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儿童运动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3:41:42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儿童少年的运动生理学教案(儿少)

教案

人数第

课时年月日 主题

第十二章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 疲劳和恢复过程

第十六章儿童少年生长发育与体育运动 一儿童少年生长发育

二儿童少年关节、肌肉系统特点

三儿童少年血液循环、呼吸、神经系统特点 四身体素质的自然增长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认识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学说,从而在体育运动中根据可能出现的原因尽量推迟疲劳的产生,提高运动能力。

2、认识恢复过程的重要性,并能在运动训练中应用。

3、了解儿童少年骨骼特点及体育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4、使学生认识儿童少年的关节和肌肉系统的特点,了解小孩力量小和耐力差的原因,安排运动训练时应注意区别对待。

5、认识儿童少年循环、呼吸和神经系统的特点,了解小孩不能进行长时间、紧张性运动的原因及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重点 难点

1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假说。 2超量恢复的特点。

3安静、运动时和恢复期运动员的生物学特征。

4儿童少年骨骼特点及注意问题;儿童少年的心血管系统特点及注意问题;儿童少年神经系统特点及注意问题。

教法

课堂理论讲授

教 学 过 程

疲劳:概念;疲劳产生的学说;判断疲劳的方法

恢复过程:概念;恢复过程的阶段;超量恢复的特点;促进恢复过程的因素 第十七章儿童少年解剖生理特点 第一节儿童少年生长发育

生长生长的定义是细胞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增加,表现为组织、器官、身体各部以至全身大小、长短和重量的增加以及身体化学组成成分的变化。

发育发育的定义是功能的分化和不断完善,心理、智力的发展和运动技能的获得。发育通常涉及人体达到成熟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系列变化,例如,在胚胎期器官和组织的分化,出生后循环、呼吸功能的发展,消化功能逐渐建立等。 成熟成熟意味着生长发育的基本结束,机体在形态、功能等方面达到成人水平,表现为身高、体重达到一定水平,各系统功能基本完善,骨骼牙齿的钙化基本完成,性器官具有繁殖子代的能力。

生活年龄和发育年龄生物体出生后根据生活时间长短所确定的年龄叫生活年龄或时间年龄。人体出生后达到成熟所需要的时间,在个体间存在差异,生活年龄相同的个体所达到的发育程度也存在着差异,按照机体的发育程度所制定的年龄叫生物学年龄或发育年龄。

许多人体指标可用于发育年龄,如身高、牙齿、骨骼、第二性征等,用它们所确定的发育年龄分别叫作身高年龄、牙齿年龄(齿龄)、骨骼年龄(骨龄)、性征年龄等。发育年龄中使用最多的是骨骼年龄。

一、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一)生长发育的量变和质变过程

人体生长发育是从婴儿、幼儿、少年、青年、壮年直到老年的完整过程。儿童的身体比成年人小,但绝不是成年人的缩影,因为在机能方面比成人简单,是具有质的差别的。生长发育是从微小的量变到根本的质变的复杂过程,是在体积增大的过程中,完成结构和机能的分化和成熟。

(二)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生长发育过程是连续的,面不是跳跃的,不过,这个过程又不是直线变化和不分层次的。虽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我们看不出朝夕的变化,但却自然地表现出阶段性的质的特点,并有一定的变化程序。 例如,在运动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身高、体重不断增长,动作技能逐渐完善。首先发育的是头部的运动(如转头、抬头),然后过渡到上肢运动(如抓物),再发展成躯干的运动(如翻转、直坐),最后发展到下肢运动(如站和走)。这种从头部向下的发展过程称为“头尾发展规律”。就身体某一部位的机能发育来看,也有一定规律可循;例如,上肢的发展是:新生儿时期上臂只是无意识地运动,手很少起作用;

四、五个月时期,手才能拿东西而且常常是全手抓握;十个月左右才会用指尖拿东西;一岁左右发展成能用两个手指捏起小的物体。这种由正中部位向末端发展的过程称为“正侧发展规律”。

(三)生长发育的波浪式规律

生长发育不是匀速直线上升,而是有时快,有时慢的波浪式发展。以身高、体重为例,从胎儿到成熟有两个突增阶段:第一次突增是胎儿时期,为第一个生长发育高峰;出生后生长的速度逐渐变漫,一直到10~12岁,又出现一个突增期为第二个生长发育高峰。 在第一次突增阶段,身长在孕中期(4~6个月)增长最快,在三个月内约增加27.5厘米左右。体重在孕末期(7—9月)增长最快,三个月约增加2300克。出生后生长发育速度逐渐变慢,出生后第一年身长增加20~25厘米,体重增加6~7公斤;出生后第二年内身长增加10厘米,体重增长2.5~3.5公斤,增长速度还是较快的;以后增长的速度迅速下降并逐渐保持相对平稳的速度;到青春发育期,又出现第二次突增,这时身高年增长约为7~8厘米,体重一般年增长约为5~6公斤;以后的增加速度又逐渐缓慢,直到发育成熟,骨化完成后,身高的增长达到停止阶段。

需要说明,在这两个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各有不同的特点。在第一次突增期,胎儿从一个特大的头、较长的躯干及短小的四肢,发育到儿童时期的身体各部分较匀称的比例。而在第二次突增期,则是下肢迅速发育,再向躯干发育,而头的发育不明显,最后发育成头较小、躯干较短,腿较长的体型。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头大约增长1倍,躯干大约增长2倍,上肢大约增长3倍,下肢大约增长4倍。

(四)身体各系统发育的不平衡性和统一性

人体各部位和各器官系统发育的迟早和速度不同。

神经系统的发育最早。在出生后的十年中,淋巴系统的发育特别迅速。12岁左右淋巴系统已达到成年时的200%,从而使机体对疾病抵抗力增强,

在各系统的发育过程中,生殖系统的发育最晚,10岁以前几乎没有什么发展。青春期开始后才迅速发育,逐渐成熟。除此之外,在身体生长发育过程中,伴随着一定的心理变化,而且具有个人的不同特点。

二、影响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因素

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是机体与外界、遗传性与适应性的对立统一过程,遗传因素决定机体发育的可能性,环境条件影响着发育的进程。现将影响生长发育的几个主要因素叙述如下。

(一)营养

营养是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离不开摄取各种营养物质。生长发育阶段要保证同化作用超过异化作用,必须有充分的营养物质的供应。

(二)疾病

急慢性疾病对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影响的大小取决于病理变化的部位、病程的长短与严重程度。某些器官的器质性改变,必然影响它本身乃至全身的机能,破坏新陈代谢的正常规律,从而影响生长发育。

(三)气候和季节

季节对发育有明显的影响。一般来说,春季身高增长最快,秋季体重增长最快。有人发现在身高增长较快的月份,新的骨化中心出现要多于身高增长较慢的月份。在l~3月份,基础代谢率和血清蛋白结合碘达到高峰,而在7~9月份达到最低值。因而认为,寒冷刺激与甲状腺机能增强有关。

(四)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是综合性的。其中,主要的决定因素是经济发展的情况,以及与之有关的营养、居住、医疗、体育等条件。仅以北京市男生的身高为例,各年龄组在20年内的增长幅度在2.0~5.7厘米之间,11个年龄组在20年内平均增长3.6厘米,即每10年平均增长1.8厘米。

在同样经济条件下,子女的多少,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很大。多子女的家庭,无论经济收入多少,儿童的生长发育都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生长发育的城乡差别,也是社会因素对生长发育影响的表现。国内外的调查均说明,城区儿童的发育水平高于近郊区。近郊区儿童的发育水平高又于远郊区。这是历史造成的城乡差别在儿童生长发育方面的反映。

环境污染也是影响儿童少年生长发育重要的社会因素。

(五)遗传因素

遗传对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影响是肯定的。遗传不仅能预示子女的身高或体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子女的体型。当然,子女从父母那里得到的遗传素质各有不同,因此在生长发育上有很大的可塑性,后天的因素更为重要。美国学者研究发现,甚至单卵双生的两个机体,无论在形态、机能、素质、心理方面也有所不同。

(六)体育锻炼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是受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双重作用的复杂生物现象。在诸多环境因素中,营养是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体力活动是生长发育的源泉。“生命在于运动”,体育运动和体力劳动是促进身体发育和增强体质的最有利因素。尽管遗传特征可以使机体自然增长,但毕竟是有限的,在保证营养供给充足的前提下,体育锻炼作为自觉的有目的的自身改造手段,可以充分发挥机体的生长潜能。

体育运动可通过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神经内分泌系统的作用机制,对儿童形态发育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这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企图通过参加短期的体育锻炼而使体格发育水平明显提高是不切实际的。

三、生长发育的年龄划分与青春发育期

(一)年龄阶段的划分

根据生长发育的规律以及形态、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将儿童少年的年龄划分为一下几个时期: 婴儿期:

2~3岁 幼儿期:

4~6岁 学龄前儿童: 4~6岁

学龄儿童:

7~12岁(小学期)

少年期:

13~17岁(中学时期,少年甲组相当于初中,少年乙组相当于高中) 青年期:

18~25岁

各年龄阶段的上下相邻年龄之间,并无明显界限。

(二)青春发育期

青春发育期是由儿童少年时期过渡到成人的一个迅速发育的阶段。以生长突增为青春发育期开始的标志,以性成熟为结束。青春发育期(即青春期)可分为三个阶段见表17-1。 表17-1 人体青春发育期的三个阶段及发育特点

前期

中期

后期

女孩

10~12岁

13~16岁

17~23岁 男孩

12~4岁

14~17岁

18~24岁

特点

以身体形态发育突增现象为主。是人体成熟前的一个迅速生长阶段,也称为生长加速期。

以第二性征发育为主,又称为性成熟期。此阶段形态的发育速度减慢。

身体发育到完全成熟阶段。

备注

乡村比城市晚一年

(三)第二性征

出生时由于性的染色不同,决定性腺不同、即有男女的性别,称为第一性征,也是主要特征,这是性的本质区别。在性激素的作用下,出现男女性征上的继发性特征,称为第二性征或副性征。第二性征标志着已进入青春发育期,性腺逐渐成熟,机能逐渐完善,男女之间的性别差格外明显。男女性第二性征有如下的征象:

男性的特征是:喉结增大突出,音调变低变粗,皮下脂肪减少,肌肉显得强健有力,毛多,长胡须,生殖器官增大,颜色加深,睾丸发育成熟,产生精子,开始遗精。

女性的特征是:音调变得细而高,乳房逐渐隆起,乳头突出,骨盆变宽,脂肪有选择性地沉积(在胸部、乳腺和臀部),皮下脂肪丰富,生殖器官发育增大,外生殖器官颜色加深。明显的特征是出现月经。

第二节儿重少年解剖生理特点与体育教学与训练

一、骨骼

骨成分特点是,软骨成分较多,水分和有机物质(骨胶元)多,无机盐(磷酸钙、碳酸钙)少。骨密质较差,骨富于弹性而坚固不足。骨的力学特性是,硬度小,韧性大,不易完全骨折,易于发生弯曲和变形。

身高的增加主要在于下肢骨的生长,所以,青春期要看下半身的长势。脊柱的椎体到20—22岁才完成骨化,所以,青年期要看上半身的长势。教练员常用骨龄作为选材的指标,通常以腕骨的骨龄来预测身高,作为运动员选材根据之一(注:骨龄是骨骼发育的年龄,以化骨核出现和干骺愈合合时间作为骨龄评价标准)。

根据儿童少年骨骼的上述特点,在体育教学或运动训练中,应注意下列问题 1注意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儿童少年骨承受压力和肌肉拉力功能比成人差,在长期处于身体姿势不良的影响下,他们的骨易弯屈变形。其中常见的是脊柱的变形。

采取坐位姿势读书写字时要坐端正,腰部要挺直,头部不要过于前倾(前倾角不应大于15一20度),前胸不要压在桌缘上,两足平放于地面,桌椅之间的高度大约为坐高的三分之一左右(同一年龄组的儿童少年,根据身高情况,约有3—5厘米的差别),以两肘能平放在桌面上不负担上体的重量,两肩呈水平为合适。不宜长时间从事坐着处于佝偻状态的工作。行走时,要抬头挺胸,步子要匀,两臂配合脚步自然前后摆动。提物或背挎包行走时,重量不宜太重,要左右轮换提物。总之,要使儿童少年养成坐、立、走的正确姿势,注意各种姿势的轮换,做到左右结合,动静结合,劳逸结合。

2注意身体的全面训练有些运动项目的动作是非对称的,肢体的负荷不均匀,例如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的握拍手,投掷运动中的投掷臂,跳跃运动中的踏跳腿等,在练习过程中锻炼机会较多,而负荷也较重。有些运动项目,在运动中身体常处于某些比较固定的姿势。如助板划桨、速度滑冰、自行车运动等。对儿童少年来说,进行这些项目的训练时,特别要加强对弱侧肢体的锻炼。另一方面,对一些基本技术的训练,不要过于集中,应采用分散的办法,用多种形式,交替进行。不然的话,由于肌力发展不平衡,或长期保持某种姿势,也容易发生脊柱的变形或肢体发育的不均衡,造成缺陷。

3在进行力量训练时,应注意负荷的重量儿童少年的椎骨完全骨化的年龄较晚,髋骨是由髂骨、坐骨、耻骨三块骨以软骨连续起来,要到15一16岁左右才愈合,股骨还存在骺软骨,承受压力的功能比成人差,维持足弓的肌肉和韧带也较弱。因此对儿童少年进行发展力量的练习时,如果负重过大,或采用静止性力量练习过多,也容易导致脊柱变形,腿型异常,髋骨移位和足弓的下降(扁平足)。一般在10岁以前,不宜搞负重练习,可采用抗体重的一些练习,如徒手跑、跳等。12~13岁可增加一些抗阻力(如拉像皮筋)或哑铃等的力量练习。15岁以后,进行较大重量的力量练习,并应以动力性练习为主,进行必要的静力性练习时,也要控制时间,做到动静结合。

4注意练习场地的选择由于儿童少年骨骼骨化未完成,易变形;脊柱的生理弯曲较成人小,缓冲作用比成人弱,故不宜在坚硬的水泥地、沥清地上反复进行跑、跳等练习。长期在这些场地上练习跑、跳,对足骨、胫骨的骨化点会产生过大而又频繁的刺激,易引起过早骨化或骺软骨的损伤,影响骨的生长发育。同时由于反作用力大,震动也大的特点,要避免从高处往下跳的练习。因此,进行跑、跳练习时,应选择草地和一般的泥沙地进行。练长跑时,也应尽量不在柏油或水泥马路上进行。

5注意预防“骺软骨病”的发生“骺软骨”的损伤是儿童少年在体育运动中的特有的一种损伤。主要发生在腰椎、膝关节和肘关节。象体操运动,要作许多下腰练习,如果教练员在练习中单纯用力去挤压腰部或上提腰部,过多地用静力性的练习去发展腰部的柔韧性,而不注意积极发展腰背肌肉的力量,则可引起椎骨骺软骨损伤。又如篮球、排球等运动,常处于半蹲肢体发力和活动,半蹲位时,膝关节的韧带松驰,全靠股四头肌和髌骨来稳定膝关节,儿童少年股四头肌力量较弱稳定膝关节的能力差,加上髌骨比股骨较早完成骨化。在这种情况下,如膝关节反复摇晃旋扭或多在半蹲位突然发力,使髌骨与股骨下端经常发生摩擦撞击,而致股骨下端骺软骨病变,尤其在过硬的场地上经常用力踏跳等,更为不宜。

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安排半蹲为练习,不要过于集中,每次时间不宜过长。对一些陈旧的、不合理的练习方法,如蛙跳、鸭步、并腿负重蹲起等,对儿童少年来说,应尽量减少。平时应采取积极的手段,来发展儿童少年股四头肌的力来发展儿童少年股四头肌力量,这对预防膝关节损伤有良好作用。此外,体操运动常有许多上肢支撑和前臂旋前旋后的用力动作,使肘关节的负担过大。过于集中从事这些练习,经常发生肱骨骺软骨的损伤。在运动中,如发现儿童少年有腰、膝、肘部疼痛,应引起重视,并及早进行诊断,作出适当的处理。

6适当注意营养儿童少年的骨正外在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因此对钙、磷的需要增多。膳食中应注意钙、磷的足够供应,特别是钙的供应。从事体操、乒乓球等专项训练的儿童少年,长期在室内活动,特别是钙的供应。应当安排一些户外活动。因皮肤下面有一种胆固醇物质,在阳光子外光照射下能形成维生素D,而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

二、关节

儿童关节面软骨相对较厚,关节囊、韧带的伸展性大,关节周围的肌肉细长。关节活动范围大于成人,牢固性相对较差,在外力作用下较易脱位。因此在体育教学于训练中应加以注意。

三、肌肉

肌肉成分特点是,儿童少年肌肉中水分多,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类少,肌肉细嫩,收缩机能较弱,耐力差,易疲劳。

少儿身体各部肌肉发育顺序特点是,躯干肌先于四肢肌,屈肌先于伸肌,上肢肌先于下肢肌,大块肌肉先于小肌肉的发育。全身整个肌肉力量男子在25岁左右,女子在20岁左右达到峰值。肌力可保持到30—35岁才开始减退。女孩在15一17岁,男孩在18一19岁肌力增长最为明显同时体重增加也明显。

根据儿童少年的解剖生理特点,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应注意下列问题:

根据年龄特点安排运动负荷儿童少年的肌肉正处在生长发育中,从事体育锻炼或运动训练,能促进肌肉的生长发育,使肌纤维增粗,肌肉中蛋白质代谢旺盛,肌肉收缩力量、速度以及肌肉的伸展性与肌肉活动的协调性等均可得到提高。在8岁以前,儿童的肌肉生长和肌肉力量的增长速度较慢,因此,应以大量的徒手操以及不负重的跑跳练习为主。12~15岁,肌肉生长和肌肉力量增长速度加快,这一年龄阶段的少年,可采用一些阻力和较轻的负重练习来发展肌肉的力量。15岁~18岁,肌肉和力量增长的速度最快,在练习中,可以增加阻力或负重。这与根据骨骼的生长特点,安排练习的负重情况是一致的。

发展儿童少年肌肉力量练习,应以动力性力量练习为主,辅以适宜的静力性练习。控制好静力性练习时间。动力性力量练习是在克服阻力(包括负重或克服体重的阻力)的情况下,肌肉的收缩与放松交替进行。静力练习是在抗阻力(包括负重和体重的阻力)的情况下,肌肉作持续性的紧张收缩,两种方法,都可发展肌肉的力量。对儿童少年来说,由于肌肉的纤维较细,肌纤维的张力小,加上支配肌肉的神经中枢的兴奋强度和维持高度兴奋的时间比成人差,对持久而紧张的肌肉收缩更易疲劳。因此,对他们最好采用动力性的力量练习。但是据研究,儿童少年在持续紧张用力时,肌肉的血流量比成人多,只要安排适当,做一些静力性练习对发展肌肉力量,也是有益的。进行静力性力量练习时,负荷不要太重,持续的时间应有所规定。最好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如发展肩部和上臂伸肌力量时,采用握哑铃臂伸直上举维持5秒,然后再屈肘上举,反复数次。无论是动力性练习或静力性练习,组数不宜过多,练习中应多安排几次休息,练习完后,注意做好放松活动。

结合肌力发展规律安排训练由于儿童少年肌肉的生长发育不均衡,在运动训练中,应注意全面身体训练和发育小肌肉的力量和耐力的训练。在身高增长加速时,肌肉主要向纵向发展长度增加较快,肌肉收缩力量和耐力都较差,宜采用伸长肢体练习,弹跳和支撑自身重量的力量练习,重负荷力量练习宜少采用。生长加速期结束后,身高的增长缓慢,肌肉横向发展较快,这时肌纤维明显增粗,肌力显著增加,可以适当增加力量性练习。 注意神经系统的训练儿童少年神经系统对肌肉运动的调节不够完善,在运动训练中应注意改变儿童少年的协调,帮助提高对肌肉运动的感觉,培养对运动的节奏感和多做一些使肌肉主动放松的练习。

四、血液循环

血量特点是,儿童血量占体重的百分比略高于成人。新生儿血量约占体重的15%,周岁时约为11%。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特点是,新生儿的红细胞为每立方毫米550万个,血红蛋白含量为每100毫升血15~23克,以后逐渐减少,4~5岁以后逐渐升高,到15~16岁时红细胞数为每立方毫米440万个,血红蛋白含量为每100毫升血13.9克,接近常人水平。女子在13岁时达到第一次高峰,以后逐渐下降,20~30岁维持于较低水平,30~40岁时又逐渐升高达到第二次高峰,但仍低于男子。

白细胞特点是,新生儿白细胞总数特别多,平均可达每立方毫米2万个,两周后白细胞总数接近常人比成年人稍高。但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在1岁以后逐渐减少,到青春期接近成年人水平。9~10岁以前中性粒细胞比例较低,淋巴细胞占百分比相对地较高。儿 心脏重量和容积特点是,儿少的心脏重量和容积均小于成人,但相对值即按体重的比值却大于成人,幼儿心脏重量占体重0.89%。成人占0.48~0.52%。心脏的重量随年龄逐渐增大。到青春期时心脏已达到成人水平。心脏容积增长也有类似的规律。

心率特点是,儿童心脏发育不够完全,神经调节也不够完善,而新陈代谢又比较旺盛,因而心率较快。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率逐渐减慢,20岁左右趋于稳定。

血管特点是,血管在6—7岁以前发育比心脏早,血管壁弹力好,血管口径相对较成人大,外周阻力较小。所以,儿童的血压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增。

心脏结构和心输出量特点是,儿童的心脏发育尚差,心肌纤维交织较松,弹性纤维少,心缩力弱,心脏泵血力小,每搏和每分输出量比成人小,但相对值每公斤体重心输出量大,年龄越小相对值越大,保证了生长发育过程中物质代谢的需要。这说明儿童心脏可以胜任较紧张的肌肉活动。

血压特点,青春发育期后,心脏发育速度增快,血管发育处于落后状态,同时由于性腺、甲状腺等分泌旺盛,引起血压升高,称为青春期高血压。一般多见于身体发育良好,身高增长迅速的青春少年。收缩压较高,一般不超过150毫米汞柱,具有起伏现象,舒张压则在正常范围。据统计,青春期高血压始发年龄为11~12岁,随年龄增长而增多。高峰年龄为15~16岁,以后逐渐减少。

根据儿童少年血液循环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在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中,应注意下列问题: ①注意运动负荷合理安排儿童少年的心肌纤维较细,心肌收缩力量较弱,心容量较小,神经系统对心、血管活动调节还不够完善。因此,在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中,在运动负荷安排方面,应注意适宜与合理,不能看到儿童少年能承担一定的大运动负荷训练,就猛加运动负荷。一般儿童少年对强较大持续时间不长的运动,而对一些长时间紧张的运动,重量过大的力量练习,对身体消耗过大耐力性练习等,则不宜过多采用。注意循序渐进和区别对待。同年龄的儿童少年,个子高大的,心脏的负担量相对较大;性成熟发育迟缓,心脏的发育也较迟缓,在运动负荷方面应注意区别对待。

②不宜做过多和过长的“憋气”许多力量练习如举重,常需要“憋气。“憋气”时,肺停止于扩张状态,腹肌紧张,胸腔和腹腔内压力加大,血液回心困难,回心血量减少,心脏输出血量也减少,对心脏本身的血液供应也会减少。“憋气”后,反射性的深呼气,这时胸内压、腹内压突然降低,大量血涌入心脏,使心脏充盈过度,对心脏也不利。因此,带有“憋气”的运动练习不宜多做,即使“憋气”,时间也不宜过长。此外,倒立、背桥等类动作练习也应予以适当控制。对儿童少年来说,过多过长时间从事这些练习,也欠适宜。在体操训练中,在时间上要予以控制。在练习后更应做些放松、整理活动,以便血液循环得以恢复正常。 ③正确对待“青春期高血压”在性成熟期,14~20岁左有的青少年,个别人会出现“青春期高血压”。青春期高血压者大多没有头晕、头痛等不良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内分泌腺机能稳定神经系统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完善,血管进一步生长发育,这种现象便会自然消失。对有青春期高血压的人首先要对他们进行解释,消除他们思想上的紧张。其次,主观上无不良感觉的人,可以照常参加体育活动,但运动的强度、密度要适当降低,并控制参加比赛的次数和密度;对有头晕、头痛等不良感觉的人,运动负荷应适当减小,并注意医务监督。总之,对青少年中有“青春期高血压”的人,适当地进行体育运动,可能还有助于血压恢复正常。

④采取积极手段,促进血液循环系统生长发育,提高其机能水平正确的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能促进儿童少年血液循环系统的生长发育,提高机能水平。如儿童少年适当地进行一些越野跑,15—30分钟的匀速跑、间歇跑、篮球活动等,对促进他们的血液循环系统的发育将有良好的作用。

六、神经系统

大脑发育特点:神经系统是发育最早最快的器官。7~8岁已接近成人水平,神经细胞的分化已基本完成,大脑额叶迅速生长,使儿童动作的精确性和协调性得到发展,以后神经细胞突起的分支越来越多,联络纤维大大增加,形成许多新的神经通路,脑的功能不断完善趋于复杂化。

小脑发育特点:新生儿小脑发育很差,l岁时增大最快,3岁时小脑发育基本上达到成人水平,能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动作的准确性。

神经活动过程特点是,儿童神经活动过程不稳定,兴奋过程占优势,兴奋和抑制过程在皮质容易扩散,神经活动的强度和集中都较弱,因此,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做动作时不协调、不准确,易出现多余动作,建立条件反射快,消退快,重新恢复也快。年龄越小,皮质抑制过程越弱而不完善,分化能力也就差。掌握复杂精细的动作困难。14~16岁时,反应潜伏期缩短,分化能力提高,少女分化抑制发展较早,能够掌握复杂的高难动作,在体操、花样滑冰和技巧项目中尤为突出。

第二信号系统发育特点是,儿童的第二信号系统发育不完善,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占优势,直观形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强。善于模仿,而抽象思维的能力相对较差。对示范等直观形象教学容易接受。

脑细胞工作能力是,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工作能力低,易疲劳,但神经过程灵活性高。神经细胞的物质代谢旺盛。合成作用迅速,所以,疲劳消除较快。儿童在进行运动时各种中枢和各器官的机能都易动员(起动)。

根据儿童中枢系统的生长发育特点,在体育教学与训练时应注意下列问题:

①体育课内容要生动活泼多样化,可穿插游戏和竞赛,避免单调。要注意安排短暂休息,使学生情绪饱满,精力旺盛。不易疲劳。

②在教学方法方面多采用直观形象教学,如示范动作、图表、模型等;多采用简单易懂和形象生动的语言或口诀等形式的讲解。年龄越小直观教学法作用越重要。随着年龄的增长,抽象思维的能力不断提高,应加强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加强对体育锻炼和运动技术的理性认识。

③儿童少年时期正是世界观形成时期,要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和组织纪律的思想教育。 ④青春期神经系统受内分泌腺活动的影响,会使稳定性暂时下降,儿童少年表现出动作不协调,少女更为明显,应注意区别对待。 第三节儿童少年身体素质的发展

一、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发展规律

身体素质是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的综合表现。儿童少年随生长发育而身体素质得到发展,同时,又出于从事体育活动而得到提高。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应根据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促进身体素质的发展和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

(一)身体素质的自然增长

儿童少年各项素质随中龄的增长而增长,直到25岁左右,这种现象称为身体素质的自然增长其增长的趋势是在青春发育期增长的速度快、幅度大,男生15岁左右,女生12岁左右。在性成熟期结束时,身体素质增长的速度开始减慢,男生为16~20岁,女生为13~20岁,女生从12岁开始身体素质有下降趋势。12岁以前男女之间各项身体素质的差别不大,到13~17岁这种性别差迅速加大,18岁以后趋于稳定。

各项素质逐中增长均值的幅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力量-耐力-速度。男女顺序一样,但女生逐渐递增速度约为男生的50%左右,性别差异很明显。

(二)身体素质发展的阶段性

各种身体素质的自然增长包括增长阶段和稳定阶段。增长阶段是身体素质随年龄增长而递增的年龄阶段,其中,包括快速增长阶段和缓慢增长阶段。稳定阶段是身体素质增长的速度明显减慢或停滞,甚至有所下降的年龄阶段。

身体素质由增长阶段过渡到稳定阶段有先后之别,按先后顺序排列如下,速度素质最先-耐力素质次之-力量素质最晚,男女顺序一致。

(三)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增快期)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中,各项素质增长的速度不同,把身体素质增长速度快的年龄阶段叫增长期即敏感期,相对地把其他年龄阶段称为非敏感期。

(四)各项身体素质达到最高水平的年龄

各项身体素质达到最高成绩即代表最高水平的年龄界限,而后保持稳定的水平或下降。各项身体素质达到最高成绩的年龄大多在19岁、20岁和21岁,男女之间无大差别。只有女子速度耐力在12岁。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速度早晚、快慢以及达到最高成绩的百分比都不一致。但有一定规律,大致是速度、速度耐力、腰腹肌力先发展,下肢爆发力其次,臂肌的静力性力量发展较缓慢。

各项素质发展高峰的年龄男子均在19~22岁,23岁后缓慢下降呈单峰型;女子在11~14岁出现第一个波峰,14~17岁趋于停滞或下降,18岁后回升,19~25岁出现第二次波峰呈双峰型,乡村女子与城市相似,但14~17岁的下降值没有城市明显。

本课教学内容总结:本次课主要讲解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学说;恢复过程的概念、阶段和超量恢复的特点及促进恢复过程的措施和手段;儿童少年的关节、肌肉、心血管、呼吸和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体育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课 后 小 节

推荐第2篇:运动教案

活动目标:

动物运动会

1、学习快速侧步行走,动作的协调性及快速反应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2、能大胆、积极选择扮演小动物,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游戏。

活动准备:

1、橡皮筋、垫子、平衡木、沙包若干。

2、螃蟹图片。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听音乐做热身操或小动物模仿操。

二、学习动作:

1、游戏:"

1、

2、3"看谁反应快:听到1往左走,听到2往右走,听到3停住。游戏2---3遍。

2、学习侧步走。

(1)提问:请幼儿说一说,什么小动物爱侧步走?请幼儿模仿"螃蟹侧行",其他幼儿观察。

(2)请幼儿说一说动作的要领,边做边说儿歌:小螃蟹向右走,走走走,走走走;小螃蟹向左走,走走走,走走走。

(3)游戏练习:螃蟹

1、

2、3。

三、小动物运动会

1、师:小动物在森林里要举行"运粮"比赛的运动会,螃蟹、小兔、小猴、小狗他们都一起来参加,他们要爬过草地,走过独木桥,钻过山洞,最后将粮食运到目的地。你们想去参加吗?请幼儿自由选择扮演的动物。

2、交待游戏规则:

(1)提醒每个小朋友要学会自己扮演的小动物的走路的样子,螃蟹侧步走,小兔是跳,小猴是脚着地爬,小狗是跑。

(2)将粮食运到目的地后,跑回来拍第二个小朋友的手,第二个小朋友再出发。

3、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活动。

四、放松评价。

小结:今天通过小朋友们的努力一起将粮食运到了相应的地方,而且还学会了侧步行走,有的小朋友走的很稳,有的走的很快,有的小朋友还想玩这个游戏,我们下次活动中再让小朋友们玩。

有趣的青蛙跳

活动目标

1、复习立定跳远,准确的练习跳的动作。

2、通过游戏,发展自身的跳跃能力,跳过宽30厘米、高25厘米的障碍物。

3、能够大胆尝试,克服游戏中遇到的困难。

活动重难点:通过游戏,发展自身的跳跃能力,跳过宽30厘米、高25厘米的障碍物。

活动准备

1、幼儿拥有立定跳远的经验

2、书本、木桩障碍物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游戏 跟我学(5分钟,准备活动)

1、先绕操场一圈 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圈

2、热身运动(1)师:小朋友们接下来玩一个游戏,游戏叫跟我学,规则就是,老师说什么你们就说什么,老师做什么你们就做什么,明白吗?立定(2)师:小朋友们请注意,现在开始啦!

小手在哪里,小手在这里,小手叉着腰,来,点点头,再点点头,摆摆头,再摆摆头,摇摇头,使劲摇。小手在哪里,摆摆手,使劲摆,我看哪位小朋友没使劲,是劲摆,再摆一摆。

手放在~屁股上,摇一摇,再摇一摇,转个圈再转个大圈。手放~在膝盖上,摇一摇,再摇摇,转个圈再转个圈,双手抱膝盖,跳一跳再跳一跳。蹲下去,站起来,蹲下,站起。蹲下,向天空跳起。立定

二、基本部分:(15分钟)

1、复习立定跳远(1)师:深林里,田野里,有一只会跳的动物,它是农民伯伯的好朋友,专吃害虫好帮手。他是?那有小朋友会跳吗?请小朋友来示范跳一下(幼儿在圈中间范跳)(2)师:有一种跳跃方法很像我们小青蛙的跳法,他叫做"立定跳远",下面小朋友请睁大你们的小眼睛看老师怎么跳的。

预备-双脚微微张开,双腿腿稍弯屈,手臂后摆,上下摇动,上身稍前倾,可弹动一次。

起跳---腿蹬直,臂向前上摆,展体,使身体向前跳出。

落地-屈腿全蹲。

(3)师:(播放音乐)接下来请小盆友们,在原地一起练习一下吧。

(4)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停音乐,吹口哨)师:立定,小朋友们做的都很棒,如果注意几个动作就更好了。开始跳的时候两只小脚微微张开,膝盖稍微弯曲,这样小朋友才能够使出力气,手臂上下要摆动起来,这样小朋友才能跳的更远,落地的时候也稍微蹲下一点,这样我们才不会摔倒哦。小朋友们可以再试一试(音乐继续)

3、越过障碍物,(1)师:引导幼儿整队,早操六队 向后转 起步走 留出前面空地 五个空点六队 每队前放两本书 幼儿依此跳过两本书(2)师:小朋友们,接下来我们玩游戏,每队小朋友们前面有两本书,小朋友们需要一个接一个用青蛙跳的方法跳过去。(老师示范跳过去)(3)师:下面老师要增加难度,在两本书的前面放个木桩,请小盆友们跳过木桩,从木桩的上空跳过,不要走两双腿这样叉过去"教师范跳。

(4)师:今天我们来比一比哪一队小朋友像我们小青蛙一样厉害。

六队小朋友要依次跳越过两本书,一个木桩,每一位小朋友跳完之后返回出发的地方拍下一位小朋友的小手,下一位小朋友才能继续开始跳。先跳完的一队为胜利队伍。(请幼儿示范,跳完跑到最后排队)三,结束部分(3分钟)师:(引导幼儿站早操队,放音乐跳青蛙操)接下来,老师放段音乐,我们小朋友们变成青蛙,可以自由跳跳、动动、拉拉手,一起来跳一跳,放完音乐我们就结束哦!

一、活动目标1.锻炼幼儿跑、跳等基本动作;2.发展幼儿的身体韧性及动作灵敏性;3.培养幼儿坚强勇敢及竞争的意志品质。

二、活动准备:

短绳若干、羊角球4个、跨栏4个、运动场地

三、活动过程1.活动准备(热身)师:(组织小朋友到操场后,进行队列练习及进行相关动作练习,幼儿听口令做动作。)所有幼儿按早操队形站好,立正、转成两路众队,原地踏步,转成早操队形,立正,向左转、向右转。

2.基本部分(1)分组师:今天我们要玩的游戏是分组分项目玩的,所以现在老师来分组,总的分为三组(人数均衡),每组选一名组长负责相关事情。

(2)介绍本次活动项目师:项目一是跳短绳(每人跳15个);项目二是羊角球跳(从始点都终点跳一次);项目三是跨栏,小朋友要跨过跨栏,不能把跨栏弄倒了。每一组在进行某个项目时,都是在组内轮流进行。

三个小组轮着进行这三个项目,首先是第一组进行第一个项目,第二组第二个,第三组第三个。之后各组去选择此时上一组已经完成的那个项目,各组的组长宣布项目开始及组织大家进行活动。

跳跳更健康

(3)项目开始师:好了,各组去指定的地方开始活动吧,组长要组织好各组的小朋友进行平衡活动。如果老师吹了3声哨子就代表可以开始换项目跳了。组长一定要起到提醒的作用。

3.结束部分师:小朋友按早操队形集中,跟老师做一些放松动作(拍拍腿、揉揉肩、压压腿、扩扩胸)。(之后老师和幼儿一起收拾器材,把器材放到指定位置)。

花样玩轮胎

活动目标1.大胆地探索轮胎的多种玩法, 发展走、跑、跳、跨、平衡等基本技能。

2.培养幼儿积极与同伴合作游戏的意识及勇敢、自信的心理品质。

活动准备:轮胎 和幼儿人数相等、小梯子2个、绳子、纸棒、小皮球障碍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韵律操( 自编动作): 头部、肩部、扩胸、体侧、体转、弓箭步、下肢、全身、跳跃

二、自由玩轮胎

1、幼儿自由组合, 在操场四周自由玩轮胎并探索轮胎的各种玩法。

2、教师观察: 谁玩轮胎的方法最多, 谁最会玩, 谁能和别人玩得不一样。

指导重点:

(1)引导幼儿相互学习, 及时纠正动作。

(2)指导幼儿滚、走、跳轮胎时, 要注意自我保护, 出汗太多时注意休息, 并用干毛巾擦汗等。

(过渡环节老师摆放器材,生活老师组织幼儿休息、脱衣、擦汗等)

三、集体练习

1、教师引导幼儿说说轮胎有几种玩法, 怎么玩。

2、集体跨轮胎。轮胎单放或重叠在地上, 单脚从轮胎一端跨入另一端。

3、指导重点:

1、对能力较弱练习难度较大幼儿, 教师可用"你需要老师的帮助吗"等语言进行提示和帮助。

2.让幼儿可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练习的难度。

四、竞赛游戏: 极限挑战

1、将幼儿分成 4 组进行迎面接力, 每组准备轮胎1 个, 小梯子1个。

2、教师示范:

一、二组幼儿抬着有轮胎的梯子, 到达终点交给对面小朋友; 第

三、四组幼儿接过梯子, 到达终点时交到对面小朋友手中, 依次类推。

五、结束部分1.带领幼儿做腰、腿等部位的放松运动。

2.组织幼儿整理运动器械。

妙玩塑料袋

活动目标:

1.练习追逐跑和躲闪跑,提高幼儿跑的能力及活动的协调性。

2.能听信号迅速作出相应的动作,增强反应能力。

3.体验身体运动带来的乐趣,发展自身创造力和竞争意识。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花环人手一个,铃鼓一个,塑料圈两个,沙包、夹子、塑料袋若干。

经验准备:幼儿有看过或玩过躲闪游戏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准备部分1.师幼跟着音乐一起手拿花环进入活动场地做热身运动。

2.师:我们刚刚做运动手里拿的花环是用什么做的呀?(幼儿:塑料袋。)今天我们就用塑料袋做游戏好不好?

二、基本部分

(一)出示塑料袋,探索塑料袋的玩法。

1.提问:小朋友们想一想塑料袋可以怎么玩呢?(鼓励幼儿凭借以往的经验来说说)2.幼儿尝试各种玩塑料袋的方法(头顶、胸夹、手拍、脚踢等,可自己或与小伙伴一起探讨),教师观察,帮助有需要的幼儿。

3.教师总结幼儿探索出的玩法,并个别示范玩法。

4.幼儿自由结伴,分散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二)竞赛游戏,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1.游戏"抓尾巴"。

幼儿自由分成两组,相隔一定距离面对面站好,幼儿把塑料袋用夹子夹在身体背后,听教师的"开始抓"命令发出后,幼儿迅速用手去抓对方身后的塑料袋,以抓中他人的塑料袋者为胜,最后哪一组抓掉对方的尾巴多的即为获胜组。

2.游戏"踩气球"。

在上一游戏的基础上加大难度,幼儿把塑料袋系在脚踝上,相隔一定距离站好,听教师的铃鼓声节奏单脚跳或双脚跳。铃鼓声停,两队幼儿迅速相互追逐,设法去踩掉对方组员脚上系着的塑料袋。最后哪一组所剩的塑料袋多即为获胜组。

3.合作性游戏"运粮忙"。

幼儿通过团结合作,跳过小水沟(塑料圈),绕过障碍物,跑到粮仓前,通过幼儿间的相互传递帮小动物将粮仓内的粮食全部运完,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根据幼儿的不同水平,在游戏中发展幼儿跳跃、平衡、钻爬的能力。

2、培养幼儿助人为乐的品德,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喜羊羊(男)和美羊羊(女)挂饰一人一个,灰太狼挂饰一个,动物玩具若干,音乐及录音机。

2、场地布置:( 矮个 组 ) (中等个组 ) ( 高个组)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出示挂饰(喜羊羊和美羊羊 )引起幼儿的兴趣。

今天老师邀请了两位动物朋友到我们班里来做客。(出示挂饰)你们喜欢它们吗?(发挂饰给幼儿佩戴)

2、让我们用欢乐的舞蹈来欢迎它们的到来。(放音乐跳健身舞)

二、玩游戏:

(1)、游戏一《去羊村》

战胜灰太狼

1、介绍游戏喜羊羊和美羊羊也想邀请小朋友们去羊村玩,去羊村有三条路。(向幼儿介绍游戏场地)

2、按幼儿高矮不同分组

3、请个别幼儿示范游戏玩法(跳过小沟,走过小桥,钻过山洞)

4、玩游戏(2)游戏二《救小动物》

1、救小动物老师听说住在羊村附近的小动物们都被灰太狼抓走了,今天,我们大家把它们救出来好不好?

(重复玩游戏,并要求幼儿在指定的地方每人带回一个动物玩具,按原路返回。)

2、抓灰太狼(由配班扮演)

三、听音乐自由动作,做放松活动,庆祝朋友得救。

四、讨论:小动物为什么会被灰太狼抓走,怎样才能避免。

五、回家(再游戏一遍结束)(说课)综合体能活动《战胜灰太狼》,是我为了帮助本班幼儿均衡发展体能而设计的一节活动。活动以幼儿所熟悉并喜欢的动画人物喜羊羊和美羊羊作为载体,以战胜灰太狼为主题。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并根据幼儿不同水平的需求,分别提出具体的活动要求的。(即按身高选择活动路线)。在活动的过程中,为了加强 活动的趣味性、游戏性。同时又兼顾幼儿在活动上的量及密度。我紧紧围绕去羊村----救动物朋友----抓狼----回家。这样一个情景,引导幼儿进行活动的。这一活动既满足了幼儿体能发展的需要,又体现了幼儿表现勇敢乐于助人的精神。活动头尾又配有音乐活动,即开头有热身活动,结尾有放松活动,符合人体的生理机能。整节活动设计考虑到了上升---平稳----下降的原则。

目标:

1、探索椅子的各种玩法,充分练习近平衡、跳、跨等动作。

2、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合作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准备:人手一把椅子、音乐、安全教育过程:

一、热身运动,引起幼儿玩椅子的兴趣今天我们要和你的小椅子来玩游戏,你们想玩吗?

1、初步探索一个人的玩法那么你们想跟你的椅子朋友怎么玩呢?现在就请你们来试试看吧!

幼儿探索、交流玩椅子的方法。

玩椅子

2、听口令玩椅子原来椅子有这么多玩法,现在老师要请你们听口令来完成动作,看看哪个小朋友的反应最快。

好,你们准备好了吗?开始――举手、举脚、拍手、拍脚、手脚同拍……

二、探索合作游戏

1、刚才我们都是一个人跟小椅子玩,那我们能不能几个人一起玩呢?现在就请你们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几个人商量看看可以怎么玩椅子游戏。来大家试试看吧!

2、幼儿探索、讨论、游戏。

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并参与游戏活动,同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3、集中展示,如何玩椅子。

4、集中练习。

三、游戏:夺红旗

1、下面游戏开始了,请全体小朋友一起来玩椅子游戏。

2、教师示范动作,幼儿分组练习。

3、两组进行比赛。

幼儿跨过跨栏、走过独木桥、越过小山,夺取红旗。

四、放松运动。

【设计意图】

编花篮是我们小时候经常玩的游戏,趣味性强,操作简单,不需要什么器械,它不但能锻炼幼儿单腿站立、单脚跳跃的能力,还能促进幼儿之间的相互团结,培养他们之间的感情,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游戏。

编花篮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单腿站立、单脚跳跃的能力。

2、通过游戏提高孩子们的合作能力,培养他们互相协调、团结友爱的精神。

【活动准备】

《健康歌》光盘、一块平坦的场地。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播放《健康歌》,幼儿随着《健康歌》的音乐在教师的指导下做热身运动。

二、游戏指导游戏玩法:

孩子们先手拉手站好,其中一名孩子将自己的一只腿放在旁边两孩子的手上,单腿站立,然后,孩子依次将自己的一条腿放在另一小孩的腿上,所有孩子将腿搭好后,最先那个孩子的腿放在最后一名孩子的腿上,开始游戏,边单腿跳边唱儿歌:"编、编、编花篮,花篮里面有小孩,小孩的名字叫花篮"。

游戏规则:

1、参加游戏的人数在三人以上。

2、若有一个小孩的腿掉下来了,游戏必须重新开始。

三、放松活动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活动活动四肢,使身体完全放松。

【活动延伸】

回家和小朋友们继续玩《编花篮》的游戏。

炸碉堡

活动目的

1、通过《炸碉堡》游戏,练习跑、跳、钻和投掷,重点练习肩上挥臂投沙包。

2、训练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培养幼儿机智、勇敢的品质。

活动准备:沙包若干,磁带,录音机,橡皮筋,圈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提出活动内容,让幼儿扮解放军,老师扮指挥员。

今天我们来学做勇敢的解放军战士,你们知道勇敢的解放军是怎么样的?解放军战士要学许多本领,我们先来活动活动。

2、在音乐《学做解放军》的伴奏下做徒手操。

头部、转体、下蹲、肩部、体侧、跳跃、投掷

二、基本部分:

1、学习投掷:今天我们解放军要学一种新本领,投手榴弹,谁会请来试一试。

(请一名幼儿先示范)2、老师示范投"手榴弹":侧对投掷方向,两腿前后站立,眼看前方,蹬腿,转体,对准敌人碉堡从肩上挥臂投出,臂向头后伸稍屈肘,肘要高于肩,手要高于头,用力挥臂。

3、组织幼儿在原地空手挥臂投掷两次。老师注意纠正投掷动作。

4、幼儿分男女二组练习投掷。表扬动作正确的幼儿,指出错误的动作,强调必须从肩上投出。

5、幼儿再练习。

三、游戏:炸碉堡1、交待游戏任务:战士们,我们学会了投"手榴弹",现在上级交给我们一项任务,要求我们去炸毁敌人的一个碉堡。你们怕不怕?炸掉这一个碉堡要跨过壕沟,钻过山洞,爬过封锁线,再拿手榴弹投向敌人碉堡。任务很艰巨,你们能不能完成任务?

2、1-2名幼儿示范。

3、幼儿游戏:请两排幼儿分别站在起跑线后,教师发出信号:出发。每排第一个幼儿立即跑出,跨过壕沟(橡皮筋),钻过直径60厘米的"山洞",爬过"封锁线"(垫子),拿起1个"手榴弹"(小沙包),向敌人"碉堡"投去,再从两侧直接跑回拍第二个幼儿的手,然后站到队尾。

游戏进行两次。

四、结束部分:

教师简单小结后,与全体幼儿一起四散在场地周围唱《学做解放军》,作放松运动,结束回活动室

钻洞采花

活动目标:

1、发展钻、跑能力和灵敏素质;

2、发展行动的目的性、计划性和情感自控能力;

3、培养遵守规则的习惯。

活动准备:

山洞十个、小红花若干朵。

活动过程:

幼儿分为两队,分别钻过五个山洞。幼儿齐说:"小白兔,真可爱,跳得轻,跑得快。钻过小山洞,采花快回来。快!快!快!"同时,小兔快跑(或跳)钻过"山洞"采花,并快速跑回起点,待两队完成,请一名代表清点花的数目,采花多的幼儿组获胜。游戏反复进行。

活动规则:

1、必须说完儿歌最后一个字才能采花。

2、采花后必须从洞中钻回,不准绕开山洞跑回。

3、采花的距离要根据幼儿跑的能力调整。

活动延伸:

幼儿跑可改为单、双脚跳,蹲撑跳。

小小杂技员

[设计理念]

整个活动以游戏的形式展开,通过在小小杂技员练本领的情境中,基本动作和合作能力得到发展。

1.活动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本次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创设了自由、自主的活动氛围,让孩子大胆主动地探索轮胎的玩法、相互合作完成任务的方法,放手让幼儿尝试练习,教师充分相信幼儿,让幼儿先试后导,先练后讲,把幼儿推到主体地位。

2.活动体现一定的挑战性:本次活动中,幼儿基本动作的练习由平地到垒高的空间,合作人数由2人到6人再到9人,不管是动作要求还是合作要求上都体现了由易至难,不断增强了活动的挑战性。

[目标预设] 1.练习攀登、平衡、跳跃等基本动作。

2.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乐于与同伴合作用轮胎练本领。

[活动准备]

1.汽车轮胎每人一个;2.《开汽车》音乐、《扭扭操》音乐。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热身运动。

幼儿听音乐俩人或三人合作开汽车:汽车慢慢开——快快开——上坡——下坡——原地转弯——跳过小土丘等。

二、基本部分:

(一)自由结伴合作游戏。

1.教师:小小杂技员本领可大了,可以用轮胎玩许多游戏,你们愿意做小小杂技员吗?接下来就请大家去找一个或几个朋友商量玩轮胎可以怎么玩,一起先练一练。

2.幼儿与同伴合作用轮胎做游戏,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3.展示交流,对一些玩法组织幼儿集体练习。

(评析:由于轮胎这一器材是幼儿所喜爱的,孩子们在玩轮胎时兴趣非常浓厚,自由探索练习充分满足了不同个体的学习需要,让每个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特点去探索。集体练习让幼儿分享了别人的经验,体验分享的快乐。)

(二)以练新节目的形式练习近平衡、攀登、跳跃等基本动作。

勇敢的小兔子

活动目标:

1、练习投掷的动作,自由探索,迁移同伴的经验,努力投准目标。

2、能积极参与投掷活动,体验团结力量大,分享打败大灰狼的成功喜悦。

活动准备:

废旧报纸制成大小、重量不一的彩色石头、大灰狼和各种野兽的头像、兔姐姐头饰、椅子、圈、垫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过渡:小兔子们,和兔姐姐一起做运动吧!(动物模仿操)

二、学习投掷:

1、过渡:最近森林里常常有大灰狼不爱劳动,来其他小动物的抢食物,所以我们小兔子们要练习本领,保护自己的劳动果实,引出投掷动作。

2、幼儿集体空手练习若干次。

3、幼儿自由选择合适自己的"石头"自由分散练习。

4、请几位幼幼儿示范动作,提示幼儿要抓紧"石头",教师讲解动作的要领:

眼睛看着前方,从肩上用力的投出去。

5、幼儿集体再次拿"石"练习若干次。

6、再次分散练习:要求幼儿站在线上投,提醒幼儿不要将"石头"投到同伴的身上。

三、投准练习:

(音乐起)"大灰狼来抢食物了"由一名教师手持"大灰狼"盾牌出现,幼儿围追在"大灰狼"旁边用"石头"把大灰狼大跑。

四、游戏活动:

1、以森林里还有怪兽,森林里的小动物请小兔帮忙的形式游戏:打怪兽。

2、小兔子带着"石头"爬上高山、钻山洞、走小桥、来到遥远的森林,帮助森林里的动物打怪兽

3、提醒小兔子到森林里先躲起来,等同伴到齐后一起用"石头"把怪兽打死,体验团结的力量大。

五、小结讲评:

今天我们用投掷石头的方法打跑了大灰狼,而且还学会了怎样投的准,投的远,以后再也不怕大灰狼来抢食物,欺负小动物了。

熊和石头人

活动目标:

1、能按信号快走。

2、能较好的控制自己的行动,反应灵敏。

活动准备:

熊的头饰一个,场地两端各一条线,为起点线和终点线。

活动过程:

一、律动导入:

1、今天天气真好,让我们来锻炼锻炼身体。

2、师生一起做律动--世界真美好。

二、介绍玩法:

1、教师戴上"熊"头饰。

提问:现在我是一只大熊,肚子真饿,我发现了一群可爱的小朋友,要来吃了你们,你们怎么办?(变成石头人,一动不动)

2、教师戴上头饰站在起点线前5米,幼儿四散站在起点线后。

3、教师发出信号后,"熊"和幼儿同时往前走,"熊"随时可以回头看,又饿看见熊回头必须立即停止不动,保持原来的姿势装作石头人。

4、如果"熊"发现谁动了,就喊他的名字,该幼儿要站到场外,以最先到达终点线的幼儿为胜,胜利的幼儿扮熊。

5、幼儿游戏后,进行游戏评价。

三:共同游戏:

1、教师扮演熊,其余幼儿共同游戏。

2、接着换幼儿轮流进行扮演熊。

3、游戏一轮下来进行游戏评价。

四:放松运动:

教师:熊没有吃到我们,只好走了,我们一起坐下来休息一下吧!

花样玩球

活动目标:

1.通过玩球,让幼儿发现玩球的各种方法,体会玩球的快乐。

2.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团结友爱的品质。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一个皮球。

2.录音机,磁带。呼啦圈,小棒,饮料瓶,积木板,羽毛球拍,保龄球,平衡木等。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幼儿随教师自由入活动场地。

2.幼儿听音乐《健康歌》做热身运动。

二:基本部分:玩球1.拿球,让球围绕幼儿身体及脚各转一圈,以激发幼儿玩球的兴趣。

2.拍球(1)以不同方法拍球:

一只手拍球,双手拍球,快拍和慢拍等,让幼儿体会快拍与慢拍的不同。

(2)花样拍球教师在幼儿已经学会基本的拍皮球技能后,启发幼儿在以会的基础上,变换花样拍球,并请有创意的幼儿示范,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如:用手背拍球,背手拍球,转圈拍球,胯下拍球,两个小朋友互相交换拍球等。

3.巩固游戏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做两个游戏加以巩固。

(1)运西瓜在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一起将皮球当做西瓜,并想出各种办法,将"大西瓜"运到目的地。

(2)自由选材游戏教师提供丰富的材料,幼儿自由选择各种材料玩球,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三、小结听音乐活动一下,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玩球的感觉。将自己的问题拿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者把自己认为好的方法告诉大家。

推荐第3篇:《运动》教案

《运动》教案

镇海区蛟川书院

江杰

13819899670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运动的特点、本质。

▲让学生对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有一定的思考,培养学生语言、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学习、感受、发现生活中的动态美,用艺术语言表述动态美,用运动的形态表达情感。

教学设计:

本课的教学过程由认识运动特点到具象表现,再到抽象表现。为了使学生对怎样表现运动有一个整体认识,本课教案设计为一个课时完成,评价形式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整个过程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通过赏析传统的具象的作品,使学生认识运动的形态特点,初步了解美术作品表现运动的方法、角度、表现形式,并初步体会用动态表达情感;第二部分通过赏析现代派的抽象作品,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另外表现形式,扩大学生视野,激发学生表现冲动与创造力,从而能完成对动态美的创造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

耐克标志的经典 导入:道具木偶人

师:“同学们,我现在手上拿着一个木偶人,请同学们想想如何使这个单板的木偶人变的有活力呢?”

同学上台动手操作运动造型的木偶人。(动手能力实践)

师:“大家现在看看这个木偶人,是不是比刚才这个造型有活力多了?运动的造型给予了木偶人活力。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让生命充满活力,运动产生美”点题 (板书)

师:“今天我们 就一起来 探讨下如何用美术的方法来表现运动。 新授:

1、师:早在古希腊,就有一位艺术家做了件运动的雕塑,并且成为了永恒的经典,我们一起来看看。(掷铁饼者)

师:这件被誉为“体育运动之神”的雕塑,他的美感体现在哪里? 生:姿态美感、形体(力量)美

师:为什么这个姿态具有美感呢?(学生思考) 师:造型姿态美感(体现在S型的节奏美,(音乐的节奏美,公园弯曲小路的节奏美走体现了美的一种形式法则)

雕像的均衡美

小结:运动给于了造型的优美展现,而优美的姿态是运动连续过程中的瞬间展示。而这就是运动表现方式之:

动态的“瞬间凝固”(板书)

摄影表现方式、美术表现方式

(动态舒展、幅度大)

2、展示刘翔跨拦摄影

另一跨栏摄影作品作对比

师:请同学说说从画面上看哪张看起来速度感强点?

它是怎么来处理的?

学生思考并回答。

师:是,我们看不清具体的形态,但仔细分析思考下,图像是由多个动态重叠在一起了,不同时间的瞬间形象同事凝结在一个画面上,从而在视觉上产生运动的连续性。

老师举个例子,我们在拍照时,经常会听到这句话:来来,别动哦,一二三。因为在按快门的同时,如果动的话会形成重影。对吧?! 运动的表现方式之:动态的“叠影重重”

绘画作品(巴拉的小狗)

师:摄影和绘画能做到,雕塑怎么来体现运动的连续性啊?

雕塑艺术舞蹈。(连续的三个造型)

雕塑(风驰电掣) 这个雕塑同样是表现动态过程,但它并没有选择重叠的动态,选择了线来表示。

3、展示雕塑作品(风)

师:说说这个雕塑作品体现运动的什么特征?作品是怎么来表现的? 学生思考并回答(体现柔美,夸张的身体造型)

师:我们可以把动态比作一条扭曲柔美的线条。 运动的表现形式之:动态的“夸张变形 小结:具象运动的表现的三种形式。

师:我们再来看看下面这几个运动雕塑作品

(4,5幅

抽象雕塑作品) 学生观察思考

师:说说这几个运动雕塑的特点? 作品是怎么来体现运动感的?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暂不总结)

引出动感 点、线、面{黑板展示

直线与曲线

直线与虚线(动感与速度感的对比) 方体与三角体的动感、速度对比, 节奏对比}

小结:动感的产生根源: 扭曲动感、指向动感、重复动感、倾斜动感、节奏动感(板书)

师:现在我们再重新来看看这几件雕塑作品,作品的动感是怎么体现的?

学生思考并回答。

总结: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了具像运动的几种表现形式动态的“瞬间凝固”、动态的“叠影重重”、动态的“夸张变形”。

以及抽象雕塑动感体现的根源(动感点、线、面)。其实我们的很多物象形态都充满着动感。接下来

我们就来实践下,做一个校园的运动小雕塑

实践:请大家打开各自的工具包,不同的小组不同的材料,请同学们根据材料的不同造型、质感,采用动感表现方法,制作一个运动雕塑(重点体现动感)

材料准备:

一次性杯子 2组

一次性筷子

锡纸

纸质碟子

牙签

铁丝、

作品展示, 学生自评

互评

推荐第4篇:运动教案

玩雪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四肢协调能力。

2、鼓励幼儿不怕寒冷,感受玩雪的乐趣。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玩雪的工具小铲、扫帚、小桶等。

2、场地准备:室外下雪中的操场。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看雪景,激发幼儿对雪的兴趣。

雪天真美呀!让我们一起说一首《雪花》的儿歌。

2、教师带领幼儿在操场跑步,做热身活动。

二、游戏活动

1、幼儿自由游戏,体验玩雪的快乐。

雪天里,雪花纷纷飘落,我们一起玩雪吧,看谁的玩法多!教师观察幼儿的多种玩法,并适时进行引导。

提示: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提醒幼儿尽量不要弄湿身体,注意安全。

2、教师请幼儿展示玩雪的方法。

比如,接雪、扬雪、踢雪、雪地打滚、在雪地里踩脚印、堆雪人、尝尝雪的味道。

3、教师讲解团雪球的方法,并带领幼儿投掷雪球。

我们先用手抓一把雪,再用双手用力按一按或捏一捏就能团出一个小小的雪球。小朋友可以将团好的雪球投到小桶里,看谁的雪球团的圆?看谁投掷的准?

4、启发幼儿使用玩雪工具合作滚成大雪球。

我们团的雪球有点小,怎么才能变大呢?我们一起用这些玩雪工具滚个大雪球好吗?

幼儿自由选择小铲、扫帚、小桶等工具,通过铲、挑、拎、扫合作滚雪球。

三、整理活动

小朋友们玩雪开心吗?害怕冷吗?让我们打扫一下身上的冰雪,回去暖暖身子吧!

大皮球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球的多种玩法,锻炼手眼协调能力。

2、体验与同伴一起玩游戏的快乐。活动准备 每人一个大皮球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小朋友手执皮球和老师一起活动身体。

二、游戏活动

1、自由探索大皮球的玩法。

大皮球可以怎样玩?如:拍球、抛球、踢球、滚球、顶球、传球。幼儿自由探索。我们一起去试一试吧。

2、分享玩皮球的方法。(1)幼儿两人一组玩滚球。 (2)两人一组玩抛球。 提示:注意球抛起的高度。 (3)拍球

提示:拍球时注意控制球的方向。 (4)踢球

提示:游戏时注意安全,避免摔倒或砸到其他小朋友。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将皮球放回原位,注意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小蚂蚁运粮食

活动目标

练习手膝着地爬行,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 活动准备:

沙包若干、黄筐两个、拱门两个,大的垫子两张,独木桥两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教师扮演蚂蚁妈妈,带领幼儿模仿蚂蚁的动作,带领小蚂蚁入场。

二、游戏活动

1、小蚂蚁过障碍

幼儿要根据老师的示范,自由的爬过“山洞”,走过“小桥”,来到空地。 提示:教师要注意幼儿爬行的方法,及时指导纠正。

2、小蚂蚁运粮食

幼儿分为两组进行游戏,每组从第一个幼儿开始,手拿“粮食”在起点处准备,当老师说开始时,幼儿要爬过山洞,走过小桥,然后跑到黄筐处,把“粮食”放到黄筐后,再按原路返回起点,第二名幼儿依此游戏。哪组粮食运的多,哪组获胜。

三、结束部分

幼儿随教师做放松活动。

推荐第5篇:适合儿童减肥的运动

适合儿童减肥的运动

少儿减肥的意义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现在的少年儿童有很多不好的现状:肺活量、耐力、力量、速度等多项体能指标明显下降,肥胖和超重广泛流行,视力低下率居高不下。究其原因分析认为:

一、现在是小学生学业压力较大,锻炼身体的时间经常会被一些文化课辅导班所挤占;

二、当下的青少年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过分强调安全意识一些体育项目在无法在体育课上正常开展;

三、现在很多学校的体育器材数量正逐步增加,但仍远远满足不了孩子们的需要;

四、很多家长对孩子们锻炼身体不够重视,导致很多孩子从小就没有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五、很多小学生怕苦、怕累的思想倾向严重,造成惧怕运动的心理。

六、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整天上网、看电视等。

七、独立性较差,不喜欢和其他陌生小朋友接触、不喜欢沟通。

现在交通越来越发达,私人汽车越来越普及,便捷的同时,运动量也随之减少;尤其是网络发达、电视普及,在家里静坐看电视玩游戏占去了小朋友大部分的业余时间!

如果家长朋友有上述问题的担心,我建议您可以通过运动来磨练他的意志力,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困扰!

少儿运动减肥的原则

儿童减肥不同于成人,在减少脂肪的同时,还必须保证体格和智力发育,因此,饥饿疗法,减肥药物或者使用减肥手术等流行的减肥方法都不适合肥胖儿童。

·运动减肥应当采用轻体育活动,即适宜的耐力运动,以增加人体内有氧代谢为原则; ·强调适合家庭特点,易于实行和坚持;

·减肥运动时间应相对较长,开始每天半小时,逐渐过度到每天1小时,运动应安排在吃饭半小时以后,最好天天运动,起码每周不少于5次。每次运动后能使身体微微见汗,而无心跳过速和过度疲劳感较适宜。

少年儿童减肥运动处方

(1) 首先要培养肥胖少年儿童对运动的兴趣。体育活动的内容应力求多样化、生动有趣,并且要符合肥胖少年儿童的年龄和性别特征。运动项目宜以移动身体为主,如长跑、散步、游泳、踢球、跳绳、跳皮筋、踢毽子、打乒乓球、健美操、接力跑,骑自行车和娱乐性比赛等,有条件者可在室内的跑步器或活动平板上锻炼。在运动过程中可以穿插一些游戏和小型比赛,以增加肥胖儿童对运动的兴趣。

(2) 肥胖儿童由于体重大、心肺功能差,运动强度不宜过大。以心率为标准,运动时应达到个人最高心率的60-70%,开始时心率要求可稍低些,如以100~110次/分为准;以耗氧量为标准,一般应取个人最大耗氧量的50~60%作为有氧运动强度的标准。

(3) 对肥胖儿童进行运动减肥,一是要减掉体内的脂肪,二是要培养其长期坚持运动的良好习惯,以求成年后达到正常体重。适当的运动频率可避免使肥胖儿对运动产生厌恶或害怕的心理而中止运动,一般每周锻炼3~4次为宜。运动减肥要持之以恒。肥胖少年儿童由于本身身体条件的限制,参加运动的主观能动性较差,家长要督促、引导,甚至共同参加。

(4) 根据儿童的肥胖程度、减肥目标、以及可行的运动强度和频率来安排运动持续的时间,从数月至数年不等。每次运动的时间不应少于30分钟,运动前应有10~15分钟的准备活动,运动后应有5~10分钟的整理活动。此外,选择运动时机也很重要。由于机体的生物节律周期性变化,参加同样的运动,下午与晚间比上午多消耗20%的能量,故而晚餐前2小时进行运动锻炼比其它时间更能有效地减少脂肪。

(5) 运动减肥的同时,要相应减少超量的睡眠。保证每天有9小时的睡眠即可,不能贪睡,避免体脂合成。

(6) 在肥胖儿童的日常生活中可以把扫除、叠被褥、涮洗餐具、洗自己的手帕和袜子等家务劳动作为活动身体的一项内容,这不仅是肥胖儿童运动减肥的方法之一,也利于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

运动虽然可以强壮体魄、降脂减肥,但运动减肥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因人而异。减肥者运动前一定要进行身体检查,如果患有严重的冠心病、高血压和肝炎、肾炎等疾病,不宜进行较大量的体育活动,要先治疗疾病,并选择行走、太极拳等和缓适宜的项目。

2.循序渐进。肥胖者平时缺乏体育锻炼,心肺功能和骨关节的灵活性都比较差,因此不宜一开始就大负荷运动,运动量应该循序渐进,逐步增加,一般需要2—4周的适应过程。

3.准备充分。每次锻炼前应该做一些准备活动,如活动上下肢、腰部,使踝关节、腿部肌肉和肌腱充分活动开,肺的气体交换增加,心脏输出的血液增多,以避免肌肉、韧带拉伤和心悸气短。

4.活动适量。运动量太小,达不到减肥目的,运动量过大会出现副作用,特别是伴有其它严重慢性疾病的肥胖者和老年人,一定要格外注意。。运动时不应该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脸色苍白等症状。运动后肌肉酸痛,睡眠、食欲正常。如果出现头痛、食欲不佳、失眠等症状,说明运动过量。

5.练后放松。放松活动又叫整理活动,每次运动结束后或运动间歇,做些走动、慢跑、深呼吸等节奏缓慢的活动,使心脏、呼吸、血压等尽快从运动状态恢复正常。

6.持之以恒。体育锻炼一定要坚持如一,不能想练就练,不想练就不练,练练停停无益于减肥与健康。儿童锻炼,家长应该督促,并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一、避免剧烈运动

剧烈运动对减肥无效而且无益。譬如利用跑步机跑步,举杠铃,踢足球以及一切的窜蹦跳跃,运动时间短,运动量大,人体的消耗量激增,这种消耗中占很大的比例的是糖和水份,极易产生饥渴,会不由自主地加大进食量。这类运动也不易坚持,当运动心率超过160次/分时,产生的疲惫感常常使人放弃运动,停停打打的结果当然是减肥无效。即使真的咬紧牙关,坚持到底的一般也是将全身的肌肉练得极为饱满,有力,也和东方女性传统的窈窕柔美相去甚远。

二、坚持有氧运动

慢性运动是有氧运动,具有强度低,有节奏、不易中断的特点,有利于减少皮下脂肪数目,缩小皮下脂肪的体积,适合消化和循环。例如散步、骑自行车、慢跑、游泳、打太极拳等等。

要求是

1、有足够的氧气参与,在室外最好;

2、必须坚持30~60分钟;

3、运动时心率小于150次/分。不宜做运动的时间:饥饿时,吃饭前,睡觉前。

另外,在家里也可坚持锻炼,例如深蹲练习,跳绳、利用椅子代替肋木前后踢腿等。

减肥运动一般分为以下三类:

⑴力量性运动:这类运动一般适于年龄较轻,身体强健,无心脑血管疾病,肺、肝、肾功能正常的肥胖者。运动内容包括仰卧位的腹肌运动,如仰卧起坐,双侧直腿上抬运动等,锻炼目的主要为减少腹部脂肪;俯卧位的腰背肌和臀肌运动,如双侧直腿后上抬运动等,锻炼目的为减少腰背部和臀部脂肪;哑铃操,锻炼目的为减少胸部和肩部脂肪。

⑵耐力性运动:包括快走、慢跑、骑车、游泳等。体力较差或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或肝肾功能不良者一般仅适于采用一般速度的步行,并在锻炼过程中,随时注意身体状况,量力而行。

⑶广播操、保健操或球类运动:可锻炼全身肌肉,老少皆宜。球类运动结合了耐力、速度和力量运动的特点,锻炼价值较大。常见的项目有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保龄球、踢毽子等。 课程安排

课程总时间:90分钟

课程安排:前45分钟:力量练习(主要有两大类,即克服外部阻力的练习(举哑铃、杠铃、拉橡皮筋等)和克服本身体重的练习(俯卧撑、推倒立、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等)。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按下面的要求安排少年儿童的力量训练:

8--12岁少年儿童,力量训练主要任务是发展机体各肌肉群,提高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力量,这个阶段只宜做动力性力量练习,使各部分肌肉交替工作,并以克服本身体重的力量训练为主(如下蹲、跳跃等),逐步过渡到借助一定重量的力量练习。

13--15岁少年儿童,正处在青春发育第一阶段,身高增长明显,肌肉的纵向增长比横向增长快,神经肌肉的协调性不高,力量增长缓慢。这一阶段仍应大量采用动力性力量练习(如哑铃,轻重的杠铃,轻器械练习,双人、多人的负重或对抗练习等),同时可逐步进行局部的静力性练习,但要注意避免给脊柱增加过大的压力,负荷量和强度也不宜过大。

16--18岁少年儿童,进入了青春期第二阶段,这时可加大力量练习,以促进肌肉横向发展,增大肌肉力量,但是必须注意正确的练习方法。这一阶段可以逐渐增加静力性练习,与动力性练习的比例保持1:3左右,负荷不宜过大。)

后45分钟采用有氧运动练习。(健步运动,慢跑,跳绳,徒步郊游等) 第一周:适应期:简单的力量训练加慢跑,健步走三十分钟,3公里 第二周:过渡期:简单的力量训练加慢跑,慢步走四十分钟,4公里

第三周到第六周正规训练:针对性力量训练加有氧训练一个小时以上不超过一个半小时。

健步运动

散步是一种运动,但由于运动量不足,往往不能达到减肥和健身要求,而健步运动则不同,根据测试,走完相同距离健步运动消耗的能量为散步的2倍。

时间、距离

开始每天半小时,步行3公里;第2周40分钟,步行4公里;第3周50分钟,步行5公里;第4周到第6周1小时,步行6公里,以后长期坚持。10岁以下儿童每天最终步行40分钟,4公里;10-13岁少年每天最终步行50分钟,5公里。

速度

原则上是每10分钟1公里,开始可以慢一些,以后逐渐达到要求。步行距离和速度,可以用运动后心率来掌握,一般心率不要超过安静时的150%为宜。

姿势

步子要迈得大一些,13岁以上儿童和成人每步应不小于70厘米。头微扬,上身稍向前倾,肩膀放松;双臂尽力向前、向上摆起来,呼吸均匀,精力集中;迈步时重心先脚跟后移至脚尖,要雄健有力。

爬楼梯运动

爬楼梯运动消耗的能量更多,因为除运动能消耗能量外,还要克服自身重力,如爬10层楼,就相当于把100多斤的体重提升30来米高,这部分能量消耗是相当大的。据测定,上下楼梯所消耗的能量相当于散步的5倍、游泳的2.5倍。

时间、距离

爬楼梯运动每次半小时,每天1-2次。要从小运动量开始,逐步达到要求。理想爬梯速度每分钟30-50个台阶,爬10分钟休息5分钟。运动后心率应在140次/分钟以下,以110-130次/分钟较适宜。

安全事项

肥胖者运动及协调能力均较差,应注意安全。运动时精力要集中,眼睛始终注视前方,抬脚要利落到位,落脚要稳定、准确和缓慢。

推荐第6篇:认识运动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参考系的概念,知道选取不同的参考系,观察同一事物结果可能会不同,并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2.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这都让学生从熟悉的常见现象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相互讨论,从中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 。 2.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建立理想化模型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心科技发展、勇于探索的精神.

2.体会物理规律与生活的联系,知道生活处处有物理。 3.通过本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课程的兴趣. 4.体会物理中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这是哲学辩证法的运用。

二、教学重点:

1)在某个参考系中,能够判断出事物的运动情况 2)理解建立质点意义。

三、教学难点:

1)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恰当的参考系 2)能根据实际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

四、教法: 1)、启发法教学

因为关于参考系的问题和质点的概念,其实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体会过,只是没有形成一个理论知识而已,所以我要借助学生早已熟悉的情景和经历过的事情启发学生,让他们更自然地接受参考系的概念。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有利于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2)、讲解式教学法

主要是讲清参考系和质点的概念,指出要注意的事项,解除学生在概念理解上的疑惑感。而且在巩固练习中,讲解一两道例题,让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

3)、讨论式教学法

为了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我会设置一些讨论,如通过对参考系的学习,你有什体会,有什么收获。学生可以从生活方面、哲学方面或者是物理方面等等谈谈,从而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扩大知识面

五、课时:一个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首先在屏幕上展示几张关于生活中常见的运动或静止的精美图片 老师:同学们,这几幅图片美吗?雄鹰展翅翱翔,流星瞬间滑落,这都是我们所说的“运动”。而“静止”呢,就像我们看见的巍巍青山,千年不动。其实这“运动”、“静止”不仅存在于大自然中,也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你们好好想想,说说我们周围的“运动”和“静止”的例子吧。

学生:跑步、打羽毛球等体育运动就是运动,我们坐在课室就是静止„„ 老师:恩,对了。但“运动”一词是我们日常生活说的,但在学术上说,这些都叫做“机械运动”。事物在空间中所处的位置发生变化,这就叫做机械运动 (在黑板上板书“机械运动”,在ppt上显示出机械运动的涵义)

老师:同学们,判断一个事物,是运动还是静止,我们是不是很容易说清楚呢?下面我们回忆一下。这是每个同学都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我们乘汽车,当公交停在站上,窗外的树,就像平时我们看见路边的树一样,是不动的,但当公交开动时,我们看见的路边的树,是怎样的呢?

学生:树是动的,往后退

老师:那就奇怪了?为什么都是同一颗树,怎么有时候我们看它是静止不动的,有时候看它就是动的呢?是不是有个前提条件呢?(停顿一下)当公交停时,我们看见的 树是静止的,当公交开动时,我们看见的树是运动的。其实我们所说的前提条件就是公交停止或开动。这前提条件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参考系”。

2、新授:

在ppt上打出参考系的涵义:任何运动都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就叫做参考系 老师:从刚才树和公交的关系,我们可以知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事物的运动情况就有可能不同。当我们选择停在站的公交,作为参考系,路边的树是静止的,当我们选择开动的公交作为参考系,路边的树是运动的。但是有同学可能会有疑问。我怎么不知道自己选了参考系呢?其实很多事情都是我们没意识去做的,物理学家就是注意到那些无意识动作,深入思考,归纳总结,才会得出一些理论知识。所以只要我们多多留心周围事物,细心观察,说不定我们也会发现一个新的知识。同学们,现在你们实操一下,看看一下几句诗描述的情景是以什么为参考系(播放ppt,显示出“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坐地日行八千里 ”等)请同学起来回答

同学:小小竹排江中游是以青山为参考系,巍巍青山两岸走是以竹排为参考系,坐地日行八千里是以太阳为参考系。

老师:很好。那请问你怎么判断的呢?能教教我们一些小技巧吗?

(若能回答上就好,不能老师就说。其实我们要判断参考系,很简单。只要我们假设那个就是参考系,我们就想象一下我们就在上面,我们不动,被选为参考系的,都是当做不动的。按照我们的日常所见,在那时我们看见的事物是运动还是静止,符不符合描述,若符合,那这个就是参考系,)若不符合,那就不是了。比如小小竹排江中游,一定是以青山为参考系吗?我们还可以认为是以河岸为参考系,因为我们站在河岸上看,也可以看见竹排游动。那同学们刚才我们是通过诗句描述事物的运动情况来判断哪个是参考系,那反过来,我们可不可以通过参考系来判断事物的运动情况呢?比如一位司机在开车时,如果我们以地面为参考系,司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如果我们以坐在车上的乘客为参考系,那司机又如何? 学生: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司机是运动的,如果以乘客为参考系,司机是静止的。 老师:恩,对了。要判断事物的物理运动情况,也是要按照我刚才所说的方法。当自己就站在参考系上,观看那个事物就行了。那同学们来分享一下自己的见闻,说说自己注意到的事物在不同的参考系中的运动情况是不同的

学生:„„(各抒己见,老师点评) 老师:同学们,好了,现在我来做总结,我们我们学习这个参考系,首先就要明白,要描述一个事物的物理运动情况,就必须选定一个参考系才可以说得明白,其次就是要学会判断哪个被选为参考系,而且能够根据参考系的选定,来判断事物的运动情况。而且要学以致用,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参考系,一般我们会选取合适的参考系来使描述事物的运动更加简单。比如选取地面作为参考系。这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会用到。还有同学们,我们刚才讨论那么多,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本来在我们眼里看到静止的事物在另一个参考系中,它就是运动的。比如青山相对地球是静止的,但是因为地球相对太阳会运动,所以青山以太阳为参考系是运动的。即使我们找到一个事物相对太阳是静止的,但是太阳相对银河系是运动的,那么那个事物也是运动的。更何况,我们整个宇宙也是在不断膨胀,所以我们找不到一个事物是绝对静止的。所以我们说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那说到宇宙,我们来回忆一下,晚上我们看见远处的星星,那星星就像一个点。对吧!(停顿一下)但是我们知道那星星就是类似太阳那样的恒星,不是一个点,它是有大小的,有形状、有质量的。但是我们怎么就当做一个点呢?

学生:因为那些对于我们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是影响不大,可以忽略不计。

老师:恩,这位同学说对了。我们刚刚说的那个点在物理学术上就叫做质点。当我们研究某一问题时,对影响结果非常小的因素常可忽略。我们是抓住主要特征,忽略次要因素,常建立一些物理模型,这是一种科学抽象。以前我们也接触过这样的物理模型,还记得吗?比如光滑的水平面、轻质弹簧。质点就属于这样的一个物理模型,如果在我们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物体上各部分运动的差异是次要的或不起作用的,就可以把它看作质点。比如:我们要研究刘翔跨栏的速度,我们要看刘翔跨栏的姿势吗?要刘翔的身高体重吗?那不需要的,我们只需关注刘翔跑步的时间和路程,计算就可以得出。不过如果我是刘翔的教练,我为了提高刘翔的跨栏速度,就要关注刘翔跨栏的姿势正不正确,符不符合他自身条件。所以当我们研究的问题不同,关注的方面就不同,就有了主次之分。如果物体的形状、大小对于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者影响很小,可以忽略。我们就可以把物体认为是一个质点。同学们想想,我手上的小球在哪种情况下可以当成质点的?在哪种情况不可以当做质点?(拿出小球) 学生:研究我跑步的速度,还有研究汽车的速度等

老师:好,下面我们来看看课后练习第三题。

3、总结:同学们,我们学习了这一节,要知道

1)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为了描述运动必须选择参考系。

2)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个运动,观察结果会有所不同。

3)质点是没有形状、大小、具有物体全部质量的点。这是一种科学抽象,一个物理模型 4)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于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者影响很小,可以忽略。我们就可以把物体认为是一个质点。

4、作业:《同步练习》认识运动这一节的练习

七、教学反思:

推荐第7篇:昆虫运动 教案

昆虫运动

教学目标

1、知道昆虫运动的足迹。

2、了解昆虫的外形特征。

3、学会制作七星瓢虫模型。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观察并了解昆虫的外形、形态特征与运动足迹。

二、难点:

1、了解昆虫的运动足迹。

2、制作七星瓢虫的模型。

教学准备

卡纸模型一套 双脚钉12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前课(

5分钟)

二、导入(3分钟)

(边出示ppt边讲述“昆虫运动会”的故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三、开始实验(15分钟)

1、①好了故事听完了现在谁能告诉我昆虫有哪些外形特征呢?

②学生:两对翅膀六条足一对触角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③观察的真仔细!那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一些昆虫的图片吧!(先观察静态图再观察动态图以便于先看外形再看运动足迹)。 ④(观看完)那谁能来说一说昆虫运动的足迹是怎样的呢?

⑤学生:是三条腿一动的方式来行走的。像“之”字型的足迹方式。

2、制作步骤

①将八条卡纸没有颜色的一面面对自己,将一样长的摆在一起,两条两条空开。

②将最长的两条标上数字“1”将第二长的两条标上数字二“2,”将剩下的四条一样长的观察将两个孔离的远的标上“3”将离得近的标上“4”,按顺序排好。

③分别找出一组1234标号的卡纸,将二号卡纸的第一个洞用双脚钉固定在一号最中间的孔上,将三号固定在一号最顶部的孔上,将四号固定在最底端的孔上,二号在左边三四号在右边,作为七星瓢虫的右侧腿。

④将另外一组1234号,也用同样的方式扣好,反之二号在右边,三四号在左边,作为七星瓢虫的左侧腿。

⑤最后将双脚钉安装在七星瓢虫的左右侧身体上再把左右侧腿重叠在一起安装上去。

⑥可以适当的将六条腿折叠一下,以使其更加逼真更好行走,七星瓢虫就模型做好了。

3、进行模型展示

四、重点知识回顾(5分钟)

1、外形特征

2、行走足迹

五、课后作业

将所学知识告诉父母和同学,并将作品展示给他们看。

推荐第8篇:运动生化教案

运动生物化学

绪 论

1.运动与身体化学组成(蛋白质、核酸、糖、脂类、无机盐和水)之间的相互适应规律。

2.运动过程中机体内物质和能量代谢及调节的规律。

3.为增强体质、提高竞技运动能力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方法运动性疲劳的消除和恢复,机能监控和评定,制定运动处方。

一、运动生物化学当前的任务

(一)运动与生物分子结构和功能

受体构型变化与激素的调节能力;葡萄糖、脂肪酸和某些氨基酸吸收转运与载体蛋白的关系等。

(二)运动时物质代谢的动力学研究 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体系:

无氧代谢过程磷酸原系统(ATP,CP);糖酵解系统;有氧氧化系统

(三)运动时代谢调控与运动能力 1.激素调节

(1)运动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2)运动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反馈调节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轴)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轴) 2.神经调节

2 神经递质的作用 3.酶调节

(1)激活或抑制细胞内酶活性

(2)影响酶分子的合成或降解,改变酶分子的含量 4.分子生物学与运动生物化学

二、运动生物化学的发展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一)运动生物化学与运动生理学的关系

(二)运动生物化学和运动医学的关系

(三)运动生物化学和运动营养学的关系

(四)运动生物化学和运动心理学的关系

(五)运动生物化学和运动训练学的关系

第一篇

生物分子概论

第一章

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的生物化学

第一节

一、概述

(一)

定义:糖类是一类含多羟基的醛类或酮类化合物的总称。 多羟基醛:葡萄糖

多羟基酮:果糖

(二)存在和分布

碳水化合物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分子,每年全球植物和藻类光合作用可转换1000亿吨CO2和H2O成为纤维素和其他植物产物。

如:•植物体85-90%的干重是糖。 细菌、酵母的细胞壁糖

3 结缔组织中的糖:肝素、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等 核酸的糖、脂多糖(糖脂)、糖蛋白(蛋白聚糖)中的糖 细胞膜及其他细胞结构中的糖 血型糖

食用糖:蔗糖

医疗用糖:葡萄糖及其衍生物,如葡萄糖酸的钠、钾、钙、锌盐等 绿色植物的皮、杆等多糖:纤维素 粮食及块根、块茎中的多糖:淀粉。 动物体内的贮藏多糖:糖元

昆虫、蟹、虾等外骨骼糖:几丁质

食用菌中的糖:香菇多糖、茯苓多糖、灵芝多糖、昆布多糖等。

(三)糖的化学组成

•主要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有些还有N、S、P等。 • 单糖多符合结构通式:(CH2O)n,

•符合通式的不一定是糖:CH3COOH(乙酸),CH2O(甲醛),C3H6O3(乳酸)

•是糖的不一定都符合通式:如C5H10O4(脱氧核糖),C6H12O5(鼠李糖)。

二、糖的分类

(一)单糖:凡不能被水解为更小分子糖的糖。

丙糖:甘油醛;

丁糖:赤藓糖

戊糖:木酮糖、核酮糖、核糖等

己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

(二)寡糖(低聚糖)

可以水解为其他糖的糖。一般由2~10个单糖分子缩合形成的糖

二糖:

蔗糖+水=葡萄糖+果糖;

乳糖+水=葡萄糖+半乳糖;

麦牙糖+水=葡萄糖+葡萄糖

4 三糖:棉籽糖

(三)多糖:可水解为多个其他单糖或其衍生物的糖。

淀粉、糖元、纤维素等。

三、糖的生物学功能

(一)概述

•供给能量:有氧氧化和无氧酵解

•机体的重要能源:糖代谢中间产物可转化为氨基酸、脂肪酸、核苷 •机体结构的重要组分:蛋白聚糖和糖蛋白为结缔组织、软骨和骨的基质的物质基础,糖蛋白和糖脂组成细胞膜

•细胞间的信息传递:膜糖蛋白与细胞的免疫、识别作用有关 •特殊生理功能的物质:激素、酶、血型物质为糖蛋白 •保护与润滑:粘膜与分泌物中含蛋白聚糖

(二)运动中糖的生物学功能 1.糖可储存和提供机体所需的能量 2.糖具有降低蛋白质分解的作用 3.糖可调节脂肪代谢 第二节

脂 类

一、脂类概述

生物脂类是一类范围很广的化合物,化学成分及结构差异极大,脂类定义的特点就是水不溶性(water insoluble)(即脂溶性,fat-soluble),因此,多数脂类都易溶于乙醚、氯仿、己烷、苯等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

(一)存在与分布

脂类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脂肪广泛分布于皮下组织、肠系膜、大网膜以及内脏周围和肌间组织中。类脂是生物膜的组成成分。

(二)化学组成

主要由碳、氢、氧组成,有些还含有氮和磷。

二、脂类分类

(一)单纯脂:指由脂肪酸和醇类所形成的酯;包括脂肪、油和蜡。 脂肪酸(Fatty acids) :碳链为4-36碳的羧酸,这些碳链在一些脂肪酸中为饱和脂肪酸,而其他的则含有一个或多个双键。 必需脂肪酸:维持人体正常生长所需而体内又不能合成的脂肪酸。其中的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为人体必需脂肪酸。

脂肪和油(Fats and Oils) :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甘油酯室温下为液体,被称为油(oil),多见于植物体,含饱和脂肪酸较多的甘油酯室温下为固体,被称为脂肪(fat),多见于动物体。

(二)复合脂类:由脂肪酸、醇类和其它物质组成的脂类物质。包括磷脂(甘油磷脂和鞘磷脂)和糖脂(脑苷脂和神经节苷脂)和脂蛋白等。

磷脂:为一类含磷的复合脂,广泛存在于动物的肝、脑、神经组织和植物的种子里。磷脂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糖脂:是糖、脂肪酸、含氮醇的复合脂,常与磷脂共存。是细胞膜及神经髓鞘的组成成分,也是构成血型物质和细胞膜抗原的重要组分。

6 脂蛋白:由蛋白质、脂肪、胆固醇、鳞脂等组成。是血液中脂类物质的转运形式。

(三)类脂:指一些理化性质与脂肪相似,不含结合脂肪酸的脂类物质。包括胆固醇、维生素D、类固醇激素等。

胆固醇是动物组织中最主要的固醇,神经组织及肾上腺中丰富,占脑固体物质的17%,人体发现的胆石几乎全是胆固醇,肝、肾、表面组织含量也相当多;植物中发现有类似固醇物豆固醇真菌中有麦角甾醇,细菌中极少含有胆固醇;一些激素和几乎所有的性激素都是固醇衍生物。

胆固醇的作用: (1)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2)特殊生物活性物质的前体: 胆汁酸在肠道内作为乳化剂使食物脂肪易于被脂肪酶所作用;各种类固醇激素是通过胆固醇C17侧链的氧化形成的;维生素D由胆固醇转化而来;固醇类物质还有一定的抗炎症作用;固醇的衍生物强心苷有治疗心脏病的作用。 (3)维持生物膜的正常透过能力; (4)组成神经髓鞘绝缘物质 (5)解毒

三、脂类的生物学功能

(一)概述

1 .类脂是机体组织的组成成分

生物膜中类脂占30~50%。主要是磷脂、胆固醇和糖脂。

7 2 .脂肪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和最大储能库

产能量为糖或蛋白质的两倍。储存时所占体积为糖原的1/4。 3.防震和隔热保温作用:水上运动。

4.脂溶性维生素的载体:控体重时补充维生素。5.甘油三酯贮存能量和保温

(二)运动中脂肪的生物学功能

1.提供长时间低强度运动(马拉松)机体所需大部分能量。

脂肪酸氧化时产生相同能量时耗氧量要比糖高出11%。 2 .脂肪氧化供能具有降低蛋白质和糖消耗的作用

高水平耐力性运动员对脂肪氧化分解的能力也高,运动时机体增大脂肪功能的比例,同样可降低糖的消耗,有效的提高运动成绩。 第三节

蛋白质、核酸

一、蛋白质

(一)蛋白质的化学组成

碳、氢、氧、氮和少量的硫。氮的平均含量为16%。 蛋白质含量=含氮量* 6.25 (二) 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人体不能自行合成,必需从外界摄取以完成营养需要的氨基酸。

(三)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1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指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量、排列顺序和连接方式。

8 肽键:由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与相邻氨基酸的α - 羧基脱去1分子水缩合而成的化学键。

二、肽键与肽链

1.概念: 肽键: 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缩

合形成的化学键

肽:氨基酸通过肽键相连而形成的化合物 2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蛋白质二级结构:指多肽链本身有规则的绕曲折叠,形成的重复性结构(螺旋 折叠)。维持二级结构的化学键为氢键。

氢键:是非共价键中键能最弱,但却是数目最多最重要的键。 蛋白质三级结构:在二级结构基础上,蛋白质多肽链借助各种次级键(氢键、盐键、疏水键、范德华引力、二硫键)的相互作用,进一步绕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立体形状的三级结构。系指一条多肽链内所有原子的空间排布,包括主链、侧链构象内容,即整条多肽链的三维结构。稳定维系三级结构的作用有:氢键、离子键、疏水键、二硫键和配位键。

疏水键:非极性基团为避开水相而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 盐键:即离子键,生理情况下,Asp 和 Lys 间可形成盐键。

此外, 二硫键、配位键也是维持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化学键由于多肽链中的各氨基酸残基的性质和排列顺序不同, 天然蛋白质可折叠、盘绕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9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两条以上具有独立三级结构的肽链通过非共价键聚合而成,每一条肽链称为一个亚基或亚单位,各亚基在蛋白质分子内的空间排布及相互关系称为蛋白质的四级结构。亚基可相同或不同,其聚合或解聚可有调节活性的作用。 蛋白质三维结构

•初级结构或一级结构——排列顺序(蛋白和DNA)

•二级结构——折叠和盘旋(氢键作用)蛋白质有两种二级结构:alpha螺旋和beta折叠;DNA为双螺旋

•三级结构——DNA为超螺旋;蛋白质则是形成3D结构(由侧链决定)——大多数蛋白质或多或少都是球形

(四)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1 酶的催化作用

2 组成有机体的结构成分 3 运载和储存 4 激素的调节作用 5 免役保护作用 6 作为受体传递信息 7 调节基因的表达 8 参与能量代谢

运输蛋白不是酶,但有活性位点,大部分在膜上,单细胞生物中,把营养运入,把废物运出;多细胞生物中,携带物质到处跑

、核酸

(一)核酸概述

10 1.核酸的分布和含量

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内。核酸占细胞干重的5~15%。 2.核酸的元素组成

除碳、氢、氧、氮外,还有大量的磷。磷平均约为9~10%。可用于测定核酸的含量。 3.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

一、碱基(base)

腺嘌呤

(adenine, A),鸟嘌呤

(guanine, G),胞嘧啶

(cytosine, C),胸腺嘧啶(thymine,T),尿嘧啶

(uracil,U)

二、戊糖

两类核酸的基本成分

(二)核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1.DNA

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在DNA分子上有很多基因,每个基因是决定是决定一个蛋白质或RNA的DNA片段,DNA结构上任一碱基的改变,都会导致蛋白质结构的改变,从而引起生物遗传的变异。所以,一切生物突变和进化都可以说是由于DNA结构改变而引起蛋白质改变的结果。 2.RNA

第二章

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的生物化学

第一节

一、概述

水是地球上最丰富的无机化合物,也是生物组织中含量最多的成分。

二、水平衡 水的摄入(来源) ①

饮水:

1200ml/d ②

食物:

1000ml/d ③

代谢水:

300 ml/d

(总量:

2500ml/d) 水的排出

⑴ 呼吸蒸发: 350 ml/d ⑵ 皮肤蒸发: 500 ml/d(非显性) ⑶ 粪便排出: 150 ml/d ⑷ 由肾排出: 1500ml/d

(总量:

2500ml/d) 一次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训练的排汗量可高达2000~7000毫升,------所以,要特别注意运动员的水平衡问题。 三 水的生物学功能

(一)构成体液

体液(体重60%),细胞外液(20%),细胞内液(40%),血浆(5%)

组织间液(15%)

(含量与性别、胖瘦、年龄有关)

(二)维持电解质平衡

分布和组成,渗透压,酸碱平衡及电荷平衡。

(三)促进体内化学反应

良好溶剂,促进电离,营养物质和代谢物的运输。

(四)调节和维持体温的恒定

比热、蒸发热和流动性

(五)润滑作用

关节(滑液)、食管和肠道(唾液),眼球(眼房液)。

(六)水与运动能力 第二节 无机盐

一、概述

无机盐约占体重的5%。

常量元素:钙、磷、钾、硫、氯、钠、镁。十分之几克到几克。 微量元素:铬、铜、氟、碘、铁、锰、铝、硒、硅、和锌等14种。 微克到毫克。

无机盐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1 构成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 如牙齿、骨骼; 2 维持机体的渗透压平衡,维持细胞内外物质交流; 3 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维护内环境稳定;

4 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保持其正常的应激能力; 5 调节酶和激素的活性,维持机体正常代谢。

二、人体无机盐的分布和组成

细胞内外液中无机盐的含量与分布有显著差别(P39.表2-2),其特点如下:

1、细胞内外液中阴阳离子总量相等,呈电中性。

2、细胞内外液电解质分布差异大:

外液:阳离子:Na+最多,

阴离子CI-、HCO3-最多

内液:阳离子K+最多,

阴离子Pro-、HPO42-最多

3、细胞内液电解质总量多于外液,但蛋白质含量高,故细胞内外液渗透压相当。

4、细胞外液中,细胞间液与血浆的总离子浓度及电解质含量很接近,差别在于血浆中蛋白含量高于细胞间液。

三、酸碱平衡

酸碱平衡:机体不断地代谢产生并食入酸性和碱性物质,通过一系列的调节机制将多余的酸性或碱性物质排出体外,使体液pH维持在恒定范围内的过程。

血浆pH:7.35-7.45,平均7.4,体液略低。 调节有三:

1、血液的缓冲作用

2、肺呼出CO2的调节

3、肾排尿的酸度

(一)体内酸、碱性物质的来源 1 .酸性物质的来源

(1)挥发性酸(H2CO3):体内物质生物氧化产生CO2,经肺排出,每日300-400L,相当于15mol H2CO3,为体内产生的最多的酸性物质。

14 (2)非挥发性酸(固定酸):体内的硫酸、磷酸、乳酸、酮体等。

(3)成酸食物—糖、脂肪、蛋白质

2、碱性物质的来源

体内代谢产碱较少、多为食物(成碱食物:蔬菜、瓜果)中获得的,外源性碱性物质(苹果酸盐和柠檬酸盐中的Na+、K+形成的碳酸氢盐)。

(二)缓冲系统在调节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1、血浆中主要的缓冲体系:

2、红细胞中主要的缓冲体系:

其中,碳酸氢盐缓冲系统含量最多,能力最强。在维持体液酸碱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血浆的酸碱度也直接取决于NaHCO3与H2CO3的浓度比值。正常情况下,NaHCO3与H2CO3的比例为20:1,此时血液PH为7.4,若比值改变,则pH随之改变。另外,比值还说明:机体对酸的缓冲力较强。机体调节酸碱平衡的过程就是通过对血液缓冲系统、肺部和肾脏的调节而实现的。其中,血液缓冲系统作用最快,但不能持续作用;呼吸系统较快,但只能调节碳酸的浓度而且影响因素较多;肾脏作用反应慢,但效能高、时间长,是最重要的缓冲系统。

四、几种重要的无机盐

(一)钙

占无机盐总量40%,99%以磷酸钙和碳酸钙形式存在于骨骼和牙齿。成人含钙总量约为1200克。

1、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

2、维持神经冲动的传递

3、参与血液凝固

4、调节酶的活性

5、作为第二信使

甲状旁腺激素、维生素D使其上升;降钙素使其下降。运动员(尤其控体重的女运动员)每日补充的钙量应比正常人略多。

(二)铁

成人体内含铁量为3.5-4.0克,其中70%以血红素形式存在于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及细胞色素中,其余大部分以铁蛋白的形式储存在肝脏、脾脏和骨髓中。

1 参与氧和二氧化碳的运输及酸碱平衡的调节。 2 为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等的组成部分。 运动员剧烈运动使铁丢失量增加,故需注意补充铁 (三) 氯和钠

成人体内钠总含量为克/每千克体重,机体对氯的需要量为钠的一半。成人每天有1.1~3.3克食盐即可满足需要。钠离子是胰液、胆汁、汗液和眼泪的组成成分,与肌肉收缩和神经功能关系密切;氯离子被用于产生胃中盐酸,有助于维生素B12和铁的正常吸收。参与淀粉酶的激活,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运动员运动时大量出汗,盐分丢失较多,可致软弱无力,易疲劳,严重时会发生肌肉痉挛、恶心、头痛等。

(四)钾

约占无机盐总量的5%,2g/Kg BW;其中:98%在细胞内液,2%在细胞外液。 2-4g/天 。维持细胞内适宜的渗透压、酸碱平衡和营养素出入细胞;参与糖原和蛋白质代谢,维持细胞内某些酶的活性。运动员在高温下运动时,大量出汗可增加钾的丢失,但正常膳食可满足这一需求。 第三节

维生素

一、概述

脂溶性: A、D、E、K 水溶性: 维生素C、B1(硫胺素)、B2(核黄素)、PP(烟酸) B6(吡哆醇)、B12(钴胺素)、生物素、泛酸、叶酸 水溶性维生素与辅酶

维生素

辅酶形式

B1

B2

PP

TPP FMN、FAD NAD、NADP

辅酶的主要作用

参与递氢

参与递氢

转氨基等

参与羧化反应

B6

磷酸吡哆醛

生物素

与酶蛋白结合

泛 酸

HSCoA

转移酰基

叶 酸

FH4

一碳基团转移

B12

甲基--B12

转甲基酶的辅酶

二、与运动关系密切的维生素

(一) 维生素B1 作用机制:为糖代谢中丙酮酸脱氢酶的辅酶组成成分。参与已酰胆碱的合成与分解

与运动的关系:当充足时,可促进运动时糖原有氧代谢,提高速度和耐力,加速运动后血乳酸消除。

缺乏后果:运动时乳酸堆积增多,机体容易疲劳,并可能影响心脏功能。

(二)维生素B2(FMN,FAD)

作用机制:构成体内氧化还原酶辅基,为氢传递体。与细胞内呼吸功能关系密切。

与运动的关系:运动员缺乏此维生素时,直接影响骨骼肌代谢能力,引起肌收缩无力,耐久力下降。

(三)维生素PP(NAD+,NADP+)

作用机制:构成体内脱氢酶的辅酶,在生物氧化过程中起着传递氢的作用。参与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供能。

与运动的关系:与运动员的有氧和无氧耐力有关,在运动后参与合成代谢,与恢复能力有关。

(四)维生素B6(磷酸吡哆醛)

作用机制:氨基酸脱羧酶的辅酶,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代谢。 与运动的关系:与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有关。

(五)维生素C 18 作用机制:维生素具有很强的还原性,有可逆的氧化还原作用,参与肌酸和蛋白质的代谢。

与运动的关系:长时间运动后,引起组织维生素C降低,并可能引起白细胞吞噬能力下降。维生素C有提高耐力,消除疲劳和促进创伤愈合的作用。

(六)维生素A

作用机制:是形成眼视网膜中视紫质的原料,具有保护角膜上皮,防止角质化的作用。

与运动的关系:缺乏时,肾上腺皮质发生萎缩和性功能紊乱,因此,要求视力集中的运动员适当补充。否则会影响运动能力。

(七)维生素E 具有抗氧化,防止肌肉萎缩等生物学作用,从而提高肌肉耐力。

第三章

生物化学过程的调节物质

第一节

一、概述

概念:酶是由生物细胞所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 (一)

酶催化反应的特点 1. 酶的高度催化效率 2. 高度专一性

(1)定义: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底物,发生一定的化学变化, 生成一定的产物。

19 (2)类型:

绝对特异性:作用于一种底物进行专一反应,生成一种特定产物。 相对特异性:作用于一类化合物或一种化学键。如脂肪酶、磷酸酯酶和蛋白水解酶等。

立体异构特异性:只能催化一种立体异构体进行反应,或产物是一种立体异构体。 3. 不稳定性

强酸、强碱、重金属盐、有机溶剂、高温、紫外线 4.酶的可调控性 (1)激素的调节作用

(2)底物与代谢产物的调节作用。

酶活性的调节:抑制和激活。

酶含量的调节:诱导、阻遏和降解

二、酶的化学组成和活性

(一)酶的化学组成 单纯酶:仅由氨基酸组成 结合酶:蛋白部分,辅助因子

(二)酶活性

• 酶活性:酶催化底物反应的能力,以酶促反应速度来衡量。 • 酶活性单位:在酶作用的最适条件下,25C,1分钟内催化1.0微摩尔底物发生变化所需的酶量。

20 • 长期接受运动训练后,体内某些酶的活性可随之发生适应性的变化,使代谢能力改善,运动能力得以提高。

三、同工酶和限速酶

(一) 同工酶

指催化同一个化学反应,但酶分子本身的结构、组成有所不同的一组酶。

(二)限速酶

在代谢体系中活性最低,又易受某些特殊因素调控,造成整个代谢体系受影响的酶。

四、人体的主要代谢酶系

(一)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主要酶系 胞液:糖酵解酶系; 脂肪酸合成酶系

胞液和线粒体内:糖异生酶系; 尿素合成酶系 线粒体内膜:呼吸链酶系

线粒体基质内:三羧酸循环酶系; 脂肪酸氧化酶系;酮体生成酶系

(二)血清酶 1.血清酶的来源

功能性酶:脂蛋白脂肪酶、凝血酶等,在血液中发挥重要催化功能。 非功能性酶:来源于机体各组织器官,在血液中不发挥催化功能,但可反映有关脏器细胞被破坏的情况。

由于运动引起内环境的急剧变化时,血清中多种酶的活性表现出相对提高。

21 2. 运动对血清酶的影响

超长时间运动时血清酶升高,最明显的是CK,可达正常值的5~10倍,训练水平较高者,峰值出现在运动后24~36小时。 3.运动引起血清酶活性升高的机理

(1)肌纤维收缩产生的牵拉能提高细胞膜的通透性;

(2)运动时肌肉缺氧、钾离子升高、乳酸增多,血糖含量下降和ATP水平降低均能加速细胞内酶的代谢,促使酶分子入血。

(三)酶对运动的适应 1.酶催化功能的适应

受激素、底物或产物调节,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但维持时间较短。

2.酶含量的适应

受激素、底物或产物可诱导酶的合成,所以,在运动后较晚出现,但持续时间较长。 第二节 激素

一、概述:激素是内分泌细胞合成的一类化学物质,这些物质随血液循环于全身,并对一定的组织或细胞发挥特有的效应。激素发挥作用的时效性:

1 快速反应类型: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等。 2 慢反应类型:醛固酮、甲状腺素、抗利尿激素等。 3 滞后反应类型: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等。

二、激素对运动时的代谢调节

22

(一)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1.促进心输出量

2.促进肝糖原分解释放葡萄糖入血,升高血糖。(1)对肌糖原分解的影响大于对肝糖原的影响; (2)抑制肌细胞吸收血糖,有利于肌细胞利用脂肪酸; (3)刺激胰高血糖素分泌,抑制胰岛素分泌。

(二)胰高血糖素

(1)激活糖原分解和抑制糖原合成 (2)抑制脂肪酸合成 (3)激活糖异生

(三)胰岛素

(1)促进血糖进入肌细胞,激活肌糖原合成代谢 (2)抑制肝糖异生作用,促进脂肪酸合成

(3)促进肌细胞吸收氨基酸和蛋白质合成,抑制细胞内蛋白质降解。

(四)生长激素 (1) 促使RNA合成; (2) 促进糖异生作用;

(3) 促进氨基酸进入肌细胞,加速蛋白质合成。

第二篇 运动时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及其调节

本篇主要介绍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能源物质氧化分解的一般途径,人体内能量代谢的基本规律,运动过程中骨骼肌内供能系统的供

23 能特点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以及糖、脂肪、蛋白质在运动中的代谢特点、供能地位和生物学作用及代谢调节。

第四章 运动时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人体生命活动过程是一个消耗能量的过程,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是维持生命活动、保证运动供能的前提。

•运动时人体内尤其是骨骼肌能量消耗增多,而骨骼肌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

•糖、脂肪和蛋白质是人体的三大细胞燃料,经生物氧化将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转换成三磷酸腺苷ATP,以保证ATP供能的连续性。 •本章着重阐述骨骼肌利用ATP和合成ATP的代谢过程。 第一节 能量代谢概述

生物体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不断进行新陈代谢活动。物质代谢是指生物体内进行的各种化学反应过程的总称。能量代谢是指伴随物质代谢过程发生的能量吸收、储存、转移、释放和利用的过程。•能量代谢的核心物质是ATP。 几个重要基本概念的介绍:

一、高能化合物:一般将水解时释放的标准自由能高于20.92KJ/mol(5千卡/摩尔)的化合物称为高能化合物。举例:ATP、CP、AD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1,3-二磷酸甘油酸、琥珀酰辅酶A等。

二、生物氧化

(一)概念

24

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

特点:1.40%的能量用于合成ATP,60%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发。

2.主要在细胞的线粒体上进行。3.能量逐级释放。 4.需要适宜的反应条件。

(二)生物氧化的途径

由许多酶促反应有组织、有秩序、依次衔接起来的连续化学反应。各种营养物质进行生物氧化都有共同的规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释放能量很少,仅为其蕴藏能量的1%以下,且以热能形式散失,不能储存。

• 第二阶段:能量释放占总能量的1/3,且可以生成ATP。 • 第三阶段:是氧化分解代谢的最后通路,2/3的能量在此阶段释放,是生成ATP最多的环节。 •1.生物氧化中水的生成

• 生物氧化中水的生成是通过呼吸链完成的。 呼吸链指在线粒体内膜上一系列递氢、递电子体按一定顺序排列,构成的一条连锁反应体系。此反应体系与细胞摄取氧的呼吸过程有关。代谢物脱下的氢经呼吸链与被激活的氧结合成水,在此过程中有能量的释放。线粒体内重要的呼吸链有两条:NADH氧化呼吸链和琥珀酸氧化呼吸链。 •2.生物氧化中ATP的生成

25 •

生物氧化过程中ATP的生成有两种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指直接由代谢物分子的高能磷酸键转移给ADP生成ATP 的方式。如1,3二磷酸甘油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琥珀酰辅酶A。

氧化磷酸化指代谢物脱下的氢经呼吸链过程氧化最后生成水同时伴有能量的释放,使ADP生成ATP的过程。

氧化磷酸化反应中生成ATP的数量及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可由P/O比值来确定。P/O比值指在形成ATP时每消耗1摩尔氧原子所消耗无机磷的摩尔数。•NADH的P/O值是3,即生成3分子ATP,FADH2的P/O值是2,即生成2分子ATP。 3.生物氧化中二氧化碳的生成

生物氧化中二氧化碳由有机酸脱羧反应生成。 第二节 三磷酸腺苷ATP 骨骼肌收缩时其能量来自ATP分子的分解反应,ATP是骨骼肌收缩的直接能源物质。

一、ATP的分子结构生物学功能

(一)ATP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ATP分子由一个腺嘌呤、一个核糖和三个磷酸基团组成,其末端的两个磷酸酯键为高能磷酸键。 (二)ATP的生物学功能 1.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

26

ATP-ADP循环是人体内能量转换的基本方式,它维系着能量的释放、储存和利用。 2.合成磷酸肌酸

ATP+C→ADP+CP 3.参与构成一些重要辅酶 4.提供物质代谢时需要的能量

二、运动时ATP的利用和再合成途径

(一)运动时肌肉ATP的利用途径 运动时肌肉ATP利用的部位和作用:

(1)肌动球蛋白ATP酶消耗ATP,引起肌丝相对滑动和肌肉收缩做功;

(2)肌质网膜上钙泵消耗ATP转运Ca2+ ,调节肌肉松弛; (3)肌膜上钠泵消耗ATP转运Na+/K+,调节膜电位。

(二)ATP再合成途径

肌细胞有三条供能系统,构成运动肌能量供应体系: (1)高能磷酸盐如磷酸肌酸分解构成磷酸原供能系统; (2)糖无氧分解构成糖酵解供能系统;

(3)糖、脂肪、蛋白质有氧氧化构成有氧代谢供能系统。 第三节 运动时骨骼肌供能系统

一、磷酸原供能系统

27 •

ATP、CP分子内均含有高能磷酸键,在代谢中均能通过转移磷酸基团的过程释放能量,故将ATP、CP合称磷酸原。由ATP、CP分解反应组成的供能系统称为磷酸原供能系统。

(一)磷酸肌酸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1.磷酸肌酸的分子结构

磷酸肌酸CP是肌酸C的磷酸化形式。 2.磷酸肌酸的功能

高能磷酸键的储存库。•CP+ADP→C+ATP 组成肌酸-磷酸肌酸穿梭系统。

将线粒体内有氧代谢释放的部分能量转移到细胞质内,即将能量从产能部位转运到利用能量的部位。

(二)运动时磷酸肌酸供能 1.磷酸原系统供能过程

ATP+H2O→ADP+Pi+能量

ADP+ADP→AMP+ATP

CP+ADP→C+ATP 2.磷酸原系统供能特点

• 最早被启动,最快被利用,具有快速供能和最高功率输出的特点;最大功率输出可达.6-3.0mmol/kg干肌/s,可维持最大强度运动6-8秒,在短时间最大强度或最大用力运动中主要供能;与速度或爆发力运动关系密切,如短跑,投掷,柔道,举重等运动项目 3.不同强度运动时磷酸原储量的变化

28 •

极量强度运动至力竭时CP储量接近耗尽,达安静时的3%以下,ATP储量不会低于安静值的60%。75%最大摄氧量持续运动至疲劳时,CP储量可降到安静值的20%左右,ATP的储量略低于安静值。低于60%最大摄氧量强度运动时,CP储量几乎不下降。

4.运动训练对磷酸原系统的影响

运动训练可明显提高ATP酶的活性,可加快ATP的利用和再合成的速度。速度训练可提高CK酶的活性,提高ATP的转换速率和肌肉的最大功率输出,有利于运动员提高速度素质和恢复期CP的重新合成。运动训练可使骨骼肌CP储量明显增多,提高磷酸原供能时间。运动训练对骨骼肌内ATP储量影响不明显。

二、糖酵解供能系统

糖原或葡萄糖无氧分解生成乳酸的过程,并合成ATP的过程称为糖的无氧代谢,又称为糖酵解。糖酵解供能的基本过程见下图。糖酵解反应在细胞质内进行,由12步连续的化学反应组成。糖酵解中ATP的生成 有两个部位。

ATP生成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

ATP生成数量:每分子葡萄糖经糖酵解净生成2分子ATP,每个葡萄糖单位肌糖原经糖酵解净获3分子ATP。 * 运动时糖酵解供能

在以最大强度运动6-8秒时CP成为主要的供能物质,同时糖酵解被激活,肌糖原迅速分解参与供能。在全力运动30-60秒时

29 糖酵解可达最大速率,其输出功率为1毫摩尔~P/千克干肌/秒,约是磷酸原的一半。糖酵解的主要基质是肌糖原,当以最大速率进行短跑至力竭时肌糖原储量消耗不足一半。糖酵解供能系统在运动中可维持的运动时间较长,是30秒至2分钟以内最大强度运动的主要供能系统。在速度和速度耐力项目中起主要供能作用。

三、有氧代谢供能系统

在氧气的参与下,糖,脂肪和蛋白质氧化生成CO2和H2O的过程称为有氧代谢。糖有氧氧化供能指在氧存在的情况下,糖原,葡萄糖和乳酸的有氧氧化,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 糖有氧氧化的基本过程 •(1)细胞质内反应阶段

•与糖酵解生成丙酮酸的完全相同。 •(2)线粒体内反应阶段

丙酮酸→乙酰辅酶A(在丙酮酸脱氢酶系的作用下氧化脱羧) •

乙酰辅酶A与草酸乙酸缩合成柠檬酸进入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运转一周的净结果是氧化1分子的乙酰辅酶A生成12分子的ATP。每分子葡萄糖有氧氧化可净获得36或38分子ATP

(二)脂肪酸氧化供能 1.脂肪水解

•1分子TG→甘油+3分子脂肪酸 2.甘油的分解代谢

30 •

甘油只在肾脏,肝脏等少数组织被氧化利用,直接为肌肉供能的意义不大。

3.脂肪酸的分解代谢 •(1)脂肪酸活化

•在线粒体外膜脂肪酸与辅酶A结合生成脂肪酰辅酶A。 •(2)脂肪辅酶A进入线粒体

•借助于线粒体内膜上肉碱转运机制被转运至线粒体内。 •(3)脂肪酰辅酶A的β-氧化

每一次β-氧化,包括脱氢,水化,再脱氢,硫解四步连续的反应过程,最终将β-碳原子氧化成一个新的羧基。脂肪酸氧化的ATP生成数,以硬脂酸为例ATP的生成数是147。

(三)蛋白质氧化供能

蛋白质首先分解成氨基酸,氨基酸再脱去氨基生成相应的酮酸。脱去氨基的方式是转氨基和氧化脱氨基作用。

转氨基作用:由某一氨基酸与α-酮戊二酸进行氨基转移反应,生成相应的α-酮酸和谷氨酸,催化转氨基作用的酶是转氨酶。 •

氧化脱氨基作用:由转氨基作用生成的谷氨酸在谷氨酸脱氢酶的作用下经脱氢,水化反应生成氨和α-酮戊二酸的过程。

联合脱氨基作用:当转氨基作用与谷氨酸氧化脱氨基作用联合进行时,使氨基酸脱掉氨基生成相应的α-酮酸和氨称为联合脱氨基作用。生成的α-酮酸可经不同环节加入三羧酸循环,进而彻底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生成ATP,这是氨基酸氧化分解中可提供能

31 量的部分。联合脱氨基作用主要在肝,肾组织中进行。α-酮酸还可重新合成非必需氨基酸,并可转变为糖和脂肪。骨骼肌,心肌内存在嘌呤核苷酸循环的脱氨基方式。

(四)三大细胞燃料代谢的相互关系 1.分解代谢中的关系

•末端循环的共同途径是三羧酸循环 2.三者之间的相互转化

在体内糖极易转化为脂,脂肪分子中仅甘油部分可经糖异生作用转换为糖。

糖可经氨基化合成非必需氨基酸,生糖氨基酸可转变为糖。 •

生酮氨基酸可合成脂肪酸,机体几乎不利用脂肪合成蛋白质。

(五)运动时的有氧代谢供能

糖的有氧代谢供能特点为最大输出功率约为糖酵解的一半,可满足1-2小时的大强度运动。脂肪氧化的最大功率输出仅为糖有氧氧化的一半,储量丰富,可供运动的时间理论上不受限制,是中低强度运动时的主要基质。蛋白质在长于30分钟的激烈运动中参与供能,但最多不超过总供能的18%。

有氧代谢供能是数分钟以上耐力性运动项目的基本供能系统,同时提高有氧代谢能力对改善运动肌代谢环境和加速疲劳消除起着重要作用,对速度和力量型项目运动员同样重要。 第四节 运动时能量的释放和利用

一、运动时供能系统的动用特点

32

(一)人体骨骼肌细胞的能量储备

表 人骨骼肌细胞的能量储备(70kg体重)

供能物质

储量(mmol/kg干肌) 可利用的能量

ATP

24.6

9.8

CP

76.8

61.4

Gn

365

100/14200

TG

48.6

24520

(二)供能系统的输出功率

各种能源产生高能磷酸基团的最大速率

能源利用

最大输出功率(mmol~p/kg干肌/秒)

可供运动时间 CP

1.6~3.0

6~8秒

Gn糖酵解

1.0

30~60秒达最大速率

可维持运动2~3分钟

Gn有氧氧化

0.

5 1.5~2小时 FFA有氧氧化

0.25

不限时间

(三)供能系统的相互关系

运动中基本不存在一种能量单独供能的情况,肌肉可以利用所有能量物质,只是时间,顺序和相对比例随运动状况而异,不是同步利用。最大功率输出的顺序,由大到小是:•磷酸原系统>糖酵解系统>糖有氧氧化>脂肪酸有氧氧化,且分别以近50%的速率依次递减。当以最大输出功率运动时,各系统能维持的运动时间是磷酸原供极量强度运动6-8秒,糖酵解系统供最大强度运动30-90秒,

33 可维持2分钟以内,3分钟以上的运动能量需求主要依赖于有氧代途径。在超过30分钟的激烈运动中蛋白质也参与供能,但供能量不超过总能量的18%。运动时间越长强度越小,脂肪氧化供能的比例越大。

运动后ATP,CP的恢复和乳酸的清除要依靠有氧代谢系统才能完成,有氧代谢供能是运动后机体恢复的基本代谢方式。

二、不同活动状态下供能系统的相互关系

(一)安静时

骨骼肌内能量消耗较少,ATP保持高水平,肌细胞内以游离脂肪酸和葡萄糖的有氧氧化供能,且线粒体内氧化脂肪酸的能力大于糖的氧化能力。

(二)短时间激烈运动

骨骼肌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在极量运动时以ATP,CP供能为主,在超过10秒的运动中糖酵解供能的比例增加。 •

(三)大强度运动

机体总体上基本依靠有氧代谢供能, 部分骨骼肌由糖酵解合成ATP。

(四)长时间低强度运动

以脂肪酸供能为主,但运动开始时CP和糖酵解供能直到有氧代谢能力充分调动起来为止。

总之,短时间激烈运动时(10秒以内)基本上依赖ATP,CP储备供能,长时间中低强度运动时以糖和脂肪酸有氧代谢供能为

34 主,运动时间在10秒-10分钟以内执行全力运动时,所有的能源储备都被动用,运动开始时ATP,CP被动用,然后糖酵解供能,最后糖原,脂肪酸和蛋白质有氧代谢也参与供能。运动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骨骼肌等组织细胞内有氧代谢速率仍高于安静时水平,它所产生的能量用于运动时消耗的能源物质的恢复。

第五章

运动与糖代谢

第一节 肌糖原与运动能力

一、影响肌糖原储量的因素

肌肉部位:不同个体同一部位肌糖原储量相同,同一个体不同部位肌糖原储量不同。

肌纤维类型:快肌略高于慢肌

运动训练水平:训练水平越高,通常肌糖原也越高。 饮食状况:正常糖原含量的肌肉对饮食糖的敏感性较低。

二、影响运动时肌糖原利用的因素

运动强度、持续时间与肌糖原利用:运动强度增大,肌糖原消耗速率相应增大

1、在90%~95%最大摄氧量以上强度运动时,肌糖原消耗速率最大。

2、在65%~85%最大摄氧量强度长时间运动时,肌糖原消耗总量最大。

3、以30%最大摄氧量强度运动时,肌糖原很少利用。训练水平:

35 耐力训练水平可以提高肌肉氧化糖和脂肪酸的能力。高训练水平的人,执行定量负荷运动时,肌糖原氧化速率减慢。在进行大强度亚极量运动时,肌糖原分解速率相对较快。 肌纤维类型:

I

有氧化氧化型:肌糖原利用随强度增大而减少 IIa 酵解氧化型:肌糖原利用随强度增大而增大 IIb 酵解型:肌糖原利用随强度增大而增大 饮食:

赛前适量补糖:减少肌糖原的消耗,赛前增加脂肪酸的利用:节省肌糖原的消耗 环境温度的影响:

气温影响人体的代谢速率和代谢底物的选择 低氧分压:

缺氧——糖酵解供能比例增加,高原训练初期,肌糖原利用增加

三、肌糖原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有氧运动能力与肌糖原储量 无氧运动能力与肌糖原储量

第二节

血糖与运动能力

一、概述

(一)血糖浓度

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称为血糖。

正常空腹血糖浓度为3.89~6.11mmol/L

36

低血糖范围:

高血糖范围:>7.2 mmol/L

二、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三、血糖的生物学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供能物质。 血糖是红细胞的唯一能源。 血糖是运动肌的肌外燃料。

四、血糖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短时间激烈运动时,血糖在运动时供能的地位很小;长时间运动时,血糖可能成为重要的限制运动能力的因素;中枢神经系统因血糖供能缺乏而出现中枢疲劳;影响红细胞能量代谢,使氧的运输能力下降;由于运动肌外源性糖供应不足导致外周疲劳而使运动能力下降。 第三节

肝脏释放葡萄糖与运动能力

一、安静时肝葡萄糖释放

(一)安静时肝糖原分解:占肝葡萄糖释放的70%

(二)安静时糖异生作用:占肝葡萄糖释放的25~30% 糖异生:在肝脏中,有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和糖原的过程。区别糖异生和糖酵解

二、运动时肝葡萄糖释放

(一)短时间大强度运动:以肝糖原分解为主 ,约占肝葡萄糖释放的90%左右。

(二)长时间大强度运动时:肝糖原分解速率增加,但时间越长,糖

37 异生的比率逐渐增加。

(三)运动时糖异生作用:不同时间糖异生基质成分的变化:40分钟以内:以乳酸为主;40分钟左右:以生糖氨基酸为主;40分钟以后:以甘油为主

三、膳食对肝糖原贮备量的影响因素

肝糖原主要受饮食糖含量的影响,一天低糖饮食,肝糖原含量可降到最低水平;而高糖饮食可使肝糖含量达大最高水平。摄取果糖在肝内合成糖原的能力比葡萄糖高3~4倍。 第四节

乳酸与运动

一、运动时乳酸生成的机理 1.安静时乳酸的生成

2.短时间极量运动乳酸的生成 3.亚极量运动时乳酸的生成

4.中、低强度运动开始时乳酸的生成

二、乳酸的消除

(一)乳酸消除的基本途径

(二)运动时乳酸代谢 氧化占55%~70% 糖异生:Gn

(三)乳酸消除的生物学意义

38 §提供氧化底物。

§通过糖异生维持血糖浓度。

§改善肌细胞内环境,维持糖酵解反应继续继续。

三、乳酸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乳酸生成与运动能力 •乳酸消除与运动能力

第六章 运动与脂肪代谢

运动时脂肪可以参加能量代谢,脂肪的供能地位主要与血浆游离脂肪酸的作用分不开。血浆游离脂肪酸可以为多种器官和组织供能,也是安静与运动时骨骼肌的主要供能物质之一。 第一节 运动与脂肪代谢

一、概述

(一)长时间运动时骨骼肌细胞燃料的选择 糖原的优缺点:

耗氧量少,缺氧时可进行无氧代谢 分解速度快,输出功率较高

相同量的糖原释放能量可合成的ATP比脂肪少 在体内储存时所占体积较大,储量较少

长时间运动时可维持运动时间受肌糖原储量的影响 脂肪的优缺点:

耗氧量高,分解速度慢,输出功率低

39 可合成ATP的量多

在体内储存时所占体积较小,储量丰富

长时间运动时可维持运动时间理论上不受脂肪储量的影响

(二)运动时脂肪的供能作用

§短时间激烈运动时:肌肉基本不利用脂肪酸,磷酸肌酸和肌糖原是肌肉的主要供能物质。

§当大于60%-65%最大摄氧量强度少于60分钟的运动中:机体以糖的有氧和无氧代谢为运动肌的主要供能物质。

§当低于60%-65%最大摄氧量强度的长时间运动中:机体以脂肪为运动肌的主要供能物质。

(三)运动时脂肪参与供能的形式和来源 运动时脂肪参与供能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完全氧化:在心肌,骨骼肌等组织中,脂肪酸完全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这是脂肪供能的主要形式。

不完全氧化:在肝脏中脂肪酸不完全氧化生成中间产物酮体,参与脂肪组织脂解的调节。

糖异生:在肝,肾细胞中甘油作为非糖物质经过糖异生途径转变成葡萄糖,对维持血糖水平起重要作用。 * 参与骨骼肌供能的脂肪酸来源

有三个部位的脂肪经水解途径产生脂肪酸,并提供给运动肌氧化供能 (1)脂肪组织储存的脂肪

(2)循环系统即血浆脂蛋白含有的脂肪

40 (3)肌细胞中的脂肪

运动时人体基本上不利用肝脏内储存的脂肪

二、运动时脂肪分解代谢

(一)脂肪组织中脂肪分解 1.脂肪酸动员

脂肪细胞内储存的脂肪经脂肪酶水解释放出脂肪酸,供给全身各组织摄取利用。 2.脂肪分解

脂肪细胞内TG受一系列脂肪酶催化水解最终生成甘油和脂肪酸。甘油三酯脂肪酶所催化的过程是调节脂肪酸动员的限速步骤。 3.脂肪组织释放脂肪酸和甘油

在脂肪细胞中脂肪水解所产生的甘油基本上全部被释释放入血,经血液循环运输到肝脏等组织进一步代谢。脂肪酸只有部分被释放入血,大部分在脂肪细胞内直接参与再酯化过程,称为甘油三酯-脂肪酸循环。释放入血的脂肪酸水溶性较差,立即与血浆清蛋白结结合以增加水溶性。每分子清蛋白可结合10分子脂肪酸。

(二)血浆甘油三酯分解 1.血浆脂蛋白与甘油三酯

血浆中的TG是与磷脂,胆固醇,胆固醇酯和载脂蛋白以不同比例结合而存在,共同构成脂蛋白。按密度可将脂蛋白分为四类:

它们分别是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nCM中含TG比例最高,含蛋

41 白质量最少,nHDL中含蛋白质含量最高,TG含量最少。 2.血浆脂蛋白中TG的分解

在LPL的催化作用下,血浆脂蛋白中的TG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水解出的脂肪酸立即以血浆清蛋白为载体生成游离脂肪酸,被各组织器官摄取和利用。 3.血浆甘油三酯的供能作用

血浆甘油三酯的供能作用很小,训练可使人体血浆甘油三酯浓度降低。

(三)肌细胞内TG分解 1.肌内TG含量

主要分布在慢肌纤维中,以中性脂滴形式分三在线粒体附近,数量与线粒体容积成正相关。其含量可因肌纤维类型,营养和身体活动而改变。

2.肌内TG分解

受骨骼肌内LPL催化,受多种激素调节。训练可影响骨骼肌LPL活性。

3.肌内TG的供能作用

长时间运动可引起肌内脂肪含量明显下降,且运动时肌内TG的脂解强度比脂肪组织大得多。 第二节 运动时脂肪酸的利用

运动时骨骼肌氧化的脂肪酸依靠肌内TG水解和摄取血浆FFA,随运动时间延长,血浆FFA供能起主要作用。

42

一、血浆游离脂肪酸浓度及其转运率

安静空腹时血浆FFA年度相对较低,只有0.1毫摩尔每升左右,但血浆FFA的转运率较快,半衰期大约为4分钟。

运动过程中血浆FFA的浓度升高,可以上升20倍,到接近2毫摩尔每升,且转运率加快,并与运动强度的增大密切相关,反映出血浆FFA无论在静息状态,还是低,中强度运动时都能积极参与各组织器官的氧化供能。

二、骨骼肌利用血浆游离脂肪酸

(一)血浆FFA在骨骼肌内的供能地位 1.安静时的供能地位

动脉血FFA是安静肌的基本燃料,大约50%的血浆FFA在流经肌肉的过程中被吸收利用。 2.运动时的供能地位

短时间极量或高强度运动中血浆FFA供能的意义不大;长时间运动开始的数分钟内,血浆FFA会出现暂时下降,然后逐渐升高。 原因:

运动时肌肉吸收血浆FFA增多,但脂肪组织分解及脂肪酸释放入血的量相对不足。进入脂肪组织的血流量暂时下降,造成肌肉吸收血浆FFA速率与组织向循环系统释放脂肪酸的速率之间暂时的不平衡。通过逐渐增强脂肪组织的脂肪酸动员速率,血浆FFA浓度逐渐上升到基础水平或超过基础水平。大约在运动后3-4小时达到最高值,接近2毫摩尔每升。运动终止时骨骼肌利用脂肪酸立即减弱,

43 而脂肪组织内由于代谢活动使肢解仍保持较高速率,运动后血浆FFA浓度将上升。大约经过10-15分钟血浆FFA达到最高水平然后下降,逐渐恢复到安静时水平。

(二)影响肌细胞内血浆FFA供能的因素 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

运动强度下降到60%-70%最大摄氧量,超过20-30分钟的长时间运动中肌细胞吸收血浆FFA供能比例增大。 血浆脂肪酸浓度

运动肌摄取和利用血浆FFA与其浓度存在正比关系。 饮食

吃糖抑制脂肪组织的脂肪分解,服用咖啡因可促进脂肪组织的脂解。 耐力训练水平

高水平耐力运动员运动时脂肪酸氧化供能比例相对较高,有利于运动时节省糖储备。 肌内局部因素

肌肉肉碱含量可影响脂肪酸的利用。 环境温度

寒冷温度消耗脂肪酸的数量增多。

(三)不同组织利用血浆FFA供能的差异 心肌和肝脏具有较强的脂肪酸氧化能力。 I型肌纤维具有高氧化脂肪酸的能力。

44 ⅡB型肌纤维氧化脂肪酸的能力较差。

(四)骨骼肌脂肪酸氧化与运动能力关系示例 1.促进脂肪酸供能与最大耐力 2.抑制脂肪酸供能与大强度耐力

(五)训练对骨骼肌脂肪酸氧化的影响

每分心输出量增大,HB,MB含量增多,骨骼肌毛细血管密度增大,对骨骼肌的供氧能力提高。使训练肌的细胞内线粒体数目增多和体积增大,线粒体内酶活性提高,骨骼肌代谢利用氧的能力提高。 第三节 运动与甘油、酮体代谢

一、运动与甘油代谢

(一)甘油代谢

甘油由相应组织分解进入血液直接运送到肝脏,肾脏和小肠等组织,主要在肝脏中进一步代谢,因为肝脏有较高活性的甘油激酶。

甘油生成α-磷酸甘油,然后脱氢生成磷酸二羟丙酮。根据肝脏内供氧情况的不同,有三条可能代谢去路:彻底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每分子甘油产生22分子ATP;转变成乳酸;n糖异生作用转变为糖。

肾,小肠一定程度上可以利用甘油。

(二)运动时甘油代谢的意义

甘油糖异生生成葡萄糖,对长时间有氧运动中维持血糖的浓度有重要作用。甘油直接为骨骼肌供能的意义不大。当肌糖原储量充足时甘油氧化供能更少。

45

二、运动与酮体代谢

(一)酮体的生成

在肝细胞内脂肪酸氧化极不完全,生成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总称为酮体。肝细胞线粒体内含有合成酮体的酶类,但缺乏利用酮体的酶类。酮体生成后进入血液成为血酮体运输到肝外的一些组织,被进一步氧化和利用。

(二)酮体的氧化

主要在心肌,骨骼肌,神经系统和肾脏,可以将乙酰乙酸,β-羟丁酸转变成乙酰辅酶A,然后通过三羧酸循环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三)运动时血酮体动力学变化

短时间激烈运动时血酮体浓度没有明显变化。长时间运动时,尤其是糖储备低的运动过程中血酮体浓度明显升高。在血酮体浓度低下时,随着运动强度上升,血酮体代谢加快。在高血酮体水平时,酮体代谢清除速率不再加快。

(四)酮体生成的意义

酮体是联系肝脏与肝外组织的一种能量特殊运输形式 参与脑组织和肌肉能量代谢 参与脂肪酸动员的调节

血、尿酮体浓度升高评定体内糖储备状况 第七章 运动与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 蛋白质的功能:

46 构成机体细胞组成的重要物质。 组织细胞的修复作用。 调节各种生理功能。 供能作用。

第一节 运动和恢复期蛋白质代谢

一、概述

氮平衡:在正常情况下,机体的蛋白质摄入量和排出量 处于动态平衡。

短时间激烈运动对蛋白质代谢影响较小,蛋白质基本不参与供能。 长时间耐力运动时蛋白质和氨基酸分解代谢加强。

二、运动时蛋白质代谢

(一)运动时蛋白质净降解 由组织蛋白质释放或者转换提供。

长时间运动肝脏、肌肉非收缩蛋白分解代谢速率加快,肌肉收缩蛋白的分解速率减慢,整体蛋白质代谢表现为分解代谢加强。

(二)判断机体蛋白质分解代谢的强度指标 尿素氮可反映整体蛋白质的代谢情况。

尿3-甲基组氨酸反映肌肉收缩蛋白分解代谢的情况。 血清氨基酸浓度的变化。

(三)运动使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的原因 训练状态

训练的类型,强度,频率

47 激素变化 酶活性变化

三、运动后蛋白质代谢

(一)运动后蛋白质净合成

运动后恢复1小时内,骨骼肌蛋白质合成减弱。

运动后第2小时内蛋白质合成速率上升,并在尚未明确的时间内持续上升。

(二)影响运动后肌肉蛋白质合成的因素

运动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使进入细胞内的游离氨基酸数量增加,为蛋白质合成提供了基本原料。

在运动后30分钟内肌细胞内ATP,CP迅速恢复到正常水平。 机体内对蛋白质合成的阻遏作用解除。

多胺含量增加,可从核糖体水平提高蛋白质合成速率。 激素浓度改变。

(三)运动训练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耐力训练的作用:

使骨骼肌线粒体的数目增多,体积增大,线粒体蛋白质量和组成酶活性提高。

力量训练的作用:

使训练肌的体积增大,肌纤维增粗,力量增强,这种适应性变化出现在快收缩肌纤维。

肌肉粗大的主要原因是肌蛋白数量增多,包括收缩蛋白总量增多。

48 此外肌纤维周围的结缔组织,肌腱,韧带组织数量增长。 第二节 运动与氨基酸代谢

长时间运动时机体对氨基酸的利用加强,某些氨基酸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直接参与供能,或者参与糖异生维持运动中血糖水平。

一、氨基酸代谢库

(一)游离氨基酸库

骨骼肌和肝脏是重要的游离氨基酸库。 大约80%的游离氨基酸分布在骨骼肌内。 大约10%分布在肝脏内。 肾脏约含4%。

血浆游离氨基酸比例较低。

骨骼肌和肝脏是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旺盛的部位,血浆游离氨基酸的变化反映肌肉,肝脏蛋白质代谢和氨基酸的变化。

(二)运动时代谢利用的氨基酸 三个来源

血浆和组织内游离氨基酸。

组织蛋白质降解时释放出的氨基酸。

非氨基酸类物质,主要是糖分解的中间代谢产物转变生成。 组织蛋白质分解释放出的或生成的氨基酸是运动时可利用的主要部分,游离氨基酸库在运动中的供能作用不大。血液氨基酸浓度的变化可以反映游离氨基酸库动态平衡的改变,但不提供氨基酸代谢流通的情况。

49

二、运动与氨基酸供能

长时间的大强度运动时氨基酸氧化增强,参与氧化供能的氨基酸主要是丙氨酸,谷氨酸,门冬氨酸和支链氨基酸。

(一)丙氨酸,谷氨酸,门冬氨酸

在相应转氨酶的作用下,上述氨基酸直接转变为丙酮酸,α-酮戊二酸和草酰乙酸,从不同途径进入三羧酸循环。

(二)支链氨基酸

支链氨基酸包括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

组织内支链酮酸脱氢酶分布不均匀,肌肉内含量约占总量的60%,其次是肝组织,所以肌肉是氧化支链氨基酸的主要组织。

每分子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完全氧化分别产生42,43和32分子ATP。

安静时骨骼肌总能量消耗的14%由支链氨基酸氧化过程提供,属于非糖的能量来源。

(三)影响氨基酸供能的因素

耐力训练能提高运动肌内谷-丙转氨酶活性。

三、运动与氨基酸的糖异生作用

在耐力运动期间,氨基酸的另一代谢途径是合成葡萄糖。 在各种生糖氨基酸中以丙氨酸为主,约占糖异生生成葡萄糖总量的20%-25%,占肝脏葡萄糖输出量的5%-8%。

(一)葡萄糖-丙氨酸循环的代谢途径

由肌内葡萄糖,肌糖原分解生成的丙酮酸,与氨基酸之间经转氨

50

推荐第9篇:地球运动教案

1.3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教学目的】

1、了解地轴空间指向,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速度。

2、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轨道形状、方向、周期、速度。

3、理解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规律。

2、难点:黄赤交角及其影响;二分二至的天文概念。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第一节课,我们听了教育局长到某校视察的“地球仪”的笑话,还记得吗?

(讲授新课)

一、地球的自转

1、概念:地球绕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2、特点:地轴的空间位置稳定,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

3、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旋转。)

4、周期: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1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

5、速度:

(1)角速度(概念: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分布规律:两极点为0,其他任何地点均为15°/小时。)

(2)线速度(概念: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分布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0。)

阅读:P14图1.17“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

这幅图是用来说明地球自转速度的,图的设计很富立体感,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概念、区别、大小等一目了然,阅读的难度不大。

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位移)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速度是矢量。线速度是指某一质点绕另一点转动或一物体绕某轴转动时,质点的速度或物体上各点的速度,以区别于质点或物体在转动中以角度计的角速度。地球自转的速度也用角速度和线速度两种方式表示,角速度就是地球转动半径在单位时间内所扫过的角度;线速度是任一质点在单位时间内绕地轴进行圆周运动所走过的距离。

先从角速度入手,从图中看出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与转动半径的长短无关,因此,很容易得出地球表面上除南北极点外,各点的角速度都相等的结论。地球自转一周为360o,一般取24小时自转360o的数值,所以地球表面上各点(极点除外)自转角速度都是15o/小时、15′/分或每4分钟1o。从图中阅读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变化规律要难于角速度,从图中看出,作圆周运动的物体,其线速度与转动半径的长短成正比例。地球上每一质点都以恒星日为周期做圆周运动,其转动半径的长短因纬度高低而不同,其圆周长等于当地的纬线圈长,而纬线圈长度随纬度增高而缩短,因此,地球表面各质点的线速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小。

二、地球的公转

1、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轨道:(1)概念:地球公转的线路。

(2)形状:椭圆。

(3)特征: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

阅读:P15图1.17“地球公转的轨道”。

这幅图是地球公转的俯视图,太阳的位置稍偏于中心,真实地反映了太阳在太阳系的位置。图的外

圈是地球绕日运动的轨道,即地球公转轨道,它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在轨道上用蓝色箭头表示了地球公转的方向。

从图中很容易看出地球公转的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因此,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就有了差别(如表1.2所示)。地球的公转方向是从西向东的,如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逆时针方向(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的地球公转周期为恒星年,恒星年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在一个恒星年期间,在太阳上看,地球中心从天空中的某一点出发,环绕太阳一周,然后又回到了此点;如果从地球上看,则是太阳中心从黄道(地球公转轨道)上的某一点(某一恒星)出发,运行周天,然后又回到了同一点(同一恒星)。在一个恒星年期间,地球公转360°所需时间为365日6时9分10秒。恒星年与回归年的区别是,恒星年是以天球上固定的点(如遥远的恒星)为参照物的运动周期。而回归年是太阳中心在黄道上连续两次经过春分点(或秋分点、冬至点和夏至点)的时间间隔,即太阳连续两次直射于北回归线(或南回归线)的时间间隔。因此,回归年又称“季节年”。回归年稍短于恒星年,其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阳历和阴历的历年安排、二十四节气的划分,均以回归年为周期。

3、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沿逆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转。

4、周期:1恒星年

(1)概念: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360度。

(2)时间:365日6时9分10秒。

5、速度:

(1)角速度:平均1º/日,1月初近日点61\'/日(快),7月初远日点57\'/日(慢)。

(2)线速度:平均30km/秒,1月初近日点30.3km/秒(快),7月初远日点29.3km/秒(慢)。

三、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读图:P17图1.22“二分二至时地球的位置与黄赤交角”。

读图时,一定要讲清楚图中各线、面、角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从图中读出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图中有两个面,即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是通过地球中心的一个平面。从地球上看,好像太阳终年在这个平面上运动,这就是太阳的视运动。太阳视运动的路线叫做黄道(即地球公转轨道平面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大圆),黄道所在平面就是黄道面。实际上黄道面和地球公转轨道面是重合的。赤道面是通过地球中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赤道面与地轴(线)成90°角,赤道面与黄道面成23°26′夹角,这就是黄赤交角。黄道面又与地轴(线)之间构成66°34′的角,说明地轴在公转过程中,其空间指向始终不变,黄赤交角始终保持不变,这两个始终保持不变,意味着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是倾斜的、平行移动的,因此,太阳光只能直射在地球上南北纬23°26′之间的地方,太阳光直射范围的周期性变动,就形成了四季的更替。所以说,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是叠加在一起的运动,地轴的空间指向始终不变,黄赤交角的始终不变是自转与公转运动的结合,也决定了自转与公转运动的关系,即两者是一种叠加运动。上图是下图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始终不变、黄赤交角始终不变的特写图,表示了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任何位置,地轴的空间指向和黄赤交角都是始终不变的。

1、黄赤交角概念: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地球自转的平面)的夹角。

2、黄赤交角大小:23°26′

3、黄赤交角影响

读图:P18图1.2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前提: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和黄赤交角的大小不变。

(2)表现: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3)移动周期:1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回归线的纬度数等于黄赤交角的度数,地轴与黄道面的倾斜角度是66°34″。

(布置作业)

讨论:地球自转速度的快慢对地理环境有何影响

推荐第10篇:小班运动教案

教 案

鹿港园 幼小一班

教学目标:

1、通过体能训练投沙包增强手部力量。

2、学习拍球达到15个。

3、通过游戏教育幼儿爱护牙齿。

教学重点:

1、体能:幼儿能够用正确的姿势投沙包2米。

2、技能:幼儿能够用正确的姿势拍球15个。教学难点:

1、培养幼儿正确排球姿势,拍球时脚不动。教学准备:明明、小卫士奖章、蛀虫,字宝宝,皮球,沙包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3分钟) 热身运动

( 头--肩--扩胸--腰--膝盖--手脚腕--单脚站)

二、基本部分(25分钟)

1、体能训练(12分钟)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名小客人,他现在非常的难受、痛苦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幼:不知道

师:那我们快请他出来看一看吧。请小朋友们倒数五个数。

幼:

5、

4、

3、

2、1 师:我们快听听他是怎么说的。

明:呜呜,我昨天晚上吃了好多好吃的可是我忘记刷牙了哎呦!好疼啊!快来帮帮我吧!

师:小一班勇敢的小卫士要不要帮助他! 幼:要。 师:刚才老师用放大镜看到了好多蛀虫要爬到明明的嘴里呢,我要给站的好的小朋友每人一个隐形放大镜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从一数到十。(教师出示蛀虫)看到了没有今天小朋友的任务就是,打跑蛀牙!小朋友们要先学习打蛀虫的本领。

师:请所有小朋友站到线后面,身体侧过来,右脚向后迈一小步胳膊弯曲手拿沙

包到耳边身子转回来用力向上扔扔的时候注意要往高扔往你的正前方扔这样才能打到蛀牙哦!我们一起来试一下吧!预备,开始!你们真棒,我们再来一遍这次要扔得更远哦!预备,开始!再用力扔一次,预备,开始!小朋友们都扔得很远我们的第一个本领都学会了么? 幼:学会了。

2、技能训练(13分钟)

师:接下来我们的第二个本领是什么呢,请大家猜一猜,它圆圆的用手拍它还会弹起来,是什么啊? 幼:球!

师:对,我们的第二个本领是拍球(教师讲解并示范)

师:小朋友们记住老师是怎么拍的了吗?那我请一名小朋友到前来做个示范(请个别幼儿示范,教师在旁指导。)

师:老师觉得很棒,那请小朋友用正确的姿势一起拍5个,看谁拍的最好,(纠正姿势,老师在旁指导。)

师:下面老师可要加大难度了,现在请小朋友们拍球10个,要求姿势正确拍球时脚不动,能做到吗? 幼:能

师:小朋友们你们真棒,我们的本领马上就要学会啦!请小朋友们拍球15个,要求姿势正确,拍球时脚不动,不掉球,能做到吗! 幼:能!

师:预备,开始!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现在老师请小朋友们分成两组进行拍球,第一组小朋友拍球的时候对面的小朋友可以坐在球上拍手休息,拍的棒的小朋友老师会给他一个小卫士奖章,得到奖章就可以帮助明明打蛀虫喽!

师:朋友们特别棒,现在请所有的小朋友在一起拍一遍,我们比比赛看谁拍的最棒。

师:你们拍的都很好,有几位小朋友拍的特别标准,老师想请出来几名小朋友让大家看一看。(个别幼儿示范) 师:他们表演的棒不棒啊? 幼:棒

师:相信小朋友们也会想他们一样棒的。 游戏:勇敢的小卫士们我们的打蛀虫游戏要开始啦,请小朋友分成两组开始游戏从起点开始抱球小兔跳到点上,然后拍球15个后球放筐里然后快速跑到横线上拿起沙包打蛀虫打倒蛀虫后跑到明明这拿出一只蛀虫读出上面的字宝宝,跑回起点直到蛀虫没有了小朋友们就胜利啦!勇敢的小卫士们你们有信心吗? 幼:有

师:准备,开始

三:结束部分(2分钟) 师:小朋友们成功的帮助明明赶跑蛀虫你们真棒,有蛀虫真疼呀小朋友一定要记得吃完零食之后要刷牙,好不好! 幼:好!

第11篇:海水运动教案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复习回顾)

1.你能描述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吗?水循环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2.在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的作用下,全球形成了几个气压带和几个风带? 3.画出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学生回答:问题1:海洋的水蒸发变成大气水,海洋上空的水汽被大气输送到陆地上空,并在一定条件下冷却凝结成降水,到达地面的降水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最终流回海洋,水的这一循环运动过程被称为水循环。

水循环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水循环使地表物质得以大规模运动,从而塑造了各种地表形态;

(2)太阳能在推动水循环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在地理环境中进行大规模的转化和交换;

(3)水循环可使地球上获得洁净的可再生的水资源;

(4)水循环对人类活动影响巨大,而人类只能够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 问题2:全球共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分布图如下:

地球上的风带和气压带 师 (承转)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呈现有规律的运动,那么广泛分布于地球上的海洋水,其运动是否也有“章”可循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板 书:

二、洋流 1.概念 2.洋流的影响 推进新课

师 海水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无风三尺浪”说的是潮汐,“无风不起浪”说的是波浪。在本节课中,我们主要学习另一种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形式——洋流。那么什么叫洋流呢?

生 是指大洋圈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流动。 师 洋流有不同的类型,按性质划分它可以分为哪两种?

生 洋流按性质可分为寒流和暖流两种类型。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即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洋流是暖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即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的洋流是寒流。

板 书:

按性质分类暖流(从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的洋流) 寒流(从较高纬流向较低纬的洋流)

师 播放全球洋流大规模运动图,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并提出问题:洋流对全球热能传输与交换有何作用呢?

生 合作讨论,总结回答。

全球的大洋环流,对高低纬度间的能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分布,有着重要的意义。

暖流:增温增湿,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 寒流:降温减湿,西澳大利亚寒流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的荒漠气候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暖流经过的海区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度突出;寒流向低纬度突出。

师 (总结)洋流是地球表面热环境的主要调节者,巨大的洋流系统促进了地球高低纬度地区间的能量交换,也对所经过地区的气候等自然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以上我们了解了洋流的概念和作用,那么世界洋流的分布情况又如何呢? 板 书:

3.大洋环流的分布规律

师 投影“南北半球洋流模式图”,问:世界上有哪几类大洋环流系统?它们各分布在哪些海区?每一类洋流系统是怎样形成的?各有什么特点?

生 阅读教材,将“气压带、风带模式图”与“南北半球洋流模式图”对照,从中找出二者之间的联系。

投影:

气压带、风带模式图

南北半球洋流模式

师 学生回答后,师生结合板图共同归纳总结: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洋流的分布和盛行风向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许多洋流的方向与盛行风向一致。

师 (板图讲解)中纬度海区,副热带环流:

①在赤道附近的南北半球地区,受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的吹拂,海水自东向西流,形成了北赤道暖流和南赤道暖流。(如上图)

生 画出东北信风、东南信风风向和北赤道、南赤道暖流流向。 师 ②在南北纬40°~60°的地区因位于盛行西风带,北半球风向为西南风,南半球风向为西北风;在强大盛行西风的吹拂下,洋流分别在北纬35°~45°和南纬30°~60°的海域形成自西向东流的西风漂流,将两幅图叠加,形成如下洋流:

师 受东北信风作用形成的南北赤道暖流在大洋两岸受到陆地阻挡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形成赤道逆流,自西向东流;另一部分分别向北、向南流向两侧的高纬度。受盛行西风影响的西风漂流,自西向东流,在大洋东岸遇到陆地阻挡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流向纬度较低的赤道地区;另一部分在北半球流向纬度较高的极北地区。以上南北方向的洋流都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盛行风和地转偏向力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形成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系统,即副热带环流。

生 将上述洋流连接起来,形成两个环流系统。(如下图)

南北半球洋流模式 师 引导观察,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南北半球的副热带环流运动方向是否相同?为什么? 2.大洋东西两岸的洋流性质有何差异? 生 观察后回答:

生1 大洋环流方向不相同,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生2 大洋西岸均为暖流,大洋东岸均为寒流。 以上我们分析了中低纬度大洋环流情况,那么南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大洋环流状况如何呢?

生 结合以上分析,画出北半球中高纬度副极地环流。(呈逆时针方向) 师 引导学生再次观察“南北半球洋流模式图”,思考: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了副极地大洋环流,南半球同纬度地区为什么没有出现?

生 (合作讨论回答)南半球的中高纬度海区分布着广阔的海洋,没有形成海陆相间分布的轮廓,所以没有形成大洋环流。 师 非常好!我们可以看到在南极大陆周围形成了环绕南极大陆流动的南极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其性质为寒流。

以上我们结合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分析了南北半球的洋流模式,世界上的洋流分布是否符合这一基本规律呢?各大洋中分别形成了哪些洋流,下面我们将具体了解世界洋流的分布。

板 书: 4.世界洋流分布

师 投影“世界洋流分布图”,引导观察,小组合作探究:世界三大洋(北冰洋除外)中形成了几个副热带大洋环流?几个副极地大洋环流?各环流分别由哪些具体洋流组成?哪些洋流对沿岸的气候产生了重要影响?

生 ①划分合作小组(太平洋组、大西洋组、印度洋组、综合组) ②组内讨论,选出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发言。 ③组内选出一名同学,板画出洋流位置及流向。 (太平洋组)

结论1:该大洋有两个副热带大洋环流,一个副极地大洋环流。 结论2:北半球副热带大洋环流由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黑潮)、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构成,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副热带大洋环流由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和秘鲁寒流组成,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结论3:北半球副极地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流动,主要由北太平洋暖流、阿拉斯加暖流和千岛寒流组成。

结论4:日本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给沿岸增湿增温;加利福尼亚寒流、秘鲁寒流给沿岸降温减湿;秘鲁上升流形成世界著名的秘鲁渔场。

(大西洋组)

结论1:该大洋在南北半球的中低纬度共形成了两个副热带大洋环流,中高纬度形成了一个副极地大洋环流。

结论2:洋流由中低纬度,北半球由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加纳利寒流组成。南半球由南赤道暖流、巴西暖流、本格拉寒流、西风漂流组成。北半球中高纬度,由北大西洋暖流、拉布拉多寒流组成。

结论3: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位于北极圈内的摩尔曼斯克港全年可以通航。 (印度洋组)

结论1:完整的大洋环流只存在于南半球,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结论2:主要由南赤道暖流、厄加勒斯暖流、西风漂流、西澳大利亚寒流组成。 结论3:通过观察,我们还发现在赤道以北的印度洋形成一个随季节风向变化的季风洋流,该洋流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综合小组)

综合各小组的探究情况,世界洋流的分布有如下规律:

结论1:中低纬度海区,以副热带为中心,在北半球形成逆时针环流,南半球形成顺时针环流,全球共形成了五个副热带环流。

结论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逆时针大洋环流,全球共形成两个副极地环流。 结论3:南极大陆的外围,形成西风漂流(寒流)。由于南极大陆上盛行极地东风,将南极大陆中的寒冷气流吹入周围海域,汇入西风漂流中,形成寒性的洋流。

结论4:在北印度洋海区,受季风影响,形成季风洋流。 夏季:西南季风——东流——顺时针流动 冬季:东北季风——西流——逆时针流动 投影:

(各小组代表画出洋流方向)

师 (激励性评价)同学们对世界洋流分布的观察非常细致,分析得也比较全面,其间同学们还探讨了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请同学们结合P63活动,思考:洋流对地理环境还有哪些影响?

板 书:

5.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阅读教材P63活动,思考后回答:

问题1:两地所受洋流影响不同,都柏林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暖流能增温增湿;圣约翰斯受拉布拉多寒流影响,降温减湿。

问题2:纽芬兰渔场形成的主要条件是地处拉布拉多寒流与北大西洋暖流交汇处,因为在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发生搅动,可以把深层的营养物质上泛到海洋表层,浮游生物因养料丰富而大量繁殖,鱼类众多,经常形成大型的渔场。

问题3:说明洋流对航运有影响,顺流航行快。

问题4:说明了洋流对海洋环境有影响,陆地上的污染物进入海洋以后,洋流可以把近海的污染物带到其他海域,这样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了污染物的净化速度,但是也扩大了污染的范围。

课堂小结

洋流是海水运动的重要形式,是地球表面热量的传输和调节者,洋流的形成主要原因是盛行风,因此它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洋流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全球有四种大洋环流系统,即中低纬度海区围绕副热带高压的副热带环流,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围绕副极地低压的副极地环流,环绕南极大陆外围的西风漂流和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漂流。所有这些洋流对流经地区的气候、海洋生物、环境和航运等方面都有影响,这种影响又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板书设计

全球大气环流图

南北半球洋流模式

活动与探究

探究课题:盛行风与洋流的形成

探究内容:盛行风与洋流的形成有何直接关系?

探究过程、方法:1.实验用品:圆形盛水器、碎茶叶末(一部分要预先浸透)、吹风机、橡胶管。

2.实验步骤:在盛水器的表面标注出赤道、两极和南北半球的西风带。把盛水器注满水,放入茶叶末(两种一起放入)。用吹风机通过橡胶管向赤道表面吹风(类似于赤道两侧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记录现象并分析:

(1)水面现象及分析(如图1);

(2)水槽剖面现象及分析(如图2)。

洋流分布的演示:用吹风机在赤道、西风带位置同时向水面吹风,观察水面茶叶末的运动方向,并分析(如图1)。

探究结果:填写实验报告,小组汇报交流。

第12篇:离心运动教案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分析了离心现象发生的条件和离心运动的定义,接着从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中说明离心运动的应用和危害,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思想.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合外力突然消失或者合外力不足以提供所需的向心力时,将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此种运动叫“离心运动”。在半径不变时物体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是与角速度的平方(或线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的.若物体的角速度增加了,而向心力没有相应地增大,物体到圆心的距离就不能维持不变,而要逐渐增大使物体沿螺线远离圆心.若物体所受的向心力突然消失,则将沿着切线方向远离圆心而去.人们利用离心运动原理制成的机械,称为离心机械.例如离心分液器、离心加速 器、离心式水泵、离心球磨机等都是利用离心运动的原理.当然离心运动也是有害的,应设法防止。例如砂轮的转速若超过规定的最大转速,砂轮的各部分将因离心运动而破碎.又如火车转弯时,若速度太大会因倾斜的路面和铁轨提供给它的向心力不足以维持它做圆周运动,就会因离心运动而造成出轨事故.

学习离心运动的概念时.通过充分讨论.让学生明确几点:

第一,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一旦失去向心力或向心力不足,都不能再满足把物体约束在原来的圆周上运动的条件.这时会出现物体远离圆心而去的 现象.

第二,可补充加上提供的向心力f大于物体所需的向心力mrω2时,f>mrω2,表现为向心的趋势(离圆心越来越近).这对学生全面理解“外力必须等于mrω2时;物体才可做匀速圆周运动”有好处.

第三,离心运动是物体具有惯性的表现.而不是物体受到“离心力”作用的结果.有些学生可能提出,“离心力”的问题.教师可以说明那是在另一参考系(非惯性系)中引入的概念,在中学阶段不予研究.

关于离心运动的应用和防止.可引 导同学讨论完成. 教学重点 :物体做离心运动所满足的条件. 教学难点:对离心运动的理解及其实例分析.

教具准备:离心转台、离心干燥器等各类演示设备. 课时安排:l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离心运动;

2.知道物体做离心运动的条件; 3.了解离心运动的应用和防止.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离心现象的实例分析,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离心运动的 应用和防止的实例分析,使学生明白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要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问题;

2.培养学生用理论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习惯.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小时候大都喜欢吃棉花糖,而且当时一定非常奇怪.为什么一颗一颗的白砂糖,经过机器一转,就变成又松又软的“棉花”不断向外“飞出”?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它所受的合外力恰好提供了它所需要的向心力,如果提供它的外力消失或不足,物体将怎样运动呢?本节课专门研究这一问题. 推进新课

一、离心运动

学生阅读教材,认识离心运动. 1.离心现象

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由于本身的惯性,总有沿着圆周切线方向飞去的倾向,它之所以没有飞去是因为向心力持续地把物体拉到圆周上来,使物体同圆心的距离保持不变.

一旦向心力突然消失,物体就沿切线方向飞去,离圆心越来越远.如用细绳拉着在光滑水平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小球,如果细绳突然断了,小球就沿切线方向飞去;用旋转的砂轮磨制刀具时,原来做匀速圆周的砂轮微粒,磨落后将沿切线飞去. 多媒体课件展示 旋转的砂轮磨制刀具

除了向心力突然消失外,在合外力f不足以提供物体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时,物体将偏离原来运动的圆轨道.当f

做匀 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所受合外力突然消失或者不足以提供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的情况下,就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这种运动叫做离心运动. (1)离心运动的条件:

当产生向心力的合外力突然消失,物体便沿所在位置的切线方向飞出.

当产生向心力的合外力不完全消失,而只是小于所需要的向心力时, 物体将沿切线和圆周之间的一条曲线运动,远离圆心而去. (2)离心现象的本质——物体惯性的表现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由于本身有惯性,总是想沿着切线方向运动。只是由于向心力作用,使它不能沿切线方向飞出,而被限制着沿圆周运动.如果提供向心力的合外力突然消失,物体由于本身的惯性,将沿着切线方向运动,这也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必然结果.如果提供向心力的合外力减小,使它不足以将物体限制在圆周上,物体将做半径变大的圆周运动.此时,物体逐渐远离圆心,但“远离”不能理解为“背离”.做离心运动的物体并非沿半径方向飞出,而是运动半径越来越大.

二、离心运动的应用和防止 1.离心运动的应用

①离心干燥器

演示:把一块湿布放在离心干燥器的金属网笼里,网笼转得比较慢时,水滴跟物体的附着力f足以提供所需的向心力,使水滴做圆周运动.当网笼转得比较快时,附着力f不足 以提供所需的向心力,水滴就做离心运动,穿过网孔,飞到网笼外面. ②离心沉淀器

试管里的悬浊液沉淀较慢,为了加速沉淀,也可把试管装入离心机,利用离心运动的原理使其中的不溶微 粒加速沉淀.小朋友都爱吃的“棉花糖”,它的制作方法也应用了离心运动的原理.

③洗衣机的脱水筒

④用离心机把体温计的水银柱甩回玻璃泡内

体温计盛水银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测定体温后,升到缩口上方的水银柱因受缩口的阻力不能自动缩回玻璃泡内,在医院里将许多用过的体温计装入水袋内放在离心机上,转动离心机,可把水银柱甩回到玻璃泡内.当离心机转得比较慢时,缩口的阻力 f足以提供所需的向心力 ,缩口上方的水银柱做圆周运动;当离心机转得很快时,阻力f不足以挺供所需的向心力,水银柱做离心运动而回到玻璃泡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是用手将体温计中的水银柱甩回玻璃泡内的. 2.离心运动的防止

①车辆转弯时要限速

②转动的砂轮和飞轮要限速

高速转动的砂轮和飞轮等,都不得超过允许的最大转速,如果转速过高,砂轮和飞轮内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足以提供所需的向心力时,离心运动会使它们破裂,甚至酿成事故。

离心现象有时会造成危害,需要防止.例如汽车、火车在转弯时若速度超过允 许范围,就会因离心现象而造成严重交通事故.高速转动的砂轮,若转速过大,使构成砂轮的砂粒间的作用力不足以提供其所需的向心力,就会引起砂轮某些组成部分的离心现象而造成事故。

【知识拓展】

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人用“离心力’’来解释离心现象.其实,“离心力”这个概念不够严密.物体发生离心现象并不是因为有什么“离心力”作用在物体上,而是因为向心力减小或消失.此外,向心力本身也是一个以效果来命名的力,它可以是一个作用力,也可以是几个作用力的合力,也可以是合力在半径方向的分力.在一般情况下,也不能认为向心力和离心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1.飞机俯冲拉起时,飞行员处于超重状态,即飞行员对座位的压力大于他所受的重力,这种现象也叫过荷.过荷会造成飞行员大

脑缺血,四肢沉重.过荷过大时,飞行员还会暂时失明,甚至晕厥.飞行员可以通过加强训练来提高自己的抗荷能力.如图所示是训练飞行员用的一种离心试验器.当试验器转动时,被训练人员根据测试要求,在试验舱内可取坐、卧等不同姿势,以测试离心作用对飞行员产生的影响.离心试验器转动时,被测验者做匀速圆周运动.现观察到图中的直线ab(即垂直于座位的直线)与水平杆成300角.被测验者对座位的压力是他所受重力的多少倍? 2.有一种大型游戏器械,它是一个圆筒形的大容器,游客进入容器后靠筒壁坐着(见图).当圆筒开始转动,转速逐渐增大时,游客会感到自己被紧紧地压在筒壁上不能动弹.当转速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突然地板与座椅一起向下坍落,游客们大吃一惊,但他们都惊奇地发现自己是安全的.请回答这时人们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是由什么力提供的? 人们自身所受重力又是被什么力所平衡的?

三、巩固练习

1.物体做离心运动时,运动轨迹„„„„„„„„„„„„„„„„„„„( ) a.一定是直线 b.一定是曲线 d.可能是圆

2 .物体m用线通过光滑的水平板上的小孔与砝码m相连,并且正在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如果减小m的质量,则物体的轨道半径r,角速度ω线速度v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a.r不变,v变小,ω变小 b.r增大,ω减小,v不变 d.r减小,ω不变,v变小

3.如果汽车的质量为m,水平弯道是一个半径为50 m的圆弧,汽车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车重的o.2倍,欲使汽车转弯时不打滑,汽车在弯道处行驶的最大速度是多少?(g取10 m/s2) 4.图中所示是用来研究圆周运动的仪器,球a、b可以在光滑杆上无摩擦地滑动, 两球之间用一细轻线连接,ma=2m b.当仪器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并达到稳定时,两球与转轴距离ra、rb保持不变,则„„„( ) a.两球向心力大小相等 b. ra=1/2rb d.当ω增大时,b球向外运动

参考答案: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运用圆周运动的知识分析了离心现象,知道了产生离心运动的条件.在耋际中,当离心运动对我们有利时需要利用它,当离心运动对我们有害时就需要加以限制.

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由于本身的惯性,总有沿着圆周切线方向飞去的倾向.

当f=mrω2时,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

当f=o时,物体沿切线方向飞出;

当f mrω2时.物体诼渐靠近圆心。

第13篇:认识运动教案

2.1认识运动

一、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到运动的普遍性,直到物质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 了解物质世界常见的机械运动形式。

初步了解分子、原子的组成,知道微观世界也存在运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回忆、联想生活中的大量运动,观察图片等,经历观察、认识不同运动的过程,知道研究不同物体的运动要用不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物质世界运动的观察,知道物质世界运动的多样性、复杂性是客观存在的,形成关注物质世界运动及其变化的意识。

了解各种运动形式与人类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的紧密联系。初步认识物理进步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运动的普遍性

难点:理解微观世界的运动,知道物质的三态结构模型

三、教学过程

(一)宏观世界物体的运动

1.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认识运动的普遍性,知道物质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提问:①看了视频,大家还能不能举出其他你所知道的运动?

2.提出机械运动的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3.结合图品,从我们日常生活所见的,到宇宙星系的运动,说明物质世界是个运动的世界.提问:①思考,灯光的闪烁时机械运动吗?

②练习:下列情况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小鸟在空中飞行 B.河水流动 C.水结成冰 D.雨滴下落 E.听见悦耳的音乐

(二)微观世界的运动

1.请同学们思考,美丽的鲜花为什么会吸引蜜蜂?打开一瓶香水为什么,我们能闻到香味? 通过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探究发现,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分子组成的,而且组成物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播放一些微观分子的图片)

2.既然我们知道,物质是有分子组成的,那么分子又是怎样运动的呢?结合书P21页图2-1-5讲解物质三种状态固液气分子的运动情况。

提问:①扫地时,尘土飞扬是不是分子运动?冬天嘴巴呼出的“白气”是不是分子运动? 3.有个脑经急转弯,比细菌还小的是什么?物质是由分子组成,那么分子又是有什么组成的呢?科学研究发现,分子是有原子组成的。

1909年,英籍物理学家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核式结构(看图)书上P22页(图2-1-6)。

原子的中心有原子核,核周围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绕着原子核运动.图中原子核有两种颜色,表示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练习:①原子的核式结构是物理学家 通过 实验提出的。

②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 和核外的 构成的。原子核是由 和 构成。

四、总结

(一)运动的普遍性。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二)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在不停的运动。原子的核式结构

第14篇:运动教案1

湘版《美术》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七课

第7课

运动

主备:杨志和

参加人员:张仲军

审核人:刘世清

审核时间:2011年5月25日 课目

第7课 运动 年级

7年级下册

课时

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对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有一定的思考,培养学生语言、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学习、感受、发现生活中的动态美,用艺术语言表述动态美,用运动的形态表达情感 活动中学得轻松愉快,充分激发他们的兴趣与创造力。

教学重点:学习、感受艺术中的动态美,会表现运动的美。 教学难点 :用各种艺术语言表现人物动态,并能表达一定情感。 教学方法:以练习法为主。 学具:画笔、油画棒、铁丝等。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2 分钟 ) 展现美丽 的运动画面教学生欣赏。

二、赏析传统艺术作品的动态美,体会用动作表达情感 1 .赏析传统艺术作品的动态美。 (5 分钟 ) 师问:你们能证明一下,为什么说这个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的呢 ?( 学生回答略 ) 师小结:现在老师想用艺术作品中的优美动态来证明这个观点。

幻灯片展示美术家的作品狩猎·敦煌壁画;荷拉斯兄弟的宣誓;重点让学生欣赏敦煌壁画中的运动美。 2 .认识运动特点、体味动态美,用动作表现情感。 (10 分钟 ) 师:这些都是模仿,你能创造一个动作表达“我健康,我很棒”吗 ? 学生表演动作,并保持姿式,其余学生画出这个动态。

1 展评作业 ,教师出示人体运动示意图,并简单讲解如何概括人物动态。

三、赏析现代派美术作品,学习表现人物动态另外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6 分钟 ) 1 .赏析现代派表现人物动态的作品。

师:我们再来欣赏几幅表现人物动态的作品,看看现代派艺术家是如何表现人物动态的。 幻灯片展示一组表现运动的作品。

问:这组作品与上组作品相比较有何不同 ? 生答:这组作品都比较抽象。

师小结:这组作品人物不再完全用写实的手法表现,但他们都比写实作品有时显得更生动有趣,而且更便于夸张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如《生日》,你认为这个动态表达人怎样的心情呢 ?( 答略 ) 2 .请一个擅长舞蹈的女生设计表演几个舞蹈动作,表现“我快乐,我自由”。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作业 要求:

1 .以“晨练”为题,用美术语言表现人体动态;另,也可自拟题目表现人物动态。 2 .方法可以是写实的,也可以是现代派变形、夸张的,要求动态生动有趣。 3 .所采用的美术语言不限,绘画、雕塑、剪纸均可。

五、小结

1 .展评学生作业 。 2 .结束语:

今天我们深入动感世界,感受、体味并创造了动态的美,最后,让我们一起在运动中来结束这堂课,再次享受运动的快乐吧!

六、课后反思

第15篇:认识运动教案

1.1 认识运动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在哪些情况下物体可视为质点。

(2)理解参考系的概念,知道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2.过程与方法:

(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物理概念相联系,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自主讨论,在讨论与交流中,自主升华为物理概念。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熟悉的常见现象和已有经验出发,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提示参考系在确定物体运动时客观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促使学生形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自然,关心科技,正确方法,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

重点:质点概念的理解,如何选取参考系。 难点: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四、教学过程

(一)机械运动

1.观看一段反映物体运动的动画,然后思考问题。

我们周围存在着各式各样的运动:鱼儿在水中游动,树枝在摇曳,风扇在转动,水在波动„„,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运动是宇宙间永恒的主题,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那同学们可不可以概括一下,什么叫做运动呢?物体在空间中所处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成为机械运动。

(二)参考系

关于机械运动,同学们肯定有许多的看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围绕几个常见的场景进行讨论。(1)坐火车旅行(2)地球自转(3)地球绕太阳转动

请同学们设想一下,你和一位同伴正坐在这辆行驶的火车上,铁路边的人看着火车中的乘客,那同学们,请问一下,你们究竟是运动的还是没有运动? *运动的,因为在路边的人看来,你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在同伴看来没有运动,因为在你的同伴看来,你还是在我身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

我们再来看,我们知道,地球是时刻围绕地轴转动的,毛泽东也有着“坐地日行八万里”的诗句,那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却没有感觉到我们时刻都在运动呢? 我们都知道,地球在绕太阳转动,所以我们才会看到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

虽然说物体的运动是永恒的,但在描述某一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却又总是相对于其它物体而言的,这便是运动的相对性。看来,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即位置随时间的变化,首先要选定“某个其它物体”做参考,然后再观察研究对象相对于这个选定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像以上分析的,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思考:

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诗歌中隐含的参考系是什么? 2.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_________ A.可以任意选取

B.是一定的(可任意选取

选取参考系的原则是便于观察和对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参考系)

3.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其结果:_______ A.一定不同

B.可能不同

C.一定相同

4.在有云的夜晚,抬头望月,觉得月亮在云中穿行,这是选取的参考系是( B ) A、月亮 B、云 C、地面 D、星

5.下列关于参考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参考系必须是和地面连在一起的物体 B.被研究的物体必须沿与参考系的连线运动 C.参考系必须是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或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

D.参考系是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那个物体

由于运动描述的相对性,凡是提到运动,都应该弄清楚它是相对哪个参考系而言的,若选取的参考系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也不同,因此要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必须选择同一参考系,比较才有意义!参考系选择得当就会使问题研究变的简洁、方便!比如,一个星际火箭在刚发射时,主要研究它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所以把地球选作参考系,但是,当火箭进入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时,为了研究的方便,便将太阳选作参考系。为研究物体在地面上的运动,选地球作参考系最方便。再如,初中有这一问题,有一队伍正在匀速前进,通讯员从队尾匀速行至队首,再从队首行至队尾,求时间。这一问题我们选择队伍作参考系就非常方便。因此,选择参考系是研究问题的关键之一。

(三)质点

我们知道任何物体都有形状和大小,其上各个点的运动可能不大相同,比如一个滚动的车轮上各个点的运动就有很大的差别。在研究某一问题时,对结果影响非常小的因素把它忽略掉,突出研究对象的主要方面,这是一种科学抽象,物理学中称之为物理模型。例如,刚才研究地球公转时把地球本身的大小、形状忽略不计,突出地球具有质量,而把地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就是建立了物理模型,

物理学中称这种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突出物体具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物体可以看做一个质点呢?

1,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可以忽略不计时。 2,只考虑平动的情况下。

例如研究地球自转,考查地球上各点的运动,还可以把地球看作质点吗?为什么?公转呢?不能,因为地球上各点的运动情况不一样。公转可以。 又如,研究火车在沿平直轨道运动时,可以把火车看作质点吗?研究火车过桥呢?研究火车车轮上各点的运动情况呢?这些情况下能把火车看作质点吗?

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 思考:

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B.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C.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尺寸跟物体间距相比甚小时,就可以看成质点

D.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作质点 2.在以下的哪些情况中可将物体看成质点( A C ) A. 研究某学生骑车回校的速度

B. 对这位学生骑车姿势进行生理学分析 C. 研究火星探测器从地球到火星的飞行轨迹 D. 研究火星探测器降落火星后如何探测火星的表面

3.在以下的哪些情况中可将物体看成质点在处理( B D )

A.研究一端固定可绕该端转动的木杆的运动时,此杆可作为质点来处理 B.在大海中航行的船要确定它在大海中的位置,可以把它当做质点来处理 C.研究杂技演员在走钢丝的表演时,杂技演员可以当作质点来处理 D.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可以当作质点来处理。

第16篇:《板块运动》教案

板块构造 知识点:

1、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

2、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3、各大板块内部比较稳定,交界地带比较活跃

导入:

同学们,先前咱们一起学习了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同学们是否会有疑问,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呢?科学家们为这个问题开展了许多研究。其中最著名的一个研究结论是,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并提出了板块运动理论。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学习板块运动理论。

【板书】板块运动

请同学们看图,地球表层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分为六个板块,分别为:亚欧板块 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

【板书】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块

诶,这跟咱们之前学的大洋大洲的名字有一些相似。那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回答几个问题。

1、这六大板块哪个板块基本上是海洋? 太平洋板块

2、澳大利亚位于哪个版块? 印度洋板块

3、结合地形图,说一说亚州南部的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属于哪个板块?印度洋板块 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经过以上学习,这六大板块中并不存在大洋洲板块,位于亚洲南部的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不属于亚欧板块,而是属于印度洋板块,这个细节同学们需要注意一下。

【板书】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实际上,板块是在不停地运动之中。大家观察板块运动的方向有什么特点?

提示:它们的运动方向主要有两组,它们有的做的是相对的挤压运动,有的做的是相背的张裂运动,这就是板块运动的两种基本运动方式,挤压运动和扩张运动。

什么是挤压运动呢?就好比,两个板块关系非常好,两个就越挤越紧。两板块张裂分离叫生长边界

什么是扩张运动呢?就好比,两个板块关系相当冷淡,谁也不理谁,分得越来越开。两板块相撞挤压叫消亡边界;

这两种运动对地表形态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这就是咱们本节课的重点。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PPT展示的两张图,上面是全球主要地震带和山系图,下图是全球板块图,大家有什么发现?

地震和山系主要分布在两个板块之间挤压的生长边界上

挤压形成山脉,岛弧,海沟,举例:喜马拉雅山(海洋生物化石) 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举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 【板书】板块内部比较稳定,交界地带比较活跃 结尾:

板块的这种挤压和扩张运动塑造了地表千变万化的形态,我们将这种称之为沧海桑田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极为缓慢的,要经过亿万年的时间。

拓展:

咱们地表这种千姿百态的形态,实际上除了受板块运动这种内力作用之外,还收到了外力的影响,例如流水,风力,生物等的,这一部分并不是咱们这一阶段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自行去探究,有问题的话欢迎跟老师一起讨论。,

板块运动分为上下运动和水平运动,在咱们初中阶段,主要学些水平运动,如果有同学对上下运动感兴趣,欢迎在课后进行了解。

第17篇: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英、法、美三国提出“修约”要求。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英军炮击广州。英法联军攻陷广州。英法联军进攻天津,《天津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为扩大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取得的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又一次侵华战争,美俄是英法侵略中国的帮凶。这次战争实质上是鸦片战争的继续;这次战争不仅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而且促成了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通过对战争影响,激发学生对非正义侵略行为的憎恨情感,从而增强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及其部分官员、将领腐败无能表现的了解,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及清朝不可逆转的衰败趋势,同时也要看到在近代中国个人的悲剧往往是时代的悲剧。火烧圆明园不仅是侵略者的暴行,也是中华民族的国耻,它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发图强,振兴中华。 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知识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被迫先后签订了十来个不平等条约,不断地出让国家主权,使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地位分析:鸦片战争后,英国以《南京条约》打开中国大门,但中国这个广阔市场却不及洪都拉斯对工业品的消费。英国侵略者为了扩大中国市场,攫取更多的侵略权益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最终自然经济再难抵御新一轮的经济侵略,中国终于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

重点分析: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导致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加深,导致6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加剧,这根源于英法美发动战争的动机。⑵《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是重点。资本主义列强所获取或扩大的侵略权益正是通过这些条约而得到的。(3)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近代的大片领土丧失于沙俄之手,沙俄是最凶恶的侵略者之一。

难点分析:⑴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是难点。学生还缺乏足够的世界近代史知识的储备和一定的哲学、政治理论。⑵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入侵者是事实上的英法美俄的四国侵华联合阵线是难点。我们不能只看到英法两国是直接组成联军出兵侵华的国家,而忽视了美俄两国对中国的侵略。因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美俄两国在事实上与英法组成了四国侵华联合阵线,美俄两国是不折不扣的侵华的帮凶。

对学生发展的影响:⑴通过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其根本原因和实质,从而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2)教师指导学生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社会危害,从而提高学生评价历史的能力。(3)要求学生比较两次鸦片战争中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影响,锻炼其对历史知识的归纳,比较能力。 2.教法分析: 关于“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建议教师应通过讲授、研读史料等方法,使学生认识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亦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相关历史知识。

关于“《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应指导学生通过比较、推理的方法,分析条约的内容,弄清列强又获取或扩大了哪些侵略权益,对中国的经济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关于“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表和激情的语言等信息的刺激,让学生认识这一历史事实。教师结合数据、地图等材料,进行讲解。

关于“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应帮助学生从当时世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本性要求的角度去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并对比说明两次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从而使学生得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的认识。突破此难点,其它知识层面上的“继续”亦不难解决。

关于“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入侵者是事实上的英法美俄的四国侵华联合阵线”。主要是用事实说话,并指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教学设计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学重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教学难点 :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入侵者是事实上的英法美俄的四国侵华联合阵线

教法设计:教师讲解,学生就部分问题进行讨论。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板书设计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英、法、美提出“修约”要求

2.“马神甫事件”和“亚罗号事件”——英法的两个借口3.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56.10)

二、法联军进攻天津1.大沽、天津沦陷2.《天津条约》(1858)

三、英法联军攻占北京1.大沽之战2.北京沦陷和火烧圆明园3.《北京条约》(1860.10)

四、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五、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危害 教学过程 : 导入 新课: 建议教师可以先放一段编辑好的有关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的影像,直观地让学生回忆起旧知识。然后教师指出:在鸦片战争中,英、法、美等国虽然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但是它们并不满足,决定利用中国爆发人民起义、清政府忙于镇压之机,扩大侵略权益,对中国发动了一次新的侵略战争。因为这次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讲授新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英、法、美提出“修约”要求

1854年、1856年,英、法、美等国利用清政府正在倾全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时机,根据1844年中国未加思索就轻易答应的《望厦条约》第34款的规定,先后两次提出“修约”要求。其主要内容是:要求中国全境开放,至少是长江自由航行和沿海各城市开放;鸦片贸易合法化;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教师要指出这实际上是要订立一个内容极为广泛的新的不平等条约。为使清政府答应他们的要求,许以帮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交换条件。“修约”要求的实质是扩大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攫取的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这就是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2.“马神甫事件”和“亚罗号事件”——英法的两个借口

教师强调这是英法两国侵略者为发动侵略战争,蓄意制造的无耻的借口,同时此时英法美俄四国形成侵略中国的联合阵线。 3.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56.10)

1856年10月下旬,以英国派兵舰突然闯进珠江口,炮轰广州,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师在这里可以突出两广总督叶名琛这一历史人物,他不作战守准备,在衙门里梦想请神仙下界的主意,临战又不肯抵抗,甚至下令“敌船入内”也“不可发炮还击”,以至广州很快失陷。叶名琛也作了俘虏,被解往印度。时人讥讽他为“六不”总督:“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如此疆臣,如此抱负,古之所无,今亦罕有。”到此再深入思考,叶名琛是旧制度下培养出来的杰出的人才,他误身误国的悲剧,不仅是他一个人的悲剧,而是那个时代的悲剧,是中国的悲剧。

二、法联军进攻天津 1.大沽、天津沦陷

1858年5月20日,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随即攻占天津,并扬言进攻北京。在这个事件中,可以充分体现英法美俄的四国侵华联合阵线的特点。4月,英法联军到达大沽口外,美俄公使也随英法联军同往。英、法、美、俄四国公使分别照会清政府。英法两国通过照会,向清政府提出侵略要求。美俄两国借“调停”之名,伪装“中立”,掩护英法联军做好战争准备。俄美两国不但和出兵的英法两国一样与中国签定了《天津条约》,而且签约在英法两国之前。 2.《天津条约》(1858) 教师一一讲解条约内容及影响。关于外国公使进驻北京问题需要强调公使是一国元首向另一国元首派遣的外交代表,驻节于该国首都,应是正常情况。但在当时条件下,西方列强要求公使进京,其目的在于更便于影响和控制清政府,使这项原本平等的外交惯例,具有了不平等的实际作用。关于增开通商口岸问题要强调与中英《南京条约》相比,除数量上增加了一倍多以外,其明显的危害还有:①中国的东部沿海从南到北都被迫开辟了通商口岸,外国侵略势力向北方地区扩展;②长江中下游地区被迫开放4个口岸,侵略势力得以深入长江流域经济最发达地区;随着通商口岸的增加,中国的国门被进一步打开,在新开埠的城市中建立的租界,成为以后扩大侵略的基地。同时,侵略者取得了军舰、商船在长江各口岸的自由航行权和外国人可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的权利。这样,中国的通商、航运等主权进一步地丧失了。

三、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1.大沽之战

英法第二次大沽之战首战受挫,英法侵略者叫嚣要对中国“实行大规模的报复”。俄国公使更是在表面保持“中立”,暗中却向英法提供了“北塘毫无戒备,尽可进攻”的情报,协助英法的军事行动。

2.北京沦陷和火烧圆明园

1860年,英法联军再度攻占天津,进逼北京。咸丰逃避承德,奕訢任议和大臣,议和不成,洗掠圆明园,占我北京城。此处可以思考:为什么英法在《天津条约》后并没有结束本次战争?——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冲击,英法是为转移危机,因此卷土重来。 结合法国文豪雨果的论述痛斥英法两国的侵略暴行。

历史再次证明,英法美俄的四国侵华联合阵线的特点。在战前就是英、法、美三国共同提出“修约”要求。在战争中美俄公使随联军同往,借“调停”之名,伪装“中立”,实际上俄、美是利用其扮演的“调停人”角色从中渔利。在战争中,俄国人一方面其公使透露北京城防的部署,更是乘人之危,趁火打劫,加紧对中国北方领土的侵占,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事实上受益最大的侵略国。

3.《北京条约》(1860.10)

教师一一讲解条约内容及影响。指出英、法、美提出“修约”要求最终通过战争——条约模式实现了。强调强迫天津开埠,列强打开了通向北京的门户。至此,二鸦战结束,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第二次鸦片则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四、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尽管英法两国对华战争中取胜并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但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最大的收益者是俄国,因为俄国借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机趁火打劫,侵吞了我国北方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在19世纪后半期共侵占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讲述时应注意:俄国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英法的欧洲国家,但同时又是一个扩张性极强的军事帝国,其对中国的领土野心远大于占领市场的欲望;俄国利用其与中国相邻的便利条件,一般采用趁火打劫的手段,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割让领土;俄国是近代时期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俄国并不满足于既得利益,还要进一步强占领土和控制中国,由此引起了中国社会与国际关系格局的一些重大变化。

五、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危害

回顾、归纳一下条约内容造成的影响。再着重分析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和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加剧这两个现象的出现。资本主义列强通过战争征服了腐朽的清政府,获取了一系列的权益,认识到清政府的可利用价值;而清政府也在内忧外患的经验教训中发现,可以依靠列强维持自己的统治。于是,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起来,这就在政治上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一大批通商口岸的被迫开放、准许华工出国,使列强从更广、更深的范围进一步打开了中国市场,便于他们的经济侵略,使中国传统经济受到冲击,中国经济逐步被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中,从而加深了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第18篇: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阎虎亮 教学目标 识记

理解

能力目标

情感教育目标

拜上帝教创立、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天京定都、北伐、东征、西征。

《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和意义。天京变乱、重建领导核心、后期防御战、天京陷落。

太平天国迅速发展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

通过探究太平天国兴起和失败的必然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使学生认识到农民阶级无法独立完成中国民主革命任务和实现中国的现代化。通过学习使学生关注中国农民问题,加强学生对“三农”问题重要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

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教学难点

洪秀全的宗教思想《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主要采用提问法、图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学法指导:

⑴指导学生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帮助学生掌握历史比较学习法;⑵指导学生阅读《天朝田亩制度》的节选资料,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史料的方法;⑶通过用表格归纳太平军北伐、东征和西征的目的,领导人,结果,教会学生列表归纳史实的方法。 教学过程流程图: 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自主学习选择探究的问题小组内交流学习全体同学合作 独立思考解决 主讲人发言 本组成员补充 学习

其他组和教师质疑教师小结课堂检测 该组成员答辩

教师简评、释疑、补充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⑴、督促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要求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有关史实及搜集资料。

⑵、指导学生按学习兴趣分为历史背景组、人物军事组、文献资料组、历史影响组,以便探究讨论。

建议学生针对下列问题进行探究:

1、有人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你是如何理解的?

2、太平天国运动是否就是鸦片战争引起的呢?

3、洪秀全的宗教理论具有什么特点?基督教在近代是列强用以侵略中国的工具,为什么却能被农民加以利用成为革命理论?《原道醒世训》宣传的思想和传统的封建思想有什么不同?这种思想适用于今天吗?

4、太平天国由军事进攻转为军事防御的标志事件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一事件的发生,太平天国是否就不会失败?

5、如果你是生活在太平天国的农民,你对《天朝田亩制度》有何感想?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有何不同?

6、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它的失败证明了什么问题? 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当时农民战争的哪些新特征? 学生:⑴、记录疑问的内容并搜集相关资料。

⑵、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相关问题,选出主讲人,为在课堂上汇报学习成果、交流讨论做好准备。 教学过程说明:

我认为高中历史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为主。因此,对于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洪秀全的宗教理论,《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及特点等重点、难点内容,通过一些探究式问题。学生在搜集、阅读材料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分析得到正确认识。

依据重视历史背景、影响,简化过程的原则,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及主要军事活动在讲解的过程中,通过动画演示展示给学生。通过直观教学加深学生的印象。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学习中得出正确的历史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导入:通过前言和《天国风云》片段,设置历史情景,将学生引入课堂。

(前言:自然经济在幅员辽阔的古老中国广泛存在,使得几千年来农民一直是中国人的主体.农民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的突出问题,至今依然如此。在封建社曾发生过无数次农民起义,而在近代,农民问题随着时代变迁也呈现出新的特点。这次农民起义就是——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板书) 太平天国运动简介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矛盾空前激化,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太平天国运动在洪秀全的领导下迅速兴起,定都天京,巩固政权,达到全盛时期。太平天国运动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由于阶级和环境的局限性,二者都没有实现,但都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的特点。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内部矛盾导致天京变乱,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力量。太平天国转入后期的防御战,最终失败。(《天国风云》片段)

一、太平天国爆发的历史背景(板书) (播放有关影片剪辑,展示材料) 材料一:“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捐更重要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所有这些破坏性因素,都同时影响着中国的财政、社会风气、工业和政治结构。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支付总计大约7000万元的战费和2000多万元的赔款,加紧搜刮人民。地丁税是清政府的主要税收,在1841年--1849年八年之间,这项税收就增加了330多万两。鸦片战争后不到十年的光景里,劳动人民实际负担比过去增加了好几倍。 材料三: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提问:⑴有人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你是如何理解的? (教师引导历史背景组的同学回答,对发言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启发其他组同学质疑,讨论。)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给中国带来巨大灾难,一是白银外流,加重了人民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二是基督教传入又为农民战争带来新的思想武器。 (进一步设问):太平天国运动是否是鸦片战争引起的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归纳;)

直接原因:自然灾害

(板书)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 间接原因:外国侵略

根本原因: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二、人物军事方面的探究:(板书)

1、人物方面: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是洪秀全,请一位同学介绍所了解的洪秀全的主要活动。(电脑出示人物像,教师针对学生所讲进行简评) 强调: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发动金田起义,在永安建立起太平天国运动前期的领导核心,天京变乱后,又提拔了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组成太平天国后期的领导核心。 (电脑显示材料,学生阅读)、

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彼疆比界之私,何可起而吞我并之念。 ——《原道醒世训》 提问:洪秀全的宗教理论具有什么特点?基督教在近代是列强用以侵略中国的工具,为什么却能被农民加以利用成为革命理论?《原道醒世训》宣传的思想和传统的封建思想有什么不同?这种思想适用于今天吗?

(人物组主讲人做答,同学和老师都参与质疑、讨论,鼓励不同意见) 教师总结:

⑴洪秀全的宗教理论的特点:洪秀全的宗教理论是农民平均主义,儒家大同思想和西方基督教义的结合。(板书)这一特点的形成和洪秀全的自身经历,所受教育分不开的。他用宗教理论表达反清思想,对于没有文化的农民来说更容易接受,但也体现了洪秀全思想的落后性。 ⑵原因:A、基督教思想中的阶级对抗因素和平等理念适应了苦难的中国人民的政治需要。B、破产农民对原有的宗教信仰发生动摇。(板书)

2、军事方面的探究:

(因为学生在初中已有一定的基础,这一部分的讲解主要把太平天国前期军事形势和后期军事形势图进行动画演示。) 人物军事组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用表格归纳:北伐、东征、西征的目的、领导人、结果。 (提出探究性问题:)太平天国由军事进攻转为军事防御的标志事件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一事件的发生,太平天国是否就不会失败? (学生交流学习成果,全班同学讨论) 教师归纳:天京变乱的根源: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板书)

强调:天京变乱,从原因上看,暴露出太平天国的阶级局限性,从结果上看,造成前期领导核心垮台,力量削弱,太平天国由盛转衰。(同时强调集体主义,团结合作对于一个集体、国家的重要性。)

三、文献资料探究:(板书)

太平天国颁布了两部治国方案,前期的《天朝田亩制度》和后期的《资政新篇》(出示材料、学生阅读)。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天朝田亩制度》中关于土地的分配,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的原则,把全国的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耕种。平分土地的具体方法,按产量多少把土地分为九等。以户为单位,按人口多少平均分配。它明确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十六岁以上分全份,十五岁以下减半。

《天朝田亩制度》还规定:产品的分配,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在首都建立了“天朝圣库”,总管公有财产,除一切缴获和征收归圣库外;还规定“商贾资本,皆天父所有,全应解归圣库”。这就把私有的金银、粮食、货物、房产等均收归公有生活所需的粮米油盐和其他费用均由圣库供给.《资政新篇》是洪仁玕希望借助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措施来振兴太平天国提出的。《资政新篇》得到洪秀全的赞同,以太平天国官书发行。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在中国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方案。

提出探究题:⑴如果你是生活在太平天国的农民,你对《天朝田亩制度》的上述规定有何感想?

⑵《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有何不同? (教师引导文献资料组主讲人回答,小组其他同学补充,全班同学讨论分析《天朝田亩制度》的革命性和空想性。对发言同学予以鼓励。) 教师总结:《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评价(略)

教师强调:在封建自然经济中,土地是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土地问题是解决农民革命的核心问题,两千年来,农民阶级的斗争要求,就是要获得土地。《天朝田亩制度》第一次将农民的愿望变成了系统的、明确的、有力的纲领,彻底否定了封建土地制度,调动了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是中国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但是,它在分配方面又实行绝对平均主义,维护小农经济,根本无法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具有严重落后性和空想性。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教师强调:由于军事紧张,《天朝田亩制度》关于土地方面的制度也无法实施,农民依然要向地主交租。

⑵教师引导文献组主讲人继续回答第二题:《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有何异同? (学生回答讨论后,教师简单评价并归纳) 强调:《天朝田亩制度》违背当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潮流。《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不能反映农民阶级的愿望和要求,不能调动广大农民和太平军将士的革命积极性,所以根本得不到拥护和实行。

四、太平天国的历史影响:(板书) (展示有关材料:) 材料一 逆贼洪秀全、杨秀清称乱,„„自唐虞三代以来,历世圣人扶持名教,敦叙人伦,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序如冠履不可倒置。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自其伪君伪相,下逮兵卒贱役,皆以兄弟称之„„农不能自耕以纳赋,而谓田皆天下之田;商不能自贾取息,而谓货皆天下之货;士不能诵孔子之经„„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蔼尽。„„。

──引自曾国藩《讨粤匪檄》

材料二1853年,太平天国刚刚定都天京不久,杨秀清在答复有关不平等条约时就认为,天下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不能有“主从之分”,对不平等条约不予理睬。1862年有个外国侵略者来到南京向洪秀全建议,协力击败清军之后,平分中国。洪秀全当即严词驳斥:“我争中国,意欲全图,事成平分,天下失笑,不成之后,引鬼入邦。

教师: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它经历了14年,势力波及18个省,但最后还是以失败而告终,原因在哪里呢?

(出示探究题):⑴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它的失败证明了什么问题? ⑵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当时农民战争的哪些新特征?

(由历史影响组的同学提出自己的观点,全班同学质疑、讨论,教师补充) 教师综合分析:

强调:⑴太平天国失败原因: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板书),这一阶级局限性决定了农民阶级不可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理论和彻底的反帝反封的革命纲领,无法克服自身的宗派主义倾向,保持团结。天京变乱,《天朝田亩制度》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板书)

证明: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板书) ⑵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征:(板书)

A、太平天国起反封反侵的双重任务,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

B、一些领导人开始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中国独立的富强的途径。 C、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D、是亚洲革命风暴的一个组成部分。 形成这种新特征的原因: A、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中华民族与外资本主义;封建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人民担负起反帝反封的任务。

B、鸦片战争后一般“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的萌发。 C、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小结:出示知识结构图 原因:阶级矛盾激化

兴起革命理论: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标志:金田起义

初期:东乡称王、永安建制、天京定都 发展

太平天国运动全盛:北伐、西征、东征 前期:《天朝田亩制度》 文献 后期:《资政新篇》 转折:天京变乱 失败:防御战 失败:天京陷落

强调:太平天国兴起和失败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及评价 课堂检测(略)

第19篇:11月运动儿童销售部服务总结

2011年11月份服务工作总结

部门在现场服务管理方面做了如下工作:

一、销售工作

圆满完成商店11月

26、27日会员大享日重大营销活动落实工作,做到了商品足、人员齐、工作规范到位。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运动儿童销售部会员大享日11月26日、27日两天实现销售210.89万元,耐克运动两天创销18万元、阿迪达斯运动两天创销15万元,户外哥伦比亚两天创销14.7万元,多个专柜创近年销售新高。

活动前,销售部召开组长会,专题布置,传达《会员大享日营销活动安排》,将商店大享日营销活动的目的、意义、活动主题及时间、活动力度、全场特别企划、品牌日、品类重点活动、逐一传达,特别就运动儿童三大品类营销活动的落实工作做出了细致的安排,提出了要求。会员大享日,部门运动类34个品牌、儿童类31个品牌均推出了大力度的活动,销售部紧紧抓住这一有利销售契机,安排两次最专柜货品总量和货品结构进行普查,做充分的商品准备,全力压缩缺款短码比例,针对定位性、效益性、潜力性品牌采取相应的跟进措施,普查POP、商品视觉、陈列货品,逐一筛查专柜人员到位情况,合理安排班次,缺员专柜采取早连、停休方法弥补人员不足,与此同时,与供应商沟通安排补充临时促销人员,明确了到位时间和培训计划。销售部管理人员和班组长停休参与销售,先后四次利用早班会培训活动细则、开票规范、推介技巧、服务规范、退换货细则,普查专柜交接本记录的规范性,避免传达有误,避免影响销售和服务质量。

11月份,在完成儿童区调整施工的同时,超额完成商店下达的销售任务。

二、儿童区域调整施工完成后对新入驻专柜管理辅导

根据集团和商店安排,自10月31日晚20:00至11月2日早销售部儿童区进行区域和部分品牌调整,调整后除大部分保留的品牌外,Toonsland、爱佳乐等10个新品牌将入驻,涉及21个品牌移位,是儿童区近年来调整品牌最多,施工面积最大的一次。销售部在集团和商店后勤、安保、业务、营销部、财务的指导、配合、大力支持下,严格按计划施工,商装完成后,销售部于11月2日早晨五点就安排专柜人员上货,大家各负其责,争分夺秒抢时间,保质、保量、保安全, 2011年11月2日10:00时,顺利完工并开业。Toonsland、爱佳乐、奇妮孕妇装等10个新品牌入驻,21个品牌移位。

开业后,销售部对新入驻专柜采取一帮一方式辅导,一周的时间使新入驻专柜在安全、

1 人员、视觉、商品、销售、服务管理方面保持规范状态,一周辅导期过后,销售部、班组有计划地安排对新引进人员进一步进行礼仪规范、服务标准、销售流程、规章制度等专题培训,新引进专柜没有发生一起工作失误、顾客投诉、安全等问题,包括新引进专柜人员和新入职人员在内的店长和员工对企业人文购物、人性服务理念的认识不断提高。

三、以竞赛促服务,开展服务规范月、规范周活动

2011年11月10日,商店启动关于开展“超指标 夺金牌 创佳绩”劳动竞赛活动,销售部认真落实,细致安排,按照商店竞赛指导思想、竞赛范围、竞赛指标、竞赛内容、竞赛办法、竞赛要求,结合竞赛活动开展服务规范月、规范周,确定十一月第二周为强化管理周,抓销售、抓服务、强化管理,掀起竞赛高潮。销售部全体员工连续作战,做好商品、视觉、人员细节管理工作,保证畅销商品品种和总量,提高团购意识。提高员工遵章守纪意识,管理人员、组长、店长、先进作表率,按一日工作规范高标准要求,规范服务、规范行为,树立良好的团队形象,工作取得了成效。通过竞赛和强化管理,提高了员工销售意识、服务意识、规范管理意识、遵章守纪意识,在服务规范月工作中,销售部还从提高全方位工作角度,有意识地采取措施推动班组和专柜自我管理,例如,针对个别店长自我管理意识、遵章守纪意识不强,遵章守纪自觉性不强,销售部在培训的同时,依据专柜不同问题追究店长连带责任考核方式,促进店长负起责任,加强自我管理,销售部还通过大班会宣传,调动班组、专柜强化自我管理的积极性,齐心合力抓管理。

考核导购21人次, 连带考核29人次.

四、十二月份工作重点

为确保十二月工作目标的实现,重点抓好四项工作,第一抓销售,以充足的商品、到位的推介促销;第二抓视觉陈列,积极参加商店开展的视觉陈列竞赛,落实商店节日视觉陈列工作,以良好的视觉气氛促进销售;第三抓人员和服务到位性,导购员流动较大,匡威等专柜先后因导购辞职出现只有一人在岗问题,在人员的补充方面销售部将积极与这些品牌供应商沟通补充人员。针对新人较多,在服务方面开展两次全面细致的服务和销售流程培训,并重点做好仪容仪表规范的检查督导工作。第四,抓安全防范,开展一次节前安全大培训,做两次安全普查,确保节日安全。

运动儿童销售部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一日

2

第20篇:针对哮喘儿童的运动游戏项目

针对哮喘儿童的运动游戏项目详细介绍:

1、竞赛游戏萝卜蹲:例如五人参与游戏,依次按红、橙,黄,绿、青的颜色排序。由第一个学生(即红萝卜)开始,口中喊:“红萝卜蹲、红萝卜蹲、红萝卜蹲完X(其它几个颜色的一个)萝卜蹲”的同时做蹲起运动。被喊道的同学则继续(如黄色)喊:“黄萝卜蹲、黄萝卜蹲、黄萝卜蹲完X萝卜蹲”,并同时完成蹲起动作。以此类推。游戏过程中没反应过来或是喊错颜色的同学则算被淘汰。

2、全场篮球中强度游戏:萝卜蹲被淘汰的输者作为惩罚,需要拿起篮球从底线运球蛇形绕过五根障碍物至传球点进行传球并击中目标物体,然后接工作人员传球给游戏者,游戏者再次运球蛇形绕过五根障碍物至设定投篮点(篮筐至罚球线中间点)投篮得分,如果投篮不中再次拿球从另一侧运球蛇形绕过五根障碍物至传球点传球击中障碍物,接工作人员传球后运球进行三步上篮完成游戏。

儿童运动教案模板
《儿童运动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