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心得体会

小组合作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4-02 08:35:38 来源:其他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小组合作心得体会

小组合作心得体会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 我谈谈自己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与建议

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最后,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同时注意了解每个小组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小组合作心得体会

在本月的教学中,我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下,小组小组合作方面的表现,谈谈我的看法和体会:

小组合作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而不仅仅是面向几个尖子生。全班学生都要参与其中,小组合作的任务就是要发现和开发蕴藏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因而,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决不能因为某位同学暂时的落后而摒弃他。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要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通过小组内的合作,小组间的交流,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抓住问题的实质,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维方式,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为贯彻主体性原则,要注意两点:一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二是要发扬教学民主,教师要把功夫下在引导学生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教育的操纵者,而成为教育的引路者,激发者和指导者。

学习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活动。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每位同学都应有自己的学习任务,自己的活动时间。这种学习的氛围应该是民主的,开放的,学生在这里充分动手,动眼,动口,动脑。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参加实践,调查研究和各种活动安排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合作的能力。

4、探究性原则

小组合作的内容应具有一定的灵活度,知识具有一定的张力,方法较多,更需要同学间的相互配合,共同探究。因而教师一定要善于提问,所设计的问题一定要具有新颖性,多面性,能激活学生思维。对于学生的答案,不必强求标准答案,要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同时,也应善于启发学生提问。

5、开放性原则

学习不是狭隘的自我封闭、自我孤立的活动。不应当局限在课堂上,束缚在教材规范之中,受制于教师的指导与布置的圈子内。这里的开放性,首先应是教育内容的开放,教师一定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联系科技发展的实际,联系社会发展的实际,引导学生关注前沿,面向未知。二是教学过程的开放。主要是通过启发、讨论、探究、实验、质疑、争论、搜集信息、合作学习的形式体现教学过程的开放。三是组织形式的开放。小组的成员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变化的,可以是好差搭配,也可以是强强联手。

6、差异性原则

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文化背景、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等都存在着个体的差异,在小组活动中,其知识水平,学习素养等有所不同。因而,在小组合作中,应遵循差异性原则,对不用学生所能有的表现进行区分,力争各有所取,各得所需。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1、合理分配学习小组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也可以按不同水平分组,在学习中老师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各小组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问题进行探究,这样更有针对性,更有利于因材施教。

2、做好合作交流的设计工作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3、教师参与小组合作 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成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在教学中,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的情况比较少,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

4、小组合作必须以自主学习为前提。小组合作学习中,往往会出现当老师布置完学习任务后,学生马上聚在一起交流探讨或对问题了解不深,浮于表面,或根本不知从何下手,沉默不语,这主要是因为在合作之前学生缺乏对问题的思考,缺乏自己的独立见解。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应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有了自己的见解,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才有话可说,避免从众心理。同时,也给那些不爱动脑筋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

5、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要进行反思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全面的反思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反思的内容包括课堂小组活动的观察;课后跟踪调查,找学生了解谈话;学生作业批改;收集小组合作学习的反馈信息;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是否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选择有交流价值的内容、在适当的时机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还要反思自己是否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合作,对小组合作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是否给予及时的肯定;反思小组合作学习中是不既面向全体,又要照顾到少数;小组合作学习分如何提高学习的兴趣,给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反思小组合作学习,在只注重形式忽视实质,没有实效性时要怎么办。教师通过多种方式的收集信息,对小组合作学习成果与不足,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写有关的教后笔记,从而有针对性的对每个合作小组 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教师在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价时使每个小组都在教师的反思中得到进 步,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最终达到学生学会的目的。

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我们认识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白己的心灵去感悟,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迎接数学教育的新时代!

推荐第2篇:小组合作心得体会

篇一:

小组合作学习在实施过程中有其优点:从形式上看,小组学习采用几人围在一起的圆桌形态,打破了传统的同向座位结构,平等了学生之间的距离,利于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从学习过程看,在小组学习中,学生根据学习目标,有具体的讨论、操作、交流的内容,每一个达到学习目标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学习的乐趣,进一步呼唤起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愿望。小组合作学习,能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智慧和良好品德的发展。为了解决新的复杂问题需要提出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时,学生间的合作往往胜过个人的努力;在决定任务和评价作业时,学生间合作讨论所形成的一致意见往往更有效。小组合作学习,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彼此之间的互补性,学会取长补短,启发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自觉地改进学习的态度与方法。

我们现在正处于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阶段,所以我认为,在我们的课堂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明确学习目的。小组合作是一种开放性、自由性较强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时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否则就会流于形式。当遇到学生的确不能独自解决的问题时,合作才有必要;当观点可能出现分歧,思路可能有多样时,探讨才有价值。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分好了组,提出一些问题或任务,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索交流,可是,大部分学生在合作学习是流于形式,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讨论开来---好,各组代表进行汇报一下你们组交流的情况。这是一种情况,教师在布置合作学习的任务时,小组内分工不明确,导致出现没有合作实效的情况。

其次,要把握好合作时机,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价值。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有广泛的参与,一有问题,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一些没有思维容量,甚至是一些根本就不屑一顾的问题充斥其中,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课堂时间大量浪费,教学效率事半功倍。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之真谛。因此小组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否则就会产生依赖心理。时时合作、时时探究,也会使人产生厌倦的心理

第三,优等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后进生则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而一些后进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而又十分可行的学习方式。只要我们正确运用,合理调控,我相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共事能力,交往艺术等现代人的合作品质都能得到长足的展示和提升。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通过相互探讨,不断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我们在实施时总感觉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而在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有一个正确的理解的同时,还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2、教给学生合作技能。

3、发展学生自主能力。

4、善察学生合作需要。

5、共同锁定合作目标。

6、注重教师自身参与。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能将教材及教师的思维过程转化为学生的思维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的思维再现出来。但在探索尝试过程中,有许多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如:学的慢的学生需要得到学得快的学生的帮助才会进步,那么对学得快的学生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就得放慢学习进度,影响自身的发展。但我们在实验中尝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甜头,它不失为一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方法。

1、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

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学生在课堂上互帮互学的客观条件,提供了多于以往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在小组中学习没有心理负担,不会感到紧张和无所适从,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有机会发言,人人有机会操作学具,人人有机会参与竞赛,人人做学习的主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自己学习,互助活动中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避免了集体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因得不到充分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不得不处于旁听地位的被动状况,为各层次学生的普遍参与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合作小组中,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自由表述自己的意见,这种信息的多向交流能促进智力的相互激发,情感的相互感染、操作的相互合作以及学习结果的相互评价,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使学习内容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在这种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学生理解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教学质量得到大面积提高。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现代社会、科技高度发展,它要求人们进行激烈竞争的同时,更需要人们进行广泛的合作,合作学习是培养协作精神的有效途径。为达成小组的预期目标,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因此,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经常进行交流,互相帮助和支持,同伴之间建立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伙伴关系,许多学生在与同伴的交往活动中,逐步学会了如何有效地表述自己的观点,认真地倾听他人的意见,概括吸收同伴经验,从而形成团结、合作、相互尊重、互帮互助的优良作风。

4、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学生作为认识的主体,只有在交往中,其主体性的发展才能得到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良好途径。小组合作有利于学生从同伴身上看到自己,逐渐学会以自身为尺度,客观地评价他人,从而也形成符合实际的自我评价,提高自我调控的能力。同时,群体中的认同、理解,将有效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和创新意识,使自身向更完善的方向发展。

5、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

现代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与课堂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良好的课堂环境又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和前提的。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母林斯基所言:对学生来说,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和志同道合者的那种教师。这是因为良好的课堂环境最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思维敏捷,易于点燃心智火花和灵感。

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使实验教师置于学生之中,在与学生讨论、交流中,在师生易位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交流。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教师亲近引发学生对教师所教的学科的兴趣和爱好,促使学生自动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达到肯学、爱学。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促使学生学会交际,在活动中学习其它同学的学习方法和品质意志,在帮助别人共同进步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社会活动能力。

篇二: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当好导演,让学生当好演员。同时教师要注意整合各种资源,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19世纪早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合作学习并运用于实践,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小组合作学习一般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因而,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现在广大的教师都在尝试运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现就结合平时的听课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优化组合,准备合作

在数学学习中,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指导或能力更强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在他看来,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间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都能从中受益。可见小组合作通常采用异质分组是有着它的科学性的。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一般由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2名、中等生2名、和学困生2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另外,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明确任务,运用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呈现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然后师生共同梳理、整合问题。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我与学生共整合出了三个问题:圆锥的体积如何求?它和圆柱体积可能有什么关系?如何得出它的体积公式?然后,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自己最想解决的一个问题,然后请选择相同问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到指定地点,选出一位临时组长。这样,既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又给了他们自由的内容选择和活动的空间,使学生明白怎样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握时机,体验合作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例如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知识内容,则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慎重考虑。一般来说,重点的问题,应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重点的问题指对学生数学素养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的内容,包括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对解题方法的把握以及运用数学的规律等。如教学《正比例的意义》时,当学习了例

1、后,我让生自学例2,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比赛,比一比哪一组的同学最会迁移,最具有创造性。同学们经过合作讨论,得出了结论:第一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第二它们都是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一种量缩小另一种量也随着缩小;第三它们的比值一定。合作性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四、评价激励,延伸合作

积极的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同时,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也正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评价可以是个人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奖励,有利于激励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奖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

但是,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推荐第3篇:小组合作心得体会

导语:合作促进发展,小编为您推荐小组合作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 小组合作心得体会范文一:

高效课堂教学方式中提出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能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那种单一,僵化的弊端,真正让学习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一学年来我们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探究和课堂尝试。

一、所做的工作:

学生刚刚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他们习惯了独立思考、一问一答的学习方式,突然间要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解决某些问题,学生迷茫。之前,学生合作学习大多是在老师的要求下进行的。而事实上,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自发性行为,而不应该是老师的要求性反应。因此,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着力于:

首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①、建立固定合作小组。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小组成员一般控制在6人左右。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之后,使之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学习小组,我是这个小组的一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②、进行学习方式培训,学校下发了相关资料,向学生介绍各种先进的学习方式。如:介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点、一般的操作方法,使学生产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

③、举行小组合作学习竞赛、评比活动,定期不定期的进行评优,激发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其次,洞察学生合作需要的时机。

选择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定。在任务多,时间紧,学生学习产生困惑,又不具备独立完成的条件和能力时就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期获取更大的总体效果。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及时通报进展情况,最后把有价值的信息推荐给全班同学,实现最大程度。

第三、科学地进行分组。

科学分组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每小组成员的组成遵循组内异质,组组同质的原则,即根据学生学习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进行分组,这样小组合作成员,就可以取长补短,促使学生之间互相学习。每组4人,进行分工。一般分成五种:组织、记录、汇报、总结及评价。每位成员必须承担一定的任务,明白各自该为小组做什么,任务可以自己挑选,也可以相互轮换。这样为学生创造多种尝试的机会,使之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确保每一次合作学习的质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第四、适时地引导深入。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合理引导,积极调控。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引导学生完成任务,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及时表扬速度快、有创新的学生,并通过小组询问,个别询问等途径进行调查,教师要及时把没有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或长时间保持沉默的成员置于小组的讨论中,有效地促进小组合作,成为促进者;当小组间提出问题,产生争论时,应深入到小组中去参加小组的讨论,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成为他们的合作者。教师参与小组讨论,是鼓励、引导、促进学生寻找答案,决不是给出答案。

第五、合理地评价结果。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小组合作成员的共同努力,每个小组成员必须尽最大努力,才能实现小组目标实现,从而达成班级目标的,与此同时,自身也有所收获和提高。因此评价不能只针对个人,还要针对小组,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进行评价时要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以鼓励评价为主,同时参照对合作小组集体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评价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彩展示、学习效果方面来评价;对小组成员的评价主要从小组分配的任务是否完成、与别人合作交流是否积极等方面来评价。通过小组自评、互评,组员自评、互评来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选出优秀的小组和个人,形成竞争,以利于下一次合作学习的开展。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应和其他学习尤其是独立学习有机的结合,在培养合作精神上又有自己的独立见解,真正的做到各抒己见,取长补短,集思广益。

在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下,小组合作学习的工作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二、取得的成绩

1、小组合作学习已经在我校所有教学班全部、全面推开。在听课过程中,我们发现所有的教学班、所有的科目、所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全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而且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表现的相当好。

2、课堂开始变得精彩起来。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发言、评价甚至质疑都非常精彩,学生活动有序有效。

3、兵教兵的现象开始在课堂上出现。听课的过程中,我们就会看到,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一些同学对有些问题不能自主解决,这时候小组长就主动地给讲解,讲完后还要问明白了没有。如果还不明白,组长还会继续讲。这一现象的出现,表明小组合作学习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体现出了团队的合作精神,更大的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

4、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正在逐步养成。过去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混乱局面基本上消失了。小组合作学习开始向有序的方向发展,而且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不断地强化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及时校正出现的问题。

5、教师的评价在逐步到位,而且开始具有了亲和力。具有亲和力的评价开始在课堂教学中显现,这种评价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热情。

三、存在的问题

1、没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动的欲望。在部分班级的听课中发现,学生参与的面还不够大,有一小部分学生还没有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也就是说还没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动的欲望。对此,学校的看法是学生个别动不算动,全班动才是动,要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

推荐第4篇:小组合作心得体会

推进三步导学 构建学生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五处小学李梅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从形式上改变了以往教师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它真正体现了教学活动中的人文主义精神与思想,将孩子们置身于一个新的、自主的学习天地中,同时又给了他们一个可以合作与探究的单位,学习与评价掌握在了他们自己手中,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在这一刻生动起来,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

1.分组,应该合理

教师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性格等差异情况进行合理的搭配。由于每个组都是异质的,所以就产生了全班各组间的同质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分组学习可以让学生懂得,每一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人的智能、个性、才干是多样的,只有既善待自我又欣赏别人,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团队学习成效。

合作小组的人数,我们建议4-6人,一般来说,2人配对、4人相邻合作学习,对学习场地的变化要求不是很高,较容易实现。

2.分工,为了合作

教师在启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根据内容合理分工、明确分工。在他们印象中,“一起干”就是“合作”,“小组学习等于合作学习”,因而,在小组活动中,合理分工、明确分工尤为重要。不同的成员承担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任务,每个成员、每个角色都不可或缺,不能替代,相互依赖、相辅相成,才能促进合作,分中有合、合中有分才是有效合作。

当各小组在汇报阶段,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视角展示不同的学习成果、相互评价和相互欣赏时,也体现了组间的一种有序分工、一种合作依赖。

3.交往,需要互动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是一种人际交往,是一种信息互动。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主动交往,掌控了小组活动的进程。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主动交往,增加了合作学习成功的概率。学生在教师留给的合适的学习时间与开放的研究空间里,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充分发挥主体性和积极性,必然达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互相影响,互相启迪。小组在合作学习、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必然形成互相谦让、互相学习、互相激励、互相帮助等良好的研究氛围。

4.教师,明确角色

教师在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导师”、“合作的伙伴”、“交往的对象”。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这些问题要得到及时的解决,才能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因为教师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和认知风格方面,某些时候比起学生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有效,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就越充分。

“合作的伙伴”包含老师也以学习一员的身份进行研究或参与研究,并向学生展示研究结果。在不经意中,老师很自然地成为同学们的一名合作伙伴,师生分享交流研究的成果,不知不觉中对问题的认识渐趋全面,对知识的理解也渐趋深刻。

5.评价,指向过程

教师在合作学习活动结束时,要根据自己对合作学习的监控和学习小组对合作学习的反馈情况,采取一定的评价措施和多样的评价形式,包括用语言、眼神、体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表示欣赏,用纸质的小星星、小红花等物品进行奖励、表示肯定。

在课改实验深化的进程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学习、数学能力发展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和新的学习方式,成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策略。经过教师们的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合作学习将变得更加有效、更加成熟,数学课堂也将变得更加鲜活、更加生动。

推荐第5篇:小组合作心得体会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现在广大的教师都在积极地尝试运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我们一年级教师也不例外。但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特殊性,使得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成了我们面临的最大课题。现就结合平时的听课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小组合作的首要任务就是分组,一年级的学生应该怎样分组呢?分为6人组吗?我的想法是一年级的学生因为年龄关系,自制力比较差,容易交头接耳的说话、打闹,课堂纪律不容易控制,所以在一年级的上半年我把学生们每2人分为一组,组长与组员对面而坐,既能互帮互助,也是竞争对手,组长不定期更换,由表现更优秀的人担任。这样分组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便于教师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准备选择4人组的组长。

第二学期开学后,我就把2人组改为了4人组,有了第一学期的基础,再加上我对学生的了解也更进了一步,4人组的出现似乎是理所应当的,分好组后,我在小组中选出智力水平良好、发言积极、操作能力较强、表现欲望强烈,又有一定责任感的学生担任学习小组的组长,并把组员按不同的层次编号。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把握全班学生的情况。

接下来我开始训练小组长,教给他们一些工作的方法。一开始,有个别小组长做得一塌糊涂,我真是又急又气,但仔细想想,他们还小,还得慢慢来。于是每天下午的第四节课是组长们的交流汇报时间。 我与小组长一起探讨,听他们反应工作中的困难,如哪些学生难管理,哪些事情不会解决,我会一一帮他们分析,并出谋划策。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现在,小组长们比以前做得更好了,他们学会了检查作业,组织小组成员学习,检查学生背诵情况,带领本组成员打扫清洁等,真正成了老师的小帮手。

然而这只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准备阶段,真正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在课堂上。这更是需要教师一步步的去引导的。

首先,我想说的是小组合作这种形式并不适合每节课。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需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来进行,不能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例如一些简单的学习内容,根本不用合作,学生独立学习,就可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知识性内容,如语文当中的古诗,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合作根本解决不了,一定要教师的精讲。再如一年级下册数学中的进位退位加减法,是全新的知识性内容,学生合作讨论不仅不能解决反而耽误时间,效果也不好。所以合作内容的选择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的慎重考虑。

二、我想说的是一年级小组合作的形式问题。听过高年级的课后,感觉他们的学生都具备一定的合作能力,可以集体解决某个问题,甚至分析一篇文章,而这种形式并不适合我们。因为一年级学生生活经验和基础知识的匮乏,讨论、分析、解决这样的字眼对于他们来说,过于沉重了,并不是他们可以承受的。那怎样的合作形式才是属于我们的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终于总结出了适合我们的合作模式,那就是操作、交流、游戏。如在上册教学《9加几》的时候我是这样设计的:导入之后每个小组选一道9加几的习题,在组长的带领下通过动手操作得出答案,并填空。动手操作可以是摆小棒,摆磁扣等,操作时要边做边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接下来是小组依次交流展示,因为已经有了操作经验所以在交流时不会无话可说。在全部小组都展示以后是练习时间,我把枯燥的练习变为了有趣的摘苹果游戏,学生在玩的同时也把学过的知识进行了运用。

适时的动手操作,适度的经验交流,适合的学习游戏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也不会让你的课堂成为流于形式的无效课堂。

经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以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做事也更有条理,但负面影响也接踵而来,就拿这次期中考试来说九个组长有八个都在年级前十名,差生依旧沉默。好学生经过锻炼可以更好,学困生因为锻炼的机会减少而进步缓慢。可见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万能的钥匙,不是只要我们改革就会有成效,是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地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才可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推荐第6篇:小组合作心得体会[推荐]

六年级数学教学心得怎样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在教学步骤上有很多共同性,如课前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小结、巩固练习等;但也有它自己的特殊性。下面仅就特殊性方面谈几点看法:

1.分配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小组的任务完成的怎么样,个人的学习成果怎么样)。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在本学期我在讲《纳税》一课时,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自己去查询、收集有关纳税的知识。在上课时,我叫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税务知识,结果学生个个拿出一本打印了厚厚的税务知识来汇报。可想而知,结果只能是学生不能尽兴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学任务也肯定不能完成。这就是老师在课前没有预先估计到的结果,因而,没有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分配。

2.合作探究。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此外,老师还应该充分信任学生,相信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完成,让学生有足够时间和空间进行合作探究。在以往听过一些老师的课,课堂上有这一环节,但往往是一个过场,短短

一、两分钟就结束了,根本没有一点实效。这是老师在课堂上的“霸权主义”,因而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中,更需要老师的“合作”。

3.全班交流。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同时注意了解每个小组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全班交流需要老师预先设计好问题要有交流的焦点,交流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最好是要有一定的可争议性。交流的问题,如果没有深度,则议论不开;如果没有争议性,则议论时也无法有效地展开。另外,交流的目的之一也就是通过交流使得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得到澄清,使得一些对此问题不理解的学生得到理解。其实这就是教学的难点,因此我要说交流的是难点问题,是最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才能谈到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以上就是我对课堂教学上的一点体会,一点心得。

推荐第7篇:小组合作的心得体会

小组合作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自主、互助、高校、愉悦”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我校实施了近一年了,在这一年的实践中每个老师都形成了自己的小组合作的应用方法,我主要谈一下小组合作在班级管理方面的应用。

(一)小组的组建:

小组成员的分配主要采用互补式、公平性的原则。按文化成绩、行为习惯、思想品德、性格差异划分。全班46,共分11组,基本上没各小组的实力相当。

(二).小组内部管理: 1.小组组织的建立:

①选小组组长:主要由六人当中学习成绩、行为习惯、有责任心的人担当。

②确立小组格言:小组集体确立格言,并一次为导向共同努力 2.小组卫生管理:

每周学生在校只有五天,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均有固定的人打扫不同的卫生区域。这样,避免责任不清,推委扯皮现象。值日后,可以根据卫生的打扫情况,给予一定的奖励。干的好加分,干的不好也不坏,不加分也不扣分,对于干的较差的学生,则必须扣分。利用加分制度调动了学生打扫卫生的积极性,也使其养成了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3.小组纪律管理:

要求每个学生严格遵守的各种规范和规范制度,合理的约束学生。由于

小学生天性好动好闹,上课时常管不住自己。而班主任不可能天天跟随其后,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在小组中选出学习好,行为习惯好的人担任组长。每个小组的组长只需做好其组内的三名同学的“监护人”,及时的管理和制止组员的不“法”行为,给予适当警告或处理。表现好的进行加分奖励,表现不好的就扣分。如实记录每个学生每天的表现情况,消除自身不良习惯。

4.小组学习管理:

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导致了学习情况的不同,老师没有时间和精力一一跟学生及时沟通和辅导。如果学习上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三人行必有我师”,更何况是四人呢,给每个小组的三个成员找一个小老师即组长,及时解决问题。小组内部在学习上的相互竞争、切磋,即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对进步较大的学生,经证实后可以适当的给与加分。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的信心,学生会发现不是“学海无涯苦做舟”,而是“学海无涯乐做舟”。这就是进步卡的魅力吧!小小的一个卡片,却凝聚和体现着学生的努力和辛勤。

推荐第8篇: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乌金山镇高壁小学陶艳萍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如今小组合作学习已经在课堂上被教师广泛运用,可是有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的实效。如何在课堂中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呢?我认为应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当学生自己思考难以解决或想法不够全面,迫切需要合作交流的时候,教师应及时放手,此时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

就数学课而言,合作交流应把握在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处,如辨析概念处、探究规律处,操作实践处、推理计算公式处、选择解题策略处等。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引导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接着问学生在生活中当计算一块地的面积时还能用数方格的方法吗?还有其它的办法吗?我们学过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能否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计算呢?先猜一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时让学生动手操作,然后小组讨论。每个人用手中的平行四边形剪拼的方法可能不一样,大家在小组中讨论交流找到合适的方法。接着观察平行四边形和剪拼后的图形有什么关系,出示一张表格,让学生小组观察记录,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剪拼后的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剪拼后的长方形的宽,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让学生在操作中交流,在操作中合作探讨,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有效的合作交流,在观察比较中进行数学思考,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效地突破了难点。

推荐第9篇: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

语文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讨论作为合作性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能力。但教师在组织运用时往往偏重于形式,没有理解其深刻的内涵,致使合作学习误入歧途。那么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趋于理性,富有成效呢?笔者的体会是:

一、合作讨论前要让学生独立思考

合作交流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的大脑和手都动起来,弥补教师无法应对众多存在差异的学生的不足,促进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愿望和积极参与的意识,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合作交流要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没有独立思考,就不可能提出问题。笔者最近听了一位教师上《我的叔叔于勒》,在总结课文时,老师布置:“于勒这个人物形象具有复杂性,该怎么认识呢?请同学们分组合作研究一下。”话音刚落,教室里人声鼎沸,读书声、争辩声、应答声此起彼伏,同学们个个很兴奋地把自己的理解告诉对方。面对学生流利的回答,老师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我觉得这样的合作学习值得商榷。虽然教师提的问题比较有份量,但教室里不可能马上形成热闹的场面。学生即使思维敏捷,也不可能这样快速地整理出思路,马上与同学交流。可见,教师呈现问题后,马上让学生交头接耳、叽叽喳喳,这样的合作讨论看似热烈,实质往往流于形式:学生没有思考,哪有见解来讨论?何谈思想的碰撞?更况且,这种即时交流,往往只是几个思维比较敏捷的学生肤浅地说上几句,大多数同学则是思维还未及启动,自然地充当起了听众、附和者的角色。因而,笔者以为,在合作讨论学习的同时,不能忘了给学生默读静思的时空——让学生在默读中思考,动笔圈圈画画写写,让思考参与到读书过程中。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待学生在默读静思中理清了思路,组织了语言,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和同伴探究、交流、讨论,这样才能形成符合实际的有效的合作学习,才能促使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入,得到提升。

二、合作讨论时要认真筛选内容

讨论使人明辨是非,讨论使人开拓视野,讨论使人取长补短。但课堂中的讨论并非多多益善,并非什么问题都可以进行讨论。作为教师在组织小组讨论时一定要把握好尺度,避免那种不分问题类型,一律实行小组讨论的形而上学的做法。教师要审慎筛选讨论的内容,要选择有价值的问题讨论。实践证明,适宜小组讨论的内容一般包括:

1、学生需要互相启发来拓展思维的问题。

2、学生理解不一致又有必要争辩的问题。

3、学生希望解决且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总之,讨论并不是为讨论而讨论,而是为强调某个问题、澄清某种模糊、解决某些难点而讨论。只有这样,课堂中的讨论才能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张扬学生个性。

三、合作讨论中要巧妙引导深度

一些教师组织小组讨论时,忽视自己的引导作用,抛出问题后,任由学生争论不休。学生或抓住细枝末节,东拉西扯;或高谈阔论,不辨本质;或就事论事,流于浮表,致使讨论肤浅,不能取得应有的实效。其实,小组讨论整个过程和实效性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学生知识结构和理解水平方面的原因,小组讨论有时往往热闹外显而实质缺乏,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其引导作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教师不能等待、观望,而是要深入到小组当中,和学生处于平等关系,或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供小组内磋商、协调、参考,或了解讨论的进程,及时为学生提供最新的思维素材和深化题旨的信息,帮助学生挖掘讨论的深度。如一位教师教学《孔乙己》,先引导学生讨论小说的最后一句“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孔乙己到底是死了还是活着,为什么?学生深入文本,找出依据,各抒己见,课堂气氛极为活跃。接着,教师抛出下一个问题:孔乙己为什么会死?引导学生探讨文本的题旨。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这位教师自始至终深入各小组中,密切关注着学生思维的发展变化,适时地提出第三个问题:你对孔乙己这个人是否同情、怨恨。为什么?这三个问题,如行云流水,由表及里,具有序列性和梯度性,促使学生研讨问题的关键,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出文本深层次的内涵。可见小组讨论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创造学习情境,架设学习桥梁,而且要巧妙引导,及时调控,层层剥笋,使讨论逐渐深入,引人入胜。

总之,在小组合作讨论中,独立思考是前提,筛选内容是关键,引导深度是重点。我们语文教师要把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有效引导,才能促使小组讨论更合理更科学,开出更加绚丽的花朵,才能促使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有效激发思维,交流思想,拓展能力,收获更加丰硕的果实。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习效率,优化了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一如继往的发扬合作精神,从而更好的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运用合作学习法能够获得自由汲取知识的机会, 由原来的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了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主动获取知识。

一、分组原因:

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些竞争并不是靠个人的单兵作战就可以取胜的,团队精神在竞争中越来越重要,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很多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 字串8我班学生质朴可爱,集体荣誉感强,有责任心,但基础较差,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学生不能主动的学习,家长由于各种原因能够监督和辅导孩子学习的很少,学生回家学习的效率较低,老师留的作业基本上能够完成,但质量太差,背的任务大多数学生完不成,有的学生根本就是在“混日子”,老师交给的任务能少写就少写,查出来就写,查不出来就算,这样,差的学生会越来越差。有时,有一部分学习相对较好的学生,上进心也不强,学习上没有动力,也没有压力,学习成绩也没有达到理想的分数,基于以上这些情况,我把班内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

二、分组方法:

按照成绩把学生分成好、偏好、中等、差四等,再按照学生的性别、能力、性格,每组分配一人,组成4人学习小组,成绩好的学生为组长,负责讲题、监督、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排座位时按照同组就近原则,这样便于组长管理和讨论问题,学生准备记作业本,每天下午放学前组长检查组员作业是否记在本子上,然后组长签字,写完作业后家长核对每项作业是否完成,完成后家长签字。

三、分组好处:

通过学习小组,提高监管力度。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名老师对几十个学生,在平时的管理上不免会出现漏洞,或者有检查不到的地方,特别是在平时学生记作业、改错题、背诵上,有很多同学钻空子,不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进行分组后,组长就相当于小老师,能够随时监督组员学习,哪项任务不完成都能被查出来,这样使不学习的学生没有空子可钻,作业也都能完成了。 字串7

通过小组合作,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平时上课时每个班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不主动学习或开小差,或玩东西,小组合作学习以后,上课每做完一道题,就会有组长进行检查,不会的组长就得给他讲,大家还要等他,而且每次都要被老师统计出来,很没有面子,这样不学习的学生也会跟着学,而且进步很打,教师再加以鼓励,学习积极性就高涨起来,成绩自然也会有所提高。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习效率,优化了学习方法。在新课程中,增加了许多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这些内容如果单独一个人做要浪费很多时间,进行小组讨论能节省时间,学生兴趣也比较浓。在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领悟方法,进行学法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能让学生学会选择与判断什么是有效的,正确的,最佳的的观念与做法。

总的来说,通过小组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与优点

一、合作学习的方式

1、合作准备课前的值日报告或课本剧表演。课前几分钟的“Duty talk”和课本剧表演是课堂常用形式。为了使值日报告内容更丰富多彩,使更多学生得到锻炼,教师可以事先适当地提出“Duty talk”的主题,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让学习小组在组员个人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加工,然后在课堂上采用小组推选一个代表上台演讲。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能营造课前合作学习的氛围。

2、合作预习新课。教师事先把预习的内容及要求告诉学生,让小组同学根据要求查阅生词,预习对话或课文,找出新语言知识点以及语法要点,经小组讨论,将组内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做成一份组内笔记。然后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听老师在课堂上讲评,逐一解决疑点。由于是小组合作,教师有时还可以提出难度稍高的预习要求。例如,在教学shall we go to the zoo?这一单元时,我要求学生预习时做到:

①准备有关动物图片,查阅动物的英文名称,并用英语描述其中两种动物的外形及习性等;

②预习课文、查阅生词、理解文章意思,并将疑难点做一份笔记;

③讨论回答do you think it is good for animals to stay in cages? why or why not? 几乎每个小组都准备了图片,并写出了较为完整的动物介绍,对动物住在笼子里是好是坏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样,不仅课上得轻松,学生参与的热情也高。而且能学到许多书本以外的知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3、合作表演对话。学生学完一段对话后,一般要求他们角色表演。如果单纯地照本宣读,易使人感到乏味。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进行这一活动的关键是教师不能布置任务后马上进行,应让学生有时间准备,最后从读音是否标准、对话是否有感情、表情是否自然、表演是否得体等各方面综合考虑,选出最佳小组。为了小组的荣誉,每个学生都不甘落后。一般来说,英语成绩好的学生都乐于承担内容较复杂的角色,英语成绩较差的学生也不甘示弱,努力演好自己的角色,每个组员都能在小组活动中充分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教师比较各组的表演,表扬表演得好的,对较为典型的问题做适当评析,并帮助表演有欠缺的小组分析原因,引导他们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争取下次演得更好。

4、合作归纳知识。在导入对话或课文后,笔者经常让学生分组归纳总结某一语言结构的功能或用法。如在教学“making suggestions”这一日常交际用语时,我让学生归纳总结提出建议的句子及其回答方法。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并小组讨论后发现有许多不同的表达方式。它们的回答也有很多种。然后,我再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句型中动词的形式。学生对于经过自己思考归纳出的知识印象更深,记忆更牢。

5、合作完成作业。传统的英语作业往往以书面形式由学生个别完成。新课程标准则要求改变过去单一的作业形式,力求作业多样化。如听写单词句子、写英语小作文、与外国朋友通信、阅读英文书籍、表演对话、制作英文贺卡、编辑英语小报等。这些作业可以个别完成,但小组合作完成效果更好。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感受到集体智慧的力量,分享了成功的喜悦,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做作业的乐趣。

6、合作订正错误。每次单元测验后,教师会讲评试卷,针对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但由于学生错题类型各不相同,教师不可能在一节课内讲解所有题目,怎么办?可以在小组内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成绩中等的学生相互探讨,共同订正试卷上的错误。这样能营造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共同学习、探索、研究问题的氛围,树立对话式、互动型的教学形式。

7、合作学习单词。在英语教学中,词汇的学习一直是一些基础较薄弱的学生的拦路虎。但由于教学时间较紧,学生人数多,教师难以一一面授辅导。这时,教师就可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先检查部分学生的发音,然后组织若干学生一同学单词。由发音较好的学生指导发音较差的学生,最后组织小组竞赛。这样既能增加学生的练习量,又能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会看到平时怕背单词的学生这时也表现得很积极,组员之间更是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互相督促。

8、合作写作。写作课很容易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在教学生写一封介绍自己的英文信时,我安排了以下小组任务:

①独立思考三分种。让学生考虑文章的主要时态、格式,以及重要的短语,为小组讨论做准备。

②集体列出写作要点。首先让中等生确定格式和主要短语,鼓励差生大胆参与,优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小组报告讨论结果。选择一二个小组口头报告讨论结果,并让其他组评价指正。

④教师介绍写信格式、介绍自己的短语。 ⑤学生独立写作。 ⑥小组交换批改。

二、合作学习的优点

1、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向别人发问,向别人阐述自己的看法。这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学以致用的机会,更可以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还可以使他们接受不同的观点,扩展他们的视野,促进思维的发展。

2、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由于强调小组中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且每个成员都带有极大的热情,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人人都尽其所能,这样问题就变得容易解决。

3、合作学习能增进学生的感情,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感情的过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大家互相勉励、互相鼓励,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同时,学会了如何关怀和帮助他人、评价他人,即学会承认他人的优点,容忍他人的缺点,虚心向他人学习,听取他人的意见。它使每一成员都溶入集体中,增强了集体意识。

4、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学习把学生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它主张那些已经掌握某种知识和技能的学生把知识和技能教给其它成员。作为讲授者的学生,为了能够教得更清楚、透彻,必须对所学的材料进行认真的阅读和分析。其它学生也希望在课堂上表现出色,因此他们要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认真预习课文,遇到不会的单词主动查字典,并查找资料中的有关注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自学能力也提高了。

5、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在组织对话和操练中,小组长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谁先谁后、谁问谁答,充分考虑对话的难易度和学生的水平。特别是在英语短剧的自编自演过程中,学生除了要选择、组织对话内容,认真准备道具,进行角色安排,还要在排练中对效果和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并不断地总结,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组织能力。

6、合作学习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它不仅将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还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而且还将学生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推荐第10篇: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生因你而改变

徐永娟

其实对于小组合作教学,早已心动了很久,只是从不敢贸然行动,因为有太多的未知,总觉得无论从心理上,还是从行动上,都还没做好准备,所以,我的课堂和教学管理,一直游离在小组合作的边缘。

信心和勇气来自于那个特殊的日子——那天,教育局申局长带着中国教师报的张记者和韩编辑来我校听樊灵花老师的课,樊老师执教了《狼牙山五壮士》一课,课堂上,小组之间回答问题争先恐后,学生读书之投入,气氛之热烈,在我们原来的课堂上是难得一见的,不愧为自主体验下“小组合作、高效课堂”的一节精品课。这节课,也给了我很大的震撼,课后,又聆听了申局长和张记者对小组合作、高效课堂的精辟见解和指导,更增添了勇气和力量。心动不如行动,回到办公室我们几个讨论了一下具体步骤,行动正式开始了。

当我和魏老师走进教室,学生们诧异地睁大了眼睛看着我们,那眼神里有无数的问号——怎么,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一块来了?到底要上什么课呢?我和魏老师相视一笑,决定先卖个关子:“孩子们,把你们的所有书和本子都装进书包里,桌布取下来,然后坐端正,比一比谁做的更快。”孩子们的心里更好奇了,他们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等他们整理完毕之后,我接着说:大家起立,背好书包,听老师口令,把两张桌子并在一起。”然后详细说明了桌子如何并在一起,凳子如何摆放,剩余的桌子放在哪里。霎时,班里人声鼎沸,像炸开了锅,虽然,他们还不知道这样做是为什么,但是,新鲜、开

心占据了他们的整个身心,尖叫声,笑声,拉桌子声,椅子声......震耳欲聋,组成了世界上最高亢的“交响乐”。

等他们基本拉好之后,我我就开始揭晓谜底了:“听我读名字,一组的同学坐这里、二组的同学坐这里......”十二个小组一会的工夫都坐好了,以前是一排排,看到的是其他同学的后背,现在是面对面,看到的是对方的脸,爱说话的孩子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挤眉弄眼的、做鬼脸的、哧哧笑的,甚至最终管不住自己的口说话的,还有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而不时加上动作的......眼前的一个个孩子犹如一个个小虫乱动,让人眼花缭乱。“比一比哪个小组坐得更好,我们这样做不是为了让大家说话的,而是为了更好地学习,下面听老师讲小组的分工、纪律、合作等问题。”总算有了一点效果,说话声没有了,身体也坐直了,但有的孩子边听还边“眉目传情”,就这样,我勉强把为什么分小组,还有12个小组的分工、纪律大致讲了一遍,又给每个小组选了两名正副组长,一名记分员、一名纪律组长、一名卫生组长,一位管桌椅板凳摆放的同学,又给每位组员编了号。这时,下课的铃声也响了,我和魏老师已是精疲力竭。

不管怎样,小组合作的第一步总算是迈出去了,虽然有些艰难,但毕竟还是走出了第一步,“开工没有回头箭”,我们只有迈开大步向前冲。可接下来,我发现,每走一步都是那么艰难,好多问题也随之而来:为了提高孩子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抢答,没想到,好多孩子站起来自顾自地回答,课堂乱作一团;不爱回答的同学一看机会被抢了去,也干脆不说了;有时课堂展示环节,展示还没到一半就

下课了,课堂任务根本完不成,没有展示的小组也愤愤不平;有的小组为了加分的问题每天围着你喋喋不休,让我不胜其烦。

怎么办?经过深入的思考,我们又重新调整工作思路,制定出新的办法。各小组制定自己小组的纪律,奖罚严明:加分交由班干部和小组长负责,每天及时总结、及时报告给全班同学,并在周五评出冠军小组,课堂回答问题制作加分卡,因为每组的6个同学都是按照学习成绩分为1到6号,1号回答加一分,以此类推,如果学习较差6号回答则加6分,这样极大地鼓舞了学习较差的同学的信心,激发了这些同学参与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渐渐地,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发现班里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首先是卫生,因为班里的12个小组,分工精细、周到,大到教室、卫生区的打扫,小到一个窗户、黑板、一体机、书架、灯都有专人负责,“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原来那些屡禁不止的纸片不见了,教室变得洁净了。其次是学生行为的变化:孩子们不管说话、做事都有自己的主见了,简直就是一个小大人的模样。现在。学生自己管理班级,书架设置图书角,学生们自己捐书,然后有专门的图书管理员,借书三天之内看完,要爱惜,不准握角,损坏。孩子们的学习行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背诵的时候争先恐后,都想争第一,为小组争光;作业是小组长先收,检查后再交给老师批改;班里回答问题时不再大喊大叫,而是等别人回答完后再补充;每周三的中队会,全都是学生自己设定主题自己设定内容,过程,比如课本第三单元是童话,孩子们就在队会上表演了课本剧《巨人的花园》、《去年的书》,

演完以后又进入抢答环节,说自己知道的童话作家,童话故事,最后说纪律,整个队会安排得井井有条。第四单元是动物,主题就定为《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星期三早读课上队会主题,过程都已经一一设计完毕了,让我不得不被这些孩子所深深折服。

以前我总以为他们还是孩子,他们还小,他们什么都还不懂......可是,现在,我突然发现我错了,孩子们身上永远都有我们所想不到的,只要我们给他创造机会,只要我们给他提供条件,只要我们给他施展的空间,我相信,孩子们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欣喜与感动。

第11篇:小组合作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操作要求

一、小组座次

1号和4号同位,2号和3号同位,左右两个小组间1号与1号相邻,2号与2号相邻。小组内贯彻实施“一帮一”,努力实现“对对红”,由能力较强的1号负责能力较弱的4号,2号负责3号,要注重培养2号的工作能力,作为1号组长的后备力量。

二、小组分工

围绕小组的建设给组员分工,设小组长、记录员、检查员和汇报员各一名。

小组长职责:组织全组同学有序地进行预习、讨论、操作、探究等学习活动;记录员职责:记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独立学习的认真程度、小组交流时的发言情况等;检查员职责:检查、督促小组成员的导学案、作业完成情况等;汇报员职责: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

班级也可按照学科的学习任务或日常事务进行组员分工。

三、合作制度

自学阶段,要独立学习,不能打扰别人;交流阶段,轮流发言,一人发言时,其他小组成员注意倾听、记录,相互补充要等别人说完;展示阶段,不能推诿,轮流展示,一人展示完,其他人补充完善,要学会倾听。

对特别强势的学生进行发言限制,1号每节课发言不超过2次,4号每节课发言不少于1次,1号和4号同时起立,1号应请4号优先回答。

四、捆绑评价

班级建立评价表,评价项目包括各小组课堂交流情况、合作学习的主动性和实效性,以及课堂提问、质疑、答辩和课堂讨论展示参与的积极性,每天由学习委员如实记录,每周汇总。

五、小组文化

发挥小组长的作用,确定小组奋斗目标,制定小组公约,选定小组格言,制定小组发展目标和规划,提出小组口号,建立墙面小组文化环境等。优秀的小组必须具备强烈的合作意识、目标意识、竞争意识和小组荣誉感,这需要教师从精神文化建设方面进行引导和培养。

学校每月通过学生会和班干部组织 “优秀合作小组”评选活动,期末对“星级小组”、“优秀小组长”、“优秀小组管理者”表彰奖励。

学校将组织专任教师小组合作教学的经验交流。

第12篇:小组合作学习实践心得体会

小组合作学习实践心得体会

里湖小学 黎负明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师生单维交流中,教师垄断了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在学生的学习、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学生是未来的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社会人的主体性,它必须将个体融入群体之中,并自觉地为这个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当学生进入班集体时,就已进入了一个特有的小社会,他们必须在集体中发挥个人的能动性,在吸取集体的帮助教益和服务集体的活动中,使自身得到发展与提高,从而适应这个小集体。小组合作学习,首先使学生在小集体中相互适应,通过适应这个小集体,逐步过渡到适应大集体,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一个具有自觉能动性、自主性和独立性的人,是一个对事物有自己独创的思维与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具有社会交往能力的开放型人才。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这类人才的有效途径,小组成员能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语言、思维及胆量的训练。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他们能够大胆地将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在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能主动与别人交往,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3、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主要场所。学生到学校里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机遇。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正确率

在问答式的课堂教学中,老师提出问题时,经常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不思考;二是结果完全错误或结果正确但方法单一。小组合作学习,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到纠正;不愿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集体中心意识,增强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这种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正是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

二、小组合作学习要注意的问题

当然,教师除了在理论上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外,还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

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2、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3、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而开展合作学习之初,由于学生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成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所以,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尤其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4、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小组合作学习对当今课堂教学改革而言,其意义是很大的。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是正常现象,这需要我们进一步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和扎实的实践研究,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逐步完善,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

5、注意培养、强化学生树立起集体意识、互助意识

只有具备基本的团结协作精神,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得以推行。教师要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让学生明白“三个和尚没水喝”的道理。要让学生通过对困难的克服,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从而发挥积极性,要人人争当主角。如果是分工不均造成的,则要进行适当调整。

但是,由于学生认知水平有限、个性倾向不一,因此,有时虽然把他们分配到同一小组内,并且对他们每个成员进行了明确分工,也并不意味着他们之间的合作能够顺利进行。或许总有那么几个比较“个别”的同学,他们非但不积极参与合作,反倒积极地拒绝别人与他们合作。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与别人交流,胆怯、羞涩或以旁观者的身份自居,使学习合作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与促进者的作用,要努力创设能够让学生产生合作需要的情境。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打破以往单纯注重班级整体教学中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教无定法,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势必要付出更多的劳动,才能使这种方法逐步完善。

第13篇:小组合作学习的心得体会

小 组 合 作 学习的 心 得 体 会

打 洛 镇 中 学:李 国 民

我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已有两年了,各学科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心得,因为学科不同,课堂组织能力的不同,所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可能也有所不同,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来有成功地体验,也有失败的体会。无论是成功或失败,我想,开展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有它的优点也有它的不足吧!现就谈一谈我对数学学科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来的一些感受吧。

首先,谈一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相带动、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参与欲提高了,由过去的“要我学”的被动局面转变为今天的“我要学”、“我乐学”的自主学习局面;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增加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多得多。并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动口、动手、动脑、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有利于因材施教,弥补了教师由于班额大而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不足,实现了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及实践和发展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不愿意动脑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又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以纠正,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正确率。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找出了问题的答案,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教学质量也会随之而提高。

以上几点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但如果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开展不当又会给教学带来哪些后果呢?虽然小组合作学习时,同学们各抒己见,取长补短, 1 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品质发展,但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仍存在一些误区,影响着主体性合作学习目标的实现。其不足之处是:

1) 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不重实效

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形式上简单地让学生凑在一起。有的教师下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指令后,全班学生只是按小组围坐在了一起,可小组成员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大家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整个课堂闹哄哄,却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没有实效性。

2)学生的主动合作意识不强,合作参与不足

小组活动时,由于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造成了“优秀学生讲,学困生听”的局面,表面上热闹、民主、活泼的合作学习气氛实则隐含着种种阴影。能力强的学生参与机会明显较多,在小组活动中起着支配的作用,而能力较弱的学生则显得消极被动,不去积极参与、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只等坐享别人的劳动成果。 3)小组合作学习的滥用。现在一提到公开课,有的教师就把小组合作学习当作万能钥匙,不论什么内容的课,动不动就让学生小组讨论,而忽视了传统教学的方便获得与使用的实际价值,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因此,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组织模式时一定要注意趋避利益,要认真思考什么时候,什么内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好,不能什么内容都丢到小组合作学习这摇篮来完成。同时要结合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和教师的教学风格而定,因此不能过急。

2014年2月20日

第14篇:小组合作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篇一:小组合作学习培训心得

小组合作学习培训心得

薛家湾第一小学

任瑞清

二〇一三年十月

小组合作学习培训心得

小组合作学习是创建高校课堂的关键,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我校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理论指导之一。聆听了温思涵教授小组合作学习的培训,我受益匪浅,确实有一种感觉小组合作学习与以前教学组织形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优越性。下面我谈一下自己培训后的体会:

一、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了孩子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1.分配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小组的任务完成的怎么样,个人的学习成果怎么样)。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

2.合作探究。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3.全班交流。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同时注意了解每个小组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

二、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

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学生在课堂上互帮互学的客观条 件,提供了多于以往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在小组中学习没有心理负担,不会感到紧张和无所适从,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有机会发言,人人有机会操作学具,人人有机会参与竞赛,人人做学习的主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自己学习,互助活动中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率。小组合作学习避免了集体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因得不到充分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不得不处于“旁听”地位的被动状况,为各层次学生的普遍参与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合作小组中,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自由表述自己的意见,这种信息的多向交流能促进智力的相互激发,情感的相互感染、操作的相互合作以及学习结果的相互评价,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使学习内容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在这种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学生理解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教学质量得到大面积提高。

四、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现代社会、科技高度发展,它要求人们进行激烈竞争的同时,更需要人们进行广泛的合作,合作学习是培养协作精神的有效途径。为达成小组的预期目标,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因此,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经常进行交流,互相帮助和支持,同伴之间建立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伙伴关系,许多学生在与同伴的交往活动中,逐步学会了如何有效地表述自己的观点,认真地倾听他人的意见,概括吸收同伴经验,从而形成团结、合作、相互尊重、互帮互助的优良作风。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能将教材及教师的思维过程转化为学生的思维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的思维再现出来。但在探索尝试过程中,有许多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如:学的慢的学生需要得到学得快的学生的帮助才会进步,那么对学得快的学生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就得放慢学习进度,影响自身的发展。但我们在实验中尝到“小组合作学习”的一小点甜头,它不失为一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方法。同时通过合作学习使独立、自私的学生表现出合作、互助等积极的性格特征。篇二: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经过学习,我对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为了能更有效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全面提高学习效率,本学期我想从以下方面入手做一些尝试:

一、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

第一、学会倾听。“学会倾听”就是学会与人交谈时,克服浮躁之气和轻漫之举,做到认真而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或插话。合作小组成员必须听清老师的提问要求,听懂小组分工的要求,听明白其他同学的发言,同时也要听得了表扬之词,听得进批评之音。俗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会倾听能使我们取长补短,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我们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第二、学会质疑。在小组活动中,在肯定别人优点的时候,还要敢于质问。如果有疑问,应立即追问为什么,而不要害羞,不做声;有不同的见解和意见时,要敢于提出,大胆质疑;想到了同学们没想到的,没说完的,要勇于补充。这样就会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富于生机。

第三、学会表达。仅仅会听是不够的,每个学生必须学会表达。在课堂教学的许多时候,经常只有那么几个学生举手,一些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讨论时发言很有价值,等到全班交流时却没有了声音,也有一些学生表达不够清楚。为此,教师要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把一些能够容易表达或简单的问题让不爱发言、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来回答,并给予他们肯定与鼓励,使他们能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第四、学会遵守组织纪律。合作往往是小组化的学习,人数不多,但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的,要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当然,这里所指的纪律不是把学生管死,不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空间,而是通过一定的纪律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

二、把握合作学习的时空。

教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调控者,又是直接参与者,出示了讨论题后,组织学生合作研讨时要科学的调控时间。

第一、独立思考的时空。出示讨论题后,要留给学生看题审题的空间,让学生看清讨论题、明白题意,诱导学生联想、猜想,唤起学生主动合作学习的功能,诱发对问题的思考,让学生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的物质和思想准备。

第二、合作研讨的空间。这一环节应发挥组长的职能,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有序的讨论,合作实践、合作操作。教师这时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教师要行间巡视,及时地给学生诱导、解难释疑、把握航向,及时地了解掌握第一手信息,并及时进行调控。

第三、组织交流的空间。各小组讨论后,由组长向全班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本组的组员及其他学生认真听,并大胆发表补充意见或不同见解,学会评价自己和他人。教师应常用鼓励性的语言,如:“你别急,慢慢计划”,“你能代表你们小组谈谈看法吗?”,“你的见解真巧妙啊”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信任和期望,增强自信心。

三、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

物理的学习过程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则是通过合作交流发现、解决问题,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精心设计问题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一个重量方面。

第一、选择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开展讨论学习。一个物理问题,如果比较简单,多物理生经过独立思考就能得到快速解决,那就没有必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如果是一个特别难的问题,讨论很长时间也得不出结论,这样的问题也就没有必要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合作学习。选择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起学生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并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受到这种顺从欲望的驱动,学生的学习过程往往会变得主动而有生机。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合作欲望。

第二、设计问题应具有开放性。

开放性的问题解法多种多样,结果不是唯一的,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时,这样的问题学生往往考虑的不够全面,个人独立思考会发生一定困难,急需要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让别人理解自己的平台。在合作交流中,彼此观点不断碰撞,有争议的问题会变得明确,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四、选择恰当的时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方法,而不是教学方法的全部,并不是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可以进行合作交流,教学中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相机设置合作学习。

五、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小组合作成功发展的关键。良好的评价机制,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更为有效的开展下去,才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

第一、小组合作的评价要把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结合起来,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要改变以往只注重学习结果的评价。每次都要以充满期待的心理来评价学生,根据好、中、差三种学生的发展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对达标者同样给予评价,同时引导学生自己与自己比较,从中找出个人的进步,消除学困生的自卑感,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

第二、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成员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小组集体的评价。其中以小组合作的整体表现为主要标志,要改变过去以个人成绩为评价标准,以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因为合作学习是依靠学生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促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共同进步的。

第三、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机智,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充分给学生一种良好的学习动力,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

另外,小组合作,应使学生在比较自主、和谐和宽松的气氛中互相探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组际竞争,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激发潜在的学习能力。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在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真抓实干的努力,相信一定会逐步走向成功的。篇三: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完) 淄博市中小学小组合作学习专家报告会

——心得体会

高效课堂教学是适合素质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一天的学习,我受益匪浅。本次的培训主题是“全国中小学高效课堂‘合作学习”。听了一节报告会,深圳松坪学校校长罗楚春从不同方面和角度论述了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合作教学,他提到:社会的的发展需要教育的发展,从而是教育质量的竞争,更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要想在较短的时间教授更多的知识,并且让学生轻松愉悦的学习,我们必须改革教学模式,而合作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他还非常倡导教育要反朴归真,从而真正进行高效课堂教学。他论述了“先学后研教学模式”,我受益匪浅,进一步了解了什么是合作教学,合作教学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须,是以小组合作为载体,以培养兴趣,提高学习能力为核心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基本模式是自主互助学习型,其合作的根本是让学生走向自主(自主管理、自我约束、主动学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听了这个报告会我认为教育只有真心切入并融于生命的教育,才能体现教育的生命,才有可能成为一种真正意义的素质教育。而在先学后研的课堂中,学生全身地投入学习之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组组互动,阅读、研讨、思考、追问、质疑、争辩„„班里的每一个成员都沉浸在一种专注的探索、高尚的情绪之中,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仿佛看到学生的生命在拔节成长,这种成长不仅仅是认知的,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德性的、人格的、人性的、气质的„„也即生命的整体成长。所以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是非常重要的,告诉学生合作学习小组的意义,让学生明白合作学习小组不仅仅是座位的变化,更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变化,它可以培养自己适应未来社会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探究能力等多方面综合能力,使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和进步,使能力强的人得到更大的提升。

我体会到一个好的团队,需要有一个有能力的领导者,因此培训组长对提高小组的管理能力非常重要。对组长的培训主要从三个方面去指导:一是精神上要让孩子感觉到身为组长的荣耀,责任;二是告诉孩子怎样做事,怎样组织讨论,怎样安排角色等;三是指导孩子怎样做人,怎样团结小组成员,怎样鼓励落后组员,怎样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作用,怎样协调组员之间的关系等。

我个人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己业务能力。

2、创设良好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分组教学,分组要合理有序。

3、学校要构建合理的评价制度。以上是我这次培训学习的浅析体会和感受,我对教育改革充满信息,相信:明天的教育会更好。

第15篇:小组合作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篇一:小组合作学习培训心得

小组合作学习培训心得

薛家湾第一小学

任瑞清

二〇一三年十月

小组合作学习培训心得

小组合作学习是创建高校课堂的关键,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我校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理论指导之一。聆听了温思涵教授小组合作学习的培训,我受益匪浅,确实有一种感觉小组合作学习与以前教学组织形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优越性。下面我谈一下自己培训后的体会:

一、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了孩子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1.分配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小组的任务完成的怎么样,个人的学习成果怎么样)。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

2.合作探究。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

3.全班交流。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同时注意了解每个小组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

二、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

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学生在课堂上互帮互学的客观条 件,提供了多于以往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在小组中学习没有心理负担,不会感到紧张和无所适从,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有机会发言,人人有机会操作学具,人人有机会参与竞赛,人人做学习的主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自己学习,互助活动中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率。小组合作学习避免了集体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因得不到充分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不得不处于“旁听”地位的被动状况,为各层次学生的普遍参与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合作小组中,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自由表述自己的意见,这种信息的多向交流能促进智力的相互激发,情感的相互感染、操作的相互合作以及学习结果的相互评价,最

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使学习内容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在这种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学生理解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教学质量得到大面积提高。

四、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现代社会、科技高度发展,它要求人们进行激烈竞争的同时,更需要人们进行广泛的合作,合作学习是培养协作精神的有效途径。为达成小组的预期目标,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因此,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经常进行交流,互相帮助和支持,同伴之间建立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伙伴关系,许多学生在与同伴的交往活动中,逐步学会了如何有效地表述自己的观点,认真地倾听他人的意见,概括吸收同伴经验,从而形成团结、合作、相互尊重、互帮互助的优良作风。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能将教材及教师的思维过程转化为学生的思维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的思维再现出来。但在探索尝试过程中,有许多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如:学的慢的学生需要得到学得快的学生的帮助才会进步,那么对学得快的学生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就得放慢学习进度,影响自身的发展。但我们在实验中尝到“小组合作学习”的一小点甜头,它不失为一种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方法。同时通过合作学习使独立、自私的学生表现出合作、互助等积极的性格特征。

篇二: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经过学习,我对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为了能更有效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全面提高学习效率,本学期我想从以下方面入手做一些尝试:

一、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

一、学会倾听。“学会倾听”就是学会与人交谈时,克服浮躁之气和轻漫之举,做到认真而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或插话。合作小组成员必须听清老师的提问要求,听懂小组分工的要求,听明白其他同学的发言,同时也要听得了表扬之词,听得进批评之音。俗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会倾听能使我们取长补短,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我们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学会质疑。在小组活动中,在肯定别人优点的时候,还要敢于质问。如果有疑问,应立即追问为什么,而不要害羞,不做声;有不同的见解和意见时,要敢于提出,大胆质疑;想到了同学们没想到的,没说完的,要勇于补充。这样就会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富于生机。

三、学会表达。仅仅会听是不够的,每个学生必须学会表达。在课堂教学的许多时候,经常只有那么几个学生举手,一些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讨论时发言很有价值,等到全班交流时却没有了声音,也有一些学生表达不够清楚。为此,

教师要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把一些能够容易表达或简单的问题让不爱发言、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来回答,并给予他们肯定与鼓励,使他们能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四、学会遵守组织纪律。合作往往是小组化的学习,人数不多,但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的,要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当然,这里所指的纪律不是把学生管死,不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空间,而是通过一定的纪律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

二、把握合作学习的时空。

教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调控者,又是直接参与者,出示了讨论题后,组织学生合作研讨时要科学的调控时间。

一、独立思考的时空。出示讨论题后,要留给学生看题审题的空间,让学生看清讨论题、明白题意,诱导学生联想、猜想,唤起学生主动合作学习的功能,诱发对问题的思考,让学生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的物质和思想准备。

二、合作研讨的空间。这一环节应发挥组长的职能,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有序的讨论,合作实践、合作操作。教师这时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教师要行间巡视,及时地给

学生诱导、解难释疑、把握航向,及时地了解掌握第一手信息,并及时进行调控。

三、组织交流的空间。各小组讨论后,由组长向全班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本组的组员及其他学生认真听,并大胆发表补充意见或不同见解,学会评价自己和他人。教师应常用鼓励性的语言,如:“你别急,慢慢计划”,“你能代表你们小组谈谈看法吗?”,“你的见解真巧妙啊”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信任和期望,增强自信心。

三、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

物理的学习过程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则是通过合作交流发现、解决问题,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精心设计问题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一个重量方面。

一、选择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开展讨论学习。一个物理问题,如果比较简单,多物理生经过独立思考就能得到快速解决,那就没有必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如果是一个特别难的问题,讨论很长时间也得不出结论,这样的问题也就没有必要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合作学习。选择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起学生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并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受到这种顺从欲望的驱动,学生的学习

过程往往会变得主动而有生机。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合作欲望。

第二、设计问题应具有开放性。

开放性的问题解法多种多样,结果不是唯一的,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时,这样的问题学生往往考虑的不够全面,个人独立思考会发生一定困难,急需要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让别人理解自己的平台。在合作交流中,彼此观点不断碰撞,有争议的问题会变得明确,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四、选择恰当的时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方法,而不是教学方法的全部,并不是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可以进行合作交流,教学中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相机设置合作学习。

五、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小组合作成功发展的关键。良好的评价机制,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更为有效的开展下去,才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

一、小组合作的评价要把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结合起来,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要改变以往只注重学习结果的评

价。每次都要以充满期待的心理来评价学生,根据好、中、差三种学生的发展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对达标者同样给予评价,同时引导学生自己与自己比较,从中找出个人的进步,消除学困生的自卑感,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

二、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成员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小组集体的评价。其中以小组合作的整体表现为主要标志,要改变过去以个人成绩为评价标准,以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因为合作学习是依靠学生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促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共同进步的。

三、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机智,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充分给学生一种良好的学习动力,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

另外,小组合作,应使学生在比较自主、和谐和宽松的气氛中互相探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组际竞争,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激发潜在的学习能力。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在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真抓实干的努力,相信一定会逐步走向成功的。

篇三: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完)

淄博市中小学小组合作学习专家报告会

——心得体会

高效课堂教学是适合素质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一天的学习,我受益匪浅。本次的培训主题是“全国中小学高效课堂‘合作学习”。听了一节报告会,深圳松坪学校校长罗楚春从不同方面和角度论述了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合作教学,他提到:社会的的发展需要教育的发展,从而是教育质量的竞争,更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要想在较短的时间教授更多的知识,并且让学生轻松愉悦的学习,我们必须改革教学模式,而合作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他还非常倡导教育要反朴归真,从而真正进行高效课堂教学。他论述了“先学后研教学模式”,我受益匪浅,进一步了解了什么是合作教学,合作教学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须,是以小组合作为载体,以培养兴趣,提高学习能力为核心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基本模式是自主互助学习型,其合作的根本是让学生走向自主(自主管理、自我约束、主动学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听了这个报告会我认为教育只有真心切入并融于生命的教育,才能体现教育的生命,才有可能成为一种真正意义的素质教育。而在先学后研的课堂中,学生全身地投入学习之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组组互动,阅读、研讨、思考、追问、质疑、争辩„„班里的每一个成员都沉浸在一种专注的探索、高尚的情绪之中,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仿佛看到学生的生命在拔节成长,这种成长不仅仅是认知的,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德性的、人格的、人性的、气质的„„也即生命的整体成长。所以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是非常重要的,告诉学生合作学习小组的意义,让学生明白合作学习小组不仅仅是座位的变化,更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变化,它可以培养自己适应未来社会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探究能力等多方面综合能力,使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和进步,使能力强的人得到更大的提升。

我体会到一个好的团队,需要有一个有能力的领导者,因此培训组长对提高小组的管理能力非常重要。对组长的培训主要从三个方面去指导:一是精神上要让孩子感觉到身

为组长的荣耀,责任;二是告诉孩子怎样做事,怎样组织讨论,怎样安排角色等;三是指导孩子怎样做人,怎样团结小组成员,怎样鼓励落后组员,怎样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作用,怎样协调组员之间的关系等。

我个人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己业务能力。

2、创设良好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分组教学,分组要合理有序。

3、学校要构建合理的评价制度。以上是我这次培训学习的浅析体会和感受,我对教育改革充满信息,相信:明天的教育会更好。

篇四: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体会

最近,“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名词被广泛应用,它好像是能适应任何一门学科的一种学习风格,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一种既流行又有效的学习方法。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小组合作学习确实有着自身的优点。

小组合作学习固然有很多优点,然而在平时实际运用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处理,找出对策势必会影响到教学效果甚至有负面的影响。

例如:我们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均匀,这样,在一个组里学习水平势必参差不齐,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发言的机会要多,部分学习水平低的学生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见解,怕出错让同学笑话,长此以往学生的发展会极不平衡,出现社会上的贫富差距,而且会越来越大,逐渐产生厌学情绪。还有的同学会出现盲从,迷信学习好的学生,认为,他学习成绩好分析的肯定是对的,人云亦云。另为。由于分组教学广泛流行,被很多教师当作每一节课的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无论需要不需要,都要讨论,片面追求热闹的课堂气氛,这样有些不自律的学生借机玩耍,没有养成动脑思考的好习惯反而学会了课堂起哄,降低了学生对讨论的兴趣,更会影响学生思维的深度。时间一长会给学生的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难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创新的能力。如果这样就失去了分组学习的初衷,我们本来想的是要“1+1”大于2,出现了上述问题,我们的分组合作学习就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了。

因此,分组合作学习,既有优点也存在不足之处,如何运用这一新兴的学习形式创造出最优的学习效果,使我们教师当前最应当思考的问题。

篇二: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在教学步骤上有很多共同性,如课前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小结、巩固练习等;但也有它自己的特殊性。下面仅就特殊性方面谈几点看法:

1.分配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小组的任务完成的怎么样,个人的学习成果怎么样)。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在本学期我在讲《纳税》一课时,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自己去查询、收集有关纳税的知识。在上课时,我叫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税务知识,结果学生个个拿出一本打印了厚厚的税务知识来汇报。可想而知,结果只能是学生不能尽兴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学任务也肯定不能完成。这就是老师在课前没有预先估计到的结果,因而,没有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分配。

2.合作探究。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此外,老师还应该充分信任学生,相信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完成,让学生有足够时间和空间进行合作探究。在以往听过一些老师的课,课堂上有这一环节,但往往是一个过场,短短

一、两分钟就结束了,根本没有一点实效。这是老师在课堂上的“霸权主义”,因而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中,更需要老师的“合作”。

3.全班交流。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同时注意了解每个小组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全班交流需要老师预先设计好问题要有交流的焦点,交流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最好是要有一定的可争议性。交流的问题,如果没有深度,则议论不开;如果没有争议性,则议论时也无法有效地展开。另外,交流的目的之一也就是通过交流使得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得到澄清,使得一些对此问题不理解的学生得到理解。其实这就是教学的难点,因此我要说交流的是难点问题,是最有价值的问题。

学生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才能谈到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篇三: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1、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由原来的满堂灌和一本书一支笔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改变为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模式。而小组合作课堂讨论探究模式的教学恰恰能够发挥这样的效力。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的讨论探究互帮互助中既帮别人解决了问题,也被别的同学帮助解决了问题,而在这样的和谐课堂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班级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强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

2、在小组合作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同组成员之间交流非常频繁,非常和谐,而在自主学习和自主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拓展了自己的活动思维空间,而且每一个同学都有平等的发言机会,使每一个同学都得到了锻炼,我觉得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才能够真正实现使班级的每一个成员都不掉队。

3、教师在小组合作自由探究的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首先教师在课前的学案问题设计上必须深思熟虑,精心设计,设计富有创意的探究,使合作不仅仅是流于形式;其次在课堂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融入其中,做好宏观调控,并且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反馈、落实;最后教师还要根据问题难度的不同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适时地改变学生小组讨论的具体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

篇四:小组合作学习心得感想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当好导演,让学生当好演员。同时教师要注意整合各种资源,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19世纪早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合作学习并运用于实践,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小组合作学习一般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因而,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现在广大的教师都在尝试运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现就结合平时的听课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优化组合,准备“合作”

在数学学习中,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指导或能力更强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在他看来,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间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都能从中受益。可见小组合作通常采用异质分组是有着它的科学性的。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一般由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2名、中等生2名、和学困生2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另外,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明确任务,运用“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呈现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然后师生共同梳理、整合问题。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我与学生共整合出了三个问题:圆锥的体积如何求?它和圆柱体积可能有什么关系?如何得出它的体积公式?然后,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自己最想解决的一个问题,然后请选择相同问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到指定地点,选出一位临时组长。这样,既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又给了他们自由的内容选择和活动的空间,使学生明白怎样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握时机,体验“合作”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例如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

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知识内容,则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慎重考虑。一般来说,重点的问题,应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重点的问题”指对学生数学素养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的内容,包括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对解题方法的把握以及运用数学的规律等。如教学《正比例的意义》时,当学习了例

1、后,我让生自学例2,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比赛,比一比哪一组的同学最会迁移,最具有创造性。同学们经过合作讨论,得出了结论:“第一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第二它们都是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一种量缩小另一种量也随着缩小;第三它们的比值一定。”合作性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三、评价激励,延伸“合作”

积极的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同时,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也正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评价可以是个人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奖励,有利于激励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奖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 但是,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篇五: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转换角色,当好导演,让学生当好演员。同时教师要注意整合各种资源,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

19世纪早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合作学习并运用于实践,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小组合作学习一般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在《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因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现在广大的教师都在尝试运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但是,许多的教师没有把小组合作学习用到实处,只局限于在形式上的模仿,从而导致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无效性。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现就结合平时的听课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优化组合,准备合作

在语文学习中,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指导或能力更强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在他看来,

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间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都能从中受益。可见小组合作通常采用异质分组是有着它的科学性的。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4或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一名或二名)、中等生(二名)、和学困生(一名或二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另外,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明确任务,运用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呈现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然后师生共同梳理、整合问题。如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我与学生共整合出了三个问题:蔺相如捧着和氏璧撞柱子是真还是假?蔺相如与秦王拼命是真还是假?蔺相如怕廉颇是真还是假?然后,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自己最想解决的一个问题,然后请选择相同问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到指定地点,选出一位临时组长。这样,既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又给了他们自由的内容选择和活动的空间,使学生明白如何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握时机,体验合作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例如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知识内容,则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慎重考虑。

篇五:小组合作学习培训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培训总结

对学生进行了两天的小组合作培训,主要工作有以下几项:

一、做好周密的计划,通过与级部老师交流和上网学习,对小组合作中小组长的职责以及每一个小组成员的要求首先做到心中有数,并形成详细的书面文件。

二、通过课堂时间组织全班同学认真学习文件内容,教师逐条讲解。对学生有疑问的地方针对性分析,如果学生提出不同意见,全班师生一起交流讨论,争取使计划更合理,更适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便让计划的可行性得到提高,落实起来更容易,实施后效果也更明显。

三、学习完文件后,请各小组分头讨论文件内容,对有意见和建议的部分进行进一步的修改。

通过两天的学习,我发现学生对小组合作这种形式虽然不像对待新鲜事物那样表现的热烈而兴奋,但是认可度很高。尤其是以前在小组合作中表现非差优秀的部分同学,在这次的培训中表现的比较积极,大部分意见和建议也都是他们提出来的。当然,班内少数几个对学习及各种活动不是很感兴趣,平时表现的比较沉默的同学在这次的培训中仍然是欠活跃。不过,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为了改善这部分同学的状态,他们的存在和表现都是自然的,而他们的进步也是值得期待的。

第16篇:小组合作学习的心得体会

小组合作学习的心得体会

通过专家对我们教师进行“合作学习”专题培训后,让我们现场感受到了合作学习后,使我受益匪浅,原来有许多模糊的地方,现在有了明显的操作流程,下面谈谈我个人这两天的一点体会。

1、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影响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习、生活。成员之间相互交流,互相尊重,既充满温情与友爱,有充满互助和竞争。同学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自己影响别人的需求,同时又通过相互关心而满足归属感。当学生在一起合作融洽、工作出色是,他们得到的更多,工作得更愉快,这样就是团结互助得精神氛围得以形成。

2、教会学生合作技能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会讨论问题,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例如,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会有不同的意见,这就需要通过讨论求同存异,形成共识。要在关键的时候给予指导,让学生逐渐掌握讨论问题的要领和方法。学会表达观点,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之间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多地提供机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学会竞争合作,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是合作学习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找准切人点,适时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特别是要引导他们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使他们认识到通过合作学习不但可以提高个人能力,而且还可以解决很多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学会掌控教学策略,如“双星报喜”、“思对论”“轮流讲”等。

3、提升教师课堂掌控的能力

学生的合作学习都是在老师的指令下进行的,如果教师的指令没有说清楚,可能合作起来课堂就会乱成一团糟,所以老师在进行对本堂课进行合作指令时,一定要作课前的准备和课堂的把握。同时,老师也要锻炼和提升自身的教学模式。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学生不但能获取知识、巩固知识,而且能拓展知识、开发智力。交流中能获取知识,教师设置情境,由学生讨论,互相谈自己的发现,然后归纳总结而获取了知识。这样建立的新知识,清晰度高,学生不易忘记。交流中能巩固知识,同学之间互相讲解,学生很自然且比较牢固地掌握知识,避免大量机械的重复练习,真正减轻了学生负担,提高了教学质量。我认为这对他们将来的发展很有利,走向社会适应能力也会大大增加。

第17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心得体会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心得体会和总结

蓬莱市实验中学 李虹

教育家魏书生认为,班主任的准确定位应该是公仆,是船工,是为学生服务的。从这个意义上思考,班主任才不至于做凌驾与学生至上的蠢事,才不至于脱离学生实际,充当学生“警察”、“保姆”。班主任应该俯下身子与学生平等相处,一切为学生服务,当好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学习上的合作伙伴,生活上的关怀者,为学生搭建发展平台,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自我教育的能力,引导班级自治,指导学生自我管理。

指导学生自我管理,就是实施人性化的管理,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视学生为班级主人,与学生共谋班级发展大计,有成绩大家分享,有问题大家分忧,共同克服。树立“班兴我荣,班差我耻”,“我为班级添光彩”的强烈意识,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主任的合作者,好帮手,愿意为班级利益付出代价,做出自我牺牲。下面我就把前一阶段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的得失总结一下:

主要经验:

(一)、科学地构建合作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小组是合作的前提。我们认为“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小组是最有效的,所谓组内异质是指合作小组在构成上体现班级的缩影,由4~6人根据性别、个性特点、学业成绩、家庭背景、守纪状况、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建立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保证组员的主动参与和互助合作。组间同质指各小组的总体水平基本相当,保证各小组间的公平性

(二)、小组评价。

首先是过程评价。根据各组记录,每周评出最佳小组和优秀个人,提供及时有效地指导,才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实事求是、全面准确地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等进行评价,使各小组明确自己努力与改进的方向。

其次是学习结果评价。在评价学习结果时,根据班级的目标,分化到每个小组每个学生身上。达标则组内每个成员都加分,否则都减分。要让学生个人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给予充分肯定,又要让小组成员分享到集体成功的喜悦。

最后是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评价不能只是教师的评价,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生生互评,组间互评,力求全面,科学而又具有激励性。

(三)、增强了竞争意识,培养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合作小组的建立促进了小组内和小组间的竞争,竞争内容的多样化,使学生一直处于竞争的环境,努力改变自我,尽量超越自我,展示自我,努力为小组争光;在竞争中同组同学也会时常督促帮助本组成员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或本职工作,在竞争的压力下,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形成合力,在总体上促进了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

(四)、增强了合作意识,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人人都是小组的主人,个个都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要争取小组的优胜,学习小组的成员必须通力合作,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特长,帮助同组的其他同学,从而在组内形成一个合作的氛围,同学间互帮互助、团结合作的意识大大增强。这种合作意识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能非常自然地迁移到每个学生对待班集体的态度上来,从而使班集体的凝聚力、号召力大大增强。

(五)、塑造了成功心态,提高了同学的自信心。同质的竞赛、动态的管理、及时的反馈,使学生时时处于一种被激励的状态之中,并能经常地受到表彰、鼓励。这就让学生经常地处于成功的体验中,逐步消除了部分后进生的失败心态、挫折心态,使大多数学生对自己树立了自信心。

(六)、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班级小组管理,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为了实现小组及班级的目标,每一个成员和每一个小组必然会尽心尽力,群策群力,通力合作,发挥特长,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竞争与合作中,每一个个体都得到了锻炼,丰富了知识,增长了才干,身心得以全面发展。

七、存在的问题:

合作小组管理模式的实施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如组与组之间的恶性竞争;有些教育内容很难进行量化管理,传统的定性化班级管理应与之结合,如何结合,如何把握分寸是一个难题;量化过程中,操作细则的“粗”与“细”的问题,是一个难把握的东西;量化管理本身存在着把教育简单化、僵化的危险,必须辅住之以细致的思想工作,两者怎样统一在教育过程之中,是一个及待解决的问题;„以上这些新课题,都是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研究,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第18篇:小组合作学习的心得体会

小组合作学习的心得体会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追求课堂的优质、高效,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一方面,高效课堂应该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学案导学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本手段之一,学生自主性的高度发展,是教师专业化素养的最大推动力。另一方面,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高效课堂也不能偏废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而教师课堂教学的根本点是高效性。现在我仅就导学案的设计浅谈一下我的思考和看法。

第一,学案导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采用这种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课前老师下发导学案,学生事先做好导学案,他们也愿意展示自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长积极给组员分配任务,因为小组评比的优劣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贫僧的准备。这样就充分调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班每个人为了在课堂上展示自己,都会自主看教材,查阅资料,请教同学。

第二,学案导学,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要求。在教学中,我们的常规教学扼杀了学生的精神,压制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能力的提高,更难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面对这一现状,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运用了学案导学、情境教学实践,总结运用了学案导学、情境教学模式,在讲知识的时候,先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究;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搜集材料,初步感知基础知识;再去与小组的其他成员、老师进行合作探究,然后进行交流展示、成果共享,从而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最后上升到理论高度,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共同努力下,学生往往表达出自己的合乎道理的观点、看法和答案,这就充分展现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提高了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教师再进一步加以引导,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运用语文,感悟生活。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参与能力,加深了对于教材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利用导学案,为他们创造了自由施展的平台,让他们尽情发挥,放飞智慧,放飞梦想,以促使他们的成长,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的和谐发展。

第三,合作学习,密切了师生,增强了友谊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只有建立相互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才能以诚相待、荣辱与共,不计较个人的复兴得失,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要为小组的学习任务承担一部分责任,不要有依赖思想,而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从而激励自己努力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小组成员间会因为学习或其他事情产生一些争议甚至矛盾,成员要明确争议是为了达成共识、更好地解决问题,目标是一致的,大家要以小组利益为重,争议是对事不对人,始终保持团结。教师应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干,对不同意见的学生采取尊重、宽容、鼓励的态度,决不强制、苛求、压制学生,对那些独特的新颖的见解和观点,及时给予热情的鼓励和赞扬。正如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从而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第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会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往往是老师用分数去评价学生知识学得怎么样,达到了什么程度。这种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自我发展与能力提高。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评价从评价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的确立,到评价内容指标的制定、评价方式方法的采用等,一切都要以是否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为衡量的主要标准。据此,我总结并运用了“走进生活”这一栏目,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运用语文相联系,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贴近生活,走近实际,这样就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在运用的过程中会主动思考,使学生在一个自我的评价体系中,主动参与,得到锻炼,再加上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五,学案导学,给老师提出新要求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老师既轻松又劳累。所谓轻松,是指45分钟的课堂老师确实轻松了。但“打铁先要自身硬”,学案导学要求教师要有创新的意识和观念,要变“真鸭式”的消极单向信息传递为师生间,学生间的多边信息交流和多边思维撞击,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变以知识为中心为以能力为中心,把整个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放给学生,给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时空。为此语文老师应有深厚的知识底蕴、掌握课堂艺术、因势利导和驾驭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必须根据语文课自身的特点,苦练本领,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情趣横溢、活泼愉快的情境下学习。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以及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主演,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同时,有这么几个问题希望和同事们一起商讨:

一、导学案是不是=教案;二:导学提纲是不是=练习题;

三、导学提纲是不是必须人人都要完成。

以上是我在追求课堂的优质、高效实践中的一些思考,虽然还很肤浅,但毕竟已经走出了第一步,毕竟我已经在路上摸索着前进。

第19篇: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公平学校

朱悦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一小组为单位,通过互助交流与倾听,综合概括,从而获得知识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又培养了团队意识。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可充分发挥优生对差生的帮扶作用,可减轻教师的负担,但一年级学生刚入学,让他们进行合作学习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合作意识不够强,有的是学习意识不够强,别人在学他在玩。经过近阶段的小组合作学习,我有以下的心得感悟:

首先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要提出目的明确的合作问题,并且,问题要具有合作学习的必要,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鉴于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主要采用了四人一组合作的办法。指导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分工,确定一名小组长,从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的合作方法。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取合理有效的激励措施,在实际学习中,小组成员全部完成任务的,每个成员都奖励一面小红旗,使学生增强团队意识,体会团体荣誉感。没有全部完成任务的,则不奖励。慢慢的学生越来越体会到小组每个成员都学会的重要性,小组互助学习渐渐有成效。

但这样的合作还刚刚开始不久,特别是一年级小学生还刚入学不久,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低年级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还没有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师要及时提醒和指导每个组的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其中一部分学生的性格自私、独立,所以造成了这种现象。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需老师在实践中继续探索。

第20篇:小组合作学习的心得体会

小组合作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一】

最近,“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名词被广泛应用,它好像是能适应任何一门学科的一种学习风格,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一种既流行又有效的学习方法。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小组合作学习确实有着自身的优点。

一、分组学习的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发展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我认为,小组学习最大的优点在于,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精神,使他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具备了合作完成问题的能力。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在人的发展中没有一种发展是与别人无关的。从小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分组之后任何一位组内成员都有责任掌握教学内容,只有每位成员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学生之间才能互相帮助,互相合作。比如 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需要大量的实际数据,如此大的工作量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只有分组,各负其责然后交流分享成果,才能共赢。这种合作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学习本身。另外,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了主动学习和创新的机会。由于学生的好胜心理和集体荣誉感,所以在分配到任务后,他们都自发的积极的去完成。在这期间,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心态,使学生有原来的被动听讲变成了主动学习者、研究者、参与者,从而有了“我要学”的强烈愿望。小组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独立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空间,更能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

小组合作学习固然有很多优点,然而在平时实际运用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处理,找出对策势必会影响到教学效果甚至有负面的影响。

二、我们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均匀,这样,在一个组里学习水平势必参差不齐,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发言的机会要多,部分学习水平低的学生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见解,怕出错让同学笑话,长此以往学生的发展会极不平衡,出现社会上的贫富差距,而且会越来越大,逐渐产生厌学情绪。还有的同学会出现盲从,迷信学习好的学生,认为,他学习成绩好分析的肯定是对的,人云亦云。另为。由于分组教学广泛流行,被很多教师当作每一节课的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无论需要不需要,都要讨论,片面追求热闹的课堂气氛,这样有些不自律的学生借机玩耍,没有养成动脑思考的好习惯反而学会了课堂起哄,降低了学生对讨论的兴趣,更会影响学生思维的深度。时间一长会给学生的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难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创新的能力。如果这样就失去了分组学习的初衷,我们本来想的是要“1+1”大于2,出现了上述问题,我们的分组合作学习就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了。

因此,分组合作学习,既有优点也存在不足之处,如何运用这一新兴的学习形式创造出最优的学习效果,使我们教师当前最应当思考的问题。

【篇二】

最近学校组织我们语数英教师去南街小学参观学习。我们首先去听了两节观摩课,课堂上一年级的小朋友一个个都能在小组中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争先恐后的表现自己,课堂上教师教得轻松、同学们学得愉快,真让人羡慕。现在我谈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点体会和认识。

组织小组学习,教师要善于思考,让这一学习方式与所教内容融为一体,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情感得到交流,能力得到培养,并能学会交往

一、建立规则、合理分工是合作学习的前提。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当首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的规则,并进行恰当的分工。合理分工有一个过程,刚开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分工,然后过渡到学生自己协商分工。

二、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保证。

讨论前,要指导他们认真读书,做到“三看一查一发现”,查检生字难词。要求边阅读边动笔,在课本上根据自己阅读情况圈、点、批、划,还可以把想 法的要点写下来。

三、学会倾听和表述是合作学习的基础。

在合作学习中,需要每一个成员都要学会表达和倾听,这是一种双向互动。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整地表述自己的见解,同时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吸取别人思考中有益的东西,来修改和完善自己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形成集体的意见。表述自己的意见时,可以用这样的语言:“我是这样想的”,“我是这样理解的”。表述小组意见时,应当用这样的语言:“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是这样的”。 学会倾听是小组合作学习成败的关键,如果组织不好,就可能各说各的,不能达成集体的认识和意见, 形成满教室“嗡嗡嗡”的局面。

四、学会互助和支持是有效合作的关键。

合作学习不同于独立学习的地方就在于互助与支持。识字超前、自学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讲述中合作者之间的互助可以解决语言障碍,朗读中互助可以使读更美。来自同伴的互助与支持比来自老师的更有效。

小组合作心得体会
《小组合作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