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调研报告

新疆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7-09 08:00:06 来源:调研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新疆稳定调研报告

影响新疆稳定和长治久安的

因素分析

调 研 报 告

潞安新疆公司住阿克苏市依干其乡阿苏克村工作组

2014年07月20日

影响新疆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因素分析调研报告

潞安新疆公司住阿克苏市依干其乡阿苏克村工作组

(一)“三股势力”的暴力恐怖活动是当前新疆最严重的现实威胁。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5月份考察新疆时明确指出,“反恐斗争事关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是一场维护祖国统

一、社会安定、人民幸福的斗争。”由于历史上外国势力策动分裂活动的影响和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思潮的传播,新疆一个时期以来,一些西方势力的支持和怂恿下,境外“东突”恐怖势力与我国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三股势力”相互勾结,大着所谓“圣战”的旗号,从事暴力恐怖活动,企图把新疆从祖国大家庭分裂出去。近年来发生的多起重大暴恐案件,特别是近期乌鲁木齐“4·30”“5·22”案件的发生,让我们更加清醒的认识到恐怖分子的凶残本质。 给各族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害,对全社会造成相当程度的恐慌情绪,是新疆稳定的重大隐患。

(二)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反华势力对境内外“三股势力”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国际反华势力不愿意看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强大,对中国实行“西化”、“分化”战略,新疆是他们“分化”战略的重点地区和突破口。他们积极培植境外“三股势力”组织,给予经费资助、谋略支持、舆论鼓动、活动操控,极力促使境外“三股势力”组织的联合,为“世维会”等组织出谋划策,利用人权、民族、宗教等问题纵容、支持、操纵、推动新疆民族分裂破坏活动,这是影响新疆安全与稳定的最大外部威胁。

(三)新疆周边国家局势持续恶化,为境外新疆“三股势力”提供了活动空间,为其暴力恐怖活动提供了样板、入疆“跳板”乃至训练基地。这些年来,阿富汗、巴基斯坦境内恐怖活动接连不断,塔利班武装十分活跃,伤亡重大的恶性事件频频发生。乌兹别克斯坦东部的费尔干纳盆地社会不稳定,宗教极端组织和暴力恐怖组织时有活动。这种外部环境,对新疆“三股势力”特别是活跃在新疆周边的境外暴力恐怖组织有着强烈的刺激作用。

(四)其他因素。首先,新疆与中国东部地区差距拉大,疆内发展不平衡显著,这是影响新疆社会稳定的基础性经济因素。其次,就业形势不乐观。农民子女教育观点跟不上,由于经济发展落后,造成社会就业不充分,加之其他一些因素,使得全疆特别是城镇居民就业难,尤其是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率低,自发流入城镇的农民就业有难度,这是影响新疆社会稳定的重要社会因素。另外历史上遗留和现实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也是影响新疆社会稳定的因素。

二、维护新疆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对策建议

从国际、国内、历史与现实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必须深刻认识反恐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斗争的具体策略。

(一)始终把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宗教和谐,当作新疆各级领导干部的第一责任,落实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

当前,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新疆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领导干部担负起使命,扎实推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要强化领导,加强协作。必须做到“两严”,即: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分裂破坏、暴力恐怖活动。现在稳定形势严峻是这样,以后形势好了也绝不能放松警惕。应在自治区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政法机关和军队、武警的作用,形成反恐维稳整体合力,下重拳、出重拳、发现一批、深挖一批、严惩一批。。

(二)对“三股势力”及其分裂破坏活动,坚决保持严打高压态势。

1、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反恐斗争的一些列重要指示和“5·22”案件的重要讲话,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坚决打击爆恐分子嚣张气焰。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股势力”在新疆境内的分裂破坏活动,仍将以暴力恐怖活动和制造局部*为主要形式。因此,如何防范和处理和平时期暴力恐怖活动,是当前维护新疆社会稳定的首要任务。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将“严打”原则贯穿于处置暴力恐怖事件的始终。二是以群防群治作为处置恐怖分子首要策略。三是坚持专业队伍与群防群治相结合的工作方针。

2.完善惩处“三股势力”恐怖犯罪的刑事立法和司法原则。(1)运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惩治暴恐分子和宗教极端分子的各类犯罪活动。司法机关对那些破坏祖国统

一、民族团结,从事分裂破坏和恐怖活动的少慑犯罪分子,不得适用“两少一宽”刑事政策,应当依法予以严惩。(2)强化情报信息网络建设,继续加强隐蔽战线斗争。新疆政法机关及其他相关部门应当通过以下方式构建情报协作机制:一是依靠国家参与的《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反恐协作机制,充分利用有关的国际情报信息。二是与新疆周边省、自治区建立情报协作机制。(3)各地公安机关、国家安全部门等情报部门牵头,以国保专业力量为情报骨干,以基层派出所的国保专业民警为依托,多警种配合联动,构筑反恐情报网络。

3、提高反恐工作水平,打牢反分裂斗争的群众基础。新疆各级党委政府要从乌鲁木齐市“7·5”事件以及近年来发生的暴力恐怖案件引发的各类事件中汲取深刻教训,夯实反分裂、反恐怖斗争的群众基础:一是教育群众、发动群众配合政法机关防范和打击“三股势力”的分裂破坏活动。二是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突发事件的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

4.认真开展严厉打击暴力恐怖分子斗争的宣传教育工作。宣传教育要重点针对他们散布的种种谬论进行有理有据、有说服力的批驳,消除其恶劣影响;宣传教育开展的对象范围,要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国有大中型企业中的“单位人”,扩展至社会其他各个层面的“社会人”;高度重视学校的管理和青少年的教育,粉碎“三股势力”与我们争夺下一代的阴险图谋。

5.运用法律手段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新疆,宗教存在一些消极落后、与时代发展不合拍的现象,某些地区宗教氛围渐趋浓厚,这些现象为“三股势力”从事分裂破坏活动提供了社会土壤。为此,基层干部在第一线采取一些有效控制局面的措施,但引发争议的“土政策”,国家立法机关尤其是新疆立法机关应当以坚定的立场,系统总结这些实践经验,将其中可取之处立法化,使达到宗教和谐的目的。 2.完善和创新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

1,从内容上来讲。开展好“六史”教育。对群众面对面开展党领导人民的奋斗史、创业史、改革开放史和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的教育,切实把各族干部群众思想和行动引导到加快发展、改善民生、解决就业、化解矛盾、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上来。

抓好“民族团结、从我做起,”主题教育。突出抓好对青少年入脑入心的教育,进一步澄清模糊认识、化解心理隔阂,凝聚人心、增进团结,抓好“四个认同”教育,即,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2,从形式上讲。(1)要理直气壮地开展面对面的宣传;(2)要有步骤地宣传;(3)要有针对性地宣传。要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与“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回答人们关心的重大理论问题,紧密结合现代化建设的现实成就和群众的切身感受,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深入人心。

3,注重意识形态教育。(1),巧妙运用文学艺术、电视、电影等可读可感可视的优点进行意识形态宣传,潜移默化地感受、吸收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2),运用国家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人们身边的社会变化和各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人们和学生进行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教育,使人们在感同身受中从内心深处提高对党与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同时提高文化素质和民族团结意识;(3),在全社会努力营造有利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环境和氛围。

3.关注文化安全,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保护和发扬各民族优秀文化,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1)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互欣赏,进一步弘扬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承和提升区域特色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活现代文化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内涵,发挥教育、凝聚、鼓舞和引领作用,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共同发展。

(2)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精心组织开展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文体活动等十个起来活动,做到广覆盖、不遗漏,丰富各族群众文化生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3)清理整顿文化市场。加大对非法宣传品查处力度,重点打击政治类、暴力恐怖、宗教极端音视频类非法出版物,堵住暴力恐怖分子思想传播的渠道与途径。

(4)加强互联网建设和管理。加强对各类论坛、学术研讨会和境内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宣传部门办好一批网站,传播党的声音,抵御敌人渗透。公安、安全、通信管理等网监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创新工作方式,加强网络监控管理和舆情信息研判,加强虚拟社会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网上有害信息的封控查处和舆情危机的应对引导能力,积极主动引导舆论走向。

4.坚定不移地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 结合新疆实际,深入持久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教育和对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教育。要重点针对民族分裂势力散布的种种谬论进行有理有据有说服力的批驳,不断消除其恶劣影响。宣传新疆历史包括民族发展和宗教演变的历史,帮助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抵御外侮、共同艰苦奋斗、共同开发建设的历史”等正确观点。大力宣传新疆发展建设的光辉成就,增强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对党和社会主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各民族繁荣进步的现状,使“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大力宣传党的宗教政策,使党关于宗教问题和宗教工作的基本观点、基本政策深入人心,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同宗教极端势力进行斗争的自觉性、坚定性。

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报社、电台、电视台、杂志社、出版社以及其他文化单位,都是意识形态领域开展反分裂斗争的重要阵地。要强化阵地意识,切实加强对社科理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艺创作、文化市场、网络传播等思想文化阵地的领导,用科学理论、先进文化、美好心灵占领一切思想文化阵地,真正做到“守土有责”。

潞新公司住阿克苏市依干其乡阿苏克村工作组

2014年07月20日

推荐第2篇:新疆人力资源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新疆人力资源开发与社会稳定①

——基于新疆调研分析

李 萌 娄 伟②

当今世界经济竞争的焦点是对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和经济技术水平的竞争。技术和具有现代化管理理念的人必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原驱动力。或者说,当今国际竞争的胜利属于人力资源开发的成功者。市场竞争已从对货币投资的竞争转向对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的竞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作为祖国西部边陲的少数民族地区,重视并大力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不仅对其实现经济发展,跻身发达省区的行列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有利于促进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与社会和谐共进。

有鉴于此,2007年9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人事教育局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带领四位博士后研究人员,赴新疆进行了为期半个多月的实地调研,通过与新疆自治区、市各相关部门的深入访谈和居民的抽样调查,调研组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翔实数据。结合这些数据的系统分析,我们将在准确地把握新疆人力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剖析新疆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与成因,从而为新疆突破发展的“人才瓶颈”提供切实可行的对策方略。

一、人力资源开发与社会稳定的关系分析

(一) 社会稳定: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前提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持续稳定的发展,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79元增加到2006年的7543元,中国已经从一个贫困的国度进人了世界中下收入国家的行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取代了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并日益显示出蓬勃的活力;城市化进程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城市化程度从1978年的17.92%上升到2001年的37.66%;人民的生活水平更是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从1978年的210.6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73762.4亿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3.6元增加到2006年的2366.4元,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人从1978年的343.4元增加到2006年的6859.6元;文化教育事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平均每万人口的大学生人数从8.9人增加到2006年的56.3人,文盲率则从1982年的22.81%降至2000年的6.72% 。现在,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已经形成了一个普遍共识,即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改革开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现代化建设。显然,国家的命运、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都已经同改革和发展能否得以顺利推进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然而,改革和发展需要有一个也必须有一个好的社会环境。中国近现代历史和当代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实践已经反复地证明,没有社会稳定,就不可能出现现代化建设的大好局面。改革和发展顺利进行的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就是保持社会的稳定。社会稳定是我们一切事业的必要保证,是改革和发展进程得以顺利推进的基本前提条件。尤其是中国偏远的新疆地区,其社会稳定对我国的民族团结和社会协调统一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从宏观上看,当前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因素主要表现在:

第一,就业的压力。中国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数量巨大。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已形成和将要继续形成庞大的剩余劳动力队伍。按照世界平均的农业生产率大致计算,我国的种植业最多需要4000万到5000万人,所以大量的农村人口必然会卷入非农化的过程。现在全国有超过8000万的民工,而且在未来5到10年左右的时间内,每年需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出1500万到200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10年内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出的总规模需要达到1.5亿人。 而在非农业生产领域,随着产业升级换代过程的展开,也出现为数众多的失业者和下岗人员。再加上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过程的推进,在企事业单位大多数部门中,许多人员也被精简下来。凡此种种,造成了中国社会不可避免而且日益加重的失业人口压力。就业的压力,不仅直接影响到劳动者的经济收入,还会影响到劳动者是否能够融人到正常的社会生活。这一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会直接影响劳动者对于社会的基本态度和具体行为,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

第二,贫困问题。虽然这些年来中国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反贫困措施,绝对贫困人口的总量在迅速减少,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农村仍有3000万左右的绝对贫困人口和6000万的低收人人口,而且,大多数农民负担过重,收入增长缓慢。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城市的贫困人口在迅速增加,现在已经超过3000万人。更为严重的是,中国贫困问题尤其是城镇贫困问题的严重程度尚未达到最高值,中国的贫困问题尚未达到“充分化”的状态。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改革的逐步深人,中国的贫困群体在不少方面可能会面临更大、更多的压力。贫困人口对于社会难以有一个积极认同的态度。大量贫困人口的存在对于社会稳定是十分不利的。

第三,贫富差距明显拉大。这主要表现在:其一,基尼系数迅速增大,现在已经突破了0.4。在短短的20年时间里,中国已经从一个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转变为贫富分化现象比较明显的国家,这么快的变化令人忧虑。其二,城乡收人差距迅速扩大,中国的城乡差距在世界上几乎是最高的。从近几年的具体数据看,199

8、199

9、2000年这三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收人分别是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2.82倍、2.66倍和2.80倍。这是一般的统计状况。如果再进一步具体化,情况要严重得多。根据国家统计局专家的分析,如果扣除农民用于生产的费用,再把城镇居民享受的一些福利也考虑进来,那么差距就更大,城乡差距将进一步拉大到6:l,比照国际一般情况,当经济发展水平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800—l000美元阶段,城镇居民的人均收人大体上应当是农村居民人均收人的1.7倍。显然,中国的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并且呈现出不断增大的趋势。其三,行业之间的收人差距也在明显扩大。《中国统计年鉴》显示,同1990年相比,2006年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和技术服务业收人增幅最高,农林牧渔业和采掘业增幅最低。1990年收入最高的行业是最低行业收人的1.72倍,而2006年变为3.2倍。中国现阶段的贫富差距扩大现象已开始超出正常限度,对于中国社会的健康发展造成越来越大的负面效应。它会使大量的社会成员对于社会容易产生某种抵触的心理,严重的甚至会产生反社会的情绪,进而降低社会的稳定程度。

第四,社会安全网的薄弱。一个正常的社会尤其是一个现代社会,应当具备必要的社会保障能力,否则将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大量的弱势群体成员。不可否认,同经济发展幅度相比,中国的社会保障事业表现出明显滞后的情形。长期以来,我国对于社会保障重视不够,在社会保障方面严重欠账。例如,社会仅对一亿多国企老职工(首先是退休职工)的社会保障欠账就达1.9亿元。更为严重的是,中国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着重点在退休职工的养老以及在职职工的福利方面,而失业保险制度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中最薄弱的部分,而且从总体上看,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把8亿农民排除在外的。因此,中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无法有效地保证庞大的失业队伍的基本生活问题,更不可能有效地保证为数众多的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问题。在这种情形下,中国城镇的失业人员及其亲属最有可能成为贫困者,而农村的贫困问题也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所以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会不可避免地迅速拉大。中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无法有效地维护社会的稳定。

第五,社会焦虑现象的存在。社会焦虑是指在社会成员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紧张的心理状态。同以往相比,在中国的现阶段存在着明显的社会焦虑现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形,是因为国外发达国家在一个较高的经济水准上对中国社会产生着示范效应,使中国大量的社会成员形成一种高期望值。但由于现实条件的制约,这种高期望值难以兑现,这就难免使中国不少社会成员出现一种急躁不安的心情。再者,改革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价值体系的非整合性,使得社会制度相应弱化与紊乱,社会成员的长期性行为难以得到制度层面的有效保证。于是,“从事长期行为的人,只承担长期行为的成本,而得不到长期行为的收益。其结果,只能是短期行为的普遍化”。这样,社会焦虑现象便容易形成。社会焦虑是由酝酿、形成、呈指数扩张这样三个阶段组成的,它对中国社会问题的生成与加剧无疑会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不仅仅会使社会成员产生一种强烈的自保意识,从而特别注重自身基本生计一类的事情,而且会使社会成员的行为更加没有规则和约束,从而导致越轨行为增加,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二) 人力资源开发对新疆社会稳定的战略意义

新疆的社会稳定同全国宏观改革发展背景一样,也面临着上述的问题和挑战。其中,人力资源开发对新疆社会稳定的维护和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与教育体制改革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教育公平就实现不了社会平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问题在教育领域的折射和反映,也是公平价值观念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和延伸,随着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教育公平问题也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当今世界各国大多通过立法来保障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权利的情况下,对教育公平内涵的关注大多集中于教育机会的均等。近些年,教育公平问题也日益成为我国教育工作的重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自然条件恶劣,居住分散,教育机会和财政支持明显弱于东部沿海一带发达地区,因此加大对新疆人力资源开发,是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和促进教育发展的关键,也能让更多的边远山村的儿童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权利和机会,防止贫困的代际传递,促进民族和谐发展。

2、促进收入增加和西部开发

当前,新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其原因有自然环境恶劣、起点低等因素的影响,但人力资源开发不足,人力资本含量低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大量少数民族群众就业难、转移难,其根本因素还在于知识不足、能力不足。不断加大对新疆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是促进收入增加,推动新疆及中国西部发展的重要途径。《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各种措施完善和创新人才开发机制,大力培养实用技能人才,增加农村劳动力的收入,促进西部开发。

3、促进能力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

当前,由于教育体制、“官本位”思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应用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大量缺乏。一方面大量高校毕业生无法就业,另一方面企业需要的人才大量缺乏,供需之间的矛盾不仅导致社会资本的大量浪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新疆的情况也是如此,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社会急需的石油、纺织、农技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又大量缺乏。对人力资源进行深度、有效地开发,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势在必行。进行新疆人力资源开发,应逐步向“四不唯”方向发展,不再单单重视学历、职称、资历、职位,还要日益重视能力及人品,强调能力建设的重要性,这是提升新疆整体竞争力的一条高效路径。

4、促进人才的“引进”和“留住”

人才大量流失是西部地区面临的共同难题,也是新疆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对新疆来说,流失的人才主要是汉族人才,这种状况如果持续下去,不利于新疆的稳定与发展,这也是新疆不同于其它地区的特殊之处。“引进”与“留住”人才对新疆具有更广泛的意义与价值。然而,无论是要“引进”人才还是“留住”人才,都需要给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人力资源开发,就是通过各种具体有效的政策措施,以及物质、精神、发展等多种激励措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为各类人才有效发挥自己的能力创造更好的环境。尤其对于新疆来说,由于自然条件较差及经济发展落后,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方面,将面临更多困难,这就凸显出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意义。

5、促进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社会的和谐首先需要发展与公平,没有发展就没有和谐的基础,没有公平也没有和谐的条件。确保每个人公平发展的重要措施是保证每个人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并努力提升每个人特别是弱势群体谋生的能力。人力资源开发就是通过增加人力资本含量,提升更多人的能力,其中包含教育公平、选拔公开、评价公正等诸多具体措施元素。对于新疆来说,人力资源开发不仅能促进社会的和谐,也能通过培养更多民族人才,提升民族人才能力,促进民族的和谐。

与此同时,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也有两个最基本的方面,即发展与持续性。发展是前提,是基础,持续性是关键,没有发展,也就没有必要讨论是否可持续了;没有持续性,发展就行将终止。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主要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是人,以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人力资源开发就是通过提升人力资本含量,来谋求为社会经济的发展集聚资本。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人,新疆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通过人力资源开发提升人力资本含量。

二、新疆人力资源的现状及其成因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边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全区面积166.49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周边与8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5600公里,占中国陆地边境线总长度的四分之一,是中国边境线最长、接壤国家最多的省区。国内与西藏自治区、青海省、甘肃省相邻。新疆是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地区,在49个民族成分中,有13个是世居民族。截至2006年底,新疆人口为2050万。现有14个地、州、市,88个县(市),其中33个为边境县(市)。

(一)新疆人力资源现状

1、新疆人口分布

(1)民族分布

新疆是中国唯一可以用汉字体现总体地形地貌的省区。一个新疆的“疆”字可以神奇地概括新疆的地形地貌。抛开“疆”字的左偏旁,“疆”字的主体就是新疆的“三山夹两盆”。“三横”就是三山,“两个田”就是两盆,“三山”即北部的1000公里长的阿尔泰山脉,中部的1500公里长的天山山脉,南部的2500公里长的昆仑山脉。“两盆”即北部的准噶尔盆地、南部的塔里木盆地。以天山山脉为中轴,把新疆分为北疆和南疆两个自然条件有明显差异的部分。习惯上,吐鲁番、哈密一带又称东疆。

新疆独特的地形地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新疆人口的分布状况,使其人口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截至2006年底, 新疆人口出生率为15.97‰,人口死亡率为5.0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94‰。总人口为205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60.38%。各民族中,维吾尔族941.38万人,占总人口的44.60%;汉族812.16万人,占39.62%;哈萨克族143.50万人,占7%;回族90.96万人,占4.44%;柯尔克孜族17.59万人,占0.86%;蒙古族17.46万人,占0.85%;塔吉克族4.47万人,锡伯族4.19万人,满族2.52万人,乌孜别克族1.6万人,俄罗斯族1.14万人,达斡尔族0.66万人,塔塔尔族0.47万人,其他少数民族共11.91万人。图1显示了新疆各民族的人口分布。

图1 新疆各民族的人口分布

资料来源:新疆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

不难看出,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区,各民族中,维吾尔族人口最多,其次是汉族,其他民族人口相对较少。

(2)空间分布

新疆地域辽阔,平均人口密度低,因而人口的地理分布不可能是均匀的。特别是在历史上就已经形成了不同的经济区域和各个民族的传统居住地,大部分汉族人为1953年以后逐步迁入,所以在各个民族的地理分布上必然存在各自的特点。2006年新疆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8人。由于新疆人口的自然区域分布主要受区域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的影响,97%以上的人口集中分布在仅占全疆土地总面积8.22%的绿洲上,而且主要是山前冲洪积扇中下部、河流的中下游平原灌区和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其他区域主要是荒漠和山地,由于自然条件差、环境恶劣,基本无人口分布,因此,人口的自然区域分布呈现明显的绿洲分布特点以及“地广人稀”总体特征下的“小集中”格局,新疆人口的空间分布极不均匀。

图2 2006年新疆15市(地区、自治州)人口分布密度 资料来源:新疆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 从表

1、图2可看出,石河子市的人口密度最大,每平方公里1397人,其次是乌鲁木齐,每平方公里177人,其他地区人口密度都很小,如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每平方公里2人,哈密地区每平方公里4人,阿勒泰每平方公里5人。

(3)地区分布

习惯上,以天山为界把新疆分为北疆、南疆和东疆。北疆地区包括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奎屯和伊犁、塔城、阿勒泰、博尔塔拉、昌吉5地州共39个县市;南疆包括巴音郭楞、阿克苏、克孜勒苏、喀什、和田等5地州 共42个县市;东疆包括吐鲁番、哈密两地市共6个县市。北疆、南疆、东疆国土面积分别占全疆的23.3%、64.1%和12.6%。北疆人口多于南疆。

图3 2006年新疆各民族人口的地区分布

资料来源:新疆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

从表2和图3可见,与其他地区相比,2006年新疆各地区中总人口最多的地区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为424.79万人,其次是喀什、阿克苏、乌鲁木齐、和田地区,总人口分别为376.27万人、231.02万人、201.84万人、185.76万人。维族主要分布在喀什、阿克苏、和田地区;汉族主要分布在乌鲁木齐、昌吉、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石河子等地区。哈萨克族主要居住在伊犁、塔城和阿勒泰等地。从人口总数上看,北疆多于南疆,汉族主要居住在北疆,维族主要居住在南疆。

2、新疆人力资源的总体特点

(1)新疆人力资源数量丰裕

从1983年至2006年的23年里,新疆的人力资源从685.4万人迅速增加到1386.62万人,净增701.22万人,年平均增速为4%。而同期人口数从1333.3万人增加到2050万人,净增716.7万人,年平均增速为3%。 因此,新疆人力资源数量的增速高于人口数量的增速,人力资源率(人力资源总数/人口总数)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新疆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从就业人员的数量上看,尽管其绝对数有所增加,但从业人员占人力资源总数的比重却从1983年的79.6%下降到2006年的39.6%这说明新疆人力资源数量出现了严重的供给过剩,或者说从数量上看,新疆劳动力资源是丰裕的,且供大于求,失业现象严重 (见表3)。

资料来源:新疆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

(2)新疆人力资源质量状况

分析新疆人力资源的质量状况,主要从教育发展速度、教育普及率、专业技术人员在总人口中的比重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一、新疆教育事业整体发展速度较快

1949年,全疆只有一所高等院校,在校生397人,到1978年达到10所,在校生达到20.77万人,学科和专业也有了很大发展。1998年到2006年,新疆高等院校数由17所上升到31所,高校在校生由4.7万人上升到20.77万人,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数由0.76万人上升到1.38万人(见表4)。

资料来源:新疆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

二、教育普及率和各族人民的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

截至2006年底,全区已实现“普九”的68个县市区的人口占到全区人口总数的72.3%,全区青壮年文盲率已降至2%以下,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15%,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85%。各类学校在校学生20.7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61.5%。新疆从2003年开始,每年投入1.9亿元,实施边远贫困地区免费义务教育,使全疆56个县的205万名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享受到了完全的免费义务教育 (见表5) 。

资料来源:新疆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中国统计年鉴2006,中国统

计出版社。

第三、专业技术人员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较高,但增速较慢

从科技人力资源上看,2000年新疆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总数为36.83万人,每万人中专业技术人员达199人,专业技术人员占就业人员的比重为5.35%。这些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新疆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增长速度低于全国,与新疆经济发展对专业技术人员需求加大的趋势背道而驰 (见表6)。

资料来源:新疆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中国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

计出版社。 从新疆人力资源的质量状况上看,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普九”教育基本得到实现。但与全国教育发展水平相比,新疆人力资源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还存在专业技术人员供不应求、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开发力度不够等问题。

3、新疆人力资源的结构状况

(1)新疆从业人员的产业结构特点

从新疆从业人员的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劳动力主要向第三产业转移。改革开放后,第一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变化的特点是先升后降,表现为1995年以前呈上升趋势,1995年以后的9年里呈下降趋势,到2006年有所回升,但升幅不大;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呈稳步上升态势,但相对于蓬勃发展的一些高新行业而言,新疆从业人员的产业结构还需进一步调整(见图4)。

图4 1978—2006年新疆三大产业从业人员数 资料来源:新疆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

(2)新疆专业技术人员的结构分布

专业技术人员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研究能力、创造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总称,在我国通常指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具有初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人。2006年,新疆企事业专业技术人员总数为41.30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科学研究人员和教学人员所占比重分别为13.91%、8.24%、17.22%、0.74%、59.89%(见图5)。

图5 2006年新疆专业技术人员构成状况

资料来源:新疆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

从表7可以看出,近年来虽然新疆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断增加,但专业技术人员分布不均匀,大多数人才主要集中在教学和卫生技术领域,其次是工业领域,而农业和科学研究的人才比重相对较小,科学研究人员比重最小。

整体而言,新疆人力资源在人口分布上不均匀,在数量上供大于求,在质量上表现为劳动者素质不高,在结构分布上表现为人才分配不合理。因此,要加快开发新疆人力资源,必须首先找出导致新疆人力资源目前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二)新疆人力资源现状的成因分析

1、人才认识和人才培养不到位

由于新疆人力资源数量的增速高于人口数的增速,使得新疆人力资源数量增幅加大,占总人口的比重也稳步提高,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市场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有限,加之思想观念相对落后,许多人宁愿赋闲在家,也不愿外出打工,出现了人力资源数量供给过剩的状况。同时,一些地区和部门对目前国内外科技人才竞争的严峻形势还缺乏清醒的认识,科技人才意识比较淡薄,没有把科技人才工作真正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知识分子政策落实不够,人才积压和浪费现象较为严重,人才短缺与相对过剩并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压抑了人才作用的充分发挥。另外,新疆对人才的开发与培养也亟待加强。人力资本与物资资本一样,是通过投资积累起来的。这种投资包括卫生保健、教育与培训、劳动力流动等方面的支出,其中教育、培训又是最重要的、最根本性的人力资本投资。新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导致了教育投资不足 ,人口受教育年限短、教师整体素质较低,新疆的教育质量与内地发达省区相比较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大批教育系统的优秀人才流向东部,使本已脆弱的大、中、小学教育雪上加霜。

2、近年来新疆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特别是高校人才流失严重

虽然新疆在人口机械变动上表现为净增长,但由于迁入者中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所占比例很小,远不能补偿新疆人才流失所造成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过去20年,新疆流失的人才达21万人(其中高级教师、学术带头人和技术骨干人员有10多万);另一方面,新疆高中学生到内地上大学,毕业后大部分留在内地就业,又使新疆在20多年中有近10万优秀青年流失,由于新疆高校在内地招生很少,因此实际是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净流失。此外,新疆高校人才流失让人担忧。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疆大学流失的研究生、副教授以上人员达500多人,新疆财经学院流失的同类人员也在200人以上,这一数量占目前两校专任教师数量的比重约40%以上,其他高校情况也大体如此,这严重影响了新疆对后备人力资源的培养能力。

3.科技人才资源匮乏,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尽管新疆专业技术人员逐年增加,但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却相对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疆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2000年, 新疆每万人中从事研究开发的人员数为2.16人,居全国第29位;从事研究开发的人员数为4156人,居全国第27位。2004年新疆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为25071人,其中从事研究开发活动(R&D)的人员为5788人,占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的23.09%,而全国从事研究开发的人员数为115.3万人,新疆只占2.17%;人均技术市场成交额新疆为67.94元,而全国为102.65元。从上述几方面可以看出,新疆科技人才资源匮乏,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4、少数民族教育质量不高,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受到影响

在新疆总人口中,少数民族占多数。近年来,少数民族人才尽管在数量上有较大程度提高,但由于历史、观念、语言、地域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教育质量一直不高。在中小学教育质量难以保证的情况下,高等教育招生比例和分数的政策倾斜,使得高等教育在追求数量的同时却忽视了质量,甚至无法完成高等教育的目标,进而影响到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就业。这种重数量、轻基础、重文凭、轻质量的培养方式,使少数民族人力资源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因而必须加强少数民族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人力资源素质。

5、新疆人力资源配置结构尚存在问题

一是人才分布过于集中、高科技人才不足和非生产性部门人才相对过剩三种现象并存。例如,新疆人才的地区分布过于集中,有80%的职业技术人员集中在县以上部门,其中有近50%的高级人员和20%的中级人员又集中在区级单位,边远贫困地区和基层一线人才严重短缺;新疆企业事业单位75.9%的专业技术人员集中在教育、文化、卫生等部门,这些部门人力资源总量相对过剩,而农业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存在短缺;另外,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低,市场对从事创造性工作及相应科研工作人员没有形成较大需求,致使工程技术人员和农业技术人员比例逐年下降,反过来又影响了

一、二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是三大产业人力资源配置结构存在偏差。2006年新疆

一、

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7.34%、47.91%和34.75%,而从业人员三大产业构成则是51.06%、13.71%和35.23%,产值与劳动力就业结构偏差很大,大量劳动力滞留在农业上。从专业技术人员在三大产业中的分布来看,第

一、二产业合计仅占1/3,第三产业高达2/3,

一、二产业人才明显不足,这严重制约了新疆经济的发展。

三、新疆人力资源开发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代西方经济学认为,资本主要有两种形式,即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体现在物质形式方面的资本为物质资本,体现在劳动力方面的资本为人力资本。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决定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更多取决于人力资源质量的提高,即人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因此,增加对人的投资、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有效开发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目前对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智力投资,一是体力投资。智力投资主要包括教育的发展、人力资源的配置(就业)以及劳动力流动等;体力投资主要包括营养和保健条件的改善。

新疆人力资源的现状和加大人力资本开发力度的战略要求,把新疆的人力资本开发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

(一)新疆教育培训发展的比较分析

1、新疆教育培训发展的基本状况

(1)新疆初等教育发展状况

初等教育主要指九年义务教育,2006年新疆全区初等教育学校1891所,在校学生157.2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8.47万人),比上年增长5.8%。

图6 新疆九年义务教育情况

资料来源:新疆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中国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

计出版社。

从表8和图6可以看出,新疆九年义务教育发展速度较快,与全国教育水平的差距在缩小。按照教育发展阶段的评价标准,新疆初等教育已达到普及化阶段。

(2)新疆中等教育发展状况

中等教育主要包括高中教育、普通职业中专教育和中等专业教育等。2006年新疆全区有中等教育学校2101所,在校学生173.9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8.47万人),比上年增长5.8%。

中等教育(含技工学校教育)毛入学率为49.9%。按照教育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新疆中等教育处在大众化教育阶段。

9、表10和图7反映了近几年新疆中等教育的发展速度,以及新疆与全国在中等教育招收人数增长率上的对比。

图7 新疆与全国中等教育发展状况对比

资料来源:新疆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中国统计年鉴2006,中国统

计出版社。

从上图可以看出,新疆中等教育发展速度很慢,特别是职业教育发展规模不断下降,成为新疆教育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3)新疆普通高等教育发展状况

高等教育主要包括普通本、专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2006年新疆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20.7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17.21%,因此可以说新疆高等教育处在教育精英化阶段。

11、表12和图

8、图9反映了近几年来新疆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以及新疆与全国在高等教育招收人数增长率上的对比情况。

图8 普通高等教育招生人数增长率 图9 研究生在校生增长率 资料来源:新疆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中国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

计出版社。

从上图可以看出,近年来新疆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发展很快,发展速度已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4)企业在岗职工培训和再就业培训

2006年新疆自治区区企业在岗职工培训54.21万人,就业再就业培训35.8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54.26万人,致富技能培训46.71万人,创业培训0.84万人,专项职业能力培训6.91万人。全年新增持职业资格证书人数29.61万人,新培养高技能人才4.57万人。

同时,新疆自治区通过各种途径实现再就业培训,2006年全区共培训各类人员191.88万人,完成全年178万人目标任务的107.8%,培训合格率90%以上。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2.36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3.6%,“4050”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72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4.67%;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7%。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20万人,完成全年转移就业55万人预期目标的218%。其中转移城镇就业49.2万人,完成预期目标的163%;有组织转移44.6万人,占37.17%,转移外省区就业10.7万人,全区15个地州市均超额完成全年就业预期目标。

2、新疆教育培训发展的质量状况

评价新疆教育发展的质量状况主要从每个教师负担的学生数、万人拥有大学生教师数、高等学校学生数与学生总数之比三个指标进行分析,从表13可看出,新疆教育发展的整体质量不高,与全国教育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资料来源:新疆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中国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

计出版社。

3、新疆少数民族教育培训发展状况

新疆的少数民族学生在校率很高,这主要是受新疆人口特点的影响,即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大多数,2006年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87.57%,因而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质量状况影响和决定着新疆整体的教育质量。

资料来源:新疆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中国统计年鉴2006,中国统

计出版社。

表14说明,新疆的少数民族教育主要是以初等教育为主,少数民族在校生集中于小学和初中阶段,而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在校生很少,虽然从统计数字上看,新疆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在校生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依然没有改变少数民族教育的整体状况,少数民族教育还很落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二)新疆教育培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新疆教育培训发展速度、发展水平以及教育培训质量等诸多方面的分析比较,可以大致看出新疆教育发展的整体状况及其教育发展水平在全国的位置。从教育培训成就上看,近年来新疆教育培训取得了显著成就,学龄儿童入学率已基本接近全国平均水平,青壮年文盲率不断下降,2004年新疆青壮年文盲率降低到7.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再就业培训工作也得到了不断推进发展,2000年至2006年,新疆全区实现就业再就业250.59万人,年均实现再就业35万人以上。然而,总体来看,新疆教育培训发展总水平还很低,各级教育培训发展速度不均衡,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1、教育结构不平衡

图10从新疆大学生、中学生和小学生分别占学生总数的比重和发展速度上,显示出新疆教育总体发展水平的不均衡: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比重最大,其次是中学生,大学生占学生总数的比重最小,从发展速度上看,新疆教育呈现出“两头发展快,中间发展慢”的特点,即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快,中等教育发展速度较慢。

图10 新疆教育发展水平

资料来源:新疆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中国统计年鉴2006,中国统

计出版社。

2、知识性失业

尽管教育可以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增加就业机会,并能使受教育者获得高额收入,但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知识失业,即教育过度发展导致许多高学历者找不到工作。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受过相当教育的知识劳动者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这是人力资源的一种严重浪费;二是教育过度发展耗费了大量的物质资源,若把这些资源用在他处会产生更大的效益。这种情况可以用图11表示:

图11 教育的社会效益与成本

即社会收益曲线最初上升很快,后来上升很慢,这反映了对初等教育的投资效益很高,小学后的教育投资效益逐步下降。从社会成本方面来看,在基础教育阶段的社会成本上升缓慢,在高等教育阶段上升得异常迅速,其原因一是对高等教育投资耗费高,二是发展中国家大学常常得到政府的大量补贴。因此,一国的最优教育发展战略应该是为该国全体青少年提供OB年限的教育。超过OB年限,边际社会成本大于边际社会收益,从而增加教育投资将产生负社会收益率。2006年,新疆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数已达到609.94万人,占全国在校生的18.67%,高等学校在校生数占全区在校生的27.6%,从在校生人数上看,高等教育人口已占相当大比重,社会所提供的教育机会已远远超过了图11中的OB教育数量,从而必然导致资源配置的浪费,引起教育失业。通常情况下,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公众对教育的需求是无限的,但由于教育投资期限长、收益慢,在落后地区特别是偏远农村,父母往往选择让孩子外出打工挣钱,而不愿进行教育投资,因此造成辍学率高、教育与实际相脱节等问题。

3、职业教育发展滞后,成为新疆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

发展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必然要求。通过对新疆整体教育发展状况的分析,可以看出职业教育是新疆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2003年,新疆职业教育招生数出现负增长,特别是少数民族在校生较少,直接影响到职业教育的发展。

职业教育成本高,是新疆职业教育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职业教育除了需要普通教育所需要的基本办学条件外,还需专业实验设备、实习场所及实验实习耗材等,成本开支很大,而新疆职业教育的生源对象大部分是农民、工人或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的子弟,其家庭收入不高,支付能力很低,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质量,因此职业教育需要更多的政府政策扶持。

四、调研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调研结论

1、新疆人力资源分布特点突出

从民族分布上看,少数民族人力资源占绝大多数;从人口数量上看,人力资源供大于求,从空间分布和地区分布上看,人力资源分布不均匀,从人力资源质量上看,劳动者素质不高,专业技术人员少。

新疆人力资源数量多,素质较低。目前新疆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已接近全国水平,青壮年文盲人口逐年下降,虽然专业技术人员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但增速较慢,且高学历人员所占比重较低。从人才分布上看,高学历人才主要分布在教育和卫生部门,科学研究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少。

从人力资源的结构分布上看,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所占比重大,但增幅呈递减趋势。第一产业的劳动力资源主要向第三产业转移。基本与配第——克拉克定理的论述相一致。从产业结构内部来看,第一产业已由单一的农牧经济向农林牧渔业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方向转变。

2、教育培训是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主要途径

教育培训是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主要途径,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从新疆各级教育的情况来看,教育与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正相关的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说,人均 GDP 水平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新疆教育的发展水平。从教育发展阶段来看,新疆小学教育已达到普及化阶段,而高等教育处在精英化阶段;从经济发展阶段上看,当前新疆正处在从温饱型向全面小康型转变的过渡阶段,因此新疆的教育发展程度与经济发展阶段是相对应的。

3、新疆人力资源开发结构不平衡,亟需改善

从新疆人力资源开发结构上看,新疆教育规模呈现出“两头发展快、中间慢”的特点,即小学教育、初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扩大,发展较快,而处在中间的职业教育和中等专业教育发展缓慢,已成为全区教育体制中极为薄弱的环节。新疆这种人力资源开发的不平衡,导致一方面教育深化,出现知识性失业,另一方面,应用型人才缺乏,远远不能满足新疆经济社会的实际需要。

4、新疆教育培训质量有待提高

从新疆在校生率和人均受教育年限这两个综合指标上看,新疆教育整体发展水平较快,2006年在校生率达62%,少数民族在校生率达87.35%,人均受教育年限为8.49年。但从教育培训质量上看,新疆小学教育质量较高,中等及以上学校教育质量偏低。高校每个教师负担学生数高于全国水平,每万人拥有教师数偏低,教育成就指数不高。体现在就业培训上,新疆就业培训的市场导向性不强,培训的再就业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失业问题仍然较为严重。

(二)加强新疆人力资源开发,促进社会稳定的相关政策和建议

新疆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人口增长过快,劳动者综合素质低,教育结构和就业结构不合理,失业率高,教育培训投资效率低下、劳动力流动不畅等。因此,新疆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目标应该是降低人口增长率,提高劳动者素质及智力开发,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教育培训投资效率,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

1、降低人口增长率,提高劳动者素质

人口增长的一个根本原因是持续下降的死亡率和居高难下的出生率。2006年新疆人口出生率为20.82‰,死亡率为7.43‰,自然增长率为13.39‰。人口死亡率的下降是经济进步的必然趋势,因此,减慢人口增长速度的惟一途径就是降低人口出生率。

生育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一个家庭养育子女的成本:成本大,生育率就低;成本小,生育率就高。民族地区出生率之所以高,主要是因为抚养子女的成本很低,因此,控制出生率的关键就是采取多种措施包括刺激性措施和强制性措施来提高抚养子女的成本。这些政策措施主要包括:

(1)实行特殊优惠政策,扩大妇女的受教育和就业机会 作为母亲和未来母亲,妇女的教育对降低出生率至关重要。教育不仅增加参加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机会,而且还增加劳动报酬,使得妇女在家照料孩子的机会成本增加。此外,政府应为妇女寻找工作提供各种便利,扫除限制妇女工作的一切陈规陋习。妇女就业率的提高无疑抬高了抚养子女的代价。

(2)适当提高各级正规教育的个人学习费用,特别是大学教育的私人费用

私人费用的增加直接提高了家庭抚养孩子的支出。在教育水平与就业机会、收入水平成正比的社会里,父母亲愿意用子女的质量来代替子女的数量。

(3)建立和完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

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特别在落后的农村,由于受“多子多福”, “传宗接代”传统思想的影响,父母亲拥有子女尤其是男孩的重要动机是为了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如果政府为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人提供生活上的保障,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生育率就会大大下降。

(4)建立一套计划生育的奖惩制度

国家直接干预家庭的生育决策。对少生子女的家庭在就学、就业上给予优先考虑,在经济上给予适当的补贴,同时对那些拒绝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实行经济惩罚。这些措施人为地调节养育子女的成本。

(5)改善公共卫生医疗条件和儿童营养状况,提高婴儿存活率

很多经验表明婴儿死亡率的下降与出生率的下降有直接关系。这是因为一般家庭都有一个目标子女数,在婴儿死亡率很高的情形下,父母亲为了保证达到目标数目,只得多生孩子以防不测。

2、增加就业机会

加大新疆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在劳动力供给一定的情况下,努力扩大劳动力需求,具体措施有:

(1)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机会

目前新疆已形成了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和化工为主导,以煤炭、黑色金属冶炼、农副产品加工、纺织、建材为支柱,包括电力、热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等门类齐全、结构合理、适合新疆经济发展的现代化工业体系,这些部门的发展将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大中专毕业生之所以选择到大中城市就业,不愿到乡镇工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城市的高工资使求职者纷纷流向城市,使劳动力就业分布不均匀,失业人员增加。解决城乡收入差距的有效措施就是实行城市工资的最高限额和收入累进税制。

(3)选择适宜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技术

要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必须选择那些使用劳动多、资本少的技术进行生产。首先必须大力发展乡土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其次是从物资、技术和资金上大力支持创办和发展小型企业,因为这些企业一般是劳动密集型的,可以提供很多的就业机会。

3、提高教育培训效率,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

(1)调整教育培训体制的投资方向

长期以来,新疆把教育培训的重点放在高等教育上,其实高等教育的投资效益是很低的,一方面是因为出现了大量的知识失业和智力外流,另一方面是因为高等教育的投资收益率低于中学特别是小学的投资收益率。因此,新疆应放慢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加快中小学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和中等专业教育的步伐。

(2)改革各级学校教育培训体制

长期以来,新疆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存在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脱节的情况,这也是教育投资收益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改革各级教育体制,使之服务于新疆经济发展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重要任务。

(3)加强少数民族的基础教育,提升新疆整体人力资本价值

由于地域及历史的原因,新疆少数民族教育仍处于落后状态,特别是南疆地区,城镇化水平低,直接影响了教育资金的利用效率,不能保证教育质量。因此,加强少数民族教育是新疆教育发展的前提条件。

(4)创新观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人才是第一资源,解决好新疆人才问题的关键在于必须有一套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稳定人才的运行机制,并对干部人事制度进行改革,建立一套对优秀人才具有吸纳和集聚功能的人事制度。由于历史和地理上的原因,新疆一度在引进人才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引不进人才”和“留不住人才”两者并存。近年来,随着新疆经济发展及改革开放程度的提高,人才引进的数量不断提高,加上国家政策支持,新疆的人才引进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

4、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为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近年来,新疆人口净迁移率已超过全国水平,成为我国人口流动较为频繁的地区。人口的合理流动不仅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而且有利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国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中国家,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差距依然很悬殊,户籍制度仍是限制人口自由流动的主要障碍。因此,加强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合理的流动人口管理体系,是促进经济发展并进一步实现人口城市化的必然要求;同时户籍制度改革将为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知识、才智、能力创造条件,使人才这种最重要的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从而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

5、构建适合新疆职业教育培训发展的模式

新疆应根据实际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在实践操作中,可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宜的职业教育培训发展模式:

一是“城乡联动”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充分发挥政府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主要做法为:政府根据辖区(县)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按专业大类统筹抽调城市相应的职业学校资源,集中力量进行支教扶持,并直接面向农村扩大招生,实现“城乡联动”,城乡合作办学。

二是“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发展模式。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日益扩大,转移就业培训对新疆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有强烈的市场需求,而通过举办短期职业培训可以很好地满足这种需要,这种培训方式不仅突出了职业学校的培训能力,还丰富了职业教育的内涵,是目前较为可行的职业教育发展方式。

三是“职成教互动”模式。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之间可以相互沟通、相互融汇,形成“职成教互动”模式。主要方式有:县(市)级职业学校与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结合、中等职业学校与社会培训机构相结合,中等职业学校与社会考试机构相结合等。

职业教育培训的发展,一方面有利于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发达地区和城市的转移,为城市发展提供技术人才,另一方面有利于积极开展农村成人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同时,发展职业教育也是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促进劳动就业的一项重要举措。

五、新疆人力资源发展与社会稳定的未来展望

在当前我国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强调以人为本的大背景下,新疆人力资源开发与社会稳定面临着很好的机遇。但同时,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又使新疆人力资源开发与社会稳定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一)新疆人力资源开发与社会稳定面临着很好的机遇

1、国家对西部大开发的重视

1999年3月,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提出,要研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6月,江泽民进一步提出,要把加快开发西部地区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2000年1月,党中央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务院成立了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西部大开发战略拉开了序幕。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又陆续颁布实施了《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西部地区人才开发十年规划》、《“十五”西部开发总体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更进一步明确提出了一系列向中西部倾斜的政策措施,尤其是提出了进一步扶持西部省区教育事业发展的各项措施:

1、努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如期实现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目标,强调继续办好内地西藏班和新疆高中班;

2、进一步增加公共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并加大向西部省份的倾斜力度,进一步改善西部省份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明确落实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

3、大力推进民族地区中小学民汉“双语”教学工作,组织实施民族地区骨干教师和“双语”教师培养培训计划,提高西部省份义务教育师资水平;

4、努力提高西部省份人才培养质量,继续做好对口支援西部省份高校工作,实施好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多形式、多渠道地向中西部农村学校输送优质教育资源,加快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

5、建立既面向全国,又倾斜于西部省份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为西部地区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接受良好教育提供政策保障等。

国家对西部大开发的重视以及对新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为新疆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社会经济环境,也为新疆人力资源开发的深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2、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受到普遍关注

随着人力资源开发理论与实践的影响日益扩大,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也日益成为新疆各界领导群众的共识。近年来,新疆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以推动新疆的人力资源开发与人才队伍建设。2000年前后,为适应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新疆经济发展战略转移的具体要求,新疆提出人才资源开发“十五”计划和15年规划,总体战略是在提高新疆各民族文化素质的基础上,重点解决新疆区高级人才匮乏和人才效益低下的问题,同时大力推进人才管理现代化。新疆建设党委办公厅印发的《兵团人才队伍建设“十一五”规划》也明确提出,要紧紧抓住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求真务实、业务精湛、廉洁高效的党政人才队伍;建设一支熟悉市场、具有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的复合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一支门类齐全、技术精通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一支能增收致富、示范带动能力较强的团场实用人才队伍。

新疆各界对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的深刻认知与积极行动,不仅促进了新疆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开展,也为新疆人力资源开发与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的深入实践与研究提供了可能。

3、新疆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与教训 多年来,新疆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积极实践与探索,不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与教训。经验包括对教育公平的经验、对民族地区教育支持的经验、对教育投入的经验、对大学生就业的经验、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经验等。教训包括对“双语”教育的总结、对民族学生就业状况不理想的总结等等。对新疆人力资源开发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及对其它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人才队伍建设经验的学习与借鉴,有利于新疆下一阶段的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深入开展,并能有效避开一些弯路。

(二)新疆人力资源开发与社会稳定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1、经济相对落后的现实将长期存在

相对于全国其它地区来说,新疆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并且在最近一段时间内,要赶上并超过经济发达地区面临很多现实的困难。经济的落后,不仅导致人才的培养缺少足够的资金,在吸引与留住人才方面也缺少有力的竞争力。因为人才流动的一个特点是“马太效应”,越是人才多的地方,越容易吸引人才,经济发展越快,越是人才少的地方,经济发展越慢,越不易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人才跟着资本走,资本到哪里,人才就到哪里,这是人才流动的根本所在。新疆人才的大量流失同经济相对落后就有着密切的联系。据有关方面统计,每年从新疆考到内地院校的学生有1万人左右,毕业后回到新疆的不足一半,回来的基本上是少数民族学生及一些长线专业的毕业生,汉族学生和紧缺专业的学生回来的却很少。近年来新疆高校虽然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凝聚教师队伍,然而,一些青年骨干教师仍然选择了跳槽,特别是不少高层次人才流失已严重干扰了高校的正常教学。新疆经济相对落后的现实将长期存在,由于经济落后带来的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困难也将长期存在。

2、多民族聚居的现实也给人力资源开发带来一定难度

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人口占新疆总人口的60%,目前使用的文字有汉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柯尔克孜文、蒙古文和锡伯文6种。多种文化的同时存在,有其相互促进的优势,但同时也增加了人力资源开发的难度。如在内地学生的教育方面,汉语本身不存在问题,但在新疆就存在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问题,也就是“双语”教学问题。汉语不过关,不仅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同时也给今后的就业带来了很大压力。从目前新疆“双语”教育的发展速度来看,新疆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民族语言难题将不是短时间所能解决的。

3、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干扰也给新疆社会稳定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尽管当前新疆社会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各族人民安居乐业,但同全国其它地区不同,新疆地区长期面临“三股势力”(民族分裂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宗教极端势力)的分裂破坏活动,给新疆的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新疆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已今非昔比,具备了加速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前不久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文件使新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是,国内外敌对势力从未放弃破坏或干涉的企图,他们蠢蠢欲动,只要有机可乘,就会制造事端,影响新疆的稳定与发展。

①该课题为2007年博士后国情调研项目。

课题组成员:潘晨光、娄伟、李萌、李群、马蔡琛、骆克龙、李晓琳、袁媛。

课题负责人:潘晨光 该报告执笔人:李萌、娄伟

②李萌:城市中心2005年进站博士后研究人员,2007年出站留所工作。

娄伟:农发所2004年进站博士后研究人员,2006年出站留城市中心工作。

推荐第3篇:新疆棉花产业调研报告

2010年度新疆棉花产业调研报告

http://china.toocle.com 2010年09月02日14:00 中国棉花协会

生意社09月02日讯

8月23-28日,中国棉花协会派人参加新疆棉花调研组赴新疆自治区进行调研。在了解新疆自治区及生产建设兵团整体情况的基础上,到南疆的阿克苏地区、农一师、喀什地区、农三师和北疆的玛纳斯县、农八师进行调研,全面了解当前棉花生产、流通和纺织运行情况。召开多次座谈会,实地考察棉田,分别听取地方政府分管领导、发改委、农业、供销社、质监局、农发行、棉花加工和流通企业、纺织企业及棉农等各方面的情况、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2009年度棉花产销情况

2009年度,新疆棉花产销的基本特点:面积、产量继续小幅缩减,棉花市场购销两旺。

新疆各地在组织安排棉花生产中,坚持以“稳定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宗旨,把高产优质作为主攻方向,棉花综合生产能力和单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政府公布的数字是:2009年全区棉花播种面积2114万亩、总产252万吨,分别比2008年下降15.5%、16.4 %,其中2009年兵团面积732万亩、产量113万吨,比2008年下降13.4%和13.6%。2008年全区植棉面积则是在2007年的基础上下滑了6.3%。从过去2007-2009年这3年趋势看,虽然我国棉花供求缺口在逐步增大,但新疆作为全国最大棉花产区,棉花生产则呈现了一定的萎缩态势。

2009年度,全区平均籽棉收购价格为6.7元/公斤,开秤初期,籽棉收购价格在5.8-6.2元/公斤。进入10月后,由于皮棉价格快速上涨,加工企业抢购资源的现象比较普遍,拉动籽棉价格开始持续上升,最高到了7.5元/公斤,在高价位的刺激下,农民交售积极性也较高,70%的棉花在霜期到来前就已交售。受需求拉动影响,皮棉销售价格一路上扬,从13000元/吨左右上涨到18000元/吨以上,目前全区棉花已经全部销售完毕。农业发展银行向全区176家棉花企业累计发放收购贷款240.39亿元,同比减少64.15亿元,支持企业收购皮棉166.45万吨,占到全区总产量的66%。截止8月下旬,贷款本息已经实现“双结零”。

2009年新疆实际的棉花产量是多少?据铁路部门公布的数字,截止8月20日,累计运出棉花313万吨(比上年多运50万吨),扣除运输储备棉、进口棉及短绒数量,加上疆内纺织用棉,初步推算新疆棉花产量为307万吨。对这个数字,参加座谈的部门和企业都比较认可。

二、2010年度棉花产销预测

2010年度新疆棉花生产总体形势:面积小幅回升,前期灾情较重,成熟期推迟,产量比上年有所增加,价格高位运行。

2010年,国家继续实施良种补贴全覆盖政策,且补贴资金提前到位,加之受去年棉花市场行情利好和农资价格运行平稳等综合因素影响,棉农种棉积极性有所回升。据自治区农业部门统计,2010年全区棉花种植面积2198万亩,较上年增加84万亩,增幅3.97%,其中:地方棉花播种面积为1416.92万亩,较上年增加102.41万亩,增加主要是在南疆地区;兵团播种面积701.3万亩,较上年减少30.5万亩。受天气因素影响,北疆地区采摘期较上年推迟20天左右,南疆地区比往年推迟10天左右。截至目前,棉花长势良好,全疆大部无较大病虫害发生,但伏前桃、伏桃数量少,秋桃正常,有少量棉桃已经吐絮。政府预计全区棉花产量260万吨,同比增长3.17%。但调研组根据去年的实际产量(307万吨)和今年面积增加及当前棉花长势的情况,若9月份天气正常,预测今年新疆棉花的产量为310万吨。

调查中,涉棉各方大都认为新年度棉价会呈现高位运行的走势,“低棉价时代”可能一去不复返。今年新疆棉花生产成本明显增加,据自治区发改委统计,棉花亩均成本1294.94元,较上年增加100.94元,增加8.41%,其中生产成本1027.19元,较上年增加91.15元,增加9.74%。由于付出了高昂的生产成本,棉农也了解当前棉价行情较好,也会比照相对合理的粮棉比价关系,他们对棉价的期望值较高,北疆地区棉农对籽棉收购预期价8元/公斤,南疆地区棉农预期为7.5元/公斤,吐鲁番地区已经零星收购的价格在7.8-8元/公斤;收购加工企业对新棉收购抱有相对乐观态度,在上年度丰厚的经营利润趋动下,大多在积极备战今年的收购市场,他们认为新疆籽棉收购价格会在8元/公斤左右,他们同时也对高价位下蕴含的市场风险表示一定的担忧,特别是在新疆当地租赁加工厂的内地棉花企业,他们是为了掌握一定数量的棉花资源,高位收购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纺织企业认为新年度皮棉销售价格难以下行,8月中下旬棉纱价格比7月份每吨下降了1000元左右,原料价格的坚挺和产品价格的回落正逐渐压薄纺织的利润空间,后市如何还难以定论。

8月27日,自治区政府召集有关部门商定今年新疆棉收购指导价为14000元/吨,折籽棉价6.54元/公斤。

三、当前新疆纺织生产情况

近年来,新疆棉纺工业产能规模有序扩大,经济总量不断增长,2009年规模以上棉纺企业89家,拥有环锭纺400万枚?转杯纺9.34万头和8233台织机的生产能力,年产纱线41万吨。预计到2010年底,棉纺生产规模将达到450-480万锭环锭纺、10.5万头转杯纺和8900台织机的能力。

2010年1-6月,全区规模以上棉纺织企业生产棉纱18.74万吨,同比增长16%,生产棉布4330万米,同比下降27.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4亿元,同比增长34%,实现工业增加值7.38亿元,同比增长48.1%。与2009年同期亏损相比,全行业盈亏相抵后累计实现盈利,但仍然41%的中小企业处于亏损状态。1-6月,全区规模以上棉纺企业生产用棉量为20.62万吨,纺棉用量约在23.

1万吨。由于受现阶段高企棉价和市场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半年新疆棉纺企业生产仍将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会有所回落,经济效益收窄,市场风险较大。若保持上半年的增长速度,预计全年棉纱生产量将达到43万吨,用棉48万吨左右。自治区政府提出“十二五”纺织工业发展规划,将在阿克苏、石河子市建设两大纺织工业城,全区总体纺织规模达到1000万锭。但目前企业遇到的主要问题是:用工不足、效益不高、产品主要销到内地加剧运输紧张等,这些问题将制约新疆纺织工业的发展。当前有些本地企业的用棉还存在不足(有13家企业申报国储棉竞卖,需求量3.5万吨)。

四、棉花质检体制改革情况

自棉花质检体制改革体制实施以来,自治区有关部门相互配合,棉花加工企业积极参与,棉花加工设备更新改造工作按期实施,公检实验室建设稳步推进,资格认定工作进展顺利。从整体上看,新疆质检改革步伐较快,各项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

自2005年以来,新疆自治区及兵团有关部门,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控制规模、调整布局”的原则,引导疆内棉花加工企业进行设备更新改造。2005-2009年度,地方共有519家526条生产线、兵团180家299条生产线完成加工设备更新改造,分别完成规划的98.7%和83%。加上2010年列入技改计划的加工企业,有望全部完成改革规划任务。

2005-2009年度,自治区专业纤维检验机构在全区20个棉花生产地县(市)新建和改(扩)建了20个棉花公证检验实验室,配备了163台套HVI快速检验仪,公证检验能力已达到277万吨。截止2010年7月15日,全区共有663家棉花加工企业按照新体制运行要求加工大包型棉花并进行仪器化公证检验,公检棉花181.8万吨,占自治区棉花实际产量的59.3%,占全国公检量的71.2%。其中:地方485家企业参加公检,公检棉花122.3万吨;兵团178家企业参加公检,公检棉花59.8万吨。

资格认定工作进展顺利。自治区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制订了《自治区棉花加工资格认定和市场管理实施细则》和《自治区棉花加工资格认定工作计划》,拟定了各地材料申报、现场核查、自治区抽检、审定、公示、发证等工作进度时间表,确保资格认定工作顺利实施,预计全区9月份可完成此项工作。

五、新疆方面反映的几个突出问题及政策建议

(一)新疆棉花战略定位问题。面对我国棉花的强劲需求和这几年新疆棉花生产显现萎缩的严峻态势,需要国家对新疆棉花的发展战略有一明确定位。5月召开的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对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了战略部署,建议国家把新疆作为国家商品棉生产基地,并考虑到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边疆的稳定,给予新疆粮棉同等政策,以稳定、恢复新疆宜棉地区的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提高棉花产量和质量。

(二)铁路运力不足问题。2010年新疆棉运输形势仍不容乐观,目前南疆铁路复线建设正在施工中,阿克苏、喀什等南疆主产地区的棉花要通过公路运输到库尔勒、大河沿、北疆来上站发运。因此,建议铁道部协调新疆乌铁局提早谋划,在全年度内统筹安排运力,加大向新疆排空车皮的力度,保证新疆棉及时发运到内地,防止出现上年“前慢后快”、运输不均衡加剧棉花市场波动的问题。

(三)棉、纱运费补贴问题。国家财政对铁路出疆棉花和棉纱每吨补贴400元,增强了新疆棉花原料的市场竞争力,对促进棉花产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补贴政策即将到期(棉花补贴截至2011年8月底,棉纱补贴截止2010年12月底)。调查中,有关部门和涉棉企业一致呼吁,国家应延长对棉花、棉纱运费补贴的年限,建立长效机制。此外,对通过公路运输的新疆棉花也应享受运费补贴(具体操作可按棉纱的办法),以缓解铁路运输的压力。补贴标准由目前的每吨400元提高到600-800元,同时应根据南、北疆运距差别较大的实际,调整地区间的补贴标准。

(四)农发行贷款问题。自治区棉花收购资金主要依靠农发行贷款,建议农发行在确保有效控制和防范风险的基础上,拓宽信贷支持领域,加大对新疆棉花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五)质检体制改革相关配套政策问题。一是一些地方企业反映,质检体制改革的过渡期结束后,未纳入国家规划的大包型企业能否取得加工资格,小包型企业如何退出的机制,有待国家有关部门予以明确。二是新的棉花质检体制改革仅涉及细绒棉,新疆是我国唯一的长绒棉生产基地,提高长绒棉质量检验水平尤显迫切,兵团已经有30条长绒棉生产线完成了设备改造,建议国家将长绒棉检验纳入公检体系。三是虽然新疆棉花的公检率与其他棉区相比较高,但企业自检的势头有所上升,2009年度兵团棉花公检数量同比下降了41.7%,巴楚县的公检率只占到20%,这些情况都说明在在市场行情较好的情况下,企业参与公证检验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建议国家继续研究并出台改革相关配套政策,促进仪器化公证检验的推行。四是考虑新疆棉花产业的发展优势以及填补边远棉区空白点和长绒棉加工的需要,建议国家增加部分更新改造指标。五是棉花包装材料。乌鲁木齐铁路局明确从新年度起停止运输铁丝捆扎的棉包,但目前新疆地区的塑钢带厂家良莠不齐,建议由中国棉花协会加工分会牵头对目前在市场流通的包装材料生产厂家的产品统一检测和评估,及时将检测结果进行公示。

(六)机采棉问题。为解决采摘劳动力短缺及拾花成本(目前已经占到生产成本的1/3)不断上涨问题,新疆尤其是北疆地区加快了机采棉发展的速度,不仅是兵团,地方上从今年开始也在开始试行。建议国家对购置采棉机、改造机采棉加工生产线给予补贴,推动棉农扩大机采棉面积、降低成本,缓解拾花工紧缺和价格上涨等多重困难。

棉花2010年8~11月间的涨幅竟然超过90%

更新时间:2011-1-5 作者:佚名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杂粕论坛

单就郑州商品交易所的棉花期货价格看,它在2010年8~11月间的涨幅竟然超过90%,从不足17000元/吨火速拉升到33000元/吨以上。有国人将棉花的疯狂上涨称为“十年不遇”,而在国际市场,棉价的暴涨已导致其价格达到“自美国南北战争以来的最高”。2010年11月以来,由于流动性收紧政策的实施,国内棉价的上涨已经较为克制,但从国际市场看,从去年11月下旬开始的棉价反弹较之前期的暴涨更为夸张。美盘棉价很快在2010年12月 21日突破了棉花期货主力的前高,达到惊人的159美分/磅,而在2010年8月初,该棉价还不足80美分/磅,4个月时间里几乎翻了一倍。

棉价的剧烈上涨,市场对中国灾害天气的炒作难脱其责。农业部种植司副司长马淑萍曾在首届“郑州农产品期货(棉花)高峰论坛”上谈到,由于在播种期间遭遇了低温、阴雨,去年棉花整个生长期都向后推迟,长势不如往年。而在去年9月27日召开的全国棉花工作电视电话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亦强调,棉花供求仍处于紧平衡状态,天气的不确定容易引发市场投机炒作和价格异常波动。

棉花种植面积的下降也是资金炒作棉价的动力。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2009年度,国内棉花消费量为1041万吨,同比增长5.2%,但2009年我国植棉面积却下降至7769万亩,同比降幅12.5%,为 2003年以来最低水平。种植面积的下降客观上也导致2010年的棉花供应相对下降。永安期货研究院报告称,国内籽棉市场在资源预期趋紧的情况下,继续牛市狂奔,且呈现出棉产地价格高企的局面,抢收籽棉已经开始。局部地区的3级籽棉收购价已经达到5.5元/斤,折合皮棉价格为25114元/吨。上海中期分析师见惊雷表示:“棉花基本面的爆发,吸引了资金的炒作,供需失衡这个简单的常识令市场开始关注棉花。”有专家表示,新年的棉价或仍将承接2010年的牛市,从棉花本身看,现货收购成本将是棉市支撑之一。据新湖期货统计,从去年9月下旬开始,国内棉花的平均收购成本就在24000元/吨以上,10月底又开始出现26000元/吨以上的价格,而且由于新棉上市较晚,以26000元/吨以上的价格收购的棉花占较大比例。棉花收购价格的提高无疑是未来棉价继续上涨的基础。从供需上看,国内棉花2010 /2011年度的供需缺口预期为370.1万吨,由于印度出口政策的变数较大,恐怕未来国际市场未必能有足够多的棉花可供

进口,国内剩余资源也不足。业内人士称,到2010/2011年度后期,或在今年6月前后,供需缺口将为棉价带来再次上行的压力。

推荐第4篇:新疆石油勘探公司调研报告

新疆石油勘探公司调研报告

今年寒假期间,我在中国石油新疆第二勘探公司进行调研,通过近两个月的实习,对公司现状及具体工作流程还有公司未来发展的认知有了很大提升。

中国石油新疆第二勘探公司

中国石油新疆第二勘探公司于西部大开发时期所建,同期建立了一至六勘探公司。公司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库尔勒市孔雀河岸边,区位优势明显。其本公司起主导指挥作用,不参与实际开采工作,主要分配其员工的勘探工作。“十一五”期间,公司将进行全面性战略性结调整,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通过实施人才开发战略、效益领先战略、网络优化扩张战略、资源多元化战略,积极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建立现代化一流勘探公司,巩固市场地位。

公司现状

公司内部体制比较完善,由于建立初期,石油的开采成功,吸引了许多外省人,促进了公司的发展。进一步在制度上得到了完善。由于曾经发生的石油泄漏事件,政府的大力关注和支持,从而公司得到全面发展。公司发展至今公司内部服务系统和医疗保障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许多退休员工得到了应有的报酬。公司处于一个稳定的发展阶段。

在石油勘探采集上,公司奖励制度较明确,成功勘探并开采出石油将获得应有的奖励制度促进了勘探和砖井工人的积极性。在沙漠中,勘探和砖井作业分配明确,同时在砖井作业中做到了不污染不留痕的基本要求,这也是公司内部制度的完善所起的引导作用,也是进一步保护了生态的和谐。

建议

1、建议公司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让应届毕业生提早适应工作,对每个实习生提出明确的目标和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实习生可以很好的明确自己的方向和计划,提前进入自己的工作岗位,真正有助于自己以后工作的开展。

2、提升公司的知名度,吸引更多外来人士的加入,因此必须坚定信念,加大自身体制建设,在自身优势的前提下不断扩展企业的发展路子,让员工的基本得到应有保证,是公司发展的重要前提。

3、中国石油企业无论是在成长经历、企业规模、经济实力,还是在国际竞争力方面与国际跨国石油公司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在整体实力还不是很强大的情况下,中国石油企业必须实行贵核化战略,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有事产业方面,以发挥相对优势,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增强竞争力。

实行人:祝磊(国贸09级3班)

实行地点:中国石油新疆第二勘探公司

推荐第5篇:秋新疆地区棉花调研报告

2010年秋新疆地区棉花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

2010年国内纺织行业复苏强劲,订单旺盛,带动棉花价格一路上涨,目前已经运行至18000元之上的历史高位,涉棉企业和市场人士对棉花后市价格走势均感扑朔迷离,市场分歧不断加大。2010—2011年度新棉即将上市采摘,纺织企业、扎花企业以及普通棉农都对新棉上市价格极为关注,迫切需要了解国内及世界棉花的种植面积、生产状况及其产量等基本数据。新疆是中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棉花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0%,棉花单产连续16年位居全国之首,所以对新疆棉花实地考察调研十分及时和必要。

二、组织单位:中储棉花信息中心

三、参加单位:国内及香港地区80多家纺织企业、棉花企业、期货公司代表共120多人。

四、考察路线:石河子——库尔勒——阿克苏——乌鲁木齐

五、数据取样:

农一师、农八师万亩棉花基地,新疆地方棉花基地,阿瓦提长绒棉生产基地,乌鲁木齐彩棉基地,阿克苏5家大型轧花厂,6万锭纺织企业2家

六、考察第一站:石河子

9月23日考察团到达石河子,参观考察了新疆建设兵团农八师的万亩棉花基地,当地团部负责人做了现场报告。农八师包括石河子地区的棉花品种以矮株高产棉为主,种植密度很高,因而单产量很大,每亩棉花株数为15000株左右,较内地

3、4千株高出很多倍,每株平均结桃6只,每亩单产籽棉量可达850—900市斤,几乎比内地棉高出一倍。石河子是新疆有名的军垦新城,也是农八师驻地,兵团棉花产量占石河子总产量的绝大多数,今年受前期水灾影响,统计受灾面积为10000亩,占总植棉面积的近5%,但今年春季无灾,今年4月中下旬开始播种,比往年滴水期迟5天(新疆棉用滴灌方式,以开始滴水灌溉为准),棉花生长后期天气条件很好,收获期每亩棉株数量比往年要多900株,单产较去年有所增加,基本弥补了植棉面积的减少,如果近期不出现大的灾害性天气的话,整个农八师棉花产量可以维持在去年80万吨籽棉的水平。整个石河子地区植棉面积大概为200万亩,其中一半为机采棉,另一半为人工手采,预计今年的棉花总产量大概与去年持平,可能略有减少。石河子正大力发展纺织工业,准备打造成中亚地区的纺织和贸易基地,预计3—5年后当地棉花产量仅能满足当地纺织企业使用。

七、考察第二站:阿克苏

8月25日考察团到达阿克苏。阿克苏是新疆重要的产棉地区,也是农一师的驻地。农一师今年播种棉花180万亩,前期受水灾影响,过水面积为20000亩,预计今年棉花产量为30万吨,比去年减少10%左右,受天气影响,今年新棉上市日期要推迟10天左右,大概在9月下旬开始采摘。阿克苏市位于新疆西部,天山南麓,与三国接壤,边境线漫长,因而棉花出疆难的问题更为突出。据当地分管市长介绍,今后阿克苏要大力发展纺织行业,争取棉花就地加工和深加工,一是发展当地纺织工业,而是缓解皮棉出疆难的障碍。29日参观考察了当地几家大的轧花企业,平均每家每年可产皮棉为30000吨以上,这对于内地很多中小棉

花企业是很难想象的。在到阿瓦提的路上分布着大大小小近百家轧花企业,其中大多数都是内地老板来新疆投资收购的。据农一师领导介绍,兵团棉花今年不会向外销售,兵团的轧花企业也不会承包或专卖给地方资金经营。据了解现在内地资金到新疆参与棉花收购和生产都是与当地地方企业合作,方式主要有两条:一是直接在当地投资盖厂或收购当地棉花企业;二是与当地企业合作,承包租赁一个厂或一条生产线,或让当地企业代为加工。所有的收购资金都是自己筹建,很难得到农发行的贷款支持。随着内地资金越来越多地入疆收购,新疆的棉花资源也面临着僧多粥少的问题,轧花企业的整体利润率也在不断下降,几年前年利润翻番的神话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当地发改委领导也提醒内地资金入疆收购加工棉花需综合考虑,谨慎从事。

八、考察第三站:乌鲁木齐

8月27日考察团抵达乌鲁木齐。自治区发改委和建设兵团相关领导出席了座谈会并做了重要介绍。09—10年度整个新疆棉花产量为330万吨,新疆建设兵团共种植棉花732万亩,同比减少112万亩,产量为131万吨,已经全部销售完毕。2010—2011年度播种棉花面积701万亩,受南疆洪水影响,今年整个兵团棉花产量减产,但仍能保持在110万吨以上。兵团现有纺织厂35家,共有纱锭225万锭,今后的棉花资源以确保兵团及新疆的纺织企业用棉再往内地销售。值得注意的是,关于今年的棉花收购兵团已经专门发文,一律禁止各个团场自行销售籽棉,必须严格执行之前与兵团统一签订的收购订单,由兵团统一销售,并与各级兵团领导的工资和奖金挂钩。

调研结果分析:

一、新疆棉的产量有所下降

受前期洪水灾害影响,受灾面积为新疆植棉面积的5%左右,但棉花生长后期天气状况很好,每亩单产有所提高,整体新疆棉产量与去年持平,预计减少5%左右;

二、植棉面积将保持持续减少局面

考察期间自治区及兵团领导表态新疆的植棉面积只会减少不会增加,主要原因有如下三点:

1.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指导,今后新疆会逐步增加经济价值高的瓜果类作物种植面积,逐步减少经济价值相当较低的棉花种植面积;

2.大力发展整个新疆的生态建设,很多地区建立了“退耕还林”的生态保护计划并已经开始实施,整个新疆地区的农业及牧业用地将会逐步减少;

3.在一些不太适应棉花种植和单产较低的区域,现在大概的标准是棉花每亩单产低于500市斤的棉田,今后将逐步淘汰棉花种植,改种别的高产作物。

三、今后出疆棉花将保持持续减少的局面

1.新疆棉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将会逐步减少;

2.新疆正大力发展纺织工业,努力打造中亚的纺织生产和贸易中心城市,当地纺织企业对新疆棉的需求越来越大,地方政府也是以保障本土企业的棉花原料需求为主,必然导致新疆棉的出疆数量会越来越少;

四、新年度的新疆籽棉收购价格将会高位运行

1.纺织行业需求强劲,带动籽棉收购价格没有下行的空间;

2.目前期货和现货市场价格屡创新高,棉农的销售价格预期不断升高;

3.已有收购企业开出了4.2元每市斤的订单收购价格

4.兵团统一收购,更易形成价格联盟,预期效益最大化。

推荐第6篇: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调研报告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调研报告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的昆曲艺术、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以及与蒙古共和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也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成为世界上入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最多的国家之一。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不同,绝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靠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相传。这就注定了其保护的难度更大。我国把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文化遗产日”,足以展示我国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温家宝总理在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的时候说:“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三句话的理解:第一,它是民族文化的精华;第二,它是民族智慧的象征;第三,它是民族精神的结晶。”博得在场人的掌声,说明了政府与群众一样,都希望能够更好地保护这些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 有时是个人, 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方式、知识、技能, 以及与之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 被不同社区和群体在适应周围环境和自然的过程中和与其历史的互动中不断地再创造, 为他们提供持续的认同感, 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对一个民族来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该民族智慧的结晶和基本的识别标志, 是维系该民族生存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在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现代文明的迅速发展,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 导致许多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发生着急剧的改变。世界似乎朝着同一种经济模式、同一种物质需求、同一种价值观念发展, 人们忽略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习俗、不同生存价值观等等区别。因此, 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系统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上世纪50年代起,党和政府就组织民族工作者对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和少数民族的历史、语言、风俗习惯等进行普遍调查,举办民族文化展览,为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了许多工作。

但随着当今世界的全球经济一体化,不计其数的文化遗产形式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并受到文化标准化、旅游业、工业化、农业区缩减、移民和环境恶化的影响。这是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并不是中国独有的。但是古老的中华民族所拥有的非物质遗产让全世界人民都感到艳羡和关注,我们更要正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面临的问题,并高度地重视这些问题。

我们组经过近一个月的关于新疆非物质文化保护的调研,发现了一些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是:

第一,许多靠口传心授方式加以承传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一些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

第二,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经常可见;

第三,法律法规建设的进程不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性相适应,保护标准和目标管理工作相对薄弱,保护管理资金和人员不足的困难普遍存在;

第四,政府存在保护意识淡薄,重申报、重开发、轻保护、轻管理的现象。 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当今世界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地方经济发展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文化传承;

第二,各种思想充斥的现代社会,青少年对文化传承的意识越来越薄弱; 第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力度不够;

第四,学校教育更多的是读死书,重视升学率,忽视了对学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教育;

第五,宣传不足,社会舆论关注不够,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此的建议:

第一,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组织开展对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调查,全面了解和掌握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

第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认定、保存和传播。组织专家学者对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注重科研成果和现代技术的应

用。组织力量对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科学认定,鉴别真伪,还要充分发挥各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作用,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专题博物馆或展示中心。

第三,加大投入,通过各种方式建立科学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加大对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对列入各级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可采取命名、授予称号、表彰奖励、资助扶持等方式,鼓励代表作传承人(团体)进行传习活动。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传承后继有人。

除此之外,还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群众。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应积极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展示。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逐步将优秀的、体现民族精神与民间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编入有关教材,开展教学活动。鼓励和支持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工作进行宣传展示,普及保护知识,培养保护意识,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共识,营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同时,我们的调研也遇到了很多实际问题,比如:与民间艺人的沟通问题;调研范围仅局限于乌鲁木齐;刚开始准备工作不充分,导致对新疆非物质文化了解不深入问题;随着电眼工作的开展,我们组成员渐渐显露出懈怠的问题。虽然,此次调研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但是,我们依然完成了任务,可能还会存在一些漏洞,但是,我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

历经千年的历史凝结而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弥足珍贵,如果不加以保护,将悄然离我们而去。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新疆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基,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问题, 不仅是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进入主流教育的过程, 同时, 也是一个对民族生存智慧及活态文化存在的再认知的过程, 是一个更具理性精神的民族文化整合过程。在现代社会中, 教育应肩负起保存、传承和创新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使命, 充分发挥教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的作用, 使其成为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新要求。同时,政府机构和有关研究部门也应对此更加重视,加强对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认定、传播和保护。

推荐第7篇:新疆苏宁配送中心调研报告

新疆苏宁配送中心调查案例报告

班级:10级物流2班

组别:第五学习小组

组员:

新疆苏宁电器配送中心调查案例报告

一、引言: 近十几年来,伴随着全球物流业发展的渐趋成熟和我国物流业的飞速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发展现代物流业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以物流服务促进其他行业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为深入了解物流企业的实际运作,本学习小组以新疆苏宁电器配送中心为调研对象,以实地调研和文献检索相结合最终得出本报告。通过调研我们初步了解了新疆苏宁电器配送中心的运作流程,对其有了基本的感性认识。本报告的不足之处在于无法深入了解新疆苏宁配送中心的配送路线规划和仓库布局优化。

二、公司概况

2006年4月,苏宁电器进驻新疆,成立了新疆苏宁电器有限公司。公司自开业以来一直保持良好、稳健的发展态势。目前自有员工近1700人,2011年营业收入10亿元,累计纳税五千万元。新疆苏宁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商业联合会直属会员商会会员单位,四度入选新疆风尚家电卖场品牌,连续两年荣获“乌鲁木齐市商务工作先进单位”、“12315消费者投诉快速解决通道”先进单位等称号。在短短6年里,新疆苏宁足迹遍布南北疆的100余万平方公里。截止2012年初,分别在乌鲁木齐市、昌吉市、奇台县、呼图壁县、奎屯市、独山子市、吐鲁番市、库尔勒市、石河子市、哈密市、伊犁市、克拉玛依市、额敏县、喀什市等14个县市、地区设立分公司,共计20家连锁店面,其中2家旗舰店。新疆苏宁坚持线上线下同步拓展。依托规模采购和品牌优势,共享苏宁电器实体店面、物流配送与售后服务网络,加快建设高水准的网购平台,为网购消费者提供最满意的3C、消费类电子、OA办公、应用软件、生活电器、大家电、图书、百货类商品购物体验。

三、人员架构及职能

根据《苏宁电器物流手册》所作规定,苏宁子公司配送中心设部长一名,副部长一名,负责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下设:综合管理组、配送作业组、仓储作业组、车管组、配送作业点。下设各组的职能分别为:商品质量管理,作业现场监控,计划管理;信息受理,零售配送作业管理;各仓库的收、发、存管理,仓库商品的安全保障;配送中心车辆检测、维修、保养,驾驶员的日常管理;保障配送作业点仓储、配送作业的顺利完成。

四、物流现状及信息化

物流是苏宁的核心竞争力。新疆苏宁现在拥有一个占地50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平均配送半径可达80公里,覆盖了昌吉州、阜康等地区,日最大配送能力达500台,

2013年将建成占地218亩的第三代物流基地。第三代物流中心建成后将承担起物流中心所在城市周边地区连锁店销售商品的长途调拨(300公里范围内);门店配送、零售配送(150公里范围内);所在城市市区需求的管线配送、支架配送等。建成之后,可以满足约50~100亿元的年商品周转量的作业要求,并可支持约40亿元的年销售规模,同时具备售后、客服、办公、培训、后勤等多项功能。强大的物流配送平台将有力支撑苏宁在新疆地区连锁发展的纵深开拓平,带动当地乃至其所在地区的商业连锁和物流业的全面发展。

第三代物流配送中心与之前物流中心的不同之处在于,它采用二级配送模式:一级配送分拨服务,是负责将各类商品从区域大库分拨运送到区域内的所有二级城市;二级配送服务,是由区域内二级城市物流配送服务中心将商品全面配送分拨服务到千家万户;而之前的第二代物流中心采用的是三级配送模式:一级配送到市、二级配送到店、三级配送到户。

在第三代物流中心中重点应用的信息技术,包括WMS(仓库管理软件)和TMS(运输管理软件)。通过WMS系统,实现订单管理、库存管理、收货管理、拣选管理、盘点管理、移库管理,实现管理条码化,仓库作业实时监控,通过RF、监控设备相结合;通过TMS系统提高配送服务响应时间,提高车辆资源利用率,减低运输成本。将电子地图、GPS全面用于零售等配套的服务行业,实现准时化配送。

五、配送模式

家电零售业的运力需求淡旺季差别很大,如果匹配适应平时销售需求的车辆,旺季时就很难有足够的配送队伍供使用;如果配够旺季的运力,在平时又是一种浪费。针对这一问题,苏宁采取了自备车和外包相互补充的配送模式。在旺季,配送中心会随时根据需求状况随时增减外包车辆在选择区域物流服务商以及开拓

三、四级城市上,苏宁电器各地的配送中心拥有相对较大的自主权,在总公司制定的统一的选择标准下,进行对各地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选择。例如兵团储运就是新疆苏宁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之一。在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方面,苏宁电器的要求是很高的。在签订服务合同以前,要进行详细的考察。在服务中,一旦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服务出现问题,也会有相应的条款加以惩罚。

六、配送作业流程

苏宁的物流配送流程以财务为中心,将营销、物流和采购等统一在一个平台之下。在这个平台下,POS机的收款信息能立刻传到配送中心,由配送中心作出反应,产生配送指令。无论是苏宁电器的自备车辆,还是外包车辆,在完成一项任务前,都要先到信息大厅办理出库手续,领取出库单。然后去库房提货、送货。完成该项指令后,还要到信息大厅核销该项任务。在先进的信息系统支撑下,苏宁对商品的流向进行了精准的控制。在仓库,配送单经过仓管员的仔细核对后,家电产品由库房搬运、装卸至车辆上,由于全程机械化,装运的效率非常高,装满一辆车只需十几分钟。

.问题:

1、新疆苏宁配送中心第三代物流中心及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对其配送效率的改进是怎样实现的?

2、新疆苏宁配送中心配送模式的选择有何特点?用交易费用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社会分工与专业理论解释之。

推荐第8篇:新疆饲草料业调研报告[推荐]

新疆饲草料业调研报告

作者:孙家鹏、曹怡心 | 时间:2015-07-31

为全面了解全区饲草料业发展状况,深入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全产业链发展途径、区域布局及制定促进饲草料产业发展政策措施,近日,自治区党委农办组织自治区农业厅、畜牧厅、林业厅、水利厅等单位对饲草料业发展具有代表性的巴州、阿克苏地区、克州(以下称作三地州)饲草料发展情况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畜牧业生产特点及促进饲草料业发展经验做法

(一)畜牧业生产特点。畜牧业是克州、巴州和阿克苏地区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三地州紧密结合实际,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千方百计推进畜牧业关键环节建设,实现了畜牧业平稳发展,畜牧业已成为当地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支点。通过调研,与当地干部群众交流座谈,对三地州农牧业生产的总体认识概括是:

克州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农牧设施建设投资回报率低,草原畜牧业占有较大比重,牲畜出栏率低,天然草场严重超载,人均耕地少,农作物秸秆可利用规模不大,维持畜牧业发展年缺口饲草近30万吨,依靠自身资源条件自主解决饲草供给短缺能力不足。今后畜牧业要稳定牲畜存栏规模,实现畜牧业提质增效发展,除进一步挖掘有限资源潜力外,很大程度上需依靠外部饲草料调配补充维持发展。

阿克苏地区农牧业资源优势突出,畜牧业以农区畜牧业为主,草原畜牧业基本实现平衡发展。耕地面积相对富足,种植业结构调整余地大,农林牧结合紧密。农副秸秆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仅棉花秸秆可利用量就达200余万吨,饲草料加工业起步早,草料市场发育程度相对高。今后通过快速扩增农区畜牧业规模、大力培育新型饲草料产业,实现畜牧业跨越式发展潜力和优势明显。

巴州是农牧业生产大州,草地资源丰富,草原畜牧业占有过半比重,农副产品富集,以棉花秸秆为主的作物秸秆深度开发利用已取得积极进展。畜牧业发展重心正处于由草原牧区向农区转移的关键阶段,面临草原畜牧业顺利转型和农区畜牧业快速跟进发展两大任务。今后加快建设现代饲草料生产体系,大力推进种养结合、农牧结合生产模式,是实现畜牧业突破性发展的关键。

(二)主要经验做法。通过调研了解,近年来三地州促进饲草料业发展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方面:

---围绕畜牧业发展调优种植业结构,推进转型升级。近年来,由于受到国内棉花价格及其他经济作物比较效益的影响,巴州、阿克苏地区棉花等作物面积高居不下,围绕畜牧业调整种植业结构难度不小,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积极克服困难,按照“稳粮、调棉、兴畜”的结构调整思路,把种植当做发展畜牧业的重要基础来抓,促进种植业结构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草三元结构转变,取得较好成效。

一是调减棉花种植面积,增加玉米等饲草料种植。2012年起,阿克苏地区实施“增草工程”,将增草工作纳入年度绩效管理考核工作,三年间增加正播玉米面积20.46万亩,增加人工饲草料地面积32.3万亩。2015年,巴州、阿克苏地区、克州将分别调减棉花种植123万亩、110万亩、3.5万亩部分用于正复播玉米、苜蓿等饲草料种植及小麦等作物种植,积极增加草料面积,缓解本地区饲草料不足的问题。

二是制定政策,提升饲草料种植积极性。2012年阿克苏地区制定政策,对苜蓿等饲草作物种植每亩补助50元,苜蓿留床面积由2012年56万亩增加到80万亩。巴州和静县、和硕县对种植玉米、苜蓿连片100亩以上的每亩分别补助40元、150元。尉犁县在集体土地、国有土地上种植苜蓿、青贮玉米每亩分别补助150元、100元。

三是推广间作套种技术,拓展饲草料种植空间。三地州充分利用耕地资源,拓展饲草料种植空间,积极开展粮草、林草间作模式的试种与探索,总结出较好的作物间作套种、复种、多熟种植技术及林草间作多种模式,大力推广饲用甜菜、草木樨、苏丹草、苜蓿等产量高、效益好的作物,取得较好成效。阿克苏地区推广苜蓿、草木樨、饲料甜菜、饲用胡萝卜、果园套种等种植技术面积达57.8万亩,仅拜城推广小麦地套种草木樨面积达到14.7万亩。克州受自然条件制约,在林下套种苜蓿等作物方面做了最大努力。

四是广辟饲草料来源,做好各类饲草料收储等工作。三地州为解决饲草料不足的问题,在积极动员农牧民大力种植饲草料的同时,组织群众开展了小麦、玉米、豆类、薯类等作物秸秆和田间地头杂草、树叶、林果落果、甜菜渣等作物收集储运,增加饲草料储备量。阿克苏地区将自治区财政10元/亩牧草良种补贴资金,统一购买当地适宜的饲草种子发放给种草农牧民,提高农牧民种植积极性。并加强饲草料储备库建设。特别是克州阿合奇县、乌恰县克服自然条件恶劣的种种影响,大力建造饲草料储备库,尽可能多的在冬春季为牧民补充草料、平抑草料价格,为促进畜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扩增饲草料种植面积,提高饲草料生产能力。一是加快建立饲草料种植生产基地。2012年以来,三地州通过退耕还草、退林还草等方式及落实以饲草料地名义开垦国有土地必须种草料的要求,抓紧建立优质饲草料基地,扩大苜蓿、青贮玉米等作物种植。如和静县三多农业综合开发公司建立3000亩苜蓿基地。和硕县在四乡一镇建立饲草料基地8200亩。克州在阿合奇县、乌恰县建设“光伏扬水饲草料基地”3600亩,对促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畜牧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是大力支持种养大户和定居牧民种植饲草料,解决养殖户饲草料不足的问题。三地州对种养殖大户和定居牧民给予优惠政策,鼓励他们多种草、种好草。阿克苏地区对种植面积300亩以上的规模化种植,按照用种量50%免费提供种子,2015年起要求土地承包大户必须拿出15%的面积用于粮食作物和饲草料种植。阿瓦提县明确规定,以发展畜牧业名义开垦的草原地,必须有30%面积用于种植草料及粮食作物。温宿县对于新开垦的草料地,县上免除150元/亩承包费鼓励农牧民积极种草。

---推行先进的饲草料收获加工技术,提高秸秆加工转化利用率。一是动员组织农牧民和有实力的农机大户开展饲草及农作物秸秆收获加工。三地州利用农作物收获加工机械将玉米、棉花秸秆及苜蓿等草料收割、粉碎、打捆、外销,使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阿克苏全地区购买棉秆收获机械66台,颗粒饲料机150余台,棉秆加工粉碎饲喂量达16.39万吨,颗粒饲料加工量达5.62万吨。其中,农作物秸秆丰富的拜城县饲草机械收获、加工转化率达到70%以上。

二是研发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努力提高秸秆利用率。如巴州宏瑞达公司通过四年的潜心研究,建成日加工60吨棉花秸秆皮芯分离中试生产线1条,利用膨化技术,将棉秆皮芯分离,棉皮用于造纸、棉芯用于制作饲料,饲草料达到了膨化熟化、脱毒的标准,加工后的棉秸秆每公斤1元出售,市场反映积极,大大提高了棉花秸秆的使用效益。

三是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收贮一体化技术,有效地解决了棉花秸秆利用难题。如尉犁县罗布羊养殖大户吐尔逊利用新疆农科院和新疆中收农牧机械公司研制的联合作业收割、微储收割技术,将棉花秸秆一次性收割粉碎并添加玉米、麸皮等原料微贮发酵,经对比试验,饲喂效果较好,成本低、简便易行、科学合理,为全疆各地充分利用丰富的棉花秸秆资源找到一条新路子。

四是对饲草料加工设施及农户购买加工机械给予补助,最大限度的支持农作物秸秆加工转化。和静县对青贮饲料每立方补助10元,轮台县、尉犁县、和硕县在农户购买加工机械享受农机补贴的基础上,县财政再分别给予购置费20%、10%、10%的补助。

---大力推进饲草料流通体系建设,促进饲草料集散能力。一是在主要流通节点县市建设饲草料批发市场,为饲草料供需之间搭建贸易、交流、合作的平台。阿克苏地区制定了《饲草料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力争今年每个县市建有饲草料交易市场,为地区饲草料更有效、畅通地进入市场提供商机。巴州在焉耆县、库尔勒市兴建饲草料交易市场。克州和巴州其他县市围绕牲畜交易,自发形成若干饲草料交易市场,提升了饲草料流通交易能力。库车县积极筹资修建了比西巴乡饲草料交易市场,解决了饲草料流通交易难的问题,提高了饲草料产出价值。

二是积极对现有饲草料市场抓紧改造提升,增强饲草料集散能力。三地州在新建饲草料市场的同时,抓紧对现有市场改造,着力提升饲草料产品产销快速衔接,促进产品交易流通。

三是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依托口岸优势,安全稳步扩大进口。克州积极利用两个国家一类陆路口岸的优势,多次组织相关人员到相邻吉尔吉斯斯坦考察饲草料进口事宜,在保证饲草料绝对安全的情况下,从吉尔吉斯斯坦进口两批次牧草132吨,部分程度上缓解了克州牧草紧缺的问题。

---大力扶持草畜联营合作社发展,提高饲料产业化经营水平。三地州充分发挥饲料企业与农民联系紧密的特点,鼓励饲料企业采取“订单农业”、“公司加农户”等方式,把原料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连结起来,形成较为稳定的产销关系和利益关系。支持饲料企业、专业大户和经纪人牵头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和静县对在规划内养殖基地组建的畜牧业公司、畜牧合作社给予政策补助。尉犁县财政投入200万元,重点对草畜联营合作社进行扶持。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饲草料种植比较效益低影响了种草积极性。近年来,为确保粮食安全,快速增加农民收入,国家对粮棉生产给予许多补贴政策,特别对粮食生产除给予良种补贴、综合补贴外,还给予差价直补。相比之下,对优良牧草种植只有10元/亩的良种补贴,从亩单位面积粮食与苜蓿效益分析,种草效益不及粮食,更远远低于棉花等经济作物,严重影响农牧民种草积极性。以阿克苏地区为例种植效益比较如下:

种植粮食成本:种子100元,化肥200元,耕地费40元,播种20元,除草费50元,收割费100元,水费60元,成本计570元,七年总投入3990元。

收益:产粮450公斤,每公斤2.5元计1125元,产麦秸秆70公斤,每公斤0.5元计35元,各种补贴200元,共1360元,七年总收益9520元。扣除成本,七年亩净收益5530元。

种植苜蓿成本:种子50元,化肥200元,耕地费40元,播种20元,除草费50元,收割费200元,水费60元,成本计620元。第二至第七年,种子费、耕地费、播种费和除草费不需要投入,七年总投入3380元。

收益:亩产干草第一年300公斤,第二至第七年600公斤,每公斤2元,每亩销售收入第一年600元,第二至第七年7200元,七年总收益7800元。扣除成本,七年净收益4420元。

(二)受水资源、生产管理水平低等因素限制种草效益水平有待提高。三地州水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很不均匀,水资源年内分配因受降水、气温等因素影响,夏季多、冬季少,农业春旱时有发生,分配很不均匀。特别是克州,拥有新疆冰川和永久积雪面积的14.77%,是南疆7大河流的主要产流区和水源涵养区,地表水90%以上流入了喀什葛尔流域和阿克苏平原,自己却无力提用。在牧草生产管理方面,牧民因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习惯的影响,种植牧草的经验严重不足,牧草管理水平低下,产草量不及正常水准的1/3。还有个别地区,因为牧民种植水平低下,管理不善,将开垦饲草料地没有分配到户,而由乡政府机关干部代种代管,长此以往,不利于的发展及牧民种植管理技术的提高。某些地方,因管理不善将原有的水利配套设施弃用,计划重新申报水利项目,造成资金的浪费。

(三)饲草加工流通交易成本高。多年来,在畜牧业发展中,全疆大多数地州均以草原畜牧业为主,在饲草料加工流通及市场培育方面远远滞后于畜牧业当前发展需要。特别是国家实施禁牧还草、草原生态有偿保护机制后,畜牧业转型升级是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从三地州畜牧业发展情况看,饲草料在不同季节均有不同程度的欠缺,但由于疆内饲草料加工流通业起步晚、发展慢,投入不足,大多企业不愿从事饲草料加工,仅有的加工企业、合作社或经营大户加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也较弱,难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从横向比较,三地州之间发展也不平衡,巴州、阿克苏地区在饲草料加工企业的引进、市场的培育数量虽少,但也相对发展较好,克州受资源条件制约,发展程度相对缓慢。另外,受区域限制,地州饲草料价差较大。如巴州吐尔逊合作社生产的棉秸秆混合饲料每公斤0.7元左右,其他企业生产的颗粒精饲料最高也不超过2.5元,而克州阿合奇县只能当牲畜填充物的麦草秸秆每公斤2.2元,苜蓿草每公斤近3元,价格非常悬殊,严重影响到畜牧业发展。

(四)草场退化严重,相关政策亟待调整完善。2011年国家实行草原生态有偿保护机制以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草原生态恢复。但当前草原保护面临着很多问题,如禁牧减畜后,由于缺乏有效的产业扶持配套政策,在牧民搬迁、安置和转产转业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禁牧不减畜的现象时有发生;大多数禁牧区没有围栏设施,明禁暗不禁的现象也大量存在。大多牧民受传统畜牧业、生活方式习惯及担心转型后生产成本增加、生活费用提高、基本收入降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愿转、不想转、不主动转的现象也大量存在。

致使草原生态保护工作难以落实到位,草场退化局面没有根本扭转,部分区域特别是克州草原退化程度十分惊人。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草原保护行政管理成本高,管护措施难以落到实处;二是对草场实行强制禁休牧管理,缺乏配套法律法规支持;三是草原保护和牧民两方利益矛盾未能妥善处理。

另外,林区和天然草场地域重叠、权属不清;借饲草料建设或其他项目建设开发草场造成重复发证等一地两证、一地三证等问题也较为突出,有利多头管理、无利没人愿管现象时有发生。

(五)草畜不平衡矛盾依然突出,大面积开发新建草料地无法实现。从三地州情况看,普遍存在牲畜多饲草料少,草畜间严重不平衡。阿克苏地区计划年内存栏达到600万头(只)、缺草61万吨,克州年内存栏达到250万头(只)、缺草近30万吨,巴州年内存栏达到460万头(只)、缺草50万吨左右。三地州近150万吨饲草料缺口,按照种植苜蓿计算,需新增草料地250万亩,需新增水20亿立方。当前,全疆都要积极落实退地减水政策,受水力资源所限和水资源管理的“三条红线”硬性规定,依靠大面积增加饲草料地很不现实。

(六)经营机制创新不够,农口部门缺少统一协调机制。在引导饲草料生产的龙头企业、专业经济组织、种养大户方面没有形成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推进土地、草原流转,大力开展饲草料种植及饲草料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机制创新方面不足。在农牧结合、优势互补方面没有形成机制推进,出现牧区草畜矛盾尖锐,农区草料利用不足。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实用技术推广普及率低,草原畜牧部门与其他农口间缺乏沟通协调机制,出现地块重复、颁证重复、水利设施投入重复等问题。

三、主要经验推广预期分析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三地州在促进发展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经验值得推广,并就经验推广预期分析如下:

(一)关于调减棉花增加饲草料种植面积。三地州按照自治区调减棉花种植面积的总体部署,配套县级财政种草补贴政策使人工种草面积快速增加,为区内棉花主产区做好压棉种草结构调整提供了示范。调研期间我们也看到做好压棉种草工作面临着两大阻力:一是受种植比较效益影响,种植户调减棉花后替代作物选择优先序依次是小品种经济作物、果蔬、饲料玉米,最后是优质牧草;二是调减棉花地大多处于灌区下游和水资源保障条件差的区域,对水肥调件要求相对较高的饲草料种植十分不利,同时也受自治区退地减水政策的限制。如不配套出台必要的种草补贴和用水保障优惠政策,做好压棉种草工作难度较大。

(二)关于提高棉花秸秆加工利用率。巴州、阿克苏地区通过多年探索实践,证明棉花秸秆加工饲用效果明显。一方面多功能大型秸秆加工收储机械的研发应用使棉秸秆加工成本每千克下降0.3元,到户棉花秆微贮饲用总成本控制在了每千克0.7元以内;另一方面棉花秆脱毒技术的应用,逐步消除了养殖户饲喂顾虑,和硕县养殖大户阿里木年饲草料使用总量2万吨,其中棉花秆饲喂量就达7000吨,两地州棉花种植重点乡镇养殖户利用棉花地冬季放牧超过3个月以上十分普遍。目前,棉花秆利用较好的阿克苏地区利用率不足10%,如将利用比例提高到50%以上,按全疆1000万吨棉花秆资源量计算,就可新增500多万吨饲草,足以满足500万只肉羊年饲草需求。

(三)关于引导种养大户发展饲草料生产。调研期间我们走访了近20家种养大户,突出特点是牲畜养殖量大,作物种植面积广,小的耕地面积

3、4千亩,大的

2、3万亩。种养大户种植饲草料具有四大优势,一是饲草料种植面积连片,机械化作业水平高,节水灌溉措施配套,产出效益水平明显高于散户种植;二是畜牧产业政策扶持到位,国家、自治区重点支持畜禽规模养殖场的发展,在设施建设、良种引进、贷款贴息等方面均给予相应补贴;三是农牧结合效益明显,种植饲草料及作物秸秆就地转化,粪肥还田培肥地力,利用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目前,全区备案畜禽规模养殖场6000多家,基本配套有一定饲草料地,稳定和扩增规模养殖场饲草料种植面积条件成熟,同时,加大政策扶持,积极引导现有国有土地种植大户延伸产业链,发展畜禽养殖,种养结合,扩大饲草种植面积潜力突出。

(四)关于促进饲草料加工流通交易。目前,区内猪禽混配合饲料饲喂率高达90%以上,饲料营销网络健全,而牛羊混配合饲料推广,特别是饲草精细加工起步晚,牛羊饲草料加工程度低,直接影响到饲草流通和交易。巴州、阿克苏地区通过提高饲草加工率、建设草料交易市场、培植饲草经销大户使饲草便捷快速配送到户,特别是对平抑饲草价格、促进草料跨区调动作用突出。相反饲草市场培育滞后的克州,则出现每千克小麦秸秆均价2元甚至高达4.5元以上价格扭曲现象。区内伊犁、塔城、昌吉东三县饲草特别是玉米、小麦秸秆资源富足有余,但由于受加工调运成本高、销售渠道不畅等因素制约,对补充南疆地区饲草市场缺口作用还十分有限。今后,通过加大饲草主产区饲草加工力度,降低饲草调运成本;布局建设重点区域饲草交易网络,减少交易环节费用,对确保区内饲饲草料业健康持续发展十分必要。

(五)关于草畜联营合作社扶持发展。三地州试点扶持牧区草畜联营合作社发展,对提高牧区草畜资源有效利用率,促进牧区劳动力转移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区内牧民定居比例已超过80%,定居牧民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仍然面临三方面问题亟待解决;一是放牧与种地劳动力调配困难;二是受有限畜草资源绑缚闲散劳力解放困难;三是抓好生产与照顾老幼生活难以两全兼顾。今后,在广大牧区扶持草畜联营合作社发展,特别是以村组或家族为单位合作社的发展,对加速优化牧区社会分工,促进劳动力转移;提高生产资料使用效益,推动草原畜牧业上规模经营作用重大,也是现阶段稳妥推进牧区草畜合理流转,有力保障牧民权益、促进牧区稳定的现实选择。

(六)关于连片草原改良和人工草场建设。克州在自然条件恶劣,特别是降水明显不足区域,通过提水工程建成连片人工草场的做法,开拓了我们增加草地产出的思路。一是我区现有坡耕旱地1000多万亩,今后结合退耕还草政策落实,辅以一定的灌溉措施,建成人工草地相比大规模水土开发建设人工饲草料地投入明显减少,具备建设优势;二是前山丘陵区是牧区春秋放牧场集中区域,也是草地退化最为严重急迫需要禁牧保护区域,今后通过严格的禁牧保护措施,在有条件区域进行适当补播和灌溉改良将放牧场建成人工打草场,对恢复草地生态、增加打草场面积和饲草产出具有一定推广意义。

四、有关政策建议

基于以上经验梳理、问题查找和推广预期分析,为加快新疆饲草料业发展,很有必要从以下几方面出台政策快速推进:

(一)加大人工种草补贴力度。弥补饲草料种植效益价差,参照国家退耕还草补贴政策标准,对基本农户和种养大户种植优质牧草按照三年内每亩800元标准给予种植补贴,种植饲用玉米按年每亩150元标准进行补贴。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为基本农户种植结构调整腾出空间和余地,重点支持国有土地种植大户种植饲草料,对国有土地种植大户和各类经营主体林下种植草料按照种植品种给予籽种购置和收储费全额补贴。人工种草所需补贴资金由区、地、县三级财政按比例分摊。

(二)支持饲草料加工利用。在落实好饲草料收储加工机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基础上,施行加工收储机械运营补贴政策,重点补贴对象为多功能秸秆收割粉碎、牧草收储、青贮打包机械,对完成相应收储面积的机械按照机械购置资金总额10%的标准给予年运营补贴。对以牛羊饲草料加工为主的饲草料加工企业,给予机组购置、生产周转金贷款贴息补贴政策。鼓励饲草料加工利用技术研发推广,对取得重大突破和推广成效显著的单位,给予一定奖励补助。

(三)促进草料交易流通。降低饲草秸秆调运成本,对牧草及初级草产品给予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重点打通伊犁河谷至南疆区域饲草料调运主通道。支持饲草料交易市场建设,对建设用地给予无偿划拨或减免土地出让金优惠,并对基础设施建设、购销周转金贷款给予财政贴息补助。继续巩固和发挥好各级防灾饲草料储备库有灾防灾、无灾平抑饲草料市场价格作用,对储备库配套饲草料地给予建设补助,对储备库运营管护给予一定补贴。

(四)调整优化草原建设保护政策。对近年来以饲草料地建设名义开发土地,严格用于饲草料种植,并纳入基本草原管理,发放相应权证。优化草原保护补助奖励政策,适当提高饲草料价格相对较高区域禁休牧补贴标准,支持各地将补奖资金调整用于牧民定居点已建饲草料地更新改造、已建牧区骨干水源工程下游饲草料地田间配套工程建设,以及连片草地改良和人工草场建设,同时安排部分工作奖励资金,对落实禁休牧制度较好、带动作用明显的草畜联营合作社给予奖励补助,鼓励牧区草畜规模经营。

(五)制定出台饲草料业发展规划。整合各方面项目资金,加快实施1000万亩饲草料地建设工程。调动地方饲草料业发展积极性,实施种草大县奖励政策。实施百万亩棉花秆异地收储调运工程,在水资源相对富足的克州,借助兵团、地方棉花主产区力量,采取以水资源换取草料措施,解决克州等饲草自给能力严重不足区域饲草保供问题。

(六)对南疆发展给予特殊扶持。启动实施南疆地区畜牧业发展饲草保供专项行动计划,汇集各方力量,多措并举,短期内突破南疆地区畜牧业发展饲草料短缺瓶颈。对南疆地区粮食作物种植实施差异化补贴政策,协调争取国家相关部门支持,将南疆地区小麦种植补贴政策部分调整用于玉米种植补贴。

(七)创新饲草料业发展体制机制。加强农林牧水等部门协作配合,建立饲草料业发展部门协同推进机制。重点在对饲草料种植实行差别化水价、优先配水送电,进一步放活牧草种子经营市场,林下经济优先发展饲草料业,国有土地种植大户强制结构调整种植草料,依法规范林草权证发放,规范合作社运营等方面进行协作,制定具体操作办法。

调研人员:聂 新(自治区党委农办副主任)、艾克拜尔·热合木吐拉(自治区水利厅农牧水利处副处长)、艾尔肯·吐拉克(自治区林业厅资源处副处长)、孙家鹏(自治区畜牧厅畜牧处副调研员)、董永斌(自治区农业厅种子站农艺师)、曹怡心(自治区党委农办经济发展处主任科员)

推荐第9篇:新疆经济形势报告

2012新疆经济形势报告

一、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

世界经济总体继续保持复苏态势,但增速有所放缓,呈现出阶段性疲软特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普遍乏力,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主权债务和财政风险不断加大;新兴经济体继续较快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二、新疆特色产业经济形势分析

加快新疆农业,工业,旅游业等特色产业的发展,把新疆的特色产业经济做大做强

三、新疆工业化与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分析

1,新疆工业化经济形势分析

2,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

3,推进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缩小城镇居民经济差距

四、保障、改善民生发展,加快新疆经济建设

1,保障,改善民生,加大居民收入,刺激经济消费

2,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稳中求进,进中求变

3,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

2012年经济走势与宏观政策取向

一、2011-2012年中国经济走势分析和预测

世界经济:呈现新兴经济体复苏较快、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但发达经济体复苏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分化走势。

中国经济:出现经济增速同比下降但物价涨幅同比上升的复杂局面。

中国政策:将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二、新形势下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新选择

当前,国内外环境十分复杂,出现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冷静观察,科学判断,未雨绸缪,做出正确的政策选择。

切实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要敏锐、准确地把握经济走势出现的趋势性变化,更加注重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 2012年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促改革以调结构、稳增长以防风险、控物价以保民生。

推荐第10篇:新疆电力公司教育培训中心度员工思想动态调研报告

新疆电力公司教育培训中心

2011年度员工思想动态调研报告

按照新疆电力公司转发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开展员工思想动态调研的通知》要求,结合中心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为准确把握职工思想层面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新疆电力公司教育培训中心党委在接到通知后,在全中心范围内开展了教职工思想动态问卷调查工作。

本次调查采取抽样及全员参加的方式,在全中心开展了员工思想状况问卷调查。本次调查涉及全中心的各个部室、岗位,共有227名教职员工参与了问卷调查,其中中心领导6人、中层干部24人、教职员工197人。

一、总体情况

总的看来,中心教职工思想状况是健康向上的。思想主流积极,重视理论学习,关心公司及中心发展、职工的稳定,对企业的发展持乐观态度,对重大问题分析冷静客观,并能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对公司及中心深化“两个转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等表示认同。今年以来,我中心通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活动,促进了中心教职工思想状况的整体提高,价值观念、思想道德、党性修养、敬业精神等都有所转变。绝大多数教职工热爱公司及中心,理解中心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并且表

1现出勇于克服困难、勤奋工作、爱岗敬业的工作状态。

二、当前员工主流思想状况

1、广大员工心系企业,关注党建工作

调查来看,广大员工心系企业,十分关注企业的党建工作,对公司及中心深化“两个转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等,表示关注,并对中心的未来和前景充满信心,寄予厚望。员工对公司社会形象和国家电网员工身份感到光荣和自豪率达到100%,同时在企业文化的认知度上中心100%员工选择了“很有必要,并会积极参与”这一方面说明员工对公司及中心企业文化很认同,对公司未来发展很有信心。

2、多数员工感到工作压力明显增加

谈到目前的工作状态的时候,71.4%的员工表示自己长期处在超负荷工作状态,遍感觉压力较大,28.6%的员工认为自己状态还行,能够完成领导安排的任务;说明企业压力已得到有效的传递。有压力才有动力,保持适度的压力是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竞争力的重要条件,但压力应保持在什么水平?对工作起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值得管理者思考。

三、员工关注的热点和存在的倾向性问题

调查数据显示,职工全部都关注自己的收入福利。当前总体上说职工队伍比较稳定,大多数能够正确对待改革、正确对待利益的再分配,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以实际行动关心企业发展。但在期盼改革带来生机、活力的同时,职工担心利

2益受损、技术知识不适应,在关注中心发展的同时很多职工重点关注自身收入增长。担心企业的前途命运和个人利益。企业与职工应当是共赢的关系,职工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为企业做贡献,同时企业为职工搭建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职工个人的前途与企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所以职工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极为关注。

四、影响员工思想状况的因素分析

从调查中看出,员工的思想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还需在工作中进行引导和教育,并向上级领导多沟通多协调,解决员工实际困难,从而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为打造一强三优的智能电网贡献才智。

五、对策及建议

1、从加强学习教育入手,进一步转变职工思想观念。

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

五、六中全会精神为契机,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继续坚持以“增强凝聚力、提高贡献率”为着力点,加强和创新宣传思想工作。我们必须从加强学习教育入手,学习国网公司党组提出的“三个建设”为保证,全面推进“两个转变”,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科学发展总战略。注重借鉴、注重创新的工作原则,强化学习创先争优活动主题内容,全方位的加大对国网公司和新疆电力公司新的战略的宣传力度,使全中心每个职工都深刻了解国网公司和新疆电力公司运作手段及实施结果,同时找准位置,明确目标,变压力为

3动力,做真正适应企业发展的主人。

2、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合理的资源配置机制。

在分配制度方面,一是要以正向激励为主。不管采取何种考核分配机制,就一个单位而言,只要经营效益有所提高,其员工的收入就要有适度增加。二是在分配政策出台前,应召开职代会广泛征求各个层面、各个岗位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员工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在考核分配中,要做到公开透明,消除员工的疑虑。在费用管理方面,应坚持“统筹考虑,保证一线”的原则,将有限的“钢”用在“刀刃”上。

3、注重塑造典型,创建和谐团队

一是要注重塑造一批先进典型人物,利用典型示范作用,激励其他员工爱岗敬业、岗位成才;二是要注重团队的作用,努力创建和谐团队。只有倡导团队合作、有效沟通,才能达到团队合力1+1>2的效果。只有团队和谐,团队成员才能快乐工作、共同进步。

4、加强政策宣传,增强企业与员工的沟通。

这几年公司改革力度大、政策变化快、新政策出台多,当一项新政策或新举措出台以后,不加强宣传的力度,员工不了解政策或举措出台的背景、作用和目的,就达不到相互之间的沟通,再好的政策也很难得到贯彻落实,这样不但难以形成协调一致的步伐和万众一心的合力,还很可能形成发展企业的阻力。因

4而,增强企业与员工的沟通就显得犹为重要了;另一方面,对于员工压力较大的问题,要建立有效的疏导机制。尽管压力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当压力强度达到某一个临界值的时候,它就会削弱员工的工作效率,因此如何为员工减压,或如何合理地为员工设置压力,现在已引起基层管理者的重视。通过变压力为动力,增强员工对转型的信心、对企业的信心、对自己的信心。

总之,紧紧围绕构建和谐企业这个中心,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为重点,依靠员工,关心员工,激励员工,从而在企业的转型发展中不断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企业价值、社会价值、员工价值的共同成长。

第11篇:新疆经济分析报告

新疆资源税改革试点一年地方财力增 民生投入多2010年6月1日,资源税改革在新疆率先试点。一年来,新疆资源税改革运行良好、稳步推进,地方财力明显增加,资源税新增收入全部用于民生投入,同时还积极促进了油气资源的节约开采和使用。这次改革一方面使资源税收入一年增加35.78亿元,可以投入更多到民生;另一方面,油田企业可承受,资源开采也更节约。因此,这次改革的成功试点可以扩大改革范围,帮助资源大省加快发展。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及援疆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综述201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达1198亿元,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71%,增长26.4%。2011年实施22个方面80项重点民生工程,投入将超过1400亿元。实现了全区零就业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动态清零的目标……

从2010年4月至今,19省市启动了188个试点建设项目,总投资达65.3亿元。截至2010年底,项目已完工89个,完成投资29.3亿元。2011年,对口援疆计划投入援助资金134.37亿元,安排项目1159个,截至4月底,已开工建设对口援疆项目535个。2010年11月以来,共有2600名党政干部和科技人员陆续进疆……

这一个个跳动的数字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一年来,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新貌的体现,也是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的体现。这些成绩凝聚着全区各族干部群众的努力奋斗和援疆省市的无私奉献,与自治区持续不断地开展中央支持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也密不可分。全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按照中央纪委监察部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忠实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特别是改进作风和严明纪律,确保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是开展监督检查工作的基础。有效的制度建设是开展监督检查的保障。横向纵向的协作,形成了监督检查工作的合力。提速增效是自治区开展监督检查工作的重点。

贺国强:维护中央政令畅通 为新疆跨越式发展提供保证 中央支持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汇报会16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进一步加强对中央支持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为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有力保证。

在认真听取有关方面发言后,贺国强指出,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是中央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根据中央要求,中央纪委监察部会同有关部门及时把开展中央支持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一年来,经过有关方面共同努力,监督检查体系基本建立、监督检查机制不断健全、监督检查制度逐步完善、各项检查活动有序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开局良好、进展顺利,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打下了良好基础、提供了有力保证。贺国强强调,加强对中央支持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我们要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发展,进一步做好监督检查工作。具体来讲,要把握以下6个方面。一是要把握中央精神,提高思想认识。二是要明确工作任务,突出检查重点。三是要强化督促整改,严格执行纪律。四是要创新方式方法,增强监督实效。五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六是要及时总结经验,健全长效机制。

新疆道路客运与成品油价格联动

近日,新疆发改委及交通厅联合颁布实施新疆道路客运价格与成品油价格联动机制,定于6月20日开始执行。

我区公路客运票价从2006年7月起实行政府指导价,允许运输企业在基本运价率基础上上下浮动30%,当时的0号柴油价格为4.88元/公斤(2006年5月24日调整的价格)。2007年至今,国家对成品油价格进行了17次调整(13升4降),至今年4月7日最近一次调整,我区0号柴油价格已达8.38元/公斤,涨幅71.7%。目前,各地公路票价大都已上浮到最高限,仍然消化不了油价上涨带来

的影响,尤其是中短途客运更是入不敷出,加之未来国际油价发展趋势仍将处于上涨态势,我区客运企业及承运人已全面处于亏损状态。

为适时疏导成品油价格调整对公路客运企业带来的影响,合理补偿成品油价格上涨造成道路客运成本增支的费用,本着“稳定基价、价外加收、有增有减、合理分担”的原则,颁布实施道路客运价格与成品油价格联动机制。

油价联动基数价格的确定是以0号柴油为代表品,以2010年12月22日国家公布的我区0号柴油(含税)每公斤7.63元为基数价格。在基数价格以上,油价每公斤上调0.5元,在公路客运票价外加收每人公里0.005元的燃油附加费;反之则同幅下降。当油价降低到基数价格时,不再实行联动。为保持公路客运票价的相对稳定,燃油附加以0.005元的整倍数进行调整;油价调整不足0.5元/公斤的部分,滚动到下一次联动时合并计算。

乌市今年城建投资近200亿 创项目建设投资历年之最

今年,乌鲁木齐城市建设拟投资199.05亿元,创历年之最。从昨日(6月27日)起,乌鲁木齐市建委将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向社会通报首府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2011年,我市城市基础设施维护及建设项目计划安排项目167项,拟投资199.05亿元,项目建设投资创历年之最,棚户区改造、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路网完善、BRT快速公交、供热能源结构调整、抗震防灾加固工程、安居富民工程等一批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项目已相继开工建设。

近年来,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2010年我市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99.9亿元,是2009年的1.3倍。

新疆失业保险金标准6月起上调

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始执行上调后的最低工资标准。6月26日,记者从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了解到,6月起,失业保险金标准也随之进行相应调整。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失业保险条例〉的通知》(新

政发〔1999〕17号)等文件的规定,失业保险金期限第1至第12个月的,每人每月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70%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第13至第24个月的,每人每月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65%领取。

每人每月计发的失业保险金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按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领取。

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失业保险处相关人员介绍,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与其参加失业保险年限有关。

第12篇:新疆支教实习报告

新疆支教实习报告

2月28日晨9时许,我们一行26人走出哈密火车站,即将开始为期四个月的实习支教工作。在接到通知后,我和另外四位同学当天奔赴哈密地区巴里坤哈萨克族自治县。最终,我的实习地点为巴里坤县。

简单收拾行李后,3月1日,实习工作正式拉开帷幕。巴里坤县城位于天山山脉巴里坤山山麓,与哈密市一山之隔。这里南倚天山,北望草原,水草丰美,自古便是一个游牧国家。初到这里,便被雪山草原的景色所深深吸引。我实习所在的学校正对天山,共有师生300人,学校不大,但很精致。经过对环境简单的熟悉,我们马上投入到了实习工作中去。 我的指导老师是五(2)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她是一位教学及学生工作经验十分丰富的一线教师。开始我在学校的工作主要是五年级两个班的综合和地方课(即新疆历史),每周6个课时。五年级两个班的学生都是26人,由于班级人数较少,便于管理,并且学校硬件配套设施较好。根据这些实际情况,每节课前我都会认真备课,尽量多查找课外知识资料,运用多媒体进行立体教学。

综合课主要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回归生活、了解自然、融入社会,充分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通过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和动态多元的学习情境,引导大家亲近自然,关注社会,关爱自我;在亲历、体验和感悟的过程中,在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和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发现和开发自己的多方面潜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我每堂课都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运用多媒体、课堂游戏、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潜能。例如,在给五年级学生上第一堂课时,我选择了以游戏“小蜜蜂”开场。让每位同学参与其中,谁被“抓”到了就进行一个个性的自我介绍。这样一来,马上就消除了师生之间的彼此隔阂,并且提供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也有助于老师掌握本班学生的大致状况。又如在学习《探究之旅》时,我提前布置任务,让同学们在课下进行资料的收集,课堂进行展示,充分把课堂教给学生,也让学生真正学到了知识。

五年级下的《新疆·历史的足迹》精选了21位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通过对他们的学习,让同学们了解到美丽、辽阔的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凡在新疆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的各民族都是开发新疆、建设新疆、保卫新疆的重大贡献者;悠久的新疆历史和璀璨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新疆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家园。由于小学生的知识阅历有限,对于一些陌生的历史人物及事件可能并不感兴趣。针对

这个现象,我变历史书为故事书,将一个个历史人物以故事形式重现在同学们面前,并且还根据课文内容扩充课外知识,有时会根据需要播放一些历史故事视频,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在教务安排给我的教学任务外,我不忘自己的本职专业,平时只要有时间就会到各年级各班级去听课,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讨教。并且积极认真备课,尽量争取语文的上课机会,将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学习,学习后再实践。还记得我第一次上语文课的情景。虽然课下准备比较充分,但从未真正实践过的我面对着全班学生及指导老师还是慌了,“缺乏激情,条理不清,重点不明,气氛不活跃,拖堂„„”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出现在了我的第一堂语文课上。可我并不气馁,课后结合各位老师的指导与鼓励,经过反复的备课、上课、反思环节,几次下来很有成效,慢慢懂得了如何把握课堂节奏,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及如何突出重点等教学技能。现在各个地方都在提倡课堂改革,而很庆幸我所实习的学校就走在课改的前沿,大胆创新,被评为课改窗口学校。每堂课前都会把学案发给学生自学,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班级展示,教师引导,练习,小结。形成了“学、议、导、练、结”的课堂模式,这一创造性改革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能够在祖国的边陲沐浴到课改的春风使我倍感亲切,受益匪浅。

之后由于学校教务调整,我又代了

一、

二、六年级的《品德与社会》,在指导老师出去学习期间,我还代过半个月的五(2)班班主任和五年级语文老师,。尤其是在做代理班主任的时候,让我体会颇多。之前虽然与学生比较熟悉,但也都仅限于课堂之上,了解较片面。做了班主任之后就不一样,不仅要上好课,还要带好班,把好关。不仅要抓好学习,还要生活、劳动、文体、安全面面俱到。这段时间我代理五(2)班班主任,每周还有15节的语文课,工作强度较大,但同时也是最充实,收获最多的一段经历。每天早早到校,安排学生做好值日、早读工作,下午学生离校,锁好门窗后我才离开。因为朝夕相处,我和学生彼此之间也大大增进了了解,使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特有的职业满足感。在我代理班主任期间,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可以有序展开,各项课外活动积极参与,没有一例安全意外事故。

除去学校安排给我的正常教学任务以外,我谨遵母校“敬业奉献,为人师表”的校训,爱岗敬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各项工作活动中去。初到学校,我就承担起了训练小小国旗班的任务,每周对升旗班级进行培训。从站姿到齐步走,从齐步走到扛旗、甩旗,再到升旗,每个环节动作进行一一规范,使学校升旗仪式的面貌焕然一新,得到了学校领导

老师的一致好评。

3月份时,巴里坤县团委曾主办一个“青少年模拟法庭”活动,由我们学校承办。对于我们来说,模拟法庭是一个陌生的事物,都只在电视上看过,谁也没有亲身参与过。但我并没有因此而懈怠,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广泛查阅台词、视频等资料,并联系当地法院,请求法院帮助完成此次活动。3月31日,经过两周认真严谨的练习,在巴里坤县法院的支持下,我们的“青少年模拟法庭”终于在县法院的科技法庭顺利开庭,庭后法院领导与团委以及我校老师进行了座谈,并对我们的活动表示欢迎。胡老师和我也获得了团委颁发的“优秀指导老师”奖。

5月份时,为六一儿童节我们精心准备,从课改成效和学生特长出发,我们编排了课本剧《景阳冈》及儿童街舞,博得观众阵阵掌声,并分获六一汇演

二、三等奖。6月8日下午,我又组织五年级学生走到校外,亲近自然,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素质拓展活动。通过这一次次的活动,学生们获得知识和快乐的同时,我也在和他们一起成长。

记得刚来巴里坤时,车行至山中还飘着雪花,整个县城放眼望去也是白茫茫一片,从白云到雪山,再到山下,白得浑然一体。那时的巴里坤,对于我们这些来自两千多公里外的几个大学生来说有太多的未知数。但我渐渐发现,之前的担心都是多余的。刚来到这里,我们就受到了领导老师的热情接待,住宿吃饭等问题都一一解决。各位领导老师在工作中,耐心指教,给出的意见中肯真诚。在活动中,对我们赞扬鼓励,使我们充满前进的动力。在生活中,对我们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实习支教的生活平凡而充实,是巴里坤城镇二校的领导老师让我们的内心在这千里之外的边陲也能感受到丝丝暖意。

四个月的实习支教生活已接近尾声,来到新疆的四个月,不仅使我在教学实践工作中学习到了丰富宝贵的经验,教学技能得到提高,同时更在学生工作及为人处世等方面有了很多收获,最重要的是这四个月来和巴里坤二校师生所建立起来的深厚友谊,既然来过,便不会忘记。这段实习生活是我人生经历中宝贵的一笔财富,回到母校后,我还要继续总结和改正不足与缺点,发扬优点,为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而继续努力奋斗。

第13篇:新疆旅游地理实习报告...

新 疆 旅 游 地 理 实习报 告

新疆旅游地理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与意义:

为了更好地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当中,使自己学有所得,并且知识与实践相结合,6月26日至7月3日,我们在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在乌鲁木齐市区及周边城市进行相关的旅游地理实习,通过这次学习加强了我们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我们野外观察和操作技能,为自己专业知识的技能提高做出了贡献。

实习路线及时间:

第一站:吐鲁番(6月

26、27日)(26日:沙山公园→吐峪沟麻扎村→柏孜克里克千佛洞;27日:交河故城→吐鲁番博物馆→苏公塔→葡萄沟→坎儿井。);

第二站:自治区博物馆、地质博物馆(6月29日); 第三站:南山西白杨沟(7月1日); 第四站:天山天池风景区(7月3日)。

实习内容:

2012年6月26日,我们入校以来第一次实习正式开始,早上7点,我们在校门口集合,踏上了前往吐鲁番的旅程。

从乌鲁木齐出发,沿吐乌大高速公路一路南行,首先到达的是达

坂城风力发电站,在通往丝路重镇达坂城的道路两旁,上百台风力发电机擎天而立、迎风飞旋,与蓝天、白云相衬,在博格达峰清奇峻秀的背景下,在广袤的旷野之上,形成了一个蔚为壮观的风车大世界。随后,我们又途径了柴窝堡湖、盐湖。柴窝堡湖湖面辽阔,景色宜人,湖中育有天山雪蟹、池沼公鱼、高白、鳍鲫鱼等中、美、日、俄四国十一种鱼类,于2004年被评为乌鲁木齐新十景;盐湖则有“新疆盐湖,中国死海”之称,建有盐湖洗浴中心和盐湖化工厂。

经过将近4个小时的奔波,我们来到了鄯善县,同学们都感叹这里阳光的强烈,在县城简单的休息后,我们前往了沙山公园,在车上远远的就看到了库姆塔格沙漠,大家感慨着大自然的神奇,沙漠和绿洲就这么紧密联系在一起。库木塔格沙漠风景名胜区是世界上少有的与城市零距离接触的沙漠,也是与天池、博斯腾湖并列的新疆3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沙山公园是利用库姆塔格北缘与鄯善绿洲接触带的特殊地理环境建立的一个公园,现又在原有基础上发展成消闲、度假、游览、健身等多功能综合性城市公园。很多同学都是第一次看到沙漠,很是兴奋,不顾沙子的炎热,结伴冲上那高高的沙丘顶部。从沙丘下来,我们乘坐小火车欣赏了沙雕艺术,这个可就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了,这些沙雕形态各异,神态丰富。为我们展示着文化的内涵。

第二个景点,就是吐峪沟的麻扎村了,吐峪沟麻扎村是一座反映新疆东部伊斯兰文化背景下村落格局形态的典型代表,对研究伊斯兰文化和干旱少雨的沙漠绿洲文化的形成、发展有着重要的实物资料意

义。在麻扎村内保存有大量维吾尔民族的传统民居,全是黄黏土生土建筑,均是土木结构,有的是窑洞,有的是二层楼房结构有的窑洞是依山依坡掏挖而成,有的窑洞是用黄黏土土块建成。麻扎村的先民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存需要,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充分、巧妙地利用黄黏土造房,集生土建筑之大成,是至今国内一座保存完好的生土建筑群,堪称“中国第一土庄”。在吐峪沟,我们共同参观了中国葡萄的发源地、百年古桑园、德国探险家冯·勒柯克住过的民居、圣人树等,仿佛若干年前的历史人物离我们很近很近,我们共同呼吸着相同的空气,很奇妙的感觉。在这里,我们还参观到了七贤坟麻扎,七贤坟麻扎是新疆伊斯兰教徒的圣地,仅次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奥当麻扎,成为穆斯林景仰的圣地。

随后,我们还参观了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不知是什么原因,很多洞窟都没有对外开放,而在仅开放的几座洞窟里,也大多被损坏,让我们对残留的遗址做出了猜想,也对这面目全非的艺术作品表示深深的遗憾。晚上9点左右,我们回到了吐鲁番市区,入住幸福大酒店,结束了一天的旅程。

27日上午9点,我们坐车前往位于吐鲁番市西10公里雅尔湖乡的交河故城。故城南北长约300米,四周为高达30余米的壁立如削的崖岸,崖下是已近干涸的河床。因河水在台地首相交,故名交河。交河故城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也是我国保存两千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遗迹,唐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最早就设在交河故城。其196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

城里的遗址保存相当完好,分为寺院,民居,官署等部分。古城总面积47万平方米,现存建筑遗迹36万平方米。城内建筑物大部分是唐代修建的,建筑布局独具特色。该城保留着宋代以前我国中原城市的建筑特点。

然后,我们来到了吐鲁番博物馆,其规模仅次于自治区博物馆,是新疆第二大博物馆。在讲解员的讲解下,我们参观了馆内的出土文物陈列厅、古尸陈列厅和巨犀化石厅,对整个吐鲁番地区的各种情况有了详细系统的了解。

随后,我们来到了新疆境内现存最大的古塔—苏公塔,又称额敏塔。它位于吐鲁番市东郊2公里的木纳村,它是清朝名将吐鲁番郡王额敏和卓,为了恭报清王朝的恩遇,表达自己对真主的虔诚,并使自己一生的业绩流芳后世,而自出白银7000两建造,额敏和卓死后次年,其次子苏来曼建成于1777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苏公塔是一座造型新颖别致的伊斯兰教古塔,全部用青灰色砖建成。高44米,塔基直径为10米,塔身下大上小,呈园锥形。塔内有螺旋形台阶72级通往顶部。塔身周围不同方向和高度,设有14个窗口。塔的表面分层砌出三角纹、四瓣花纹、水波纹、菱格纹等15种几何图案,具有浓厚的伊斯兰建筑风格。

中午的短暂休息后,我们来到了远近闻名、被多为国家领导人参观的著名5A级景区—葡萄沟,葡萄沟系火焰山西侧的一个峡谷,南北长8公里,东西宽0.6-2.0公里,沟谷狭长平缓。一进门,就看到了民族舞蹈的弹唱。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葡萄架下的绿荫长

廊,了解了葡萄的不同品种,看到了百年夫妻树,参观了充满西域风情的西域酒城,讲解员还为我们讲述了酿造葡萄酒的方法和历史。这些都深深的印在我们脑中。

吐鲁番的天气是火热的、吐鲁番的人民也是火热的,而且他们还充满着智慧,我们的最后一个景点,就是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的——坎儿井。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达1100多条,全长约5000公里。它是吐鲁番人民劳动与智慧的结晶,暗渠越深空间越窄,仅容一个人弯腰向前掏挖而行。由于吐鲁番的土质为坚硬的钙质粘性土,加之作业面又非常狭小,因此,要掏挖出一条25公里长的暗渠,不知要付出怎样的艰辛。据说,天山融雪冰冷刺骨,而工人掏挖暗渠必须要跪在冰水中挖土,因此长期从事暗渠掏挖的工人,寿命一般都不超过30岁。所以,总长5000公里的吐鲁番坎儿井被称为“地下长城”,真是当之无愧。

两天的旅途就结束了,短短的两天时间里,我们领略了吐鲁番的文化、风土人情还有那么多的历史。当然,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以后如果有机会我还要更加深层的了解认识它。

6月29日,我们自行前往新疆自治区博物馆与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进行参观。自治区博物馆内分为《新疆历史文物陈列》、《新疆民族民俗陈列》、《新疆古尸陈列》和《新疆革命史料展览》四个展厅,涵盖了新疆珍贵的文物考古实物和资料,让任何一名参观的游客,都能通过这幅画卷触摸到新疆历史文化的命脉:深厚、博大。而地质博物馆内分为宇宙地球厅、生命演化厅、金属矿产厅、非金属矿产厅、能

源矿产厅、宝玉石厅、旅游地质、环境地质厅。这里有人类的发展史,新疆的历史,人类智慧的结晶,还有形形色色的矿物、岩石。让我们懂得了新疆的历史、文化和其身后的底蕴、内涵。

7月1日,目的地:南山西白杨沟,其是乌鲁木齐南郊著名的避暑游览胜地,距市区75公里。属北天山的喀拉乌成山北麓,地处中山与低山过渡带,海拔2252公尺,年降雨量500-600毫米。一进沟谷,就见蓝天下群山峻峭,牛羊成群,密林绿野,溪流淙淙。云杉掩映下,毡房点点,小楼座座,风光如画。下车后的第一感想就是好凉快,与和火炉一般的吐鲁番相比,南山不愧是个避暑胜地。西白杨沟是哈萨克族的居住区,哈萨克族过着游牧生活,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哈萨克就是游牧不定的意思,他们称自己是白天鹅的后代。哈萨克族信奉伊斯兰教,有着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他们个个能歌善舞,冬不拉是他们的传统乐器。沿途看到很多雕塑,有姑娘追、阿肯谈唱、叼羊等,这些正是哈萨克传统风俗和文化的体现。在沟的深处,有一座彩虹桥和一条40余米的瀑布,这也算是白杨沟的一大特色吧。

7月3日,本次实习的又一个著名景点,也是最后一个景点:天山天池风景区。天池古称“瑶池”,地处天山博格达峰北侧,位于阜康市南偏东40余公里,距乌鲁木齐市110公里。“天池”一名来自乾隆48年(公元1783年)乌鲁木齐都统明亮的题《灵山天池统凿水渠碑记》。 天池是世界著名的高山湖泊。天池湖面海拔1910米,长3400米,最宽处约1500米,最深处达105米,旺水时面积达4.9平方公里,总蓄水量1.6亿立方米。这是一座200余万年以前第四纪大冰川活动中

形成的高山冰碛湖,其北岸的天然堤坝就是一条冰碛垅。天池共有三处水面,除主湖外,在东西两侧还有两处水面,东侧为东小天池,古名黑龙潭,位于天池东

飞龙瀑布500米处,传说是西王母沐浴梳洗的地方,故又有“梳洗涧”、“浴仙盆”之称。潭下为百丈悬崖,有瀑布飞流直下,恰似一道长虹依天而降,煞是壮观,帮成一景日“悬泉瑶虹”。西侧为西小天池,又称玉女潭,相传为西王母洗脚处,位于天池西北两公里处。西小天池状如圆月,池水清澈幽深,塔松环抱四周。如遇皓月当 空,静影沉壁,清景无限,因而也得一景日:“龙潭碧月”。池侧也飞挂一道瀑布,高数十米,如银河落地,吐珠溅玉,景称“玉带银帘”。池上有闻涛亭,登亭观瀑别有情趣。眼可见帘卷池涛,松翠水碧;耳可闻水击岩穿、声震裂谷。天池的美景实在太多,这里就不在一一道出。

对景点的意见与建议:

一、吐鲁番地区,吐鲁番作为丝绸之路上一座重镇,吸引的众多的海内外游客,我们被其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所吸引。但是,在路途的过程中,还是感觉到了很多不和谐的地方。

1、景区内商品售价过高,此为旅游界通病,但是还是希望能够有所改进。

2、景区内商贩的素质有待加强,虽然他们不算工作人员,但是同样作为景区内人员展现给广大的游客朋友,他们的形象还是代表着景点的形象。

3、对沙山公园的建议,作为一个沙漠边缘的景区,除了景区内的特色外,建议可以设计些景区周边的商品,游客到此都会或多或少的想带走一些沙子作为留念,景区不如将其做的更有特色、意义。

4、对吐峪沟麻扎村,麻扎村确实有其厚重的底蕴,但是如果对西域文化不太了解的话,可能在村中走一遍对其不会有太多印象。

5、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确实是人类的瑰宝,他的损坏是我们都所不愿面对的,但是面对一堆有点彩色的 “土墙壁”,着实让游客提不起太大兴趣,也保证不会再来第二次。建议就在景点周边建立复原洞窟,向游客展现那些艺术的魅力。

6、对于交河故城,个人意见是在对其进行保护的条件下,进行修复、复原工作。

二、自治区博物馆:作为一个对外开放性的展馆,认为不应该在博物馆内出售玉器。

三、南山西白杨沟:是个很美丽的地方,但是相比其他景区卫生间都不需要收费,对此行为表示不解。

四、天山天池风景区:希望能够在天池边开辟一块专门供游客戏水的地方,来到王母娘娘的“洗脚池”,当然希望在这里也“洗洗脚”。

实习感想:

实习的这些天,我们领略到了南疆的酷热干燥,北疆的潮湿温润;感受到了历史文化的盛世衰败,认识到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走过了沙漠,踏过了草原,欣赏过青山绿水,瞧见了瀑布的壮观;了

解了佛教、伊斯兰教的文化与历史;感受了自然的魅力和人类的魄力。很多东西,都是书本上所无法学习或体会到的,我为这次实习的收获颇感满意。

第14篇:新疆经济形势报告试题

一.单选题

1.我区目标财政收入为()。(分数:10分) 标准答案:C 学员答案:C A.20% B.21% C.22% D.23%

2.我区目标社会零售总额要比去年增长()。(分数:10分) 标准答案:C 学员答案:C A.14% B.15% C.16% D.17%

3.我区目标城镇人口可支配收入为()。(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12% B.13% C.14% D.15%

4.我区目标失业率要控制在()。(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4% B.5% C.6% D.7%

5.我国第三产业泛什么()。(分数:10分) 标准答案:D 学员答案:D A.农业

B.工业 C.养殖业

D.服务业

6.2013年我区必须经济结构战略性的调整。(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正确

B.错误

7.随着我区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国内劳动力成本和资源类产品价格上涨的中长期压力依然存在。(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正确

B.错误

8.我区目标农村人口可支配收入为()。(分数:10分) 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A.12% B.13% C.14% D.15%

9.从三大产业看,如果不出现大的气候异常变化,农业生产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工业经济形势总体好于去年。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正确

B.错误

10.我区净出口贸易总额要比去年增长()。(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10% B.11% C.12% D.13% 一.单选题

1.我区目标经济要比去年增长()。(分数:10分) 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A.10% B.11% C.12% D.13%

2.我区目标社会零售总额要比去年增长()。(分数:10分) 标准答案:C 学员答案:C A.14% B.15% C.16% D.17%

3.2013年我区必须经济结构战略性的调整。(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正确

B.错误

4.我区目标财政收入为()。(分数:10分) 标准答案:C 学员答案:C A.20% B.21% C.22% D.23%

5.我区目标城镇人口可支配收入为()。(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12% B.13% C.14% D.15%

6.随着我区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国内劳动力成本和资源类产品价格上涨的中长期压力依然存在。(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正确

B.错误

7.我国第三产业泛什么()。(分数:10分) 标准答案:D 学员答案:D A.农业

B.工业

C.养殖业

D.服务业

8.我区目标失业率要控制在()。(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4% B.5% C.6% D.7%

9.我区目标工业增加值比去年增长()。(分数:10分) 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A.14% B.15% C.16% D.17%

10.我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要控制在()。(分数:10分) 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A.10‰

B.11‰

C.12‰

D.13‰

第15篇:新疆交通信息化发展报告

新疆交通厅2007-2008年度交通信息化

发展报告

一、2007-2008年度全区交通信息化概述

2007年,新疆交通厅通过加强对交通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进一步提高了行业管理水平,为领导决策及交通发展提供信息化支持,并为公众提供行业信息服务和出行信息服务。

结合新疆经济发展的特点,突出重点,继续加快重点业务系统的建设。

二、2007—2008年度全区交通信息化年度进度情况总结

(一)、新疆交通办公自动化系统

为把交通部及自治区政府关于电子政务的工作要求落到了实处,我厅以交通局域网为主干、以交换技术为基础。规划建设一个覆盖厅机关、四局三院及各地州交通局的办公自动化系统。该项目的建成,对于提高全区交通系统各部门的信息、协作和协调能力,改善办公环境,提高办公效率和决策水平有很重要的意义。

目前软件开发及设备的采购安装工作进展正常,预计2008年6月20该项目交付使用。

(二)、新疆交通网站群改版

为适应公众对交通信息服务的新要求,按照交通部及自治区相关部门的要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厅网站(http:///)于2007年6月完成了第二次改版工作。一个以服务于大众为宗旨,并以自治区政府网站建设规范(试行)为指南,结合本行业自身特点,拥有政务之窗、交通行业、出行服务等三大基本版块,一级栏目28个,14个子网站,累计点击率已达240万次的交通网站群凸显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三)、项目平台管理系统

针对特大型工程项目管理所涉及和处理的工程信息种类繁多、信息沟通频率大幅度增强、信息管理难度极大地增大等问题。交通厅决定在新开工的4个项目(星星峡至哈密、哈密过境、赛里木湖至果子沟、果子沟至霍尔果斯)推广使用网络化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交通系统在基本建设方面的管理水平。

该项目是一套完整的适合特大型工程项目管理特点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解决方案及系统平台,将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以及合同管理的信息集成,以支撑特大型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

已实施的四个建设项目是试点工程,试点成功后,将用于管理全区范围内所有的公路建设项目。

(四)、全疆交通系统财务会计网络管理

全疆交通系统财务会计网络管理系统于2006年11月开始建设,以公路局为试点,全系统之上而下,由点到面地全面推广使用。

目前上线单位有交通厅机关、合署办公的事业单位(6个)、公路局(局机关及16个地州公路总段)、征稽局(局机关及克拉玛依所、阿克苏所)等,管理的台帐共148套,总数据量207M。除厅机关、事业单位、公路局机关和征稽局机关,其余单位以VPN拨号形式上网。 财务核算、工资、主管单位查询等模块运行良好,固定资产、预算模块已具备上线管理 1

的条件,即将运行使用。

该项目的建成使用,进一步加强对厅属各单位预算执行的监督和管理,全方位的了解各单位的财务管理的情况,及时地掌握交通系统财务会计数据信息,提高了费用成本控制和分析能力。

(五)、公路出行服务系统

2006年9月交通部路况信息管理系统投入使用,按照《交通部公路交通阻断信息报送制度》的要求,通过网上及时报送国省干线公路阻断信息,2007年,全疆各管理处、养护段报送有效路况信息累计164条,接受社会公众咨询近三万人次。为公路交通出行信息服务提供了基础保障,受到群众欢迎,社会反响良好,将公路交通方便于民,服务于民的服务理念落到实处。

(六)、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2007年新疆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初步完成了应用软件开发和功能测试,并在乌鲁木齐、昌吉、喀什等3个地区联网运行。

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管理系统率先通过测试,并于2007年8月开始在三个试点单位联网运行。目前通过公开、公平网络考试取得从业资格证书的从业人员达三万多人。投资250多万元的试点单位信息网络建设和硬件设备采购安装已基本完成,设备、网络运行平稳。

为保证系统数据库质量,制定并下发了运管信息系统数据录入质量考核标准和指标填写规范,对各运管机构业务数据库进行了清查整理,并对相关业务人员进行了软件应用培训。完成了全区汽车客运站微机售检票系统数据中心软件开发与硬件购置招投标工作。完成乌鲁木齐北郊、南郊客运站、军工站及库尔勒客运中心微机售检票系统软件升级、验收工作。

三、2007—2008年度全区交通信息化工作总结与展望

(一)、工作总结

围绕新疆交通发展的总体目标,坚持“统一平台、统一标准、资源共享”的原则,以需求为向导,以创新位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办公自动化系统为突破点,切实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工作,提高行业整体运行效率;突出应用系统的实用性和一致性,通过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等项目,以点带面,整体提高新疆交通行业信息化水平,推动交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信息化带动交通现代化,以交通现代化促进信息化,促进新疆交通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发展。

(二)、信息化工作展望

今后新疆交通信息化工作将以重点项目为龙头,有步骤有层次地稳步推进。

1、新疆交通监控指挥中心

新疆交通厅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目标是:在整合和利用现有资源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统一的语音、数据、图像三网融合的智能基础共用平台,使之成为全新疆交通厅基础信息中心,全疆公路基础设施、公路运输运行监控中心,公路灾害、事故报警受理服务中心,应急指挥调度指挥中心,快速智能决策中心、社会公众出行服务中心。应用先进的现代通信、多媒体网络、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等理论与技术,按照系统工程原理,以现有网络和信息系统为基础,以GIS地理信息系统为支撑,以有、无线通信系统为纽带,将全疆交通业务信息系统、视频图像监视系统、GPS定位系统与指挥调度系统等有机地组成为一个整体,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建立一个立足公路交通、面向社会,融公路交通灾害事故预警、报警、指挥、公路交通信息服务于一体,使之成为集应急指挥、交通管理于一身的多功能、现代化、智能化指挥中心,形成一个系统集成化、信息一体化、办公自动化、管理动态化、决策科学化的交通业务信息化运行机制。

新疆交通厅应急指挥系统建成后,将成为新疆交通厅信息化系统体系的核心。在满足日常交通管理业务、灾害事故预警、接警、处警和接受群众求助、尽可能为公民提供快速、有

效出行服务的同时,还要满足重大突发性事件(如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突发事件等)发生时的快速、有效指挥处置工作。

新疆交通厅应急指挥系统建设的目标是在国内达到一流的水平。

具体目标任务包括:

(1)它是一个信息汇集、处理、发布的中心;

这个信息中心汇集公路交通及海事各方面的历史及现在的运行数据,涵盖公路交通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交通厅收费中心,能够实时准确了解全疆收费情况及交通流量信息。

(2)它是一个监控全疆公路基础设施运行情况,公路交通,海事船舶运行情况的一个总的监控中心,可以实施监控到重点路段,重点道口,重点场站,重点水域,重点车辆的运行情况,为及时应对突发事件提供良好的现场信息;

(3)它是一个应急指挥中心。建立统一的应急处置体系,实现统一公路交通灾害或事故的预警、接警、统一指挥、联合行动和快速反应。构建一个快速、高效的接公路交通指挥运行机制。构建一套科学的、智能化的指挥调度规范,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调度技术,使应急指挥中心的交通事故接警、处警、决策、指挥、协同、资源管理等过程更加科学、准确,并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反应速度。建立统一的交通信息数据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充实和完善预案数据库,为应急处理、指挥调度和决策分析提供支撑。

提高道路交通出行与交通事故指挥救助的反应速度和效率,使新疆交通资源充分发挥作用,形成统一指挥、反应快速、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反应机制,向市民提供交通出行、交通安全和交通紧急救助服务,提升新疆交通的管理水平。同时预留与社会其他管理部门和行业服务系统如公安、交通警察、120急救、民航、铁路等多部门的数据接口,为今后实施全社会各公共资源联动作好准备。

(4)它是一个完善的社会出行服务中心。构建一种规范和完善的公路交通信息服务与交通日常与紧急救助的能力的工作机制。

向社会提供规范的信息服务渠道及信息服务内容,制定交通日常与紧急救助工作的机制和制度,为社会提供紧急人员、物资救助服务。

2、新疆交通系统组织人事信息管理系统

新疆交通系统组织人事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统一规范标准、动态维护管理、多级多层应用、下级数据覆盖上级、共享开放式的全疆交通系统组织人事劳资基础数据库群。

通过掌握各类单位及人才数量、结构、分布、素质能力、工资水平及变化情况等宏观信息,提高动态管理水平,高效率、高质量地为新疆交通系统各级人事部门服务,为新疆交通系统各级党委、组织人事部门的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适时准确的数据信息服务,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

整合现有业务系统,抽取基础信息集合,建立党务信息库、人员信息库、机构信息库、法规信息库、考核信息库,充分整合现有数据,提供多种技术方案尽可能的提高数据的共享,提供多种渠道进行数据交换。

该系统覆盖了全疆交通系统的组织人事劳资业务需求,由八个子系统组成:机构信息管理系统、党务信息管理系统、人员信息管理系统、综合管理系统、绩效考核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法律法规管理系统开发、离退休人员管理系统。

3、新疆交通视频会议系统

新疆地域宽广,有了视频会议系统,克服了时间与空间距离上的障碍,足不出户,就可实现“面对面”的交流,这不仅可以节省时间、省去出差费用,而且减少了出差旅途中的安全忧患,免除旅途劳累节省精力。

会议系统使得会议更频繁,沟通更流畅,分享信息更加充分,从而可以更快地作出决策,而且可有更多参与者的意见得到表述,无论负责人员在何时何地,都能在短时间内召集决策,得到更多的意见,极大地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执行力。

现在全疆15个地州的征稽网已完全铺设到位,其中从乌鲁木齐至各地州为2M线路,除去征稽业务所占用部分,完全可以利用其剩余带宽运行视频会议系统,这样即节省了开支,又充分利用了现有资源。

该项目建成后,一套完整的集远程会议、现场指挥、路况预报、技术培训为一体的视频系统必将为交通厅日益繁重的工作提供一个便捷高效的管理工具。

四、2007—2008年度典型案例与大事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厅项目平台管理系统”是针对新疆公路建设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将建设项目的各种信息及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和汇总,并以数字、图表等多种形式提供给管理者进行决策.达到了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及工程项目管理水平、降低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成本的目的。

为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厅决定重点在新开工的4个重点项目(星星峡至哈密、哈密过境、赛里木湖至果子沟、果子沟至霍尔果斯)推广使用网络化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在其余新开工和续建的项目中推广使用网络化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部分功能,以提高交通系统在基本建设方面的管理水平。

上海中交海德公司负责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厅建设项目管理平台开发工作,系统集成已经于2007年11月28日基本完成,项目管理平台系统软件分为两个部分, C/S基础数据收集平台和B/S项目管理平台。

B/S项目管理平台包括(前期管理、征地动迁、招标管理、合同管理、计划进度、投资控制、质量管理、变更管理、资金管理、施工现场、竣工管理、行业资质、系统管理、综合查询)等总计14个业务模块,74个子业务模块,已于2007年12月1日在交通厅的服务器上安装部署完毕。另外还根据实际需求增加了安全管理、公文管理等模块。

C/S项目管理平台包括(系统设置、投资控制、工程进度、其它工具)4个栏目,18个业务模块以及52个子模块。

四个项目的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1、C/S项目管理平台系统已经于2007年8月份开始在G045线哈密过境项目进行了培训、试用和完善工作,哈密过境的两个标段已经使用该系统做了5期计量数据。

2、C/S项目管理平台系统在2007年9月份对G045线赛果霍执行办的11个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以及驻地进行了全面培训。收集修改意见,并下发操作手册以及数据迁移工具(主要迁移前期北京软件的计量数据)。

3、C/S项目管理平台系统在G045线果子沟口至霍尔果斯公路建设项目、G045线星星峡至哈密段公路改建工程中进行了前期管理和资料收集,并且进行了录入校对。BS项目平台管理系统的使用情况:

B/S项目管理平台部署完毕后,已经转入试运行阶段,先后通过网络下发了《操作手册》和《人员登陆信息》以及《试运行通知》,目前系统已经进入试运行和意见反馈阶段:

系统注册人员信息105人;

维护完工项目、在建项目以及将开工项目33个;

维护标段信息 19个;

已经完成了(G045线赛里木湖至果子沟段公路改建工程、G045线果子沟口至霍尔果斯公路建设项目、连霍国道主干线哈密过境段公路建设工程、连霍国道主干线星星峡至哈密段公路改建工程)四个在建项目的前期管理部分基础数据的录入工作,主要是录入了这四个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以及环境影响报告书等前期文档资料内容。并且上报了哈密过境前3期的计量数据到BS系统中。到目前

为止系统运行正常稳定。

第16篇:新疆交通信息化发展报告

新疆交通厅2008-2009年度交通信息化

发展报告

一、2008-2009年度全区交通信息化概述

2008年是新疆交通信息化工作深入开展的一年,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公路建设和交通需求服务为导向,加强科学化、现代化管理,最大限度地为行业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服务,在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分割,促进互联互通、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规范建立符合现代化要求和社会需要的交通信息化平台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2008—2009年度全区交通信息化年度进度情况总结

(一)、电子政务

厅机关的OA系统目前正在进行试运行,采用的是B/S结构,包括公文发送、公文接收、公文签发、通知公告、发文查询等主要功能,实现了公文流转以及办公管理的网络化和数字化。

新疆交通厅及直属局的网站已经全新改版,主要采用信息单向推送的形式,为公众提供政务之窗、交通行业和出行服务。政务网站的改版升级为行业管理部门和公众之间初步搭建了一个沟通的桥梁,成为管理部门转变政府职能和服务公众的重要途径之一。

新疆交通组织人事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以全疆交通系统组织人事劳资基础数据库为基础,最终覆盖全疆交通系统每一个独立法人单位的人事信息系统。由于新疆电子政务专网目前还只在厅机关内部运行,故该系统目前采用在线和脱机两种结构进行试运行。

新疆交通财务管理系统已经覆盖厅机关及各直属局的财务部门,目前正逐步在全区交通系统逐级推进部署,该系统包括财务预算编制、预算调整、预算控制、资金拨付、账务查询与分析、工资管理等主要功能,提高了新疆交通财务管理的便利程度,节约了财务管理的人员和时间成本。

(二)、公路建设信息化系统

公路建设项目管理系统采用B/S和C/S相结合的系统架构,用户通过公网访问中心服务器。目前实现并投入使用的功能模块主要包括项目基本信息管理、项目建议书管理、工可管理、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管理、施工准备管理、建设实施管理、竣工验收资料管理、施工企业基本信息管理等几大应用模块。通过该系统的建设和使用,基本实现了公路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从前期立项到竣工验收的几乎所有管理功能。目前该系统投入使用的功能有工程计量支付和工程资料管理。

建设项目从业单位信用评价系统目前实现并投入使用的功能模块主要有企业基本信息管理、信用标准等级管理、信用评价管理、企业业绩管理等几大应用模块,基本实现了对公路建设项目从业企业信用信息的管理与评价。

(三)、道路运输信息化系统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以广域网络为依托,以自治区级综合数据库为核心,建立覆盖全区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跨地区、跨部门共享,在保证道路运输管理工作合法、公平、公正、公开的前提下,提高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工作效率、服务水平和质量,逐步实现决策信息化、科学化。

目前已完成的功能有旅客运输经营管理、货物运输经营管理、机动车维修管理、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国际道路运输管理、营运驾驶员考试管理、道路运输稽查管理、道路运输 1 票证牌管理、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和执法人员管理10大功能,正在进行功能扩展和完善。

2008年7月该项目通过验收。

三、2008—2009年度全区交通信息化工作总结与展望

(一)、工作总结

全力推动办公自动化的应用,逐步使各级交通主管部门日常办公实现自动化、电子化、网络化,提高机关办事效率和工作质量,逐步开展各级单位的网站建设,逐步开展网上申报和审批的试点工作,提高网上为民服务的质量和水平。遵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信息发布,健全维护制度,做好信息安全保密工作,采取严密的技术和管理手段,确保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加强信息安全教育,普及信息安全知识,明确信息安全责任。

在全区交通系统统一部署下,以现有应用项目平台为基础,深化推广公路建设、养护、运输管理等信息系统项目,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实际的管理水平,为“三个服务”提供技术的保驾护航。

(二)、信息化工作展望

2010年会是新疆交通信息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的关键年,我们将依托《新疆交通运输信息资源整合与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工程》的实施为平台,充分利用新疆交通系统已有的各类信息资源,通过整合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交通行业的行政管理和公共信息服务能力。

新疆交通运输信息资源整合与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工程的工程主体涉及新疆交通厅机关、厅属交通建设管理局、公路管理局、道路运输管理局及厅通信信息中心等多个管理部门;用户群包括全疆交通行业管理人员以及疆内外社会公众;业务内容涵盖新疆道路运输、公路建设、公路养护、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等交通主要业务,以及相关的交通信息化支撑手段与方法。将初步建成1个数据中心(新疆交通数据中心)、3大应用系统(国际道路运输监管与服务系统、综合查询与分析系统、交通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完善3大应用系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系统、道路运输管理系统、客运站数据上报系统)。 作为信息资源整合的载体平台,新疆交通厅应急指挥系统目前已完成调研论证等前期准备工作。新疆交通厅应急指挥大厅将接入3条国省干线公路、乌鲁木齐3个重点客运站以及喀纳斯湖和天池重点水域监控视频信息,初步构建区级应急平台体系框架,实现平台的基本功能,基本满足自治区交通厅对干线公路路况、客运站、重点水域日常安全监控需要;为建设完善交通应急管理体系、应急平台体系奠定基础;初步明确自治区交通应急管理组织架构及职能职责定位;完善自治区交通应急管理运行机制;制定与应急平台建设相关的管理规范、标准和技术要求;

即将实施的建设内容包括:搭建数据采集、数据整合等技术平台,充分整合公路数据库系统、公路地理信息GIS系统、新疆公路交通量调查系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系统、桥梁管理系统、公路建设从业单位信用管理系统、运政管理系统、全区客运售票系统、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初步建设交通行业数据整合中心,搭建综合统计平台框架,为交通监控应急指挥系统提供基础的数据支持,同时完成自治区交通公路主题、通行费征收主题、道路运输主题统计,为厅、局级及相关处室领导决策提供信息服务和提高交通业务协同行业监管能力,本次工程依托基础支撑系统呼叫中心及视频会议系统进行应急通讯,系统将来考虑拓展接入海事卫星系统及移动指挥平台。

四、2008—2009年度典型案例与大事记

(一)、新疆交通系统组织人事信息管理系统

新疆交通系统组织人事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统一规范标准、动态维护管理、多级多层应用、下级数据覆盖上级、共享开放式的全疆交通系统组织人 2 事劳资基础数据库群。

通过掌握各类单位及人才数量、结构、分布、素质能力、工资水平及变化情况等宏观信息,提高动态管理水平,高效率、高质量地为新疆交通系统各级人事部门服务,为新疆交通系统各级党委、组织人事部门的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适时准确的数据信息服务,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

整合现有业务系统,抽取基础信息集合,建立党务信息库、人员信息库、机构信息库、法规信息库、考核信息库,充分整合现有数据,提供多种技术方案尽可能的提高数据的共享,提供多种渠道进行数据交换。

该系统覆盖了全疆交通系统的组织人事劳资业务需求,由八个子系统组成:机构信息管理系统、党务信息管理系统、人员信息管理系统、综合管理系统、绩效考核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法律法规管理系统开发、离退休人员管理系统。

(二)、农村公路建设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该项目是一项大型系统工程,统一采用GPS技术手段获取所有乡(镇)及建制村的公路通达情况和所有农村公路的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使农村公路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相统一,实现全面、准确掌握所有乡(镇)和建制村的农村公路通达情况及所有农村公路的技术状况,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统一管理。

农村公路建设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对涉及到农村公路的建设情况及进度情况实现实时的跟踪监控,使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管理逐步实现决策上的科学化和管理上的规范化。应用现代化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来管理农村公路事务已经成为公路事业发展的需要。

该管理系统运用先进的多层次的应用软件技术,按照面向对象的开发标准,采用B/S结构,将传统的农村公路管理业务流程和专业领域应用逻辑实现为可重复使用的企业级的组件,然后将这些业务组件部署在企业内联网(Intranet)的应用服务器上,从而实现对农村公路管理业务流程和专业领域计算和管理服务的支持,为企业管理提供了高度集成化的应用解决方案。

第17篇:新疆托里县农机维修企业调研

新疆托里县开展农机维修企业调研活动

作者:饶兰

农业装备数量迅速增加,农机化水平快速提升,对农机维修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落实促进法,农机维修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履行好农机维修管理职能,推进维修行业发展,不断满足农机化发展需求,新疆托里县农机局对全县农机维修企业进行了一次专项调研活动。

一、新时期农机化发展特点对农机维修市场提出了新要求

1、农机保有量跨越式增长考验现有农机维修承受力。从2010年报表数据看种植业机械增长迅速,拖拉机达到1872台,耕整机已达2199台,玉米联合收割机从无到有已达15台。特色产业机械推广也不示弱,适用于马铃薯种植收获机械逐年增长,完全替代了人工种、收模式。

2、大量高新技术应用于农机对传统农机维修技术构成挑战。农机热刺激了农机工业的科技投入,大量现代科技成果得到引进和运用,如复杂的联合收割机机械,液压传动系统等等,高科技武装现代农机的同时对农机维修技术提出了新要求,现有农机维修状况极不适应,这次调研了解到新型农机具出了毛病,但由于技术原因找不出病根,最后无奈只有花几千多元更换总成,代价的确太大。事实表明,农机维修技术要求将越来越高,维修越来越难。

二、托里县农机维修市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农机维修市场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农机化的发展,乡村农机维修市场也有升温的趋势。截止目前,托里县共有农机维修网点3个,为2个三级点和1个专修点:其中三级点主要从事常用农业机械的局部性换件修理、一般性故障维修以及整机维护工作;专修点主要从事农机电器修理、喷油泵和喷油器修理、曲轴磨修、气缸镗磨、液压系修理、散热器修理、轮胎修补、电气焊修理、喷漆等一项或多项维修业务。当前,大多数农机维修网点经营场所比较简陋,占地面积在50平方米左右,有的建简易的维修房间,有的露天维修;网点的主要维修设备及工具有电焊机、气泵、磨气门机,拥有车床、油泵试验台及动平衡机的网点1家,设备陈旧老化;现有农机修理技术工人5人,维修技术落后。

(二)、农机维修市场存在的问题

1、从维修机构来看,正规的修理厂少,规模设备差的多。公有农机维修机构解体,主要由个体户承担,由于农机维修行业的微利性,农机维修懂行人才大量流失转行,很难找到有一定规模的维修机构。至2010年我县正规的修理厂没有一家,都是个体经营,一两间房屋,少则一个人,多则两三个人,而且没有一样与维修业务相适应的仪器和设备,是典型的小作坊修理。一台电焊机,一个台虎钳,一套气焊设备,几把扳手,完全靠手工操作,没有调试设备,更谈不上修理质量标准了。

2.从维修人员素质看,专业技术人员少,年龄普遍偏大,凭经验的人多。许多维修点人员都是农民出身,没有受过专门的技术培训,农机维修方面知识缺乏,机械、原理知之甚少,有的不仅不识图纸,而且连游标卡尺也不会使用,测量间隙凭手感,检查油嘴听声音。他们都是靠长期的经验积累,没有精度概念和质量意识,不懂零件的装拆要点,对零件强拆硬卸。随着农业机械的不断更新,这些经验远远不能适应农机发展形势的需要,往往对新型的农业机械高性能联合收割机的维修更是束手无策。

3.专业维修点少,兼营的多。许多维修点是搞焊接的或是修摩托车的,他们也照样搞农机维修,根本不考虑是否达到维修质量标准的要求,常常给机具留下了隐患。另一方面,他们又给农机维修的管理执法带来困难。由于他们挂的是别的牌照,领的是其他执照,属于超范围经营,不仅无法保证机械维修质量,同时也无法对其进行管理。

三、改善农机维修点的对策措施

从近几年农机化发展看,农机维修市场需求不是萎缩,而是增加了,特别是大中型及先进农机具的大量应用,迫切需要高质量、专业化的农机维修技术服务。农机产品性能提高、功能增强、科技含量增加,对农机维修人员的素质要求在不断提高,对维修装备的要求也在提高。同时,农机跨区作业的发展,提高了我县农机使用的效率和效益,促进了农业生产向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的方向发展,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必然要求有配套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的农机维修服务、信息化远程服务等新的现代化服务方式。为此,我们提出以下措施:

1.加强农机维修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农机维修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使维修人员不仅懂得机械结构原理,而且懂维修拆装工艺,知道维修的质量标准。农机部门要加大对农机维修从业人员的监督检查力度,特别是县级农机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农业部、自治区的有关法规、规章,对农机维修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并按国家颁发的技术等级标准进行考核鉴定,合格者发给《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要帮助机工树立科学的观念,打消他们的侥幸心理,要让他们明白,技术的问题是个科学的问题,不能有半点含糊。

2.严格把关,持证上岗,坚决取缔超范围经营和无证经营。工商部门在审核营业执照时,首先要有农机部门核发的职业资格证和修理点合格证。工商、农机、技术监督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大执法力度,发现不合格的要坚决取缔,决不姑息,坚决维护政府的职能,确保农机维修市场的健康发展。

3.抓好农机维修的技术检测工作,把它做为加强农机技术监督管理、提高农机技术状态、恢复农机技术性能以及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工作来抓,各级农机维修网点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配备相应的量具、仪器和维修设备,经常进行自检,并定期送计量部门检验,从而实现农机维修网点的专业化和规范化。

4.政府要加大投入。由于农机事业是公益事业,它注重的是社会效益。要建一个专业的农机修理服务中心,不是

一、两万元就能解决的,这就牵涉到政府投入和扶持,要建立一个“国家政策为导向,农机部门投入为主体,金融信贷作扶持”的农机化投入新机制。一是地方财政要加大对农机的投入,对农机部门购置的农机具、维修设备等给予适当补贴。二是农机服务工作以农民为主,应得到政府引导和重视。

5.农机部门要积极主动,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农机部门的技术力量,通过推广培训、监理与维修相结合的办法,对机具未达到技术标准的,一律不予年检年审,从而把好维修质量关,不仅可预防农机事故的发生,同时又降低了维修费用,增加机手的收入,真可谓一举多得。

6.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管理法规,加大宣传力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充分维护机工的合法利益,形成一个投诉有门、有诉必应,人人都关心农机安全的工作氛围。

第18篇:关于新疆兵团林业资源管理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四川大学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新疆兵团林业资源管理与发展情况调

研报告

实践时间:2011年7月17日至2011年8月17日

实践地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州若羌县三十六团林业工作站

实践方式:见习了解并共同工作

实践人员: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

摘要

本文主要通过我在新疆农二师36团林业管理站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工作与学习,介绍我所了解到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森林资源与环境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新疆、巴州及36团分别拥有土地面积及森林面积及资源,学习了新疆兵团森林建设相关管理办法,并通过多方面资料的调查,了解了森林资源与当地经济发展的联系与现状。

新疆地大物博,然而提起新疆,首先便想到沙漠,因此,新疆的森林资源则成为新疆发展所必须考虑的重要部分,其森林管理也必将严于其他地区。由于新疆的特殊地理位置及气候,其水利资源也是影响新疆发展的重要因素。再者,新疆气候干燥,昼夜温差较大,阳光充足,无论从气候条件还是地理位置等因素,都决定了新疆水果的高质量与高价值,因此林果业也成为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故以上为此次调研主要方向及内容。

调研报告

背景资料:新疆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56%,盆地占44%。农、林、牧用地面积约 6304.58万公顷,占总面积的37.9%。现有耕地面积402.55万公顷,人均占有耕地3.08亩,为全国人均水平的2倍;园地面积33.59万公顷;林地面积675.94万公顷;牧草天然地总面积5121.58万公顷,占全国草场总面积的20%,仅次于内蒙古,居全国第二位。

新疆活立木总蓄积量3.1亿立方米,森林面积197.8万公顷,森林蓄积量

2.8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92%。其中天山、阿尔泰山区覆盖的原始森林多为西伯利亚落叶松、雪岭云杉和针叶柏等高大乔木,塔里木河、玛纳斯河流域生长着世界著名的胡杨和灰杨,准噶尔盆地边缘散布的梭梭林和塔里木盆地周边的红柳是防风固沙的主要植被。人工造林的树种主要有白杨、榆树、白蜡、槭树、槐树、白桦、沙枣、桑树及各种果树。

胡杨树

白杨

巴州面积47.87 万平方千米,约占新疆总面积的 1/4,是中国面积最大的一个自治州。巴州地貌分属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东部和昆仑山、阿尔金山等三个地貌区,基本格局呈“U”字形,在全州总面积中,山地面积22.5万平方公里,占全州总面积的47.7%;平原总面积24.65万平方公里,占52.3%,其中戈壁沙漠14.3万平方公里,占30.3%。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大部分处于天山南麓和塔里木盆地北和东北缘,小部分位于塔里木盆地东南缘和昆仑山、阿尔金山北麓间 。气候非常干旱,年降水量大多在100 毫米以下,个别县(若羌、且末)仅有10~25毫米。在有水灌溉的山前平原地区发展有农、牧业。有些县还成为粮油生产基地。工业多是农畜产品加工和矿产的开采、加工。巴州境内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师部及所属的16个团场以及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等中央驻州单位。

巴州独特的农业气候资源孕育出许多独具特色的农产品。驰名中外的新疆特色名牌产品“库尔勒香梨”的主要产地就在巴州的库尔勒,现种植面积56.7万亩,产量20万吨,远销澳大利亚、加拿大、香港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巴州还是中国优质棉花重要产区之一,已形成了25万吨棉花生产能力。工业用番茄红色素含量高,品质优良,是国内重要的蕃茄酱

生产基地。

36团位于塔里木盆地东南部,阿尔金山北麓,罗布泊洼地南侧,为山前扇缘地带。团场东、西、北三面均紧靠塔克拉玛干沙漠,绿洲是“弧状”分布特征,气温高,降水少,蒸发量大。米兰多风,多沙尘天气,团场环境恶劣,生态十分脆弱。

36团从1965年建团至今,全团土地总面积1002903.6亩,其中耕地43450.2亩,园地13128.45亩,林地279073.95亩(其中天然公益林22.33万亩,人工林(含枣园)55733.95亩),草地162045.6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5443.05亩,交通运输用地4509.75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0569.15亩,其他土地484683.45亩。

三十六团所在地米兰处在若羌县境内,三十六团红枣种植面积已达3.3万亩,“十一五”末将扩大到8万亩,成为农二师的“红枣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三十六团林管站是一家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的组织机构,主要负责当地林业的经营管理,更新采伐,植树造林规划等。

调研目的:了解新疆兵团林业资源管理现状及发展,初步认识新疆森林资源的基本情况以及未来发展情况,调查新疆兵团建设的经济林业得发展与效益。

调研过程:坐在家的火车上,一路从绿树成荫,空气湿润的四川到广阔无垠的沙漠的新疆,亲身深刻感受到了森林资源在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影响,于是回家我联系到了若羌县三十六团林业管理站,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实习期间,向单位同事边学习边工作,基本掌握了一些工作内容,了解了当地林业资源的基本情况,同时了解了一些当地经济林业的情况。

在林管站实习期间,每人每周四天白班,一天夜班,夜班为工作人员轮流值班,工作主要负责当地森林资源的管理,各单位树林的管理并记录工作日志,森林法的学习与考核。每周两次树林的视察,包括是否有滥砍乱伐的现象,是否有偷猎树林中野生动物的情况,以及当地树林的灌溉、生长状况、植树造林规划等。夜班则住宿在边境地方,以负责看管周边的森林并记录反映情况。

调研结论:

一、三十六团林业管理站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平原天然林保护条例 》、《森林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对当地森林资源进行管理。

二、2010年,当地全县林业用地面积316.62万亩,比上年增加2.08万亩,增长0.6%。其中:天然林面积293.3万亩,森林覆盖率1%。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13万亩,幼林抚育实际面积6.7万亩,成林抚育面积6.7万亩。而2010年,我国有森林面积1.7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18.21%,占中国国土面积近五分之一的新疆竟如此低的森林覆盖率,可想而知森林资源牵动着新疆人民的生活生产。

据悉,新疆是全国沙漠化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全疆85个县,174个农牧团场中有80个县市,90多个农垦团场有沙漠化土地分布。近三分之二的土地和1200多万人正受着沙漠化危害和威胁。

吐鲁番

罗布泊

专家推算:在塔克拉玛干数千公里的风沙线上,流动沙丘正以5至10米的速度向西南和东南方向推进,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流动沙丘以每年0.5至2.

5米的速度向绿洲扩展。

三、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及气候,农业尤其是果树经济林也成为当地的主要树林带,若羌县经济林业以红枣树、蟠桃树、香梨树为主。据统计,2010年若羌县种植业实现产值68426.55万元,同比增长43.01%;林业实现产值986.93万元,同比增长39.89%;牧业实现产值7976.63万元,同比增长14.87%;渔业实现产值1.65万元,同比下降86.25%;农林牧渔服务业实现产值1325万元,同比增长20.24%。全县实现农业增加值40306.6万元,同比增长39.05%,其中:种植业实现增加值35569.66万元;林业实现增加值483.38万元;牧业实现增加值3589.83万元;渔业实现增加值0.73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63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成为当地支柱性经济产业。

据不完全统计:新疆沙漠化土地正以40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每年约有1000万亩农田正经受风沙危害。有1.2亿亩草场严重荒漠化。全区每年因风沙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在30亿左右。

据新疆都市报报道,新疆约30个贫困县都集中在风沙区,有些沙漠化危害严重的地区,群众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由此可知,新疆的森林资源对当地的经济有着严重的制约性。

四,在为期一个月的实习过程中,仍发现有偷伐树木、捕猎野生动物等现象,可知当地居民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意识不够强,森林资源的知识普及力度不够广泛。也许是个别现象,但是在新疆这种条件下,应严格打击这种现象并加强植树造林的规模。

(声明:以上部分数据来源与新疆若羌县统计局)

调研意义:

一、了解新疆兵团森林资源的基本情况,基本达到了此次调研目的。

二、对新疆兵团森林资源的调查汇总,可以更直观的了解当地森林资源的现状,认识其优势与不足。

三、了解到森林资源与当地经济发展的联系,有利于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心得体会:由于这次暑期实践,我庆幸这个暑假没有再次虚度。通过在林业管理站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工作,让我更好更深刻体会到新疆兵团森林资源的重要性,管理的复杂性,也看到了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制约性。也增强了我以后建设西部的使命感。

知识的掌握与积累,能力的提高都是空口无凭的的,需要我自己亲身去实践。因此也认识到了学校安排暑期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丰富了我的知识,丰富了我的经验。

最后要感谢李红老师的指导,感谢三十六团林业管理站提供的帮助。

2010年8月

第19篇:新疆城镇集中供热设施建设及需求情况调研报告

新疆城镇集中供热设施建设及需求

情况调研报告

2010年04月18日 20:05:41 稿源: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

新疆地处西北高寒地区,绝大部分地区冬季长达半年之久,冬季供暖是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事关广大群众冷暖和社会稳定,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实施城镇集中供热是国家和自治区为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节能减排、减少大气污染、改善城镇环境所采取的一项切实措施。“十五”以前,新疆仅有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库尔勒等极少数城市实施了小片区集中供热,绝大多数城镇普遍采用单位小锅炉和居民家庭小炉灶方式供热,能效低、对环境污染影响大,严重制约了城镇现代化发展。1998年以来,自治区积极争取国家支持,调整本级预算资金,引导带动社会投资,积极采取多元化融资手段,加强城镇集中供热设施建设与改造,对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改善环境,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新疆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城镇集中供热需求增长与供热供给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为全面了解掌握新疆城镇集中供热设施建设及需求情况,我们对全疆12个地州82个县市(不含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及兵团所辖城市)的城镇集中供热发展情况及2009年自治区预算内补助投资城镇集中供热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

一、新疆城镇集中供热发展现状及需求情况

(一)新疆城镇集中供热设施现状

新疆城镇集中供热设施项目大规模建设始于1998年,至目前,新疆城镇集中供热热源点多以大、中型燃煤锅炉为主,采用热电联产及地热、太阳能等新能源、新技术方式供暖的极少(目前只有乌鲁木齐和克拉玛依两个地级市及很少的县级市有少量采用)。集中供热热源点建设以新建和改造并重,管网大多由原各单位供热设施改造联网形成,基本都已运行10年以上。已建成的燃煤锅炉房及供热管网配套设施在保障现有供热能力外,通过合理调整供热范围,增加管网调控设施,加大改造供热管网特别是二网,供热能力还有一定潜力可挖。

根据本次调查统计,截至2009年11月,新疆县级市和县所在镇(即12个地州的82个县市所在城镇)城镇人口595万人,实有房屋面积18036万平方米,现有集中供热能力约1万兆瓦,集中供热面积8882万平方米,集中供热率54.48%。城镇集中供

热率在0~20%的城镇5个,占城镇总数的6%;在20~50%的城镇27个,占32%;在50~80%的城镇41个,占49%;在80%以上的城镇11个,占13%。南疆三地州的喀什地区所辖莎车、巴楚、塔什库尔干3个县城,和田地区所辖和田、洛浦2个县城,至今没有实施集中供热,城镇供热方式仍然为单位自建小锅炉分散供暖和居民家庭小炉灶取暖。

(二)政府投资城镇集中供热设施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地区分布情况

在调查的82个县市中,由各级政府补助投资支持的城镇集中供热设施建设项目共84个,占到城镇集中供热设施项目数的绝大多数。其中吐鲁番地区3个、哈密地区3个、昌吉州6个、伊犁州直15个、塔城地区8个、阿勒泰地区8个、博州2个、巴州6个、阿克苏地区13个、克州4个、喀什地区12个、和田地区4个。各地政府投资支持的城镇集中供热设施项目个数与其所辖县市数相当,项目数量少于县市数的有和田、博州、巴州和昌吉州4个地州。 2.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结构

84个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总投资440123万元,其中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下的项目8个,占项目总数的10%;投资额在1000~5000万元的项目44个,占52%;投资额在5000~10000万元的项目22个,占26%;投资额在10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0个,占12%。在84个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总投资中,国家补助投资80420万元(中央预算内投资14170万元、占17.6%,国债资金66250万元、占82.4%),占总投资的9.07%;自治区补助投资28170万元(自治区预算内资金)、占6.32%;县市自筹资金占5.01%;企业自筹资金占39.34%;银行贷款占24.18%;其他资金占16.08%。

分析看出,新疆城镇集中供热设施项目投资主要为企业自筹,其次为银行贷款,再次是其他投资(以北欧、日本协力等国外银行贷款为主),政府补助投资很少。由此可见,新疆城镇集中供热设施项目建设将面临较大的还贷压力。 3.政府补助投资增长趋势

在84个政府投资项目中,政府补助投资(含国家和自治区)只占项目总投资的15.39%。其中,国家补助投资不仅量小,而且近年来总体呈下降趋势,1998~2004年间呈波动状态,1999年最高16500万元,其次2004年11980万元,最低2000年3000万元,2004年以后大幅下降,到2009年只有410万元。自治区因财政资金有限,自治区预算内补助投资多年保持较低水平,在500万元上下,近年呈加速上升趋势,1998

年1156万元、2008年3600万元、2009年18450万元,2009年为历年最多,超过了前十年自治区预算内补助资金总额,2009年也首度超过国家历年最高投资额。 4.政府投资项目实施情况

截至调研时,在84个项目中,已完工项目43个,全部在建设期内完成,占项目总数的52%;在建项目34个,预计在建设期内可以完成,占40%;未开工项目7个,占8%。已完工项目中超投资计划项目3个,未达投资计划项目3个。

(三)新疆城镇供热体制改革情况

自2003年推行城镇供热体制改革以来,至目前,全疆城镇供热单位已全部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有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民营资本控股3种类型,共有供热企业143家,其中,国有独资及国有控股企业63家、占44%;民营企业80家、占56%。而用热的商品化、货币化改革严重滞后,目前城镇供热收费基本上仍按房屋建筑面积计收,分户计量工作推进缓慢;各地城镇居民采暖费大多也还是在过去冬炭费的基础上发放,不分职务、级别、住房标准,且发放标准普遍偏低。城镇供热价格改革也还没有完全到位,目前城镇供热价格虽都已实现由政府定价,采取社会听证定价制度,但煤热价格联动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同时也存在对供热成本核算工作不及时、不到位的问题,供热价格与供热成本之间存在一定偏差,从而导致供用热双方在供热价格问题上存在很大分歧。

(四)新疆城镇集中供热供需现状及“十二五”需求

截至2009年11月,新疆城镇集中供热需求18036万平方米,有供热能力约1万兆瓦,实际集中供热面积8882万平方米,集中供热率54.48%,供需缺口达45.52%。调查统计,“十二五”期间,12个地州的82个县市城镇集中供热设施项目需求达113个,项目总投资1308179万元,拟申请国家补助投资617731万元、占47.2%。其中,吐鲁番地区5个,申请国补资金17262万元;哈密地区6个,申请国补资金19960万元;昌吉州9个,申请国补资金109600万元;伊犁州直12个,申请国补资金88685万元;塔城地区8个,申请国补资金41971万元;阿勒泰地区9个,申请国补资金136726万元;博州8个,申请国补资金20600万元;巴州13个,申请国补资金63528万元;阿克苏地区12个,申请国补资金98800万元;克州4个,申请国补资金16113万元;喀什地区19个,申请国补资金75702万元;和田地区8个,申请国补资金41510万元。

二、新疆城镇集中供热和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镇集中供热设施建设远不能满足城镇发展的需要

调查分析,目前新疆城镇集中供热率平均为54.48%,供需缺口达45.52%,82个城镇中集中供热率不到50%的城镇32个,占城镇总数的39%。大多数城镇仍还存在大量小锅炉和土暖气,不仅煤炭利用率低,污染环境,而且引发群众强烈不满。如博乐市因集中供热能力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要,目前仍有19座小锅炉尚不能关闭;伊宁市则出现了要求纳入集中供热,而得不到满足的群众集体上访事件。另外,部分城镇已实施集中供热的城区,还存在供热系统超负荷运转,供热效果欠佳等问题。如奎屯市一网的水力平衡是根据2000年当时供热区域的房屋容积率测定的,现容积率已发生了重大变化,管网水力平衡失调,“小马拉大车”使供需双方均遭受损失。城镇集中供热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城镇化发展需要,已成为当地政府面对的也是困难最为突出的重大问题。随着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城镇规模的扩张和城镇人口的不断增长,对供热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本次调查统计,预计“十二五”将新增供热需求面积约16820万平方米,相当于目前集中供热面积的近2倍,“十二五”新疆城镇供热设施建设任务将十分繁重。

(二)城镇集中供热设施条件普遍较差,无法保障集中供热效果

调查了解,新疆城镇集中供热设施建设中,热源点新建较多,但供热管网、换热站等集中供热传输设施大多为原单位片区分散供热系统归并而来,特别是老旧建筑区的二网管道,新建的甚少。集中供热传输设施普遍存在管道渗水、系统控制和调节设施不够等问题。如塔城市中心城区,二网基本由过去分散供热管网连接而来,目前管网老化严重,经常出现“爆管”;裕民县集中供热设施系统中没有换热站,不得已采取直供,热损失大,部分锅炉甚至还是人工上煤和除渣。与此同时,近几年来,国家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要求供热企业对燃煤锅炉配套除尘设施增加脱硫功能,供热系统安装自动监控设施,但目前绝大多数城镇供热设施条件达不到这一标准要求,其根本原因是投入大,企业不愿或无力配置。城镇集中供热设施条件差是建筑室内温度偏低或不稳定、居民不满意、供热企业节能减排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城镇集中供热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造成供热能力始终滞后于需求增长

从新疆已实施的城镇集中供热设施建设项目融资渠道看,第一是企业自筹,第二是银行贷款,二者共占项目总投资的64%。由于城镇供热是重大的民生工程,供热价格由政府按照微利原则定价,供热企业属微利行业,普遍效益不佳,企业自筹能力非常弱,已建成的项目还款难度很大。另外,从实地调研看到,城市比县城供热设施条件明显要好,但多为利用各种外国政府贷款所建,如伊宁市、博乐市,同时也面临较大的还款压力。如伊宁市供热公司用固定资产折旧偿还贷款,企业自身没有积累继续扩大投资建设。而

从1998~2008年的12年看,政府补助投资极少,特别是中央政府投资近年来逐年减少。现状情况是,一方面供热需求在快速增长,迫切需要加大投资加快供热设施建设;另一方面中央政府补助投资在大幅减少,加之新疆各级地方财力十分薄弱,每年投入集中供热设施建设的资金虽有增长,但也非常有限;再一方面企业自筹、银行贷款的困难也越来越大,新疆城镇供热设施建设面临很大的资金缺口问题。调查统计分析,在目前84个政府投资城镇集中供热项目中,政府补助投资(含国家和自治区)仅为项目总投资的15.39%。和田、博州、巴州和昌吉州4个地州的11个县市至今没有得到过国家和自治区补助投资支持。本次调查统计,“十二五”期间新疆城镇集中供热设施建设需求非常大,总投资约131亿元,是过去12年间总投资的3倍。可以说,筹资压力和建设任务都非常繁重。

(四)供热体制改革进展缓慢,旧矛盾与新问题并存。 1供热单位市场化改革面临新困难和新问题

新疆城镇集中供热单位在改制前,大多是隶属县(市)政府城建部门的事业单位。政府试图通过供热单位体制改革,将供热行业推向市场,由市场调节保障供给。目前新疆城镇供热单位民营企业占总数的一半以上,但近年来在不少地区又出现了“国进民退”现象。从实地调研的情况看,民营企业供热效果普遍不及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完全交由民营企业供热的城镇,政府耗费精力更大。塔城市在供暖期间,室内温度常不达标,主管城建的副市长不得不经常亲自到供热企业坐阵监管。裕民县城供热单位改制后由一家民营供热企业经营,两年后,在2009~2010年度供暖期前,该企业称连年亏损公开申请退出,引发当地群众恐慌。眼看冬季来临,裕民县政府不得不出资收购该企业现有设施,交由县建设局下属的裕民县热力公司(国有独资)接管,才安抚了上访居民,平息了事态,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究其原因,供热行业属公益性微利行业,新疆因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城镇均布局在大大小小的绿洲,较为分散,城镇建设规模普遍较小,城镇人口规模不大,加之城镇建设水平普遍较低,住房集中度不高(大部分县城多为平房,布局分散),导致供热管网设施线路长、投入大,不能形成供热规模效益,供热企业普遍经营困难,由此引发了许多民营供热企业强烈要求退出的现象,给当地政府造成更大压力。

2.供热分户计量收费推进十分艰难

实施用热分户计量是城镇供热发展的主导方向。目前,新建公共建筑和住宅小区的计量及温控装置费用均已计入房屋建造成本,但已有老旧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要实施分户

计量,需投入约5000~6000元的费用安装计量、温控装置,大多数居民不愿承担或无力承担,用热单位也难以承担。同时由于老建筑普遍保温效果差,两种方式缴费额相差无几,还有可能更高,因此用户积极性不高。同时供热企业从自身角度出发,实施“分户计量”后,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用热高峰和低谷,对此,供热企业必须提前对供热需求进行预测,合理调整供热量,这样供热企业既要增加技术投入,也势必会给企业管理带来一定难度,更主要是据自治区建设部门测算,凡是采取节能保暖措施的建筑,其用热量减少35%~40%,供热企业不愿减少该部分收入。

3.用热费货币化改革滞后,供热价格定价、调价机制没能真正建立

用热货币化改革是将城镇职工由单位报销的取暖费直接发放给职工个人,变“暗补”为“明补”,由居民家庭(用热单位)直接向供热企业缴费。据新疆财政部门测算,目前对城镇职工发放的采暖费平均每人350元,按住房80平方米计算,一个采暖期要搭上一个职工一个月的工资。实行这种取暖费补贴政策和收费办法,城镇居民负担很重。目前,城镇供热价格由政府定价,但煤热价格联动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大多数县市保持在几年前确定的价格水平,造成供需双方都不满。城镇供热体制改革涉及面广,尤其在新疆这样一个多民族聚居、贫穷落后的西北边疆,更具复杂性和特殊性,深化城镇供热体制改革任重道远。

三、对新疆城镇集中供热及设施项目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制定和完善城镇集中供热设施建设总体规划

迫切需要加强城镇供热设施建设规划,做好规划是保证城镇集中供热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自治区层面要统筹做好中长期城镇集中供热设施建设规划,要突出前瞻性,以此引导各县市研究制定切合本地实际及未来发展需求的城镇集中供热设施建设发展规划,县市规划要突出实施性和可操作性。已编制规划的县市,要根据城镇发展的现实特点和需求增长趋势,适时调整和完善规划目标及内容。以规划为指导,整合集中供热设施建设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城镇集中供热设施建设,同时要提高供热系统设计、布局及运行水平,切实提高城镇集中供热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保障城镇居民基本用热需求。

(二)加大对新疆城镇集中供热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城镇供热具有公共服务产品特性,是一项重要的公益性事业和重大的民生工程,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方面,由此体现出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必要性。尤其在新疆这样一个地处西北边疆,经济落后,城镇布局分散,多民族聚居,民生问题非常突出的地区,冬季供热不仅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更是一项维持社会稳定大局的政治任务。

由于城镇集中供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需求大、回收慢,需要不断投入资金进行建设与改造,目前新疆城镇集中供热设施建设滞后、欠帐多,加之各级地方财政收入水平低(82个县市中有3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绝大部分县市是吃饭财政、赤字预算),根本无力支持大规模城镇集中供热设施建设,自治区本级财政也极其困难,自治区预算内资金投入近年来虽有大幅增长,但与资金需求相比还是杯水车薪。同时,社会民间资本进入新疆城镇集中供热行业的积极性不高,已进入的要求退出的在不断增加,目前能够正常运行的供热企业大多也处于艰难维持状态,自筹能力非常有限,城镇集中供热设施扩能改造提升水平将面临突出的资金困难。建议国家充分考虑新疆的特殊困难和实际需求,加大对新疆城镇集中供热工程建设资金投入,特别是加大对二网改造投资力度,加快改善新疆城镇集中供热设施条件,促进提高供热能力和服务水平。自治区财政也应建立城镇集中供热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形成对城镇集中供热设施建设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和渠道,以引导和带动社会投资积极参与城镇集中供热事业发展。

(三)城镇集中供热设施项目建设要与资源的集约利用紧密结合起来

城镇集中供热工程既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程。现阶段,新疆城镇集中供热方式仍以燃煤锅炉供热为主,有些有条件的县市正在积极申请建设热电联产项目,如伊宁市已经小规模采用热电联产项目解决城镇供热问题,目前也正在申请建设一项规模更大的热电联产项目。事实证明,热电联产具有燃料储存安全、方便,运输渠道多样,热能输送安全的优点,特别是多热源联网运行时具有很高的安全性,能源的利用效率大为提高,对环境的影响也大为减小。应大力引导和支持新疆热电联产项目建设。同时,一些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研究开发利用天然气、工业余热、地热、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新能源、新技术的供热采暖方式。

要充分认识项目建设前期研究决策的重要性,在新建和改造热源、管道铺设、供热方式选择、供热范围扩大和集中供热的经济性等方面要作充分论证,整合优化城镇现有供热资源,最大限度的节约利用能源。

(四)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 1.以人为本、统筹谋划

城镇供热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涉及城镇居民利益,又涉及供热企业利益,还涉及财政、价格、社会保障等多项相关政策的改革,同时还有供热按计量收费等技术方面的问题。供热体制改革无疑将产生利益的再分配。作为民生工程,供热体制改革应以人为本,以落实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为初衷,在提升城镇品位,改善居民生活质

量上发挥重要作用。为此,在研究制定改革政策及措施方案时应统筹谋划、系统研究、精心设计和充分论证,避免仓促出台改革政策,造成措施不当、进退两难。 2.加强政府监督管理

在政企分离、企业改制、市场多元、特许经营等供热体制改革各环节都需要政府驱动,以维护公共资源的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必须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城镇供热特许经营制度,通过公开竞标选择供热设施建设投资商和供热服务运营商。积极吸引社会民间资本参与热源和供热管网的投资、建设、改造、经营,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同时建立健全供热行业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 3.着力抓好热价、热费制度改革

一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供热价格形成机制。供热价格应该由成本费、税金、微利3部分构成,各地要根据原材料、能源的市场价格变动情况,及时研究并调整供热价格,维护供热与用热双方的利益。二是要高度重视热费补贴,可将供热采暖费用直接计入职工的工资收入,对城镇低收入困难群体,可结合当前保障性住房改革,对水、电、暖等问题一揽子考虑解决对策。三是要建立健全“谁用热、谁交费”的热费制度,坚决推行“用多少热、缴多少费”的用热计量收费,对此,政府要在审批热源项目时把住热计量关。 4.城镇供热应采取与城镇供水、供电一样的管理体制

城镇供水、供电、供热都是公益性的民生工程,关乎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提供的都是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应由政府投资建设。目前城镇供水、供电仍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由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有效地保障了城镇发展对水、电的需求。自2003年国家推行城镇供热体制市场化改革,新疆的城镇供热单位也已全部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民营企业已占到56%。但从改革的总体效果看,其中也有部分优秀的、具有一定社会责任感的民营企业,但多数不尽人意。调查了解到,在人口相对集聚的城市,民营资本进入的愿望稍高一些,供热企业经营状况也要稍好一些,但大多数县城、特别是一些边远落后的县城,民营资本根本不愿进入,已进入的也纷纷要求退出,造成当地政府在管理上遇到很大困难,市场化改革推进可以说困难重重。鉴于新疆边远落后的现实和多民族聚居的特殊性,国家应采取地区差别的供热体制改革取向,应把新疆城镇供热发展全部纳入中央政府投资管理范围,按照纯公益性事业推进发展,这样才能保障新疆各族人民享受到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

第20篇:调研报告

2019年调研报告范例-范文汇编

2016调研报告范例一:

一、现状

当前我县妇女思想状况总体良好,对党和国家思想上比较认同,支持党和政府,对当前经济社会环境比较满意。

妇女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有网络、电视、咨询相关部门等;获取支持和帮助的主要渠道有网上咨询、电话咨询、到相关政府部门、到基层妇联寻求帮助等。

妇女获取的信息越来越多元化,无不影响着她们的思想和生活,一方面,实现经济独立的妇女越来越多,思想独立,在工作中独挡一面,在家庭中具有话语权;另一方面,部分妇女,尤其是留守妇女,安于现状,少数沉迷于牌桌。

有困难找妇联深入妇女群众内心,甚至有的党委政府部门的领导、干部也认为只要是妇女遇到的困难,统统找妇联。

妇女群众对妇联组织还是比较信赖的,对妇联的工作比较满意,但由于妇联本身工作权限的局限,更多的是倾听、协调、呼吁,很多时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妇女群众的问题,妇女群众难免有一些失望。

妇女群众在权益维护、就业发展等方面对妇联组织和妇联工作有所期待,希望妇联能很好的帮助处理解决家庭矛盾,提高就业技能帮助解决就业,帮助她们得到妇女创业就业的政策帮扶,家庭贫困的、患病的妇女还希望妇联帮助她们获得经济上的救济。

二、在工作中的实践

意识决定行动,妇女思想引领工作是妇女工作的一项基础性的重要工作,应该摆在妇联工作全局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如东县妇联在引领妇女思想方面,重点做了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选树妇女典型。积极选树家庭美德、教子有方、创业就业等女性典型,联合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做到广播有声音、电视有画面,利用如东女性网进行宣传展示。 二是持续开展最美家庭寻访活动。2014年启动最美家庭寻访工作至今,先后开展最美家庭微镜头、家风故事、家规家训、与最美家庭同行妇联干部心得体会征集活动,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我与父母共创作、同遵守家规家训活动。去年组建最美家庭事迹报告团赴全县15个镇(区)进行巡回演讲,共巡讲15场,受到了各地群众的热烈欢迎。先后表彰最美家庭116户和慈母之星、贤妻之星、孝女之星、善邻之星等家庭美德之星74位。我县沈亚秋家庭在今年6月当选为全国最美家庭、全国五好文明家庭。

三是推进无微不至巾帼情巾帼志愿服务工作。指导各级妇联组织开展巾帼志愿服务工作,在城乡大力招募巾帼志愿者,召开巾帼志愿服务现场推进会,开展志愿服务培训,表彰优秀巾帼志愿服务典型。在马塘、双甸开展夕阳关爱小老人结对关爱老老人志愿服务,每年都从有限的部门专项中给予经费支持。开展县巾帼志愿者协会换届工作,招募协会个人会员,优化协会会员结构,提名优秀的江海义工为会长建议人选,注重从不同类别、不同行业中提名理事建议人选,建立县巾帼志愿者协会微信群,发布巾帼志愿服务活动,招募活动志愿者,搭建巾帼志愿者沟通交流平台。

三、建议

新形势新任务对妇女思想引领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新挑战和新要求,妇女的人群划分更加复杂,妇女的思想更加多元,妇联组织应积极应对,根据当地实际,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妇联开展妇女思想引领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存在一些问题,如直接和妇女群众联系的镇村妇联干部身兼数职,与妇女群众的连接不够,对妇女思想动态掌握不够充分;妇女儿童活动阵地不足,妇女儿童之家建设管理缺人、缺钱。

在引领不同群体妇女听党话、跟党走方面,妇联组织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惑,比如人员难组织,现在村合并后每个村范围比较大,人们居住得比较分散,基层妇联干部1人还兼职,组织人参加学习活动有困难;妇女参与的热情不高,有的已经参加了本单位党组织开展的听党话、跟党走活动,觉得没必要再参加妇联组织的,有的知识文化水平低不愿意学。

对于妇联组织引领妇女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对策建议:

一是积极实施妇联组织改革。根据各地实际进行改革,不搞一刀切、齐步走,加强妇女代表联系制度,更好地联系妇女、服务妇女。

二是落实基层妇联组织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加强督导,将中央、省市委群团工作会议精神落到实处,确保基层妇联,尤其是镇村妇联有人做事,有钱做事。

三是建好妇女儿童之家。建好妇女儿童活动阵地,组织妇女群众集中学习,发布就业资讯,举办各类培训,开展维权工作,帮助妇女解决困难和问题。

2016调研报告范例二:

按照镇党委走访活动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执政为民的观念,积极参与助秋收、促销售、解民忧、帮民富活动,我对xxxx镇盖冶村20余家农户进行了走访,包括低保户10户,普通农户11户,其中党员户3户。走访活动采取了实地查看、入户走访和召开座谈会的形式,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广泛听取了群众意见建议,并认真做好记录,针对群众提出的建议、疑惑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现将走访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盖冶村现有村民534户,1630口人,村两委成员4人,其中党员76人。总面积2.5平方公里,现有可耕地近2000亩,其中林果面积1200亩,年人均收入15000余元。

二、征求群众反映收集的意见建议

1、镇村干部工作作风方面

通过走访来看,群众对村干部、第一书记和包村干部工作比较认可。村干部团结务实,为民服务意识强,不计较个人得失,群众比较拥护。新一届盖冶村两委成员4人。干部对村民事务代办、党员发展、重点工程建设、低保等重大项目,能够及时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议进行研究落实、办事民主公开。盖冶村是邮储银行淄博市分行帮扶单位,第一书记江涛的帮扶工作也得到了村两委和群众认可,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新两委干部换届以来,镇村干部工作作风优良,不存在吃拿卡要、以权谋私、公款吃喝、作风蛮横等问题。

2、社会治安方面

近年来,盖冶村村风民风比较好,刑事案件多年没有,打架斗殴、小偷小摸也基本没有,村民对社会治安方面很满意。

3、农村文化生活方面

村里的喇叭经常宣传上级的工作、政策法规,让村民及时了解上级的政策;镇文化站多次组织果香艺术团、春晚百姓海选剧组到盖冶盛全农庄进行节目演出。同时,村里的广场舞队伍比较活跃,年轻妇女聚在一起跳广场舞。基本上都有电视,年轻人通上了网络,村头建起了文化小广场,场地宽广、健身器材齐全,镇工会、团委、妇联多次组织机关干部、学校老师和企业职工组织篮球赛等文体活动。

4、医疗卫生方面

村内有1处卫生室,能满足基本的头疼感冒咳嗽等小病需求。有的村民认为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费用较高,年年要交,特别是年轻人基本没有什么大病,门诊也不报销,觉着划不来,不想年年参保,需要做解释工作。住过院的、老年人参加过报销的体会到了报销的实惠,认识比较到位。

5、村内环境卫生情况

通过城乡环卫一体化和沂河河道治理工程,三面环水的盖冶村村内环境更加优美。xxxx镇党委政府在盛全农庄承办的第五届沂源苹果文化节之美丽沂源乡村行xxxx采摘游活动使得盖冶村名声响外。但是,由于村民居住分散,垃圾桶的配备数量还不足,居住比较偏远的群众反应垃圾桶不够用。6名村保洁员工作认真负责,村民基本上能够按有求倾倒垃圾,垃圾清运及时彻底,村内道路环境有大幅改善。

6、农村教育方面。

盖冶的小学生在中心小学就读。中心小学新建教学楼,学习条件大有改善,幼儿园和小学生上学有班车接送。初中一般选择到xxxx中学就读,可以住宿。由于享受到国家对农村九年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的优惠政策,九年义务教育已经得到普及。

7、果品采收、存储、销售情况

目前,村内苹果已经全部采收完成。今年为苹果生产大年,每亩苹果较去年增收20%左右,主要存贮在xxxx、韩庄的冷库。现在村内客户较少,一般苹果每斤价格2元左右,因增产及经济形势影响群众对于苹果销售价格、销售形势有比较理性的认识。群众也认识只有控制产量,提高果品质量,提高包装档次,走精品化发展的路子才能增加市场竞争力,增加收入。

8、群众反映的其他问题

村民程元洪、刘德富反映村干部无工作能力不敢得罪人,造成村内乱搭乱建、乱摆乱放、个别地方阻碍交通。

村民张士波反映沂河南岸草莓蔬菜项目电力工程一直未配套、新农合收费过高,报销不及时。

村民张士来反映村级土地分配不均、承包费不征收,新农合收费高。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村村响、入户走访、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等形势,将村民关注关心的低保、合作医疗保险、新农保等惠农政策宣传解释到位。

2、镇村干部要及时解决群众的诉求。群众有问题找镇村干部反映,即时对我们工作的信任,也是我们的工作职责,要分门别类能当场办理的当场办理,不能办理的解释说明,打消群众疑惑,只有干部的辛苦指数,才能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

3、推广应用新的管理技术,提高果品质量。充分利用农业局、农广校在盛全农庄进行相关果树技术知识培训的机会,鼓励并带动果农参加培训班,发动村民积极对老果园进行密闭园改造,对新果园实施精细化管理。同时,继续做好盖冶草莓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把盖冶草莓的品牌打响。

4、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帮扶。结合镇村干部的党风廉政教育活动,开展村干部廉政教育谈话和政策学习,镇党委政府要对各村重点工作项目和村干部权力使用加强监督,不能忽略对村干部和党员的提醒教育。

新疆调研报告
《新疆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