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调查报告

民间文学田野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9 01:50:52 来源:调查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民间文学调查报告

零距离接触寿春古城

——关于寿县的民间文学调查报告 姓名:金娟

学号:2009014398

班级:汉语言文学0902班

调查时间:2012年5月27日

调查地点:安徽省六安市寿县

调查对象:寿县古城民间文化

为了更好的学习《民间文学》这门课程,更深入的了解六安的民间文化,我们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学在马启俊、黄克顺和陈尚达三位老师的带领下于5月27日参加了全国62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寿县做了实地考查。

一、寿县总体概况

寿县又名寿春,是六安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东邻长丰县,北与淮南市、凤台县毗邻,西靠霍邱县,南与六安市、肥西县相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县在历史上曾经三次为都,最著名的就是做过“楚”这个朝代过的都城。它是国务院1986年公布的全国62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是“淝水之战”的古战场。宋嘉定时期的古城墙是全国保存较好的古城墙。安丰塘(芍陂)是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之一,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胜古迹还有蔡侯墓、廉颇墓、楚王墓、淮南王刘安墓、宓子墓、报恩寺、清真寺、孙公祠、文庙、陈玉成囚室、状元府、淮王丹井等古建筑群,八蜡庙、斗鸡台、团城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已初步形成了八公山国家森林公园、寿州古城和安丰塘三大旅游景区。

我们这次调查主要选择了春申广场、古城墙、报恩寺、文庙、寿县博物馆、安丰塘与孙公祠(芍陂祠)等调查地点。

二、著名历史文物古迹

1、春申广场

27日上午八点半左右,我们到达寿县。春申广场是我们下车的第一站,它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国四君子”之一春申君的封地。春申君,姓黄名歇,是黄国贵族的后裔,以

礼贤下士、门客众多而著称。黄歇学识渊博,善于辞令,而且他遇事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大臣风范,为太子熊完的继位以及他日后的赫然崛起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广场的正前方有一座石台,石台之上有一座铜像:四匹骏马拉着一架马车,马车之上的春申君肃然仰望前方,既庄雅且肃穆。

2、寿州古城墙

寿县现存古城墙重建于北宋熙宁至于南宋嘉定年间(1068-1224年),也有资料说城墙建于嘉定十二年(1219年),由于没有方志资料佐证,只能存疑。寿县城墙为楚寿春城西北角部分,是为御金兵而重建。寿县有四个城门,南门叫通淝门,北门叫靖淮门,东门叫宾阳门,西门叫定湖门。四门原来都有瓮城,现在只有北门和东门还保留有瓮城。我们这次去的是南门和北门。

南门——通淝门:是寿县四个城门中最大的一个,城楼上有重修碑刻,它是寿县进出城的主要通道,三个门洞,车辆进出不息。城墙之外有石狮,雕刻精美,甚是威武。

北门——靖淮门:还保留有瓮城,翁城城门开向西。北门城门内有断龙石,敌人入侵时,可以放下断龙石,守护城门。门洞内外侧门径不一,也是为了更好地防守。北门古朴,基本保留了原貌。

城墙之上的敌楼依旧保存完好,它是供将士休息的地方。站在女墙和瞭望口旁边,似乎可以感受到古代战争时的悲壮气息。城墙外面的护城河是古代战争的第一道防御,河上的吊桥已不复存在。初夏的季节,河水碧波荡漾,两岸绿柳婆娑,景色十分优美。

3、报恩寺

寿县报恩寺坐落在城内东北隅,旧名崇教禅院、东禅寺,明洪武年间改为今名,始建于唐代。传说为唐玄奘奉敕建造,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全寺总面积 14700多平方米,其规模之大,建筑之雄伟,在江淮大地上可谓首屈一指。

走进西大巷,越过高大红色的照壁,迈进山门,即到第一进大院,院内苍松翠柏,郁郁葱葱。佛寺对面的墙上还有毛泽东的亲笔题词,笔迹洒脱豪放,意气浑然。

院正中是宋塔地宫,原为九级的北宋舍利砖塔,后倒塌六级,残存的三级因危及游人安全, 于1977年拆除。清基时发现了塔下的地宫,地宫有彩绘壁画及金、银棺等珍贵文物。再穿过二佛殿,便来到第二进深院,两棵千年银杏遮天蔽日,把金碧辉煌的大雄宝殿和东西廊房掩映在绿荫之中。

飞角流丹的大雄宝殿,是报恩寺的主建筑物,建在一米多高的石基上,更显威严庄重。殿面五间,进深三间,殿门前有长廊, 立石质方形廊柱,柱面有花乌浮雕,门东一柱础上有“石羊抵头,画面,生动逼真,此为“寿州内八景”之一景。大殿门两旁墙上嵌着大书法家赵盂 倾所书的“南无释迎牟尼佛”七个大字和清书法家梁嫩为此七字作跋的两方石刻。

穿过大殿,即来到第三进院,毗庐阁居高临下,前穆典雅。穿过西侧园门,即来到新建的“碑园”。在这里可以尽情欣赏历代名人碑刻,一饱眼福。

寺内大门上有很多对联,比如“修成正觉三界楼台观自在,梵经齐颂广结佛缘济众生”、“宝殿重光遍施法雨泽天下,证语禅机一龛香火渡迷津”等,大气不失典雅,肃穆不失庄重。

4、寿州孔庙

寿州孔庙又名孔庙、学宫等,位于城内西大街,元代建。自元泰定元年(1324年)至清光绪六年(1880年),先后维修、扩建42次,形成一规模宏大、体系完备的建筑群体。庙宇坐北朝南,占地约2万平方米,前有大照壁、文明坊、文笔亭,东有文昌宫,西有忠义词、节孝词、节孝坊。

中轴线上为五进重院:第一进院落前有“浮宫”、“快睹”、“仰高”三坊,后为“根星”、“金声”、“玉振”三门,左右“德配天地”、“道冠古今”两坊相向;二进院落中心为“伴池”、东礼门、西义路。池北中轴线上为“前门”,其耳房为名宦词。西为乡贤饲;三进院落主体为大成殿,两侧为东西点。大成殿后由“救救“坊”与左右“升堂”、“入室”二门组成第四重院落;明伦堂居后,其东侧为崇圣饲,左右接垣墙而形成第五进院落。近年因市政建设,部分建筑相继拆除,现存有“浮宫”、“快睹”、“仰高”三坊,以及伴池、前门、名宦词、乡贤词、大成殿、明伦堂、奎光阁等。1959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孔庙祀孔子,全庙布局整齐,步步深入,开朗明畅,四通八达,是一所反应儒家观念的典型古建筑。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里面有孔子及其四大弟子的雕像,殿内金柱粗壮,殿体轩昂宏丽,一派典雅的儒家气息。

5、寿县博物馆

下午的时候,我们来到寿县博物馆参观。寿县博物馆筹建于1958年10月,1962年11月正式设编成立,是安徽省建馆较早的博物馆之一。

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我们了解到寿县博物馆是以收藏寿县域内出土的历史文物主为,侧重收藏楚文化体系文物,同时亦兼藏近、现代传世文物和革命文物为辅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收藏的文物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至近、现代的各类藏品一万多件(套)。收藏的 “越王者旨于赐”剑、羊首尊、牺首鼎、楚金币以及金棺和银棺等,都是镇馆之宝,尤其是青铜器和楚金币的收藏是馆藏文物一大特色。

寿县博物馆共分7个专题,共设11个展厅,分别为楚都遗珍、晚蔡履迹、楚墓撷宝、汉魏流韵、璀璨文物、淝水之战、翰墨流芳、彩瓷缤纷、古窑之光、宗教艺术,较全面地展示了寿州大地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6、安丰塘与孙公祠

孙公祠是我们调查的最后一站。随着汽车的行驶,一片宽大无垠、清波翻卷的河水出现在我们视线里。这个有着“天下第一塘”之称的安丰塘,它的波澜壮阔与它的烟波浩渺,一次次的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孙公祠又名楚相祠、芍陂祠、安丰塘祠等,位于安丰塘北岸,为祀孙叔敖造芍陂而建,始于何时尚未能详。安丰塘,素有“天下第一塘”之称。古名芍陂,为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后人为纪念孙叔敖,在陂北建有一祠,故名孙公祠。

孙叔敖,姓孙,名敖,字孙叔;父名孙贾,任楚国司马,后被斗越椒所害,孙叔敖避难于梦泽。虞邱相荐其贤于楚庄王,召为令尹。为了发展生产,富国富民,他选择主要产粮区的寿春,利用南高北低、水源丰富的地理环境,修造芍陂水利,灌溉万顷,使楚国经济迅速恢复与发展,人民得其利。据传,此举适合国情,深得人心,当地人民很早就在陂侧立祠以祭了。

三、地方美食特产——大救驾

大救驾是寿县的特色名点,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走在寿县街道到经常可以看见大救驾的售卖点。

制作大救驾的主要原料有:猪板油、金橘饼、核桃仁、青梅、青红丝、冰糖、白糖、糖桂花等。大救驾由多层花酥叠起、如金丝盘绕,色泽金黄,酥脆可口,重油而不腻,富含多种果料,久负盛名,颇具传奇色彩。

历史由来:公元956年,淮南大将赵匡胤率兵急攻南唐(今日的寿县)。南唐守军誓死抵抗,经过九个月激烈的战斗,赵匡胤终于打进了寿县。由于操劳过度,赵匡胤一连数日,水米难进,急坏了全军将士。这时军中一位厨师,做好大救驾送来帅府,赵匡胤吃过之后只觉香酥脆甜十分可口。于是一连吃了许多,身子顿觉增加了力气。此后,他连续吃了几次,很快恢复了健康,还率领军队又连续打了几个大胜仗。后来,赵匡胤黄袍加身,当上了大宋

朝的开国皇帝,不时谈起南唐一战,对在寿县吃的点心总有念念不忘之意。他曾对部下说:“那次鞍马之劳,战后之疾,多亏它从中救驾呢。”于是便叫这种糕点为“大救驾”。

我们回来之时,也买了大救驾作为纪念,同时在心中记住这一段历史故事。

四、调查总结

下午六点钟左右,我们在三位老师的带领下结束了这次寿县的民间文学调查活动。通过这次考查活动,我们零距离接触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使我们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民间艺术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民间文学艺术生动形象的展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课程与艺术。但遗憾的是,目前有很多民间艺术犹豫没有收到重视,越来越少的人关注它们。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因为人数太多,不利于资料的收集和汇总,希望这种情况以后能够有所改善。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积极保护,为民间艺术的流传做出自己的贡献。

推荐第2篇:田野调查报告

德宏州陇川县景颇族社会变迁田野调查报告

一、前言

我于2012年2月27日至3月12日在德宏州陇川县做了为期14天的田野调查,此次调查是为了配合我的导师高登荣教授教育部课题:回访与新探——对梁钊涛先生1963年滇西民族调查的再研究。再研究,通常是对他人的调研点进行重新调查研究,也就是在他人原先的调研点做田野工作,以期与先行研究进行学术对话。简单而言,所谓人类学再研究就是一位人类学者对另一位人类学者先前的田野工作点展开的重新研究。目前,中国著名的人类学/ 社会学田野工作点, 如江村、西镇、凤凰村、南景村等, 几乎都已经有人做过再研究或追踪研究。此次对滇西民族调查的再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直接延续田野工作点的学术生命,对滇西少数民族文化变迁研究的重要视角搜集到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对我们研究滇西少数民族的专家和学者提供参考依据。

二、背景资料

景颇族起源于青藏高原北部,传说为“木转省腊崩”(今青海省日月山一带),其先民属氐羌,唐代,其先民以“寻传蛮”、“高黎贡人”见诸于汉文史籍,自元、明、清至新中国成立前,又先后出现了“峨昌”、“蔗些”、“野人”等名称。新中国成立后,经民族识别,确定为“景颇族”。景颇族主要有四个支系,即:景颇、载瓦、勒期、浪峨,景颇支系的

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景颇族是云南独有民族之一,景颇族主要聚居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境内。其余的景颇族人口散居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片马、岗房、古浪、临沧的耿马佤族自治县等地。

“德宏”是傣语的音译,“德”为下面,“宏”为怒江,意思是“怒江下游的地方”,位于中国云南省西部。“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傣族人民在这里生长。密密的寨子紧紧相连,那弯弯的江水啊碧波荡漾……”这首半个多世纪以来传唱大江南北的经典名曲,吟唱的就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是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这里山清水秀、物产丰富。全州辖瑞丽、芒市、陇川、盈江、梁河5县市,总面积11526平方公里,总人口118万人,北、西、南三面均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503.8公里,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黄金通道,是中国对南亚开放的前沿。

陇川县位于中国西南边疆,镶嵌着一颗璀璨夺目的碧玉,它就是元末明初的麓川故地,傣语称为“勐宛”,现在的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勐宛”是傣语音译名,意为太阳照耀地方。陇川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带,陇川县辖4个镇,5个乡(其中一个民族乡):章凤镇、陇把镇、景罕镇、城子镇、户撒阿昌族乡、护国乡、清平乡、王子树乡、勐约乡。总面积1913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35万亩,人均耕地近3亩;全县总人口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万

人。少数民族主要有景颇族、傣族、阿昌族、傈僳族、德昂族和回族,占总人口的54.9%,其中景颇族和阿昌族分别占总人口的27,2%和7.4%,为全国景颇族和阿昌族人口最多的县。陇川历史悠久,是西南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其西与缅甸联邦共和国毗邻,国境线51公里,新县城章凤为国家二类口岸,与缅甸国家级口岸——雷基口岸对应开放,可直通缅甸八莫、伊洛瓦底江至东南亚、印巴次大陆及世界各地,是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陆地口岸;南与全国旅游城市——瑞丽市相连;东与州府所在地——芒市相连;北与盈江、梁河两县相连。其独特的地缘优势为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

三、调查点选取原因及所使用的方法

此次田野调查之所以选择德宏州陇川县是基于以下原因考虑:首先,居住在陇川的景颇族,可以说是占中国境内景颇族总数的32%,占陇川县人口的23%,除了户撒乡只有个别寨子外,全县其他八个乡镇都有景颇族村寨,而且有的乡镇景颇族村寨还占绝大多数,生产生活所占的地盘也可以说占绝大多数:其次,陇川又是目脑纵歌之乡,“目脑文化”是在景颇族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反映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宗教等的文化现象,这就为我的的调查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最后,陇川县又是德宏州景颇族贫困人口较多的县份,在陇川调查景颇族可以很好的将景颇族的文化变

迁体现出来。此次调查我是以陇川县清平乡广外村为个案,调查方法主要采用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相结合。

四、田野点介绍

清平乡位于陇川县东北部,陇川坝头、南宛河上游,距县城44公里,三面环山,南北平均长14.3公里,东西平均宽13.8公里,国土面积196.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62,4%,最高海拔2618米,年平均气温18.9度,全年无霜期289天,全年日照数2373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753毫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山峰奇峻、河流纵横;清澈的南宛河水涓涓流淌,青山翠竹,清泉甘甜;气候凉爽,风景秀丽,引人向往,素有:“孔雀之乡”的美称。这里依山傍水,资源丰富;山有摇钱树,坝有吨粮田,春天山中草花黄,金秋坝中稻谷香。是古丝绸之路和中缅通道必经之地,无数商贾往返不绝,曾在贺宛设驿站,后成为土司的“避暑山庄”,目前,陇梁公路纵贯全境,交通方便,贺宛温泉,游客常年不断,椿花塘梁子高耸云端,可观德宏和邻邦缅甸山川,沿途奇数灵石丛生,是春季登山观光旅游的好去处。清平乡是一个集“山区、民族、贫困”为一体的农业乡,全乡共辖9个村委会,55个自然村,62个村民小组,2507户,10922人;农业人口10922人,占总人口的96.3%,非农业人口524人,占总人口的3.7%。按民族分:景颇族8117人,占总人口的57.5%,傣族3272人,占总人口的23.2%,汉族2248

人,占总人口的15.9%,傈僳族411人,占总人口的2.9%,其他71人,占总人口的0.5%;全乡共有森林面积20万亩,国有林5万亩,集体林15万亩;耕地面积28944亩,水田11664亩,旱地17280亩,以粮食生产为主,主要经济作物:甘蔗、水稻、麻竹、茶叶。

“广外村”的名称来源据村里的税务局退休老干部祈勒乔老先生讲述是这样得来的:大约在200年前,广外村这个地方发生了一次战争,傣族士兵对居住在广外的景颇族发起了侵略战争,广外景颇人民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自发组织起来,和傣族战斗。“广外”一词原为傣语,在汉语里的意思是“枪丢失的地方”。1954年建乡,当时广外山官和陇川土司经过开会协商讨论,将“广外”改为“拱外”。之所以改名是因为有两层含义:①“广外”傣语意思为坝撇(不要骗你),带有歧视的含义;②“广外”因为山官所在,有山官寨的,要用山官名字“拱外”。广外村现居住有300多户,共1304人,现在村里的姓氏主要有,祈姓(寨子)、石姓(占大头)、董姓(第二)、张姓、孙姓、尹姓、杨姓、徐姓、刀姓和郑姓。在以上这些姓氏中,祈姓是广外村的主体,约占80%之多,其中尹姓,杨姓和徐姓是汉族,其余都是景颇族。尹、杨、徐由于长期居住在广外村,很多风俗习惯也已经与景颇族融合。广外村的家庭结构类型主要为:主干家庭占大多数,扩大家庭共有7家,其中祈姓就占了5家,还有少量

的核心家庭。

五、经济生活

据资料记载,景颇族是中国境内最早实行刀耕火种的民族之一。景颇族祖先最早发源于青藏高原,之后逐渐向云南边境的亚热带雨林迁徙。在这漫长的迁徙过程中,他们不断改变生活生产方式,以适应生态环境变化,经历了游牧——狩猎——采集——刀耕火种的物质文化变迁,形成景颇族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解放前,景颇族社会处在一种带有部落痕迹的封建社会领主社会经济形态,解放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景颇族的社会面貌、生产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总体上仍处于贫困落后的状态,特别是在整个中华民族总体达到小康社会,进一步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越来越落伍掉队。我们可以先来看广外村的经济变迁,从中来分析景颇族经济的现状。

广外村的老人介绍,广外村的经济变迁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50年代到60年代主要农作物为稻谷,稻谷又分为水稻和旱地。因为景颇族贫穷落后生产技术不发达,因此,水田少,仍然是以刀耕火种为主的生产方式。旱地就是我们所说的刀耕火种,刀耕火种有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称为“于劝格罗”就是无轮作刀耕火种,实行不挖不犁耕作,一块地只种一年就弃耕休闲,形成一个有序的垦休循环圈,

可栽种棉花、大豆和小米;第二种类型称为“于遮格罗”即轮作刀耕火种,其耕作方式为第一年砍伐焚烧、播种、收割,第二年使用锄头先铲草挖地或使用牛犁后播种、除草、收割,可栽种包谷。除此之外,当时旱地还大量的种植大烟,饲养牲畜。直到1957年禁种大烟,敌我矛盾发生了变化,一家只留一亩地种植大烟,其余全部铲除,到了1958年,开始了“三禁”运动,即禁种、禁吸、禁卖,这样,才彻底废除了大烟。

第二阶段为70年代到90年代,主要经济农作物为小麦、稻谷、包谷和蚕豆。

第三阶段从90年代至今,除了小麦、稻谷等一般性农作物外,开始大面积种植甘蔗,同时还响应政府的号召大力发展种植麻竹和茶叶等新型产业。据祈老所说,现在德宏州由于陇川景罕糖厂的扩建,为了保证糖厂的供应,政府要求农民大量种植甘蔗,这样将原本种水稻的很多田地都占用了,无法保证粮食的供应,现在的粮食很多都是从缅甸的南坎运输过来的,如果政府不从长远考虑,为了一时的经济效益,一再扩大甘蔗的耕地面积,很难想象这样下去的后果是什么?

据乡镇府的资料统计,2011年底,广外村年初实有耕地面积为4798亩,年内增加耕地面积为139亩,年末实有耕地面积4793亩,其中水田932亩,旱地3861亩。 农用土

地面积合计4793亩,经营耕地10亩以下的农户为310户。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现在广外村仍然是旱地为多,水田少的局面,不光是广外村,在陇川很多景颇族的村寨现在甚至有的经济出现了倒退的现象。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农耕经济汉族老大哥走了2000多年的历史进程,到建国初期已经走到资本主义的萌芽阶段,而景颇族还处在原始社会末期或者说刚刚进入刀耕火种的农耕经济状态,或者说才处在封建社会初期,商品经济观念根本没有形成过,在这样的状态下,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同时也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新中国,景颇族同样也跟着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从互助合作、人民公社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景颇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贫富差距就越来越远,景颇族普遍贫穷这一社会矛盾就不可避免的暴露出来了,这是历史的因素之一,因为景颇族的思想观念,社会阅历还比较肤浅,商品经济的思想意识还没有根本形成,认识还比较淡薄,在这种情况下,要跟着社会发展潮流,同其他民族一道迈入市场经济的浪潮肯定会迷失方向,不知东西南北,这是历史的原因造成的;其次是政策因素导致景颇族的相当一部分农户倒退落后,因为,中央、省、州所制定的政策都是一刀切,特别是在体制改革的政策上都是一刀切。没有适当的考虑有些少数民族地区是否能够接受和适应,全国一盘棋,对大多数民族来说是有用的,是能够启发、引导、鼓动人心的,用好、

用活、用足这些政策来促进发展,脱贫致富,但是对景颇族来讲,就是有点难以适应。自主权下放,自主经营,各显神通,开始一两年有些见效,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当一部分农户就把握不住了,不会自主经营迷失方向,政策又没有出台象这一类能够采用和借鉴的,所以,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实行土地承包到户,还是发展不起来,反而出现倒退的现象,这是可以说是政策一刀切导致景颇族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

五、教育

广外村小学现在已划归为清平乡中心学校,于是,我就景颇族的教育相关问题到清平乡中心学校与杨恩秋校长作了访谈:

清平乡中心学校坐落在美丽的南宛河畔,距县城章凤44公里。学校始建于1965年(当时与清平中学合署办学),1982年分离迁至现址,通过与杨校长的简短访谈,我了解到清平中心学校现有13个班级,587个学生,从学前班到六年级,是一个集汉族、景颇族、傣族、阿昌族和傈僳族组合而成的多民族大家庭小学,其中景颇族约有367人,占60%之多。学校共有35个老师,学历结构为:1个初中,2个中专,其余都是大专。学校除了开设教育部规定的相关课程外,还结合我省实际,开设“三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法制教育”等课程。学校学前班由于都是少数

民族,基本不会说汉语,因此学前班的作用是:帮助少数民族适龄学生扫除语言障碍,培养其良好的受教育习惯。就目前清平乡少数民族学生受教育的相关问题,杨校长主要谈了以下几点:

1.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由于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多适龄儿童不能按正常时间进入学校接受教育,上学年龄多偏大,读书晚,导致很多少数学生初中毕业后便辍学在家务农或外出打工,很少有人继续深造。

2.清平中心学校景颇族学生所占比例大,于是杨校长给我简要分析了目前景颇族教育的困境。景颇族多居住在偏远的山区,家庭经济多较为困难,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意识比较淡薄,加上毒品的危害,成为制约景颇族山区村寨教育的几大重要因素。就清平乡的情况而言,很多景颇族村寨都没有小学,幼儿园更是无稽可谈,都说学前教育很重要。

3.针对少数民族的教育困境,杨校长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党和政府应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硬件投入,改善民族地区的教学资源;相关部门应对家长进行相关培训,唤醒他们的教育意识,特别是对那些认为“读书无用论”的家长;应加强师资培训,合理优化教育资源,提高老师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相关部门和教育教学资源好的学校、城市应该给予少数民族地区那些相对落后的学校进行扶持,形成结对子,互相帮助的模式,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让更

多的孩子接受高等教育,这样才能推动民族地区的发展,保护传统民族文化。

六、婚姻家庭

在清平乡政府与乡景颇协会的石钟文会长的聊天了解到,景颇族的婚姻变迁大致是这样的:据说70、80年代男方家到女方家提亲都必须牵着2头牛、铓一个前往,而女方家嫁姑娘一般都要送枪。男方娶到姑娘一般都要经历四个阶段:第一次称为看姑娘,一般都要背着景颇族自制的背萝前往,箩筐里装有水、酒、点心和糖果等物品;第二次称为要姑娘,这一步基本已确定了双方的婚姻关系;第三步称为谈礼钱,女方家向男方家索取一定的礼钱,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因此女方家向男方家要礼钱也是理所当然,男方一般都会根据自家情况给予一定的彩礼钱;第四步称为娶到姑娘,开始步入婚姻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景颇族的婚姻也在发生改变;现在景颇族的婚姻都是属于自由恋爱,婚姻制度为一夫一妻制。女方像男方家索要的彩礼约2到3万,除此以外,牛和铓现在都折合为彩礼。在请客的习俗上,男方一般请3天,婚礼头一天称为“小礼”,这一天男方家要杀猪,邀请亲戚和结婚帮忙的朋友先表示一定的谢意;第二天称为正请,都是从早到晚,第三天一般邀请寨子里全村的村民。女方家请客一般都比较简单,一般都是根据嫁姑娘来请早上或晚上即可。根据石会长介绍,景颇族目前男青年

由于嗜好毒品的影响,很多女青年多外嫁或外出打工,现在景颇族男女比例失调也是很严重的。

关于景颇族结婚后的家庭结构这一问题,祈老介绍,不只是在广外村,景颇族结婚之后自然就分家了,结婚前必须和父母居住在一起,结婚后,哪怕家里有两个或以上儿子,只要结婚,都必须分家。分家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父母主动分家,父母根据家里子女的人数和家里的情况平均合理的分配土地和家产给子女,这是一种比较理想和谐的分家状况,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不会发生任何争执的情况;②婆媳之间的矛盾而导致分家,这种情况在村里比较普遍,婆婆对儿媳唠叨,不习惯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彼此交流出现代沟,儿媳妇不尊重老人,不能和谐相处,儿媳妇的个性强,婆婆与儿媳相互不尊重,不能生活在一起而分家;③子女想独立生活,不想靠父母、靠兄弟而提出分家,但这种情况不多见。在广外村分家都是以口头协议进行,无需订文书契约之类的,都是父母做主,无需村干部来主持裁决,都是以父母确定为主。关于分家这一现象,在广外村流行着两句俗语:“一只手有五个指头,都是自己的指头”、“手心手背都是肉”,父母分家时正是按照俗语的意思,公平对待子女的分家所得。从访谈中,祈老告诉我,在邻近的乡里发生过一件,也是唯一的一起因分家导致的兄弟间互相伤害事件:因为父母不做主,兄长做主分家而导致兄弟两为了一个园子,哥哥

开枪将弟弟打死的事件。

六、节日习俗

石会长主要向我介绍了景颇族三大重要的节日。 1.目脑纵歌节

是德宏景颇族的传统节日,意思是\"大伙跳舞\"。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节期四至五天。届时,人们穿着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

跳目脑纵歌要在宽大的广场或草坪上举行。人们先在场子中央竖起色彩班斓的目脑柱,柱高约20米,用粟木做成,上面绘着精美的图案。左侧画的是一个四方形等分成四个三角形,右侧画蕨菜,因蕨蕾如握拳,叶如排箭,景颇人视之为团结和前进的象征。两柱之间交叉置放着两把银光闪闪的大刀,象征着景颇族人民骁勇刚毅,披荆斩棘的性格特征。目脑柱的两侧还有两块高约8米的木板,所绘图案象征子孙昌盛吉祥。上方横匾画着相传为景颇族发源地的喜马拉雅山,下方横匾画着农作物和家畜,象征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目脑柱前搭有两个高台,据说从那里可以眺望祖先的故地喜马拉雅山和展望未来。高台周围立着木桩,桩上挂着八面大锣,大鼓和其他乐器,表示吉庆。外面用两道竹篱笆围住,表示胜利。

典礼开始,先放炮,笙管、茫锣、鼓乐齐鸣,景颇族和其他民族的同胞互赠鸡蛋、米酒等礼物,向来宾敬献用

芭蕉叶包裹的紫糯米粑粑。在一片欢乐声中,由两名德高望重的老人领舞,他们身穿龙袍,头戴\"啄木鸟帽\",手持长刀,踏着音乐鼓点变换着舞姿和队形款款而舞。后面,是成千上万的人摩肩接踵排成舞队。女的手舞花帕、扇子或花环,扭着腰肢,摆动缀有银链银泡的盛装,翩翩起舞。男人们头戴缀有红缨珞的白头帕,身穿白衬衣黑裤子,手持闪闪发光的长刀,显得英姿勃勃。他们踏着刚毅雄健的舞步,气撼山河。汉族同胞来了,傣族同胞来了,阿昌、德昂、傈僳族同胞也来了,大家兴高采烈,喜气洋洋的跳着,不时发出\"哦啦!\"\"哦啦!\"的欢呼声。队列有时如长龙,有时如蕨花弯曲,象征着力量和团结。舞场上\"巴扎\"劲吹,锣鼓齐鸣,雄浑而壮阔的舞步声震撼群山。

2.能仙节

是景颇族青年男女为主的聚会,一般在每年农历二月十日举行,这个季节正值春回大地,万物生长,辛劳一年的青年男女利用这一农闲的好时节,依照传统在依山傍水的平坦地方举行能仙节。节日里,男女青年穿上节日的盛装,佩戴各种的装饰品,聚集在一起,进行民歌、射击、打弹弓、刀舞等比赛。

3.新米节

新米节\"又称\"吃新米节\"。是云南景颇族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

八、九月间稻谷成熟后举行。过节的前一天,准

备过节的人家提着插满鲜花的篮子,到田里割一捆糯谷背回,放在门边故意让过路的亲友看见,表示邀请他次日来家中过节。节日这天、亲友纷纷到家贺节,并帮助主人准备节日饭菜。这天按习惯禁辛牲畜,荤食以鱼肉为主。待中午时刻,主人摆好新米等供品,举行祈祷仪式,祈求风雨调顺,人畜平安,并由老人讲述谷子的来源。传说古时候,景颇族的谷魂上了天,谷子一直长不起来,人们只能在饥饿中生活。后来,由于狗天夭向着天空啼叫,招回谷魂,从此,谷子年年丰收,使景颇人又开始过着好日子,人们不忘狗的功劳,每年过新米节时,总是将新米饭先让狗吃。然后再喂牛。接着是老人吃。最后,宾主共同进餐。亲友离别时,主人用芭蕉叶包小包和有生姜炒熟的扁米赠给客人带回。

七、宗教信仰

由于信仰危机导致景颇族社会停止不前,甚至倒退,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现在景颇族村寨中有信仰基督教的,信仰天主教的,也有信仰祖宗神灵的,信仰祖宗神灵这个原始宗教的要占绝大多数,没有形成统一的宗教体系来规范和约束景颇族群众的思想意识,各搞各的很难统一,而且信仰祖宗神灵的这一部分由于解放初期搞民族状况调查时大部分景颇族不会讲汉语,搞调查的工作人员又不慎重,所以把景颇族历史以来信仰的原始宗教祖宗神灵都翻译成鬼,什么都

讲成鬼,所以,把景颇族所信仰的原始宗教都列为不合法的范围,强行破除,特别是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把这一类神灵都列为牛鬼蛇神,破四旧强行破除迷信丢失了。所以现在在景颇族信仰祖先神灵的观念淡化了,又找不到更加理想的东西作为精神支柱、精神依托,思想意识形成一盘散沙,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统一人们的思想意识。作为农民百姓,讲信仰马列,那谈何容易,根本不能规范和约束人们的思想意识。现在信仰外来教、基督教、天主教的是多数。陇川景颇族有48000人,而信仰外来教的总人数约8000人左右,那里边还有傈僳族、汉族、景颇族不到6000人,而且外来教那不是景颇族历史上固有的,所以它不可能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过去景颇族村寨都祭龙尚神,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统一景颇族群众的思想意识,能够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最起码能够使人们懂得能做什么?不能够做什么?怎样做人,如何做好生产生活,要禁忌哪些,现在大部分村寨龙尚神灵也不祭了,精神是空虚的,没有什么东西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思想意识,没有什么东西来统一整个民族的精神,所以说现阶段景颇族处在信仰危机的状态。

八、毒品对景颇族的影响

景颇族人口聚居最多的陇川县,遭受毒品危害的情况更为严重。陇川是景颇族人口分布最多的地方,也是德宏州受毒品危害严重的地区,德宏景颇族中的吸毒人口基数大,其

吸毒人数在当地吸毒人员总数中所占的比例数,已经远远高出了景颇族在当地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数。景颇族的吸毒情况已经相当严重,其被毒品危害的程度超出了德宏的其他民族,在德宏少数民族中是受毒品危害最为严重的民族。在景颇族的感染者中,95%以上是50岁以下的青壮年。而且这些感染者和病人大多数是农民,他们正值年富力强的人生阶段,是家庭的重要经济支柱,但是吸毒、感染艾滋病使他们的劳动力逐渐降低甚至消失,导致家庭经济收入减少,家庭贫穷。有的家庭甚至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更没有钱去治病。这些感染者在发生早期机会感染的时候往往得不到及时治疗,大多数人在艾滋病发病后往往几个月或不到一个月就死亡。有的吸毒者感染后还通过性传播的方式感染了他们的妻子,还有的妻子又经过母婴传播的方式感染了新出生的婴儿,我国第一例母婴传播的病例就出现在景颇族中。由于艾滋病目前尚不能治愈,感染就意味着死亡,景颇族中大量青壮年吸毒人群的感染已经给景颇族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危机。

吸毒需要高额的成本,虽然德宏州的毒品价格比内地便宜,但是每天一个吸毒成瘾者的最低消费在10~20元之间。每天10~20元的消费,对于依靠种植业获取现金收入的景颇族农民来说,不仅是一笔不小的经济支出,更是一个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大多数吸毒者因为吸毒变得疾病缠身、游

手好闲、无所事事,他们整个的思维和精力都集中在毒品上,无心也无力从事生产劳动和顾及家庭,他们的家庭常常是田地荒芜,经济衰败。不少吸毒者为了满足毒瘾,想方设法地变卖家中可以换钱的东西去吸毒,使他们的家庭大多家徒四壁,生活困难。吸毒者的偷盗行为给村民的生产生活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广外村民主要的现金收入来源于种植甘蔗,出售猪、牛等家畜,此外没有更多的现金收入来源。从每个家庭占有的田地数量计算,每个家庭通过农田获取的收入是有限的,不足于供给吸毒者每天的毒品开支。而且不少吸毒者因为急需现金,自己不耕种田地,每天去帮工找钱,把田地出租给他人耕种,这样收到的租金更是有限,而且也不是每天都能找到工做,有限的收入除了吸毒还必须维持生活;一个更为特殊的情况是,广外村有不少家庭是一个家庭中就有几个吸毒者,吸毒资金更成问题。在不能解决吸毒所需资金的情况下,有不少吸毒者铤而走险,把偷盗作为补贴吸毒开支的一种手段,以偷养吸。他们既偷他人的东西,也偷自家的;不仅入户偷家里的农具、衣物、大米、稻谷、被褥、炊具,饲养着的猪、鸡,而且常常偷盗村民放牧着的水牛、种在田地里的作物、种在山林里的八角、橘子树苗和竹子、竹笋等,凡是能够换取现金和毒品的东西都偷。在广外村,人们普遍对有偷盗行为的吸毒者都恨之入骨,即使是亲人,对吸毒者也有希望他们早点死亡的想法。毒品已经使景颇族

村寨和家庭都不得安宁,村民们不能过安生的日子,严重影响了家庭和村寨的正常生活秩序,影响了村民生产的积极性,危及了社会的稳定,也严重影响了家庭和村寨的生产和经济发展。由于吸毒破坏了家庭,导致妻离子散,家庭破裂、家破人亡,吸毒者为了满足毒瘾常常变卖家产、土地,无心劳动,道德丧尽,民风日下,父母无人赡养,导致毒品危害严重的家庭,小孩无人抚养成了政府的包袱、负担,毒品比较严重的景颇族村寨,女青年在当地找不到合适的对象,或因家有吸毒人员劳教,死亡而远嫁他乡的现象十分普遍,甚至有的家庭妇女由于男人吸毒,家产被卖光,土地被长期租出(实际已变象卖断),虽然已有儿有女,但是已没有什么指望,唯一的土地这个赖于生存的精神依托也保不住,纷纷弃儿弃女跟着外地人流落他乡,子女无人照顾,只有

六、七十岁的老人落到抚养孙男孙女的责任,过着十分贫穷的日子,由于吸毒者不仅给家庭带来灾难,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危害,比如:导致社会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的时时发生,一个人一旦吸毒成瘾,就会人格丧尽,六亲不认,家庭永无宁日,更为严重的是已经危及到陇川景颇族兴衰的大问题,由于吸毒或艾滋病感染,每年的死亡人数中所占比例也是值得可怕的,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大家应该感到很担忧的问题。

九、政治制度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各民族在政治上一律平等,在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给实行区域自治的主体民族给予更多的权利,陇川作为景颇族聚居最多的一个县,是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实行区域自治的其中之一的民族,景颇族聚居最多的一个县,但从陇川实际看,景颇族在政治地位上还显得低一点,由于文凭要求太高,在全州各班子中的比例越来越少,更主要的是在一部分启用的人员中,他只冠于景颇族的名誉,连语言、风俗习惯,一窍不通,根本不可能为景颇族说话,更不可能来考虑景颇族的命运,所以这几年在政界上能够为景颇族说话的人越来越少,我们在不违背宪法的原则上,结合景颇族的现实状况,提出和制定一些能够促进和发展景颇族的适当政策,特别是如何改变景颇族落后的生产方式,如何鼓励和调动景颇族社会经济发展的合理化建议,这不是不可以的。是完全符合民族区域自治法和自知条例的。但是,现在考虑这个问题的人太少,不会考虑,甚至不敢考虑,生怕考虑这个问题太多,组织上又怎么看待自己,怕保不住自己的位置,所以不敢考虑,不会考虑。以景颇族的代表身份在哪个位置,而实际上根本不为景颇族说话,更不可能为景颇族的前途命运着想,说得直接一点,这种人根本不能代表景颇族,它反而误了景颇族的发展进步。另外,在政治上不尽平等的一个问题是,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

域自治法第二章,民族自知地方的建立和自治机关的组成,第十七条规定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自治条例中也同样规定,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州长,由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自治民族,傣族或景颇族的公民担任,但是在其具体实施中,建州已有五十多年来,哪一届自治州的州长由景颇族担任过,根本没有,不是我们景颇族没有能力担任,而是组织上没给景颇族设这个角色,连副州长都是勉强的安排,这不是政治上不平等的具体表现吗?当然,州人大主任到是连任了四届,但是,人大和政府那是不同的,权利也不同,所行驶的职责也不同,政府是什么概念,大家要清楚法定的和具体实践的不相符,这是一个政治上不尽平等的具体事实。

十、总结

结合景颇族的社会变迁及现状,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第一,统一信仰,意能官神灵为景颇族的宗教神灵,因为,能官哇,历史上称之为能官都是景颇民族的创始神,从古到今在景颇族中能官神灵,根深蒂固,永远不可磨灭,影响较深,作为景颇民族的统一神灵祭祀,能够统一景颇人的思想意识,同时,提倡祭祀龙尚神,用历史的宗教习俗,统

一和规范景颇人的行为,约束和统一人们的思想意识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努力挽救民间文化,挖掘民间文化,比如,董萨、斋瓦的口碑文化,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为抢救频临绝迹的民间艺术、口碑文化尽力,发展和弘扬优秀的景颇文化,为景颇族发展、进步奠定意识基础。同时,在民族文化广场、广山民俗村铸造能官雕像,以丰富景颇文化的内涵,向世人展示景颇祖先“能官瓦”创造万事万物的神圣英姿,为陇川的旅游文化添砖加瓦,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推动旅游活县的进程。

第二,结合陇川实际,制定出台一定的特殊政策,对待景颇族地区,针对不同的村社采取不同的对策,因地制宜地区别对待,比如,调整改革经营体制,建立新的合作化道路,统一经营土地,合理安排协调农村劳动力,集体组织指挥生产、生活,逐步提高劳动生产率,严格控制景颇族村寨的土地外流等现象。

第三,加大禁毒力度,严励打击零星贩毒和以贩养吸的违法人员,该强制长戒的强制长戒,该送劳教的送劳教,严格帮教措施,坚决杜绝公安机关以罚代教、以罚代刑的简单措施,建立健全以村寨为主的联防自治机构,从长计议,再打一场禁毒人民战争,挽救景颇民族中的吸毒人员。

第四,大力培养真正能够代表景颇民族的民族干部,组织部门要严把培养选拔关,真正培养选拔能够代表景颇族说话、办事的,能够密切联系景颇族群众的人,进入各级领导班子,坚决杜绝假景颇族冒名顶替,以景颇族的名誉占职数,而又不懂景颇族的风俗习惯,更不会为景颇族的前途着想的人占编制,培养真正能够为景颇族的发展,献计献策的人,在招工招干政策上要结合培养当地少数民族干部着想,适当放宽民族比例,以培养真正的景颇族年轻一代着想。

第五,注重民族教育,强化教育管理体制,政府要出台适当的优惠政策,加强景颇族地区的教育,加大投入,打牢基础教育,对景颇族贫困学生实行“四免”,真正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作用,在中、高等教育阶段实行重点扶持,同时在升学关把好民族成份的比例,以培养景颇族的优秀人才起到政府的职能作用。同时,在景颇族村寨,加强业余教育、成人教育,提倡和鼓励普及景颇文,载瓦文,开办业余夜校,以杜绝新文盲的出现。

第六,搞好本民族自身的教育,加大对景颇族内部法律法规的教育,正确理解和利用政策精神的教育,提高认识,用好、用活,用足现行政策,来发展生产建设家园,脱贫致富,同时,还要进行珍惜土地,保护土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教育,杜绝土地从景颇族的手中外流的被动局面。

总之,我认为针对目前存在的原因,应从这几个方面采

取措施,进行挽救,这样景颇族才会有希望,才会跟上其它兄弟民族一道,屹立于中华民族之林,不然是会有消亡的危险。

推荐第3篇:田野调查报告

田野调查报告

——参观佛山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

201030960409经济4班简伟健

按照我们指导老师的安排,大学三年级上学期为期一个星期的社会实践课程任务是到佛山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参观学习。

以下是佛山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简要介绍: 佛山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伊利集团华南区域管理中心的直属分公司,位于佛山市三水区迳口华侨经济区,占地面积200亩,投资1.9亿人民币建成,辖有冷饮工厂与酸奶工厂两个生产车间,主要生产雪糕、冰淇淋、棒冰、酸奶及乳制品等产品。公司为员工提供现代化公寓楼与娱乐休闲室,是一个朝气蓬勃、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

由于自己过往没有参观过相关性企业和制造基地的经验,所以当我们踏上这次三水之行时,我就不禁开始想象:我们会看到什么?是很多人和很少机器还是很多机器和很少人?我们能不能看到制作的每一步工序?我们能不能尝到由我们监督制作出来的产品?„„

也许我思考了太多,我们很快就到达目的地了。车子刚驶入三水伊利制作基地时,看到的一切建筑给我的感觉跟我一向的认知一致——伊利集团是中国乳制业的龙头老大。但愿这里的设备确实地证明它就是龙头老大。

三水伊利制作基地派了一位年轻美貌的姐姐给我们当导游,确实让这次三水之行增添了趣味。经过了短时间的休息,我们正式开始参观三水伊利制作基地了。我们的第一站是展示楼的一楼。一楼里面正对门口的墙上牢牢地挂着伊利的商标,一旁玻璃展示柜里面放着伊利各种各样的产品包装,有雪糕、冰淇淋、棒冰、酸奶、奶粉等乳制品。导游姐姐给我们作了关于伊利集团的简单介绍和对伊利产品的各种扫盲工作。于是,第一站给了我第一个问题:如何有效管理这么多种产品,如何做到没有冲突反而共同发展?

管理一种产品,或许我们最先做的应该是了解产品本身。了解它是什么?为谁而生?带来什么?而产品与产品之间往往不是互相对立的,而是相互独立而互有联系。若是我们能找出产品之间的共同点或者联系点,也许新产品就能诞生——产品之间的相互结合。另外,对消费者偏好的充分了解,大概也是促进产品的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吧。

第一站结束后,导游姐姐就带我们“实地”观察制作雪糕的工具。虽说是隔着一大段距离和一层厚厚的玻璃,但仍不妨碍我们对产品制造机器的了解。远远看去,一条一条生产线平行铺设着,特别的是没有看到很多工人,也看不到产品制作的每一步工序。导游姐姐介绍说,这种生产线是几乎全自动的,而雪糕、冰淇淋和酸奶这类产品适合在密封的环境下生产制作,于是我们看到的生产线是有很多很多大大的箱子构成的,而产品就是在箱子里制作而成。至于看到的工人也都只负责检查包装、装箱之类的工作。

这让我不禁联想到这几年来机器人对企业产品制造的作用不断变大的状况。像一些大型的公司比如富士康也有提到过以机器人代替部分人手来减少产品成本和出错率,倘若日后,所有制造工厂里面的都是机器人,那全世界60亿人的就业问题如何解决?抑或是,当所有制造工厂里布满机器人时,全世界人们将不再需要勤奋工作就有美好生活?工厂增加机器数量,无疑能形成规模效应,从而减低产品制造成本。但是,因为增加机器而减少的劳动力应往哪方面发展?

参观完制造酸奶和冰淇淋的机器,我们有幸免费尝到伊利品牌中其中一种冰淇淋产品——小布丁。甜甜的奶味没有被秋冬的寒风吹灭,反而显得更有滋味。想想自己若是这个工厂里的工人,能吃到自己亲眼看着如何制作和亲手检查包装是否合格的产品,心里一定特别窝心、特别有满足感吧。

吃完“小布丁”,我们就沿着员工宿舍楼旁的大道走去另一个制作地方了。沿路走去,看到有陈列牌,陈列牌上贴着的都是一些生活上的小知识。而旁边就是高高的员工宿舍楼了。

宿舍楼外墙很干净,让人看得很舒服,像我们学校的宿舍楼一样,面向大路那边是一格一格的宿舍阳台,感觉不错。宿舍楼附近有很多室外篮球场供员工休息时用,想必伊利公司很重视员工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劳动力在企业的地位向来很重,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对企业的价值愈发重要。国外对科学家的重视一向很高,因为国家管他们一家的吃穿住行,所以科学家可以在毫无压力的环境下进行自己的研究。而如何让企业员工有更好的工作效率和创造力呢?同样是如此,如果连基本的住房、吃穿都无法满足,何言全身心投入工作呢?所以,作为企业的领导人,对人的关怀力度必须不断加大。这也是国外很多著名企业有着宽松的管理制度和优质的悠闲设施的原因。

到了另一个制作基地时,没有看到什么,导游姐姐很快就宣布参观结束了,而我们就开始踏上回程了。在车上,我在感叹,其实这样短短两三个小时的企业参观还是能学到东西的。原本我还以为又是浪费了一天呢。

于是我在幻想着。在课室里,我们可以学到各种行业的相关知识和各种工序的流程,比如制造业的生产运作管理、电子商务管理、进出口贸易管理、保险学、投资学等很多很多方面的知识,但是我们总是缺乏了相关的实践。倘若针对每一方面的学习,我们都能够像这次专业实习一样,到相关企业去参观学习,想必我们会对知识掌握得更彻底。或者说我们可以尝试到自己有兴趣的方面的企业实习,这样我们能够亲身参与其中,成效更是显著,也食对我们日后确定工作方向做准备。

推荐第4篇:田野调查报告

田野调查报告

调查课题:中国农村的婚嫁风俗习惯

调查内容:在中国农村举行婚礼的过程中,有很多的风俗习惯等需要讲究。首先了解一下这些风俗,进而对其进行分析,了解这些风俗的成因、起源及其发展。

调查方式:亲身参加一场农村的婚嫁仪式,通过自己的观察,以及向一下长者询问。

调查对象:迎亲仪式 调查时间:2011年10月1日 调查人:李先庆

2010302660061

今年国庆节的时候,恰逢有七天长假,我参加了我姐姐的婚礼。我是农村出生的,并且对农村的一些风俗习惯比较感兴趣。在农村,婚礼可以说是很大的一件事情了。因此,婚礼中的一些风俗习惯也算是相当多的。这次,我参加了我姐姐的婚礼,恰巧能够做一次田野调查,深入了解一下婚礼的风俗习惯。

在农村,男女双方结为夫妻并不是仅仅举行了一场婚礼这么简单,其实,在这之前,还有很多的流程必须要走,但是,现在的农村似乎也慢慢淡化了这些内容,有很多的环节都有所减少了。我想,这可能是伴随着快节奏的生活规律,人们越来越追求那种快餐式的婚姻。而这种趋势似乎也影响到了农村吧。

在结婚之前,我姐夫先就到过我家里好几次,其中,有一次是来送糖吃的。那天上午吧,他从家里买好一些糖果,然后带到我家里来了。然后,在中午吃完饭之后,我就到我家门口燃放鞭炮。下午的时候,我们村子里的很多人就在吃完午饭之后,来到我家里坐坐,他们向我爸妈送上一些祝福的话。有的人说:你看你们现在多舒服了啊,儿子考上大学了,姑娘也出嫁了,你们的任务都差不多完成了,就可以等着安享晚年啦。然后,我父亲会说:那里啊,这儿子四年大学没毕业,就还要攒劲做事呢。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啊!乡亲父老们在我家里互相轻松的谈话,我就在旁边给那些男人们散烟,还要给所有的人端茶水,杯子里的喝完了还要不断过去给别人加水。这时,我的二妈、三妈他们就不断地给来送恭喜的客人们散糖吃。下午很晚的时候,来玩的客人才慢慢散去。

这个风俗在我们那里叫做“送糖吃”,就是男方给女方家里送过来一些糖果,然后发给本村的乡亲父老们吃,就是相当于对外宣布:这一对男女已经确立了恋人的关系。其实,不管是在什么时代,或者是在什么地方,假如一对男女们都对对方很倾心,然后想确立恋人关系,都有其各自不同的方式。然后,在农村那种条件下,如何快速地向周围的人们宣布自己婚姻状态,很好的一种方式就是请大家到我家里来吃糖。一方面,请别人吃东西也算是一种礼节,或者说是一种礼貌;另一方面,农村人都比较喜欢凑热闹,并且还很喜欢占便宜,又是热闹的地方,又有糖果吃,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在农村,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对外宣布自己的婚姻状态。

又过了一些天,我父亲就打电话喊我的二妈、三妈、舅妈、姑妈们回来一趟。原来,我姐夫之前给我家里打过电话的,要我父亲把他们都喊回来。这一天是九月二十几号吧,我的二妈、舅妈、姑妈们一起结伴去我姐夫家里了,他们在我姐夫家里吃了一顿午饭(午饭在我们那里是最重要的一顿饭),然后就回到我家里来了。他们向我的爸妈,还有我姐讲述了我姐夫家里的一些情况。比如说:他家里房子怎么样啊,他的父母人怎么样啊,还有什么 家里的一些陈设啊,他们村子里的一些情况啊,各种乱七八糟的。我爸妈也会就自己所关心的问题问他们。那么,这一项,在农村就叫做男方请女方亲戚去“喝酒”,“喝酒”就是吃饭的意思。其实,追究这里面的深层含义,似乎不仅仅是喝酒那么简单的。喝酒只是表面上说的客套话,请别人到自己家里去玩,你当然要招待人家,你必须要负责人家的一顿三餐,这在哪里都是一样的。在农村就更是这样,并且显得尤为突出。那么,请女方的亲戚去“喝酒”,其实是让女方的亲戚到自己家里看一下情况,去探一下究竟。而女方的这些亲戚们,他们也要知道自己不仅仅是去喝酒的,他们是女方的“人大代表”,要代表女方摸清男方家庭的基本情况,然后回来再汇报给女方。如果女方觉得合适,那么,双方就可以进行下一步了:结婚。而如果,女方觉得不好,那么,在这时,男女还可以解除恋人关系的。想象一下,就这么的一个小风俗,里面就蕴含了多么深的大道理!

十月一日那天,一大早我家里的人就都起来了。我起来之后,我父亲喊我把一些家具啥的搬出去,其中有:桌子、椅子、洗衣机、电冰箱、被子、毛毯等等。我就都把这些搬到家门口,然后我父亲就把我搬来的东西按照某种特定顺序一字儿摆开,椅子摆成两路放在最前面,然后再椅子的后面放上桌子,桌子上面放的是一些棉被,而在桌子的后面就是一些箱子,箱子是放在板凳上面的,箱子里面装着一些毛毯之类的,最后面的就是一些家用电器了。待我跟父亲把这些东西都摆放完好以后,就听到鞭炮的声音了,接着就是车辆鸣笛的声音。我姐夫就来迎亲了。这时,我母亲喊我和我父亲以及其他的亲人赶快进到屋里面,然后她就把大门给紧紧地关上了。过了一会儿,我姐夫就走到家门口了,我在屋里就听到外面吵吵哄哄的,那是他的一些亲戚们跟着自己一起过来迎亲的。然后,我姐夫就在外面喊我父亲、母亲以及我来开门,我们都没有开门,然后我的一个平时比较喜欢热闹的二妈就在屋子里面喊:唱一首歌吧,唱得好的话就把门给你打开,唱的不好的话,就不会给你开门的。我姐夫又在外面央求了一阵,见屋里人根本不理,于是,没办法,就只好跟他的几个兄弟们商量唱一个什么歌曲。过了一会,他便开始唱了,他的几个兄弟们也跟着一起唱。唱完之后,我二妈又说:不错不错,唱的挺好的啊。又转而对屋里人说:他唱的好不好啊?再来一个要不要啊?屋里的人都大声地喊着:好好,再来一个!再来一个!这是,外面的人就着急了,他们叽叽喳喳的说着:快开门啊,歌也唱了,快把门打开吧,打开门到屋里再唱呗。见屋子外面的人那么着急,都快生气了。我母亲于是走到二妈跟前,对她说:玩一下就可以了,别玩得太过了。于是,我二妈就过去把门打开了。外面的人都高兴地直往屋子里面挤。进屋之后,我就不断地给他们散烟、端茶水喝。这时,我姐夫就拿着一束花走到我姐姐的房前,喊我姐姐把门打开。我姐姐没有回应,我的堂妹就在房间里面大声地喊着:我姐姐说了,你要唱一首歌,唱得好的话,就把门给你打开。听到这么一说,我姐夫就急了,喊道:刚才不是唱了的么?堂妹又说:现在和刚才不一样,刚才是唱给所有的人听的,现在可是唱给一个人听的,你唱不唱,自己看着办吧?没办法,我姐夫只好又唱了一首。然后,喊开门。但我堂妹还是没把门给他打开,又在里面喊:红包呢,没红包凭什么给你开门啊,我可要收取开门费的呢。于是,我姐夫就递进去了一个红包。如此,我堂妹才善罢甘休了,把门给打开了。这时,我姐姐是坐在床上的,我姐夫走到床前,跪下,手里拿着花,想我姐姐求婚。我姐姐停顿了一会,就把门花接过来了。然后房间里的人都欢呼着,喷洒这彩纸、彩带!过了一会,我看到我父亲在中堂前面焚香烧钱,然后,我二妈拉着我姐姐在前面磕头。把这些弄完之后,我二妈又引着我姐跟我父亲磕头。我母亲在厨房里面忙活,她们又来到厨房,在灶头前面就给我母亲磕头。这时,我看到我母亲满眼的泪水留下来了。最后,我姐夫就在前面引路,我二妈牵着我姐到车子上去了。那些摆在门前的家具也都搬上了车辆。听着悠长的汽笛声,我姐夫就把我姐姐迎娶回家了。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在迎亲的过程中所涉及的一些风俗习惯。首先,男方过来迎娶的时候,女方的家门一般都是要关着的,我想可能是这样的。在中国,女人一般都比较含蓄,不能太张扬了或者说要内敛一点。在男方过来的时候,你总不能直接就把门打开让他把你带走吧,那样似乎显得我很急切得要嫁给你。就算即使你真的很急切,也还是要含蓄一点,慢慢地待男方叩开每一道门,大不了你开门的时候迅速一点就行了。但这个们最好还是要形式上的关一下的。另外,其实,关门也是娘家人给新郎出的难题,要好好捉弄一下这个姑爷,就像给他一个警示:我们娘家的人可不是好欺负的,她嫁过去之后,你可得要好好待她。最后一方面,农村的很多事情都是图一个热闹,尤其是想迎娶新娘这么大的事情,一定要办得开心热闹才行。在新郎求门的时候,让他唱唱歌或者玩点别的游戏啥的,都挺能增强气氛的。还有一个风俗,那就是摆在家门口的那些东西。那些其实新娘陪嫁的嫁妆,它们摆放在门口是有一定的讲究的。其实摆在最前面的还有一个洗脸用地架子。这些东西似乎是按照一种使用频率排开的,什么东西最常用,最重要,就放在最前面了。最后一个风俗,最后新娘在走之前,要给家里面的列祖列宗磕头,还要给自己父母亲磕头。这些都是很必须的。新娘,是娘家人一手把她抚养成人的,这个地方是生你养你的地方。那么,在离开这个地方,她要感恩,她要用自己最重的礼节来拜别这个地方。这是我们做人的良知所在,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农村的风俗礼节在这个上面的一种展示。

其实在整个结婚的过程中,还有很多的风俗习惯需要考究。只是由于知识的缺乏,很多东西暂时还不能加以解释。也就只能做到这里了!

推荐第5篇:田野调查报告

内蒙古自治区矿区与牧区的矛盾冲突

-------------隐藏在环境背后的争端

王佳宁 10033007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民族学

摘要: 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凸显,怎么去解决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要,然而,隐藏在环境背后的其他社会问题也在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矛盾冲突随之而来,到底什么成为矛盾冲突的导火索?

关键词:环境矛盾冲突利益

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其中,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量大,污染面积广。在矿区大气,水体,土壤普遍受到污染。因此,了解调查矿区环境和污染的现状并采取预防措施和治理的措施,保护矿区环境,阻止矿区环境恶化趋势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矛盾”就是事物在变化发展过程中的对立统一,它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列宁说:“就本来的意义讲,辩证法是研究对象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列宁长将这个法则称为辩证法的本质,又称为辩证法的核心,因此,我们在研究这个法则的时候不得不涉及广泛的方面,如果我们将这些问题都弄的非常清楚了,就能更好的用理论去指导实践。

在内蒙古自治地区除了畜牧业外有很多的第二产业和而第三产业推动这当地经济的不断发展,其中钢铁和金属矿业已经称为内蒙古自治地区的主要经济来源。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牧区与矿区的矛盾和冲突也日益凸显,成为一个很重要的社会问题。然而,这个问题作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始终存在于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之中。

在这里不得不重新提起美国美国心理学家谢里夫的群际冲突理论,该理论的核心内容是:群体成员的群际态度与行为,群际的利益冲突导致群际冲突。其中群体利益就是“群体安全的真实或想象的威胁,一种经济利益,一种政治优势、一种军事重要性或其它”由此可见,“利益”是决定群际之间产生冲突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利益”会涉及到多个方面。 引起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矛盾的主要有由于语言文化生活方式等方面不同而形成的交往障碍,以及民族偏见和民族歧视等,这些都是历史所遗留的至今仍没有得到解决的因素,到了近代社会并且一直到现在由于大量的移民也是产生矛盾的因素其中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而对牧区造成的不良的环境问题也是矛盾冲突的因素之一,并且不断的上升。

李晓霞在对新疆维汉竞争于合作的调查中提到“利益”也是影响民族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她说:“共同的利益往往不一定导致民族团结互助,进过实证研究利益多会引起族际之间的矛盾冲突。”在对家乡的调查过程中逐渐意识到使矿区与牧区产生矛盾冲突的不仅仅是严重的环境问题,而是隐藏在环境背后巨大的经济利益。其中比较突出的是污染赔偿和占地赔偿。

一、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白音诺尔铅锌矿”蒙文译为“美丽富饶的湖”它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的北部,是北方少见的大型金属矿区。1979年建矿,到目前为止已有30年的历史了,其中

汉族人口占70%蒙古族占30%,大多数人都是这周边地区的汉族人口,他们是年轻的时候来到矿区进行建设,然后在矿区安家在这30年间和他们的子孙形成了现在这个小具规模的城镇,他们主要以上班为主,每月都是拿矿上的固定工资来维持生计,由于矿区的土壤不适合农作物的生长,所以没有人务农。标准的八小时工作制,但是让人们的工作并不轻松,四个班时不同的人倒班上,比如第一批人是八点上班,下午四点下班,第二批人就下午四点上班,凌晨十二点下班,第三批人则凌晨十二点上班,第二天早上八点下班,就这样三批人轮流二十四小时进行生产,直到每年年终的时候他们才有十几天的休息时间。到目前为止已经发展成为采选、冶炼、机器加工制造配套成龙的现代化大型矿山。矿区现在有两个采区,两个选厂,一个提升运输工区,一个铅冶炼厂等六个主体生产单位,有变电所、水暖站、运输车队、质检中心、跌路转运站等配套机构。矿区现以整合当地资源为依托,不断延长企业发展的链条,二期投资一点八七亿元,取得了巨大的建设成果。

蒙古族本来就是一游牧为生,听当地的蒙古族老人讲在矿区还没有开发之前,这里每年都是草木茂盛,而且赶上雨水充沛的年头可以供两三个大队牧民的牛羊繁衍生息,不用整体迁徙,就在这一个地方就能过好几个春夏秋冬。随着第一支勘探队的到来,陆续的开始大量的外来人口迁入,直到今天能看见的山全部被炸药炸的面貌全非,山被削平掏空,平地被废渣堆成小山,清澈的河水被尾矿砂污染成暗绿色看不见水底还散发着刺人的气味。蔚蓝的天空变的乌烟瘴气,随处可见的生活垃圾,夏天的时候草长得高不容易看见埋在草下面的垃圾,等到冬天的时候,枯草上面挂慢了各式各样的塑料袋,各式各样的生活垃圾都被倾倒到离生活区较远一点的草地上,老人说看了好不心疼,也想找汉人去理论一下,可是汉话说不好,也不知道应该找谁才有用,又没有文化,汉人还很霸道,找了也没有什么改进。自己家的儿子也在矿上上班,怕领导给小鞋穿!也就这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过来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牧区的一部分牧民也会选择到矿区上班,主要是上班的收入比较稳定,不再是靠天吃饭,要是遇上大旱或者是雪灾的年月一家人也能有吃有喝,不至受冻挨饿。虽然和汉族人的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一样,但是都不会影响上班,都是买体力的活,一样能干好,日子长了汉话也学会了不少,生活也算越过越好!但是这一部分牧民仍旧是归当地政府管理,政府与矿区协商由矿上出钱政府为这30%的牧民盖起了整齐的砖瓦房,70户牧民住进了宽敞的瓦房,每一户人家除了三间房子外还有一个四分地大的院子,院子里有圈养牛羊的敞篷,不少牧民家现在都在自己家院子里的小园子力种上一些常见的蔬菜,每当刚刚进入夏天的时候就能吃上新鲜的蔬菜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受到了汉族人生活的很大影响。但是,他们仍旧喂养牛羊,他们仍旧拥有国家分给他们的草场,只是数量相对以前变的少了。

1、草场污染治理费

2011年的6月25号在矿区的行政楼下面聚集了200多牧民,他们要求矿区对被污染的草场进行治理,并且强烈要求矿区对他们进行经济赔偿。随后几天就发生了武装特警与牧民之间的暴力冲突事件。

乌云琪琪格,女,蒙古族,访谈时间2011年7月20日,访谈地点 乌云琪琪格老人家。 在一个牧民的介绍下笔者找到了在发生暴力冲突事件那天受伤最严重的琪琪格老人,在她的家里了解到整个事件的起因因和经过。初次看到这个瘦小的老人很难想到她会和什么“冲突”“暴力”这一类的词联系到一起。到老人家里后,老人很热情的把我们让到屋后,倒上热气腾腾的奶茶,端出自己家做的奶豆腐,听着她用不怎么流利的汉语和我们交流,一会汉语一会蒙语,黑瘦的老人的脸上似乎还有没有从事件中平息的恐惧与愤怒。

笔者向老人说明来意后,老人在座位上颤颤巍巍的站起来不多一会拿出了她在医院排的片子和脑CT图片,还有医院的检查结果。她的丈夫一个颧骨很高很高的蒙古老人一言不发的站在琪琪格老人的旁边。老人眼睛里含着眼泪哽咽着像笔者叙述事件的起因和经过:“其

实,我们很早就找过矿上的领导,希望他们能把我们这片的草场好好的治理一下,毕竟这是我们生活唯一的经济来源,我们家就一个女儿,世代都是靠着草原吃饭,可是,最近自己家的牛羊不知道什么原因就突然暴死,以为就自家牛羊这样,原来不止我们这一家,后来大家在一起分析来分析去可能是和牛羊吃的草有关,牛羊吃了大量的被污染的草,矿上的选厂和冶炼厂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尾矿砂,由于我们这个地方一到春秋和冬天风就特别的大,矿上的沙子漫天的飞,那些有毒的尾矿砂就被刮到牧民的草场里,大量的草库伦都被沙子掩埋,春天牛羊吃了、死了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了。因为这件事牧民多次找到矿区领导,但是,最后都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最近,在离咱们这很近的西乌珠穆沁旗发生了牧民被轧死的事情,蒙古族人都起来反对这件事,我们其实也想借着这件事想把我们的问题解决了,就在6月的时候咱们嘎察的牧民差不多都去矿区行政楼下面去找领导,想讨个说法,可是几个带头的牧民被留下后就把我们都送回来了,还威胁我们说要是我们还不走就把我们抓起来!到了晚上,那几个被留下的牧民回来后说矿上已经把污染治理费给政府了,和他们已经没有关系了,每年30万的污染治理费,我们根本一分钱也没有看到,而且环境根本没有得到什么治理。几十年得钱到底哪里去了!为什么牧民连一分钱也没有看到!他们越想越生气,第二天就找到了白音乌拉镇政府,可是政府又把责任推到了环保局,这样一来二去,那都不承认钱被拿走了,我们都是踏踏实实的牧民,每家都有牛啊羊啊的,跑来跑去的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日子还过不过啊!可是就这样跑了一个多月却什么结果也没有,就这样我们一气之下就把在我们这附近的矿区生产用的供水井给停了!让他们再生产!让他们再污染!看他们没有水怎么办!”老人说到这里!笔者才明白为什么会发生牧民和武警的冲突事件!他们把矿区生产不可缺少的水井停!停上一天,矿上就会损失上亿的资金,何大何小啊!到底那笔钱到哪里去了?老人又接着说:“我们把水井停了,每家出一到两个人一起去那里看着,不让汉人把锁打开!两个小时一换班,从早上8点开始,到下午1点多的时候!正好换到我去那里,刚到那就儿就看到,有好多的车,是警察的车,还鸣着笛闪着灯,十多个车朝这边开了过来,不一会就开到离水井几十米远的地方停了!下来了好多穿警服的警察!他们都带着面罩,左手拿着盾牌,右手拿着好像是黑色的棍子(电棍),前面一个穿着便衣的人,手里拿着一个话筒(扩音器),那些人排着队就朝着面走了过来,拿着话筒的人,冲我们喊说什么我们已经犯法了,叫我们马上打开水井!我们站在那里还没有反应过来怎么回事,那些穿制服的人都已经走了过来了!拿话筒的人喊了一句‘冲啊’穿制服的人就过来把在场的所有牧民都围住了,开始又拖又拽!连打带踢,我一个大老婆子怎么能禁得起这么折腾,就感觉被人拽到了然后就有一股很呛人的烟钻到心里,钻到脑子里,脑袋特别的疼,眼睛也疼,接着就什么都不知道了”老人说道这的时候用衣服的袖子擦了擦脸上的眼泪,一旁一直沉默的蒙古老人满脸愤怒的说:“什么警察啊,警察不是打坏人的吗,我们安分的老百姓也要打吗?什么‘冲啊’我只有听见红军打日本鬼子的时候才喊‘冲’呢!四五个穿制服的人打一个个手无存寸铁的牧民!他们还是不是人!打一个都黄土埋半截的老婆子!他们是牲口吗?”老人一边说,一边骂!愤怒的像草原上要复仇的草原狼!笔者在当时围观的人中了解到老人中所说的很呛人的白色的烟原来是特警队投放的烟雾弹。琪琪格老人的老伴儿话音刚落,进来一个穿着水泥厂工作服的中年妇女,老人说着就是他们的女儿,在新建的水泥厂上班,出事那天女儿正在上班,听到消息后马上就跑去了,老人的女儿在我身边坐下说道:“你说说,那些人怎么那么狠呢!那家的孩子不是爹妈样的,那么大岁数的老人也打,小年轻的也打!只要被围住的牧民或轻或重都被打了!我跑过去想把妈妈扶起来,被一个人拽住不让我进去,警告我会挨打,我说里面有我妈妈他才松开我,我在来的路上看见在离出事不远的地方的一个小低洼站着一排穿的很好的人,都是一副官样!有几个是我们到行政楼下找领导的时候见过的,还有几个是在白音乌拉政府找领导的时候见过的!这是什么领导?藏起来看着老百姓挨打吗?”老人的女儿越说越激动,后来也哭了起来,满肚子的委屈一下子都说了出来。

笔者还了解到,被打伤的牧民到当地的医院就诊的时候医院拒绝为他们看病!牧民只好到离矿区几百里地以外的镇医院看病!可是镇上医院只为牧民打一些根本没有什么作用的葡萄糖、盐水等。事情发生的两个星期以后牧民每个人得到了200元得污染治理费,矿上用黄土掩埋了裸露在外面的尾矿砂,嘎察里的每两户牧民政府为他们盖了一个盛垃圾的地方!还给嘎察配了一辆翻斗车和一辆铲车说是用来清理垃圾,最后请了乌兰穆旗的文艺团在牧区举行了一场那达慕大会。

这样的解决方案让笔者匪夷所思!如果从建矿10年以后开始计算,每年矿区给牧民30万的污染治理费,到现在为止20年得时间600万的污染治理费到底哪里去了呢?牧民根本就没有得到这笔钱,环境也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这么一大笔钱到底做什么用了呢?

在巨大的经济利益下,谢里夫的群际理论核心内容又一次很好的诠释了这次民族冲突事件,经济利益同样是引起民族冲突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多的实例引起人们对在这方面对民族关系的重视和研究,在矿区和牧区交界这样一个复杂的地理环境下,各种意想不到的矛盾冲突潜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样的矛盾并不是在一天之内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矛盾在不断的加深,在某个条件的驱使下爆发。在上述的事件中,到底什么才是整个事件的导火索?是被破坏的草场?还是因为吃了被污染后死去的牛羊?都不是!是拿比巨大的不知道去向的污染治理费。笔者在与当地牧民交流的过程中,有80%的牧民是想在的到自己应有的那笔治理费后息事宁人的,有20%的人是在得到应有的那部分钱后,依旧坚持要求在将环境彻底治理改善后,要给他们保证接下来不在受到环境威胁,坚决要求自己的草场环境得到长久保障。然而,这一小部分人的态度能否真正的得到认可和接受他们的权利能否得到真正的维护?

这次冲突事件,直到笔者在调查结束后,仍旧没有结束,牧民不满意政府或者是矿区行政单位的解决结果,笔者了解到,他们仍旧要继续上访,直到得到自己合理的赔偿后。

在这样巨大的经济利益前和严重的矛盾冲突中,环境似乎显得那样的无辜!矿区以污染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牧民以环境的被污染为借口来获得经济赔偿,到底那一方才是环境真正的治理和维护者?那被污染的环境到底到什么时候的到真正的解决?

就这个问题笔者找到了矿区环境的相应管理的领导,他说矿区的环境治理一直是很棘手的问题,但是在环境方面矿区已经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在环境治理方面,尤其是在对尾矿砂的治理上。由北京有色金属设计研究院总院设计等级为四级尾矿汇水面积为0.78平方千米,山沟长度为1.6千米,沟底平均坡度为0.069,目前堆积32米,干滩长度为120米。前期采用堆石坝,后期采用上游法尾矿堆坝。这样的设计是污染的程度大大的降低,但是仍旧是不可避免。笔者亲自到了两处较大的尾矿坝,今年虽然采取的是用泥土将尾矿砂掩埋的方法来阻止砂子的漫天飞舞,但是,灰绿色的砂子还是清晰可见,而且会有很大的刺激性气味。

除了矿区生产产生的大量污染外,不可忽视,也是每天显而易见的矿区居民生活垃圾同样严重的污染这环境,这样的污染不仅仅只局限在他们的居住地点,也严重的污染这牧民的草场。

矿区居民人口多,居住集中,有着整齐规律的房屋排列。然而他们的生活垃圾却却在街道上!房屋的后面!暂时没有被占用的空地上随处可见!比方居民冬天生锅炉后的煤灰、夏天烧炕的煤灰、做晚饭后的废水、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垃圾袋等等。每到夏天难闻的气味开始蔓延!笔者在问到这个问题是,负责环境的领导是这样解释的,矿区将生活环境垃圾处理承包给个人,每年矿上会付给承包人20万元钱来作为环境治理的费用。其它的事情和处理的结果他们会在年终的时候得到他们的环境处理汇报。

笔者了解到这个生活垃圾处理的承包者,是一对在矿区居住很多年得夫妇,夫妻俩一开始再铅矿经营了一家规模中等的酒店,现在又承包了一个沙石厂。原来生活垃圾清理并不是

他们唯一的工作或者说经济来源。他们购买了承装垃圾的车并且雇人处理生活垃圾他们并不是每天都清理垃圾,而是几个星期或者是更长的时间清理一次,他们同时会采取用土将垃圾就地掩埋的方法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然而在冬天的时候仍旧能看到漫天飞舞的各种颜色的垃圾袋!而且能看到在牧草上挂这的各种垃圾!这并不是小问题。很多牧民因为这件事情曾找到矿区居民,但是最后都不了了之。其实,这又何尝不是矛盾冲突的因素呢!

2、草场占地赔偿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在笔者家乡附近有几个大型的煤矿,一直带动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像白音华煤矿和霍林河煤矿,他们所产的煤远销各地,在另一方面也给予内蒙钢铁事业的大力发展。然而,要想把这样的黑色资源运出去,交通成为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当地政府在上级的指示下修建了超载路,专门供运煤的大车进行运输。这看来是一件非常造福百姓,并且十分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事情。可是,矛盾也随之而来。

张某 汉族个体司机访问时间2011年7月29日访谈地点:白音华煤矿

“拉煤,累是累可是也很挣钱,以前路不好走,来回用的时间长,煤虽然拉的少但是仍然能够挣钱,现在超载路修好了可是每次拉煤却根本就不挣钱了。超载路限制每辆车每次运煤的吨数,交警差的相当的严,如果不超载根本就一分钱不挣,甚至有的时候还赔钱,如果那次超载被交警抓到,损失就更严重,除了要交罚款外,时间也被耽误在路上。有的时候为了躲避交警,许多大车会连续几天停在某个地方不上路。在后来,大车司机们商量看能不能走出一条自己的便道,这样每次就能多拉点,多挣点钱。没办法我们只好在牧民的草场上走,我们也不白走,答应给他们钱,这也有十几年了,可是谁想到今年他们再路上挖了很多的坑,摆满了石头,一定要向我们要这几十年的占路费。为了这件事,我们好话不知道说了多少,蒙古人认死理,怎么也不同意,我们来硬的,谁知道他们更狠,你要开车走,他就躺倒你车轱辘底下。刚躲过那些交警,又来了一帮这样要钱的。”

在上面的交谈中,在一次看到因为利益导致的矛盾从冲突,拉煤司机也是为了生存不得不重新占用牧民的草场,笔者对便道的宽度进行了粗略的测量,宽只有5米多,仅仅只能通过一个大车,如果有两个大车相向而行的话必须的有一个大车停下来,先叫另一个通过,大车司机们没有太多的侵占牧民的草场,与他们几千亩的草场比起来其实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当地现在正在修建铁路,中铁局是按每亩地一万元对被占草场牧民进行赔偿的。要是按这样的价钱计算,这路被大车司机走就不划算了,所以牧民就要求大车司机从新对他们做出赔偿!

这样看来,使汉族与牧民之间矛盾不段加深的不仅仅是因为语言,生活习惯,民俗风情等,越来越主要的还是不断出现的经济利益。

推荐第6篇:田野调查报告。doc

关于惠州学院学风的调查报告

姓 名:刘金明,黎康顺,方钦合

学 号: 1409081602227,1409081602211

1409081602229

年级:大学一年级

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 院系 :服装系 指导教师:余彬

惠州学院思政部制

2014年12月08—2014年12月14

惠州学院大学生研究报告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大学生研究报告,是本人在合作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报告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报告作者签名:

日期:

大学生研究报告使用授权说明

(必须包括在提交合作导师的报告文本中)

本人完全了解惠州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大学生研究报告的规定,即: 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大学生研究报告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

 学校有权保存大学生研究报告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在校园网上提供服务;

 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大学生研究报告;  因特殊原因需要延迟发布大学生研究报告电子版,授权学校□一年/□两年/□三年以后,在校园网上全文发布。

(涉密报告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报告作者签名:

日期:

要求

1.封面 2.原创性声明 3.内容目录 4.报告文本

5.附录图表/原始材料/笔记视频/第一手资料

6.字体:标题四号字,加粗,宋体;正文,小四,宋体;字数:1-3,000(1,000/person);日期:11.15-12.15,2014 7.调查要素齐全: 调查主题,田野小组(1-3),调查目的,调查对象,样本选择,调查地点,调查时间,调查方法,调查问卷,调查过程,调查结果,材料分析,调查结论,预测建议,效果评估,经验总结 8.符合田野调查报告写作规范 9.细节和数据 (=质性+量化) 10.抄袭或雷同者0分

11.互联网可查 (对接大学1,2年级学科项目)

目录

1.前言

1.1.调查对象 1.2.调查背景 2.调查主体 2.1.调查目的 2.2.样本选择 2.3.调查地点 2.4.调查时间 2.5.调查方法 2.6.调查问卷 2.7.调查过程 2.8.调查结果

2.9.材料分析和调查结论 3.附录关于惠州学院学风的调查报告

1, 前言。

调查对象:惠州学院全体学生 调查背景:

惠州学院是广东省省属公办综合性本科大学,位于全国文明城市惠州。惠州市是珠江三角洲核心城市,南临南海大亚湾,毗邻广州、东莞、深圳、香港。

学院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6650人,成人类学生 18381人,招生范围包括全国21个省(区、直辖市)。现有教职工1018人,其中专任教师793人,教授(正高)89人,副教授(副高)214人,博士170人,硕士412 人,高级职称的教师 303人。

学院占地总面积 2480.4亩,校舍建筑面积38.64 万平方米,绿化面积 113.8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 70%。学院拥有教学仪器设备11610.58万元,馆藏图书 198.76万,其中电子图书 68.5 万册。装备先进的实验室及数字语音室91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1项,省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4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室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教师综合技能训练中心1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广东省教科网惠州地区汇接中心;体育馆、游泳跳水馆等基础设施;200多个教学实践基地。

学院秉承“阆苑储英、人竞向学”校训,融入惠州,服务广东,辐射全国,树立品牌,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努力把学院办成一所办学特色鲜明、高水平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

校训 出处及含义:

“阆苑储英”出自丰湖书院山长梁鼎芬为书院撰写的楹联:“水湄山晖,丰湖聚秀;春华秋实,阆苑储英。”阆苑,传说中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可指美丽的花园、书院、校园等;储英,指聚集和培养人才。“人竞向学”出自嘉庆24年任惠州知府的程含章《增广丰湖书院膏火碑记》:“进所属俊髦士延师而教之,为之正其趋向,发其志气,增其书舍,厚其膏火。严其课考,亲为书童讲解文字,于是从者云集,人竞向学矣!”。意为大家踊跃争相求学。

校训体现了学院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自然资源与文化底蕴,体现了学院对丰湖书院文化的传承,体现了学院聚集、培养人才的办学宗旨,体现了强调主动学习实践,争当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要求。

在这个2a的综合性的公办大学里,这里依山傍水,树木丛生,到处生机勃勃,良好的环境让老师与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做出了不可灭的贡献。然而这一切都与学校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办学质量。 学风即学校风气,从广义上讲就是学校师生员工在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等方面的风格,也是学校全体师生知、情、意、行在学习问题上的综合表现。学风是凝聚在教与学过程中的精神动力、态度作风、方法措施等,它依不同学校的不同特点的学校表现出独有的特色和丰富的内涵,并通过学校全体成员的意志与行动,逐步地形成和固化,成为一种传统和风格。这些传统和风格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大的作用,对学校的发展和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只有出色的学风,才能造就杰出的人才。为了更好的了解这所大学的学风,因此我们这组田野调查小组决定调查惠州学院的学风,以便更好地了解大学,去寻找目标,更好地展望未来。

2、调查主体

2.1调查目的:调查惠州学院学风,为了更好的了解学校文化氛围,为大家提供可信的数据,分析学校的学习氛围,给予合适的建议。2.2样本选择:惠州学院全体学生。

2.3调查地点:a:网络平台,b:图书馆,c:课室,d:部分学生宿舍。2.4调查时间:2014.12.08-2014.12.14 2.5调查方法:1.网络问卷调查。2.现场观察统计。3.人物访问。 2.6调查问卷:

1.请问您喜欢学习吗? [单选题] [必答题] A.不喜欢 B.喜欢 C.不确定

2.请问您是否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单选题] [必答题] A.有 B.没有

3.请问您一天的自主学习时间有多少? [单选题] [必答题] A.1小时以下 B.2-3小时 C.4-6小时

4.请问您在空闲时间经常做些什么? [单选题] [必答题] A.学习B.娱乐 C.其他 5.请问您认为您所在宿舍学习气氛如何? [单选题] [必答题] A.不错 B.一般 C.较差

6.请问您在学习时容易受到干扰吗? [单选题] [必答题] A.会

B.有时会 C.不会

7.请问您有过迟到或旷课的记录吗? [单选题] [必答题] A.经常 B.偶尔 C.几乎没有

8.请问您上课会经常不经意开小差吗? [单选题] [必答题] A.会 B.偶尔 C.不会

9.请问您会主动去和其他人进行学习上的交流吗? [单选题] [必答题] A.会 B.偶尔 C.不会

10.请问您对自己未来的大学学习生活是否有明确规划? [单选题] [必答题] A.有

B.有一点 C.没有

11.请问您是否有考研的打算? [单选题] [必答题] A.有 B.没有 C.还没想好

2.7.调查过程:12.08借助网络平台,制作调查问卷,并发布于惠州学院各相关学生群。

12.09-12.11在此期间进行为期3天的网络问卷调查,并于11号晚上统计网络问卷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小组进行讨论,得出初步结论。

12.09-12.13上午及下午到图书馆观察并统计图书馆的上座率((每张桌在座人数/总座位数)*100%)和所看书籍种类,以及在走廊背书的日平均数。12.09-12.13晚上到学校内各空教室调查晚自习情况,并进行记录。 12.14上午访谈某一大三学习优秀生,内容主要是向其请教学习方法及他个人的学习心得;下午访谈某一大一新生,内容为:如何看待学习与玩乐,如何分配学习与娱乐的时间,以及在未来有无 明确的学习计划,如果有具体是什么。

2.8.调查结果:

1.问卷调查结果经过数据统计后,制作出下图:

2.图书馆及走廊调查结果:经过五天的观察和统计,初步估计图书馆日均上座率为82%,所看书籍种类大多都与各自专业知识相关,其次分别为英语、数学、小说、杂志、其它。初步估计走廊背书人数日均22个,其中早上人数较多,晚上次之,中午几乎没有;其中一楼走廊角落居多,二楼次之,

三、四楼较少。背书内容大多为与英语有关的知识,其次为相关专业知识。

3.晚上空教室自习调查结果:初步统计得每个空教室平均有4个同学在晚自习(备注:其中有个别班级组织全班集体晚自习),其中大多都为大

三、大四准备考研的师兄师姐,主要读的内容为与考研的相关的书,晚自习时间约为3小时。4.A.关于大三学习优秀生的访谈结果:首先她向我们介绍了她的多年以来获得的学习心得——学习贵在坚持,难在坚持;只有足够的付出,才能期待美好的回报:不能死读书,要懂得劳逸结合;只要坚信学习是快乐的,那么过程是美好的;细节决定成败,千万不能马虎大意,随意过头;毅力塑造成功的桥梁,浮燥毁掉美好的未来。

接着她向我们阐述了她个人的一套学习方法:

1.理解课本基础知识,通过练习题巩固知识点,做到熟练运用各种方法和技巧。2,努力做到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复习。 3,要多与同学交流,课后积极与老师互动。

4.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拓宽视野,增加人脉,可以加深理解能力,能更好地去处理学习中遇到的难题。

5,增加对专业的实验课的实践量,努力做到学以致用。

6,要善于总结各知识点的要素,学会概括和分类,做到有系统的学习。 7.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积少成多,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这位学霸师姐还简单向我们阐述了目前我们所在专业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前景,并给出了几条未来就业的就业建议和认识:

1.要有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就业岗位,尽量减少大学生自身优越感对选择就业

的干扰。

2.要抱着务实的态度去看待问题,否则就会高不成,低不就。

3.要有敢闯敢拼的精神,可以考虑自主创业。

访谈结束了,我们都很感谢这位学霸师姐,让我们获益良多,受益匪浅。 B.大一新生的访谈录

报告问题:你觉得大学生如何看待学习与娱乐之间的重要性

大一新生:作为一个当代的大学生,学习比玩乐要重要的多。在这个自由的大学里,这里缤纷多彩,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之一。当我在上高中时就听说大学是用来玩乐的,很自由,很精彩。然而当我来到大学校园时却发现大学要学的东西更多,玩乐只是表象罢了,我觉得我更需要去努力学习。

报告问题:你打算如何分配学习与娱乐的时间

大一新生:学习需要比娱乐的时间多一倍,每天尽量要挤出3到5个小时的读书时间,用来学习专业知识和其它科目。虽然每一天的时间安排都是不确定的,诸如部门,班干部等一些事情也会消耗一定的时间,但我还是坚信学习是主要的,不能落下。在一次系内开的学习经验交流会老师的一番话,我至今仍熟记于心,就是要怀着考取研究生的态度去学习。

报告问题:请问对于未来的大学生涯有无明确的学习计划

大一新生:没有,虽然现在没有,但在不久的将来肯定会有。因为我有明确的目标,做出计划只是迟早的事。

报告问题:请问你目前有什么计划 大一新生:我想过英语

四、六级和计算机二级。虽然这会很难,但是我相信我有能力做到的。

2.9.材料分析和调查结论

1.问卷调查结论和分析: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大一新生依旧处于一个迷茫的大学过渡期,亦即他们对于大学及人生的规划甚少,而大二至大四的学生则对大学做好了一份较长远且有目标性的规划。

据统计结果显示,受访学生为68人,其中有55.8%的受访学生不喜欢学习或不确定,这里反映了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过半数的学生或许只意识到了学习的必要性,把学习当做一门生存技能的要求,而不是纯粹的热爱,忽略了学习作为人格完善、价值定位的营养来源这一角色,于是乎55.8%的受访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就低于一小时。当学习不是学生的热爱,那么学习的积极性就没有保障,虽然说统计显示了高的出勤率(92.65%),以及92.64%的主动交流学习学生,但也就从侧面反映了当今的学习或许沦为了大多数学生的一种硬性任务要求,无论喜欢学习与否,都不愿意缺勤;无论喜欢学习与否,为了不挂科,学习交流成为一种必要的的保障手段。上述结论并非毫无道理,因为课堂开小差率高达97.06%,由此不难看出,许多学生还是未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

另一项数据显示,没有既定学习目标(66.18%)及没有完整的大学生活规划(83.82%)的受访学生为大一新生,转眼已是学期末,大一新生恍惚一学期却还找不到自己的人生定位。大学,对于大多大一新生而言,就像是一个自由的学习殿堂,但是这份自由让他们大多沉溺于自己的世界,也许是习惯了监督叮嘱,也许是习惯了硬性的课程要求,一旦失去这些束缚,闲暇时间就成了大部分学生的一份昂贵的“玩物”,数据显示,在闲暇时间学习的学生实属凤毛麟角,仅为8.82%,当学生还没有对人生的规划,当时间到了他们眼前,他们往往会无所适从,于是会。做出最简单实际的选择-追随本心,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根据上一项调查,把学习作为喜欢做的事的人不过半数,加之缺乏个人的自觉性,于是娱乐及其他事情成为绝大多数学生的首选。因此,一份个人人生规划和日常时间安排是生活条理有意义的关键。

此外,学生学习的主要停留场所为课室、图书馆以及宿舍,根据报告另一项调查显示,学生更倾向于图书馆学习,课室次之,宿舍为末。约有90.0%的受访学生表示,学习时多多少少都会受到干扰,所以清静的图书馆环境成为学生的首选,而只有2.94%的受访人群表示宿舍学风适合学习。因此,宿舍学风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根据上述分析,给出如下的建议:

(1)Paion

为学生找到学习目标及意义所在,从内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是学校的一份责任,可以通过举行“读书月”以及“朗诵大赛”等活动,更好地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习热情。

(2)Plan

相应的科学引导学生去制定自己的人生计划,可以通过讲座及心理辅导的工作为学生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当学生有了值得奋斗的目标,值得追逐的追求,学生自会不遗余力地前进,不断地用知识充实自己,用能力武装自己,为了梦想这一信条倾尽所有。

(3)Competition 为了营造优质的校园学风,通过竞争评选的方式能很好地去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可通过评选选出学风最佳宿舍,让大家能积极为了荣誉而共同学习进步,很好地改变宿舍的学风,让宿舍也能成为一个优质的学习场所。

2.图书馆调查结论和分析:可分为以下几点:

a.从观察结果每天有多数学生到图书馆学习,可以大致推出多数学生是喜欢学习的(其中包括为以后生活而学习的)。

b.从调查结果知道,随着年级的增长,到图书馆人数越来越多。推测原因:大四和大三学生大多为了考研而去图书馆,其余的是到阅读一些美文,而大二学生平常时间较少,所以到图书馆时间较少。而大一的新生,因刚步入大学,想四处熟悉一下,且还没有明确的学习计划,所以很少去图书馆。

c.学生到图书馆所看或所借书籍多为考研相关知识,是为考研做准备。其余多数是看一些小说、杂志,陶冶一下情操,拓宽一下视野,最后少数看其他书籍适当放松。

d.早上是背诵的最佳时段,这时候背书有助于学生深刻地记忆。但这也需结合学生们的学习及生活时间分配,所以晚上次之,而中午几乎没有。一楼背书多是因为可以省去爬楼梯的时间,而到二三四楼背书大多是要到该查找相关资料或为个人爱好。所被书籍多为英语,是因为背英语是一个提高英语成绩的好方法。其次是专业相关知识,是为了更好地运用所学专业。

3.晚自修多数是考研前的准备,接着是想完成一些课后作业,最后是一些人想到

课室学习。(本报告建议:图书馆是个学习的好地方,能增强对知识的欲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有明确学习目标的同学也可以选择到空教室去学习,那里是个锻炼人毅力和意志的好地方。)

4.人物访谈结论和分析:通过对两位来自不同年级的惠州学院学生的访谈,不难看出这其中的差异和共同点。可分为以下几点阐述:

a.差异:1,高年级的同学比低年级同学的学习领悟性更好,对学习的认知和态度更为全面和客观。不可否认大一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很高,只是缺乏相应的思想指导,从而导致迟迟未作出行动。更高年级的学生则表现出更有经验和有更加科学的学习方法。2,高年级对学习的把握比大一的学生更好,懂得如何科学的分配时间,自主性更强。

b.共同点:1.两者都一致认为学习很重要,并都表现出很强的决心和信念。

2.两者都普遍认为学习是主要的,娱乐是其次。

3.两者都肯定学习在人生中的积极作用和无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在此给出人物访谈调查建议:对学习感到不知所措的部分大一新生可以跟高年级的师兄师姐们多交流交流,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从而找到学习的动力。

5.效果评估:问卷调查的结果和现实的调查有所出入,但本小组认为这是该报告仍有很强的合理性。

其原因可从以下几点分析:

1.由于小组成员均为大一新生,人脉网络多为同级的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比较少高年级的学生,这多少有点失衡,所以才会出现出入。

2.这也恰恰反映了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状况,虽然有些令人堪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年级的增长,学习状态会慢慢好转,并且不断向着目标前进。

3.本报告总体来说,效果与预想的不会有太大的差异,符合实际,合理性较高。

6.经验总结:1.在做网络调查问卷时要注重合理分配,尽量做到科学可信。

2.实地调查时间可能有些少,也缺乏明确的分类,下次会注意对

这方面的认知。

3.调查的对象还不是很全面、可靠,下次要注意对调查对象的全面

性。

4.此次报告由小组内人员分工合作完成,内容真实可信,无造假的

嫌隙,属于努力的成果,希望大家尊重本次报告。

3.附录

推荐第7篇: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资料

1、民间文学定义:民间文学是与作家文学、通俗文学并行的一种文学,是以劳动人民主体的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并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的口头文学作品。

2、民间文学的范围:

A、主体体裁:a、散文类:民间神话、传说、故事;b、韵文类:民间歌谣、史诗、长诗、谜语、谚语;c、韵散结合类:民间说唱、民间小戏

B、民间文学与非民间文学的界限:a、与通俗文学共同之处只是形式上的通俗易懂。不同之处在于创作者不同、创作流传方式不同、内容思想倾向不同。b、与个人取材于民间文学的创作成果的不同之处在于,一种只是在忠于原作的前提下,进行出土文物式的科学整理,然后,再发表出去;另一种是吸取民间文学素材重新改编和再创作。 C、“模糊地带”:当代报刊上的新故事、新歌谣以及三国、水浒。

3、民间文学创作流传的基本特征(T、M、J):a、集体性(定义:是指民间文学作品具有集体创作、集体流传、集体加工、集体保存、为集体服务的特点);b、口头性(民间文学用口头语言进行创作,同时又通过口头语言进行传播,而且大部分作品都存在民众口头上,口头特点是民间文学区别于作家书面文学的本质特征);c、变异性(因流传地域不同,环境、气候、语言、风俗各有差异,或因演述者口才、风格的不一样都会产生异文。又称民族性、地方性)d、传承性(保持现实主义传统和民族文化传统,是群体意识的历史沉淀;在艺术形式和创作手法上形成相对稳定的传统,包括讲述方式、结构艺术、修辞手段、音韵格式、习惯用语等;沿用某些形象,保持质朴、刚健、清新的风格)

4、A、神话的定义:神话是借助于幻想和神话的手法,采用文学的形式(诗歌和散文)表达出来的原始时代的人们对自然的奥秘、社会人文情况、人类本身以及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原始知识的一种积累和解答。

B、神话理论性著作:矛盾《中国神话研究ABC》,开创了中国神话体系的先河; 闻一多开创了文献神话与口承神话互相印证的新思路; 谢适骏《中国体系神话简论》,用西方神话学观点来反观中国神话; 袁珂《中国神话传说大辞典》 广义神话论 C、神话历史化理论:(希腊学者攸痕麦拉斯)神话知识历史的传奇描述,从历史上根究起来,所有的神话都是历史的人物,只不过后人对古代的历史事件做了想象夸张的描述,使它成了神话。如:皇帝蚩尤之战、特洛伊战争。

5、例举几本关于民间文学的书籍:钟敬文《民间文学概论》;刘守华、陈建宪《民间文学教程》;段宝林《民间文学的立体性》;万建中《民间文学理论》

民间文学的三套集成:80年代至90年代期间全国各地编纂的故事集成、歌谣集成、谚语集成。

6、中国四大民间传说:白蛇传、孟姜女、梁祝、牛郎织女。

7、(L)以民间传说为例,论述民间传说的“典型化道路”:

以鲁班为例。(或以孟姜女(贞烈的典型)、杞良妻、杨家将为例)

鲁班的各种传说,由于和一些著名建筑工程、劳动工具以及工匠的某些劳动习惯,行业规矩联系在一起,因而获得了令人可信的形态。 它们虽然不是鲁班曾有过的实事,但却是广大工匠在自己的劳动中可能会有的实情,是他们千百年来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是历代能工巧匠对自己创造力与创造精神的一种肯定性的审美关照。 鲁班的原型是《墨子·非攻》里的公输般。 以孟姜女为例

(孟姜女故事的发展)最早的雏形(叙述杞良妻拒绝齐侯郊吊的历史事件)-----战国和西汉时期(添加了杞良妻善哭的内容)----西汉后期至东汉(故事中心由善哭进而发展为哭崩城墙)----西晋、后魏时(城墙具体化为杞都城、莒城)-----北齐以后(与长城挂钩,演变为杞良被迫服役修筑长城而死,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倒长城的悲剧故事)-----明代以后(增加了孟姜女与秦始皇面对面斗争,最后投水而死)

8、民间故事的著作:钟敬文《中国民谭型式》是中国第一个对自己民间故事的总结;爱博哈德《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丁乃通《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

9、民间故事类型:A、生活故事:以描述民众的各种生活为主要内容的故事。这类故事现实性较强,反映生活的面十分广阔。包括:长工与地主的故事;官和民的故事;劳动故事、家庭故事和爱情故事。

生活故事类型:a、机智人物故事(阿凡提、喜羊羊与灰太狼);b、灰姑娘型(又称后母型,如:白雪公主);c、蛇郎型(白蛇传);d、毛衣女型(又称天鹅处女型,如:牛郎织女、五姑娘、孔雀公主,这是母系向父系过渡的一种类型);e、小红帽型(狼外婆型);f、怪孩子型(青蛙王子、蛤蟆儿子、莴苣姑娘)

A、民间笑话:是民间故事中的讽刺小品,是民众用口头语言创造的口头漫画。

笑话历史:曹魏时代,有了第一部笑话集:魏邯郸淳的《笑林》。 B、民间寓言:是一种带有明显教训寓意的、短小精悍的动物故事或人物故事。(叙事+议论) C、幻想故事(童话):幻想色彩非常浓厚,是运用幻想的手段把人间的生活通过超人间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故事。

10、“AT”分类法:由阿尔奈(芬兰)在作品《故事类型索引》中提出,他分析比较了芬兰和北欧其他国家以及欧洲一些国家所出版或保存的民间故事记录,把同一情节的不同异文加以综合,写出间接的提要,并依一定的原则将这些故事情节进行了分类编排。美国的汤普森针对其所存在的局限性,进行了补充和完善。这种编制故事类型索引的方法被各国学者称为“AT分类法”或“阿尔奈—汤普森体系。

11、中国三大英雄史诗: A、《格萨尔王传》:流传与广大藏民居住的地方,是全世界最长的一部史诗。叙述格萨尔王一生的丰功伟绩。 B、《江格尔》:是蒙古史诗,流传在新疆地区。描写部落盟主江格尔保卫北方的理想乐土的众多征战。是由数十部作品组成的一部大型史诗,除一部序诗外,其余各部作品都有一个完整的故事,可以独立成篇。 C、《玛纳斯》:是新疆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共有八部,叙述柯尔克孜族的形成与玛纳斯八代的英雄业绩。是中国三大史诗中唯一一部由一个人(居素甫·玛玛依)唱完的。

12、民间长诗的分类(包括长诗名称以及民族):

A、民族斗争、阶级斗争题材:a、张秀眉之歌;b、钟九闹漕;c、嘎达梅林(是蒙古现代史诗,记叙了嘎达梅林起义反对蒙古王爷以及军阀张作霖的故事)

B、爱情婚姻题材:a、傣族《娥并与桑洛》---叙述了一个近似汉族梁祝悲剧的故事,爱情婚姻题材的叙事长诗。《召树屯(孔雀公主)》---爱情婚姻题材的叙事长诗,讲述的是王子召树屯与孔雀仙女南诺娜的爱情纠葛;《葫芦信》b、回族《马五哥与尕豆妹》---爱情婚姻题材的叙事长诗,讲述的是清朝末年发生在甘肃宁夏的一个真实事件;c、哈萨克族《萨里哈与萨曼》;d、彝族《阿诗玛》---支系撒尼人,爱情婚姻题材的抒情诗,揭露了封建恶势力的凶残与野蛮;e、苗族《哈梅》。最后两个是以女性名字命名。

13、民间歌谣的分类:

A、劳动歌:包括各种号子、田歌、矿工歌、伐木歌、采茶歌等所有直接反映劳动生活或协调劳动节奏的民歌。

B、时政歌:是民歌中的投枪匕首,是广大民众有感于某些时事政治状况而创作的歌谣。 为什么说时政歌是民歌中的投枪匕首?

劳动大众对于重大的历史事变、风云人物及政治形势的基本认识、基本态度,在时政歌谣中,多有及时的、尖锐的、强烈的反映。此类歌谣,紧贴时代脉搏,能敏感地反映时事的兴衰,刻画出历史的足迹,因而别具有研究价值。例:楚虽之户,亡秦必楚。

唐·从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C、历史、传说歌 D、生活歌 E、情歌

F、仪式歌:伴随宗教仪式、节日庆典和婚丧礼仪等吟唱的歌谣。包括:节令歌、诀术歌(成人礼)、礼俗歌(哭嫁歌)。

考:*出嫁歌的内容(如:骂媒---难忘父母养育之恩、难舍哥嫂之情、对女伴的难分难舍之情)*出嫁歌的起源:起源于封建社会,新娘子心情悲伤是因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不了自己心爱的人,这是一种地位不平等的表现。*哭嫁歌的艺术特色:运用排比、拟人、比兴、谐音和双关。 G、儿歌

14、民歌的几种体裁:A、信天游:流行陕北,形式和爬山歌相近,两句一首,在七言的基础上歌词较为变化,但衬字较少,曲调高亢自由,多用叠音词和比兴手法。

B、山歌:南方各省对民歌的通称,多为七言四句一首,但也有五句一首的,本来四句已完结,再加上一句,把感情加以强烈的抒发。

C、花儿: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花儿一般每首四句,但曲子只有两句,句式多样,常常是前两句比兴,后两句抒情。曲调高亢粗犷而又悠扬优美。

D、少数民族民歌之拉夜:流传于甘、青、康藏等地的广大牧区,每首三段,第

一、二段式比喻,第三段是本意。如:《金瓶寺的小山》

15、民间歌谣的艺术传统:鲁迅“乡民的本领不亚于大文豪”;高尔基“不懂得民间文学的作家是坏作家”。民间歌谣经常使用的手法:赋、比、兴、拟人、对偶、谐音、双关、排比、比喻。

16、(M、J)A、谚语:是民间口头创作并在口头上广为流传、言简意赅且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一般是很完整的句子,谚语以阐明事理、经验为旨,有哲理性。例:“狗改不了吃屎”;“穷攀富,不穿裤”。

B、歇后语:一般由本体和解体连缀而成,喻体、解体若即若离,讲时略有停顿,使用时一般作句子成分,多状物取形,风格谐趣俏皮。例:阎王爷生天花——尽出鬼点子;李逵卖煤——黑对黑;独眼看广告——一目了然。

C、谜语:是民间文学中一种具有特殊形式的韵文作品,是以某一事物、行为或文字为底,用隐喻、暗示等方法作面,供人猜测的隐语。它由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谜面是谜语中的喻体,谜底是谜语中的主体。谜语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是民众智慧的艺术结晶。例:a、物谜:兄弟七八个,抱着桅杆坐。一时分了家,衣服都扯破。——蒜瓣;猴子身轻站树梢——荔枝(立枝);b、事谜:竹子竹子绳,竹子兜下蹲个人,我以为你送饭来,哪晓得被你害死人——钓鱼;c、字谜:打你两拳头,踢你一脚头,说你不成人,去叫你娘来——海。

17、北京大学歌谣征集处标志着中国田野作业的开始。

18、(M、X、J)A、1958年,全国民间文学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会上确定了(全面搜集)、(重点整理)、(大力推广)、(加强研究)的工作方针,称为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十六字方针”。B、相声里说、学、逗、唱四要素里面,“说”的地位占统治地位。C、民间小戏的艺术传统有:a、抒情写意,以一当十;b、夸张变形,幽默风趣;c、乡音土语,亲切活泼;d、载歌载舞,虚实相生。

推荐第8篇:民间文学

新世纪以来民间文学研究综述

近一个世纪以来,国内外都很注重对民间文学的研究。不仅民间文艺学家如此,人类学家、语言学家等也对民间文学进行深入的研究。中国民间文学学科兴起于20世纪初,当时学者们大力提倡研究民间文学,开展歌谣、俚语、神话、童话等的征集活动。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民间文学研究大体是与五四新文学运动同步进行的,以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的成立和开展工作为开端,而后是广州中山大学民俗学会的建立和“民俗”周刊、民俗丛书的刊行,民间文学研究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现代民间文学研究的先驱们把民间文学作为中国精英文学(作家文学)、外国文学之外的一种独特精神资源进行研究,试图从中寻找强健的民族精神和真纯的艺术表达方式,为新文学服务。特别是在传统精英文学的价值和命运受到新文学运动质疑的情况下,民间文学还被一些研究者赋予拯救的使命。因此,民间文学研究作为现代学术体系的一部分,它的成长是比较迅速的。

中国共产党是依靠民众的支持而取得革命胜利,再加上前苏联科学设置的影响,一向重视民间文艺创作及其研究。1950 年,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成立,这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个学术团体。这一事件具有象征意义,它表明民间文学研究受到了政府的空前重视。继而1953年成立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民间文学室,作为文学所成立时设立的第一批科室之一,民间文学室无疑是民间文学研究作为“经国之大业”被纳入国家学术体制的一个象征。在以后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虽然民间文学研究像其他学科一样也受到政治运动的冲击,但由于执政者的理论倡导和行政支持,总体上保持了它在文学研究中的突出地位,一度成为显学。文化大革命结束的近10年时间,民间文学研究达到一个高点,研究队伍壮大,学术期刊增多,学术活动频繁,学术成果丰富,学科建设成效明显,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达到现代民间文学研究史上的黄金时期。

改革开放时期的民族民间文学研究取得了突出成就。这个时期的研究突破了纯文学研究格局,采用多种方法,从多学科、多角度、多侧面挖掘民族民间文学的内涵,在某些领域向纵深稳步拓进,并在研究成果的水平上得到提高,同时,摆脱了在强烈意识形态影响下形成的虚热态度,变得更加学理化。如刘守华对比较故事学和中国民间故事类型学的研究、吕微对神话的新阐释、刘亚虎对史诗的研究、户晓辉对民间文学现代性的追寻、陈建宪对民间文学理论的思考、高有鹏和陈泳超对中国现代作家民间文学观的梳理等,都是一些超越性成果而标志了民间文学研究在一个时代达到的新高度。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陆续出版,《格萨尔王传》的收集、整理和研究也是一些标志性成果。近30年民间文学研究从恢复期注重区别与纯文学的社会生活内容和口头语言艺术特点的探讨;以类型比较和文化史阐释为重头戏的讨论热潮,而步入相对平稳地反思其文艺学与文化学双重意义的理论与方法的新阶段。

在几代民间文,学学者的努力和国家的支持下,我国民间文学学科理论体系的大厦已初具规模,产生众多标志性的研究成果。仅概论方面的著作就有十余种:《民间文学概论》(钟敬文),《民间文艺学理论》(张紫晨),《中国民间文学概要》(段宝林),《简明民间文艺学教程》(叶春生),《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概论》(朱宜初、李子贤),《民族民间文学理论基础》(陶立璠),《中国民间文学新论》(高国藩),《中国民间文学》(李惠芳),《民间文学导论》(刘宁华,巫瑞书),《民间文学教程》(刘宁华,陈建宪),《中国民间文学概论》(黄涛)等。关于民间文学体裁建设方面有:袁柯的《神话论文集》,潜明兹的《神话学历程》,刘城淮的《中国上古神话》,刘宁华的《故事学纲要》,《中国民间童话概说》,天鹰的《中国民间故事初探》,程蔷的《中国民间传说》,贺学君的《中国四大传说》,吴超的《中国民歌》,潜明兹的《史诗探幽》,张紫晨的《中国民间小戏》等几十种著作,这些著作前后横跨二十余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间文学界对本学科体系认识的轨迹。

在具体研究方面,目前研究的文艺学方向似乎比文化学方向显得瘦弱一些,但并非没有力作问世,《中华民间文学史》、《口承故事论》、《中国民间故事史》等就令人瞩目,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与本学科历史上曾有的辉煌和其他学科的发展相比,民间文学研究走进了低谷。发表民间文学作品和研究论文的专业期刊有的停刊,有的转向,民间文学和民间文学研究的生存空间迅速缩小;出版社印行的民间文学出版物也大为减少。其中最令人惋惜的是《民间文学论坛》停刊。这一刊物是开展民间文学研究的重要平台,发表了大量有质量的民间文学研究成果,组织了许多学术讨论,对民间文学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名副其实的核心期刊和权威期刊。由于经济的原因,被迫停刊。还有云南的《山茶》原是民间文学专业刊物,发表过许多采录的民间文学作品和优质民间文学研究论文,在民间文学界享有一定声誉。这些刊物的停刊或者转向既是民间文学研究遭遇危机的表征,又给民间文学研究施以沉重的一击,可谓雪上加霜。出版方面。王慧《民间文学读物出版遭遇冰期?》报道了民间文学出版遭遇的困境。研究队伍 也逐渐萎缩,老一辈研究者或辞世或淡出研究领域。

民间文化学按体裁分类包括民间故事、民间诗歌和民间曲艺、民间戏曲等说唱文字形式及其他,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对这些民间文学种类的研究呈现出了不均衡的状态。 文化学方向的研究历来重视神话、传说、说唱艺术等对中国古考思想、社会历史、地域文化进行认知的价值。尤其是神话,历来是大陆学界民间文学研究的重中之重,在目前发表民间文学学术论文中,神话研究的文章在数量上稳居首位。因为神话更能发挥学者的主观阐述能力,因而这是一个较容易 进入的学术空间,许多人热衷于对神话的探索。 神话“人物”作为深化研究的重要切入点,受到学者的热烈欢迎。如赵廷光《盘古传说真谛寻索》、吕微《鲧、禹故事:口头文本与权力话语》。中国古代神话的历史化现象仍然是本年度大陆学者学术兴趣的一个兴奋点。朱丁《殷周的宗教信仰变迁与上古神话的走向》从殷周宗教信仰的变迁入手并以几则具体神话为例,认为周人对殷人在宗教上的改革,使上古神话资料在整合的过程中过早地被赋予了社会历史意识和伦理色彩,在还未形成神系时,就参与到历史化的伦理运动中。

故事学是我国民间文学研究诸领域可与神话学比肩的另一大学科分支。刘守华、顾希佳等专家都有新的贡献,如刘魁立《民间叙事的生命树——浙江当代“狗耕田”故事情节类型的形态结构分析》对当代流传和出版的“狗耕田”故事类型的全部28个文本进行了共时性的比较研究。民间故事有相当一部分是以民间口头文学的形式存在的,而今随着现代媒体的冲击和传统内容的讲演者的急剧减少,研究者对民间口头文学作品的研究只能以复述阅读文本的形式进行。

对于民间诗歌,在当代中国民间文学的研究中,我认为在国际上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少数民族史诗研究了,突出的标志就是关于这些史诗的国际学术讨论会一个接着一个在中国举行。中国少数民族史诗相对于世界上其他民族史诗而言,除了数量多,篇幅长以外,还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个是它的传播形态,大部分仍处于民间口头流传的话形态;一个是它的文化生态,中国少数民族史诗就是高原史诗、草原史诗、山地史诗,有许多文化环境方面的特质。中国社科院少文所的学者曾对史诗进行过有组织的研究,我觉得这方面的研究是比较认真的,一是全面掌握了史诗的古今中外的各种文本,尤其是多次深入民族地区进行田野调查,搜集了大量的不同艺人的唱本;二是广泛地参考了中外学者的研究著作。

对民间歌谣的研究是中国学者自五四以来的一大学术传统,这方面的论文数量相当可观,如:胡纯琦《论国风非原汁原味的民间歌谣》、徐元勇《论民歌与明清俗曲之异同》。当代少数民族民歌研究是中国民间歌谣研究的重头戏,由于民歌是以口头传唱的形式为主,学者需要深入群众聆听研究。

民间戏剧和民间童话是近年民间文学研究的薄弱环节,虽然在我国所有民间文学门类中,民间说唱的文化遗留和展演是最丰富的,然而学者们却很少涉足这一领域。但也出现了王政尧《清代民间“关戏”的不断发展》等研究性论文。

民间语言艺术作品这类具有地方性特色的体现民众语言智慧的艺术也得到了学者的关注,如谭永祥的《歇后语新论》等。

总之,其它各体裁,各类型作品的某些专论如中原神话、傩戏等著述,结合传承文化现象调查的区域性民间文艺综述等也不断有新的建树。史诗理论继神论理论之后开始出现将国外成果与中国事实相结合而给予探索的苗头,以往的成果突出的表现在神话,史诗,故事等方面,偏重于古代,特别是原始社会产生的流传下来的作品比较多,对现代当代产生的大量的优秀的民间文学作品的关注和研究略显不足,例如蒙古族的史诗《嘎达梅林》如果从保护生态的视角研究,其地位是非常显著的,还有很多近现代的民间文学作品都应该给予关注。

在看到民间文学研究发展的同时,我们不应该忽略这样的事实: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在商品化、市场化、物质化的社会,人文科学因为不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政治、经济效用而被人们轻视,边缘化一度成为人文科学的共同命运。民间文学研究陷入低谷。当然,这与它自身理论的保守,田野作业明显不足等缺点是分不开的。对此,民间文学研究要想走出危机,就必须随着现实的发展而革新转型。我们要从丰富社会精神资源的高度认识民间文学的价值,高等学校要加强民间文学学科建设,政府和社会要对发展民间文学研究给予必要的支持,民间文学研究要积极关注信息时代的民间文学创作。只有各方面通力合作,共同努力,才会重新使民间文学走向繁荣。

汉语言文学1班

20101313016 周德秀

推荐第9篇: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

一、填空题

1.民间文学区别于作家文学的基本特征是集体性和和口头性、传承性和变异性、立体性。 2.通常所说的我国四大传说是指孟姜女的传说、白蛇传的传说、牛郎和织女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

3.民间文学搜集整理的三个原则是全面搜集、忠实记录、准确翻译和慎重整理。

4.我国的三大史诗是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

5.民间说唱现在一般称“曲艺”它产着悠久的历史、浓厚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民族风格。 6.民间文学有三大社会价值,即实用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7.歌谣是人民口头创作的短篇韵文作品。

8.谜语按内容可以分为物迷、事迷和字迷三大类。

9.民间长诗是劳动人民口头流传的长篇诗歌创作,包括抒情长诗和民间叙事长诗、民间说理长诗三大类。

1、(仪式歌)是用于节日礼俗和祭祀等的歌谣。

2、(谜目)指的是谜语中要猜的范围和格式。

3、(二人转)是流传于东北地区的民间歌谣。

4、“民俗学”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英国学者(汤姆斯)提出的。

5、《阿诗玛》是(撒尼(彝族一个分支))人的作品。

6、陈琳以(《长城谣》)为基础写出了《饮马长城窟行》。

7、民间文学整理方法有两种,即(综合整理)与单项整理。

8、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被誉为东方的《伊利亚特》。

9、芬兰学派以(库伦父子)为代表。

10、追悼会奏的哀乐,开运动会奏的《体育进行曲》,可被视为新的(仪式)歌谣。

11、东汉崔实编的(《农家谚》)是世界上最早的谚语集。

12、《伏波井》、《日月潭》属于(山川风物)传说。

1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模拟(竹枝词)创作而成的。

14、(谣)是不能唱的“徒歌”。

15、唐人传奇《李娃传》是根据民间故事(《一枝花》)写成的。

16、灯谜又叫(灯虎),突出它的疑难性。

17、阿凡提的故事是从(土耳其)传入的。

18、沙湾灯笼——何府(苦)是(歇后语)体裁。

19、说书艺人王少堂的《武松》用的是(评话)体裁。20、《中国歌谣》是(朱自清)研究民间歌谣的专著。

21、《召树屯》是(傣)族的作品。

22、《柳毅传》是在传说(《龙女牧羊》)上加工创作的。

23、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规定部队要搜集民歌。

24、集体性标志着人民对民间作品的集体所有权,但同时也带来了(匿名性)的特征。

25、(诸葛亮)被称为西南文明的传播者,知识和技术的偶像,甚至说他与火把节的来历也有联系。

26、在中国,“民间文学”一词是由(瞿秋白)在1921年最早提出来的。

27、《王贵与李香香》是用(信天游)体裁写成的。

28、清朝李调元的(《粤风》),选录了不少壮瑶民歌。

29、关汉卿的《窦娥冤》可以从(《东海孝妇》)找到它的影子。30、李白的《静夜思》是从(《子夜秋歌》)脱胎而来的。

31、云南白族《读书歌》讲的是(梁祝)故事。

32、(郭沫若)说过“民间文艺是一面镜子,照出政治面貌来”,“民间文艺给历史学家提供了最正确的社会史料。

33、我国第一部农学著作(《齐民要术》),引用了三十多条谚语来证明其主要观点。

34、“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是(鲜卑族)的民歌。

35、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 )被称为“中国民俗学之父”。

36、我国民俗学发轫时期,(《民俗周刊》)是中山大学主办的最有影响的刊物。

37、我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包括《格萨尔王传》、(《玛纳斯》)和《江格尔》。

38、谜语:月巴(打一城市:合肥),这则谜语主要犯了(谜面不成文)的毛病。

39、(花儿会)指的是甘肃莲花山下一年一度的民间歌唱盛会。40、“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是(谚语)体裁。 41动物故事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渔猎)时代。

42、植物故事的产生,最早要推移到(农耕)时代。

43、在各类巧匠故事中,最著名数量最多的是(鲁班)的故事。

44、朱自清先生在《中国歌谣》中将歌谣分为(15)种。

45、冯梦龙编著的(《广笑府》),是一部著名的民间笑话集。

46、丁乃通先生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是以(AT分类法)为依据的。

47、“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是(政治)歌谣。

48、一般说来,( 歌 )是和乐唱的

1、(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传说。

2、谜语包括(谜面、谜目、谜底 )等几个构成部分。

3、(人物传说、史事传说、山川风物传说、地方风情传说、动植物传说)属于传说的类型。

4、《狼外婆》故事在不同地方有(《猪哥精》、《老虎外婆》、《熊人婆》)等不同的叫法。

5、(中国、印度、希腊)是世界三大寓言发祥地。

6、下列论文中(《德国民间故事书》、《爱尔兰歌谣札记》)是恩格斯著名的民间文学论文。

7、(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传承性)构成民间文学的特征。

8、(口传心记、没有著作权、流传环境不同、因人因地因民族而异、时代发展)导致了民间文学变异性的产生。

9、下列(内容通俗化、形态大众化、流传俗行化)是俗文学的特点。

10、(全面搜集、重点整理、加强研究、大力推广)是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工作的指导方针。

二、判断题

1.民间文学是最古老的文学,又是最有群众性的文学。( √ ) 2.通过洪水传说,可推想远古婚姻制度的某些特点。

( √ ) 3.神奇故事是一种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幻想,以夸张、拟人化的手法创作的民间故事。( √ ) 4.强烈的喜剧性是笑话的特色。

( √ ) 5.对答性的山歌一般称为“盘歌”。

( × ) 6.相声主要依靠运用“包袱儿”制造喜剧效果,“包袱儿”是相声的唯一艺术手法。( × ) 7.《述异记》的作者是干宝。( × ) 8.历史上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的影响都是消极的。( × )

9.我国的寓言故事大多是动物故事,而古希腊伊索寓言则大多是人物故事。两者有很大的不同。 ( × ) 10.宋代候白的《启颜录》虽是文人的书面创作,但其中还是保留了不少口头笑话。( × )

1、民间文学的传承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传统的思想内容,传统的艺术形式和传统的故事情节。(×传统的表现手法)

2、仪式歌是人类最早的歌谣。(×劳动歌)

3、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是用汉中民歌茅山歌体写成的。(×陕北民歌信天游)

4、民间传说中,一般主人公的姓名、活动时间、地点都是泛指的。(×民间故事)

5、故事一般通过行动来刻画人物,很少静止的描写,物别是心理描写。(√)

6、芬兰学者阿尔奈把民间故事分为动物故事、普通故事和神话三大类。(×笑话)

7、我国第一部农学著作《齐民要术》,引用了三十多则民间歌谣来证实它的观点。(×民间谚语)

8、《一幅壮锦》是一则生活故事。(×童话故事)

9、鲁迅说:昔者初氏,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之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传说。(×神话)

10、民间文学是研究劳动群众的口头创作的一门学科。(×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人民)

11、美国的大百科全书中,folklore和folkways两个条目并存,前者专指民间创作,后者专指民间文艺学。(×民俗学)

12、对于民间文学来说,作家的记录整理使它们得以长期保存,作家的创作又使它得以发扬光大。(√)

13、高尔基曾经指出:“最深刻,最鲜明,在艺术上十分完美的英雄典型,乃是英雄史诗所创造的。”(×民间文学)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1分)

1.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北京大学最先创办了_________周刊,搜集近世民歌。(D )

A、《民俗》

B、《民歌》

C、《民风》

D、《歌谣》 2.下列各组故事作品中都属于寓言的是(C) A、《中山狼》、《邯郸学步》、《精卫填海》、《雪涛谐史》 B、《愚公移山》、《刻舟求剑》、《雪涛谐史》、《精卫填海》 C、《狐假虎威》、《邯郸学步》、《攫金者》、《刻舟求剑》 D、《揠苗助长》、《刻舟求剑》、《邯郸学步》、《雪涛谐史》 3.民间小戏《望郎》用的是(D ) A、绣荷包调

B、打猪草调

C、送同年调

D、采茶调

4.1931年,钟敬文先生撰写的《中国民谭型式》归纳出中国民间故事类型计(A )类。 A、45 B、35

C、55 D、15 5.在流传过程中有中心点,这是_的特征。(D )

A、神话

B、生活故事

C、史诗

D、传说

6.我们说,筒狄吞卵、姜嫄履敏等感生神话是人类发展史上母系氏族社会留下的痕迹。这一点说明了民间文学的(B ) A、教育作用

B、认识作用

C、审美作用

D、娱乐作用

7.我国面具戏,最早起源于(C

A、傩舞

B、佛教法事

C、傀儡戏

D、目连戏 8.“清明前后,种花点豆”是谚语中的( D )。 A、政治谚语

B、劳动谚语

C、道德谚语

D、科学谚语

9.“四面四堵墙,当中一根梁,一宅分两院,关猪不关羊。”(算盘)这则谜语的结构手法( D )。

A、矛盾法

B、比喻法 C、拟人法 D、谐音法 10.阿凡提笑话,是( D )家喻户晓的优秀笑话。

A、藏族

B、回族

C、蒙古族

D、维吾尔族 11.“五四”前后的“歌谣学运动”是由( A )发起的。 A、北京大学

B、中山大学

C、清华大学

D、武汉大学

1、民间文学四大特征中起主导作用的两个重要特征是

( D ) A.集体性和变异性

B .口头性和传承性

C.传承性和变异性

D.集体性和口头性

2、先秦采集民间歌谣的优秀成果是

( D ) A.《尚书》

B.《左传》

C.《国语》

D.《诗经•国风》

3、山西的《走西口》是人们熟悉的一首

( B ) A.花儿

B .爬山调

C.信天游

D.打歌

4、神话资料最为丰富,而且情节原始而完整的文献是(

C )

A.《庄子》

B.《国语》

C.《山海经》

D.《左传》

5、记录岁时节日习俗的重要民俗学文献是 ( B ) A.《风俗通义》 B .《荆楚岁时记》

C.《述异记》 D.《博物志》

6、流传在甘肃、青海、宁夏地区,以爱情为内容,用汉语演唱的山歌是 (A .爬山调

B .信天游

C.花儿

D.二人台

7、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成立的时间是 ( A )

A.1918年2月

B .1920年冬

C.1928年春

D.1922年夏

8、世界上最早的田螺姑娘型故事《白水素女》出自( D ) A.《述异记》

B.《酉阳杂俎》 C.《荆楚岁时记》 D.《搜神后记》

9、《走西口》的流传范围是 ( C )

A.陕北 B .内蒙

C.华北地区 D.晋西北

10、“二月二,敲瓢擦,十个老鼠九个瞎”属于 ( A

) A.节令歌 B .礼俗歌

C.诀术歌 D.祀典歌

四、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散文体式的说类曲种有( BC )。

A.快板

B.评话

C.评书 D.山东快板

2.“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这则歇后语采用的艺术手法是( AB )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谐音

E.对仗 3.《蛇郎》和《灰姑娘》这两个故事,都属于( ABCD )。 A.神奇故事

B.魔法故事

C.幻想故事 D.国际性的故事

C 4.地方传说是民间传说的一种,属地方传说的是( ABC )。 A.《蜡染的来历》 B.《魔笛》

C.《马头琴》D.《花米饭》

5、下列长诗,属于史诗的有( BCE )。

A.《游悲》 B.《阿诗玛》C.《格萨尔王传》

D.《重逢调》

E.《玛纳斯》

1、民间文学的特征是 (ABCD ) A.集体性

B口头性 C.变异性

D传承性 F.可信性

2、保存古代神话较多的典籍主要有 ( BCD ) A.《世说新语》 B.《山海经》 C.《楚辞》 D.《淮南子》 F.《笑林》

3、世界寓言的三大发祥地 ( ACD )

A.中国

B .埃及 C.希腊

D.印度

F.日本

4、五四前后,北京大学兴起了歌谣学运动,主要参加者有

( BCD )

A.鲁迅

B.周作人 C.刘半农

D.沈尹默

F.郁达夫

4、民间传说的类别主要有 ( ACD ) A.人物传说 B.包公传说 C.风物传说. D.习俗传说

F.难老泉的传说

五、名词解释

1.民族民间文学:是少数民族的劳动人民用口头进行创作,主要反映本民族人民大众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在本民族人民群众中间流行和传播的一种文学。

2.谚语:是劳动人民用精炼的语言、固定的语句,总结生产斗争、社会斗争和生活经验的语言艺术结晶,它是通俗而又富有哲理和教育意义的民间传言。

3.史诗:是民间文学中题材重大、主题严肃、规模宏大、格调庄重的古老作品,它用诗的语言和形式,或记叙各民族关于天地形成、人类起源的古老神话传说及人类早期的社会生活;或反映民族迁徙、民族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歌颂各民族历史上著名的、往往被神化了的英雄人物的丰功伟业。

4.民间小戏:是劳动大众集体创作,并由他们“闲中扮演”的一种“代言体”式的小型综合艺术

5.神话:是关于神的故事,它是远古初民创造的、反映人与自然、与社会(主要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幻想性故事。

1、传承性:又称“传统性”。他是指民间文学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中,还积淀保存着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因素,如民众的观念、审美意识及传统的文化形式。

2、洪水再生神话:讲述人类在遭受洪水灾害的毁灭性打击之后重新繁衍声息的故事。这类故事也有怎样创造人类的内容,但不是讲人类最早的起源,而是讲人类在遭遇特大洪水灾害之后濒于灭绝的情况下怎样再造人类的故事。

3、生活故事:直接反映劳动人民日常生活的故事,又称为“世俗故事”或“写实故事”。其基本特征是:以现实社会中形形色色的普通人物为主人公,从日常生活中提炼故事情节,用写实手法来刻画人物和叙述故事。有着鲜明的阶级倾向和浓厚的现实性。

1、集体性:是指民间文学是集体创作,集体流传,集中了集体的智慧,融汇着集体的艺术才能,为集体所共有,并为集体所享用的特殊文学。

2、花儿:是流传在西北高原甘肃。青海、宁夏一带的民歌形式。除汉族之外,还有回族。土族、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藏族等民族,基本山用汉语演唱。花儿主要有河湟花儿和洮泯花儿。

3、事件传说:是以某一历史事件为中心来叙述的故事。主要是关于历代农民起义、农民革命以及民族英雄抗战的故事,如义和团传说,太平天国的传说等。一组事件传说常常能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对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做比较完整而生动的记述。

六、简答题

1、简述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神话和传说都有大胆的幻想、离奇的情节,富有浪漫色彩,有许多共同的地方;加上前研究中对一些经典著作理解片面,认为原始社会以后神话就消失了,因而把后期产生的神话称为“神话色彩很浓的传说”,造成了一定的混乱。实际上,神话和传说是有区别的。主要在于:

1)从题材内容上看,传说更富于社会性,它是以历史事作和历史人物为基础的,反映的是现实社会的生活,因此更“近于人性”,神话则充满了“神怪性”。传说中也有些虚幻色彩,但不如神话浓厚,而且多含有历史的、社会的因素。神话也有这些因素,但它是用想像和借助想像曲折反映的,它以“自然性”为基础,以“神”的活动为中心,即使是英雄神话,其人形、人性、人情、人味,也带有某种自然的属性。对比之下,传说比神话更接近现实,主人公或生活在人间,或与人间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2)从表现形式上看,传说叙述人物事作常有特定的时间、地点,主人公有名有姓,虽然有些是假托的虚拟人物;神话则不然,如雷公、土地、灶君等,只是能称。有的虽有姓名,如祝融、共工,但没有特定的活动时间和地点,祝融是黄帝的火官,曾奉命去杀鲧,后又帮助成汤伐桀,助武王伐纣,横跨三个朝代十一个世纪,凡人是不可能的。从结构上看,神话古朴、单纯,传说一般情节较为曲折离奇、复杂。由于传说有特定的背影,所以更富有乡土气息。 3)从产生的时间来年,一般来说,神话早于传说,而传说形成的时间又较神话长。如黄帝,早期是神话人物,他是中央天帝,有四张面孔,主要的神职是司雷雨,后来逐渐历史化,成为炎帝同父母的兄弟,与之战于阪泉之野,炎帝兵败,其后裔蚩尤复战于涿麓;这些历史又传说化,到后期就成了传说人物,成为中华民族的祖先,说他发明了指南针,教人制衣裳等,其神格逐渐减弱,人性逐渐增强,这是神话演进为传说的结果。

但这些并不是绝对的,晚期的神话和早期的传说往往有交错的现象,如李冰治水的传说,有人把它归入英雄神话类,因为其“自然性”较强,这也是可能的。

2、民间文学搜集和整理工作的方针是什么?

1958年,全国民间文学工作者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全面搜集、重点整理、加强研究、大力推广”的十六字方针,这是整个民间文学工作的指导方针。实践证明它是正确的,直到今天仍有它的指导意义。

3、《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的大意是什么?

它所描写的只是几个连续的动作,所使用的是竹弓、土弹等简单的劳动工具。八个字,四个停顿,属于简单的一反一复的节拍。其大意是:截断竹子,用弦索把它连接起来;飞射土弹,逐击那奔跑的鸟兽。这是一首反映狩猎过程的原始歌谣。

4、什么是民间文学的匿名性? 民间文学的匿名性是民间文学集体性的表现方式。集体性标志着人民对民间文学作品的集体所有权,在民间文学作品的传播中,可以进行集体创作、集体加工、集体修改、集体保存等。因为民众没有著作权观念,所以就产生了民间文学匿名性的特点。

5、A·托尔斯泰的整理方法: A·托尔斯泰的整理方法民间故事整理方法之一。是俄国作家A.托尔斯泰所倡导的,故名。他主张从无数主题相同而讲法不同的故事中,挑选最有趣的一种为基础,再用别的语言和情节都生动的故事来丰富它。实际上也是综合整理法,但加工的尺度更宽松一些。

6、“狗耕田故事”:

主要以两兄弟分家为内容,贪婪的哥嫂把田地耕牛都要了,给忠厚老实的弟弟一条狗,狗帮助弟弟劳动致富,扬善惩恶,使善良人得到了美满的结局。

7、为什么说《木兰诗》是民族融合的产物?

《木兰诗》已很难辨别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的作品。其中“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这里的叹息声,像个汉家姑娘的口气;语言形象朴素,节奏明快,情节完整,叙事排比简洁,颇有汉民歌的特色。但从诗中所表现的尚武精神,并把“可汗”和“天子”同用这点来看,有些同志认为它是少数民族的作品,至少是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8、劳动歌:

动歌是人类最早的歌谣,那是原始人在劳动中为了统一劳动动作、提高劳动效率、减轻疲劳而喊出的有节奏的声音。这些劳动歌,不仅在曲调上适应劳动的节拍,而且在歌词内容上也是和劳动过程紧密结合的。最简单的劳动歌多是些感叹词,有时也加进一些即景生情的简单唱词,调节劳动节奏,增加劳动气氛,鼓舞劳动热情,消除长时间沉重劳动所带来的烦恼。

9、对俗文学的认识:

俗文学是植根于广大民众,具有民族气派、民族风格,便于广大群众接受、掌握和流传的文学。它和文人学士的“雅”文学相区别,但也不等于民间文学。俗文学中有的是民间文学,有的是作家文学。

10、关于《五姑娘》

《五姑娘》是优秀长篇叙事吴歌,产生于清朝道光至咸丰年间,描写长工徐阿天与地主胞妹五姑娘相爱的故事。后来五姑娘怀了孕,徐阿天被迫出逃,五姑娘自杀,徐阿天偷偷回来祭奠。故事生动感人,一直在江浙一带传唱,80年代初才被发掘整理出来。

11、关于“AT分类法”: “AT分类法”是民间故事分类方法之一,是由芬兰民俗学家阿尔奈所首创,美国民间文艺学家汤普森补充修订的一种民间故事的分类方法,它的特点是把题材类型和母题情节索引结合在一起。是当今世界流传最广的一种分类方法。

12、神话学派:

神话学派是民间文艺学派别之一。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格林兄弟,即《格林童话》的作者。他们认为,一切民间文学都来源于古代神话,由古神话而衍生。神活的产生是原始人用形象的语言对普通事物作简单明了的叙述,由于后世语言的演变,原来的涵义被人遗忘或曲解了,因而产生怪诞的神话。从这些神话资料中,我们还可以挖掘出远古神话的遗迹,找出神话的根据和神话的解释。

13、新时期传统民间文学的特征发生了什么变化?

1)首先,作者的范围扩大了,知识分子成了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他们采用民间文学形式创作的作品,只要得群众的承认,也应列入民间文学范畴。其次,由于群众文化水平的提高,群众创作队伍不断扩大,其中就有不少民间文学作品。 2)作品的内容,已经不是确定民间文学的重要条件,传统形式反而更为人们重视。但是,也必须注意到,传统形式也是在不断发展的。

3)流传形式发生了变化,书面与口头流传并存,相对而言,书面流传加强了,口头流传减弱了。 4)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出现了“合流”的端倪,但它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是永远不会消亡的。

14、民俗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在我国古代,“民俗”只作为“民间风俗”的缩称,现一般人的习惯用法还是取义于这一概念。西方民俗学中“民俗”是作为民俗学的研究对象来理解的,除包括风俗、习惯、节日、迷信、禁忌、信仰、巫术等之外,还包括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谚语、谜语等重要材料。

七、论述题

谈谈民族民间文学资料的整理。

答:民族民间文学资料的整理,就是在尊重各民族人民口头创作的前提下,在全面搜集、忠实记录和准确翻译的基础上,对民族民间文学作品进行适当的调整、补缀和润色,使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最后用文字写定。开展这项工作必须在忠实原始记录的基础上进行慎重整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A删除明显的封建性糟粕的内容;B适当调整不合逻辑的情节,补缀遗漏的部分;C订正口语中表达残缺的进方。 试述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答:哺育了作家和作家文学;为作家文学提供了典型形象;在艺术形式上对作家文学的影响,如体裁、表现手法、语言艺术上也产生影响。

1、如何科学理解马克思论神话的内容?

答: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永运都是相对的。这部分被支配了,那部分还没被支配;关于被支配的这部分的神话消失了,没有被支配的那部分依然存在,成为产生新神话的基础。

我们认为,神话是人类企图认识自然、征服自然的幻想故事。这幻想与当时人类的科学水平和思维形式密切相关。科学的发展是无止境的,今天看来不很科学的东西,甚至是荒诞不经的东西,明天可能成为科学事实。

在原始神话中,人和神的关系是平等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阶级的分化,神的权力被加强和提高了,直到封建社会,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由阎罗天子、城隍庙主以及土地菩萨组成的阴间系统和由玉帝、上帝以及各种神怪精灵组成的神仙系统,神权实际上就是统治阶级的权威,于是就产生了反抗神权的神话英雄。这是进入阶级社会后的神话特点,这些神话的产生,开始也许是不自觉加工的,但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神话在流传的过程中不能不受到当时阶级关系的影响,传说者或创作者为了阶级的利益,对神话进行了自觉的加工。

2、民间文学的变异性是如何产生的?(注意:民间文学的变异性很重要,它也常以材料题的形式出现,但答题的思路是一样的)

答:民间作品出由于集体创作、集体加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因而处于变化的状态之中而产生不同异文的现象,称为“变异性”。社会历史条件,地域和民族的不同,是形成变异性的外在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1)口传心记,靠记忆保存,容易产生变异。这是因为它的文词没有用物质形式(文字)固定下来,接受者再传开去时,就随时可能发生变动。

2)民间文学作品没有著作权观念,传播者同时也是创作者,有权加工修改。包括许多著名的作品,其原始作者也无从查考;;一些新产生的作品,虽可查出作者姓名,但从不为读者所注意,作者本人对别人传播基至修改他的作品也并不关心。这种情况,使得民间文学作品的变化愈演愈烈,不但同类作品可变,不同类型的作品也在交叉渗透。

3)流传环境不同,因人因地因民族而异。如大家熟悉的“老虎外婆型”故事,河北叫“狼外婆”,山西叫“老狐精”,山东叫“马郎精”,潮汕叫“猪哥精”,广州叫“熊人婆”,四邑一带叫“老狨婆”,云南叫“老变婆”,讲的都是各种动物精灵假扮外婆的故事。汉族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流传到贵州罗甸布依族地区,大家闺女祝英台变成了美丽的山寨姑娘,她打柴挑水,样样能干。在白族《读书歌》中,她还和梁山伯一起劳动建校,勤工俭学呢!

(4)时代发展,社会生活内容和人的思想认识发生了变化,因而使作品内容产生了变异。这种变化,使作品换上了崭新的内容和艺术风格,更受群众欢迎。

3、各民族民间文学大同小异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 答:产生这些现象和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各民族人民的互相交往。在民族杂居或邻居生活中,共同的劳动、共同的娱乐、共同赶街赴会、共同的节日风俗等,必然产生共同的心理和愿望。反映在民间文学作品中,就会有许多大同小异的地方。在民族杂居区,不少人都能操两种以上的民族语言,许多少数民族同胞不仅能说汉语,还精通汉文,能唱汉歌等,南诏宰相杨奇鲲(白族)用汉文写的诗,还被选入了《唐诗》。 第二,统治阶级的征战与“和亲”政策和民间的通婚,引起了文学上和互相交流。历代统治者为扩大自己的势力,南征北战,给人民带来了许多苦难,但客观上也促进了民族和文化和交流。唐代南诏人攻入川西时,就掠走了几万“工伎”,带回洱海地区,融为白族。为了平息两族间的长期战乱,他们还采取“和亲”的手段,著名的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就为蒙汉、藏汉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至今内蒙、西藏尚留有许多关于这一事件的美好传说,并与当地的山川地理相附会,永远载入册。内蒙到处有昭君暮、青海有条倒淌河,是向西流的,据说就是文成公主入藏路过此地,感到离家越来越远了,禁不住哭泣起来,感动得河水都倒流了。

第三,共同的习俗和宗教信仰所引起的影响。彝族、白族、纳西族、拉祜族、哈尼族、傈僳族、苗族、基诺族、佤族都有火把节的习俗;回族、撤拉族、裕固族、东乡族、保安族都有唱“花儿”的习惯,许多民族都有哭嫁歌和哭丧歌,傣族、白族、藏族、纳西族、汉族都有不少人信奉佛教,所以作品中写到的许多事情与佛事有关。在独龙族人的《创世纪》史诗中,还可见到《圣经》故事的影响,因1888年后就人传教士来到了云南贡山,当时有些村庄稼活80%的独龙族都信奉了基督教。

4、分析汉族神话零碎、残缺的原因?

答:汉族神话零星、片段的原因,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谈了三点,现参考各家之说,举要如下:

1)中华民族的祖先居住在黄河流域,大自然的恩赐不丰,很早便以农耕为业,生活勤苦,所以重实际,轻玄想。上古虽有许多美丽的传说,没人将它熔铸成篇,衍为鸿文巨制。 2)历代统治阶级不重视,儒家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套实用教训。我国素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神话多被他们视为荒唐之说,不予采纳。孔子和他的学生们都绝口不谈神话,大史学家司马迁说:“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史记·大宛列传》有的加以篡改化为历史,影响了神话的完整保存。

3)我国历史悠久,记录较晚,古神话是原始社会的产物,而现在看到的最早记录已是奴隶社会后期的事;并且古代用竹简记事,诸多不便,只能三言两语,记个梗概。

由于古代长期无人把神话加以系统的编辑,使得历史和神话混杂、人神混杂、神鬼不分,原始信仰无从褪尽。原始信仰的保存,新的传说便经常出现,旧的传说受到排挤而僵死,新的传说又没有光彩,所以两败俱伤。

八、案例分析题(后附答案要点仅供参考):

案例分析

1、应用单项整理的要求分析下面这则故事的整理得失。“有好酒卖”

(方言记录稿)

旧时,有个小酒铺,门头乜时候都糊倒“有好酒卖”四个字,生意好得很。„„记录整理者:郑丹丹

答:单项整理:民间故事整理方法之一。选取一份最佳的记录稿,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加工,删节明显有害的内容,对艺术上粗糙的地方在不伤害原意的情况下作适当修改,改换过于偏僻的方言土语,规整词句,删去不必要的重复,使文字准确,通俗易懂,并能充分显示民间风格。

该整理稿在内容上能够按照要求进行整理,没有伤害记录的原意。

但在语言的风格上,基本没有按原记录的韵味来整理,而是做成了翻译稿。

情节能大体保持一致,但细节上有添加,如原文的“秀才想想仔”,整理 变成“秀才看了看招牌,想了想”,多出了“看招牌”的动作,这是不必要的。 整理稿的民间风格有了减弱。

案例分析

2、从以下几则民间谜语看谜语的艺术特点:

答:作为一则谜语,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文学性。民间谜语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样式,它的谜面大多就是一首歌谣,形象生动,寓意深刻。不少还运用了拟人、想象、借代等文学手法,富有浓郁的文学色彩。有些作者只注意了它的游戏性,而忽视了它的文学性,简单地列举一些特征,不努力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去创造形象,这就不能创作出优秀的谜语。

2)知识性。谜语的题材内容,涉及天地万物,相当广泛,包含着各个方面的知识。通过猜谜制谜,传授知识,启迪联想,开拓人们的思路,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增长知识。它是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好教材,也是进行智力测验的一种好方法。

3)趣味性。猜谜是一项娱乐活动。优秀的谜语,饶有趣味,让人猜射,乐在其中。

4)疑难性。谜语是让人猜的,因此就要使人感到有点疑难,不能太过浅白,要让人开动脑筋,苦苦思索,才能找到谜底,这才有乐趣。灯谜又叫灯虎,也就是强调它的疑难性。

案例分析

3、区分以下哪些是成语,哪些是谚语,它们的区别在哪里?

①鸡蛋里面挑骨头„„⑧袖手旁观

答:谚语和成语有些相似,有些谚语同时是成语。如“一叶知秋”,含义是“一叶落知天下秋”,是个完整的句式,表示了判断和推理。而有些成语,如“熟视无睹”、“树碑立传”,就不是谚语。它们的区别在于:

1)谚语主要是口传,成语多用于书面,如“饮水思源”、“吹毛求疵”,这是成语。同样的意思,谚语说成:“喝水不记忘打井人”,“鸡蛋里面挑骨头”,通俗,口语化。

2)成语句式固定,大多由四个或两组四个字组成。如“守株待免”,“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谚语句式较灵活,还可变异。如“一个好汉也要三个帮,一个篱笆也要三个桩”,也可说成“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一个桩”。

3)成语只表现客观现象、特点,如“青出于蓝”、“日以继夜”、“袖手旁观”等。谚语表示判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个巴掌拍不响”。

4)成语只充当句子成分,如“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是错觉之一例。„声东击西‟,是造成敌人错觉之一法”谚语一般可独立作句,直接用以印证要讲的道理。如“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况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再如“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等,都表示一个独立的判断。

案例分析

4、从《朱元璋与老乡》看人物传说的艺术特点。朱元璋与老乡

我们家乡安徽北部历史上出了许多名人„„朱元璋没听完就连声大叫道:“推出去斩了!推出去斩了!”

答:传说的艺术特点:

1)历史性和传奇性的巧妙给合; 2)采用粗线条刻画人物;

3)富有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

4)传说都有一定的中心点或纪念物。在人物传说中,历史人物就是中心点。

推荐第10篇:民间文学

民和作的关系:区别1)作者的差异民间文学是广大民众的群体创作主体是中下层民众是从事劳动和各种经营的人民间文学具有群体性特征是匿名的作家文学是个人创作作者有姓名2)民间文学是口传文艺以口语为记载作品是朴素和变异的作家文学以文字作为记载和传播的手段有书面化的特点3)民间文学是民众生活的反映直接体现民众的生活思想和感情作家文学同民族反映自己的生活作品相比有一定差距4)功能上的差异民间文学强的实用性作家需要加工来实现对社会的干预民对作的影响内容上可取材于民(屈原九歌和天问)题材上提供形象(牛郎和织女)体裁和艺术手法(戏剧小说搜神记赋比兴)语言上(红楼的瘦死骆驼)作对民的影积极保存提炼和再创作(三国水浒)消极歪曲损害(雷峰塔传奇)AT分类法是国际上通用的故事情节类型分析法。1910年,芬兰的阿尔奈发表《故事类型索引》一书,分析比较了芬兰和北欧其他一些国家以及某些其他欧洲国家的民间故事,将这些故事的同一情节的不同异文归为一个类型,并写出简洁的提要,然后分类编排,统一编号。该索引发表后,影响很大。1928年,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的汤普森(Thompson)出版了《民间故事类型索引》,根据更大范围的民间故事资料对阿尔奈的体系进行了补充和修订。这二人的分类体系被合称作“阿尔奈-汤普森体系”,简称“AT分类法”。 北大歌谣学运动1918年2月北大刘半农沈尹默周作人成立歌谣征集处在《北大日刊》上发表《北大征集全国近世歌谣简章》20年北大成立歌谣研究会将这一运动引向深处并创办了《歌谣周刊》50年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成立,郭沫若任理事长老舍钟敬文任副理事长北大歌谣学运动标志着民间文学学科的兴起神话的本质:1产生源于原始人类解释自然和征服自然的 愿望其内容是对当时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变形反映2艺术构思而言原始人类在一种幻想的天地里用人格化的方法去同化自然力3创作特点而言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是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思想内容:1对自然现象的解释2征服自然的愿望与追求3对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特征:1庄严虔诚的虚构2绮丽荒诞的幻想文化价值:1展示了人类在童年时期拥有的不懈求知探索和创造的宝贵精神和改造世界的顽强意志2是后世浪漫主义的源头3对民族文化心理结构有模塑作用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的关系:1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必须要大量反映在民间文学作品中(泼水火把)2不少民间文学是顺应各种礼俗祭祀岁时节日而产生的因而成为民俗的有机部分(新娘遮红盖头)3有些神话传说是某些民俗的起源及形成的艺术解释二者不可分割(天鹅仙女)总结:在民间文学的研究中民俗学的理论及其资料是研究的中要手段运用各种民众的民俗资料可以了解各民众的审美观点审美心理及其兴趣爱好从而为美学的角度研究民间文学提供依据.民间文学是文学学科,民俗学是文化学科.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集体口头创作口耳相传的语言艺术既是该民族人民的生活思想与感情的自发流露又是他们关于历史科学宗教及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也是他们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性质:文艺属性首先民间文学是一种文艺现象以语言为主要载体来形象客观反映现实的艺术区别于作家文学的一种独特文学样式民俗文化属性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研究方法:田野调查历时追溯共时比较社会价值满足人们的交流思想的艺术化手段,是表演者自身的一种自我表达对于群体而言则是一种交流方式交际手段民众利用民间文学,也反映对于政治的见解在日常生活中获得娱乐和放松反映内心的忧苦劳作之闲从有趣的情节中获得短暂的放松从虚构的故事中获得理想型满足是民众传授知识实施教育的一种有效工具是民众口传知识体系的主要载体社会群体的道德观念礼仪规范等知识大都是口传的是了解民情民风的有效途径和进行研究的相关参考资料记载着民众的历史而这些资料往往是文献记录所没有的基本特征口群传变表(指民间文学是一种口头创作口头传承并有相应的表达方式和语体风格的文学形式具体表现用口头语言包括方言土语来进行创作和传播变异性语言的变异和情节人物和主题的变异)

神话远古初民创作的反映人和社会关系及社会形态的具有高度幻想性的故事集中反映在山海经(资料最丰富情节最完整战国初年到汉初)楚辞(战国时代楚地诗歌作品集)穆天子传(周王传成书于战国时代文字记载最早的一次旅行)

说唱文学:说话(就是后来的说书一种特殊技艺性和表演性更强的讲故事方式)和俗讲(唐朝时期在寺院中举行的由僧人法师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向俗众讲解教义佛法的一种活动)的活动加变文(有说有唱的文本一般指俗讲底本的一种也指当时流传下来的民间说出活动的底本)的文字记载方式传说民众口头创作和传播的描述特定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解释某种地方风物或习俗的传奇故事民间故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民众口头创作和流传的带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叙事作品的总称包括神话传说童话等狭义指民众口头创作的内容具有泛指性虚构性和生活化特征的散文虚实作品指神话传说以外的散文叙事作品童话又叫幻想故事是一种用超人间的形式来表现人间生活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故事包括魔法故事和动物故事艺术特征1有浓厚的幻想色彩2保存着较多的奇异习俗内容寓言民众以生动简约的情节讽喻某种深刻精繁的事理的动物故事或人物故事民间歌谣是民众创作的可以歌唱或者吟诵的短小抒情性的韵文作品可统儿言之指一种民间韵文文体也可指歌、谣两类:合于乐章有一定的曲调唱腔并常用乐器伴奏来演出的是民歌没有曲调但词句有较强的节奏感以吟诵的方式来传播的是民谣

第11篇:民间文学

一、单选选择试题

1.高尔基说,民间文学是和(C )绝缘的。

A.乐观主义 B.悲观主义C.唯物主义 D.理想主义

2.信天游是流传于( C )地区的民间歌谣。

A.内蒙 B.甘肃 C.陕北 D.东北

3.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被誉为东方的(A )。

A.《奥德赛》 B.《伊利亚特》 C.《新约全书》 D.《可兰经》

4.《召树屯》是( D )的作品。

A.撒尼族 B.蒙古族 C.汉族 D.傣族

5.我国民俗发韧时期,中山大学主办的最有影响的刊物是(C )。

A.《歌谣》周刊 B.《民俗学刊》 C.《民俗周刊》 D.《民俗丛刊》

6.《柳毅传》是在传说( A)上加工创作的。

A.《龙女牧羊》 B.《一枝花》 C.《东海孝妇》 D.《白蛇传》

7.\"断竹、续竹、飞土、逐肉\"是一( C )。

A.民间传说 B.民间故事 C.原始歌谣 D.谚语

8.\"民俗学\"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英国学者( A )提出的。

A.汤姆斯 B.阿尔奈 C.凡尔纳 D.格林兄弟

9.毛泽东在( A )中,规定部队要搜集民歌。

A.《从古田会议决议》 B.《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C.《三湾改编》 D.《遵义会议

三、名词解释试题

1、民间文学:是指广大人民用自己最熟悉的传统民间形式创作和流传的文学作品,具有直接的人民性、口头性、流传变异性、传统性、集体性、立体性等特征。

2、箭垛式的人物形象:箭垛式指民众把一些同类情节集中安置在某一个人物身上的现象。民间传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将人物最具代表性的某种性格进行集中描述,使这一性格在传说人物身上得到强化,逐渐定型下来,形成一个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和包容性的箭垛式的人物形象,代表人物为鲁班。

3、“AT分类法”:是由芬兰学者阿尔奈提出,后经美国学者汤普森所完善的一种编制故事类型索引的方法。即按相对有限的情节类型将故事进行分类编目。“AT分类法”将故事分为五大类(动物故事、普通民间故事、笑话、各式故事、未分类的故事),共有2500个故事类型。

4、民间寓言:是由社会民众集中创作并淬的带有明显教训寓意,富有哲理、短小精悍的口头故事,是社会民众的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

5、英雄史诗:它是歌颂人类童年时期的民族英雄的传奇武功与光辉业绩的长篇叙事诗,主要描写古代民族形成过程中,民族部落或民族之间的战争,主人公都是历史转变时期的民族英雄,部落领袖和原始社会的君主,以及由他们转化而来的新兴奴隶主或封建领主。英雄史诗产生的时间比创世史诗晚一些。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著名的四大传说是(ABCE )。

A.《牛郎织女》 B.《孟姜女》 C.《梁山伯与祝英台》

D.《赵州桥》 E.《白蛇传》

2.民间文学的工作方针是(ABDE )。

A.全面搜集 B.重点整理 C.认真对比 D.加强研究 E.大力推广

3.恩格斯著名的民间文学论文包括(AE )。 A.《德国民间故事书》 B.《提德曼老爷》 C.《给爱人》 D.《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E.《爱尔兰歌谣札记》 4.谚语的特点是(ABCD )。

A.哲理性 B.训诫性 C.形象性 D.短小精悍 E.幽默性

5.世界三大寓言发祥地是( ABD)。

A.中国 B.印度 C.北欧 D.希腊 E.罗马

6、民间文学的特征是 (ABCD )

A.集体性 B口头性 C.变异性 D传承性 F.可信性

7、保存古代神话较多的典籍主要有 (BCD )

A.《世说新语》 B.《山海经》 C.《楚辞》 D.《淮南子》

8、世界寓言的三大发祥地 ( ACD)

A.中国 B .埃及 C.希腊 D.印度 F.日本

9、五四前后,北京大学兴起了歌谣学运动,主要参加者有 (BCD )

A.鲁迅 B.周作人 C.刘半农 D.沈尹默 F.郁达夫

10、民间传说的类别主要有 (ACD )

A.人物传说 B.包公传说 C.风物传说.D.习俗传说 F.难老泉的传说

11、民间文学的多重价值:实用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

12、“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包括《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 》、《中国谚语集成》。

13、传说的“四固定”分别是-时间固定、地点固定、人物固定、事件固定。14下面是创世神话的有ABCD A汉族的《盘古》 B汉族的《女娲补天》 C藏族的《万物起源》 D纳西族的《创世纪》)

15、1984年,中央文化部、国家民委和中国民协共同编纂民间文学三套集成《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

16、中国著名的三大史诗:藏族《格萨尔王传》、蒙古族《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玛纳斯》。

17、“AT分类法”将故事分为五大类(动物故事、普通民间故事、笑话、各式故事、未分类的故事),共有2500个故事类型。

18、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是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传承性。

19、民间文学作品按体裁分为三大类:民间故事、民间诗歌、民间曲艺和戏曲

20、民间故事包括神话、传说、生活故事、寓言、童话、笑话等散文作品。

21、中国四大民间传说分别是 -《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

22、民间文学具有双重属性,既是(文学现象现象),同时又是(民俗文化现象)。

23、民间文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田野调查法、历史追溯法、共时比较法)

24民间曲艺和戏曲包括民间小戏和曲艺,曲艺又包括评书、弹词、快板、快书、相声等多种说唱文学形式。

25、民间故事是人民口头创作中叙事散文作品的总称。按题材内容以及流传情况的不同可以划分为神话、传说、生活故事、笑话、寓言、童话等六类。

26、民间笑话:引人发笑的,口头的讽刺幽默小品。有强烈的喜剧性鲜明的阶级性。

27、按笑话的内容社会作用的不同,民间笑话大致分为:嘲讽笑话、幽默笑话、诙谐笑话。

28、民间歌谣可分为:古代歌谣、现代传统歌谣、现代革命歌谣、新民歌。

29、古代歌谣多保存在《诗经》、《乐府诗集》《古谣谚》中。

30、现代传统歌谣主要是指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经长期流传保存在人民口头的现代歌谣,内容异常丰富,按题材可分为劳动歌、诉苦歌、讽刺歌、情歌、仪式歌、儿歌童谣。

31、谜语内容分为物谜、事谜、字谜三大类。

32、婚姻爱情长诗通过爱情的矛盾斗争来反映社会阶级矛盾。包括:撒尼族《阿诗玛》;傣族《娥并与桑洛》;回族《马五哥与尕尔妹》;傈僳族《逃婚调》、《重逢调》。这些长诗通过爱情婚姻悲剧控诉了封建社会的阶级压迫。

33、调查搜集具体方法:依靠组织,发动群众、见缝插针、寻根究底。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

1

2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E)

A研究文艺的基本原理与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的关系,也就是研究文艺的共同性与差异性,一般性与个别性的关系

B毛泽东十分重视学习外国的长处,认为这是创造中国自己的东西的一个重要的条件 C毛泽东认为接受外国长处的目的是为了使我们自己的殴打奶奶能够系有一个跃进E想古人学习是为了现在的活人,想外国人学习是为了今天的中国人

1

2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CD)

B文艺创作的繁荣只能靠作家、艺术家对生活的熟悉理解和挖掘的程度

C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多数情况下个别都是一般

D文学的民族化与其艺术形式相同,如戏曲。音乐,美术,舞蹈等,他门的民族形式的特征是直感的

1

29、细致列属于矛盾关于文艺的民族形式的说法正确的(ABCDE)

A我们反对把内容和形式对立,就像形式主义者所为

B不能把内容和形式统一的原则作为惟一

C一个作品中主要是内容问题,这个内容用民族语言来表现

D我们不能设想没有民族生活内容的民族形式

E民族形式必须表现民族生活的内容

130、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ABC)

A促进艺术发展的方针B促进科学发展的方针

C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

1

31、多余人民内部的思想问题,应当采取(ABC)

A讨论的方法B批评的方法C说理的方法

1

32、修正主义者(ACDE)

A又叫右倾机会主义者C反对或歪曲唯物论和辩证法

D反对或企图削弱人民民主专政和共产党领导 E攻击马克思最为本质的东西

1

33、毛泽东在批评我们言论和行动的是非的政治标准中最为重要的(AC)

A社会主义道路

C共产党的领导

1

34、从政治角度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ABE)

A是根据社会矛盾的新变化提出的

B是以我国发展国民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急切需要为依据的

E是创造性的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文艺运动的实际想结合的范例

1

35、下列出自毛泽东《关于正确相互里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是(DE)

D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E我们在批判教条主义的同时,必须同时注意修正主义的批判

1

36、下列属于科学范畴的是(ABCD)

A图书管理学B地理学C文艺学D美学

1

37、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艺术上的表现是(BCD)

B创作题材的多样化C形式的多样化D风格的自由发展

1

38、由于每个艺术家的(ABCDE)的不同,因而他们的艺术认识和艺术实践的具体途径和手段、广度、深度,以及实践的结果也各不相同

A生活环境 B知识准备 C认识能力 D世界观方法论 E创作方法和艺术修养

1

39、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艺术规律和科学规律体现在(ACE)

A是以艺术家的个人独特性劳动为依据的

C是以艺术生产的个性和共性辨证统一规律为依据的

E是依据艺术欣赏的多样性和一致性辨证统一的规律提出来的

140、社会艺术生产的共性和个性的辨证统一关系可以做如下哪几种表述(ABD) A社会主义艺术的共性不能通过个性表现出来,就谈不上社会主义艺术的共性

B没有共性就没有社会主义个性D没有个性得到发展,共性就不会发展

1

41、文学欣赏的一致性表现为(ABCD)

A时代的一致性B民族的一致性C阶级的一致性D阶层内的一致性

1

42、艺术和科学中的问题应当通过(AB)

A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B艺术和科学的实践

1

43、自粉碎四人帮到邓小平的《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在文学领域涌现的文学流派(ABC)

A伤痕文学B新写实小说C先锋小说

1

44、对文艺的重要作用表述恰当的是(ABCD)

A满足人民精神生活多方面的需要B培养社会主义新人

C一概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D作为政治的产生筒

1

45、社会主义新人形象应当包括以下那些方面(ABCD)

A是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创业者B有革命理想和科学态度

C有高尚情操和创造能力D有宽广的眼界和求实精神

1

46、我们的社会主义 文艺要通过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ABCE)

A真实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B反映 人们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本质

C表现时代前进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趋势

E作为社会化、纯粹化的娱乐方式和技巧

40.在拉萨尔的《济金根》中,席勒式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在《济金根》中席勒式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创作的出发点是观念,而不是现实。拉萨尔在研究16世纪初叶地德国国民革命的历史时从骑士济金根的覆灭认识到:革命者在进行革命的时候,革命的目的跟狡诈的方法常常发生冲突,正是这种冲突导致了革命者的覆灭。他认为,这是一切革命行动中最深刻的永远重复出现的冲突和它的必然辩证的矛盾,写《济金根》的目的,就是为了把他的上述认识化为形象,而刻意违背历史真实原则。

(2)把作品中的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从而使剧中的个人只是伟大的文化历史过程及民族命运(作为悲剧的真正主题出现)的最深刻的对抗性矛盾的代表和化身罢了,因而轻视人物的个人利益和命运。(3)“席勒式”对于拉萨尔的创作的影响,还表现在他忽视艺术思维的情感性、形象性的特点,离开剧情的发展,热衷于滔滔不绝的说教和连篇累牍的诉讼,从而使作品味同嚼蜡,令人厌倦,失去艺术的感染力。

4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物塑造的论述有哪些?

答: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物塑造问题所作的论述是“莎士比亚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论述包括四个层次:(1)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人物塑造问题上批评了两种违背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倾向:忽视了人物本质的恶劣个性化倾向和忽视个性刻画的概念化倾向。(2)人物垢阶级倾向和时代特征要通过情节的进程来表现。(3)刻画人物性格,不仅要表现他做什么,而且要表现他怎样做。(4)现实主义的人物描写和刻画,很重要的一个手段是采取对比手法。总之,马克思、恩格斯在信中所阐述关于人物塑造的思想十分丰富,在这个问题上,他们总的思想是要求对人物的有代表性的性格做出卓越的个性刻画,为此他们还提醒拉萨尔,不要局限于古代人的性格描写手法,而应该身莎士比亚学习。

42.简要概括恩格斯现实主义未来艺术的理想。

答:恩格斯在谈到艺术创作的“莎士比亚化”时,提出了“戏剧的未来”即理想戏剧的问题。他就戏剧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两个方面,提出了现实主义戏剧的理想,即“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同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完美的融合”,这是恩格斯根据实践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美学观点而提出来全新的现实主义的戏剧理想。所谓的“意识到的历史内容”,是为了深刻而正确地表现出人物悲剧命运的根本因素,就要全面地完整地反映出人物所生活于其中的各种社会历史关系。所谓的作品是“思想深度”,实则是对历史内容认识上达到的深刻程度。二者的融合是未来戏剧发展的理想境界。不仅如此,恩格斯还认为,无论是作家的深刻意识,还是作品所反映的历史内容,都必须通过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描写表现出来,都必须用生动、丰富的情节融合起来。

恩格斯这一思想的提出具有巨大的理论意义,即为未来的更成熟的现实主义文学艺术指出了方向。

第12篇:民间文学

一1民间长诗的艺术性:是民间文文学体裁之一,是一种由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以第三人称进行叙事的具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的韵文或韵散结合的民间诗歌。民间叙事长诗的内容题材主要是歌颂反抗斗争、描写爱情悲剧,密切联系当时的社会生活,具有时代性。叙事性是民间叙事长诗的突出特点,叙事与抒情的融合石叙事长诗最主要的艺术特征,擅长运用诗歌的表现方法来塑造个性鲜明、具体生动的人物形象。

2、中国“四大传说”的艺术结构特点“四大传说”的总体特征可以概括为时空的广延性、结构的开放性、内涵的多重性、思想的人民性、风骨的民族性五个方面。一般来说,这些特征为民间文学作品所共有,但它们在“四大传说”中却表现的特别强烈和突出,有其他作品所不及处。

3、民间故事的艺术主题:神话传说、传奇故事、生活故事、才子佳人、公案故事、幻想故事、动物故事、世俗故事、民间寓言、民间笑话。

4、什么是AT分类法“AT分类法”是民间故事分类方法之一,是由芬兰民俗学家阿尔奈所首创,美国民间文艺学家汤普森补充修订的一种民间故事的分类方法,它的特点是把题材类型和母题情节索引结合在一起,是当今世上流传最广的一种分类方法。

5、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区别与相互影响。

第一,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着显著的差异,使得它们成为各自相对独立的品种。

第二,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第三,作家对民间文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作家对民间文学的保存、提炼和再创作。其次,是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的损害和歪曲。

6、民间文学的价值属性。

首先,民间文学是一种文艺现象,它是以语言为主要载体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是区别于作家文学的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

其次,从学科体系来说,民间口头创作是民俗文化的组成部份,民间文艺学是民俗学的一部分。民俗包括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四大部分。民间文学既是文艺现象,又不同于作家文艺,它本身是一种生活文化,是民俗文化的一种。比作家文学同生活有更加密不可分的关系。

7、史诗的叙事特性史诗的叙事特性在于两个方面的内容,即神圣与崇高。史诗阐述的是世界本源问题,是一个民族形成的历 对于我们理解当时的文化具有很重要的考证价值,另外,这些传说都具有传奇性,对于当时的民众来说具有 史,一个民族英雄的颂歌,凝聚了祖祖辈辈对祖先的追恋和敬仰。演唱史诗是一个神圣的过程,不能出现差 一定的娱乐和教育的功能。 错。另外,史诗多在重大活动或隆重仪式祭典的场合演唱,演唱本身具有庄严性。

8、歇后语中的任务形象类型以人物形象作为逗引素材的歇后语占有很大比例。这些人物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各种名人,包括文学故 事中的人物、历史人物、当代社会名人等。歇后语中经常出现文学故事中的人物,他们多取材于古典文学名。

二、

梁祝传说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被称作“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因其文学性、艺术性

和思想性的浓郁深厚,改编成了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和钢琴协奏曲《梁祝》以及各种版本 的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形成了极大的社会效应。 请结合所学的知识, 从主题学角度, 阐释不同历史与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对 《梁山伯与祝英台》 的改编。

2众所周知,《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部戏剧都是感人肺腑的爱情悲剧,其实也 可以说是主人公性格缺陷所造成的悲剧,两部剧中都以爱情为主线,只不过因东西方文化差异,以及社 会制度的不同,所以展现出来的爱情故事也各有特点。 《梁祝》是一部诗歌体的民间小说,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中国的民间广泛流传,也深得外国 观众的喜爱,但多以说唱文学和戏曲戏剧的中国古典传统文学形式流传,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部正规的戏剧作品,在内容形式以及表现结构上都合理规范,流传甚广。 《梁祝》这部著名的中国传统文学悲剧作品,用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描述揭露并且鞭笞了中国封建社 会落后死板的婚姻观念,被束缚限制的爱情自由,以及门当户对的传统观念,制度的束缚以、人们思想 观念的落后腐化以及主人公本身宪哥的缺陷,不敢反抗,而是活在封建传统伦理道德观念中,走不出落 后制度的束缚, 其实可以说是自己葬送了自己唯美的爱情和珍贵的生命, 所以让本该幸福牵手的爱情演 变为可歌可泣的“化蝶”悲剧,渴望自由纯真爱情的青年男女们宁死也不肯为传统婚姻制度而折服,相 比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来说,他们这不是反抗,而是在自己做不了主的婚姻面前选择放弃和 逃避,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才是疯狂又充满激情的,他们奔放直白的表达心中的爱恋,而且一见钟情 之后让他们坠入爱河,他们在家族世仇面前仍做着真实的自己,对于对方的哎没有任何掩藏,而祝英台 却刚好与之相反,对于梁山伯的爱总是含蓄不露,也没勇气直接表白,都是话里行间暗藏玄机,让人琢 磨不透。更有一点,在梁祝中,三句不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对于婚姻,在他们的传统观念里,总得 经历:提亲→定亲→成亲这样一个繁杂的步骤,而且面对这些封建传统,他们虽然很不满,但没有坦白 抱怨, 只是默默的承受着, 在西方人的世界里, 婚姻同样不是儿戏, 但他们的态度就与中国的迥然不同, 他们只需要相互承诺,彼此许下誓言,私定终身,再到教堂让神父为他们见证爱的结合即可,至于家人 的反对他们都抛之脑.悲剧渊源于古希腊, 由酒神节祭祷仪式中的酒神颂歌演变而来。 在悲剧中, 主人公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

受尽磨难,甚至失败丧命,但其合理的意愿、动机理想、激情预示着胜利、成功的到来。悲剧撼人心魄 的力量来自悲剧主人公人格的深化,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部剧中的四个主人 公就是典型的代表,在很小的年龄和严峻的家庭情势之下,渴望并付诸行动来追求自由向往的爱情,最 终作者通过他们悲惨且出人意料的结局, 来揭示生活的残酷和现实, 在戏剧中更能激起读者和观众的悲 愤和崇敬, 而悲剧真正的文学价值正在于他具有常人难以预料和接受的悲剧情结, 恰巧在毫无挽回余地 的痛苦边缘,直接把人性最本质的爱与恨推入死亡的深渊,让人措手不及,只能哀痛惋惜。 《罗密欧 与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属于悲剧中的家庭悲剧一类,他们都表现家庭之间、家族内部各种复 杂的伦理关系及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念、道德法则酿成的激烈矛盾冲突,一方式家族世仇无法调和,一方 又是门当户对的世俗理念限制束缚, 但更主要的是表现爱情悲欢离合的悲剧, 他们的爱情都只有在结束 生命之后才得到了永生,生不同时,死必同死。在中国封建时代的背景下,不仅仅是社会制度封建礼教 的束缚,更是人们思想观念的落后,无论是对于自己憧憬向往的爱情,还是自我个性的发展都是被限制 束缚的,不被世人理解和认可,更不可能有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所以说像《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样的 悲剧多的是,他们的爱总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世俗观念和父母兄长反对,具体的原因有: ① 男女主人公门不当户不对,二者身份差距悬殊太大,一方总是位高权重,另一方却身份卑微,无权 \\无势,有可能男的是高官侯爵,女的却是平民或是妓女,也有可能女的是大家闺秀,豪门千金,男的却 是落榜书生,数年没有高重,以至于常人无法理解和接受; ② 被中国封建落后的体制束缚, 要求女的要在闺房终不过待到出嫁之时, 而且女人只能在家中学习刺

绣,普遍认为“女子无才并是德”,而祝英台是这其中的一个特例,所以女扮男装外出学习,与梁山伯 结识,这正是此悲剧的开端; ③世俗偏见,认为婚姻必须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必须由父母做主才可算数,私定终生被认为是可耻 的; ④ 当时黑暗的社会背景以及人们的趋炎附势,始终认为大家闺秀就应该许配给豪门子弟,

所以祝英台就被强迫嫁给马文才,不得不与爱的人天各一方; ⑤ 自身性格缺陷,反抗没起效果,因为别人的阻止和限制束缚,就放弃,接受现实,这样 的又怎么能长久?其悲剧性结局也是注定好的。

第13篇:民间文学

1、猪八戒的脊梁——悟能之背。是( )。

谚语

成语

歇后语 谜语

2、( )是民间文学表现手段和方法的外部重要而显著的特征。

集体性

变异性

口头性 传承性

3、《赵州桥》是一则( )传说。

人物

史事

风物 技艺

4、“五四”前后的“歌谣学运动”是由(

)发起的。

北京大学 中山大学

清华大学

武汉大学

5、民间文学的功能与一般文学相比较,其最大的特点是( )。

审美价值高

教育意义大

认识价值深刻

直接参与人民生活

6、人类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库仑父子

周作人

格林

摩尔根

7、阿凡提笑话,是(

)家喻户晓的优秀笑话。

藏族

回族

蒙古族

维吾尔族

8、下列各组故事作品中都属于寓言的是(

)。

《中山狼》

《邯郸学步》 《精卫填海》 《雪涛谐史》

《愚公移山》 《刻舟求剑》 《雪涛谐史》 《精卫填海》

《狐假虎威》 《邯郸学步》 《攫金者》

《刻舟求剑》 《揠苗助长》 《刻舟求剑》 《邯郸学步》 《雪涛谐史》

9、“清明前后,种花点豆”是谚语中的(

)。

政治谚语

劳动谚语

道德谚语

科学谚语

10、我国面具戏,最早起源于(

)。

傩舞

佛教法事

傀儡戏

目连戏

11、筒狄吞卵、姜?履敏等感生神话是人类发展史上母系氏族社会留下的痕迹。这一点说明了民间文学的( 教育作用

认识作用

审美作用

娱乐作用

12、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北京大学最先创办了(

)周刊,搜集近世民歌。

《民俗》

《民歌》

《民风》

《歌谣》

13、在《不识字的作家》一文中,对民间文学作过非常精辟而全面的论述的作家是(

)。

鲁迅

郭沫若

) 茅盾

巴金

14、民间小戏《望郎》用的是(

)。

E.绣荷包调 F.打猪草调

送同年调

采茶调

15、“买梨莫买蜂咬梨,心中有病无人知。因为分梨故亲切,谁知亲切转伤梨。”这首客家山歌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兴 B.借喻

C.双关 D.叠韵 多项选择题

16、中国民间文学的三套集成是指( )、( )和( )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 《中国民间歌谣集成》 《中国民间谚语集成》 《中国民间传说集成》

《中国神话集成》

17、在流行哭嫁习俗的地方,一般新娘哭诉的内容不含有( )等。

埋怨爹娘重男轻女,最后又将她丢出门

埋怨爹娘与媒人没给自己找到意中人

恶毒地咒骂媒人

向亲属邻友等告别,实际上也是向自己的童年与姑娘的幸福时代告别

对即将丧失的社会地位的担忧

18、关于相声的艺术特征,下面( )说法是正确的。

相声必须有很好的幽默搞笑效果,但也不能庸俗下作

传统相声的地域风情主要指有北京的地方特色,体现为相声的北京话、北京风物、北京民情等 相声是面向大众的艺术,一定要通俗易懂,其幽默内涵才能更好地为大众理解

相声应该有很强的幽默效果,不管采取什么手段.涉及什么内容,只要能搞笑就是好相声

相声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从戏曲分化而来。

19、地方传说是民间传说的一种,属于地方传说的是(

)。

《蜡染的来历》 《魔笛》 《马头琴》 《花米饭》

《九条路》

20、下列长诗,不属于史诗的有(

)。

《玛纳斯》

《阿诗玛》

《格萨尔王传》

《重逢调》 《望郎》

21、世界四大史诗有古希腊的《伊利亚特》、《奥德赛》和古印度的( )和(

)。

《罗兰之歌》

《罗摩衍那》 《贝尔武夫》

《格萨尔》

《摩珂婆罗多》

22、由于四大传说历史悠久,且在民间影响巨大,导致了特定节日的产生或将节日习俗与传说情节相融合。下列传说与节日连接正确的有( )。

白蛇传与端午节 梁祝传说与双蝶节

孟姜女传说与“粽包节”

牛郎织女传说与“双七节”

23、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民间文学的采录原则与方法可概括为“全面搜集,忠实记录,慎重整理”。所谓“忠实记录”不正确的解释是( )。

可改动被官方和文人篡改的部分,恢复民间文学原貌 最关键的是要忠实于讲唱者的语言

对思想内容、艺术形式的各方面,搜集者不加任何改变

记录时要记下讲述者情况、采录者姓名、采录时间和地点等

在记录过程中,可以加入记录者自己的一些看法与观点

24、民间说唱中的表演是“说法中的现身”,对这一说法的正确解释有( )。

叙述中穿插着表演

艺人要时而进入故事摹拟角色,时而退出故事还以说书人的身份 就是“装龙像龙,装虎像虎” 说唱中的表演是“一人多角”“跳进跳出” 说唱者营造了表演的场域

25、在以下说法中,符合英雄史诗特点的有( )。

产生于神话时代稍后的原始社会野蛮期的中高级阶段

以宏大的结构与篇幅叙述本部族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表现正义战胜邪恶、分裂归于统一的主题 以英雄业绩、民族的重大历史事件为中心线索,有一个或有密切联系的几个英雄人物贯彻始终 在情节上有神话色彩、传奇内容

26、民间传说的类别主要有 ( )。

人物传说 包公传说

风物传说习俗传说

难老泉的传说

27、五四前后,北京大学兴起了歌谣学运动,主要参加者有 ( )。

鲁迅

周作人 刘半农 沈尹默 郁达夫

28、世界寓言的三大发祥地 ( )。 中国

埃及

希腊

印度

日本

29、保存古代神话较多的典籍主要有 ( )

《世说新语》

《山海经》

《楚辞》

《淮南子》

《笑林》

30、民间文学的特征是 ( )

集体性

口头性

变异性

传承性

可信性 判断题

31、民间文学是以活态化存现,而作家文学则较多以静态化存现。( )

A.√

B.×

32、

傩戏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具有浓烈的宗教色彩、演出带有综合性和娱乐性、演员戴面具演出等。(A.√

B.×

33、

20世纪80年代初,钟敬文主编的《民间文学概论》从内容出发,结合歌谣的某些功能和服务对象,分为六大类:劳动歌、仪式歌、时政歌、生活歌、情歌与儿歌。(

) A.√ B.×

34、

阿尔奈比较了芬兰和北欧其他国家以及欧洲少数国家的民间故事,把故事分为三大部分,即动物故事、普通民间故事和笑话。(

) A.√ B.×

35、

神话具有的特性主要有拟真实性、传奇性、寻源性与地方性。(

) A.√

B.×

36、

民间传说是人类最早的散文形式的口头创作,它是原始人最初构思的以神为中心的幻想故事。(

) A.√

B.×

37、

宋代候白的《启颜录》虽是文人的书面创作,但其中还是保留了不少口头笑话。(

) A.√

B.×

38、

我国的寓言故事大多是动物故事,而古希腊伊索寓言则大多是人物故事。两者有很大的不同。 (

) A.√

B.×

39、历史上文人和作家对民间文学的影响都是消极的。(

) A.√

B.×

40、

《述异记》的作者是干宝。(

) A.√

B.×

41、相声主要依靠运用“包袱儿”制造喜剧效果,“包袱儿”是相声的唯一艺术手法。( A.√

B.×

42、对答性的山歌一般称为“盘歌”。(

) A.√

B.×

43、

强烈的喜剧性是笑话的特色。(

) A.√

B.×

44、

神奇故事是一种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幻想,以夸张、拟人化的手法创作的民间故事。( A.√

B.×

45、

)

)

通过洪水传说,可推想远古婚姻制度的某些特点。

(

) A.√ B.×

46、

民间文学是最古老的文学,又是最有群众性的文学。 (

) A.√ B.× 主观题

47、民间故事

参考答案:

民间故事:属民间文学的一种。大致可分为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民间笑话五类。

内容多赞美勤劳勇敢、忠贞诚实、助人为乐的品质,嘲讽自私自利、阿谀奉承、仗势欺人的行为。往往富于幻想色彩。语言生动、幽默,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48、民间文学

参考答案:

民间文学:是民众口头往复创作并流传的,反映民众真实情感、意识状态及审美情趣的特种文学。

49、史诗

参考答案:

史诗:是长篇叙事诗的一个种类。它以诗歌的形式叙述一个民族远古时期的历史。叙述民族的形成,历史 上的重大事件及主要英雄的业绩,同时具有历史的性质和诗的特点。

50、民间传说

参考答案:

民间传说:作为民间文学体裁分类的学术用语,专指以著名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地方风情、山水物产为 中心所形成的解释性、传记性的口头叙事文学作品。

51、通常所说的我国四大传说是指孟姜女的传说、白蛇传的传说、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参考答案:

牛郎和织女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

52、民俗学概念是由英国民俗学、考古学家 于 年提出的。 参考答案:

汤姆森;1846年

53、在美国形成了一种“民族志诗学”,由

和 于1970年联手创办了 刊物,专门研究各种口头程式理论,成为口头传说诗歌前沿性学术研究中心。 参考答案:

丹尼斯 特德洛克;杰诺姆 鲁森伯格 ;《黄金时代 民族志诗学》

54、民间文学搜集整理的三个原则是全面搜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忠实记录;准确翻译;慎重整理

55、民间说唱现在一般称“____________”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浓厚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民族风格。参考答案: 曲艺

56、我国的三大史诗是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

和柯尔克孜族的 。 参考答案:

《江格尔》;《玛纳斯》

57、民间长诗是劳动人民口头流传的长篇诗歌创作,包括抒情长诗和______,_______三大类。参考答案:

民间叙事长诗;民间说理长诗

58、谜语按内容可以分为物迷、事迷和_____________三大类。

参考答案:

字迷

59、歌谣是________________创作的口头诗歌创作。参考答案:

人民群众集体

60、民间文学有三大社会价值,即、和__________。参考答案:

实用价值;科学价值;认识价值(文学价值)

61、民间文学艺术的价值

参考答案:

民间文学的艺术价值

民间文学用口头方式来创作也用口头方式来传承,因此,它更接近于民众的生活,是一种直面生活的艺术;具有灵活简便的艺术形式;灵动形象而又鲜活的语言;塑造了众多的具有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

62、民间文学的传承性的形成与传承人的作用

参考答案:

民间文学的传承性的形成与传承人的作用:

传承性的形成受集体性与口头性的制约。而在民间文学的传承过程中,传承人的作用不容忽略。他们都具 有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民间文学的传承活动中崭露头角的佼佼者;个人身世不凡,社会阅历丰富,有牢固的群众基础;有固定的传承来源。

63、英雄史诗的特征

参考答案:

英雄史诗的特征

主人公多是新兴阶级的代表;民族精神的集中形象体现;人类童年时期的艺术范本;创作与传承的独特性。

6

4、论述民间传说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

论述民间传说的基本特征

(1)讲述方式的可信性。(2)结构线索的推原性。(3)故事情节的传奇性。(4)人物形象的类型化。(5)流变中的生命力。

65、民间文学的价值属性。

参考答案:

民间文学的价值属性。

首先,民间文学是一种文艺现象,它是以语言为主要载体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是区别于作家文

学的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

其次,从学科体系来说,民间口头创作是民俗文化的组成部份,民间文艺学是民俗学的一部分。民俗包括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四大部分。民间文学既是文艺现象,又不同于作家文艺,它本身是一种生活文化,是民俗文化的一种。比作家文学同生活有更加密不可分的关系。

6

6、

论述神话思维之特点。

参考答案:

神话思维特点体现在神话中,表现为以下几点: (1)物我不分的互渗律 (2)集体表象

(3)直观的具象性

(4)神话构思的幻想性:原始人通过同感的方式建立起人与自然的因果关系,从而“合理”地解释了世界。 (5)思维的神秘性:原始人类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本来就充满神秘。而其思维本身所决定的探求,控制的欲望,又使得巫术禁忌成为必要的手段。

67、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区别与相互影响。

参考答案: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区别与相互影响。

第一,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着显著的差异,使得它们成为各自相对独立的品种。

第二,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第三,作家对民间文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作家对民间文学的保存、提炼和再创作。其次,是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的损害和歪曲。

68、民间戏剧的艺术性 参考答案:

民间戏剧的艺术性

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善于用喜剧手法反映生活,独具幽默诙谐的艺术风格。其次,具有高度简练的艺 术手法,善于截取生活的横剖面来组织戏剧冲突。最后,语言朴实亲切,多为通俗口语,善于使用乡音土语。

第14篇:城乡一体化田野调查报告

城乡一体化田野调查报告

为用城乡统筹的思路来解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两年来,成都市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其成效应该如何评价?进一层说,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应当如何解读成都市的“城乡一体化”?为了科学地回答上述问题,本调查运用经济学、社会学原理,从区(市)县、乡镇、村、农户四个层面分层抽样,在成都市所辖19个区(市)县中选择10 个区(市)县为样本区域,共选择34个乡镇102个村为样本点,1020个家庭为入户访谈对象,分别采用《样本点情况表》和《入户访谈问卷》进行调查;并运用抽样调查以样本推断总体的科学法则,力图从总体上客观、真实地反映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的主要方面、主要成绩和主要问题。全文是一篇几万字的调查报告,已收入“同心同德共建和谐社会·成都论坛”专题论文集。“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说,“书斋学者慎谈‘三农’”。本文几位学者走出书斋,以实地调查为成都的发展献计献策,其精神值得嘉许。由于篇幅较长,编者在此摘登精要部分,以飨读者。

一、对于成都市城乡一体化进程总的评价

调查表明,成都市以产业演进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制度环境创新为先导推进城乡一体化,终于在农民生活改善上修成了正果。如果说电话用户数量和机动车数量增长表示农民生活改善,那么,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的质变则表明成都市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长效机制的形成。长期以来,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率低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这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症结所在。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举措,牵住了“三农”问题的牛鼻子,2002年到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5%,较大幅度超过成都市和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同期增长率7.8%和7.7%,为城乡居民共同富裕、构建和谐成都奠定了基础。

二、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推进产业演进

由于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与当地产业发展水平的依存关系,城乡一体化的实现条件就是该区域是否有足够的产业演进发生。因此,政府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着力点,就应当围绕产业演进展开。如果某个区域没有相应的产业演进发生,政府要在这里推进城乡一体化就只能是一厢情愿。从总体上看,成都市应当继续从推进产业演进入手,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多元化,充分发展能够大量吸纳劳动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为失地农民就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

(二)进一步优化制度环境

1.加快农民居民身份转换,促使职业身份转换与居民身份转换相一致

农村居民户口转换是促进农民职业身份转换的重要制度安排,而成都市农村居民身份的转换进程在总体上大大滞后于职业身份的转换进程,因此,加速农村居民身份转换是推进成都市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方面。

2.继续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为了使农民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基本一致的生活医疗保障,首先,成都市应该继续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财政支持力度,重点解决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进一步提高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参保率。第二,应深化农村卫生体制改革,规范农村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继续扩大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覆盖面。第三,应继续对符合条件的农民(如五保户、残疾人等)普及最低生活保障,并制定相应的转移支付措施,确保资金的稳定性。第四,应进一步提高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人数比重,逐步完善农村养老方案,采用养老保险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相结合的方法,使农民真正从中受益。

(三)进一步增加公共产品

1.建立完善的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进一步提高农民掌握技能的程度

对于影响成都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五大因素(技能、性别、教育程度、耕地面积、年龄)的回归分析的结论是,技能的影响最大,掌握某种手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概率比没有手艺的增加95.82%,即在某一个区域,有技能农民的比重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动因,因此,提高有技能农民的比重成为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手段。因此,政府应当建立完善的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进一步提高农民掌握技能的程度。

2.建立完善统一的劳动力供需信息服务平台

鉴于政府对农民的就业信息提供以及就业指导的不足,必须建立完善统一的劳动力供需信息服务平台。

第15篇:关于玉林年俗田野调查报告

关于玉林年俗田野调查报告

摘要: 广西玉林拥有独特的民俗特色,而其丰富多彩的年俗经过了千百年的发展,形成了既继承又发展独具地域特色的玉林民族民俗文化。这次调查报告是为了向更多人展示玉林璀璨的年俗活动而开展的。调查范围为玉林城区,调查方法为网上搜索及对个别经验丰富的老人进行采访,力求形成一个系统的玉林年俗概括。

关键词:玉林 三忙 卅夜 挂灯 正月十六过元宵

玉林,古称郁林州,玉林城区州郡史两千多年,玉林是广西东南部一座千年古城;同时是一座正在崛起的泛北部湾中小企业名城、著名侨乡。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南迁的粤语支系和客家支系的汉族人与土著的越(壮)族等先民相互交往、认同、融合。一方面农业耕种为本与手工业、商贸经济的相当发达和活跃,使玉林呈现农本经济与多元经济、外向经济并存的特点,培育了人们的传统意识、经济意识、开放意识和兼容意识,这种汉人与土著、农本经济与多元经济、外向经济等多种矛盾元素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碰撞、磨合、认同,进而融合形成了既继承又发展以中原文化为基础与当地土著的越人文化相融合独具玉林特色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方式,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玉林民族民俗文化。

玉林人过春节颇具地方色彩。

从冬至开始,玉林人就开始为过年做准备。第一件事就是做玉林的特色美食之一:白散。选了上好的糯米,搓洗干净再浸几分钟,捞起来滤干水,再放到大木桶里用隔笼蒸。当屋子里飘起糯米饭的香味时,就可以揭锅了。糯米饭刚熟就好,若蒸得太烂太粘是做不出好白散的。煮好的糯米饭放到簸箕里晾一会就可以做模了。把糯米放到模具中,用力一压,一个白散胚就出来了。一个胚不能做得太厚,必须薄一些,否则炸不开。烘白散胚最好是用谷壳,老人说这样没有烟熏味。将干谷壳烧旺后,火堆上架个竹蔑框,将白散胚放在上面烤,注意烤时要两面翻转轮烤。烤到快干时,将白散胚放到煮好的白糖水里浸一下,糖水不能太清,也不能太稠,好让糖水渗进胚中。然后捞出继续置于火上烤,直至白散胚变干变硬。晾凉之后就可以存于干燥之处,待临近年关时才拿出来油炸。下油锅前,最好将白散胚炸白散晒一下或烤一下,让里面的水汽散去。油锅烧沸后,将白散胚放进去,用筷子翻动,两面轮炸,直至白散胚炸发,一粒粒糯米像爆米花一样炸得白白胖胖就大功告成啦!

过年前几天,大家就开始进行所谓的“三忙”。一是忙着打扫房子,玉林人俗称“扫屋”——就是把家里打扫干净,力求“除尘”,取“除陈”之意,辞旧迎新。二是添置过年的物件,比如对联、供祭祀用的香和纸钱、熟鸡熟鸭、猪肉、各种青菜等。三是忙着炸制各种过年才有的特色食品,例如白散、翘莲、薄脆等。快过年的时候,玉林几条老街上会出现各种炸制这类食品的小摊,摊主一般同时制作蛋卷销售。

玉林人称除夕为“卅夜”。玉林人在那天张贴对联,燃放炮竹,宰杀生禽供祭祀之用。供桌上不仅摆放了“三牲”,一般还有五碗面条或者米饭、三杯茶、五杯酒、捆成一把的葱蒜芹。玉林人的年夜饭与其他地区大致相同,极其丰富,一般会吃不完留到第二天,即初一,取“年年有余”之意。现在,少数玉林人还保持着一个灯火通明的习俗。在除夕当天还未天黑的时候,一些家庭还会将家里

所有的灯都打开,一直到初一早上才关掉,也是取“从头到尾家里都光明”的好庆头。 “守岁”也是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一家人聚在一起守零点,然后互相用最美好的言辞互相祝福。同时,春节最热烈的一次鞭炮燃放开始。各家争先恐后地鸣放鞭炮,一时间鞭炮声惊天动地,震憾宙宇,人们在一片喜气洋洋之中辞旧迎新。

大年初一人们都衣着一新,各家进行拜年活动,凡熟人见面必称“恭喜”,小孩子会得到不少的“打赏钱”(即“压岁钱”)。是日不杀牲、不扫地、不说不吉利的话,这是玉林人世代遵循的习俗。这一天,人们往往扶老携幼,合家上街观赏舞狮、舞龙表演。正月初二,出嫁女儿偕同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初三之后,人们开始自由走动,有的寻师访友,有的结伴游玩。这时便有民间舞狮、舞麒麟唱麒麟歌的艺人们穿街过巷到各家各户各店各铺来恭贺新年。

年前制作的特色吃食在这时候就可以享用了。比如制作过程漫长的白散。“吃‘白散’,是祈祷新年吉祥。”老人们说。玉林人对和谐、吉祥的中国传统“和”、“合”观念根深蒂固,这圆圆的白散象征着“合家团圆”。鼓起的形状配上吉祥字样,是在恭祝大家新的一年里“福多、禄多、寿长、喜悦”。

玉林人在春节期间还有一项重要的特色民俗活动,即“挂灯”。史料记载:“正月灯节,是添丁者挂灯于祠,以酒脯祀其先。曰:开灯、亦曰挂灯。”玉林土地肥沃,气候温和,一年四季皆可耕种,而在田地上耕作的主劳力男丁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乡村家中生了男孩,新添了男丁是一件喜事。在玉林的年俗中,上年生有男孩的人家,初十那天要到社头、祠堂和自家厅堂挂灯(灯为竹架纸糊的五彩宫灯),至正月十六日即告结束,故有“十六元灯”之说。挂灯那天,主人办酒席款待前来恭贺的亲戚朋友,这叫吃挂灯酒。挂在社头的花灯要一直挂到正月十六才烧掉,叫完灯。在乡村,从正月初十开始,各处社坛都挂满了头年添丁者所送的大小花灯。求子者,半夜到社坛去偷灯,人们争先恐后地“争抢头盏灯”,因为传说“谁抢到头灯,谁的子孙就能得到更多庇佑”。偷灯的同时并焚香,对社神许愿,待到自家添丁后,再送灯还神。清代有诗人写道:“元宵佳景约同俦,社稷坛中喜共游;灯带已稀无觅处,不知还有几人偷。”指的就是这种习俗。挂灯是玉林的传统节日,也是重男轻女的习俗,笔者觉得不宜提倡,但因已经成了传统,也非是一时能改变的了。

元宵节是玉林春节的最后一个重大节日,但是玉林人观念上的元宵节并不是正月十五,而是正月十六。为什么玉林城区会形成正月十六过元宵的习俗,网上给出了这么一个解释:旧时,玉林人在前一年生了男孩,到了下一年的正月初十就要买纸灯悬挂在社头或厅里,以此告之列祖列宗家里添了男丁,到正月十六再把灯拆下来或者烧掉,这个事情才算一个完结。因此,玉林人正月十六过元宵也称之为元灯。过了正月十六之后,玉林的年俗活动就结束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玉林年俗活动也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而改变。例如现在很多家庭都没有在除夕当晚灯火通明的习俗了,这是在节能减排的倡导下所进行的民俗扬弃之一。再比如“挂灯”这一习俗,有些人对这个仪式越来越不重视,原来花灯的红纸上须写上“奉严慈命×××之子”、“新灯之喜”等字样,现在直接简化成“贺×××花男”;原来需要添油的灯,也被人们用手电筒和电灯泡取代了。这是现代人对民俗所进行的简化与修改,使之更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但是这些扬弃在另一方面是对民俗的破坏,政府与民间组织应该在一定前提下采取一些对民俗的保护行为,让我们的后代也能享受这些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第16篇:田野调查报告的撰写方法

田野调查报告的撰写方法

民族志研究的最终成果是民族志式的书面描述。田野工作有如智慧之旅,而写民族志就是它的终点。调查者来到陌生的文化场景,花上数周,数月,甚至数年来了解它;为了明白当地人是如何界定他们的经验,他得聆听、观察、参与;然后他要处理收集到的资料,把资料翻译为描述性的报告,使得不熟悉该文化的人能够理解它。这就是民族志。它用其它文化能够理解的语言来呈现构成一种文化的诸概念。像任何翻译一样,由于两种语言之间没有精确的对等概念,民族志传达的意义也不完整的。因此局外人只凭一本民族志是无法像当地人一样地完全把握该文化的意义的。但是优秀的民族志能在解释他人的文化知识方面走得更深入一些。

第一节 调查报告的类型和特点

民族志描述的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你的技巧与勤奋,报告人的合作程度和沟通能力也有一定的决定作用。但是再好的报告人、再投入的田野工作也不能代替详尽的分析与书写。分析田野笔记不能等到田野工作结束后才开始。每一次访问、每一段观察之后都有必要把所获知的东西尽量完整地记录下来。这些原始资料可以用于构建提问、确定类别,改进我们在第四章中讨论过的各种定义。在研究前期必须要做的一种分析是限定调查内容。最好这样做:列出你在要调查的文化场景中能在的所有领域和题目;从中选择一到两个做详细调查。 民族志报告的写法多种多样。有时要根据特定文化的特点来决定内容安排和重点,有时则可以由作者选择一种写法。没有简单的公式可以套用。我们认为,学习如何写民族志最好的方法是仔细参阅已发表出版的民族志。

各类调查报告不仅涉及的内容纷繁复杂,应用范围非常广泛,而且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调查报告的形式,根据社会调查的对象、范围、具体内容以及阅读对象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按社会调查的内容划分,有综合性调查报告和专题性调查报告;按社会调查的主要目的来划分,有应用性调查报告和学术性调查报告等等。

1、综合性调查报告和专题性调查报告

综合性调查报告也叫概况调查报告。是指对调出对象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变化过程作比较全面、系统、完整、具体反映的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一般看重分析社会的基本状况,研究大有共性的问题,提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建议。

综合调查报告一般有这样几个特征:一是对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进行较为完整的描述。它的内容说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包括一个地区甚至特定社会的地理、人口、阶级、阶层、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基本情况,所依据的资料比较丰富,覆盖面大,指导作用强。二是对调查对象的发展变化情况作纵横两方面的介绍。三是以一条主线来串连庞杂的具体材料,使整篇报告形神合一,达到清楚地说明调查问题的目的。

专题性调查报告是指围绕某一特定事物、问题或问题的某些侧面而撰写的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的特点是内容比较专一,问题比较集中,篇幅一般都比较短小,依据材料不及综合性调查报告那么广泛,反映问题也不及综合性调查报告普遍,但它能够帮助有关部门及时了解和处理现实生活中急需解决的具体问题。

2、应用性调查报告和学术性调查报告

应用性调查报告是以解决现实问题为主要目的而撰写的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又可分为以下几种:

1)社会情况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是在深入、系统地调查研究社会基本情况后写出来的。其目的主要是认识社会现象、了解社会现状。其内容主要反映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2)政策研究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主要是为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服务的。 3)总结经验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是以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为目的的。它对于表彰先进、推广先进典型、指导同类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4)揭露问题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主要目的是揭露现实甚或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引起社会的总是,使人们从中吸取教训、提高认识。同时也为有关部分了解情况、解决问题提供依据。 学术性调查报告是以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为主要目的而撰写的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主要是通过对现实问题的调查和研究,来达到对客观社会现象作出科学的理论概括和说明。

调查报告的分类,只有相对的意义,不能绝对化。同一篇调查报告,分类的标准和侧重点不同,就可以归入不同的类型。

第二节 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

一、调查报告的结构:

收集资料的同时,注意对资料进行分析,写起来就从容多了。初动笔的时候至少要考虑下述材料:

1.按时间顺序做的观察和访问的田野笔记。2.在你心目中构成了该文化场景的所有领域。

3.基于你所选择的领域的术语(类别名),把术语按类别划分好。4.所选择的领域的特质(对其成分的界说)。 5.报告人就研究的类别做的发言。 6.你观察了所研究的类别之后做的描述。

民族志就是把你收集的资料、形成的分析安排成有内在联系的整体,写下来。 最好先列出提纲。提纲可能包括下列几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回答了一些问题:

(一) 前言

1.文章是关于什么的?

2.民族志、文化场景、基本的文化概念等等是如何界定的? 3.文章的内容安排怎么样?

(二) 田野工作方法

1.为什么选择这一文化场景? 2.如何联系报告人?

3.主要报告人的特点是什么? 4.采用了什么田野工作方法? 5.什么因素影响了你对资料的选择? 6.有没有遇到特别的难题?

(三) 背景材料

1.与这一文化场景相关的时空背景和社会情况怎么样? 2.这一文化场景的主要领域是什么?

(四) 文化描述

1.你打算描述什么领域?为什么? 2.报告人使用什么类别划分? 3.他们的类别划分是如何组织起来的?

4.这些类别划分是如何界定的?它们的意义是什么? 5.报告人如何运用这些信息来构建他们的行为?

(五) 结论

1.你能否解释这一文化场景? 2.你对将来的进一步研究有何建议?

文化描述的资料安排有多种方式。有的民族志注重文化知识结构,这有如绘制一张详细的地图。作者按报告人的文化的类别划分来安排资料,要谨慎地界定各部分材料,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剖析它们的意义。接着,作者着重介绍在此文化中人们用于达成目标的手段。这要通过材料来说明。最后,他可能将文化及其功能结合起来讲。每一个社会情况对人们的行为都有要求。这一部分主要讲述社会情况的要求,人们在生活中面对的问题。

后附的文章可称为民族志式的描述。它们谈不上是理论上的分析或跨越文化的比较,应该说是关于文化知识的记录。我们认为这正是民族志研究的开始。

这些文章还有以下的特点。

1.由程度不一的本科生写成。开展田野工作时,有的学生才刚上大学第一个学期,有的是高年级的学生,有的是人类学专业的学生,有的则不是。 2.这些文章运用了组织和呈现民族志材料的多种方法。有的注重上述提到的功能,有的注重手段和结构。

3.文章包括了在我们的社会中可做研究的广泛的文化场景。集中研究生活中人们对付各种情形的学问。大多数文章以民族志语义学为基础,有的文章则强调作者自身的观点多一些。

4.涉及到人类学入门,都市人类学,宗教人类学、心理人类学、人类学田野方法等等。有的文章开头与这些领域有关,最后则写成独立的研究项目。

每一篇文章都与人类学一向关注的问题有关。比方说,每一个社会都有关于珠宝以及其它身体饰物的习俗;美丽和外表的定义是由文化决定的;各个社会都注意对孩子的教育、对老人的关怀等等。但以往的民族志描述以及其它题目都是在非西方社会中做的,而我们收集的文章描述的则是我们自己的社会。

二、选择报告题目

1、确定题目。在调查之初,确定田野调查大纲的时候,研究者实际上对自己所要研究的主题已经有所确定。在田野调查之前确定的主题往往只是大体明确了自己想要做哪一方面的问题,自己的调查对象是什么。随着田野调查的深入进行,研究者的调查主题在表述上往往会发生一些变化,而变得界定越来越明确。但是有一点必须指明,经常更换自己的主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虽然田野调查之前确定的主题会随着调查的进行而有所改变,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展开调查之前可以不用确定自己的题目。在调查之前确定自己的研究题目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能力。一方面,调查之前的主题越明确,意味着自己的调查越有所准备,收集资料的目的明确,则对今后的资料分析、报告写作都很有好处;另一方面,在研究之前确定一个好题目,是学者们申请研究资助必不可少的一步。

2、题目的组成。题目的组成可以由主标题和副标题组成,也可以由单一的主标题组成。

3、题目的要求:1)标题应该简练,不能太长,一些没有用的词语要删除。2)标题选择上可以用提起人们兴趣的字眼,也可以选择以报告的关键词和问题意识为题目。3)标题非常重要,因为很多往往只会通过你的标题来看你的文章。4)标题中应该尽可能包括以下内容,如主题、目标、主要方法、研究地域等任何能够吸引人,并体现报告特点的内容。如果主标题太长,可以考虑用副标题加以说明。5)标题中最好不要出现缩写(如世界银行缩写成为世行)和太拗口的词语。

三、摘要写作

1、摘要的重要性:大家一定要记住,大多数的读者只能通过阅读你的文章摘要来了解你的报告内容,并决定他们是否继续深入阅读你的文章。摘要需要通过简短的话语,引起读者对你研究的兴趣。

2、摘要字数:摘要字数一般不能太长。不同的文章对摘要的字数要求不一样,一般的期刊论文只要求200-300字的摘要。学位论文的摘要比较长,与作者的论文长度成正比。

3、摘要的内容:需要涵盖”what, how and why”三个要素。What指的是你文章的基本的目标和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面对文章有多个层次的问题和目标的时候,一定要抓住关键的目标和问题,否则会混淆视听。How指的是你文章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论,你采取了什么行动怎样得出了你的结论。Why关注的是你文章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也即为什么你的研究有价值,要非常明确的在摘要中表明你文章的价值和特殊性。

四、确定关键词

1.关键词的重要性。关键词是文章的眼,关键词更是文章检索的重要工具。在检索中,论文的题目和关键词,共同确定了文章所属的领域和范围。

2、关键词的不能太长简明扼要,一片文章至少需要3个关键词。

3、什么样的词才能够作为关键词?关键词说得更明确些就是文章的眼。选为关键词的词可以是:文章的主要问题、研究方法、研究地域、研究对象、主要理论等等。关键词的选择不能够太生僻,尤其不能够以自己造的词为关键词,这些词都不具检索意义。

五、材料的选择与保密

(一)要大量掌握材料

一本调查报告的质量如何,除去要看它的政治性、思想性和科学系统性之外,主要是要看他它所掌握的材料是否丰富,是否已经掌握了一切应当掌握的材料。而所谓一切应当掌握的材料,当然首先是指调查材料而言。应掌握与此题有关的一切调查材料,就是一切档案材料和解放前的调查材料,也应掌握。此外,如历史文献的材料,民族语文的材料,考古学方面的材料和民间文学方面的材料也应予以利用。所以说在编写调查报告之际,除本人的调查资料之外,还应参考一些有关资料,尽可能不要遗漏。纵然有些材料从标题上看,似乎对我们没有关系,但也不要轻易放过。

(二)要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材料

仅以调查材料而言,各个点上的调查材料和面上的调查材料,加在一起,字数是很多的。譬如说,一个调查队共有20余人,在一个民族地区内调查两个月,可能写出一二百万字的调查材料,然而一本调查报告不能将一切素材完全包括在内。这就需要有所选择。那么,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呢?这要看这一调查报告

(三)保密性问题

人类学田野调查中,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必须发生个人接触,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彼此的关系有可能变得十分亲密,因此保密原则在这类研究中尤为重要。

在研究开始之前,研究者就应该主动向被研究者许诺保密原则,告诉对方自己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曝露他们的姓名和身份,一切与他们有关的人名、地名和机关都将使用匿名,必要时还应该删除敏感性材料。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也要注意不断提醒自己,不要因为与被研究者关系密切就可以随便向他人提及他们的情况。特别是当研究者不止一个人,而他们在研究过程中又彼此相互认识的话,研究者应该特别注意不要在他人中间传播彼此的情况,并且告诫他们不要将彼此的情况告诉其他人。如果被研究者因为与研究者关系密切,暴露了一些自己品尝不会暴露的信息,过后又感到很后悔,研究者应该再一次向对方许诺保密原则,使对方放心。

事实上,研究者要做到完全为被研究者保密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比如在调查报告最后通常都有一个向相关人员致谢的部分,如果作者在这个部分明确列出了被研究者的名字,那么他们制造匿名的奴隶就会前功尽弃。因此在撰写这个部分之前,研究者需要与被研究者事先商量好。

在研究报告中使用匿名在大多数情况下也许可以隐蔽被研究者的身份,但是有时候也是根本无济于事。比如,有的当事人声名显赫,只要提到有关信息,大家就都会指导这个人是谁。 其实,使用匿名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原则,应该视被研究者的意愿而定。在这里,尊重个人隐私与保密原则应该结合起来考虑。如果被研究者明确表示希望自己的名字被公众所知,那么研究者就不必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六、报告的行文

文体应当用白话文,力求简明通俗,并要有准确性、科学性和说服力。毛泽东同志指出过三个标吃即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所谓准确性就是指科学性和逻辑性而言,不要说空话,也不要说模棱两可的话。生动性,这也是和准确性与鲜明性分不开的。一本调查报告或一篇学术论文,如能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政治思想性,那自然就容易生动。但还有文章的写作技巧问题,属于艺术性方面的问题。例如怎样用字、造句,既要通俗、简练,又要生动活泼。这就需要在读书时,多下功夫,还要勤于写作,功到自然成。

关于标点符号的用法,要用得恰当。否则,会影响文章的准确性。 关于民族语汇、方言、土语或专门术语最好少用。如非用不可时,应加上国际音标的拼字法。还耍加上必要的解释或注释,一定要使读者容易看撞.

在引用旧文献时,要根据最通行的版本,查对原文,注明版本和页数。如果原文的文字难懂,最好译成白话文,然后在文内注明,参见原书集卷、某页,以明来历。在引用经典著作时,要根据最新的译本,也要查对原文,注明版本和页数。如系间接转引,就应注明,不要自炫渊博,欺骗读者。

引用档案材料和末正式出版的内部文件,需要特别慎重,注意保密问题。 在引用材料时候,如发现有些名称或字句,对于少数民族带有污辱性,就要妥善处理。因为一切著作和文件,不论好坏,一切由引者负责。凡不利于民族团结的引文全不要引用。总之,这是一个政治水平和能否掌握政策界限的问题,同时也是写作技巧的问题。

最后,关于文体和风格的问题。除去注意每一篇文章的政治性和思想性之外,还要注意在文体和风格方面多多体会,多下功夫,久而久之,自然就有进步.

七、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的引用有多种风格,需根据相关的要求来安排你的参考数目。

八、出版

报告署名的问题:调查报告如果是集体搞的,应出集体署名,不能出一人署名。然而,对于报告有贡献的,决不限于参加调查的少数几个人。因此,在署名问题上,最好列出机关单位的名称,但在序言或前言内介绍参加人员和调查过程时,应将参加者的姓名、分工,由谁执笔,担任某一章的初稿,最后又由某同志担负总的编纂工作,等等,介绍出来,以明责任。如系个人的调查报告,当然应由个人署名。

如何处理团队调查中的跟人资料所得:一个有价值的资料室,不仅要备有相当多的图书和杂志,更重要是,就是要具有相当丰富的内部参考材科和工具用书、地图、照片、电影片,等等。这全是为搞好教学和科研所必备的资料。此外,一切有关的各种调查素材,一切原始材料,如笔记、报告初稿、地图初稿、调查表格、原始统计材料等,也全应编目、归档,由资料室正式保管,以备复查和参考。

第17篇:彝族海菜腔田野调查报告

彝族海菜腔传承现状的田野调查报告

河南淇县教研室 李 文 杰

为完成导师普丽春教授主持的2009年“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学校教育中的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和本人的毕业论文《彝族海菜腔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2009年12月至2010年1月笔者先后两次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建水县和石屏县进行了田野调查,共计34天,现将调查资料与分析结果作以下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调查内容:彝族海菜腔在家庭、社会和学校中的传承现状

(二)调查时间:2009年12月24——12月29日 2010年1月5日——1月31日

(三)调查地点:建水县:南庄镇高寨村、甸尾乡跃进村委会泥冲村、青龙镇老李硐小学、

官厅镇桃园希望小学、临安镇庄子河小学

石屏县:文化馆、龙朋镇文化站、龙朋镇巴窝村、龙朋小学、

龙朋镇巴窝小学、石屏三中

(四)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笔者共发送三种形式的问卷:

第一,村民访调查问卷。本研究共发放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调查对象为石屏县龙朋镇巴窝村委会大寨村人,调查方式为随机调查,因为被调查人中很多不识字,故年老的被调查人多由笔者提问并做记录;

第二,中学生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石屏三中(包括初中生和高中生)的部分学生,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为197份,有效率为98.5%;

第三,小学生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石屏县龙朋小学

5、6年级部分学生和巴窝小学

4、

5、6年级的学生,发放240份问卷,回收24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238份,有效率为99.2%。

2、访谈法。被访对象主要有:建水县、石屏县文化馆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 ;石屏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有关领导;建水县教育局领导;石屏县龙朋镇文化站有关领导;被访学校的领导及师生。

3、参与性观察法。运用参与性观察法,深入到龙朋镇巴窝村,与当地人“同吃”、“同吃住”、“同劳动”,通过日常生活的接触,直接倾听、观察和体验当地人所思所为,更深入、更真实的获得其对海菜腔文化的认识、态度、价值取向及传承和发展的看法,为探讨传承策略提供有力的依据。

二、调查内容

(一)彝族海菜腔概况

彝族,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川、滇、黔、桂四个省区,大多居住在金山江、红河、南盘江、北盘江等两岸的山区和高寒山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内的石屏县城东南有一个被称为“人间第二西湖”的异龙湖,方圆近百里,民族艺苑中的一枝奇葩——海菜腔就发源于此。异龙湖内盛产一种可以食用的植物“海菜”,彝族支系尼苏人在湖内边打捞海菜、打渔撒网边高唱民歌,因这种民歌与海菜相关,就被当地人民称为“海菜腔”。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生产、劳动时创造1独特的娱乐形式——海菜腔在明末清初逐步演变成为以情歌为主的文化形态,演唱它的地点也多由湖上转移到“吃火草烟”玩场。“吃火草烟”是石屏、建水、通海一带彝族青年男女独特的娱乐方式,因姑娘们给小伙子装烟丝、燃烟,小伙子吃(吸)烟而得名,“吃火草烟”多选择夜晚在村外的山头上进行,伴随着熊熊篝火,他们通过唱海菜腔,跳烟盒舞而达情言爱,谈天说地,自娱自乐。这种恋爱方式因与中国传统的“遏人欲而存天理”的儒家思想格格不入而被认为有伤风化,多次被封建王朝禁止,故海菜腔又得一贬称“草曲”。*期间被列入“四旧”行列的海菜腔更是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吃火草烟”的青年男女被驱赶,被打击,甚至被当成阶级敌人来批斗,造成了无人敢唱海菜腔,人人羞唱海菜腔的状况。以顽强的生命力延续下来的海菜腔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高度重视,并创造了一系列辉煌的业绩:2001年,石屏县龙朋文化站和云南田丰音像制品公司拍摄的滇南彝族四大腔,推向市场;2002年,石屏县民政局与田丰公司合作摄制了彝族尼苏歌舞、舞龙等三盘光碟,推向市场;2004年民间艺人施万恒、李怀秀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西部民歌大赛获原生态对唱组金奖;2005年李怀秀、李怀福姐弟参加全国青年歌手大赛获原生态唱法金奖;2006年5月, 海菜腔被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海菜腔流传于建水、开远、个旧、通海等地,是彝汉民族交融的产物,它是彝族唱腔、汉语

唱词的完美结合。它集独唱、领唱、对唱、齐唱、合唱于一身,音域宽广,高亢如山峰叠起,低缓似溪水潺潺,被誉为“滇版诗经”、“没有污染的艺术”、“民族中的美声唱法”、“真正伟大的艺术”。

(二)传承现状

1、家庭传承现状

家庭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开端,从教育人类学的角度看,这种个体社会化实际上就是个体学习文化的过程,是个体“文化化”的过程,是民族文化传承的过程。家庭是所有文化的一种基本的教育与传承机制,是一切文化的基础学校。家庭文化传承是一种在家族内进行的传承形式,主要通过长辈对晚辈的口耳相传、言传身教,家庭成员的互相学习传承本民族的文化。

海菜腔大多是青年男女在玩场上演唱的情歌,故传统海菜腔传承是排斥家庭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海菜腔不在家庭传承的风俗习惯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具体表现为这种传承方式得到了广泛认可,海菜腔演唱能手开始教自己的子孙唱海菜腔了,家庭成为了海菜腔文化传承的新的传承场。笔者以后宝云为例说明这种变化。

后宝云,男,彝族尼苏(三道红)人,1942年11月生,石屏县龙朋镇巴窝大寨村一社人。海菜腔烟盒舞高手,擅长即兴创作,白话腔出口成章,烟盒舞优美洒脱,被当地群众誉为“海菜腔师傅”、“曲子老板”、“款白话大王”、“烟盒舞能手”。他多次到北京、港台及国外演出,并长期致力于培养了海菜腔烟盒舞新人的工作,“中国西部民歌大赛金奖”、“第十二届青年歌手大奖赛原生态组金奖”,“中国南北民歌擂台赛一等奖”获得者李怀秀就是他的弟子。2008年后宝云被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海菜腔代表传承人。笔者田野调查时常见后宝云和他的几个儿子、媳妇、孙子孙女、侄子侄女、外孙外孙女同唱同跳,悉心教他们歌舞技艺。当我问到海菜腔家庭传承的变化时,他说出了下面的一番话:“文化大革命后人人都把海菜腔当成不好的东西看待,更别说学唱了,为了不让我去玩场,老伴甚至把大门锁了起来。有几次我为了去玩场,只得顺着院子里的柱子爬到墙上,然后翻墙跳出去。其实我家老大和老三嗓音都特别好,只是当时家里不许唱海菜腔,也不知唱歌还能带来好处,我就没有教他们了,想起来我还是挺遗憾的。现在和那时大不一样了,会唱海菜腔成为光荣事,在家里唱也成为很正常的事儿。我家老三这几年也开始学唱海菜腔了,但年龄有点大,已经40岁了,没有多大出名的机会了。我现在更重视教我的孙子这一辈的,老三家的后颖和我女儿家的姑娘非常爱学,对海菜腔、烟盒舞都有极大的兴趣,我打算把他们培养成我的接班人。还有,我的大家庭(指与他有较近血缘关系的家族)里有18人都在跟着我学习海菜腔和烟盒舞,我最小的孙子才7岁,但是已经开始跟着我学唱海菜腔了。 通过后宝云老师的话我们可以看出,人们之所以接受了海菜腔的家庭传承方式,一是因为多元文化的时代语境下人们的思想更加开放,原来被封建意识支配的不可登大雅之堂的“草曲”已被人们理解和欣赏;二是因为受到海菜腔带来利益的趋势,海菜腔被定为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以后,国家级和州级的传承人会有一定的津贴,(如海菜腔国家级传承人后宝云老师一年可得到8000元补助),特别是李怀秀、李怀福又因唱海菜腔而声名大震成为当地的名人后,人们对海菜腔的认识和期待已不同以往。功能主义学派把文化看作是满足人类需要的人工体系。家庭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社会有着密切地联系,*期间海菜腔等少数民族文化被统治者贬低和打击,人们自然会因满足统治者意识形态的需要而扬弃海菜腔。现在当传统文化被人们重新尊崇后,海菜腔又因能够满足人们经济、个人成就等需要而得到人们的认同。

2、社会传承现状

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并不能仅依靠一个人或几个人,必须依靠整个社会的全体成员参与,因此,社会教育与文化传承同样有着密切的关系。海菜腔文化社会传承的基本特征

(1)地域差异性

按照地理位置,石屏县可大致分为南部山区、北部山区、县城及其周边坝区三部分。与此相对应,海菜腔在长期传承过程也显示出不同的特点,并且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演唱风格。据石屏县非物质保护中心主任何其祥老师介绍,以牛街镇为中心的南部山区,人们对海菜腔的传承最为传统,他们几乎是原汁原味的传承,但他们和现代传媒联系较少,故社会影响不大,大多数传承人仅限于在村庄内演唱;以龙朋、龙武、哨冲镇为中心的石屏北部山区,人们对海菜腔的传承结合了其他少数民族音乐的成分,甚至融进现代音乐因素,社会影响较大,走上舞台,被外界所认识的海菜腔演唱者大多来自该地区,如后宝云、施万恒、李怀秀、李怀福;县城及其周边坝区传承最差,很少有人会唱海菜腔,即使是在异龙湖举办的演唱活动,其歌手也大多从南部山区和北部山区来。功能学派认为文化是一个整体。文化的生成和变迁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它必要受到作用于它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的影响。南部地区大多为深山老林,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大多数人尚处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状态,故海菜腔的演唱风格较少受到其他音乐元素的影响。相比之下北部山区地理和经济条件要好得多,他们有更多与其他民族交流的机会,所以海菜腔在存其精华的同时受外来因素影响就不难理解;县城及周边坝区与现代生活联系最紧,人们有更多选择生活出路的方式,所以海菜腔传承最差。总之,不同地区受现代因素冲击程度不同,传承效果也不同。

(2)传承人“断层”现象严重 从传承人的年龄特点上看,海菜腔社会传承过程中出现“断层”现象,具体表现为50岁以上会唱海菜腔的老艺人还有一批,他们大多是年青时在吸火草烟的玩场中学会的。近几年由于各界对海菜腔的重视,石屏县出现了一批年龄较小的海菜腔传承人,他们大多处于学龄阶段,年龄大多在20岁以下。20至50岁就是成了海菜腔的“断层带”,除了李怀秀等几个活跃于舞台上的歌手,很少再有人唱海菜腔了,能演唱出一套完整的海菜腔更是凤毛麟角。总之,从传承人年龄上看,海菜腔的传承出现“青黄不接的断层现象”。

(3)舞台表演成为推动海菜腔文化社会传承的强大动力

笔者在田野调查时发现,曾经作为海菜腔传承的主要传承方式的吸火草烟活动已经从尼苏人日常生活中消失,舞台表演成为推动海菜腔社会传承的强大动力。按照表演者演唱目的不同可把舞台表演分为群众性舞台表演和专业性舞台表演,前者一般由政府组织,演出目的具有公益性;后者一般由文化传播公司组织,演出目的具有商业性。

第一、群众性舞台表演。为了更好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石屏县委、县政府利用二月初十的罗色庙会、端午节、六月二十四日火把节、豆腐节、荷花节等节日举办民族歌舞表演活动或比赛活动,届时来自全县的民间歌舞高手汇聚一堂,活动规模宏大,气势辉煌,吸引了大批群众及外国宾客,有时观众多达4万多人。人们在欢唱海菜腔等民歌,乐跳烟盒舞等民族舞蹈之中,激发了热爱民族文化的热情,为海菜腔等民族文化的宣传、传承、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第二,商业性舞台表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族文化也成为了一种商品。云南映象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龙之彝花腰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花腰新娘艺术团、海菜花艺术团、红河州歌舞团等团体把包括海菜腔在内的云南民族歌舞搬上舞台进行商业演出,提升了海菜腔的知名度,使之成为国内国外著名的艺术精品,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一些年轻人学习海菜腔的兴趣和热情,有力地推动了海菜腔的传承与发展。

(4)文化传习所成为海菜腔文化传承的中坚力量

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的便利、娱乐方式的丰富和生活生产方式的变化,海菜腔赖以生存的玩场已不复存在,海菜腔逐渐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了保护、传承和发展海菜腔这样的优秀少数民族文化,在县委、县政府和文化部门的扶持和组织下,石屏县先后在海菜腔、烟盒舞流行的核心村寨成立了民族文化传习所。文化传习所,又称“文化传习馆”、“文化传承班”、“传承班”,是在文化原生地由民间艺人“原汁原味”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一种艺术教育机构。云南省的第一所文化馆是中央乐团著名作曲家田丰创办的号称“天下第一馆”的云南民族文化传习馆。尽管云南民族文化传习馆最终因经济问题而闭馆,但事实证明该方式对保护和传承云南少数民族歌舞的贡献是巨大的,纵观云南省现在活跃在舞台上的原生态的民族歌舞艺人,大多来自该传习馆,如以海菜腔唱红全国的“民歌王后”李怀秀和出演《云南映象》的许多演员。在借鉴云南民族文化传习馆经验的基础上石屏县先后建成了七所海菜腔文化传习所,仅青少年学员就有200多人,由民间艺人负责开展传承活动,好无疑问文化传习所目前已经成为海菜腔传承的中坚力量。石屏县海菜腔文化传习所情况总汇详见下表:

表3.1 石屏县海菜腔文化传习所总汇2

单位 地址 龙朋镇 巴窝村

龙朋镇

龙朋镇

牛街镇 扯直村

异龙镇 鸭子坝村

哨冲镇 邑堵村

鲁土格村 桃园村

成立时间 2006年1月

1日

负责人

2009年12006年10月2002年5月2007年6月 2009年1月 月20日

1日

5日

徐卫兵

卢飞 后宝云、后兴倪显杰 强

施万恒、普美何家祥 芳

主管部门 龙朋文化站 龙朋文化龙朋文化站 站

牛街文化站 异龙文化站 哨冲文化站

执教人员 后宝云、后美李美英

华、后兴荣、后兴祥、李菊芬、郑红芬

培训人数 88人 活动时间 周五周六晚

90人

施万恒、龙现何家祥、白徐信珍、李阿家文、董英、施平伟、章发、何生福英、李美祥宝、阿建施平海、施兴发、何福祥、英、李成云、宝3人 华、施喜明 80人

李德富 30人

李买银 100

60

学生班:周

五、周六晚 每周周

五、每周周

五、农闲时晚上周

二、四中午;成年人:每晚六至八点

周六晚7:周六晚7:9:00—11:30至9:30。 30至9:30。 00。

传承场地 大寨村一社公小学内和施氏宗祠(面扯直村公村委会小学村子里的公房

村委会,积80㎡)、教房,面积230校球场,总房内,面积面积约20室一间(面积㎡

2面积约350200㎡

此表根据石屏县文化馆提供的相关资料所绘

平方米。 40㎡)、露天

活动场一个(面积300㎡)

3、学校传承现状

为了深入了解海菜腔在学校传承中遇到的困难和师生对海菜腔传承的态度和看法,笔者把目光聚焦在石屏县传承海菜腔最好的乡镇——龙朋镇。该镇共有小学31所,其中完小12所,在校学生2497人,教职员工188名。有完全中学一所——石屏三中。龙朋镇学校教育中涉及到海菜腔文化的学校有:龙朋小学、巴窝村小学、鲁土格村小学、和桃园小学。笔者选取巴窝小学、龙朋小学、石屏三中进行了长时期的考察与调研,针对海菜腔在学校传承的相关问题对师生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

(1)学校基本情况和民族文化传承概况。

巴窝小学:6个班级,1—6年级,一个年级一个班,共有215个学生,其中30名汉族,其他皆为彝族,彝族人数占在校生总数的86.1%。学校共有9个教职工,其中8名专任教师,教职工中有两个会跳烟盒舞,2个教师会唱一点海菜腔的拘腔,由李伟才担任校长。2004年以来,学校集中全校爱好海菜腔和烟盒舞的学生利用音乐课、劳动课或课余时间请后宝云到课堂教他们唱海菜腔,跳烟盒舞,每周平均六次。2009年12月巴窝村文化传习所建成后学生开始到传习所内学习,时间为每周六的上午九点到十一点,现有66个学生固定在传习所学习烟盒舞和海菜腔,其他学生有时也会到传习所观看和学习。另外,该校从2008年3月开始全面实施烟盒舞课间操,与国家广播体操交替进行。周

二、周四上午大课间跳烟盒舞课间操,周

一、周

三、周五做广播体操。

龙朋小学:17个教学班,其中学前班2个,小学15个。学生总数977人,其中学前班92人,小学885人。教职工58人,其中教师56人,工人2人,管理人员9人。该校烟盒舞传承情况较好,星期

一、

三、五做烟盒舞课间操,星期

二、四做广播体操。学校有时会在校庆或其他大型活动中邀请民间艺人如施万恒、后宝云等到学校表演和排练海菜腔节目,除此以外没有安排海菜腔的学习。笔者之所以将其纳入考察视野,是想弄清楚为什么烟盒舞在该学校传承得非常好,而作为烟盒舞“姊妹艺术”的海菜腔却难进其门,从而得出海菜腔在学校传承的实际困难。

石屏三中:石屏三中是一所拥有高中部和初中部的中学,在职教职工97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6人,中学一级教师34人,有23个教学班,在册学生1154名,其中初中学生786名,高中学生368名80%以上为彝族。石屏三中在三四年前利用课余时间教过学生学习花腰歌舞,后因各种原因而停止。

(2)学校传承海菜腔的现状 ①学生对海菜腔文化的认同感强

为了弄清楚学生对海菜腔等民族文化的认同态度,笔者设计并收集整理了以下两个题目。 问题一:你觉得海菜腔等民族文化:备选答案为 A、很优秀 B、一般 C、太土了 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海菜腔很优秀”,小学组中的60.9%,初中组中的52.1%,高中组中的50.0%均持这种观点。在石屏三中访谈过程中,当笔者问到为什么这样选择时,下面的回答非常有代表意义。选择“很优秀”的一同学说“海菜腔是属于我们彝族自己的音乐,它非常独特,代表了的我们彝族的形象”;选择“一般”的一位同学解释说:“好像和其他歌曲没什么区别,只不过是不同的音乐种类而异,所以感觉一般”;选择“太土”的同学回答道:“这年代你要是会弹钢琴,别人肯定觉得你特牛,如果你出门唱海菜腔,别人一听就知道你是来自山沟的土人。”

问题二:民族歌舞和现代流行歌舞相比,你更喜欢:备选答案为 A、民族歌舞 B、现代流行歌舞

小学生中有65.5%的人喜欢民族歌舞,是喜欢流行歌舞人数的2倍左右,初中组和高中组分别有59.7%和58.80%喜欢民族歌舞。这样的结果非常鼓舞人心,在如今“世界大同”的语境下,有这么多人喜欢着民族文化,无疑有利于海菜腔等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② 学生了解和掌握海菜腔文化的程度低

尽管学生对海菜腔持较高的认同感,但调查结果显示出学生对海菜腔并不太了解,掌握程度较低。42.2%的小学生、29.0%的初中生和21.7%的高中生对海菜腔“了解一些”,当笔者在访谈中问及选择该答案的部分学生“你们对海菜腔都了解什么”时,他们有的说了解海菜腔是彝族的歌曲,有的说了解海菜腔是“以前扯海菜时唱的”, 但很少有学生能说出来一首完整的海菜腔歌词,也不清楚它有什么特点和演唱风格,更不知道这些歌曲有什么样的文化内涵。46.8%的小学生、60.6%的初中生和64.8%的高中生对海菜腔“仅听说过”,他们知道海菜腔这个名字,其他就一无所知了。“非常了解”海菜腔的学生,小学生组占6.5%,初中组占4.5%,高中组占1.5%。(详见图3)。尽管各组数据有些不同,但是总体来说,学生缺乏对海菜腔的了解。

与学生对海菜腔的了解程度相比,他们对海菜腔的掌握程度更低,三组内均没有海菜腔的“精通者”,“会唱者”所占比例也非常小,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分别为7.6%、6.0%和2.7%, “仅会一点”者三组内比例分别为20.1%、19.0%

和9.8%。绝大多学生根本不会唱海菜腔,其比例在三组内的分布是:小学组72.3%、初中组为75.0%、高中组为87.5%。总之,学生缺乏对海菜腔的了解,掌握海菜腔的学生更为稀少,这和龙朋镇“国家级民间艺术之乡”的称呼极不相称,从中可以映射出令人担忧的海菜腔传承现状。

③ 学校教育尚没有成为海菜腔文化传承的主渠道

笔者所调查的问卷中有一道题目为“你是通过什么渠道接触到海菜腔的?”学生选择通过“舞台表现”和“传习所”的人数最多,小学组、初中组和高中组选择前者的分别为17.0%、42.0%、和42.0%,选择后者的分别为40.4%、19.5%、18.0%,即半数以上的学生通过这两种渠道接触到海菜腔的。通过学校接触海菜腔的学生比率在三组内仅为15.6%、9.6%和7.0%。这些数据证明:学校教育尚没有成为海菜腔传承主渠道。

4、海菜腔文化的学校传承存在着随学习阶段的提高而下降的趋势

综合分析不难发现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对海菜腔文化的传承存在的变化趋势——小学最好,初中次之,高中最差,该趋势无论在学生对海菜腔的喜爱程度上还是在对海菜腔了解和掌握程度上都得到了体现。

第18篇:瓦窑村3组田野调查报告

瓦窑村3组田野调查报告

201007340332 舒东梅

1 调查目的

了解该村农民生活方式和收入消费状况以及受教育情况,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势,同时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因而对瓦窑村3组的居民以及其生活环境做了以下调查。

2 调查内容

2.1 地理位置

瓦窑村3组,位于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龙台镇太平乡,该组环境优美,四面环山,到处都是树木和绿草,空气清新。离街区大概1000米,比较近,路面基本上都是泊油路,交通渐渐方便起来,村民上街买东西也非常方便。但另一方面,这儿也只是一个山村,山太高不利于农民的种植,无法实现机械化,收粮食也很困难。

2.2 人员构成

经过我的调查和计算,该院落里大概有23户人,其中有14户都姓舒,其他的姓氏有唐、王、郭、房。其中大多数家庭都有3代,子女基本为2个,也有3个的,独生子女基本没有。拥有该院落户籍的村民总计共115人,老人13人,中年46人,青年46人,小孩10人。为了维持生活有许多的中年和青年都出去打工了,共计约60人,还有2户人全家都搬迁到了大城市,共8人,,还有就是小孩,也还有2名中年男子在街上做生意,另外还有一名教师,一名村干部,剩余的基本为老人和中年妇女在家种地,还有小孩接受教育,还有1名正在读大学。

2.3 受教育情况

该村村民基本上65岁以上的老年人都是文盲,只有一两个读了小学,还有10个中年妇女也基本是文盲,其他中年妇女都基本为小学或初中毕业,中年男子基本是初中毕业,青年男女也大多初中水平,有5个高中毕业生,4个大学生毕业。总体来看,该村教育水平偏低,人员的文化知识都很局限,视野都不是很开阔,有待提高。

2.4 收入来源

2.4.1 外出务工

基本上为了维持生活和改变以前贫困的现状,每家每户都会有当家的男子外出打工,接近50人,其中大多数由于没有文化都是靠体力吃饭,有的进厂当工人,有的在建筑工地修房子、铺路,还有的搬运东西,当然我们这边最多的还是自己推着三轮车或者背着背篓到处卖东西的,也就是说的流动摊贩。 2.4.2 务农

除了外出务工的收入外,在家里的妇女就会种地,当然在农忙的时候丈夫也会回家帮忙。她们种的庄稼有玉米、小麦、稻谷、红薯还有油菜。在天气好,没有自然灾害,收成好的时候这些庄稼除了能够维持自己的温饱外,也会有剩余的。然后,她们就会把这些粮食拿到街上去卖,或者直接换成其他水果和蔬菜,还有面粉等等。当然,也会留出一部分为来年的危险性最好准备,也会有未雨绸缪的计划。另一方面,如果遇到天灾,收成不好,连温饱都不能解决的话,就只好吃往年遗留下来的粮食。但是这一年的话就没有在这方面的收入,不过据我所知,我们只有在03年遇到过干旱,农民基本上没有收成外,其他时间基本上都还是属于丰收。 2.4.3 养殖

在该村基本上每家每户都会养猪,虽然数量不多,基本为2头,但是也是一笔不错的收入。孩子要上学交学费的时候就把家里的猪卖了,过春节的时候就把猪杀了,供过年时全家团圆享用。当然除了猪以外,还有许多村民也养鸡和鸭子。从小鸡和小鸭就开始养育。母鸡长大了就留在家里下蛋,供孩子补充营养,家里的妇女基本上很少吃,多余的就拿到街上去卖,每个月也会接近50元的收入。公鸡基本3个月就长大了,然后就拿到街上去卖,每只鸡能卖60元钱左右,平均每3个月养一次鸡,一次5只公鸡,就能卖300元,除去本金25元,由于粮食基本是自己种的,所以也还有275元的剩余,这也是她们的一笔收入。鸭子基本上3个月左右长大后就卖了,因为它要下蛋需要较长的时间。这笔收入大概150元。每年养鸡和鸭的次数大概是2次,即总共大概收入800元。当然,不是每家每户都是这样,还有一两户喂有兔子、牛、羊、鹅等,这也能够盈利。 2.4.4 总收入

综上所诉,该村农民的收入,大多数的收入能够达到2万元,当然这是没有除去她们的消费外。但是也有5户比较穷的,2户是五保户,只能靠政府维持生活,还有1户是妻子45岁就中风了,现在已经62岁了,丈夫也在家里照顾她,也没有什么技能,只有在家里种地,儿子初中毕业,外出务工,也没有什么收入。还有2户是一户有一人疯癫,一户是哑巴,收入也不可观。但是还有2户比较可以,自己做生意发了,在城市已经买房了,收入能达到20万吧。

总体来说,该村经济还是比较落后,没有致富的特产,也没有种植的技巧。需要寻求致富的途径。

2.5 消费支出

在该村,由于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生活,所以她们的吃基本上都不怎么花钱,只有每个月买肉花少许钱。至于穿着,她们都很朴素,基本上只有春节才会买一套便宜的新衣服。所以在吃、穿、住、行方面都不会花费太多。她们也舍不得在这些方面花钱。基本上她们的钱都用在了孩子身上,孩子小时候的教育费用,结婚新房的费用,还有的孩子想创业的费用。所以在吃、穿、住、行方面都不会花费太多。她们也舍不得在这些方面花钱。她们的钱40%用于孩子的教育,40%用于储蓄修建新房子和孩子结婚,10%用于医疗,10%用于自己的基本生活。总体来说,村民对于教育还是非常注重,一切为了孩子,处处为了孩子,把几乎全部的收入都投在了孩子身上。

2.6 娱乐休闲

该村农民的休闲娱乐活动虽然不多,但是也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在她们闲暇的时间她们会凑在一起小小的赌博一把,打打麻将、跑得快、斗地主、吹牛等,赌注除了是金钱以外,还有的赌花生米、玉米、谷子等粮食,还有的就是谁家的水果,和帮着干点活等等。一些不会打牌的中老年妇女就会聚在一起看看家庭伦理剧和聊聊天。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大家约在一起到寺庙去烧香拜佛和看表演在吃上一碗斋饭,非常惬意。

当然在双号逢场天的时候大家就三三两两的一起上街区采购,就算没有什么要买的也会去凑凑热闹,去逛逛街,看看有没有便宜又实惠的东西。然后大家回家聚在一起讨论今天我买了什么,你又买了什么花了多少钱,谁家的更加便宜和划算。

看电视也是她们的娱乐活动之一,白天可能没有什么时间看电视,但是到了晚上她们就会准时收看自己喜欢的连续剧,然后就是晚上10点多也会看完,第二天在土地里干活的,就会谈论自己所看的连续剧,谈得不亦乐乎。

3 调查反思

通过对我村的调查,我发现该村的村民总体收入水平不高,不舍得消费,但是娱乐休闲活动却还是多姿多彩,人们的生活还是过得比较惬意和休闲。但是,对于经济的落后,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引进新型经济作物,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另一方面,农民自己也要努力学习,用心培育农作物,提高效率。

在消费观念上面也需要一定的改观,不能处处为了孩子,自己的一生还是要为自己考虑,不要舍不得消费,但是也不能无节制的消费,要学会合适的消费,适当的为自己买点衣服,吃好一点,有时间出去旅游,开阔眼界是完全有必要的。 在教育方面,鼓励自己的孩子多读书,同时自己也可以阅读一定的书籍,提高自己的知识面。对于新型的电脑,自己也可以去多了解和学习,不要与社会主流文化太脱节。

第19篇:乌拉泊古城田野调查报告

乌拉泊古城田野调查报告

班级:历史12-1班

学号:20120201202 姓名:王少红

摘要 乌拉泊古城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西南郊约10公里处的乌拉泊湖畔,经考古调查、历史研究已确认乌拉泊古城即为唐代轮台城。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曾两度出塞,长期来往于西域轮台北庭之间,留下了大量的边塞豪放派优秀诗作,传递了当时轮台城(今乌拉泊地区)的自然风光、军事战况、区位价值和城内结构等大量信息,成为研究该地区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

关键词

岑参 轮台 区位价值 地理环境 古城结构

一、岑参的两度出塞

岑参,南阳(今属河南省)人,生于公元715年,父亲早逝,自幼从兄受书,“能自砥砺,遍览史籍”二十岁到长安,以文求仕,结果“云霄坐致,青紫附拾”《感旧赋》的愿望很快破灭。此后十年,他漫游与河朔、邯郸、冀州、匡城、大梁等地。三十岁举进士,但是政治上依然郁郁不得志,“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天宝八年(749年)岑参毅然投笔从戎,到安西节度使幕僚掌书记,开创前程。但两年多的边塞生活,并未遂愿,他又回到长安。天宝十三年(754年),岑参年已四十,再度从军,跟随封常清赴北庭,任节度判官。至德元年(756年),他又出任伊西、北庭节度副使。这次出塞历时三年多,扩大了生活领域,领略西北的山川形胜,广泛接触了边塞各社会阶层人民的生活、风情习俗、文化艺术,亲身经历了边塞战争。这三年成了岑参一生中诗歌创作最丰富的时期,写下了大量气势磅礴、丰富多彩的边塞诗。

二、乌拉泊古城与唐轮台

(一)汉轮台天山南,唐轮台天山北

汉轮台和唐轮台本非一地,一在天山之南,一在天山之北。 自汉武帝时起,汉朝在和匈奴的争夺战中取得了一定的胜利,并在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府。但当时匈奴贵族在天山以北还有较大的势力,西域都护府在前汉时只能设在龟兹和焉耆之间的乌垒地区。直至后汉,经过班超等人的努力进一步削弱了匈奴的力量,西域都护府才由乌垒移驻龟兹,但天山以北仍未建立起牢固的根据地。再者此时的轮台位于焉耆、龟兹中间,从轮台东过渠犁经楼兰玉门关直达长安,是一条便捷的丝绸之路,又是受匈奴威胁较少的大道。所以在天山以北匈奴猖獗,时时袭击汉朝在西域的统治的情况下,轮台作为屯田积谷以备敌之所,既保证通向中原汉朝的道路畅通,又要供给军政人员给养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汉时的轮台只可能在天山南,不可能在天山北,是由当时的形势决定的。 经过魏晋南北朝近四个世纪的分裂割据,至隋唐时,北方游牧民族中,突厥成为中原王朝的主要敌人。从公元6世纪中叶(552年)形成突厥政权,在不到四十年的时间后,583年就分裂为东西突厥。这样,突厥的分裂使唐统治者所面对的北方敌人就不如匈奴之于汉朝那样强大,所以在唐初贞观四年(640年),唐在西域门户伊吾设西伊州,这样唐初已在西域的东部、东南部有直接的治理,变羁縻州为州县制。贞观十四年,唐在今吐鲁番地区置西州,设安西都护府。显庆二年(657年),平贺鲁,置昆凌、濛池二都护府,隶安西。显庆三年(658年),都护府治龟兹,统安西四镇。长安二年(702年),于贞观十四年驻天山以北吉木萨尔一带的阿史那贺鲁部投降唐时所置的庭州改为北庭都护府。自此,天山以北自巴里坤至乌苏一带都由唐直接治理。这样,唐与两汉时形势完全不同了,唐不仅在塔里木盆地有了巩固的根据地,在天山以北也建立起了根据地。而且,对于西突厥的威胁,首当其冲的也在天山以北,所以设立北庭都护府后,唐不仅在都护府设有重兵,并且在天山以北一线都分设有哨兵和军队。

另外,观之当时西域交通,从吐鲁番盆地和伊吾通往北疆有三条道路:一是从哈密往北至巴里坤;一条是从吐鲁番往东北经七角井向北穿越天山至金满;还有一条从吐鲁番向北经达坂城至轮台。从三条地理通道上说,金满在今吉木萨尔地区,蒲类在今巴里坤周围地区,轮台应在今乌鲁木齐地区。

即汉轮台天山南,唐轮台天山北。

(二)乌拉泊古城即唐代轮台城

1.进一步从唐代通向西域的丝绸之路看,可有力地证实轮台城只可能在今乌拉泊地区。唐朝进入西域地区的丝绸之路中道是走伊吾、吐鲁番盆地西去龟兹、疏勒或在别迭里山口西行,通向天山北麓的丝绸道一般说都是通过天山的山间道路进入北部草原,再向伊犁、碎叶西进。根据天山中的通道看,自古起自然形成了6条通道:(1)从伊吾通向天山以北蒲类西行;(2)从伊吾经七角井西北越天山至木垒、北庭西行;(3)从吐鲁番越天山他地道至北庭;(4)从吐鲁番经白水涧道至轮台城;(5)由龟兹经黑英山越天山至乌孙;(6)由阿克苏向北越天山冰达坂至昭苏盆地夏台。但是只有从吐鲁番向西北走白水涧道至轮台城才是最平坦,足水草,通车马的道路。且该地地势较高、开阔,南控乌鲁木齐南山山口,掌握交通枢纽,是比较理想的屯兵戍守之地。再者古城附近又有乌鲁木齐河和大片可耕地,有发展成为农业区的潜力。

2. 乌拉泊古墓群的发现,把乌鲁木齐近郊区历史确凿地引向了2000多年前的古代。之后考古出土了大量陶罐、陶瓮、莲缘方砖、钱币等物,也将乌拉泊古城的历史确切定位于唐。

3.岑参曾在《使交河郡,郡在火山脚,其地苦热无雨雪,献封大夫》中述“奉使按胡俗,平明发轮台。暮投交河城,火山亦崔巍”,可见自唐轮台至交河城一日之间就可到达。“胡俗”即行途中不间停,驴死弃驴,马死弃马,顺风行路的习俗。自乌拉泊的唐轮台至吐鲁番城西10公里的交河城为156公里,在阳历九月的唐轮台地区白天可长达11小时,如有良驹、乘顺风,一日之内完全可以到达。以上说述也可有力证明岑参的西域诗中所指的轮台的确切地址就是在今乌鲁木齐市南郊的乌拉泊古城。

三、乌拉泊地区的自然特征

(一)轮台的区位价值 1.交通枢纽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中写到轮台“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表明轮台与天山南麓有路相通。《使交河郡,郡在火山脚,其地苦热无雨雪,献封大夫》诗中说“平明发轮台,暮投交河城”表明轮台和交河之间有路相通。综观其他诗作及当地实况,可以得出轮台北连碎叶路,东北通庭州,西北连碎叶,西连白水涧道交河城,南越山通裕勒都斯和焉耆。这样,轮台显然位于十字路口,地处交通要冲,是庭州境内的重要交通枢纽。

2.贸易中心

《新唐书·西域传》焉耆条载“开元七年,龙懒突死.....安西节度使汤嘉惠表以焉耆备四镇。沿焉耆、龟兹、疏勒、于阗征西域贡,各食其征,由北道者轮台征之”。其中,“北道”系指天山北麓,北道的征税地点设在轮台,是与前所述轮台所处的交通枢纽的地位密切相关。由此可见,轮台也是庭州辖境内的贸易中心之一。

3.战略意义

《新唐书·地理志》轮台条载“有静塞军,大历年置”。按北庭都护府在开元三年中官三军,即瀚海军、天山军、伊吾军,到大历时又在轮台至静塞军,表明轮台与上述三军所在地一样,应该是一个军事重镇。

(二)轮台的地理气候环境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尽管唐代在中国2000年的历史上气候属于温暖湿润的时期,但当时轮台作为西北边城,气候依然严酷,闻之骇人,尤以酷寒、多雪、严风的气候特征显著。岑参《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中写到“闻说轮台路,年年见飞雪。春风不曾到,汉使亦来稀”;《走马川》中生动地写到九月轮台已是“马毛带血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亦有“三月无春草”,“四月犹自寒”的苦寒再现。另外,在地理环境上,“走马西来欲到天”写出了轮台极西的地理位置,“平沙万里绝人烟”,“平沙莽莽黄入天”真实地记录了轮台满地黄沙的苍凉场景。

四、乌拉泊古城内部结构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古城城墙夯筑,略呈方形,方向10度。古城内有内外城,外城东西长约五百米,南北长约450米;城墙基宽五至六米,残高四至十米左右。城四面均有半圆形瓮城门残迹,东城门在东城墙中部偏南,残宽约八至九米左右。西城门在西城中部偏南,大致与东城门相对,残宽约十米。南城门约在南城墙中部,残宽近二十米。北城门有两个,一在西边,略开在西子城北墙中部;一在东边,略开在东子城北墙中部。因外城北城墙与东西两个子城北墙合一,故上述两个城门实际上是东西两个子城的城门。在外城墙外面均有马面,东和北城墙马面保存情况不好,形制不清。西城墙在城门北有八个马面,马面宽约七至八米,马面间距三十至四十米左右;城门南面马面残毁,形制不清。南城墙马面在城门西有三个马面,马面宽约十米,马面间距五十或七十米不等;城门东面有四个马面,马面宽约十四米,马面间距三十或五十米左右。此外,在城墙四角还残留有角楼台基,台基略呈方形,每边长约十米,残高与城墙相同。据现场观察,外城墙外面附近有一圈地势较低洼,或许为护城河的遗址。 外城内北半部有两个相连接的子城。西子城呈长方形,南北长约三百五十米,东西宽约二百五十米。西子城北墙即外城北城墙西半段,西墙即外城西城墙城门以北一段。南墙偏东有城门,略与北门相对,门西残留一个马面。东墙无门,北半部残留两个马面。在东和南墙相交处有角楼台基残迹。东子城略呈正方形,每边长约二百米。东子城北。墙即外城北城墙,西墙即西子城东墙北段,东墙即外城东城墙北段。在南墙中部有一瓮城门残迹略与北门相对,残宽约七至八米左右。

城内地面上遗迹不多,仅在外城东城门向西约百米处有一圆形夯土台基,残基直径约二十米,残高约一米。在东西两个子城相接处偏南有一水塘,直径约二十米,深不足一米。此外在东子城北墙下尚有几座房子遗迹,从构筑形式上看似为近代建筑。

五、高岑对唐边疆扩张的态度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 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高适

唐代诗人中,高适和岑参都曾两度出塞,亲历西域生活,为他们的诗歌创作提供了结实的生活基础,因而在诗作中更加为内容的丰富和感情的真切。也使二人成为边塞诗派的两位杰出代表,诗史上以“高岑”并称。

高岑边塞诗中,因其所处的时代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虽有错误地歌颂李唐对少数民族所发动的不义战争,但就其总体来说,主要是歌颂那些制止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

一、确保畅通中西交通要道的各项政治和军事措施。“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高适《蓟门行》),对于统治者这种炫耀武力,致使“边兵若刍狗,战股成尘埃”(高适《答侯少府》)的严酷事实,诗人是持谴责态度的。他还曾给祖国的边境描画出一副平静、繁荣、融合着民族友情的美好蓝图:“边庭绝刁斗,战地成渔樵。榆关夜不 ,塞口长萧萧。”(《睢阳酬别畅大》)。这也正如岑参在《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诗中所写的:“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为争得一个没有战乱、和睦安定的边地环境而感到庆幸。但在当时纷至沓来的各种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纵横交织的社会现实的时代背景下,要使边地长期保持和平状态,是不可能实现的,只能是诗人的一种美好愿望。 参考文献:

戴良佐《庭州纵横》新疆人民出版社发行,1999年10月版 孟凡人《北庭史地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1985年4月版 苏北海《西域历史地理》新疆大学出版社,1988年8月版

(日)松田寿男著 陈俊谋译《古代天山历史地理学研究》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出版,1987年4月版

涂元渠选注《高适岑参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83年8月版

第20篇:桂林鲁家村田野调查报告

桂林鲁家村田野调查报告

10月8日中午,我们在赵巧艳老师和管理系副主任吴萍老师的组织和带领下,在学校停车场出发,前往桂林市鲁家村进行田野调查。 何为田野调查?所有实地参与现场的调查研究工作,都可称为“田野研究”或所有实地参与现场的调查研究工作,都可称为“田野研究”或“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涉猎的范畴和领域相当广,举凡语言学、考古学、民族学、行为学、人类学、文学、哲学、艺术、民俗等,都可透过田野资料的收集和记录,架构出新的研究体系和理论基础。 “参与当地人的生活,在一个有一个严格定义的空间和时间的范围内,体验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思想境界,通过记录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来展示不同文化如何满足人的普遍的基本需求、社会如何构成。”这便是田野调查。

所以鲁家村便是我们这次田野调查的目的地了,白墙青瓦的特色建筑,荡漾于清澈江水之上的游船„„这便是我对鲁家村的第一印象,这座位于芦笛岩附近的小村落,会有何丰富多彩的一面呈现在我们眼前呢。首先,我先对鲁家村做一个概述。

鲁家村是桃花江西岸的一个自然村落,鲁家村历史悠久,该村居民原为明代从江西南前来的欧阳人家,生有5个儿子,分为5家,俗称伍家村,因“伍”与“鲁”发音相近,误把“伍”读成“鲁”,后以讹传讹,伍家村也就变成了鲁家村。欧阳姓氏也变成阳姓,故该村居民多姓阳。根据我们小组的调查并对当地村民阳大叔的采访,全村共有65户,约390人。改造前村民自建房128处,建筑面积达到19835平方米,用地面积约23亩,据部分居民反应,旧村落的房屋建筑无统一规划和设计,村落建筑布局过于紧凑,部分住宅间距不符合日照,通行需求,且占地面积较大,使用率不高,外观破旧,村中住宅和饲养房混杂,巷道狭窄,功能划分不清晰。空间和外观效果均不理想,给当地并未带来太多的旅游收益。所以在2010年6月,在秀峰区委、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紧紧抓住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契机,把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结合起来,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拆迁、统一新建、统一安置”的原则,着力将鲁家村打造成特色生态旅游名村。目前我们看到的就是鲁家村的新面貌。现在新村落占地面积达58亩,新建联排式徽派加桂北风格民居98栋,建筑面积达到25600平方米。

步入鲁家村,我们会看到许多卖豆腐的人家,有豆腐花,五香豆腐等,经当地豆腐摊老板介绍当地居民善做传统地方风味豆腐、豆浆制品,但不懂经营,生活较为穷苦。2000年,桂林一位名叫程延伟的退休医生发现这种状况后,决心帮助村民利用鲁家村的自身优势脱贫致富。在十年内,他先后动用自己的积蓄和家人的资助共20多万元,为餐馆引来老板,制定100道豆腐菜谱,教村民做菜,带领村里的骨干去外地学习,还帮村里建起文化室,制作反映该村村史和地方山水文化的碑刻。在他的帮助下,餐馆由一家发展到六家,鲁家村的豆腐菜系列受到市民游客的喜爱。所以如今豆腐成了当地的一大经济产业。

全班分为了13个组,每个组调查重点都不一样,涵盖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居民满意度、游客满意度、客源群体、餐饮文化、住宿情况、交通状况、周边环境等多个方面。我们小组则选择了居民的居住满意度和对政府干预新建后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这方面进行调查。

在居民居住满意度方面,我们小组成员对经营吃奶鱼和豆腐花的阳大叔做了一番调查,阳大叔家一共三口人,家里目前的房子是三层徽式楼房,一楼经营吃奶鱼和豆腐制品,我们对房子进行的参观,发现大叔一楼经营的吃奶鱼的店面并未进行装修,只是简单的用水泥进行修整。大叔说打算把一楼的店面进行出租,出租对象一般是外村人或者外地人,因为本地的青壮年一般都外出打工。二楼则打算进行装修进行出租给人居住。价格定在一平米30块左右一个月,一层楼大概是400平方米。三楼则是自己一家三口居住的地方。看着大叔一杯茶,一把蒲扇,一副折叠床铺在店铺门口,有生意时起来招呼,淡季时便在家门口和外地游客谈笑风生,好不惬意,仔细观察大叔的房子位置有大树遮阴,冬暖夏凉。环顾四周的房子,都有大树作为屏障,说明鲁家村的绿化还是做得不错的。观察一会儿发现鲁家村的房子有些是2层有些则是3层,我们有些不解,大叔介绍到,房子的层数则是按照家庭的人口数定的,人数多的楼层则多,政府统一规划每户房子的面积和补贴的费用。阳大叔说当初自己的旧房子并不大,经过统一的规划,则换了一大房子,说到这里阳大叔则不经意流露出满意之情,但对于原本家庭住宅大的人家来说则是一笔亏本的买卖。

既然是对居民的生活满意度进行调查,则有这几个方面需要涉及。居住地情况、生活水平以及周围的医疗设施、学校环境、文化、娱乐场所几个方面,在对阳大叔和几个居民的调查中我们完成了他们对居住地情况的了解。生活水平方面,也就是收入方面,在闲谈中了解到当地居民的收入集中在餐饮和住宿方面,餐饮集中在豆腐宴,住宿方面当地有多家民居改造的宾馆,也是别有一番风趣。在刚结束的国庆黄金周里,外地的游客络绎不绝,也不乏外国观光客。给当地的经济状况贡献了一把,加上房子的出租当地人的生活水平也脱离了当初的贫困。医疗设施和学校方面我们在村子口发现了卫生站,但学校并未发现,因为村子小且离市区不远,所以当地居民都选择外出就医和就学,村里还是以老年人居多,卫生站也起到救急的作用。娱乐场所,当地人喜欢打一种长条的牌,如同福建的四色牌,后了解是叫字牌,由于当地老年人居多,所以人们的娱乐多以打牌为主,在村里也发现了老年人活动中心,给老年人的空余生活添一番色彩。

既然是田野调查,我们就将桂林鲁家村居民的居住满意度和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进行对比。皖南古村落又称徽州古村落,是指地处安徽省境内长江以南地区,留存有明清时期建设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民居。作为皖南古村落的杰出代表,部分学者也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满意度进行了调查,结合古村落社区环境实际,列出影响古村落居民社区满意度的21个因素:经济收入水平、物价水平、住房条件、日常购物方便程度、就业机会、基础设施(水电、通讯等)、村民自治状况、人际关系、休闲娱乐设施(电影院、网吧等)、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公共休闲空间(公园、广场等)、文体设施(农村图书馆、篮球场等)、自然环境、村内环境卫生、村容村貌、消防设施、道路交通、社会治安、当地政府工作、医疗服务和学校教育(幼儿园和中小学)。调查发现,当地居民在古村落居民对基础设施(水电、通讯等)、人际关系、社会治安、日常购物方便程度、道路交通和村内环境卫生这6项的评价最高,而对农村社区中的物价水平、休闲娱乐、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就业机会、当地政府工作、公共休闲空间、村民自治(参与事务管理)状况、文体设施这7项评价较低。

由于我们对鲁家村的调查不是特别深入,所以在居民居住满意度的因素方面没皖南古村落21项这么多,但两者对比会发现经济方面是影响居民居住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如物价、就业还有福利设施等方面。皖南地区山清水秀,自然环境极佳,而桂林鲁家村也是旅游资源丰富,毗邻芦笛岩,还有两江四湖水系的支持。两者都要继续发挥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当地旅游景区开发的重要内容包括旅游资源环境整治、改善旅游地的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交通的可达性等。只有基础设施的提升,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消费,带动村落的发展,村落经济一有起色,在外打工的青壮年就会回到家乡谋求发展,既给村落带来经济效益也达到了一家团圆的局面,加上日益提高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相信居民的生活满意度也会日益提升。

但是根据当地居民反映,早些时候当地的地皮十分廉价,据说是十万元一亩地,原来的鲁家村是一副到处耕种的景象,但此番景象早已消失,耕地早已被当地开放商开发房地产去了,还有的就是,当地的政府补贴给当地居民的住房条件也不是很好,很多都是要居民自己花钱装修,所以说我们虽然看到的是鲁家村一副看上去不错的景象,但实际上当地居民的生活并不是十分富裕。

直到十年前,广西桂林桃花江畔的鲁家村贫穷、落后,虽坐拥不可多得的自然风光,却掩盖不了环境脏乱差、发展滞后的问题。直到一天,一个叫程延伟的人走进了鲁家村,从此扭转了鲁家村“又穷又邋遢”的命运。程延伟,民建桂林市基建支部主任,带着帮扶一个自然村脱贫致富的想法,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下,发现了鲁家村。鲁家村,位于桃花江畔,依山傍水,风光旖旎,古时桂林“老八景”之一的“阳江秋月”便位于此。因地制宜,程延伟四处奔走游说桂林诗书画名家为鲁家美景创作, 并将阳太阳,伍纯道等名家作品刻成50块石碑镶嵌在沿江村道上。此举,一次提升了鲁家村的文化品位和旅游价值。当程延伟获知村里百年来就有制作豆腐的传统时,他收集了100多种豆腐特色菜谱,培训村民厨艺和餐馆服务,还自掏腰包为村里筹建了7家特色餐馆。在十年的时间里,程延伟为鲁家村投入近20万个人积蓄,自己却分文不取,被村名誉为“编外村民”。在程延伟的帮扶下,昔日的鲁家村有了改观。桂林市秀峰区区委在2009年将鲁家村纳入了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项目,并于2010年推进了鲁家村整村风貌改造项目。新鲁家村建成后,以桂北民居糅合徽派建筑特征为主,飞檐翘角,粉墙黛瓦,绿树掩映。在秀峰区委统战部与民建秀峰总支“同心-新农村建设 ”的推动下,如今的鲁家村已经成为了广西具有休闲旅游特色的新农村典范,被评为“广西特色名镇名村”。

鲁家村历史悠久,该村居民原为明代从江西南前来的欧阳人家,生有5个儿子,分为5家,俗称伍家村,因“伍”与“鲁”发音相近,误把“伍”读成“鲁”,后以讹传讹,伍家村也就变成了鲁家村。欧阳姓氏也变成阳姓,故该村居民多姓阳。

鲁家村的发展有一段传奇的故事。鲁家村风景秀丽,居民善做传统地方风味豆腐、豆浆制品,鲁家村的豆腐菜系列受到市民游客的喜爱,鲁家村的秀丽景色和民俗文化也对市民、游客有吸引力,鲁家村逐渐发展成一个集餐饮、地方民俗为一体的休闲旅游村庄。

民间文学田野调查报告
《民间文学田野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