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求商近似数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6-10 08:32:19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求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商的近似数》是堂新授课。但是我们已经学过积的近似数,于是我尝试让学生自己完成例题,并由学生来完成讲解,尝试效果如何。

1、问题的生成是学生亲身经历的,而不是教师提供的。

当学生在计算40÷60的时候,碰到了一种现象“除不尽”。这在以前的小数除法中没有出现过,与学生原有的认知产生了冲突,形成了问题。这是其自己发现的,很自然便会产生一种自己尝试解决的迫切欲望。这无疑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2、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成果。

当问题产生以后,解决问题便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目标。但由于教师没有提供解决问题的统一方法,学生缺少了模仿和依赖的基础,整个探究空间也有了比较大的自由度。学生既可以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这一问题,也可以“创造”出一种新方法来解决。当然,也出现了一些思路是正确的,结果却是错误的情况。但无论怎样,这是学生经过了一番思考后产生的一些想法,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的典型表现。

3、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评价与反思的过程。

学生在展示自己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同时,他们同样也关注别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当别人的方法与自己不同时,学生自然会产生“为什么他的方法与我的不一样”、“我的方法到底有没有问题”等想法,从而促使其反思自己的做法。 总的看来,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经历了问题的生成和解决过程,突出了学生在问题生成和解决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推荐第2篇:求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推荐)

《求商的近似数》在学习小数除以整数,小数除以小数的知识教学的,它是一节计算课,求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本课是由“小数除法”和“求近似值”两个知识点组成。学生对于这两个知识点并不陌生,因此,一般都能较快地理解并掌握这节课的知识。但是,“求商的近似值”这节课的内容虽然简单,但比较枯燥,学生不容易提起兴趣。而且学生刚初步学习小数除法,计算还不熟练,计算常出错。这节课我从实际生活中寻找素材,丰富课堂,使数学课充满生活气息。激发学生学习又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课一开始,我从爸爸给王鹏买羽毛球的谈话中自然引出数学问题,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学反思《求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同时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出示(爸爸给王鹏新买了1筒羽毛球。一筒羽毛球是12个,这筒羽毛球是19.4元,买一个大约要多少钱?)要求根列式计算.当学生除到不尽时.师问你认为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学生计算后交流解题思路。教师问“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求商的近似值?”(首先要看题目的要求,应该保留几位小数;其次,求商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求出商的近似数。

学生总结出方法后,再进行加强联系。但在练习中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还是不能明白比要求多除一位的意思,比如要求商保留三位小数,学生做竖式时就只除到小数第三位,没有多除一位,导致结果出错。因此,只要不断强调方法中加强巩固,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推荐第3篇:近似数教学反思

求万以内数的近似数的教学反思

近似数的学习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体验。但近似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一内容的教学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猜测和交流,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它的含义和作用。 教材没有给出近似数的概念,而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情境,通过对比两个人对参赛人数的不同看法(即准确人数与近似人数),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中结合实际认识万以内数的近似数的相关知识,以及让学生估计一些物品的数量,展示用数来表达、交流的有关内容等,以便于使学生逐步建立数感。由于现阶段不宜给学生教“四舍五入”法,因而让学生把准确数改写成近似数,学生往往出现估计离谱的现象。因而,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明白,虽然一个数的近似数有很多个,但最恰当的答案应该是那个更接近准确数且更容易记住的数。要引导学生多结合实际情境,得出易学易记的方法就是对那些不是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我们要把它看成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就方便多了。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在教学中,教师不要越俎代庖,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准确数与近似数 的特点,在小组内合作探究,充分交流,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体验。比较是常用的一种数学思考方法。通过比较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便于抽取出事物普遍存在的规律、区分出个体独有的特征。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让学生把自己个性化的想法说出来,才能使直观感受到的经验得以提升,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篇2: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商的近似数》课后反思

武京娟

本以为求近似数是教学难点, 所以在新授前安排了大量相关知识的复习.但在实际教学中才发现计算才是真正的教学难点, 由于例题及做一做中所有习题全是小数除以整数, 所以当作业中出现小数除以小数计算时, 许多学生装都忘记了一看, 二移的步骤.所以在设计巩固练习时应增加小数除以小数的练习.其次我根据学情补充介绍了一种求商近似数的简便方法.即除到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不再继续除,只把余数同除数做比较,若余数比除数的一半小,就说明求出下一位商要直接舍去;若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上加1。介绍了这种方法感觉好的同学算得更快了,但悟性较差的学生听完后连最基本的保留两位小数应除到小数点后面第几位也混淆不清了。所以下

次再教时,此方法的介绍时间可以适当后移,放在练习课上。

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课后反思

武京娟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又是难点,它在计算教学中处于关键地位。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而关键在于要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前面学过的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而商不变性质正是联系旧知与新知的桥梁,也是新知的最佳生长点。在教学中,复习旧知后,我要求学生根据159.9÷13=12.3利用商不变的规律直接写出15.99÷1.3、1.599÷0.

13、0.1599÷0.013的商。这是学习层面的一个飞跃,但却是有根据、有基础的飞跃。学生能根据商不变性质来说理,就证明了这个飞跃是学生能够接受的。只要紧紧抓住商不变性质这根线索,这部分内容就能轻松获得突破。商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也是这节课的难点和易出错的地方,我采取了针对性的练习,突出小数点的处理问题,如设计练习:不计算,只要学生把转化过程写出来,并且把商的小数点提前定好。篇3:积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积的近似数》 《积的近似数》这一新课是在学生四年级已掌握了求小数的近似数的知识和前面几课时学习了小数乘法之后进行的,因此这节课的重点不是如何用四舍五入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而是让学生在求出积之后,能够根据题目要求或者现实需要,把积保留若干位小数,所以这节课我想应该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结合数学情景,明白“求积的近似数”是生活实际的需要,在生活中有着广泛地应用。教学中我先复习了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帮助学生回忆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然后创设了购物的情境,让学生计算应付的钱数,学生顺利地计算出了得数,这时我让学生用生活中的话告诉我两个人各应付多少钱,学生说到分的时候再往后就不知道怎么说了,此时我问学生你们见过比分还小的人民币吗,学生都说没见过,到此已水到渠成,我因势利导,引出这就需要求积的近似数。同时强调求积的近似数要根据题目要求或者现实需要,把积保留若干位小数,并且要求学生做到有关钱数的题目要自觉保留两位小数。确定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之后,我根据主题图设计了一个对学生很有吸引力的警犬抓小偷的故事情境。然后通过学生的自主读题、读图,并用自己的话讲述题意、图意,自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算出积,并从中了解到狗的嗅觉很敏锐。再让学生运用自己以往的知识基础根据题目要求,独立的求出,并解释取近似数的过程和理由。这样,学生便在交流互动中,自主掌握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篇4:《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韩凤阁

本节课值得自我褒奖的地方:

1、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特别是在新知识的呈现中,我先让学生自我尝试,再让学生展现自己的想法,最后进行对比、归纳讲解总结。在自我检测后当堂训练练习中,将知识点化解在这些练习中,让学生能够学以所用,学以致用。

2、在做一做环节中,由于学生自学和理解能力的强弱差别较大,他们的速度出现断层,快的学生早已经完成,让他们去帮助较慢的学生后,存在问题的学生大多数能够接受本节的新知识即明白求商的近似数要除到比要保留的位数多一位。

3、在本节课结束时,适时总结知识点并板书,让学生谈自己的收获,并通过板书对本节课进行快速的回顾,还可让学生结合知识点思考自己是否完成学习目标。 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设计比较流畅,但个别环节处理欠妥。如在让学生自学时,自学指导设计太简单,笼统,指令不明确,对学生来说要干什么,达到什么要求比较模糊,以至于此处教学中学生没有紧张的学,有的学生仅仅是走马观花的将书浏览了一遍;另外在自我检测环节,让学生直接算出保留三位小数的方法会更好,这样还能巧妙的把该题目简单化,让学生容易自我完成。还有有的学生计算能力特别差,老师在后教时过于强调计算的错误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应引导学生把教学重 点放在研究取商近似数的方法上来,让学生多说自己的想法。

2、过高估计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本节课的练习题我有意识的设计为计算题、填空题、判断题,力求通过多角度使学生掌握求商近似数的方法,但是学生做题的速度相差甚远,为了照顾到全体学生,而浪费了一些宝贵的时间,最终没有使课堂达到高效、最优化。

3、课堂中随机问题处理欠佳。如学生计算较慢的特点,发现了,在后面的教学中没有给予有效处理,致使后面的拓展练习当堂训练没有完成。再者,课堂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促进、组织和在必要时帮助学生,但是在授课时没有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对于学生的无效问题应可稍加引导或者告诉学生我们这节的学习目标是掌握方法会灵活应用就行,而不应纠结于计算之中。

4、板书布局欠合理、美观。我授课的对象是五年级的小学生,对于他们而言,很多时候会模仿或学习教师的言行特点,而此阶段也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和巩固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应将美观、大方、简练、整齐的板书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习惯和书写格式的重要性。篇5: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商的近似数”这一内容主要让学生经历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商的近似数的过程,体验迁移应用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良好习惯。本节课我从生活的“真实”入手,从自然引入,还情境为生活本来的面貌,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学生情入生活、心入生活,在真实化的情境中体验、感悟数学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策略多样。

我在教学《商的近似值》一课时,对教材进行处理,我有意识地开发生活资源。首先我讲述生活中的实例,当我刚想提出要求时,发现有的学生已经做了起来。我并没有阻止,而是继续让学生在计算中发现问题。算了一会后,发现有的学生抓耳挠腮,有的学生小声的嘀咕,还有的干脆停下了笔看同桌的。当问题产生以后,解决问题便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目标。但由于我没有提供解决问题的统一方法,学生缺少了模仿和依赖的基础,整个探究空间也有了较大的自由度。学生既可以结合已经有的知识经验解决这一问题,也可以“创造”出一种新的方法来解决,在解决问题中体现了策略的多样性。

二、创设了轻松,自由探索的课堂氛围。

举出生活实例后,我出示例7 :爸爸给王鹏新买了1筒羽毛球。一筒羽毛球是12个,这筒羽毛球是19.4元,买一个大约要多少钱?并以自学的方式引出数学问题,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自学完毕,我

问:“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生:应该保留两位小数,只要算出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听后,同学们都明白了保留两位小数的道理,使学生学会了根据实际生活需要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合作学习,让学生经历求商的近似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尝到自学的成果。

三、设计了贴近生活,学以致用的练习。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在设计练习时,我设计了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题目,使学生体会点到“求商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用处,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拓展练习中,我安排了两道现实生活中根据实际情况取近似数的题目。学生练习后,我揭示:这两种方法叫“进一法”和“去尾法”。这样,一个个充满激情个性独到的见解就喷泉而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就因真实的生活变得丰富多样,让学生拓展思维得到发展。

回顾这一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本以为求近似数是教学难点, 所以在新授前安排了大量相关知识的复习.但在实际教学中才发现计算才是真正的教学难点,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充分调动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做到“细心精准”。

推荐第4篇:近似数教学反思

《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卢龙镇张毛庄小学

马国尧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在学习之前,我先让学生复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把不是整万或整亿得数改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在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中,重点把握了三个教学重难点,即: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精确到什么位;省略什么位后面的尾数”这些要求的含义;表示近似数的时候,小数末尾的“0”必须保留,不能去掉;连续进位的问题。

教学从生活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在创设情境环节,结合教科书的主题图,创设了邻居家的孩子“小豆豆”测身高的生活情境,自然的引入新课,使学生看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巩固环节,让学生说出把

4、85元精确到元、精确到角分别是多少钱,这样把学习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知识还原与生活,应用与生活。

反思内容:学生对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掌握较好,基本能够根据题目要求求出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然而对于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就不乐观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以前学生学过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而今天所学的是把一个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这就增加了难度,学生不知小数点后面的小数部分该如何处理。

第二:前面刚学过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学生往往把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和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相混淆,错把改写当成了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针对以上情况,解决办法:一方面给学生讲清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和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方法相同,后者的改写是移动小数点,其实前者也是移动小数点,只不过运用了我们后面所学的小数的基本性质,把小数点后面的零去掉了。另一方面,讲清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和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单位的数有什么区别:求近似数需要省略后面的尾数,所以求的是一个数的近似数;而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或八位,加一个单位就可以,没有大小的改变数的大小;第三,多讲多练,在不断的重复练习过程中,让学生自悟。

推荐第5篇:近似数教学设计

《近似数》教学反思

去年教学《近似数》,批阅作业时那个头痛至今都忘不了。一是当时对这节内容没有教学过,心中总是没有一定的“自信”;二是又感觉不会很难,不就是用个“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么?导致自己的备课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些脱离,所以交上来的作业,可想而知,学生出现的错误直接告诉自己没有上好这一节内容。自我认为很是简单,教材也是安排一个课时结束新知,可实际不然。所以今天在教学这个内容时,把事速度放慢了许多,也打算用2个课时来完成。与其快速没有效果的完成,还不如让学生掌握牢固多用一个课时来消化。

今年放慢了速度,所以在课堂上出现了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正是让我明白学生对于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真实情况,以免后面会忘记,所以特记下来,以备下次之需,同时也改进自己的教学。

问题一:学生明白“四舍五入法”,不明白的是怎么用这个方法。

在讲解完“四舍五入法”时,学生通过其他人的理解和老师的引导,能够接受‘满五要也向前一位进一,不满五就要舍’的道理。但是真正用的时候,他们还是不理解。例如教材中安排了“233184人约等于20万人,说说你是怎么得到的?”有些孩子一下子就明白了,“四舍五入到十万位,就看万位是不是比5大?”;可在今天的课堂中仍然有一些孩子提出自己的“质疑”:那8不是比5大吗?为什么不是“进一”,而是“舍掉”。从这些孩子的理解上出了问题。课堂上没有直接消除他们的疑问,而是由两个孩子说了自己的看法。A说,8在十位上,表示八十,对20万是根本不受影响的。B说,就算是五入,8向前进一位,那也只能说百位上变成,然后不能再继续向前进一位了。C说“233184”在数线上离20万更近,所以约等于20万;其实三个孩子的说法都有一定的理由,同时孩子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解述自己的看法,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于是在孩子们的想法上,我把“四舍五入”的方法进行了讲解,可还是有一部分人不明白什么“四舍五入到十万”。所以要让学生掌握到关键: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再看这一位的下一位„„。

问题二:15000约等于多少?

教材为了让学生理解近似数更接近于哪一个精确的数,安排了一个直观的“数线找位置”的方法,再观察与哪个更接近,再约等于哪个数。这个方法很好,非常直观。课堂当中有一位男生对18000接近于20000,理解就非常好。这个孩子告诉大家,在数线上,先找到15000,如果比15000大一些就近2万,如果比15000小一些就近约等于1万。其实就可以说是直观的“四舍五入法”了。但是有人就提出疑问,那如果正好在中间,15000又是近似哪一个数。

今天这节课虽然没有按照教材的安排一个课时完成,但课堂中学生提出的疑惑让人很是开心。这些暴露在学生中的问题,既是今后在备课教学所需要注意的,也是能看出学生在课堂中有善于思考,学会提出问题。这应该也是课堂中的一个较大的收获。

推荐第6篇:近似数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注意过没有,我们在听新闻、看电视时,会听到或看到很多数据,这些数据有些是精确数,有些是近似数。我记录了这样一条信息,请你们帮助我看看,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多媒体出示:三峡水库最终蓄水393亿立方米,26台机组年均发电量将达到847亿千瓦时,为修建三峡水库,120余万人从这里迁移到其他地方。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上面的情况,一些事物不需要用精确的数表示,而用一个与精确数比较接近的数来表示,这个数叫近似数。

例如:我们学校有1453人,我们可以说大约有1500人。

3、师:今天我们将学习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数。

(1)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叫四舍五入,从这几个字你能想到什么?

教师讲解四舍五入的含义。

(2)方法:重点让学生体会取近似值到某一位时,只要看它后一位数字用四舍五入即可,前面的都不必看。

近似数教学设计

黄长寿

教学目标: 教学

推荐第7篇:近似数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近似数》教学反思

甘州区南关学校 韩建新

这节课是掌握知识教学,在上课之前自己感觉整节课的设计挺不错的,开始的分类,由放到收,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而在知识点的获取时,让学生主观发现,分析比较,概括出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整节课的设计,总体感觉还是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的,在结构上,我也注重了前后呼应,使整堂课也显得比较紧凑。

但是上完之后,我总觉得:学生掌握得不好,尤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这里需要学生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去思考,但学生的逆向思维似乎都比较欠缺,这是我对学生在能力上的估计不足。整节课时间比较紧张,后面巩固练习和课小结的环节有点匆匆过场的味道,与自己曾设想的场景有一定的差距。自己激励性的语言还欠缺,这也将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

我觉得通过这一节课我学到了好多,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设计课程,要考虑到学生。在今后的日子里,还得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推荐第8篇:近似数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近似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结合生活实际判断哪些数是精确数;哪些数是近似数。

2、能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得到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重点:

理解“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合理性,并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流程:

一、观看2009年国庆阅兵视频导入新课。

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有什么感觉。老师接着学生的话题说:不仅如此,这盛大的阅兵活动中还蕴涵着一些数学信息。

二、认识精确数与近似数。

1、对上面的数据进行分类

2、理解精确数与近似数,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理解“四舍五入”法。

1、学生猜想: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实际面积是18000平方米,而报道称近2万平方米,这合理吗?

2、结合数线图理解18000平方米近似成2万平方米的合理性。认识约等号及它的读法。

3、将1万与2万之间的10500、11000、12000、13000、14000、15000、16000、17000、18000、19000近似成整万数,理解“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合理性。知道近似成整万数也叫四舍五入到万位,此时关键要看第千位。

4、结合上面求近似数的过程,理解“四舍五入”法。

四、尝试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1、小组合作学习:参加国庆阅兵的精确人数是233482人,而报道说“约20万人”,这个20万是怎么得到的?(提前发放《合作学习小研究》)

2、全班交流合作学习成果,老师适时点拨。

3、小结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应注意的问题。

4、将233482四舍五入到其它数位。

五、达标测评。

1、课本试一试第1题。

2、课本试一试第3题。

3、下面的□里可以填哪些数?

□499≈8000

) 3□5123≈370000

) 74□1032≈7500000

) 8□96572≈8000000

) 54□78≈50000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如果给这节课起一个题目的话该叫什么?

推荐第9篇:《近似数》教学设计

《近似数》教学设计

虎石台镇第二小学 郎艳君 【教材简析】 教材分三步安排:

第一步是在比较中体会近似数,通过对我国公共图书馆2709个和图书馆藏书约43776万册这两个数的体会,弄清楚前一个数准确地讲了公共图书馆的个数,后一个数是图书馆藏书的大约数。又通过自然保护区1999个和面积14398万公顷这两个数,继续体会什么是精确数,什么不是精确数。在这些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教材告诉学生与精确数比较接近的数是近似数。学生从中初步知道什么是近似数,为什么使用近似数。第二步教学求多位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从484204比较接近48万和486685比较接近49万引导学生思考,还示范了求近似数的书写格式。教材设计的这种教法,培养了学生的数感,避免了机械接受的教学方式。教材还突出这两个数的千位上分别是“4”和“6”,隐含了“四舍五入”的方法。然后在第96页底注中讲述了“四舍五入法”,学生凭借在例题中获得的感性认识,结合阅读底注的这段话,就理解了“四舍五入法”。第三步是第97页的“试一试”,在求多位数的近似数时,如果结合应用“万”或“亿”为单位的知识,能更方便。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中形成的能力,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针对本节课题学习内容的现实性,我立足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在低年级学习中对类似“48接近几十”这些已有认知。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大数目的近似数,在认识、理解近似数的过程中感受大数目近似数的使用价值,提高应用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在探究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交流中培养学生协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近似数的含义,积极探索、建构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会求一个大数目的近似数。

2.感受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感,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 3.在收集数据信息的过程中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体会近似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大数目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探索、建构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活、唤醒----了解近似数的含义 1.屏幕出示:

到2003年末,我国有公共图书馆2709个,图书馆藏书约433776万册。 到2003年末,我国共有自然保护区1999个,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大约有14398万公顷。

提问:自由读一读,画线的这些数有什么不一样的?

(提问:这四个数中,你认为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想:这些数为什么要用近似数来表示?(不能用准确数表示或没有必要用准确数来表示))

小结:像这里的2709和1999是与实际完全符合的准确数。(板书:精确数)而像43776万和14398万只是一个与实际比较接近的数,这样的数就是近似数。

3.说说下面的数是近似数还是精确数。

(1)先读出下面横线上的数,再说出哪些是近似数。 实验小学共有学生1439人。

到2004年末,全国共有医院、卫生院约62000个。 沪宁高速公路全长约274千米,投资近62亿元。

学生在说哪个是近似数的时候,让他们说说是从哪里看出来它们是近似数。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出示一些感性材料,告诉学生与精确数比较接近的数是近似数。学生从中初步知道什么是近似数,为什么使用近似数。引起学生对近似数的思考,对学习习近平似数产生内在的需要。】

二、探索、发现----建构近似数的求法 1.初步感知

①四(1)班有学生48人,是个精确数,如果用比较接近的数来介绍班里的人数,你会怎么说?(板书: 48 50 )

出示数轴,谈话:这是一条具有方向的直线,48在哪里?它接近40还是50? 指着黑板:所以说48接近50,48的近似数是50,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板书:≈)

②四(3)班有 43人。

提问:43接近几十,近似数是多少?(板书:43≈40)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探索的机会。先从本班和另外一个班学生人数这个准确数引出,让学生用比较接近的数来介绍班级的人数,联系了学生熟知的素材,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自然而然地导出学生概念中的近似数。】

2.延伸扩展 第一层次:初步探索 出示:

下面是某市2004年末全市人口情况统计。 总计(人) 男性(人)

女性(人)

970889 484204 486685 男性和女性的人数各接近四十几万?你能写出它们的近似数吗? 一起读题。

提问:有几个问题?(强调:各接近几十万,单位是万。) 男性人数谁再来读一读?女性人数?

谈话:男性人数和女性人数在48万和49万之间,参照这条直线(出示数轴),如果接近48万,近似数就是48万;如果接近49万,近似数就是49万。明白了吗?在本子上先写出数,再写出近似数。先看后写。

交流:(板书:484202≈480000 486685≈490000或484202≈48万 486685≈49万) 谈话:刚才问题是男性和女性的人数各接近四十几万?“万”后面有一些数,420

4、6685叫做“万”后面的尾数,板书:尾数。

第二层次:迁移扩展

谈话:接下来请小朋友想一个480000和490000之间的自然数,结合图,你能很快地说出它接近四十几万,近似数是多少吗?

交流:先个别交流,同桌看看有没有写对,写对的举手。

【设计意图:借助数轴来突破难点,使抽象的知具体化识,使学生初步感悟到求近似数的方法,了解“尾数”这一概念。】

第三层次:观察思考 485□□□≈□□0000 ①仔细观察,老师变化方框内的数,此时这个数接近四十几万,近似数是多少? ②变化尾数的最高位千位上的数,此时这个数接近四十几万,近似数是多少? 谈话:接下来郑老师也来写一个。

出示课件:写480101,近似数是多少?变成480301,近似数?变成480501,近似数?

提问:还是48万,我变了这么多次,还是48万?

交流后总结:要变千位数。千位数最少变到5,还可以变成

6、

7、

8、9。提问:要变成48万还是49万,关键看(千位),千位是尾数的(最高位)。 (板书:尾数的最高位)

看484202 486685尾数的最高位是多少? 第四层次:抽象归纳

刚才我们写出的这些数,它的近似数是48万还是49万,关键是看千位,也就是尾数的最高位,当尾数的最高位怎样变化时,近似数怎样?你会不会说?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或大于5 4或小于4 【设计意图:借助媒体的数字快速变化把静态的教材活化为动态的演示,使学生从真正意义上理解了近似数的求法,整个学习过程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高度激活状态。】

第五层次:比较内化 阅读书本96页下面的小字。 提问:当尾数的最高位5或大于5,向尾数的前一位进1,再把尾数的各位都改成0;

当尾数的最高位4或小于4,就把尾数舍去,把尾数的各位都改成0;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一要根据实际情况,看保留到哪一位,关键是要看尾数的最高位。

【设计意图:学生凭借在例题中获得的感性认识,结合阅读底注的这段话,就理解了“四舍五入法”。】

三、练习、拓展----深化近似数的理解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题。

①学生读题,说说题意。对省略最高位后面尾数的理解。 ②学生按要求写出各数近似数。

③集体评讲,同时选择其中的二三题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试一试:怎样用“万”作单位写出一个数的近似数? 28 3000≈( )万

要求:一起读一读这些数,怎样用“万”做单位,写在书上。 交流:怎样想的?要保留到哪一位?尾数的最高位上是?

小结:用“万”做单位的近似数,应看千位上的数是几,再决定是否要进1;用亿做单位的近似数,应看千万上的数是几。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3.试一试:怎样用“亿”作单位写出一个数的近似数? 19 7000 0000≈( )亿

要求:一起读一读这些数,怎样用“亿”做单位,写在书上。 交流:怎样想的?要保留到哪一位?尾数的最高位上是? 小结:用亿做单位的近似数,应看千万上的数是几。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4.出示 “想想做做”第5题。

(1)同桌讨论,再填写。 (2)说说自己的想法。 (3)说明:左边一题9万多的近似数是10万,说明千位上的数是5或

6、

7、

8、9;右边一题39亿多的近似数是39亿,说明千万位上的数是

4、

3、

2、或1,但不能是0。

【设计意图:第2题省略各数最高位后面的尾数写出近似数,这些数都是万以内的数。设计这道题有两个意图,一是让学生知道较小的数也有近似数,也可以求近似数。二是认识“尾数”以及按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为接着练习第

3、4题打好基础。第97页的“试一试”,在求多位数的近似数时,如果结合应用“万”或“亿”为单位的知识,能更方便。第5题是开放性的题,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四舍五入”取近似数的方法。】

推荐第10篇:《近似数》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近似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课本第11页的例题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根据要求正确地运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关键: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理解准确数、近似数。

师:同学们,我们四(3)班有63人,四(1)班有60人,四(2)班有62人,三个班平均约是多少人?

生:约60人。

师:这63人、60人和62人,它们是实实在在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准确数;约60人是大概的、大约的数,我们把它叫做近似数。

2、举例让学生加深理解准确数和近似数。

师:老师举个例子,大家判断哪个数是准确数,哪个数是近似数:林老师今天买菜用了30元,黄老师今天买菜用了约30元。

生:约30元是近似数;30元是准确数。

师: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习近平似数,板书课题《近似数》。

3、生活中我们还经常碰到近似数,(出示小黑板)请说出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说说为什么?

(1)我们学校有38个班。 (2)我们县有20多万人。 (3)我国面积大约是960万平方千米。

二、探索新知

1、初步感知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出示:我们学校有2346人。

师:校长向县教育局汇报我校学生人数,要整十数,怎样汇报? 生:约2350人。 师:什么是整十数? 生:个位为“0”的整数。

师:县教育局向市里汇报人数,要整百数,怎样汇报? 生:约2300人。

师:市里又向省汇报人数,要整千数,怎样汇报? 生:约2000人。

(同时让学生说说什么是整百数?什么是整千数?)

2、认识≈(约等号)

师:刚才汇报的数2346人的整十数是2350,能用“=”符号吗? 生:不能,要用≈(约等号)。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近似数是大概的数,不能用=(等于号),要使用≈(约等号) 师举例:我的身高是175厘米,用什么符号表示?(=175厘米)我的身高约是175厘米,用什么符号表示?(≈175厘米)

3、探索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出示:我们县有218536人。

师:用整十数怎样表示?(≈218540人)保留到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下面画个△,现在是用整十数表示,要在十位上的3下面画个△;保留到十位,我们要看十位右边的个位,并在个位上划_

教师板书:2 1 8 5 3 6 人≈ 2 1 8 5 4 0人

△ ̄

师引导学生分别用整百数(≈218500人),整千数(≈219000人),整万数(≈22000人)表示。

学生板演:2 1 8 5 3 6 人≈ 2 1 8 5 0 0人

△ ̄

2 1 8 5 3 6 人≈ 2 1 9 0 0 0人 △ ̄

2 1 8 5 3 6 人≈ 2 2 0 0 0 0人 △ ̄

4、小结方法

师: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求我们县人口的近似数的? 生:“四舍五入”法。(板书“四舍五入”法) 师:你是怎样理解“四舍五入”法的。

四舍 五入

小于5的省略 大于等于5的进一(满五进一) (

4、

3、

2、

1、0)

5、

6、

7、

8、9)

也就是划横线的数用“四舍五入”法,结合刚才学生板演进行讲解。

5、“≈”和“=”的用法区别

师:22000人该为用“万”做单位是怎样的?(22万) 2 1 8 5 3 6 人≈ 2 2 0 0 0 0人= 2 2 万人 △ ̄

师:这里为什么既用了“≈”又用了“=”?小组讨论,交流。

生:因为第一步是求近似数,要使用“≈”,第二步只是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它的大小没有变,所以要用“=”。

三、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1、下面的数据是近似数的打“√”,不是近似数的打“×”。(1)学校操场面积约1800平方米。„„„( ) (2)小明文具盒里有6支笔。„„„„„ ( ) (3)学校教学楼有24个教室。„„„„„( ) (4)小红家与学校的距离越300米。.„„( )

2、按要求写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十位 173628≈ 四舍五入到百位 173628≈ 四舍五入到千位 173628≈ 四舍五入到万位 173628≈

3、将下面各数四舍五入到万位,并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第五次人口普查:(人) 上海 16737700≈_____=__万 山东 90793100≈_____=__万 浙江 46769800≈_____=__万 广西 44893700≈_____=__万

三、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会判断近似数和准确数。

生:我学会了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设计说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学生轻松的掌握了“四舍五入”法,同时学生在知,情、意、行等方面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板书设计:

近似 数

63人 60人 62人 准确数

约60人近似数 用“四舍 五入”法求近似数 ≈ 约等号

小于5的省略 大于等于5的进一(满五进一) (

4、

3、

2、

1、0)

5、

6、

7、

8、9)

2 1 8 5 3 6 人≈ 2 1 8 5 4 0人

△ ̄

2 1 8 5 3 6 人≈ 2 1 8 5 0 0人

△ ̄

2 1 8 5 3 6 人≈ 2 1 9 0 0 0人

△ ̄

2 1 8 5 3 6 人≈ 2 2 0 0 0 0人= 2 2 万人 △ ̄

第11篇:《近似数》教学设计

《近似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生活数据收集的过程,理解近似数表示的必要性。2.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

3.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精确值的近似数。【教学重难点】

1 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

2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精确值的近似数。 【教学准备】 学生学具,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教学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课件出示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图片,介绍白细胞:能消灭病菌,清洁血液;红细胞:能输送氧气。一小滴血液含有:红细胞:5000000个,白细胞:10000个。

2.让学生把红细胞 和白细胞的个数读出来。 ①按照四位分级的方法把上面三个数表示成下面形式:

500 0000

1 0000 ②让学生读出二个数:五百万、一万。

③教师:读了这些数以后,你发现了什么?

④教师根据学生的读数过程作如下板书:

500 0000=500万

1 0000=1万

3.学生观察、比较等号右边与等号左边的数。

①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等号右边的数与等号左边的数有什么不同?

(等号右边的数省略了万位后面的尾数,等号左边的数没有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

②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等号两边的数大小完全相同) 4.学生小组讨论:

①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的数?(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的数只需要去掉万位后面的四个“0”,并写上“万”字。)

②用万作单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

(用万作单位表示数既简单又不容易写错,使人一看就知道数的大小。)

5.小结:为了读数和写数的方便,今后我们可以直接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数。

6.练习:

⑴让学生独立完成第12页“试一试”1题,师巡视。

⑵改写完后,抽一部分同学把完成的练习在展示台上展示出来,集体评价。

二、教学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1.导入:

有些较大的数,有时没有必要或者无法说出它的准确数。比如,华光小学约有2200名学生。全国小学生人数约1亿3000万,这里的2200只是一个近似数,又比如北京市人口约1400万,全国人口总数约13亿,这里的1400万,13亿也只是一个大概数据。既然生活中用到近似数这么多,那我们就应重视近似数的学习,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

我们已经学过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复习:

用什么方法省略4926和9375千位后面的尾数?两个数的省略方法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说出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要根据百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的方法。)

师:如果把数扩大到比万大的数,还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求它的近似数吗?

3.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本11页内容。

①让学生试做,同时指定四名学生在黑板上完成。 ②集本订正,然后分组议一议: ⑴在省略148264万位后面的尾数时,要根据哪一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

⑵在求近似数时,148264的千位上的数不满5,应该怎么办? ⑶求出的近似数为什么不使用“等号”而要使用“约等号”?

三、指导学生完成12页试一试习题。板书设计:近似数

148264≈148260(四舍五入到十位) 148264≈148300(四舍五入到百位) 148264≈148000(四舍五入到千位) 148264≈150000(四舍五入到万位)

第12篇:近似数教学设计

《近似数》教学设计 篇2:近似数教案 1.5.3近似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近似数的概念,并按要求取近似数。

过程与方法:经历对实际问题的探究过程,体会用近似数字刻画现实问题的思想。 情感与态度: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了解近似数、精确度的意义,能根据具体要求取近似数。

教学难点:近似数的意义,按实际需要取近似数。

教法、学法; 基于本节课的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教学中充分运用学生在媒体方面所获得知识,着重采用“数学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的教学方法。即从实际问题出发,启发引导,充分体现学生为主,注重学生参与意识。 据学法指导自主性的原则,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学生的积极思考努力下,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现、发展的过程,使学生掌握了知识,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达到教学的目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1:(1)我们班有 名学生。

(2)七年级约有 名学生。

(3)一天有 小时,一小时有 分,一分钟有 秒。

(4)你回家约要 分钟。

问题2:在这些数据中,哪些是与实际接近的?哪些数据是与实际完全符合的?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得出概念

问题1:根据我们预习的结果,上述的4个问题中, 是准确数, 是不能准确反映实际情况的。这些数只是一个大概的数,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做 。 问题2:你能列举出生活中哪些是准确数,哪些用到近似数吗?

问题3:七年级的实际学生数为224,与第2个问题相比较,误差是 。 问题4:为什么会产生这个误差?

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用精确度表示。524精确到个位,而约5百精确到 位。

2、尝试解决问题

问题5:按四舍五入对圆周率取得的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3(精确到 位)

∏≈3.1(精确到0.1或叫做精确到 位)

∏≈3.14(精确到 或叫做精确到 位)

∏≈3.142(精确到 或叫做精确到 位)

练习:教材p46页练习

问题6:在表示近似数的方法有

和 。还有其它的吗?

3、例题讲解

教材p46例6。注意精确度1.8与1.80的区别。

4、扩展

5 问题7:3.21×10 精确到 位。 科学记数法是为了便于表示比较大的数而产生的。

分析:321 000保留3位有效数字,若只取3 2 1,则与原数出入太大,不合理。这时 5我们用科学记数来表示,可表示为3.21×10,这样就符合了题目。而有效数字最后一个为 1,这并不是表示它精确到0.01,因为这是一个较大的整数,1这个数在321 000中是在千位上,所以它是精确到千位。

总结: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中求有效数字看前半部分,求精确度则要先把科学记数法化为原数后才可确定。

(三)、巩固训练,熟练技能 0.0249(精确到0.01) 414.45(精确到个位) 0.0571(精确到千分位)

(四)、小结

1、一个近似数的精确度的表示方法:精确到哪一位;

2、取近似数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四舍五入法”,特殊地,有些实际问题需要用“进一法”或“去尾法”。

(五)、布置作业

教科书第47页习题1.5第6题;

七、板书设计: 1.5.3近似数

1、精确度——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可以用精确度表示。

利用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2、解题技巧:

(1)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只须看这个数的最末一位在原数的哪一位。

(2)当四舍五入到十位或十位以上时,应先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数,再按要求取近似数。

八、课后反思

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过四舍五入,在求精确度上能自然过度,对近似数与精确数度理解不难,难点在于科学记数法中确定精确度,要通过科学记数法的意义对其讲解,使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而有效数字是一重点,强调关键字从第一个非零数字起,到最后一个数字,在正确理解有效数字的前提下对科学记数法中确定有效数字,进一步深化知识。篇3:公开课近似数教学设计

近似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

2、能按要求取近似数和保留有效数字。

3、体会近似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能按要求取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教学难点:有效数字概念的理解。

教材处理

本节将从生活实际入手,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观察身边熟悉的事物,收集一些数据引入近似数的研究。

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以问题为载体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展开,都以问题的解决为中心,使教学过程成为教师指导下的一种自主求知的活动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知。

教学设计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设计说明

提出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观察身边熟悉的事物,收集一些数据,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自然引入新课。

问题1:(1)我班有__名学生,__名男生,__ 名女生;

(2)我班教室约为__平方米;

(3)我的体重约为__千克,我的身高约为__;

(4)中国大约有__亿人口;

(5)一天有__小时,一小时有__分,一分有__秒。

设计说明

以学生熟悉的数据引入,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存在着准确数和近似数。

问题2:在这些数据中,那些数是与实际接近的?哪些数据是与实际完全符合 的?

师生共同完成:

问题1中(1)(5)与实际完全符合,(2)(3)(4)是与实际接近的。 师:与实际接近的数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近似数。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自主学习、得出结论

问题1:阅读理解教科书第45页内容,教师指出:

① 513人是否准确地反映了参会的实际人数?②约有五百人是否准确地反映了参会的实际人数?

学生回答:513人准确地反映了实际参会人数,约有五百人不能准确地反映实际参会人数。

师:这里513是准确数,而五百这个数只是接近实际人数,它与实际人数还有差别,它是一个近似数。

问题2:你还能举出准确数与近似数来吗?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近似数?

设计说明

在了解近似数的概念后,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很多情况用到近似数,有时是因为客观条件无法或难以得到准确数,如:我国人口数时刻在变化,无法得到准确数,有时是实际问题不需要得到准确数。

问题3:教科书上的约500人参会,与准确数513人参会的误差是多少? 学生回答:13. 问题4:为什么产生了这个误差。

设计说明

使学生明白近似数的精确度。

师生讨论以后得出是因为精确度的问题。

师: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用精确度来表示。 513精确到个位,而这里的500是精确到百位。

2、尝试解决问题

问题5:按四舍五入对圆周率?取得的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 ??3 (精确到__位)

; ??3.1 (精确到0.1或叫做精确到__位) ; ??3.14(精确到__或叫做精确到__位) 。 ??3.142(精确到__位或叫做精确到__位)

设计说明

学生感受四舍五入取得的近似数是精确到哪一位,即指出精确度。

三、巩固练习,熟练技能

练习1: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

(1)0.003 56(精确到万分位); (2)61.235(精确到个位); (3)1.893 5(精确到0.001); (4)0.057 1(精确到0.1)。

练习2:按括号内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

(1)0.023 9(精确到0.001); (2)414.45(精确到个位);

(3)2.904(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4)2.904(保留3各有效数字);

(5)0.057 1(精确到千分位); (6)23.45(精确到个位);

(7)23.45(精确到0.1)。

教学说明

① 让学生到黑板上做,并由其他学生点评;②2.9和2.90一样吗?小组讨论。

师:讨论后交流反馈。(1)精确度不同;(2)有效数字不同。

四、总结反思,情意发展

1、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2、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3、通过学习,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1) 本节主要学习习近平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并能按要求取近似数和保留有效

数字。

(2) 注意的问题:

① 有效数字在确定时,要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到的数字止。 ② 大数按要求保留有效数字时,要先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后再按要求保留。

五、布置作业

1、课本第47页习题1.5第6题。

2、课本第51页复习题1第6题。

六、拓展练习

1、近似数1.60是由数n四舍五入得到的,那么?( ) a、1.55<n<1.65 b、1.55≤n<1.65 c、1.595<n<1.605 d、1.595≤n<1.605

2、据中国统计信息网公布的2000年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我国的人口总数为1 295 330 000 人,请按要求分别取这个数的近似数,并指出有几个有效数字?

(1)精确到百分位;(2)精确到千分位;

(3)精确到亿位;(4)精确到十亿位。

设计说明

这是以实际为背景的题目,说明生活中有很多近似数,这里要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近似数,或其他方法表示,教师可适当点拨,做好知识的拓展延伸。

评价与反思

1、本节课以学生课前收集的生活数据引入,使学生获得直观的经验,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认识到生活中存在着准确数和近似数,在了解了近似数后,启发学生“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用到近似数?”并通过教师自己设计的情境使学生认识到有时是因为客观条件或难以得到准确数,有时是实际问题无法得到准确数。

2、拓展练习以生活为背景,不过数据有些大,学生易出错特别是要用到科学记数法,教师要做好点拨,讲解清楚。

3、鼓励学生去查资料。收集数据,培养数感。篇4:求近似数教案

课题: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15-17页

教学目标:

1.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2.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3.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体会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默读课本第15页四幅有关“世界之最”的资料。

在这四幅图每个数据的前面都有一个相同的字,圈出来是哪个字?是什么意思?

默读课本第15页四幅有关“世界之最”的资料。

找出每个数据的前面一个相同的字,圈出来,想想是什么意思。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做准备。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1 “约”字 它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用到,对比下面这两句话,理解“约”的意思 我校有学生1300名。

而我们学校有学生约1300名。 你能从日常生活中找到近似数吗?

小结: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需要准确的表示出来,或无法准确的表示出来,我们就用一个“差不多”的数来表示,这个数在数学上,我们就叫它是谁的“近似数”。 2.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师:近似数就是和准确数差不多的数,怎样才算“差不多”?如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

①11030大约是多少万?

在数学中,我们用“=”表示准确数,近似数则是用≈来表示。 11030≈10000=1万

为什么前面是≈,而后面则是=呢?

②11030≈1万,12030呢?说说你的看法? 12031?14800?

再换个试试!17234?

为什么18234的近似数不是1万而是2万呢?你怎么知道它更接近于2万?主要看哪一位?

2 师:5,小于5的,把它和右面的数舍去,全改写成0,在数学上,我们叫做“四舍”。而等于或大于5的,向它的前一位进1后,再把它和右面的数舍去,全改写成0,这种方法我们叫做“五入”。这两种方法合起来,就是求一个数近似数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四舍五入”法。 学生比较发现:我校有学生1300名。表示我校就有学生1300名,不多一个,也不少一个!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学生举例:

1.我写作业用了20分钟;我写作业大约用了20分钟; 2.一辆小汽车的价钱是13万元;一辆小汽车的价钱约是13万元; 3.一支铅笔长14厘米;一支铅笔长约14厘米。 想:因为11030更接近于1万,所以我们就把千位和它右面的数舍去,全部改写成0,变成了10000,在书写的时候,写作:11030≈1万。

分析发现:10000是11030的近似数,所以用≈,而1万和10000的大小是一样,所以用=。

发现:这些数的大小都不一样,但它们的近似数都是1万。

学生试着写。并说出怎么知道它更接近于2万的。

(初步体会主要看千位。再次体会主要看千位。体会“四舍五入”法的含义。) 师质疑:我们学习了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我们还学习了把一个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这两方面内容在意义和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3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交流讨论。

师总结:二者的相同点是:求近似数和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的数,后面都在加一个“万”字或“亿”字;二者的不同点是:求近似数是把一个数变成一个近似数,数的大小发生了变化,而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是把一个大数写成了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大小没发生改变。

五、巩固应用,拓宽提高。 1.16页的电脑题:

你能像黑板上这样,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34108和95820的近似数吗? 2.17页“自主练习”的第1题,再像黑板上这样,做在练习本上。

自主练习的第2题。 3.自主练习第3题:

两名同学到黑板上做,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6名同学到前面来做。在做的过程中,你有没有什么小窍门说说大家听听! 独立完成。

(小组合作,交流你们是怎么做的?通过画分级线,可以很清楚的进行取舍。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小组交流。 即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要先根据要求确定是看哪个数位,根据数位上数的大小确定是“舍”还是“入”。 4 课后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用“万”或“亿”作单位求较大数的近似数,学生对于什么是准确数什么是近似数的理解没有多大的困难,但是求近似数的方法学生理解上有些困难,我通过“例题--练习--例题-练习”的方法进行教学,在学习过程中,我觉得学生对于“四舍五入”这一方法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但是对于用“万”或“亿” 作单位还是用“0”表示有些疑惑,尤其在审题时,他们对于题目的要求常常不能准确判断,将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用“万”或“亿”作单位,或用 4个、8个0表示“万”或“亿”有些不理解,看来帮助学生审题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四舍”理解不够,如390860大约是几万,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我让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去做,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做,出现了两个答案:390860≈40万,390860≈39万,让学生进行辩论,说出理由,最终使学生明白了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中更要强调改写与省略尾数的联系与区别。强调并让学生明白改写只改变数的计数单位而不改变数的大小,用“=”;而省略尾数后改变了数的大小,求出的是原数的近似数,用“≈”。

多数学生课堂上发言积极,做题轻松而且学生兴趣浓厚。学习“四舍五入法”来求一个大数的近似数时,学生接受较慢课堂。教学进行缓慢,进行了大量的练习与讲解,多数学生才能真正灵活掌握与运用。

王秀莲 洪村小学 5篇5:近似数教学设计

四年级组集体备课

《近似数》修正教案 2010年9月9日

四年级数学《近似数》教学设计

主备人:鞠 萍 时间:2010年9月9日

四年级组集体备课

《近似数》教学设计

罗艳海

2010年9月9日

数学四年级上《近似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生活数据收集的过程,理解近似数表示的必要性。

2、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

3、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精确值的近似数。

教学具准备:

教学重、难点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小组交流收集的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

交流收集的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并说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类,在各种分类中重点讨论精确数与近似数这两类数的特点,并让学生再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近似数。

二、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出示说一说中的数据,使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了解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的方法。结合是试一试第2题的讨论,体会如何根据不同需要求近似数。

三、巩固与应用

做试一试第1题:汇报时说说取近似值的方法。

试一试第2题: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需要根据情况取不同精确程度的近似数。在本题中,可先让学生说一说三个近似值的精确程度,再出示下面的两个小问题,供学生讨论。在讨论时重点让学生理解取近似值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确定的。 讨论:重点可讨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第13篇:近似数教学案例

在“讨论”中提高思维,在“活动”中发展数感

——《近似数》教学案例 前川一小

肖建芳

学生数感、数概念的形成是新课标提出的重要思想,是学生学习数的知识的灵魂,是数学知识的基础。本文在学校课题组的研究指导下,就《近似数》从学习内容、学生、教学活动三个方面对近似数概念的教学进行研究和探讨,以进一步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和可持续发展。

一、关于学习内容

《近似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7页的内容,也是“万以内数的认识”这一小节最后一课时的内容,其学习内容主要是近似数的认识和理解,区分准确数和近似数,取万以内数的近似数,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⒈本节课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作用和价值。

通过从学生熟悉的学校情况中提供数据,通过不同数据的比较,从而体验数学的现实意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初步感知近似数。

通过搜集生活中的数据资源对近似数的多种表述方式,让学生初步感知近似数的特点,既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还蕴含了浓浓的人文关怀。

通过取近似数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既使学生进一步体验近似数的特点,又能使学生提高思维能力体会取近似数方法的多样化,并将数学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在生活中拓展。

通过学习生活、身边中的近似数,培养学生的估数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比较、推理和猜测等思维能力。既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灵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又可以使学生在面对较复杂的问题时学会判断、学会选择。逐步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意识。

⒉本节课在相应知识体系中的地位。

近似数是学生在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它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这一内容的教学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本节课是在二年级上册学习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的基础上学习习近平似数的开始,为以后的估算学习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本节课让学生在分析数据中体验近似数,找近似数的特点,并会取近似数。在自己熟悉的事物中进行比较学习,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生活情境中,体会近似数的应用价值。本节课理解近似数与会取近似数也是后面进行估算并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必须掌握的。因此,本节课是学好估算的必要基础。

⒊本节课与前、后相关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

学生在学习本内容之前,已经学习过简单数的估数,以及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学生基本能理解“大约”、“左右”、“大概”等词的意思,并且已经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数的组成。这些知识构成了本节课的学习基础。本节课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以现实生活情境为背景,提供有意义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一年级学习的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等描述数的关系的用语也是本节课学习的

基础,让学生逐渐认识近似数的应用价值。

在二年级上册学生已接触过估算,知道把100以内的数看作是整十数来估算比较方便。到了本节课,教材依然没有给出四舍五入的方法,只要与准确数比较接近的,整

十、整百、整千数都可以,让学生学会取近似数方法的多样化。

本内容也是学习本学期后面单元学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估算》,以及三年级《估算》和

四、五年级学习的《积的近似数》、《商的近似数》,等乘、除法估算知识及其应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基础。

⒋本节课的教学内涵、相应的知识技能、所承载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首先要重视“概念及其所反映的思想方法的教学”。本节课中近似数的内涵以及相应的知识技能,所承载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体现。

从生活实际问题的产生到具体的理解,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认识近似数的含义。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学校情况中提供数据,通过同一事件不同数据的比较,初步理解近似数的含义。提供生活中的一些数据,例如:班级人数、学校人数、我们身边的一些数据,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些信息,判断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来判断近似数的。在此基础上很好的让学生领悟了近似数的含义,顺理成章,学生非常容易接受。这样的教学过程既向学生渗透了数学思想和方法,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到数学学习方法和数学活动经验。

利用比较、转化、猜测等数学思想方法,建立近似数的概念,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发展学生的数感。本节课利用教材第77页的例题,既让学生在比较中理解近似数的含义,又充分引导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掌握近似数的特点和作用。还通过把生活中熟悉的数据进行转化成近似数使学生掌握取近似数的方法。在学生理解和学会取近似数中通过猜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学习习近平似数的价值,同时学生也进一步熟练了万以内数、估数的相应知识和技能,也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二、关于学生

1、学生对于该学习内容在知识及生活方面等方面的基础和经验。根据“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这些描述数的用语推理接近的数。 知道把100以内的数看作是整十数。 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

2、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存在的困难。

学生的估数经历少,教材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脱离,学生不熟悉,近似数比较抽象。 理解近似数的特点和作用。

如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知道一个数的近似数并不是唯一的。

3、对学生学习困难的分析与思考。

近似数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历得较少,学生比较习惯于精确计算,估计意识较为薄弱,往往认为“取近似数的结果是不正确的”,从而排斥取近似数,

不愿用取近似数解决问题。因此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意义一定要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

取近似数的方法也是学生学习的困难。因为取近似数的方法不是唯一的,所以学生就容易糊涂。对于较大的数,学生比较难理解“接近”的程度,比如说:2019,有少数学生一般估成2020,或2010;根本没有想到2000。要掌握这一点就需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通过交流让学生知道:要想估计一个整体,可以先估出其中的一小部分,然后再推想整体的数量。即估计要有依据,要讲究估计的策略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估计的准确一些。

三、关于教学活动

新课程标准中对于概念的要求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提出了“降低一些概念过分‘形式化’的要求”。指出“改进数学概念教学,强调通过实际情景使学生体验、感受和理解。”本节课结合本课题的研究从研读教材、学情分析两个层面,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策略。

1、让数学在人文环境中滋养,扩展数的认识。

卡特金指出:“未经过人的积极感情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由于它不能拨动人的心弦,很快就会被人遗忘。”关注学生的情感也是新课标的教学目标之一。在本节课中,通过“2012年武汉市交通事故发生2810起”这一条信息来顺势进行安全教育,一句“多么惊人的数字啊,一年就有2810起交通事故,所以我们不管在什么地方都要时时刻刻注意交通安全。” “安全教育”的人文熏陶原来也可以在这样的氛围中悄然完成。情在学之中,学更有情。也就在此时,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油然而生,自然而然的就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提出数学问题,进而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2、数学在生活舞台中发挥应用,感知近似数。

数学是客观的。因为数学里没有优美的故事,少有动人的情节,也没有美妙的音乐和绚丽的色彩。数学惟有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相融合,才会绽放生命的活力。把数学还原于生活,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的亲切,体会到数学知识能切切实实地解决生活问题,这样才能提升数学的真实魅力。本堂课中,我先让学生介绍我们学校,进而自然而然地引出学生身边的数据:学校的班级数、学生数、教师数。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事物中进行比较、学习,初步感知近似数。接着出示一系列的非常接近我们学生生活的数据:武汉大桥全长1670米,2012年武汉市交通事故2180起等等,让学生在分析信息中体验近似数。整个学习过程把学生置于现实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做到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只有学生将生活与数学联系起来,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才能被真正激发。

3、让教学在活动的情景中生成,体验近似数。

课堂是流动的生命。这节“近似数”教学内容是非常简单的,那么如何把简单、静态的知识处理成生动、丰富的内容呢?并且如何让学生经历感知和体验近似数的特点、优点呢?在本堂课中,我是以活动为主线贯穿始终,不管是课前的调查,课始的介绍,还是课中的比较、判别、数据互换及课尾的当导购员等,都把静态的过程演变成了发生、发展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中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写、动口说。整个知识要点就是通过两个核心问题:“比一比,两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与“观察,这些近似数有什么特点和优点?”的探索,在学生的观察、比较、交

流的活动中建构。这些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学习气氛,体现了“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理念。

4、在猜测、比较、转化的数学思维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感。

良好的数感使人眼中的世界有了量化的意味,是建立明确数的概念和有效进行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数感的建立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数感的形成来自于丰富而现实的生活背景。教材例8的内容以现实生活为背景具有理解近似数意义的作用。首先出示主题图和近似数“约是1500人”。 然后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多角度的猜测,猜猜育英小学的准确数是多少。 猜中之后提问:你如何想到这个数的?再通过比较1500和1506两数,指出:1506是一个准确数,1500是它的近似数,在不需要准确数据的情况下,选择一个近似数可方便记忆。最后在取9992这个数的近似数时掌握取一个数的近似数不是唯一的。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

5、在实际运用中,设计练习活动深化近似数。

对于数学课来讲,练习是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为目的的实践训练活动。基于校研究的课题在本节课上我设计了注意质量而“精”, 练习形式多样化而“活”的练习。

⒈教材第77页的“做一做”。

这一题是让学生运用近似数的意义进一步熟练取近似数,第一个问题让学生取近似数“整百”,第二个问题让学生明确取近似数整百、整千都可以。进一步体会取一个数的近似数并不是唯一的。

2、教材第80页的第9题。

本题继续让学生在具体现实情境中通过交流深化近似数,同时运用判断、推理培养学生的数感。

3、第3题,

呈现商品,让学生运用近似数介绍商品价格。

师:一位阿姨在应聘导购员,公司要求她给顾客介绍这些电器的价格,你能帮帮她吗? 松下电视机

海尔冰箱

美的空调

9088元

2998元

5238元

本题通过生活中的实例鼓励学生多样化解决问题,学生可以用近似数来介绍,也可以用准确数来介绍,目的是既让学生感觉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又能让学生对近似数和准确数有更深层次的体验。充分体现“来原于生活,还原于生活”的原则。

《近似数》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用较长时间逐步培养。本案例仅从我校研究课题的角度进行研究,探讨如何进行概念教学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努力达成:用好生活数学材料和数学问题,提高数学思维,发展学生数感。

第14篇:《近似数》教学设计

《近似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

3、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猜数:教师或学生悄悄指定一个4位数,学生猜猜是什么数。猜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所猜数是否与目标数接近,猜中为止。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8 (1)出示主题图和近似数“约是1500人”。 请猜猜育英小学的准确数是多少。 猜中之后提问:你如何想到这个数的? (2)比较1500和1506两数

指出:1506是一个准确数,1500是它的近似数,在不需要准确数据的情况下,选择一个近似数可方便记忆。

(3)一个数的近似数不唯一 出示主题图2 “新长镇有9992人” 9992的近似数有什么?

同学们说的数哪个最接近9992?

在不要求准确的情况下,你会选择哪个数来表示新长镇的人数?为什么? 小结:一般情况下选择最接近的整

十、整百、整千数,方便记忆。

2、生活中的数学 近似数的使用 举例:二年级同学304人,可说大约300人。 购物总价钱2998元,可说大约3000元。 学生举例

3、练习

P79

4、

5、6

三、课堂作业P80

8、9

四、课后任务P80 7

第15篇:求近似数

求近似数

教学内容:

《义务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上册第15—17页。 教学目标:

1.充分理解近似数的意义,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3.与同伴交流,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知道哪些有关“世界之最”的信息?

谁能把你调查到的的信息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学生充分交流调查到的信息。 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组“世界之最”的信息,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合作探索

1.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1)请同学们观察图中的几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发现:

这些数的前面都有“约”字。 这些数都不是精确数,它们是近似数。

出示数据图片,你知道上面的哪些数是近似数吗? (2)你能从日常生活中找到近似数吗?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汇报,列举生活中的近似数。

小结: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需要用精确数表示出来,用近似数表示更方便。

2.“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近似数就是和精确数差不多的数,如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

请同学们观察第二幅图上的数据,11030大约是多少万?178680000大约是多少亿?

(1)学生独立思考。 (2)然后小组讨论。 (3)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1030最接近多少万? 10000。

10000改写成用“万”做单位的数是多少?10000=1万。 所以11030≈1万。(板书) 178680000最接近多少亿?

178680000最接近200000000,200000000=2亿。 所以178680000≈2亿。 下面这道题,我们来试一试: 多媒体出示:

你能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234108和195820的近似数吗? 234108最接近多少万? 230000。

230000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多少?2300000=23万 所以234108≈23万(板书) 195820最接近多少万? 200000 200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量多少?200000=20万 所以195820≈200000元

下面我们来观察一下黑板上的这两个式子: 11030≈1万 234108≈23万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万”位后面的尾数全部舍掉?看哪一位数呢? 看万位,万位后面的尾数全部舍掉。 我们再来看这两个式子: 178680000≈2亿

195820≈20万

这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万”或“亿”后面的尾数向前一位进“1”呢?看哪一个数位呢?

小组讨论,全班汇报。

像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谁来说一说怎样确定是“舍”还是“入”呢?

小结:当“亿位”或“万位”右边第一位小于5时,把它和它右面的数舍去,全改写成0。

当等于5或大于5时,向它的前一位进1,在把它和它右面的数舍去,全改写成0。

三、自主练习

1.省略下面各数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64270 8739200 898300 65270 8733200 894300 2.世界之最。

(1)丹麦的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面积达2175600平方千米,约__万平方千米。

(2)珊瑚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海,面积达4791000平方千米,约__万平方千米。 (3)智利是世界上储铜量最多的国家,有“铜矿之国”之称。已探明铜储量为185000000吨,约__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三分之一。若按目前的开采水平计算,可开采100年。

3.□里可以填哪些数字?

20□710≈21万 20□710≈20万 □5643≈10万 □38888000≈3亿 4.小调查。

调查生活中的近似数。

四、回顾反思

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课件出示教材丰收园图)

第16篇:近似数教案

近似数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近似数的含义,并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一个数的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

2、在认识近似数、理解近似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3、通过选择社会、自然和科学知识中的数量信息,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教学重难点: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谈话:同学们,马老师今年大约30岁了,那你能猜一猜马老师可能是多少岁吗?你为什么猜28岁或32岁,怎么不猜21岁、39岁呢?

谈话:同学们真聪明!那马老师这儿有一些数,你能说说它们各接近多少吗?(课件出示)

99

208

605

94

199

298 谈话:咱们6班的同学可真棒,说的真好。那像这样与实际比较接近的数我们把它们叫什么数呢?(生答:近似数)板书:近似数

【设计意图】通过猜年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自然地衔接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中来,引出课题。让学生感到比较亲切。

二、认识近似数

1、欣赏图片,读中感悟(老师这儿有几幅图片,同学们仔细看哦)

出示例题信息(读中感悟近似数)

提问:图中画线的4个数中哪些是近似数?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组织讨论,引入准确数、近似数的概念

板书:与实际完全符合的数叫准确数,与实际比较接近的数叫近似数。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介绍近似数和准确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唤起学习的欲望。

2、生活中再认识

谈话:生活中的许多数量是用近似数表示的,你在哪见过?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收集来的近似数吗?

适时评价:原来咱们生活中的近似数还挺多的嘛!那老师这儿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数,想请同学们帮我分一分谁是准确数,谁是近似数,愿意帮忙吗?

3、读数,判断近似数 出示 “想想做做”第1题 (1)实验小学共有学生1439人。

(2)到2004年末,全国共有医院、卫生院约62000个。 (3)沪宁高速公路全长约274千米,投资近62亿元。 谈话:同学们一下就能区分出准确数和近似数了,那我们回头看一下,刚才我们是怎么找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接近法)你能用这种方法来找找下面题中的近似数吗?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感知近似数的基础上,再次出示大家所熟悉的场景,让学生进行判断,加深对近似数的认识。

三、探索求一个近似数的方法

1、求近似数

出示例题:男性和女性各接近四十几万?怎样改写成近似数的?(学生讨论,说说怎么求的,近似数是多少,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2、小结改写方法,提出“四舍五入法”

谈话:今天马老师将给同学们介绍一种新的求近似数的方法,那就是“四舍五入”法(课件出示)到底什么是“四舍五入”法呢?请同学们看课本96页,把你看到的和同桌说一说。(学生自学课本,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时课件出示定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注重了学生内化知识的过程,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谈话:那你能用“四舍五入”法重新完成这道题吗?应该怎么做?那你觉得哪种方法好?在用“四舍五入”法时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马老师也有一个小小的友情提醒。(课件出示)

3、练习巩固

“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读题,说说什么叫“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

谈话:刚才的题目比较简单,老师这里还有一道更难得,敢不敢接受挑战?

4、以“万”或“亿”作单位 出示试一试,学生尝试自己完成。

谈话:还有其他表达方式吗?哪种表示法好呢?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找出表示方式的异同。

四、知识深化

谈话:下面我们就来比比谁最棒。(课件出示练习)

1、“想想做做”第3题和第4题

谈话:这些题目都没难住你们,不行,马老师不服气,一定要考倒你们。请看大屏幕(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

2、“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思考

教师适时点评 总结语: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求近似数的?你学会了什么?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时要注意什么?

3、思考题:据英国一家名为《自然》的杂志报道,全球昆虫大约还剩500万种了。同学们,你能猜一猜,全球昆虫可能是多少万种吗?

(首尾呼应)

【设计意图】通过由浅入深的练习,让学生加深对近似数的认识,进一步体会、理解近似数的意义。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价值和作用,练习的设置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意识。

五、课堂总结 谈话:同学们,看到你们今天的表现,老师非常开心。那谁愿意来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咱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会用到近似数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既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的分数,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空间和舞台。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精心设计,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合作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首先,我创设猜年龄情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变静为动地创设了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在“试一试”之后紧接着安排2道练习,以加深学生对近似数的理解。

其次,我注意让学生将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给学生创造充足的思维空间。在提出探究问题之后,先让学生互相讨论,再进行全班交流。学生在交流中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进一步理解近似数的意义及求近似数的方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深刻体会到与实际比较接近的数是近似数,寻找到求一个数近似数的方法是“四舍五入法”。同时也体会到了近似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17篇:二年级近似数

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法(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 数学教案 → 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法(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2009-11-01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来认识求近似数的实用性. (二)使学生掌握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三)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难点:掌握近似数的判断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教师通过启发谈话,即从学生生活贴近的事物中引出近似数.

在日常生活中,描述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一定要说出它们的准确数量,只要知道它们的大概是多少就可以了,因此不用准确数表示,而是用一个与准确数比较接近的整

十、整百、整千数表示.如:我们国家的领土大约960万平方千米;我国人口大约12亿;我们学校有学生大约1200人等等.这样做比较方便、记忆容易、计算简单. (二)学习新课 出示例题:

同学们浇树.浇了206棵松树,浇了284棵杨树.求这两个数的近似数大约是几百?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06接近哪个整百数?(接近200) 206≈200用“≈”连接,“≈”叫做约等号.读作:206约等于200. 讨论下面几个数的近似数大约是几百?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求的? 314≈300(十位上的1不满5) 325≈300(十位上的2不满5) 336≈300(十位上的3不满5) 347≈300(十位上的4不满5) 那么我们进一步讨论284接近哪个整百数?为什么?怎样想的?

284≈300(十位上的8满5,把十位、个位上的数改写成0,向百位进1) 继续进行小组讨论:395,486,573,264,?358的数大约是几百?

395≈400

?486≈500

?573≈600 264≈300

?358≈400 根据同学讨论的情况,归纳小结:

要求三位数的近似数,关键是看它十位上的数是不是满5,(也就是4或3,2,1)就把位和个位上的数去掉写成0.如果满5,(也就是5或6,7,8,9)就把十位和个位上的数改写成0,同时向百位进1.这样的方法我们称作“四舍五入”法. (三)巩固反馈

1.说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投影) (1)386≈400

?(2)247≈200 579≈600

?739≈700 462≈500

?305≈300 758≈800

?428≈400 观察比较两组题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小组讨论) 相同点:两组题都是求三位数的近似数.

不同点:第(1)组各数十位上的数都满5,(大于或等于5),所以都把十位和个位上的数改写成0,同时向百位进1.第(2)组各数十位上的数都不满5,(小于5)就把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舍掉改写成0.

请同学们强调:把一个三位数改写成整百的近似数关键是什么? 关键是看十位上的数是否满5,来决定四舍五入.

那么,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如何求四位数的近似数?关键要看哪一位上的数呢? 出示:6250大约是几千? 6250≈6000 6250百位上是2(小于5),就把百位后面的尾数舍掉,改写成0. 2.做一做.(投影) 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独立写在本上) 3845≈4000

?2489≈2000 5290≈5000

?4562≈5000 2908≈3000

?8397≈8000 订正时请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求一个四位数的近似数,要看百位上的数是否满5,百位上的数不满5,直接把千位后面的尾数舍掉改写成0.如果百位上的数满5,把千位后面的尾数改写成0,同时还要把百位上的数向它的前一位进1) 3.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 根据学生掌握情况教师总结:

求万以内数的近似数,要根据要求省略这个数的十位、百位或千位后面的尾数.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不满5,就直接把尾数舍去,改写成0;如果尾数的最高位满5,把尾数改写成0后,还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 作业:看书第20、21页. 小资料

〔近似数和四舍五入法〕

有关近似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应用中经常遇到.在多位数读写之后,教学近似数和四舍五入法,使学生初步理解近似数的意义与截取近似数的方法,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的概念的理解,为以后学习小数取近似值做准备.

取近似数的时候,省略哪一位后面的尾数要根据实际需要,按一定的规则进行.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在小学主要讲常用的把一个多位数四舍五入到“万位”或“亿位”的方法.例如751872和754920,755830和758850,要省略万后面的尾数.751872和754920,尾数最高位千位上是1和4,不足一万的一半,把尾数舍去,改写成0.751872≈750000,754920≈750000.755830和758850,尾数最高位千位上是5和8,等于或大于一万的一半,把尾数改写成0后,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755830≈760000,758850≈760000.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的方法可以依此类推. 〔四舍五入法〕

这是取近似数最常用的方法.具体做法是:把数按需要截取指定数位后,如果去掉的部分最高位上的数是4或者比4小,就把它舍去(称为“四舍”),这样得到的近似数值叫不足近似值;如果去掉的部分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者比5大,就在保留部分的最后一位数上加1(称为“五入”),这样得到的近似值叫过剩近似值. 例如:20÷7=2.85714„„ 用四舍五入法使得数保留三位小数,得 20÷7≈2.857

?(四舍) 用四舍五入法使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得 20÷7≈2.86

?(五入)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有关近似数的概念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但又不生疏,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遇到,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教师就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通过一些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用一个与准确数相接近的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来表示一些事物的数量很方便,记忆容易,计算简单,这样学生既认识到近似数的实用性,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很容易就掌握了这一新知识. 教学例9时,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206接近哪个整百数.由于数字比较简单学生容易说出206接近200,情绪自然很高,老师接着出示314,325,336,347这几个数让学生充分讨论.使学生自己悟出“四舍”的方法,至于“五入”学生自然是自己获取.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判断掌握了如何用“四舍五入”法求三位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起来了,在这个基础上再来研究如何求四位数的近似数,这是进一步巩固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关键.通过一定量的练习,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

第18篇:近似数测试题

1.数学课上老师给出了下面的数据,精确的是(D)

A.某战争每月耗费10亿美元

B.地球上煤储量为5万亿吨以上

C.人的大脑约有1×1010个细胞

D.七年级某班有51个人

2.近似数1.40所表示的准确数a的范围是(A)

A.1.395≤a

C.1.30

第19篇:近似数教案

1.7近似数(第一课时)

池州市东至县大同中学

柏忠阳

一、教学背景

(一)教材分析

沪科版《教育义务课程标准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1.7近似数(第1课时)。前一节已学习科学计数法,本节课了解近似数,知道误差的概念,会按要求取一个数的近似数。

(二)学情分析

在小学学生已略微了解近似数的概念,应掌握近似值与准确值的区分,前一节已学习科学计数法。本节课将学习习近平似数和误差,会按要求取一个数的近似数。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的操作,了解近似数,知道误差的概念。

2、会按要求取一个数的近似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近似数的表示方法及近似值的取法。

难点:正确地求一个近似数的精确度和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它的精确度。

四、教学方法分析及学习方法指导

通过学生日常生活得出的数据,明确近似数、准确值和误差的概念;通过练习,会知道近似数的精确度。

五、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引入课题

1、数一数今天我们班上的同学数。

2、查一查你的数学课本的页数。

3、量一量>的宽度。

4、测量你的铅笔的长度。

同学们完成后,请相互比较一下你所得出的数据有何差别。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对身边的数量的认识中感受准确数与近似数。学生动手操作,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有很大帮助。

(二) 得出定义,揭示内涵 学生思考,并交流结果:

1、什么叫准确数?准确数--与实际完全符合的数。

2、什么叫近似数?近似数--与实际非常接近的数。

你还能举出一些日常遇到的近似数吗?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明确准确数和近似数的定义,再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近似数;这样是学生对近似数有着更深的印象。 跟踪练习:下列数据中,哪些是准确的?哪些是近似的? (1)小芳班上有45人; (2)我国有56个民族; (3)我国人工造林的保存面积居世界首位,目前达到6200万公顷; (4)举世瞩目的西气东输工程全长4000km; (5)某词典有1752页; (6)量杯里有水50mL;

(7)女子短跑100m世界记录为10.49s (8)世界人口为61亿。

设计意图:通过跟踪练习,暴露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让学生展示自己解答的同时,锻炼学生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获得成功感。

3、什么叫误差?

误差=近似值-准确值

误差可能是正数,也可能是负数。误差的绝对值越小,近似值就越接近准确值,也就是近似程度越高。

4、什么叫精确度?

精确度-- 表示一个近似数接近的程度近似数一般有四舍五入法取得,四舍五入到某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那一位。

在计数、计算等情况下,有时难取得准确数,有时不必使用准确数,这时可以使用近似数。例如:π≈3.14。又如黄山的最高峰——莲花峰海拔1867m,在向游客介绍时,说是约1900m,或约1870m,都是可以的。

设计意图:确定误差和精确度的定义,通过复习绝对值的概念,理解误差的正负性,让学生对误差和精确度有明确的认识。再结合实际生活,讲解精确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例1.十一期间,某商场准备对商品作打8折(即 10)促销,一种原价为348

元的微波炉,打折后,如果要求精确到元,定价是多少?如果要求精确到10元,定价又是多少?

84解:打8折后的价格为348278.(元)

10要求精确到元的定价为278元; 精确到10元的定价为280元。

例2 据2010年上海世博会官方统计,2010年5月1日到10月31日期间,共有7308.44万人次入园参观,求每天的平均入园人数(精确到0.01万人)。

解:从2010年5月1日到10月31日共有184天,所以每天的平均入园人数为 7308.44÷184≈39.719≈39.72(万人)

例3.下列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 ⑴48.3

⑵0.03086

⑶2.40万

⑷6.5×10

4注意:带单位的近似数,要根据单位确定末位数字的数位。

设计意图:通过对例题的讲解,让学生明确精确的数位,特别是数后有单位的近似数和科学计数法表示的数。

(三)练习反馈,巩固提升

1、下列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 ⑴512

⑵1.300 ⑶40.6万

⑷1.12×104

2、用四舍五入法,按括号要求对下列各数取近似值。

8⑴0.85149(精确到千分位)

⑵49.96(精确到十分位) ⑶1.5972(精确到0.01)

⑷37250(精确到千位) 注意:

1.先找到要精确的数位,对后一个数位进行四舍五入;2.近似数中的0不能省略;

3.较大的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成|a|×10n,对a取近似值。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写出结果,然后交流答案。教师注意学生错误的地方,可以针对性练习。

(四)归纳总结,提出疑惑

本节课你学习到哪些内容?你有哪些疑惑?

(五)作业布置

课本第48页习题1.7 第

2、3题

1.7近似数(第二课时)

池州市东至县大同中学

柏忠阳

一、教学背景

(一)教材分析

沪科版《教育义务课程标准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1.7近似数(第2课时)。前面已学习习近平似数和误差的概念,本节课结合具体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近似数的意义和范围。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一节的学习,掌握近似数和误差的概念,知道一个近似数的精确程度;但对近似数取值范围的理解和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一定难度。

二、教学目标

1、给一个数能按照四舍五入的方法精确到哪一位,并能按要求说出它所表示的范围。

2、体会近似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近似数所表示的范围。 难点: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分析及学习方法指导

通过日常生活的事例,提出疑问,让学生积极交流讨论,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通过交流,明白近似数的取值范围。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下列各题的数据,哪些是近似的?哪些是准确的?

(1)水星与太阳的距离是5.8×107千米;

(2)一个星期有7天; (3)地球半径为6371千米;

(4)我国古代的4大发明。

2、用四舍五入法,按括号要求对下列各数取近似值。(1)0.7045(精确到0.01);

(2)61270(精确到百位)。

3、下列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 (1)8.906

(2)0.6730 (3)4.6万

(4)7.12×105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巩固上节课内容;发现不足,引入新课。

(二) 讨论交流,引入新课 学生思考,并交流结果:

1、张军和李明今年都是13岁,那么他们一样大吗?怎样比较他们的大小?

2、身高1.57m 是近似数,那实际身高的范围应是什么呢?

设计意图:通过日常事例,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年龄一样,可比较月份,月份相同比较日期;本题是有理数按位数来比较大小的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例题分析:求下列各数所表示的精确数n的范围。 (1)6.41

6.405≤n<6.415 (2)37.99

37.985≤n<37.995 (3)48.0

47.95≤n<48.05 (4)4.5×103

4.45×103≤n<4.55×103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的讲解,让学生自己找出规律加以总结;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三)练习反馈,巩固提升

求下列各数所表示的精确数n的范围。 (1)23.7

23.65≤n<23.75 (2)425

424.5≤n<425.5 (3)59.0

58.95≤n<59.05 (4)88.6×10

488.55×103≤n<8.65×103

设计意图:通过跟踪练习,暴露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让学生展示自己解答的同时,锻炼学生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获得成功感。

(四)学以致用,形成能力

1、老张与小李测量同一根水管的长度,老张测的水管长度3.8米,小李测的水管长度是3.80米,问两人测量的结果相同吗?请说明理由。

解::老张测得的水管长度范围是大于或等于3.75而小于3.85;而小李测得的水管长度范围是大于或等于3.795而小于3.805。故不相同。

2、小明的爸爸去买了一车黄沙,重约10吨,到家时,隔壁的王大伯由于装修需要,向小明的爸爸要了一塑料桶黄沙。小明以为这车黄沙不到10吨了,他爸爸笑小明“书呆子”,你说这时黄沙是否还是10吨?为什么?

解:由于数10吨的实际范围是大于或等于9.5吨而小于10.5吨,而一桶黄沙不可能有0.5吨左右重,所以还应认为是10吨。

设计意图:这两题是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能力。

(五)归纳总结,提出疑惑

本节课你学习到哪些内容?你有哪些疑惑?

(六)作业布置

课本第48页习题1.7 第

2、3题

第20篇:《近似数》教案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中形成的能力,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针对本节课题学习内容的现实性,我是这样设计的。

1.国庆60周年情境引入,通过分类感受精确数和近似数。分类思想是贯穿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思想。我通过分类,帮助学生在比较和辨别中体会哪些是实际的、精确的,哪些数是模糊、大约的,从而认识精确数和近似数;又是通过列举活动,深化理解,了解近似数在实际中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借助数线,直观感受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首先,结合数线图,分析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数与形结合,建立直观表象。然后丰富拓展,归纳1万多的近似数在什么情况下是1万,在什么情况下是2万。理解四舍和五入规定的合理性,了解四舍五入法的道理。

3.合作学习,探究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这部分是教学的难点,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同桌合作学习:在本环节中,直接选择一个大一点的六位数,既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加深了数学理解,又在同桌合作突破难点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合作学习的能力。二是集体学习:探究把233482四舍五入到不同数位的近似数,归纳推理得出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4.练习巩固,个性化讲解促进个别化指导。从数的分类和求近似数两个方面进行练习巩固,并通过个别指导,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出现的问题,逐步清晰所学知识,最终形成技能,促进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材分析:

近似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中的第五课。这部分内容既丰富了对大数的认识,又是对后续学习除法试商的基础。另外,近似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当很难得到或不需要得到精确数,或是用大数描述事物时,人们经常会选择近似数。因此,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知识的衔接上近似数都显得至关重要。

学生收到前面计算教学中估算的影响,以及学生自身的经验积累,很多学生在课前已经可以凭借数感找出万以内数的近似数,也有一部分学生了解甚至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来求大数的近似数。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四舍五入法只是一个模糊的认识,对于四舍五入法具体是什么,它的道理是什么,什么情况下运用四舍五入法都不是十分清楚。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进入了小学中年级段,具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与分析,了解近似数和精确数的意义,感受近似数和精确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借助数线,较直观地感知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知道近似数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 分析归纳法

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 情境创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分类感受精确数和近似数。

1.观看一段国庆60周年阅兵视频,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师:这么大的场面中一定蕴涵着许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些数学问题。

2.课件出示整理的一段文字,让学生默读其中的数字两遍,初步感知数据。

3.仔细观察这些数,有没有什么共同特点,能不能把它们分一分类?

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可能会按数据的大小来分,一些按单位分,如60,169,56,66都是以个为单位的,20万、2万是以万为单位的。或者学生将60、16

9、56分为一类,6

6、20万、2万分为一类。

师:为什么将60、16

9、56分为一类,6

6、20万、2万分为一类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可能会说是准确的数,估出来的数。

师:是的,在数学上,像60、16

9、56这样准确的数、不多不少正好的数,是精确数;而6

6、20万、2万是大概的,大约的,差不多的,与实际数接近的数,是近似数。

4.读一读以下的数据,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吗?

小明身高130,2cm,就说约130cm;小红从家里到学校走了395米,就说大约走了400米。

5.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数量一般用精确数来表示,哪些事物的数量一般用近似数来表示?了解近似数的作用。

师:有些情况下,我们没有必要用准确的数据来描述,只要知道一定的范围就足够了,这时用近似数来表示就比较方便。看来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相当广泛的。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国庆60周年情境引入,出示一些感性材料,通过分类,帮助学生在比较和辨别中体会哪些是实际的、精确的,哪些数是模糊、大约的,从而认识精确数和近似数;又通过列举活动,深化理解,了解近似数在实际中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一)借助数线,直观感受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

1.师: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实际面积是18000平方米,但报道中称近2万平方米,这里的2万是如何得到的?

同桌交流,指名说说想法,学生可能会说18000接近2万,所以用2万来表示。

2.结合直观的数线图,分析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

师:18000介于整万数1万和2万之间,由于18000千位上是8,所以可以把千位上8直接去掉变成0后向万位进1,就得到了近似数2万。

介绍18000约等于2万,用≈表示,写作:18000≈2万全班读一读。

3.在数线上标出11000,12000,13000,14000,15000,16000,17000,19000这几个数,请学生尝试分别说出它们的近似数及想法。

师:15000这个数约等于多少呢?

学生可能觉得1万可以,2万也可以,因外它刚好在中间。

师:15000离1万和离2万的距离是一样的,但为了方便记录,我们认为规定15000≈2万。

课件上将约等于1万和约等于2万的数进行对比,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

师:请同学们对比两组数据,仔细观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能得到什么结论?请同桌互相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了解情况。

学生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发现以15000为分界线,11000,12000,13000,14000接近1万,16000,17000,18000,19000接近2万。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千万上的数,当千位上的数是

1、

2、

3、4时,近似数是1万,当千位上的数是

5、

6、

7、

8、9时,近似数是2万。

教师借机在黑板上板书:0、

1、

2、

3、4 舍;

5、

6、

7、

8、9 入,介绍四舍五入法。

【设计意图:结合数线图,分析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数与形结合,将四舍五入的本质清晰地展现出来,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合作学习,探究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1.参加国庆阅兵的精确人数是233482人,在下图中找到这个数的大致位置,说一说约20万人,这个数是怎样得到的?

合作要求:1.同桌2人一起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2.学习时,每人都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将讨论的结果填在学习卡上。3.组织简单、清晰的语言准备全班汇报。

教师巡视,了解小组讨论的情况,并对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

2.全班交流。生可能想法:在数线图上标出,发现233482接近20万,;或者233482比25000小,所以近似于20万;直接用四舍五入法,看万位上的数是3,小于5,所以直接把十万后面的尾数33482舍去变成5个0,得到近似数20万。

请多组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要说得有道理,给予鼓励。

3.教师小结:四舍五入到十万位,关键看万位。

4.如果将233482四舍五人到万位、千位、百位、十位,近似数分别是多少,怎样得到的?小组内讨论,再全班交流,帮助直观感知求近似数的方法。

5.引导学生初步概括方法,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经历探索的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巩固练习

1.读一读下面的数据,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教材第11页练一练第一题)

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与分析,找出精确数和近似数,加深认识,并感受到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海拔约2155米,在下图上标一标,四舍五入到百位大约是多少米?

学生独立完成,有些学生在数线上找点时会遇到困难,教师适时指导,帮助学生通过数线进一步感受四舍五入到百位,要看十位上的数。

3.按要求填表。

提醒学生认真看要求,仔细数数位。特别对29957四舍五入到百位、千位、万位重点指导。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三道练习题,加深对近似数的认识,感受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能用所学的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请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师:这节课我们经历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同时知道近似数的书写格式。希望同学们能留意生活,去感受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板书设计:

近似数

0、

1、

2、

3、4 舍 18000≈20000

四舍五入法

5、

6、

7、

8、9 入 233482≈200000

求商近似数教学心得体会
《求商近似数教学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