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司马光简介(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4-04 12:08:18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司马光教案

17、司马光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几个生字,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看你们记得怎么样?

1、指名拼读。

2、全班拼读。

3、采用问答的形式来读。(如:4小组问:人字加竖就是?

另4小组就答:个,一个的个,上下结构。)

二、故事导入,提示课题。

1、你们读得真棒!为了奖励你们,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好听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那请同学们认真听好了,一会还得回答老师的问题呢)

2、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并相机出示挂图。故事讲完了,谁来告诉老师课文主要讲的是谁啊?

3、生回答,师板书:司马光(齐读课题)

4、师简介司马光。(\"司马\"是复姓,\"光\"是名。他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900多年,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大文学家,也是个大史学家。)

三、朗读、理解课文

1.指名读课文,数数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司马光生活的年代离我们现在很远很远了,课文用了一个什么词表示?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画,请你说说:大水缸的位置及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

(缸很大,比小孩还要高,缸里装满了水(课件播放) (3)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小黑板出示句子) (4) 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5)这个小朋友是怎么掉进缸里的?理解:不小心。让学生用“不小心”说一句话。

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如果不及时救出会面临着哪些危险呢? 过渡:那别的小朋友看到小伙伴掉进缸里,他们会怎么做呢?请同学们齐读第三自然段。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齐读这段。 (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心情怎么样呢? 从哪里看出他们慌了?

(小黑板出示句子):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①理解“都慌了”,指导读词。

②引读,别的小朋友都慌了,他们有的(

),有的(

)。

(3)那你知道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吗?(因为这关系到人的性命,大家都很害怕,又毫无办法) ③谁来学他们喊一喊?怎么喊?喊些什么?

④你准备怎么读?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表演读这句话。 (5)组内练读后,个别同学展示读。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⑤谁能用“有的„„有的„„”来说话吗?

(6)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这个办法不好。虽然大人个子高或者能想办法去解救孩子,但是等大人来了,孩子的性命不一定能保住)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思考:别的小朋友都慌了,那司马光的表现又是怎么样呢?请男同学读第五自然段。

(遇事不慌,很沉着)试着用这样的语气读读这段。

(2)试着做司马光砸缸时的动作。评议:谁表演得好?为什么?

(学生砸缸的动作要十分用力,才能体现是“使劲砸”)为什么司马光要用这么大的力气?小组讨论。(因为这样才能很快地把缸砸破,救出小朋友) (3)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4)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司马光的办法最好,因为缸大,水深,水对缸中小朋友威胁最大,如果让水流出来,小朋友不就得救了吗?所以他想到砸缸,并且用力砸,赢得了时间)

4、你喜欢司马光吗?用一句话夸夸他吧!

(遇事不慌、善于动脑筋、聪明勇敢的孩子)

(6)既然我们同学这么喜欢司马光,那让我们再读读这一段。

过渡:最后那个小朋友怎样了?请女同学读一读第5自然段。 7.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

(2)结果呢?小孩得救了,大家心情怎么样?(高兴) 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8.发散思维训练

司马光是砸破水缸救小朋友的,那么你还有什么办法救小朋友呢? (几个人把缸推倒; 把树枝放缸里把小朋友拉上来;大家伸手去拉;)

三、总结全文

齐读全文,释疑

四、作业布置。

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五、板书设计

17 司马光

都慌了

掉进缸里

别的小朋友—————叫 喊 跑 找

没慌

司马光———————拿 砸(几下子)

得救了

(遇事不慌 机智勇敢)

4、你觉得故事中的司马光是处怎样的孩子?

【故事情节简单,通俗易懂,在引导学生主导通课文的同时,初步体会司马光的品质。】

三、精读课文,感悟提高。

1、轻声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聪明的孩子?同桌可以互相讨论。

2、学生回答,互相补充。(当小朋友不小心掉进大水缸,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出示第五自然段。

3、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想象说话: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里危险的情景。

4、看图观察其他小朋友惊慌的表现,练习说话,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体会当时慌乱的场景。

5、引读第五自然段。让学生抓住“举起、使劲砸”等词边读边想还可以加上动作读一读。

6、齐读第六自然段。

【阅读不能局限于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应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自由地想象,充分地感悟,富有创意地表达,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

四、创设情境,拓展延伸。

1、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大人纷纷夸奖司马光,人们会怎么称赞他?(相机出示四个成语:临色不惧、多谋善断、从容不迫、方寸不乱。读读背背。)

2、把这个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

1.司马光生活的年代离我们现在很远很远了,课文第一段用了一个什么词表示?学习古时候”读准“时”。

2.有一回,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突然,发生了一件很危险的事,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结果怎样呢?请同学们自己学习二到六段。要求:仔细读课文,画出讲司马光表现的词句,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交流讨论。

(1)发生了什么危险的事?谁来读

二、三两段课文?其他人注意听有没有读出危险的感觉。

(2)别的小朋友年看到小伙伴掉进小缸,他们怎么样了?先指名回答,再读有关句子。然后引导学生学习生字“都、慌、吓、哭、喊”,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吓、哭、都”的字形。

(3)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孩子有什么不同?指名读第五段。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有没有强调出司马光与别的孩子不同的地方。评议,练习朗读。

(4)结果怎样?

这里采用师生对读方式怎样?朗读最后一段。

4.司马光救出了小朋友,那时,他自己也还是个孩子,学习生字“孩”,注意“孩”是子字旁,写法与“子”不同,最后一笔是“提”。启发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办法能救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学生可能想出以下办法:①把小朋友拽出来;②在缸里,拉他出来;3把缸推倒等。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们爱动脑筋,然后将方法进行比较:大家想的办法基本是让人离开水,但在当时情况下,缸太大,太重,喊人又来不及,司马光能及时想到用大石头砸破缸,使水流出,让水离开人。这个方法巧妙而实用,这与他遇事爱动脑筋是分不开的。朗读全文。

一、指导看图,从图中质疑。

1、出示插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看不懂得吗?

学生质疑,教师归纳问题:(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当时的情况怎样?(2)是谁救了他,他是怎么救的?

二、揭题释题。

1、板书课题,读题。(1)知道“司马”是复姓。(2)识记司,组词。

2、简介司马光。(学生或教师)

三、初读感知,合作初步解疑。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识记生字。自主选择生字识记,组内交流,全班反馈。(采用各种形式认读生字,随机选择生字扩词或选择句子指导朗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问题(1)(2)

4、小组讨论交流读懂的问题。

四、再读感悟。

1、学习1~3段,解决问题(1)。

(1)借助插图了解大水缸的位置及这是怎样的一口缸。

(2)读文后讨论,理解:不小心。

启发想象:掉进缸里的孩子会怎样? (3)朗读指导。

2、学习4~6段,解决问题(2)

(1)看图读文了解别的孩子的表现,板书:哭喊叫找 小组讨论这些孩子当时是怎么想的?

(2)讨论司马光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他是个怎样的人? 划出司马光的动作。理解:使劲砸。 (3)质疑释疑。(针对课文内容提问,自由解答,教师引导)

4、你喜欢司马光吗?用一句话夸夸他吧!

5、朗读指导。

五、学会背诵技巧。

教师引导,让学生悟出背诵的方法:看图背诵、想情节背诵、看板书背诵。

六、指导书写。注意偏旁在左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七、拓展训练。

如果你是当时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呢? 要求:大胆想象。

八、作业布置。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九、板书设计

20 司马光

都慌了

掉进缸里

别的小朋友—————叫 喊 跑 找

没慌

司马光———————拿砸(几下子)

得救了

(遇事不慌机智勇敢)

.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4)回到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作为课题的。

2.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借助图画学习第2句话,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①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回答思考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司马光遇事不慌,聪明果敢作好铺垫。

第二课时

一、学习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1.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讨论:从哪里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

(3)出示卡片: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4)在学生读文想象后,让学生表演第4段的内容。

(5)小结:别的小朋友心里着急,动作忙乱,司马光表现怎么样呢?

2.第五自然段。

(1)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用笔画出司马光的动作。

(2)出示卡片: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讨论:

①司马光没有慌,他是怎样做的呢?

②“举起”与“拿起”作比较,“举起”说明什么?

③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④“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4)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①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②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

(5)小结:司马光救人这件事可看出他是个遇事不慌、聪明、果敢的孩子。

3.第六自然段。

(1)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得(dé)”的读音。

(2)让学生代得救的小朋友向司马光说一句感谢的话。

二、朗读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初读课文,知道课文主要写谁的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感悟

1.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时候?人物是谁?

生:古时候,司马光。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师:“他”指的是谁?

生:司马光。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第一自然段介绍了司马光。

师:你真聪明!能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师:司马光和小朋友在什么地方玩?

生:在花园里。

师:花园里有什么地方好玩的?

生:假山。

另一生:老师,有个小朋友在假山上玩,为什么会掉到大水缸里呢?

师:你问得好,那么有谁可以帮这个同学回答这个问题呢?

生:我可以,因为假山下有口大水缸,这个小朋友不小收掉到大水缸里了。

师:你真棒!大家要向他学习。

3.借助插图了解大水缸的位置及这是怎样的一口缸。理解“不小心”的意思。启发想象:掉进缸里的孩子会怎么样?别的孩子又会怎样呢?

4.齐读第三自然段。

借助图了解别的孩子的表现。板书:哭、喊、叫、找。小组讨论:这些孩子当时是怎么想的?从图中你看出哪个是司马光吗?他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呢?

一个学生:老师?这个小朋友掉进缸里会不会死?

另一学生:不会。

师:你怎会知道的?

生:下文讲到司马光救他呢。

5.指组读第4自然段。

①找出司马光动作的词。

②看挂图,司马光在干什么?你能模仿一下他的动作吗?

有个学生站起来双手举起来模仿了他的动作,但缺少力量。

③理解“使劲砸”的意思。

又叫同学表演司马光的动作,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个个同学都能把司马光表现得活灵活现了。

④最后那个小朋友怎样了?(得救了)

师:当这个小朋友掉进缸里为什么司马光和别的小朋友的表现不同?从这里可以体现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我们应该学习他什么?(学生讨论)

总结:我们应该学习司马光沉着冷静、爱动脑筋的品质。

⑤发散学生思维。

司马光是砸破水缸救小朋友的,那么你还有什么办法救小朋友呢?

学生踊跃讲出自己的办法。

三、布置作业。

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一位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借助图画,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请你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本课的生、新词。

2、出示本课的生字卡片,请同学们认读。

红色卡片:(会认的字)

黄色卡片:(会写的字)

3、指导学生看图。

(1)通过初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个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文,说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再次看图,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请你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面,请你说说: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不小心”是什么意思?

(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的心情怎样?情你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什么危险呢?

(4)用着急的心情练读。

(5)小组内练读后,全班交流。

(6)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小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请你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5、学习课文第上自然段。

(1)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小组内练读。

(4)个别学生展示读。其他们学进行评价。

(5)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

(6)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一们吗?为什么?

(2)试着做司光砸自由缸的动作。说说:谁表演得好?为什么好?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3)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

(4)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5)再读这一段,思考“花园里为什么要一口大缸呢?有什么用?]

(6)这口缸有它的自身价值,可是却被司马光砸碎了,耸不怕大人批评他吗?

(7)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四、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方法救出小孩吗?

五、总结全文。

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遇到紧急情况时应如何去做呢?

一. 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司马光

2. 告诉学生“司马”是复姓,“光”是名。司马光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大文学家,大史学家。本课介绍的是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二. 范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1. 范读课文。

2. 思考:本课写的是司马光小时侯的什么事?

三.看图答问,出示生字新词

1. 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时候)

2.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个什么样儿?(出示:有座、一口、水缸)

3. 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

4. 那个小孩掉进缸里,其他的孩子和司马光各有什么表现?(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哭、喊、使劲、救)

四. 教学生字词

1. 自学生字词。要求看板书,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 检查自学情况。

(1) 检查读音。

a.指名读,读后讨论:哪些字音容易读错。

b.去拼音读。

c.开火车读卡片上的生字。

(2) 检查字形。

a.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

b.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熟部件的方法记忆。

c.师生共同分析“候、都”的字形。

(3)要求学生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读,想想词义。

五. 作业

1. 抄写生字。

2. 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试读课文

1. 指名分段读课文。

2.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二. 讲读课文

1. 讲读第一段

(1) 自由轻声读课文。

(2) 指名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3) 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有关人物。

(4) 指名看图说说水缸,假山的位置。

(5) 再指名说说水缸的样子。

(6) 指名朗读。叙述的语气。

2. 讲读第二自然段。

(1) 指名读。

(2) 那个小朋友怎么会掉进缸里的?他会遇到哪些危险?为什么?

(3) 看图说说“别的小朋友”指的是哪些小朋友。从哪里看出他们慌了,他们可能会喊什么?

(4) 指导朗读。

要用紧张的语气读、指名读、齐读。

3. 讲读第三段。

(1) 看图。

掉进水缸里的小朋友非常危险,其他的孩子都慌了,司马光这时候会怎么想?(启发想象,练习说话)

(2) 指名读课文。

(3) 用“——”把写司马光的句子画下来,再读一读。

(4) 从哪些地方看出司马光没有慌?

(5) 比较句子。

a.他搬起一块大石头。

b.他搬起一块石头。

指名读句子,说说有什么不同。司马光为什么要搬“大”石头?从这里你可以看出司马光怎么样?

a.司马光杂那口缸。

b.司马光使劲砸那口缸。

指名读句子。你觉得哪句话好?“使劲”写出了什么?表现了司马光怎么样?

(6) 司马光的方法行吗?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7) 指导朗读。

速度稍慢,第一句要有力,第二句要放松。

三. 总结课文

1.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说说司马光是个怎么样的孩子,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

四. 作业

填空:

别的(

)(

)(

)都慌了,(

)(

)哭,(

)(

)喊,(

)(

)(

)跑去(

)(

)(

)。(

)(

)(

)没有慌,他搬起一块(

)(

)(

)使劲砸(

)(

)(

)。

第三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 抽读生字。

2. 在正确的读音下画“——”。

时(si shi)

找(zhao zao)

座(zhuo zuo)

砸(za zha)

二. 练词说话

1. 看图复述故事。

同桌练说,小组练说,各组选一个代表到前面来说。

2. 用词练习说话。

(1) 不小心

(2) 有的„„有的„„有的„„

三. 课堂练习

1. 看拼音写词语。

Gu shi hou yi hou jin dou lai le zhao da ren

2.组词区别。

古(

时(

候(

石(

村(

后(

那(

缸(

找(

都(

红(

我(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司马”是个复姓,“光”是名。

简介司马光。

二、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范读课文。

2、思考讨论:主要写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

三、看图回答,出示生字词

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时候)

2、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个什么样儿的?(出示:一口水缸)

3、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

四、教学生字词

1、自学生字词。要求:看出示的词卡,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检查乍学情况。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评析:字音是否主导准,句子是否读通。

五、指导写字

1、巩固字音。

2、你用哪些方法记住了这些生字?

3、指导书写。

4、师范写,生描红、仿写。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比一比、组词。

找()候()司()园()

划()后()丝()圆()

掉()流()使()爬()

桌()留()是()爪()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解决问题。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看图,学习第1自然段

1、有一天,司马光和小朋友来到了什么地方?干什么?

2、自读第1节。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关键人物。

3、再指名说说假山、水缸的位置。

4、指导朗读。

二、学习2~3自然段

1、这时发生了什么事?自读第2节。

2、出示句子。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1)这时情况怎么样?谁来读?

(2)语汇议:是否读出了危险的语气。

(3)指导诗词:“一不小心”。

(4)指读,个别读,章读。

3、在这危险紧急关头,小朋友和司马光他们的表现和做法一样吗?用“—”画出有关句子。自读2~3节。

4、反馈、交流、讨论。

(1)出示句子: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①理解“都慌了”,指导读词。

②引读,别的小朋友都慌了,他们有的(),有的()还有的()。

③谁来学他们喊一喊?怎么喊?喊些什么?

④表演读这句话。

⑤且扩“有的„„有的„„还有的„„”来说话吗?

(2)谁画了司马光怎么做的句子?

① 指导读词:“没有慌”、“使劲”。指导读句子,表演朗读。

② 司马光为什么会这样做?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③ 结果呢?小孩得救了,大家高兴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④ 如果这时大人赶来了,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5、小结。

6、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表演课文:

板书设计:

21·司马光

没有慌

使劲砸缸

遇事沉着 有主张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i jian shi hou men kou shi jin

( ) ( ) ( ) ( )

hua yuan diao xia pa shan liu shui

( ) ( ) ( ) ( )

二、搭配词语。

一座

水缸

石头

一口

石头

大人

一块

假山

水缸

推荐第2篇:司马光说课稿

《司马光》说课稿

《司马光》是一篇历史人物小时候的故事,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他急中生智,举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故事的插图生动、形象,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有助于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体会词句的意思。故事通过司马光小时候急中生智救出小朋友,教育学生遇事要动脑筋,才能想出办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及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体会司马光沉着、机智的品质。其中

1、2是重点,目标3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我分2课时教学本课。

第1课时主要是认识13个生字,同时理解课文内容,并能书写“叫、吓”两个生字;第2课时是感悟课文和会写“别、到、那、都”4个生字。

我教学的是本课的第一课时。在导入新课时,我根据儿童的兴趣爱好,由故事导入,引出课题《司马光》,再简介司马光。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让他们知道他小时候很聪明即可。

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13个生字,由于一年级学生接受能力有限,短时间内会认13个不常见的生字难度很大,必须让这些生字在学生的眼前反复出现,形成条件反射。在教学生字时,我先由学生自读课文后引出生字,让学生借助拼音认读生字,为了加深印象,师生一起分析字的偏旁结构。然后再开火车“摘苹果”识字,接着出示词语,同桌互相读,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采用男女生比赛读的方式读需要注意的词语,及时评价,多鼓励学生。最后出示要写的生字“吓、叫”,指导学生书空、描红和练写,并检验教学效果。

接下来的时间让学生看图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让生字从课文中来,再回到课文中去。在教学课文时,首先让学生边看图边说说这是什么地方,有什么,发生了什么事,图文结合,学生自读2—3自然段,可以培养学生边读边观察的读书习惯,提高教学效率。借助课件弄清花园里假山下大水缸的位置,以及是怎样的一口缸。读文后讨论,孩子是“不小心”没留神掉进缸里的,启发学生想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样?再看图读课文4—5自然段,经过朗读,学生了解到别的小朋友都慌了不知怎么办?从“有的„„有的„„哭、叫、喊、跑、找”这些词,小组讨论他们这些人当时是怎样想的?同步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句。得出结论:让别人来帮忙,我这么小,没有办法,有的吓哭了,不知该怎么办,束手无策,而司马光是怎样做的?再读课文,独立思考当时司马光怎么做的?是怎样的一个孩子?经过反馈得出当时司马光想如何尽快让水离开孩子。做法:拿起石头使劲砸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水流出来,小朋友得救了。从司马光的做法可以看出他是个敢想敢干、机智勇敢、遇事不慌的孩子。接着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为了培养学生多向思维方法,结尾设计了一个情景,“假如你当时是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把故事推向了高潮,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发挥。学生经过讨论,得出以下结果:有人认为可以既不打破缸又可以救出人是最好的办法。如团结起来把缸推倒;用桶往外舀水;这些小朋友都跳到缸里,因为缸里的水是有限的,水一流出来。小朋友就得救了,缸也保住了;用网子捞„„同学们说的这些方法再与司马光的办法比较,发现只有司马光的办法能既快又保险地救出孩子。所以在求异中求佳,同时肯定同学们的想法。

板书

20 司马光→ 聪明勇敢 砸缸↓救 善于动脑 小朋友 遇事不慌

推荐第3篇:司马光教案

20 司马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过程与方法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2)结合课文插图、动作演示及学生的体验,感受引导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2)培养学生遇事冷静思考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认识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司马光在危急时刻能冷静分析、动脑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你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吗?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

3、回答:这一课写的是司马光的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词。

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生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读着,听对方读得对不对?不对请给以纠正。

4、汇报:指名读字音,如有不对的及时纠正

5、记住字形: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四、讨论

1、指名分段读文,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2、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懂的问题。

五、写字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会写”中的六个字,发现六个字的规律:左右结构。组织学生讨论在书写中应注意什么?

2、自由练写,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难点字:如“那、都”两字中的“双耳”的写法。

3、书写展示,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语

二、朗读、理解课文

1、名读课文,数数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你还知道哪些朝代?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画,请你说说: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

(3)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渎给你的同桌听—听。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什么心情呢?请你仔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刻此时,你的心情如何?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哪些危险呢? 你准备怎么读?

(4)组内练读后,全班汇报读。

5、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惊慌?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小组内练读,个别同学展示读。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4)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2)试着做司马光时的动作。评议:谁表演得好?为什么?

(3)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4)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

(5)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遇事不慌、善于动脑筋、聪明勇敢)

(6)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8、发散思维训练:还有别的方法救出落水的小孩吗?

三、齐读全文,释疑。

板书设计:

20 小朋友

慌了

哭 叫 喊 跑

司马光

没有慌

举 使劲砸

司马光

推荐第4篇:司马光教案

一.检查复习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2《司马光》。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许多生字词,小朋友还记得吗?那老师就来考考你们。

1.开火车读生字。

师:小组开火车读,看哪一组小朋友火车开得又快又好。 火车火车从哪儿开?生:火车火车从这儿开。开三次火车

师评:小朋友读得真准。小朋友真棒。

2.读词语。

师:小朋友,看到屏幕上这些词语吗?读一读自己喜欢的词语。 师:找到了吗?看到自己喜欢的词语出现了,小手举高点。

师评:真不错。我们一起读一读怎么样?

二.精读训练

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小朋友最喜欢故事中的谁?(生答)

带着你的喜欢读一读他的名字。(生读)

师:司马光这个故事是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事,

大屏幕出示:(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哪个小朋友能读好这句话吗?

(指名读)谁能把大家带到很久很久以前。

(齐读)

师:一天,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花园很漂亮,小朋友看。 大屏幕出示:(大水缸和假山的图片。) 师:说一说你看到花园里有什么?

生1:假山。生2:有一口大水缸。生3:有一座假山。 师:看看水缸在什么地方?生:水缸在假山的下面。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生:缸里装满了水。 师:你能读出水缸的大,水的多吗?

大屏幕出示:(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先指名读再分男女生比赛读:(比一比谁的水缸大,谁的水缸装的水多) 师评:a缸确实很大。b里面的水真多呀。c听出来了,这口缸很大很高,水也很多。

师:小朋友拿起语文书一起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司马光和他的小伙伴在花园里玩得可开心了!就在这时,突然发生了一件事情。请小朋友读一读这一句话。

大屏幕出示:(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一不小心”就是这个小朋友没注意、没留神,突然发生了意外。“一不小心”要读得稍微快点,要有突然的感觉。

师:a谁再来读一读。B学着他的样子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掉进缸里的孩子画面。

师:小朋友看着图想一想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有危险吗?为什么? 生:因为缸很大,水很多。

师:缸里的小朋友在水里挣扎着,处境很危险,遇到突来的情况,他的小伙伴们有什么反应呢?

大屏幕出示:(孩子们慌的画面。) 师:这些小朋友怎么了。(慌了)

师:小朋友自己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看看他们慌成什么样子了? 师:他们慌成什么样子了?谁来读一读课文中的句子。叫两个学生 大屏幕出示:(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话)

师:A有的哭了,想像一下是怎么哭的?谁愿意表演给大家看看? B有的喊,会喊些什么?谁来表演一下

师:是呀!他们害怕极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在大声喊救命,有的急忙跑去找大人来救人。

师:小朋友一起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读出他们慌张的样子。

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这些小朋友慌了,哭的哭,喊的喊,找的大人还没来,掉进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如果再不及时救上来,可能就会被淹死了。得快点有人救他,就在这紧急时刻,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师:仔细读一读这句话,(课件:司马光砸缸)看看司马光是怎样做的? 指名读:两位小朋友读。

大屏幕出示:两个不同的句子比较。

师:老师这儿有两个句子,自己读一读,你最喜欢第几个句子?说出你喜欢的理由。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什么是需要我们“搬”的,什么是需要我们“拿”的)(水缸很大,如果用小石块是砸不破的。所以司光马搬起一块大石头来使劲砸那口缸)司马光是在用力砸缸救人。板书:使劲 砸缸

师:谁上来学学司马光砸缸的样子。指名:自己边说边演,比谁学得像。 师:此时,(多媒体):老师引读: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板书:得救

师:落水的小朋友得救了你们高兴吗?谁愿意高兴地读一读最后一句话?(指名读,齐读)

师:小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砸缸救人成为千古佳话。老师这儿还有一首动听的歌曲讲述了他的这个故事,大家想听吗?

师: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 (播放歌曲《司马光砸缸》)

师:这首歌好听吗?喜欢吗?告诉你们,我已经和音乐老师说了,准备下周就教小朋友唱这首歌。好不好?

师:现在请小朋友自己再把整个故事读一读

师:小朋友,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读一读。(齐读)

三、拓展训练10’

师:同学们想一想:落水的小朋友得救了,当时假如你也在现场,你想对司马光说些什么?能夸夸他吗?

引导学生用下列句式夸夸司马光

司马光,你真是一个_________的孩子。(多媒体显示)聪明 勇敢 机智勇敢 见义勇为 爱动脑筋 遇事不慌 师:司马光能在危急时刻,沉着冷静,想出这么一个好办法救小伙伴,真不简单。小朋友语文书翻到146页这儿也有几个词夸司马光,大家一起读读吧。谁愿意做我们的小老师(临危不惧 从容不迫 多谋善断 方寸不乱)

师:这些词呀都是夸司马光遇事不慌,沉着冷静,积极动脑,机智勇敢,司马光很聪明爱动脑筋,那同学们爱动脑筋吗?

多媒体显示:

师:把下面的话填完整:

1、大课间的时候,同学们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还有的________。

2、班级大扫除的时候,同学们有的_____,有的______,还有的________。

3、儿童节那天,小朋友们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还有的_______。

师:自己先选一句话和同桌说说。

师:谁来说给大家听听。(交流)大家说得真好。师:大家今天的表现真好,老师还带来了司马光另一个故事呢。小朋友想看吗?但要带着问题去看。想一想从这个故事中你认识的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多媒体播放:《司马光警枕励志》

师:小朋友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生:很用功 很勤奋 很好学 师:今天大家学习了司马光的这两个故事,收获真不少。司马光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学习他遇事不慌,积极动脑,学习他勤奋好学,做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

四.课外拓展

师:好小朋友司马光的故事还很多,课后请小朋友自己到阅览室找找有关的书读一读。

推荐第5篇:司马光说课稿

司马光

一、说教材

本文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砸碎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故事的插图生动、形象,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的

兴趣,有助于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体会词句的意思。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文中的生字。

2.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朗读能力。

3.情感目标:知道司马光是个聪明勇敢,遇事不慌的孩子。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知道司马光是个聪明勇敢,遇事不慌的孩子

四、说教学

1.多媒体教学法

2.讨论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定标

1、先以讲故事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这

样就能让学生知道本 节课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他们就会乐意的去学,这节课就会达

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自学互动方面我设计了二个自学互动。(互动一)让学生自己看课文插图先了解插

图的图意然后在根据图意出示4个问题让学生考,这样有利地提高了学生认真看图思考问题

的能力。(互动二我 先让学生小声自由的读全文解决互动一的四个问题,在解决问题的 同

时我把时间还给他们让他们自由以小组讨论或同桌的去思考、然 后在让他们完成以上的四

个问题。因为高校课堂提倡要让学生在课 堂中展示自己才华的空间,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

到知识。

(三)测评训练,在测评训练中我设计了4道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 力的问答题,这样设

计可以掌握到学生对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是否真 正学会和懂了,为下一节课做好改进教学方

法的准备。

推荐第6篇:司马光教案

一、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 2动画片中,讲的是谁的故事?(司马光) 3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篇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4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齐读课题。

二、一段

1司马光是什么时候的人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第一段就知道 了(学生齐读第一段) 2你知道了什么? (司马光是古时候的人)

对,司马光是古时候,也就是900多年前宋朝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叫光。司马是复姓。

三、

整体感知,认读字词。

1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这个故事就藏在课本的

85页,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学习第二段

1、那么他是在什么地方砸缸救人的呢?请一名同学读课文第二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并思考老师的问题。5回答问题:在花园里救人。

6观察图画,花园里还有什么?假山下有什么?小朋友观察的真 认真,那么水缸里的水多不多呢?找一找相应的句子。

7、指导读句子。读出水缸的大和水满。

四、学习第三段

1、他们正玩的开心的时候,看看这个小朋友爬到了哪里?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三段,思考这个问题。

2、学生回答:一个小朋友掉进了大水缸里。

3、这个小朋友掉进了缸里会怎么样?(淹死,很危险)

4、这种情况怎么样?(危险、不妙)

5、指导朗读。(读出情况的危险和紧急)

五、学习

四、五段

1、看见一个小朋友掉进了水缸里,别的小朋友怎么样?司马光又怎么样呢?请同桌两个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

四、五段, 交流一下,用圆圈圈出表示别的小朋友和司马光的动词。

2、学生汇报:

别的小朋友怎么样?(慌了)慌 慌了”’是什么意思?(着急,害怕) 那他们是怎么做的呢?有哪些动作?

5、学生汇报(师板书:哭、叫、喊、跑)

6、他们叫着喊着,会喊些什么?(快来救人哪)

7、指导读,读出他们慌张的样子。

8、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为什么?( 同桌讨论 )

9、这些小朋友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怎么了?(太慌了,我们不能慌)

8、是呀,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这个时候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没有慌)

A、司马光没有慌,这个时候他会想些什么? B、他是怎么做的,有哪些动作?(举、使劲、砸)

C 、比较“举起—拿起”使劲和几下子说明什么?

9、学生表演读。 4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马光的这口缸砸得好!

5、学着司马光的样子,把他遇事不慌、奋力救人的心情和样子读出 来。

六、学习第六段

1、司马光把缸砸破了,结果怎么样呢?齐读第六段。

2、学生回答:小朋友得救了。3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引导动脑筋想办法)

4.从他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他是怎样一个小朋友?想对他说 什么话?

(把“会想办法”、“聪明”、“勇敢”等星送给他。)

5、之前我们知道了遇到危险的时候不能慌张,看了司马光的表现后,我们遇到危险应该怎么做?(冷静,想办法)

四、课堂总结

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几百年后我们也一直记得他。课后你们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你会更加了解司马光。 20.司马光

小朋友 司马光 哭 叫 喊 跑 找 举 使劲 咂

推荐第7篇:《司马光》教案

《司马光》教案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73

教学要求

1.学会本8个生字和8个词语,认识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文。

3.教育学生遇事要像司马光一样沉着机智。

教学重点

1.朗读文。

2.指导识字、写字。

3.通过朗读第

四、五段理解司马光遇事时与别的小朋友反应不同,说明他是个爱动脑筋机智聪明的孩子。

前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朗读文的录音带。

3.分别抄有第

四、五两段文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 2时

教学过程

第一时

一、谈话揭题,学习生字

这堂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小朋友,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请学生读准”司“。告诉学生“司”是“司机”的“司”,在这里与“马”组成复姓。再请学生读准“光”的音。提示“光”的音。提示“光”的笔顺。学生完整地读题。

二、过渡激趣,整体感知

1.司马光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能写在本里让我们大家学习呢?

2.听文录音,注意良好的听读姿势、听读习惯的培养,特别要学生注意看清文标点,听好停顿的地方。

3.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文的长句子。

4.指名分段朗读文,其他同学留心听,听后互相评议。

三、突出重点,教学文

1.司马光生活的年代离我们现在很远很远了,文第一段用了一个什么词表示?学习古时候”读准“时”。

2.有一回,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突然,发生了一很危险的事,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结果怎样呢?请同学们自己学习二到六段。要求:仔细读文,画出讲司马光表现的词句,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交流讨论。

(1)发生了什么危险的事?谁来读

二、三两段文?其他人注意听有没有读出危险的感觉。

(2)别的小朋友年看到小伙伴掉进小缸,他们怎么样了?先指名回答,再读有关句子。然后引导学生学习生字“都、慌、吓、哭、喊”,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吓、哭、都”的字形。

(3)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孩子有什么不同?指名读第五段。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有没有强调出司马光与别的孩子不同的地方。评议,练习朗读。

(4)结果怎样?

这里采用师生对读方式怎样?朗读最后一段。

4.司马光救出了小朋友,那时,他自己也还是个孩子,学习生字“孩”,注意“孩”是子字旁,写法与“子”不同,最后一笔是“提”。启发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办法能救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学生可能想出以下办法:①把小朋友拽出来;②在缸里,拉他出来;3把缸推倒等。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们爱动脑筋,然后将方法进行比较:大家想的办法基本是让人离开水,但在当时情况下,缸太大,太重,喊人又来不及,司马光能及时想到用大石头砸破缸,使水流出,让水离开人。这个方法巧妙而实用,这与他遇事爱动脑筋是分不开的。朗读全文。

第二时

一、朗读文(齐读、指名读)

二、巩固生字词

1.开火车读生字,读词语。

2.自己描生字,记字形,相互交流记字方法。

3.指导写字。重点指导下面几个字。

候:不要漏写第三笔“竖”。

孩:第三笔是“提”,右边要写紧凑。

都:指导双耳旁的写法,第一笔“横撇弯钩”,不要误写成2笔。

哭: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三、后练习

1.完成后练习2。

2.完成后练习3。

先读读“块、快”,引导学生发现它们读音相同,右边字形相同,左边偏旁不同。了解“块”常指“土块、石块”,所以有“土”旁;“快”一般指速度高,走路、做事等用的时间短,也有“快要、将要”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试着自己填空,然后集体订正。

3.补充练习。

妈妈(

)下班了。

这辆汽车开得真(

)呀!

我有一(

)橡皮。 转载自江都教育网

推荐第8篇:《司马光》教学反思

《司马光》教学反思 篇

一、《司马光》教学反思

《司马光》一文,是一篇比较好的开拓学生思维的文章,目的在于教育孩子们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在教学时,我安排了趣味识字、朗读训练、模仿动作表演、思维拓展训练、说话练习,多花样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有意锻炼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很自然地进行德育教育,让教与学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在课的结尾处,我设计了拓展训练:如果你是当时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呢?(要求:大胆想象。)由于时间仓促,我对于学生的回答没有给予很正确的评定。孩子们相象丰富,有说找梯子的,也有说几个小朋友叠起来,把那个落水的小朋友扯上来。听了他们的回答,我和孩子们一起推敲此办法的可行性,有的说,要是找梯子的话那还不如喊大人快;还有的说几个小朋友叠在一起,下面的那个孩子能承受得住吗?另外,就此引导到生活中的困难,教育孩子们像司马光一样,做聪明的孩子。通过这节课教学,我深深地感悟到拓展训练应丰富多彩,应该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展开想象,大胆创新,展示个性,这样的课堂才会更有生命力。

拓展训练,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想象,并结合生活实际开发课程资源,对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形成起到指引作用。在这个环节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注意引导学生把句子说通顺,把意思表达清楚,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

由此我想到,在课堂上,学生想研究什么问题?想用什么样的方式去研究这个问题?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去接受新知识。按照学生的意愿展开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学生学得特别积极主动,聪明和智慧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通过这节课的实践,也使我再一次感受到孩子们身上所具有的潜在的不可估量的创造力。

二、《司马光》教学反思

《司马光》这一课是很传统的课文,文中讲述司马光和小朋友在花园里玩的时候,有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在这危急时刻,司马光沉着冷静,用水缸旁边的大石头砸破了缸,救出了落水的孩子。结合低年级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特点,本课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三点: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通过课文插图观察到的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感悟司马光勇敢、

机智的品格;

3、使学生明白在紧急情况下,不能慌张,只有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为了达成目标,我在教学时利用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自己感悟文本、理解文本。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看图说话后回归课文朗读,想象情境后带着感受个性读,重点段落对比读,理解重点词语“举、使劲砸”后带上动作读一读,还有回顾故事从头到尾整体读。在朗读组织形式上,有学生个别读,分小组竞赛读,齐读等,学生在朗读中理解了课文,当堂背诵了课文,也感悟到了司马光的机智勇敢,明白在紧急情况下,不能慌张,只有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整堂课我利用手势、表情、语气感染学生,让学生身临其境,引着学生完全沉浸在故事当中,随着情节的推动,学生们一会体会到紧急,一会体会到紧张和慌乱,当课文进行到最后“落水的孩子得救了”,很多孩子长吁了一口气,高兴地笑容绽放在脸上,随后他们进入了热烈的探讨阶段,“那么多救人的办法,谁的办法好?”,孩子们各抒己见,我一直以来精心营造的积极热烈活泼轻松的语文课堂氛围在这一节课尽显。孩子们一个个高举着小手,开动脑筋,说出自己的想法,还有理有据。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故事,我在“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这里进行了重点引读,烘托当时紧急的气氛;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司马光的聪明机智,我将“他拿起一块石头,砸那口缸。”与“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这两个句子进行对比,学生带着感受再读,整节课,明显地感觉到学生学生一次比一次读得好,达成了朗读的目标。篇2:一年级语文下册《司马光》教学反思

一年级语文下册《司马光》教学反思

一年级语文下册《司马光》教学反思

一、导入

这篇课文是个很有趣的小故事,很多小朋友都听过。所以课开始我出示三张图片,让学生猜”谁是司马光“。一张为司马光本人图,一张为现代人的图,一张为将军图。目的是希望学生能根据书上第一句”古时候,有个小朋友叫司马光。“找出线索。但学生似乎还不能领悟,直到我提醒才排除了”现代人图“。这里也让我感受到学生平时的生活体验太少,或者说根据文本判断的能力还欠缺。

二、教学过程

1、识字

这次生字我采用给生字标序号,根据序号读生字的方法,同桌互读,学生的兴趣还算高涨。接着我请同学上来校对,这样的方法学生都能参与进来,但今天因为第一次这样做,还是有些地方做的不够细致。到后面,还是有些小朋友不熟悉”慌,使劲“等字。

2、写字

这节课的六个生字有两个”口子旁“,两个”利刀旁“,两个”右耳旁“。所以我也是两个两个教,让学生发现左右结构注意”左窄右宽“。但在教学中还是发现有些小朋友急于完成作业,不好好写字的情况。

3、读

这节课的读还是做得不够,就初读了一次。中间让学生根据词语大概说说故事内容,也就叫了三个小朋友,我应该叫更多的同学起来尝试。再同桌互相讲一讲,这样能将内容更加巩固一些。篇3:《司马光》的教学案例和反思 22《司马光》的教学案例 吴鑫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正确认读生字词,学会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生字。

2、情感与态度:学习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3、过程与方法: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通过比较阅读和拓展练习,提升学生的学习、想象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题

1、师:今天老师带小朋友们一起认识一位古代的小朋友,猜猜他是谁?(生:司马光) 提醒注意司是平舌音,读准确。分别请生叫一叫他的名字,齐读课题。司是司机的司,在这与马组成了复兴,简单简述复兴的概念。随文识记生字“司”,用熟字减部件的方法来记忆,编儿歌帮助记忆:这个同学真马虎,同字丢到一小竖。师范写,生描红。

2、师:司马光到底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能被写道书本里让我们大家一起学习呢,请小朋友轻轻打开书本,听老师读课文(配乐)读完后要求学生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二、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

过渡:今天,老师特地向蓝猫借了时光穿梭机想带小朋友们一起回到九百多年前,去看看小时候的司马光,想去吗?(生:想)不过得先通过蓝猫的认读词语大闯关的考验,能向蓝猫证明你们的聪明才智吗? 出示小组合作要求,出示生字词小组学习。

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可以采用小组汇报读词,男生女生读词,小组赛读等形式认读词语。

检查用每排词语汇报说话的情况。

三、精读课文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回到古时候故事发生的那一天,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

在花园里玩捉迷藏的游戏,可正他们玩得高兴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是什么呢?

1、ppt出示第二自然段,请一名学生读。

2、如果你是这个掉进大水缸的孩子,你会有什么表现呢?(生表演)

3、这个小朋友是为什么会掉进水缸里呢?(生自由回答,引导是因为自己的疏忽,一不小心)

4、理解“一不小心”这一词语的意思,并用“一不小心”词语进行说话练习。

5、指导朗读这句话,读出这个小朋友的一不小心。

过渡:小朋友爬假山怎么会掉进大水缸里?掉进去为什么不自己爬出来呢?(生答略)

1、原来,ppt出示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

水。请一名学生读。

2、出示比较句:假山下面有一口大缸,缸里装了水。再请一名学生读,比

较不同的地方。

3、为什么要写出水缸的大而且装满了水呢?(生自由回答)

4、对,如果没有这个“大”,如果水缸里没有装满了水,就不会发生下面

的故事了,所以“大”和“满”不但不能丢,而且还非常重要。“大”和“满”其实是在告诉我们这口缸暗藏着危险(板书:贴大水缸图和藏险),而此时这个小朋友已经遇到了危险。(板书:贴遇险)

过渡:当他遇到危险的时候,与他一起玩的别的小伙伴又是什么表现呢? ppt出示课文“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指名读。

1、为什么有的会“哭”呢?(生:因为害怕,无助、担心等等)

2、哭是今天要认识的生字宝宝,谁有好办法记住它?(生自由记忆生字)

3、出示顺口溜:犬字上面两个口,再出示儿童哭的形象图片,比较记忆,

让学生说出图与字的相似之处。师用肢体语言形象解释,辅助记忆哭字。

4、出了哭,有的还喊,会喊些什么呢?怎么喊呢?让生来喊一喊,通过喊

理解“喊”的意思。

5、跑去找大人,不一定来得及啊,此时情况是那么危险,时间不等人啊!

你能说一些表示情况什么危急的时刻的词语吗?(出示词语:千钧一发、万分紧急、刻不容缓)

6、哪位同学能把小朋友掉入缸中时大家的惊慌失措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指

导朗读)

7、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练习说话

过渡:就在这千钧一发,万分紧急的时刻只有司马光没有慌,他又是怎么表现的呢?

1、ppt出示“司马光没有慌,他( )起一块大石头,使劲()那口缸。”

引导学生填写动词。

2、出示对比句:“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石头,砸那口缸。”比较 这两句的不同之处,抓住“大”、“使劲”来理解司马光的聪明,冷静,救人心切的品质。

3、让学生演一演司马光当时的动作,通过表演体会司马光救人心切的心

理。

4、对照别的小朋友的表现,继续探寻司马光的心理,他不喊不叫不慌,

砸缸之前在想什么?对比之后你觉得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5、出示“临危不惧、多谋善断、从容不迫、方寸不乱”几个成语,再来

夸一夸司马光。

6、学着司马光的样子,把他遇事不慌、奋力救人的心情和样子读出来。过渡:就在司马光如此使劲砸缸的情况下,“哐当”一声,水缸破了。了解结果,

引读第3自然段剩余部分。

1、教学生字“流”,采用图片,古文字,今文字的对比识记。

2、如果你是司马光或者别的小伙伴看到缸砸破那一刹那你的心情怎么样

的?

3、再带着这份放松、这份高兴来读一读结果。(指导朗读)

4、小组讨论: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还有什么好办法救出掉进缸里的孩

子呢?

5、在肯定学生爱动脑筋的基础上,最后总结出还是司马光的办法最快最

有效的办法。

6、巩固生字:生字擂台赛的游戏。

四、布置作业

1、说一说:把课文的故事用自己的话说给身边的长辈和朋友听。

2、读一读:推荐文章阅读《司马光与〈资治通鉴〉》、《司马光和他的木枕头》。

人教版一年级下《司马光》教学反思

吴鑫云

《司马光》是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位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他急中生智,举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启发学生遇事不慌,沉着勇敢,并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别人想的是人赶紧离开缸,而司马光光想到的是缸里的水离开人。是一篇比较好的开拓学生思维的文章,目的在于教育孩子们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这篇课文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在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先让小朋友们自己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然后想想课文讲了谁,他做了一件什么事情。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个环节中,我先请几位小朋友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谁(司马光),做了一件什么事(砸缸救人),部分小朋友在初读课文时就可以把课文的大致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借用蓝猫的时光穿梭机激发孩子的兴趣,孩子们被充分调动,很快走进了文本。

二、识字教学

生字教学这一部分,我都放手让孩子们自主学习。首先是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出示合作要求:①小组长组织好你的组员读好生字词,

提示要注意点读音。②用每一排的词语串起来说一句话。(目的是检查预习情况)。然后再指名个别读,及时纠正错误的音,其次是请小组汇报说话情况。最后是检查学习的情况,以开小火车的方式检查学生们学习的效率,开起了三列小火车,都很顺利。

教学生字上我为了突破传统的枯燥学习方法,花了一点心思。采用多种形式记忆生字。比如说“流”,我采用流水图,古文字,今文字,形象对比记忆;

“哭”用形象的图片加上自己的肢体语言直观记忆;“司”则是通过熟字增减不减来记忆生字;“园”儿歌记忆:一元钱真珍贵,一个方框四面围。

三、阅读教学

我在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围绕课文创设了多个问题,使学生能轻松地理解课文并掌握课文内容,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紧扣“险”展开教学,遇险是因为暗藏危险最终脱离危险。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设计问题:“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么会掉进大水缸里呢?请你联系这一段的内容说一说。”先让学生初步感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接着学生就能说出他是因为玩时不小心才会掉进大水缸里的,有的同学更能据此提醒大家平时玩耍时要小心,才不会掉进水缸里,学生的智慧真是可爱至极。

2、在“表演”中理解课文内容。

推荐第9篇:《司马光》教学反思

《司马光》教学反思

《司马光》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这篇课文深受老师和学生们的喜欢。教学中我从课文的语言文字和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多种形式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将语言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有机地整合,不仅让学生读懂课文,学会生字、说话,会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一、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本节课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充分地读,大胆地想,勇敢地说,尽情地演。并依托文本,抓住空白空间,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小朋友们会叫些什么,喊些什么,他们当时的心情怎样?在学生们积极踊跃地表达基础上,让他们入情入境地进行表演,进一步体会小朋友们慌张的样子,从而真正走进文本,透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二、引领学生学会积累

语文学习贵在积累。在平时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习惯。文中第二自然段有一个关联词“有的……有的……教学中我借机让学生思考,还有什么时候能用上这组词语呢?学生们各抒己见。一个适时的点拨擦然了学生的思维火花,拓展了思维空间,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进行有的放矢的拓展

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我们应该积极开发课外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才是最重要的。针对司马光在危急时刻机智救们学生件事我适时进行拓展。下课了,有一个同学鼻子突然出血了,看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学生们都说出了自己的主意,而且非常可行。

通过这节课教学,我深深地感悟到拓展训练应丰富多彩,应该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展开想象,大胆创新,展示个性,这样的课堂才会更有生命力

推荐第10篇:司马光教材分析

《 司马光》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

俄国历史学家克柳切夫斯基有这样一句名言:“会思考的人思想急速转弯,不会思考的人则晕头转向。”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碰上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遇到突发事件,害怕、紧张、焦急、慌乱,这些都可以理解。然而,机智、灵活地分析、解决所出现的难题则令人称赞。

《司马光》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五组第三篇的讲读课。这是历史人物故事。本文写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没有慌。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全文情节生动、曲折感人,叙事性强。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讲古时候有个人叫司马光。第2自然段写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假山下的水缸里面装满了水,为下文写小朋友掉进水缸做好了铺垫。第3自然段写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水缸里,“不小心”这个词说明这是个突发事件,情况很急。第4自然段写别的小朋友惊慌的表现。从“有的......有的......”可以看出孩子们不同的反应,从”哭、叫、喊、跑、找“几个动词体现孩子们的慌。第5自然段写司马光没有慌,他积极想办法,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使劲砸“几下子”说明了司马光非常镇定,动作迅速,反应机智。表现了司马光临危不惧的优秀品质。第6自然段写小朋友得救了。

课文配有插图,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一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司马光和别的小朋友不同的举动,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这些可用来帮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故事情节,理解课文的重难点,体会词句的意思,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课文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沉着、冷静、机智、勇敢、聪明的司马光的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一个感召的作用。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通过这个故事学习,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针对《新课标》的要求,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结合一年级年龄小的特点和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和写字,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借助图片、加偏旁、换偏旁”等方法认识“司、假、缸、慌、劲、砸”等13个生字;通过“换词、给生字组词、看图等方式理解“司马”“古时候”“假山”“使劲”“慌”“缸”等词语的意思。掌握“别、叫”等生字的书写要点并正确书写。

2、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第11篇:《司马光》优秀教案设计

课前透视:

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利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但是城乡学生会存在差别,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同时应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网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多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你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吗?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出示有关课件)(图上画的是花园的一角,有假山和树木。花园里有五个小朋友,他们中的一个正从被砸破的缸里往外爬,其他人有的在一旁看,有的去喊人……其中蹲在缸边、扶着往外爬的孩子的那个小孩子就是司马光)

3.回答:这一课写的是司马光的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词。

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生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读着,听对方读得对不对?不对请给以纠正。

4.汇报:指名读字音,如有不对的及时纠正

5.记住字形: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四、讨论(读书交流,理清故事内容。

1.指名分段读文,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2.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懂的问题。

五、写字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会写”中的六个字,发现六个字的规律:左右结构。组织学生讨论在书写中应注意什么?

2.自由练写,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难点字:如“那、都”两字中的“双耳”的写法。

3.书写展示,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语

二、朗读、理解课文

1.指名读课文,数数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你还知道哪些朝代?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画,请你说说: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

(缸很大,比小孩还要高,缸里装满了水(课件播放)

(3)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渎给你的同桌听—听。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什么心情呢?请你仔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刻此时,你的心情如何?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哪些危险呢?

(4)你准备怎么读?

(5)组内练读后,全班汇报读。

5.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因为这关系到人的性命,大家都很害怕,又毫无办法)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小组内练渎。

(4)个别同学展示读。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5)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这个办法不好。虽然大人个子高或者能想办法去解救孩子,但是等大人来了,孩子的性命不一定能保住)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遇事不慌,很沉着)试着用这样的语气读读这段。

(2)试着做司马光时的动作。评议:谁表演得好?为什么?

(学生砸缸的动作要十分用力,才能体现是“使劲砸”)为什么司马光要用这么大的力气?小组讨论。(因为这样才能很快地把缸砸破,救出小朋友)

(3)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4)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司马光的办法最好,因为缸大,水深,水对缸中小朋友威胁最大,如果让水流出来,小朋友不就得救了吗?所以他想到砸缸,并且用力砸,赢得了时间) (5)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遇事不慌、善于动脑筋、聪明勇敢的孩子)

(6)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8.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方法救出落水的小孩吗?

三、总结全文

齐读全文,释疑

司马光新传

天气晴朗,司马光和一大群孩子一起出去玩,路上,有一位孩子提议大伙来玩捉迷藏,输的人要翻跟斗,大家都同意了。

“石头剪子布!”

“哇!司马光你输啦!你来抓!”

说完,孩子们一下没了踪影,藏得非常隐秘,只有一个躲在假山后面的孩子在探头探脑地张望,可一不留神,“扑通”一声掉进了缸里。

大家闻声而来,不由得着急了,在那儿议论纷纷,有的说想把水舀干;有的则慌张得不得了,询问是否要叫大人过来。只有司马光镇定自若,只听他大喝一声:“慢!”说着就拿起大石头砸去。他知道,时间紧迫,不能让人离水,就让水离人。一,二……

“等一下!等一下!”村长闻讯赶来对司马光说:“孩子,缸砸不得!这是咱地区的利税大户。”司马光定睛一看,缸上印着“酒”这个字。村长对司马光搬出了“地方保护主义理论”:“虽然是假酒,但咱们得靠它谋生哪,孩子死了不要紧,酒才是最重要的……”

面对这样的场面,如果你是司马光,你该怎么办?的确,这真是现代社会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生命与财产,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第12篇:司马光教学反思

司马光教学反思

《司马光》这篇课文可以说是老教材留下来的一篇经典课文,学生乐学,也易学,而且兴趣浓厚,是一篇比较好的开拓学生思维的文章。目的在于教育孩子们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在第一课时教学时,我安排了识字、朗读训练、模仿动作表演、思维拓展训练、说话练习,多花样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一、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本节课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充分地读,大胆地想,勇敢地说,尽情地演。并依托文本,抓住空白空间,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小朋友们会叫些什么,喊些什么,他们当时的心情怎样?司马光是怎么砸缸的?在学生们积极踊跃地表达基础上,让他们入情入境地进行表演,进一步体会小朋友们慌张的样子,感悟司马光遇事不慌奋力救人的心情和样子,从而真正走进文本,透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二、引领学生学会积累

语文学习贵在积累。在平时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习惯。文中有一个关联词“有的……有的……”教学中我借机让学生思考,还有什么时候能用上这组词语呢?学生们各抒己见。一个适时的点拨擦然了学生的思维火花,拓展了思维空间,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进行有的放矢的拓展

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我们应该积极开发课外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才是最重要的。在结尾处设计了发散思维的训练“如果你当时在现场,你怎样做?” 为了证明自己的聪明,都踊跃发言。听完学生们天真的想法,尽管想的办法在当时当地不一定奏效,但是我仍微笑着点头鼓励他们,使他们感受到回答的快乐。这闪烁着求异思维的火花,我们教师一定要让它燃烧起来。倘若用批评、训斥来浇灭它,简直是一种犯罪。虽然有些办法行不通。

四、不足之处

1、缺少了写的环节,虽然我在读完课文后安排了一个“我会填”的训练环节: 一( )假山 一( )缸, 在这除了口头填,应给学生一个动笔写的机会。

2、学生不会自己读书,喜欢齐读,以后应注意引导。

通过这一课时的教学与学习,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一点沉着、冷静,对待孩子们的回答要多一份心思,尽量让课堂上不留下遗憾。

第13篇:《司马光》课堂教学教案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遇事不慌,善于动脑筋,教育学生遇事要像司马光一样

沉着机智。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第四段理解司马光遇事时与别的小朋友反应不同,说明他是个爱动脑筋机智聪明的孩子。

教学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3、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生字、词

二、过度激趣,整体感知

1、司马光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能写在课本里让我们大家学习呢?

2、听读课文录音,注意良好的听读姿势、听读习惯的培养,特别要学生注意课文标点,听好停顿的地方。

4、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长句子。

三、突出重点,教学课文

1、司马光生活的年代离我们现在很远很远了,课文第一段用了一个什么词表示(古时候)。

2、指名读第二段: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危险事?那个小朋友怎么会掉进缸里去的?如果不及时救出来,将会怎样?谁能读出危险的感觉。

3、别的小朋友都慌了,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4、通过读第

四、五自然段,司马光和别的小朋友有什么不同?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四、引导学生讨论:

1、别的小朋友的做法好不好?为什么?

2、司马光做的对不对?司马光能及时想到用大石头砸破缸,使水流出,让水离开人。这个方法在当时巧妙而适用,这与他遇事爱动脑筋是分不开的。

3、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救那个孩子?教师首先肯定学生爱动脑筋,再讲讲方法的利弊。

4、教育学生遇事要像司马光一样沉着机智。

五、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课文。

六、教师总结。

第14篇:一年级《司马光》教案

一年级公开课教案 教学内容:一年级 第22课《司马光》 教学时间:2013年6月4日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司、哭”等 13 个生字,会写“假、救”等 6 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指导学生能从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认识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司马光在危急时刻能冷静分析、动脑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你们知道司马光吗?你们对他了解多少,能对大家说一说吗?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说一说。)

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教师介绍:司马光是 900 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复姓司马,单名光,著有《资治通鉴》。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个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板书课题:司马光)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出生字新词。 3.同桌互相拼读生字词,纠正错音。 4.指名读生字词,检查读音。

5.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并要求读通顺、读流利,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6.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7.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什么事。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自主选择生字识记,组内交流,全班反馈,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

2.指导书写“几、个、友”。让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教师示范,指导学生书写。 3.检查订正,评价谁写得好,写得美。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课后认真朗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板书设计

22 司 马 光小朋友

慌了

哭 叫 喊 跑 司马光

没有慌 举使劲砸

第15篇:司马光小故事

司马光小故事

家庭影响

司马光一生诚信,应该也是受父亲的诚实教育的影响,大概在

五、六岁时,有一次,他要给胡桃去皮,他不会做,姊姊想帮他,也去不掉,姊姊就先行离开了,後来一位婢女用热汤替他顺利将胡核去皮,等姐姐回来,便问:‚谁帮你做的?‛他欺骗姊姊是自己做的,父亲便训斥他:‚小子怎敢说谎。‛司马光从此不敢说谎,年长之后,还把这件事,写到纸上,策励自己,一直到死,没有说过谎言。邵雍的儿子邵伯温还看过这张纸。清人陈宏谋说:‚司马光一生以至诚为主,以不欺为本。‛後人对司马光盖棺论定之语,也是一个‚诚‛字。 破瓮救友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水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聪明机灵,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马光出了名,东京和洛阳有人把这件事画成图画,被人们广泛流传。 诚信卖马

司马光要卖一匹马,这匹马毛色纯正漂亮,高大有力,性情温顺,只可惜夏季有肺病。司马光对管家说:‚这匹马夏季有肺病,这一定要告诉给买主听。‛管家笑了笑说:‚哪有人像你这

—1— 样的呀?我们卖马怎能把人家看不出的毛病说出来!‛司马光可不认同管家这种看法,对他说:‚一匹马多少钱事小,对人不讲真话,坏了做人的名声事大。我们做人必须得要诚信,要是我们失去了诚信,损失将更大。‛管家听后惭愧极了。 低调淡泊

司马光性情淡泊不喜奢华,他在《训俭示康》中曾提到小时後长辈会给他穿华美的衣服,他总是害羞脸红而把它脱下。宝元年间中举时,曾得到仁宗皇帝的接见。酒席宴会上,每人都在头上插满鲜花,肆无忌惮地嬉戏取乐,唯独司马光正襟危坐,也不戴花。被同行的人提醒后,司马光才不太情愿地戴了一朵小花。

司马光有一个老仆,一直称呼他为‚君实秀才‛。一次,苏轼来到司马光府邸,听到仆人的称呼,不禁好笑,戏谑曰:‚你家主人不是秀才,已经是宰相亦,大家都称为‘君实相公’!‛老仆大吃一惊,以后见了司马光,都毕恭毕敬地尊称‚君实相公‛,并高兴地说:‚幸得大苏学士教导我……‛司马光跌足长叹:‚我家这个老仆,活活被子瞻教坏了。‛ 坚不纳妾

北宋士大夫生活富裕,有纳妾蓄妓的风尚。司马光是和王安石、岳飞一样,极为罕见的不纳妾、不储妓之人。婚后三十年余,妻子张夫人没有生育,司马光并未放在心上,也没想过纳妾生子。张夫人却急得半死,一次,她背着司马光买了一个美女,悄悄安置在卧室,自己再借故外出。司马光见了,不加理睬,到书房看书去了。美女也跟着到了书房,一番搔首弄姿后,又取出一本书,随手翻了翻,娇滴滴地问:‚请问先生,中丞是什么书呀?‛司

—2— 马光离她一丈,板起面孔,拱手答道:‚中丞是尚书,是官职,不是书!‛美女很是无趣,大失所望地走了。

还有一次,司马光到丈人家赏花。张夫人和丈母娘合计,又偷偷地安排了一个美貌丫鬟。司马光不客气了,生气地对丫鬟说:‚走开!夫人不在,你来见我作甚!‛第二天,丈人家的宾客都知道了此事,十分敬佩,说俨然就是‚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白头偕老的翻版。唯独一人笑道:‚可惜司马光不会弹琴,只会鳖厮踢!‛张夫人终身未育,司马光就收养了哥哥的儿子‚司马康‛,作为养子。

司马光就如此和妻子相依为命。洛阳的灯会享誉天下,逢元宵节,张夫人想出去看灯,司马光说:‚家里也点灯,何必出去看?‛张夫人说:‚不止是看灯,也随便看看游人。‛司马光一笑,说:‚看人?怪了,难道我是鬼吗!‛ 典地葬妻

司马光在洛阳编修资治通鉴时,居所极简陋,於是另辟一地下室,读书其间。当时大臣王拱辰亦居洛阳,宅第非常豪奢,中堂建屋三层,最上一层称朝天阁,洛阳人戏称:‚王家钻天,司马入地。‛司马光的妻子去世后,清贫的司马光无以为葬,拿不出给妻子办丧事的钱,只好把仅有的三顷薄田典当出去,置棺理丧,尽了丈夫的责任。司马光任官近40年,而且官高权重,竟然典地葬妻。重读历史,让人深思。

俗语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在封建社会,大多数人苦读寒窗,跻身仕途,无不是为了显耀门庭,荣华富贵,泽被后世,荫及子孙。在这些人面前,司马光的清廉更显可贵。嘉祜八

—3— 年三月,宋仁宗诏赐司马光金钱百余万,珍宝丝绸无数,但司马光不为所动。司马光年老体弱时,其友刘贤良拟用50万钱买一婢女供其使唤,司马光婉言拒之,他说:‚吾几十年来,食不敢常有肉,衣不敢有纯帛,多穿麻葛粗布,何敢以五十万市一婢乎?‛藏书故实

司马光家藏书富,居洛阳时,买田20亩,建‚独乐园‛,藏文史书籍万余卷。又置‚读书堂‛,辟精善之本5000卷,又得神宗赐书2400卷,以资著述。善保护图书,每年二伏至重阳间,在天气晴朗之日,设案以曝书籍。桌案洁净,铺以茵缛,然户端坐看书。阅书时,不以空手捧书,唯恐手汗渍湿。藏书几十年,其书仍新如手未触一样。 洛阳耆英会

司马光退居洛阳后,和文彦博、富弼等十三人,仰慕白居易九老会的旧事,便会集洛阳的卿大夫年龄大、德行高尚的人,他认为洛阳风俗重年龄不重官职大小,便在资圣院建了‚耆英堂‛,称为‚洛阳耆英会‛,让闽人郑奂在其中画像。当时富弼七十九岁,文彦博与司封郎席汝言都已经七十七岁,朝议大夫王尚恭七十六岁,太常少卿赵丙、秘书监刘几、卫州防御使冯行己都已七十五岁,天章阁待制楚建中、朝议大夫王慎言已七十二岁,太中大夫张问、龙图阁直学士张焘已七十岁。当时宣徽使王拱宸任北京(大名府)留守,写信给文彦博,想要参加他们的集会,王拱宸七十一岁。而只有司马光还没到七十岁,文彦博素来看重他,便用唐朝九老狄兼謩的旧例,请他入会。司马光因为自己是晚进后辈而不敢在富、文二人之后。文彦博不听,让郑奂自幕后传司

—4— 马光画像,又到北京传王拱宸的画像,于是参会的有十三人,他们置酒赋诗相互取乐。当时洛阳有许多名园古刹,有水竹林亭的风景,司马光等人头发和眉毛雪白,仪表神态端庄美好。每次聚集宴会时,洛阳的百姓都随从观看。

—5—

第16篇:司马光教学反思

司马光教学反思

司马光原文: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司马光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像往常一样,根据课堂设计,按计划打开了电脑,让学生跟着课件朗读课文《司马光》。当孩子们读完课文以后,我随手关掉了电脑,正准备提问时,孩子们大喊大叫起来:“老师,别关!”,“老师,再放一遍!”,有的孩子甚至着急地站了起来。看着孩子们焦急的样子,我便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又打开了电脑。孩子们兴致勃勃地看着,说着,一直到把这一课的生字全部学完。当我再一次准备关机时,还没等我的手伸到电脑跟前,孩子们就又大叫起来,仍然不让我关机。这下可难坏了我。关吧,看着那一道道期盼的眼神,听着那一声声焦渴的童音,我实在下不了这个决心;不关吧,这一节课的计划不就泡汤了。就在我犹豫不决时,孩子们像突然长大了似的,自己已经安静了下来,专注地看着下一课,那神情是少见的。于是,我便打消了关机的念头,一直到临下课前十分钟时,我征得孩子们的同意才关掉了电脑。这时,我按原计划检查学生的接受情况时,发现孩子们掌握的非常好,每一位同学的回答都是那么完美无缺,有些同学的回答甚至出乎我的意料。自习课上,孩子们在做练习册时也做得比往常好。

由此我想到,在课堂上,学生想研究什么问题?想用什么样的方式去研究这个问题?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去接受新知识。我这堂与原计划完全不同的课,由于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需要,按照学生的意愿展开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学生学得特别积极主动,聪明和智慧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通过这节课的实践,也使我再一次感受到孩子们身上所具有的潜在的不可估量的创造力。我们不应该轻视它们,而应该挖掘和激发它们,让这些神奇的创造力爆发出来,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创造出奇迹。只要老师在教学中真正地关注学生的需要,用心去感受学生的每一点变化,就会不断地找到灵感,不断地从学生身上觅到新的课程资源,课堂教学就会不断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第17篇:名人故事(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司马光从小读书刻苦勤奋,他觉得自己记忆力不行,背课文记生字总是没有别人快,就暗自说:“让我下苦功,来增强记忆力吧!”于是,他试着对课文多念多背,别人背两遍三遍,他要背五遍六遍。

这样一来,时间就不够用了。放学后,也得挤出时间来读书。特别是晚上,玩耍一阵后,他便读起书来,这一读,读得很晚。到第二天,还要早早地起床,进行晨读。由于晚上睡得迟,他常常睡过头,耽误了早晨读书。

“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他想让母亲来喊醒自己。但母亲心疼他,不想让他读书读得这么苦。

有一天,司马光看见后院一段圆木头,灵机一动,心里想:“有办法了!” 司马光把圆木头擦干净,放在床上当枕头。他枕着圆木头睡,一翻身,圆木头就滚动,把他惊醒。这样,他就不会睡过头了。

一天,妈妈在床上发现了这根圆木头,正想扔掉,司马光说:“母亲,千万不要扔,这是我的警枕。”

母亲听他一解释,感动地说:“孩子,用功读书是好事,但也不要累坏了身体呀!”

司马光回答:“母亲放心,孩儿不是小傻瓜,不会累坏身体的。”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由于发奋学习,司马光15岁时已无书可读了。长大后,他当上宋朝大臣,主编了著名的编年史书《资冶通鉴》。

第18篇:《司马光》教学设计

司马光

一、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

2、动画片中,讲的是谁的故事?(司马光)

3、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篇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4、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齐读课题。

二、一段

1、司马光是什么时候的人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第一段就知道

了(学生齐读第一段)

2、你知道了什么?(司马光是古时候的人)对,司马光是古时候,

也就是900多年前宋朝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叫光。司马是复姓。

三、整体感知,认读字词。

1、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这个故事就藏在课本的85页,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提示填空: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叫()的孩子,()的故事。

2、检查生字。(指名读——跟读——开火车读)

3、检查生词。

4、提示填空: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叫()的孩子,

()的故事。

四、学习第二段

1、那么他是在什么地方砸缸救人的呢?请一名同学读课文第二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并思考老师的问题。

5、回答问题:在花园里救人。

6、观察图画,花园里还有什么?假山下有什么?小朋友观察的真

认真,那么水缸里的水多不多呢?找一找相应的句子。

7、指导读句子。读出水缸的大和水满。

四、学习第三段

1、他们正玩的开心的时候,看看这个小朋友爬到了哪里?接下来会

发生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三段,思考这个问题。

2、学生回答:一个小朋友掉进了大水缸里。

3、这个小朋友掉进了缸里会怎么样?(淹死,很危险)

4、这种情况怎么样?(危险、不妙)

5、指导朗读。(读出情况的危险和紧急)

五、学习

四、五段

1、看见一个小朋友掉进了水缸里,别的小朋友怎么样?司马光又怎么样呢?请同桌两个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

四、五段,交流一下,用圆圈圈出表示别的小朋友和司马光的动词。

2、学生汇报:

别的小朋友怎么样?(慌了)“慌了”’是什么意思?(着急,害怕)那他们是怎么做的呢?有哪些动作?

5、学生汇报(师板书:哭、叫、喊、跑)

6、他们叫着喊着,会喊些什么?(快来救人哪)

7、指导读,读出他们慌张的样子。

8、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为什么?(同桌讨论)

9、这些小朋友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怎么了?(太慌了,我们不能慌)

8、是呀,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这个时候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没有慌)

A、司马光没有慌,这个时候他会想些什么?

B、他是怎么做的,有哪些动作?(举、使劲、砸)

C 、比较“举起—拿起”使劲和几下子说明什么?

9、学生表演读。

4、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马光的这口缸砸得好!

5、学着司马光的样子,把他遇事不慌、奋力救人的心情和样子读出来。

六、学习第六段

1、司马光把缸砸破了,结果怎么样呢?齐读第六段。

2、学生回答:小朋友得救了。

3.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引导动脑筋想办法)

4.从他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他是怎样一个小朋友?想对他说什么话?

(把“会想办法”、“聪明”、“勇敢”等星送给他。)

5、之前我们知道了遇到危险的时候不能慌张,看了司马光的表现后,我们遇到危险应该怎么做?(冷静,想办法)

四、课堂总结

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几百年后我们也一直记得他。课后你们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你会更加了解司马光。

20.司马光

小朋友司马光

慌了没有慌

哭 叫 喊 跑举 使劲砸

第19篇: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砸缸》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修改意见: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0个生字,正确书写“几、个、古、友、他”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沉着、机智的特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3.从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不慌张,动脑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会认、会写生字。

2.通过朗读,了解司马光的沉着机智,并从中受到启发。

三、教学方法:讲解法、朗读指导法、演示法、合作法

四、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或实物投影仪、课文录音带。

五、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

2.认读、拼读词语。 教学过程: 1.定向。

(1)读通课文,提出要求。

(2)思考:谁砸缸救人,请介绍一下这位名人。

2.自学课文。

要求划下新词,思考问题。(老师来回巡视,指导困难生发现问题,帮助解决) 3.练习。

(说话练习)

(1)读通长句。

(只听扑通一声,一个躲在假山上的小朋友,脚下一滑,掉进了旁边一个盛满水的大缸里,一下子就没了头顶。)

(2)给课文标段号。

(3)理解谁砸缸救人?介绍司马光。

(清楚“复姓”两个字)

(4)说话练习:“司马光是……”。

4.词语认读。

砸缸 伙伴 捉迷藏 亭子 躲在 扑通 急中生智 哗夸 机智 勇敢

5.作业。

(1)读课文1遍。

(2)认读词语,完成练习1。

(3)抄写词语1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新词,训练朗读。

2.分析课文,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1.填空:( )砸缸救人。

2.介绍司马光。

3.复习生字、新词。

二、读讲1—2段。

1.读读划划:为什么要砸缸救人?

2.填空:这是一只(

)缸。(大、厚、重)

3.思维训练:师:为什么要砸缸?为什么会来不及?

4.读

1、2段。

三、读讲3—4段。

1.自读第三段,圈词:体现别的孩子惊慌的词。(惊叫,高声喊道,吓傻了,赶紧)

2.朗读训练,读出孩子们的惊慌。

3.思维训练,理解“没有慌神”和“急中生智”这两个词。

(1)师:没有慌神,说明他怎么样?(很镇定)

(2)急中生智。“急”,司马光遇到什么紧急情况。(第二段最后一句话)“智”,哪个词突出了智?(砸)

4.说话训练,说清楚司马光救人的原因。

5.读读演演第四段。

6.思维训练,师:为什么要使劲向那口缸砸去?

思考原因:缸大,人小,力气小)

四、词语训练。

1.师:水多吗?哪个词说明水多?(哗哗)

2.师:大家都夸司马光是个机智勇敢的孩子,机智体现在(想出办法),勇敢体现在(没有慌神)。

五、说话训练。

夸夸司马光。(你真是个好孩子!)

六、小结。

学了司马光救人,我们懂得了遇到紧急事件,要沉着冷静、动脑筋、想办法。

七、作业。

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复习词语,朗读课文,听写生词。

教学过程: 1.复习词语:

强调:亭子、捉迷藏、哗、夸,这四个词的读音。 2.朗读课文。 3.听写词语。

强调:稻的第十二笔、藏的第六笔、第十一笔、砸的第七笔、慌字中间没有—点。

板书设计:

司马光砸缸

都慌了

掉进缸里 别的小朋友—————叫 喊 跑 找

没慌

司马光———————拿砸(几下子)得救了

(遇事不慌机智勇敢)

教学反思:

第20篇:《司马光》教学设计

24

《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词语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说说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4.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重点:

参考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将文章完整正确地读出来。

教学难点:

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请同学们看看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有何不同?

大家说得很好,我们在讲故事的时候,用的是咱们现代人的语言,这种语言叫做“白话文”,古代的人说的话,叫做“文言”,用文言写出来的文章,就叫做“文言文”,也叫作“古文”。

2、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写课题,讲解课题,边写课题边讲解“司”这个生字。师边写课题,边讲解字的笔画以及书写注意事项。

3、师:今天老师带来的这篇小古文,只有两句话,却能完整地将故事全部说清楚。你们想来读一读吗?

5、师:打开课文纸,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不熟悉地方可以多读几遍,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借助课文下方的注释看一看。

二、初读课文,读懂大意。

1. 自由朗读课文,出示生字

司 庭 登 跌 众 弃持 皆

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正音:注意读准平舌音“司”,翘舌音“众、持”,后鼻音“庭、登”。

去掉拼音读,齐读。

2. 指名朗读课文。

3. 出示课文原文,听学生读。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指导“没”的读音。多音字。在文章中读mo,第四声。

古文和现代文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在于停顿上,只有停顿的准确,才能正确理解文章的意思。

3.

大家一下参考注释,再读课文。

(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再次批注在文中,理解句子的意思之后,注意停顿。)

指名读,老师点评。

出示课件,将第一句画出停顿的斜线。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教师范读,指导朗读,读准节奏。

5、谁再来试试第二句?根据朗读,指导,完整出示课文。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6、师:刚才同学们读的很好,那么,文章的意思你们明白吗?让学生就不理解的字词提出问题。以下字词或者比较陌生或者古今差异较大,学生可能提出:

(1)群儿:很多孩子。这里指小伙伴们。

(2)戏:玩耍。

(3)于:在。

(4)庭:院子里。文中指后院里。

(5)一儿:有个小孩。

(6)登瓮:爬到缸沿上玩。

(7)足跌:一不小心,掉到缸里。

(8)没水中:眼看那孩子在水里快要没顶了。

(9)众:别的孩子们。

(10)皆:都。

(11)弃去:跑到外面。

(12)持石: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

(13)击瓮:使劲向水缸砸去。

(14)破之:水缸破了。之,它,指水缸。

(15)水迸:水流了出来。

(16)儿得活: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6.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每个句子的意思,教师评议。

(1)群儿戏于庭。(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

后院里玩耍。)

师:这一句虽然看似平淡,但是描写的是:学生:一群小孩嬉戏玩耍。

师:是啊,这群孩子玩得多开心啊,我们可以读的好玩一些,读出一种玩耍的快乐,怎么来读呢?

学生试着读一读,同学评议,老师评议。

师:戏于庭是在庭院里玩耍,那么,如果在树林里面玩,叫什么?戏于林,如果在泳池里玩,用古文怎么说?戏于池。

师:同学们很聪明,我们也学会说古文啦。

(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

师:一儿登瓮,这个孩子怎么样?是啊,多调皮啊,竟然爬到大缸上面,神气吧,牛得很啊,所以这句话,咱么可以读的牛气一些。学生试读。

但是,后面发生了什么?一起说。足跌没水中。

是啊。就是一眨眼的功夫,哎呀,这个刚才还很神气,牛气的孩子就掉进了缸里,一切发生太突然,太快了。所以,这个时候,这句话,我们应该怎么读?学生说:快一点,急一些。学生试读。

(3)师: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呢?众皆弃去。众的意思是?皆弃去?跑的太快啦,一下子人就都无影无踪啦。我们该怎么读呢?请同学来分析一下。(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扭头就跑)

(4)师:这一句,老师想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帮我们分析分析意思,看看怎么读更好?光 持石击瓮 破之,水迸。(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

师:司马光怎么做的?有时间思考吗?说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做事情很果断,大家分析的很好。这句话,应该?是的,果断迅速,不拖泥带水。

(5)结果就是:儿得活。(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这个时候,你心里的大石头可以落地啦。

7、 鼓励学生大声朗读原文,带上感情色彩。并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教师评议。出示现代文。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指名朗读,自由读。)

三、深入探究、熟读成诵。

1. 读了课文,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课文中哪个地方写出了司马光很聪明。(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板书:机智、沉着、冷静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师: 这么聪颖机智、沉着冷静的孩子,你们喜欢吗?(喜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出喜欢的感受,读出古文的韵味,请几个同学读。

师:这样的孩子,在关键的时刻,危急的时候,能够想办法救同伴,没有放弃同伴,真的是难能可贵啊,这样一种美好的品质,犹如温暖的阳光,带给大家希望和力量。这也是我们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

2. 学到这里,你能试着把这个故事背诵下来吗?一起背一背,不能背诵的看着书朗读。

师:好多同学都能轻松并且读出了古文独有的韵味和感情,老师想考考你们,你们对我们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司马光,有多少了解?

出示课件: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司马光自由好学、天资聪颖,二十岁的时候,中了进士,开始做官。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最大的贡献是主持编写《资治通鉴》。这是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

其实在他小时候,还有这样的一件事情: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老师的批评和伙伴的嘲笑,在老师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对读书这件事,甚至忘记饥渴和寒暑,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因为读书,书中的故事感染了他,熏陶了他,让他明白了遇到危险不会慌乱,才能够在“众皆弃去”,而能“持石击瓮破之”啊!

师:所以一个充满智慧的人,一定是有原因的,而成为这样的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读书。

3.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司马光》这篇文言文,知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看——注释、

2、联系——上下文

3、查找——资料书

4、遇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

5、还读不懂的——做批注。

相信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些方法,去读懂其它的古文。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另外一篇小古文,大家想不想挑战一下?

四、拓展延伸、课外阅读。

1、徐孺子赏月

【原文】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出示原文,请学生试着读一读,断断句子。再出示意思。简单说,简单读即可,让学生多感受一下。

【注释】若令:如果。物: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尝:曾经。瞳子:瞳孔。语:对……说。然:这样。戏:玩耍,嬉戏。

【翻译】徐孺子九岁的时候,曾经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让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非常明亮吧?”徐孺子慢慢地说:“不是这样的。比如人的眼睛里有瞳孔,如果没有瞳孔一定看不见。”

2、师小结:今天老师带着同学们学习了课文,还补充了一篇小古文,还记得刚上课的时候,给大家留了一个问题,现在同学们能不能说说,古文有什么独特之处?

3、文言文语言精炼简洁,概括能力强,读起来好听。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

司 庭 瓮 跌 四个汉字,四种类型。

1.观察生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跌 ”为左右结构的字,写时要写的左窄右宽。注意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司”字已经学习过,大家也一并在书上描红。

“庭”为半包围结构,“瓮”上下结构,书写的时候要注意结构,观察田字格。

2.师指导写字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

机智、沉着 、冷静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简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