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6-21 21:09:29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

《中学生如何说好口语》研究报告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对于一个英语学习者来说,“说”与其它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它既是学习语音、语法、词汇、句型、课文的根本目的,也是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此,笔者就这一问题作一探讨。

一、引言

《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其中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在大纲中多处强调教师要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强调英语课是实践课。从大纲的要求中可以看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有必要对学生“说”的能力加以培养。

二、中学生“说”的方面存在的障碍

首先,表现在“不敢说”,即不敢“开口”。何为“开口”?开口是中学生学习英语要过的第一关,也是最关键的一关。开口包括发音、拼读、朗读、基本句型操练和简单的问答。“开口难即学生想说但说不出来或说不明白,不知该从何说起,也就是其不能将思维直接转化为言语,不能做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究其原因,一是学生的”怕羞“心理,怕”出洋相“,所以不敢说,不常说,就越怕说,从而造成恶性循环;二是缺少说的训练,回答问题很少用英语来表达。

其次,表现在“不愿说”。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表现为年级越高越不爱说英语。究其原因,除了说的基础没有打好之外,随着教材难度的加深,句子结构渐渐复杂起来,语法知识也没有以前那么简单,再加上受旧教材的影响和高考的压力,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解题方面,很少甚至没有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这种应试教学使学生主观上对“说”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觉得“不说”对其学好英语并无多大影响,于是自然就“不愿说”了。

第三,表现在“不会说”。即不知道如何“说”好英语,不能掌握“说”的规律和技巧。究其原因,除没有现成的“说”英语的氛围之外,由于我国大多数中学生在学习英语之前所掌握的惟一语言是母语,即汉语,他们用汉语思维,用汉语交际,汉语习惯根深蒂固,当要求他们说英语时,他们自然会用汉语习惯来表达自己,把“说”汉语的规律和技巧强加在“说”英语上,而忽略了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和表达方式及习惯上的不同之处,如 there be 结构、定语从句的用法等,从而导致一说就有错。

三、如何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对如何培养学生“说”的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来培养。

(一)就学生而言

1.模仿、朗读、背诵

让学生从开始学习英语时就模仿,模仿的内容包括音标、单词、词组、对话、段落、文章等等,由简到繁,由易入难,其形式可以让学生跟着录音机念,一句一句地模仿,留意其语言、语调。通过模仿,学生能认识到英语是一种用来说的语言,模仿来的正确的语音、语调也为以后的开口打好了基础。

朗读是模仿后应进行的教学形式。朗读的内容与模仿的内容相同。模仿后,可以让学生在课内个别朗读或集体朗读,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如早自修时)朗读。通过朗读,学生对所朗读的内容会有较深的印象,教师也能从中发现一些问题,如可以发现学生的语音、语调或意群停顿等不正确的地方,及时予以纠正。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同样,英语教学中的“说”也是如此。经常性地让学生熟读和背诵一些基本句型和精彩的课文段落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这些内容,而且能形成长久记忆。这样,在要求学生“说”的时候,这些储存信息就会自然而然地被调出来,一些基本的句子模式学生只要套出即可,就不会觉得有“开不了口”的困难了。

学习总结报告 ·学习工作报告 ·公司学习报告 ·交流学习报告 ·出差学习报告

2.对话、问答

对话可以是最基本的日常会话、句型操练,也可以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需要做的引导提示的内容。据其内容,对话形式可分两种。一种是在学生与***之间进行的“师生对话”。这样的对话常有一定的目的,或作对话示范,或为强化某一句型结构的用法而进行的操练,这时假如有必要的话,***可以作一定的提示,提出诸如 who, what, when, where, why, how 等形式的问题,或把对话时使用的某些词句写在黑板上。例如教师刚讲授了“ have / has been ”的用法,就可以和学生进行对话,让学生使用这一用法。如:

T: I have been to Hangzhou.Have you ben there?

S: Yes, I have.

T: He has been there, too.I haven\'t been to Beijing.Have you been to Beijing?

S: No, I haven\'t.

T: Where else have you been?

S: I have been to Nanjing and Guilin.

另一种是在学生之间进行的“学生对话”。如可以让学生分角色个别或小组朗读句型中现成的对话,教师也可根据课文中的句型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自由对话。如:

Make a short dialogue with the following patterns according to the given situation.

( 1 ) I advise you to do / not to do …

( 2 ) You\'d better do / not do …

( 3 ) I suggest ( that ) you ( should ) do / I suggest your doing …

( 4 ) Why not do …

( 5 ) Why don\'t you do …

( 6 ) How about / What about doing …

Situation: You can\'t sleep well.

Your clamate gives you the following.

Advice: don\'t worry / not to stay up too late / not to drink tea or coffee before you go to bed / drink some milk, etc.

问答即一问一答,无论是怎样的问题,答法只有两种:一是用“ Yes ”或“ No ”即可;二是需要有具体的内容。一般的问答实际上是对话的一种形式,我们在这里要谈的回答形式是听一段文章回答有关问题。教师可以选定一篇有趣味性的文章,先让学生听短文,然后根据短文回答提出的问题,提问应有层次,要根据学生水平做到难易结合、灵活多变,这样才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复述、看图说话、自由发挥

复述即听或读一则材料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原文大意。最基本的复述应从让学生改变原文中的人称,把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开始;进一步的复述是提供原文的关键词和主要句型结构让学生复述;最后的目的是让学生完全可以用自己的话来复述。

看图说话尽管是一种要求较高的说话形式,它要求达意流畅、准确,但是它也是一种极好的训练说话的方式。在训练看图说话时,同样可以提供一些有助于学生理解图画、表达意境的关键词句,提醒学生注意时态、人称和数的变化,并鼓励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

自由发挥适合高年级学生使用,其方法是指定一个话题,让学生自己选材,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想法和感受。

4.长久坚持,使之成为一种习惯。需要指出的是,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并非“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所能做到的,教师和学生都需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和毅力,从初一到高三始终坚持,方能有所成就。

(二)就教师而言

1.激发学生兴趣。可以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从心底里愿意学,而不是为了某种任务硬着头皮去学。为培养学生“说”的兴趣,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 )因材施教。即给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要求低年级的学生多熟读、背诵,高年级的学生多复述、讨论、自由发言等等。要求说的能力相对弱的学生回答稍简单的、表面化的问题,说的能力相对强的学生回答稍难的问题。( 2 )设计多种说话机会,运用多种教学形式。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五分钟轮流演讲,在课内讲故事、做游戏,在课外设立英语角,开展英语口语竞赛等。这里介绍一个笔者常做的游戏: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进行单词接龙,接不上的同学必须谈谈课前布置的话题,当然这些话题应尽量是学生感兴趣的或与课文内容及学生生活有关的。( 3 )多鼓励学生。如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犯了语法错误,不要立即纠错;学生说得不够流利时,应该及时予以提示;对说得较好的学生要多多表扬,多说几个“ good ”,这样做有助于使差生消除怕羞心理,建立自信心;有助于成绩较好的学生树立自豪感,从而对“说”产生更大的兴趣。

2.练好基本功,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教师自己得有好的说话能力。试想一个自己都说不好英语的教师,怎么能要求学生去说好呢?所以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先做到,要求学生做好的,教师应先做好,教师应不断进取、刻苦钻研,努力提高自身的口语水平。另外,教师要力求用流利、准确的口语组织课堂教学,这样既能创造英语氛围,使学生置身于直接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环境中,从而潜移默化地鼓励学生去说,又能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口语。再则,笔者认为教师口语应根据学生水平常换常新。如:

Expreions used to dismi the cla:

There\'s the bell for dismial.

We\'ll continue our cla after the break.

It\'s time for break.

Let\'s take a break.

Let\'s stop here today.

We\'ll leave off here today.

That\'s all for today.

Shall we call it a day?

With that, we conclude our cla today.

Time is up.

Cla is over.

The leon is over.

Cla is dismied.

由上面大家可以看到,“下课”的表达法有多种,所以教师可以在不同阶段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教给学生以不同的“下课”表达法,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丰富多彩,并有兴趣地学着说,从而不断提高口语水平。

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分别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教和学密切配合,相互促进,长久坚持,定能使模仿力极强的中学生能开口说,并能说好。

推荐第2篇: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

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

《中学生如何说好口语》研究报告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对于一个英语学习者来说,“说”与其它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它既是学习语音、语法、词汇、句型、课文的根本目的,也是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此,笔者就这一问题作一探讨。

一、引言

《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其中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在大纲中多处强调教师要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强调英语课是实践课。从大纲的要求中可以看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有必要对学生“说”的能力加以培养。

二、中学生“说”的方面存在的障碍

首先,表现在“不敢说”,即不敢“开口”。何为“开口”?开口是中学生学习英语要过的第一关,也是最关键的一关。开口包括发音、拼读、朗读、基本句型操练和简单的问答。“开口难即学生想说但说不出来或说不明白,不知该从何说起,也就是其不能将思维直接转化为言语,不能做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究其原因,一是学生的”怕羞“心理,怕”出洋相“,所以不敢说,不常说,就越怕说,从而造成恶性循环;二是缺少说的训练,回答问题很少用英语来表达。

牛牛文库 海量资料分享

其次,表现在“不愿说”。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表现为年级越高越不爱说英语。究其原因,除了说的基础没有打好之外,随着教材难度的加深,句子结构渐渐复杂起来,语法知识也没有以前那么简单,再加上受旧教材的影响和高考的压力,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解题方面,很少甚至没有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这种应试教学使学生主观上对“说”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觉得“不说”对其学好英语并无多大影响,于是自然就“不愿说”了。

第三,表现在“不会说”。即不知道如何“说”好英语,不能掌握“说”的规律和技巧。究其原因,除没有现成的“说”英语的氛围之外,由于我国大多数中学生在学习英语之前所掌握的惟一语言是母语,即汉语,他们用汉语思维,用汉语交际,汉语习惯根深蒂固,当要求他们说英语时,他们自然会用汉语习惯来表达自己,把“说”汉语的规律和技巧强加在“说”英语上,而忽略了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和表达方式及习惯上的不同之处,如 there be 结构、定语从句的用法等,从而导致一说就有错。

三、如何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对如何培养学生“说”的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来培养。

(一)就学生而言

1.模仿、朗读、背诵

让学生从开始学习英语时就模仿,模仿的内容包括音标、单词、词组、对话、段落、文章等等,由简到繁,由易入难,其形式可以让学生跟着录音机念,一句牛牛文库 海量资料分享

一句地模仿,留意其语言、语调。通过模仿,学生能认识到英语是一种用来说的语言,模仿来的正确的语音、语调也为以后的开口打好了基础。

朗读是模仿后应进行的教学形式。朗读的内容与模仿的内容相同。模仿后,可以让学生在课内个别朗读或集体朗读,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如早自修时)朗读。通过朗读,学生对所朗读的内容会有较深的印象,教师也能从中发现一些问题,如可以发现学生的语音、语调或意群停顿等不正确的地方,及时予以纠正。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同样,英语教学中的“说”也是如此。经常性地让学生熟读和背诵一些基本句型和精彩的课文段落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这些内容,而且能形成长久记忆。这样,在要求学生“说”的时候,这些储存信息就会自然而然地被调出来,一些基本的句子模式学生只要套出即可,就不会觉得有“开不了口”的困难了。

学习总结报告 ·学习工作报告 ·公司学习报告 ·交流学习报告 ·出差学习报告

2.对话、问答

对话可以是最基本的日常会话、句型操练,也可以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需要做的引导提示的内容。据其内容,对话形式可分两种。一种是在学生与***之间进行的“师生对话”。这样的对话常有一定的目的,或作对话示范,或为强化某一句型结构的用法而进行的操练,这时假如有必要的话,***可以作一定的提示,提出诸如 who, what, when, where, why, how 等形式的问题,或把对话时使用的某些词句写在黑板上。例如教师刚讲授了“ have / has been ”的用法,就可以和学生进行对话,让学生使用这一用法。如:

牛牛文库 海量资料分享

T: I have been to Hangzhou.Have you ben there?

S: Yes, I have.

T: He has been there, too.I haven\'t been to Beijing.Have you been to Beijing?

S: No, I haven\'t.

T: Where else have you been?

S: I have been to Nanjing and Guilin.

另一种是在学生之间进行的“学生对话”。如可以让学生分角色个别或小组朗读句型中现成的对话,教师也可根据课文中的句型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自由对话。如:

Make a short dialogue with the following patterns according to the given situation.

( 1 ) I advise you to do / not to do …

( 2 ) You\'d better do / not do …

( 3 ) I suggest ( that ) you ( should ) do / I suggest your doing …

( 4 ) Why not do …

牛牛文库 海量资料分享

( 5 ) Why don\'t you do …

( 6 ) How about / What about doing …

Situation: You can\'t sleep well.

Your clamate gives you the following.

Advice: don\'t worry / not to stay up too late / not to drink tea or coffee before you go to bed / drink some milk, etc.

问答即一问一答,无论是怎样的问题,答法只有两种:一是用“ Yes ”或“ No ”即可;二是需要有具体的内容。一般的问答实际上是对话的一种形式,我们在这里要谈的回答形式是听一段文章回答有关问题。教师可以选定一篇有趣味性的文章,先让学生听短文,然后根据短文回答提出的问题,提问应有层次,要根据学生水平做到难易结合、灵活多变,这样才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复述、看图说话、自由发挥

复述即听或读一则材料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原文大意。最基本的复述应从让学生改变原文中的人称,把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开始;进一步的复述是提供原文的关键词和主要句型结构让学生复述;最后的目的是让学生完全可以用自己的话来复述。

看图说话尽管是一种要求较高的说话形式,它要求达意流畅、准确,但是它牛牛文库 海量资料分享

也是一种极好的训练说话的方式。在训练看图说话时,同样可以提供一些有助于学生理解图画、表达意境的关键词句,提醒学生注意时态、人称和数的变化,并鼓励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

自由发挥适合高年级学生使用,其方法是指定一个话题,让学生自己选材,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想法和感受。

4.长久坚持,使之成为一种习惯。需要指出的是,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并非“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所能做到的,教师和学生都需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和毅力,从初一到高三始终坚持,方能有所成就。

(二)就教师而言

1.激发学生兴趣。可以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从心底里愿意学,而不是为了某种任务硬着头皮去学。为培养学生“说”的兴趣,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 )因材施教。即给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要求低年级的学生多熟读、背诵,高年级的学生多复述、讨论、自由发言等等。要求说的能力相对弱的学生回答稍简单的、表面化的问题,说的能力相对强的学生回答稍难的问题。( 2 )设计多种说话机会,运用多种教学形式。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五分钟轮流演讲,在课内讲故事、做游戏,在课外设立英语角,开展英语口语竞赛等。这里介绍一个笔者常做的游戏: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进行单词接龙,接不上的同学必须谈谈课前布置的话题,当然这些话题应尽量是学生感兴趣的或与课文内容及学生生活有关的。( 3 )多鼓励学生。如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犯了语法错误,不要立即纠错;学生说得不够流利时,应该及时予以提示;对说得较好的学生要多多表扬,多说几个“ good ”,这样做有助于使差生消除怕羞心理,建立自信心;有助于成绩较好的学生树立自豪感,从而对“说”产生更大的兴趣。

牛牛文库 海量资料分享

2.练好基本功,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教师自己得有好的说话能力。试想一个自己都说不好英语的教师,怎么能要求学生去说好呢?所以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先做到,要求学生做好的,教师应先做好,教师应不断进取、刻苦钻研,努力提高自身的口语水平。另外,教师要力求用流利、准确的口语组织课堂教学,这样既能创造英语氛围,使学生置身于直接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环境中,从而潜移默化地鼓励学生去说,又能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口语。再则,笔者认为教师口语应根据学生水平常换常新。如:

Expreions used to dismi the cla:

There\'s the bell for dismial.

We\'ll continue our cla after the break.

It\'s time for break.

Let\'s take a break.

Let\'s stop here today.

We\'ll leave off here today.

That\'s all for today.

Shall we call it a day?

牛牛文库 海量资料分享

With that, we conclude our cla today.

Time is up.

Cla is over.

The leon is over.

Cla is dismied.

由上面大家可以看到,“下课”的表达法有多种,所以教师可以在不同阶段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教给学生以不同的“下课”表达法,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丰富多彩,并有兴趣地学着说,从而不断提高口语水平。

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分别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教和学密切配合,相互促进,长久坚持,定能使模仿力极强的中学生能开口说,并能说好。

牛牛文库 海量资料分享

推荐第3篇:研究性学习成果_或_探究性学习报告

研究性学习报告(一)

课题:关于中学生上网调查

一、摘要:本小组6名成员通过探究实践,阐述了网络的产生及发展,调查了各

年级初中生对网络的看法,及网络对各年级初中生的影响。最后,我们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总结归纳,并通过分析结果得出网络对中学生学习生活的利与弊,针对这些利与弊,我们向广大中学生提出了良好的建议。

二、关键词:网络发展,网络用途,心理健康,学习生活。

三、前言:

(1)问题的提出::经调查发现,周围同学普遍拥有电脑,并能够上网。但同学

们对网络的认识及应用不尽相同,为了明确网络在我们生活中究竟有何作用,并使同学正确认识网络,我们决定以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为课题展开研究。

(2)探究方法及成员分工

①方法:a,向附近三所学校的学生共100名分发问卷,并收回反馈。

b,通过网络,书籍等方式搜查相关资料。

②成员分工:

③步骤:

9月1日:讨论研究内容,确定主题

9月2日—9月3日:拟订实施方案,人员分工

9月4日—9月11日:开展研究调查

9月12日:小组成员讨论调查结果,归案总结

9月13日:撰写研究成果。

四、正文

(一)网络及网络的诞生与发展

1、什么是网络:

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台自治计算机系统互相连接起来,按照共同的网络协议,共享硬

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的系统

2、网络的诞生:

最早的网络,是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

划局(ARPA)建立的。现代计算机网络的

许多概念和方法,如分组交换技术都来自

ARPAnet。 ARPAnet不仅进行了租用线互

联的分组交换技术研究,而且做了无线、

卫星网的分组交换技术研究-其结果导致

了TCP/IP问世。

1977-1979年,ARPAnet推出了目前形式的TCP/IP体系结构和协议。1980年前后,ARPAnet上的所有计算机开始了TCP/IP协议的转换工作,并

以ARPAnet为主干网建立了初期的Internet。1983年,ARPAnet的全部计算机完成了向TCP/IP的转换,并在 UNIX(BSD4.1)上实现了TCP/IP。ARPAnet在技术上最大的贡献就是TCP/IP协议的开发和应用。2个著名的科学教育网CSNET和BITNET先后建立。1984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规划建立了13个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及国家教育科技网。随后替代了ARPANET的骨干地位。 1988年Internet开始对外开放。1991年6月,在连通Internet的计算机中,商业用户首次超过了学术界用户,这是Internet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此Internet成长速度一发不可收拾。

3、网络的发展:

第一代:远程终端连接

20世纪60年代早期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主机是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终端(键盘和显示器)分布在各处并与主机相连,用户通过本地的终端使用远程的主机。 只提供终端和主机之间的通信,子网之间无法通信。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阶段(局域网)

20世纪60年代中期

多个主机互联,实现计算机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包括:通信子网、用户资源子网。 终端用户可以访问本地主机和通信子网上所有主机的软硬件资源。 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互联阶段(广域网、Internet)

1981年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订:开放体系互联基本参考模型

(OSI/RM),实现不同厂家生产的计算机之间实现互连。 TCP/IP协议的诞生。

第四代:信息高速公路(高速,多业务,大数据量)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信息高速公路

ATM技术、ISDN、千兆以太网

交互性:网上电视点播、电视会议、可视电话、网上购物、网上银行、网络图书馆等高速、可视化。

(二)调查问卷内容及结果

1、调查方式:通过发放给周围三所中学的100名来自不同年级的学生,并收回反馈信息,运用统计学知识进行总结。

2、调查问卷内容:

中学生如何看待网络调查问卷

年级:学校:

①你上网的地点是?

A 家中 B 网吧 C 其他

②你认为网络是用来?

A查找资料 B收发邮件 C用来娱乐 D网上聊天

③你一天上网?

A1小时以下 B 1-2小时 C 2-3小时 D 3小时以上

④你认为网络对学习?

A有帮助 B不影响 C影响成绩

⑤网络对于你的身体健康有影响吗?

A无影响 B视力下降 C睡眠不足 D头昏眼花

⑥网络对你的性格有影响吗?

A 无影响 B情绪低落 C烦躁 D孤独

⑦ 家长对你上网的态度如何?

A 认可 B 无所谓 C 不认可

3、调查结果:

小组成员回收问卷,并通过统计得出以下结果

在100名同学中,

①52%的同学上网地点在“家中”,32%的同学上网地点是“网吧”,16%同学在其他地点如“学校机房”、“图书室”等。

②34%的同学认为网络是用来“查找资料”,19%的同学用来“收发邮件”,30%的同学用来“娱乐”,17%的同学运用“网络聊天”。

③67%的学生每天上网“一小时以下”,24%的学生每天上网“1-2小时”,5%的同学每天上网“2-3小时”,%4的同学每天上网“3小时以上”。

④43%的同学认为网络对学习“有帮助”,21%的同学认为“不影响”,36%的同学认为“影响成绩”。

⑤32%同学认为上网“不影响健康”50%的同学认为“视力下降”,12%的同学认为上网导致“睡眠不足”,6%的同学因上网导致“头昏眼花”。

⑥45%的同学认为上网对性格“无影响”,18%的同学由于上网导致“情绪低落 ”,21%的同学认为上网使人“烦躁”,16%的同学因上网感到了“孤独”。

⑦45%的家长“认可”孩子上网,13%的家长认为孩子上不上网“无所谓”,42%的家长“不认可”孩子上网。

(三)调查结果分析

小组成员统计出调查结果后,对于调查结果大

家持有不同的看法,通过讨论,大家根据每个调查

问题的回馈情况得出了以下分析。

1、周围的中学生家中普遍拥有电脑,所以大多

数中学生上网地点是“家中”,但是仍有部分学生

出入“网吧”等未成年人禁止入内的场所上网,这

些场所有些常常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还可能有危

险发生。

2、关于中学生上网的用途,越来越多的同学运

用电脑来获取信息和搜集资料,也有很多同学视网络为展示自己的平台,或交友园地。还有一部分同学运用网络来释放压力,比如听音乐,看电影等。但仍有一部分同学沉溺于网络游戏,这样上网会残害身心。

3、多数同学的上网时间控制在每天2小时以内,这令我们拥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保证体力充沛。

4、几乎一半的同学认为网络不会影响学习。因为很多同学通过将网络视为学习工具,非但没有成绩下降,反而取得了进步。但对于过度上网的同学们,大多数人认为这样影响成绩。

5、电脑对人身体有一定的辐射,所以如果上网时间过长,会导致身体的不适,长时间盯着屏幕更会导致视力下降。更有同学因为长时间上网而没有时间休息,这样不仅对身体不利,也对学习不利。

6、多数同学认为上网不影响性格,但有部分同学因为上网而出现了烦躁、失落等心理反应。还有一些同学因为上网,而忽略了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从而自闭,感到孤独。

7、家长对于孩子上网的态度是一半一半,认可的家长认为通过上网,孩子见识了更多,学习了更多,只要有节制地上网,网络不乏是一个完美的学习工具。而反对的家长认为,孩子一上网就不想离开,这样会影响学习。

(四)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

小组成员在对结果做出了详细分析之后,发现中学生的上网情况不尽相同,多数小组成员认为上网对于中学生是具有帮助的,但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危险。通过进一步的讨论,大家总结出几条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

1、利处

①网络为中学生提供了更多受教育的空间。据调查发现,许多中学生能通过网络搜寻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并有43%的同学认为上网对学习有帮助。网络使中学生的受教育环境不仅仅限制在课堂上,并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于自己类型的教育。

②因特网网络信息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强,实现了全球信息资源共享。调查表明,34%的学生都能通过因特网随意获得自己的需要的信息,可以“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不但开阔了中学生的视野,也给学习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③中学生也可以通过使用网络培养自己的个性。网络给中学生带来了更多的资源。每个中学生都可以全面了解自己的爱好。很多中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一定的兴趣,网络可以帮助他们更加透彻的了解信息技术,并提高学生的信息技能。

④网络可以增强中学生的交流能力。网络的匿名性等特性决定了中学生可以在网络上与更多的同龄人交流自己的看法,而得到更小的侵犯与伤害。19%的同学运用电脑来收发邮件,14%的同学能够网上聊天,这对于现在多数是独生子女的中学生来说,无益是拓宽了交际面。

⑤适量的游戏,可以帮助中学生放松心情,摆除压力。一些电脑游戏还能锻炼中学生的电脑操作能力,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2、弊处

①网络信息的丰富性容易使中学生滥用网络,容易弱化中学生的道德意识。 ②中学生上网情况的不同,32%的同学上网地点是“网吧”,一些在网吧上网的同学容易遭到人身危险。过度上网也对身体有所损害。50%的同学认为“视力下降”,12%的同学认为上网导致“睡眠不足”,6%的同学因上网导致“头昏眼花”

③网络的虚拟性容易使学生缺乏与现实的交流,16%的同学因上网感到了“孤独”。

④调查中也发现18%的同学由于上网导致“情绪低落 ”,21%的同学认为上网使人“烦躁”。网络的诱惑性造成中学生“网络上瘾”、“网络孤独”等症状。

⑤中学生自制能力较差,上网容易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

关于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小组成员认为,只要正确上网,不滥用网络,上网的利大于弊。

五、结论及建议

关于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已经结束。通过调查,小组成员发现,大多数学生都是能够正确认识并使用网络的。但有部分学生仍因使用不当而使身心受到伤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学校引起重视.调查中发现:许多学校对校园网建设进行了大规模的投入,促进了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但大多数校园网功能、校园网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信息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甚至不少教育工作者对网络知识、网络应用还知之甚少,远不及自己的学生。这样去引导被教育者,结果可想而知。调查中一些学生呼吁:教育工作者要积极迎接挑战,努力提高自身信息素养,提高计算机水平。

2、家长学会方法,减少或者避免网络文化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通过调查了解:中学生在上网时可能遇到这些潜在威胁:

(1)不适宜的内容。很多中学生在网上经常接触一些非法行为的内容。调查表明,有很多同学因此导致了性格的变化与成绩的下降。

(2)技术问题。中学生可能因为无意中打开了神秘邮件的附件或者从不安全的网站上下载内容而将病毒、蠕虫、僵尸、特洛伊木马或其他恶意程序代码引入计算机。

那么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呢?作为父母,可以采取很多方便的措施,在孩子上网时得到保护。

(1)指定互联网规则。明确地了解什么样的网站是适合访问或可接受的,使用互联网有 么样的规则。

(2)制定家庭政策。列出一系列家庭里任何成员在浏览网络时应该或不该做的事情.(3)将计算机安臵在所有家庭成员都可以使用的地方,而不是放在孩子的房间里。

(4)监督孩子接收和发出的电子邮件。

(5)安装一套互联网安全产品,对孩子浏览的网站加以限制。

通过采取上述简单的步骤,家长和孩子就互联网指南作开诚布公地交流,这样家长就不必焦虑不安,而孩子也可以享受安全而有教育意义的网上体验,从而最大限度减少或者避免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

六、收获与反思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解决了什么是网络,网络的诞生与发展,中学生如何看待网络,网络对中学生有何影响,及学校和家长应如何帮助学生正确上网等一系列问题。使我们大家对网络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并使我们在探究当中,学得了许多知识,提高了综合实践能力。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并没有明确各年级同学的调查人数;调查方式较单一;调查内容略显不足的问题,将来定会注意。

推荐第4篇: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

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

小组成员 组长:王方圆

组员:李韬、康欣、黄茜玉、周瑞琳、崔珑方

《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的探讨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一部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是作者曹雪芹“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长期艰辛劳动才给子孙后世留传下来的一件宝贵的艺术珍品。

《红楼梦》出世以后,它所具有的思想艺术力量,立刻惊动了当时的社会。人们读它,谈它,对它“爱玩鼓掌”“读而艳之”;又为了品评书中人物而“遂相龃龌,几挥老拳”;还有的青年读者,为书中的爱情故事感动得“呜咽失声,中夜常为隐泣。”因此在当时有“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一说。

《红楼梦》在它带给社会巨大的影响之后,也引起了人们对其品评、研究的兴趣。下面是我们组经过探讨和整理对其中的部分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进行一些分析。

一、贾宝玉

脂砚斋称贾宝玉是“古今未见之一人”,并说“不独于世上亲见这样的人不曾,即阅古今小说传奇中,也未见这样的文字。”这就显示了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既丰满深刻又生动鲜明。而形成这一形象很值得研究和探讨。

贾宝玉最突出的就是反叛的性格特征,没有积极向上的上进心,极端地讨厌八股文,顽劣异常,自幼他的思想就与封建主义统治势力正常的熏陶教育思想相抵触,跟封建秩序相违背。而且非常讨厌贵族生活,蔑视封建阶级统治的尊卑观念。又在封建统治阶级的万目睚眦之下大胆地追求爱情自由和婚姻自主,于是他那不合时宜的行为就形成了封建统治阶级眼中的:混世魔王和不肖无双模样。

1.贾宝玉不是一般的不愿意读四书五经,是极其地讨厌读书。在本书开篇就有词《西江月》形容他:“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在与林黛玉初次见面时,宝玉曾说:“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第三回)。听听,偏他把天下的文章都一般骂尽了,说都是杜撰。由此可见一斑。

2.宝玉对时文八股之类的东西更是深恶痛绝,说:“时文八股一道,原非圣贤之制撰,焉能阐发圣贤之微奥,不过作后人饵名钓禄之阶。”(第七十三回)。而且还把那些读书上进的人叫作“禄蠹”。即使是他所喜爱的姐妹们如宝钗等劝他读书,他也会毫不客气地予以斥责,只说:“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第三十六回)。

3.贾宝玉不喜欢贵族生活和对于自己社会出身的憎恶,打破了封建统治等级尊卑的观念。比如他对茗烟,没有什么主奴的界限。无论对兄弟姐妹,还是丫鬟小厮,宝玉从不摆公子的架子,兴儿说到宝玉平日的情景:“有时见了我们,喜欢时没上没下,大家乱玩一阵;不喜欢各自走了,他也不理人。我们坐着卧着,见了他也不理,他也不责备。因此没人怕他,只管随便去,都过的去。”这种种情景,在贾宝玉的生活中是随时可见的。其实,宝玉的言行举止何止是不合时宜,他更是具有着叛逆性格的贵族青年,他的许多言行都是与封建贵族家长们的要求和希望格格不入的。这实质上都是对封建统治阶级的一种否定。

4.热爱、尊重、崇拜女性,是《红楼梦》中反复强调的特征。宝玉非常反对“男尊女卑”的封建宗法观念,大胆地提出了“女清男浊”口号。宝玉在《红楼梦》中最有名的“语录”就是:“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在贾宝玉生活的时代,在男性统治的社会里,女性永远是处于附属的地位,处于被压迫的地位,而作为一个封建贵族家庭出身的青年公子,对女性(主要是女儿)命运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女儿表达了由衷的崇敬和爱戴,并把男子说成浊臭逼人,这无疑是对几千年来传统的“男尊女卑”封建宗法观念的颠覆,是有着积极的进步意义的。这当然是对封建宗法制度的叛逆。

作者在书中抨击了腐朽罪恶的封建主义统治势力,对贾宝玉反封建、反世俗,反对封建思想的道德标准,及他的初步民主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性格和行为活动作了极高的评价,并且以一种不胜悲慨之情,给予全心的同情和歌颂。

二、林黛玉

曹雪芹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用历史与未来、现实与理想、哲理与诗情,并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来的林黛玉,是《红楼梦》里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象,因此也决定了她的性格丰富且矛盾。

1.多疑、小性、爱生气

一直以来,人们都习惯性的将多疑、小性、爱生气,目无下尘等等这样的评价用于黛玉。第八回中“探宝钗黛玉半含酸”,近看标题就有所体现。

再看第十七回:宝玉得以大展其才,贾政的小厮们上来闹着玩,将宝玉身上的佩物一起解了去讨赏。黛玉以为她送给宝玉的荷包也被人拿走了,气愤不已。也许有人会不理解:宝玉身上的佩物又不差一个小小的荷包,谁都不闹不气的,偏偏黛玉生气,不是她爱生气是什么。依我们的分析,一个最后可以将自己的情敌当成好姐妹的女子,气量是不会小的,她对情故都可以坦露心扉,姐妹相称,却唯独不放过一个小小的荷包,这是因为荷包倾注了黛玉细密的情思,是对宝玉感情的体现,同样也是衡量宝玉对自己重视程度的信物。

多疑、小性、爱生气,这些在黛玉这一角色中多有体现。但分析人物要将人物和当时的环境相联系。让我们看看黛玉的生活环境。她是独身女,聪明可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她原来的生活非常幸福,但她的幸福生活到她母亲病逝后就结束了。父亲认为女儿在外祖母身旁能有个照应,即使黛玉不愿意去,仍安排她住进了与众不同的贾府。小小年纪,单身外出,又寄人篱下,那种害怕、孤单、紧张的心情可想而知。再加上贾府又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仕宦家族,处事要小心,她时刻以“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来要求自己。在这种压力下,她的这种复杂矛盾的个性也就形成了。

2.纯真率直、实话实说

小姐探春说得好“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都像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在森严等级制及家长制的控制下,能保持一片纯真之情、玉洁之心的恐怕要数黛玉最能代表了。

第七十六回,黛玉和湘云在凹晶馆赏月,两个女孩子无拘无束的即景联诗。沉浸在创作冲动中的她已忘了自己孤苦伶仃的处境,她的兴致极好,神采飞扬,每每张口先笑。当湘云对了一句好诗,她便真诚的回应“好对!比我的却好。”对到忘情之处是“又叫好又跺足”这些夸张的举动正是黛玉纯真可爱的真情自然流露。当她集中思维,全力以赴对出“冷月葬诗魂”的好诗句,湘云拍手称赞时,黛玉也十分自然坦率的笑道“不如此,如何压倒你?只为用工在这一句了。”

在那么一个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荣国府里,每天都发生着“坐山观虎斗”、“借刀杀人”、“推倒油瓶儿不扶”的事情,而在黛玉的生活里找不到半点虚假成分,这份“出淤泥而不染”的真挚难能可贵。

3.心地善良、待人恳诚

黛玉的善良,我们可以从她与宝钗之间的相处便能了解。起初黛玉对宝钗是存有敌意的,可这两名女子的关系越往后相处越好,直到最后像姐妹一般,就连宝玉也感到吃惊,这全在于宝钗对黛玉的略表关怀,善用心计的宝钗分二步实现她的计划。宝钗先找到两人的共同爱好,一下拉近了二人的距离,逐渐瓦解黛玉对她的敌意。宝钗还分析了她的病,认认真真提供了进补的方法。可怜的黛玉顿时感受到亲人抚爱般的温馨感,虽说她在荣国府里一直有外祖母的疼爱,可外祖母身边的人毕竟太多,与人交际又不是她的强项,要让黛玉挤入那是非,也是不可能的事。再说黛玉姓林,不姓贾,平日里很难有人这样关心她。

别人的几句软话,几两燕窝便滋润了黛玉的心田,她将平时里对宝钗的陈见一一推翻,一枝烛光般的温暖竟化开了她心头的薄冰。尽管两人在平日里为情所累而有些磨擦,而至后来待宝钗“竟更比他人好十倍”,还把宝钗让她“每日吃上等燕窝一两以滋阴补气”当作是宝钗对她的体贴。这些我们在感叹黛玉的痴情之余,更欣赏她内心的天真善良。此外,我们还可以她教香菱作诗以及她的葬花之举中同样可以看出她内心的善良。

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形象是有血有肉,一个立体的形象。文中的她美貌出众、清新脱俗;文中的她纯真率直、实话实说、心地善良、待人真诚;文中的她又时而多疑、小性、爱生气,二百多年来,不知有多少人为她的悲剧命运洒下同情之泪,为她的艺术魅力心醉神迷。

三、薛宝钗

薛宝钗无疑是《红楼梦》中争议最大的人物,古今专家学者对她的评价褒贬不一,我们组是归纳为以下几点分析的:

1.圆滑世故,善于交际

在贾府这个派系复杂、矛盾重重的大家族中,她一方面抱取“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另一方面,她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和各方面的人保持着一种亲切自然、合宜得体的关系,而在这种貌似不偏不倚的处世态度中,她特别注意揣摩和迎合贾府统治者的心意,以博取他们的好感,而对于被人瞧不起的赵姨娘等人,也未尝表现出冷淡和鄙视的神色,因而得到了贾府上上下下各种人等的称赞。贾母夸她“稳重和平”;从不称赞别人的赵姨娘也说她“真是大户的姑娘,又展样,又大方,怎么叫人不敬重。”就连小丫头们,也多和她亲近。很多人认为宝钗虚伪,说她喜欢讨好人和奉承人。贾母要给她做生日,问她爱听什么戏,爱吃什么东西。她深知老年人喜欢热闹戏文,爱吃甜烂食物,就按贾母平时的爱好回答。她还当着面奉承贾母。结果是贾母大夸奖她:“提起姊妹”,“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

2.坚定自己的原则与个性

一般小姐的绣房,要布臵的精致有活力,这样才以体现一个花季少女青春洋溢的生活。而宝钗素来不喜欢这些“花儿、粉儿”的。她虽然举止行为都喜欢迎合他人的意思,但内心却自有主张,并不因别人的看法改变自己的喜好,凤姐送来的东西她也退了回去,这说明她在自己的私人领地坚持自己个性和主张,即便这让贾母大感丢面子。这并不是能全部用封建思想荼毒来解释,在高举反封建大旗的时候,最起码的是要尊重一个人的个性和自由,宝钗有不喜欢“花儿、粉儿”的权利,更有随自己的喜好布臵自己房间的权利,因此在用宝钗房间装饰来做宝钗被封建思想荼毒的证据的时候,应该首先充分尊重一个人的个性和选择,而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而放弃所持理论的重要原则,陷入到为证而证甚至双重标准的怪圈中去。宝钗的房间同她的内心是相互映照的,衬托出她冷眼看尘世的姿态,并且和她的词作“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是相互呼应的,这样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随时从分、颇有人缘的薛宝钗会做出《螃蟹咏》这种愤世嫉俗的诗词来。她虽然可以容忍人世间种种的不合理,但并不表示她内心也认同,她有她的坚持和原则。

3.封建主义的追随者

宝钗的头脑里浸透了封建主义思想,她是一个忠实信奉封建道德和封建礼教的淑女。她认为按封建道德规范去做是天经地义的事,是最道德的;所以她很自然地做到了“四德”俱备。人有说薛宝钗是“大奸不奸,大盗不盗”,恐怕就是指的她对封建道德的忠实信奉和执行;因为这种道德本身最符合封建社会的形态,她得到了贾府上下的欢心,并最后被选择为宝玉的妻子,也主要是她这种性格和环境相适应的自然的结果,而不应当简单地看作是由于她或者薛姨妈的阴谋诡计的胜利。那种认为薛宝钗的一切活动都是有意识地有计划地争夺宝玉的看法,既不得合书中的描写,又缩小了这一人物的思想意义。事实上,她的性格特点并非奸险,并非事事时时处处都有心机,而是她按照封建正统思想去做,而且做得又是那样浑然不觉,那样如鱼得水,她是真诚的真心的按照封建道德的规范去做。因此她在劝导黛玉的时候苦口婆心,是因为她真诚的认为这些道德都是最正确无比的。薛宝钗的有心机与凤姐的两面三刀是截然不同的。

4.乐于助人,细致体贴

一次,袭人想央求湘云替她做点针线活,宝钗知道后,马上对她讲明史湘云“在家里一点做不得主”,“做活做到三更天”,“一来了就说累得慌”的苦衷,责怪她“怎么一时半刻不会体贴人”,并主动接去了要湘云做的活计。还有一次,湘云要开社作东,宝钗因怕她花费引起她婶娘报怨,便资助她办了螃蟹宴。因此,这位心直口快、性情豪爽的小姐,曾经真心地这样称赞宝钗:“这些姐妹们,再没有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样一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对于寄人篱下的林黛玉,家境贫寒的邢岫烟,也都给过种种帮助。即使对大观园的下人,她也能体贴他们的起早睡晚,终年辛苦的处境,为他们筹划一点额外的进益。

在看待宝钗这个人物之前,我们首先应该先辩证的看待封建道德,我国五千年的文化,封建道德固然有落后、阻碍社会进步的一面,同时它也有利国利民、积极向上的一面,它固然有压迫人民、禁锢思想一面,同时它也有稳定社会、传承文化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同样正确的看待宝钗这样一位优秀的女性。“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千位读者心中也有一千个宝钗,对待文学研究,我们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

四、王熙凤 在《红楼梦》中,作者为大家塑造了一个成功的反面形象,那就是凤姐。在她的身上,集中地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贪婪、凶婪、凶残、狠毒、阴险狡诈的阶级本质。作者为王熙凤设臵了鲜明个性的性格。

1.干练与能力

王熙凤具有独到的权术机变,她凭着自己的才智与心机,在纵横绞缠的矛盾之中始终把握最有利于自己的环节,看风使船,多方应付。她处在各种矛盾冲突的漩涡中心,其性格也就从四面八方得到映照;曹雪芹对凤姐儿这个人物,可以说既爱又恨,对她既有赞扬,又有鞭挞。

凤姐的管理本事是史太君之下首屈一指的,最明显的莫过她协理宁国府一段,她能一眼看出宁府的管理存在几种弊端,并能立即拿出处理的方针,在关键时刻手舌不软,恐怕许多现代的管理者也要自愧不如。再如刘老老进贾府认亲时,凤姐对其来历不清楚,就不贸然行事,而是让周瑞家的先去向王夫人问个明白,讨个示下,然后才定出处理计划,头脑可谓清爽。我们要充分肯定“凤姐”的才干,在贾府众多人口中,王熙凤是一个难得的治家理财的行家,男人们也少有出其右者。一个连帐也不会看的二十岁女子,可以调动得诺大一个贾府里里外外都围着她转,有时连自称年轻时口齿心计都胜过她十倍的贾母,也不能不按照她的安排行事。聪明能干,是王熙凤的主体性格之—。

曹雪芹用许多笔墨描写她这一性格特点。她作为贾府的女管家,地位显赫,但也责任重大。要管好“三百余口人,一天也有一二十件事,竟如乱麻一般”的贾府,谈何容易!府内穷奢极侈的生活,挥金如土的耗费,豪奴悍仆的差遣约束等等;外面皇亲国戚的贺吊应酬,亲朋故旧的婚丧嫁娶、喜庆寿诞,侯门府第的送往迎来,繁文缛节等等,这一大摊子庞杂琐碎千头万绪的事体,都要由她处理、过问、决断。她是贾府里的大忙人,忙忙的几乎到了:“不可一日无此君”的地步。脂砚斋曾这样批道:“纸上虽一回两回中或有不能写到阿凤之事;然亦有阿凤在彼处手忙心忙矣。”忙则忙矣,然而凤姐管起来,无论大事小情,里里外外,都是井然有序,妥帖周详。

2.聪明与心机

曹雪芹还通过日常生活细节,描绘和刻画她的“心机又极细深”,足智多谋的个性特点。这个“少说也有一万个心眼子”的凤姐,为人处世、时时处处都是以“我”为中心。有利的事,她先抓尖;不利的事,她远远避开,或者推到别人身上。

第六十七回“苦尤娘赚入大观园酸凤姐大闹宁国府”,把凤姐的心机、狠毒、泼辣,表现的淋漓尽致。她一方面用花言巧语,假意殷勤把尤二姐骗得滴溜转,对她言听计从,感激不尽,跟她回到了大观园。在贾母和众人面前逞贤良;与此同时,她又使人挑唆张华告状,只叫她要原妻。又俏命旺儿“务将张华致死,剪草除根,保住自己的名声。”安排已定,便去大闹宁国府,把尤氏骂得狗血喷头,“揉成了面团儿”。接着借秋桐之刀杀死尤二姐。凤姐这一系列恶行,由于筹划周密,想得周详,能够通行无阻,步步按其设计实现,且做的点滴不露,显示了她女奸雄的“大智”。

聪明的凤姐意识到,在这种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她要站稳脚跟,保住她的地位和权势,她必须靠定“太上皇”贾母和实权派王夫人这“两座山”。于是,她确定了向二房“一边倒”的路线。“看老太太的眼色行事”,是她的行动宗旨。她在贾母前装乖卖巧,打诨插科,想尽一切点子,使出浑身解数拍贾母的“马屁”,而且瞅的准,拍的好,使贾母感到喜心惬意,浑身舒坦。她把个“老祖宗”捧得团团转,疼她爱她,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她,她好“挟天子以令诸侯”。正如沈慕韩评价:“舌烂莲花迷五色,心藏机械刻三分。”实际上正是这样——由于她受到贾母的宠爱和王夫人的信任,她才成了贾府的权倾一时的掌权者。

3.阴险与狠毒

作者还在许多地方刻画凤姐的狡诈,譬如听说鲍二家的被打后上吊而死,她家里将要打官司,她起初也暗吃一惊,但立刻就说不许赏她们的钱,还要反告她们一个“借尸讹诈”。又如王夫人根据下边的私诉而查问凤姐扣发月钱的事,她一走出来就发话示威,说“从今倒要干几件刻薄事了”。这都是她得之于一般旧社会的权术的心传。为了感到命运之威胁和地位动摇的恐怖,她必须用尽一切阴谋与残酷,以控制环境,以排除异己。王熙凤最本质的性格特征是贪权、好利、阴险、狠毒。

王熙凤一生要强,大权在握,杀伐决断,压倒一切,用尽一切阴谋和手段,独断独行,不恤人言,不计后果,一味滥施权势,恃强凌弱,利己害人,“宁教我负人,不教人负我”,制造了一幕又一幕的人间悲剧。

总而言之,凤姐就是这样一个人:既美且才而又贪婪狠毒。她是一个复杂而又丰富、真实而又生动的真人、活人。是她那个时代孕育和培养出来的“罪恶的天才”。她的美与才给她的罪恶投上了一层光辉;她的恶德恶行难以使她变得百分之百的恶,因为她的恶难以掩盖她的优点。看到凤姐的所作所为,就不禁会联想到“乱世佳人”中的郝思嘉,她们同样地美貌同样地贪婪同样地工于心计,不过凤姐更为中国化更为古董化罢了。

经过初步分析,可以看到,由于作者的经历,他对封建社会的无比痛恨全从书中人物性格表现出来了,但却没有明确表示要反封建,这就表明了作者还是有阶级局限性的。并且《红楼梦》一书的作者一向有争议就使得全书情节的逻辑性就有所不足。但不管怎么说它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它使社会人文思想性在平淡中见诡谲、凡俗中见高真,是中华民族一本不朽的小说。

中国的明清小说造诣之高,水平之深令人惊叹。本书的语言优美描写细致,值得我们在将来的写作学习。我们一直很喜欢《红楼梦》,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我们收获颇多,以前忽略的东西也通过大家搜集资料,积极思考,默契配合有所补充,并且在向有关研究人员请教,老师的悉心辅导后我们对全书的主旨和思想,还有对本书的价值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推荐第5篇:研究性学习成果简介

研究性学习成果简介

一、成果名称《榆中一中学生理想观调查研究》

二、课题研究背景

当前正值21世纪初期,把建设有中国特色注意社会事业推向新平台的关键时期。现在正在学校学习的中学生,到21世纪中期将会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我们中学生是否具有远大的理想和信念,关系到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大局。我们将通过本次对我校同学理想观的现状调查,把握同学们的理想信念的总体趋向。

三、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通过调查唤醒同学们的理想人格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从而激励同学们为理想、为未来努力奋斗。

意义:加强对同学们的理想信念的教育,提高同学们自我管理的能力,树立正确的理想观,增加学习动力。

四、预期成果

初步对我校部分同学进行关于理想的调查,一方面了解同学们对理想观方面的态度及认识,另一方面提高我们兴趣小组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团结能力以及对问题的处理能力

五、取得成果

这是我们组应学校教学要求,自我组织的第二次实

践活动,本次活动,我们取得了预期目标的初步完成,了解了我校部分同学的理想观,并对我们调查得来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总结;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们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并且加强了我们组内成员之间的友谊,希望我们再接再厉。

推荐第6篇:第二次研究性学习成果

关于市民是否了解世博会的调查报告 关于市民是否了解世博会的调查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研究背景及目的: 中国 2010 年上海世界博览会, 是第 41 届世界博览会.2010 于 年 5 月 1 日至 10 月 31 日期间,在中国上海市举行.此次世博会 也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 更美好\"为主题,总投资达 450 亿人民币,创造了世界博览会史上 最大规模记录.上海世博会是世博会第一次来到中国,了解世博会,支持 世博会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义务.我们为了让大家更了解这次世 博会,进行了该活动.研究方法: 二 , 研究方法 : 调查分析法.我们通过分成 5 个小组在中路对部分路人及 商店售货员进行了问卷调查, 对答卷进行综合分析, 得出结论.调研项目及过程 及过程: 三 , 调研项目 及过程 : 1.市民得知\"世博会\"这一政策通过的渠道 世博会是国家的大事,我们设置大家了解其的方式渠道的 问题,以下是我们的调查数据: 调研项目 电视 网络 22 学校(或单位)宣 街头宣传 传 6 5 所 占 总 数 百 分 比 63 (%) 由上表可以看出,市民从\"电视\"这一渠道得知\"世博会\" 的占大多数.但我们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还一些人并不知道世 博会,我们积极向大家宣传,希望我们的工作会引起更多人对 世博会的关注.2.在我们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对了解世博会的人分类进行 了统计,并发现了以下情况: 调研项目 14 岁 以 14-35 岁 36-60 岁 60 岁 以 下 上 所 占 总 数 百 分 比 31.3 47.4 12.5 10 (%) 由上表可以看出,了解世博会的大多是年轻人,这告诉我们, -1- 我们还要通过更多的渠道去宣传世博会,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支持 世博的行动中来.3.我们在调查问卷中设置了许多有关世博会知识的问题, 重点 不是大家是否能够作对这些题,而是通过这些问题,希望更多的 人能够了解世博会.4.调查过程中,许多市民积极加入到我们的活动中来,说明 大家对世博会来到中国都十分热情.究结论: 五,研究结论: 1.市民对世博会持支持态度 2.我们仍要加大对世博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宣传 世博会的活动中 六,倡议 我们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向广大市民进行了调查.尤其是问 卷末尾处的知识普及,相信市民在看了这些后,一定会在心里上 对\"世博会\"有所了解.通过我们在中路一天的工作,不仅完成 了新课标改革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在调查的同时向广大市民进行 街头宣传.相信所有的人一定会在今后的生活中关注这次世博盛 会,一定会把中国人优良的传统美德呈现给全世界,同时也会让 世界了解一个正在腾飞的中国! -2- 社会实践调查问卷 ——关于上海世博会 前言: 前言: 2010 年上海世博会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文明和谐

的呼唤 更是犹在耳边.中国 2010 年上海世博会将是世界的盛会,使上海 新一轮发展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更是我国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请您认真填写一下问卷,以便我们了解您对世博的了解程度.问卷: 问卷: 1,第一届世博会在什么地方举行? A,伦敦 B,巴黎 C,华盛顿 2,上海世博会是第几届注册类世博会? A,39 B,40 C,41 3,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是什么? A,福娃 B,海宝 C,福牛 4,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什么? A,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B,同一个世界,同一个 梦想 5,上海世博会的会徽图案是? A,以\"沪\"为书法创意原形 B,以\"世\"为书法 创意原形 C,以\"博\"为书法创意原形 6,您认为上海世博会的门票价格在什么范围之内(平日票)? A,100 元左右 B,300 元左右 C,700 元左右 7,上海世博会的展馆会永久保存下来吗? A,会,因为政府为世博会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人 力 B,不会,这是历届世博会的惯例 C,部分拆除,部分保留 倡议: 倡议: 世博会是平台,我们是主人.让我们一起以良好的素养共同 迎接 2010 上海世博会的召开,为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 会而奋斗. -3-

推荐第7篇: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

县实验学校举行高一物理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及纸桥模型展示

作者(来源):县实验学校发布时间:2009-12-18

12月16日下午,县实验学校的多功能厅热闹非凡,掌声不断。台上的一位同学正拿着一个纸桥模型向大家讲解它的材料、结构和设计思路,俨然一副研究者的风范。抗压力测试更是让全场同学都屏住了呼吸,一盒砝码最少的500克,最多的800克,现在已经5盒了,对于一个只有0.29克的纸桥来说,还能承受吗?同学们都静静地看着台上的同学又继续加,六盒、七盒、八盒„„天哪!全部的砝码盒都已经放在了这个纸桥上,一共是9999克,台下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这就是县实验学校举行的高一物理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及纸桥模型展示活动,此次研究课题的内容是《桥梁的研究》,同学们已经经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准备,从第12周的开题报告开始,陆续进行了资料收集和整理、课题的研究报告撰写和PPT课件制作,并在班级进行首轮的课题汇报,最后又班级推荐将最优秀的作品在多功能厅进行成果汇报及纸桥模型展示。

此次研究性学习成果展评活动共有20个研究性成果参加了课件现场展示和纸桥模型展示。PPT展评的作品内容丰富、角度各有不同,有的讲解桥梁的历史,有的讲解桥梁的力学知识,有的则介绍世界各地最著名的桥和最奇特的桥。在桥的模型展示中,同学们更是把大家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发挥到了极致,“天使的翅膀”成为了本场最惊艳的桥。

本次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热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必将更好的推动实验学

校研究性学习进一步的开展和深入,也必将能更好地推动新课程的综合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扎实有效地推进新课程的实施

推荐第8篇:研究性成果

《地方过年习俗》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这一节日在渐渐地失去了原有的韵味,我们的孩子体会不到春节的年味,只吃饺子,穿新衣,拿压岁钱这些现成的事情,生活在现在的社会有时我们就像断了根的浮萍,但我们每个人心中始终有着一种寻根的冲动。基于这样的一种现实,我们成立了关于社头过年习俗研究的调查小组,让学生参与过年的传统习俗,亲身体验,不断反思!

二、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中国春节文化中除旧布新精神、感恩精神、追求富贵吉祥的精神、和谐协同精神、人伦礼治精神以及休闲精神。这六种精神便是春节文化的精髓,这些精神都贯串着人的主体思想本质,表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在以后的成长中,了解自己民族的精神信仰,传承传统文化!

三、研究内容的确定

1.了解爸爸妈妈以及自己周围的人是如何过春节的,不一样的家庭父母与孩子过春节的方式有何不同。

2.了解我们现在对传统习俗的传承上有哪些好的地方,有哪些不足的地方。3.知道我们对传统的继承上有着怎样的责任。 3.对照新时代的要求,我们身上有哪些不足和问题。

四、研究活动的过程

1.活动准备阶段(2015年1月23日前)

在老师的帮助下,寒假前在班级中成立了研究小组,商讨明确了研究话题,制定了研究计划,明确了假期各自的任务、分工与要求。

2.调查研究阶段(2015年寒假)

小组成员按照商量的分工开展走访,交谈,并记录整理了交谈记录;大家都把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记了下来,并写了交流调查反思。

3.活动总结阶段。(2015年2月27日至3月6日)

组员们汇总资料,并相互检查,在老师的指导下完善资料,分工进行总结,写研究报告。

五、研究的结论

过年是什么?我讲不清,只晓得悠悠岁月在冬去春来,四季轮回中悄然流逝,万古不息。过年为什么?我道不明,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期盼,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期盼。

翩翩少年期盼着一套漂亮的新衣;莘莘学子期盼着一段轻快欢乐的时光;垂垂老者期盼的或许是一个亲人的团聚,一声晚辈的祝福。

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对过年已缺乏物质意义的追求,更多的过年已成为一种象征。但当我们面对满街的追求,喜气,聆听成片的喜乐时,不要忘了我们的身边是否还有为衣食住行而烦忧的人民群众。我们要在必要之时为他们伸出援助之手,让祥和快乐的喜气尽量地沾上他们的脸。或许,整个社会的和谐喜气才是过年的真谛!

我们认为父母做的好的方面:我们在调查的结果中,发现爸爸妈妈在于能让孩子丰衣足食,也能积极的让孩子参与到过年的氛围中来,有家长让孩子主动去包饺子,贴春联等习俗活动,让孩子觉得春节的意义非凡,换发着热闹的生机,也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也有的学生通过采访周围的人,从百姓的口中了解到春节朴实的含义,人们因向往美好生活而在春节期间用各种形式祈求平安。能够明白过去过年与现在的区别,忆苦思甜!

我们认为有些要改正的方面:但现在有许多父母太过于溺爱孩子,孩子过于依赖父母,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做的还不是太好,不让孩子去参加习俗的活动,反而让孩子对传统文化的感受得不到吸收,不能体会浓浓的年味!

六、研究反思

我们一个寒假应该是很有意义的,在完成了自我研究之后,我收获很多,“合家欢乐庆新年”这样的热闹场面不知大家是否每年春节都在经历。反正这种感觉我似乎从未真正体验过。

这些年,人们为了寻回浓浓的年味儿,想尽了各种方法,可我除了听见连绵不绝的爆竹声,吃着满桌的鸡鸭鱼肉外,已经体会不到过年的气息。每年过春节,都是千篇1律,形成了循环往复的“播放模式”,家里的亲戚轮流吃一天,春节的假期也就被安排得满满当当了,留给自己和父母安安静静休憩的日子,如数家珍。

今年拜年吃饭,有一个显著的变化,饭桌上玩手机的人明显增多了,不只是年轻孩子,和妈妈爸爸平辈的长辈们也都捧着手机,自顾自地看电视,玩游戏,年纪大的爷爷奶奶弄不懂这些电子产品,就只能另选桌子,凑一起喝喝酒,聊聊家常。通常一顿饭菜还没上齐,大多数人已经吃饱了,网络和美食还是能带来无穷惊喜的网络世界更胜一筹,他们抢着吃完饭,是为了上楼夺电脑的“宝座”。

今年,我想劝爸妈不要放爆竹,可我费尽口舌,他们都没有答应。因为这是民间传统的习俗,家家都要放,如果不放,邻居会说闲话,虽然他们都知道放爆竹对环境不好,但还是执意要维护这传统。

我们常说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现在我们对于春节,也应该如此!

在本次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认真投入,很负责,我们这样的责任意识就是对本次研究很好的阐释,通过这样的研究我们有了一定的思考,传统习俗的更是渗透在学习,生活的方面。我们在成长,能让自己的知识丰富起来,让我们多了一份责任去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去体会,去观察,调查,亲身体验,成长为有责任,有情操的祖国的接班人!

推荐第9篇:研究性学习终期探究成果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终期成果报告

研究性学习终期探究成果报告

学校:大连22中第10小组 组长黄蓉婷,组员于雨晴、郑泽仁、刘世豪

主题:初探全国各地饮食风俗和习惯

研究时间:2008年5月20日

成果报告:

中国各地春节第一餐饮食文化风俗习惯

吃过了除夕的年夜饭,就是新年了。大年初一吃什么,全国各地习惯不同。湖南春节第一餐要吃“年糕”,意为“一年更比一年好”,而少部分湖南的苗族人民,春节第一餐吃的是甜酒和粽子,寓意可“生活甜蜜,五谷丰登”。湖北有的地方春节第一餐喝鸡汤,象征“清泰平安”。此外家中的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寄意“新年抓财”;年轻的学子要吃鸡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飞;当家人则吃鸡骨头,有“出人头地”之意。荆州、沙市一带,第一餐要吃鸡蛋,意谓“实实在在,吉祥如意”。如遇客人,要吃两个煮得很嫩、可透过蛋白见蛋黄的“荷包蛋”,意即“银包金,金缠银,得金得银”。

江西鄱阳地区第一餐要吃饺子和鱼,意为“交子”和“年年有余”,有的在饺子中放糖块、花和银币,意味着“生活甜蜜”、“长生不老”、“新年发财”。广东部分地区春节第一餐要吃“万年粮”,即做好足够春节三天家人吃的饭菜,寓有“不愁吃喝”之意。潮州一带,第一餐常吃用米粉和萝卜干油炸而成的“腐圆”,喝芡实、莲子等熬成的“五果汤”,寓“生活甜美,源远流长”之意。

福建闽南人春节第一餐吃面条,寓意“年年长久”,漳州一带吃香肠、松花蛋和生姜,寓意“日子越过越红火”。

江苏、浙江部分地方春节第一餐要吃由芹菜、韭菜、竹笋等组成的“春盘”,寓意“勤劳长久”。

推荐第10篇:研究性学习成果——结题报告指导

2013年下半年研究性学习指导7-研究成果 各位指导老师、各位同学:

从下周(17周)起,本学期的研究性学习进入课题研究成果展示环节,为期两周。现将研究成果格式及要求提供给大家,请根据下面的要求梳理自己的成果。做好展示准备: 封面(单独一页):

包含课题名称,班级、小组成员、组长,指导教师,时间 封面设计可个性化一些,打印、手写均可

主体部分:从第二页开始:

课题名称居中

接下来写前言(内容提要)

正文部分:

一、简要概述研究的过程,采用的方法

二、研究资料的分析、总结、结论及建议等(主要内容)

三、反思(写一写本课题研究中不足、遗憾的地方,评价一下最后成果与预期的吻合程度,差距的原因,下一阶段从事研究活动的想法)

四、感悟(写写参与研究活动的感悟、体会、收获,最好每人都有)

五、参考文献(引用过的文献资料、网络等)

最后附活动的有关资料、照片等

第11篇: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注意事项

2006年4月27日(四) -- 团队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注意事项

研究性学习成果过汇报是本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团队研究性学习汇报,不仅可以使同学们对研究性学习、整门课程的学习进行总结、反思,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团队间的交流,促进同学们的互相学习。(相信同学们还记得第一次汇报给大家的冲击与欣喜)。

由于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是第一次参加讲课汇报,所以在汇报总结几年来团队的研究性学习汇报,发觉在汇报准备以及讲课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汇报主题明确,内容完整。整个教学应该围绕研究主题进行讲解。

由于我们的研究是依托于教材内容的扩展性研究,同学们在此过程中做了理论研究、问卷调查、访谈等诸多工作。在汇报时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将所作的工作充分展示,如何更好的组织讲课内容和讲课顺序?是影响汇报质量的一个关键问题。

同学们在预汇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想把自己所做的工作、所思考的问题都展示出来,这里讲一点、那也提一下。尤其是我们的课堂汇报往往是由几个同学分及部分共同汇报,虽有汇报的大致思路,但根据自己的理解独立准备的情况居多。最后造成没有重点、给人感觉什么都讲、什么都没讲明白,课堂组织杂乱的感觉。

解决这个问题要铭记:整个教学内容要时刻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首先要同学们明确汇报的主题是什么(或者是讲课的目标是什么?),从这个角度出发,紧紧围绕主题组织讲课内容,同学们可以在团队准备汇报时问问自己团队的成员:如果只给你一分钟,我们要向同学们讲什么问题?如果给我们两分钟,我们还可以讲那些问题。这样去精简、组织教学内容,在教学中一定要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其次,关于几个同学共同汇报的问题,每个同学在准备的是要清楚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内容在整个汇报中处于什么位置?与前后汇报内容的关系是什么?在整个汇报中起什么作用?占多长时间?要达到什么目标?这需要同学们在组织汇报准备时就要考虑清楚,形成共识,每个成员都要清楚。

第三、为了使同学们尽快了解团队汇报内容,同学们可以在汇报开始前用脑图、PPT等介绍汇报的内容与思路,给大家一个初步的印象。或在课程结束时对讲课内容进行小结。

二、整体结构节奏感要强

有效的组织方式是优质课堂教学的成功保证,由于我们的注意力存在一定的规律(注意力集中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加上教学内容本身理论性比较强的特点。所以有效组织课堂教学顺序、精心设计个教学环节在准备课程中是非常必要的。

在这方面容易出现问题往往是汇报的同学在上面讲、听课的同学在下面听。同学们反映形式单

一、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或者是精彩的内容时间安排比较集中,课堂高潮部分不多、或太集中。

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同学们在设计汇报时,要精心设计每个环节,可以多一些活动形式、多一些媒体形式,从新颖性的角度去吸引同学的注意力。另外要注意设计一些与听课同学的交互性活动,使下面的同学能够参与到讲课中来,从而促使同学去思考。最后要注意课堂高潮环节要分散在整个汇报的过

程中,不要集中在一个时间点,如太集中在课堂的开始,就会给大家虎头蛇尾的感觉,太集中在后面,中间的讲解就会比较沉闷。一般在45分钟的课堂中有2-3次就可以。

三、多考虑听众,多关注听课同学。

由于我们是分专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所以同学们往往对自己的专题内容非常熟悉,而对其他的专题了解就不是很深入。汇报(讲课)的目的是要同学们明白自己团队的研究内容、学到知识。因而从听众的角度出发组织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在这方面同学们由于缺少讲课的经验,往往会在汇报设计与汇报过程中自我中心,不关注听课同学的基础和感受、不关注教学效果。诸如:对于本研究专题的一些名词自己很熟悉就推理为是常识、大家都知道,而不进行解释,造成听课同学对讲解内容的不理解。或在讲课中太沉醉于自我表达,自己在汇报而不顾听课同学的反应等等。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在准备汇报时团队就应该讨论:

1、考虑听众兴趣,同学们最愿意听我们专题的什么内容?从受众的角度准备汇报,才会符合听众的口味。

2、我们这项研究对同学们来讲有什么用?(可以考虑自己团队在开始确定研究主题时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研究主题),要让同学明白本研究对于同学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因为根据动机原理,只由人们意识到对自己有用时才会自觉地去学习或做某件事情。

3、可以将准备的内容问问其他专题的同学,让他们给提修改、完善的意见和建议。

四、资料准备充分,各部分衔接紧密。

同学们在上课前要准备好所用的一切资料,并且最好有备份,设计各环节要联系紧密,互相之间有顺承关系。

五、团队成员要团队团结、真诚。

同学们在汇报过程汇中,要展示团队团结、真诚的精神风貌。在讲解的过程中思路要清晰,语言要客观、真诚。无论赞成的观点还是负面的观点,要客观分析、不夸大、不缩小。让同学们容易接受。最后,祝各学习团队成员精诚合作!展示高质量的汇报和良好的团队风采!

第12篇:研究性学习成果演示纲要

研究性学习成果演示纲要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高一(2)班的李媛媛。非常荣幸今天能够在这儿,代表我们的小组,我们的班级,为大家进行研究性学习成果演示。

一:我们组的研究课题是:从一次性餐盒看“白色污染“。当我们拟定研究课题时,老师曾经告诉我们,题目不可以太过于宽泛,这样不能够突出重点。然而我们小组的组员们一致认为,课题也不可以太拘泥于小事物,这样会令成果没有内容。所以,我们选择了这样的一个课题。因为,白色污染,是当今世人关注的一个环保主题,而一次性餐盒,则是我们身边贴近生活的一个日常用品,我们用这样一个以小见大的形式来定出我们的研究题目,切入研究的主题。

二: 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人们的一次性餐盒的看法,小组成员们,不辞勤劳。来到罗源城关最热闹的凤蝶广场、东大路、学前街、东环路上,进行观察,寻访,问卷调查等活动。

三:这是我们组员们,在街头活动时的照片。

四:这些成员们在街头活动中所拍摄的照片,我们发现,一次性餐盒深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我们发现,街头也有一些将一次性餐具乱扔的不文明现象。

五:这是我们街头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我们发现大部分的人都有将事物打包回家的习惯,然而绝大部分的人都没有自己带饭盒事物的习惯。而且人们对于不正规一次性餐盒给健康带来的危害,以及白色污染的危害也是一知半解。

六:在活动中,我们采访了寄宿生生,他们表示平时中午多是在街上买盒饭、炒面、炒饭类食物,大多用的都是发泡餐盒,自己虽然知道发泡餐盒不好,但是不会因餐盒的问题来决定购买与否。一次性餐盒中的苯乙烯对中枢神经、肾脏、肝脏都有一定危害,甚至致癌,因此若长期使用会增加患病危险。下面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更加直观的看到其危害………这样随处可见的生活用品,却会带给我们健康极大的危害。请不要小觑这小小的一次性餐盒。

七:一次性餐盒不仅仅给我们个人健康带来危害,而且会引发这一处处的白色视觉冲击。

八:通过查阅资料,我们知道了诸如一次性餐盒这样的塑料用品,进入土壤后, 导致农作物减产.动物误食死亡,而且因为其难处理性,诱发很多潜在危害。 九:因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平时应少用、慎用一次性餐盒,最好是自己携带饭盒既卫生又经济。

2.不要用一次性餐盒进行微波加热,这样污染食物,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对于商贩所用的发泡塑料餐盒应拒绝使用。

4.使用完一次性餐盒应该扔到回收垃圾桶,绝对不可以随处乱丢

十:以上就是我们小组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展示。我知道或许有很多不足,但我们从中却学到了很多,下面请各位老师进行提问,

第13篇: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成

果报告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 冠山联校南关学校郭荣秀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已有多年的时间,在这几年时间里,我们在教师的观念更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师生运用网络环境的能力、网络环境与新课程整合的实践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索。由此获得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初步的理性熟悉。使我们教师的思维、学生的探究能力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就以上几方面的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题目的提出

教育信息化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将信息技术整合到学科教学之中,改革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信息素养已经成为基础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已不能满足课堂教学信息高速、及时、全面反馈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式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重书本知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们在被动、封闭、强化性学习(填鸭式)的环境下,不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限制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更不适应现代经济时代的要求。

学生参与教学,冲破封闭,自主学习,已成为当代教育发展的必然潮流。\"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已成为学习环境中不可缺少的的四大要素。2005年9月,我校安装了校园网,计算机教室进行了联网改造,为本课题的研究实验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课题。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1、经历了前期预备工作阶段和实施阶段,

前期预备工作阶段的具体做法是:(1)请有关信息技术权威人士到我校进行专题讲座,普及有关知识及课题发展、研究状况;(2)组织动员,组建研究队伍,为了更好的实施和落实,制定研究方案:

实施阶段具体做法是:(1)利用互联网收集相关资料和相关案例材料。校园网的接通为我们的研究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使我们的思维伸向了世界各地,使我们的眼界看遍五湖四海。从网上我们学习到了研究性学习的特征、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我们把这些内容进行编辑、并形成文字、电子文档收录在文件夹内。现已搜集、整理了大量研究资料。从而使我们从一种模糊的研究向规范化研究迈出了一大步。(2)参观学习,以感性的方式拓展教师的思维。每学期我们都要进行一次大型的参观学习活动,其目的就是要开阔教师的眼界,用教师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识就是从学习和实践熟悉中积累起来的。我们把实际的研究纳进到我们学习研究的日程中来了。

每年我们组织全体教师参观南关村的苗圃园,了解了那里科技发展的新概况和采用的技术手段,在欣赏美丽的环境的同时,我们也深刻地领会到了那里的设计思想的发展理念。从具体的设置到远景的发展、从个体的培育到整体的规划、从设备的控制到人才的治理,我们都学习到很多的东西,对于我们的视觉和思维都是强大的冲击。

往年我们又组织一次大型的纠正错别字活动。动员3―― 6年级的学生到各个街道、商店、餐馆、小卖展、医院等地进行实地考察。统计一些常用的繁体字、错字、别字、简化字等,通过上网搜集熟悉一些繁体字。同时规劝他们正确书写汉字。从中我们熟悉到:眼界就是思维、眼界就是学问,眼界就是思路。

2、以课堂教学为载体,结合新课程教学,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将研究性学习方式作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

①语文组建立了语文教学的资源库,活化语文教学的授课模式,开阔学生的读、写视野,逐步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法,终极进步语文教学质量。

②数学组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数学教学中的学生研究性学习科学化,基本题材的档案化,基本过程情景化,知识输出的高效化,师生之间的教与学互动化。

③英语组利用网络资源,创设听、说、读、写、议的环境,进步英语会话模拟环境的质量,进步学生获取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进步学生在英语学科中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④综合校本组: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学科间、教师间的资源共享,进步知识输出效率,进步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团队的合作精神是研究的主要方向。

在现行的新课程中,综合实践活动从题目的提出开始,让学生们自己选择课题,自行确立研究方案,进行实际实施,写出探究报告。在这方面,同学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爱好,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题目,制定了各种研究方案,进行小制作、小实验,并以实物模型制作说明,调查报告等方式展示研究成果。在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促进了课堂教学的进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励课题研究的发展。从而达到了课题研究和教学发展的和谐和同一,这也是我们课题研究中一个重要方面的体现。

3、信息技术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以及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利用信息能力。

研究重点:在学科教学中学生学习运用网络技术、网络资源,促进或帮助学生完成研究性学习,达到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目的。

主要内容:在部分学科教学中运用网络技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帮助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利用信息,进而探索一条运用网络技术、网络资源,全面进步初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模式,同时进步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教学模式。

三、研究成果分析

取得的理论成果: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模式,根据多年来的研究,结合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我们初步总结出一套研究性学习的模式以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1、借助信息技术,利用实验、文字资料、生活现象等,帮助学生发现题目:

学会提问是学会学习、学会发展的一项基础功,所有学习活动都是围绕题目而展开的。发现题目也是一种能力,有题目才能有思考,所以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十分留意题目意识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结合课程目标,利用实验、文字资料、生活现象等,设置题目情境,帮助学生发现需要探究的题目。

2、进行猜想并提出假设:

进行猜想并大胆提出假设是针对题目提出的解决方向,是多样化的,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下,轻易使学生们的思维得以发散,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3、探究假设:

通过探究,不但可以得出结论,还可以进步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探究求实的科学素养。

4、得出结论:

结论可以是一些规律,也可以是对事物的熟悉,学生在各种不同思路的引领下,互相讨论,深进研究,原有的知识再次巩固、应用,往往能够找到题目的答案,从而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当学生得出结论时,通过表述锻炼了语言表达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5、交流结论:

通过交流结论,课堂效率进步,学生思维更加开阔,经过比较还可以找到最佳途径解决题目。

6、应用结论:

应用结论是对获得知识的巩固练习,并在牢固把握的基础上进步,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总之,以题目为核心,在题目驱动下开展探究实践活动,能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我构建知识系统并进步、扩展,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所以,我们总结出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模式:

借助信息技术,利用实验、文字资料、生活现象等,帮助学生发现题目→进行猜想并提出假设→探究假设→得出结论→?交流结论→应用结论

上述模式只是一个低级研究性学习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充实、完善、细化,我们将继续沿着这个思路研究下往。

取得的实际成果 (一)论文:

1、王秀英老师撰写的《运用信息技术,进步语文教学效果的方法》论文获得《阳泉市陶行知研究会》一等奖。

2、郭荣秀老师撰写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假日生活调查点滴体会》论文获得《阳泉市陶行知研究会》一等奖。

3、魏银萍老师撰写的《小议探索性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在创新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研究征文活动中获市二等奖。

4、陈晓琳老师撰写的《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相结合,探讨英语教学》

5、王建彬老师撰写的《浅谈学生的体育爱好――喜欢和风俗》论文获得《阳泉市陶行知研究会》二等奖。

(二)课例

1、赵凤云《》录像课

2、刘丽琴《》录像

3、岳巧林《》录像 (三)课件:

1、王凌云老师制作的《识别交通符号》

2、王彤霞老师制作的《七巧板》 (四)实施案例:

白凤仙老师的《》案例,在年、11月\"\"研讨会上获三等奖。

四、研究结论:

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在各学科教学中进行应用,实现了教学方式、教师角色和教学观念的转变,建构一种自主性、开放性和发展性为主要特征的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把教师、学生、教材和网络技术有机结合,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高度和谐自然的整合,顺利实现了学科教学改革转轨,利于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练习和信息技术运用。进而进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创造精神、题目意识的进步。终极使学生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进步课堂教学效率。

五、讨论与建议:

1、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既可节省大量的时间,拓展大量的空间,优化课堂结构,又可令枯燥、难于理解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寓教于乐,对突出知识和技能的重点、突破学习和把握的难点,进步教学的效果有独特的作用和上风,是传统教学方法无法相比的。

2、研究性学习教学方式,学生是在自我构建知识系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利于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练习和信息技术运用。

建议:

一、选择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必须在真正吃透大纲和教材后才能确定,切忌\"灵机一动\"\"信手拈来\"。

二、选择信息技术手段,尽不能为用而用,装点门面,一定要用其所用,重实在效。

三、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要持之以恒,并且需要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其高效的教育功能。

总之,在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过程中,在创新思维的思想指导下,结合信息技术环境为我们拓宽了新的领域,信息技术环境与研究性学习模式相结合,可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师的角色,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者、研究者、合作者、帮助者、引导者、开发者。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培养学生研究题目、提出题目、分析题目、解决实际题目的能力,有助于素质教育的深进开展。

历史上的今天:

钗头凤2010-10-08【金氏打油】赠眼科医生张健2010-10-08秦王扫六合2010-10-08转:三十而立,普通家庭财产的完全规划2010-10-08

第14篇:研究性学习报告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探究原著与改编影视剧的关系

课题组员:李雨婷(组长)、桑雨晨、杜福凤、王郁萌、王南翔、刘帅博、刘益多 指导老师:徐剑

具体分工:李雨婷:总体构思、资料收集

桑雨晨、杜福凤:资料整理

王南翔、王郁萌:资料编辑

刘帅博、刘益多:技术支持

摘要:在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小说和影视剧已成为我们的娱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在人们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的同时,也有不少小说被改编成了影视剧,有广受赞誉的,也有褒贬不一的。 关键词:小说、影视剧、改编

研究问题

一、小说改编影视剧一般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1、背景画面化。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会有它特定的背景,而这些背景通常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元素组成。如何把这些抽象的东西以画面的形式展现给观众,是影视工作者们面临的问题之一。只有把一部文字作品中所包含的背景以客观的视角表现出来,这种改编才会收到好评,同时也是对原著的一种尊重。

2、画面故事化。既然是改编成影视剧,不管是文艺片还是商业片,都必须包含一定的故事情节,光有画面带给人们的视觉效果是不够的,那样充其量只是一部爆米花电影。一部好的电影,不仅让画面中的人物生动起来,而且还要使读者引起共鸣。

3、故事情节化。有了好的故事还要有好的情节。情节并不等于故事。对于电视剧,要在每一集中平均安排故事情节,达到一种节奏感,所以要对原著有很好的了解;而对于电影,要想在连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里去展现整本书的内容是不可能的,所以这要求编剧有所偏颇,对于情节的节奏性、层次性的要求也就更高。

4、情节娱乐通俗化。虽然文学有雅俗之分,但是影视毕竟是大众文化,观众的文化层次不一致,所以在改编中,应当往娱乐化、通俗化发展。对于一些名著,尤其是我国古典名著,语言方面更加注重通俗易懂;而对于外国作品,则不能把东西方产生重大分歧的事物带入。

研究问题

二、能够被改编电影的小说一般具有怎样的特点?

1、情节性强。不只是情节性强的小说才吸引人,电影也一样。如美国电影《魔戒》(又称《指环王》),改编自约翰·罗纳德·鲁埃尔·托尔金,1955年),故事以一片虚构的“中途大陆”为背景,讲述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矮人、半兽人、精灵等各个族群的生活,集魔幻、冒险、励志为一体,在全球席卷将近15亿票房,由此可见情节对于改编的重要性。

2、有教育意义。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一定的意义,电影在成为人们的娱乐工具的同时也要教给人们一些道理。如美国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改编自《不同的季节》中收录的小说《丽塔海华丝及萧山克监狱的救赎》(斯蒂芬·金))就是这样一部电影。上映二十年以来,它不断被各种电影媒体推举至榜单之首,原因就在于它的教育意义之深刻。(时光一句话影评:100年后还是有人看的好电影,一部经典,我仍旧记得最后那个镜头,那一刻,眼睛都湿润了。有希望也许是件好事情!)

3、有时代元素。时尚作为一个时代的标签,经常被带入到各种电影中。1961年美国电影《蒂凡尼的早餐》(改编自小说《蒂凡尼的早餐》(1958 杜鲁门·卡波特),以世界知名时尚品牌“蒂凡尼”为切入点,并且成为线索贯穿始终。

4、有一定的原著读者基础。各类中外名著一直以来都是编剧导演们的追捧对象。2005年英国电影《傲慢与偏见》(改编自小说《傲慢与偏见》(1797 简·奥斯汀)),是英国著名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广受读者好评,所以才会有之后的票房收益。这和读者基础是分不开的。 研究问题

三、如何鉴赏此类影视作品。

1、从原著入手。影视剧的改编基本上是基于原著的,所以对原著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是在观赏过程中很有必要的。如美国电影《暮光之城》系列和英国电影《哈利波特》系列,两者都是由系列小说改编而成,《暮光之城》原著有四部,电影有五部(最后一部分上、下两部),《哈利波特》原著有七部,电影有八部(最后一步也分上、下两部)。小说的信息量很大,而两部电影在世界上获得广泛的成功,原因是它们具有庞大的原著读者群由此可见阅读原著对于观赏电影的重要性。。

2、电影评论,简称影评,是对一部电影的导演、演员、镜头语言、拍摄技术、剧情、线索、环境、色彩、光线等进行分析和批评,又称电影批评。信息交流发达的今天,有无数影评人活跃在各类媒体上,报纸、电视、网络、杂志,对于同样一部电影,人们会有各种不同的感觉。观赏影评,尤其是一些好的影评,会起到客观评价的作用,对于初级观众观影是有益的。

第15篇:研究性学习报告

关于中学生暑假生活安排的课题研究

[内容摘要]:忙忙碌碌的暑假少不了中学生的汗水,特别对于我们这些即将要踏上初三这个搏命关头一年的学生们更是至关重要,利用好这个暑假相当于中考前进了一大步。在这充满绿意的夏天里,中学生不光要学习,还要有许多自己的时间,但是我们要把握好学习与玩的时间分配,做到在保证学习后,充分享受闲暇时光,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暑假。为此,我调查了几位好朋友,从他们身上来了解情况,来看一看中学生的暑假到底干什么,看看他们是怎样合理分配暑假这两个月的充实时间。

[关键词]: 学习网络旅游补习社区劳动

一、问题分析—中学生暑假喜欢什么活动

1、网络和电视:许多中学生放假后总喜欢上网盒看电视,因为觉得上网可以缓解一个学期以来的紧张与压力,网络的虚拟世界能给人一种精神的满足感,让人的大脑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状态。但有的人却因此陷入网络的漩涡里不能自拔,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网瘾”,很少有同学上网是为了学习,大部分是网络游戏和聊天,长时间的在电脑旁会使人精神疲惫,萎靡不振。看电视也是学生们放假的活动之一,但有的人连续看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伤神又无益。

2、阅读书籍:让我欣慰的是,在假期中还是有同学喜欢阅读书籍,而不是整天泡在电视和电脑前,但很少一部分是阅读名家散文、名著或是增长知识的科普文,而大部分阅读的是漫画、科幻恐怖的悬疑小说、言情小说等。可能是时代变了,人们或多或少更愿意阅读跟的上潮流的读物,而不是静下心来阅读名篇了。

3、旅游:经过我的调查,班上的一部分同学趁这个暑假和父母一起去旅行,这是个很不错的放松减压的方式。我的一位同学这次去了内蒙古,感受了一次“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感觉。

4、社区劳动:有许多同学利用假期在自己所居住的社区打扫卫生,也有为孤寡老人表演的,他们都带着一份爱心,这样的活动有利于青少年良好美德的形成。

二、问卷调查

为了使自己的说法更具有说服力,我对几十名学生做了问卷调查。 问题1:暑假期间,你做了哪些活动?

A做运动/听音乐66.23%

B辅导班32.74%

C阅读书籍49.35%

D与朋友出去玩或聚会44.16%

E上网、看电视、看电影87.01%

F社会实践11.69%

G参观旅游31.17%

H其他11.69%

问题2:面对自己的暑假计划,你是?

A积极完成,绝不拖拉6.1%

B有计划,但无行动78.4%

C暑假计划只是随便一些,胡弄父母的12.3%

D我根本没什么暑假计划3.2%

三、解决办法

1.合理安排暑假时间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暑假开始的时候,同学们回忆一下在刚结束的一学期中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有哪些不足,有哪些应该在假期中反思改进。科学性地安排好每天的作息时间,有计划地度过暑假。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听取老师的建议,协助孩子安排暑假的时间,让孩子在暑假结束的时候有所收获,有所进步,同时家长要注意过紧、过松都会影响暑假生活质量。

2.坚持每天学习

暑假中每天都应该按计划完成一定的暑假作业,养成每天学习的习惯,通过温习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

3.家长的监督

由于学生的自控能力有限,暑假前轰轰烈烈的计划着暑假生活学习安排,暑假刚开始的时候还是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学习生活的。可是没过几天就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放松了自己的要求。所以家长的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

4.培养学生的习惯

假期中,让学生多读几本书,了解社会热点的本质和精髓,当然这些书宜精读则精读,宜泛读则泛读,读书时不要忘了做札记,写一点读后感。通过假期的学习和阅读,我们可以积累词汇和信息。如果有兴趣,还可以就近参加一些兴趣小组

和培训班。初中生自控能力差。初中生们尚处在未成年时期,自控能力较差。不会督促自己去学习,或是玩游戏时发现已超过了规定的时间,却泥足深陷、不可自拔,总是想各种理由来抹平心理的矛盾,或在心理不断说“没关系”,不懂得约束自己,这样长此下去对学习越来越缺少兴趣了。

对初中生合理安排假期生活的几点建议:

我认为,假期既为“假”,就是为了让初中生们得到更多的身心上的放松和休息。所以,在假期中适当的休闲娱乐也是需要的,但是同学们要注意“度”的把握,争取做到“学习娱乐两不误”。

1、家校合作共同监督。放假期间,老师可以布置一定量的作业保证学生在假期也有一定的学习时间;也可以利用“校信通”不定期的进行电话监督,询问同学们的作业完成情况或假期生活情况。家长们也应该严格看管自己的孩子,督促他们按时完成作业,在学习上多下些功夫。另外,为丰富同学们的假期生活,让假期生活更有意义,不整日沉迷于电视和互联网,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各种能力。

2、学生加强自控能力。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对立面,既有利也有弊。电视节目或互联网虽能平添我们的乐趣,放松我们的心情,使我们的假期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但是,过长时间的看电视、上网势必会影响我们的视力,危害身心健康,甚至荒废学业。所以我们应该注意控制看电视的时间,选择适合中学生的节目类型,控制上网的内容、频率等,科学合理地安排假期生活。

四、心得体会

在这次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大家都相互的帮助去完成事情。在这次中也有一部分的同学知道如何去合理安排暑假,但也有大多数同学不知道,,所以我们收集了如何合理规划时间的方法,让更多的人了解。我想告诉不珍惜自己时间乱加利用的同学,不要到失去的时候,才懂得珍惜。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同学都是以不认真的态度填写报告表,甚至还有一些同学捣乱,在调查表上乱涂乱画。当然还有许多的同学都认真填写了。

我希望同学们不管放什么假期,都不要耽误学习,在此之上适度地放松自己,制定一个合理的生活计划,在生活和学习中开开心心,对学习要一丝不苟,保持严谨的生活作风,过一个快乐又充实的暑假。

第16篇:研究性学习报告

研究性学习报告

朱自清散文写作手法及应用

第一章

一.朱自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年),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为自清。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长于扬州。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1948年,朱自清因为反对美国政府的扶日政策,参加了拒绝接受美国救济粮的运动,本已身患肺病的他更是虚弱不堪,终于在贫病之中逝世,年仅50岁。 二.文学地位

朱自清是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开拓者和创业者之一,在新文学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提起民国时期的散文创作,不能不提起朱自清,他的散文以朴实、细腻、清新的风格著称,被称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 作为一位散文大家,朱自清以他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

三.朱自清主要作品

1.写景抒情散文《荷塘月色》

愁字开头梦回愁绪。细腻的描写,优美的文笔,以及那静景中动态的美无疑是这篇散文成为写景抒情类散文的典范。

看那曲折的荷叶,田田的叶子,还有那流水般朦胧的月光。在那细腻中又有着一丝朦胧而神秘的面纱。

一个人在那良辰美景中散步,到底无法排遣“淡淡的哀愁,还是充溢着这种“淡淡的喜悦”或是只有喜悦,没了哀愁。

其实那细腻描绘中,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 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我们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道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 2.记人叙事散文《背影》

父爱总是深沉但又伟大的,但是在冲突和矛盾中父爱又是细腻而又美好的。

那胖胖的身影总是让人流下感人至深的泪水,虽然有着许多隔阂但那朱红色的橘子也是一颗父亲对于儿子的爱。

还有那封来信朴实但却真诚的。使背影毫无疑问成为记人叙事散文的典范,以至于成为朱自清的代表,在朱自清去世之的当天报童手拿报纸在街头喊道“写《背影》的朱自清死了”。 3.游记类散文《威尼斯》 朱自清原是一位诗人,所写散文自然不失其诗人的本色,威尼斯的异国情调,像一个导游吧“游客”步步引入,让人身临其境。

那水城的情调则把我们的感情完全融汇到了景物当中,那飘荡的小船,奇异的古桥,还有那阡陌纵横,不可计数的水道。

那绿波里荡漾着,远处是水天相接,一片茫茫。这里没有什么煤烟,天空干干净净;在温和的日光中,一切都像透明的。

这种容情于景的写法,手法高明,方式多样,有时甚至不着一点痕迹。《威尼斯》无疑是游记类散文的杰出之作。

4.反帝反封建主题散文《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文章讲述了作者在电车上碰到一个白种小男孩之后的情形和思考。作者由于喜欢而观察小男孩,但小男孩却将充满鄙夷与骄傲的脸伸了过来。他的眼睛里有话:“咄!黄种人,黄种的支那人,你——你看吧!你配看我!”作者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对于种族的思考,对于中国外交的思考。并在最后说出了“这和昔日的王侯将相一样,是没有种的!”这样的话,以说明并非只有白种人才是上帝的骄子,中国的黄种人,也可以是上帝的骄子! 四.朱自清性格特点

1.朱自清为人正直、淳朴,但又刚强不屈,有着古贤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品性。“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不止如此,而且在他逝世前的一天,他还告诉他夫人:“有一件事得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朱自清的胃病是饿出来的,他的死也是饿出来的!

2.他反对内战,讨厌国民党。对共产党的看法也开始改变了,他曾在公开集会上朗诵解放区的诗歌,有时候还和学生们一起化装扭秧歌,弄得满头是汗。在反对美国反对国民党的一些宣言、通电、声明等等的斗争中,总是找他。他也就明白来意,“是签名的吧?”看了稿子,就写上自己的名字。大概十次中有八九次他是签名的。也有不签的时候,原因是文字的火气大了一些。找了另外一些教授,都是平时比较熟的,或是住在附近的,大多数签了名,但也碰过钉子。有个教授只有三个孩子,但他的答复很干脆:“不!我还要活!

3.朱自清对政治是关心的,但不大发表意见,可说是温文尔雅,没有火气。抗战时期,消息被国民党封锁了,对于国民党对日本帝国主义消极抗战,对共产党却积极摩擦,掀起几次反共高潮的真实情况,大后方的人们是不清楚的。他认为只要抵抗,生活过得苦一些也应该,少发牢骚。昆明的许多政治活动,他虽然同情,但很少参加。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暗杀了闻一多,他感到极大愤慨。复员回到北平以后,又看到美帝国主义帮助国民党发动内战,大打特打,他的态度变了,在美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除了很少几次的例外,他参加到我们的行列里来了。

4.自清先生是旧时代知识分子中的典型人物,他曾经是自由主义者,他不大喜欢参加政治活动,特别是比较激烈、斗争性较强的政治活动。但是,他具有正义感,随着国民党和美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奴役、压迫的加强,和向中国人民的武装挑衅、屠杀、镇压,他毕竟忍受不住了。他说话了,行动了,通过文化生活、朗诵诗歌和扭秧歌,表明了他的态度。另一方面,他坚决不走中间路线,第三条道路,当时有人要他参加国民党办的中间路线刊物《新路》,他坚决地拒绝了。但是他却带病参加了我们的座谈会。他明辨是非,爱憎分明,在衰病的晚年,终于有了明确的立场,抬起头来,挺起脊梁,宁肯饿死,坚决拒绝敌人的“救济”,这种品德,这种气节,是值得我们今天学习的。 五.朱自清的性格对文章的影响

1.文章优美,朴实,纯朴但又不失文采。如《荷塘月色》。

2.外表柔弱,但内部刚强有着明显的感情倾向,同时爱憎分明有着铮铮铁骨的气概。如《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3.清新自然,朴素典雅。如《威尼斯》。

4.外表冷酷但内心柔弱有着丰富的感情色彩和内心活动。如《背影》。

第二章

一.朱自清的写作特点及手法

·写作特点:语言之美,感情的真挚。

朱自清的语言之美是不容置疑的,他的《荷塘月色》在写景类散文中应当是上品中的佳作。而那优美的语言当之无愧的成为了其散文的一大特点让他的文章有着诗一般的语言。

朱自清散文感情的真挚更是有口皆碑。他的《背影》、《悼亡妇》等,被称为“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在淡淡的笔墨中,流露出一股深情,没有半点矫揉造作,而有动人心弦的力量,尤其是在《背影》中,朱自清对父亲朱鸿钧的感情之深让读者感到了一丝的怀念和感动。

语言极富感情感,呈现出视觉上的绘画美。此外,叠字及长短句的巧妙搭配,形成了朱自清散文所特有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写作手法:情景交融,写出情致。

朱自清原是一位诗人,所写散文自然不失其自然本色,“文中有画,画中有诗”:梅雨潭醉人的绿、秦淮河的灯影碧波、威尼斯的异国情调、扬州城的风流与古朴„„让人产生身临其景之感。作者这种不同于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使作者的感情完全融会在景物之中。

朱自清的写作手法有这三方面的制约。 1.背景

每一篇文章的背景决定了文章的性质,每一篇文章的性质则决定了文章的写作手法。

2.性格

朱自清的性格使朱自清的文章有着一种通用的手法。在写景的同时在字里行间注入了一种情感,让文章顿时有了灵气。

3.作者的经历 朱自清所处的时代经历了许多的变革,其本人也有着不同的转变,在这些过程中使朱自清的写作手法由起初的单纯写景抒情,转变到了后来的写景来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综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朱自清散文的写作手法主要是情景交融,其次在写作时又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是文章的语言优美,但在优美之中又暗藏着作者对于世界的认识和对于当时社会以及发生变革的看法和主张。 二.对于朱自清的评价

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引》: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

叶圣陶《朱佩弦先生》:谈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会写语,朱先生该是首先被提及的。

每回重读佩弦兄的散文,我就回想起倾听他的闲谈的乐趣,古今中外,海阔天空,不故作高深而情趣盎然。我常常想,他这样的经验,他这样的想头,不是我也有过的吗?在我只不过一闪而逝,他却紧紧抓住了。他还能表达得恰如其分,或淡或浓,味道极正而且醇厚。”

林非《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地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朱德熙《漫谈朱自清的散文》: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哪怕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也绝不放松。可是他的注重语言,绝不是堆砌词藻。

第三章

一.朱自清写作文章的特色 1.文章内容的选择上。

所选内容平实但针对性极强,并且所诉内容是一般中学生都能说得出来的平易的道理。在选材上作者眼光独特,所选的内容既不是高高挂起,也不是庸俗老套,这样使得文章及不失传统风采又具有独特的气息。 2.文章主旨的把握。

在文章主旨的把握上,作者文章总是设置的井井有条,思路非常清晰。他写景的文章“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写人的文章有细致的描写和真实的情感,字里行间流露出他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散文散文形散神不散,在朱自清的文章中形式千变万化,句式长短不一,但万变不离其宗,文章主旨总是不变。 3.文章描写手法上。

情景交融,善用各种形象通俗比喻,句式善于变化。带有旧式文人的情怀,山水校园、诗酒唱和、教书著文。他的散文没有主体的张狂、自由的激情、人性的飞扬。一手流畅的白话中多少流露了旧时士大夫的情调。 4.其他方面。

语言朴实,描写细腻同时感情色彩强烈,文章有着韵律美得同时结构完整善于首尾相接。还有在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一方面受现代文明洗礼另一方面又带有传统士大夫“雅趣闲情”的矛盾心理的反映。所以在他的字里行间中不乏看出作者对于新生活的向往。

二.朱自清文章特色的应用。

对于朱自清的文章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弃其糟秽,特别是要学习他的内容把握和描写手法尤其是描写手法上,要吸取精髓。

附录

一. 文章出处。

1.《背影》选自散文集《背影》。

《背影》是朱自清的第一本散文集,1928年10月由开明书店出版分甲乙两辑,并有序文一篇:《论现代中国的小品文》。 2.《荷塘月色》选自散文集《背影》。 3.《威尼斯》选自《欧游杂记》。

《欧洲杂记》1934年9月由开明书店出版。收录游记11篇,其中《西行通讯》为附录。

4.《白种人——上帝的骄子》选自《集外》 《集外》是朱自清生前未曾编成集子的散文。有些散文散失在解放前的各个报刊上,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朱自清全集》后,经过搜集和整理,编入在《全集》第4卷内。本书选收了30篇。另外,《南行通》《南行杂记》两篇,是最近在1930年《骆驼草》杂志上发现的,这次也收入本书。 二. 相关人物介绍。

1.郁达夫(1896~1945)中国小说家,散文家。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1913年随兄赴日本学习,1922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1921年,他和郭沫若、成仿吾等发起成立创造社。同时创作了新文学最早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1923年又完成第二本小说集《茑萝集》,震惊了文坛 。1930年2月,参与发起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3年加入宋庆龄、蔡元培主持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36年2月,任福建省参议兼公报室主任。随着抗日救亡运动高涨,又重新作,投入时代的洪流。1937年,赴武汉参加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1938年末 ,赴南洋宣传抗日,任《星州日报》副刊编辑 ,并主编《华侨周报》。1941年末,参加华侨文化界抗日工作。日军逼近新加坡后,辗转到苏门答腊,以办酒厂为掩护,化名赵廉隐居,不久为占领印尼的日本宪兵胁迫去当翻译,因而了解到日军许多秘密罪行,暗中帮助和营救了不少印尼人民和华侨。日本投降后,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武吉丁宜近郊荒野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被人民政府追认为“为民族解放事业殉难的烈士”。

2.叶圣陶(1894.10.28~1988.2.16),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江苏省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2年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即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闭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 1917年应聘到吴县角(音lù)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 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

2、3号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19年参加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并在《新潮》上发表小说和论文。 1921年出版了我国童话集《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1922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隔膜》。 1923至1930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并 于1927年5月开始主编《小说月报》,同时继续文学创作。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 1928年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倪焕之》。 1930年,他转入开明书店。主办的《中学生》杂志。1946年担任了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还担任了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1949年初,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6月,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7月,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并当选为文联全国委员;9月,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先后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等职,并当选为全国人大第一届至第四届代表和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重要职务。1962年,叶圣陶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在1979年民进四代大会上,当选为民进中央副主席,1984年9月,出任民进中央代主席。

3.朱德熙(1920~1992),我国著名古文字学家、语言学家、语法学家、教育家。江苏省苏州市人。1920年10月24日出生在南京政府财政部盐务局一个高级职员家庭。1939年考取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数学、英语基础都很好。一年后转入中文系,师从唐兰、闻一多学习研究古文字学和古音韵学。1945年毕业后在昆明中法大学中文系任教并加入民盟。1946年起在清华大学中文系任教,1952年晋升副教授,同年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受国家委派赴保加利亚索非亚大学任教,1955年回国,此后一直在北大中文系任教,1979年晋升教授。1992年7月19日病逝于美国,享年72岁。朱德熙历任清华大学、昆明中法大学、保加利亚索非亚大学等知名大学教授;在北京大学,他先后担任中文系副主任、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北大计算语言学研究所所长,北大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4.林非(1931-)江苏海门人,195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中国散文学会会长等。

陈洋

2009年8月4日

第17篇:研究性学习报告

关于简单生物电池研究性学习报告

班级:高一(6)班

人员:李炫播(组长);冯艺娇;张昊;刘佳明;张丹蕾(组员)

 研究对象:大蒜生物电池

 关键词:生物电池,大蒜

 研究目的:目前,市场上面的大部分电池需要回收处理。据报告,

电池属于不可降解材料,对环境有很大的危害,因此对生物电池的研究和制作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保护环境。

 研究方法:制作简单的大蒜生物电池

 研究结果分析和讨论:与现有的其它利用有机物产能的技术相比,

生物燃料电池具有操作上和功能上的优势: 首先,它将底物直接转化为电能,保证了具有高的能量转化效率; 其次,不同于现有的所有生物能处理,生物燃料电池在常温环境条件下能够有效运作; 第三,生物燃料电池不需要进行废气处理,因为它所产生的废气的主要组分是二氧化碳,一般条件下不具有可再利用的能量; 第四,生物燃料电池不需要输入较大能量,因为若是单室生物燃料电池仅需通风就可以被动的补充阴极气体; 第五,在缺乏电力基础设施的局部地区,生物燃料电池具有广泛应用的潜力,同时也扩大了用来满足我们对能源需求的燃料的多样性。

 结论:目前,人们对生物电池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尽管面临诸多困

难,生物电池的输出功率密度还不能满足实际要求.但随着生物技术和电化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物电池及其相关技术的研

究会步步深入,更高效的微生物的富集和更合理的设计构型的开发,生物电池的输出功率和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一定可以大大提高,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生物电池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必将会引起越来越多政府部门和研究工作者的关注

第18篇:研究性学习报告

关于近年高考文理比例变化的调查报告

一、研究背景

由于近年来高考文理比例不断发生变化,给部分同学在分科选择时造成了困扰,并进一步影响到学习的针对性和心理以及情绪的变化,为此,我们小组在这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研究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近年来高考文理比例变化的基本情况以及变化的原因,帮助同学认清目前的高考形势,提出相应的建议、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达到有效指导同学报考和学习的目的。

三、研究方法

观察法、问卷法、资料查阅法

四、研究时间

2017年3月1日至5月1日

五、小组分工

六、研究问题

1、目前高考文理比例现状。

2、近几年高考文理比例发展变化的趋势和规律。

3、造成高考文理比例发展变化的原因。

七、研究过程

1、查阅资料;

2、制作问卷、走访调查;

3、小组研究,总结归纳。

调查结果显示,近年高考文科生与理科生录取比例悬殊,安徽、河北、江苏等省尤为明显。从安徽省教育厅公布的数据来看,2016年安徽高考51.1万考生中,文史类考生21.4万人,理工类考生29.7万人。从结束录取的本科批次来看,文科考生读本科的几率远远低于理科生,只有理科生的一半。文科考生21.4万,录取51283人,不足24%;理科考生29.7万,录取135930人,约占 46%。从河南省的考生结构看,理科生多于文科生;招生计划,也是理科多于文科。

高校招生所产生的巨大悬殊,在文理科的区别上也非常突出,很多地区都存在着文科报名人数多而招生计划少的现象。就目前而言,除了少量的学科专业(如经济类、管理类)可以兼收文理科生外,大部分专业录取对于学生学文还是学理的界限非常明确也很严格。

一位教育专家告诉我们,其实现在很多文科生是属于“被文科”。有的老师也会劝说理科成绩不理想的考生改选文科,因为靠短期的背诵,历史、政治有可能提高成绩,而物理、化学提高分数的难度则要大得多。每年到文理科分班时,老师都会动员一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学艺术,艺考生也以文科为主。这样做,虽然功利性较强,但在“分数至上”的考试价值观面前,这样对考生考上大学可能又是最“有利”的。

近年来,高考报考人数逐年递减,招生计划多了,总体上看,大学是很好考。但是,文科生逐年增多,竞争越来越激烈,成绩一般的学生很容易被挤到专科的队伍中。拿近几年火热的艺考来说,艺术类考生多以文科生为主,且体育文的考生也有逐年递增的趋势。

近年来,文科生涨速惊人。有的考生和家长期望增加文科计划,提高录取比例。对此,业内人士分析说,这样做无异于饮鸩止渴,因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现状,对文科需求量一直呈平稳态势。如果盲目增加文科生的招生计划,会导致文科生就业更加困难,加剧大学生就业难现象。

当然,从高中实际情况看,文科学习难度不如理科大,负担没有理科重,要上线也许会讨一点便宜,但文科计划毕竟少,上线了也会碰到录取的瓶颈。对于学生而言,还是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千万不能盲从,尤其是不要盲目改科。

八、建议及思考

文、理分班应是高中仅次于高考的一件大事,建议同学们在做出选择之前,多与家长、学校沟通和商议。从家长的角度来说,千万不能“大包大揽”、硬性“拍板”;从学生角度来说,要结合自身实力做合适选择,有独立思想,不能“唯命是从”,更不能“抛币抉择”或来回游走在文理科班,试试再抉择。

第19篇:研究性学习报告

研究性学习报告

—— 《诗经》与现代流行歌曲歌词

《诗经》与现代流行歌曲歌词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其内容丰富,在思想和艺术上有高度成就,因此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毛诗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诗经》中的风、雅、颂都是乐歌。可以说《诗经》就是那个时代的流行歌曲,《诗经》是现代流行歌曲的鼻祖。

流行歌曲又称通俗歌曲。“通俗”是就其演唱方式而言的。流行的歌词创作也是一种文学创作,属于诗词创作的范畴。流行歌曲展现了千姿百态的生活,表达了各种各样的情绪和心态,为一种通俗文化。“以歌传情”是流行歌曲的核心,每首歌词都确定一种感情基调,字里行间中寻觅以词抒情、以情带声的重要追求。

《诗经》与现代流行歌曲歌词同是情感的载体,同是通俗的文化,同是文学的创作,同是源于生活又表现生活,同是中华民族文化底蕴的体现,同是中华文化的传承。

《诗经》对现代流行歌曲歌词的影响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对《诗经》中的创作手法的运用

《诗经》中最主要的创作手法为赋比兴。

朱熹《诗集传》中说,“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简单地说,赋是铺陈直叙。 《诗经》中有言:“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古人相对而言是比较含蓄的,像这样直接表达感情的诗句较少,而今天的流行歌曲,对这一直奔主题的手法情有独钟,曾经一首很经典的歌里就唱道:“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

宋代朱熹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通俗地说,比就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因此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

《诗经》中比兴手法运用十分常见。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现代歌曲中比兴手法的运用也十分常见了。如台湾“音乐教父”罗大佑在的《光阴的故事》: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忧郁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经无知的这么想。郑伊健的《虫儿飞》:黑黑的天空低垂/凉凉的繁星相随/虫儿飞/虫儿飞/你在思念谁/天上的星星流泪/地上的玫瑰枯萎/冷风吹/冷风吹/只要有你陪.

二,对诗经内容的化用

除了运用《诗经》的创作手法,部分流行歌曲还化用《诗经》里的意象,有些甚至直接把《诗经》中的名篇改编谱曲来演唱。

琼瑶作词 邓丽君演唱的歌曲《在水一方》,便是由《秦风·蒹葭》的改编而来。

方文山作词周杰伦演唱的歌曲《菊花台》中唱道:北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其中“夜未央”就出自《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鸾声将将。”

第20篇:研究性学习报告

研究性学习报告

课题题目:“又是柳絮飘飞时”

研究小组成员:袁俣铖、杨睿文、徐明程、王尧、胡景珩 完成时间:2011年5月

阳春四月,随着气温逐渐走高,北方不少地区出现杨絮纷飞的景观。街头也是杨絮漫天,飞舞的杨絮仿若“春雪”,随风四处飘散,雪花般落在过往行人的头发、衣服和脸上,一不留神,还可能飞进眼睛和嘴里。它们还肆意飘进办公楼和居民楼里,办公室、家中、路上随处可见大量“雪团”,让人不堪其扰。

一、柳絮的产生

春天是万物的开始,给人新的希望。春暖花开,柳絮随风四处散落漂浮。柳絮是如何产生的?柳絮是柳树的种子。有白色绒毛,随风飞散如飘絮,因以为称。只是一种很好的传播方式,与蒲公英的种子传播方式属于同一类型。但不是所有的柳树都可以产生柳絮。杨树分雄性和雌性两种,只有雌性杨树才产生杨絮。雌性杨树的种子借助白絮在空中飘荡,寻找合适的生长地点,是杨树繁殖后代的重要途径。

每年

四、五月份柳絮都会飘然而至,但我们总觉得它们是不受欢迎的。为此,我们进行了一次口头调查:“您喜欢柳絮吗?为什么?”在接受调查的10人中9人直接表达了否定意见,1人表达不置可否,因为从文学角度柳絮是很有贡献的,比如:唐·刘禹锡《杨柳枝河九首》中有这样的诗句:春尽絮花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宋·吴文英《浣溪沙》中也这样写道: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

二、柳絮的危害

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街头的杨絮和柳絮成为人们健康的敌人,杨柳飞絮可谓害人不浅。据专家介绍,杨絮本身无毒,对健康人群不会造成什么危害,但是杨絮在漂浮过程中可能携带和传播病菌,且白絮和花粉容易诱发过敏体质者和对花粉敏感的人群出现诸多不适,因此应高度重视其潜在危害。

1、柳絮本身没有病毒也不会携带病毒,但柳絮具有多种致敏因子,会导致皮肤过敏,皮肤上出现小红疹,脱皮、红肿和瘙痒。

2、哮喘患者接触到此类物质后,轻者会出现眼痒、鼻塞、打喷嚏、流涕,重者可诱发哮喘发作、过敏性鼻炎、喉头水肿、荨麻疹等过敏症状。

3、不只哮喘,皮肤易过敏、有过敏性鼻炎等本身就是过敏体质的人,遇到飞絮都有可能引发旧症。

4、柳絮引起的过敏主要发生在上呼吸道。柳絮被吸入鼻腔后,会引起强烈的刺激、流涕、咳嗽和哮喘等反应,皮肤上也会出现过敏性反应,如皮肤瘙痒、眼结膜发红等,严重的还会影响睡眠。

5、产生过敏反应一般有以下症状,如:打喷嚏,流清涕,浑身发痒,阵咳等。患者一般不会发烧,精神、食欲等都不受影响。由于过敏症状和感冒以及气管炎比较类似,很容易被误诊,使病情转化为哮喘,结膜炎,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警惕!飞絮,也会诱发其他疾病

三、柳絮的作用

谈完柳絮的危害,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也了解到:柳絮并不一无是处的。柳絮可做枕芯,也可作鞋垫。因为它柔软性凉,作枕芯可以帮助失眠的人渐渐入睡。而且柳絮在《本经》中有这样的表述:

【异名】柳实(《本经》),柳子(《别录》)。

【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具毛种子。植物形态详\"柳枝\"条。 【性味】《本草别说》:\"性凉。\" 【功用主治】止血,祛湿,溃痈。治吐血,湿痹四肢挛急,膝痛,痈疽脓成胀痛不溃,创伤出血。

四、柳絮的治理

实际上,柳絮还是利少弊多。这就需要想办法治理。

1、现在北京地区为了减少柳絮,采取嫁接金丝柳的方式来遏制,很有效。

2、给柳树干注射抑制剂和高接换头两种方式,飞絮已减少九成,此项工作耗资较大。

3、飞絮期喷水。

五、自我保护

1、外出时需做好自身的外在防护。过敏体质者身上尽可能穿得严实些,注意保护好面部,可戴口罩、帽子等,尽量避免与杨絮接触。杨絮若落到面部,特别是口、眼、鼻等处,不要急着用手去搓揉和抓挠。最好马上用纸巾或消毒湿巾擦拭,及时用清水洗净。

2、对柳絮过敏的人,在杨柳絮纷飞时节,尽量不去有柳树的地方。

3、专家认为精神紧张会加重过敏,人的情绪变化与免疫系统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而也会对过敏症状产生影响。所以,当过敏症发作的时候,干脆还是好好休息一下,让自己情绪放松,可以早点痊愈。

4、皮肤敏感者出门最好戴口罩或者撑把伞,别忘戴太阳镜、围纱巾。

5、应少吃辛辣食物,多喝水;柳絮过敏者还可吃些防过敏的食物,如小白菜、西红柿、胡萝卜、柑橘等,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维生素E等,也有益于抗过敏。

6、注意选择外出时间和地点。中午花粉的释放量最多,也是杨絮飘飞最厉害的时段,普通人群和过敏体质者都应尽量避免此时外出或在外长时间逗留。过敏体质者还应注意尽量少去花草树木较多的地方。

通过此次调查、研究、学习,我们发现要向减少柳絮对人们的危害,需要加大治理的力度,这就需要不断完善科学技术方法,寻求一种长效、经济、覆盖面广的可行方案。

六、调查结果

我们设计了问卷,并且在学校以及各自家附近进行了调查。(具体问卷请看附录)以下为调查结果。(有删减) 调查对象一:男,25岁左右,上班族

每天早上上班的路上都会看见柳絮,漫天飞舞,感觉挺惬意,但是,实际上吸到鼻子里就不会这么想了,很难受的;不太喜欢柳絮,虽然挺漂亮,但是吸到鼻子里真的很不舒服;它(柳絮)好像就是柳树的种子吧

调查对象二:女,60岁左右,退休医生

遛弯的时候老能看见柳絮,满天乱飞;讨厌它(柳絮),本来就花眼,它一乱飘就更花了(笑)。有时候飘到鼻子里眼睛里挺难受的,又上年纪了,它一飘到鼻子里,得咳嗽老半天呢,挺难受的;柳絮是柳树飘落的种子,是一味药材,好像是用来止血„

调查对象三:男,40岁左右,律师

经常能从办公室的窗户开到柳絮,觉得,还是挺好看的;由于每天上下班都开车,所以,不经常真正与它接触;好像是柳树的种子吧,和蒲公英的那应该是一个概念。

七、总结

这是第一次进行研究性学习,开始还为研究什么发愁,大家也纷纷提出建议,最后,才选择了柳絮。之后大家通过各种方式查阅了关于柳絮的知识,并且还设计了问卷,对周围人群进行调查。被拒绝了很多次,但是大家都不放弃,并且对调查的方式方法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最后成功的完成了调查的任务。这期间,大家一边顾着学校的学习,一边进行研究性学习,感触很多,一直都在为研究性学习操着心。不过,当最后结束的时候,每个人心里的那份成就感是前所未有的,这就是我们这次研究性学习换来的最大收获:经验与实践还有快乐。

其实感受还有很多很多,但是,却很难表达在文字上。因为,那是一种感觉,更是一份珍贵的回忆,一次宝贵的经验。就让它永远的珍藏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吧„

注:资料来源:百度

附录:调查问卷

1.您平日经常会看到柳絮吗?

2.您对柳絮持什么态度?

3.您对柳絮了解多少?

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
《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