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4-06 12:03:52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开发背景

新的课程改革给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每一位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我校多年来坚持创建“科研兴校”与办出“特色学校”相结合。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以教学为中心、一切依靠广大教师”目标,结合学生的兴趣,充分利用学校及社区的资源,认真做好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验。

二、开发目标 总目标:

以课改为载体,坚持创建“科研兴校”与办出“特色学校”相结合,努力实现学校课改总目标。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灵魂,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把学校办出特色,办出质量。

具体目标:

1、让学生在“兴趣”、“特色”中,陶冶情操,学会做人;在实践与体验中,学会学习;在美的艺体活动中,学会健体。

2、让老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发展专业水平,形成我校一支良好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教师队伍。

3、形成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科学管理队伍及评价体系。

三、组织与实施

(一)开发的内容

1、“写字”

编写基本笔画、独体字、偏旁、结构、书写原则、篇章练习的特点及书写原理等内容。以“精讲要领、加强练习;激发兴趣、鼓励自学;故事引导、倡导勤学;结合语文、巩固识字;组织鉴赏、增进情感;组织竞赛、促进提高。”等方式,在1——6年级开展写字活动。

2、“校园童谣”

在1——4年级开展校园童谣的创作与积累,让学生在童谣中体味创作的欢娱,感受天真的童趣。陶冶学生的情趣。

3、“快乐大课间与体育活动”

从保证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拓展学生的体育活动空间、丰富学生的体育活动内容,开展快乐大课间、体育活动,同时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比较。 快乐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分为四个系列:

(1)体操:在广播操的基础上学校自编武术操、。 (2)舞蹈:如集体舞、舞蹈动作组合等。

(3)身体素质练习:如跳绳、踢键、立定跳远等。

同时在大课间活动中有配合活动内容的伴奏音乐,使艺、体相辅相成。

4、日记进课堂:

5、6年级开展日记进课堂,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以及对生活的感悟,促进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5、“科学小制作” 在各年级中分别开展“三模”、纸工、泥工、手工艺、电器小制作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实践、想象、创造的能力。

6、“数学乐园”

在加强小学数学基本功综合训练的基础上,开展数学与生活的实践活动、趣味数学、解题技巧训练活动、数奥竞赛活动,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7、“文学鉴赏”

5、6年级开展名著鉴赏活动,鼓励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使学生在鉴赏的同时感受艺术的魅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励学生奋进。

8、“小小运动员”

开展篮、足、乒乓球等活动,及围棋、象棋组活动,认真进行田径等训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精神,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活跃校园生活。

9、“综合实践活动”

开发各年级以“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搞好学科的整合,让学生在玩中、实践中、在信息资源中自我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二)开发的原则

1、实效性原则。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严格执行国家的课程政策,严格遵循课程开发和发展规律,避免盲目性、力戒形式主义。

2、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原则。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应讲求价值与内容、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3、自主、灵活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让学生自行选择校本课程项目。1——2年级可在教师、家长的帮助下选择。在学习过程,允许学生调整选择,让学生、教师都有选择、创造的权利,不强行分派。

4、实践、创造性原则。要创造给老师学生实践、体验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玩乐中增加学习的体验、激励创造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特长。

(三)实施措施

1、成立领导机构。在学校党政的领导下,成立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具体领导、组织、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抓好教师培训,开办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培训班,调动全体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学习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懂得实施校本课程;搞好校本课程的评价。

2、根据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学校做好开发、实施的协调、安排实施、检查等工作。

3、建立分层分项管理、检查、评估制度,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工作。

四、评价

评价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一系列价值判断活动,是提高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质量的保证。

1、成立校本课程评价领导小组,组织、指导、检查好评价工作。依靠教师、学生、家长、社区,搞好全员评价工作。

2、对《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看它的正确性、全面性、可靠性。同时评估对它管理的评价。

3、对每门课程设计的评价。主要进行开发与实施的科学性、内容、安排效果的评价。

4、对校本课程实施的评价。重视过程性评价,提高师生发展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五、开发保障

1、组织保障:学校党、政把校本课程开发列入工作日事议程认真抓好,做好实施的组织、检查、评估工作。充分发挥项目组长的作用,紧紧依靠全体教师做好开发实施工作。

2、制度保障:制定相关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制度,搞好制度管理。

3、建立激励措施:充分认识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主体是学生和教师。我们做好对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评估与对老师平时检查、期末检查、年度考核结合起来,与结构工资结合起来,与考核实验成果、考核先进结合起来。发挥激励机制,调动全体老师的积极性。

让我们同心同德,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师生、学校同成长,把学校办出特色,办出质量.。

头道镇团结小学

推荐第2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宜都市陆城一小“中华楹联及乡土诗谜校园行”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实施背景

中华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功能。近年来,陆城一中以“对联进校园,文化浸心田”为主题开发实施《中华楹联》校本课程,引导学生参与赏析楹联、学习创作、展示交流等各种学习实践体验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爱国热情与民族精神,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方法,丰富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从2014年春季学期起,宜都市各中小学根据校情、师情、生情合理开设中华楹联选修课,把中华楹联教学列为校本课程,纳入课程编排和课题研究,积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和校本教材。

就在此际,我校退休教师江德铸老先生编撰的校本教材《青林寺诗谜》结集出版,共八大类,六百余首内容涵盖自然界动植物,人类生活方方面面,涉及面之广简直堪为一部浓缩的“百科全书”。这些诗谜,或幽默,或含蓄,或隽永,或发人深思,或爱憎分明,它独特的语言艺术,丰富的文化内涵,令人叹为观止。它既是我国灿烂的诗谜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珍珠,又是我市风土人情,民风民俗画卷中的一大奇观;它,既让学生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积累,又习得了知识,继承和传承了诗谜文化。

因此,我们将传承我国中华传统文化与乡土文化相结合,积极开发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中华楹联及乡土诗谜进校园。该校本课程的开发将有力地促进我校“生态童年”之“生态大课堂”的创建活动。

二、课程实施目标

1、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繁荣师生楹联创作,发挥经典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2、继承和传承诗谜文化,发挥本土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拓展作用,帮助学生了解我市风土人情,民风民俗,丰富积累,习得知识。

3、丰富学生的童年生活,激发学生生命的灵性,为我校“生态童年”主题实践活动之“生态大课堂”的创建做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三、课程构建与实施

(一)“中华楹联进校园”

实施主体:全校师生

1、诵读经典。以吟诵为主、以赏析为要、以楹联为趣,一至三年级以诵读《笠翁对韵》及浅显楹联为主,四至六年级以赏析经典楹联为主,六年级初步学习创作。可定期开展“唱、读、诵、讲”活动,即学唱“对联歌”,搜集楹联知识,进行对联积累诵读竞赛,开展 “对联人物故事会”、“楹联文化博览会”等活动。

2、学习创作。以探究楹联特性、楹联声律、楹联语法、楹联章法、遣词技巧、用字技巧、组句技巧、谋篇技巧为基本内容,开展楹联知识培训活动。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教学为中心,以语文课、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为辅,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可通过留上联对下联、出联征对等形式鼓励学生创作。

3、展示交流。创造性地开展楹联书写比赛、优秀楹联展览,利用假日和课外时间,组织爱好诗词楹联的师生,搜集整理旅游景点和民间流传的春联、趣联、对联故事等,以行政组和班级为单位,开办楹联专栏,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学校文化品位。组织学生到杨守敬书院、文峰公园等拜读名篇佳作,品析楹联文化,寻找“对联伙伴”,创作稚嫩初品,开展“写对联,送春联”活动。努力和市诗词楹联学会主办的会刊《宜都诗词》取得联系,刊登学生的优秀习作。

(二)乡土诗谜进课堂

实施主体:

四、五年级师生

1、诵读诗谜

通过诵读诗谜,初步感悟诗谜语言特色,激发学习兴趣。

2、竞猜诗谜

组织学生竞猜诗谜,丰富学生的生活,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我市风土人情,民风民俗。

3、创编诗谜

开展“我来编,你来猜”诗谜创编活动,鼓励学生自己创编诗谜,在创编过程中学习运用诗谜的语言特色,提升概括想象能力,丰富学生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积累,让课堂更生态,更彰显学生生命的灵性。

四、课程实施要求

1、加强领导,成立课程实施专班。成立工作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强化工作措施,抓好队伍建设,安排专项经费,完善阵地建设,建立长效机制,扎实有

效地开展课程实施与推进工作。

课程领导小组:

组长:黄家喜

成员:陈小燕张晓玲何兰华孙大鹏曾莉

课程实施小组:

全体校本课程教师

2、宣传造势,营造活动氛围。

充分运用学校网站、广播、黑板报等多种媒体宣传楹联及诗谜知识,使楹联文化诗谜文化渗透于校园文化之中,拓宽交流学习的平台,最大限度地调动师生积极性,形成良好学习氛围。

3、提升品位,创新活动载体。

开发实施过程中要做到创新活动载体,做好活动记载,力争出经验、出成果。要以楹联进校园,诗谜进课堂活动为突破口,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注重实效,将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德育工作、学科教学、新课程改革、校园文化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让楹联文化进校园,诗谜文化进课堂活动真正取得实效,达到全面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4、加强督导,强化检查评比。

各年级要注意搜集、整理活动资料,学校领导小组将定期对“楹联及诗谜进校园”课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督导、评比,并对各年级相关资料进行总结、评比。

2014年3月20日

推荐第3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我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让课程适应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为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根据我校的办学目标“打好基础,和谐发展”,确定校本课程的主题为: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学会自我防护,拥有健康体质。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校本课程是根据自己学校特色开发的课程。完善课程体系,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是我校开发校本课程的最终目标。通过校本课程的不断完善与实施,使学生打好“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身,学会生存,学会合作”的基础,以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要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

人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我校开设的校本课程正是本着这一原则,《弟子规》中我们搜集了许多经典的故事让学生赏析,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吸收传统精神的营养,使之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支柱。

2、整体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在校本课程的设置中,低年级重视学生的礼仪养成教育,中年级我们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理解能力的培养。高年级主要学习以后在社会上生存的知识、方法。总之,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各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的发展。

3、发展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性原则是针对校本课程的价值而出台的,课程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我校利用自身资源,构筑具有本校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我们在各年级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需求,设置了不同的课程内容,满足了不同学段的发展要求。

四、方法措施: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3、构建校本课程开发的和谐团队,结合校本研修的管理模式,实施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践。

4、学校安排专职教师,做到有课程方案、教学计划、教学进度、阶段总结、跟踪纪实等材料。

五、校本课程开发框架:

(一)领导小组: 组长:刘玉君 成员:校业务领导

(二)工作小组: 组长:1-6年级年级组长 成员:1-6年级全体教师

六、课程的实施:

1、教师每学期按要求撰写校本课程教案、计划。

2、任课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弟子规》校本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一、课程开设的需求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优秀的传统美德,时代不同,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是道德传统应该得到继承,因为它所孕育的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在当今的社会中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国学经典蕴藏的智慧精髓和传统美德,是中国文化的生命之源,涵盖了中国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根基和灵魂,它不仅是每一个中国人为人处世的立身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我们开设《弟子规》课程,以传授《弟子规》为平台,以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心灵塑造为宗旨,从习惯抓起,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进一步升华。引导学生诵读中华经典,主动吸收传统文化中博大厚重的精华,提升道德修养。感受五千年文明智慧的熏陶,成为有经典、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有希望的合格学生,承担起弘扬中华文明的历史重任。

1.德行定终身,人生的起点从《弟子规》开始

《弟子规》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是教育子弟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所以,一年级开始让学生开始诵读《弟子规》是非常必要的。

2.百善孝为先,良好的品德从孝悌开始

自古以来,“孝”是中国人的第一美德。“父母教,需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弟子规》头两篇便是针对孝顺父母、尊重长辈而作。针对经典中承载的传统道德对于当前独生子女的思想、行为都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

3.人无信不立,诚信教育迫切需要《弟子规》进入校园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就是诚信经济。人无信不立,企无信难存,如果一个人连做人的基本信用都没有,是无法立足于社会的。

学校有义务、有责任来强化学生的诚信教育。《弟子规》第

三、四部分讲对自己谨慎约束,对他人诚实守信。毫无疑问,高尚的品德须从小培养。在孩子刚刚懂事就深入浅出地进行道德启蒙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循循善诱,以事明理,引导其分清是非、辨别善恶。由此可见在《弟子规》进校园无疑是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的。

二、课程的目标

总目标——《弟子规》教学通过诵读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进行文学、思想的积累和熏陶。所谓积累,即积累丰厚文化底蕴,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所谓熏陶,即陶冶思想情操,形成健全人格,学会做人,为终身发展奠基。

阶段目标——

一、二年级以诵读《弟子规》为主;中、高年级在诵读《弟子规》的基础上,进行联系生活实际的理解、感悟、辩论,加深理解;对能力强的学生,引导阅读原文。

三、课程教学理念

《弟子规》课堂教学必须打破沉闷无趣的气氛,改变一成不变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解词释句────串讲全诗────背诵默写”的教学方法。《课程标准》的理念应当在教学中得以体现。

1.直面经典,真心接触。“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由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2.加强诵读,引导想象。“凡物各自有根本,风云万变不离宗。”(顾况《行路难》)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已为大家所共识,而古诗文的教学中,“读”尤其应当成为“正宗嫡派”之法。这一点,古人有许多精辟的见解和优秀的经验,自无须赘言。

3.课堂开放,学科融合。“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课程标准》)《弟子规》教学的课堂当然也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引导学生联系地理、历史、自然等知识读懂文意,用绘画表达理解,用音乐配合诵吟,用表演再现情景等。

四、实施建议

根据《弟子规》的学习规律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基本方法可确立为“四化”教学方法,即诵读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

五、保障措施

1.坚持教研制度,保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不断地完善和向纵深发展。

2.学区将尽力地在经费、人力和物力上给予最大的支持。

3.学区将对参加《弟子规》教学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在绩效工资上予以一定的倾斜。如有突出成绩的,将在评优、评先时给予倾斜。 “小学生礼仪”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我校以“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为突破口,利用文化资源来丰富学生的“教育场所”。以“文明礼仪伴我行”为主题,以礼仪、礼貌、礼节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为重点内容,着眼于全面提高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与民族精神教育、传统美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及学校的其他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通过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使学校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和示范窗口,使学生成为文明礼仪行动的先锋队,为营造现代化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二、课程开发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而在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下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更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方面,长辈的溺爱,导致了他们的冷漠自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或不懂得与周围的人交往,忽略了对孩子文明礼仪的教育问题。而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文明礼仪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在小学阶段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使他们系统地受到良好礼仪规范的熏陶教育,从而养成其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其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因此,在学生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1、使学生了解、掌握并使用家庭常规礼仪,上下代人加强沟通,消除代沟,建立上、下辈之间朋友式的关系,享受温磬的家庭生活

2、了解、掌握并使用校园常规礼仪,使同学之间能够以礼相待,和睦相处,团结协作,互助互爱,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使师生间交往自然亲切,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

3、了解、掌握并使用社会常规礼仪: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让自己处处受到欢迎,得到尊重,使自己的社会生活充满快乐,从而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四、校本课程实施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确认教学的本体地位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教学作为民主的、积极的和创造的实践活动来开展使学生成为追求真、善、美的主体。

2、民主性原则

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建立新型的师生朋友关系,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以求课程开展扎实有效。

3、趣味性原则

根据小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教师要尽可能地选择适合中学生特点的、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做到难易适中,形式丰富,内容新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参与,在参与中自信起来,以求实效。

4、灵活性原则

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作出内容上的修改,以便控制课堂,适时调整。

五、校本课程实施的步骤

1、以“校园礼仪”和“社会礼仪”为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交际礼仪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学生带入良好人际关系的殿堂。

2、以丰富有效的活动形式推动“小学生礼仪”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1)、师德榜样。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者。老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以自己的言行举止、礼仪礼貌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对学生的言行举止发生作用。因此老师要十分注意自己给学生留下的印象,要使自己从各方面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能够仿效的榜样。

2)、每周落实。教师通过课堂主阵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交际礼仪教育,使学生通晓礼仪知识,引导他们亲身体验,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从整体上让学生的文明礼仪风范得到提高。

3)、学科渗透。各科教学之中继续渗透文明礼仪的知识,切合时机地进行文明行为礼仪的引导与教育。

六、校本课程实施的建议和要求

1、加强领导、广泛动员。让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学校举行“文明礼仪伴我行”校本课程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动员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做文明礼仪的先锋。根据工作部署制定出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采取措施,狠抓落实。

2、宣传礼仪。组织学生校园礼仪演讲活动。培训学生宣讲员利用寒暑假和公益活动时间深入社区和家庭进行文明礼仪的宣传活动。通过家长学校和培训文明礼仪宣传员面向家庭、社会进行礼仪知识的宣传营造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新气象的良好氛围。

3、建立监控激励机制。将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学生文明礼仪行为表现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对校本课程教育实践活动普及广泛工作成效显著的班级和先进个人给予表彰将评选校园文明礼仪示范班级。各班级在实践研究过程中也应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对达到要求的学生给予鼓励。

4、大力推广学校礼仪教育的成功经验。树立教师、学生身边的文明礼仪榜样,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推动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

七、保障的措施:

1、坚持教研制度,保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不断地完善和向纵深发展。

2、学校将尽力地在经费、人力和物力上给予最大的支持。

3、学校将对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如有突出成绩的,将在评优、评先时给予倾斜。

推荐第4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张安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紧密结合学校教育理念和主体办学指导思想:发现学生个性潜力,让每个学生都成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发展,教师、学生共同成长。以此为契机,树立学校品牌、开创学校特色、提高办学水平。

二、开发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生活,有个性、适应社会。

三、开发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性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创造想象空间。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使全体学

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广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

5、实效性原则:以师资实际情况为基础,结合学生实际开发课程,保证课程的实效。

四、校本课程的开发内容及责任人

通过教师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课题及内容,申报学校领导小组审定,学校再根据申报内容,进行归类统计,明确责任人。

校本教材应为资料包形式,以活动形式为主,力争编写为知识册。教师应从以下五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

1、自编教材;

2、选编教材;

3、选用优秀教材;

4、拓宽现有教材;

5、挖掘社区资源。

五、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

(一)建立领导机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李博

副组长:周升华

成员:马存强王照亮马海廷张明廷。

(二)前期论证

1、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

2、将开发的课程纲拿到学生及家长中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学生家长是否意愿。

(三)培训师资

1、校本课程理论。

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研究。

培训方式:讲座、研讨 。

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学校对全体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四)撰写课程纲要。课程纲要阐明以下几方面内容:

1、课程目标:(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组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主要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五)校本课程实施。任课教师组织教学活动,领导小组、教研组长、做好监控、测评,参与听、评课的指导,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六)课时安排: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中的课时安排,禁止挪用着其他课。

六、校本课程的评价

1、对授课教师的评价。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主要是五看:一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二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三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四看教师的教学案例、教案等,五看学生特长发展阶段成果。

2、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方式的考试或考查,对学生评

价主要是发展性评价:一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A、B、C、D等级”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二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成长记录袋中。

七、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1、分管领导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搞好阶段验收、评价。

2、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步骤实施,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3、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

4、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5、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6、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案例,及时总结反思等。

7、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八、经费保障

学校保障校本课程的开发、编辑、实施、活动、评价及奖励。

推荐第5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大水子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我校根据实际需要提出了对学生的具体培养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美育能力,发挥想象力,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会求知,会办事、会生活,为把学生培养成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坚定宽厚的基础。为了全面实施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搞好课题研究工作,经学校行政研究决定编制本方案。开展“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课题研究。本方案试行一年,可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需要进行修改。

一、需求分析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还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我校为农村小学,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学校美育建设、美育教学等方面与兄弟学校有一定的差距。如何迅速提升学校的美育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这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我们在分析了周边地区的社会环境、学校的校园环境、师生的基本情况等因素后发现,我校拥有丰富的乡土教育资源、得天独厚的校园资源、较强活动能力的农村教师和学生。这是我们的优势。在我校“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这一课题的启发下,我们找到了学校新课程改革的突破点——校本课程开发。我们计划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这个支点,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美育工作。 因此,我们认为我校依托本地区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这是很有必要的,也十分有效的。

二、总体目标

利用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使学校形成办学特色。探索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方针,落实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逐步形成“以人为本、以校为本、以点带面、全面推动”的办学理念。这一办学理念中,前八个字是基础,这个“点”就是校本课程的开发。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从而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使学校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三、课程的内容

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可以筛选、改编已有的课程,或者新编校本课程。在我们的研究中将本地区、校内外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融入学科课程之中,通过改编、补充、拓展和新编等方式开发校本课程。乡土资源包括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家庭资源三个方面。本地区的社会资源包括四大块,即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社会发展、风景建筑;学校资源包括校园环境、教师特点、学生特长;家庭资源包括家长特长、家庭特点、家园环境等。这些内容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主题性的。教师既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规划不同的内容,又可对乡土资源进行改编、补充或拓展。

四、课程结构与课程门类 根据乡土资源在课程中的占有比例,校本课程分为两大类。

(一)显性课程的研究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此类课程凭借乡土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把各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

2、兴趣活动课程。此类课程凭借教师、家长及社会人士的人力资源,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的各种兴趣活动。

(二)隐性课程的研究

1、乡土化的学科课程。此类课程,在原有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融入乡土资源,开展学科教学活动。包括乡土作文教学、乡土文学教学、乡土美术教学、乡土音乐教学、乡土常识教学、乡土体育教学、乡土思想品德教学、乡土数学教学等。

2、通过课程的研究,形成一种校园文化,一种优良的校风、学风和教风,突出事实求是、从实际出发,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学校精神。这种隐性课程,蕴涵在学科教学、德育教学、学校管理及其师生的言谈举止中,从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五、课程开发操作措施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和地方的课程计划以及学校的实际通过外部力量的合作、采取选编、改编、新编教学材料的方式,在校内组织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建构起内部评价机制。校本课程开发的操作措施如下:

1、分析情景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以学校为基地,并基于学校而进行的突出师生特点和学校特色的课程。只有尽可能利用和开发现有的校内外资源,发扬学校的传统,结合当地的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才能有效地实施校本课程。情景分析是校本课程设计的前提。不仅要分析校内的情景,更要分析校外的情景。校内的情景主要包括本校师资、环境设施、学生特点等。校外的情景主要包括家庭、社会、自然、历史等。

2、确立目标

校本课程目标的制定要体现“美”的学校课程改革方针,落实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逐步形成办学理念,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使学校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确立校本课程的目标,提出做个有智慧的实践者。

3、制订方案

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计划书。完整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包括:需要分析,总体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与课程门类,课程开发的操作措施,保障措施,课时设置等内容。同时要统一校本课程教学案例的编制格式及其要求。案例格式一般包括以下项目:主讲教师、教学材料、课程类型、授课时间、授课对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活动安排、评价方式、课后反思等。

4、组织与实施

校本课程的组织与实施是学校为实现校本课程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是开发工作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校本课程开发的成败。因此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程序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规范“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实施程序。我们认为实施的程序可以分为五步,即:环境分析与材料选择、目标的确立、教学的组织、学习的评价、课后的追踪。要严格按程序实施。课程的实施是校本课程付诸实践和走进课堂的过程。要积极构建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

5、评价与改进

根据“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的评价总要求,构建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即教师、学生自己、同学、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评价主体的互动性,即评价主体间进行双向的、多向的评价。促进校本课程开发和改进,建设有鲜明特色,符合学校实际的乡土化校本课程。

六、课时设置

1、主要利用学校兴趣活动课程上课,每周安排1课时,个别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放在课余时间进行。

2、学科课程根据新课程实施的教学实际安排,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七、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美术教师参与课程开发。

2、加强培训,统一认识,明确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3、加大经费投入,确保科研经费的及时划拨,加强学校校园环境改造,美术室的建设,做好学校活动宣传,为校本课程实施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大水子小学 2017年2月

推荐第6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钟家庄中学

一、基本理念

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充分体现“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强调以学校为主体和基地,增强学校办学的自主权,使教材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特点,根据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殊需要,补充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不足,整合学校的课程资源,尊重和满足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为创办新型的“个性化”的学校提供更大空间。

二、课程定位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由学生自愿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课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它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开发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教师。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生活,适应社会。

四、开发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强调科学本身的价值和力量,为科学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开发的方法和形式要讲究效率,遵循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充分体现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要;课程内容要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关注学习者兴趣、爱好、差异,更多地关注学习过程。

(二)针对性原则

从学校实际和学校办学特色出发,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出发,从教师的特点出发,着眼于形成学校特色,发展学生特长和发挥教师专业优势。

(三)区域性原则

满足学校和社区发展的实际需要,强调学校所在的区域性,充分利用社区课程资源,加强学生与社会现实和社区发展的联系,促进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关注社会,学会对社会负责。

(四)人文性原则

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完善的个性,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校本课程应给人文素养一定位置,注重追求和肯定人的价值,人的智慧和审美道德,在校本课程目的上,崇尚个性,在校本课程内容上提倡广泛的课程范围。

(五)趣味性原则

2 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还要尽可能通过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尽可能采用探究式、发现式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多样性原则

校本课程是具有较大的弹性与柔性的课程,因而也应当是多样性的课程,校本课程应为学生提供较大选择余地。

(七)综合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大多会打破学科的限制,要求多门学科的综合。只有各种内容融为一体,组成一个整体内容,并摆脱学科的束缚,才是真正意义的综合。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

1、中小学生日常行为安全教育知识

2、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赏读

3、养成教育:传统美德故事

六、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要求

教师应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

1、自编教材;

2、选编教材;

3、选用优秀教材;

4、拓宽现有教材。

七、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

(一)建立领导组 组长:郭团朝

副组长:陈帮太

毋林元

陈立庆 成员:

教研员、教研组长及任课教师

(二)前期论证

1、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

2、将开发的课程纲要要拿到学生及家长中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学生、家长是否愿意。

(三)师资培训

1、校本课程理论

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

(四)撰写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要阐明以下几方面内容

1、课程目标(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组、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主要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录方式、成绩来源等)

(五)教师正式开题,学生自主选择

开课之初,教师向全体学生介绍所开课程的主要内容、目的、授

4 课方式,让学生根据教师的介绍自主选择。

(六)校本课程实施

学校做好监控、测评、参与听、评课指导,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七)课时安排 校本课程每周一课时

八、校本课程评价

1、授课教师评价。学校领导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选择该科人数,二看学生实际接受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四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2、学生评价。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方式的考试或考查,对学生主要三看:一看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作为考勤记录;二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的评比条件。三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

九、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1、任课教师认真备好课,按步骤实施,教导处、教研室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2、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

3、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

5 标

4、教师要保存学生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5、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6、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课程实施情况。

推荐第7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灯埔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校园文化作为宣传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学校建设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文化繁荣则学风积极活泼,富有创造力;文化平庸学风低靡平淡,不思进取。受到乡村小学硬件、经费等条件的制约,校园文化建设往往得不到突破,依托现有资源,重现校园文化活力是每名农村小学教师必需思考的课题。我校是一所半山小学,其教育资金和硬件设施都相对落后,为建设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我校从08年开始尝试以手抄报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种主要载体,经过全校师生几年的共同努力,手抄报已经成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活动,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持之以恒的办手抄报,不仅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活跃学生的学习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还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进而树立学生了学习的自信心,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一、精而有序,手抄小报精心设计。

手抄报是一种可传阅、可观赏、也可张贴的报纸的另一种形式。现在就以我校的手抄报为例,分享一下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点滴经验。

首先,在小报形式上,用四开纸张规格,中间对折,每份都有报名,如春苗、世纪风、蓓蕾、热土、晨光等;每期都设几个栏目,大致分为时事新闻、思想品德、趣味学习、优秀范文四版,有标题,有刊头刊尾;每期都有学生设计的精美图案、规范的版式,并配有合理的插图、题花、尾花之类的装饰。组织形式上,基本上一周一期,由班主任轮流负责定稿、设计、排版,

四、

五、六年级的学生负责抄写和装饰,稿件来源主要是学生投稿,采稿数作为班级、个人学期奖励的重要依据,采稿多的学生还有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办报时老师还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如讲怎样写稿、组稿、审稿、版面设计、抄写应注意的问题及出版后鉴赏方法。

其次,手抄报的内容丰富多样,其读者群体以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为主。根据学生接受能力以及所掌握的知识,我校的手抄报主要设置成四个版块。

1、时事新闻版块。我们以增强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为主要目的,涉猎了国际国内新闻、教育、军事、体育等方面,尽可能多的让学生了解国内外的大事要事,今年四月份发生的日本购买钓鱼岛事件以及后续的国内游行示威活

动,我们曾在手抄报上以专题的形式刊出,引发了学生爱国方式的大讨论,许多学生写了文章,抒发了理性爱国的情怀。

2、思想品德版块。这个版块以宣传身边好人好事、思想品德教育和安全常识教育为主要内容,注重以典型引领学生,以典型激励学生,我们将201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迹分期刊出,让学生自己和英模人物做对比,写读后感并择优刊登,在学生中引起了积极反响,有一位学生就写道:“看了让肝胆外科站到世界最前的医学泰斗吴孟超的事迹,想到因为肝癌去世的奶奶,我发誓要做一位像吴爷爷那样的医生,做一位受人尊敬的人”。

3、趣味学习版块。既可以是课堂中的内容,也可以涉及课外的内容;既可以是语文知识,也可以是数学、英语、科学、品德等其它学科的内容;既可以是知识积累为主,也可以涉及预习新内容。但是,一般情况下,我们教师都是配合学校活动或者教学内容及进度来拟定板报的主题及内容,需要有明确的标题,确定重点内容。例如,本学期,根据我们五年级语文学习的内容,语文最后一个单元为“追寻李白”的文学单元,整个单元都是关于李白的介绍及名诗名句,于是我们组织学生根据本单元的内容办了一版主题为“追寻李白”的手抄报。在这个版块中,介绍了关于李白的生平简介,该内容让学生对于李白有了一个概括性的全面认识;其次,还刊登了关于李白的众多诗篇,同学们在制作的过程中也并非对名诗名句的罗列介绍,而是通过课程的学习把李白的诗进行了分类,如:“天真烂漫的李白”、“寄情山水的李白”、“思念故土的李白”、“豪情壮志的李白”等,这样在内容上属于同一类的诗句可以通过同一板块来介绍,如此下来,同学们在制作的过程中既是对整个关于李白文学单元复习的过程,也是对本单元知识梳理、整理的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关于语文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而这些都是提升校园文化氛围的基础。

4、优秀范文版块主要锻炼学生的写作水平,选取的范文以本校学生为主,在投稿质量不高的情况下也会选取其他学校的佳作,老师在审稿的时候如果发现有好的作文也可帮助学生到其他刊物上投稿,我校六年级一班学生黄洁羽的一篇作文《难忘的一件事》转投到《语文天地》上发表,就是得益于手抄报的功劳。

二、锐意进取,手抄小报展风采。

虽然只是一份小小的手抄报,但是学生通过办报读报可谓收获颇丰,很有意

义!

1、拓宽视野,丰富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学生要独立完成“手抄报”任务,当然是一件难事,想要完成这项任务,仅凭自己已有的知识是不可能的。 知识,要丰富,就要积累,要收集资料,要阅读书籍。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显然,广泛阅读与在校学习同等重要,通过图书馆、上网等不同途径查找大量资料,翻阅诸多文献,从而扩大阅读范围,以达到多识、博学,增加见识之目的,从中获取更多知识,为“手抄报”内容提供保障。

学生在查阅及收集资料的同时,不但对一些亘古未见的知识感到陌生、新鲜、好奇、有趣,而且还深感自己拥有知识的局限性,在汇聚、积累各种知识的过程中,不免会产生全新的感染以及对自己的认知结构更深刻的了解,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长学生知识,又能促进学生的求知欲的产生,进而对学生阅读更有主动性、积极性。

2、挖掘潜力,发散思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在整个办报过程中,从查找资料到成为一张成形的报纸是一个立体的复杂工程,需要在每一个环节上下苦功,大到版面设计、小到每一个字的书写,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全方面的体验。让学生自主办手抄报可弥补学生知识的许多不足,把来源方方面面的知识加以整理、规范,使之成为“报”的精品,这个过程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发散学生的思维,促进其健康成长。如收集和整理国内外的时事,从而了解了近期内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把一些精彩的语言片段编在小报上,为人家习作借鉴;选辑一些名言名句以加深对社会的理解,提高是非分辨、分析问题的能力;添几则成语故事,古诗赏析等可避免语文学习方面的“营养不足”现象等等。学生不得不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构思渗透在整个编辑过程中,哪里要插图,哪里要加注,要有一个通盘的考虑、策划、设计。既要使自己的版面清晰,又要使知识结构合理,布局妥贴,这样小作者竟成了知识丰富的策划家,办报能手,抄出来的报纸便是一个人见人爱,喜闻乐见的作品。

3.积极创造,展示作品,树立学生自信心

每一期“手抄报”完成后,我们都会把所有作品都进行展示,小作者们看到自己的作品被老师同学们所喜欢,所肯定,内心充满了成功的喜悦。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一情感驱使他们不断地去体验、去学习、去创造,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在办报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参与“手抄报”活动的学生,原来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困难,是老师心目中的问题学生。这些学生原来抱着无所事事,模仿别人玩玩的态度做手抄报,结果是他们的学习态度发生了明显变化,不再对学习失去兴趣,不再对人生失去希望,而是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各科的学习中去,全面提高学习成绩,虽然不是由平庸立即变成优秀,但其中的进步是不可否定的。

三、思而有进,手抄小报越办越好

认真反思几年来办理手抄报的历程,我们认为手抄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繁荣了我校的校园文化,但手抄报毕竟不是真正的报纸,甚至可以说是受学校条件限制的一种无奈之举,避免不了也会有一些弊端,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占用了学生的时间。以一期手抄报为例,大概有七千字左右,周三开始定稿,学生大约要抄写五个小时才能满足需要的份数,需要占用三天左右的业余时间,老师审定又需要一天,也就是说我们轮值的教师学生一周都要围绕这个小报忙碌,因此,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宁愿选择电脑打印。

二是手抄报更新周期长,降低了学生阅读兴趣。最受影响的是时事新闻版块,当今通信手段很发达,学生接受信息的手段很多,看到这个版块难免缺乏新鲜感,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打算将时事新闻版块变更为一周要闻,以增强手抄报的吸引力。

胡主席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重要拼图,起到教育及启蒙的重要作用。在乡村小学主办手抄报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看到自己的努力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成果,内心是十分愉悦的,所产生的情绪可以转化成学习的动力。同时,优秀手抄报张贴到板报墙上,其中的知识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本身具有的美感又可以陶冶情操。由此可见,手抄报作为校园文化的主要载体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推荐第8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桃园镇中心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着眼素质、扎实基础、全面发展、办出特色”的学校办学宗旨和育人理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等手段和途径,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积极有效地发展,并以此为契机,争创学校特色,努力提升教学质量,最终促使学校、教师、学生共同成长。

二、开发目标

1、坚持自愿自主、灵活开放得原则,给学生想象、创造空间,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现目标多元内容宽泛,积极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生活,适应社会。

4、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培养具有科研能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教师团队。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

1、基础性课程:

《养成教育》、《学习普通话》、《雏鹰起飞》、《健康教育》、《说普通话 从我做起》等。

2、丰富性课程:

《走进中国戏曲》、《吉祥剪纸》、《世上桃园》、《有趣的生肖》等。

3、发展性课程: 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绘画、有趣的折纸、舞蹈、棋艺、数学乐园、英语情景剧、习作、科技小制作、田径、吉祥剪纸、电脑制作、合唱、耐久跑、书法、有趣的实验、编织等,学校把这些兴趣小组活动同校本课程开发结合起来。

四、校本课程上课安排。

1、校本课程内容:现在我校的校本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为《雏鹰起飞》和《健康教育》,选修课程现有20多个课程包括基础性课程、丰富性课程、发展性课程。

2、校本课程上课时间:为便于校本课程开发以及对校本课程进行有效地监督管理,上课时间统一定为周四下午第二节和课外活动时间。

3、校本课程上课形式:从今学期开始,学生上课打破年级和班,学生报名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然后到指定的教室上课。

4、校本课程师资安排:从今学期开始,学校不再安排专人担任校本课程教师,而是学校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自主申报课程,学校根据校本课程的总目标与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对教师申报的课程进行审议,审议通过后,才允许开设。

五、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要求

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将根据教师选择的课程,以教师丰富的实践为基础,选择参考有关资料,诱导教师通过大量的创造性劳动,自编或选编校本课程教材。学校主要是审核、并适当资助教材的刊印整理,保证校本课程教材的科学、合理、有效。

六、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

㈠ 建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附件一)

㈡ 进行前期论证

1、结合现有资源,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征集教师的意见,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具体科目及内容。

2、就即将开发实施的校本课程征求学生及家长的意见,考察所开发的课程是否符合学生及家长的意愿与需要,如符合需要的,学校负责可行性论证;如不符合的,则取消该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计划。

㈢ 师资培训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化,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将越来越丰富多样。在职教师能否适应与承担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已成为提高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学校在职教师的现状,特制订目前师资培训的计划与方法。

方式与途径:

1、培训——参加各级培训、观摩和讲座。

2、实践——开设示范课、开展专业研讨。

3、学习——学校提供相应书籍资料和网络平台,让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内容:

1、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理论指导。

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根据教师的个性特长,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与辅导。

㈣ 撰写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阐明以下几方面内容:

1、课程目标,应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根据教师开发的主题或科目作相应安排。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组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主要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㈤ 健全管理制度

为确保校本课程开发质量,学校将进一步拟定相应的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1、校本课程开发审议制度;

2、校本课程评价制度;

3、校本课程管理岗位责任制等。

㈥ 配套措施

1、教务处、教研组要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行。

2、学校将聘请社会有关人员担任部分课程的教学,邀请教研部门领导到校指导工作。

3、校本课程与必修课程一样,计入教师工作量,工作实绩载入业务档案。

4、学校尽可能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经费、器材等物质条件。

5、完善管理网络和运作流程,确保我校校本课程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尽快形成特色。

六、校本课程的评价

1、教师评价

⑴ 教师执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⑵ 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⑶ 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⑷ 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案例,及时总结反思等。

⑸ 学校及时做好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监控和测评工作,参与听、评课的指导,随时调控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情况。

⑹ 学校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2、学生评价

校本课程对学生评价主要是发展性评价:

一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一般”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二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展现,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竞赛、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予以表彰并收入成长记录袋,记入学生成长报告册及其它相关档案内。

(附件一)

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 长:杨红军 副组长:桑圣明 成 员:张 进 李 静 孙 荣

徐小英 高焕军

(附件二)

桃园镇中心小学校本课程审议制度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民主开放的课程决策过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肩负着审议开发过程中重大决策的任务。

1.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必须认真自学校本课程开发理论,如《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中的相关论述等,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技术。

2.校本课程开发起始阶段,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应该进行自我技术培训,如审议《课程纲要》、评价《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培训等。

3.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应该参与确立学校教育教学的研讨,组织对各方人士的调查,分析、研讨调查信息,与大家一起共同确立学校教育教学。

4.分析评估学生、学校、社区的不同需要,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一手资料,便于指导工作,解决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5.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必须本着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的基本原则,客观、公正、科学、民主地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活动,确保校本课程开足课时,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6.认真负责地审议教师撰写的《课程纲要》,一要审《纲要》内的项目是否齐全;二要审授课时间是否确定;三要看课程目标的确立是否恰当、合理,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是否与学校校本课程总体目标紧密联系;四要看课程内容是否适合授课对象;五要看课程实施建议的可行性;六要看课程评价是否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探索与创新。对审议内容要作好详细记载,经过大家讨论、分析、归纳后,确立所开课程,并公告审议结果。 7.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两月召开一次全体人员例会。每次会议,每个成员必须先汇报自学校本课程开发理论的情况,提出疑难问题,大家研讨解决;必须对学校课程实施现状进行分析,评价与反馈,提出促改意见,还应及时报告相关信息。

8.制定开发校本课程的相关制度,如《校本课程开发激励制度》、《校本课程评价制度》,并监督制度的执行与落实。

9.检查与督促《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执行情况,对工作完成好的人员给予奖励。

10.及时地将各学年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报送县教育局教研室审批。校本课程审议制度

校本课程评价制度

一、学校校本课程评价任务由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具体承担。

二、学校校本课程的评价标准要分学科制订,科学、合理、细致,具有教育和发展功能。

三、对校本课程教学内容的评价符合学校“以人为本,服务儿童”的办学思想,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体现学生发展的多元化、生动化。

四、校本课程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更要培养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培养其综合素质与能力。

五、校本课程评价要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以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研究校本课程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不断提高校本课程的开发水平。

六、校本课程的评价要注重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校本课程不断革新、不断适应学校学生学习需求的机制

校本课程管理岗位责任制

为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形成学校特色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保证校本课程顺利实施,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特制定本制度。

一、校本课程开发以国家课程纲要为指导,自愿、自主地开发适合我校区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的校本课程,体现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为归宿,体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差异性。

二、校本课程开发以校区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的集体审议和决策为基础,围绕学校校育人目标开发课程,凡参加课程开发的教师必须认真选择、确定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避免随意性。

三、校本课程的设置依照《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实施方案》的相关规定执行,教师可根据自身的特长,在生活教育的框架内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积极反映社会发展,自主开发其它门类的课程。

五、校本课程开发要体现儿童中心、兴趣中心或问题中心,要以非书本的活页资料呈现,不能仿效专家编教材的方式而编出“校本版”的知识中心教材。

推荐第9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为了全面实施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搞好课题研究工作,经学校研究决定编制本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开发背景: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学校课程多样化和个性化呼声日益强烈,人们对教育机会、质量的需求激增,全国统一的课程方案越来越难以顾及地方、学校、学生、教师的差异。在这种形势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第六条中明确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在课时计划中也明确规定:“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占课时总比例的10%-12%。”至此,我国校本课程开发被正式提到议事日程上。近年来,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更快了,为了尽可能地满足社区、学校、学生间的差异性,充分利用社区、学校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课程决策权部分下放到学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同时,这也成为我们弘扬学校文化,发展学校特色的新契机。

二、开发目标:

结合学校办学特色、以及学校办学实际情况,利用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探索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方针,落实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进一步凸显审美育人的办学特色,从而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使学校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1.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互整合与补充,以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与多样性。

2、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推动课程研究、管理和开发队伍的建设,提高学校管理和开发课程的能力。

3、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环境。

三、开发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自选组别,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作灵活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

四、开发内容与设想

依据神童山资源和学校资源,从认识学校、各景区、家乡特产、奇石、清泉、家乡名人来构成本课程。围绕创建现代化学校的办学目标,我们确定了让学生学习家乡、学校、家庭的日常生活基本知识;学会从现实中观察、发现、提出问题,激发对周围食物探索奥秘的欲望,培养学生乐于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品质。校本课程《走进神童山》每周安排2课时。安排年轻教师教授此课程,定期对该课程培训、研讨。在评价上我们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来提升文化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我校开发此课程已有三年,会继续潜心研讨加以完善。

推荐第10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王舍人实验小学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围绕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这一总目标,以“为每一个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为理念,以深入学习研究九年义务教育学科的《课程标准》为契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学生的课程创新,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形成浓厚的书法文化氛围。

二、书法课程的基本理解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它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书法是构成艺术;书法是表现的艺术;书法是一种实用性的艺术。总之,书法具有更强的综合艺术,是更倾向于表现主观精神的艺术。它具有丰厚的内涵。追寻三千年书法发展的足迹,我们可以清晰得看到它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同步,强烈的反映出每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中国书法是我们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

我们所设置的书法课程其基本结构包括:书法作品欣赏、书法发展的历史、书法的特点、书法的流派、书法名家、文房四宝、书法与文学、书法与美学、书法与养生等最基本知识、硬笔书法等。

书法课程的设置为培养小学生的书法艺术中的独特审美观,形成初步的硬笔书法技能与技巧,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更好的进行各种书面作业,并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把书法(硬笔书法)作为校本课程,为全体学生开设书法课。

三、实施书法课程的目标

(一)实施书法课程的总体目标

1、通过书法课程的开设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培养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陶冶学生情操,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2、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一些书法发展的历史、书法的特点,懂得一些书法与文学、书法与美学、书法与养生得道理,知道一些书法名家,知道文房四宝。培养学生最基本的书法欣赏能力和对自己及同伴作品的评价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姿势、掌握楷书的基本笔画、理解楷书的基本结构、遵循楷书的基本原则,即基本掌握硬笔书法的技能技巧,人人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

(二)实施书法课程的层次目标 低年级段:

1、通过学习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初步理解学好汉字、写好汉字的意义。知道一些书法家。

2、通过学习向学生渗透美的教育,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能力,能简单评价自己或同伴的书法作品。培养书法兴趣。

3、正常掌握铅笔的书法写字姿势,初步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基本理解基本结构,尤其是所学过的字。使学生人人写一手较规范的铅笔字。

4、有用较规范的铅笔字书写的东西、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愿望和兴趣。中年级段:

1、通过学习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基本理解学好、写好汉字的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

2、知道历史上一些著名的书法家及其作品,知道文房四宝。培养学生书法欣赏能力、审美能力和对自己或同伴作品的评价能力。

3、渗透书法与美学、书法与文学、书法与养生的关系的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理解书法意义的认识,有积极的书法心理倾向。

4、能正确的把握钢笔书法的姿势,了解钢笔书法的一些规则,掌握钢笔书法的一些技巧,能写一手较规范的钢笔字。高年级段:

1、通过学习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初步了解书法的历史、书法的特点,书法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了解一些书法名家,通过书法名作的介绍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提高书法文化修养,巩固和提高书法的兴趣,调动学生书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能运用书法规则,较熟练地掌握书法的技能技巧,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

四、对当前学校书法课程开发的背景分析及实施策略。

我校创建于1998年。几年来,学校始终以“为每一个学生一生发展奠基”为行动理念,坚持“以教科研为先导,以科普教育、艺术教育为突破口,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思路。曾先后荣获“市级规范化学校”、“济南市雏鹰大队”、“山东省航海模型活动示范学校”和“山东省科普示范学校”等殊荣。“调整课程结构,提高综合化和校本化水平,更新课程内容,开发课程资源,优化课程实施过程,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成为全校教师的共同追求。

书法(硬笔练习)在我校开设已有

三、四年的时间,但都为课前的一种活动来安排,尚缺乏针对性、目的性和系统性。把书法作为一种校本课程开发,校内资源优势还不突出,书法作为一种文化还缺乏较浓重的氛围。具体讲缺少较专业的书法教师队伍;目前并且在一段时间内仍然要采用选用教材,缺乏学校自己的有针对性、系统的编写教材;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书法作为一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书法技能的课程,还需要加大投入和宣传力度。要实现总体目标、达到层次要求,应实施的基本策略是:

1、加强领导。成立由校长、教导主任和书法骨干教师组成的书法课程实施领导小组,负责方案的制定,工作的协调和督促检查。由具有书法专长的老师组成书法研究小组,共同拟定书法授课计划和完成教材的编写。

2、培养一支书法专业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建设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原则。即请进来,特聘专家培训师资,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把书法作为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促过程落实,抓成果验收,列入老师工作进行考核,系统扎实的抓好落实,提高老师的书法水平和书法指导能力。

3、建立一套具有学校特色的教材体系

(1)教材设计体现学校书法课程总体目标与年级段层次目标。教材力求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做到既与语文课本同步,又超越语文课本,做到适度拓展,同时书法练习与箴言名句的学习相结合,与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相结合,与相应的书法知识相结合。并随着课程落实与教材使用,将不断修正、完善。

(2)随着国家课程改革的进程,近年内完成1-2年级的教材编写,三年内全部完成我校书法教材的编写。

4、在校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探索行之有效的多元评价方法。探索从学生发展性指标、教师教学能力指标等方法进行的系统评价。在实验中,增加分析性评价,减少量化,追求个性化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对教师坚持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内容多样化模式的探索,建立一种全面评定教师教学业绩的体系。

5、通过各种活动使校本课程的贯彻具有新颖性、兴趣性和生活化。经常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书法比赛活动、作品展活动,促进学生书法水平的日益提高。

6、加强学校办学宗旨、办学理念的宣传力度。争取学校教师、社会、家长的关心和支持。校内营造浓厚的书法文化氛围,校外赢得社会、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五、三年具体规划

1、(2003.9-2004.1)准备阶段,实施调查研究,论证校本课程开发内容。

2、(2004.2-2004.7)制定校本课程方案、计划,初步拟定校本课程教材的初步编写工作。

3、(2004.8-2005.1)完成

一、二年级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工作。

4、(2005.2-2005.7)完成

一、二年级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工作。实施一二年级教材。

5、(2005.8-2006.1)完成

一、二年级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工作。实施三四年级教材。

6、(2006.2-2006.9)全部完成教材编写工作,全面实施校本课程教材。总结教材编写工作,完善教材实施建议。

第11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松石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成功教育,改革课堂教学,发现学生个性潜力,促进每个孩子全面发展。我校根据现有的师资情况、学生基础、校园环境条件和其他课程资源,特制定本方案。

一、建立校本课程组织机构

组 长:孟祥红 副组长:卓成安

成 员:刘传洪 崔加鹏 汪宗强

二、确定校本课程的依据

1、法律、法规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2)国家教育方针。

(3)国家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政策。 (4)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5)国家《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

2、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宗旨:播种善意、体验成功、收获自信、发展个性。

3、对学生需求的评估:学生的需求、兴趣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通过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的倾向、趋势,以此确定校本课程的门类:人文素养类、学生行为习惯类、社会实践类。

三、校本课程的开发原则

1、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求。

2、考虑教师的专业特长。

3、充分利用和挖掘校内外的课程资源。

4、做到趣味性、基础性、普及性、延伸性和实用性。

5、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

6、形成和体现学校办学特色。

四、校本课程开发类型及课程名称

1、社会实践类:二十四节气

2、学生行为习惯类:培养良好习惯 实现自我管理

五、校本课程的具体目标

1、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兴趣爱好得到满足。

2、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

3、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养成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4、学生善待自己,善待周围的人和物,学生逐渐形成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

5、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技能,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

六、实施步骤

1、前期论证

(1)由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组成人员共同学习、研讨、酝酿和构思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2)健全校本课程组织机构,依据学生实际,对校本课程资源进行评估,制定出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2、师资培训

(1)理论培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研究培训。

(2)专业知识培训: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3、保障措施

(1)学校加大资金投入为课程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

2 (2)组长、副组长做好管理、测评,参与听、评课的指导,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七、课程实施的评价

1、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2、建立旨在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多元评价体系。

3、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4、注重过程评价,淡化结果评价。

5、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以开发的项目、参与的学生数、学生参与过程中表现出的态度、情感及兴趣、教案和课堂组织的效果等多方面进行,对教师的评价结果与教师的目标管理、年度评优、职称评定相结合。

八、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1、校本课程的主讲教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根据安排认真实施。

2、主讲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数与教学目标。

3、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展示课,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张庄镇松石小学

2014.9

4

第12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王庄中学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紧密结合学校教育理念和主体办学指导思想:发现学生个性潜力,让每个学生都成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发展,教师、学生共同成长。以此为契机,树立学校品牌、开创学校特色、提高办学水平。

二、开发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生活,有个性、适应社会。

三、开发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性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创造想象空间。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自选组别,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灵活的做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广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

四、校本课程的开发成员

各教研组,学科组及全体教师

五、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要求

校本教材应为资料包形式,以活动形式为主,力争编写为知识册。教师应从以下五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

1、自编教材;

2、选编教材;

3、选用优秀教材;

4、拓宽现有教材;

5、挖掘区域资源。

六、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

(一)建立领导机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长: 田

副组长: 李开军

姜曙光

员: 鲍庆才

杨文成

于光涛

孟建民

尚立鹏

于光涛

(二)前期论证

1、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

2、将开发的课程纲要拿到学生及家长中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学生家长是否愿意。

(三)培训师资

1、校本课程理论。

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研究。

培训方式:讲座、研讨。

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学校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四)撰写课程纲要。课程纲要阐明以下几方面内容:

1、课程目标:(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组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主要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五)校本课程实施。领导小组、教研组长做好监控、测评,参

与听、评课的指导,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六)课时安排:校本课程每周1课时。

七、校本课程的评价

1、对授课教师的评价。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主要是五看:一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二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三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四看教师的教学案例、教案等,五看学生特长发展阶段成果。

2、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方式的考试或考查,对学生评价主要是发展性评价:一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二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成长记录袋中。

八、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1、分管领导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搞好阶段验收、评价。

2、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3、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

4、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5、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6、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案例,及时总结反思等。

7、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2014.9

第13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中台学区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为保证我学区新课程方案的实施,依据教研室的相关文件精神,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现有课程资源,在充分进行前期调研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开发、联合开发等形式建立广泛而有效的课程资源,本着“以人为本,发展学校”的原则,为学生、教师创造主动发展的无限空间。根据学校实际,制定我学区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需要评估、资源调研结果分析

从对学生的调查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对科技读书、手工制作、计算机操作、文体活动兴趣浓厚。我们结合阅读、演讲、办手抄报、诗朗诵、文艺节目演出等活动,发现学生积极性也很高,很多学生除正常学习以外,参加了各种培训班,如钢琴、古筝、书法、绘画、摄影、写作、趣味数学等,并在这些方面表现出明显的特长。充分开发学校、社区课程资源,发挥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学校原有各项活动的基础上充实、完善、提高,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是完全有条件达到的。

(一)开发校本课程是学校办学理念应包含的重要内容。学区应根据师生特点、教育资源、学校教育传统以及办学宗旨,确立自己的独特的发展方向。我学区的办学理念是:主体性教育,发展性教育,研究性学习。

(二)开发校本课程是评估学生发展的需要。学校是为学生而存在的,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个性的充分发展,是校本课程开 发的重要依据。为了对我学区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合理评估,我们组织设计了三套问卷,分别是:A、新时期小学学生的形象(用一句话或关键词来描述)。B、我们的兴趣与需要(包括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的选项,成长中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以及学生对学校课程设置的需求)。C、我们的向往与未来(学校的发展,成长的快乐体验,面向未来的思考)。在评估过程中按照学生年龄特征,学校分别就高、中、低三个年龄段的学生按照直接答卷、选项填空、与举手选择三种方式进行,并举行大规模访谈,对学生发展需求进行全方位的评估,最后形成科学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我学区小学生的发展需求具有一定的共性:健康生活的需求、快乐学习的指导、幸福成长的体验、创新思维品质的养成。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

根据需要评估,经学区审议委员会集体审议,初步确定我校现阶段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为:

(一)珍爱生命,学会锻炼,心理健康,人格健全。

(二)有广泛的兴趣爱好,积极参加各种活动。

(三)学会观察与思考,学会探究与质疑,在探究性课程的学习中形成创新意识。

(四)学会交往与合作,诚实、自信,生机勃勃地享受成长的快乐。

三、校本课程的结构与门类 分为五大类。

1.社会教育类:升旗仪式,校班队会,节日纪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遵纪守法、文明安全教育。

2.科技活动类:计算机、实验、发明、航模、车模、船模、考察、制作、天文、气象观察、动植物养殖。

- 2活动体会的交流总结等,都由学生主体参与,并由学生形成过程性书面材料。在活动中学生调动已有知识、能力、经验储备,学会交往,懂得合作,思想净化、语言输出,综合素质在经历与实践中得到一次次提高。

(三)对教材二度开发并努力形成体系。开发课程,还包括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在师生使用的课本中有显性知识,也有隐性训练点,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做开发的余地特别大,这应该是课程开发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确保新教材实施少走弯路,为了教师在使用讲义时方法手段上向新教材过渡,学校应组织教师在实践中提炼总结二度开发教材的典型经验,并形成系统的开发材料,为更多参加课改的教师提供先行参考。

校本教材作为三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在于弥补国家和地方课程在地区不适应性。校本课程是新生事物,出现了课程上许多的空白点,比如学生的行为能力、习惯的指导培养,对安全自护与自救等意识的养成等,都需要系统的读本对学生做规范的教育。读本的开发既要满足教育的需要,也要适应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既要通俗易懂避免说教,又要便于操作避免僵化。按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形成纲要,再统一筛选编制。

- 4 -

第14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插旗中学2008年上学期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不仅设置了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的框架,而且强调学校和教师要创造性的实施新课程,形成具有良好适应性的丰富的教学模式。这些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资源的状况。对于学校教师而言,不仅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大量课程资源的支持,而且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也离不开广泛的课程资源的支持。特别是校本课程具体实施的内容和形式则完全由学校来决定,是 在实践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这就需要对校本课程资源有充分的认识和便捷的获取途径。 一) 校本课程的内容

七年级:基础健康知识 地方文化常识 心理教育 综合实践

八年级:面对侵害、伤害 青少年如何“自卫、自护、自救”

地方文化常识

心理教育

综合实践

九年级:人生观 价值观

自我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

心理教育

综合实践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人的行为总要受到一定的理念或观念的支配,因此要确保校本课程高效而优质地开发,首先必须树立先进的开发理念,具体目标如下:

学校目标包括两部分,一方面是指学校发展及其特色建构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特殊需要,另一方面是指满足学生的兴趣、智力、情感等方面的差异对课程开发的特殊要求,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应树立权变理念。所谓权变理念,是指在校本课程的开发环境和条件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情况下,因人因地同时因事权宜应变,采取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的观念。 三)、校本课程开发原则

1、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要的原则。

2、考虑学生实际能力的原则。

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原则。

4、形成和体现办学特色的原则。

5、继承、学习和创新的原则。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途径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一项具有持续性的专业活动,它需要有一种理性决策的过程、民主决策的过程、科学决策的过程。采用经验性研究优化组合的一系列方法,采用“理论---实践---理论”的定性与定量分析优化组合的系列方法。

五)、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廖增明

副组长:黄良志

吴庆锋

熊旭斌

周延国

组 员:朱志刚 肖志红 周四喜 胡 立 胡勇军唐志刚

黎中生 罗继锋

袁欢欢

李新国

卢彩红

周德君 七)、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1、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教导室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2、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

3、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4、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5、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6、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第15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案例1.

《宋词鉴赏》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课程开发背景

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他们能通过自学以及在必要的时候借助于工具书能自己学懂教材中的古诗,体会诗人蕴涵在诗中的思想感情,表明他们已具备了相当的独立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他们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联系生活的能力都已比较强。通过了解,在他们的课内外学习中,我国灿烂的古典文化只有“古诗”为他们所知、所学,而“宋词”,他们还从未曾听说过、接触过,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学生应具有充满活力、充满激情、充满健康向上的积极心态,又应温文尔雅、有一定的内涵和文学的涵养。“宋词的阅读与欣赏”可以使学生尽情感受我国厚实的古文化底蕴,可以加强学生的文化积累和修养,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表达,可以使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感染,可以打通学生认知世界和文学艺术的联系,并训练他们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感悟力、敏捷的思维和开阔的思路等,充实学生的心灵。

自唐代以来,社会上流行一种新的音乐——燕乐,它节奏明快,曲调优美,热烈活泼。配合流行音乐的歌词也相应地发展起来,这就是长短句形式的词。词的发展经中、晚唐文人的试作和五代词人的努力,使这种新的文学样式在艺术上渐渐走向成熟。而到宋代便进入了繁荣兴盛的时期,艺术成就臻于高峰,因而同唐诗和元曲一样被列为代表一个时期的“时代文学”永远被人们珍视热爱。时代文学每每是一个艺术创新的过程,产生了瑰丽的艺术世界,出现了缤纷的艺术风格。宋词有婉约词,也有豪放词,但这两大风格类型又远远不足以包容宋词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宋词的五光十色,辉煌璀璨,构成了词体文学的范式,成为我国珍贵的文学遗产。

自宋代以来,每个时代的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审美观念去解读和欣赏宋词,去认识古典艺术世界之美,去发现我们民族文化的精神本质,为那些善良、美好的情感而引起共鸣,为那些热情奔放的歌声而激发进取的精神。这些古典作品至今犹闪耀着艺术生命之光,令人惊叹和喜爱。因而,引领学生走近宋词,去感受宋词的无限魅力,于学生而言,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是一种美丽的学习。通过宋词的阅读与欣赏,学生必将体悟到一个不同于以往的语文世界(文学世界),必将会被唤起空前的探求古文化的浓浓情趣,也必将收获以往的学习、生活经历所不曾带给他们的东西。

宋词的阅读与欣赏,能陪伴学生进入古典艺术美的境界,给人带来尽善尽美的希望,使人获得心灵的小憩,以新的活力与新的精神走向未来。

二、课程开发目标

1、通过宋词的阅读和欣赏,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我国古典文学的了解,激发学生探求我国古典文化的愿望和兴趣。

2、了解宋词的由来和发展概况以及在我国古典文学中的地位,了解宋代的词人和作品大略情况,知道20个以上杰出的词人和他们的代表作。

3、学生能够知道宋词基本的风格类型,了解宋词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

4、满足学生的阅读兴趣需求和精神需求,增加文学积累,提高文学修养。

5、能背诵40首以上优秀的作品(无论长短,题材建议广泛,风格趋向多样)。

6、能够在一定的情境中或者一定的场景中联想到相应的名句,实现积累基础上的适当运用。

三、课程开发内容的选编和课时安排

1、教材内容的选编原则:从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思想内容健康的、情感蕴涵丰富的、能激发人积极向上的;艺术价值高,能给人以较高的艺术享受的;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的优秀词作品。

2、编排的原则:

(1) 以不同词作者的作品为序; (2) 以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作品为序; (3) 以时间为序。

3、课时的安排:

全部课程共10讲,一个学期完成,每周1讲(包含2课时)

第一讲:宋词的由来、宋词的创作以及在我国古典文学中的地位;阅读和欣赏晏殊的《浣溪沙》、《蝶恋花》两首名词,了解词人的概况,品评这两首宋词。

第二讲:阅读和欣赏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了解苏轼在我国古典文学——诗、词、文等方面的杰出造诣,了解苏轼的词的风格,并通过品评《念奴娇 赤壁怀古》直观感受豪放派词的意韵。介绍苏轼的另一些词作:《水调歌头》、《江城子 密州出猎》等,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

第三讲:阅读和欣赏李清照的名篇《声声慢》、《如梦令》,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了解她 的“易安体”的特点,感受李清照的词中蕴涵的独特真切的情感。介绍李清照的另一些词作,如《武陵春》等。

第四讲:阅读和欣赏辛弃疾的名作《摸鱼儿》、《魂奴儿》、《青玉案》、《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等,感受辛弃疾的词作的风格,了解辛弃疾的生平。感知辛弃疾的另一些词作。

第五讲:阅读和欣赏欧阳修的《蝶恋花》、《生查子》两首词作,了解欧阳修的生平和创作以及其他的词作等。

第六讲:阅读和欣赏柳永的《蝶恋花》、《雨霖铃》、《八声甘州》三首代表性的词。 第七讲:阅读和欣赏范仲淹的《苏幕遮》、《渔家傲》,了解范仲淹的词风。 第八讲:阅读和欣赏秦观的《鹊桥仙》、《望海潮》两首名作,了解秦观的创作。 第九讲:阅读和欣赏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诉衷情》,了解陆游不仅在诗作上有杰出的创作,在词的创作上也为后人所敬仰。

第十讲:阅读和欣赏范成大的《眼儿媚》,了解范成大在宋词创作中的重要地位。 第十一讲:阅读和欣赏文天祥的《酹lei江月 和友驿中言别》和岳飞的《满江红》,感受词中透出的浩大气势。

四、课程开发实施的原则

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活动的真正的主体,学生拥有自己的选择权,决定自己的学习过程,课程目标的实现是由学生的学习活动来完成的。

五、课程开发实施的准备 挑选好课程内容,并印好教材。 创设良好的阅读、欣赏氛围。 做好第一节课前的前测工作,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知晓情况和兴趣情况,以利于课程的顺利实施。 授课对象: 9年级学生

班级组成:30人 (每班送5人) 教学场地:东多媒体教室

六、课程开发实施的方法 讲授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 个别辅导

七、课程开发的评价标准

评价原则:注重课程实施的过程和结果及目标的达成,注重学生的内在收获和体验。 评价标准:能背诵10首优秀的宋词,能说出10个著名的词作者和他们的作品;朗诵宋词准备充分,认真积极,朗诵过程中感情充沛,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受到内心的艺术熏陶和生活态度的积极影响

案例2.

《感受家乡新变化》校本课程纲要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为了切实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方式搜集、整理资料信息,统计分析制表,写调查报告和政治 论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动口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感及自觉承担 起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二、总体目标

1、会利用多种方式搜集、整理资料信息,统计分析制表,写调查报告和政治论文的能力。

2、锻炼动手制作能力、动口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3、逐步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感及自觉承担起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三、课程门类和内容

(一)门类:政治。

(二)内容:改革开放以来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表现在:生产力发展了,综合国力增强了,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威海市的变化更是大,各项发展指标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作为威海的中学生应该感受到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 变化,并能分析出发生变化的原因,并自觉承担起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具体内容如下:

1、调查我市城乡居民自1978年以来工资增长情况,制成统计表。

2、收集我市城乡家庭生活各项消费支出,制成统计表。

3、通过访谈长辈或观察法归纳出我市环境建设、城市建设、文化发展方面的变化,制成课件或拍成照片

4、上网查阅我市1978年以来历年经济增长率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

5、享受养老、医疗保障、城市低保人数的比重的变化。

6、家用电脑、手机、VCD等现代家用电器的普及率。

四、课程实施设想

学生分组活动,每组同学各自分工。

1、根据调查内容不同分别采用收集数据、图片、照片,访谈长辈等不同方式开展活动。

2、将收集到的资料制作成DV、FLASH短片、多媒体课件、手抄报、演讲稿、政治论文、诗词、漫画、其他绘画作品等多种形式

展示家乡成就。

3、针对展示资料谈感想。

4、谈谈作为当代中学生的打算,写成政治小论文,或调查报告。

六、课程评价设想

(一)分类评价。

1、学习态度。

优秀:态度明确,积极参与,大胆质疑,主动探究。

良好:态度端正,主动参与,认真完成各项任务。

合格:态度较端正,能参与活动,按时完成各项任务。

2、实践作品。

优秀:主题明确有创意,材料详细,统计详细。

良好:材料详细,统计详细,能完成作品。

及格:能完成作品。

(二)反思性评价。

在期末,每班以“我的幸福体验---感受家乡新变化”为主题的反思性评价,主要让学生描述自己的经历与体会,引导学生自觉反思过去 的得与失。从而为今后不断完善、改进做准备。掌握探究式学习方法。反思性评价后,全班采用民主评议的方式,对表现突出的学生 进行适当的奖励。

(三)综合性评价

这一课程涉及到多种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鼓励、表扬,以赏识为核心。

七、课程开发保证

进行这一课程前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发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也要尽量参与到讨论、制作、评价中,及时给予学生以指导、鼓励,这是 这一课程能否进行的保证。

第16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花木文化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文件为依据,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利用本地的教育资源,大胆实践,精心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开设好学校校本课程,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开发研究背景

1、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教育部提倡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课程体系,提出农村中小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明确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而学校一级的课程管理就是由学校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校本课程。作为课改实验区的学校,理应积极参与课改,使学校的课改工作迅速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2、学校办学特色的需要。

我校多年前就确定花木文化教育作为我校的办学特色。1998年学校申报了常州市级课题《以花木为媒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2001年又成功申报了省级课题《以花木文化为资源,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质》,1999年秋季起进行了花木文化校本课程的探索和实践,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硬件资源,结合本校的实际,在对学生进行花木文化教育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赢得了社会的赞誉,校本课程的推行已由模糊、犹豫逐渐清晰、果决。因此,开发一套体现我校办学思想、办学理念,以花木文化的利用和开发为重点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这是我们校本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它既能巩固已有的成果,又能使这一特色实现新的飞跃。

3、具有丰富的社区资源。

我校地处具有丰厚花木文化的花木之乡,政府建有华东地区最大的花木市场,年交易量2002年达8亿元,全镇已形成规模化、产业化,花木种植面积已达32000亩,农户花木销售产值达3亿元,正在积极筹建3万亩大型花木产业观光园区,全镇有一支3000多人的花木营销员、经纪人,四十多家园艺设计室,花木的繁育、栽培、加工、销售已经形成了管理科学化、品种多样化、产销联合化、规划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4、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家长的关心支持。

在校本课程选定之前,学校对学生的需求、兴趣进行调查,由于许多学生从小就认识花木,研究花木,绝大多数学生对花木很感兴趣。通过随访家长,座谈会和发放问卷调查等形式,我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家长一致认为学生喜欢这些学习活动,认为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有利于为学生将来从事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农业生产劳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和能力,家长也非常支持学生参加这样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未来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校本课程目标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接触的事物比较熟悉时,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才会自学地学习它、研究它,而且能持之以恒地研究下去。夏溪中心小学的学生对花木文化耳濡目染,花木文化不断充实着他们的生活、学习。我们把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化发展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目标,通过花木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确立具体的校本课程总体目标。

(1)学生获得亲身参与观察思考、实践、操作的积极体验,具有初步的策划、组织能力和群策群力的做事方法。

(2)促进学生主动关注社会,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服务于社会,主动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课程价值。

(3)利于学校课程实施的多样化、特色化,不断丰富学校的办学内涵,提高教师的科研改革能力。

四、校本课程的内容

以花木文化世界为主线,构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

大课题 小课题

1、花木的认识 (1) 常见的花木及名称(2) 花木文化历史(3) 花木生产的价值与发展前景等

2、花木的栽培管理 (1) 常见花木生长特性及栽培方法(2) 盆景的制作、造型技术

3、花木的嫁接与克隆 (1) 嫁接与扦插的科学管理(2) 掌握几种喜欢的花木借接、扦插技能

4、花木标本制作、鉴赏 (1) 花木标本的制作技术(2) 根据标本和植物的种子鉴别一些花木品种

5、花木的营销 (1) 了解花木的价格(2) 花木如何交易(3) 花木的采购和销售合同的签订方法和程序等

6、花木文化与环境建设( 1) 花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2) 花木对美化生活所起的作用(3) 古树名木的迁移对环境的正面、负面影响(4) 园林、小区设计方案

五、校本课程的实施

1、广纳“名师”,确保校本课程实施质量。

毫无疑问,校本课程实施能否取得成效,关键是教师,从事校本课程的实施教师,花木文化掌握了解情况的多少和教学技能,直接影响花木文化教育的质量。如果仅靠学校的师资还是远远不够的,面对这一瓶颈,我们解决的方法是广纳“名师”,由主课教师根据教材的需要、学生的意愿,从花木生产者中、花木营销员中、花木公司成员中、园艺设计师中、从学生家长中聘请花木文化校外辅导员,来增强我校的花木文化校本课程实施的师资力量。

2、利用好富有特色的花木文化教育资源。

我校在校长多方努力下,在各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易地新建了花园式的校园,建有“睿智园”、“流觞园”、棕榈区、兰花区、梅花区、竹区等花木文化景区,社区有花木生产基地、观光园、华夏花木市场、园艺设计室花木公司等社区资源,再加上学校的学习电脑等软硬件资源,为我校花木文化校本课程的实施创造了一个开放性的教育资源。

3、把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作为校本课程实施的基本策略。

(1)坚持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自拟计划、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置于核心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帮助学生不断完善选择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生创造,从中体验愉悦。

(2)坚持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走近生活、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从周围的生活中,现实的社会中去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增进对花木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3)坚持让学生体验感悟、积累经验、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发现自我和社会、花木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体验自我和社区花木的关系,促进全面发展。

4、成立组织机构,采用“实践――开发――反思――改进”的循环式开发模式,保证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课程实施的开发、规划、指导、监督、评估等。

组长:戴福春

副组长:卞亮平、钱平玉

组员:林亚飞、李国文、许荣美、丁卫星、杨丽亚、袁新华

(2)成立校本课程中心研究组。负责具体实施,研讨、总结等工作。

组长:教导主任

组员:各班班主任教师。

六、校本课程评价

1、评价内容的全面化。

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采用学分制,学分的给定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一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由任课教师综合考核后给一定的分值;二是学习的客观效果,教师可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考核;三是学生在家庭中的实践情况,由家长根据评分表给出一定的分值。

2、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校外辅导员)评价、家长评价与课程开展相关的单位、社区等。

[附]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课程的题目:

目 录

1.一树独放天下春 梅花鉴赏

2.生在深谷自芬芳 兰花鉴赏

3.宁可焚身不毁节 竹子鉴赏

4.战地黄花分外香 菊花鉴赏

5.泰山压顶不弯腰 松树鉴赏

6.国色天香压群芳 牡丹鉴赏

7.花相风姿胜花王 芍药鉴赏

8.此花无日不春风 月季鉴赏

9.花中此物似西施 杜鹃鉴赏

10.艳而不妖是珍品 山茶鉴赏

11.出水芙蓉白无暇 荷花鉴赏

12.独占三秋压众芳 桂花鉴赏

13.凌波仙子踏春来 水仙鉴赏

14.此香只应天上有 茉莉鉴赏

15.只恐夜深花睡去 海棠鉴赏

16.百年好合吉祥花 百合鉴赏

17.但有一枝堪比玉 玉兰鉴赏

18.桃花又见一年春 桃花鉴赏

19.五月榴花照眼明 石榴鉴赏

20.唯有君子压群芳 君子兰鉴赏

21.月下美人映艳阳 昙花鉴赏

22.紫荆犹胜去年红 紫荆鉴赏

23.杨柳依依总是情 杨柳树鉴赏

24.南国红豆寄相思 红豆鉴赏

25.浑身是宝活化石 银杏鉴赏

26.如今铁树常开花 苏铁鉴赏

27.独木成林好气派 榕树鉴赏

28.英雄屹立在南国 木棉鉴赏

29.栽下梧桐引凤凰 梧桐鉴赏

30.天涯处处皆芳草 小草鉴赏

31.娉婷少女一枝花 豆蔻鉴赏

32.霜叶红于二月花 槭树鉴赏

33.灿如云霞映东瀛 樱花鉴赏

34.白桦情深深几许 白桦树鉴赏

35.和平之树万年青 橄榄鉴赏

36.一生低首紫罗兰 紫罗兰鉴赏

37.千姿百态高脚杯 郁金香鉴赏

38.方方面面花文化 花文化鉴赏

39.茶亦醉人何必酒 茶文化鉴赏

40.咫尺方寸收美景 盆景鉴赏

第17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辽源四中校本开发实施方案

一、课程定位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由学生自愿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课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它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开发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规范、自信展示的能力。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三、开发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自选组别,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

四、组织与实施: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领导工作小组。

组长:李晓霞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决策人和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

副组长:姜玉辉

赫荣祥

组织实施校长决策及负责校本培训、检查校本课程实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情况及对校本课程档案整理工作等工作。

成员:马希莉 肖进刚 吕琳娜 董岩松 李明远 景慎鹏 王玲玲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①构思并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指导、研究、实施、评估等工作。

②制订校本课程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考核。

③组织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理论学习,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④积累课改资料,及时提供教改信息。

⑤经常深入校本课程实施课堂,指导开课、听课、评课工作,和实施教师一起研究情况,帮助他们及时总结。

⑥做好校本课程实施的经验或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2、教师能否适应与承担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已成为提高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是承担校本课程的主体,依据学校在职教师的现状,目前师资培训应采用以下方法。

①走出去——参加市内外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回校后积极辐射。

②请进来——聘请校外有关专家,对我校教师进行培训。

③老带新——通过名师带教,“一帮一”结对互助,培养青年教师。

④自

学——通过提供书籍、资料、器材,让教师自主学习,以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3、健全管理制度

为确保校本课程开发质量,学校将进一步拟定相应的校本课程管理制度:校本课程开发审议制度;校本课程评价制度;校本课程管理岗位责任制等。

五、基本理念

1、学生是校本课程的主体。一方面学生是课程开发的依据;另一方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程实施中创造课程。

2、“生活世界”是校本课程内容的范围。

3、课程是学生通过反思性、创生性实践而建构人生意义的活动,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反思和创造的环境、对象。

4、校本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本,旨在改变学生的单一学习方式。

5、教师和学生不是校本课程的简单执行者,而是校本课程的创生者。

六、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要求

教师应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

1、自编教材;

2、选编教材;

3、选用优秀教材;

4、拓宽现有教材。

七、配套措施

1、教务处、政教处、电教处、教研组(备课组)要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行。

2、学校邀请市教育局领导,教研室(教科所)领导和专家以及高等院校的知名学者到校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

3、将校本课程的实施,计入教师工作量,纳入教师考核内容,工作实绩载入教师专业技术档案。

4、学校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经费、器材等物质条件。

八、校本课程的评价

1、教师评价

⑴教师执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⑵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⑶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⑷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案例,及时总结反思等。

⑸学校及时做好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监控和测评工作,参与听、评课的指导,随时调控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情况。

⑹学校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2、学生评价

校本课程对学生评价主要是发展性评价:

一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一般”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二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展现,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竞赛、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予以表彰并收入成长记录袋,记入学生成长报告册及其它相关档案内。

八、课时安排

校本课程每周2课时,安排在下午。

第18篇:少先队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少先队教育一贯注重对环境的改造、利用,但更多时候还仅限于物理环境的创建、心理环境的改善。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文化育一方人。从课改的理念中,我们得到启发,少先队教育要在校本课程建设中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必须营造少先队教育的文化,对学生生活环境施以影响,围绕队员的兴趣爱好等开展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感性的、生动的、丰富的生活世界。 少先队校本课程开发责任部门 政教处

少先队校本课程开发建议:

1、要把队会、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融为一体,指导中队辅导员开发、统筹安排、规划内容,做到人员保证、时间保证、内容保证。

2、学校的少先队工作重在队员的体验,以此为载体,结合校本课程,让队员选择多样的探究、实践方式。

3、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结合地方的背景和条件、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乡土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性特色。

4、要建立少先队课程推广机制,充分利用节庆日、少先队活动阵地等开展校本课程特色活动和成果展示活动,表彰校本课程开发中学生、教师取得的成果,争取社会与家长的认可与支持。

(四)方法步骤

1、少先队校本课程阶段(2016年10月):政教处要结合校情乡乡实际,在征求意见、组织讨论、仔细遴选的基础上,提炼出本有特色的少先队校本课程。

2、具体实施阶段(2016年11月—2017年6月) ①加强领导,组织落实。成立“源南学校党建品牌创建领导小组”。

组 长:邓可福 副组长:刘星斌

成 员:章富正 邓 虹 汤海英 刘晚萍 曾志林

②组织活动,进行比较。根据课程,安排训练。组织人员,进行评比。

③群策提升,形成特色。不断梳理课程内容,调整课程方式,创新活动载体,反思活动效果,学习提升,形成特色。

3、总结阶段(2017年7月):组织广大师生对少先队校本课程进行评议,同时对活动资料进行梳理、分类、汇总。

第19篇: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朱昌球

一、定位及目标

制订本方案旨在规划、设计、实验、探索、研究、总结中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主题、内容以及途径和方法,加强初、高中语文教师的合作与交流,促使教师深入学习新课程理论,认真研究语文学科的课程标准,积极参与中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开发。

二、具体目标和研究内容

(一)中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开发

1、‚书册阅读‛部分

人物传记类 围绕立志成材、心理辅导、发明入门、学习方法等主题,在初中一年级开设一学期的‚领袖人物‛和‚科技精英‛的人物传记阅读课并开展其他一些阅读活动和参观游览活动。

科技专著类 围绕‚观察与发现‛、‚发明与革新‛、‚实验与探究‛等主题,在初中二年级开设一学期的‚中国科技‛和‚世界发明‛的科学专著阅读课并开展其他一些阅读活动和学习小报展示活动以及小论文评比活动。

文学鉴赏类 围绕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大文学体裁,配合新教材的教学(高中语文新教材加大了‚文学‛的含量),在高中

一、二年级开设文学作品阅读课并开展其他一些鉴赏活动。

2、“研究性学习”部分

初、高中课内开展主题阅读研究。 初、高中课外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二)中学语文校本课程的《教学参考教材》的建设和开发

初一上学期,现代诗文,着重于学生的“人格魅力”的熏陶和“理想主义”的培养,编写好《毛泽东诗词导读》和《现代科技散文导读》;

初一下学期,古典诗文,着重于学生的“思想原创”的学习和“艺术情趣”的感悟,编写好《〈论语〉导读》和《唐诗宋词导读》;

初二上学期,科普专著,着重于学生的“知识视野”的扩展和“科学理趣”的培养,编写好《〈梦溪笔谈〉导读》和《〈海国图志〉导读》;

初二下学期,名人传记,着重于学生的“气节操守”的教育和“人生真谛”的了解,编写好《〈名人传记〉导读》和《“领袖传记”导读》)。 高一上学期,《〈论语〉新释》;

高一下学期,《〈老子〉导读》;

高二上学期,《〈易经〉导读》;

高二下学期,《“四大名著”导读》。

(三)中学语文校本课程的课型的建设和开发 具体开设以下四种课型:

1、诗歌诵读课

现代诗歌和古典诗歌,着重于学生的“人格魅力”的熏陶和“理想主义”的培养。

诵读课是从第一学期起学习诗歌和开展诗歌诵读活动必须开设好的课程。每个学生在一学期中必须诵读好一百首诗歌(一天一首)。通过诵读课的开设,落实书册阅读‚诵读‛的教学理念,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为下一步的‚解读‛活动奠定基础。

2、散文解读课

现代散文和古代散文,着重于学生的“思想原创”的学习和“科学理趣”的培养。

‚解读‛,顾名思义是解释、阅读和阅读、讲解。它是借鉴语文常规教学中的‚讲读‛课型而建立起来的书册阅读中的一种新课程。

3、小说品读课

古典小说和文学评论,着重于学生的“知识视野”的扩展和“人生真谛”的了解。 运用‚说文解字‛的方法,三口为品。品,是品味,品出滋味——人情世故的滋味。在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中,明确地提出了品读小说的情节、形象、环境的要求。我们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小说阅读‚一品为‘情’(人物的心情、心理特征);二品为‘性’(人物的性情、性格特征);三品为‘态’(世态炎凉、时代精神)‛等‚三品‛目标。

4、戏剧赏读课

现代戏剧和古典戏曲,着重于学生的“气节操守”的教育和“艺术情趣”的感悟。

赏读课可以分为‚鉴赏‛和‚赏析‛两种课型。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和高考试题中对‚鉴赏‛和‚赏析‛的要求不尽一致,评判标准也不尽统一。但是,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无外乎两个方面,即内容和形式。从体裁上看,戏剧融合了诗歌、散文、小说的语言表现形式。戏剧中的对白,就是小说中很好的人物描写、语言刻画;戏剧中的旁白和独白,就是很好的叙事散文或抒情散文;戏剧中的唱词,还有什么诗歌比它更讲究声韵美、意境美、艺术美呢!戏剧的确是综合艺术,阅读戏剧,最适合的方式就是——赏读——在诵读、解读、品读的基础上来鉴赏或赏析。

三、方法和途径

(一)建立“中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开发‛研究网站。

(二)开展中学语文教师网上“中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开发‛研究的交流活动。

(三)一年一次“中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开发‛研究成果展示。

四、研究成员及其分工 (待定)

第20篇:校本课程开发评价方案

辛庄小学

校本课程开发评价方案

为了更好地促进校本课程工作的开发,保证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真正使校本课程能够发挥它的作用,特制定本方案。

评价原则:

实效性原则。对课程的评价要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方法要简单可行,可操作性强。

素质培养的原则。对课程的评价要注重考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参与性原则。对学生的评价注重校本课程的参与情况,作为学生学分考核的依据。

全面性原则。对教师的评价既要考虑到教师课程目标的实施情况,学生能力的提高水平,又要考虑到教材的编写质量。

评价内容 :

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教师课程方案评价、教师课堂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

评价方法:

1、对教师的课程方案的评价内容包括:校本课大纲(

2分)、计划(2分)、教材、(3分)、教案(3分)共10分。

2、对教师校本课程教学的评价分为:指导思想 2分、目标内容 2分、指导过程 4分、参与实践2分,共10分。

3、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学生上课出勤率评价2分

(2)课业完成情况评价4分

(3)课程结业成绩。4分 共10分。

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将组织教师、学生、家长等对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进行评价,不断完善、修正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