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04 06:08:29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通过情境图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算理,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由于有了前面学习10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以及一年级学习2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对运算顺序的掌握,并且在上节课学习了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的基础上,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实际上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并没有什么难点,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适当提高了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根据图片所提供的数学信息,尝试,自主解决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本节课我反思如下:

优点:

1.课堂引入时,我说今天给大家带来了2位好朋友。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用连加连减的算式和混合算式的比较,引出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直接明了。

3.课本上给我们提供了什么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通过这个问题的思考讨论,逐渐条理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有根据地进行思考和表达的习惯和能力.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列出67-25+28这样的算式来解决此问题,也能理解所列算式的意义。有少部分的同学能列出67+28-25这样的算式,个别同学能说清楚算式的意义。而第三种方法呢?几乎没有同学能说出来,我故意说这是下面的一位同学写的28-25+67,28代表什么,25代表什么?67代表什么?从而引导学生理解算式的意义。体现了一题多解。 不足:

1.课堂引入时,我说今天给大家带来了2位好朋友,设计比较好,但是老师的语调语气太过平淡,不足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老师太过紧张,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热情,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和热情不高,导致教师最后唱独角戏。 3.再讲72-(47+16)的时候,我直接告诉学生带括号的算式没有简便写法,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在做加减混合运算时32+(55-46)和86-(13+42),如果()前是+,这种混合运算列竖式时可以有简便写法。如果()前是-,这种混合运算列竖式时没有简便写法,只能列2个竖式。今天早晨我又去课堂做了补救。但是在平时的计算过程中,还是希望学生列2个竖式,这样不容易出错!

推荐第2篇:《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今天教学了《加减混合》一课,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由于是静止的图,学生观察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在学习例题前先设计了几个学生实际的情境表演,既对前面连加、连减的知识进行了复习,又由此引出了本节课的新知。

刚一上课,我直接让 3个孩子站在台前做游戏,然后先上来了2个女孩和他们一起玩,又来了3个男孩加入到他们中间,这时我让孩子们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孩子们根据学生的表演完整的将整个过程讲述了出来。“那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怎么解答?”孩子们的回答都非常的精彩。而后8个孩子接着表演,他们在一起玩,一会儿先回去了3个,接着又回去了2个,再让学生叙述看到的过程,并提出问题,进行解答,学生的兴趣依然很浓,这一环节就在创设的这种生活实际场景中,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直观提示性的复习:连续来,全部用加法,连续走,要从总数中连续去掉。 上下车问题是典型的加减混合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因此在进行新授课时我又利用上下车的情境表演引出新授课:现在车上有乘客7人,百货大楼到了,本站下车3人……上车2人。”这时,学生都身临其境,情绪高涨,沉浸在自己参与的情境之中。在这一活动化的情境中,当教师说出下车3人,车上的3个同学从车上走下去时,学生马上举手说:“下车的3人已经不在车上了,要减掉。”“这时又上车2人。”“又上车2人就要再加上2人。”这时,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请同学们估一估,这时车上的人是多了,还是少了?”学生很快估算出“车上的人减少了,因为下车的比上车的多1人”,同时学生还出现了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如“7-3+2”、“7+2-3”等。活动化的情境为学生找到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使我再一次感受到课堂表演的魅力。

推荐第3篇:《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在教学《加减混合运算》这一课时,通过巧妙的引入情景,合理的设计,整堂课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由于买鞋和买书包的情境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在出现买书包和鞋这一问题情境时,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自主去探索,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通过展示、交流不同的算式和算法,让学生体会到了同一问题可以用多种方法去解决,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算法的多样化。这样,不仅让学生放开思路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且也拓展和丰富了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还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尝试了连减以及连减竖式的写法,达到了本节课的另一教学目标。

在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即小括号的作用以及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先算一共花掉的钱数,再用总钱数去减的这一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明白含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及作用。

推荐第4篇:《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反思《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本以为这是一节很平常的计算课,应该很顺利地教学,但是却给我不小的启发。

一、努力之处

1.体现学生不同的解题思路。

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例题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不同的思路展示得比较充分,一个是用全程减去第一和第二赛段的和,第二种是后三段的赛程相加,在教学中交流学生不同的方法,让学生体会一道题有不同解决办法,让学生说的时候重点说思路,学生说完各自的解题思路后,再比较这三种方法的思路的不同。我觉得这点做得比较成功。

2.练习目标明确,方法指导到位。

学生已经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在巩固练习环节安排了基本练习、变式练习和提高、拓展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我适时引导学生提炼和总结了基本方法。在提高练习效率的同时,又促进学生的思考。练习的真正目的并不是单纯地授之以“鱼”,而是为了更好的授学生以“渔”。

二、改进之处

1.备课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反思这节课,给我最大的启发是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备课时教师应该首先备学生,应该明白学生哪里不会,要了解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新知识的学习哪里是他们不会的地方,上课时及时调整讲课的重难点。

在备这堂课时,我觉得重点是让学生明白小数加减法的运算顺序是同级运算按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但当开始引入课的时候问你知道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呢?学生很轻松地回答出了和整数的运算顺序一样,这时我就认为看来小数加减的运算顺序不是他们的难点,但是在教学中仍按照原来的设计抓住运算顺序不放了,其实在习题的处理时应不要再让学生说说每道题运算顺序了,不如让学生亲自算一下,踏踏实实的做两道题,亲自体验,练习比说说更有效。

2.个别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个别学生叙述思考的过程不够清楚,心里明白但不能组织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这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多给学生机会来表达。

3.计算正确率和熟练程度有待于提高,应通过不同的方式加强训练。

有人说:“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在教学中学会教师注重引导,学会放手,学生才会有更大的发展。

推荐第5篇:二年级加减混合计算教学反思

二年级加减混合计算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亮点:

1、加减混合的口算在一年级已经接触过。本节课利用学生熟知的公共汽车上、下车生活情境图引出加减混合计算(不含小括号)。而这类加减混合式计算是在连加、连减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运算顺序与连加、连减相同,所以我大胆的采用了知识迁移、类推的方法让孩子们尝试。把学生的主动探索和老师的适时引导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增强自信心。

2、本节课习题设计我采用同桌比赛,奖励小熊卡片的方式进行,激发孩子们的童心、童趣,使他们都能够积极参与,学习热情很高,兴趣浓厚,学习效果较好。

3、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情景图例,先按照运算顺序,分步列两个竖式计算,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怎样写就比较简便?简便在什么地方?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两个竖式连写比较方便。在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中,让学生结合连加的竖式写法类推出来。这样既巩固了前面的知识,又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整节课的效果很不错。“做一做”的练习中注重让学生说图意,根据图意列式计算,以更好地理解计算顺序。值得欣慰的是,学生对于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还是掌握较好的,计算速度也较快。这部分内容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知识是学生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进行巩固练习时,如教科书第29页第五题通过在连写竖式中填空的形式,解决用连写竖式进行计算的难点。教师强调书写格式和进位、退位的计算。这样感觉学生计算自己出的题兴趣很高,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思考能力。

发现问题与不足:

今天的学习还是比较顺利的,孩子们对两位数加减的竖式计算方法掌握得也比较理想。只是在实际计算过程中,错误率还是较高,如我们班的顾庭豪、吴一帆、汤军辉等主要是抄错数字、抄错运算符号、忘记进位或退位、只写了第一个算式忘记第二个算式等等,还有的同学如周颖、杨浩然掌握的不够灵活,能够口算的仍进行竖式计算。看来今后要在抄题、检查及灵活性培养上多下功夫。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

推荐第6篇:加减混合教学设计和反思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会泽县待补小学

杨 燕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5~76页内容

[ 课

题 ] :加减混合

[ 课

型 ] :新授课

[教学目标] :

1.掌握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2.初步掌握用加减混合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 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加减混合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

观地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白天鹅图片、带有数字的花朵、带有算式的叶片。 [教学过程] :详见下 :

复习准备,导入新课。

让学生唱《丑小鸭》歌

师:同学们,这只受尽苦难的丑小鸭最终怎么样了?(变成了一只白天鹅)是呀,这只丑小鸭经过自己不断地努力学习,最终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同学们,你们也想像白天鹅一样变得美丽吗?那我们就要像丑小鸭一样不断的刻苦努力,上课专心听讲,最后,在老师的心目中你也将是一只美丽的白天鹅。 出示复习题。(用卡片)

8-0-6

3+2+4

6+4+0

10-3-7

9-2-1 (教师出示,学生抢答,回答完贴在黑板上 (强调连加减的运算顺序(从左到右) 学习新课

1.学习先加后减

师:同学们,白天鹅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很喜欢它,所以它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出示白天鹅图)

教师演示白天鹅飞来飞去的过程,让学生用“原来„„先„„又„„”来说老师演示的过程。 师提问:“现在还剩几只白天鹅?” 让学生列式

4+3-2 = 5

(泛读算式

(学生尝试计算

(订正、板书

7

小结:4+3-2也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第一步计算的结果也要记在脑中,等待第二步再进行计算。

学习先减后加(方法同上)

与复习题作比较得出课题(加减混合)

师强调: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巩固新课 1.给大树找虫子(当森林医生) (出示

(让学生代表说一说 (学生自己改正,教师板书 红花配绿叶游戏

师:同学们,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很棒,小花也来请我们帮忙了。它说:“我红花再美,也需要绿叶来陪衬,它让我们帮它找叶子”(叶子上有算式,如果算得5,就贴在花是的下面,如果算得4,就贴在花是的下面,找不到的就不贴) (同学们先算结果

(教师帮其贴好

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到了些什么?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用自己的智慧,学会了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而且你们的表现非常棒,能用你们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个又一个的生活问题,在老师的心里,你们真的像白天鹅一样的美丽、可爱。 附: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

8-0-6

白天鹅图

3+2+4

4+3-2 = 5

6+4+0

白天鹅图

10-3-7

4-2+3 = 5

9-2-1

教学反思

由于这节课是一节学校公开示范课,所以准备的比较充分,效果也相对比较好。我就听课老师的意见以及学生们在课堂的表现,及时对我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觉得比较好的地方有: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是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来设计的,以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丑小鸭为话题把学生带进新课的学习中,并贯穿整个课堂。在学习的过程中又设计了给大树找虫子、红花配绿叶的游戏, 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做中学。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培养了他们“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二、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节课,我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往,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教师的角色由“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让他们敢说敢做,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个性得到了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注意习题的层次性和开放性

在本课中,准备复习的习题给新授内容打下铺垫。巩固练习题中,讲究层次性和开放性。数学开放题是最具有教育价值的题型,它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解题能力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四、教学设计形式多种多样,有利于发展开拓学生的思维。

我觉得不足之处有: 分层教学还显得不够。虽然我在这节课让学生全体参与,但根据学生的智力程度分层教学还不明显。

没能用课件(由于受学校场地和教学设备的限制)。如果能够用课件来展示整个童话的情景和游戏情境,那么整堂课将会更加生动。

推荐第7篇:小学数学《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学习了看图用简练的数学语言说图意,并提数学中的问题。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继续训练学生看图说图意和提数学问题的能力.

首先我安排了连加和连减的复习,然后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来引出加减混合的算式。

上下车问题是典型的加减混合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也许根据这一问题创设情境作为新课导入并展开更能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

在出示课本的上下车的情景图后,让学生充分发现情景图中的数学信息,让他们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并且让学生提出问题:车上原来有7人,到站后下车2人,又上来了3人。现在有多少人?接着提问:这道题该如何解答?让学生自己试着列式解答。

当学生完成后,便让学生讲讲自己是怎样做的,整个解题的过程我试着让学生们自己去讲,学生也理解了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且也加强了学生对图画意思的理解和表达。

从开学至今,我在课堂上一直很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对数学语言的培养,所以学生在对图意和算理的表述上都比较好.本节课我对想想做做的

1、2两题也用了较多的时间,从动画演示到静态图,让学生说图意似乎比较难。

我想:加减混合的图意理解其实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如果根据图出示不完整的算式让学生根据图意填写完整,再来说图意,这样,给了学生一个可以过渡的平台,也许学生可以理解得更快,也可以节约一些时间用以后面的巩固练习。

推荐第8篇: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利用例题导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得出加法运算律在进行加减混合运算时可简化计算。

通过分组竞赛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抓住学生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并且加强学生彼此间的合作,增强集体荣誉感。让学生自行编题打破了一味由老师出题的模式,可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灵活性。在课堂的组织上,精心安排:从“我为小组添彩”-“同伴互助”-“合作交流”各个环节组织有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也为例题的讲解打下很好的底子,使学生能迅速而准确的分析问题的实质。

我想我们在教学时,应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减法转化为加法的运算含义,在进行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适当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来简化运算.真正做到“一找二凑三结合”。让计算变得轻松。讲课前教师还要认真总结、分析学生在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常犯的错误,以便在这节课分析习题时,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改正。

推荐第9篇: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它们在编排上基本相同。 根据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力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并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总体环节设计尚可,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但是细节之处还存在较多问题和不足,现在总结反思如下:

1.关于图意的讨论与算式的意义欠详细。加减混合的意义是本堂课的一个难点,在突破这个难点上安排的时间不足,导致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感知不够充分,因此,在后续的练习中,发现不少学生在做题时,出现讲离开的部分不算在总数内,做减法的情况,反思,在日后的教学中,应多加强对题意的理解,在新授时利用情景演示,来帮助学生题解图意。最终达到看图能直接理解题意的能力。

2.计算过程的教学的强调。多位数的加减涉及到计算顺序的问题,此问题在学习连加、连减时已做强调,学习混合加减仍须再做强调。计算过程用语可改作“先算...再算...”

3.提问的选择在代表性的选取上还需斟酌,本他给可提问过于细化,且自己本身说的较多,留给学生的时间还需要进一步增加。反思本堂课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图意再做加减,不如在学完新知后,让学生自己设计情景,再自己回答如何解答,可能会有更好的结果。

4.练习需要在展台上作及时反馈,且层次有些不清,题目梯度不明显。课堂上,对每种类型的题目的练习一到两道即可,有基础,有提高,才能充分利用课堂。

推荐第10篇: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曹开福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对于两个数的加减比较容易掌握,当加减一起混合的时候,思路就会变得比较糊涂了。因此学习《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是有理数这一章的其中一个难点。我上这节课的基本思路是这样的:

复习: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则,多重符号的化简方法

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讲评(-9)+(+6) -(-11)-7 省略括号和的形式

对此类题目经常采用先把减法转化为加法,这时就成了-9,+6,+11,-7的和,

原式=(-9)+(+6)+(+11)+(-7)

加号通常可以省略,括号也可以省略,即:-9+6+11-7,虽然加号、括号省略了,但-9+6+11-7仍表示-9,+6,+11,-7的和,所以这个算式可以读成„„(教师纠正)

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计算。

先自己练习尝试用两种读法读,口答。(负9正6正11负7的和或负9加6加11减7)

让学生尝试,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自己就会寻找到简单的、一般性的方法。

教巩固练习1.把下列算式写成省略括号和的形式,并把结果用两种读法读出来。

(+9)-(+10)+(-2)-(-8)+3;

2.判断

式子-7+1-5-9的正确读法是(

A.负

7、正

1、负

5、负9;

B.减

7、加

1、减

5、减9;

C.负

7、加

1、负

5、减9;

D.负

7、加

1、减

5、减9;

(二)用加法运算律计算出结果 -9+6+11-7

(三) 巩固练习

1.-4+7-4=-___-___+___ 2.+6+9-15+3=___+___+___-___ 3. -9-3+2-4=___9___3___4___2 1题两个学生板演,两个学生用两 种读法读 出结果,其他学生自行演练,然后同桌读出互相纠正。

2题抢答

按教师要求口答并读出结果

讨论后回答 这两题旨意在巩固怎样把加减混合运算题目都转化成加法运算写成代数和的形式,这里特别注意了代数和形式的两种读法。

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时,很可能产生“-9+7+11-6”这样的错误,教师先让学生自 己去做,然后纠正,又做一组巩固练习,使学生牢固掌握运用加法运算律把同号数放在一起时,一定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这一知识点。

例题解析 出示例题:计算: (+3)-(-9)+(-4)-(+2)

师生共同小结:有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题目的步骤为1.减法转化成加法;

2.省略加号括号;3.运用加法交换律使同号两数分别相加;4.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计算。

反馈练习

计算 12-(-18)+(-7)-15;

三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采用同桌互相测验的方法,以达到纠正错误的目的。 针对一道例题分成三部分,每一部分都有一组相应的巩固练习,这样每一步学生都掌握得较牢固,这时教师一定要总结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使分散的知识有相对的集中。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计算课,是学生们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代数和的概念,知道所有含有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式子都可以化为有理数的加法的形式即代数和的形式,并能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 算及其运算顺序。而要熟练准确的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关键首先就是将混合运算的式子看为(化为)代数和的形式,其次就是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准确掌握、灵活运用。如-5+3除了利用法则,还可理解为-5中拿了3个-与+3相消,还剩2个-即等于-2.。又如正数、负数可先分别加到一起、最后再将结果加到一起。

在本节课上不足的地方是:

1、练习的形式还有些单调,如时间富裕还可以准备一些判断练习,把学生在做题时容易出错的地方写出来,让学生来进行判断,用这种方式来进行强化来练习,可以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第11篇:一年上册《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扶余市增盛镇中心小学王富玲

万事开头难。教学亦如此。如果一堂课的导入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出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那这堂课就能成功一半。

在学习10以内的加减混合计算前,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口算、连加、连减等内容,为本课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给数学课的导入提供了更多的方式方法,而借助图片、图画导入新课是多媒体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以“你喜欢什么动画片?喜欢《丑小鸭》吗?让学生评价丑小鸭,帮助丑小鸭”方式导入,让学生做一做连加连减的计算,并说一说每道题目的计算顺序。

在教学例题时,引导学生说出图片的意思,再要求他们完整的说一说图片的意思“原来~先~、又~,现在~”,指名学生列出算式,不看图片,结合算式再说一说天鹅飞走又飞来的增减变化的过程。再让动手摆一摆小圆片,真正感受计算过程,加深计算的印象,最后再让学生说一说最后得出的“5”是怎么计算的,计算过程是怎么样的。学生在计算的时候会发现,这个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连加连减有不同之处,有加有减,再增加难度,让学生自己给这样的算式起名字,让学生感到数学的乐趣,最后顺势告诉学生,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混合加减。明确:加减混合与连加连减一样,也是从左至右进行计算的

在做练习时,我以1.“美丽的天鹅离开了湖面,他们飞到了池塘,看到了许多的小鸭子,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2.“天鹅继续飞,看到了一颗大树,大树上有好多的苹果,你们想尝一下吗?你计算对了,苹果就会自己掉下来了”3.“天鹅飞回了自己的家,可是他却打不开家的锁了,你帮帮他吧?天鹅终于飞回自己的家了为了表示感谢送给了你们一些小棒和五角星,你们能计算出来吗?”4.“慢羊洋带着喜洋洋一起来跟我们比拼了,也有没有信心赢过他们?”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帮助,引发学生学习热情。

教学做一做1题,以让学生说一说图片意思,同样规范用语“原来、先、又、现在”完整的说一说,再分别说一说计算过程,算式中的几个数字所表示的意思是什么。让学生想想加减混合算式是怎样进行计算的,按照什么顺序计算的,学生明确计算顺序后,让他们完成2题,答对答案,苹果就会掉落。第4题,要让学生观察图片,选择其中一种列出算式,列出算式后,说一说算的是什么,算式所表示的完整的意思是什么。

教学时,整节课我都以天鹅需要帮助为线索展开,围绕着天鹅出示一些内容和习题,由于孩子年纪小,回答问题的速度过慢,每提出一个问题就会想很久,甚至都没人回答问题,所以后来的教学速度有点快,时间把握不到位,学生还应该多说一说。最后的练习题都没有扎扎实实的去练,这也是我应该改进的地方。

评课:1.教者进行了精心的设计,用童话《丑小鸭》贯穿课的始终,以丑小鸭的可伶博得学生的同情,激发学生用智慧帮助他变成天鹅的欲望,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依托教材,又突破了教材。

2.学生听课习惯好,可见平时精于课堂组织。3.课件制作较好,均衡利用各种元素,操作熟练。 4.善于利用评价手段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否,对于学生的表现给予奖励。

建议:1.情境教学应用较好,若能设计成一个完整的,新版的《丑小鸭》,将导入新课,练习连接成一个故事,效果会更好,让丑小鸭在学生的帮助下课尾在渡劫。

2.应活跃课堂氛围,扩大学生的参与面。

3.3.应有效合理的分配时间,部分练习可让学生动笔。

第12篇:“加减混合计算”的教学反思

今天学习了加减混合,是在学生学习连加与与连减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混合运算的意义,并能较熟练的计算加减混合算式,“加减混合计算”的教学反思。

1、课件演示,分层体现加减混合的过程。

在教学例1时,我分层呈现主题图,通过让孩子回忆自己的乘车经历来激活学生的经验,让学生根据主题图直接说说图意,尝试让学生用车上原有……下来……又上来……的话来说说,车上原来有7个小朋友,到站后,下车2人,让学生根据情境说一说,并列出相应的减法算式:7-2=5。然后又上来3个人,再让学生根据情境说一说,并列出加法算式:5+3=8。相机对孩子进行文明乘车的教育“先下后上”,并尝试用一个算式来表示,从而引出加减混合运算,点明课题,并说说算式的结果(有的学生根据图意得出结果,还有的学生从左往右算出结果),把语言描述与算式结合起来,让学生初步认识加减混合运算具体意义,教学反思《“加减混合计算”的教学反思》。

2、按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在描述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混合的意义。

学生在学习例1的基础上,课件出示观察想想做做的第1题第1幅图,说说图意,再出示第2幅图,说说图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两幅图连起来说图意,并列算式解答。最后回顾解答的过程,根据算式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把具体的画面与抽象的算式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体会加减混合的意义。

对于想想做做的第2题,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尝试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并独立列出加减混合的式子。同时进一步追问学生“5-2”求出来的什么?为什么要用减法?“3+3=6”求出来的又是什么?为什么用加法来计算呢?让学生通过初步的反思,初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深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3、随堂练习,总结算法,练习巩固。

学生在完成例题与想想做做的第

1、2题后,第3题撇开具体情境,仅留下6道抽象的加减混合式子,让学生直接计算,比一比谁算的又对又快,再组织学生观察这些算式在计算中有什么相同点,从而让学生认识这些加减混合运算和连加连减计算的运算顺序一样,都可以从左往右计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去独立做一做想想做做的第

4、5题,通过交流,巩固算法,提高计算准确性。

第13篇: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教学案例及反思

伍炳波

⒈ 课件出现一只丑小鸭。师导语:同学位都听说过一篇著名的童话故事《丑小鸭》吗?今天它也来到了同学中,它正在向大家求助呢?谁能帮帮它,只要同学位把它带来的计算题算出来了,它就可以变成美丽的白天鹅,你们愿意帮助它吗?

屏幕依次出示:3﹢2﹢1﹦ 5﹢3﹢2﹦ 8-2-3﹦ 10-5-3﹦ ⒉ 在复习题后面两道题的旁边出示如下两个算式:

5﹢3-2﹦ 10-5﹢3﹦

引导学生观察,并用复习题中的后两题和上面两题作比较,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⒊ 揭示课题。

上面这两道题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我们把这样的计算叫做加减混合计算。﹙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2

(评析: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引用一个童话故事,牵动同学们的同情心,利用“你们愿意帮助它吗?”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教学反思: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是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来设计的。上课开始,就以耳熟能详的故事《丑小鸭》引入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再配上丑小鸭的画面,使得孩子们兴趣浓郁。在例题中,使用动画演示题意,生动形象,让孩子们看得仔细,不宜走神,较好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2.合理运用课件,提高课堂效率

针对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多种

感官,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较好的突破了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从直观、生动的图像中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

第14篇: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加减混合 教学目标:

1.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2.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的方法。

一、复习导入

列竖式计算: 26+34+7= 87-43-15= 先让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再让学生列竖式计算。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3.(1)教师出示情境图,看,校门口开来了一辆大巴车,仔细看,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得出:有人下车,下来了25人,有人上车,上去了28人。

教师指出:我们乘坐公交车要遵守乘车规则,有秩序地先下车再上车。车上原来有67人,根据上下车人数的变化,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图意吗? 学生说图意:车上原来有67人,下来了25人,又上去了28人,现在又多少人? (1) 你能列出算式吗? 67-25+28= ① 口算:这道题都有什么运算符号?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② 讨论:用竖式怎样计算?这道题能否把两个竖式连在一起写?有没有简便写法?

教师小结:加减混合的口算,我们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的,加减混合的笔算也同样如此,因为被减数和减数不能交换位置,所以这道题不能交换位置计算。 学生试算,教师巡视,找出有代表性的算法,再出示学生中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由学生判断有没有错,错在哪里。 2.教学例4.(1)同学们刚才解决了加减混合的列竖式的计算,这一题也是有加有减,还有小括号,想一想这样的题目应该怎么算呢? 出示题目:72-(47+16)

交流讨论:这一题,应该先算什么?(学生交流)

小结:带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算式。你能自己计算吗? 学生尝试在练习本上计算,指名交流。 根据列竖式计算,说一说第一步算什么? 提问:第二步算什么?

(2)讨论:这道题能否把两个竖式连在一起写,有没有简便写法?(使学生初步理

解因为要先算小括号imian的部分,这道题不能交换位置计算,也不能连着写。) 3.小结:

引导:①加减混合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②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③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应注意什么? (1) 完成第28页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1.数学小医生

(1)73-36+18=76 (2)25+47-18= 76-(36+22)= 让学生先自己判断,再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五的第4题,开火车直接写出得数。

3.完成练习五第5题。把得数填在括号里,集体交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获得了哪些知识?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第28页。

教学目标:

1、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8+22= 57-30= 16+5-10= 21+30= 25-17= 12-8+16=

2、笔算:48+36+15= 90-25-31=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同学们,你们乘过公交车吗?你平时乘车都去过哪里?乘公交车应该注意什么?

2、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出示例3。

师:你瞧,一辆5路公交车缓缓地开过来了,它停在那。

(1)仔细观察,说一说画面中都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让学生先找出图中和数学有关的信息,再完整地说一说图意。)

(2)根据图意列出算式。 学生可能会列出以下几个算式: 67-25+28= 67+28-25= 28-25+67=

(3)根据算式让学生再一次理解题意:67表示什么?25表示什么?28表示什么?

3、小组合作,探究算法。( 1)师提问引导 67-25+28这道题与前面所学的有什么不同?运算顺序是什么?能不能直接口算?如果不能口算,那该怎么办?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

(3)分组讨论如何笔算67-25+28。 要求:先独立思考,再与同桌讨论计算方法。最后在练习本上试做。

4、汇报成果,比较评价。

(1)指名两位学生(板书各种算法)

(2)引导观察,对比上述两中计算方法,师提问:哪种方法更简便,为什么? 小结:加减混合的运算式题,在笔算过程中把两个竖式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便,计算过程中能口算的要口算,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速度,还要养成细心认真的习惯。

5、课本第28页,看书并完成书本填空。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28页“做一做”。指名两位同学板演,全班齐练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计算

车上原来有67人,到站后下车25人,又上车28人。车上现在有多少人? 67-25+28=70(人) 竖式

教学目标

(一)掌握不带小括号或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二)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提高计算能力.

(三)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审题、书写工整和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

难点:用竖式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两步式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板演

26+25+38=

70-18-26= 指名两人到前面板演,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并用简便方法书写. 2.口算

其余学生口算,要求学生说出口算过程.复习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12+8+20=

50-30-6=

42+8-30= 78-40-6=

52-(12+8)=

70-(18-8)= 订正板演,由学生讲解计算过程.

(二)学习新知

1.复习订正后,教师用简练的语言引出新课.我们已经学会了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老师这里有一道题,看看同学们会做吗. 出示例

3 68-29+51= 启发提问:

(1)这道题都有什么运算符号?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用竖式怎样计算? 学生动笔在小黑板上试算,教师行间巡视,找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做法,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先出示正确的做法.即:

再出示学生中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由学生判断有没有错,错在哪里.

第一种虽然最后得数是一样的,但是在计算过程中是有错误的,第一步忘了退位,第二步忘了进位.第二种抄错了运算符号.导致最后结果是错误的. 小结性提问:

(1)加减混合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2)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应注意什么?

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由学生独立计算“做一做”的两道题. (1) 56+24-30=

(2) 67-34+39= 指名学生讲解计算过程,对第(1)题的第二步能自觉用口算算得正确的同学进行表扬. 2.出示例4 72-(47+16)= 启发性提问:

(1)这道题有什么特点?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这道题有简便的书写格式吗?大家试试看.

由学生在小黑板上试做,教师行间巡视,找出有代表性的做法,教师先出示正确做法.

重点讨论有没有简便写法,出示学生可能出现的下面情况.有没有错误,错在哪里?

第一步是正确的,第二步的被减数和减数填倒了,63减去72是不够减的.因此,像这样的题,只能列两个竖式,没有简便写法. 独立计算“做一做”中的两道题.

(1) 32+(55-46)=

(2) 76-(13+42)= 订正时,提问:

(1)第(1)题有简便写法吗?为什么可以写成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可在书上填数. 2.对比练习

(1)用竖式计算下面两题

81-52+48

70-(23+35)

在课堂练习本上做,做完后,指名学生说一说在运算顺序上有什么不同. (2)口算下面各题

55+30+8

56-3+9 42-(8+34)

81-7-70 35+(10-6)

74-(80-6) 由学生直接在书上填得数.

3.判断下面计算是否正确,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第(1)题错,第(2)题对,遇到小括号前面是加号,可以用简便写法. 4.课后练习

练习一第5题和第9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口算加减混合式题(不带小括号和带小括号的)及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基础上进行的.

用竖式计算不带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学生不会有什么困难.因此,采用由学生试算,发现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及时予以纠正的方法,培养学生计算中的良好习惯.但对有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有的没有简便写法,有的有简便写法,这对学生来说,掌握起来比较困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学例4时,先放手让学生试做,根据学生试做中存在的问题,采用集中讨论的方法,这道题可以不可以把两个竖式连在一起写,这道题有没有简便写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因为被减数和减数不能交换位置,所以这道题没有简便写法.紧接着安排“做一做”的两道题,其中第(1)题由于两个加数可以交换位置,因此有简便写法.通过对比,使学生分辨清楚什么情况下可以有简便写法,什么情况下则不能.在巩固反馈环节时,采用判断的形式加以巩固.这样安排,突出了这节课的新知识点,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比较、判断的能力.

第15篇: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陈志东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5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 10 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在学习活动中,经历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过程,发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算法,理解加减混合的算理

教学难点:学会用加减混合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加减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用具:课件、算式卡片、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前些天我们已经学习了连加和连减的运算,下面老师这里有一些算式卡片,大家来开火车做一做:

9-3-4

8-2-3

9+0+1 4+2+3

10-7-2

5+4+1

5-3-1

2+4+0

10-1-6 学生开火车来说,说一个老师将卡片在小黑板上粘一个,然后,问学生:4+2+3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第二步是什么加什么,9-3-4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第二步是什么减什么。连加和连减都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呢?(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看来同学们对于我们已经学过的连加运算和连减运算掌握的很好,老师可真高兴!

二、探索新知

1、在复习题的后面贴上两道如下两道算式: 5+3-2

10-5+3 同学们再来看两道题目,它们与前面的算式有区别吗?它们是连加或者连减吗?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是计算我们就把它叫做加减混合计算。引导学生读一读:5加3再减2,10减5再加3,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加减混合(板书:加减混合),(课件)比一比,看哪位小朋友学得最好,最认真。

2、将刚刚两道计算题贴到黑板上,并向学生提问:现在我们知道像这样的计算叫做加减混合计算,那小朋友,如果你是老师,你准备怎样教你的学生做这样的题目呢?先自己动手做一做这两道题目,等一下老师,就请一位小朋友来当当小老师,教给其余的小朋友。

3、点同学说方法,老师总结

4、比较一下加减混合运算题与前面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都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小朋友们的眼睛可真两,脑袋可真灵活,都能当起小老师了,可真了不起!

5、主题图 (1)先加后减

师:小朋友们见过天鹅吗?老师今天要带你们一起去看一看小天鹅! 出示天鹅情境图

动态演示:池塘里一共有4只天鹅,飞来了3只天鹅。又飞走2只。

师:你看到了什么?你能用一个算式把天鹅飞来又飞去的过程表示出来吗?想好的同学,小声的告诉你的同桌,然后举起你的小手。(学生说0 师(边演示课件):池塘里有4只天鹅,一会儿又飞来了3只,因为这3只是要飞到池塘里来和那4只一起玩的,所以我们就用4+3,可是又过了一会儿小天鹅玩累了,要走了,又飞走了两只,我们又要减2只,那么池塘里现在还剩下几只天鹅呢?我们就用4+3-2(4加3再减2)来表示

师:4+3-2到底是多少呢?你是怎么算的?(学生边说,老师边演示)小朋友表现可真好!

师:池塘里有4只天鹅,飞来了3只,一会儿又飞走了2只,池塘里剩下5只,我们就用4+3-2=5来表示,那你能结合小天鹅的图说一说4+3-2=5这道算式的意

义吗?

生汇报:原来有4只小天鹅,先飞来了3只天鹅,又飞走了2只天鹅,剩下5只小天鹅。

(第一个学生在说的时候可能会很困难,可以先请一个表达比较好的学生先示范,在大大表扬这个学生之后,接下来的学生也会学着他这样说一说) 【休息】! (2)先减后加

师:现在池塘里是几只天鹅? 生:一共有四只天鹅。

师:小天鹅玩累了,飞走了几只? 生:飞走了2只天鹅。

师:看到有2只小天鹅飞走了,又有几只小天鹅飞过来了,那飞来了几只? 生:飞来了3只天鹅.师:你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这个过程吗? 生汇报:4-2+3=

(师边演示动画边说) 师:4-2+3等于多少呢? 生汇报:4-2+3=5 师:说一说5是怎么来的 生:先算出4-2=2,再算2+3=5 师:悄悄的跟你的同桌说一说算式的意思。

生:原来小河里有4只天鹅,先飞走了2只,又飞来了3只天鹅,现在一共是5只天鹅。

三、练习巩固

1、完成第75页“做一做”的练习。(同桌合作交流)

(1)引导学生摆小木棒,先在桌面上摆7根木棒,再拿去3根,然后又增加4根。

(2)让学生根据摆木棒的过程把算式7-□+□=□填写完整,并在最后的方框里填上得数。

(3)让学生结合摆木棒的过程说一说算式7-3+4=8所表示的意义和计算顺

序。

2、做书上第76页的第1题。课件演示,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

3、做书上第 76 页的第 2 题。 帮小猪找家。

4、第3题

四、总结下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加减混合及它的计算顺序和方法,还有加减混合的应用。 强调要注意问题:加减混合运算,要从左到右依次进行计算

第16篇: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加减混合教案设计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我和小朋友们一起开着车去动物园逛逛,先来看看哪些小朋友能上车?能回答出老师提问的就能上车。

2+3=5,5+2=7,7—3=4·····

师:小朋友们真棒,有这么多孩子能上车,来看看第一站是哪里?

二、新授

(一)理解“4+3—2=5”的含义

师:哦,是猴山,一群美猴在山上玩,从第一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山中本来有4只猴子在玩

师:后来有什么情况发生呢?(老师打开图片上遮住的3只猴子)。生:本来有4只猴子在玩,后来来了3只猴子。

师问:现在一共有几只猴子?

学生回答:有7只,4+3=7只

老师接下来继续讲故事:现在你们脑海里想想,有7只猴子正在玩,玩着玩着有2只猴子被妈妈叫回家了,现在还剩下几只猴子在山上?

生:5只,7—2=5只

谁能看着这幅图,说一个数学故事

生:本来有4只猴子在玩,来了3只猴子后因为2只猴子有事就走了。所以就剩下了5只猴子在这里玩。

师:那怎样把2个算式合起来?生:4+3—2=5只(非常好)谁能来说一说你先算哪里,再算哪里?

生:先算4+3=7,再用7—2=5(板书)

师:这个算式和我们昨天学的有什么不同?

引出板书“加减混合”

(二)说“4+3—2=5”的算理

生:先算4+3=7,在用7—2=5(师在此强调中间想的那个数7),并板演算的过程

(三)理解“4—2+3”的含义

师:我们继续开着车来逛动物园,哦,又来到了另一座猴山,这是一群帅猴在玩,谁能来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

生:本来有4只猴子在玩,2只猴子因为有事出去了,就剩下2只猴子。4—2=2

师:大家想像一下,2只猴子正玩得非常高兴,突然“咚咚咚”门铃响了,谁来了呢?原来是邻居家3兄弟来完了。提问:现在有多少只猴子?

生:2+3=5只,

师:谁能把2个算式合起来,引导出“4—2+3=5”并引导出算理

(四)小结

在猴山里我们学习了重要的“加减混合”,好!我们继续开着车来看看还会带来怎样的数学知识。

三、巩固练习

1、孔雀开屏

2、小马过河

3、看图列式(美丽的小湖)

第17篇:《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8页的例3及例4。

教材分析:

“加减混合”是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本内容在教科书第28页,教材以公共汽车上乘客人数的增减变化为背景安排了一道例题。学生一般都有乘车和亲身经历,容易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计算方法。教材在全面反映加减混合计算过程的基础上给出了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这样安排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二步计算中第一个加数是怎么来的,从而更好地理解加减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掌握竖式的书写格式及简便写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类推能力。

3、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及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练习题:

1、竖式计算: 36+28+17= 65-25-21=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笔算? 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交流,强调运算顺序。

2、列式计算:猴妈妈摘了52个桃子,小猴把它们运回家,第一次运走17个, 第二次运走23个,运了两次后,还剩多少个? 学生理解题意,列算式,说出运算顺序。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混合。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创设情境:师:同学们,你们看一辆公交车缓缓地进站了。 课件出示例3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说出图意:车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上来28人,现在有多少人? 师:你会列式吗?

学生列出算式:67-25+28= 尝试计算。(学生独立试做。)

交流做法。(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自己的做法。) 全班交流。(小组汇报,比较做法,找出简便写法。)

2、教学例4 (1)出示例题,请学生思考先算什么,在做加减混合时,应该怎样做?

(2)小结:在写竖式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相加满十要进位,不够减时要退位;有时可以用简便写法。

三、知识运用: 课件出示练习题:

第一关:我的基础最牢。 1.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强调运算顺序 第二关:我会解决问题。

学校合唱队原来有65位同学,27位同学毕业了,又加入了25位新同学,现在有多少位同学?

第三关:我会应用。 (1)应找回多少元?

(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1.第28页“做一做”第1~2题(例4)。2.第30页练习五,第7题。 3.第31页练习五,第12题。

板书设计: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

加减混合

第18篇:《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5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二的第

1、2题。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图片、小棒、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铺垫导入

师:同学们,安徒生有一篇美丽的童话《丑小鸭》,大家听说过吗?这只受尽苦难的丑小鸭最终怎么样了呢?

生:最后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

师:今天,就让这个美丽的童话在我们身边变为现实吧!大家看屏幕,这里有4只丑小鸭,每只丑小鸭都带有3道题,只要同学们把这些题解决了,就会有一只丑小鸭变成美丽的白天鹅。同学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生齐说愿意。 师出示速算题:

①3+5=

5-2=

3+2+3=

②8-8=

7+2=

10-5-2=

③10-3=

5+4=

3+2+4=

④4+6=

8-5=

7-2-3=

生速算出答案。学生每正确算出3道题都会有一只丑小鸭变成白天鹅。 师:啊!多么美丽的白天鹅啊!听!是什么声音?(放天鹅的叫声)原来这几只美丽的白天鹅飞起来了,它们飞呀飞,飞到了一个美丽的湖边。这个湖实在是太美了,蓝蓝的湖水水平如镜,雪白的云朵映于其中。一阵微风吹来,湖面微微荡起波纹。湖边是碧绿的青草,色彩绚丽的小花。它们不禁被吸引住了,落入湖中尽情嬉戏,无忧无虑地游玩„„(边电脑演示边放录音,教师讲解)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事物有着天生的亲切感。教者能根据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用他们喜爱的童话激发兴趣,引入新课,通过声情并茂的电教媒体对学生形成刺激,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师:这时天空中又有几只天鹅飞过,看现在的场面,你能叙述出来,并提出一个问题吗? [由旧知导入新知,有利于学生在比较新、旧知的“异”与“同”之中,主动地去思考,为学生自觉探索新知创造了条件,让学生认真观察,自己叙述,理解图意,然后自己读题,自己试算,体现了学生活动的主体意识。] 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一共有几只天鹅? 师:要算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该怎么办呢?

生:把原来的4只和飞来的3只合并起来列式是4+3。

(师板书4+3。再演示飞走2只的场面)现在湖里天鹅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要求现在还有几只天鹅怎么办?

生:再减去2只。

师:从几只里减去2只?

生:从原来4只加上3只的总数里减去2只。 师补充算式:4+3-2,并读算式。 生读算式。

师:同学们观察这道算式与前几节课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 生:连加、连减一道题里只有加或者减,而这道题里既有加又有减。 师:那你能不能像连加、连减一样给这种题起一个名字。 生:加减,有加有减,加减混合„„

师: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板书:加减混合)生齐读课题。

师:谁能再读一读这道题。对照图画来说一说4+3-2所表示的意义。 生指名说。

师:那么4+3-2该怎么计算呢?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个式子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讨论。生汇报:先算4+3=

7,再算7-2=

5。

师:同学们讨论的结果都是先算4+3=

7,再算7-2=

5。需要强调一点,做题时一定要记住第二步是几减2。

师:第二天,这几只美丽的天鹅又飞到了这个美丽的湖边,他们发生了怎样的情况呢?

(出现连续的电脑画面)谁来说一说?

生:湖里有4只天鹅,飞走了2只,又飞来了3只。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现在湖里有几只天鹅? 师:谁来列式?

生:列式为4-2+3。(师板书)

师:上面算式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请同学们试做。 生汇报。

师:做题时关键要记住哪个数? 生:记住第一步的得数2。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例

1、例2的计算过程,谁能说一说我们计算的顺序?

生:我们计算的顺序是从左往右计算,与连加、连减相同。 师:现在我们就按这样的顺序来摆小棒计算。

完成书上第75页做一做。(摆小棒,补充算式,再计算) 看书质疑。 师小结:同学们真棒,看了两幅画面,就自己解决了加减混合运算的问题,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接下来,我们再到别处去看一看,好吗?

[在教师创设的美好情境中,学生对声情并茂的场景深深吸引,手、眼、口、脑等多种感官尽情地发挥,从而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三、设置情境,解决问题

师:看,一只调皮的小猴子挡住了我们的去路。啊,原来它是要让大家来帮忙的。

(出示第76页的第1题画面)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不告诉别人,自己把算式写在纸上。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师:小猴子怎么还不走呢?原来他还有一道题呢!(投影出示) 在○里填上“>”、“<”或“=

”。 9-3+2○7 1+6-4○4 9-7+5○5 8+2-5○5 6+4-9○9 9-3+2○9 8+2-1○7 4+3-1○5 师:大家帮助小猴子解决了问题,听,它在谢你们呢!(放猴子的叫声) 大家看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么热闹啊!

原来是森林里开了一个运动会,小猫、小狗、小鸭和小鸡分别获得了四个项目的第一名,森林之王狮子要奖励他们每人一处房子,你能帮它们找到房子吗?(电脑演示)

[运用学生自己学会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去体验数学的价值,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切实的帮助。] 生抢答完成。

师:狮子大王看到我们同学来了很高兴。他有几颗智慧星要发给大家,但是它有个条件,就是做对一道题得一颗智慧星,最后看谁的智慧星最多,谁就是最聪明的同学。现在我们就请狮子大王出题吧。

生独立完成,把答案写在题纸上,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不仅学会了加减混合,而且帮助森林小动物们解决了这么多问题,老师真为你们感到自豪。看来数学知识真重要呀,就让我们积极开动脑筋,学好数学知识,为自己、为更多的人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吧!

[通过电教媒体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心理和生活中喜欢做游戏的特点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乐中学,在玩中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设计说明

“加减混合”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它们在编排上基本相同,因此我在设计上体现了“教—扶—放”的原则。

根据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力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并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为此,我在本课的设计中,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1.利用旧知,铺路搭桥

课伊始,复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及连加、连减的速算擂台,而这些都是加减混合的基础。而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也与加减混合相同,因此通过这一知识的复习及5+3-2 10-5+3式题的引入,可以使学生自然地找到新旧知识的切入口,从而有效地突出新知识的重点,为突破难点做好准备。

2.体现教学活动的双主体性,采取各种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中,教师演示与小组合作讨论相结合多层次的信息反馈,全班的教学活动与个体差异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体现教学活动“教—扶—放”原则,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如例2的教学。同时教师还重视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概括规律,把加减混合与连加、连减联系起来,从而得出了方法相同的结论。练习题设计有梯度、有趣味,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生动有趣的电脑画面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美妙动听的故事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电化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手段,它能通过动画、声音、色彩等来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本课始终穿插着电脑画面,如例题画面的展示、练习题中的森林运动会等。

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爱玩好动,因此在教学中始终由白天鹅来牵线,在森林中完成例题和练习。大森林里所发生的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故事,实际上就是例题和练习题。这样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并巩固了所学知识。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意到为充分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条件,使他们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真正体现了上课伊始注意力集中,下课之时仍能兴趣盎然,做到了教与学融为一体。

第19篇: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74~75页加减混合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能正确的进行10以内的加减混合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加减混合题。 难点: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 。 教学准备:算式题卡,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连加算式3+2+5= 谁会读这个算式,指名回答。你能根据这个算式编一个故事吗,并且给大家提一个问题。指名2人回答。出示8-4-3=

谁会读这个算式,指名回答。你能根据这个算式编一个故事吗,并且给大家提一个问题。指名2人回答。这两道算式你会计算吗? 小结:虽然是一样的算式,但是可以讲出不一样的故事,大家的想象力课真丰富啊!

(设计意图:学生对连加连减并不陌生,所以计算不是难点,让他们把算式编出各种故事,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学生理解每一步计算的意义,为后面加减混合学习作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今天我们将边看动画片,讲故事边,一起来学习新的知识。第一部动画片开始啦,仔细看哦!课件出示例14动画,你能把刚才动画片中的故事讲给我们听一听,最后来问大家一个问题吗?同桌互相讲一讲吧!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动画片”很感兴趣,但是要告诉学生,在观看过程中还要学习知识,所以要仔细。看完后学生可能语言组织的不够好,所以先让他们尝试着跟同桌说一说,既可以组织一下语言,又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让不会说的同学跟上。)

2、下面我们就请几位同学来讲讲你看到的故事吧!指名2人到讲台前面指着图说一说,并问问其他同学是否同意。你能根据他们讲的故事列出算式吗?独立在作业本上完成,师巡视。展示作业并请展示者讲一讲这个算式的意思。这个算式你们会计算吗?指名回答。说清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总结:观察这个算式跟之前的连加连减一样吗?怎么不一样?像这种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算式我们称它为“加减混合”(板书课题),但是在计算顺序上还是和连加连减一样,从左往右。

(设计意图: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通过观察、对比,自己总结出计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

三、练习巩固:

1、想想做做第1题 第二部动画片开始啦,观察过后请根据这个故事完成数学书第74页想想做做第1题的算式。指名板演,并说一说算式的意思。

2、想想做做第2题

第三部动画片开始喽,根据意思写算式,独立完成后指名板演并说一说意思。

总结:刚才我们都是看动画片来完成这些加减计算的,同学们,现在不看图你们还会计算这些算式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看图过程中进一步巩固计算的步骤以及理解加减混合的意思,接下来就要让计算变得抽象一些,下面以竞赛的形式完成第3题)

3、想想做做第3题

男生做左边一组4题,女生做右边一组4题。完成后直接出示答案,让学生自己核对答案,纠正错误!全部正确的给自己画一颗星。

4、想想做做第4题

请大家观察图,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写一道算式,如果还想写,还可以再写一个算式,请几位同学把算式写到黑板上让大家猜一猜写的是哪种小动物。

(设计意图:让学生看图根据自己的思路写出算式,板演的同学不要说出意思,让其他同学猜一猜,实际上是让学生把所有的算式都能理解一遍,让同学之间交流不一样的想法,既拓宽学生的思维,又让每个孩子都有展示的机会)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加减混合计算的知识,希望大家能讲出更多跟它有关的数学故事,下节课我们再来与同学分享!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学习了连加,连减的基础上教学的, 首先我安排了连加和连减的复习,通过编故事的方法让学生先把连加连减的意思理解透彻,再把计算过程完整的进行复述,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学过的知识,相对简单,所以参与度比较高。通过简短的复习,再以看动画这种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刚才的编故事的形式让学生把例题的图意说清楚。我先让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交流,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组织一下语言,又可以让不会的同学跟着会的学一学。指名说完意思后独立思考如何列式,对于学生来说,明白例题的意思后写算式就会水到渠成了。在列式之后可以不算得数,先让学生结合主题图把算式的意思完整说一说,再进行计算方法的探究。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观察这个算式与之前连加、连减算式的区别,通过对比,学生发现之前学习的要么全是加法,要么全是减法,而今天学习的这个算式里面既有加法又有减法,最后师进行总结:像这样的算式叫做“加减混合”。这样学生通过比较就能理解这种算式的名称是这个意思。让学生试着探索计算过程,最后总结:加减混合计算与连加、连减一样,一般情况下都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在练习中还是紧扣看动画片吸引学生的注意,想想做做第1题,这是一个半开放的题目,已经提供了第一步,接着第二步学生基本能完成了,所以直接让学生在书上完成后再指名说意思,让学生上讲台说一说这个故事,并且把计算过程说清楚。想想做做第2题,这个故事可以让学生先说故事,把意思说明白了再列式计算。这题要比第一题稍微有难度,但是提供了被减数,所以先让他们把意思说一说再写算式。练习第3题是没有了故事情境,主要是考察学生的计算情况,所以以竞赛的形式展开,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最后直接公布答案,让学生自己对照,节约了一些时间,最后可以让两名同学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巩固加减混合计算的步骤与方法。

最后加了一个看图写算式,在写之前让学生选择一种小动物然后再根据图意列算式,列好之后让学生直接板演到黑板上让其他同学猜,这其实就是让同学之间进行思维交流,碰撞出火花,发现不一样的想法,拓宽自己的思维,而且学生对“猜”这个活动很感兴趣,主动参与进来了。

需要改进的是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对学生的发言多一些肯定,多运用激励式评语,或者是一些简单的手势,让学生感觉到自己被肯定,使课堂气氛更加轻松活跃一些,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形式上再加入一些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之间产生更多的思维碰撞,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第20篇: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沛明实验小学

罗秀琴

教学内容:

课本P28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方法。

2、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作引、做好铺垫

口答。

17+6-5 17+8-12 24-10+7 20+30-10 25-4+7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连加和连减。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小朋友们,你们在乘坐公共汽车过程中发现了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说给同学听一听。

三、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教学例3。

(1)出示主题图。了解信息,小组交流。

(2)出示应用题:车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上来人28人,现在有多少人?

A、理解题意、让学生独立解答。

B、小组交流、指名板演。并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连写竖式。

2、练习。完成P28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3、小结。加减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进行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四、联系实际,应用提高

1、完成练习五第4题,第8题。分小组比赛完成,并指名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练习五第

5、8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五第6题。观察了解信息,和同桌交流发现。独立思考并说计算方法。

4、完成书本30页的思考题。

五、总结质疑,合理评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引导梳理。你觉得这节课你的表现如何?谁值得你学习?为什么?

五、随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

车上原来有67人,到车站后,下车25人,又上车28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67-25+28=70(人)

67 42 67 - 25 + 28 简便写法: - 25 42 70 42 + 28 70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