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1-10 08:33:57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顺畅地诵读课文,体会文章语言节奏鲜明、凝练优美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教师范读,学生自读,互评。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感受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体会文章语言节奏鲜明、凝练优美的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江南三大名楼吗? (请学生回答,老师明确)

江南三大名楼:湖南的岳阳楼,湖北的黄鹤楼,江西的滕王阁。今天,我就带领大家去闻名天下的风景胜地——湖南省的岳阳楼,尽情游览大自然优美的风光。(板书课题)谈话导入,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

二、解题,简介作者

1.文体介绍:记,古代的一种文体。

2.作者简介:(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内容,教师补充)

范仲淹,字希文,苏州人。北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幼年家贫,十岁辞母,到外地求学,昼夜苦读,五年中没有脱过衣服睡觉,有时夜间困倦,就以冷水洗脸。几年苦读,于1015年中举进士。为官以后,关心人民疾苦,以所得俸禄在家乡置“义田”千亩,救济族中贫寒的人,死后无余财。范仲淹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主张坚决抗击西夏的侵略。1040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号令严明,爱护士卒,采取合理的方针,戍边多年,敌人望而生畏,不敢侵犯。庆历三年范仲淹任副宰相,上书改革,提出“减徭役、修武备”等十项改革措施,受到阻挠而未能实行。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颖州的路途中病死。谥号“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结合《渔家傲 秋思》

滕子京,范仲淹的朋友,政绩斐然,后因事被贬岳州,上任后兴复学校,在

1 / 9 岳阳楼附近修筑虹堤,以利舟楫商旅的往来。庆历五年重修岳阳楼,写信给范仲淹求记。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称赞好友不以个人沉浮为意,一心系情于民的高尚情怀,并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与好友共勉。

人物简介让学生初步感知作者的宽阔胸襟与雄伟抱负打下基础。

三、诵读课文

1.教师范读,也可放朗读带。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指明学生分段朗读,教师正音。 易读错的地方,教师提示正音。(多媒体展示)

浩浩汤汤(shānɡ)

谪守(zhé)

霪雨(yín) 皓月(hào) ....岸芷汀兰(zhǐ)(tīng)

属予作文(zhǔ)

樯倾(qiáng) ....3.教师指导朗读课文,注意朗读节奏。(要求学生在文中 划出朗读节奏。)

如:增/其旧制;

属予作文/以记之;

前人之述/备矣; 吾/谁与归;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四、再读课文

1.指名学生当众朗读,教师指正、评价。 2.全班集体朗读,校正读音和节奏。

五、学生结合注释,自学课文。(小组合作,教师补充注释)

重点词语:

【乃】于是;

【旧制】原来的规模;

【作文】写文章; 【夫】那;

【胜景】优美的景象;

【气象】景象; 【衔】包含;

【际涯】边际;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所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大观】雄伟的景象;

重点语句: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 / 9 2.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译: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和当代贤人名士的诗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3.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译:洞庭湖包含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清晨湖面上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

六、课堂小结

1.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 2.生字词的正确读音; 3.朗读节奏的划分。

七、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第

一、二段 板书设计:

岳 阳 楼 记

范仲淹

节奏明快

音韵和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检查复习

提问第一教时的基本字词及文学常识。

二、继续疏通文意

(学生先提出有疑难的语句,全班集体解疑。具体方法:一个学生提出不懂的词语或句子,教师鼓励其他同学给这位同学解说明白;学生都不能解释的,教师再讲解。)

重点词语: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排空】冲向空中;

【萧然】萧条冷落的样子;

3 / 9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谗言,惧怕讥讽; 【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迹; 【而或】有时; 【何极】哪里有穷尽,无穷无尽;

【古仁人之心】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微】如果没有;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不同于以上的两种心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 或喜或悲。

重点语句: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译: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译:又如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滩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译:有时湖面上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波澜荡漾,浮动的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上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下去的白璧。渔夫的歌声响起来了,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真是无穷无尽。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

译:这时登上这座岳阳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极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译: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要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偏远的江湖间就要为国君忧虑。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

4 / 9 候才能快乐呢?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

译: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快乐”吧!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三、课堂小结 总结文言现象:

1.请学生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都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 2.教师明确文中的古今词义:

去国怀乡

古:离开;

今:往

春和景明

古:日光;

今:景物,景色 是进亦忧

古:这

今:判断词 微斯人

古:如果没有 今:微小

越明年

古:第二年

今:今年的下一年 3.师生共同分析一词多义现象:

观:予观夫巴陵胜状:看,欣赏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色,景象 然:然则北通巫峡:这样;

满目萧然:„„的样子 或: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或异二者之为:或者 极:南极潇湘:至,到;

感极而悲者矣:到极点;

此乐何极:穷尽 4.教师指出词类活用现象:

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的事业; 日星隐耀:动词作名词,光辉;

5 / 9 或异二者之为:动词作名词,心情,想法;

四、布置作业

1.对照注释,疏通课文,要求能比较准确地翻译;

2.熟读并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的写作手法,掌握一些文言虚词实词在文中的意思和用法。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归纳小结。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并学习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的写作手法。 难点:理解作者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 教学步骤:

一、检查复习

指定几名同学口头翻译几个句子。 (同学交流,订正,教师补充)

二、合作探究,理解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本文的写作背景、重修岳阳楼的盛况和范仲淹写本文的缘由各是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明确:作记背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重修岳阳楼的盛况: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写作缘由:属予作文以记之。

2.第一节文字显示作者对滕子京的什么态度?

明确:赞赏滕子京积极从政的政绩,支持重修岳阳楼的盛举,反映了作者积极的政治态度:即使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也应该奋发而有所作为,而不能消沉下去。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第二节:概括洞庭湖的美景。

6 / 9 (学生分组合作讨论)

1.空间上写出洞庭湖广阔无边的句子是: 明确: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2.时间上写出景象千变万化的句子是: 明确: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第三、四节:“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有何同不?为何不同?

物暗己悲,景明则喜。过分关注个人的得失与荣辱。 总结第二部分:

分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物:一暗一明;

情:一悲一喜;

这些都是古代文人的以个人荣辱为转移的悲喜观。这样就过渡到下文关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议论。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谈谈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解以及在现实中的积极意义。

这一千古名句,概括了古仁人的宏伟抱负,也表达了作者高远的志向和远大的抱负,表达了作者向古仁人学习的决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习古人的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无私奉献精神,以天下为已任,树立远大的理想与抱负,为祖国与人民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四)第四部分:交代写作本记的时间。

三、回顾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距离范仲淹近千年的现代人,是否还有必要具备“古仁人之心”?请阐述你的看法。

答:有必要具备“古仁人之心”。 (1)因为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成败得失是人生常事,需要我们摆正心态、豁达面对,练就一颗坚强的心才能立于竞争前列;(2)虽然我们身处和平发展年代,但是还会面临许多困难,需要我们以天下为己任,居安思危,吃苦在先,享乐在后,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民族立于国际强林之中。

2.古仁人为什么会“异二者之为”?

7 / 9 答:迁客骚人的情绪受不同天气的影响,而古仁人胸怀宽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忧国忧民,所以面对不同的天气景色,既不会“感极而悲”,也不会“喜洋洋”。 3.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 答: 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们立足于个人的得失和荣辱,因而他们的种种“览物之情”均以景物的不同而异。欧阳修的立足点是“民”,他与民同乐,把百姓的乐当作自己的乐,把百姓的安居乐业作为自己的理想。这就是他们的根本区别。

4.“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1)与朋友滕子京的志同道合;(2)希望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达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3)强烈而又含蓄的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4)对朋友的期望之情。 5.分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警句的含义。

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回答,进一步揭示了古仁人和迁客骚人思想感情之异。这一传诵千古的警句,概括了古仁人的宏伟抱负,也表达了作者高远的志向。

四、教师总结

1.本文表达了作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情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政治抱负。

2.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的完美结合。(结合文中具体语段分析)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岳阳楼记

范仲淹

迁客骚人:物暗己悲,景明则喜。

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8 / 9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9 / 9

推荐第2篇: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第三课时)

2012年9月14日下午 江苏省常州市实验初级中学 朱苏兰

【教学目标】

1.能抓住关键的词句,借助想象和联想来理解文意。

2.能理解文章的主题,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岳阳楼所承载的精神内涵。3.能通过朗读感受全文的浩然之气。

【教学重点】

理解岳阳楼所承载的精神内涵

【教学准备】

学生要熟悉本文,扫清文言词语的障碍。

【教学环节】

一、史书中的两段记载给人的启发(3分钟)

宋代《过庭录》记载:

“滕子京负大才,为众忌嫉,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文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

滕子京给范仲淹的信(摘录):

“古今诸公于篇咏外,率无文字称记。所谓岳阳楼者,徒见夫屹然而踞,岈然而贞,轩然而竦,伛然而顾,曾不异人具肢体而精神未见也。”

结合这两段材料,我们发现滕子京要求范仲淹通过写《岳阳楼记》而写出什么来? 范仲淹正想借写《岳阳楼记》的机会为滕子京做点什么?

出示本课的探究内容——范仲淹长岳阳楼之精神

二、范仲淹长岳阳楼之精神

探究第1步:范仲淹认为,岳阳楼重建后,“大观”有无明显变化?(3分钟) 要求: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有关语句并准备作口头回答。

推理并小结:新岳阳楼雄风依旧,但精神依然难见。精神是思想层面的东西,只有人才这精神。新岳阳楼的内在精神,来往的登楼者以及重建岳阳楼的人,他们的内在精神是关键。

作者先从岳阳楼登楼者来研究。

探究第2步:(思考3分钟,小组交流4分钟,全班交流8分钟,共15分钟)

迁客骚人看到

(填两三句文中的原句)的景,就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自己

的情景,因此产生了

的情感。

要求:

先独立思考。阅读文章第

3、4两段,先在文中用曲线画出自己感兴趣的某些写景的句子,然后按照探究第2步的要求思考横线上的内容。

接着在小组交流并完善自己的思考,准备在全班交流。

小结:

迁客骚人遭遇挫折,意志消沉,情绪消极,这种颓废能长流与天地之间么?

迁客骚人时来运转,取得功名利禄,他们春风得意,忘乎所以,这种得意忘形能长留于天地之间么?

滕子京算迁客么?是骚人么?难道他就没有在岳阳楼上伤感过么?现在,他政绩辉煌,说不定马上就能得到重用,他登岳阳楼,怎么不会把酒临风,重现昔日将帅的风采呢? 由此可见,作者说什么迁客骚人,其实就是暗点滕子京啊。 既然迁客骚人不能赋予岳阳楼真正的精神,那么谁能赋予岳阳楼真正的精神气质呢?这样的人,在哪里呢?

探究第3步:范仲淹的偶像是谁?他为什么把他们作偶像?(3分钟)

要求:用红线画出有关语句进行分析,准备全班交流。

偶像具有的品德:不求功名利禄,具有豁达的胸怀;始终忧国忧民,怀抱远大的政治抱负。

关于偶像的遐思(5分钟)

• 这样的古仁人在范仲淹之前的历史长河中有没有呢?

• 假如这样的古仁人登上岳阳楼,他们会使岳阳楼显现精神吗? • 要求:举一个历史人物,根据他的事迹或诗文来谈。

小结:岳阳楼雄伟壮观,远眺洞庭,豁达是它的内在精神;它在洞庭湖边顶天立地,那么为民而忧,为国而忧,这种为民为国顶天立地就是它的内在精神啊。登楼的人位卑未敢忘忧国,重新修建此楼的人,为国为民,为人所称诵,岳阳楼的浩然之气将万古长青啊!

关于偶像的追问(3分钟)

• “微斯人,吾谁与归?”这个问题是抛给谁思考的?表达了范仲淹怎样的愿望? • 要求:根据课堂所学,作合理的猜测。

三、诵读全文3分钟

附注: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题岳阳楼(白居易)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

推荐第3篇:《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读生字,能准确朗读并背诵课文。

(二)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会翻译课文。 (三)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体会其中蕴涵的道理。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活动导引

1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①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生字并标记读音。

②读顺文,能够准确划分句子内部的停顿,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

③读懂意,知道一些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并了解文章大意。 2导入新课:

我国的许多名胜古迹,是因为作家的文章而驰名古今的。

岳阳楼,如果没有范仲淹的一篇“记”,恐怕不会这样声名赫赫,为人所称道。

范仲淹,北宋中叶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在两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又改嫁。他后来辞别母亲,到长白山读书,日食冷粥,常攻读到深夜,如此三年。他从小就有大志,做秀才时,就“以天下为己任”。1015年考中进士,进入官场、仕途。

西夏元昊造反,西部边事紧急时,他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兼知延州,镇守西部边疆,西夏不敢进犯。当时边区人民对他十分佩服,说:“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西夏兵士也惧怕他,说:“小范老子,胸中自有数万甲兵。”由于声望日高,后被拜为参知政事(副宰相)。

有《范文正公集》行世。 (二)诵读活动 1教师范读课文。

1 / 5

朗读时语速稍慢些,突出句子内的停顿,最大限度地便于学生理解课文。 2同桌或前后桌的两位同学为一组,互相听、读,诵读全文。

诵读要求与策略:

能准确、清晰地读,要认真、忘我地读;能指出对方同学朗读中的失误与不足。 (三)读准正音

1学生端坐,师生齐声朗读。 2请同学认读下列字、词语。

谪守 属 浩浩汤汤 朝晖 潇湘 霪雨霏霏 隐曜 樯 岸芷汀兰 宠辱偕忘 噫 3注意句子内的朗读停顿。例如:

①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②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③予/观/夫巴陵胜状。

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⑤登/斯楼也。

⑥吾/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练习朗读。 (四)自学质疑

1请同学自读第一段,借助注释进行翻译,准备背诵。

学生活动要求与策略:

明确实词含义,落实虚词用法。先齐读,再请同学试背。 2小结第一段。

简介作者写作的大背景:范仲淹和滕子京为同乡同榜进士,范因为实行政治改革而遭到排斥,被贬邓州。滕子京在范的举荐下,先知泾州,后知庆州。在庆州任上,滕被诬告擅自动用官钱十六万贯,被朝廷贬谪到岳州当知府。滕心里有些愤慨,范担心他惹出大祸,早就想找机会劝劝他。恰好滕重修岳阳楼,请范“作文记之”,范便借题发挥,一来表达自己为人处世、仕途进退的原则,二来也是勉励滕要心怀天下,不计较个人眼前的得失,先忧后乐。因为当时

2 / 5

范的处境和滕并无二致,其实此文也是范的自勉。

3请同学自读第二段,借助注释进行翻译,准备背诵。

学生活动要求与策略:同上。 4小结第二段。

写洞庭湖全景,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妙在承转自然——写洞庭湖全景,承上文“重修岳阳楼”;用“然则”转入写“迁客骚人”,而后发问,自然将读者引入新境,由景入情,领出下面两段文字。 5齐背第

一、二两段。 (五)读文欣赏

1请同学朗读并体会第

三、四段的感情基调。

明确:第三段,全用虚笔,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

第四段,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2指导朗读第

三、四段。

第三段以“悲”为基本的感情基调,所以,在朗诵时,宜放慢语速,加重关键词语的语气,突出重点词语所蕴涵的意味。

第四段以“喜”为基本的感情基调,所以,在朗诵时,宜用轻快的语速语调,突出奇景其情。

三、四段分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悲一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余按意义划分节奏,如“衔/远山,吞/长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须有稍长的停顿,如“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3准备背诵。

4请四个大组的同学推荐代表表演朗读或背诵,师生评价。 (六)课堂小结

3 / 5

(七)课后作业

1朗读课文,熟记第

一、二段词语解释或用法。 2背默第

一、二段。 3预习:试译第

三、四段。

第二课时 (一)活动导引

1齐背

一、二两段、表演背诵第

三、四段。 2复习提问,温故知新。 (二)诵读、交流活动

1请同学提出在翻译第

三、四段过程中的疑问。师生答疑。 2小结第

三、四段。

3请同学朗读第

五、六段,借助注释进行翻译,准备背诵。

学生活动要求与策略:

明确实词含义,落实虚词用法。先齐读,再请同学试背。 4小结第

五、六段。

明确:

①这两段抒发了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上文的叙事、写景、抒情均系为此而设。

②先从消极方面说,后从积极方面说,突出一个“忧”字。

③“进”照应“居庙堂”;“退”照应“处江湖”。 (三)探究、提高、升华

1作者写这篇文章,重点不在描写景物,而在表述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见解。说说作者是怎样一层一层地引出他的见解来的,对这种见解应当怎样评价。 2课文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自然地融为一体。试在课文中找出有关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的部分,想想它们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3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而“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 4作者用哪些语言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4 / 5

5细读第五段,说说作者是怎样把一些警句放在最显著的位置上的。

6结合中华民族历代志士仁人的事迹,说说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解。

(四)小结全文

或构思布局,或思想内容,或景物描写,或语言特色。

教师辅助策略: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时引导、及时评价。 (五)课后作业

1背默

三、

四、

五、六段。

2片断:想象并描述洞庭湖之大观或洞庭湖的阴晴景象。

板书设计

岳阳楼记

北宋·范仲淹

叙事:重修岳阳楼

写景:巴陵胜状

由景入情: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由情入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 / 5

推荐第4篇: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岳阳楼记》课堂教学实录片段

2013-12-06 19:03:33| 分类: 九上教学实录|字号 订阅

本文转载自荆门初中语文《王君:《岳阳楼记》课堂教学实录片段》

咬文嚼字,从“大美”中悟大爱

——《岳阳楼记》课堂教学实录片段

【教学安排】

一、初一上期,二班的孩子们就提前背诵了初二下期的课文《岳阳楼记》。

二、第一课时,创意朗读。主要方法和上一届的《绝唱——》美文诵读课的方式相近。以美读初步进入课文。特别难忘的是廖思琦小组用书法、舞蹈诠释了文本之美。很有创意。参加创意朗读的还有冉雪立、郑可、龙天河、余秋帆、杨森瑞。领读的是周虹宇、黎建志、龙天河。应该说,在进入咬文嚼字之前,美读的准备非常充分了。

三、第二课时,咬文嚼字,从“大美”入手讨论《岳阳楼记》之美。名篇的解读如汗牛充栋,教案设计也丰富多彩。我想,“大美”这个角度应该是一个比较新奇的角度吧,小而深,由此切入,学生应该有比较厚重的收获。从课堂教学实效来看,我的教学预测基本准确。

四、课外完成练习册《点金训练》。我的天,从应试教育这个角度来看,这本辅导书编得实在太好了。所有基础知识几乎条分缕析地一网打尽,还和中考联系得很紧。这根本就是一本变了脸的教参。我想,学生手里拿着这样一本书,教师如果对文本没有独特的诠释,真的是不敢上课啊!这本书要求学生认真做,自己批改。我认真检查,但从不评讲。实在太无聊了。纯粹应付考试的东西,我都反感。如果中考不这样考,我绝对不会让学生做。课外练习的最好方式,还是应该继续阅读同类作品或者阅读同类解读作品。

所以,还是在戴着镣铐跳舞。努力争取跳得好点儿罢了。

【第二课时课堂实录片段】 师:读了《小石潭记》和《岳阳楼记》,请谈谈你从整体上感觉到的它们的不同。

生:《小石潭记》是纯粹的情景交融,而《岳阳楼记》既有情景交融,又有单独的记叙段、描写段、抒情议论段。

生:《小石潭记》作者的情感的变化很微妙,而《岳阳楼记》作者情感的变化跌宕起伏。

生:《小石潭记》的主色调有些忧伤,而《岳阳楼记》的主色调很开朗鲜明。 生:《小石潭记》很“小”,旅程很短,景点很小,作者情感很细腻,是一种“小美”。而《岳阳楼记》给人大气磅礴的感觉。是一种大美。(特别记忆:这句话是王梦雨同学说的,太经典了。我们基础不好但是一直在努力的王梦雨越来越有灵气了。向她敬礼。)

……

师:同学们真有洞察力!《岳阳楼记》是一种典型的“大美”。范仲淹是如何通过文字来表达传递这种大美的呢?今天我们就围绕着这个问题来探讨。请同学再此朗读,圈点勾画,不要讨论,独立思考,然后畅所欲言。

(生高声朗读)

生(沈丹婷):作者写的景物本身就很大。我是从“衔远山,吞长江”看出来的。

师:注意咬文嚼字,分析感悟有理有据,不能只说结论。 生:“衔”字和“吞”字很有气魄。 生:为什么有气魄呢?还要深入。

生:能够把山衔着,把浩浩荡荡的长江吞进肚子里去,还不够气魄吗? 师:哦,是吞进肚子里面去吗?

生:应该是互相吞吐。只有洞庭湖和长江都浩大的时候,才用这个词。 师:我想如果我来写,我就写“连远山,接长江”或者“咬远山,吃长江”,如何? 生(王悦):不好。“衔”和“吞”有动态,似乎可以让我们看到水波动荡的感觉,“连”和“结”就没有动态美了。“咬”和“吃”给人的感觉很凶恶,不美。而且“咬”和“吃”也没有“衔”那么悠闲大气,雍容大度。

(中途不断组织引导学生朗读关键词语关键句,略,朗读一直贯穿全课,下文也略)

生(杨森瑞):我觉得不应该忽略“山”是“远山”,山是联绵不绝的。洞庭湖和联绵不绝的山连接在一起,更显阔大。

师:很有见解!同学们再联系前后文看看。

生:作者说“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这个“一湖”让我感觉特别有气魄,作者对洞庭湖充满了肯定。如果改成为“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湖”。意思没有变,但是气魄就差了。

师:这叫做数词传神,一词传神。

生:作者称巴陵为“胜状”、“大观”,这些词语都让我感觉到是一种大美。 师:是。有规模的美才能称为“大观”。《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就是这么来的——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名应赐大观园。

生(梁明媚):我从“北通巫峡,南极潇湘”中也感受到大美。“北”和“南”表达出了地域的广大。“通”和“极”更让读者感觉无边无际。

师:让地域的大来表达大美,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大家再找一找,品一品。 生: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生: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

生(吴语寒):“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庙堂之高”和“江湖之远”就从高低远近的角度把空间距离拉得特别大,更显示出无论处于何种境界范仲淹都以天下为己任的阔大情怀。

生(周子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所以成为千古名句,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天下”这个词语的应用,它让我们感受到无限广阔的生活世界和无限广阔的内心世界。 师:说得太好了!后来张艺谋在电影《英雄》中让无名手书“天下”二字,说不定也是受到了范仲淹的启示呢。

生:还有反复出现的“忧”和“乐”,似乎写尽了人生的所有情怀。

师:“进”和“退”也几乎是人在生活中的非此即彼的选择。人生百态都写尽了。 生(龙天河):刚才同学们说的句子都能够让我们直接感受到范仲淹心胸的广大,觉得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但是我从“予观夫巴陵胜状”这句中也感受到范仲淹的高大。因为“予”在“巴陵胜状”的衬托下似乎也变得高大了。

师:这样的感受很独特啊!这里面有正衬的效果。就像用青松高山衬托英雄的高洁挺拔一样。(后来想到应该这样点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也如是。我见岳阳湖多雄壮,料岳阳湖见我也如是。可惜当时没有能够反应过来)

……

生:“淫雨霏霏,连月不开”,时间很长。

生(杨珮璇):“浊浪排空”也让我感觉境界很阔大。 师:请咬文嚼字。 生:“浊浪”很有气势。 生:“排”字非常有力量。 师:改成为“浊浪击空”如何?

生:不行。“排”有排山倒海之意,而“击”就是那么一下子,力量有,但是地域太狭窄了。

师:这让我们想起毛泽东的“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横”字的气魄。 生:还有文中选择的意象“山岳”、“商旅”、“日星”、“虎猿”等等都很大。 师:是啊,如果不是“虎啸猿啼”而是“鸡飞狗跳”,你可以比较,浩然之气就少得多了。(生读,全班哈哈大笑)

生:还有“萧然”的是“满目”,感慨是感慨到“极点”,也是一种大。 生(冉雪立):“静影沉璧”居然也让我感觉到大,这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师:结合前后句子来分析。 生:月影要像沉入水中的璧玉,水面就必须特别平静。

师:这个时候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水面确实很安静。 生:“皓月”让我感觉月亮特别大,特别白特别饱满。

师:这里没有波澜壮阔惊涛骇浪,但是我们还是感觉到一种大美。就如庄子所说:天地有大美——

生:而不言。

师:对啊,宁静中也能创造大美,心灵的回声虽然无言但是常常也能震天撼地。

师:会不会有人觉得沙鸥、锦鳞、岸芷汀兰是小的呢?

生:这些景物确实都不大,但是,从字里行间,我们能够感受到它们是聚合到一起形成了规模的。否则就不会出现“翔集”“郁郁青青”的壮观了。

师:有见解!(课后想到应该这样来点评:景语皆情语,如果不是心胸的阔大,心态的乐观,同样是鸟,那可能就是“拣尽寒枝不肯歇,寂寞沙洲冷”的鸟了)

……

师:能说说文中的人之“大”吗?

生:范仲淹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人,没有他豪迈的心胸,就不能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

生:他的朋友滕子京也是一个“大人”,虽然遭到贬官,但是第二年就能够让巴陵郡“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师:滕子京也是一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

生:“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这个“多”字很重要。这一类人很“多”,范仲淹这样写,用“多”来反衬出了像他们这样心忧天下的人很少。

师:太少了啊!所以,范仲淹才在最后感叹到:微斯人,吾谁与归?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

师:同学们,这是一种人生的寂寞感,其实这里边也有大。 生:范仲淹很寂寞,他的周围就很空旷。 师:空白越多,寂寞感越深刻,伟人的选择就显得越发的可贵。 师:少与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讨论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我想到了鲁迅的《自序》中的名句: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呵,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这篇文章在学习《藤野先生》的时候我作为拓展材料给学生读过。没有时间在课堂上提起,但是,学生心中应该有烙印的。或者会在未来的日子里豁然贯通的)

师:是啊,同学们,我们在抗震救灾的这个时候来学习《岳阳楼记》,大家的感受应该更深。在民族的大灾难面前,不是“微斯人,吾谁与归”,而是大灾有大爱,大灾出英雄,中华民族空前团结,无数人都做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同学们,这样的生活,这样的文字但愿能够给大家的心中增添更多的浩然之气。希望同学们都成长为顶天立地的“大人”,有大胸怀,大眼光,大气魄,大追求。

(因为没有时间了,我推荐的二十句有“大情怀”的爱国名句没有能够拿出来,放在了第二天早上的积累时间让学生们读一读,背一背。这些诗句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需待合棺。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推荐第5篇: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岳阳楼记》是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二课。本单元入选的课文除最后一课是五首古诗外,其余四课均足古代游记或名胜记,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很能代表中国山水文学情景交融的特点。《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老友滕子京之请,为新翻修的岳阳楼写的记文。作者以简洁的语言,先叙事后写景,进而由景入情,着重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情境,又因情而生发议论,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理想。在记山记水的背后,蕴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痴情。其人格魅力,千古传唱。

二、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两个(1):了解作者范仲淹及写作背景,能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文义。(2):理解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激发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

本文是一篇散文,以“记” 为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作特色应是本文学习的重点,另外本文语言内涵深刻,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领会文章中名言警句的深刻内涵以及作者的志趣应是本文学习的难点。

四、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基础,能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初步读懂课文。学生已经具备 一定的分析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但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是很浓厚,在教学本文时应注意培养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五、设计思路:

作为千古名篇,本文不论是思想内涵还是写作技巧,都有值得品读讲解的地方。但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的实际,不可能、也不必要在课堂设计上面面俱到。因此,怎样对教学内容进行斟酌取舍,做到“长文短教”,这是在备课过程中首先要解决好的问题。本例教案以理解感悟课文的立意美为中心,理清课文“由楼写景,由景写情,由情显志”的写作思路,设计了学生数遍阅读课文,理解文中的深意,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学生的情感体验,联系实际生活,通过想、辩、写的过程重点体会古代政治家范仲淹的思想境界在今天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初步感知,自读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结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导入: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情境导入:

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令人神往之至;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美文妙句让人回味无穷;引出文人骚客对岳阳楼的吟诵;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2.岳阳楼简介: 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就是旧县城西门城楼。其楼高三层,下

临洞庭,遥望君山,建筑雄伟,气势磅礴.可鸟瞰洞庭湖,岳阳楼始建于唐朝,到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其间又几经扩建,规模宏阔,气势壮观,以岳阳楼为题材的优美诗文美不胜收,范仲淹自己也说:“前人之述备也。”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后,岳阳楼声名益著,与湖北黄鹤楼、江西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楚地三大名楼,成为游览胜地。

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 (湖南)

黄鹤楼 (湖北) 鹳雀楼(山西) 滕王阁(江西) 登鹳鹊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唐)崔灏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今江苏吴县)人。他出身贫寒,自幼苦学,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宋史》记: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而少有大志,发愤苦读,惫甚,辄以凉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人不堪其忧,仲淹不堪其乐也。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谗受贬,庆历五年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勤爱民,有政声,常自诵:“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1015年(皇佑三年)以户部侍郎知青州27岁中进士,1052年病逝于赴颍州途中。为官敢于直谏,曾负责西北边防,屡立战功,后任参知政事(副宰相),提出革新朝政建议,触动保守派利益,遭到贬谪。死后谥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他是北宋诗*新运动的先驱,他的诗文代表文学创作的进步方向,具有鲜明的政治内容。 4.文体简介:

“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一般地说,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个事物有所感受,而后不拘一格地写出来,都可以叫做“记”。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小石潭记》《桃花源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它可以全是叙事,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可以全是写景,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还可以兼有叙事、写景、状物、议论等表达方式。表达方式虽有不同,但目的都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思和抱负,或阐述对某些问题的观点。“记”在写法上可以分两类:一类是作者不直接说,或基本不表露自己的观点或感情状态,而是寓情理于事、景、物的描述之中,例如《桃花源记》。另一类是由事、景、物的描述中,自然发生出情理,而常以“卒[卒:完]章显志”的方式表现出来。本文属于第二类。

(二)根据指导,朗读课文。

1、一读,正字音

谪守(

)衔(

)浩浩汤汤(

)朝晖夕阴(

)迁客骚人(

)霪雨(

)霏霏(

)浊浪(

)潜形(

)樯倾楫摧(

)(

)薄暮冥冥(

)虎啸(

)谗(

)岸芷汀兰(

)(

)皓月(

)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嗟夫(

)噫(

2、二读,揣其意

范仲淹为什么要写《岳阳楼记》?(用原文回答)

提示写作背景:

滕子京函请范仲淹作记,特附上一幅《洞庭晚秋图》,并说:“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

滕子京与范仲淹为同榜进士,两人交谊颇厚。滕子京是被诬陷擅自动用官钱而被贬的,他到岳州后,“愤郁颇见辞色”,别人庆贺岳阳楼将落成,他却回答说:“落甚成?只待凭栏大恸数场。”可见他的情绪极为低落。

范仲淹正是借作记之机,含蓄委婉地规劝他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这是本文命意之所在,也决定了文章叙议结合的风格。

3、三读,用对情

教师提示:

第一段以叙为主,应读得舒缓、庄重;

第二段写洞庭湖景色的文字,应读得雄浑。“前人之述备矣”,语调平缓,“然则”一句引出新意境,语调升高。“得无异乎”应读出疑问语气, 学生揣摩:

第三段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以下写景文字,应读出愁苦凄楚的情味来。 第四段“至若”引出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应读得高亢、嘹亮,节奏明快而有力。 第五段以“嗟夫”开启,带来抒情和议论的意味,三句疑问句,语调应上扬,“噫”一句,应读出悲凉慷慨,一往情深的意味。

4、四读,品其人

文中刻画了哪两类人?两者有何“异”?你属于哪种人?

迁客骚人

古仁人

出示今人图片:

郭德纲和郭麒麟

鹰爸何烈胜和多多

点评:丁肇中就这么说过:“考试能拿第一名并不代表一切,因为考试是解决别人解决了的问题。我所认识的20世纪的物理学家、化学家,拿诺贝尔奖的,几乎没有在学校考第一名的,考最后一名的倒有几位。但这些人都能挑一个题目,根据客观情况,认定这是自己一辈子最重要的事情。为了这个,其余的东西都可以放在次要的位置。”

5、齐读,悟深意

让我们重回经典,再次感受范仲淹高尚的气节,齐读《岳阳楼记

第二课时

研讨课文

(一):检测预习,巩固基础重在词义句义。多媒体出示: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 “语文教学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通过练习落实基础知识,这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另外,也要重视新旧知识之闻的联系。 (二)整体感知,走进课文

朗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结构。设计意图: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的学习诵读是极其重要的。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基本任务。 (三)研读课文,分析品味

1.岳阳楼的美景“前人之述备矣”,作者侧重于从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人手刻画描绘,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说说三四两段

所描绘的两幅画面魅力在何处?教师指导:美读课文三四两段。先找出原文读一读,再探究思考。可以从内容、感受和表达方式等多角度研究。设计意图:这两段是全文中写景最为精彩的部分。或阴冷或晴朗的画面,一暗一明,一悲一喜,情景交融,对比强烈,人生境界由此而出。这样的佳段就要引导学生品读、美读,在读的过程中体会感受。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也是文章的重点所在。

2.如此或阴或晴的画面,免不了或悲或喜的情感,但我们从文中分明读出了另外一种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你是如何理解这种古仁人之心的?请分析感受作者的理想追求。教师注意对学生进行评价引导。设计意图:通过对内容的分析,结合作者的背景资料来感受作者那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理解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的理想追求。这样就突破了文章的难点。进而引导学生理解全文对比、卒章显志的写法,从而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分析,意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四)探究作品,联系实际

教师创设情境,延伸迁移: “同学们,父母不理解你时痛苦过吗?与同学发生不愉快时悲伤过吗?学了本文之后,你受到了什么启示呢?请你以“⋯⋯时,我想对自己说⋯⋯”写一段话,要求结合本文的学习来写。设计意图:为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更完整、更深入地理解作者感情,更准确的把握范仲淹的忧乐观。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课堂小结

说说学习文章后有什么收获,出示板书。 (六)课外作业

1.根据本文“先叙事后写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又因情生发议论”的表达方式来背诵课文。2.课外阅读杜甫的《登岳阳楼》,并与本文比较,从内容、结构、情感

等角度对比阅读。设计意图:记诵积累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故设计第一题作业。设计第二题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文的写作特色,也进行能力的迁移培养。

第三课时

巩固检测

一、找出通假字

⑴百废具兴

⑵属予作文以记之

二、解释古今异义词

1.气象万千(气象

古义:

今义:

2.微斯人(微

古义:

今义:

3.增其旧制(制

古义:

今义:

4.前人之述备矣(备

古义:

今义:

5.至若春和景明(景

古义:

今义:

6.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

古义:

今义:

7.越明年(明年

古义:

今义:

三、解释成语: ⑴气象万千——

⑵心旷神怡——

⑶政通人和——

四、名句积累

1.点明主旨,抒发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 2.表现古仁人于天下为己任的句子:

。 3.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两个四字句:

。 4.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悲的两个四字句:

5.与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境界相似的句子:

6.古仁人和作者的旷达胸襟的句子:

7.父亲叮嘱刚创业的儿子,今后无论事业成败,都应拥有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

”的旷达胸襟与良好心态,不因外部环境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高兴或忧伤。

8.《岳阳楼记》中“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进亦忧”指的是:

;“退亦忧”指的是:

9.滕子京的政绩是:

。 10.前人之述备矣照应前文哪一句?

。 11.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

12.从空间上形容湖面广阔浩渺的句子:

。 13.从时间上表现洞庭湖景色千变万化的句子:

。 14.总写洞庭湖气势之大,景色变化之多的句子:

。 15.借鸟欢鱼跃描绘清明之景的句子:

推荐第6篇:《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认识作者、写作背景及文体特征;能够背诵课文; 揣摩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通过朗读继续提高诵读能力,品味意境;

3.感受作者胸襟、抱负的同时、体会作者的政治理想,引发对人生的思考、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借鉴。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知识,背诵课文,理解文章写景抒情、对比表现主旨的特点。

教学难点:领会文章中名言警句的深刻内涵以及作者的志趣。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具安排: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猜读——创设情境说感受

1.运用多媒体,播放古典音乐,出示岳阳楼图片,并提问:\"同学们,你认识这座建筑吗?它有什么特点? 如果你此刻站在这座高楼上,你会想到些什么?\"让几位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感受。

总结:大家会有不同的想法,是因为大家有着不一样的生活经历,范仲淹作为封建时代有志文人士大夫的代表,面对此情此景,他又想到了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和范老先生一起做一次洞庭之旅,真切的去感受,去聆听作者拳拳心语!

2.背景资料展示。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与范仲淹、岳阳楼相关的资料,教师补充,互相交流。

(二)理读——整体感知理思路

1.在预习的基础上,给学生3分钟的时间分享收获与问题,并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列出。

2.学生自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己疏通文义,画出句读。如有问题,先在四人小组内讨论解决。教师巡视,帮助解决疑难。

点拨:指导明确重点词句。注意通假字(具、属)、词类活用(先、后)和古今异义(气象、微)的现象。

3.示范朗读,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在文中进行批注,归纳段意,理清文章脉络。

点拨:(1)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

(2)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感受。

(3)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4)点明作\"记\"的时间。

(三)析读——品析内化读真情

总结学生在上一环节归纳出的问题,以及本课重点而又不易解决的问题一并列出,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精读课文,并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讨论,引导逐个解决。

1.滕子京遭贬,不忘重修岳阳楼表现了什么?

2.文中没有详细描写岳阳楼,原因何在?

3.课文

三、四两段文字描绘了洞庭湖哪两幅画面?

4.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5.\"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本文是如何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点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领会本文寓情于景、卒章显志的写作技巧。

第二课时

(一)回顾——忆整体析局部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岳阳楼记》,谁简单介绍一下那里的美景以及作者的感受?自由发言,共同回顾。那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作者是具体怎么把岳阳楼写的如此壮美的。

(二)品读——含英咀华品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好的词句,仔细品味。

点拨:体会\"衔远山,吞长江\"一句中\"衔\"\"吞\"二字形象地写出山在湖中,湖蓄江水的壮阔气象,把静止的景物写活了,人格化了。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这段文字运用四字句,层层渲染,渐次铺叙,极力描绘出一幅阴冷的画面,读后给人一种天昏地暗、阴风惨惨的感觉等。

2.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简单介绍骈句、散句的形式特点。

提问:本文的句式又是如何骈散结合的?学生思考,并分小组讨论。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具体做出总结。

3.竞赛朗读,尤其注意节奏和语调,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学生互评,看谁能读出文章的感染力。

4.配乐齐读,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

(三)扩读——畅所欲言话感悟

1.感受主旨,讨论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分组讨论,自由发言。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什么意思?现实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你是如何理解的?

点拨:深入感受作者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政治抱负,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培养\"以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高尚品格。

2.巩固练习,扩展阅读。

(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基础文言知识。

(2)利用工具书、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搜集写岳阳楼的诗、词、文,探究这些文章为何不如《岳阳楼记》有名气?写成小报告。

板书设计

推荐第7篇: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泰来县江桥中学 丁春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朗读、背诵全文。

2、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逐步加强文言词汇的积累。

3、理解本文写景抒情、对比出旨的特点,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继续提高诵读能力,追求朗读的最高境界——品味意境,读出情感。

2、领会本文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3、品味、鉴赏本文的立意美、意境美、语言美,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4、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参与激情,提高文化修养。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2、学习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品味意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理解“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的内涵及其在篇章结构中的作用。

2、理解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体现的作者的政治抱负。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同学们,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湖山辉映,自古以来就是令人神往的江山胜地。岳阳古称巴陵,位于洞庭湖与长江汇合处,枕山带湖,为巴、蜀、荆、襄之要冲。北宋庆历六年,一代名臣范仲淹应朋友之约,为重修的岳阳楼做记,千古名文《岳阳楼记》于是诞生。

二、有关资料:

1、关于作者:

2、写作背景: 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像,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拥有宽阔的胸怀。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

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做朗读指导:

(1)注意读出骈句的节奏美、散句的变化美。 (2)注意情感的整体把握,注意语气的轻重缓急。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旬,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3、学生大声练读,力求读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4、学生推选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示范朗读,其余同学点评。

四、译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学生默读课文,参考注释,借助工具书,自行疏通文句,翻译课文,并画出疑难语句。

2、同桌之间就疑难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共同解疑、释疑。

3、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疏通文句,翻译课文,并围绕疑难问题展开讨论,教师巡视,酌情给予点拨指导。

五、理清行文思路,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艺术效果。教师要求学生复述课文各段大意并做简要概括。 各小组讨论后推荐一人发言展示,其余小组点评。 教师总结。

六、品读课文,鉴赏课文。

1、讨论:本文写于庆历四年,也就是公元1044年。如今九百五十多年过去了,她仍然迈着稳健的步子行进在密密匝匝的文字丛林中,你认为她永葆青春的奥秘何在?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并自由发言。

2、教师总结:同学们的发言很精彩,很有创见。《岳阳楼记》长盛不衰的奥秘就在于她的立意、构思、章法、语言、表达方式等方面。今天,我们重点鉴赏文章的立意美、意境美、语言美。

(1)鉴赏文章的立意美,感受作者的宽广胸怀,理解其崇高的理想追求。 提问:如何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学生讨论,明确

提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现代社会还有借鉴和教育意义吗? 学生讨论交流

(2)鉴赏文章的意境美,感受文章的诗情画意。

教师要求学生展开想象,再现文中优美生动的景物,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绘,感受文章的诗情画意。

选三名同学展示交流,每人负责一幅画面。 (3)赏析文章的语言美。

小组合作,选取例句揣摩语言,鉴赏评析。

七、延伸拓展:

写出你所知道的表达雄心壮志的名句。

推荐第8篇:《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宁安农场中学

杨威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教学重难点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他生于北宋,一个内忧外患的时代; 他少年苦学,有志于天下; 他屡遭贬谪,几起几落却百折不挠;

他造福百姓,实行改革,遭到排挤却不改其志; 他捐资购买千亩良田,成立公偿金,扶贫助弱;

他去世后,朝廷给予他宋代文臣最高等级的谥号——文正,以褒奖他济世治国的功绩。)

他是谁?

二、正课

(一)作者及背景介绍 北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从小勤奋好学,而且怀有远大的抱负,以天下为己任。他为人忠直,极言敢谏因常常遭贬。于宋仁宗庆历三年向宋仁宗提出改革政治的十项主张,这就是后人所称的“庆历新政”。新政遭到保守势力的联合进攻,范仲淹遭到排挤,贬官,出任邓州,杭州,青州等地,最后病死在赴颍州的途中。

“文正”这个谥号在宋代是对一个文官极高的褒奖,范仲淹之所以被授予“文正”这个谥号,除了他的政绩之外,还因为他的一种思想,(在中国历史只有二个以文正称呼其名的:范仲淹范文正公,曾国藩曾文正公)而这种思想就写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你知道是哪一句道出了他的思想吗?

(二)听读课文。

教师范读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旬,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T/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三)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拼音。

谪守(zhé) 朝晖夕阴 (huī) 迁客骚人(sāo)

霪雨(yín) 霏霏(fēi) 薄暮冥冥(míng)

(四)学生朗读及分析

1、问:哪句话交代了本文写作缘由?当时他和他的朋友滕子京的处境如何? “属予作文以记之。”中“之”指代什么?答:“属予作文以记之”表明了作者写此文的缘由。

2、问:哪几句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原因和政绩?

答:“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3、问:哪些语句概括了重修岳阳楼时的盛况?

答:“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予于其上”概括了重修岳阳楼时的盛况。

(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他们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合称“江南三大名楼)

4、文章第一段写了岳阳楼的什么背景?说明了什么?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了上段哪句话?

综合运用对比、对偶、比喻、借代等多种修辞手法,骈散结合,琅琅上口。

5、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两种:悲和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第二段如何描写岳阳楼的全景的?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主要运用什么表达方式?

7、第二段哪两句话引起下文,情景交融?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8、描写洞庭湖面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6、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名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9、表现作者远大抱负的名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0、表现“古仁人之心”的具体内涵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1、表明作者要与古仁人保持一样的思想情操的句子是:微斯人,吾谁与归?

12、表明迁客骚人的“悲”的具体内涵的句子: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13、表明迁客骚人的“喜”的具体内涵的句子: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14、本文中能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5、写出出自本文的五个成语。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气象万千、一碧万顷、心旷神怡 了什么样的感情。

(五)难点解析 我们已经知道范仲淹写这篇文章是受了谁的嘱托啊? 范仲淹为什么不能一开篇就直说,你从这里有没有发现?谁来说说看?

(出示背景链接,学生默读)

滕子京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友善,爱其才,恐后贻(遗留)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很少)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

——范公偁《过庭录》)

(六)小结

孩子们,范仲淹在900年前发出了这一声呼唤,我想问问大家你们想不想也做拥有这样崇高境界的人呢?

范仲淹在问:“谁和我一道?”我们该怎么回答呢?

推荐第9篇:《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编制:吴帅梅

审核:赵开礼、刘辉、赵秀梅、于爱凤、贾丽芳

审批:田子成

日期:2012-4-23

编号:8102

27、《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教师寄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教学目标:

1.熟练朗读并背诵全文。

2.翻译课文,积累常用文言词汇。

3.学习文章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多种表达方式巧妙地结合的写法。

4.理解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领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重难点:

1、积累常用文言词汇;

2、学习文章多种表达方式巧妙结合的写法。

3、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让我们看到了封建士大夫在遭到政治上的贬谪失意时,借山水抒发孤独郁闷之情的一面,今天我们来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看看作者又向我们倡导了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

二、检查预习:

1、文学常识:

2、字词检查:

3、课文朗读:

4、疏通文意。

(1)跟学生一块明确导学案上的内容。 (2)质疑解疑

(3)教师归类强调: 一词多义。

A和:政通人和(

至若春和景明(

) B通:政通人和(

北通巫峡(

C观: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空: 浊浪排空(

长烟一空(

) E一: 一碧万顷(

长烟一空(

F极:南极潇湘(

感极而悲者矣(

)此乐何极(

) G以: 属予作文以记之(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H或: 而或长烟一空(

) 或异二者之为(

通假字。

A百废具兴(

B属予作文以记之(

(3)古今异义。

A气象万千(气象

古义:

今义: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编制:吴帅梅

审核:赵开礼、刘辉、赵秀梅、于爱凤、贾丽芳

审批:田子成

日期:2012-4-23

编号:8102

B微斯人(微

古义:

今义:

(4)流传至今的成语。

A气象万千

B心旷神怡

C政通人和 翻译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高高的庙堂上,意思是在朝廷上⑤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每段所写的内容吗?

教师引领学生明确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自然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

第二部分(2—4自然段):文章主体。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第一层(2自然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第二层(3—4自然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5自然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四、合作探究

第一段: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却能做到“重修岳阳楼”,表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第二段:

1、文中写洞庭湖美景的句子是哪些?

2、“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话和下文是什么关系?

三、四段:

1、这两段中的画面有什么不一样?

2、“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异”在哪里?请从这两段中找出相应的句子。第五段:

1、“迁客骚人”的心情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古仁人是怎样做的?请找出相应的句子。

2、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五、教师总结

1、表达方式梳理

2、主题思想归纳

六、课外延伸

七、学生整理导学案和本堂课所学内容。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编制:吴帅梅

审核:赵开礼、刘辉、赵秀梅、于爱凤、贾丽芳

审批:田子成

日期:2012-4-23

编号:8102

推荐第10篇:《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岳阳楼记

教学目标:

1、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和“然

则”“得无”的用法。

2、了解文章寓情于景、卒章显志的写法,把握作者独辟蹊径、精心设计的巧妙。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教学重点:体会作者设意的独特,领会文章寓情于景、卒章显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领会名言警句的深刻内涵以及作者的志趣。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我国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令人神往之至;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美文妙句让人回味无穷,引出文人骚客对黄鹤楼的吟诵;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二、有关知识简介:

1、岳阳楼简介:

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 (湖南) 黄鹤楼 (湖北) 鹳雀鹊(山西) 滕王阁(江西) 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就是旧县城西门城楼。其楼高三层,下临洞庭,遥望君山,建筑雄伟,气势磅礴.可鸟瞰洞庭湖,岳阳楼始建于唐朝,到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其间又几经扩建,规模宏阔,气势壮观,以岳阳楼为题材的优美诗文美不胜收,范仲淹自己也说:“前人之述备也。”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后,岳阳楼声名益著,与湖北黄鹤楼、江西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楚地三大名楼,成为游览胜地。

2、背景介绍

本文写于庆历六年(1046)九月十五日。宋仁宗天圣(1023-1031)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邗沟堰,宝元三年(1040)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1043),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恩荫”(凡官员遇庆典,文职在京四品以上,武职二品以上,送一子进国子监读书三年,期满录用。)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等项,又主张兴修水利。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贬居邓州,此时他身体很不好。昔日好友滕子京从湖南来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一口答应。滕子京与范仲淹是同榜的进士,两人的友谊也从此开始。滕子京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由于范的推荐,滕在泾州做知守,再在庆州做知守,在庆州任上被人诬告擅自动用官钱16万贯,终于被贬岳州。庆历六年六月,他就在邓州的花洲书院里挥毫撰写了著名的《岳阳楼记》。表现作者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 3.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今江苏吴县)人。他出身贫寒,自幼苦学,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宋史》记:“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而少有大志,发愤苦读,惫甚,辄以凉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人不堪其忧,仲淹不堪其乐也。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谗受贬,庆历五年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勤爱民,有政声,常自诵:‘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1015年(皇佑三年)以户部侍郎知青州27岁中进士,1052年病逝于赴颍州途中。为官敢于直谏,曾负责西北边防,屡立战功,后任参知政事(副宰相),提出革新朝政建议,触动保守派利益,遭到贬谪。死后谥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他是北宋诗*新运动的先驱,他的诗文代表文学创作的进步方向,具有鲜明的政治内容。 4.文体简介

“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一般地说,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个事物有所感受,而后不拘一格地写出来,都可以叫做“记”。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小石潭记》《桃花源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它可以全是叙事,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可以全是写景,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还可以兼有叙事、写景、状物、议论等表达方式。表达方式虽有不同,但目的都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思和抱负,或阐述对某些问题的观点。“记”在写法上可以分两类:一类是作者不直接说,或基本不表露自己的观点或感情状态,而是寓情理于事、景、物的描述之中,例如《桃花源记》。另一类是由事、景、物的描述中,自然发生出情理,而常以“卒[卒:完]章显志”的方式表现出来。本文属于第二类。

二、整体感知

(一) 教师播放录音,细听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二)检查预习

滕(ténɡ) 谪(zhé) 日星隐曜(yào)

浩浩汤汤(shānɡ) 淫雨(yín) 薄雾冥冥(bó mínɡ) 偕(xié) 樯倾楫摧(qiánɡ jí) 岸芷汀兰(zhǐ) 心旷神怡(yí)

(三)指导朗读--掌握正确的朗读骈句的方法 三字句:衔/远山,吞/长江

四字句: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其他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先天下/之忧/而忧 第一段以叙为主,应读得舒缓、庄重。

第二段写洞庭湖景的文字,气势雄壮,应读得开朗雄浑。“前人之述备矣”语调转入平缓,“然则”引出新意境,语调应升高。“得无异乎”应读出疑问语气。

第三段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以下的写景文字,由天气的恶劣写到人心的凄楚,意境悲凉,应读出愁苦凄楚的情味来。

第四段“至若”领起,引出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至若”应读得高亢嘹亮,节奏明快而有力。以下的写景文字,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色彩明丽,生机盎然,应读出欢乐和畅的韵味。“此乐何极!”一句把喜悦的感情推向高潮,“登斯楼也,则有……”应读出超脱、挥洒自如的情味来。 第五段以“嗟夫”开启,带来抒情和议论的意味,注意三句疑问句,语调应上扬,“噫”一句,应读出悲凉慷慨、一往情深的意味。

(四)学生大声练读,尝试表情朗读,力求读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三、分组合作学习要求:(1)划出疑难语句;(2)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结构。

(一)讨论并归纳: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自然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由此生发出一篇之意。 第二部分(2—4自然段):文章主体。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第一层(2自然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第二层(3—4自然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5自然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二)学习第一段: (1)学生朗读课文 (2)对照注释练习翻译

(三)用同样的的方法学习第二段

(四)重点语句翻译。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①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并)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②衔远上,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阳,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它)包含着远处的山峰,容纳下长江,浩浩荡荡,广阔无边。早晨阳光照耀,傍晚乌云蔽天,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 ③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被降职远调的人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四作业: 背诵课文

一、二段,完成课后练习二。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任选几位同学根据背诵要求。

二、用学习上节课的方法学习第

三、

四、

五、六段

(一)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标一处) ①前人之述/备矣。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③然则/何时而乐耶。

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元/则忧其君。

(二)抽学生说出每段应该注意的重点字词句,并翻译全段,教师给予补充.

(三)重点语句翻译

1、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像那连绵不断的雨纷纷而下,连月不晴(的时候),阴惨惨的风怒号着,浑浊的浪涛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没了光辉,山岳隐藏起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行走,桅杆倾倒,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长啸,猿啼叫。

2、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此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到他人的诽谤和讽刺的心情。满眼凄凉冷落,极度伤感而十分悲痛。

3、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光如跳跃的碎金,平静的月影像沉入水底的白璧,打渔人的歌声互相唱和,这种快乐哪有尽头呢?

4、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此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精神愉悦,一切荣耀和屈辱统统忘记,迎着风举杯痛饮,大概是高兴到极点了。

5、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为什么呢?(他们)不因外少之优,个人之得而喜,也不因个人之失,外物之劣而悲。

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做高官就为他的百姓担忧;离开朝廷,在偏远的地方就为他的国君担忧。

7、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哎,(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一道呢?

三、积累词语:

(一)一词多义

1、属:属(zhǔ)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属(zhǔ)引凄异(连续)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shǔ,类

2、以:属予作文以记之(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3、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物、景象) 予观夫巴陵胜状/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走马观花/坐井观天(观看、观赏)

4、备:前人之述备矣 (详尽) 德才兼备(具备、具有)

攻其不备(防备) 关怀备至(表示完全)

5、一:一碧万顷(一片) 长烟一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全)

一鼓作气(第一次)

6、微:微斯人(没有) 谨小慎微/微乎其微/微不足道(细小)

7、乃: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竟然) 乃悟前狼假寐(才)

8、异:或异二者之为(不同) 属引凄异(怪异) 渔人甚异之(对…感到诧异)

9、或:或异二者之为(或许) 或王命急宣(有时) 或以钱币乞之(有的人)

10、极: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尽) 感极而悲者矣(极点,极端) 初极狭(很,非常)

11、景:至若春和景明(日光) 四时之景不同(风景)

12、胜:以少胜多(胜利) 予观夫巴陵胜状(美好,优美)

13、通: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顺利) 北通巫峡(通向)

14、初极狭,才通人(通过) 精通书法(通晓)

15、其:其喜洋洋者矣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则忧其君

16、和:政通人和 至若春和景明

17、何: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然则何时而乐耶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18、具:百废具兴(通“俱”,全,皆)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详尽)

19、归:吾谁与归(归依) 归根结底(归结)

20、薄:薄暮冥冥/日薄西山(迫近) 妄自菲薄/厚此薄彼(轻视、看不起)

21、国: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国都) 国家兴亡(国家)

22、为:或异二者之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替,对,表对象)

23、开:连月不开(放晴) 开我东阁门(打开)

(二)实词:(名词)赋、国、景、大观、迁客、骚人、宠辱 (动词)谪、属、把

(三)虚词:夫、斯、其、微、则、然则

(四)词组:百废具兴、浩浩汤汤、气象万千、淫雨霏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虎啸猿啼、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一碧万顷、郁郁青青、皓月千里、心旷神怡、先忧后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四、理清行文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一)复述各段大意并作简要概括。第一段说明作记的缘由。

作者先提出自己的好朋友滕子京,说他被贬官到岳阳后,经过一年的时间,就做到了“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重修并扩建了岳阳楼,在楼上刻了唐代先贤和今人的诗赋,并嘱托作者写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 第二段由岳阳楼的大观过渡到登楼览物的心情。

作者认为巴陵的美景集中在洞庭湖上,先从空间上写湖面的广阔和水势的浩淼,然后从时间上写洞庭湖晨昏之间的万千气象,然后用“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一句小结。接下来,作者转写登楼览物之情,设想迁客骚人观洞庭时的主观感受。 第三段写览物而悲者。

假若是在阴雨连绵的季节,一连几个月不放晴;天空阴风怒号,湖上浊浪排空;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它们的光辉,山岳也隐蔽了它们的形体;商旅不敢出行,船只全被损坏;当黄昏时分一切都笼罩在昏暗之中,只有那虎啸猿啼之声不断传入耳来。这时登上岳阳楼,满目萧然,触景伤情,更会感到离开京城的哀伤和怀念家乡的忧愁,并且会忧心忡忡,畏惧小人的毁谤和讥刺,感伤到极点而悲恸不止。 第四段写览物而喜者。 遇到春天温和的日子,明媚的阳光照射在平静的湖面上,没有一丝儿波澜。天色衬着湖光,湖光映着天色,上下是一片碧绿。天上的沙鸥飞飞停停,水里的鱼儿游来游去。岸边的花草散发出浓郁的芳香,沁人心脾。在夜间还可以看到湖上的烟云一扫而空,皎洁的月光普照千里;月光水波一起荡漾,金光闪烁,水中的月亮宛如一块温润的璧玉。渔歌的对唱,洋溢着无边的欢乐。这时候登上岳阳楼,一定会心旷神怡,把一切荣誉和耻辱都忘掉了。举杯畅饮,临风开怀,那是多么的欣慰和欢喜啊!

第五段对前两段所写的两种览物之情一概加以否定,表现了一种更高的思想境界,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作者十分感慨地说,我曾经探求过古代那些具有高尚道德的人的心,与上述两种心情有所不同。他们的悲喜不受客观环境和景物的影响,也不因个人得失而变化。当高居庙堂之上做官的时候,就为人民忧虑,唯恐人民有饥寒;当退居江湖之间远离朝政的时候,就为国君而忧虑,唯恐国君有阙失。那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必定这样回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者表达了对这种人的向往与敬慕:倘若没有这种人,我追随谁去呢?

(二)、学生根据提示,熟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五、布置作业

1、做练习册第

一、二大题。

2、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背诵导入

二、赏析课文

(一)第一段

1、第一段的叙述交待了什么内容?属详写还是略写?

讨论并归纳:写作缘由,包括时间、滕的遭遇与政绩、重修盛况。由于不是重点,写得异常简洁,如写滕子京的政绩就只用了八个字:“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第1自然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予于其上”也概括了重修岳阳楼时的盛况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二)第二段

1、第2自然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用“衔”“吞”则使之产生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2、第二段写洞庭湖壮观的景象,哪两个词能表现这层意思?具体写景的句子是哪些? 讨论并归纳:胜景、大观;“衔远山……气象万千”。

3、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讨论并归纳:(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前人之述备矣”怎样理解?与第一段哪里照应?

讨论并归纳: 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与“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照应。(补充孟浩然、李白、杜甫的诗句)

5、第二段中起过渡作用的是哪一句?其中哪个词可以作为理解文章的切入点?过渡启下引出了哪些文段?

讨论并归纳:用设问句“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过渡,引出了第

三、四段,其中“异”字可以作为理解本文的切入点。

(三)第

三、四段

1、朗读第三段,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悲”的气氛:“阴”“怒”“浊”三字渲染了悲怆的哀景,极富感染力。“怒号”运用了拟人,似乎在为迁客骚人的不幸境遇而呐喊。“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因己而悲。

2、朗读第四段,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因物而喜。

3、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人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4、第

三、四段分别写了什么情况下洞庭湖的景色?由这不同的景色又产生了怎样的情?这两段的结构有何共同之处?

三段由“淫雨霏霏”天气状况下萧条凄凉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的“去国怀乡,忧谗畏讥”之悲;四段由“春和景明”天气状况下明媚怡人的景色道出迁客骚人的“心旷神怡,宠辱偕忘”之喜;两段都是先写景,后抒情。

(四)第五段

1、第五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什么?“古仁人”不同于迁客骚人的地方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二者”指因“阴”而“悲”和因“晴”而“喜”这两种心情。而古仁人则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3、“进”指什么?“退”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上做官。

4、“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讨论并归纳: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之意。

5、提问: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讨论并归纳: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

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谁的看法?作者同意这种观点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作者用这样的问句结束全文,有何用意?

(古仁人, 由“微斯人,吾谁与归?”可以看出作者同意古仁人的观点,作者以此作结是希望滕子京能做一个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

7、出自本文的成语: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气象万千、心旷神怡

三、合作探究

(一)学生总结本文写作方面的特点。

1、结构严谨,剪裁得当。

2、出色的景物描写。

3、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二)散文辞赋化。(要求学生找出文章中的骈句,强调骈句的读法,举例划分朗读节奏。) 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跟对偶相似,只是不像对偶那样在音韵上有严格的要求。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首段叙事用散句,写岳阳楼大观用骈句,起、结句又为散句,洞庭湖上一阴一晴多为骈句,结句又为散句,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揣摩写作意图

结合有关资料,再次明确本文的写作意图。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而作者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希望滕子京能和自己一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论“居庙堂”还是“处江湖”都能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感受。

四、拓展延伸

(一)谈谈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对我们的借鉴意义。

讨论后明确:我们必须加强品德修养,陶冶自己的情操,向历代英雄和志士仁人学习,汲取其精神滋养。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各种诱惑也接踵而来。这就更加要求我们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且慢行乐,切勿忘忧,更不能为一己之乐,而损害他人和国家的利益。

(二)有关岳阳楼的对联名句:

1、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2、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

昔闻今上,杜少陵始可言诗

3、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表,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而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4、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落

(大门)

5、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

6、杜甫的《登岳阳楼》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

7、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8、千古绝唱因楼而生

文化名楼因诗而名

五、作业 完成练习册

第11篇: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岳阳楼记 范仲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文章寓情于景、卒章显志的写法,把握作者独辟蹊径、精心设计的巧妙;正确理解名言警句的深刻内涵。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和“然则”“得无”的用法。朗读、背诵全文。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自主交流、积极探究,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通过师生交流、相互提高,达成审美意识的共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胸襟、抱负的同时,体会作者的政治理想,引导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对历史和传统文化思想的借鉴。

二、教学重点:体会作者设意的独特,领会文章寓情于景、卒章显志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领会名言警句的深刻内涵以及作者的志趣。

四、教学方法:学生自主交流、师生合作探究,辅之以创设情景法

五、学生分析:

YHB轴头油泵

六、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步感知,自读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结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导入: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情境导入: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美文妙句让人回味无穷;引出文人骚客对岳阳楼的吟诵;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BC系列变频专用内啮合齿轮泵 2.岳阳楼简介: 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就是旧县城西门城楼。其楼高三层,下临洞庭,遥望君山,建筑雄伟,气势磅礴.可鸟瞰洞庭湖,岳阳楼始建于唐朝,到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其间又几经扩建,规模宏阔,气势壮观,以岳阳楼为题材的优美诗文美不胜收,范仲淹自己也说:“前人之述备也。”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后,岳阳楼声名益著,与湖北黄鹤楼、江西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楚地三大名楼,成为游览胜地。RYB系列燃油泵

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 (湖南)

黄鹤楼 (湖北) 鹳雀鹊(山西)滕王阁(江西) 登鹳鹊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唐)崔灏ZYB增压燃油泵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背景介绍

本文写于庆历六年(1046)九月十五日。宋仁宗天圣(1023-1031)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邗沟堰,宝元三年(1040)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1043),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恩荫”(凡官员遇庆典,文职在京四品以上,武职二品以上,送一子进国子监读书三年,期满录用。)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等项,又主张兴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1045)贬放邓州ZYB系列增压燃油泵(即今河南南阳市辖内之邓州市),就在此时,滕子京重修岳阳楼,想请范仲淹写一篇记,但范仲淹在邓州为官,不能亲赴岳州,于是滕托人捎了一幅岳阳楼的画给范仲淹,范便依此画在远隔千里之外的邓州写下了这篇流传千古的雄文。NYP高粘度泵 3.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今江苏吴县)人。他出身贫寒,自幼苦学,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宋史》记: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而少有大志,发愤苦读,惫甚,辄以凉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人不堪其忧,仲淹不堪其乐也。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谗受贬,庆历五年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勤爱民,有政声,NYP高粘度保温泵常自诵:“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1015年(皇佑三年)以户部侍郎知青州27岁中进士,1052年病逝于赴颍州途中。为官敢于直谏,曾负责西北边防,屡立战功,后任参知政事(副宰相),提出革新朝政建议,触动保守派利益,遭到贬谪。死后谥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他是北宋诗*新运动的先驱,他的诗文代表文学创作的进步方向,具有鲜明的政治内容。

4.文体简介:内环式高粘度泵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一般地说,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个事物有所感受,而后不拘一格地写出来,都可以叫做“记”。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小石潭记》《桃花源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它可以全是叙事,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可以全是写景,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还可以兼有叙事、写景、状物、议论等表达方式。表达方式虽有不同,但目的都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思和抱负,或阐述对某些问题的观点。nyp内环式高粘度泵“记”在写法上可以分两类:一类是作者不直接说,或基本不表露自己的观点或感情状态,而是寓情理于事、景、物的描述之中,例如《桃花源记》。另一类是由事、景、物的描述中,自然发生出情理,而常以“卒[卒:完]章显志”的方式表现出来。本文属于第二类。 (二)检查预习

!.给加点字词注音NYP转子泵 2.听老师朗读。

(1)准音谪(zhé)属(同“嘱”zhǔ)霪(yín)霏(fēi)樯(qiáng)楫(jí)冥冥(míng) 谗(chán)偕忘(xié)

浩浩汤汤(shāng) 怒号(háo)

汀兰(tīng)

把酒(bǎ) (2)句读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登/斯楼也。

3分组合作学习。要求:(1)划出疑难语句;(2)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结构 4学习第一段: 高粘度齿轮泵 (1)学生朗读课文

(2)对照注释练习翻译: 用同样的的方法学习第二段:

5、重点语句翻译。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LC型罗茨泵

译: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①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并)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②衔远上,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阳,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NYP高粘度泵安装尺寸

(它)包含着远处的山峰,容纳下长江,浩浩荡荡,广阔无边。早晨阳光照耀,傍晚乌云蔽天,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 ③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被降职远调的人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作业: 熟读课文,在读中整体感知文章语言魅力.CYB系列稠油齿轮泵 第二课时,学习第三四五六段。

一、用学习上节课的方法学习第三四五六段

④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像那连绵不断的雨纷纷而下,连月不晴(的时候),阴惨惨的风怒号着,浑浊的浪涛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没了光辉,山岳隐藏起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行走,桅杆倾倒,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长啸,猿啼叫。CYB稠油泵

⑤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此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到他人的诽谤和讽刺的心情。满眼凄凉冷落,极度伤感而十分悲痛。

⑥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光如跳跃的碎金,平静的月影像沉入水底的白璧,打渔人的歌声互相唱和,这种快乐哪有尽头呢?

⑦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燃烧器油泵

(此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精神愉悦,一切荣耀和屈辱统统忘记,迎着风举杯痛饮,大概是高兴到极点了。

⑧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为什么呢?(他们)不因外少之优,个人之得而喜,也不因个人之失,外物之劣而悲。 ⑨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ZZR重渣油燃烧器油泵

在朝廷做高官就为他的百姓担忧;离开朝廷,在偏远的地方就为他的国君担忧。 ⑩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哎,(如果)没有这种人,我追随投奔谁呢?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标一处) ①前人之述/备矣。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③然则/何时而乐耶。

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元/则忧其君。北京燃烧器油泵 3.抽学生说出每段应该注意的重点字词句,并翻译全段,教师给予补充. 二一词多义

1属:属(zhǔ)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属(zhǔ)引凄异(连续)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shǔ,类

2以:属予作文以记之(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3、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物、景象)予观夫巴陵胜状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走马观花/坐井观天(观看、观赏)

4、备:前人之述备矣(详尽)德才兼备(具备、具有) 攻其不备(防备)关怀备至(表示完全)北京燃烧器油泵

5、一:一碧万顷(一片)长烟一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全) 一鼓作气(第一次)

6微:微斯人(没有)谨小慎微/微乎其微/微不足道(细小)

7乃: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竟然) 乃悟前狼假寐(才)燃烧机重油泵

8异:或异二者之为(不同)属引凄异(怪异)渔人甚异之(对„感到诧异) 9或:或异二者之为(或许)或王命急宣(有时)或以钱币乞之(有的人)

10极: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尽)感极而悲者矣(极点,极端)初极狭(很,非常)

11、景:至若春和景明(日光)四时之景不同(风景)

12胜:以少胜多(胜利)予观夫巴陵胜状(美好,优美) 13通: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顺利)北通巫峡(通向)

14初极狭,才通人(通过)精通书法(通晓)ZYB燃烧器高压渣油泵 15其:其喜洋洋者矣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则忧其君 16和:政通人和至若春和景明

17何: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然则何时而乐耶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具:百废具兴(通“俱”,全,皆)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详尽)

17、归:吾谁与归(归依)归根结底(归结)

18、薄:薄暮冥冥/日薄西山(迫近)妄自菲薄/厚此薄彼(轻视、看不起)

19、国: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国都)国家兴亡(国家)

20、为:或异二者之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替,对,表对象)甲醇燃烧器泵

21、开:连月不开(放晴)开我东阁门(打开)

三、积累词语:

实词:(名词)赋、国、景、大观、迁客、骚人、宠辱 (动词)谪、属、把 虚词:夫、斯、其、微、则、然则

词组:百废具兴、浩浩汤汤、气象万千、淫雨霏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虎啸猿啼、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一碧万顷、郁郁青青、皓月千里、心旷神怡、先忧后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zyB燃烧器油泵 固定句式:1)然则何时而乐耶? 第三课时,赏析课文

1、问:哪句话交代了本文写作缘由?当时他和他的朋友滕子京的处境如何? “属予作文以记之。”中“之”指代什么? 答:“属予作文以记之”表明了作者写此文的缘由。ZYB燃烧器泵

3、问:哪几句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原因和政绩? 答:“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6、问:哪些语句概括了重修岳阳楼时的盛况? 答:“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予于其上”概括了重修岳阳楼时的盛况。

17、.文章第一段写了岳阳楼的什么背景?说明了什么?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了上段哪句话?北京渣油泵

综合运用对比、对偶、比喻、借代等多种修辞手法,骈散结合,琅琅上口。 答:“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了上段中“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一句。 问:第2段中哪句是总领句?答:“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是这段的总领句。

12、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两种:悲和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第二段如何描写岳阳楼的全景的?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主要运用什么表达方式?

5、第二段哪两句话引起下文,情景交融?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渣油泵ZYB-7.5/2.0

5、描写洞庭湖面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6、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名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表现作者远大抱负的名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表现“古仁人之心”的具体内涵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3000型沥青拌合楼重油泵

9、表明作者要与古仁人保持一样的思想情操的句子是:微斯人,吾谁与归?

10、表明迁客骚人的“悲”的具体内涵的句子: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11、表明迁客骚人的“喜”的具体内涵的句子: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13、本文中能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4、写出出自本文的五个成语。煤焦油燃烧器油泵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气象万千、一碧万顷、心旷神怡

15、谈谈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对我们的借鉴意义。答:我们必须加强品德修养,陶冶自己的情操,向历代英雄和志士仁人学习,汲取其精神滋养。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各种诱惑也接踵而来。这就更加要求我们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且慢行乐,切勿忘忧,更不能为一己之乐,而损害他人和国家的利益。 6描写洞庭湖阴天景色。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BWCB保温沥青泵

8、迁客骚人悲的感情?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7、描写洞庭湖晴天景色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

9、迁客骚人喜的感情?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沥青保温泵

3.作者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描绘了岳阳楼的美景?如何来表现“迁客骚人”的感情的?其目的是什么?表达方式如何运用的?

10、“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之为”指什么?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4.文章最后一段是怎样引出警句的?警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4、“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运用了()修辞方法,分别指()和()。

6、“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退”指()。

11、“古仁人之心”的内涵?CLB型沥青泵

概括迁客骚人“悲”的句子有“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概括迁客骚人“喜”的句子有“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迁客骚人的悲与喜的原因是“以物喜,以己悲”,而古仁人的悲与喜的原因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古仁人的快乐是在人民快乐之后才快乐啊!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2、“进亦忧,退亦忧。”中“进”、“退”各照应什么?“进亦忧”、“退亦忧。”各照应什么?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夹套保温泵

问:哪些语句显示了“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答:体现“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语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问:作者的阔大胸襟,政治抱负有人说“诗有诗眼,文有文穴”,此文的点睛之笔是什么? 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此文的点睛之笔。这句话点明本文的中心论点。 5.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表明喜欢的原因所在.

(说明: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全面思考问题,解决理解课文的难点) 问:本文作者对景物的描写非常答动逼真,但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不是为了写岳阳楼和洞庭湖优美的景色呢?请从课文中找佐证。保温齿轮泵

答: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不是为写岳阳楼和洞庭湖的优美景色;目的是借景抒情。“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就是证明。 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4、按原文回答。

①下面两种情况分别源自“迁客骚人”怎样的人生经历或思考? “感极而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其喜洋洋”:宠辱偕志LCB沥青泵

5、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

意在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和高尚情操。

6、选文中的“其喜洋洋者矣”是一种“乐”,“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一种“乐”,说说这两种乐有什么不同。

前者因个人的“得”而乐,是一己之乐。后者是因天下百姓的“乐”而乐。

7、“微斯人,吾淮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示例: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人同道的思想感情,强烈而又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和对朋友的期望之情。

8、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刷“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CLB型沥青保温齿轮泵

示例: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登上此楼,可以观赏洞庭湖的壮美景象。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抒怀,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曾写下了千古绝唱《岳阳楼记》,岳阳楼因此闻名天下。

9、第③④段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描写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表现了迁客骚人悲和喜的两种心情。ZYB高温齿轮油泵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示例: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

11、下面一则链接材料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什么联系?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链接]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六)归纳总结KCG高温齿轮油泵 1.学生总结本文写作方面的特点.

一、结构严谨,剪裁得当。

二、出色的景物描写。

三、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四、散文辞赋化。要求学生找出文章中的骈句,强调骈句的读法,举例划分朗读节奏.

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跟对偶相似,只是不像对偶那样在音韵上有严格的要求。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首段叙事用散句,写岳阳楼大观用骈句,起、结句又为散句,洞庭湖上一阴一晴多为骈句,结句又为散句,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给人以美的享受。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劝友人。KCB齿轮油泵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感受。 请划分这篇文章的部分和层次,概括部分和层次的意思 2.归纳本文的主题思想.ZYB高温齿轮泵

本文热情的赞颂了朋友滕子京谪守巴陵后的光辉政绩,答动地描写了洞庭湖的雄伟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观景所触发的“悲”、“喜”之情;并通过褒扬“古仁人之心”,贬抑了一般“迁客骚人”的“悲”、“喜”观,从而抒发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广胸怀和远大抱负。

课外延伸: (一)有关岳阳楼的对联名句:

1、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CYZ自吸式离心油泵

2、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始可言诗

3、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表,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而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4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落

(大门) 5水天一色,风月无边CYZ型自吸式离心油泵 6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7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8千古绝唱因楼而生文化名楼因诗而名 (二)积累四字词CYZ自吸油泵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淫雨霏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薄暮冥冥樯倾楫摧虎啸猿啼满目萧然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一碧万顷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把酒临风喜气洋洋 (三)你熟悉历史上哪些迁客骚人?

大禹治水的时候,他三过家门而不入,心中为百姓考虑。

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牧羊的时候,几十年仍手持汉朝旌节。 战国:屈原(被放汉北)忧国忧民,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 唐朝:

李白(被放贵州夜郎国,今遵义)cyz自吸式离心泵 王昌龄(被放岭南) 王维(被放济州)

韩愈:刑部侍郎——潮州刺史 柳宗元:被放湖南永州 宋代:

欧阳修:参知政事——滁州太守CYZ自吸式离心油泵 范仲淹:被放河南邓县

苏轼:被放湖北黄州、广东惠州、海南琼州

明朝顾炎武忧虑国事,喊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言。

孙中山为了让中华民族摆脱封建王朝,奔走呼号,呕心沥血,英年早逝。 可以从句式的角度来品味,因为课文是骈句和散句的结合,流利畅达、简洁凝练、如珠走盘。

第12篇:《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岳 阳 楼 记

范仲淹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重点难点 1.重点:

(1)朗读和背诵全文。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拼音。

谪守(zhé)

朝晖夕阴(huī)

迁客骚人(sāo) 霪雨(yín)霏霏

(fēi)

薄暮冥冥(míng) 潜形(qián)

岸芷汀兰(zhǐtīng)

皓月(hào) 心旷神怡(yí)

宠辱偕忘(xié)

浩浩汤汤(shāng) 2.朗读全文,做到基本成诵。

3.查字典,对照注释,试翻译课文。

二、导入

1.导入新课:

封建时代许多有志的文人士大夫都把“穷则独善其身,大则兼济天下”当作自己的人生信条。他们为官时积极从政,力主改革,为官一方,造福百姓;被贬时,则寄情山水,独善其身。苏轼、柳宗元、范仲淹都是其中的代表。特别是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表现出了阔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成为天下人的楷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名篇《岳阳楼记》。 2.作家作品简介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谥文正。有《范文正公集》。

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们登楼赋诗。 3.背景介绍

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做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要有宽阔的胸怀。

三、合作探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

(一)研读第1段。教师范读课文,从情感上抓住学生。 1.对照书下注释,理解重要的词句。 词: 越明年、谪、守、增、制、属、作文 句子: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思考与讨论

(1)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内容?

明确: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

(2)作者开篇用“谪”字点明了滕子京当时的处境。可见滕被谪以后心情不会太好,作者开篇直指,有何用意?

明确:滕子京虽被贬岳州,却积极从政,政绩斐然。“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既是为了称赞好友不以个人沉浮为意,一心寄情与民的高尚情怀,也是为了勉励他像 “古仁人”那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同时,作者自己在庆历五年也遭贬谪,也是为了自勉勉人。

(二)教读第2段。先指定学生朗读朗读,然后学生合作解决重要的词句。 1.要着重理解的词句。

词:夫、胜状、晖、备、然则、极、骚人、得无异乎 句子: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思考与讨论。

这一段写“岳阳楼之大观”,虽然概括,却写得富于形象,气魄宏大。 (l)找出本段概括描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 明确:(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重点句子的赏析 如:“衔远山”洞庭湖中有许多小山,用“衔”字形象地写出湖与山的关系。“吞长江”长江流经洞庭湖,用“吞”字,不仅形象地写出湖与江的关系,而且“吞”字声音宽舒洪亮,读来气势磅礴。“衔”、“吞”字连用,化静为动,使描写的景物富于动态和活力,“浩浩汤汤”字音响亮,叠字加强气势,形容水大流急,既绘声、又绘形。“气象万千”写洞庭湖上景象变化之多之快。此外如“横无际涯”的“横”,显得境界开阔而有气魄,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作者炼字的功力。 (2)这一节的写景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明确:“作者从岳阳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宏大开阔的景致描写,引出“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由此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自然引出下文景物之“异”和感受之“异”为结尾的议论作了铺垫。 大声朗读这两段,在熟练的基础上背诵

四、课堂小结:重修岳阳楼的背景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五、作业布置:熟悉全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岳阳楼的景致宏大而又气象万千。它的早晚景致有什么不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又有何不同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二、复习旧知

1、重点词句翻译。

2、检查

1、2两段的背诵。

三、讲读第3、4段。

1.指明同学朗读第3段课文,讨论解决重要的字词及句子翻译 2.学生齐读第3段。

3.讲析第3、指明同学朗读第3段课文,讨论解决重要的字词及句子翻译 4.学生齐读第3段。4段。

重要的词语:霪雨、霏霏、开、排、樯、楫、;薄、冥冥、景、

一、集、芷、汀、而或、

重要的句子: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1.以上两段合在一起是文章的第三部分,讨论这一部分写了什么内容?和上文有什么联系? 明确:这一段描写了洞庭湖景色阴晴的变化以及迁客骚人登楼时不同的心情。这段内容紧扣上段概述的洞庭湖“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和“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意思来写:

先写了霪雨霏霏中洞庭湖上萧条凄凉的景象,很自然地引出了迁客骚人远离京都,怀念故土的失意、忧虑、悲苦的情感。表现了迁客骚人“物悲则己悲”的思想感情,照应上文“异”字的一个方面。

其次,描写洞庭湖春和景明时的明媚景象,很自然地引出迁客骚人此时的喜悦之情。这一段主要表现迁客骚人“物喜则己喜”的思想感情,是照应上文“异”字的又一方面。

2.作者写迁客骚人们或悲或喜的情感有什么作用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文章的第五段。

四、教读第5段。学生齐声朗读课文,掌握重要的词句及翻译 1.要重点理解的词句。

词:尝、求、古仁人、心、或、、为、以、是、进、退、然则、先、后、微 句子: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本文前四段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概况,记了登搂所见的不同的“景”以及由景而产生的不同的“情”。作为一篇“记”,写了这些也就够了,但作者的本意却不在写景抒情,而在于由此引出一番振聋发聩的议论来。本段以“嗟夫”提起下文,笔锋突转,提出了一个“古仁人之心”来,并且指出“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请想一想: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明确:(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个人遭遇或外物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他们“以物喜,以己悲”而古仁人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3.这样看来,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那么跟什么有关系呢?

明确:他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是忧“民”,便是忧“君”——怕皇帝做出害民的事情来;他们“进亦忧,退亦忧”,可见他们的“忧”跟个人的进退、荣辱都没有关系。他们是为民生疾苦而忧心忡忡。 4.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呢?

明确:在天下人感到快乐后古仁人才会快乐。可见他们的忧乐完全是随天下人的忧乐而转移的。这就是作者所认为的“古仁人之心”。

5.这种“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 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常说“土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他借滕子京嘱写《岳阳楼记》的机会,表明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同时也包含着对滕子京的勉慰。最后一句以问句的形式表达,自励励人,委婉含蓄。

五、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好友滕子京的慰勉之意。

六、课堂小结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感受。

七、作业布置

1.继续背诵课文,要会默写。 2.完成课后练习及同步作业。

八、板书设计

岳阳楼记

作记缘由(修建背景)【叙述】

写洞庭湖全景引出“览物之情 得无异乎”

览物之情因景而异【写景抒情】

╱╲

阴—暗 晴—明

↓ ↓

悲 ↓ 喜

古仁人之心异二者之为

抒发了作者阔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议论)

第13篇: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篇1:岳阳楼记优质课教案

27、岳阳楼记

范仲淹

尖扎县康杨中学教师:祁成峰

目标要求:

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5、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 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

句法形式。

3、掌握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教材分析:

《岳阳楼记》是语文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它是一篇散文,以“记”为名,先叙事后写景,进而由景入情,因情而生发议论,环环相扣,层层蓄势,表达了作者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文章句式长短错落有致,大量使用骈句,语言凝练,形象而富有音乐美。

教具准备:投影仪 u盘 音箱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听录音朗读。要求:

(1)准音 谪(zhé) 属(同“嘱”zhǔ) 霪(yín)霏(fēi ) 樯(qiáng) 楫(jí)冥(míng ) 谗(chán) 偕(xié)

(2)句读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登/斯楼也。

2、分组合作学习。要求:(1)划出疑难语句;(2)疏通文意, 理清文章结构 共分三个部分。

二、导入新课:

1、作家简介。

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思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导项,又主张兴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2、背景资料。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膝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作者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叙说了事情本末,描述了洞庭湖的大观胜概,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情境,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在记山记水的背后,寓含着作者在政治改革失败后,忧国忧民之心不改的痴情。

3、岳阳楼。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

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益大。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骄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提问:“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怎么停顿。

讨论并归纳: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请学生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胖子京谪守巴陵郡:滴,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守,指做州郡的长官。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政通人和:通,顺利。和,和乐。百废具兴:具,同“俱”,全,都。增其旧制:制,规模。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咐。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到了第二年,政务推行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并)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3、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于观夫巴陵郡胜状:胜状,胜景,好景色。

浩浩场汤:浩浩荡荡。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涯,边。

朝晖夕阴:或朝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晖,日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观,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述,论述。备,详尽。

然则北通巫峡: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南极潇湘:极,尽。潇湘,潇水湘水。

迁客骚人:迁客,谪迁的,指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

得无异乎:得无,表猜度,怎能不会。

依我看来,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噬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无边无际。清晨,湖上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昏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这些就是岳阳楼的壮丽的景象。前人已经描述得很详尽了。然而,(此地)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达潇湘,被降职外调的官员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景物时的心情大概有所不同吧?

4、请学生翻译第3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若夫霪雨霏霏: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表示另提一事,近似“像那”。霏霏:连绵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连月不开:开,放晴。

浊浪排空:排空,冲向天空。

日星隐耀:隐耀,隐没了光辉。

山岳潜形:潜形,隐藏了形迹。

墙倾楫摧:墙,桅杆。楫,船桨。

薄暮冥冥:薄(比),迫近。冥冥,天色昏暗。 篇2: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27、《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和“然则”“得无”的用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朗读和背诵全文。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教学准备 1.岳阳楼、《洞庭晚秋图》的电脑展示图片。 2.将课文的知识整理成幻灯片。

设计思路

1.本文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不仅立意高远,而且文采斐然,句式于整齐中见变化,尤其便于朗读。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吟味,体会文章的特点,并让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

2.倡导学生自读,教师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启发引导。 3.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名楼导入

师:同学们,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我国古

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二、电脑示图解题

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 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像,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

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拥有宽阔的胸怀。

三、初步感知,自读疏通文意。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旬,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t/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读懂文旬。

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读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教师提示重点词语与句子,要求学生自读时注意。 (幻灯显示。) (1)积累词语:

实词:(名词)赋、国、景、大观、迁客、骚人、宠辱 (动词)谪、属、把

虚词:夫、斯、其、微、则、然则

词组:百废具兴、浩浩汤汤、气象万千、淫雨霏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虎啸猿啼、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一碧万顷、郁郁青青、皓月千里、心旷神怡、先忧后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理解句意:

得无异乎?(反问句) 吾谁与归?(变序句) l 则有„„”者矣。(长定语句) l 其必日„„乎。(表示揣测语气的陈述句)『 (3)阅读思考:

①范仲淹写本文的缘由是什么?当时他和他的朋友滕子京的处境如何? ②找出本文中写景的句子,想一想它们所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它们在文章中分别起了怎样的作用? ③本文的中心句在哪里?

四、难句探究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分析:(1)这句的基本结构是时间修饰复句。正句部分又是并列复句。 (2)“越明年”历来有两种解释:

一、“越”作“逾”讲,作“渡过”讲,这是《说文》的本义;《广雅·释估》也说“越;渡也”。

二、“越”作“及”讲,这是王引之《经传释词》的说法。王引之说,“越,犹?及?也,《书·召浩》:“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氏举了《尚书》两个例子,《尚书》“越六日乙未”这种类型的结构共十二个,都作“到”“及”讲。看起来两种说法似乎都能言之成理。但是根据《岳州府志》“职方考”的《宗谅求记》中的“去秋以得罪守兹郡”和“明年春„„增其旧制”等材料来看,滕子京确实是从庆历六年开始修岳阳楼的,应当以第一种说法为妥。 译文:“过了明年,政事顺利,上下和睦,一切废弃了的事儿都兴办起来啦。”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分析:“得无„„乎?”有人认为有三种解释:

一、用反问语气强调肯定谓语所表达的意思;

二、相当于“大概”,也是肯定谓语;

三、向否定事实方向推测,相当于“该不会„„吧”。第一说似嫌烦琐,而且“得无”是两个词,不是一个词。异,不同。无,没有。得,能够。乎,吗,在是非问句后面的语气助词。能够没有不同吗?否定之否定之否定,亦即三重否定,这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一个强有力的发问,即“能同乎?”下文“淫雨霏霏„„感极而悲”是一种心情;“春和景明„„其

喜洋洋者矣”是又一种心情,具体地说明了“不能同也”。又:“日饮食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等于“平时饮食能够不衰退吗?”“妾得无随坐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等于:“我能够不株连受罪吗?”跟“得无”相同的是“得不”“得非”“得毋”“能不”“能无„?能勿”。袁仁林《虚字说》:“俱反问辞,见其不能也。”再看以下推断:异(不同)、无异(同)、得无异乎(得同乎)、不相同也。“不相同也”是朴素的直陈,“得无异乎?”是委婉的发问,具有精湛的修辞技巧。

3.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分析:课文没有给“至若”作注。《历代散文选》的注释是:“至若春和景明:像那风和日丽的春天。若,像。”按:这里把“至”跟“若”分拆为两个词,而且把“若”解释为“像”,恐属未当。“至若”是单纯的连词,词根是“至”,“若”则是一个词缀,没有意思。古人用“至”等于“至若”的有“今也玩好变之,外物引之。引之而往,故日拔。至圣人不然„„”(《韩非子·解老篇》)“至若”又等于“至如”“至于?,例如:“虽为侠,而逢巡有退让君子之风。至若北道姚氏„„南阳赵调之徒,此盗跄居民间者耳。”(《史记·游侠列传》)“元,凯既登,巢,许获逸。至于今日,所谓道之云亡,邦国珍瘁。”(《晋书·贺循传》)“如”和“于”跟“若”一样,也只能是词缀。(请参阅《现代汉语虚词的构成方式》,见《语文知识》1957年第6期)论述某种情况或某件事情的时候?,把话题转到跟论述有关的其他方面去而又略带假设因素的,就用“至”“至若”“至如”“至于”。本句上文说的是“淫雨霏霏,连月不开„„”这里讲到另一种境界,就用“至若”来连接。

译文:“至若到了春气暖和,阳光明媚的时候,波澜不起„„” 4.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分析:(i)这是一个对偶句。“锦鳞”特指美丽的鱼。 (2)“翔”跟“集”是一对反义词,“游”跟“泳”也有反义因素。“游”在《说文》中的解释:“浮行水上也。”“泳”在《说文》中的解释:“潜行水中也。”

译文:“沙鸥或者齐飞,或者群集,鱼儿有时浮出,有时潜入。” 5.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分析:(1)“而或”其实是两个词,“而”表顺接;“或”作“有时”讲。相同的用法如:“仆常痛诗道崩坏,忽忽愤发,或食缀脯„„”(自居易《与元九书》) (2)“一空”“千里”都是数量词组作谓语,“长烟”“皓月”都是偏正词组作主语,“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是一个工整的对偶句。 (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也是对偶句,各又隐含着一个比喻,就是“浮光如跃金,静影似沉璧”,“跃”,不只是“闪动”,更有跃出水面的意思。二阵风吹来,微波涌起,峰尖在日光照耀下像是跳荡着的黄金。上句写水上之景,下旬写水下之景。或说“浮光跃金”,从意思、从工整的对偶上看,应当接“沉影静璧”,“静影沉璧”实在是错综形式。

译文:“有时弥漫的炊烟完全消散,皎洁的月色笼罩千里。浮动的月光,把微波变成跳跃的黄金,静谧的影子,如同沉浸的白玉。”如果是“沉影静璧”,译文或可也是对偶句。 6.居庙堂之高l则忧其民。

分析:(1)假设复句。主语“古仁人”都因承前省。 (2)“庙堂”,一般的解释是,“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廷?。有人认为“唐宋时期的?庙堂?决非?朝廷?的意思”,“是指宰相副宰相议事的地方,因此用来作宰相、副相的代称,既可以代其位,又可以代其人。”

我看“居庙堂之高”可以说成“处在宰相或副相这样的高位”;但也不一定,“古 仁人”的官职低于“宰相”或“副相”的也可以说是“居庙堂之高”。又如“庙堂之议,非草茅所当言也。”(《汉书·梅福传》)这“庙堂”是指高官乃至皇帝,不一定只是“宰相”或“副相”。至于“居庙堂之高”,完全可以解成“处在朝廷的高位”,包括做皇帝在内。

译文:“处在朝廷的高位,就关怀他的百姓。”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分析:“先”“后”都是形容词。拙著《文言难句例解》卷一的第134页说“先”“后”的后面省去了介词“于”。又如:“先吴寿梦之鼎。”(《左传·襄公十九年》)“先”的后面也省略了“于”,这句意思是“在吴王寿梦所铸用的鼎前面”。现在说,“先”“后”是形容词增加在动用法,“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就是“在天下之忧先”“在天下之乐后”。又如“窈窕艳城郭”(《孑l雀东南飞》),“艳”也是形容词增加在动用法。“而”,可以译成“就”,后一个“而”用来表示迟,可以译成“才”。两个分句都是连动式,前一个谓语是方式,后一个谓语是行动,方式跟行动之间用“而”字来连接,是用“而”字来划分界限。一说“先天下之忧而忧”是“先天下之忧而后己忧”,陷于随意增字解句,这并不足取。 ? 译文:“在天下人忧愁的前面忧愁,在天下人快乐的后面快乐。” &微斯人,i吾谁与归? 分析:《文言文的语言分析》(张拱贵、黄岳洲著)说“谁与归”就是“与谁归”,把“与”看成介词,这是根据一般的解释。这里“与”跟“归”都是动词,作“结交”或“称许”讲,《广雅·释估》:“与,许也。”《论语·微子》:“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与”跟“归”两个及物动词同时管一个前置的宾语“谁”。这样,“吾谁与归”就得译成“我称许谁,归宿到谁(的寓居)的地方去呢?”“与”的相同用法又例如:“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战国策·齐策》)但是,语言是发展的,词性也在发展,“与”产生介词的用法是在西汉,《史记·淮阴侯列传》:“足下与项王有故,何不反汉,与楚连和?”第二个“与”是介词,《岳阳楼记》是宋人作品,把“与”解成介词应该是可取的。又,《文选》张华《杂诗》之二:“佳人不在兹,取此欲谁与?”“与”也是动词,作“给与”讲。

五、布置作业

反复朗读课文,加深理解。

第二课时

一、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学生给下列字注音:(幻灯显示。) 谪(zhe2) 属(同“嘱”zhu3) 淫(yin2) 霏(fei1) 樯(qiang2) 楫(ji2) 冥(ming2) 谗(chan2) 偕(xie2) 2.朗诵全文。

二、研习新课 1.理解文章层次结构。

下面请同学们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自然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由此生发出一篇之意。

第二部分(2—4自然段):文章主体。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第一层(2自然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第二层(3—4自然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5自然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2.提问: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自然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3.提问:第2自然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用“衔”“吞”则使之产生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4.提问: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讨论并归纳:

(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5.提问: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6.朗读第3自然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

的心情? 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

7.朗读第4自然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8.提问: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人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9.提问:“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0.提问:“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11.提问:“进”指什么?“退”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上做官。

12.提问:“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讨论并归纳: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之意。 13.提问: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讨论并归纳: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说:“乐民之乐者,民亦 篇3: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实验中学 王赟

一、教材分析:

《岳阳楼记》是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二课。本单元入选的课文除最后一课是五首古诗外,其余四课均足古代游记或名胜记,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很能代表中国山水文学情景交融的特点。《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老友滕子京之请,为新翻修的岳阳楼写的记文。作者以简洁的语言,先叙事后写景,进而由景入情,着重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情境,又因情而生发议论,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理想。在记山记水的背后,蕴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痴情。其人格魅力,千古传唱。

二、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两个(1):了解作者范仲淹及写作背景,能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文义。(2):理解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激发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

本文是一篇散文,以“记” 为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作特色应是本文学习的重点,另外本文语言内涵深刻,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领会文章中名言警句的深刻内涵以及作者的志趣应是本文学习的难点。

四、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基础,能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初步读懂课文。学生已经具备 一定的分析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但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是很浓厚,在教学本文时应注意培养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五、设计思路:

作为千古名篇,本文不论是思想内涵还是写作技巧,都有值得品读讲解的地方。但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的实际,不可能、也不必要在课堂设计上面面俱到。因此,怎样对教学内容进行斟酌取舍,做到“长文短教”,这是在备课过程中首先要解决好的问题。本例教案以理解感悟课文的立意美为中心,理清课文“由楼写景,由景写情,由情显志”的写作思路,设计了学生数遍阅读课文,理解文中的深意,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学生的情感体验,联系实际生活,通过想、辩、写的过程重点体会古代政治家范仲淹的思想境界在今天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初步感知,自读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结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 第一课时初步感知,自读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结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情境导入:

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令人神往之至;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美文妙句让人回味无穷;引出文人骚客对岳阳楼的吟诵;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2.岳阳楼简介: 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就是旧县城西门城楼。其楼高三层,下临洞庭,遥望君山,建筑雄伟,气势磅礴.可鸟瞰洞庭湖,岳阳楼始建于唐朝,到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其间又几经扩建,规模宏阔,气势壮观,以岳阳楼为题材的优美诗文美不胜收,范仲淹自己也说:“前人之述备也。”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后,岳阳楼声名益著,与湖北黄鹤楼、江西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楚地三大名楼,成为游览胜地。

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 (湖南)黄鹤楼 (湖北) 鹳雀楼(山西) 滕王阁(江西) 登鹳鹊楼(唐)王之涣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唐)崔灏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今江苏吴县)人。他出身贫寒,自幼苦学,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宋史》记: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而少有大志,发愤苦读,惫甚,辄以凉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人不堪其忧,仲淹不堪其乐也。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谗受贬,庆历五年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勤爱民,有政声,常自诵:“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1015年(皇佑三年)以户部侍郎知青州27岁中进士,1052年病逝于赴颍州途中。为官敢于直谏,曾负责西北边防,屡立战功,后任参知政事(副宰相),提出革新朝政建议,触动保守派利益,遭到贬谪。死后谥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他是北宋诗*新运动的先驱,他的诗文代表文学创作的进步方向,具有鲜明的政治内容。 4.文体简介:

“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一般地说,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个事物有所感受,而后不拘一格地写出来,都可以叫做“记”。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小石潭记》《桃花源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它可以全是叙事,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可以全是写景,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还可以兼有叙事、写景、状物、议论等表达方式。表达方式虽有不同,但目的都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思和抱负,或阐述对某些问题的观点。“记”在写法上可以分两类:一类是作者不直接说,或基本不表露自己的观点或感情状态,而是寓情理于事、景、物的描述之中,例如《桃花源记》。另一类是由事、景、物的描述中,自然发生出情理,而常以“卒[卒:完]章显志”的方式表现出来。本文属于第二类。 (二)根据指导,朗读课文。

1、一读,正字音 谪守( )衔( )浩浩汤汤()朝晖夕阴( )迁客骚人( )霪雨( )霏霏( )浊浪( )潜形()樯倾楫摧( )( )薄暮冥冥()虎啸( )谗( )岸芷汀兰( )( )皓月( )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嗟夫( )噫( )

2、二读,揣其意

范仲淹为什么要写《岳阳楼记》?(用原文回答)

提示写作背景:

滕子京函请范仲淹作记,特附上一幅《洞庭晚秋图》,并说:“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

滕子京与范仲淹为同榜进士,两人交谊颇厚。滕子京是被诬陷擅自动用官钱而被贬的,他到岳州后,“愤郁颇见辞色”,别人庆贺岳阳楼将落成,他却回答说:“落甚成?只待凭栏大恸数场。”可见他的情绪极为低落。

范仲淹正是借作记之机,含蓄委婉地规劝他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这是本文命意之所在,也决定了文章叙议结合的风格。

3、三读,用对情

教师提示:

第一段以叙为主,应读得舒缓、庄重;

第二段写洞庭湖景色的文字,应读得雄浑。“前人之述备矣”,语调平缓,“然则”一句引出新意境,语调升高。“得无异乎”应读出疑问语气, 学生揣摩:

第三段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以下写景文字,应读出愁苦凄楚的情味来。

第四段“至若”引出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应读得高亢、嘹亮,节奏明快而有力。

第五段以“嗟夫”开启,带来抒情和议论的意味,三句疑问句,语调应上扬,“噫”一句,应读出悲凉慷慨,一往情深的意味。

4、四读,品其人

文中刻画了哪两类人?两者有何“异”?你属于哪种人?

迁客骚人古仁人

出示今人图片:

郭德纲和郭麒麟鹰爸何烈胜和多多

点评:丁肇中就这么说过:“考试能拿第一名并不代表一切,因为考试是解决别人解决了的问题。我所认识的20世纪的物理学家、化学家,拿诺贝尔奖的,几乎没有在学校考第一名的,考最后一名的倒有几位。但这些人都能挑一个题目,根据客观情况,认定这是自己一辈子最重要的事情。为了这个,其余的东西都可以放在次要的位置。”

5、齐读,悟深意

让我们重回经典,再次感受范仲淹高尚的气节,齐读《岳阳楼记》

第二课时 研讨课文

(一):检测预习,巩固基础重在词义句义。多媒体出示: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 “语文教学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通过练习落实基础知识,这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另外,也要重视新旧知识之闻的联系。

(二)整体感知,走进课文朗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结构。设计意图: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的学习诵读是极其重要的。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基本任务。 (三)研读课文,分析品味

2.如此或阴或晴的画面,免不了或悲或喜的情感,但我们从文中分明读出了另外一种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你是如何理解这种古仁人之心的?请分析感受作者的理想追求。教师注意对学生进行评价引导。设计意图:通过对内容的分析,结合作者的背景资料来感受作者那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理解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的理想追求。这样就突破了文章的难点。进而引导学生理解全文对比、卒章显志的写法,从而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分析,意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四)探究作品,联系实际

教师创设情境,延伸迁移: “同学们,父母不理解你时痛苦过吗?与同学发生不愉快时悲伤过吗?学了本文之后,你受到了什么启示呢?请你以“??时,我想对自己说??”写一段话,要求结合本文的学习来写。设计意图:为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更完整、更深入地理解作者感情,更准确的把握范仲淹的忧乐观。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课堂小结

说说学习文章后有什么收获,出示板书。 (六)课外作业

1.根据本文“先叙事后写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又因情生发议论”的表达方式来背诵课文。2.课外阅读杜甫的《登岳阳楼》,并与本文比较,从内容、结构、情感

等角度对比阅读。设计意图:记诵积累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故设计第一题作业。设计第二题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文的写作特色,也进行能力的迁移培养。

第三课时 巩固检测

一、找出通假字 ⑴百废具兴 ⑵属予作文以记之

二、解释古今异义词

1.气象万千(气象 古义: 今义: ) 2.微斯人(微 古义:今义: ) 3.增其旧制(制 古义:今义: )

4.前人之述备矣(备 古义: 今义: ) 5.至若春和景明(景 古义:今义:)

6.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 古义: 今义: ) 7.越明年(明年 古义: 今义:)

三、解释成语:

⑴气象万千——

⑵心旷神怡——

⑶政通人和——

四、名句积累

1.点明主旨,抒发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 2.表现古仁人于天下为己任的句子: 。 3.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两个四字句:。 4.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悲的两个四字句: 。

5.与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境界相似的句子: 。

6.古仁人和作者的旷达胸襟的句子:。

7.父亲叮嘱刚创业的儿子,今后无论事业成败,都应拥有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的旷达胸襟与良好心态,不因外部环境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高兴或忧伤。 8.《岳阳楼记》中“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进亦忧”指的是: ;“退亦忧”指的是: 。 9.滕子京的政绩是: 。

10.前人之述备矣照应前文哪一句? 。

11.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 。 12.从空间上形容湖面广阔浩渺的句子: 。 13.从时间上表现洞庭湖景色千变万化的句子:。

14.总写洞庭湖气势之大,景色变化之多的句子: 。

第14篇: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岳阳楼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加强朗读训练,背诵全文

2.了解文中一词多义现象,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的用法。

3体会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点。学会更好地品味文章语言,感悟文章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预习,查找相关资料,加强朗读训练,教师重点讲解,辅导课堂讨论。 2.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幻灯片演示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怀,教育学生面对生活中出现的得与失,成功与失败,要沉着冷静,要以平常心对待。

2.感受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评价作者的观点,感受文章的积极意义,教育学生要有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学习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2、品味意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理解“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的内涵及其在篇章结构中的作用。

2、理解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体现的作者的政治抱负。

教学学时: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名胜古迹吗?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指的是什么呢?有哪些文人墨客在这些地方留下了诗词歌赋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指的是: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岳阳楼的美。

二、作家作品简介

1.作家简介: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深刻。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宋仁宗天圣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 宝元三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思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导项,又主张兴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2.背景资料: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膝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而范仲淹自己也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三、小组合作交流(5分钟)

在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小组交流,要求:由组长负责,先校对、补充,再交流各自疑惑并整理出本组的疑难,写在黑板上。

(一)音读。读课文,用智慧的眼光发现自己易读错、易写错的字音、字形,小组交流时补充。

字音:略 字形:百废具兴(俱) 横无际涯(崖) 朝晖夕阴(辉) 忧谗畏讥(馋饥) 静影沉璧(壁) 宠辱偕忘(庞)

(二)译读。再读文章,结合注释,翻译句子,独立完成下面问题,交流时订正。 1. 用红色笔在文中画出自己翻译时有困难的词句。 2. 找出含有通假字的句子,指出通假字并解释。

(百废具兴:“具”同“俱”,全,都。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叮嘱。)

3. 解释下列加点字。

(1)一词多义: 极:南极潇湘 此乐何极 感极而悲 观: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赋: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岁赋其二 更若役,复若赋 一:洞庭一湖 一碧万顷 长烟一空 国:去国怀乡 死国可乎 国恒亡 以:不以物喜 属予作文以记之

(2)词性活用:北通巫峡 南极潇湘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4. 找出自认为该重点翻译的6条句子,写在下面并翻译。 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④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⑥微斯人,吾谁与归?)

(三)韵读。

(1) 教师泛读课文,学生小声跟读。 (2)学生放声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3)学生举手争取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听读,学生主动帮助同学指出并纠正错误。 (4)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全文,注意读出节奏和感情。

(5)出示多媒体课件,请学生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并朗读。

衔/远山,吞/长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第15篇: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1.相关基础知识 (1)导入及作者简介:

“《岳阳楼记》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不仅文辞优美,结构严谨,而且立意积极,书写了作者伟大的抱负。其中有一句话已经成为不朽的名言。每当人们谈生活理想,谈伟大志向时常常加以引用。哪位同学能准确地说出这句话?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请同学们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天下的人还没忧,自己先忧,天下的人已经乐了,自己才乐。一个封建士大夫怎么会具有这样的抱负?又为什么要在这篇散文中表明这样的抱负呢?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作者是怎样一个人。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初年苏州吴县人,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幼年时家境贫寒,刻苦求学。生活的穷困时他可能了解和同情人民的疾苦。二十七岁中进士。入朝做官以后,一再上书朝廷,议论国事,主张革除积弊,改良政治。宋仁宗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他做了参加政事(副宰相)后,提出了“明黜”、“择长官”、“均公田”、“修武备”、“减徭役”等十条改革当时政治弊病的意见。受到守旧派的排挤,被罢去参知政事之职,以后出任地方官。

范仲淹很重视边防事物,他监守西部边疆抵御西夏的业绩当时广为流传。他能诗、能词、能文。死后文正,有《范文正公集》 。《岳阳楼记》是他贬到邓州后应好友滕子京的邀请而写的。滕与范仲淹是同年进士,曾在防御西夏方面做过贡献,后被人诬陷,一贬再贬,与庆历四年春谪守巴陵。文章就是从“谪”字下笔的。 (2)朗读全文,熟悉生字难词

谪:封建社会官吏降职或远调。 衔:用嘴含着,指包含。 霪雨霏霏:阴雨连绵。 怒号:吼叫。 冥冥:昏暗。 谗:诽谤。 岸芷汀兰:岸上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 碧:平而圆的玉。 嗟夫:叹词。 噫:叹词。 2.内容理解:

(一)朗读第一段,思考讨论、交流: (1)岳阳楼在什么地方?

(2)滕子京怎么会重修岳阳楼呢?哪一年修的?重修有何特点?

(3)“属”什么意思?这一段讲述了什么内容?哪个词对全文起重要的作用?

(二)朗读第二段,思考讨论、交流:

(1)巴陵是怎样的“胜状”?用了哪些语言描绘出洞庭湖的气势与景象?“夫”在此作什么解释?

(2)“胜状”“大观”两词怎样解释?

(3)“前人之述备矣”一句作何解释,起何作用?

(4)用哪个连词转的?洞庭湖是怎样的交通要道?怎样由景而人,由人而情的? 要点点拨: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二十二个字,洋洋洒洒,一气呵成,使洞庭湖的雄伟气势与万千景象活生生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衔”与“吞”字形 象地写出湖与山与江的关系,湖衔着远处的山,吞纳长江的水,湖面广阔,无边无际,水势盛大,浩浩荡荡。“朝”与“晖”写朝夕的变化,景色毕具。而这洞庭湖胜景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居高临下,极目远眺,尽收眼底,真是美不胜收。

(三)学习第三段

(1)同学读、译第三段,译后落实下列字词:

若夫:近似“像那”。 排空:冲向天空。

旅:分析字形。商旅:商人旅客。 樯倾楫摧:樯,桅杆;楫,桨。 去国:离开国都。 景明:阳光明媚。

郁郁:形容香气很浓。 长烟一空:烟雾散尽。一,全。

皓月:皎洁的月亮。 宠辱谐忘:荣耀、屈辱一起忘记。 (2)作者描绘了两幅怎样的画卷?怎样描绘的?情与景的关系如何?这一部分究竟写“同”还是写“异”?为什么? 先绘一幅阴雨天气的凄凉图景,抓住霪雨、阴风、浊浪绘恐怖,抓住天地暗淡绘阴森,抓住交通阻绝绘悲凉,抓住虎啸猿啼绘凄厉。作者描绘时使听觉、视觉、声响、色彩交互为用、把“满目萧然”景象写得淋漓尽致。

再描绘了一幅风和日暖的欢乐画卷,与前一幅构成了鲜明的对照。阳光明媚,水天一色,飞的、潜的,动物、植物,生机勃发,香色兼备,皓月渔歌,情趣盎然。

由于“物”异,故“览物之情”迥然不同,一悲一喜,情随景移。

作者绘景时灵活地运用了四字句,对偶句,韵律和谐,平仄相间,读起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

(3)反复朗读第三段,注意字音、气势与感情。

这一段形似写“异”,实则写“同”。阴与晴是景“异”,悲与喜是情“异”,然而悲也好,喜也好,未摆脱个人宠辱得失的羁绊。这一点是相同的。那么,作者是否赞同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呢?作者对此持什么态度呢?欣赏文章最后一部分。

(4)齐读最后一段,要求句读分明。

作者对上述情随景移的人持什么态度呢?怎么加以否定的呢?“嗟乎”起何作用?

“嗟乎”一叹表明了惋惜、否定以及要发表议论的心情。然后用委婉的笔法的笔法,借“古仁人之心”申述自己的抱负。

(5)开展讨论,总结全文。

文章的主题该有怎样的认识?

一个封建文人能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是难能可贵的,在当时具有积极的意义,在今天仍有借鉴的作用。

今天时代不同了,时代要求我们具有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高尚情操。我们应自觉的担负起振兴中华,繁荣祖国的重任,反对个鄙弃那种一事当前先为自己打算的卑锁思想。 3.形式把握:

同学们觉得这篇名文好在哪里?请作具体说明,或立意,或语言,或结构,或写法。(学生讨论、交流)

总结:该文具有记叙和议论、散文和韵文的特点,叙述、描写、抒情、议论浑然一体。 文章从作记写起,进而写景,由景及人,又写人到写志,逐步深化,环环紧扣。写景勾画渲染,形象鲜明,境界逼真;写情汹涌酣畅,语出肺腑;而写情写景都是为了写志,弹理想,言抱负。 4.语言揣摩:

语言铿锵,句法匀称整齐,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对偶)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这篇名文就是如此,要反复吟诵体会。

第16篇: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加强文言词汇的积累。

2.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文体特征。

3、理解本文写景抒情、对比出旨的特点。

4、背诵课文。

5、理解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学习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品味意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的内涵及其在篇章结构中的作用。理解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体现 的作者的政治抱负。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文章背景。2.扫清读音及字词障碍障碍。

教学步骤:

一 导入:同学们,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现在江苏省苏州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而少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惫甚,辄以凉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人不堪其忧,仲淹不改其乐也。既任(做官),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谗受贬,庆历五年由参知政事(副宰相)谪守邓州。勤政爱民,有政声。常自诵日:“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夺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贬放邓州(现在河南省邓县)。第二年六月,谪守巴陵的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行将落成,函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是在这年九月十五日写成的。

三、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

谪(zhé) 属(同“嘱”zhǔ) 霪(yín) 霏(fēi) 樯(qiāng) 楫(jí) 冥(míng) 谗(chán) 偕(xié)

四 学生各自诵读课文一遍,教师加以指导:第一段,以叙为主,因读得舒缓庄重。第二段写洞庭湖景的文字,气势雄壮,应读得开朗雄浑。第三段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以天气的恶劣写到人心的凄楚,应读出愁苦凄楚的情味。第四段至若领器,引出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应读出欢乐和畅的韵味。第五段以嗟夫开启,应读出悲凉慷慨、一往情深的意味。 五 学生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节奏读准确。读毕,讲评。

布置作业

1 1.熟读课文,初步领会文章内容。

2.弄懂第1—3段的句意、段意,把自己对段意的理解写在笔记本上。文中有不懂之处划上记号。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第1—3段的词义、句意。.理解段意。

教学步骤:逐段讲解课本

[朗读] 第一段。

[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做巴陵郡太守。到第二年,政令通达,百姓乐业,种种荒废了的事务都得到办理。于是就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了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贤士和当今名人的诗赋刻在上面。他要我写篇文章记下这件事。

[导读]

提问一 第一段记述什么事?写了岳阳楼的什么? 第一段记述作者撰写此文的缘由:应滕子京的托付而撰写。这段写岳阳楼的重修、增制。

提问二 这段为什么写滕子京被贬谪降任以及他到任后的卓有政绩? 作者特意先写滕子京被贬谪降任,这不仅是在记述此一事,更是暗写自己内心对此之愤懑不平;写滕子京到任后短期内就卓有政绩,表明了作者深怀情谊对朋友称誉,慰勉。

从全文看,先记述此一事与后面的抒情议论有关系。若无此,后文之抒情议论会显得徒然无由。

[朗读] 第二段。

1 “夫”:指示代词,那。 2 “胜状”:佳景;“胜”,事物优越美好的叫胜;“状”,景色。3 “一”:全。 4 “衔”:含,包含。 5 “浩浩”:水势盛大。

6 “汤汤”:大水急流的样子。 7 “横”:充溢,意为广阔。

8 “涯”:边际。 9 “晖”:日光,这里意为阳光照耀。 10 “阴”:暗,指天色昏暗。

11 “气象”:自然景色。 12 “则”:乃是。 13 “大观”:壮观,雄伟的景象;“观”,景象。

14 “备”:完全,详尽。15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16 “通”:到达。

17 “极”:穷尽,这里意为直到。 18 “迁客”:降职外调的官吏。

19 “骚人”:诗人,这里指失意的诗人。 20 “于”:在。

21 “物”:自然景物。 22 “得无”:能不。

[译文]

我看那巴陵的美好景色,就在这洞庭湖上。它含纳远山,吞吐长江,浩浩荡荡,广阔无边;清晨阳光照耀,傍晚云翳笼罩,景色千变万化。这些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啊。前人的描述十分详尽。既是这样,那么(此地)往北通向巫峡,往南直达潇湘,贬降外调的官员,坎坷失意的诗人,有很多在此聚会,他们观览景物时升起的感触能不相异吗?

[导读]

提问 第二段写什么?包含几层意思? 第二段描写登上岳阳楼看到的壮阔湖景,提出一个看法。这段包含两层意思: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大观也。”描写登上岳阳楼看到的洞庭湖中的壮丽景色。那宽广无边的洞庭湖,包含远山,吞容长江,湖水浩浩荡荡,漫无涯际,早晨阳光照耀,傍晚云翳笼罩,万般景色,美不胜收。②“前人之述备矣……得无异乎?”即景出意,提出看法,领起后文。“唐贤今人”登临岳阳楼,观赏湖景,吟诗作赋,已是篇什丰盛,描绘详尽;然而,负屈被贬的官员,坎坷失意的诗人,登楼观览这“气象万千”的湖景,能不 2 自有感触,别出新章吗?这就引出文章后面的内容。

[朗读] 第三段

[原文] [讲解]

1 “若夫”:连词,用在一段的开头,引起论述,可译为“像那”。 2 “霪”:久雨。

3 “霏霏”:雨雪纷飞的样子。 4 “开”:舒展,这里指天放晴。

5 “阴风”:阴惨惨的风。 6 “号”:放声长鸣。 7 “浊浪”:浑浊的浪涛。

8 “排空”:凌空,冲向天空;“排”,推,冲击。 9 “耀”:光辉。

10 “潜”:隐藏。 11 “樯”:船桅。 12 “楫”:船桨。 13 “摧”:摧折。

14 “薄暮”:傍晚;“薄”,迫近,靠近。 15 “冥冥”:晦暗。 16 “斯”:这。

17 “也”:用在句中,表示停顿。 18 “则”:就。 19 “去”:离开。

20 “国”:国都。 21 “忧”:担心。 21 “谗”:说别人的坏话,这里指谗言诬陷。

22 “讥”:非议,诋毁。 23 “萧然”:萧瑟凄凉的样子。

24 “感极”:伤感到极点。 26 “者”:……的情况,它的定语是“去国怀乡……感极而悲。” [译文]

像那久雨不住,连月不晴的时节,阴惨惨的风狂吼乱叫,浑浊浊的浪翻滚腾空;日月星辰失去了光辉,高山巨峦消失了形体。来往客商不能通行,桅杆倾倒,船桨折断;傍晚来临,天色昏黑,猛虎长吼,猿猴悲啼。此时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京,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受到诋毁的心情,(抬眼望去)满目尽是萧瑟凄凉的景象,而感慨万端,悲伤无已。

[导读]

提问 第三段写什么?包含几层意思?这段的内容与上段有何联系?第三段描写湖上久雨阴晦的凄凉景象以及“迁客骚人”登楼睹此的伤感心情,这段包含两层意思:①“若夫霪雨霏霏……虎啸猿啼。”描写久雨阴晦,洞庭湖上风疾浪翻,满目萧瑟凄凉的景象。②“登斯楼也……而悲者矣。”描写“迁客骚人”临此景而生伤感之情。

这段所写是上段所言“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一种情况。

布置作业

1.背诵第1—3段。

2.弄懂第4—6段的句意、段意,把自己对段意的理解写在笔记本上,有不懂之处划上记号。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懂得词义、句意(第4—6段),理解其段意。

2.写景、抒情。

3.篇末出旨,对比明意。

教学步骤:

一 检查上节课的学习情况

二 讲解课文第4—6段

[朗读] 第四段

[讲解]

1 “至若”:连词,表示另提一事,可译为“至于”,“又如”。 2 “和”:温和,和煦。

3 “景”:日光。 4 “惊”:震惊,这里指波浪翻腾。

5 “上下天光”:上面的天色,下面的湖光;“光”,景色。 6 “一”:全。

7 “锦鳞”:美丽的鱼儿;“鳞”,借代鱼。 8 “芷”:一种香草。

9 “汀”:小洲。 10 “郁郁”:浓郁,形容芳香。 11 “青青”:形容茂盛。

3 12 “而”:连词,顺接。 13 “或”:有时。 14 “长烟”:指空中的云雾。

15 “一空”:完全消散。 16 “浮光”:浮动的水面的月光。 17 “跃金”:闪着金光。

18 “静影”:倒映在湖水中的静静的月影。 19 “沉璧”:形容水中的月影像沉在湖中的一块白玉;“璧”:平圆形的玉。 20 “何极”:哪有穷尽。

21 “心旷神怡”:心情畅快;“旷”,开朗,“怡”:和悦,愉快。

22 “偕”:一起。 23 “把”:持,端。 24 “临”;面对。

25 “洋洋”:得意喜乐的样子。

[译文]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丽,湖面波平浪静,上下天光水色交相辉映,碧绿的湖水一望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展翅飞翔,时而栖止相聚,五光十色的鱼儿游来游去;岸边上的芷草、沙洲上的兰花,芳香浓郁,一片茂盛。有时长空的云雾全然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湖面上金色的光辉闪烁跳跃,明月的倒影犹如一块璧玉静静地沉浸在水底,渔夫歌声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真是无穷无尽!此刻人们登楼赏景,那就会感到心情无比畅快,以至一切荣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真有无限的喜悦啊。

[导读]

提问 第四段写什么?包含几层意思?本段的内容与前文有何联系?第四段写湖上春光明丽的欢快景象以及“迁客骚人”登楼览之的喜悦心情。这段包含两层意思:①“至若春和景明……此乐何极!”描写春光明媚,春风和煦,洞庭湖中一派明丽动人的景象。②“登斯楼也……其喜洋洋者矣。”描写“迁客骚人”临此景而心旷神怡,陶然而乐之情。

这段所写是前文所言“……得无异乎”的另一种情况。

[朗读] 第五段

讲解1 “嗟夫”:表示感叹。 2 “求”:探求。 3 “仁人”:品德高尚的人。

4 “或”:或许。 5 “为”:作,这里指心理活动。

6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悲伤喜悦,不因为个人处境的好坏而喜悦悲伤;这两句话用了互文见义的修辞方法;“以”,因为。

7 “居”:处于,位于。 8 “庙堂之高”:朝廷中的高位;“庙堂”,宗庙明堂,指朝廷。9 “处江湖之远”:指被贬谪到边远的地方作地方官。 10 “是”:这。 2)阅读思考:

①范仲淹写本文的缘由是什么?当时他和他的朋友滕子京的处境如何?

②找出本文中写景的句子,想一想它们所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它们在文章中分别起了怎样的作用?

③本文的中心句在哪里?

四、理解关键句

1、哪些语句记载滕子京的政绩?

讨论并归纳: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属予作文以记之。”中“之”指代什么?

讨论并归纳: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哪些句子写岳阳楼大观?

讨论并归纳:(洞庭湖全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湯湯,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为什么略写岳阳楼之大观?

讨论并归纳:前人之述备矣。

5、第二段哪两句话引起下文情景交融?

讨论并归纳: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6、描写洞庭湖阴天景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讨论并归纳:

4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7、描写洞庭湖晴天景色。

讨论并归纳: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

8、迁客骚人悲的感情?

讨论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9、迁客骚人喜的感情?

讨论并归纳: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10、“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之为”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11、“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讨论并归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2、“进亦忧,退亦忧。”中“进”、“退”各照应什么?“进亦忧”、“退亦忧。”各照应什么?

讨论并归纳: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3、作者的阔大胸襟,政治抱负?

讨论并归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警句、名句、劝勉滕子京的话、主旨句、中心句、观点)

五、分析重点段

1、提问:“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提问:“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3、提问:“进”指什么?“退”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上做官。

4、提问:“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讨论并归纳: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之意。

5、提问: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讨论并归纳: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l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

6、提问:文章最后一自然段是怎样推出这个警句的?

讨论并归纳: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设问方式逐层推进,最后才点出警句。先用比较方式设问,以“不以物喜……则忧其君”说明“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显示了“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何时而乐”,使文章又推进一层。设问后而警句出现,给人印象极深。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

一、三题。

2.选用本课的《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

1、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语言表达方式?

2、解释下面句中的“或”:

或以钱币乞之

而或长烟一空

或异二者之为

3、“二者之为”指上文所说的( )( )两种心情。

4、“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运用了( )修辞方法,分别指( )和( )。

5、与“是进亦忧,退亦忧”中“是”用法相同的是( ) A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 B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C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D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6、“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 ),“退”指( )。

第17篇:《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惠农中学 袁丽华

【课标相关要求】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这样界定义语文的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课标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的篇目。

《岳阳楼记》是一篇文体特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融合)、人文性极典型(作者积极崇高的人格思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约而义丰,积累性极强的文言文,是一篇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统一的美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代表。其言值得积累、品味,其情理值得得之心而寓之行。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文言文教学是师生与文本、教材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更是学生积累文言词汇,诵读文言作品,了解古人行文特点,感悟他们的思想情怀的过程。文言文教学内容的确定,必须关注文本本身的特点及其价值所在,关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实际认知现状。本课教学设计基于文本特征(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融合)、作者积极崇高的人格思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语文实践(对话平台)三个角度的融合,从三个方面确立教学的核心内容并组织教学。

1.文本特征: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的散文。

文章虽仅有400字左右,但句式骈散结合,字字珠玑,文约而义丰。学生若要真正准确、顺畅并有感情地朗读,还是存在一定困难的。因此,必须采用多形式朗读法,这是文言文教学的第一要务,也是学生译读课文,感悟课文主旨的前提。

2.作者思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怀天下,先忧后乐。

《岳阳楼记》并非一篇单纯意义的散文游记,而是一篇表达作者自己博大的胸怀、远大的抱负的借物言志的文章,同时还包含有规劝朋友滕子京的意图。文中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向,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格和性情,旷代相传,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目的不仅仅在于诵读经典,积累词汇,更 1 在于唤醒学生向上、向善的人格意识。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作者这样做的匠心所在。

3.语文实践:在读、译、说、议、诵的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依据八年级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认知水平,以及本课的特点,本课时主要以多形式朗读法、译读法、诵读法,以及与同伴、教师、多媒体的交流互动过程中,达到预期的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的行文思路 。4.译读并背诵1—2段。)提升学生朗读、诵读、译读能力,提升学生积累文言词汇,感悟文言意味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行文思路 。 4.译读并背诵1—2段。

(三)教学重点

1.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2.译读并背诵1—2段。

(四)教学难点

1.了解课文的行文思路 。 2.当堂背诵1—2段

(五)教学课型和课时 第一课时(精读课)

【教学方法设计】

(一) 教学准备

教师教的准备:研读教材—分析学情—制定教学方案—选择教法学法—制作课 学生学的准备:预习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正确朗读课文,大概疏通文意。尝试背诵课文前二段)

(二)教法与学法设计

依据文本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本文在教学方式上力求体现如下几点:

2 1.尽可能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2.搭建合作、探究的平台。让学生在与同学、与老师、与媒体的合作中学习课文,在合作中正确、顺畅地读文,译文,初步把握课文的内容和思路。

3.教学中立足于“诵”,突出“读”、“诵”、“悟”,让学生在朗读中整体感悟课文内容思路,细品1—2段内容。文章虽仅有400字左右,但句式骈散结合,字字珠玑,文约而义丰。学生若要真正准确、顺畅并有感情地朗读,还是存在一定困难的。因此,必须采用多形式朗读法,这是文言文教学的第一要务,也是学生译读课文,感悟课文主旨的前提。依据八年级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认知水平,以及本课的特点,本课时主要以多形式朗读法、译读法、诵读法,以及与同伴、教师、多媒体的交流互动过程中,达到预期的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的行文思路 。4.译读并背诵1—2段。)提升学生朗读、诵读、译读能力,提升学生积累文言词汇,感悟文言意味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教学,猜测文意 1.教师导语:

我国有许多的名胜古迹,其中有不少是因为著名作家的文章而驰名古今的。位于湖南省岳阳市西北巴丘山下的岳阳楼,如果没有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文,恐怕难有如此显赫而久远的声明。(板书课题及作者)

2.猜文意,激情趣:

猜猜课文会写些什么?并说说你猜测的理由。

(在学生的互相交流中,既调动了用他们积极的思维意识,开启了另外一部分同学的思维,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尤其可以让学生对文本形成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

3.问题引入:文章所写内容是否如我们所料呢?让我们一起来品读这篇著名的《岳阳楼记》。

(二)整体感知文意 1.朗读课文

(1)学生独立朗读课文,要求做到字音、节奏准确,语速流利顺畅;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及时做好批注;勾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2)同桌或前后桌互相问难解疑,互相听读纠错,共同进步。

3 (3)教师出示幻灯片,请同学正确地读出其中的词句。(先个体,后集体) 【词语】

谪守( ) 属予( )朝晖夕阴( )霪雨( ) 霏霏 心旷神怡( )

宠辱偕忘( )

浩浩汤汤( )

予观夫( ) 衔远山( ) 怒号( )

樯倾楫催( )( )

嗟夫( ) 日星隐曜( ) 薄暮冥冥( )

满目萧然( )

岸芷汀兰( ) ( )

【句子】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朗读展示,请同学个体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予以评价指正,给出改进建议,教师板书易读错的字和句子,集体纠错。

(5)听课文范读录音,要求学生做好读音、节奏方面的批注集体朗读课文,教师听评指导。

(6)对照范读批注,学生再次自读课文,着重朗读自己易错的地方。 (7)齐读课文一遍。

(经过这样多形式的朗读之后,如果还有学生存在朗读困难,可以继续进行反复的练习或教师范读课文)

2.初知文意,了解行文思路

(1)默读课文,说说文章写了些什么内容?并陈述自己的判断依据。

(2)教师出示幻灯片,展示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写作背景:《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膝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劝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也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

4 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

(3)引导学生按文章写作的顺序归类写作内容,理出课文结构思路,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及其思路。(学生说,教师板书)

(三)赏读课文 1.教师引导启思:

依据课文内容,我们可以揣摩出各段及其中一些句子的朗读语气和感情。请你试着揣摩。 2.学生交流己见,师生共同评议

(第一段,叙作记之由,应该用叙述性的平和的语调诵读。第二段,要把景象广阔浩渺、变化万千的气势读出来。第三段,画面阴冷,感情悲伤,诵读时语调要低沉,朗读要缓慢,要读出压抑感。第四段, 画面晴朗,感情喜悦,诵读时语调要轻快,停顿宜稍短,要读出喜悦感。第五段,要把理性思考的韵味读出来)

3.学生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译读、诵读1—2段

1.学生对照注释译读1—2段,并根据自己的情况做批注,勾划出有疑问的词句,及时向周围的同学或老师请教。

2.同桌二人或前后桌四人交流释疑,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理解。

3.教师出示幻灯片,请学生说出其中的词句之意,大家共同评议指正,及时做好再批注。4.学生再自由地、大声地译读课文。 5.请学生完整、顺畅地译说1—2段

(五)学生自由地诵读课文。1.学生自诵 2.交流比赛

(六)作业布置

1.熟记1—2段词语意义或用法。2.背诵1---2段。 3.试译3—5段。 【教学效果预测及反思】

(一)预测教学过程的成功之处及原因

5 课文朗读应该能够达标,课堂参与朗读的积极性应该比较高。产生这一效果的可能性因素有三:一是多形式朗读指导训练得法,对学生有指导作用;二是多媒体课件 的相机使用对学生的朗读具有一定的助学、促学作用;三是我自身一贯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积极向上,对学生有明显的激励作用。

(二)预测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足

一是多媒体操作不熟练,可能会影响教学效果;二是梳理课文的行文思路时,有一部分学生可能会因为对课文内容的不太熟知而出现一定的障碍。

(三)预设改进的设想

首先要调整教学方案,将赏读课文(梳理课文思路,感悟课文感情基调)这一教学环节向后调整。在引领学生多形式朗读课文达标之后,补充初知课文大意这一环节,即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下注释,基本理解课文每段大意。有了这样的奠基之后再来赏读课文,其效果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板书设计】

(一)呈现板书设计

岳 阳 楼 记

北宋 .范仲淹

叙事(1):写作本文之由 写景(2):巴陵胜状 由景入情(3—4):览物之情

由情入理(5):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说明板书设计意图、目的

此板书设计意图有二,一是清晰地显示文章的行文思路和主要内容,便于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二是呈现课文的写作特点,为下一课时引领学生深入解读课文,品味文章的事、景、情、理张本。

第18篇:《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岳阳楼记》 教学设计

军埠口中学

李俊平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品味意境,读出情感。

2.理解本文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3.揣摩本文的立意美、意境美、语言美,以提高学生的提高鉴赏能力。 4.体会作者的伟大政治抱负及其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多方面的意义.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2.学习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品味意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理解“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的内涵及其在篇章结构中的作用。

2.理解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体现的作者的政治抱负。 教学方法:1.朗读法。2.讨论点拨法。3.品读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引入:

同学们,你知道我国古代三大名楼吗?它们是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多媒体展示江江南三大名楼。王勃《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传唱不衰。今天,让我们来一起欣赏《岳阳楼记》这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二、资料展示,增强对课文的感性认识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与范仲淹、岳阳楼相关的资料,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各组选出较好的资料交付老师,图片可由实物投影显示,文字资料可由学生自行朗读或实物投影显示。在交流过程中,大家互通有无,实现资源共享。教师也介绍一些必要资料。

多媒体显示: 1.范仲淹简介

范仲淹(989-1052),宇希文,苏州吴县(现江苏省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宋仁宗天圣(1023~1031)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宝元三年(1040),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还朝,任参政知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死后谥号文正。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2.岳阳楼简介

岳阳楼是岳阳城的西门楼,紧靠洞庭湖,可以饱览“八百里洞庭”的湖光山色。楼址在现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临赋诗。自宋滕予京重修,范仲淹作记后,岳阳楼遂名扬天下,便成了历代著名的游览胜地。唐代名家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也都有题咏。现在岳阳楼是清代同治六年(1886)重修的。 3.时代背景 《岳阳楼记》是作者应好友滕子京之邀,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作。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去参政知事(副宰相)的职务,贬放到邓州(今河南邓县)任地方官。庆历四年春,滕子京遭诬被贬官至岳州(今湖南省岳阳市)。滕子京治岳州颇有政绩,于是重修岳阳楼。(此楼原建于唐初,在现在湖南省岳阳市,就是旧县城西门城楼,楼高三层,下瞰(kàn)洞庭湖)并将此楼的历史沿革、周围环境、建筑特点等写了一封信,并附上《洞庭晚秋图》一幅,派人送给范仲淹清他作记。范仲淹了解滕子京被贬岳州后一直很有感伤情绪,所以趁作记之机,借题发挥,一面申述自己的政治抱负,一面也含有对滕于京劝慰和他共勉的意思。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播放洞庭湖湖景画面,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教师提示一些字的读音。 多媒体显示: (1)生字:

滕(ténɡ)

谪(zhé)

日星隐曜(yào)浩浩汤汤(shānɡ)

淫雨(yín)

薄雾冥冥(bó mínɡ)

偕(xié)

樯倾楫摧(qiánɡ jí) 岸芷汀兰(zhǐ)

心旷神怡(yí)

(2)通假字

百废具兴(通“俱”,都、全、皆) 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

2.学生齐读课文一遍,教师稍作朗读指导。引导学生注意读出骈句的节奏美、散句的变化美。要注意情感的整体把握,注意语气的轻重缓急。

引导:第一段以叙为主,交代作记的缘由。作者先提出自己的好朋友滕子京,说他被贬官到岳阳后,经过一年的时间,就做到了“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重修并扩建了岳阳楼,在楼上刻了唐代先贤和今人的诗赋,并嘱托作者写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应读得舒缓、庄重。

第二段由岳阳楼的大观过渡到登楼览物的心情。作者认为巴陵的美景集中在洞庭湖上,先从空间上写湖面的广阔和水势的浩淼,然后从时间上写洞庭湖晨昏之间的万千气象,燃后用“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一句小结。接下来,作者转写登楼览物之情,设想迁客骚人观洞庭时的主观感受。这段写洞庭湖景的文字,气势雄壮,应读得开朗雄浑。“前人之述备矣”语调转入平缓,“然则”引出新意境,语调应升高。“得无异乎”应读出疑问语气。

第三段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以下的写景文字,由天气的恶劣写到人心的凄楚,意境悲凉,应读出愁苦凄楚的情味来。

第四段“至若”领起,引出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至若”应读得高亢嘹亮,节奏明快而有力。以下的写景文字,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色彩明丽,生机盎然,应读出欢乐和畅的韵味。“此乐何极!”一句把喜悦的感情推向高潮,“登斯楼也,则有„„”应读出超脱、挥洒自如的情味来。

第五段以“嗟夫”开启,带来抒情和议论的意味,注意三句疑问句,语调应上扬,“噫”一句,应读出悲凉慷慨、一往情深的意味。

3、学生大声练读,尝试表情朗读,力求读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4、学生推选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示范朗读,其余同学点评。

四、译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学生默读课文,参考注释,借助工具书,自行疏通文句,翻译课文,并画出疑难语句。 2.同桌之间就疑难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共同解疑、释疑。

3.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疏通文句,翻译课文,理解大意,并围绕疑难问题展开讨论。教师巡视各组,酌情给予指导点拨。 多媒体展示几个知识点: (1)一词多义:

夫,去,开,则,观,极,和,薄,胜,或 (2)古今异义

明年

作文

去国

进,退

集 (3)解释下列加黑的词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太守,官名,这里是动词,“做„„太守”) 百废具兴(荒废了的事业,名词)

或异二者之为(动词用作名词,表现行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之前;在„„之后) (4)难句翻译示例

①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政事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②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宽广无边。

③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到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

④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大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照在湖面上闪着金色,月影映人水底,像沉潜的玉璧。

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注意互文)

五、齐声诵读全文

六、作业: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复习巩固。

1、先小组内背诵,

2、自荐背诵。

3、教师提问:(1)古仁人的感情与迁客骚人的有何不同呢?

齐声背第五段,然后让一个同学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

教师点拨:本文并非单纯写景,写景是为了引出“迁客骚人”及他们的“悲喜”之情,而这又是为了引出后边的“古仁人”及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情操。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的思想倾向显而易见。最后自然得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主旨句,真正做到了“水到渠成”。

教师总结: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段为第一部分,交代写作背景、作记缘由。第二部分(二至四段)为全文主体,第二段写洞庭湖全景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第

三、四段两个排比段分写“览物之情”,一悲一喜,一明一暗,形成鲜明对比。第三部分(第

五、六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二、品读课文,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

《岳阳楼记》创作于庆历四年,即公元1044年。如今九百五十多年过去了,它仍然是脍炙人口的佳作,你认为其中的奥秘在哪里呢?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并自由发言,各抒己见。

甲:因为这篇文章体现了作者胸怀天下的豪放气度和宽广的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它将永远受到与时俱进、激流勇进的人的青睐。 乙:因为文章再现了洞庭湖的壮景,为洞庭湖又染上了一层壮丽的色彩,从而吸引了后人。 丙:本文题为《岳阳楼记》,可作者对岳阳楼本身用笔不多,这是有深意的。作者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从而将文章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提高了文章的品位,这是本文构思方面独具匠心所在。范仲淹的别出心裁,不能不让人佩服。 丁:这篇文章的章法是美的,“异”字居文章之要。第二段末句“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异”,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的“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即“悲”“喜”两种不同的心情,引起

三、四段。第五段“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的“异”,是指古代仁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个“异”字一语中的,推出作者的政治理想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千回百转,层层推进。

戊: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既有对事情由来的交代,又有对湖光水色的描写;既有精警深刻的议论,又有惆怅悲沉的抒情。记楼,记事,更寄托自己的心志。 己: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美应是最主要的原因吧。本文语言优美、精炼,值得我们借鉴。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岳阳楼记》长盛不衰的奥妙在于立意、构思、章法、意境、语言、表达方式等方面。今天,我们重点鉴赏文章的立意美、意境美、语言美。

三、鉴赏文章的立意美,意境美,语言美

1.鉴赏文章的立意美,感受作者的宽广襟怀,理解其崇高的理想追求。 提问:如何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学生讨论,明确:

“先忧后乐”的思想源于儒家的仁爱思想,孟子曾有“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说法,范仲淹使其进一步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就是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积极进取。为此,就要不为外物所动,不论是自然界的阴晴明暗,还是社会环境的顺遂艰难,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

教师引申:孟子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是针对封建君主提出的;范仲淹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仕途进退的原则,这是他有远大抱负的表现。他们的“忧君”固然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忧国忧民的情怀是异常可贵的。 多媒体显示补充材料:

天圣七年(1029),30岁的范仲淹还在没有资格进谏的小小秘书阁校理任上,就上书谏止皇帝宋仁宗率百官为章献太后朝拜上寿;第二年又直接上书请章献太后还政退位——那时章献太后正垂帘听政,权倾朝野,满朝文武,“无敢言者”。范仲淹因此被贬离京,三年后才回来。又如,景祜三年(1036),范仲淹向宋仁宗进《百官图》指斥宰相吕夷简结党营私,任用谗佞,反被诬为“越职言事,荐引朋党,离间君臣”,又遭贬斥,连为他鸣不平的欧阳修等人也被贬放。范仲淹仕途沉浮几十年,数遭贬黜,但他澄清吏治、忧国忧民之心始终未改。他用自己的俸禄,在家乡买“义田”千亩,救济贫穷的族人,而自己却贫苦一生,以至于死时“身无以为殓,子无以为丧”。为民请命,忧民主忧,这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的具体体现。

(1)一千多年前的封建士大夫能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能时时处处忧国忧民,这种闪烁着民族精神的人格力量对我们后人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教育。回望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历史,这样的人物数不胜数。你能从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相互商量,推荐代表回答。

例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

明朝东林党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清朝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周恩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提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现代社会中还有借鉴和教育的意义吗?

学生讨论,并自由发言。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允许求大同,存小异,鼓励创新,但不提倡标新立异。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抓住“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时代意义即可 2.鉴赏文章的意境美,感受文章的诗情画意。

教师要求同学展开想象,再现文中优美生动的景物,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绘,感受文章的画意、诗情。

选三位同学交流,每人负责一幅画,注意体现洞庭湖的浩瀚无垠、万千气象,抓住总体特征,从雨湖、晴湖、月湖多个角度,从形、声、光、色、味多个方面描绘。 3.赏析文章的语言美。

美在骈散兼用。骈句,流利畅达、简洁凝练、如珠走盘。有音律和谐的对仗,如“日星隐曜,山岳潜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等。也有整齐的韵脚,如“上下无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等,增强了文章的音乐美,读来润畅,听来清晰。

美在炼字。如“衔远山,吞长江”,“衔”形象写出湖与山的关系,“吞”不仅写出湖与江的关系,而且读来有气势磅礴之感,两个动词形象再现了洞庭湖的浩瀚气势,使静景富于动态和活力。如换成“连”“接”,只是客观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如“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一句,不仅比喻形象,一“跃”一“沉”两种意境齐出,相互映衬,用词之妙,令人拍案叫绝。

学生自己选例揣摩语言。 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谈谈加黑字的表达效果。

四、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画意、诗情、理趣溶为一体,不但给予我们美的享受,而且先生那博大的胸怀,崇高的思想境界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读先生的文章,我们好像站在岳阳楼上,那浩瀚无涯的洞庭湖水,给予我们恢宏的气势,也给予我们一种责任。让我们点燃精神的圣火,去照亮时代天空的一角。

五、拓展阅读,比较异同

多媒体显示: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问:这首诗写景有什么特点,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明确:这首诗是孟浩然西游长安,希望得到朋友张九龄的引荐.入朝做官所写的。

孟浩然以写山水田园诗见长,与王维一样。是唐代较为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这首诗的前四句,很显然就是侧重于写景。涛文开篇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夏末秋初季节里,正是秋雨连绵的季节,湖水涨满,几乎与湖岸齐平。可见水势之浩大,波涛之汹涌。近处的水远处的天相连成一体,使你根本分不清哪里是水,何处是天,它们已经浑然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两句诗非常形象地表现了洞庭湖水的浩大,给人一种空旷辽远的感觉。第

三、四两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云蒸霞蔚,水雾蒸腾,波涛汹涌,笼罩着云梦泽,摇撼着岳阳古城。这两句写得气势磅礴、雄奇伟岸。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仿佛如见其状,如闻其声,似乎洞庭湖之壮阔景象就在眼前。以上四句景物描写,可谓鲜明突出,历来为人们所赞赏。但是,这些并不是诗人写作此诗的主旨所在。景物的描写无非是个衬托,是个陪衬;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内心的所感所想才是主要的,才是诗人写此诗的主旨所在。“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何意呢?我想渡过洞庭湖去,却没有船桨;如果还是继续隐居,又觉得愧对朝廷的圣明。这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委婉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求荐求官的急切愿望和意愿不遂的苦闷。可以说心理描写淋漓尽致,读后不能不让人为之心动。“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坐在洞庭湖边看别人钓到了鱼,我只能空有一腔羡慕之情。这两句比喻自己满怀入仕的心愿,但是却又无法实现。

六、布置作业

谈谈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名句的时代意义,整理在课外练笔上。

第19篇:《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这篇散文的立意美、结构美。

2.理解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3.学习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4.引导借鉴历史和传统文化思想,感悟人生。 【教学重点】:

1、感受这篇散文的立意美、结构美。

2、学习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教学难点】:领会名言警句的深刻内涵以及作者的志趣。 【教学方法】:师生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ppt课件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二、简介岳阳楼和作者:学生交流资料,教师补充。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文学常识填空:《岳阳楼记》的作者是北宋 朝 范仲淹(人),字希文。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谪守(zhé) 浩浩汤汤(shāng) qiáng(樯)倾jí(楫)摧

四、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利用工具书及课文注释,解决字词障碍。2.教师播放朗读,提醒学生注意字音。 3.学生齐读,注意读准字音。

五、教师指导学生自读课文,梳理文意

1.范仲淹写本文的缘由是什么?当时他和他的朋友藤子京的处境如何? 2.试找出本文中写景的句子,想一想它们所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它们在文章中分别起了怎样的作用?

3.本文的中心句(文眼)在哪里?

六、布置作业:.课后熟读并背诵课文。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_______,字______,________朝______家、_______家,________家。

2.请从文中找出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其中最有气势的两个词是什么?

3.第三段、第四段描绘写两个截然相反的画面,反映了登楼者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情,请分别选用课文中的一个字来概括:①________②________

二、自主阅读第五段

1.指名读。

2.小组合作学习。思考:作者写这篇文章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3.师生交流。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2)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联系上文共同疏通第五段文意。

三、研读课文,感受境界美

1.讨论:作者写这篇文章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先忧后乐的政治抱负。 (2)忧国忧民的心情。

(3)以天下为己任,超越个人忧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主旨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这两句是非常著名的句子,大家真的理解吗?先说说字面的意思。 (2)这一句是千古名句,微言大义,微言深意,你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这一句表现了作者济世的情怀和博大的胸襟。

这一句表明作者超越个人忧乐,以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3.对比阅读,比较探究:《岳阳楼记》境界高远乃天下雄文。 杜甫:《登岳阳楼》感时伤世,老泪纵横。 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醉意朦胧,无限愤慨。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怀才不遇,暗发官瘾。 袁中道:《游岳阳楼记》寒燕一影,飘零天末,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 思古人而悲自己。

点拨:这几篇诗文都写了洞庭湖的山光水色,都是借景抒情,与《岳阳楼记》相比更多的是写自己,《岳阳楼记》放下自己,而写天下,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胸襟抱负其他几篇文章没有提到,境界高远、超脱、阔大,立意高人一筹。

四、研读课文,感受构思美

1.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

(1)同桌讨论:为了表情达意,为了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思想,作者写了几层内容,是怎样写的?

(2)交流:文通过四个部分的结构来卒章显志:(板书)

(3)小结:叙事、写景、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有机结合。 2.把握作者独辟蹊径、精心设计的巧妙。 (1)播放片段:岳阳楼介绍、写景片段。

(2)作者既写洞庭湖烟波浩淼的水势,又要想象一阴一晴的两幅画面,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材料?

(3)这几段景物描写与下文有什么关系?

交流:

2、

3、4自然段做铺垫,欲扬先抑,深化主题。这几段写人因环境改变个人的心情,因景物而悲喜,与下文形成鲜明对比,衬托赞颂了古仁人之心。

3.“以物喜,以己悲”是什么意思? 4.你对此怎么看,赞同还是反对?

小结:感物而动,因物悲喜是人之常情,但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5.师生交流领悟主旨。

(1)作者对“以物喜,以己悲”持什么态度?范仲淹认为,由景而生的悲和喜,都不是理想的境界,还有一种“或异二者之为”的境界,所以他在下文以“嗟夫”引出,提出了一个“古仁人之心”来,但这种境界,“异”在什么地方呢?

(2)这样看来,古仁人的悲喜感情根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那么跟什么有关系呢? (3)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呢?

(4)这种“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实际也许并不存在。联系第一课时介绍的有关作者的资料,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议论这种实际上并不存在人物。

五、拓展延伸,思考人生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翻开历史的画卷像范仲淹这样能时时处处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数不胜数。你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南宋陆游:《示儿》“但悲不见九州同”。 唐代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李大钊: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2.积累格言,深化主题。

忧国忧民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最高人格,举了这么多例子,我们也应从中受到教益,不断修正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下面是老师给大家搜集的这方面的格言,请大家读一读,品一品,课后摘录下来。

儒家学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

明朝东林党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朝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孙中山:天下为公。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思考人生。

(1)一千多年前的士大夫能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能时时处处忧国忧民,这种闪烁着民族精神的人格力量对我们后人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教育。我们应该怎么做?

(2)说说自己的忧乐观:老师、校长、学生、医生……

六、总结全文

《岳阳楼记》是一篇立意高,构思巧的美文,文因楼写,言从楼起,意在楼外,表明胸襟和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诗情、画意、理趣融为一体,是千古传唱的名篇,写景抒情的不朽佳作。反复体会,必定深得其妙。

第20篇:《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掌握一些文言词、句的意思。

2. 结合全文内容提炼出全文的中心,理解古代仁人志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的思想,并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 3. 自主判断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并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 4.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品味本文对仗工整、音律协和的语言。 5. 通过“妙点”赏析,品味本文写景之“妙”和材料处理的精当。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

1. 分析古代仁人志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并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2. 品味语言的音律协和之美。

3. 通过“妙点”赏析,理解本文写景之“妙”和材料处理的精当。

本文是范仲淹的传世名篇。它是一篇文言形式的散文,先叙事后写景,由景入情, 因情而生发议论,环环相扣,层层蓄势,表达了作者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这是本文立意的深邃和人生境界的高远之处,理当成为重点。文章句式长短错落有致,大量使用骈句,语言凝练,形象而富有音乐美;写景方法精妙奇绝。这是本文语言和写法别具一格之处,也列为重点。

本文被安排在苏教版语文9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五篇。从编排的角度和疏通意思的要 求看,这样安排既是对已学过的写景散文(如《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三峡》)的小结,又是对即将要学习的《醉翁亭记》的引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它又具有独特的个性魅力,这是它脍炙人口的原因之一,因而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能突出本文的个性特点。 教学设想:

努力构架立体式的课堂。从对文本的解读上,着眼于全篇,按音读、译读、理读、

析读、有感情地朗读、诵读的顺序展开,从不同的层面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为深入分析文章的“妙点”作铺垫,并在读、析、写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从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着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收获,又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原则,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从课堂教学流程的设计上,采用冰糖葫芦式,力求做到板块之间的连接自然。这样,力求做到既夯实基础,又突出重点、训练能力;既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又引导学生领略文章的美,并在学生自主活动、生与生合作、师生互动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使课堂内容饱满,节奏和谐,充满生命的灵动。因为,一方面,9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一定文言知识和学习文言文的技巧,而且也有一定的朗读能力;另一方面,新课标写道:“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位了不起的人。他两岁丧父,家贫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致于遭谗言被贬官后,不仅自己心忧天下,还在他的传世名篇中劝勉好友藤子京也这样。他是?这篇文章是?

二、小组合作交流(5分钟)

在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小组交流导学案中的内容(见下面【】中),要求:

1.由组长负责,先校对、补充,再交流各自疑惑并整理出本组的疑难,写在黑板上。 2.点评本组小短文的亮点和需要改进之处,推荐本组的优秀短文准备集体展示。

(一)音读。读课文,用智慧的眼光发现自己易读错、易写错的字音、字形,小组交流时补充。

字音:略 字形:〖百废具兴(俱)

横无际涯(崖)

朝晖夕阴(辉)

忧谗畏讥(馋饥)

静影沉璧(壁)

宠辱偕忘(庞)〗

(二)译读。再读文章,结合注释,翻译句子,独立完成下面问题,交流时订正。 1. 用红色笔在文中画出自己翻译时有困难的词句。

2. 找出含有通假字的句子,指出通假字并解释。xkb1.com (百废具兴:“具”同“俱”,全,都。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叮嘱。) 3.解释下列加点字。 (1)一词多义:

极:南极潇湘

此乐何极

感极而悲 观: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赋: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岁赋其二

更若役,复若赋 一:洞庭一湖

一碧万顷

长烟一空 国:去国怀乡

死国可乎

国恒亡

以:不以物喜

属予作文以记之 (2)词性活用:北通巫峡

南极潇湘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3)同义词:文中与“春和景明”中“景”的意思相同的词语是

,它的意思是

(4)虚词:然则北通巫峡

若夫霪雨霏霏

则有心旷神怡 4.找出自认为该重点翻译的6条句子,写在下面并翻译。

(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④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⑥微斯人,吾谁与归?)

(三)理读。三读文章,按要求整理,积累词汇,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 1.四字短语:

①写滕子京政绩的: (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②写天气的: (朝晖夕阴

霪雨霏霏

连月不开

阴风怒号

春和景明

日星隐耀

长烟一空

③写洞庭湖地理位置的:(北通巫峡

南极潇湘)

④写湖水的:(浩浩汤汤

浊浪排空

波澜不惊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横无际涯

一碧万顷)

⑤写动物的:

(虎啸猿啼

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 ⑥写植物的:

(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

⑦写心情的:

(感极而悲

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此乐何极) 2.句子:

①对偶句(不少于3句):

衔远山,吞长江。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②比喻句: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3.质疑的词句意思:

(四)析读。仔细阅读第

三、四两段,仿照例句,从备选项中选择自己最欣赏的一景写几句话。

示例:我看那洞庭胜景在多姿之水。水波浩淼无际,湖光山色织入。水湍急汹涌,有万马奔腾之势;碧绿澄清有娴静典雅之态;乍起涟漪之时,漾着金光,闪闪烁烁,似逗人嬉戏。 备选:水上之鸟/水中之鱼/水中之月/岸边植物/素淡月色/湖上蓝天/„„ 我看那洞庭胜景在:】

三、精讲点拨。(5分钟)

1.集体交流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中未能解决的词句意思。 2.各小组派代表朗读本组优秀短文,老师评分。

四、组内研读 (6分钟)

1.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式整齐的句子或段落,按DCBA的顺序在组内朗读,在读中初步感受本文语言节奏和谐的音律美。

2.发挥集体的智慧,通过自评和他评,揣摩如何控制朗读时的语气、语速、语调才能达到有感情朗读的效果。

(§3:语气凝重、语速缓慢、语调低沉,

§4:语气轻松、语速轻快、语调激昂) 3.再次按DCBA的顺序在组内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感受语言的音律美。

五、小组品读。(6分钟左右)

展示交流:前四个获得展示机会的小组展示自己的朗读,老师点评并判分。

六、课堂小结。(3分钟)

各人小结本课的收获和有待改进之处,写在导学案上,然后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七、巩固练习:组长负责抽查自学中错误率高的内容。(5分钟)

八、布置作业

1.复习导学案,组长负责抽查10个词语解释和5条句子翻译。(其它组负责检查的人在下节语文课前向老师汇报被检查组的完成情况) 2.完成第二课时的导学案。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昨天,我们感受了《岳阳楼记》的文采之美。不过,华美的词藻下还有哪些妙处铸就了它的非凡风骨、朗朗英气呢?带着这样的疑惑,我们一起探幽觅胜。

二、组长负责组织小组合作交流,准备展示。

(一)由组长负责,按A-D,B-C的组合检查导学案中§1-3的背诵情况并纠错。(5分钟)

(二)按DCBA的顺序依次交流导学案中的内容(见下面【】中),做好订正、补充工作;然后由B同学准备上黑板展示。(7分钟)

【1.仔细阅读全文,先仿照示例依次概括§2-5的内容,再结合全文分析各段落在结构上的作用,然后提炼出文章的中心。

示例:§1: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叙述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原因。 〖§2: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概括描写了洞庭湖的全景和其特殊的地理位置。 §3:运用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描写了“阴冷”的画面。 §4:运用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描写了“晴明”的画面。

§5:主要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即中心)〗 各段在结构上的作用:§1:引出下文;§2:引出第

三、四段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3-4:抒发迁客骚人或“悲”或“喜”之情,形成对比,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5:总结全文。

2.第

三、四段写景,历来为人称道,有14个“妙点”值得同学们品味。你能列出其中的8个“妙点”吗?有谁能说出11个吗? (①段落之间形成对比,突出文章中心;

②运用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形象生动的效果; ③先描写景,再抒情,借景抒情而又融情于景;

④多用四字短语,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语言气势; ⑤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⑥抓住特点写景,用词准确:如,用“霏霏”写雨的繁密,用 “怒号”写阴冷之风的呼啸之声、猛烈之势,写日星用“隐”,写山岳用“潜”;

⑦语言精练,如“排空”的“排”就形象地写出了混浊的波浪借助怒吼的风势直向天宇冲去的奔腾之势,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⑧动静结合,“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是动;“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岸芷汀兰,郁郁青青”是静;动静结合,美不胜收。

⑨用声音渲染气氛,如“虎啸猿啼”陡增凄凉之感,“渔歌互答”亮出愉悦之情。

⑩人的活动与景物特点和谐交融:阴雨连绵,湖面模糊一片,只有细雨低泣,冷风长吟,此时商旅不行;晴明之际,月朗星稀,渔夫对歌,乐此不疲;只有景或只有人的活动,都显单调,惟有二者有机结合方显和谐统一,耐人寻味。

(11)选材独具慧眼,画面内外互相补充,立体而丰满。霏霏细雨,连绵一月,湖面除了阴风、浊浪难见它物,而作者偏偏邀来日星、山岳、商旅、虎猿和桅杆、船桨这些画面之外的景物和人组成了由上而下、由近而远的立体画面,怎能不令人于反复玩味之中品尝其妙? (12)第四段色彩雅而不艳,润而不媚,明而不炫。兰的天,绿的水,白的沙鸥,青的小草,皎洁的月亮,金色的波光,组合在一起,令人心旷神怡,啧啧称赞。

(13)从不同的感觉器官角度写景。如,第四段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写景,不同反响。(14)既写白天之景,也写暮色(夜色)之景,使画面之景处于运动之中,富有动态之美。) 3.文中说“前人之述备矣”,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你能写出至少2句“前人”描写洞庭湖风光的诗句吗?作者又如何另辟蹊径的? (从选材和详略安排上加以分析)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洞庭》

刘禹锡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杜甫 从来湖上胜人间;

作者另辟蹊径之选材:不侧重于写洞庭湖的胜景,转而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入手,自然引出多会于此的迁客骚人以及他们或悲或喜之情。接着把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和古仁人的进行对比突出中心。可谓慧眼独具,别出心裁。

作者另辟蹊径之详略安排:对于洞庭湖“前人之述备矣”的“大观”,作者只是概括描写。接着详写了洞庭湖阴冷、晴明的画面和迁客骚人或悲或喜之情,为下文议论蓄势,再通过探寻古仁人的荣辱观,将之与迁客骚人进行对比,自然突出文章中心。

4.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在当今价值多元化的社会还有存在的必要吗?结合实际说说你的看法。】

三、小组展示(8分钟) 由老师分工:简单的题目一组一条,难一些的题目两组甚至三组一条;其它组可以进行对已形成的答案进行补充、订正。

四、教师精讲。集体交流,老师点评判分。(8分钟)

五、课堂小结:(3分钟)

各人小结本课的收获和有待改进之处,写在导学案上,然后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五、巩固练习:(5分钟) 1.背诵第4-5段。

2.组长负责抽默文中的5条名言佳句。

六、布置作业。

1.组长负责检查导学案的订正、补充情况,抽查导学案中的部分错题。 2.依据下一课的文后探究练习进行预习。 板书设计: 岳阳楼记

范仲淹(宋) 立意高远

语言音律和谐

写景别具一格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积累掌握文言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

2、学习记事、写景、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培养翻译和朗读的能力。

3、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的政治主张。

4、背诵全文教学 教材分析:

重点:1.掌握重要加点字词,背诵课文

难点:1.学习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2.抓住本文骈散结合的写法。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合理停顿,抑扬顿挫,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达到顺畅地背诵全文的目的。.教学设想:

本课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言文。作者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范仲淹。文中除了大量的文言实词、虚词和重要的句子需要翻译理解外,还要学习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因此学习中把重点放在文言知识的掌握上,难点放在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上。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封建时代许多有志的文人士大夫都把“穷则独善其身,大则兼济天下”当作自己的人生信条。他们为官时积极从政,力主改革,为官一方,造福百姓;被贬时,则寄情山水,独善其身。苏轼、柳宗元、范仲淹都是其中的代表。特别是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表现出了阔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成为天下人的楷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名篇《岳阳楼记》。

二、作家作品简介 1.作家简介: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深刻。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宋仁宗天圣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

宝元三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思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导项,又主张兴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2.背景资料: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膝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而范仲淹自己也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3.岳阳楼: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鹊起。

三、合作探究

(一)研读第1段。教师范读课文,从情感上抓住学生。 1.对照书下注释,理解重要的词句。

词:

越明年、谪、守、增、制、属、作文 句子: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思考与讨论

(1)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内容?

明确: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

(2)作者开篇用“谪”字点明了滕子京当时的处境。可见滕被谪以后心情不会太好,作者开篇直指,有何用意?

滕子京虽被贬岳州,却积极从政,政绩斐然。“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既是为了称赞好友不以个人沉浮为意,一心寄情与民的高尚情怀,也是为了勉励他像 “古仁人”那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同时,作者自己在庆历五年也遭贬谪,也是为了自勉勉人。

(二)教读第2段。先指定学生朗读朗读,然后学生合作解决重要的词句。 1.要着重理解的词句。

词:夫、胜状、晖、备、然则、极、骚人、得无异乎 句子: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思考与讨论。

这一段写“岳阳楼之大观”,虽然概括,却写得富于形象,气魄宏大。 (l)找出本段概括描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

明确(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重点句子的赏析

如:“衔远山”洞庭湖中有许多小山,用“衔”字形象地写出湖与山的关系。“吞长江”长江流经洞庭湖,用“吞”字,不仅形象地写出湖与江的关系,而且“吞”字声音宽舒洪亮,读来气势磅礴。“衔”、“吞”字连用,化静为动,使描写的景物富于动态和活力,“浩浩汤汤”字音响亮,叠字加强气势,形容水大流急,既绘声、又绘形。“气象万千”写洞庭湖上景象变化之多之快。此外如“横无际涯”的“横”,显得境界开阔而有气魄,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作者炼字的功力。

(2)这一节的写景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作者从岳阳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宏大开阔的景致描写,引出“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由此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自然引出下文景物之“异”和感受之“异”为结尾的议论作了铺垫。

大声朗读这两段,在熟练的基础上背诵

四、总结:重修岳阳楼的背景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五、作业设计:熟悉全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板书设计: 岳阳楼记 范仲淹

作记的缘由

属予作文以记之。

洞庭全景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岳阳楼的景致宏大而又气象万千。它的早晚景致有什么不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又有何不同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二、复习旧知。

1、重点词句翻译。

2、检查

1、2两段的背诵。

三、讲读第3、4段。

1.指明同学朗读第3段课文,讨论解决重要的字词及句子翻译 2.学生齐读第3段。

3.讲析第3、指明同学朗读第3段课文,讨论解决重要的字词及句子翻译 4.学生齐读第3段。4段。

重要的词语:霪雨、霏霏、开、排、樯、楫、;薄、冥冥、景、

一、集、芷、汀、而或、重要的句子: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四、合作探究

(1)以上两段合在一起是文章的第三部分,讨论这一部分写了什么内容?和上文有什么联系? 这一段描写了洞庭湖景色阴晴的变化以及迁客骚人登楼时不同的心情。这段内容紧扣上段概述的洞庭湖“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和“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意思来写:

先写了霪雨霏霏中洞庭湖上萧条凄凉的景象,很自然地引出了迁客骚人远离京都,怀念故土的失意、忧虑、悲苦的情感。表现了迁客骚人“物悲则己悲”的思想感情,照应上文“异”字的一个方面。

其次,描写洞庭湖春和景明时的明媚景象,很自然地引出迁客骚人此时的喜悦之情。这一段主要表现迁客骚人“物喜则己喜”的思想感情,是照应上文“异”字的又一方面。

(2).作者写迁客骚人们或悲或喜的情感有什么作用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文章的第五段。

五、教读第5段。学生齐声朗读课文,掌握重要的词句及翻译

1.要重点理解的词句。

词:尝、求、古仁人、心、或、、为、以、是、进、退、然则、先、后、微 句子: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这一段是学习的难点所在,教读应着重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

2、本文前四段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概况,记了登搂所见的不同的“景”以及由景而产生的不同的“情”。作为一篇“记”,写了这些也就够了,但作者的本意却不在写景抒情,而在于由此引出一番振聋发聩的议论来。本段以“嗟夫”提起下文,笔锋突转,提出了一个“古仁人之心”来,并且指出“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请想一想: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明确:(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个人遭遇或外物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他们“以物喜,以己悲”而古仁人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3、这样看来,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那么跟什么有关系呢?

他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是忧“民”,便是忧“君”——怕皇帝做出害民的事情来;他们“进亦忧,退亦忧”,可见他们的“忧”跟个人的进退、荣辱都没有关系。他们是为民生疾苦而忧心忡忡。

4、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呢?

在天下人感到快乐后古仁人才会快乐。可见他们的忧乐完全是随天下人的忧乐而转移的。这就是作者所认为的“古仁人之心”。

5、这种“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 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常说“土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他借滕子京嘱写《岳阳楼记》的机会,表明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同时也包含着对滕子京的勉慰。最后一句以问句的形式表达,自励励人,委婉含蓄。

六、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好友滕子京的慰勉之意。 总结:今天学完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我们知道封建士大夫们尚且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胸怀天下,以天下事为己任,努力成才,勇担责任,为国家的富强作出贡献。

七、作业设计:

1、继续背诵课文,要会默写。

2、完成《同步导学》本课练习“学后巩固强化”部分。板书设计: 岳阳楼记 范仲淹

迁客骚人:

霪雨霏霏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春和景明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古仁人之心

不以物喜

进亦忧 不以己悲

退亦忧

作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

1教学目标

1.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掌握一些文言词、句的意思。

2. 结合全文内容提炼出全文的中心,理解古代仁人志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的思想,并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

3. 自主判断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并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 4.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品味本文对仗工整、音律协和的语言。 5. 通过“妙点”赏析,品味本文写景之“妙”和材料处理的精当。

2学情分析

努力构架立体式的课堂。从对文本的解读上,着眼于全篇,按音读、译读、理读、析读、有感情地朗读、诵读的顺序展开,从不同的层面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为深入分析文章的“妙点”作铺垫,并在读、析、写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从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着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收获,又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原则,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从课堂教学流程的设计上,采用冰糖葫芦式,力求做到板块之间的连接自然。这样,力求做到既夯实基础,又突出重点、训练能力;既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又引导学生领略文章的美,并在学生自主活动、生与生合作、师生互动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使课堂内容饱满,节奏和谐,充满生命的灵动。因为,一方面,8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一定文言知识和学习文言文的技巧,而且也有一定的朗读能力;另一方面,新课标写道:“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3重点难点

1. 分析古代仁人志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并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2. 品味语言的音律协和之美。

3. 通过“妙点”赏析,理解本文写景之“妙”和材料处理的精当。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评论(0) 教学目标

1.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掌握一些文言词、句的意思。

2. 结合全文内容提炼出全文的中心,理解古代仁人志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的思想,并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

3. 自主判断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并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 评论(0) 学时重点

1. 分析古代仁人志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并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2. 品味语言的音律协和之美。 评论(0) 学时难点

2. 品味语言的音律协和之美。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岳阳楼记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位了不起的人。他两岁丧父,家贫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致于遭谗言被贬官后,不仅自己心忧天下,还在他的传世名篇中劝勉好友藤子京也这样。他是?这篇文章是?

二、小组合作交流(5分钟)

在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小组交流导学案中的内容,要求: 1.由组长负责,先校对、补充,再交流各自疑惑并整理出本组的疑难,写在黑板上。 2.点评本组小短文的亮点和需要改进之处,推荐本组的优秀短文准备集体展示。

(一)音读。读课文,用智慧的眼光发现自己易读错、易写错的字音、字形,小组交流时补充。

字音:略

字形:〖百废具兴(俱) 横无际涯(崖) 朝晖夕阴(辉) 忧谗畏讥(馋饥) 静影沉璧(壁) 宠辱偕忘(庞)〗

(二)译读。再读文章,结合注释,翻译句子,独立完成下面问题,交流时订正。 1. 用红色笔在文中画出自己翻译时有困难的词句。 2. 找出含有通假字的句子,指出通假字并解释。xkb1.com

(百废具兴:“具”同“俱”,全,都。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叮嘱。) 3.解释下列加点字。

(1)一词多义:

极:南极潇湘 此乐何极 感极而悲 观: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赋: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岁赋其二 更若役,复若赋 一:洞庭一湖 一碧万顷 长烟一空 国:去国怀乡 死国可乎 国恒亡

以:不以物喜 属予作文以记之

(2)词性活用:北通巫峡 南极潇湘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3)同义词:文中与“春和景明”中“景”的意思相同的词语是 ,它的意思是

(4)虚词:然则北通巫峡 若夫霪雨霏霏 则有心旷神怡 4.找出自认为该重点翻译的6条句子,写在下面并翻译。

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④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⑥微斯人,吾谁与归?)

(三)理读。三读文章,按要求整理,积累词汇,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 1.四字短语:

①写滕子京政绩的: (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②写天气的: (朝晖夕阴 霪雨霏霏 连月不开 阴风怒号 春和景明 日星隐耀 长烟一空 )

③写洞庭湖地理位置的:(北通巫峡 南极潇湘)

④写湖水的:(浩浩汤汤 浊浪排空 波澜不惊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横无际涯 一碧万顷)

⑤写动物的: (虎啸猿啼 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

⑥写植物的: (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

⑦写心情的: (感极而悲 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此乐何极) 2.句子:

①对偶句(不少于3句):

衔远山,吞长江。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②比喻句: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3.质疑的词句意思:

(四)析读。仔细阅读第

三、四两段,仿照例句,从备选项中选择自己最欣赏的一景写几句话。 示例:我看那洞庭胜景在多姿之水。水波浩淼无际,湖光山色织入。水湍急汹涌,有万马奔腾之势;碧绿澄清有娴静典雅之态;乍起涟漪之时,漾着金光,闪闪烁烁,似逗人嬉戏。

备选:水上之鸟/水中之鱼/水中之月/岸边植物/素淡月色/湖上蓝天/…… 我看那洞庭胜景在:】

三、精讲点拨。(5分钟)

1.集体交流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中未能解决的词句意思。 2.各小组派代表朗读本组优秀短文,老师评分。

四、组内研读 (6分钟)

1.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式整齐的句子或段落,按DCBA的顺序在组内朗读,在读中初步感受本文语言节奏和谐的音律美。

2.发挥集体的智慧,通过自评和他评,揣摩如何控制朗读时的语气、语速、语调才能达到有感情朗读的效果。

3:语气凝重、语速缓慢、语调低沉, 4:语气轻松、语速轻快、语调激昂)

5.再次按DCBA的顺序在组内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感受语言的音律美。

五、小组品读。(6分钟左右)

展示交流:前四个获得展示机会的小组展示自己的朗读,老师点评并判分。

六、课堂小结。(3分钟)

各人小结本课的收获和有待改进之处,写在导学案上,然后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七、巩固练习:组长负责抽查自学中错误率高的内容。(5分钟) 4.2 第二学时 评论(0)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品味本文对仗工整、音律协和的语言。

2、通过“妙点”赏析,品味本文写景之“妙”和材料处理的精当。评论(0) 学时重点

品味语言的音律协和之美。

评论(0) 学时难点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岳阳楼记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昨天,我们感受了《岳阳楼记》的文采之美。不过,华美的词藻下还有哪些妙处铸就了它的非凡风骨、朗朗英气呢?带着这样的疑惑,我们一起探幽觅胜。

二、组长负责组织小组合作交流,准备展示。

(一)由组长负责,按A-D,B-C的组合检查导学案中§1-3的背诵情况并纠错。(5分钟)

(二)按DCBA的顺序依次交流导学案中的内容,做好订正、补充工作;然后由B同学准备上黑板展示。(7分钟)

1.仔细阅读全文,先仿照示例依次概括§2-5的内容,再结合全文分析各段落在结构上的作用,然后提炼出文章的中心。 示例:

(1: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叙述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原因。 (2: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概括描写了洞庭湖的全景和其特殊的地理位置。 (3:运用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描写了“阴冷”的画面。 (4:运用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描写了“晴明”的画面。

(5:主要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 各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1:引出下文;

(2:引出第

三、四段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3:抒发迁客骚人或“悲”或“喜”之情,形成对比,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 (4:总结全文。 2.第

三、四段写景,历来为人称道,有14个“妙点”值得同学们品味。你能列出其中的8个“妙点”吗?有谁能说出11个吗?

(1)段落之间形成对比,突出文章中心;

(2)运用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形象生动的效果; (3)先描写景,再抒情,借景抒情而又融情于景; (4)多用四字短语,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语言气势; (5)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6)抓住特点写景,用词准确:如,用“霏霏”写雨的繁密,用 “怒号”写阴冷之风的呼啸之声、猛烈之势,写日星用“隐”,写山岳用“潜”;

(7)语言精练,如“排空”的“排”就形象地写出了混浊的波浪借助怒吼的风势直向天宇冲去的奔腾之势,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8)动静结合,“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是动;“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岸芷汀兰,郁郁青青”是静;动静结合,美不胜收。

(9)用声音渲染气氛,如“虎啸猿啼”陡增凄凉之感,“渔歌互答”亮出愉悦之情。

(10)人的活动与景物特点和谐交融:阴雨连绵,湖面模糊一片,只有细雨低泣,冷风长吟,此时商旅不行;晴明之际,月朗星稀,渔夫对歌,乐此不疲;只有景或只有人的活动,都显单调,惟有二者有机结合方显和谐统一,耐人寻味。

(11)选材独具慧眼,画面内外互相补充,立体而丰满。霏霏细雨,连绵一月,湖面除了阴风、浊浪难见它物,而作者偏偏邀来日星、山岳、商旅、虎猿和桅杆、船桨这些画面之外的景物和人组成了由上而下、由近而远的立体画面,怎能不令人于反复玩味之中品尝其妙?

(12)第四段色彩雅而不艳,润而不媚,明而不炫。兰的天,绿的水,白的沙鸥,青的小草,皎洁的月亮,金色的波光,组合在一起,令人心旷神怡,啧啧称赞。

(13)从不同的感觉器官角度写景。如,第四段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写景,不同反响。 (14)既写白天之景,也写暮色(夜色)之景,使画面之景处于运动之中,富有动态之美。) 3.文中说“前人之述备矣”,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你能写出至少2句“前人”描写洞庭湖风光的诗句吗?作者又如何另辟蹊径的? (从选材和详略安排上加以分析)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洞庭》 刘禹锡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杜甫

作者另辟蹊径之选材:不侧重于写洞庭湖的胜景,转而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入手,自然引出多会于此的迁客骚人以及他们或悲或喜之情。接着把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和古仁人的进行对比突出中心。可谓慧眼独具,别出心裁。

作者另辟蹊径之详略安排:对于洞庭湖“前人之述备矣”的“大观”,作者只是概括描写。接着详写了洞庭湖阴冷、晴明的画面和迁客骚人或悲或喜之情,为下文议论蓄势,再通过探寻古仁人的荣辱观,将之与迁客骚人进行对比,自然突出文章中心。

4.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在当今价值多元化的社会还有存在的必要吗?结合实际说说你的看法。】

三、小组展示(8分钟)

由老师分工:简单的题目一组一条,难一些的题目两组甚至三组一条;其它组可以进行对已形成的答案进行补充、订正。

四、教师精讲。集体交流,老师点评判分。(8分钟)

五、课堂小结:(3分钟)

各人小结本课的收获和有待改进之处,写在导学案上,然后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27 岳阳楼记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27 岳阳楼记 1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掌握一些文言词、句的意思。

2. 结合全文内容提炼出全文的中心,理解古代仁人志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的思想,并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 3. 自主判断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并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

学时重点

1. 分析古代仁人志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并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2. 品味语言的音律协和之美。

学时难点

2. 品味语言的音律协和之美。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岳阳楼记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位了不起的人。他两岁丧父,家贫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致于遭谗言被贬官后,不仅自己心忧天下,还在他的传世名篇中劝勉好友藤子京也这样。他是?这篇文章是?

二、小组合作交流(5分钟)

在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小组交流导学案中的内容,要求:

1.由组长负责,先校对、补充,再交流各自疑惑并整理出本组的疑难,写在黑板上。 2.点评本组小短文的亮点和需要改进之处,推荐本组的优秀短文准备集体展示。

(一)音读。读课文,用智慧的眼光发现自己易读错、易写错的字音、字形,小组交流时补充。

字音:略

字形:〖百废具兴(俱) 横无际涯(崖) 朝晖夕阴(辉) 忧谗畏讥(馋饥) 静影沉璧(壁) 宠辱偕忘(庞)〗

(二)译读。再读文章,结合注释,翻译句子,独立完成下面问题,交流时订正。 1. 用红色笔在文中画出自己翻译时有困难的词句。 2. 找出含有通假字的句子,指出通假字并解释。xkb1.com (百废具兴:“具”同“俱”,全,都。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叮嘱。) 3.解释下列加点字。

(1)一词多义:

极:南极潇湘 此乐何极 感极而悲 观: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赋: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岁赋其二 更若役,复若赋 一:洞庭一湖 一碧万顷 长烟一空 国:去国怀乡 死国可乎 国恒亡

以:不以物喜 属予作文以记之

(2)词性活用:北通巫峡 南极潇湘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3)同义词:文中与“春和景明”中“景”的意思相同的词语是 ,它的意思是

(4)虚词:然则北通巫峡 若夫霪雨霏霏 则有心旷神怡 4.找出自认为该重点翻译的6条句子,写在下面并翻译。

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④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⑥微斯人,吾谁与归?)

(三)理读。三读文章,按要求整理,积累词汇,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 1.四字短语:

①写滕子京政绩的: (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②写天气的: (朝晖夕阴 霪雨霏霏 连月不开 阴风怒号 春和景明 日星隐耀 空 )

长烟一 ③写洞庭湖地理位置的:(北通巫峡 南极潇湘)

④写湖水的:(浩浩汤汤 浊浪排空 波澜不惊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横无际涯 一碧万顷)

⑤写动物的: (虎啸猿啼 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

⑥写植物的: (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

⑦写心情的: (感极而悲 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此乐何极) 2.句子:

①对偶句(不少于3句):

衔远山,吞长江。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②比喻句: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3.质疑的词句意思:

(四)析读。仔细阅读第

三、四两段,仿照例句,从备选项中选择自己最欣赏的一景写几句话。

示例:我看那洞庭胜景在多姿之水。水波浩淼无际,湖光山色织入。水湍急汹涌,有万马奔腾之势;碧绿澄清有娴静典雅之态;乍起涟漪之时,漾着金光,闪闪烁烁,似逗人嬉戏。

备选:水上之鸟/水中之鱼/水中之月/岸边植物/素淡月色/湖上蓝天/…… 我看那洞庭胜景在:】

三、精讲点拨。(5分钟)

1.集体交流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中未能解决的词句意思。 2.各小组派代表朗读本组优秀短文,老师评分。

四、组内研读 (6分钟)

1.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式整齐的句子或段落,按DCBA的顺序在组内朗读,在读中初步感受本文语言节奏和谐的音律美。 2.发挥集体的智慧,通过自评和他评,揣摩如何控制朗读时的语气、语速、语调才能达到有感情朗读的效果。

3:语气凝重、语速缓慢、语调低沉, 4:语气轻松、语速轻快、语调激昂)

5.再次按DCBA的顺序在组内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感受语言的音律美。

五、小组品读。(6分钟左右)

展示交流:前四个获得展示机会的小组展示自己的朗读,老师点评并判分。

六、课堂小结。(3分钟)

各人小结本课的收获和有待改进之处,写在导学案上,然后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七、巩固练习:组长负责抽查自学中错误率高的内容。(5分钟)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