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分认识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5-08 08:37:44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认识时、分教学设计

认识时、分

教材分析:

《认识时、分》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认识时、分。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整时的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的认识,以及时和分之间的进率。教材在编排本节课内容上有一些特点:

1、由易到难,先学习认识整时,过渡到时针和分针的认识,在认识时间单位时、分,接着探索时、分之间的进率;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自主探索来获取知识;

3、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进行教学。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在平时积累了一些有关时间的生活经验,比如,几时起床、几时上学、几时放学、几时睡觉等。在一年级时学习了5个5个的数数,对认识钟面有帮助。虽然本课内容时间单位看不见、摸不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但它与生活联系紧密,所以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安排多式多样的活动会使学生更容易获取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1时=60分。

过程与方法:通过拨钟表模型,初步体验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初步的时间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和转化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经历用时间描述生活现象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建立1时和1分得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感受1时与1分得长短,建立时间观念。 教具学具:联动型钟表模型,钟表 教学设计:

一、趣味导入

谜语导入:小小军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蹄声嗒嗒似战鼓,提醒人们争朝夕。(谜底:闹钟)

预测答案:钟表、闹钟

师生共同分析闹钟和钟表的区别,看看哪个答案更合适。 设计意图:这个谜语有趣又接近生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并且有利于引出教材上的小红上学的情境。

师:每天叫醒你们的是闹铃吗?

生:

推荐第2篇:《认识时、分》教学设计

《认识时、分》教学设计

桂平市西山镇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事情,经历看图说话,观察钟面,拨动表针等认识时和分的过程。2.知道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1时,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1小时=60分。 3.结合具体事例,体验1分有多长,培养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建立时和分的时间观念,知道时针走1大格的时间是1时,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 难点:知道1时=60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和任务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好朋友亮亮也来和我们一起学习,请同学们看到数学书80页。

2.课件出示亮亮“起床图”、“睡觉图”等六幅图。让学生看图,说一说亮亮什么时间在干什么事?

3.将六件事根据时间的先后顺序介绍“亮亮的一天”。

师:看,亮亮这一天安排的多合理。如果我们能像他这样认识时间,合理安排时间,我们也能成为时间的小主人。接下来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认识时、分”。 板书:时、分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学习目标:(齐读)

1.知道时针走1大格的时间是1小时,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钟,1时=60分。2.结合具体事例,建立1分钟的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自学新知。1.自学。

(课件出示)任务一:自学、讨论。

要求:(1)自学81页,并填空;(2)小组讨论自学结果。 1.钟面上共有( )个大格,一个大格分为( )个小格。钟面上共有( )个小格。

2.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 )小时。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 )分,走一大格的时间是( )分。

3.时针从( )走到( ),经过的时间是1小时。

4.( )针走得慢,( )针走得快,时针走1大格( 即1小时),分针正好走( )圈, 是( )分。所以,1小时=( )分。 2.讨论。 3.汇报。

(三)深入学习。1.观察钟面

(1)课件出示钟面,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钟面的大格和小格。 (2) 数一数,钟表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多少个小格?

师:钟面上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相等的大格。数一数,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和多少个小格?

师:数小格,怎样数的比较快呢?

生可能答: 5个5个地数,用5的乘法口诀数。 (3)明确: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2.认识1时、1分

介绍时针走1大格的时间是1时,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

师: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时针走路看大格,走1大格的时间就是1小时,也就是1时。

师:分针走路看小格,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钟,也就是1分。 教师边说边板书:

时针走1大格的时间是1时 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

在多媒体演示和交流的基础上得出:分针走一圈是60小格,走过的时间是60分。 3.探究时与分的关系(探索1时=60分)。 (1)课件出示:(任务二)提任务,明要求。

师:分针和时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通过拨一拨探索一下。

(2)连续做三次实验。学生记录,仔细观察结果,并把发现的结论填在表中。

2 (3)大家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得出结论:1时=60分

(4)师生通过课件进行验证1时=60分。

三、巩固应用

(一)体验1分钟 ,多方面体验和感受1分钟的长短和价值。 1.感受1分钟音乐有多长。 2.体验1分钟的价值。

3.课件展示生活中1分钟的价值。

四、总结提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当堂检测 抢答: 判断:

板书设计:

认识时、分

1时=60分

推荐第3篇:元角分认识教学设计

《元角分的认识》教学设计

涟水县唐集学校

徐洪涛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观察人民币以及取币等现实情境活动中认识一元以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学生参与模拟购物活动,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3.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

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过年的时候你们都会收到长辈们的红包啊?红包里面装的是什么呀?(钱)钱的作用可大了。徐老师啊,今天也准备了两个红包,里面也装了一些钱,徐老师啊打算把这两个红包奖给表现最棒的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得到它?那就好好表现哦!

小朋友,每个国家的钱都有不同的名称,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人民币)(硬币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

师:小朋友真聪明。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部分人民币,认识人民币上的数学知识。

二、认识单位“元、角、分” 1.1元

(课件1元纸币)师:这张人民币你们认识吗?,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看出来是1元的?小朋友看,1下面有两个汉字(壹圆),壹是大写的数字一,圆是人民币的单位。咱们现在一般写作这个元(板书:元)。

(课件旧版1元)这是1元吗?你这么知道的?像这种是旧版的1元人民币,咱们现在已经很少用了。 2.1角

师:小朋友再看,下面这张是1元吗?

啊?1角呀!这儿不是明明有数字“1”吗?为什么不是1元?

哦, 1后边还有一个很特殊的字(角),你们看得真仔细!角也是人民币的单位(板书:角)。

(课件出示)1元和1角,尽管都有1,但是单位不同,差得可就远啦! 3.1分

师:小朋友再来看,这是一枚硬币,硬币都是用金属做成的。 谁来当小老师来给我们大家介绍介绍?这枚硬币啊,是多少钱?1分 分也是人民币的单位,不过现在很少用了(板书:分)。 元、角、分就是人民币不同的单位名称。 4.认其他人民币

师:小朋友真厉害。老师这儿还有一些人民币,认识吗?那老师随便指那个,你能很快的说出来吗?

(这张紫色的是5角,黄色的硬币是5角,还有硬币是1角,2分,5分) 5.同桌互认

师:小朋友,现在你们会快速的认出人民币了吗?同桌的小朋友合作,一人拿人民币,另外一位小朋友说说是面值多少的人民币,开始。 6.分类

我们能把刚才认识的人民币分分类吗? 重点按单位分。 7.想想做做1

三、学习进率

1.教学1元=10角,1角=10分

师:好,小朋友请坐好。刚才啊,这两个小朋友最先坐正而且做得很直,好,请你们上来。老师要把我准备的红包送给他们,(呵呵,羡慕吧)(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只要你努力,后面还有更大的惊喜等着你呢)想不想知道红包里有多少钱啊?打开看看就知道了,是吧?(老师揭开两个红包,得出1元和10角)师:这是多少?(1元),再看看,有没有了?(呵呵,很多小朋友忍不住笑了,确实,比起长辈们给你们的百元大钞,确实挺少的,不过却是他们努力获得的,所以老师觉得这一元钱很珍贵。)

师:再来看看这个厚一点的红包,这是多少啊?(1角)数数看,有几个1角呢?咱们一角两角地往下数。老师给了他一元,给了他10角,

师:到底我给谁的钱多啊?对!一样多,因为1元就是10角。板书:1元=10角 师:这下你该开心了,!老师可没有偏心哦!给你们的红包是一样多呢!师:知道了元和角之间的关系,我们再来看看角和分的关系。 一起来数一数1角等于几分呢。 板书:1角=10分 2.一元超市

下面老师带大家去“1元小超市”逛逛!

知道什么是“1元小超市”吗?(里面的商品每样都是1元的) 师:看看都有哪些商品? (1)1元=10角 方方买1元的蜡烛付了1张1元,行吗?

师:明明买的是1元的气球,他付的全是1角,猜猜他付了几张?小朋友,他付10张能买到一元的花皮球吗?。说得真好!10角就是1元(齐读) (2)1元=2个5角

师:丽丽买1元的贺卡付的全是相同的纸币,这是几角?(5角)你猜丽丽付了几张5角?

(中间的小朋友举手特别积极)为什么? 2张5角就是10角,10角就是1元。 (3)军军要买小勺子,他可以怎样付钱呀?

师:小朋友真爱动脑筋!我们买一元钱的商品,不管怎么付钱,只要付的钱合起来是10角就行了。

师:好,来完成大屏幕上的几道题,看谁想得快!

小朋友啊,我们知道爸爸妈妈辛苦工作赚钱不容易,所以啊平时要养成节约用钱的好习惯。

四、巩固练习

1.师:瞧,明明就是个节约的好孩子,他把零花钱存进了储蓄罐,第一次存进了(5角和3角),一共几角啊?第二次存进了(1元),现在储蓄罐里一共有几元几角呢?(一块是我们生活中的口头语,数学上我们叫1元)你上来指指1块指的是部分?7角指的是什么)一起说一说1元8角。2.拿1元2角

师:东东就没有明明这么懂事了,他特别贪吃,用零花钱去超市买了这个。知道它是多少钱一个吗?怎样付1元2角钱呢?同桌两个人一起在桌上摆,哪两个小朋友合作得好。

(视频切换)摆好了吗?谁愿意上来摆给大家看看?

师:来看他的第一种方法,有1张 有2张____,摆了这种方法的举个手?

第二种,(展示)可以吗?谁有这种方法?(5角*2,1角*2) 第三种,(展示)行吗?(5角*1,1角*7)

还有一种,(展示)谁有这种方法?(1角*12) 师:还有其他不同的摆法吗?

刚才小朋友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解决了怎样付1元2角钱这一个问题,真了不起! 3.文具小柜台

(1)1元钱可以买那几样物品

师:(出示)文具小柜台的商品可好了,咱们一起去瞧瞧! (举1元钱)如果你有1元钱,你想买什么物品?哪两样商品合起来是1元呀?(2)师:我想买东西,可是没有营业员,谁来做营业员?要声音响亮的。师:营业员你好,我想买一把尺子,多少钱啊? 生:一把尺子7角钱。 师:喏,给你钱。 师:他应该找给我多少钱? ......

五、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们学得开心吗?

推荐第4篇:《时 分的认识》教学设计

《时 分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冀教版二年级数学第八单元第一课时 时分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时刻的含义,知道一小时,一分钟的含义,结合具体事例和实践活动感受一小时、一分钟的时间。

过程与方法:结合熟悉的事物和情境,经历认识时和分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和感受一小时和一分钟的时间.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1、出示**升国旗的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的国旗每天什么时候升起吗?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大家刚才说的时间只是猜测的,对吗?其实,**广场升国旗的时间是不同的,每天日出的时刻就是**广场升国旗的时刻,象征着我们的国家蒸蒸日上,与日同生。

二、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引出时间。

师:说起时间就离不开小闹钟。亮亮就在这些小闹钟的陪伴小学习和生活。(出示亮亮作息时间图)谁能说一说亮亮在什么时间干了什么?你喜欢哪幅图就说哪幅图,比比看谁说的既准确有流利。学生自由回答。

2、将六件事串起来讲故事,进行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教育。

师:你能把这六件事按照时间的顺序串起来给大家讲个故事吗?(先小组内讲,再全班讲。)

3、说一说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

师:通过讲故事,我们知道亮亮是一个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好孩子,那你在生活中做得怎样呢?你每天都什么时间起床、上学、睡觉„„

师:你们和亮亮一样都是守时的好孩子。

三、观察钟面。

1、认识钟面。

师:老师这也有一个漂亮的钟表,你能从这个钟面上发现那些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观察得出: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 60个小格,每个大格里有5小格,有时针、分针和秒针及钟面上的时刻。

2、认识时、分

师: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1时,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上把1时叫做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上把1分叫做1分钟。进行拨针练习。

四、体验和感受时、分的长短。

1、说一说1小时有多长。

师:你知道1小时有多长吗?

师:谁能说说生活中做那些事需要1小时。

2、体验1分钟有多长。

师:你知道1分钟有多长吗?(教师放1分钟的音乐) 师:从音乐开始到结束正好1分钟。

师:1分钟的时间这么短,那短短的1分钟能做些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个一分钟的小活动,四人一组,老师这有几项活动供各组选择。(朗读、写字、口算、竖式计算、画画、折纸、数数等)

师:你们真是能干的孩子,短短一分钟有那么大的收获。老师还想和你们游戏,(学生兴致很高)老师放音乐,你们随着音乐自由跳舞,你估计一分钟有多长就跳多长,然后回到座位坐好。

师:短短的1分钟可以干这么多事情,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珍惜生活中的时时刻刻。

五、身边的数学

介绍睡眠与健康的知识。

师:老师想了解一下,你每天几时睡觉,几时起床?

师:算一算,你睡眠的时间有多长?教师强调10岁左右儿童每天应保证大约10小时的睡眠时间。这样才能保证身体得到良好的发育。

六、实践作业。

师:如果老师给你1分钟的时间,你最想干什么?课下亲自利用一分钟的时间去完成你想做的事情,把结果反馈给老师好吗?

七、教师小结: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在这里老师把这句话送给大家,希望你们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推荐第5篇:认识元角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模似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

1、掌握识别人民币的方法。

2、让学生明确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

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掌握简单的付钱,找钱的方法。

教具:课件。两种形式的人民币分成若干包,标明1号、2号钱袋的人民币,分发组各组负责人待用。

学具: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若干张(个)。

德育渗透: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并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 教学过程:(课堂教学实录) 师:(课件出示画面)看一下上面的图,人们在干什么? 生:买东西。

师:那买东西需要用到什么? 生:钱。

师:同学们说的钱也叫货币。英国的货币叫英磅,美国的货币叫美元。谁知道中国的货币叫什么? 生:人民币。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好不好? 生:(齐)好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活动一:认识人民币的面额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知道哪些人民币? 生:1角、2角、5角

生:2元、5元、10元、50元 生:100元、20元 生:5分、2分......师:请同学们打开1号学具袋(纸、硬币的元角分各一张或个),认真观察,看这些人民币可以分几类?你是怎样认出它们的?(学生分小组活动) (人民币的面额是学生已经接触过的数学知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交流是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

生:分两类:硬币和纸币 生:分三类:元、角、分 师:(板书分类方法)那么你是怎样认出它的面额呢? 生:看数字,有数

生:还要看数后面的元角分 生:硬币还可以摸大小 生:纸币也有大小 生:看花纹.......

(充分让学生发言,各抒已见,让学生自己对所学的知识能进行初步的归纳)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人民币,大家认一认。 (屏幕出示,学生认识准确)

师:同学们对人民币的认识很好,休息一下并观察你手中的人民币,看看这些人民币的图案有一个什么共同点? 生:是国徽。

生:还有人民银行。

师:对。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是国家的象征。我们应该怎么做? 生:爱护人民币 生:不撕坏

生:不在上面写出字 生:不乱花 ......(有张有驰。在学生休息片刻中让学生观察感悟,渗透情感教育。) 师:同学们都认识了人民币,会用吗? 生(齐)会

活动二: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及人民币面额之间的换算 师:(出示电脑画面,一本笔记本1元)小明有10角,小明能买到一本笔记本吗?请你试试看。 生:能

师:为什么?

生:因为1元等于10角。

师:这位同学想的对不对?(对)你还知道人民币之间的哪些关系? 生:1角=10分

......(教师板书1元=10角 1角=10分) (这里正确把握住了学生的起点能力,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学生已经知道了,就让学生自己把他知道的说出来) 师:用你刚才学到的知识填空: (学生回答准确)

活动三:综合活动,拓展学生思维

师:请看屏幕上这几种学习用品,教师准备买来送给贫困山区的小朋友,请你试着买一样,看谁的付钱方法多(可以用学具2袋中的钱)。(学具袋2中是零钱)

(此活动旨在突破难点。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在知道元角分的十进关系后操作,使其亲身实践和真实体验)

生:买一支铅笔1角5分,付1个1角1个5分。

生:1个练习本3角钱,可以付1个2角和1个1角,还可以付3个1角,还可以付6个5分。

生:买1块橡皮可以付5个5分,还可以付1个5角找回1个2角的1个5分。

.......(这里学生的回答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让学生的不同思维充分暴露出来,鼓励学生的奇特想法,新颖做法和不同见解,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倡导的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成功点击] 本节课成功所在主要有三点:一是正确把握学生的起点能力,了解到学生对人民币已有了感性认识,绝大部分学生已会购买小额物品,以此为基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是注意引导学生亲历,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让学生例举了学习材料,设计了开放性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亲身实践和真实体验,从而使每个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是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课堂上让学生处方探索,合作交流充分发言,暴露出学生不同的思维,不仅能展示学生的个性,而且有得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推荐第6篇:《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

《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与德育渗透融合

本节课是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常见的量”,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钟表的基础上,初步体验时、分的实际意义,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及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拨钟表,动手拨时间,渗透数学中的抽象思想;在认识时间、体验一分钟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表达时间需要思维严谨;在探索辨认钟面上时间之间的联系的过程中,通过说一说的交流互动活动,培养学生言必有据的思维习惯。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的学习中已经初步认识了钟表,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能准确识别钟表上有关“整时”“半时”以及“大约几时”这几种特殊的时刻。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时、分之间的关系,初步体验时、分的实际意义,为后续学习24时计时法以及年、月、日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三、课的特色:

1.在认读钟面上时间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拨一拨、说一说等活动,培养学生细致思考、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思维品质。(德育渗透)

2.在认识常见的量的过程中,通过课前让学生自主画钟表,课上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养成独立自主思考问题的习惯。(德育渗透)

3.在认识时间的过程中,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追问、质疑,让学生学会不断反思自己的想法,学会质疑他人的观点,不盲从,不轻信,通过质疑和反思去进一步探索事物的本质规律,初步养成学生的反思意识和批判意识。(德育渗透)

4.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时间单位——时、分,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拨一拨和体验1分钟等活动,渗透抽象思想。(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 1.双基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时间单位时、分,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1时=60分;会看钟表,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指示的时刻。

2.核心素养目标:通过让学生经历、体验1分钟,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概念。

3.学科德育目标:结合具体情境,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认读钟面上的时刻 难点:建立时、分的时间概念 教学准备: 钟表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整时和半时

出示上课和放学的时间,复习一年级学习的整时和半时。 2.引出课题

出示托管结束的时间(5时45分),你知道是几时几分吗?引出课题:时分的认识。

【设计意图:温故方能知新。此环节的设计,充分唤醒学生对时间的原有认知经验。通过交流,教师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新知的引入奠定基础。】

二、借助助学单,认识钟面 1.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数、针、格 (1)同桌交流助学单上画的钟面。

(2)教师选取两幅有代表性的作品(一幅完整,一幅不完整的)。请优秀作品的作者上台交流(钟面由数、指针、格三部分组成)。教师相机补充提问其他学生。

【设计意图:生活中学生对钟面并不陌生,只是还缺乏清晰而有条理的认识。本环节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在助学单上画出心目中的钟表,说说钟面上有些什么。同时,借助交流辅以教师适当的点拨与引导,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与交流中初步了解钟面的结构,发展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能力。】

2.认识大格、小格

(1)对比两幅作品,发现不同(没有小格)。交流小格的作用。 (2)交流钟面上的大格和小格。

(大格和小格)大格在哪里?(找学生指一指)引出:钟面上每相邻的两个数之间就有一个大格。同时领着学生数一数,钟面上有多少个大格?

(3)交流钟面上的小格。掌握数小格的方法(乘法口诀法等)。感知大格和小格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猜想、验证以及应用意识,认识小格是理解分针计时的关键,因此教师舍得花时间和学生一起认真数数,先大胆猜测后实际验证,并且能利用学生所学的知识化繁为简——用口诀法数,无法用口诀时剩下的用加法数。这里教师用学生已有知识来解决问题,也是对乘法口诀的巩固和应用。】

三、认识几时几分 1.认识分

(1)分针走多远是1分钟?(1个小格)借助1分钟的视频初步感受1分钟有多长?分针走2个小格呢?(2分钟)

(2)分针从12走到1呢?引出分针从12走到1走了5小格,也就是走了一大格,分针走一大格的时间就是5分钟。

(3)提问:分针从12走到2是几分钟?为什么?分针从12走到4呢?你是怎么想的?分针从12走到6多一个小格是几分钟?

2.认识时

(1)那时针走多远是1小时呢?

(2)时针从12走到1,走了1个大格就是1小时。时针从几走到几也是1小时?(引导学生说出钟面上更多的1小时)

(3)如果时针从12走到3是几小时?为什么?从12走到7呢?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说出时针经过几个大格就是几小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认识1分钟、几分钟;1小时、几小时,渗透抽象思想。】

3.探究时分之间的关系

(1)借助探究单和钟表模型,小组合作,探究时分之间的关系? (2)小组展示交流。其他学生补充。

(3)时针走1大格几小时?分针走1圈几分钟?发现1时=60分。 【设计意图:本环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拨钟面等活动,让学生在兴趣中掌握时针与分针的不同走法与计时,并且自己得出1时=60分,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 】

四、认读时刻

1.学生自主写出一个同学起床、吃饭、上学、锻炼的时间。2.简单处理7时;7时半,让学生齐读出来即可。教师指出时间的另一种表示形式7:30,学生交流生活中在哪里见过这种时间的表示形式。

3.重点处理7时08分和7时45分。

a.处理7时08分——让学生会看时针经过7是7时,分针走了8个小格是8分钟。讲解为什么8的前面要加一个0。

b.处理7时45分——找到两种不同答案7时45分和8时45分,分别找学生说一说怎么想的。教师不予以肯定或者否定的答案,通过钟面的模拟时间,让学生自己找到正确答案。

验证:让我们借助钟表模型来模拟时间,一生上台来拨。现在钟面上的时间是7:00。拨到上学的时间7:30。继续拨到锻炼的时间——7:45。刚刚说8:45 的那个同学?还坚持你的答案吗?(不)现在是——7:45。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改变主意?(因为时针还没有到8,所

以是7:45。)

c.提问:如果我们让分针继续走完这一圈,想想,钟面上的时间就到了——8:00。如果是8:45的话,时针应该在哪里?

4.总结看时间的方法。

【设计意图:对于时刻的认读,教师充分放手,给学生足够的操作时间,让学生在练习中思,在练习中悟。交流时,教师给学生足够的交流空间,让学生通过交流,最终内化时刻的认读方法。】

五、深化体验,练习巩固 1.看钟面说时间

(1)出示时间,分别找学生读出来8:0

5、10:50、4:

15、5:32。(2)根据认读的时间,说一说你是怎么看时间的? 2.感受1分钟、1小时

(1)你觉得1分钟都可以做哪些事情?(学生交流) (2)1分钟到底可以干什么呢?(播放视频)

小结:一分钟虽然很短,但是我们要学会珍惜时间,就可以做许多的事情。

(3)交流1小时可以做哪些事情。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师设计了一些来自学生身边、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交流1分钟、1小时的长短,为学生积累丰富的“1分钟、1小时”的认知经验。让学生更加深入体会时间的宝贵,从而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六、回顾总结

学习钟面上的时间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帮助?回答课前问题托管结束的时间几时几分。下课!

推荐第7篇:认识元角分教学设计

认识元角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能准确识别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爱护人民币。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10角。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简单的应用。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购物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人民币的过程,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及人民币商品功能,鼓励学生养成爱惜人民币、勤俭节约、不乱花钱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10角。 一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买过东西吗?(买过)

要买东西,,我们要用什么去购买?(钱) 师: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人民币)

师:对,人民币。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来认识人民币。

二 探究体验 (板书:认识人民币)

师:(利用多媒体PPT展示各种各样的人民币)小朋友们认识这些人民币吗?请小朋友来说一说。

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各种各样的人民币,现在看PPT,谁能给这些人民币分分类?

生:一些是纸币,另一些是硬币。

师:对,大家很聪明,在我们国家,人民币有两种样子,一种是纸制成的,叫纸币;另一种是金属制成的,叫硬币。无论是纸币还是硬币,我们都能用来买东西。

师:刚才我们给人民币分了类,小朋友们知道咱们国家的人民币的单位有那些吗?

生:元、角、分

师:小朋友们都知道了,那人民币的单位和面值在钱币的什么位置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PPT展示钱币)

师:首先,我们看看一元的纸币和硬币,它们的面值和单位都在哪里啊?小朋友们可以根据面值以及单位分辨这些钱币分别是多少钱。

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基本单位。现在老师遇到一个困难,你能帮老师解决吗?我有一张两角

的钱,要还给小明一角,还要还给小红一角怎么办?

生:可以换成两张一角的。

师:你是说用换钱的方法,把这张两角的钱换成两张一角的,是吗?大家说他的方法好不好?(好)你可真聪明,咱们给他点掌声鼓励。

师:两张一角的钱和老师手中这张两角的钱是怎样的(相等的)对,只有钱数相等的时候我们才能交换。下面咱们继续做个换钱的游戏好不好?小朋友们看PPT,一元可以换多少张一角?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一元,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可以换多少一角,1,2……..10,是10张,所有一元等于10角(全班一起回答)。

师:我们知道了1元 =10角,那1角等于多少分呢? 生:1角=10分

师:我们知道了1元 =10角,1角=10分,那1元等于多少分呢?现在大家在小组内讨论讨论。

生:一元等于100分。(3人)

师:一元是不是等于100分呢?我们知道10角是一元,所以一元等于100分,他们几个都说对了,真棒。

三、巩固练习

看来呀,还真难不倒大家,你们太聪明了,现在我们来做这一组练习,你们敢挑战吗?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老师请小朋友来回答。

教师随机叫同学来回答。

四、应用创新,体验生活

师:有一个小朋友去商店买一架飞机,售货员说这架飞机一元两角,小朋友们知道怎么付钱吗?

生:一张一元和两张一角 生:2张5角和2张1角 生:1张5角和7张1角 生:12张1角 ……

师:小朋友们回答的都很棒。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 生汇报收获。

推荐第8篇:认识时、分教学设计(推荐)

《认识时、分》教学设计

石嘴山市第十五小学 沈玉芳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90—91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钟面,探究钟面上的大格、小格以及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2.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并联系生活实际感受1分和1时的时间长短,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并养成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探索、合作意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你们早上几点起床?什么时候上学?谁来说一说在什么时候你在做什么?

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需要知道时间,要知道时间就要学会看钟表,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时、分。(板书课题)

二、操作体验,自主探究

(一)认识钟面

1.(课件出示钟面)提问:仔细观察钟面,说说钟面上有什么?先独立思考,然后再与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1)数,从几到几?

(2)时针、分针、秒针。让学生说说时针、分针的特点并告诉学生秒针这节课不研究。

(3)引导认识大格:从 12到1这两个数之间是一大格,看看钟面上一共有几个大格?师带着学生数一数。

(4)认识小格:每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课件放大)

师:一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两个大格有几个小格呢?3个大格呢?那么12个大格里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呢?在你的钟面上数一数或算一算,看看谁 1 的方法又清楚又快。 生1:我是5个5个数的。

师请5个5个数的学生举手,然后请一名学生再数一数,师沿着钟面边沿板书:

5、

10、15……60。

师提问: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2:我是这样想的:一五得

五、二五一十…… 师:你真聪明,我们可以利用5的乘法口诀来计算。

(二)认识时分 1.认识时

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大格和小格,你知道钟面上的指针式怎么走的吗? (课件出示12时的钟面)提问:现在是几时,时针指着几?现在又是几时,时针指着几?

时针从12走到1走了几大格,是多长时间?

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板书)

时针从1走到2是几小时?时针还有从哪到哪是1小时?

时针从12走到4是几小时?(课件演示)时针从12走到7呢?时针从3走到5呢?

继续提问:刚才时针沿哪个方向走的,看哪个小朋友观察最仔细,能用手势比划一下吗?(指名几位学生比划)

师:钟面上的针都是沿这个方向走的,我们叫它顺时针方向。 小结:时针走路看大格,一大格是1小时,走几大格是几小时。 2.认识分

时针表现的非常活跃,分针也想出来活动一下筋骨了。 (课件出示1时的钟面和1时零1分的钟面) 提问: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这两个钟面有什么不同? 师: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板书)

提问:分针走2小格是几分?分针从12走到1是几分?

分针从12走到4是几分?分针从12走到7呢? 分针再接下去从7走到9,是多少分?

2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动手拨一拨,不过可得听要求,请把分针调到12。 (1) 分针从12起走了10分钟,拨一拨:分针走到几? (2) 分针接下去走,再走20分钟,分针又走到几? (3) 分针再走多少分钟能走回到12?

师:下面同桌两人一人说要求,另一人拨。然后交换,看哪两人合作得最好。 小结:看来,分针的走动一般以小格为单位,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一圈是60小格,就是60分。 3.感受1分钟

师:你们知道1分钟有多长吗?想不想亲身感受一下。 (1)集体活动:测脉搏、做眼保健操 (2)分组比赛活动:口算题、抄写生字、跳绳 (3)汇报活动情况。

(4)小结:1分钟是很短暂的,转眼即失,要是把握好了,能做很多事。(出示生活中的图片)所以,每个小朋友从现在起要珍惜每一分钟的时间。 4.1时=60分

师:刚才同学们进行了比赛,下面时针和分针也想进行跑步比赛,给它们相同的时间,你们猜谁跑得远? 大多数同学认为是分针跑得远。

师:(课件演示跑得过程)请小朋友注意观察:时针走了多远,分针又走了多远? 生1: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

再演示一遍,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时=60分。

5.是不是每次时针走一大格,分针都会走一圈呢?请同学们拿出学具,拨一拨,看一看时针和分针走动的情况。

小结:时针每次走一大格,分针就会走一圈。也就是说1时=60分

6.当时针和分针同时指着数字12的时候是12时整,也可以表示为12:00;当时针指向两个数字中间,分针指向6,此时便是几时半。30分也可以说成半小时。 师:1小时有多长呢?

出示题目:一节课是( )分钟,课间休息( )分钟,再加上( )分钟是1小时。

3 师讲述:1小时里还能做哪些事?回家问问你的爸爸妈妈,下节课来交流好吗?

三、自主总结,深化认识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对时间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格言:

时间就是生命。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四、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师讲述:我们现代人有了钟表计时,又方便又准确,想不想知道古人是如何计时的?

课件展示古人计时方法。

有关时间的知识还有很多,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板书设计:

认识时、分

12个大格

60个小格

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

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1时=60分

推荐第9篇:《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

《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景,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初步体验时、分的实际意义,知道 1 时 =60 分。

会看钟表,能正确认读钟面上指示的时刻。

结合具体实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

师:老师说一个谜语,看哪个小朋友才得又快又好?听好了:

“ 小小圆形运动场,三个选手比赛忙,跑的路程有长短,最后时间一个样。 ”答案:钟表

二、自主探究学习

1、引出课题:

交流: a .同学们真聪明,那么你知道钟表有什么作用?(知道时间)

b.原来钟表有这么大的作用,那你们想不想认识它!

2、钟面结构的认识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小闹钟,仔细观察钟面,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生汇报。 生1:有时针、分针、秒针

生2:有1到12这12个数字 生3:有12个大格

生4:每个大格有5个小格 „„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现在我们一起看一下大屏幕。

课件介绍:钟面上有 12 个大格,每个大格有 5 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 60 个小格。 师: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那么分针走5小格呢?走4大格?

3、时分的关系: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大屏幕上的钟面,看时针和分针有什么变化?(课件展示) 生1:分针走 了1 圈 生2:时针走 了1 大格

生3:分针走了1圈,时针正好走了1大格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那你知道分针走1大圈是多长时间吗?60分 师:时针走1大格是多长时间?1小时

师:那你知道他们的关系吗?得出: 1 时 =60 分(可借助闹钟让学生拨)

4、体验 1 分钟

师:刚刚我们知道了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那么你知道 1 分钟有多长吗?

播放 1 分钟,学生感受。

师:试想一下一分钟你能做些什么?学生思考汇报。

师:下面老师给你一分钟的时间,选择你喜欢的事情来做(可以写字,算题、画画、背古诗等)开始

1 分钟后,学生汇报:从活动的内容、完成情况、感受等方面汇报。

师: 1 分钟虽然很短,但能做很多事情。所以我们应该怎样做?生:珍惜时间。 5、认读时刻

师:我们认识钟面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掌握时间,现在老师出示几个钟面时刻,敢不敢接受挑战吗?

生:敢。

复习整时:出示1时、4时、7时的钟面。学生回顾: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钟面由7时转到7时15分,学生从时针和分针的变化得出显示时间。 再转到7时30分,学生合作总结认读时刻的方法

小结:看几时几分的方法——时针走过数字几,表示几时多,要问多了多少分,仔细看分针,分针从 12 起走了多少小格就是多少分。

7时55分、8时5分

师:你还见过不同的记录方法吗?

三、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与研究,你有什么收获?

师总结:同学们说得都很好,通过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会了许多关于时间的知识,还进一步知道了时间的宝贵。

四、课外阅读

让学生欣赏关于钟表的一些课外知识。

推荐第10篇:《认识时、分》教学设计 江西教师网

《认识时、分》教学设计

鹰潭六小 杨燕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知道1时=60分。

2、会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3、在教学中,尽量创设现实具体的情境,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交流、实践,在活动中去主动建构知识。教学重难点

知道1时=60分,并能准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教具准备

课件、教具钟面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平时几点上学的?

2、你是怎么知道的?(看钟知道的)

3、你真能干!学会看钟了。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形形色色的钟表,他是我们生活的好帮手。(课件各种各样的钟表)学会了看钟表,就能更准确地掌握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板书:认识时、分

二、直观演示,探索新知

(一)认识钟面

1、根据你们平时的观察,你知道钟面上有什么?

(数字:1~12,针:时针、分针、秒针,„„)师根据学生说板书。

2、这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几份?(12份)

3、通常我们把这12份叫作12大格,想一想,除了大格还分了什么?(小格),小格是怎样的呢?

(观察钟面,分析小格)

4、12和1之间是一大格还是一小格?一大个格之间是几小格?(5小格)

5、你知道这一圈有几个小格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数一数)

6、恩,数是个好办法!怎么数?(5个5个数)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

7、现在你知道了吗?钟面一圈有几个小格?(60个小格)

8、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钟面上的12个数把钟面的一圈分成了12大格,一大格之间是几小格?(5小格)钟面的一圈也就有几小格?

(二)认识时、分

师:钟面上数也好,格点也好都是不动的,那钟面上什么在动啊?(针) 师:三根针你是怎么区分它们的呢?(最短的是时针,最长的是秒针,中间的是分针。)

师:刚才这个小朋友是根据长短来区分的,你还有其它办法吗?(走的最快的是秒针,最慢的是时针。„„) 师:那它们是怎样计时的呢?

1、认识1时

(1)先来看看时针是怎么走的? (课件演示:时针从1走到2是1小时) (2)时针走1大格就是1小时

(3)想一想,时针从几走到几也是1小时?

师: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都是1小时。

2、认识几时

(1如果时针从12走到2是几小时?为什么?从2走到4?从12走到7呢? (2)时针走一圈需要多少小时?(12小时)

3、认识1分

我们刚才通过观察,知道了时针的计时方法,再来观察一下分针。 课件演示: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

4、认识几分

(1)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走2小格呢?走5小格呢?

(2)分针从12走到1走了5小格,也就是走了一大格,分针走一大格的时间就是走了5分。

(3)如果分针从12走到2呢?走了几分钟?走到4呢?你是怎么想的? (4)分针走一圈需要几分钟呢?

课件演示:分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圈就是60分钟,因为一圈又60个小格。) 师小结:钟面上有60个小格,对于分针来说,每走一小格就是一分钟,走两小格就是两分钟,走几小格就是几分钟。

(5)那如果分针从12开始,我想它一共走20分钟,分针应该指向几?

5、认识时分的关系

师:通过刚才小朋友们观察钟面,了解了很多钟面上的知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你追我赶,滴答滴答向前进,那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关系吗?我们一起来观察观察!

师:先观察时针和分针的位置。(都指向12) (课件演示:时针、分针走一小时的路线。) 师:你发现了什么?刚才时针和分针是怎么走的?

(时针从1走到了2,走了1小时,分针走了一圈刚好60分)

师:你怎么知道是60分的?(因为钟面上有60个小格,分针走一格是1分,所以走一圈就是60分)

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分针和时针是同时走的,分针走了一圈的时候,时针正好走了一大格。那么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板书:1时=60分

6、读读写写钟面上的时刻

刚才我们学习了钟面上的知识,老师要考考大家能不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说出钟面上的时刻呢?

(1)试一试

(课件出示第一个钟面:9时)

师: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读出钟面上的的时间的吗? (指针指着9,分针指着12,所以是9时)

师将钟盘分成两个,一个是时针盘,一个是分针盘。教学生先看时针盘再看分针盘,然后整合出时刻。

师:说的真好!两个小圆点前的数字表示几时,后面的就表示几分,整时刻就写两个零表示。

(出示第二个钟面:9时08分)

同样分成两个钟盘,一个是时针盘,一个是分针盘。教学生先看时针盘再看分针盘,然后整合出时刻。

指名学生板书,其他学生写在本子上。

(2)我们赢了

出示“我们赢了”一图,问:大家看,这一刻大家怎么啦?你能告诉大家北京申奥成功的具体时间吗?(2011年7月13日晚上10时08分北京申奥成功!)

师:你能用数字表示出来吗?写在本子上! (3)读一读

出示:9:50和10:50,请学生读一读

三、实践应用

1、读一读

(1)学生独立看图,看看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他在做这些事的时候是几时几分?

(2)同桌相互说一说

(3)全班交流,并说一说你在这个时候在干什么?

2、连一连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四、小结

1、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你能说出我们第二节课下课的时间是几时几分吗?

3、一节课是几分钟?

4、下课休息分钟?

5、再加上几分钟就是1小时了?

第11篇:元角分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元角分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第二册\"元、角、分\"实践课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的道理,并懂得爱护人民币。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懂得1元=10角,1角=10分。2.难点: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十进制”换算关系。

二、教学策略与分析:

1.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结合学生生活体验。主题图提供了三种生活场景,揭示了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例1展示了全套人民币,使学生对我国的法定货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例2通过换钱活动梳理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换算关系,归纳出主辅币之间的进率,为后面学习人民币的计算奠定基础。

2.学生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初步的识别方法和较丰富的使用经验,但是对人民币缺乏清晰、系统的认识:了解主辅币之间的十进关系,但没有上升到知识的高度;有购买经验,但在支付方式和购买策略上欠灵活。学生虽有较强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在主流中有良好的表达意愿,但是倾听意识模糊,小组学习效率有待提高。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播放儿童歌曲《一分钱》,让学生说说歌曲的内容。

2.师:知道什么是人民币吗?你见过什么样的人民币?2人小组说一说。3.引入新课,板书:人民币

(设计意图:力图从学生所唱过的歌曲《一分钱》导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从而缩短了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

1 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认识人民币:出示例1主题图片

⑴ 看一看,说一说,你都认识那些币值的人民币? ⑵ 认一认,辨一辨,说一说这些人民币的特征:出示真币

⑶ 师小结:我们可以通过看字样、颜色,图案等辨别人民币的币值。 2.全面认识人民币:

⑴ 4人小组活动(师为每一小组准备模拟人民币)

认一认,辨一辨模拟人民币,你是怎样知道这是多少元钱的? ⑵ 指名汇报:生介绍他所认识的人民币

⑶ 展示第47页的人民币全图,问:图上的人民币是按怎样的规律排列的? a.生:几元的放在一起,几角的放在一起,几分的放在一起。 b.师小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表达、倾听、注意力、观察力。)

(三)兑换游戏: 1.师出示物品及标价:

橡皮:一角 尺子:一元

问:买这两样文具可以怎样付钱呢? 2.同桌讨论、交流 3.汇报:

生1:用10个1分可以买一块橡皮,因为10个1分是1角,1角是10分。 生2:用10个1角可以买一把尺子,因为10个1角是1元,1元是10角。 4.师小结,板书: 1角=10分 1元=10角

5.出示学习卡,问: 3角=( )分 5元=( )角 20角=( )元 70分=( )角 6元=( )角 80分=( )角

(设计意图:把所学的知识融入游戏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探索性地学习, 2 张扬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四)实践活动

师:这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同学们还想不想做活动啊? 生:想

⑴ 师生兑换:老师手中有1元钱,能换几张面额为2角钱的?

a.同桌交流,共同找出能换几张。 b.生:5张

⑵ 生生兑换:拿你们手中的模拟人民币,买一把小刀要1元1角,有几种付钱的方法?

a.4人小组交流讨论

b.小组汇报生1:用一张1元的和一张1角的可以买一把小刀。

生2:用五张2角的和一张1角的可以买一把小刀。

生3:先拿十张1角的,再拿一张1角的可以买一把小刀。

⑶ 小组义卖活动:4人小组活动,两名同学拿自己的学习用具义卖,其他2名同学用模拟人民币购物。

⑷ 渗透:购物时要守秩序、讲文明,要买文具和有益的的书籍,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用过钱后要洗手。

(设计意图:重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作用,把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之上,通过模拟生活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和学会使用人民币。)

(五)巩固拓展

1.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 2.拓展活动。 3.后续作业。

第12篇: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版)

构建有深度的数学课堂

——评特级教师刘松老师《时、分的认识》一课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特级教师 钱守旺

一、游戏引入

1.同时开始同时停

师:请问我们班数学最好的女生是谁?请上台。体育最好的男生是谁?也请上台。你们会走路吗?

生:会。

师:走两步瞧瞧!(学生随意走走。)走得很不错!(面对男同学示范)你会像老师这样走路吗?(教师示范一摇一摆的企鹅式走路方式,一个学生模仿,其他学生都被该学生的滑稽模仿逗笑了。)

师:两位同学请站到一起,我们来个比赛,看谁先走到老师这里?女同学要走得越快越好,男同学必须按照我刚才教你的样子慢慢地走路,明白了吗?(面向其他学生。)我们一起喊口令,让他们同时开始。

生:预备,开始!(学生开始比赛走路,两人拉开明显的一段距离后,教师喊停。) 师:比赛结束了,他们谁走的路程长一些?谁走的路程短一些?(答案是明显的,学生一起回答。学生齐答完后教师立即追问。)

师:他们走过的路程不同,所用的时间一样吗? 生(大部分):不一样。 师:不一样吗? 生(大部分):一样。 师:一样吗? 生(大部分):不一样。

师:到底是一样还是不一样?(此时所有听课教师都笑了。)刚才有同学说所用的时间一样,他们走过的路程不同,为什么所用的时间一样呢? 生:因为他们是一起开始走的。 师:有没有同时停下?

生:同时停下了。

师:说得好!同时开始同时停,走过的路程有长有短,所用的时间总是一样的。(教师再请两个学生按刚才的走法再走一次,让所有学生体会时间相等。)

2.指挥“新龟兔赛跑”

师:同学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 生(异口同声):听过。

师(饱含深情):小白兔失败后非常后悔,决心再也不骄傲了。有一天,它又碰到了老乌龟。(课件出示龟兔在12棵树围成的圆圈中相遇的画面。)它们决定再进行一场比赛。我们一起喊口令,让它们同时开始好不好?

生(异口同声):好。

师:预备!开始!(课件播放龟兔从正上方的一棵树开始跑步的画面,兔子跑得很快,很快转了一圈又回到起点。而乌龟速度很慢,只跑到第一棵树的距离。由于课件制作非常精美,加上配了动感悦耳的音乐,此环节深深地吸引住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尤其是天性就喜欢看动画片的学生。) 师:比赛结束了。乌龟跑多远?

生:只跑到第一棵树。

师:也就是只跑了一个空当。(课件涂色显示从正上方的那棵树到第一棵树的距离,暗示钟面上12到1 的一大格。)小白兔呢?

生:一大圈。

师:一圈有多少个这样的空当?(稍停顿)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课件一段段涂色显示12个空当。)

生(随着课件显示):

1、

2、

3、4„„

11、12。

师:小白兔跑得真快呀!乌龟与白兔跑过的路程不同,它们所用的时间一样吗?

生:一样。(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此时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它们是同时开始同时停的。

师:说得好!同时开始同时停,跑过的路程有长有短,但所用的时间是一样的。

师:同学们!这个龟兔赛跑的画面特别像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样东西,你们猜是什么呀?

生:钟!表!(课件播放龟兔尾巴拉长,幻化成时针和分针的画面。此时,一个逼真的钟面从刚才赛跑的场地中浮现出来。)

师:对!真聪明!我们今天就来继续研究有关时分的知识。(教师板书课题“认识时分”。)

二、探究体验

1.认识钟面 (1)认识时针、分针

师:同学们请看,钟面上有几根针?(课件出示标准钟面,三根针用不同的颜色明显区分开。)

生:三根。

师:知道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吗?谁来说说看。

生:最长的是秒针,最短的是时针,不长也不短的是分针。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他是根据长短来辨认这三根针的。除了长短外,还能根据什么来判断?

生:还可以根据粗细来判断。最粗的是时针,最细的是秒针,不粗不细的是分针。 师:说得好!根据粗细也可以区分。还可以根据什么来判断?

生:老师!您这个钟面上的针还可以根据颜色来判断。红色的是秒针,蓝色的是时针,黄色的是分针。

师:他真聪明!的确,有些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可以根据颜色来直观地判断。比如老师出示的这个钟面。

师:除了长短、粗细、颜色外,还可以怎么区分?(学生陷入沉思,过了一会有学生举手。)

生:老师!还可以根据跑的快慢来区分。 师(故意装傻):什么意思? 生:跑得最快的是秒针,跑得最慢的是时针,不快也不慢的是分针。

师:说得真好!看来区分钟面上的三根针,我们可以从长短、粗细、快慢等不同的角度去判断!又短又粗、走得最慢的这根针是专门指示几时的,所以叫时针。(课件在时针旁显示“时针”两个字。)不长也不短、不粗也不细、走得不快也不慢的这根针是专门指示几分的,所以叫分针。(课件在分针旁显示“分针”两个字。)又细又长、走得最快的这根针是专门指示几秒的,所以叫秒针。(课件在秒针旁显示“秒针”两个字。)有关秒的知识,我们以后再研究,好吗?

生:好!(点击课件,隐去秒针。)

(2)认识12个数

师:钟面上除了三根针外,还有什么?

生:一些数字。 师:分别是那些数?

生:1-12。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12。师:钟面上一共有12个数,不是有12个数字。

( 3)认识大格、小格

师:钟面上还有一些大格和小格,各有多少格呢?请拿出学具钟,先独立观察,然后同桌两人合作,把观察到的结果填在观察报告上。(观察报告事先发给学生,两人一张。学生观察后填写,教师巡视。)

通过巡视,发现学生多出现以下四种结果: 观 察 报 告

钟面上一共有( 11 )大格, 每大格里有( 4 )小格, 钟面上一共有( 44)小格。

观 察 报 告

钟面上一共有( 12 )大格, 每大格里有( 4 )小格, 钟面上一共有( 48)小格。

观 察 报 告

钟面上一共有( 11 )大格,每大格里有( 5 )小格, 钟面上一共有( 55)小格。

观 察 报 告

钟面上一共有( 12 )大格, 每大格里有( 5)小格, 钟面上一共有( 60)小格。

师:谁来说说你们观察研究的结果?(故意找错误的答案先说。)

生:钟面上一共有11大格,每大格里有4 小格,钟面上一共有44小格。

师:噢!这是你们观察到的结果。有不同意见吗? 生: 钟面上一共有11大格,每大格里有5 小格,钟面上一共有55小格。

师:噢!这是你们观察的结果。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 钟面上一共有12大格,每大格里有4小格,钟面上一共有48小格。

师:噢!这是你们观察的结果。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钟面上一共有12大格,每大格里有5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小格。

师:奇怪了!同样的钟面怎么可能有不一样的结果?到底谁说的是正确的呢?请看大屏幕!(课件播放怎样的一段是一大格,用颜色显示12~1的一大格。)钟面上这样的一段叫一大格,一共有多少大格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12。(课件随着学生数数的节奏依次用颜色显示1~

2、2~

3、3~4„„共12大格。此情景与前面数小白兔一共跑了多少个空当基本相似,只不过这里没了小白兔,已变成了纯数学情境。)

师:原来钟面上一共有12大格。每大格里有几小格呢?请看!(课件特写钟面上12~1的一大格,慢慢变大、慢慢变大,直至清晰地看到中间的4个格点。然后用另一种颜色清晰地显示从12开始的第一小格。)钟面上这样的一小段叫做一小格。估计一下,应该有几小格?

生: 5小格。

师:为什么有人会认为是4小格?

生:可能是数成中间4个点了吧。

师:有道理!中间的确有4个点。但究竟该有几小格呢?我们也一起数一数。(课件一小段一小段依次用颜色显示。)

生:

1、

2、

3、

4、5。

师:原来一大格里有5小格,数4格的小朋友现在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我们5格5格地数,钟面上一共有多少小格呢?(课件从12~1的一大格开始,依次5格5格显示小格。)

生:

5、

10、

15、20、

25、30、

35、40、

45、50、

55、60。

师:哦!钟面上原来一共有60小格。都清楚了吗? 生:清楚了。 2.认识时、分 (1)认识分

师:钟面我们已经很清楚了。谁知道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几分?(点击课件,暂时先隐去时针,显示分针走一小格的图像,用鲜亮的颜色、粗线条标出分针针尖走过的痕迹。)

生:1分。

师:对!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就是1分。那么,谁知道分针从12走到1是几分?(课件用鲜亮的颜色、粗线条标出分针针尖从12走到1的痕迹。)

生:5分。

师:真聪明!分针从12走到1,走了5小格,当然是5分。那么,分针从1走到2是几分呢?(课件用鲜亮的颜色、粗线条标出分针针尖从1走到2的痕迹。)

生:10分。 师:10分吗? 生:应该是5分。 师:很好!大家想想看,分针从1走到2,走了几小格呀?

生:5小格。

师: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走5小格的时间当然是5分了。说10分的小朋友,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我们看分针的时候,可要仔细哦!一定要看清从哪里开始,走到了哪里。如果是10分的话,分针应该从哪开始? 生:12。

师:对呀!分针从12开始,走到2,走过了两个5小格,就是10分了!(课件用鲜亮的颜色、粗线条标出分针针尖从12走到2的痕迹。)

师:请告诉我,分针从12起,继续往前走,走到了4,是多少分?(课件用鲜亮的颜色、粗线条连续标出分针针尖从12走到4的痕迹。)

生:20分。

师:好极了!分针从12起,继续往前走,走到了9,是多少分?(课件用鲜亮的颜色、粗线条连续标出分针针尖从4走到9的痕迹。)

生:45分。

师:请问你是怎么算的?

生:我是从12开始,5格5格数过来的。一共数了9次。 师:很不错!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老师!分针走到6那里是30分,再加3个5格,就是45分了。

师:好方法!他想到了从6那里过渡一下,真不错!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我是倒过来算的。一圈有60小格,还剩15个小格没走,60减15就等于45分了。

师:这样想可以吗? 生:可以。

师:这个同学太聪明了!大家都想着从12开始顺着算,人家却与众不同,从12开始反过来算,也得出了正确的结果。真了不起!老师要与你握握手!(教师亲切地与学生握手,该学生非常开心地坐下。) 师:同学们都很棒!一个小小的45分,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办法,老师很佩服你们!请继续观察,分针从12起,现在走到了几?

生:11。(课件用鲜亮的颜色、粗线条连续标出分针针尖从1走到11的痕迹。) 师:很好!现在是多少分? 生:55分。

师:好极了!继续观察,大声地告诉我,现在是多少分?(课件用鲜亮的颜色、粗线条连续标出分针针尖从11走到12的痕迹。)

生:60分。

师:棒极了!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走一圈就是60分。(教师板书“60分”。) (2)认识时 师:“分”我们刚才研究过了。请看!现在时针指着几?(点击课件,淡蓝色的分针慢慢隐去,深褐色的时针浮现出来,正对着12。)

生:指着12。

师:走到了几?(点击课件,时针慢慢从12走到1。)

生:走到了1。 师:经过几小时? 生:1小时。

师:时针现在指着几? 生:指着1。

师:又走到了几?(点击课件,时针慢慢从1走到2。)

生:走到了2 。

师:也经过了几小时? 生(少部分):2小时。

师:同意吗?

生:不同意!也是1小时。 师:为什么?

生:因为时针是从1走到2,不是从12走到2的。 师:说的好!时针从12走到1是1小时,从1走到2也是1小时。如果是2小时,应该从哪算起?

生:12。

师:对了!认为是2小时的各位,现在看清楚了吗?

生:清楚了。

师:时针从12走到1是1小时,从1走到2也是1小时。谁还能说说,时针从哪走到哪也是1小时?

生:从2走到3。

师:请说完整话!

生:时针从2走到3 ,经过的时间也是1小时。

师:很好!还有呢? 生:时针从3走到4 。

师:还有呢?

生:从4走到5。

师:还有呢?(学生马上明白了教师的意思,一口气说完了所有的可能。)

师:真棒!时针不管是从12走到1,还是从1走到2,还是从2走到3,„„还是从11走

到12,都是走了1大格。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就是1小时。(教师在60分前板书“1小时”。)

3.感悟时分的关系

师:同学们!生活中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并不是像我们刚才那样分开的,而是在同一个钟面上同时同向转动的。(点击课件,淡蓝色的分针浮现出来,和时针一起正指着12。)

师:请注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课件播放分针和时针同时从12起开始转动的画面,分别用不同色彩的透明粗线条描出分针和时针的针尖留下的痕迹。分针转了1圈,同时时针只走了1大格。配的音乐与前面龟兔赛跑时一模一样。学生看到这个似曾相识的画面,都被深深地吸引了。)

生:我发现分针走了1圈,时针只走1大格。

师:都发现了吗?

生:都发现了。 师:分针走1圈是多少分 生:60分。

师:时针走一大格是几小时? 生:1小时。

师:那你们说说,1小时和60分是什么关系?

生:相等。(教师在1小时和60分之间板书“=”。) 师:为什么?(有了前面龟兔赛跑的铺垫,学生很容易答出。)

生:因为它们是同时开始同时停的。

师:棒极了!同时开始同时停,时针和分针所用的时间当然是一样的,所以1小时一定等于60分。

4.体验1分钟的长短 (1)静态体会

师:通过观察,同学们自己发现了1小时=60分。现在我们来体会1分钟究竟有多长?请静静地听音乐。(点击播放课件:课件以黄山日出为背景,在图片左上角画一个圆。当悠扬的萨克斯乐曲《回家》的音乐响起时,圆中的1条半径从正上方开始,沿顺时针方向一点点扫过圆面,扫过处留下红色的扇形。1分钟结束时,刚好扫过整个圆面。恰似一轮红日当空,又与秒针转钟面一圈极其相似。此时,精美的课件、动听的音乐紧紧地吸引住了现场的每一个人,5000多人的会场鸦雀无声,每个人都全神贯注地陶醉在唯美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中。1分钟到时,音乐悄然结束,跳出“1分钟结束”的字样。)

师:音乐怎么停了?

生(似乎还没听够):1分钟到了。

师:对!1分钟结束了。抓紧1分钟,人们可以做许多事情。小朋友们估计一下,1分钟,你可以做哪些事情?(学生纷纷举手,教师请3到4个学生说说,只是肯定,不予过多的评价。)

生:1分钟我可以吃碗饭。

师:哦!那是多大的碗呀!谢谢!请坐!谁还想说?

生:1分钟我可以写完作业。

师:真羡慕你!作业负担真轻。谢谢!请坐!谁还想说? 生:1分钟我可以帮妈妈拖好地。

师:嗯!真是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谢谢!请坐!谁还想说? 生:1分钟我能跑圈步。

师:噢!跑的还蛮快!是多大的圈呀!好了,咱不说了。现在咱们一起来试验一下。

(2)动态体验

师:老师这里准备了2个皮球,我请2个同学上讲台来拍球,再请2个同学分别计数。下面的同学请写我事先发的口算纸,看谁做的多,好吗? 生:好!(请4个学生上台,分别准备好拍球和计数。)

师: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各就位!预备!开始!(课件播放动感音乐,同时大屏幕以空白背景出示一个大大的圆,口令开始后,圆中的1条半径从正上方开始,沿顺时针方向一点点动态地扫过圆面,扫过处留下红色的扇形。1分钟结束时,刚好扫过整个圆面。此时,学生各忙各的,都在争先恐后。拍球的学生因控制不住球而忙乱不堪。个别学生只顾盯着拍球的学生,却忘记了做口算。教师故意看着,并不去提醒。)

师(音乐一停,立刻示意):停!时间到!(学生纷纷停下。) 师:老师来现场采访!请问这位同学你拍了多少下皮球?

生:54下。 师:很不错!

师:请问你是拍了多少下皮球? 生:78下。

师:好厉害!谢谢4个同学!请回位!(转向台下的学生)请问你写了多少题口算?

生:18题。

师:很好!(转向另一个学生)请问你写了多少题口算?

生:21题。

师:好厉害!(再转向另一个学生)请问你写了多少题口算?

生:16题。 师:也不错。时间关系,咱不一一汇报了。老师注意到,刚才比赛的时候,下面有个别同学只顾着看台上的同学拍球,自己的口算题却1题也没做。对他而言,这1分钟就白白地——

生:浪费了。

师(语气沉重地):是呀!什么也不做,时间就白白浪费了!(转换语调)1分钟我们感受过了,1小时有多长呢?

5.体会1小时的长短

(课件出示填空:1节课()分钟,课间休息()分钟,再加上()分钟就是1小时。)

师:1节课是多少分钟?

生:40分钟。

师:对!(课件显示40。)在这40分钟里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知识。课间休息是几分钟?

生:10分钟。

师:对!(课件显示10。)在这10分钟里我们可以做一些有趣的游戏。算一算,再加上几分钟就是1小时?

生:10分钟。

师:非常正确!(课件再显示10。)1节课加2个课间休息的时间就是1小时。1小时要比

1分钟长的多。

(以上内容与人教版的旧教材完全一致,从下面开始,略有差异。人教版旧教材中是转入认识几时几分,而新教材是安排另做1课时,在此转入强化练习1分钟时间观念的建构。)

三、强化练习1.猜猜几分钟

师:课上到这里,老师都有点累了!谁能上来给大家唱首歌,让大家轻松轻松。(邀请一学生上台大声唱歌,引导全班学生一起合着节拍打节奏。学生开唱和结束时,教师偷偷记下时间。)

师:谢谢你!唱得真好听!老师有个问题请教大家,刚才这位同学唱歌一共唱了多长时间?请猜一猜。

生:10分钟。 生:8分钟。 生:1分钟。 生:6分钟。 „„

师:好了!不猜了。老师公布正确答案。刚才那位同学唱歌大约用时3分钟。我们没有一个同学猜得准确。没关系,下面我们做个专项练习。

2.比比谁的感觉准

师:请各位同学趴在桌上,闭上眼睛。我喊开始,你就默默地开始计时,你估计到了1分钟,就请睁开眼睛站起来;你觉得时间不到,就趴着别动。我们比比谁的感觉最准确,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请趴好!开始!(课件播放只有一根针从12起转动的情景,其实就是秒针走一圈,时间设定好,刚好1分钟。很快,就会有个别学生站起来。) 师:哇!早呀!(该生见只有他一个人站起来,马上趴下继续等待。大部分学生会在1分钟前站起来,但也有部分学生1分钟过去好一会还是趴着不动。)

师(调侃):喂!起床、起床,时间到了。

师:这一次绝大部分同学把握得不准,再来一次好吗?

生:好!(指挥学生再来一次,早早站起和迟迟不起的学生明显少了。个别学生把握地非常准确,几乎是卡着时间站起来,教师亲切地与其握手。)

师:你真厉害!怎么感觉得这么准。有什么好经验给大家介绍介绍。 生(笑着):我是偷偷数数的。

师:好办法。怎么数? 生:从1数到了60。

师:好极了!我们大家按照他的办法再来试试。(这一次,大部分学生都感觉得差不多了。)

3.再来猜一猜

师:请听一首熟悉的乐曲,从开始到结束,大约有多长时间?(课件播放《义勇军进行曲》,这是学生们熟悉的国歌。很多学生听到后,立刻站起来敬礼,教师示意其他学生也站起来。国歌连续播放2遍。)

师:请问两遍国歌的时间是比1分钟长、比1分钟短还是刚好1分钟?

生:比1分钟长。

生:比1分钟短。 生:正好1分钟。 生:比1分钟长。 „„

(教师快速地询问五六个学生,基本3种意见都有,认为比1分钟长的多。)

师:老师来公布正确答案。两遍国歌的时间比1分钟长,但还不到2分钟。(估计对的学生欢呼雀跃。)

师:两遍国歌的时间比1分钟长不到2分钟,如果只播放1遍,时间是比1分钟长、比1分钟短还是刚好1分钟呢?

生:比1分钟短。

生:比1分钟短。 „„

师:两遍国歌的时间比1分钟长不到2分钟,1遍国歌的时间自然是比1分钟要短。具体是多长时间呢?就需要更小的时间单位来表达,我们以后会学到。(马上有个别学生喊起来:“是秒!是秒!”教师师笑着走过去与其握手,夸其聪明,但不作过多说明和评价。其实,1遍国歌的时间大约就是48秒。)

师:谢谢同学们陪伴老师度过了愉快的40分钟!这节课就到这里了,再见! 评析:

评析:

刘松老师这节课以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为指导,以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为目的,

教学过程清晰流畅,教学资源丰富,学生活动充分,可以用“设计巧、过程实、练习精、氛围美、效果好”15个字来概括。精巧的导入环节,一个又一个富有实效性的操作活动、优美的萨克斯音乐、精美的课件、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再加上那动态生成的资源,短短的40分钟刘松老师把一节低年级的数学课演绎得近乎完美。

1、设计巧

教师的课前谈话意图明显,通过“走路”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同时开始同时停,走过的路程有长有短,所用的时间总是一样的。新课导入自然巧妙,教师通过“新龟兔赛跑”的故事,巧妙地引出钟面,有利于学生对钟面结构的认识。在感悟时、分的关系时,教师结合课件的演示化静为动,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所学知识。

2、过程实

时间单位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但时间单位比质量单位更加抽象,而且单位之间的进率也较为复杂。教学中注重对时间的感受,教师能够结合生活实际,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感受一分钟有多长,一分钟能够做什么事,使学生对时间有具体的感受。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教师适当借助现代化教学媒体,化静为动,引导学生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加强对时、分的认识。

3、练习精

数学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本节课的练习的设计除了注重趣味性和层次性以外,更注重实践性。如:让学生动手拨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时刻,并说说这个时刻自己在干什么?既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又如,为了让学生体验1分钟的长短,教师通过优美的萨克斯音乐《回家》组织学生“静态体会”;通过拍球和做口算题组织学生“动态体验”。练习形式新颖有趣,1分钟的体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时间的珍贵。

4、氛围美

一个人只有在宽松的氛围中,才会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才会勇于表现自我,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发挥。学生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才能心情舒畅,才能使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活跃的状态,才能敢想、敢说。师生以什么样的心境进入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体性。

刘松老师这节课,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师的语言幽默风趣,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丰富且具有激励性,整节课学生思维活跃,既有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也有生生间的互动交流。教师既有课前的精心预设,也有课上的动态生成。

5、效果好

好课应该是真实的,能客观反映师生的真实水平和教学的实际情况,让人有真实感、亲近感、亲切感,可看、可学、可用;好课应该确定好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课堂的生成点。

本节课,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初步建立了1时、1分的时间观念,通过观察、交流,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有趣的体验活动,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了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教育,很好地落实了三维目标。

当然,如果用今天的观念来审视这节课,教师在课堂上留给学生的空间还可以更大一些,有些问题教师可以进行适当整合。

第13篇:元角分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元角分的认识》教学设计

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 徐飞 224700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二册\"元、角、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的关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通过模似购物等活动,使学生掌握简单的付钱,找钱的方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以及提高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懂得1元=10角,1角=10分。2.难点: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掌握简单的付钱,找钱的方法。 教学准备:学具盒:1元纸币硬币各一个,1角纸币硬币各10个,5角的纸币硬币各2个,1个5分,1个2分。

教材分析:

元、角、分都是人民币的单位,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分别含有1个单位或几个单位。所以,教学人民币的知识,一般从它的计量单位开始。认识人民币,根据其面值由小到大地安排。面值1元以及小于1元的人民币在前,面值大于1元的人民币在后。像这样安排有以下一些好处。首先是人民币的知识在小面值的人民币上教学比较方便,1元、1角、1分的人民币是主币,认识这些主币就教学了人民币的单位及进率。其次是学生接触小面值人民币的机会比较多,先教学小面值人民币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的距离近。尤其是幼儿时期很少接触人民币的学生,放低学习起点能减少学习困难。另外,先教学小面值人民币,还能为继续认识大面值人民币积累学习活动经验。如把1枚1元币换成2枚5角币的经验可以应用到大面值人民币的换币活动中去。又如 用小面值人民币购买物品的付钱、找钱及其计算的经验,能够迁移到利用大面值人民币的购物活动中去。这些都有益于循序渐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播放儿童歌曲《一分钱》,让学生说说歌曲的内容。

1 2.情景引入:羊村学校开学,喜羊羊带着小羊们去买学习用品。 喜羊羊:买东西要用什么?(生:钱) 师:我们中国的钱叫人民币。(板书:人民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

(设计意图:从学生所唱过的歌曲《一分钱》导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从而缩短了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探究新知:

1.认识人民币:出示例1主题图片

⑴ 看一看,说一说,你都认识那些币值的人民币? ⑵ 认一认,辨一辨,说一说这些人民币的特征:出示真币

⑶ 师小结:我们可以通过看字样、颜色,图案等辨别人民币的币值。 2.全面认识人民币:

⑴ 4人小组活动(师为每一小组准备模拟人民币)

认一认,辨一辨模拟人民币,你是怎样知道这是多少元钱的? ⑵ 指名汇报:生介绍他所认识的人民币

⑶ 展示例题中的人民币全图,问:图上的人民币是按怎样的规律排列的? a.生:几元的放在一起,几角的放在一起,几分的放在一起。 b.师小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表达、倾听、注意力、观察力。)

(三) 兑换游戏

1.师:小朋友们,我们刚才认识的这些人民币?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面值都和1有关?

师:那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生:单位不同。

师:1元的单位是元,1角的单位是角,1分的单位是分,元角分就是我们的人民币的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元角分。(板书课题)

研究1元=10角,1角=10分

师:认识了人民币,我们就可以去购物了。 美洋洋:欢迎光临,今天练习本特价,1元1本。

师:1元钱该怎样付?同桌合作,从钱袋中拿出1元钱,摆在桌上。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①1元的纸币 ②1元的硬币

③10张1角的纸币

2 ④10枚1角的硬币

师追问:摆10张1角的可以吗? 师板书:1元=10角, 师:我们知道了1元等于10角,那请你想一想1角等于几分?

(设计意图:把所学的知识融入游戏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探索性地学习)

2.开始购物。

师:小朋友们真棒,下面我们一起用人民币去购物好吗? 媒体出示,柜台。(羊村文具店)(商品有直尺8角、单块橡皮2角、笑脸橡皮7角、铅笔3角、数学本1元、铅笔套1角、票夹1角、透明胶9角、卷笔刀1元2角) (1)师:每个小朋友准备好一元钱,买一样商品。(媒体出示) 生1:正好,师:可以买吗?生:可以。 生2:买一样东西不足1元。

师:1元钱买1支铅笔够不够?为什么? 生:1元=10角,10角>7角,够了。

师:既然1元比7角多,就要找钱?谁来做营业员找一下钱? 请一生上来找钱,集体判断找的对不对。 请3-4位学生。

(2)师:现在请大家买2样商品,要求合起来正好是1元。(媒体出示) 生来买。

师:这样买可以吗?为什么? 生:( )角+( )角=10角,10角就是1元。

(3)师:现在老师不规定买几样,你可以任意买,但就是要把1元钱正好用完。(媒体出示) 请2-3位学生。

(设计意图:重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作用,把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之上,通过模拟生活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和学会使用人民币。)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认识元角分)知道了什么?(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1元=10角、1角=10分)关于人民币,小朋友们还知道什么呢?这些面值更大的人民币,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14篇:元角分的认识教学设计

元角分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分析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知道人民币的单元是元、角、分,并知道每种单位的人民币各有那些。

3、将数学与生活相联系,初步学会使用人民币购物。

4、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和节约用钱、不乱花钱的思想教育。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小学生在生活中对元、角、分已经熟知,但是对它们的换算还不准确,因此有待于老师讲授。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采用图片演示的方法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采用多媒体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查一查:

小朋友们,有一天小明到商店里买东西,可售货员阿姨却不卖给他,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对买东西离不开钱,那钱在咱们中国叫什么名字?你见过哪些人民币?你会使用人民币吗?你用人民币买过哪些东西?

(二)、试一试:

用多媒体出示课本上的人民币图,你认识这些人民币吗?找生试说。根据这些人民币图和大家在生活中见 过的人民币,大家想一想人民币都有哪些单位?谁能试着说一说?那这些同学说的对不对呢?人民币的单位到底有哪几种?每种单位的人民币各有哪些面值呢?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就会弄明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元角分的认识。(展示多媒体课件)

(三)、学一学:

(一)小组合作探究

1、

同学们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套人民币学具,请同学们就利用这套学具来研究以下四个问题:

(1)学具中的人民币你都认识吗?说一说他们各是面值多少的人民币?

(2)、你能在人民币上找到 这样一个标志吗? 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爱护人民币?

爱护人民币应该怎么做? (3)、人民币的单位有哪几种?

(4)、每种单位的人民币各有哪些面值?按单位的不同将他们分开。

2、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二)师生共同探讨,点拨。

同学们,你们都研究出结果来了吗?那我们来共同探讨一下这些问题好吗?人民币的单位有哪几种?小组汇报,板书。

按单位的不同,我们可不可以把人民币分成元币、角币、分币三种?

人民币的换算(出示多媒体)

1元=2个5角

10角=1元 1元=10角

5个2角=10角=1元

1角=10分 10分=1角

(四)、练一练

1、填空

(多媒体展示)

2、实际购物 (多媒体展示)

(五)、总结

回顾本节所学内容。(多媒体展示)进行节约用钱教育。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有两个知识点,认识元角分和元角分的换算。 教学目标:1,认识元角分

2,使学生学会元角分的换算

3,教育学生节约用钱

教学评价方法:1,运用图片演示法使学生直观了解元角分的知识

2,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换算

3,通过学习,教育学生节约用钱,不乱花钱

八、帮助和总结

说明教师以何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设计相应的不同帮助和指导,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水平的要求,给予不同的帮助。

在学习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简要总结。可以布置一些思考或练习题以强化学习效果,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或补充的链接鼓励学生超越这门课,把思路拓展到其他领域。

第15篇:《元角分的认识》教学设计

《元角分的认识》教学设计 丹江口市特殊教育学校 王青云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的关系。知道1元=10角

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的功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并知道如何使用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点、难点:

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模拟人民币、卡片 教学设计:

课堂小测:3分钟20道口算题。

一、谜语导入 1.(课件显示谜语)

师:小朋友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一个谜语:薄薄一张纸,用处可真大,买书买笔买文具,都要用到它。

生:钱。

师:你知道世界上都有哪些钱呢?(课件出示各国的钱)

师:小朋友知道的可真多!日本使用的是日元,美国使用的是美元,(课件上指点给学生看!) 2.引导中国的钱叫人民币

师: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呢? 生:人民币。

师:好!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人民币的认识) 二.讲授新课

(1) 集中学习、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师:请小朋友将准备好的钱袋拿出来。(同桌合作)

师:把你认识的人民币拿给同桌看一看,看谁认得最多,开始! (教师巡视)师: 刚才我看了一下,小朋友认得不错,下面我来看看你们都认对了没有?(课件出示)

师:说说你是怎么认的?(着重讲可以看数字、颜色)

(第一组:放大的100元

第二组:放大的20元

第三组:放大的10元)

(五角,一元,一角 的硬币及纸币同时出现)

师:两个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指着硬币,纸币的课件) 生:一个是纸币,一个是硬币。 师:对,他们制作的材料不一样。 师:两个硬币的背面是什么? 生:国徽。 师:国徽是什么? 生:是我们国家的标志。 师:很多人民币上都有国徽,因此我们应该爱护人民币,不要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

师:盲人看不到颜色和数字,他们是如何区分人民币的呢? 师:对了,在人民币的右下角有盲点,盲人就是通过触摸盲点来区分人民币的。 (2) 给人民币分类

师:这么多钱放在桌上,老师想整理一下,那你们能把它们有规律地分一分吗?

(请一个小朋友说,教师移动鼠标将钱分类)

师: 哪个小朋友愿意来分一分?说说你按什么来分的? 生:按数字分。 师:还有不一样 的 吗? 生:硬币纸币分。

师:按元、角、分来分。

师: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名称,谁来给他们三兄弟排排队? 生:元是老大,角是老二,分是老三(随小朋友说,意思表达清楚就可以)

师:小朋友说得真好!下面我们看看这些人民币和我们生活中的人民币有什么不一样?

生:左下角有一个红颜色的斜线。 师: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这是样币。 师:这小朋友知识面真广,这是样币,样币是不可以使用的。 (3) 简单的角与角的换算

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了人民币按单位可以分成元角分,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课件出示)一张两角可以换--个一角,一张五角可以换--一角。 (4) 学习1元=10角

师:老师看大家表现这么好,奖励大家一起去逛超市,愿意吗? 生:愿意。

师:看,公交车来了,票价一元,请买票。

师: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人民币,你能从中找出1元钱吗?看一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

小组活动。

(指生交流,实物投影展示,追问孩子为什么这样拿,得出1元=10角)

1元=10角 (板书,课件出示)

师:我们一起上车吧,车上我们也不能闲着,下面我们来看这些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课件出示练习20角=……元 3元=……角 1元2角=……角) 三.游戏,逛超市

师:超市到了,大家想逛一逛吗?看看都有什么? 课件出示6种商品及价格。

师: 你想买什么? 师:大家都想买,那我来当售货员,找一个做得最直的小朋友来买。在买东西时一定要注意礼貌用语。

(找2个孩子到讲台前购物,展台展示找钱付钱的过程,并提示孩子用礼貌用语。)

师:刚刚我们买东西的过程叫做模拟购物,在家同学们可以和爸爸妈妈进行模拟购物。

四.课堂延伸:人民币的作用可真多,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了它。爸爸妈妈每天辛苦工作,挣钱养家,多不容易,我们应该做一个勤俭节约的好孩子,把我们的钱用到需要的地方,买书、笔等文具或是捐个需要它的人,好吗?

五.课后练习:课本38页第2题。 课后反思

课后通过各位领导和老师的评课,我反思如下:

提问问题的语言还需斟酌,好几个问题孩子答非所问。如导入时提问:你知道世界上都有哪些钱呢?(想引出日元、美元等)可孩子的回答是:100元,50元。这个问题不是本节课的重点,所以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可以直接告诉孩子:世界上的钱有好多种,日本的钱叫日元,美国的钱叫做美元,而我们中国的钱叫做人民币。二是在认识人民币时,提问:说说你是怎么认的?(着重讲可以看数字、颜色)而孩子的回答是:自己知道的,妈妈告诉的。处理这个问题时可以口语化,如看100元时,可以说:你从哪看出这是100元?这样孩子才会知道从哪个方面回答,就因为这里没有处理好,导致购物环节时孩子不认识1元、5元(老版)的人民币。

本节课重点1元=10角夯实得还不够。在交流1元的不同拿法时,孩子说的还不错,都知道10角就是1元,但漏掉了一个小结的环节,如果再次通过多媒体展示一遍1元的拿法,总结只要10角就是1元,孩子会掌握得更牢固。

练习20角=( ) 3元=( )角 1元2角=( )角处理时有些着急。就因为1元=10角没有夯实的好,所以在做这个练习时有些孩子不太明白。如果这时老师用笔分解一下,20角就是2个10角,一个10角是1元,两个10角就是2元,孩子理解起来会更容易。

第16篇:元角分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元角分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六年制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第二册\"元、角、分\"实践课

二、教学目的:

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学会在实践中正确使用人民币;提高口算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关心社会公益事业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好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活动点:

(1)分设5-8个柜台,并给柜台编上号。

(2)把班级学生分为售货员(每柜台2名)和顾客(2-4人一组)

(3)聘2名学生为\"检验员\",每小组购物完毕,要将货物交\"检验员\"检验,是否齐全及学具纸币(事先准备的适量学具纸币)是否合理使用,并给顾客组评分。

2、要对售货员进行培训

3、分设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玩具及爱心箱和收购站。

4、要准备一些物品;玩具、学习用具、生活用品及空易拉罐、矿泉水瓶及废纸箱等,并给各种商品标上价。

四、设计思路:

教材在学生学完\"无、角、分\"的认识和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后,安排的\"购物中心\"其主题是在模拟买东西的现场活动中,体现\"要买什么东西,要买多少\"等都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商品的价格等作出决定的数学意识,也安排了\"爱心箱\"和上购站,如钱多或不够时,急需解决的办法,并要求学生在进行习卖活动中,尽量按照平时购物时的心态进行。同时也给学生设置一定的思维障碍,以便达到在小组内开展合作解决问题的目的,学生进入活动室后,允许小组自选柜台进行。

五、教学案例:

(一)宣布活动开始:

范 师:同学们!今天的这节数学课,老师要带你们到\"购物中心\"去买东西。

那儿的东西可多啦。你们有兴趣吗?(有)但你们一定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节约用钱,不要把钱化得不够了。你们看购物中心到了,快去吧!(按小组进入)

(二)各柜台的情景

1、学习用品柜

一小组来到这柜台前:

A生:你好,我买一个卷笔刀,给你一元钱。

B生:别给1元的。我这里有零钱先用,给1张5角,1张2角,1张1角,正好8角。

A售货员;想在我这儿买点什么吗?

C生:我想买一个书包,这些钱够了吗?

B售货员上来点钱,说:不够,还差4角。

C生:哪再给你4角钱吧!

2、玩具柜台:

另一组学生顾客到柜台前: 一顾客说:呀,我喜欢那个布娃娃,我要买一个,问:多少钱一个?

售货员说:16元。给我20元,找你4元。

另一顾客说:我很喜欢变形金刚和小汽车,两件都买一共要……73元。那太贵了,省点吧。我们还要买其它东西呢!那就买一辆小汽车吧!

售货员说:钱正好,东西拿好,再见!

突然,有一顾客急匆匆来到玩具柜前说:我刚才用2张5元的买了一个智力魔方,你找我4元钱,好象有点不对。

售货员(1)对售货员(2)说:你再算一下。10元钱买1个5元4角的魔方,要找多少钱?

算后,说;应找4元6角,对不起,再补你

6角。

3、生活用品柜

我们买点喝的吧,有些渴了。售货员,您好,想买可乐还汽水?买二瓶汽水2元4角,那还是买汽水吧,给你3元钱。售货员:找你6角。

我想买一袋饼干,可我只剩1元7角钱,还差1角。我这里钱多给你1角,谢谢。

(二)、检查站

一小组将物品和价格一一报出,并说:咱们还剩下6角钱,捐到\"爱心箱\"里。

一小组有二个柜台没购物,但又没钱了,这下怎么办呢?小组成员认为,把7元5角的积木退掉换4元1角的皮球。这样省下了元5角钱,到生活用品柜买一包饼干,把多的钱捐给\"爱心箱\"。 一小组所购物品合格,但未剩下钱,没有钱可捐到爱心箱了。有办法了,那儿有个废品回收站,我们把易拉罐和可乐瓶及一些废纸去换钱,兼可捐钱,又能保护环境。对,好办法,咱们现在就去。

(三)收购站:

收废品--数废瓶--算钱,进行交易。

(四)小结:

先由各小组派一名学生说说在购买活动中的一件事,然后教师根据检查情况进行小结。

第17篇:元角分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民币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6—49页 例1至例4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的道理,并懂得爱护人民币。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懂得1元=10角,1角=10分。2.难点: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十进制”换算关系。

三、教学策略与分析:

1.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结合学生生活体验。主题图提供了三种生活场景,揭示了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例1展示了全套人民币,使学生对我国的法定货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例2通过换钱活动梳理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换算关系,归纳出主辅币之间的进率,为后面学习人民币的计算奠定基础。

2.学生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初步的识别方法和较丰富的使用经验,但是对人民币缺乏清晰、系统的认识:了解主辅币之间的十进关系,但没有上升到知识的高度;有购买经验,但在支付方式和购买策略上欠灵活。学生虽有较强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在主流中有良好的表达意愿,但是倾听意识模糊,小组学习效率有待提高。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播放儿童歌曲《一分钱》,让学生说说歌曲的内容。

1 2.师:知道什么是人民币吗?你见过什么样的人民币?2人小组说一说。 3.引入新课,板书:人民币

(设计意图:力图从学生所唱过的歌曲《一分钱》导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从而缩短了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认识人民币:出示例1主题图片

⑴ 看一看,说一说,你都认识那些币值的人民币? ⑵ 认一认,辨一辨,说一说这些人民币的特征:出示真币

⑶ 师小结:我们可以通过看字样、颜色,图案等辨别人民币的币值。 2.全面认识人民币:

⑴ 4人小组活动(师为每一小组准备模拟人民币)

认一认,辨一辨模拟人民币,你是怎样知道这是多少元钱的? ⑵ 指名汇报:生介绍他所认识的人民币

⑶ 展示第47页的人民币全图,问:图上的人民币是按怎样的规律排列的? a.生:几元的放在一起,几角的放在一起,几分的放在一起。 b.师小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表达、倾听、注意力、观察力。)

(三)兑换游戏: 1.师出示物品及标价:

橡皮:一角 尺子:一元

问:买这两样文具可以怎样付钱呢? 2.同桌讨论、交流 3.汇报:

生1:用10个1分可以买一块橡皮,因为10个1分是1角,1角是10分。 生2:用10个1角可以买一把尺子,因为10个1角是1元,1元是10角。 4.师小结,板书: 1角=10分 1元=10角

2 5.出示学习卡,问: 3角=( )分 5元=( )角 20角=( )元 70分=( )角 6元=( )角 80分=( )角

(设计意图:把所学的知识融入游戏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探索性地学习,张扬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四)实践活动

师:这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同学们还想不想做活动啊? 生:想

⑴ 师生兑换:老师手中有1元钱,能换几张面额为2角钱的?

a.同桌交流,共同找出能换几张。 b.生:5张

⑵ 生生兑换:拿你们手中的模拟人民币,买一把小刀要1元1角,有几种付钱的方法?

a.4人小组交流讨论

b.小组汇报:生1:用一张1元的和一张1角的可以买一把小刀。

生2:用五张2角的和一张1角的可以买一把小刀。

生3:先拿十张1角的,再拿一张1角的可以买一把小刀。

⑶ 小组义卖活动:4人小组活动,两名同学拿自己的学习用具义卖,其他2名同学用模拟人民币购物。

⑷ 渗透:购物时要守秩序、讲文明,要买文具和有益的的书籍,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用过钱后要洗手。

(设计意图:重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作用,把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之上,通过模拟生活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和学会使用人民币。)

(五)巩固拓展

1.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 2.拓展活动。 3.后续作业。

五、教学反思:

一年级儿童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的机会也少,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对于要用到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原则只有初步的意识。本节课的教学会使学生对人民币有进一步的认识,使学生在简单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本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一概念的学习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并了解元与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

1.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解决问题。

我个人认为本课的重点就应该是让学生能够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能够会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够灵活应用已有的经验来解决付钱、找钱、换钱能实际问题。而这些本领的获得更多的需要学生自己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

所以在上课时,我采取了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来认识人民币。因为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学生并非是一张白纸,因为这是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所以在上课的时候我是先让学生自己来说一说对人民币有哪些认识。通过交流了解到其实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有的甚至已经知道1元就是10角。在此基础上我就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来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而课本上的“1元”面值的人民币现在市面上已经很少了,我就让学生看了一下,了解了一下,更多的是让学生来介绍市面上流通较多的版本。学生介绍的很好,不仅能说出看到人民币上的数字和单位可以看出它的面值,还能说出为了防伪上面还有水印,还可以怎样来识别真币和假币等等。

学生在介绍的时候很积极主动,尽管他们介绍的内容有的甚至与本课无关,但是内容很全面,有的甚至是我都还不了解的,让学生来唱主角,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也体现了教学相长。

2.可以发挥小组活动的优势,解决问题。

做一做中有一个练习是给学生3种人民币,问学生拿出5角,可以怎样拿?这道题的方法不止一种,而学生往往不容易找全,更容易把5角换成5个1角和几个2角,不明白题目的意思,我想,如果在这里我就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和同桌交流,最后到4人小组里说一说,那样效果会好一些的,让学生逐

4 步找到最全的方法。先自己思考是让学生养成一种独立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在自己有了一定的思考之后,再和其他同学交流,可以比较自己的答案和别人不同的地方,获得更多的方法,以开拓自己的思路。最后全班总结交流,得到最完全的拿法。

对于这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启发,丰富了课堂活动的形式,也能起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不能怪学生的.

第18篇:元角分的认识教学设计

《元角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江苏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第66—67页。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在具体的情境中,建立勤俭节约、不乱花钱的意识,养成勤俭的习惯;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懂得1元=10角,1角=10分。2.难点: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十进制”换算关系。

三、教学策略与分析:

1.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结合学生生活体验。主题图提供了二种生活场景,揭示了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突出了以十进制关系单位的人民币的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主要是应用,在商品交换中主要是通过运用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在认识面值的过程中掌握人民币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是进行社会生活实践活动的关键能力。

2.学生分析:学生对人民币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基础,选择小组合作学习和各种游戏活动的形式,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学习紧密结合起来。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引入

课件出示教材66页第一幅图画。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商场

师:那这些小朋友去商场干什么呀?

1 生:买东西。

师:那要用什么才能买到东西呢? 生:钱。

师:世界上的钱有很多种,我们国家使用的钱叫人民币,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板书: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

(二)、授新

1、认识1元以下的人民币

(发给学生1号学具袋,内有人民币学具:1元硬币一枚,1元纸币一张,5角、1角、1分、5分、2角各一张。)

学生自由认识人民币,同桌互相指认。

师:小朋友桌子上就有1元的人民币,请你们把它举起来。(分别指名拿硬币和纸币的同学回答,师引导,说出认识人民币的方法:先认人民币上的数字,再看数字下面的汉字。)师质疑,他们两个拿的都是一元钱,为什么不一样呢?指名学生回答。

师总结:人民币分纸币和硬币两种。纸做的人民币我们叫纸币,金属做的人民币我们叫做硬币。

课件出示1元及1元以下的所有人民币,全班齐认。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师:请小朋友把写着数字“1”的人民币找出来?指名学生展示,并质疑,这些都是写着数字“1”,那这些人民币是不是都是一样的,为什么?引出人民币的单位。课件出示人民币,并圈出元角分,指出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板书:元

出示游戏砸金蛋课件,指名3位同学上台选择金蛋,看看谁是最幸运的。砸金蛋游戏显示1元、1角、1分,小朋友们自己说说谁最幸运,为什么?师总结提问:人民币三个单位中,哪个单位最大?哪个单位最小?指名回答,加深印象。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3、学习人民币单位之间的换算

(1)课件出示教材66页第3幅图画,并播放故事录音。

师:姐姐小红用10角钱能买到1元的练习本吗?为什么?指名回答。

生:能,因为10角就是1元。

课件出示1元=10角,师带领学生一起数,确认1元=10角。 板书:1元=10角

根据1元=10角,质疑,1角等于几分? 出示数钱课件,确认1角=10分 板书:1角=10分

(2)玩猜猜猜的游戏。小明买1元钱的笔,付的是相同的人民币,猜猜,他付了几张5角的?

学生讨论。

指名回答。出示课件1元能换2张5角的,师边带领学生看课件,边讲解。总结,小明买1元的笔,付的是2张5角的。

质疑,几枚5分的硬币能换1枚1角的硬币?指名回答,并说出理由。课件出示2枚5分的硬币能换1枚1角的硬币。

表扬表现好的学生。

(三)、练习巩固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第一幅画,请小朋友帮他算一算,他第一次存入了多少钱?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汇报答案。同桌互相检查。表扬做对的孩子。

师:小明第二次存入存钱罐的是5枚硬币(课件出示第二幅图),请小朋友算一算第二次小明存入了多少钱?

生思考,指名回答,师出示答案并讲解。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动手操作)

师:小明的爸爸在很远的地方工作,小明用存钱罐存起来的钱买邮票,给爸爸写信,每寄一次信件要在信封上贴1元2角的邮票,小朋友们想一想,买1元2角的邮票,可以怎样付钱?下面我们通过

3 摆一摆的活动,把付钱方式找出来。

学生4人一组,利用2号学具袋的人民币(1张1元,12张1角,2张5角),在白纸上把1元2角摆出来。师巡视,指导。

汇报各组都摆出了几种付钱方式,指名学生展示并解说摆钱的方法。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实践)

师:小朋友们知道怎样付钱了,那下面我们就自己去购买东西吧?

出示4题图画,齐读题目要求,指名1人当营业员,各小组以组为单位讨论要买哪些东西。指名用2号学具袋的1元人民币上台购物。让成功地购买到商品的孩子展示买到的物品。

(四)、总结,

(五)、拓展延伸:课件展示古代钱币及世界上别的国家使用的钱,师讲解介绍。

第19篇:认识分数(分一分)的教学设计

认识分数的教案

开安镇中心小学 尹萍

教学内容:北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分一分》(53—5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在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植入文化,了解分数的发展历史,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 ,正方形纸,教学图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揭示问题 1师生谈话

同学们,老师要把4个苹果分给淘气和笑笑,你认为怎样分公平?

要是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能得到几个呢? 2提出现实问题

那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能得到几个? (半个) 3提出数学问题

半个应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二 探究发现 建立模型

1独立思考

你能用什么方式表示一半呢?把你的想法写在本子上。( 学生动手 创作)

2 全班交流

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表示的?

3 建立模型

(1 ) 构建“二分之一”表象

师:让我们共同来回忆一下刚才分一个苹果的过程,怎么样分的?(平均分) 分成2份,,一份就是一半。师:“一半”可以用1/2表示。另外的一半可以怎样表示? 小结: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可以用1/2表示。

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一半可以1\\2表示什么 (2 ) 理解二分之一的意义

师:我们知道物体的一半可以用1/2表示。图形的一半可以用1/2吗?那你能找到图形的1/2吗?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反馈交流。 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一半可以1\\2表示什么

小结:通过操作活动我们发现,不管什么物体,什么图形,,只要是把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 1\\2。

( 3 ) 迁移类推 创造分数

认识1/4

图形的二分之一你能表示,那图形的四分之一你会表示吗

质疑:涂色部分的形状不一样为什么都是1/4啊?

(4)创造分数

手指着黑板上的图 问你还想接着找其他分数吗? 找到自己喜欢的分数,用涂色表示出来。

(5)学习分数的写法

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 学习分数的读法

( 6 ) 植入文化 揭示分数的产生过程

其实人类认识分数的过程,并不像我们这样一堂课这么短暂,经历了一个长达几千年的漫长过程。想不想了解一下。(课件)

谁能大声的给老师读一下“你们知道吗?”读完后你有什么感受?

三 理解应用 强化体验

下面我们用今天学到新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数学问题

1、基础题:教材54页说一说,55页1题

2、综合题:教材55页3题。

3、拓展题, 涂色部分分别是他们的几分之几

四 总结归纳 提升经验

1、这节课你新学会了哪些数学知识?

2、我们表示分数时用到了我们以前学到的什么知识?

3、说说你身边的分数。

作业 以分数为主题做一期手抄报

第20篇:三年级《认识分数分一分》教学设计

三年级《认识分数--分一分》教学设计

三年级《认识分数--分一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认识分数”是学生在学习整数、小数之后关于“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这种认识是和“平均分”经验分不开的。学生在正式学习分数之前,一些简单的分数已经出现在他们的口头语言之中。只是他们没有想过如何写分数,分数表示什么。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数学事实---分苹果出发,安排了分一分、涂一涂、折一折、认一认、说一说、练一练等内容。目的使学生在熟悉并感兴趣的情境中,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分数知识打好基础。研读教材后,我认为本节课的主旨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和操作过程来理解简单的分数意义,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分数的必要性;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分数,表示简单的分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小组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分数,培养学生能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意义,会读写简单分数,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在观察、操作、分析、比较中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学习纸各一张、尺子、彩笔等;

教学活动: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

师: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出示谜语:八字下面藏把刀。

揭示谜底:分

师:看到“分”字,你想到了什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一分”。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回答问题。预设:学生可能想到:分东西、一分钱、一分钟、分米、平均分等。 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引导学生从分字联想到分东西,自然导入课题。

动手实践合作探究

1、认识分数

活动一:分苹果

(1)把6个苹果分给两个人,平均每人分( )个。4个?2个呢?

怎么分?算式怎么表示?

(2)1个呢?

(3)演示随意分,产生矛盾。

(4)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怎样表示半个或一半?

揭示课题:认识分数

2、认识

活动二:把1张正方形的卡纸平均分成2份,怎样来分?

(1)追问:为什么要对折?

(2)提问:涂得部分是这张正方形卡纸的多少?

(3)小结。

3、认识几分之一。 活动三:认识了二分之一,其他的分数怎么表示出来?

(1)怎么表示?

(2)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3)小结。

(1)学生看图叙述图意。列算式表示。

(2)发现问题,思考:怎么表示?如何来分?

(3)体验随意分的不公平,讨论碰撞:如何平均?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

预设:文字、画图、小数0.5、算式、分数等等。

齐读课题。

(1)尝试动手,折一折。

(2)涂一涂、画一画。

(3)交流:把这张正方形的卡纸平均分成2份,其中涂色部分就是这张卡的1/2。一半也可以用1/2来表示。

(1)同桌交流。

(2)动手实践,方法分享:

预设:把1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3分,每份是它的三分之一。

把1张正方形的纸对折再对折,每份是它的四分之一。

„„ 由于苹果总量的变化,引起每人得到苹果的个数变化,自然引出分数。

追问“为什对折?”,强化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

4、认识几分之几

活动四:创造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并涂色表示。

5.体会“分一分”

(1)把一根棒棒糖都可以怎么平均分?

(2)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动手折、涂,

尝试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预设:

(1)交流:把一根棒棒糖平均分成2份、3份、4份、5份„„

(2)碰撞、发现:

预设: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取1份是它的几分之一,取几份是它的几分之几。可能还发现:同样长的棒棒糖分的份数越多,每份越少。„„

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学生经历动手涂色→思考分数→尝试自己写出分数。

(1)演示分数的产生。

(2)分子、分母、横线分别表示什么?

(3)谁会读这个分数?

(4)谁会写分数?

(1)了解分数的产生。

(2)认识分数的分子、分母以及表示的意义。

(3)读出分数,

(4)书空分数。 数形结合,理解分子、分母、分数线各表示什么?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联 系实 际 你能说一个在生活中见过或用过的分数吗? 预设:一块饼吃了三分之一等 体会分数就在身边。

发散思维

1、课本“练一练”习题。

2、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对吗?说说理由

( ) ( ) ( )

3、想一想:

兔子送萝卜。请问:它们拿走的一样多吗?

4、走进生活中的分数。

学生独立思考,互相交流,并充分说明理由。

在正确判断的基础上,用语言完整地说出来。 练就学生是否了解分数的意义与平均分的联系。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归纳小结布置

作业 师: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疑问?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学生畅谈收获。 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关注学生的情感。

课后作业:

课本68页涂一涂。69页习题填在书上。 从生活情境中找出它的数学价值,并应用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分认识教学设计
《分认识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