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实验杠杆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5-15 08:35:10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学习体会

县实验教学研究室组织全县小学科学骨干教师进行实验教学培训。我有幸听了六位专家老师的课,真的让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现谈谈自己听课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专家教师讲课的特点:

1.武际金校长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新理念

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特别是教具的准备相当好,充分体现了教师的责任心是强的。

2.刘老师教学过程精致 :

从各位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都是经过了精心准备。从导入新课、新授、到课外拓展,每一个步骤,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每位教师能根据自己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知识深难度的把握上处理得很好,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较好的获取知识,掌握教法,基本上做到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3.赵教师的实验教学基本素质高

赵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所表现的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素质是很高的。在教学观念上能利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方法灵活、面向全体。在基础知识的处理上,做到了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指导学生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知识规律。在基本功、技能方面,展示了教师的综合能力、应变能力强,处理突发问题适当合理,从而达到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提高的目的。

二、通过听课使我对科学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1、利用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挥教具得最大作用,精心组织教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科学,指导学生把学习到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使学生亲近自然,感到学习科学的快乐,提高自身的科学价值观。

2、注重教法、多激励少批评,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要注意教法的灵活运用,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有效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少批评。调动学生积极合作、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情感,面向全体,是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

2015年3月26日

推荐第2篇:杠杆的科学实验指导方案

1、

实验目的: 《杠杆的科学》实验指导方案

1、认识什么东西叫作杠杆(即杠杆的特点)

2、认识杠杆的巧妙作用及它是如何产生作用的。

3、能利用杠杆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难题。

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标尺

实验过程:

一、探究:杠杆的基本结构

1、出示杠杆尺,认识杠杆尺的结构。

2、学生自己体验杠杆尺的组成及变化。

二、杠杆能省力吗?

1、杠杆尺是研究杠杆的好材料。

(我们把挂在杠杆尺左边的钩码看作重物,当杠杆尺平衡时,挂在杠杆右边

的钩码的重量就是提起重物所用的力。)

2、如何使用杠杆尺。

(将杠杆尺调平: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当在杠

杆尺右边的第

1、第

2、第

3、第4孔上也挂上两个钩码时,杠杆尺会处于什么

状态?)

3、实验:

(1)分别改变挂在杠杆尺左边和右边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有

什么改变?

(2)把那些有较少的钩码能够使较多的钩码翘起来的情况都找出来,看看

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从中我们能发现什么规律?

5、分组分析统计数据。

推荐第3篇:科学实验心得体会

科学实验心得体会

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科学知识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思考得来的。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在教授学生科学知识过程中,如能正确的演示或指导学生实验,对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可以起着很大的积极作用,同时还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以及培养学生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所以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而且相当重要的环节。本人就几年来的教学实验经验积累,提几点建议和看法,以供大家作参考。我认为一堂完整的科学实验课,应做好如下几个环节: 一:看

所谓“看”即“观察和了解”是所有实验的第一环节,包括对实验器材的选取,器材的使用规则,器材的使用范围,以及器材的精确度等,要有一个详尽的了解。例如:测量教室的长度,我们是选用米尺还是选用皮尺呢?因为测量工具的米尺和皮尺,最显具的特点是它们测量范围――量称不同。如果用米尺就必须采用重复测量的方法,即使方法和操作都 正确,但仍加大了实验的误差,而皮尺可以一次性测量,有效地减小了误差。使用前,我们还用“看”它零刻度的位置,零刻度是否磨损,以及它的分度值。这些因素直接关系到我们是否操作恰当,读数是否准确的问题。在体温计的使用上,体温计作为一种特殊的温度计,它 有着与其他温度计显具的不同点,(1)量程不同:其它温度计量称一般是从-100℃致100℃甚至更大。而体温计的量称只是从35℃到42℃。(2)构造不同:体温计有一纤细的缩口而其它温度计没有,构造不同导致使用上的不同,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被测物,而其它温度计不允许。更应值得注意的是:每次使用体温计之前,要“看”水银柱是否退回玻璃泡,如果没有,需甩几下,否则使用时可能导致数据的不真实:如:已知甲、乙两人的体温分别为38℃和37.5℃,测量完甲的体温以后,医生忘了甩几下,又直接去测量乙的体温,这时体温计上显示的数据将不会是37.5℃而是38℃ 二:调

即“调整或调节”,它是进行实验的一个准备阶段,调整或调节的正确与否对实验的成功有决定性的作用。对部分需要“调”的实验仪器,应注重怎样正确的“调”。最好当学生的面示范一次或几次。例如:托盘天平的调平衡,首要条件是要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才能调平,在调平的过程中,双眼应指针,轻轻旋动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间,(如不能达到目的,则需移动,并记下游码的位置)。在此过程中,不能用力太猛,否则易于损坏刀刃,减少托盘天平的灵敏度,加大实验的误差,而且每一次进上步的调节,都应在天平静止以后才能进行。

三、做

做,即做实验,它是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参与实践的具体过程。每一种仪器,都有它的使用规则和要求,我们应严格地按照它的规则要求进行操作。特别是在做一些带危险性的或损坏性的实验时,应先通过教师的检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坏和意外。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就应特别注意酒精灯的正确使用。酒精灯作为一种加热工作,它的构造限定了它的使用方法,不允许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使用完以后,不能用嘴去吹灭酒精灯,而 应用灯帽盖灭,操作过程如果不当或不慎,使洒出的酒精燃烧,不可用水浇(因为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燃烧着的酒精易漂浮在水面上,随水流动,容易发生火灾,而用湿抺布盖灭(隔绝空气的办法)等。

四、记

即在实验中,正确的读取和记录数据,它包括:读取的姿势(例:刻度尺数值的读取时,眼睛应水平垂直或竖直垂直刻度);读取的方法(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和准确的记录(数字与单位要准确)。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错误的读取姿势或方法,加深学生对错误和差的了解,加强学生对动手操作的掌握。同时,也应注重实验的事实,而不能任意加大或减小实验数据,有意迎合实验的真实结果,应着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五、析

对于记录的数据由于操作者不同,实验器材的不同,操作方法的不同等因素,可能导致同一实验结果的不同。我们应及时加以总结和分析。帮助学生分析哪些是错误导致的结果,哪些是误差造成的原因,与学生共同探求对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的改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思维。例:做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的实验过程中,实验的结果与理论的数值存在偏大的现象,我们应帮助学生指出,这并不是错误实验的原因,而是由于摩擦力存在的导致的结果,为了使实验结果更趋于理想,我们应想办法,减少摩擦(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加以归纳和总结)。

六、理

实验器材的适当选取,实验过程的正确操作,实验数据的准确读取,记录和分析,并不意味着实验的完整结束。实验后器材的归类、整理是各类实验的扫尾工作,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工作,它培养学生爱护仪器,培养学生有始有终的科学态度的重要内容。

总而 言之,要上好一堂生动的,成功的科学实验课“看、调、做、记、析、理”这六个环节缺一可,只有掌握这六个环节,才能使自己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做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也才能使学生所做实验及相关知识牢固熟练掌握。既能使老师轻松教学,又能使学生愉快接受,从而使科学实验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年级科学教师

方年柱

2015年元月

推荐第4篇:科学实验心得体会

科学实验心得体会

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科学知识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思考得来的。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在教授学生科学知识过程中,如能正确的演示或指导学生实验,对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可以起着很大的积极作用,同时还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以及培养学生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所以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而且相当重要的环节。

本人就几年来的教学实验经验积累,提几点建议和看法,以供大家作参考。我认为一堂完整的科学实验课,应做好如下几个环节:

一:看

所谓“看”即“观察和了解”是所有实验的第一环节,包括对实验器材的选取,器材的使用规则,器材的使用范围,以及器材的精确度等,要有一个详尽的了解。例如:测量教室的长度,我们是选用米尺还是选用皮尺呢?因为测量工具的米尺和皮尺,最显具的特点是它们测量范围――量称不同。如果用米尺就必须采用重复测量的方法,即使方法和操作都 正确,但仍加大了实验的误差,而皮尺可以一次性测量,有效地减小了误差。使用前,我们还用“看”它零刻度的位置,零刻度是否磨损,以及它的分度值。这些因素直接关系到我们是否操作恰当,读数是否准确的问题。

在体温计的使用上,体温计作为一种特殊的温度计,它 有着与其他温度计显具的不同点,(1)量程不同:其它温度计量称一般是从-100℃致100℃甚至更大。而体温计的量称只是从35℃到42℃。(2)构造不同:体温计有一纤细的缩口而其它温度计没有,构造不同导致使用上的不同,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被测物,而其它温度计不允许。更应值得注意的是:每次使用体温计之前,要“看”水银柱是否退回玻璃泡,如果没有,需甩几下,否则使用时可能导致数据的不真实:如:已知甲、乙两人的体温分别为38℃和37.5℃,测量完甲的体温以后,医生忘了甩几下,又直接去测量乙的体温,这时体温计上显示的数据将不会是37.5℃而是38℃

二:调

即“调整或调节”,它是进行实验的一个准备阶段,调整或调节的正确与否对实验的成功有决定性的作用。对部分需要“调”的实验仪器,应注重怎样正确的“调”。最好当学生的面示范一次或几次。例如:托盘天平的调平衡,首要条件是要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才能调平,在调平的过程中,双眼应指针,轻轻旋动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间,(如不能达到目的,则需移动,并记下游码的位置)。在此过程中,不能用力太猛,否则易于损坏刀刃,减少托盘天平的灵敏度,加大实验的误差,而且每一次进上步的调节,都应在天平静止以后才能进行。

在电流表或电压表的机械调零上,由于电流表或电压表长期的使用、运输等因素,使指针不能准确地指回零刻度处,一般我们都采取机械调零的办法:先找到刻度盘中下部找到调零的螺丝,用平字起,慢慢旋动,使指针指回零刻度处,操作的过程中,眼睛应始终盯住刻度盘,旋动的手腕要用力均匀。

三、做

做,即做实验,它是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参与实践的具体过程。每一种仪器,都有它的使用规则和要求,我们应严格地按照它的规则要求进行操作。特别是在做一些带危险性的或损坏性的实验时,应先通过教师的检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坏和意外。在用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的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电流表应与被测部分串联,要保证电流必须从电流表的正极流入负极流出,被测电流不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点触或试触的方法),不能将电流表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接在电源的两端。当然,我们可以事先将电路图画好,然后按电路图连接达到操作时降低难度的目的。这个过程中必须得到教师的检查同意以后,方才可闭合开关进行实验。否则一旦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或电路中发生了短路现象,很容易烧坏电流表。

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就应特别注意酒精灯的正确使用。酒精灯作为一种加热工作,它的构造限定了它的使用方法,不允许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使用完以后,不能用嘴去吹灭酒精灯,而 应用灯帽盖灭,操作过程如果不当或不慎,使洒出的酒精燃烧,不可用水浇(因为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燃烧着的酒精易漂浮在水面上,随水流动,容易发生火灾,而用湿抺布盖灭(隔绝空气的办法)等。

四、记

即在实验中,正确的读取和记录数据,它包括:读取的姿势(例:刻度尺数值的读取时,眼睛应水平垂直或竖直垂直刻度);读取的方法(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和准确的记录(数字与单位要准确)。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错误的读取姿势或方法,加深学生对错误和差的了解,加强学生对动手操作的掌握。同时,也应注重实验的事实,而不能任意加大或减小实验数据,有意迎合实验的真实结果,应着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五、析

对于记录的数据由于操作者不同,实验器材的不同,操作方法的不同等因素,可能导致同一实验结果的不同。我们应及时加以总结和分析。帮助学生分析哪些是错误导致的结果,哪些是误差造成的原因,与学生共同探求对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的改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思维。例:做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的实验过程中,实验的结果与理论的数值存在偏大的现象,我们应帮助学生指出,这并不是错误实验的原因,而是由于摩擦力存在的导致的结果,为了使实验结果更趋于理想,我们应想办法,减少摩擦(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加以归纳和总结)。

六、理

实验器材的适当选取,实验过程的正确操作,实验数据的准确读取,记录和分析,并不意味着实验的完整结束。实验后器材的归类、整理是各类实验的扫尾工作,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工作,它培养学生爱护仪器,培养学生有始有终的科学态度的重要内容。

总而 言之,要上好一堂生动的,成功的科学实验课“看、调、做、记、析、理”这六个环节缺一可,只有掌握这六个环节,才能使自己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做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也才能使学生所做实验及相关知识牢固熟练掌握。既能使老师轻松教学,又能使学生愉快接受,从而使科学实验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优秀文章 提高小学生科学实验动手操作能力的几点做法

小学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探究为核心的学科,为提高学生科学实验动手操作能力,自己大胆进行实践探索,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设疑激趣,营造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良好氛围

小学中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动机大都取决于对学习内容是否有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科学知识本身的特点,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设置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境,从学生最喜欢的猜谜语活动切入问题,自然地引发学生从最熟悉的生活经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猜想。

如:《空气在哪里》一课我以谜语导入,猜谜语是学生们喜欢的一项活动,学生的兴趣都被谜语调动了起来,都争先恐后的急着说出自己的答案──空气,我接着问空气在哪里?导入本节课的研究主题。此环节不但激发了学生进行探究的兴趣,使课堂研究直奔主题,而且为下一环节的动手探究提供了时间的保障。《空气在哪里》一课中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知识点,比较抽象,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我设计了魔术表演来突破这个难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我首先表演了空气占据空间的小魔术,《把纸放进水里不会湿》:杯底塞一张纸,杯子倒扣在水里,让学生猜纸湿了没?学生猜(湿了或没湿),吊足了学生的胃口,然后揭秘。纸没有湿,为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动手实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通过实验、汇报交流,很快就找到了纸不湿的原因,总结出:纸和水之间隔着空气,空气占据空间,所以纸没有湿。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中学习。这样把认识空气的教学融入到良好的动手操作氛围之中,从而在这过程中不断暴露科学问题,又不断的解决科学问题。课堂也因此焕发了生命力。

三年级学生经过半年的科学课的操作实践,对科学课有了深厚的兴趣,他们愿意玩,愿意动手。以谜语、小魔术等有趣的游戏贯穿整堂课,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了提高他们实验动手操作能力的良好氛围,提高了小学生实验动手操作能力。

二、明确目标,把好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准确方向

三年级的学生知道有空气这么一种物质,但对空气的认识却是非常肤浅的,尤其对空气在我们周围到处都存在的现实缺乏认识,缺少生动具体的实际认识。空气在哪里?你知道吗?有的同学说在大自然里,有的同学说在操场上,有的同学说无处不在等等。既然这么多地方有空气你能找到一些空气让同学们看一看,摸一摸或者让同学们感受一下吗?在实验前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猜测空气在哪里,接着老师抛出找空气的任务,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找空气。

小学科学课涉及了很多的小实验活动,这些活动跟游戏很相似。作为教师,应该把游戏与实验区分开。“玩”是为了愉悦,发现与学习的欲望不强烈;“科学实验”是为了解决问题或找到答案,发现与学习是目的。因此,实验前明确目标,把好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准备方向,是提高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基础。

三、丰富素材,拓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广阔空间

这节课我每组准备了1号和2号两个材料袋,1号袋里装的是塑料袋、注射器、饮料瓶、杯子等各组的材料不一样,利用这些材料寻找身边的空气。2号材料袋里装的是粉笔和砖头,用来寻找物体空隙里的空气。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猜测、制定研究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验证砖头、粉笔等物体的空隙中也有空气。学生分别用不同的材料找到自己身边的空气进行展示交流,达到了资源共享。然后通过粉笔、砖头找到物体孔隙里的空气,空气这种气体在学生的脑海中由模糊逐渐变得清晰,为下一步研究空气的性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材料的多样性和结构性的呈现在此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为拓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丰富的、结构性的实验材料是提高小学生科学实验动手操作能力的关键。

四、小组合作,构建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互动平台 以小组合作为主,是目前科学课共认的一种学习方式,并且开展得轰轰烈烈。大部分小组活动表面看来热闹非凡,实际上却浅显没有深度。为了避免小组活动流于形式,我采取了以下策略:

(一)科学搭配,明确分工

课前根据学生特长、学习水平等分组,每组设小组长、监督员、材料员、汇报员,由学生自愿组合,并做适当调整。根据学生的特长进行分工,利用动手能力强的同学担任操作员,负责领取实验器材,熟悉操作过程的每一步,在组长和组员的合作下认真完成每一步的操作。由纪律性强的同学担任监督员,配合组长在探究前检查实验材料是否齐全,监督每一个步骤是否合理。每个小组分工合理,相互合作,提高了实验效率。如在第一个“找空气”实验中的小组活动,材料员拿出材料袋让组员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每人选一种材料找空气,汇报员组织学生逐个交流自己是怎样找到空气的,小组长负责安排交换材料,让学生体验用不同的方法找到空气。每当我走到一个小组时,学生都会向我展示他们找到的空气,脸上洋溢着成功的表情,我借机问怎么找到的?还有什么方法?让学生用更多方法找到身边的空气,真正做到人人参与实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二)生生参与,人人动手

虽说小学生喜欢做科学实验,但是实际现象是有些学生还是不愿意动手做的,经我了解他们不愿动手做实验的原因有三种,一种是就是不想动手做;一种是不敢做,担心做失败,被别的同学笑话;一种是没有机会做,每次实验都被动手能力强的同学抢去做了,自己没有做的机会,久而久之就再也没有机会做实验了。这样下去,不动手参与做实验的这部分同学动手操做能力逐渐被弱化。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我首先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实验时间,如在第三个实验研究“空气占据空间”时,我让每生都轮流做一做,将杯子竖直的插入水,探究杯底的纸为什么没有湿?每个孩子都带着疑问、带着好奇去动手操作,在动手操作中找到答案,他们兴奋的告诉我:老师我知道了纸不湿的原因,老师因为杯子里有空气,老师因为空气挡住了水„„他们争着将自己的发现与老师、同学分享,实验失败的同学在师生互动的交流中也找到了失败的原因,学生们个个都象科学家,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由于提供了充足的实验时间,同一个实验要求每一个人都来做一次,确保了人人动手做实验,提高了每一个学生的动手做操作的能力。

(三)合作交流,获得新知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常常依靠动手操作来认识和理解世界,而他们所能认识和理解的也往往局限于他们自己可以动手操作的具体事物。动手操作永远比空洞地听取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会有所发现、有所体验,并促使其进行深入的思考。第二个研究“空气性质”的实验,对学生来说比较空,因为空气是看不见又摸不着的,学生对空气的性质不容易理解。为了让学生对空气的性质有具体的、感性的认识,我在第一个“找空气”的活动中让学生进行了多个有的有趣的探究实验,学生通过做这些实验,从具体的实验中亲身感知到空气的存在。在体会到我们周围到处都是空气后,学生对空气的认识有了一个质的飞越,接下来利用感觉器官认识了空气的性质就不再抽象。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探讨空气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性质,有的学生说:空气没有颜色。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而我却看不见它,所以说空气没有颜色;有的说:空气没有气味,因为我们身边到处都有空气,我用鼻子闻不到什么气味。有的说:空气是透明的,因为我们老师之间隔着空气,我却能看清晰的看到老师,所以说空气是透明的;还有的同学表达的更有趣:老师空气没有味道,我用嘴巴尝了尝什么味道也没有„„多么生动的语言,这可是在通过多个动手探究活动后才达到效果。学生们通过动手探究,获取新知,知道了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

由于科学课上小组成员科学搭配、明确分工,提供了充足的实验时间,保证生生参与,人人动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获取新知。课堂中学生各施所能,每个组都能团结互动,顺利地完成实验任务,小组合作构建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互动平台,提高了课堂效率。

《空气在哪里》一课充分利用课堂,使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学生大胆猜想──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得出结论,学生的探究意识得到了培养,从三个小实验中更体现了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实验目的明确,小组成员互相合作,用各自想到的方法去找身边的空气,证明空气的存在。我利用多样化的材料,结构性的呈现,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通过动手、交流等方法,找到了空气这种看不见摸不着抽象的气体,证明了空气的存在。在上面的基础上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通过眼、耳、鼻、舌、手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研究出了空气性质。在小魔术的兴趣带动下,学生带着好奇心自己动手操作为小魔术解密,解释纸不湿是因为空气占据空间。整实验过程由简单到复杂,教师对学生由扶到放,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提高了学生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最后环节联系实际,拓展延伸,将课堂延伸到课外。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科学之路是永无止境的,将科学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为学生动手操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小学科学实验课总结

通过对《科学》新课标的学习,我们认识到《科学》课中有许多方面内容需要一线的科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研究。例如对新教材教法的创新使用、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提高、对过程性评价体系的建立健全等等。虽然要做到面面俱到比较困难,但我们仍要尽量在更多的方面开展研究,广泛的积累经验。

一、

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

各年级每班每周只有三节《科学》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既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又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没有高效优化的课堂教学设计是根本办不到的。因此从新学期开始我们就把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如何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四十分钟效率的研究上。首先,在备课方面,我们既深入钻研教材和教参,但又不拘泥于教材教参。大胆的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和教法,我们通常先依据各种目标设计出每节课的活动过程及实现目标多项方案方法,再通过同类班开展教学实验,从各种方案方法设计中选择最佳的情景设置、最佳的教学策略、方法、最佳的评价时机和语言等等,通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最终形成一套最优化的教案设计,并结合评价设计、学生反应和课后反思等内容制成独特的表格式教案。其次,为了及时的记录下每节课稍纵即逝的教学灵感及学生们的优秀表现,我们还特地准备了“科学教学日志”本,用来及时记录每节课的收获、反思。在上面记录着教学的实施过程、记录着班级的学习风貌、记录着学生的优秀表现,还记录着教师的发现、

中小学视频课程和学习资料大全

视频课程 学习资料 公开课 找老师 逛论坛感动和遗憾。可以说它同时具备了“教学反思记录”与“学生优秀表现记录”的双重作用,是教师改进教学设计、客观评价学生课堂表现的有利工具。

二、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为了更好的开展过程性评价,本学期我教研组选择了以档案袋作为记录评价学生学习过程的载体,为阶段性评价总结提供最客观的资料依据。每个学生档案袋上都记载着学生的基本信息,学生们把学习过程中的优秀作品、作业、奖状、喜报之类,只要学生认为是自己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材料随时存入档案袋中。通过不懈的努力,学生们的档案袋一天天丰富起来,这些丰富的内容见证了学生努力的过程,使学生更有成就感,并且增强了他们自信心。为了使学生能及时整理资料,方便学生们的随取随放,我们还给每个班设立了“科学档案箱”,专门用来盛放学生的档案袋。

3、针对课前学习准备总是不充分的情况,我们采取了各种预防措施:首先鼓励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便笺本,专门用来记录准备任务。其次,设立了“课前准备情况自评表”,该表也采用等级符号进行评价:圆圈代表准备很充分,三角形代表准备的一般,叉号表示没有准备。所有评价都由学生自评自添,目的是通过舆论监督的力量,加强学生自制自律意识,慢慢养成严谨认真的做事态度。

如何使科学课“更好玩”

------《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课例研讨

活动主题: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一、教学会诊查问题: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探究既是学生学习科学要达到的目标,也是他们学习的主要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使学生在相关的情景与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中,亲历过程,自主充分的开展活动,这决不同于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标准》中指出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充分的重视实验,运用实验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科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纵观以往的科学教学,我们发现,在平时的科学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课时的缩减及农村学校实验条件和实验器材短缺的限制而忽视了实验操作,特别是受当前考试压力的影响使一些教师只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为了应付考试,讲实验、画实验图、背实验现象的事情屡见不鲜。这样的结果必将导致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差,势必影响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二、梳理问题定主题:

我校在以往的科学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对学生进行双基训练而忽略了实验操作能力,学生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 科学课无创新性、枯燥乏味,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但学生体会不到探索科学的乐趣,而且造成课堂效率低, 知识掌握肤浅,印象不深,学生无法想象那些没有看到的实验会出现什么现象。鉴于这些现状,我们在低年级的科学课堂教学中就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让学生认识到科学课“更好玩”。并把这一问题定为我们科学课例研讨的主题------《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三、理论学习明方向

主题确定后,我们组全体教师认真集中学习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小学科学教学》、《现代教育教学研究》《小学科学教材》《河北教育》等相关资料,还进行很多网上学习,观看了《河北省小学科学获奖课例实录与点评》;网络上自主阅读博客,查找网页,如河北远程教育网、中国期刊网、基础教育资源网等。互相交流,在讨论交流学习活动中,大家得到一些启示:如何提高科学课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认识到:优化实验设计、关注实验过程指导、给予充足的实验探究时间和空间等是实现有效实验教学的重要因素。虽然实验课要体现“好玩”,但实验不是让学生玩玩而已,是经过“学生猜测——制定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的探究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

四、集体备课找方法

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探讨“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这一问题。我们以陈全勇老师在学区中心校获得特等奖的课例《食物的营养》为例组织科学教师进行了认真细致的集体备课,在备课中,我们进行了反复的修改,综合了大家的想法,把重点做了转移,达成共识。主要强调了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学生质疑猜测,制定实验方案,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最后得出结论。我们组决定由陈泉勇老师向大家展示这节课。

五、大家观课验实效

陈老师刚才进行了课堂实践。

六、个人反思说得失

我们观看了陈老师的课堂教学,下面先请陈老师就这节课做一下自我反思。

陈老师反思:

《食物的营养》教学反思

我们这节课是遵循《科学课程标准》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

以下我通过本节课设计的四个部分来说一说我们这节课的设计思路以及自己对怎样上好科学课的认识:

第一部分:

我们这节课通过讨论、观察、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人体所需的营养和它们对人体的作用。

这部分我认为主要是培养学生根据生活、学习中所掌握的知识,对具体的科学案例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从而提高自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参加讨论、分析的积极主动性达到了预设的效果。

第二部分:

用探究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究,初步尝试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和材料分析食物的主要成份,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这节课中设计的实验,主要是通过实验,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来观察、体验实验现象,得出验证的结论。科学实验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次实验学生就会有明显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做实验,争取每次实验后,学生的实验能力都有所提高。

第三部分:

是对学生进行营养卫生教育。在以“小知识”的形式介绍日三餐合理的饮食,增加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积累,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最后一部分:课后延伸,帮助自己父母设计合理的、营养的一日三餐,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

总之,科学课的教学应该以实验为主,遵守发现问题、分析实验解决问题,最后得出结论的教学模式。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争取在小学阶段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熟练运用实验器材,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实验,形成正确的实验习惯,为以后的科学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节课存在的不足:

1、教师对学生实验的驾驭能力还不强。学生没有完全按要求做实验,实验效果一般。

2、教师的科学语言还要更科学,尽量多用有效的科学语言表达科学知识。

3、要努力促成课堂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平等对话,力求营造宽松有效的课堂气氛。

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贯彻新课标的理念,以每一位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为宗旨,让他们自己去探索,通过实验获得知识,注重培养的创新能力和科学意识,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精神,让每位学生在合作中学习科学知识。

七、同伴互助共分享:

刚才陈老师深入细致的进行了教学反思。主要从设计理念、预设与生成、教学效果与不足等方面进行了说明,感谢陈老师为我们提供了研讨的课例,大家肯定迫不及待的想交流自己独特的想法和建议,下面我们就以陈老师提供的课例为载体,围绕主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王景春:

明确实验的目的

心理学告诉我们:在观察事物、做一件事前,只有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任务,才能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上,才能使他们深入细致地去观察去做。因此,每次实验前都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通俗地说,就是明确为了研究什么做这个实验。根据实验目的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学生实验分成两类:一类是验证性实验,如《物体都能导电吗》一课,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经验中推出一些金属有导电的作用,但木头不导电等,就需要实验去验证。因此,我们可以把这类验证性实验的实验目的称为:证明„„。另一类是探究性实验,这类实验是整个科学学科学生实验中的主要部分,如《摩擦力的秘密》、《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类实验的实验目的可以说成:研究„„,明确实验目的以后,学生会在以下的操作中明确指向,积极去探究科学道理。例如本节课的实验目的„

赵丙贵:

培养进行学生猜测与假设的能力

牛顿对猜测作出过精辟的论断“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 猜测和假说是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没有猜测和假设,就没有研究的方向,更谈不到科学的发现。在这节课设计的实验中(烧瘦肉、挤压肥肉、往馒头上滴碘酒),首先让学生猜测会有什么现象,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然后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认识猜测与假设的重要性。对于长期习惯于被动接受学习的学生来说,要立刻使他们形成一定的猜测与假设能力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在低年级教学中就注意培养学生的猜测与假设的能力。

蔡立成:

敢动手——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实验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大熔炉。动手能力是学生创新能力的最直接的体现,一个连基本操作都不会的学生,很难想象他有多强的创新能力。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高低是评价科学教学质量优劣的一个标志。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与熟练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要循序渐进、常抓不懈,才能达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的程度。针对初学科学的学生来说,实验对他们既稀奇又陌生,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们把实验作为重点, 重视实验操作的启发,使学生产生自己动手的欲望。

教师用演示的方法、结合课堂教学进行的科学实验,其特点是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与示范性。由于学校条件有限,有些做不了的实验,教师通过演示,让学生比较容易地接受新知识,使学生了解正确使用仪器及试剂的方法和操作过程,以便日后独立进行实验时能使用或容易学会使用这些仪器和试剂,并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因此,演示实验是科学教学中最常用的直观手段之一。

王春娟:

用实验证明猜想,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用实验证明猜想,激发了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学生通过自己的认真观察亲自动手、亲身体会明白其中的奥妙。儿童的好奇心比较强,对新的现象、新的事物更加强烈的想去探究,但是,他们不知如何去发现,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去帮助,所以教师要提醒学生动用一切感觉器官去全面观察,用眼看,用手、耳、鼻等全面的感知事物。观察现象到分析比较,将动手操作进行到底,那就是形成书面文字,让同学们做好记录,写下观察操作的现象、感受,并要注意小组合作交流,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我们在设计课时也注重了这一点,让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明白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任务,并且还要专门派小组长检查记录。本节课我们在这方面„„..。

戴建华:

训练学生总结实验结论

通过具体的科学探究活动,学习得出结论的方法,培养学生得出结论的能力。科学实验结论的得出是思维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得出结论的过程中,将观察到的现象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这必将产生新的知识,提出新的见解。对于科学家,这意味着新的发现,对于课堂上的学生,则意味着对现有知识的更新,是新知识的获得。所以,得出结论是探究过程的高级思维,是能力和知识双丰收的重要环节。这节课我们设计让学生分组实验,学生亲历烧瘦肉、挤压肥肉、往馒头上滴碘酒3个实验的过程,试验后让学生把结论说出来,这样才知道学生是怎么想的,试验后让让学生多说,让他们畅所欲言。学科学的关键是用科学,在这节课中通过学习知道了食物营养的不同作用,回过头看自己设计的一日三餐是否合理,帮助父母设计一顿合理的饮食联系了生活实际,培养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梁建江:

考虑安全问题

还要考虑到学生实验中的安全问题,在实验操作中,学生操作的规范性直接影响到实验的结果,甚至实验的安全。所以,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的提示,如果学生使用烧杯不当时,就可能导致烧杯破裂发生危险。今天这节课中我们指导了学生怎样使用酒精灯,用镊子夹取瘦肉烧时注意别烧手等安全教育。

每个学生实验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学生对实验中的重点,难点,操作的把握程度;取决于对实验方案的制定是否科学合理,学生经常由于方案的制定不科学导致实验失败,所以在实验前就要明确操作过程。为了提高学生实验能力,我们可以用多种方法明确操作过程。在教学时,把实验中影响实验的关键步骤和注意点板书,避免实验的盲目性。同时让学生小组充分交流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考虑到所有因素。

八、专业引领再提高

我们的老师都做了精彩的发言,我们的讨论很热烈,在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也为我们今后的教学带来了很多启示,使我们今后的教研活动更深入而有价值。但也肯定会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接下来请王主任为我们进行专业引领。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比较轻松的了解了食物的营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提问题的习惯、设计实验习惯、积极思考习惯探究习惯、认真倾听习惯等都得到了培养,在围绕“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也取得一定效果。教师们围绕主题讨论也很热烈,通过实验前、试验中、试验后等几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王玉春:

我从以下两点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

对本节课的看法:

1、这节课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完成了用试验方法检验食物的营养成分的能力目标。

2、教师们通过集体备课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课上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积极性很高。

3、需要改进的地方:(1)学生操作过程不够规范。(2)教师科学语言不够规范。

二、我们在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同时,应注意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

1、掌握实验方法,提高设计实验能力

“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学生总在不断重复老师的操作,不会自己设计实验,那么,学生操作得再好也是不会实验,更没有任何实践的价值。我们要教会学生实验方法,指导学生设计具体实验操作方案,用学生自己设计的具体操作方案指导实验。学生动手实验操作的过程,就是磨练学生实验意志的过程,不能由教师包办代替。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努力克服困难,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锻炼了学生勇于探索的顽强意志。实验的成功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满足感,激发了学生学习自然知识的兴趣。

2、提供实验材料,树立求实的学风

要提供给学生充足的实验材料,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由学生自行实验发现规律,获取知识。通过实验证明,提供给学生有结构的材料,学生能发现要探究的内容,并实事求是讲出来,尊重事实,尊重科学。对学生每次的发现,教师都不要放过,要因势利导,从学生无序的发现中引导了出有序的知识结构。

3、指导实验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需要学生使用仪器操作的实验,必须把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变成规范化的具体要求,达到指导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教学目的,保证实验成功和实验安全。教师指导学生实验时,一要讲清实验步骤,二要提出注意要求,三要巡回对学生个别指导。要求学生按实验步骤严格操作,培养了学生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增强了对实验操作的自信心。

4、引导分析实验现象,促进思维的发展

学生通过对实验中出现各种现象的观察,在头脑中形成表象,经过多方信息反馈,学生思维得到进一步加工,从而对自然事物的属性和规律产生正确的认识,形成概念、结论,同时培养了学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

不过通过以往和今天的课堂试验中发现学生的操作行为还有待于规范,例如学生用酒精灯给物体加热时,不用外焰而用内焰;再如拿砝码时学生不用镊子,而是直接用手。希望大家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积极实践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行为,培养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

九、共识提炼为常规

听了王主任的专业引领,使我们受益匪浅。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我们将继续探索,通过这次课例研讨,使我们深刻意识到在实验教学中要紧扣“实验目的——操作过程­ —— 观察现象——

得出结论”这四个要素从而来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1、实验前,明确“实验目的”

2、实验时,严格“操作过程”

3、实验中,全面“观察现象”

4、实验后,引导“得出结论”

在培养实验能力的同时也应注意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培养能力的同时让科学课更有乐趣。

十、困惑引出新课题

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今天的研讨又让我们发现学生的操作行为还有待于规范。那么《如何在实验教学中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将是我们下一步研究的主题。希望大家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积极实践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通过这次课例研讨活动,对我们既是一次锻炼,又是一次提高,在此次课例研讨过程中,我们有了更多的思考,尤其是王主任的专业引领,为我们下一步的课例研讨活动确定了重点。本次课例研讨虽然接近尾声,但对这些生成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却刚刚拉开帷幕,课例研讨活动永远是讲不完的话题。本次课例研讨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参与!

“小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培养”实验研究 (2011-09-23 09:47:06)转载▼

标签: 杂谈

“小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培养”实验研究

结 题 报 告

一、课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虽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在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升学考试的重压下,学校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诸如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探索;重视考试成绩,忽视整体素质提高等弊端依然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这一切不仅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负担加重,探索精神萎缩,而且极大地妨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影响了跨世纪一代新人的培养。

21世纪来临之际,人类已跨入一个新的千年历史。新世纪将对人的培养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国对跨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作出了全面规划,对以创新精神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实施提出了新的要求。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新世纪究竟对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无论作何种解释和推测,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未来的教育决不能只满足于给学生一点知识和技艺,它必须将学生置于一个有尊严、有个性、有巨大发展潜能的活的生命体的位置上,全面关注他们的发展需要,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不断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和生存价值,进而使他们在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过程中真正为自己一生的幸福作好准备。对于这个目标,它要求我们必须对传统教育从思想观念到操作方法进行彻底的全方位的变革。因此,废除注入式,彻底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和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双方的能动作用,教会学生怎样自己去获取知识,比单纯传授知识更重要。学校里重要的不是学得多少知识和技能,而是学会一种会学习的能力,学会自己去学习的能力,让教育充满生机和活力。

现在我们时刻感受到目前的教学方法已经很难适应教育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我们从优化发展教育的战略高度,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开展:“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积极探索农村小学优化发展的途径。

二、内涵的鉴定

本实验研究要探讨的是如何在小学阶段提高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素质,促使养成良好的自主创新性学习习惯,为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普遍提高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为他们成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因而属于自主创新性学习理论在小学各学科教学的应用性研究。

本实验研究要探讨的具体内容为:

1、创设自主创新性学习的和谐环境,以树立教师创新育人意识、学生创新成才观念,营造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的安全心理空间;

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施自主创新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和模式,以激发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兴趣,诱发创新学习动机;

3、加强自主创新性学习方法的指导,以使学生学会选择应用学习方法,实现学习的最优化、高效化;

4、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自主创新性学习的实践活动,以促使学生活动方法拓展实践,实现方法内化为意识、能力;

5、发挥自主创新性学习评价的导向作用,以促使学生更加主动、活泼的发展。

三、理论基础:

1、哲学基础。马克思关于个人全面发展学说理论。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内因是关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人是一种社会化的高级动物,其主要特征是善于思维,永不满足,在认识世界的同时能动的改造世界。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是环境、教育与青少年儿童的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心里科学基础。认知心理学的学习和教学理论中的加工过程论、认知结构论、学生中心论。该理论非常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人本主义心理学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中心和学习的主动性、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主张建构性的学习、累积性的学习,强调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3、脑科学基础。脑科学家威廉•卡尔文认为“人的大脑包含1000亿个神经元”以及人类对人脑潜能机器人脑左右两半球功能的认识等。为人的自主创新学习提供了脑科学基础。

4、学习论为本实验提供了直接的操作依据。

(1)、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相信95%的学生,给他以适当的学习帮助,充分的学习时间,使他们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增强学习兴趣,每个学生都能很好掌握学习内容。(2)、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与发现教学模式。(3)、马斯洛、罗杰斯的人本主义与非指导性教学理念。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信任学生,课堂气氛宽松融洽是教学的基本条件,学生的内在需要和动机是学习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为学生创设可接受的情境,实行学习内容、方式、评价的开放性,学生自由活动、讨论、探索、自我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组织者,管理者,而是一个平等的参与者。(4)、合作教育学的理论与方法。师生合作,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优良的个性品质,培养学生创新性和终身学习的思想。

四、实验方法及原则

1、实验方法

主要采用教育实验法为主,辅之以调查法、测量法、比较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并推出示范课、研讨课、讲座,展开经验交流会,以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2、实验原则

实验将严格按照科学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等原则进行。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以下原则:

(1)、民主性原则。师生间建立起民主、自由、平等、安全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间的信任感,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提高合作意识。

(2)、主体性原则。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主体精神和主体作用,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地学,教、学主体共同参与,协力创造。

(3)、激励性原则。把激励创造精神摆在首位,激励、尊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创造精神。鼓励教师和学生不唯书、不唯上、不唯权,不断追求新知,坚持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积极创造,积极提出新问题、新观点、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

(4)、个性化原则。在教育过程中,鼓励教师因材施教,教有特色;鼓励学生扬长补短,学有特长;鼓励学生在自主创新性学习方面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寻找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各具特点,风格独特的创造素质。

(5)、开放性原则。大胆创新,开拓进取,解放师生的脑、眼、手、嘴、空间和时间,教、学、做合一,校内外结合。

(6)协同性原则。把教的创新和学的创新有机地统一起来,学科创新和活动创新有机地统一起来,校内创新和校外创新有机地统一起来,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有机地统一起来。

(7)、实践性原则。创造环境和必要的条件,鼓励师生敢于实践,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养成主动思考、认真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遇到棘手的问题,学会开动脑筋,从多方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五、实验对象、措施及步骤:

1、实验对象:

实验班

对照班

四二班

四一班

2、实验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建立理论学习制度,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课题研究。

(2)、加强领导。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以课题研究骨干教师为主体的课题研究小组,并聘请县教科室领导为顾问,加强对课题研究的管理和指导。

(3)、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整体安排,分阶段进行,组织相配套的研讨课、研习会、讲座、经验交流会、学生竞赛活动,及时总结、调整试验的计划,及时交流、推广实验的经验。

(4)、加大资金投入。对学校电脑进行升降联网,并上宽带网,购置课题研究需要的教育理论书籍,微机软件,扩大教师信息来源,逐步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5)制定实验教师评估制度,用量化评估方法来促进教师研究工作,制定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学生素质评价标准,用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的提高。

(6)、聘请上级科研部门、兄弟学校领导、专家指导。

3、实验步骤: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2006年9月——2006年10月)主要任务是确定研究对象,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创新能力及创造性人格调查摸底,对实验教师进行理论培训,制定具体可行的实验计划,聘请专家开展开题签定。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06年10月——2008年2月)确定实验班、实验教师。系统研究自主创新性学习的环境创设,自主创新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及教学策略,自主创新性学习的方法指导,自主创新性学习的实践模式,以及自主创新性学习的评价。定期开展实验研讨课、研习会、经验交流会、学生竞赛、讲座等,积累原始材料,及时汇报小结交流,编印阶段成果集。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时间为(2008年3月——2009年3月)。主要任务,组织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实验后测,开展数据统计分析,撰写实验报告,编印成果集

六、实验的实施:

(一)夯实基点——创设宽松、和谐、积极的学习环境。

1、强化学习培训,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

实验初期阶段,课题组通过“请进来、派出去、勤学习、勤交流”的多管齐下的方式,加强对教师的理论培训,有效地转变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聘请市教研室、县教研室等领导来校作专题讲座或指导教学实践;外派教师到西安、宝鸡等地学习取经;采用“集中辅导、个体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师学习自主创新性学习课题研究的实验背景、理论基础、操作方法,研读代表最新理念的各种理论书籍,解读各学科新课标等,摘录有效信息,整理读书笔记。

(1)确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现代学生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中有一段很精辟的话:“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发展的主体,而主体的发展只有通过主体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保证,主动性、积极性被压抑,个性、创造性被束缚,主体作用也就得不到发挥,也就缺少学生的自学、自悟、自得、探讨的教学现象。

在实验中,课题组要求实验教师奉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变传统的、严格遵守常规的“我讲你听式”的课堂为“生动活泼”、“主动探索”的课堂,实行“不举手随兴发言”制度。学生想发言就直接站起来发言,让他们自由发表见解,让他们来做小老师,点评补充学生的发言,反驳不正确的观点。这样的课堂,有时就像个“自由超市”,争先抢购自己“中意的产品”,以致于到“收关”阶段,教师总要说:己发过言的同学请发扬“谦让”精神,让每一位同学都享受发言的乐趣。这种活跃的发言气氛,感染和激发起全体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我们总能很欣喜的看到哪些以前从不不举手的同学,也踊跃地加入到“抢购者”的行列。

(2)、确立“以学生创新素质发展为核心”的育人观

自主创新性学习需要我们做创新型教师。在实验中,我们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思考,不断创造和运用利于学生创新学习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一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知识和信息的储存、积累,尽可能多地吸收前人已总结出的思维成果,奠定扎实的基础;二要更多地教给他们方法、思维、技能,给他们提供创新的时间、空间、机会和舞台,学会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新地解决问题,敢于质疑、敢于否定、敢于综合、善于联系,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能够在社会的海洋尽情遨游,在知识的海洋纵横驰骋,在创新的天地一展才华。

2、强调尊重赏识,给予学生“安全、自由”的心理运动空间。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是有利于创新活动的一般条件。在民主,平等,和谐,宽容的人际环境中,学生敢于异想天开,敢于突破常规,人格自由舒展,思维活跃激荡,创新学习潜能自由迸发。在实验中,我们要求教师在设计各种教学活动时,必须从考虑各档次的学生出发,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从各自的基础上去参与获取知识,培养学习个性,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学习的尊严和价值。做到7 个尊重:①、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②、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③、尊重被孤立的学生;④、尊重有过错的学生;⑤、尊重有严重缺点的学生;⑥、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⑦、尊重学生的想象或别出心裁的念头。做到4个赞赏:①、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②、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③、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④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总之,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目标,满足学生学习的成就感,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经常体验成功的喜悦,发挥自身的价值,从而以主人翁的态度活跃在课堂上。

(二)着力渗透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1、实施“着眼以学生学”的备课改革,实现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

(1)改革备课的要求。

①学生方面。备课的时候把出发点、着眼点落在“学生”上,要弄清我领着什么样的学生,采用哪种最佳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走向自主创新性学习。对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思维水平、爱好特长、个性差异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设计学生学习过程时才能针对学生的情况引导学生选择最佳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才能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措施,实现学习地最优化、高效化。

②教材方面。首先要做到灵活运用教材。对教材中重复、繁琐的知识、习题,进行适当简化、删除,突出知识的主干,挪出时间拓展学习空间;对于一些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无实际意义的例题、习题,进行大胆的改编,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价值,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其次,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根据自主创新性学习的需要,对原教材进行加工、改造,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把现成的结论变成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问题情境,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造机会。

(2)改革备课的呈现内容与方式。

备课呈现的内容和方式,以学生的自主创新性学习活动为主线,体现自主创新性学习教学的基本模式。

①确定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犹如课堂教学的“导航标”,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素质,首先要改革过去的课堂教学目标结构,确立以“培养创新学习能力为核心”的新型的目标结构,即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创新学习能力的四维目标。

②设计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为:自学生疑、探究质疑、合作释疑、实践创新;辅助以教师教的过程:定向导趣、设问导疑、点拨导思、拓民导创。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由原来的“教案”转变为“学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备课的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教学法、学习法的选择,学习活动的过程设计,拓展题及创新作业的设计等,以及教后扎记。

③改革单一备课的形式。采用教师集体备课,教师个人备课,师生共同备课三种形式的结合。

2、建立“以自主创新性学习为主轴”的教学模式,实现从关注“教”到关注“学”的过程的转变自主创新性学习教学模式,是在素质教育的理论指导下,以民主合作的教学关系为基础,以导学的教学程序为主线,充分激励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通过教学系统诸多要素的优化组合,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核心是: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练为主线。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创新学习的过程;课堂的主导活动是学生的活动,教师的活动则作为一种辅助线,融于学生的各项活动之中;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最后离开教师可以自己进行学习,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需教”。我们尝试构建的创新学习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定向导趣 ——设问导疑 —— 点拨导思 ——拓展导创学】为(主),[自学生疑—— 探究质疑—— 合作释疑 ——实践创新]为(辅)

[定向导趣]精心设计导课环节,导在学生心坎上、疑点上、兴趣上、好奇心上,追求“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的效果,使导课像磁石把学生吸引住,激发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的强烈兴趣。实验中我们总结了如下导趣方法:①、披文入情,激发情感;②、设置疑问,启迪思维;③、形象故事,引人入胜;④、创设情境,渲染气氛;⑤、演示练习,直观形象;⑥、幽默语言,轻松愉快。

[自学生疑、探究质疑] 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迫切想遨游知识大海的心情去自学、去质疑、去探索。在自学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去选择、去探究、去综合、去感悟、去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是培养学生主体性和独立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

[设问导疑]学贵有疑,“疑”是一切发现和创造的基础。学生的质疑是学生创造灵感的闪现,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并让学生板演到黑板上,以此带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之后和学生一起共同归纳、综合,筛选出带有共性、最符合教材要求、最富有求异创新价值的问题来进行探讨,以此作为教学的突破口。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作知识归纳综合。

[合作释疑、点拨导思]“人思如涌泉,浚之愈新”,针对第二阶段筛选出来的问题,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把学生置于“发现者”“探索者”和“合作者”位置上,让学生带着自己渴求解答的问题去探寻、合作讨论和动手实践,教师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学生鼓励,给予学生以帮助,给学生以点拨,保护他们的好奇心,满足他们的成功欲。之后提供“对话的平台”,让学生充分的交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注意在学生“困惑处”适时点拨“技巧”,在思维的“堵塞点上”适时点拨“方法”,在矛盾的“叉道口”适时点拨“方向”,促使学生主动地探求,独立解决问题。实验中,我们要求实验教师注意克服以下“毛病”:A、教师为赶教学进度,让尖子生回答问题,而使许多学生失去思考的机会,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B、怕打乱课堂秩序,不敢放手让学生讨论或动手实验,忽视了学生个人、集体的智慧和“全体”二字,使问题不能被真正理解;C、教师作为旁观者,没有深入到学生中去,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启发、诱导,没能抓住学生“盲点”于无疑处生疑。

[拓展导创、实践创新]在学生解决了疑难之后,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深化小结,引导学生拓宽思维空间,继续主动探索,或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或提出新的问题,运用课文中的方法在尝试中实践创新,这是这一模式的重要环节,是自主创新学习的点睛之处。

教师在这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中,一方面,要正确掌握和使用自主创新学习模式;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思”、“乐”、“创”的结合,重点突出“学”,实现“学”的三个转变,即从让学生“学会”转向培养学生“会学”;使学习从“要我学”转向“我要学 ”;把教师的“教案”转变为“学案”。凸现一个“创”,把“教室”转变为学生创新学习的场地,让教室的墙壁成为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成果展示墙。

自主创新性学习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因课型、学生、内容的相异,可以产生不同的“变式”或“不完整式”。此外“尝试教学式”、“引导探究式”、“情境创设式”、“学法指导式”都是本实验所经常采用的教学模式。

3、组织“以多元结合”的组织形式,实现从“接受”到“互动”的转变。

教学是师生双方全方位互动的过程,既有师生间的互动,更有学生间的互动。既有行为互动,也有思维互动;既有知识互动,也有情感的交流与合作。在实验中,我们提倡实验教师改变过去班级授课中“传递——接受”式的师生单向交流的局面,根据教学需要建立以“互动学习小组”为主的,全班教学、小组合作和个人自学三种形式的合理组合教学组织形式,根据教学需要,或围成“半圆形”,或组成“马蹄形”,或前后座位组成“小小组”,或“全班围圈坐”等等,使学生既能面对老师,又能面对同学,不仅通过言谈,而且通过眼神、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等,取长补短,实现思维和智慧上的碰撞,使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得以充分显现,从而产生新的思想,创造性完成学习任务。

4、选择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实现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自主创新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教师应创造各种机会,给学生的“学”更多的自由学习空间和学习主动权,促使学生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全方位参与,参与情感交流,参与操作观察,参与思考、讨论、作业、评价,眼、口、手、脑并有,体验智力活动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实践中我们经常采有以下方法:

(1)竞赛辩论

采用竞赛辩论形式,自由组合成辩论小组,自主冠以队名,围绕学生质疑的问题或教师提出的问题交流各自的看法,把学生组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或开展竞赛。辩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正反两方思维活跃,各持已见,场面异常热烈,学习效果甚佳,很好地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合作性。

(2)变换角色

引导学生当小老师,进行师生角色换位,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征询学生的意见,并在教法上采纳学生的合理意见,让学生开动脑筋,设计最佳方案,采纳学生关于教学的主张,让学生轮流上台授课。学生可以上讲台分析题意、向学生介绍自己分析、理解题意地方法和自己的做法,可以总结或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可以提出问题向老师质疑,可以参与老师的板书,可以设计作业和训练。

(3)动手操作

紧抓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兴趣点,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改进教学单一的活动形式,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使学生品味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摆一摆,拼一拼。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摆弄学具,是达到学生全面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对于学生理解新知的重点、难点有很大的帮助。 如:我在教学《长方体体积》一课时,我课前布置学生每人准备六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上课引导学生用自己准备的小正方体。先摆一摆: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木块,每人摆出一个长方体(尽可能不同)请组长给长方体编号;再看一看: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填在表中;然后数一数:摆的每个长方体各用了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你是怎样数的?体积分别是少?填在表中。最后想一想:观察表中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以及它们的体积,再联系数体积的过程,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里谈一谈。学生看出:长方体中,长与每排摆的个数相同,宽与排数相同,高与摆的层数相同。学生发现:长方体的体积=每排摆的个数×排数×层数,通过实验探索出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长方体体积用V表示,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高用h 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是V=abh。这样,学生的活动成为课堂的中心。成为课堂的主旋律。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不去暗示;学生能自己探索的,教师不去代替。

②画一画,剪一剪。我在教学《设计美丽的图案》一课时,利用五彩缤纷的画片,让他们剪剪贴贴、折折拼拼,组成各种巧妙新奇的画。让学生在拼画过程中,能够尝到独立设计、自我创造的喜悦,产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欲望,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三) 紧抓突破点——指导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创新性学习,就必须教会学生学习方法。通过加强自主创新学习的方法的指导,在学习方法中渗透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从而发展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选择与应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实现学习的最优化、高效化。

1、激发动机,铺垫自主创新性学习的情感基石。

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主观因素,是学生学会自主创新性学习的前提。实验中我们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有强烈的好奇心,有旺盛的求知欲,对智力活动有广泛的兴趣,能排除外界干扰而长期地专注于某个感兴趣的问题上;(2)注意激发学习动机,对事物的变化机制有深究的动机,渴求找到疑难问题的答案,喜欢寻找缺点并加以批判,且对自己的直觉能力表示自信,相信自己的直觉;(3)促使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对感兴趣的事物愿花大量的时间去探究,思考问题的范围与领域不为教师所左右。

2、教给方法,掌握自主创新性学习的科学策略

(1)指导学生有目的地学习。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二者在学生的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要我学则是基于外在的诱因和强制。实验中,我们通过开设讲座、讲名人故事、读名人传记,崇尚名人名家,心中有仿效的偶像,促使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意识,对自己所要达到的学习要求及其社会价值有所认识,并能主动规划和安排自己的学习。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还从以下两方面入手:①、课前自定目标。即在教学的每一课时,都要求学生在学习前对自己提出将达到的目标,并写在所定学习内容的前面,促进学生自我督促,并付诸于实践。由于是小学学生,在制定目标时要放宽要求,要求学生先预习学习内容,了解基础知识。如我在教《长方体、立方体的认识》,在学生探究时,要求小组内自定活动目标。有一组制定如下:知道长方体的特征有那些,立方体的特征,它们之间的区别。有了目标学生学得更主动。只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自主学习才更持久。②、及时鼓励引导。在课堂中教师必须围绕实现目标来开展活动,当目标实现时,一定要进行表扬。要想学生能养成自觉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其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及时体验目标实现后的喜悦。归纳为如下流程图:教师提供刺激 ——

了解学生情况 ——

恰当评价学生

——

明确学习目标

——自主创新性活动——

自我总结

(2)指导学生有选择地学习。实验中,我们十分注意“还权于生”,引导学生对学习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加工,并且根据自己的身心特点,积极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角色、学习方法、学习难度、学习负荷、学习速度、学习伙伴、学习评价,实现学习的最优化。我们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学习方法自主选择。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熟悉的学习方法。在学生独立学习时,教师鼓励学生选用自己熟悉的符号、擅长的学习方法、适宜的学习方式去开展活动,在不断优化学习方式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②学习内容自主选择。③、作业练习自主选择。一个班级中学生个体之间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水平存在着程度不同差异,针对这差异,我们在布置或设计作业时,让学生自己选择作业类型,内容和完成的时间。既避免了一刀切的现象,又真正做到从学生的内在需求出发,最大限度发挥他们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3)指导学生敢于质疑地学习。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实验中我们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排除心理障碍,培养质疑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学会质疑的重要性。瓦特发明蒸汽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善于思索探究的思维品质,使学生懂得“疑而能问,已知知识大半”、“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道理。我们还可以将陶行知老行政管理的小诗赠给学生,以鼓励学生主动质疑,“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只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教师应不断鼓励学生大胆地向同学质疑,向老师质疑,向教材质疑,在质疑中求知,在求疑中发展思维。②创设良好的质疑情境,培养质疑精神。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还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好质疑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从而产生解答问题的欲望,以更好的理解学习新知此外,演示法、比较法等都能将学生带入质疑情境,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③教给质疑方法,培养质疑能力。

(4)指导学生自信学习。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不断创造的过程,需要学生主动去参与,乐意去参与,因此教师更应注重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多让学生参与,经常鼓励与肯定,让他们不断尝到成功与满足的喜悦,学得自信,学得轻松,学得开心。例如,一位教师在探索圆柱、圆锥、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公式时,利用“再创造”教学法,创设条件让学生在合作中,充分动脑、动手,自己创造出这些公式。当他们“创造”出这些了不起的公式时,我们不仅给以热烈地掌声,还要以这位同学或这一小组来命名,然后把它写进班内的发明栏里。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相信他们能依靠自己的学习能力学好数学,承认他们的学习、研究成果,哪怕只有点滴,并及时鼓励、表扬。这样做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变得对学习充满自信,能主动地去探索、去创新,不断地给自己和老师带来惊喜。

(5)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理想合作学习的具有以下功能:A、它有助于人格和心理的健康成长;B、它有助于学生形成合作观和群体创造意识;C、它有助于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和人际交往能力;D、它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在实验中,我们尝试了“双体互促式”合作学习法,个体与群体的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在小群体的“竞争”中学生的合作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养。①、合理分组,优化组合。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存在着智力、能力、喜好等方面的差异。为了使他们能最大限度的互补学习、互相帮助,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我们在编组时采取异质分组法,注意合理搭配,优化组合,使组内优劣互补,组外水平相当。我采取的是大组套小组的分组法,将全班分成四大组,每大组共3小组,每小组4—6人。小组内的搭配要兼顾男女比例,智力、能力的优劣和兴趣爱好的差异。②、融入竞争,优化合作。有竞争才有提高,针对小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引入竞争机制,对合作学习的效果能起到纠正、提高、深化的作用,使合作学习更具实效、高效。③、精选内容,提高效率。合作学习虽能在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但并不是说一节课全部都采用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应重实效,而不能流于形式。我们选择合作内容时,遵循以下三原则:A、模式性。即在以前教师的训练下已对学习某方面知识形成了较固定的模式,学生能按此模式逐一解决。

(6)指导学生反馈调控学习。指导学生善于对整个学习情境进行有效监控,对自己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结果等具有自我认识和调控,能主动发现学习中即将出现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选择和调整,以达到学习目标。

(7)指导学生高效的学习策略。

①、预习通读,质疑问难。预习时带着问题读书,读书中提出问题,圈圈点点,写批注、问题、心得体会。②、勤思多问,探索思路。听课时将自己预习中提出的问题带入课堂,在教师指导下抓重点,听得主动、积极、动脑思考,争取自己解决问题。遇到问题主动向教师、向同学请教,学思路,听门道。③、看批摘录,手脑并用。听课过程中做到眼看手摘,耳听手记,简练明了,重点突出,坚持记好每一堂课的笔记。④、查漏补缺,经常复习。“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学自如”,经常性复习,提倡每晚上临睡觉前,将一天所学的知识在脑海中过一遍“电影”,去粗取精,归纳思考。⑤、精选多练,一题多解。不仅要学会解题,而且要做得巧妙,一题多解从而获得最简单的解题方法。

实验中,我采用多种途径指导学生学习方法:(1)、课堂渗透。教学中渗透学法,以教法指导学法。(2)、经验交流。针对某种学法知识或某种学习经验举行校际或班级创新学习经验交流会,从中吸取营养,发掘带有普遍意义的科学的学习方法。(3)、专题讲座。收集有关学法的资料,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题讲座。(4)、资料传播。利用书籍、报刊、广播、印发资料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推荐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将学法与课堂学习紧密结合起来。

3、调度时空,运用自主创新性学习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重视对教学时空的调度。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给学生以一定的自由度,使教学时间的安排和组织具有灵活性和伸缩性;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身心发展(包括学习水平、学习速度、学习能力等)对40分钟进行科学分配,给学生学习以足够的选择机会和主动发展的时间,留给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内化”的时间,让学生按个人认知需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独立地学习;创设民主、平等、热烈的教室空间氛围,让师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充分展示学生思维的过程,把凝结在教材中知识背后的材料及科学活动过程充分展开,暴露学生的思维发生发展过程,从而达到既能更好的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又能促进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抓准关键点——开展自主创新性学习的实践活动

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才能是在实践过程中产生、发展和巩固起来的。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交给学生富有探索性的实践任务,使学生具有探索的广阔时空。让学生有实践活动中解放头脑,开拓思路;解放眼睛,敏于观察;解放嘴巴,敢说能说;解放时间,选择性学习;解放空间,拓宽眼界。实验中,我们安排了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创新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1、在“创新作业”中实践

创新作业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再现,创新作业的设置是课堂教学环节“拓展导创、实践创新”延伸拓展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发展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及创造个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实验中,我们要求每一位学生准备一本专用的创新作业本,每2—3天布置一次创新作业,评改采用师改、互改、自改相结合的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尽量调动每一位学生作业的兴趣,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新欲望。设计的创新作业遵循以下原则:作业形式多变性;作业内容多样性、差异性、选择性;作业答案多元性;作业性质挑战性;作业评价适切性。

2、在“课外阅读”中实践

“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创新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实验中,我们打破旧有教学机制,努力构建课内外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融合的开放型教育体系,为学生大脑“加速”提供了充沛的“动力资源”。

3、在“兴趣活动”中实践

丰富的活动内容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他们强烈的创新欲望。学校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庆“六一”活动、“十佳小榜样评选”等每年举办一次;组织学生到大自然找春天、放风筝、写公益广告、欣赏美景;每周开展两次“班级小电台”、“创新作业展示会”活动;定期开展“创新金点子”、“口算竞赛”“巧算竞赛”、“动手操作竞赛”、“解决问题竞赛”、“数学指数综合运用能力竞赛”、“小制作赛”等活动。把活动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设计活动方案,让孩子们通过搜集资料、整理材料、开展活动,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在活动发展学生的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

(五)、突破难点——实施自主创新性学习的发展性评价

1、评价主体多元化

增强评价主体间的参与和互动,采用他评、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社区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在家表现”学生先自评,再由家长评,期末教师总评;“在校表现”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再由教师评定。同时强调被评价主体之一——学生参与评价,给每一个学生创设参与评价的机会,不仅可以评价自己的学习和同学的学习,还可以评价教师的教,甚至可以评价教材,在评价中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性学习的自信心。

2、评价内容综合化

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关注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能力的发展,以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每一学期的对实验班学生期未评价我们一改过去重知识、重分数的“成绩单”,实行“全面素质报告单”,采用“学科基础知识能力等级+行为规范等级+身体素质情况+特长、爱好、能力+教师寄语”的方法全面评价,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际能力、学习能力专项列入成绩单。(具体见附件)

同时注意评价标准多层化,“面向全体,参与就有进步,提高就要表彰”,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从思想上、感情上、行动上接纳智力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个性心理品质不同的学生,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实验中,我们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评优项目主要有:“三好生”、“创新学习小能手”、“十佳队员”、“拼搏奖”、“小蜜蜂奖”、“文明队员”、“优秀学生”、“小巧手”、“小歌唱家”、“小雷锋”、“小歌唱家”、“小书法家”、“小演讲家”、“小发明家”、“小作家”、“小博士”等十六个奖项,连同“雏鹰达标奖章”共二十三项。除“十佳队员”、“三好学生”外,评比不再按比例限定人数,只要符合评选条件和程序的即可表彰。为了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有些项目,如小蜜蜂奖、拼搏奖、文明队员、优秀学生等则按学生不同能力分级评优表彰,以激励更多的学生不断进取。

3、评价方式多样化。

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将“面试”、“访谈”、“动手操作”、“行为观察”、“平日测评”、“班级日记”、“开放性考试”等运用到实践中去,追求评价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实验中,我们根据评价的目的、性质、对象,灵活选择评价方式,及时性发现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每一位学生在原在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人的价值。

七、实验的成效:

1、教师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1)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根本的转变,真正树立起有利于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的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评价观、科研观。对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有深刻的理解,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并能运用这些先进的理论、观念,指导教育教学、科研教改工作,形成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学校被评为“教改实验先进单位”,四名教师被评委教改实验先进个人。

(2)培养、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学校管理人员队伍。学校教师教育观念新,理论修养较深,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灵活、熟练地掌握“自主创新学习”教学模式的运用、评价和管理。

(3)初步建立并掌握一套比较完整的、操作性强的自主创新性学习的实践操作体系。对“自主创新学习”实践模式的理论基础、功能目标、教学程序、操作方法、评价管理等,都有一系列的标准要求、实施方案、论文总结、教案和公开课显示。我承担本课题以来多次上公开课,校级公开课10余节,镇级公开课3节,县级公开课1节;撰写出经验论文6篇,案例5篇,整理出研讨课教案10余节。

2、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1)兴趣增浓。本课题研究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搭起了丰富学生活动的舞台,提供了个性张扬的机会,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真可谓:如鱼得水,自由游戏,从而也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实验班学生,喜欢学习的人数占94%,发言踊跃的占76%,创新作业感兴趣占95%,喜欢课外阅读的占94%,喜欢小课题研究占58%。

(2)技能扎实。形式多样的活动活跃了校园气氛,学校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在学生参加的各级各类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生获省市级奖27人次,县级奖60人次。

(3)创新意识、能力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具体指流畅力、变通力、独创力、精进力、敏锐力、想象力等)和创造性人格(具体指强烈的好奇心、怀疑精神、挑战心、冒险等个性品质)都明显优于实验前和对比班。

(4)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增强。有效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掌握了合作学习、质疑学习、选择性学习、反馈调控学习、自信学习等学习策略,实现了学习的优化、高效化。

八、体会与讨论

1、自主创新性学习需要体现整体性

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不是通过一个活动、一节课所能完成的,它应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必须渗透到教学环境、课程、教学方法、社会实践、学习评价等各个教育因素之中。同时必须与家长经常性沟通、研讨、交流,取得共识,使他们认识到新世纪对人才素养的新要求,在家庭中也要逐步树立创新的育儿观,改变传统的习俗和不科学的行为方式,努力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给他们自主活动、自由探索的机会和条件。

2、自主创新性学习需要创新型教师

面对知识更新周期缩短的时代,必须彻底改变那种把教师的知识储藏与学生的知识量定为“一桶水”与“一碗水”之比的观念,树立创新意识,探求自主创新学习的方法和途径,掌握自主创新学习的手段和技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创新型教师在信息时代须不断地积绽学识,在工作中敢于创新,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思考,不断创造和运用创新学习的教学方法自身首先要有自主创新精神,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

3、自主创新性学习需要新的课堂评价标准

对教师的教评价:(1)是否灵活使用教材,能否从学生的经验出发,丰富教材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创新性学习从内容上提供保障。(2)在课堂上是否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是否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否暴露、挖掘学生的原始思维。(3)组织形式是否灵活、实用。(4)师生关系是否平等和谐,能否营造一种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一种心理安全、心理自由的环境。(5)、看教师是不是很好地发挥了组织者、指

九、实验结论

本实验通过创设自主创新性学习的和谐环境,营造了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的安全心理空间;通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更新,把教师的教育观念定位在时代发展前沿,即创新育人意识、学生创新成才观念,从面激发了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兴趣,诱发了创新学习动机;通过加强自主创新性学习方法的指导,促使学生学会选择应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实现学习的最优化、高效化;通过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自主创新性学习的实践活动,构建了一个以学校为中心,以自主创新性学习为核心的立体式教育网络;通过发挥发展性评价的导向作用,促进了学生主动、活泼的发展。实验后测表明,本实验的实践与探索是成功的,学生的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创造性人格明显优于对比班,较实验前测有显著的提高。当然,两年的实验时间是匆忙的,有些方面研究的还不够深入,有些实验措施还不够科学,有待完善,如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科学高效地引入现代化的传播媒体,从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不同的课程、课型如何科学高效的运用自主创新性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从面向提高40分钟的教学质量;如何开展丰富多彩数学课外实践活动;对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还未充分发挥出激励、导向功能等,都将有待于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深入地探索、完善。

推荐第5篇:科学实验心得体会

如何上好科学实验课

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科学知识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思考得来的。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在教授学生科学知识过程中,如能正确的演示或指导学生实验,对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可以起着很大的积极作用,同时还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所以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而且相当重要的环节。通过学习整理如下几点:

一:看

所谓“看”即“观察和了解”是所有实验的第一环节,包括对实验器材的选取,器材的使用规则,器材的使用范围,以及器材的精确度等,要有一个详尽的了解。例如:测量教室的长度,我们是选用米尺还是选用皮尺呢?因为测量工具的米尺和皮尺,最显具的特点是它们测量范围――量称不同。如果用米尺就必须采用重复测量的方法,即使方法和操作都正确,但仍加大了实验的误差,而皮尺可以一次性测量,有效地减小了误差。使用前,我们还用“看”它零刻度的位置,零刻度是否磨损,以及它的分度值。这些因素直接关系到我们是否操作恰当,读数是否准确的问题。

在体温计的使用上,体温计作为一种特殊的温度计,它 有着与其他温度计显具的不同点,(1)量程不同:其它温度计量称一般是从-100℃致100℃甚至更大。而体温计的量称只是从35℃到42℃。(2)构造不同:体温计有一纤细的缩口而其它温度计没有,构造不同导致使用上的不同,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被测物,而其它温度计不允许。更应值得注意的是:每次使用体温计之前,要“看”水银柱是否退回玻璃泡,如果没有,需甩几下,否则使用时可能导致数据的不真实:

二:调

即“调整或调节”,它是进行实验的一个准备阶段,调整或调节的正确与否对实验的成功有决定性的作用。对部分需要“调”的实验仪器,应注重怎样正确的“调”。最好当学生的面示范一次或几次。例如:托盘天平的调平衡,首要条件是要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才能调平,在调平的过程中,双眼应指针,轻轻旋动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间,(如不能达到目的,则需移动,并记下游码的位置)。在此过程中,不能用力太猛,否则易于损坏刀刃,减少托盘天平的灵敏度,加大实验的误差,而且每一次进上步的调节,都应在天平静止以后才能进行。

三:做

做,即做实验,它是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参与实践的具体过程每 一种仪器,都有它的使用规则和要求,我们应严格地按照它的规则 要求进行操作。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就应特别注意酒 灯的正确使用。酒精灯作为一种加热工作,它的构造限定了它的使 用方法,不允许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使用完以后,不能 用嘴去吹灭酒精灯,而应用灯帽盖灭,操作过程如果不当或不慎, 使洒出的酒精燃烧,可用水浇(因为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燃烧 着的酒精易漂浮在面上,随水流动,容易发生火灾,而用湿抺布盖 灭(隔绝空气的办法)等。

四:记

即在实验中,正确的读取和记录数据,它包括:读取的姿势(例: 刻度尺数值的读取时,眼睛应水平垂直或竖直垂直刻度);读取的方法 (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和准确的记录(数字与单位要准确)。在此过程 中,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错误的读取姿势或方法,加深学生对错误和差的了解,加强学生对动手操作的掌握。同时,也应注重实验的事实,而不能任意加大或减小实验数据,有意迎合实验的真实结果,应着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五:理

实验器材的适当选取,实验过程的正确操作,实验数据的准确 读取,记录和分析,并不意味着实验的完整结束。实验后器材的归类、整理是各类实验的扫尾工作,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工作,它培养学生爱护仪器,培养学生有始有终的科学态度的重要内容。

总而言之,要上好一堂生动的,成功的科学实验课“看、调、做、记、析、理”这六个环节缺一可,只有掌握这六个环节,才能使自己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做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也才能使学生所做实验及相关知识牢固熟练掌握。既能使老师轻松教学,又能使学生愉快接受,从而使科学实验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推荐第6篇:山丹县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山丹县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霍城镇小学

王琼

4月13日我参加了“山丹县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培训”教研活动,在教研中各位老师各抒己见谈自己的想法和实践经验。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也认识到要想打造高效益的课堂,从以下几方面来落实。

一、做好课前充分准备。

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我们首先要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深刻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应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有利于学生做探究为原则,选择实验操作的材料,设计恰当的课堂形式。教学内容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我们利用导学案的优势指引学生自己去找适合课堂中所需要的实验材料。对于学生不常见的比如像《细菌和病毒》这样的课,我们可以利用课件来辅助学生学习。不同的学习内容我们要设计恰当的课堂形式,让学生贴近科学,不感觉生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进科学探究措施,保证有效课堂。

增强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是实现科学探究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攻坚战。如何通过有效的教与学的手段促进学生科学探究力发展的措施尤为重要:一是依据探究程序,明确课堂探究的重点。探究教学的一般过程是“形成问题——建立假设——制定研究方案——检验假设——作出结论——交流评价。”虽然不必环环紧扣,或在一节课中让学生经历所有的步骤,但内在的程序不能颠倒;二是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探究时间。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需要有时间提出问题、有时间作出各种猜想、预测、假设、需要有时间进行设计方案、计划、实验、需要有时间进行表达与交流、需要有时间相互评价……与此同时,教师应合理分配时间,规划好

小组学习、个别学习和师生互动学习的时间之比,策划好每一单位时间学生做什么、学生有什么问题、教师从哪里入手予以帮助和支持。三是把握好探究的开放度,实现由扶到放。实际上,学生不可能一开始就能独立从事探究学习,年龄越小越是如此,学生的探究与教师的大量指导是分不开的,它的开展需要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

另一方面,我们应引导学生抓住主要的问题进行探究、步步为营层层深入、把一堂课的重点定位于探究的某一环节上,教师倡导“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因势利导,及时疏导学生思维盲点,促使学生的思维泛起层层涟漪,教学一步一步推向高潮,最终达成理想的目标。

三、课堂中要培养合作探究的协调性。

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刚开始,就要重视学生科学学习常规的养成,让学生讨论制定探究、合作、交流等各种活动的规则,让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有章可循;做到细致入微,放手而不是放任,自主而不是自流。

1、不过分强调合作,提倡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必须建立在个体思考的基础上,否则往往会产生个别思维活跃的学生包办或掩盖了其他同学,“陪客”现象自然产生。课堂中能够自主探索解决的问题不一定要合作探究。如:小游戏活动时,让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2、小组合作探索中,既要分工又要合作。

首先要有分工,小学科学强调分工,这有利于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分工中要有必要的合作,在探索中“观察结果”应该是每一个学生共同的任务,也是第一任务,是建立在个体任务之上的。

3、对于小组内得出的结论要得到小组内一致的认同,有异议的要反复论证,

这样就凸显了科学课的文化现象特点。同样,全班学生得出的结论也须全体同学的认同,对于结论概括不能老是停留在口头上,更多的要考虑让每一个学生动口说、动手填一填、写一写,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科学知识。

这次教研活动告诉我对于新课改,我们需要足够的热情,但我们同样需要足够的理智和冷静,把学生的一切放在首位。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的真实标准在于能否建立起一个促使所有学生参与学习、获得发展的系统。需要我们教师仔细琢磨,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加以探索和实践。

推荐第7篇:小学科学实验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实验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经过三天的培训学习,专家们精彩的论述,深刻的见解,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科学教学新的天地:从教师层面上看,科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具有开放性和生成性,这就对任课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科学知识,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维品质,从学生层面看,小学生对科学充满好奇,是学生喜欢的学科之一。因为各种各样的活动材料,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他们兴趣盎然,跃跃欲试。那怎样把握好课堂的调空艺术,让学生既动起来,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显的很重要。随着小学科学课堂改革的推进,科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现将本次培训的感受汇报如下:

老师们的讲座,从一个全新而实用的角度,为我们阐述了什么是科学、如何进行科学探究两方面内容。而这两面的内容恰恰紧扣了小学《科学》的宗旨和核心内容。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老师们从科学的定义、含义、分类、知识、方法等方面,一层层条丝缕析地剖析开来,如层层剥笋一样,为我们揭开了科学神秘的面纱,让我们认识到科学的本质就是提升每一位公民的科学素养。

通过详细分析,了解了这种不同之后,让我在今后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更加掌握了小学生探究的特点,力争与小学生一起设计符合他们特点的探究活动,提高小学生科学探究的有效。

十九中刘老师从她们多年从事小学科学教学的实际出发,为我们提供了小学科学教学范例及鲜活的事例,这些理论知识丰富了我的科学知识结构,而动手操作的训练,则锻炼了小学科学教师的科学操作能力。

除了这些专家的专业知识的讲授之外,还有来自一线科学教师的课堂示范,为我们今后的小学科学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可以直接拿来为我所用。

这一次除了与专家们面对面的探讨、学习之外,培训教师之间的交流也让我们学习到了更多的知识。在交流中我既为那些一线的科学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教学的研究感到深深地折服,同样是兼职科学教师,自己花在教学、教研上的时间要少得可怜,在教学、教研上的努力显得是那么渺小。也让我对同行们丰富的知识感叹。很多老师是从语文、数学、美术甚至是英语专业转到小学科学行业中,有些甚至和我一样兼顾着其他的课程教学,但是他们能真正与学生一起研究科学、学习科学,这让我到惭愧。今后一定要好好研读教材,做好课程资源的研究,真正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会探究的乐趣,与学生共成长。

短短的三天培训让我明白:一节好的科学课,新在理念、巧在设计、赢在实践、成在后续。一节好的科学课,要做到两个关注:一是: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认知需求,关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才是一节成功课堂的必要基础。二是:关注科学:抓住科学的本质进行教学,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推理、验证的过程中有机会经历科学化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科学,乐学、爱学科学。此外,我认识到:一节好的科学课,不要有“做秀”情结,提倡“简洁而深刻、清新而厚重”的教学风格,展现思维力度,关注科学方法,体现科学课的灵魂,使科学课上出“科学味”!

不管愿不愿意,培训在意尤未尽中就这样宣告结束了,真的很舍不得一起学习的同事,给我们讲课的老师。更要衷心谢谢给我们传授知识、解答我们疑惑的教师们。带着对你们的敬佩之情,在下面的教学中将会好好努力,努力增进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教研能力,同时也希望能再接受更多的熏陶。

推荐第8篇:小学科学实验技能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实验技能培训心得体会

榆阳区芹河明德小学 杨登峰

很荣幸参加了由市教育局组织的小学科学实验技能培训,又要源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明确科学实验管理标准和目标,提高了认识。

由于我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科学也是长期兼代的一门课,我也一直以为对科学来说,传授知识应该放在第一位,实验教学可有可无,对学生影响不大,或者说有时根本没有时间做实验,所以科学实验很多时候就被机械的灌输取代了。通过培训让我认识到实验教学在小学教育教学中越来越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最好抓手,实验教学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几年前,在“普实”时作为科学老师的我有幸参加实验室这块工作,对实验室的管理、建设和配套标准有一定的了解,但通过本次培训,我觉得在这方面我还是有所欠缺,比如仪器的管理与维护、采购与验收、特定仪器的管理与存放、账册的管理与登记、档案表册的管理与存放、实验教学的开出与考核、特殊仪器的规范使用。在这些方面我们提出了系统的标准,为我们上好课学科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让我明白了从细节入手是上好课学课关键,以前不知道科学课上到什么程度才算好,这回总算是“心中有数”了。

二、规范实验操作过程,提高了常规实验的操作技能。

在动手操作方面,两位老师都以典型的13个重难点实验入手,首先着重强调了实验仪器规范的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从细微处着眼,以评委的角度来审视实验的每个环节,做到一丝不苟,周到细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酒精灯和温度计的使用,商老师首先明确温度计和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步骤,然后放手让我们做实验,并善于从我们的实验过程中发下我们习以为常的错误,比如我在用温度计测量热水温度时,读数时我竟习惯性地把温度计拿出水面读数,商老师马上发现了,并及时给我纠正了错误。在使用酒精灯时商老师把酒精灯从点燃到熄灭的过程讲解得细致到位,让我们在不断的实践中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真是细节决定成败啊!

三、提出科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

以前我对科学课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副科这一角度上,没有认识到科学课的价值及其重要意义,也没有像语文、数学那样研究学什么、教什么、怎么学、怎么教,基本停留在照本宣科、机械灌输的层面,只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小学生实验技能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却不知道学生没有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往往无法理解对应的科学概念和知识。因此,高死记硬背和机械地传授科学知识,学生很难维持较好的长时记忆,时间长了也就忘掉了。另外,科学课长期无课标的现状制约了教师对科学课的科学认识。通过本次培训,让我明确了科学课的新课标内容和理念,科学课也有自身独特的教学模式,在今后的科学教学中,我一定要把这些理念贯彻到科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走在科学教学的最前沿。

总之,这次培训对我来说意义重大,无论是实验的标准目标、实验的规范操作,还是实验的课程理念,都为我今后规范、标准、科学地上好科学实验课打下了坚实基础。有些科学实验看起来繁琐,但你真正动起手来又感到很简单,有些科学实验看起来再平常不过了,但做起来往往“眼高手低”,但是我想只要我们动起手来,真理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近。因此“动手做”是我本次培训最大的收获。我会当好本次培训的受益者和传播者的角色,把这次培训的内容和精神想我校的领导和科学老师悉心汇报,让更多的科学老师“动起手来!”,让更多的学生“动起手来!”

推荐第9篇:小学科学实验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实验教师培训心得

神木一小

王雄义

为切实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提高教师实验操作技能,加强推进科学实验教学,对有关的科学仪器加强管理,并切实提高小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我有幸参加了榆林市来自各县40人为期6天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师培训。经过6天的培训学习,专家和一线教师的精彩论述,深刻的见解,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科学教学新的天地,我又被选为去省上参加比赛的参赛选手。现将本次培训的心得汇报如下:

榆林电教管领导组织,从省上聘来了两位专家老师为我们做讲座,这两位老师从一个全新而实用的角度,为我们进行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解读,让我对小学科学这门课程有了新的认识的理解。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榆林高新区第一小学为我们提供了实验室和器材,为期四天的动手操作的训练,完成了40多个实验,则规范了我们科学实验的操作,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

这一次除了与专家们面对面的探讨、学习之外,培训教师之间的交流也让我们学习到了更多的知识。最后两天的集体交流使我收获更大,加班加点重复40多个实验,试验老师们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发现问题及时改正,能做到细节甚至实验的姿势的规范、试剂的多少都经过讨论再试。通过这次培训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每一位科学教师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使儿童在自然生活中有所进取,感到成功。学生面对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

二、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这是新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的要求。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掌握探究的基本方法,用科学思维方式获取知识,这是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一定指导好、做好实验,不能偷懒。

科学实验是研究自然现象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科学课的这些探索性实验,指导学生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结果,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更有利于学生深入领会课本的理论知识。

四、各县应该组织兼职科学老师们都参加实验技能培训,因为许多科学老师是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转型为科学老师的,对科学课还是外行,更是应该让老师们先学好科学。

最后,教师要不断扩充知识。当今这个时代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 是科技产品不断涌现的时代。小学生们的知识视野也变得异常宽阔。为适应当前教育形势,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科学课教师必备的教育教学基本知识之外,还应时刻关注生命科学、物理学、化学、心理学以及其他新兴学科的发展,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并将这些进展适时融入自己的教学中去,以便更加体现科学课教学的科学性与时代性。

培训活动虽然结束了,我还要参加省上组织的比赛,我去省上参加比赛也得了第一名了,但我认为我们的比赛才刚刚开始,接下来我要做的是把所学到的知识大胆地应用到科学课堂教学实践中,认真总结,及时反馈,不断提高。培训之后我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思想意识上树立较强的终身学习意识和科研意识,要奋发图强,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研究,不断完善自我,使自己真正起到一个科学教师的作用,为科学课美好的明天继续加油。

推荐第10篇:小学科学实验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实验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厂街中心完小

董雁明

小学实验教师经过三天的培训学习,专家们精彩的论述,深刻的见解,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科学教学新的天地:从教师层面上看,科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具有开放性和生成性,这就对任课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科学知识,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维品质,从学生层面看,小学生对科学充满好奇,是学生喜欢的学科之一。因为各种各样的活动材料,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他们兴趣盎然,跃跃欲试。那怎样把握好课堂的调空艺术,让学生既动起来,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显的很重要。

随着小学科学课堂改革的推进,科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现将本次培训的感受汇报如下:张校长的讲座,从一个全新而实用的角度,为我们阐述了什么是科学、如何进行科学探究两方面内容。而这两面的内容恰恰紧扣了小学《科学》的宗旨和核心内容。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张校长从科学的定义、含义、分类、知识、方法等方面,一层层条丝缕析地剖析开来,如层层剥笋一样,为我们揭开了科学神秘的面纱,让我们认识到科学的本质就是提升每一位公民的科学素养。通过详细分析,了解了这种不同之后,让我在今后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更加掌握了小学生探究的特点,力争与小学生一起设计符合他们特点的探究活动,提高小学生科学探究的有效。 冯老师和胡老师从他们多年从事小学科学教学的实际出发,为我们提供了小学科学教学范例及鲜活的事例,这些理论知识丰富了我的科学知识结构,而动手操作的训练,则锻炼了小学科学教师的科学操作能力。除了这些专家的专业知识的讲授之外,还有来自一线科学教师的课堂示范,为我们今后的小学科学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可以直接拿来为我所用。

一、巧妙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要使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充分发挥,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而探究的引入是探究活动的良好开端,学生就有了探究的兴趣。黄林老师在上《我们知道的磁铁》时,用扑克魔术引入新知识的探究。因此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想弄明白的欲望。同时也会产生许多遐想。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也要在新课引入上多下点功夫 。

二、科学学习应以探究为核心。

我在未任教科学学科前,以为科学学科就是教会学生科学知识。通过这次的观摩和专家的讲座,知道了科学学科要求学生通过探究获取知识。其探究的特征是:已提出或发现一个问题作为探究学习的开始;通过探究活动培养能力并获得新知;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注重学生知识获得的过程“;重视证据在探究活动中的作用;重视合作式学习;重视形成性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因此,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这是新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的要求。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掌握探究的基本方法,用科学思维方式获取知识,这是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李大杰老师教学《磁铁有磁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以巧妙的提问引起学生的思考,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很快以强烈的探究欲投入探究活动活动中气氛活跃。你一言我一语,述说自己的发现,认真做好记录。通过探究活动同学们获得了新知识。这知识不是老师传授给他们的,而是学生通过探究自己获得的。

三、科学课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培养科学课的课堂常规,如有条不紊的开展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运用所学的观察方法认真细致的观察并及时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逐步养成长期坚持观察记录的习惯,能倾听别人的发言,叙述自己的发现,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等,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我学到了很多,也看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使我深深体会到要上好实验课,实验前教师必须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教师的演示、示范,一定要规范,实验时的细节问题一定要注意,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第11篇:小学科学实验技能考试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实验技能考试心得体会

大户小学 陈丹

2014年11月26日我参加了学区组织的实验操作技能大赛,通过这次活动,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一、实验操作前应做好充分准备

实验前的准备是是实验成功的关键,我们会发现实验效果与预测有出入。要避免这些情况,应精心选择实验需要材料。很多实验,它们的探究方法不是仅仅只有一个,例如:《空气受热上升》这一课,除了用实验室现有的材料以外,还可以用酒精灯和塑料袋来进行试验,把塑料袋放在酒精灯的上方,塑料袋内的空气受热上升,塑料袋就升起来,只有老师将这着几种方法都考虑到了并亲自操作了,那么在上课时才能游刃有余,才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多设计实验方案,从而突出实验研究的探索方法

二、向其他老师学习,取长补短

这次活动,教师做了大量实验,通过观看其他老师的实验操作,开阔了自己的思路,在在操作中提升了自己的实验技能。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之前要真正自己动手多操作几次实验。而实验之前要要做好准备,应深入教材、吃透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书中的每一次实验,教师都要通过研读教材,了解其目的,明白这个实验要达到的目的,同时对于这个实验操作时要注意的地方了如指掌,做到心中有数。亲自动手认真做好科学实验,才能充分发挥科学实验的教学功能的。同时,教师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也会得到较大的发展。我们以往教学中有很多地方做得不是很到位,比如很多时候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细节问题也往往忽略。因此只有通过自己实际操作,预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才能保证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三、通过此次比赛思考到以后的教学工作应如何开展

小学生由于年龄关系,他们往往不是先仔细观察实验桌上的实验用品,而是急于动手,无视实验规则和程序,从而使整个实验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对此,教师应做好对策:实验前给学生介绍一些常规的仪器、标本和药品,这样可以有效消除学生的好奇心;要抓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前要让每一个学生明确实验的注意事项,实验时教师适时指导下学生,才能实现规范操作实验。

通过这次实验操作考试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其他老师操作过程中也给了我很多启示,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的思考,把其他老师的闪光之处进行加工运用到教学当中。

第12篇:小学科学实验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实验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东营小学

崔小秋

2015年8月26日,小学实验教师培训暨教学研讨大会蠡县召开,经过半天的培训学习,百尺教师王琳娜的论述,深刻的见解,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科学教学新的天地:从教师层面上看,科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具有开放性和生成性,这就对任课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科学知识,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维品质,从学生层面看,小学生对科学充满好奇,是学生喜欢的学科之一。因为各种各样的活动材料,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他们兴趣盎然,跃跃欲试。那怎样把握好课堂的调空艺术,让学生既动起来,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显的很重要。随着小学科学课堂改革的推进,科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现将本次培训的感受汇报如下:

王老师从一个全新而实用的角度,为我们阐述了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如何进行科学探究两方面内容。而这两面的内容恰恰紧扣了小学《科学》的宗旨和核心内容。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张校长从科学的定义、含义、分类、知识、方法等方面,一层层条丝缕析地剖析开来,如层层剥笋一样,为我们揭开了科学神秘的面纱,让我们认识到科学的本质就是提升每一位公民的科学素养。

通过详细分析,了解了这种不同之后,让我在今后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更加掌握了小学生探究的特点,力争与小学生一起设计符合他们特点的探究活动,提高小学生科学探究的有效。 王琳娜多年从事小学科学教学的实际出发,为我们提供了小学科学教学范例及鲜活的事例,这些理论知识丰富了我的科学知识结构,而动手操作的训练,则锻炼了小学科学教师的科学操作能力。

这一次科学教师面对面的探讨、学习之外,培训教师之间的交流也让我们学习到了更多的知识。在交流中我既为那些一线的科学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教学的研究感到深深地折服,同样是兼职科学教师,自己花在教学、教研上的时间要少得可怜,在教学、教研上的努力显得是那么渺小。也让我对同行们丰富的知识感叹。很多老师是从语文、数学、美术甚至是英语专业转到小学科学行业中,有些甚至和我一样兼顾着其他的课程教学,但是他们能真正与学生一起研究科学、学习科学,这让我到惭愧。今后一定要好好研读教材,做好课程资源的研究,真正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会探究的乐趣,与学生共成长。

。一节好的科学课,要做到两个关注:一是: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认知需求,关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才是一节成功课堂的必要基础。二是:关注科学:抓住科学的本质进行教学,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推理、验证的过程中有机会经历科学化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科学,乐学、爱学科学。此外,我认识到:一节好的科学课,不要有“做秀”情结,提倡“简洁而深刻、清新而厚重”的教学风格,展现思维力度,关注科学方法,体现科学课的灵魂,使科学课上出“科学味”!

不管愿不愿意,培训在意尤未尽中就这样宣告结束了,真的很舍不得一起学习的同事,给我们讲课的老师。更要衷心谢谢给我们传授知识、解答我们疑惑的教师们。带着对你们的敬佩之情,在下面的教学中将会好好努力,努力增进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教研能力,同时也希望能再接受更多的熏陶。在今后教学中注重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使学生终生受益。

二〇一五年九月十二日

第13篇:小学科学实验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实验教师培训心得

为切实提高小学科学实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提升教师调控与驾驭课堂的能力,加强推进科学课堂教学,对有关的科学仪器加强管理,并切实提高小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我有幸参加了凉州区教师进修学校举办的为期三天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师培训。经过三天的培训学习,专家和一线教师的精彩论述,深刻的见解,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科学教学新的天地,现将本次培训的心得汇报如下:

凉州区电教管老师的讲座,从一个全新而实用的角度,为我们进行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解读,让我对小学科学这门课程有了新的认识的理解。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凉州区十九中的一位老师从小学科学教学的实际出发,为我们提供了小学科学教学范例及鲜活的事例,这些理论知识丰富了我的科学知识结构,而动手操作的训练,则锻炼了小学科学教师的科学操作能力。

除了专业知识的讲授之外,还有一线科学教师的科学实验操作示范,为我们今后的小学科学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可以直接拿来为我所用。

这一次除了与专家们面对面的探讨、学习之外,培训教师之间的交流也让我们学习到了更多的知识。在交流中我既为那些一线的科学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教学的研究感到深深地折服,同样是兼职科学教师,自己花在教学、教研上的时间要少得可怜,在教学、教研上的努力显得是那么渺小。也让我对同行们丰富的知识感叹。很多老师是从

语文、数学、美术甚至是英语专业转到小学科学行业中,有些甚至和我一样兼顾着其他的课程教学,但是他们能真正与学生一起研究科学、学习科学,这让我到惭愧。今后一定要好好研读教材,做好课程资源的研究,真正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会探究的乐趣,与学生共成长。通过这次培训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每一位科学教师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使儿童在自然生活中有所进取,感到成功。学生面对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

二、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这是新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的要求。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掌握探究的基本方法,用科学思维方式获取知识,这是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一定指导好、做好实验,不能偷懒。

科学实验是研究自然现象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科学课的这些探索性实验,指导学生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结果,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更有利于学生深入领会课本的理论知识。

最后,教师要不断扩充知识。当今这个时代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的时代, 是科技产品不断涌现的时代。小学生们的知识视野也变得异常宽阔。为适应当前教育形势,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科学课教师必备的教育教学基本知识之外,还应时刻关注生命科学、物理学、化学、心理学以及其他新兴学科的发展,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并将这些进展适时融入自己的教学中去,以便更加体现科学课教学的科学性与时代性。

培训活动虽然结束了,接下来我要做的是把所学到的知识大胆地应用到科学课堂教学实践中,认真总结,及时反馈,不断提高。培训之后我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思想意识上树立较强的终身学习意识和科研意识,要奋发图强,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研究,不断完善自我。

今后,我会一如既往,将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于“科学”教育事业上,使自己真正起到一个科学教师的作用,为科学课美好的明天继续加油。

第14篇:小学科学《杠杆》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杠杆》教学设计

荔堡镇小寨小学

李志兴

一、教学目标:

1.明确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省力;反之杠杆费力。如果两个距离相等,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2.在杠杆尺的探究活动中,发展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3、激发对生活中杠杆应用现象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点:通过对杠杆尺的探究,发展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深刻理解省力和费力杠杆的科学原理,知道其在生活中的合理应用。

四、材料准备:

教师:演示PPT、小杆秤、杠杆尺、钩码等。 学生:杠杆尺、钩码、记录表(按六人一组配备)。

五、教学过程:

一、

游戏导入新课,初步认识杠杆

1、教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投影出示要求:请利用你们位置上的橡皮、塑料尺将文具盒撬起来,想一想:在这个活动中,有哪几个点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2、学生游戏

3、你能说说3个重要位置分别是哪里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阻力点、支点、用力点

生1:手指用力的地方是非常重要的,师:是的,这个点非常关键,我们可以叫它用力点 生2:这块橡皮也很重要,师:橡皮起了什么作用?引出支点概念。

师:还有哪个位置很重要呢?(如学生不能答出,教师可直接给出:其实被文具盒这个重物压住的位置也很重要,我们可以叫它阻力点)

课件展示3个点的位置

4、其实,刚才我们组装的工具,在科学上有个名称叫做杠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杠杆的科学》

5、你觉得刚才我们组装的杠杆有什么作用?(省力)

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能省力呢?怎么样的杠杆才能省力呢?我们可以借助杠杆尺进行研究。

二、

研究杠杆的秘密

1、出示杠杆尺,说说它有什么特点。(围绕支点转动,静止时是平衡的,两边有小格距离相等)

2、现在老师在杠杆尺左边挂上重物,这个位置就是……(阻力点)。如果要使杠杆尺平衡,我们要在哪边用力?(教师用手在右边按下),这个点就是……(用力点)。但是我用了多少力呢?看不出来,同样我们也可以用钩码来表示,猜一猜我要在右边挂几个钩码,杠杆尺才平衡。(由学生猜一猜,说说理由,然后教师按学生说的挂钩码)

3、同学们想不想自己试一试呢?我们来个规定:杠杆尺左边挂钩码的位置是阻力点,右边挂钩码的位置是用力点。等会研究的时候你们喜欢把钩码挂在哪个位置都可以,想挂几个钩码也随便你,但是挂好后一定要让杠杆尺平衡。

4、提出几点实验要求: (1)、左右两边的钩码数一样多的,太简单了,每组只能出现一次。 (2)、杠杆尺左右两边都只能挂一串钩码,不能在一边挂好几串。 (3)、杠杆尺平衡了才算完成一种挂法,每位同学都要记录下来。(记录表1)

5、指导记录方法:怎么记录呢?比如说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这样记录。(投影出示记录方法:左边第二格上挂两个钩码,右边第四格上挂一个钩码)

记录好后还要想一想:这个杠杆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在表中填好,你认为这个杠杆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为什么?

等会实验时如果听见音乐声响起,就请整理好实验材料,静静地独立思考一分钟,然后完成讨论题

6、各组学生展开研究,教师巡回指导。

听见音乐后,各小组整理好实验材料后,独立思考一分钟后,完成讨论题(记录表2)

7、请汇报员上台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听,(汇报要求说出各个实验的挂法,说到省力或费力时最好能举例说明)……如学生说到用力点上钩码数更少的是省力的,教师不能否定,可以说:是的,我们就是根据这点来判断它是省力的,老师请你再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用力点上这么少的钩码却能撬起阻力点上那么多的钩码?……再请第二位同学回答。如别的同学没有不同意见,课件出示3种情况: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省力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费力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全班齐读,教师将3句话贴在黑板上)

8、汇报第二个讨论题:你还有其他什么发现?(由好几个学生说说,可以先让描述不完整的,或不正确的先说,然后由其他同学补充)

9、请看我们前面做过的游戏,你能想办法移动橡皮,使这个杠杆更省力吗?(学生说了移动方法后,教师课件演示,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移就会更省力)

三、联系实际,加深理解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

1、我们再来看看生活中的杠杆,投影出示老虎钳和火钳,他们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2、既然火钳是费力的杠杆,人们为什么还要用它呢?(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好,能利用杠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了)

四、课堂小结

1、现在老师请你们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2、布置学生课后找一找生活中的各类杠杆。

第15篇:小学科学实验复习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实验复习教学设计

常见液体药品的闻、量取、测量、加热操作方法及部分仪器的规范操作复习

景谷一小

江南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通过三年半的科学学习,有了些科学素养,对实验的操作在平时实验中做过,基本你了解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也能观察实验的现象并能对现象做出解释,从而得出结论,科学教师在科学课前也会做好实验材料的准备,并反复做过实验,明白了实验的目的和意义。但是在学生实验时教师往往不注意学生操作的规范性或有时候一两句话轻松带过,没有让学生明白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但我认为小学生刚开始学做实验,规范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是必要的。这样可以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牢基础。所以培养学生实验规范操作是提高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之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复习,让学生掌握闻液体药品的正确操作方法。能用闻的方法区分出白醋和冷水。

2、再次教会学生正确所有滴管的方法和实验量筒的方法,并能根据要求量取出水的体积。

3、

4、

5、会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知道正确读数方法。

能正确使用酒精灯,清楚给烧杯中的液体加热时要垫石棉网。 能完成教师提供的仪器和材料按要求给烧杯中的水加热。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规范操作实验器材。掌握实验的注意事项 难点:用教师提供的仪器和材料按要求给烧杯中的水加热。 材料准备: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温度计、三脚架、量筒、滴管、火柴、白醋、冷水、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节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播放视频:”错误操作酒精灯引起的后果”,提醒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

做实验时要按正确的方法操作,否则会发生危险。

正确,我们有很多的科学实验,每一个科学实验都应该规范的操作,否则会发生危险。今天我们来复习三到六年级做过的有关液体药品的区别、取用、测量、加热的操作方法。 出示课件,

二、实验操作复习

(一)、闻

教师出示两杯无色、透明的液体(白醋、冷水),问:可以用什么方法区分出哪一杯是冷水,哪一杯是白醋?请一名学生的讲桌旁演示,提醒下面的同学注意观察闻液体的方法正确不正确。要求学生把放白醋的烧杯放在旁边,留下放水的烧杯。演示结束后,再请一位同学来印证。 教师提问两位同学闻液体的操作方法正确吗?

教师边演示边讲解闻液体药品的方法。(打开药品瓶塞,瓶口在前下方离鼻孔约0.5米,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

播放课件:请学生齐读。

接下来我们来复习液体药品的取用。 大量液体的取用使用倾倒的方法,教师演示 对少量液体的取用我们要用胶头滴管,出示滴管

(二)量取 1)滴管的使用, 教师讲解使用方法:

①夹持时,用无名指和中指夹持在橡皮胶头和玻璃管的连接处,不能用拇指和食指(或中指)夹持,这样可防止胶头脱落。使用时胶头在上,管口在下(防止液体试剂进入胶头而使胶头受腐蚀或将胶头里的杂质带进试液)吸液时,先用大拇指和食指挤压橡皮胶头,赶走滴管中的空气后,再将玻璃尖嘴伸入试剂液中,放开拇指和食指,液体试剂便被吸入,然后将滴管提起。禁止在试剂内挤压胶头,(以免试剂被空气污染而含杂质或将试剂弄混)。吸完液体后,胶头必须向上,不能平放,更不能使玻璃尖嘴的开口向上,以免胶头被腐蚀;也不能把吸完液体后的滴管放在实验桌上,以免玷污滴管。

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

③用过后应立即洗涤干净并插在洁净的试管内,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别的试剂

④滴瓶上的滴管必须与滴瓶配套使用 播放课件

2)一定量液体药品的量取; 出示量筒,介绍量筒的功能和用法, (1)量筒

主要用途:

粗略量取液体的体积(其精度可达到0.1mL)。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使用量筒时应根据需量取的液体体积,选用能一次量取即可的最小规格的量筒。操作要领是\"量液体,筒平稳;口挨口,免外流;改滴加,至刻度;读数时,视线与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若不慎加入液体的量超过刻度,应手持量筒倒出少量于指定容器中,再用滴管滴至刻度处。

出 错 点:

A.手拿着量筒读数;

B.读数时有的俯视,有的仰视;

C.有的不能依据需量取液体体积选择合适量程的量筒。

D.液体加多了,又用滴管向外吸。

教师演示用量筒量取50毫升液体的方法:

大量的液体用倾倒的方法,将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大约49毫升左右,然后用滴管从烧杯中取水滴到量筒中,边滴边观察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到50毫升处。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中。 播放课件:提醒学生注意读数的方法。

3)、播放课件:介绍烧杯,提醒学生加热烧杯内的药品时要垫石棉网。

播放课件:介绍石棉网。

(三)测温

1、液体温度的测量,

播放课件:介绍温度计的结构和正确的测量温度的方法:(介绍演示)

1、测量前,观察所要使用的温度计,了解它的量程(测量范围)和分度值(每一小格对应的温度值);

2、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液体充分接触(要浸没在被测液体中);

3、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不能取出来读数。

(四)加热 给液体药品加热, 介绍酒精灯的实验方法:

1、使用时,一手扶着酒精灯,一手打开灯帽,口朝下竖着放在酒精灯附近。

2、划着火柴,自下而上划过灯芯点燃酒精灯,甩灭火柴。

3、给物体加热时,用火焰的外焰加热(酒精灯灯焰分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外焰的温度高)。

4、用完后,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盖灭后打开,再盖上。

(五)、综合实验、

我们复习了液体药品的闻、量取、测温、加热后,下面我们分组实验。出示实验要求。 实验要求:

1、用闻的正确方法区别出桌子上的两杯液体。

2、用量筒和滴管量取150毫升的水,倒入烧杯中。

3、用温度计测量加热前的水温。

4、用酒精灯将烧杯中的水加热到35摄氏度(加热时将石棉网放在三脚架上,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用温度计一直测量水温)。

5、熄灭酒精灯。

6、记录员记录实验记录表。

7、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

学生齐读,教师补充说明注意事项。学生开始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实验结束,学生汇报记录表,教师点评。

三、学生谈收获

板书设计:

液体药品

闻 课后反思:

量取 测量 加热

第16篇: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规范

卞桥中心校 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规范

为了规范我镇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管理,更好地开展好实验课,用好科学实验室,充分利用县局配备的教学仪器,确保我镇的实验教学位居全县前列,中心校特制定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规范:

1.科学教师每学期初要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各年级教学进度,制定出本学期的科学教学工作计划,一式两份,教师本人一份,学校统一存放实验室一份。

2.科学教师要按照教学课程标准规定,完成全部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任务,努力做到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实验的机会。

3.科学教师要认真备好科学实验课,明确实验要求、所需仪器、药品、实验过程、方法、注意事项。

4.各任课教师根据实验教学计划,提前准备好实验器材等,一般要提前一天申请实验仪器。实验完毕整理、清洗、回收入柜。

5.小学科学课必须安排在科学教室进行,教师对一些复杂的实验,教师应先试做一遍,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6.在做学生实验前,教师应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和方法。实验时,教师应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如实地填好科学实验报告单。教师要及时批阅实验报告单,并统一保存。

7.对易损、易耗品及有腐蚀性、燃爆性和有毒物品要有明显标记,并嘱咐学生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动手,做好防患工作。对实验后的残液应叮嘱学生倒入污水池或指定地点,不得随意倒入下水道内。

8.实验完毕,应让学生整理仪器并清点实验用品,按要求摆列整齐,做好仪器与环境的清洁工作,经同意后方可离开实验室。室内物品未经教师许可不得带出室外,丢失和损坏仪器应及时报告教师。

8.仪器室管理员要认真做好教学仪器的购置、验收、入库及登帐、编号等工作。要合理安排教学仪器的存放,保持教学仪器的整洁,创造仪器室内的良好环境,确保安全和教学仪器使用寿命。

9.实验教学使用的化学危险药品必须贮藏在危险药品柜内,不得和普通试剂混存或随意乱放。还要按各自的危险特性,分类存放。

10.危险药品柜必须要双人管理,双把门锁、双人领发。实验教师领用危险用品时,必须提前计算用量,需填写《危险用品领用记录》。

11.实验室管理人员要注重档案的整理与存放,按教学计划、实验申请单。实验报告单的顺序整理存放。

12.每学年结束,学校要根据实验教学计划的完成情况,对科学任课教师的工作进行考核奖评,对实验教学开展得好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对在上级试验抽测或实验教学检查中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学校和相关教师一定的处罚。

卞桥中心校 2018年3月

第17篇:科学实验培训心得体会

《黄陵县初中理化生小学科学实验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内容摘要:2013年4月14日,我县进行了《黄陵县初中理化生、小学科学实验管理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树立科学的实验态度;看实验结果,重实验过程;提高实验技巧、实验能力;加强学生实验操作;提高学生成绩。通过本次培训,我认识到自己实验教学的不足,并且意识到要如何去改进所面临的问题。只有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面对问题,并勇于在课堂教学中摸索和实践,我们才会不断地提高,从而成长起来。

关键词:实验教学、教学常规、科学探究、实验素养

2013年4月14日,我县进行了《黄陵县初中理化生、小学科学实验管理培训》。参加本次培训的人员有初中理化生教师、小学科学教师以及各位教育专家。本次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树立科学的实验态度;看实验结果,重实验过程;提高实验技巧、实验能力;加强学生实验操作;提高学生成绩。

通过本次实验管理培训,我受益匪浅,收获甚多。韩老师的《小学科学课探究式学习各阶段的教学策略》的培训让我对科学实验课有了更深的领悟及感想。韩老师指出,小学科学课探究式学习的教学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

2、根据情境,提出、筛选、确定探究的问题;

3、根据问题作出猜测;

4、制定探究方案;

5、探究活动;

6、探究结果的交流与研讨;

7、在交流、研讨的基础上,总结、明确结论;

8、应用相关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9、反思探究过程方法。在韩老师的详细叙说下,我知道了科学实验的重要性,学生在一次动手实验中不仅学到了本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点,更是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及实验素养。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在实验的过程中交流和反思,去进行思维的升华、情感的碰撞、激情地创造,为学生以后的实验生涯奠定牢固的基础。

如今的科学课堂上,教师能为孩子们营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孩子们能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新知,这些都是我们值得肯定和发扬的。但是,由于对课程的认识和理解上的不一致,在具体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存在着盲目性、追随性和形式性,注重了活动的外在性而忽视了内在的本质性,导致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教学目标单一,从而影响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自身的发展。下面就针对我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点滴思考。

问题一:学生的教学常规问题。

在学校有人说:学校的科学实验室,不需要用眼睛找寻,只要听声音就可以找得到,声音最响最吵的教室就是实验室。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的天性是好动,对实验操作,有着天然的兴趣和吸引力,若没有有效的控制,说话也是其参与实验的一部分。另外,在学生的心目中,科学课相对语数英来说就是副课,就是来放松的,来玩的。尤其是科学实验课,在语数英等主课课堂上的压抑,在科学课堂上可以尽情的爆发。若科学老师对其没有有效的应对措施,实验课堂上的纪律就可能无法调控。这就涉及到学生的教学常规问题。

问题二:实验材料的放置时间问题。

好动以及对实验的兴趣是孩子们天性,若有实验材料在眼前,能够控制住自己不去碰和动,那得需要很大的忍耐力。所以在课堂上,我们会经常发现,有些平时就好动的的学生,往往会将注意力集中在实验材料上,而至于老师在讲些什么,他们就不去关注了。这种情况很多时候都发生在我们老师事先将实验材料放置在实验桌上,或者实验结束之后,没有及时将实验材料收缴的时间段内。其实,对于材料的放置和收缴,我们老师也很矛盾,提前放在桌上,怕干扰学生听讲,不放,课堂实验的时间又很紧张。所以,实验材料何时放置,也是实验教学面临的一个问题。

问题三:学生实验的方向偏离问题。

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之中的偏离现象,可能是学生对于老师布置的实验操作不感兴趣,只是对实验材料感兴趣。于是,在开始实验之前或者之后,学生又乐此不彼的用这些实验材料研究别的实验。还有一种现象是,由于要照顾全体学生的实验进程,已经提前完成的小组成员,没有进一步研究的任务,于是就拿着材料按照自己的意愿,开始了自己的实验,这就很大程度的影响到学习的效率。这种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老师的关注和合理解决。

问题四:实验数据的利用问题。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更多的关注实验本身和实验材料本身,对于实验的数据却视而不见。即便是老师在分配实验任务前要求学生把实验数据记录下,可还有一些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在分析实验数据时,这些学生会表现出一脸的茫然。若需要老师再重新梳理一遍实验及数据,在教学进程上会造成时间的紧迫性。当然,这样的学生也只是一部分群体。跟着教学思路的学生,还是能很轻松的完成任务。其实,实验教学中,对于认真听讲和参与的学生来讲,都没有什么问题,关键还在于这少数的一部分学生。如何有效的让其参与进来,这是一个实际问题。

通过本次培训,我对这些问题有所反思。在今后的科学教学中,我计划对目前所存在的问题采取以下措施:

1、教学常规:从教室开始,学生就要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在实验室走道安静等待。若不能完全做到,则在实验室外组织纪律,必须全部安静才能进入实验室。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快速进入状态,在教室外就做到,实际上在为学生上课做心理准备。其实,我们经常可以看得到,平静的学生进入教室后其喧闹明显低于闹哄哄的学生,而且持续的时间也不同。在课堂上,尤其是实验开始时,有的学生在座位前后乱窜,有的学生和前后同学打闹说笑,这需要我们严格的规范,尤其是在实验时,一定要求学生必须小组内合作,有问题小声讨论,若解决不了,举手示意,老师帮助解决。做完实验后必须快速将实验材料摆放原位,安静的就坐。只有形成一定的纪律性,实验操作才会更加规范。在实验报告时,当有学生报告实验结果时,其他同学必须安静倾听报告,不能在别人发言时做小动作或插嘴。只有培养出学生这样的习惯,课堂效率才能大大提高。

2、实验材料放置时间:在学生实验前不将材料提前放置在实验桌上,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学生注意力的分散。为了防止学生过分新奇,可以在上课之前向学生介绍所用材料,也可以适当的让学生用手先行接触,消除材料的神秘感。针对实验的不同,材料可以采取分批发放的形式,而且,一个实验完成,相应的材料不再需要时,必须要求回收到原来的位置,养成 “从哪里拿就要放回到哪里”的良好实验习惯。有些实验材料因为学生比较熟悉,在有时候需要对其雪藏,若不雪藏,学生会根据其生活经验,干扰实验的进程和实验的解释。如马铃薯在水中沉浮实验中,若将盐提前暴露给学生的话,学生就会认定液体中一定加的是盐,一定是盐水的液体,等等,会严重干扰整个教学。

3、实验偏离:在实验计划的制订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多地考虑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把能预测到的都交代清楚。实验的先后程序,观察的重点要十分明了,尽量把指导工作做细做扎实,为学生成功实验做好铺垫。为了防止有的学生对实验的理解方向偏离,教师必须强化方法的再描述和叙述。把实验方法说清楚,明白后再做。长期训练,学生实验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才能逐步规范。在实验过程中,对于有的学生的错误操作,需要本组成员敢于站出来,提醒和指出。所以,培养小组成员的纪律意识,让强势学生和有影响力的学生担任监督组长,充分发挥组长的威信和权威,通过同伴监督和提醒的方式,可以有效减少方向性和偏理性。

4、实验数据:要学生关注数据,首先教师自己要关注,在学生实验的时间段,需要教师将数据记录表格用课件形式放映在黑板上,通过问题的设置来引领学生关注数据,并且告诉学生关注数据的目的性和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要带着学生一步步分析数据,教给分析的方法,训练学生向数据要信息的习惯,由数据推出结果的过程。像数学解题一样,让学生说出整个数据分析思考的过程,长此训练下去,学生的表达能力会不断提升,表达能力提升了,思维能力也就提升了。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教学者必须重视小学科学教学。只要我们敢于面对困难,正视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总结发扬教学的成功经验,改正弥补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经常写好教学反思,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积少成多”的收获。

第18篇:科学实验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科学实验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翔安区内厝中心小学:许亚红

在市教育局统一组织下,对小学科学教师在福建教育学院学校进行了集中培训。培训期间,我们聆听了专家关于实验装备,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和规范管理及实验教学的策略等知识教学,觉得本次培训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获益匪浅,教育观念得到了洗礼,教育科学理论学习得到了升华,课堂实验教学获得了新感悟,许多教学中和实验室管理中的困惑、迷茫得到了启发解决„„

在本次培训中,自己收获最大、感受最深的是专家们就科学疑难实验的现场操作和改进说明,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平时注重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科学兴趣、提高科学成绩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作为一名科学教师,除了具有渊博的知识外,还应掌握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维品质。对照自己平时教学,虽然也比较注重实验教学,但对于部分实验因为种种原因出现现象不明显或实验不成功等结果,教学中倍感困惑。这次培训恰好安排了实验教学现场指导,在现场我们培训每位教师都认真亲手操作这些实验,同时就自己平时中困惑与他们面对面进行了交流。真是对症下药,参加培训教师一致认为这次培训有效性。通过培训不仅为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搭建了平台,而且为实验有效性改进创设了极佳途径,我觉得这样的培训具有针对性的、有实效性的,符合科学教学实际。

通过本次培训我还体会到: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科学教师应树立全新的实验教学资源观,在教学中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一切有效的教学资源,丰富科学课堂教学信息,真正落实科学新课程的实施要求,使科学教学呈现出创新活力和勃勃生机!

1.以室为阵地,开发和利用条件性资源

科学实验室是科学实验教学的主要阵地,也是重要的条件性资源。学校应重视实验室建设,保障常规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同时,也要鼓励师生进行实验改进,自制微型化、环保型教具,发挥废弃生活用品在科学实验中的替代作用,如用饮料瓶、注射器、易拉罐做反应容器、集气瓶等。这样既丰富物质储备,又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师应积极倡导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走进实验室开展探究活动,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2.以校本为突破,开发和利用拓展性资源

生活中有丰富的实验题材,有效利用这些实验素材组织学生探究,是科学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教学中,我们组织学生参观、调研,并开展探究性小实验。通过实验,学生把思维的视角从课本拓展到了社会,丰富了学习内容,增强了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了社会责任感。

3.以师生智慧为隐性课程,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资源

完美的教学是精心预设的结果。然而,实验的多变性又常常促生灵感的闪现。教师若能敏锐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智慧火花,准确把握

“意外”带来的教育契机,将使教学出现精彩的生成。

4.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媒体,开发和利用辅助性资源

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有很多特殊的、特定的实验,如有毒有害物质参与且不易排污的实验、科学现象瞬间即逝的实验、不易操作或难以成功的实验、需要反复观察的实验、反应慢导致单位课时中难以完成的实验等。教师在认真研究改进措施的同时,也可以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制作视频资料或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值得注意的是科学的基本特征,它的教学功能是其它任何教学活动难以代替的,现代信息技术不过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要充分利用其优势并与传统教学活动形成优势互补,切莫盲目滥用。

让我们都珍惜每一次培训。

第19篇:杠杆教学设计方案

《杠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杠杆》选自义务教育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课第十三章第四节,前面几节课已经分别介绍了力的作用效果、牛顿第一定律和二力平衡等知识。本章从新的角度,从不同层面上研究了力的作用效果和平衡问题,其内容是前面力学知识的拓展,是“其他简单机械”的理论依据,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学会收集、筛选数据,学习怎样提出科学猜想、学会归纳、学会评估自己与别人实验的成功与失误。

二、设计理念:

物理学科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初三学生经过一年多的物理学习,观察、实验、抽象和思维能力已初步形成,形象思维是他们学习物理知识的一种重要思维形式,他们厌倦教师的单独说教,希望教师创设便于他们进行观察的物理环境,给他们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希望教师满足他们创造愿望,让他们实际操作,使他们获得施展自己创造才能的机会。教学要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基本理念,尽量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物理知识,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三、设计思路:

杠杆平衡条件是本节的核心内容,是后一节所述物理规律理论的依据。当作用力不与杠杆垂直时,学生往往不能正确画出力臂,因此如何确定力臂是本节教学难点。我是如此设计的,首先,为了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先介绍希腊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的精彩故事,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同时引出阿基米德的一句豪言: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硬棒,我能撑起整个地球。同时结合阿基米德撬地球的模拟图片及杭州日报报道的周老师用称量只有20公斤的弹簧秤称大象的故事,初步讲述杠杆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第 1 页 共 4 页 易于学生在头脑中对杠杆的一些相关名词有初步的印象。接下来再以一道练习引导学生画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从而自己学习、概括出杠杆及其五要素的内涵,这样在讲概念时就不会枯燥无味,也能突破难点。讲上述概念时适宜采用观察法和讲练法。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我对杠杆做了调整。课本介绍的是用一根带有刻度的直棒做为实验研究的杠杆,这种杠杆虽然能很直观地读出力臂,但必须在水平位置上才能平衡。这容易使学生误解,认为杠杆只能在水平位置静止才算平衡,其实只要杠杆能静止或匀速转动就是处于平衡状态。我设计的杠杆与水平线有一个大概10度左右的夹角,这样做可以使杠杆在不同的位置平衡,并不一定要在水平位置或者对称位置时才能平衡。我采用了利用网络通讯的方式来收集学生的数据,与学生共同分析大量的实验数据,共同找出数据之间的关系,从而总结出实验结论,这体现出利用信息技术与课堂物理教学的整合。讲杠杆平衡条件时我采用引导发现法,这能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能卓有成效的开发学生心理潜能 ,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四、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技能

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

2、知道杠杆的一些名词术语: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

3、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4、通过实验操作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技能

1、通过举例认识杠杆,会分析杠杆的几个概念,会正确画出力臂。

2、让学生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实验的操作和分析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

五、教学流程:

第 2 页 共 4 页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实际情况。确定以下教学程序:

1.形象引题

以阿基米德的精彩故事及周老师用只有20公斤称量的弹簧秤称出一只笨重大象重量的事例,穿插讲述杠杆的五要素,引出本节要讲的课题内容。

2.创设直观环境,建立物理概念

用生活中的杠杆例子让学生找出各杠杆的共同特点,熟悉杠杆的五要素,初步建立杠杆概念、支点、动力、阻力、动力作用线、阻力作用线概念,引入力臂概念。我让学生总结各个物理量的概念,对照课本读一遍,强化学生对这些概念的认识,这也能突破教学难点。基于前面的观察,针对杠杆形状、支点位置,进行总结,防止学生形成消极心理定势。上述内容遵循创设物理环境,突出观察实验原则,在学生通过观察教师创设物理图景而形成表象的基础上,建立物理概念,能够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3.点拨、设疑、引导、探索、概括、应用

通过视频演示杠杆在水平或其他位置静态平衡,引出杠杆平衡概念,通过点拨,找出因素,然后质疑,进行实验,记录发送数据,分析数据,从而揭示规律,这样引导能激起学生探索兴趣,增强探索目的性。

学生分组实验,对数据整理,教师调用数据库与学生分析总结出实验数据的规律,归纳结论,写出杠杆平衡条件公式。

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不但能学会知识和探索方法,还能认识到探索物理规律的科学态度。学以致用,因此,探究完实验后,要安排课堂练习,引导学生去做,学生通过演练,能学会应用杠杆平衡条件公式解决简单问题,增强解题能力。

第 3 页 共 4 页

杠杆教学体会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目标是使学生认识杠杆,理解杠杆的五要素以及掌握杠杆平衡的条件。

在引入这部分,我采用了讲述阿基米德的精彩故事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杠杆的热情和兴趣,再引出他说过的一句豪言:给我一个只点和一根足够长的硬棒,我能撑起整个地球。然后模拟阿基米德撬地球,提出要撬地球需要一根很长的硬棒和移动很远的距离,现实是不可能把地球撬起的。但是杭州的周老师就做了类似的事情。引出一则报道:“小小弹簧秤,称出大象重”。通过这两个例子,把杠杆的五要素等概念讲述完,学生在趣味中学习了概念,效果很好。再通过课本里的概念进行巩固,然后通过一个刹车例子让学生练习找出生活实例中杠杆的五要素,再以自己设计的杠杆器材让学生找出杠杆相关的几个物理量,这是复习前面的知识也是为接下来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做充分的准备。这样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很快的掌握知识。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利用自制的杠杠,让学生知道测量杠杠的力臂时,不一定能直接从杠杠上得到,与实际生活更加贴近,有利于学生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但是学生在实验时测量力臂容易出错,为了帮助学生真正掌握,有意识在实验前安排一道相关练习题和实验视频,消除学生的错误。实验时还是有几个学生出现力臂测量的错误。由于给出的是钩码而杠杠平衡条件用要的是力的大小,很多学生没有注意要把质量换算成重力而使实验数据出现错误,在这方面,做实验前教师可以先适当给予提醒或者引导。

总的来说,这节课由于采用了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的整合,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比较形象、生动、有趣,更重要的是在做练习和实验数据处理方面,能够及时得到反馈,使师生能及时得到交流、同学之间能相互比较讨论,这有利于能及时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这是我教学后的体会与反思。

第 4 页 共 4 页

第20篇:杠杆教学设计

杠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别杠杆,能正确画出杠杆的示意图;

(2) 能在杠杆上确认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位置,会画杠杆的力臂;

(3) 能根据杠杆的特点及作用效果,将杠杆分类。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观察各类杠杆,了解杠杆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探究实验,归纳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品质和归纳总结能力;

(3)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简单分析,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例列举,使学生感受到杠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物理现象的良好习惯,并能利用所学知识简单解释生活中所用到的杠杆原理,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分析杠杆的五要素并画出杠杆力臂;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加以简单运用。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实验用具。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实验法,问题讨论法等。

五、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观察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杠杆工具(图片),是否认识或使用过它们,能叫出它们的名字么?(如羊角锤、瓶起子等)

有了以上工具的存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这些能给我们提供方便的工具都称为机械。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那些复杂的机械也都是由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今天我们从基础学起,先来认识一个简单的机械。

大家都很熟悉瓶起子,请一位同学来示意如何使用瓶起子。首先用起子钳住瓶盖,然后抵住瓶盖,用力扳起身,瓶盖就被打开了。那么,你知道瓶起子是根据什么原理制造的吗?实际上它是根据杠杆原理制造的。今天大家就共同来探究我们认识的第一个简单机械——杠杆。首先,我们来认识什么是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

通过观察和日常生活中的体验,杠杆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学生讨论回答)

都是硬棒(软的不行,直的弯的都可以); 工作过程中都在转动,转动过程中有一点是不动的; 除固定不动的点外,还要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能使它转动,另一个阻碍它转动。

对图片进行分析,得出杠杆概念及其五要素:

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杠杆的共同点:

(1)绕着固定点转动。

固定点——杠杆的支点

(2)受到力的作用。

动力和阻力

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展示一组图片,思考这些工具在工作过程中,是否是杠杆?若为杠杆,确定支点的位置、动力、阻力作用点和方向。

动力的作用效果不是由支点到动力作用点间的长度决定,而是由支点到动力作用线间的距离决定。我们把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间的距离叫做动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间的距离叫做阻力臂。(力臂概念)

练习杠杆示意图的画法。

3、杠杆的平衡条件

(展示实验用杠杆)大家看,这就是一个简单的杠杆装置,我们接下来将用 它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的中间十字交会点就是杠杆的支点O。现在取5个等质量的钩码,将其中2个挂在杠杆左端第三格上,作为杠杆的阻力。剩下的3个作为杠杆的动力,若使杠杆平衡,这三个钩码刚好挂在右端第2个格上。改变阻力臂和阻力的大小,继续实验,分析杠杆的平衡条件,将实验结果填在表格内。

(同学归纳总结)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4、杠杆的分类

1.省力杠杆:L1>L2,起子——省力费距离

2.费力杠杆:L1<L2,钓鱼杆——费力省距离

3.等臂杠杆:L1=L2,天平——既不省力也不费距离

5、课堂小结和练习

杠杆概念,五要素,杠杆平衡条件。

六、板书设计

杠杆

杠杆: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五要素:支点O,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

杠杆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赵燕

小学科学实验杠杆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实验杠杆教学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