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分类统计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3:30:51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分类统计教案

《亲近大海》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数学教材第三册第93~95页。 [教材简析]

本课的素材选取生动有趣,以亲近大海为主题,选取了游泳、拾贝壳等海边孩子所熟悉的素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的过程,能够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课将进一步学习有关分类统计的知识。 [教学目标]

1、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完成相应的统计表。

2、感受分类的多样性,体会分类统计的意义。

3、发展初步的统计观念。[教学重、难点] 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在生活中感受分类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你最喜欢到大海边做些什么呢? 师:你们这么喜欢大海,现在让我们在一起到大海边去游玩,好吗?(课件)

师:我们来到了大海边,快来说说你在大海边都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有顺序的仔细观察。)

活动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师:小眼睛真明亮,观察真仔细,能不能根据自己看到的提出数学问题?

生:游泳的一共有多少人?(板书) 一共有多少只船?

沙滩上一共有多少人?„„

师:同学们真聪明!能提出这么多数学问题来!怎样解决这些数学问题呢?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

“ 游泳的一共有多少人?” 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小组讨论讨论。

生:可以先数出男的有几人,女的有几人,再加起来„.” 师:你们把游泳的人分成男女两类,先数出男的有几人,女的有几人,再加起来就知道海面上游泳的有多少人了„.(同学们,他们想的这个办法怎样?

师:你们组的同学真聪明,善于动脑筋,老师送你们一份小礼物。 师:其他小组也有其他的好办法? (可以按照戴游泳帽和不戴游泳帽的数。)

师:按照戴游泳帽和不戴游泳帽的人分类数一数,再把数的结果加起来,得出的就是海面上游泳的一共有多少人。这也是一个好办法。你们真的好棒!老师都没有你们这么棒!也送你们组一份小礼物!还有别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更多的方法。例如:大人、小孩;带游泳圈和不带游泳圈的)

学生边说边进行板书:男女、泳帽、大人小孩、泳圈

师:咱们班的同学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得好办法,你们最喜欢哪种方法?

师:那让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最喜欢的方法进行统计,完成统计表。好吗?

师:谁来说说你们统计的结果? 你们是按照什么来分类的?数的结果呢?指电脑数一数看对不对。

你们小组数的真仔细,老师送你们一份礼物,其他小组也是和他们一样吗?谁来说说,你们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数的结果如何?(看课件数)他们数的正确吗?你们真棒!数的很仔细。送你们一份礼物。

师:同学们可真棒,以这么多不同的标准将海里正在游泳的人进行了分类和统计,并一起完成了统计表。

现在看这个统计表(大人小孩),你知道了什么?(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

我们再来看上一个统计表,戴泳帽和不戴泳帽的,你知道了什么? 男女的呢?你知道了什么?

现在啊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三个统计表,小眼睛仔细看,从统计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师:谁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哇!你们有这么重大的发现,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好孩子,老师也送你们一份礼物。(分类不同合计一样,说得真好,他们得分类不同,但合计是一样的都是21,21就是表示游泳的人数。) 师:(小结)我们在解决第一个问题的过程中,知道要想求“海面上游泳的一共有多少人”?(板书)可以先把游泳的人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数一数再完成统计表,在统计表中还能解决许多数学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分类统计!(板书:分类统计)

活动三:在情境中,巩固学习

1、师: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解决了第一个问题。想不想继续?(想) 师:我们看第二个问题: “一共有多少只船?”

你们能用我们刚才学的分类统计的方法来算出“海面上一共有多少只船?”吗?可以怎样进行分类统计?告诉我好吗?这样吧,你们先小组商量商量,选择你们最喜欢的分类统计的方法把你们统计的结果填在统计表中,作为礼物送给我好吗?

2、学生用事实物投影演示送给老师的礼物并说出从统计表中解决了什么数学问题。(教师借机送贝壳)注意学生说结果要和全班同学对照看正不正确(还有谁也是用这种方法分类的?你的结果是多少?你的?一样吗?)

(小结:刚才小朋友们用哪些方法对一共有多少只船进行分类统计的啊?)种类、颜色,分类方法不同,但他们的合计是一样的,对吗?

3、这个问题又解决了,我们来看下一个问题:

沙滩上一共有多少人?小朋友手里都有一张统计表,能自己完成吗?好开始!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类的?结果是多少?(多媒体展示)

活动四:联系实际,课外延伸

师:同学们可真聪明,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

师:咦?今天,来了多少位同学?谁能用我们今天刚学的分类统计的方法来算出有多少位同学? (可以按小组分每组6人,共6组。)

师:你很用心,还运用到了我们刚学到的乘法的知识。 (分男女)

师:分男女进行统计?不错!小朋友们可真厉害!

活动五: 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师:同学们学得真不错,我看到每个小组都得了不少的小礼物,哪个小组得的最多呢?赶快我们统计一下,比一比谁最多。把结果填在统计表中。 学生动手操作。

你们组按什么分?(大小)得了多少个?你们组得了多少个?按什么分得?

哪些组是按大小分得?多少分?哪些组是按颜色分得?多少分?看来你们小组最榜,得到的小礼物最多。

活动五:课后总结 师:老师送你的礼物喜欢吗?

师:同学们的表现也非常好,相信你们的收获也很多,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恭喜你们有这么多的收获,回家后把你的收获展示给爸爸妈妈,让他们和你一起分享,好吗?并且和你的爸爸妈妈一起对你喜欢的一项内容进行统计,下节课进行交流好吗?

推荐第2篇:分类统计

《分类统计》磨课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磨课即将结束,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为了更好的发展,现对我们组这次磨课情况进行总结。

活动回顾:

接到磨课通知后,我们组的几个老师立刻召开会议,认真学习有关磨课的要求,确定课题为二年级上册《分类统计》,我们围绕如何把握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如何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等问题进行了多次探讨,拿出了最佳授课方案,集体制作课件,为磨课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一轮磨课结束,我们都坐到一起交流课后的感悟,不断对教学设计进行调整,确保后一节课比前一节课有新的突破。“一磨”结束后,老师们都觉得教学过程流畅,结构层次分明,环节布局紧扣教学的重难点,但教师没有大胆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时间较紧张等,孟老师提出了一个让师生互动的建议,又花了很多时间帮我们改进课件。针对这些情况,“二磨”的教师调整了教学结构,加大了课堂容量,把课堂设计为展现学生能力的舞台,师生互动操作恰到好处。课堂环节有条不紊,层层推进。本次磨课,我们发挥了集体的智慧,磨出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磨出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教师揭开教材的高度。

我们的收获:

1、磨课让我们的教学水平得以很大的提高。

磨课的过程是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是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要磨出精品课,就必须钻研教材,了解编者的意图,才能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案。在磨课中,为了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花了不少心血,上网查找资料,撰写教案,制作课件,反复推敲,几经斟酌,深入到每一个细节。对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处理教材等,进行了反复研讨。通过互相听课、评课,取长补短,借鉴他人的优点,使自己的专业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通过磨课,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应变能力、教学创新能力都得以提升。磨课的过程就是教学能力提高的过程。

2、磨课让我们不断地审视自我,反思不足。

磨课给教师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的平台、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最大地激发了教师参与教研的潜能。在磨课、评课、议课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了大家对课程标准,新的教学理念知识的缺乏,好多问题可说却无法上升到理论高度。专业知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教材深度挖掘不够,引导学生思考的活动设计较少,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较少。课堂驾驭能力、应变能力不强等等。用这样的流程进行磨课操作,虽然这个过程需要牵扯我们太多的精力,虽然我们要克服很多困难去完成每个任务,但是,我们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的太多太多:我们用心思考后的非常有价值的备课研讨;根据自己的观课纬度用心记录、认真分析积极思考的态度;课后评议的真知灼见等等。这对于教师的锤炼,对于教师的成长,无疑是潜移默化,水到渠成的!

总之,磨课活动的开展,给许多教师提供了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给予教师一个充分展示自我和锻炼成长的机会。我们紧张、忙碌。但我们一路走来,收获颇丰。它像一缕春风,荡涤着我们的心灵,像一股清泉,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让“差距”成为自身发展的源动力,不断梳理与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断成长。

推荐第3篇:幼儿园大班分类统计教案

幼儿园大班分类统计教案

设计意图:

数学活动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比较抽象、枯燥的活动。在长期的中发现:已渐渐不满足于以传授为主的模式、不满足于教具与学具的操作、不满足于学习10以内的数、不满足于有章有节地学习数学、不满足于在活动室内学习数学等等,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老调动不高。《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提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让幼儿在生活中与游戏中轻轻松松地学习数学;如何变“传授为主”为“以幼儿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幼儿真正地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于是,我尝试设计并实施了以下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活动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活动准备:

事先选择好实践的场地(幼儿园内),并亲自实践一遍做好记录,心中有数;纸、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

1、你能从1数到几?数数看。

2、更快的数数方法: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3、100以内的随便一个数你会写吗?试试看(请几个幼儿到黑板上听写)。

(注:此环节的目的在于了解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必备的一些相关知识掌握如何,以便在活动中更好地把握。)

幼儿园大班分类统计教案

(二)联系生活:

1、在生活中,你碰到什么东西要用数来数?举例子。

2、在幼儿园里也藏了许多数,请小朋友们说说。

3、用什么方法统计方便?(每5个或10个记录一次,然后5个5个或10个10个地数;列表统计等)

(三)提出任务:

1、分组统计并分类统计幼儿园里的一些物品(根据组的能力差异进行分配)。

一组:车棚——车有几辆?自行车几辆?摩托车几辆?每种颜色的车各几辆?

二组:前操场、后操场——树有几棵?前、后操场各几棵?大树、小树各几棵?

三组:架空场地——柱子有几根?白色的几根?绿色的几根?圆的、方的各几根?

(前三组让幼儿“统计——分类——再统计”,从中明白总数比分出去的数多,几个分出去的数合起来等于总数)

四组:电脑室——电脑有几台?在场办公的有几位?其中长头发几个?短头发几个?(检验幼儿如何解决“判断头发长与短的标准”)

五组:办公室——办公用的桌子有几张?椅子有几张?哪个多?多多少?哪个少?少多少?(数的比较和一对一对应)

六组:一楼架空——吊灯有几盏?(70多盏,幼儿要数准确不太容易,检验幼儿100以内的数数)

七组:楼道——从一楼到五楼要爬几层楼梯?共有几级台阶?每层楼分别有几级台阶?(每层楼的高度不一样,让幼儿发现楼层高台阶就多)

2、要求:①合理分工与合作;

②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与记录;

③学会验证所统计的数。

3、幼儿执行任务,观察、了解个别组幼儿实践情况。

幼儿园大班分类统计教案

4、幼儿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新任务。

5、集中交流(每组选派一名幼儿汇报与交流):

①你们统计什么统计结果如何?

②你们在实践过程中是怎样分工合作的?

③你们碰到过什么困难吗?有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 copyright dedecms

(四)布置作业——课后实践:

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家中或周围环境中有哪些事物可数,数数看,并用图表的形式记录下来。

活动记录与反思:《幼儿园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第四个目标提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这一目标理念出发,我设计了此活动。实施后,效果非常好,预定的目标得到很好地达成,幼儿在实践过程中,各种综合能力(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克服与

战胜困难的能力、应变能力等)得到了有效发展。

观察小记:

(一)第四组汇报员李琰小朋友先跑过来汇报:“黄,我们组完成任务了,电脑37台,办公的17个,5个长头发,5个短头发。”黄老师:“5个长头发,5个短头发,共有几位老师?”“10位”黄老师:“那么17位老师中,其他的老师头发怎么样?”“啊——??”整组小朋友又冲向电脑室(孩子们已经意识到分类统计时出错了)。第二次汇报时说:“黄老师,看长头发、短头发太难了,老师们有的坐在很后面,有的一直走来走去的,我们都数乱掉了,还有一位长头发的老师说我们吵死了,我们只好下来了。”(是啊,这一分类难度太大了,况且长头发、短头发要以什么标准来判断都不确定,我本是有意试试,可是孩子们却是如此认真。我的过失是:没有事先与电脑室的老师通个气,更没有交代孩子们到了电脑室应如何处事,以致出现了“吵死了,只好下来”的结局。)黄老师:“你们小组谁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跟老师们说我们是在学习,不是吵”;“我们讲话要小声点,不要影响老师办公”;“我们每人数一排”;“头发超过肩膀就是长头发,没有超过就是短头发”。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第三次上了电脑室……

幼儿园大班分类统计教案

(二)第一组汇报员苏菲楠小朋友说:“黄老师,车棚里的摩托车有19辆,自行车有3辆。按颜色数,我们一直忘了这个数字的车是什么颜色的,让我们再数数看。”(孩子们认真地在执行任务,只是碰到了困难,可是他们并不想放弃。)过了一会儿,又来汇报了:“黄,摩托车19辆,11辆黑色的、6辆白色的、2辆红色的;自行车3辆,1辆绿色的、2辆白色的。我们是用水彩笔做记号的,这样就不会乱掉了。”(这一群小家伙想到了解决困难的方法,而且统计得非常准确。)

(三)第二组汇报员杜倩云小朋友说:“黄,我们完成任务了,第二个任务是什么?我们可以到别组去数数看吗?等一下就可以看看是他们数得对还是我们数得对。”(孩子们对此活动如此热情,有继续执行任务的欲望,并向提出了他们想执行的任务,多么有主见的一群孩子呀。)

此活动选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通过实践活动的形式学习,非常受幼儿的欢迎。孩子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地发挥,真正使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孩子们从中体验到数学的有趣和重要。

(案例点评:此活动选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通过实践活动的形式学习数学,非常受幼儿的欢迎。幼儿在实践过程中,各种综合能力(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克服与战胜困难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等)得到了有效发展。孩子们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到充分地发挥,真正使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孩子们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和重要。)

推荐第4篇:《分类统计》教学反思

星期三我上了公开课《分类统计》这个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在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学习用统计表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整理数据,感受按不同标准分类的必要性,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

一、设计的思路

《标准》提倡数学课堂生活化,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

1.导入时我就以生活中的整理衣服入手,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意图,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也把数学与生活联系了起来。另外渗透本校的文化:养成整理物品的好习惯。

2.出示了例题图以后,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小动物参加了比赛?”再问“他们参加了什么比赛?”让学生了解图中的信息后我又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让学生自由提问,很自然地引出“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进行统计”这个课题。

3.接着“志愿者虹猫要按比赛的不同发不同颜色的运动服,蓝兔要给不同的小动物定他们喜欢的午餐”从而产生要根据实际需要来分类统计,再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全过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体会到这种策略的意义和作用。等以后遇到相关问题时,就能主动的想到去收集和分析数据,获得有用的信息来解决问题,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4.在学生经历里统计的全过程后,孩子们思考分析出两次统计有什么异同,体验到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得到不同的统计结果,从而体验统计的分类标准不同,它的结果也是多样的。再让学生说说从这两张统计表中知道了什么。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统计的实用性,感觉到学了数学知识要会用,分类统计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为分类而分类。

二、存在的不足

平时在一班上课气氛都是很活跃的,学生很轻松的举手回答,有时回答的还很精彩。可是今天不知道是因为在第3节课上的原因,还是因为有老师听课学生比较拘束,放不开的原因,还是后面的练习可能比较简单也或许是练习形式比较单一的原因,总之今天上课虽然举手的也很多,可是发言并不精彩,甚至有重复的;气氛也很死板,感觉不象低年级的课堂,正好与之前吴老师一年级的形成鲜明对比。

我想主要是我的激情不够,如果我充满激情的话就能影响他们的情绪,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许对于“评价的有效运用”没有发挥,当学生回答的另人满意时,老师可以给予语言的鼓励或者是奖品的鼓励,那样我想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有所改善吧。以后我要往这方面注意。

推荐第5篇:分类统计教学设计

分类统计

教学内容与目标确立: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第一学段的学生对数据统计的过程要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通过一年级的两次统计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感受到了统计的意义,能够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问题。本节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体验分类统计的多样性和统计结果的一致性。整个教学力求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习统计的一些方法和策略,探讨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数学生活化,有效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三册第101-103页,有关分类统计的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

1、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完成相应的统计表。

2、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分类的多样性,体会分类统计的方法和分类统计的意义。

3、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在生活中感受分类的多样性。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统计表。 教学过程:

课前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大海的画面,播放大海的音乐,让学生聆听大海的声音,感受大海的美丽。 活动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能说说你刚才都看到了什么吗? 学生回答:大海。 师:那你们喜欢大海吗? 生:喜欢。

师:既然大家这么喜欢大海,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大海边去看一看。 (课件出示教学情境图。)

师:我们来到了大海边,快来说说你在大海边都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

学生交流:有船,有人在游泳,有人在沙滩上玩耍和休息„„ 师:你能不能根据自己看到的提出数学问题呢? 生1:正在游泳的有多少人? 生2:海面上一共有几只船? 生3:沙滩上有多少人?„„ 板书问题1和2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一个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通过一系列贴近学生生活的对话,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起学生产生共鸣。】

活动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

师:同学们真聪明!能提出这么多的数学问题来,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问题1和问题2,其它问题放在问题口袋里,课下解决好吗?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问题-:“海里正在游泳的有多少人?” (1)估计

师:你能不能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人在海里游泳? 生:20、18--- (2)数一数

师:如果我们想确切的知道到底有多少人在海里游泳,该怎么办?

生:可以数一数。

师:哦,也就是统计一下。(板书课题:统计) 师:这么多的人怎么数呢? 生1:一个一个的数 生2:两个两个的数 师生一起数。

(3)引导学生分类的必要性

师:你能利用我们一年级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真是个会动脑筋的孩子。我们还可以怎么办呢?小组讨论讨论。(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们组想出的是什么办法?

生1:可以先数出男的有几人,女的有几人,再加起来„„ 师:你们组的同学真聪明,善于动脑筋。那我们在数的时候能不能把同一个人既归到男的这一类又归到女的这一类呢?

生:不能。

生2:可以按照戴游泳帽和不戴游泳帽的数„„ 师:你们组真的好棒!

生3:可以按戴游泳圈和不戴游泳圈的数„„ 生4:可以按扎辫子和不扎辫子的数„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不同的统计方法,使学生体会分类统计的多样性。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们最喜欢哪种方法?下面就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最喜欢的方法,然后再选择一张合适的统计表,完成统计表。

师:仔细观察统计表,你有不明白的吗?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统计表。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们的统计情况。介绍时先说你们是按什么分类统计的?统计的结果怎样?

(全班交流统计表完成情况,教师让学生代表边用实物投影展示自己小组的统计结果,边介绍自己小组的统计方法。) 师:观察这些统计表,能说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吗? 学生交流:

学生1:我发现它们的统计结果都一样。

学生2:我发现它们用的统计方法不一样,但最后的合计都一样。 师:也就是统计标准不一样。

小结:我们发现同一个问题有许多不同的统计方法,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去统计,但统计的结果是相同的。这就是我们今天在大海边学到的新知识——分类统计!(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经过具体的统计过程,体会分类统计的意义:统计的标准不一样,但是统计结果是一样的。】 问题二:“海面上一共有多少只船?”

师:刚才小组合作完成了第一个问题,想不想自己来试试,(想。) (出示第二个问题:海面上一共有多少只船?)

师:可以怎样统计呢?选择你最喜欢的分类统计的方法把你统计的结果填在统计表中。

小组活动,独立完成统计表,教师巡回指导。 全班交流汇报。

全班交流统计表完成情况,教师让有代表性的同学投影展示自己的统计结果,并说出从统计表中解决了什么数学问题。

师:观察这些统计表,说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它们的统计结果都一样。 生2:我发现它们的分类标准不一样。 板书:分类标准不同 合计结果相同

【设计意图:本部分为教材中的绿点教学,是对红点教学的进一步巩

固,重在给学生一个自我学习的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合作中进一步体验分类统计的方法和意义。另外,通过这个教学过程,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活动三: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1、统计花

师:同学学的真不错,想不想再试试。(想)秋天百花盛开,(出示题图)你能统计出一共有多少朵花吗?

生自己统计。集体交流。先说统计标准,再说统计结果。 【设计意图:旨在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统计班级学生

师:咦!问题来了,听课的老师想知道今天你们班来了多少未同学?谁能用我们在大海边学的新知识帮老师来解决一下这个问题呢?

学生交流分类统计的方法。 学生1:可以按男女分类统计。 学生2:可以按年龄分类统计。

学生3:可以按穿校服和不穿校服来分类统计。 学生4:可以按长头发和短头发来分类统计。 „„

【设计意图:由大海边的分类统计引到了上课现场统计在坐的学生数,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体会到了分类统计的用途在生

活是如此的广泛。】

课堂小结:同学们想的方法可真多,相信你们的收获也很多,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收获。

师:其实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用分类统计解决的问题,希望同学们能用数学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看看生活中的哪些问题能用到分类统计,好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既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又可以培养学生应用应用数学的意识。】

推荐第6篇:分类统计教学反思

“分类统计”教学反思

马思花

分类统计是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类整理的第二课时内容,在课堂上我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统计的过程,在活动中感受统计的必要性,并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知识和方法。

我组织学生利用学过的分类知识,根据对所得数据的分析整理,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再根据学生完成的统计图表,启发学生思考:从这份统计图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两张统计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通过交流使学生体验到不同的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统计标准虽不同,但总数不变,引出通过合计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统计的结果是不是正确,以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 在教学习题的时候,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让学生从图片中去收集、整理数据,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并能根据统计的结果作出正确判断。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多媒体所展示的图片,清晰的了解图的情况,从而确定分类的标准,准确的将图形进行分类统计。

总体来说这节课算是完整地完成了教学的任务,但是仍然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1、在教学中语速过快;

2、问题提出后给学生没有留足够多的时间考虑;

3、课堂上缺乏生生互动的活动。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懂得,在教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过程中,要尽量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样才能保证上课的质量。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加注意本事存在的问题。

推荐第7篇:《分类统计》教学设计

《数据的整理与分析》教学设计

德州市德城区第二实验小学

曲泳玥

一、教学内容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一)》第9

8、99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3.使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情感和良好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体会分类统计的多样性,并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四、教学准备 统计表,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刚刚结束的运动会吗?虽然我们班没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可是同学们为班级努力拼搏的画面却深深印在了老师的心中,了不起的孩子们。小动物听说我们召开了运动会,他们今天也要召开森林动物运动会。想看吗?(电脑出示主题图)瞧,运动场上小动物们赛得可热闹了。

2、提问:仔细观察画面,你看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3、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又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老师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的心中一定会有答案的。【设计意图:从动物运动会引入,抓住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发挥多媒体课件的视觉冲击作用,创设生动有趣的“动物运动会”场景,把数学知识与儿童喜欢的卡通形象相联系,为学生开展数学活动作好铺垫。】

(二)学习分类,建构模型

1、分类 师:瞧,大象伯伯来了,它说:“我想为每个运动员发一个号码牌,需要发多少个呢?”如果想帮大象伯伯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办?

生: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小动物就行了。 师:怎么数?

生1:先数数跳高的有多少只?再数数跑步的有多少只?加在一起就行了。

师:不错的方法,你是按照它们运动的项目来分的。谁还有不一样的方法?

生2:还可以先数数兔子有多少只,小狗有多少只,小猴子有多少只,加在一起就行了。

师:你的方法也很好,你是按照什么来分的? 生2:我是按照小动物的种类来分的。 师:真有想法。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3:我是按照衣服颜色来分的,红色的在一起,绿色的在一起,蓝色的在一起。 ……

师:同学的想法可真不少,分的方法也不同。我们都先把这些小动物来分一分,(板书:分一分)分完以后再需要做什么呢? 生:数。

师:对,再数一数就可以了,(板书:数一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分类统计。(板书)

2、统计

师:同学们观察这个表格是按什么分的? 生:项目。

师:把运动会分为跳高和长跑两类,简单说就是按项目分类。什么叫合计?

生:就是合起来一共有多少只?

师:对,在表格的第二行是统计出的只数,因为前面已经说明统计的是只数,所以在写结果时只写出具体的数字,不要写上单位。

师:现在就来数一数,跳高的有多少只小动物,跑步的有多少只小动物吧!谁来数一数?

生数出只数,填入表格,算出合计。

师:除了这种分类方法,我们还按照动物的种类来分一分。谁来统计一下。

生按种类分,填入表格,算出合计。

(三)分析统计表

1、对比统计表

师:仔细观察这两张统计表,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小组内交流一下。

生:一个是按项目分的,分成了跳高和跑步,一个是按动物种类来分的。

师:也就是分类的标准不同。

生:它们的格不同,有的多,有的少。

师:是什么导致了格数不同,还是因为分类标准的不同。 师:观察的真仔细,那相同之处呢? 生:相同之处是都有合计,而且都是19只。 生:都有只数,因为统计的都是小动物的只数。

最后达成共识,师小结:两张统计表无论是按项目分类统计,还是按动物种类分类统计,它们都是对运动会中的动物只数进行统计的,所以结果一样。

师归纳:同一件事物,在不同标准下的统计结果是不同的,但合计是相同的。

2、师:你能从统计表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并试着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生找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尝试独立解决。

(四)解决生活的统计问题

师:我们现在可以帮大象伯伯解决它的难题了吗,需要多少个号码牌?(19个)

师: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就藏着许多的统计问题呢!瞧。这是我们学校课件的活动情况,如果我们想统计一下有多少个小朋友在活动,可以怎样统计呢? 生:我们先可以分一分。 师:怎么分呢?

生:可以按照项目分,跳绳的分一组,踢毽子的分一组,踢足球的分一组,做操的分一组。

师:真是不错的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我可以按照男生、女生来分。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分类方法,下面就请用你最喜欢的分类方法来统计一下吧。在统计时想一想如何才能不遗漏、不重复?

师:谁来展示一下?(展示两种不同的统计表) 师:谁有好方法,如何在统计时不遗漏、不重复? 生:我们可以数一个,划去一个。

生:我们还可以在不同的标准下做上不同的记号,这样看的更明白。

师:同学们真是善于动脑筋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小学的统计教学,特别是低年级的统计教学,重点不是教,而是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本段教学中,让学生经历了搜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紧紧抓住本节课的难点,为学生搭建了探究知识的阶梯,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可能,既使学生掌握了根据不同标准去正确分类整理收集数据,又培养了学生的统计意识。最后,让学生观察两个统计表,在思考和比较中体会到不同标准下的统计结果的多样性。分小组活动、讨论,又增强了学生的互动交流,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联系实际,总结提升

师:其实统计的多种多样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如我们的衣橱堆满了杂乱的衣服,谁来利用今天的知识帮它分一分类? 生:我们可以把夏天的放一起,冬天的放一起,春天和秋天的放一起。

师:你是按照季节来分类的。

生:我们可以把爸爸的放一起,妈妈的放一起,孩子的放一起。 生:我们还可以按照颜色来分,红色的放一起,绿色的放一起,黑色的放一起。 师:同学们的方法都不错,有了这么多好的分类方法,我们的衣橱就会变得干净、整洁。

师:我们随意摆放的鞋子,也可以按照分类的方法来放,谁有好方法?

生:我把冬天的放一起,夏天的放一起,春天和秋天的放一起。 生:我把不同材质的放一起,皮鞋放一起,布鞋放一起,凉鞋放一起。

生:还可以把爸爸的放一起,妈妈的放一起,孩子的放一起。 师:真是学以致用的好孩子们!

师:有的同学有一个坏习惯,就是让爸爸妈妈收拾书包,有时会出现忘带作业,忘带书本的情况。学了今天的分类统计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回家思考怎样才会让我们的书包变得干净,整洁?我们在下周一的班会课上举行“整理书包我最棒”活动,好不好?

(六)回顾整理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哪些知识?并将你学到的知识回家告诉你的爸爸妈妈。

(七)板书设计

分类统计 同一件事物,在不同标准下的统计结果是不同的,但合计是相同的。

《分类统计》教学反思

德州市德城区第二实验小学

曲泳玥

新课标指出:“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理解和体验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分类统计》时,我从孩子们最熟悉的运动会引入动物运动会,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让他们自由发言,如何来统计小动物的只数。学生领悟了分类的含义后,我让学生充分自主的去分类,在这样一个人人参与的活动中,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去探索,我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完成分类任务,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在对比两个统计表中,学生也理解了分类统计的特点。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采用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分类的实践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习材料和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这节课我一共设计了3次分类活动,这节课我还注意了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让学生把目光转向生活。让学生把教室里的人分一分,说出生活中的分类现象等等,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课下提出让学生收拾自己的学习、生活用具,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愉悦感和成功感。

不足之处:对统计数据的收集还不够详细,有时不够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总是出现“赶”课的现象,不能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推荐第8篇:大班数学 趣味统计与分类 教案

文档仅供参考

大班数学 趣味统计与分类

设计意图:

数学活动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比较抽象、枯燥的活动。在长期的教学中发现:幼儿已渐渐不满足于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不满足于教具与学具的操作、不满足于学习10以内的数、不满足于有章有节地学习数学、不满足于在活动室内学习数学等等,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老调动不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让幼儿在生活中与游戏中轻轻松松地学习数学;如何变“传授为主”为“以幼儿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幼儿真正地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于是,我尝试设计并实施了以下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活动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活动准备:

教师事先选择好实践的场地(幼儿园内),并亲自实践一遍做好记录,心中有数;纸、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

1、你能从1数到几?数数看。

2、更快的数数方法: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3、100以内的随便一个数你会写吗?试试看(请几个幼儿到黑板上听写)。

(注: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教师了解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必备的一些相关知识掌握如何,以便在活动中更好地把握。)

(二)联 系生活:

1、在生活中,你碰到什么东西要用数来数?举例子。

2、在幼儿园里也藏了许多数,请小朋友们说说。

3、用什么方法统计方便?(每5个或10个记录一次,然后5个5个或10个10个地数;列表统计等)

(三)提出任务:

1、分组统计并分类统计幼儿园里的一些物品(教师根据幼儿组的能力差异进行分配)。

一组:车棚——车有几辆?自行车几辆?摩托车几辆?每种颜色的车各几辆?

二组:前操场、后操场——树有几棵?前、后操场各几棵?大树、小树各几棵?

三组:架空场地——柱子有几根?白色的几根?绿色的几根?圆的、方的各几根?

(前三组让幼儿“统计——分类——再统计”,从中明白总数比分出

去的数多,几个分出去的数合起来等于总数)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四组:电脑室——电脑有几台?在场办公的教师有几位?其中长头发几个?短头发几个?(检验幼儿如何解决“判断头发长与短的标准”)

五组:教师办公室——教师办公用的桌子有几张?椅子有几张?哪个多?多多少?哪个少?少多少?(数的比较和一对一对应)

六组:一楼架空——吊灯有几盏?(70多盏,幼儿要数准确不太容易,检验幼儿100以内的数数)

七组:楼道——从一楼到五楼要爬几层楼梯?共有几级台阶?每层楼分别有几级台阶?(每层楼的高度不一样,让幼儿发现楼层高台阶就多)

2、要求:①合理分工与合作;

②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与记录;

③学会验证所统计的数。

3、幼儿执行任务,教师观察、了解个别组幼儿实践情况。

4、幼儿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新任务。

5、集中交流(每组选派一名幼儿汇报与交流):

①你们统计什么?统计结果如何?

②你们在实践过程中是怎样分工合作的?

③你们碰到过什么困难吗?有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四)布置作业——课后实践:

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家中或周围环境中有哪些事物可数,数数看,并用图表的形式记录下来。

活动记录与反思:《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第四个目标提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这一目标理念出发,我设计了此活动。实施后,效果非常好,预定的目标得到很好地达成,幼儿在实践过程中,各种综合能力(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克服与战胜困难的能力、应变能力等)得到了有效发展。

观察小记:

(一)第四组汇报员李琰小朋友先跑过来汇报:“黄老师,我们组完成任务了,电脑37台,办公的老师17个,5个长头发,5个短头发。”黄老师:“5个长头发,5个短头发,共有几位老师?”“10位”黄老师:“那么17位老师中,其他的老师头发怎么样?”“啊——??”整组小朋友又冲向电脑室(孩子们已经意识到分类统计时出错了)。第二次汇报时说:“黄老师,看长头发、短头发太难了,老师们有的坐在很后面,有的一直走来走去的,我们都数乱掉了,还有一位长头发的老师说我们吵死了,我们只好下来了。”(是啊,这一分类难度太大了,况且长头发、短头发要以什么标准来判断都不确定,我本是有意试试,可是孩子们却是如此认真。我的过失是:没有事先与电脑室的老师通个气,更没有交代孩子们到了电脑室应如何处事,以致出现了“吵死了,只好下来”的结局。)黄老师:“你们小组谁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跟老师们说我们是在学习,不是吵”;“我们讲话要小声点,不要影响老师办公”;“我们每人数一排”;“头发超过肩膀就是长头发,没有超过就是短头发”。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第三次上了电脑室……

(二)第一组汇报员苏菲楠小朋友说:“黄老师,车棚里的摩托车有19辆,自行车有3辆。按颜色数,我们一直忘了这个数字的车是什么颜色的,让我们再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数数看。”(孩子们认真地在执行任务,只是碰到了困难,可是他们并不想放弃。)过了一会儿,又来汇报了:“黄老师,摩托车19辆,11辆黑色的、6辆白色的、2辆红色的;自行车3辆,1辆绿色的、2辆白色的。我们是用水彩笔做记号的,这样就不会乱掉了。”(这一群小家伙想到了解决困难的方法,而且统计得非常准确。)

(三)第二组汇报员杜倩云小朋友说:“黄老师,我们完成任务了,第二个任务是什么?我们可以到别组去数数看吗?等一下就可以看看是他们数得对还是我们数得对。”(孩子们对此活动如此热情,有继续执行任务的欲望,并向老师提出了他们想执行的任务,多么有主见的一群孩子呀。)

此活动选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通过实践活动的形式学习数学,非常受幼儿的欢迎。孩子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地发挥,真正使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孩子们从中体验到数学的有趣和重要。

(案例点评:

此活动选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通过实践活动的形式学习数学,非常受幼儿的欢迎。幼儿在实践过程中,各种综合能力(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克服与战胜困难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等)得到了有效发展。孩子们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到充分地发挥,真正使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孩子们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和重要。)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7的组成(数学)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操作学具,让幼儿杆子将7分成两份,有6种分法,并作记录。

2、通过讨论、分析,理解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如一个不风增加1,另一个部分就要减少1。

活动准备

塑料小鸭学具人手42只。

活动过程

一、复习6的组成

玩“碰球游戏”,出现数咔,师问:这数是几?答“6”。师:今天玩碰游戏,教师与小朋友的数合起来是6。(例如),师:我的1球碰几球?答:你的1球碰5球)教师问,小朋友可集体回答,也可小组回答,也可个别回答。

二、集体尝试活动

出现小狗、小兔家的图象。

师:今天小狗请几只小鸭到它们家做客?(幼儿答:7只)小兔也请小鸭去做客,怎么办呢?(幼儿答……)请小朋友在桌上拿7只小鸭,分成两份,一部分到小狗家,一部分到小兔家,(小朋友操作)要求小朋友分的数与别人不一样。(第一次尝试)

教师请幼儿回答,你是怎么分的,幼儿回答,教师操作小鸭到小狗,小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兔家,并列出分合式(),幼儿回答一种,教师列出一种,功写出6个分合式。

师:分成两份,共有几种分法?答:共有6种,集体朗读7的分合式。

师:刚才小朋友每人分一种,但是7有6中分法,小朋友再试试你能否分出6种,幼儿操作“塑料计算小鸭”,教师把黑板上的分合式擦掉。(第二次尝试)

师:现在我请某某小碰哟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分的,幼儿回答,教师在黑板上写出7的分合式,如图。教师请幼儿回答时要注意请有代表性意见的,一是有重复的,实际没有6种;二是虽有6种,但没有按顺序分;三是有顺序地分清6种。请幼儿看看,这三种分法,谁的方法好,谁的对。幼儿通过讨论,明确按顺序分的方法好。

教师把黑板上的分合式全擦掉,请幼儿在作业纸上写7的6种分合式。(第三次尝试)

师问:7可以分成,幼儿答:7可以分成1和6,

师问:7可以分成,幼儿答:7可以分成2和5。

师问:2比1, 幼儿答:2比1多1。

师问:5比6, 幼儿答:5比6少1。

用这种方法讲清7得6种顺序奋发,最后得出结论:7分成两份,这边增加1,那边就减少1。

文档仅供参考

推荐第9篇:统计教案

第一章

概 述

本章是全书的总领,重点应掌握以下几点:

一、统计与统计学的涵义,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性质。

二、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方法及特点。

三、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第一节

统计的涵义和特点

一、统计与统计学

统计是一门研究数据的艺术,取调查或试验的数值称为统计数据。

(一)统计

统计的涵义:人们正确运用统计理论和方法,采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实际操作活动过程。是人们从数据方面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活动过程和结果。因此,统计活动的中心问题就是要获取数据和得出结论,来向人们提供信息。统计信息是统计数据加工的结果。

例如,学习委员在期末考试后,都要统计全班考试人数、各科总成绩、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等,这些数字就是来自调查的统计数据。

(二)统计学

统计学是一门阐明如何去采集、整理、显示、描述、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系列概念、原理、原则、方法和技巧的方法论科学。它是一门独立的、实用性很强的通用方法论科学。它源于实践、升华实践、指导实践,从而使统计实践活动更科学、严谨、标准和规范。

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统计研究所要研究的客体,它决定着统计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一般地说,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事物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人们要认识客观事物,就必须通过调查或试验来采集有关数据,并加以整理、归纳和分析,对客观事物规律性的数量表现作出统计上的解释。

由于统计定量研究具有客观、精确和可检验的特点,所以统计方法就成为实证研究的最重要方法。它广泛应用于自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等领域的统计研究。

例如,政府要治理国家、作出决策、执行计划、检查监督、宏观调控等都需要精确可靠的统计资料为基础;企业要开发产品、市场销售、生产管理、质量控制、资金运用、投资评估等都需要统计资料和统计方法的支持;药剂师应用统计方法进行新医药疗效的显著性检验;工程技术人员应用统计方法测定新工艺、新材料的创新成果;天文学家以统计方法为基础预测星体未来的位置;生物学应用统计方法安排转基因作物田间实验;生命学家用统计方法研究基因工程等等。

虽然所研究的问题属于不同领域,存在千差万别,但所根据的统计理论和方法是相通的。因此,统计学的研究具有以下特点:

(一)数量性

人们说“统计的语言是数据”指的就是统计的数量性。而统计数据来源于调查或试验,因此统计数据是客观存在的、具体的、有时空条件的量。

(二)总体性

统计学是以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作为研究对象,就是说统计的数量研究是对总体中各单位普遍存在的数量事实进行大量观察与综合分析,得出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

例如,政府进行决策,就需要进行城镇居民家庭收支调查,目的不在于了解个别居民家庭,而是要反映一个城市、一个社区、一个部门的居民收入水平、收入分配、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等等。客观事物的个别现象常常有其特殊性、偶然性,而总体现象则具有相对的普遍性、稳定性、规律性,有助于得到正确的认识。

(三)变异性

客观现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构成总体的个体是互有差异的,这种差异统计称作变异。它有时间上的变异和空间上的变异,有变异才有必要去统计。

例如,一个商店的销售额在时间上每日数额有差异,每个柜台组之间数额有差异。因此,每

三、社会经济统计工作过程和职能

(一)统计工作过程

一般可分为,统计设计、数据采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提供和管理。

(二)统计的职能

统计具有,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职能。

(三)信息系统

系统,是由一些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为实现某一目标而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把信息与系统结合起来就组成了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是指把各种硬件与软件技术,并融合了各种相关理论和管理方法,以信息为处理对象,来进行信息的采集、生成、存储、传输的,人—机相结合的系统。日每组都要统计销售额。

三、社会经济统计工作过程和职能

(一)统计工作过程

一般可分为,统计设计、数据采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提供和管理。

(二)统计的职能

统计具有,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职能。

(三)信息系统

系统,是由一些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为实现某一目标而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把信息与系统结合起来就组成了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是指把各种硬件与软件技术,并融合了各种相关理论和管理方法,以信息为处理对象,来进行信息的采集、生成、存储、传输的,人—机相结合的系统。

四、社会经济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

统计研究着眼于总体的数量特征,所用的基本方法都与总体数量性有关,这些基本方法是:

(一)大量观察法

统计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都是已经发生了的事件,并且无法重复实验,因为社会经济现象本质上是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客观地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要研究这种关系就不能用实验的方法,而必须到社会经济的现实中去做调查、观测,即采用大量观察的方法对总体中的全部或足够多的个体进行调查、观测,来进行综合研究。

因此,大量观察法是指统计研究客观事物的现状及其发展变化过程,要从总体的全部或足够多的个体进行观察和综合分析的一种统计研究基本方法。

例如,普查、抽样调查、统计报表调查等等都是大量观察法的具体应用。

(二)统计分组法

它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和被研究总体内在特点,按照所确定的分类或分组标准,将被研究总体区分为性质不同的类别或组的一种统计研究基本方法。

例如,国民经济分为一产、二产、三产业;按行业分为工业、农业、建筑业等;按核算方法分为货物与服务等等。

一个统计总体是同质性、大量性与差异性的对立统一体,统计分组就是对这三种性质的综合分析。

(三)综合指标法

综合指标是指,统计绝对数、统计相对数和统计平均数。综合指标法是指将这三种指标有机的结合起来对总体的数量特征与数量关系进行全面分析的统计基本方法。

例如,某班学生人数40人,统计期末考试总成绩 3200分,这是统计绝对数;平均成绩80分,这是统计平均数;及格率96%,优秀率25%,这是统计相对数。他们综合说明该班统计科的学习情况。

(四)统计模型法

它是根据一定的理论和假定条件,应用数学方程式去模拟现实经济现象相互关系的一种统计研究基本方法。在第六章与第七章中具体介绍。

(五)统计推断法

从个别到一般,从事实到理论,进行概括的推理方法,逻辑上称为归纳法。常常存在这种情况;人们所能观察到的只是部分或有限的单位,而所需要判断的总体范围却是大量的,甚至是无限的。这就产生了根据部分数据资料对总体数量特征作出判断的问题。以一定的置信标准要求,根据部分数据判断总体数量特征与数量关系的归纳推断方法称为统计推断法。将在第四章中具体介绍。

本节小结

1.统计是指实践活动过程,统计学是指活动过程的理论指导。

2.统计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变异性。

3.社会经济统计的基本方法: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统计推断法。

第二节

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统计是从总体上来研究大量客观现象的数量特征与数量关系。就是说,统计是从对个体单位的观察人手最终得到反映总体数量特征与数量关系的统计资料。因而,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统计专业术语:统计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体系等等。这些专业术语是统计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也是统计研究对象的具体量化。要求大家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

一、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

(一)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的概念

统计总体就是根据一定目的确定的所要研究现象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体所构成的整体。构成总体的个体称为总体单位。

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可以是人,可以是事物,也可以是事件或现象等。

(二)统计总体的特点

构成一个统计总体,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1.同质性

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必须在某些点是具有共性。

2.大量性

构成总体的个体数目要足够多,足够多是根据研究目的决定的。

3.差异性

构成总体的个体,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个性是指各单位之间的差异,这些差异有属性上的差异与数量上的差异。

二、统计标志与统计指标

表明总体单位身上特征的名称称为统计标志;表明总体身上特征的名称称为统计指标。

(一)统计标志

1.标志的概念

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属性或数量的名称。

2.标志的种类

3.标志的表现

是指在标志名称的后面所列示出来的属性或数量。

例如,“民族”是品质标志名称,汉、回、蒙、藏、…,为品质标志的表现;“年龄”是数量标志名称,16岁、17岁、18岁、…,为数量标志的表现。

(二)统计指标

1.指标的概念

表明总体综合数量特征与数量关系的数字资料称为指标。

例如,某班某期末学生40名,期末平均成绩80分,优秀率30%,及格率98%。它包括;时间限制、空间范围、指标名称、计算方法、计量单位、具体数值六个要素。

2.指标的种类

三、统计指标体系

若干个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构成一个整体系统称为统计指标体系。

它有两种形式:

1.各指间的关系可以用算术式表达。

如:

销售额 = 销售价格 × 销售量

总产值 = 生产价格 × 产量

; 总成本 = 单位成本 × 产量

2.各指标间关系无法用算术式表达,只能用相互关联、相互补充关系表示。如,国民经济指标体系是由货物与服务众多指标构成,企业经济指标体系是由多项相关指标构成。

四、标志与指标的区别和联系

(一)区别

(二)联系

五、变异与变量

(一)变异

标志在各单位身上的具体表现互有差别;指标在不同时空上数值的差异,统计上称为变异。

(二)变量

数量标志或统计指标的不同取值,统计上称为变量。也就是说标志或指标会出现不同值,包括时间上或空间上不同的值。因此,数量标志和统计指标的名称称为变量,其具体取值称为变量值。

(三)变量的种类

连续变量:可以用小数表示的变量

离散变量:只能用整数表示的变量

六、统计数据的量化尺度

在统计研究中,量化通常是指概念的操作化或概念的运算化。统计数据是对客观现象进行计量的结果,即它是取自调查或试验的值。因此,统计数据按照量化尺度的不同通常可分为:

(一)测量值数据,用测量的方法得到的数据

(二)计数值数据,用清点方法获得的数据

(三)排序数据,用排列顺序方法得到的数据

(四)分类数据,用划分类别方法得到的数据

七、本节小结

(一)总体与指标的关系

(二)总体单位与标志之间的关系

(三)统计总体、总体单位、统计指标、统计标志四者的关系:

推荐第10篇:统计教案

统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简单统计过程,认识方块统计图,并能用方块统计图(涂色)来表示统计的数据。2.使学生在统计过程中培养统计意识,并能用方块统计图表示问题的解决,能根据统计图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能够引导学生从众多的统计方法中提炼出方块统计图,并且根据统计图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 学具: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例题插图:

小红家的小院里养了—些可爱的小动物。有哪几种?(鹅.小鸡.小鸭。) 师:小红刚拿着食物过来,小动物们就都跑过来了,这么多小动物挤在一起有点乱,怎样才能清楚地知道每种小动物分别养多少只?(分一分、排一排或数一数)(指名学生上来将动物头像分类整理)你觉得他摆的怎样?有没有摆得不一样的?

2.比一比:现在摆好的图与刚才的画面比一比,哪幅能更清楚地看出每种小动物各有多少只?分别有多少只?

3.小结结题:刚才我们通过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知道了每种小动物分别有多少只,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要学的统计,我们排出的这幅图就是统计图。(板书:统计)

二、学习方块统计图

1.提问:如果老师要求小朋友们把这幅统计图在很短时间内画到纸上吗,你感觉怎样?追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同桌讨论) 2.汇报交流

师:人们通常用方块来表示的,如果用一个正方形表示一个小动物,那么这些鸡、鸭、鹅的只数该怎样画呢?(课件展示) 3.观察画出的统计图,每个方块代表几只?

提问: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些什么? 4.比较一下两张统计图,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都是统计图,一个用图像表示,一个用方块表示)

5.填写统计表并与统计图进行比较:他们有什么不同?

三、巩固,分组活动

1.结合情境,布置任务。

少年宫在假期里有四个兴趣班,以丰富小朋友们的假期生活,有哪四个兴趣班呢?(出示四个小朋友的图。)

请大家在自己所在小组内进行统计、调查,看一看每个兴趣班参加的人数情况。

2.介绍方法。

将自己调查的情况,用画√的方式,逐个记录在第91页的表格里。

3.学生分组活动,汇报调查的情况。

4、学生用自己最喜爱的颜色涂方格,完成统计图。

5.提问:看着自己绘制的这幅统计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你认为哪个兴趣班参加的人数最多?你建议哪个兴趣班应多开展活动?为什么?

6、老师这里有全年级的统计表,人数很多怎么办?

介绍:数字都是整十数的时候,可以用一个方块代表10个,在旁边注明,这样就方便了。

四、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统计的结果?你利用 这种方法,最想去统计什么问题?

第11篇:统计教案

信息窗1 教学目标:1.借助实例,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作用,会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 2.在统计活动中,感受统计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重点、难点:了解折线统计图的作用,会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去过威海吗?威海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威海市是最适合人们居住的城市呢?请看信息窗一,说一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1998—20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怎样呢? 1998—2002年威海市新水取水量的变化情况怎样呢?„„引入对折线统计图的学习。)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解决红点问题:1998—20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怎样呢?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

1、尝试统计,体会学习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

1998—20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怎样呢?(引导学生根据数据回答)你能把这个变化情况用统计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吗?(教师为学生提供统计图表,引导学生独立尝试统计),先自己选择合适的方法表示出来,做完跟同桌说说,准备班内交流。

2、集体交流,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谈话:1998—20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怎样呢?你是怎么表示的?(引导他们明确,条形统计图不能直观地表示变化情况)

谈话:有没有更直观地表示这种变化的统计图呢?(结合教材,边演示,边讲解,总结出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先根据数据描出各点,再用线段依次连接各点。)

3、对比分析,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谈话:刚才有的同学根据统计表进行分析,有的根据条形统计图进行分析,还可以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分析,你觉得解决“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这样的问题用那种方法比较合适?为什么?

谈话:解决像“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这样的问题,最好用折线统计图,因为它能直观地反映出事情的变化情况。

三、自主练习,拓展应用。

自主练习第1题,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1) 独立填写。(2) 班内交流。(关注学生对第4小题的回答,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思考。)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信息窗2 教学目标:1.在观察、比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根据需要合理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进一步掌握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并能利用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在统计的过程中,感受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当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威海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的荣誉。其实,威海还是著名的“国家园林城市”呢!那里依山傍海、风景秀美、楼在林中、人在绿中。让我们一起看看威海的绿化情况,好吗?

(出示威海市1992——200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情况统计表)请同学们观察表2,你能搜集到哪些信息?(引导学生明确表2提供的信息是:威海市1992——200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变化情况。)

谈话:比较这两个表格,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别选用什么样的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两组数据比较合适?)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独立思考,尝试选择。

谈话:分别选用什么样的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两组数据比较合适?先自己想一想,再把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准备班内交流。 2.班内交流,了解特征。

谈话:分别用什么样的统计图更合适?为什么?(引导学生了解,比较数量的多少,可以选择条形统计图;比较数量变化趋势,选择条形统计图比较合适。) 3.班内交流,提升认识。

谈话:谁愿意展示你制作的统计图?通过条形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通过折线统计图呢?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明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各个城市人均绿化面积的多少;折线统计图,更能清楚地看出威海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增减变化情况。)

谈话:为什么图一横轴下的威海、苏州„„对着的是格子,图二横轴下的199

2、1993„„对的是线?只能画“点”,所以画折线统计图(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作图习惯)。

三、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1.课本 页自主练习第1题:调查本组(4人)同学每日睡眠时间,并用合适的统计图表示。 使学生明确:由于突出的是睡眠时间的多少,所以应选用条形统计图。 2.课本 122 页自主练习第2题:根据表中的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1) 学生独立解答。

(2) 班级交流。(引导学生说清楚为什么选用折线统计图?网站一周访问人次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四、总结回顾

( )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 )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第12篇:统计教案

统计

任课教师:欧智娜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通过教师带领同学们统计每种动物的只数、每种颜色的花的数量,初步体验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和方法。

3、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4、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

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 难点

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具

课件,小动物头像,各种颜色的卡纸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刚才欧老师听了小朋友们唱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现在,欧老师也要给小朋友们放一首歌,小朋友听一听,这是什么歌?(课件播放“生日快乐”歌) 生:生日快乐 小朋友们都知道。那么,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今天,就有一位要过生日,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生:不知道。

它就是森林里的小象。小象要过生日了,朋友们都来向它表示祝贺。同学们,你们现在最想知道什么吗? 生:谁来给它过生日?

它过几岁生日? 送给小象什么生日礼物?

小朋友们想知道这么多,那么我们先来看看谁来给小象过生日了?(课件出示小动物)

二、探究新知

1、来了好多客人,小象都数不过来了,所以要请小朋友们来帮忙登记一下,怎么登记呢?

把小动物分分类,哪些是一类呢?

生:小狗是一类,小猪是一类,小猴是一类。

欧老师要请2位小朋友上来,按刚刚我们说的分一分,排一排的方法来摆一摆。

黑板上摆的这些,你们能清楚的知道小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吗?谁来说一说?

生:小狗来了4只,小猴来了5只,小猪来了3只。 你是怎么知道这些小动物来了几只?还要数一数。

看到这幅图,小朋友们知道了来小象家哪种动物最少?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比小猪多1只? 生:小猪最少。

小猴最多。 小狗比小猪多1只。 看到这些,你还想说什么? 生:小猴比小猪多2只。

小猴比小狗多1只。

小朋友们发现了这么多,都是通过我们分一分,排一排,再数一数得到的。我们把这个过程就叫统计(板书“统计”)。

2、小动物们来给小象过生日,还带来了五颜六色的鲜花作为礼物送给小象。你们能把这些鲜花整理一下吗?怎么整理呢? 生:按颜色整理。 这些鲜花有哪些颜色呢?

生:有4种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粉色。

现在,欧老师给小朋友们发一些学具,同座位的小朋友一组,用手中的学具把小象收到的鲜花按颜色分一分,排一排,再数一数,然后在书上涂一涂,填一填。欧老师看哪组的小朋友合作得最好?准备好了吗?

学生合作完成任务。 完成任务的小朋友请举手。

(老师收几份贴至黑板上)我们一起来看哪组排得是正确的。 我们再一起来看书上涂得怎么样了,填完了吗?

3、认识条形统计图

请同学们看到大屏幕,也就是我们课本上第93页的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条形统计图”。我们看到这个条形统计图来说一说: (

)色的花最多,(

)色的花最少。 红花比蓝花多(

)盆。

三、拓展延伸

小动物们给小象带来了礼物,小象也准备了很多好吃的来招待它的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看小象准备了一些什么好吃的? (课件出示水果) 生:苹果,梨子,香蕉。

谁能帮小象统计统计这里到底有多少个苹果,多少个梨子,多少个香蕉,多少个香蕉呢?

哦,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乐于助人,那么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象吧!请小朋友们把这张纸拿出来,在条形统计图上涂色,再填一填。看谁涂得最好,填得最棒? 生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了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让生畅所欲言,引导说出本节课所学内容)

五、布置作业 基础训练第92页。

第13篇:统计教案

统计

教学目标:

1.经历并初步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分类数数的方法将数据整理成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统计表;

2.初步感受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感受统计和生活的联系,从而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掌握统计整理的方法,能够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并能对调查的事件作出合理的推断。 教学准备:

学生课间活动录像片段,课件,统计图、统计表、课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每个小朋友都要掉牙,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小朋友的牙齿叫做乳牙,一共有20颗,小朋友到6岁的时候,乳牙就要开始掉落,然后又会重新长出新的牙齿,这个阶段叫做换牙。小朋友们,你们换牙了吗?开始换牙的孩子举起手来! 生纷纷举手示意自己换过牙。

师:我知道我们的小朋友很多都已经开始换牙了,课前我也让同学们和家长一起数了自己换牙的数目,那么,你换了几颗牙? 生:3颗、2颗、4颗……

1 / 4 师:同学们有的换2颗牙,有的换3颗牙,还有的换的更多,如果我想了解咱们全班同学换2颗牙的有多少人,换3颗4颗的分别有多少人,有什么好的办法吗?先动脑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生:“可以举手”、“让所有掉两颗牙的站在一起”、“把自己换了几颗牙写在纸上”……

师:“同学们的主意真多,说得都很好。老师也认为只要对全班同学进行调查,就可以得到大家换牙的信息。那我们就来调查一下吧!你们说我们今天要调查的是什么呢?” 生:“调查每个同学掉了几颗牙的人数。”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好!老师把调查的任务交给各组的小朋友。现在,先请组长带领组员商量调查的方法。

生讨论后汇报:“我们组想用举手的方法。”“我们喜欢站起来表示。” 师:现在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调查本组同学的换牙情况,并要做好调查记录。

师:调查时一定要注意调查情况要准确。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活动……

三、汇报总结

师: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调查结果。请说清楚你是怎样调查,又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抽生展示统计图和表格(展示各小组使用的统计图或者统计表,小组选派代表说明图意,方法可以不拘一格,根据实际使用方法进行说明,此举一例:图中的每一个小格代表1个人,

2 / 4 换几颗牙的有几人就选择几个小格,具体的记录方法,自己小组商定。)师:其它小组还有用不同的记录和调查方法吗?

师:这些是统计图,这些是统计表,刚才我们大家所做的调查和整理的方法在数学上叫做统计。(板书)

四、及时练习

师:同学们今天表现都非常出色,想出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奖励大家,我准备三种颜色的彩纸,要把它们做成小花奖励给大家,老师很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得到自己喜欢的颜色的花。那么老师到底什么颜色的花应该多做一些,什么颜色的花应该少做一些呢?怎么样才能很快知道?同学们一起来想想办法吧!

师:一幅完整的统计表和统计图绘制出来了,让我们再一次说说自己的发现吧……

五、当堂达标

师:看了统计图或者统计表,你认为统计图或者统计表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

引导学生认识到统计图或者统计表在统计数据时的重要作用。 师:大家看到课本的自主练习1题,下面我们就一小组为单位将课本上统计任务完成,请大家回答我:我们能完成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贝壳统计并画出统计图或者统计表 教师分别选取各小组的统计图、统计表各一份 师:下面我来问你们来回答

1、哪一种贝壳的数目最多?(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学

3 / 4 生回答统计图或者统计表)

2、( )比( )多(少),多(少)多少个?(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回答统计图或者统计表)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提问,并自己指名让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后再简要评价一下这个同学们的回答。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两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布置:

1、必做题:课本第104页自主练习2题。

2、选做题:课本第105页自主练习3题。板书设计: 我换牙了——统计

把学生整理的统计图和统计表贴在黑板上

4 / 4

第14篇:分类(教案)

分类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一册38-3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铅笔等材料。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暑假到了,小狐狸和小猴子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减轻爸爸妈妈的负担,决定在大森林里各开一个小商店。经过几天的准备工作后,两家商店终于开张了,许多小动物都去参观。小朋友们,你们想去看一看吗?

(课件:狐狸文具店:内部货物摆放整齐,好多小动物排队购买;小猴商店:内部货物摆放乱七八糟,门前冷落。)

2、仔细观察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看到这种情况,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3、小朋友们说的真好!大家都看到了狐狸文具店中的货物摆放得非常整齐,那么小狐狸是怎样摆放货物的?

4、对,像小狐狸这样,把相同的东西摆放在一起,在数学上就叫分类。(板书)看,小狐狸用分类的方法把货物摆放得很整齐,看起来很漂亮,小动物们来买东西时就非常方便了。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来学习这种分类的方法呢?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类(板书:分类)

二、动手操作,尝试分类——按照给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1、小组合作分一分(课本38页做一做)请一个小组的小朋友到台上来分。(小组合作,教师参与并指导)

2、实物投影展示——请学生向大家介绍是怎样分的。

学生评价。

三、合作学习,体验分类——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一)分铅笔(课本39页)

1、在小组内想办法分铅笔。(学生活动)

2、小组汇报——注意小组同学在汇报时,要求其他组的小朋友认真听,等他们介绍完以后可以给他们提提建议,也可以说说自己的看法。

学生对于这些不同的分法进行自主、积极地评价、交流。

3、小结。

(二)分水果图片(课本39页做一做)

1、课件显示水果图片,学生在小组内和其他小朋友说一说。

2、学生汇报:说说自己的分法。(学生回答)

3、学生评价。

4、小结:依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分得的结果就不一样。

四、实践运用,分类整理

1、把同类的圈起来——课本40页练习六第1题(课件显示) 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练习纸上圈一圈。圈好以后和小组内的小伙伴交流交流。 学生展示并说明理由。

2、每行中不同的是什么——课本40页练习六第2题(课件显示)在小组内研究一下。

把你们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好吗?(学生回答)同意他们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好吗?

3、生活中的数学——给6位小朋友分类。(1)(乐曲声中6名学生走上讲台)先请这6位小朋友向大家介绍介绍自己——介绍的同时请其他小朋友要认真听、仔细记。

(2)根据自己听到的这6位小朋友的情况,为他们分分类。 (3)学生汇报并进行评价。

(4)小结:同样是这6名小朋友,因为有不同的标准,所以分类的结果就不一样了。我们以后就应该这样多方面的去思考问题,好吗?

4、刚才我们把数学上的分类之时用到生活中来了,大家再来想一想,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分类的知识?

(学生回答:整理房间、整理教室……)

刚才小朋友们说到用分类的方法可以整理房间,今天回到家以后,你能不能把自己的小房间整理整理呢?

以后如果有机会,王老师会去参观一下你的小屋,欢迎吗?

五、总结收获

小朋友们,你觉得这节课你表现怎么样?

这节课我们小朋友的收获可真不少!我们以后如果时时处处都能把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相信小朋友们一定会成为一个有心人的!

教学反思:从生活引入,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学习兴趣。通过看录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学生相互叙述,使叙述在观察、思维、想像、交流中初步感知分类的方法,通过学生观察,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意义,分类使生活更方便了,同时感受到在我们的生活周围就有数学。通过学生观察、猜测、思考,进一步理解并学会分类,体验成功,增强学习数学的乐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分类中初步体验分类的必要性。

第15篇:《分类》教案

分类

一、生活中的分类

出示:小熊的文具店和销路的文具店(对比) 哪个好?为什么?

怎样才能一样?——白板演示 生生合作整理、相互点评

揭示分类的定义:分类就是把具有相同或者相似特征的事物组合在一起。 采集生活中的“分类”。

垃圾分类——你真是一位生活小达人,为大家演示一下。

二、分类法一

给下列物品分类:豌豆、西瓜、桃子、四季豆、黄瓜、草莓、葡萄、苹果、山楂、樱桃、梨、芒果、猕猴桃。并说出分类的标准。

颜色?季节?瓜果蔬菜?味道?

找相同的特征分类 要求:

找具有类似指纹的同学,过程中用手势交流,靠在一起,相互检查一下共同特征。 (指纹课前用红色印泥采集在小纸片上,统一右手大拇指)。 学生说找到的特征,投影演示。

出示规律:科学家也研究过,指纹具有三种比较固定的形态:弓形、箕形、斗形

第16篇:分类教案

小学部2011—2012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

公开课教学设计

分类

茅箭区实验学校

张雪梅

教学内容:教科书38页主题图及“做一做”,练习六第1,2,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学会物体进行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物体进行分类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5个圆形,5个三角形,5个正方形,10根小棒,水彩笔一枝。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开学了,小明升入了三年级,要用钢笔写作业了。他带着钱去家附近的超市买笔。他来到了哪里呢?出示课件。 二.探究新知,感知分类

(一)教学例题

1.小明进入了超市大厅,他看到了什么?依次播放鞋,衣服,包,家电,蔬菜,零食,水果的幻灯片,让学生一一回答。2.超市里的物品有很多种,它们是怎么摆放的? 3.用一句话说说:把什么样的东西摆放在一起? 4.师小结: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叫分类。超市里的东西就是分类摆放的。 5.接着播放课件:小明来到了文具柜,他看到了文具是怎样分类摆放的?引导学生一层一层观察物品的摆放。

6.结合文具摆放,说说什么是分类?如:地球仪放在一起。7.为什么要把铅笔,毛笔,钢笔放在一起? 8.你能帮小明找到他要买的钢笔放在哪里吗?

9.播放课件:小鹿和小熊在森林小学的门口分别开了一家文具店,小鹿的文具店生意红火,小熊的文具店生意清淡,很少有顾客光临,你能帮他找找原因吗?

10.课件演示:小熊虚心地接受了你们的建议,他把文具重新分类摆放,很快,他的小店也挤满了人。

11.你觉得把物品分类摆放有什么好处?

12.今后,我们也要学着把自己的学习用品,玩具,生活用品等分类摆放。三.巩固应用

1.你会把你的学具袋分类吗?拿出你学具袋里的学具。轻轻地倒在桌子上,把同一类的放在一起。分完后,说说是怎样分类的,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按物体形状分类)

2.老师这儿有一束花,你能给它分类整理吗?让一学生上讲台分,说说按什么分,分成几类。

3.你能把我们教室里的人分一分吗?

4.马大哈的水果店今天开业,一大早,他就忙个不停。快到开业时间了,他赶紧把进的水果全部倒在货架上。马大哈想招聘一名水果售货员,你能帮他把货架上的水果摆放好,就通过考试了。出示课件,你怎么摆放水果?

5.做练习六第一题。启发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并说一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

生1:图1不同的是袜子,其他的都是帽子。

生2:图2不同的是铅笔,其他的都是水果。

6.第2题。学生用彩笔,把车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启发说出:前、后4辆车是同一类的。拓展你把所有的交通工具分为几类?按什么标准分类?

7.第3题。教师说明题意,学生互相交流,使学生明确其中一个与其它三个不是同类。

生1:第一行不同的是金鱼,因为金鱼是生活在水里,其他的都是生活在陆地。

生2:第二行不同的是熊猫,因为它是动物,其他都是人。

生3:第三行不同的是正方体,因为正方体是立体图形,其他的都是平面图形。

四、课后延伸

生活中还有哪儿有分类现象? 五.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啊?

第17篇:分类教案

一、导入:

孩子们,农民伯伯收获了许多粮食,但这些粮食混在了一起,请孩子们帮帮忙,帮农民伯伯分一分这些粮食。(小组活动)

学生活动反馈:分得的结果是一样的(花生放一起,玉米放一起,大白豆放一起,小米豆放一起)但是分的方法不同,有的先拣花生,有的先拣玉米、、、、、

小结:孩子们真的很棒!你们把相同粮食放在一起,这种做法在数学上就叫分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类。(板书)

二、探究新知:

孩子们那么能干,帮农民伯伯把粮食分的挺好的!现在你们也来帮帮老师,你们愿意吗?(愿意)那好,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标准对你们小组的那一捆铅笔进行分类,看看哪一组孩子表现最好,最先分好。(小组活动)

展示结果:

汇报。板书:(1)按颜色分。

(2)按有无橡皮擦分

(3)按铅笔的长短分

、、、、、、

师:孩子们真聪明,想出了那么多好的方法,但是,老师这里有一个铅笔宝宝迷路了,它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一类?请孩子们帮它找找它的家好吗?

学生可能会出现几种不同答案,抓住机会启发。 提问:为什么你们给这只铅笔宝宝找的家不一样呢?

引导学生说出:分的标准不同,所以分的结果也不相同。(板书) 教学例2:下面我们来看这些是什么物品,让我们给它们编号,数数一共有多少,怎么把它们进行分类。(抽生回答)出示课件。

三、闯关游戏:

1、我们

一、二班的孩子真不错,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你们敢挑战吗?好,出示课件。(练习题)、、、、、、

2、好了,孩子们,今天大家表现真不错。听课的老师也挺喜欢你们的,现在我们请一个男老师和一个女老师上台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好不好?请老师上台之前,我先请三个孩子上来、、、、、、(一个女孩。两个男孩)现在加上我,我们六个人,请孩子们把我们分成两组,现在我们听你们的指挥,你们说哪些站在一起,我们就站在一起,好吗?谁来分一分?

3、孩子们真爱动脑筋,和你们一起玩,老师真的很开心,现在请我们的两位听课老师回到座位上,我们应该怎么说?掌声欢送一下两位老师。

四、小结。

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分类)分类就是按不同的标准把同类东西放在一起,它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都带来了许多方便。你看:商场里面都是把一样的物品摆在了一起。这样,我们去购买东西的时候,就会很快的找出我们需要购买的东西。(思考题)

孩子们今天回家以后也按分类的方法把你们的学具盒和书包整理一下,明天我们比比谁的书包整理的最整洁。 板书设计:

分的标准不同,所以分的结果也不相同。 按颜色分

按长短分

按有无橡皮擦分

第18篇:分类教案

分类教学设计

灵宝市第二小学 杨会鱼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细心观察被分类物体的特性和属性,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过程与方法]在实践操作中获得分类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确定分类标准,掌握分类的方法。 教学难点:自己确定分类的标准给物体分类。 教学方法: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课时:第一课时。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到宽敞明亮的电教室上课,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淘气。看!小淘气来了。(出示小淘气图片)大家赶快向他打个招呼吧!(嗨!你好!)小淘气非常热情好客,想邀请我们一八班的同学到他家去玩,你们愿意去吗?(愿意)那我们就一起来看大屏幕吧。(课件演示主题图)

(2)看!小淘气的家到了。现在我们来看看,(出示小淘气的家)这就是淘气的房间,你觉得怎么样?说说你的看法。(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看到他的房间这么乱,你想不想帮他整理一下?(想!) 2、分类整理房间。

(1)看来你们都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老师感到很高兴。那你准备怎样帮小淘气整理房间呢?

学生说出整理方法。

(2)那好,我们就一起动手,来帮助淘气整理他的房间吧!师边说边在课件上演示。

(3)小结语:这样整理,大家满意吗?(满意)现在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淘气的房间变得既美观又整洁。他一个劲的夸我们一八班的小朋友们真是聪明能干。老师也为你们感到骄傲!相信淘气在大家的帮助下一定会学会整理房间的。现在,老师要告诉你们,像我们这样把各种书放在一起,或者把各种球放在一起,把衣服和衣服放在一起。这样,把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的过程就叫做分类。(教师板书课题并带读两遍。)

二、联系生活实际,感知分类的意义。1、数学知识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有,无处不在,现在请大家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分类摆放物品的现象?说给大家听一听好吗?(生各抒己见)

(1)、超市里、家里、书店等,让学生尝试说一说是怎么样分类摆放的。为什么要这样摆放?(这样摆放便于购买、便于查阅、便于使用)

(2)大家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我们一起来参观一下超市、市场和书店。(出示各种场景图片)

师:看来分类摆放不但美观、整洁,而且找东西很快,节约了时间,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方便。那同学们想不想来分类整理一些东西呢?

三、实践操作,分类整理。

1、整理小淘气带来的小礼物(装有两种颜色和图片的学具盒)。(1)看!小淘气给大家带来的礼物!请同学们四个人一小组打开盒子,尝试整理一下吧。表现好、行动快的小组可以把你们的方法与大家一起分享!

(2)速度快的小组里请一名学生上讲台演示。 (3)交流反馈,说一说你们组分类整理的方法?

A:我们是按红色和红色的放在一起,白色和白色的放在一起。(按颜色分类)还有哪组的分法和这一组的一样?请举手。

B:我们是按圆形和圆形放在一起,三角形和三角形放在一起。(按形状分类)

C:我们是先按颜色分在一起,又按形状分在一起,分了四类。 D:我们是先按形状分在一起,又按颜色分在一起,分了四类 看来同样的物品按照不同的标准会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

(4)师:你们这两组真能干。速度快,分得好,说的也好,现在老师要把智慧之星送给你们。

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同学真能干。没有被小淘气难倒,老师也相信只要大家爱动脑,勤动手,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的。现在请小组长迅速将图片收好。

2、尝试练习。(大挑战)

(1)淘气看到我们刚才认真学习的劲头很满意,不过啊,他有些不服气,要向我们班同学发出挑战。你们有信心接受他的挑战吗?(有) (2)挑战一:分一分(出示课件上的分一分)

A、那好,请看挑战第一关。 请看大屏幕,给图片上的文具、玩具、衣物鞋帽找到自己的家。(找3名学生说排好队准备操作电脑,并说明:用箭头指着你要移动的物品,按住鼠标左键,直接将物品拖到你想的位置,就可以啦) 反馈交流。(学生边说教师边演示课件)

B、看来淘气还难不倒你们,下面请看挑战第二关。

(1)出示大屏幕中涂一涂。请把会飞的动物涂上颜色。。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哪个动物会飞,然后用颜料桶涂色。第一个谁愿意来?

(2)同学们真聪明,认识很多天上飞的动物,那能不能找出生活在水里的动物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55页,看课堂活动第一题,。谁来帮同学们读一下题目要求,(指名读题目)请大家拿出彩笔开始涂色。比比谁涂的又快又好!(做好后老师请一位同学说说你涂了那几种动物?

C、同学们,只要你们开动脑筋,那么什么样的难题我们都可以解决的,下面请看挑战第三关。

尝试练习, 数学书56页第二题。

3、游戏、课休

师:学习了这么久,大家累了吧?(如果说没有,师:休息好才能学习好,),老师要请10个小朋友上台来玩个游戏,好不好?谁愿意来?(10个小朋友上台)师:我现在要给他们每人戴上一顶写有号码的漂亮帽子。还要找一位指挥官,指挥他们分类站两行。做游戏的同学可要专心听。一定要按指挥官的命令来站。

师:下面的同学现在仔细想一想,你认为可以按什么方法将他们分成两类站? 谁愿意来当指挥官?

前面的小朋友听口令立正。(一生指挥台上的10个人按男女、高矮、头饰的颜色帽子等等进行分类)

师:游戏中我们发现同样是人我们可以按照性别、高矮、头饰的颜色等等进行不同的分类。说明只要同学们肯动脑筋,善于发现就会掌握更多的本领。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小淘气的收获可真不小,跟大家学会了很多分类的方法,还知道要做一个爱干净爱整洁的好孩子,他还想知道大家有什么收获?谁来说一说。 生汇报。

老师在这里也想说一说我自己的感受,在今天的数学学习中,我发现我们一年八班的小朋友还真是聪明能干,爱动脑筋会思考。

学会分类 整理,知道了分类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所以老师建议我们班的小朋友从今天开始就要将分类知识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比如说回到家去把自己的房间整理好,把自己的书包整理好,大家能做到吗?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家庭作业。你们能完成吗?

老师希望我们一八班的小朋友都成为生活的有心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

第19篇:分类教案

一年级数学《分类》教学案例及分析

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分类

1、教学对象分析。

学习“分类”这部分内容的是入学才一个多月的孩子,课堂学习习惯尚未形成,自控能力较差,他们参与数学活动,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而只是对数学活动本身感兴趣。因此,教学中需要设计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学习形式,,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简单调查,我发现由于幼儿园的学习和平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已有一定的分类能力。如可以区分水果和蔬菜,可以根据事物的表面的特征(如颜色)进行分类。但发展到根据概念,即客观事物抽象的、本质的特征进行分类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2、教学内容分析。

在实际生活中,分类思维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商店里的物品要分类摆放,便于顾客很快找到想买的东西;学生也要学会对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分类整理,学习和生活才会在规律……教学时,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培养合作交流意识。同时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学习习惯。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觉得教学中要着重作好以下几点:

(1)把握好教学要求。教学时要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在评价儿童分类能力时,重点是观察儿童能否独自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而不是由教师提出分类依据。

(2)多设计一些有趣的教学形式,尽可能让学生多动手、动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从中学到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 3)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时不仅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要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成功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教学过程:

1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实物投影:各种学具杂乱地摆放。说说怎样整理?

2、师:生活中像刚才这样,把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板书课题:分类)

(新课标指出“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在丰富的现实背景,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的材料与环境”。为此,教学一开始,我就将学生平时经常使用的小棒、小正方体、圆片、三角形、数字卡片等学具乱放在一堆,使学生自然产生收拾整齐的欲望,他们按平时的习惯把相同的学具放在一起,经过这样的整理,感觉不仅舒服,更重要的是方便学习。这时再引入课题,能帮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理解分类的意义。)

二、联系生活、体验分类

1、看书本主题图,说一说这些文具是怎样摆放的?

(教材中五颜六色的主题图,不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融入了生活气息,更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这一主题图,小朋友在实际生活中经常见到这一场景,能引起他们的共鸣,学生都乐于看,乐于说。学生很容易发现相同的文具放在了一起,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我又特意设计了观察超市这一教学环节。)

2、播放超市录像(水果区、蔬菜区、电器区等商品摆放情况),观察超市里的商品是怎样摆放的?

问:(1)老师想买个大西瓜,该到刚才哪个地方买? (2)这样安排摆放有什么好处?

3、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分类现象。

[《标准》中强调数学学习要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通过观察超市、说一说生活中的分类现象,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活动:完成书本第39页“做一做”:

(1)先独立分一分水果图片,再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么分的?(教师巡视、指导)

2 (2)汇报、交流:学生在黑板上演示几种分法。 (板书:按颜色分、按形状分、按水果种类分)

5、教师小结并板书:标准不同,分法就不一样。

[在学生已有对单一标准分类的认识基础上,从游戏“分水果”这一有趣的情境出发,为学生每人准备这样一套漂亮的水果图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很自然地投入到活动中。当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发现了方法时,孩子们有了交流的欲望,他们就能很快发现有时能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参与着观察、思考、表达、交流、比较等数学活动,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加深了对“标准不同,分法就不一样”的认识。]

三、实际操作、巩固分类

1、小组合作把老师送给大家的铅笔分一分,学生汇报不同的方法。(按长短分;按有橡皮的和没橡皮的分;按颜色分等)

2、考眼力:完成书本第40页第3题:找一找每一行中不一样的。

3、超市给我们每个组送来了一袋礼物。小组合作,分一分这些图片。(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向老师和其它小组介绍本组作品。)

4、小比赛:整理好学习用品,说说你是怎样整理的?(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5、完成书本第41页第5题,再把教室里的人分一分类。

6、各大组商量一下,可以把老师奖励的小花怎样分一分,再派代表到黑板上摆一摆。为了奖励你们的出色表现,老师再奖给你们一朵小花应该摆在哪?说说你是怎样分的?(按颜色分;按形状分;按有叶子和没叶子分)

7、全课小结。学生戴动物头饰分类离开教室。(会飞的、会游的、不会飞也不会游的)

[练习多以游戏的形式出现,并精心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这些练习,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第20篇:分类教案

《分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不同标准分类的多样性。

(2)采取小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互相学习、合作交流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的意义、作用及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

(1)采用小组之间互评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审美观。

(2)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分类,处处有数学,并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一、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打开课件出示食堂的图片 师:这是? 生:食堂

师:今天陈老师值班发现两位同学的餐具摆放得很不一样,大家帮老师想想,哪一组更好? 生:第二组 师:为什么呢? 生自由回答

师:哦,原来第一组同学是将碗叠放在一起,又将勺子子按大小放在一起,这样看起来十分整齐,就不那么凌乱了。

师:这种将按照一定标准,有条理摆放物品的办法就叫分类 师板书分类

分类能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井然有序,今天老师就跟你们一起学习如何将物品进行简单的分类。

二|实际操作、体验分类

1、(讲为主)实物投影将课本那张图进行展示

师:小红是位勤劳的好孩子,她要帮妈妈洗碗,可是她遇到一个难题,洗好的碗筷该怎么摆放呢,谁能告诉她你们的方法。 师指导学生观察第一张图片。

生:这是跟根据碗筷的形状进行分类

师:将吃饭的碗放一类、盛菜的碟子放一摞、餐盘也放一摞 师: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按什么来摆放这些餐具。(适当提示,这只勺子是X色,这个碗也是X色,还有这个餐盘也是X色)

提问学生,这是根据颜色的 不同来摆放这些餐具的。 如果学生不能配合师 师引导学生观看书上图片

师:小红的两个朋友小明和小强帮她解决了这个难题,咱们看看他们是怎么分的 图1

小明的分类方法是是将形状的不同进行分类的,他将碗分一摞、碟子一摞、餐盘一摞。 同学们再看下小强的分法,左边的餐具是黄色、中间的是蓝色、右边的则是绿色,想想他是按什么来摆放的?

师:原来他是按颜色的不同来给餐具分类。

2分水果(出示课件里的同学们开动脑筋摆一摆)

师:今天老师手上的盘子里有一些水果,我想把这些水果摆放在这边的三个水果盘里,你们能不能帮帮我?

师:同组的学生可以先交流下,等会儿我每组派一个代表上来帮老师分一分。 提示

师:这是?这是?这是?我们可不可以将相同水果放入一个果盘里呢?

师:在老师的指导下XX同学摆得很好,同学们根据水果的种类不同将它们摆放。 师再请一组同学上来摆一摆,根据水果的种类进行摆放。

师:同学们开脑筋将香蕉、苹果、梨子分别放入一个果盘里,这样的分类不但便于同学的拿取,还很美观!

3、贴纸 师:老师给你们每组发一份剪好的小纸片,同学们打开看看,根老师今天讲的几种分类标准,你们开动脑筋,也尝试着将它们分一分,分好用胶水贴在这张白纸上 师请一位同学上来分一分贴一贴。

师下位去引导学生,按什么标准来分呢?最后将贴好的用实物投影进行展示。

师:同学们通过观察纸片,采用了老师今天分类法中的按颜色分类,分得很好,贴得也很漂亮。

4、唱歌

师:刚来老师和大家一起尝试着给物品分类,有意思吗?

在唱之前,你们先观察下老师今天给你们安排的座位和平时在教室有什么不一样? 生:男生一组,女生一组

师:那我们看看今天是男生唱得响亮还是女生唱得响亮!(唱歌打节拍) 5 小游戏

唱完歌,老师拿出事先准备的小鸭、青蛙、乌鸦几张图片 师:我还给大家带来几位动物朋友(边说边发给同学们),下面请大家给你们的朋友们穿上它们各自喜欢的格子衣服。老师在每位动物朋友的上面标注了它们各自喜欢的颜色,你们可得看仔细了,不能穿错哦,否则你们的动物朋友会难过伤心的哦!师下位辅导学生给动物涂色。

师:下面咱门做个游戏,请大家按照老师的口令带着你们的朋友一起站立。 请大家根据你们所画的动物的种类分分类,站站队! 请大家根据你们给动物所穿衣服的颜色分分类,站好队。 6分糖果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好,老师这边还给你们准备了一些糖果。 师:打开来看看,你们拿到的糖果袋里都有哪些糖果 生:巧克力、果冻、牛奶糖、水果糖、师:那在吃之前老师还有个要求能不能先开动脑筋想想用今天学的分类法去把这些糖果也分一分呢?

师:不错,巧克力放一排、果冻、牛奶糖、水果糖各分一类。 师:如果想让大家都品尝到每种糖果,应该怎么分呢?

三、总结

师: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学习了物品的分类,同学们了解到可以根据颜色、形状、种类的不同将物品进行分类摆放。

师:其实分类无处不在,打开课件,如我们熟悉的食堂里的消毒碗柜,常去的超市、图书馆、水果店等等!

师:分类能让生活变得更加方便、美观,这样就更加便于我们挑选想要的物品!

四、作业

打开课本,请同学们根据今天掌握的本领拿起你们的铅笔找一找相同的物品吧!

分类统计教案模板
《分类统计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