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十字水生态度假村(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29 06:05:27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水生态环境保护对未来的影响

水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

水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

摘要:水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不仅与经济发展有着重要联系,更与人类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水生态环境的恶化与否会影响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

前言

水是生命之源,水生态环境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环境。中国是一个水资源总量丰沛的国家,我国水力资源蕴藏量十分丰富。但是因为人口数量众多,再加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水污染日益严重,由于我国水资源短缺所造成的水资源供需矛盾不断加剧,导致生态用水被大量挤占,水生态环境安全面临严峻形势。这使得维护生态环境人水和谐,开展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意义重大。近年来,水利部门在保护水生态环境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工作基础仍然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强有关政策法规、保护方式等方面的研究,探索建立水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 水生态环境的现状 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我国水土流失总的情况是:点上有治理,面上有扩大,治理赶不上破坏。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解放初期为17.4亿亩,到1980年约治理6亿亩。由于治理赶不上破坏,水土流失面积却扩大到22.5亿亩,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6,涉及近千个县。全国山地丘陵区有坡耕地约4亿亩,其中修梯田约1亿亩,而另外3亿亩坡地正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目前,中国总水资源量2686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河川径流量)2593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8390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值的四分之一。

1998年长江大洪水、90年代以来黄河的频繁断流、北方地区沙尘暴的肆虐、江河湖泊污染等一系列事实,应该让我们认识到水资源合理配置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密切关系。目前,在水资源配置中,生态系统用水配置已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水污染形势严峻、水生态环境安全面临严重威胁这三大问题越来越突出。从全国看,对水资源无节制的开发利用,导致了江河断流、湖泊萎缩、湿地消失、地下水枯竭、水体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整个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资源现状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明显不足,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当前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水资源的管理模式不能只从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关系的角度来考虑,这种忽略了水资源管理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的管理模式是错误的。 水生态环境恶化对未来的影响

淡水资源是基础自然资源,是生态环境建设的控制性要素,同时又是战略性经济资源,为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激烈的全球经济现代化发展中,普遍存在着追求经济增长、忽视以至牺牲保护生态环境目标、忽视宏观调控和全球协调的倾向。生态环境污染并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现象, 而是商品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中改造自然过程中共有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发展中国家问题更加突出,往往主要依赖粗放经济追求经济

增长,长期以来,环境国策被置于次要的附属的地位,只讲治理经济环境, 不讲治理生态环境。在治理环境的对策上不是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而是先主动污染后被动治理。在全球环境治理上,各国尤其是主要发达国家往往各自为政甚至以邻为壑,很少协调对策。

经研究显示,受资源制约,供水难以与经济发展同步,供需失衡会导致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城市与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我国的缺水高峰期将出现在2030年左右。联合国《世界水资源综合评估报告》也指出水问题将严重制约21世纪全球经济与社会发展,并可能导致国家间冲突。由此可见,水生态环境的恶化会对未来人类的发展造成相当巨大的负面影响。

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意义

在经济发展和高速增长的同时,水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世界范围内高度关注的共同问题。水环境恶化对国家经济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和制约,水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 在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要以整体性、时空性、科学性、民主性原则为指导,充分考虑到环境和资源的承受能力,在确定经济发展目标时,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不断调整社会发展规划的内容、制定方式和程序,使之更加符合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从而有效地推动水生态环境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要结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一套生态环境指标体系,为水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战略政策和行动计划的制定提供基础。

生态环境保护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问题,而水资源是生态环境系统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子,可以说,水资源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生态环境系统的质量。如何从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管理的角度,针对生态环境保护需求,提出生态环境保护战略性对策和措施,无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结语

水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对水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就越高。为了保护我国水生态环境,根本就是在于不懈推动可持续的水利发展。不断总结水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的经验教训,做好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调度、水环境保护和治理等工作,加强理论研究,积极探索完善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有关政策、体制、机制。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妥善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水的关系,要坚定不移地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推动自律式发展,不断把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推荐第2篇:长江豚泪——长江江豚,谈谈对于水生态环境保护(推荐)

长江豚泪——长江江豚,谈谈对于水生态环境保护

导语:白鱀豚和长江江豚都是生活在长江里的珍稀动物。在长江中生存了2500万年的白鱀豚,或许将成为世界上第一种因为人类活动而导致灭绝的豚类动物。如今,被称作白鱀豚“丑表妹”的江豚也遭遇种群数急剧下降的危机。豚类与人共享同一条江河。淡水豚的今天,就是人类的明天,保护江豚也就是在保护人类。

危如累卵的长江生态

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流,也是生命的摇篮,千万年来,它不停地把一个个充满稚趣的生命摇向成熟。长江流域覆盖了中国1/5的面积,其淡水资源占到了中国总数的40%,有超过70%的水稻和一半的小麦都靠长江的水来灌溉,产出占到了GDP的40%。除了社会效应和生态效应,长江还保持着丰富的生物种群,350种鱼类中有112种是长江独有的,其中不乏珍稀物种。人们曾经对长江顶礼膜拜,但是人们也不停地向长江索取财富。长江现在正面临着多方面的威胁:长江沿岸除鄱阳湖和洞庭湖等少数几个大型湖泊以外,已全部建坝建闸,造成栖息地破碎化;捕捞手段的日趋“现代”化、捕捞强度的增大大大破坏了长江的鱼类资源;长江水资源不断被污染,使长江生态环境雪上加霜;上世纪70年代以后,作为黄金水道的长江中下游地区运沙的船只、跨江的桥、新建码头日益增多……

世界自然基金会(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以下简称WWF)日前发布题为“世界面临最严重危险的10 条河流”的报告,中国的长江和怒江分别以污染和蓄水工程的问题榜上有名,报告显示:长江流域所产生的污染占中国污染的60%,每年排入长江中的污水及工业废物达250亿吨,占全国污水排量的42%。通常情况下,河流会自我净化,但当污染的速度大于河流的净化速度时,就会引发危机。目前长江水质在中国的水体中并非是最差的,但是其恶化速度却是最快的,如果一旦情况失去控制,造成的后果会非常严重。前WWF全球淡水项目负责人杰米?皮托克(Jamie Pittock)表示:“报告中的所有河流存在的淡水危机已经很多年了,但是一直未能使大家有所警惕。如今气候变化问题已引起各国的关注,各国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改变观念,对淡水危机予以足够重视,以免在不远的将来付出代价。” 长江被称作中国生物多样性基因库。但随着生态破坏、通航压力、三峡水库等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日益增多,水生生物的种类和种群正在急剧减少 。 长江江豚数量的减少,根本的原因就是人类的活动,这也是整个长江流域生态破坏的罪魁祸首,大量的污水直排长江、采砂船密布江面、黄金水道的航运压力、兴建各种水利工程、重工业在长江沿岸密集、滥捕滥捞……这些都导致了长江江豚逐渐丧失它们曾经生活的乐园,最终走向消亡,就像此前的白鳍豚以及很多珍稀鱼类的灭亡过程一样。 工业污水直排长江,污染事故频发

白鳍豚的灭亡、江豚的锐减与长江水质污染有直接关系。2006年8月第二届长江论坛上,一份长江“体检”报告出炉。《报告》指出,长江面临水资源、水灾害、水环境和水生态四大问题以及流域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的困扰——沿江的重工业所占比重由1990年的47%增加到2005年的63%。

2000-2005年五年间,流域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分别增长了136%、85%和49%;2005年流域“三废”排放量占全国比重已分别达到42%、30%和27%,环境负载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导致环境质量严重恶化;2004年长江水系中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已达18.3%和9.6%,全流域均成酸雨频发区,南方二氧化硫(SO2)浓度最高的城市中有1/3以上集中在长江沿江地区。另据《报告》,长江干流存在岸边污染带累计长达600多公里,90%以上的湖泊呈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大量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长江,2005年这个数字近300亿吨。2004年2月沱江上游的四川化工集团违法排放高浓度氨氮废水,导致大量鱼类死亡;几个月后又一场污染事故导致大渡河大范围鱼类死亡绝迹,并毒死了重达30公斤的罕见胭脂鱼。曾有专家说,长江沿岸的城市都在学上海,把好水取走,把污水排进长江。现在的长江就像装满了一颗颗定时炸弹的雷区。 长江水利建设破坏生态平衡

三峡流域的水利建设是威胁鱼类生存另一个重要原因。三峡大坝对泄洪和发电的贡献有目共睹,但是它的存在客观上的确导致了长江生态系统的破坏。水利部科技司前司长、全球水伙伴组织中国区主席董哲仁曾发表文章反思大坝对生态的破坏,他曾在长江论坛上直言不讳地批评长江上游水电开发无序,“对生态保护是在敷衍,没有考虑到要把一个生态多样性的长江留给子孙后代”。他举了更为直接的一个例子,1965年他前往岷江支流做毕业论文设计,那里刚建成一个引水式水电站,生态还处于原始状态。但2001年当他再次来到这里,看到的情况已面目全非:河水被水电站引走,十多公里断流,植被消亡岩石裸露。据统计目前长江流域已建成水库4.57万座,加上在建的大中型水库,总库容将超过2113亿立方米;已建和在建的水电站在2001年底达2441座。有调查显示,每年5-8月,当长江水温升高到18℃以上,如恰逢发生洪水时,长江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便会集中在重庆至江西彭泽的38处产卵场进行繁殖,产卵往往在涨水第一天开始,在江水不再上涨或涨幅很小时终止。三峡水库的建成,淹没了十几个这样的产卵场,并且使大坝下游的家鱼产卵期推迟了20天。长江三种鲟类的命运就是见证:达氏鲟处于极危状态,白鲟被逼到了灭绝边缘,而中华鲟作为一种大范围迁徙的物种,从海洋进入长江,上溯3000多公里来到金沙江产卵的通道被葛洲坝水利工程截断。

人类活动加速水生动物灭绝

人类活动对江豚的生活存在着严重的威胁。十几年前,鄱阳湖里的江豚有着这样的生活规律:早上从湖里出发,畅游30-50公里后进入长江干流,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它们又回到湖中栖息。现在这种规律早没有了,专家分析认为人类采砂是主要原因。人类采砂的破坏性非常大,美国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的一名知名鲸类专家在看过鄱阳湖水面上近千艘千吨位的挖沙船后惊呼这是她一生中见到的最为严重的人为生态灾难。

而长江“黄金水道”中的船只之多令人瞠目,在一次对白鳍豚的考察中研究者发现,白天从宜昌道上海的单程路线上,共有19830艘交通船和1175只捕鱼船,平均每公里有12艘船只。航行船舶产生的水下噪声会明显干扰依靠声呐定位和摄食的长江豚类,不仅如此,它们还面临更直接的危险。曾有专家出示了一张白鳍豚的照片:它的整个头部被船只的螺旋桨切掉。媒体过去多次报道过长江豚类和中华鲟死亡事故,被证实大多遭螺旋桨打伤致死。最惨的是一次清理航道,爆炸夺去了4头白鳍豚的生命,其中有两头怀孕在身。除此之外,人类的一些活动也会无意间导致江豚等珍稀鱼类的死亡,据世界自然基金会提供的资料,2004年湖南省岳阳市为迎接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会议的召开,在洞庭湖区投放了约5000吨杀钉螺药剂,导致一个月内死亡6头江豚。 滥捕滥捞导致鱼类锐减

长江水域面积占全国淡水面积的50%,因此是非常重要的渔业产区,但利益驱动一些经济鱼类资源已经枯竭,近几年的渔业捕捞量已经明显下降。例如中华绒鳌蟹在1986年的捕捞量是324吨,2001年产量不足1986年的1/20,。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秋华曾对媒体说当初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的成立,目的是保护两种经济鱼类:鲥鱼和中华绒鳌蟹,但是“长渔委存在下来了,所管的这两个物种却消失了”。 建立江豚保护区帮助繁衍生息

若干补救措施可能能够防止长江江豚重复白鳍豚相同的命运。首先,建立更多的保护区可能有所帮助。目前中国已经建立6个江豚保护区,其中包括洞庭湖市级自然保护区,长江江豚在天鹅洲保护区迅速地进行了繁殖:2008年,那里所有的五只成熟雌性江豚都产下了幼崽。但是狭小的保护区可能成为危险之地。2008年初天鹅洲保护区的大部分湖面史无前例地冰冻了两天以上,使得五只江豚几近窒息,其中包括三只怀孕的雌性江豚。“如果湖面的冰冻持续得更久一点的话,所有的江豚都将死去,”水生生物研究所的郝玉江说。食物供应是另一个经常性的担忧。天鹅洲保护区位于三峡大坝以东250公里的位置。在2003年以前,当三峡大坝背面的水库开始蓄水时,整个雨季天鹅洲的牛轭湖与长江之间的连通能从五月份维持到十月份。但如今天鹅洲与长江之间的流通仅在最多雨的六月份和七月份才会出现。这种过于短暂的流通抑制了鱼类产卵,研究人员必须在天鹅洲保护区储备足够的鱼,以喂养长江江豚。 权威专家建议长江整河禁渔十年 长江江豚的主要威胁是过度捕捞,过度捕捞减少了江豚的食物供应;沿江非法悬挂渔网使得水生哺乳动物被诱捕。上世纪50年代以来,长江的鱼类资源已经开始骤降,这可能限制了江豚的复苏。江豚生存的关键可能是综合性的休渔期(覆盖所有鱼类)。去年九月在重庆举行的一次专题研讨会上,中国最受人尊敬的鱼类专家之

一、水生生物研究所的曹文宣,呼吁在长江整个河段实行为期10年的禁渔令。权威专家们认为这是可行的,因为每年从长江捕捞的10万吨鱼其实不到中国淡水生产的1%,其中包括水产养殖业。

如中外专家学者所言,长江江豚数量之锐减反映出整个长江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因此保护区措施和长江整河段的禁渔是拯救长江江豚的不二选择。当然在自然生态与当前利益的角力中,人类是否会选择可持续的发展策略,不但需要专家学者的发声呼吁,更需要当地权力部门真正执行起对长江渔业的保护重任。不要让亚马孙江豚失去它在地球的最后同类,也不要让长江江豚成为以后子孙后代词典里的动物之一;长江生态的拯救,事关每个中国人。

推荐第3篇:水生气了

《水生气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知水的重要性及我国水资源缺乏的状况;感受水资源的稀少和宝贵,懂得节约用水的重要意义;从小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通过对“水”的了解,激发学生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内在需求。

3.本课教学以活动为主,尝试用搜集资料、小组实验、合作讨论等多种活动方式进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养成爱护水资源和节约水资源的的生活态度。

4.积极参加保护水、节约水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养成爱护水、节约水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水是怎样生气的?

同学们,人会生气,水怎么会会生气吗?可课本里就是这么说的,那它是怎样生气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水是怎样生气的。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课本图片:

你在图片上看到了些什么:房屋被大水淹没了、大洪水追着同学跑、有的同学爬到树上、老师指挥同学们撤离到安全地带。

1.为什么房屋、良田、树木都淹没在水中? 请学生思考回答:(发大水,把房屋、良田都淹了) 2.为什么这些同学拼命逃跑? 学生回答:(为了不让洪水淹到自己)

3.为什么有的同学不是跑,而是爬上大树? 学生回答:(为了不让洪水淹到自己,爬到高一些的大树上来避开洪水) 4.洪水来了,我们咋办? 学生回答:(为了不让洪水淹到自己,只有逃呗)

那是什么原因地上有那么多的水,导致洪水泛滥? 引导独立思考:

1.或许是水库的大坝被水冲开了,流出了很多水,导致地面积水,淹没房屋。2.或许是下了很大的雨,地面积累很多雨水,淹没了房屋。

教师:同学们很爱动脑筋,独立思考,都说得对,这就是水生气了,由于水生气了,给我们的家园带来了灾难,

我们从电视上看到,解放军叔叔是怎样去救被洪水围困的人们的? (划着冲锋舟,不顾危险,解救被困群众) 1.洪水生气还有什么表现?

冲毁房屋、冲垮大桥,山体滑坡、冲走财物。 2.干旱是水生气吗? 干旱也是水生气了。

3.我们身边你还见过哪些水生气的情况吗?

大海中的巨浪,打翻船只,冲上岸边,卷走财物和人畜。

教师小结:干旱也是水生气的表现,也是环境破坏的结果,所以我们一定要爱好环境,节约用水,不要让水生气。

《科学家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的故事,发现科学家身上的优秀精神和宝贵品质。

2、理解科学家为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对他们为人类造福的精神表示敬意。

3、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学习科学家的奉献精神和科学品质。教学重点: 了解并学习科学家的优秀精神和宝贵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言

出示课件“科学家的故事”

师:大家都看到了,今天我们的课题是《科学家的故事》字,你会想到什么,有什么感受? 生发言 师:是的,

二、新课

1、看视频:《牛顿和万有引力》

小结:牛顿被苹果砸中,我们被苹果砸中10次,20次,和怀疑的态度。而很多科学家都会对我们认为理所当

2小结:1000多年来人们所认定的地心说,除了观察还有一种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伟大精神。为了坚持真理,

3、X射线

4、祖冲之——圆周率/

5、张衡———地动仪

6、莱特兄弟——飞机

6、课件出示:袁隆平,视频观看“袁隆平的梦”

7、师介绍袁隆平

小结:袁隆平身上有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百折不挠,淡薄名利的精神,这一切宝贵的精神品质都有一个根,就是毛主席说过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正因为他想要为全世界人民解决吃饭的问题,有这样的宽阔的胸怀和爱心,他才能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科研,奔波在田间地头,不为名利所诱惑。这才是他成功的根本。

三、总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很多科学家的故事,更在他们的身上发现了成功的原因,也就是他们具有的优秀的精神品质,这些精神品质归结起来都有一个根,就是造福人类的愿望,和脚踏实地的行动。

即使我们不能人人都做科学家,个行业去学习,学习他们的精神,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获益终生

我来试试看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勇于尝试、敢于面对困难的积极心态,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

2、初步养成乐于探索、不怕困难、挑战困难的生活和学习的好习惯。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开开心心玩游戏。

1、首先,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看老师演示,(将五个环套在游戏棒上,稍大的环套在中间)要求不动两边的环,你能取出中间的环吗?

2、现在我们每个小组一份,一起动手来做这个游戏。

3、刚才在没动手试试前你们以为没办法摘下中间的环,可动手一试却发现其实很容易。看来,很多事情应该勇于动手试一试。现在,你有什么想说的?

二、高高兴兴来尝试。

1、生活中的你尝试过做什么?

2、小朋友说得真多!确实,生活当中可供我们大胆尝试的机会无处不在,但在选择内容时老师有一点建议,动手试的内容必须对我们的成长有益且是我们力所能及的。(课件先后出示水果拼盘、七巧板、变形金刚的画面。)

3、看看这是什么?漂亮吗?这是几个和你们差不多大的女孩动手做的,这么精美的水果拼盘是她们献给长辈 的节日礼物。你想试试吗?再看看这些丰富多彩的图案就是普普通通的七巧板拼成的,这儿有你熟悉的家务活但你却从来不曾试过,也有富有挑战性的活动,想尝试赶紧行动吧!

教师在各组巡回指导、鼓励。

生1:我发现了魔术环上有一个接口。现在我也能为大家表演取环游戏了。

生2:我发现试着做水果拼盘非常有趣。我用橘瓣拼成一朵花,阿姨直夸我手巧。

4、看着你们一脸的喜悦,就知道你们一定体会到了尝试的快乐,老师忽然有一个想法,也想说:“我来试试看,做一名记者,你们愿意接受我的采访吗?”

5、你们想试试做一名记者吗?

三、快快乐乐应挑战。

1、你们刚才的表现真是太棒了!做什么像什么!这位小记者可以到校园电视台上岗了!现在休息一下来看段录像。

2、刚才你们看到的是滨海实小花式篮球队的小朋友在盐城工学院与美国人同台表演的盛况,你想试试让篮球在你的指尖上飞转吗?

3、好啊!心动不如行动!拿起篮球试试。

4、累了,坐下歇会儿,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位小客人,想见见她吗? 小客人:(旋着球走上场)大家好!我是来自滨海县实验小学二(2)班的周逸如,刚开始练习旋球时我和大家一样,也旋不起来,但我不怕失败,一次试不成试两次,两次试不成试三次,就这样不停地试呀试呀,最后终于旋起来了,大家和我一起旋吧! (学生踩着音乐的旋律,所有的孩子都专注地学习旋球)

5、孩子们,感觉旋球难吗?

6、这就对了,尝试刚刚开始的时候有这种感觉很正常。但你们怕吗?

7、教师小结:有这种不怕失败,勇于挑战的心态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会成为生活的强者。

推荐第4篇:十字工作法

敦化市探索实行“十字”工作法 全面推进街道社区工作科学发展

敦化市以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全面加强街道社区工作。深入实践,扎实工作,勇于创新,探索实行了“十字”(硬、强、好、顺、全、严、亮、新、美、高)工作法,促使街区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体制建设等各项工作跃上了新台阶,有效推进了街道社区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

领导班子“硬”——选配年轻干部,切实增强街区领导班子的整体活力。为打造优秀的街道、社区两级领导班子,市委采取横向交流等方式对街道领导班子进行调整,把有乡镇、机关多种工作经历的年富力强、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干部选拔进入街道领导班子,4个党工委书记平均年龄39岁,年龄最小的30岁,2名是研究生学历,是市委重点培养的并被州委确定的副县级后备干部,思维层次较高,工作富有激情,发展潜力较大。街道党工委通过社区“两委”班子换届、内部调整等方式,把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社区干部选拔到社区党组织书记的岗位上,平均年龄39.5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95%。通过对街道、社区领导班子的调整,使街道、社区两级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不断优化,切实增强了街道、社区领导班子的整体活力,有效提升了街道、社区领导班子抓街道社区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干部队伍“强”——强化学习培训,不断提升街区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有效提升街区干部的综合素质,该市重点抓了两方面工作。一是强化街道机关干部队伍建设,以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等知识为主题,举办专题辅导讲座9次;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城市管理等业务培训班11次;组织街道机关干部到北京、大连等先进地区考察3次;举办街道副书记、组织委员理论研讨班2期,通过学习培训,提升了街道机关干部和城管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狠抓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该市把社区干部培养纳入全市人才培养整体规划,每年划拨10万元培训经费,主要用于对社区工作者的业务知识培训,赴北京、山东等先进地区考察等方面,通过集中培训和外出学习考察,增强了社区工作者的创新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有效提升了社区工作者抓和谐社区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党员队伍“好”——狠抓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街区党员队伍的模范作用。为切实发挥好广大党员在街道社区建设中的带头作用,该市以市委党校和社区党校为平台,不断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了广大街区党员的思想素质和党性观念,使他们能够立足本职岗位,服务人民群众,服务科学发展。同时,各街道深入开展了“党员义工服务社会”活动,全市街区共有8大类(宣教类、帮扶类、维权类、维稳类、医疗类、就业类、党建类、公益类)8600名社区党员投入到党员义工服务社会活动中。广大党员积极开展“法律宣传日”、“就业信息宣传日”和“保健知识宣传日”等活动,为广大居民群众提供了良好的服务,有效提升了党员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宗旨意识,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充分发挥了党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模范作用。

工作体制“顺”——深化体制改革,不断完善街道社区工作的运行体制。为使街道社区工作体制更加顺畅,更加科学,该市结合工作实际,对街道社区工作体制进行了改革。将街道“1+3”体制调整为“1+4”工作体制,即:“1”是指街道大党工委;“4”是指行政事业党委、居民区党委、社会综合党委、行政执法大队党支部;将街道内设科室“一室三部”调整为“三室三部”,即:党政工作办公室、绩效考核办公室、行政执法工作办公室、行政事业工作部、居民区工作部、社会综合服务保障工作部。将社区“一心一会两站”调整为“一心一会两站一队”,即: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工作站、社区服务站、社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中队。通过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了街区工作机制,整合了街区人力资源,街区工作体制更加顺畅,街区干部的职责更加清晰,任务更加明确,形成了人人身上有担子、工作件件有落实的良好工作局面。

服务功能“全”——创新服务模式,全面提升街道社区的为民服务水平。为更好的服务群众、服务社会,该市确立了“小街道、大社区、大服务”的工作理念,各街道立足于实际,着眼于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积极开展社会保障、计划生育、法律援助等常规性社会服务,并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化服务,有效提升了街道社区的为民服务水平。如:渤海街针对普通群体开展个性化、经营性服务,成立了“渤海家政”、“渤海旅行社”、“英语培训班”,创新了服务载体;民主街针对城市困难群众等弱势群体开展救助性、福利性服务,建立了“爱心驿站”,开办了“爱心超市”,为广大弱势群众送去了福音;胜利街针对辖区单位开展保障性、综合性服务,积极为辖区事业单位、非公企业提供卫生保洁服务、文化服务等,赢得了驻区单位的好评,促进了共驻共建活动的深入开展;渤海街针对老年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在振兴社区成立了“渤海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室内开通了老年心理咨询热线、理疗室、棋牌室,同时,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钟点工服务。

制度落实“严”——强化制度建设,确保街道社区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为有效破解街道工作“政出多门”的问题,该市严格执行《街道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凡拟将组织机构、工作任务、创建评比考核等项目交由街道社区的,除法律、法规或《党章》有明确规定应由基层自治组织承担的以外,均实行准入制度。政府各职能部门进入社区的工作,由市街道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分级审批,经审批允许进入街道社区的事项,应明确授权内容、对象、权限、时限和拨付的经费。目前,在分清事权、明确责任的基础上,实行“谁办事、谁花钱,谁干事、谁收费”,真正做到了“权随责走,费随事转”,为街道社区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必要保障。为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管理,该市严格落实《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对社区工作者进行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考核,年末考核实行末位淘汰制,对于优秀的社区工作者(按社区工作者总数的5%进行评比),市财政每年一次性奖励200元/人;对年度考核不称职(排在末位)的社区工作者予以辞退,并解除劳动合同,通过严格考核、落实激励机制,进一步优化了社区干部队伍结构。

特色工作“亮”——打造典型社区,不断引领社区建设工作的科学发展。为全力打造一批特色突出、立得住、叫得响的特色社区,该市按照“抓特色、创品牌、树典型”的总体目标和“差别竞争、打造特色,互补共赢、均衡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开展特色社区创建活动。在市街道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街道党工委会同各社区党组织,成立了创建特色社区专题调研组,采取座谈讨论、发放征求意见表、走访居民等方式,广泛征求驻区单位、党员群众对创建特色社区的意见和建议。党工委召开专题会议,从各社区的特色工作、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居民工作生活特点出发,研究确立了社区的特色(如商业型、文化型等)。各社区以“邻里节”等特色活动为载体,以解决下岗失业群众的就业等民生问题为主线,突出抓好亮点工程,积极开展特色社区创建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目前,民主街中心社区已被中央文明办、国家民政部评选为“全国和谐示范社区”;民主街文化社区已被国家商务部评选为国家级“商业示范型社区”;渤海街利民社区已申报“国家级体育先进社区”;胜利街南环社区已申报“吉林省充分就业社区”。

管理模式“新”——创新管理模式,有效提高街道社区工作的服务质量。为使社区工作者由坐办公室接待服务对象向入户走访直接服务居民群众转变,该市全面推行“街、区、片、块”相结合的“四级”网格化管理模式,将市区四个街道共划分为19个区、116片、367块。街道负责街区内的所有事务;社区负责辖区内的各项事务;社区按副主任职数划分若干片,片长由副主任担任,负责全片的各项工作,并重点负责一项社区工作;每片划分若干块,每块由1名社区工作者具体负责,块内涉及服务居民的民政、社保、计生、法制等各项具体工作均由此人承担。“四级”网格化管理模式的推行,有效解决了广大居民群众关心的贫困帮扶、物业管理、环境整治等热点、难点问题,面对面、心贴心的“零距离”服务深受居民群众的欢迎。

街容街貌“美”——加强城市管理,努力营造优美健康和谐的街区环境。为强化街道的城市管理职能,创造优美的街区环境,该市将原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169人划分到四个街道,并成立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将原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市容市貌整治、城市公园广场的监督管理、临时占道的审批和管理、户外广告的审批和管理、营运人力三轮车的管理、临时市场的审批和管理等21项行政管理权限和行政执法权限下放到街道,同时,街道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还负责辖区无业主楼房、部分小区物业清雪等城市管理工作,充分赋予街道城市管理职能。在2009年该市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攻坚年中,街道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全身心投入到“创卫”工作中,深入社区、走进城乡结合部,积极开展街区环境卫生整治、“门前四包”、违章建筑拆除、临时占道管理、营运人力三轮车管理等各项城市管理工作,为居民群众营造了文明、健康、优美、和谐的良好环境,也确保了全市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群众评价“高”——加强作风建设,真正赢得广大居民群众的高度评价。为切实加强街区干部的作风建设,不断推进街道社区各项事业健康发展,该市在四个街道大力开展“树文明新风、创和谐街道”、“为民、务实、清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广大街区干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和营造新风正气,构筑抵御不正之风侵袭的思想道德防线。全面实施“阳光服务”工程,通过社区“代办制”服务,诚心诚意为居民群众、驻区单位解难题、办实事、办好事,确保居民群众“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自开展“阳光服务”工程和社区“代办制”服务以来,共为党员群众办理涉及教育、医疗、卫生、环境、法律、社会保障等10大类26个方面的实事376件,受益党员、群众20000余人。通过加强作风建设,广大街区干部积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主动为群众服务,工作风气更正,干部形象更好,赢得了广大群众和驻区单位的高度评价。

推荐第5篇:水生名词解释教案

1.水螅型(polyp)

亦称“多足体”。腔肠动物部分种类生活史中出现的两种不同体型(即水螅型与水母型)之一。体壁由内、外胚层及其所分泌的中胶层构成。体呈圆筒状,基部称基盘,适于附着生活;与基部相对的一端称口盘,中央有口,口朝上,周围具触手。体内为较大的呈盲管状或被垂直隔膜分成小室的原肠腔。水螅型为腔肠动物生活史中的无性世代。

2.水母型(medusa)

腔肠动物部分种类生活史中出现的两种不同体型(即水螅型与水母型)之一。基本结构同水螅型,惟水母型比较扁平,中胶层较厚,呈圆盘状或古钟状,适于水中漂浮生活;体分伞部与垂管两部分。伞部上方隆起的一面称外伞,下方凹入的一面称内伞。内伞中央着生延长的垂管,垂管末端有口,口朝下。伞缘有1圈触手。神经系统在伞缘比较集中,形成神经环,并且有感觉器官如平衡囊。水母型的原肠腔分出辐管,通入环管。水母型为腔肠动物生活史中的有性世代。

3.刺细胞(cnidoblast)

腔肠动物外胚层中的一种特殊细胞。它遍布于体表,触手上特别多。刺细胞内有一个细胞核和一个囊状的刺丝囊,囊内储有毒液及一卷曲的丝状管。当受到刺激时,卷曲的刺丝立即翻出,刺入其他动物组织中,放出毒液,起麻醉或杀伤的作用;或不放出毒液,只缠绕被捕物。

4.刺丝囊(capsule)

见“刺细胞”。

5.消化循环腔(gastrovascular cavity)

亦称“消循腔”、“原肠腔”、“腔肠”。腔肠动物体壁内侧围成的相当于原肠腔的管腔。其周围为内胚层细胞。它相当于多细胞动物个体发育过程中原肠胚时期的原肠腔,具有消化的功能,可以行细胞内消化和细胞外消化;又兼有循环的功能,能将消化后的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它只有一个开口,此口兼有摄食和排遗的功能。水螅型的消化腔简单,水母型的则较复杂。在群体种类中,各个体的消化腔经共肉腔而连通。

6.栉毛带(comb row)

栉水母体表八列纵行的由栉毛板排列而成的纤毛带。为运动器官。每一栉板由一列基部相连的纤毛组成,栉板下面有肌纤维使栉板运动。

7.胃管系统(gastrovascular system)

栉水母所具有的由一两辐对称排列的水管系统组成的复杂的腔管系统。为消化和吸收的器官。从口经过口道,沿着极轴向反口极进入胃腔,胃腔连接7种水管,即口道管、横辐管、间辐管、子午管、触手管、背口管和肛门管,管壁遍生纤毛。各种水管均具输送养料、氧气及排泄物的功能。复杂的胃管系统是栉水母的显著特征之一。

8.浮囊体(pneumatophore)

腔肠动物管水母类体上的一个胞状气囊。位于群体的顶端,囊内体壁含有气腺,能分泌与空气相似的气体,该气体能使管水母群体漂浮于水面。

9.内脏囊(visceral ma)

亦称“内脏团”。软体动物内脏器官所在部分。位于身体背面,包括心脏、肾脏、胃、肠和消化腺等脏器。除某些腹足类扭曲成螺旋状外,基本呈左右对称。

10.内壳(endoshell)

某些头足类软体动物的贝壳。其壳包被在外套膜(胴部)下,故称内壳。内壳分石灰质和角质两种,如乌贼目的内壳为石灰质,很发达,俗称海螵蛸;枪形目的内壳为角质,薄而透明呈羽状。

11.本鳃(ctenidium)

通常指软体动物中由外套腔内面的上皮伸张而成的鳃。鳃的形状各异,有的鳃轴两侧均有鳃丝,其先端游离,呈羽状,称楯鳃;有的仅鳃轴一侧生有鳃丝,呈梳状,称栉鳃;有的鳃呈瓣状,称瓣鳃;有些种类的鳃延长成丝状,称丝鳃。有的本鳃消失,又在背侧皮肤表面生出次生鳃。均有呼吸功能。

12.外套膜(mantle)

①软体动物身体背侧皮肤褶襞向下延伸而成的薄膜。由内外两层表皮和其间的结缔组织及少许肌肉纤维组成。通常向下包裹整个内脏囊和足部。外套膜布有血管,可行呼吸功能;外套膜表皮能分泌贝壳。外套膜的形状因种类不同而异,瓣鳃类的悬于体躯两侧,包被身体全部;乌贼、鱿鱼等的外套膜则成筒状,又称胴。②腕足动物和尾索动物等覆盖体外的膜状物质也称外套膜。

13.外套腔(mantle cavity)

亦称“呼吸腔”或“鳃腔”。软体动物外套膜和内脏囊之间的空腔。大多数种类在腔内有呼吸器官(鳃)、排泄孔、生殖孔和肛门,甚至于有些瓣鳃类的口亦开在外套腔内。

14.外套痕(pallial impreion)

双壳类软体动物外套膜环走肌在壳内留下的痕迹。

15.外套窦(pallial sinus)

双壳类软体动物水管肌在壳内面留下的痕迹。外套窦的发达程度与水管的发达程度有关,水管发达的种类外套窦深,不发达的种类则较浅,没有水管的种类无外套窦。

16.外套沟(pallial groove)

多板纲软体动物(如石鳖)足与外套膜之间的狭沟。沟内有多对着生于足两侧的栉鳃,生殖孔、排泄孔和肛门均开口于此。

17.生长线(growth lines)

亦称“生长纹”。软体动物贝壳或靥以及鱼类的鳞片、脊椎骨和耳石等顺次生长留下的线纹状痕迹。通常可以此推测动物的年龄。

18.闭壳肌(adductor muscle)

瓣鳃纲软体动物外套膜分化而成的横行肌肉束。附着在左右两贝壳,通常前后各一束,也只有一束的。收缩时使贝壳紧闭,断续收缩时可控制壳内水的出入。

19.齿舌(radula)

软体动物(瓣鳃纲除外)消化系统中的特殊器官。位于口腔底部的舌突起表面,由横列的角质齿板组成,状似锉刀,许多排角质齿构成齿舌。软体动物摄食时齿舌作前后伸缩运动,锉碎并刮取食物。齿舌上小齿(角质齿)的形状和数目,为软体动物分类的主要依据之一。

20.齿式(dental formula)

表示软体动物、鱼类及其它动物口腔内不同种类齿的数目及排列次序的公式。如软体动物的齿长在齿舌带上,为角质,横列的角质齿板通常由中央齿一个、侧齿一对或数对、缘齿一对或多对组成。例如中华圆田螺的齿式为2•2•1•2•2,表示每列角质齿板由中央齿1个、左右对称排列的侧齿和缘齿各2个组成。鱼类的齿式见“下咽齿”。

21.栉鳃(ctenidium)

见“本鳃”。

22.海螵蛸(cuttle bone)

俗称“乌贼骨”。乌贼目软体动物由外套膜分泌的埋于体内的石灰质内壳。可作牙粉原料,洗擦餐具,中医用于止血、收敛药,性微温,可入药。

23.触腕(tentacular arms)

枪形目和乌贼目头足类软体动物的十条腕中专门用来捕捉食物的一对特化口腕。位于第三和第四对腕之间,通常比较狭长,顶端具舌状的触腕穗,其内面长有吸盘,有时还有钩,适于捕食。游泳时,触腕可完全缩入基部的触腕囊内。

24.墨囊(ink sac)

头足类软体动物(除鹦鹉螺、须蛸和章鱼外)体内的一个能分泌墨汁的囊。它是一个非常发达的直肠盲囊,由墨腺和墨囊腔组成,墨腺分泌的墨汁积蓄在墨囊内。当头足类惊恐时,自漏斗口排出墨液,使周围的海水变黑,借以隐藏避敌。墨液还具麻痹敌害作用。乌贼的墨囊可作止血药,墨汁可制染料。

25.头胸部(cephalothorax)

虾蟹等甲壳类和鲎等剑尾类头部通常与胸部部分或全部愈合后的称谓。头胸部上常覆盖一坚硬几丁质外骨骼的头胸甲,具有保护的功能。

26.头胸甲(carapace)

见“头胸部”。

27.仔虾(post larvae)

虾类孵幼过程中所经历的最后一个幼体时期。此期体形构造基本已与母体相似,以腹肢为主要的游泳器官,并开始以腹面朝下水平游泳。

28.叶状幼体(phyllosoma)

龙虾的幼体。身体扁平透明,呈叶片状,附肢细长且分叉的幼体。

29.小颚腺(maxillary glands)

亦称“壳腺(shell gland)”。甲壳动物的排泄器官。由一导管和一腺体构成。导管一端膨大以便贮存废物。腺体位于并开口于第二小颚基部。腺体部分浸入血液中,摄取废物而贮于一膨大之囊中再排出体外。小颚腺具有排泄及调节身体平衡压的功能。

30.叶肢型附肢(phyllopod appendage)

一些低等甲壳类(如鳃足类)附肢的一种类型。肢体一般呈扁平而宽的叶片状,没有明显的分节。司运动兼呼吸的功能。

31.内肢(endopodite)

双枝型附肢的内侧分枝。由原肢顶端内侧发出,节数因种而异。软甲类甲壳动物附肢的内肢一般分座节、长节、腕节、掌节和指节等5节。

32.外肢(exopodite)

双枝型附肢的外侧分枝。由原肢顶端外侧发出,由多数不等长的肢节构成。

33.内附肢(appendix interna)

高等甲壳类的一些种类(如十足目)腹肢原肢或内肢内侧的细长指状突起。突起末端常有小钩,可使左右各对附肢以钩刺相互连接,便于游泳时一起拨水。

34.雄性附肢(appendix masculine)

虾类雄体第二腹肢内肢内侧的细棒形带刺突起。有辅助交尾的功能。

35.雄性交接器(petasma)

十足类甲壳动物雄性个体第一或第二腹肢左右内肢联结成的管状交接器。在交配时协助将精荚输送到雌体的纳精囊中。不同种类的雄性交接器构造不同,为分类重要依据。

36.雌性交接器(thelycum)

亦称“纳精囊”。十足类甲壳动物雌性个体位于第四及第五胸足基部之间的交配器官。它由前叶、后叶和侧叶组成。中央为一开口,通常呈囊袋状。具有贮存精子的功能。其形态是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37.执握器(grasping organ)

某些甲壳动物的雄性个体在繁殖季节用来抱握雌体的部分变形附肢。如①桡足类雄体的第一触角常左右不对称,一对或其中一只变为执握器或称执握肢、生殖触角。生殖触角有不少节相互愈合,常具长刺与齿板,并有一关节,可弯曲,用来捉握雌体;中部通常膨大,内有强壮的肌肉。感觉管长而密,十分发达。②樱虾科虾类雄体第一触角下鞭(内鞭)特化为执握器官。③磷虾类手磷虾的第3步足也特化为执握器。

38.平衡囊(balancing disc)

一种专管平衡感觉的囊状物。腔肠动物的水母,软体动物的蚌、钉螺、乌贼等,节肢动物的虾、糠虾等都具有。有封闭和开放两型。封闭型平衡囊中有石细胞分泌的平衡石,囊壁有具纤毛的感觉细胞。开放型平衡囊中沙石是外来的,有刚毛支持。身体活动时,平衡石跟着转动,触碰感觉毛或刚毛,动物便能感觉到身体在空间的位置或游泳的方向。

39.肢鳃(mastigobranchia)

亦称“上肢”。十足类甲壳动物胸肢底节(第一节)外侧长出的呈薄片状或丝状的鳃。末端可能分叉,有拂刷鳃面的作用,也有呼吸的功能。

40.侧鳃(pleurobranchia)

着生在十足类甲壳动物附肢基部上方身体侧壁上的鳃。包被在头胸甲两侧所形成的空腔内。除具呼吸功能外,也是甲壳动物分类依据之一。

41.足鳃(podobranchia)

着生在十足类甲壳动物胸肢底节上的鳃。除具呼吸功能外,也是甲壳动物分类依据之一。

42.关节鳃(arthrobranchia)

着生在十足类甲壳动物附肢底节与体壁之间的关节膜上的鳃。除具呼吸功能外,也是甲壳动物分类依据之一。

43.蔓足(cirri)

蔓足类甲壳动物胸部卷曲如蔓的6对附肢。双枝型,原肢2节,第一节长于第二节,内外肢均向前卷曲,分为多节,节数各属不同,随龄期增加而增加。自第一至第六蔓足长度与节数渐增。蔓足可从口中伸出,其上刚毛形成网状,行有节奏的伸缩运动,以达到摄食和呼吸的目的。

44.复眼(compound eye,facet eye)

甲壳类、昆虫类和其他一些节肢动物用来感受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的视觉器官。通常一对,位于头部左右两侧,枝角类的常愈合。复眼具眼柄(柄眼)或无眼柄(座眼)。每一个复眼由少数(如等足类为4个)或多数(如大部分十足类10000个以上)“个眼”( “个眼”亦称“小眼”,为视觉单位)组成。每一个个眼呈长管状,表面为六角形透明角膜,内连视觉细胞和神经。个眼周围还有用来遮挡光线的色素细胞。复眼中的个眼数目越多,辨别物像越正确。

45.第一触角(antennula, first antenna)

亦称“小触角”、“内触角”。甲壳动物头部第一对附肢。一般甲壳动物的第一触角比较发达,但无甲类、蔓足类的退化。第一触角单枝型,由节数不多的触角柄和分成多节的节鞭构成。具多数感觉管,司化学感觉。此外,介形类和大部分甲壳动物的无节幼体利用第一触角游泳。绝大多数桡足类雄体第一触角形成执握器(称生殖触角或执握触角),交配时用来抱握雌体。十足类的第一触角第一柄节内有平衡囊,用来感知身体的方位。

46.第二触角(antenna, second antenna)

亦称“大触角”、“外触角”。甲壳动物头部第二对附肢。甲壳动物(蔓足类成体除外)一般都有第二触角。通常呈双枝型,原肢2或3节。第二触角的内外肢在不同种类构造不同。在切甲类,内、外肢多节,均呈棒状;在软甲类,内肢明显由粗壮而只有少数几节的基部和细而多节的节鞭组成,内肢的基部和原肢合成第二触角的触角柄,而外肢通常不分节,扁平而呈鳞状,形成触角鳞片,对身体起升降作用。有些种类的外肢完全退化,成为单枝型。第二触角主要司感觉功能,介形类及无节幼体的还司游泳功能。

47.大颚(mandible)

甲壳动物头部的第三对附肢。它与第

一、第二小颚共同组成口器(口肢)的主要部分。大多数甲壳动物成体的大颚仅用来咀嚼食物,为单枝型,外肢完全退化,内肢演变成只有少数几节的大颚须,有的种类甚至大颚须也退化。其原肢不分节,十分坚硬,可分为咀嚼体与基柄两部分,前者又分门齿突(proceus incisivus)与臼齿突(proceus molaris);门齿突用来撕裂食物,臼齿突用来研磨食物。基柄着生可引起左右大颚相向活动的大颚肌。无节幼体阶段的大颚几乎都为双枝型,主要司游泳。

48.第一小颚(maxillula)

甲壳动物头部的第四对附肢。和大颚、第二小颚组成口器的主要部分。第一小颚十分扁平,呈叶片状。通常呈双枝型,原肢萎缩,基部有分节的大而扁平的内叶(称“小颚片”),内外肢(有时称小颚须)都不发达。第一小颚和第二小颚常用来辅助大颚或咀嚼或传送或过滤食物。

49.第二小颚(maxilla secunda)

甲壳动物头部的第五对附肢。它和大颚、第一小颚组成口器的主要部分。十足类的第二小颚双枝型,内肢细小,外肢极发达,呈叶片状,称颚舟片,它不断摆动,使鳃腔内的水不断流动,辅助呼吸。

50.胸肢(thoracic appendage,thoracopod)

亦称“胸足”。节肢动物胸部体节的附肢。胸肢因类群不同而区别很大。鳃足类为叶肢型;鳃尾类、蔓足类为双肢型;桡足类、软甲类的胸肢前1~3对常特化为颚足,颚足是协同口肢碎化食物的器官;后续的几对为步足。步足一般着生在游离的胸节上,外肢退化或消失,内肢发达,顶端两节呈钳状或半钳状,司游泳、爬行或执握的功能。

51.内叶(endite)

节肢动物附肢的原肢内侧由原肢壁的皱褶所形成的附属物。出现在口附近几对附肢上外被坚厚角质膜、用来弄碎食物的内叶,特称为颚基(gnathobasis)、小颚突起(maxillary)或咀嚼板(kaulade)。

52.外叶(exite)

节肢动物附肢的原肢外侧由原肢壁的皱褶所形成的附属物。从原肢基节上发出的表面角质膜很薄,同时又很发达,具有广阔表面积,用于呼吸的外叶,特称为上肢(epipodit)。

53.生殖节(gonotome)

具有外生殖器的腹节。多数昆虫腹部的第八和第九节为雌性生殖节,上有产卵器和生殖孔;第九和第十节为雄性生殖节,上有交接器和雄性生殖孔。桡足类雌性通常腹部前两节愈合为生殖节,上有一突起,突起上有成对或不成对的排卵孔;雄性第一节为生殖节,生殖孔1个偏向左方或两个而左右不对称。

54.卵囊(oogonium, egg sac)

① 褐藻在进行卵式生殖时,配子体上所出现的一种能产生孢子的雌性繁殖体(oogonium)。② 动物雌体产生的用以容纳卵子的小囊(egg sac)。如剑水蚤雌体附着在生殖孔附近的卵囊。

55.营养生殖(vegetative propagation)

不通过任何生殖细胞而进行繁殖的方法。如许多单细胞藻类的细胞分裂,一些丝状体藻类的藻丝体断裂繁殖等,水生维管束植物如金鱼藻、轮叶黑藻等的植株断裂繁殖。

56.单性生殖(parthenogenesis)

亦称“孤雌生殖”、“非混交生殖”。指母本无需父本配子的参与其卵细胞即可行有丝分裂繁殖后代。如轮虫和某些低等甲壳动物(卤虫和溞等),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一般行孤雌生殖。

57.两性生殖(bisexual reproduction)

两性配子通过受精进行结合的生殖方式。根据雌雄配子形态大小的差异,可分为同配生殖、异配生殖和卵配生殖。雌雄配子结合时形成接合管的有性生殖方式,特称接合生殖。

58.非混交生殖(amictic reproduction)

见“单性生殖”。

59.休眠卵(resting egg)

某些甲壳动物和轮虫的混交雌体在减数分裂产生的需精卵受精后形成的卵。其卵壳厚,壳上具有花纹和刺,能抵御如高温和低温、干涸以及水质恶化等各种不良的环境条件。休眠卵经过一段时间滞育,待环境条件良好的情况下萌发为非混交雌体。

60.非混交雌体(amictic female) 某些甲壳动物和轮虫以孤雌生殖方式繁殖子代的雌体。

61.非混交卵(amictic egg) 亦称“非需精卵”、“夏卵”。某些甲壳动物和轮虫的非混交雌体经有丝分裂产生的双倍体卵。其卵壳很薄,不需经过受精,发育也不经减数分裂,即可直接发育为非混交雌体。

62.夏卵(summer egg)

见“非混交卵”。

63.非需精卵(amictic egg)

见“非混交卵”。

64.混交生殖(mictic reproduction)

亦称“两性生殖”。见“两性生殖”。

65.混交雌体(mictic female)

某些甲壳动物和轮虫在环境条件不良时进行非孤雌生殖的雌体个体。其染色体是双倍体,所产的卵其染色体是单倍体,需经交配受精后,才形成双倍体的休眠卵。

66.出芽生殖(budding)

无脊椎动物无性生殖方式之一。生物体在一定部位长出与母体相似的芽体,芽体逐渐长大,以后脱离母体长成新个体的过程。海绵动物、腔肠动物以及被囊动物中普遍存在。

67.接合生殖(conjugation)

有性生殖方式之一。某些绿藻和纤毛虫纲的原生动物行有性生殖时,两个配子或两个个体细胞互相靠拢形成接合部位,并发生原生质融合而生成接合子,由接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近年来发现大肠杆菌也行接合生殖,合子细胞分裂为二时,染色体彼此分开,形成两个细菌。

68.裂殖(fiion)

单细胞生物中常见的以细胞横分裂进行繁殖的一种方式。裂殖后形成子细胞与母细胞大小不相等,称异形裂殖;子细胞与母细胞大小相等,称为同形裂殖。营养体多重分裂的无性生殖称为裂殖生殖。少数种类的酵母菌如裂殖酵母属(Schizosaccharomyces)、海鞘以及钵水母类的钵口幼体常营裂殖生殖。

69.精子囊(spermatogonium)

某些藻类(如绿藻、红藻、褐藻等)和菌类植物进行卵式生殖时,配子体上出现的一种能够产生精子的雄性繁殖器。红藻门的通常称精子囊器。

70.卵(egg)

亦称“卵子”。成熟的雌性生殖细胞。一般呈球形或卵圆形,多不能活动。卵子围有一层至数层卵膜,表面多生有微绒毛,卵核一般偏位,体积大,卵内贮有营养物质。不同种类的卵,大小差别取决于卵中所积累的营养物质(如卵黄)的多寡。

71.卵黄囊(yolk sac)

位于胚体腹方包围在卵黄外具有丰富血管的膜囊。囊壁是由内层的胚外内胚层和外层的胚外中胚层组成。卵黄囊随胚体的增长及卵黄的消耗而逐渐萎缩,最终被完全吸收,融合形成小肠的一部分。低等哺乳动物的卵富含卵黄,其卵黄囊相当发达;胎生哺乳动物的卵为少黄卵,其卵黄囊小且不含卵黄。由于原始生殖细胞最早也出现于卵黄囊壁,因而卵黄囊又是生殖细胞的最初发源地。卵黄囊也可出现于其他脊椎动物如鱼类及软体动物头足类等。

72.世代(generation)

大体上同时期出生的一群个体称为一个世代。从亲体出生到子体出生的平均时间,称为世代长度或世代时间。不同世代的各龄期个体同时共存时,称为完全世代重迭;只存在一部分龄期的,称为不完全世代重迭。

73.有性世代(sexual generation)

亦称“配子体世代”。在世代交替中以配子体作为生活主体进行有性生殖的世代。配子的核相为单倍核。蕨类植物、原生动物、腔肠动物、轮虫等都存在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进行世代交替的现象。

74.无性世代(asexual generation) 亦称“孢子体世代”。在世代交替中以孢子体为生活主体或以裂殖方式进行无性生殖的世代。孢子的核相为双倍核。从受精后的合子开始,直到孢子形成前发生减数分裂时为止。蕨类植物、原生动物、腔肠动物、轮虫等都存在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进行世代交替的现象

75.群育(asogeny)

亦称“群体形成”。即以出芽的方式形成一群体。如苔藓动物的群体发育。

76.滞育(diepause)

动物生活史中出现的生长、发育或生殖暂时中止的生理现象。滞育发生于不同发育阶段,主要与温度、湿度、食物以及光周期变化有关。动物进入滞育状态后,须经过较长时间,在低温等因素的刺激下或者环境条件适宜的状态下,才能继续生长发育。很多甲壳类动物和昆虫及它们的卵都具有滞育现象。

77.蜕皮(ecdysis, molt)

昆虫纲和甲壳纲等节肢动物以及线形动物等把体表坚硬的几丁质层脱去再长出宽大的新表皮的现象。坚硬的几丁质表皮虽有保护身体的作用,但限制动物的生长、发育。动物必须在胚后发育过程中,进行1次或数次脱皮,才能长大或变成成虫。如十足类甲壳动物,从卵孵化出幼体后,要经历多次蜕皮变态才成为成体,成体在生长发育中,还要多次蜕皮。

78.趋光性(phototaxis)

某些鱼类和水生无脊椎动物等所特有的朝向光源移动的一种习性。在渔业生产上,可利用这一特性,用灯光诱集捕捞经济水生动物。

79.趋触性(thigmotaxis)

动物身体对固体表面主动接触的一种习性。如鳗鲡具有穿越狭缝,底层鱼类具有使身体局部贴靠海底或岩礁等特性。

80.趋流性(rheotaxis)

水生生物趋向水流的一种习性。这些生物身体纵轴与水流平行,头部向着水流或背向水流,即正趋流性或负趋流性。如降河洄游的鱼类为负趋流性。

81.趋氧性(aerotaxis)

生物对氧气做出反应的一种习性。如微生物在盖玻片下沿着气泡周围成同心圆的排列现象。

82.趋化性(chemotaxis)

生物对某些化学物质做出反应的一种习性。朝向化学物质浓度高的方向移动的称正趋化性,反之为负趋化性。如大肠菌,其对单糖和氨基酸等是呈正的趋化性,对醋酸、吲哚、苯甲酸等便呈负的趋化性。

83.拟态(mimicry)

动物具有与其它动、植物体或非生物体相类似的颜色、形态或姿势等的一种现象。能起到御敌、保护的作用,或帮助动物突然袭击猎物的作用。如十足类甲壳动物的藻虾类,体表色素随环境而改变,起隐蔽作用以御敌;海马的背鳍似海藻,轻轻摇动可以吸引以海藻为食物的小鱼,而捕食之。

84.休眠(dormancy)

一般是指生物在发育过程中生长和活动一时性停止的现象。在植物,如种子、孢子和芽的休眠;在动物,如一些种类如蛇等的冬眠和海参等的夏眠、原生动物的被囊孢子、枝角类和轮虫的冬卵、淡水苔藓虫的休眠芽、淡水海绵的芽球等,都是一种休眠现象。

85.生物钟(biological clock)

亦称“生理钟”、“生物节律”。生物体内存在的能够调节生物生命活动内在节奏性的一种类似时钟的生物学现象。生物通过它能感受外界环境的周期性变化,如昼夜的转换、光线的强弱、温度的升降、气压的高低、湿度的大小、环境的静噪等变化,并调节本身生理活动的节律,使其在一定的时期开始、进行或结束以保持内环境稳态以及适应外环境。植物在每年的一定季节开花,海滩动物在潮汐周期的一定时期产卵,鸟类按时迁徙等,大多是生物钟的作用。

86.生物节律(biological rhythm)

见“生物钟”。

87.自切(autotomy)

某些动物当受惊扰或受到袭击时,把身体的一部分折断舍弃后逃脱的一种现象。具有自卫、避敌等作用。如海星折断腕、纽虫折断身体、蟹折断附肢等都是自切。

88.再生(regeneration)

生物体的一部分在受到损坏、脱落或截除之后,又重新生成的过程。再生分生理再生和补偿再生。生物体在正常生命活动中进行的再生,称生理再生,如虾蟹类的蜕皮,它是组织更新的正常过程;当生物体由于自切或受损伤引起的再生,称为补偿再生,如海星的断腕等。再生能力在植物和低等动物特别明显,如金鱼藻的断枝可培养成整株植物,水螅的身体碎片能再生为完整的个体等。

89.海洋生态系(marine ecosystems)

在一定的海洋环境空间内,由所有生物和非生物成分所构成的、互相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动态综合体系。其中,生物成分指相互联系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群落,而非生物成分即是海洋环境,包括阳光、空气、海水、无机盐等。

90.河口生态学(estuary ecology)

主要研究河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及其开发应用的生态学新兴分支学科。包括:河口生态环境、河口生物资源、河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

91.上升流生态系(upperwelling ecosystems)

由上升流区的生物及周围的无机环境构成的生态体系。在海洋水团剧烈活动的海域,水团从深处向海面涌升形成上升流,同时把富含营养物质的深层海水带到表层并不断混合,使表层水变得肥沃,从而增加生产力。该生态系以低温、高营养盐、生物多样性丰富、高生产力为特点,常常成为重要的渔场。

92.深海生态学(deep sea ecology)

研究在大陆架以外超过2000米深层水域和海底生活的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主要研究深海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深海环境要素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海洋上层与深海生态系统的耦合关系以及自然事件和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93.生态平衡(ecological equilibrium)

亦称“自然平衡”。特定的生态系统在其发展过程中达到的一种动态平衡状态。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物质循环相对稳定,能量的输入与输出长时间内趋于相等,并具自我调节能力。

94.生物修复(bioremediation)

亦称“生物整治”、“生物恢复”、“生态修复”。利用生物,主要是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来降低环境污染物的浓度或使其无害化的过程。作为环境工程领域刚刚兴起的一门新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土壤、地下水、河道和近海洋面的污染治理。

95.生态交错带(ecotone)

亦称“群落交错区”、“生态过渡带”。相邻生态系统之间(或生态地带之间)的过渡区域。其形状与大小各不相同。其特征由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空间、时间及强度所决定。

96.营养盐垂直流人工湿地(Nutrients-Vertic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s)

特为高效净化水质而构建的一种生物处理系统。该系统是在一定的填料上种植特定的湿地植物,当污水流经该系统,通过多层过滤、物理沉降、根系阻截、化学沉淀、土壤及植物根系表面的吸附与吸收以及微生物代谢等共同作用,其中的污染物和营养物质被吸收或分解,水质得到净化。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机理综合了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种作用。湿地系统成熟后,填料表面和植物根系将由于大量微生物的生长而形成生物膜。废水流经生物膜时,大量的悬浮物质被填料和植物根系阻挡截留,有机污染物则通过生物膜的吸收、同化及异化作用而被除去。

97.生物累积(bioaccumulation)

生物通过直接吸收或者摄食等途径,蓄积环境中的某种物质,致使随生物的生长发育以及食物链的传递,其浓缩系数不断增大的现象。大多数水生生物都存在该现象。

98.能量转移(energy transfer)

在一个生态系中,通过生物的机体活动和生理作用,同时伴随高能化合物的合成与分解,能量经各种特定生理机构作用进行个体内或个体间传输的过程。生物界的能量来源是太阳光能,经光合作用产生了储存于化合物中的化学能,可转变为机械能、光能、电能、物质运输能及热能。能量转移过程中的核心物质是腺苷三磷酸,核心机构为光合作用以及呼吸链。

99.能量分布(energy distribution)

特定且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不同营养层次能量的分布情况。在一个生态系中,自养生物直接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能量通过食物网链和不同的营养层次传递,总体呈锥形分布。

100.能量金字塔(pyramid of energy)

亦称“能量锥体”。物质和能量通过食物链由低向高转移传递流动并逐级递减,据此规律把通过各营养级的能流量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即呈现一个金字塔形。同样,如果以生物量或个体数目表示,可以得到生物量金字塔或数量金字塔。

101.食物链(food chain)

亦称“营养链”。生态系统各生物群落中,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彼此之间因取食和被取食而形成的一种链条状联系。物质和能量通过食物链而转移和流动。水域中食物链的起点大致分为3种类型:即以浮游或底栖植物为起点的植食食物链;以碎屑为起点的碎屑食物链;以腐生的细菌和以化学能合成的细菌为起点的腐食食物链。上述植物或动物被动物摄食后,这些摄食者又被一级肉食动物摄食,二级肉食动物又摄食一级肉食动物,这种生物类群阶层,叫做营养级次。

102.食物网(food web)

亦称“食物链网”。每种生物在一个生态系中往往处于不同食物链,多种食物链相互交错、互相联系、彼此交织所形成的错综复杂的网络状结构。食物网更能反映群落内的各种群之间的关系,一个复杂的食物网是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的重要条件。因而一个生态系的食物网越复杂,其结构和功能就越稳定。

103.营养级(trophic level)

亦称“营养级次”。见“食物链”。

104.数量金字塔(pyramid of number)

亦称“生物量金字塔”。见“能量金字塔”。

105.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1992年5月联合国内罗毕最终谈判会议通过《生物多样性公约》;1993年12月29日该公约作为野生生物保护新框架生效。该公约将各种植物和动物物种及其生境的保护和养护作为目标,拥有180个缔约国,其义务和责任在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确保生物物种的可持续发展及确保各国公平享用遗传资源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106.浮游生物(plankton)

生活在水层中,运动器官不发达,无游泳能力或游泳能力弱,在水体中随波逐流的一类生物的统称。根据营养方式可分为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它们个体微小,一般肉眼看不见。

107.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

在水域中营漂浮生活,随波逐流的一类藻类的统称。一般只分布于真光层,能通过光合作用固定无机碳,是水域初级生产者。包括蓝藻、隐藻、甲藻、金藻、黄藻、硅藻、裸藻和绿藻。

108.浮游藻类(phytoplankton)

见“浮游植物”。

109.浮游动物(zooplankton)

生活在水层中、无游泳能力或游泳能力很弱、个体微小的一类动物的统称。包括浮游的原生动物、腔肠动物、轮虫、甲壳动物、软体动物的翼虫类、毛萼动物、被囊动物、浮游幼虫等。可作为鱼类等经济水生动物的天然饵料,对水产养殖具有重要意义。海水中有些种类可作为海流指示种。

110.生物发光(bioluminescence)

活的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光的现象。该现象是在荧光酶存在时,荧光素氧化而产生,或在钙离子激发下,发光蛋白反应而发光。而细菌的发光则是一种呼吸现象,光是连续的。海洋生物中,从细菌、原生动物到高等的被囊动物以及深海鱼类,都有发光的种类。

111.昼夜垂直移动(diurnal vertical migration)

海洋或淡水中的生物随着昼夜的交替而在水层上下往返游动的现象。如糠虾、磷虾和桡足类等在白天匿居深层水中,到了晚间上升至表层水中;另外有些种类则表现出夜晚下降、白天上升,以及傍晚与黎明上升、午夜与白天下降的现象。

112.游泳生物(nekton)

具有发达的游泳器官,移动力强,并能逆水自由游泳的水生生物之总称。这是根据水生生物多种多样的生活方式而划分的生态群,并不是按生物的种而分类的概念。

113.底栖生物(benthos;benthon; benthonic organisms)

生活在水域底上、底内或接近于底上的动植物之总称。是水生生物三大生态类群之一,另两类分别为浮游生物和游泳生物。底栖生物按营养方式分为底栖动物和底栖植物;按生活方式,分为营固着生活、底埋生活、水底爬行、钻蚀生活、底层游泳等类型;按个体大小可分为微型底栖生物、小型底栖生物和大型底栖生物。

114.底栖藻类(benthic algae)

在水域中营固着或附着生活的藻类。以水体中的动植物、建筑物等物体以及水体底质作基质,用附着器、基细胞或假根等营固着或附着生活。红藻、褐藻、轮藻和绿藻门的大型种类是底栖藻类的基本组分,其中许多种类为重要的经济海藻;硅藻门很多种类也营底栖生活,成为底栖动物的重要饵料。

115.间隙动物(interstitial fauna)

亦称“沙隙动物(mesopsammon)”。栖息于水底或沿岸的砂粒、深层土壤、多裂缝的岩石等细小间隙中的动物的总称。水生的间隙动物相当于中型底栖动物。如软体动物双壳类的青蚶栖息在岩石缝中。

116.嗜硫动物(thiophilic zoo)

细胞内外有硫细菌共生的一个很特化的小型和微型动物类群。主要由纤毛虫、轮虫、颚咽动物和某些线虫组成。它们生活在沉积物的无氧还原层内,对氧十分敏感,缺乏线粒体和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是专性厌氧生物。嗜硫菌可以氧化有机硫化合物或还原态硫而获得其生命活动所需之能量。

117.底栖生物拖网(benthos trawl;biological dredge)

定性或半定量采集底栖生物的网具。常用的有阿氏拖网、桁拖网、三角拖网、双开拖网和板式拖网等。

118.阿氏拖网(Agaiz trawl)

定性或半定量采集底栖生物的网具的一种。水深小于200米的海区用于采集底栖生物,使用网口宽度为1.2-2.0米,港湾调查可用网口宽度为0.7-1.0米,深海调查一般多用网口宽度为3米。

119.小型底栖生物取样管(meiobenthos sampling-pipe)

小型底栖生物定量取样工具。管长80厘米,内径2.2厘米,取样面积4平方厘米。附有释放器,便于在调查船上取样时自动启、闭。

120.小型底栖生物拖网(meiobenthos dredge)

采集海底表面小型底栖生物的网具。包括网架和网衣两部分。网架两侧各是一个由铁板弯折成扁三角形的框架,两框架后端由一根铁管连接,前端上下方各装有一块刀形板,此板可用来安装网衣。网衣的前端由帆布制成,后端由孔径0.35-0.45毫米的筛绢制成。

121.采泥器(dredge)

底栖生物定量采集工具。采泥器常由两个颚瓣构成,两瓣开口为长方形,面积有0.

25、0.1、0.05平方米等几种。采泥器利用本身重量插于软相底质中,上吊时两瓣闭合。取得底质放入过筛器中水洗,分离出泥中的底栖生物。通过生物定性和定量分析,推算出某一水体中底栖生物的数量。采泥器有彼得森采泥器、曙光(HNM)采泥器以及大洋50型采泥器;有盒式、蚌斗式、柱形以及带网夹泥器等类型。

122.肉食性动物(carnivorous animals,carnivores)

亦称“食肉动物”。以动物性物质(包括活体和尸体)为食物的动物。通常把以活体动物为食的称为捕食性动物,以动物尸体为食的称为腐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又可分为以浮游动物等小型动物为食的温和肉食性动物和以鱼类等大型动物为食的凶猛肉食性动物。凶猛肉食性动物大都具有捕获猎物的特殊的行动器官、敏捷运动所必需的肌肉和骨骼、大的嘴、锐利的牙齿和爪以及敏锐的感觉等特点。

123.草食性动物(herbivore animals)

亦称“食草动物”。直接采食植物以获得能量的动物。如草鱼、鳊鱼等以水草为食,鲍等以海藻为食,某些钩虾等以底栖硅藻为食。

124.杂食性动物(omnivore animals)

既以植物性食物又以动物性食物为营养的动物。如鲫鱼等的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碎屑物质。

125.碎屑食性动物(scavengers)

以腐烂破碎的动植物尸体(碎屑)为食的动物。如多毛类沙蚕常以水底沉积的碎屑等为食。

126.滤食性动物(filter feeder) 以过滤水体中的微生物、小型浮游生物和悬浮的碎屑物质为食物的动物。这类动物通常具有滤食器官。如鲢鱅等鱼类用鳃耙、某些枝角类用胸肢、轮虫用轮盘等进行滤食。

127.共栖(commensalism)

指两种在一起密切生活的生物,一方受益,而另一方不受益也不受害的一种自然生长现象。它们之间并没有生理的互相依赖的种间关系。例如海葵(sea anemones)与寄生蟹(hermit crabs)。海葵附在寄生蟹的壳上,随寄生蟹的移行而增加寻找食物机会,而对寄生蟹既无利也无害。

128.共生(symbiosis,aociation)

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生物在它们生命中的一段时间或终生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一种自然生长现象。彼此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的种间关系。共生根据生物间利害关系的不同,可分为3种类型:共栖(commensalism)、互利共生(mutualism)和寄生(parasitism)。

129.寄生(parasitism)

某些细菌、真菌和无脊椎动物等生活在活的生物有机体(包括动物、植物和人等)体内并直接从宿主体内吸取养料的一种种间关系。

130.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

亦称“中间寄主”。幼虫和成虫的寄主不是同一个物种的寄生虫的幼虫的寄主。有些寄生虫的幼虫在其发育过程中需要两种以上不同的中间宿主,在这种情况下随着寄生虫发育阶段的推移,前一个被寄生的动物称为第一中间宿主,后一阶段的则称为第二中间宿主,以此类推。

131.终末寄主(terminal host)

亦称“终末宿主”。在传染病的流行病学上,位于传染经路的末端,不能成为传染源的宿主。例如日本脑炎病毒由蚊子作媒介,传播到猪或野生动物身上,有时也引起人体感染。然而在人体上并不能引起病毒血症(viremia),即或蚊子吸了患者的血,也不能获得病毒感染能力,不能引起人与人之间的感染。因此,人是日本脑炎流行病学上的终末宿主。

132.腐生(saprophagy)

亦称“腐生性营养”。以生物尸体、尸体分解产物或生物的排泄物等为营养物的生活方式。有时作为尸体寄生的同义词,即与活体寄生相对立的一种寄生形式。

133.生物圈(biosphere)

地球上有生物存活的空间领域。它提供有机体赖以存活的各种自然条件(如水、空气和土壤)。生物圈只占地球表面的一个薄层,其范围大致相当于海面下10000m或地表下300米至地表以上垂直高度约15000米 的大气层。生物圈可分为水圈、岩石圈和大气圈。

134.生境(habitat)

生物的栖息地。即能够维持某一种生物生存所必需的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在内环境条件的地方。不同生物种类栖息地不同。

135.环境载力(environmental capacity) 在某一特定空间条件下,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生物数量。

136.潮汐(tide)

海水受月球和太阳等天体的引潮力作用而产生海水周期性涨落的现象。即在一昼夜内发生一次或两次的水面上涨和相继而来的下降。潮汐对近岸海洋生物的分布有重要影响。

137.生态带(ecological zones)

一般按水体的深度划分水底为若干生态带。海洋的生态带包括沿岸带(潮间带及浅海)、半深海带、深海带和深渊带。这些生态带的环境条件如水深、水压、光线、水温各不相同,生物种类及组成也不一样。广义讲,生态带还包括按光线在水层中透射程度来划分水层的真光层、弱光层和无光层。也包括按表层水温水平划分海域的冷水(包括寒带、亚寒带)、温水(包括冷温带和暖温带)和暖水层(包括亚热带和热带)。

138.潮间带(intertidal zone, tidal zone)

大潮高潮线和大潮低潮线之间的沿岸地带。亦指海水基准面至大潮高潮线之间的海滨地区。在正规半日潮的海区,潮间带通常可分为高潮带、中潮带和低潮带。

139.真光层(euphotic zone)

亦称“透光层”。有足够光线可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水层。透光层的深度在不同的水域不同。如在清澈的大洋区,透光层深度超过100米,而在沿岸区只有20米,甚至更少。

140.弱光层(disphotic zone)

在透光层下方,没有足够的光线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但其有限的光线却足够动物对其产生反应的水层。在大洋区其下限大约在1000米深处。

141.无光层(aphotic zone)

除了生物发光外,没有从上方投入的有生物学意义的光线的水层。

142.化感作用(allelopathy)

亦称“相生相克”。一种植物包括微生物通过产生化学物质并排放至环境中而对另一种生物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抑制效应或刺激效应。

143.上行效应(bottom up effect)

沿食物链从下而上传递而产生的生物学影响。在食物链的营养环节中,初级生产者种类和生物量影响植食者,而植食者进一步影响肉食者。

144.下行效应(top down effect)

沿食物链从上向下传递而产生的生物学影响。在食物链中位于营养结构上层的生物对处于较低营养级的生物也会产生影响,如肉食者有选择性的捕食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被捕食的植食生物种类的相对丰度,而植食生物可通过选择性摄食影响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和相对丰度等。 145.水生维管束植物(vascular plant) 亦称“水草”。生活在水中或水边湿地,生理上依附水环境,或至少部分生殖周期发生在水中或水表面的具有维管束的高等植物的总称。是一个生态学而不是分类学名词。它包括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根据其形态、构造及与水环境的关系可分为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漂浮植物、浮叶植物四大生态类群。淡、海水均有分布,是水生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之一,在水体中发挥重要作用。不仅可作为草食性鱼类的饲料、水生蔬菜、食品和天然的净水材料,也能营建水域景观。水草丰富水域还是鱼类产卵、育肥场所,鸟类、水生哺乳动物的栖息场所。

146.水草(aquatic gra) 见“水生维管束植物”。

147.沉水植物(submersed macrophyte)

大部分生活周期中根生泥中,茎、叶全部沉没水中,仅在开花时花露出水面的植物总称。主要为单子叶植物,如轮叶黑藻、苦草、金鱼藻、狸藻等。植物体茎叶的构造具典型的水生特性,通气组织发达,整个植物体都能吸收养料和水分。主要分布在水深1~2米处,分布的深度受透明度的制约。

148.挺水植物(emergent macrophyte)

根或地下茎生于泥中,茎叶挺出水面的植物总称。具有陆生和水生两种特性。在空气中的部分具有陆生植物特征,叶子表面具厚的角质层,能保护水分;在水中的部分具有水生的特性,常具发达的通气组织,根相对退化。常见的有水芹、白菖蒲、芦苇等。主要分布在水深1.5米左右的浅水区或潮湿的岸边。

149.浮叶植物(floating-leaved macrophyte)

根或地下茎生于水底泥中,有水上叶浮于水面的植物总称。叶分浮叶(水上叶)和沉水叶(水下叶)。水上叶具长柄浮于水面,有背腹之分,贴着水面的一面叫背面,常长有气囊;正对着太阳的一面叫腹面,具有气孔。水下叶细裂丝状或薄膜状。茎常弯曲于水中,长可达1~2米。常见的种类有菱、芡实、睡莲等。主要分布在水深1~3米的区域内。

150.漂浮植物(floating macrophyte)

根不生在水底泥中,植物体完全漂浮水面或水中的植物生活型。根系退化或须状根,起平衡和吸收营养的作用,叶背面常有气囊或叶柄中部具葫芦状气囊。常见的有槐叶苹、满江红、凤眼莲、大薸等。 主要分布在静止小水体或流动性不大的水体中。

151.田字蘋(苹)(Marsilea quadrifolia)

亦称“四叶菜”、“田字草”。真蕨纲,蘋科。株高5~20厘米,匍匐根茎细长横走,节上生出根和叶。叶柄细长,长度随水深度而异。叶浮于水面或挺出水面,由4个小叶排列成十字形,叶表具蜡质有光泽,叶脉扇形。叶柄基部具椭圆形孢子囊2~3个,成熟时散出孢子进行繁殖。也用根茎繁殖。繁殖极快。一般3-4月萌出新叶,9-10月产生孢子囊,11-12月孢子成熟。多年生水生杂草。广布于长江以南,河北、陕西、河南、黑龙江也有分布。喜生于池塘、水田、沟边、稻田。主要与水稻和茭白等水生作物竞争肥料。

152.满江红(Azolla imbricata) 真蕨纲,满江红科。植株呈三角形,浮于水面,横卧茎短小纤细,羽状分枝,其下生根,上生小叶。叶极小,鳞片状,互生,2行覆瓦状排列于茎上。每个叶片分裂成上下重叠的2个裂片,上裂片为红褐色或绿色,行光合作用,常有固氮蓝藻(鱼腥藻)共生其中;下裂片沉没于水中,膜质,上面着生孢子囊果。生长期短,繁殖快。广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各省区。多栖于静水小水池中。是优良的生物肥源,栽培于稻田对水稻的增产可起到良好的作用。也可作为鱼类饵料。

153.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

双子叶植物,金鱼藻科。多年生沉水植物。茎细长分枝,较脆弱,易折断。叶无柄,无托叶,通常6~8片轮生,1~2回叉状分歧,细裂成丝状或线状,长15~25毫米,叶缘疏生微细锯齿。花形小,果实为长卵形小坚果,有5个针刺。冬季形成冬芽沉入水底越冬。世界种,广布于中国各地。栖于湖泊、池塘、河流等水域中。

154.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亦称“空心苋”、“水花生”、“革命草”。双子叶植物,苋科。多年生草本。茎圆柱形,中空,茎节明显,上部直立或倾斜挺出水面,匍匐茎处有许多须根,悬垂于水中或扎根于泥中。叶对生,无叶柄,叶片长披针形或长椭圆形,全缘。头状花序生于叶腋,花小,白色。多生于池塘、湖泊边的浅水处及近水岸边,属两栖性植物。原产于拉丁美洲,后引入中国,广泛分布于各地。是优质净水水生植物,也是高产青饲料,但在野外大量繁殖堵塞河道而成为防除对象。

155.菱(Trapa japonica)

双子叶植物,菱科。一年生浮叶植物。根生淤泥中。茎细长,完全沉没于水中,长1.5~2.0米, 具分枝。叶有浮水叶和沉水叶之分。浮水叶阔菱形或近三角形,表面鲜绿色,光滑,背面浅绿色,具有软毛;叶脉隆起;叶缘具齿;叶柄中部膨大成气囊;叶密集于茎顶部,各叶片镶嵌式呈盘状排列于水面(又称菱盘)。沉水叶对生,羽状分裂,裂片细丝状。花小,白色,单生于叶腋。果实三角形,具2刺状角。菱的经济价值高,果实味香甜,可生食或熟食,还可加工提取菱粉。在中国人工栽培历史悠久,南北各地皆有分布。多生于湖泊、池塘中。

156.水芹(Oenanthe javanica)

亦称“水芹菜”。双子叶植物,伞形科。水生或湿生多年生草本。植株高15~80厘米。茎基匍匐,节上生有须根,中空,圆柱形,具纵棱。基生叶三角形和三角形卵状,1~2回羽状分裂,裂片卵形至菱状披针形,边缘有不整齐尖齿或圆锯齿。叶柄长7~15厘米。复伞形花序,顶生,总花梗长2.0~16厘米。花白色,花果期4-9月。几乎遍布中国。多栖于浅水处、水沟旁或溪流边潮湿地。栽培于园林湿地环境,亦可当作水生蔬菜。

157.芡实(Euryale ferox)

亦称“鸡头米”、“鸡头莲”、“刺莲耦”、“鸡头荷”、“假莲耦”。双子叶植物,睡莲科。一年生大型浮叶植物。植株高大有刺。根状茎粗壮。叶由根茎节部丛生,浮水叶盾形,直径可达130厘米。叶片褶皱,表面深绿色,背面紫红色;叶脉在表面下陷、背面显著隆起,叶脉分枝处均被尖刺。叶柄及花梗,密生棘刺。花单生,花萼筒状,表面生满棘刺。果实近球形,形似鸡头,故种子名“鸡头米”。芡米可药用。花期7-8月,果期8-10月。生活于湖泊、湾叉以及池沼等静水水体。中国南北均产,东南亚、俄罗斯、日本、印度和朝鲜均有分布。园艺品种分南芡和北芡。前者又称苏芡,主要产于太湖一带;后者又称刺芡,主要产于江苏洪泽湖一带。

158.莲(Nelumbo nucifera)

亦称“荷花”、“莲花”、“芙蓉”、“芙蕖”、“菡萏”。双子叶植物,睡莲科。多年生挺水草本植物。根状茎横走,粗而肥厚,节间膨大,内有纵行通气孔道,节部缢缩。叶基生,挺出水面,盾形,直径30~90厘米,波状全缘,上面深绿色,下面浅绿色。叶柄有小刺,长1~2米,挺出水面。花单生,直径10~25厘米,椭圆形花瓣多数,白色或粉红色;花柄长1~2米。花托在果期膨大,直径5~10厘米,海绵质。坚果椭圆形和卵圆形,长1.5~2.0厘米,灰褐色。种子卵圆形,长1.2~1.7厘米,种皮红综色。生于池塘、浅湖泊及稻田中。中国南北各省有自生或栽培,经济价值高。人们习惯上称种子为莲子、地下茎为藕、花托为莲蓬、叶为荷叶。

159.莼菜(Brasenid schreberi)

亦称“水案板”、“马蹄草”。双子叶植物,睡莲科。多年生浮叶植物。根为须状,簇生于茎节处,嫩根白色,老根紫褐色。茎分地下匍匐茎和水中茎,水中茎细长分枝甚多。叶盾形,浮于水面,上腹面绿色,下背面紫色。叶柄长25~40厘米。花小形,单生;果实干燥不裂,种子1~3枚。因其嫩茎叶及花柄被有粘液,具特殊香味,柔滑可口,是一种名贵的蔬菜。生于池沼、湖泊中,已人工栽培。

160.睡莲(Nymphaea tetragona)

亦称“水荷花”、“子午莲”。双子叶植物,睡莲科。多年生浮叶植物。根状茎粗短。叶柄圆柱形,细长。叶椭圆形,浮生于水面,全缘,叶基心形,叶表面浓绿,背面暗紫。花单生,浮于或挺出水面;花萼4枚,绿色;花瓣通常8片。果实倒卵形,长约3厘米,被有宿存的花萼。4-5月至9-10月,白天开花夜间闭合。中国南北各省广为分布。日本、朝鲜、印度、俄罗斯、欧洲等均有分布。多见于池沼、湖泊等静水水体。许多公园水体栽培作为观赏植物。

161.菖蒲(Acorus calamus)

亦称“水菖蒲”、“大叶菖蒲”、“白菖蒲”。单子叶植物,天南星科。多年生挺水草本。植株体芳香。根状茎平卧或斜伸。叶基生,剑形,长50~100厘米,宽1~3厘米,具有中肋,基部扩大成鞘。肉穗花序圆柱形,花小,密聚。分布于中国各地。生于池塘浅水处、池沼中。根茎可入药,有栽培。

162.大薸(Pistia stratiotes)

亦称“水浮莲”、“大叶莲”。单子叶植物,天南星科。多年生漂浮植物。植株莲花状,具横走茎,须根细长悬垂于水中。叶由匍匐枝节部丛生,叶片长2.5~10厘米,楔形,全缘,无柄,叶脉扇状。叶面密生白色细毛,具发达通气组织。一般6月上旬开始生长,7-10月开花结果,不耐严寒。花果期夏秋。常以匍匐茎繁殖。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中国华南、华东和长江流域有分布。常群生于静水塘、沟渠等处,是一种高产青饲料。

163.凤眼莲(Eichornia craipes)

亦称“水葫芦”、“凤眼蓝”。单子叶植物,雨久花科。多年生漂浮植物。叶基部丛生,叶片圆形或心形。叶柄中部以下膨大成葫芦形的浮囊。须根发达,垂悬于水中。叶基部侧生匍匐枝,并以此繁殖生长。花序总状。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中国引进后,长江流域以及华南地区普遍分布。喜生于池塘、水沟等处。是一种高产青饲料,更是一种良好的净化水质的水生植物。但在河道中大量散乱生长,堵塞河道,也有碍景观,成为清除对象。

164.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亦称“芦子”、“毛苇”、“苇子”。单子叶植物,禾本科。多年生挺水植物。木质化程度较高。秆高1~3米,直径2~10毫米,节下通常具白粉。直立茎圆柱形,地下匍匐茎粗壮,白色。叶两行排列,带状狭针形,长15~65厘米,宽1~6厘米。圆锥形花序长10~40厘米。小花基部具丝状柔毛。花果期7-11月。芦苇品种达18个之多。几乎遍布中国,全球温带地区均有分布。生栖于湖岸、河、水沟浅水区。芦苇是优良的护堤植物,也是造纸工业原料,芦根还可入药。

165.茭白(Zizania caduciflora) 亦称“茭笋”、“菰”、“茭瓜”、“茭草”。单子叶植物,禾本科。多年生挺水植物。秆草质,株高1~2米,基部由于黑穗菌(Utilago edulis)寄生而变得肥厚呈肉质茎,茎基部节上有不定根,须根粗壮。叶片扁平,带状披针形,长30~100厘米,宽15~25厘米,叶鞘疏松光滑。花单性,圆锥花序,多分枝,花小,颖果圆柱形,花果期在秋冬季。中国南北各地均产。生于池沼或栽培于水田中。是秋冬季重要蔬菜品种之一,也可用于园林水体的绿化布置。

166.荸荠(Eleocharis tuberose) 亦称“马蹄”、“乌芋”、“通天草”。单子叶植物,莎草科。多年生挺水草本。秆直立,圆柱形,丛生,高20~70厘米, 直径2~7厘米,直立茎具多数横膈膜。根状匍匐茎细长,顶端生黑褐色圆盘状块茎。无叶片,秆基部有管状叶鞘。小穗单一,顶生,直径4~5毫米,基部有两片不育的鳞片,鳞片排列疏松,卵状披针形,顶端渐尖。中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多栽培在水田中。块茎可食用或入药。

167.慈菇(Sagittaria trifolia Var.sinensis) 亦称“华夏慈菇”、“水芋”。单子叶植物,泽泻科。多年生挺水植物。植株高大。叶丛生,基部有许多须根。根部附近生出纤细匍匐枝,秋后枝端膨大成球茎,球茎直径达3厘米。叶片箭形,宽大,长20~30厘米,叶基部左右两侧的裂片长度超过中央片。叶柄较粗壮,长50~80厘米。花序圆锥形。华东各地均有栽培,地下球茎可食用。

168.水葱(Scirpus vatidus)

单子叶植物,沙草科。多年生挺水植物。茎圆柱形,粗壮,深绿色,高1~1.5厘米,基部直径约1厘米,向上逐渐变细。具有粗大的匍匐茎。叶退化为鞘或鞘上端有极短的叶片。花序有4至多个辐射枝,小穗单生或丛生于辐射枝上。生于水边湿地、沼泽或河溪、池塘的浅水处,为中国各种气候区的碱性土指示生物。中国各地均有分布。

169.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

亦称“竹叶眼子菜”。单子叶植物,眼子菜科。多年生沉水植物。茎圆柱形,长0.5~2米,直径1.5~2.5毫米,分枝少。叶披针形,长5~16厘米,宽1~2厘米,先端尖。叶缘波状,具锯齿。叶柄长2~5厘米。花轴粗壮,花序穗状。4-5月萌发,6-7月为生长盛期,7-10月为花果期。广布于东南亚、印度、古巴等地。中国各地均有分布。喜成群生长在底质较硬的河道或湖泊中。可作为猪饲料,以及净化水质。

170.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

亦称“虾藻”。单子叶植物,眼子菜科。多年生沉水植物。茎扁圆形,具有分枝。叶广线形,先端钝圆,叶缘波状并具锯齿。具托叶,无叶柄。花序穗状。4~5月开花,6月后植物体开始衰败同时形成冬芽,秋末冬初萌芽生长。除南美洲外,其余各洲均有分布。中国各地均有发现。可作绿肥并具净水功能。

171.黑藻(Hydrilla varticillata)

亦称“轮叶黑藻”。单子叶植物,水鳖科。多年生沉水植物。茎细长圆柱形,多分枝。叶狭长披针形,长约1.5厘米,宽约0.3~0.5厘米,4~8片轮生,无叶柄,叶缘具小锯齿。雌雄异株,雄花由水流授粉。花果期7-11月,果实线形,长约3厘米。11月后可形成冬芽。中欧、亚洲、非洲及澳洲均有分布。中国北方各省、长江中下游以及广东、台湾等均有分布。主要生长在湖沼、水沟及水流缓慢的河流中。可作为家畜和鱼饲料,同时可净化水质。

172.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 亦称“面条草”、“水扁担”。单子叶植物,苤菜科。多年生沉水植物。叶基部丛生,狭带形,长30~200厘米,宽0.4~1.8厘米,鲜绿色,基部透明,先端钝圆,叶缘疏生细齿。无直立茎,多以匍匐茎在水底蔓延繁殖。秋后匍匐茎先端形成椭圆形的球茎,翌年萌芽。雌雄异株,开花时挺出水面。花粉通过水体流动进行受精,是典型的水媒花植物。花果期7-10月,果实长5~15厘米。分布于南、北半球温带及热带地区。中国各地均有分布。多生长在河流、湖泊中。为鱼类和家畜的优质天然饲料,蟹塘中人工培植用作饲料兼净化水质。

173.抑藻效应(allelopathic effects) 亦称“克生作用”、“克藻效应”。大型水生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而抑制藻类生长和繁殖的作用。目前在富营养化水体控制蓝藻水华的生物措施中,常大量种植大型水生植物或应用人工合成的抑藻剂进行抑藻。

174.营养竞争(competition for nutrients)

某些生物竞争性消耗环境中的营养物质,导致自身生物量增加,而其他生物种类减少的现象。

175.抑制竞争(inhibitory competition)

一个物种通过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另一个物种的生长和生存的现象。

176.珊瑚礁(coral reefs) 腔肠动物珊瑚纲(Anthozoa)尤为石珊瑚目(Madreporaria)的种类,在个体生长过程中分泌的石灰质外骨骼经长期大量堆积,延伸至海面而形成的礁石。包括岸礁、堡礁和环礁三种类型。珊瑚礁可进一步发展形成珊瑚岛。

177.岸礁(fringing reefs) 亦称“边礁”、“裙礁”。由大陆或岛屿四周浅水区大量生长的石珊瑚分泌形成的一类珊瑚礁。岸礁紧靠陆地分布,没于海水平面,好像一条花边镶在海岸上。中国海南岛南岸与东南岸的珊瑚礁即属岸礁。

178.堡礁(barrier reef) 亦称“堤礁”。平行于海岸或岛屿,与海岸间有宽的浅海区或泻湖相隔的一类珊瑚礁。澳大利亚东北部长达两千四百公里的大堡礁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堡礁。

179.环礁(atoll reefs) 远离海岸却露出海面、外形呈花环状而中央为一个水深小于100米的泻湖,高度不大的一类珊瑚礁岛。环礁形状可以多样,常与大陆海岸有一定的距离。中国南海诸岛的珊瑚礁多为环礁。

180.潮间带生态学(intertidal ecology) 围绕潮间带生态系统以及潮汐周期性影响而进行一系列相关研究的生态学分支学科。在潮间带,最独特的生态因子是潮汐的涨、退,使得潮间带具有干湿交替的环境,形成高、中、低三个潮区,生物在各潮区上的分布也呈现出明显的分带现象。潮间带生态学主要研究潮间带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潮汐周期性变化及地形等因素对生物分布产生影响等。

181.红树林海岸(mangrove coast)

由红树科植物与泥沼结合而成的海岸。是热带和亚热带海岸特有的地貌类型之一。按其自海向陆的顺序可划分为一系列与岸平行的地带:浅水泥滩带、不连续沙滩带、红树林海滩带、淡水沼泽带。

182.红树林生物群落(mangrove biocoenosis)

以红树植物大片生长为主体及其伴生的动植物及微生物共同组成的一个互相联系的集合体。红树林生物群落是热带、亚热带淤泥浅滩上富有特色的生物群落。其生物组成包括红树外,林下动物有蟹类、沙蚕、寄居蟹、滨螺等,红树的根部常附有藤壶和牡蛎,还有两栖生活的弹涂鱼和许多水生鸟类。植物有浒苔、颤藻、石莼以及底栖硅藻等。

183.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

生态系或群落中,数量多、生物量大、出现频率高、能决定群落性质和外貌的生物种类。优势度指标由相对重要性指标(IRI)表示。IRI=(N%+B%)× F%,N、B分别表示物种的个体数和生物量生态密度。生态密度是指群落中每一个成员的个体数和生物量相对于样本总量的数量特征。

184.残遗种(relic species)

亦称“古特有种”、“孑遗种”、“残留种”。指某些过去曾分布比较广泛,而现在仅局限于某些地区且系统发育古老的动植物物种。由于地质变迁,该种在原来生存地区大量绝灭,致使历史上分布区收缩。其生物型都较贫乏,不能再扩大其分布区。如海洋生物中的鲎、海豆芽、矛尾鱼等。

185.狭盐性生物(stenohaline)

对盐度变化敏感,只能生活在盐度较稳定的水环境中的生物。深海和大洋中的生物就是典型的狭盐性生物。

186.广盐性生物(euryhalinous organisms)

对海水盐度的变化有很大的适应性,能忍受海水盐度的剧烈变化的生物。沿海和河口生物以及洄游性动物都属于广盐性生物。如鲻鱼、梭鱼等。

187.冷水种(cold water species)

生殖、生长最适温度低于4℃,自然生态分布区月平均水温不高于10℃的种类。包括寒带种和亚寒带种。生活的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均属低温,多生活于高纬度地方和高山的水中,在河川则多见于上流。凡称为冰川残留种的,也都属冷水种。

188.温水种(temperate water species)

生殖、生长适温范围为4~20℃,自然分布区月平均水温变幅范围为0~25℃的种类。包括冷温带种(4~10℃)和暖温带种(10~20℃)。中国北部的渤海和黄海海域属暖温带海区,有很多温水种。

189.暖水种(warm water species)

生长、生殖最适温度高于20℃,自然分布区月平均水温高于15℃的种类。包括亚热带种(适温20~25℃)和热带种(适温高于25℃)。

190.恒温动物(homeothermic animal)

亦称“内温动物”、“温血动物”。体内具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在环境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仍能保持相对稳定体温的一类动物。鸟类和哺乳类为恒温动物。

191.变温动物(poikilothermic animal)

亦称“冷血动物”、“外温动物”。体内没有自身调节体温的机制,体温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变化的一类动物。如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无脊椎动物等。仅能靠自身行为来调节体热的散发或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来提高自身的体温。

192.活化石(living foil) 曾繁盛于早期的某一地质年代,直到现在还长期生存或有个体残存于个别地区的生物物种。如:腕足类的海豆芽Lingula(4亿年前)、鲎(中国鲎、三刺鲎)(2亿年)等。

193.指示生物(indicator organisms)

对环境中某些物质的干扰作用或者环境条件的改变较敏感能快速产生反应的生物。通过其反应可以了解环境的变化和现状,起“预警”功能。指示生物的基本特征:对干扰作用反应敏感且健康;具有代表性;对干扰作用的反应个体间的差异小、重现性高;具有多功能。

194.地理隔离(geographic isolation)

一个生物类群连续的栖息地或分布圈由于某种地理障壁(海洋、高山、干燥地带等)而被隔断,致使互相隔离的两个类群间交配所需的基因交换遭到阻碍的现象。地理隔离在种的分化上起着最根本的作用。因地理隔离而形成新种称为地理亚种(geographic subspecies)。

195.水域生产力(hydrosphere productivity)

亦称“水域自然生产力”。水域生产生物的能力。包括水域第一性生产力(初级生产力)和水域第二性生产力(异养生物产生有机物的能力)。 形成水域生产力的各种生物之间通过食物链相联系。

196.初级生产力(primary productivity) 生态系统中自养生物通过光合作用或化学合成制造有机物或积累能量的速率。通常以干物质重量或其所含的热能值表示。分为总初级生产力和净初级生产力。前者是指自养生物生产的总有机碳量;后者是指总初级生产量扣除自养生物在测定阶段中呼吸消耗掉的量。

197.次级生产力(secondary productivity)

生态系统中的各级消费者动物通过直接或间接利用生产者已生产的有机物并转化为自身物质(表现为生长和繁殖)的速率。也即消费者的能量储蓄率。

198.中级生产力(middle productivity)

异养生物中的草食动物和以自养细菌为食物的生物产生有机物的能力。包括大部分的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幼鱼以及小型虾类等。它们是初级生产力和终极生产力的能量转换者。同时有些组成中级生产力的种类如毛虾和磷虾等可直接为人类食用。

199.终级生产力(ultimate productivity)

亦称“三级生产力”。处于食物链的末端、自身不再被其他生物所摄食的生物生产有机物的能力。如肉食性鱼类和其他肉食性水生动物的生产力,它是水域生产力的具体体现,直接影响到渔获量的丰歉。

200.生态效率(ecological efficiency)

各种能流参数中的任何一个参数在营养级之间或营养级内部的比值,常以百分数来表示。能量参数包括摄取量、同化量、呼吸量、生产量。表示营养级之内的生态效率有同化效率和生长效率。营养级之间的生态效率有消费效率(利用效率)和林德曼效率。其中林德曼效率相当于同化效率、生长效率和消费效率的乘积,也可表示为相邻营养级间的同化能量之比(即(n+1)营养级的同化量/n营养级的同化量),该比值在湖泊生态系统的近似值约为1/10。

201.自养生物(autotrophic organisms)

能把简单的无机物合成复杂的有机物,并作为能量来源供自身生长发育需要的生物。包括利用光源制造食物的光合自养生物(如藻类、高等植物和光合细菌),以及利用化学能源的化能自养生物(如硫细菌、铁细菌等)。是有机物质的生产者。

202.异养生物(heterotrophic organisms)

自身不能制造营养,必须以其他生物为营养来源并籍此生活繁殖的生物。包括动物和大部分细菌和真菌。是有机物质的消耗者。

203.生产者(producer)

能够直接利用阳光、二氧化碳、水以及环境中的无机制造有机物,为生态系统提供物质和能量的自养生物。如池塘中生产者主要是指水生维管束植物和生活在水中的藻类;草地上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

204.消费者(consumer)

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为食的生物。主要指动物。按营养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食草动物(一级消费者)、食肉动物(二级消费者)、大型食肉动物和顶级食肉动物(统称三级消费者)。

205.分解者(decomposer)

亦称“还原者”。生态系统中,能够分解动植物尸体中的有机物,并将其转化为生产者能重新利用的简单化合物,同时利用其能量的生物。主要指各种细菌和真菌,还包括环节动物、软体动物等门类中的一些腐食生物。

206.还原者(reducer)

亦称“分解者”。见“分解者”。

207.生物量(bioma)

亦称“现存量(standing crop)”。某一特定时间、某一空间范围内存有的有机体的量,也即丰富度的定量。可以用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生物的个体数量、重量、有机碳量或能量来表示。自养者生物量也可以用叶绿素含量来表示。用体积表示生物的量也称体积生物量。

208.污损生物(fouling organisms)

指附着在其他生物身上或生长在一切人为的水中设施表面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总称。主要包括固着生物、附着生物和周丛生物等群落,其种类繁多,包括细菌、附着硅藻、大型藻类以及自原生动物至脊椎动物等的多门种类,约2000种。我国沿海常见的有200余种,包括藤壶、牡蛎、贻贝、盘管虫等。其中有些种类是重要的水产品和养殖对象,有的种类则会产生危害,如增加船舶阻力、堵塞管道、加速金属腐蚀、影响水产养殖等。

209.附着生物(attaching organisms)

附着生长后仍可移动的生物。如贻贝、扇贝等常以发达的足丝附着在基质上,它们可以分泌新的足丝、放弃旧的足丝稍作移动,以附着在新的环境。

210.固着生物(seile organisms)

固着生活在岩石等固体基质上的底栖生物。自孢子或幼体固着变态后,终生不再移动。其分布和生活与水流密切相关,主要依靠水流带来食物以供营养,卵和幼体靠水流携带而扩大分布区域。此类生物包括全部海绵动物、苔藓动物和大部分腔肠动物及其它门类的一些动物(如藤壶、牡蛎等)。

211.钻蚀生物(boring organisms)

亦称“钻孔生物”。钻蚀在坚硬的岩石或木材等物体中生活的底栖生物。具有特殊的机能,能够通过机械的或化学的方式,在坚硬的物体中钻蚀自己生活的管道。根据钻蚀物体的性质可分为凿石类钻蚀生物和凿木类钻蚀生物。前者如紫菜在生活史中的果胞子可以钻蚀贝壳,某些软体动物(如海笋)和海胆等甚至可以钻蚀坚硬的花岗岩;后者包括等足类甲壳动物(蛀木水虱)和双壳类软体动物(如船蛆科)等。

212.底埋生物(buried organisms)

亦称“埋栖生物”、“底内生物(infauna)”。埋在软底质的泥沙中或岩石下生活的底栖生物。也包括挖洞穴居的动物。如多毛类环节动物、蛏蛤等双壳类软体动物、管钩虾等甲壳动物、蛇尾等棘皮动物等。

213.周丛生物(periphyton)

生长在长期浸没于水中的各种基质表面的有机体群落。包括细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轮虫、甲壳动物、线虫、寡毛虫类、软体动物、昆虫幼虫,甚至鱼卵和幼鱼等。

214.生物污损(biofouling)

一切人为的水中设施(如船底、码头、浮标、管道、网箱等)表面生长污损生物的现象。其危害表现为能降低航速、堵塞网箱孔眼、增大石油平台等桩柱的截面积等多个方面。

215.生物腐蚀(biofouling corrosion)

由于生物的作用直接或间接导致金属腐蚀的现象。按种类可分微生物(细菌)腐蚀和大型附着生物腐蚀。前者是由于铁细菌、硫细菌等的新陈代谢而引起金属表面酸碱度改变而导致金属表面电位的变化造成腐蚀。后者则是某些具有石灰质外壳(基底)的种类如藤壶、牡蛎等因其基底周围和金属表面之间存在缝隙,从而形成氧浓度差而导致腐蚀。不同的生物也常对建筑物、聚合物、文物古迹、尸体等产生生物腐蚀。

216.赤潮(red tide)

亦称“红潮”。海水富营养化导致微小浮游生物突然大量繁殖、高度密集而使海水变色的现象。颜色随形成赤潮的浮游生物的数量、种类不同而异。多发生于河口湾和近岸水域。不仅对海洋环境、海洋渔业和海水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而且对人类健康甚至生命都有影响。

217.赤潮生物(red tide plankton)

能够引发赤潮的浮游生物的总称。包括某些微型藻类、原生动物和细菌等,如夜光藻Noctiluca、膝沟藻Gonyaulax、裸甲藻Gymnodinium、多甲藻Peridinium、角藻Ceratium、束毛藻Trichodesmium、骨条藻Skeleton等。主要分布在赤潮海区离水面几十厘米到一米左右的海水表层。可堵塞鱼鳃,引起机械障碍;有些赤潮生物能产生毒素,有些虽不产生毒素,但在死亡时会大量消耗氧气,造成缺氧,危害水产动物。

218.海洋有毒植物(marine poisonous plants)

含有毒素或能分泌有毒物质﹑危害其他生物甚至人类的海洋植物。主要指一些海洋藻类,包括许多浮游藻类和少数底栖藻类。海洋种子植物尚无致毒记载。植物体内的毒素被其它海洋生物富集并通过食物链传递从而逐级积累,影响其他生物。

219.海洋有毒无脊椎动物(marine poisonous invertebrates)

含有毒素或能分泌有毒物质﹑危害其他生物甚至人类的海洋无脊椎动物。据记载,海洋腔肠动物、软体动物和棘皮动物中有毒的种类达300余种。腔肠动物的水螅、水母和珊瑚纲的有毒种类,其毒素是由刺细胞分泌的;软体动物的有毒种类,一类是摄食了含石房蛤毒素的甲藻而带毒,另一类是本身含有毒素如芋螺科的种类。棘皮动物的有毒种类,多数海胆生有含毒的棘刺,少数海胆卵巢带毒;一些海星及海参则是皮肤腺能分泌一种黏液状毒素。人类接触或摄食这些有毒无脊椎动物后,会引起发痒、局部麻痹、视觉失明、甚至死亡。

220.药用海洋生物(marine pharmaceutical organisms)

体内含有某种活性物质并可用于萃取和合成药物的海洋生物。据调查表明中国有1000多种药用海洋生物,且贮量丰富。包括海藻、腔肠动物、苔藓动物、多毛类、软体动物、棘皮动物、鱼类、爬行类、哺乳类等。可作为药物或生物制药的原料。

221.腔肠动物 (Coelenterata) 体壁由内、外两胚层构成的一类低等动物。具有刺细胞,又称“刺胞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或两辐对称。由内外胚层细胞所围成的体腔,相当于胚胎发育中的原肠腔,具有消化和循环的功能,称消化循环腔。有口无肛门,属低等的后生动物。在生活史中有的有世代交替现象。除营有性生殖外,广泛营无性出芽生殖。包括水螅虫纲、钵水母纲、珊瑚虫纲和栉水母纲等。

222.水母(medusa)

腔肠动物门的水母型个体。分小型的水螅水母和大型的钵水母两类。外形似伞,伞缘有很多触手,口位于下面中央,有的具垂管,或具长口腕。水母不但种类多,数量大,而且分布广,遍及世界各海,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占重要地位。

223.*桃花水母(Craspedacusta sowerbyi)

亦称“桃花鱼”、“水中熊猫”。水螅虫纲,花笠水母科。淡水产。水螅体很小,高仅2毫米。水母体透明,微带乳白色,直径达2.5厘米左右,触手约有256条,长短不一。生殖腺粉红色。借伞部的收缩和触手的上下运动,而浮沉于水中。世界性分布。生长年代追溯至6.5亿年前,早于恐龙。中国四川、山东、浙江、湖北、江西均有发现。属国家级濒危动物。因其独有的基因而成为探索生命发展史、动物胚胎演化史的极好生物材料,同时对区域生态环境的研究也有较高价值。

224.僧帽水母 (Physalia physalia) 水螅虫纲,僧帽水母科。浮囊体呈僧帽状,白色,透明,两端带蓝色。浮囊体空心,具一顶孔。囊体前端稍尖、后端钝圆,顶端有一个背峰和几个横隔。浮囊体下悬垂着很多营养体(约30个)、指状体和长短不一的触手以及生殖体。生殖体呈树枝状,每个分枝上具胶囊状的生殖体,囊内为颗粒状的生殖腺。触手有强大的刺丝胞。本种可作为气象和暖流指示种,中国东南沿海有记录。

225.*海蜇(Rhopilema)

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科海蜇属的统称。营海洋漂浮生活。成体伞部隆起呈半球状,外伞表面光滑、中胶层厚。伞径达25~60厘米,最大可达1米。伞缘有8个缺刻,各有14~22个舌状缘瓣。无伞缘触手。口腕8条,三翼型。每条口腕约有150~180条丝状物和30~40条棒状物。大型的口消失,依靠缘瓣上的小型吸口吸食小型动植物。内伞有发达的环肌。中国沿海广泛分布,以浙江和福建沿海最多。每年

八、九月份,成群出没海面。可人工培育,并已人工放流以增加其资源量。可供食用,并可入药。伞部俗称“蜇皮”,口腕部俗称“蜇头”。

226.珊瑚(corals)

腔肠动物中珊瑚纲动物的统称。约6000种,多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的暖海中,大部分在海底营固着生活。只有水螅型,且大多数为群体,并且多数种类具钙质、角质的骨骼。软体的海鳃类和群体海葵也属于珊瑚类。钙质骨骼随珊瑚的群体生长不断增加,珊瑚死后,骨骼在海洋中逐渐堆积,形成珊瑚岛和珊瑚礁。中国东沙、中沙、西沙和南沙等群岛,除少数由岩石构成外,其余均是珊瑚礁。澳大利亚东北的大堡礁,长超过2000公里,是世界著名的堡礁。

227.鹿角珊瑚(Acropora)

珊瑚纲,鹿角珊瑚科。群体生活,且多分枝,珊瑚多孔。个体突出,有触手6或12条,无轴柱。栖息于热带海洋的珊瑚礁内及浅海潮下带的礁石内,营固着生活。其石灰质的骨骼是构成珊瑚礁的主要成分,为重要的造礁石珊瑚。

228.脑珊瑚(Meandrina)

珊瑚纲,菊花珊瑚科。群体生活,骨骼互相融合,坚固块状,呈圆形,体表有深深的凹槽,状如人的大脑。珊瑚虫群集甚密,其间没有空隙。珊瑚虫的触手整齐地排列在两侧,口长在底部。为重要的造礁珊瑚。

229.轮虫(Rotifera)

组成淡水浮游动物的主要类群之一。体微小,一般长0.1~0.5毫米。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3部分。头具有纤毛环的头冠,由于头冠的纤毛不断摆动,形似车轮,故名。躯干常被较厚的角质膜,称为兜甲。尾部末端有叉状附着器。咽部特别膨大,其内着生有一特殊的咀嚼器。咀嚼器不停地运动,用以磨碎摄入的食物。雄性个体小,一般很少出现。通常在适宜环境中营孤雌生殖。轮虫分布广泛,为世界性分布。多数营浮游生活,少数营底栖生活,以藻类、细菌、有机质微粒等为食。轮虫是其他水生动物的饵料,是鱼苗最适口的饵料。

230.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

轮虫动物门,臂尾轮科。被甲背面前棘刺6个,排列不对称;前腹面有4个褶片。足孔近方形。为盐生种,对盐度耐受性大,能在盐度250下生存。为海产动物优质的活饵料之一,是人工大量培养的对象。

231.环节动物(Annelida)

属于真体腔、原口动物的一个门类。体呈蠕虫状,圆筒形,三胚层,具有体腔(蛭纲除外)。运动器官为刚毛和疣足,消化道发达、有口和肛门,循环系统闭管式(蛭纲除外)。靠体表或疣足和鳃呼吸。排泄器官多为后肾。神经系统链状。无性生殖以出芽或横裂的方式进行。有性生殖,则雌性同体或异体。直接发育或间接发育。间接发育具担轮幼虫。环节动物有些种类可作为水生经济动物的饵料、鱼类的钓饵,人类直接食用,或作为环境的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232.水蚯蚓(water angleworm)

环节动物门水栖寡毛类的统称。体小,1~150毫米。身体柔软呈圆柱形,有许多体节组成。无疣足和头部附肢。每一体节上生有刚毛。多为世界性分布,是淡水底栖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鱼类、虾、蟹等经济水产动物的优良天然饵料。对改善水底环境、净化水质起重要作用,可作为水质污染程度的指示生物。

233.多毛类(Polychaeta)

环节动物门多毛纲动物的统称。体长形,如蠕虫,体之横切面为圆形或圆扁形。分节明显,身体分头和躯干或头、胸、腹、尾等部分。头部由口前叶和围口节组成。自由生活的种类还有一个能自由外伸的吻。躯干部的体节具疣足。在最后的体节上有1对长的肛触须。雌雄异体(极少为雌雄同体)。发育经担轮幼虫。一般为海产,少数营淡水或咸水生活。多毛类是海洋鱼类的主要饵料生物,也可做钓饵,许多固着多毛类是污损生物,小头虫等可以作为环境污染的指示种,有的种类还可食用。

234.寡毛类(Oligochaeta) 环节动物门寡毛纲动物统称,为蚯蚓类。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呈圆柱状。无附肢。每一体节体壁上生有刚毛。几乎全为同律体节,头部和尾部分化不明显。口开于体前端腹面,无颚。肛门位于身体后端,少数具吸盘。雌雄同体。生殖腺1~2对,位于体前方的一定体节内,精巢位于卵巢之前方。肾管变成生殖管,一般具有受精囊。生殖期在体前方的一定体节内形成环带,受精卵在称为茧的被膜中直接发育。淡水产或陆栖。

235.沙蚕(Nereis)

环节动物门,多毛纲沙蚕属的统称。体长圆筒状。具明显的头部,由口前叶和围口节组成。口前叶背面有2对眼,前缘具1对细小的触手和1对粗大的触须。围口节两侧各具4条细长的触手,腹面有口,口内有一可伸缩的吻,端部有颚,用以捕食。各体节都有1对疣足,司运动、呼吸及保护的功能。常营底栖生活。种类很多,为经济鱼类、虾蟹等的饵料,其幼虫又是浮游动物组成部分,为对虾幼体的食物。

236.螠(Echiuroidea)

亦称“海肠子”。环节动物门,螠虫纲。成体呈长囊状、棍状或卵形,不分节,两侧对称。体前具口前叶变形而成的吻。没有触手。体前端腹面有腹刚毛1对,后端肛门周围有尾刚毛1~2圈或全缺。表皮上有许多突起,常分泌粘液,保护身体。雌雄异体,两性外形相似。生殖腺通常生在体后的腹血管周围。生殖细胞由肾管排出体外,在海水中受精、发育。全为海产,生活在潮间带或浅海的泥沙堆上、珊瑚礁和石缝中,有的生活泥沙滩的U形管中。是鱼类的饵料,可供作钓饵。也可食用。

237.星虫(Sipunculoidea)

亦称“无毛拟环虫类”、“无毛类”。过去曾把此类动物作为环节动物门的一个纲,但现在多把它列为一个独立的星虫动物门。体呈长梭形,可分为躯干和陷入吻两部分。吻通常很长,吻前端有口,口周围具触手。吻的基部有4条收缩肌连接于体腔前端的体壁上可自由收缩。体壁较厚,肌肉发达,包括纵肌和环肌,而纵肌分成束。体腔很大内充满体腔液和各种内脏器官。雌雄异体,肾管兼营生殖管功能。本类全部海产,栖息于泥沙及空贝壳中。可食用。

238.节肢动物(Arthropoda)

系后生动物中最大的一个门。属原口动物,真体腔类。体表覆盖坚硬的甲壳,随生长而蜕皮。身体左右对称,具明显的体节,有分化和愈合的现象,大多有头、胸、腹部之区分。附肢亦分节。雌雄异体。仅具有性生殖,各类群具固有的幼体,大多变态明显。其属、种之数量在动物界中居首位,地理分布广泛,既有海产、淡水产,也有陆生,在无脊椎动物中陆生种类所占比例最大。

239.卤虫属(Artemia)

亦称“盐水丰年虫”、“丰年虾”。鳃足纲,无甲目,卤虫科。是一属耐高盐的小型低等甲壳动物。成体长1.2~1.5毫米。分节明显,体分头、胸、腹三部分。胸部11节,每节具有1对附肢;腹部8~9节,无附肢,末节长。雄性第二触角2节,第一节基部与头愈合,第二节呈斧状,无雄性额附肢。有些种类可营孤雌生殖。卤虫卵孵出的无节幼体是海产鱼、虾类育苗最好和最主要的饵料,成虫则为绝大部分养殖鱼、虾所嗜食。

240.枝角类(Cladocera)

亦称“鱼虫”、“水蚤”、“溞”。鰓足纲,枝角亚目一类动物的通称。为一类小型浮游性甲壳动物。体短,侧扁不分节。分为头部和躯干部。除头部裸露外,身体其余部分包被于两壳瓣内。头部有2对明显的触角,第1对触角较小,第2对特别发达,双肢型,为主要运动器官。胸肢4~6对,上有长刚毛,摆动时可产生水流,可将食物过滤后送入口中。雌雄异体,春夏两季连续多次孤雌生殖,产生大量个体。秋末行有性生殖,以受精卵越冬。绝大多数生活于淡水池塘、湖泊、江河中,是鱼类的优良饵料。

241.水蚤(Daphnia)

鳃足纲,水蚤科溞属的统称。体小,呈卵圆形,左右侧扁,长仅1~3毫米。体外具有2片壳瓣,背面相连处有脊棱。后端延伸成长的尖壳刺。吻明显而尖。大多数具单眼。第一触角短小,不能活动;第二触角刚毛式为0-0-1-3/1-1-3。腹突3~4个。后腹部细长,向后逐渐收削。胸肢5对,尾叉爪状。除少数生活在海水中,多为各种淡水水域中最常见的浮游动物,是鱼类的优良饵料。

242.蒙古裸腹溞

(Moina mongolica)

鰓足纲,枝角亚目,裸腹溞科。一种盐水枝角类,体长0.5~1.7毫米。腹缘长,刚毛22~29根。壳瓣上具多角形网纹。后背角不形成壳刺。颈沟发达。复眼较小,无单眼。与本属其他种类的主要区别是雌体第一胸肢倒数第二节上不具前刺。在中国的山西南部、内蒙古、新疆和宁夏银川地区暂时性和永久性水体中都常见。生长快,繁殖周期短,对环境适应性强,已经驯养于海水并进行规模化养殖,是经济动物育苗期间的优良饵料。

243.桡足类(Copepoda)

节肢动物门颚足纲桡足亚纲动物的统称,一类小型、低等的甲壳动物。身体狭长,体长1~4mm,最大可达13mm。体分前体部和后体部,在二者之间有一活动关节。第一触角比较发达,为运动和执握器官。躯干肢6对,第一对为颚足,后五对为步足,其中前四对构造相同,为双肢型,第五对常退化,两性有异,是桡足类重要的分类依据。腹部无腹肢。发育经过变态,即有无节幼体和桡足幼体期。广布于海洋、淡水或半咸水中,是浮游动物的一个重要组成类群。

244.哲水蚤(Calanoida)

颚足纲,哲水蚤目。前体部(头胸部)显著宽于后体部(腹部),活动关节位于最末胸节与第一腹节之间。头部与第一胸节常愈合。腹部雌体4节,雄体5节。第五胸足雌体与前四对不同,退化或全缺;雄性常呈钳状,其结构随种类而异,是鉴定种类的主要依据之一。在胸部1-2节间有囊状心脏。哲水蚤多生活在海洋中,是浮游动物最重要的类群之一。

245.剑水蚤(Cyclopoida)

颚足纲,剑水蚤目。身体细小,体呈卵圆形,前体部显著的较后体部宽,二者之间的活动关节位于第

四、五胸节之间。体节明显。头与第一胸节愈合。雌体腹部第1-2节愈合成生殖节。尾叉刚毛4跟。第一触角雄性对称,与雌性异形,呈执握状。无鳃和心脏。第1-4胸足结构相似,第五胸足退化,很小,各胸足两性的构造几乎完全相同。用体表呼吸,血液靠体内肠的蠕动而流动。雌体所产的卵,藏于卵囊中,卵囊常挂附在腹部两侧。发育过程有变态。是鱼类的天然饵料。

246.猛水蚤(Harpacticoida)

颚足纲,猛水蚤目。小型桡足类,体一般较细长,前后体部宽度相差部明显,两者之间如有活动关节则位于第

四、五胸节之间。头部常与第一胸节愈合,后三个胸节分节明显,并具有侧甲。后部由6个体节组成,雌性第

二、三节或多或少完全愈合,而在雄性并不愈合。尾叉一般短小。第一触角较短,节数一般不超过8节,雄性左右触角都改变为执握器。多分布于海洋、底栖,在海滩流沙或藻类丛中爬行,也生活于湖泊、池塘、沼泽、河沟等处。

247.鱼蚤(Ergasilus)

颚足纲,剑水蚤目鱼蚤属的统称。雌蚤呈长圆锥形。第二对触角十分长,呈臂状,末端只有一大爪,为固着器官。在头胸部之后身体骤然收削;生殖节比后续的一腹节大。有两个长的卵囊。寄生于淡水鱼类和海洋鱼类的鳃上。幼体和雄蚤自由生活。

248.糠虾(Mysidacea)

软甲纲糠虾科动物的统称。体长5~25mm左右。头胸甲不能覆盖头胸部所有体节,末1~2个胸节常露于甲外;胸肢双肢型,具发达的外肢;腹肢常退化;尾肢片状,在内肢的局部常有一个平衡囊。糠虾个体直接发育,幼虫不经过变态。糠虾多栖息于海洋中,底栖或浮游生活,是浮游生物的主要类群之一。糠虾可食用或制虾酱,又是经济鱼类的饵料。目前全世界已记录780余种,中国有112种。

249.端足类(Amphipoda) 软甲纲端足目动物的统称。一类两侧扁平,分节明显的甲壳动物。体长一般3~10mm,最大者可达56mm。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小,无头胸甲。眼无柄。第一胸节与头愈合,胸部其他各节发达,分节明显。胸肢8对,单肢型,无外肢,第2~3对较大,呈假螯状,称鳃足。腹肢为双肢型,前3对适于游泳;后3对用于弹跳,叫尾肢。尾节很小,位于腹部末端背面,它的形状随种类而异,是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海水、淡水均有分布,种类繁多,是鱼类重要的天然饵料。

250.磷虾(Euphausiacea) 软甲纲磷虾目动物的统称,一类小型海洋浮游高等甲壳动物。体形似小虾,长1~2厘米,最大种类约长5厘米。身体透明,头胸甲覆盖整个头胸部,胸肢8对,形状相似,均为双肢型,没有分化为颚足;鳃仅一列,裸于头胸甲之外,着生在胸肢的底节上,称足鳃;尾节末端前方具一对片状刺,多具发光器;幼体发育有变态,初孵化的为无节幼体。浮游生活,全部海产。是鱼类的主要饵料之一。可制虾酱。常见的有太平洋磷虾(Euphausia pacifica)、宽额假磷虾(Pseudeuphausia latifrons)、中华假磷虾(P.sinica)。

251.水生昆虫(hydrophily insect)

生活史的某一个时期或全部生活史在水中完成的一类昆虫的统称。如半翅目的负子蝽、田鳖、龟蝽、划蝽等,鞘翅目的龙虱、水龟虫等终生生活在水中,而蜻蜓、石蛾、蜉蝣等只是幼虫(特称它们为稚虫)生活在水中。共同特点是:体侧的气门退化,而身体两端的气门发达或以特殊的气管鳃代替气门进行呼吸作用;大部分种类有扁平而多毛的游泳足,起划水的作用。有些水生昆虫的成虫或幼虫,如龙虱和蜻蜓的稚虫,对夏花鱼苗或养殖蝌蚪危害甚为严重。但有些昆虫,特别是一些幼虫,如蜉蝣目、双翅目的幼虫,往往是淡水水域中鱼类的天然饵料。

252.摇蚊幼虫(chironomid larvae) 昆虫纲,摇蚊科昆虫的幼虫。身体细长,1~6mm,由头部、3个胸节以及9个腹节组成。体色淡,部分种类因体液中含有血红素身体呈血红色。摇蚊幼虫占其整个生活史的大部分时间,有2周到4年不等,一般为4~5个月。摇蚊幼虫为淡水水域中底栖动物的主要类群之一,不同种类对水域生境要求不同,从而成为监测水体环境和污染状况的优良指示生物。摇蚊幼虫可作为包括鲤、鲫、鲑、梭鱼等经济鱼类的天然饵料。

253.*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亦称“中国对虾”、“明虾”、“东方对虾”、“对虾”、“大虾”。软甲纲,对虾科。该虾体型较大,体长达13~24厘米。甲壳薄,光滑透明,雌体青蓝色,雄体呈棕黄色。额角平直,齿式为7~9/3~5。额角侧脊不超过头胸甲中部。头胸甲无额胃脊和肝脊。第一触角上鞭约等于头胸甲长的4/3。第三步足伸不到第二触角鳞片的末端。雄性第三颚足指节与掌节约等长。常栖于浅海海底。喜食底栖小型甲壳类、双壳类软体动物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也摄食海藻。中国沿海都有,主要分布在黄海、渤海及朝鲜半岛西部沿海。该虾经济价值高,是中国沿海的主要养殖品种。

254.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

见“中国明对虾”。

255.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

亦称“日本对虾”、“竹节虾”、“斑竹虾”、“车虾”。软甲纲,对虾科。体长8~10厘米。额角齿式8~10/1~2。具额胃脊,后端双叉型。额角侧沟长,伸至头胸甲后缘附近;额角后脊的中央沟长于头胸甲长的1/2。尾节具3对活动刺。雌性交接器囊状,前端开口,有一圆突;雄性交接器中叶突出,并向腹面弯折。体表具土黄色和蓝色相间的鲜明横斑,尾肢具棕色横带。主要摄食底栖生物。浙江、台湾、福建、广东、广西沿海均有分布。日本、朝鲜、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斐济等也有分布。生活力较强,出水后能经较长时间不死,耐运输。是人工养殖的对象,经济价值较高。

256.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

见“日本囊对虾”。

257.长毛明对虾(Fenneropenaeus penicillatus) 亦称“长毛对虾”、“红虾”、“大虾”、“白虾”。软甲纲,对虾科。额角基部显著隆起,齿式为6~8/4~6。额角侧脊向后刚超过胃上齿。额角后脊上有断续小凹点。头胸甲上具触角刺及肝刺,无肝脊。第一触角上鞭约等于或短于头胸甲长。第三步足指节超过第二触角鳞片末端。雄性第三颚足指节很长,约为掌节的1.5~2.5倍。体呈蓝灰色,头部多蓝点,体躯有棕色斑点。喜栖水深40米以内的沙质海底,幼虾营浮游生活,摄食浮游动植物及其他动物的幼体,成体摄食底栖生物。中国分布东、南海。国外分布于印度、巴基斯坦、缅甸、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是广东、福建的重要经济虾类,为重要的捕捞和养殖对象。

258.长毛对虾(Penaeus penicillatus)

见“长毛明对虾”。

259.墨吉明对虾(Fenneropenaeus merguiensis)

亦称“墨吉对虾”、“大虾”、“白虾”。软甲纲,对虾科。额角基部上缘甚高,呈三角形。齿式为8~9/4~5。额角侧脊不到胃上齿。眼胃脊占肝刺至眼眶角间距离后部的2/3。头胸甲无肝脊,无额胃脊。雄性第三颚足指节很短,约为掌节长的1/2。体无横条斑。中国南方沿海产。个体大,已人工养殖。

260.墨吉对虾(Penaeus merguiensis)

见“墨吉明对虾”。

261.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

亦称“草虾”。软甲纲,对虾科。额角齿式为7~8/2~3。头胸甲具触角刺、肝刺及胃上齿,无额胃脊,肝脊明显而平直。额角侧沟短,向后超不过头胸甲中部。第五步足无外肢。体由暗绿、深棕和浅黄横斑相间排列,构成腹部鲜艳的斑纹。该虾生活力强,肉味鲜美,个体大,是对虾属中最大的一种,最大的雌虾长达33厘米,体重超过500克。食性为杂食性。是目前东南亚一带最主要的养殖种类,中国广东、台湾大量养殖。国外分布同长毛对虾。

262.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

亦称“芦虾”、“沙虾”、“独角新对虾”。软甲纲,对虾科。体长8厘米左右。体表有许多凹陷部分,其上生有短毛。额角平直,仅上缘具7~9个齿。头胸甲具明显的心鳃沟和心鳃脊,肝沟明显,具肝刺、触角刺及眼上刺,无颊刺。前三对步足具基节刺,第一步足具座节刺,第五步足无外肢,第七胸节有侧鳃,第三颚足无肢鳃。是重要的经济种,为人工养殖对象。中国分布于东海和南海。国外分布于日本、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国。

263.周氏新对虾(Metapenaeus joyneri)

亦称“麻虾”、“芝虾”、“黄虾”。软甲纲,对虾科。体长一般为7~11厘米。甲壳薄,表面有许多凹陷部分,上生短毛。额角仅上缘有齿。尾节末端尖细,不具侧刺,背面有中央纵沟。步足5对,前4对具外肢。体上遍布综蓝色斑点。该种区别于刀额新对虾的主要特征是额角稍弯曲,第一步足不具座节刺。栖息于泥沙底之浅海。产卵期约在6~8月。中国南北沿海均产。体肥肉嫩,供鲜食或干制成虾米。国外分布于日本。

264.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亦称“南美白对虾”、“美洲对虾”、“白腿对虾”、“白对虾”、“太平洋白对虾”等。软甲纲,对虾科。额角具1或2腹缘齿,后齿位于背齿处或在其前;胃上齿前的齿式常为8~9/1~2。额角侧沟和侧脊短,止于胃上齿处或稍超出。头胸甲无额胃脊。雌性交接器为开放型,在第8胸节腹甲前部有1对斜锐脊,脊的中部向腹面突出成锐耳;第7胸节腹甲有大的半圆形至亚方形中央突。雄交接器无末中突,侧叶游离部分长(显著超出中央叶),亚椭圆形。该虾为引进种,对盐度适应范围广,中国南方大量人工养殖。

265.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见“凡纳滨对虾”。

266.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

亦称“鸡爪虾”、“立虾”、“红虾”、“糙皮虾”、“硬壳虾”。软甲纲,对虾科。体长6~10厘米。体较粗糙,密被绒毛,甲壳较厚。额角仅上缘具7齿。头胸甲具眼上刺、触角刺、胃上齿及肝刺。触角刺上方具较短的纵缝,自头胸甲前缘延伸至肝刺上方。尾节后部两侧有3对活动刺。第一步足具座节刺和基节刺,第二步足具基节刺,5对步足均具外肢。体红黄色,腹部各节前缘白色,后半为红黄色,弯曲时颜色的浓淡与鸟爪相似。栖息于泥沙底浅海,夏、秋产卵。中国沿海均产。供鲜食或干制成虾米。

267.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

亦称“毛虾”、“小白虾”、“水虾”、“虾皮”。软甲纲,樱虾科。体长28~45毫米。体形小,侧扁,甲壳薄而软。额角短小,上缘具2齿。前3对步足呈微小钳状,后2对完全退化。尾肢的内肢基部有3~8个红点。生活于泥沙底的浅海,多在港湾或河口附近。游泳能力较差。冬季向深水处移动,春季回近岸处产卵。产卵期自5月下旬至9月下旬。本种是中国海的特有种,仅分布于中国沿海,是中国所有虾类中产量最高的一种,并以渤海的产量最高(年产7~8万吨)。供鲜食,或加工成虾皮、虾酱、虾油等。近似种为日本毛虾(A.japonicus), 该虾较中国毛虾小,尾肢内肢基部仅有一个较大的红点,中国南北均产,以南海的产量为大,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虾类。

268.*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 亦称“白虾”、“绒虾”、“大白枪虾”、“晃虾”。软甲纲,长臂虾科。中型虾类,体长5~9厘米。额角基部1/3具鸡冠状隆起,齿式6~9/3~6。第二步足指节长约为掌部的2倍,腕节与掌部约等长。腹部第3至第6腹节背面有纵脊。体色透明,微带蓝色或红色小斑点,腹部各节后缘颜色较深。死后体呈白色,煮熟后除头尾稍呈红色外,其余部分均呈白色,故得名白虾。生活于泥沙底浅海或河口附近。生殖期在4~10月。卵小,椭圆形。中国特有种,在黄、渤海较多。肉质细嫩,供鲜食或干制成虾米,卵干制成虾子。

269.秀丽白虾(Exopalaemon modestus)

软甲纲,长臂虾科。额角短小,短于头胸甲,基部的鸡冠部长于末端的细尖部,尖细部分向上扬,末端无附加齿。本种区别于脊尾白虾的主要特征为:第二步足的指节与掌部约等长,腕节极长,长度为掌部或指节的2倍。体色透明,常带棕色红点。卵较大。本种生活于湖泊和河流中,是重要的淡水经济虾类。

270.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亦称“马来西亚大虾”。软甲纲,长臂虾科。体大,雄体长可达40厘米,重600克;雌体长25厘米,重200克。是沼虾属中个体最大的一种。体青褐色,额角的基部具一鸡冠状隆起,额角末半端向上翘,下缘具8~14齿。雄性的第二步足特别大,呈蔚蓝色。在湖泊、河流等天然水域中交配产卵,抱卵亲虾降河至咸淡水区域生活,直至卵孵化。幼体在咸水中变态、生长、发育,直至长成幼虾后始溯河而上。适温范围18~32℃。杂食性,主食水生昆虫、蚯蚓、贝类、甲壳类及水草等。原分布于印度到泰国之间的东南亚地区。由于其个体大,肉味鲜美,生长快,饲养方便,成活率高,所以许多国家都进行养殖。中国自70年代引种养殖后,目前已在温暖的东南及西南各省普遍进行人工养殖,收效甚佳。

271.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is)

亦称“青虾”、“河虾”。软甲纲,长臂虾科。体较粗短,侧扁。雄体长6.5~8厘米,雌体长4~5厘米。额角短于头胸甲,上缘平直,齿式为11~14/2~3。头胸甲具触角刺、肝刺及胃上齿。前两对步足钳状,后三对爪状。大个体雄性的第二步足两指常覆以硬毛。体上有青绿色及棕色斑纹,俗称青虾,煮熟后变红。生殖期在4-5月,卵附着在腹肢上,幼体孵出后即离开母体。寿命一般14~15个月,在5-6月份孵出的幼虾于次年7-9月即死去。喜栖于多水草的区域,是本属中在中国分布最广、产量最大的一种。由于其生长快,肉味鲜美,故在各地常进行人工养殖,其中以长江下游一带最为普遍,在一些养鱼池中常具有较高的产量。

272.中国龙虾(Panulirus stimpsoni)

软甲纲,龙虾科。体长一般30厘米以上,重1~2千克。体粗壮,头胸甲呈圆柱形,无额角。头胸甲上有许多大小刺,眼上刺大而尖锐。第1触角鞭很长,长于其柄,触角板宽,有刺。第二触角基部离开很远,且不遮盖第一触角的基部。步足呈爪状。腹部较短,游泳肢不发达。第二至第六腹节背甲左右各有一较宽的横向凹陷,凹陷部分密生绒毛。生活于暖海的礁石缝隙间,常白天隐匿于洞中,夜间外出觅食。主要食贝类、小型蟹类、藤壶、海胆和海藻。中国产于南海和东海南部,是重要的经济种类,产量较大。全年都有生产,旺汛在春分至谷雨前后。肉味鲜美,供食用。

273.波纹龙虾(Panulirus homarus) 软甲纲,龙虾科。体长为16~25厘米,最长达31厘米。腹部第2~6节背甲上各有一横沟,沟的前缘呈波纹状。体侧部分沟较宽,背部中央部分沟渐细,有时中断。身体背面呈橄榄绿色,布有白色小点。该种是南海中国近岸区的常见种,栖息水深1~5米。其产量仅次于中国龙虾,是比较重要的经济种。

274.密毛龙虾(Panulirus penicillatus)

软甲纲,龙虾科。腹部第2~6节背甲上的横沟较深而宽,前缘直,不呈波纹状,饰以密毛。额板上左右各有两个约等大的短粗的棘,两棘的基部愈合重叠。分布于海南岛和西沙群岛海域。有的个体很大,产量不高。

275.锦绣龙虾(Panulirus ornatus)

亦称“密毛龙虾”。软甲纲,龙虾科。体长20~35厘米,最大达60厘米;最大体重达4~5千克,是龙虾属中体型最大的种类。头胸甲前部背面有美丽的五彩花纹,腹部背面有棕色斑,步足呈综紫色,上有黄白色圆环。第二至第六腹节背甲光滑无横沟和凹陷。栖息于沿岸浅海多岩礁地带或泥沙质的浅海底,水深一般1~8米。中国分布于东、南海。国外分布于日本、东非、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新加坡、菲律宾等。主要由夜间潜水捕获,产量不高。可食用、药用以及装饰用。

276.*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

软甲纲,梭子蟹科。头胸甲呈青绿色,表面光滑分区不清。前侧缘具9齿,大小相等。螯足光滑,不对称,长节前缘3齿,后缘2齿;腕节内侧1刺,外侧2钝齿;掌部肿胀。第2~4对步足指节的前、后缘具刷状短毛,末对步足的前节与指节扁平,呈桨状。全年产卵,多在9-11月,成熟的雌蟹常在河口或咸淡水交界处产卵,孵出的幼蟹常在近海觅食成长。成蟹生活于沙质底浅海中。杂食性,食小鱼、小虾、小型贝类以及藻类、腐肉等。分布于东海和南海,以浙江、福建、台湾、广东等地沿海产量较多。巳普遍开展人工养殖。

277.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软甲纲,梭子蟹科。头胸甲呈梭形,分区明显,表面中央具3个疣状突起,一个在中胃区,二个在心区。前侧缘具9齿,最后1个特别大。螯足粗大,长节末端有1个短刺。末对步足扁平似桨,适于游泳。雌性呈深紫色,雄性呈蓝绿色。生活在10~30米水深的泥沙质海底,4-7月产卵。喜食动物的尸体,也捕食小鱼和水藻的嫩叶。是中国产量最大的海产食用蟹类,在中国沿海都有分布,以黄海、渤海、东海较多,特别是渤海产量最大,在近海渔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日本、朝鲜半岛也有分布。已人工养殖。

278.远海梭子蟹(Portunus pelagicus)

软甲纲,梭子蟹科。该种区别其它梭子蟹种类的主要特征是:头胸甲横卵圆形,表面分布有较粗的颗粒及花白云斑。栖息于水深10~30米的泥质或沙质海底,分布于中国浙江以南及台湾近海,日本、东南亚、印度洋和东非沿海也有分布。为中国重要海捕经济蟹类,产量超过红星梭子蟹,但低于三疣梭子蟹。

279.红星梭子蟹(Portunus sanguinolentus) 软甲纲,梭子蟹科。鉴别特征:头胸甲表面前部具微细颗粒及白色云斑,后部几乎光滑。在后半部的心区、鳃区上具有3个血红色卵圆形斑,非常显眼。栖息于10~30米的泥、沙质海底。每年2-3月为繁殖高峰期。喜食双壳类软体动物、小型甲壳类及多毛类。中国分布于东、南海。日本、东南亚、印度洋直至南非沿海的太平洋地区均有分布。为重要海捕经济蟹类,但捕获产量低于三疣梭子蟹。

280.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

亦称“拔卓子”、“海蟳”。软甲纲,梭子蟹科。头胸甲横卵圆形,表面具横行的隆线。额分6齿,前侧缘具6齿,第六齿较大,齿尖均呈深紫色。螯足掌节上具5刺,两指为深紫色,指尖呈黑色。栖息于低潮线有水草或泥沙的水底,或潜伏石下,活时个体呈青绿色。喜食小鱼、小虾和小型贝类,也食动物尸体及水藻等。中国沿海均产。日本和朝鲜半岛也有分布。是重要经济蟹类。

281.*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亦称“河蟹”、“毛蟹”、“大闸蟹”。软甲纲,方蟹科。头胸甲方圆形,背面隆起,额及肝区凹陷。心区、胃区分界明显。螯足强大,掌节与指节基部的内外面密生绒毛。穴居生活。杂食性,喜食螺、蚌和各种动物尸体。是中国经济价值最高的一种淡水蟹,分布于沿海各省。该蟹具生殖洄游习性,每年秋冬之交,性成熟的个体洄游到河口咸淡水交界处交配产卵,产出的卵粘附在雌蟹附肢上,一次产卵在20~90万粒左右。抱卵雌蟹外游至附近浅海生活,至次年3~5月间返回河口孵化。幼体发育可分溞状幼体和大眼幼体两个阶段。溞状幼体经5次蜕皮变成大眼幼体,大眼幼体经6~10天经一次蜕皮即变成幼蟹。幼蟹溯河而上,经5~6次蜕皮而成成体,成体在淡水中继续生长。已大量进行人工养殖,尤已阳澄湖所产最为著名。

282.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

软甲纲,螯虾科。体呈圆筒形。各步足的基、座节完全愈合,上肢和足鳃合并。胸部末节不具侧鳃。通常在水沟边营穴而居,食性杂,生活力强。原产北美,经日本引入中国,现在中国普遍分布,已进行人工养殖。

283.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 软甲纲,口虾蛄科。体不被网状脊起,体表也无黑色斑纹。头胸甲的中央脊近前端部成“Y”形。第5~7胸节侧突分两瓣。眼柄不膨大,角膜比柄宽。捕肢腕节背缘有3~5齿,掌节具栉状齿。穴居于水深5~60米的海底泥沙砾的洞中。该种是口足类中最常见的种,广泛分布于中国近海区域,以北方沿海的产量为大。与黑斑口虾蛄O.kempi的区别在于后者第二及第五腹节背中部体表各有一黑色斑纹。

284.中国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

亦称“三刺鲎”、“两公婆”。蛛形纲,鲎科。体长约70厘米,宽30厘米,由头胸甲、腹部及尾柄三部分组成。头胸甲宽广,半月形,雄体左右均有凹陷,背面有一对单眼,稍后方的两侧,有一对较大的复眼。腹部有6对板状的附肢。腹部略似三角形,末端有一个细长、坚硬能够自由转动的剑尾,用以支撑身体和跳跃。生活在近海多藻类的沙质海底,或在退潮时雌雄成对在沙滩上缓步爬行。繁殖季节(5-8月),在沙滩上穴沙产卵。食蠕虫及软体动物。中国沿海均有分布,浙江以南的近岸浅海中较多。该种为亚洲种,日本西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都有分布。鲎的血液可做鲎试剂用以检验内毒素。可供食用,和药用。

285.花刺参(Stichopus variegatus)

海参纲,刺参科。一般体长 30~40厘米,体稍呈四方柱形。背面散生多数圆锥形肉刺。腹面管足排列成3纵带。口周围有楯状触手20个。体色多数为深黄色带深浅不同的橄榄色斑点、黄灰色带钱褐色的网纹或浓绿色的斑纹等。肉刺末端有的带红色。栖息水深3~15米处。多利用管足和肌肉伸缩在海底作迟缓运动,受重大刺激(如水温过高、水质浑浊)时,常把内脏自肛门排出。在适宜环境中经两个月左右又能再生。饵料以泥沙中的有机质和微小的动植物如硅藻、原生动物、腹足类以及石莼等。水温超过20℃时开始夏眠,低于5℃开始冬眠。中国产于山东、河北和辽宁沿海。捕捞期分春、秋两季。也行人工养殖。多制成干品,为著名海味。也可供药用。

286.梅花参(Thelenota ananas) 海参纲,刺参科。体长一般60~75厘米,最大体长可达1.2米。背部肉刺较大,每3~11个肉刺的基部相连如梅花瓣状。腹面管足多而密挤。背面橙黄色或橙红色,散布黄色和褐色斑点。口周围触手20个,呈黄色。生活于3~10米有少数海草的珊瑚礁沙海底,其泄殖腔内常有隐鱼(Carapus hoemi)共生。中国产于南海,体大肉厚,品味佳,为南海最好的一种食用海参。也供药用。

287.刺瓜参(Cucumaria echinata)

海参纲,瓜参科。体长约2.5厘米,体呈淡红色。口触手10个,腹面一对很小。管足沿身体辐部排列成两行。栖息沿岸浅海。中国福建、广东沿海常见。

288.马粪海胆(Hemicentrotus pulcherrimus)

海胆纲,球海胆科。壳坚固,呈低半球形,直径30~40厘米。反口面略隆起,口面平坦。壳面有刺,长5~6毫米,密生于壳的表面。有些个体的刺常不竖直而倾向外方。体色变化多,通常为绿色,也有带紫色、灰红、灰白、褐、赤褐和棘尖带白等。生活于潮间带至水深4米的砂砾底和藻类繁茂的岩礁间,常藏于石下或石缝内。生殖期在3-4月。主要食马尾藻,是藻类栽培的敌害。为中国和日本的特有种,是中国最普遍的海胆之一。中国产于黄、渤海和东海。生殖腺供食用。壳可供药用。

289.光棘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nudus)

海胆纲,球海胆科。壳呈规则的半球形,直径约为60~70毫米,最大者可达100毫米。口面平坦,围口部边缘稍向内凹。体色为紫褐色。多栖息于海藻多的岩礁底,从潮间带至180米都有。从日本北部、俄罗斯远东海至中国辽东半岛和山东都有分布。卵可供食用。因其喜食海藻,为海藻栽培的敌害。

290.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ispina)

海胆纲,长海胆科。壳厚,为低半球形,口面平坦。壳直径一般6~7厘米,高2.2~3厘米。大棘强大,末端尖锐,其长度约等于壳的直径。步带的管足7~9对,排列成弧状。步带和间步带的大疣排列成两纵行。管足内有很特殊的弓形骨片。它的两端尖细,背部中央常有发达的突起。棘黑紫色,幼小个体常有灰褐、灰紫、灰绿、紫红和红色等,口面的棘常带斑纹。光壳暗绿色,大疣和中疣的顶端稍带紫色。生活于潮间带的岩石下或石缝内,有时也裸露在由岩石形成的水洼中。垂直分布最深可达85米。中国产于浙江、福建、广东沿海。生殖腺供食用。壳用作肥料,也可供药用。

291.心形海胆(Echinocardium cordatum)

海胆纲,拉文海胆科。壳为不规则的心脏形,薄而脆,后端为截断形,5个步带都呈凹槽状。生活时为鲜明的浅黄色。栖息于潮间带至230米水深的砂底,潜伏在砂中。世界种,中国主要分布于黄海。

292.海星(Asteroidea)

棘皮动物门海星纲动物的统称。体扁平,多呈星形,口在下边中央。从体盘伸出的腕一般为 5个或5的倍数。体盘和腕之间分界不明显。腕内有生殖腺和消化腺。腕下面有开放的步带沟与口相通,沟内具有4行或2行管足。整个身体由许多钙质骨板借结缔组织结合而成,体表有突出的棘、瘤或疣等附属物。世界现存1600种,中国已知100多种。广布于温带和热带海洋。有些种类喜食贝类,故为贝类养殖的敌害;另一些种类可药用。

293.海燕(Asterina pectinifera)

海星纲,海燕科。体呈五角形,腕短,一般5枚,也有4~8枚。体盘的边缘很薄。反口面稍隆起,口面很平。反口面的背板有两种,初级板大而隆起,呈半月形,每板上具颗粒状小棘5~15个;口板大而明显,生有两列钝而扁平的棘。体色美丽,反口面通常为深蓝和丹红色交互排列。口面为桔黄色。生活于潮间带的岩礁底,有时生活在沙底或碎贝壳底。生殖期在6~7月。肉食性,食软体动物、棘皮动物及蠕虫等。中国产于黄、渤海。可供药用。

推荐第6篇:度假村规划

三亚市半岭温泉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简介

一、规划范围

半岭温泉旅游度假区位于三亚市的北部,东临落笔洞旅游区,南接规划三亚市行政中心,北侧是半岭水库,规划面积692.05公顷。整体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地块中央有一条半岭水库的泄洪渠。

半岭旅游度假区是一个典型的依托温泉资源、水库资源及山地资源的旅游度假区。

二、定位和功能

1.半岭温泉旅游度假区是三亚市具有山、水、温泉特色的旅游目的地,为旅游提供专业特色服务的综合功能区。其定位为:高端、活力、多元“服务三亚”的温泉旅游度假区;以天然温泉、休闲疗养、自然体验、酒店服务等多种旅游产品及配套功能为主,山水、生态、温泉“三位一体”的特色旅游区。 2.核心功能:

半岭温泉旅游度假区的功能布局在城市定位的指导下,主要包括: (1)旅游度假功能——度假酒店、度假别墅、酒店公寓

(2)综合服务功能——商业服务、文化娱乐、会议中心、体育休闲 (3)温泉疗养功能——温泉疗养、温泉会所、温泉泳池、温泉酒店 (4)生态居住功能——动迁安置、现代社区、凌空别墅

(5)运动休闲功能——水上运动、体育公园、休闲垂钓、极限运动、汽车营地

三、规划布局

1.一核四心——聚人气;两带一环——齐发展;山水多片——显生态 (1)一核四心——聚人气:“一核”指基地中部的旅游服务核心,是半岭温泉旅游渡假区对外接待游客、对内打造标志形象的重点片区,集中了基地最主要的景观标志、五星级酒店、会议中心、温泉疗养中心、旅游集散中心以及商业服务设施。“四心”分别指位于基地四个方向上的“生活配套中心”、“山地度假中心”、“山地游乐中心”和“休闲度假中心”,是半岭开展各类温泉主题和山地主题旅游项目的核心。这“一核四心”汇聚了基地人气,成为基地的核心活力区。 (2)两带一环——齐发展:“两带”指南北向穿过基地的“滨水旅游发展带”和东西向穿过基地的“山地旅游发展带”,分别借助半岭水库下游水景资源与自然山地风景资源,形成基地的生态发展带,而两带交叉的位置结合了两大天然要素,山水一色、风景迷人。 “一环”指串联四心的空间交通环,“两带一环”将周边旅游项目串联其上共同发展。 (3)山水多片——显生态:山地、林场、水库、河流,多种生态景观资源齐聚于半岭水库片区,并由基地四周渗透进来,展现出一片片独具特色的生态主题区,成为基地发展山水、生态、温泉“三位一体”的城市旅游度假区的生态平台,使基地形成以温泉疗养、健康保健、休闲度假为依托;商务会议、山水观光、健康运动为特色;可持续发展和特色营造为目标的生态型山水温泉旅游区。

2.用地布局

根据旅游区的总体功能结构,形成九个功能片区。

(1)山地游乐区:利用具有特色的地形地貌,在基地的西北部,东北部因地制宜,形成山地娱乐区,有效利用开敞绿化空间,供游人休闲娱乐,游览观赏。 (2)度假休闲区:分三处位于基地的北部和西南区,是基地的主体功能区,具有良好的景观资源,优质的生态条件,提供居住,休闲等功能。

(3)滨水休闲区:位于水库下游河流的两侧,利用区域内的水资源,打造具有特色的滨水界面,提供商业、休闲功能。

(4)体育运动区:位于基地的中部区域,围绕自然的山体,形成以山为中心的山体休闲运动区和一些户外拓展训练的健康运动区。

(5)综合服务区:位于基地的南部,为游人提供旅游度假、酒店服务,商务会议等服务。

(6)生活配套区:位于基地的南部,紧邻基地的入口,提供区域内生活必须的居住服务和拆迁安置用地。

四、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作为旅游度假区,规划区公共服务设施用地175.24公顷,占建设用地的比例为67.80%,分为度假别墅用地、度假公寓用地、度假商业综合用地、度假游乐综合用地和度假疗养综合用地。

1.度假别墅用地

本次规划度假别墅用地46.14公顷,占建设用地的比例为17.85%。度假别墅用地布置在山体坡底的缓坡地带,以及东西两侧山体的顶部,充分利用地形条件,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品度假别墅群,为旅游度假人群提供优质的居住服务。

2.度假公寓用地本次规划度假公寓用地85.67公顷,占建设用地的比例为33.15%。度假别墅用地布置在东侧山体的西面及规划区的西侧伴山的谷地,迎合自然的山地缓坡地形,布置精品的多层度假公寓楼,营造舒适休闲、自然清新的度假居住氛围。 3.度假商业综合用地本次规划度假商业综合用地10.32公顷,占建设用地的比例为3.99%。度假商业综合用地主要为旅游度假人群及常住居民提供必要的商业服务,包括宾馆酒店、购物等。度假商业综合用地布置在规划区南侧入口处,纬五路、经一路路口及东环路、东环支路路口,大体在主要建设用地内呈均衡间距布置。

4.度假游乐综合用地本次规划度假游乐综合用地18.51公顷,占建设用地的比例为7.16%。度假游乐综合用地布置在纬三路北侧的滨水地带,利用滨水区良好的景观资源,打造具有一定规模的游乐设施,为旅游人群提供环境优雅的游乐场所。

5.度假疗养综合用地本次规划度假疗养综合用地15.21公顷,占建设用地的比例为5.88%。度假游乐综合用地布置在纬四路南北两侧的滨水地带,充分利用温泉资源禀赋优势,打造独具一格的温泉疗养胜地,并升华为半岭地区的招牌特色。

五、居住用地规划

本次规划居住用地28.63公顷,主要为二类居住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为11.08%。居住用地布置在基地的南侧,紧邻基地的入口,用作区域内必须的生活服务和拆迁安置,并在拆迁安置基地内设置9班幼儿园一所。

六、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半岭温泉旅游度假区通过规划经一路向南连接三亚市环城高速和三亚市中心城区;向东通过纬五路联系落笔洞景区,向西通过纬二路联系槟榔河乡村文化旅游区。

规划范围内道路分为城市主干路、度假区主干路、度假区次干路和度假区支路四级。

城市主干路指基地南侧东西向穿越的纬一路,是衔接北部旅游区与中心城区的主要通道。度假区主干路贯穿基地南北向的经一路,建立快速的联系通道,纬五路同时与落笔洞相衔接;度假区次干路包括南北向的经二路和纬三路,度假区支路采用环形和放射状相结合布置,贯穿各个功能区。

规划区是一个温泉旅游度假区,为了方便游人方便的到达这里,规划了旅游一条公交专线,由城区经纬一路、经一路到达旅游集散中心,且在旅游集散中心配设一个公交首末站,同时,在规划区内还规划两条短驳公交环线,方便游客由集散中心到达景区各个景点,在线路的主要景点设置公交站点。

规划范围内除建立完善的机动车交通系统外还应建立步行系统,以满足游客不同交通方式的要求。在绿化带内设置步行道,步行道宽度宜控制在2—3米,与旅游主干路、支路的人行道连接,形成旅游区内部步行系统。

本次规划区作为旅游度假区,需配备相应规模的旅游集散社会停车场地。规划结合各个功能片区的布局,共设置社会停车场两处,分别位于中部度假游乐中心和北部旅游度假中心,面积分别为0.23公顷和0.91公顷。

七、绿地及景观系统规划

规划范围内绿地系统由各类公共绿地和山体公园组成,绿地系统整体上突出生态自然的景观效果,呈“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滨水绿地和道路绿地等“线”性绿地与“点”状的公园绿地和“面”状的山体生态绿地和体育运动绿地结合,形成完整的绿地公共活动空间。 1.滨水绿地

结合水系,规划三条南北向滨水绿化带,绿化带宽度控制在15—60米。

2.公园绿地

结合地形和功能布局,规划公园1座,位于温泉疗养区西侧,面积3.3公顷。

3.山体生态绿地

结合山体,规划东北与西北处的山体为山体生态绿地。 4.山体休闲绿地

围绕自然的山体的体育运动区,形成以山为中心的山体休闲绿地

八、城市设计

1.总体城市设计引导

规划根据土地利用规划,结合片区整体功能定位,对规划区的空间进行解读研究和设计引导,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地标性建筑:地标性建筑主要布局于主轴线或次轴线交点处。基地地标性建筑位于基地中部的位置,为五星级酒店和会展中心。

景观建筑/构筑物:景观建筑重要性仅次于地标建筑,主要分布重要的节点 和道路界面上。

步行广场节点:以步行广场为核心的节点。

景观节点:为各个组团的绿化核心景观区,分布于各个组团的中心位置。

滨水景观界面:为三条水系两侧和半岭水库四周的景观界面。

建筑景观界面:为重要的公共建筑的界面,位于基地道路入口两侧的位置。

道路路径:为基地内的道路,分别是度假区主干路、度假区次干路和度假区支路。

景观主轴线:位于基地中部水系两侧区域,一直通往半岭水库,是基地内最重要的一条轴线,轴线南面以入口广场为起点,中部为五星级酒店和会展中心、温泉疗养中心和旅游集散中心,北部为生态湿地和半岭水库。

景观次轴线:联系山体和各个组团中心绿地,是各个组团重要的景观轴线。

九、市政工程规划

1、给水工程

预测规划区最高日用水量约11200立方米/日。

主要供水水源由规划区南侧的荔枝沟水厂供水,该水厂的供水规模为4.5万立方米/日。

供水管网采取环状管网与枝状管道相结合的方式布置,管道原则上沿规划道路东侧或南侧敷设,避免管道因建设原因频繁迁移,造成投资浪费。

2、污水工程

根据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本规划区用地性质和特点,规划排水体制采用雨、污水分流制,在规划区内形成完整的雨、污水排放系统。

本规划内的用地性质主要是旅游度假、游乐和旅馆业用地,污水组成为生活污水,污水量计算按给水量的85%计算,得出规划区污水量为9520立方米/日。

根据本规划区地形北高、南 低的特点,并结合规划用地布局,规划在经一路纬一路上敷设污水截流干管,规划区内污水汇集经污水截流干管向南排入荔枝沟污水处理厂,该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为4万立方米/日。

3、雨水工程

本规划区地形起伏较大,总体呈现北高南低的态势,半岭水库下游的河流为场地景观和就近排除雨水创造了有利条件。北部的道路和建设用地背靠山体,需修建沟渠截流雨水,为了加大沟渠的截流能力,起到一定的截洪作用,紧靠山体 的排水沟渠设计以石砌、水泥批档的梯形断面沟渠为主;水库下游河流作为本规

划区泄洪通道加以利用。规划区各组团内部道路和建设用地区域的排水系统以雨水管道为主。

采用雨水分区域集中汇入干管中,就近排入受纳水体。建设用地内管渠主要采用暗管排水,管道沿道路敷设,原则上位于道路东侧或南侧。雨水主管渠尽量与排水口呈垂直方向布置,减少雨水管的长度和截面尺寸。雨水管渠的覆土深度控制在0.7米以下,覆土深度不

足0.7米的管段需作加固处理。雨水管渠的最小坡度应保证不低于规范要求的最小坡度,雨水管网与道路同时设计、同步建设。

4、供电工程

根据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本规划区电源由落笔洞110KV变电站提供。

本规划区10KV配电站主要采用环网供电,根据地块负荷值及其分布组成环网,开环运行,环网电源取110K变电站的不同10KV母线段。

5、通信工程

根据有关通信规划规范标准及同类地区电信规划指标,结合规划区实际情况取定。规划区域内固定电话用户数为6万部。

规划区内配置电信模块局1处,以满足规划区对电信资源的需求。电信模块局结合旅游服务中心的建筑底层布置,建筑面积控制在200平方米左右。

规划区内配置邮政所1处,邮政所结合旅游服务中心的建筑底层设置,建筑面积控制在150方米左右,对周边的居民提供函件、包件、汇兑、储蓄在内的多种邮政服务。

6、燃气工程

规划区内气源来自南侧道路中城市中压燃气干管输送的天然气,经中低压燃气调压站调压后输配送至用户。

居住用地及度假公寓用气量按居住户数计,采用1.5m³/㎡.a的指标。公共建筑用户的用气量按居住和度假公寓用气量的50%计算,考虑不可预见用气量管道燃气年总用气量约为199.5万m³/年。

7、环卫工程

依据功能分区共设置垃圾收集站5座,每座建筑面积为80平方米,收集站设计应与周边建筑及环境相协调,并设置一定宽度的绿化带;在本规划区纬三路经二路路口西北设置1座小型垃圾转运站,用地面积为1500平方米。本规划区内垃圾收集后经此站转运至垃圾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处理。

公共厕所达到布局合理、美观、卫生,本规划区内建设4座公共厕所,公厕类别全部为一类公厕,其建筑设计应与周边建筑及环境相协调。公共厕所临近的道路旁,应设置明显、统一的公厕标志。

8、综合防灾

本旅游区北侧为半岭水库,呈中间低两边高的整体地形态势。规划区场地以缓坡为主,坡度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两侧区域,部分靠近山体区域的地块和道路建设需修建沟渠截流雨水。为了加大沟渠的截流能力,并起到一定的截洪作用,紧靠山体的排水沟渠设计以石砌、水泥批档的梯形断面沟渠为主;

同时南北向由山谷形成的三条景观绿带作为泄洪通道加以利用。

根据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落笔洞旅游区规划建设1座一级普通消防站,本旅游区可纳入该消防站责任区范围,进行消防安全防护。

根据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要求,新建民用建筑按7度抗震标准设防,重要工程、生命线工程按8度设防,重大建设工程需做地震安全性评价并进行相应地设防。利用公园、绿地、广场、空地等作为城市避震疏散场地,场地应远离次生灾害源,地质条件良好,对外交通方便,并有便于设置供水、供电、通讯设施。

推荐第7篇:温泉度假村

西安汤峪林海温泉旅游度假区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

设计说明

第一章 建筑设计说明

一、现状综述

(一)县域概况

蓝田县位于秦岭北麓,关中平原东南部,陕西省中部,是古城西安的东南门户,隶属于西安市,在西安市境东南部县城距西安22公里。公元前379年始置蓝田县,因境内盛产美玉而得名。县境东西长64公里,南北宽55公里,辖22个镇,519个行政村,人口60余万。

汤峪位于西安东南约45公里处的蓝田县汤峪镇,终南山石门岭东端,是著名的温泉疗养胜地。“桃花三月汤泉水,春风醉人不知归”,是古都长安的名胜之一。汤峪温泉早在唐代就闻名遐迩。

汤峪温泉水含有钾、镁、铁、钙、碘等多种元素。出水口水温达60°C以上。长期沐浴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生理机能,健身美容,并对皮肤病和关节炎等有一定疗效。对神经性骨痛、消化道、风湿等多种疾病具有特殊疗效。同时还能起到舒筋活络、强身健体、润肤养颜、安神定神、抗衰老等保健作用。故有“桃花水”、“功德水”、“神水”之传说,被誉为“天下第一泉”。

西安汤峪林海温泉旅游度假区位于陕西省蓝田县汤峪镇焦汤旅游专线道路两侧,东至焦岱镇东光村,西至汤峪镇天谭温泉度假中心东围栏,南至东峰山下,北至汤峪镇代寨村北,占地约1500亩,规划区域内有山有水,自然植被良好,内外环境优美,适宜开发温泉旅游度假区及居住项目,随着休闲经济时代的到来,国内外旅游需求急剧膨胀,主题性和参与性强的文化旅游普遍受到欢迎,汤峪林海温泉旅游度假区以汤峪镇的文化历史为基础,建成后,形成标志性的汤峪城市名片。

(二)汤峪温泉基本情况

汤峪温泉的发现利用,据传始于唐初,唐玄宗时大兴土木,建成玉女、融雪、莲珠、澈玉、濯缨五池,并赐名“大兴汤院”。直到清朝初年,这里仍然修建有四座汤池。每年从四乡八镇赶来的洗浴者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故有“桃花之水值千金”之说。

二、设计理念

文化是旅游最富有魅力的卖点。

秦岭自古便为华夏文明之龙脉。“君山龙脉正洁于此”。蓝田在隋唐时期便是长安最吉祥的天门福地,蓝田的文化特色集中于以看鱼文化为主体的吉祥风水文化。

该方案空间布局乘天门福地之势,取龙凤呈祥之意,巧用山势,藏风聚气,将龙凤之形布于山林之中,形成吉祥安泰的空间结构。充分考

示了整个度假区的风貌。

2、两大定位

即汤峪镇文化旅游标志,世界温泉旅游度假区胜地

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的温泉旅游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之态。今天,温泉旅游产业已经成为中国休闲产业的龙头,一种全新的休闲度假方式——温泉生活方式已经形成。

从世界范围来看,温泉度假已成为全球度假领域的领航者,名冠世界的温泉传奇每年都吸引着全世界的游客,为当地带来良好的经济及社虑当地历史文脉及旅游特色,把温泉旅游度假与山地自然融合,依托汤峪优势温泉资源和关中历史文化底蕴,打造康复疗养为主,集观光体验、家庭休闲、商务会议、主题游乐于一体的汤峪林海温泉旅游度假区

会效益。

通过此次规划,将汤峪林海温泉度假区打造成汤峪镇文化旅游标志,形成全新的世界温泉旅游度假区胜地。

规划总体思路为:

一条主线、两大定位、三层目标、四个理念、七度空间

1、一条主线

即焦汤旅游专线。

焦汤旅游专线从东至西逶迤而至,贯穿整个景区,犹如一跳蜿蜒盘旋的金龙串联景区各个景点。由此,我们将焦汤旅游专线作为整个景区交通枢纽及绿色走廊,将各部分功能区联系起来,沿着山路两侧,布置景点、规划建筑,鸟鸣山净,空谷幽兰。为到达度假区的游客带来便利交通的同时,最大程度展

3、三层目标: 目标

一、做强一个品牌 【康复疗养】

依托汤峪温泉的独特康疗功效,延伸发展健康休闲产业。 【温泉集聚】

引导温泉品牌进驻,注重温泉产品层级、特色、组合差异,打造温泉观光、体验、康疗和产业产品,形成丰富而具有品质的温泉集群。

【度假品牌】

丰富和创新的度假产品组合,不仅满足市场需求,更注重引导市场潮流,树立具有影响力的度假品牌。

通过品牌打造,将汤峪林海温泉打造成一个人人皆知、人人向往的旅游度假新品牌。

目标

二、凸显三大功能 发挥区位优势,凸显商务功能

随着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汤峪温泉将迎来更大量的商务客流,打造商务功能,是该方案重要目标之一。

发挥资源优势,凸显康疗功能

现代人对医疗保健及健康生活的追求已经形成庞大的产业,汤峪温泉本身具有的优良素质,康疗功能将成为吸引人群的重要特点。

对接城市需求,凸显城市休闲功能

休闲游、山林游,近年来逐渐成为都市人的新时尚。汤峪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背靠秦岭,必将成为都市休闲游的新贵。

目标

三、体验文化特色

将秦岭、西安、蓝田、汤峪等地域文化无缝融入温泉体验和配套周边产品打造之中,打造具有关中文化特色的温泉。

4、四个理念:

即文化理念,强调关中文化,项目策划,景观设计均以温泉旅游文化为魂

经济理念,强调市场运作,产业运作,规模经营均以效益为根本 生态理念,强调低碳环保,以自然,人文和谐构建地缘生态系统 国际理念,强调国际概念,以当地温泉旅游的特色聚集世界的游客

5、七度空间:

即入口接待区、国际会议酒店区、文化商业区、温泉区、康体养生别墅区、山地运动区、汤峪农园区。七度空间布局借北斗七星之意,顺风水、承地势,打造出吉祥安泰的空间结构模式,将汤峪的吉祥风水最大化的发扬。

三、总体规划

1、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充分考虑现代温泉旅游的发展趋势,温泉度假区空间特性以及汤峪当地历史文化,结合现有场地地形,通过清晰合理的功能分区,简捷顺畅的流线组织、富有趣味的景观文化设计,将整个度假区打造成以温泉文化为核心,围绕关中文化、休闲度假、和谐生态三种体验,重点开发养生、游览、度假、美食、购物、娱乐、民俗、居住等八大产品,整体形成一个核心,三种体验,八大产品体验的温泉旅游度假区

2、各功能区及重点项目规划与设计 (1)入口接待区

此区为整个度假区的第一印象,由山门及服务中心构成。山门绿树环绕,曲径通幽,造型古朴大气,为整个景区营造出一种充满吸引力的神秘感,唤起游客前往的欲望。服务中心设施先进,高端大气,在这里,游客可以对整个景区有一个直观了解。

(二)国际会议酒店区

此区占地面积约为13.3 ha ,地势较为平缓,国际会议酒店依托地形,顺应山势,层次丰富,彰显高端大气的建筑形象。酒店由入口大堂区,会议区、住宿区以及别墅区构成,建筑面积约为2.38万m2。别墅区位于南侧制高点,蜿蜒小路盘山而至,绿树环绕,环境优雅。此处达到度假区第一高潮。

(三)文化商业区

此区贯穿于整个度假区,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商业廊道,沿焦汤旅游专线地势较为平坦处布置,建筑面积约为5.1万m2,第二部分:汤峪风情街,紧邻国际会议中心,建筑面积约为8.3万m2,顺应地形设置商业主轴线,利用原有水源,围绕商业街形成独具特色的汤峪风情街。

(四)温泉区

此区为整个度假区第二高潮,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大众温泉区,位于整个用地的中部,一谷,三山,环抱而成,由水上乐园,休闲汤屋,理疗SPA三大节点构成。水上乐园位于该区中部湖面之上为游客提供安全,多样化,参与程度高,趣味性强的水上娱乐项目。休闲汤屋,依据地形分散布置,有两人情侣汤屋,三人家庭汤屋以及六人豪华汤屋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理疗SPA位于该区的南侧,环境优雅,针对大众群体。整个大众温泉区建筑面积约为1.1万m2,可以容纳至少日接待量

5000人。

第二部分:精品温泉区,位于用地的东部,定位高端人群,引入禅文化,打造静心,静气的温泉体验区。

第三部分:养生温泉区,位于用地的东北侧,由老年公寓,康复中心和别墅区构成,建筑、景观、园林三位一体设计,营造出休闲、恬静的生态社区

(五)山地运动区

利用规划区东南面浅丘,打造一个休闲运动场所,以特色山野运动为主体。对休闲养生功能进行系统的延伸,设置一些深受都市人群喜爱的户外休闲运动如:草地运动基地、营地区、野战游戏、拓展训练等

(六)生态农业体验区

生态农业体验区主要有生态蔬菜、鲜果栽培、采摘园、观赏园和植物园等生态设施农业项目。突出游客的体验性,营造意境,让游客远离城市的喧嚣,感受生态农业的魅力,重拾内心的宁静。

2、交通流线分析

结合功能分区与山势地形,组织交通流线,为游客创造便捷、高效、舒适的游览环境。整体形成景区主路,次路,小路等三级道路交通网络体系,交通体系明确,层次分明。

3、服务及其他配套设计规划

景区以游客服务为中心,旅游商业街,酒店为重点,根据各功能区 4

不同特点,合理规划吃、主、行、游、娱、购等服务设施。

七、经济技术指标

总用地面积:55.3亩(代征路约26亩) 建设用地:25亩

四、绿化景观设计

设计尽可能保留原始地形地貌及山林植被,根据功能需求,在适当

总建筑面积:70345平方米

地方进行景观培植与整合,再对自然生态破坏最小的情况下,合理设计

其中:门诊急诊医技综合部:13608㎡

景观,预留绿色生态廊道,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景观与自然和谐相

住院部室:17480㎡

处,建筑与自然和谐相处。

地下停车场:14500㎡

水面设计巧妙利用山势,合理布局,将景区打造成有山有水的山水

地面停车位:162辆

胜地。

地下停车位:290辆

容积率: 1.73

六、建筑形象

建筑形象是建筑艺术的灵魂,温泉度假区更是如此,一个好的建筑形象往往使游客在第一时间感受到舒适和享受。该方案追求旅游度假建筑的生动与丰富,外部形象富有关中文化形象,同时兼顾国际主义原则,将关中建筑风格整理提炼,元素整合加工,创造出富有关中建筑特色的

建筑密度: 23.8% 绿化率: 33% 规划床位数:468床

八、建筑节能设计

建筑节能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设计严格遵守国家的节新中式建筑风格。商业建筑用连续的、韵律感的折板做屋面和墙面,使

能政策,贯彻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的方针。精心设计,达到节能降建筑看上去完整统一,不凌乱。会议酒店结合地形,高低错落,生动而有趣,玻璃幕墙及外格栅的运用,即有遮阳功能,又是丰富建筑立面的必要手段。架空层的运用,一方面减少了土方量的开挖,同事使建筑看上去更通透,轻盈。

耗目的,既要考虑一次性投资,同时考虑大楼建成使用后的日常运行费用。

设计遵循国家现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1089-2105及《陕西省建筑节能设计导则》。对建筑物的外围护结构采取有效的保温及隔 5

热措施。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对建筑物的外墙、屋面、采暖与非采暖用房之间、架空悬挑楼板等部位采取保温隔热措施,降低日常运行能耗。外门窗采用节能型断热铝合金低辐射中空玻璃门窗。

建筑中采用节电、节水设备,使水、电资源得以充分有效的利用。在可能的情况下采用中水回收利用系统。各种用水器具如水龙头采用感应式节水产品,冲水马桶选用双水量水箱控制。在人员不常使用的场所采用感应式灯具,大量的灯具照明均采用低耗能、高照度灯具。自动扶梯采用人体感应自动控制等节能措施。

1.5 场地内无严重污染空气环境的污染源。 1.6 室外风环境利于建筑通风和冬季人员行走舒适。

2、节能与能源利用(满足5项)

2.1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符合国家和地方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的有关规定。

2.2空调采暖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比符合国家和地方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的有关规定。

2.3建筑采暖与空调热源选择,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第5.4.2条的规定。

2.4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外窗总面积的30%,透明幕墙具有可开启部分。第九章

绿色建筑

一、设计依据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二、评价项目

1、节能与室外环境(满足6项)

1.1 建筑场地选址无洪灾、泥石流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危害性电磁辐射及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1.3 项目建设未对周边居民及交通道路造成光污染。 1.4 项目充分利用地下空间作为停车库和设备用房。

2.5建筑外窗的气密性不低于《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7规定的四级要求。

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满足4项)

3.1根据建筑类型、气候条件、用水习惯等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统筹考虑传统与非传统水源的利用,降低用水定额。

3.2设置完善的供水系统,水质达到国家或行业规定的标准,且水压稳定、可靠。

3.3选择经济、适用的雨水处理及利用方案。3.4优先采用雨水和再生水进行灌溉。

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满足4项)

4.1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满足《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GB18580-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的要求。

4.2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符合《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的规定。

4.3使用可改善室内空气环境的功能性装饰装修材料。

4.4结构施工与装修工程一次施工到位,不破坏和拆除已有的建构件及设施,装修时避免重复装修与材料浪费。

5、室内环境质量(满足3项)

5.1 采用中央空调的建筑,房间内的温度、湿度、风速等参数满足设计要求。

5.2 合理进行建筑平面布局和空间功能安排,减少相邻空间的噪声干扰以及外界噪声对室内的影响。

5.3建筑入口和主要活动空间有无障碍设计。

6、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满足3项)

6.1采取具体措施有效控制施工引起的大气、土壤、噪声、水、光污染以及对场地周边区域的影响。

6.2 建筑规划设计充分体现所在地域的气候、经济、历史、文化等特点,并同自然环境特征相协调。

6.3 占地标准、建设规模和荷载余度适宜适宜,有效节约资源。

三、评价等级

根据绿色建筑评价的控制项要求,本项目绿色建筑等级为★级。

推荐第8篇:度假村工作总结

2009年转眼已经过半,半年的学习、工作,时间并不算太长,但我得到大家的帮助实在是太多,相比之下自己所付出的实在太少,深感汗颜。这半年多来在集团公司领导以及度假村运营板块领导的信任和同事们的关心、帮助下,使我很快的适应了这个新的工作岗位。在我上任的这半年里,我全力提升了我们前厅部所有服务员的综合素质。使工作能力不断提高,当然,素质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环境的熏陶和长期的引导。推荐文档:2009上半年工作总结

第一,业务技能的训练,每逢周

一、

三、五,我都会利用一切机会,让我的服务员获得更好的培训。从日常运营中发生的小问题到简单的投诉处理以及各种各样的案例分析,尽可能让他们具备更多的能量,这样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

第二,严把素质教育的培训。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不再是我们学科考试的重点,但是我总认为学习传统文化对做人的修为是很有益处的。所以,我也在多方面寻找资料、让他们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熏陶儒雅之风,能够渗透诸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精髓。这

样,首先从为人上会得到一个认可,利于他们处理解决会所范围内出现的一些突发问题。

第三,发挥个人优势,树立职业化意识。我们的前台接待虽然年纪轻,但是形象好,这是优势。而每个人又有不同的特长。所以在工作中我一直都专注于抓住一些可行的机会,让他们尽情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还灌输给了他们严于律己的苛刻意识,让他们有了职业化的表率意识。

第四,多和他们沟通,多谈心,不让年龄与级别成为鸿沟。他们比我年轻,年轻总免不了会急躁。尤其顾客林林总总,什么样的人都有,每天好听难听都听了,很可能就烦了。烦了,是干不好工作的。所以,我作为领导应该为他们服务,让他们把胸中的郁闷吐出来,把不快说出来,然后有问题解决问题,没问题继续工作,保障工作气氛积极、通达、乐观。在此方面,自我上任以来,员工流失率也是本部门历任经理最低的。

第五,严于律己,全方位实行制度化、赋予人性的管理,作为部门负责人,要求员工做到的,自己率先做到,在工作中一视同仁,常常和员工们一起加班加点奋战在工作第一线,起到了良好的带头表率作用。如此,才能令员工产生领导干部也能和我们一起同甘共苦的荣辱意识,并非作为领导就一定要高高在上,不表率、不作为。

当然,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员工的思想动态,不仅关注本部门员工,还要协助管理起,关注会所范围内其他部门员工的积极性。充分调动整个会所部员工的积极性,是在今年整个旅游市场、以及全球经济市场受金融风暴袭击,所有一切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能够与竞争对手抗衡的最重要的一点。现在整个公司的改革已初露锋芒,人员调动较多,新的福利待遇等问题都令员工们此刻的情绪有些不稳定。所以,稳定他们的情绪应该是我目前目前工作的重点之一。一方面要引导他们适应新的集团管理架构和运营流程;另一方面要关注员工中的低倾思潮,及时纠偏。我一贯主张处罚不是目的,也认为处罚也不是最好的办法。我想我们不仅要为顾客创造良好的度假、娱乐环境,也要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让员工们心情平和、愉悦的工作,让他们因工作而感到压力与挑战,同时也感到自信与荣誉,如此才能够更好的协助集团公司以及度假村运营板块的所有管理者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以上是我就职之后的部分工作,因为对高尔夫还谈不上是彻头彻尾的了解,所以可能有些部分还很粗略,需要与具体主管领导进行进一步的探讨。有些工作做得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挖掘。今年度假村所实施的预算管理,虽然我们部门没有太明确

的预算任务,但是我们部门的观光车油耗、保养,会所内的易耗物资都直接涉及到度假村的大块费用支出。所以,我会在尽快在更一步熟悉高球运作的同时,结合预算管理,使我们部门能够为度假村的增收节支作出贡献。

2009年,我将为之努力的方向,加强个人修养,勤政务实,埋头苦干,实践自己先做人、再做事的人生准则。带领我的部门,迈向一个新的开端。

最后我要讲的是,一个部门要有灵魂,而部门的灵魂就是本部门的文明素质。通过我的努力,相信在2010年,我们会以更优质的服务给我们的每一位客人带来方便和享受,让他们感觉到和谐和友善。

以上就是我的述职陈述,敬请在座各位领导、同事们批评指正。

推荐第9篇:度假村工作总结

度假村2009年工作总结范文

2009年转眼已经过半,半年的学习、工作,时间并不算太长,但我得到大家的帮助实在是太多,相比之下自己所付出的实在太少,深感汗颜。这半年多来在集团公司领导以及度假村运营板块领导的信任和同事们的关心、帮助下,使我很快的适应了这个新的工作岗位。在我上任的这半年里,我全力提升了我们前厅部所有服务员的综合素质。使工作能力不断提高,当然,素质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环境的熏陶和长期的引导。推荐文档:2009上半年工作总结

第一,业务技能的训练,每逢周

一、

三、五,我都会利用一切机会,让我的服务员获得更好的培训。从日常运营中发生的小问题到简单的投诉处理以及各种各样的案例分析,尽可能让他们具备更多的能量,这样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

第二,严把素质教育的培训。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不再是我们学科考试的重点,但是我总认为学习传统文化对做人的修为是很有益处的。所以,我也在多方面寻找资料、让他们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熏陶儒雅之风,能够渗透诸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精髓。这

样,首先从为人上会得到一个认可,利于他们处理解决会所范围内出现的一些突发问题。

第三,发挥个人优势,树立职业化意识。我们的前台接待虽然年纪轻,但是形象好,这是优势。而每个人又有不同的特长。所以在工作中我一直都专注于抓住一些可行的机会,让他们尽情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还灌输给了他们严于律己的苛刻意识,让他们有了职业化的表率意识。

第四,多和他们沟通,多谈心,不让年龄与级别成为鸿沟。他们比我年轻,年轻总免不了会急躁。尤其顾客林林总总,什么样的人都有,每天好听难听都听了,很可能就烦了。烦了,是干不好工作的。所以,我作为领导应该为他们服务,让他们把胸中的郁闷吐出来,把不快说出来,然后有问题解决问题,没问题继续工作,保障工作气氛积极、通达、乐观。在此方面,自我上任以来,员工流失率也是本部门历任经理最低的。

第五,严于律己,全方位实行制度化、赋予人性的管理,作为部门负责人,要求员工做到的,自己率先做到,在工作中一视同仁,常常和员工们一起加班加点奋战在工作第一线,起到了良好的带头表率作用。如此,才能令员工产生领导干部也能和我们一起同甘共苦的荣辱意识,并非作为领导就一定要高高在上,不表率、不作为。

当然,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员工的思想动态,不仅关注本部门员工,还要协助管理起,关注会所范围内其他部门员工的积极性。充分调动整个会所部员工的积极性,是在今年整个旅游市场、以及全球经济市场受金融风暴袭击,所有一切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能够与竞争对手抗衡的最重要的一点。现在整个公司的改革已初露锋芒,人员调动较多,新的福利待遇等问题都令员工们此刻的情绪有些不稳定。所以,稳定他们的情绪应该是我目前目前工作的重点之一。一方面要引导他们适应新的集团管理架构和运营流程;另一方面要关注员工中的低倾思潮,及时纠偏。我一贯主张处罚不是目的,也认为处罚也不是最好的办法。我想我们不仅要为顾客创造良好的度假、娱乐环境,也要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让员工们心情平和、愉悦的工作,让他们因工作而感到压力与挑战,同时也感到自信与荣誉,如此才能够更好的协助集团公司以及度假村运营板块的所有管理者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以上是我就职之后的部分工作,因为对高尔夫还谈不上是彻头彻尾的了解,所以可能有些部分还很粗略,需要与具体主管领导进行进一步的探讨。有些工作做得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挖掘。今年度假村所实施的预算管理,虽然我们部门没有太明确

的预算任务,但是我们部门的观光车油耗、保养,会所内的易耗物资都直接涉及到度假村的大块费用支出。所以,我会在尽快在更一步熟悉高球运作的同时,结合预算管理,使我们部门能够为度假村的增收节支作出贡献。

2009年,我将为之努力的方向,加强个人修养,勤政务实,埋头苦干,实践自己“先做人、再做事”的人生准则。带领我的部门,迈向一个新的开端。

最后我要讲的是,一个部门要有灵魂,而部门的灵魂就是本部门的文明素质。通过我的努力,相信在2010年,我们会以更优质的服务给我们的每一位客人带来方便和享受,让他们感觉到和谐和友善。

以上就是我的述职陈述,敬请在座各位领导、同事们批评指正。

更多范文,敬请登陆范文大全网(fanwen.glzy8.com)!

推荐第10篇:一般现在时态教案

一般现在时态

教学目标

知识:掌握一般现在时态的定义以及该时态的用法;

方法:牢记一般现在时态的用法;

能力:能够辨别出一般现在时态;

教学重点:一般现在时态的定义及用法 教学难点:一般现在时态的用法及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

Step1:课堂导入

老师将下列句子呈现给学生,学生跟着老师读下列句子,对比每组句子的划线部分的区别。

1.He breaks his new cup.

His brothers break their new cups.2.Their teacher asks them to finish their homework on time.

Their teachers ask them to finish their homework on time.Step2:知识讲解

1.一般现在时态的定义

一般现在时是描述现在或经常性的性质,动作或状态的时态。常与表示频度的时间状语every day usually always often sometimes on Sunday等连用。 Eg:We usually go to school at 7 a.m.2.一般现在时态的用法

用法1: 表示经常发生的习惯性的动作或者存在的状态.Eg: (1)He often goes for a walk after supper.

(2)The boy usually gets to school early.

(3)He is always at home this time.注意:此用法常与一些表示动作频率的时间副词连用(副词放在be动词之后, 实义动词之前).always, usually, sometimes, often, never,every day /week /month/year/…等.

用法2:客观事实或普遍真理

Eg:

(1)The earth moves around the sun.

(2)The sun rises in the east and sets in the west.

(3)Three plus seven is ten.

用法3:表示现在存在着的状态或主语常带有的特征或性格 Eg:

(1)We are busy now.

(2)The cake tastes really good.

(3)The book is blue.

用法4:表示已经安排或计划好的,将来必定会发生的,或不易改变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如根据飞机、火车、汽车时刻表而来的班次、车次时间等。 注意:常用be, come, go, arrive, leave, start, begin, close, open, return, take off 等

Eg: (1)My plane takes off at 9:00 a.m.(2)The train leaves at three this afternoon.(3)Please close the door.

用法5:在时间或条件状语从句中有时用一般现在时表示将来发生的动作.注意:主要用在条件状语从句(if, unle)和时间状语从句(when, as soon as, before, after等)中, 表示将来动作.Eg:

(1)I’ll call you the moment I arrive in Xi’an.

(2)If it rains tomorrow, we’ll stop running on the playground

(3)I’ll give the book to him as soon as I see him.Step3:练习

1.用括号内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He often ________(have) dinner at home.(2)Daniel and Tommy _____(be) in Cla One.(3)We often _________ ( watch) TV on Monday.(4) They _______(have) the same hobby.(5)My aunt _______(look) after her baby carefully.(6)You always _______(do) your homework well.(7)I _______(be) ill.I’m staying in bed.(8)She _______(go) to school from Monday to Friday.2.选择题

(1)Jenny! Do you know that one-third of the boys in our cla______ the singer Jack ?

A.like B.likes C.liking (2)Betty will ring me up when she _______ in Beijing. A.arrive B.arrives C.arrived D.will arrive (3)my father _____ his bike to work every day instead of driving.

A.ride B.rode C.rides D.will ride (4)He said the sun ____in the east and ____in the west.

A rose; set B rises; sets C rises, set D rise; sets

Step4:小结

本节课主要围绕一般现在时态的常考点展开,即:一般现在时态的定义,一般现在时态的用法。需要重点掌握一般现在时态的特殊的运用。此外,在中考中经常考查的是宾语从句中表述的是客观事实时用一般现在时态,因此这个知识点需要重点掌握。

近年中考对语法点的考查往往是与语境想结合,因此,同学在做题时要结合语境来分析题目,灵活地运用语法知识。

第11篇:教姿教态

教师的教姿教态

教师的教姿教态和体态语言是教学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教态和体态体现教师的人格修养、气质和整体素质。教学信息和知识除了靠教师有声语言传递外,还要通过教态和体态等非语言因素辅助完成。教态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整体形象,包括教师的仪容、风度、神色、情绪、表情等;体态语言指的是伴随语言教学的姿势或动作、手势和目光等,其运用频率很高,方式很多,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是教学艺术性的重要体现。良好的教态和体态,对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以及听、说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教态的主要原则

知识水平与人格形象高度统一;生理素质、健康状况与文化修养统一;教学过程、步骤、方法和手段统一;视、听、动协调;适当模仿与发自内心的体验一致以及教师个性与行为的整体育人效应统一。其基本要求如下: 1.着装整洁,端庄

2.目光亲切,表情轻松,态度和蔼 3.举止文雅,精神饱满

4.面向全班学生,与学生视线交流的时间不低于60%。5.善于用不同的眼光表情达意

6.根据教学需要,表现出发自内心的情感

7.身姿、手势、一举一动都要表达出对学生的喜爱、关心、信任和期待 8.位移幅度和频率适中,并根据教学内容与演示、讲解、板书等活动协调 9.各种动作从容、敏捷、准确

10.没有不必要的动作,遇乱不急,受挫不躁

(二)教态的基础 1.知识形象和人格形象

教师的知识形象是教师所具备的社会、科学及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外在表现;其人格形象则是教师行为和思想品德修养所形成的优良品质的物化。“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准确地说明了知识形象、人格形象与教态的辩证统一关系。离开知识形象和人格形象,教师将不成其为教师。 2.生理素质与文化修养

生理素质是教师工作能力、活力和灵气赖以生存的基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态的质量;文化修养是指一定的文化、文学艺术、哲理等在心情和精神上的沉淀和积累。只有二者的结合统一才能形成最佳教态。 3.动机、自我意识与养成训练

师范生强烈的学习训练和模仿动机是形成良好教态的重要前提,而自觉地克服不良的身姿、手势等习惯则是教师不断优化自己教态的良策。

(三)良好教态的基本构成 1.服装

教师的服饰会对学生情绪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衣着要高雅大方,整齐干净,协调自然,美而不俗。教师的服饰体现了教师的风貌。服装色彩不要太艳,也不要太暗淡。教师不能穿奇装异服走进教室,更不能不修边幅。教师穿上新装,应课前到教室走一趟,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哗然。 2.面部表情

(1)目光亲切,目视全班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用眼神表示肯定、否定。要做到肯定中有期待、否定中有鼓励;亲切中有严肃、容忍中有警告。

(2)含蓄地微笑,轻声笑,不要放声大笑。 (3)喜怒哀乐不宜表露太过,课堂上不能对学生有冷面孔、恶面孔或淡漠面孔。 3.身姿

(1)进——走进教室上讲台时,胸部挺直,头部平正,端庄大方,温文尔雅,精神饱满,欢快而严肃,可亲又可敬。无形的威风才能压得住课堂阵脚。

(2)站——站稳、挺直,手不乱放,腿不乱抖,双手不撑讲台,也不插在裤兜里。 (3)位移——讲述、演示、板书、朗读、与学生进行语言交流应是一个流畅的动态过程:

A.讲述、演示时位移应适度,一般以讲台为中心,幅度不宜过大,频率不宜过高;

B.板书(写、画)时,取笔、转身、移动、书写移行、收笔都要根据自己的身高、手臂长度和板书内容,确定起

始线和往返线的高度和长度;

C.操作电教设备和教具时,开、关、暂停、张贴等动作都要求从容、敏捷、准确。 4.手势

(1)点——指点黑板上的词句或挂图上的物件,或向学生发出指令。 (2)划——比划,模拟再现空间形状和形式。 (3)压——表示缩短、挤压,两手手心相对挤;表示安静、暂停,两手手心向下压。 (4)抬——手心向上,示意学生齐声读或站立。

(5)挥——表示气愤、决心、果断、誓言时,一般采用圆弧形动作。

这些手势应该在柔慢中隐含刚劲、徐缓中渗透坚定。直线动作、圆弧动作、快动作、慢动作、大动作、小动作等随着教学整体发展而适度变化,并与语言、表情、身姿等有机配合。

三、体态语言的分类

在课堂上,教师的姿态要自然大方,切莫矫揉造作、故作姿态。大方、自然、得体、恰当的体态语言能够感染学生的情绪,增强知识讲解的效果,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影响学生的修养,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根据英语教学的任务和作用,教学中教师常用的体态语言可分为以下五类。

(一)身姿体态语

教师的身势和姿态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好的印象会产生磁铁般的吸引力。因而教师要做到站姿端庄、大方、稳健、挺直、精神饱满。点头或摇头时,幅度不宜过大,频率不宜过快,要与说话内容节奏协调,切忌摇头晃脑、探头探脑。讲课累了时,可以将重心移向一条腿,稍作休息。身体切不要后仰或歪斜,更不要摇摇晃晃。讲课时,不要下意识地抖动双腿,也不要始终将双手撑在讲桌上或俯身在讲桌上。

(二)手势体态语

以手势帮助说话是教师在课堂上必不可少的讲解手段。教师常用的手势体态语大致分为四类:

1.指示性体态语

教师运用事物或图画进行教学时,常结合手势语帮助提问。例如“What\'s this?”(指近物)“What\'s that?”(指远物)这类手势语的特征是所指事物作为教学内容和目标,它的活动虽然简单,但也有其特点:即所指对象必须为全班学生明了。

2.演示性体态语

此类手势语演示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如演示渐进语(progreive words),教师一边说“Every morning I get up at six.I brush my teeth.I wash my face...”,一边演示这些动作,然后过渡到师生齐说、分别演示,最后达到学生自说自演。教、学、演三者密切配合可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和理解。此类身势语需要提前设计,并需要一定的创意。 3.指挥性体态语

此类手势语的特征在于指挥学生活动,用以在教师的指挥下演示教学。例如,在训练学生朗读时,读升调的地方,手往上提;读降调的地方,手往下降;……教师运用指挥性体态语,不仅使朗读整齐,声势浩大,而且使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得到巩固和提高,并对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有很大帮助。 4.象形性手势

这类手势用来描摹人、物的形和貌。例如,描绘round-face可两手环脸作球状,描绘long hair,可用手从头上划至腰上部,学生即刻明白其表达的含义。

教师在使用这些手势语时,要目的明确,克服随意性。手势的速度、频度、幅度均要适度。在课堂上一定要克服不良手势,如抠鼻子、挠头皮、摸胡子、手沾唾液翻书等。更不能手敲桌子或对着学生指指点点。总之,手势语的运用要简洁、明快、大方、适度,不要繁杂、生硬、造作。

(三)表情体态语

表情是心灵的屏幕。它把师生双方复杂的内心活动像镜子一样地反映出来。教师在教学中的表情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常规性表情,二是变化性表情。前一类要求教师做到和蔼、亲切、热情、开朗、面带微笑。教师的微笑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态势,创造和谐的学习气氛,对学生不仅是一种鼓舞,还是一种督促,从而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变化性表情是指随教学内容而产生的喜、怒、哀、乐,随教学情境与学生发生的感情共鸣。这种表情可以使课堂效果丰富生动而充满活力和吸引力。教师的表情变化要适度,不能过分夸张,以避哗众取宠之嫌。教师的笑容应是含笑、微笑、轻声笑;不能捧腹大笑、嘻嘻哈哈或嘿嘿冷笑。教师更不能板着面孔毫无生气地讲课。从心理健康的观点来考虑,教师应把学生从惧怕权威、缺乏自信或自卑中解放出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师要创造一种谅解和宽容的气氛,不仅允许而且鼓励学生自我提高、自我表现,以利于培养创造性。

(四)目光体态语

眼睛为心灵之窗。教学的高层次是心灵的交流与和谐。教师的眼神要使学生感到亲切中有严肃、肯定中有期待、否定中有鼓励、容忍中有警告。

讲课时,教师要尽量扩大目光的视区,始终把全班学生置于自己的视幅内。要用广角度的环视表达对每个学生的关注。要注意用眼神交流来组织教学、捕捉反馈信息。针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目光点视。例如,对听课认真、思想活跃、回答问题正确无误的学生投去赞许的目光并伴有点头动作;对精力不集中、做小动作的学生可投去制止的目光并拌有摇头动作;对于回答问题胆怯的学生可以投去鼓励的目光。教师要始终保持目光明亮、神采奕奕。丰富明快的眼神能使口语表达生动传神。教师切忌眼神暗淡无光、昏昏欲睡;切忌双目望着天花板、望着讲义或窗外;切忌视角频繁更换、飘忽不定,以免给学生心不在焉的感觉。

(五)空间距离体态语

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间距离的变化,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教师讲课应以站在讲桌后为主,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可以适当调节与学生的距离。例如,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进行辅导、检查和帮助;走近后排学生,使他们精力集中并感受到教师的关怀;貌似不经意地走向做小动作的学生,给以暗示性批评。但是,教师不能在教室内频繁走动,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的脚步不宜过快,也不能过慢。同异性学生交谈时,距离不宜太近,更不要随便拍打学生,以免引起反感。

综上所述,英语课堂中的教态和体态语言是英语教师必备的技能和素质,每位英语教师都必须认真研究、深刻体会,配合课堂恰当使用,从而使英语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第12篇:房态中英文

1、住客房 (Occuoied -------OCC),即客人正在使用的房间。

2、走客房 (Check out-------C/O),表示可热已经结账并已离开客房。

3、空房 (Vacant------V),昨日暂时无人租用的房间。

4、未清扫房 (Vacant dirty-----VD),表示该客房为没有经过打扫的空房。

5、外宿房 (Sleep out-----S/O),表示该客房已被租用,但是住客在外过夜,总台人员应该在计算机上对该客房做外宿未归标记,将此信息通知大堂副理和客房部,大堂副理会双锁该客人的房间,并做记录,客人返回后,则由大堂副理为客人开启房门并做解释说明。

6、维修房 (Out of order ------OOO),又称病房,表示该客房因设施设备发生故障,暂时不能出租。

7、已清扫房 (Vacant clean -----VC),表示该客房已清扫完毕,可以重新出租。

8、请勿打扰房 (Do not disturb-------DND),表示该客房的客人因睡眠或者其他的原因不愿服务员打扰。

9、贵宾房 (Very important person -------VIP),表示该客房的客人是饭店的重要客人。

10、常住房 (Long stay in guest --------LSG),又称长包房,即长期由可人包租的客房。

11、请即打扫房 (Make up room-------MUR),表示该客房住客因会客或者其他的原因需要服务员立即打扫。

12、轻便行李房 (Light baggage-------L/B),表示该客房的住客行李很少的房间,为了防止逃帐,客房部应及时通知总台。

13、无行李房 (No baggage-------N/B),表示该客房住客没有行李,避免逃帐行为发生,应通知总台。

14、准备退房 (Expected departure------E/D),表示该客房的客人应在当天中午12点以前退房,但现在还未退房。

15、保留房 (Blooked),预留给将入住的团队、会议客人的一种内在掌握的客房,总台人员应在计算机上做好标志,防止将其出租给其他的客人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16、双锁房 (Double locked ), 住客在房间双锁客房,服务员用普通钥匙无法开启房门,对此应加以观察,可能是误操作,也可能是客人生病等。当饭店发现房间内的设备严重损害或者房内有暴露的贵重物品或发生刑事案件时,也应双锁客房,等待调查。

17、加床 (Extra Bed ------B),表示该客房有加床。

第13篇:意识四态

意识四态

人类的意识活动是非常复杂的,虽然现代科学高度发达,检测手段日益先进,然对于意识的深层机制仍旧难以彻底了解。特别是对一些特殊的意识状态,如气功修习中的定境(禅境)的研究更乏深入。

根据我在功中的体验基本上可以把人类意识活动分为四种状态,其中有些是与现代医学研究成果相吻合的,有些则在观念上有所不同。由于是自己在功态中的体验,是否其有普遍意义,尚待科学进一步验证.然在传统的师承讲述中,历代前辈的经验大体是类同的,这个问题希望气功同道与学练本功者共同研究探讨,也希望能协助我,提供此类经验的材料,以进一步研究。

在叙述意识活动的四种状态之前,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两类意识。

一类是表层意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意识、思想、思维、意念等。它是一种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判断、推理进行的一种认识活动。传统气功中所谓的后天意识的概念与此较接近,但不完全一样,表层意识相当于佛家功中所说的前六识。

这类意识不是生下来有的,而是在后天的认识过程中产生的,它是借助于表象和概念形成的。

什么是表象?比方说,我们面前有一张方木桌。通过双眼,我们先后见它的外形,是方的,有四条腿,大小、颜色等,这就是表象。那么这些表象在脑子里反映出来,变成了概念:咦,这是桌子。这就是一个表层意识的认识过程。刚生下的婴儿,就不知道什么叫桌子,他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由父母或外人反复教导,才能学会。

另外一类叫潜层意识。这部分意识理藏在表层意识之下,在人类清醒状态下,它往住处于抑制状态,只有当睡觉或进入气功态时,表层意识减弱,才能部分显现出来。

潜层意识又分两个层次,一个层次叫潜意识、一个层次叫无意识(这里与心理学中精神分析学派的同一名词内涵上有所不同)。潜意识里藏伏着很多东西。比如,关于过去的所有事件的记忆。一般人认为,发生过的事,有的记住了,有的根本没有去记,或记过又忘掉了。现代科学上讲有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但这些都是从表层意识的层次上来研究的。事实上,根据我功态的体验,潜意识具有惊人的贮藏信息的作用,它甚至可以贮存千万年、亿万年甚至更广阔、更长远 时空中的记忆信息。而且非常精细,包括你做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思想念头,一一记录在案。无一疏漏。

当练功进入到高级层次时,我们可以体验到我们这一生中所做的每一件事一一掠过,甚至回溯到所谓的前生前世,感到自己在这一世前,还有别的存在方式。这种情况传统气功叫宿命通,知道前生后世了。就功态中来讲,确实能体证到这种情况,真实不虚。究竟是什么道理,用现代科学不好说清楚。有人讲是祖宗万代遗传下来的信息,有一定道理,因为有些片断确实会出现自己宗族里的事情.然而,大多数的记忆与祖宗没有直接关系,至少现象是这样的。

二十世纪初心理学家荣格曾提出:“集体无意识”学说,认为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共同沉积,已经涉及到这个问题,但还很肤浅,不能解释大多数的现象和问题。

有人说是幻觉,不好说。练功中确实会出现许多幻觉但幻觉中实际有很多信息在里面,它用了幻觉形式表现出来。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一部功里不好讲得大深,放在

二、三部功里面再进一步论述。

上面讲的是潜意识,能发掘出潜意识,就会激发出许多特异功能。如预知、透视、遥视、他心通等等,根据各人的慧根不同,侧重于某一方面,也有比较全面的。但潜意识还属于现象界的层次,也就是还有形有象,层次不算高,功能也不稳定,有时准有时不准,有时灵有时不灵,按佛家功、道家功的说法,还停留在欲界定的层次,欲界充满了欲望,充满了自己主观的想法,所以还达不到自然而然,不能客观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一般来说,绝大多数的特异功能者和气功师都停留在这个层次上,再往上不易突破。

潜层意识的第二层叫无意识。所谓无意识就是没有任何分析,没有概念,直接进入事物本体来认识事物的一种意识。佛道两家讲的“真空妙有”,“虚无”就是指的无意识状态,按道家功境界讲是转识神为元神,佛家功是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或者说转第八识为第九识佛识)无意识开发出来层次很高,这时候出的各种神通(特异功能)比较稳定,而且只有你玩它,它玩不了你,这样就不会被各种功能所迷惑。但无意识的境界不好说明白,要自己去体会。

从整体上讲意识分为四种状态:即醒觉状态、常睡状态、深睡状态、元觉状态。现分迷于下。

(一)醒觉状态

也就是我们日常清醒时意识的状态。这个状态下,主要是表层意识起主要作用。在这种状态下,我这个小宇宙与自然这个大宇宙是处在二元对立状态的。潜层意识被压抑了,它巨大的作用发挥不出来。但这并不是说,在醒觉状态下潜意识就不作功了,它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作用,比较明显的如直觉,也就是常说的第六感觉,在醒觉状态下同样会产生,比如说有的人对别人的内心想法有一种直觉。一个陌生人一见面,这个人别看他面上笑嘻嘻,其实心里恐怕不怀好意。或者说,有的人对一些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有一种预感,比如西方心灵学研究中有这样一事例。一位研究心灵学的专家在傍晚时开车回家,路上突然产生了一个奇怪的念头,想拐到海边去肴看大海。一般人想想时间晚了,不可能就不住下想了。这位专家研究心灵学,他感到这是自己的潜意识用一种特殊形式提示他继续往前开车会有危险。于是将车速放到很慢,一面观察周围情况,果然,在前面一个急转弯处,一根电线杆折倒在路上,已经有一辆汽车撞毁在那里,如果不是他肯定了自己的直觉,继续快速行车的话,很可能也会车毁人亡。

所以潜意识在醒觉状态下也发生作用,但往往不易觉察。

在梅花易数及其他古代占卜术中,很讲究灵应(或称外应),也就是报据周围情况,以及自已当时的灵感(潜意识)来占断。华山派陈抟祖师的心相与心占术就是运用此类方法。

比如一个人来占卜,如果忽见云开日出,心中一动的话,不用看起出什么卦,就可以断来人所问之事必定困难消解,办事顺利,如果恰逢乌云遮日,则表明事情有阻碍。这叫心占。

或者说给别人看相,很可能这个人表面上肥头大耳,福气很大,但看相的人直觉上觉得这个人要糟糕,那就不必看相,直接断他有灾就行了,这叫心相,这里实际上已脱离了术数的范围,纯粹运用的是潜意识的特异功能。

然则一般人在醒觉状态时,潜层意识功用不明显,很难运用于具体的工作、生活中,唯有修行到极高境界之人,在醒觉状态,也能超越物我的二元对立,达到物我合一的禅的境界(也即无意识)。达此境界,则所做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符合宇宙自然的规律,随心所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却绝不会做任何不利于别人、不利于自已的事,不会出问题,这就是已经得道了。

(二)常睡状态

据科学家的研究,人的睡眠不是一个单一的过程。按脑电波的图形来分可分为慢波睡眠也称正相睡眠(orthodoxicalsleep 和快波睡眠或称异相睡眠(paradoxical sleep)。

正相睡眠的特征是:闭目,瞳孔缩小,心率降低,血压及基础代谢降低,脑电波呈高振幅的同步慢波。全身肌肉松驰,但颈部仍较紧张。正相睡眠根据睡眠深度可分为四期。第一与二期可称浅度睡眠,第三第四期可称深度睡眠,一般说来,儿童与青少年时深度睡眠较多,成年人的深度睡眠极少甚至没有。这也是成年人精力不如青少年充沛的一个重要原因——缺乏深度睡眠。

异相睡眠的特征是:眼球快速运动,心率和血压升高,呼吸加速而不规则,脑电波变为去同步的低幅快频波。虽然在此状态下肌肉比正相睡眠更松驰,但往往很快出现躯体局部抽动、紧张、心率增快,男性阴茎勃起,女性阴道充血兴奋,以及血压突然升高,一般说来高血压患者在此阶段易引发脑溢血。

正相睡眠与异相睡眠是交替出现的,开始先进入正相睡眠80-120分钟,然后转入异相睡眠5-30分钟,如此一夜交替3-5次,越接近睡眠后期,异相睡眠时间越长,最后一次可持续45-70分钟。对成年人来说,异相睡眠约占整个睡眠时间的20-25%。

人在正相睡眠期间被唤醒,或者说无梦,或者梦境模糊,记忆率只有5%左右,在异相睡眠时唤醒,则大多说在做梦而且生动通真,记忆率在80-94%。

科学家认为,异相睡眠中眼球快速转动表示做梦,异相睡眠是人恢复疲劳必不可少的。根据我练习睡功中的体验认为,异相睡眠并不是人类较好的休息与恢复方式,正相睡眠中前两期睡眠也不完美,因为异相睡眠中,脑活动呈现活跃状态,心率血压基础代谢都提高了。人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没有得到充分休息,且容易引起一些夜晚易发的疾病,而正相睡眠中,脑活动上虽处于安静状态,肌肉紧张没有充分缓解,且脑活动的安静只是处于抑制状态,没有更好开发出它潜在的能量。

只有正相睡眠中的第

三、第四深度睡眠,才是普通人最好的休息状态,但成年人进入此种状态时问极短,甚至没有。

那么,我们练习睡功的第一步,首先是使身体比常规睡眠更松驰,脑部更放松,从而促使深度睡眠的时间加长,使我们得更好的休息。同时,激发出人体自我治疗的本能,使我们的疾病得到治疗。因为深度睡眠态,已相当接近于气功中的虚静状态,具体来讲,已接近佛家讲的“细住”状态,极个别人在深度睡吸时会转入欲界定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体进入一种自我调节的功能态,许多疾病在这种情况下自然而愈。

一般练习睡功3天到半个月左右,深睡状态可比未练功前延长60-150秒,个别甚至更多,长期修炼睡功者,深睡时间可比平常延长10-30分仲,而进入深睡状态一分钟,效果比浅睡30分钟都要好。

练习睡功的第二步,是超越深睡状态,进入到元觉状态,元觉状态非醒非睡,与自然宇宙合一,是最完美的状态。

(三)深睡状态

深睡状态从特征上讲:心率降至极低,闭目,身体极度松驰,基础代谢也降至极低,无梦,基本上没有表层意识活动。

对于常人来说,一般在睡中醒来之后,没有深睡状态的记忆,所以并不知道深睡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只有修行有素的人,才有深睡的体验。一般说来深睡的体验是这样的:

首先深睡状态是由浅睡状态进入的,在进入深睡状态的瞬间,往往可以感觉到命门处有一股气流沿着督脉直冲入脑,这时会产生一种黑的感觉,起初是不大的一团,接着逐渐蔓延到全身。凡黑色所到之处,都有一种清凉舒快的感觉,有时还会体验到“空”的感觉。

(四)元觉状态

元觉状态,也称本体状态,是人彻悟宇宙本体的一种状态。道家功里叫入定,佛家功里叫禅定或三摩地。在这个状态中,修行者超越了二元对立,即我与自然对立状态,进入到“真空妙有”的境界。何谓真空,放弃了个体意识,好象自己不复存在了,何谓妙有,自己的心灵融入了宇宙的意识,感觉到宇宙万物是一个整体,我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这就是很微妙,很玄妙的“有”。一即无限,无限即一,纳须弥于芥子,化芥子为须弥。在禅宗里把这个境界叫法身成就。

在最初进入元觉状态时,往往伴随着无限喜悦的感受和进入无边无际白色光海的体验。

这个状态的体验用语言是难以形容描述的,能用语言表达的不到此境界的万分之一。必须亲身体验,才知妙味,禅宗把这叫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睡功最终要达到的境界,即是此境界,此境界为至善至美,道家功里叫“炼虚合道”。

第14篇:水生野生动物宣传月工作总结

2011年水生野生动物宣传月工作总结

今年的9月15日至10月14日是第二个全国“海洋宣传日”, 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月大型公益主题宣传月活动。为响应农业部关于此次活动的号召,洛阳龙门海洋馆积极参与加入到此次活动中,成为此次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月活动的举办方之一。我们根据有关部门要求,在公司领导高度重视与统一协调、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开展了一系列以“关爱水生野生动物,我们在行动”为主题的活动。

这次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围绕今年“关爱水生动物,我们在行动”的宣传主题,全面宣传水生野生频危动物保护,濒危动物生活习性,提升公众对水生野生动物的认识,倡导人们爱护水生野生动物资源,增强市民的生态保护的意识,增加人们对水生野生动物的认识,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在宣传科学思想,普及水生野生动物知识,扩大全民教育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紧密部署

一、制定工作方案,保障宣传顺利开展。

在接到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通知后,洛阳龙门海洋馆专门成立会务组进行工作部署,要求把全国水生野生动物科普宣传月的宣传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落实。同时,制订了关于做好第二个全国水生野生动物科普宣传月活动的《活动方案》,明确了宣传活动的主题内容、活动时间、组织机构、宣传形式以及工作要求。为宣传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了周密的准备。

二、采用多种形式,有步骤认真开展各项宣传工作

1、启动仪式

9月20日上午十点在洛阳龙门海洋馆广场举行全国水生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月启动仪式。洛阳市农业局、水产站、农业局信息中心、各水产单位、新闻媒体、各社团及志愿者、游客等500多人参加。各位领导先后紧紧围绕宣传主题,倡导大家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爱护水生野生动物;特别是洛阳市农业局副局长高洁号召大家关爱水生动物,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携起手来,共同关注、参与和支持这项事业,用实际行动,为保护水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而共同努力。

同时,龙门海洋馆总经理丁海波针对会上一些人员提出的问题现场进行了一一回答和讲解。为了更好的宣传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我们特地邀请洛阳电视台记者、洛阳日报记者进行现场拍摄,从而使洛阳市民共同参与到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活动中。

2、悬挂条幅、组织签名、发放宣传页活动

根据预定的活动安排,在海洋馆广场悬挂数条条幅,认真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同时,启动仪式当天我们组织各级领导和志愿者们分别在“关爱水生动物,我们在行动!”条幅上进行签名。在整个宣传活动中,我们组织学生参观,向少年儿童传播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知识、提高他们的保护意识,培养少年儿童“保护绿色家园、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参观结束后,我们组织学生根据参观的内容以有奖竞猜的方式开展了一次水生野生动物科普知识及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同时,围绕今年的宣传主题,在会后我们向来管参观的游客、学生发放有关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知识的书籍、礼品,据统计,发放各种宣传礼品价值1500多元、宣传手册1000余册。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们了解到很多原来只能在书本中才能看到的国家级海洋保护生物,亲身感受了与海洋动物一起玩耍的乐趣,并在快乐中了解了保护海洋、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提高了他们保护环境保护意识。孩子们在活动中受益匪浅,而我们也达到了宣传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4、开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进校园讲座活动

为了迎接第二个全国水生野生动物宣传月的到来,我馆与洛阳市渔政站、洛阳市科学技术协会合作,先后在涧西区实验小学、洛龙区实验小学开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讲座活动”,在学校里以讲课的形式开展水生野生动物科普知识讲座及动物保护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科普讲师从水生野生动物习性、水生野生动物现状等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向学生们展示了一个精彩有趣的水生动物世界。向学生们宣传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善待濒危野生动物的相关知识,让孩子们更加关注水生野生动物、爱护水生野生动物、善待水生野生动物。

三、宣传效果取得显著成效

通过此次宣传活动,各级领导对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于今后倡导市民爱护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生物资源活动着重要的积极意义。宣传活动覆盖面广,由于电视、平面传媒的作用,使得宣传效果大大增强。据预测,本次活动受教育群众可达5万余人,现场直接受到教育的学生达1000余人。真正做到宣传口号家喻户晓,“关爱水生动物,我们在行动”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深入市民心中。

总之,今年宣传活动,我们紧紧围绕宣传主题,坚持从实际入手,突出重点,扎实有效地开展了此项宣传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市民对当前水生野生动物现状的了解认识,为市民自觉遵纪守法、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支持水生野生动物的工作起到了比较重要作用。虽然,第二个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已经过去,但我们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资源、把人类共同的家园建设的更加美好的行动将永远持续。

洛阳龙门海洋馆

2011年10月15日

第15篇:水生荣德育教案

德育课教学设计 《各族人民大团结》教学设计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大城小学 水生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族人民共同繁荣。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我们要维护国家统

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通过学习,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3.过程与方法:归纳党和国家及地方政府在各民族大团结方面实行的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各族人民大团结方面做了明确规定;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用此方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点: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的成果。 教学难点:

各族人民大团结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方法: 1.提问探究法。 2.材料归纳法。 3.讲述法、讲解法。 4.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

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 生:喜欢

师:现在我们来欣赏一首旋律优美、催人奋进的歌曲,这首歌就是《爱我中华》。

师:这首《爱我中华》是我国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的会歌,每当听到这首优美的旋律,我们都能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56个民族是如何和谐相处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各族人民大团结》这一课。

(板书:各族人民大团结)

二、讲授我国的民族政策

(一)坚持民族平等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认真阅读70页和73页的课文内容。 生:小组讨论:思考;我们的党和国家及地方政府在各民族大团结方面实行了什么政策?坚持了的哪些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各族人民大团结方面做了怎样的明确规定?

(学生回答。)

师:展示课件(小资料)。

生:集体朗读。(板书:坚持民族平等)

师:展示课件(少数民族代表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生:学生根据课件进行表述内涵。

师:展示课件(少数民族代表们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庄严地投票)。 生:学生根据课件进行表述内涵。 师:展示课件:(小资料)(指名读)

师:从以上的相关资料和课件中看出:我国坚持民族平等的政策,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

师:展示课件(民族大团结故事会)

2

生:学生根据课件进行表述内涵。

师:56个民族、56朵花,56个兄弟是一家,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有许许多多令人感动的有关民族团结的故事。现在请各组内交流你在课外收集到的动人故事吧。

生:小组内讨论交流,选几名学生在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讲的故事生动感人,我们全班同学听了深受感动,我国各民族,为中华民族的大团结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体现了民族团结的深情厚谊,他们 的精神是我们全体同学值得学习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我国坚持民族平等的政策,各族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二)坚持民族团结

师:请同学们概括各民族共同发展在政治上的表现。

师:展示课件(胡总书记在**广场上和各族人民欢庆国庆) 师:展示课件(了解党的好干部孔繁森的动人事迹) 师:展示课件(“一五”时期川藏、青藏、新藏建成通车)

生:“一五”时期我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建成了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为少数民族生活、生产,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师:展示课件(青藏铁路2006年7月1日通车)

生:青藏铁路2006年7月1日通车,为中华民放大团结又奉献了一份厚礼。

师:展示课件(2005年,中央人民政府向新疆赠送“民族团结宝鼎) 师:展示课件(2008年12月11日下午,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在广西南宁市民族广场由胡锦涛总书记亲笔题写鼎名的“民族团结宝鼎”赠送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

师:展示课件(象征民族团结的“民族团结誓词碑”) 生:观看课件说出自己对课件内容的理解。

师:播放《7月5日乌鲁木齐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视频

3

生:破坏民族大团结不得人心,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分子应受到法律的严惩。

生:我们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坚决同民族分裂势力作斗争。 生:......(板书:坚持民族团结)

[设计意图]故事分享后能激起学生不少感觉,了解优秀人物为民族团结作出的贡献,从而油然而生地感受到各族人民间的共融共存、源源远流长。

(三)实施民族区域自治

师:同学们,建国以后,我国采用什么方式管理少数民族的? 生:回答问题。

(板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师:展示课件(自学提示)。

师:请同学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领会71页的课文内容。 生:分小组阅读课文,讨论思考问题: 1.了解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

2.按其行政地位,民族自治地方分为( )( )( )。

3.到目前为止,我国共有民族自治地方( )个,其中自治区( )个,自治州( )个,自治县(旗)( )个。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什么意义? 生:学生结合课文回答。

师:展示课件: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指导下,我国建立的省级民族自治区有几个?它们的名称叫什么?

生: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指出五个省级自治区的名称。 师:我省有哪些少数民族自治州和自治县呢? 生: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

师:1953年10月1日,成立了甘南藏族自治州;

4

1956年11月19日,成立了临夏回族自治州。 1950年5月6日,成立天祝藏族自治县; 1950年7月29日,成立肃北蒙古族自治县; 1950年9月25日,成立东乡族自治县; 1952年7月6日,成立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1954年2月20日,成立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1954年4月27日,成立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1981年9月30日,新建了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师:同学们,我们甘肃省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到目前为止,省内共居住着44个少数民族,在千人以上的就有回族、藏族、东乡族、土族、蒙古族、裕固族、哈萨克族、保安族、撒拉族等,全省各民族之间互相尊重、相互理解、和睦相处。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民族区域自治,知道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保障了少数民族的权利。

(四)各族人民当主人

师:请同学们阅读72页的课文内容。 师:展示课件(中央民族大学)

生:中央民族大学为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弘扬少数民族文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师:展示课件:蒙文 师:展示课件:藏文

生:学生以,观看课件,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字。

师:我国除回族、满族之外,其他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和语言,我国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师:展示课件:清真寺

师:展示课件(读一读) 生:学生理解小资料的内容。

5

(板书:各民族共同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对我国民族政策的了解,知道国家成立了民族学院,培养民族干部,对各民族的语言文字的了解,让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建立后,各民族都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三、小组讨论

师:小结: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尊重少数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同心同德,阔步迈向新世纪。

展示课件:同学们,学完了这一课,你们想一想,我们能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呢?如何与少数民族的同学相处呢?

四、小结

师: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从自身从起,维护民族团结,从而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民族更加团结和谐。

五、作业

要求同学们课余调查自己家乡的少数民族政策实施的情况。 板书设计:

各族人民大团结

坚持民族平等 坚持民族团结 实施民族区域自治 各民族共同发展

第16篇:水生生物博物馆工作总结

水生生物博物馆2010年度工作总结

水生生物博物馆是我校教学、科研的辅助部门,也是学校对外宣传、交流和开放的窗口,2010年,博物馆全体工作人员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坚决执行学校的重要决策和精神,在校领导的指导下,在学校其他部门的积极支持和密切配合下,团结合作,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现把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日常工作

1.日常接待工作

我馆今年接待总人数达9000多人,本校师生参观人数达6000多人,教学课程实习1000多人,校外大中小学生和旅游团体1000多人,专家学者及校外来宾1000多人,门票总收入达3000余元。

2.标本管理工作

大型海洋哺乳动物的标本液更换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工作量大,危险性高。2010年3-4月份,我们对博物馆展厅中的“花斑原海豚、小抹香鲸、班海豹”等标本,用新买甲醛进行了全面的清洗和更换,使原来朦胧模糊的药液变得清新、透明,让一个个崭新的标本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3.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和消防是一切工作的根本,博物馆对消防工作极其重视,每月定期检查消防用品、设施和博物馆备用保存液,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联系相关部门维护。认真对待每一次学校组织的安全检查,把工作安排到位,坚持每月对馆内建筑、水电等进行安全检查,一年来未发生造成人员伤亡的意外及消防事故。

4.设施维修管理

博物馆运行已近6年,各项设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给博物馆的正常使用带来不便,今年以来,全馆大小的维修将近十个地方,如朱元鼎教授纪念厅腐烂的木柜更换为不锈钢架;楼顶多个地方的补漏;地板砖更换;外观维修等等,这些经过及时维修与治理,现基本得到修复。但是,重要的维修为水族厅,多年以来,水族厅的鱼缸一直处于漏水、渗水状态,现在经过长时间维修,小部分得到修复,其余部分仍在继续维修中。

二.科研、科普

1.博物馆网页得到全面更新

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今年博物馆老旧的网页已经得到全面更新,参观接

待、珍奇馆藏、科普之窗、视频资料、虚拟3D展厅、标本查询等相关栏目统一集中在崭新的网页上面,博物馆资源进一步数字化。这是博物馆在科普宣传、教学辅助以及科研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平台,为博物馆今后的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2.馆藏标本的采集和增加

今年博物馆加强了标本的采集和增加工作,分别到海南、徐闻、特呈岛采集标本,加上相关部门的赠送,共增加新种10种,其中贝类6种,鱼类3种,龟鳖类1种。具体工作如下:

2010年5月,到海南岛琼海采信贝类标本。

2010年5月,到徐闻白沙湾排尾角采集各种海洋生物标本。

2010年11月,到特呈岛采集各种海洋生物标本。

2010年10月,湛江市海洋与渔业局赠送我馆一只江豚。

2010年10月,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罗非鱼良种场校友叶卫赠送我馆一只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鼋,体重为15公斤。

3.义务讲解员培训

义务讲解员对博物馆科普宣传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现在国际。国内大型博物馆都会有义务讲解员的招募和培训工作。今年我馆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得到了学生处和教务处的大力支持。共招募22名各种专业学生作为义务讲解员,由我馆不同老师利用约10个周末加班分别讲解鱼、贝、虾、藻的科普知识,并开设了实习课程,使义务讲解员得到更加清晰的认知。

4.科研工作:

“科普资源数据化及科普知识的宣传优化”项目已顺利通过验收结题;“海产贝类采集与利用的研究”项目就是完成了《中国南海的软体动物》初稿,并对稿件进行了修改和审定,有望在2011年出版;与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等几家单位联合申报了《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十一五”建设项目》的“生物标本、矿物岩石标本共享资源建设”子项目。

三.存在问题和不足:

1.水族厅设施建设存在一定的缺陷,漏水严重,影响了水族厅的正常运行,水族维修刚刚开始,需要全部整修,需要学校领导支持以及各个部门如后勤管理处、设备处以及财务处的大力配合。

2.博物馆人力、物力、财力都匮乏,对于馆藏标本的采集工作是一个难点,特别是由于缺编,人手不足很多工作没能开展。

四.2011年主要工作计划

1.做好常规、既定工作。

2.做好人才引进工作。

3.修订博物馆参观接待管理办法。

4.配合学校相关部门,努力做好水族厅的整修工作,使其得到最佳展示。

5.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教育工作,加强义务讲解员的培训工作,配合相关部门开展科普宣传活动,争取面向社会开展1-2次科普讲座或大型科普宣传活动。

6.积极参与各项级别的科研项目的申报工作。

广东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博物馆

2011年12月22日

第17篇:第十章__水生蔬菜生产技术

蔬菜生产技术

缪道新

宁德职业技术学院

各论第十章水生蔬菜

一、范围:

通常指生长在沼泽地或浅水中的蔬菜,包括莲藕、茭白、荸荠、水芹、慈姑等十多种,它们都是属于水生高等植物;而不包括在海水中生长的紫菜和海带。虽然紫菜和海带也可以做菜,但是它们不属于高等植物,在生态条件、植物分类和生产技术等方面,均与上述的水生蔬菜存在很大的差别。严格地说,上述水生蔬菜应称为淡水生蔬菜

我国栽培的水生蔬菜共有12种,在植物分类学上分属于不同科、属:

(1)莼菜属于睡莲科莼菜属。

(2)芡实(鸡头米)属于睡莲科芡属;

(3)莲藕属于睡莲科莲属。

(4)豆瓣莱(西洋菜)属于十字花科水田芥属。

(5)菱属于柳叶菜科菱属。

(6)水芹属于伞形花科水芹属。

(7)水蕹菜属于旋花科牵牛属。

(8)慈姑属于泽泻科慈姑属。

(9)水芋属于天南星科芋属。

(10)荸荠属于莎草科荸荠属。

(11)茭白属于禾本科菰属。

(12)蒲菜(水烛)属于香蒲科香蒲属。

第一节概述

二、栽培概况:

水生蔬菜生产是中国蔬菜生产中的一大特色,其分布之广、面积之大、品种之多,在当今世界各国中均居首位。

由于水生蔬菜喜水怕旱、多喜温畏寒,绝大多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区。

三、生长与栽培通性

1、与一般陆生蔬菜相比,在植株组织形态上存在以下明显的特征:

(1)具有将叶片送出水面的特殊器官或组织。

(2)体内具有四通八达的通气系统。

(3)植体机械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退化,不如陆生蔬菜坚强。

(4)根系不及陆生蔬菜发达,根毛大都退化。

(5)植株体内具有比较发达的排水系统。

2、对温度的要求:可分喜冷凉和喜温两类:少数喜冷凉如水芹和豆瓣菜。大多数为喜温性植物,必须在无霜期生长发育,到冬前就进入体眠,休眠期虽然较耐低温,但也不能耐冰冻。

3、对水分的要求:喜水性,不耐干旱,生育期间一般必须保持一定水层,水位不可暴涨猛落;不同的种类对水层要求不同。

4、对土壤的要求:栽培时要求土层深厚、含腐殖质多、肥沃而较粘重的土壤。

5、抗风浪能力弱:对风浪抵抗力差,必须注意防范。

6、生育期较长:大约都在150-200天。

7、繁殖:除菱和芡实外,都用球茎、根茎、地下茎等营养器官繁殖

8、种苗必须始终保持湿润,不耐干燥:不论是种子也好,种茎也好,不论是处在休眠期也

好进入萌芽生长期也好,都要始终保持湿润,不能干燥;受干则会失去发芽力。

。课后思考题

1、名词解释水生蔬菜

2、简述水生蔬菜在植株组织形态上与陆生蔬菜有哪些不同?

3、简述水生蔬菜有哪些生长与栽培通性?(除植株组织形态外)

第二节茭白

茭白,别名茭瓜、茭笋、菰笋等,禾本科菰属多年生宿根蔬菜。

茭白肉质茎不但肥大柔嫩,而且营养丰富,含糖3.5%,蛋白质1.4%,脂肪0.3%,粗纤维

1.1%,还含有维生素B

1、B

2、C及无机盐等。茭白在成熟前,有机氮素是以氨基酸状态存在的,所以味道鲜美。茭白的吃法也很多,如凉拌、烃炒、烧烩、蒸钝、汤羹等,能做成各种美味菜肴。

茭白味甘,性凉,人肝,脾经。根、茎、种子均可入药,有清热除烦、止渴生津、降血压(用茭白配等量芹菜,煎水服用)、治雀斑(青年男女生雀斑,可于每晚睡前,切开茭白,利用有汁液的横切面轻轻擦雀斑的表面,持之以恒,会有改善以致雀斑消失)、调肠胃、利大小便(《史记河渠书》已有记载。遇有湿热黄疽,可用鲜茭白加水煎食)、治烧伤烫伤(用茎或根烧成灰,调以蛋白)、催乳(用茭白、通草配猪蹄同煮而食之,能增加乳汁)等效果。 茭白在5月至6月和9月至10月上市,对市场蔬菜供应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如果通过冷冻贮藏或脱水加工、罐装,还可以起到兴旺养淡的作用。另外,茭草(叶片)还是很好的牲畜饲料和农田有机肥料的来源,老叶可以作为造纸的原料。

一、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见图)

1、根:茭白无主根,为须根系,着生在茎节上,每个茎节少的5~6条,多的20条左右,新生的根为白色,逐渐变为棕色,但无根毛,长20~80cm。主要分布在地下30cm土层中。

2、植株与叶:茭白成长植株高1.3~2m。叶着生于短缩茎上,由叶鞘和叶片组成。叶片长披针形,草绿色,长100~160cm,叶鞘长40~60cm,叶鞘肥厚,互相抱合,形成假茎,叶片与叶鞘相连接处有三角形的叶枕,俗称“茭白眼”,此处组织柔嫩,病害易侵入,灌水时水深亦不能超过叶枕。

3、茎:茎有地上茎和地下茎之分。

地上茎:由叶鞘抱合成短缩状,俗称“薹管”,部分埋入士中,

节上分蘖芽能产生多数分蘖,呈丛生状态(株丛),俗称“茭墩”,

地下茎:为匍匐茎,匍匐横生土中,着生在茎基部的节上,在土中可横生70cm左右,深10~30cm,老茎棕黄色,茎节短缩、粗硬,在老茎下部着生须根,茎节上互生侧芽(一般在其先端数节的芽),向上生长能形成新分株,称“游茭”,是茭白营养繁殖的主要材料。

茭白的形成:夏秋季节当地上茎生长到10节以上,主茎及早期的分蘖常自短缩茎上拔节生长抽生花茎,花茎受到黑粉菌的寄生和刺激,使先端数节畸形膨大成肥嫩的肉质茎,即“茭白”。

灰茭:茭白形成后,如不及时采收,则菌丝体继续蔓延,并形成黑褐色的厚垣抱子,茭白的组织呈现黑色斑点,并逐渐增大,形成黑条,形成抱子块,呈黑色粉末状,不堪食用,称为灰茭。此外,当分蘖生长趋于衰退,侵入黑粉菌菌丝的潜伏期比正常分蘖缩短,黑粉菌生长迅速,在肉质茎中较早形成黑粉厚垣抱子堆时,也能够形成灰茭。

雄茭:有些植株生长特别健壮,抗病力强,不被黑粉菌菌丝侵染,花茎不膨大,能正常抽薹开花,甚至结实,这种不能膨大的茭株称雄茭。

雄茭不能形成茭白,灰茭不能食用,都没有生产价值,一旦发生应及早拔除。

(图)

4、花、果:

花为雌雄同株的单性花,但一般不易抽薹开花,只有未被黑粉菌侵染的植株,才能开花结实,这种植株俗称“雄茭”雌花着生花序的上部,雄花着生在花序的下部,雌花经授粉受精后能结成黑色的小果,称为“菰米”,可供食用。

(二)生长发育周期

茭白的生长发育可分为萌芽期、分蘖期、孕茭期和休眠期四个时期。

1.萌芽期:从越冬母株基部茎节和地下根状茎先端的休眠芽萌芽、出苗至4片叶,需25~40d,萌芽期适温5~20℃,并需2~4cm的浅水层。

2.分蘖期:从主茎开始分蘖至地下、地上茎分蘖基本停止,主茎开始孕茭,需120~150d。

3.孕茭期:从茎拔节至肉质茎膨大充实。单支肉质茎孕茭时间变幅为8~17d,全田陆续孕茭时间为30~60d。

4.休眠期:地上部叶片全部枯死,从地上茎中下部和地下根状茎先端的休眠芽越冬开始,至翌春休眠芽开始萌芽,需80~120d。。

(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

茭白喜温暖和湿润的环境,生长适温在15~30℃之间,地上部不耐严寒,下霜(气温降到5℃以下)叶即枯死,但地下部可露地越冬。分孽芽萌发时的最适温度为10~20℃,最低不能低于5℃。分孽期要求的最适温度为10~20℃。孕茭期要求的适宜温度为15~25℃(此温度也正是黑粉菌苗丝体生长的适宜温度),如果温度低于10℃或超过30℃,一般不能孕茭.两熟茭在炎夏停止孕茭,主要就是气温太高所致。一熟茭,不论植株萌发的迟早和生长的快慢,都要到处暑、白露以后气温较凉爽时,才能孕茭。

茭白于5℃以上开始萌芽生长。 。

2、光照

茭白生长和孕茭都需要充足的光照。

茭白在孕茭阶段除气温需较凉爽外,日照较短也对孕茭有利。茭白原为短日照植物,只有在短日照条件下,才能孕茭或抽生花茎,至今一熟茭品种仍保留着这一特性。而两熟茭则对日照长短的反应已不太敏感,短日照和长日照条件下都能孕茭。

孕茭后期,茭白生长渐呈停滞状态,但此时期要求光照充足,并要求尽力保护绿叶,以促进植株体内养分的制造和积累,为茭白第二年的茁壮生长作好准备。

3、水分

茭白为浅水水生蔬菜,对水分要求十分严格,整个生长期都不能缺水。

水的深浅要根据植株生长阶段和不同季节来掌握,植株从萌芽到孕茭,水位应逐渐加深。一般从5cm逐渐加深到25cm,才能促进有效分蘖和分株孕茭,并使茭肉白嫩,同时减少无效分蘖发生。如水位过浅,根部发育不良,水分供应不足,.结茭瘦小,茭肉发青,品质差。产量低。水位过深,淹过“茭白眼”(即叶鞘与叶片连接的地方),就会使其腐烂。一般茭白的水位应随着植株的生长,可由浅到深,但最深不能高于“茭白眼”。否则,就会引起茎的下部节间苔管拔长,茭肉缩短,降低产量和品质,甚至引起变种。

4、土壤营养

茭白不宜连作,但对土壤要求不很严格,土质以肥沃、深厚、富含有机质的粘壤土最为适宜。适宜微酸性至中性土壤。在水塘,水田和沟边均可栽培。

茭白很耐肥,因其生长期长,结茭两次(两熟茬),需肥量大。茭白对三大元素的要求:氮、磷、钾的适宜比例为1:0.8:1.2。如肥料充足,植株生长旺盛,茎长得粗大,品质细嫩,产量也高。

二、品种类型

茭白依生产季节分为一熟茭(单季茭)和两熟茭(双季茭)两种。一熟茭遍布全国各地,两熟茭主要分布在江、浙一带。

(一)一熟茭(单季茭)

春季栽种,当年秋天采收,以后每年9~10月采收1次。由于采收时正值农历八月,又称“八月茭”。优良品种有杭州一点红(八月茭)、临海孔丘茭、绍兴美女茭、缙云吴岭茭、吴江茭、常熟寒头茭、苏州青种、广州大苗、贵州伏茭白、江西丰城茭、湖南青麻壳、陕西西安茭等。

(二)二熟茭(双季茭)

春季或夏季移栽,秋季采收,以老墩在田中越冬,翌春萌发后,夏季再收一季。优良品种有杭州绵条种、宁波四九茭、浙茭2号、浙茭5号、绍兴早茭、浙茭9ll、苏州小蜡台、苏州中秋茭、吴江红常熟黄霉茭、无锡早夏茭、上海青茭、武汉86~

2、8937等。

三、双熟茭白栽培技术 (福建古田凤都 )

古田县凤都镇位于福建省中北部山区,海拔高度350~550m,年均温17.6℃,最冷的1月均温7.7℃,最热的7月均温26.7℃,年雨量1 608mm。过去以种植水稻为主,近年来,一年双熟菱白栽培面积迅速扩大,2000年全镇一年双熟茭白栽培面积多达8000亩 ,平均每667m2可年产菱白3500kg,年产值7000元。凤都双熟茭白肉白质嫩,清甜可口,品质优良,畅销国内外市场,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门路,也是该镇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

(一)选用良种:凤茭1号、凤茭2号等

(二)育苗(改春季育苗为冬季育苗

选株:每年9月份选出植株紧凑、长势与分蘖中等、地下茎不发达、薹管只有2~3节、粗壮、节间短、叶片挺立、叶色较浅、叶脉数9条以内、肉质茎粗壮嫩白、不易变绿、丰产性好、抗病性强、无雄茭(即强茭)和灰茭(老茎中间夹有棕灰色粉末)的单株做好标记。 假植:于11~12月份割去地上部枯叶,挖起茭头墩,用刀切成有1~3根薹管的育苗小墩,去掉灰茭,种植于苗田中。苗田选择土层深厚的水田,排水烤干翻犁,施足基肥,整成1.5m宽的畦,将育苗小墩按15cm×10 cm的株行距定植于畦上,然后覆盖2 cm厚的干稻草,点火引燃,烧去尾梢二节芽,并可消灭病虫害,最后灌水保持2cm深。在冬季和早春如遇低温时水灌深一些,保温防冻,并用塑料薄膜覆盖可安全越冬。长出幼苗后要追施薄肥2~3次。翌年早春茭白苗长到40cm以上时将秧苗小墩挖出分株移栽。

(三)整地施基肥

凤都双熟茭白当年栽培,当年采收结束,大田不越冬。采收结束后改长期浸冬为深翻晒白 。早春灌水溶田时要筑实田埂(内侧拍实,防止漏水。),精耕细耙,挖好排水沟,改过去的少施基肥为重施基肥 。每亩撒施腐熟的猪粪、牛粪、家禽粪等有机肥4t ,碳酸氢铵55 kg ,过磷酸钙750 kg ,氯化钾10 kg ,充分犁耙均匀拉平待插茭白秧苗。

(四)适期定植合理密植

适期定植:移栽提早在2 月中旬左右进行。选在气温回暖的时段,挖出秧苗小墩,用利刀劈开分株。按每株3~4 条健全的分蘖苗、每条苗有3~4 张叶片的要求进行切分,不伤分蘖和新根,如发现雄茭和灰茭继续淘汰。于当天栽植于大田,插入泥中3~5cm 。

合理密植:行距90cm ,株距74cm ,每亩约有1000株,3000~4000条苗。植后灌浅水1~2cm 深。插苗后10d (天)成活时要及时查苗补苗,确保全苗.。

(四)田间管理

1、科学管水:分期追肥茭白移栽成活后保持3~5cm的浅水,以防茭苗漂浮,促进分蘖。分蘖后期至孕菱期加深水层至12~15 cm,以控制无效分蘖,促进孕茭。夏季高温时要日灌夜排,降温防病,促进肉质茎生长。(注意:最高水位不超过茭白眼,以免水进入叶鞘内而引起薹管腐烂。)

2、科学追肥: 茭白是喜肥作物,移栽后20d(天)(约3月上旬)追施分蘖肥,每亩用45%

NPK三元复合肥20 kg、尿素8~10 kg、氯化钾5 kg。以后每隔25d(天)左右追施1次孕茭肥,直到9月下旬约施6~7次肥(其中7月中下旬炎夏高温暂停1次施肥),每次每亩用NPK三元复合肥10kg、尿素4kg、氯化钾3kg。如果植株叶色太浓绿,可以酌情减少氮肥使用量。

每次追肥前后几天,田间应保持浅水层,使肥料溶解和吸收,以后再恢复到原水位。

3、耘田除草、割枯去雄

(1)耘田除草:新栽茭田成活后至封行前,耘田2~3次。第一次在栽后5~7d茭苗刚返青时,7~8d后再耘1~2次。耘田时先把水放干,把土浅翻一遍,将杂草、黄叶埋入泥中,耘田后立即灌水。

(2)割枯去雄 :剥黄叶可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共剥2~3次。第一次在7月中、下旬,第二次在8月上旬,第三次在8月中、下旬剥除枯叶和病叶,将剥下的枯叶连同杂草踩入田泥深处沤作肥料,将病叶集中烧毁。

当分蘖苗有10个以上时,在茭墩中央压一块泥,使其分蘖向四周发展。

中耕时发现雄茭和灰茭应及时割除。为了促使肉质茎粗壮而短,可在孕茭初期喷洒80%比久调节剂800倍液。

4、病虫害综合防治

双熟菱白主要病害:有锈病、纹枯病、茭瘟病(灰心斑病)、胡麻叶斑病等。除了采用田土冬翻晒白、轮作、剥毁病叶、消灭菌源、科学管水和合理施肥等农业防治措施外,再结合药物进行防治。

主要害虫:有二化螟、大螟、直蚊稻包虫、稻飞虱、大青叶蝉、黑尾叶蝉和螨类等。

(六)收获

茭苗达9叶龄时即可孕茭,孕茭至采收约需14~19d。

采收的标准:当肉质茎明显膨大,叶鞘抱合处分开,包茭的3片叶叶枕基部相齐,3片外叶长齐,心叶短缩,洁白茭肉露出1.5~2cm时即可采收。采收下来的茭白剥除外部叶鞘,留下30cm的内部叶鞘,可以保持肉质茎5~7d(天)不变质,有利于短期贮存或运输外地。采收时不要损伤邻近分蘖,一般4~5d采收1次(夏茭采收期气温逐渐升高,茭白生长快,易露出水面发青,2~4d采1次),4月中旬开采,5月中旬~6月下旬和8月中旬~9月下旬为两度采收高峰期,10月中、下旬采收结束。采收时一般将茭白与薹管一起拧断。 课后思考题

1.名词解释 (1)灰茭(2)雄茭

2.谈一谈我省双熟茭白要掌握哪些技术要点?

第18篇:水生野生动物救护案例

背景资料:

深圳水生野生动物的守护神

水生野生动物救护案例

深圳小梅沙海洋世界由广东省海洋局授权成为水生野生动物救护基地。

深圳小梅沙海洋世界具有成为水生野生动物的独特优势:拥有数十位毕业与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大学、湛江海洋大学的水产养殖专业学生,有具有十几年实际经验的专业兽医师,有十几位天天训练海豚、海狮的专业驯兽师,还有二十位具有国际星际潜水员资格的专业潜水人员。

此外,多年的水生野生动物实际救护实践也为开展野生动物救护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一旦接到求救电话,就会在第一时间内,派出专用车辆,专业救护团队包括(兽医、潜水员、驯兽师等),携带救护专用担架等器械,在抢救的黄金时间内赶到现场。

市民们在遇到需要急救的水生野生动物时,可以播打深圳海洋世界的热线救护电话:0755-25035555,或董先生13632628249。

您我的实际行动,将给处于危险中的野生动物第二次生命。

近年来,深圳小梅沙海洋世界参与了数十起水生野生动物的救护,并有非常成功的救护案例,其中比较典型的有:

2005年03月31日救护出没西坑水库的凶猛怪鱼鳄雀鳝;

2006年04月07日,救护大梅沙海滨浴场江豚;

2006年4月26日上午,救护家住莲塘聚福花园的肖小姐养殖的鱼类“巨无霸”--亚玛逊海象;

2006年4月28日,救护金沙湾搁浅糙齿海豚救护;

2006年06月16日,大鹏湾龙岗葵涌街道官湖社区附近浅海区,救护受伤的搁浅海豚;

2006年11月29日,救护市民在水库里钓上来的一条鳄雀鳝;

2007年1月23日,在梅沙海域,成功救护误食塑料生病的雌性绿海龟;

2007-2月12日,救护福田区刘小姐家养的宠物,海洋中的黑鳍鲨;

2007年6月3日,大亚湾东渔村码头附近海域,头部受伤小海豚救护; 2007年8月27日,在大梅沙浴场,成功救护武警边防七支队发现的被市民误放生到海里的淡水小鳄龟;

2008年3月,盐田渔港码头,渔民捕捞上来两头野生护士鲨救护。

2008年4月14日,盐田渔港渔民捕捞上的野生翻车鱼,是在大梅沙和盐田港之间的海域捕鱼时,用渔网抓起来的;

2009年4月2日大亚湾核电站长湾沙滩救护一只死亡海豚

2009年4月21日马峦山野生蟒蛇放生。

2009年6月14日,市民陈先生路边买下十年大甲鱼,并送到海洋世界放生; 2009年7月1日观澜工业区邓先生的海象鱼; 2009年7月9日大海象鱼

2009年7月9日绿海龟

2012年4月28日市民捐赠一尾“招财鱼”

2012年6月30日市民邓生捐赠一只绿海龟

2012年7月2日市发刘生捐赠一只“中华鳖”

2012年7月13日社会捐赠一批“中华鲟”,40尾,20cm左右

2012年8月27日市怪捐赠海龟一只。

2012年8月29日深圳渔政捐赠一批珊瑚。

2012年9月19日市民捐赠“黑鳍鲨”2尾,雌雄各一只。

2012年9月21日深圳渔政寄养一只海龟。

等等

救护的几种情况:

一、野生的大型海洋动物,如海豚、江豚、翻车鱼等,搁浅的时候基本上已经死亡或身受重伤,很难救活,健康的大型海洋动物,人也很难接近,此类救护主要在于测量数据、确认品种、查找死因等,对深圳海域的海洋生物情况有所了解。

如,大亚湾死亡海豚身上有明显的两个很规则的“椭圆形”伤口,一个在背部,一个在尾部,直径约8公分,深度约4公分,刚好透达肌肉层和脂肪层; 2006年6月,龙岗区葵涌街道官湖社区搁浅受伤的活海豚的腹部也有规则“椭圆形”伤口。

二、渔民误捕的海洋野生动物如海龟、大护士鲨、龙趸、魔鬼鱼等,基本上能成功养护。

三、市民家中养殖的大型宠物,如大海象鱼、鲨鱼、海龟、陆龟,尖嘴鳄等,小

时候市民买在家里养,养了十来年后,宠物长成“巨无霸”,家里难以再养,与主人又有感情,主人想让宠物在合适的地方能好好的生活下去,就捐给了海洋世界。这类水生动物大多到海洋世界后,能很好的生活下去。

四、市民在野外捕获的稀奇动物,如在水库中钓出的尖嘴鳄,山里抓获的蟒蛇等。

五、市民路边购买的野生水生动物,到海洋世界来放生。如市民陈先生路边买下十年大甲鱼,并送到海洋世界放生。

海洋世界的救护流程

1、一般接收的水生野生动物,海洋世界会在检疫池中先隔离养殖一个月,进行驱虫、杀菌等治疗,等其万千健康后,在放入相应的水体中。

2、淡水的水生动物,都放养在“亚马逊雨林”中,这是一个“爱心池”里面的7条海象、8条尖嘴鳄、2只乌龟、12条红尾猫,6条淡水鲨鱼,都是市民们捐赠的,海洋世界把他们集中养殖在这爱心池中。爱心池水体100方,配备有水循环系统、水净化系统和水温控制系统,可以让市民们捐赠的大型淡水生物,在这里愉快的生长。由于海洋世界主要以海水为主,因此,接纳淡水的水生动物能力有限。

3、海水的水生动物,海洋世界的接纳能力很强,如鲨鱼可以养在全国最大的鲨鱼池中,水体约600方;海龟可以养殖在海龟岛里,有近千方水体的室外生态水体。其他还有数十个海水水体,合计4000方养殖水体。

4、对于救护的本地陆生野生动物,海洋世界在其健康后,就会放生到其原来生活的地方,如马峦山放生大蟒蛇。

技术人员的建议:

主要是针对市民家里养殖的大型水生动物,以前市民家中主要养金鱼、锦鲤等普通品种,现在养殖的品种越来越奇、个头越来越大,比较典型的是尖嘴鳄和海象鱼,还有鲨鱼,这些都是凶猛鱼类,如海象鱼原产地在亚马逊河流域,作为观赏鱼引进我国,一旦长大,家里养不了,如随意放生到水库中,他就会吃很多水库中的小鱼,对本地生态产生难以预料的影响。凶猛的尖嘴鳄也会吃掉很多本地水体的鱼,有市民就在水库中钓出了数十斤重一条的的尖嘴鳄。

养殖人员介绍,海洋世界对水生野生动物的救护中,市民家养的宠物占了40%,大多是市民为他们找理想的归宿,说明市民的环保意识也在日益加强。也呼吁市民对家养的宠物不宜在野外放生,应由专门的机构来处理,以防外来物种,影响本地的水生生态。

如2006年11月28日桃源村的文先生在水库里钓出的一条鳄雀鳝,长约1.3米,重约15公斤。鳄雀鳝又叫尖嘴鳄,原产于南美洲,是作为观赏鱼引进我国的,该鱼性情凶猛,牙齿尖利,以捕食其他鱼类为食,有“鱼中老虎”之称。据海洋世界技术人员鉴定,该鳄雀鳝年龄至少在10岁以上,海洋世界里养了8年的鳄雀鳝现在还只有它一半大,这条鳄雀鳝估计是被人放生在水库里的,这么多年来,有数千斤水库中的鱼会被它吃掉。

水生野生动物救护基地可救护的物种包括:珍稀海、淡水水生动物,如鲸豚类、鱼类、两牺类等。

第19篇:水生野生动物保护 复习

水生野生动物保护

复习

1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是研究如何保护生物物种及其生存环境, 从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科学,目标是评估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提出防止物种绝灭的具体措施 2保护生物学产生:(1)最初由于森林、渔业和野生动物的管理问题而提出这一概念;(2)下一个世纪可能成千上万甚至数百万的物种将灭绝,因而产生了什么是对生命有利的主张而不是只考虑人类;(3)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的形成还因为科学家、动物园、植物园、一些政府机构和私人基金会的努力,这些人提出了一些挑战性的问题 3为什么要开设:

• 主要以水生野生动物为主,是因其为渔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目前地球上经济利用价值最高的野生动物资源。

• 但目前水生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正在急剧下降 4我国水生野生动物资源特点

(1)海洋:我国濒临太平洋,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大海区 • 面积达470多万km2 • 面积达470多万km2 • 大陆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岛屿岸线14000多公里 • 渔场面积有280万km2 •近海水域纵跨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 • 渔业资源复杂多样,种类繁多

• 但我国的四大海区全为半封闭的陆缘海,缺乏大洋性洄游种类的资源补充,渔业资源主要依赖地方性种群,具有相对独立性,即封闭性

• 单一种类的产量一般为几万至几十万吨,利用持续时期较短,资源基础单薄 世界四大渔场:北海道渔场、秘鲁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 (2)内陆

• 我国湖泊、河流,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东 北三江平原(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青藏高原、蒙新地区和云贵高原; • 沼泽主要分布在东北山地、三江平原和川西若

• 沼泽主要分布在东北山地、三江平原和川西若尔盖高原等。 • 内陆湿地和水域总面积3800万hm2,占国土面积的4% • 生物种类繁多

5水生野生动物定义为:在自然的水体环境里生长的各种动物的总称

它不是一个分类学上的类群,而是一个生态类群(ecological group),即生态行为相似的生物类群组合,包括了生活在水中的各种动物类群。

如果按生活习性划分,水生野生动物又可分为:浮游动物,游泳动物,底栖动物

6我国水生野生动物资源利用现状

海洋:过度的捕捞超过了海洋渔业资源所能承受的范围,造成传统优质渔业品种的資源衰退

内陆: 酷渔滥捕、围湖造田、拦河筑坝、交通航运和海洋海岸工程等人类活动的增多,使水生生物生存空间被挤占,洄游通道被切断、栖息地物生存空间被挤占,洄游通道被切断、栖息地及生态环境遭严重破坏,生存条件不断恶化。 7生物多样性matter:

人类以多种方式依赖生物多样性:直接提供有价值的东西(食物,木材,药材等)

间接价值:美学、精神、文化、娱乐等

维持生态稳定,提供初级产品,营养循环,土壤形成,水体净化,气候调节,疾 病调控等

8水生野生动物的价值: (1)直接利用价值(Direct Value) 也叫使用价值或商品价值,是人们直接收获和使用生物资源所形成的价值和使用生物资源所形成的价值。

包括消费使用价值(不经过市场流通而直接消费的一些自然产品的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指商业上收获的,用于市场上流通和销售的生物产品的价值)两个方面。

(2)生态价值 (Ecological Value) 各种生物在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生物资源的非消费性使用价值是由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生态效益所决定的,保护生物资源可以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3)存在价值 一些物种的存在,能为所在地区的人民带来某种荣誉感或心理上的满足 (4)选择价值

保护生物资源,可以为人类引种驯化野生动植物,培育新品种提供更多的可供选择的机会。 (5)科学价值

大多数的生物在科学上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目前,生命科学的实验材料主要是各种类型的生物。 (6)美学价值

生态旅游(ecotourism) (休闲娱乐价值):在不破坏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前提下,与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利用生物资源所开展的旅游活动叫做生态旅游。

1生物多样性: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的生物体,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三个层次: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2遗传多样性 广义: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通常谈及生态系统多样性或物种多样性 时也就包含了各自的遗传多样性。

狭义:主要指种内不同群体间(两个隔离地 理种群间)及单个群体(种群)内个体间的遗传变异总和,即基因多样性

特点:生物种内、可遗传、表现多层次 表现形式的层次:

在分子水平可表现为核酸、蛋白质、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的多样性;

在细胞水平可体现在染色体结构的多样性以及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多样性; 在个体水平,可表现为生理代谢差异、形态发 育差异以及行为习性的差异 3遗传多样性的起源:

(1)遗传突变(包括点突变和染色体突变)

(2)染色体突变(染色体数目、结构和大小的改变) (3)点突变

(4)指在核酸上一个或少数核苷酸的改变,包括碱基替换、插入或缺失突变(或称移码突变)

(5)重组(包括DNA分子间重组和染色体重组 )

-----DNA重组指分子间通过交换等相互作用而产生新的分子形式

-----染色体重组,传统上也称遗传重组,通常指两个同源染色体间部分区段的交换或互换 4研究遗传多样性的意义 • 有助于进一步探讨生物进化的历史和适应潜力

• 有助于推动保护生物学研究

• 有助于生物资源的保存和利用

--利用遗传多样性来培育高产、抗虫害的家养品系

--新的药物的发现和制取、人类遗传疾病的诊断治疗、生物活性物质的基因工程生产、生物资源的鉴别和利用、有害生物的检测和预防等

5物种多样性:指生命的有机体即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的多样化【代表物种演化的空间范围和对特定环境的生态适应性,同时给人们提供了资源和后备资源】 物种多样性的两方面含义 1)一定区域内物种的总和

2)生态学方面的物种分布的均匀程度,常常是从群落水平上进行研究,或称生态多样性或群落物种多样性

6生态系统多样性:在特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生物和环境在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过程中所形成的统一体。

生态系统多样性有两个含义:不同生态系统中物种的种类不同;一定的自然地理区域和行政区域内生态系统类型的不同

7 影响水生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的主要原因: 资源过度开发:

(1过度捕捞【捕捞强度不足时,种群组成中生长比较慢的高龄鱼会增多,导致种群生产率下降,生长潜力不能充分发挥;捕捞强度过高时,种群中达到可捕规格、但尚未达到最迅速生长阶段的个体大部分会被捕掉,种群就主要由低龄鱼所组成,种群的生产率也 会下降】 (2不合理利用鱼翅、饵料等

(3水体过度利用:大水面过度放养、过度增殖放流 水体环境退化:

(1水域环境污染(富营养化、病原生物、农药、重金属、工业化学物质) (2 水域物理特性退化(泥沙沉积、水量减少和流量不稳定(植被破坏)、水域盐碱化的影响)

水环境完整性的破坏和片断化:

(1 水域沿岸环境整治 (围湖造田、河道渠化破坏河流生态系统 ) (2 水域环境片断化(江湖阻隔、拦河筑坝 ) 8江湖阻隔的后果:

(1)使产漂流性卵鱼类仔鱼入湖育肥困难,湖泊鱼类资源难以从江中得到补充,出现“小型化”现象,资源逐渐衰竭

(2)改变了湖泊的湿地特性,湿地面积和质量大大下降,对污染的生物降解能力下降,原有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极易造成富营养化

(3)加速湖泊的萎缩,使得围湖造田成为可能; 另外,湖泊面积的缩小,使得湖泊蓄水能力降低,防洪能力减小

1生物多样性评价 概念:通过多种方式系统地搜集各种生物多样性现状、压力和保护措施的信息,对其作出定 性或定量分析和判断,并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提 出建议的过程。 评价流程:

2生物多样评价的范畴:生物多样性现状评价、威胁评价、保护评价

生物多样性现状评价:遗传水平多样性,物种水平多样性,生态系统水平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威胁评价:生境丧失、片断化和退化,外来种入侵 ,资源过度利用, 环境质量恶化

生物多样性保护评价:包括对法律、机构、政策、保护设施、科学技术、信息 管理、公众参与、国际合作及资源利用的评价 3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体系

状态:生物多样性当前情况和趋势,包括生态系统数量、质量,受威胁和濒危种及其生境类型

压力:社会经济因素影响生物多样性,包括生境丧失、过度利用、环境恶化 利用:生物多样性利用价值,包括食物和服务

响应:为了改变现状而采取的措施,包括项目、工程、立法、制度、资金支持等 4生物多样性灾害四重奏

– 生境的破坏和片断化(最大的威胁)

栖息地破坏、热带雨林面积减小、荒漠化 – 外来种入侵

– 资源过度开发(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 环境质量恶化(杀虫剂污染、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全球性的气候变化) 5生境片断化:一个面积大而连续的生境缩小并分割为两个或更多小块的过程 ----林窗形成(gap formation):干扰从生境内部开始 ----片断形成(fragmentation):干扰从生境外部开始 【与片断化后果有关的几个因素】 • 片断隔离的时间

• 与其它片断间的距离和连接度 • 片断大小和形状 • 片断在景观中的位置 【片断化的后果】 • 最初两个现象:

– 各片断之间的隔离(isolation) – 内部小气候(microclimate)的变化(如太阳辐射、风和水分循环) • 进一步导致片断中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因素的一系列变化(生态系统的变化、物种局域灭绝和物种多样性下降、边缘效应、生态学后果)

1外来种入侵

土著种:指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区域和扩散潜力范围内(即物种自然分布,或无直接间接引入或不需要人类干预能够存活繁衍的范围)的物种、亚种或更低级的分类群

外来种:指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以外(即在原分布范围以外自然定殖的、或没有直接或间接引进、或没有人类活动就不能定殖)的物种、亚种或更低级的分类群,包括能够存活下来并繁殖的任何部分、配子或繁殖体

外来入侵种:指在自然、半自然生态系统或生境中定居下来的,对本地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并构成威胁的外来种 2生物入侵

当外来种进入一个新的地区并能存活、繁殖,形成野化种群,其种群的进一步扩散已经或即将造成明显的生态和经济后果,这一事件称生物入侵 3外来种的传播

(1)人为传播:有意引进【如引进各种农作物或畜禽优良品种、观赏植物、天敌昆虫和授粉昆等。如喜旱莲子草、凤眼莲、米草、水盾草、薇甘菊】

无意传入【在各种国际交往的过程中,随进口的货物、交通工具及其他载体,偶然传入新的区域】 (2)非人为传播:借助自然因子传播到达新的区域,这些自然因子包括风雨、气流、江河、动物的迁移等等,如紫茎泽兰。 【外来种入侵的一般过程】

4入侵种的主要特点

传播能力强、对环境的适应性强、生命力强 【入侵机制】

---外来种的生物学特性【繁殖力强、生理抗逆性强、摄食能力强】 ---入侵种与土著种的相互作用 ---群落的可侵入性 ---生境变化

【入侵种与土著种的相互作用】 ---缺乏天敌的控制,但不完全是如此

---种间抑制,有时是导致入侵成功的主要因素

---外来种与土著种间的竞争,外来种在新生境中的竞争能力往往强于生态位相似的本地种,通过排挤后者获得成功

---外来种的协同入侵。如携带病原体或寄生虫的外来种 ---杂交促进入侵 【入侵种的影响】

---入侵种使生物多样性下降。少数种取代大多数其它物种,导致区域和全球范围内的生物均匀化、生态系统及其功能的退化 ---对入侵地国家造成社会经济损失

5生态位:有多种定义,最初定义“一个物种或亚种所占据的最终的分布单元”,称为空间生态位

6鱼类入侵过程的几种模型:

1、运输—引入—建群—扩散—成为有害种

2、引入—成为有害种

3、建群—停滞—扩散

4、引入—逃逸—建群—成为有害种

7外来种的控制 (1.法规防治

控制外来种传播危害的最直接手段就是阻止其传入,即检疫。通过立法采取强制手段禁止危险性的外来种传入,是控制外来种的首要措施 (2.扑灭

有害外来种传入新区后,为彻底消灭这一外来种时所采取的行动,是一种紧急措施 (3.传统生物防治:对环境安全,经济合算,效果持久 (4.综合治理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 ,是当前国际上普遍公认并广泛采用的有害生物治理策略

1遗传修饰生物体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GMOs):利用生物技术将某生物基因转移到他种中, 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改造的生物性状向人类需要的目标转变。

2生物安全:防范转基因生物对人类、动植物、微生物和生态环境构成的危险或者潜在风险 ---原因:遗传修饰生物体,也称转基因生物,可能给环境、人类健康甚至伦理道德各方面带来危机【生态危害:食物链效应、基因污染、逃逸为入侵生物;伦理问题:健康影响、违背自然规律、商业伦理】 3生物多样性与生物技术 (1)生物多样性是生物技术的基础【生物多样性的开发利用是生物技术创新的最重要的源泉,人类对赖以生存的地球过度地利用和破坏,将毁灭生物多样性】 (2)生物技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中的作用

---降低人类对生物资源的需求,寻找新的遗传多样性,并开发和研究基因资源,获得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检测生物多样性,对未知物种进行定名和描述。系统分类学,对微生物进行培养和筛选,揭示遗传多样性;

---生物技术在生物迁地保护的作用,如人工授精、选择性育种、胚胎移植、胚胎切割等 ---解决外来种问题,运用雄性不育产品、基因工程产品、性引诱剂等

---解决小种群问题,在小种群中,遗传变异的丧失和有害突变的固定是不可逆的和不可避免的

1自然保护区定义:保护区专门用于生物多样性与有关自然和文化资源的管护,并通过法律和其它有效手段进行管理的陆地和海域

职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地,开展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进行宣传教育的自然博物馆,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典范

第20篇: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总结

一、概述

为贯彻落实《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和《安徽省实施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方案》各项要求,根据我市渔业和水生生态现实状况,我市采取了切合实际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

(一)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

为做好这项工作,我们精心谋划,认真准

备。对投放品种、投放数量、在什么地方投放、如何投放,都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最后各县区分别在涡河、北淝河、芡河、西淝河、茨淮新河的中、上游五处投放大规格鲢鱼、鳙鱼、草鱼、鲤鱼等共计17万尾,投入资金4.6万元,投放蟹苗近309万尾,投入资金92.4万元。

(二)渔业资源保护

1、禁渔制度

每年3月1日至8月31日,我市都严格按照本文来源:好范文http://www.daodoc.com/省里的部署,全面实施禁渔,分别在涡河,北淝河,芡河,茨淮新河,蒙阜河等水域实施全面禁渔,禁渔面积达到7.3万亩。

2、打击电炸毒专项行动

为保护现有渔业资源,我们认真组织各县区开展渔业安全生产大检查,尤其对电、炸、毒鱼等非法捕捞进行严厉打击,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2009年我市共出动300多人次,查处案件20多起,收缴电捕器30多台。

3、保护区建设

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目前我市只有蒙城县在芡河建立鳜鱼,青虾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鳜鱼青虾资源,保护区面积10000多亩,6月份已被蒙城县政府下文批准。

三、水域生态环境保护

今年,水利部门对涡河实施清淤工作,在蒙城县拆除围网100多亩,网箱20多个,该县渔民均予积极配合,水利部门亦对渔民损失给予了适当赔偿。清淤后,涡河水质明显变好。

四、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

1、渔业水域污染事故的确认,调查与处理,难度较大。

渔业水域污染防范难,确认难,案件处理难。

2、渔业生态监控,缺少必要的设备与投入。

十字水生态度假村
《十字水生态度假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