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读后感

岳阳楼记读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3-19 06:00:20 来源: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岳阳楼记读后感

读《岳阳楼记》有感

中国古典诗词乐府,是五千年中华历史文化的浓缩,是中国历史留给人类的财富,是一个文明古国繁荣昌盛的见证。一叶叶竹片雕刻着历史,透过沉重诉说着经典;一卷卷铅纸承载着文明,历经沧桑传承着辉煌。诵读中华经典诗词,是一种心灵的涤荡,更是一种灵魂的陶冶。

近来反复诵读了范仲淹先生的经典之作——《岳阳楼记》,不仅沉醉于其精美的词句,更游浮于他笔下美轮美奂的景色之中,“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多么壮丽辽阔的洞庭之景,读来让人心旷神怡,如临其境。然而,最让我为之震撼的并不是他笔下的修辞与美景,而是他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和爱国情操。

公元1046年9月,范仲淹被贬出京,他没有埋怨政治的黑暗、世态的炎凉,更没有忧虑自己崎岖的仕途,面对万顷洞庭,他把个人宠辱偕忘,挥笔写下了千古不朽的佳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他是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和人生观的表述,更是他高尚的爱国情操的写实。当然,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精神也是古今多少仁人志士的真实写照!苏武牧羊,历尽千辛万苦,忍辱负重十九年为的是什么?不正是埋藏于他心底的为国分忧、为国持节的高尚信念!为的是他割舍不了的祖国和人民吗!陆游说过“位卑未敢忘忧国”,顾炎武也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们都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他们有着和范仲淹先生一样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和爱国情操,当然,这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如今,社会发展了,历史背景也不同了。但“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仍是我们民族的主旋律,也是我们伟大祖国不断前进的不懈动力。我想范仲淹先生生前绝不会想到,他所写的《岳阳楼记》在经过了历史漫漫长河的21世纪,仍然不绝于文,不绝于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热血青年不断进取、奋发向上,为名族、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每当我读这不朽名篇时,总被他高尚的爱国情操所感染,总有一股冲冲欲动的热血在心中激荡,正是这种不朽的爱国奉献精神创造了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辉煌的历史文化,也是中国始终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不二法宝,千千万万代中华儿女始终传承着他那“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品德,从岳飞抗金到戚继光抗倭,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的胜利,直至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多少仁人志士用他们宝贵而短暂的生命向我们诠释了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和爱国情操。孔繁森,一个值得我们所有人敬仰和学习“以天下为己任”的典范,他把范仲淹先生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演绎的淋漓尽致,他抛开了优越繁华的都市,只身奔赴祖国那块遥远而贫瘠的高原,心甘情愿地向这块土地洒下了一腔热血,为了藏族同胞,他可以取消回家探亲,可以把自己的工资送给藏族老大娘,其至可以不顾自己的病痛,为了那一方水土,为了那里的同胞,他把有限的生命化为无限的精神动力,他做到了生命不息,战斗不止,鞠躬尽瘁,死而无憾。

作为基层央行内审战线的一名员工,在深情吟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的千古绝句时,应当进一步的去探究和理解它的引申义,把这种高尚的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工作生活当中去。内审工作一向被人们看成是“没事自己找自己麻烦”或者是给领导找问题、给职工找不足的没有任何意义的工作,其实不然,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正是内审部门前辈们多年来忍辱负重的不懈努力和不断探索,才是人民银行各项业务不断前进和改革的动力,我想,作为一名内审战线的新同志,我更应该有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的精神,在内审工作向增值和咨询功能转型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技能,更好的发挥内审在全行工作中的“免疫系统”功能,为中心支行各项工作的安全高效开展奉献微薄的力量。

俗话说:“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湖南长沙第一师范求学期间,从没有放松过对身体和意志的锻炼,常通过游泳、登山露宿、长途步行来砥砺自己艰苦奋斗的品格。我们常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尚能“主动找苦吃”,我们又为什么不能“踏尽崎岖路”呢?在生活中,我们虽然不能为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能作出多大的贡献,但是我们也要有种“位卑未敢忘国忧”的精神,不断鞭策自己、警戒自己、完善自己,继续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将为社会多做贡献作为人生追求的一种境界,多为集体利益考虑、多为他人分忧解难,为社会和谐发展奉献自己的青春。

推荐第2篇:岳阳楼记读后感

领导干部要吃苦在前 享受在后

《岳阳楼记》是我中学时比较喜欢读的一篇课文,其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至今记忆犹新。此文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写的。文章通过对洞庭湖的侧面描写衬托岳阳楼。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江苏市吴县人)。范仲淹和包拯同朝,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他幼年家境贫寒,但刻苦好学,很有学问。入朝做官后,虽然位高权重,却仍然关心民间疾苦。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

《岳阳楼记》的著名,是因为它的忧国忧民的思想境界高。和它同时的另一位文学家欧阳修在为他写的碑文中说,他从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岳阳楼记》末尾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行为的准则。孟子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已成为封建时代许多士大夫的信条。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但他提出正直的士大夫应立身行一的准则,认为个人的荣辱升迁应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我们中华民族光辉而漫长的历史上,曾经涌现出许许多多忧国忧民的志士仁人,他们发扬了先忧后乐的崇高品德,为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兴盛,人民的幸福富裕,直至献出生命,而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发扬和光大了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形成了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人生观。在艰苦的战争年代和新中国的建设中,我们的广大党员干部总是忧在群众之先,乐在群众之后,艰苦奋斗,一往无前,与广大群众同甘共苦、风雨同舟。

在现实生活中,坚持“先忧后乐”的领导干部大有人在。大家最熟悉的如孔繁森、焦裕禄、杨善洲、高德荣等同志,在领导岗位上他们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他们始终遵守党的规矩,坚持“群众利益为先,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用自己的模范行动为共产党员这个称号不断增添新的光彩,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领导干部都能做到“先忧后乐”。有的人经不住物质利益的诱惑,往往为了一己私利,置党和国家的利益而不顾。

为什么同是领导干部,而且身居高位,表现却如此不同?关键在于他们是否真正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否真正按照共产党人“群众利益为先,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个规矩办事。如果说,在革命战争年代,对一个革命者的考验是能否坚持“威武不能屈”的话,那么,在今天改革开放新的形势下,对一个领导干部的主要考验是能否坚持“富贵不能淫”。毛泽东同志曾经告诫说,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为英雄的称号,但是他们经不起敌人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

推荐第3篇:岳阳楼记读后感

导语:读完《岳阳楼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固然让人敬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岳阳楼记读后感,欢迎阅读。岳阳楼记读后感1

岳阳楼与黄鹤楼、滕王阁号称江南三大名楼。它们的出名,都与题咏它们的诗文有关。而岳阳楼则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最负盛名。

范仲淹因其施行的庆历新政失败,由参知政事被贬为邓州知州,正当他郁闷之极时,接到好友藤子京为岳阳楼作记的请求,于是便借题发挥,抒发了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并与朋友共勉。千古名篇便因此而诞生。

提到岳阳楼,就离不开洞庭湖。正因为有了洞庭湖才造就了这样一座名楼。范文正公认为巴陵的美好景色全集中在洞庭湖,于是他说:“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尽这一句,就可与“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的诗句相媲美,活现了洞庭之水的浩淼壮阔,可见作者恢弘的气度,不凡的才识。不是大手笔是写不出这“势极雄豪”的句子来的。

然后,作者通过“迁客骚人”在观看两幅迥异的景象时产生的两种迥异的心情,表明人的感情最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这本来是人之常情。然而,作者又与“古仁人”的不同心境来驳论,他们不因外界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悲或喜。这应该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超越功名利禄、超越荣辱得失,“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他们却积极入世,在他们心里装着国家的兴亡和老百姓的苦乐。

《岳阳楼记》的著名,是因为它思想境界的崇高。范仲淹当时正被贬官“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自在,可他没有像许多像陶渊明那样归隐田园,不问世事,任以天下为己任,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勉励自己和朋友。

一个人要做到先忧,必须有胆有识有志,固然不容易。而当一个先忧之士建立了功勋之后还能后乐,更加难能可贵。

我喜欢作者用细腻逼真的笔触刻画出的一幅幅美景,更陶醉于其用意义深远的文字所传达出的终极价值高标。读《岳阳楼记》实在是一种美的享受!

岳阳楼记读后感2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出自北宋范仲淹笔下《岳阳楼记》的一句名言,意为“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范仲淹被贬出京,面对万顷洞庭,把个人“宠辱偕忘”,这是多少仁人志士慷慨激吊的感慨,是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的体现,也表现出他高尚的爱国情操。

苏武牧羊,历尽千辛万苦。忍辱负重为什么?还不是因为苏武胸怀为国分忧、为国持节的信念,才不顾个人悲惨的境地。他那种博大胸怀值得子子孙孙发扬广大。

社会发展了,历史背景不同了,但“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即“为人类美好理想在先,以苦为乐”的人生观,仍是我们民族的主旋律,也仍是我们青年一代的理想。

今天,我们吟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这句千古名言,就是要以天下为先,以人民为先,不为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不为一点挫折而垂头丧气,我们只有勇敢地肩负起民族振兴的担子,才无愧于历史,无愧于先烈,无愧于明天!

岳阳楼记读后感3

我在寒假期间背诵了《岳阳楼记》这篇有名的古文。范仲淹在文中对岳阳楼、洞庭湖的描写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他用优美的文笔为人们展示了壮丽的美景,而他在描写美景的同时抒发出的忧国忧民情感,更是令我深深敬佩。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就朋友滕子京之邀所写。当时滕子京被贬职到巴陵做郡守,他意气消沉、心灰意懒,思想很是消极。这时候他的好友范仲淹也被贬谪,当他邀请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时,范仲淹通过这篇文章奉劝滕子京,也是奉劝天下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这种力透纸背的天下为公的思想情怀成为每一个人学习的榜样。

这篇文章有许多流芳百世的千古名句。“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告诉我们:不要因为取得一些小成绩而沾沾自喜,也不要因为遇到一点挫折就裹足不前。

推荐第4篇:《岳阳楼记》读后感

《岳阳楼记》读后感

今读《岳阳楼记》,对作者的人品、人格敬重之情犹但是生、有感如下:

一、政治掉意不掉志。作者于1045年因变革弊政掉败,被罢去副相官职,贬至邓州(今河南邓县),蒙受了严重的政治冲击。虽被罢官降职,作者却没有落空志向,依然在新的岗亭上勤恳工作。比拟本人们有些同志,在工作中碰到艰难、蒙受波折、偶感宦途无望,从此就一蹶不振。对人生的抱负、崇奉霎时发作倒置的见地,工作中呈现消极怠工,做一天僧人撞一天钟,显然禁受不起人生的波折和掉败的考验。就此比拟,作者身为封建期间的仕宦,在三年县太爷,十万雪花银的期间,具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仁人思惟,值

得本人们当真很好的进修。

二、伤时感事的思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平易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此句不泛表现了作者浓重的封建忠君认识,但它更能表现作者的伤时感事思惟,仕进时要想到公众,为公众多干事、做功德,不仕进时也要想到国度,关怀国度的开展强大,把国度的命运与小我的命运严密联络起来。当今,本人们一些同志当官时,不是忧其平易近,而是高屋建瓴,把公仆变为主人,以至贪污、行贿、堕落蜕化。不妥官时也不忧其国,对国度开展强大漠然置之,听而不闻。本人们共产党是指导建立调和社会的中心力气,代表广阔人平易近大众的基本好处,作为共产党人就更应具有伤时感事的思惟,一心一意为人平易近效劳,为国度的开展强大多做奉献。

三、铁面无私的贡献肉体。《岳阳楼记》最为经典的言

语即“先全国之忧而忧,后全国之乐而乐”。此句充沛表现了作者铁面无私的贡献肉体和掉臂小本人、襟怀全国志向的开阔胸襟。每当读到此句时,心中便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感,不由对这位封建时间的仕宦发生真诚的敬意。封建仕宦有如许一种思惟境地,作为无产阶层政党的共产党人更应具备如许的思惟境地。但是在理想糊口中,不少人对工作不担任任、拈轻怕重,把重担推给别人,本身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本身筹算,没有铁面无私的贡献肉体。共产党在本人们国度是在朝党,在朝党的党性决议了共产党人在战争年月应该是冲锋在前、退避在后;在战争期间应该是吃苦在前、享用在后。党章规则共产党人要做进修、工作的榜样。因而,共产党人更应该向前人进修,并超越前人,为共产党的事业的弘远目的和近期目的尽力斗争。

推荐第5篇:《岳阳楼记》读后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出自北宋范仲淹笔下《岳阳楼记》的一句名言。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岳阳楼记》读后感,希望您喜欢!《岳阳楼记》读后感篇一

读完《岳阳楼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固然让人敬佩,然而让我陷入沉思的是,面对同一美景,迁客骚人们却有着不同的情怀,为何是啊,因为他们没有忘记,忘记过去的兴衰荣辱!要知道,生活是需要忘记的。

盐湖城冬奥会冠军大杨洋选择了退役,尽管这一年,她几乎拿遍了所有自己参加短道速滑项目的金牌,然而她依然选择了离开。她说,她赢得委屈。其实,她是没有忘记,没有忘记自己过去的成功,致使她一直生活再胜利的光罩之中。

一年后,大杨洋又回到了冰场,没有金色的光芒照耀,她压抑的心,又一次快乐了,尽情地在冰上舞跃,才发现生活如此美丽。的确,生活是需要忘记的,忘记过去的成功,正如那句话所说“好汉不提当年勇”。

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以一颗平和之心面对眼前的一切,生活也才会因此多姿多彩。当然,我们还需要忘记过去的失败。过去的失败在生活中犹如一道阴霾,它挡住了明亮的阳光,它让启明星无法闪耀光辉,让黎明永藏于山的那一边。忘记失败,为阴沉沉的牢笼开一扇窗,阳光会争先恐后地进来,让生活的牢笼变得如此敞亮,它们能照亮成功的路。

生活是需要忘记的,忘记过去的争斗,忘记过去的不和,以一颗宽容的心去面对事态万千,斤斤计较只会让你的生活越发颓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人说,生活需要怀旧。

可是,我们不能生活在过去中,因为我们无法回到过去。未来才是我们真正的目标,生活需要忘记,忘记过去,让过去成为一张白纸,一切从零开始。是啊,生活是需要忘记的,忘记过去的一切,平和地面对眼前的一切吧!

《岳阳楼记》读后感篇二

我没有到过岳阳楼,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却早已使我心向往之。透过《岳阳楼记》酣畅淋漓的文笔,那临江的春色,秀美的风光,八百里洞庭的浩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欢愉,彷佛尽收眼底,如临其境。“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我真切地感受到,范仲淹所追求的社会理想,正是自然界万类霜天竞自由,天人合一的和谐欢畅,是荣辱皆忘的博爱与奉献,是社稷民生的繁荣与平和。看如今,党的“”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更加重视环境建设与保护,归根结底是为了全体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

居安思危,忧国忧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几十年的仕途生涯中,范仲淹始终坚持以造福天下苍生为己任,为黎民百姓谋福祉。他为官清政廉洁,体恤民生疾苦,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但不改青云之志。个人的荣辱得失,他一直置之度外,虽穷困潦倒,其心系天下社稷的胸襟、超然物外的洒脱,忧国忧民的情操,像一面镜子,在历史的长河里熠熠生辉,令人敬仰。

自强不息,奋斗不止,范仲淹终其一生践行自己的崇高理想。“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这神圣的使命感与荣辱观,如今已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的无价之宝。理想,是一面旗帜,有了这样的精神,中华民族一定会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久久地凝视着范仲淹墓碑上那渐渐模糊的字迹,咀嚼范公留给我们的《岳阳楼记》,一任自己的思绪飘得很远、很远。我想,树立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应该是值得我们当代青年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

《岳阳楼记》读后感篇三

读过《岳阳楼记》的人们,大多终生难忘范仲淹“先忧后乐”的名言警句。但我,也非常欣赏“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这九个字给后人的昭示和启迪。

首先,这九个大字给我们巨大的精神财富和思想启迪。在“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的后面,作者不是写下了描写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和“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的美妙文字吗?在大多数人看来,这里写的是洞庭湖的美丽景致,而我看来,他却是在写洞庭湖的博大情怀和开放胸襟。试想,洞庭湖的美丽风景该有多少呀,为什么作者偏偏选择了这两个方面予以描述?我认为这一方面与作者本人的素养和情怀有关,另一方面,则是作者要为后面道出“先忧后乐”的警句做客观上的铺垫。你想,一个人如果没有包容四海的胸怀,他能做到“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吗?

其次,这九个大字也为我们创造新的物资财富和谋求新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打开了思路。古老的巴陵曾经是鱼米之乡,有过几千年以农业为支柱产业发展经济的历史;解放后,又曾大力发展化工、造纸、医药等现代工业;改革开放后,为推进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城市,也做过很多的投入。所有这些,都曾取得了相应的成果。然而,就是围绕洞庭湖做的文章太少!其实,搞市场经济已经不需要一个地区、一个城市去谋求小而全的经济布局和发展思路。九百年前,我们的范老前辈就暗示我们,要创造“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哦!

再次,这九个大字也警示我们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珍惜大自然对我们偏爱和馈赠!既然“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没有了洞庭湖,我们还会有引以为自豪和骄傲的巴陵胜状吗?所以,我们要珍爱洞庭湖、保护洞庭湖、美化洞庭湖!

让我们携起手来,珍爱自然,保护生态,共同把美丽的地球建设成为我们人类理想的家园。

推荐第6篇:岳阳楼记读后感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岳阳楼记读后感1

不得不说《岳阳楼记》的震撼力;其景之壮观,尤如历历在目!其情之真切,好似感同身受!

“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怎样的一种爱国情怀,作为读者的我自认为是很爱国的,但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境界却实难达到!我想当时在朝做高官拿厚禄的人如果都能有这种觉悟,能达到这种境界,今天的中国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有机会我一定要登上《岳阳楼》,去目睹“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气势;去感受“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的悲凉;去体绘“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的快乐!

有时候我真感慨古人的圣明贤得真是今人无法比似的,如果现今的人们都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那世间又少了多少烦脑与忧愁!

岳阳楼记读后感2

今读《岳阳楼记》,对作者的人品、人格敬仰之情犹然而生、有感如下。

一、政治失意不失志。

作者于1045年因改革弊政失败,被罢去副相官职,贬至邓州(今河南邓县),遭受了严重的政治打击。虽被罢官降职,作者却没有失去志向,仍然在新的岗位上勤恳工作。相比我们有些同志,在工作中遇到困难、遭受挫折、偶感仕途无望,从此就一蹶不振。对人生的理想、信仰瞬间发生颠倒的看法,工作中出现消极怠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显然经受不起人生的挫折和失败的考验。就此比较,作者身为封建时期的官吏,在三年县太爷,十万雪花银的时期,具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仁人思想,值得我们认真很好的学习。

二、忧国忧民的思想。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此句不泛体现了作者浓厚的封建忠君意识,但它更能体现作者的忧国忧民思想,做官时要想到民众,为民众多做事、做好事,不做官时也要想到国家,关心国家的发展壮大,把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

当今,我们一些同志当官时,不是忧其民,而是高高在上,把公仆变为主人,甚至腐化堕落。不当官时也不忧其国,对国家发展壮大漠不关心,置若罔闻。我们共产党是领导建设和谐社会的核心力量,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共产党人就更应具有忧国忧民的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国家的发展壮大多做贡献。

范仲淹的告诫我们的是世人应有大公无私的精神。

岳阳楼记读后感3

这几天,我读了范仲淹写的《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是一篇为重修岳阳楼写的记。由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所作。其中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较为出名和引用较多的句子。

它写了,政治上的荣辱沉浮,事业上的成败得失,以及生活上的富裕穷困。其中我最喜欢这一句: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我喜欢的原因是:它的衔,吞,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都很好。

读了这篇《岳阳楼记》让我收获很大,里面很多语句我都不懂,要看翻译。所以我要更加努力,多多看书,让文化水平提高,这对我以后有很大的帮助。

大家有时间也看看吧。

岳阳楼记读后感4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是范仲淹写的,名字叫做岳阳楼记。

岳阳楼耸立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盛誉。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这一段描写出了登上岳阳楼,端着酒杯对着风,在观赏美景中,心胸开阔,荣耀和屈辱一并忘了,精神愉悦的境界,充分体现了岳阳楼的美和神奇。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这一段,我感受到了范仲淹心中的忧愁。

因为它的意思是: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是什么原因呢?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君主担忧。这样看来是在朝廷做官也担忧,不在朝廷做官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这也充分体现了范仲淹忧国忧民的心情。

《岳阳楼记》让我知道了岳阳楼的美,也让我懂得了“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岳阳楼记读后感5

范仲淹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也是进步的政治家。在《岳阳楼记》中,他写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和志向,他的思想为后人所传颂。

范仲淹当时提出这一观点,正如他自己所解释的那样,就是无论“居庙堂之高”或“处江湖之远”,无论得与失,都要时刻为国家和人民着想。这是古代的仁人志士包括一些开明君主的进步思想的概括。一个人如果真正具有这种思想,便可以作出许许多多对国家和人民有益的事情来。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较开明的君主,他以隋亡为教训,认识到如果统治者荒淫无道,沉迷于声色犬马,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天下人痛苦的基础上,那么,一时的快乐会导致天下的灭亡。所以。李世民登上王位之后,比较关心老百姓的生活,实行了对老百姓有益的政策,他自己也力求不过度奢华,终于促成“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使我国的封建社会达到了鼎盛时期。

当然,我们应当看到李世民、范仲淹等人的思想具有的历史局限性:在他们的身上虽然都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但做皇帝的,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做大臣的,终究是为封建制度服务,因此,他们的言行不能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天下百姓。

当前,我们仍然传颂着这句名言,赋予了它新的含义:既体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意思,也包含了为广大人民谋利益的意思。就是以天下人乐后我方乐,以天下人的欢乐作为自己的欢乐。

推荐第7篇:岳阳楼记读后感

岳阳楼记读后感范文

《岳阳楼记》是我国著名北宋诗人范仲淹的代表作, 此篇讲述了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时,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所以重修岳阳楼,范仲淹来到了洞庭湖,登上岳阳楼,写下了浩瀚千古的大作——《岳阳楼记》。

在范仲淹的眼里,巴陵郡的优美景色,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衔接着远山,吞吐着长江,水波浩荡,宽阔无边;早晨阳光明媚,傍晚阴暗幽静,天气景象变化多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在此一聚,显得那样迷人。然而,岳阳楼还是一个会友抒情的好地方,降职远调的官员和失意诗人,大都在这里汇聚,他们用诗词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感想。在《岳阳楼记》里,最著名的那一句就是:“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我要学习范仲淹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的那种精神。“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更何谈国家的兴亡呢?

推荐第8篇:《岳阳楼记》读后感 1000字

《岳阳楼记》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所作,是古今传诵的明文.文章分叙事、写景、议论三部分.作者在略叙作文原因后,用浓墨重彩描述了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景物,通过写环境变化反映人们的心情:当春光明媚,花草芳馨的时候,人们变得喜悦兴奋,忘记了忧伤,沉醉在景色之中;当乌云密布、细雨连绵的时候,人们变得伤感悲痛.最后,作者借“古仁人”的形象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岳阳楼记》读后感 1000字(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闪耀着朴素的大公无私的思想光辉的话,不是近代和现代人说的,而是九百年前范仲淹说的。

范仲淹是宋朝名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范仲淹一生的写照。他抛下家室与韩琦一起镇守陕西,屡次击退了西夏、契丹的侵略,保卫了国家的安全;在那“长烟落日孤城闭”的荒山野岭上,他也曾想过家,沉吟过“浊酒一杯家万里”的诗句,然而他想到“燕然未勒归无计”,就在那里餐风饮露度过了半辈子。是啊!“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呢?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它抒发了有志之士为祖国的领土完整和繁荣富强,为拯救人民的疾苦而奋斗的慷慨感情,它激励了无数的人为国捐躯。

文天祥在元军兵临城下时,明知前去谈判凶多吉少,考虑到“国事至此”,就“不得爱身”了。他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几度挣脱元军魔掌,以期重整旗鼓,为国雪耻。临死时还一心要挽救祖国。他在《指南录后序》中发誓:“生不能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还在一首诗中发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悲歌。这不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吗?

在我们的民族解放斗争中,忧国忧民的志士更是浩如烟海了。无数的革命先烈英勇斗争,以鲜血染红红旗,目的是“天下之乐”。斗争的幸存者,当他们看到革命胜利,人民翻身了,感到无比欣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更是“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们还为了祖国人民进一步的“乐”――实现四化,正在“老骥伏枥”,真是“烈士墓年,壮心未已”呀!

要“后天下之乐而乐”,必然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只有行“先天下之忧而忧”,才能“后天下之乐而乐”。苏联著名的教育家加里宁说过,要成为自己幸福的匠人和创造者,就必须先成为全体工人和农民幸福的匠人和创造者。当他成为全体工人和农民幸福的匠人和创造者时,他便成了自己幸福的创造者。此话正是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具体解说。

我们这些小青年,高中刚毕业,对幸福充满了憧憬和向往。要获得真正的幸福,就必须投身到为人民服务、建设和保卫祖国的洪流中去,吃苦耐劳;在临终的时候,想到自己没有庸庸碌碌地虚度年华,为祖国的四化事业做出了一定贡献时,就会感到自豪,感到幸福。

现在有些人对“幸福”的理解,只囿于一己之利,报考大学“一不出省,二不渡江,三不过河”,丝毫也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打算。这种人最后只会到处碰壁,其“幸福”是最渺茫的,对社会不能有所裨益,甚至成为社会的蛀虫。我劝告这种人,“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当死于过野,以马革裹尸还葬尔,何能卧床上死在儿女手中邪?”千万别做得比古人送差!

唐代诗人高适说过:“男儿本自重横行”,主张有志男儿要为国效劳,奔走四方。有出息的前人尚能如此,更何况社会主义时代的青年呢?我们应赋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新时代的思想内容,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树立公而忘私的世界观,投身四化建设,为人民,为祖国,奉献毕生的力量。

《岳阳楼记》读后感 1000字(二)

岳阳楼与黄鹤楼、滕王阁号称江南三大名楼。它们的出名,都与题咏它们的诗文有关。而岳阳楼则以范仲淹的最负盛名。

范仲淹因其施行的庆历新政失败,由参知政事被贬为邓州知州,正当他郁闷之极时,接到好友藤子京为岳阳楼作记的请求,于是便借题发挥,抒发了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并与朋友共勉。岳阳楼记读后感。千古名篇便因此而诞生。

提到岳阳楼,就离不开洞庭湖。正因为有了洞庭湖才造就了这样一座名楼。范文正公认为巴陵的美好景色全集中在洞庭湖,于是他说: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尽这一句,就可与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的诗句相媲美,活现了洞庭之水的浩淼壮阔,可见作者恢弘的气度,不凡的才识。不是大手笔是写不出这势极雄豪的句子来的。

然后,作者通过迁客骚人在观看两幅迥异的景象时产生的两种迥异的心情,表明人的感情最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岳阳楼记读后感。这本来是人之常情。然而,作者又与古仁人的不同心境来驳论,他们不因外界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悲或喜。这应该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超越功名利禄、超越荣辱得失,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他们却积极入世,在他们心里装着国家的兴亡和老百姓的苦乐。

《岳阳楼记》提醒我们为人之心。现在有很多的人在讲有一颗平常的心,过简单的生活。这句话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却是很难的。在这个纷繁的世界中,我们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诱惑,作为凡夫俗子,几人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对物质的追求,对于某些人来讲,是没有止境的,他们的目光始终是向前看的,这里的“前”,不代表“先进”和“高尚”,而是攀比和追求物质的享受。“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我们的事业和生活有时是霪雨霏霏,有时是春和景明,我们很少有那些大师级人物的沉着与淡定,在困境中,难免情绪低落,悲观失望。但是长时间沉浸在这样消极的情绪中,还如何去在我们的事业上发愤图强、一展身手呢?

的著名,是因为它思想境界的崇高。范仲淹当时正被贬官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自在,可他没有像许多像陶渊明那样归隐田园,不问世事,任以天下为己任,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勉励自己和朋友。

人們只因环境变化而心情变化,丝毫没侑把国家安危放在眼里。就如“国家兴亡,匹夫侑责”一样,应该时时刻刻惦念着国家,以国家大局为重,无论是在京城,还是在遥远的地方,只要侑這颗爱国之心,就一定能够打败敌人。如果人們对国家都不管不顾,那么由谁來抵抗侵兵?由谁來出谋献策?由谁來力挽狂澜?没侑了民众,這茖国家也就没侑了意义。当国家侑了危难之时,侑力出力,侑计献计,为国家担忧,为国家殚精竭虑。当国家太平之后,就可以和举国尙下所侑的人們一起欢欣,一同庆祝。那是,也许更觉得逍遥自在。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最大的感悟就是:我们作为生活在这个社会上的一员,就要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努力学习,以天下民族和国家利益为己任,等将来长大后回报社会,以人民的快乐为自己的最大快乐。这才是一种高尚的思想情操和人生目标。

推荐第9篇:岳阳楼记读后感300字

《岳阳楼记》是宋朝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在失意之时,应好友滕子京之约而留下的传世佳作,距今已有900年。自古以来,以楼写记的不少,多难脱俗,一篇《岳阳楼记》短短四百字,融叙事、写景、论理为一炉,交相辉映,了无痕迹,叙事扼要清晰,写景变幻莫测,特别是论理,警策世人,发人深思,其中最为代表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两句名言警句。前者可谓对世,或者说是对社会的态度,后者则是修身,对自己的要求。作为“三个代表”的实践者,每一个党员干部要常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古训,树立正确的“忧乐”观,始终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这个执政根本。

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闪耀朴素大公无私的思想光辉的话,是一个人精神境界的反映。《岳阳楼记》是在范仲淹从朝迁被贬到地方,身处逆境,人生失意之时,作者却仍心怀天下,心系子民,登临巍巍岳阳楼,放眼八百里洞庭,道出了震憾古今的心声所作,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这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已任的高尚情操,对当时及后世的一切有识之士都有巨大的鞭策和鼓舞作用。这种精神境界表现在不以位卑,不以境逆,更是“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这是个人地位观和权力观的反映,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必须加强品德修养,陶冶自己的情操,向历代民族英雄和志士仁人学习,以共产党员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为榜样,汲取精神滋养,吸其精神食粮。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各种诱惑接踵而来,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时刻记住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并代表着人民,自己是人民的公仆,且慢行乐,切勿忘忧,更不能大肆挥霍,贪污受贿,中饱私囊,为一己之乐,造成百姓之忧,甚至国家之忧。

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我党执政宗旨相一致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与我们今天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相一致的。这种精神就是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人民群众出血流汗。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作为一名党员,要始终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的观点,努力使改革发展的成果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共享;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始终坚持“执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举,在于察其疾苦”,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到群众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竭尽所能,努力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在群众“最盼”上赢民心,在群众“最急”上见真情,在群众“最怨”上改作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必须首先为困难群体谋利益。既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才能取得成效,赢得民心。

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检验我们工作的重要标准

国家的利益与个人的私欲这组矛盾,从古到今始终在拷问着每个人的灵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实是一种“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精神,是老百姓心目中党员干部的形象,是检验党员干部的一种标准。毛泽东同志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前不久,副省长,市委书记赵智勇指出:人民满意是我们最高的奖赏。我理解,我们工作的好坏是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心系人民,让人民满意,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检验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准,是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的必然要求。每一个党员干部无论从事何种工作,无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都要坚持和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满意作为自己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把人民利益放在大于一切、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位置上。

重温一篇文章,掀动一页历史,回望道道车辙,直视眼前大道,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对范仲俺这位古代政治家充满敬意,崇敬他“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阔大胸襟;崇敬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神圣责任感;崇敬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

推荐第10篇:关于岳阳楼记的读后感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的作品,相信很多同学都读过,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岳阳楼记的读后感,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关于岳阳楼记的读后感

读完《岳阳楼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固然让人敬佩,然而让我陷入沉思的是,面对同一美景,迁客骚人们却有着不同的情怀,为何?是啊,因为他们没有忘记,忘记过去的兴衰荣辱!要知道,生活是需要忘记的。xxx年,盐湖城冬奥会冠军大杨洋选择了退役,尽管这一年,她几乎拿遍了所有自己参加短道速滑项目的金牌,然而她依然选择了离开。她说,她赢得委屈。其实,她是没有忘记,没有忘记自己过去的成功,致使她一直生活再胜利的光罩之中。一年后,大杨洋又回到了冰场,没有金色的光芒照耀,她压抑的心,又一次快乐了,尽情地在冰上舞跃,才发现生活如此美丽。的确,生活是需要忘记的,忘记过去的成功,正如那句话所说“好汉不提当年勇”。

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以一颗平和之心面对眼前的一切,生活也才会因此多姿多彩。当然,我们还需要忘记过去的失败。过去的失败在生活中犹如一道阴霾,它挡住了明亮的阳光,它让启明星无法闪耀光辉,让黎明永藏于山的那一边。忘记失败,为阴沉沉的牢笼开一扇窗,阳光会争先恐后地进来,让生活的牢笼变得如此敞亮,它们能照亮成功的路。生活是需要忘记的,忘记过去的争斗,忘记过去的不和,以一颗宽容的心去面对事态万千,斤斤计较只会让你的生活越发颓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人说,生活需要怀旧。可是,我们不能生活在过去中,因为我们无法回到过去。未来才是我们真正的目标,生活需要忘记,忘记过去,让过去成为一张白纸,一切从零开始。是啊,生活是需要忘记的,忘记过去的一切,平和地面对眼前的一切吧!

篇2:关于岳阳楼记的读后感

“朴素而清雅的楼阁前有一片静谧的湖泊,点点沙鸥在幽静的湖面上轻轻掠过,划破了水面的宁静,五彩斑斓的鱼儿在清澈见底的水下自由穿梭。湖面与水底融汇成一幅美妙的图画,现实与幻境、无奈与欣喜都在尽情的交织、旋转、升华……”

《岳阳楼记》是北宋著名诗人范仲淹的一篇传世佳作,文章共有六段,从开头到结尾,从电闪雷鸣到风和日丽,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岳阳楼的摇曳多姿。每当我读完《岳阳楼记》,这一幕幕真实而久远的旷古美景总会情不自禁的浮现在眼前,心中不由得升起一股豪壮之情。不仅因为岳阳楼令人陶醉的美景,更因为作者发自肺腑的真实情感在悄悄地流露,缓缓地流出……

正是因为这种忧国忧民的急切心情,才让我感到热血沸腾,心潮澎湃。他的先忧后乐,他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的满腔热血与风雨中屹立的岳阳楼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多么美丽的画卷啊!

被风雨弥漫的岳阳楼,好似一只暴雨中振翅欲飞的海燕;春光焕发的岳阳楼,宛如一个喜笑颜开的小姑娘,迫切地想将欢笑散在每个角落;如诗如画的岳阳楼让我时时刻刻都在陶醉,使我迫不及待的想要将心中的感受与眼前的你分享。我更情不自禁的感叹诗人那种对祖国前途的忧虑,一切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无限热爱都化成了诗人奋斗的动力!读一本有价值的好书,不仅要读更要去品和做,我一定要有像范仲淹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去更多的了解国家大事。虽然我能力还有限,但我一定会用我的努力证明一名炎黄子孙应有的力量与雄姿!

经典是来自博通古今的丝丝灵感;经典是壮怀激烈、忧国忧民的情感和对未来希望的结晶,它深沉而凝练,久远而美好,它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无数人在它的激励下获得了新的希望,这就是历经千年但从不为世人所弃的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这个浩瀚的大海里,有无数像范仲淹这样的名人志士,力求为国家贡献毕生的力量,也有无数像《岳阳楼记》这样流芳百世的旷古佳作,每一个句子、每一个词语都凝聚了作者发自肺腑的情感。

同学们,中国传统文化是华夏五千多年历史的积淀,是中国屹立于世界之巅的文化根基。我们只有更多的传承先辈们留下来的的经典文华,才能真正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才是真正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为了使中华大地五千多年的文化瑰宝更加发扬光大,为了祖国更加强大,让我们继续努力吧!

篇3:关于岳阳楼记的读后感

岳阳楼与黄鹤楼、滕王阁号称江南三大名楼。它们的出名,都与题咏它们的诗文有关。而岳阳楼则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最负盛名。

范仲淹因其施行的庆历新政失败,由参知政事被贬为邓州知州,正当他郁闷之极时,接到好友藤子京为岳阳楼作记的请求,于是便借题发挥,抒发了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并与朋友共勉。千古名篇便因此而诞生。

提到岳阳楼,就离不开洞庭湖。正因为有了洞庭湖才造就了这样一座名楼。范文正公认为巴陵的美好景色全集中在洞庭湖,于是他说:“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尽这一句,就可与“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的诗句相媲美,活现了洞庭之水的浩淼壮阔,可见作者恢弘的气度,不凡的才识。不是大手笔是写不出这“势极雄豪”的句子来的。

然后,作者通过“迁客骚人”在观看两幅迥异的景象时产生的两种迥异的心情,表明人的感情最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这本来是人之常情。然而,作者又与“古仁人”的不同心境来驳论,他们不因外界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悲或喜。这应该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超越功名利禄、超越荣辱得失,“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他们却积极入世,在他们心里装着国家的兴亡和老百姓的苦乐。

《岳阳楼记》的著名,是因为它思想境界的崇高。范仲淹当时正被贬官“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自在,可他没有像许多像陶渊明那样归隐田园,不问世事,任以天下为己任,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勉励自己和朋友。

一个人要做到先忧,必须有胆有识有志,固然不容易。而当一个先忧之士建立了功勋之后还能后乐,更加难能可贵。

我喜欢作者用细腻逼真的笔触刻画出的一幅幅美景,更陶醉于其用意义深远的文字所传达出的终极价值高标。读《岳阳楼记》实在是一种美的享受!

篇4:关于岳阳楼记的读后感

《岳阳楼记》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所作,是古今传诵的明文。

文章分叙事、写景、议论三部分。作者在略叙作文原因后,用浓墨重彩描述了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景物,通过写环境变化反映人们的心情:当春光明媚,花草芳馨的时候,人们变得喜悦兴奋,忘记了忧伤,沉醉在景色之中;当乌云密布、细雨连绵的时候,人们变得伤感悲痛。最后,作者借“古仁人”的形象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我的感受是:人们只因环境变化而心情变化,丝毫没有把国家安危放在眼里。就如“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一样,应该时时刻刻惦念着国家,以国家大局为重,无论是在京城,还是在遥远的地方,只要有这颗爱国之心,就一定能够打败敌人。如果人们对国家都不管不顾,那么由谁来抵抗侵兵?由谁来出谋献策?由谁来力挽狂澜?没有了民众,这个国家也就没有了意义。当国家有了危难之时,有力出力,有计献计,为国家担忧,为国家殚精竭虑。当国家太平之后,就可以和举国上下所有的人们一起欢欣,一同庆祝。那是,也许更觉得逍遥自在。学习也是一样的。只有付出全部精力去学习,才能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十分有效果。等学完之后,再放下心来玩,难道不比提心吊胆地玩好吗?

《岳阳楼记》主要告诉我们一个臣子应该心系国家,从而折射出应该如何学习。我也要学习这种精神,把学习放在第一位,玩耍次之,才能学得扎实,玩得开心。

第11篇:岳阳楼记读后感(最全免费)

①历史上的文天祥在国家危亡之时,置个人生命于不顾,明知凶多吉少,念及“国家至此”,毅然前往和元军谈判;被捕后,几度挣脱敌人魔掌,以期重整旗鼓,收复大宋江山,表现了这种精神;1958年庐山会议上,彭德怀元帅冒着丢官舍命的危险,反映民情,说出真话。他为人民忧,为人民愁,为人民大声疾呼,尽管被罢官,仍然矢志不移,真正做到了忧在百姓前,为人民鞠躬尽瘁。 国家的利益与个人的私欲这组矛盾,从古到今始终在拷问着每个人的灵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胸怀这种忧乐观的人,理想远大,精神崇高,追求真理,视国家民族的振兴为己任,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文天祥、彭德怀不正是这样不平凡的人吗?相反,有的人经不起物欲的引诱,享一时之乐,贪一己之利,而置国家、人民的利益而不顾,鬼迷心窍,灵魂丑恶,行径肮脏,犯下了损害国家、人民利益的罪行。原广西自治区主席成克杰,为了个人多攫取“好处费”,竟然下令压低土地出售价格,使国家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在他眼里、心里,哪有“天下人”的位置?只有他自己!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个人世界观的反映。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必须加强品德修养,陶冶自己的情操,向历代民族英雄和志士仁人学习,汲取其精神滋养。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各种诱惑接踵而来。这就更加要求我们,尤其是领导干部,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时刻记住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并代表着人民,自己是人民的公仆,且慢行乐,切勿忘忧,更不能大肆挥霍,贪污受贿,中饱私囊,为一己之乐,造成百姓之忧、国家之忧。 愿“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像一口古老的洪钟,常鸣在人们的心间。

②但是,作者在这句话中也同时寄托着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春秋史学家左丘明曾说过:“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南宋大诗人陆游也说“位卑未敢忘忧国。”现在,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然而“国富”不等于“国强”,如果国防不巩固,国民沉醉于和平安宁生活之中,即使生产发展了,也有可能毁于一旦。当然,这句名言还有它的寓意,那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现在的中学生生在福中不知福,实在令人痛惜。俗话说:“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湖南长沙第一师范求学期间,从没有放松过对身体和意志的锻炼,常通过游泳、登山、露宿、长途步行来砥砺自己艰苦奋斗的品格。我们常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尚能“主动找苦吃”,我们又为什么不能“踏尽崎岖路”呢?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另一个引申义是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化学家诺贝尔为研制炸药,废寝忘食,四年里做了几百次实验,最后一次实验他甚至负了重伤,但他却成功了。由此可见,纵然理想与现实常有矛盾,青年们仍应以奋发有为的精神作为通往理想境界的阶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远非如此,但经常保持这种观点,却能使我们认清事物的本质,不断鞭策自己、警戒自己、完善自己。

③自古及今,确实有不少人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启迪下,英勇地奋斗着。宋代名将岳飞,为了 ,收复失地,驰骋沙场。他不畏奸臣谗言,不顾国君昏庸,在被召回朝廷遇害之前,还念念不忘“直捣黄龙,救回„二圣‟,收复大好河山”。此“忧”可谓“先”,其“乐”却在“后”。正因为如此,他才名垂千古,为后世称颂。再如,我国现代文坛上的巨星茅盾先生,他一生为党为人民辛勤工作,写出了许多不朽之作。解放前,他在国统区用手中笔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解放后,他更加勤奋写作,尽情讴歌人民的新生活。他在临终之前,将自己节省下来的25万元稿费上交国家,献出一颗赤胆红心。茅盾先生身体力行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对待“忧”与“乐”的态度,孰“先”孰“后”异常鲜明。历史上这样的人太多了,孙中山、李大钊、毛泽东……他们的英名都将永远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流芳千古,为后人称颂。为什么这些人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呢?从他们的事迹中不难看出,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只有从内心里、从灵魂深处饱含着对祖国、对人民的爱,才能先忧国忧民,后考虑自己,甚至不考虑自己。假如没有这种爱国爱民之心,很可能走向人民的对立面。历史上祸国殃民的也是不乏其例的,像宋代的秦桧、明代的吴三桂、清代的李鸿章等等。他们卖国求荣,残害忠良,将祖国大好河山拱手送给民族的敌人,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种人哪有一点中国人的气味!他们的作为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背道而驰,他们早已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④范仲淹是宋朝名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范仲淹一

生的写照。他抛下家室与韩琦一起镇守陕西,屡次击退了西夏、契丹的侵略,保卫了国家的安全;在那“长烟落日孤城闭”的荒山野岭上,他也曾想过家,沉吟过“浊酒一杯家万里”的诗句,然而他想到“燕然未勒归无计”,就在那里餐风饮露度过了半辈子。是啊!“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呢?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它抒发了有志之士为祖国的领土完整和繁荣富强,为拯救人民的疾苦而奋斗的慷慨感情,它激励了无数的人为国捐躯。

文天祥在元军兵临城下时,明知前去谈判凶多吉少,考虑到“国事至此”,就“不得爱身”了。他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几度挣脱元军魔掌,以期重整旗鼓,为国雪耻。临死时还一心要挽救祖国。他在《指南录后序》中发誓:“生不能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还在一首诗中发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悲歌。这不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吗?

在我们的民族解放斗争中,忧国忧民的志士更是浩如烟海了。无数的革命先烈英勇斗争,以鲜血染红红旗,目的是“天下之乐”。斗争的幸存者,当他们看到革命胜利,人民翻身了,感到无比欣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更是“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们还为了祖国人民进一步的“乐”――实现四化,正在“老骥伏枥”,真是“烈士墓年,壮心未已”呀!

要“后天下之乐而乐”,必然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只有行“先天下之忧而忧”,才能“后天下之乐而乐”。苏联著名的教育家加里宁说过,要成为自己幸福的匠人和创造者,就必须先成为全体工人和农民幸福的匠人和创造者。当他成为全体工人和农民幸福的匠人和创造者时,他便成了自己幸福的创造者。此话正是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具体解说。

我们这些小青年,高中刚毕业,对幸福充满了憧憬和向往。要获得真正的幸福,就必须投身到为人民服务、建设和保卫祖国的洪流中去,吃苦耐劳;在临终的时候,想到自己没有庸庸碌碌地虚度年华,为祖国的四化事业做出了一定贡献时,就会感到自豪,感到幸福。

现在有些人对“幸福”的理解,只囿于一己之利,报考大学“一不出省,二不渡江,三不过河”,丝毫也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打算。这种人最后只会到处碰壁,其“幸福”是最渺茫的,对社会不能有所裨益,甚至成为社会的蛀虫。我劝告这种人,“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当死于过野,以马革裹尸还葬尔,何能卧床上死在儿女手中邪?”千万别做得比古人送差!

唐代诗人高适说过:“男儿本自重横行”,主张有志男儿要为国效劳,奔走四方。有出息的前人尚能如此,更何况社会主义时代的青年呢?我们应赋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新时代的思想内容,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树立公而忘私的世界观,投身四化建设,为人民,为祖国,奉献毕生的力量。⑤也就是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为此,就要不为外物所动,不论是自然界的阴晴明暗,还是社会环境的顺逆艰难,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范仲淹的从政生涯,始终践行了这一信念。例如,天圣七年(1029),30岁的范仲淹还在没有资格进谏的小小秘书阁校理任上,就上书谏止皇帝宋仁宗率百官为章献太后朝拜上寿;第二年又直接上书请章献太后还政退位──那时章献太后正垂帘听政,权倾朝野,满朝文武,“无敢言者”。范仲淹因此被贬离京,三年后才回来。又如,景三年(1036),范仲淹向宋仁宗进《百官图》,指斥宰相吕夷简结党营私,任用谗佞,反被诬为“越职言事,荐引朋党,离间君臣”,又遭贬斥,连为他鸣不平的欧阳修等人也被贬放。范仲淹仕途沉浮几十年,数遭贬黜,但他澄清吏治、忧国忧民之心始终未改。他用自己的俸禄,在家乡买“义田”千亩,救济贫穷的族人,而自己却贫苦一生,以至于死时“身无以为殓,子无以为丧”。为民请命,忧民之忧,这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的具体体现。

⑥《岳阳楼记》的著名,首先是因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和它同时的另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在为他写的碑文中说,他从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岳阳楼记》末尾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行为的准则。孟子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已成为封建时代许多士大夫的信条。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可是他不肯这样,仍然以天下为己任,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来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一个人要做到先忧,必须有胆、有识、有志,固然不容易;而一个先忧之士当他建立了功绩之后还能后乐,才更加可贵。这两句话所

体现的精神,那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在今天无疑仍有教育意义。

孟子云:“士穷不离义,达不到离道。”又云:“古之人得志加于民。不得志修身于现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善于天下。”这才是文人对于真正的态度。不管处在什么环境下皆能处之态然。不以眼前的富贵有所动摇的也不以因处逆境该变。退一步就可以想海天的辽阔,而我们人类的生命只是几朝露水,当露水蒸融时无影无踪。偶尔我们会想到过去,缅怀古人,而范文正公能用最大的宽容与气度,安慰被谪的好友。⑦圣人和我们凡人就是不一样。我若是面对“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的景象,肯定会像“迁客骚人”一样情绪低落,面对“春和景明,皓月千里”的景象,则肯定会像他们一样心旷神怡。我无法跳出俗人心理,做不到异于“二者之为”,修炼不成“古仁人”。

我又想,如果真有一位范仲淹先生所说的“古仁人”站在我身边,则何如?当我因浊浪排空而情绪低落时,他表情凝重。我问他:“您在想什么?”答曰:“忧吾君。”我大佩服。待到我因春和景明而心旷神怡时,他先生依然表情凝重。我问他:“您在想什么?”答曰:“忧吾民。”我特佩服。赶紧溜走,害怕自己的俗气污染了圣人。 此种人似乎只能敬而远之。由此看来,大家不愿当圣人,也是可以理解的。这样拿着劲儿活着,太累了。

以愚之见,如果大家真的把范仲淹先生的观点落在实处,会严重影响旅游产业发展的。把美景道德化,政治化,太可怕了。

触景生情本属人之常情。范仲淹先生的意思是应该避免此种人之常情,要灭“情”入“理”。然而这种“理”并非理性和理智,而是“天理”。这不是将正常情感升华,而是压抑它。所以《岳阳楼记》有一股“存天理灭人欲”的味道。

我如何判断范仲淹先生的“理”属于“天理”呢?因为如果不是“天理”,就需要论证,就需要说明这样做的充分理由。可是你看,范先生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不打算做任何论证的。为什么这样做就合理?为什么只有这样才算“仁人”?古代究竟有多少“仁人”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据我看孔夫子也没做到)假如一个社会真的人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会出现何等怪异的局面?这些,范先生都置之不论。无须论证之理,如果不是假设,就只能是“天理”了。

《岳阳楼记》是一篇比较典型的“传道”型文章,作者很少在“说服”上下功夫,他是在“宣讲”,在“代圣人立言”。据我所知,范仲淹写《岳阳楼记》之前并未亲身到过岳阳楼。那就是说,文中的景色描写和游客心态描写,都是虚拟的。这和孟子虚拟“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的例子是同一种办法,表现了占领道德制高点者异乎寻常的自信——我已经真理在手,剩下的任务只是用尽可能吸引人的办法加以传播,不必拘泥什么真实性和逻辑性的。

很多人都认为“*”是反对孔孟、破坏传统文化的。这是一种相当片面和肤浅的看法。其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说法,与“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思路是很相似的,相承一脉。而范先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克己思路,与*中的“狠斗‘私’字一闪念”也是血脉相连。“*”中甚至要求每个人都“心里装着全世界三分之二的人民”,这是比范仲淹先生更彻底更激进的“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有些理念,确实是反孔孟的,例如“造反有理”,但是从整体上看,如果没有儒家文化做支撑,“*”是发动不起来的。“*”在很多方面不但不反孔,反而是把儒家的一些理念推向了极端,要认真往全民落实(六亿神州尽舜尧)。

《岳阳楼记》我初中就背下来了,至今未忘。真是写得漂亮,堪称绝唱!重读此文,愚以为范仲淹先生完全有权利选择自己跟什么人走,做什么样的人。树立一种道德高标,不是不可以。然而作为现代的语文教师,对此事只可提倡,不可强求。我一向认为基础教育没有培养圣人的任务,它是培养合格公民的。 ⑧总会在不经意听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前只是肤浅地认为这是一位爱国诗人的感慨,然而在今天,我终于深刻体会到了范仲淹这位伟人的博大胸襟与政治抱负。范仲淹家境贫寒,但自身严于律己,从小便胸怀大志,发愤读书。就因为如此,他成功地考取了进士并为国效劳使得西夏不敢侵犯。在他的仕途路上,他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原则,成为代代称颂之人,我想这一切都与他的大志分不开。

有人说:“凡成大事者,必先有大志。”纵观历史,的确如此。范仲淹在历经沧桑之后写下的伟大人生

信条;文天祥在被俘之后写下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生感慨;司马迁在经历艰辛之后的生死之论;易安气壮山河的“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人生心愿;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度责任感;岳飞精忠报国的决心„„无一不体现了他们心中的大志。

狄金森曾经想把人生描绘成篱笆墙的内外,我们需要一层又一层地爬过去。事实上,在我们前进的过程中,通常会遍体鳞伤,假使我们没有心怀大志,我们还会有勇气走出荆棘,走向成功吗?答案是肯定的,不会。由此可见,心怀大志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

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数分流人物还看今朝。今朝的伟人数不胜数,但同样都拥有大志。领袖毛主席从小立誓: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正因为这样的志向,他成功地成为了我们众人敬仰的第一代领袖。周恩来总理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道出了他心中的大志。因为这样,他成为了众人称颂的伟大总理„„志向与这些名人的成功难道没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吗?

曾经有一个人做过这样一个调查,题目叫做《确定你的人生目标》。结果显示:杰出人士与平凡之辈最根本的差别,并不在于天赋,也不在于机遇,而在于有无人生志向。

所以,人生之中应当有一个志向,这样才会拥有前进的动力。对于我们中学生而言,将问题简单一些考虑,拉近距离来看,当下的志向便是关于中考问题。我想现在为自己选择一个志向,并且矢志不渝地努力去实现它,相信一定会应了中国那句古话“有志者,事竞成。”的,那时,我们就到达了胜利的彼岸。 人的一生不该碌碌无为,让我们记住:成功的人生应当胸怀大志!

我觉得我们现在国家有太多忧的事情,而我们都为之而忧,那么我们将会非常之短命,试问,死了还有什么好忧虑的,也无法忧虑了。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我首先是为自己,家人而忧,然后有空,或者是关键时刻我才会为国家而忧,虽说没有国家就没有人民,我觉得没有人民就没有国家,我们比国家更重要,我们是国家存在与否的决定因素。 ⑨以平常心做人做事为荣,享受思想的力量和精神的美丽。梁 衡在《留给我们的文化思考和政治财富》一文中指出,“看了这篇文章(《岳阳楼记》)之后,唯一感受到得是:有一种力量叫思想,有一种美丽叫精神。”。还有一句西方谚语,叫做“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用来比喻人生的成功过程,颇有几分形象。本来嘛,青年孜孜为名,中年孜孜为利,老年孜孜为善,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人们会有不同的追求,追求的实现过程与成功的体现过程同步。只不过成功在古人心目中,不仅意味着事业上的成就,还须蕴含着人生境界的提升,即使时乖运蹇,成功未能到位,个人修养方面仍然马虎不得。通常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今人定比古人强,多少有些一厢情愿。古人在渴望成功、取得成功的同时,不忘修身养性,并未把成功看得高于一切。今人则要现实得多,功利得多,为达成功目的,往往不择手段。其实,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你好,还有比你更好的。人生一共短短的几十年,我认为重要的不是你曾博得多少掌声和艳羡的目光,而是你得到了几许心安和做人的乐趣,好心态是一生的财富。

⑩ 在我有限的记忆中,中国五千年来的历史文化长河里,无论哪朝哪代,大凡被贬职的官员,几乎都是神情萧索,满怀失落的,即使是悲壮如屈原,宁静似陶潜,愤激如李太白,淡泊似柳宗元,旷达如欧阳修,豁朗似苏东坡„„他们或寄情于山水抚慰其失意,或徘徊于田园掩饰其落寞。很少有谁能像范文正公般,虽处身罹不测灾祸之时,却依然虑国家所虑,忧黎民所忧,抛却个人之荣辱,甩落一己之短长,心雄万丈,胸怀天下,直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这等充满壮志豪情之胸臆。这才是铁骨铮铮的真正男子汉,这才是忠心耿耿的巍巍大丈夫。

《岳阳楼记》中有这样一段读来至今使人振聋发聩,至今令我刻骨铭心的话语:“„„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它对后世一代又一代之仁人志士的影响不可谓不深。无论是岳鹏举之“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还是文山先生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无论是史可法之血溅梅岭,流芳千古,还是顾炎武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无论是林则徐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还是谭嗣同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无论是鉴湖女侠之“一腔热血勤珍重”,还是鲁迅先生之“我以我血荐轩

辕”„„他们都自觉不自觉地受到了范文正公的“忧乐观”的感染和熏陶,并以此作为他们实现人生价值的最高目标,他们以自己的所作所为证明,他们不愧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不愧是与范文正公“同归”之人。

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五千年来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之所以能屹立于世界之林而不倒,正是因为每逢兴衰危亡之时,都始终有一批如范仲淹般“壮志豪情在我胸”的,为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而奋斗着的英雄儿女。他们前仆后继,力挽狂澜于既倒;他们出生入死,拯救黎民于水火;他们壮怀激烈,直挂云帆主沉浮;他们继往开来,指点江山著风流„„作为中华民族复兴时期的一员,我们每个炎黄子孙难道不都该好好地思考一下,我应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做些什么?

①①对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之所属唯有天下苍生。这是无我的境界,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前提。我茅塞顿开,忽然悟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一种摒个人成败得失、荣辱毁誉于度外,以天下为己任,济苍生、安社稷的胸怀;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是一种忧民、忧国、忧天下的爱国主义、济世情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一种居安思危、乐在其中的忧患意识。

多情的中国文人,千百年来,渗入你骨髓的忧患意识、济世情怀,是穿越时空涓涓流淌的一股清流,凌风怒放永不凋谢的一枝奇葩,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注入了无限的活力,附丽了壮美的生命。它发端于商周,发达于唐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书写了彪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长卷。

一点不错。在当今某些浮华成风、物欲横流的角落,一些寡廉鲜耻的丑类,己经或正在不择手段地损公肥私、化公为私,上演了一幕幕鲸吞公私财物的丑剧。像巴陵县令这样的无耻之徒,在这个世界上还远沒有绝种。

我不禁联想到折腾过无数遍的诸多问题:官僚主义、腐败现象、道德异化、弱势群体事件,乃至比例失调、生态失衡、大气污染、环境恶化„„

我们的民族啊,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①②由他,想到了我们公民,我们小小的公民就更不能因自己的利益来享受了,也应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更应该想着国家大事呀!就更不能自己挣钱多就行,别人我不管,这还叫公民吗?

再联想到了我,我在班里是个班干部,应该想着同学。在同学忧愁之前我就应该忧愁了;在别人想到之前我就应该想到了;在别人做之前我就应该做了,这样才能起到班干部的带头作用。我也应该照顾同学,关心同学。这样才是一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大群体呢!班级要有凝聚力,不能犹如一盘散沙。比如说运动会,光靠一个人是不能取得胜利的。要齐心协力才能取得好成绩。有一句话: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①③ 政治就是管理,官和民的关系是政治运作中最基本的内容。忧民生的本质是官员的公心、服务心。是怎样处理个人与群众的关系。有的人为官,做民众的牛,在服务和奉献中享受快乐;有的人做官,骑在民众的头上作威作福,在攫取和占有中满足私欲。但人民永远是第一性的,任何政权都是靠人民来支撑。一些进步的封建政治家也看到了这一点,强调“民为邦本”,唐太宗甚至提出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范仲淹继承了这一思想并努力在实践中贯彻。他认为君要“爱民”、“养民”,就像调养自己的身体,要十分小心,要轻徭役、重农耕。特别是地方官,如果压榨百姓,就是自毁邦本。

邓对家人说过一句话可作代表,他说:“我这个人没有什么大志,就是希望中国的老百姓都富起来,我做一个富裕国家的公民就行。”

怎样处理公与私关系,是判断一个人的道德高下的最基本标准。我们熟悉的林则徐的两句诗:“茍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有的人,茍利天下,一毫而不拔,宁可我负人,决不人负我。有的人处处为国着想,为别人着想,关键时刻可以牺牲自己。如果社会上都是第一种人,那么,这个世界成天尔虞我诈,偷砖拆瓦,早就毁灭了。幸好还有这第二种人,社会才和谐,才进步。范仲淹一生为官不滑,为人不奸。他的道德标准是只要为国家,为百姓,为正义,都可牺牲自己。兹举两例。

第12篇: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教案

复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掌握复习文言文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旷达胸襟与远大的政治抱负。复习重点:识记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复习难点:体会作者的旷达胸襟与远大的政治抱负。 复习过程:

一、教师简介“河南中考文言文阅读”

1、考查形式:课内外文言语段对比阅读。课内语段从考纲规定的16篇文言文中选取(近五年考察篇目未重复过),课外语段一般与相应课内文段在主题、人物形象或写作特点上相关联。

2、考点设置:文言词语释义;文言语句翻译;文意理解、分析、概括;对比探究(课内外文段在主题、人物形象或写作特点上的异同)等。

3、题量及分值设置:4道小题;10-11分。前三道题均是对课内文段知识点的考查,最后一段小题是对比探究题。

二、回望课文,重温经典

1、读背课文。

2、本文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胸襟与“,”的政治抱负,作者以此鞭策自己,勉励朋友。

1、赞美滕子京政绩的文字是。

2、描绘洞庭湖雄伟景象的句子是。

3、描写夜晚洞庭湖波光月影的句子是。

4、地震灾区焕然一新,人民安居乐业,可用本文中的

5、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达了,

的政治情怀,无数仁人志士把它作为座右铭,立志为民造福。

6、含蓄表明规劝朋友之意的句子是?

三、直击中考

考点演练

(一)词语释义

1、通假字:百废具兴

属予作文以记之

2、古今异义:

越明年

增其旧制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

横无际涯

南极潇湘 前人之述备矣

薄暮冥冥 去国怀乡

春和景明 宠辱偕忘

进亦忧,退亦忧 微斯人

3、词类活用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百废具兴

或异二者之为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4、一词多义,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政通人和※然则北通巫峡

b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之大观也 c政通人和※春和景明

d浊浪排空 ※而或长烟一空

e南极潇湘 ※感极而悲者矣 f一碧万顷※长烟一空 g前人之述※览物之情 h属予作文以记之※不以物喜 i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

考点演练

(二)句子翻译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次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4、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5、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6、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0、微斯人,吾谁与归? 考点演练

(三)文意理解 主旨探究:文中写了哪两种景?哪两种人?哪两种情?体现了哪两种思想境界?

1、本文标题是《岳阳楼记》,内容上却大量描写了洞庭湖景色,试分析作者用意。本文中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中的“异”,分别指什么内容?

3、文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政治理想、政治抱负)?

4、“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结合中华民族历代志士仁人的事迹,说说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解。

四、备战演练

1、《奋斗者》23页(2010 河南中考阅读语段)

2、《奋斗者》23页(2016常州中考阅读语段)

第13篇: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同步练习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谪守____ 浩浩汤汤_____ 朝晖_____夕阴 属____予作文 涯_____ 樯_____ 楫_____ 岸芷_____汀____兰 潜_____行 薄____暮冥冥_____ 心旷_____神怡 嗟_____ 皓____月 若夫____ 霪____雨霏霏____ 宠辱 偕____忘 郁郁____ 青青 潇湘______

二、词语解释。

(一)写出下列加点的多义词在各句中的意义。

【极】①南极潇湘

②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③感极而悲者矣

【观】①予观夫巴陵胜状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或】①而或长烟一空

②或异二者之为

③或王命急宣 ④或闻无罪,_____ 【开】①连月不开

②旁开小门

③开我东阁门

【和】①政通人和 ②至若春和景明

【空】①而或长烟一空 ②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一】①而或长烟一空 ②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胜】①予观夫巴陵胜状 ②驴不胜怒,蹄之 【以】①不以物喜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③而吾以捕蛇独存 ④得而腊之以为饵

⑤以啮人,无御之者

【归】①吾谁与归 ②朝而往,暮而归 【其】①其喜洋洋者矣 ②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③ 则忧其君

【异】①或异二者之为 ②渔人甚异之

③使内外异法也 ④独在异乡为异客 ⑤永州之野产异蛇

【夫】①予观夫巴陵胜状 ②夫环而攻之

③未几,夫齁声起 ④荷担者三夫

【去】①去国怀乡 ②西蜀之去南海

③委面去之

【赋】①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②岁赋其二

③更若役,复若赋

【备】①前人之述备矣 ②众妙必备

(二)通假字。

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百废具兴

(2)属予作文以记之

2.下列句子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百废具兴 B.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三)古今异义。

1、越明年 古义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 古义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

2、属予作文以记之 古义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

3、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古义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古义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

5、宠辱偕忘 古义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

6、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古义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

7、南极潇湘 古义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

8、是进亦忧,退亦忧 古义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

9、至若春和景明 古义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

10、增其旧制 古义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

11、微斯人 古义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

(四)词类活用。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北通巫峡

3、南极潇湘

4、先天下之忧而忧

5、后天下之乐而乐

6、或异二者之为

7、薄暮冥冥

8、沙鸥翔集

(五)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越( )明年(2)政通人和 ( )(3)增其旧制 ( ) (4)予观夫巴陵胜状( )(5)浩浩汤汤( )(6)横无际涯( )(7)朝晖夕阴( )(8)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9)前人之述备矣( )(10)然则北通巫峡( ) (11)迁客骚人( )(12)得( )无异乎(13)若夫淫雨( )霏霏( ) (14)阴风怒号 ( )(15)浊 ( )浪排空(16)日星隐耀( ) (17)山岳潜( )形(18)樯倾( )楫摧(19)薄 ( )暮冥冥( ) (20)则( )有去( )国( )怀乡(21)满目萧然( ) (22)至若春和景( )明(23)一碧万顷( )(24)沙鸥翔集( ) (25)锦鳞( )游泳(26)岸芷汀( )兰(27)皓( )月千里

(28)浮光跃( )金(29)静影沉璧( )(30)把( )酒临( )风

(31)予尝求( )古仁人之心( )(32)居( )庙堂之高(33)是进( )亦忧 (34)退( )亦忧(35)微( )斯人(36)郁郁( )青青 五.句子翻译。

(一)下列句子译文有误的一项是(

A.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译文:(这时迁客骚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和讽刺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必将)感慨而十分悲伤。

B.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译文:依我看来,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不因外物(好坏)而高兴,不因自己(得失)而悲伤。

D.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译文:(这时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高兴到了极点。

(二)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译文:

2、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刻唐贤今人诗赋与其上。译文:

4、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译文:

5、而或长烟一空译文:

6、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译文:

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文:

8、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

9、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译文:

10、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馋畏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译文:

11、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把酒临风,其喜气洋洋者矣。译文:

1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译文:

1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译文: 六.句子的节奏。

1.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

①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指出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予观夫/巴陵/胜状 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C.先/天下/之忧/而忧 D.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标一处)

A、前 人 之 述 备 矣。 B、然 则 何 时 而 乐 耶? 七.句式。

1.指出下列各句属于何种特殊句式。 (1)此则岳阳楼之在观也。( ) (2)属予作文以记之。 ( ) (3)微斯人,吾谁与归?( ) (4)然则何时而乐耶? ( ) (5)得无异乎 ( ) (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2.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微斯人,吾谁与归?

D.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八.按原文语句填空。

1、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

2、描写洞庭湖波涛汹涌阔无边(全景)的句子是

3、描写微波时水面的月光的句子是

4、描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的句子是

5、赞颂古仁人忧君忧民的句子是

6、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是什么?)

答:

8、“进”“退”分别照应什么? 答:

9、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10、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 (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

答:

1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从文中找出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其中最有气势的两个词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二段中说“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上文哪句话?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是怎样“述”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干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岳阳楼记》中两个相连的四字短语填写) 九.内容理解。

1、《岳阳楼记》这篇散文叙事、写景、舒情、议论相结合。文章一开头以叙事为主,记述了 。 然后由事入景,写在岳阳楼所风的自然形胜,触景生情,用一问句“ ”自然引起下文。所写的景不同,情亦不同, ,形成鲜明对照。最后由情化理,进入议论。作者否定“迁客骚人” 的情,提出了“ ”的鲜明观点。

2、岳阳楼与武汉的、南昌的 合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3.首段交待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 答: 5.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14、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 答: 6.赏析:“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用词极妙,妙在哪里? 答: 7..阴晦凄凉的景致带给登楼者的感受是什么?

答: 8.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第三段所表达的览物之情。

答: 9.文中略写巴陵胜状,详写览物之情,简要说说原因。

答:

10.第三段、第四段具体表现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请结合这两段内容,分别以“悲”和“喜”为首字,写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

答: 11.第三四段作者用虚笔设想了一明一暗两个场景,为什么会产生一悲一喜的结果? 答: 12.第

三、四段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写这两段的目的是什么?)

答: 13.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什么?

答: 14.词语欣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答: 15.“海鸥翔集,锦鳞游泳”一句的修辞是 。 16.赏析:“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答: 17.说说三四两节在现手法的主要特点,并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 18.第五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的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对“二者之为”持什么态度?答:

19.作者赞美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什么? 答:

20.“迁客骚人”“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答: 22.第五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答: 23.从《岳阳楼记》全文来看,“二者之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各用8个字作答) 答: 24.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 25.作者用两段文字来描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 答: 26.在下面句中用横线画出直接抒发“二者之为”的词语。(2分)

(1)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2)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21.最后一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答: 27.从全文看,你认为滕子京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28.谈谈你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理解。

答: 29.如何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

答: 30.“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一个反问句,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又有何言外之意?

答: 31.作者的思想抱负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那些思想相似,你认为应如何发扬这种思想。 答: 32.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用了大量的笔墨来写景,请你结合具体的内容说说作者写景的目的。

33.学习本文之后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 34.句子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运用对比、夸张的修辞方法,极言洞庭湖湖光山色变化无穷,为下文具体写洞庭湖一阴一晴景象作伏笔。

B“衔远山、吞长江”运用比拟、对偶的修辞手法,赋予洞庭湖以生命、以气势,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构成一幅动的画面。

C“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运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把一动一静时的光影色态写得十分生动形象,给人以美感。 D.“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是实写之景,渲染出一种悲凉凄惨的氛围,烘托了登楼者的伤感之情。

3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岳阳楼与滕王阁、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B.《岳阳楼记》以“记”为名,借题发挥。

C.范仲淹,子希文,谥号文正。“唐宋八大家”之一。

D.“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是一幅题岳阳楼的名联。

36.出自本文已沿用至今的成语有 。(至少找出三个) 37.作者动静结合描写月夜美景,请你描绘一幅“盛夏月夜图”。 答: 38.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

答: 39.当今社会,有的人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而一千多年前的范仲淹却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境界。请结合这两者谈谈你的认识。

答: 40.用一组对偶句写出你的志趣抱负,要求哲理深蕴,志向高洁,并阐述以此句作为抱负追求的理由。

答: 41.同样是傍晚的校园,在下面两种情况下,你所看到的景物分别是什么样的?尽量用对偶句描写。

你的努力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赞扬: 你莫名其妙地被老师和同学误解:

42.结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谈谈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对我们的借鉴意义。(80字左右)

答: 【参考答案】

一.zhé shāng huī zhǔ 同“嘱” yá qiáng jí zhǐ tīng qián bó míng kuàng jiē hào fú yín fēi xié yù xiāo xiāng 二.释义:

(一)极:尽,直通;穷尽;到极点。观:看;景象、风光。

或:有时;或许、也许;有时;有人。开:放睛,散开;开设,设置;打开。

和:和睦、和平;暖和。空:消失;天空。一:全;数词,一。胜:形容事物优美、美好,这里意为优美;禁得住。以:因为;表目的连词,来;介词凭借;介词,把;假设连词,如果。归:归依;回去。其:那;它的,指岳阳楼的;他的,指古仁人的。异:不同;以„„为异,认为„„奇怪;不同;别的,另外的;特别,特殊。夫:指示代词,那;法语词,不译;丈夫,女子的配偶;成年的男子。去:离开;距离;逃离,逃亡。赋:文体名;征收;赋税。备:详尽;具备。

(二)1.(1)具通俱,全、皆。(2)属通嘱,嘱咐。 2.B

(三)古今异义

1、到了;超过,越过。

2、写文章;语文课里写文章的练习。

3、宽阔;与“竖”相对。

4、景象;看。

5、荣耀;受宠。

6、冲向天空;用力除去一点也不剩。

7、向南一直到;地轴的南端,南半球的顶点。

8、指到朝廷做官;前进。

9、日光;风景、景色等。

10、规模;制度、制造。

11、如果没有、非;细微、微小。

(四)

1、守:太守,官名,这里是动词,即“做„„太守”。

2、名词作状语,向北。

3、名词作状语,向南。

4、名词作状语,在„„之前。

5、名词作状语,在„„之后。

6、动词用作名词,想法、心情。

7、名词作动词,栖止,群鸟停息在树上。

8、形容记用作动词,迫近。

(五)

1、及、到

2、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3、规模

4、景色

5、水流大而急

6、边。

7、日光

8、就是

9、完全、详尽

10、既然这样,那么„„

11、诗人

12、可能

13、连绵的雨

14、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15、浑浊

16、这里指光辉,名词

17、没于水,引申为潜藏、隐没

18、倾倒

19、迫近20、就;离开、国都,这里指京城

21、萧条冷落的样子

22、日光

23、极言其广

24、栖止,群鸟停息在树上。

25、美丽的鱼

26、小洲

27、皎洁

28、闪耀

29、圆形的玉,这里指月亮30、持、执

31、探求;这里指思想感情

32、在、处在

33、即指“居庙堂之高”

34、即指“处江湖之远”

35、无、如果没有

36、形容香气很浓 五.

(一)C

(二)

1、担忧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2、到了第二年,政事推行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具,同“俱”)。

3、把唐代名人和当代作家的诗赋雕刻在上面。

4、观赏景物时的心情大概有所不同吧?

5、如果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6、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

7、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以, 因为)。

8、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9、被降职外调的官员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10、在那春雨连绵不断,整月不晴的时候(开,放晴)

11、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12、在朝庭里作高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13、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

(求,探求。为,指两种心情)

六. 1.①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A 3.B 4.A、前 人 之 述 / 备 矣。 B、然 则 /何 时 而 乐 耶?

七.1.

1、判断句

2、省略句

3、反问句;倒装句,疑问代词“谁”作宾语,宾语前置。

4、固定句式“然则„„”,相当于“即然这样„„那么„„”

5、固定句式,“得无„„乎”相当于“恐怕„„吧”、“莫非„„吧”(6)倒装句,定语“高”置于中心词“庙堂”之后,定语后置。2.B 八.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衔远忆,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浮光跃金。

4、静影沉璧。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7、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8、在文中,“进”是指“居庙堂之高”,“退”是指“处江湖之远”。

9、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1、属予作文以记之。

12、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衔、吞)

13、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14、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15、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6、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九.1.答: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以物喜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黄鹤楼、滕王阁

3.写滕子京在逆境中的成绩,交待作记缘由,为后文的阔达胸襟做铺垫。

4.答: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奋发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

5.答: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抒情)

6.用拟人写法把洞庭湖这一无生命之物写得极具生命之感,活灵活现地表现了“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突出了洞庭湖的气势。

7.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8.感极而悲。

9.文章重在表述作者的见解,不着重在写景状物。

10.如“悲阴风怒号;喜渔歌互答”。“悲景色阴晦,喜湖光晴明”。

11.答:自然的景象包括天气的阴晦晴朗会影响人的情绪,天气恶劣才会“感极而悲”,天气美好才会“心旷神怡”。 12.答:推导出“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异”,表现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襟。 13.答:以物喜,以已悲。 14.答:“怒”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风势之大,声音之响。 15.对偶、借代。

16.答:这个句子动静统一,视听结合,采用对偶、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月肖下渔歌悠长,优美和乐的景象,形象丰富而生动,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

17.答: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都是“以己悲,以物喜”的思想境界。

18.答: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他们的不同点是:形式上是一悲一喜;相同点是:本质上是为了自己。区别在于悲喜的原因不同。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否定。 19.答:否定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勉励友人。

20.答: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 以已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迁客骚人”是为自己,而“古仁人”是为君为民。

21.抒发作者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

22.答: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23.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24.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5.其用意是在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和高尚情操。

26.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27.答:是一个谪而不废、有理想有抱负,有卓越政治才能的人;是一个在困境中能奋发有为,并且有所建树的人。

28.答:古代仁人志士不会因为风景美好或自己受宠而欣喜,也不会因为自己受辱或风景凄凉而悲伤,可见其胸襟之开阔,气度之宏伟,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范仲淹这样一个贬谪却不以贬谪为意的老者洒脱形象。

29.答: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云:“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民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秋淹在本文中把它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自己的仕途进退的原则,则有深远的影响。范仲淹出身贫寒,做官后严于律己,只以人民疾苦为念,在朝廷则敢干直言进谏。其一生所为,证明他确实有这样的报负,但是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思想,在今天仍然有借鉴意义和教育意义。

30.答:慨叹同道者少,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同时箴言劝勉友人滕子京要具有古仁人之心,成存高远,坚定自己的追求与抱负。

31.答:作者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抱负与现实生活中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相似。树立“三个代表”思想一心为民、勤政爱民,坚决同落后的、丑恶的思想作斗争。

32.答:A.①借总写之景来写人的胸怀②以景的宏伟壮丽来写人的志向远大③表明仁人志士有别于迁客骚人B.①以哀景写仕途的“退”的逆境②借迁客骚人反衬古仁人(自己)的“不以己悲”③表明自己“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失意不失志的情怀与抱负。C.①以写景写仕途“进”的顺境②借迁客骚人的得意忘形反衬古人(自己)的“不以物喜”③表明自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志向与追求 33.答:(1)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2)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34.D 35.C 36.百废俱兴 气象万千 心旷神怡 37.略

38.示例: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登上此楼,可以观赏洞庭湖的壮美景象。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抒怀,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曾写下千古绝唱《岳阳楼记》,岳阳楼因此闻名天下。39.略40.略41.略 42.此题结合现在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乐于奉献”、“一心为公”来谈,同时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读书的目的和人生的理想,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必须具有一颗“古仁人之心”。因为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成败得失是人生常事,需要我们摆正心态、豁达面对,练就一颗坚强的心才能立于竞争前列;虽然我们身处和平发展年代,但是还会面临许多困难,需要我们以天下为己任,一心为公,居安思危,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民族立于国际强林之中。

第14篇: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这篇文章内容充实,情感丰富,不朗读不足以充分理解,悉心领会;文章骈散并行,骈句辞彩华美、音韵和谐,散句抑扬顿挫、富于变化,不朗读不足以体会;意境优美而多变,不朗读不足以涵咏品味。教师宜指导学生朗读,以朗读和背诵带动其他教学环节。

组织学生课前收集与范仲淹、岳阳楼相关的资料,如范仲淹生平、滕子京与范仲淹的友谊、范仲淹逸事、《岳阳楼记》写作背景、岳阳楼、与岳阳楼有关的诗文、岳阳楼名联„„安排学生在课上交流,增强对课文的感性认识。

组织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通过讨论解决问题,教师在此环节作适当点拨即可。

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品读文章,鉴赏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学习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逐步加强文言词汇的积累。

⑵ 认识作者、写作背景及文体特征。

⑶ 概述本文写景抒情、对比出旨的特点及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⑷ 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

⑴ 指导学生朗读,继续提高诵读能力,品味意境,读出情感。

⑵ 揣摩本文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⑶ 揣摩本文的立意美、意境美、语言美,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

思考本文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体现的作者的政治抱负及其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多方面的意义,激发学生走出自我,胸怀天下,以利民为己任,以强我中华为宗旨,积极进取,大胆开拓,做一个精彩的人,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2、学习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品味意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理解“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的内涵及其在篇章结构中的作用。

2、理解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体现的作者的政治抱负。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文献法。

3、讨论点拨法。

4、品读法。【教学媒体】

幻灯片、示范朗读磁带、录音机、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导入新课;资料展示,创设氛围,走近范仲淹,走近岳阳楼,增强对课文的感性认识;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力求读得通顺、流畅,读得铿锵悦耳,声情并茂;整体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尝试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我国有许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词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我国古代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许多美文妙句,如王勃《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传唱不衰。《岳阳楼记》遂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美文。

二、资料展示,增强对课文的感性认识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与范仲淹、岳阳楼相关的资料,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各组选出较好的资料交付老师,图片可由实物投影显示,文字资料可由学生自行朗读或实物投影显示。在交流过程中,大家互通有无,实现资源共享。教师也可酌情介绍一些必要资料。

多媒体显示:

1、范仲淹简介范仲淹(989~1052),宇希文,苏州吴县(现江苏省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宋仁宗天圣(1023~1031)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宝元三年(1040),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还朝,任参政知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死后谥号文正。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2、岳阳楼简介岳阳楼是岳阳城的西门楼,紧靠洞庭湖,可以饱览“八百里洞庭”的湖光山色。楼址在现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临赋诗。自宋滕予京重修,范仲淹作记后,岳阳楼遂名扬天下,便成了历代著名的游览胜地。唐代名家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也都有题咏。现在岳阳楼是清代同治六年(1886)重修的。

3、时代背景《岳阳楼记》是作者应好友滕子京之邀,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作。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去参政知事(副宰相)的职务,贬放到邓州(今河南邓县)任地方官。庆历四年春,滕子京遭诬被贬官至岳州(今湖南省岳阳市)。滕子京治岳州颇有政绩,于是重修岳阳楼。(此楼原建于唐初,在现在湖南省岳阳市,就是旧县城西门城楼,楼高三层,下瞰 kàn 洞庭湖)并将此楼的历史沿革、周围环境、建筑特点等写了一封信,并附上《洞庭晚秋图》一幅,派人送给范仲淹清他作记。范仲淹了解滕子京被贬岳州后一直很有感伤情绪,所以趁作记之机,借题发挥,一面申述自己的政治抱负,一面也含有对滕于京劝慰和他共勉的意思。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播放洞庭湖湖景画面,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2、学生齐读课文一遍,教师稍作朗读指导:

⑴ 注意读出骈句的节奏美、散句的变化美。

⑵ 注意情感的整体把握,注意语气的轻重缓急。 第一段以叙为主,应读得舒缓、庄重。

第二段写洞庭湖景的文字,气势雄壮,应读得开朗雄浑。“前人之述备矣”语调转入平缓,“然则”引出新意境,语调应升高。“得无异乎”应读出疑问语气。

第三段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以下的写景文字,由天气的恶劣写到人心的凄楚,意境悲凉,应读出愁苦凄楚的情味来。

第四段“至若”领起,引出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至若”应读得高亢嘹亮,节奏明快而有力。以下的写景文字,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色彩明丽,生机盎然,应读出欢乐和畅的韵味。“此乐何极!”一句把喜悦的感情推向高潮,“登斯楼也,则有„„”应读出超脱、挥洒自如的情味来。

第五段以“嗟夫”开启,带来抒情和议论的意味,注意三句疑问句,语调应上扬,“噫”一句,应读出悲凉慷慨、一往情深的意味。

3、教师示范朗读部分段落,学生跟读。

4、学生大声练读,尝试表情朗读,力求读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5、学生推选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示范朗读,其余同学点评。

四、译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学生默读课文,参考注释,借助工具书,自行疏通文句,翻译课文,并画出疑难语句。

2、同桌之间就疑难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共同解疑、释疑。

3、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疏通文句,翻译课文,理解大意,并围绕疑难问题展开讨论。教师巡视各组,酌情给予指导点拨。

4、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帮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了解文言知识。

五、披文入理,理清行文思路,指导学生背诵,并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艺术效果

1、教师要求学生复述各段大意并作简要概括:

选五位同学发言, 然后教师总结: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段为第一部分,交代写作背景、作记缘由。第二部分(二至四段)为全文主体,第二段写洞庭湖全景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第

三、四段两个排比段分写“览物之情”,一悲一喜,一明一暗,形成鲜明对比。第三部分(第

五、六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多媒体显示全文结构图:

2、学生根据板书提示,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六、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检查背诵;品读课文,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集中鉴赏课文的立意美、意境美、语言美;扩展阅读,阅读孟浩然的们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比较两篇诗文立意的异同。 教学步骤

一、检查背诵

全篇背诵与段落背诵相结合。

二、品读课文,鉴赏课文

1、提问:同学们,《岳阳楼记》创作于庆历四年,即公元1044年。如今九百五十多年过去了,它仍然迈着稳健的步子行进在密密匝匝的文学丛林中,你认为它永葆青春的奥秘何在呢?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并自由发言。

生1:我想,这恐怕是因为这篇文章体现了作者胸怀天下的豪放气度和宽广的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情操;是一种道德追求,更是人生的飞跃。这刚劲健朗、积极进取的精神气度将永远受到与时俱进、激流勇进的人的青睐。

生2:我想,也许是因为文章再现了洞庭湖的壮景,为洞庭湖又染上了一层壮丽的色彩,从而吸引了后人。

生3:我反对。本文题为《岳阳楼记》,可作者对岳阳楼本身用笔不多,这是有深意的。作者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从而将文章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提高了文章的品位,这是本文构思方面独具匠心所在。范仲淹的别出心裁,不能不让人佩服。

„„

2、教师归纳学生的看法,为鉴赏定向: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发言很精彩,很有刨见。《岳阳楼记》长盛不衰的奥妙在于立意、构思、章法、意境、语言、表达方式等方面。今天,我们重点鉴赏文章的立意美、意境美、语言美。

⑴ 鉴赏文章的立意美,感受作者的宽广襟怀,理解其崇高的理想追求:

提问:如何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学生讨论,明确:“先忧后乐”的思想源于儒家的仁爱思想,孟子曾有“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说法,范仲淹使其进一步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就是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为此,就要不为外物所动,不论是自然界的阴晴明暗,还是社会环境的顺遂艰难,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

教师引申:孟子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是针对封建君主提出的;范仲淹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仕途进退的原则,这是他有远大抱负的表现。他们的“忧君”固然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忧国忧民的情怀是异常可贵的。

(2)赏析文章的语言美:

美在骈散兼用。骈句,流利畅达、简洁凝练、如珠走盘。有音律和谐的对仗,如“日星隐曜,山岳潜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等。也有整齐的韵脚,如“上下无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等,增强了文章的音乐美,读来润畅,听来清晰。

美在炼字。如“衔远山,吞长江”,“衔”形象写出湖与山的关系,“吞”不仅写出湖与江的关系,而且读来有气势磅礴之感,两个动词形象再现了洞庭湖的浩瀚气势,使静景富于动态和活力。如换成“连”“接”,只是客观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

如“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一句,不仅比喻形象,一“跃”一“沉”两种意境齐出,相互映衬,用词之妙,令人拍案叫绝。 学生自己选例揣摩语言。

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谈谈加黑字的表达效果。

三、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画意、诗情、理趣溶为一体,不但给予我们美的享受,而且先生那博大的胸怀,崇高的思想境界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读先生的文章,我们好像站在岳阳楼上,那浩瀚无涯的洞庭湖水,给予我们恢宏的气势,也给予我们一种责任。让我们点燃精神的圣火,去照亮时代天空的一角。

学生齐背课文。

五、布置作业

1、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哪两句话?

2、整理课上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名句时代意义讨论的发言,放入《成长的足迹》中。

第15篇:岳阳楼记

第 一 折

[净扮酒保上,诗云]俺家酒儿清,一贯买两瓶。灌得肚儿胀,溺得膫儿疼。自家店小二是也。在这岳阳楼下开着一个酒店。但是南来北往经商客旅,做买做卖,都来这楼上饮酒。今日早晨间,我将这镟锅儿烧的热了,将酒望子挑起来。招过客,招过客![正末扮吕洞宾提墨篮上,云]贫道姓吕名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先为唐朝儒士,后遇钟离师父点化,得成仙道。贫道在蟠桃会上饮宴,忽见下方一道青气,上彻云霄,此下必有神仙出现。贫道视之,却在岳州岳阳郡。不免按落云头,扮作一个卖墨的先生,长街市上来往。君子,都来买贫道好墨也![唱]

【仙吕】【点绛唇】这墨光照文房,取烟在太华顶上仙人掌。更压着五李三张,入砚松风响。

【混江龙】梭头琴样,助吟毫清彻看书窗。恰行过一区道院,几处斋堂。竹几暗添龙尾润,布袍常带麝脐香。早来到洞庭湖畔,百尺楼旁。[做上楼科,云]是好一座高楼也。[唱]端的是凭凌云汉,映带潇湘。俺这里蹑飞梯,凝望眼,离人间似有三千丈。则好高欢避暑,王粲思乡。

[酒保云]我在这门首觑者,看有甚么人来。[正末唱]

【油葫芦】俺只见十二栏干接上苍。[酒保云]招过客,招过客![正末云]休叫,休叫。[酒保云]你怎生着我休叫?[正末唱]我则怕惊着玉皇,谁着你直侵北斗建糟坊。[酒保云]你看我这楼上有牌,牌上有字,上写着世间无此酒,天下有名楼。[正末唱]写道是岳阳楼形胜偏雄壮,更压着你洞庭春好酒新炊荡。[酒保云]老师父,你看这边景致。[正末唱]翠巍巍当着楚山。[酒保云]休道是楚山,连太山、华山都看见了。师父,你看这边景致。[正末唱]浪淘浪临着汉江。[酒保云]不要说汉江,连洞庭湖、鄱阳湖、青草湖都看见了。[正末云]正是鸡肥蟹壮之时。[唱]正菊花秋不醉倒陶元亮?[酒保云]师父,你来迟了,我这酒已卖尽,无了酒也。[正末云]你道是无酒呵,[唱]怎发付团脐蟹一包黄?

[酒保云]这里有酒呵,把甚么与我做酒钱?[正末云]至如我无有钱呵。[唱]

【天下乐】我则待当了一环绦醉一场。[酒保云]说便这等说,实是无了酒也。[正末云]你道无酒,你闻波。[唱]那里这般清甘滑辣香?[酒保云]酒有,只你醉了不好下楼去。[正末唱]但将老先生醉死不要你偿。[酒保云]师父,这楼上好凉快哩。[正末唱]我特来趁晚凉,趁晚凉入醉乡。[酒保云]老师父,天色将晚了。[正末云]还早哩。[唱]争知俺仙家日月长。[云]小二哥,你供养的是一尊甚么神道?[酒保云)这是初造酒的杜康。我供养着他,这酒客日日常满。[正末唱]

【那吒令】我待和你唤上、那登真的伯阳,你觑当、更悬壶的长房,不强似你供养、那招财的杜康。[酒保云]师父,我买活鱼来做按酒。[正末唱]休更说钓锦鳞刍新酿,待邀留他过往经商。

【鹊踏枝】自隋唐,数兴亡,料着这一片青旗,能有的几日秋光。对四面江山浩荡,怎消得我几行儿醉墨淋浪。 [酒保云]师父,我这酒赛过琼浆玉液哩。[正末唱]

【寄生草】说甚么琼花露,问甚么玉液浆。想鸾鹤只在秋江上,似鲸鲵吸尽银河浪,饮羊糕醉杀销金帐。这的是烧猪佛印待东坡,抵多少骑驴魏野逢潘阆。[酒保云]小人听得说,王弘送酒,刘伶荷锸,李白摸月,也不似先生这等贪杯。[正末唱] 【幺篇】想那等尘俗辈,恰便似粪土墙。王弘探客在篱边望,李白扪月在江心丧,刘伶荷锸在坟头葬。我则待朗吟飞过洞庭湖,须不曾摇鞭误入平康巷。[云]小二哥,打二百长钱酒来。[酒保云]先交了钱,然后吃酒。[正末云]你也说的是,与你这一锭墨,便当二百文钱的酒。[酒保云]笑杀我也。量这一锭墨有甚么好处,那里便值二百文钱?[正末云]我这墨非同小可,便当二百文钱也不多哩。[唱]

【后庭花】这墨瘦身躯无四两,你可便消磨他有几场。万事皆如此,[带云]酒保也,[唱]则你那浮生空自忙。他一片黑心肠,在这功名之上。[酒保云]我不要这墨,你则与我钱。[正末云]墨换酒,你也不要?[唱]敢糊涂了纸半张。

[酒保云]他是个出家人,我那里不是积福处,留下这墨写帐,也有用处。罢罢,打二百文钱酒与他。老师父,酒便与你,自己吃不了,请几个道伴来吃。[正末云]小二哥,你也说的是。你看着,我请几个道伴来者。疾!你来,你来![酒保云]在那里?[正末云]疾!你也来,你也来。[酒保云]你看这先生风了。[正末云]一个舞者,一个唱者,一个把盏者,直吃的尽醉方归。[酒保云]我说这先生风了,当真风了。把袍袖往东一拂,道你来,你来;往西一拂,道你也来,你也来。一个舞者,一个唱者,一个把盏者,都在那里?[正末云]可知你不见哩。[唱]

【金盏儿】我这里据胡床,望三湘,有黄鹤对舞仙童唱。主人家宽洪海量,醉何妨。直吃的卷帘邀皓月,再谁想开宴出红妆。但得一尊留墨客,[带云]我困了也,[唱]我可是两处梦黄粱。

[正末做睡科][酒保云]如何?我说你吃不了二百钱的酒。我说你请几个道伴来吃,你不肯,兀的不醉了!他睡着了,可怎生是好?我这楼上妖精鬼魅极多,害了他性命,怎生是好?我索唤起他来。[做唤科]师父,你起来。这楼上妖精极多,鬼魅极广,枉害了你性命。[正末不醒科][酒保云]他睡着了,叫他不醒,怎生是好?且下楼去,收了镟锅儿,落了这酒望子,上了这板闼,我再上楼去叫他去。可扑可扑。老师父,你不起来,妖精出来吃了你,不干我事。我自去也。[下][外扮柳树精上,诗云]翠叶柔丝满树枝,根科荣茂正当时。为吾屡积阴功厚,上帝加吾排岸司。小圣乃岳阳楼下一株老柳树是也。我在此千百余年。又有杜康庙前一株白梅花在此作崇。我上楼巡绰一遭,可是为何?恐怕他伤害了人性命。今日天晚,须索上楼巡绰一遭。好奇怪,我往常间上这楼来,坦然而上,今日如何心中惧怯?既来,难道回去?须索上去。[做见科]呀!上仙在此,须索回避咱。[正末喝云]业畜,那里去?回来![柳云]早知上仙在此,只合远接。接待不着,勿令见罪。[正末云]好可怜人也![唱]

【醉中天】我见他拄着条过头杖,恰便似老龙王。[柳云]早知上仙在此,合当参拜。[正末唱]你这般曲脊驼腰,来我跟前有甚勾当?[带云]我看你本相[唱]我这里斜倚定栏干望。[柳云]师父,望甚么?[正末云]你道我望甚么?[唱]原来是挂望子门前老杨。[柳云]小圣在此千百余年也。[正末云]噤声![唱]你道是埋根千丈,你如今絮沾泥,则怕泄漏春光。[云]柳也,你有几般儿歹处哩。[柳云]师父,我有甚么歹处?[正末唱] 【忆王孙】亚夫营里晚天凉,炀帝宫中春昼长。按舞罢楚台人断肠,你只为春忙。[柳云]再有甚么歹处?[正末唱]饿得那楚宫女腰肢一捻香。

[云]兀那老柳,这岳阳楼上作崇的元来是你![柳云]不干小圣事,是杜康庙前一株白梅花在此作崇。[正末云]待我看来。真是个杜康庙前一株白梅在此作崇。好好,兀那老柳,你跟我出家去罢。[柳云]师父,我去不得。[正末云]你为何去不得?[柳云]我根科茂盛,枝叶繁多,去不得。[正末云]他是土木形骸,到发如此之语。[唱]

【金盏儿】我是个吕纯阳,度你个绿垂杨。你则管伴烟伴雨在溪桥上,舞东风飘荡弄轻狂。如今人早晨栽下树,到晚来要阴凉。则怕你滋生下些小业种,久已后干撇下你个老孤桩。

[云]老柳,你跟我出家去来。[柳云]既领师父教训,情愿跟师父出家。但我土木形骸,未得人身,怎生成的仙道?[正末云]你也说的是。土木之物,未得人身,难成仙道。兀那老柳,你听着,你往下方岳阳楼下卖茶的郭家为男身,名为郭马儿;着那梅花精往贺家托生为女身,着你二人成其夫妇。三十年后,我再来度脱你。[做与墨篮科,云]你与我将着这物。[柳做头顶科,云]师父,我这般将着是么?[正末云]不是,再将者。[三科][正末云]都不是,将来,将来。他是土木之物,未曾得人身,如何便能知道。你看者。[正末抱篮科,唱]

【赚煞】似我这般抱定墨篮儿。[柳抱篮科,云]师父,这般将着可好么?[正末唱]兀的不才似一个人模样。[柳云]师父,你怎生识的小圣来。[正末唱]我底根儿把你来看生见长。[柳云]师父仙乡何处?[正末唱]我家住在白云缥缈乡。[柳云]那里幽静么?[正末唱]俺那里无乱蝉鸣聒噪斜阳。[柳云]徒弟去则去,则是舍不的这一派水也。[正末唱]量湖光,不大似半亩芳塘。[柳云]徒弟省了也。[正末唱]你险做了长亭系马桩。[柳云]敢问师父两句言语,合道不合道是怎么说?[正末云]你一句句问将来。[柳云]师父,合道是怎生?[正末唱]合道在章台路旁。[柳云]不合道可是怎生?[正末唱]不合道你则在灞陵桥上。[云]你若肯跟我出家,教你学取一个。[柳云]学取那一个?[正末唱]我着你学那吕岩前松柏耐风霜。[同下]

第 二 折

[柳改扮郭马儿引旦儿上。诗云]龙团凤饼不寻常,百草前头早占芳。采处未消顶峰雪,烹时犹带建溪香。自家郭马儿是也。这是我浑家贺腊梅。在这岳阳楼下开着一座茶坊,但是南来北往经商客旅,都来我这茶坊中吃茶。我听得老的曾说来,三十年前,这岳阳楼上卖酒,如今轮着俺这一辈卖茶。俺两口儿自成夫妇,已经数载,寸男尺女皆无。但是那过往的人剩下的残茶,我都吃了他的。可是为何?这个唤作偷阴功积福力,但生得一男半女,也不绝了郭氏门中香火。今日开开茶坊,我烧的镟锅儿热了。我昨日多饮了几杯,今日有些害酒。大嫂,茶客也未来哩,我且在这客子里歇一歇,若有茶客来时,着我知道。[旦儿云]理会的。[郭马睡科][正末上,云]徐神翁,你与我缆住小舟,我度脱了郭马儿,咱两个同舟而归。贫道当初在这岳阳楼下度了一株柳树,因他是土木之物,不得成道,教他托生为人。如今岳阳楼下卖茶郭马儿便是。又着白梅花精托生在贺家为女,他两个配为夫妇,可又早三十年矣。过往君子吃剩的残茶,此人便吃了。虽然如此,争奈浊骨凡胎,无人点化。常言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磨不成道。休道是他,至如吕岩,当初是个白衣秀士,未遇书生,上朝求官,在那邯郸道王化店遇着钟离师父,再三点化,才得成仙了道。假如遇不着钟离师父呵。[唱]

【南吕】【一枝花】犹兀自骑着个大肚驴,吃几顿黄粱饭。则今日有缘游阆苑,可正是无梦到邯郸。[云]有人说道,你这等醉生梦死的,那神仙大道却怎生得来?[唱]休笑我行步艰难,无症候装些残患。如今便岳阳楼来了两番,空听的骇浪惊涛,[带云]呆汉子,[唱]洗不净愚眉肉眼。

[云]我这般东倒西歪,前合后偃的。[唱]

【梁州第七】我为甚不带酒佯推醉里?[带云]人问先生尘世如何?[唱]我可甚点头来会尽人间。休笑我形骸土木腌臜扮,强如紫绶,胜似白襕。袖藏着宝剑,腹隐着金丹,消磨尽绿鬓朱颜,恰离了云幌星坛。[带云]世俗人休笑俺神仙无定也。[唱]早来到绿依依采灵芝徐福蓬莱,恰行过高耸耸卧仙台陈抟华山,又过了勃腾腾来紫气老子函关,把船弯、此间,正江楼茶罢人初散。你这郭上灶吃人赞,则俺乞化先生左右难,来寻你下塌陈蕃。

[正末寻郭科,云]这个阁子里无有,这个阁子里也无有。[做见科,云]这厮在这里。马儿也,如今桃花放彻,柳眼未开。[打郭科][郭惊云]倒吓我一跳,早是不曾打着我的耳朵。[正末云]打了你耳朵,不曾伤了你六阳魁首。马儿,你看波。[郭云]你着我看甚么?[正末云]兀的不是乌江岸。[郭云]乌江岸在那里?[正末云]兀的不是华容路。[郭云]华容路在那里?[正末哭笑科][郭云]这师父风僧狂道,着我看兀的不是乌江岸,兀的不是华容路,哭了又笑,笑了又哭,正是个风魔的哩。[正末云]古人英雄,今安在哉?华容路这壁是曹操遗迹,乌江岸那壁是霸王故址。曹操奸雄,夜眠圆枕,日饮鸩酒三分;霸王有喑哑叱咤之勇,举鼎拔山之力,今安在哉?[唱]

【贺新郎】你看那龙争虎斗旧江山。[郭云]你笑甚么?[正末唱]我笑那曹操奸雄。[郭云]你哭甚么?[正末唱]我哭呵,哀哉霸王好汉。[郭云]老师父,你怎么哭了又笑,笑了又哭?[正末唱]为兴亡笑罢还悲叹,不觉的斜阳又晚。咱想这百年人则在这捻指中间。[郭云]不争老师父在楼上玩赏,可不搅了我茶客。[正末唱]空听得楼前茶客闹,争似江上野鸥闲。百年人光景皆虚幻。[正末看科][郭云]我也学你看一看。[正末唱]我觑你一株金线柳,犹兀自闲凭着十二玉栏干。

[郭云]老师父,你来我这里有甚勾当?[正末云]我来问你化一盏茶吃。[郭云]化一盏茶吃,你可是甜言美语的出家人。那里不是积福处!大嫂,造一个茶来与师父吃。[正末云]我不这般吃。你则依着我,丁字不圆,八字不正,深深的打个稽首:“上告我师,吃个甚茶?”我便说与你茶名。[郭云]你看么,我见他是出家人,则这般与他个茶吃,他又这般饶舌。也罢,依着他,左右茶客未来哩。他又风,我又九伯,俺大家耍一会。我依着他,丁字不圆,八字不正,深深的打个稽首:“上告我师,吃个甚茶?”[正末云]我吃个木瓜。[郭云]哎哟,好大口也,吊了下巴!我说道你吃个甚茶,说道我吃个木瓜。[正末云]郭马儿,你学谁哩?[郭云]我学你哩。[正末云]但学的我尽够了也。[郭云]学你腌臜头一世。罢罢,大嫂造个木瓜来。[正末吃茶科][郭云]将盏儿来。[正末云]我不与你盏儿。[郭云]怎生不与我盏儿?[正末云]你则依着我,丁字不圆,八字不正,深深的打个稽首:“上告我师,茶味如何?”我便与你盏儿。[郭云]罢罢,我便依着你,这些不必说了。师父稽首,茶味如何?[正末云]这茶敢不好。[郭云]好波,你与我贴招牌哩。[正末云]罚一个。[郭云]怎生罚一个?[正末云]依旧的问将来。[郭云]我依着你,依旧打个稽首,师父要吃个甚茶?[正末云]我吃个酥佥。[郭云]好紧唇也。我说道师父吃个甚茶?他说道吃个酥佥。头一盏吃了个木瓜,第二盏吃了个酥佥。这师父从来一口大一口小。[正末云]郭马儿,我是一口大一口小。[郭云]一口大一口小,不是个吕字?旁边再一个口,我这茶绝品高茶。罢罢,大嫂,造个酥佥来与师父吃。[正末接茶科,云]郭马儿,你这茶里面无有真酥。[郭云]无有真酥,都是甚么?[正末云]都是羊脂。[郭云]羊脂昨日浇了烛子,那里得羊脂来?[正末云]插上你呵,多少羊脂哩。[郭云]恁怎么样说,我是柳树了。[正末吃茶科][郭云]将盏儿来。[正末云]我不与你盏儿,依旧的问将来。[郭云]我依着你。师父,茶味如何?[正末云]这茶敢又不好。[郭云]可早两遭儿。[正末云]再罚一个,你依旧问将来。[郭云]就依你。问师父要吃个甚茶?[正末云]我吃个杏汤。[郭云]这师父倒会吃,头一盏儿吃了个木瓜,第二盏吃了个酥佥,第三盏吃个杏汤,再着上些干粮,倒饱了半日。[正末云]马儿,你若不是我呵,是做了干梁也。[郭云]看将起来,我是块木头。罢罢,大嫂,造个杏汤来与师父吃。[旦儿云]杏汤便有,无有板儿也。[郭云]师父,杏汤便有,无有板儿也。[正末云]你说杏汤便有,无了板儿。三十年前解开你,都是板儿。[郭云]师父,我怎当的你这一句那一句。大嫂,造一个杏汤来。[正末吃茶科][郭云]将盏儿来。[正末云]我不与你盏儿,依旧的问将来。[郭云]我依着你。师父,茶味如何?[正末云]郭马儿,你这茶„„[郭云]敢又不好?[正末云]你怎生搀了我的?[郭云]我学你道哩。[正末云]则要你学我道哩。[郭舔茶盏科][正末云]郭马儿,我见你两次三番舔。[郭云]舔甚么?[正末云]舔我这茶盏底,是何缘故?[郭云]师父,你不知。我与浑家贺腊梅自做夫妻,数载有余,寸男尺女俱无。但是南来北往经商客旅,做买做卖,都来我这楼上吃茶,剩下残茶,我都吃了。却是为何?这是偷阴功积福德,但得一男半女,也绝不了郭氏门中香火。[正末云]原来如此。我着你大积些阴功,如何?[郭云]恁的呵,更好。[正末云]将盏儿来。郭马儿,你吃了我吐的残茶,教你有子嗣。[正末吐科][郭做意不吃科][背云]看了他那嘴脸,我吃他吐的茶,就绝户了也成不的。我哄他一哄,看他说甚么。师父,你肯吃我的剩饭,我便吃你的残茶。[正末云]将你那剩饭来。[唱]

【梧桐树】你道是两碗通轻汗,独不闻一粒度三关。管甚么锟饨皮馒头馅和和剩饭,总是个有酒食先生馔。

[正末又吐科][郭云]可碜杀我也![正末云]你吃了我的残茶,我便吃你的剩饭。[郭云]我和你说,我也不吃你残茶,也不要你吃我的剩饭。你披着半片羊皮,乞儿模样好嘴脸。[正末唱]

【隔尾】你休道这乞儿披定羊皮懒,你会首休猜做大卧单。[云]马儿,你吃了三盏茶,无一盏真的。[郭云]怎生无有一盏真的?[正末唱]我吐与你木瓜里枣、酥佥里脂、杏汤里瓣。[云]马儿,你吃了者。[郭云]吃不得。只恁般左难、右难。[云]马儿,吃了者。[郭云]其实吃不得。[正末云]你不吃,接了盏者。[正末哄科,云]打碎了盏儿也。[郭云]倒吓我一惊。[正末唱]我看你怎发付松风兔毛盏。 [带云]马儿,你看我吐的不小可也。[唱]

【牧羊关】这吐也无那竹叶云涛泛,也无那石铛雪浪翻。这吐呵但开口满帘香散,更压着仙酒延年,更压着蟠桃般驻颜。也不索采蒙顶山头雪,也不索茶点鹧鸪斑。比尔你吸引扬子江心水,[带云]马儿也,[唱]可强似汤生螃蟹眼。

[云]马儿吃了者。[郭云]吃不得。[正末云]贺腊梅,你吃了者。[旦儿吃科,云]稽首,弟子省了也。[正末云]你怕不省也,郭马儿还不省哩。将盏儿来。[正末抹盏底残茶与郭科][郭云]好东西也,吃下去醍醐灌顶,甘露洒心,好东西也。师父,才抹到我口里,是甚么东西?[正末云]我恰才抹到你口里的,可是那残茶。[郭云]在那里?再与我些吃。[正末云]都无了。[郭云]往那里去了?[正末云]贺腊梅吃了也。[郭云]他吃了可怎么说?[正末云]他吃了先得了道也。[郭云]我呢?[正末云]你还在道旁边哩。[郭云]看起来我是柳树。[正末云]谁说你是榆树来。[郭云]我吃了你这残茶怎么说?俺浑家吃了你这残茶怎么说?[正末云]你吃了我这残茶,你是我的道伴;你浑家吃了我这残茶,他是我的仙友。[郭云]且住者。我吃了他的残茶,我是他道伴;俺浑家吃了他的残茶,倒和他为仙友。道伴也罢,这仙友可难为。看起来俺老婆养着你哩![做怒打正末科][正末唱]

【红芍药】把一片岁寒心烧做了火炎山,哎,你弟子好是凶顽。[郭扯袍科][正末唱]把一领布袍襟扯住不容还,碎纷纷直似灵幡。[郭打科][正末唱]打的我比春牛少片板,总是我不合劝修行吐尽心肝。[云]郭马儿,你休恼了我也。[郭云]恼了你,可怎么的我?[正末唱]把岳阳楼翻做鬼门关,休只管卖弄拳儇。[郭打科][正末唱]

【菩萨梁州】打的我死狗儿弯足全,青泥也腐烂,头披也髻散。呀,葫芦里瀽了些灵丹。[郭云]甚么灵丹,都是些羊屎弹子。[正末唱]扭回头遥望北邙山。[郭云]正是个风僧狂道。[正末唱]知他是你痴呆、我是风魔汉?[郭云]大嫂,炉中添上些炭。[旦儿云]理会的。[正末唱]炉中有火休添炭,大都来有几年限。打、打、打先生不动弹,更怕甚圣手遮拦。[末做架住起身科,云]郭马儿,跟我出家去来。[郭云]这师父打不改的。[正末唱]

【哭皇天】我着你早寻个香火新公案,煞强似久堕风尘大道间。只为你瘦伶仃无人盼,才长大便争攀。若不是我把长条自挽,则你在洞庭湖上,扬子江边,受了些风吹日炙,雪压霜欺,险些儿做了这岳阳楼、岳阳楼酒望竿。[郭云]我就跟你出家去,有甚么好处?[正末唱]我着你逍遥散诞,你自待偎慵惰懒。

【乌夜啼】愁甚么楚王宫陶令宅隋堤岸,我已安排下玉砌雕阑。则要你早回头静坐把功程办,参透玄关,勘破尘环。待学他严子陵隐在钓鱼滩,管甚么张子房烧了连云栈。竞利名,为官宦;都只为半张字纸,却做了一枕槐安。

【三煞】想人能克己身无患,事不欺心睡自安,便百年能得几时闲?去向那石火光中,急措手如何迭办?你何不早回看,直到落日桑榆暮景残,方才道倦鸟知还。

【二煞】争如我盖间茅屋临幽涧,披片麻衣坐法坛。倒也躲是非忘宠辱无牵绊,不强似你在人我场中,把个茶博士终朝淘渲。[做笑科,云]郭马儿,你及早省悟,也是迟了。[唱]我笑你忒愚顽,枉了我度你亲身三两番,还不省也天上人间。

[云]郭马儿,跟我出家去来。[郭云]我跟你出家去,你那里有甚么道伴?[正末云]你若肯出家,我着你看两个道伴。[郭云]那两个道伴?[正末唱]

【黄钟尾】我着你看蓝采和舞春风六扇云阳板。[郭云]那一个呢?[正末唱]我着你看韩湘子开冬雪双茎锦牡丹。疾回头莫怠慢。[郭云]师父,我送你下楼去。[正末唱]下江楼近水湾。[云]呀,徐神翁等不的我,先去了也。[郭云]在那里?[正末唱]你与我撑开船,挂起帆。[云]郭马儿,上船来。[郭云]你先上船。[正末云]我先上船。[郭推正末科,云]推他娘在这水里。[正末云]呀,这厮险些儿不闪我在水里![唱]行至蓬莱宫方丈山,俺那伙送行人世不曾西出阳关,早则不凝望渭城和泪眼。[下]

[郭云]那师父去了也。今日茶也不曾卖的,被他打搅了一日。天色已晚了,收拾了镟锅儿,闭了茶肆。大嫂,咱还家中去来。[下]

[郭马上,云]自家郭马儿。自从见了那个师父,但合眼便见他道:郭马儿跟我出家去来。我可怎生出的家?我如今不卖茶了,在这岳阳楼下卖酒。我今日打点些按酒去。我不往前街去,怕撞着那师父,我往这后街里去。[正末冲上,云]郭马儿,你往那里去?[郭云]我躲他,正撞在怀里。师父,我如今不卖茶了,在岳阳楼下卖酒。请师父吃三钟。[正末云]你请我吃三钟,我在你这楼上醉了两醉也。你再请我吃一醉?[做行科][郭云]上的这楼来。师父,你吃一碗。[正末云]你也吃一碗。[郭云]师父,你再吃一碗。[正末云]你也再吃一碗。[郭云]师父,你再吃一碗。[正末云]你送我下楼去。[郭云]我送师父下楼去。[正末云]郭马儿,跟我出家去来。[郭云]我怎生出的家?我若跟你出家,可把我媳妇发付在那里?[正末云]你杀了你媳妇者。[郭云]杀了我媳妇,可着谁偿命?[正末云]敢是你偿命。[郭云]可知哩。我便要杀俺媳妇,可也无兵刃。[正末云]兀的不是一口剑。[郭云]师父,是一口好剑。[正末唱] 【仙吕】【赏花时】这剑曾伴我三十年来海上游,夜夜光芒射斗牛。[云]郭马儿,我与你这一口剑,要些回答的礼物。[郭云]可要甚么回奉的礼物?[正末唱]要一颗血沥沥妇人头。[郭云]好容易也。[正末唱]为你这墙花路柳,[带云]若不是恁两个呵,[唱]谁肯三醉岳阳楼。[下] [郭云]这师父正是风僧狂道,好没生与我一口剑,教我杀了俺媳妇儿。我可怎生舍的?这一口剑拿到家中切菜,也有用处。今日又被他歪死缠,不曾卖的酒,且回家中去来。[下]

第 三 折

[郭马儿上,云]自从那师父与了我一口剑,拿到家中,三更前后,不知甚么人把我媳妇杀了。剑上写着四句诗道:“朝游北海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后面写着“洞宾作。”我如今先告知社长,然后见官去也未迟哩。可早来到社长门首。我试唤他一声:社长在家么?[丑扮社长上,云]谁叫门哩?我开开这门看。[见科][郭云]社长拜揖了。昨日有个不知姓名的胡先生,与了我一口剑,着我拿到家里。三更前后,不知甚么人把俺媳妇杀了。剑上写着四句诗道:“朝游北海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后面写着“洞宾作”。[社长云]你媳妇杀了么?[郭云]杀了。[社长云]杀了罢,干我膫儿事?[郭云]你是当坊社长,不和你说和谁说?[社长云]马儿,我和你说,“洞宾作”,想必是洞中一块宾铁拿来打成这口剑,则怕是这个杀了你媳妇儿。[郭云]不是。[社长云]既然不是,依着你怎么说?[郭云]我如今和你告官去,讨一纸勾头文书,长街市上寻那个道人去。但有人念这四句诗的,便是他杀了俺媳妇儿。[社长云]这也说的是。[郭诗云]我如今先去找寻他,慢慢的告请官差捕。[社长诗云]便纵然寻着胡先生,也当不得你这丑媳妇。[同下][正末愚鼓简子上][词云]披蓑衣,戴箬笠,怕寻道伴;半简子,挟愚鼓,闲看中原。打一回,歇一回,清人耳目;念一回,唱一回,润俺喉咽。穿茶房,入酒肆,牢拴意马;践红尘,登紫陌,系住心猿。跨彩鸾,先飞到,西天西里;驾青牛,后走到,东海东边。灵芝草,长生草,二三万岁;娑罗树,扶桑树,八九千年。白玉楼,黄金殿,烟霞霭霭;紫微宫,青霄阁,环珮翩翩。鹦鹉杯,凤凰杯,满斟玉液;狮子炉,狻猊炉,香喷龙涎。吹的吹,唱的唱,仙童拍手;弹的弹,舞的舞,刘衮当先。做厮儿,做女儿,水煎水燎;或鸡儿,或鹅儿,酱炒油煎。来时节,刚才得,安眉带眼;去时节,只落得,赤手空拳。劝贤者,劝愚者,早归大道;使老的,使小的,共结良缘。人身上,明放着,四百四病;我心头,暗藏着,三十三天。风不着,雨不着,岂知寒署;东不管,西不管,便是神仙。船到江心牢把柁,箭安弦上慢张弓。今生不与人方便,念尽弥陀总是空。[唱]

【正宫】【端正好】我劝你世间人,休争气,及早的归去来兮。可乾坤做一床黄绸被,单搦着陈抟睡。 【滚绣球】我穿着领布懒衣,不吃烟火食。淡则淡淡中有味,又不是坐崖头打当牙椎。人问我姓甚的,住那里,要寻我煞是容易:酒排沙紧对着钟离。怕你虎狼丛吃闪呆獐般看,是非海淹着死马儿医。树倒风吹。

[郭同社长,云]兀的不是那道人来了!听他念甚的。[正末云]朝游北海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郭云]好也,可是你杀了我媳妇,你逃走到那里去![做扯末科][正末唱]

【倘秀才】你在当街上把师父扯曳,这是我劝弟子修行的气力。[郭打科,云]我打你个弟子孩儿![正末云]你打不的。[唱]打、打、打今世饶人不是痴,天生下、这顽皮,壮吃。 [正末顿脱郭手科][唱]

【滚绣球】好生地放了者,我为甚不惹你?赤紧的简子唤作惜气,但行处愚鼓相随。愚是不省的,鼓是没眼的。柳呵今日蕝葱般人脆,一口气不回来,教你落絮沾泥。则俺那洞中有客鹤来早,抵多少秋后无霜叶落迟,看那个便宜。

[云]郭马儿,你当街截住我是怎的?[郭云]你因何杀了我媳妇儿?我如今撞见你,有甚话说。[正末唱]

【叨叨令】则为这泼家私满镜里月髭鬘,熬煎得铁汤瓶一肚皮长吁气。一头把老先生推在荒郊内,哎,你个浪婆娘又搂着别人睡。不杀了要怎么也波哥,不杀了要怎么也波哥?争如我梦周公高卧在三竿日。[郭云]你赖不过,我今告着你哩。[正末云]你凭甚么勾我?[郭云]我凭勾头文书勾你。[正末云]你文书那里?[郭出文书科][正末云]你念听。[郭念云]奉州官台旨,即勾唤杀人贼一名胡道人。是你不是你?[正末云]将来我看。[做换文书科,云]疾!你再读,看是谁就拿谁。[郭云]是。读,看是谁就拿谁。[念科云]奉州官台旨,即勾唤杀人贼一名郭马儿。[惊科]这上面可怎么写着我?[正末唱]

【倘秀才】我不信那官人敢断谁,则为你愚不省将勾头来吊你,正是俺自有心猿百字碑。哎,村物事,泼东西,怎到得那里?

【滚绣球】俺那里白云自在飞,仙鹤出入随。俺那里洞门不闭。[郭云]师父,则怕那里有俺媳妇么?[正末唱]你可也再休题家有贤妻。[郭云]师父,这里是那里?[正末云]马儿,你看波。[唱]这壁银河织女机,那壁洞中玉女扉,怎发付你那酒色财气。则你那送行人何曾道展眼舒眉,你是个红尘道上千年柳,你觑波白玉堂前一树梅。[旦儿上][郭见科,云]兀的不是我浑家贺腊梅哩![正末云]疾![旦下][郭云]师父,俺媳妇那里去了?才在这里,怎生不见了![正末唱]怎知这就里玄机。

[郭云]我也道花枝般好媳妇被你杀了不成?快教他出来,还了我罢。[正末唱] 【伴读书】你道是花枝儿媳妇天然美,又道是笋条儿一对青年纪;端的谁遣来两个成匹配,到今日又谁拆散你这芳连理?可怎生不解其中意,还认作儿女夫妻!

[郭云]你藏了我媳妇儿,我便肯干罢?社长,你也帮我一帮,扭他见官去来。[社长云]勾头文书原着我协同着你拿这胡道人,我帮你,我帮你。[正末唱]

【笑和尚】我、我、我要你媳妇儿做甚的,你、你、你扭住我欲何为?敢、敢、敢挟着这一纸文书的势,看、看、看你媳妇儿在那里;有、有、有谁是个杀人贼,来、来、来咱和你去当官对。

[郭云]社长,适才我那媳妇你也看见的,到官去你与我做个质证。[社长云]你不要等他唱曲,只拿他到官司里去。[正末唱]

【煞尾】再休想一枝逗漏春消息,则要你三岛追随路不迷。拜辞了潇湘洞庭水,同去蟠桃赴仙会。酒泛天浆滋味美,乐奏云璈音调奇。绛树青琴左右立,都是玉骨冰肌世无比。我劝你这片凡心早收拾,莫为娇妻苦萦系。[郭云]你拐了我媳妇儿,更待干罢!社长,你帮我拖他到官去,好歹要还我媳妇来。[正末云]这呆汉昏迷不省,枉了我三遭儿也。[唱]似这等呆脑呆头劝不回,呸,可不干赚了我奔走红尘九千里。[做顿袖脱科][下]

[郭云]好两个后生,拿一个先生被他溜了。我不问那里赶上去。[社长云]这里有两条路,你往这头,我往那头,两路抄将来,不怕他会飞上天去。[郭云]说的是。赶赶赶![同下]

第 四 折

[正末打愚鼓简子上,云)罗浮道士谁同流,草衣木食轻王侯。世间甲子管不得,壶里乾坤只自由。数着残棋江月晓,一声长啸海门秋。饮余回首话归路,笑指白云天际头。(郭马儿冲上拿科,云)拿住!我如今再不等你溜了,和你见官去来。(正末唱)

【双调】【新水令】则这杀人贼须是你护身符,教你做神仙悟也不悟。你看承我做酒布袋,请看这药葫芦;不是村夫,还有三卷天书。[郭云)甚么天书,敢是化缘的疏头。(正末唱]你休猜做化缘疏。[郭扯末云)告官去来。(正末唱]

【驻马听】你将我袍袖揪捽,误了你龙麝香茶和露煮;将我环绦扯住,怎教凤城春色典琴沽。建溪别馆觅钱簏,蓬莱仙岛休家去。[郭云)你杀了人,往那里去?(正末唱]我若是见人债负,俺那里白云满地无寻处。

[郭云)我的媳妇儿,你送的那里去了?(正末云)不是你的媳妇。(郭云)倒是你的媳妇?(正末唱] 【沉醉东风】是我绾角儿缩缘伴侣,垂髫时儿女妻夫。是我的媳妇儿?泼男女,尚兀自参不透野花村务。[郭云)你是个出家人,如何要老婆?(正末唱]道士须当配道姑。[带云)呆汉!(唱]则俺两口儿先生姓吕。

[郭云)你不要强,和你告官去来。(正末唱] 【七兄弟】由你到大处、告去,只拣爱的做。你道是“踏破铁鞋无觅处,算来全不费工夫”,可干吃了半碗腌臜吐。

【梅花酒】想您个匹夫,不识贤愚。蠢蠢之物,落落之徒,休猜俺做左道术。俺自拿着捩鼻木,您拽着我布道服;俺急切里要回去,您当街里缠师父。俺为甚的不言语,您心下儿自踌躇。

【收江南】俺则待朗吟飞过洞庭湖,您在茶坊中说甚蜜和酥。[外扮孤一行上,云)甚么人乱嚷,与我拿过来者!(正末唱]扇圈般一部落腮胡,更狠似道录,马头前不慌杀了贺仙姑。

[郭云)这个道人杀了我的媳妇,大人与我做主咱!(孤云)兀那道人,清平世界,浪荡乾坤,你怎敢杀人!(正末云)郭马儿告我杀了他媳妇儿,他媳妇贺腊梅见在,不曾死。(孤云)贺腊梅在那里?叫来我看。(正末云)现在此处。疾!(旦儿上,云)师父,唤你徒弟那厢使用?(正末云)这不是他媳妇儿!(孤云)郭马儿,你告道人杀了你媳妇儿,如今你媳妇现在,做的个告人徒自己徒。左右,推出去杀坏了者。(孤一行下)(郭云)可怎了也?(正末云)郭马儿?你告着我杀了你媳妇儿,如今你媳妇现在,做了个诬告人死罪,自己反坐。如今要杀坏你,要我救你不救?(郭云)可知要救我哩。(外扮钟离引众仙上,云)郭马儿,你认的我么?(郭云)怎生官人也不见了?祗侯也不见了?都是一伙先生。敢是我错走在五龙坛里来了。(正末云)郭马儿,你认的这众仙么?(郭云)这位做官的胡子是谁?(正末唱]

【水仙子】这一个是汉钟离现掌着群仙箓。[郭云)这位拿着拐儿的不是皂隶?(正末唱]这一个是铁拐李发乱梳,[郭云)兀那位着绿襕袍的不是令史哩?(正末唱]这一个是蓝采和板撒云阳木。[郭云)这老儿是谁?(正末唱]这一个是张果老赵州桥倒骑驴,[郭云)这位背葫芦的是谁?(正末唱]这一个是徐神翁身背着葫芦。[郭云)这位携花蓝的是谁?(正末唱]这一个是韩湘子韩愈的亲侄。[郭云)这位穿红的是谁?(正末唱]这一个是曹国舅宋朝的眷属。[郭云)敢问师父你可是谁?(正末云)贫道姓吕名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唱]则我是吕纯阳爱打的简子愚鼓。[郭云)是了!三十年前我是岳阳楼下老柳树,俺浑家贺腊梅就是杜康庙前白梅树。后来托生下方,配为夫妇,直待师父三度点化,才归正道。稽首,我弟子早省悟了也。(钟离云)你二人既得省悟,听吾指示。(词云)你本是人间土木之物,差洞宾将你引度。今日个行满功成,跨苍鸾同登仙路。(郭、旦拜谢科)(正末唱]

【收尾】则我向岳阳楼来往经三度,指引你双归紫府。方才识仙家的日月长,再不受人间的斧斤苦。

题目 郭上灶双赴灵虚殿 正名 吕洞宾三醉岳阳楼

第16篇: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会自读浅近文言文,体会本文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结合一起的写法;

2、品味文章的语言,体味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了解古代政治家的忧国忧民情怀;

重点、难点:

品味语言,体味蕴涵文字中的古代政治家的政治抱负和思想情怀。

课时设计: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究竟这水、这楼因这文而出名,还是范仲淹这《岳阳楼记》因这水、这楼出名,读完这篇千古传诵的名篇,你也许就不难判断了。

范仲淹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文学方面也相当有成就。人是环境的产物,下面是《宋史》里关于范仲淹的简略介绍,阅读完,也许对我们理解《岳阳楼记》的思想内容会有所帮助,请同学们先读一读。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而少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惫甚,辄以凉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人不堪其忧,仲淹不改其乐也。既仕(做官),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谗受贬,庆历五年由参知政事(副宰相)谪守邓州。勤政爱民,有政声,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思考:1.范仲淹少年时为什么发愤苦读?2.范仲淹论政事奋不顾身,力主改革,勤政爱民,他的思想基础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行为取决于他的思想,一个高尚的行为取决于一颗高尚的灵魂、一个崇高的信念。

二、朗读、感受:

1、读准字音:

谪守() 朝晖夕阴()迁客骚人() 霪雨霏霏() 潜形() 薄雾冥冥()岸芷汀兰() 心旷神怡() 皓月() 宠辱偕忘()樯倾楫摧() 阴风怒号()

2是洞庭湖的胜景及晴景、雨景,抒发的是观景的悲喜感情,议论的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学生把握层次并归结大意(略)

三、细品课文,疏通词义,体味内涵:

1、重点词语点拨:

谪守越明年百废具兴增其旧制作文胜状大观

一湖涯备极得无异乎迁客骚人

2、翻译、理解:

⑴为什么藤子京被贬官仍能“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范仲淹为何愿为他作记? (因他俩都能以百姓利益为重,不是太看重自己的得失)

⑵“洞庭天下水”,如此壮观的美景,作者却寥寥几笔,为什么?

(因为“前人之述备矣”,故不必详述,再者,此文写景是为下文议论、抒情服务的) ⑶这一段写“岳阳楼之大观”,虽然概括,却写得富于形象,气魄宏大。仔细体味,作者是用了哪些词语取得这样的效果的?

引导要点:作者善于选取形象化的词语绘声绘形。如:衔远山——洞庭湖中有许多小山,用一“衔”字形象地写出湖与山的关系。吞长江——长江流经洞庭湖,用一“吞”字,不仅形象地写出湖与江的关系,而且“吞”字声音宽舒洪亮,读来有气势磅礴之感。“衔”“吞”字连用,更使静景富于动态和活力。浩浩汤汤——字音响亮,叠字又加强了气势,而且四字都是水旁,形容水大流急,既绘声、又绘形。气象万千——连用两个数词写洞庭湖上景象变化之多之快,极有声势。此外如“横无际涯”的“横”,与“广”近义,但作者用“横”而不用“广”,因“横”字显得境界开阔而有气魄;“朝晖夕阴”的“晖”换成“晴”字,义通顺,但作者用“晖”而不用“晴”字,因为“晖”字具体,容易使读者联想到洞庭湖上“春和景明”的景象。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作者炼字的功力。

⑷本节中有些句子有前后照应的关系,有些句子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它们找出来说明它们的关系或作用。

引导要点:“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为下两段分别写洞庭湖上“霪雨霏霏”和“春和景明”的景象伏线。“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既承接上文写景的句子,又引出下面两段文字,其中“情”、“异”,是关键词,是全篇抒情、议论的基础。行文前顾后盼,文理绵密。

⑸迁客骚人汇聚岳阳楼会是怎样的情形,试运用想象描述一下。(不拘一格)

3、小结:

第二课时

一、细品

3、4段,体味“迁客骚人”的悲喜情怀:

1、导入:

迁客骚人汇聚岳阳楼观赏洞庭景色,心情会否不同呢?清代文学评论家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迁客骚人各自的境遇不同,心情当然也各有不同,观赏自然景物的感触自然也不同了。

2、学生各自放声朗读,讨论:

(1)这两段写的是实景还是想象中的虚景?为什么?

(虚景。因为一,范仲淹只到过岳阳楼一次,而本两段显然不是描写一次之景;二,“若夫”一词不似实写)

(2)重点词语点拨:

①要重点理解的句子。

“则有„„者矣”是一长定语句。“者”指代“览物之情”。以第3段末句为例,从“去国怀乡”到“感极而悲”都是“者”的定语。第4段末句的结构相同。这两句可分别译为“登上岳阳楼,就会产生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忧虑谗言,惧怕讥讽,满眼凄凉,感伤到极点而悲痛的心情了。”“„„就会产生一种心胸开朗,精神愉快,荣誉和屈辱一齐忘记,端着酒杯面对和风,充满喜悦的心情了。”

景——“日光”。锦鳞——鳞,指鱼,是借代(部分代整体),加上“锦”字的修饰,令人想见碧波清浅之中日光下彻、彩鳞闪烁的美丽景象。浮光跃金——这句写月夜有风时湖面上的景色。把湖面上“浮动的月光”比喻成“跃动着的碎金”,造成了一种动态美。静影沉璧——这句写月夜无风时湖面上的景色。它写的是静态美:静静的月影宛如沉在水底的

白璧。跟上句一动一静,相映成趣。把——动词,持,握。其喜洋洋——洋洋,众多或盛大貌,这里形容喜的样子。朗读时“喜”字后要稍顿一下。这句可译为:那喜悦真是达到了极点。

②、学生试译,要求在直译的前提下,译成优美的写景片段。(10分钟)(小组交

(3)本文写景的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愁苦之景则悲情毕现,写欢乐之景是喜气洋洋。写景取得这样的效果,“奥秘”在哪里呢?主要在于选择景物和渲染气氛。细读这两段写景的部分,说说作者为表现“悲”“喜”两种不同的感,分别选取了哪些有特征的景物?又是怎样渲染气氛的?

引导要点:作者选择的景物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以第3段为例:雨是“霪雨”,风是“阴风”,浪是“浊浪”,时间是“薄暮”,所闻是“虎啸”和“猿啼”无不是带有愁苦的色彩,再加以“霏霏”“怒号”“排空”“冥冥”等词语的渲染,一幅天昏地暗、浪黑风高、恐怖凄惨的画面就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了。有些景物本来没有特殊的感情色彩,如“日星”“山 岳”“商旅”“樯”“楫”等,但配以“隐耀”“潜行”“不行”“倾”“摧”等词语,就带上了浓重的愁苦色彩。

(第4段的特点与第3段相同,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分析、体会。)

(4)迁客骚人在观赏不同的景色时,感情有如此大的反差?为什么?

(不具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

治抱负。)

那么,作者是否赞同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呢?请欣赏文章最后一部分。

第三课时

一、齐读最后一段,体味作品深刻的思想内蕴。

二、点拨重点词语,疏通文意:

求心或异为以居庙堂之高

处江湖之远是然则微斯归

三、思考与讨论。

这一段是学习的难点所在,教读应着重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可层层启发,设问:⑴本文前四段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概况,记了登楼所见的不同的“景”以及由景而生的。不同的“情”。作为一篇“记”,写了这些也够了,但作者的本意却不在写景抒情,而在于由此引出一番振聋发聩的讨论来。本段以“嗟夫”提起下文,笔锋突转,提出了一个“古仁人之心”来,并且指出“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请想一想: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学生讨论、归结: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个人遭遇或外物的触化而发生变化;古仁人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这样看来,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那么跟什么有关系呢?

学生讨论、归结:他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是忧“民”,便是忧“君”——怕皇帝做出害民的事情来;他们“进亦忧,退亦忧”,可见他们的“忧”跟个人的进退、荣辱都没有关系。他们的悲喜是和民生疾苦和国家命运相关的。

(3)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呢?

学生归结:有。在天下人感到快乐后古仁人才会快乐。可见他们的或忧或乐完全是随天下人的或忧或乐而转移的。这就是作者所认为的“古仁人之心”。

(4)这种“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实际也许并不存在。联系第一课时介绍的有关作者的资料,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议论这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物。

提示: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常说“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这种“先忧后乐”的思想,正是作者的理想,他借滕子京嘱写《岳阳楼记》的机会,提出这种理想化的人物来,正是为了“假托古人,自写怀抱”,表明自己本来就不为个人的进退、荣辱而悲喜,虽遭贬谪,但忧国忧民之心决不改变,同时也包含着对滕子京的勉慰。最后一句自明志向,以问句的形式表达,自励励人,委婉含蓄。

四、朗读全文。

要求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进一步领会本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以及具有音乐感的语言特色。

第17篇: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

课型:主备人:授课人:序号: 备课日期:上课日期:初审:复审:

学习目标:

1、掌握基本的文言字词与文学常识。

2、正确把握文章的主题。

3、理解作者忧乐观的现实意义。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2、通过对作者忧乐观的评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预习案

1.填空。

《岳阳楼记》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希文,宋朝________家、________家。 2.给加粗的字注音。

浩浩汤汤()宠辱偕忘()岸芷汀兰() 谪守巴陵郡()一碧万顷()霪雨霏霏()

3、解释加点字词 ⑴古仁人之心()⑵或异二者之为() ..

的政治抱负。

四、文章主题

1、滕子京是否属于“仁人”?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2、你认为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五、“仁人”之心

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范仲淹身上,我们看到了忧国忧民的责任心和先苦后乐的忧乐观。面对这样的“仁人之心”,你有怎样的感悟。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

(2)《岳阳楼记》是历代名篇,文章以凝练优美的语言劝勉友人学习古仁人的“________”的高

尚情操,并抒发了“________”的远大政治抱负。

检测案

1.“古仁人”的“忧乐”与“迁客骚人”的“悲”“喜”形成鲜明对比,前文中概括写“迁客骚人”的悲的句子是“”,喜的句子是

“”。

⑶先天下之忧而忧()⑷微斯人() ...

2.文段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表达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

4、翻译下列句子。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是。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表明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微斯人,吾谁与归?

导学案

一、美景欣赏

4、找出文中流传至今的成语。自读课文,划出描写岳阳楼景色的句子,读一读,试简要概括它们的特点,并说说它们之间的

关系。

二、情感体验

5、谈一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现实意义。

1、划出文中描写人们欣赏景物所产生的情感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有什么不同。

教后小记

2、造成他们产生不同感情的原因是什么?结合课文内容,试作分析。

三、作者之志

1、面对这样两种人的表现,作者的态度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从最后一段可以看出作者具有的宽广胸襟和

《岳阳楼记》

课型:主备人:授课人:序号:

备课日期:上课日期:初审:复审:

2、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3、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4、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5、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6、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

7、朗读第3段,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8、朗读第4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9、提问: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10、提问:“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11、提问:“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检测案

1、《岳阳楼记》选自《》,作者,字希文,宋朝家、家。

2、《岳阳楼记》为历代名篇,文章以凝练优美的语言劝勉友人学习古仁人的“的高尚情操,并抒发了“.”的远大政治抱负。

3、本文写了 幅画面。“洞庭画卷”运用了 的 手法,寓情于景,写出了“迁客骚人”阴晴时“览物之情”的不同,分别是:

4、作者把“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和做了对比,其目的是为了说明的道理后进一步得出的结论。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

1、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

2、掌握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教学难点: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

预习案

1、作家简介。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深。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宋仁宗天圣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 宝元三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思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导项,又主张兴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2、背景资料。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益大。

4、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导学案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

第18篇: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商城县冯店一中陈伟

[教学目的]

1、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重难点]

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及课文积累背诵。

[教学时数]总计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课文译读)

一、导入,作者简介。

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

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除干京滴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膝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 1

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要有宽阔的胸怀。

二、读课文。

1、正音,结合课下注释读准字音。

2、学生放声读课文,达到熟读的地步。

三、借助课下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结构。

(详细内容参见《中学教材全解》初三语文上册221-224页)

四、再读文章,复习巩固。

(第二课时:深入研究)

一、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三个部分。

一部分(1 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由此生发出一篇之意。

第二部分(2—4段):文章主体。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第一层(2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第二层(

3、4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5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二、深入理解课文。

1.提问: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用“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2.提问: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明确]:(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朗读第3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明确]: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

4.朗读第4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明确]: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5.提问: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恰,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6.提问:“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明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提问:“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明确]: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8.提问:“进”指什么?“退”指什么?

[明确]:“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上做官。

9.提问:“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明确]: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10.提问:文章最后一段是怎样推出警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

[明确]: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设问方式逐层推进,最后才点出警句。先用比较方式设问,以“不以物喜…则忧其君”表明“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显示其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何时而乐”,使文章又推进一层。设问后而警句出现,给人印象极深。 (第三课时:字词积累和作业)

一、背诵课文。

逐段背诵。每段限定背诵时间,以强行记忆。

一、一词多义。

国国防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国家 国恒亡;国都 则有去国怀

或有时 而或长烟一空;或许 或异二者之为

居处在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居住 面山而居;停了 居十日 通通过 初极狭;顺利 政通人和;通晓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旷开朗 则有心旷神怕;宽广 土地平旷,屋舍严然

二、古今异义。

备古义 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今义 准备

景古义 日光 至若春和景明今义 景物

尝古义 曾经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今义 品尝

微古义 没有 微斯人,吾谁与归今义 微小

[作业练习]

1、本文生字词听写积累。

2、按要求从文中摘句并翻译。

①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

②写迁客骚人之悲的句子。

第19篇: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21.加粗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谪守zhé霪雨 yín朝晖夕阴 huī

B.皓月 hào霏霏fēi岸芷汀兰 zhǐtīng

C.骚人 sāo潜形qiǎn薄暮冥冥 mǐng

D.怒号 háo舟楫 jí心旷神怡 yí

2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之”意为“的”,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字不是“的”的意思的一项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C.前人之述备矣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23.下列句子译文有误的一项是

A.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译文:(这时迁客骚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和讽刺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必将)感慨而十分悲伤。

B.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译文:依我看来,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不因外物(好坏)而高兴,不因自己(得失)而悲伤。

D.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译文:(这时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高兴到了极点。

24.“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

A“迁客骚人”和“商旅”

B“淫雨霏霏,连月不开”和“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C“去国怀乡„„感极而悲者矣”和“心旷神怡„„其喜洋洋者矣”

D“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

25.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先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观,再借景抒发不同的览物之情,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B.”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滕子京,也体现了作者欲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C.选文中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相同,都是追求与民同乐的理想境界。

D.选文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由景抒情,由情入议。句式骈散结合,行文富于变化。

第20篇:读后感先忧后乐,心依祖国《岳阳楼记》读后感

先忧后乐,心依祖国

—— 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读后感

再次拜读《岳阳楼记》,柔软的心灵完全被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所感动与征服。

这不仅仅是两句脍炙人口的千秋佳语,更是爱国忠臣一颗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

遥想当年,臣子左迁,心绪该是多么的低落与郁闷。而范仲淹却能挑战孤苦,在贬地努力建树。真正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好言慰友,真情思君,身在岳阳,心怀天下。且能把满腔挚情诉诸文字。这是何等的气魄,这是何等的胸怀,这是何等的人生境界!

放眼过去,细观现在,这种“先忧后乐,热爱祖国”的精神一直翻腾在我们的历史长河中。

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由于奸佞陷害,遂被放逐,但他对祖国日思夜梦。这位大才济世的文人不为自己的处境痛心,而是为祖国的日渐衰微消亡仰天长叹,为人民的水深火热涕泗横流。最后葬身于汨罗江的滔滔大水之中。屈原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愧为一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还有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为了祖国的科学事业毅然放弃了国外的洋房和汽车,决然回到自己的祖国。难道他不知道祖国的一穷二白吗?难道他不懂得享受吗?明白,这一切他都明白。可他更明白“科学无国界,而科学家有祖国”的潇然大义。尽管祖国贫穷落后,可她到底是生养自己的“母亲”啊!他要把自己的才华献给这片充满情义的土地,他要用知识装点这片土地上的山山水水草草木木。

这就是“先忧后乐”的精神!

这种精神让多少人热血沸腾,又让多少人羞赧汗颜!

有那么一些人,看到自己的祖国不如一些国家富达,就盲目追求人家的所 谓“物质文明”,而变得浑浑噩噩无所事事。还有这样一些人,为了一己之私而走私贩私,损公肥私,害公利私,无公有私。他们与“先忧后乐”的精神背道而驰,他们没有秉承祖先的光荣传统。最后只有落得千人遗弃、万人唾骂的下

场!

我们作为跨世纪的青少年,行进在新时代的光辉大道上。一定要奋发有为,力争上游,继承“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传统。做到先忧后乐,心依祖国。让自己的脉搏与祖国的脉搏跳动最和谐的节拍,让美妙的青春流淌一段最动人的旋律!

【教师点评】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的千秋大作,文中所表现出的“先忧后乐”的人格魅力感染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事实上,“先忧后乐”精神一直翻腾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成为中华思想文化中的瑰宝。

本文作者也受到这种精神的洗礼,并以真诚深挚的文字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通篇看来,本文采用对比的手法,表达对“先忧后乐”精神的崇尚,号召青少年同学继承发扬这种精神。文章条理清楚,文字流畅,观点正确,论证充分,是一篇表现力与说服力都较强的作文。

由这一篇作文,我想说一点想法:在基础学习阶段,语文教师一定要引领学生多读一些古诗文。不断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不断澄澈学生的心灵。否则,过了这个最佳阅读与记忆阶段,再想阅读记忆古诗文就相当困难了。

岳阳楼记读后感
《岳阳楼记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