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岗位职责

上海互联网战略研究岗位职责(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6-17 08:36:31 来源:岗位职责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上海会展业品牌发展战略研究

上海会展业品牌发展战略研究

作者: 文章来源:商业研究 发布时间:2009/03/19 10:51

摘 要:随着国内外会展业的竞争加剧,实施品牌战略成为城市会展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剖析城市会展业品牌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上海会展业品牌建设的现状,进而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期为上海建立完善的会展品牌体系和提高会展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上海,城市会展业,会展业品牌,品牌战略型

会展经济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城市社会经济的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随着国内外会展业的竞争加剧和城市经营等新理念的提出,北京、上海、广州、大连等城市都开始重视会展产业形象和品牌展览会的打造。作为中国会展经济的龙头,上海在实施品牌战略上也应走在全国前列,但目前上海在对城市会展业品牌内涵的认识、品牌展览会(会议、节庆活动)培育、行业管理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的缺陷,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不强。如何建立完善的城市会展业品牌体系,尤其是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会展项目,是上海会展业新一轮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这正是实践的意义之所在。

一、城市会展业品牌的内涵

拥有一批品牌会展项目是一个会展公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也是一个城市发展会展业和提升会展目的地形象的重要基础。但必须指出的是,对于单个城市而言,会展业品牌发展战略远不止培育品牌会议和展览会这么简单,它还体现在会展公司、会展业的综合接待能力、会展行业管理水平、会展教育等诸多方面。从这个角度出发,城市会展业品牌至少包括8大方面的内容,如图1所示:

二、上海会展业品牌建设的现状

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上海会展业具有了一定的产业规模,2006年上海共举办475个国际会议,其中,参会者在500人以上的大型会议有46个,海外与会者达到2.9万人;举办295个国际展览会,总展出面积达到433万平方米,尤为可喜的是在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直接表现是举办了99上海财富论坛、APEC会议等几十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会议和涌现出了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等一批品牌展览会。然而,从整体上来看,上海会展业还存在许多明显的不足,特别是在以下几个关键问题上亟待改进:

(一)城市会展业整体促销不够

由于资金限制等多方面的原因,上海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会展目的地营销系统,有效的会展业整体促销机制也未建立起来,整体推广活动基本没有启动。2001年,上海市旅游事业管理委员会正式成为国际大会和会议协会(ICCA)的一员,使上海在争取承办国际性会议方面又多了一条促销渠道,而且迄今为止旅游委先后聘请了24位在各个领域内颇有建树的专家学者担任会议大使,但这些举措还没有在吸引国际会议上取得明显的成效,关于具体的操作方式也有待进一步探讨。2002年4月,上海按照高标准组建了会展行业协会,但通过该协会五年多来的工作业绩可以看出,目前协会的行业统计、展会评估和整体促销等职能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二)国际化展览公司刚刚起步

目前,上海的办展中坚力量主要有4类公司,一类是具有较强竞争优势、实力雄厚的国有企业,如上海市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外经贸商务展览有限公司等;第二类是中外合资展览公司,如上海万耀企龙展览公司等;第三类是慕尼黑博览集团等国外展览巨头的全资子公司;还有一类是民营展览公司。总的来说,上海本土还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展览公司,展览公司的国际竞争力不强,尤其是缺少能够在境外独立办展的公司。但值得欣慰的是,上海市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等少数公司已经在广大参展商和行业买家心目中树立起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而且正在品牌扩张、资本运作、战略管理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初步迈出了国际化的步伐。

(三)会展场馆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上海会展场馆的整体经营状况在全国是最好的。例如,2005年,上海七大会展场馆的年平均出租率为36%,其中,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共承接67个展览会,出租率达到62.4%;上海国际展览中心共举办52个展览会,出租率为48%,而全国会展场馆的平均出租率只有30%左右。但从会展产业的构成体系和发展态势来看,上海会展场馆的经营与管理水平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在综合收益中,场地租赁所占的比例太高,大多数场馆还没有形成结构科学的业务体系;场馆的经营与管理成本较高,科技在场馆经营管理中的运用程度较低;一站式服务等概念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场馆的经营与管理缺乏文化性。

(四)国际会议数量亟待增加

从99财富论坛到今天,上海已成功举办或接待APEC会议、世界扶贫大会、世界港口大会等100多次有国际影响力的会议。但相对上海优越的区位条件、丰富的会议设施、完善的商业服务等资源而言,国际会议的数量明显偏少。而与此同时,城市之间的会议市场竞争正在日益加剧,新加坡、香港等亚洲城市多次被国际大会和会议协会(ICCA)等国际组织评为“亚洲最佳会议城市”等称号。因此,上海亟需大力宣传和提升自身的国际会议目的地形象,并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以吸引更多有影响的大型国际会议。

(五)名牌展览会相对缺乏

为实现打造世界会展中心城市的目标,上海除了要在国际会议和展览会的数量上有新的突破外,更重要的是应拥有一批自己的大型品牌展。然而,目前上海每年举办的国际性展会在数量上与德国相当,在专业化程度、服务质量和效益上差距却较大。近几年,上海每年举办近400个展览会,但截止2007年12月底,在上海举办的得到国际展览业联盟(UH)认证的展览会只有18个(香港有23个,新加坡有17个),展览会的专业化程度和美誉度还亟待提高。而且,本地的许多国内展览公司主办的品牌展览会在参展商和专业观众服务的类型及质量上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上海会展业品牌发展的战略思考

从图1可以看出,城市会展业品牌发展战略的核心是重点培育名牌会议和展览会。然而建立完善的城市会展业品牌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提升会展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上海就必须实现会展行业内各种品牌之间的良性互动发展。这需要政府、企业和相关利益主体的共同努力:

(一)政府和协会层面

1 理顺会展行业管理体制 建立科学的行业管理体制是推动上海会展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笔者认为,无论是从国际惯例的角度出发,还是从具体操作的需要来分析,在会展行业管理机制上,上海应采用具有前瞻性的模式:成立会议旅游局,或者在现有的上海市旅游事业管理委员会下设会议处,将会议活动纳入旅游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将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改名为“上海市展览行业协会”,对展览业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促销,当前协会最主要的两项工作是推进展会评估和组织职业培训。

2 不断改善会展产业发展的软环境

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上海会展产业发展的软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其工作重点有:认真贯彻执行《上海展览业管理办法》,保证展览市场更加健康、有序;大力推进展会评估、行业统计等工作,使上海会展业的市场信息交流更加畅通,会展项目质量更高;切实加强展览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保障参展商和展会组织者的合法权益;积极推动场馆的一站式服务;有重点地扶持会展专业教育和在职培训,并形成完善的职业认证培训体系,切实提高上海市会展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3 吸引高层次的国际会议

对于城市而言,打造会议品牌有两层涵义,一是策划和吸引更多数量、更高层次的国际会议,二是努力提高城市的会议和旅游综合接待能力。事实上,一次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型国际会议也能迅速提高城市的知名度,最典型的例子要数海南的亚洲博鳌论坛。为吸引国际会议组织者把更多的会议放在上海来举办,上海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努力:

一方面,整合旅游、文化、商务等多方面的资源,开展目的地整体促销,提升上海的国际会议目的地形象;另一方面,制定一系列优惠措施,以吸引更多的国际会议组织者把会议放到上海来举办。在这方面可以借鉴新加坡、神户等城市的成功经验。例如,为了以各种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会议主办者和参加者,神户推出一项名为“Meet in Kobe 21st Century”的国际会议促进计划,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二)企业层面

1 提高会展场馆的经营管理水平

2010年世博会结束和新国际博览中心全部建成后,全市会展场馆的可展出总面积将超过60万m2,场馆面积将不是问题。在经历了新一轮的扩建和翻新后,上海所有会展场馆的工作重点都应转到切实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上来,可以努力的方向有:拓展场馆的业务范围,如形成“以场地租赁为主体,以会议策划与接待、展览工程设计装修、广告、物业管理、信息咨询等多项业务为补充”的多元业务体系,增加综合收益;扩展展览场地的用途,提高场馆的平均出租率;加强法规建设,促进场馆的规范操作,并推出“一站式”服务(One—stop service),提高上海会展场馆的整体服务水平等。

2 促进展览公司的国际化

要提高上海会展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展会品牌和公司品牌的互动发展,上海就必须大力推动本土展览公司的国际化。笔者认为,政府应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展览公司通过上市、并购等资本运作手段,组建展览集团公司;充分发挥上海世博(集团)有限公司的优势和影响力,倾心打造上海本土第一个跨国展览公司;制定相关政策,为中外合资展览公司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并支持上海的展览公司到国外办展。

在国际化进程中,绝大部分工作要靠展览公司自身来完成。上海有条件的本土展览公司应该学习国际展览巨头的战略思维:广开思路,积极培育品牌展览会;通过合作、代理等多种方式,建设完善的营销网络;运用上市、并购等资本运作手段,扩大业务范围,迅速增强公司实力;积极迈出出国办展的步伐,努力实现全球扩张。

3 积极培育名牌展览会

目前,上海的名牌展览会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政府主导型展览会,如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等;第二种由展览公司主(承)办,如中国国际模具技术和设备展览会、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中国国际家具展览会等;第三种是国外展览公司移植而来的展览会,如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移植到中国来的Bauma(国际建筑机械和设备、建材机械及建筑车辆博览会)、ISPO(国际体育用品及运动时装博览会)等。

培育和壮大名牌展览会,需要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和展览公司的共同努力。对于有关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而言,应重点做好行业管理、展会评估以及为品牌展览会提供政策保障、舆论支持等工作。对于展览公司而言,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展会品牌,应重点做好以下6个方面的工作:树立品牌管理理念;有效整合相关资源;切实重视市场研究;全面提高专业水平;积极推进品牌扩张以及努力构建全球网络。

推荐第2篇:平安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战略研究

基于顶层设计的平安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战略研究 1研究背景与意义

当前,国内经济进入“调结构、稳增长”的新常态,银行业经营面临着诸多挑战。而在2015年,互联网金融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浪淘沙过后,唯有实力雄厚、合规经营、又不断顺应时代创新以谋发展的平台才能成为行业砥柱。其中,坚持走差异化经营道路的平安银行,通过经营理念和文化的转变、产品和服务模式的专业创新、管理和生产组织机制的变革,提高银行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实现各项业务的持续、稳健发展。早在2014年,平安银行就确立了“做互联网时代的新金融”战略,并将“互联网金融”作为该行潜心打造的四大业务特色之一。该行将技术创新和有效服务新经济深度结合,开发新技术下的金融服务模式,借助新技术升级来完善金融产品、提升金融服务,有效满足新经济业态的新需求。同时,顺应国家“互联网+”战略的要求,平安银行致力于推动“互联网金融生态圈+产业金融生态圈”的同步发展,目前已经构建了“橙e网”、“平安口袋银行”、“平安橙子”、“行e通”、“金橙俱乐部”等面向公司、零售、同业、投行四大客户群体的互联网门户,形成强大的互联网金融线上服务能力。

因此,本文基于顶层设计思想,运用SWORT分析,波特钻石模型等方法,对平安银行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分析。

2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理论研究

2.1顶层设计理论

顶层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对某项任务或者某个项目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顶层设计具有三个特点:一是顶层决定性,顶层设计是自高端向低端展开的设计方法,核心理念与目标都源自顶层,因此顶层决定底层,高端决定低端;二是整体关联性,顶层设计强调设计对象内部要素之间围绕核心理念和顶层目标所形成的关联、匹配与有机衔接;三是实际可操作性,设计的基本要求是表述简洁明确,设计成果具备实践可行性,因此顶层设计成果应是可实施、可操作的。因此,“顶层设计”思想对指导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 2.2互联网思维理论

当前,以商业银行为落脚点,结合其经营特点与现有人士观点,将互联网思维总结为其商业思维与互联网结合已经成为潮流趋势,它既是商业银行经营发展过程中使用的思维工具,也是一种方法,同时还是一种策略,是一种应嵌入商业银行文化的意识形态。我们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对互联网思维进行阐述。

第一,用户思维。用户思维不同于传统的客户思维,传统的客户思维仅仅依照客户的需求将产品的销售作为最终目的,互联网正是要颠覆这种思维,当传统企业进军互联网的时候,虽然将产品出售给客户仍是主要目的,但需要更加明晰谁是你的用户,用户的定义是能够为其长期提供一种服务,长期让其感知你的存在且长期跟你保持一种联系的人。

第二,大数据思维。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要求快速的反应和精细的管理,急需借助对数据的分析来进行科学决策,催生了对大数据开发的需求,大数据不仅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方法。

第三,跨界思维。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促使行业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以本行业论本行业的思维无法适应时代的变迁,对于传统行业,产品免费可以通过跨界效应来实现,所有善于融合创新的传统企业,都可以通过跨界思维,抓住用户的真正需求,快速积累海量用户而成功转型,

第四,迭代思维。事物经过几次迭代之后往往会蜕变成新的事物,在互联网时代运用该方法被称为迭代思维,迭代思维的真正内涵是升华,是积累、总结,是量变到质变再到量变的过程,每一次迭代是站在新的起点上的再开始,

第五,平台思维。其核心思想就是最大限度的开放、共享与共赢,平台是一种媒介,并不是只有互联网企业才有应用平台思维的价值,平台思维一方面基于双边市场,以双方互利共赢为目标,另一方面,又基于网络外部性,即用户人数越多,每个用户得到的效用就越高,用户数量的增长,将会带动用户总所得效用的平方级增长,企业通过充分理解与把握住平台思维两大基点,将会掌握行业规则的制订和主导权,颠覆行业里原先价值分配的方式,

第六,扁平化思维。该思维是对平台思维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对组织结构的优化,组织结构的冗余将极大地影响组织运行的效率与成本,平台思维下,组织不断将低附加值的业务板块剥离,各高效业务单元形成有机整体,从而最大限度

2 地实现效率与成本的最佳化。

3平安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3.1平安银行互联网金融产品

现如今,平安银行旗下开发了众多“互联网+”金融产品,本节对这些金融产品做出简要介绍。

第一,橙E网。橙E网是平安银行旗下供应链生意平台和金融电商平台的整合体,专注于“熟人的生意圈”,为熟人之间做生意提供免费的电商平台——生意管家,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基于智能手机的生意管理工具——橙E记,并集成平安集团优势金融资源,为客户提供供应链在线融资、在线支付、在线理财、在线保险等综合金融服务。橙e网面向不同客户群体的互联网转型升级需求,不断创新与丰富产品线,打造了“创业易”、“转型易”、“升级易”组合金融解决方案,为工业互联网的供应-制造-分销全链条的电商化给予全面金融支持。

第二,口袋银行。手机银行作为一种崭新的银行服务渠道,在网上银行全网互联和高速数据交换等优势的基础上,更加突出移动通信“随时随地、贴身、快捷、方便、时尚”的独特性。而平安口袋银行是由平安银行推出的移动金融服务平台,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一个安全、快捷、便利的移动银行服务体验,让用户随时随地掌控自己的金融资产。与以往手机银行不同,平安口袋银行更讲求“个性化”与“定制功能”。

第三,行E通。“行E通”银银合作平台即银行间电子化的往来交易系统。它是平安银行在总结了多年同业业务合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同业间未来广泛的合作发展空间而打造的一款具有多项创新内涵的银行间互通有无的系统平台。该系统涵盖了第三方存管、贵金属交易、理财、外汇交易、基金代销、保险代销等多项服务领域,全新的客户端、管理端和系统对接模式赋予了客户及合作行全新的体验。行E通独特的创新商业模式,开展跨界合作,通过优质的线上化同业产品向全国中小银行及非银金融机构输送服务,满足客户需求。该产品不仅是针对产品本身的开发、交易与服务,还包括了与产品相关的客户管理、产品管理、交易清算、营销管理、数据管理、资讯服务等一体化建设,同时还为各金融机构、各业务部门提供安全、完备的信息管理功能。发展至今,因交易线

3 上化产品,为合作的金融机构节约交易成本约2,100万元;因流程优化和电子化带来的效率提升,为合作机构带来收益增加约1,200万元。

第四,平安橙子。平安橙子是平安集团旗下平安银行推出的创新型互联网银行业务,为你提供更简单的金融服务,更智能理财,让你享受生活。平安集团拥有全金融牌照,是领先的综合金融服务机构。橙子银行主打简单、好玩、赚钱,是年轻人的银行。

第五,物联网。物联网货押业务是平安银行通过引入物联网、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对质押货物实施监管,从而开展的新型动产融资业务,通过智能化和标准化操作,改善对抵质押物的货权管理与控制,并降低操作风险与道德风险。

3.2平安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资源能力

首先,传统优势。平安银行供应链金融传统业务依托于原深圳发展银行“供应链金融”的业务优势,平安银行以中小企业为突破口,解决资金分布不平衡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从而以较低的成本占领了风险较高的市场,进而打造出自身的行业特色竞争力。由于原深圳发展银行在其长期的经营过程中,在产业链联系中积累了大量的中小企业合作伙伴,使得平安银行易于被这些中小企业优先考虑。另外,借由原深圳发展银行在一些重要的贸易港口城市的业务推广优势,平安银行享有在这些重要港口的发展优势。

其次,背靠中国平安的优势。中国平安作为当前国内最大的金融集团之一,其汇聚投资、银行、保险等多项业务为一体,具有多元、紧密、整合的综合金融优势平台。平安银行承担着中国平安的三大业务板块之一—银行业,将在互联网金融业务上打造出自己的特色竞争力。中国平安目前拥有约400万的企业客户,而个人优质客户约为企业客户的近20倍,同时客户服务网辐射全国多个省市和地区,服务客户近6000万,约有450余万推销员任职于平安人寿。依托平安集团的电子商务平台,全方位多层次地整合并分析客户的习惯和理财水平,打造集商流、资金流、信息流以及物流于一体的闭合回路,将对平安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

最后,网点优势。截至2015年底,平安银行拥有各类网点高达528家,分行近38家,基本形成对各大地区的全方位覆盖,同时在香港设有代表处,与境内外多数国家和地区约2000多家银行建立起代理行的关系。

4 4.平安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内外部环境分析

4.1行业外部环境分析——基于波特钻石模型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外部环境是企业生存的土壤,对企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企业通过分析其所在行业的外部发展环境,可以判断该行业是处于成长阶段,还是衰退阶段,是朝阳行业还是夕阳行业。根据这个判断,企业可以决定是扩大投资、扩张市场,还是收缩投资、退出市场。企业也可以通过对该行业的生产条件、需求条件和政府政策及变化趋势的分析,寻找自己发展的机会。本论文通过研究波特钻石模型理论,在此基础上,研究平安银行业的外部发展环境,分析和寻找平安银行在生存和发展变化中的“钻石机会”。

4.1.1 波特菱形理论简介

波特菱形理论又称波特钻石模型、钻石理论及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于1990年提出的,用于分析一个国家如何形成整体优势,因而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

钻石模型认为判断行业竞争力依靠4个要素:

(一)资源要素:指一个国家的生产要素状况,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

(二)需求条件:指对某个行业产品或服务的国内需求性质。波特认为,如果一国内的消费者是成熟复杂和苛刻的话,会有助于该国企业赢得国际竞争优势,因为成熟复杂和苛刻的消费者会迫使本国企业努力达到产品高质量标准和产品创新。

(三)辅助行业:指国内是否存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供应商和关联辅助行业。

(四)企业战略:指一国内支配企业创建、组织和管理的条件,以及国内竞争的本质。

波特将这四方面的特质构成一个菱形,并认为当某些行业或行业内部门的菱形条件处于最佳状态时,该国企业取得成功的可能性最大。波特菱形同时还是一个互相促进增强的系统,任何一个特质的作用发挥程度取决于其它特质的状况。比如,良好的需求条件并不能导致竞争优势,除非竞争的状态(压力)已达到促使企业对其做出反应的程度。

5 在四大要素之外还存在两大变数:机遇和政府,这是另外两个能够对国家菱形条件产生重要影响的变量,机会是无法控制的,政府政策的影响是不可漠视的。

4.1.2 平安银行互联网发展外部环境分析

(一)资源要素:2015年对于互联网金融来说可谓是风起云涌的一年。在这一年里,证券行业经历了巨幅动荡,资本市场从火爆转向寒冬期,“互联网+金融”概念在这一段特殊时期被奉为良药、频繁提起。随着互联网金融的火热,大批学习计算机、金融等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来到了这个领域,为银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中国GDP的逐年增长及中国高储蓄率的传统为银行提供了资本资源。

(二)需求条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GDP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GDP的增长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高,老百姓手中的可支配收入也逐年提高,除了日常花费以外,如何使剩余的资金保值增值,这些理财需求对银行提出来更高的要求,业迫使银行努力达到产品的高质量标准和不断进行产品创新。

(三)辅助机构:商业银行作为中介机构,主要起到连接上下游企业,消除信息的不对称,进行资金的融通,作为金融机构中的主力军,商业银行也需要与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进行合作,国内迅速发展的互联网企业也为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提供了硬件与软件的支持。

(四)政府:互联网金融以其机动灵活性以及具有高科技和创新等特点,有望借政策红利迎来发展新阶段,成为扩大内需、加速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改革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制,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同时,明确表示要“扎紧制度笼子,整顿规范金融秩序,严厉打击金融诈骗、非法集资和证券期货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2015年7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十家部委,共同起草、制定并出台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鼓励创新、支持互联网金融稳步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积极鼓励互联网金融平台、产品和服务创新,鼓励从业机构相互合作,拓宽从业机构融资渠道,坚持简政放权和落实、完善财税政策,推动信用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体系建设等。《指导意见》的出

6 台,对于推动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4.2平安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内部资源和能力分析—SWORT分析

在互联网时代,平安银行也有了新的金融战略,下面我们用SWORT分析法来对平安银行内部资源和能力进行分析。

4.2.1优势分析(S)

(一)综合金融是平安银行的最大优势,也是其不可复制的独有优势。

综合金融是平安银行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基础与核心。2015年,平安银行对公综合开拓渠道营业收入12.7亿元,存款日均308亿元,较年初增长35%。

2004年,平安的业务已经涵盖寿险、产险、养老险、健康险、资产管理、信托、银行、证券、基金等,成为国内首个全牌照金融集团,国内没有哪家商业银行像平安银行可以倚靠一个大型拥有金融全牌照的综合金控集团。“保险、银行、资产管理”三大支柱业务并行发展的架构初步成型。在综合金融的背后是平安银行欲在互联网平台上推进全产业链的整合。数据显示,平安银行的互联网金融布局已经初见成效。根据该行发布的2014年中期业绩报告,2014年上半年该行中小企业综合金融服务线上平台“橙e平台”“橙e网”目前已有注册用户163万,全年网络融资发放额超过210亿元。平安集团在互联网金融的定位都瞄准了医、食、住、行、玩等消费领域,平安银行能对内整合集团旗下的陆金所、万里通、平安付、平安好车、平安好房等互联网金融新公司资源。中金公司的研究报告如此判断,平安集团拥有8000万保险客户以及陆金所等一系列创新应用场景,这都是平安银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实现大跨越的重要基础。而平安银行拥有差异化转型的清晰思路和坚定执行力,线上供应链金融、事业部、小微企业、综合金融四大改革已步入收获期,有望引领银行业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方向。

以此次获得“年度创新手机银行”的平安口袋银行为例,“口袋银行(手机银行)”累计用户数1395万户,较年初增长158%,陆续推出社区O2O、手势登录、手机动态码(OTP)自动读取、可信账户转账设置、业内首创的智能语音等创新功能;上线以来,平安口袋银行创新动作频现。平安口袋银行已不是简单的电子银行延伸产品,而是从互联网开放、个性、简约的思路出发,运用互联网思维孕育而生的金融科技产品。2014年10月,平安银行业内首推“口袋社区智能O2O平台”;2015年2月,业内首推“智能语音”功能;4月,业内首发“手

7 势登录”功能;6月,平安银行推出光子支付—利用手机闪光灯光束实现银行卡信息的读取;7月,平安银行将再次推出创新功能“手机自动读取验证码”,实现“无缝切换”的客户体验。

(二)平安的直销银行模式是互联网金融时代下顺势而生的新型银行运作模式。

2014年8月6日平安银行宣布其全新的在线零售银行业务和品牌——“橙子银行”正式上市。从2014年2月28日我国国内首家直销银行——民生银行直销银行正式上线以来,我国银行纷纷上线直销银行。截至2015年3月末,我国直销银行的数量已经达到25家。不过,与其他银行的直销银行不一样的是,平安银行称其在线零售银行业务为“直通银行”。

各家银行的存款期限和起点金额不同,对于投资者而言也会略有差异。民生银行直销银行、上海银行上海快线、重庆银行直销银行、江苏银行直销银行等四家直销银行的定期存款业务最大期限为一年,也就是投资者可享受到的最高利率为3.3%。平安银行橙子银行和浙商银行直销银行的定期存款业务最大期限为五年,投资者可享受到的最高利率为5.225%。这意味着如果投资者存入时间超过1年或更长期的存款需要提前支取时,利息收益更划算。

平安希望借机发展银行潜在客户群并且配合集团客户迁徙计划,把25-40岁年轻且互联网使用程度高、具有较高潜力价值的大众和大众富裕客户从平安银行信用卡、万里通客户等转化为直销银行客户,为客户提供简单、好玩且具一定价格优势的产品和服务,实现“愉悦银行体验”的价值主张,为零售银行扩大客户量提供新平台。

(三)高额的薪资,完善的激励机制

根据2014年年报,平安银行是对高管最慷慨的上市银行,在高管薪酬前10名中,前5名均系平安银行,在高管限薪潮、银行业绩下滑、增速下降的背景下,平安银行高管年薪同比均有所上涨。平安银行前身深发展银行也一直是打工者的天堂,原深发展董事长纽曼每年的年薪都超千万。

(四)竞争优势:平安独特的企业文化

制度、创新、竞争、责任,这些元素形成了平安文化的骨髓,造就了平安人的独特气质。

平安令员工又焦虑又亢奋的末位淘汰制度,平安独特的晨会、司歌以及鞠躬等礼仪制度,这些由平安开风气之先的举措,许多已被同业借用。而在平安文化中浸泡成长起来的平安人,也成为市场上竞相追逐的香饽饽,平安也被誉为培养国内一流保险人才的“黄埔军校”。形式易学,平安文化的精髓却很难被模仿。从平安走出的大批管理人才,到了新的企业也想推广平安的管理制度,但往往发现不折不扣的执行很难,原因正是缺少平安的文化氛围。

一个组织、一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归根结底是文化的竞争力。平安提倡二流的战略,一流的执行力;平安的制度不是写在文件中而是建立在流程里。在平安,人才升迁、内部竞争都有一套以业绩考核为导向的指标,竞争激烈残酷但规则透明。平安的员工都必须有职业生涯规划,但这不意味着企业“包一辈子”。在小团队中连续两年排名靠前,才有被提拔的资格;而连续两年排在后10%,则可能被淘汰或要求转岗。平安信奉“将知识转化为价值”、转化为“提升平安利润的能力”,因此,平安为每一位员工提供相应的培训课程,为员工“充电”不惜花费巨资。据马明哲介绍,“从创业至今,平安员工培训费用基本保持占薪酬总额的5%~7%之间,个险代理人培训费用占销售的比例一直稳定在0.6%~1%的水平,即使与国际上著名的大企业相比,都是最高的。”

平安企业文化的四大责任是股东、员工、客户、社会四者兼顾。在平安,个人价值最大化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个人价值又在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得到体现。

(五)财务优势

9平安银行2016年一季报净利润60.86亿元,比上年增加8.12%,工、建、中、交四大行的平均净利润增速仅为0.6%。数据显示,2015年平安银行各项指标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盈利能力保持稳定。2015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961.63亿元,同比增长31.00%;准备前营业利润593.80亿元,同比增长43.93%;净利润218.65亿元,同比增长10.42%。

存款方面,截至2015年底,该行各项存款余额17,339.21亿元,较年初增长13.09%,增速居同业领先。贷款方面,该行各项贷款(含贴现)12,161.38亿元,较年初增长18.68%,贷款增速持续领先市场。

虽然央行连续降息,但平安银行通过不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利差水平持续逆市上升。2015年,平安银行平均计息负债成本率同比下降0.49个百分点,信贷资产占比同比提升1.65个百分点,其中高收益的新一贷、汽车金融、信用卡、贷贷卡贷款占比稳步提升,经营效率明显提高。全年净利差2.63%、净息差2.77%,分别同比提升0.23和0.20个百分点。此外,受益于投行、托管、票据、理财和黄金等业务的快速发展,平安银行中收占比再创新高。2015年该行实现非利息净收入300.64亿元,同比增长47.65%,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由2014年的27.74%提升至31.26%。

资产质量方面,2015年末平安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76.45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45%。该行已持续优化信贷结构,严格管控增量业务风险,防范和化解存量贷款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大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力度,加大拨备及核销力度,保持资产质量相对稳定。

4.2.2劣势分析(W)

(一)相比四大行布局广阔的物理网点,平安银行望尘莫及。

截至今年6月底,平安银行在全国47个城市拥有分行38家,各类网点566家,线下网点亟需扩张。为了持续优化网点布局,加快外延式发展步伐。2015年,平安银行新增250家营业机构,机构数达997家。

(二)资产规模相比国有银行仍处于弱势

2016年3月31日平安银行资产总计2.681155万亿元,负债合计2.493586万亿元,资产负债率为93%,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的总资产占据中国内地银行业总资产比例超35%,

10 与其他银行的资产份额相比仍然有一定优势。这一现象反映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虽仍然占据着中国银行业资产中相当可观的份额。

4.2.3机会(O)

(一)线上平台为平安银行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平安银行实体网点不过数百家,而工行布局已超过万家,按照传统线下布局方式,实在难以赶超,而网络化则提供了一个弯道超越的机会。

(二)金融市场改革给平安提供了发展机遇

相比国有银行这些体制内银行,平安银行受限制更少,创新能力更强,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平安银行的竞争优势将更加明显。

4.2.4威胁(T)

(一)其他银行市场渗透威胁

随着金融领域的开放性增加,商业银行竞争加剧。上有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的渗透,下有非储蓄功能的金融机构和民间金融市场的进攻。商业银行虽然生存和发展空间广阔,但是由于各种竞争力量的进入,竞争还是非常激烈。

可以预见,金融高端市场由于激烈竞争,发展空间和利润率都将竞争充分,这样必然引发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开始关注和重视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居民个体的金融服务市场,利用其网络规模优势、信息技术优势与中小商业银行争夺低端市场的优质客户,从而使中小商业银行面临着大银行渗透到其传统优势的市场领域的威胁。

实际上,在目前的中小商业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开展低端市场的竞争中,由于现在处于金融产品和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 期,大银行有更好的市场可以开发,因此针对中小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市场竞争 不是十分激烈,中小商业银行还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二)发展不规范、缺乏监管

从微观上看,互联网金融行业目前仍处于良莠不齐的发展“青春期”阶段,2015年互联网金融企业频繁出现破产、跑路等事件表明,互联网金融行业存在发展不规范、缺乏监管等严重问题,成为掣肘行业向前迈进的重大羁绊。

11 5平安银行发展策略探讨

5.1建立完善的利率风险控制机制

当利率被下调时,优势客户往往采取提前还款的方式获得较低的利率。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的利率情况持续回落,更常见的情况,客户会选择提前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后,利率波动更加频繁,因客户面临更大的选择权,资金的价格不确定性提高而使得商业银行受到利率损失的可能性更大。利率市场化改革将使商业银行自有资产与债务期限结构发生不对称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收入的多少开始变得不明确。在利率敏感性资产的数值大于对应的负债的数值时,利率会出现一定的上涨现象,在这个时候银行的收入会适当的增加。反过来,在利率敏感性资产的数字小于对应的负债的数值时,银行因利率降低而增加收入。由于利率波动性较大,而且银行又没有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来对抗这种频繁的利率变化,因此银行所面对的风险系数很大。由于当银行的资金长期处于剩余状态的时候,国家会把这部分资金用于国债的发放或者转移到央行进行存放。因此利率的上调必然会引起国债投资的亏损,这会对我国的商业银行造成非常大的伤害。当市场自主调节利率以后,这种情况就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避免。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商业银行对资产负债的灵活管理。特别是当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对应的负债之间出现了巨大的资金缺口的时候,平安银汉就可以通过调整存贷款利率的差距的方式,以改善不利局面。

5.2依托集团优势,打造综合金融平台

平安银行在渠道发展过程中拥有平安集团这个强大的基础平台。从而在借用平安具体的保险、银行、投资三大渠道的基础上,对这些渠道进行整合化的发展,并且进一步完善自身的业务支柱和多渠道分销网络同时以统一的品牌向超过5100万名个人客户和200万名公司客户提供了包括理财投资和银行储蓄等的多种业务。而且在国内已经成为第一家能够提供全方位服务的金融平台。因此在这种前提下平安银行通过渠道多元化发展可以使得客户希望买车、买房、买保险、办理信用卡都可以到在平安银行的金融产品、理财产品中进行,并且能够针对不同的客户提供针对性的金融服务,服务种类非常繁多,能满足各种客户的需求。另外,平安银行的渠道多元化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依靠着企业自身完善组织架构 12 的。平安集团成功的争取到了摩根、高盛和汇丰三家大型企业的投资,而且还除了成立了平安银行之外还成立了平安证券公司、平安信托公司、平安海外控股公司等一系列的金融服务公司这种完善的集团架构为中国平安银行的渠道多元化发展搭建起了强大统一的金融平台并且积累了广泛的客户资源。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平安银行在渠道多元化发展过程中一共累积了超过4000多万名个人客户以及超过300万名的企业客户,通过向这些客户提供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服务, 可以让客户得到更多的信息也有利于渠道的多元化开发,最终促进平安银行渠道整体水平的有效提升。依托平安集团,平安银行拥有的优势是体现在多方面的,作为平安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安银行的资金实力较为雄厚,根据相关资料,平安银行作为我国12家全国性质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总共注册资本合计人民币51.2335亿元,并且平安银行的总资产己经超过了1.37万亿元。这一注册资本和总资产规模相比民泰银行、浙商银行、泰隆银行、盛京银行、杭州银行、宁波银行等银行和其他城市银行都具有很多的优势。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2015年平安集团的整体营销人员达到了45.3万名,营销队伍的营销内容涉及产业保、健康险、养老险、证券、投资等内容,这一营销队伍的存在使平安银行在营销过程中能够进行交叉营销,将引导客户在平安银行进行个人金融资产的投资,成为平安银行的金融客户。

5.3推动自身业务模式转型

目前,虽然我国金融业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但在金融政策、运行、服务、技术、监管等方面距离现代化金融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金融各个领域寻求创新,加快和丰富金融产业结构,提高金融产业工作模式和业务指标,为股票基金行业提供有力的保障。

金融创新是金融发展的推动力,人类历史的发展,也是金融的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样化的发展历程。我国的经济想要实现跨越式的快速增长,就要把金融创新放在重要的位置,并切实运用于对实业经济的支持。因此,在新的市场背景下,为了实现金融行业更好的发展,一定要注重对金融行业的创新。

因此商业银行也会开展更多的中间业务,去找寻更多的利润创造机会‘,习。当代我国银行业的内外部环境时刻发生着剧烈的变化,而银行的各项业务为了能适应当代市场环境的要求,就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业务创新。由于目前我国

13 的商业银行的利润主要来源于贷款的利差,这种单一的渠道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之间出现了很严重的价格战争。一方面,由于银行之间存在着价格战争,因此银行会增加自己的利率来吸引更多的客户,这就增加了成本的支出;另一方面,银行业中一向存在信贷配给问题,银行更乐意贷款给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客户,各银行纷纷通过降低贷款利率来吸引大型客户的加入,这就会减少银行的投资收益,出现经营困难的情况。围绕着存款资金的争夺战中,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国银行业要提高竞争力,就要强化客户细分,优化中间业务,根据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推荐合适的金融产品和投资方案给客户,及时调整投资策略,以应对市场竞争。中间业务的利润来源主要是服务费,如手续费收入、财务顾问、资产管理、国内外企业结算、担保、保函、代理保险等业务。要从流动性,风险性的角度强化对中间业务的管理。对于中间业务不仅要重视业务的规模的大小和数量的多少,还应该重视业务的服务质量。对于业务的规模和数量,要严格控制数量的多少和规模的大小。对于结构和质量,要采用均匀的制衡的方式实现市场功能的有效调整。银行必须要提高对中间业务的重视程度,要实现运营模式的专业化和市场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利率的市场化,也会对监管机制的完善起一定的促进作用。在现阶段,政府不但是市场的推动者还是监督者,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客观要求监管部门功能定位会有相应调整,利率市场化会朝更规范、更健康方向发展。如果把发展中的企业当作一辆辆赛车、把技术进步当做是这些赛车飞驰的动力,那市场必然是指引赛车前行的导航仪。

5.4注重人才的培养

业务本领的欠缺,使得银行从业人员无法在工作中游刃有余,无法高效工作,在协调不同的工作任务时不能独当一面,在单位内外的关系处理中,不能协调好各种关系,使得各项工作内容处于可控的范围内。工作经验水平对利率市场化的效果也会产生影响。每个银行从业者都应当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要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加强从业人员的金融业务培训,大力培养集金融业务知识、网络信息技术、市场营销技能、互联网工具运用等多种知识技能于一身的金融复合型人才。 要加强营销人员激励制度。平安银行需要建立良好的营销人员激励制度,并且在 行之有效的激励体系下督促营销人员更好地对渠道的整合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除此之外,平安银行应当注重建立符合自身机构实际情况的营销渠道,通过建立

14 整合化的渠道进行营销,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平安银行内部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据统计结果显示,平安银行的金融产品营销渠道经过近年来的持续整合,其金融产品的质量持续提高,并且使得平安银行的影响渠道但拓展步伐也得到有效加快。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营销渠道的整合化发展有效缓解了平安银行在与其他商业银行进行金融产品营销竞争时带来的竞争压力,并且能够加快对新型商业圈和新兴产业以及银行自身薄弱市场的有效布局。因此可以认为渠道整合化发展的有效进行在提升了平安银行金融产品市场份额的同时还顺应了金融行业我们认为这不仅进一步巩固并提升了公司的市场份额,同时还顺应了当今金融行业一体化、融合化的发展趋势,并且能够更为准确的把握住平安银行顾客的消费习惯和购买习惯的转变,从而增强营销的粘性。平安银行在渠道整合化发展过程中可以将金融产品的零售策略进行进一步的深化,与此同时同时可以对营销渠道的终端成本进行提前锁定,这使得金融产品的营销成本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后,其整体的盈利性将会出现较为明显的提升。也将很好的增强平安银行的金融零售实力和金融营销能力,并且提升每个分行的金融营销能力。

6结论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仍然处于机遇期,因此银行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利润增长的势头将得到持续保持,尤其是整体经济基本面向好,银行资产质量也能够得到保障。但是银行的盈利模式将发生着转变。利率市场化改革中中小银行面临的发展挑战和困难将更多,如同业竞争加剧,利差收窄呈现新常态,盈利模式由存贷利差主导的传统模式向理财收入为主转变,经营成本不断上升,银行发展风险加大,生存空间受到挤压等情况普遍存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考验的是银行对市场的适应能力。通过本文研究发现,平安银行有事业部制的发展模式、创新发展能力强、互联网金融技术先进等优势,营销模式劣势、知名度低等劣势,居民理财需求增长、依托于平安集团等机会,国内其他银行竞争激烈等威胁。因此,商业银行要学会转危为机,扬长避短,发挥互联网银行优势,挖掘市场机会,加强业务转型,强化利率风险管理,创新金融工具,注重人才培养,尤其是要对传统的受到平安保险影响的营销模式进行变革,本文对平安银行可以采取的市场细分策略包括产品细分和客户细分进行了重点阐述,从而期望通过这些措施提高平安银行的竞争力,顺应利率市场化发展的进程。

推荐第3篇:互联网营销策划岗位职责

1.围绕公司运行情况拟订市场策划及宣传计划方案。

2.调查公司产品和竞争对手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情况,综合客户的反馈意见,撰写市场调查报告。

3.负责现有市场分析和未来市场预测。

4.编制与互联网营销相关的广告宣传计划。

5.制定营销、产品、形象等企划案,并与公司其他部门共同实施。

推荐第4篇:互联网运营岗位职责

互联网运营岗位职责(精选5篇)

现如今,岗位职责使用的情况越来越多,岗位职责具有提高内部竞争活力,更好地发现和使用人才的作用。制定岗位职责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互联网运营岗位职责,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互联网运营岗位职责1

1、负责APP所有产品上下架管理,负责数据统计。

2、基于网站及APP运营数据,针对性做网站内容的'优化工作,网站后台管理与维护。

3、分析网站及APP数据、关注竞争对手动态,及时调整网站内容运营策略。

4、负责平台营销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

5、与其他部门沟通协调,获得跨部门的支持和合作。

6、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互联网运营岗位职责2

1.负责策划并制定微信线上活动方案以及微信原创内容的策划与编辑工作;

2.制定社会化媒体运营与品牌营销策略,在微信等社会化媒体开展品牌营销工作;

3.制定并实施清晰的客户互动策略,发展粉丝与好友,通过持续互动转化潜在客户,提升企业形象及产品口碑;

4.快速掌握微信的内容创作,能够创作优秀内容,并且具有一定的话题敏感度。

互联网运营岗位职责3

1、负责公司运营向互联网用户服务模式升级的整体规划运作、方案制定、组织目标达成;

2、负责公司种业互联网用户服务运营平台的整体运营;

3、负责跟踪平台运营数据,运用大数据分析,精准分析用户行为,推进完善用户体验;

4、制定公司种业互联网用户服务运营平台指标及年度发展计划;

5、负责公司种业互联网用户服务运营平台实施、推广;

6、负责平台上线产品与行业竞争对手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制定应对策略;

7、负责团队管理,对团队运营技能进行培训,指导,评估,推动团队绩效提升。

互联网运营岗位职责4

1.各种分销渠道,构建立体化销售通路,确立并不断改进营销措施。

2.负责公司逸管家平台网站整体运营管理。

3.研究网络营销的推广方案及效果进行跟踪、评估,及时提出营销改进措施,给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

4.负责平台内部推广优化,分析访客流向数据

5.负责平台外部推广规划,提高点击率,浏览量和转化率。

6.改进并参与逸管家平台的品牌、产品、市场的规划。

7.组织团队,提出销售策略,经确定后跟踪执行到位。

互联网运营岗位职责5

1.制定网络平台推广计划,执行计划方案和推广活动,落实达成目标。

2.跟踪互联网推广效果,根据推广效果提出调整建议;

3.能独立运营微信公众号,负责微信公众号的日常运营和维护工作;

4.负责微信公众账号的内容更新、人群聚焦、话题发起、客户管理等工作;

推荐第5篇:互联网营销策划岗位职责

互联网营销策划岗位职责

1.围绕公司运行情况拟订市场策划及宣传计划方案。

2.调查公司产品和竞争对手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情况,综合客户的反馈意见,撰写市场调查报告。

3.负责现有市场分析和未来市场预测。4.编制与互联网营销相关的广告宣传计划。

5.制定营销、产品、形象等企划案,并与公司其他部门共同实施。

推荐第6篇:上海互联网+护理实施方案

为规范引导“互联网+护理服务”健康发展,保障上门护理服务质量和安全,结合本市工作实际,《上海市“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今起对外发布。

《实施方案》中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试点内容、服务模式、服务规范以及运行机制等做出了详细的介绍,同时也发布服务项目清单。

一、工作目标

利用一年左右时间,在本市长宁、普陀、静安、浦东等部分区、部分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探索建立适合本市实际的“互联网+护理服务”管理制度、服务模式、服务规范以及运行机制等,为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相关政策积累经验并提供实践依据,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为充分发挥优质护理资源作用,在“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区同时开展护士区域化注册管理试点工作,鼓励二、三级医疗机构护士到基层医疗机构和社会医疗机构执业,为出院病人、慢病病人和老年病人提供延续护理、居家护理等。

二、组织管理

市卫生健康委会同市医保局负责组织和推进本市“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包括确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制订本市“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清单及服务标准和规范、协调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完善相关政策、组织对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和评估等。

试点区卫生健康委会同区医保局具体负责辖区内“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对辖区内试点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和评估,定期向市卫生健康委和市医保局报告试点工作进展情况等。

各试点医疗机构要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根据市、区卫生健康委、医保局的要求,具体落实本机构试点相关工作。

三、试点内容

(一)功能定位

“互联网+护理服务”主要是指医疗机构利用在本机构注册(或备案)的护士,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以“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模式为主,为罹患疾病、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的护理服务。

(二)提供主体

1、医疗机构资质

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实体医疗机构需向发证机关申请登记家庭病床、巡诊、社区护理等服务方式,并按属地化管理原则向所在区卫生健康委申请,区卫生健康委审核同意后可在所在地辖区内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

2、护士资质

具备服务资质的医疗机构可派出本机构注册(或备案)护士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派出的护士应当至少具备5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和护师以上技术职称(部分项目如:腹透管维护、PICC维护必须要求护士具备相应资质),能够在国家护士电子注册系统中进行查询。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不良执业行为记录的护士不得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

(三)服务对象

重点对高龄或失能老年人、康复期患者和终末期患者等行动不便的人群或者母婴人群,提供机构或居家专项护理、慢病管理、健康教育、中医护理、母婴护理、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方面的护理服务。

(四)服务项目和规范

在调查研究群众服务需求,充分评估环境因素和执业风险的基础上,依据需求量大、医疗风险低、易操作实施的原则,经组织专家论证,形成《上海市“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清单》(见附表)。

(五)医疗机构“互联网+护理服务”过程管理

1、事前管理

(1)完善管理制度和服务规范。试点医疗机构要结合自身功能定位,根据服务能力,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要建立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规范,包括护理管理制度、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医疗风险防范制度、医学文书书写管理规定、个人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医疗废物处置流程、居家护理服务流程、纠风投诉处理程序、不良事件防范和处置流程等。

(2)加强护士培训。试点医疗机构要加强护士执业安全教育和业务知识技能培训,确保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具备服务资质和技术能力,明确服务风险,保障护患双方安全。

(3)进行首诊评估。医疗机构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前,要对申请者进行首诊,对其疾病情况和健康需求等进行全面评估。评估认为可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可派出具备相应资质和技术能力的护士提供相关服务。

(4)签订知情同意书。医疗机构必须与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明确告知患者服务内容、流程、双方责任和权利以及可能出现的风险等。

2、事中事后监督管理

(1)规范护士服务行为。护士在执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和技术操作标准,规范服务行为,切实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发生意外事件的,医疗机构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监督管理。“互联网+护理服务”过程中产生的病历数据资料应当全程留痕,确保可查询、可追溯。试点医疗机构应与市卫生健康委管理平台对接,实现业务信息的互联互通,及时上报病历数据资料。市、区卫生健康委通过管理平台对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医疗机构实施监管。

(3)主动向社会公开。试点区卫生健康委应及时向社会公布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医疗机构名单,公布监督电话或其他监督方式,及时受理和处置举报。

(4)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加强“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行业监督和自律,维护护患双方合法权益。

(六)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管理

试点医疗机构可自主开发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或者与具备资质的第三方信息技术平台建立合作机制。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应具备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要求的设备设施、信息技术、技术人员、信息安全系统等。基本功能至少包括服务对象身份认证、病历资料采集存储、服务人员定位追踪、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保护、服务行为全程留痕追溯、工作量统计分析等。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应通过信息系统等级保护三级。

如试点医疗机构与第三方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合作,应签订合作协议,在协议中明确各自在医疗服务、信息安全、隐私保护、护患安全、纠纷处理等方面的权责利。试点医疗机构和第三方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不得买卖、泄露患者个人信息。

(七)风险防范管理

1、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试点医疗机构要增强“互联网+护理服务”风险防范意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防范和应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建立医疗纠纷和风险防范机制,制订应急处置预案,保障护患双方合法权益。

2、加强护士安全防范

试点医疗机构或者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应根据协议要求,为护士提供手机APP定位追踪系统,配备护理工作记录仪,使服务行为全程留痕可追溯。为护士配备一键报警装置,购买责任险、医疗意外险和人身意外险等,切实保障护士执业安全和人身安全,有效防范和应对风险。

(八)价格和支付机制管理

1、价格分类管理

医疗机构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医疗服务,要执行市医保局、市卫生健康委制定的收费规定。公立医疗机构实行政府定价管理、非公立医疗机构实行市场调节价管理。

2、完善价格机制

市医保局、市卫生健康委将根据试点工作情况,综合考虑交通成本、信息技术成本、技术风险和劳务报酬等因素,探索建立价格和相关支付保障机制。

四、实施步骤

(一)试点工作准备阶段(2019年2月至5月)

市卫生健康委会同市医保局制定本市“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包括本市“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清单及服务标准和规范。

(二)试点工作组织实施阶段(2019年6月至11月)

1、试点区卫生健康委会同区医保局根据《实施方案》要求,确定辖区内试点医疗机构并组织细化各项工作任务。

2、试点区卫生健康委会同区医保局对辖区内试点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研究调整相关措施。

3、市卫生健康委会同市医保局对全市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和分析评估,并协调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完善相关政策。

(三)试点工作总结阶段(2019年12月)

试点区和试点医疗机构对“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进行总结。2019年12月15日前,试点区卫生健康委会同区医保局向市卫生健康委和市医保局提交试点工作总结报告。市卫生健康委会同市医保局对本市试点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根据试点工作情况,逐步扩大试点范围,总结推广有益经验。

五、有关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区卫生健康委、医保局和各办医主体、各医疗机构要充分认识此次“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试点区和试点医疗机构要以精准对接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为出发点,以维护群众健康权益和保障医疗安全为落脚点,加强组织领导,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妥善组织,落实责任

试点区和试点医疗机构要认真做好本次试点的组织工作。根据《实施方案》要求,进一步组织细化各项工作任务,确定具体工作安排和实施步骤,指定专人负责,落实工作责任,确保按时、保质完成试点工作任务。

(三)加强监管、防范风险

试点区卫生健康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监督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密切关注辖区内“互联网+护理服务”新业态发展情况,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防范和应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引导“互联网+护理服务”规范开展。

(四)积极探索,及时总结

试点区和试点医疗机构在试点工作中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总结,及时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探索建立适合本市实际的“互联网+护理服务”管理制度等积累宝贵经验。

推荐第7篇:互联网背景下华为企业的发展战略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华为企业的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 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战略的种类之一,是对企业发展的谋略,是对企业发展中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在市场竞争日益剧烈的今天,企业的发展成为了越来越多企业家思考的问题。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涌进互联网市场的同时也鉴证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激烈竞争中日益消亡,那么企业如何才能在互联网背景下转型成功实现可持续发展呢?

本文以华为公司为例,重点分析它的互联网发展环境下制定的战略,概述华为在发展的道路上是如何制定正确及有效的发展战略的,指出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并叙述华为公司在转型时期遇到哪些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对华为所制定的发展战略进行建议。

前言

在互联网日益发展的今天,各个传统行业迸发出强烈的互联网转型意愿,互联网以及成为了企业最根本的商业思维。因此,互联网必须是一种内生的商业思维,今天,我们已经处在无处不在的网络连接中,也处于各种各样的信息的包围中,信息时代,对任何产业和任何企业,“Internet+”都会成为传统企业的创新焦点,或者说传统企业和传统产业要借助Internet来实现重构,驱动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深度融合,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本文选取华为公司作为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发展战略进行研究,应用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从行业的特点出发,结合当前互联网行业发展的趋势、国内通信行业发展形势以及互联网业务的发展趋势,深入探讨了华为企业在互联网转型时期面临的问题以及采取的发展战略。最后,提出了对华为公司未来发展战略的构想及建议。

一、企业简介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深圳市的生产销售电信设备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于1988年成立于中国深圳。是电信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的主要营业范围是交换,传输,无线和数据通信类电信产品,在电信领域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网络设备、服务和解决方案。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业务涵盖了移动、宽带、IP、光网络、电信增值业务和终端等领域,致力于提供全IP融合解决方案,使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任何终端享受一致的通信体验,丰富人们的沟通与生活。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华为2015年度营业额为3900亿,在《财富》中世界五百强企业名列第315位。同时华为也是世界500强中唯一一家没有上市的公司,也是全球第六大手机厂商。

二、华为战略

2.1华为公司发展理念

华为将继续秉承“以客户为中心”,基于客户的需求,逐步建立在电信网络、全球服务和终端三大业务领域的综合优势,为客户提供云、管、端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运营商改善收益 (ARPU)、提升带宽竞争力 (Bandwidth)和降低总拥有成本 (Cost),实现商业成功。在互联网时代,传统行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互联网行业与电信行业正在走向融合。电信行业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推动其他传统行业更高效发展,并经历着意义深远的变革——从聚焦语音转变为聚焦数据、从关注管道转向内容、通讯需求从人与人之间延伸至机器与机器的连接、业务类型也从传统的电信业务转向融合的信息通信技术业务。

2.2.互联网时代下华为发展战略选择

华为为了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浪潮,在2013年底发布了一份名为《用数字赢未来,数字化重构新商业》的行业趋势报告。报告对互联网和大数据对于传统产业的颠覆性影响给予了充分支持,并毫不犹豫地提出:未来的企业,无论从事的什么行业,也无论企业的规模大小,首先是一个“高科技企业”,不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业务升华和改造的企业,在信息时代是没有生存空间的。

我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华为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源自于它的五个大战略。

2.2.1 成立运营商BG、企业业务BG和消费者BG 2011年,华为进行业务架构调整,进行新业务布局,华为成立了消费者BG和企业业务BG(业务集团)该BG将华为终端公司、互联网业务部以及旗下海思公司的消费者芯片业务整合在一起,力图复制苹果垂直一体化的商业模式。华为制定了要在云、网络传输和终端三方面突破的“云管端”一体化战略。这其中,消费者BG(consumerbusinegroup)是指是企业消费者业务,是华为的一个业务集团,经营模式为B2C。而这与华为多年主要经营模式B2B不符,这意味着华为准备进行营销转型实验。

转型实验的最终成果是:华为消费者BG首席执行官余承东在新年致辞中说到,华为消费者BG销售收入超过200亿美元,同比增长近70%,仅以一年时间就实现了第2个百亿里程碑的突破。

。 2.2.2成立荣耀,开展互联网营销。

在华为内部高层们纠结如何进行互联网时代下的转型时,任正非拍板了荣耀作为电商品牌的独立。他明确指出包括荣耀在内的华为终端业务“不要盲目将三星、苹果、小米作为目标,别让互联网引起发烧,要以利润为中心。”不得不承认华为荣耀3C是华为手机崛起的一个起点,它模仿小米进行互联网营销,追求性价比,开展抢购模式,迅速的制造起自己的影响力。

华为消费者BG的 CEO、华为终端公司董事长余承东在微博上被称为余大嘴,拥有很高的人气。网络营销的占地也随着小米从微博转到微信、QQ空间等。结果是吸引了大批粉丝,网络营销很成功。

2.2.3减少对运营商销售的依赖。

华为手机的销量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运营商,以前华为的部分营销模式是存话费送手机,给消费者的感觉是很廉价,不属于高端机。这给未来的手机业务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并且也不利于自身品牌的树立。所以,华为把荣耀单独分离出去,针对荣耀系列进行线上销售,这样不仅拓宽销售渠道,还在线上手机市场占有一席之底,对最大的竞争对手小米造成巨大的冲击。

2.2.4精品战略,发布高端机。

从2013年开始参展CES发布Ascend Mate 1开始,精品不断。而之后华为P6是当年最薄的一款手机,是华为进军高端的开始,并且取得大卖,依然是目前国内最畅销的热门机型之一。单款销量已超过400多万台,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极大提升了华为手机品牌在全球市场的知名度。之后的mate

7、P7以及现在最火的P9即使价格超过3000,依然供不应求,这是目前最成功的国产高端机之一,它成功的奠定了华为高端机的形象。

除此之外,华为2016年在4月5号在英国伦敦召开发布会正式推出P9。可以说,华为手机无论是在设计风格还是造机工艺上都已达到很高的水准,而且各方面的优势也是显露无疑。华为精品战略的实施,在成就自身的同时,也带动国产手机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 2.2.5拥有核心技术,众多专利,顺利全球化。

华为非常重视核心技术,技术投入国内第一,并且具有强大的研发团队(近40000名研发人员),保证了其卓越的创新能力,长期坚持投入不少于销售收入10%的费用用于研发,无论是总额还是比例都在全国电子百强企业中排名第一。华为的发明专利位于世界前列。而拥有众多专利的华为,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也很顺利。在全球化战略中,和各国的运营商一直保持不错的关系,有利于迅速铺开销售渠道,扩大海外市场知名度,在全世界树立品牌形象。

当然,除以上五条之外,华为公司迅速崛起的原因还有很多,在平时作业中也分析到过很多,例如有全员持股战略、市场主导战略等。但是以上五点是我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下华为采取战略中最重要的。

2.3 战略成果分析

(1)华为公司近财物状况

由下表我们可以看出,在2015年,全球生产智能手机的公司开始进入缓慢增长期,连苹果公司的销售量也未能达到预期的数量。但是我们发现,由于华为公司及时调整了互联网时代下的发展战略,使得华为在这一年的销售业绩明显与其他厂商不同。华为发布2015年年度经营业绩,实现销售收入39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然而国内华为的最大竞争对手小米的年收入与华为相差3250亿元,净利润更是相差的多,小米的净利润只有3亿,是华为的240分之一。

(2)华为公司市场占有率

由下表可以看出,华为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从14年的6.2%到16年的9.3%,已经成为继苹果三星之后的第三大企业,前五大手机商只有华为的销量出现大幅增长, 15年至16年,iPhone市场占有率下滑0.7%、三星市场占有率下滑2.6%、只有华为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2016年与2015年相比,华为销量增长53%,达到历年来销量最佳。

三、存在问题

在互联网时代下,企业之间竞争的思路之一就是靠强调性价比,企业为了竞争甚至不惜为消费者提供免费服务,希望以此来形成用户规模,然后靠增值服务来获取利润。小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小米在2010年横空出世,以互联网模式进军传统制造产业,5年内的公司估值超过创业三十年的联想,跻身国内互联网公司前五。成为目前华为国内最大的对手。

然而互联网时代对华为的冲击很大,主要是两个方面的问题。

(1)正在转型期的华为要不要进入互联网行业?

因为华为曾经成立过互联网业务部,包括SNS社区爱米网,本地生活服务爱米live、移动搜索等数十个项目,但是收益并不大。何况在互联网转型期阶段,华为担心多年的客户业务和互联网业务之间有冲突,因为华为多年来销售是依靠运营商的,如果这时将运营商销售改为线上销售,可能会有销量下降到情况产生。其次是因为互联网业务毕竟与华为主业务相差太远,华为主要业务是为顾客提供移动通讯终端产品。若华为将重心转移至互联网服务,需要在互联网业务上投入许多的研发,这样不仅会造成成本增加,导致投入——产出性价不高,还可能会对华为的主业务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

任正非很快觉察到了这种矛盾。他说:“公司员工要在主航道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不能盲目创新,发散了公司的投资与力量。非主航道的业务,还是要认真向成功的公司学习,坚持稳定可靠运行,保持合理有效、尽可能简单的管理体系。要防止盲目创新,当四面八方都喊响创新的时候,就是我们唱响葬歌的时候。”

(2)华为终端如何与携互联网模式异军突起的小米竞争?

华为公司以前的最终战略目标是成为像苹果、三星这样经历九死一生依然屹立不倒的公司。但是小米的异军突起却抢占了国内市场,华为不能视而不见,如果华为希望能在电商市场中抢占一席之地,就需要与小米竞争,这意味着华为需要放弃一部分线下销售量来填补线上市场的空白,由于在互联网时代下,企业之间竞争的思路之一就是靠强调性价比,企业为了竞争甚至不惜为消费者提供免费服务,所以华为为了竞争线上市场的份额很有可能会降低自己的利润。这与任正非强调的“不要盲目将三星、苹果、小米作为目标,别让互联网引起发烧,要以利润为中心。”矛盾。所以华为当时面临两个选择,要么依旧只做线下电信设备业务,要么牺牲部分利润来争取电商市场中的一席之位。

四、原因分析

造成华为在互联网业务转型中犹豫不决的原因是华为高层对于互联网业务的认识一直不太统一。造成华为高层与互联网业务的员工在观念上有很大差别。毕竟,纯粹的互联网业务与华为传统的电信设备业务相差实在太远,华为高层在早期其实并没想好是否要进入互联网这个领域。

在做互联网业务时,华为的互联网业务员工感受到他们与华为高层之间的固有观念的巨大冲突,这些冲突主要包括:

1.华为高层认为电信设备市场的进入门槛很高,具有很高的进入壁垒,所以在国内市场上生产电信设备的厂商为数不多,然而在互联网市场,群雄割据,大量厂商在互联网市场上进行营销,采取低价策略,导致大多厂商只有营销额而没有赚取利润。因此华为高层认为华为在电信设备市场中占有巨大优势,所以他们并不想以转型互联网业务为由牺牲线下市场的优势。导致华为高层对互联网市场并不看重。

2.电信设备市场的销售模式是B2B,华为多年靠的是运营商销售,已经适应B2B销售模式的华为高层只需要满足市场上几百家大客户的不同需求就可以了,而互联网市场销售模式则是B2C,华为并不能同时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所以需要从数亿用户的需求中挑出最主流的需求予以满足。

3.电信设备市场的需求相对稳定,对华为高层来说,他们仍然习惯用电信设备市场的经验来管理互联网业务。例如,互联网的项目经理们可以做出未来5年的市场计划,但是互联网市场则随时变化,公司并不知道明年甚至下个季度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4.华为的人力资源制度也存在问题。华为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已经形成了按资排辈、按岗定级的体系和制度。一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哪怕他再优秀,刚加入华为时也只能定一个较低的级别,拿到一份较低的薪酬。对于有志于从事互联网的人才来说,华为这家公司并不具备多少吸引力。所以华为很难从市场上招到最优秀的人才,反而有很多优秀人才流失到了腾讯等互联网公司。另外新员工与老员工的团队文化、思维模式、工作积极性,以及因组织结构带来的人员配置方面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庞大的老员工群体工作现状和文化积淀,严重影响了年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发展渠道。而这又与任正非推崇的企业管理中的“危机意识”、“竞争意识”,以及公司能上能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相违背

五、对策建议

华为在跻身全球电信设备厂商前列的同时,也把整个电信设备制造市场从高利润时代拉到了微利时代,由于华为和中兴的介入,使得中国电信运营商采购设备的成本大大降低。在打败对手的同时,也把自己带入了一个不得不面对的境界:如何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生存。

5.1高层人才战略建议

任正非在华为通过他的个人权威和煽动性的写作,启发着员工的创业激情,但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一旦员工对他失去信任,华为就会“树倒猢狲散”。同时,这是一种短视行为。不要过度依赖创业领袖,应该培养职业经理人执掌高层管理岗位,适当增加如李开复这样的空降兵。

5.2 与中兴合作建议

目前,市场有报道称华为和中兴在海外打价格战,这有好处,激发了斗志,有华为的地方就有中兴,他们两个一起打的时候最终还是落到了中国企业的手里。但有增加了内耗,同时由于国际电信巨头的合并,使得华为和中兴追赶他们历程又一次拉长。如果两个公司形成一个联合体,将节省研发成本,在全世界都有实力的研发队伍,组成联合体也避免打价格战”。 5.3 人性化管理建议

华为应该更加考虑到人性化的真正内涵。人除了物质之外,还有其它层次的需要,物质是第一性,精神是第二性,华为在文化的假设上除了员工有物质需求之外,需要更多考虑员工作为一名社会人的其它需要。

结束语

通过对华为公司的互联网背景下发展战略的研究,我们可以得知,随着互联网+观念的逐渐深入,我国通信市场在互联网业务市场中竞争激烈,不少厂家都面临着如何在危机中求生存的现状。华为作为国内生产通信终端产品的领导者,不仅在国内外的传统电信设备市场中赚取很大的利润外,为顺应互联网时代而产生的荣耀系列更是打消了华为转型前的顾虑,不仅没有影响其传统电信设备业务,反而能够运用互联网业务来宣传自己,使得华为品牌深入人心,有助于以后获得长期发展。 因本文研究的是互联网背景下华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所以有关华为其他方面的发展战略并没有做过多描述,重点在于描述华为在互联网时代下转型遇到哪些问题以及任正非如何正确领导华为公司成功渡过转型期。应用所学战略管理的知识,采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希望通过该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及提出的改进建议,是华为公司克服发展中的艰难万险,在竞争中不断的壮大。

参考文献:

《用数字赢未来,数字化重构新商业》,华为官网,2013年12月。

《移动互联网时代华为终端发展战略研究》,曹雷,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推荐第8篇:互联网企业部门经理岗位职责

互联网企业部门经理岗位职责

1) 部门经理谓部门领导者、管理者。领导则领人,领人则领心;管理则管人,管人则管事。 2) 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行使公司给予的管理权利。

3) 根据公司发展战略要求,部门经理应在季度末/月底拟订本部门季度、月度目标、工作计划及总结,并上交总经理审批。

4) 针对部门的发展计划,组织审定部门产品销售及服务流程、各项考核标准,引导部门人员确立个人目标及达成计划(由月目标分解细化周计划、日计划)。

5) CRM系统录入。监督部门员工(含本人)及时录入每天工作情况及客户资料等信息,达到数据化管理,以有效提升工作效率。按时提交日/周/月/季度/年度报表。

6) 积极带领部门员工贯彻执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执行力度,完成上级交办的相关任务。 7) 组建及发展团队。部门经理根据项目发展,如需扩充人员,应向行政提交人员增补申请表,详细标注招聘要求、人数、到岗时间及其它相关说明。

8) 面试人员由公司统一安排初试,合格后,由部门经理复试,之后安排岗前培训,最终与行政部协商确定录用与否。

9) 经理经理享有部门内部人事调配权,做好部门招人——留人——育人等系列工作。 10) 负责本部门项目总结分析报告工作,定期进行项目分析、总结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公司领导决策提供分析报告或综合分析资料。 11) 每天坚持开早晚会。早会结束时间不得超过9:00,主题以激励为原则;

晚会时间5:50开始,主题则以分享、总结分析为原则(会议室轮流使用)。

12) 13) 定期适时组织部门员工培训学习,解决员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全方位提升员工自身价值。 权责分明——经理与员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能。部门经理要以身作则,树立威信;带领团队团结协作,提升团队向心力,凝聚力,打造一支极富战斗力的精英团队。 14) 15) 奖罚分明、及时——奖要奖到心花怒放,罚要罚到心惊胆战。

敢于承担责任的能力。项目及团队的成功与否,团队业绩(目标)的完成与否,部门员工的能力高低,均取决于部门经理——带队人。关于责任:部门员工违规,部门经理负有连带责任;自身工作问题,双倍处罚。 16) 17) 了解部门每位员工的思想动向,关心员工生活,从细节做起。

对于部门人员的工作完成情况,部门区域环境卫生工作,部门工作氛围等部门情况,部门经理应做到有效引导、监督到位、适时激励。 提示:

1) 上班提前10分钟到岗,检查并登记部门人员到岗情况;

2) 员工生病或生日等个人特殊情况时,第一时间致电或信息问候,以示关心;

3) 员工工作或打电话时静坐旁边10分钟,给予肯定——发现不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升;

4) 员工思想有波动时,及时沟通谈心,了解其最真实想法,争取把问题尽快解决,内部矛盾力求内部解决,不要扩大化;

5) 积极帮员工分解目标,协助完成实施计划等;

6) 不是员工需要考虑的问题,应及时制止,让其专职做好本职工作; 7) 管理讲究“恩威并施”,工作时该严厉时须严厉,休息时该放松即放松;

8)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要想让大家如何待你,你首先要怎样对待别人;要想让别人尊重你,你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

9) 言必行,行必果。作为管理者一定要说话掷地有声,说到做到,有始有终,对员工如是,对公司亦是,方可有较强的执行力,从而建立威信。 10) 营销部经理须制订出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从部门制度、项目发展计划、产品销售体系、售后维护体系、团队目标、个人目标、团队培训等。 11) 技术部经理须制订出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从部门制度、工作进展流程、技术开发计划、团队目标、个人目标、团队培训等。

推荐第9篇:图书馆战略研究

图书馆战略研究

柯平

2012-12-25 10:34:06 来源:《情报资料工作》2010年03期

【英文标题】On Library Strategy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 Busine School,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作者简介】柯平,男,1962年生,南开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教授,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天津300071

【内容提要】 文章认为要从社会、事业和业务三个层面认识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微观图书馆学的三维空间为基础,强调图书馆管理的理论重构,提出将图书馆战略管理作为图书馆管理的重要分支;进而提出图书馆战略研究的三个重要领域和方向,包括战略环境分析、战略规划研究和战略理论研究。

The neceity and importance of strategic planning for libraries can be realized from society ,undertaking and busine.Based on three-dimension of micro - library science, the paper emphasizes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oretical system for library management, and proposes library strategic management as a new sub-discipline.Furthermore,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ree key research areas and directions including strategic environment analysis, strategic planning and strategy theory.

【关 键 词】图书馆战略/图书馆事业/战略规划/战略管理library strategy/library cause/strategic planning/strategic management

2009年11月27日至30日,全国图书馆学博士生学术会议暨北京大学图书馆学开放论坛在北京大学召开。在此次会议上,笔者做了“图书馆战略研究”的学术报告,旨在为我国图书馆战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强调加强图书馆战略规划和图书馆战略管理的研究,促进我国图书馆战略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1 事业发展的必然:图书馆战略规划

1.1 图书馆学研究要面向现实问题

在中国图书馆学会第八届学术研究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形成一个共识:研究要面向现实问题。吴慰慈教授在会上指出:新一代图书馆学人面临着新的使命,要更加重视理论创新;严谨治学,摒弃“简单化”;加强实证研究;突出应用研究;关注方法论研究[1]。

图书馆学的现实从理论框架上有三个层面,最里层是图书馆业务,包括资源业务、服务业务等;中间层是作为组织的图书馆,包括物理的图书馆实体、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以及复合的图书馆形态与各种图书馆现象;最外层是图书馆事业,涉及各类型图书馆的发展、图书馆学教育、社会对图书馆的保障等。

1.2 我国与发达国家图书馆事业在战略规划上的差距

理论研究者面向现实需要考虑的是:我们的语境和思考的现实问题是否与国际图书馆界同步。近年来,我国图书馆学的研究热点很多,刘孝文总结出6个热点: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图书馆管理、知识管理、文献资源建设[2]。但“图书馆管理研究与图书馆实践结合不够,特色不明显”[3]。笔者在2009年下半年结合图书馆学博士生“图书馆学前沿研究”课程,经过文献调查总结出国外图书馆学的8个前沿研究领域与研究热点:数字资源存储与服务、信息组织、信息检索与信息行为、信息服务与个性化服务、信息素养教育、阅读研究与休闲阅读、图书馆管理、学校图书馆建设与青少年信息行为。而图书馆战略是图书馆管理的研究热点之一。

从国内外热点比较中发现存在着共同点(如数字图书馆、图书馆管理)和差异。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和研究的不同步现象,究其原因出于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我国图书馆事业面临着急需解决的某一热点问题,在发达国家早已解决,从国外的文献回溯看,曾经有相当数量的文献但现在很少研究了,而我国这方面的文献量呈增长趋势,如图书馆法、总分馆制等,这是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造成的;另一种情况是我国图书馆界所关注的某一现实问题,在国外并不存在,是处于不同的社会环境造成的,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图书馆、中华古籍保护等。

在实践方面也存在不同步现象。尽管我国图书馆事业在世界图书馆事业中已占有一席之地,且在某些领域有先进之处,但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的差距。纵观发达国家图书馆事业,图书馆战略规划起步早,理论与实践都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大量的图书馆不仅自觉地制定战略规划并按照规划开展图书馆业务,而且连续更新战略规划,在国外图书馆的网站上,图书馆战略规划成为图书馆信息公开的一个重要内容。截止2009年11月4日,我们共收集到国内外图书馆的战略规划文本272份,其中美国125份,加拿大30份,英国37份,我国(大陆)只找到9份。可见,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图书馆事业在战略规划方面差距是相当大的,而且这一点还没有引起我国图书馆界足够的重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美国图书馆有300多年的历史,而我国现代意义的图书馆事业只有100年,历史欠账太多,其中包括图书馆战略研究与实践;从发展规律上看,图书馆事业规律需要时间的检验,战略规划是图书馆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是图书馆视野从面向现实到面向未来,是图书馆从一般管理走向高层次管理的必然要求。

1.3 应将战略规划尽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基于以上差距分析,虽然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与国外并不完全等同,但重大现实问题理论与实践滞后,是值得反思的。中国图书馆界最为急迫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战略规划,所以笔者提出将战略规划尽快提到议事日程。

国外图书馆的战略规划有三个主要特征:一是普遍性,通过网上调查发现,国外许多图书馆都有战略规划,且将战略规划向读者公开。二是常规性,图书馆战略规划不是一次性的临时任务,而是图书馆常规工作。图书馆只要具有一定规模,就会将战略规划作为重要的、经常性的工作,并形成了三至五年更新一次战略规划的惯例。在搜集到的战略文本中,很多文本都是在上一个文本基础上制定的新的战略规划,篇幅达20多页。三是规范性,图书馆战略规划已发展到相当水平,达到了科学规范性。例如,1999年美国国会图书馆邀请全国研究理事会等机构组成了国会图书馆战略评论委员会,对国会图书馆的主要部门与工作进行了考察与评估,形成报告——《21世纪国会图书馆数字战略》,对数字化建设与管理问题提出了重要建议,对国会图书馆未来的数字化战略作了详尽描述[4]。

我国图书馆战略规划文本不仅数量少,而且多不规范,有的仅三五页。这虽不能说明我国图书馆界没有按规律办事,但的确存在一个发展基础或发展条件的问题。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较早开展战略研究,并做了战略规划的尝试。国家图书馆自2003年被列为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以来,确立了“人才兴馆、科技强馆、服务立馆”三大发展战略,2009年开始启动战略规划研究,由国家图书馆研究院着手调查,组织专家讨论,说明国家图书馆对于战略规划已相当重视,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1.4 从三个层面认识战略规划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我国图书馆战略规划落后的主要原因除了基础因素外,最主要的还是认识问题。为什么我国关于战略规划只有一些零散的研究,为什么只有一些少数大型馆才想到做战略规划呢?这反映了我国图书馆界战略意识整体缺乏的现象。特别令人遗憾的是,当笔者在一些场合提到战略规划时,许多图书馆还觉得战略规划太抽象不具体,不能解决图书馆现实问题;也有一些馆长认为,即使做了战略规划,也不会执行,不如不做。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在国内颇有影响的、被业界称之为优秀的图书馆,也没有战略规划。笔者在与这些馆的馆长交谈时发现,他们对战略规划并不以为然,根本不认为战略对一个图书馆,特别是对于先进图书馆具有重要意义。如何看待中国图书馆界的这个现象,一方面是时机和条件未成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是正常现象;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近十年来,我国一些图书馆大量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虽然有的只是一味模仿,但也使图书馆焕然一新,为什么学习了国外的那么多好的做法,却没有学到做战略呢?从这个方面来说,又存在着不正常现象。当然,图书馆人经营图书馆总有一天是要做战略研究和规划的,但不可盲目等待。

无论图书馆实际工作者如何看,从研究的角度,必须要有前瞻意识,不能只做实践的注解工作,包括图书馆建筑、总分馆制、图书馆服务等研究。图书馆学研究应该是超前的,这个超前不是脱离现实,造成理论与实际的脱节。从一般意义上说,战略规划在我国图书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反映在三个层面:

(1)社会层面,图书馆战略规划是我国社会环境发展的要求。其一,全球化知识化进程的加快和竞争环境的日益复杂化,使得战略管理、战略规划成为组织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工具。其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下的图书馆必须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获得战略地位和新的作用。其三,结合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图书馆如何科学发展,离不开战略规划。

(2)事业层面,图书馆战略规划是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要求。一是图书馆行业整体发展需要战略规划,二是图书馆转型需要战略规划,三是图书馆类型与定位需要战略规划。

(3)业务层面,图书馆战略规划是我国图书馆工作和业务发展的要求。任何一个图书馆,都要考虑与实务相关的重要问题,这些重要问题也是战略规划必须解决的问题。明确图书馆业务与战略的关系十分重要,那些认为没有战略规划同样可以搞好服务、做好管理的馆长,不是从图书馆的长远发展和整体来考虑的,而只是考虑一个任期、一个局部。那么整体水平的提高、业务流程的变革、公共模式的转变、能力结构的优化、目标任务的升级,这些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都与战略有密切关系。

一旦解决了认识问题,就应该有相当数量的图书馆提早考虑战略规划。尽管战略环境与条件尚不具备或不理想,但是战略规划对我国图书馆来说势在必行。实践者应当先行,研究者更应该抢先一步。

2 理论体系重构:图书馆战略管理

2.1 微观图书馆学的管理维度需要加强

关于图书馆学新体系的构建,笔者曾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一书第四部分提出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学体系,后来又和王平合著发表了《基于知识资源论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体系研究》,提出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具有三层结构:第一层是体系赖以存在的理论来源,第二层是基点,第三层是基础理论的具体内容。在宏观图书馆学与微观图书馆学中,提出微观体系“图书馆的三维空间”,即任何一个图书馆都是由资源、服务和管理三个维度组成的统一体,由此形成了微观图书馆学的三个分支:资源理论、服务理论与管理理论。

进入21世纪,资源与服务两个方面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相比之下,在管理方面,理论与实践都没有跟上时代和新形势的要求。许多图书馆还是依赖于馆长的个人智慧和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在许多图书馆还没有真正实现,或者说,从整体上看,我国图书馆科学管理的水平并不高。而战略问题是管理的高层次,从这个意义上讲,由于缺乏科学管理的基础,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的战略研究。因此,一方面,我们要从科学管理做起,加强图书馆管理理论与应用的研究,提升管理在图书馆的地位;另一方面,要关注未来和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战略研究,提高战略在管理中的地位。

2.2 图书馆战略研究在国外已经成熟

国外图书馆战略研究在几个方面已经成熟。一是在战略规划的指导上已形成了比较规范的原则和模式,将图书馆战略规划研究从理论引入到操作层面。如Riggs1984年出版Strategic Planning for Library Managers, Jacob 1990年的Strategic Planning: A How-to-do-it Manual for Librarians, Heather 1994年的Strategic Planning for Modern Libraries等。二是针对公共图书馆的战略研究形成专门领域,例如美国图书馆协会为公共图书馆制定战略指供指导,1987年专门设计了Planning and Role Setting for Public Libraries: A Manual of Options and Procedures。三是高校图书馆战略研究成果丰硕,如Williams Ⅱ1991年的Strategic Plan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Implementing New Roles for the Academic Library, Hayes 1993年的Strategic Management for Academic Libraries, McNicol 2005年的The Challenges of Strategic Planning in Academic Libraries等。四是实现了管理与业务层面的紧密结合,如Matthews 2005年的Strategic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for Library Managers, Adeyoyin 2005年的Strategic Planning for Marketing Library Services, McGee 2006年的Information Technology(IT)Strategic Planning for Libraries等。

2.3 图书馆战略研究在我国已开始得到重视

图书馆战略研究的发展经历了从经验操作到理论指导,从单一个体到多元组织合作竞争的过程。如果说,国外的战略研究进入到成熟期,那么我国的战略研究正处于初创期。

我国图书馆战略研究集中在两大方面,一个是图书馆事业战略研究,早期的有《当代中国的图书馆事业》、《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工作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图书馆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等,近几年来的成果如《图书馆创新服务战略研究》、《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图书情报事业战略》、《公共图书馆发展战略思考》等。另一个方面是近年来开始的国外图书馆战略规划研究,正在推动我国图书馆进入战略规划探索阶段。在整个图书馆管理研究中,“2007-2008年主要表现在知识管理、战略管理和人本管理三驾马车共同驰骋的研究局面”[[5]。

2.4 我国图书馆战略研究的不足

我国图书馆战略研究目前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层面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缺乏战略理论与实践的高度契合,一些战略研究对实践并没有起到指导作用,战略研究停留在研究成果而不是在成果转化上。二是缺乏战略规划研究,当前的战略规划多局限于某一具体图书馆,对整个图书馆事业发展缺乏普遍指导意义;缺乏对各级、各类型图书馆的整体协调研究;缺乏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环境中的图书馆战略新举措的深入研究;关于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应用研究较为薄弱,缺乏相关标准或指导手册作评估参考。三是缺乏实证研究,特别缺乏战略的案例研究与调查研究。四是缺乏理论研究,如战略模型研究、战略基础研究,特别是缺乏战略管理的全方位研究。

2.5 图书馆战略管理是分支学科

战略管理是一门学科,国内外有丰厚的经典文献。最近20年来,战略管理一直是企业管理中研究热点。“在过去的18年里,‘战略管理’这一学科也有了很多变化,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这一学科对公共和私营部门中的管理者的重要性得到了广泛认同”[6]。这说明作为公共部门的图书馆,应用战略管理是完全可能的。随着图书馆管理的发展,除了关注藏书的管理、人力资源、图书馆成本等这些基本问题外,需要将图书馆战略管理提到一个新的层次,作为图书馆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战略管理”一词最早是由安索夫(H.I Ansoff)于1972年在The Concept of Strategic Management中正式提出,1975年安索夫在From Strategic Planning to Strategic Management一书中将战略管理定义为“企业高层管理者为保证企业的持续生存和发展,通过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分析,对企业全部经营活动所进行的根本性和长远性的规划与指导”[7]。将战略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引入图书馆,笔者认为,图书馆战略管理是为保障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规划和指导图书馆的全部活动,进行战略制定、实施、评价,并进行有效控制的一个动态过程。

图书馆战略管理主要有五项任务:第一,提出使命和战略远景。基于现实,面向未来,根据对图书馆的外部环境、内部资源和能力等相关研究,确定图书馆的使命与长期的发展方向。清晰地描述图书馆业务与未来目标的关联,明确图书馆发展的总体目标。第二,建立目标体系。为使图书馆工作围绕未来目标行动,将图书馆的战略远景转换成要达到的具体业绩指标,形成由目标和任务组成的逻辑体系。第三,制定战略。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达到所期望的结果。第四,实施战略。将图书馆的战略决策付诸实施,保障所选择的战略能够正确而有效地实施和执行。第五,评价战略。结合战略实施,评价图书馆的业务发展与服务绩效。根据图书馆内外环境的变化,参考新的理念和机会,结合业务基础与业务能力,对图书馆的战略远景、长期发展方向、目标体系、战略以及战略执行等做必要的调整。这五个方面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体现图书馆战略管理的整体性与动态性。

3 图书馆战略研究的重点与方向

图书馆战略研究涉及图书馆学理论与应用的许多方面,涉及很多新的问题与新的领域,这里不能一一说明。基于我国的战略研究现状,有三个问题是不能回避的,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战略研究的重点与方向。

3.1 图书馆战略环境研究

图书馆实际工作者包括管理者,擅长做图书馆的具体业务、图书馆的部门或局部管理,却很少考虑图书馆业务以外的相关现象,不重视环境对图书馆决策的影响,不擅长图书馆的环境分析及根据环境的变化对图书馆管理做出及时的调整。

今天,图书馆界必须重视环境,重视社会对图书馆的影响、图书馆对社会的贡献率,图书馆的资源、服务与管理都会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因此,任何一个图书馆都应当树立战略意识,善于做战略环境分析。战略环境分析的一个基本方法是SWOT的方法。按照企业竞争战略的完整概念,战略应是一个企业“能够做的”(即组织的强项和弱项)和“可能做的”(即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之间的有机组合。图书馆可运用这一方法,从结构分析入手对图书馆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进行分析,构造SWOT结构矩阵,并对矩阵的不同区域赋予不同分析意义。在分析时,应把所有的内部因素,包括图书馆的优势和劣势都集中起来,然后用外部的力量来对这些因素进行评估。这类研究不仅使图书馆正确认识自身在行业、区域乃至全社会中的位置,而且有利于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制定更加科学和全面。

战略环境研究是一项复杂工作,不能简单化。需要注意的问题是:第一,要科学运用战略分析工具,任何分析工具都有其局限性。SWOT适用在制定图书馆的发展战略前对图书馆进行深入分析以及竞争优势的定位,其优点是分析直观、使用简单,即使没有精确的数据支持和更专业化的分析工具,也可以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但是,正是这种直观和简单,使得SWOT不可避免地带有精度不够的缺陷。图书馆界的一些论文所做的SWOT分析采用定性方法,通过罗列S、W、O、T的各种表现,形成一种模糊的图书馆竞争地位描述,并以此作为判断依据,结果大多是主观臆断。因此,在使用SWOT方法罗列作为判断依据的事实时,要尽量真实、客观、精确,并提供一定的定量数据来弥补SWOT定性分析的不足,构造高层定性分析的基础。第二,要注意第一手数据和科学分析。战略环境研究仅有工具不够,SWOT的方法需要数据支持,而现在的难点是缺乏数据,图书馆的统计工作跟不上。必须以实证的方法对图书馆的内外部环境进行扫描,既要有准确完备的历史材料,也要有及时更新的数据,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好分析。

3.2 图书馆战略规划研究

战略规划研究是图书馆战略研究中的一个非常务实的问题,战略规划研究以环境分析为基础,而且比环境分析更为重要。鉴于我国图书馆缺乏战略规划的传统,也缺乏战略规划的意识,更缺乏战略规划的相关知识。如果简单地将企业战略规划套用到图书馆,既不科学也缺乏针对性;如果照搬国外图书馆的战略规划,即使是同类的某一图书馆,对我国也不可能是完全适用的,因为战略规划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个性化。因此,必须加强两个适应性研究:一是借鉴企业战略规划适用于图书馆的研究,二是借鉴国外图书馆战略规划适用于我国的研究。

近几年,笔者主持两个重大项目,一是图书馆事业整体研究,二是图书馆战略规划专门研究,这两个项目刚好形成一个研究逻辑:事业研究作为战略规划的前提,战略规划是事业研究的必然发展和深入。

关于图书馆事业的整体研究得益于国家图书馆的支持。2007年2月国家图书馆首次面向社会进行重大科研项目招标,招标的两个重大项目“国家图书馆数字战略研究”和“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中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定位与服务研究”,分别由索传军教授和柯平教授中标。项目立项后,笔者组织了由30多位专家及硕博士研究生组成的课题组,经过近两年的研究,于2009年3月完成最终成果,同年5月通过会议鉴定并结项[8]。这一研究的突出特点是多角度的调查,发放三个不同调查问卷:一是针对图书馆进行的关于图书馆定位的问卷;二是针对读者的问卷;三是针对图书馆的外部机构的问卷。项目以近2500份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综合分析,既考察了公共文化服务中图书馆与读者对于定位与服务的反应,又考察了社会对于图书馆的认知以及图书馆与相关部分的关联,这一点恰恰是过去研究中所缺乏的。最终报告从宏观上把图书馆看作一个系统,图书馆外的环境是一个更大的系统,用系统论的思维,研究图书馆的整体发展;从微观上,深入考察不同类型、不同地区乃至某一个体图书馆,选择有代表性的图书馆进行专门研究,以发现图书馆在新环境下的变化、差异与前途。此外,还产生了四个子课题报告:省级公共图书馆网站评价报告、“211”高校图书馆网站评价报告、图书馆服务创新案例研究报告、区域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与服务研究报告。

关于图书馆战略规划的专门研究来自200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笔者主持申报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图书馆战略规划模型与实证研究”获得重点立项。这一研究有五大任务:一是面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两个维度研究图书馆战略规划:战略环境、战略主体;二是以理论研究和实证调查为基础,构建图书馆战略规划实用模型,包括国家图书馆事业子模型、跨系统或地区的行业联盟子模型以及个体图书馆子模型;三是完成《世界主要图书馆战略规划选编》,拟定《中国图书馆事业“十二五”战略规划建议草案》;四是探索行业规范,编制标准、指南;五是面向实际应用,开发辅助软件。

图书馆战略规划研究可分为两大类:图书馆个体战略规划和图书馆事业战略规划。前者的研究重点在于建立模型与战略文本规范,解决我国各个图书馆战略决策的指导问题。后者的研究重点在于国家和地区的图书馆重大战略决策,从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视角解决全国图书馆事业的不平衡发展问题、与社会整体发展不适应不协同的问题、发展数量与质量的矛盾问题、发展速度与效益的关系问题等等。课题组已搜集到的国内外战略文本270份,涉及6个大洲、28个国家和地区,其分析对我国各类型图书馆的战略规划模型很有参考价值。

3.3 图书馆战略理论研究

未来的图书馆战略既需要广大图书馆积极参与实践,积累战略经验,也迫切需要研究理论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理论研究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图书馆战略基本理论问题,涉及战略思维、战略意识、战略模式、战略发展等问题。二是图书馆战略管理研究,涉及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评价等战略过程的专题研究。三是引入管理新理论,进行图书馆战略的探索,包括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战略研究,进行图书馆战略知识管理的研究,基于危机管理的图书馆战略研究、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图书馆战略研究、基于协同理论的图书馆战略研究等。四是图书馆知识治理研究,引入知识治理新理论,解决图书馆内部和图书馆之间知识的交换、转移和共享的治理问题。

理论研究既需要图书馆理论工作者和图书馆学界大胆探索,面向图书馆现实和未来,寻找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能够指导实践的方案,在应用理论上取得突破。理论研究也需要图书馆部门和实践工作者呼应战略理论,为理论提供案例和研究素材,并逐步将战略实践上升到理论,促进理论与实践的互补和知识转移。

【参考文献】

[1]吴慰慈.中国图书馆学的发展与新一代图书馆学人的使命——在中国图书馆学会第八届学术研究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工作会议上的报告[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6):66-69.

[2]刘孝文.试论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热点及走向——基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指南和研究生培养方向的分析[J].情报资料工作,2007(1):30-33.

[3]黄宗忠.图书馆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图书情报工作,2009(23):5-11.

[4]蒋伟民等,译.21世纪国会图书馆数字战略[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1.

[5]国家图书馆研究院.国内外图书馆学研究与实践进展(2007-2008)[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20.

[6](英)斯科尔斯著,王军等,译.战略管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15.

[7]黄旭主编.战略管理:思维与要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2.

[8]赵益民.柯平教授主持的国家图书馆重大科研项目结项[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6):97.

推荐第10篇:海洋渔业战略研究

《新世纪中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咨询项目结题报告

《新世纪中国渔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咨询项目于2003年7月开始酝酿,8月邀请了项目组主要成员: 农业部渔业局局长杨坚、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长王衍亮、中国水产集团总公司董事长刘身利、上海水产大学校长周应祺、中国海洋大学校长管华诗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刘瑞玉院士、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局长夏阿国、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局长宋修武等,以“我国渔业发展重大问题”为题举行了座谈会,这次座谈会基本确定了咨询项目的调研方向。在项目的咨询研讨过程中,项目负责人等还参加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的“能源、资源与海洋发展科技问题研究”专题、“海洋发展战略和技术经济政策研究”课题的研究和国家发改委委托工程院的“中国区域农业资源合理配置、环境综合治理和农业协调发展战略研究”咨询项目,具体负责有关“海洋生物资源的科技发展战略”和“水产业结构调整、布局和区域化建设研究”的调研。为了避免重复和突出各自的特点,遂将本项目的重点放在“海洋渔业”上,项目名称更名为《新世纪中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本项目于2005年7月完成咨询报告初稿,此后曾多次邀请有关专家审阅该报告,并提出修改意见,同时也吸纳相关研究的成果,进行补充和完善,最终形成本报告。先后参加本项目的领导和专家共计10余人,既有长期从事海洋渔业管理、科研、教育的专家领导,又有长期从事宏观发展研究的专家和从事相关产业技术研究的专家,专业领域比较宽,提供的咨询意见具有较广泛的代表性。

本项目从宏观角度对我国海洋渔业相关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系统分析与探讨,并研究提出了今后我国在海洋捕捞业,远洋渔业、海水养殖业、资源增殖放流与人工鱼礁建设、渔药与水产饲料、水产品加工与市场贸易、渔业生态环境和需要突破的重大科技问题等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重点以及措施等,以便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咨询参考。

一、我国海洋渔业发展坚持正确方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上世纪五十年末,我国就提出了“以养为主,积极捕捞”的方针。改革开放后,海洋渔业成功地实现了从“捕捞为主”向“以养为主”的转变,同时,1985 1

年水产业首先开放了市场,极大地推动了发展,渔业产量大幅度增加并连续十四年居世界首位,占我国海洋经济产值的首位。目前,我国海洋渔业经济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一是渔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增长。海水养殖业成为产业以及各地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之一,保持快速发展;二是近海捕捞产量继续保持负增长,远洋渔业取得新的进展,公海大洋性渔业发展加快;三是水产品已由长期短缺转变为供需基本平衡,水产品市场平稳,消费者范围不断扩大。

二、应对可持续发展,我国海洋渔业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近海捕捞强度过大,是影响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

虽然我国采取强制性的伏季休渔措施已有11年,但是,由于捕捞船只数量过大,过度捕捞导致主要经济种类交替频繁、渔获物低龄化、小型化和低值化等资源严重衰退现象仍未得到根本的缓解。这个基本情况若得不到改善,资源难以恢复,将严重阻碍我国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2.近海富营养化现象成为影响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新的隐患。

近海渔业水域环境质量日趋恶化,近海水域荒漠化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了。特别是由于陆源污染导致的近海富营养化现象成日趋严重,近海生态系统响应异常,生态灾害严重,例如大规模赤潮爆发频繁并呈增加趋势、长江和珠江等大河口外缺氧区(国际上称之为 “死亡区”)的范围不断扩大、对经济资源造成破坏的水母类大量增多等,这些观察到的事件不仅对自然生物资源和养殖生物的生存和繁衍造成了的严重危害,同时对食品安全也造成严重的影响。

3.海水养殖良种缺乏,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海水养殖品种基本是未经选育的野生种,特别是经过累代养殖出现了遗传力减弱,抗逆性差,性状退化等问题,缺乏现代良种培育设施、工艺技术和培育体系,有些名特优品种的培育技术尚未突破。另外,由于养殖布局不合理、健康养殖技术和养殖规划体系不健全,局部海区开发过度,超容量养殖,致使病害严重,每年直接损失数十亿元,严重制约了规模化和集约化养殖的发展。

4.水产品加工落后,食品安全问题较大。

我国水产品加工技术装备落后、能力较差,加工比例不到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并以粗加工为主,同时,水产品加工标准、法规建设滞后,对水产品质量危害因子的检验方法和检测手段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另外,由于渔业水域环境污染和

不规范的养殖用药等原因造成的水产品中有害物质的残留未能有效控制,给海产品出口和进入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对相关产业也造成严重后果。

5.渔业科技支撑体系不够健全,投入过少。

近二十年来,我国的海洋渔业科技进步远远落后于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公益性、基础性的渔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远远落后于产业发展的需求,例如近海资源与环境常规监管体系、养殖良种的培育体系、健康养殖的规划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的常规检测体系等均不健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现象比较普遍。另外,投入过少,影响发展和队伍建设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例如一个重要渔业研究机构“九五”和“十五”仪器设备更新费用年均仅50万元,人才队伍建设缺乏支撑。

三、为了实现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实施新的蓝色海洋食物发展计划,大力推动现代海洋渔业发展体系建设和蓝色海洋食物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为了实现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在保证国家食物安全和维护海洋权益双重需求的前提下,充分总结过去几十年实践中我们对海洋生物资源的脆弱性和多样性的认识,贯彻养护海洋生物资源及其环境、拓展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领域和加强海洋高技术应用的发展战略,实施新的蓝色海洋食物发展计划,重点推动现代海洋渔业发展体系建设和蓝色海洋食物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以保障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协调发展, 推动海洋生物产业由“产量型”向“质量效益型”和“负责任型”的战略转移,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更多营养、健康、优质的蛋白质,保证食物安全。

(一) 现代海洋渔业发展体系建设

经过5-10年的建设发展,使我国蓝色海洋食物的开发利用形成结构合理、科学完善的现代海洋渔业体系,为实现可持续的捕捞业、优质高效的养殖业、发达活跃的加工流通业和健康友好的生态环境奠定基础, 推进渔业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主要的建设任务有:

1.构建可持续捕捞渔业体系,包括近海资源与环境常规监测体系、捕捞渔船监管体系建设、近海渔业资源增殖体系建设、远洋渔业体系建设等。

2.构建优质高效养殖渔业体系,包括养殖良种培育体系建设、海水养殖动植物疫病监控与预防体系建设、健康养殖与规划管理体系建设等。

3.构建水产品质量安全与高值化加工体系,包括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加大海洋生物产物资源开发力度、建立高科技海洋生物产物资源研发基地等,以保证大宗水产品的质量安全、低值水产品的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

4.构建协调发展的资源与环境保障体系,包括海洋渔业环境保护区建设、海洋生物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实验基地等,自上而下地形成我国海洋生物协调发展的资源与环境保障科技体系。

5.构建渔港/城镇渔业经济体系,包括中心渔港建设和渔港城镇经济区建设,形成集渔船避风、渔需供应、船舶修造、水产加工、水产贸易、渔民培训、旅游观光和人口居住为一体的新型的渔港城镇经济区,为捕捞渔民离岛弃船上岸转产转业创造更好的就业条件。

(二) 蓝色海洋食物科技体系建设

经过5-10年的发展建设,使我国蓝色海洋食物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支撑体系逐渐形成,为现代海洋渔业发展体系建设与多层面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提供科技保证,使科技进步和创新对海洋生物产业可持续与协调发展的推动作用明显增加。主要的建设任务有:

1.海洋可捕资源养护与安全开发科技体系

重点发展海洋可捕资源评估、预测预报技术及网络, 主要资源种类补充规律与机制研究, 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及资源监管技术研究,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资源增殖放流和人工鱼礁建设技术, 大洋生物资源探测及开发利用的新方法、新技术。

2.海水养殖生物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科技体系

重点发展种质资源的发掘技术和保存技术, 养殖生物遗传改良、选择育种及杂交育种技术,养殖生物病害控制与环境修复技术, 营养研究与环境友好的高效饲料开发技术,养殖生态容纳量评估与多元养殖技术, 现代养殖设施与工厂化可持续产出系统及工程配套技术。

3.海洋生物产物资源研究与开发集成科技体系

重点发展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提取与高通量筛选技术, 海洋天然产物结构及功能基因的分离、克隆、表达及组合化学技术, 极端环境微生物与海洋特殊功能酶的分子生物学和酶学研究,构建海洋生物产物资源信息数据库与技术平台; 发

展海洋创新药物开发工程集成技术,工业用酶和生物材料等海洋生物制品开发工程集成技术; 开展海洋生物新能源的研究。

4.海洋生物环境保障与食品安全科技体系

重点发展渔业水域环境质量评价与监测监控预警技术,近海环境变异对主要渔场和产卵育幼场形成与变迁的影响,渔业环境保护工程与受损水域生态修复技术,规模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效应与协调技术,全球环境变化对食物系统影响机理及其适应性对策技术, 水产品质量监控与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技术,无公害水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

三、实施有关重大发展计划的建议

(一)加快海洋捕捞业结构调整发展的建议

鉴于海洋捕捞业存在的近海资源衰退严重、作业渔场面积大幅度缩小、人类活动和近岸环境污染严重、海洋捕捞基础研究不足等问题,建议尽快对现行捕捞结构进行调整的发展计划,主要包括:对现行捕捞能力进行评估;制订不同渔具的捕捞准入标准,实施限额捕捞; 加强捕捞作业结构调整与管理;加快远洋渔船的更新换代和大型化、机械化、自动化建设;加大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建立海洋生态保育区以及设置各类人工鱼礁, 加强濒危物种和资源保护区建设;开展与海洋可捕资源养护与安全开发科技体系建设相关的重大科技问题研究。

(二)加强海水健康养殖和养殖多样化发展的建议

鉴于缺乏优良的养殖对象、养殖布局不合理、环境恶化趋势不减、病害种类繁多、水产食品的质量安全隐患较大以及品种少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等问题是影响海水养殖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建议积极推行海水健康养殖和多品种养殖发展计划,主要包括:实施健康养殖和多样化战略;实施良种工程,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水产遗传育种中心和水产养殖原、良种场; 实施重大疫病控制工程,建设一批水生动植物疫病监控系统建设项目和渔用药物检验与药残检测系统建设项目;实施渔业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保护生物多样性;开展与海洋养殖生物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科技体系建设相关的重大科技问题研究。

项目负责人:唐启升,2006年12月

第11篇:互联网金融产品经理岗位职责

岗位职责:

1、在公司运营战略指导下,整体研究、策划、设计和完善公司的各个产品、产品线或者解决方案。

2、综合各方面产品需求和技术平台,撰写产品的原型设计、产品需求书,详细阐述产品功能和操作流程,保证产品功能的实现以及按时推向市场;

3、与技术、运营等部门对接,驱动项目的开发进度,把控项目进度节点;

4、负责对竞争产品、行业产品、行业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和深度分析,定期向上级提供公司产品相关的工作报告。岗位要求:

1、3年以上移动互联网产品工作经验,至少独立负责过1个产品的完整生命周期,有互联网金融产品相关经验优先;

2、熟练使用产品设计工具,撰写产品设计文档,设计页面原型;

3、关注同行业互联网产品,对新鲜事物有强烈好奇心与敏感度,对未来互联网产品发展具有相当的远见及把控,并善于思考和总结;

4、性格开朗外向、能吃苦耐劳、善于团队合作

第12篇:互联网企业技术部门各岗位职责

2015年10月12日 01版

一、目的

为了明确本部门各岗位的工作范围及职责,提高本部门员工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为了员工专攻本岗位技术专题,使之成为本岗位的专家,根据现有岗位分配情况及项目开发所需人员进行合理分配规范,特制定本办法。

二、分组规划

技术部目前分为产品研发组、软件开发组、UI界面设计组、综合服务组、安维中心、

三、成员规划(为现阶段的组成架构,可根据项目发展做调整) 1.技术部主管——1人

设1人(兼系统架构师)。 2.产品研发组——5人

设产品组5人,产品主管1人,产品经理2人,测试工程师2人(有制作技术说明书及系统功能讲解的能力) 3.软件开发组——23人

设开发人员23人,设小组组长3名(兼系统需求分析之责,和相应的软件开发之责), 下设PHP程序员5人, JAVA开发人员9人,APP开发人员4人,数据库设计师1人,系统架构师1人。 4.UI界面设计组——4人

设4人,设小组组长1人(兼主设计师之责),UI界面辅助设计师1人,前端设计师2人(指切图员,有js撰写能力)。 5.综合服务组——3人

设3人,组长由技术部主管兼,下设信息(含各类账号)及开户审核管理员1名,产品维护员1名(含网站信息文件上传、网站产品信息采集、便民产品更新以及其他产品维护),数据分析师2人。 6.安维中心——2人

设2人,设小组组长1人(有环境部署、系统维护及数据备份的能力),1人系统维护员(定期平台数据检测数据、系统维护等)。

四、各岗位职责

(一)、技术部主管

1、技术部主管——兼系统架构师 1) 直接上级:公司总裁 2) 直接下级:技术部全体员工

2、工作概述

负责主持本部门的全面工作,组织并监督本部门内所有员工全面完成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任务;关注本行业技术发展方向;落实公司重大政策的实施。

3、职责及任务

1) 负责本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对本部门内出现的管理问题承担主要责任,并对本部门员工违犯公司规定承担连带责任;

2) 负责接受公司领导安排的工作任务,并对任务完成最终结果负主要责任; 3) 负责协助公司领导做好本部门的管理工作;

4) 负责本部门的团队建设工作,关注本部门员工的思想动态,提高员工的稳定性、向心力和凝聚力;

5) 负责本部门内人员的思想教育及技能培训工作;

6) 负责本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协调及管理工作,使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建康发展;

7) 负责完善本部门内日常管理,促进本部门工作流程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 8) 负责安排本部门员工的工作任务及完成要求情况,并对其进行监督考核;

负责每月1号前上报本部门员工的工作任务分工及业绩考核评定表(节假日提前上报);

10)负责本部门所有技术资料的收集及归档工作; 11)负责本部门内项目开发的进度控制及管理工作;

12)负责公司网站的维护工作、资料信息上传、网站版本的升级工作; 13)负责定期召开本部门员工会议,并做好记录; 14)负责本部门员工卫生打扫的分配及监督检查工作; 15)负责公司的技术保密工作; 16)负责公司公共财产的安全检查工作;

17)负责公司上级安排的其它任务及无形的工作; 18)负责完成其它交给本部门的临时性工作;

(二)各项目组长(兼项目经理) 1、各项目组长——兼项目经理 1) 直接上级:技术部主管 2) 直接下级:各组成员

2、工作概述

负责主持本项目门的工作,主要由一下几个方面: 1) 项目范围、项目质量、项目时间、项目成本的确认。 2) 项目过程/活动的标准化、规范化。

3) 根据项目范围、质量、时间与成本的综合因素的考虑,进行项目的总体规划与阶段计划。

4) 各项计划得到上级领导及项目组成员认可。

5) 设置项目组中的各种角色,并分配好各角色的责任与权限。

6) 定制项目组内外的沟通计划。(必要时可按配置管理要求写项目策划目录中的《项目沟通计划》)

7) 安排组内需求分析师、联系人等角色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与交流。 8) 处理项目组与其它项目干系人之间的关系。

9) 处理项目组内各角色之间的关系、处理项目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关系。

保证项目组目标明确且理解一致。

11)创建项目组的开发环境及氛围,在项目范围内保证项目组成员不受项目其它方面的影响。

12)提升项目组士气,加强项目组凝聚力。

13)合理安排项目组各成员的工作,使各成员工作都能达到一定的饱满度。 14)制定项目组需要的招聘或培训人员的计划。

15)定期组织项目组成员进行相关技术培训以及与项目相关的行业培训等。 16)及时发现项目组中出现的问题。 17)及时处理项目组中出现的问题。

18)保证项目在预算成本范围内按规定的质量和进度达到项目目标。 19)在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跟踪、检查项目组成员的工作质量。 20)定期向领导汇报项目工作进度以及项目开发过程中的难题。 21)对项目进行配置管理与规划。

22)控制项目组各成员的工作进度,即时了解项目组成员的工作情况,并能快速的解决项目组成员所碰到的难题。

23)不定期组织项目组成员进行项目以外的短期活动,以培养团队精神。 24)协助需求分析师进行需求调研。

25)分析、解析《系统需求说明书》,将系统需求整理成《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26)负责解决《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被评审后发现的问题。

27)在分析系统前,负责向架构设计师解释《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内容。 28)协助架构设计师进行架构设计,并协助其完成《系统架构说明书》。 29)根据《系统架构说明书》对系统进行建模。

30)系统分析及建模完成后,负责将建模成果转化为《系统概要设计》。 31)协助数据库设计师按《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进行数据库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完成数据库CDM及PDM图,并协助其完成《数据库设计说明书》。 32)协助软件设计师按《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进行《系统详细设计说明书》。 33)指导软件工程师按《系统详细设计说明书》进行代码实现。 34)负责重点代码检查。

35)协助项目经理进行配置管理,并提供优化改进建议。 36)定期对项目组成员进行技术方面的培训。

(三)系统架构师

1、系统架构师是软件项目的总体设计师,是软件组织新产品的开发与集成、新技术体系的构建者。

2、系统架构师是在技术上对所有重要事情做出决定的人。(系统架构师在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并随着开发进程的推进而其职责或关注点不断地变化。)

3、需求阶段,软件架构师负责理解和管理非功能性系统需求,比如软件的可维护性、性能、复用性、可靠性、有效性和可测试性等。审查客户和市场人员所提出的需求,确认开发团队所提出的设计;组织开发团队成员和开发过程的定义;协助需求分析师完成《用户需求说明书》、《需求变更说明书》。

4、设计阶段,架构师负责对整个软件架构、关键构件、接口的设计。协助系统分析师完成《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

4、编码阶段,架构师则成为程序员的顾问,并且经常性地要举行一些技术研讨会、技术培训班等;

5、测试及实施阶段,随着软件开始测试、集成和交付,集成和测试支持将成为软件架构师的工作重点。

(四)数据库设计师

1、根据《系统架构说明书》与系统架构师、系统分析师一同进行数据库建模。

2、根据数据库建模结果,绘制数据库CDM与PDM图。

3、根据数据库PDM图进行数据库建库。

4、对数据库进行维护、备份、恢复、同步。

5、负责客户数据的导入导出。

6、对数据库进行初始化操作。

7、协助软件设计师完成《系统详细设计说明书》中与数据库相关的部分。

8、根据《系统详细设计说明书》编写对应的视图、存储过程、函数、触发器等。

9、对项目组其它成员进行SQL方面的指导。

10、定期对项目组其它成员进行数据库方面知识的培训。

11、为测试经理及测试工程师建立测试数据。结语:

数据库设计师又称DBA,是项目组中唯一能对数据库进行直接的操作的人。对项目中与数据库相关的所有重要的事做最终决定的人。

(五) 软件开发组

1.根据《系统详细设计说明书》进行代码实现;2.对自己代码进行复查,并进行简单的测试; 3.负责开发项目的系统分析、研发与组织实施; 4.负责开发符合系统要求的软件内容;

5.修改以有的系统方案,以维持优良的操作性能及正常的信息沟通;6.软件平台程序的设计与开发;

7.提高生产的效率,保障系统的稳定性及可靠性;8.适应性维护工作;

9.掌握生产流程,优化生产控制;

10.提供技术指导,促进系统操作技术和译码编程的有效使用;11.跟踪IT技术进展,做好技术储备;

12.推广完善公司系统,完成项目接口、开发工作;13.协助相关应用软件的安装调试工作;

14.Php程序员负责平台或软件整体的开发,后期开发只限前台页面开发;15.Java负责网站或软件后台开发,涉及金钱等安全因素时用java开发; 16.APP开发,主要涉及IOS和安卓语言的移动端的开发。

(六)产品研发组 产品经理

1.根据立项项目要求,收集软件开发需求,分析需求;2.独立编项目开发计划书;

3.根据项目主管的安排具体负责项目的软件研发和市场调研。4.负责产品线的产品规划、设计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5.管理团队、协调产品线内部关系,合理分配内部资源;

6.基于用户体验设计理念,结合用户需求和产品技术架构,完成产品/功能的概念设计和原型展示;

7.在软件开发前,完成交付给开发和测试团队产品需求文档,功能定义,协同用户体验设计师完成视觉设计,用户界面(UI),交互设计等详细设计文档;

8.协调技术开发人员,跟踪产品开发进度,完成产品的开发、测试、版本管理,评审发布,产品上线等相关工作;

9.协同研发团队监督确保产品开发的合理架构、优化方案、资源落实和项目进度;10.跟踪上线产品的市场效果、用户反馈,收集和主动挖掘改进需求,根据业务需要持续改进产品,提升用户体验; 11.技能工具:Office办公软件、思维导图、Visio、Axure、PPT 。

12.能力模型:全局观、需求分析、需求文档撰写、产品策划、执行力和推动力。13.沟通协调组织能力:要舍得到处跑、协调技术、测试、UI、高层、组织评审、讨论、把握产品从开始到上线这个过程的控制,思想上有一个宏观的认识,执行把握时要具体到事物来。说1000件好的想法和流程控制没有做一件事来的痛快和实用。 14.

敏锐观察力、用户行为分析、用户体验的衡量的维度和标准、视觉设计的基本知识是需要有的。

15.快速解决问题、辨别功能优先级排序、执行力与推动力。

测试工程师

1.独立编写测试计划;2.独立编写测试用例;

3.协调测试团队内部的工作以及与开发团队之间的工作;4.完成“执行测试”的工作;

5.掌握较深层次的测试方法、测试技术和较复杂的业务流程;

6.负责测试过程工具的研究、推广与维护,负责测试数据库维护工作;7.负责编写《用户手册》、《操作手册》和相关培训教材; 8.负责项目的质量审查。

9.在测试经理的安排和指导下,编写测试用例;

10.在测试经理的安排和指导下,完成“执行测试”的工作;11.在测试经理的指导下,按测试计划进行测试工作; 12.按测试用例进行测试工作。 13.数据备份方案的解决及数据备份

14.知道如何建设异地备份方案,保证数据的安全 15.对服务器系统的维护,以及平台系统的维护 16.编写值班日记, 结语:

测试其实应该是整个项目中最关心项目质量的人,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找到项目中存在的不合理、不合格的部份,并要求项目其它成员按其给定的项目质量完

成项目。测试工程师是项目质量的保证,是最终进行项目测试的成员。系统维护员他有安全卫士的作用,确保服务器系统及平台系统的稳定,按时做数据备份和异地存储

(七) UI界面设计组 主要职责:

1.负责完成产品设计师安排的功能界面设计。2.负责对项目整体色彩的调配。 3.向系统分析师提出项目美化的建议。

4.为项目提供一套或几套CSS样式表及HTML结构表。5.为项目提供符合项目内容的静态、动态图片。 6.并为软件设计师提供界面指导。 7.负责平台的美化及优化工作。

8.协助网站开发工程师完成公司网站维护工作,及时收集并整理公司产品信息,进行美化。

9.负责各类软件项目的界面设计所需要的图片、图标及Flash等。10.负责平面技术资料的收集、上报工作。 11.负责打扫负责的卫生区的打扫工作。 12.负责部门主管分配的临时性工作。 13.根据产品的需求,设计产品技术说明书。

(八) 综合服务组

1.负责账号等信息(含各类账号)及用户的开户审核、管理。

2.含网站信息文件上传、网站产品信息采集、便民产品更新以及其他产品维护。3.负责部门内部的勤务工作。

2.负责各类平台后台账号和密码的管理。3.负责与外部门的需求的沟通及协调工作。 4.负责CRM系统的维护及管理。 5.负责部门内人员的信息管理。

(九)安维中心

1.网管为负责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的部门,负责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2.负责系统软硬件的安装、升级、保管、维护等工作;3.负责软件有效版本的管理;

4.网管负责计算机网络、crm的安全运行;服务器安全运行和数据备份;internet对外接口安全以及计算机系统防病毒管理;各种软件的用户密码及权限管理;协助各部门进行数据备份和数据归档; 5.网管执行企业保密制度,严守企业商业机密;

6.监督全体员工执行计算机安全管理制度,遵守企业保密制度;

7.负责日常服务器维护、操作系统、网管系统、邮件系统的安全补丁、漏洞检测及修补、病毒防治等工作;

8.负责整个公司(包含局域网、广域网)的系统安全性;

9.经常保持对最新技术的掌握,实时了解INTERNET的动向,做到预防为主;10.年终总结中报告年度重大事件,并对系统记录文件保存收档,以备查阅; 11.制定、发布网络基础设施使用管理办法并监督执行情况;

12.确保网络通信传输畅通,实时监控整个局域网的运转和网络通信流量情况;13.掌握主干设备的配置情况及配置参数变更情况,备份各个设备的配置文件; 14.掌握用户端设备接入网络的情况,以便发现问题时可迅速定位; 15.定期做好网站及OA办公系统的推广使用及数据备份工作;

16.采取技术措施,对网络内经常出现的用户需要变更位置和部门的情况进行管理;

17.掌握与外部网络的连接配置,监督网络通信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18.积极协助各部门工作人员解决办公用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使用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19.随时监控中心设备运行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按照预案规程进行操作,并及时上报和详细记录;

20.严格执行密码管理规定,对操作密码定期更改,超级用户密码由系统管理员掌握;

21.应恪守保密制度,不得擅自泄露各种信息资料与数据;不定期对机房内设置的消防器材、监控设备进行检查,以保证其有效性; 22.做好公司摄影摄像工作,及时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影像资料。

第13篇:网站策划(互联网部)岗位职责

1.实现网站的栏目规划、内容建设、项目等策划,并绘制相关页面布局图。2.在运营过程中对网站的功能、内容设置等提出改进优化或问题解决方案。3.配合技术部门对用户网站需求的任务分解与策划。4.对上级策划主管的工作汇报。

第14篇:上海某互联网金融公司员工手册

上海XX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员 工 手 册

2015年5月

目 录:

第一章 公司简介····································· 3 1.企业介绍··············································· 3 2.公司部门··············································· 3

第二章 聘用规定·······································1.基本政策················································2.入职手续················································3.试用期··················································4.聘用的终止··············································5.劳动合同················································6.离职手续················································7.个人资料················································8.业绩考评················································

第三章 员工福利······································1.社会福利················································2.其他福利················································

第四章

工作规范·····································1.行为准侧················································2.工作态度················································3.工作纪律················································4.奖励与惩罚··············································- 1

第一章 公司简介 1.企业介绍

上海XX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基于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专业服务于金融行业营销的互 联网企业。

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建立了自有的金融营销平台,拥有专业的技术骨干团队,具备较强 的金融行业技术开发及维护能力,每月为各大金融机构提供精准有效的营销服务。

公司拥有多年对金融行业的理解和互联网资源,建立了自己的客户端开发团队,并且推出 了业界有影响力的移动端产品。公司将持续在移动互联网端进行投入,2015年预计投入达5千万元。

在金融行业专业化营销方面,数集的长期合作伙伴有:招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平安等。 数集是一家新型的互联网公司,工作氛围舒适,鼓励员工学习,发展空间无限。 2.公司部门

公司下设运营部、商务部、技术部、金融事业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共计六部。

第二章 聘用规定

1.基本政策

 公司员工在被聘用及晋升方面享有均等的机会;

 职位或补空缺职位时,本公司将在可能情况下首先考虑已聘用员工,然后再向外招聘;  工作表现是本公司员工晋升的最主要依据。

2.入职手续

 应聘者通过公司面试、笔试、背景审查,并经确认合格后,可被公司聘为正式员工。  新入司员工必须填写《工作申请表》并提供相关证件的原件,包括身份证、户口本、学历证明;一寸彩色照片两张;原单位离职证明、退工单;劳动手册(上海户口需要);招商银行借记卡(上海)、公积金账号;部门经理在新员工入职之日应就工作职能与新员工面谈。

- 3

8.业绩考评

 公司推行严格的绩效考评制度。实行年终考核和年中考核。考核结果将作为员工晋升或 提薪的重要依据。

第三章 员工福利 第四章

1.社会保险

公司根据实际情况为员工购买社会保险等。

2.其他福利

公司活动:在公司经营许可,工作任务不繁忙时,公司考虑不定期为员工举行一些聚餐、休闲活动。

每逢重要节假日和我们国传统节日,公司将根据情况庆祝或安排福利。 公司买书免费报销,并且提供零食和水果。

工作规范 1.行为准则

尽忠职守,服从领导,保守业务秘密; 爱护公司财物,不浪费,不化公为私; 遵守公司一切规章制度及工作守则;

保持公司信誉,不做任何有损公司信誉的行为;

2.

工作态度

员工应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提高工作效率; 热爱本职工作,对自己的工作职责负全责;

员工之间应通力合作,互相配合,不得相互拆台或搬弄事非; 对本职工作应争取时效,不拖延,不积压; 待人接物态度谦和,以争取公司同仁与客户的合作;

- 5

3.请假程序和办法

所有假期均须通过书面申请、上级领导批准完成请销假手续,除事假、年休假外的其他假期均须提供相关证明文件完成请假手续。

如到已申请的休假截止时间仍不能返回工作岗位者,应提前按请假程序向相关领导提出续假申请,说明续假的原因、明确假种及续假时间等,领导同意后方可续假;如续假手续未完毕而未能按时到岗办理销假者,按旷工论处。

原则上所有假期都应至少提前三个工作日申请,确属紧急情况不能提前申请的,须在上班前一个小时致电上级领导申请假期,获得批准的请假须在上班后第一个工作日完成请销假手续。

所有假期最小请假单位为半天。

4.休假种类和假期待遇  事假:

全年累计事假原则上不超过20天。  病假:

(1) 员工因病请假,需出示区、市级医院证明、就症记录以及缴费凭证。

(2) 员工因事请假,必须先经部门主管批准,并按公司制度扣发工资。未经批准,擅自离岗者,按旷工处理。  年假:

(1) 公司实行强制年休假制度,年休假当年度有效。各部门须协助员工确定年休假计划,保证员工年休假在各假种中优先使用,并支持员工休假计划的执行。

(2) 国家法定的年休假天数为: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年休假5天,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年休假10天,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年休假15天。

(3) 在计假年度内员工遇到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再安排年休假(如当年年休假休完后遇到下列情况之一者,则下一年度不再安排年休假)。

- 7

① 有不满1周岁婴儿的女员工,在每天劳动时间内给予其两次哺乳时间,每次30分钟(不含往返路途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另计),也可以合并使用,哺乳假期间视同出勤。 ② 年哺乳时间合并一次使用,使用天数(不含休息日和法定节假日)的计算办法为:(12个月-已休产假月数)×30/8,计算结果如遇小数点四舍五入。哺乳假合并一次使用时必须自产假结束后第一天开始申请。

③ 哺乳时间和哺乳往返途中的时间视同出勤;哺乳假合并一次使用期间视同出勤。 (3) 经期假

女员工在月经期间持医院证明需要休息者,可休息1天,休假视同出勤。 (4) 孕期假

怀孕女员工在工作时间内凭医院产检证明可进行产前检查,所占用时间视同出勤。 女职工妊娠七个月以上(照二十八周计算),应给予每天工间休息一小时,不得安排夜间劳动。如工作许可,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可请产前假两个半月。  节育假

(1) 根据医院证明,男女员工实行节、绝育手术以及检查所需的时间,均视为节育假。 (2) 员工因节、绝育手术事故而造成的休假,按照工伤假处理(条件不符的,按病假处理)。  陪护假

(1) 员工配偶生产,凡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晚婚的可享受陪护假3天;夫妻双方不在同地,可另给路途假2天。

(2) 陪护假必须在配偶生产后100天以内使用,逾期不得使用。  丧假:

(1) 员工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子女)或配偶父母去世,可给予丧假3天;员工直系亲属或配偶父母在外地去世的,可另给路途假2天。

(2) 丧假须在亲属去世后三个月内使用,不得分次使用,逾期不得使用。  工伤假

- 9

 公司的政策和惯例是尽可能地从公司内部提拔晋升最具资格的员工,接替空缺并承担更大的责任。

第八章 附言

本手册属内部资料,请注意妥善保存。 

如若不慎遗失,请及时向行政部申报。

本手册应根据劳动法及公司规定作正确理解,本手册条款亦构成劳动合同的一部分。对 本手册内容,如有不甚详尽或有使员工感到疑惑之处,请随时向行政部咨询,以确保理解无误。

本手册如需修正,公司行政部将向员工提供最新修正本。

- 11 -

第15篇:上海通用 区域经理 岗位职责

岗位职责:

1.培训、指导和督促经销商按上海通用汽车的营销政策及标准进行业务运作;

2.和经销商共同制订年度工作计划, 指导及帮助经销商达到区域销售目标和客户满意度目标;

3.贯彻公司客户链、价值链的理念,了解经销商在产品、资金、培训、市场策略及业务管理等方面的需求,帮助并满足其需要;

4.及时传递经销商反馈及客户抱怨,快速、准确地对市场变化发出预警。

5.协调和监督区域内经销商遵守区域联盟规则,规范市场秩序;

6.负责对区域内经销商的表现进行评估,并帮助其不断改进;

销售计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分析。也就是根据了解到的市场情况,对产品的卖点,消费群体,销量等进行定位。

2.销售方式。就是找出适合自己产品销售的模式和方法。

3.客户管理。就是对一开发的客户如何进行服务和怎样促使他们提高销售或购买;对潜在客户怎样进行跟进。

4.销量任务。就是定出合理的销售任务,销售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提高销售任务。只有努力的利用各种方法完成既定的任务,才是计划作用所在。

5.考核时间。销售计划可分为年度销售工作计划,季度销售工作计划,月销售工作计划。考核的时间也不一样。

6.总结。就是对上一个时间段销售计划进行评判。以上六个方面是计划必须具备的。

第16篇:上海海洋大学工资管理岗位职责

1、熟悉有关工资方面的政策,熟悉院内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

2、配合人事部门做好全校各类人员的工资调整工作,负责全校各类人员的工资发放工作。负责工资通知单的编册、装订和保管工作。

3、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各项扣款工作,以及各种税收申报工作。

4、负责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及学校涉税事项的税务管理。

5、认真做好工资等发放统计工作,运用计算机对收费和发放分类进行汇总、管理,及时整理、更新有关数据,提高工作效率。

6、完成处领导交办其他工作。

第17篇:娃哈哈多元化战略研究

娃哈哈多元化战略研究

学生 王珂

杭州师范学院

摘要:选择多元化经营战略,还是走集中化经营,这是许多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所面临的困惑。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能长久走下去的根本,但是怎么才能保证核心竞争力不下降的情况下让企业做大做好呢?娃哈哈集团是一个多元化战略成功的典例,通过自己的多元化方针和营销策略的互补下走向了成功之路,本文将通过介绍多元化战略以及娃哈哈集团的战略方针来进行研究。

关键词:娃哈哈集团;多元化战略;品牌延伸;

一、绪论

21世纪企业发展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突如其来的激烈竞争与考验,行业的兴衰,全球化的发展,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全球经济波动的影响。任何一家企业想在竞争中逆流而上,做到长久发展,多元化战略发展已经成为企业补充能量,屹立不倒的一大重要途径。多元化战略又称多角化战略,是指企业同时经营两种以上基本经济用途不同的产品和服务的一种发展战略。早由二十世纪 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海格安索夫在首先提出,实行多元化经营,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技术、市场等资源优势,合理进行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另效率,开拓企业新的成长机会。企业将自己的资源分散到不同产品或行业经营中,分散并逐渐降低单一业务的经营风险,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减少风险损失。许多企业在多元化发展中扩大的企业的竞争力,提升了企业地位,使企业拥有更强的规避风险的能力,但同时也有许多企业在运用多元化战略过程中不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还使企业陷入困境。作为国内多元化战略的一个成功典例——娃哈哈集团,从开始的儿童营养液,扩展到纯洁水、童装、保健品等。娃哈哈集团的成功表现为:在进行多元化扩张时娃哈哈集团核心竞争力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得到了增强,。运用多元化战略和营销策略的互补达到了这一傲人的成绩。

二、娃哈哈集团介绍

娃哈哈创建于1987年,前身是杭州市上城区的一个校办企业经销部,从3个人、14万元借款白手起家,在创始人宗庆后的领导下,现已发展成为一家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大型食品饮料企业集团,为中国最大的饮料生产企业,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在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建有70多个生产基地、170多家子公司,拥有员工3万名、总资产402亿元。

公司产品涉及含乳饮料、瓶装水、碳酸饮料、茶饮料、果汁饮料、罐头食品、医药保健品、休闲食品、婴儿奶粉、童装、白酒等11大类150多个品种,其中瓶装水、含乳饮料、八宝粥罐头多年来产销量一直位居全国第一。

27年来,公司通过产品创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一直保持健康快速发展势头,各项经济指标连续16年位居中国饮料行业第一。2013年全球面临后金融危机影响,公司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仍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全年集团公司完成饮料产量1270万吨,实现营业收入783亿元,同比增长23%,实现利税139亿元,上缴税金62亿元,同比增长5%。今年1-9月,公司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实现营业收入 593.94亿元,利税98.80亿元,上缴税金 46.61亿元。

公司位列2014中国企业500强第165位、中国制造业500强第72位, 201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18位,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最有发展潜力的饮料企业。

三、多元化战略的含义

(一) 多元化战略的定义

多元化战略也称多样化或多角化战略,是指企业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长期稳定经营,通过开发有潜力的产品或同多吸收、合并其他行业的企业,同时经营两种以上基本经济用途不同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种发展模式,分为同心角多元战略、纵向一体化战略和复合多元化战略三种基本类型,其内容包括:产品多元化、市场多元化、投资区域多元化和资本多元化。

其中①产品的多元化,是指企业新生产的产品跨越了并不一定相关的多种行业,且生产多为系列化的产品;②市场的多元化,是指企业的产品在多个市场,包括国内市场和国际区域市场,甚至是全球市场;③投资区域的多元化,是指企业的投资不仅集中在一个区域,而且分散在多个区域甚至世界各国;④资本的多元化,是指企业资本来源及构成的多种形式,包括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诸如证券、股票、知识产权、商标和企业声誉等。

一般意义上的多元化经营,多是指产品生产的多元化。多元化与产品差异是不同的概念。所谓产品差异是指同一市场的细分化,但在本质上是同一产品。而多元化经营则是同一企业的产品进入了异质市场,是增加新产品的种类和进入新市场两者同时发生的。所以多元化经营是属于经营战略中的产品—市场战略范畴,而产品差异属于同一产品的细分化。同时,对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战略的界定,必须是企业主导产品低于企业产品销售总额的70%。

(二) 多元化经营的运用

多元化是柄“双刃剑”,既可以为企业带来巨额利润,也可能成为压死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企业运用这种战略,成败的关键在于企业所处外部环境及所具备的内部条件是否符合多元化经营的要求,实施的时机是否行当。两者相符,就能成功,否则,就会失败。因此,了解多元化战略的优缺点并选择好多元化战略实施的时机(包括实施多元化战略的条件)以趋利避害就成了关键的关键。

四、娃哈哈多元化战略的前景

(一) PEST分析

1.政治因素

(1)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对饮料行业的积极支持。2005年以来,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在对饮料行业的不断完善制订相关政策、办法,不断的召开研讨会,商讨饮料行业的不足。积极与国内外的饮料相关行业进行交流与商讨的会议。中国饮料工业协会是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以促进中国饮料工业发展为宗旨,为饮料行业服务为目的。

(2)“十一五”期间中国发展进入新阶段,经济增长方式发生转变,中国要从过依赖资金、自然资源和环境投入,以量的扩张实现增长,转向更多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进步,以提高效率获取经济增长。

(3)开放的行业。饮料行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他的发展不断加快,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国际品牌涌入迅猛、国内品牌后起之秀更多、发展最快,投资饮料行业基本不存在政策壁垒。

2.经济因素

(1)巨大的消费市场潜力。

(2)消费升级带动饮料行业增长。中国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增高,消费水平与消费观念也不断提高,健康的消费方式成为时尚。近几年,中国饮料行业产值增长速度均超过GDP的增长速度,中国饮料行业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是中国消费品中的发展热点和新增点。

(3)加入WTO以后市场的国际化为其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便利。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整个市场更趋国际化,一些大型的跨国饮料企业也纷纷涌入中国这个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使得本来弱小的国内本土企业面临残酷的竞争压力,但同时也为其在新时期的快速成长提供难能可贵的机遇。

3.社会因素

(1)文化理念。顺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理念和消费文化意识的不断加强,健康的饮食习惯成为家庭消费的理念。饮料也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必须品。消费者寻求认同并享受消费时尚的速度更快。今天的消费者的消费已经不再停留在产品简单的功能之上,他们更青睐其中的消费文化,而且他们接受这种消费文化的速度越来越快。

(2)城乡差别。从饮料消费水平看,中国城乡居民人均饮料消费量还很低,饮料市场消费潜力还远远没有挖掘出来。随着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随着社会餐饮业的发展和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的逐年提高,饮料产品将成为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的生活必需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消费群体将不断发展壮大,人均饮料消费量将继续保持上升势头,饮料产品社会需求总量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4.技术因素

没有一家公司或者产业可以将自己与新兴技术分割开来。技术的发展可以创造全新的企业,也可以改变企业的边界。技术的进步导致了新的产品产生。哇哈哈引进了世界一流的生产设备,建立强大的自我配套能力,因此也就具有较强的成本优势。

(1)超净化热灌装技术,解决了用PET瓶灌装中性乳饮料的国际性难题,大大降低了中性乳饮料生产装备的投入,为企业和国家节约了大量的外汇;

(2)自主开发非结晶瓶口PET热灌装技术,节省了瓶口结晶机设备投资和瓶口结晶过程的能源消耗,还避免了瓶口结晶工序造成的瓶坯二次污染,显著降低产品质量风险;

(3)自主研制以高速并联机器人为核心的包装工作站/自动化生产线技术,实现企业生产线高度自动化,使企业劳动生产率处于同行前列,标志着我国机器人自动化包装生产线技术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4)自主进行产品包装和包装模具设计开发,包装设计能力达到国际前列水平,解决了制瓶、制盖模具国产化问题,填补了国内空白,改变了中国饮料企业高精度、长寿命的制瓶、制盖模具长期依靠进口的历史。

(二) SWOT分析

1.优势

文化优势:娃哈哈集团起源于杭州,而绿茶之尊龙井茶的老家同样在杭州,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这些文化积淀,成就了娃哈哈非常茶饮料出世的先天优势。

地理优势:杭州是浙江省的省会城市,风景秀丽,交通便利,地处南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有利于娃哈哈集团在成立初期打下稳固的基础。

政策优势:娃哈哈集团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依托党的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建设政策,南部沿海城市经济在政府的帮助下快速增长,也为娃哈哈集团的成长提供了契机。

设备优势:长远的目光是娃哈哈集团成功的重要因素。在公司成立早期机械化生产在国内还未流传的时候,娃哈哈集团就花巨资从国外引进世界一流的自动化生产线,用优良的质量占据了饮料市场大部分份额。

人才优势:宗庆后有着卓越的领导才能和经营能力使娃哈哈集团蒸蒸日上。娃哈哈集团总部已有了一支占员工总数三分之一多的、由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组成的知识员工队伍,加上干部职工竞争上岗、收入凭贡献、凭能力等激励机制,整个集团内部呈现出百花齐放、人才辈出的局面。

资源优势:娃哈哈集团位于杭州,气候适宜大部分水果生长,还有大量的水资源,为饮料的生产和研发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资金优势:娃哈哈集团采取中外合资、兴办股份制企业等办法牞使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牞几乎每年投资几个亿牞使企业保持了高速发展的势头。

2.劣势

娃哈哈未来的事业领域定位与未来的战略增长点不清晰。 企业在创业时期,可以凭感觉、抓机会、蒙着打,但当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和量级以后,一定要有明确的事业领域定位,并寻找到未来的战略增长点。

娃哈哈的营销模式急需创新。 娃哈哈的“联销体”营销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了娃哈哈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联销体模式走到今天也遇到了很多问题。

高度集权模式下缺乏经营管理队伍建设和培养接班人。娃哈哈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宗庆后个人的成功,但老板个人的成功只是一时的成功,不能让企业持续成功。娃哈哈的执行性人才不缺,它缺的是具有市场意识、领导力的高层经营团队。宗庆后与他隔代执行团队成员的境界、能力差异太大。没有人能够取代宗庆后的任何一项职能,所以这对一个企业来说问题还是很大的。

高度集权的管理风格和“家文化”使得人才缺乏活力。 娃哈哈人力资源机制和制度缺乏活力,制约着企业对人才的吐故纳新。“家文化”、“集权文化”提高了员工的凝聚力,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第一,人才流动率低。第二,人工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第三,娃哈哈这种强势文化,使得人才的终身就业能力差。第四,“家文化”很容易是企业变成懒人和庸人的家。

3.机遇

娃哈哈具有持续的产品创新与率先模仿的产品、技术战略。娃哈哈从来不追求最新的,从来都是模仿、跟进,并且在模仿的过程中超越对手。

娃哈哈持续不断地进行技术改造,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工艺。娃哈哈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工艺的同时,也建立了自己配套的机械制造厂和模具生产系统,既保证了机械技术的先进性也保证了品质和质量,提高了综合竞争优势。

娃哈哈总成本竞争优势所带来的价格竞争力。一是它的“销地产模式”,直接在全国各个区域市场建立了70多家工厂,当地生产当地销售,减少了生产成本、物流成本和分销成本;二是规模优势带来的低成本,娃哈哈低成本扩张兼并了很多企业,经过整体规模资源的整合、共享,形成了规模优势。

娃哈哈的品牌战略制胜与品牌经营能力。单一品牌战略不断积累品牌资源,提升了品牌价值,增强了品牌的竞争能力,强化了品牌的核心竞争能力,能够迅速让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产生认知。

以人为本的“家文化”。 娃哈哈是所有员工的工作家园,是温情和规矩并存的家。

4.威胁

虎头蛇尾的产品管理。娃哈哈没有严谨的产品/品牌管理体系,没有专业人士跟进维护、提升产品/品牌的发展,产品的一切都由宗庆后一人决定。面临八大类,近300个品项的产品的发展、维护管理,宗庆后一定也是力不从心。现在,某些产品的危机已经显现。

混乱的产品组织。2001年起,娃哈哈就定位于“全方位饮料公司”。围绕此定位,娃哈哈果汁饮料、茶饮料、功能饮料、混合饮料的产品线扩展方面做的很不错。但是,既然决定了“全方位饮料公司”的战略定位,就应该坚定的执行,可随后推出的瓜子、方便面、维生素片等产品大类却跟“全方位饮料”公司定位没什么关联。

五、娃哈哈实施多元化战略成功的原因

(一) 相关多元化

企业在进行多元化经营战略决策时,就必须选择是进入相关的还是不相关的多元化,一般的应该尽可能的选择相关多元化战略。娃哈哈集团走的就是一条相关多元化的道路。它的产品从最初的儿童营养扩展到——儿童果奶——成人饮用水——碳酸饮料等市场。这种相关多元化战略有助于企业将组织在品牌和顾客中建立的信誉一起不断的转移到新的产品上。娃哈哈的这种做法同当年索尼公司进行多元化扩张是所选的策略基本一样,都是从自己熟悉的市场出发寻找相关市场然后再进入,而且都使用的是同一品牌,都采用的是品牌延伸策略。通过这种做法企业可以获得以下优势:更低的成本;管理经验共享;分享共同品牌的好处;加强企业资源和竞争力的能力。

(二) 品牌延伸战略

1.从营养液到果奶

“娃哈哈”品牌诞生于1989年。宗庆后在当时发展迅速的营养液市场上发现了一个市场空白——儿童市场,遂开发出“给小孩子开胃”为诉求的儿童营养液产品,并起名为“娃哈哈”,同时企业也更名为“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得益于那首“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的著名的儿歌以及娃哈哈品牌天然的亲和力,在强力的广告宣传下,娃哈哈儿童营养液的销量急速增长,1990年销售额便突破亿元,1991年更是增长到四个亿。娃哈哈在两年之内也成功成长为一个有极大影响力的儿童营养液品牌。 1992年,娃哈哈进行了初次品牌延伸。当年娃哈哈集团决定诊断儿童市场投放自己的第二个产品——果奶。虽然当时市场上已存在不少同类产品,但凭借娃哈哈营养液的品牌影响力,再加上前两年建立的销售渠道和规模生产的优势,娃哈哈果奶上市并没遇到什么困难,一度占据市场的半壁江山。虽然,这次品牌延伸,由于目标市场没有变,但是它毕竟是娃哈哈进行品牌延伸的第一步,是一个成功的开端。

2.突入纯净水

1995年,当娃哈哈集团决定对品牌进行第二次延伸。这次延伸的跨度比第一次的跨度要大多。娃哈哈这个儿童市场的品牌首次进入到成人饮料市场。尽管当时受到了很多的非议,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那次品牌延伸是成功的。

3.挑战“两乐”

1998年,娃哈哈制定的销售目标是1996年的十倍。市场日渐饱和竞争日趋激烈情况下的纯净水和正从成熟期迈向衰退期的儿童饮品都无法实现这一宏大目标。这时候,娃哈哈在又义无返顾地杀入被“两乐”把持的碳酸饮料市场,在市场上引起轩然大波。同时,娃哈哈也把品牌延伸到了这一领域,向市场强势推出了“娃哈哈非常可乐”。自98年5月投产,非常可乐异军突起,2001年非常系列碳酸饮料产销量达到59.5万吨,约占全国碳酸饮料12%的份额。至此娃哈哈的品牌已经被成功的延伸了三次。

4.拓展童装市场

为了拓展利润来源,娃哈哈在业务上又进行了一次大胆地跳跃。2002年8月,娃哈哈决心进军童装市场,并宣称要在2002年年底在全国开2000家专卖店,完成跑马圈地,为塑造一个儿童服装品牌奠定基础。

5.娃欧商场

2011年12月,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浙江、湖南两省经销商共同成立娃哈哈商业股份有限公司,标志着娃哈哈集团正式进军零售业。本着哪里有机会就到哪里干,哪里需要什么我们就去干什么的策略,通过开展多方合作、尝试多种商业模式、不断创新突破现有市场格局、实现企业与员工、合作伙伴的共同发展,为娃哈哈集团带来新的活力与跨越式增长,打造娃哈哈商业零售王国。

娃哈哈商业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商业项目“娃欧商场”于2012年11月29日正式开业,2014年3月旗下首个试水项目“娃哈哈未来城”也正式启动,其目标是打造一个为家庭和儿童提供高品位、多功能的集购物、休闲、教育、文化、娱乐、保健、餐饮为一体的未来家庭生活空间,展示未来科技、满足未来生活,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全方位服务。

6.爱迪生奶粉

爱迪生奶粉是由娃哈哈集团委托荷兰皇家乳品公司专项定牌研究开发并在荷兰生产的高品质婴幼儿配方奶粉。每一罐爱迪生奶粉,从奶源—生产—灌装—包装全过程,全部在荷兰完成,100%原装进口!爱迪生奶粉采用科学均衡的营养配方,避免了宝宝营养过量或不足的问题,既不增加宝宝的身体负担,又保证了宝宝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独特的倍舒、倍健、倍优“三倍组合”配方,提供均衡全面的营养,更好地呵护宝宝幼嫩的肠胃,易吸收促进宝宝脑部发育。

7.领酱国酒

2013年11月5日,杭州娃哈哈有限集团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正式宣布娃哈哈进军白酒行业,标志着娃哈哈多元化发展又迈出新的步伐。发布会上,一款以贵州茅台镇为原产地的高品质高性价比的酱香型白酒——“领酱国酒”正式宣告上市。会上,贵州省遵义市委副书记、仁怀市委书记罗其方以及茅台酒厂荣誉董事长季克良携三位国家级白酒专家前来助阵,季克良先生还欣然出任顾问,强大的嘉宾阵容全方位展示了娃哈哈进军白酒行业的信心。

(三) 品牌维护

品牌维护是企业在经营中必须重视的工作,尤其是走品牌延伸的企业更应该重视。娃哈哈在面对企业因品牌延伸可能造成的品牌污染时,总是能够积极的对品牌进行维护,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价值。例如,在娃哈哈进军成人饮料市场时,娃哈哈纯净水就淡化了原先的儿童概念,采用了“我的眼里只有你”、“爱你等于爱自己”等宣扬年轻、活力、纯净的时尚感觉,寻找在成人特别是年轻人心中的品牌认同,及时的对品牌进行了维护。

(四) 良好的销售渠道

1.厂商之间实行双赢的联销体制度。

娃哈哈在全国31个省市选择了1000多家具有先进理念、较强经济实力、有较高忠诚度、能控制一方的经销商,组成了能够覆盖几乎中国的每一个乡镇的厂商联合销售体系,形成了强大的销售网络。联体制及保证金制度不仅有效杜绝了坏帐、呆帐,使娃哈哈的资产结构更加合理、流动性更强,而且大大激发了经销商的积极性,变一家企业在市场上单打独斗,为上千家企业合力与对手竞争,大大提高了娃哈哈系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构建稳定有序的共享网络

娃哈哈在联销体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特约二批商营销网络,逐步编织了以封闭式蜘蛛网态的营销体系,不仅加强了娃哈哈产品的快速渗透力,同时也提高了经销商对市场的控制力,从而达到布局合理、深度分销、加强送货能力、提高服务意识、顺价销售、控制了窜货。现在娃哈哈的营销网络可以保证新产品在出厂后一周内迅速铺进全国各地60万家零售店,同时与大江南北、沿海内陆广大消费者见面。

3.与经销商共创品牌

娃哈哈在联销体和特约二级网络的基础上实行了销售区域责任制。明确了经销商的权利和义务。经销商变被动为主动,积极配合企业共同做品牌的长远战略规划,大大提高了对公司的忠诚度和对产品的认同感,而且自觉地加强了责任感,提高了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因为娃哈哈的政策使他们意识到:市场是大家的,品牌是厂商共有的,利益是共同的。

六、娃哈哈实施多元化战略潜在的风险

(一) 战略整合问题

娃哈哈现已经上市含乳饮料、瓶装水、碳酸饮料、茶饮料、果汁饮料、罐头食品、医药保健品、休闲食品、营养面、童装合计十大类产品,但用副品牌的产品非常少,所以导致现在大部分消费着对娃哈哈所谓\"中国的、亲切的、健康的\"品牌价值呼声认知程度无几。娃哈哈产品发展情况,“娃哈哈”品牌已经到了功能性转折的时候了,如果再不实施全体产品启用副品牌(产品品牌)——副品牌可以形象、体贴的体现产品的影响消费者购买,“娃哈哈”品牌资产势必将急剧下滑!势必增加娃哈哈企业的整体运营成本!

(二) 品牌运作偏见

娃哈哈平安感冒药、童装、非常可乐、大厨艺营养面的推出,虽是它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但是却显示娃哈哈在品牌运作和市场推广方面有着极其自负的偏见!特别是娃哈哈非常可乐——中国人自己的可乐,在全球一体化时期这似乎是不能勾起中国广大消费者的消费欲望的,两乐的群体非常可乐无法撼动其实就是一个品牌个性偏见的问题,因为中国市场的消费者已不是大众消费和高消费那么简单了,怎么样在全球化趋势下的中国多元化消费心理特征的前提下,重新定位“非常可乐”的核心价值已经成了“非常可乐”走出农村市场的当务之急!

(三) 企业发展模式问题

娃哈哈依靠大投入、广告密集型、联销体加中低端产品策略一直驰骋于农村市场,这种模式其实会造成广告与产品之间的恶性循环:广告要愈来愈精确地找到“卖点”,产品要愈来愈多地突出功能,结果必然是广告的量要愈来愈大,或者是产品的功能要出新意,才能保证销量,但当广告愈来愈强调促销的时候,产品就会变成“没有品位和个性”的“功能产品”,就会把其产品普通化。特别由于大部分利润给联销体拿去,这种“广种薄收”的经营模式为娃哈哈带来的利润率是相当低的,利润才是企业的赢余才是企业的抗风险储备。

(四) 后续接班人能否让娃哈哈继续“快乐成长”

娃哈哈集团作为宗庆后先生一手创办的“亲生子”,企业的高度集权使得自己的“儿子”被过分溺爱,不知在父亲退休后能否在姐姐宗馥莉的教导下“快乐的成长”。

七、结束语——对娃哈哈多元化战略未来发展建议

作为中国一个成功的运用多元化战略的企业,娃哈哈有很多让人学习的地方。对于“舍与得”娃哈哈很有魄力的舍弃了对名牌的专注,得到了多元化战略、品牌延伸战略以及品牌规模效应上面的成功。对于娃哈哈多元化战略我有以下一些建议:

1、做产品延伸是尽量作出自己的特色,比如瓶身,瓶盖,或者活动上;

2、在准备进军其他行业时可以选一些在这个行业有发展潜力的,有自己特点的公司进行参股,如果这个公司能够支撑在这个行业中往后走往上走下去时,再进行控股或者直接收购,这样我个人觉得可以把进行多元化延伸时的风险降到一个低点,既保障了企业在这个行业中的特色,又有了公司本身所带来的隐形效益。我个人喜欢这样一句话:行业中的竞争压力是属于那些没有自己特色的企业的,其中的特色也就是——核心竞争力。希望娃哈哈集团在多元化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成功!

参考文献:

[1] 宗庆后.“娃哈哈”成长之路.娃哈哈成立14周年大会,2002:

[2] 陈明,余来文.公司多元化战略成败的关键因素[J].化工管理,2005:

[3] 余来文.战略决定成败[M].蓝天出版社,2005:

[3]梁素娟,王艳明.德鲁克管理思想.企业管理出版社,2012:

第18篇:企业品牌战略研究

企业品牌战略研究

资源:卡普费雷尔,J.H战略品牌管理研究 【J】 .伦敦出版社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何适应国际化潮流,建立强势品牌,提高竞争能力,已经成为国内企业面临的迫切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企业营销品牌战略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从品牌战略的内涵与其功能意义入手,探讨了品牌战略在企业营销中的作用。企业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竞争手段提高品意,搞好品牌定位,塑造良好品牌形象。

一、日系品牌全线崩溃

2006年11月22日上午,NEC宣布将推出2G及2.5G手机市场,这意味着继夏普、松下、东芝、三菱、三洋之后又一家日本手机厂商退出中国市场,日系手机除京瓷外几乎全部退出中国2G手机市场的争夺。

如果我们总结今天的中国家电市场与十年前有什么不同的话,我想,最大的不同就是,日系企业在中国的繁荣已经渐行渐远。

对于日系手机败退,乃至日系家电走到中国市场的低谷,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企业制度呆板,决策困难,反应速度慢,与另市场现实格格不入,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中国市场;二是市场营销能力弱,产品规划能力不强,很难根椐自己对市场的判断与预测推出迎合消费需求的产品,一直处于跟风的被动局面,无法满足中国市场的需要;三是未能把握住产业转型最佳时机,是日系家电企业失去市场主导地位的重要原因。

日系企业在中国市场上走到边缘是否引起我们民族企业的深思?欲走国际化路线的企业又是否从“日系企业”的背后吸取教训?

二、我国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现状分析处

1、众多昔日名牌“昙花一现”

中外企业在市场上的品牌大战,使刚刚成长起来的民族品牌受到极大的冲击。上世纪80年代稍有知名度的品牌,不是被抢注商标,就是被收购、挤垮,即使残留下来的也是惨淡经营,真正发展起来的极为有限。这里典型的案例,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曾在空调界创下奇迹的华宝空调,在1998年被科龙收购,其后的品牌形象就一再下滑。

2、品牌战略已日渐引起国内企业重视,政府的扶持

自上世纪80年代改革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计划经济时代走向市场经济时代的中国企业,品牌经营无从无到有。

资料显示,各地各级政府在对名牌的重视程度、组织推进力度、政策措施上有大幅度提升,青岛、深圳、武汉、宁波、沈阳等市对中国名牌企业的奖励为100万元,大连为300万元,对获省市名牌的企业奖励为10万元~20万元。

2007年1月8日至1月11日,第40届国际消费电子展(CES)在美国杜斯维加斯的威尼斯酒店开幕。在CES上我们民族企业取得骄人的业绩。据了解,今年中国有4000人注册参与CES,包括厂商、媒体和观众,在展馆中,有327家参展商。海尔被全球最权威的消费电子行业媒体《TWICE》评选为另消费电子第一品牌。

3、洋品牌的地位在多数行业仍是难以动摇的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面对市场上纷繁的产品,真正能让消费者脱口而出的国内品牌屈指可数。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国际上一些大公司纷纷挤入中国市场,一时间中国市场上充斥着“索尼”、“可口可乐”、“飘柔”、“奔驰”等种种国际名牌,这些名目众多的洋品牌猛烈地撞击着中国的民族品牌。虽然在家电行业,以海尔品牌为首,“康佳”、“长虹”、“TCL”等国产名牌已发展得不错,但同“索尼”、“松下”、“三星”等名牌相比,仍然存在竞争劣势;在IT行业,“联想”、“方正”、“长城”等品牌的竞争力都有明显提高,但与欧美、日本等国的产品相比,品牌知名度仍有不足;在日用消费品市场,“宝洁”、“利华”、“汉高”等国际公司已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三、我国企业实施品牌战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误区

目前,中国品牌走向国际市场有着巨大的机遇和空间,品牌的国际化已纱可避免,然而品牌建设中也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问题。

我国企业实施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微观企业自身因素角度:存在技术开发能力不足,品牌竞争能力不强;品牌个性不足,缺乏创新和发展能力;生产和经营规模偏小,品牌发展缺乏整体规划;出口和国际经营能力偏弱,品牌意识不强;品牌定位不明确,存在较大的盲目性等一系列因素。从宏观社会环境因素上讲:社会机制有待进一步改善,政策法规的支撑需要进一步加强,国家的产业政策,出口导向政策对不同的行业起着不同的促进和限制作用,金融环境 对于企业的投资能力和市场扩张能力也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力。我国建立市场体制也有好多年了,虽有了很魇改善但仍不够健全,有些方面还未真正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消费者的心理还未完全成熟。

1、忽视品牌投资,急功近利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品牌的竞争,现代跨国公司绝大多数都是知名品牌公司,尤其注重品牌战略的运用,通过品牌这种全方位的输出形态,跨国公司占领了国际市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而今,品牌已是跨国公司实现全球战略目标的锐利武器,是实现资本扩张的重要手段。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品牌绝不可能在短期内创出来,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很多企业没有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妄图在短时间内创出一个名牌,而忽视了长远的规划和战略。

2、品牌战略一项系统工程

品牌战略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与竞争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品牌战略的实施是企业整体素质与整体形象的提高,需要有科学的经营理念和高超的动作技巧,但国内不少企业品牌策划在此方面表现得尤为拙劣和急功近利,影响了企业品牌的发展,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不少这样的误区:如认为创建品牌工八就是给产品取个好名字,提高产品知名度或把产品包装一下;好的品牌是个令人满意的视觉标志而已;广告是培育知名品牌的唯一手段,除了在媒体上大肆做广告外,其他别无关注;企业产品规模一旦形成了,知名品牌就自然而然地建立了;知名品牌等同于高价,必须不切实际地提高产品价格等。有的企业甚至在品牌低价出售转让,如我国现有20多万个“三资”企业中,有90%以上的合资企业在使用外方品牌;广州洁银牙膏厂以200万元低价将品牌转让给合资企业等,就是这样的突出事例,现今其可怕后果已日渐显现出来——丧失了本国企业自身品牌、产品与知识产权,民族产业竞争力究竟何在!

3、产品是企业在市场中竞争优势可以很快被竞争对手模仿、超越,而品牌却难以逾越,真正持久的竞争优势来自于不断创新,以“不变”应“万变”

品牌是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市场是瞬息万变的,任何品牌都面临着随时被淘汰的危险。过于看重现有的成绩,不重视创新,是导致很多品牌“下马”的重要原因。可口可乐公司前任首席营销官塞尔齐曼说,“品牌是唯一使公司产品和服务有别于竞争对手标志,是开辟市场最有效的武器,优秀的品牌可以让你的品牌脱颖而出。”产品的物理属性、数量、价格、质量、服务等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而品牌除了产品本身,还包含了附加在产品上的文化、背景、情感、消费者认识等无形的东西,使企业永远立于市场竞争的不败之地。消费者的认知决定企业的命运,而品牌又直接的影响了消费者的认知。品牌是市场中企业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是消费者进行消费的风向标,以品牌为核心已成为企业重组和资源重新配置的重要机制。

四、民族企业在品牌国际化进程中如何进行品牌定位

1、以科技为后盾,树立“质量第一,以质取胜”的经营理念,品牌的时尚要素、个性化

的突出。

产品质量是创造名牌的基石。产品的竞争力表现为品牌的竞争,而品牌竞争所依仗的则是产品的内在质量。一个品牌成长为品牌靠的是质量,一个品牌在市场上倒牌也大多是因为质量出了问题。所以,可以说,质量是品牌生命之所系。

此外,企业还应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提高自己的设计开发能。企业要敢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创造自己的品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就必须在技术创造上下功夫。在世界个性化趋势的变化中,顾客的价值体验和差异化价值实现已经直接决定了产品的最终销售,个性化服务不可或

2.强化市场营销,提高品牌认知度,将品牌战略有机地融合于企业整体战略,并促进整体战略的发展。

市场营销是实施品牌战略中的重要一环。通过选择正确的市场营销方式,可以有效地利用品牌效应让品牌家喻户晓,扩大市场占有率。实施品牌战略布施一项孤立的工作,而是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息息相关的。一个品牌形象的塑造绝不仅仅是品牌自身的事情,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所有重大战略决策,这些重大战略决策都要自觉地围绕品牌来进行,来展开。

第19篇:企业品牌战略研究

企业品牌战略研究,市场营销外文翻译,网络营销,淘宝网,服装品牌,品牌营销

译文(字数:3326):

企业品牌战略研究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何去适应国际化潮流,建立起强势品牌,提高竞争力,已经成为国内企业面临的迫切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企业营销品牌战略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从品牌战略的内涵与其功能意义角度入手,探讨品牌战略在企业营销中的作用。企业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竞争手段提高品牌价值,搞好品牌定位,塑造良好品牌形象。

一、日系品牌的全线崩溃

2006年11月22日上午,NEC宣布将退出2G及2.5G手机市场,这意味着继夏普、松下、东芝、三菱、三洋之后又一家日本手机厂商退出中国市场,日系手机大部分都退出中国2G手机市场的争夺。

如果我们总结今天的中国家电市场与十年前有什么不同的话,我觉得,最大的区别就是,日系企业在中国的繁荣已经渐行渐远。

对于日系手机的败退,乃至日系家电走到中国市场的低谷,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企业制度过于呆板,决策困难,反应速度慢,与新兴市场现实格格不入,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中国市场;二是市场营销能力不强,产品规划能力弱,很难根椐自己对市场的判断与预测及时推出迎合消费需求的产品,一直处于跟风的被动局面,无法满足中国市场的现有需要;三是未能及时把握住产业转型最佳时机,这是日系家电企业失去市场主导地位的重要原因。

原文(单词数:2274):

Brand Strategy Research

Resource:Kapferer, J.H Strategic Brand Management[J].Kogan Page, Londo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how to adapt to international trends, establish a strong brand and enhance our competitivene, have become preing iues facing enterprises.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rporate marketing brand strategy, based on the content of brand strategy an its functional significance, to discu the brand strategy in enterprise marketing role.Enterprise needs to use a variety of means of competition to increase brand awarene, improve brand positioning, an create a good brand image.

资料来源:

第20篇:单位优化战略研究

文章标题:单位优化战略研究

一、单位优化战略的概念

单位优化战略,是一种管理观念创新与创新管理。

单位优化战略,就是胸怀战略全局,在一个基层企事业单位,实施人本管理,通过“认知自我、更新原我、创造新我”的优化过程,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关系,科学调适内部矛盾,不断推进单位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经济

社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单位优化战略,是一个向着新的目标,不断推进的动态发展过程。[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daodoc.com/xiexiebang.com帮您找文章]

二、单位优化战略的理论(一)、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实施单位优化战略和一切工作的指针。(二)、人本理论人本理论源于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关注人的过去和黑暗的一面,而人本主义心理学则关注人的现在和将来,关注人的潜力和发展,关注人的自我实现和高峰体验。将之用于管理,从而重新界定管理中人的价值,构筑一个以人为最终归依的管理学思想体系。在世纪之交,中外的专家学者在回顾与评价20世纪最伟大的成就与进步时,我国未来学研究专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秦麟征教授力排众议,提出20世纪最伟大的进步和最明显的变化是观念的转变,即树立崭新的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这是思想观念的创新。近几年内各国都在注意人本管理与管理创新。人本理论的基本内涵,就是以人为中心,做到保护人权,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个体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从而实现人生价值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三)、元心理优化理论元心理优化理论(元心理学)是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弗拉维尔(Flavell)于1976年首先提出的元认知(metacognition)的基础上,由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杨治良(上海)、胡启先(湖南)、金灵生(浙江)、傅小兰(北京)、王大伏(香港)、徐立忠(台湾)等拓展、深化、提高而形成的心理科学理论。元心理优化是人在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的实践中,对自身的常心理活动(心理品质)及其所支配的行为(含知、情、意、行、德、识、才、学等)作自我反思、评价、调节、监控、激励、升华,以促进自身和社会发展的最高层次的心理整合活动。元心理优化理论,既融合了自20世纪初以来的心理科学研究的成果,又超越了IQ(智商)、EQ(情商)、AQ(逆境商数)、MQ(心商)和思维方法,使心理科学更贴近人的心理的实际。元心理优化理论丰富和发展了当代心理科学,是当代心理学发展的新阶段。元心理优化理论的研究领域:元心理优化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元心理优化与先进生产力发展;元心理优化与学生素质发展;元心理优化与身心健康发展;元心理优化与领导素质优化及管理效能提升;元心理优化与国民经济发展;元心理优化与构建充满创新活动的社会。通过元心理优化,促进人的以创新潜能开发为核心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心理健康的发展,从而不断地认识自我,更新原我,创造新我。在我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通过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四)、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是本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对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广泛讨论而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是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进行长期深刻反思的结晶。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UNCED)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迈向21世纪的共同发展战略,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由概念落实为全球的行动。十余年来,可持续发展理论建立与完善沿着三个方向揭示其内涵和实质,即经济学方向、社会学方向和生态学方向。与此同时,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还涉及到自然环境的加速变化、自然环境的社会效益,自然环境的人文痕迹等,力图把当代与后代、区域与全球、空间与时间、结构与功能等的有力的统一。我国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方面,有着独特的思路。不仅在上述三个方向进行了研究,而且独立地开创了可持续发展的第四个方向,即系统学方向。其突出特色是以综合协同的观点,去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本源和演化规律。以“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的逻辑自洽”作为中心,有序地演绎了可持续发展的时空耦合与三者互相制约、互相作用的关系,建立了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统一解释基础和定量评判规则。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以上四大理论,“三个代

文章标题:单位优化战略研究

一、单位优化战略的概念

单位优化战略,是一种管理观念创新与创新管理。

单位优化战略,就是胸怀战略全局,在一个基层企事业单位,实施人本管理,通过“认知自我、更新原我、创造新我”的优化过程,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关系,科学调适内部矛盾,不断推进单位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单位优化战略,是一个向着新的目标,不断推进的动态发展过程。[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daodoc.com/xiexiebang.com帮您找文章]

二、单位优化战略的理论(一)、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实施单位优化战略和一切工作的指针。(二)、人本理论人本理论源于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关注人的过去和黑暗的一面,而人本主义心理学则关注人的现在和将来,关注人的潜力和发展,关注人的自我实现和高峰体验。将之用于管理,从而重新界定管理中人的价值,构筑一个以人为最终归依的管理学思想体系。在世纪之交,中外的专家学者在回顾与评价20世纪最伟大的成就与进步时,我国未来学研究专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秦麟征教授力排众议,提出20世纪最伟大的进步和最明显的变化是观念的转变,即树立崭新的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这是思想观念的创新。近几年内各国都在注意人本管理与管理创新。人本理论的基本内涵,就是以人为中心,做到保护人权,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个体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从而实现人生价值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三)、元心理优化理论元心理优化理论(元心理学)是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弗拉维尔(Flavell)于1976年首先提出的元认知(metacognition)的基础上,由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杨治良(上海)、胡启先(湖南)、金灵生(浙江)、傅小兰(北京)、王大伏(香港)、徐立忠(台湾)等拓展、深化、提高而形成的心理科学理论。元心理优化是人在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的实践中,对自身的常心理活动(心理品质)及其所支配的行为(含知、情、意、行、德、识、才、学等)作自我反思、评价、调节、监控、激励、升华,以促进自身和社会发展的最高层次的心理整合活动。元心理优化理论,既融合了自20世纪初以来的心理科学研究的成果,又超越了IQ(智商)、EQ(情商)、AQ(逆境商数)、MQ(心商)和思维方法,使心理科学更贴近人的心理的实际。元心理优化理论丰富和发展了当代心理科学,是当代心理学发展的新阶段。元心理优化理论的研究领域:元心理优化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元心理优化与先进生产力发展;元心理优化与学生素质发展;元心理优化与身心健康发展;元心理优化与领导素质优化及管理效能提升;元心理优化与国民经济发展;元心理优化与构建充满创新活动的社会。通过元心理优化,促进人的以创新潜能开发为核心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心理健康的发展,从而不断地认识自我,更新原我,创造新我。在我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通过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四)、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是本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对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广泛讨论而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是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进行长期深刻反思的结晶。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UNCED)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迈向21世纪的共同发展战略,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由概念落实为全球的行动。十余年来,可持续发展理论建立与完善沿着三个方向揭示其内涵和实质,即经济学方向、社会学方向和生态学方向。与此同时,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还涉及到自然环境的加速变化、自然环境的社会效益,自然环境的人文痕迹等,力图把当代与后代、区域与全球、空间与时间、结构与功能等的有力的统一。我国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方面,有着独特的思路。不仅在上述三个方向进行了研究,而且独立地开创了可持续发展的第四个方向,即系统学方向。其突出特色是以综合协同的观点,去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本源和演化规律。以“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的逻辑自洽”作为中心,有序地演绎了可持续发展的时空耦合与三者互相制约、互相作用的关系,建立了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统一解释基础和定量评判规则。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以上四大理论,“三个代[page_break]表”重要思想是单位优化的根本指导思想,可持续发展理论开辟了单位优化的基本途经,元心理优化理论构建了单位优化的基本方法,人本理论揭示了单位优化的根本目的,四大理论的整合作用与最终归属,就是以人为本。

《单位优化战略研究》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单位优化战略研究。

上海互联网战略研究岗位职责
《上海互联网战略研究岗位职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