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成果评价(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4-24 07:37:42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教学设计成果评价

教学设计成果评价

一、教学设计方案

整个教学设计方案格式规范、清晰。具体来讲:

1.概述部分清楚地说明了该课的年级、主要的内容,以及该课学习内容的特征和上课的时间,但缺少教材版本的信息。

2.设计者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学习目标,操作性强。

3.针对本课所要求的学习内容,设计者简单分析了学习者已具备一些知识基础,同时也说明了学习者对本课所采用的活动的态度;学习者特征分析比较清晰。

4.设计者虽然列出了本课所要采用的教学策略,但不够详细,没有很好地说明具体怎么开展活动的方法,以及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策略。

5.对于整个教学过程部分,有如下优缺点:  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较为流畅;

 运用各种策略使得识字变得有趣味性,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 在课文的基础上扩展阅读,以及最后一环节的创新写作,都对课标起着拓展和深化的作用,使得学生的眼界开阔、思维活跃;

 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写得过于简单,从而导致无法预料到实际教学开展情况,无法判断师生的实际活动,这个课在教学设计流程图中较好地反映了教学过程的详细情况,建议再描述得详细一些。

整个教学设计方案除缺少媒体选择和教学评价两部分内容。

二、课件

1.内容基本能够辅助教师教和学生学,利用形象的图片直观地说明尾巴长短,利于学生的理解。

2.界面设计不够美观,尤其是一些背景比较花哨,干扰文字,在大屏幕投影下,学生可能很难看清楚。

教学设计成果《In the fast food》评价

优点:

1. 教学内容部分对课的教材、知识背景、教学内容、课时安排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清晰、明了。

2. 对整课的设计理念进行了清晰的说明,教师牢牢把握以言语交际为中心的外语教学思想。

3. 从知识、能力、方法等角度来描述学习目标,清晰明了,可操作性强。

4. 综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卡片、实物、黑板等多种媒体,设计了丰富多样的言语交际活动,突出发展学生的听说能力,体现出英语教学的基本特色。 5. 教学过程部分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进行了清晰的说明,教学环节连贯、目标清晰,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有利于本课教学目标的落实。

6. 以课件为主的多媒体资源呈现了本课所需的视听材料,体现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不足:

教学设计方案中没有说明学习者特征,教学策略分析和教学评价也没有单独说明,课件资源没有注明出处。

推荐第2篇:教学成果评价

教学设计成果《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评价

优点:

1. 教学内容部分对课的教材、知识背景、教学内容、课时安排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清晰、明了。

2. 对整课的设计理念进行了清晰的说明,教师牢牢把握以言语交际为中心的语文教学思想。

3. 从知识、能力、方法、情感价值观等角度来描述学习目标,清晰明了,可操作性强。

4. 综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卡片、实物、黑板等多种媒体,设计了丰富多样的言语交际活动,突出发展学生的听说能力,体现出语文教学的基本特色。

5. 教学过程部分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进行了清晰的说明,教学环节连贯、目标清晰,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有利于本课教学目标的落实。

6. 以课件为主的多媒体资源呈现了本课所需的视听材料,体现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不足:

教学设计方案中没有说明学习者特征,教学策略分析和教学评价也没有单独说明,课件资源没有注明出处。

推荐第3篇: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维度

教学实施效果的评价维度

对教学实施效果的评价可从教学结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效果、教师教学方式和效果等三个维度进行。

1.教学结构的转变

在“主导一主体”的教学结构中,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学习活动等的设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有很大的自主权,又能保证其学习不会发生质的偏离,能在适当的时候得到教师或专家、伙伴的指导。

2.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

课堂教学评价的出发点应该明确:是否从学生出发?是否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学生的需求、学生的积极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具体来讲,包含以下方面:

(1)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

(2)积级的情感投入、成就感的获得; (3)广泛的认知范围; (4)深层次的认知体验; (5)创新思维的培养; (6)学科知识的有效运用; (7)解决问题技能的训练。 3.教师教学方式和效果

(1)角色转换。在评价教师的课堂时,应该改变传统的师生角色的定位观念,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关注学生收集/加工信息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关注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关注学生交流协作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关注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

(2)教学设计的落实与调整。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有很强的将教学设计阶段的思路、方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落实的能力;同时还应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捕捉课堂中的灵感来灵活调整教学。

(3)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学生获取知识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对提高教学效益、保证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事的意义,当然也是整合课堂实施效果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4)学习资源与工具。信息技术可以作为多种工具出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学习者、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等特征,来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同时,体现对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的支持。

(5)教学组织。教师的调控能力必须到位,要协调好教师教和学生学、资源与教材、教育技木和传统的媒体、面向全体学生和发展学生个性等各种复杂关系。

推荐第4篇:教学设计成果评价的原则

教学设计成果评价的原则

1.完整性和规范性

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成果至少应包含两部分内容:一份规范的教学设计方案和一份媒体素材清单及多媒体资源。

一份规范的教学设计方案必须体现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所有必需的环节应明确写出,而且要前后一致,是一个整体的解决问题方案,而不是各个要素的简单堆砌。

(1)教学目标阐述:体现新课程理念,反映三个维度的目标,关注学生差异,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

(2)学习者特征分析:

(3)教学策略选择与学习活动设计:多种教学策略综合运用,一法为主,多法配合,优化组合。

(4)教学资源和工具的设计:综合多媒体优势,信息技术运用有效,资源能促进教和学。

(5)教学过程设计: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和运用,时间分配合理,重、难点突出,有层次,重视学生发展。

(6)学习评价和反馈设计:有明确的评价内容和标准,习题练习合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7)总结和帮助

一份完整的媒体素材清单及多媒体资源指应提供教学涉及到的各类媒体素材清单,如投影、幻灯、挂图、模型、计算机软件等。

2.可实施性

评价一个教学设计成果优劣,应从时间、环境、师生条件等方面来考虑其是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1)时间因素:

(2)环境因素

(3)教师因素

(4)学生因素

3.创新性

(1)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法上有创新,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3)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

(4)体现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的有效应用。

4.媒体资源的支持性

(1)教育性:能用来向学生传递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服务。

(2)科学性:正确地反映了学科的基础知识或先进水平。

(3)技术性:传递的教学信息达到了一定的技术质量。

(4)艺术性: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5)经济性:以较小的代价获得了较大的效益。

推荐第5篇:教学设计成果

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指标

进行教学评价必须有一个比较统一的指标。美国教育评价专家米德尔提出学校评价的两个要素:第一,必须具有标准准则或教育质量特征的描述,第二,必须具有一个程度恰当的判断,以判断学校符合这些特征、准则和标准的程度。同样,确定统一的指标也是教学评价的首要条件。由于教学设计的成果较多地体现在课堂教学方案和媒体教学材料之中,下面分别介绍这两类成果的评价指标。

1、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

制约课堂教学效果的基本因素大致包括目标、学生、教师、教材、方法和管理等。现将由这些因素引发出来的评价指标分述如下:

1)与目标因素有关的指标

2)与学生因素有关的指标

首先,可以从表情上分析学生对讲课内容和速度的适应性。例如,与教师讲解速度同步;与教师讲解速度不能同步,嫌快嫌慢;对讲课内容感到费解等。这些情况在全班学生中各有多少人,所占比例如何?

其次,可以从课堂提问中分析学生对功课的理解程度。例如,学生对所提问题的最初反应是热烈、高兴、很快举手,还是不很主动但作了思考,或是不理会、回避甚至恐惧。学生回答问题时的反应是思路敏捷、叙述流畅、答案正确,还是表达了思想但答案不完全正确,或是思路不畅、叙述不清、回答错误。这些情况在全班学生中各有多少人,所占比例如何?

3)与教师因素有关的指标

首先是教学能力方面,可以从讲述内容中判断教师的专业水平,从选用教材上判断教师吸取、处理和传递知识的能力,从讲授和准确程度和严谨情况判断教师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讲解时能否随机应变判断教师对学生反应的敏感程度和及时调整能力;从教学全过程的整体素养上判断教师是否经过系统的师范教育训练。

其次是课堂控制能力方面,可以从课堂纪律状况分析控制水平,了解是外在因素还是内部因素左右教学过程,从处理偶发事件的效果推断教师维持教学秩序的能力。

再次是教学行为方面,可以从教态是否自然、大方、亲切判断师生感情的融洽程度和教学气氛的和谐程度,从语言是否生动流畅、文字是否规范简明、板书是否工整美观判断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此外是心理特征方面,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望衡量教师所应具备的心理品质。国家教委最近颁发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中,明确提出了作为教师在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技能、教学工作技能(包含教学设计、使用媒体、课堂教学和教学研究等技能)和班主任工作技能方面的具体指标和要求。

4)与教材因素有关的指标

这方面可以从教材体系与学生实际水平之间的差距弥合的程度判断其是否符合教学目标,是否有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是否对日常生活有实用价值,从授课过程中判断是否精选了教材,选材是否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科的特点,从讲授的内容上判断知识体系是否完整,条理是否清楚,层次是否分明,是否注意到了前后呼应和触类旁通;从教材难易程度上判断重点是否明确,难点是否可能解决。

5)与教学方法和管理因素有关的指标

在教学方法方面,要判断所选用的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特点和教师的特点;能不能维持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能不能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对排除影响教学顺利进行的智力障碍和情绪障碍有没有好处,能给学生带来多大的满足感。

在教学管理方面,要判断学生是否有学习的需要和要求;学生是否乐意在这位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课堂秩序是否稳定,纪律是否严明;对偶发事件是否处理得当。

2、教学材料的评价指标

教学材料的范围广泛、种类繁多。目前教育技术界比较关注的是音像教材(这里含计算机课件)。对于这类教材,我国学术界总结过所谓"五性"的编制原则,它们实际上也是评价这类教材的基本标准。

1).教育性 看其是否能用来向学生传递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服务。

2).科学性 看其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学科的基础知识或先进水平。

3).技术性 看其传递的教学信息是否达到了一定的技术质量。

4).艺术性 看其是否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5).经济性 看其是否以较小的代价获得了较大的效益。

如果用户感兴趣,可以查看下面各类教学资料的评价指标,它们具体体现了上述的"五性"。

例1. 电脑绘画作品评价

指标和标准

1).创造性

题材新颖,构思独特,作品富有想象力

2).制作水平

恰当地运用特效处理

3).绘画语言

形象生动、有视觉冲击力、恰当地运用夸张或写实的选择和应用符合审美的标准

例2. 电脑动画作品评价

指标和标准

1).创造性

题材新颖,富有想象力

画面设计有创意、别具一格

2).内容

内容完整

主题突出

内容健康

3).制作水平

作品采用的制作技术先进、灵活、高效

根据内容的需要选用适当的制作技巧

画面衔接流畅

载入时间适当

人机交互功能强

界面友好,图标、按钮、菜单、窗口等设计合理

声音和画面同步

4).美术

形象生动,造型活泼

色彩和谐

构图美观、平衡

帧与帧之间有较强的关联性

5). 音乐

与主题风格一致,加强表现力

推荐第6篇:成果展示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

——成果展示

一、背景分析

本课以“成果展示”为活动主题,这个学期初我们开展了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以此为情境让学生生成研究课题,掌握研究方法:设计活动方案、设计调查问卷。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实践活动课程都有极大的兴趣,关键是动手的能力比较低,在设计活动方案、设计调查问卷部分时,生成问题质量不高,需要老师加以点拨。但是成果展示因为有前期学习的铺垫,学生的积极性高涨,成果展示非常成功。

三、活动目标

1.让学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让学生学会怎样美化环境。

3.让学生学会团队协作。

四、活动重点

让学生自己动手,学会自我展示。

五、活动难点

学生利用ppt进行成果展示

六、教学建议

教法建议:小组内团结合作方法

七、教学资源

ppt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谈话导入引出成果展示 (板书课题:成果展示)

(二)学习探究

师:前期我们一直在进行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经过这么长的时间的实践活动,今天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刻---成果展示。大家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各组进行成果展示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以及刚才大家激烈的点评,老师看到了大家收获满满,通过本次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1.如何去保护环境。2.如何去美化环境。3.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合作意识。

(四)板书设计

成果展示

保护环境 美化环境 团结合作

推荐第7篇:教学设计创新成果

教学设计创新成果

第七课 戊戌变法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第七课戊戌变法,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重,当时中国的各界人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不同方式的探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当时最著名的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戊戌变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公车上书及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光绪帝变法诏书的主要内容,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2.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和总结康、梁维新变法的主要活动。通过讨论“维新变法所要达到的目的”“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2.3.运用“分组导学”的教学方法。

本课通过课前预习、小组交流、竞争抢答,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了直观性。对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由学生讨论、研究、分析、归纳。学生编排历史小品,归纳总结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2.3.认识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改良运动,是爱国的、进步的。 谭嗣同的慷慨捐躯,谱写了维新人士变法图强的斗争意识和义无反顾的英勇气概,令人敬仰。

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之际,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要求变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巨大进步。

本课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本课难点:对百日维新的作用和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理解与掌握 课堂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师: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也是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历史。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为维护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严重。此时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曾做过哪些努力?其结果如何?加入我们生活在那个时代,我们都是热爱祖国、关心中国前途命运的知识分子、爱国青年,你如何拯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而当时的资产阶级进行了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今天我们就来学这一课。 1.教师出示投影:康有为、梁启超像。提问:你知道这两位人物是谁?谁能介绍他们的情况? 生答

师:康、梁是维新变法的主要代表,他们为推动变法进行了大量的活动。提问: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什么?

生答:(公车上书的内容) 2.公车上书由于顽固派的阻挠没有传到皇帝手中,但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梁等人还进行了哪些维新变法活动?

生答:(1)创办《万国公报》(2)组织强学会(3)维新派团体形成 3.公车上书后,康有为又三次上书光绪帝,指出形势危机,唯一途径就是变法。但顽固派大臣竭力阻挠,康有为与顽固派大臣进行了论战。有一个小组准备了历史剧,请大家欣赏。 学生表演短剧

旁白:德国强占胶州湾,内忧外患,康有为再次上书,要求变法,于是康有为被请到总理衙门“问话”,出席“问话”的有李鸿章、荣禄、翁同龢等五位大臣。

荣:(盛气凌人)你老是变法、变法呀,你知不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得,变则背天理,必然祸乱天下。

康(反驳)世间万物皆变化,祖宗之法为什么不能变呢?祖宗之法是治国之本,只有变祖宗之法中陈腐之处,国家才能富强。

李(拍桌子叫道):住嘴,此不忠不孝之论,不可宽恕。

荣:祖宗之法千真万确,只能遵循不能变更。

康:今天祖宗留下的疆土都保不住了,还谈什么祖宗之法,就拿总理衙门来说吧,祖宗的法里没有,是跟洋人打交道才设立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也非变不可。

(荣禄等一时无言可答,佛袖而去)

翁:年纪轻轻,就有如此见解,难得难得,我会尽最大努力把他引见给皇帝的。

(历史剧表演创设情境,比较形象,学生印象深刻,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老师认真观察学生表演,对学生的表演给予鼓励)

4.下面我们看具体的变法措施,变法从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方面哪些内容?讨论:变法有利于哪个阶级的利益?得到了哪些人的拥护?变法触动了哪些人的利益?变法结果怎么样呢?

学生讨论并回答:

(1) 内容:略

(2) 有利于资产阶级利益;得到了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地主和爱国知识分子拥护; (3) 变法触动顽固派利益

(4) 结果: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谭嗣同等六人为变法献身;百日维新

(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计,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在自主探究、交流中感知历史,享受探究的乐趣,锻炼学生的感悟能力)

5.出示谭嗣同的投影片,引导学生讨论第31页“动脑筋”题或处理课后“活动与探究”题(小组讨论,展开辩论) 6.戊戌变法的内容讲完了,请同学们回顾知识要点,三分钟快速记忆,出示测试题。 7.戊戌变法失败了,让我们从当时的现实出发,来探讨: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小组讨论归纳,代表发言:①维新派力量小②顽固派势力强大③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8.教师总结:在当时的情况下,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康梁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所进行的改良运动,是爱国的、进步的,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巨大进步。9.总结本课内容,看下面老师的歌谣小结:(学生齐读,记忆知识要点) 公车上书给皇帝,维新变法运动起。 《中外纪闻》强学会,康梁奔走救危急。 光绪诏书要变革,救亡图存该改现状。

维新百日终失败,爱国忧民精神扬。

板书设计:

一、公车上书

1.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 2.开始:1895年,康、梁等组织上书 3.报刊及团体

二、百日维新 1.2.3.4.时间1898.6--------1898.9 内容: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军事 “六君子”事件 意义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堂教学活动中,准备了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发挥了多媒体的作用;历史表演剧形象生动,再现历史场景,使学生感知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问题讨论,学生发言,提高了学生归纳总结和深刻认识问题的能力。但我们是八年级的学生,基础知识有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以后我要更加努力学习,不断实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力求上好每一节课。

推荐第8篇: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设计

课结束时,教师对本内容和目标完成情况加以总结后,让学生在评价表中进行自我评价(知识评价、态度评价),以及同桌进行互评。课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出评价反馈,并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不断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

具体的评价内容包括:知识掌握情况:知道了光的三种现象。 知识应用:会结合生活实例,知道其原因。

表现情况:认真思考,课堂上发言,表现积极。

学习方法:对其他类似性质的教学内容,能够迁移学法。

教学方面: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完成情况、教学效果等。 (1) 学生自评表:

知道了光的三种现象 知道□ 基本知道□ 不知道□

知道了现实中各个实例是光的哪种现象 知道□ 基本知道□ 不知道□

掌握了基本的实验研究方法 掌握□ 基本掌握□ 没掌握□

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 很好□ 好□ 待改进□

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 很好□ 好□ 待改进□

(2) 同桌学习互评表

同桌姓名:

等次:优、良、中、差

积极参与实验研究的分析,在大部分时间里他(她)踊跃参与 表现积极,举手发言

他(她)的意见总是对我很有帮助 他她经常鼓励/督促我

我对他(她)的表现满意程度 (3)教师评价表

全体学生在动口、动脑、动手中参与教学 非常好(

) 很好(

) 一般(教法的安排是否恰当

非常好(

) 很好(

) 一般(学生思维活跃,积极主动发言

非常好(

) 很好(

) 一般(教学目标完成情况如何

非常好(

) 很好(

) 一般(学生在学习中有愉悦的体验,每一名学生是否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非常好((

) 一般(

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

非常好(

) 很好(

) 一般(学生学习本节课还存在的问题:

想法:

学生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 ) ) )

很好)

推荐第9篇:实践成果 操场上教学设计

《操场上》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操场上》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识字课。这是学完拼音后的第一个识字单元的第四课。课本上有一幅表现操场上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的图,六个表示体育运动的词语及一首概括了操场上活动情形的儿歌。课本图文并茂的告诉学生体育锻炼的好处,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二、学情分析:

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好玩,有意注意时间较短,教师应该让学生在玩中学,及时激励评价,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1、学习“打球”、“拔河”、“拍皮球”、“调高”、“跑步”、“踢足球”等六个词语,认识九个生字,认识足字旁、提手旁。会写“八”、“入”两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识字方法。

4、激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愿望。

四、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六个词语认识九个生字,会写两个字。

五、教学难点:认识足字旁和提手旁。

六、课前准备:识字卡片、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板书课题 读课题——说一说

小朋友,最近我们学校在开展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课间你最喜欢参加那些体育活动?(学生自由说)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操场上,看看有那些体育活动。【教师板书课题】

指导读课题“操场上”(带读跟读、指名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

注意“操”是平舌音,“场”和“上”是(翘舌音)。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注意。

(二)、学习生字新词——读一读 看一看

【课件出示操场图】瞧,操场上可热闹了,小朋友在干什么?学生自由回答。【课件相机出示词语】

师:操场上,有些同学在打球、有些同学在拔河,还有些同学在拍皮球,大家玩的可开心了。请同学们自己拼一拼,读一读,认识一下大屏幕上出现的词语。(自由读)

(指名带读,相机评价)。

师:我们这么快就和词语宝宝认识了,大家真棒!那让我们开起小火车读读这些词语吧。哪组先来呢?

(开火车读词语—一人读一词,大家跟读) 摘掉拼音帽子认词语宝宝。 【出示词语卡片】

(指名读,一人读一个,大家跟读)促进他们提高。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设课堂学习氛围。

(三)、指导学生按不同的动作或偏旁分类读一读有关提手旁或足字旁的字词——分一分

1、(按带“球”字分)你们是怎么分的?(指名回答)使用投影,按照学生说的,把词语送回房屋。为什么这么分啊?(指名带读)

2、(按偏旁分)还有不同的意见吗?(指名回答)按照学生说法分类。为什么这么分啊?请你带大家一起读一读。

3、(按字数分)还有哪个小组有不同的分法?(指名回答)你又为什么这么分啊?请你带大家读一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四)、认识足字旁、提手旁——认一认

1、复习提手旁【出示打球、拔河、拍皮球】这些运动都要用手做的,所以它们都有(提手旁)[出示提手旁](提手旁)带读(跟读)两遍。

2、学习足字旁

(1)、[出示跳高、跑步、踢足球]它们都是用( )做运动的 ?所以都是( )[出示足字旁和名字],带读(跟读)两遍。

(2)、带足字旁的字都是用( )做运动的哦。一起来读一读。组词并带读(跟读)。

(3)、[出示足]这是( ),足球的足,带读(齐读)。“足”和足字旁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你发现了?足字旁可有礼貌了,做偏旁的时候都会把小脚收起来,可不能踢到身边的好朋友啊!

设计意图:认识足字旁、提手旁,学习记忆方法。

(五)、课间小游戏(拍手歌)——乐一乐

[出示:打球打球打打打,拔河拔河拔拔拔。拍拍拍拍皮球,跳高跳高跳跳跳。踢踢踢踢足球,跑步跑步跑跑跑。] 设计意图:通过小游戏,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玩中学。

(六)、测试展示——测一测

[出示词语卡片]今天我们学了这么多体育活动,你最喜欢哪一项,请你上来带大家读一读,如果读对了其他同学就边拍手边说对对对,然后跟读两遍。如果读错了,就请小朋友帮他纠正。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了解学生词语掌握情况。

(七)、书写指导——写一写

1、今天我们和那么多汉子交了朋友,即会认又会读,真了不起!要是会写就更棒了!看看,它们是谁?[出示

八、入]

2、这两个字,长得很相似,写得时候一定要细心才行。[出示范字]仔细看,它们有几笔?(两笔)第一笔试( )?第二笔是( )?起笔有什么不一样的?[边介绍边范写]注意入的捺笔撇高。“八”撇从横中线开始,“入”撇从中线开始。

3、能写好吗?那就试一试吧。先描一描,再写两个。

4、评价交流。

设计意图:观察、感悟,指导学生练习写好规范字。

(八)、拓展延伸——试一试

试着说一段话,用上“有的„„有的„„有的„„”。 举例:操场上,有的同学在打球、有的同学在跳高,还有的同学

在拔河,真是有趣极了。

还能怎么说呢?及时激励评价,适时引导。

设计意图:模仿说话、写话,发展学生形象思维、创新能力。

《认识梯形》教学设计

襄汾县新城镇闫店中心小学 沈克弘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46-49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梯形,认识梯形的高及各边的名称,认识等腰梯形。

2、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梯形的认识过程,了解梯形的特征 教学的难点:建立梯形的高的感念,画梯形的高。

设计理念:通过操作活动,学生自主探索梯形特张,促进学生的思维;通过自主学习认识梯形各部分名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

(出示一些平面图形)你能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吗?红色线段围成的是什么图形呢?如果学生答不出,告诉学生这样的四边形是梯形。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梯形。(出示教材插图)像上面这样的四边形是梯形。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梯形(板书:认识梯形) 学生回答。

二、

1、探究梯形特征

2、认识梯形各部分名称

3、教学“试一试”

4、认识等腰梯形

同学们想不想动手做一个梯形?每个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

梯形与平行四边形比较,有什么不同呢?(板书: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对边平行)

请拿出刚才做好的梯形,你能不能量出这个梯形相互平行的一组对边的距离呢?动手画一画、量一量。

梯形的各条边都有自己的名称,请先阅读课本第47页例题下面的一段话,并观察右边图,说一说梯形各边的名称及梯形的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上底

腰腰 下底

你能量出下面每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是多少厘米吗?完成试一试。

提问:第二个梯形高在哪里?为什么第二个梯形的高就是它的一条腰呢?

像这样的梯形叫直角梯形。

(出示等腰梯形)这个提心与我们刚才做的梯形有什么不同呢?同学们的猜测对不对呢?请同学量一量书上47页中间的那个梯形。

我们把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学生动手操作展示作品。

学生讨论得出: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学生口答独立操作并交流画法。

学生阅读课本后相互说一说,再指名回答:互相平的一组对边分别是梯形的上帝和下地,不平行的一组对边是梯形的腰。从上底的一点到下底所画的垂直线段是梯形的高。

学生动手量。

因为梯形的一条腰与梯形的底相互吹之后。 学生测量。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一题,判断哪些是梯形并指出它的上底、下底和腰。

2、做想想做做第二提,开动脑筋找一找,能在图形中找到几个

梯形看谁找的多?你能在七巧板中选几块拼出不同的梯形吗?拼一拼,再在小组里交流。

3、做想想做做第三题,你把这个梯形分成两个什么图形?

4、做想想做做第四题,你能画出几个不同的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画一画。

5、做想想做做第五题,学生 按要求完成后思考: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上底、下底有什么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呢?

6、完成思考题。学生口答。

同桌合作,尝试找梯形。 学生拼好后交流。 学生汇报。

学生画好后交流各自画法。 学生按要求操作后交流、汇报。 学生口答。

四、评价总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认识了梯形,你有那些收获呢? 评价总结。

五、作业设计。联系与测试

推荐第10篇:主题研修成果(教学设计)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1课内容。本课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就业制度的变化和社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在改革开放后,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 【教学难点】

对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把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在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不同,以及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知道是改革使人们在社会生活方式上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提高用数字、图片等资料分析对比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从中理解社会的进步,就是改革开放政策的伟大胜利。实行能者上岗,就业制度的改革,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是人才竞争的需要。

三、学情分析

本课是本册书的最后一课,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知识。但是 1

八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的兴奋点常常集中在直观教具或生动有趣的历史事件上,因此历史教学要借助音乐、图片、影视短片、小品等表现形式吸引孩子,从而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教学方法

教法:

情境创设法、图表共析法、设疑探究法、引导点拨法 学法:

自主学习法、图表记忆法、合作探究法、归纳总结法

五、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音乐《走进新时代》,提问学生歌词中“改革开放富起来”主要体现在哪里?

(设计意图:音乐歌曲节奏明快,感染力强,更易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刺激学生的兴奋点)

【衣食住行的变迁】:

1、图说历史:

教师通过PPT展示改革开放前后衣食住行的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对比,让学生更好地明确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方面的一个变化)

2、合作探究:

将学生分为衣食住行四个小组,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完成以下问题:

改革开放后人们衣食住行方面发生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让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可以共同进步,而且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3、课外延伸:

让学生思考“现实中交通阻塞问题该如何解决”。

(设计意图:课堂与现实相结合,让学生更贴近生活,让生活也走进课堂) 【就业和社会保障】

1、畅所欲言:

组织学生说说他们的爷爷奶奶参加工作的情况,然后老师帮助总结:他们靠顶替或分配安排

2

工作,一般在一个单位工作到退休。最后让他们思考: 什么是铁饭碗?“铁饭碗”有什么弊端?要不要打破“铁饭碗”?

(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气氛,让学生敢想敢问敢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自主学习

教师出示表格,让学生根据表格自主看书,填写表格内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用表格设计让学生区别对待,加强记忆)

3、问题探究:

面对就业制度的变化,青少年应该怎么做呢?

(设计意图:通过思考加强学生的思维活动,主动性地参与到教学当中,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学习。同时让学生明白优胜劣汰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斗志)

4、图表解说:

教师通过图表说明,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变化以及完善。 (设计意图:一目了然,使数据更明朗,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板书设计】

教师用一个表格对本课进行板书,加强学生的记忆。 【课堂小结】

让学生回顾本课内容,然后一起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正是由于改革开放,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才有了大幅度提高,综合国力才能不断加强,而改革开放的实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设计意图:及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在加强双基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

最后播放歌曲《明天会更好》,让学生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结束这节课,并且学会:

回顾过去,畅想未来,把握今天!

第11篇:学习评价及学习成果

学习评价及学习成果: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是否始终围绕着“快乐”这一情感而展开,活动气氛宽松而愉悦,幼儿能否畅所欲言,毫无顾忌。幼儿了解自己的几种情绪,能够观察别人的几种情绪;愿意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情绪,能够体验到别人的情绪;初步学习用合适的方式调节自己的不快情绪。

第12篇:教学成果

音乐教学课堂随笔

音乐活动离不开感受,在音乐中让幼儿充分的去感受音乐是很重要的。我们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创新,幼儿身上潜存着丰富的创造力和敏感的思维能力,我们要把孩子融入到音乐活动中,促进孩子多元智能的开发。从感受音乐入手教幼儿学习音乐,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表现欲和自信心。会表演、会创编学习积极主动,印象深,记得牢,从而使“学会”变成“会学”再到“创造性的学”,使幼儿在充满音乐欢快、愉悦的氛围中让幼儿扎实的学到知识,并利用已学的技能进行创新,发展提高了幼儿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教唱歌曲时,首先让幼儿感受曲子,理解歌词,从而启发幼儿表达出来。在学《高高的苹果树》这首歌时,我用简笔画的方式画了一个高大的苹果树下画两个席地而坐的小孩,简单、明了。让幼儿联想自己在树下会干什么?在丰富实际感受的基础上对歌词中的词意有了进一步理解,使其产生相应的感受,然后我用歌词按照歌曲的节奏来朗诵它的内容,并让幼儿学习。当幼儿学的容易时,他们对自己有了信心,对活动有了兴趣,也促使他们会自然的按自己的意愿感受音乐、表达音乐。然后我示范演唱歌曲。让幼儿学唱三遍后我把画上的苹果擦去换上几个橘子,让幼儿来学习创编新的歌曲。最后让幼儿来想出还可以换成什么水果树。边唱边跳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是他们的发展特点,他们的表现有了粗浅的技能和经验,他们不但喜欢用歌声来表达感情,更喜欢用动作加以补充,平时多让幼儿观察自然、生活中的一些启发,同时也给幼儿一些示范动作,教给他们一些表达方法。在创编动作时,当唱到“我们唱歌,做游戏”时,幼儿都会随着音乐结合生活中的事创编各种动作;如:两两相对拍拍手;几个人拉成圆圈开心的转一圈;站在地上点头等;在创编动作中,逼真的表现出了孩子们投入的喜悦之情。

我觉得这样上有几个好处:

1、用简笔画来代替了原来的图片,简单、明了,减少了教师准备教具的时间,但却不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我想这样的方式可以多用。

2、活动环节清楚,层层递进。从学唱、仿编到创编,逐步加深难度,使活动富有挑战性,而不是机械地反复。而且在学唱仿编不同的水果树时幼儿也同时在熟悉、学习歌曲的节奏、旋律。

3、丰富幼儿的有关经验。在活动中,有的孩子提出换成“西瓜”,于是马上有孩子反对:“西瓜不是长在树上的”。通过的讨论、交流和碰撞,丰富了孩子们的经验。

第13篇:教学成果

作文入门“双管齐下”

小学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正式\"作文,比较陌生。很多同学对写作文有\"无从下手\"的感觉,那么如何引导三年级学生\"作文入门\"呢?我是从课堂和课下两个方面来进行作文训练的。

一、课堂“三部曲”

1、模仿。如课本中的范文《好阿姨》、《我的自画像》等,学生读得懂,也容易模仿,可以写出《好妈妈》、《自我介绍》等相似的习作。程度好的同学大约二十分钟就可以完成这样的一篇习作草稿。

2、修改。三年级学生刚刚开始写作文,要让他们自己修改就更难了,所以主要是老师指出毛病。主要包括错别字、标点符号、句子是否通顺、内容是否完整等方面。老师指出之后,学生拿回去自己进行修改。

3、誊写。把修改好的草稿内容誊写到作业本上,注意作文的写作格式、书面的干净整洁,书写要认真。

二、课下“听说读写”

我记得自己上学时,有段时间,语文课本封面上就赫然印着“听说读写”四个大字,由此可见,听说读写在语文中的重要性。

1、多听

可以是同学的谈话,朋友讲的故事,邻居间的说笑,也可以是新闻、广告等等。听过之后要记下来,还可以写写自己的感受。

2、多说

把所见、所闻、所思表达于语言。能说者善写,我让学生介绍自己熟悉的人和事、自然景物或亲自参加的各种活动等等,在训练过程中,列出简单的提纲来引导学生先说什么,后说什么,然后按说的顺序有条理地写下来。我在教学生写作《我的家》时就是这样做的。

3、多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学生是要\"多读书,读好书。\"在作文教学中提倡学生多读,让他们获得各种知识,加深生活体验,并积累优美的语言文字。课文是多读的起点,读好课文,奠定基本的阅读量。在三年级作文教学中,阅读学生的优秀作文不可忽视,因为这些作文都出自年龄心理特点和生活体验大致相同的同学之手,具有十分自然的可比性和启发性,最能引起学生自己的共鸣,是学生最直接的作文借鉴。我班的学生每人都有自己的作文书,有的是《作文起步》、有的是《作文入门》等。

4、多写

俗话说:\"好脑筋,不如烂笔头。\"把眼看、耳听得来的\"材料\",以写的形式保留下来。如遇到一件有意义的事,看到一个动人的场面,发现一种富有特色的神态,或是一句耐人寻味的语言,都可以写下来。这样不仅可以大量积累生活素材,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增加很多的练笔机会,为今后写文章时做到得心应手、水到渠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作文教学中,我这样做了,而且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我相信,只要自己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第14篇: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成果评价反思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成果评价反思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的第一节内容,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成果,既有可取之处,也有需要继续完善的地方。

优点:

1、本节课教学目标设计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教并重,具体、清晰的阐述了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不仅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而且便于教学中进行形成性评价。

2、多种教学策略综合应用,多种方法配合使用,优化组合,教学策略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活动做到内容与形式相统一,能有效完成教学目标。

3、恰当使用教学媒体,发挥多种媒体的综合优势,教学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突破难点,能够体现学生的发展过程。

有待完善之处:

1、在分组讨论主要环境问题相应的解决措施时,时间分配不足,使得学生的分析不够深入。

2、应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深层次体现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的有效应用。

第15篇:地理教学评价设计

一、教学评价的概述

(一)教学评价的含义

1、教学评价

是指在教学情境中,把获得的学生学习的信息与评价标准进行比较、作出判断(和决定)的过程。(《教学设计》盛群力等编著2005.12 P354)

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系统收集有关教学的信息资料,并通过量化对教学的过程和结果做出价值性判断,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教学的完善。(《 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施良方)

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等)

是通过各种测量,系统地搜集证据,从而对学生通过教学发生的行为变化予以确定。(李秉德,《教学论》)

2、“地理教学评价”

以地理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一切可行的科学方法系统的收集信息,对地理教师教地理的理念、策略、方法与学生学地理的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变化进行判断的过程。(《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夏志芳2003 P321)

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系统的搜集、分析、整理信息资料,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和地理课程目标,对地理教学的要素、过程与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不断完善自我和教学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新编地理教学论》陈澄 2006 P176) 根据一定的地理教育目标,运用多种科学可行的方法或手段来系统的搜集、分析、整理信息资料,对地理教学活动中的对象、过程以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学生全面发展和教育。(《地理新课程测量评价》段玉山 2003 P4)

根据一定的地理课程目标和地理教师工作职责,运用多种科学可行的方法或手段来系统的搜集、分析、整理信息资料,对地理教学活动中的要素、过程以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学生全面发展、地理教师专业发展和地理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服务和决策的过程。(《新理念地理教学论》李家清2009 P200)

(二) 教学评价的历史演变

1、古典教育教学评价萌芽时期

教学评价伴随教学的产生而产生,最早的教育评价形式是针对学生的学力检验。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返,谓之大成。”

——《学记》

2、科举时期

中国持续了1300年的科举考试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教育评价形式。教育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是为统治阶级选拔有才。这种与评价相关的选士活动,主要依靠主观判断,以举荐为主,考试为辅。

从隋炀帝创科举制度开始至清末废科举止,科举制度一直是我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网罗人才、选拔官吏、扩大统治队伍的最主要途径。它的考试标准、内容及形式对我国古代学校教育乃至对近代各国教育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3、教育测量时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心理学和教育统计学的发展 ,教育工作者们开始探讨如何将心理测验的方法应用于教学领域,实现学业成绩考核的客观化、标准化和数量化。

4、教育评价时期

随着新心理学和新教育学的发展,教育测量逐渐受到批判,教育测验逐渐向教育评价发展。最早倡导从“测验”转向“评价”的是美国教育评价与课程论专家泰勒。

桑代克 ,1905年发表《精神与社会测量导论》,提出“凡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凡是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他被喻为 “教育测量之父”,拉开了美国教育史上著名的测量运动的序幕。

美国1933年发起“八年研究”,成立了由泰勒领导的评价委员会。1942年该委员会发表了“史密斯——泰勒报告”,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评价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从而奠定了现代教育评价的基础。

泰勒认为,评价必须建立在清晰地陈述目标的基础上,根据目标来评价教育效果,促进目标的实现。这就是“泰勒评价原理”——“行为目标评价模式”。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等)

(三)教学评价的目的

1、确定以有水平(教学前评价,测定学生学习的准备状况) 教师通过“摸底测试”了解学生先决技能,对教学起点进行合理设定。(最近发展区)

2、测评教学效果 (总结性评价,测定学生达成目标的程度) 教学的策略方法是否恰当?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向家长和教育管理者汇报

3、调整教学过程 (形成性评价,测定学生达成教学目标过程中的进展情况)

诊断功能,及时了解学生状况,对症下药。

4、促进学生学习(诊断性评价,测定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总结经验教训,调整学习策略,把评价变为学习的过程。 (《教学设计》盛群力等编著2005.12 P354 P358-359)

(四)教学评价的类型

教学评价渗透在教学各个教学环节之中。

1、按照评价的功能不同分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

2、按评价基准的不同分 (相对评价、绝对评价、自身评价)

3、按照评价分析方法的不同分 (定性评价、定量评价)

4、按照评价主体的不同分(教师评价、同伴评价、自我评价、家长评价)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编著)

布卢姆认为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给学生评定分数和等级,而是帮助学生和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对教学内容达到掌握水平所必备的知识技能上。

总结性评价的目的是要对学生在一门课上的学习结果作出全面的评定,并把评定成绩告诉学生家长和学校管理人员。(《学习论》施良方著1994 p333)

二、我国地理教学评价现状(《中学地理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李家清主编)

1、传统的地理教学评价

以期中、期末考试,以及中考、高考等高厉害性考试为主,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依据。 传统地理教学评价 存在的问题:

①评价功能失调

②评价重心偏离

③评价标准机械

④评价方法单一

⑤评价对象被动

(万国平,李家清,张胜前.“异质的平等”:地理教学评价新视点.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

2、新课程地理教学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行)》“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与传统相比的转变:

①评价目标发展化

②评价内容综合化

③评价主体多元化

④评价方式多样化

三、地理教学评价的内容

1、对地理知识理解与应用的评价

2、对地理技能形成与运用的评价

3、对地理科学方法掌握的评价

4、对学生探究活动质量的评价

5、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评价

四、地理教学评价的方法

1、课堂观察与提问

2、交流式谈话

3、纸笔测验

4、问卷调查

5、成长记录袋

五、地理教学评价的意义

1、诊断作用

2、导向作用

3、调控作用

4、激励作用

六、地理教学评价功能

促进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1.引导地理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2.促进地理教师提升教学水平3.促使地理教师参与地理教学改革 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重要策略 1.促进学生改进学习2.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新理念地理教学论》李家清2009 P200)

七、评价方法与工具

1、纸笔测验

2、表现性评价

3、评定量表与检核表

4、档案袋评价

5、口语评价与轶事记录

(《教学评估——多种评价工具的设计与应用》李坤崇著2011)

八、教育评价主体

评价主体主要指的是“谁来评价?”的问题。形成性评价设计应当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教师、学生以及身居课堂之外的家长等“利益相关者”都可以是评价的主体。

(1)学生——根据评价结果的反馈进行学习,同时本身也参加评价。

(2)教师——根据评价结果的反馈改进教育实践,同时也根据学生的状况被评价。

(3)家长和当地居民——根据学校的说明获取评价相关信息,同时也基于不同立场参与评价。

(4)教育行政机构——根据学校家长提供的评价信息和行政机关实施的各种调查信息,为学校和学区提供支持。 (5)第三方机构——由学校和教育部门以外的人员构成的,进行外部评价的机构。 (资料来源:《教育评价》田中耕治 著 日本2011年1月版 P80)

第16篇:教学评价的设计

教学评价的设计

教学评价2.1:教学评价设计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

教学评价的设计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在教学之后,学习者在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等方面是否产生了如教学目标所期待的变化,这是要通过教学评价来回答的,离开了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就无法进行教学评价。

2.关联性原则

设计教学评价时应关联教学目标与评价方式,追求不同评价方式的互补,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和工具,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

3.过程与结果统一原则

教学评价,既要评价教学的结果,也要对教学的过程,对教学中的方方面面进行评价。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要改变以往过分重视总结性评价的教学评价方法,强调形成性评价、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兴趣、参与程度、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作品等进行评估。

4.客观性原则

在设计教学评价时,从测量的标准和方法到评价者所持的态度,特别是最终结果的评定,都应符合客观实际,不能主观臆断或掺入个人情感。

5.整体性原则

在设计教学评价时,要对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做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而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为此,教学评价应该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实现评价的主体、内容、方式、对象和标准的多元化和评价过程动态化。

6.指导性原则

在设计教学评价时,不能就事论事,而应把评价和指导结合起来,要对可能的评价结果进行认真分析,从不同角度探讨因果关系,确认产生的原因,设计具有启发性的应对方案,以帮助被评价者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教学评价2.2量规

量规是一种结构化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技术,一般都具有评价要素、指标、权重、分级描述这几个基本构成要素,常以二维表格的形式呈现。但这并非是一个机械的规定,有时量规可能缺少权重或等级描述,而且形式也可能多种多样。使用量规时应根据实际需求,不必拘于形式。

教学评价2.3:量规的设计

通常,在量规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习目标和学生水平来设计评价指标,并根据学习目标的侧重点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用具体的、可操作的描述语言来说明量规中各个指标的评价要求。一般地,评价量规的设计包括以下六个步骤。

1.确定主要评价要素

对学习计划的内容进行分析,然后确定影响学习计划执行的主要学习环节或要素,从中选择某些要素作为评价要素,选择评价要素时要考虑其总体涵盖的范围及其在单元学习计划中的地位。

2.确定主要评价指标

评价主要指标应该符合以下要求: (1)主要指标应该与学习目标紧密结合; (2)主要指标要尽可能用简短的词语进行描述;

(3)主要指标一般是一维的,一个有效量规中的每个主要指标通常是一维的,它可以被分解成几个二级指标,但却与其他一级指标并列构成了评价的主要方面;

(4)所确定的主要指标整体要能够涵盖影响评价要素的各个主要方面。

每个评价要素的主要指标数目不必相同,但每个指标都应该是构成评价要素的主要影响成分。每个评价要素还可以拥有多级指标,但指标级数并不是越多越好,而应根据实际需求来确定。

3.设计评价指标权重

对所选定评价要素的主要评价指标进行综合权衡,为每个主要评价指标分配权重,并对量规中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分数)进行合理设置。

首先,评价指标的权重设计与教学目标的侧重点有直接的关系,并与评价的目的相关,反映主要考察目的的评价指标,权重应该高些。如对学生电子作品的评价,如果教师的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制作电子作品的有关技术,那么赋予技术、资源利用评价指标的权重则应该高些;如果教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电子作品展示自己的调查报告,那么赋予选题、内容、组织等评价指标的权重则应该高些。

其次,在设计指标权重时要保证某个一级评价指标的所有二级评价指标权重之和应等于该一级指标的权重。

4.描述评价的具体要求

在设计描述评价的具体要求时,应该使用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描述语言,避免使用概括性的语言。如在评价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时,“学生具有很好的信息收集能力”就会显得很含糊,而“从多种电子和非电子的渠道收集信息,并正确地标明出处”这样的描述就显得明确得多。

5.设计量规的水平

在设计评价量规的水平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同一部分必须出现在每个量规水平里。如设计研究性学习量规,水平1中涉及“信息收集”项,则在水平

2、

3、4也应该包括此项;

(2)量规水平必须尽可能接近等距离。例如,水平1与水平2间的间距应当和水平3与水平4间的间距相等。

6.修改和完善评价量规

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对评价量规进行修改和完善。 (1)用设计出的量规对学习计划进行试评价,以便发现量规在主要指标、权重分配、等级描述中存在的不足,根据试用结果进行首次完善。

(2)使用元量规对自己设计的量规进行质量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对量规进行再次完善。元量规即用来评价量规质量的量规。

教学评价2.4:档案袋评价

1.什么是档案袋评价

档案袋或学生成长记录袋是指用以显示有关学生学习成绩或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其中一般包含了关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目的、学习活动、学习成果、学业成绩、学习付出、学业进步、学习反思的主要信息。而学生档案袋评价则是指通过对档案袋的制作过程和最终结果的分析而进行的对学生发展状况的评价。从其适用范围而言,档案袋评价多用于表现性评估。此外,档案袋的建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协作的结果,要为学生和教师对学习过程做全面评价提供帮助。

学生阅读能力档案袋

考虑到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累积的过程,为了更好地进行阅读的练习,档案袋法被用来记录学生们的学习情况。

具体实施情况如下所列。

1.每位学生拥有一张基本情况记录表,记录了一些基本信息和阅读的初始状态等。

2.阅读课上每位学生都拥有一张课堂阅读记录表,记录了他们上课阅读的情况,并包括了学生的自评和教师的评价。

3.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的评价表,这个表的功能是记录学生平时课外阅读的情况。表的设计结构同课堂阅读记录表。

4.学生每周阅读精华记录。这个表被用来汇总记录学生每周阅读的摘抄,主要包括好的句子和词语,它们的出处和对它们的模仿。表里面同样包含学生的自评。而为了方便学生之间的交流,特意设置了小组互评的项目而不是教师评价。设计如下:

2.档案袋评价的特点

(1)档案袋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 (2)档案袋里的内容与某一时期的教学和学习目标相一致。

(3)档案袋评价给学生发表意见与反思的空间,学生可以自己决定放入成长记录袋的内容,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4)档案袋的评价不是给予好与不好的结论,而是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长和改变的事件,提出相应的改进与发展建议。

3.档案袋评价的功能

(1)作品展示:学生可以将自己最好和最满意的作品装入档案袋,其内容是非标准化的,每个人都可以自由选择所装入的作品。

(2)记录学生成长轨迹:包括学生不同时期的作品、观察或测试的结果、家长信息、学生的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估等一切描述学生成长的资料。这些资料可以作为学校与家长交流的依据,也可以作为反映学生成长的信息来源。

(3)水平评估:用于评估学生学习与发展水平的档案袋,其内容通常是标准化的。这种档案袋可以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是否达标的依据,也可用于学习完成情况的阶段性总结。

4.档案袋的类型

按照不同的标准,档案袋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1)按目的划分,可以分为:产品档案袋——旨在收集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过程档案袋——主要反应学生的努力过程;进步档案袋——通过比较学生不同时期的同类作品,判断学生的进步。

(2)按内容和功能划分,可以分为:过程型——若目的是为了描述学生学习过程的进步、努力,则建立过程型档案袋;成果型——若目的是为了展示学生的成就,则建立评价型档案袋;评价型——若目的是为了获得学生终结性评价的依据,则建立评价型档案袋。

教学评价2.5:档案袋的设计

设计档案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为什么收集材料、收集什么材料、怎样收集材料、对材料的评价形式。

据此,创建成长记录袋有以下几个步骤。 1.明确应用成长记录袋的目的与对象

首先要明确学习文件夹是教师用,还是学生用,因为用者不同其评价法也不同。学习文件夹评价中,最主要的特征是,评价主体和评价对象是同一个体。如果是教师用学习文件夹,当然评价的对象是课题与计划的情况(学习活动开展情况)等,即用于课程评价;如果是学生用学习文件夹,那就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个人评价。

2.确定成长记录袋的主题

课程标准为每一个学段的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设立了明确的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课程标准中的目标以及所用的教材,界定出一个清楚且具体的目标,并结合学生学习的现状,来确定成长记录袋的主题。

3.设计档案袋的内容

根据学习主题确定档案袋内容,包括收集什么、怎样收集和如何评价的问题。 首先,确定要收集的作品与数量。学习物品,包括自己和年级的问卷调查结果,自己的学习计划(包括记录学习内容的笔记),教师制作的活动日程、注意事项活页,照片,录音带,录像带,搜集到的各种资料,日记和作文,信件,图画,调查采访的记录,报纸文摘剪辑,各种草稿,完成的作品等;对这些物品要记载年月日、感想以及当时发生的事情等。

其次,明确成长记录袋的收集渠道、参与者及其作用。从哪里获取成长记录袋所需的作品和资料?成长记录袋的记录需要哪些参与者,学生、家长、教师或是管理员?各个参与者具有何种职责和任务?

第三,设定评价基准。要让学生知道成长记录袋对他们的成绩有怎样的影响。包括计分规则的构成,核查表的具体内容,整个成长记录袋的总体评价标准也应当在成长记录袋中予以说明。

第四,在设计档案袋内容时应考虑到不同学科的特点。

(1)语文应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如关于学生平时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等,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写作档案除了课内外作文外,还应记录写作态度、主要优缺点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等内容,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但以形成性评价为重的评价形式。

(2)在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成就时,可以建立成果型档案袋,以反映学生学习数学所取得的进步,以增加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在成长记录袋中收录反映学习进步的重要资料,如最满意的作业、最喜爱的小制作、影响深刻的问题和解决过程、阅读数学读物的体会,等等。

在对综合应用部分进行评价时,可以建立过程型档案袋收集以下资料,以反映自己的探索过程与取得的进步: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收集的有关资料;解决问题的方案和过程;获得报告或数学小论文;解决问题的反思。

(3)英语多采用形成性评价,形式可有多种,如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习效果自评、学习档案、问卷调查、访谈、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与评价、平时测验等。

(4)科学多采用杰出表现记录,如教师和学生会对科学学习活动过程中有特殊意义或价值的信息——学生的超常表现、独特见解、科学创意等及时记录在案,供终结性评价时参考;科学观察日记;科技小制作;科学报告,等等,由此可以把握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轨迹。

(5)艺术成长记录夹是重要的质性评价方式,它是一种用来记录学生整个艺术成长过程的资料夹。建立艺术成长记录夹,旨在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艺术学习过程进行思考和评价。艺术成长记录夹包括以下内容:对作品创作过程的说明、学生的系列作品、学生的自我反思、他人的评价、各项预设的学习资料及学生收集到的资料等。

教学评价2.6:问卷调查法

1.什么是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一种传统的评定教学工作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设计问卷、测试题、量表等对被评价者在正常状态下进行测试,以获得评价的资料,并做出判断。

2.问卷调查法的优点

一是时间灵活,效率高。问卷可以当场发给被调查者,也可以通过邮寄或者网络实现对远距离的多方面的调查对象进行调查,既能获得大量信息,又能节省时间和经费。

二是取样不受限制。与观察、访谈等方法相比,问卷法样本大小不受限制,完全可以根据抽样的科学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调查样本的容量,可以选取大样本,也可以选取典型样本。

三是调查者和被调查者无须面对面接触,具有一定的回避效果。问卷调查一般不署名,被试回答没有更多的心理负担,容易获得被试的支持,易使结论比较客观。

3.问卷调查法的局限性 一是设计比较麻烦。

二是回收率问题,回收率较低,会影响其代表性。

三是获取信息的质量问题,被调查者填答问卷时可能出现估计作答或回避本质性东西的现象,影响信息的准确性。因此,有时还要结合访谈了解深层次的信息。

4.问卷调查法应用的注意事项

一是认真确定被试,被试要十分熟悉有关情况,要具有代表性;二是设计的题目不要太多,要富有意义,表述要简单、明确、通俗;三是多要求的答案必须是具体的,最好使用判断、选择、填空等形式;四是最好使用无记名答卷,以消除被试的疑虑。

5.调查问卷的组成

调查问卷一般包括前言、个人特征资料、事实性问题和态度性问题等内容。

具体地,问卷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指导语、正文等几个部分。标题是对整个问卷的概括性表述,要用精练准确的语言反映问卷的目的和内容。指导语主要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潜在价值、对调查者承诺保密以及提出回答问题的基本要求等。问卷的正文是问卷的中心部分,除调查对象必要的自然情况外,其余问题都是调查者要了解的重要问题。也有的问卷在最后还增加一项就问卷本身征询受调查者意见的内容。

问卷中问题的形式一般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封闭式问题即日常所说的客观性试题。封闭式问题主要有是否式问题、单选式问题、多选式问题、排序式问题、划记式问题、表格题等几种形式。开放式问题即日常所说的主观性试题,没有提供被选答案,让被试自由回答,表明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态度的问题。问卷中开放式问题不能多,1~2个为宜,主要是用封闭式问题。

教学评价2.7:调查问卷的设计

问卷设计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步骤。 1.确定调查研究课题和调查对象

围绕调查目的明确和细化研究问题,选择调查对象。 2.确定反映变量的变数及其数目

在确定变量之后,选择一定数目的相关变数描述该变量。这是问卷设计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通常我们可以根据先前经验或别人已有的研究资料,先做出试验性问卷,进行试测并修改和补充。

3.设计表述问题的语句

在明确了变量与变数后,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提出问题,通常是把变量以问题的形式表述,而有关的变数则作为限制性答案以列举的形式来表述。问题与答案的表述方式可用选择式、评等量表式或排序等方式。

一般来说,表述问题语句的基本要求是:

(1)问题的表述力求简单清楚,避免使用模糊的或专业技术性术语; (2)问题的措词尽量运用中性词,避免使用导向性或暗示性语言; (3)尽量能避免使用否定性问题或双重否定性问题;

(4)问题要具体,不要提出那些抽象的、笼统的或定义不明确的抽象问题; (5)对于那些敏感性强、威胁性大的问题,应在文字表述上努力减轻敏感程度和威胁程度,使被调查者敢于坦率做出自己真实的回答。

4.问题的排列组合

问题的排列与组合要形成合理的结构,通常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方便被试者顺利回答; (2)要便于资料整理与分析;

(3)提供答案的选项应涵盖问题答案的所有内容; (4)问题数量要适度;

(5)问题的类型有开放式、封闭式和图画式,回答的方式有自由记述式、填答式、二元选择式(是否式)、多重选择式、评等式、排序式、分配式。

5.试测与修订

在完成了问题语句的设计和排列以后,不宜立即分发,而应该在小范围内进行一次试测,通过试测检查问题是否能被调查者理解,所列举的限制性方案是否完善。通过试测,发现问题,及时修订,经修订后再分发出去。

教学评价2.8:访谈法

1.什么是访谈法

访谈,就是研究性的交谈,是以口头形式,根据被询问者的答复收集客观的、不带偏见的事实材料,以准确地说明样本所代表的总体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在研究比较复杂的问题时需要向不同类型的人了解不同类型的材料。访谈法广泛适用于教育调查、咨询等,既有实施的调查,也有意见的征询,更多用于个性、个别化研究。

2.访谈法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非常容易和方便可行,引导深入交谈可获得可靠有效的资料;团体访谈,不仅节省时间,而且与会者可放松心情,做较周密的思考后回答问题,相互启发影响,有利于问题的深入。 缺点:样本小,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另外,无法控制被试受主试的种种影响(如角色特点、表情态度、交往方式等)。所以访谈法一般在调查对象较少的情况下采用,且常与问卷法、测验等结合使用。

3.访谈法的分类

按照研究者对访谈结构的控制程度分为三种类型:结构性访谈(或称标准化访谈、封闭式访谈)、半结构性访谈和无结构性访谈(或称开放式访谈)。在结构性访谈中,访问者根据事先设计好的有固定格式的提纲进行提问,按相同的方式和顺序向受访者提出相同的问题,受访者从备选答案中选择,实际上是一种封闭式的口头问卷,无法深入了解问题的症结所在;无结构性访谈具有弹性,且很少限制答案,有时候鼓励受访者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质性研究中使用较多;半结构性访谈的弹性在上述两者类型之间,访问者先向受访者问一系列结构性问题,然后问一些开放性问题,以就某些问题做深入探究,弥补结构性访谈之不足。

4.访谈的技巧

(1)谈话要遵循共同的标准程序,避免只凭主观印象,或谈话者和调查对象之间毫无目的、漫无边际的交谈,关键是要准备好谈话计划。

(2)访谈前尽可能收集有关被访者的材料,要分析被访者能否提供有价值的材料;要考虑如何取得被访者的信任和合作。

(3)关于访谈所提问题,要简单明了,易于回答;提问的方式、用词的选择、问题的范围要适合被访者的知识水平和习惯;谈话内容要及时记录。

(4)研究者要做好访谈过程中的心理调查,要善于洞察被访者的心理变化。

教学评价2.9:访谈的设计

做好访谈的设计工作是顺利进行访谈的基础,必须予以重视。访谈的设计主要包括确定访谈的目的和内容以及编制访谈问题。

1.确定访谈的目的和内容

教育评价活动中的访谈,其目的性是很明确的。它直接依赖于评价的目的,为某一具体的评价活动搜集资料。因为评价指标是评价目的和目标的具体化,因此在确定访谈目的之后,可以从评价指标体系所列的各项目中,选取需要和适合运用访谈法获得评价信息的部分,确定访谈的具体内容。

2.确定访谈的对象

可采用个体访谈,也可以对有相同看法和经历的一组人进行访谈。 3.编制访谈问题

访谈问题的形式有多种。从问题答案的限定程度看,可分为封闭型、开放型和半开放型。封闭型问题在设计时已预先确定好了几个可供选择的答案,被访人的回答只能在其中选取。例如,“这节课老师所讲的内容你全部听懂,部分听得懂,还是完全没有听懂?”这类问题由于答案固定,容易组织,便于记录和统计,减少了主评的判断和加工环节,结果比较客观,但也带来一定的局限,较明显的是容易限制被访人的思路,搜集的信息不够全面细致。开放型问题的答案完全由被访人自己组织,自由应答,实现不加限制。例如,“请你谈谈你在这节课中的听课感受。”被访人既可以谈是否听得懂、听懂多少,哪些能听懂、哪些听不懂,还可以对老师的组织教学、教法、语言、板书等各方面情况谈自己的看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主评可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其不足在于不易记录和统计,给分析综合造成了麻烦。

编制访谈问题应力求语言表述简明准确,而且与被访人的认知水平相适应,尽量少用或不用专门用语,注意其通俗性,以便取得被访人的配合使其准确地把握问题。问题的提出不能带有倾向色彩,例如,“都说张老师的课讲得最明白,你不会不同意吧?”另外,访谈的问题一般应该按照简单——较复杂——难以回答的顺序编排。访谈开始不宜突然提出一些复杂的问题或较为敏感的问题,而应提出一些简单的、便于联络感情、激发兴趣的问题。

教学评价2.10:观察法

1.什么是观察法

观察即在自然的教育场景下了解观察对象。

观察法是人们为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条件下出现的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观察法适用于评价那些在教学中不易被量化的行为表现(如兴趣、爱好、态度、习惯与性格)和技能性的成绩(如唱歌、绘画、体育技巧和手工制作)。

观察一般要在事前确定观察目的、观察范围,并必须明确对将观察的某现象需设置哪些变化的情况或场景,使被观察者在这种特定条件下进行活动,以获得合乎实际目的的材料。

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行为的观察

为了研究分析网络化环境下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行为,需要设计分组观察场面和可量化观察表格。

1.设计分组观察场面

共有5名观察者参加观察,其中一名是任课教师,他既是行动研究的实践者,也是研究活动的研究者,他是一位参与观察者,他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典型行为,以教学日志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其余4位作为完全观察者,根据分工,负责在限定的时间内,对指定场面内的观察对象,按观察表格要求进行观察并作出记录。如下图所示:

2.设计可量化观察表格

本项目需要了解在网络化环境下进行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行为方式和内容,为此,可以设计可量化的观察表格,如下图所示:

2.观察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优点

(1)直接性。由于观察者与被观察的客观事物直接接触,中间不需要其他中间环节,观察到的结果,所获得的信息资料,具有真实可靠性,是第一手资料。

(2)情境性。观察一般是在自然状态下实施的,对被观察者不产生作用与影响,即无外来人为因素的干扰,不会产生反应性副作用,能获得生动朴素的资料,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3)及时性。观察及时,能捕捉到正在发生的现象,因此所获信息资料及时、新鲜。 (4)纵贯性。对被观察对象可以作较长时间的反复观察与跟踪观察,对被观察对象的行为动态演变可以进行分析。

(5)普适性。观察适用范围较为普遍,不但自然科学研究与社会科学研究普遍适用,而且在教育技术研究中,不少方法如调查法、实验法等也与观察法有密切关系。

局限性

(1)受观察对象的限制。观察法适宜于对外部现象及事物的外部联系的研究,而不适宜于对内部核心问题及事物内部联系的研究。另外,对有些较为隐蔽的事物也不大好用观察法。如研究青少年的网上不良活动问题就不适宜用观察法。

(2)受观察者本人的限制。人的感觉器官本身具有不精确性。人的感官都有一定的生理限度,超出这个限度,很难直接观察,所以观察往往难以精确化。人的观察受主观意识的影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识背景与理论框架,因此,对同一事物的观察,往往带有各自的主观性,难以做到客观化。

(3)受观察范围的限制。观察涉及对象的有限性,特别是在同一时期内观察的对象是不多的,这种小样本,不适用于大面积研究。

(4)受无关变量的干扰,缺乏控制。自然状态下的观察由于缺乏控制,因变量混杂在无关变量之中,没有纯化和凸现,从而使观察结果缺乏科学性。

3.观察法的分类

根据研究的目的、内容、对象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观察方法。依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观察法可以被分为不同的类型:以观察者是否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为标准,可以将观察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以观察对象是否受控制为标准,可以将观察分为实验观察和自然观察;以是否通过中介物为标准,可以将观察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观察还可分为有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有结构的观察,即有明确的评价目的、对象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设计,在观察时基本上按照设计的步骤进行。有结构的观察主要采取事件取样设计、时间取样设计和行为核查设计。无结构观察,即对研究问题的范围目标取弹性态度、观察内容项目与观察步骤不预先确定,也无具备记录要求的非可控性观察。 教学评价2.11:观察法的设计

1.观察的主要步骤

一次完整的观察,一般应包括以下主要步骤: (1)确定观察的目的和选定观察的对象;

(2)做好观察前的准备工作,如准备观察工具,设计、印制观察记录表等; (3)进入观察场所,获得被观察对象的信赖; (4)进行观察并作记录; (5)整理观察结果;

(6)分析资料并撰写观察报告。 2.观察记录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观察之前,除了明确观察目的外,必须做好各项技术准备工作。 (1)确定观察内容

观察记录总的要求是记录实验变量引起的反应变量及观察到的明显的行为变化。但应研究主题的不同,观察记录的内容有所不同,通常具体包括以下几种。

语言行为。即观察对象在受到条件刺激后所表现的对事物的语言反应及其表达词语。

特别语言行为。即指被观察对象在受到条件刺激后所表现的语言的音调、音量、持续时间、节奏及特殊发音与词汇。

关系分布行为。即指被观察对象在受到条件刺激后所表现的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关系。

(2)确定观察范围

进行观察,不可能包罗万象,面面俱到,除了通过抽样选择观察对象之外,还要在时间、空间上加以取样,限制一定的范围。下图中列出了几种不同的取样方法。

(3)准备观察仪器 现代化的观察仪器主要有录音机、光学照相机和数码照相机、电视摄像机、录像机、闭路电视装置等,还有进行图像和声音处理的多媒体计算机等。观察之前,不仅要备齐必要的设备,而且要检查其完好率,了解机件的性能功效,掌握操作方法,保证其精确度,以免在使用时产生故障或失真。

(4)设计观察记录表格

一个完整的观察研究必须进行观察并作记录,然后整理观察结果,包括数字统计与文字加工,使材料系统化、精确化、本质化,为进一步分析研究作出准备。

观察记录表一般应包括以下基本项目:观察内容(行为表现);时间取样;场面取样;对象编号;行为、现象表现的等级。

记录量表在观察前要认真检验其可能出现的误差。有了这样较为周密的量表,在观察时,既可以作出合适的详尽记录,又简单易行,有的只要填写数目或符号就行,这样,让观察者有边观察边思考的余地。

观察记录表格设计要简明,科学,结构化,易于操作。设计的关键,就是要根据实验的假说,对估计可能出现的结果内容条理化、结构化,形成一个层次不同的纲目,制成表格。

教学评价2.12:作业与测验法

1.作业

作业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师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布置给学生的学习任务。通过对作业的评析,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和教学实施的有效性。

作业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口头作业,如阅读、复述、背诵等;第二类是书面作业,如作文、演算练习、绘制图表等;第三类是实践作业,如实验、社会调查、科技制作等。

2.测验

测验法是教学评价的一种重要方法,是对行为样本客观和标准化的测量。测验法最常用于评价学生认知目标的达标程度,同时,也可以为其他评价收集间接资料。例如,当评价某种学习资源在某种教学条件下的适用性时,利用测验可以取得学生学习后的量化资料,而从这些量化资料中,我们可以分析出该学习资源对学生学习的作用。

类型:测验法种类很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把测验分为不同的类型。认识测验的类型,有利于有针对性地选择和有效地使用测验。按照测验的性质,可以分为成就测验和心理测验;按测验时机,可分为准备性测验、形成性测验和终结性测验;按试题类型,可分为客观性测验和主观性测验;按测验的标准化程度,可分为标准化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按解释分数的标准,可分为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

特点:测验的优点是能在同一时间内用同一试卷测验众多的对象,收集大量可供比较研究的宝贵资料,它不仅简单易行、运用广泛,而且结果也较可靠。但是,测验亦有局限性,难于测定学生智力、能力和行为技能的水平。

教学评价2.13:反思笔记

反思即对行动结果及其原因进行思考。在反思过程中,一般需要对观察到的和感受到的与制定和实施计划有关的各种现象进行归纳,描述出其过程和结果,并进行判断,对现象的原因做出分析解释,指出计划与结果之间的不一致,形成基本设想、总体计划和下一步行动的计划。

教学反思即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和结果的自我监控和调整,通过反思,教师能够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以采取相应的补救或改进策略,从而加快教师专业发展的步伐。

反思的内容包括:

(1)教学过程:教师反思自己在教学环境下采用了何种教学组织、调控与管理的方法?为什么采用这些方法?教学的效果如何?

(2)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学习的可能性与方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各种信息技术对教学支持的有效性以及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方法。

应用:反思常被作为一个基本环节用于教学的行动研究之中。行动研究是在教育情境中,自我反省探究的一种形式,参与者包括教师、学生、校长等人,其目的在促发教育实践的合理性、正义性及其有效性。

工具:反思的工具多种多样,常用的有工作日志和教学博客。

第17篇:教学评价设计实例

六、教学评价设计(原稿)

《拉丁美洲民间音乐》评价试卷

1、听辨题:下列乐曲中,哪首运用了探戈的节奏?

1、匈牙利舞曲

2、彩云追月

3、纺织歌

2、听辨题:下面哪首乐曲是由拉丁美洲民间乐器多巴哥钢鼓演奏的?

1、日

2、钟磬古乐

3、多巴哥钢鼓合奏

3、判断题:华尔兹是拉丁舞中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

4、判断题:“松”是墨西哥最具民族特性的歌舞体裁形式之一。

5、填空题:________是拉美音乐的灵魂?

6、填空题:拉美民间音乐是印第安本土音乐、欧洲音乐 __________的混合体。

7、视听题:下面哪首歌曲是拉丁美洲民歌?

1、星星索

2、咿呀欧来欧

3、鸽子

8、视听题:下列舞蹈中哪段是拉丁舞,什么舞?

1、俄罗斯民间舞

2、伦巴

3、爱尔兰踢踏舞

《拉丁美洲民间音乐》评价试卷(答卷)

1、听辨题:第二首(彩云追月)

2、听辨题:第三首(多巴哥钢鼓合奏)

3、判断题:错

4、判断题:对

5、填空题:歌舞音乐是拉美音乐的灵魂?

6、填空题:拉美民间音乐是印第安本土音乐、欧洲音乐 非洲音乐的混合体。

7、视听题:第三首(鸽子)

8、视听题:下列舞蹈中哪段是拉丁舞,什么舞?第二段 伦巴

六、教学评价设计(修改稿)

《拉丁美洲民间音乐》评价试卷

一、听力选择题

( )

1、听A、B、C三个录音片段,哪个音乐片段运用了探戈的节奏? A.片段一

钢鼓演奏的?

A.片段一

B.片段二

C.片段三

B.片段二

C.片段三

( )

2、听A、B、C三个录音片段,哪个音乐片段是由拉丁美洲民间乐器多巴哥 ( )

3、视听A、B、C三首歌曲演唱的录像片段,哪个片段属于拉丁美洲民歌?

A.片段一

A.片段一

B.片段二 B.片段二

C.片段三 C.片段三 ( )

4、视听A、B、C三个舞蹈的录像片段,哪个片段的舞蹈属于拉丁舞?

二、判断题(用R表示正确,用W表示错误)

( )

1、华尔兹是拉丁舞中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 )

2、“松”是墨西哥最具民族特性的歌舞体裁形式之一。

三、填空题

1、_____________是拉美音乐的灵魂?

2、拉美民间音乐是印第安本土音乐、欧洲音乐______________的混合体。

《拉丁美洲民间音乐》评价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录音播放A.匈牙利舞曲;B.彩云追月;C.纺织歌)答案B

2、(录音播放A.日出;B.钟磬古乐;C.多巴哥钢鼓合奏)答案C

3、(录像播放A.星星索;B.咿呀欧来欧;C.鸽子)答案C

4、(录像播放A.俄罗斯民间舞;B.伦巴;C.爱尔兰踢踏舞)答案B

二、判断题1.W

三、填空题

1、歌舞音乐是拉美音乐的灵魂?

2、拉美民间音乐是印第安本土音乐、欧洲音乐 非洲音乐的混合体。

2.R

六、教学评价设计(原稿)

《音乐的悲剧美》评价试卷

1、选择题:歌曲《松花江上》的词曲作者是______________。

聂 耳 冼星海 张寒晖 贺渌汀

2、选择题: 创立十二音体系的作曲家是________________。

肖 邦 勋伯格 格什温 布里顿

3、填空题:悲剧美的音乐音乐往往是通_________节奏;___________旋律__________力度及音乐色彩的变化来表现难以名状的悲剧性的美。

4、填空题:作品《一个华沙幸存者》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三种表现形式的综合。使作品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5、听辨选择:下面哪首歌曲具有悲剧美音乐表现特征。送 别 小白菜 北风吹 黄河怨

6、听辨分析:听赏《卡门序曲》结束部分,简述其音乐特征及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音乐的悲剧美 》评价试卷(答卷)

1、选择题:歌曲《松花江上》的词曲作者是 张寒晖

聂 耳 冼星海 张寒晖 贺渌汀

2、选择题: 创立十二音体系的作曲家是 勋伯格

肖 邦 勋伯格 格什温 布里顿

3、填空题:悲剧美的音乐音乐往往是通过 沉缓、滞重的节奏;婉转低回或刚烈悲愤的旋律,爆发式的力度变换及音乐色彩的变化来表现难以名状的悲剧性的美。

4、填空题:作品《一个华沙幸存者》采用了 朗 诵__、乐 队、合 唱 三种表现形式的综合。使作品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5、听辨题:下面哪首歌曲具有悲剧美音乐表现特征 小白菜、黄河怨 送 别 小白菜 北风吹 黄河怨

6、听辨分析:听赏《卡门序曲》结束部分,简述其音乐特征及其作用。色彩暗淡、力度增强、不协和音响、气氛紧张、悲剧性色彩突显。暗示作用。

注:该曲为法国作曲家比才于1874年创作的歌剧《卡门》中的前奏曲,是该歌剧中最著名的器乐段落,序曲采用回旋曲式,音乐生气勃勃、充满活力,表现了斗牛士英武潇洒的形象和斗牛场内兴奋活跃的气氛。而结束部分出现卡门的音乐动机,却带有不祥的气氛,在弦乐有力的震音背景下,以大提琴为主的乐器奏出悲剧性主题暗示主人公悲剧性命运的结局。最后在强烈的不和协音响中结束。

六、教学评价设计(修改稿)

《音乐的悲剧美》评价试卷

一、听力选择题

( ) 听ABCD四个录音片断,哪个片段具有悲剧美音乐表现特征?(可多选)

二、听辨问答题 听赏《卡门序曲》片段,从音色、力度等音乐要素方面简述其音乐特征及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A.片段一

B.片段二

C.片段三

D.片段四 ( )

1、歌曲《松花江上》的词曲作者是______________。

A.聂 耳 B.冼星海 C.张寒晖

D.贺渌汀

( )

2、创立十二音体系的作曲家是________________。

A.肖 邦 B.勋伯格 C.格什温 D.布里顿

四、填空题

1、悲剧美的音乐音乐往往是通_________节奏;___________旋律__________力度及音乐色彩的变化来表现难以名状的悲剧性的美。

2、作品《一个华沙幸存者》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种表现形式的综合。使作品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音乐的悲剧美 》评价试卷(参考答案)

一、听力选择题 (录音播放A.送 别;B.小白菜;C.北风吹;D.黄河怨)答案BD

二、听辨问答题

色彩暗淡、力度增强、不协和音响、气氛紧张、悲剧性色彩突显。暗示作用。

注:该曲为法国作曲家比才于1874年创作的歌剧《卡门》中的前奏曲,是该歌剧中最著名的器乐段落,序曲采用回旋曲式,音乐生气勃勃、充满活力,表现了斗牛士英武潇洒的形象和斗牛场内兴奋活跃的气氛。而结束部分出现卡门的音乐动机,却带有不祥的气氛,在弦乐有力的震音背景下,以大提琴为主的乐器奏出悲剧性主题暗示主人公悲剧性命运的结局。最后在强烈的不和协音响中结束。

三、选择题

1、C

2、B

四、填空题

1、悲剧美的音乐音乐往往是通过 沉缓、滞重的节奏;婉转低回或刚烈悲愤的旋律,爆发式的力度变换及音乐色彩的变化来表现难以名状的悲剧性的美。

2、填空题:作品《一个华沙幸存者》采用了 朗 诵__、乐 队、合 唱三种表现形式

的综合。使作品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第18篇:教学设计及评价

资料三: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及评价

一、有效地理教学方法的评价标准

1、教学方法选择适当,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运用灵活,各种方法配合得当。

2、教学活动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思想教育三方面结合自然,并运用启发式完成以上教学目的。

3、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成有机结合,体现正确的教学思想。

4、课堂教学符合地理教学原则,体现地理学科特点。

5、教学效率高,效果明显。

6、有效的地理教学方法是反映教师功底、检验教师教学能力和特长的方法。

二、设计地理教学方法的一般步骤

1、钻研教材是设计教法的基础。

——钻研地理课程标准

——钻研教材的科学内容和内部联系

——钻研教材中的“双基”构成及重点、难点和关键 ——钻研教材的层次结构

——认真钻研插图、插画、表格、注释、作业

2、分析学生是设计教法的依据。

3、安排教法的实施细则。

4、确定总体的教学方法结构。

三、钻研地理教材的步骤及范围

1、熟悉教材:通读教材,深入掌握章节教材的知识内容,熟知教材体系与组成结构,理解有关地理概念及原理,理清知识系统与层次,确定教材的重点、难点,对教材中的文字、图象、作业等都认真体会,这是钻研教材的第一步,作到一个“懂”字。

2、分析教材:

① 分析概念,掌握其内涵、外延与应用。

② 分析重点、难点,掌握教材的深度广度及层次。 ③ 分析内部结构,掌握知识系统。

④ 分析知识联系,认识局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⑤ 分析知识的性质,确定教学目的。

3、组织教材:

组织教材要按照学科知识体系、章节教材内容、学生认识规律等理清教材层次,编好纲目,作到重点突出,把握关键,使教材条理化、系统化。其原则是:依主次决定取舍,依难易定祥略;补充不喧宾夺主,删减不遗漏重点,丰富充实不致臃肿繁杂,简化合并不致干巴空洞;调整顺序要适当,其中叙述或分撒说明处理要慎重,集中不孤立,分散不割裂;对前后顺序安排也要多思考,既不机械重复又不致逻辑混乱,作到一个“活”字。

四、教案的内容

1、教材的章节课题:公开课或研究课的教案还应该注明教科书全名、出版年月、章节页次,授课班级。

2、教学目的:包括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思想教育三方面的具体目的。

1 资料三: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4、课的类型:即本节课的基本教学任务,如综合课、学习新教材课、练习课、复习课等。

5、教学方法:本节课在组织方法和认识方法方拟采用的具体方法。

6、地理教具:本节课使用的教具名称,如教学挂图、模型、仪器、电化教学手段等。

7、教学过程:为教案的核心部分,包括本节课师生活动方案和知识内容,一般从引入新课开始,以教学环节为单元,每部分包括讲授提纲,教法运用,承转小节,师生主要活动,最后到巩固新教材环节。

8、作业及要求:所布置作业的主要内容或所在的课本页次及思考练习题号。

9、课后分析:即教案实施后的简单小结。

五、地理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

1、组织教学

2、检查与复习

3、引入新课

4、学习新教材

5、巩固新教材

6、布置作业。

六、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1、认真备课

2、教学语言要准确

3、充分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

4、讲授的内容宜具体形象,联系旧知

5、讲授过程中要结合板书与直观教具

观摩课的评议

(一)听课记录的整理

说明是否达到教学目的 指出教者的主要优缺点 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二)教者的自我分析

简述备课思路及教学设计 说明执行教案的实际过程 检查教学效果

(三)评议人员发言的基本要求

相互交换意见,提高评议质量 要有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

与人为善,不强加于人,发言要有根据 要熟悉地理教材,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

第19篇:教学设计与评价

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价

课堂教学是实践课程目标的主阵地,教学设计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保证。教学设计由分析、设计和评价三部分构成,教学设计的开展一般要经过以下过程。

一、需求分析

任何教学都应该起于需求分析,包括学习者分析、教学资源分析和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分析包括学习者学习动机分析、学习风格分析、多元智能分析和语言基础分析。动机、学习风格和多元智能分析一般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最好在教学之始开展,以便为整个学期的教学设计提供必要的学习者信息。语言基础分析一般可以采用测试的方式进行,鉴于教学设计的特殊要求,应该避免目前比较流行的分级测试,采用主观性任务,以便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的基础进行诊断。

教学资源分析在教学设计中同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资源分物化资源和非物化资源,物化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课件、挂图、视频、音频等各种服务于课堂教学的物质化资料,非物化资源主要指教师的理论储备、教学技术和研究能力。

教学目标分析指把《课程标准》中有关听、说、读、写、译,有关语法、词汇、情感态度、文化策略知识,有关唱、做、画等方面的要求具体化为单元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必须采用可以观察的行为动词表述,而不是笼统的“理解”、“掌握”。另外,教学目标分析还包括目标层次的分析。根据布卢姆的教育分类学,人的认知表现为知识、理解(领会)、应用(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就每一单元的教学目标而言,不管是阅读还是听说,不管是文化还是策略,都应该体现认知的不同层次。

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包含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技术设计以及评价测试设计五部分。 A.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策略设计指教学设计中教学模式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如阅读教学设计中,是采用任务型阅读教学模式、情景阅读教学模式、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项目阅读教学模式还是其他,是采用显性的教学方法、演绎的教学方法还是隐性的、归纳的教学方法等都属于教学策略设计的范畴。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资源需要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小学与中学不同,中学与大学也不同;分析型学习者与综合型学习者,体验型学习者与视觉学习者对教学模式的要求也不同。小学阶段可以多采用体验型的教学方式,而高中和大学比较适合分析型学习方式;小学阶段可以多设计游戏活动,而中学阶段和大学阶段设计游戏就应该特别谨慎。 B.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是一个经常被人们所忽略的问题。其实,一堂课如何导入,如何呈现任务和知识,如何训练知识和技能,如何应用和评价所学,是教学设计必须考虑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学习活动错置的现象。第一,活动难度错置,认知要求高的活动反而被安置在认知要求低的活动之前;第二,活动目标错置。比如,阅读和听力之前的词汇教学其主要目的是服务于后面的阅读和听力,为阅读和听力等在语言方面做准备,那么如果是听力前的教学,词汇应以语音和语意之间的联结为主;如果是阅读前的教学,那么词汇就应该是文本和语意的联结为主。但是,我们却经常看到很多教师在阅读前和听力前讲解单词用法,训练单词,有时还设计了词汇应用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学生认知发展的每个阶段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架。这就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同时了解在学生的现有水平上,提供什么样的支架才能帮助学生发展,在教师和学生的帮助下学生可以发展到什么水平等。 C.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是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一堂课由若干教学活动组成,设计教学活动时必须注意活动的层次性、系统性、适应性和衔接性。

所谓活动的层次性,第一指课堂教学的活动应该是逐步递进,逐步升级的趋势,活动由信息辨认、语音辨认、文化和策略的识别,到信息、知识、策略的理解、应用、分析和综合,由功能、技能的训练到功能和策略的运用和评价。所谓活动的系统性指所有活动必须指向同一最终目标,为同一个目标服务。所谓活动的适应性指活动必须适应学生的认知风格和学生的语言基础,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活动的衔接性是活动系统性的保证。活动的衔接性指前面的活动是后面活动的准备或前序列,后面的活动是前面活动的继续,建立在前面活动目标之上。 D.教学技术设计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开始走进英语的课堂教学。演示文稿在给教师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给外语教学带来不良影响。所以,教学设计中媒体的使用必须考虑到媒体与教学材料,与教学目标,与学生的接受程度之间的关系,而不能盲目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E.评价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中的评价既有形成性评价,又有总结性评价。课堂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多为诊断性评价,一是诊断任务的达成与否,二是诊断学生是否按照预期的方式在开展活动,三是分析造成学习困难和设计难以有效实施的因素。课堂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可以通过观察、师生对话、问卷等方式。教学设计中形成性评价要求教师必须分析每个活动可能出现的变化,然后根据可能性变化设计各种备用活动,即每个阶段教师都必须设计预案。

三、教学设计实施

教学设计是否合理需要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实施进行评价。教学设计不能付诸实施,其评价也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实施是对教学设计科学性的具体检验,更是教学设计目标达成的唯一渠道。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收集各种相关数据,以便对教学设计进行评价。

四、教学设计评价

教学设计评价指对教学设计科学性的评价。教学设计评价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收集有关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信息,又要收集关于教学设计本身的信息。信息收集可以采用课堂观察的方式,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请同事或者相关专家听课;信息收集还可以采用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最好采用现场调查的方式。比如,可以通过与学生的座谈了解学生的看法,可以通过专家与授课教师的座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课堂结束时的问卷调查收集有关教学设计的各种信息。

五、完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本来就是一个过程性研究,需要一个迭代的研究循环,教学设计也因此不能是通过一次教学实践就完结的活动。每个学校可以构建一个研究共同体,采用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或者是行动研究方法,通过不断地设计、实践、完善设计,开发适合自己学校学生特点的教学设计。

协和双语尚音国际部

2013-12-3

第20篇:高中教学设计评价

篇1:高中教案、板书设计评分标准

高中教案设计评分标准 1.教学目标(20):能依照课程标准与教材,结合学情制定多维度教学目标,目标内容表述清晰,用语精炼准确。 2.教学重难点(5):能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并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本课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学情分析(10):简明分析本班学情,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学生对本课时教学内容的了解程度等。

4.教与学(方法)设计(10):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教学方法并作简要说明,也可阐明教与学的设想和规划,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的关键设计和学法指导。教法、学法设计可选一项或两项。 5.教学过程(50):教学过程容量适中、结构合理,教学活动设计能突出学生主体,体现师生互动、讲练结合、具有一定的教学风格和特色,符合课改理念,体现高效课堂精神。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拓展和落实,有教具、学具、多媒体等应用设计,有简要板书设计,有精炼的作业设计,有教学反思。 6.书写规范(5):格式整体、美观、布局合理、内容完整。

高中板书设计评分标准

1.板书设计目的明确、条理清楚,能突出学科特点,充分体现教学重点、知识网点和活动主线(50)。

2.板书设计布局合理、内容恰当、有层次感(20)。

3.板书设计无知识性失误、书写规范、美观,无错别字,标点正确,间距适中(10)。4.板书设计新颖、独特、巧妙、美观,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能很好地帮助和引导学生领会教材内容,掌握所学知识。板书设计能结合教材特点,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形象性和艺术性(20)。 篇2:优秀教案评分表

优秀教案评分表(草案)

篇3:通用技术:《设计的评价》教学设计

《设计的评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设计过程评价的特点,知道设计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要进行设计过程的评价,培养质量管理意识。

了解对设计过程和最终产品进行评价的目的与必要性,知道评价的基本方法,进一步体会设计的一般原则。

了解交流的目的与方式

过程与方法:

经历评价的过程,体验评价的方法

体验交流的过程,了解交流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交流者应有的品质,培养团队精神与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根据设计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的要求进行评价

根据设计要求对设计过程和最终产品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写设计总结报告。 教学难点:用恰当的方式与他人交流设计想法和成果。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1、作品外观造型评价(结果的评价)

投影展示各小组的作品。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进行了作品的外观造型设计与制作。在今天这节课中,我们将对这些作品进行

评价。请大家认真观察,上面哪一个作品最好?

请学生回答,并阐述理由。

(简单的非正式评价,只为引出评价的标准和选出候选作品,减少后面的打分工作量)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设计的评价。在刚才的评价中,我们同学从几个不同的角度进行了

阐述。而这些角度就是我们评价的标准。请大家思考一下,对这些作品的评价的标准主要有哪些?

让学生提出评价的标准,给出评价的程度等级,再进行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结果量化,利用excel“图表功能”生成雷达图。让学生选择出最优秀的作品。

师;整体评价依据是坐标图的面积大小。是否面积越大,评价就越好? 学生讨论

(同一产品同一标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面积越大越好,但也应灵活地、动态地去把握各个评价的指标)

师:刚才我们大家进行了一次评价,大家知道什么是设计的评价吗?并结合刚才的评价解释定义。

设计的评价是指依靠一定原则,采取一定方法和手段,对设计所涉及的过程及结果进行事实判断和价值认

定的活动。[板书定义] 师:我们选择的评价标准可以都是以什么为依据的?

两个基本的依据:一是参照考设计的一般原则,另一个是依据事先制定的设计要求。[板书] 评价必须制定相应的标准。评价标准的制定应当客观、明确,体现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师: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刚才都采用哪些方式进行交流?

生:口头语言,文本,图表,模型(原型),计算机演示„„[板书] 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回答,简要说明相

应方式的特点(以后还会学到)。

师:我们刚才的评价活动是对过程还是结果的评价?

生:应该是对结果的评价。

师:很好。我们的评价按照评价的对象可分为对设计过程的评价和对设计成果的评价。其实大家在刚才的

评价过程中,已经采用了另外的两类的评价,那就是他评和自评,这是按照评价者的不同来划分。

[板书评价的分类] 请各组发表意见,对本次的评价结果是否认同?若有异议,请陈述意见。

(这一过程,既是自评,也可以说明:评价应建立在事实判断的基础上。)

师;根据定义,我们进行这样评价的评价,目的是什么?

生:事实判断和价值认定。(分出作品的优劣等级)

2、提线动力系统设计制作

师:评价完我们自己的作品,我们一起看别人设计的小鼠作品。

首先播放一段提线小鼠的操作动画或者买一个做实际演示,原来可以制作出可以动的小鼠。然后提出任务:制作小鼠的动力系统。

展示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进行适当的分析,然后请学生设计方案并制作。

每组领取器材袋等,开始设计并制作动力系统。期间教师要留意和观察课堂,并给一些相应的指导,并要

求填写简要的方案与过程。(只要分工合理,15分钟大部分能完成。器材袋中可准备制作示意图)

3、测试动力系统,发现和分析动力系统中的问题(对过程的评价)

请几个代表组操作演示作品,然后请学生评价,优点和存在问题

学生活动:例举缺点。教师选择几个缺点分析

(主要选择三类问题:活动不灵活的,能活动但是在打转的,操作不方便的。)

请学生分析:活动不灵活的,能活动但是打转的,操作不方便的,分别可能是哪些原因。

活动不灵活的:任务不明确,资源运用不合理

能活动但是打转的:两边轮子直径不一样,橡皮筋松紧度不一样

操作不方便:自重不够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其实我们作品的缺点,很多时候都是由于设计的过程不完善造成的。所以对过程的评价也很重要。

各小组讨论确定针对过程的评价标准,并请每组反思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记录。

可以请几个代表组阐述原来的设计过程及相应的反思。教师总结,强调过程评价的重要性。

4、设计的评价与设计的交流

师:我们通过刚才的交流,应该明白了自己作品的优点和缺点,更知道了为什么会有这些缺点,我们接下

来应该怎么做?

生;改进„„

师:很好,这才是我们对作品评价的真正目的。不仅是为了甑别,更是为了相互交流信息,征求意见,

共同研讨,进而完善设计方案。[板书] 所以,我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应当学会提炼一些关键的技术信息。——对他人所提出的理念、信息、意见要作客观的、有意义的、实事求是的分析,能敏感地抓住他人意见、建议中的创新点或对自己设计活动富有启发意义的部分,用以改进自己的设计,从而使交流的过程成为改进自己设计、开阔自己视野的过程。

教学设计成果评价
《教学设计成果评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