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课件

丰碑教学课件(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6:39:23 来源:教学课件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丰碑》教学反思

《丰碑》这篇我在校语教研活动中上过一次,由于自己没有事先试教,所以很多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暴露出,造成了不少的遗憾。本堂的反思如下:

一、对教材,本解读的反思

我想,对《丰碑》的解读我们很容易定位在军需处长的无私无畏精神上,这也是大家所普遍认同的。但是作者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以将军神态的变化烘托出了军需处长令人可敬的高尚精神,对军需处长的描写也仅仅是一百三十个字的外部形象的素描,勾勒相当精练。我们学习了这一段后都能体会到军需处长的高尚、无私、无畏。但到底是什么打动了读者呢?作者又为什么要写这篇呢?教材为什么要选用这篇呢?我想,他要我们记住的更应该是红军精神而不仅仅是军需处长,要的是对学生的德育渗透而不仅仅是谋篇布局的学习。所以我将中心思想定位到了红军的革命精神。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去理解本,这都是无可厚非的。

二、教学教法的反思

1、一节下觉得自己激情洋溢,却并未完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上举手情况不佳。因为堂上提问多而繁琐,不够精简,在一定程度上框定了学生思维,学生只能跟着教师细琐的问题思考,发散思维少。问题一多,引导痕迹多了,教师显得不从容。如何把问题设计得简而精这是迫切需要我研究的问题。

2、上思路不够清晰,由于对教案的死记硬背,上不能全心全意关注学生。由于老是想着教案,心里紧张,影响上状态,上过程不够紧凑。

3、教学过程中对第七小节的解读不够深入,一开始讲到的时候没有带领学生很好地体会,也就没有为下面的理解晶莹的丰碑做好铺垫工作,导致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又返回到上面,显得重复。

上好一堂真不容易。

做一个好老师真不容易。

做一个好的语老师更不容易。

都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我的遗憾似乎太多了点。

语言还不够规范简洁,我想这是一个最突出的问题了。重复性的语言太多,学生说一句,总担心其他学生没有听清楚,总要把他的话再重复一遍,浪费时间。问题不够简洁,同样的一个问题还没有等学生思考,就再问了一遍。“读完这一段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感受最深的你用一个词语说?或者用一句话说你的感受是什么?”,这样的提问还很多,这样的浪费还很多。而这些问题完全是可以整和的问题。肖川说:语言就是思维。我还要缜密些,再缜密些。

应变和调控堂的能力亟待解决。在解读“晶莹的丰碑”时,当学生没有说到“力量,信念,思想”的时候,我很是着急,把答案都告诉了他们。由此可以看出,我的应变是不够灵活的,似乎以前学习的那些教学方法一下就都不见了,脑海中就想着学生一定要回答到我心目中的所谓答案——这个错误自己能认识到,但在堂中怎么就缺乏了对学生的侧面引导呢?怎么就不会顺学而导呢?读一读再说不行吗?不能总是认为自己的预设是美好的,学生一定会按照自己的设想学习。

语教学是一片海,我饱受风浪的颠簸,却梦想前面有个无垠的奇妙世界;她又是一座大,我饱尝攀登的艰辛,但坚信有个美妙的旅程。语的路对我一个年轻教师说还很长很长,我要执着坚定地向前一小步,一小步但认认真真地走下去。

推荐第2篇:丰碑教学设计

《丰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丰碑”代表的含义。

3、学习红军将士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体会红军官兵之间的深厚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如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属于谁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将军感情的变化。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无忧无虑地教室里学习,是多么幸福啊!可是你们知道吗,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有多少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丰碑》(板书课题)去聆听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吧!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体会

1、在生汇报的基础上追问:老战士为什么会被冻僵,当时的环境怎么样?

2、环境如此恶劣,而红军队伍的装备又很差,如果你是这支队伍的将军,你会担心什么?是啊,面对这样严峻的考验,将军怎能不疑虑重重呢?

3、然而将军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速度,发生了什么事呢?

4、冻死了一个怎样的人?

老战士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被冻死了,如果你就是将军,面对自己的战士被冻死时,你会有怎样的心情?

5、将军面对这一幕时,有怎样的表现?

6、指导朗读

现在你就是这位发怒的将军,带着你的感情读一读这两自然段。

7、从将军的语言中你体出了将军因什么而愤怒吗?

8、让我们一起当这位怒不可遏的将军好吗?

9、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你知道军需处长是做什么的吗? 他为什么会被冻僵呢?

军需处长为什么会穿得这么单薄,他不知道自己可能会被冻死吗?他为什么十分镇定、十分安详?

下面请同学们想象在军需处长死之前可能发生了哪些事? 过渡:想到这些,将军愣住了……

10、此时你觉得将军还是愤怒的吗?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是啊,这样可敬的军需处长,把生的希望给了别人,而自己却如此坦然地面对死亡,谁能不为之感动呢?

如果你也被感动了,并且您愿意把这份感动传递给更多的人,请你站起来再读这一段,可以加上动作。 将军这一个庄严的军礼中包含着什么?

过渡:风更狂了,那是狂风在为军需处长唱赞歌;雪更大了,那是纷飞的大雪为军需处长送行来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同学们知道碑是什么吗?(师解释:丰碑是指高大的石碑。) 课文为什么说: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里的“丰碑”指的是什么?

14、课文学到这里,让我们再回想一下文章的开头,将军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思索: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能否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你认为将军找到答案了吗?

(导读最后一句)这是一个反问句,“这样的队伍”指的是怎样的队伍?

15、练习背诵

四、拓展思维训练

学到这,老师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你们是否也和我一样呢? 假如你是红军战士,这时你最想对军需处长说什么话来表达你此时的心情?

请同学们在课本的插图下题上一两句碑文

推荐第3篇:丰碑教学设计

《丰碑》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随着时间的久远,逐渐被我们所淡忘,但有些事情会让我们永远铭刻在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丰碑,就讲述的是一个让我们永远难以忘怀的故事。让我们把思绪再一次拉回那艰苦的战争岁月。 (微课视频)师: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天,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一支红军队伍艰难的行进在白雪皑皑的云中山,恶劣的自然环境使这支队伍步履艰难,将军不由的思索着这支队伍能不能接受住这样的严峻的考验呢?

二、新课学习

师提问:这样的队伍面临着什么样的考验?不着急回答。请同学们快速浏览

一、二自然段结合着你刚才看到的画面说一说。环境恶劣

是呀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多呆一分钟就多出一份危险 师:除了这恶劣的环境他们还有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生:

师:是呀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还有那么多的困难,他们还要完成开辟一条通道的任务,等待的他们的是什么呢?来同学们跟我读。等待他们的将是( ),可能( ),可能( ),可能( ),可能( )。 师:在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排比。突出了什么?这种种可能说明了什么?(红军在行军时遇到的困难很多)

是:是呀!可能出现的种种后果将军都设想到了。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的眼前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他是谁?(有关于军需处形象的微课)生:军需处长。 师:军需处常是干什么的。

生:一个掌管物资的,一个发放棉衣的老战士居然冻死了。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军需处长啊?请同学们到书中找到有关于描写军需处长的段落,读一读,然后将你最深的感受告诉大家。可以画出让你感动的地方,也可以简单的做批注,也可以同坐互相交流

生: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单薄破旧的衣裳紧紧的贴在军需处长的身上这句话 师:那这句话中的哪一个词更能触动你.生:我觉得紧紧能说明这件衣服非常的破旧,贴能让我感受到这件衣服像雨水打湿了。

师;举例,你们说这样的衣服能不能说贴在他身上。那是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说这件衣服贴在他身上呢?这件衣服要小,薄,紧。然而就是这样一件单薄破旧的衣服此时此刻却成为了军需处长唯一取暖避寒的衣物。可老师觉得他是军需处长,完全有能力寻找到一件棉衣,在冰天雪地的云中山里,多了一件棉衣就多了一份生的希望,为什么军需处长没有为自己找一件棉衣呢? 生:让给了年轻的小战士

师:也就是说军需处长在发棉衣时,把棉衣都留给了别人,自己根本就没有留棉衣,军需处长让出了棉衣就是让出了生的希望,就是让出了生命。从这里你看出了军需处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板书:毫不利己 舍己为人 朗读 同学们读得

课文学到这里老师有一个地方不明白,人被冻死时一定会感到十分痛苦,而文中却说军需处长是十分的镇定十分的安详,什么叫镇定,什么叫安详? 为什么军需处长临死时是如此的镇定,如此安详呢? 我觉得很多人一提到死就很恐惧,而军需处长死的这样安详他已经做好了必死的决心

因为他把棉衣献出去时就已经做好了会被冻死的准备。军需处长进到了一定的责任,无愧于心。无愧于党

师:军需处长知不知道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他知不知道没有棉衣就会没有生命,那他想不想等战争胜利胜利了与家人团聚,那他在临死前一刻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师:老师觉得你们不仅走进了他的内心,还走进了他的思想,他这种()精神 那这段话中,还有那些地方触动了你 生:塑像

师:我们平时看到的塑像都是用什么做的,而这个塑像却是用鲜活的生命,血肉之躯铸就的塑像,此刻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军需处长,你会怎样形容? 生:坚毅 伟大 无私 奉献 无畏

师: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来齐读这一段

师:看到这个亲爱战友因衣着单薄被严寒吞噬,将军的脸色更是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明显抽动着。忽然转向身边的人吼道:(生齐读)呼啸的狂风淹没了他的话音,没有人回答,它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谁能把将军的这种情感读出来

师:此时此刻将军愤怒极了,他沉浸在失去战友巨大的哀痛中,来请同学们轻轻的告诉将军他是谁?

Ppt 配乐将军愣住了,久久的站在雪地里。——庄严的军礼

同学们对于这段话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或者你有更深的感受?现在自己试着读一读这段话,然后把你的问题提出来,把你的感受说出来 生:

师: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我想帮大家综合一下,第一将军为什们愣住了,他久久的站在雪地里到底是在想什么?第二像刚才同学们所说的那样,敬礼本来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他什么为深深地吸口气缓缓的呢? 生汇报:两个愣字 将军可能会想什么? 深深的吸口气 压制自己的情绪 无法接受 缓缓 愧疚

师:这个军礼包含着什么

朗读(把你的情感 表现出来) 生配乐朗读

此时将军一定还有很多话想跟军需处长说,他想跟军需处长说。。。。。。 但将军此刻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敬了一个庄严地军礼 师:风更大了。雪更狂了————晶莹的丰碑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过了丰碑字面上的意思,谁来说说?

三、总结升华

师:那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丰碑有了更深的理解

推荐第4篇:《丰碑》教学反思

《丰碑》教学反思

徐翠萍

《丰碑》是一篇传统课文,讲的是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竟然未穿一件棉衣而被冻死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只有当学生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情感,才能感悟人物的崇高品质,才能更有效地学习语言文字。然而长征已年代久远,当时的历史背景学生也很陌生,所以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令其感动,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和关键。在上完这堂课后,我感触颇深。

一、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但现在我深深懂得:备课最重要,也是最首要的却是“备学生”,针对本班学生的特点。班级学生对长征这段历史了解较多,那么他们对军需处长品质的挖掘就会非常深入,到位;班级学生朗读能力较强,他们比较善于在朗读中领悟人物品质;班级有些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较好,那么这节课精彩的地方就是听孩子们那发自肺腑的感人表述„„ 因此,要尽量发挥他们的长处,把他们的闪光点亮出来。这样既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他们的信心。

二、较好地体现了“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特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做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指导工作,是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地、逐渐深入下去地读书,通过潜心默读和放声朗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本节课的教学,我充分利用教材这一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通过引导学生朗读、默读课文,品析关键词语,品读重点词句,体验感悟故事的内容,体会感悟军需处长的崇高品质和伟大人格。如在感悟了军需处长伟大的精神后,我分别引导学生怀着崇敬的、沉痛的、平静的等不同感情进行朗读,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这一段落,“让我们的军需处长在这云中山安息吧”此时学生自然能用轻缓柔和的语气语调进行朗读。这样学生的体会和感悟就不是游离于语言文字之外,而是植根于语言文字之中,较好地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感情朗读既进行了扎实的语言文字学习,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既有学生独立自主的读书感悟,又有点拨、指引。

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激发学习需要是从维持性学习走向自主创新性学习的前提。而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习需要。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同学们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出把军需处长和晶莹丰碑联系在一起的句子,并引导学生针对这段进行质疑,然后围绕学生提出的“为什么把军需处长称为晶莹丰碑?”,“为什么在丰碑前加上‘晶莹’这个词?”这两个主要问题进行教学;在教学第

一、二自然段时引发学生思考:当时的环境如何?红军队伍遇到了怎样的困难?接着引导学生重点学习第七自然段,学生在品读句子中提出了“为什么军需处长在死时神态能如此镇定安详?”一系列的问题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拓宽了主体参与面,有利于学生主体性能力的发展。

课后我想起了一位智者的话:“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呼唤另一个灵魂。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到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他就不成其为教育。”我认为,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把学生的灵魂牵引到至善、至美、至高境界的语文教学,应当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推荐第5篇:《丰碑》教学反思

领导,教师:

大家好,今天我教的是四年级的语言版本的书纪念教训。这篇文章描述了红军在白雪皑皑的群山中,一位军事主任冷冷却死了的故事,称赞军事总司革命的胜利,崇高精神的自我牺牲。文字通过风格,动作,语言等描述的性格,展现人物的精神和品质。结合我们的教学和研究的主题,阅读教学在实施理解和使用语言策略,在教学中,我专注于词语,句子,作为基础,从对环境的感知到质量的高尚的性格,从一般的态度变化,了解纪念碑的真正内涵为主线,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进入文字,感伤内心世界。在全班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经验,从而有效地学习语言。

首先,创造情况,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创造一个情境不仅有助于缩短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而且还能强化学生对文本的感知。由于教师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有生活经验和感情的学生进入语言课堂。

通过 本课的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所以在理解课文时会让学生感觉到很大的距离感。所以我喜欢这个话题,让学生谈谈什么是幸福,从而意识到他们生活在幸福中。在转折的话题之后,其实今天的幸福生活真的很难来,这样,它会导致学生的好奇心:为什么很难来?因此导致新的类,使它们自然地进入文本。

二,教材重组,感知质量

由于课文很长,讲座不能详尽无遗,因此在课程准备阶段,我将集中讨论第七段的教学和该段的一般说明。对于文本1,2自然段的红军面临的巨大困难,只是让学生感知阅读,并开始想象,执行语言的训练。文本结束后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一个团队,谁会属于?作为一系列的整个句子的焦点。分别在对军事导演质量的感受中,体验一般内心感受的感觉和对纪念碑的理解,在三次真实意义之后产生和阅读这句话,更好地深化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可以说是拉动整体移动整体 身体,都注重有效性,同时也向军方导演高贵的品质。

三是加强语言培训,深化对情绪的理解

聪明,乏味的语言培训不仅能有效地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而且还能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文字,体验情感。

在本课中,为了实现语言培训的主题,首先为空白内容的文本指导学生想象训练,例如:让学生想象团队可能遇到困难?学生通过想象力,深刻理解行军的困难,也为下一课的理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诱导一般的愤怒,让学生想象:如果你是一般的,军事主管如何将学生通过转化的作用,也是一般的一般感觉的良好体验。另外,在研究军事主任一段时间的描述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军事主任的行动,举止,穿戴描述,通过句子的对比,文字练习和情感阅读等。 ,不仅让学生欣赏他对革命的忠诚,家庭一直奉献精神,让学生理解精确和精致的语言,也通过一些写作指导。完成这篇文章后,让学生们一句话 表达军事主管对学生内心感情的感受准备好的可接受性,不仅加深了对文本的感知,而且训练学生表达他们更好地反映工具和文化特色的团结的能力。

当然,在本课中,我有很多缺点,例如,在军事主任的研究中牺牲了一段时间,当他如此冷静和平静时,答案只针对学生,指导不够深。对于一些学生回答,没有及时有效的评价,也有整班的感觉,提到自己的问题太多了,总觉得他们在抱着学生的想法,学生谈论的经验不是很深,我预先假设目标之间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我敦促各位专家和教育同仁可以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谢谢。

推荐第6篇:《丰碑》教学反思

《丰碑》教学反思

绥芬河市第四小学 姜 华

第四届精英杯比赛在上学期已经落下帷幕。现在回想当时静心聆听的每一节课,至今还另我久久回味:值得学习的地方真是太多了!而自己到校展示的这节语文课算是对学习之后的一种践行。现在想想自己上完的这节课,有成功之处,但也有诸多地不足:

一、小组合作 效果甚佳

本节课我在导学设计上运用了两次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从学生的自学到合作,再到展示,学生真正在这一环节中完成了从不会到会的过程,每一位学生都在积极地思考,都能找到自己弄懂的和不懂的地方,而在不懂的地方通过合作得到了答案。在展示中各组间又充分地进行了意见的交流。从中可见,我把课堂真正地还给了学生。学生享受到了课堂主人地滋味。

二、音乐渲染 激发情怀

这节课,我运用了两首音乐。第一处在学完第七自然段后,出示军需处长的画面时,如果此时此刻面对着这位被严寒活活冻死的军需处长,你想对这位老英雄说点什么呢?出示了一首钢琴曲。在有感情读第七自然段时,我配乐让学生读了这段饱含深情地文字。从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军需处长的光辉形像。为后面的小诗的题做,做好了情感地铺垫。

情到深处 落笔释怀

《丰碑》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篇课文意境优美,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浓烈。文章记叙了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把自己的棉衣让给了战友,自己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赞扬了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情由心生,而这份情是需要言语的表露,再落实到笔端就变成了一种感情的释怀。考虑到刚上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小诗还不能恰当地运用。所以我采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落笔释怀。

丰碑

你是一座(

),

你把(

)给了(

), 你自己却(

你用你的(

)告诉我们,红军队伍是能经受住(

), 你用你的(

)鼓舞我们,同样告诉敌人,红军队伍是(

),

啊,你的确是我们心中的一座(

)。

在学生完成后的展示环节,可以看出学生填写的比较恰当。这也是这节课的成功之处。

课后,我及时地找到了张校长、庄主任、张主任,对我的这节课提出不足。这几位领导也忠恳地向我指出了几点建议。从中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课堂随意性太大

这种随意性不是指教学过程地随意性,而是指我的语言的随意性和行为的随意性。其实这毛病早就有了。作为一名教师,言

语之中应透露出文化,行为之中应显示出底蕴。而自己的语言匮乏,行为不端真应该好好改一改了。另外,我在课堂上,有时走动过于频繁。今后,应在课堂上改正这几点,从平时的课堂上做起。

语言人重复现象

刚踏入班主任队伍时,自己的确有很多重复语言的现象,一是重复自己说的话,二是重复学生说的话。可随着自己一次次地出示,感觉自己没有这方面的问题了。不知这节课怎么了,为什么又出现了这样的低级错误。但这一点我相信自己稍加注意一定会改正的。

纠正字音 学生领读

在课堂上,一位男生在纠正字音时,把“话音”这个词错领读成了“话语”,他本来是纠正错误的,却自己出现了错误,并且他还做了领读。庄主任对此提出了异议:是否可以用另外一种形式来纠正错误读音的方式。我一时也很难找到合适的方法。今后的课堂上,我会尝试新的方法。尽快探究出一种合适的纠错呈现方式。

另外,我自己感觉这节课还是分析的多,而课文读的少。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一直在想这节课我想让学生得到点什么呢?所谓的一课一得,我的这节课孩子们得到了什么,在内心我始终在问自己。

如果今后的课能够从课中挖掘出点什么,让学生每一节课都 有所获,并且所得及时变为所用。那么这样的语文课堂才真正上 出了语文味。

一次出课,一次历练。自己要在这样的千锤百炼中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羽翼,让自己能够在小学语文的这片蓝天中展翅翱翔。同时也希望自己能走出一条新的,有自己特色地语文教改之路。

推荐第7篇:《丰碑》教学设计

《丰碑》教学设计

黑龙江省讷河市和盛乡中心小学 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10课《丰碑》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意境优美,人物形象鲜明行动,感情真挚浓烈。文章叙述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红军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这位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品质。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及将军的神态的描写,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教学难点是理解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但他们却生活在幸福优越的环境里,对红军长征的艰难险恶了解太少,因此会对军需处长“宁愿自己忍饥挨饿,甚至不惜牺牲自己也要把衣物拿给其他的战士”的举动表示难以理解。为了让学生能对当时的环境状况有较为清楚的认识,课前我给学生讲了红军长征的背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可让学生通过抓描写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的语句及将军的神态的描写的语句来让学生反复朗读、理解、体会、感悟,力争将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从而让学生能深刻理解人物品格,激发他们对伟大人格的崇敬。 教学目标 :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

2、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及将军的神态描写的学习来体会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献身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及将军的神态的描写,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

2、理解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红军长征图片,师旁白:

同学们,在漫长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们爬雪山、过草地,以他们惊人的毅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意想不到的困难,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了一曲又一曲动人的英雄赞歌。昨天我们学习了长征中的《飞夺泸定桥》,今天,我们再学习长征中一个感人的故事——《丰碑》(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 感悟品味

1、环境分析

师过渡:一位军需处长被冻死了,当时的环境真有那么恶劣,装备真有那么差吗?请同学们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当时环境和装备的词。

通过“冰坨子”、“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等词来理解环境的恶劣,通过“极差”来感悟红军的装备情况。

这么恶劣的环境这么差的装备我们的队伍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学生猜想,也可以照课文)

2、感悟军需处长的精神 (1)多媒体出示研读要求:

读第七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军需处长神态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的句子,用双横线画出描写军需处长衣着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讨论)

(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回答老师用多媒体出示:) 衣着:单薄破旧 贴

动作:倚靠 坐着 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同志借火 神态:十分镇定 十分安详

学生说自己的感受,体会军需处长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勇于献身,舍己为人„„

(3)指导朗读第7自然段

3、分析军需处长动作、神态、语言的变化 理解“丰碑”的含义 师过渡: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你们内心的震撼,还有一个人的内心也产生了强烈的震撼,那就是——(和学生一起说)将军。

(1)多媒体出示研讨题:读3——13自然段,找出描写将军神态、动作、语言变化的句子,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来,你从中能体会到什么,和同伴交流交流。

学生讨论

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愣住 快步 什么也没说 突然 严峻 抽动 吼 生气

愣住 站 吸 举 什么也没说 内疚 歉意 崇敬 (2)指导读第11自然段,多媒体配乐。

(3)理解“丰碑”的含义:(和学生共同读)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做晶莹的丰碑。此时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根据学生回答师总结:是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永远活在人们心中,成了人们心中永远的丰碑。

三、总结全文,升化情感。

这支红军队伍会走出雪山取得最后的胜利吗?(师引导:军需处长的精神代表了所有的红军战士,代表了整个红军队伍。同时分析最后的反问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师:战士们走过了雪山,红军的长征也取得了胜利。但是我们的这位军需处长却长眠于雪山之中了。尽管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但是我们将永远地记住这段感人的故事。军需处长那舍已为人、勇于献身的精神将在中华大地上永世长存。最后让我们全体起立(生起立),向这位舍已为人、勇于献身的军需处长(课件再次出示军需处长图),向这座晶莹的丰碑献上我们少先队员最崇高的敬礼!(师生同时向军需处长敬礼。)

板书设计

毫不利己身先士卒勇于献身

10、丰碑

专门利人 克己奉公 胜利属于这样的队伍

舍己为人

推荐第8篇:《丰碑》教学案例

《丰碑》教学案例

《丰碑》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 。文中记述了在长征途中,一位军需处长把棉衣都让给了战士,而自己却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凝结成一座晶莹的丰碑的感人事迹,表现了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如何让学生体会“丰碑”的含义,并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收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是学习这篇文章的重点也是难点。

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我首先引领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段第七自然段,让学生从老战士被冻死时的从容、镇定、安详的神态中体会他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和钢铁般的意志。在学生有了深切感受的基础上,让孩子们一起怀着沉痛、敬佩、崇敬之情,带着自己的感动齐读这一段,孩子们读得真是声情并茂。之后,我请同学从文中找出描写将军的有关语句,看看将军前后感情有什么变化?让学生通过相关语句的品味,体会将军前后的感情变化,即:将军由听说前面有人冻死了,感到事情来的突然、意外,而愣了一下,到看到被冻僵的老战士,以为是军需处长没有给他发棉衣严重失职,而像发怒的狮子,命令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再到得知被冻死的老战士竟是军需处长时,内心无限的愧疚、自责、感动、骄傲等复杂的情感变化。此时,将军将手缓缓举起,举到齐眉处,向这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个军礼。接下来,我让学生通过感情朗读从中体会将军此时自责、感动、敬佩、骄傲等复杂的心情,体会将军这个非同寻常的军礼的分量。在此基础上我动情地对孩子们说:“读到这里,老师和大家一样被感动着,心情很沉重,让我们通过图片再次感受这动人的一幕。(多媒体出示课本放大的插图伴有狂风怒吼的声音。)我提议:请同学们全体起立,让我们一起向这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致以我们少先队员最崇高的敬意!此时,我看到 孩子们个个神情严肃庄重,有的同学眼睛里噙着泪花,大家把手举过头顶敬了庄严的队礼。孩子们已经被老战士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深深地打动了。

【教学片段】学习第三部分

师:同学们自由读第三部分(学生读文)

师:将军正思索着将要面对哪些问题时,他们首先遇到什么问题?生:发现一位红军老战士冻死了。他是军需处长。

师:板书:(军需处长)将军知道他是军需处长吗?

生:不知道。

师: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情况,将军的反应如何?心情又怎样?(出示写好问题的小黑板)请你们小组学习,进行讨论。

师:请个同学读读问题。

生:①将军的神态有几次的变化?每次的变化反应了他怎样的心情?②说说军需处长被冻死的动作、神态和穿着。

③为什么说大学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晶莹的丰碑?

(展开小组学习,老师参与其中几个小组的讨论。)

师:好,请你们法汇报学习收获。你知道了什么:

生:当将军听到有人冻死时,他愣了一下,快步朝前走去。

师:[板书:将军听(愣)]你体会到什么?从哪里体会到?

生:我体会到将军很急切相了解情况,从“快步”一词可以体会到。师:将军看到了什么?军需处长牺牲时的样子怎样?

(一生读出第七自然段,老师纠正读音)

师:这时将军的神态又怎样?体会到什么?

生:我体会到将军非常生气,他在责备军需处长的工作做得不好。师: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生:从“脸色顿时严峻起来”,“肌肉抽动着”,“像发怒的豹子”和他大声说话中感受到的。

师:[板书:看(严峻:怒)]该用什么语气来读这些话?

生:发怒的语气。

师:请你来读读 。(生读)

师:请一个同学在讲台前扮演将军的怒相。 (一生表演)

师:在座的学生也表演一下。 (全部学生表演怒相)

师:多将军的发怒上,你体会到什么?

生:体会到将军对战士的爱

师:后来的情况怎样?当他知道了被冻死的就是军需处长时,他的心情又怎样?

生:后人告诉他被冻死的就是军需处长时,将军愣住了。(生读出第12自然段)

师:[板书:知(愣住)],你体会到什么?

生:体会到将军感到非常意外和惭愧,因为将军刚才还在责备军需处长。

师:对,你们还体会到什么?谁来补充。

生:还体会到将军非常敬佩军需处长。

师:你怎样感受到的。

生:将军的眼睛湿润了,向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师:对,这时将军心情复杂,有惭愧,有悲痛又充满了敬意。请你带着这些感情读出句子。(生读)

师:将军向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将军敬军需处长的什么?

生:舍己为人的精神。

师:(板书:舍己为人)你从哪里体会到军需处长的舍己为人的精神?生:从军需处长被冻死时的动作、神态、衣着,可以体会到。

师:请你再谈谈这个自然段。

(生再读第七自然段)

师:你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话的?

生:悲伤、沉痛的语气。

师:为什么?

生:因为军需处长这么的舍己为人,面对困难这么的镇定,他却牺牲了。师:再请另一个同学读读。(生读这段话)

师:(出示挂图),我们再来看看军需处长的样子,他是多么的安详,为革命奉献一切,所以将军向他庄重地敬了个军礼。

师:请一位同学来扮演将军,向军需处长敬个军礼。

(一生到讲台前表演)

师:看图,当时的云中山风更狂了,风更大了,军需处长的身体怎样了?生:“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幻灯出示这个句子,生齐读)

师:“丰碑”是什么意思?

生:高大的石碑。

师:在这里指什么?

生:指军需处长的精神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师:对,人们永远记住他、纪念他,他的精神永远留在人们心中,那么,“晶莹的丰碑”又指什么?

生:指军需处长的精神放出灿烂的光芒,指他的光辉形象。

师:对,我们再感情地读这个句子。

(生齐读,师画好石碑的样子)

【教学反思】

这个教学片断,教师在以下方面做得较好:

1、引导小组学习,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小组合作学习,老师置身于学生之中,参与讨论、研究,师生的感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交流。在指导学习第三部分时,教师出示了三个问题,让学生小组学习。学生通过这样小组学习,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在轻松的气氛中达成学习目标。对学生今后增强集体观念很有帮助。

2、组织表演活动,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指导体会将军看到有人冻死而发怒时的思想感情时,请学生表演。那个学生表演得很好,他表演了将军发怒的形象,从而探明将军发怒的原因,加深体会人物的品质。发展了学生运用身体语言来表达情感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表演的能力。

在理解“将军向他庄重地敬了个军礼”时,再次采用了表演法,让学生表演将军敬了一庄严的军礼,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军需处长的崇敬。

3、指导情感朗读,增强学生的感悟能力。

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认真地品味语言,不断揣摩,学生从中感悟到,得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培养感情朗读的习惯。

此外,还运用了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这个教学设备来营造氛围,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人物的关注,入情入境生情。

推荐第9篇:《丰碑》教学反思

《丰碑》教学反思

郭桂芝

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儿童的想象力,是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挖掘教材因素,充分利用思维空间,引导儿童展开合理想象不仅可以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而且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突破教学难点,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定是十分有益的。

《丰碑》是一篇文艺性较强的课文。通篇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情感都没有明说出来,而是蕴含在叙述和描写的语言文字之中。其中,第7小节作者先从外貌、神态和衣着三个方面,刻画了一个冻僵了的红军老战士的形象:“好似一尊塑像”、“衣着单薄破旧”,其神态“十分镇静”、“十分安详”。接着第8-12小节在描写将军见了这位冻僵老战士之后的情感变化过程中,侧面介绍了“他就是军需处长”。最后在第13小节里写这位军需处长在风雪中“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如何帮助学生从认识这“好似一尊塑像”的红军老战士,到理解“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的军需处长,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如何通过描写人物外貌,表现人物内在品质,通过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语言,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人物的形象,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本课语言训练的重点。

我利用了教材中的三处思维空间,运用“反刍法”引导同学们展开想象,进行听、说、读的综合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我在教学《丰碑》一课时,设计了以下六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出疑问。

学在学生初读课文后产生疑问:为什么将军刚刚还在疑虑重重,最后却充满信心呢?这其中发生了什么事呢?

二、品读文本,感知形象——不怕牺牲。

根据学生的汇报导出“冻死的老战士”这一画面。引导学生抓住“冻疆”、“一动不动”、“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单薄破旧”、“贴”等词语来感知这位老战士不怕牺牲的形象。

三、自读自悟,感受心情——十分愤怒。

“将军看到眼前这位冻僵的老红军后,他有什么反应?”我提出问题,引导

学生抓住将军的神态和语言来体会将军的情感变化及内心世界。

四、展开想象,反刍形象——无私奉献。

就在将军怒不可遏的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听到战士的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疑问要问军需处长吗?

通过讨论把学生从“老战士有不怕牺牲的精神”的初步认识,提高到军需处长还有“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的高度来理解。

五、展开想象,再感心情——崇敬热爱。

当教学进入到第11小节的时候,我抛出了一个问题:有人小声地告诉将军“这位冻僵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以后,将军的情感发生了怎样剧烈的变化?自读课文第12小节。

六、激情朗诵,解读丰碑——精神永存。

在引导学生理解了“丰碑”的含义后,我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当红军战士穿着军需处长发的棉衣,经过这座晶莹的丰碑时,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这时候学生想象的翅膀已经完全展开了:

“战士们走过这座晶莹的丰碑的时候,十分难过,多好的老人呀!你是为了让我们不挨冻才牺牲的!”

“红军战士一定会个个捏紧拳头表示决心,一定要继承军需处长的遗志,将革命进行到底!”

这时我引导学生概括:军需处长的英雄形象,既使战士们感到难过,又使战士们受到极大的鞭策和鼓舞。然后话锋一转:“作者是怎样把战士们的这种情感变化的过程表达出来的?大家读第14小节。”

学生读着读着,知道了:“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就是战士们悲痛的心情和化悲痛为力量的情感变化的表现:“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部队还会属于谁呢?”就是将军由“担心”到充满必胜信心的情感变化的具体体现;知道了作者是巧妙地通过描写将军“听到的”和“想到的”来表达将军、干部、战士们情感变化的过程的。这样又把对军需处长的不怕牺牲、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高贵品质的认识提高到了“激励后人”的新高度。

在这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两次想象,两次“反刍”,军需处长那高大而鲜明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同时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姿势、神态、

衣着等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以及那些相关的词语、句子、句式,在涌动着生命力的真情实感的诵读中,也一起积累到同学们的记忆里。

想象是一种可贵的发出思维能力,就此学此是一种感知、认知的初级阶段的学习,当然,这种学习自然也是有所得的。然而,想出的发挥是由此及彼,在“此”以外的深层次发掘,要想得自然、流畅、合增又合理就必须做到对“此”的充分理解,由“此”生发开来,想象到“彼”,这个过程是学习的又一个层次,就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在本课的教学中,因为时代久远,在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感悟人物形象方面觉得做得还不够。通过这课的教学我也意识到了一堂好课,不仅是教学设计要精彩,老师要投入,更重要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绽放精彩。

2011-4-22

推荐第10篇:《丰碑》教学设计

《丰碑》教学设计

语文课题组高芳

[教材简析]

文章以将军思想感情的发展为线索,叙述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红军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这位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品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课本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力目标:学习作者按思想感情变化的脉络进行记叙的方法。情感目标: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衣着中,感受处长的崇高精神,理解“丰碑”的含义。

2.从将军的语言神态的变化,了解将军的内心活动,体会将军对战士的关心和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提纲挈领,抓住\"这样的队伍\"

一、创设情境

展示红军在狂风呼啸、飞雪漫天的恶劣环境中艰难行军的画面。(预设: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用自己的话或文中的话说说。)

二、出示关键句: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预设:

1、学生自己读句。

2、围绕这句话,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根据学生的发言提炼出关键问题:(1)“这样的队伍”是怎样的队伍?(2)为什么胜利会属于这样的队伍?)板块二:自主合作,感悟“这样的队伍”

一、围绕关键问题“这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展开学习

1、学生自由读文,畅谈自己的体会。(学生可能体会到这是一支装备很差的队伍,这是一支面临险境的队伍,这是一支必胜的队伍„„)

2、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出矛盾性问题:这支装备差而又面临恶劣环境和残酷战斗的队伍怎能取得胜利呢?我们通过感悟文中的典型人物,便可以找到答案。

3、感悟军需处长。

(1)默读课文,画出文中令你感动的有关军需处长的语句,并作批注。

(2)自主探究,分组讨论。(3)汇报交流。预设:a、“丰碑”本来指什么?文中指什么?b、为什么说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c、通过军需处长的动作、神态中体会他的内心,体会他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4)有感情的朗诵并背诵第七自然段。

(5)引读,小结。

师:军需处长只是“这样的队伍”中普通的一员,那么,可以想象在“这样的队伍”中,一定会有许许多多象军需处长这样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好战士,所以„„

(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4、感悟关心战士,敬仰军需处长的将军。

(1)理清将军情绪变化的线索,通过抓住描写将军神情的关键词语体会将军的心情。

(2)分角色朗读将军和警卫员对话,感受将军愤怒的内心,体会将军对战士的关心。

(3)引导想象:假如你是将军,

得知冻死的战士是军需处长,心里会怎么想?会怎么做?体会将军复杂的内心。

(4)引读,小结,总结必胜的原因。

师:正因为“这样的队伍”中有许许多多像将军那样关心战士的好干部,所以„„

(胜利会属于这样的队伍。) 师:正因为“这样的队伍”中有许许多多像军需处长那样的好战士和将军那样的好干部,所以„„

(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师:正因为有许许多多“这样的队伍”组成了我们革命信仰,顽强的革命意志征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所以„„

(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板块三:个性表达,拓展“这样的队伍”

1、在课本插图下为军需处长写一两句碑文。

2、简要例举长征中象“军需处长”“将军”那样的人和事。

3、总结全文,诵读第7自然段。师总结:同学们,我们今天又认识了可亲可爱的军需处长和将军,还

有我们认识的《倔强的小红军》中的小红军,《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班长,《草地夜行》中的老红军„„正是这无数伟大而平凡的战士组成了我们这支战无不胜的队伍,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请记住这一座座晶莹的丰碑。希望同学们课后多读“红色”的故事,从革命者的身上汲取前进的动力。

板书设计

22、丰碑

冻僵

军需处长十分镇定无私忘我

十分安详

化为一体

第11篇:《丰碑》教学设计

《丰碑》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天,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行进,为后继部队开辟了一条通路。当时供应非常困难,军需处长把棉衣发给了战士们,自己只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在过云中山时被冻死了。课文赞扬了军需处长为了他人,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学情分析:

教学时要抓住军需处长冻死这一情节作重点分析,体会军需处长为了他人、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

革命精神,还要抓住将军神态的几次变化(吃惊、激动、难过、内疚、自豪等表情),体会军需处长高尚品德的感人。另外要通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语言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冰坨、呼啸、恶劣、残酷、袭击、严峻、覆盖、晶莹、丰碑”等词语。

2、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正确理解“丰碑”的正确含义。

4、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变化的脉络进行记叙的方法。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理解有关词语。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背景

同学们,在六十年代前,为了和国民党反动派斗争,为了北上抗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

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途中,条件极为艰苦。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25、丰碑),作者向我们介绍了长征途中一件非常感人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

1、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指名读,齐读。

(2)、特别指导。劣lie、润run、覆fu的读音,碑、豹、润、覆的写法。

2、学习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冰坨:坨,是成块成堆的东西。冰坨就是冰山。文中是说整个云中山冰封雪冻,看去简直就是一座冰山,气候极其严寒,行军艰难。严峻:严厉、严格。

丰碑:本指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文中指冻僵了的军需处长。

晶莹:光明而透亮。文中一方面指雪冻结后,本身光明而透亮,另一方面又喻指军需处长的形象光彩照人,闪闪生辉。

3、检查读课文,及时纠正。

4、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将了一件什么事?(红军二万五钱里长征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冻死的感人故事)。

三、自读课文。

理清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介绍行军途中冰天雪地的恶劣环境,有介绍了还将遇到的更多困难,然后介绍了军队中被动僵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最后是作者的想法,红军队伍一定会取得胜利。

四、熟读课文,提出问题。

1、同桌互读,提高熟练程度,体会军需处长感人之处。

2、归纳提出的问题,下节课自学解决。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课文,领会军需处长那种坦然自若的神态所表现出来的坚

韧刚强,把生命的希望留给自己,面对困难和死亡泰然处之的忘我精神。

一、质疑,明确学习任务。

上节课大家提出的问题,我们可以归纳成一个大问题: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了呢?

二、指导自学。

1、自读课文,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2、交流,教师点拨。

三、学习课文。

1、理解第

一、二自然段,明确为什么说红军面临的考验是严峻的?

A、画出重点词:可能„„可能„„可能„„可能、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

B、边读边画出描写“冰天雪地”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一个大冰坨。整个云中山被大雪覆盖,像一个巨大的冰块,战士的周围、脚下都是冰,用这个比喻说明天气非常寒冷。再加上“狂风呼啸,大雪纷飞”说明天气十分寒冷、恶劣,使得队伍行军十分困难。

C、连用四个“可能”,写出了红军在前进路上还会遇到的环境的恶劣和战斗的残酷。

第一个“可能”是吃不上饭。冰雪封山,没有烧饭的柴火,没法做饭。带的粮食路上吃完了,又不可能找到野菜和野果。

第二个“可能”是睡雪窝。茫茫风雪路,脚下一走一滑,一天不可能走过雪山,过夜是自然而然的事。战士们又累又饿,一停下来,马上就会睡着。连棉衣都很缺乏的情况下,上哪去弄棉被呢,只好睡在雪窝里。

第三个“可能”是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以稍加计算,体会一天走一百几十里路的困难。

第四个“可能”是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红军在长征路上,一直是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天上还有敌机轰炸,敌人的追兵随时都可

能追来。

D、还会遇到什么困难?想象回答:可能不小心滑倒摔伤,可能不小心掉进山涧,还有可能遇到雪崩„„

2、体会将军的心情:

将军很担心,说明考验的确很严峻。这支队伍在未来的道路上还会有很多的可能存在。无论拿一种可能存在,都足以摧毁我们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更何况是几种“可能”一起出现呢?

3、了解军需处长牺牲的形象。

动僵的军需处长怎么样?请画出他的动作、神态、穿着,体会他的献身精神。小组讨论。(启发联系

1、2自然段写装备差、天气冷,联系军需处长自己负责发棉衣的工作,体会如此安详的神态,说明他非常乐意把自己的棉衣让给战士穿,保护战士的生命,这充分体现出军需处长毫不利己、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

4、理解将军的心情。

读8——12自然段面对动僵的老战士,将军的心情怎样?联系“吼道、红着眼睛、豹子、抖动”等重点词语理解。

读8——10自然段,体会将军愤怒的心情。

体会军礼的庄严及将军由衷的崇敬之情。

对比 :他举起右手,敬了一个军礼。

他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敬了一个军礼。

5、理解“丰碑”的含义。

体会军需处长那克己奉公、舍己为人、毫不利己的精神是不朽的,是永远光闪闪、亮晶晶的。军需处长已成为将军和战士们心中的一座丰碑。

6、战士们的脚步声为什么是“沉重而坚定”的。有感情地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指导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要求:这篇课文记叙的是一件什么事?朗读时应注意什么?

2、分组讨论

(感情基调——歌颂、怀念;基本语调——沉重、悲壮;基本语速——缓慢)

3、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4、集体评价。

二、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指导写碑文。

1、碑文的内容:主要介绍军需处长的身份、职务,英雄事迹及我们对他的评价歌颂。

2、注意:语言要精练,用词要准确,标点要正确。

四、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12篇:(丰碑)教学设计

《丰碑》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意境优美,人物形象鲜明行动,感情真挚浓烈。文章叙述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红军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这位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品质。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及将军的神态的描写,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教学难点是理解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及将军的神态的描写,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

2、理解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但他们却生活在幸福优越的环境里,对红军长征的艰难险恶了解太少,因此会对军需处长“宁愿自己忍饥挨饿,甚至不惜牺牲自己也要把衣物拿给其他的战士”的举动表示难以理解。为了让学生能对当时的环境状况有较为清楚的认识,课前可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来查找有关红军长征时的资料(如:上网、查找工具书、观看电影《万水千山》等);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可让学生通过抓描写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的语句及将军的神态的描写的语句来让学生反复朗读、理解、体会、感悟,力争将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从而让学生能深刻理解人物品格,激发他们对伟大人格的崇敬。

设计理念:

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理解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

2、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及将军的神态描写的学习来体会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献身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漫长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们爬雪山、过草地,以他们惊人的毅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意想不到的困难,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了一曲又一曲动人的英雄赞歌。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丰碑》同样讲述的是红军途中的一件事情,请同学们一起来把课题读一遍

(生齐读课题)

师:相信通过学习,你们一定会再次被文中的人物所感动。

(课件出示红军队伍爬雪山的录相)

师:请看,这就是那只装备极差的红军队伍,此时的云中山早已被严寒冻成了一个大冰坨,战士们冒着刺骨的寒风在冰天雪地里艰难的跋涉着,这支队伍将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呢?

生1: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

生2:可能一天要走好几百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师:同学们的想象的很合理。红军所面临的困难是非常严峻的,那么在困难面前我们的将军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把马让给了重伤员。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将军很爱护、关心他的战士。

二、重点品读,体会精神

师:在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面前,我们的将军英勇无畏,这支队伍仍在继续前进,在前进的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读3——13段,边读边想,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文中最令你感动的人物是谁?

生1:这一部分主要写了被严寒冻死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文中最令我感动的人物是军需处长。 师板书军需处长。

师:老师也有同感,也觉得军需处长这个人物是最令人感动的。那么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在详细地描写军需处长呢?

生:第7自然段。

师: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这一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军需处长神态的句子,用双横线画出描写军需处长穿着的句子。并思考从这些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神态、穿着的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自读第七自然段,边读边画。

简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引领学生自主读、画,钻研文本,推敲词句。

师引读: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的句子是——

生: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

师:描写军需处长神态的句子是——

生: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士借火。

师:描写军需处长穿着的句子是——

生: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师:请同学们再次读读第一句,找出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的词。

生:倚靠、坐着

师:非常好,大家在书上注上点,再把这个句子读一读,从这两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一:这个老战士已经筋疲力尽了。

生二:这位老战士又饿又冷又累,实在是走不动了。

简评: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去感知、想象、品味,在品词、品句、品评中培养语感。

师:你们理解的真准确,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生:能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

师:大家读读第二句,找出描写老战士神态的词语。

生:镇定、安详。

师:请在这两个词下画上小三角形。

师:老战士又冷又饿又累,冻死了,为什么他的神态却是镇定、安详的?

生一:因为他把生的希望给了战友。

生二:因为他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了自己的工作,他死而无憾。

生三:因为他看到战友们在他的帮助下能走出云中山,心里很欣慰。

师:同学们的理解都有道理,说明你们读书不仅做到了眼到,口到,而且做到了心到。

师:(课件出示军需处长图)同学们再看看插图,军需处长的左手微微向前伸着,他想要干什么?

生:好像向战友借火。(书上)

师:还有呢?发挥你们的想象说一说。

生:我认为这时他已经没有力气了,可能在向战友求救。

生:我认为他已经知道自己快不行了,在向战友道别。

生:我认为他在为战友祝福:你们一定要走出云中山,一定要取得革命的胜利。

师:你们的想象都很合理。能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吗?(生:自己练读、个别读、评读、集体朗读。) 师:我们在来读读最后一句话。谁来说说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军需处长穿的衣服很少、很烂。

师: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我从“单薄、破旧”中体会到的。

师:军需处长掌管着整个部队所需的给养,他怎么会被活活冻死呢?

生:他把衣物全给了别人。

师:这就是我们的军需处长,他宁愿自己忍饥挨饿、甚至不惜牺牲自己也要把衣物拿给其他的战士,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

生1:这是一种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精神。

生2:这是一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生3:这是一种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的精神。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课件出示军需处长图和第七段文字并配上舒缓的音乐)

师感情导入:这就是我们的军需处长,我们仿佛真的看到了在风雪中一位穿着单薄破旧的老战士从雪山的那一面艰难地、一步一步地朝我们走过来。他累极了,他只想倚靠着光秃秃的树干坐下来歇一歇,可这一歇,就再也没有站起来。

师:下面让我们怀着对军需处长无比崇敬与怀念的心情,以低沉、舒缓的语调一起来读读这个自然段。(生齐读)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共同学习了7自然段,作者通过神态、动作、衣着三个方面详细地描写了军需处长这个人物。作者同时还详细地描写了另外一个人物,谁?

生:(齐答)将军。

师板书将军。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的?

生:(回忆学习方法)

师:这种学习方法可以总结为“读、画、思”。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自学然3——13自段。(课件出示“学法提示”:读:轻声自由地读3——13自段;画:用“o”画出描写将军神态变化的语句;思:他每次神态变化都因为什么而引起,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简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并使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方法去实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生:(生自学3——13自然段后,进行汇报,师同时板书:“愣一下”、“发怒”、“愣住了”)

师:当将军听到“前面有人冻死了”时,他的神情是

生:愣了一下。

师:你从将军“愣了一下”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1:他感到很突然,感到问题很严重。

生2:他对战士的关心。

师:当将军看到那位冻死的老战士时他的神情又是怎样的呢?

生1: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

生2: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

师:你从这些神态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1:体会到了将军很激动、同时也很气愤。

生2:我体会到了将军很恼怒,他要追究军需处长的失职。

师:此时此刻你就是将军,你能通过读来让大家感受到你的愤怒吗?

(生读)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就是将军,你们能让在坐的每一位老师感受到你的生气与愤怒吗? 生齐答能。(全班齐读)。

师:当有人小声地告诉将军冻死的人正是军需处长时,将军又有何表现呢?

生: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师:你从这些神态和动作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体会到了将军为自己错怪了军需处长感到很自责。

生2:我体会到了将军很崇敬军需处长。

师:是呀,此时将军的心情是多么复杂呀,既有震惊又有内疚,但更多的是敬仰,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体会一下此时此刻将军复杂的心境吧!

(生齐读)

师: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住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师:请同学们相互讨论一下(课件出示问题)这里的“丰碑”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生1:这里的“丰碑”指军需处长的身体。

生2:这里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是指军需处长那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精神。

生3:这里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是指军需处长的形象很高大,是那么的光彩照人、闪闪生辉。

师:假如当时你也在场,当你看到军需处长的身体被大雪覆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时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生说)

师:让我们怀着对军需处长的无比崇敬与怀念一起来读读3——13自然段。

(生齐读)

师:这位军需处长为了战友们永远地长眠于雪山之中。他的战友能走出雪山、走向胜利吗?(生齐答能) 师:你从那儿感受到的?

生: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

生:胜利一定会属于这只队伍。

师:让我们带着战士那坚定、必胜的信念一起来读读最后一段话。

生齐读最后一段话。

三、总结全文,升化情感。

师:红军队伍中像军需处长这样的革命烈士还有很多,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呢? 生回答

师:请看大屏幕:出示革命烈士的图片,并让生大声的读出他们的名字。

师:记得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在诗中这样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师生共背) 师:让我们记住今天的课题(再读),记住一个伟大的名字----军需处长(齐读)

板书设计:

丰碑 军需处长:舍己为人

将军:愣愣敬礼

衣着神态 动作 语言 衣着

第13篇:《丰碑》教学设计

29丰碑

07数2唐利娟1073000178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十册第29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要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的教育。使学生初步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重视朗读的指导,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和体会等。这篇课文意境优美,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浓烈。文章叙述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个红军队伍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的崇高精神。 设计理念:

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理解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1、理解描写军长的话句,体会表达的情感。

2、根据军需处长的表现的认识,写出自己的感受。

3、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

教学要求:

1、学会5个生字,认读1个生字.

2、理解描写军长的语句,体会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根据对军需处长表现的认识,写自己的感受。

5、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

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描写军长和军需处长的语句,体会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大学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句话的含义 。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图片展示

2、同学们,红军战士在漫长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爬雪山过草地,以他们惊人的毅力克

服了一个又一个意想不到的困难,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曲又一曲动人的英雄赞

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丰碑》同样讲述的是红军战士长征途中的一件事情。(齐读课题)

3、同学们有没有见过碑?在哪见过?说说碑的作用。(里程碑、纪念碑、墓碑„„) 过度: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丰碑与众不同,想知道有何区别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复习生字生词,组词,多音字„„

2、朗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一个同学读,其他同学仔细听看他读的有没有问题,同学读的时候,听着的同学仔细思考老师的问题)

3、说说丰碑与同学们以前见过的碑有何区别?

集体齐读,全文可分成几部分,那一部分比较重要?(老师强调要处理分段及段意)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这篇课文,谁能给大家有感情的朗读你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 谁还能说说这篇文章大概讲了一件什么事?

1、走进云中山,感受恶劣

云中山是个怎样的地方? 先看一段视频(红军长征节选)ppt

朗读这一部分,怎样读才能体现环境的恶劣?谁能读出来?

2、讲读四个可能,感受严峻形势

„„可是就在这恶劣的环境里,却有一支装备很差的队伍在艰难的行进,而且等待着他们的还不仅仅是如此恶劣的环境„„

四个可能齐读

这些可能意味着什么?你能忍受吗?

想象一下,红军队伍可能还遇到哪些困难?(粉身碎骨、雪崩、失踪„„)

太多的可能都有可能发生,太恶劣的环境,太多的困难考验着这只装备很差的队伍,你是不是也在为这支队伍担心,担心什么/

3、走进军需处长,品位精神

这段写的谁?指名读

从那几方面写

画出描写神态,衣着,动作的语句,你体会到了什么?

4、教师纠正

找描写动作的词语(依靠、坐着)

这两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筋疲力尽、又累又饿、又冷) 读出这种感觉

找描写老战士的词语(镇定、安详)老战士为什么要这样?

老战士的左手微微向前倾,他要干什么(胜利就在前方、打招呼、鼓励„„)

读最后一句,找出描写穿着的词语(单薄、破旧、紧紧、贴)你从这些词语体会出什么?

5、军需处长掌管着整个部队所需的给养,而他自己怎么会被活活冻死呢?

总结精神:这就是我们的军需处长,他把棉衣都发给了战士们,自己却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的云中山艰难前进。饥寒交迫,他累极了,想倚着树干歇一歇,可这一歇,就再也没能站起来。此时,你的心情怎么样?(自由表达)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下面就让我们怀着对军需处长的无比崇敬与怀念,怀着沉痛的心情一起来读读这个自然段。

二、走进将军,深化认识

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怎样学习第七自然段的。思考:每次的神态变化都因为什么,你体会到什么了吗?自学3—13自然段

(1)当军长听到“前面有人冻死了”时突然愣了一下,你是怎么体会这句话的?(对战是很关心?)

(2) 当军长看到那位老战士时,他的神情又是怎样的?从这些神态你有体会到了什么? 假如你现在就是将军,你能通过读来让大家感受到你的愤怒吗?

(3)当有人小声告诉将军被冻死的人是军需处长时,将军又有何表现?将军又愣住了,这一愣与前面的愣有什么不同?体会两次“愣”军长不同的心理状态。

三、结合全文,解释丰碑,升华情感,领会主旨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学很快的覆盖了军需处长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a) 讨论:这里的丰碑指什么?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b) 感悟晶莹

经营什么意思?什么东西是晶莹的?军需处长怎么会晶莹?怎么会光亮而透明?(光亮——内心想着别人,舍己为人,无私„„透明——内心没有一点见不得人的私心杂念) c) 揭示丰碑:所以丰碑在这里已不是它最初的本意了,它的本意是高大的石碑,到军

需处长这里成了无私无畏的思想、舍己为人的精神、革命必胜的信念,便也成为一

座丰碑。假如当时你在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d)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军需处长的死是不是说明这支队伍经不起严峻的考验?他

的死对战士们来谁是沉重的打击还是无穷的鼓励?从哪可以看出来?

e) 带着坚定的信念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不光形象是一座丰碑,军需处长的精神在战士们心中也是一座丰碑,他激励着大家不断前进。

四、总结全文

战士们走过了雪山,红军的长征也取得了胜利。但是我们的这位军需处长却长眠于雪山之中,尽管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但是我们将永远的记住这段感人的故事。军需处长那舍己为人、勇于献身的精神将在中华大地上永世长存。

五、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想教育

1、在我们班,有没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样的人呢?可以学生先作总结,发表感言。

2、红军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就是因为红军队伍中有千千万万像军需处长这样的人,他们无私的奉献和忘我的工作,不怕牺牲的精神,正是当时支撑红军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那么现在我们是不是就不需要这样的精神了呢?不,在社会腾飞发展,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仍需要这样的精神,更要发扬这种对事业的执著追求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你们说对不对?

3、课外延伸(研究性作业)

收集有关红军的故事,以“我们应从红军身上学什么”为专题,自由组合完成一份调查报告。 教学反思:

这是我登上讲台的第一节语文课,指导老师评价还算不错!第一课时我感觉驾驭课堂不是很好,在字词方面处理的不好,学生的课堂秩序不好,还是对高年级的生字情况怎样处理没有充分的掌握,就是带着大家过了一遍,所以一节课下来感觉有些散。自我感觉对学生的评价不够细致,针对性不强。第二课时,受有人听课的影响,课堂秩序好多了,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更容易跟我一起进入情境,去感受人物的鲜明形象,课文的中心也渐渐的鲜明了,我觉得语文课不像数学课那样死板,它可以从任何角度去体会文章主旨,从侧面烘托,所以我听了几节其他老师的课,都是有所不同,各有千秋,很好!因为学生不同,要找到适合学生的教法,才是真正的好方法。指导老师说我开始插的视频挺好的,她也从那个视频中感受到了很多,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很受启发。就是能自主说出主旨的只有一两个人,不过我相信,只要有人说出来,其他同学就会受启发的。自我感觉第二课时还算成功吧。

第14篇:《丰碑》教学设计

《丰碑》教学设计

长铺中心小学张丽华

[教材简介]

这篇精读课文以将军感情的发展为线索,叙述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红军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这位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品质。

[设计理念]

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课堂的动态生成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合理的预设,让学生充分地朗读,与文本进行对话,在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中,一步步走进文本,深入文本,从人物的神态、动作中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及情感变化,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以期用预设去促进生成,高效地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新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记叙的方法。

过程方法目标: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根据学生阅读体验和反馈信息,随时调整板块顺序,通过创设情境、朗读、表达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朗读能力和评价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从军需处长的崇高品质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重点难点]

1、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衣着中,感受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理解“丰碑”的含义。

2、从将军语言、神态的变化,了解将军的内心活动,体会将军对战士的关心和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冰坨、呼啸、恶劣、残酷、袭击、严峻、覆盖、晶莹、丰碑”等。

2、把课文读通,整体感知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3、交流收集的资料,了解长征。[流程预设] (略。)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

1、理解“丰碑”的含义,弄清“这样的队伍”必胜的原因。感受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体会将军对战士的关心和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受到良好的革命传统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流程预设]

板块一:创设情境,引出“这样的队伍”

(一)听歌曲《过雪山草地》 (预设:听到这首歌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什么画面,用自己的话或文中的话说说。)

(二)引出句子,质疑问难 出示关键句: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预设:

1、学生自由读句子。

2、围绕这句话可以提哪些问题?根据学生的发言提炼出关键问题:为什么胜利会属于“这样的队伍”?)

板块二:自主研读,感悟“这样的队伍”

(一)感悟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军需处长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令你感动的有关描写军需处长的语句,并写

出批注。

2、交流读书收获与感受。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七自然段。

4、引读,小结。

(二)感悟关心战士、敬仰军需处长的将军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理清将军感情变化的线索。

2、分角色朗读,体会将军复杂的内心。

(预设:在不知道死者是军需处长的情况下,将军内心充满了对军需处长工作的不满和责备,饱含着对红军战士深深的爱;在知道牺牲的人就是军需处长时,将军的心中有愧疚,更多的是敬意。对于从将军不同神态中所表现的情感变化,要让学生在细读课文的过程中仔细揣摩体会,教师适时启发引导,以期课堂上出现精彩的生成。)

3、引导想象。

4、引读,小结。

5、总结必胜的原因。

板块三:个性表达,升华“这样的队伍”

1、简要列举长征中像“军需处长”、“将军”这样的人和事。

2、在课本的插图下为军需处长题写一两句碑文。

(预设:可让学生畅所欲言,碑

文形式不拘一格。)

3、总结。

板块四:课外延伸, 拓展“这样的队伍”

课后收集红军长征故事,准备参加班上的“再走长征路”故事会。

附:板书设计

22、丰碑

将军军需处长

愣镇定

愣安详

第15篇:丰碑教学设计

22《丰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了解课文内容,观察课文插图,发挥学生想像能力,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

3、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第七小节,从“冻僵”、“单薄破旧”、“镇定安详”三个词语体会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

2、通过课文内容理解将军的愤怒心情。

3、弄懂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4、理解课文的第14小节所表达的内容。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

媒体设计意图

一、听说训练,导入新课

1、听说训练,复习旧知。

2、小结过渡,配乐朗读。

二、步步为营,学文悟情

(一)学习第7节

1、出示课文插图,边看图边读第七节,观察并练习说话。

2、从“冻僵”、“单薄破旧”、“镇定安详”三个词语体会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

3、配乐齐读课文第七小节。

(二)学习第8——10节

1、轻声读课文,试着用将军的口吻来说一说将军当时的心情。

2、体会将军的愤怒的心情,有感情朗读。

(三)学习第11——12节

1、媒体出现第12节内容,体会将军心情的转变。

2、接读课文,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

3、朗读竞技,明确目标,给读得最好的同学配乐朗读。

4、在余音声中,全体起立敬礼。

(四)学习第13节

1、边诵读边媒体出示画面:雪一层层覆盖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并出示第13节内容。

2、抓住重点词“晶莹的丰碑”,借以画面理解内容。

3、练习给“丰碑”刻字。

(五)学习第14节

1、配乐出示,学生齐读。

2、分小组讨论问题: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3、集体讨论:为什么说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队伍,还会属于谁呢?出示并完成练习:这支队伍有(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军需处长,有(爱兵如子)的将军,有(顽强)的战士,他们一定能经受住(种种严峻)的考验,胜利也一定会属于这样的队伍。

三、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课后收集红军队伍中像军需处长这样的人和事交流。以雪山为背景,配以大风雪背景音乐,突出环境之恶劣。声情并茂,感染学生,让学生融入课内情境。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微宏观方面的优势,帮助学生观察思考,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利用放大图片的直观性,发展学生想象能力,体会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并通过图文结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运用音乐情景,深化学生印象,体会课文思想感情。

有目的的出示课文内容,让学生抓住重点字词,体会理解军需处长的精神之崇高。

以学生感兴趣的配乐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同时巧妙设计配乐,利用余音渲染气氛,对英雄致以崇高的敬意 。

以直观形象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渲染气氛,激发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晶莹的丰碑”

让学生沉浸于课文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

借助直观的语言文字训练,帮助学生轻而易举地解决问题,突破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使教学水到渠成。

第16篇:丰碑教学设计

《丰碑》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执教者:武鸣县城厢镇城东小学黄肖娇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生字新词。

2.初知课文大意。

3.学习军需处长动作、神态段,体会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品质,了解“丰碑”含义。

教学重点:通过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丰碑”含义。

教学过程:

一、板题,分层次读题,质疑导入。

二、检查预习效果。

1.小黑板检查生字。(1)自读(2)指名读,正音(3)同桌读(4)齐读。

2.检查难读句,指导学生读通读顺。

三、初读课文

读。

2.学生自学后汇报感动句:哪句或哪段最令你感动呢?

四、学习、品析第七段

1.师引:令同学们感动的句子很多很多,但从同学们汇报的情况来看,很多都集中在第七段,现在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段。

2.默读第七段,想想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你是从哪一句话、哪一个词体会到的?请把你的感受写下来,再在四人小组内交流。1.学生自读课文,用“——”画出文中最令你感动句,反复

3.学生自学后汇报:这一段哪一句最令你感动?学生汇报后教师随机指导品读:

第一二句:读了后你有什么体会?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结合指导看插图:你看到了什么?当时天气怎样?你从图上的哪里看出来的?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冬天怕冷,手放口袋懒动手等)进行思想教育。你从哪看出他的安详、镇定呢?回归课本:课本是怎样具体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神态的,请同学们用“△”画出军需处长神态的词语,学生先自读画“△”的词语,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同学们,你打算怎么读,读出军需处长的镇定、安详呢?生练读,指名读,评议,再读,师范读,生试读,齐读。 指导品析最后一句:你读后有什么感受?你是从哪一个词中体会到的?

指名读 → 教师点拨 → 试读 →齐读

五、联系身份,感悟品质

1.师引:军需处长为了革命,就这样镇定、安详地走了,可是老师心中却有个疑问:他作为一个军需处长,作为一个掌管着部队中发放被服的军官,自己却衣着单薄破旧,活活地被冻死了,他当时到底是怎么想的呢?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谁来说一说

2.出示句式:他会想:——————————

3.小结,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六、升华拓展,颂碑

课题中的“丰碑”指的是谁?如果军需处长这座丰碑现在就出现在你眼前,板:军需处长,画碑石外形

请你为他写一下碑文,你打算怎么来颂碑呢?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再指名精彩者上黑板写,其他生在草稿写。

第17篇:丰碑教学设计

《丰碑》教学设计

绥芬河市第三小学 赵崴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天,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行进,为后继部队开辟了一条通路。当时供应非常困难,军需处长把棉衣发给了战士们,自己只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在过云中山时被冻死了。课文赞扬了军需处长为了他人,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学情分析:

教学时要抓住军需处长冻死这一情节作重点分析,体会军需处长为了他人、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 革命精神,还要抓住将军神态的几次变化(吃惊、激动、难过、内疚、自豪等表情),体会军需处长高尚品德的感人。另外要通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语言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冰坨、呼啸、恶劣、残酷、袭击、严峻、覆盖、晶莹、丰碑”等词语。

2、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正确理解“丰碑”的正确含义。

4、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变化的脉络进行记叙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正确理解“丰碑”的正确含义。 教学流程:

一、导入:

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多少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今天,我们将纷飞的思绪再一次拉回到那艰苦的战争岁月,去聆听发生在红军行军途中的又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吧!

二、新课教授:

教师板书课题:《丰碑》学生齐读课题

师:“碑”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在本课中“碑”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是解释是丰富,第二种解释是大,我们应该选哪种解释?

丰碑:高大的石碑。那么丰碑在本节课中指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找。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分自然段。学生汇报。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余同学认真倾听并思考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在长征途中,军需克处长把自己的棉衣让给了别人,自己却被冻死的故事。

师:军需处长最初是以什么形象出现的?(老战士)文中只有一个自然段正面描写了老战士,是哪个自然段。(7自然段)快速浏览第七自然段。看看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老战士?(动作、神态、衣着)分别是哪几句话写的?(指名读)

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可以看出老战士早有准备。 贴:穿的少。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老战士?(冻僵)他被冻僵的原因是什么?衣服少(单薄、破旧、贴)

老战士被冻僵的其他因素是什么?我们到第一段中去寻找。(天气冷)

我们的长征大军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行进,每天都要克服很多困难,可能是那些困难?还有什么困难?面对这些困难将军是怎么做的?(把自己的马让给重伤员)老战士又是怎么做的?(把衣服让给别人,体现老战士无私奉献的精神)

师:那么,将军看见老战士被冻死时是什么感觉?(万分悲痛,撕心裂肺)

师:是啊,将军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现在就让我们齐读第7段,去感受将军的悲痛。

师:老战士的牺牲让将军悲痛,他在悲痛的同时也在为自己的自己和军需处长的失职而自责。如果你是将军你打算怎么做?(叫军需处长来,训斥他。)

师:那么我们一起看看将军是怎么做的,自己读

8、9自然段,画出表示将军愤怒的词语。(把这些词重读,突出将军的愤怒)

自己练读,指名读

男同学们,你们相当将军吗?(读将军的话) 师:此时的将军就像一头发怒的狮子,这时的他只想快点见到军需处长,这时有人对他说了什么?

生:这个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

师:此时将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指名读11段。其余同学评价。 (语速要慢,感情基调——悲痛,抓住动词重读)

师:楞在文中出现了几次?(2次)第一次是因为事出突然,吃惊。第二次是因为军需处长的行为使他感动。

体会将军的感情变化:

当将军听说前面冻死了一个人时他楞住了,可以看出他······ 当他看见老战士被冻死时他······ 他在悲痛的同时也在为自己的失职感到深深的······ 因而他······ 当他知道这个老战士就是他要见的军需处长时他再次楞住了,此时的他······于是他举起右手,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从着可以看出他·······

板书:吃惊→悲痛→自责→愤怒→感动→敬佩(体会将军的感情变化)

师:将军给军需处长敬了个庄严的军礼,表达的将军的什么感情?(敬佩)

师:将军为军需处长的尽职而敬佩,为有这样的人而骄傲。从这我们也可以看出这支队伍是无敌的。让我们怀着敬佩之情再读这个自然段。

师:可敬的军需处长就这样去了,并和高高的云中山化为一体,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而他那克己奉公尽职尽责的精神不仅感动了将军,感动了这只队伍,也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

全体起立,向军需处长献上我们最崇高的敬意。

师:同学们,现在谁能告诉我“丰碑”象征着什么?同学们都能用心感受着,回去把你们说的写一写,这就是给将军最好的礼物。

师:那么,如果本文没有将军,军需处长的形象能这么伟大吗?这是一种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我们在今后的作文中也可以用到这一方法。

师:他们没有姓名,只是众多红军中的一员,他们用热血染红国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所以问中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写到,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谁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师:让我们用高亢的语调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再齐读:“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能属于谁呢。”

三、知识拓展:

你们还知道哪些长征中的故事,和大家说说?

第18篇:《丰碑》教学反思

《丰碑》教学反思

《丰碑》这篇文章我在校语文教研活动中上过一次,由于自己没有事先试教,所以很多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暴露出来,造成了不少的遗憾。本堂课的反思如下:

一、对教材,文本解读的反思

我想,对《丰碑》的解读我们很容易定位在军需处长的无私无畏精神上,这也是大家所普遍认同的。但是作者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以将军神态的变化烘托出了军需处长令人可敬的高尚精神,对军需处长的描写也仅仅是一百三十个字的外部形象的素描,勾勒相当精练。我们学习了这一段后都能体会到军需处长的高尚、无私、无畏。但到底是什么打动了读者呢?作者又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呢?教材为什么要选用这篇课文呢?我想,他要我们记住的更应该是红军精神而不仅仅是军需处长,要的是对学生的德育渗透而不仅仅是谋篇布局的学习。所以我将中心思想定位到了红军的革命精神。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去理解文本,这都是无可厚非的。

二、教学教法的反思

1、一节课下来觉得自己激情洋溢,却并未完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上课举手情况不佳。因为课堂上提问多而繁琐,不够精简,在一定程度上框定了学生思维,学生只能跟着教师细琐的问题思考,发散思维少。问题一多,引导痕迹多了,教师显得不从容。如何把问题设计得简而精这是迫切需要我研究的问题。

2、上课思路不够清晰,由于对教案的死记硬背,上课不能全心全意关注学生。由于老是想着教案,心里紧张,影响上课状态,上课过程不够紧凑。

3、教学过程中对第七小节的解读不够深入,一开始讲到的时候没有带领学生很好地体会,也就没有为下面的理解晶莹的丰碑做好铺垫工作,导致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又返回到上面来,显得重复。

上好一堂课真不容易。

做一个好老师真不容易。

做一个好的语文老师更不容易。

都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我的遗憾似乎太多了点。

语言还不够规范简洁,我想这是一个最突出的问题了。重复性的语言太多,学生说一句,总担心其他学生没有听清楚,总要把他的话再重复一遍,浪费时间。问题不够简洁,同样的一个问题还没有等学生思考,就再问了一遍。“读完这一段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感受最深的你用一个词语来说?或者用一句话来说你的感受是什么?”,这样的提问还很多,这样的浪费还很多。而这些问题完全是可以整和的问题。肖川说:语言就是思维。我还要缜密些,再缜密些。

应变和调控课堂的能力亟待解决。在解读“晶莹的丰碑”时,当学生没有说到“力量,信念,思想”的时候,我很是着急,把答案都告诉了他们。由此可以看出,我的应变是不够灵活的,似乎以前学习的那些教学方法一下就都不见了,脑海中就想着学生一定要回答到我心目中的所谓答案——这个错误自己能认识到,但在课堂中怎么就缺乏了对学生的侧面引导呢?怎么就不会顺学而导呢?读一读再说不行吗?不能总是认为自己的预设是美好的,学生一定会按照自己的设想学习。

语文教学是一片海,我饱受风浪的颠簸,却梦想前面有个无垠的奇妙世界;她又是一座大山,我饱尝攀登的艰辛,但坚信有个美妙的旅程。语文的路对我一个年轻教师来说还很长很长,我要执着坚定地向前一小步,一小步但认认真真地走下去。

王家井镇小 孟秀女

第19篇:《丰碑》教学反思

《丰碑》教学反思

《丰碑》是一篇传统课文,讲的是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竟然未穿一件棉衣而被冻死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只有当学生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情感,才能感悟人物的崇高品质,才能更有效地学习语言文字。然而长征已年代久远,当时的历史背景学生也很陌生,所以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令其感动,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和关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激发学习需要是从维持性学习走向自主创新性学习的前提。而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习需要。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同学们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出把军需处长和晶莹丰碑联系在一起的句子,接着引导学生重点学习第七自然段,学生在品读句子中提出了“为什么军需处长在死时神态能如此镇定安详?”一系列的问题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拓宽了主体参与面,有利于学生主体性能力的发展。

较好地体现了“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特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做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指导工作,是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地、逐渐深入下去地读书,通过潜心默读和放声朗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本节课的教学,我充分利用教材这一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通过引导学生朗读、默读课文,品析关键词语,品读重点词句,这样学生的体会和感悟就不是游离于语言文字之外,而是植根于语言文字之中,较好地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感情朗读既进行了扎实的语言文字学习,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既有学生独立自主的读书感悟,又有点拨、指引。

我想起了一位智者的话:“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呼唤另一个灵魂。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到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他就不成其为教育。”我认为,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把学生的灵魂牵引到至善、至美、至高境界的语文教学,应当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第20篇:《丰碑》教学反思

上《丰碑》一课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第七自然段,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军需处长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学生一个一个地交流,都是我准备范围内的,我显得不慌不忙。这时,一只小手高高地举起,我一看,是一个爱表现自己而且经常出现错误的孩子,便另外叫了几个学生来交流,见交流得差不多了,我开始让同学总结。可我发现,这只小手一直举着,丝毫没有放下的意思,我不忍挫伤他的积极性。于是便叫了他,“我觉得课文中‘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这一句,也体现了军需处长的崇高品质,因为在冰天雪地的云中山,军需处长把自己的棉衣让给战士,而自己穿着单薄的衣服,他想抽支烟来取暖,他不是神仙,他是人,他也冷啊!可是从他冻僵时那种坦然自若的神态,足见他多么坚韧刚强,他把生命的希望留给战士,把死亡留给自己,面对死亡泰然处之,这种精神多么可贵啊!”孩子一口气说完,如释重负地坐下了,其他学生不住地点头,我既惊喜,又愧疚。

反思这个过程,我差一点儿扼杀了一个闪光的思想,没想到他在阅读课文时,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这篇课文我教过多次,我们都只注重分析将军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而对夹着旱烟这一环节没有去深层挖掘,而这位“经常出错”的孩子却说得如此精彩,而且是在那只小手一直执着地举着之后,才有了表现的机会。是啊,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独特的心灵世界。他们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解读课文,用不同的语言诠释发现。我们应小心翼翼地呵护每个孩子的发现,让每个孩子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不要让未来的天才由于我们的粗鲁,失误而过早地夭折。

丰碑教学课件
《丰碑教学课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