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民间文学期末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3 09:43: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民间文学期末总结 第一章

一、

田野作业

田野作业及其必要性(Fieldwork and its Neceity)

田野作业,也叫田野调查,它是民俗学与民间文学、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等共同运用的基本方法,即研究者到自然生态环境或社会文化环境中去做实地调查,通过参与式体验、观察、访谈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以供研究。这种方法是与案头工作相对应的、一种可操作的方法。 二、学术认识的转变与反思:从田野作业到田野研究 1.哪儿是田野?

“田野”是作为一种观念性而存在的特定的学术空间。 2.田野研究与田野作业是否同义?

3.田野作业(fieldwork)→访谈(interview)→田野笔记(field notes)→田野记录(transcribing)→田野报告(reporting)→田野翻译(translating)→田野的文本化(textulizing)→田野档案(archiving)→被阐释的文本(a performance-centered text = report + record)。

4.田野中的“我”是谁?

① 1920’s 功能学派马林诺夫斯基(B.K.Malinowski):

主张“移情”,即通过亲身体验他者的生活,去观察他者、理解他者、包容他者,在他者的世界中揭示生活的真相。

② 1960’s 语言人类学家派克(Kenneth Pike):

局内人Insider+ 音素phonemic→ 主位emic 局外人Outsider +语音phonetic → 客位etic ③ 1980’s 阐释人类学家格尔茨(Clifford Geertz):

经验接近(experience-near):用当地人的概念语言来贴切地描述出当事人的文化建构;经验远离(experience-distant) :指用学术语言或研究者自己的概念语言来描述所研究的文化。

三、田野作业种类与规则(Types and Rules) ㈠ 田野作业种类

民间文学田野作业按其调查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全面普查、专项调查、专题调查、专访调查等形式;按其采录的方式又可分为随机采录、定居采录和采风队采录等形式。 ㈡ 田野作业的规则

1 做好走向田野之前的准备工作 ⑴ 明确搜集目标,选好调查点或受访者

⑵ 调查者必须掌握与课题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方法论(who where when why whose) ⑶ 了解调查点的基本情况,做好联系工作(官方关系;半官方关系;熟人关系) ⑷ 准备好需要携带的资料、工具等物品(调查;进入)

2 善于选取访谈时机,处理好与访谈对象的关系,并创造自然活跃的讲唱环境 ⑴ 善于选取访谈时机,创造良好环境 ⑵ 尊重讲唱者,处理好与访谈者的关系 3 尽量采取访谈与记录同步进行的方法 四全面搜集

全面搜集,重点整理、大力推广、加强研究 2 全面搜集的含义

⑴ 搜集的品种要全面:体裁、内容、时代、异文、口头与书面作品俱收 ① 在内容上优劣、新旧兼收,不轻易断定某些作品是次品或是糟粕而舍弃它们。

② 在作品的“版本”上,要注意收集同一作品的不同异文,并兼顾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的作品。 ③ 在体裁上,各种民间文学作品都应收集。 ⑵ 与作品相关的资料要搜集

① 搜集具有仪式性的民间文学作品,必须了解相关仪式的内容、参与人、举行时间的规定、仪式的全过程,及其与仪式活动的关系等。

② 搜集传说类的作品时,要对相关的实物进行实地考察。

③ 民间文学作品和讲述人的背景资料也要尽可能全面搜集:讲唱时间、地点、环境、听众构成等;作品的产生年代、流传地区、传播范围、在群众中的影响等;讲唱者的姓名、年龄、籍贯、民族、信仰、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状况以及个人经历、个性特点、传承情况、演唱风格、听众的反映等等。 ⑴ 忠实记录作品发生的全貌 ① 忠实记录全部活动 ② 准确记录方言土语 ③ 完整记录语气语调 ④ 精确记录语法特点 ⑤ 同步记录演唱过程 ⑥ 详细记录相关资料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工作手册》要求应注明下列问题:讲述者、表演者的姓名;民族;年龄和出生年月;出生地和移居地;文化程度;职业;作品记录的地点;记录人姓名;记录日期。 ⑵ 先进设备对忠实程度的提高

⑶ 每一次采录都应记录讲唱人的基本情况、采录时间和地点、调查者和记录者等情况。 四 田野作业资料的整理与科学写定

民间文学作品的科学写定工作与运用民间文学素材进行改编和再创作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属于民间文学范畴,而后者则属于作家文学范畴。 1慎重整理/科学写定的含义

慎重整理,就是指在整理时,要严格遵守忠实原作的原则,除了若干必要的修订外,不随意变动原作。 ⑴ 资料性整理是指,为了获得学术研究或其它参考价值的文化资料,将记录稿

梳理出来,原则上对记录稿的内容和形式不作变动,只作若干有限的处理。 ⑵ 普及性整理,是将记录稿整理成文学读物,在发表、出版后供社会上广大读

者阅读。普及性整理有单项整理和综合整理两种方式。 2慎重整理/科学写定中存在的问题 ⑴ 思想内容的现代化 ⑵ 表现方式非民间文学化 3 科学写定与改编、再创作的区别

科学写定/慎重整理要求尽量保持民间文学的原貌,以此发表的作品不是个人的创作,而是经过个人整理的民众创作。改编出对民间文学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在主题思想、艺术形式上能体现较多个人意图,改编者对发表的作品享有一定著作权。再创作是以民间文学为素材,进行个人创作,不仅思想内容、艺术风格、表现手法可随再创作者的意图而改变,作品体裁也可以变化;并且以个人创作的名义发表,可以不注明素材来源。

第五讲 神话

一 神话界说与起源

尝试从新的角度来切近神话的本质,从语境与文本两个层面来探讨神话的概念。在文化意义上来理解语境,指的是一种文化现象在其萌芽、产生、演化等连续的整体化过程中所处的文化背景。而文本原意是指文学作品的物质印刷成品,但在现代批评家的使用中,泛指具有释意可能的符号链,不管其是否由语言组成。

1 神话作为语境的定义:以祭司为中心的文化综合体 2 神话作为文本的定义:以神格为中心的语言艺术 ① 神话文本:指若干个(或至少一个)神话母题按照特定的顺序与结构的排列组合

㈡ 神话起源 1神话萌生的土壤

原始思维、原始心理、与远古时代一定的文化、历史环境中的人类状况。

.著名的法国社会学家列维一布留尔(Lévy-Brühl )认为:原始思维与我们的逻辑思维不同,它有两大基本属性:

A.神秘性:是对为感觉所不能分辨和察觉的但仍然是实在的东西的信仰。

B.互渗性:以完全不关心的态度来对待矛盾——第一,一切物体、一切现象全可以是这样同时又是那样,在此处而同时又可另在一处;第二,存在于此时此地的事物和现象也可以处在彼时彼地的某种事物中接受感应。

C.理论评价:对互渗律在原始思维中所占的位置有绝对化的倾向。但点明了原始思维的“不分化性”、“它对矛盾律的不关心和它自身的混乱”的本质特征。

A·费尔坎特的理论

他把与文明民族的思维方式——科学的思维方式——相对应的自然民族的思维方式叫做“神话的思维方式”,并列举其特点如下:

A.B.C.D.E.F.G.认为世界上实际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超自然的灵力,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产生于它们的灵力,并且由神灵来掌管它们。 不是从内部而是从外部寻找事件产生的原因。

认为一个事物的全体具有部分的性质,相反,部分也具有全体的性质。 认为类似的事象必然具有类似的性质。

事物即使分离也仍然继续保持着完全同一的关系。 认为一个事物可以自由地改变为另一个事物。

认为事物的过渡和形成不用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二 神话分类

1 按民族或地域划分:按民族或地域划分,可分为希腊神话、北欧神话、巴比伦神话、埃及神话、印度神话、中国神话、澳洲神话、美洲印第安人神话等。中国神话又可以按民族来划分,有彝族神话、壮族神话、纳西族神话、藏族神话等;也可按地域划分

2 按题材或内容划分:

(1.自然神话:是指关于天地万物的形成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神话。 开天辟地神话(创世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洪水再生神话,自然万物神话)

(2人文神话,或者叫社会生活神话:是反映远古时期社会生活(社会的生产、生活和各种社会关系)的神话。

文化发明神话,部落战争神话,民族族源神话 3 按母题划分:

母题分类法是以母题为基本单位对神话进行分类,国际学界把神话传承中具有很强的结构力、稳定性、独立功能的因素,称为“母题”。 母题方法从两个层面上解决了研究难题,一是将数量巨大、资料繁杂的人类神话遗产整理得井井有条;一是为相对客观、相对科学地解读神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方法。 三 神话的基本特征

从艺术本体看,神话具有以叙事艺术为主的多维性

㈡ 从传承主体看,神话具有民族性

从功能上看,神话具有神圣性

从思维机制上看,神话具有艺术创作的不自觉性 ㈤

四 神话的价值及其研究 ㈠ 神话的价值 1神话的文化史价值

首先,神话是人类早期历史的活化石。 其次,神话对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有模塑的作用。 2 文学审美价值

神话的无意识创作方式开创了人类文学创作的先河,而且神话中的众多意象、主题、人物、情节、结构、艺术技巧等都为后世文学确立了某种先验的原型。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神话是后世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源头除了以上几点,神话还有其他方面的价值,如对历史学、文化学等学科的资料价值,对宗教、舞蹈、绘画等领域的借鉴价值等等。 ㈡ 神话研究 1 隐喻学派 2 历史学派 3 语言学派 4 人类学派

5 心理学派(精神分析学派) 6 功能学派 7结构学派 8 中国神话学研究

萌芽阶段(1903-1923):西方神话学理论的传入;

奠基阶段(1923—1937):出现了中国神话学早期的研究专家;

拓展阶段(1937-1949):在西南地区将田野作业与多学科的综合研究结合起来,拓展了中国神话学的视野; 低谷时期(1950-1978):在资料搜集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在理论研究方面没有进展; 繁荣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研究成果十分丰富。

民间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复习

民间文学期末总结
《民间文学期末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