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23:58:2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这篇散文的立意美、结构美。

2.理解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3.学习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 4.引导借鉴历史和传统文化思想,感悟人生。 【教学重点】:

1、感受这篇散文的立意美、结构美。

2、学习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 【教学难点】:领会名言警句的深刻内涵以及作者的志趣。 【教学方法】:师生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ppt课件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二、简介岳阳楼和作者:学生交流资料,教师补充。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文学常识填空:《岳阳楼记》的作者是北宋 朝 范仲淹(人),字希文。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谪守(zhé) 浩浩汤汤(shāng) qiáng(樯)倾jí(楫)摧

四、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利用工具书及课文注释,解决字词障碍。 2.教师播放朗读,提醒学生注意字音。 3.学生齐读,注意读准字音。

五、教师指导学生自读课文,梳理文意

1.范仲淹写本文的缘由是什么?当时他和他的朋友藤子京的处境如何? 2.试找出本文中写景的句子,想一想它们所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它们在文章中分别起了怎样的作用?

3.本文的中心句(文眼)在哪里?

六、布置作业:.课后熟读并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_______,字______,________朝______家、_______家,________家。

2.请从文中找出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其中最有气势的两个词是什么?

3.第三段、第四段描绘写两个截然相反的画面,反映了登楼者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情,请分别选用课文中的一个字来概括:①________②________

二、自主阅读第五段

1.指名读。

2.小组合作学习。思考:作者写这篇文章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3.师生交流。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2)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联系上文共同疏通第五段文意。

三、研读课文,感受境界美

1.讨论:作者写这篇文章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先忧后乐的政治抱负。 (2)忧国忧民的心情。

(3)以天下为己任,超越个人忧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主旨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这两句是非常著名的句子,大家真的理解吗?先说说字面的意思。 (2)这一句是千古名句,微言大义,微言深意,你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这一句表现了作者济世的情怀和博大的胸襟。

这一句表明作者超越个人忧乐,以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3.对比阅读,比较探究:《岳阳楼记》境界高远乃天下雄文。 杜甫:《登岳阳楼》感时伤世,老泪纵横。 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醉意朦胧,无限愤慨。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怀才不遇,暗发官瘾。 袁中道:《游岳阳楼记》寒燕一影,飘零天末,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 思古人而悲自己。

点拨:这几篇诗文都写了洞庭湖的山光水色,都是借景抒情,与《岳阳楼记》相比更多的是写自己,《岳阳楼记》放下自己,而写天下,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胸襟抱负其他几篇文章没有提到,境界高远、超脱、阔大,立意高人一筹。

四、研读课文,感受构思美

1.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

(1)同桌讨论:为了表情达意,为了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思想,作者写了几层内容,是怎样写的?

(2)交流:文通过四个部分的结构来卒章显志:(板书)

(3)小结:叙事、写景、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有机结合。 2.把握作者独辟蹊径、精心设计的巧妙。 (1)播放片段:岳阳楼介绍、写景片段。

(2)作者既写洞庭湖烟波浩淼的水势,又要想象一阴一晴的两幅画面,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材料?

(3)这几段景物描写与下文有什么关系?

交流:

2、

3、4自然段做铺垫,欲扬先抑,深化主题。这几段写人因环境改变个人的心情,因景物而悲喜,与下文形成鲜明对比,衬托赞颂了古仁人之心。

3.“以物喜,以己悲”是什么意思? 4.你对此怎么看,赞同还是反对?

小结:感物而动,因物悲喜是人之常情,但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5.师生交流领悟主旨。

(1)作者对“以物喜,以己悲”持什么态度?范仲淹认为,由景而生的悲和喜,都不是理想的境界,还有一种“或异二者之为”的境界,所以他在下文以“嗟夫”引出,提出了一个“古仁人之心”来,但这种境界,“异”在什么地方呢?

(2)这样看来,古仁人的悲喜感情根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那么跟什么有关系呢? (3)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呢?

(4)这种“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实际也许并不存在。联系第一课时介绍的有关作者的资料,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议论这种实际上并不存在人物。

五、拓展延伸,思考人生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翻开历史的画卷像范仲淹这样能时时处处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数不胜数。你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南宋陆游:《示儿》“但悲不见九州同”。 唐代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李大钊: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2.积累格言,深化主题。

忧国忧民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最高人格,举了这么多例子,我们也应从中受到教益,不断修正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下面是老师给大家搜集的这方面的格言,请大家读一读,品一品,课后摘录下来。

儒家学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

明朝东林党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朝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孙中山:天下为公。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思考人生。

(1)一千多年前的士大夫能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能时时处处忧国忧民,这种闪烁着民族精神的人格力量对我们后人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教育。我们应该怎么做?

(2)说说自己的忧乐观:老师、校长、学生、医生……

六、总结全文

《岳阳楼记》是一篇立意高,构思巧的美文,文因楼写,言从楼起,意在楼外,表明胸襟和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诗情、画意、理趣融为一体,是千古传唱的名篇,写景抒情的不朽佳作。反复体会,必定深得其妙。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