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读后感

七月的天山读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3-10 21:02:42 来源: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七月的天山读后感300字

七月的天山读后感300字

七月的天山真美呀!读着文章,我仿佛真的来到了天山,感到自己此时就站在天山的脚下。以下是小编为各位收集整理提供的七月的天山读后感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七月的天山读后感300字

曾经我最想去的地方是云南。因为那里有著名的“梦轮植物园”,园里生长着食人树、含羞草等许多奇异的植物,很想亲自去看一看。但我读了《七月的天山》这篇文章后,一下子被天山的美景吸引了。我现在最想去的地方就是天山了。

七月的天山真美呀!读着文章,我仿佛真的来到了天山,感到自己此时就站在天山的脚下。融化的雪水从高悬 七月的天山读后感300字

读了这篇课文,我感到天山非常美。山上全是雪,凉风吹来,站在瀑布脚下,各种各样的鱼,飞泻的水流……这是多么有“诗情画意”啊!饮马溪边,七彩的小石子和溪水形成了一对儿,溪流碰撞着石壁,发出了美妙的声音。往里头去,除了白雪还有森林呢!森林里有密密的塔松,它那数不清的枝丫的阴影下点缀着细碎的日影。

走入深处,满山开遍了花,坐在马上,想摘什么就挑什么。七彩的花,缤纷的颜色真让人眼“花”缭乱!多么诱人的天山啊!先是天山外,炎热的戈壁滩。接着走进了白雪皑皑的天山,之后又走入了翠绿的原始森林,最秀丽的就是天山深处了,满山的花像一片彩霞,像姑娘的彩手绢……

读了《七月的天山》之后,我还真想到七月的时候去天山游玩呢! 七月的天山读后感300字

学了第4课《七月的天山》这篇课文,我知道了七月的天山并不炎热,而是像春天一样舒适、温暖,还很美。

作者通过对天山水、树、花的描写,让我们身临其境,看见了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看到了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看到了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七月的天山胜过任何一个春天的花园,真是美不胜收啊!

推荐第2篇:七月的天山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课文,感受骑马上七月天山所感受到的奇异的风光。

2、学习课文,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及结构特点。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练写一处风景。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介绍天山,让学生了解天山的位置、知识:天山在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葛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戈壁滩上虽然炎暑逼人,但一进入天山便凉爽宜人,则是另一番天地了。

2、读课题,并板书课题。《七月的天山》是哪个季节的天山?(盛夏的天山)这是一篇散文,语言十分优美,咱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七月的天山。

二、研读第一句。

1、自己自由读读第一句,思考:“理想是什么意思?”指名说,理想还有另外一个意思:满意的,符合希望的。

2、作者游天山的感受是什么?“最使人满意”加个最字突出了作者的感受。

3、作者是怎样游天山的呢?指名说(骑马游天山。

三、品读句子,感受天山奇异的风光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说一说读完课文后的对天山景色的感受。指名说。

2、一个“美”字概括不了骑马上天山的所见所感,应用“奇异”形容,最为恰当(板书:奇异)

3、“作者骑马上天山,领略天山奇异的风光,你能在课文中找出骑马的句子吗?”请学生找出课文中骑马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读出了什么?指名说。

饮马溪边,你骑在马上,可以俯视阳光透射到的水底。 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使密林显得更加幽静。

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4、这些美好的感觉只有七月骑马上天山独有的,仅此时,仅此法,你才有这般美妙的感觉,美好的感受也要与大家一起分享,于是,作者写下这篇文章。作者骑着马看到了哪些奇异的风光?从文中找一找,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地方记一记,背一背。

5、学生互相交流,说说读了以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四、感受作者的表达方式及结构特点

1、奇异的风光带来奇异的感受,让我们没去过也能感受,那么作者是怎样让奇异的风光从他的笔尖传达给我们的呢? (指名说)

2、感受本文的表达方式:诗情画意的笔调,融情于景的表达方式。

3、学生交流,文章中运用了许多修辞方法:排比、拟人。可有些带“像”字的句子不一定是比喻句,而是在描写、描绘,写文章时,用上修辞方法,散文中才能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本文是叙述与描写、修辞相结合,用感性表达理性。

4、发现文章结构的特点。(从外到里,从高到低的游览顺序。)

五、小练笔

按结构上的特点,写一处风景,选准风景突出的部分,一边叙述一边描写,一边叙述一边打比方。学生练写,写完后全班交流。

推荐第3篇:七月的天山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掌握文中的描写手法,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准备出示的相关语句的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用设境式教学导语引入新课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清代诗人洪亮吉也有诗云:“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现代散文家汪曾祺也在《早发乌苏望天山》一诗中赞道:“苍苍浮紫气,天山真雄伟。”这些名诗人笔下的“天山”真令人神往。

2.介绍天山,演示天山的有关图片

我们先来看看天山一些图片。(演示图片)(旁白: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在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戈壁滩上虽然炎暑逼人,但一进入天山,便凉爽宜人,则是另一番天地了。)这就是咱们祖国的天山,这盆地,这谷地,这山林,是不是已经吸引了你的眼球了呢?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自读要求) 2.字词检查。

师:作者碧野写的文章非常的美,他的用词也非同一般,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词语你都会读了吗?(师正音,引导学生区分“饮”的读音)

1 戈壁滩 白缎 山涧 洄水涡(注意读音,理解意思) 饮马 重重叠叠 五彩斑斓 白皑皑 五彩缤纷(表示颜色) 3.想想七月的天山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1) 自读课文,画出游览顺序词。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放声自由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请注意作者的游览顺序,并用“——”画出表示游览顺序的词语。

(2)相互交流,理清顺序。(师及时板书;进入天山 在往里走 走进天山深处)

(3)师小结:作者就是这样通过移步换景的方法,向我们介绍天山的美景的。其实这既是作者的游览顺序,也是本篇文章的写作顺序。作者用简练而形象的笔触描绘了天山景物,它们分别在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

2、

3、4)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

2、

3、4自然段,也就是这篇文章的重点段。三.品读第二自然段。

3.品读第2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在这一段话中,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 (2)同桌交流:你最喜欢文中哪些语句,作者运用哪些手法来表现的?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

(3)全班交流。

预设A: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师随机板书:雪峰 雪水)

师:你是从修辞的角度来欣赏的。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也正是因为这些形象生动的比喻,使天山的美景更真实地呈现在了我们眼前。(板书:比喻)

师:能通过朗读来体现天山的美吗?(抓住“衬着”“从……从……飞泻”“千百条”“千万朵”“每到”“无限生机”等感受)

预设B:在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骑在马上,可以俯视阳光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师随机板书:溪流)

2 师;能用一个词语说出溪水的特点吗?(清澈)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的清澈?(石子、鳞光)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好吗? 师:无论是雪峰、雪水还是溪流,它们都是写出了天山的什么呀(水)?正是因为水的清澈明亮,才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板书:水) 师:作者在第2自然段中写了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生: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水。读了这段话我仿佛见到了寂静的天山,又是充满生机的天山。

生: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寂静的清凉世界。

师:我跟你们一样,作者笔下的天山之夏及其景物,是那么独特,那么令人神往。正像刚才同学们说的,这是一个寂静的,又是充满生机的地方。作者是如何具体、形象地描绘这一景物的呢?

生:(再次默读课文)我觉得作者不仅仔细观察眼前的景物,而且能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确切的比喻,把天山的景物形象地描绘出来。

师:你们觉得哪些想象和比喻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生:作者把雪峰比喻为白缎子,雪峰间的云影比作是银灰色的花朵,整个雪峰就变成像一块绣着花的白缎子,多漂亮呀!

生:还有,作者把从峭壁断崖上泻下来的雪水比作银链,既写出了雪水的样子,又写出了它的光亮,多么生动啊!

生:作者还把溪流抛起的浪花比作是盛开的白莲花,浪花像玲珑剔透的小水珠那么的美,多讨人喜爱,这里也流露了作者当时那种喜爱之情。

师:我很赞同同学们的看法,的确,生动形象的比喻能把所见的景物变得栩栩如生,让读者有亲临其境的感觉。除了比喻外,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去揣摩,欣赏?

生:我还觉得作者用词很巧妙,很有特点,如一开头写“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这个“抛”字,写雪水流下时用“飞泻”这个词,让人感到雪水流下时很有气势。

生:我觉得作者在写这些景物时,层次非常清楚,从蓝天到雪峰,接着写溶化的雪水,最后写雪水汇成的溪流从上到下,很有条理。

师:说得好。描写景物,要注意按一定顺序写。

3 四.自学第

3、4自然段。

1.出示:(1)自由读课文

3、4自然段,思考,每段重点写了哪种景物? (2)四人为一小组,合作学习,说说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些语句,说出理由。 2.交流。

预设A: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写森林,从密密的、重重叠叠、日影,写出了树的茂密,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师板书:森林 日影)

师指导朗读。

预设B: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使密林显得更加幽静。(从水声写出了密林幽静,给人以美的享受。师板书:水声)

3.第3自然段主要抓住了天山的什么来描写?(师随机板书:树) 预设C: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

师:作者抓住野花来描写,采取比喻和排比综合运用,写出了野花的特点。随机板书:野花

师引导理解“五彩缤纷”一词。 学生闭眼想象野花的五彩缤纷。

师:请你试着用朗读来体现花的特点。(个别读,齐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在合作中互相交流想法和看法,给每个学生一个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五.总结,读悟第5自然段,理清文章结构。

师:这就是七月的天山,不是春天却胜似春天,难怪作者会慨叹(齐读第5自然段),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时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师:这一段与课文的开头相呼应,那么本篇文章的结构是——总分总(生回答)。

七.佳句采摘。

把课文中你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在采集本上。

4 板书设计:

4*七月的天山

进入天山 雪峰 雪水 溪流 (水) 比喻 在往里走 森林 日影 水声 (树) 美 排比 走进天山深处

野花 (花)

比喻排比

4、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

(五)拓展训练

1、归纳写作特点、然后进行小练笔:

(1)十分讲究写景的顺序,全文从总体上说,以游踪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或由远及近,或自上而下,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杂。

(2)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腻的描写。作者抓住特征,用简练而又形象的笔触加以描绘,使之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构成一幅幅生动、奇美的画面。

(3)绚丽多彩的语言,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边疆风情,具有感人的魅力。作者精心运用了比喻、映衬、夸张、对偶、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

2、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安排明确的线索,采用合理的顺序和即景抒情。

三、品读感悟,领会表达。

1、作者初进天山,看到了那些景物?有怎样的感觉?

(雪峰、雪水、溪流,作者写得非常优美)

2、哪些句子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 学生批注词句交流

(三)初读畅游

1.通读全文,文中共描写了几个美丽的画面?并给这些画面加上小标题(雪峰美景、幽静森林、繁花似锦)

2.读读课文,想一想这些画面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安排的,并找出有关语句。(观察点的移动,由山外到山里。)(如: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四)细读畅谈

5 细细读课文,思考:作者描绘了哪几幅美丽的画面,是如何把这七月的天山的景色具体形象地描绘出的?。 1.第二自然段——雪峰美景

展开讨论: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你为什么喜欢? (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 描绘方法:

A.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

B.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C.读一读体会这些描绘方法的好处。 2.学习第三自然段——森林幽静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蜿蜒无尽——森林之广大。

雪水漫流、马蹄溅水——森林之悠闲、幽静。 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森林之稠密。)

读读重点语句,体会“无尽的翠绿。像撑开的巨伞,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句带的比喻的确切,用词的准确。 3.第四自然段——繁花似锦

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 描其色多—— “五彩缤纷”

绘其艳——“像……锦缎……霞光……彩虹”

显其多——“马走在花海中”“人浮在花海上”

夸其高—— “用不着离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 4.齐读最后一段,进一步体会七月的天山之美。

3、高大洁白的雪峰,飞流直下、气势雄伟的雪水,充满生机的溪流,幽静的原始森林,一望无际、色彩艳丽的花海,这就是天山,这就是七月的天山,天山的七月,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有冬天的洁白,有秋天的凉爽,有春天的万紫千红。

6 难怪,文章最后,作者情不自禁地感慨: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课文哪个自然段的描写,能使作者发出如此感叹,赶紧找到,读一读。

(三)天山深处,“走马观花”

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这样的语言,这样的风景,这样的画面,就想好好的读一读,好好的享受享受。 五彩缤纷的:

色彩艳丽的:像„„像„„像„„ 又多又高的:花海,用不着离开马鞍

这就是七月的天山,不是春天却胜似春天,难怪作者感叹(生齐读):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2、指名个别读(学生推荐)

这就是七月的天山,不是春天却胜似春天,难怪你也会感叹(生齐读):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3、齐读

这就是七月的天山,不是春天却胜似春天,难怪我们都会感叹(生齐读):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4、这就是天山,这就是碧野笔下的天山,你觉得碧野文中的语言带给你怎样的享受。

(五)移步换景,拓展延伸

难怪作者在《天山景物记》最后这样写道:

朋友,天山的丰美景物何止这些,天山绵延几千里,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森林,不论溪流、湖泊,处处有丰饶的物产,处处有奇丽的美景,你要我说可真说不完。如果哪一天你有豪情去游天山,临行前别忘了通知我一声,也许我能给你当一个不很出色的向导。不过当向导在我只是一个漂亮的借口,其实我私心里很想找个机会去重游天山。

天山的景物很多,碧野先生却重点抓住了天山的水、树、花这三种景物来具体 7 描写,而且十分讲究写景的顺序,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杂。

(六)作业

课后,我又一次读了课文,文中这些优美的语句我特别喜欢,我想认真地把它摘抄下来:

推荐第4篇:七月的天山

七月的天山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理解新词。

2.在朗读中体会天山景物的特点,揣摩文中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积累佳句。3.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体会景物特点,积累优美语句。 教学难点:

品鉴课文语言,体会并学习课文的语言风格。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唐朝大诗人李白有诗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你知道天山在哪儿吗? 课件演示,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天山的风景。(课件)看了之后,你对天山有什么感觉?(交流)

二、检查预习

著名作家碧野游览了天山,写下了《天山景物记》,课文就是出自《天山景物记》,相信大家对课文进行了很好的预习,能通过老师的考验。(课件) 1.读词语,念准两个多音字。“饮马溪、重重叠叠”,用看图的方法理解“饮马、戈壁滩”的意思。

2.找出一对近义词,说说意思。3.通过字形的观察,理解“白缎”,在此基础上理解“锦缎”。

三、引导自学,体会美景

现在,我们就随着碧野老先生一起走进天山,快速浏览,用横线划出游览顺序的词。 1.交流

2.分别是课文哪些自然段 3.阅读“阅读提示”,明确课文学习的要求。 4.按提示进行学习。用波浪线划出第2自然段中有没语句,并想想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交流 6.小结

7.用以上方法学习课文

3、4自然段。8.小结

9.学了课文之后,你对天山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呢?

三、作业

积累课文好词佳句,摘录下来。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散文。作者紧抓七月天山景物的特点,为我们展现了美丽的寂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天山,文章遣词造句严谨,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天山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对于这样的一篇美文,如何按照自读课文的要求在一课时的时间内既解决大量的生字词,又让孩子们赏读品位文字,是一个大难题。于是我经过不断尝试,反复修改,设计了此课。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学生的自读自悟,在自读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喜欢的理由,可以是对重点词语的体会;可以是从修辞角度去感受;也可以是从景物特点去欣赏等等。让学生自由地表达感受,近而指导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现景物的美,从而感受作者对天山的热爱和赞美。但是,很多学生反应不太积极,不愿说,不会说的情况很多。我想,或许在平时的课堂中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训练较少,造成学生自我表达能力的欠缺。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鼓励孩子说,教给孩子品析的方法,让他们乐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告诉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必须要想,要边读边想,边想边读,这样,阅读才会有收获。课文优美语句分析过多,造成积累佳句时间的紧张,在今后的教学中,更要放开手脚,让孩子增加阅读量,积累更多的阅读体验。

说课材料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课文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一、用设境式教学导语引入新课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通过诗人自然引入课文学习,从欣赏优美图片入手,让学生感受天山美景。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 2.解题,了解作者,明确学习任务: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简介作者)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学习要求──抓住景物特点,积累语言)。

3.提出学习方法:

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 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2.引导阅读:

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观察点的移动,由山外到山里。)让学生找出课文的脉络句,即地点变换的句子。(“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⑵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 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

描绘方法:

①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

②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通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指导,学生更容易学习第

3、4自然段。

四、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

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4.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

推荐第5篇:七月的天山

《七月的天山》教学实录

梁红霞 《七月的天山》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组的一篇略读课文。本组课文描写祖国的大好河山,多姿多彩。本课教学宜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读自悟。通过自读、品读、美读、想象,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感悟文章优美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积累语言。

3、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夏天独特的美景,受到美的熏陶和情的感染。课前准备:

制作介绍天山美景的多幅图片及相应文字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七月的天山》,请大家先回顾一下昨天所学习的内容。

2、出示词语,指名读:

戈壁 白缎 山涧 飞泻 洄水涡 俯视

饮马 俯视 五彩斑斓 撑开 白皑皑

马蹄 幽静 萦绕 绵延 溅起 绚烂

耀眼 锦缎 矫健 五彩缤纷 离鞍

3、师: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还知道了作者的游览顺序,谁能说一说?

生: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师及时板书。

4、师:回忆我们所学习的第二自然段,作者在这里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

生1:雪峰、云影、溪流。

师:好,还有补充的吗?

生2:作者写了雪峰、雪水、溪流,鱼群。

师:作者提到的鱼群,实际上也是溪流中的一处风景。

师:在这个段落中,作者都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来突出景物的特点呢?

生3:作者运用了比喻。例:“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生4:作者还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5、师:无论雪峰、雪水、溪流都是写了天山的“水”。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独立思考,每段重点写了哪种景物?你能从哪些语句读出景物的什么特点?

6、学生默读并找出所写景物。

7、相互交流

师:找到答案了吗?现在谁来给大家汇报?

生1:我认为作者所描绘的主要景物是原始森林。 师:很好,作者是抓住景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生2:我从“蜿蜒无尽”这个词看出森林很大。 生3:我从“密密的塔松“、“重重叠叠的枝丫”看出森林很茂密。 师:你可真会读书,谁还有发现吗?

生4:我从“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使密林显得更加幽静”看得出森林的静。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写作手法? 生:衬托。 师:真棒!下面请大家用你最好听的声音品读作者最优美生动的语言。 学生品读感悟优美语句。

8、自主学习第4自然段。

师:下面请大家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4自然段,还记得什么方法吗?

生:先读句子,再找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用什么修辞手法来突出景物的什么特点? 师:你真是个有心的孩子,大家听清楚学习要求了吗? 生:清楚了。

学生自读课文第4自然段。

师:哪位同学找到了作者描写的景物? 生1:作者描写了溪流,还有野花。 生2:文中主要描写了野花。 师:野花有什么特点? 生:五彩缤纷。

师: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来呈现野花的五彩缤纷呢?

生1:作者用了一组排比句来写: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生2:从修辞角度(排比、比喻)去欣赏。 生3:抓住野花的特点来欣赏。 生4: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如:解读“五彩缤纷”一词的引导) 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五彩缤纷„„) 生5:霞光、彩虹、绚烂,还有锦缎的颜色也有很多。 师:这么多颜色汇聚在一起,就叫做五彩缤纷。 师:对这句话还有不同的感受吗? 学生闭眼想象野花的五彩缤纷 请你试着用朗读来体现花的特点。(个别读——齐读)

9、师:天山的景物很多,碧野先生却重点抓住了天山的水、树、花这三种景物来具体描写,而且十分讲究写景的顺序,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杂。接下来请同学们回忆自己熟悉的一处风景学习作者运用比喻和排比的句式来描写景物的特点。 出示:小练笔(可任选一题)

(1)春天来了,岸边的柳树,舒展着长长的枝条,像

,像

,像

。 (2)天上的星星,撒满夜空,像

,像

,像

。 (3)天上的火烧云,变化多端,像

,像

,像

。 学生思考动笔。(5分钟)

10、交流:

生1:春天来了,岸边的柳树,舒展着长长的枝条,像姑娘的长发一样柔顺,像饭馆的拉面一样柔软,像藤条一样密集。

师:真棒,她抓住了柳枝柔顺、柔软、密集的特点来写。

生2:天上的星星,撒满夜空,像眼睛一样眨呀眨,像宝石一样璀璨,像珍珠一样发光。 师:太棒了!你看他用的“璀璨”多好呀!

生3:天上的星星,撒满夜空,像娃娃的眼睛一样明亮,像地上的露珠一样晶莹,像秋天的萤火虫一样闪烁。

师:他不仅突出了星星的特点,他的句式结构还特完整,为这位同学鼓掌。

生4:天上的火烧云,变化多端,像骏马一样奔跑,像狮子一样威武,像大狗一样凶猛。 师:他能把学过的知识进行巧妙的运用,这一点很值得大家学习。时间关系,我们不能一一展示了,课后,小组的同学一块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下课 4* 七月的天山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2学情分析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文字极其优美,内涵非常丰富的写景的记叙文。因此在此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重心放在引导学生有效的品读上,让学生读中有悟,读中有感,读中生情。 3重点难点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七月的天山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江南的美丽山水、浙江金华奇妙的溶洞,引人入胜。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今天,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活动2【讲授】七月的天山

(二)初读课文

1、读课题,让学生利用自己收集的资料介绍天山

2、解题,了解作者。《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简介作者)

3、学习生字新词。

4、提出学习本课的方法。活动3【讲授】七月的天山

(三)请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2、引导阅读: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让学生勾画文中地点变换的句子。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 (2)请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请学生思考: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讨论,然后交流)(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绘方法:A、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B、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教师作指导,对衬托这种描写方法进行重点介绍,并希望学生掌握。 (3 )请学生默读这部分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抓重点词进行体会: “蜿蜒无尽”体会森林广大。“马蹄溅水声”来衬托森林的幽静。”漏下斑斑点点的细碎日影”来衬托森林的稠密。体会作者精确的用词,把天山的特有风光展现在我们。并进行背诵。 (4)朗读第四自然段。

读后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学生用笔在书本上勾画做出批注) 活动4【练习】七月的天山

(四)小结:

1、学习按照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示了天山景物:课文主要是由高到低,由远及近。课文的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

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

3、从文中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并进行背诵。活动5【作业】七月的天山

用本课所用的写作方法,进行小练笔:写一篇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节日的街道、家乡的晚霞等,抓住景物的特征。 4* 七月的天山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4* 七月的天山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七月的天山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江南的美丽山水、浙江金华奇妙的溶洞,引人入胜。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今天,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活动2【讲授】七月的天山

(二)初读课文

1、读课题,让学生利用自己收集的资料介绍天山

2、解题,了解作者。《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简介作者)

3、学习生字新词。

4、提出学习本课的方法。活动3【讲授】七月的天山

(三)请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2、引导阅读: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让学生勾画文中地点变换的句子。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 (2)请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请学生思考: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讨论,然后交流)(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绘方法:A、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B、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教师作指导,对衬托这种描写方法进行重点介绍,并希望学生掌握。 (3 )请学生默读这部分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抓重点词进行体会: “蜿蜒无尽”体会森林广大。“马蹄溅水声”来衬托森林的幽静。”漏下斑斑点点的细碎日影”来衬托森林的稠密。体会作者精确的用词,把天山的特有风光展现在我们。并进行背诵。 (4)朗读第四自然段。

读后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学生用笔在书本上勾画做出批注) 活动4【练习】七月的天山

(四)小结:

1、学习按照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示了天山景物:课文主要是由高到低,由远及近。课文的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

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

3、从文中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并进行背诵。活动5【作业】七月的天山

用本课所用的写作方法,进行小练笔:写一篇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节日的街道、家乡的晚霞等,抓住景物的特征。

推荐第6篇:七月的天山

七月的天山

一、导入:

1、同学们,前几节课,咱们去欣赏了江南的人间美景,感受着它们的奇妙无比。今天我们再去领略北国的风光,走进这“七月的天山”。

2、介绍天山。出示图片(可以放些新疆风景的照片)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想想七月的天山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字词检查。

戈壁滩

白缎

山涧

洄水涡 饮马

重重叠叠

(多音字) 五彩缤纷

白皑皑

五彩斑斓

3、说说七月的天山给你是什么样的感觉?

三、品读第2节。

1、学法指导:本课是自学课文,请根据板书的提示自己解答。

板书:(1)看文章的结构

(2)找写作顺序

(3)抓重点景物

(4)想景物特点

(5)思表达手法

2、快速默读全文,完成(1)和(2)

(1)文章的结构:总分总,强调首尾响应的写作方法。

(2)写作顺序:游览的顺序(地点转换的顺序) 找出表示地点转换的关键词语。

3、品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思考:在这一段话中,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 (雪峰、雪水、溪流、鱼群)

(2)齐读,指名说说这些景物的特点,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3)你是从那些语句中感受到这些景色的美?

(4)提示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恰当的比喻让所写的景色更加形象生动)

1)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彩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这句话把太阳、雪峰、云彩三者融为一体,犹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太阳光透过云彩,把云彩的影子映在雪白的山峰上。作者把雪峰比喻成白缎子,云彩的影子喻为银灰色的花朵,说明雪山极白,连白云映在上面都显得发灰。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想象是多么的丰富,比喻是多么的贴切。

2)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两个“从”字,一个“飞泻”。写出了雪水从高处流下的气势,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写出了雪水动人的姿势,形成了千万朵盛开的雪莲,写出了浪花的美。 (5)用优美的声音朗读第2节。

4、自学三四节。

(1)回顾第2节学习方法。 (2)小组学习,交流。

点拨第四节:结合黄冈。 1)概括大山深处的景象。

山色(柔嫩)

山形(柔美)

山花(满地)

2)这一段作者重点写(野花),思考这些野花有什么特点?

把野花分别比作了锦缎、霞光、彩虹,这不仅是比喻句,也是排比句,增强语气。

3)模仿,写“满地的小草,像——,像——,像——。

4)品味: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一说“矫健”,一说“精神”用词富有变化,一个“浮”字形象地写出花之多,人就像置身在花的海洋之中。

5、通过刚才的品读,相信打击的朗读一定能把我们带进七月的天山,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6、背诵好词好句。

推荐第7篇:七月的天山

《七月的天山》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借助字典,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学习重、难点: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从文题看,这是一篇 的文章,突出了 在 季的景物之美。

2、作者用 的方法,重点从天山的、、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

二、预习检查:

1、我为生字选读音,用 “ ”画出。

皑 ( kǎi ái ) 涧 ( jiān jiàn ) 俯 ( fǔ fù ) 蹄 ( dì tí )

2、语境注音。①我们骑马来到饮( )马溪边,忙跳下马,掬起来一品,比饮( )料还清纯。

②售货员重( )新称了糖果的重( )量。

3、大声朗读下面的词语,并记住这些词语。

山涧 五彩斑斓 俯视 幽静 萦绕 矫健 白皑皑 绵延

4、比比来组词

斑( ) 漫( ) 延( ) 班( ) 慢( ) 廷( )

三、课堂研讨: 了解与积累:

1、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2、了解作者: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

3、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阅读指引: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a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

b 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

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主要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4、朗读四自然段: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

5、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推荐第8篇:七月的天山

《七月的天山》说课稿

高新小学 李爱华

《七月的天山》一篇文字优美,脉络清晰的抒情散文,作者紧抓七月天山景物的特点,为我们展现了美丽的寂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天山,文章遣词造句严谨,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天山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一、以学定教,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由于我们的学生对远在新疆的天山非常陌生,加之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又不可与精读课文相提并论,进行精讲,因此,在课前通过课件展示天山的美景图片,使学生对美丽的天山产生直观的感受,从视觉上来认识天山,了解天山,激发学生对天山的向往,引导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进入中高年级后,语文教材有一个特点,即每个单元的导读都会明确提出单元训练的重点,于是开课之初我注意了单元训练重点的回顾,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围绕单元训练重点来阅读理解语言文字,真正达到学有目的,学有重点。然后初读课文,从整体上感受天山之美,通过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划出表示作者游览顺序的词语‚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注重多读感悟,进行自主地获取 依据略读课文的特点,我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品味语句,进行自主地获取。在文中作者多次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通过奇特的想象,展现了七月天山独特的美景。如:‚蓝天衬着……像盛开的白莲……‛在自读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喜欢的理由,可以是对重点词语的体会;可以是从修辞角度去感受;也可以是从景物特点去欣赏等等。让学生自由地表达感受,近而指导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现景物的美,从而感受作者对天山的热爱和赞美。这样的阅读指导,才会让学生尝试到自主获取的快乐。

三、注重自读品析,倡导合作交流

在品读、感悟优美语句这一环节中,先是让学生默读思考,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在独立感悟优美语句的前提下,进行同桌交流,从而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这样的训练一是为了渗透单元训练重点,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范文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清脆的铃声在耳边响起时,自己有种无法比拟的欢愉油然而生,这种欢愉来自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来自学生的精彩品悟。一篇《七月的天山》既让我掌握了语文教学应关注的重点,又让我探寻到了平素教学的误区,同时还让我摸索到了略读课文应攻破的难点。也正是通过本次教学让我逐步成长起来。

《尊严》说课稿

高新小学 李爱华

一、说教材

《尊严》是四年级的一篇阅读课文,题目简单却耐人寻味,它摘自于杰克逊大叔对年轻人的一句评价语中。课文讲述了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的一个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在逃难的路上,他饥寒难忍,但是他拒绝了送到面前的食物,理由是他不能白吃人家的东西,只能在帮忙干完活以后,他才吃这份食物。后来,他留在杰克逊家里干活,成为庄园里的一把好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人可以没有财富,但必须要有做人的尊严。尊严是贯穿全文的一条暗线,文中没有空洞地阐述尊严的含义,而是蕴涵在这个年轻人的故事中最终得出他是个有尊严的人。课文对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散见于课文中,这些语句生动地表现了年轻人自尊人格的品质。 故事并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让人感动泪流,但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深远,特别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正是初步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之际,对尊严话题的探讨具有现实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自主识字‚朴、款、羡、僵、捶、惬、惫、堪‛。通过看图,谈体会理解并积累‚惬意‛及‚骨瘦如柴‛、‚狼吞虎咽‛等一些描绘人们苦难生活的词语。 能力目标:抓住描写哈默的外貌、神态、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带着自己的体会读出年轻人请求、坚定的语气,初步学习默读课文。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哈默坚持劳动后再接受食物的事,让学生懂得一个人必须有尊严,懂得尊严对做人的重要性。

三、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发阅读期待

导入课文内容。一个寒冷的冬天,南加州沃尔逊小镇上来了一群逃难的人。他们饥肠辘辘,疲惫不堪。假如你是逃难人之一,有人把食物送到面前,你会怎样做?可有一人例外。他是谁?他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然后用一句话概括。(此处落实默读的训练要求和进行概括能力的训练。)

(二)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引说第一节,设问:善良而朴实的沃尔逊人给这群逃难者食物是出自什么心态?学生了解到是一种施舍,是一种不平等的交易,为下面年轻人不肯白吃东西作了情感铺垫。接着请学生概括年轻人怎么做?年轻人不愿意不劳而获,他要用自己的劳动换取食物。

(三)人物评价,质疑“富翁”

师:他什么都没有,可为什么说他是百分之百的富翁?尊严究竟是什么?这一问题为中心的揭示提供了思考的支撑,可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的个人解读、感悟与其他同伴的想法碰撞,从而产生新的火花,完善自己的认识。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学生已迫不及待地要发表自己的观点了,集体交流为他们搭设了很好的舞台。教师点拨:尊严是自尊自强的骨气,是人生的底价,坚信只有付出劳动,才能创造财富。抓‚富翁‛与‚尊严‛之间的联系:这里的富翁,并不是指那些拥有豪华物质享受或百万金钱的人,而是拥有着尊贵的人格魅力、相信劳动才能创造财富的人。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加上老师的及时点拨,使学生的情感和文中人物内的情感产生激烈的碰撞。加深了理解,突破了难点。

(四)回归整体,升华主题

尊严是贯穿于文中年轻人的言行中,看似故事的平淡记叙,却蕴涵着尊严的深意,我设计了一整体的回归,帮助学生从宏观上再次去感知故事,把握人物。‚作者为什么要以‘尊严’为题呢?引导学生懂得:尊严比任何财富都重要,都宝贵,告诉我们只要有尊严,就会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会成功。教师的总结语不仅升华了文章中心,更是留给学生一份回味,一种思考。以次来总结全文,可谓画龙点睛。

(五)布置作业

让学生收集和尊严有关的

一、二句名言背一背或收集有关尊严的小故事读一读,写写体会。

《将心比心》说课稿

高新小学 李爱华

一、教材分析

《将心比心》是小学人教版四年级第八册第八课的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已经能自读自悟课文。本文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即阿姨帮助奶奶、母亲鼓励护士,使学生明白‚遇事要将心比心,多为别人着想,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的人生哲理。

二、教学目标

四年级处于第二学段,第二学段的阅读方法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课文。‛所以我第一条教学目标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文中两处人物的语言和结尾的重点段。‛从文本中受到德育的熏陶,是教育学生的主要目标。所以我定下的第二条教学目标是‚通过课文的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以学段目标为依据,我定下的第三条教学目标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认真听别人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与文本人物的对话交流,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体会文中人物语言而使表达产生感人的效果。

三、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情景导入—初感课文—深入体会—课外延伸。

(一)情景导入

我以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一段公益广告——心在一起做为切入点,向学生提出‚从片中,你看到了什么?‛通过学生的发言,从而揭题。这样的导入设计,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营造课堂气氛,对揭题铺下了垫笔。

(二)初感课文

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是‚初步学会默读‛。所以我对学生提出‚读正确、通顺,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的阅读要求后,让学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提出的问题‚课文写了哪几件事?‛这个环节的设计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三)深入体会

在初读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几个问题‚找出课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的句子,并写出自己的感受。‛‚文中谁令你感动?‛‚阿姨,母亲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这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文本,理解课文内容。找出重点语段,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四)课外延伸

学生受到课文中人物的品质影响,然后让他们走出文本,联系生活实际,提出‚生活中,有这样将心比心的事吗?‛让学生交流,说一说,不仅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陶治了他们自己的心灵,同时实现了本课教学的目的,认识到‚遇事要将心比心,多为别人着想,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接着让学生试着说说‚将心比心‛这个成语的理解,体会‚将心比心‛指的是用自己的心比别人的心,为他人着想。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课本静态的呈现,这样的设计既增强了直观性,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一目了然,更突出课文的主旨。

推荐第9篇:七月的天山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掌握文中的描写手法,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难点: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准备出示的相关语句的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前几节课,咱们游览了安徽的敬亭山,欣赏了湖北的洞庭湖,观赏了西南广西的桂林山水,今天,让我们再去领略北国的风光,走进这“七月的天山”。(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

《七月的天山》这篇课文选自碧野的《天山景物记》。 3.介绍天山,演示天山的有关图片。

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在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戈壁滩上虽然炎暑逼人,但一进入天山,便凉爽宜人,则是另一番天地了。我们先来看看天山一些图片。(演示图片)这就是咱们祖国的天山,这盆地,这谷地,这山林,是不是已经吸引了你的眼球了呢?就让我们翻开书本,去尽情地读读课文吧。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白天山的位置,初识天山美景,以至产生迫切学习的愿望,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想想七月的天山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字词检查。

师:作者碧野写的文章非常的美,他的用词也非同一般,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词语你都会读了吗?(师正音,引导学生区分“饮”的读音)

戈壁滩 白缎 山涧 洄水涡(注意读音,理解意思) 饮马 重重叠叠 五彩斑斓 白皑皑 五彩缤纷(表示颜色) 3.说说七月的天山给你是什么样的感觉。

【设计意图:四年级学生已具备自学生字词的能力,此环节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及借助工具书查阅资料的能力,这符合新课程“自主学习”理念。】

三.品读第二自然段。

1.学法指导:读课文要有方法,读这类写景的文章也是如此。其实学习这篇文章跟我们前面学的文章的学习方法是一样的。 出示;(1)看文章结构 (2)找写作顺序 (3)抓重点景物 (4)想景物特点 (5)思表达方法

2.读课文,完成(2)。

(1) 自读课文,画出游览顺序词。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放声自由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请注意作者的游览顺序,并用“——”画出表示游览顺序的词语。

(2)相互交流,理清顺序。(师及时板书;进入天山 在往里走 走进天山深处) (3)师小结:作者就是这样通过移步换景的方法,向我们介绍天山的美景的。其实这既是作者的游览顺序,也是本篇文章的写作顺序。作者用简练而形象的笔触描绘了天山景物,它们分别在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

2、

3、4)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

2、

3、4自然段,也就是这篇文章的重点段。

【设计意图:问题引路,再读课文,动动笔,为研读课文、品读天山美景预做“热身”。】 3.品读第2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在这一段话中,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 (2)同桌交流:你最喜欢文中哪些语句,作者运用哪些手法来表现的?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

(3)全班交流。

预设A: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师随机板书:雪峰 雪水)

师:你是从修辞的角度来欣赏的。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也正是因为这些形象生动的比喻,使天山的美景更真实地呈现在了我们眼前。(板书:比喻)

师:能通过朗读来体现天山的美吗?(抓住“衬着”“从……从……飞泻”“千百条”“千万朵”“每到”“无限生机”等感受)

预设B:在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骑在马上,可以俯视阳光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师随机板书:溪流)

师;能用一个词语说出溪水的特点吗?(清澈)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的清澈?(石子、鳞光)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好吗? 师:无论是雪峰、雪水还是溪流,它们都是写出了天山的什么呀(水)?正是因为水的清澈明亮,才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板书:水)

【设计意图:在教材的处理上,把第2自然段作为学生阅读的重点,引导学生潜心会文,与文本展开充分的对话,既从内容、写法、用词等方面深入地阅读课文,又以读悟情,品味了天山美景。】

四.自学第

3、4自然段。

1.出示:(1)自由读课文

3、4自然段,思考,每段重点写了哪种景物? (2)四人为一小组,合作学习,说说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些语句,说出理由。 2.交流。

预设A: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写森林,从密密的、重重叠叠、日影,写出了树的茂密,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师板书:森林 日影)

师指导朗读。

预设B: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使密林显得更加幽静。(从水声写出了密林幽静,给人以美的享受。师板书:水声)

3.第3自然段主要抓住了天山的什么来描写?(师随机板书:树)

预设C: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

师:作者抓住野花来描写,采取比喻和排比综合运用,写出了野花的特点。随机板书:野花

师引导理解“五彩缤纷”一词。 学生闭眼想象野花的五彩缤纷。

师:请你试着用朗读来体现花的特点。(个别读,齐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在合作中互相交流想法和看法,给每个学生一个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五.总结,读悟第5自然段,理清文章结构。

师:这就是七月的天山,不是春天却胜似春天,难怪作者会慨叹(齐读第5自然段),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时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师:这一段与课文的开头相呼应,那么本篇文章的结构是——总分总(生回答)。 六.拓展训练。

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作文,写一写校园的早晨,要求能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 【设计意图:积累是为了更好地使用,有了积累和悟得方法,再学以致用,这是阅读教学由吸收到表达的具体体现。】

七.佳句采摘。

把课文中你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在采集本上。 板书设计:

4*七月的天山

进入天山 雪峰 雪水 溪流 (水)

比喻 在往里走 森林 日影 水声 (树) 美 排比 走进天山深处

野花 (花)

比喻排比

文本解读

天山,我心中一片纯洁的净土,多么令人心驰神往。冰山、雪峰、溪流、野花、羊群和牧羊女,饮马溪边,策马奔腾,大气而不乏精致,粗犷而不失娴静,好一派奇异的北国风光。

《七月的天山》选自《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戈壁滩上虽然炎暑逼人,但一进入天山,便凉爽宜人,则是另一番天地了。作者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这里的夏天有着秋天般的凉爽,春天般的魅力。作者正是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写出了独具丰韵的天山之夏。

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示了天山景物三个不同的方面:

一是从高到低,由远及近,运用形象的比喻,依次描绘了天山的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流。二是描绘了天山密林幽静的美景:茂密的森林,细碎的日影和马蹄溅起的水声相映成趣。三是描写天山深处的景象:山色柔嫩,山形柔美;重点写了五彩缤纷的野花,溪流两岸,满地鲜花,犹如进入了春天的花园。

文章十分讲究写景的顺序,全文从总体上说,以游踪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或由远及近,或自上而下,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杂。作者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腻的描写,作者精心运用了比喻、映衬、对偶、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构成一幅幅生动、奇美的画面。绚丽多彩的语言,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边疆风情,具有感人的魅力。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2、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体会作者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间谈话,引入课题

一说到新疆,你会联想到什么?(吐鲁番、葡萄、维吾尔族、新疆舞、冬不拉、大草园、羊肉串……)其实,就在同学们的联想和交流中,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西北风情,并且多少有些向往,是吗?我也一样,一说起天山,我就会想起一座山,板书“天山”,自然,我就会想起一位著名的作家——碧野,他写了一篇非常有名的散文——《天山景物记》(课件出示图片)。

文章一开头,作者这样写道:

朋友,你到过天山吗?天山是我们祖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贯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远望天山,美丽多姿,那长年积雪高插云霄的群峰,像集体起舞时的维吾尔族少女的珠冠,银光闪闪;那富于色彩的连绵不断的山峦,像孔雀开屏,艳丽迷人。

如果你愿意,我陪你进天山去看一看。

(一)骑马上天山

1、板书课题:七月的天山

(在我们这儿,七月是最炎热的夏季,不知道天山怎么样。)

2、课件出示: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这是全文的开场白,简洁明了,却又总领全文,读一读,想一想,你感觉到了什么?(骑马上天山,这是多么独特的游览,天山的连绵不断,一望无垠,仿佛游人的视线、心胸都被打开了)

天山是亚州中部的一条大山脉,横贯中国新疆的中部,把新疆分成两部分:南边是塔里木盆地;北边是准噶尔盆地。长约2500公里,宽约250--300公里,平均海拔约5000米。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峰顶白雪皑皑。天山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约90米。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相传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来到这里,王母娘娘就在这里设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称“瑶池”。现在这里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难怪,“骑马”上天山,这是最理想的)

3、那就赶紧骑马上天山吧!请同学们自由地,放松地朗读课文。(等大部分同学基本读完时,要求学生划出

2、

3、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4、齐读,读完以后,你明白了什么?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边得柔美。

原来,上天山不是登上天山的顶峰,而是骑在马背上,从天山之外走到天山深处,记下一路上所看到的独特的风景,你知道,这是什么体裁的文章吗?(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游记”,从山外到山里,以游览行踪为顺序写游记,真是个好办法)

(2)骑在马背上,从进入天山,一直到到天山深处,一路上,看到了哪些景物?请同学们再一次默读课文。

交流,板书:

饮马溪边

骑马穿林

走马观花

雪峰

雪水

原始森林

野花

溪流

(3)用一两句简短的语言,告诉大家,七月,骑马上天山,你看到了那些景物,可以借助板书。课件出示:七月,骑马上天山,“我”[小精灵儿童网站] (这不正是这篇游记的主要内容吗?)

(4)课文《七月的天山》选被选入时已稍有改动,在《天山景物记》中是这样一个小标题:雪峰 溪流 森林 野花,读着这个小标题,你发现了什么?(这就是作者在文中重点描写的景物)。作者就这样移步换景,写出了这篇令人看了忍不住想骑马走天山的游记。

(二)欣赏景点

移步换景,每一道风景都在我们心头留下了独特的印象。第三次读课文,抓住某个景点,多读几遍。

1、自由读

2、交流:

3、高大洁白的雪峰,飞流直下、气势雄伟的雪水,充满生机的溪流,幽静的原始森林,一望无际、色彩艳丽的花海,这就是天山,这就是七月的天山,天山的七月,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有冬天的洁白,有秋天的凉爽,有春天的万紫千红。

难怪,文章最后,作者情不自禁地感慨: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课文哪个自然段的描写,能使作者发出如此感叹,赶紧找到,读一读。

(三)天山深处,“走马观花”

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这样的语言,这样的风景,这样的画面,就想好好的读一读,好好的享受享受。

五彩缤纷的:

色彩艳丽的:像……像……像……

又多又高的:花海,用不着离开马鞍

这就是七月的天山,不是春天却胜似春天,难怪作者感叹(生齐读):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2、指名个别读(学生推荐)

这就是七月的天山,不是春天却胜似春天,难怪你也会感叹(生齐读):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3、齐读

这就是七月的天山,不是春天却胜似春天,难怪我们都会感叹(生齐读):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4、这就是天山,这就是碧野笔下的天山,你觉得碧野文中的语言带给你怎样的享受。

(五)移步换景,拓展延伸

1、天山的丰美景物何止这些,天山绵延几千里,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森林,不论溪流、湖泊,处处有丰饶的物产,处处有奇丽的美景:那儿有迷人的夏季牧场,有野马·蘑菇圈·旱獭·雪莲,还有天然湖与果子沟……难怪作者在《天山景物记》最后这样写道:

朋友,天山的丰美景物何止这些,天山绵延几千里,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森林,不论溪流、湖泊,处处有丰饶的物产,处处有奇丽的美景,你要我说可真说不完。如果哪一天你有豪情去游天山,临行前别忘了通知我一声,也许我能给你当一个不很出色的向导。不过当向导在我只是一个漂亮的借口,其实我私心里很想找个机会去重游天山。

(六)作业

课后,我又一次读了课文,文中这些优美的语句我特别喜欢,我想认真地把它摘抄下来:

我还想说一说喜欢它的理由:

推荐第10篇:七月的天山阅读

4、七月的天山

锦缎

山涧

俯视

白皑皑

马蹄

溅起

马鞍

绵延

五彩斑斓

无限生机

五彩缤纷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沿着白皑皑的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漏下斑斑点点的细碎的日影。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使密林显得更加幽静。

1、这一段话主要写七月开山的什么?(

)A、森林B、日影C、水声

2、这一段话中写巨伞指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重重叠叠\"写一写。

)的汽球

)的空气

)的小路

4、骑马的声音突出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1篇:七月的天山教案

《七月的天山》教案

临洮街一校 王 娟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掌握文中的描写手法,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幻灯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看,我们的祖国有许多名山大川。著名作家——碧野,他写了一篇非常有名的散文——《天山景物记》。今天我们就随作家一同走进天山去看一看、游一游《七月的天山》吧!板书课题。

2、请学生根据课外所了解到的谈谈对天山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想想七月的天山又是怎样的呢。

2、字词检查。

3、说说七月的天山给你是什么样的感觉。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及借助工具书查阅资料的能力,这符合新课程“自主学习”理念。

三、品读第二自然段。

1、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1)看文章结构

(2)找写作顺序

(3)抓重点景物

(4)想景物特点

(5)思表达方法

2、读课文,完成(2)。

(1)自读课文,画出游览顺序词。

(2)相互交流,理清顺序。(师及时板书;进入天山 在往里走 走进天山深处)

(3)小结:作者就是这样通过移步换景的方法,向我们介绍天山的美景的。其实这既是作者的游览顺序,也是本篇文章的写作顺序。作者用简练而形象的笔触描绘了天山景物,它们分别在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

2、

3、4)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

2、

3、4自然段,也就是这篇文章的重点段。

设计意图:问题引路,再读课文,动动笔,为研读课文、品读天山美景预做“热身”。

3、品读第2自然段。

(1)思考:在这一段话中,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

(2)同桌交流:你最喜欢文中哪些语句,作者运用哪些手法来表现的?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

预设A: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师随机板书:雪峰 雪水)师:从修辞的角度,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也正是因为这些形象生动的比喻,使天山的美景更真实地呈现在了我们眼前。(板书:比喻)通过朗读来体现天山的美。

预设B:在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骑在马上,可以俯视阳光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师随机板书:溪流)

请用一个词语说出溪水的特点?(清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的清澈?

设计意图:把第2自然段作为学生阅读的重点,引导学生潜心会文,与文本展开充分的对话,既从内容、写法、用词等方面深入地阅读课文,又以读悟情,品味了天山美景。

四、自学第

3、4自然段。

1、出示:(1)自由读课文

3、4自然段,思考,每段重点写了哪种景物?(2)合作学习,说说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些语句。

2、交流。

预设A: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写森林,从密密的、重重叠叠、日影,写出了树的茂密,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师板书:森林 )指导朗读。

预设B: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使密林显得更加幽静。(从水声写出了密林幽静,给人以美的享受。师板书:水声)

3、第3自然段主要抓住了天山的什么来描写?(师随机板书:树)

预设C: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 师:作者抓住野花来描写,采取比喻和排比综合运用,写出了野花的特点。随机板书:野花

采用不同方式来读读,体现花的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在合作中互相交流想法和看法,给每个学生一个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五、总结:读悟第5自然段,理清文章结构。师:这就是七月的天山,不是春天却胜似春天,难怪作者会慨叹(齐读第5自然段)。师:这一段与课文的开头相呼应,那么本篇文章的结构是——总分总(生回答)。

六、拓展训练。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作文,写一写校园的早晨,要求能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

设计意图:积累是为了更好地使用,有了积累和学习方法,再学以致用,这是阅读教学由吸收到表达的具体体现。

板书设计

七月的天山

进入天山 再往里走 走进天山深处

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

第12篇:3七月的天山

七月的天山

文本解读

天山,我心中一片纯洁的净土,多么令人心驰神往。冰山、雪峰、溪流、野花、羊群和牧羊女,饮马溪边,策马奔腾,大气而不乏精致,粗犷而不失娴静,好一派奇异的北国风光。

《七月的天山》选自《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戈壁滩上虽然炎暑逼人,但一进入天山,便凉爽宜人,则是另一番天地了。作者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这里的夏天有着秋天般的凉爽,春天般的魅力。作者正是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写出了独具丰韵的天山之夏。

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示了天山景物三个不同的方面:

一是从高到低,由远及近,运用形象的比喻,依次描绘了天山的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流。二是描绘了天山密林幽静的美景:茂密的森林,细碎的日影和马蹄溅起的水声相映成趣。三是描写天山深处的景象:山色柔嫩,山形柔美;重点写了五彩缤纷的野花,溪流两岸,满地鲜花,犹如进入了春天的花园。

文章十分讲究写景的顺序,全文从总体上说,以游踪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或由远及近,或自上而下,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杂。作者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腻的描写,作者精心运用了比喻、映衬、对偶、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构成一幅幅生动、奇美的画面。绚丽多彩的语言,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边疆风情,具有感人的魅力。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2.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体会作者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间谈话,引入课题 一说到新疆,你会联想到什么?(吐鲁番、葡萄、维吾尔族、新疆舞、冬不拉、大草园、羊肉串„„)其实,就在同学们的联想和交流中,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西北风情,并且多少有些向往,是吗?我也一样,一说起天山,我就会想起一座山,板书“天山”,自然,我就会想起一位著名的作家——碧野,他写了一篇非常有名的散文——《天山景物记》(课件出示图片)。

文章一开头,作者这样写道:朋友,你到过天山吗?天山是我们祖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贯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远望天山,美丽多姿,那长年积雪高插云霄的群峰,像集体起舞时的维吾尔族少女的珠冠,银光闪闪;那富于色彩的连绵不断的山峦,像孔雀开屏,艳丽迷人。

如果你愿意,我陪你进天山去看一看。

(一)骑马上天山 1.板书课题:七月的天山

(在我们这儿,七月是最炎热的夏季,不知道天山怎么样。) 2.课件出示: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这是全文的开场白,简洁明了,却又总领全文,读一读,想一想,你感觉到了什么?(骑马上天山,这是多么独特的游览,天山的连绵不断,一望无垠,仿佛游人的视线、心胸都被打开了)

天山是亚洲中部的一条大山脉,横贯中国新疆的中部,把新疆分成两部分:南边是塔里木盆地;北边是准噶尔盆地。长约2500公里,宽约250--300公里,平均海拔约5000米。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峰顶白雪皑皑。天山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约90米。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相传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来到这里,王母娘娘就在这里设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称“瑶池”。现在这里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难怪,“骑马”上天山,这是最理想的)

3.那就赶紧骑马上天山吧!请同学们自由地,放松地朗读课文。(等大部分同学基本读完时,要求学生划出

2、

3、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4.齐读,读完以后,你明白了什么?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边得柔美。 原来,上天山不是登上天山的顶峰,而是骑在马背上,从天山之外走到天山深处,记下一路上所看到的独特的风景,你知道,这是什么体裁的文章吗?(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游记”,从山外到山里,以游览行踪为顺序写游记,真是个好办法)

(2)骑在马背上,从进入天山,一直到到天山深处,一路上,看到了哪些景物?请同学们再一次默读课文。

交流,板书:

饮马溪边 骑马穿林 走马观花 雪峰

雪水 原始森林 野花

溪流

(3)用一两句简短的语言,告诉大家,七月,骑马上天山,你看到了那些景物,可以 (这不正是这篇游记的主要内容吗?)

(4)课文《七月的天山》选被选入时已稍有改动,在《天山景物记》中是这样一个小标题:雪峰 溪流 森林 野花,读着这个小标题,你发现了什么?(这就是作者在文中重点描写的景物)。作者就这样移步换景,写出了这篇令人看了忍不住想骑马走天山的游记。

(二)欣赏景点

移步换景,每一道风景都在我们心头留下了独特的印象。第三次读课文,抓住某个景点,多读几遍。

1.自由读 2.交流:

3.高大洁白的雪峰,飞流直下、气势雄伟的雪水,充满生机的溪流,幽静的原始森林,一望无际、色彩艳丽的花海,这就是天山,这就是七月的天山,天山的七月,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有冬天的洁白,有秋天的凉爽,有春天的万紫千红。

难怪,文章最后,作者情不自禁地感慨: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课文哪个自然段的描写,能使作者发出如此感叹,赶紧找到,读一读。

(三)天山深处,“走马观花”

1.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这样的语言,这样的风景,这样的画面,就想好好的读一读,好好的享受享受。

五彩缤纷的:

色彩艳丽的:像„„像„„像„„ 又多又高的:花海,用不着离开马鞍 借助板书。课件出示:七月,骑马上天山,“我” 这就是七月的天山,不是春天却胜似春天,难怪作者感叹(生齐读):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2.指名个别读(学生推荐)

这就是七月的天山,不是春天却胜似春天,难怪你也会感叹(生齐读):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3.齐读

这就是七月的天山,不是春天却胜似春天,难怪我们都会感叹(生齐读):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4.这就是天山,这就是碧野笔下的天山,你觉得碧野文中的语言带给你怎样的享受。

(五)移步换景,拓展延伸

天山的丰美景物何止这些,天山绵延几千里,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森林,不论溪流、湖泊,处处有丰饶的物产,处处有奇丽的美景:那儿有迷人的夏季牧场,有野马·蘑菇圈·旱獭·雪莲,还有天然湖与果子沟„„难怪作者在《天山景物记》最后这样写道:

朋友,天山的丰美景物何止这些,天山绵延几千里,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森林,不论溪流、湖泊,处处有丰饶的物产,处处有奇丽的美景,你要我说可真说不完。如果哪一天你有豪情去游天山,临行前别忘了通知我一声,也许我能给你当一个不很出色的向导。不过当向导在我只是一个漂亮的借口,其实我私心里很想找个机会去重游天山。

(六)作业

课后,我又一次读了课文,文中这些优美的语句我特别喜欢,我想认真地把它摘抄下来:

我还想说一说喜欢它的理由: 板书设计

七月的天山

雪峰、雪水、雪水溪流

(水)

移步换景

密林

(树)

天山深处

(花) 教学反思:

1.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围绕“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抓住景物的哪些特点,作者是怎样用优美的语言表情达意的”进行自主研读和交流。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了词汇的丰富,风景的优美和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2.讲课时,我着重引导学生欣赏句子“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要求学生合理运用比喻、排比的句式对身边熟悉的景物进行仿写练笔。

不足的地方: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程序上似乎顺理成章,从整体到部分,从读到写;方法上似乎合情合理,有自主阅读,有品读赏析,有课后练笔,做到了读写结合。但总觉得自己在课堂上没有跳出教材这个圈子,对文本的分析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大多数学生的写作练笔也只是比葫芦画瓢,没有拓展,没有创新,总之,觉得语文课上读写结合的效果不怎么明显。

第13篇:七月的天山教案设计

七月的天山

教材分析

本文节选自《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戈壁滩上虽然炎暑逼人,但一进入天山,便凉爽宜人,则是另一番天地了。作者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这里的夏天有着秋天般的凉爽,春天般的魅力。作者正是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写出了独具丰韵的天山之夏。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示了天山景物三个不同的方面:一是从高到低,由远及近,运用形象的比喻,依次描绘了天山的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流。二是描绘了天山密林幽静的美景;三是描写天山深处的景象。作者就是这样重点从天山的水、树、花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流淌着大自然的美,洋溢着作者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理解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学情分析:这篇文章属于略读课文,但文章的语言、内容都很美,很深,读起来不会很流畅,因此,要加强指导。学生不仅仅会读,更要学习作者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积累文章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学以致用。

教法与学法:自能读书与教师指导相结合,读法与写法相结合。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析题导入

师:(板书“七月”)看到“七月”以同学们的生活经验,大家联想了什么?

(我想到了烈日当头。我想到了暑假的酷热。)

师:是啊,在我们这里骄阳似火、酷暑难耐的时候,有一个地方却清新凉爽如秋天,姹紫嫣红如春天,知道老师说的是什么地方吗?(师板书“天山”)

七月的天山也就是天山之夏。夏天暑气袭人,而在天山却像秋天一样凉爽,这是为什么呢?随机PPT出示简介天山资料。

(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景色宜人。)

让我们一起走进七月的天山,一睹它的风采。PPT出示天山图片。

二、我们一起欣赏了天山的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呢?学习课文之前,我们要明确这节课我们应明确我们的学习目标,PPT出示目标。

三、按自学提示,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思考作者的叙述顺序和描写的景物是怎样的?在读的过程中请注意作者的游览顺序,并用“——”画出表示游览顺序的词语。学生找每个自然段的过渡句,提取每段中的关键词语,进行总结:“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师:其实这既是作者的游览顺序,也是本篇文章的写作顺序,作者移步换景,用简练而形象的笔触描绘了天山景物。它们分别在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

2、

3、4)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

2、

3、4自然段,也就是这篇文章的重点段。请同学们来看阅读提示。(课件出示)

四、品读感悟,领会表达。阅读提示一:

默读课文

2、

3、4自然段,独立思考,每段重点写了哪种景物?

(天山的景物很多,碧野先生却重点抓住了天山的水、树、花这三种景物来具体描写,而且十分讲究写景的顺序,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杂。) 品读感悟优美语句(完成阅读提示2的要求) 阅读提示二:

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优美语句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2、

3、4自然段,画出文中你最喜欢的语句,再来说说喜欢的理由,然后和同桌交流。

1、第二自然段哪些句子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 学生批注词句交流 ①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彩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从修辞的角度来欣赏的,就这一句,谁还有不同的感受?高耸,巨大,写出了山峰的高长、雄伟)

②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两个“从”字,一个“飞泻”,写出了雪水流动的磅礴气势,“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写出雪水动人的姿色,多像细长的闪闪发光的银链;溪流抛起的浪花就像千万朵盛开的白莲,这又是多么确切形象的比喻。)

③在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骑在马上,可以俯视阳光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的生机。(水清澈,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独特美)

2、天山密林和野花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找出喜欢的句子,做批注谈体会。

(1)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白皑皑”写出了雪峰终年积雪,“蜿蜒无尽”是说原始森林连绵不断,“重重叠叠”说明了枝叶的茂密,在这样的密林中,阳光只能是“漏”下,这里不用“照”字而用“漏”字与“细碎的日影”相照应。作者精确的用词,把天山的特有风光逼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2)野花五彩缤纷,像„„像„„像„„

(三个形象的比喻,写出了花的繁多,花的绚烂,花的优美之极。) (3)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一说“矫健”,一说“精神”,用词富有变化,一个“浮”字形象地写出花之多,人就像置身在花的海洋之中。)

4、总结,读悟第5自然段

师:这就是七月的天山,不是春天却胜似春天,难怪作者会慨叹(齐读第5自然段),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时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这篇课文作者抓住了重点景物,用优美的语言进行具体描写,表达了对天山的热爱和赞美。如果有机会,希望你们也能在七月骑马上天山。

六、作业

摘抄自己喜欢的句段。

七、板书设计

移步换景

4* 七月的天山

雪峰像白缎

初进天山水雪水像银链、白莲、小溪、清澈鱼欢

往里走树像巨伞幽静像锦缎 走进天山深处 花 五彩缤纷像霞光、像彩虹

第14篇:《七月的天山》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说课稿

【说教材】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课文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说预设】 【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体会作者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3、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教学重点】

1、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2、培养热爱祖国边疆的情感。【教学难点】

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2、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课前准备】

1、学生借助课前“阅读提示”充分预习,借助工具书正字正音和解词,收集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课文的写景状物顺序和特点。

2、教师制作演示课件,附配乐课文朗诵。

【课时安排】

1~2课时。 【说程序】

一、用设境式教学导语引入新课

1.同学们,前几节课,咱们游览了安徽的敬亭山,欣赏了湖北的洞庭湖,观赏了广西的桂林山水,今天,让我们再去领略北国的风光,走进这“七月的天山”。(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

山景物记》,作者碧野。(简介作者)

3、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教师演示课件,小结:

(演示)天山在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终年积雪,多冰川,全长2400多千米,总面积25万平方千米,是亚洲最大山系之一,山地平均海拔高度4000米左右,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相传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来到这里,王母娘娘就在这里设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称“瑶池”。现在这里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二、自由读课文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学习指导1)

1、自主了解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总-分-总)

2、检查学生的预习生字情况。抽几名学生串读课文。

(师:作者碧野写的文章非常的美,他的用词也非同一般,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词语你都会读了吗?)(师正音,引导学生区分“饮”的读音)

三、朗读指导2:

请同学们一起把课文默读一遍,边读边思考下面这个问题: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游览天山的?找出地点转换的句子。 (进入天山,再往里去,走进天山深处。)

这样的游览顺序是——移步换景 (1)自读课文,画出游览顺序词。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请注意作者的游览顺序,并用“——”画出表示游览顺序的词语。

(2)相互交流,理清顺序。(师及时板书;进入天山

再往里走

天山深处)

(3)师小结:作者就是这样通过移步换景的方法,向我们介绍天山的美景的。其实这既是作者的游览顺序,也是本篇文章的写作顺序。作者用简练而形象的笔触描绘了天山景物,它们分别在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

2、

3、4)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

2、

3、4自然段,也就是这篇文章的重点段。

四、.品读第2自然段。自学指导3:

(1)快速阅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在这一段话中,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

(2)小组合作交流:你最喜欢文中哪些语句,作者运用哪些修辞手法来表现的?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

预设A: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师随机板书:雪峰

雪水)

师:你是从修辞的角度来欣赏的。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也正是因为这些形象生动的比喻,使天山的美景更真实地呈现在了我们眼前。

师:能通过朗读来体现天山的美吗?(抓住“衬着”“从„„从„„飞泻”“千百条”“千万朵”“每到”“无限生机”等感受)

预设B:在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骑在马上,可以俯视阳光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师随机板书:溪流)

师;能用一个词语说出溪水的特点吗?(清澈)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的清澈?(石子、鳞光)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好吗?

师:无论是雪峰、雪水还是溪流,它们都是写出了天山的什么呀(水)?正是因为水的清澈明亮,才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板书:水)

四.自学第

3、4自然段。

出示:(1)自由读课文

3、4自然段,思考,每段重点写了哪种景物?

(2)四人为一小组,合作学习,说说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些语句,说出理由。

五、欣赏美丽的天山风景

1、作者进入天山,看到了雪峰、雪水和溪流,再往里走,就是翠绿的原始森林,幽静而深远,进入天山深处,满地鲜花。同学们想一起亲眼目睹这天山的景色吗?(播放风景图)

2、天山的风景美吗、你们能用课文中一句话来赞美天山吗?——出示句子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虽然。。。。。。但是。。。。。。是一对什么关联词(转折句,表达了此时的天山不是春天胜似春天的意思,又是一个反问句,反问中充满了赞叹之情,也让读者心中充满无

六、小练笔:

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安排明确的线索,采用合理的顺序和即景抒情。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15篇:七月的天山说课稿

《七月的天山》是以感受大自然的美为专题的一篇略读课文。今天语文网小编为大家收集到了七月的天山说课稿这一优秀教学资源,这篇7月的天山说课稿可以迅速让教师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做到分块写清,分步阐述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相信对大家的授课有一定的帮助!一起来看看。

七月的天山说课稿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七月的天山》一篇文字优美,脉络清晰的抒情散文,作者紧抓七月天山景物的特点,为我们展现了美丽的寂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天山,文章遣词造句严谨,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天山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如此文质兼美的文章,如何让其在略读文章中独占鳌头,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积累方法的最佳素材呢?依据本次教研专题《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经过不断尝试,反复修改,设计了此课。

一、以学定教,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由于我们的学生对远在新疆的天山非常陌生,加之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又不可与精读课文相提并论,进行精讲,因此,在课前通过课件展示天山的美景图片,使学生对美丽的天山产生直观的感受,从视觉上来认识天山,了解天山,激发学生对天山的向往,引导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进入中高年级后,语文教材有一个特点,即每个单元的导读都会明确提出单元训练的重点,于是开课之初我注意了单元训练重点的回顾,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围绕单元训练重点来阅读理解语言文字,真正达到学有目的,学有重点。然后初读课文,从整体上感受天山之美,通过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划出表示作者游览顺序的词语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注重多读感悟,进行自主地获取。

依据略读课文的特点,我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品味语句,进行自主地获取。在文中作者多次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通过奇特的想象,展现了七月天山独特的美景。如:蓝天衬着像盛开的白莲在自读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喜欢的理由,可以是对重点词语的体会;可以是从修辞角度去感受;也可以是从景物特点去欣赏等等。让学生自由地表达感受,近而指导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现景物的美,从而感受作者对天山的热爱和赞美。这样的阅读指导,才会让学生尝试到自主获取的快乐。

三、注重自读品析,倡导合作交流。

在品读、感悟优美语句这一环节中,先是让学生默读思考,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在独立感悟优美语句的前提下,进行同桌交流,从而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这样的训练一是为了渗透单元训练重点,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范文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清脆的铃声在耳边响起时,自己有种无法比拟的欢愉油然而生,这种欢愉来自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来自学生的精彩品悟。一篇《七月的天山》既让我掌握了语文教学应关注的重点,又让我探寻到了平素教学的误区,同时还让我摸索到了略读课文应攻破的难点。也正是通过本次教学让我逐步成长起来。

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由于自己的年轻,经验甚少,致使教学中存在诸多的不足,敬请各位教师开诚布公,多提宝贵意见。

以上就是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七月的天山说课稿的全部内容,此分享对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非常有帮助,小编祝教师朋友们工作顺利!

第16篇:《七月的天山》教案

《七月的天山》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饮、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天山景物的特点,感受天山的美景。

3、领悟作者是如何把天山之夏的景色描绘得具体而形象,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了解天山景物的特点,感受天山的美景。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是如何把天山之夏的景色描绘得具体而形象,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引问:在我国新疆有一条著名的山脉,连绵几千里,终年积雪,盛夏,戈壁滩上炎暑逼人,而一进入这里,便凉爽宜人,同学们想看看这个奇特的地方吗?

2、课件播放天山美景,指名说说欣赏天山美景之后的感受。

3、教师导学:刚才我们欣赏了天山的旖旎风光,感受了天山的美,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碧野的脚步,细细地感受七月的天山的独特风韵吧。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自由练读,教师巡视。

3、课件出示词语,检查学习情况。

4、教师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课文自读情况。

5、说说作者笔下的天山之夏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有哪些感受,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

6、默读课文,理清写作顺序。引问:天山这么多美丽的景色,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把景物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直线把表示游览顺序的词语画出来。

7、指名交流:作者先游览了天山脚下,然后来到了原始森林,最后来到了天山深处。

8、师小结:作者就是这样通过移步换景的方法,向我们介绍天山的美景的。其实这既是作者的游览顺序,也是本篇文章的写作顺序。今后同学们写游记时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展开描写,这样会使我们的表达更有条理。

三、研读美景,感悟写法

1、教师导学:在天山不同的地方看到的景象也是各不相同的,请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景点细细地品读,把你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并把自己喜欢的原因或感受写在旁边。

2、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景物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一起学习自己喜欢的那一部分。

学习提示:(1)作者写了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2)作者是怎样把景物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的?

3、分小组汇报学习体会,在学生汇报时教师适时进行点拨。

根据学习提示,先说说自己喜欢的那部分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你画了哪些喜欢的语句,结合批注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和感受。

句一: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1)指名读。

(2)在这句话中,作者把什么比作了什么?(雪峰比作白缎,云影比作银灰色的花。)

(3)体会比喻的妙处。引问:这样的比喻突出了雪峰的什么特点?(高耸入云、洁白无瑕)

句二: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1)引问:从“飞泻”“千百条闪耀的银链”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雪水流下来时气势磅礴的景象。)

(2)引导学生夸夸雪峰、雪水。导学:看到这样的峰、这样的水,人们不禁要说——

(3)练笔:一位老人情不自禁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位青年人情不自禁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位小朋友情不自禁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讨论写法:作者是如何把这美景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的呢?(作者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形象生动的比喻,把天山雪峰、雪水、溪流的美景真实地呈现在我们眼前的。)

(5)文章除了这两处比喻,还有其他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吗?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句三: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1)这句话美在哪儿?(写出了原始森林广阔无边、枝繁叶茂的特点。) (2)“密密”“重重叠叠”可以换个词吗?(茂密、挨挨挤挤。) (3)引导学生想象“巨伞”遮天蔽日的景象。

(4)“漏”能不能换成“照”?为什么?(原始森林枝叶茂密,在这样的密林中,阳光只能是“漏”下,与“细碎的日影”相照应。)

(5)小结:作者的用词多么精确呀!把天山的特有风光逼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6)你能把想象到的画面,用朗读的方式表达出来吗?

句四: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使密林显得更加幽静。

(1)想一想,这样枝繁叶茂的密林为何如此幽静?

(2)这样幽静的地方,我们该怎样读?谁能试一试?注意:语气要轻柔,突出密林的静。

句五: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1)“绚烂”是什么意思?(灿烂。)通过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花数量多、颜色鲜艳。)

(2)教师播放课件,引导学生欣赏“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景象。 (3)说说你的感受。

(4)教师引读:难怪作者会说——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像„„像„„。马走在花海中,显得„„;人浮在花海上,显得„„。

句六: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1)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只是因为天山的花,作者才会这样说吗?还因为什么?请你说一说。 (3)教师小结: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峰,天山才会如此凉爽;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林,天山才会如此幽静;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花,天山才会如此迷人。这一切的一切合在一起,才会让作者由衷地感到——学生接读课文最后一段话。

四、拓展训练,课堂练笔

1、归纳作者的写作方法:作者是怎样把天山的美表现出来的?对你有怎样的启发呢?(丰富的想象、恰当的修辞方法、精确的用词、移步换景的顺序,条理清晰。

2、小练笔:尝试运用本课中学到的方法,写一写校园的早晨或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要求能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

第17篇:《七月的天山》课后练习

一、把下列加点字的音节补充完整。d j f i 白 缎 山 涧 俯 视 白皑皑 í j y n 马 蹄 飞 溅 绵 延 马 鞍

二、辨字组词。

段( )缓( )撑( )限( ) 缎( )暖( )掌( )很( )

三、照样子,写词语。

1、白皑皑

2、重重叠叠

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雪峰 ( )的白莲 ( )的雪水 ( )的溪水 ( )的山涧 ( )的鳞光 ( )的日影 ( )的塔松

五、按要求写词语,再填空。

1、表示“看”的词语:

(1)你骑在马上,可以( )阳光透射到清澈的水底。 (2)( )蓝天,朵朵白云轻轻地飘荡。 (3)战士们手握钢枪( )着前方。 (4)站在山顶( ),整个村庄尽收眼底。

2、用“柔”组成词语:

(1)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 ),山形也逐渐变得( )。 (2)这幅画色彩明丽,线条( )。 (3)妈妈很( ),从不跟我发火。

六、仿照例句写话,用上加下划线的词。

例1: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例2: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七、先填空,再完成练习。

1、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 绣了 。 这句话把 比作 ,把 比作 。

2、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 ,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 。 这句话把 比作 ,把 比作 。

3、密密的塔松像 ,重重叠叠的枝桠。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这句话把 比作 ,说明 。

4、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这是一个 句,我也会写几个这样的句子: (1) (2) (3)

八、理解课文内容后填空。

作者用 的方法展示了天山景物的三个不同方面:一是从高到低,由远及近运用形象的比喻,依次描绘了天山的、和 ;二是描绘了 ;三是描写 。作者就是这样重点从天山的、和 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表达了 之情。

九、阅读理解。台湾的蝴蝶谷 祖国的宝岛台湾气候温暖,水源充足,花草茂盛,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 台湾的山多,山谷也多。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bab lan)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人们就把这些山谷叫作“蝴蝶谷”。 蝴蝶谷里的景色非常迷人。有的山谷里只有一种黄颜色的蝴蝶,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灿灿,十分壮观。有的山谷里有几种蝴蝶,五彩缤纷的蝴蝶上下飞舞,就像谁的空中撒了一把五颜六色的纸片,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

蝴蝶谷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人们一到这里,立刻就会被成群的蝴蝶团团围住。你看,蝴蝶那翩翩起舞的样子,多么像在欢迎前来参观的客人呀!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充分——( )马上——( ) 壮丽——( )暖和——( )

2、用“ ”画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3、用“ ”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4、填空。

(1)因为祖国的宝岛台湾、,所以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

(2)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 过花丛, 过树林, 过小溪, 到山谷里来聚会。

5、找出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

十、七月的天山多迷人啊!我还想搜集一些有关天山的资料。

十一、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你去过哪儿?有过哪些快乐之旅?把你的所见所闻所感讲给小伙伴们听听。

第18篇:4、七月的天山

4、七月的天山

教材分析

本文节选自《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戈壁滩上虽然炎暑逼人,但一进入天山,便凉爽宜人,则是另一番天地了。作者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这里的夏天有着秋天般的凉爽,春天般的魅力。作者正是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写出了独具丰韵的天山之夏。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示了天山景物三个不同的方面:一是从高到低,由远及近,运用形象的比喻,依次描绘了天山的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流。二是描绘了天山密林幽静的美景;三是描写天山深处的景象。作者就是这样重点从天山的水、树、花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流淌着大自然的美,洋溢着作者的赞美之情。 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属于略读课文,但文章的语言、内容都很美,很深,读起来不会很流畅,因此,要加强指导。 学生不仅仅会读,更要学习作者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积累文章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学以致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难点

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析题导入

七月的天山也就是天山之夏。夏天暑气袭人,而在天山却像秋天一样凉爽,这是为什么呢?随机简介天山资料。 (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景色宜人。)

让我们一起走进七月的天山,一睹它的风采。

二、按自学提示,初读感知。

读课文,思考作者的叙述顺序和描写的景物是怎样的? 学生找每个自然段的过渡句,提取每段中的关键词语,进行总结: 按照移步换景的方法,由外到里的顺序依次描写了水、林、花三方面的景色。

三、品读感悟,领会表达。

1、作者初进天山,看到了那些景物?有怎样的感觉? (雪峰、雪水、溪流,作者写得非常优美)

2、哪些句子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 学生批注词句交流,师相机出示课件。

预设A: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彩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这句话把太阳、雪峰、云彩三者融为一体,犹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太阳光透过云彩,把云彩的影子映在雪白的山峰上。作者把雪峰比喻为白缎子,云彩的影子喻为银灰色的花朵,说明雪山极白,连白云映在上面都显得发灰。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想象是多么的丰富,比喻是多么的贴切。

指导朗读:能通过朗读来体现雪峰的特点吗?(指生读,一生读的不好可再找一个让其指导读。)

预设B: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两个“从”字,一个“飞泻”,写出了雪水流动的磅礴气势,“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写出雪水动人的姿色,多像细长的闪闪发光的银链;溪流抛起的浪花就像千万朵盛开的白莲,这又是多么确切形象的比喻。

指导朗读,指生进行赛读,读出气势。

3、天山密林和野花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找出喜欢的句子,做批注谈体会。相机出示课件

预设(1)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白皑皑”写出了雪峰终年积雪,“蜿蜒无尽”是说原始森林连绵不断,“重重叠叠”说明了枝叶的茂密,在这样的密林中,阳光只能是“漏”下,这里不用“照”字而用“漏”字与“细碎的日影”相照应。作者精确的用词,把天山的特有风光逼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预设(2)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一说“矫健”,一说“精神”,用词富有变化,一个“浮”字形象地写出花之多,人就像置身在花的海洋之中。

预设(3)野花五彩缤纷,像„„像„„像„„

三个形象的比喻,写出了花的繁多,花的绚烂,花的优美之极。 请你试着用朗读来体现花的特点。(个别读——齐读)

4、总结,读悟第5自然段,(出示课件)

师:这就是七月的天山,不是春天却胜似春天,难怪作者会慨叹(齐读第5自然段),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时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试着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5、小结写法:作者整篇巧用过渡,移步换景。每部分都用丰富的想象,确切的比喻和恰如其分的形容等手法,把天山的独特美景具体的展现在人们眼前。如闻其声,如见其形。

四、拓展阅读

1、读自读课本《迷人的夏季牧场》说说文章主要讲了牧场的什么特点?

2、你喜欢哪些句段的描写?为什么?

3、让我们将这些美妙的词句牢记于心吧!

五、作业

摘抄自己喜欢的句段,仿写《七月的天山》„„像„„,像„„,像„„

板书设计

4* 七月的天山

初进天山 水

移步换景 往里走 树

走进天山深处 花

第19篇:4 七月的天山

*4 七月的天山

一、教材分析: 《七月的天山》,在写法上既按照浏览的先后顺序,又体现了一步一景的描写方法,作者抓住七月的天山雪峰、飞溅的雪水、原始森林和天山深处的野花来展现天山的美。这些特点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课文中许多优美的比喻句子,可以让学生抄下来。(虽然强调略文课文粗知大意,在词句训练方面一般不作过高要求,但有的略读课文,可以有摘抄、仿写或拓展的练习,如三上的略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

二、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体会作者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3、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重点

1、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2、培养热爱祖国边疆的情感。

四、教学难点

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2、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五、课前准备

学生借助课前“阅读提示”充分预习,借助工具书正字正音和解词,收集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课文的写景状物顺序和特点。

教师制作演示课件,附配乐课文朗诵。

六、课时安排:1——2课时

七、学习过程:

(一)用设境式教学导语引入新课

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清代诗人洪亮吉也有诗云:“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现代散文家汪曾祺也在《早发乌苏望天山》一诗中赞道:“苍苍浮紫气,天山真雄伟。陵谷分阴阳,不假皴擦美。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这些名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著名作家碧野描写天山绵亘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丰美。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教师演示课件,小结:

(演示)天山:亚洲中部的大山系,横贯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全长2500千米,宽250~300千米。平均海拔约5000米,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峰顶白雪皑皑。天山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约90米。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相传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来到这里,王母娘娘就在这里设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称“瑶池”。现在这里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2、解题,了解作者,明确学习任务:《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简介作者)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学习要求──抓住景物特点,积累语言)。

3、提出学习方法(演示)

(三)根据“阅读提示” 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

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2、引导阅读: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观察点的移动,由山外到山里。)让学生找出课文的脉络句,即地点变换的句子。(“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2)学生朗读(或配乐朗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

(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绘方法:A、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B、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明确:用“蜿蜒无尽”,写森林之广大。以马蹄溅水,几声鸟鸣来衬它的幽静。以林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来衬它的稠密。以林外阳光灿烂和林中闪着烟头的红光来衬它的幽深。最后,以“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来突出森林之富饶。)

(4)朗读四自然段(或放配乐朗诵)

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学生用笔在书本上做出标记)

学生边交流,教师演示。

(“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描其色 ;

“像„„织绵„„彩霞„„长虹”——绘其艳; “赛八寸的玛瑙盘”——状其大; “马走在花海中”“人浮在花海上”——显其多; “用不着离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夸其高;)

(四)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

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

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4、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

(五)拓展训练

1、归纳写作特点、然后进行小练笔:

(1)十分讲究写景的顺序,全文从总体上说,以游踪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或由远及近,或自上而下,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杂。

(2)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腻的描写。作者抓住特征,用简练而又形象的笔触加以描绘,使之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构成一幅幅生动、奇美的画面。

(3)绚丽多彩的语言,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边疆风情,具有感人的魅力。作者精心运用了比喻、映衬、夸张、对偶、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

2、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安排明确的线索,采用合理的顺序和即景抒情。

【教学反思】

新课标指出朗读读是获得审美体验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体验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朗读一旦进入充满情感的表达状态,它就会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语感能力发展。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文字优美,脉络清晰的抒情散文,作者紧扣七月的天山景物的特点,为我们展现了美丽静寂而又充满生机的天山。文章谴词造句严谨,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了作者对七月的天山的一片深情。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先让学生们自由练读课文,边读边想: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七月的天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马上蹦出一个词:“美!”自然后面就可以接着问了:“美在哪些字里行间啊?”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美,通过教学我发现朗读是非常有效和重要的途径,首先通过读为学生展现七月的天山如诗如画的美景,激发学生对七月的天山的喜爱,接着让学生找出描写天山景物特点的句子,结合想象,说说对七月的天山的感受,以此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形成读的见解,并通过读表现出来(即自我体会的情感朗读);接着在品读、诵读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触发、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在学生对朗读的评价中,教师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确定重点词语进行品析与体会,或结合语境理解,或积极启发想象,在读中感悟意思,用感悟促进朗读;同时,朗读吸引了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绵长,感悟美、体验美,得到爱的抚慰、情的熏陶。

课文教学完后,虽自我感觉很痛快,但仔细回忆却发现课文中有一些应教给孩子们的知识点被我漏掉了,如:课文开头那么简洁明了,却又紧扣题意,我却一读而过;另外教学中涉及到了排比句,虽给学生讲了,但却没让学生练习说话。当然还有很多不足,希望今后语文教学中逐步改正。

第20篇:4七月的天山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实验小学

翟玉兰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掌握文章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特点,学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把观察到的景物描写的具体、生动、形象。

3、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文章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特点。

难点:学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

观察到的景物描写的具体、生动、形象。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课件的设计要注重图声并茂)

2.学生预习课文(要求学生课前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深切体会文章的感情思想)

教学过程:

一、赏图来揭题

1、导入:亲爱的同学们,上一周,我们游览了相看两不厌的敬亭山、白银盘一般的洞庭湖、景色迷人的江南、山水甲天下的桂林,还有浙江金华的双龙洞,今天,老师又将带你们去天山游玩(板书:天山),你去过天山吗?你对它有了解吗?

2、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天山,你有什么想说的?

3、作者碧野在游玩天山后,如何用五百多字来表现《七月的天山》的美的呢?(板书补充完整:《七月的天山》)

二、自读通字词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七月的天山》文章非常美,作者的用词也非同一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吧!

3、有不理解的词吗?交流。

三、快读抓主线

1、过渡:

正确地读词和理解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走进课文。 让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带领我们游览天山的?

2、出示要求:快读课文,用横线画出表示游览顺序的词。

3、学生交流。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4、教师小结:

这就是作者的游览顺序,也是本篇文章的写作顺序,作者就是这样由近及远,步步深入,通过移步换景的方法,向我们介绍七月的天山的,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要学会运用。

5、这些表示游览顺序的词分别在那句话中,请画出句子来,齐读,出示句子: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秋天似的凉爽。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四、美读找美景

1、过渡:

站在不同的观察点,我们观察到的景物是不一样的,在本文的字里行间,藏着许多美景,等待着我们用回发现的眼睛去寻找!

2、出示要求:你欣赏到了哪些美景?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自由阅读课文,用长方形框出作者主要描写的景物,用波浪线画出它们的主要特点。

3、你们发现美景了吗?学生汇报。

4、根据学生回答,概括成“雪水、密林、野花”三个词。并板书。 设想:

A、“雪峰、云影、雪水、溪流”都是围绕一个字“水”展开的。七月的漯河是炎热的,可是七月的天山却给人(凉爽)的感觉。 除此之外,还描写了哪些景物及其特点呢?

B、“树”:幽静。

C、“花”:绚烂。

5、小结:

七月的天山,雪水是如此的凉爽, 七月的天山,密林是如此的幽静, 七月的天山,野花是如此的绚烂。

五、赏读寻方法

1、过渡:

作者又是怎样具体、形象地描写它们的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处,找出最美的句子,划下来,读一读,想一想美在哪里?在书旁写下感受,试着读出感受。待一会儿,我们一起交流。

2、佳句交流: A、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双比喻分别是什么?突出了什么?)

B、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也有两个比喻句,为什么比作银链和白莲?“飞泻、抛”等词感受到什么?) C、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漏、斑斑点点、细碎”等词衬托出树林的茂密。)

D、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读出排比句的味道,理解“五彩缤纷”)

3、小结:

作者就是这样用一双回发现的眼睛,用各种各样恰当的修辞,把七月天山的美淋漓尽致的向我们一一展现。

六、结尾产共鸣

1、过渡: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读最后一段。

2、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改为陈述句。这就是七月的天山,不是春天却胜似春天,难怪作者感叹(生齐读):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3、如果你身临其境,你又会发出怎样的赞叹呢?生赞叹。这就是七月的天山,不是春天却胜似春天,难怪你也会感叹(生齐读):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4、到过天山的李白这样说: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到过天山的洪亮吉这样说:此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 到过天山的汪曾祺这样说:苍茫浮紫气,天山真雄伟。陵谷分阴阳,不假皴擦美。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

5、齐读

这就是七月的天山,不是春天却胜似春天,难怪我们都会感叹(生齐读):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6、总结:是啊,这就是天山,作者碧野先生用丰富的想象、恰当的修辞、准确的词句把我们带到七月的天山,同学富有激情的诵读,让奇异的天山充盈我们整个教室,给了我们美的享受。

七、诵读增积累

1、过渡:这是一篇美文,作者用精当、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呈现了我们一辈子也难见的美景,值得我们学习么?常言道:“学习语文重在积累。”让我们用两分钟的时间快速记下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看谁记得多,记得好?

2、学生展示。

3、小结:这真是文章处处是美景,段段是美文,声声是美音,

八、作业分层次

最后,请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喜欢的作业。

1、请把你喜欢的优美语句找出来,并摘抄在积累本上。

2、请你运用本文学过的一种或几种修辞手法描写你最喜欢的一处风景。

3、请你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介绍你去过的一个地方。

板书设计:

4七月的天山

景物

印象

修辞

雪水

凉爽

比喻

密林

幽静

衬托

野花

绚烂

排比

七月的天山读后感
《七月的天山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