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心理学课程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6-05 07:44:29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心理学课程教案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案

第一章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内容、心理学的发展历史,掌握心理的研究方法,理解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明确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兴趣。

第二节 心理科学的发展

一、心理学发展的历史

(一)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经说过:“心理学有一个悠久的历史,但只有一个短暂

(二)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第三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由于心理现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科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为指导思想,遵循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

一、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二)系统性原则

(三)发展性原则

(四)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二、心理学研究常用的具体方法 心理学的一般研究方法有:

(一)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心理学的实验法也有两种主要形式:

实验室实验法

这是指在实验室内利用一定的设施,控制一定的条件,并借助专门的实验仪器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例如,当我们需要知道室内光亮度对学生视觉阅读效果有什么影响时,即可选择正常同等视度的若干学生作被试,在实验室的设备条件下,一面控制室内光亮度的不同变化(自变量),一面测量被试在不同亮度下阅读的速度(因变量),然后通过实验所获得的各项数据,加以处理和分析,即可得到某种光亮度对视觉阅读最适宜的实验结果。

实验室实验法,便于严格控制各种因素,并通过专门仪器进行测试和记录实验数据,一般具有较高的信度。通常多用于研究心理过程和某些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等方面的问题。但对研究个性心理和其他较复杂的心理现象,这种方法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自然实验法

这是在日常生活等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和控制一定的条件来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例如,研究评价(表扬或批评)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问题,即可以采用自然实验进行。如有一个实验,选择100名条件相当的学生作被试,把他们随机分成四个不同评价性质的实验组。然后令所有被试“做算术”加法练习五天,每天练习十五分钟,在评定时,表扬组只给予正确评价;批评组只给予批评;忽视组只可以间接了解评价,控制组则不给予了解任何评价。最后检查学习效果,发现表扬组最好,批评组次之,控制组最差。这说明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表扬和批评都是必要的,而应以表扬为主,不作任何评价反而会降低学习积极性。

自然实验法比较接近人的生活实际,易于实施,又兼有实验法和观察法的优点,所以这种方法被广泛用于研究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大量课题。

(二)观察法 客观观察法

这是在日常生活条件下,研究者通过观察被试在自然情境中的表情、动作、行为和言语等外部表现,以了解人的心理活动的方法,必要时也可采用录音录象等辅助手段进行。例如,教师经常通过学生的劳动、学习、游戏等活动,通过学生在课堂上、考试或竞赛中的表现,以及通过学生日常交往情况等等的观察,便能了解学生的许多心理特点和变化,即是采用的客观观察法。

但是,作为科学研究的方法,必须要有严格的要求。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要较系统地、长期地进行,对观察的具体情境和被试的各种表现要作详细的记录,对系统观察获得的材料要能作出科学的分析和评估,使其具有理论认识的价值。如达尔文的《一个婴孩的生活概述》和我国教育心理学家陈鹤琴的《一个儿童发展的程序》等著作,主要就是采用客观观察法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2.自我观察法

人自己对自己的心理活动也能进行观察和分析,这通常叫做自我观察法。人在实践中的认识活动,自我体验,动机的意识,或对某些心理特点和行为的感受与评价等等,都可以进行自我观察和分析。这是由于心理学对象的特殊性而采用的一种可行的、也是必要的特殊方法。不过,自我观察时需要按照客观的指标,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观察技能,才能更有效地实施。

自我观察法和客观观察法可以相互补充,相互验证。如研究者对其他被试进行客观观察时,必要时亦可要求被试本人作出自我观察的口头陈述,以进行比较验证,这样更能提高观察研究的效果。

(三)访谈法

访谈法也可以叫口头调查。它是根据预先拟好的问题向被调查者口头提出,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的调查方法。要使晤谈法富有成效,首先应创造坦率和信任的良好气氛,使被调查者做到知无不言;同时,研究者应该有良好的准备和训练,尽量使谈话标准化,记录指标的含义保持一致性。这样才有可能对结果进行客观的分析和概括。

(四)问卷法

问卷法是根据研究课题的要求,设计问题表格和相应内容让被调查者自行陈述的方法。它可以同时向许多人搜集同类型的资料,加以分析、处理和研究。 问卷法的正确实施还应注意:首先要尽可能消除被试的各种顾虑,便于说出真实的想法,为此常需要足够量的被试,以减少可能出现的误差。其次,提出的问题要简单明确,易于作答,而又能反映出某种心理状况。最后,还要注意某些技术性问题,如设问的策略、要求的一致性、问题的量和质的关系、所获答案便于处理和统计等等。

晤谈法与问卷法相比,其优点是,如研究者可以直接控制晤谈进程,可以不同的方式考察被调查者对问题回答的真实程度,并可以根据被调查者的反应即时提出临时应变的问题等等。但是晤谈法较费时间,调查的数量有限。

(五)测量法

这是采用一种专门的测量工具(如测验量表),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被试的某些或某方面的心理品质作出测定、鉴别和分析的一种方法。目前,心理测验名目繁多,如按其目的的不同,可分为智力测验、才能测验、人格测验、诊断测验等等;如按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文字性测验和非文字性测验两种;如按实施方式不同,可分为个体测验、团体测验等。关于心理测验法的实例将在以后有关章节中介绍。

不过,对人进行心理测验涉及的因素较复杂,测验量表的制定也较困难,实施的精确性和可信性还需要在测定之后的较长时期才能看出。但这种方法如能同其他方法配合使用,仍不失为心理学研究的一种具体方法。

(六)文献历史法

推荐第2篇:心理学课程教案(材料)

《心理学》课程教案

第一章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教学时数:6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自学,录相示教 教学目的:

本章对现代心理学及其研究和发展进行一个整体性的介绍,为随后各章建立一个总体框架,并为随后各章中所共同涉及到的一般性专业知识和术语预先做出交待;另外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通过教学引起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 具体讲有以下问题:

1、说出心理学的界定及其具体研究对象。

2、解释行为与心理之间的关系。

3、记住心理学诞生的年代、奠基人和标志性事件。

4、列举心理学的流派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5、用自己的话说说格式塔学派、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学派、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念。

6、简要说说心理学的四种主要研究方法。

7、了解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一些基本术语:被试、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实验组、控制组。

教学重点: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所包含的范畴;

2、心理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3、实验法。教学难点:

1、各心理学派别的基本观点;

2、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一些基本术语。

第一次(2课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心理与心理学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教学重点:

1、什么是心理学

2、个体心理现象

3、心理与行为之间的关系。讨论问题设计:

1、你理解的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

2、心理学有哪些作用?

第二次(2课时)

教学内容:第二节心理学的源流(1课时左右) 第三节心理学的研究(1课时左右) 教学方法: 讲授,自学 教学重点:

1、各心理学流派的基本观点

2、实验法的特点 自学内容设计:

1、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2、查阅其他书籍了解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3、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及学习心理学的作用与意义。

第三次(2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录相《爱德华大夫》 教学方法: 录相示教 教学目的:

通过观看教学片《爱德华大夫》,掌握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基本观点,了解精神分析的治疗技术等,引起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兴趣。

第二章行为动力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自学 教学目的:

本章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人类行为的动力产生、运行的基本规律。因此,本章对个体行为动力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介绍。不仅介绍了需要与动机的基本含义与分类,而且将有重点地介绍有关需要和动机的各种理论。 具体讲有以下问题:

1、了解行为动力在人类行为中的意义。

2、掌握需要的基本含义,了解其特征、分类。

3、记忆并叙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及各层次关系并能做出简要评价。

4、了解需要的其他理论。

5、掌握动机的含义和功能。

6、能解释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

7、简要说明动机的强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8、简要说明成就动机理论、归因理论的代表人物及基本观点。教学重点: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应用价值;

2、动机及其功能;

3、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教学难点:

1、各个动机理论的基本观点 讨论问题设计:

1、动机与行为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吗?

2、你赞同哪一个动机理论?说说你的理由。自学问题设计:

1、需要及其种类。

2、需要的其他理论。

3、生理性动机和几种主要的社会性动机

第三章认知过程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自学、课程论文 教学目的: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等,它是人类其他心理活动的基础。注意是心理活动进行的前提,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人类认识的起点,知觉与人的知识经验是分不开的,记忆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贮存库,思维是认识的理性阶段,是更复杂、更高级的认识过程。 具体讲有以下问题:

1、知道认知过程与信息加工的基本观点。

2、能说出注意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3、领会感觉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4、理解知觉的特征。

5、能正确表述感觉与知觉的联系与区别。

6、知道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

7、理解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并能领会运用。

8、知道影响遗忘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并能明确说明遗忘的规律是什么。

9、能有效运用学习中增进记忆的方法。

10、能说出思维的概念及人类思维过程的表现形式。

11、清晰表述问题解决的过程及影响因素、问题解决策略。教学重点:

1、注意的基本特征;

2、感觉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3、知觉的基本特性;

4、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

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6、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教学难点:

1、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

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3、概念形成策略与问题解决策略

4、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

第一次(2课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认知过程概述(30分钟) 第二节感知觉(60分钟)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自学 教学重点:

1、感觉的基本规律如适应、对比、后象等。

2、知觉的基本特性;

3、注意的基本特征。自学问题设计:

1、几种主要的感觉

2、知觉理论

3、知觉类型(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超感知觉与错觉)

课程论文:联系生活中的实际及知觉的基本特性说明知觉与过去知觉经验的关系。

第二次(2课时)

教学内容:第三节记忆(1课时左右) 第四节思维(1课时左右) 教学方法: 讲授,自学 教学重点:

1、三级加工理论及各阶段的特点。

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自学内容设计:

1、记忆的种类?

2、增进记忆的方法。

3、概念与推理。

第四章情绪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自学 教学目的:

情绪情感是人的心理生活的重要方面。本章从情绪情感的概念出发,探讨情绪情感与人的心理生活的关系,介绍各种情绪理论,及情绪的特征和表现,最后研究情绪的调控问题。

具体讲有以下问题:

1、能说出情绪的本质。

2、理解情绪的功能(与认知的关系及与行为的关系)。

3、能理解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4、了解情绪的主要理论。

5、说出表情的种类。

6、了解不良情绪主要表现形态及其调节方法。

7、能说出心境、激情和应激的特点。教学重点:

1、情绪的功能;

2、心境、激情和应激的特点;

3、不良情绪的调节。教学难点:

1、情绪的功能;

2、各种情绪理论的基本观点。讨论问题设计:

1、生活或学习中你有遇到过消极情绪吗?你是怎样调节自己的情绪的?

2、你怎样看情商? 自学问题设计:

1、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

2、情绪的分类。

3、情绪的调控(情商、健康情绪的条件、暴怒、焦虑、过度紧张、自卑等不良情绪的调节。

第七章个体心理发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案例分析)、自学 教学目的:

本章从心理产生与发展的角度,探讨人类个体心理的变化历程,重点突出儿童心理的发展。首先对心理发展的含义与相关观点作界定与介绍,然后分别对个体认知和语言的发展、情绪与社会性的发展作概要阐述,最后分析遗传、环境与心理发展。

具体讲有以下问题:

1、了解心理发展的含义及毕生发展观。

2、了解关键期的基本含义。

3、了解四个主要学派对心理发展的基本看法。

4、理解并记住皮亚杰提出的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及主要特征。

5、解释依恋的含义,并说明依恋与其后心理发展的关系。

6、根据自己的成长历程,说说影响人格成长的主要因素。

7、分别举例说明遗传与环境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并明确其辩证关系。教学重点:

1、皮亚杰关于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及主要特征;

2、依恋的含义,及依恋与其后心理发展的关系。教学难点:

1、皮亚杰关于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及主要特征 讨论问题设计:

1、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谈谈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心理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3、你如何看心理发展的关键期。自学问题设计:

1、发展及其主要特点。

2、心理发展的主要观点及关键期。

3、儿童认知的发展及人格与社会性的具体发展进程。

第八章学习心理

教学时数:6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自学 教学目的:

学习是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本章在介绍了各种最具代表性的学习观之后,系统地阐述了“为迁移而教”“为使学生学会学习而教”“为适应个别差异而教”等现代教学思想的心理学定位。本章的学习可对读者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与效果起促进作用,为大家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心理学的支持。

具体讲有以下问题:

1、掌握学习的定义。

2、理解加涅、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

3、记住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4、掌握学习迁移及其基本分类。

5、掌握主要的迁移理论的要点。

6、了解学习策略的定义及构成。

7、分析你平时学习中使用策略有何不足,应如何改进。

8、知道认知风格及其基本分类。

9、分析一下自己认知风格的特点。

教学重点:

1、学习的定义及加涅、奥苏伯尔的分类。

2、学习风格及其基本分类。

3、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4、学习迁移及其基本分类。

5、主要的迁移理论的要点。教学难点:

1、学习策略的定义。

2、学习理论及其应用价值。

3、迁移理论及其应用价值。

4、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5、学习风格的基本分类及其应用价值。

第一次(2课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学习与学习理论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自学 教学重点:

1、学习的定义及对学习的理解。

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

3、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认知派的学习理论(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讨论问题设计:

1、学习对于人生而言其作用与意义是什么?

2、你是如何理解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 自学问题设计:

1、联系第一章及第

六、七章中对行为主义理论的介绍,深刻理解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

2、联系第一章及第其他章中对认知心理学的介绍,深刻理解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第二次(2课时)

教学内容:第二节学习迁移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教学重点:

1、学习迁移的定义及分类。

2、学习迁移理论及其应用价值。讨论问题设计:

1、学习迁移与学校教育目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如何促进学习迁移?

第三次(2课时)

教学内容:第三节学习风格(60分钟) 第四节学习策略(30分钟)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自学 教学重点:

1、学习风格的定义。

2、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沉思型与冲动型学生的特点与因材施教。讨论问题设计:

1、你认为什么是学习策略?你常用的学习策略有哪些?其应用条件是什么?

2、学生为什么要学会学习? 自学问题设计:

1、认知风格的其他分类

2、学习策略的分类

3、学习策略的训练

第九章人际交往心理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自学 教学目的:

本章从人与人交互作用的新视角,依据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之成果,介绍和分析人们在相互交往中所发生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如人际沟通、人际认知、人际关系、人际互动等。了解和熟悉这些知识原理,对学习者现在的在校生活和未来的教师职业活动都是必要的和有益的。

具体讲有以下问题:

1、能说出人际沟通的含义和基本构成要素、记住其条件。

2、能简要说明人际沟通的心理功能。

3、记住印象形成的主要特点。

4、能举例说明印象形成的主要心理效应。

5、学会运用归因原则分析具体的行为问题。

6、能解释人际关系的内涵和基本人际关系倾向。

7、能举例说明人际吸引。

8、能够使用人际关系测量方法去实际群体的人际关系状况。

9、能说明人际互动的几种现象。

教学重点:

1、印象形成中的几种主要的心理效应。

2、归因原则。

3、人际吸引的条件。

4、社会助长、社会惰化、从众等几种主要的人际互动现象。教学难点:

1、印象形成的主要特点。

2、归因原则。

3、舒茨的人际关系需要理论。

4、社会测量法。

第一次(2课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人际沟通 第二节人际认知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自学 教学重点:

1、人际沟通对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2、印象形成中的几种主要的心理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社会刻板印象)。自学问题设计:

1、人际沟通的结构主要有哪些要素。

2、有效沟通的条件是什么?

3、日常生活中你常用的非言语沟通方式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4、多文艺作品中找出一些描写非言语沟通的段落和句子。

第二次(2课时)

教学内容:第三节人际关系 第四节人际互动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自学 教学重点:

1、人际吸引的条件。

2、社会助长、社会惰化、从众等几种主要的人际互动现象。讨论问题设计:

1、什么样的人最受欢迎?

2、分析自己的人际关系,谈谈今后在人际交往中的打算。自学问题设计:

1、人际关系形成与发展的阶段。

2、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及联系自己的实际,掌握人际关系的维持方法。

3、分析人际互动现象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第十章学习心理健康与辅导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自学 教学目的:

本章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整体印象,为以后从事教育工作打下基础。本章包括心理健康的概念、标准及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途径和方法;在中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辅导等内容。

具体讲有以下问题:

1、说出健康、心理健康、心理辅导的含义。

2、说出心理健康的意义与标准。

3、解释心理健康与学校心理辅导的关系。

4、用自己的话说说心理健康的相对性。

5、列举衡量心理健康的方法——环境适应判定法、症状观察法、心理衡量法的特点。

6、说说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及途径。

7、分别说说挫折适应与辅导、学习辅导、青春期辅导及生涯辅导的内容和意义。

教学重点:

1、心理健康的意义与标准。

2、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及途径。

3、挫折适应与辅导、学习辅导、青春期辅导及生涯辅导的内容和意义。教学难点:

1、心理健康的方法——环境适应判定法、症状观察法、心理衡量法 心理健康的相对性。 讨论问题设计:

1、什么叫健康?

2、什么叫心理健康?

3、你是如何看待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的?

2、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 自学问题设计:

1、什么叫健康?

2、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

推荐第3篇:创造心理学课程教案

《创造性思维和空乘》教案

教学目的:1.学习并了解创造性思维;

2.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式,建立创造性思维;3.在空乘中运用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1.认识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2.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给予启发

教学方法:讲授知识点(可以结合PPT),课堂讨论,情景剧 教学过程:

古罗马的一句名言说:“条条大路通罗马”。这说明处理一个问题或一件事情的方法并不一定要是专一的,创造性的思维,换个角度可能会有更好的结果。

大家都知道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归根结底是人才创造力的竞争,而创造力的核心就是创造性思维。

什么是创造力:创造力: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颖的、独创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以发散思维(divergent thinking)为核心,聚合思维(convergent thinking)为支持性因素,两种思维有机结合的操作方式。其中发散思维的图式是从核心的点向外扩散出不同的思路,而聚合思维是讲不同想法都集中到一个点上。创造性思维要先发散再聚合。

突破定式思维:在观看马戏表演时我们会发现,巨大的大象,往往能安静地被拴在一个小木桩上。事实上,大象的鼻子能轻松地将一吨重的东西抬起来。如果它想逃走,只需要用点力就能把木桩拔起!那么,为什么它不懂得这样做呢?原来,大象从幼小无力时开始,就被沉重的铁链拴在木桩上,当时不管它用多大的力气去拉,这木桩对幼象而言,都太过沉重,自然拉动不了。不久,幼象长大,力气也变大了,但只要被拴在木桩旁边,它还是不敢妄动。这就是思维定式。长大后的大象,其实可以轻易地将铁链拉断,但由于幼时的经验一直留存下来,所以它习惯地认为木桩“绝对拉不动”,所以不再去拉扯。

反观人类,竟也有类似情况。人类虽然被赋予“头脑”这一最强大的武器,但人们总是会受到习惯和常规思维的束缚,而经常不敢突破思维定式,因此难以找到解决难题的出路。用僵化和固定的观点认识外界的事物,有时也会带来危害。

讲故事:牛顿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对科学的贡献是史无前例的。牛顿的一生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力学三定律、万有引力、光学环、光微粒说、冷却定律以及微积分,然而到了晚年,他的研究陷入了亚里士多德的柏拉图学说的范围而不能自拔。他花了十年的时间来研究上帝的存在,结果自然毫无所得。由此看来,即使是一个伟大的学者,一旦落入陈旧的范畴,就谈不上有丝毫的成就。(思维定式的故事)大禹治水是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的父亲鲧治水固有“堵”的办法,一直没有什么成效,但是就是不知道改变,大禹则创新的对洪水进行疏导,运用自己的创造力成功的解决了洪水的问题。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大脑风暴法: 先提出问题,然后寻找尽可能多的答案,不必考虑答案是否正确,也不作评论,一直到所有可能想到的答案都提出来了为止。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成为一名空哥空姐?或者是你对空哥空姐的印象有什么?(好坏都可以)然后给学生时间相互讨论,挑几名学生进行回答。看看他们在总结过程中有没有与其他人不一样的点,在平时的观察中有没有注意到别人没有注意到的,或者在想法上有没有比较独特的想法。同时在讨论过程中,同学们也会更加清楚成为一名合格的空哥空姐应该具有哪些素质,而哪些的行为对于大家来说反映是不良的,从而对自己的职业也会有更好的了解,对未来的发展也会有更明确的要求。

情景剧设计:设计情景剧可以给同学们更多地自由发挥的空间,并且也可以在这些情景剧得到仿真式的体验。可以要求在剧中加几个情景中加:

1、如果遇到不讲理的旅客怎么办? 思路:首先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在自身方面找原因.我相信没有不讲理的乘客只有不到位的服务.如果遇到不讲理的旅客,乘务员更要态度温柔,热情和蔼 ;对客人不礼貌的言语要耐心的倾听,切忌与客人争论。

2、遇到酒醉的客人怎么处理?

思路:针对酒醉的乘客,最好能为其寻找到乘客教少的区域,该做法是为了避免部分酒醉后会闹事的乘客,此外最好有一位家属或乘务员陪同;若是服务过程中能够从其随行人员口中了解到乘客酒醉后的习性,措施就可以具有针对性;其次,及时的为其准备湿(冷)毛巾,泡上绿茶(浓一些为好),晾温后让家属辅助该乘客多喝一些。因为茶叶中所含的单宁酸能分解酒精,酒醉后多喝茶,酒精中毒的程度会减轻。另外,针对部分航空公司的机上有水果提供,个人了解到的几种水果的解酒方式:1)香蕉:饮酒过量中毒轻者,立即吃香蕉3—5个,可清热凉血,润肺解酒; 2)梨:中毒严重者可用梨汁灌服; 3)西瓜:一次口服300克,解酒效果很好。 假如该乘客是机上喝醉(情况较少,一般航空公司对酒精饮料的服务都是有限制的),出现过激行为都是可以经过乘务长报告给机长的。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对乘客进行警告。

3、如果有客人向你提出约会,你怎样对待?

思路:由于服务者与顾客间有不可跨越的一线,拒绝是肯定的。拒绝约会的最好办法,是以委婉的、温柔的态度,假借一个理由来推辞。比如说:“如果我有时间的话„会„”;可以温和地拒绝:“不好意思,这次不行呵„”然后再补充一句:将来有缘分一定会再见的。

4、你的乘务长本身对你有成见,而你的服务一直没有问题,问题在于乘务长,大家都对她有意见.而你在为旅客服务的时候,她当众职责你,但你是冤枉的.一位乘客帮你说话,并职责乘务长的不是,这时你该怎么办?

思路:无论这位乘客有多么充分的理由,但客舱内始终是乘务员工作的区域.要展现一个航空公司的团结精神风貌,作为服务一线的勤务人员切记不能当者旅客的面和自己的同时吵架,有什么事情可以在飞机落地后解决.如果遇到此类情况,可以对这位旅客说:”我是一名新乘,肯定有许多地方做的不好,乘务长刚才批评我,以后我会更好的向乘务长学习的,谢谢您的好意。

5、飞行途中,乘客们发现一位当红影星,很多乘客争着向明星所要签名,此时你会怎么做?

思路:飞机在飞行途中,飞机上的配平都已经固定好了,如果大量旅客涌向一端,会对飞机平衡造成威胁,这种情况一定要控制住旅客,避免大量旅客的转移,可以向旅客解释说:“女士们先生们,这样大量旅客涌过来会对客舱平衡造成危机,为了大家的安全请您回到自己的座位,在说旅途过程中很辛苦,我们让这位XX好好休息,等飞机落地后在向XX所要签名好么?

课堂总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让我们头疼的事,这并不是我们笨,而是因为我们经常忽视了发散思维,自愿坠入习惯的陷阱中去。可以留意:

1、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经常用发散思维来解决难题。

2、通过发散思维才能开阔思路,拓展视野,从而提出许多新设想,新办法。

3、思维本身没有优劣好坏,关键是自己能不能突破种种的禁锢和束缚,自己的思维随心发散。

在空乘这个职业中,我们也会遇到很多奇怪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临场发挥,适当的打破条条框框,运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去把空乘这个职业做得更加出色,更加完美。

推荐第4篇:心理学课程教案 第4章

第四章 注意

本章主要问题:

1、注意与人的认识心理过程的关系;

2、注意的心理活动规律或特点;

3、注意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本章教学方案:本章教学主要以课堂讲授与心理学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对于注意在人的认识活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对于注意的心理活动规律及其在学校教学和学习活动中实际应用等有一个切身的体会和理解。教学内容应以注意的心理规律及其教学应用为主。

本章教学时间:4课时

一、注意与人的认识心理活动过程

注意作为人的一种重要心理现象,与人的其它认识心理活动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密切关系。

1、注意的概念。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和集中是它的两个主要特点。其中指向是指对对象的选择,而集中则是指排除干扰。注意的生理机制主要与人的大脑的觉醒和激活状态有关。注意的理论主要有过滤器模型,衰减模型和中枢能量理论等。

2、注意与人的认识心理活动过程。注意是人的认识心理活动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同时它自己的存在也离不开人的认识活动。注意不同于人的其它认识心理活动,因为它并不反映具体的对象和内容,它只是人的认识心理活动的伴随状态,而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活动过程。

二、注意的心理活动规律

心理学研究一般把人的注意心理活动划分为两大类型,人的注意的心理活动规律也就主要表现在这两个方面。

1、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是人的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心理活动。因此其活动规律主要就表现在如何引发方面。依据心理学的研究,无意注意的有效引发主要决定于注意对象或刺激物的特点方面。当然注意者个人的需要兴趣、情绪状态、知识经验等也起着一定的作用。无意注意只是人的注意的初级形式。

2、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相反,有意注意是人的注意的高级和主要形式,是有预定目的和需要意志努力的人的注意心理活动。因此其心理活动规律就主要表现在如何保持上。有意注意的保持主要决定于人的主体的因素,诸如如何克服干扰,加深任务理解,利用间接兴趣,发展自控能力等。有意注意对于人的社会性活动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3、注意的相互转化。人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在人们的实际认识活动过程中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种转化的结果就是产生了人的“有意后注意”。一种自觉地有目的的但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心理活动。

备注:此一部分讲述是最好结合心理学的相关实验进行,否则就会影响学生对问题的深入理解,不利提高学习效果。

三、注意规律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心理学对人的注意规律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值得我们很好地加以利用。

1、教学过程中的注意心理问题。事实证明课堂教学的组织,学生的学习效果等都与人的注意心理有关。或者说都与我们不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主意,与学生的注意品质的缺陷等有关。即与所谓的非智力因素有关。

2、课堂教学中学生注意的组织。研究表明教师如果要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地组织学生的主意,就必须要善于运用学生的无意注意,合理引发学生的无意注意,同时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品质和能力,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等。

3、学生注意品质的培养。心理学一般把人的注意的品质划分为以下四个方面,它们也是我们培养学生注意品质的重要方面。

注意的范围。是指人的注意对象的数量特点或广度问题。人的注意范围大小是存在差别的,注意范围大小主要与对象特点和人的知识经验有关,而且人的注意范围的大小是可变的和可训练的。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人的注意的时间性特点和保持问题。人的注意的心理活动过程是动态变化的,而不是静止不动的,这是注意的起伏现象。它不同于注意的分散。注意的稳定性同样与注意对象特点和活动任务有关。也与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有着一定的联系。

注意的分配。是指人的注意的对象性特点和能力问题。是同一活动过程中注意的不同方面的协调和统一。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是人后天不断学习训练的结果,是人必须具备的一种心理能力。

注意的转移。是指人的注意的任务性特点和速度问题。是人的注意在不同对象和不同活动任务之间的转移。这种转移的速度同样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同样会影响人的活动的顺利进行。

总之,教师一定要学会对学生的不良注意品质的矫正,并通过对学生良好注意品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学生自己也要学会注意品质的自我培养,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备注:此部分可适当结合心理测验进行,让学生增强对自己注意心理活动特点的了解。提高学习兴趣。

本章作业与复习思考题:

1、

2、简述注意与人的认识心理活动之间的辩证关系;试述注意的类型及其心理活动规律;

简述人的注意的良好心理品质及其培养。

推荐第5篇:心理学课程教案第1章

(师范)

雷 永 生

教育学院教育与心理教研室

第一编 总论

第一章 心理学与教育

本章主要问题:

1、

2、

3、

4、

5、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体系;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与方法; 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与发展; 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

心理学的学习目的、意义和方法。

本章教学方案:以讲授为主,从日常生活中的人的心理现象入手,让学生对心理学作为一门现代学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侧重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生以前对心理学的认识和了解,克服不正确的认识观念,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打好基础。讲课中可视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课堂提问、调查,并可以适当让学生进行讨论(时间把握在十到十五分钟之间)。

本章教学时间:4课时。

一、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体系

1、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现代心理学把人的心理作为其主要的研究对象, 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特点。

心理现象。心理现象是地球生命进化过程中所开出的一朵奇葩。心理现象不仅人有,而且动物也有。当然它们之间是存在着区别的。虽然研究人的心理必然地要涉及到动物的心理,但现代心理学仍然还是把有关人的心理作为它的主要研究对象。

心理活动规律和特点。虽然人的心理活动非常复杂,但心理学仍然要把探讨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和特点作为其研究的重点,企图揭示人的心理的奥秘,加深人类对自己的认识,使人类能够真正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万物之灵。

对人的心理现象的初步理解。人的心理现象无时无处不在,它不仅构成了人与人之间的重要差别,而且也在随时随地地影响着我们的一切行为及其表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所思所想、喜怒哀乐,无不都反映着人的内在心理活动。“我思故我在”,只要有人的生命的存在,人的心理就会像滔滔江水一样川流不息,就会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就会像影子一样如影随形。人的心理是客观存在着的,使我们时刻可以感受到的。

2、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知识结构体系。心理学作为也门学科发展至今,已经基本形成了自己的学科研究体系。虽然也还有待进一步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尤其是在今天的国际化和本土化的相互交错之时。一般来说,现代心理学主要研究以下内容或人的心理现象:

心理过程。即人的心活动产生形成和发展变化的心理过程。也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最基本的共同的形式结构和基本元素。包括知、情、意三个主要部分。

心理差异或个性心理。主要研究有关人的心理的个别差异的产生形成和具体表现。包括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关系。上述两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使人的心理活动或心理现象的两个不同的方面,是个性和共性的关系。

师范类公共课心理学的研究内容。除此以外,师范类公共课心理学环研究有关青少年心理、学校社会心理、教育心理、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其目的在于为师范生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适应未来工作需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具有现代教育科学素养的人民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备注:此部分为本章重点教学内容。

二、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和方法

1、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是指心理学作为一门现代学科所承担的责任,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等,是学习和研究心理学的人首先要明确的一个问题和方向。

理论任务。揭示人的心理的实质及其活动的规律,为更好地认识人类自身服务,树立正确的人的心理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思想,破除唯心主义和各种封建迷信思想。同时也促进心理学科的积极健康发展,不断完善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体系。

实践任务。主要表现为要为人们的心理积极健康发展服务。研究人的各种实际心理问题,帮助人们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或为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必要的心理学理论依据。

心理学的分支学科的不同分工与合作。在研究任务方面,现代心理学的各个分支学科之间是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关系。这里主要涉及到的是普通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由于人的心理的复杂性和不断发展变化的特点,所以对人的心理现象的研究就成为了影响现代心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和关键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问题。

心理研究的基本观念和思路。人的心理是可以研究的,人的心理也是可知的,心理并不神秘和虚无。当然心理的研究也是不容易的,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和障碍,有赖于研究方法的不断进步和改进,需要我们的不断努力和探索。一般来说,心理学主要通过人的心理的外部行为表现来研究人的内部心理活动。当然也还有内省、生理学等方法。现代心理学对人的心理现象的这种研究方法和思路及又有点也存在许多问题,如人的心理和行为的不一致问题等。

具体研究方法。主要由观察、试验、测量和文献资料分析以及教育经验总结法等。这些方法既可单独使用又可结合使用。

研究的基本原则。对人的心理的研究除了要运用正确的方法之外,还应该坚持一些基本原则,以保障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又不违背人类社会的基本道德和法律,维护人的尊严和自由。尤其是作为一个心理学研究者的职业素养问题,必须得到重视。这些原则有客观性、发展性、全面性和联系性等。

备注:此不分不作为教学重点内容,只要求学生做一般性的学习了解即可。

三、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发展

1、心理学的学科发展简史。现代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最早是在西方或欧洲产生的。从1879年德国人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至今,心理学已经走过了一百二十多年的历史。

心理学在西方的发展和研究现状。心理学地发源地在欧洲,这与当时的社会发展实际尤其是科学发展实际有关。后来心理学的研究重心逐渐由欧洲转移到了美国,时至今日美国仍然还是世界上心理学研究和发展最快的国家。当前心理学研究已经深入到了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并能够为人们提供越来越多的实际心理服务,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按照我国台湾心理学家张春兴的看法,现代心理学共有八大流派,即结构主义、功能主义、行为主义、完形心理学、精神分析理论、人本主义、认知心理学和神经心理学等。此外心理学还有八大研究主题,即心理的生理基础,感觉与知觉,学习心理,身心发展,个别差异,动机与情绪,社会心理,异常行为与心理治疗等。

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与心理学的研究现状。中国古代也有着十分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值得我们去认真地研究和总结,挖掘、整理和发扬光大。例如修身养性,个人心理调节,心理健康,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处理等。当前我国心理学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在心理学研究的本土化方面已经取得辽一定的进展,虽然路途还很遥远。

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一般我们把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主要划分为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前者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为心理学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上的必要支持,包括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等。后者主要研究心理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解决人们的各种实际心理学问题,包括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等。现代心理学已经发展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分支学科体系。

2、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现代心理学是一个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综合性学科。因此它与其它学科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

心理学与生理学。生理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揭示人的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树立身心合一的正确观念。

心理学与哲学。心理学需要借助于哲学的思维方式来分析研究人的心理问题,哲学也需要心理学研究的有益补充。

心理学与社会学。人的心理的本质是社会性的,因此社会学的许多研究有助于对人的心理的正确理解,心理学的研究也是对心理学研究的进一步丰富。二者相得益彰。

心理学与教育学。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人的心理现象是现代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主要领域,心理学为提高教育活动的科学有效性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二者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是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两个方面的科学理论知识素养和训练。

备注:此部分不作为教学的重点。只要求学生做一般性的了解。

四、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

1、现代心理学对教育的贡献。现代心理学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改革和发展,起着理论基础的作用。一方面它通过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研究,为教育教学中更好地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材施教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和质量提高。另一方面它也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心理学帮助,有利于改革成效的取得。

2、教育活动对心理学研究的贡献。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为心理学研究的进行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基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丰富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心理学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积累了经验。

备注:此一部分要适当地组织学生课堂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心理学学习对于自己将来工作的重要意义作用,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五、心理学的学习目的、意义和方法

1、心理学的学习目的。心理学的学习一方面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另一方面要为努力实现师范生自身的心理健康发展服务。根本的目的还在于要增加对人的心理的认识了解,树立人的正确心理观。

2、心理学学习的意义。对于师范生来说,心理学是一门必修课。其学习的意义就在于它是实现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实现自己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3、心理学的学习。要学好心理学这门课,除了要掌握一般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外,尤其要注意学习与研究思考相结合的问题。要学以致用,通过对自己心理活动的分析体会,来研究思考他人的心理活动,由己及人,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不断提高心理学学习效果,增强学习兴趣。

本章作业和复习思考题:

1、简述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

2、谈师范生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推荐第6篇:心理学课程学会合作教案

小学心理健康辅导课教案 《学会合作》

——————09心咨2班 第一组

【活动目标】

1、了解友好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体验团结合作带来的快乐情感,增强合作意识。

2、初步掌握如何进行团结合作,培养合作能力。【活动内容】小学生人际交往心理辅导 【活动形式】游戏、讨论。 【活动对象】小学六年级学生 【活动时间】40分钟。

【活动准备】歌曲,音乐播放器。

【活动过程】

一、导入 : 心理剧《五指争功》

我夺得全省希望之星后,五个指头很兴奋,觉得自己功劳最大,于是争吵起来。

大拇指闪亮登场,说:“我力气最大,干重活没我可不行。按图钉是我,发信息是我,打游戏是我,按遥控器是我,数钱还是我!”

食指不服气,说:“我苗条,很漂亮。握笔时我是最重要的,按照相机的快门没我也不行,点鼠标、扣扳机、指引方向更是需要我。”

接下来中指上场了,他慷慨激昂地说:“我又细又长,是五指中的姚明。你们都是我的保镖和跟班,我是具有领导风范的手指。”

听完中指的话,无名指急急忙忙上场了。他说:“我是不可一世的,是高贵的象征。我的待遇高,主人对我备加呵护。我几乎不干活,只戴戴戒指。我是天生尊贵的!”

小指听了四位哥哥的话,不甘示弱地说:“我小巧玲珑,主人说我是劳动模范。我贡献大———哪里脏我去哪,抠鼻子、掏耳朵„„我可是主人的清洁工啊!你们可别小看我。”

就这样,五根手指开始七嘴八舌地吹嘘自己。皮球爷爷听了它们的谈话,笑呵呵地说:“你们五个谁能把我举起来,谁就是最有用的。”五指兄弟听后,都纷纷上前去试,但都失败了。皮球爷爷告诉他们:“一根手指是举不了我的!”大家听后便团结起来,一起把皮球爷爷举了起来。

师:同学们,看了刚才五指的争论,大家觉得五个手指,谁最重要呢?(学生讨论) 教室请学生谈谈看法,引出主题。

教师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和我们的五个手指一样,长短 不一,只有联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形成一个有力的拳头,变得更有力量。

二、神奇的合作

1、刚刚我们知道合作是很重要的,现在呢,老师带大家做一个游戏,游戏名字叫做《神奇的合作》。大家知道么,平时一些一个人完成不了的事在有了大家的合作之后就变的可能了哦。

2、游戏规则

取四个板凳按依次侧放,请同学们正坐在板凳上,依次后背往后靠,靠至另一名同学膝盖上,等到四人动作完成同时抽出板凳,。

注意事项,游戏完成时要将板凳插回学生下方,让其承力,结束游戏。

三、小小茶话会

师:我们看过了心理剧也玩了游戏,大家了解到了合作的重要性,现在我们要参加一个小小茶话会,话题就与我们的话题有关,那就是:在我们大家身边有那些事是需要合作才能成功的呢?老师在黑板上给大家列了一下提纲,我们还是以小组讨论,三分钟后我们来分享成果。

学校中的合作____________ 家庭中的合作____________ 社会中的合作____________ 其他的合作______________

3、教师提问:茶话会的上半场,我们已经讨论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它的积极作用,那么下半场老师就想问一下同学们有没有因为不善合作而导致不良后果呢?这就是我们茶话会下半场的任务了,现在请大家在小组内畅谈吧!

教室小结:听了同学们的经历后,大家是不是觉得团结合作对我们的作用很大呢?所以呀,大家做事千万别老各想各的,因为这样,往往会给我们带来麻烦。如不过大家不信,我们来听听这手儿歌吧!

四、听儿歌,演续集

播放儿歌《三个和尚》并问,三个和尚为什么后来没水喝了呢?

(学生回答)

教师过渡:听也停了,讨论也讨论了,现在大家想想同学们要是那三个和尚,在认识合作的重要性后,应该怎么做呢?现在我们请同学上台演一演下面的续集吧。 (同学表演)

师:大家演的真不错,三个和尚后面都有水喝了,大家看到这个圆满的故事结局,大家高兴么?而这个故事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学生回答)

五、教师总结

1、同学们说的太好了!同学们今后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老师希望通过今天学习,能使大家知道合作的重要性。生活之中处处有合作,希望大家学会合作,在合作中体验乐趣,现在让我们在这首《众人划桨开大船》中结束这堂课吧!

2、播放《众人划桨开大船》 设计者

09心咨2班第一组

组员

陈达

孙丹 李珍毅

周莹

李亚龙

彭镁

范艳文

刘佳

个人心得

作为本次教案的试讲人,在这次活动中我学习了不少。首先,从教案的材料准备和整体整合,这是一个需要团体配合的工作,正和我们的题目相得益彰。上课时,第一次扮演老师的角色站在讲台上,深刻体会到了老师的不容易,教导好一节课需要很多知识和经验的支撑。这次活动之后深刻的认识到了自己不足,作为老师,仪表言行还略显稚嫩,课程过程的衔接不够流畅,而且在游戏环节对于规则的失误很不应该,虽有及时改正但是错误已经存在只能再以后的时间里反思且努力让下次不再这种错误。

陈达

09心咨2班

推荐第7篇:心理学课程感想

心理学课程感想

学完心理学这门课程后,最大的感想就是,心理学是一门接近生活,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的实用的科学。短短的十几周时间里,我了解到了一般心理学的基本体系架构和相关内容,包括《感觉与知觉》、《意识与注意》、《记忆与学习》、《思维与创造性》、《动机与情绪情感》、《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心理、智力测定知识介绍与及测定》、《现代人格问题讨论》、《养生与健康》、《人格的提升与自我超越》等课题,收获颇丰。下面,我就几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对我影响深远的内容谈谈感想。

(一) 记忆与学习

这部分的内容对我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如图所示,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按照信息加工的理论来划分,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其痕迹就是感觉记忆,感觉记忆中呈现的信息如果收到注意就转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的信息若得到及时加工或复述,就转入长时记忆。

反之,从遗忘角度来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人们对外界信息的遗忘规律。信息的遗忘数量受时间因素制约,进程上先快后慢。

进一步,通过适当的过度学习,又称超额学习,即识记一种材料的学习次数超过那种刚好能回忆起来的程度的次数,我们能使接受的信息保持良好效果。研究表明,150%的过度学习是提高保持效果的最有效的选择。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一个习惯,那就是“临时抱佛脚”,在考试之前,集中花大量时间进行复习,在短时间内给自己灌输大量的材料和信息。这种学习方法形成的是短时记忆,或许恰恰能应付短期内的考试,但如果考完试后就将这些知识抛在脑后,它们就会很快被遗忘。所以,从学习的长期效果来看,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古语有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中国的先人们似乎很早就发现了人类记忆与学习的心理学规律。因此,我们可以采取适度超额学习的方法来获得良好的保持效果,此后还要通过经常复习将信息转化为长时记忆,永久保存在脑海中,对知识的掌握做到学以致用、信手拈来、游刃有余的程度。

(二) 动机与情绪、情感

这部分的内容与人类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学会控制情绪,调节情感,挖掘动机对每个人自身的心理健康和工作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动机产生于内在的某种需要和外在的相关诱因。依据不同分类方法,它可以被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主导动机和从属动机等。社会动机又可以分为交往动机、成功动机和工作动机。研究表明,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发挥最佳工作效率。

情绪情感具有动机功能、调控功能和健康功能。动机功能是指,情绪具有激励作用,被视为动机的指标;调控功能分为促进功能和瓦解功能;而情绪调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身心健康。研究表明,一般人的情绪生活中,常是苦多于乐,在喜怒哀乐哀惧很中,正面情绪占3/7,反面情绪占4/7。

当今社会,很多人急功近利或者急于求成,比较重视情商的提高,大多关注成功心理学。然而,紧绷的心理状态往往会使人面对较多的消极情绪,如果消极情绪不加调节、心理压力不能释放,就会导致身心疾病的产生。许多心因性疾病如:溃疡、偏头痛、高血压、哮喘、月经失调等都与情绪失调有关。研究表明,年轻时性情压抑、焦虑和愤怒的人患结核病、心脏病和癌症的比例是性情沉稳的人的4倍。积极的情绪是保持心理平衡与身体健康的条件。

林黛玉就是典型的忧郁致死的例子。《红楼梦》中对她的描述如下,“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可见,林黛玉生前就时常眉头紧锁,面露愁容。她最终咳血而死的悲剧结局也让人唏嘘不已。娇柔是中国古典美女的典型特征,这与西方国家翘臀蛮腰的健康运动美大相径庭。从心理学和医学的角度看,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方式更有利于人类身心健康。所以,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同时反观自身,学会调整情绪,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培养热爱运动的生活习惯。

(三) 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

人类是社会性群体,谁都不能永久离群索居、独善其身。人际交往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人际交往需要是一种本能,是在个体发展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它通过遗传直接传递给后代。人际交往也是出于合群的需要和自我肯定的需要。“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相同利益和需求组合而成的群体让个体需求得到满足。“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群体中他人的行为表现可以和自己形成对比,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可以倒映出自己的形象。

群体可以给成员心理上的归属感,认同感和社会性支持。群体也会影响到个体的行为。社会助长指的是个体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当今社会对个体的团队合作意识要求非常高。职场上的很多项目都要通过团队协作而完成。这是因为,团队能够资源共享,分工明确,产生规模效应,提高劳动生产率。另外,很多时候,当个体在群体中活动时,往往因为荣誉感和自尊感更加强烈,会产生自我驱动,表现得更加出色。以前参加面试和演讲比赛的时候,前期做了很多的准备但还是十分紧张,但是到了真正的面试和比赛现场,在众多考官或者观众面前的时候,自己却能超常发挥。这就是社会助长的社会心理现象在起作用。

与此相反,社会惰化指的是当群体一起完成一件工作时,群体中的成员每人所付出的努力会比个体在单独情况下完成任务时偏少的现象。一个优秀的群体能够使个体超常发挥,而一个失败的群体却使个体缺乏动力。身边的朋友在参加比赛组队过程中,经常碰到搭便车打酱油的坑队友。也有写在比赛初期组的队,后来因为群体矛盾无法调和不欢而散。当群体不能满足每个成员的利益诉求时,成员就没有动力和群体的目标保持一致,这就会导致群体的效率大大降低,产生1+1

(四) 现代人格问题讨论

市场上关于人格的书籍很多,大多都旨在帮助人们修炼优秀的人格,实现成功的人生。人格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复杂性和功能性五大本质特征,包括了知情意系统、动力系统、调控系统、特征系统和心理状态五大系统。我觉得,其中非常有意思的是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自我实现者一般具有但不限于以下特征:

1.了解并认识现实,持有较为实际的人生观;2.悦纳自己、别人以及周围的世界; 3.在情绪与思想表达上较为自然;

4.有较广的视野,就事论事,较少考虑个人利害;5.能享受自己的私人生活; 6.有独立自主的性格;

7.对平凡事物不觉厌烦,对日常生活永感新鲜;8.在生命中曾有过引起心理震动的高峰体验; 9.爱人类并认同自己为全人类的一员; 10.有深交的朋友,有亲密的家人; 11.具民主风范,尊重别人的意见;

12.有伦理观念,能区分手段和目的,决不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13.有哲学气质,有幽默感; 14.有创见,不墨守成规; 15.对世俗和而不同;

16.对生活环境有时时改进的意愿和能力。

以上的人格特征几乎是人人都渴望具备的,毕竟几乎每个人都想成为自我实现者。我的身边有一些能力很强的女性朋友。她们就属于典型的渴望实现自我,追求成功的一类人。在她们身上,我可以看到以上所列的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中的一部分。当今社会,职业女性越来越多,职场上的女性成功人士也在不断攀升。这对社会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女性在某些方面具有领先于男性的先天优势,将这些优势发挥到工作中,将大大提高社会整体效应和福利水平。

在市场经济中,几乎人人都是理性经济人,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都渴望成为自我实现者。但就像破茧成蝶,实现自我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为了悦纳别人和周围的世界,往往会牺牲自己的时间和快乐;为了培养独立自主的性格,往往会迫使自己咬牙坚持忍受孤独痛苦;为了培养宠辱不惊的态度,往往要压抑自己不轻易吐露情感……因此,要达到自我实现者的人格是极其困难的,我们只有不断磨练自己,在痛苦中完成蜕变,才能具备完善的人格,到达理想的彼岸。

总而言之,短短十几周的时间里,心理学让我感受到心理健康在人的心智成长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心理学是一门既关乎自我完善,又关乎群体发展的学科。将心理学巧妙运用到我们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将会产生重大的收益。心理学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谢谢老师给予我的心理学教育和指导,谢谢短暂而珍贵的心理学课程带给我受益终身的宝藏!

编号:45

姓名: 方甜甜

学号:41323023

手机:18180542008

专业:13级金融与理财实验班

上课时间:周四晚

10、

11、12节

推荐第8篇:心理学课程总结

自我剖析

时光飞逝,一个学期的心理学课程已经结束。课程虽然已经学完,但从课堂里学到的心理学知识却让我获益匪浅。在这一学期的我慢慢了解到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和过程,心理学的本质及作用,还有影响心理的各方面因素。所以我想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自己进行一次人生规划,以促进以后自己更好的发展。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宇宙间最复杂的一种现象。心理活动现象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心理过程;二,个性心理特征;三,个性心理倾向。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注意和想象),感情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个性心理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和人生观。虽然现在的心理学有很多派别,但归根到底就是希望我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说,我觉得自己的心理还不算健康,感觉自己比较胆怯,不敢在人前说话,还有比较懒惰,许多事情都是要等到最后一刻才去完成。所以我想对自己做出一些改变,以更还的适应社会。

健康的心理能够促进意志、个性、气质等非智能结构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是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素质教育的需要。当我们进入大学时就是一个小社会,我们需要在这里经过充分的锻炼。拥有健全的人格,才能适应社会。刚进入大学时候就听说学校有各种社团,能够锻炼自己的能力,我也参加了一些社团,发现大家都非常的积极,活泼开朗,而我却不行太能融入其中,我渐渐的发现自己不敢在人前说话,心理有一种恐惧感,人少的时候还好点,如果在公众场合这种恐惧感很严重。

从心理学角度看,人脑本身不能产生心理,只是心理现象的物质基础和前提,只有在客观现实的作用下才产生心理。所以说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另外,心理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和发展的。狼孩的事例充分说明狼孩虽然有人类的大脑,但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却是很低的,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发育过程脱离了人类社会。心理又是在不断发展的,动物也有心理,但发展水平较低,人的心理已发展到高级水平。这种心理已进入意识的范畴。人的心理和动物的心理不同,首先,人的心理不是机械的反映客观现实,而是一种能动的、变化着的过程;其次,心理反映总是由外部作用通过内部特点折射形成的。因此,不同的人,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和不同条件下,对同一客观事物的反映也不完全相同;第三,人的心理不仅受生物规律的制约,还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社会历史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均影响着人的心理。所以心理的因素并不完全是天生的,通过后天的努力也是可以改变的的。相信只要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我们一定会取得成功。所以我想从一些方面来做出改变,来克服自己的恐惧心理。

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生观的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也就不同。如果把个人的名利地位和物质利益看得太重,可能会出现不安全感。当这些受到危险时,就会恐惧万分,难以自持。所以我要拥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要具有大无畏的精神,那样才能够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2)尽量让自己回想快乐的事情,回想美好的时光,回避可怕的场景,碰上能引起恐惧的景物时,要尽量避开或者排除,缓和自己的心情,让自己拥有一个快乐的心情。

(3)习惯可怕的情景。对所惧怕的事物要敢于去碰他,接触他,对那些景物习惯了。知道他“不过如此“也就不怕了。就拿上台发言来说吧,我就不敢发言,一到讲台上就脑袋一片空白,什么都想不起来了,所以我想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多加强自己这方面的训练,抓住每一次机会,可能刚开始会比较困难一点,但我想如果我坚持下来,应该会慢慢习惯的。习惯之后,也就不会出现前面的情况了。

(4)学习有关知识。人对有些景物产生恐惧心理是与缺乏这方面知识,不明白其中道理有关,如打雷、闪电。当自己知道这是自然界正常现象时,于是自然中恐惧情绪就会缓解。这些现在自己还是有点怕,虽然了解一些。但是我会克服的。

(5)强化训练直接动作。自己主动积极的去接触恐惧的东西达到消除恐惧的方法,我会强迫自己做一些以前不愿意做的事,慢慢发现自己不会像以前那样怕了,这些都是在一步步的进步,我也为自己感到高兴。

除了恐惧自己还有一个缺点就是做是不够积极,总是会拖拉,不能及时的完成,总要拖到最后一刻,对此我也为自己制定了改变的计划。

如下:

(一)、培养自己的积极情绪,使自己学会调控自己的消极情绪

自己学习理智、转移、幽默、宣泄、升华、自控等调控情绪的方法;为自己创设产生积极情绪的情境,如积极创造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等等。要学会自我鼓励,让自己有“主角”的感觉,能经常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例如做成功一件事时,自我表扬一下,调动自己的积极情绪,减少拖延行为的发生。

(二)、培养自己的意志力,增强学习和工作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培养自己顽强的意志力有助于抑制消极情绪,抑制拖延行为、促进智力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制定严密的学习计划能有效地提高时间利用率,减少拖延行为尤其是第一类拖延行为的发生,而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没有顽强的意志是不行的。所以制定计划应紧密结自身情况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可从短期计划入手,按时间和任务制定双向计划,并每天检查完成情况。每天能顺利地完成计划可以随时地体会到成就感,并对以后的活动有暗示作用,从而逐渐地减少拖延行为。

这些都是我对自己的规划,我也会照着这些去做,改变自己,让自己的生活过的充实而又意义。

推荐第9篇:心理学课程心得

心理学课程心得

在上这门课之前,我从没有接触过心理学,我印象中的心理学就是通过人的肢体语,表情上的一些表现来剖析人的心理,通过暗示催眠别人等等,或许高深的心理学也确实是这样。通过这门课程我发现,其实心理学离我们的生活很近,它就是我们在平时生活中的心理变化等等我们都会遇见的问题。虽然我并没有从这门课里学会看透人心、催眠别人,但是我就得它真的可能是我性格,甚至是人生转折点,我并没有就那个知识点去剖析一些心理学的问题,只是就心理学课程给我的无限帮助来谈谈我的感受。当我们把感觉到的事物的属性综合起来,产生了对事物的全面的反映,

我们有了知觉,进而有了认识。在形成认识的过程中,有太多的环节,而这些环节我们并不是每个都了解,所以对于刚刚发生的事或刚刚认识的人,我们会有太多的误解。信息的整合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社会刻板效应、定势效应等等影响我们对人的深入了解。“以貌取人”大概就是这样出现的吧。我不是一个以貌取人的人,但一个人的第一印象确实影响了我的态度,或许每个人都会因为一个人的举止行为去评判他的性格,决定是否和其交谈,或者是否和其交朋友。但是,大多数时间里,感官会欺骗我们。就像《大染坊》里的那个老板,他扮成一个乞丐去其他店家,伙计从衣着上评判了他,认为他是乞丐,不可能买得起布,就用低价羞辱他,他却因此低价买入了大量的布,使这家店损失惨重,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我以前并没有注意这些问题,这会使你损失大量的好朋友和机会。从这我学会了不能从表面去评判别人,只有当你真正认识他以后,你才能知道他是否会像表面那样你不愿成为朋友,或者他将成为你后半生的挚友。不要让你最好的朋友因为你的第一印象而错过。

上过那节关于睡眠的课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我的睡眠一直是不规律而且效果很差的。我总是注意哪些细小的声响,哪些声音总使我很难入睡,所以我会等其他人入睡后再睡,而这样又会造成睡眠的无规律,而且无规律的睡眠又会使睡眠质量下降,很长时间里我的精神状态都不好。需要注意力集中的时候总是不能集中,而睡觉的时候又会集中注意力于睡眠上,结果越是这样就越睡不着。通过心理学发现,睡眠中,人完全没有意识活动,而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一定方向上活动的强度或紧张程度。集中的注意力结果就是意识活动兴奋或紧

张,这样的状态下根本不可能入睡,入睡需要注意力的分散,将过分集中于细小声响的注意力,分散于一些其他的事情,回想白天上过的课、默背英文单词或者听些舒缓的音乐,都可以分散集中的注意力。就像医生所说的治疗失眠者时最简单的方法:数羊。通过数数这样简单、无意识的事情,分散你集中于其他事情的注意力,就能解决较轻的失眠。这些方法很好的帮助了我的睡眠,使我既能较快入眠,又能拥有高质量的睡眠。

记得老师说过有关睡眠规律的问题,人的睡眠有规律,才能有效的提高睡眠质量。每天准时起床,如果较困的话,每星期可以有一天睡到自然醒,我做了,虽然并不是每次都准时,但确实有帮助。最初或许会在白天有些困乏,但遵循有规律的作息时间一段时间以后,就能感受到效果,白天更有精神,而睡觉的时候更快入睡,并且睡的很香。由此还可以推广的其他的事情,比如吃饭等等,有规律的作息时间确实是我们所需要的,尤其是大学生。

我认为最有帮助的就是《记忆与学习》那一章,作为学习了十几年的学生,记忆一直都是我最头疼的事情,或许这就是人们发明电脑的原因吧。我的记忆力不是很好,总是记了忘、忘了记的,最令我羡慕的就是那些“过目不忘”的人。我以前总是以为,记忆力是天生的,和后天的努力无关,学习了这一章以后,我才明白,记忆力的提高后天是可以努力的,并且能够超越自己以为的那个记忆界限。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是在人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其中的很多理论研究对我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在识记时有累积抑制,影响了识记后的回忆成绩,一段时间后,抑制作用解除,引起回忆量的上升。以背单词为例,我在背单词的过程中,总会背了一部分之后回头看看,却发现一片空白什么都没记住,进而积极性下降,甚至不愿意再背了,反正都没有效果。看了这个理论才知道,并不是没有记住,只是存在积累抑制而已,一段时间后再想,会比马上想想起更多的东西。明白这点之后就不会因为对记忆力的否定而放弃努力了。再比如,材料的相互干扰,一段时间后,干扰的消失以及材料间联系的增多,整体性加强,识记的材料变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引起回忆量的上升。以前总是从课本的第一章背起,这样就会越背越乱,越来越记不住,原来不同章节之间的信息是会互相干扰的,而有机整体对记忆是有帮助的,那如果想理清大

概的思路,看目录,将课本的整体网络整理出来,那么记忆力不就提高了吗?试过之后,果然有用。

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看,遗忘的规律是

1、数量上受时间因素制约。

2、进程上是先快后慢。遗忘总是在最开始的时候最快,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较慢了。以曲线来看,最后保留大概20%的记忆,既然如此,那么就在最初的那个阶段返回去看下,保持新鲜记忆,并且循环之,翻看的时间较短,比较方便。即使这样还是会在睡醒一觉后忘记,但总有那记住的20%,找出它们,划掉。既然之后的几天里这部分还不会忘记,那么就没有必要在这几天里再看。这是针对短时间考试攻坚,而如果要长时间知识储备,那么就要将所有的在几天后都要重复记忆,延长他的记忆时间,把它作为你作息时间的一部分,那么你所记住的东西就会记得很牢。

提高记忆的方法有很多,我比较喜欢的是“触类旁通”法和记笔记。“触类旁通”法是我自己编的,就好比背单词,我们总能记住一些常用的、比较不容易忘记的单词,而这些单词就可以“旁通”到其他的,如我能记住survive,就会记住service,看起来有相似点的事物是可以“触类旁通”的。这样连接关联的事物,每当你想起一个,你就会想起另一个,区分、辨识之后,是另一遍的记忆,无意识的增加记忆的次数,之后就不会忘记了。还有就是记笔记,我觉得写虽然不如看的快,但是写的记忆度要远远大于读与看。我们可能还没有能力将知识改编成歌词,用韵律法增强记忆力,无非也是关联,将字词关联到韵律上去,写可能是我们能用的加深记忆力最好的方法。每一次的写就仿佛用刻刀将写的东西刻入我们的头脑之中,虽然不能永远不忘,但可以延长遗忘的时间。

如同记忆一样,我通过心理学给予我的帮助有很多。老师说过一句话:“性格是可以改变的。”在此之前,我想过很多,我觉得性格就是长期某种习惯导致的结果,就像睡懒觉一样,这是一种长期的习惯,睡习惯了,也就成为你性格中的一部分,加之其他懒惰的习惯,综合起来可能就会使你有了懒散这个性格特点。再类比“急躁”,或许你的家人就是那种急躁的性格,在他们的长期教导中,你会觉得不遵守承诺的行为是不可以接受的,有人如此,你就会急躁,甚至于生气、与人吵架,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当然,不遵守承诺的行为肯定是不可以做的,但是我们不能强迫别人去遵守自己的行为准则,并且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这些习

惯既然是长期养成的,那么我们就可以用其他的,甚至相反的习惯去代替它们。但是我去做过之后才发现,太难了,也许就是我性格中的懒惰发挥了效用,我不想去改变了,所以我用类似于自我暗示的方式告诉自己:性格是天生的,它不可改变。老师的这句话让我意识到我错了。

性格可以改变,那么我们如何去改变它呢?如何使这个过程尽量的不那么痛苦?我觉得应该从动机与需要中找寻答案。动机包含的内容:

1、动机是一种内部刺激,是个人行为的直接原因;

2、动机为个人的行为提出目标;

3、动机为个人行为提供力量以达到体内平衡;

4、动机使个人明确其行为的意义。我要为自己改变性格找寻一个强有力的动机,用某些必须达到的目标促使我们改变一些习惯。若为解决赖床找寻一个动机的话,可以列举赖床会导致的结果: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等等。在用不赖床人健康的身体状况作比较,反差出来了,外在的动机也就出现了。内在动机,我可以提醒自己赖床会浪费我的时间,我可以用这个时间来增加我的知识储备,实现我的理想,用美好的未来来激励、暗示自己,赖床是不好的,有规律的作息时间才是我所需要的。这样是否能改变性格,我还不清楚,但我会用实践来证明,反正这样的实践“百利而无一害”。

这些都是心理学给我带来的好处,我觉得对于我来说这些比复杂、深刻的理论更有价值,更有意义。感谢心理学,感谢老师。

推荐第10篇:心理学课程总结

心理学学习心得

要问我最初选心理学的目的,那就是为了考教师资格证。同时对学心理学的人心中怀着一种崇敬与恐惧。最初的最初,我一直以为学心理学的人能够轻易洞察人的内心,能够轻易将人想法看出来。记得大一的时候看过一部电视剧叫做《lie to me》,当时觉得那人太神了,通过对人面部表情的观察便能洞悉一个人内心意图判断是否撒谎。暑假回家的时候,在成都某大学外面看到很多家心理咨询室,突然发现原来心理学已这么普遍。

记得第一堂课的时候老师就讲过,虽然老师和老师的丈夫都是心理学博士,但并不是外行人眼中的能够将人的内心思想轻易看透,心理学老师也是人,并不是神。随着课程的学习,我发现心理学的教学内容是从人体的生理基础到共性心理过程再到个性心理。而学习心理学的目的也不是说为了窥视别人的内心世界,而是使学习心理学的人学会做人,学会用现代心理学的思维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个人觉得心理学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它的用处之大有时候到了我们无法想象的地步。它帮助我们塑造或者改变一个人。从人的基本生理结构出发去分析人的行为,再运用人的心理过程的普遍特征去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是否符合常规,再运用心理学的手段来对不正常的心理现象进行分析治疗。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心理学如今变得如此普遍我觉得也是大势所趋。看着越来越奇葩的犯罪现象,看着越来越低龄的犯罪分子,大家的担心也越来越多,我们不禁反思,到底是什么导致了个别人的心理扭曲。我也渐渐理解为何一名合格的教师一定要有基本的心理学知识,这关乎的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代人!

同样,心理学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个性,从而确定符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个性心理学部分,通过一些测试和实例,我们能够清楚判断出自己属于哪种性格哪种气质的人,从相应的归类里面可以了解到自己的长处以及短处所在,这样就能更加利于自己选择适合的工作类型。我想,这就是很多企业在招聘的时候,会让应聘者做许多关于性格测试题目的原因。退一万步说,爱情里面同样也需要心理学的帮助。当一个人了解了人类在感情上的心理过程之后,就能在感情里面更加处于主导地位,他能理解对方的行为语言真正想要表示的内容,能理解对方发脾气的原因。这样感情就会变得稳定和谐。

我很清楚心理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也在运用着心理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我无法一一例举它的用处,但深深明白它的地位。另外,通过一学期与老师的相处,个人觉得很喜欢老师能跟学生交心,老师在这方面做得还不错,不过我建议老师在以后的课堂上讲课声音能大一些,同时抑扬交替,让学生听的更带劲,我相信,这样,老师能够在教师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第11篇:心理学课程论文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心理学家从事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影响行为。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心理学课程论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心理学课程论文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是由西方传入我国的。在西方心理学传入我国之前,我国是否就没有心理学呢?不是的,我国的心理学思想早已孕育于历经千年的哲学思想之中。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各种心理学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仍然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一、孔子有关自我意识发展的心理学思想

古希腊著名哲人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箴言,标志着西方自我意识的最早觉醒,而在较之早约

五、六百年的殷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对人自身进行了主动反省,对自我意识也有了初步的探讨。中国社会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关于自我意识的思想,已得到很大的发展。孔子曾提出过一段著名的关于人的一生心理发展历程的论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是:人的身心发展是有阶段性的,每一阶段都各有自己应达到的心理发展水平,在某一阶段停滞不前或过度超前都可能是一种心理行为的畸变。到了晚年,他又提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思想,这也同样是正确的处事态度与准则。老一代退出社会变革的前沿,让位于下一代,也是老年人健康的心态。

二、孔子有关学习的心理学思想

孔子提出了“学以致用”的学习观。学习的目的不是学习知识,而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有效地运用于实践。另外他提出,学习时首先应该采取虚心的实事求是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主张学习的知识面要广泛,学习的途径也要多样化。“学而时习之”,还要“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还强调思与学的关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不到学生冥思苦想之后仍然有所不理解时不去启发开导他。这些思想符合学习规律,与现代教育心理学中的很多学习策略相似,在今天仍有较大的启发意义。

三、孔子有关人际交往的心理学思想

在孔子生活的时代,用“人伦”这个本土化的概念表达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五伦”即五种基本的人际关系———君臣、父子、夫妇、兄弟及朋友关系,这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心理学思想。“仁”的思想是人际交往的核心。孔子说:“人者,仁也。”表明孔子视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为人的第一条件,是个人健康发展的前提,是人之所以为“君子”的必要条件,这与现代社会所提倡的心理健康观是一致的。孔子还建立了一套关于规范人们交往行为的保障机制,这就是“礼”。孔子所谓的“礼”主要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规范和准则。如“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另外,孔子提出“义”作为制约和规范人们行为的一种节制机制,成为人际交往时利益取舍的一把标尺。在他看来,为人处世,安身立命不应只看重个人的私利,更要看重义。最后,孔子提出了“和为贵”的主张。人际之和,主要是指良好的人际相处状态。即人与人相处时能够做到和谐、和睦,这是人际交往的出发点,也是人际交往的归宿。

四、孔子有关个人修养的心理学思想

孔子是一位心理养生理论与实践的先驱,他的很多观点和学说,尤其是他的一些养心之道与现在的心理学理论是相通的。他提出的一系列心理养生方法,如修德养性法、调节情志法、动静结合法等,对于工作紧张、压力巨大、抑郁焦虑的现代人来说,值得借鉴与采纳。修德养性法:先秦儒家论养生都很重视品德的作用,良好的品德和性格本身就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孔子首先提出“大德必得其寿”、“仁者寿”的命题,认为有道德的人必然会得到健康和长寿。调节情志法:养生应注重情绪调节。现代医学的研究证明,人的各种情绪反应,如焦虑、愤怒、悲伤、高兴、欢乐等,如果反应强度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就会产生持久的或严重的植物性神经功能的改变,甚至使相应的内脏器官发生器质性病变。我国古代典籍《黄帝内经》中也有“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之说,认为情绪不良会破坏肌体的稳定和平衡,从而诱发疾病。由此看来,如何调节情绪,如何减少消极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对我们个体健康至关重要。孔子主张勤奋学习,“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认为勤奋学习可以忘掉忧愁。孔子还特别重视诗、乐对情绪、情感的调节作用:“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认为诗、乐可以激励人的志向、启发人的情感、陶冶人的情操。“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孔子与人一起唱歌,如果别人唱得好,就必定请他再唱一遍,然后跟着他唱。这个过程正是通过音乐达到放松精神的目的。动静结合法:主张养生者要以静制躁来养神调心,同时也主张通过适度运动来养形怡神,促进身心健康,达到长寿的目的。孔子说:“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如果说养神的关键在于“静”,那么养形的要务则是“动”了。孔子也说过:“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认为整天无所事事,还不如下下棋。为了追求身心并修,孔子开设了“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礼、乐侧重德育,兼含美育;书、数为智育;射、御为武育。孔子动静结合的养生观,是符合现代心理健康思想的。总之,虽然孔子的心理学思想形成于2500多年之前,但对我们今天学校教育、个人养生以及社会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第12篇:心理学课程鉴定

通过心理学的学习我对自己主观的心理世界有了一个客观的认识,认清了自己性格中的优点和缺陷,明了了自己的潜力所在,为提升自我,超越自我指明了方向,心理学教会我在不丧失自我的前提下,从他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和看待问题。心理学教给我如何适应纷繁社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迅速成长的技能与技巧,让我能够抱着一份平淡与坦诚去面对现实中的人与事。

但性格中敢为性的一面注定我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人。我不固守书面理论,尽力尝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印证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并能很好地做到灵活变通,在实践中将理论提升为符合现实情景的操作性技巧。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展现一个了更为广阔的发挥空间,让我不拘泥单纯的理论和盲目的实践。

多次社会实践经历,如营销策划,车展设计,也证明和表现了我较高水准的组织策划和沟通协调能力,显示了相关的问题解决及管理能力。

现在我已不仅仅满足于单纯的实践,我需要更大的展现自我的舞台。社会为我提供了,我也清楚在这个舞台上充满了挑战,但挑战与机遇并存!

我已准备好了接受挑战,迎接机遇!微笑面对每一天,我的前途是光明的!

相关自我鉴定范文: 中专生自我鉴定 护士自我鉴定范文 机械设备市场营销的自我鉴定 信息技术教师自我鉴定 优秀研究生自我鉴定范文

第13篇:心理学课程介绍

心理学——课程介绍

心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心理学的各个分支都需要用实验方法来进行研究。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中关于实验方法的一个分支,因此可以说实验心理学是各门心理学的基础。实验心理学课程包括两个部分:理论课和实验课。实验心理学的教学目的可以概括为:为学生看懂心理学的实验报告以及将来自己进行科学实验研究打下基础,并通过实验心理学理论和实验的学习,基本具有独立设计心理学实验并分析研究结果的能力。因此,课程内容侧重介绍经典实验的实验程序,即不仅介绍各心理过程研究的主要结果,而且还要让学生清楚这些结果是怎样从实验中抽取出来的。

为了满足上述教学目的,课程首先介绍实验方法、心理物理学方法、反应时等一般研究方法,然后选择注意、知觉、视听觉、记忆、思维、意识、心理语言学、情绪与归因等主要过程说明上述方法的应用。同时,通过实验心理学实验课中选用的实验来配合理论课的教学。实验课除了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经典的心理学实验方法,还可以让他们熟悉一些随学科发展涌现的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同时也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心理学实验研究的能力以及科研论文的写作能力。实验心理学实验课包括 30 多个实验,内容涉及普通心理学演示实验、儿童心理学实验、基本心理能力的实验测定、经典心理学实验和认知心理学实验等五个部分。实验课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学过程中,基于教学的效果和反馈,我们在不断地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调整,在原来的经典实验的基础上,随着学科的发展,我们在逐渐补充一些科研前沿领域的新课题,如意识研究、记忆错觉、语言的动窗研究等,选出一些比较稳定、成熟的实验范式来作为教学实验。

由于传统实验仪器不够精确,大部分实验仪器已被计算机取代,现在 90% 左右的实验是在计算机上完成的。所有实验的计算机程序都是实验室的老师和学生研制开发的,目前已形成了一套完整心理实验系统(包括 60 多个实验),心理实验系统也可以为教师和学生的科研工作提供支持。

在实验心理学课程的考核中,要求学生自己选择题目,独立设计实验,并根据得到的基本结果,充分利用统计分析等手段,完成一项实验研究。考察学生对实验研究方法及科学论文写作的掌握。

在学期末,组织学生讲解各自的研究结果,接受同学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学术报告能力。这一教学环节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他们不仅积极准备自己的报告,同时在听取别人报告的时候也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根据心理学科发展比较快的特点,每学期都邀请两名本系或外校心理学教授介绍某一个研究领域的成果,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加强他们对中国心理学研究的了解。每学期还组织他们参观一次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认知开放实验室,介绍目前心理学研究中使用的主要仪器、设备。

第14篇:心理学课程学习心得

心理学课程学习心得

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是人们智力发展和脑功能健康的重要标志,是确立人生观、世界观,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教给人们如何去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何去适应生活,以及如何维护心理健康的知识或技术,帮助人们战胜自己的某些疾病,进而战胜竞争中的困难,取得最终的胜利。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在心中或多或少都有很多解不开的开的困惑,而这门课程很好的帮助我们如何去应对那些问题以及如何让我们适应大学生活。我想我们都一样,在刚进入大学时有很多的问题,比如目标的失落和确立的冲突。高中我一直以考大学为唯一的目标,我曾多次幻想我憧憬中的大学是什么样子,但我知道,这只是我理想中的大学。在进入大学后,更加验证了我之前的想法,“理想不能和现实混为一谈”。在我心中大学应该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殿堂,刚开学时,激动,愉快之情不能溢于言表,但兴奋过后,才发现大学原来和高中一样,三点一线的生活。我也曾感到迷茫,不知所措,但同学之间的相互竞争也让我明白,如果不改变,如果不努力,我就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在这个强手如林的学校里,我只有更加的努力才能赶上时代日益紧凑得步伐。

在上了多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及看到同学向老师提出的一些顾虑后,我发现作为大学生的我们的确很困惑很迷茫。比如说:关于

恋爱、学习、生活、以及人生目标等等。在课堂上,老师也给我们提出了很大宝贵的意见,指导我们如何面对这些挫折,在面对目标失落与确立的冲突时,教会我们如何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让我们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指导了该如何处理学习生活上的困惑。

对心理压力应有的正确认识,对待心理压力这一问题,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加以研究和认识,正确认识心理压力及其表现形式,以奠定有效缓解心理压力的认识基础,而开设心理课恰恰做到了这点。

首先心理课让我们知道了产生心理压力和疾病的原因,总结如下:  对新环境的不适应

大学新生面临陌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会产生不适。首先,是生活环境的不适应,特别是生活自理能力不强的学生会产生不适应感;其次对于远离家乡的学生会产生一种远离家乡的距离感;再次是面对陌生的老师和同学,有些同学初期语言交流易产生障碍,会造成一定的孤独感。这种因环境的突然变化所带来的不适应感、距离感和孤独感虽然是短期的,但如果不能尽快适应这种变化,新生心理就会“缺氧”,导致“心理真空”,产生心理不适。

 学习方面

学习上产生压力首先是因为学习方法的不适应带来的。在高中期间,老师讲课细、提问多、检查多、练习多、考试多和辅导多。而大学期间,老师授课主要是提纲挈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钻研的自学能力。这种变化,如果不能尽快适应,就会课堂上听不着要领,记不住重点,课后又不能很好地消化理解。长此以往,就会问题积堆,学习成绩

不理想,甚至出现不及格。据统计,大学一年级期间出现不及格在大学四年之内是最多的,这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学习上的压力来自学习科目多、任务重,在大学期间想取得理想成绩不是容易的事情。再次,学习上的压力来自一些考试,大学期间,一般需要通过英语

四、六级统考和计算机过级考试,特别是研究生考试,这是闯过高考之后的又一次闯关,所有这些考试,一些同学会因基础差、学习不得法或发挥不理想等原因而不能如愿,能如愿的同学经受的是一段时期的压力,而不能如愿的同学经受的是长时间的更为沉重的压力。

 人际交往方面

在大学,人际交往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摆在学生面前。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既是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需要,也是自身成长成才的需要。关系处理得好的同学,知心朋友多,群众威信高;而有的同学陷入了有话没处说、有困难少有人帮的困境,由此引发孤独、空虚、压抑、失落,同学感情淡漠。如果再不能进行心理调适,往往找不到自身缺点或不能克服,最终导致压力过大而影响身心健康。

 就业方面

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给在校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更加严格。就业形势的严峻有助于在校大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大学奋斗目标,必须努力学习,提高素质,奋发成才,才能增加将来就业的砝码,否则将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淘汰。但在实际学习工作、生活中,会遇到许多困难,会遭遇挫折和考验。在成长路上遇到困难和挫折应说是正常的,适当的挫折和磨练也是必要的,但有的同学

心理素质不高,如果再缺乏引导,就不能正确对待压力和挫折,容易悲观泄气,消极处世,有的进入这样的误区不能自拔,沉溺网游,借以排解心中的苦闷,结果形成恶性循环,影响了学习和休息。

 性格方面

一是自尊型,这样的同学往往过分地关注自己,过分地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别人不经意说的话、做的事就会引起他的多虑或反感;二是自卑型,这样的同学往往缺乏自信和勇气,在公共场合或集体活动面前不敢表现自己;三是过分内向型,这样的同学往往遇到问题不愿说,受到误解亦不能倾诉,一味忍让,遇事容易退缩;四是虚荣型,处事漂浮、不诚实,易受到周围同学的排斥;五是自恋型,这样的同学往往嫉妒心强,看到同学学习工作上取得优异成绩,就开始闷闷不乐,甚至造谣生事、恶语中伤。所有这些,都会导致一些不应有的心理压力,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在明白压力的来源后,心理课上,老师就根据当代大学上的心理特征讲解了一些如何调节心理压力的有效的方法,就以老师的观点, 我总结出了几点关于大学生比较有效心理调解的方法:

1、情感调节

大学生精力旺盛,情感丰富,常常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如果不良情绪所产生的能量难以释放,就会影响身心健康。因此,要学会情感调节,使不良情感得到转化,即将不良情绪带来的能量引向比较符合社会规范的方向,转化为具有社会价值的积极行动。

2.群体阶段性心理调节

大学生在校四年或五年,各年级时的心理特点不同,要注重不同年级心理的调节。例如,一年级新生刚进入大学,应注意大学生活适应不良的调节;而高年级特别是毕业班学生,应引导他们对未来目标的选定,个人与国家利益之间的舍弃与服从等方面的调适,以保证大学生在各阶段均有良好的心理。

3.适当组织文体活动,愉悦学生身心

学校可在某一阶段,适当地组织一些诸如文艺晚会、体育比赛或旅游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陶冶情操,展现自我,加强交流,提高能力,愉快身心,以减轻来自各方面的心理压力。如在新生刚入校时,适时组织一些小型体育比赛或旅游等,能帮助他们尽快熟悉环境,加强交流,减轻不适应感和孤独感。

4、自我意识调节

自我意识使人能够认识和体验自己的情绪,同时也可控制情绪的变化。如一个人的政治意识、道德意识、公民意识以及角色意识等均可对情绪起到调节作用。只有提高自我意识的支配能力,才能保证较高的自我意识水平,发挥正常的自我意识功能。

5.培养自信的动力

自信的动力其实就是自己拥有的能力,大家都知道有能力的人一般比较自信,说白了他们有自己炫耀的资本,而没有能力的人就容易产生自卑感。大学是和社会接轨的桥梁,展现自己的舞台,所以在大学里,没有能力的人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所以提高自身的能力是解决心理疾病的最根本的途径,同时也是预防产生心理疾病的手段。

心理课让我受益良多。

年来大学生出现心理疾病的现象越来越多了,大学生犯罪率比以前也增加了。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大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而一再积累最终导致一些悲剧性的结局。现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决定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国家的兴旺与发达。大学生是知识接力棒的接班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仅只是决定大学生个人的发展与前途,也决定、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因此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心理素质的教育、培养与锻炼,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

姓名:XXX

2012 .03.14

第15篇:心理学课程体会

学习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转眼间,为期一学期的心理学课程即将落下帷幕,在这短短的16周学习时间内,我受益匪浅,通过心理学课程的学习,使我认识到,心理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

开学之初,心理学老师就给我们全班同学做了一个详尽的心理测试,根据各个小项的测试数据汇总出我们各自的心理特质,虽然结果不能保证完全正确,但也客观地反映了实际情况,测试结果正如我所认识的自己一样——富于想象力但缺乏自信与恒心。这虽然只是一项心理测试,但对于我们认识自己却有很大的意义,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人们在生活中往往只会注意到别人的优缺点,而忽略自己的优劣,这对于我们的学习工作无疑是一块巨大的绊脚石。无法认清自己,就无法在实际生活中做到扬长避短,而通过心理测试,我们可以相对客观地了解到自身的优劣、喜好及其它特质。

还记得心理学老师曾对我们讲解定期锻炼与规律作息对于人体的影响,这部分的内容我至今记忆犹新,原因乃是我自小身体就比较弱,深知健康的体魄是学习工作的基础。反观我们周围的同学朋友,懂得定期锻炼与规律作息的实在少之又少,究其原因,却是生活质量水平提高了,人们的心理素质却没能同步提升,惰性控制了人们的行动,这对于人们来说无疑是一普遍问题。一个人要想在学习工作上有所建树,过硬的心理素质与生理素质是必不可少的,要知道,在华尔街工作的金融大腕们不仅才智过人,而且大多都是运动好手。

一个人的健康,不仅取决于生理健康,还关系到心理素质的强弱。过硬的体质保证了我们可以应付高强度的劳动,而坚强的心理素质则能让我们经受得住学习生活中的各种挫折与艰辛,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相辅相成,两者紧密相连,缺一不可。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速,人们所面临的生活压力也不断增大,而部分人在面对压力时,却找不到宣泄的途径,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产生心理问题越发的普遍与复杂。面对心理问题,我们需要用科学且有效的方法去解决,而这正正是心理学的精髓所在。我们只有了解心理学,才能在心理问题与障碍来临时从容面对,而当我们深入了解人的心理,会发现其实心理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当我们将心理学运用到学习工作中,往往会事半功倍。

第16篇:心理学课程简介

基础心理学课程简介

基础心理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必修的教育类基础课程,对培养未来合格的教师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学科的划分来说,基础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趋势、理论体系、派别和研究方法等。基础心理学的内容既要概括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从中总结出心理学的最一般规律,又要为各个分支学科提供理论基础。因此,基础心理学是心理科学中的一门最基本、最普通然而也是最重要的基础学科。它是人们心理学知识的入门,又是众多分支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同时它又是教育类各专业的最重要的奠基学科。所以心理学、教育学、初等教育、学前教育等专业无不把基础心理学的教学突出到非常重要的地位。另外,它还是学习实验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课程以及教育学、学科教学法的基础。

第17篇:心理学课程感受

心理学课程总结

首先我要感谢公司能给我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让我听到以前丛来没有听过的课程,学习到了这一生都可能学不到的东西,对我感触很大。王老师的课讲得非常好,在课程中他讲到了解心理学,说到心理学就是揣摩他人心理让人开心的一门学问,下面我就谈谈我自己发启发。

在第一节课中王老师讲到了了解心理学的定义,说到心理学就是揣摩他人心理,让人开心的一门学问,课程中王老师讲到我们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只有找到自己的位置对能做得体的事说得体的话做得体的人,只有通过别人的位置我们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每个人都会扮演两种角色,一种是自然角色一种是社会角色,这两种角色时刻都在变化着,弄不好可能会闹笑话。心理学的科学性要求心理学结论要建立在依据科学方法原则收集到的证据的基础上,而行为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方式,心理学分析的对象往往是一个个体——一个人或动物,同时不理解精神过程---人类精神过的活动---是不能理解人的行为的。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研究动物心理主要是为了深层次地了解、预测人的心理的发生、发展的规律)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因此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

心理学,这三个字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还有一些神秘。人们往往会跟“读心术”、“心理控制术”、“催眠”这些词语以及由此而派生出来的感觉联系到一起。实际上,这些理解仅仅反映了心理学的一个侧面而已。

心理学分为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两大部分,理论心理学的知识大部分是以间接方式指导着我们的各项工作的,而应用研究的各个分支在实际工作中则可以直接起作用。教师可以利用教育心理学的规律来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或者利用心理测量学的知识设计更合理的考试试卷等;商场的工作人员利用消费和广告心理学的知识重新设计橱窗、陈设商品,以吸引更多的顾客,如街上流行的\"打折风\"就是一个应用实例;再如经理利用组织与管理心理学的知识激励员工、鼓舞士气,等等。这方面的应用很多,我们可以在自己的工作中有意地加以体会和利用。

以上资料由【北京长峰医院】网络部--王猛---整理

第18篇:心理学课程学习心得

学习心理学的感悟

在上这门课之前,我从没有接触过心理学,我印象中的心理学就是通过人的肢体语,表情上的一些表现来剖析人的心理,其实心理学离我们的生活很近,它就是我们在平时生活中的心理变化等等我们都会遇见的问题。只是就心理学课程给我的无限帮助来谈谈我的感受。当我们把感觉到的事物的属性综合起来,产生了对事物的全面的反映,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在心中或多或少都有很多解不开的开的困惑,而这门课程很好的帮助我们如何去应对那些问题以及如何让我们适应大学生活。我想我们都一样,我也曾感到迷茫,不知所措,但同学之间的相互竞争也让我明白,如果不改变,如果不努力,我就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在这个强手如林的学校里,我只有更加的努力才能赶上时代日益紧凑得步伐。

在上了多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及看到同学向老师提出的一些顾虑后,我发现作为大学生的我们的确很困惑很迷茫。比如说:关于恋爱、学习、生活、以及人生目标等等。在课堂上,老师也给我们提出了很大宝贵的意见,指导我们如何面对这些挫折,在面对目标失落与确立的冲突时,教会我们如何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让我们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指导了该如何处理学习生活上的困惑。

对心理压力应有的正确认识,对待心理压力这一问题,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加以研究和认识,正确认识心理压力及其表现形式,以奠定有效缓解心理压力的认识基础,而开设心理课恰恰做到了这点。

大学新生面临陌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会产生不适。首先,是生活环境的不适应,特别是生活自理能力不强的学生会产生不适应感;其次对于远离家乡的学生会产生一种远离家乡的距离感;再次是面对陌生的老师和同学,有些同学初期语言交流易产生障碍,会造成一定的孤独感。这种因环境的突然变化所带来的不适应感、距离感和孤独感虽然是短期的,但如果不能尽快适应这种变化,新生心理就会“缺氧”,导致“心理真空”,产生心理不适。

在大学,人际交往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摆在学生面前。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既是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需要,也是自身成长成才的需要。关系处理得好的同学,知心朋友多,群众威信高;而有的同学陷入了有话没处说、有困难少有人帮的困境,由此引发孤独、空虚、压抑、失落,同学感情淡漠。如果再不能进行心理调适,往往找不到自身缺点或不能克服,最终导致压力过大而影响身心健康。

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给在校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更加严格。就业形势的严峻有助于在校大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大学奋斗目标,必须努力学习,提高素质,奋发成才,才能增加将来就业的砝码,否则将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淘汰。但在实际学习工作、生活中,会遇到许多困难,会遭遇挫折和考验。在成长路上遇到困难和挫折应说是正常的,适当的挫折和磨练也是必要的,但有的同学心理素质不高,如果再缺乏引导,就不能正确对待压力和挫折,容易悲观泄气,消极处世,有的进入这样的误区不能自拔,沉溺网游,借以排解心中的苦闷,结果形成恶性循环,影响了学习和休息。

在明白压力的来源后,心理课上,老师就根据当代大学上的心理特征讲解了一些如何调节心理压力的有效的方法,就以老师的观点, 我总结出了几点关于大学生比较有效心理调解的方法:

1、情感调节

大学生精力旺盛,情感丰富,常常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如果不良情绪所产生的能量难以释放,就会影响身心健康。因此,要学会情感调节,使不良情感得到转化,即将不良情绪带来的能量引向比较符合社会规范的方向,转化为具有社会价值的积极行动。 2.适当组织文体活动,愉悦学生身心

学校可在某一阶段,适当地组织一些诸如文艺晚会、体育比赛或旅游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陶冶情操,展现自我,加强交流,提高能力,愉快身心,以减轻来自各方面的心理压力。如在新生刚入校时,适时组织一些小型体育比赛或旅游等,能帮助他们尽快熟悉环境,加强交流,减轻不适应感和孤独感。

3、自我意识调节

自我意识使人能够认识和体验自己的情绪,同时也可控制情绪的变化。如一个人的政治意识、道德意识、公民意识以及角色意识等均可对情绪起到调节作用。只有提高自我意识的支配能力,才能保证较高的自我意识水平,发挥正常的自我意识功能。

现在课程结束了,我觉得门课这真的很有现实教育意义。因为近年来大学生出现心理疾病的现象越来越多了,大学生犯罪率比以前也增加了。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大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而一再积累最终导致一些悲剧性的结局。现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决定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国家的兴旺与发达。大学生是知识接力棒的接班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仅只是决定大学生个人的发展与前途,也决定、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因此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心理素质的教育、培养与锻炼,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

学习心 理 学 感

系别:11级财会系

班级:财务管理1班

学号:114983031 姓名:张恒

第19篇: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三年制专科师范类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

《心理学》课程是师范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本课程共64学时。考试(考查)课。

《心理学》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

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了解心理学的产生、发展历史。

2、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3、熟练掌握心理学的应用技术。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2课时)

1、心理学的历史与研究对象。

2、心理学的任务与方法。

第二章心理的实质(4课时)

1、主要内容:反射和反射弧、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兴奋过程、抑制过程。

2、重点: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3、难点:兴奋过程、抑制过程。

4、教学要求:能说明为什么脑是心理的器官;能陈述人脑的结构与机能;能举例说明高级神经活动 过程的基本规律; 能阐明为什么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5、习题要求:能用所学知识论述心理的实质。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8课时)

1、主要内容:感觉、知觉、感受性、感觉阈限。

2、重点:能说出感觉和知觉的区别和联系;能说出感觉和知觉包括的具体类别。

3、难点:能概括出感觉和知觉的规律。

4、教学要求:备课时能运用感知规律设计板书、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自己的讲解等。

5、习题要求:能为小学生观察力的培养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第四章记忆(8课时)

1、主要内容:记忆、保持、再认、回忆、机械识记、记忆表象。

2、重点:知道记忆的基本过程是由哪几个环节组成;掌握什么是遗忘曲线和遗忘规律。

3、难点:根据不同的标准对记忆进行分类,掌握各种记忆的基本特点。

4、教学要求:根据记忆的品质,对某人的记忆品质进行评价。

5、习题要求:能将记忆规律应用到教学中。

第五章想象(2课时)

1、主要内容: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

2、重点:能对想象进行分类并掌握各种想象的作用。

3、难点:掌握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条件。

4、教学要求:能陈述想象的品质。

5、习题要求:能运用想象的规律进行教学,已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第六章思维(8课时)

1、主要内容:思维、发散思维、集中思维、直觉思维、创造性思维。

2、重点:对思维进行分类,掌握各种思维的特点。

3、难点:结合实例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4、教学要求:能根据思维的品质对自己的思维进行评价。

5、习题要求: 在教学中依靠思维规律组织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七章注意(6课时)

1、主要内容:主义、无意主义、有意主义、注意的广度、稳定性、分配、转移。

2、重点:能举例说明引起和维持各种主义的因素。

3、难点:能说明注意的不同品质及各自的影响因素。

4、教学要求:知道怎样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5、习题要求:学会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

第八章情绪和情感(4课时)

1、主要内容:情绪、情感、心境、激情、应激、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2、重点:能阐述情感与需要的关系。

3、难点:能说明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4、教学要求:能用情感的规律指导教育教学。

5、习题要求:学会调控自己的不良情绪。

第九章意志(6课时)

1、主要内容:意志、意志品质的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

2、重点:能说明意志行动的三个特征。

3、难点:能阐述意志行动过程的各个环节。

4、教学要求:能将意志规律运用于教学中。

5、习题要求:知道怎样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第十章个性及其倾向性(8课时)

1、主要内容:个性、需要、动机、兴趣、自我意识。

2、重点:能具体说明个性的结构。

3、难点:能陈述个性动力结构的规律。

4、教学要求:能结合实际说明个性规律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5、习题要求:用自己的话说明个性的特性。

第十一章气质(8课时)

1、主要内容:气质、气质的类型。

2、重点:分析气质对人实践活动的影响。

3、难点:气质与高级神经类型的关系。

4、教学要求:举例说明掌握气质类型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意义。

5、习题要求:能用本张学到的方法鉴定学生的气质。

三、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名称:《普通心理学》,王雁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参考资料:《心理学新编》, 阳红、吴天武主编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刘晓冬 编制

第20篇:心理学课程论文

安阳师范学院

心理学论文 课 程:学 院:专业班级:学 号:学生姓名:指导老师:成 绩:

心 理 学 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 10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01103073 薛 鹏 辉

张 丽 萍

年 11 月日

2011 15

大学生恋爱心理学 现代的校园已不再是五六十年代的校园。大学生恋爱已经是普遍的现象,出入的双双对对,亲亲我我也不会被认为不正常的行为,虽然爱情可以让人陶醉,让人更好的工作、生活,但在另一方面,不成熟的恋爱心理也会给恋爱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心理充满矛盾各大校园因此每年都会有因失恋或别人的感情的原因而跳楼或割脉的现象。 下面是几种较为常见的现象:

1、注意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现代大学生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一些大学生把恋爱当作一种感情体验及时行乐,借次寻求刺激,满足精神享受,一些大学生为了充实课余生活,排除寂寞,填补空虚,把恋爱当作一种消遣文化。

2、一旦缀入情网就不能自拔,强烈的感情冲击一切,学习同样受到严重影响。

3、恋爱观念开放,传统道德淡化。随着时代发展,当今大学生恋爱观念日益开放,传统道德逐渐淡化。

4、失恋态度宽容,承受能力较弱。一部分学生摆脱不了“感情危机”,有的失去信心,放弃对爱情的追求,立下誓言,“横眉冷对秋波,俯首甘为光棍”。 所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已是刻不容缓的事了。交往的时候要认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遵守恋爱道德。大学生谈恋爱时,遵守恋爱道德的主要内容是相互尊重恋爱自由、彼此忠诚,行为端正文明。举止文明,有分寸,不可随心所欲,无视社会公德。

2、正确处理爱情与事业关系。大学生正确认识,对待和处理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如何正确认识,对待和处理恋爱和学生的关系,正确处理恋爱与集体活动、社会工作的关系,正确处理连爱与其他同学团结的关系等方面。肩负重任的大学生应处理好爱情与学业关系,珍惜青春,把握青春,使青春更美好,更富有积极意义。

3、正确处理恋爱挫折。莎士比亚说过:“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真诚的爱情不是走一条平坦的道路。”爱情是生活中美好的事情,但在恋爱中遭遇挫折是常有的事。在处理失恋的问题上,正确的态度是做到失恋不失德,失恋不失态,失恋不失志。

4、爱情是美妙的,它教会我们许多的人生道理,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良好的爱情观,正确处理好恋爱问题,同时当遭遇恋爱困难时也应比较强的,能体现大学生素质的方法来解决,做到堂堂正正的恋爱大学生 总之,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是关系到成才与否的头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一颗颗人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 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尤其是异性交往的障碍,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造成了负面影响。如何端正异性交往心理,显得尤为重要。在生理上,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7~25岁,性生理已处于成熟阶段,比较容易出现性冲动,这是正常现象。性成熟使大学生开始萌发性意识,引起心理上的巨大变化。男生如果主动和女生交往,就会给女生造成“有性行为的企图”心理;而女生如果和男生主动交往呢,则会被认为“性意识比较开放”。在这些心理意识影响下,人们开始变得谨慎起来,不轻易地和异性交往,总和异性保持一定的距离。难怪不少同学感叹,男女同学之间交往太少,太拘束了,更无从谈起造成亲切的气氛。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异性交往都带着“性”的因素,许多大学生交往的动机是纯洁的,大都期望的是“精神交往”。在异性交往这方面,没有人敢肯定地说,在这个世上,没有真正的男女之间的纯洁友谊 “一对一”的异性交往心理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对情侣关系(爱情关系)和异性关系的混淆。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把和异性交往的关系视为对情侣关系的破坏,常怕背上“第三者”或“外遇”的名声。这得从爱情说起。爱情具有专一性、排他性;男女双方一旦建立了爱情,就排斥他人分享他们之间的感情,任何第三者的插入和男女双方任何一方充当第三者都被认为是不道德的,有辱爱情的神圣和纯洁。。这些无不说明了大学生谈恋爱是非常普遍的,这种普遍可能会导致个人和异性交往人数的减少。因为:一方面,“有些大学生坠入情网后便不能自拔,陷入彼此卿卿我我的狭小天地里„„疏远冷落了同学和朋友”;另一方面,情侣主体外的人对这对情侣的疏远。情侣关系的热度遮盖了异性的关系。异性交往在没有男朋友或女朋友在的时候,许多人选择了中断交往,以免让人产生误会。王怡红的观点认为,即使现代社会,男人与女人可以更为自由地待在一起,可是囿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就是找不到爱情的感觉,也是常有的事;但他们仍可以在一起发展关系,做一个朋友或者做一个好朋友。显然,“一对一”的异性交往心理不符合健康交往的需要。 人的成熟标志之一,就看他把握自己的感情程度。成熟的爱,需要成熟的条件,就像一棵树的成长,需要浇水灌溉,需要施肥,需要修剪,需要除害虫一样,这都需要时间和精力。两颗虽然赤诚却不冷静的年轻的心是无法一下子承担这么多的。有的人对爱情的理解很单纯,认为爱就是爱,不附加任何社会因素,而对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以及爱情所包含的社会责任和义务,知之甚少。青春期是个不同于儿童期而又迥异于成人期的独特的时期,此时,两性之间的感情纯洁而又朦胧。古今中外,不知多少大家在此大作文章,有的称之为“不该吃的禁果”,也有的形象描述为“感情的暴风阶段”和“犯个美丽的错误”等等。它们都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它的美好和诱惑力;一个是它的不成熟。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尤其谆谆告诫,循循善诱,虽然大多数学生都能把自己的精力转移到学习上来,把自己那份纯洁而美好的情感珍藏起来,但遗憾的是,仍有少数的少男少女们还徘徊于危险的边缘。爱情这杯酒是醇厚甜美的,但现在还不是品尝它的时候。与其匆匆步入爱河,不如我们静静地等待它的成长。

心理学课程教案模板
《心理学课程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