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试卷

小学教学教学论试卷(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7-31 08:36:04 来源:教学试卷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小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论试卷

小学英语教学法

A卷

I. Read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nd decide whether they are true or false.(

)1.In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the purpose of reading is to learn language, namely vocabulary, grammar, etc.(

)2.Claroom management is the way teachers organize what goes on in the claroom.(

)3.If students get enough chance to practise using a foreign language, they do not need to learn grammar.(

)4.It is neceary to establish a claroom routine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5.A good primar school English teacher need to develop competence in at least three areas: the English language, the understanding of children and the good teaching material for teaching English to children.

II.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1.Why do teachers ask questions in cla?

2.What basic components should a leon plan have?

3.What are the overall objectives for Level 2?

4.What makes a good primary English teacher?

II.

Read the following situations and the teacher’s behaviour.Are the teachers motivating learners or demotivating them? What are the reasons hehind these behaviours? If you do not like any of these, can can you improve them? Situation 1: The teacher is showing a very exciting cartoon and the purpose is to ask children to pick up what is being said in the cartoon.The children get so excited that they stand up and move with the music.The teacher gets very angry and she says: ------再有一个人起来我就关掉了, 不看了。

Situation 2: The teacher is going to start a game.Pupils get very excited and they put up their hands high and start shouting “me, me”.The teacher stops this by saying: ------- 谁叫呢?再叫,5轮不叫你。 OK,开始,大家不许说话,只许做动作。

Situation 3: Some pupils are making a lot of noise and some are playing with each other.The teacher suddenly stops talking and the games she is organizing.She waits silently and says: III. ------我还在等一个人。

Case analysis.A teacher plans to teach the name of six animals today.When she walked into her claroom, she put six animal cards upside down on the board.She told the children that there was one animal on each card and she asked the children to gue what they are.Why does the teacher use teh cards to start her cla and is there a better way to do so?

小学英语教学法

B卷

I.Multiple choices.(

)1.What type of learners can benefit most from listening and drawing activies? A.Kinesthetic learners B.Spatial learners C.Individual learners D.Visual learners (

)2.Which of the following doesn’t belong to affect objective? A.Confidence B.Motivation C.Patriotism D.Communicative (

)3.Which of the following grammar items do the overall objectives for Levels 1 and 2 involve? A.the present participle, the simple past, the present continuous, the past perfect B.the imperative mood, the simple present, the simple past, the present continuous C.the simple past, the present continuous, the simple future, the paive voice D.the simple present, the simple past, the present continuous, the simple future (

)4.What’s the requirement for vocabulary learning at the primary level? A.600-700

B.400-500

C.1000-1100

D.700-800 (

)5.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not true? A.Children are not good at analyzing language rules.B.The sooner the children begin to learn English, the better they will learn it.C.Children know what they want.D.Children shouldn’t be given too many restrictions.

III.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1.What are the principles for good leon planning?

2.Explain Howard Gardner’s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

3.What should be the overall aim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

II.Below are some ways of teaching English to children.Which is the way you favor ? And which is the way you dislike most? And why? A: I ask my child to translate 5 sentences every day.B: I often point to something and tell my child what it is in English and ask him to name it whenever he sees it.C: I play English songs every day at home and let my child watch English cartoons and listen to English stories.I never force her to speak.D: I hope my child can learn English as early as poible so I teach him one hour every day.Usually I ask him to read after me again and again until he can say it correctly.E: I often organise games for my students to do role play in the cla.They learn to use the language to do shopping, order food, ask for direction, etc.

III.Case analysis.Read the following claroom instructions from a novice English teacher to Grade I pupils .What problems are there and what suggestions can you give? T:同学们,我们刚刚讲完句型,现在我们来做一项课堂活动,每组的第一个同学到我这里来,我告诉你们一句话,然后你们回去传给下个同学,第二个同学再往下传,咱们看看哪个组传的速度最快,准确率最高......

推荐第2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模拟试卷

《小学语文教学论》模拟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对一节语文课要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估,要从教师的(教材理解、教学目标、教材处理以及教学思想和教学基本功)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2.在阅读教学中常用的听说训练的方式包括重述训练、听辨训练、评价训练和结合课文训练。

3.古代识字教材的“

三、百、千”是指《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

4.(听课和评课)是教学管理者检查教学质量以及教师相互交流的重要途径,也是评估的重要手段。

5.阅读和作文可以互相促进。(读写结合,从读学写),是作文教学的基本经验。

6.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忽视训练和浪费时间)的形式主义比较普遍,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影响教学效率。

7.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最重要的是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而(提问)是使启发式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

8.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是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靠语言文字的感受力,通过(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方式进行的。

9.小学语文是能(表情达意和具有很强思想性)的基础工具。

10.迄今为止叙述最为详尽的语文教学大纲是1956年颁布的,而1992年颁布的大纲则对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推进语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8分)

1.以下属于说话能力要素的是(组织语言能力,表情达意,理解语言能力

A.组织语言能力 B.表情达意的能力

C.理解语言能力 D.应变能力

2.阅读能力的核心是(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

A.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 B.认读书面语言的能力

C.欣赏书面语言的能力 D.记忆书面语言的能力

3.新中国成立后,设立语文课程,“语文”的含义是(口头为语,书面为文

A.语为语言,文为文学 B.语为国语,文为国文

C.语为语言,文为“文言” D.口头为“语”,书面为“文”

4.现行教学大纲对

一、

二、三年级安排的识字量为分别为(400.750,550

A.400、700、600 B.400、750、550

C.400、600、300 D.300、400、500

5.评估要做到(科学全面

A.科学、全面 B.客观、详尽

C.全面、细致 D.科学、客观

6.对语文教学目的的表述最全面、最准确的大纲是(《义务教育大纲》

A.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

B.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C.1963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

D.《义务教育大纲》

7.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 使学生独立阅读)

A.理解课文 B.读懂文章

C.使学生独立阅读 D.从读学写

8.结合作文,训练听说的方式是(口头作文

A.看图说话 B.听辨训练

C.口头作文 D.答问训练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8分)1.A C 2.A B D E 3.A C D 4.B C D

1.以下关于阅读教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A.阅读教学是以学生阅读为基础的认知过程

B.阅读教学的思想教育是指思想政治教育

C.阅读教学必须以学生的阅读、思考为基础

D.阅读教学和听说教学、作文教学之间难以实现融合

E.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作文能力包括(

A.观察、思维能力 B.命题立意能力

C.模仿、借鉴能力 D.选材、组织能力

E.遣词造句能力

3.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特点是(

A.综合性 B.多元性

C.阶段性 D.实践性

E.开放性

4.语文学习质量评估的主要方式包括(

A.描述 B.记分

C.等级 D.评语

E.记录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作文教学

2.创设情境说话

3.继续教育

4.语文基本功训练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听课的要求是什么?

2.优化阅读教学结构要注意的问题。

3.小学作文教学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4.为什么要重视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与习惯?

六、材料分析题(共8分)

在教学《少年闰土》一课时,有的教师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讲解闰土给“我”讲的几件事情上,而对于作者为什么要写闰土讲的这几件事,其中反映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却很少下功夫指导。

请对上述阅读教学状况加以分析,并说说阅读教学中如何做到教学目标定位恰当。

七、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分析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2.结合实际谈一谈,在识字教学中,确定教学重点、选用教学方法应该注意什么?

浙江省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小学语文教学论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0410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教学思想、教学基本功(“教学艺术”亦可)

2.听辨训练、结合课文进行训练

3.《三字经》、《千字文》

4.听课、评课

5.读写结合、从读学写

6.忽视训练、积极性(或“主动性”)

7.积极性、提问

8.潜移默化、熏陶感染

9.表情达意、具有很强思想性

10.19

56、1992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8分)

1.D 2.A 3.D 4.B

5.A 6.D 7.C 8.C

三、多项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分,多选、错选、漏选不给分)

1.A C 2.A B D E 3.A C D 4.B C D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旨在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作文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2.是指设法把学生带入某种假设的情境,以引起说话的动机的说话训练方法。

3.是指对具有中专以上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进行的提高教育。

4.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学生经过反复练习,获得听、说、读、写的知识与技能的训练。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1)做好听课前的准备工作

(2)做好记录

(3)听课后做好评析

2.(1)教学结构要反映阅读教学的特点

(2)好的教学结构要具有以下特点:

①目标明确

②思路清晰

③环节简单、适用

④学生自主学习

⑤有特点

3.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两种能力-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4.(1)作文教学中的少、慢、差、费现象与忽视“改”的工作相关。

(2)作文教学存在“写—交—批—退—扔”的过程,这样“作”得再多,也难长进。

(3)学生既会写又会改,作文的本领才全面。

六、材料分析题(共8分)

1.(1)针对材料的分析—《少年闰土》这一课重点应是: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思想感情,练习概括中心思想。材料中的教学,训练重点没有适时地向高年级发展,这主要是由于没有把握住阅读教学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教学目标定位不恰当所致。

(2)进一步分析-阅读教学要做到恰当定位,要做到

①把握好基本功训练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②明确一册教材在训练中的位置

③发挥训练组(单元)的作用

七、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1)历史经验教训-自清末设小学语文方面课程至今近一个世纪,对语文课程性质经历了不重视到重视,不认识到有所认识的过程

(2)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基础工具、能表情达意和具有很强思想性的基础工具

2.(1)确定教学重点-①从学生实际出发 ②就每一个具体的字进行把握

(2)选用教学方法-①灵活运用几种识字方式 ②运用多媒体

推荐第3篇:《地理教学论》试卷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己!以下内容由李天乐乐精心为您呈现!

地理教学论期末测试复习试卷

姓名▁▁▁ 班级 09级地理班 出题者:倪群 得分▁▁▁

一、填空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15×2=30分)

1、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 地理教学活动 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P3

2、地理教学论的研究任务着重研究 地理教学过程 ,揭示地理教学基本规律及其实践

应用,重视发展 地理教学理论 ,并对 地理教学实践活动 给予理论和原则 上的指导。P6

3、教学媒体 就是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P166

4、板画分为:形态画、过程画、动态画 。板图分为:几何略图、折线图、曲线略 图 。p149

5、一般来说,地理综合课的步骤分作五步进行:组织教学、复习旧知识、学习新教材、

巩固新教材、布置作业等。P195

6、教学技能可分为:导入技能、提问技能、口语运用技能、演示技能、板书技能、结

束新课技能、组织技能、讲解技能、强化技能。P129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0×2=20分)

1、地理教师资格认证包括:教师职称认证和教师履历认证。P60 ( 还有教师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己!以下内容由李天乐乐精心为您呈现!

资格认证) (× )

2、地理教育技能认证包括:教学语言能力认证、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力认证、相关专业能力认证。P61 (√ )

3、地理教学语言技能的特点:教学语言的学科性和科学性、教学语言的规范性和针对性和教学语言的简明性和启发性。p135 (√ )

4、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组织学生注意、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预定课堂目标的行为方式,称为教师的课堂知识技能。P153 (把知识改为组织)

(× )

5、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任务包括:确定教学目的、精选教学内容、安排教【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己!以下内容由李天乐乐精心为您呈现!

学过程和选择教法教具等。P189 (√ )

6、地理教学组织技能的构成要素:提出要求、安排程序、指导和引导、鼓励和纠正。(还有总结)p161 (× )

7、现代地理教学媒体又叫电子技术媒体,通常分为硬件和软件两种形态。硬件包括:幻灯机、投影仪、录像机、电视机、计算机、激光播放机、语言实验室等,软件包括:幻灯片、投影片、录像片、计算机磁盘、视盘、录像带等。P168 (√ )

8、多媒体组合教学又称多媒体教学,就是指在以班级授课形式的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继承传统教学媒体的合理成分,适当地引进现代教学媒体,并是二者有机结合、各取所长、互为补充、相辅相成,构成教学信息传输及反馈调节的优化教学媒体群,共同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P178 (√ )

9、板书的功能:

1、揭示教学内容、加强教学的系统性、突出重点

2、加强直观性、激发兴趣、启发思考

3、强化记忆、减轻负担

4、布局有序、可为教学增色 p144 (√ )

10、地理教学组织技能的功能有:组织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兴趣和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己!以下内容由李天乐乐精心为您呈现! 动机、加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标准和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p153

三、列举题(每题至少列举4个)。(共4×4=16分)

1、列举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P189):

依据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 联系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 灵活性原则

2、列举地理教师继续教育的方式有:P70 学历提高教育、长期培训、短期培训、课题研究、教学建设、学术活动。

3、在地理教学方法的分类中,比较法可分为哪些主要类型?P111 类比法、借比法、纵比法、横比法、联系比较法、专题比较法、综合比较法。

4、常用的地理教学媒体和地理教学挂图有:P172 地理教学媒体有:地理模型、地球仪、地理图片;地理教学挂图有:投影、幻灯、录像等电教媒体。

四、名词解释。(共3×4=12分)

1、地理板书技能的含义:P143 是指地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经过深入钻研教材,根据教学目的进行认真构思、反复推敲、精心设计,然后运用文字、符号、图表等形式在黑板上呈现出来的教学要点和讲授提纲。

2、教学技能的含义:P128 教学技能是运用专业知识、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知识,为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应具备的能力行为。

3、地理教学方法的概念:P97 地理教学方法就是地理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手段、途径、措施和办法。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己!以下内容由李天乐乐精心为您呈现!

五、简答题。(3×4=12分)

1、创造性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其主要目标实什么?P119 创造性教学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创造动机,鼓励学生创造表现,以增进学生创造才能的发展。主要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本质:创造性教学过程是学生主体地位获得提升,学生主体创造能力不断发展的过程。

2、简述地理教学实践的意义:p200 ①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认识体验领域 ②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③可以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

④可以培养学生认识、改造地理环境的社会实践意识和能力

2、地理教学组织技能的应用要求:p162 ① 注意方式,把握时机 ② 明确目的,教书育人 ③ 了解学生,尊重学生 ④ 灵活应变,因势利导 ⑤ 不骄不躁,沉着冷静

五、论述题。(共10分)

1、常见的地理教案格式有哪两种?简述其包含的内容。P193 答:常见的地理教案格式有:文字式和表格式。

文字式教案分笔记式或纲要式两种:①笔记式教案即用详细的语言,把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以及教学过程表述出来,很接近于讲稿,类似于上台讲演的“剧本”;②纲要式教案即用简明的语言,将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用具以及过程作简要说明。前者称之为详案,后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己!以下内容由李天乐乐精心为您呈现! 者为简案(或略案)。

表格式教案具体形式很多。其中表格的栏目设置、位置安排等可视具体情况而调整。无论哪种格式,一般都包括以下项目:①授课日期、班级;②课题名称(书名、章节、课时内容标题);③课型;④教学目的;⑤教学重点难点;⑥教学方法;⑦教学用具;⑧板书提纲;⑨教学过程;⑩课后分析。 (请胡老师多多指教!)

推荐第4篇:物理教学论试卷

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题

1、《电气学科课程与教学论》以 电气学科教学过程 为主要研究对象。

2、《电气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学目的之一是,让学生掌握分析和处理电气学科 教材 的基本方法,并具备一定选择教材内容、教学模式和 教学方法 的能力。P2

3、电气学科教学的构成视为一个系统,这个教学系统由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材(客体)三个要素组成。

4、从教学相长的观点看.教师既是知识信息的 传播者 ,又是知识信息的 接收者 。

5、要使教学系统功能最佳,必须使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材(客体)这三者组合最佳。

6、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的最佳结合,即让学生通过电气学科教学过程,能借已已有的知识

去获取新知.并使学习成为一种 思考活动 。 P5

7、所谓"两全一化",即面向 全体 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 全面发展 ,使学生具有健康活泼的个性化。P6

8、有目的、有计划地在不加外来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观察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这在课程与教学论中称为 科学观察 。

9、通过访问、座谈和问卷方式向熟悉研究对象的当事人甚至第三者了解情况,从而了解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弄清事实、发现问题,这在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中称为 科学调查 。

10、科学调查一般要经历准备、

实施、整理、总结 这四个步骤。

11、运用人工控制某些变量,建立实验条件,对教学过程进行研究的方法称为 科学实验 。

12、在运用 科学思维 方式研究教学过程时,应注意:学科理论、观察和实验自身的性质不随教师、教材编写者、时间及地点的不同而改变,而教师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教育与教学经验则可能因人而异。P9

13、电气学科研究所强调的能力有:观察与实验、科学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还有自学

与 创新 能力。P16

14、科学实验特点中,最显著的特点是:可以 纯化 研究对象,还可以 强化 研究对象。 15.如果某物理现象在第一个场合出现.在第二个场合不出现,这两个场合只有一个条件不同,这条件就是该现象发生的原因,这在因果联系归纳法中称为 求异法 。P23

16、在不同场合下考察相同的物理现象,若这些场合里只有一个共同的条件,这条件就是该现象发生的原因,这在因果联系归纳法中称为

求同法 。

17、若所研究的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都存在一个共同条件,而所研究的现象不出现在另几个场合中都没有这个条件,这条件就是所研究现象出现的原因,这在因果联系归纳法中称为 求同求异法 。

18、为了使科学研究的成果尽可能符合客观事实,最大限度地包含客观真理,科学家们总体现出一种高尚的 情感、对科学执着的 态度 ,创造出的学科在许多方面体现出很高的 价值 。

19、电气学科的学习与研究,要求参与者具备的 求真务实 科学态度。P28 20、若把学习者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等归为图式,则外部刺激(新经验)能被学习者纳入已有的图式时,就称为 同化 。P56

21、若把学习者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等归为图式,则外部刺激(新经验)不能被学习者纳入已有的图式时,学习者从而改变、调整甚至排除原有的旧图式而建立新图式,这称为 顺应 。

22、学习者对自身的学习有清醒的意识,能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和脱离教师独立思考,能从书本所呈现的内容中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并分析出意义,这种学习称为

自主 学习。P59

23、学者王坦认为 合作 学习就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相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成绩为奖励的教学策略体系”。

24、学生在接受新的电气学科教育之前.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与思考,对各种电气物理现象与过程的理解和认识称之为 前概念 。

25、学生在学习电气学科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某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会在情境、思维习惯、处理方法等方面产生影响,称之为 迁移 。

26、人们推照某种固定的思路和模式去思考问题.使自己的思考具有某种倾向性和专注性称之为 思维定势 。

27、人们把从事某项活动所表现出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力、注意力归结为认识与该项活动有关的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P72

28、人的智力因素可以归结为观察、记忆、想像、思维和 注意 。

29、人的非智力可以归结为 动机、兴趣、情感、意志 和性格。

30、电气物理学习的过程从根本上讲是学生个体在与 电气物理环境 相互作用中认识电气物理世界的过程。P77

31、教学原则中的科学性指: 教学过程 中教学思想、内容、方法的正确、准确与先进。

32、教学原则中的实践性指:由 物理学科 特点和学生决定的教学实践;由物理与技术、物理与社会紧密联系所决定的教学实践。

33、教学原则中的趣味性指:教师乐教、学生乐学而且共同创设愉快的 学习情境 。

34、教学原则中的全面性指:电气学科教学中.师生在认识和 做法 上要考虑周全。

35、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是: 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操作程序 和实现条件。P87

36、认知发现学习模式的教学过程是: 操作或阅读 ---诱导---再操作与练习操作或阅读

---发现---理解。

37、学习者表现出一种把新学的内容与原有知识之间建立实质性联系

的倾向;且新学习的内容能够与学生己有的 知识 结构 联系起来,称之为意义学习。P91

38、根据学生学习形式的不同,奥苏贝尔将学习划分为 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比接受学习多一个阶段,即发现活动。

39、根据知识学习的性质的不同,奥苏贝尔将学习划分为意义学习和 机械学习。 40、评价对某项活动的成效进行 (价值判断)。

41、教学评价的类型(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42、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原则是开放性、(优先性)、适应性、(经济性)、科学性。

二、判断题

1、学习者已有的各式图式不适应新的外部刺激,他能动地"调节"、"改变"旧的图式,构建新的图式称同化。

2、外部刺激被学习者纳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的过程称顺应。

3、所谓的“自主”,就是主动地有选择地自我调节,就是自始自终积极参与,并保持认知灵活性。

4、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智能之间的不同表现出个体间的智能差异。

5、知识与技能只有通过正迁移才能转化为能力。

6、经验概括的水平越高,越有利于知识的负迁移。

7、“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建构主义学习观。

8、学习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意义。

9、教学模式是一种可以用来设置课程、设计教学材料,指导课堂或其它场合的教学计划或

类型。

10、科学探索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提出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11、提问为一种惩罚,或让学生尴尬的一种教学手段。

12、教学过程是师生间、生生间、人与物、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过程。相互作用的最佳效果是教学的有序和发挥整体功能。错

13、导入、讲解、总结是课堂教学的三环节。

14、可使客观题题目覆盖面广、取样大,能全面地考察所学习的内容。

15、客观题能有效地测量到学生选择、组织观点的技能和某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6、有经验的教师往往选择明显正确的答案作为选择题的干扰项。

17、主观题给学生提供了下一个充分发挥自己阐明问题及选择解法的能力的空间,使其创造力得以表现。

18、主观题在评分中带有一定的主观因素,信度通常较高。

19、当学习者对外部刺激不能纳入原有图式时产生不平衡惑,并经历自己的思考去完成对原有图式的改变、调整甚至排除,这是一种自我调节过程。

20、以自身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果为对象,以认知活动的调节和监控为外在表现的认知.称为元认知。

21、通过分析、对比,分清一类电气物理现象和过程主要的、本质的因素,从而突出本质,摒弃非本质的东西,为定义(描述)概念打下基础,这是概念的巩固和深化。

22、在形成概念的教学中,还要注意弄清概念的内涵(实质)和外延(适用范围)。

23、电气学科规律的教学大体经过提出问题、探索规律、讨论规律和运用规律四个阶段。

24、任何口头的说法或者手势,只要能引起学生回应或回答就是有效问题。

25、无固定答案、存在结构缺陷,无明确解题途径的问题称为封闭性问题。

26、对前面问题的回答进行重新说明或组织的问题是复杂性问题。

27、在提问中更多地注意抽象概念的使用,以检查学生的答案能多大程度上适用于不同场合的问题是简单问题。

28、由于人和工具以及环境或理论所引起实验测量的误差称绝对误差。

29、相对误差常将小数写成分子是1的分数,称精密度等级。

30.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均小则.其精确度高,且二者的算术和反映测量的可信度或精确度

31、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32、学生不是课程资源,教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33、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不需要考虑成本因素。

34、评价应注重综合应用定量与定性评价,尤其重视质性评价这一理念。

35、评价注重甄别和选拔功能,以强化促进学生发展。

36、提倡标准差异性,重视个性化评价理念。

三、多项选择题

1、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其行为表现为 ABD A : 注重引导学生 B : 尊重学生

C : 重视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D : 注重对学生的指导 E : 重视与同行的合作

2、电气学科教学论与以下哪些学科有直接的关系 ABE A : 教育学 B : 心理学 C : 逻辑学 D : 哲学 E : 物理学

3、电气学科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要素是 BCE A : 课堂气氛 B : 教师 C : 学生 D : 教学媒体 E : 电气物理世界

4、电气学科教学过程中在教与学方面存在的主要矛盾是 AC A : 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动性 B :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 C : 面向全体和重视个体差异 D : 学生智力水平与知识难易 E : 学生实践经验与理解知识

5、电气学科教学中要体现的基本理念是 ABCD A 面向全体学生 B 面向生活 C 联系实际 D 突出探究 E 倡导课堂教学民主化

6、教学方法的特点有 ABCDE A : 科学性 B : 多样性 C : 综合性 D : 发展性 E : 实践性

7、关注学生兴趣和需求的教学模式有 ABC A : 成功教育教学模式 B : 创新教学模式 C : 合作教学模式 D : 反思性教学模式 E : 丰富教学模式

8、电气学科教学过程的中心是 CDE

A : 观察 B : 实验 C : 形成概念 D : 掌握规律 E : 建立电气物理知识结构

9、开设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 BCD A : 学生中心 B : 教师中心 C : 课本中心 D : 课堂中心 E : 知识中心

10、实验课教学目的在于学生以下能力的培养 ABE

A : 实验知识 B : 实验操作 C : 电气物理观念 D : 电气物理思维 E : 实验能力

11、教师的创造性人格特征有 ABCDE A : 好奇心 B : 质疑的习惯 C : 探索的习惯 D : 求异的习惯 E : 有恒心

12、评价的意义 ABCD

A:导向性:B反馈性 C:鉴别性 D: 激励性 E: 交互性

四、单项选择题

1、电气学科教学过程的本质是 D A : 交往过程 B : 操作过程 C : 活动过程 D : 认识过程

2、属于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有 B A : 演示法 B : 讨论法 C : 实验法 D : 发现法

3、在加工信息时倾向于对事物独立作出判断,不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的认知风格是 C

A : 内向 B : 外向 C : 场独立 D : 场依存

4、电气学科教学过程的主要目的是 D A :明确物理现象 B :形成物理概念 C :掌握物理规律 D : 解决物理问题

5、提出“从做中学”的教育家是 C A : 赫尔巴特 B : 布鲁纳 C : 杜威 D : 施瓦布

6、人本主义理论提倡的有效学习方法是 C A : 研究性学习B : 探究性学习C : 有意义学习D : 合作学习

9、建构主义的早期代表是 A A : 皮亚杰 B : 苛勒 C : 罗杰斯 D : 杰根

10、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C A : 皮亚杰 B : 杜威 C : 罗杰斯 D : 杰根

五、简答题

1、简述STS思想的内涵。

答: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的研究简称为STS研究,科学提供知识、解决理论问题;技术提供应用知识的手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社会则要求以一定的价值观念作指导,其目的是要改变科学和技术分离,科学、技术和社会脱节的状态,使科学、技术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2、何谓难度?通常用哪种两种来计算试题难度?

答:难度即难易程度,它主要反映试题是否符合受测者的实际水平。表示题目难度的指标称难度指数P,通常用两种方法来计算试题难度。 (1).用试题的答对率(通过率)计算难度。

(2).用某题测试的平均分x与该题的满分W之比计算难度。

3、何谓区分度?试题的区分度一般在什么范围为宜?

答:区分度指试题能否很好地将受测者的水平区分开来的重要指标,亦称鉴别指数D。一般认为0.4以上的区分度就已经很好了,而0.2一下的区分度的试题就必须改进或淘汰。

4、何谓假说?假说在建立学科理论之前起到什么作用?

答:根据已知的科学原理和科学事实,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规律所做出的一种假定性说明,简称假说。 作用:(1)使研究工作有目的,有计划。

(2)可以把科学研究工作引向深入,以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5、何谓“心理换位”? 过“换位”,谈谈你对“构成学习动机最直接、最活跃成分是学习兴趣”的理解,即从学生角度谈谈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答:在教学过程中,心理换位是指教师要以学生的眼光去审视学生学习的内容,把自己置于学生的心理位置去认识、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择取有针对的最佳方案来处理问题,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动力,人作为一种生物,所有的行为都是直接或者间接按照自己意志去行动的,而这一切都必须要有足够的动机——可能外界的压迫或者一时的发愤可以暂时充当这种动机,但是任何纯被动的行为是无法持续太久的。只有有了内在的动力——兴趣,学习的行为才能够高效地持久下去。

6、为什么说“比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

答:首先,从思想认识上来说,做事情要注定过程更重要。有句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谋事即为过程,成事即为结果。通过过程,获取经验,方法,教训,最重要的是锻炼自己。其次,从客观事实上分析,做事情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为什么同样是失败的结果,却有着大相径庭的后人评说呢?正所谓,不以成败论英雄,不看结果只看过程。最后,做事情必然有过程,但未必都有结果。过程的不可替代性和结果对其的依赖性可以证明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7、为什么说“比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

答:学会只是一个基本要求,但不是学习的目的,而会学,则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就比如老师教导学生,他不会每道题都教你,但是他会教你解题的方法,掌握了某种规律,学会了方法,那碰到同类型的题目也会举一反三,也就说只有你会学了,那你也就学会了!

8、为什么说“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

答: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有了好的方法,才能学习到更多知识,会了捕鱼的方法,才能捕到更多的鱼。学习如果不能以恰当的方式学习,即使是那些经过选择的知识,也将无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所谓知识的智力价值是不会自动实现的。转变学习方式,崇尚创造,让学生学会学习,在学习中获得个性解放,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诉求。知识不是智慧,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智慧,有效实用的东西才更具有价值 。

9、为什么说教师在教学系统中是一个十分特殊的要素?

答:作为知识信息的传递者,教师可视为学习的媒体;作为教育与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需要获得学生对学习物理知识的信息反馈,依反馈的信息来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时还存在教中有学、教学相长的问题,因此,教师又是知识信息的接受者。所以,在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过程中,教师是不可或缺的。

10、什么叫标准化测验?编制标准化测验电气学科试卷有哪些步骤?

答:标准化测验是按系统的科学程序、具有统一的比较标准,即命题、施测、评分、分数的解释等过程都有严格的标准,从而能对误差做严格控制的考试。 一般由七个步骤:(1)明确测验的目的和目标

(2)明确试题的形式

(3)制定命题计划

(4)编选题目

(5)组合试卷

(6)编制标准答案,确定评分标准

(7)规定施测指导语

11、简述课程资源的载体形式? P261 课程资源的载体主要指素材性课程资源所依存的物化表现形式。分生命载体、非生命载体两种形式。生命载体主要指掌握了课程素材,具有教育教学素养的教师、教育管理者和学科专家、课程专家等教育研究人员。能提供课程素材的学生、家长和其他社会人士也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生命载体。非生命载体主要表现为各种教学材料的实物形式,如教学用书、参考资料等。

12、何谓课程评价?简述课程评价的理解。P272 在系统调查与描述基础上,对学校课程满足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所达到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是对学校的课程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以不断完善课程,达到教育增值的过程。(教什么)

六、论述题

1、试就电气学科所强调的能力,谈谈你对电气技术教育能力的思考。P16 能力指人顺利完成某项活动任务所具备的的个性心理特征。电气学科强调的能力有:观察实验、思维、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自学与创新能力。电气技术教育能力还应有作为教师该有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

2、为什么说“电气学科教学方法的讨论既涉及到教师的教法,又涉及到学生的学法”?P128

3、如何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P61 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把自己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个别学习需要更好地协调起来 了解学习者特定的优缺点,并相应地改变教学目标和方法 改善较低社会经济地位学生的成就

对于缺乏自信等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自信,加强他们的成就感和兴趣。

4、试述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P220 教学设计过程一般包括: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教学目标的阐明、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与修改。

例: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依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新授、小结)

推荐第5篇:化学教学论试卷

化学教学论试卷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化学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A) A、科学性原则 B、绿色化原则 C、安全性原则 D、可行性原则

2.化学教学设计的逻辑发展的四种水平由低到高的顺序正确的是(C) A.直感设计---经验设计---系统设计---辅助设计 B经验设计---辅助设计---系统设计---.直感设计 C.直感设计---经验设计---辅助设计---系统设计 D系统设计---直感设计---经验设计---辅助设计

3、以下哪项不属于化学实验的教学论功能(B) A、化学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B、化学实验是提出化学教学认识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C、化学实验能够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教学情境

D、实验探究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4、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化学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策略(C) A、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 B、联系—预测策略 C、理论联系实际策略 D、知识结构化策略

5、科学探究的步骤正确顺序为(C)

a提出问题 b制定计划 c做出假设 d搜集证据 e进行实验 f解释与结论 g反思与评价h表达与交流 A、abcdefgg B、cabdefgh C、acbedfgh D、cabedfgh

6、教学目标是指( A )

A.预期的教学效果 B.教学目的 C.培养目标 D.课程目标

7、在化学教学中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各种景物指的是( C ) A 教学情境 B 情境 C 教学情景 D 情景

8、探究法是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它属于( D ) A 第一层级 B 第二层级 C 第三层级 D 新的综合的方法

9、化学基本技能指的是( D )

A 化学实验技能 B 化学用于技能 C 化学计算技能 D 前三项都包括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 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过程的一门科学 B 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现象的一门科学 C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的一门科学 D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方法的一门科学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 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过程的一门科学 B 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现象的一门科学 C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的一门科学 D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方法的一门科学

12、高层次和低层次的教学策略分别是( B ) A、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 B、教学思想和教学思路 C、教学模式和教学思路 D、教学思路和教学风格

13、下列哪一个不属于探究式教学的五个基本要素之一( B ) 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形成解释 D交流发表

14、下列哪一个是化学理论性知识的学习策略( D ) A、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 B、联系预测策略 C、知识结构化策略 D、概念同化策略

15、化学的绿色化是指( D )

A、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设计 B、微型化学实验 C、化学实验的清洁化 D、以上都有

二、简答题(25分)

1、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10分) 答:整体设计与要素设计统一原则 静态设计与动态设计相结合的原则 理性与可操作性、可行性统一的原则 规范性与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 最优化与阶段性统一的原则

2.化学教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9分) 答:启发学生动机,培养情感意志因素

循序渐进的学好双基与智能发展相结合

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相结合;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多渠道传递与接收化学教学信息;

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相结合,使学生形成结构化知识;

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

3、促进学生有效探究的基本条件?(6分)

答:(1)必须将学生置于有意义的情境中,并引导到他们提出问题,或者向他们提出恰当的探究任务;

(2)必须为学生开展探究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空间,并在资料、材料、设备和指导方面提供恰当的支持;

(3)必须组织有效的表达与交流,帮助学生在自己探究的基础上加深认识,达到教学目标。

三、案例分析(15分) 教师甲:

【教师讲授】已知乙醇的分子式是C2H6O,可以看作是乙烷C2H6分子中的一个H原子被羟基(-OH)取代后的产物。【教师展示】乙醇的分子结构模型。【教师讲授】请大家写出乙醇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教师板书】乙醇的分子结构简式。 教师乙:

【教师讲授】已知乙醇的分子式是C2H6O,可以看作是乙烷C2H6分子中多了个O原子。【教师展示】乙醇的分子结构模型。【教师提问】请大家设想在乙烷分子中插入一个氧原子会是什么情况?有几种可能?【学生活动】学生分别在纸上画出可能的结构。【学生回答】将氧原子插入乙烷分子,有两种可能的情况。教师展示模型分析,并画出可能的结构。【教师提问】怎样证明乙醇的分子结构式(1)式还是(2)式?我们通过实验来证明。【实验演示】金属与钠与乙醇的反应。【教师讲授】实验证明金属钠可以与乙醇反应,生成的气体是氢气。【教师提问】大家思考一些问题:分析(1)(2)式中的氢原子的位置,有几种可能?已知1mol乙醇和足量的金属钠反应只需0.5mol氢气,则乙醇的结构式(1)(2)式?请指出反应中共价键的断裂位置。【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反应中1mol乙醇只有1mol氢原子被取代,说明有一个氢原子与其他不同,这说明乙醇结构只能是(2)式。【教师展示】乙醇的分子结构模型。【教师板书】乙醇的分子结构简式。 对于案例中的两位教师的教学方法你有何评价?从中能否反映出甲乙两位教师拥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 答:教师甲的教学方法:讲授法,结构模型展示。只是告诉学生:乙醇的分子式是C2H6O。可以看作是乙烷C2H6分子中的一个H原子被羟基(-OH)取代后的产物,而后展示乙醇的分子结构模型,学生写,老师板书。教师甲的教学理念:以教师为中心,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与新课标提倡的科学探究相背离。

教师乙的教学方法:讲授法,结构模型展示,探究式教学(提出猜想,学生活动与回答,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教师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亲密伙伴;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过程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要素,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四、教学设计(30分)

阅读教材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回答下列问题:

(1) 分析本节的教学目标(10分); (2) 确定本节教学的重难点(5分); (3) 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5分); (4) 设计教学过程(10分)(写出氯气的化学性质中氯气与水的反应,要求设计为探究式教学模式)

答:

一、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

2、初步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并从氯的原子结构特点和氯气跟金属、非金属的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现象,探究事物本质,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强化科学探究意识,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认真仔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努力探究的优良品质,认识化学实验在化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二、

(一)重点: 1.氯气的化学性质;

2.运用科学的方法,专业的语言,规范的操作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难点

1.氯气与水的反应;

2.培养通过现象挖掘本质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即: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进行实验→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变传统的“授----受”教学模式为主动探究学习模式。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经过对问题的探究,感受和体验知识的发展和发生过程,更好的掌握知识,进一步培养其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四、教学过程:

【展示】一瓶氯水溶液。

【学生活动】闻氯水味道后回答:有时打开水龙头也会闻到这种气味,难道我们喝的自来水就是氯水?

【讲解】因为很多自来水厂用氯气来杀菌消毒,我们所闻到的刺激性气味就是余氯的气味。

【提出问题】氯水呈什么颜色?说明有什么微粒?

【学生回答】淡黄绿色,说明有氯气分子的存在。

【学生讨论】(1)假设氯气不和水反应,只是溶于水,那么溶液中只存在氯气分子和水分子,这时溶液应该是中性的。

(2)假设氯气和水反应,那么溶液中除存在氯气子,水分子外,还可能存在氯离子,溶液不一定是中性。 【实验验证】

(1)加紫色石蕊试液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 加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检验氯离子。 (3)加锌粒或碳酸钠粉末检验氢离子。 【实验现象】

实验1: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实验2:生成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氯离子存在。 实验3:有气体生成 ,说明了生成酸性较强的含氯物质。 【结论】氯水中有氯气分子,水,氢离子,氯离子。 【板书】与水反应 氯气与水反应方程式 【小结】氯水的成分:

【讲解】次氯酸是很弱的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 【动画演示】氯水见光分解。

【引申】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故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推荐第6篇:化学教学论试卷

化学教学论试题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讲到的四种“知识支柱”是指( C

) A 学会认知、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 B学会认知、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 C 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 D 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独立、学会思考、学会学习2.中学化学教材是以( D )为主线编排的。

A 基本概念

B 元素化合物知识

C 原子序数

D 物质结构理论 3.1987年颁布的《全日制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能力不包括( C )

A 观察能力

B 思维能力

C 创新能力

D 自学能力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 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过程的一门科学 B 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现象的一门科学 C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的一门科学 D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方法的一门科学

5 教育部在2001年6月8日正式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课程改革核心理念是( B ) A 学生的全面发展

B 以学生发展为本

C 研究性学习

D 素质教育

6、高中化学新课本特点正确的是(B) A 立足基础要求

B 课程内容力求体现基础性、时代性与人文性 C 将基础知识和技能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背景中去考查

D 在实验考查中注意引入科学探究,侧重考查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实际表现

7、以下哪个主题属于化学课程内容的二级主题(D) A 物质构成的奥秘 B 身边的化学物质 C 化学与社会发展 D 质量守恒定律

8、美国学者布鲁姆早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著名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认为教育目标应从哪些领域进行分类(A) A 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B 认知、过程、动作技能 C 行为、情感、动作技能 D 行为、过程、动作技能

9、以下不属于化学课程目标确立依据的是(D) A 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B 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特点 C 化学学科的特征 D 地域发展的特点

10、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与学科课程对立的课程类型。它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和动机为中心组织课程,能弥补传统学科课程的缺点,以下哪个不属于活动课程范畴(C) A 社会调查 B 家庭实验 C 角色扮演 D 化学小制作

11.化学教学中的“双基”指的是( A )

A 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

B 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

C 基本技能和基础理论

D 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12.新课程中,选取化学教学内容的原则是(C)。

A.十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

B.教材的内容要具有弹性 C.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

D.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 13.下列哪个不是化学课程标准的内容(C) A前言 B内容标准

C教学大纲

D课程目标 14各层次教育目标的制定顺序应为( A ) A.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B.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 C.培养目标→教育目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D.教学目标→教育目的→课程目标→培养目标 15.“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这句话说明了教师劳动的特点具有(C)。 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重复性

二、简答题(25分) 1.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特点?

a构建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

b确定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结构

c课程内容力求体现基础性,时代性与人文性

d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e倡导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f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推进新课程的实施

g采取学分管理模式,兼顾各类学生的需要 2.初中阶段化学课程内容的一级主题有哪些?

答: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

3.化学课程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什么?

答: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

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三、案例分析(15分) 根据下面的教学案例回答问题

【化学学习任务】 认识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化学教学活动1】 教师讲授,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液中,溶液变红。

【化学教学活动2】 教师演示,“向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化学教学活动3】 学生进行“向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的实验,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化学教学活动4】 学生进行如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1】 取少量固体石蕊于试管中,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

【实验2】 取少量固体石蕊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水,充分震荡,待溶解后,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

(1)分析该教学片断,教师采取的教学行为的异同。

答:同样是完成“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的化学学习任务,四位老师所设计的化学教学活动和所采用的化学教学行为却不同;

【化学教学活动1】是通过讲授实验的方式,【化学教学活动2.3.4】是通过做实验的方式。

从学生对化学实验现象的感知,对化学实验过程和方法的体验来看,活动1和活动2.3.4相比,教学效果可定大不一样。

活动2与活动3.4不同,前者是通过教师演示实验的形式,后者是通过学生亲自做实验的形式

从学生对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对实验过程和方法的体验来看,活动3.4比活动2好。

活动3与活动4又不同,前者是照方抓药式地做,后者是探究式地做,因此后者对学生体验科学过程,掌握科学方法,形成“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具有更大的作用。

(3)结合案例,谈谈为什么说“在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它学的优势是一个整体的优势”

答: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引导学生完成统一化学学习任务,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化学教学活动来实施。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主动全面发展着一化学教学目标出发,科学素养作为人的整体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主要有科学兴趣、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5大要素组成。现代教育认为化学教学不仅要学生掌握概念、定律、定理的内容及应用。还要掌握其建立过程及研究方法做到既重视知识传授又重视过程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

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1.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充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达到化学教学各项目标的前提。化学的现象级规律源于生活,应从生活实际出发。要求创设由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引用生活中的实例制造学生在认知上的冲突一引起他们反省级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2.重视自主协助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

科学能力的重要远远超过具体科学概念的掌握。科学能力影视获取科学知识和探索科学新知识的能力 3.运用探究教学模式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是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要素

4.发挥化学实验的功能树立学生良好的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人类科学文化的灵魂,他不仅可以激励人们学习掌握和应用科学,鼓舞人们不断在科学的道路上攀登前进,而且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掌握科学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陪样“怀疑 求实 进取 创新 严谨 合作 奉献”的精神

四、教学设计。(30分)

阅读教材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一课时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回答下列问题:

(1)进行教材分析和学情并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10分); (2)确定本节教学的重难点(5分);

(3)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5分);

(4)简述教学设计思路(10分)

推荐第7篇:中学生物教学论试卷

(A)生物学教学论试题

王乐 吴莹 喻昕 黄红丽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是由生物学、教育学、和 等诸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学科课程。

2、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标准确定的课程理念包括、和提高科学素养。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课程标准是、、、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4、生物学课程作为科学课程,不仅要传播科学的 和概念,更要体现科学是一个 的过程。

5、三维教学目标应包括 目标、目标和 目标三部分。

6、教师备课是一项长期和包括多方面内容的工作。备课中,教师需要做到了解学生、、。

7、教学技能主要包括、、、讲解、变化、强化、课堂组织、演示、板书、结束这十个方面的技能。

8、耶格等人提出STS课程包括五个学习领域,即概念、、、、应用与连结。

9、从教学评价的直接目的来划分,生物学教学评价可分为、、、四大类。

10、从教学活动的特点看,生物学实验可分为、、、设计和制作实验。

11、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有、、、行动研究法。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

1、生物科学素养

2、课堂导入技能

3、直观教学

4、合作学习

5、实作评价

6、生物学教育研究

三、简答:(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中学生物学课程对学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2、简述探究教学的特征及含义。

3、建构主义对生物学教育的启示有哪些?

4、教师在运用教学语言技能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或改为)

4、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在备课时应从哪几个方面分析教材?

5、联系实际,简述你对“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句话的理解。

四、应用题(10分)

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以某一节生物课为例,写出该课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及难点。

五、论述(12分)

根据你所获得的信息或你的感受,谈谈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技能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B)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心理学、教育技术

2、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

3、教材编写、教学、评价

4、事实、探究

5、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6、研读课程文本和教科书、选择教学资源

7、导入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提问技能

8、过程技能、态度、创造力

9、配置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10、观察实验、验证性实验、探究实验

11、教育观察法、教育调查法、教学实验法

二、名词解释:

1、生物科学素养:在我国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对生物科学素养的解释是:“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2、课堂导入技能: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联系。它的目的是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之中,所以,又称为定向导入。

3、直观教学:直观即感性认知,是具体、直接和生动的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所产生的感觉、知觉和表象。直观教学即利用教具作为感觉传递物,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想学生展示,达到提高学习效率或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

4、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的形式使学生一起学习达到学习效果最优化,即:将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接受任务,然后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合作学习的基本含义包括:(1)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学习。(2)教师的角色由传播者变为服务者或帮助者。(3)学习的责任由教师转移给了学生。(4)学生不仅要自己会学,还有责任帮组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学会。

5、实作评价:是一种强调实际表现行为的评价方式,是指教师运在实际情境中,根据学生的表现过程的有效性或最后最后完成作品的成就高低,分别或合并的对学生的表达交流技能、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判断(或评分)。

6、生物教育科学研究: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以教育理论为依据,用教育科学方法对生物教育领域的实践和理论进行有意识的探索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目的在于改进教育、教学实践,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三、简答:

1、(1)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使学生具有正确的科学态度、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具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理解力,能应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面对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2)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通过生物课的学习,使他们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并能有效地利用不同的学习资源和信息技术去获取、判断、筛选和利用信息,掌握终身学习的习惯和基本技能,为个人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3)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深造提供帮助。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刺激了生物技术相关产业的扩大,将更多的中学毕业生经过不同水平的培训后加入到生物技术产业或相关产业的劳动大军之中。基础教育中的生物学课程虽然不是职业教育,但应适当的介绍与生物技术相关的产业和工作,为学生择业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帮助,同时也要介绍生物科学专业的进展和不同的学术方向,为打算进入高校的学生理智地选择专业提供帮助。

2、探究式教学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特征归纳为:(1)学生对自然事物与现象主动地探究,经过探究自然过程获取科学上的知识。(2)为了研究自然而培养所需要的探究能力。(3)有效的认识自然基础的科学概念。(4)培养探究未知自然的积极态度。(5)通过科学活动而学得的知识是科学概念而不是文字知识。探究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或回答问题;保持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参与需要较高水平认知和技能的活动;形成积极地对待科学的态度;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经验。

3、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它强调学习者的经验、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创造冲突的真实的学习情境、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建构主义对教学的启示有:

(1)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素养;

(2)重视科学技能的培养,把科学技能与科学知识放在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地位;

(3)教材编写不应是知识的堆积,应从历史和技术的角度来看科学发展整个形成的过程;以及科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

(4)把生物学教师的素养提高到应有的高度,现代生物教师不仅要有相应的科学素养,而且要有相当的人文素质;

(5)生物学教育改革要以提高人类生活品质为最高目标。

4、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概念,描述事实,组织练习以及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在这些过程中所运用的语言就是教学语言。教师除了明确教学语言的结构,熟练掌握教学语言技能之外,从教师的职责和特点出发,在运用教学语言上,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和科学性原则,因为每门课程都有自己的概念理论,并通过他们来揭示客观规律。

(2)教育性原则和针对性原则,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始终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要十分注意教学教育性。口语的针对性应从内容和表达方面来看,教师必须针对性的进行讲解知识,不能故弄玄虚,重复啰嗦。 (3)简明性和启发性原则,教师必须使用简洁的语言来阐述知识,同时教师的语言要对学生的有启发作用。

(或改为)

4、备课是教师保证课堂教学活动成功的前提条件,详尽和充分的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中重要和必不可少的环节,备课中,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梳理有助于把握教学目标和任务。分析教学内容可以采用的方法是:(1)从内容和逻辑上分析并建立反映单元重点之间结构关系的总概念图;(2)编排局部内容的教学范围和顺序;(3)梳理局部内容的知识结构并建立子概念图;(4)根据概念图形成教学设计的思路;(5)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课程目标上分析教材的重难点;(6)根据教材内容和实际情况选择教学资源,等。

5、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讨论法、实验法等等,各种方法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多项原则选择不同的方法,如教育对象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因素,教育者自身素质及教学特点,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等,因此我们说“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

四、应用题

例:“物质的运输方式” 教学目标

知识:说明并区别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记忆代表物质运输方式的实例;

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命活动的意义。

技能:尝试根据动画展示的现象或图表信息归纳总结。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主动与运输对生命活动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

重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概念、特点、实例点;

难点: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运输速率与物质浓度的关系曲线图

五、论述

提示:可以从教师角色、师生关系、教师的学生观和学习观、教学方法、评价方式、教师个人素养等方面的转变展开论述,新课程要求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反思(1)教师角色发生转变,由课堂的统治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合作者;(2)师生关系由单纯的授受关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转变为平等的对话者、学习的合作者;(3)学生观和学习观转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不断发展的完整的独立的个体,知识的习得是学生在经验活动中主动探究、构建的过程;(4)教学评价方式要求多元,包括评价方式、评价主体、评价目标等方面的多元,要求质性的过程性评价与量化的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突出评价对于促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5)教师还要面对时代发展和新课改带来的新的教学内容、新的科学实验技术及新的教学策略及方法,“倡导探究性学习”则大大增加了课程中对于科学过程技能的要求和探究活动的内容,因此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物学研究的能力和引导发现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来改变学习方式,乃至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发展,教师都将面对诸多问题和挑战,比如如何在生物常态课中开展探究式教学、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自学等。

推荐第8篇:《小学语文教学论》试卷及答案

小学语文教学论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对小学生作文的最基本要求是() A.有具体内容 B.有中心 C.语句通顺 D.有条理 答案:A 2.识字教学要“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识字的能力”。这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 A.生活、实践的观点 B.自觉能动性的观点 C.联系、发展的观点 D.辩证统一的观点 答案:B 3.识字的最终目的是() A.会读 B.会写 C.会讲 D.会用 答案:D 4.学生作文的源泉是() A.读课本 B.读课外书 C.大脑的思维活动 D.生活 答案:D 5.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作文,“中心思想”方面的要求是() A.中心要明确 B.中心要突出 C.不一定非有中心

D.只要文章有个主要意思就行 答案:D 6.目前,小学语文质量评估的发展方向是提倡() A.百分制 B.等级制 C.评语制

D.等级制加激励性评语 答案:D 7.指导学生作文,要() A.从内容入手 B.从形式入手 C.从题目入手 D.从确定中心入手 答案:A 8.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 A.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

B.建立科学的教学目标体系和教学评估体系 C.深化课程、教材改革 D.改进课堂教学 答案:C 9.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阶段性决定了小学语文的基本功训练是() A.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的结合 B.螺旋式上升的 C.直线式上升的

D.由感性到理性的不断飞跃 答案:B

11.阅读教学最基本的内容和最主要的工作是() A.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B.培养欣赏书面语言的能力 C.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D.学生自己认认真真的读书 答案:D 12.《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以()为指导。” A.马克思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辩证唯物主义 D.邓小平理论 答案:C 13.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A.识字写字教学 B.听话说话教学 C.阅读教学 D.作文教学 答案:C 14.判断学生集体的学习质量,目前经常采用的方法是() A.综合分析 B.定性分析 C.定量分析

D.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答案:D 15.实现语文教学最优化,必须依靠语文学科的() A.工具性 B.思想性

C.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D.主观能动性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题型属于主观性试题的是() A.阅读分析题 B.问答题 C.作文题 D.改错题 E.搭配题 答案:A^B^C^ 2.说话能力的构成要素包括()的能力。 A.观察思维 B.表情达意 C.组织语言 D.注意辨析 E.应变能力 答案:B^C^E^ 3.《义务教育大纲》中规定的语言文字训练方面的教学内容包括() A.汉语拼音 B.听话、说话 C.识字、写字 D.阅读 E.作文 答案:A^B^C^D^E^ 4.说话能力的构成要素包括()的能力。 A.观察思维 B.表情达意 C.组织语言 D.注意辨析 E.应变能力 答案:B^C^E^ 5.阅读对作文的影响和促进作用是() A.从阅读中可以间接看到许多平时未曾见过的情景,学到平时未曾学到的知识,这些都可以成为作文的内容

B.背诵的篇子多了,作文时可以大段大段地写进自己的文章,使作文有文采

C.阅读可以陶冶情操,提高思想认识,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对提炼作文中心很有帮助

D.通过阅读,可以学到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

E.通过阅读,还可以学到如何根据中心选择材料、安排组织材料的方法

答案:A^C^D^E^ 6.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话、说话的能力,其意义是() A.生活的需要 B.发展思维的需要 C.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的需要 D.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

E.适应现实生活和未来社会的需要 答案:A^B^C^D^E^ 7.理解语言文字的基本功包括() A.说 B.写 C.唱 D.读 E.听 答案:D^E^ 8.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做到() A.要自觉地、有目的地进行思想教育 B.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 C.重在潜移默化 D.加强与客观事物的联系 E.采用启发式教学 答案:A^B^C^ 9.读书记录的内容大体包括() A.书名 B.作者 C.主要内容 D.精彩片断 E.优美词句 答案:A^B^C^D^E^ 10.指导小学生学习作文应() A.要求写真实的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B.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虚构

C.鼓励学生认真生活,接触自然,接触社会 D.鼓励学生时时留心,事事留心,关注周围的人和事 E.鼓励平日积累生活材料和语言材料 答案:A^C^D^E^ 11.编制一张语文试卷,应该做到() A.试题难度、分量适当 B.试题表达要明确,题意要浅显 C.有一定覆盖面,能突出重点 D.各个试题要彼此独立 E.评分简便、客观 答案:A^B^C^D^E^ 12.丰富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化知识主要包括() A.熟练掌握语文专业知识 B.扩充科学知识

C.掌握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的基本理论 D.对教材的理解能力 E.语言表达能力 答案:A^B^C^ 13.平时考察的方法有() A.日常观察 B.课堂提问 C.作业检查 D.阶段性的知识考查 E.阶段性的能力考查 答案:A^B^C^D^E^ 14.下列选项中对创设情境说话理解正确的是() A.设法把学生带入某种假设的情境,以引起说话的动机 B.创设情境说话是先听后说的训练

C.由于学生缺少相关的生活经验,因此,很容易让学生觉得没话可说

D.由于学生缺少相关的生活经验,因此,很容易让学生觉得没话可说

E.模拟购物、打电话、借书,都可以作为假设的情境 答案:A^D^E^ 15.学习、贯彻大纲精神,实施素质教育,应抓好以下工作() A.不断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

B.建立体现素质教育的语文教学目标体系 C.深化课程、教材改革

D.建立体现素质教育的语文教学评估体系 E.坚持不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答案:A^B^C^D^E^

三、填空题

1.作文是学生___和___的综合体现。答案:认识水平语言 文字表达能力

3.凭工具书识字除掌握汉语拼音外,还需要具备两方面的能力,一是___,二是___。

答案:能用部首和音序查字典 能正确选择字音和义项

4.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是由___能力、___能力、___能力和___能力构成的。

答案:观察、思维命题、立意选材、组织遣词造句 5.教学一组教材,要经历____——____——____的过程。 答案: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实践运用

6.在作文题材上帮助学生“开源”的主要方法,一是引导他们____,二是____。

答案:留心周围事物 丰富他们的生活

四、名词解释题 1.文道统一

答案:文道统一:“文”即文章的外在形式,包括语言文字、写作方法等,“道”即文章的思想内容,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文中有道,道中有文,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这反映了语言文字与思想内容之间相互统

一、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2.教学过程最优化

答案:教学过程最优化:在现代学校中,教学过程最优化被理解为选择这一种教学方法,它能使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效果。 3.教学民主

答案:教学民主: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不同意见要持欢迎的态度;对学生敢于发表创见的精神应当给予充分肯定,并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使问题得以妥善解决。只要学生的见解有道理,就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简答题

1.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1)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循序渐进,逐步加深,不断提高。 (2)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要从严要求,严格训练。

(3)认真钻研教材,按照教材特点和要求进行训练,注意课内外相结合,但不能加重学生负担。

(4)注重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的基本功都得到发展。 2.为什么要注重对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 答案:识字能力是自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有了识字能力,能轻松地完成识字任务,还为独立阅读书刊,吸收各种文化科学知识,为进行书面表达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目前的识字教学,还存在只重视教会学生一个一个字的音、形、义,而忽视培养识字能力的倾向。检测识字成果时,只看重默写率,看重对汉字基础知识的考查,而忽视对学生识字能力的检测。这反映出对识字教学任务理解的片面性,和当前推行素质教育的精神也是不相符的。因此,必须注重对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 3.好的教学结构应具备什么特点? 答案:好的教学结构一般具备以下特点: (1)教学目标明确; (2)教学思路清晰; (3)教学环节简单、实用; (4)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5)有鲜明的特点。

4.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答案:这个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闻道在先,学有专长,应当责无旁贷地引导学生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这种主导作用不是单纯的灌输,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2)调动学生的主动精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内因是主要的,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学习也不例外。如果学生没有主动精神,思维处于睡眠状态,教师力气花得再多,也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自觉地做到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

(3)做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统一,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过程。这里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教师包办代替,牵着学生鼻子走;二是撒手不管,对学生的自学不加指导。这两种倾向都是不符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统一的原则的。

六、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答案:《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明确指出:小学语文“对于提高民族素质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在《大纲》不少章节多次阐述了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问题。如,在教学目的中强调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发展智力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要求中重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等。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大纲精神,用大纲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为此,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不断增强素质教育意识。

素质教育是80年代针对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提出来的,它是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所规定的教育目的,面向全体受教育者,着眼于他们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的教育。进行素质教育是我国,也是世界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是否进行素质教育,不仅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而且关系到整个基础教育的质量,影响到21世纪人才的素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实施素质教育。从科学性质、教学目的来看,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应当是一致的,通过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语文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因此,语文教学也能够进行素质教育,我们要摒弃片面追求升学率、片面追求高分数的短视行为。不断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 (2)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①建立体现素质教育的语文教学目标体系。要以素质教育的思想为指导,以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为主要依据,将语文教学进行的素质教育分解成几个方面,分别提出明确的目标。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总目标以包括思想品德、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四个方面。在小学阶段的总目标确定之后,再来制订年级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等。教学目标要体现素质教育的内容,要求要适当、具体,便于操作。

②深化课程、教材改革。课程上,要打破自我封闭、一潭死水的局面,创建包括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的语文课程体系。要充分利用母语环境,挖掘语文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在广阔的背景下学语文、用语文,提高语文能力。在教材上,要围绕新的课程体系进行教材建设。作为系列化教材核心的语文教科书,要更加自觉地从方便学生的学、培养自学能力出发构建教材体系,不仅要反映教学内容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而且要体现出能力培养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此外,教科书要进一步体现时代感、实用性和人文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的学习能力。

③建立体现素质教育的语文教学评估体系。评估学生的学习质量,一要着眼发展,重在鼓励,使每个学生对语文学习有兴趣,有收获,有信心,充满希望;二要全面考查,既考查语文知识,又考查语文能力和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既有书面测试,又有听、说、做等方面的考查;既注重学期末的总结性考查,又重视平时对每个学生的考察。评估教师的教学质量,着眼“两全”——面向全体,全面提高质量。

④坚持不懈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端正教学思想。教学是一种关系,师生关系的性质决定着教学性质。正确的师生关系源于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是为着学生的学服务: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要采取切实措施,大力改进课堂教学。要下力气研究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根据不同课型的特点,研究教学结构的基本模式,要体现指导的过程,体现训练的过程,体现学生经过思考逐步得出结论的过程。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是优化教学过程的中心一环。问题要问到学生的生疑处,问到教材的重点上,要有启发性,要少而精。在少数主要问题之下,可以设计辅助性提问,为学生引路、搭桥,提供思维的路径和方法。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是前提,建立科学的教学目标体系和教学评估体系是保证,深化课程、教材改革是核心,改进课堂教学是关键。

2.怎样理解和贯彻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统一的原则? 答案: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统一,是语文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从语文和事物的关系来看,语言文字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学生通过学习语文,既能锻炼语文基本功,又能加深对语言文字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认识。学习语文和认识事物,两者既相互独立,又互为联系,相互促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把语言文字和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在头脑里统一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正确地理解语言文字,并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增长见识,受到启发和教育。在贯彻这一原则时,应该力求做到:

(1)语文教学要加强与客观事物的联系。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正确地理解语言文字,必须把语言文字和它反映的客观事物结合起来,才能在学生的脑子里得到正确的认识。老师要善于为学生提供理解语言文字的具体条件。例如,在识字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手段,让学生建立起汉字与其所代表的具体事物的联系,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字义。同样,在阅读和作文中,更要加强与客观事物的联系。这方面的联系越充分,学习语文的效果越好。

(2)在认识事物的训练中要密切联系语言文字。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认识事物,一定要紧密联系语言文字。学生学习一篇篇课文,从不知到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是从语言文字中获取知识、提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同样,学生要把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表达出来,也离不开语言文字。要通过听和读不断吸收,逐渐积累,才能驾驭语言文字,通过说和写表达出来。只注意认识事物,不注意培养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就不是语文课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言文字是怎样描述客观事物、说明道理的,才能更好地学到使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事物的本领。 总之,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既不能忽视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片面地要求学生背诵一些读写知识,也不能只重视认识事物,而放松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既要看到理解、运用语言文字对认识事物的作用,又要看到认识事物对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促进作用。努力做到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去认识事物,在认识事物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这样,才能切实完成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

七、案例分析题

1.下面是一首古诗,读后写出简单的教学过程。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答案:

一、导入、释题、简介作者。

二、自读课文,利用字典自学字词,交流学习情况。1.提出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学习情况: (1)认读生字。

(2)分析字形,指名板书。 (3)学习多音字“应”。 (4)交流词义。

三、读懂诗句:

1.指名读诗,师生评议。2.思考问题,交流讨论: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人?他在干什么? (2)事情发生在什么地方?这是怎样一个环境? (3)当过路人问路时,小孩子是怎样做的?为什么?

四、理解诗意,体会意境: 1.齐读古诗。

2.请学生逐字翻译,教师指导。3.自由朗读。

4.用自己的话描述在脑海中形成怎样一幅画面? 5.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作者对这个孩子怀着怎样的感情?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推荐第9篇:《地理教学论》试卷 B

2006年《地理教学论》试卷 B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其编号填入各题相应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5分)

1.发现法是哪位科学家首先提出来的?( )

A 布鲁纳B 沙塔洛夫C 斯金纳D 普莱西

2、目前阶段地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 地理教学方法与技巧B 地理教学过程C 地理教育系统D 地理知识的系统性

3、狭义的地理教材指的是(

A地理学习材料B 中学地理课本C 地图D 地理课件

4、洋流——鸟粪是对秘鲁沿海岛屿上鸟粪层的形成原因时采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中的(

A启发法B 综合程序法C 图象信号法D 纲要信号法

5、下列不属于隐性地理课程的是:(

A地理活动课B 地理选修课C 地理课堂教学D 校园文化

二、多项选择题(以下各题,不只有一个答案,请将所有答案的编号填入各题相应的括号内。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地理知识中属于地理理性知识的有:(

A 地理分布B 地理特征C 地理规律D 地名

2、地理示意图包括:(

A地理图画B 地理略图C 地理关系图D 统计图

3、学校地理教育的功能中“三个面向”的教育功能指的是(

A面向社会B 面向现代化C面向未来D 面向世界

4、地理教学中个性思想品德包括(

A心理素质B 思想素质C 可持续发展素质D 审美素质

5、地理教材应该具备的基本内容有(

A区域地理B 自然地理C 人文地理D 地图知识和技能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地理教学过程中培养的智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 五种。

2、初中地理课程基本结构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

3、地理教材编订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地理思想教育作用常见的表现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

5、地图主要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地理课程标准

2、教

3、地理教学模式

4、地理教师的持续发展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隐性地理课程有何特点?(5分)

2、请写出咨询 -研究地理教学模式程序。(5分)

3、记忆能力的培养应注意哪些问题?(5分)

4、地理课堂教学的课时设计程序是怎样进行的?(5分)

5、地理教学方法与地理教学模式有什么区别?(5分)

6、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改革特点主要体现哪几个方面?(5分)

六、论述题(共10分)

中学地理教材分析应如何进行?(10分)

答案:

一、1A、2C、3B、4D、5C

二、

1、BC

2、AC

3、BCD

4、ABD

5、ABCD

1、观察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空间能力

2、地球,地图,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

3、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地理学科的特点、学生心理年龄特征

4、显露式、隐蔽式、互补式。

5、地图册、教科书中的地图、教学挂图、地球仪、地理略图

1、地理课程标准是指导地理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订和颁发的,是教学领域里的法规,体现国家对地理学科教育的统一要求。

2、教案即教学方案,地理教案又称地理课时教学计划,是地理教师上课的具体计划,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施方案,是地理教师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的根本保证。

3、地理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的地理教学结构、教学程序以及实施地理教学方法的教学策略体系。

4、地理教师的持续发展即指,地理教师在执教生涯中,不断发生及有效保持的一系列能适应并促进社会与教育不断发展所需要的身心变化。这种变化必须

与外部变化保持同步甚至超前。

1、隐性地理课程的特点(每个要点1分,答对其中5个即可得5分)

(1)非强制性(2)差异性(3)愉悦性(4)开发性(5)易接受性(6)持久性

2、咨询 -研究地理教学模式程序(每个要点1分,共5分)

(1) 提出课题。(2) 设计活动。(3) 收集资料。(4) 研究课题。(5) 总结评议。

3、记忆能力的培养应注意以下几点:(每个要点1分,有展开论述得1分,共5分)

1 积极开展回忆活动

2 以意义记忆为主

3 压缩记忆信息单位数目

4 广泛开展联想

4、地理课堂教学的课时设计程序为:(每个要点1分,共5分)

(1) 研究教学大纲与设计教学目标

(2) 认真钻研教材与把握教学内容

(3) 深入了解学生与确定教学起点

(4) 设计教学方法与选择教学媒体

(5) 设计教学过程与编写地理教案

5、地理教学方法与地理教学模式的区别:(每个要点1分,有展开论述得2分,共5分)

①地理教学模式是地理教学方法论中的理论性部分,常被人称为“小型教学理论”。地理教学方法则是地理教学方法论中的实际操作

部分,主要用于操作与实施过程。

②地理教学模式一般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用以组织和实施具体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策略体系,通常由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程

序以及师生互动等要素组成。地理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运用教学手段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

用的活动 , 它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认识活动的相互作用,表现为由一系列更为具体的教学方式组成的有序的活动方式。

③教学模式是一个广义化了的教学过程,它往往可以用于各种学科的许多不同课题的教学,一种教学方法则用于一个具体地理课题或者一堂具体地理课的

一个特定地理教学过程。

6、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改革特点主要体现以下方面:(每个要点1分,共5分)

(1)构建了新课程体系。

(2)更新了课程内容。

(3)注意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的落实。

(4)采用原理与事实之间的新的联系方式。

(5)注意可操作性。

六:

1、宏观分析的基本内容(每个要点1分,有展开论述得1分,共10分)

(1)了解教材的时代背景

(2)分析教材的内部结构

(3)资料储备分析

2、微观分析的基本内容

(1)划分教学因子

(2)分析教材的内部联系

(3)分析教材的外部联系

(4)分析知识教育功能

(5)分析培养能力的功能

(6)分析思想教育功能

推荐第10篇:小学语文教学论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V 1. 1904~1906年由维新派人物吴眺,张元济、高风谦、蒋维乔等编辑的初等小学用的( ),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这是我国最早的一套国文教科书,它与新学制互相促进 。 A.《新制中华小学国文教科书》 B.《史籀篇》

C.《最新国文教科书》 D.《千字文》

满分:3 分

2. 百家姓以“赵钱孙李”开头,后人推断是( )代人的作品。 A.唐 B.宋 C.秦 D.明

满分:3 分

3. ( )是指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系统地、连续地现场观察,并做出准确、具体的记录,以便全面而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作为研究和改进语文教学的依据。A.调查法 B.实地观察法 C.质化研究 D.量化研究

满分:3 分

4. ( )是教师依据教学目的的要求,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通过自己的感官活动和实际操作,巩固知识、技能和形成习惯的一种方法。 A.讲读法 B.访谈法 C.背诵法 D.练习法

满分:3 分 5.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语”改成了(

),从命名上克服了重文轻语的片面性,使课程名称更加科学、规范。它体现的听说读写并重的思想引导小学语文教学走上综合训练的道路。 A.国文 B.语言 C.语文 D.中文

满分:3 分

6. 在1939年,当时的教育部公布了(

),规定开设“分科教材及教法研究”科目,以代替原先的 分科教学法。

A.《奏定学堂章程》 B.《高等师范课程标准》 C.《修正师范学院规程》

D.《师范学院国文学系必修科目表》

满分:3 分

7. 百家姓以“赵钱孙李”开 头,后人推断是( )代人的作品。 A.唐 B.宋 C.秦 D.明

满分:3 分 8. 下面几个选项中,(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A.工具性

B.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C.实践性 D.人文性

满分:3 分 9.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语”改成(

),从命名上克服了重文轻语的片面性,使课程名称更加科学、规范。它体现的听说读写并重的思想引导小学语文教学走上综合训练的道路 。 A.国文 B.语言 C.语文 D.中文

满分:3 分

10. ( )就是研究者利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对各个历史时期的语文教学情况作分析比较的一种研究方法。A.实地观察法 B.现状调查法 C.历史比较法 D.访谈法

满分:3 分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V

1. 小学语文课程进行目标设计的“三个维度”为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听说读写

满分:3 分

2. 据联合国救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精神,在走向新世纪的时候,主要应确立学生的四种基本能力

A.学会认知,获得理解能力 B.学会做事,获得操作能力 C.学会合作,获得与人相处能力 D.学会生存,获得发展能力

满分:3 分

3. 语言与言语的区别表现在

A.语言是工具,言语是对这种工具的应用

B.语言是社会现象,言语是心理现象,具有个体性 C.分别是语言学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D.语言不能脱离言语而存在

满分:3 分

4. 具体运用历史比较研究法的一般步骤是

A.收集语文教学的历史资料。凡是有研究价值的历史材料都要收集; B.对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了解语文教学的发展变化和历史必然联系; C.寻找相同点与不同点,以把握规律,预测未来; D.做出比较的结论。

满分:3 分

5. 语文教育内容选择的失衡现象表现在 A.语文教育内容选择上 B.语文教育内容分配上 C.语文教育内容的呈现上 D.语文教育内容价值判断上

满分:3 分

6. 小学语文教学论研究的特点是.A.整体性 B.心理学化 C.个性化 D.多样化

满分:3 分

7. 与中**语课程目标相比较,国外母语课程目标价值取向是 A.面向全体,追求高质,适应时代发展和国际竞争 B.培养公民责任感,形成国家观念,养成道德价值观 C.促进发展,培养个性

D.课程标准和评价紧密结合

满分:3 分

8. 运用历史比较研究方法应当注意以下两点 A.保证资料的可靠性 B.保证资料的清晰性 C.注意比较的全面性 D.保证资料的科学性

满分:3 分

9. 下列属于国外母语课程目标价值取向的是

A.面向全体,追求高质,适应时代发展和国际竞争 B.培养公民责任感,形成国家观念,养成道德价值观 C.促进发展,培养个性

D.课程标准和评价紧密结合

满分:3 分

10. 语言与言语的区别表现在.A.语言是工具,言语是对这种工具的应用

B.语言是社会现象,言语是心理现象,具有个体性 C.分别是语言学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D.语言不能脱离言语而存在

满分:3 分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V

1. 规程模式就是把规定的语文学习程序、方法等传授或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按照既定的学习规程进行训练和实践。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2. 小学语文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要贯穿于“五大领域”。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3. 50年代末,语文课程政治化;60年代重视“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注重培养读写能力;十年*时期,在极左思想指导下,否定语文课程;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语文课程开始全面进行改革,朝着全面培养语文能力、注重提高素质的方向稳步前进;90年代,大力推进语文素质教育;进入新世纪,开始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实验。总之,建国以来,语文课程在曲折前进过程中有所发展 ,在不断改革中逐步完善。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4. 渗透模式是指根据学法指导的操作方案和学生的学情,以教师讲授学法为主的模式。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5. 整体性不是小学语文教学论研究的特点之一。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6. 选择语文教学方法时,不必考虑教师的特长与风格特征。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7. 《孟子》《春秋》属于蒙学教材。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8. 讲读法是教师依据教学目的要求,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等,通过自己的感官活动和实际操作,巩固知识、技能和形成习惯的方法。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9. 领导管理型型以钱梦龙等为代表的,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启发。钱梦龙提出“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自读式、教读式、作业式、复读式”四种训练形式。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0. 运用背诵法应注意的问题:要明确目标、要重视动机的激发、要指导自学方法。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1. 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必考虑教师的特长与风格特征。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2. 《史籀篇》属于宋朝时期的书目。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3. 历史比较法就是研究者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对各个历史时期的语文教学情况作分析比较的一种研究方法。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4. 审美悟道型注重语文教学的审美性,就是认为美是语文教学艺术的基础,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把语文课中的美原原本本地交给学生,用课文中的美感染学生,陶冶学生,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5. 《急就篇》是古代语文教材著作。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6. 小学语文教学论属学科教学论,是从“语文教授法”、“语文教学法”等发展而来的。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7. 交流模式就是在教师组织下,学生之间就语文学习的方法、经验等进行介绍、交流和讨论。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8. 《凡将篇》《千字文》是汉朝时期的作品。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9. 规程模式是把规定的语文学习程序、方法、要求(即学习规程)等传授或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按照既定的学习规程进行训练和实践。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20. 五四前,“国语”改为“语文”。 A.错误 B.正确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V

1. 口语交际课是在一定的活动情境中进行,它具有( )。 A.实践性 B.规范性 C.互动性 D.情境性

满分:3 分

2. 应认真细读,揣摩探究,有时甚至需要咬文嚼字,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进而形成自己对文本的判断和评价。A.默读 B.朗读 C.精读 D.略读

满分:3 分

3. 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并且还能对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来表达自己观察的;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这是语文综合性第( )学段的目标。 A.二 B.一 C.三 D.初中

满分:3 分 4. 按( ),语文综合性学习可分为文字类、口语类、图表类、实物类、体验类等。 A.活动形式 B.课题性质 C.活动成果

D.资源利用情况

满分:3 分

5. 在掌握的牢固程度上,学生在再认和回忆的时候,不再象前一阶段那样把握不定,偶尔还要出现泛化现象,而是熟练且牢固,词义讲解也较清楚、恰当。其次,精确分化表现在掌握的深刻性和精确性上,这是掌握字形的( ) A.精确分化阶段 B.初步分化阶段 C.泛化阶段 D.习得阶段

满分:3 分

6. “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表述的是小学第( )学段的口语交际目标。 A.二 B.一 C.三 D.初中

满分:3 分

7. “口语交际”与 “听话、说话”二者的本质区别是( )。 A.是否是双向互动的动态过程 B.实践性 C.主观性 D.个性化

满分:3 分

8. ( )年试用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将以前的“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 A.1999 B.2001 C.2000 D.1985

满分:3 分

9. 在口语交际课堂上,必须要求学生在口语交际中使用普通话,做到发音准确;必须要求学生在口语交际中把话说通顺,说清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必须要求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做到无语病。因此,口语交际课必须具有语言的( )。 A.互动性 B.情境性 C.综合性 D.规范性

满分:3 分

10. 思维的深刻性在口语交际活动中表现在( )。

A.能够听明白对方所说的话,并能用自己的话进行转述 B.边听边思考,能分辨别人说话中的明显错误 C.根据对象、材料,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D.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对方话语做出反应

满分:3 分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V 1. 小学阅读教学策略 指( ) A.加强朗读和诵读教学 B.强化体验,注重感悟 C.强化积累,形成语感 D.创设自主阅读过程

满分:3 分

2. 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就要(

A.要立足于学生生活,少写或不写那些让学生无话可写的命题作文 B.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和及时捕捉学生生活中的亮点 C.教师要有一颗慧心,做写作教学资源的开发者 D.鼓励学生学会写作的基本套路

满分:3 分

3. 朱作仁等认为,在我国理论界,一般把说话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紧密相连的环节是( ) A.产生言语动机 B.确定和组织内容 C.选择表达方式和词句 D.言语表达

满分:3 分

4.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对写作教学提出了以下建议(

A.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B.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C.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D.写作知识的教学务必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满分:3 分

5. 说话能力结构包括(

A.语言材料与法则的内部储存,如词汇、习语、语法等

B.组织内容,根据特定的语境或规定的问题,兼顾听话对象的特点、场合等因素,确立话题和思想观点 C.选择表达方式,根据不同对象、不同情境调节与选择说话的方式,表达符合口语习惯,简洁生动 D.发音,语音准确、清晰、响亮,语调高低、语速快慢恰当,节奏感强

满分:3 分

6. 小学口语交际特点有( ) A.口语性 B.交际性 C.主观性 D.个性化

满分:3 分

7.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了“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实际上提出了口语交际的三项基本能力,即( ) A.记忆能力 B.倾听能力 C.表达能力 D.交流能力

满分:3 分

8. 阅读的方法主要有( ) A.朗读 B.默读 C.诵读 D.精读

满分:3 分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目标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其中对小学教育阶段(1~6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识字与写字的总目标的规定是(

A.学会汉语拼音 B.能说普通话

C.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D.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满分:3 分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目标进行了规定,其中对小学教育阶段(1~6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识字与写字的总目标的规定是( ) A.学会汉语拼音 B.能说普通话

C.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D.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满分:3 分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V

1. 扎实的口语交际过程,应该兼容并蓄,并且打通课内课外的壁垒,还要把学生各种时间、空间获得的经验唤起、激活。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2. 2000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全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交流研讨会”,会上, 重点介绍了7种识字教学法:(1)集中识字,(2)分散识字,(3)字族文识字,(4)注音识字提前读写,(5)字理识字,(6)韵语识字,(7)电脑识字。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3. 听的理解力是对听觉感受到的语言信息进行分析、综合、领会的能力。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4. 分散识字法是重要的教学方法,是一种为了配合扫盲工作而研究出的一种识字教学方法。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5. 思维的敏捷性是一个人智力高低的重要指标,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限时口语交际等方法进行思维的敏捷性的训练。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6. 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是指小学第二学段的阶段目标之一。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7. 口语交际课是在一定的活动情境中进行,它具有情境性。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8. 新课程标准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等。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9.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总目标是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0. 识字教学的要求中,对1-2年级来说,在“量”的方面,提出了“认识常用汉字1 600~1800个。其中800~1 000个会写”。要求认1 600~1 800个常用汉字,这是建国以来历次教学大纲所不多见的。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1. 汉语拼音方案由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及拼音规则组成。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2.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课题为中心,以肢体活动、言语活动和心智活动为主要活动形式,强调学生主体的课程。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3. 按活动形式,语文综合性学习可分利用图书、图片资料的综合性学习;利用网络的综合性学习;利用电子音像设备的综合性学习;以自然环境为学习资源的综合性学习;利用社区文化或传统文化资源的综合性学习。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4. 合作学习是以学生的独立思考作为前提,合作学习要注意合作有效性,要选择适当的合作课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5. 新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有所降低,对汉语拼音进行了更加准确的定位。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6.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口语交际”与《教学大纲》提出的“听话、说话”有共同之处,既重视培养学生的倾听和表达能力。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7. 小学生识字的难点在于掌握字形。学生在掌握汉字的形、音、义时,掌握字形是最难的。这与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有密切联系。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8. 在识字与写字教学标准中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贯穿始终。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9. 口语交际的要求的“高”,集中体现在敏锐、迅速、严密、灵活上面。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20. 2000年11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全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交流研讨会”上, 重点介绍了7种识字教学法:(1)集中识字,(2)分散识字,(3)字族文识字,(4)注音识字提前读写,(5)字理识字,(6)韵语识字,(7)电脑识字。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V 1.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语”改为(

),从命名上克服了重文轻语的片面性,使课程名称更加科学、规范。它体现的听说读写并重的思想引导小学语文教学走上综合训练的道路。 A.国文 B.语言 C.语文 D.中文

满分:3 分

2. ( )法就是在语文教学中,有讲有读,讲读结合的一种语文教学方法。 A.谈话 B.讲读 C.文献 D.练习

满分:3 分

3. 在五四运动前后,教育家(

)提出要以“教学法”的名称代替“教授法”。 A.梁漱溟 B.陶行知 C.张志公 D.吕叔湘

满分:3 分

4. 百家姓以“赵钱孙李”开头,后人推断是( )代人的作品。 A.唐 B.宋 C.秦 D.明

满分:3 分

5. ( )就是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系统地、连续地现场观察,并做出准确、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而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作为研究和改进语文教学的依据。 A.调查法 B.实地观察法 C.质化研究 D.量化研究

满分:3 分

6. ( )是指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系统地、连续地现场观察,并做出准确、具体的记录,以便全面而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作为研究和改进语文教学的依据。 A.调查法 B.实地观察法 C.质化研究 D.量化研究

满分:3 分 7.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语”改为(

),从命名上克服了重文轻语片面性,使课程名称更加科学、规范。它体现的听说读写并重的思想引导小学语文教学走上综合训练的道路。 A.国文 B.语言 C.语文 D.中文

满分:3 分

8. 就狭义的语文来说,其根本的特性就是它的 A.整体性 B.应用性 C.个体性 D.工具性

满分:3 分 9.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语”改成了(

),从命名上就克服了重文轻语的片面性,使课程名称更加科学、规范。它体现的听说读写并重的思想引导小学语文教学走上综合训练的道路。 A.国文 B.语言 C.语文 D.中文

满分:3 分

10. 1904~1906年由维新派吴眺,蒋维乔等编辑的初等小学用的( ),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这是我国最早的一套国文教科书,它与新学制互相促进。 A.《新制中华小学国文教科书》 B.《史籀篇》

C.《最新国文教科书》 D.《千字文》

满分:3 分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V 1. 语言与言语的区别表现在.A.语言是工具,言语是对这种工具的应用

B.语言是社会现象,言语是心理现象,具有个体性 C.分别是语言学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D.语言不能脱离言语而存在

满分:3 分

2. 语文教育内容选择的失衡性表现在.A.语文教育内容选择上 B.语文教育内容分配上 C.语文教育内容的呈现上 D.语文教育内容价值判断上

满分:3 分

3. 语言都由(

)三部分构成的符号系统。 A.语音(及文字) B.词汇 C.语法 D.语句

满分:3 分

4. 国外母语课程目标价值取向有

A.面向全体,追求高质,适应时代发展和国际竞争 B.培养公民责任感,形成国家观念,养成道德价值观 C.促进发展,培养个性

D.课程标准和评价紧密结合

满分:3 分 5. 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是 A.以语文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 B.语文教材应为师生留有创造空间 C.语文教材应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D.语文教材应尊重儿童心理和语言发展的规律

满分:3 分

6.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功能有

A.为课程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B.为课程与教学的组织提供依据 C.为课程实施提供依据

D.为课程与教学的评价提供依据

满分:3 分

7.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通常采用的方法有 A.文献研究法 B.实验研究法 C.现状调查法 D.历史比较法

满分:3 分

8.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包 括(

) A.文献研究法 B.实地观察法 C.现状调查法 D.实验研究法

满分:3 分

9. 运用历史比较研究法应注意以下两点(

) A.保证资料的可靠性 B.保证资料的清晰性 C.注意比较的全面性 D.保证资料的科学性

满分:3 分

10. 运用历史比较研究法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两点 A.保证资料的可靠性 B.保证资料的清晰性 C.注意比较的全面性 D.保证资料的科学性

满分:3 分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V

1. 交流模式就是在教师组织下,学生之间就语文学习的方法、经验等进行介绍、交流和讨论。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2. 教学活动仅仅是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的过程。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3. 教导达标型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教导学生达标,共同实施目标教学。目标教学是以单元达标与课时达标相结合为基本教学单位,以系列的教学目标为核心,以目标教学的基本模式与多种教学方法的最佳组合相统一为桥梁,以发挥教与学整体效应为指针,以科学的教学评价为手段,以及时的反馈矫正为保证,以全体学生当堂达标,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开发智力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机制。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4. 讲读法就是教师依据教学目的要求,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等,通过自己的感官活动和实际操作,巩固知识、技能和形成习惯的方法。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5. 背诵法是教师依据教学目的,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通过自己的感官活动和实际操作,巩固知识、技能和形成习惯的方法。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6. 凡是有研究价值的历史材料都要收集。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7. 实践性原则是指在学法指导过程中自始至终使学生接受认真、严格的操作实践,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8. 造字法多样是汉语言文字的一般特点之一。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9. 国外母语课程目标价值取向包括面向全体,追求高质,适应时代发展和国际竞争、培养公民责任感等。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0. 50年代末,语文课程政治化;60年代重视“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注重培养读写能力;十年*时期,在极左思想指导下,否定语文课程;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语文课程开始全面进行改革,朝着全面培养语文能力、注重提高素质的方向前进;90年代,大力推进语文素质教育;进入新世纪,开始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实验。总之,建国以来,语文课程在曲折前进中有所发展,在不断 改革中逐步完善。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1. 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模式主要包括讲授模式、渗透模式和实践模式。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2. 语言是由语音(及文字)、词汇、语素和语法三个部分构成的一套符号系统。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3. 《论语》、《孟子》是典型的蒙学教材。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4. 言语活动的过程,有表达和感知与理解两个基本过程。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5. 诊疗模式就是在了解学生语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诊断、治疗,从而使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一种模式。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6. 《千家姓》《三字经》是宋朝时期的教材。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7. 语感品味型十分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教师感情充沛三,具有很强的感染、震撼力量。师生关系融洽,教学配合非常默契,强调教学中人的情意因素的作用。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8. 小学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不包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9. 讲授模式就是把学习方法指导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使学生掌握学习各种不同内容的方法。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20. 审美悟道型注重的是语文教学的审美性,就是认为美是语文教学艺术的基础,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把语文课中的美原原本本地交给学生,用课文中的美感染学生,陶冶学生,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第11篇:小学数学教学论

第一次 判断题

1、大众数学是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思想。正确

2、国际数学课程目标的改革趋势就是注重数学交流。错误

3、《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情感与态度”三个方面概括数学课程目标。错误

4、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影响数学课程目标制定的重要因素。正确

5、选择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依据是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错误

6、数学课程内容由数学知识和技能组成。错误

7、内容选择的多样性是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的特征之一。正确

8、数学课程目标对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起导向作用。正确

9、认知发展阶段论的提出者是布鲁纳。错误

10、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正确

11、对数学教育有影响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主要是皮亚杰的\"联结说”。错误

12、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变革重点是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正确

13、选择教学方法需要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正确

14、教学方法只是教师教的方法。错误

15、尝试教学法是由邱学华最早设计和提出的教学方法。正确

[作业讨论] 第二次作业答案 1.对;2对;3.错;4.错;5.对;6.对;7.对;8.对;9.对;10.对;11.对;12.错;13.错;14.错;15.错

[作业讨论] 第三次作业(完整版)

1、数学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对某一阶段学生所应达到的规格提出的要求,反映了这一阶段的教育目的。是一定教育阶段的学校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2、数学课程内容:

数学课程内容是为达到数学课程目标而选择的数学知识,技能,方法和问题,以及安排和

呈现它们的方式。

3、数学学习:

数学学习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发展各种数学能力的一种思维活动过程。

4、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人们进行学习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学习动机支配了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说明了学习者是否想要学习,乐意学什么,学习努力的程度。或者学习动机是指激

发、定向和维持学习行为的心理过程。

5、迁移:

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甚至方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

6、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即指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指导学生主要通过认识教学内容从而认识客观世界,并在此基础之

上发展自身的过程。

7、数学化:

数学化是指学习者从现实的具体情境出发,经过归纳,抽象和概括等思维活动,寻找数学

模型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

8、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学生以主动想、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9、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在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

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10、教学设计:

一个完整单元之教学内容,包含教案、教学媒体使用注解、评量方式、教学评鉴或省思。 11:答、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

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12:答、表现性评价是指在学生学习完一定的知识后,通过让学生完成某一实际任务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表现性任务和对表现的评价。

13:答、数感是人们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有助于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并

为解决复杂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

14:答、空间观念是指几何课程改革的一个课程核心的概念,《数学课程标准》描述了空间观念的主要表现,其中包括“能够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

15:答、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学生已有知识体验的基础上,从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发现、选择和确定问题,主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作业讨论] 第三次作业

1、数学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对某一阶段学生所应达到的规格提出的要求,反映了这一阶段的教育目的。是一定教育阶段的学校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2、数学课程内容:

数学课程内容是为达到数学课程目标而选择的数学知识,技能,方法和问题,以及安排和呈现它们的方式。

3、数学学习:

数学学习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发展各种数学能力的一种思维活动过程。

4、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人们进行学习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学习动机支配了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说明了学习者是否想要学习,乐意学什么,学习努力的程度。或者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定向和维持学习行为的心理过程。

5、迁移:

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甚至方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

6、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即指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指导学生主要通过认识教学内容从而认识客观世界,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自身的过程。

7、数学化:

数学化是指学习者从现实的具体情境出发,经过归纳,抽象和概括等思维活动,寻找数学模型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

8、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学生以主动想、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9、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在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10、教学设计:

一个完整单元之教学内容,包含教案、教学媒体使用注解、评量方式、教学评鉴或省思。

11、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12、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是指在学生学习完一定的知识后,通过让学生完成某一实际任务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表现性任务和对表现的评价。

13、数感: 数感是人们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有助于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并为解决复杂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

14、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是指几何课程改革的一个课程核心的概念,《数学课程标准》描述了空间观念的主要表现,其中包括“能够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

15、实践与综合应用: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学生已有知识体验的基础上,从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发现、选择和确定问题,主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收藏 分享

0 好  差

1、数学具有哪些特征? 答:(1)抽象性 (2)严谨性(3)广泛的应用性(4)形式化 (5)简单化(6)符号化

2、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确定的数学课程总体目标表现出哪些特点? 答:

(一)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四)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五)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有哪些设计理念? 答:(1)向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学习内容。(2)学生不仅要学习结果性内容,也要学习过程性内容。(3)内容的呈现方式应体现多样性和灵活性。

4、小学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答:(1)讲解法: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口头语言,辅以表情姿态,向学生传授知识、输送信息的一种教学方法。

(2)练习法:就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通过**作业掌握基础知识与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

(3)演示法:是教师用各种教具、实物,将教学内容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4)启发式谈话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认知结构设疑启发提问学生,并通过对话方式探讨新知识,得出新结论,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5)发现法:是指教师不直接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根据教师和教科书提供的课题与材料,积极主动地思考,**地发现相应的问题和法则的一种教学方法。

(6)尝试教学法:是先由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先来尝试练习,在尝试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在尝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5、评价一堂好课有哪些标准?答: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1)学生主动参与学习;(2)师生、生生之间保持有效的互动;(3)学习材料、时间和空间得到充分保障;(4)学生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

6 评价学生数学学习有哪些方法?

一、探究—研讨法

二、自学辅导法

三、其它教学方法

(1)、六因素单元教学法:通过\"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获取知识。 (2)、三算结合教学法:把口算、笔算、珠算三者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算盘作为直观教具的作用,使三算互相促进的一种教学方法。(3)、引探教学法 (4)纲要信息图表教学法(5)、模型教学法(6)、游戏教学法 (7)、反馈教学法(8)台阶教学法:

7、小学数学学习评价改革具有哪些特点? 答:(1)强调数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2)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变化过程。(3)关注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4)关注个体与集体学习的区别。(5)关注课程资源的合理利用。(6)实现评价功能的多元化,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实现评价重点的转移。

8、空间观念有哪些表现层次?

答:表现层次有四个层次:想象,分解和分析,描述和思考,做出或画出。

9、\"统计与概率”有哪些教育价值? 答:(1)现代社会公民应具备良好的数据意识。(2)学习统计与概率有利于人们用随机的观念认识世界。(3)学习统计与概率有助于小学生在数学上的全面发展。

10、第一学段统计与概率有哪些教学策略? 答:(1)注重引导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全过程,注重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

(2)注重在现实情境中引导学生认识简单的统计图、表与统计量。

(3)关注根据问题的需要,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计数、测量等)收集数据的过程。

(4)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并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5)重视与其他领域的联系以及统计与概率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从各种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的自觉习惯。

11、为什么要设置\"实践与综合应用”? 答:(1)从数学的学科性质来看,数学教育要重视数学综合与实践。

(2)从小学生学数学的认知过程来看,数学教育要重视数学综合与实践。 (3)从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来看,数学教育要重视教学综合与实践。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求加强综合与实践。

12、教学设计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

(一)教学目标制定要准确,制定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二)内容选择要合理。

(三)作好教学内容分析,突出重点,击破难点,抓住关键。

(四)要全面了解学生水平。

(五)学法制定要恰当,切合学生实际。

(六)教学方法要精选,体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和课堂环境的改善

(七)问题设计要精当

(八)教学细节要周密安排

(九)教具和课件准备要充分。

(十)练习设计要精当。论述题

1、联系实际论述如何认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

答: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认识有:

(1)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与互动的过程:①要充分调动小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②要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2)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数学活动的过程:①组织与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②师生共同生成与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③在活动中体验数学,获得数学发展的过程。

(3)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①促进学生的发展;②促进教师本身的专业成长。

2、联系实际论述指导\"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原则。答:指导\"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原则有: (1)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2)给学生**的学习环境。

(3)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密切关注活动过程,保证实践效果。 (4)要注重过程。 (5)要鼓励创新。

3、联系实际论述空间观念的形成策略。答:空间观念的形成策略有: (1)生活经验的再现。 (2)观察活动。 (3)操作活动。 (4)想象活动。 (5)创作活动。

第12篇:小学数学教学论

小学数学教学论 第一章

1.什么是数学课程?课程有哪些表现形式?

关闭提示

答案:小学数学课程是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标准及其进程的总体安排。它是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而设计的数学教学的内容、数学教学的目标和数学教学活动进程的总和。

数学课程的表现形式:设计好的课程要通过一定的课程文件来表现,我国的课程文件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三部分。

2.新的数学课程有哪些理念?

关闭提示

答案:

1.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2.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

3.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 4.教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5.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6.建构发展性教学评价观

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什么?怎样理解各部分目标之间的关系?

关闭提示

答案:

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事实(包括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具体地又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与态度”提出要求。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无主次之分,互相联系,互相融合。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目标的落实。要全面落实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第二章

1.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陈述课程目标的动词有何不同?

关闭提示

答案:

教学大纲中,有关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应用四个层次。

知道:是指对所学的知识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能够说出它指的是什么,并能识别它。表述词还有“认识”等。

理解:是指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些理性的认识,能够用语言表述它的确切含义,知道它的用途,知道它和其他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

掌握: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或计算,能说明一些道理。

应用:是指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表述词还有“运用”。

有关技能的教学要求分为会、比较熟练、熟练三个层次。

会:是指能够按照规定的方式、方法进行测量、画图、制作和正确的计算等数学活动。

比较熟练:是指对读数、写数、口算、笔算等,通过训练达到正确、比较迅速的程度。

熟练:是指对读数、写数、口算、笔算等,通过训练达到正确、迅速的程度。有时还能选择简便的方法,合理、灵活地计算,从而形成能力。

课程标准中不仅使用了“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而且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标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知识技能目标 了解(认识)

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来这一对象。

理解 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能明确地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掌握 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

灵活应用 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

过程性目标 经历(感受)

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

体验(体会)

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

2 探索 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

第三章

1. 选择数学课程内容的依据与标准是什么?

关闭提示

答案:

依据:小学教育的性质、任务和培养目标。数学的学科特点、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小学生的年龄特征。

标准:社会作用标准、教育作用标准、后继作用标准、可行性标准。

2.数学新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体现着何种价值取向?

关闭提示

答案:

体现了数学教学内容的学科性价值、社会性价值和发展性价值。详细内容见“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3.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内容体系是怎样的?

关闭提示

答案:

按照教学内容难易程度与学生的可接受性,内容体系划分为

一、二两个学段,隶属于四大学习领域,具体有六个核心概念。

两个学段:1-3年级为第一学段,4—6年级为第二学段。

四大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六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

4.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编排有哪些特点?

关闭提示

答案:

1.突出从实际问题情景中抽象教学模型的过程。

2.内容的编排螺旋式推进。

3.重视数学史料的作用。

第四章

3

1.什么是教学设计?

关闭提示

答案:

教学设计是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是教师以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等为基础,应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形成教学方案,分析评价其结果并修改方案的过程。

2.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关闭提示

答案:

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景、设计教学形式与方法、设计学习方式、编写教学方案、评价与修改教学方案。

3.如何理解数学化设计理念?

关闭提示

答案:

人们运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现实世界,分析研究各种具体现象,并加以组织整理,发现其规律,这个过程就是数学化。

数学的产生与发展本身就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人们从手指或石块的集合形成数的概念,从测量、绘画形成图形的概念,这也是数学化。

著名的荷兰数学家、数学教育学家弗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化”在国际数学教育界最具影响力。他的“数学化”简单地理解就是,数学教学要数学地组织现实世界,每个人有不同的“数学现实”世界,它不一定限于客观世界的具体事物,它可以包括多种层次的抽象的数学概念及规律,因而就有不同层次的数学化。数学教育必须通过数学化来进行。

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将现实的以及在现实之上抽象出来的各种层次的“数学现实”世界,进行数学地处理,用数学化的意识去进行教学的设计,这种设计理念就是数学化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力求做到生活问题数学化,生活问题数学化是数学化的最低层面。好的教师,善于选用学生身边的人、学生身边的事、学生熟悉的物来进行数学化设计。

第五章

4 1.在新课程中,第

一、二学段数与代数教学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关闭提示

答案:

第一学段的总体要求: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

第二学段的总体要求: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进一步学习整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及其有关运算,进一步发展数感;初步了解负数和方程;开始借助计算器进行复杂计算和探索数学问题;获得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应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避免对应用题进行机械的程式化训练。

2.如何理解数与代数教学实施的过程性原则?

关闭提示

答案:

“数感形成和问题解决”都是过程性很强的数学活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体现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让学生在数与代数课程学习中感受数学建模思想,形成初步的数学建模意识;重视引导学生探索问题情境中存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经历运用数或符号将其表示为数学模型,达到问题的解决,再加以解释、应用和拓展的过程。从而使学生体会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式与方程等是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提高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数感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 关闭提示

答案:

(一)在体验中建立数感

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生活经验,把所学习的概念跟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让学生充分地感知、充分地体验,再加以适当的抽象概括,避免死记硬背、生搬硬套。

5 (二)在比较中发展数感

在数概念的建立过程中,学生可能会产生一些混淆,需要对有关的概念进行比较。另外,数感的表现之一是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要达成这一目标,在教学中也要多提供机会让学生进行比较活动。

(三)在表达与交流中促进数感的形成

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是数感的表现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多让学生进行表达与交流活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策略。

(四)在解决问题中强化数感

数感的重要表现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数感的形成离不开实际应用、离不开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六章

1.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关闭提示

答案: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学习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一些方法,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第一学段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直观阶段,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

2.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关闭提示

答案: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学习图形变换和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 3.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实施现实性原则有哪些主要策略? 关闭提示

答案:

(1)从现实生活中引出空间与图形的问题。

(2)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探究空间与图形的规律。

(3)通过真实的或者模拟的实践活动解决生活中的空间与图形问题。

(4)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收集空间与图形的信息和问题。

第七章

1.第一学段统计与概率教学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关闭提示

答案: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

在教学中,应注重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应注重对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直观感受。

2.第二学段统计与概率教学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关闭提示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将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含义,并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 能性。

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有意识地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根据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并进行交流;应注重在具体情境中对可能性的体验;应避免单纯的统计量的计算。

3.如何理解和贯彻统计与概率教学的过程性原则?

关闭提示

答案:

统计与概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统计观念的主要表现有: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做出合理 7 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对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由此可以看出,要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必须让他们经历完整的统计过程。

统计是一个需要学生去亲身经历的过程,因此教师需要精心设计统计的过程,即使是虚拟的过程,也要让学生有“如临其境”的感觉。

要改变过去“掐头去尾”的做法,尽量把活动设计得完整一些,既要有让学生体会统计必要性的情境,还要有学生自主搜集数据的细节,既要有整理数据的过程,还要有观察分析、做出简单判断与预测的环节。只有学生亲身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他才能明白统计的意义和价值,才能用它来解决问题。

第八章

1.设置实践与综合应用有何意义?

关闭提示

答案:

加强学科内部的联系,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进学生对数学价值的体会;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等。

2.第一学段“实践活动”的教学要求与目标是什么?

关闭提示

答案:

在本学段中,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时,应首先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与同伴合作、积极与他人交流,使学生增进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同时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

3.第二学段“综合应用”的教学要求与目标是什么?

关闭提示

答案: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并能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

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数学信息,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尝试独立地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组织的常见形式有哪些?

关闭提示

答案:

游戏活动、读书活动、模型制作与平面设计、数学发现与论文交流、数学调查与统计分析、课题研究与项目策划、综合活动与成果展示等。

第九章

1.小学数学学习评价有哪些新理念?

关闭提示

答案:

新课程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的发展功能,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处境与需要,注重学生学习的发展与变化过程,使每一个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持续学习数学的能力。因此,新课程提倡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内容多纬度、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评价策略。

2.在学生数学学习评价中如何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关闭提示

答案:

在评价学生学习时,评价者不应只局限于任课教师这个单一的主体,而应该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更多的人员参与到评价中来。学生本人、同学、任课教师及其他教师、家长、社区有关人员等都可以成为评价者,从不同视角对学生全面地进行评价。 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评价中,可进行以下一些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家长评价学生等。

3.什么是成长记录袋?

关闭提示

答案:

成长记录袋,也被一些学者翻译为档案袋,有“代表作选辑”的意思,最初使用这种形式的是画家及后来摄影家,他们把自己有代表性的作品汇集起来,向预期的委托人展示,后来被用于教育评价中。

主要是指收集、记录学生自己、教师或同伴做出评价的有关材料,学生的作品、反思,还有其他相关的证据与材料等,以此来评价学生学习和进步的状况。成长记录袋可以说是记录了学生在某一时期一系列的成长“故事”,是评价学生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反省能力及其最终发展水平的理想方式。

4.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评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关闭提示

(开放式问题,不给答案)

第13篇:小学数学教学论

期末作业考核

《小学数学教学论》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15分) 1.随机现象

答:随机现象是指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同样的实验或实例,所得的结果不确定,在实验之前无法预测实验结果。 2.电化教学手段

答:电化教学手段是指利用声、光、电原理设计的教学设备,主要包括幻灯、投影、电视、电影、录音、录像、语言实验室、计算器、电子计算机等,是现代科学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 3.开放性问题

答:开放性问题从狭义上讲,就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所谓解法不唯

一、答案不唯一,而从更广义的角度,开放性问题意味着一个较为复杂开放性的问题情境, 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经历提出假设、对数学情境作出解释,计划解题的方向,创造一个新的相关的问题或进行概括等等,也就是说在该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可以帮助我们收集到有关学生更多方面的信息,从而说它更具开放性。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对比《大纲》,具体分析《标准》对“数与代数”的内容有何调整?

答:“数与代数”是《标准》设计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在这个领域内容中,把以往数学与计算、代数初步知识、量与计量的部分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与更新,形成新的学习内容。对于整数的认识,《标准》提出认识和感受大数的要求,“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估计”。 而《大纲》的要求是,“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多位数”。标准增加了负数的认识,“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和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这是大纲中没有的内容。 2.如何理解“获得一些初步的教学实践活动的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实施中的注意要点是什么?

答:《标准》提出的“获得一些初步的教学实践活动的经验是指学生经历实践活动之后,初步懂得一些实践活动的操作步骤、操作方法以及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这些活动经验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份宝贵积累,它对学生终身学习具有很大的帮助。另外,“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是指数学的应用问题,它既能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又能为知识的综合应用创造条件。 在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加强实践活动的指导。数学的实践活动并不是“放羊式” 的活动,它仍需要教师的指导。在教师的指导中,应重点帮助学生逐步掌握一些操作步骤与操作方法,以便为他们后续的发展打下基础。(2)加强综合设计的指导。开展实践活动并不是为了实践而实践,而是力求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知识的整合、方法的优化及智慧的开发。因此,在设计实践活动中,要考虑到各方面知识的综合。 3.要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教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教学方法的优化来自于苏联教育家的“最优化”理论和实践。巴班斯基曾指出: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是“在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教师对教育过程的一种目标明确的安排,是教师有意识的、有科学根据的一种选择(而不是自发的、偶然的选择,是最好的、最适合于该具体条件的课程教学和整个教学过程的安排方案。” 要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我们要做到:

(一)教师要熟悉各种方法,能有效地运用其中每一种方法,掌握每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与适用范围。

(二)在选择教学方法之前,先按教学目的和任务将教学内容具体化,找出重点、难点并将教材划分为逻辑上完整的几个部分,然后选择对每个教学阶段最适用的方法,并把它们恰当的结合起来,形成该节课的最优教学方法。

(三)教学方法的优化应考虑教学过程效率的高低。4.小学数学学习考评的内容有哪些?

答:小学数学学习考评的内容有:数学知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习数学的能力。 5.简答现代教学方法呈现的新特点。

答:(1)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为基本特征,力求教与学的最佳结合。(2).以发展学生的智力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3)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引导学生探索发现。(4)注重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5)着重研究学生,特别注重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让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逐步达到会学。(6)开发非智力因素,力求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协同发展。

三、论述题(共35分)

1.论述学生是否需要建立数感,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11分) 答:数感就是指数字反面的天分,以及逻辑思维这些,学生需要建立数感。要培养这些最关键的是要和实际结合,多联系实际,在实际中发现,再结合教材多加推理。就这样反反复复,最忌讳的是和脑筋急转弯联系。学生在运算中,对运算方法的判断,运算结果的估计,都与学生的数感有密切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在学习中,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行,估算,求解,验证解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的过程,能用有理数的大致范围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2.论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数学彩条。(11分)

答:数学彩条,也叫奎逊耐彩色棒,是一种现在世界上比较流行的,应用十分广泛的小学数学学具。数学彩条由十种颜色、十种长度的木条(或塑料棒)组成。每根彩条的横截面都是边长为1 厘米的正方形。十种颜色分别是白色(b)(括号内字母为该颜色名称的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22 个、红色(h)——12 个、绿色(l)——10 个、紫色(z)——6 个、桔黄色(j)——4 个、深绿色(s)——4 个、乌黑色(w)——4 个、咖啡色(k)——4 个、天蓝色(t)——4 个、橙色(c)——4 个。共74 个。十种彩条的长度分别是1 厘米、2 厘米、3 厘米„„10 厘米。小学数学各年级的主要内容都可以通过操作数学彩条,使学生建立起较深刻的感性认识,进而建立起有关数学内容的模型和表象。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用白色的彩条(b)表示 1,其他颜色彩条分别表示2,3,„„10。这样,就可以用它认识整数和四则运算。例如:(1)两个彩条接起来同另外一个彩条一样长,用这种关系可以表示数的组成。(2)用一个橙色彩条和若干个白色彩条,就可以表示11-19 各数。(3)加法和减法:两个彩条连接在一起就可以表示相加。把两个彩条并排摆在一起,就可以比较它们的长短,两个彩条之间的关系就是表示减法。两个彩条相差部分同某一个彩条一样长,这个彩条表示的数就是减法的差。(4)乘法和除法:用单一颜色的彩条连在一起,表示 n 个相同加数连加,用这种关系引导学生认识乘法的意义。(5)认识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用彩条表示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可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应用题的涵义,准确地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6)用其他颜色的彩条表示1,就可以表示出不同的分数。此外,运用数学彩条还可以进行思维训练和开展智力游戏。 3.论述解题策略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有何教育价值?(13分)

答:新课标标准指出: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只是与方法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能自觉寻求变异,从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去思考问题,寻求答案的优良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也使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由盲目追求题的数量象追求题的质量转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第14篇:小学数学教学论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小学数学教学论》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一般来讲数学课程目标的制定要考虑三方面的因素 ( A ) A.社会发展的需要、儿童发展的需要、数学科学发展的需要 B.社会发展的需要、心理发展的需要、儿童发展的需要

C.儿童发展的需要、心理发展的需要、数学科学发展的需要 D.儿童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心理发展的需要

2、小学数学学习过程可以从总体上划分为三个阶段( C ) A.准备阶段、习得阶段、提取阶段 B.习得阶段、保持阶段、提取阶段 C.准备阶段、保持阶段、提取阶段 D.习得阶段、巩固阶段、运用阶段

3、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逐步掌握概念的基本特征或规律的实际含义,达到理性认识的这一个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阶段是 ( C ) A.感知

B.综合

C.理解

D.掌握

4、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动力是 ( B )

A.学生现有的数学知识、技能和发展水平与数学教学的进程对他们提出的任务要求之间的矛盾

B.学生的学习目标与学习现状之间的差距 C.学生的学习现状与教学期望之间的差距 D.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教学期望之间的差距

5、学生的主体地位总结起来主要体现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的 ( C )

1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A.深度与广度

B.程度与水平

C.积极性

D.兴趣

6、发现法是小学数学的一种常见方法,倡导发现法的是 ( C ) A.布卢姆

B.加涅

C.布鲁纳

D.奥苏博尔

7、常识教学法是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中一种影响比较大的教学方法。最早提出此种方法的是( D ) A.布卢姆

B.邱学华

C.加涅

D.陈景润

8、对数学教学方法的“最优化”理论和实践影响最大的教育家是 ( A ) A.布卢姆 B.巴班斯基 C.加涅 D.奥苏博尔

9、对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概念的合理解释是( D ) A.利用计算机所进行的教学 B.在计算机的辅助下完成的教学活动

C.在计算机硬件以及软件的辅助下,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及学生的学习活动

D.利用计算机的各种功能和特性,通过教师、学生与计算机的交互活动来实现更有效的教学

10、小学数学的备课基本要求是 ( A ) A.备教材内容、备学生、备教学条件、备教学方法 B.备教材内容、备学生、备教学资源、备教学活动 C.备教材内容、备学生、备教学资源、备教学方法 D.备教材内容、备学生、备教学活动、备教学条件

11、数学课中最为常见也最为重要的一种课型是 ( C ) A.新授课 B.练习课 C.复习课 D.讲评课

12、对于小学数学学习考评的内容,以下概括较为合理和面的是( B ) A.数学知识与情感态度

B.数学知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习数学的能力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C.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D.数学知识与技能、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与态度

13、方程及方程的解在小学数学概念分类中属于 ( B ) A.数的概念

B.代数初步知识方面的概念

C.数的关系方面的概念 D.运算方面的概念

14、关于概念教学的一般过程描述准确的是( D ) A.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巩固-概念的系统化 B.概念的引入-概念的获得-概念的应用-概念的巩固 C.概念的引入-概念的获得-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应用 D.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应用-概念的系统化

15、当主体需要了解某种数学关系或空间形式,而其中一些要素是未知的时候,就产生了( C ) A.数学障碍

B.数学联想

C.数学问题

D.数学学习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学习和研究小学数学教学论的意义有哪些?

2、数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如何认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

(一)人类的认识与数学知识之间的矛盾(二)知识的传授与知识的理解掌握的矛盾

(三)教师语言表述与学生真正理解的矛盾 (四)儿童掌握的新知识与旧有知识的矛盾

2、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第15篇:小学数学教学论

1.《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中认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中认为: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3.《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中认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4.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5.举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的区别。

机械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时,仅能记住某些数学符号或语言文字符号的组合以及某些词句,而不理解它们所表示的内在涵义。例如,符号“×”,小学生就知道这是乘法运算符号,也会背出“三四十二”的口诀,但对于“4×3”的真正意义却不十分清楚,这种学习就是所谓的机械学习。

有意义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时,不仅能记住所学数学知识的结论,而且能够理解它们的内在涵义,掌握它们与有关旧知识之间的实质性联系,并能融会贯通。例如:关于“4×3”,学生不仅知道结果等于12,而且知道这是3个4连加,符号“×”表示求相同加数和的运算。这种学习就是所谓的有意义学习。

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是否与新的学习内容建立“实质性联系”,是区别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的根本标志。

6.举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实例说明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区别。

接受学习,是指学习的全部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的那样一种学习方式。即把问题的条件、结论以及推导过程等都叙述清楚,不需学生独立发现,如直接将重量单位的名称“克”和“千克”交给学生,而不需要他们去推出新的名称。

发现学习则恰好相反,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是教师以定论的形式提供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独立发现。例如,利用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凑一凑、量一量的办法,让学生去发现关于三角形内角和的命题的学习,就是一种发现学习。

7.举小学数学教材中实例说明迁移规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如整数加减与小数加减,四边形面积和三角形面积(具体内容自定)注意分清正迁移和负迁移。

8..我国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在呈现方式上的改革有哪些特点?

体现价值的主体性 体现知识的现实性 体现学习的探究性 体现经历的体验性 体现过程的开放性

体现呈现的多样性

9.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试卷评析课的主要任务分别是什么?一般结构各是什么?

新授课:使学生获得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结构: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探究新知 巩固内化 课堂小结 活动总结,课外延伸

练习课:是新知教学后,对知识进行综合运用,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从而达到培养技能形成技巧,发展智力的目的。结构:复习引入 指导练习深化练习课堂小结 安排作业

复习课:加强知识理解,使之系统化。结构:问题驱动、自主学习重点难点、合作探究 知识梳理、点拔归纳 典例评析、深化提高 变式巩固、拓展完善。 试卷评析课:分析考察中存在的普通性问题,补缺补漏。结构:考察情况简介 分析考察中普遍性错误 分发试卷,订正试卷 布置针对性练习10.设计课堂练习应着重考虑哪几个方面?(见教材p181)

练习应考虑:练习内容的针对性 安排的层次性 形式的多样性 要求的差异性 反馈的有效性

11.写出整数、小数、分数大小比较的法则,举例说明整数、小数、分数的大小比较法则有什么不同,相互间会产生哪些负迁移?

整数:位数多的就大 位数一样,最高位最高的就最大

小数:先比整数,整数大的就大,再比较小数一位一位往下比。 分数:同分母分子大的就大,异分母的化成同分母再比较。 (小数并不是位数多的就大 负迁移)

12.以生活实例说明四则运算的实际含义各是什么?分别写出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分数的意义,3/7表示什么?

四则运算的意义:加:把两个数合成一个数的运算 减:知道两个数的合和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 乘: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除: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3/7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表示其中的3份;把“3”分成7份表示其中的一份。

13.《新课标》第二学段对“综合应用”教学有何要求和建议?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数学信息,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尝试独立地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4、《牛津大词典》对“问题”的解释是:

p296 数学问题具有的三个显著特征是:p297。 数学问题解决有哪些基本特征?p299。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四个基本过程是什么?p301-303。影响儿童在数学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p305儿童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常用哪些策略p307-310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有何意义和价值?p310-312。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过程特征是什么?。P312-314儿童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主要包括哪些能力。P314 问题:指那些并非可以立即求解或困难的问题,那种需要探索、思考和讨论的问题,那种需要积极思维的活动的问题。

特征:障碍性 探究性 可接受性

基本特征:学生初次遇到的问题,是一种积极探索和克服障碍的活动过程,解决问题的方法将成为学生认知结构的一部分。

基本过程:弄清问题 寻求解决 实施解答 回顾评价

主要因素:问题情境因素(问题的类型和难度,陈述方式及知觉图示的难易);学习者个人因素(知识经验 非智力因素 解决问题能力);问题解决中的认知策略 (突破常规,产生不同寻常的新看法或新想法;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向;摸清问题的要点;多角度、多方位考察问题;联想与问题有密切关系的事实和条件。) 策略:尝试 作图 动手做 概括规律 列举信息 从简单情况入手 从相反方向思考

意义和价值:有利于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 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 数学意

识的形成 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过程特征:问题的感知和理解 方案的寻求和确定 方案的实施和矫正 结果的表达和反思 相互的评价和交流

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对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和综合,从而提出问题的能力;把问题数学化的能力;对数学问题进行变换化归的能力;灵活运用各种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进行数学计算和数学推理的能力;对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的能力。 15.小学解决问题教学的意义是什么?新教材中已没有应用题的独立单元,你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怎样通过小学数学教学来提高小学生运用小学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意义:见上

建议:①创设生活中的数学情境,收集相关的数字信息②建立学习小组,指导学生协作探究问题③开展交流评价,完成解决问题④巩固生成数学方法,拓展思维训练⑤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诸如仔细、全面、发散、质疑、反思等等⑥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诸如助人、合作、坚持、鼓励等等⑦还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调配问题展示的顺序

16.问题解决的基本特征(见教材p299)儿童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主要包括哪些?(见教材p 314) (见上)

17.根据整、小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可分为哪四大块哪十一类?指出各类应用题的类型、数量关系,分别画出线段图, 分别写出列式的依据和数量关系。(见表) 18.请你编出用“12-8”和 “12÷3”计算的不同类型的三道减法和四道除法应用题。并指出各道应用题的类型,分别画出线段图,分别写出列式的依据和数量关系。(参照整数简单应用题数量关系剖析表) 19.“求平均数”、“归一应用题”、“归总应用题”“相遇问题”、“工程问题”、“按比例分配”等应用题的特点是什么?解题规律各有哪些? (1)求平均数问题的特点:把各“部分量”合并为“总量”,然后按“总份数”平均,求其中一份是多少。解题规律: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先求出“总量”和“总份数”,然后用总量÷总份数=平均数。

(2)归一问题的特点:从已知条件中求出“单一量”,再以“单一量”为标准去计算所求的量。解题规律:在解题过程中,首先求出一个单位数量,然后以这个“单位量”为标准,根据题目的要求,用乘法算出若干个“单位量”是多少,这是正归一的解题规律。或用除法算出总量包含多少个“单位量”,这是反归一的解题规律。

(3)归总问题的特点:从已知条件中求出总量,再以总量求出所求量 解题规律:现根据题目要求求出总量,再根据总量去求出单一量或有若干个单一量。

(4)相遇问题特点:a.两个运动物体;b.运动方向相向;c.运动时间同时。

解题规律:先求出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三个量中的两个量再求出另一个量。 (5)工程问题的应用题特点把工作总量用“1”表示,工作效率用单位时间内做工作总量的“几分之一”表示。根据工作总量与工作效率,就能求出合作完成工作的时间。解题规律:先知道三者中的两个量,再求出另一个量。

(6)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特点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分配成几部分。解题规律是要根据各部分之比,确定各部分量与总量之间的关系,即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按照“求一个数(这里指分配的量)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来解答。

20.以“李师傅要生产一批零件,原计每小时生产零件120个,5小时完成;实际只用了4小时就完成了。每小时多生产零件多少个?”为例写出分析法和综合法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简述应用题的算术解、方程解和比例解三种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且把这道应用题用以上三种解法列出算式(每种解法都要列出两个不同思路的算式)。 综合法:从条件出发分析先求出原来每小时生产几个,再求出现在每小时生产几个,然后相减。 分析法:从问题出发分析要求相差几个,那么先求出现在每小时生产几个再和原来每小时生产几个相减。

联系:列式都要以基本的数量关系为依据 都要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都要审题,解题,检查。 区别:算式解:为质量不参与运算 方程解:未知量参与运算 比例解:未知量参与运算,且未知量之间一定存在着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 算术解:120×5÷4-120=30(个) 120÷(5-4)÷4=30(个) 方程解:设每小时多生产x个 120×5=(120+x)×4

设实际每小时生产x个

120×5=4x x=150 150-120=30(个) 比例解:设每小时多生产x个 则 120×5=(120+x)×4

设实际每小时生产x个

120×5=4x x=150 150-120=30(个)

21.以“王师傅2小时生产零件120个,照这样计算,他再生产6小时一共可以生产零件多少个?”为例,简述应用题的算术解、方程解和比例解三种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且把这道应用题用以上三种解法列出算式(每种解法都要列出两个不同思路的算式)。 见上

22.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分为哪三大类?并指出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教学注意点

分类: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 求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 已知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注意点:要加强找单位“1”的专项训练 要加强各类(一步与一步,一步与几步)的对比练习

23.以“张大伯家养白兔60只,白兔比灰兔多1/3,灰兔有几只?”为例题, 设计出准备题.画出线段图;指出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教学要点;分别列出算术解算式和方程(各两种不同解法);设计主要教学过程,设计对比性练习的题组 如:张大伯家养白兔60只,白兔比灰兔多1/3,则白兔比灰兔多几只。

教学要点;要加强找单位“1”的专项训练 要加强各类(一步与一步,一步与几步)的对比练习

24.儿童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常用哪些策略?A、B两地相距210千米,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甲车行完全程要3小时,甲车行完全程要4小时。两车出发后几小时才能相遇?(写出用整、小数应用题的算术解题思路、“工程思路”、“方程思路”和“比和比例”的解题思路) 见14 25.《新课标》第一学段对“数与代数”教学有何要求和建议?

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 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的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

26.以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数的整除”这个单元中的某些概念教学为例,简述数学概念的形成和同化的区别。

数学概念形成需要的是对物体或事件的直接经验,从这些物体或事件中抽象出它们的共同属性.而在数学概念同化的过程中,新的数学概念的共同属性一般都是教师指出的,不需要学生自己去发现,重要的是使学生把新知识与头脑中已有的有关知识联系起来.在概念形成过程中,要求学生对所发现的共同属性进行检验,并通过对所发现的共同属性的修正,最终确定它们的本质属性.`而在数学概念同化过程中,则要求学生辨别所学习的新概念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概念的异同.并将新概念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

27.成为互质数的两个数的关系按是否是质数、合数可分为哪些?

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 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互质。 两个不同的质数互质。

当合数不是质数的倍数时,这个合数和这个质数互质。

28.质数、互质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四者之间有哪些联系和区别?

质数和合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叫做质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就叫做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分解质因数: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这几个质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几个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称为分解质因数。 29.以求

45、

36、30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为例简述用短除法求三个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算理和求法两方面的联系和区别

30..除法、分数、比三者之间的意义和性质各有哪些联系和区别?

联系: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子,比中的前项;除号相当于分数线和比号;除数相当于分母和比的后项;商相当于分数值和比值。

区别:“比”表示的是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值。

31.看到“苹果个数与桔子个数的比是3:5”这个条件你还能联想到哪些相关的比和分率?(写出5个以上)

32.以3.6 :1/3为例说明求比值与化简比的区别和联系。

求比值:根据比值的意义,用前项除以后项。 是一个商,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3.6 :1/3=10.8化简比: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 是一个比,它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3.6 :1/3=54:5 33.什么是正比例、反比例?其字母表示式怎样的?两个量是否成正、反比例有哪些判断方法?

正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成正比例关系.Y/X=K(一定)

反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成反比例关系.X×Y=K(一定)

判断方法:先找不变的量,再看不变的量等于什么,写出关系式。如果不变的量等于一个除法算式或者是一个比,就成正比例,如过等于一个乘法算式,就成反比例,如果既不是乘法也不是除法算式,就不成比例。

34.什么叫“数学课程资源”?从哪几个方面开发和利用《新课标》

数学课程资源: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数学课程可以利用到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

利用:实践活动材料 音像资料与信息技术 其他学科的资源 课外活动小组 图书馆资源 报刊资源、电视广播等媒体 社区、少年宫、博物馆等活动场所 智力资源

第16篇:小学语文教学论

《小学语文教学论》作业

1.简述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小学语文是基础工具,是表情达意的基础工具,是有很强思想性的基础工具。

1.小学语文是基础工具

文字是语言的书面表达形式,也是进行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文字是工具,那么教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语文课程必然是工具课。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语文是学习各门功课的基础工具,同时语文也是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母语得天独厚的语言和文化环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2.小学语文是表情达意的基础工具

语文的基础工具性还表现在人们凭借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说话作文,直抒胸臆。语文是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手段。语文学科重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并在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发展思维,陶冶性情。因此语文是以思维为核心的表情达意的工具。语文课程要重视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要重视在交际中学语文、用语文,要充分体现披文入情、作文达意的学科特点。

3.小学语文是有很强思想性的基础工具

语文学科的每一篇课文,学生的每一篇作文,总要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听说读写内容的广泛性决定了语文课程广泛的思想性。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形式共生共存、相辅相成,决定了语文课程文道统一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语文课程一方面要重视育人功能,另一方面要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综上所述,语文课程的性质最主要的是:工具性和思想性,正如《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中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 2.简述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原则。 小学语文的编写一般应当遵循的原则是:

一、要符合时代的需要。

二、语言文字要规范。

三、教材体系和编排要科学合理。

四、要为发展学生的智能素质、培养自学能力创造条件。

五、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3.简述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⑴学习知识与认识事物相统一原则 ⑵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

⑶语文知识教学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相结合的原则 ⑷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统一的原则 ⑸课内外语文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简述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的教学能力。 ⑴独立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的能力 ⑵选择与运用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能力 ⑶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 ⑷设计教学与管理教学的能力 ⑸全面创新的能力 ⑹教学监控能力

5.试论如何评价一节语文课。

一节语文课的性质、目的、任务不同,评估的标准时不同的。但总的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教学目标是否明确

二、对教材的理解是否正确

三、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

四、教学过程是否体现了正确的教学思想

五、教师的基本功、教学艺术如何 6.举例论述如何拓展小学生作文练习渠道。

一、拓展空间,积累丰富多彩的真素材

学生作文是否有创意,取决于他们知识面的宽窄,生活经历是否丰富。因此,拓展作文素质的积累空间是决定学生自由表达的重要基础。

1、让学生走进生活。平时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留心观察、积累生活素质的习惯。

2、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让他们置身于大自然中去玩赏,在玩赏中观察,从中获得感性真知,从而他们会写出让人意想不到的东西。

3、让学生走进书籍。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阅读的内容和范围越广泛,学生的视野越宽,知识面越广,积累的作文素材也越多,这样写作时的表达也就越丰富。

二、作文指导生活化,让学生愿写、能写

1、突破时空,走进学生的生活。作文指导首先要做到“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比如可以在作文课前一天、一周甚至是几周就让学生明确习作的要求,放手让其到生活中去搜集信息,精心构思,充分拟稿。一篇作文的联系时间也应根据具体习作的要求安排,可以是一周,也可以是两周。

2、解放心灵,掏出内心深处的真心话。这就离不开营造宽松自由的氛围,解放孩子的心灵,使他们幼小的心灵从种种禁锢中解脱出来,在作文时无所顾忌,真正做到心里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无所不言。这就要求教师切实转变观念,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和学生展开心灵对话,努力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种种恐惧,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营造一个让学生能在习作中“畅所欲言”的环境。

3、随心所欲,写出富有个性的真性情作文时要使学生的身心获得真正的自由,允许学生自由倾吐、无拘无束,甚至随心所欲。具体做法:命题要自主、选材要自由、表达要自然。

三、作文方法指导坚持以学定教,让学生能写

在作文指导中,可建立以评改为中心环节的作文教学模式,“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以学定教的作文指导策略。将教师的指导环节融于具体作文的点评中,并置于学生拟稿之后,这样让教师在指导前可以通过学生初稿,了解到最真实具体的学情,而后再确定较有针对性的点评方案。让学生在独立自主地进行观察、构思、拟稿、自改、互改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张扬个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7.结合叶圣陶先生以下的几个论述,分析阅读教学中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 (1)“语文教学之一的目的是为使学生练成读书之本领。„„课本必须善读,一也;因善读课本而自能读其他书籍报刊,二也;二者皆能做到,乃为达到目的,教学成功。”

(2)“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3)“语文教本不是个终点„„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

由叶圣陶先生的这些论述中,可以归纳出培养分析阅读教学中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时需要突出以下几点:

一、学生成为读书的主人——独立阅读能力形成的前提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意识,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采取“自读自悟”的策略,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悟情、读中想象、读中欣赏、读中积累,其核心是自始自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朗读为主线,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坚决摒弃繁琐分析,摒弃抽象说教,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读书。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问题和训练的重点,加以引导、指导,使学生学得更好,并在学的过程中逐渐领悟学的方法。随着学生自主感悟、自主体验的过程,学生获得了独立学习的机会,争取独立的内在需求得以满足,独立学习的能力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增长和提高。

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学会读书方法——独立阅读能力形成的核心。

首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包括自读感知、自读想象、自读欣赏、自读积累。

其次, 学习读书方法。方法是能力的核心因素。学生只有掌握了阅读方法并正确运用才能真正实现独立阅读能力的提高。实验中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就是用浏览的方法,迅速选择阅读材料;用略读的方法,寻书专著课文材料的主要内容确定阅读的重点;用精读的方法,正确而有创见的理解阅读材料,从而达到自己的阅读目的。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主要靠教师有意识的把方法渗透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使他们经过一次次的阅读实践,一点一滴的逐渐领悟方法,并且反复的联系运用。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独立阅读能力形成的关键

应当培养的良好阅读习惯:认真读书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预习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温故而知新的习惯。

四、精读与略读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是达到独立阅读能力的途径 学生在课内所读的课文只是例子,学生凭借它西的种种基本的阅读方法,有了初步的阅读能力。只有经过大量的阅读实践,阅读方法才能内化为较强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内阅读是培养阅读能力的主题,课外阅读时补充;课内阅读是基础,课外阅读是继续;课内阅读学方法,德外阅读重应用。

五、突出多读,重视积累——独立阅读能力形成的保障

多读,才能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多读是指:遍数多、数量多、品种多。只有通过多读,朗读,才能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才能形成良好的语感,才能形成富有成效的语文能力。 综上所述,只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注重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感悟、想象、欣赏,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不断挖掘教材,研究教法,精心设计,有效操作,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就能有效地得到提高。

第17篇:小学语文教学论

小学语文教学论

1.(C )有利于学生对生字“渐碰渐熟”。

A.集中识字 B.分散识字 C.识写分开 D.注音识字

2. 关于语言的成就水平,我们主要关注四种知识技能,即:推理、交流、组织和(D)。 A.拼写 B.语法 C.标点 D.运用规则 3.下列哪项不属于语文课程的性质。D A.基础性 B.实践性 C.综合性 D.单一性

4. 识记“山、石、田、土、井、日、月”此类字,我们可以采取(D)。 A.分散识字 B.形声识字法C.集中识字 D.象形会意识字法 5. (A)顾名思义,就是写文章。

A.作文 B.日记 C.叙事 D.讲故事 6. (D)是保障语文教育质量的最低目标。

A.考试大纲 B.教学大纲 C.教学设计 D.语文课程标准

7.在语文本体论思想的指导下,我们要一个营造(C )作文的世界。 A.宽松 B.和谐 C.自主 D.指导 8.语文主要是通过(C)来影响人生的。 A.写作B.表达 C.阅读 D.听说

9.(D)提出了“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启发教育原理。 A.三字经 B.大学 C.论语 D.学记

10. 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的母体,语文教育的价值大量地显示为(B)的价值。 A.科学实用 B.人文教育 C.文学 D.艺术 11.

三、百、千”的“三”代表(A)。A.三字经 B.易经 C.春秋 D.论语

12. 根据字形特点,编成谜语或儿歌等形式,属于(A)。 A.游戏识字法 B.象形会意识字法C.情景识字法 D.词串识字法

13.口语交际的(B),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关注交际话题的情境性设置,恰当地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真实地进入角色。 A.即时性 B.情景性 C.自主性 D.复杂性

14.识字是语文教育的入门口,(B)则是语文教育的主要天地。 A.理解 B.阅读 C.写作 D.独白

15.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叶圣陶、夏丐尊二人提出了( C )的概念。 A.国文 B.国语C.语文D.文学

2. ()有利于学生对生字“渐碰渐熟”。 标准答案:C A.集中识字 B.分散识字 C.识写分开 D.注音识字

3. 终身学习的内涵有:()、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标准答案:C A.学会学习B.学会思考 C.学会求知 D.学会独立 5. 哪一个不是“口语交际”的特点

标准答案:D A.即时性 B.情景性 C.复合性 D.自主性

16.仅仅是课堂上的阅读和讲解,对学生的阅读的影响力是有限的,而教师自身对阅读的热爱对学生的影响却是深远的。正确 17. 综合性学习注重结果性评价。 错误

18. 语文课程标准中写作的阶段目标部分,第三学段称之为“写作”

错误 19.真正的阅读应该建立在对话理论的基础上。正确

20.从表面上看,当代世界各国的大比拼是经济、科技的大比拼,但深究其里,则是社会整体教养水平的大比拼,是社会整体文明程度的大比拼,是国民综合素养的大比拼。正确

21.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一般指向某种知识或能力的达成度。错误 22.口语交际就是一种语言活动。错误 23. 语言文字以及由语言文字构成的作品都属于文化的范畴。 正确 24. 教师的阅读与学生无关。 错误

25. 全美英语教师协会和国际阅读协会主持制定的《美国英语课程标准》被视为“国家标准”。 正确

26.所有国家的课程改革都贯穿了一个根本宗旨:把发展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参与地区竞争、国际竞争的重要保证。

正确 27. 道德教育就是关于品德方面的教育。错误 28.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正确

29. 课堂教学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目的是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正确 30. 《商务国语教科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正确

31. 1932年版的《开明国语课本》由叶圣陶主文、丰子恺插画。正确

32.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一般是用于成人择业的。但近几年来,它却逐渐演变成一场壮观的“童子军大战”。

正确 33. “分散识字”重在在引导学生“随课文识字”,而不强调“读写”训练。错误 34.机械地繁琐地去掌握字的意思,也有一定的作用。错误 35.学生和老师都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错误

37. 我国语言文字的独特性在于其总体特点是以形表义,音、形、义结合。正确

38.学的东西要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必须通过训练,因此在语文课上必须通过不间断的强化训练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错误 39. 道德教育是语文教育的目的。:正确

40\母语和数学、科学三科在许多国家被定为核心课程。正确

41.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最大区别之一体现在受教育者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上。正确 42.只要有了新型先进的教育观指导,教学行为、教学方式就会得到彻底的转变。错误 43. 《美国语文读本》是一套通过道德文字向孩子传授知识、进行美德教育的优秀读本。正确 44. 注音识字只是暂时回避了识字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识字与读写之间的矛盾。正确

45. 集中识字实验其实不只是识字教学改革,而是以集中识字为先导,促进“大量阅读,分段习作”。 正确 46. 新课标要求第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正确

47.教师交给学生具体实在的书本的知识,比学生的价值观树立和他们对事物的不同看法更为重要。错误 49. “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也是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正确

50. 许多中小学生不愿意阅读,或对读书缺乏动力,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读书的兴趣。正确 15. 清朝时期我国的语文教育统称为“国语”课。标准答案:错,

16、阅读可以是一个单向活动。错,

18.语文教育就是语言和文学教育。标准答案:错,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的母体,语文教育的价值大量地显示为人文教育的价值,不仅仅指语言和文学教育。

19.写作教学应侧重于作文课上指导学生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构思。

标准答案:错,写作教学要注意作文课上指导学生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构思;同时应注重学生平时对写作素材的积累。

6.《语文课程标准》不再袭用“听话、说话”的提法,而将其改为

。标准答案:口语交际 8.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

的形成与发展。标准答案:语文素养

9.在学习汉字的初级阶段,需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实物的

。标准答案:前期经验

16.以准韵文的形式,围绕着一个中心串起来的有内在联系的一组词语,用来表现某个画面、场面、意境等,让儿童能借助韵文的形式和韵文的情境以及“情境图”来识字的方法是结构比较分析法。 标准答案:错,不是结构分析比较法,而是词串识字法。

19.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习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标准答案:对

6.本身既是承载、传递信息的声音,也是传递说话人思想感情的工具。标准答案:口语

7.在古希腊,对话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一种文体,即问答体或对话体。二是指一种

。标准答案:教学方式 15.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三个维度是:知识和能力、目标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标准答案:错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8. “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

标准答案:错

“素养”一般理解为修养、涵养。它是经过长期熏染教化或学习实践而养成的内在的、达到一定高度的品性和素质。能力是指人能胜任或能完成某项活动的自身条件,包括心理条件和心理特征。素养和能力的形成都必须经过一个培养的过程,但素养是一种达到一定水平、且更具有内隐性、既有功利性,又具有非功利性的心理特征,而能力有强有弱,且主要具有功利性。

6. 由于白话文的推广,识字方法放弃了几千年来的

传统,并被

取代。 标准答案:集中识字 ; ; 分散识字(法) ; ; (顺序不可换) 9.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标准答案:学生

10. 我们应摒弃单纯的写作技能训练,把习作建立在

的基础之上。标准答案:阅读

6.《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标准答案:工具性; 人文性 ; ; (顺序可以换)

7. 标准是

的尺度,具有公共性、可完成性、可评估性。

标准答案:评价 8. 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即教师要走出

的霸权地位。标准答案:独白

9.母语教学要培养负责的

,帮助学生形成国家观念,具备应有的道德价值观。标准答案:公民 10.阅读教学包含三个要素

。标准答案:教师

学生

文本 (顺序可换)

11.语文

(1)语言和文字,语文程度指阅读、写作等能力; (2)语言和文学,中学语文课本。 12. 分散识字

标准答案:分散识字又称“随课文识字”,其基本做法是借助汉语拼音和“独体字”让学生随课文识字,保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将识字教学寓于阅读之中。 13.形声识字法

标准答案:汉字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字是形声字,部首表意,声旁表音。形声识字法即根据形声字的这一特点比较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字形。 14.阅读教学

标准答案:阅读教学是学生面对文本,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围绕一定的话题,以对话的方式,经历感悟、积累、迁移的心理过程,逐步形成能力、丰富情感的一种实践活动。 11.情景识字法

标准答案:一个字(词)的意思是随着语言环境的确定而最终得到确认的,情景识字法即根据语言环境来识记和理解字形。 12.合作学习

标准答案: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12. 口语交际

标准答案:口语交际就是交际方为了一定的交际目的,运用自己的口头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式和交际对象进行思想、感情、信息等交流的一种言语活动。 13.写作

标准答案:写作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一种方法;它是考查思维与文字表达能力的一种手段;它是使用任何一种语言的人们陈述事实、抒发情感、表述观点的必要方式。

第18篇:小学语文教学论

《小学语文教学论》期末辅导

2012年5月

课件是根据崔峦的《小学语文教学论》制作,主要参考书是《中小学教学理论与实践》。本次辅导的章节按课件的顺序进行,《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一书重点看第

2、

4、

5、

6、

9、10章,把课件每章的练习题、四套模拟试题结合起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是在《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附录一。

第一章小学语文课程

1、清末小学开始设“国文科”

2、五四以后“国文”改为“国语”

3、解放之初“国语”改为“语文”

二、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附录一前言部分)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3、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制定包括三个方面: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语文课程改革的新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三、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1、什么是素质教育(《中小学教学理论与实践》P8)

2、素质教育的实施(见练习题5)

第二章小学语文教材

一、从古到1949年解放止,我国语文教材分为三个阶段,即蒙学读本时期、国文教科书时期、国语教科书时期。

二、古代的识字教材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称为“

三、百、千”。为什么“

三、百、千”在中国能流传二千多年?首先,因为“

三、百、千”共有生字2720个,这样的数量符合儿童识字量的要求;其次“

三、百、千”的内容“日用”“见闻”“义理”符合儿童求知的需要和兴趣;第三,“

三、百、千”的内容有些是封建伦理道德的,中国二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就利用“

三、百、千”为自己服务,所以流行时间长达二千多年。(见练习简答1)

三、小学语文教材(见练习选择题和简答题)

1、建国以前的小学语文教材的沿革历程

2、解放以来教材改革的肯定经验

年全日制十二年学校小学课本

年全日制十年学校小学课本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本

第三章 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及教学原则

一、小学语文教学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着重体现三个观点:生活实践的观点、自觉能动性的观点、联系发展的观点。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基本功训练。

二、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

1、小学语文基本功概括起来说,包括理解、表达、观察、思维等基本功,这四种基本功中,既包含着有关种种知识,又包括着有关的种种能力,二者统一在整个小学语文基本功之中。

2、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要体现综合性、阶段性、实践性。

3、小学语文基本功是通过训练进行的。4.小学语文基本训练是综合性的训练。①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综合性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是字词句篇还是听说读写都要注意进行综合的训练。②虽说是综合性训练但不是平均使用力量,而是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有重点地循序渐进地训练。1

5.什么是综合性学习(课标P18)

三、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1、小学语文教学要与认识事物相统一的原则,这就是直观教学的理论依据。(《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178)

(1)、语言文字反映客观事物,学生在学习语文中认识课文所描述的事物。

(2)、学习语言文字有它本身的规律,即在听说读写语言实践中学习。

(3)、语文教学要加强与客观事物的联系,注意直观性教学。

总之,学习语言文字与认识事物是辩证的统一。

2、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155)

(1)文道统一(见练习)(2)教师要自觉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3)两者结合通过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方式进行

3、语文知识教学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相结合。(《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17

1、152)

主要强调的是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1)、语文知识教学是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基础(《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1

53、P173)

(2)、智力的发展是掌握知识的条件(《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153)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153)

(4)、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条件促进转化(《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173)

4、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统一的原则(《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140、P147)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组织者和支配者,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140)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140)

(3)、加强师生互动,发扬教学民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允许学生向老师提问质疑等。(《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140、P147)

5、什么是启发式教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思想。(《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175,见练习简答3)

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启发性教学原则?

6、课内外语文教育相结合。(见练习简答4)

(1)课内外语文教育的关系:课内为主,课外为辅,课内要向课外延伸,课外是课内的继续和补充。学生在课内中获得知识要在课外中去实战,接受检验。

(2)加强课内教学、扎扎实实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第三章 识字、写字教学

一、识字、写字的教学目标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各学段都有一定的任务(课标P4)。

二、识字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见练习2)

1、集中识字:我国传统的识字形式。一般是先用一段时间集中识一两千字,再读文章。

2、随课文分散识字(见练习名解1)

3、看图拼音识字(见练习名解5)

4、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见练习名解3)

三、儿童识字的难点是什么,为什么要突出字形教学,儿童错别字的原因及如何预防。(见练习简答

1、2)

四、运用汉字的构字规律识字1 音、形、义结合

2、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3、运用形声规律识字,变动形旁带一串字。

五、识字的巩固和应用(见练习简答4)

六、教给儿童识字方法,培养儿童识字能力:识字能力是指应用拼音的能力,分析字形的能力,理解字义的能力,查字典的能力。

1、识字能力要在识字的过程中培养

2、按汉字规律教给儿童音形义相结合的识字方法

3、教给儿童三套识字工具(教给儿童三套识字工具是指查字典、拼音、汉字构字规律)

4、调动识字积极性,培养儿童独立的良好的识字习惯

七、解放后几次编的教材,各年段识字量不同说明了:

(1)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重点(2)各年级都有一定的识字量,可以分散识字难点。

(3)三年级后识字量稍减,学生可以把精力放在读写上。

八、汉字字形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笔画笔顺、偏旁、间架结构。

九、识字的质量标准是会读、会讲、会写、会用。

第四章阅读教学

一、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阅读目标的规定体现五个方面(见《语文课程标准》)

二、阅读教学的基本理论

1、阅读教学是个双向的过程: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的理解过程,再从思想内容到语言形式的表达过程,这样一往一返才算阅读完成。(见练习2)

2、阅读教学必须以学生的阅读思考为基础

(1)、阅读教学的基本环节是读书(见练习选择9)(2)、阅读教学以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基础(见练习选择10)(3)、叶圣陶先生多次强调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三、阅读能力结构

1、阅读能力的核心(见练习填空4):理解书面语言能力

2、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见练习选择2):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

3、理解书面语言包括哪些方面:词句、文章结构、表达

4、朗读与默读的优缺点。

四、阅读教学的实践

1、选择方法的依据是什么(P229)

2、如何设计课堂提问(P266)

3、如何导课(P263)

4、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哪些(见练习选择6)

5、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见练习简答5)

五、阅读指导

1、讲授法(P197) 2读书指导法(P205)3练习法(P208)4情境教学法(P221)5从

读到写(见练习名解6 )

6小学生读写结合的方法

(1)、给学生书面材料要求写成文章(2)、根据一些文章进行读写、扩写、改写训练(3)、布置课外阅读,练习写读书笔记(4)、摘录文章中的精彩语句和片断(5)、抓住读写的共同点进行训练

7、课外阅读的措施(见练习简答10)

第六章作文教学

一、小学作文教学的总目标(课标P4)

二、阅读和作文各自有不同的目的,阅读是为了吸收,作文是为了表达。阅读和作文可以互相促进,读写结合,从读学写是作文教学的基本经验。(见练习填空7)

阅读对作文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

1、阅读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之一;

2、从阅读中可以学习语言和表达方法;

3、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受到多方面的教育。

三、名词解释

1、作文教学(见练习名解1)

2、由述到作(见练习名解3)

3、由仿到创(见练习名解2)

四、作文能力

1、作文能力包括哪些方面(见练习选择1)

2、各年段作文训练的形式(见练习填空

1、

4、6)

3、准确地遣词造句能力是最基本的表达能力

它的要求是什么(见练习选择3)

五、命题作文

1、命题作文教学模式的六个环节是:审题立意、选择素材、启发想象、发展思维、言

语训练、协作学习。

2、命题作文的优点: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教学,便于统一指导和统一讲评。

3、作文的审题立意能力如何培养。(见练习简答2)

4、为什么要重视培养小学生的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见练习简答4)

5、怎样指导学生修改作文。

①学生修改作文是指自己写自己修改。

②教给方法,培养能力:学习书上作者如何修改自己的文章;教师示范修改;采取多种方法指导学生修改。

③培养认真修改的良好习惯: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培养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列提纲,打草稿写作文。

6、如何解决小学生作文写真情实感。

(1)、帮助学生消除作文的神秘感,作文就是如实写见闻,表达自己的意思。

(2)、进一步丰富生活,做有心人。

(3)、淡化命题(不束缚学生的思路)。

第七章听说训练

一、《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的第九条提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各学段口语交际的目标要求)

二、什么叫口语交际(《语文课程标准》P18),为什么把听说训练改成口语交际。

三、为什么说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构成语文能力的整体(见练习)

一方面,听是说的基础,听说是读写的基础,听说在前,读写在后;另一方面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四、对叶圣陶先生“听说读写宜并重”的理解(见练习)

五、听说能力结构

听话能力结构(注意力、理解力、辨析力、记忆力)

说话能力结构(组织语言能力、表情达意能力、应变能力)

六、听说训练要贯穿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见练习P282)

1、听说训练几种方式:看图说话、观察说话、创设情境说话、讨论等

2、听说训练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

第八章学法指导

一、小学语文的学法指导是抓好几个环节,是指预习指导、听课指导、复习指导、作业和练习指导、系统小结等五个环节。(P226—228)

二、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小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过程。(P224)

学习过程包括学习方法、程序和智力活动方法的总和,任何学习方法,必定体现特定的程序,而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学习方法的动态的展开。因此,通过对学习过程的总结,可以使学生从动态的角度把握学习方法,从而增强学习的灵活性。

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过程:

(1)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把课堂教学传播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学生为本位。

(2)进行教学检查时,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谈谈自己是怎样得出这一结果的。

(3)指导学生探索自己错误的原因。学生学习中的错误,除了偶然的疏忽外,通常都有特定的学习方法或思维方法上的根源。教师研究这种特殊根源,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行查找到错误的具体根源,学生查找的过程和纠正错误的同时,也就掌握了正确的学习过程或学习方法。

三、语文教学中学法指导时如何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226)

四、如何理解“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或“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内涵)(P236)

五、如何理解“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附录—P2)

第九章小学语文教学评估

一、什么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估:是对语文教师教学工作和学生语文学习质量作出客观的衡量和判断的过程。

二、语文课堂评估的目的(课标P18),并指出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估都是必要的。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

三、对教师课堂教学工作作全面客观的评价(P317-319)

1、评价指导思想

2、评价内容

3、评论方式与途径

四、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

1、学业成绩评定的依据(P305)

2、布鲁纳认知目标分类(P306)

3、学生个人学业成绩评定方式(P312)

4、学生集体成绩评定方式(P313)

5、对学生学业成绩评定为什么提倡等级制与评语制结合(P315)

五、什么叫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自我评定、自我反思。(P321)

六、如何评估语文教学过程是否体现了正确的教学思想。

七、小学语文评估的系统过程中最后一个环节是效果的评估。

第十章小学语文教师的修养

一、关于小学语文教师的理念转变

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从宏观角度来说,教师的教育理念包括学生观、教育观与教育活动观;从微观的角度来说,教师的教育理念主要有关于学习者的学习信念、关于教学的信念、关于学科的信念、关于学会学习的信念、关于自我发展的信念等。所以教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实三个方面:

1、关心学生的内心需要,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2注重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社会交际

能力;3增加文化积淀,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

二、小学语文教师的能力提升

1、在知识结构上,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1)、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2)、敏感的尖端信息(3)、语文学科知识与文学修养(4)、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2、提高教学能力

1、分析教材的能力,确定具体教学目标。

2、设计教学的能力,确定课堂教学结构。

3、选择教学策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4、课堂的组织能力。包括营造轻松自在的课堂氛围,课堂应变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打磨优美

精炼的教学语言。

5、课堂评价能力,包括练习的设计、作业的处理以及综合评价等。

3、提高研究能力

教师研究学生及教育实践的能力是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师自身专业能力不断发展的必要条件。教师的研究能力表现两个方面:(1)、对自己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反思,善于从中发现问题。(2)、对新教育问题、思想、方法等多方面的探索和创造,运用多方面的经验和知识,综合地创造性地形成解决新问题方案的能力。

三、教师的课堂行动研究(P350)

1、什么是教师的课堂行动研究(见练习名解5)

3、教师课堂行动研究的步骤(P355-360)

2、教师课堂行动研究的特点(见练习简答2,《中小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351-354)

现代汉语(下册)

1、名词和副词(教材27页)

2、副词和形容词 (教材26页)

3、动词和形容词(教材18页)

4、连词和介词(教材40页)

5、语气词的连用(教材45页)

二、“的”字的作用。(教材60-67页)

三、多义短语(通过改写消除歧义)(教材68-71页)

四、句类和句型(教材117-122页)

句类:重点掌握疑问句

句型:主谓句、非主谓句的类型

五、修改病句(教材144-156页)

六、标点

七、修辞实例分析

第19篇:小学语文教学论

1、唐代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注释《诗经·小雅·小

》时就用过“课程”一词。(2)

2、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语文课程,在小学独立设置语文课,始于1902年。(2)

3、1907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的教授科目中只有国文科,而无读经科。从此,“国文”科的名称见于法令。(2)

4、1922年起国民小学各科教科书一律改为白话文。(1)

5、胡适认为这一举措将中国教育的革新至少提前了20年。(1)

6、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于1923年颁布了我国第一课程纲要——《小学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3)

7、新中国成立后,新组建的教科书编审委员会确定小学国语科以华北解放区的《国语》课本为蓝本进行修订,供全国使用,并把修订后的《国语》改为《语文》。主任:叶圣陶(2)

8、因学习苏联的教学模式,1956年开始将汉语、文学分科教学,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小学语文课程的第一次重大改革。(2)

9、1997年由《北京文学》引发的对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忧思”涉及中小学语文教育的理念、教材、教学及其评价等各个方面。(1)

10、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应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此能力的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实践。(2)

11、1956年教育部颁布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是叙述最详细的大纲。

12、1992年1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

13、语文新课程基本理念的内涵?P29

14、语文课程的生态系统:学生、教案、教师、环境。(四要素)

15、语文课程的开放系统:校园的语文课程、学生的语文学习、家庭的语文生活、自然的语文资源、网络语文在线、社会的语文实践。

16、三个维度有机融合:(4) (1)“知识与能力”的整合:学习语文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也只有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才能学会知识,而运用语文知识也是一种重要能力。 (2)“过程与方法”的意义:课程目标中有一些“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目标,更多的是在“知识与能力”的目标中渗透了“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强调:现代课程理论强调突出的是对本学科学习的兴趣、态度、方法、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培养,以及学科对于人的方方面面的素养提高与发展的作用。

17、编制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要求:(3)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编制的总体要求,既要符合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性质和任务,又要系统反映小学语文的三个维度的目标体系,还要尽可能具体化,使其具有可行性和可测性。

(1)全面 (2)适度 (3)具体 (4)分层

18、教学目标的陈述:(3)

以研究行为目标著名的美国学者马杰在其出版的《程序教学目标的编写》这本经典著作中提出,一个教学目标应包括三个基本要素: (1)说明具体的行为

(2)说明产生上述行为的条件 (3)指出评定上述行为的标准

(4)教学目标的陈述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

19、《急就篇》:西汉时期的教材,为西汉元帝的史官所作。(1) 20、《千字文》周光嗣、《三字经》王应麟

21、阅读训练《千家诗》与《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合称“三百千千”。

22、国语教科书,采用审定制和国定制(当时教科书使用制度)

23、《开明国语读本》是叶圣陶编纂的影响最大的一套教材。(1)

24、2001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人教版、苏教版

25、按照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还可以把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2)

素材性小学语文课程资源是指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小学语文课程的素材或来源,比如语文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都属于素材性课程资源。(1)

条件性小学语文课程资源是指作用于课程却并不是形成课程本身的直接资源。

26、影视、网络等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备用,材料分析)p81

27、自主学习的内涵:自主性学习的基本品质是主动性、自主性学习的核心品质是独立性、自主性学习是一种元认知监护的学习。(2)

28、小学语文学法指导的措施:(2) (1)教法与学法相结合 (2)教师指导,学生尝试 (3)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4)学生质疑,培养能力

29、小学语文学法指导的方式和途径:(5)

(1)开设学法指导课:学法指导课主要是结合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以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过程和认识规律为研究对象,揭示小学语文学习的本质、规律,探索科学的小学语文学习方法,加强语言素养,指导学生学习,培养语文能力。

(2)总结学习过程:引导小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这是提高自学能力的有效的心理学方法。成功的小学语文学法指导应能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并着重总结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由已知到未知、由认识到实践、由理解到记忆的转化过程,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3)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要把小学语文学法指导有机的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就必须改革传统的以“教”为核心的课堂结构,设计以“导学”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形成教与学的同步推进。

(4)指导学生拟定并执行学习常规: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就要帮助学生拟定语文一些学习常规。实施这种小学语文学法指导方式,一是要对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二是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学生按规章去做。

(5)进行学法信息交流:要充分重视小学生在学学法、用学法、创学法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发信息交流的主体效应。 30、小学语文教学规律有哪些:(2)

语文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学习语文就是学习文化、语言教学与思维训练同步、语言的积累有助于语感的培养

31、40年代叶圣陶与夏丏(mian)尊合著的《阅读与写作》提出“语感说”。(2)

32、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言语的实践:p121?

33、语感教学模式:p130?

34、语感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3)? (1)个性发展策略 (2)形象思维策略 (3)实践感受策略 (4)情感驱动策略 (5)人格塑造策略

35、讲读法,也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教师往往寥寥数语就讲清一个问题,或点破难点,说清关键,使学生对课文“字求其训,句求其义,篇求其旨”,并“因道悟文”,掌握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要领。

它包含两种具体操作的方式:一是讲述或讲解。二是讲读。(4)

36、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整合的方式,从时间关系看,有雁行式与鱼贯式;从角色关系说,有主辅式和主从式。(1)

37、小学语文说课的主要内容包括:(4) (1)说教材:说教材,就是说“教什么”,它是说课的基础内容,一般要说清楚五个方面内容:一是课题、二是教材内容、三是课程标准、四是教学目标、五是教学的重点、难点。说课不光是要说清教学的重点难点,还要说出确定重点难点的依据和理由,以及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措施、方法。

(2)说教法:说教法,就是说“怎样教”,指要说出教学本课将选择何种学习方法、何种教学方法,采用怎样的教学手段。

(3)说学法:说学法,就是说“怎样指导学生学”,指要通过教材,指导学生学会怎样的学习方法,培养哪些能力。

(4)说教学过程:说教学过程是说课中的中心内容。能否说清楚教学过程是能否说好课的关键。说教学过程,主要包括说教学环节、说主要做法、说重要提问、说时间分配、说练习设计、说课堂小结等6个方面内容。

(5)说媒体设计:在说课活动中,媒体设计是听者了解说课者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对教材理解的深浅程度和估计教学效果的可视言语和手段。

38、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预习指导有:(2)

提出预习要求、教给预习的方法、预习要有检查

39、《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写字教学的阶段目标做了如下规定: 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个会写

第二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第三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40、识字、写字教学的关注点:

(1)音、形、义结合,识字教学原则 (2)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3)识字写字相结合

41、借鉴蒙学识字传统:(2)

韵语识字的经验、读书识字的经验、重视写字的经验

集中识字是小学语文识字教材编排的常见形式,将一类音形义上有关联的字集中在一起编排,让学生集中学习。有利于提高识字的效率,但有时也会增加学生的识字负担。 巩固识字的办法:复现。

42、析出法,进行声母或韵母教学,教师先从情境图内容引出词语,再从词语中析出音节,然后从音节中析出要教的字母。(2)

43、字形教学是识字教学的关键,第一,笔画部件分析法;第二,利用造字规律识字法;第三,形象识字法;第四,形近比较法。(2)

44、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的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能力的核心:理解书面语的能力。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六年145万字。

多读,首先是遍数多;多读,还要数量多;多读,还指品种多;多读,还要特别强调朗读。(2)

45、所谓“探究性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文本的深层含义进行探究的阅读活动。所谓“创造性阅读”,是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诱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使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对课文涵泳、体味、思考,从而读出疑问,读出新意,得出前人或他人未曾有过的独特的感悟和新异的结论。(1)

46、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教科书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包含两层含义:(1)阅读时读者与文本的主体间对话过程;(2)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的主体间的对话过程。(2)

47、要使学生进入“整体感知”,实用而简单的办法,当然是“诵读”(1)

48、特级教师于永正提出五重教学法,情绪、习惯、积累、迁移、朗读?

49、指导学生读懂句子(2)

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抓住关联词;抓住句子主干;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子;通过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理解句子;根据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理解句子。(2) 50、分段中还要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这些方法一般有三种:(1) 邻近段落归并法;重点突破法;整体分割法。

51、指导学生学会概括段落大意?

概括段落大意,是在理解每段课文的基础上对各段主要内容做出概括。概括段意,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学生进行以分析、概括、综合为主的逻辑思维训练的一种重要方法。

52、概括段意还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3)

(1)取舍法,要是在一段中有好几个意思,就抓主要的,舍次要的。 (2)摘句法,有的段落里有现成的可概括段意的句子,就摘录取用。

(3)串联法,有些段落中有提示主要内容的词句,可引导学生先划起来,再串联成本段的段意。

53、朗读指导(4)

(1)首先要正确示范:教师经常示范诵读,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要搞好范读,教师一方面要在朗读上下功夫,另一方面要重视范读内容的选择。

(2)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教师要在感情朗读指导上做得特别深入。

(3)提示难点:容易堵错的字事先正音,或让学生注上拼音,容易读破句的地方先帮助学生把意思理解清楚,有些难读的地方还可以领学生读几遍,告诉他们怎么读。

(4)读后评议:课内朗读指导要读前有要求,读后有评议。可以由老师评,也可以让学生评。

54、背诵的方法:(1)

理清课文的线索便于记忆;帮助学生寻找和建立记忆的“支撑点”;克服记忆的难点;采用尝试回忆法;整体法和部分法相结合。

55、复述的三种形式: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2)

56、略读的方法大体有以下几种:(2)

浏览式的略读方法;检索式的略读方法(又称寻读法);筛选式的略读方法。

57、阅读教学中的变序教学(4以上)? (1)变序教学就是打破逐段讲读的程序,不按课文结构顺序,直接切入,真奔课文的中心或重点组织教学。

(2)“整体入手,直奔中心”是变序教学常用的方法。

58、习作教学的目标(3) (1)降低要求,淡化文本:《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知识的要求提得很少,也较低。“具体明确”指的是内容;“文从字顺”指的是写文章时,用词造句通顺妥帖,语句通顺。对于文体,《语文课程标准》里只提了“常见的表达方式”,要求也不具体;在阶段目标中,只笼统地提了记实习作和想象习作两种。

(2)重视情感态度:一是强调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二是强调写作的个性化,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

(3)讲究过程和方法:重视读写联系,学用结合。

59、指导我们在九年义务语文教育中,应以写纪实习作为主、写想象习作为辅。(2) 60、“读写结合”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的重要经验,它的基本规律是“以读促写”(3) 6

1、习作教学要从内容入手,密切联系儿童生活实际:(4备用)p240 6

2、习作训练应遵循从说到写的顺序:(4备用)p241 6

3、习作教学的环节包括:命题、指导、批改、讲评(1)结合作文训练,进行听说的方式是口语作文(1)

64、小学各学段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目标要求:(倾听能力)(2) (1)第一学段: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2)第二学段: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第三学段: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6

5、口语交际的话题有以下几种类型:? “介绍”类、“独白”类、“交往”类、“表演”类、“讨论”类

口语交际的指导应关注如下一些特点:情境性、实践性、整体性、互动性、同步性。 6

6、口语交际的指导方法:(4)p252 (1)寻找贴近小学生生活的话题,包括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感情实际

(2)精心创设交际情境: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话题情境中产生的言语活动,这种言语活动离开了“特定的话题情境”就无法进行。交际情境的创设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交际情境的形式要多样。

(3)努力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或多向互动:显性互动话题是口语交际话题的一种类型,该话语类型操作起来较易。进行训练时,只要让学生弄清这个话题的提示要求,扮演特定交际情境中那个角色,按照提示问题的顺序,连说话带动作表演起来,就可以进入互动状态。

对于隐性互动话题,由于互动性不十分明显,双向互动往往被忽视,极容易把口语交际课上成听说训练课,一人讲,大家听。(2)

(4)优化口语交际指导流程:教学流程的优化设计,其特点是将教学引向生活,并引导学生在双向互动的情境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一般来说,一次口语交际的教学可按四个步骤来操作:课前准备、导入情境、模拟交际、课外延伸。

(5)多给学生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口语交际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因此,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必须开展多种实践渠道,让学生在多种口语交际实践中,学会交际,提高能力。 6

7、“综合性学习”的指导关注的综合性:充分利用学生家庭、社会等教育资源,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1)

68、综合性学习根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可分为:(4) (1)主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2)问题解决的应用性学习(3)考察参观访问的体验性学习(4)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

69、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4)

(1)坚持整体性和综合性相结合:新的小学语文课程评价,强调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的原则。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方面全面考察、评价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综合考察学生的小学语文学习,注意小学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螺旋式上升的特点;要注重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感悟。

(2)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要变重终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为关注学习结果,更重视小学语文学习过程,加强对小学语文学习过程的考察;要对学生的小学语文学习作综合性的定量评价;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采用积极评价的方法,细心发现学生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和成功,并赞美鼓励他们。

(3)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课程评价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的原则。定量评价,要求测试内容要全面,测试形式要活泼多样,试题内容要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和选择性,能反映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小学语文课程的定性评价主要指评语的形式。

(4)教师评价、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新课程改革强调改变单一评价主题的现状,实施多主体的小学语文课程评价。 7

1、小学语文学习档案袋的内涵(名解):(4)

小学语文学习档案袋是对小学生学习进行形成性评价的方法,不是指小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分数档案袋,而是指用以显示有关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成就或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 7

2、小学语文学习档案袋的构成:(4)

它帮助小学生成为对自己学习语文的经历具有思考能力和进行非正式评价能力的人。 (1)设计说明:是对小学语文主要学习计划产生和编制过程的记录说明。 (2)系列作品:是学生在完成某一语文学习计划的过程中创作并形成的各种类型的作品集。 (3)反思记录:在不同阶段,引导小学生描述自己作品的特征、自己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进步、已经实现的目标等。 7

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表:(3)(课堂教学评价内容有哪些) (1)教学目标:目标明确、具体、全面 (2)教学内容:内容正确,注重人文性

知识点落实

(3)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方法灵活多样

(4)教师素养:语言准确、生动,教态亲切、自然,板书工整、合理 (5)学生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时间多而有效

在知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 (6)总体印象 (7)分析与建议

74、李吉林的“情境教学”实验:(4)

上世纪80年代,特级教师李吉林提出并进行了一场语文教学实验。情境教学是充分利用形象,为儿童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激起儿童情感,从而引起他们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一种实验。

第20篇:小学语文教学论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小学语文教学论试题

课程代码:00410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成绩评定的依据是B A.教学内容 C.学生的实际情况

B.教学大纲 D.教材

2.1913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规定初小和高小均设C A.中国文字科 C.国文科

B.中国文学科 D.语文科

3.南北朝时期梁国周兴嗣所编的蒙学读本是B A.《急就篇》 C.《三字经》

B.《千字文》 D.《百家姓》

4.我国实行新学制后供全国使用的第一部脱离蒙学读物性质的语文教材是A A.《最新国文教科书》 C.《复兴国语教科书》 5.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是B A.课外阅读 C.读写结合

B.课堂教学 D.听说结合

浙00410# 小学语文教学论试题 第1页(共7页)

B.《共和国国文教科书》 D.《开明国语课本》 6.被称为学生识字的“拐棍”的是A A.汉语拼音 C.独体字

B.字典

D.汉字的偏旁部首

7.提出学好语文必须要过字关、句关、篇章关“三道关口”的是B A.陶行知 C.陈鹤琴

8.读写结合的基本途径是 A.以读带写

C.抓住读和写的共同点进行训练

9.反映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与感受能力的是B A.命题的能力 C.选材的能力

B.立意的能力 D.组材的能力 B.以写带读 D.以上三者都不对 B.张志公 D.张雪门

10.在交流过程中,能根据交际对象的具体情况以及情绪变化及时调整自己表达的内容与方式的能力是C A.倾听能力 C.应对能力

B.表达能力 D.交际能力

11.下列口语交际训练要求中,属于小学高年级着重训练的是D A.指导学生听清楚一段话 C.指导学生明确地讲述见闻

B.指导学生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D.训练学生当众作简短发言

12.首次把“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结构体系中的文件是C A.1992年的《义务教育大纲》

B.2000年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C.2001年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D.2011年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13.用考试分数评价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属于A A.定量评价 C.内容评价

B.定性评价 D.单项评价

14.对语文学习的某一方面,如阅读,进行的评估称为C A.诊断性评估 C.单项评估

B.形成性评估 D.综合评估

浙00410# 小学语文教学论试题 第2页(共7页) 15.创造出“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随课文分散识字教学法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是A A.斯霞 C.袁瑢

B.霍懋征 D.李吉林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16.1903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正式建立我国的小学制度,初等小学设有中国文字科,内容包括ACD A.识字 C.读文 E.习官话

17.以下属于小学语文教材的有ABCDE A.字词卡片 C.教学参考书 E.教学挂图

18.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要考虑的具体内容大致包括ABCD A.确立教学目标 C.选择和组织教学资源 E.写出教案

19.下列属于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的有AC A.讲授法 C.谈话法 E.参观法

20.以下属于写字能力的有ABCD A.正确的写字姿势 B.正确的执笔和运笔

C.掌握笔画、笔顺和偏旁部首结构的书写规则与方法 D.能视动协调及理解地书写 E.有良好的写字习惯

浙00410# 小学语文教学论试题 第3页(共7页)

B.演示法 D.发现法

B.诊断学生学习起点 D.确定教学方法 B.教科书 D.补充读物 B.写字 D.作文 的21.每个汉字都包含的要素有ABC A.音 C.义 E.图

22.根据阅读类型的不同,可以将阅读分为BC A.默读 C.略读 E.背诵

23.阅读理解能力包括BC A.认识字词的能力 C.理解句子的能力 E.理解文章表达方法的能力

24.在小学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策略主要有CD A.多听多看 C.表象导入 E.多方感知

25.中年级口语交际训练的基本要求有ABC A.训练学生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与想法 B.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复述

C.参加讨论能说清自己的意思,有不理解的地方能向别人请教,有不同的意见能与别人商量

D.训练学生当众作简短发言

E.听清楚一段话,说一段意思完整的话 26.口语表达能力包括AB A.言语内容的组织能力 C.理解语义的能力 E.语感能力

27.倾听能力包括ABDE A.辨别语音的能力 C.快速编码的能力

B.快速记忆的能力 D.理解语义的能力 B.快速编码的能力 D.运用语音的能力 B.多记多写 D.想象性写作 B.理解词语的能力 D.理解语言结构的能力 B.精读 D.浏览 B.形 D.构

浙00410# 小学语文教学论试题 第4页(共7页) E.语感能力

28.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ABDE A.听说读写诸方面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综合

B.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综合 C.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综合 D.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综合 E.语文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的综合 29.语文成绩评定的基本要求是ACD A.评定成绩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B.评定成绩要以教材为依据 C.要有正确的评定学生成绩的态度 D.要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E.评定成绩要借助各方面的力量

30.下列对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评估中,属于对语文学习态度评估的有ABCD A.是否能按要求进行预习

B.上语文课时是否认真听讲、踊跃发言 C.作业是否能够按时独立完成 D.遇到问题是否想办法解决 E.是否具有正确运用汉语拼音的能力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31.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______。 32.在小学语文教材系列中,_小学语文教科书_____占有核心地位。 33.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分为_阅读态度_____和阅读方法两个方面。 34.一二年级小学生写作教学训练形式主要是写话______。

35.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倾听______的能力是保证交际顺利进行并取得积极效果的前提与浙00410# 小学语文教学论试题 第5页(共7页) 基础。

36.在小学语文教学评估中,常用的收集评估信息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调查法______、测验法和资料分析法等。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37.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是针对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课程目标和内容,对语文教学目标.小学生学习起始状态分析.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方法.教学检测等进行预设和构想,以促进小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及相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38.口语交际

广义的口语交际是以口语为载体,实现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活动.狭义的口语交际是交际双方为了特定的目的.在特定的环境里,运用口头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式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双向互动的言语活动.39.语文学习态度

语文学习态度是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表现出来的认识和行为.主要看对语文的学习是否认真.主动.积极.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0.简述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中贯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原则的要求 。

41.简述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特征。

1语文基本功训练2小学语文教学的综合性3小学语文教学的阶段性4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性.42.如何指导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意思? 1帮助学生认识写话和习作与自己生活实践的联系 2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3作文命题要鼓励学生表达个性化的经验 4指导学生对范文进行创造性的模仿 43.教师应怎样指导语义综合性学习? 1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2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 3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

浙00410# 小学语文教学论试题 第6页(共7页) 4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4.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开展小学生课文阅读指导。 1指导学生端正读书态度 2激发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 3营造适宜的课外阅读氛围

45.试结合实例论述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专业素养。 1文化知识和文化素养 2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3对学生负责,对学生尽心

七、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l小题,共15分)

46.阅读下面材料,分析教师在识字教学中采用了什么方式?这种方式有什么优点?

师:今天老师送给大家一件礼物,看,这是什么?(出示荷叶卡片) 生:荷叶。

师:今天谁发言精彩,老师就送给谁一片荷叶作为奖励。 (老师出示生字卡片)

师:这就是荷叶的荷,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生:我用数笔画的方法记住它。

生: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荷”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何”,何时、何地的“何”。 师:你说得真好。

(师将“荷”的生字卡片贴于黑板,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写一写这个“荷”字。 再出示“圆”字,让学生书写“圆”字。

然后让学生读课文,注意字的音、形,给课文标自然段。……)

之后在理解、朗读、讲解课文的过程中,再学习小水珠的“珠”、亮晶晶的“晶”、停机坪的“坪”等字。

浙00410# 小学语文教学论试题 第7页(共7页)

小学教学教学论试卷
《小学教学教学论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