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语文教学叙事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8-03 09:00:53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教学叙事语文

教学叙事

“桶索”短还是“箍井”深?

——由《氓》的教学谈起

吴玲 亳州一中南校语文组

“桶索”短还是“箍井”深?

——由《氓》的教学谈起

“不说自己桶索短,但怨人家箍井深”,这句俗语很早就听过,也深知其意,只是没有想到自己在教学中也会犯下这样的错误。向来对教学尽心尽力的我,总认为课堂上没有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跟学生的基础有关。可是《诗经〃氓》的教学让我幡然醒悟。

我安排《氓》的教学思路是:在理解了诗歌内容之后,分析男女主人公形象,对男女主人公作出正确全面的评价,进而培养学生学习多角度审视、评价主要人物的能力;最后探究女主人公婚变后还有没有可能获得幸福,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女性命运的悲惨及其抗争的无奈。

我所执教的两个班级是普通班,学生多数来自农村,性格拘谨,上课不爱积极发言,讨论问题时多数学生是默哀式的缄口不语,这是我在上课时最头疼的问题。虽然经过半个学期的努力已有所改观,但是课堂依然达不到预设的效果。所以这节课,我对预设的讨论话题没有抱太大的希望。心想如果他们仍然缄口不语,我就自问自答,一个人演独角戏好了。

可是在探究人物命运时,学生的表现让我“大失所望”,他们居然史无前例的热情高涨,发言积极,一个个的把手高高举起,有些学生甚至是急不可耐,直接站起来发表个人看法,最后一个讨论话题竟然变成了精彩的辩论会!他们开阔的思维,新颖的角度,独到的见解,缜密的思辩力完全出乎我的意料。现截取片段如下:

梳理了故事情节,讨论了这场婚姻的悲剧根源之后,我提出另外一个话题:《玩偶之家》中“娜拉出走”意味着觉醒,是女性了不起

2 的坚强和伟大。但是,出走“之后”呢?出走“之后”她的人生会走向何方呢?我们推理一下,这个“淇水女”,她的“之后”会怎么样?她在决绝之后将走向哪里,今后的生活会幸福吗?。”这看似漫不经心的提问,犹如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一块巨石,顿时全班哗然,议论纷纷。

有的学生结合女子生活的社会明确指出:在政治、经济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今后的生活不会幸福。有的同学从女子的性格角度分析认为坚强、刚毅、清醒的她,离婚后即使生活很困难,她也会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为自己赢得生存的空间。有的同学从现代婚姻的角度分析认为理智的放弃对于女子来说就是一种幸福。更为可喜的是有的同学能够引经据典结合很多文学作品得出结论:古代社会女子的命运都是一样的——结束婚姻的这个选择, 其实就是意味着生命的必然结束。 他的发言赢得学生的热烈的掌声。

正如春风一缕便能吹皱满池湖水一样,矛盾一旦被激化,就会有神奇的力量!此时的学生兴致盎然,思维活跃。从这些滔滔不绝的发言中,我分明感到了学生们涌动的情思。只可惜的是这时下课铃响起,很多没有发言的学生叹息一声,很是遗憾。

于是,这节课就在学生意犹未尽的叹息声中结束了…… 课堂结束了,可我的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为什么有时候学生特别积极地配合老师,而有时候学生则“启而不发”。 有时候很简单的问题,学生就是缄默不语;而有时似乎有点难的问题,学生居然回 3 答踊跃。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认真地反思找到了问题的症结,课堂上学生之所以“启而不发”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首先,从学生的角度来说,高中的学生已经有了很强的自尊心,特别是农村的孩子生怕别人笑话,总是“话到嘴边又咽下”,长此以往,班级就形成了压抑的气氛,本想发言的学生也不愿说了。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营造欢快、愉悦的轻松课堂,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

其次,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教师的教学没有真正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备课不够精细,没有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面对自己不熟悉或是不感兴趣的话题,学生当然无话可说。运用到启发式教学,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启发没有抓住学生的兴奋点,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教师的启发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提出的问题应符合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和想象能力,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氓》的教学中关于诗中女子命运的讨论就是激活了学生的兴奋点,学生的思维才如地下奔涌的泉水汩汩而出。 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发疑的艺术性,启在要害上,保持学生积极地思维,使学生在兴趣中完成知识的学习。

第二,启发不适当、不适时,不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 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诽不发”。所谓“愤”既心求通而未得之意,而“诽”乃口欲言而未能之状。当学生“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时候,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高度紧张而活跃,这时的

4 启发提问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三,启发的方式不够灵活,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 我们的教学多是一问一答式的教学,课堂上单纯的提问学生势必厌烦,对提出的问题也就漠不关心了。教学中不妨利用多形式的启发方式,比如故事启发、名言警语启发、情景启发、讨论启发等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思维,激发其好奇心,达到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尤其要强调的是讨论式的启发,学生在讨论时,思维的碰撞就会摩擦出智慧的火花,收到难以预料的成效。

以上几点归为一点,就是要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有位教育家说得好:“要把知识的果实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位臵。”这个比喻生动而准确地告诉我们: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而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开动大脑积极思考后方可获得正确的结论。学生只有通过思考取得成果,才能感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会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长期的坚持,就可以形成良性循环,启而不发的尴尬不但可以避免,“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也可以实现。

学生身上蕴藏着无穷的智慧, 但如矿藏, 埋藏得很深。 我们的老师没有用心去挖掘或是不善于挖掘, 因而常常否认那里埋藏着金子。“给我一个杠杆,我能把地球翘起来”同样,借助一种工具, 给学生一把钥匙, 什么艰巨的任务他们都能自己完成。因此,希望我们 5 老师在教学中出现问题时应多多地反观自己,不要想当然地把一切归罪于学生,查明原因,究竟是自己“桶索”短,还是别人“箍井”深。

推荐第2篇:语文教学叙事

小学语文教学叙事

连江二附小 五年5班 邱开暖

语文课的语文味,一般是说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教师的仪表风度等诸种因素,凝聚之后显示出来的审美风貌,审美风貌表现为真(真实可信)、诚(诚挚深沉)、新(新颖独特)。这种审美风貌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并为学生所品评体验,或深或浅或长或短地吸引着学生。无个人味的语文课,犹如作家笔下塑造的缺乏个性的人物形象,对读者来说总是缺乏影响力和吸引力。一般地说,这样的语文课不可能是“有滋有味”的。

古人云:文如其人。今人说:上课如作文。可见“课如其人”的说法也合乎逻辑,正如大自然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个性绝对相同的教师,因为即使他们的年龄、学历相同,但每个人的性格、气质、特长等总是千差万别的,那如何使语文课富有个人味呢?可以从两方面去努力。 第

一、教学时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要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在研究教材时也要研究学生,熟悉学生,不研究学生怎么能教好他们呢?教学是为育人服务的,身为语文教师,要想上出不乏个人味的语文课,就要努力体现“书要滚瓜烂熟,上课不看教材,都在肚子里”。 第

二、突现优势,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即突出“人无我有”,在语文课上显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如有的教师个性豪放,慷慨激昂,那么在教学中,就上出情来,教出意来,让学生在浓浓情意中得到陶冶。有的教师见多识广、博学多才,善于引经据典、妙语连珠,那么,在教学中就应用开放的教学方法来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大其知识面。总之,为了语文课的个人味,每位教师都要善于发现和发挥自己教学上的优势。善画的要运用插画的优势;善读的要运用范读的优势;善唱的要运用吟唱的优势如此等等,让教语文课是很有趣、很有味道的,让学生一节课下来说“呀,怎么这么快就结束了?”这样的语文课哪能没有个人味?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里,“有滋有味”的语文课,应能让听者如沐春风, “别有一番滋味在心„„”

在教学中注重教育创新,培养学生学习意识,发现,挖掘学生潜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我认为这是对神圣教育事业的负责,对学生一生的负责,我曾经就有过一次深刻的亲身经历,感受到了实行新课程标准教学对学生的改变。让我看到一个学生从讨厌学习到热爱、主动学习的奇迹转变。

我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记得,一次在接手另一个同事的班级时,同事在对班上学生作介绍时,特别提出了一位男同学的名字对我说:“这位同学情况特殊,很调皮,学习成绩不好,上课爱讲话,还影响别人学习,我曾尝试过找家长、罚作业,晚上家访等方法督促他,期望能提高他的学习成绩,但都无效果,希望你接手这个班级的时候,能有更好的良策”,得到这个消息后,我就特别关注这个学生,经仔细了解,得知该学生父母在外打工,现在本人由外公照顾,个性倔强,但心肠很热,有较强的影响力,喜欢得到别人的关注,针对这个情况,我特意为他设计了一套学习方案,按照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对他进行引导。首先,我让他担任班级班长一职,激起他的学习兴趣,发挥他的领导才能,并针对该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我就在平常的教学中设疑,在课堂上巧设疑,唤起他的好奇心,增加学习趣味性,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在每次课堂上,我都有意识提出疑问让他回答,让他在课本里自行找答案,并激发他的想像力,同时让班上所有学生讨论,彻底改变原来硬性向学生灌输的传统模式,成为与学生共同讨论,相互交流的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觉掌握全文知识要点,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记得在上《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时,课文中有段文字是这样描述的,“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于是我就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她一点燃火柴能看到这种景象呢?”同学甲说:“是她太饿了,产生了幻想”,同学乙却说:“因为那天是圣诞节,而她却又冷又饿,又不能回家,所以产生了幻想”,当时,该学生也参与到同学中一起讨论这个问题,神情专注、态度认真,整个课堂气氛非常理想。

因为改变了教学模式激起了他的学习兴趣,促进了他学生意识,变硬性强迫接受为自己主动学习,到了期未考试,该同学的成绩从最后几位一下升到了前几位,并在后来的小学升初中的考试中,跟许多同学一样获得了优秀的成绩。因此,在现实情况中,一个调皮好动的学生,在传统教育中也许是个后进者,但在新课程标准教学中可能就可以改变成优秀的学生。

推荐第3篇:六年级语文教学叙事

六年级语文教学叙事

——倾吐心声,放飞遐想

在小学阶段,一提起作文,老师就感到头疼。其实最头疼的也能给我带来对工作的热情。当然,如果不想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那就只能是永远的感受工作带来的压力。同时,在做其他事情也肯定不会做好。但如果在工作中不断激发自己的兴趣,在失败中探求成功的喜悦,在成功中感受失败的辛酸,会将工作越做越好。接下来我就来说说教学中的一点感想吧。

静下心来想想,还是脚踏实地为好,基层教学工作的共同点是应该是务实。譬如,高年级的分析综合和协作能力培养等。其中有些较为枯燥,如字词教学、课间辅导等,是不可以省略的,这就是老老实实、勤勤恳恳,一步一个脚印,容不得半点夸张。教是这样,学也是这样。在一间教室里,教师面对秉性个异、程度参差的学生,日日如此,年年如此,既要对付课本、教参、资料、作业本等等,又要处理课内、课外的琐事。对于如何提高常规教学质量的问题,在公开课或交流课中能够有所凸现。

接下来,就引出另外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教师自身素质的问题。教研活动开展得好。固然有益于课堂教学,但不能指望仅靠技巧和别人所提供的,就能成为一个出色的教师。俗话说得好:“你有一桶水,才能给别人一杯水。”教师有了厚实的根底,再具有融会贯通的教学机智,便可以畅游于知识海洋,信手拈来而得心应手。在公开课时,最让人难忘和钦佩的,不是语言技艺,鄙视电化幻影,而是讲课人令人叹服的渊博知识和让人豁然开朗的巧妙的教学技巧。只需略作串联,随意发挥,一堂课即刻就激活了。所谓的“厚积薄发,就是指的这个吧。这等学问境界当然不是轻易就能学到的,但它可以说明一点:书到用时方恨少——知识的“积累”太重要了!这是自身得以充实提高的前提条件。多年的小学教学,使我大有感慨的是:我们看的书太少了,我们思考得太少了! 有句歌词唱得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为了永恒的绿叶,为了心中的理想,我愿为教育事业奋斗一生。

推荐第4篇:小学语文教学教学叙事

小学语文教学教学叙事

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能把语文课上成自然科学类、思想品德或别的什么课,而要把语文课上得象语文课,就是要还语文的本体特征。其次,小学语文又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呢?在这 里,我想用如下的三个“味”来考虑怎样把语文课上得“有滋有味”。

一、语文味

所谓的语文味即是语文的文学藴味,包括语文、文学、形象、构思、意境、哲学、情趣等藴味,也即是语文美。所以,语文课就要应有浓厚的语文味。而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因此,要领悟语文的美,首先必须从语言入手,从品味语言达到超越语言,着眼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引领学生获得感受,体验情感、理解见解,使之转化为智慧,最终积淀文化,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那么,如何让教师上出语文味?

首先,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引领学生对语文作品反复涵咏体味。给学生创造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所谓“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宋-陆九渊)。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大量阅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中反复涵咏体味,让学生领会语言文字之美,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

其次,要围绕“语文本体”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甚至是有创意地去理解、欣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形象美、构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创作欲,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如听了《秋天的雨》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教师开始范读的情景导入到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文段品读语言后,再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说出有关四个季节的不同特点。最后结束时让学生模仿《春天在哪里》的歌曲进行改创《秋天在哪里》之歌。这样的课学生学的能没有滋味吗?

二、儿童味

小学的语文是儿童的语文。儿童就是儿童,他们既不是缩小的成人,也不是成人的预备。儿童是一个思想上、精神上、人格上独立的人,儿童又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从成人霸权中走出来,还儿童以发展语文素养的自主权。

语文教师的任务,主要不是教导学生和控制学生,而是通过文本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在“还”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自起至终、自觉自愿地成为学生实践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帮助者。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和激情;洞察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诱发学生作为一名读者的发展和创见;带领学生经由语文课走向一片新的语文天地。为此,我们必须了解儿童、研究儿童、懂得儿童的文化。

要在语文课体现“儿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现儿童的主体地位,把儿童的精神融入语文课,让童声、童心、童趣在老师的唤醒、激励和鼓舞中真实体现。

如教学《王冕学画》,在学习大雨过后,湖里的荷花开得更鲜艳,荷叶是碧绿的,花瓣是粉红的之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荷叶清水滴滴,水珠在花瓣上滚来滚去,我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结果不少学生做闭眼沉思状,努力去想那幅美丽的荷花图。一位学生冲出一句:“老师,我什么也没看到!”这是真实的。此时,我并没有训斥那位学生,而是调整了一下教学,跟学生说:“那我们一起再去看看,再去听听吧。”然后播放有配乐的语文朗读,让学生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再次感受语言文字带来的美。还是那位学生,他说:“老师,现在我看到了,雨后的荷花真的很美,在阳光照耀下,碧绿的荷叶上水珠不但滚来滚去,还闪闪发亮!”。是啊,儿童自有儿童的感动,儿童自有儿童的诠释,儿童自有儿童的情怀,儿童自有儿童的梦想。语文的主人是儿童,我们要尊重儿童的原始表达,要体会语言的真意,要让儿童真情流露,语文课就要尊重儿童的语文世界,上出儿童味来。

三、个人味

语文课的语文味,一般是说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教师的仪表风度等诸种因素,凝聚之后显示出来的审美风貌,审美风貌表现为真(真实可信)、诚(诚挚深沉)、新(新颖独特)。这种审美风貌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并为学生所品评体验,或深或浅或长或短地吸引着学生。无个人味的语文课,犹如作家笔下塑造的缺乏个性的人物形象,对读者来说总是缺乏影响力和吸引力。一般地说,这样的语文课不可能是“有滋有味”的。

古人云:文如其人。今人说:上课如作文。可见“课如其人”的说法也合乎逻辑,正如大自然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个性绝对相同的教师,因为即使他们的年龄、学历相同,但每个人的性格、气质、感情、特长等总是千差万别的,那如何使语文课富有个人味呢?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去努力。

第一、教学时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要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在研究教材时也要研究学生,熟悉学生,不研究学生怎么能教好他们呢?教学是为育人服务的,身为语文教师,要想上出不乏个人味的语文课,就要努力体现“书要滚瓜烂熟,上课不看教材,都在肚子里”。

二、突现优势,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即突出“人无我有”,在语文课上显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如有的教师个性豪放,慷慨激昂,那么在教学中,就上出情来,教出意来,让学生在浓浓情意中得到陶冶。有的教师见多识广、博学多才,善于引经据典、妙语连珠,那么,在教学中就应用开放的教学方法来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大其知识面。总之,为了语文课的个人味,每位教师都要善于发现和发挥自己教学上的优势。善画的要运用插画的优势;善读的要运用范读的优势;善唱的要运用吟唱的优势如此等等,让教语文课是很有趣、很有味道的,让学生两节课下来说“呀,怎么这么快就结束了?”这样的语文课哪能没有个人味?

推荐第5篇:小学语文教学叙事

小学语文教学叙事

——“丹心化作春雨洒,换来桃李满园香。”

宁安市海浪中心小学 刘 源

作为一位平凡的小学语文教师,一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没有耀眼的光环,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令人称羡的待遇。然而,我却努力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寻找生命的价值。在多年的教学中,体会到语文与生活是天然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对学生而言,语文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

课本即生活的记录。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的第15课《落花生》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这篇课文,读后问学生学到什么,受到什么启发,从中受到什么教育。教学《落花生》这篇课文,我很喜欢这篇课文,因为课文中里“我”父亲讲了一句话,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而父亲接着说:“对,这就我是对你们的希望。”我教学时重点强调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我说现在的日常生活中常常看到有些同学经常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以为自己就很完美,很可爱,这样认为是不对的。学习了这篇课文后,我让全班学生知道,心灵美才是最重要的!以后要像花生那样不只讲究体面,也要讲内心。而平时的衣着打扮要求整齐清洁就行了,不追求华丽和昂贵。学生时代要讲究勤俭节约,勤奋好学,要把心思花在学习上,而不要花在衣着打扮上,正如俄国作家托尔

斯泰讲的“人不是美丽才可爱,而是可爱才美丽”。学习《火烧云》让我们明了了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人世苍桑,世态变迁,都能从语文课本里找到历史足迹。可以说,语文课本中的佳作,是富含生活浓汁的蜜,越品越有味,越钻研越能领悟到生活的真谛。

教学即生活的阐释。课堂学习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学生要在这里体会生活的苦与乐,感受生活的悲与喜,从中获得生活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教师的课堂教学,既是对课本所记录的生活进行阐释,也是对自身的生活经历进行阐释。师生交流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情与情的互融。教学《荷花》这篇课文,同样是在欣赏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荷花,学生的体验却是千姿百态、见仁见智的。有的说:“荷花,我真想把你带回家。” 有的说:“荷花,你的美让我陶醉。”有的说:“荷花,我要为你画张画,把你的美永远留下来。”有的说:“荷花,你是美的使者,谢谢你把美带给了我们。”有的说:“荷花,我要赞美你,我要歌唱你。”有的说:“荷花,你出污泥而不染,你是我学习的榜样。”有的说:“荷花,你翩翩起舞的姿态真是太迷人了,我一定会梦见你。”这是在融合了学生独特的生活体验之后和语文的崭新对话。我们完全有理由做出这样的推想:生活中爱画画的盼望着为荷花画张画,生活中爱唱歌的想到了歌唱荷花,生活中爱跳舞的迷恋于荷花的翩翩舞姿,生活中爱读书的折服于荷花的纯洁不染„„

阅读即生活的体验。阅读书本,就是阅读生活。《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是一篇论理型的文章,讲述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亲去钓鱼,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此时正是离捕捞鲈鱼开放时间仅差两个小时,父亲竟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启示——那就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

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当我们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了数遍后,发现这真是一篇精彩极了的文章。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产生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领悟到的东西——爱。我被课文精彩的段落吸引住了“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我们读了这段话,仿佛也领悟了:一个人活着,需要鼓励和赞扬,使自己能鼓起勇气去驾驶生活的小船向前挺进,另外,还需要一种警示的力量,提醒自己小心谨慎,更加努力。缺少前者,可能会失去信心,停滞不前,而缺少后者,则会骄傲自满,误入歧途,后悔一生。当然,课堂中的阅读是极为有限的,必须向生活延伸。大量的课外书籍以及标语、广告、产品说明等,都可以从中读到语文知识,读到生活的经验,读到人生的哲理。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的方法指导,就必须尊重学生的生活实际,尊重学生对生活的各种体验。

作文即生活的再现。作文就是学生真实生活的再现,是学生审视人生、审视生活所产生的新奇和敏感的真实写照。写作来自生活的需要,是有话要说、有情要抒、有事要叙、有理要讲。当前作文的最大弊病就是脱离了学生的自我需要,脱离了学生内心真实的感受,造成学生言不由衷、辞不达意,不是千篇1律,就是废话连篇,用文字反映生活的能力,自然得不到有效的培养。 语文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生活,生活的需要应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

目标;同样,语文学习也不能离开生活实践,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不到生活的源头活水中去学语文,不为生活而学语文,语文就失去了生命力。

教师真挚、深厚的情感可以发出强大的爱流,有利于传导,教师把心里的情感用语言、行为表达出来,师生间通过精神的交流,达到思想感情上的联系和信赖,教师真挚的情感在学生的情绪上就会产生共鸣。我会全身心的地爱孩子,用爱撑起一片蓝天,驱逐孩子心头的阴霾,让每张笑脸在阳光下灿烂。——这是我多年的心愿,为了这个心愿我一直努力的,本人将继续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甘为人梯,愿“丹心化作春雨洒,换来桃李满园香。”

推荐第6篇:小学语文教学叙事

如何开展合作学习

中山路小学 魏茂林 23岁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更好的落实这一指导思想,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特点我设计了一堂以自主合作为模式的课堂教学。分别以学生熟悉而喜爱的小动物如:小兔、小松鼠等命名各小组的名称,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整个课堂安排了游戏,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应该完全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应该是一堂完美而生动的课。

当到小组讨论时,我信步走到学生中间,一幅让我深思的场面呈现在我的面前,只见一个组的组员在为谁先回答哪个问题而争吵的面红耳赤,当我走到他们身边的时候,他们骤然停止。另一个组:一位女生见到了我,如同见到了裁判,立刻举手后便说:“老师,他说错了,应该上这样的。”而那位同学则抢白道:“我没错!”为了不引起大的波动,我回到讲台。当我环视四周,在教室的角落处,一组中有一名同学正呆呆地坐着。他好象对大家的讨论并不感兴趣。短短的讨论时间到了。几位同学进行了回答,很快通过了问题。一节课很快结束了。但不知为什么我却没有感觉到轻松,那个呆呆的眼神和那两张争执的面孔我始终不能忘记。它使我在思考:什么样的合作才是成功的合作学习,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学生值得讨论而同时又能吸引学生参与的问题呢?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它要求教师在授课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等各方面都要有助于学习方式的形成。无论教师的每一步都应遵循:“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原则。合作学习也不例外。首先合作学习是有组织、有分工的。尤其针对低年级学生组内学习。必须让每个学生知道自己的任务。例如:组长、记录人等。从而达到每个人都能参与并发表意见。另外,当学生之间发生争议时,教师要给学生方法,组织意见一致的同学进行题,即有必要讨论再讨论。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乐于参与讨论,并与其他意见进行争辩。切不可放之不管。 其次,教师要求学生讨论的问题必须是大家希望解决的问此外,教师还要把握当出现新知识时,需要新能力时再进行讨论。新课程理念取而代之了消然引退的沿用了几十年的教学大纲,这一变革有如春风拂面,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生机,让我们体会到了新的活力。然而我们教育者应看到并关注那些教育中最本质的东西,挖掘其内涵。这是某一节课,某一周所不可能完成的目标。我们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是不要接受学习,更不是浮于研究学习的表面合作学习也应该因课而定,因人而异,不能为了迎合课改,不分析实际随便套用,更不能穿新鞋走老路,而是靠老师的不断引导,让学生不断体验,终究领悟,努力接受新知识的过程。

推荐第7篇:三年级语文教学叙事

三年级语文教学叙事

三年级是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年级。培养三年级学生的语文能力,应着重放在段的训练上。三年级段的教学主要任务是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结合有关内容,展开合理大胆的想象.能找到重点句,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知道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

一、读段

在段的读、说、抄、写过程中,读是基础,读懂一篇文章要遵循一定的过程,一步一步地读下去,达到透砌理解。过程得当,能理解得顺,理解得深。应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初读,要突出\"顺\"字,要读准字音、读好停顿、重音,乃至速度、语气,能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二是理解,要突出\"思\"字,要把学生学语文的过程和学生的认知过程统一起来,让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思想内容,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心理历程。教师精心设计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路。对于重点段落,要让学生在读熟的基础上,通过讲读,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三要熟读.要指导反复诵读,直至熟读成诵。使学生能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意思,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说段

说段在读段之后进行,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段的思想内容的理解,这样把课文语言转化为个性语言,对课文语言进行同化.刚开始说段训练时,学生会用接近原文的句子的复述甚至是背原文,老师应具体指导学生一句一句地说,然后,把整段话连起来说。在指导说段时,还应把概括地说和具体地说结合起来进行.课文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等,可以联系课文,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能写就不说,能说就不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写段

在三年级段的教学中,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要学生建立段的概念,必须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及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段的组合规律,真正读懂一段话。然后及时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中段的组合形式,进行写的训练,使读和写有机的结合起来,把读写训练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这样吸收在前、表达在后,既培养了学生读的能力,对段的理解与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写的能力,学会写好片断,读写相互促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告诉学生写段时,.第一句概括段的意思;2.中间用几句话对第一句展开记叙;3.末句要总结段的意思,但字面不能与第一句重复。用自己的话写课文某段话的意思,要求用总分段式来写。3.仿段.规定选材范围,要求用总分段式写。本册教材后有很多写段的练习题,应尽量让学生多动笔进行写段训练,使学生语文能力有所提高。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叙事

环保问题已是二十一世纪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环境保护倍受世人关注的现代社会里,每个人都需要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大到电视新闻,小到课本教材,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与环保紧密地联系着,在小学三年级下册课本中,就有这样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故事讲的是由于人们乱砍滥伐,昔日美丽的小村庄最终被洪水淹没。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了情景创设的方法。黑板上有彩色粉笔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乡村图,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见底的河水,袅袅的炊烟,精美的画面吸引着同学们。学生一边欣赏图画,一边朗读课文优美的文字。我们仿佛置身在这个美丽的小村庄。

正在大家陶醉其中的时候,故事出现了转折,人们拿着锋利的斧头上山砍树,有的盖房,有的造犁......这时,我擦去了黑板上的几棵树,又画上了一个个树桩。我看着同学们,同学们也专注地看着我,我问:“同学们,你们需要树吗?谁需要?”听了我的问题,同学们起初是沉默的,后来就开始热闹起来。 “老师,我需要一棵树。”陈宇说。我听了,显出一副很高兴的样子,问:“你要做什么?”“我要做家具。”他坚定地说。“哦,做家具,那是应该的。好吧!你上来砍一棵树吧!”说着,我把“斧头”递向他,他兴奋地跑上讲台,接过“斧头”擦去了一棵树,留下了一个孤零零的树桩。 这时,更多的同学举手了,我又叫了一位同学,“你想砍树做什么?” “我想建造一座别墅!”宏皓说完,大家都惊奇地看着他,有的还在议论,“建别墅,两层的,要砍好几棵树吧?”听了同学们的议论,我也表示肯定:“对,要砍好几棵呢,为了能见到漂亮的别墅,你砍吧!” “老师,我想造一艘船。”陈煜兴奋地说。

有了刚才的意外发生,我改变了回答方式:“造船,那你觉得需要几棵树?” 只见他的眼珠子一转,脑袋一歪,思考了片刻说:“一棵大树吧!” “好,上来找一棵大树,砍了背回家吧!”同学们听后一阵嬉笑。 ••••••

就这样,黑板上茂盛的树林没有了,留下了一个个可怜的木桩。

此时,同学们望着黑板,有的好像在深思什么,而有的还沉浸在砍伐后的喜悦当中。

我的一句话打破了片刻的沉寂。“同学们,就是因为我们的生活需要,人人都上山去砍树。一年年,一代代,山上的树没有了,裸露的土地也越来越多。接着,发生了更可怕的事情。谁知道发生了什么?”听了我的问题,同学们都迅速浏览课文,并从中找到了答案——山洪暴发。

同学们认真地读着课文,体会着山洪巨大的威力,感受着山洪给小村庄带来的不幸。 “同学们,山洪暴发之后,小村庄是怎样的?”我想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并想让学生从自己合理的想象中明白道理。 “庄稼淹没了!” “家具冲走了。” “别墅也没有了。”

“老师,有陈煜造的船,他可以坐在船上度过这次洪水灾难。”陈宇的回答引起了我和同学们的注意。他的回答显示出了他机智的一面,也说明了人在灾难面前有着强烈的求生欲望。

“对呀!陈煜,请你来讲台上。”于炎生的回答也让我的教学程序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当陈煜走上讲台时,他一脸茫然,好像不明白我的意思。我连忙解释说:“陈煜同学,你现在坐上你自己建造的船。”听了我这句话,他才明白过来,脸上露出了喜悦。“请问你在船上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还有冲毁的房屋,还有一些人被洪水淹没。”他说了很多,大家也在认真地听着。

“还有一些被困的村民,那你应该怎么做?” “救他们。”他回答得干脆利落。

“对,应该去救他们,谁被你救上来了?”只见同学们纷纷举手,并大声喊着:“救我!救我!”

此时,大家已经完全置身在这场洪水之中,深切地体会到当时紧急的场景。 陈煜“营救”了三四名同学,被救的同学很兴奋。我想在他们高兴的同时,还应该悟出一些道理,于是,我问他们:“你们是幸运的,因为洪水只夺去了你们的家园,你们的村庄,没有夺去你们的生命,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我们不应该砍树!”陈星不假思索地答道。 “我们应该多种树。”另一位同学说。 “我们应该保护环境。”下面的同学也按奈不住了,纷纷举手回答。 “砍一棵,种十棵。” “砍树只能给我们带来灾害。” ••••••

听了同学们的回答,我高兴,高兴的是这是一群可爱的孩子,一群充满智慧的孩子,一群思维活跃的孩子。

创设情景,给我带来的是教学中的惊喜和轻松,给学生带来的是学习中的快乐和收获。我不得不说,创设情景是课堂的催化剂。

我的教育教学故事

我是一名平凡的教师,转眼间已经工作快13个春秋了。回首这13年来的从教之路,我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更没有值得称颂的大做为,可是平淡的教学生涯却赋予我宝贵的课堂教学经验。从事语文教学一直是我的一大乐趣。我爱我的学生,我爱看着我的学生在我的教育下露出满足的笑容。

每一节语文课下来,我总不忍心立即离开教室。因为我总是被孩子们的一句“老师,等一等---”给拽住脚步。有时候是为个别辅导留下的,有时候是被待解的疑难给拌住了,有时侯是找某个课堂上有心事而没认真听课的学生谈心,诸如此类。有趣的是,经常被重重包围的我反而很乐滋滋地倾听着、享受着师生之间的这种其乐融融的情景。下面我想将自己在教学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件平凡小事与老师们分享。

记得我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年,教的四年级一班的,在课堂教学上,我不厌其烦地一一指出及纠正学生所犯的各类错误。一堂课上,几乎每一个学生我都为他们纠正过错误。当时班上有几名男生,由于接受能力弱一点,纠正的次数甚至达到

四、五次。有时候心里一焦急,还免不了批评几句。一段时间后,我开始觉得课堂上哪里不对劲,怎么气氛越来越沉闷。回想着课堂上死一般的沉寂,我陷入了沉思,找了学生谈话后才知道原因:是我过分“周到”的纠错挫伤了他们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和信心。试想,若是自己在学习时,老师也是不停地打断、纠正,那怎么不会感到气馁和受伤呢?那怎么还能积极愉快地学习呢?比如说,如果人的心理压力很大,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时,他们所学的知识是不会被吸进大脑。相反,当你的心理压力小,学习的效果就好了。

在痛心我的教学失误后,我不禁思索着补救的方法。最后总结到,对于学生学习实践的任何尝试,我们都应该采取鼓励的态度。同时也告诉学生:“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这没有值得害臊的地方。我也喜欢你们的错误。”从那以后,我常常微笑着、耐心地听完学生回答,而且及时制止其他同学的嘲笑,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不再吝啬对学生的表扬和激励,因为我越来越体会到: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是每个人的天性。一句积极的评价就是鼓舞孩子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孩子建立了信心,对待各种事物的态度就会越加积极。现在,从学生们渴望上数学课的期望中,从课堂发言积极热烈和表演会话争先恐后的活跃气氛中,我得到了满意的答案。

这是发生在我课堂教学上的一个真实的事件,在教学活动中它非常普遍。但它就这样存进了我的记忆库,每一个时刻,每一处细节,都觉得有保存的价值。

推荐第8篇:语文教学叙事(全文)

语文教学叙事

时光如流水,转眼间,在小学语文教学岗位已走过二十三个春秋。二十多年来年间,我努力地耕耘着,默默地奉献着。我享受着语文教学带来的快乐,享受着同学们学习语文的乐趣和成长的喜悦。同时,语文教学也给我带来了一些困惑与思考。

困惑一:一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何不再浓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只要能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他们自然会进入学习的境界中,进行自觉、自主地学习。

有了兴趣作伴,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就会无限高涨,学习激情就会被充分点燃,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享受学习的过程,享受学习的快乐。有兴趣作伴的学习,学生的情感始终是愉悦的,精神始终是饱满的,成效自然是高效的。

然而,在现实的学习中,我们的一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再浓厚,学习的热情不再高涨。他们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更多的,他们只是完成学习的任务。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学生的这种学习情况呢?

一、教师自身的原因。教师的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如果教师对教学没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课堂教学缺乏足够的激情,学生又怎么会兴趣盎然、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呢?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自问:我们对教学是否充满了兴趣?我们的课堂是否充满了激情?当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再浓厚,我们是否应该更多地思考自己的教学呢?

二、学生自身的原因。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教师一腔热血、激情四射,一些学生却面无表情、无动于衷。教师的满腔热忱付诸东流、化为乌有,这不能不让教师感到心痛。的确,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部分学生没有表现出语文学习的兴趣,这也是一个客观现实。

三、教材的原因。毋庸置疑,教材上所选的课文都是名家名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美文佳作,集思想性、人文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十分适合学生的学习。但同时不可否认,教材的部分课文太过注重思想性、人文性,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忽视了学生学习的感受。

四、学习语文的渠道过于单一,学习的方式过于简单。教学中,课堂成了学生学习的唯一场所,语文课本成了学生学习的唯一用具,大量的练习挤占了学生们课外阅读和实践活动的时间。语文学习成了识记、诵背、练习、考试……这样的学习,学生会喜欢吗?学生会感兴趣吗?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三、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学习语文的渠道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方式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呼吸芬芳的空气,感受景色的怡人,激起情感的涟漪,这是在学习语文;让学生走进社区,感受社区的变化,体验社区人民的生活,这也是在学习语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朗诵会、故事会、辩论会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这同样也是在学习语文。这些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都能够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课堂上教师的传授,也离不开课外的实践与探索。

四、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如果一味地要求学生读语文课本,久而久之,学生也会产生厌倦情绪。为了追求高分,很多家长都反对孩子阅读课外书籍,他们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他们没有认识到阅读对于孩子学习、成长的重要性。对此,许多孩子可谓是“痛心疾首”。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充分利用时间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读他们喜欢的书籍。与书本为友,必会受益无穷。沉浸在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着一次次心灵旅行带来的快乐和悲伤,心灵一次次地受到震撼和洗礼,情感一次次地得到陶冶和升华。这样的阅读,知识会不丰富吗?这样的阅读,感受会不深刻吗?这样的阅读,学生会不喜欢吗?

推荐第9篇:小学语文教学叙事

小学语文教学叙事

学生虽然有很强的模仿力,和可塑性。但他们在模仿的同时,也在用他们天真的眼睛观察这个社会,用他们的小脑袋在思考我们这些大人忽略了的问题,我不能强调学生按照我们单一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是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思考问题。

每一个学生都是个性鲜明的个体,他们的生活阅历虽然很少,但他们在遇到问题时的思维方式和观察事情的角度是不尽相同的,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不一样的。

我在上小语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杏儿熟了》,我原本想通过奶奶对自己孙子说的话,和对偷杏儿的孩子淘淘的态度,来教育学生,学习奶奶的宽宏大量和淳朴善良的优良品德。为此我还设计了一个课后延伸,通过孩子们对奶奶说的话,进一步认识到奶奶的淳朴善良。更深入的理解果子大家吃才香甜的含义。可是一个突发事件,改变了我的教学初衷。学生的一次有趣的辩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就是针对奶奶教育孩子的方式产生了分歧意见。因此他们在无意之中分成了正反两方。(正方占班里学生96%,反方只占了4%)虽然比例悬殊,但他们还是据理力争。

正方认为奶奶没有批评偷杏儿的淘淘,而是教育自己的孙子“果子大家吃才香甜”,从而体现了奶奶的淳朴善良,这也正是我们要学习的。

反方认为奶奶的行为是错误的,当奶奶知道淘淘偷摘杏儿这件事后,没对淘淘进行批评教育,反而还要摘杏儿给他吃,就是鼓励淘淘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可以偷,这是错误的。如果淘淘偷的不是他们家的杏儿,而是别家喷有农药的杏儿,误吃了怎么办?再说了,老师再三强调要注意安全,而淘淘为了偷吃杏儿,从树上摔下来,幸好没事,如果摔坏了怎么办?难道奶奶没想到这些吗?„„双方据理力争,互不相让。

通过这突发事件,有趣的辩论,使我明白了:我们不仅要教育学生学习奶奶的淳朴善良、宽宏大量的优良品德,还要教会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培养学生便明是非,判断对错的能力,更要教会学生的自我保护方法。

这场小小的辩论,让我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了反思。我们不能只重视书本上知识内涵的教育,而忽视了其他思想和能力的培养。多想想,我们为什么而教?我们又要教会学生什么?应该怎么教?„„

这使我想起了在一本杂志上看到的一段话:为使学生能够在独立自主能力、创造性和好奇心等方面摄取必不可少的补充,教师应该在学校和周围环境间绝对保持某种距离,以使儿童和青少年有机会锻炼他们的批判意识。这段话的意味很深长。就是让学生远离那腐朽无用的知识,而尽量给学生以新鲜、实用的知识,使他们呼吸现代文明的氧气。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深切的体会到: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突出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地位。教师要改变传统“布道者”的面孔,不要再唱“主角”,应该走下神圣的讲坛,来到学生的中间,成为学生学习的帮手,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因为学生有学习的权利。记得有一次,我拿着教案和课本走进六年级教室,那天我要上的是第14课《鹿和狼的故事》,正要上课时,我发现班里的几个女同学老是欲言又止,在座位上互相使眼色。我就问邱月鑫:“有什么事么?”邱月鑫红着脸小声的说:“老师,我们今天都想当小老师,你能让我们自己给自己上课么?”“嗯?”“你就在旁边看,如果我们说错或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你才纠正我们行吗?”这事我可是头一回遇见,我倒想看看他们是怎么自己教自己的,于是我沉默了一会儿,就点头答应了。他们高兴得跳了起来,然后大家围在一块,模仿我平时给他们上课的模式,轮流当起了小老师。邱月鑫先站起来拿出自己的辅导书听写生字词,检查同学们的

预习情况。然后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默读课文,轮流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学得还是挺像的。我不由得偷笑,这几个小家伙竟然把我教阅读课文的招数给摸透了,还活学活用起来。整堂课,我只是配角,在他们遇到问题时,和他们一起商量,一起解决。遇到争论时我不一锤定音,也不息事宁人,老给他们煽风点火,让他们多读课文,联系实际摆事实,讲道理,据理力争。下课了他们还意犹未尽。最后,邱伟散把小练笔的题目告诉大家,看看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像《鹿和狼的故事》这个故事一样的事,把它写下来,或者写一篇读后感也行。哈哈哈,还真是模仿到家了。这次学生的自学效果并不比我给他们讲课的效果差。这件事让我学会了适当的放手,把课堂这个舞台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这里释放自我,展现风采。

二、教师要加强学习,不断的增长自己的见识,做生生不息的小河。

时代在不断的进步,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我们不能还处在原地不动,不能老以为我有一桶水,只要可以装满学生那只小杯子就行了,这样是不行的。因为我们的时代不允许我们保持现状,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科技也越来越发达,我们的学生对外面的新鲜事物就更充满了好奇心,他们会弄些新名词或从哪里找来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考我们这些老师的。所以身为教师就要不断的学习,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

三、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主成部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是语文教育着的重要工作。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首先要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要抓住教材的内容,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让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复习语文的习惯。在学生学的新知识后,要求学生自觉自主的复习旧知,这样才是学生学到的知识强化,不容易忘。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作者的写作特点。在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的方法,以多种形式展开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语文综合学习能力。教师还要抓住机会设计写作题目,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学习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

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懂得一些科学常识,可以认识世界,认识人类社会,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写作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而学生来学校不单是学习文化知识,还要学习如何把自己融入社会之中,学会做人的道理。

推荐第10篇:三年级语文教学叙事

三年级语文教学叙事

安岳县兴隆镇左家坪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缪小平

三年级是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年级。培养三年级学生的语文能力,应着重放在段的训练上。三年级段的教学主要任务是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结合有关内容,展开合理大胆的想象.能找到重点句,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知道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

一、读段

在段的读、说、抄、写过程中,读是基础,读懂一篇文章要遵循一定的过程,一步一步地读下去,达到透砌理解。过程得当,能理解得顺,理解得深。应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初读,要突出\"顺\"字,要读准字音、读好停顿、重音,乃至速度、语气,能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二是理解,要突出\"思\"字,要把学生学语文的过程和学生的认知过程统一起来,让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思想内容,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心理历程。教师精心设计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路。对于重点段落,要让学生在读熟的基础上,通过讲读,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三要熟读.要指导反复诵读,直至熟读成诵。使学生能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意思,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说段

说段在读段之后进行,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段的思想内容的理解,这样把课文语言转化为个性语言,对课文语言进行同化.刚开始说段训练时,学生会用接近原文的句子的复述甚至是背原文,老师应具体指导学生一句一句地说,然后,把整段话连起来说。在指导说段时,还应把概括地说和具体地说结合起来进行.课文中人物的语言,

1 神态,心理活动等等,可以联系课文,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能写就不说,能说就不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写段

在三年级段的教学中,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要学生建立段的概念,必须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及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段的组合规律,真正读懂一段话。然后及时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中段的组合形式,进行写的训练,使读和写有机的结合起来,把读写训练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这样吸收在前、表达在后,既培养了学生读的能力,对段的理解与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写的能力,学会写好片断,读写相互促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告诉学生写段时,.第一句概括段的意思;2.中间用几句话对第一句展开记叙;3.末句要总结段的意思,但字面不能与第一句重复。用自己的话写课文某段话的意思,要求用总分段式来写。3.仿段.规定选材范围,要求用总分段式写。本册教材后有很多写段的练习题,应尽量让学生多动笔进行写段训练,使学生语文能力有所提高。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教学叙事

环保问题已是二十一世纪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环境保护倍受世人关注的现代社会里,每个人都需要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大到电视新闻,小到课本教材,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与环保紧密地联系着,在小学三年级下册课本中,就有这样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一个小山村的故事》,故事讲的是由于人们乱砍滥伐,昔日美丽的小村庄最终被洪水淹没。

2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了情景创设的方法。黑板上有彩色粉笔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乡村图,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见底的河水,袅袅的炊烟,精美的画面吸引着同学们。学生一边欣赏图画,一边朗读课文优美的文字。我们仿佛置身在这个美丽的小村庄。

正在大家陶醉其中的时候,故事出现了转折,人们拿着锋利的斧头上山砍树,有的盖房,有的造犁......这时,我擦去了黑板上的几棵树,又画上了一个个树桩。我看着同学们,同学们也专注地看着我,我问:“同学们,你们需要树吗?谁需要?”听了我的问题,同学们起初是沉默的,后来就开始热闹起来。

“老师,我需要一棵树。”杨欣说。我听了,显出一副很高兴的样子,问:“你要做什么?”“我要做家具。”他坚定地说。“哦,做家具,那是应该的。好吧!你上来砍一棵树吧!”说着,我把“斧头”递向他,他兴奋地跑上讲台,接过“斧头”擦去了一棵树,留下了一个孤零零的树桩。

这时,更多的同学举手了,我又叫了一位同学,“你想砍树做什么?”

“我想建造一座别墅!”胡艾杰说完,大家都惊奇地看着他,有的还在议论,“建别墅,两层的,要砍好几棵树吧?”听了同学们的议论,我也表示肯定:“对,要砍好几棵呢,为了能见到漂亮的别墅,你砍吧!”

“老师,我想造一座船。”张仁翔兴奋地说。

有了刚才的意外发生,我改变了回答方式:“造船,那你觉得需要几棵树?”

3 只见他的眼珠子一转,脑袋一歪,思考了片刻说:“一棵大树吧!” “好,上来找一棵大树,砍了背回家吧!”同学们听后一阵嬉笑。 ······

就这样,黑板上茂盛的树林没有了,留下了一个个可怜的木桩。 此时,同学们望着黑板,有的好像在深思什么,而有的还沉浸在砍伐后的喜悦当中。

我的一句话打破了片刻的沉寂。“同学们,就是因为我们的生活需要,人人都上山去砍树。一年年,一代代,山上的树没有了,裸露的土地也越来越多。接着,发生了更可怕的事情。谁知道发生了什么?”听了我的问题,同学们都迅速浏览课文,并从中找到了答案——山洪暴发。

同学们认真地读着课文,体会着山洪巨大的威力,感受着山洪给小村庄带来的不幸。

“同学们,山洪暴发之后,小村庄是怎样的?”我想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并想让学生从自己合理的想象中明白道理。

“庄稼淹没了!” “家具冲走了。” “别墅也没有了。”

“老师,张仁翔造的有船,他可以坐在船上度过这次洪水灾难。”于炎生的回答引起了我和同学们的注意。他的回答显示出了他机智的一面,也说明了人在灾难面前有着强烈的求生欲望。

4 “对呀!张仁翔,请你来讲台上。”杨韶君的回答也让我的教学程序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当张仁翔走上讲台时,他一脸茫然,好像不明白我的意思。我连忙解释说:“张仁翔同学,你现在坐上你自己建造的船。”听了我这句话,他才明白过来,脸上露出了喜悦。“请问你在船上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还有冲毁的房屋,还有一些人被洪水淹没。”他说了很多,大家也在认真地听着。

“还有一些被困的村民,那你应该怎么做?” “救他们。”他回答得干脆利落。

“对,应该去救他们,谁被你救上来了?”只见同学们纷纷举手,并大声喊着:“救我!救我!”

此时,大家已经完全置身在这场洪水之中,深切地体会到当时紧急的场景。

张仁翔“营救”了三四名同学,被救的同学很兴奋。我想在他们高兴的同时,还应该悟出一些道理,于是,我问他们:“你们是幸运的,因为洪水只夺去了你们的家园,你们的村庄,没有夺去你们的生命,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我们不应该砍树!”李靖寓不假思索地答道。 “我们应该多种树。”另一位同学说。

“我们应该保护环境。”下面的同学也按奈不住了,纷纷举手回答。

“砍一棵,种十棵。”

5 “砍树只能给我们带来灾害。” ······

听了同学们的回答,我高兴,高兴的是这是一群可爱的孩子,一群充满智慧的孩子,一群思维活跃的孩子。

创设情景,给我带来的是教学中的惊喜和轻松,给学生带来的是学习中的快乐和收获。我不得不说,创设情景是课堂的催化剂。

第11篇:小学语文教学叙事

小学语文教学叙事

虽然工作了20年,但在教学中,我经常会遇到许多新问题。如:由于经常教高段,拼音部分“唇齿音是哪个?边音是哪个?”我就拿不准了,当读六年级的儿子问起时,我只能说:“等我找到以后再告诉你,行吗?”于是,马上打开电脑寻师傅。这样的事情司空见惯。更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是:学生听课习惯的培养困绕着我。

今年,我新接一个五年级班的语文。论智商,该班学生是我从教以来所接班级中顶尖聪明的一群孩子,但孩子们做什么事都情绪低落,缺乏热情,给我的是一种应付的态度,一种单纯的完成任务的态度;课堂上,部分学生呈现的是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发呆)或(扣手),听课习惯可谓糟糕透了,课下,我询问了该班的其他任课教师,有的说课堂上学生不配合;有的说,老师说的那方面学生不跟来,却自己在自己的;有的说,连学习好的同学都不主动哇。怎么办呢?我是喜忧参半啊!新课标倡导如今的孩子应该愉快学习、快乐生活,而我眼前的孩子给人的感觉却是历尽沧桑,仿佛生活索然无味啊!

备课时,我先弄清教材的意图,清楚所上课文需完成的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迁移,在多渠道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然后编写出适合学

1 生实际的教案。教学中,我尽量采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来激发他们的听课兴趣,当多数同学处于沉默状况时,我也会采用过激行为来提醒他们,如:学生就某个问题谈了自己的想法后,我会请不专心听讲的学生起来复述,说出来的话一点边都不粘的同学就罚他站一站或者引导他应该怎样听才会越学越好。同时,我常借助文本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如:第六单元是感恩教育,在《慈母情深》和《学会看病》的拓展延伸部分,我渗透了我们的母亲何尝不是这样呢?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父母又是怎样表达对我们的爱的?我们应该怎样回报?就这样,我总是抓住机会适时对他们进行为什么要读书?读好书又有什么作用的目的性教育。一学期将要结束,大部分同学基本上学会了倾听,但少部分同学仍然不会听,我很困惑。究竟是什么原因?课堂上,我已经很照顾他们了。我百思不得其解,哦!原来我忽略了一点,根本没考虑到他们知识经验的储备量,这也是他们对学习毫无兴趣的理由,也是读书声音发不出来的理由,因为潜能生在前几册的学习中连最基础的知识都没学会,后续的学习他们肯定无法进行的。

从这件事中,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学生听课习惯的培养,权在老师的授课技巧,跟学生性格没有多大关系。说什么内向的学生是他的性格决定的,其实不然。

第12篇:三年级语文教学叙事

三年级语文教学叙事

三年级是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年级。培养三年级学生的语文能力,应着重放在段的训练上。三年级段的教学主要任务是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结合有关内容,展开合理大胆的想象.能找到重点句,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知道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

一、读段

在段的读、说、抄、写过程中,读是基础,读懂一篇文章要遵循一定的过程,一步一步地读下去,达到透砌理解。过程得当,能理解得顺,理解得深。应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初读,要突出\"顺\"字,要读准字音、读好停顿、重音,乃至速度、语气,能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二是理解,要突出\"思\"字,要把学生学语文的过程和学生的认知过程统一起来,让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思想内容,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心理历程。教师精心设计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路。对于重点段落,要让学生在读熟的基础上,通过讲读,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三要熟读.要指导反复诵读,直至熟读成诵。使学生能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意思,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说段

说段在读段之后进行,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段的思想内容的理解,这样把课文语言转化为个性语言,对课文语言进行同化.刚开始说段训练时,学生会用接近原文的句子的复述甚至是背原文,老师应具体指导学生一句一句地说,然后,把整段话连起来说。在指导说段时,还应把概括地说和具体地说结合起来进行.课文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等,可以联系课文,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能写就不说,能说就不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写段

在三年级段的教学中,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要学生建立段的概念,必须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及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段的组合规律,真正读懂一段话。然后及时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中段的组合形式,进行写的训练,使读和写有机的结合起来,把读写训练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这样吸收在前、表达在后,既培养了学生读的能力,对段的理解与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写的能力,学会写好片断,读写相互促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告诉学生写段时,.第一句概括段的意思;2.中间用几句话对第一句展开记叙;3.末句要总结段的意思,但字面不能与第一句重复。用自己的话写课文某段话的意思,要求用总分段式来写。3.仿段.规定选材范围,要求用总分段式写。本册教材后有很多写段的练习题,应尽量让学生多动笔进行写段训练,使学生语文能力有所提高。

三年级语文班主任教育叙事:有一种爱在静静地流动

开学三周了,我从还没有对一二班的小朋友们说过‚白老师爱你们‛这句话,可是今天我说了这句话。就像在家长会上说的,赏识教育加严格要求。开学了,我没有很宠他们,而是用我的眼神,用我的语气,用我的动作,用我的心去喜爱他们、观察他们、保护他们。说到‚保护‛,是有来由的。因为与全班小朋友分享了夏雪桐编的故事,今天夏雪桐在冲澡的时候,给我讲了一个她自己编的故事,因为她还不会打字,所以我帮她记录了下来,很有意思。《爱吃面包的小猫》 有一只小猫特别爱吃面包,于是,他跑到商店买来了稻谷种子,并问他的好朋友小狗\\小兔和小猴,‚要不要和他一起去种稻谷?‛,小狗、小兔和小猴正在玩游戏,他们都说不去;于是小猫只好自己一个人去种稻谷了;到了丰收的季节,小猫要去收割稻谷了,问小狗、小兔和小猴要不要和他一起去收割稻谷,可小狗\\小兔和小猴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小猫又只好自己一个人去收割稻谷了;等小猫收割完稻谷,把面团揉好\\把面包烤好的时候,面包的香味把小狗\\小兔和小猴都吸引过来了,小猫端出自己亲手做的面包,自豪地对他的好朋友说:‚这是我用自己种的稻谷做成的面包,请大家吃面包!‛------雪桐口述,妈妈记录听完后,每个小朋友都有不同的感悟,有说要勤劳的,有说不要贪玩。

李晓蔷说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话:‚每个都有每个人自己的事情要做‛。是啊,爸爸妈妈有自己的事情做,要做哪些事情呢?白老师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要做哪些事情?小朋友有自己的事情做,要做什么事情?我发现孩子在讲到这些事情的时候具体居多,但细节不多,孩子正处于这个阶段,我也不能对孩子要求太高。说到老师要做的事情,胡琛愉说:白老师要保护我们。我当时确实有些震惊。我真的从来没有给孩子讲过‚老师要爱你们啊,保护你们之类的话语‛但孩子就是天使,他们敏感而美好,当我全心付出的时候,他们是在全身心地感受着我的付出。我校的教育理念:教育就是播种爱。当我将这点点滴滴播撒在孩子心间时,他们感受到了我很欣慰。

三年级数学教学叙事

在教学《一位数乘两、三位数》时,我曾安排学生完成一道看似平常的改错题,(即如下几题) 12 × 7 = 74

52 × 2 = 104

476 × 2 = 3808 由于班上的学生非常活泼外向,当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于是我顺势将话锋一转:‚今天,有几个数学病人怀疑自己生病了,来到我们班求医,看看哪位数学医生的医术高,为他们解决病痛?‛话音一落,课堂气氛一下子进入了新的高潮,学生们纷纷埋头认真分析,并很快地一一举手,嘴里喊着:‚老师,我知道该怎么给他们治病了,让我来吧!‛有的坐在前排的学生甚至都离开座位,把手举到我的面前来了,一副惟恐我不让他们‚治病‛似的。于是,我叫了其中一名学生,名叫张晓丹:‚张医生,请你上来为第一个病人看看。‛ 张晓丹同学一听到我这么称呼她,刚开始一楞,后来马上领悟了我这么称呼她的用意,非常高兴地上台,开始分析‚病情‛:‚这个病人的病因出在忘记在这里进位了。‛一边说,一边还拿着红色粉笔指着个位和十位之间的位臵,并补上‚1‛,接着就在积的十位上将‚7‛改成‚8‛,说:‚这样就治好了。‛这时,还没等我讲话,下面的学生已经纷纷说道:‚对了,对了,和我的看法一样。‛既然学生们都已经发表了看法,并且这个‚病人‛ 的确治好了病,我就趁势表扬:‚看来我们班有许多和张医生一样医术高明的医生,谢谢张医生。‛ 张晓丹同学十分高兴地回到座位,其他同学这时居然也一个个都称呼她为‚张医生‛,弄得张晓丹同学一副‚英雄凯旋归来‛的模样,气氛既热烈又有趣。

最后,做总结时,我对学生说道:‚其实我们在应用新知识解决问题时难免会出错,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是一名合格的数学医生,及时地找出病因,然后对症下药,避免小病变成大病,也避免下次再生同样的病。当然,是否能及时地发现问题,与我们的检查习惯有关。对于那些没有做错的题目,我们就当作给他免费体检一次吧!同学们,希望大家不仅能做好别人的数学医生,更能做好自己的医生,好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好!‛声音响亮,但其中那种坚定而又自信的语气更令我感动。

其实,我只是将该错的题目设臵‚数学医院‛的纠错情境,没想到孩子们表现出如此高的积极性,如此跳跃的思维能力,让我深深为之惊讶和感动。是的,在数学学习中,很多练习枯燥乏味,形式单一,学生们常常有淹没在题海里的感觉,十分被动。即使做对了,也没有太大的成功喜悦感。这时就要求我们教师多注意练习设计的形式,只要形式多样了,有趣了,贴近学生生活了,学生自然就愿意做练习,并能从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学习兴趣也将大大地提高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叙事

环保问题已是二十一世纪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环境保护倍受世人关注的现代社会里,每个人都需要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大到电视新闻,小到课本教材,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与环保紧密地联系着,在小学三年级下册课本中,就有这样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故事讲的是由于人们乱砍滥伐,昔日美丽的小村庄最终被洪水淹没。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了情景创设的方法。黑板上有彩色粉笔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乡村图,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见底的河水,袅袅的炊烟,精美的画面吸引着同学们。学生一边欣赏图画,一边朗读课文优美的文字。我们仿佛臵身在这个美丽的小村庄。

正在大家陶醉其中的时候,故事出现了转折,人们拿着锋利的斧头上山砍树,有的盖房,有的造犁......这时,我擦去了黑板上的几棵树,又画上了一个个树桩。我看着同学们,同学们也专注地看着我,我问:‚同学们,你们需要树吗?谁需要?‛听了我的问题,同学们起初是沉默的,后来就开始热闹起来。

‚老师,我需要一棵树。‛于炎生说。我听了,显出一副很高兴的样子,问:‚你要做什么?‛‚我要做家具。‛他坚定地说。‚哦,做家具,那是应该的。好吧!你上来砍一棵树吧!‛说着,我把‚斧头‛递向他,他兴奋地跑上讲台,接过‚斧头‛擦去了一棵树,留下了一个孤零零的树桩。

这时,更多的同学举手了,我又叫了一位同学,‚你想砍树做什么?‛

‚我想建造一座别墅!‛刘昊源说完,大家都惊奇地看着他,有的还在议论,‚建别墅,两层的,要砍好几棵树吧?‛听了同学们的议论,我也表示肯定:‚对,要砍好几棵呢,为了能见到漂亮的别墅,你砍吧!‛

‚老师,我想造一座船。‛乔奕宁兴奋地说。 有了刚才的意外发生,我改变了回答方式:‚造船,那你觉得需要几棵树?‛

只见他的眼珠子一转,脑袋一歪,思考了片刻说:‚一棵大树吧!‛

‚好,上来找一棵大树,砍了背回家吧!‛同学们听后一阵嬉笑。

〃〃〃〃〃〃

就这样,黑板上茂盛的树林没有了,留下了一个个可怜的木桩。 此时,同学们望着黑板,有的好像在深思什么,而有的还沉浸在砍伐后的喜悦当中。

我的一句话打破了片刻的沉寂。‚同学们,就是因为我们的生活需要,人人都上山去砍树。一年年,一代代,山上的树没有了,裸露的土地也越来越多。接着,发生了更可怕的事情。谁知道发生了什么?‛听了我的问题,同学们都迅速浏览课文,并从中找到了答案——山洪暴发。

同学们认真地读着课文,体会着山洪巨大的威力,感受着山洪给小村庄带来的不幸。

‚同学们,山洪暴发之后,小村庄是怎样的?‛我想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并想让学生从自己合理的想象中明白道理。

‚庄稼淹没了!‛ ‚家具冲走了。‛ ‚别墅也没有了。‛

‚老师,乔奕宁造的有船,他可以坐在船上度过这次洪水灾难。‛于炎生的回答引起了我和同学们的注意。他的回答显示出了他机智的一面,也说明了人在灾难面前有着强烈的求生欲望。

‚对呀!乔奕宁,请你来讲台上。‛于炎生的回答也让我的教学程序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当乔奕宁走上讲台时,他一脸茫然,好像不明白我的意思。我连忙解释说:‚奕宁同学,你现在坐上你自己建造的船。‛听了我这句话,他才明白过来,脸上露出了喜悦。‚请问你在船上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还有冲毁的房屋,还有一些人被洪水淹没。‛他说了很多,大家也在认真地听着。

‚还有一些被困的村民,那你应该怎么做?‛ ‚救他们。‛他回答得干脆利落。

‚对,应该去救他们,谁被你救上来了?‛只见同学们纷纷举手,并大声喊着:‚救我!救我!‛

此时,大家已经完全臵身在这场洪水之中,深切地体会到当时紧急的场景。

乔奕宁‚营救‛了三四名同学,被救的同学很兴奋。我想在他们高兴的同时,还应该悟出一些道理,于是,我问他们:‚你们是幸运的,因为洪水只夺去了你们的家园,你们的村庄,没有夺去你们的生命,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我们不应该砍树!‛陈星伊不假思索地答道。 ‚我们应该多种树。‛另一位同学说。

‚我们应该保护环境。‛下面的同学也按奈不住了,纷纷举手回答。

‚砍一棵,种十棵。‛ ‚砍树只能给我们带来灾害。‛ 〃〃〃〃〃〃

听了同学们的回答,我高兴,高兴的是这是一群可爱的孩子,一群充满智慧的孩子,一群思维活跃的孩子。

创设情景,给我带来的是教学中的惊喜和轻松,给学生带来的是学习中的快乐和收获。我不得不说,创设情景是课堂的催化剂。

教育叙事

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 在我们身上也难得发生荡气回肠的感人故事,但那些细微的感动也一样让闻者动容。

记得有一次,班里的一个孩子因为消化不良吐了一地,教室里马上布满了难闻的气味,孩子们一个个捂起了鼻子,露出厌烦的神情。还有的在旁边叫起来‚臭死了、臭死了‛,我并没有批评他们,更没有露出厌烦的表情,而是耐心地帮孩子擦干净身上的污物,一点都没有嫌脏,然后拿来簸箕、扫帚,打扫地上的呕吐物,看到我默默地打扫,孩子们的小手都放了下来,一个孩子小声地和旁边的孩子说:‚我觉得老师像妈妈。‛听了孩子的话,我由衷地高兴。更令我欣慰的是,几天后,又有一个孩子生病吐了,这时,孩子们都不再大叫着嫌脏了,他们有的拿来纸巾帮忙擦拭,有的拿来扫帚帮忙打扫,面对此情此景,我的心中充满感动!

是鹰总会博击长空,是爱总会让人感动。感动你的感动,感动我的感动,爱的种子就这样在你我心间滋生。

小学数学教学叙事

已学内容:

加法运算定律,包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乘法运算定律,包括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反思内容:

学生对于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掌握较好,可运用这两个定律对一步加法和乘法进行验算。基本能够灵活运用。

然而对于加法、乘法结合律则运用不是很好,乘法分配律则更为糟糕。细想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学生现在只是能够认识,弄明白这三个运算定律,还不明白这几个运算定律的作用和意义。(除了少部分思维敏捷的学生之外)第二,学生能正确的分析算式,并正确的运用运算定律,对学生的已有基础提出了不少的考验,如42X25,运用运算定律计算这个算式,很生很多是把25分为20和5,这样即使运用了乘法分配律,但较之把42分成40和2相比,有很大的出入。这主要是因为学生还没有完全形成25X4得100这个重要的因素造成的。这里简单的描述为数学‚数感‛吧,还有125和8得1000一样。第三,有的学生甚至运用运算定律折腾了一番又回到了原来的算式。

综上所述,解决办法只能是多讲多练,不断的培养学生的数感,在不断的重复练习过程中,体会应该如何运用运算定律,也就是如何做题。其次,等待讲解了下节内容简便运算之后,我想学生会得到一个明确的回答,原来在计算的过程中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运算过程变得简单,这样,学生在计算的时候,自然就会去运用了,而且会十分的感兴趣。不知教材的这样安排是不是有什么问题,要是把简便运算分开安排在各个运算定律新授后,或许学生会更感兴趣,毕竟螺旋式的上升符合小学生的现有心理接受水平。

把思想教育落到实处

在我校的教职工学习的材料中,我读了校长推荐的文章——《教育学生做一个善良的人》。文章首先列举了纳粹集中营中高智商却缺乏人性的专业人员残害平民的事实,以及当今社会中孩子们的情感冷漠的实例,接着,文中还反思了我们的教育,并提出:‚教育首先是培养‘人’的,而非什么机器。‛

看了这些,我不禁想起我的学生。有一次中午放学,按惯例许多班级站好队在学校大门等候小监督岗的指引放学,我班也站在其中。当看到有的班级并没有按秩序往外走时,我班有个学生就对我说:‚老师,你太傻。就知道等他们让走才走。‛

当时我听了,就是一愣。这就是我们通过常规教育、课本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吗?我的思想教育并没有少做,却为何出现如此现象?但很快,我冷静了下来,并对孩子说:‚如果哪个班都不傻,都抢着往外走,会怎样呢?‛

事情虽然过去了,但我作为老师缺陷入了沉思。我想,今后的工作我应该这样做,才能把学生的思想教育落到实处。

一、把教育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教育不止发生在课堂上、书本中,它最有效力的时候是日常生活中。课堂上,我可以结合所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友爱教育等等,而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也头头是道,就是涉及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时就会判若两人,这就是我们教育容易脱节的地方。书本教育是理论,而真正影响孩子成长的却是实际生活中的思想教育。当孩子做值日摆桌凳用力太大时,要对孩子说:‚你这么用力,桌凳疼得都叫出声来了。‛学生能自觉捡纸时,要对孩子说:‚环保小卫士就是说像你这样的孩子。‛……让学生随时随地都知道自己怎样做是错的,怎样做是对的。

二、做一个有母爱的老师

‚母亲‛这个称呼很容易让人想到宽容、慈爱。那我要说:‚我要做一个对学生有母爱的老师。‛当学生在课堂上禁不住说话时,我会嗔怪他太随便,影响了别人,而这并不意味着我把他看成了一个坏学生。对于教师来说学生没有真正坏的,只是他出于各种原因行为不够规范。我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孩子就是孩子,我们的职责就是影响他们向好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像司法机关那样去惩、去罚。

三、做一个时常反思的老师

日常工作中,作为老师,我们会遇到各种不同性格、职业的家长,不同的家庭环境也会造就出各种性格、习惯迥异的学生。我们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工作更和谐更自然呢?重要得一点就是要经常反思。

正所谓‚吾日三省吾身。‛时常想一想自己哪种做法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自己怎样做才会使学生感受到了尊重,的到了公正的对待?

记得有一次,一位家长来学校了解孩子的情况,她表示对孩子很失望,我只是对她说:‚你是孩子的母亲,如果你都认为孩子没希望,那孩子就真的没希望了。你应该看到孩子乐于助人、孝敬父母的品质,正是做人最基本的优良品质。‛这位家长听了十分高兴,也就燃起了对孩子的希望。在这位家长的配合下,学生不但依然很懂事,而且他的学习成绩也很快地提高了。

从这件事,我就想到,孩子身上的一个小闪光点也许就会是可以照亮他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明灯,我为什么不多找他们的闪光点呢?

四、做一个脚踏实地的实践者

小学教育,需要理论研究者,但更多的需要的还是勤勤恳恳,脚踏实地的实践者。因此我甘于认认真真地当普通教师,坚持做自己该做的事。

爱——教育的源泉

爱就是生命本身,我爱这个世界,爱我的生活,爱每一个放飞希望的日子。当然,作为教师的我,最爱这份传递爱的事业,这就是我多年教育教学工作中最大的感受。爱是教育的基础,情是感化学生的源泉。只要以爱作桨,以情作帆,才会划向幸福的彼岸。用爱营造和谐的氛围。

我所面对的是富有个性的学生,是活生生的生命。这些生命,首先应当得到尊重和唤醒,其次应当得到保护和激励,最终得到关爱和发展。每当我面对可爱的孩子时,一种缘自内心的真诚,使我将自己的一颗爱心擎在手中,高高举起,让学生们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得到。我用一片挚爱为学生营造着轻松、愉悦和谐的成长氛围,使自己成为民主型教师。在我所教的班级里,孩子们是放松的、自在的,情感可以自然流露、思想可以任意驰骋。我注重培养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活动自己搞,自己的同学自己帮,自己的进步自己争‛,于是在她的班级,形成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形成了‚人人为集体,集体为人人‛的民主风气。

在我的班里有一个叫小明的学生,他十分顽皮,没有集体意识,常常搅乱课堂教学秩序。面对这样一个学生,连老师没有急躁,而是像朋友一样亲近他、揣摩他,欣赏他的闪光点,让他时时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小明的嗓音不错、表现欲望强。于是,我决定先淡化他的不足,从张扬个性入手,让他感受到集体的重要。诗歌朗诵比赛,连老师推荐他来领诵,课本剧表演中,让他担任主角。他声情并茂的朗诵、惟妙惟肖的表演赢得了全校师生的一致称赞,为班级争得了荣誉。当我把一张鲜红的喜报颁发给他时,小明禁不住紧紧地搂住我的脖子,使劲地亲了我一口,含着泪水激动地说了声‚谢谢你,老师!‛。小明的出色表现,不仅使他感受到了我和同学们对他的赞赏和尊重,也渐渐地学会自律了。

就这样,我追求无痕的教育,它是老师一个理解的微笑,一束关注的目光,一句鼓励的话语,甚至是一个无言的行动。在无痕的教育中,孩子们知道了什么是尊重,什么是理解,什么是平等,体会到了老师的拳拳之心。批评无痕,润物无声。虽然无痕却有着惊心的力量,在心与心愉悦和谐的感应中,学生醒悟了;在心与心的碰撞中,学生思想升华了灵魂。

我的教育教学故事

我是一名平凡的教师,转眼间已经工作快13个春秋了。回首这13年来的从教之路,我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更没有值得称颂的大做为,可是平淡的教学生涯却赋予我宝贵的课堂教学经验。从事语文教学一直是我的一大乐趣。我爱我的学生,我爱看着我的学生在我的教育下露出满足的笑容。

每一节语文课下来,我总不忍心立即离开教室。因为我总是被孩子们的一句‚老师,等一等---‛给拽住脚步。有时候是为个别辅导留下的,有时候是被待解的疑难给拌住了,有时侯是找某个课堂上有心事而没认真听课的学生谈心,诸如此类。有趣的是,经常被重重包围的我反而很乐滋滋地倾听着、享受着师生之间的这种其乐融融的情景。下面我想将自己在教学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件平凡小事与老师们分享。

记得我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年,教的四年级一班的,在课堂教学上,我不厌其烦地一一指出及纠正学生所犯的各类错误。一堂课上,几乎每一个学生我都为他们纠正过错误。当时班上有几名男生,由于接受能力弱一点,纠正的次数甚至达到

四、五次。有时候心里一焦急,还免不了批评几句。一段时间后,我开始觉得课堂上哪里不对劲,怎么气氛越来越沉闷。回想着课堂上死一般的沉寂,我陷入了沉思,找了学生谈话后才知道原因:是我过分‚周到‛的纠错挫伤了他们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和信心。试想,若是自己在学习时,老师也是不停地打断、纠正,那怎么不会感到气馁和受伤呢?那怎么还能积极愉快地学习呢?比如说,如果人的心理压力很大,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时,他们所学的知识是不会被吸进大脑。相反,当你的心理压力小,学习的效果就好了。

在痛心我的教学失误后,我不禁思索着补救的方法。最后总结到,对于学生学习实践的任何尝试,我们都应该采取鼓励的态度。同时也告诉学生:‚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这没有值得害臊的地方。我也喜欢你们的错误。‛从那以后,我常常微笑着、耐心地听完学生回答,而且及时制止其他同学的嘲笑,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不再吝啬对学生的表扬和激励,因为我越来越体会到: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是每个人的天性。一句积极的评价就是鼓舞孩子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孩子建立了信心,对待各种事物的态度就会越加积极。现在,从学生们渴望上数学课的期望中,从课堂发言积极热烈和表演会话争先恐后的活跃气氛中,我得到了满意的答案。

这是发生在我课堂教学上的一个真实的事件,在教学活动中它非常普遍。但它就这样存进了我的记忆库,每一个时刻,每一处细节,都觉得有保存的价值。

教育是一种生命之间的对话

没想到三年级学生这么聪明可爱。首先感觉他们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都很强。其次是他们的课堂思维特别活跃。我讲了一道思考题:有一排彩旗,按3面黄旗2面红旗的顺序排列,第20面彩旗是()色,第242面彩旗是( )色。这首题具有一定难度,属于五年级上册的《找规律》内容。没想到大部分学生都填对了。我大加赞赏:‚这可是五年级的题呀,你们的水平和五年级一样了。你们连跳两级,厉害!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一个女孩子自告奋勇上讲台讲解:‚老师,我是这么想的,三黄二红正好是五面一组,20÷5=4(组),第20面是第四组的最后一面,所以第20面旗是红色。再用242÷5=48(组)……2(面),所以第242面彩旗是黄色的。‛她俨然是个小老师,声音响亮,字正腔圆,还边画图边列式边讲解。我对她竖起了大拇指,全班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时一个男孩子着急地说:‚老师,老师,我还有更简便的方法。‛‚哦?说来听听。‛我脸上写着期待,高兴地说。‚我一看20和5相除,就知道没有余数,就在第一个括号填红字,再看242个位是2,除以5肯定是余2,想都不用想就在第二个括号填黄字了。‛‚这个方法好不好?‛我激动地问。‚好,我也是这么做的。‛好多同学抢着说。‚那第241面彩旗是什么颜色?‛我追问。‚黄色。‛‚第246面彩旗呢?‛‚还是黄色。‛‚你怎么这么快说出答案?有根据吗?‛‚我只看个位就行了,6除以5肯定余1,那余下的1面就是黄色的。‛他们居然还用上了‚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个知识点!这可是五年级的教学内容。像这样课堂上生成的精彩,几乎在每一节课都能看到。可是一开始,三年级学生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记得刚来上第一节课时,我先说了上课的具体要求,比如问他们:‚老师说话的时候,你们的眼睛看哪里?‛‚看老师!‛听到这些小不点们大声地回答。我心里乐滋滋的,开始给他们上课,孩子们一个个精神抖擞,上课效果真好。可是两天之后,我发现开小差的同学多了起来。我想,对待三年级孩子,仅有‚甜‛也是不够的。于是我花了十分钟时间,组织课堂纪律并进行了严肃的谈话,最后我说:‚二年级学生多么希望我还能回去给他们上课,可是我知道你们不能没有老师上课呀。而现在你们却在我上课的时候开小差,根本不想学习,对得起老师吗?既然我来教你们,就希望我们的每一节课都是愉快的,都是有收获的!‛从那以后,这些小不点们在上课时一个个乖乖坐好,小手不停地举起来,课堂上时时闪烁出智慧的火花,作业正确率也明显增加。更值得高兴的是每一节课他们都用响亮的歌声迎接我的到来,只因为有一次我夸他们的歌声很清脆很动听,我特别喜欢。下课时男孩女孩都喜欢围着我说这说那的。特别有意思的是昨天我胸前挂了一个毛衣链子,上面有一些珍珠点缀,一个女孩子悄悄附在我耳边问:‚真漂亮。‛我想,只要用心对待每一节课,三年级孩子更容易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毕竟他们思想比较单纯,越发显得天真可爱。当然,如果没有那次谈话,这些孩子也许很难理解我的一片苦心,有时候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真的很重要。难怪有专家说,新课改下的教育是一种生命之间的对话。

数学教育叙事

一次数学课上,我留了几道数学题,其中有一道是位臵与方向题,在巡视过程中发现这道题做得相当差,有些学习不错的同学也没有做出来。课下我进行了自我反思,并就此问题做了全面调查,发现有些同学遇到此类问题觉得束手无策,有的同学静下心来能解较易发现规律的题目,但在考试中一旦紧张有时出,这类有没有比较好的方法。

其实,同学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好,他们想知道这类问题中所隐藏的某种秘密。但我不想就这么直接告诉他们现成的答案。为了抓住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我让同学们搜集曾做过的,或没有做过的相关习题,因为有些同学想难为一下老师或其他同学,所以刻意查询了许多资料找了许多他们认为的难题,我也调整了我的教学计划,打算用一节课的时间解决这个问题,并为此做了充分的准备。

开始上课了,一组同学首先提问,其他组同学不甘示弱,绞尽脑汁,相互争论着,最终解答出来,他们脸上漏出了成功的喜悦。并且有的同学直接向我提问,虽然我是有备而来,但还是故弄玄虚,作出努力探索的样子,有些同学还真为我着急了。其实我想通过这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怎样入手,为什么这样想。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我也完成了提出的问题,并对同学的帮助表示感谢,而他们此时的笑容是非常自豪的,准确点儿应该说是非常得意的,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可以帮助老师了。

接下来,我来个顺水推舟,让同学观察有什么特点,很快他们得出了结论,这个结论非常准确,这是我所没有料到的。此时,我从心里佩服他们,给了他们最真切的鼓励:你们真了不起!之后,我又提出新的问题. 通过这次教学经历,我真正意识到学生的需求是第一位的,在今后的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教育叙事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把一些学习的乐趣加入到课堂中,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记得在教学《多位数乘一位数》时,我曾安排学生完成一道看似平常的改错题,(即如下几

题)

13×5=55 72×6=432 125×3=375 由于班上的学生非常活泼外向,当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于是我顺势将话锋一转:‚今天,有几个数学病人怀疑自己生病了,来到我们班求医,看看哪位数学医生的医术高,为他们解决病痛?‛话音一落,课堂气氛一下子进入了新的高潮,学生们纷纷埋头认真分析,并很快地一一举手,嘴里喊着:‚老师,我知道该怎么给他们治病了,让我来吧!‛有的坐在前排的学生甚至都离开座位,把手举到我的面前来了,一副惟恐我不让他们‚治病‛似的。于是,我叫了其中一名学生,名叫李明书:‚李医生,请你上来为第一个病人看看。‛ 李明书同学一听到我这么称呼他,刚开始一楞,后来马上领悟了我这么称呼他的用意,非常高兴地上台,开始分析‚病情‛:‚这个病人的病因出在忘记在这里进位了。‛一边说,一边还拿着红色粉笔指着个位和十位之间的位臵,并补上‚1‛,接着就在积的十位上将‚5‛改成‚6‛,说:‚这样就治好了。‛这时,还没等我讲话,下面的学生已经纷纷说道:‚对了,对了,和我的看法一样。‛既然学生们都已经发表了看法,并且这个‚病人‛ 的确治好了病,我就趁势表扬:‚看来我们班有许多和李医生一样医术高明的医生,谢谢韦医生。‛ 李明书同学十分高兴地回到座位,其他同学这时居然也一个都称呼他为‚李医生‛,弄得李明书同学一

副‚英雄凯旋归来‛的模样,气氛既热烈又有趣。

到了第二题时,由于刚才那题营造的氛围还笼罩着学生们,学生们举手更积极了。这一次我叫了一名平时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现在有请魏宏伟医生上来为第二个病人瞧瞧。‛魏宏伟同学显然很意外我会请他上来,但马上就配合我,十分开心地上台‚看病‛了。他十分认真地再看了看题目,肯定地告诉我:‚这个病人其实没有生病。‛于是,我故作惊讶地问台下学生:‚张医生诊断得对吗?‛ 台下的方正同学马上站起来说道:‚他诊断得没错,这道题确实没错。‛其他学生也纷纷点头称是。我高兴地说道:‚有了张医生以及这么多的医生一块诊断,确定这个病人确实没问题,我想他应该放心了。谢谢魏医生。‛第三题也和第一题一样,请了一个学生‚看病、治病‛。

最后,做总结时,我对学生说道:‚其实我们在应用新知识解决问题时难免会出错,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是一名合格的数学医生,及时地找出病因,然后对症下药,避免小病变成大病,也避免下次再生同样的病。当然,是否能及时地发现问题,与我们的检查习惯有关。对于那些没有做错的题目,我们就当作给他免费体检一次吧!同学们,希望大家不仅能做好别人的数学医生,更能做好自己的医生,好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好!‛声音响亮,但其中那种坚定而又自信的语气更令我感动。

其实,我只是将该错的题目设臵‚数学医院‛的纠错情境,没想到孩子们表现出如此高的积极性,如此跳跃的思维能力,让我深深为之惊讶和感动。是的,在数学学习中,很多练习枯燥乏味,形式单一,学生们常常有淹没在题海里的感觉,十分被动。即使做对了,也没有太大的成功喜悦感。这时就要求我们教师多注意练习设计的形式,只要形式多样了,有趣了,贴近学生生活了,学生自然就愿意做练习,并能从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学习兴趣也将大大地提高。

教育叙事

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中,出现‚分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分数‛对于孩子来讲是刚刚接触的新知识,比较抽象,不容易进行理解,所以要想彻底理解分数的意义是一件不简单的的事。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尽可能将抽象内容转化成形象内容,便于他们理解。 在上‚分数初步认识‛这节课时,我通过大量的实物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分母,分子的含义,发现课堂效果还不错。学生都非常感兴趣,积极性也很高。临下课时,我出了一道题:12根小棒,要拿出他的3/4,拿出了多少根?写完后,我想,这道题一定会难住他们的,因为这节课我并没有讲这样的例题。同学们读完题后,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他们邹着眉头,在努力地思考着…… 我们班的张某某,号称‚机灵鬼‛拿起笔在纸上画了起来,不一会,12根木棒画完了,接着又将他们平均分了4份,拿出了其中的3份,数了一数,兴奋的喊到: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一共拿出9根木棒。当时我高兴极了,没有想到真的会有学生做出来。我顺势说:‚张某某同学真聪明,她通过画图方式把这道题解决了,你们该怎么办?‛同学们恍然大悟,纷纷在本上画了起来,不一会我便听到了此起彼伏的回答声:9根 9根…….。黄某某同学在班里是个‚快嘴‛他站起来说,老师,我明白了,一共有12根木棒,平均分成4份后,取出3份,3份就是9根。我兴奋地鼓起了掌,笑着说,老师没有想到你们表现这么好,没讲的题,你们居然做出来了,太让我意外了。 老师还想出一道更难一点的题,你们有兴趣吗?学生们兴高采烈地说:‚有‛。于是我写下了这样的一道题:一张正方形的纸,连续对折一次,二次,三次…...,平均得到的份数分别是几份?同学们迅速的撕下一张纸,折成正方形,然后开始对折一次,很快得出了平均份数是2份,又继续对折二次,三次,得出的份数分别是4份,8份,这时,出现了一个问题,由于折纸的次数多,已经没有位臵可折了,可黑板上的题明明写着对折四次,五次……平均分的份数是多少?这下同学们可犯愁了,他们皱着眉头望着我,我只是微笑的看着他们,教室里又一次安静下来,突然,我们班的‚大高个‛周某某兴奋地喊到‚老师,我知道了,对折4次,5次……平均份数分别是16份,32份……同学们吃惊地望着他。

‚32份,那么多,怎么折出来的啊?‛

‚当然不是折出来的,而是找规律找出来的‛,周某某得意的说。 ‚啊!我也找到规律了,平均份数分别是前一次份数的2倍,‛黄某某高兴地说。

我赶紧不失时机的说:‚同学们,你们太可爱了,你们太聪明了,你们说的非常有道理,这节课,你们上的非常成功,非常完美,你们不但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还运用了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找规律‛,把新旧知识恰到好处的连贯起来,你们不仅可爱,而且有超乎寻常的智慧。你们这节课的表现让老师感到震惊,感到自豪,感到骄傲。老师相信你们在未来遇到难题时有更大的潜力去寻找答案,你们对自己有吗?

‚有‛。同学们洪亮的声音回荡在走廊里。

第13篇:三年级语文教学叙事

小学语文教学叙事

徐文舜

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能把语文课上成自然科学类、思想品德或别的什么课,而要把语文课上得象语文课,就是要还语文的本体特征。其次,小学语文又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呢?在这里,我想用如下的三个“味”来考虑怎样把语文课上得“有滋有味”。

一、语文味

所谓的语文味即是语文的文学藴味,包括语文、文学、形象、构思、意境、哲学、情趣等藴味,也即是语文美。所以,语文课就要应有浓厚的语文味。而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因此,要领悟语文的美,首先必须从语言入手,从品味语言达到超越语言,着眼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引领学生获得感受,体验情感、理解见解,使之转化为智慧,最终积淀文化,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那么,如何让教师上出语文味?

首先,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引领学生对语文作品反复涵咏体味。给学生创造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所谓“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宋-陆九渊)。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大量阅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中反复涵咏体味,让学生领会语言文字之美,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

其次,要围绕“语文本体”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甚至是有创意地去理解、欣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形象美、构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创作欲,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如听了《秋天的雨》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教师开始范读的情景导入到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文段品读语言后,再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说出有关四个季节的不同特点。最后结束时让学生模仿《春天在哪里》的歌曲进行改创《秋天在哪里》之歌。这样的课学生学的能没有滋味吗?

二、儿童味

小学的语文是儿童的语文。儿童就是儿童,他们既不是缩小的成人,也不是成人的预备。儿童是一个思想上、精神上、人格上独立的人,儿童又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从成人霸权中走出来,还儿童以发展语文素养的自主权。

语文教师的任务,主要不是教导学生和控制学生,而是通过文本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在“还”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自起至终、自觉自愿地成为学生实践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帮助者。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和激情;洞察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诱发学生作为一名读者的发展和创见;带领学生经由语文课走向一片新的语文天地。为此,我们必须了解儿童、研究儿童、懂得儿童的文化。

要在语文课体现“儿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现儿童的主体地位,把儿童的精神融入语文课,让童声、童心、童趣在老师的唤醒、激励和鼓舞中真实体现。

三、个人味

语文课的语文味,一般是说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教师的仪表风度等诸种因素,凝聚之后显示出来的审美风貌,审美风貌表现为真(真实可信)、诚(诚挚深沉)、新(新颖独特)。这种审美风貌体现于教学

的全过程,并为学生所品评体验,或深或浅或长或短地吸引着学生。无个人味的语文课,犹如作家笔下塑造的缺乏个性的人物形象,对读者来说总是缺乏影响力和吸引力。一般地说,这样的语文课不可能是“有滋有味”的。

古人云:文如其人。今人说:上课如作文。可见“课如其人”的说法也合乎逻辑,正如大自然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个性绝对相同的教师,因为即使他们的年龄、学历相同,但每个人的性格、气质、感情、特长等总是千差万别的,那如何使语文课富有个人味呢?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去努力。

第一、教学时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要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在研究教材时也要研究学生,熟悉学生,不研究学生怎么能教好他们呢?教学是为育人服务的,身为语文教师,要想上出不乏个人味的语文课,就要努力体现“书要滚瓜烂熟,上课不看教材,都在肚子里”。

第二、突现优势,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即突出“人无我有”,在语文课上显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如有的教师个性豪放,慷慨激昂,那么在教学中,就上出情来,教出意来,让学生在浓浓情意中得到陶冶。有的教师见多识广、博学多才,善于引经据典、妙语连珠,那么,在教学中就应用开放的教学方法来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大其知识面。总之,为了语文课的个人味,每位教师都要善于发现和发挥自己教学上的优势。善画的要运用插画的优势;善读的要运用范读的优势;善唱的要运用吟唱的优势如此等等,让教语文课是很有趣、很有味道的,让学生两节课下来说“呀,怎么这么快就结束了?”这样的语文课哪能没有个人味?

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里,“有滋有味”的语文课,应能让听者如沐春风,“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第14篇:小学语文教学叙事

小学语文教学叙事

————“丹心化作春雨洒,换来桃李满园香。”

作为一位平凡的小学语文教师,一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没有耀眼的光环,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令人称羡的待遇。然而,我却努力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寻找生命的价值。在多年的教学中,体会到语文与生活是天然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对学生而言,语文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

课本即生活的记录。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的第15课《落花生》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这篇课文,读后问学生学到什么,受到什么启发,从中受到什么教育。教学《落花生》这篇课文,我很喜欢这篇课文,因为课文中里“我”父亲讲了一句话,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而父亲接着说:“对,这就我是对你们的希望。”我教学时重点强调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我说现在的日常生活中常常看到有些同学经常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以为自己就很完美,很可爱,这样认为是不对的。学习了这篇课文后,我让全班学生知道,心灵美才是最重要的!以后要像花生那样不只讲究体面,也要讲内心。而平时的衣着打扮要求整齐清洁就行了,不追求华丽和昂贵。学生时代要讲究勤俭节约,勤奋好学,要把心思花在学习上,而不要花在衣着打扮上,正如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讲的“人不是美丽才可爱,而是可爱才美丽”。学习《火烧云》让我们明了了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人世苍桑,世态变迁,都能从语文课本里找到历史足迹。可以说,语文课本中的佳作,是富含生活浓汁的蜜,越品越有味,越钻研越能领悟到生活的真谛。

教学即生活的阐释。课堂学习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学生要在这里体会生活的苦与乐,感受生活的悲与喜,从中获得生活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教师的课堂教学,既是对课本所记录的生活进行阐释,也是对自身的生活经历进行阐释。师生交流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情与情的互融。教学《荷花》这篇课文,同样是在欣赏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荷花,学生的体验却是千姿百态、见仁见智的。有的说:“荷花,我真想把你带回家。” 有的说:“荷花,你的美让我陶醉。”有的说:“荷花,我要为你画张画,把你的美永远留下来。”有的说:“荷花,你是美的使者,谢谢你把美带给了我们。”有的说:“荷花,我要赞美你,我要歌唱你。”有的说:“荷花,你出污泥而不染,你是我学习的榜样。”有的说:“荷花,你翩翩起舞的姿态真是太迷人了,我一定会梦见你。”这是在融合了学生独特的生活体验之后和语文的崭新对话。我们完全有理由做出这样的推想:生活中爱画画的盼望着为荷花画张画,生活中爱唱歌的想到了歌唱荷花,生活中爱跳舞的迷恋于荷花的翩翩舞姿,生活中爱读书的折服于荷花的纯洁不染……

阅读即生活的体验。阅读书本,就是阅读生活。《钓鱼的启示》是人教版六年制第七册第八单元的课文。它是一篇论理型的文章,讲述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亲去钓鱼,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此时正是离捕捞鲈鱼开放时间仅差两个小时,父亲竟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启示——那就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当我们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了数遍后,发现这真是一篇精彩极了的文章。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产生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领悟到的东西——爱。我被课文精彩的段落吸引住了“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我们读了这段话,仿佛也领悟了:一个人活着,需要鼓励和赞扬,使自己能鼓起勇气去驾驶生活的小船向前挺进,另外,还需要一种警示的力量,提醒自己小心谨慎,更加努力。缺少前者,可能会失去信心,停滞不前,而缺少后者,则会骄傲自满,误入歧途,后悔一生。当然,课堂中的阅读是极为有限的,必须向生活延伸。大量的课外书籍以及标语、广告、产品说明等,都可以从中读到语文知识,读到生活的经验,读到人生的哲理。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的方法指导,就必须尊重学生的生活实际,尊重学生对生活的各种体验。

作文即生活的再现。作文就是学生真实生活的再现,是学生审视人生、审视生活所产生的新奇和敏感的真实写照。写作来自生活的需要,是有话要说、有情要抒、有事要叙、有理要讲。当前作文的最大弊病就是脱离了学生的自我需要,脱离了学生内心真实的感受,造成学生言不由衷、辞不达意,不是千篇1律,就是废话连篇,用文字反映生活的能力,自然得不到有效的培养。 语文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生活,生活的需要应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目标;同样,语文学习也不能离开生活实践,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不到生活的源头活水中去学语文,不为生活而学语文,语文就失去了生命力。

教师真挚、深厚的情感可以发出强大的爱流,有利于传导,教师把心里的情感用语言、行为表达出来,师生间通过精神的交流,达到思想感情上的联系和信赖,教师真挚的情感在学生的情绪上就会产生共鸣。我会全身心的地爱孩子,用爱撑起一片蓝天,驱逐孩子心头的阴霾,让每张笑脸在阳光下灿烂。——这是我多年的心愿,为了这个心愿我一直努力的,本人将继续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甘为人梯,愿“丹心化作春雨洒,换来桃李满园香。”

第15篇:小学语文教学叙事

小学语文教学叙事

作为一名刚刚接触小学语文教学的我努力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寻找生命的价值。我深刻体会到语文与生活联系紧密,它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服务于生活。对学生而言,学好语文尤为重要,因为语文是百科之母。

我所带的这个班级有四十多人,学生的语文基础总体来说还不错,但是学困生比较多。为了学生学好语文,我绞尽脑汁,想千方设百计。首先,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想学好语文,要多读书,“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积累是学好语文的前提条件。语文学好了就会带动其他学科,形成正迁移。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不仅要让学生对阅读有兴趣,而且还要采取多种形式,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条件。所以,在本学期,我组织了本学期的第一期“我读书、我成长、我快乐”为主题的读书交流活动,全班学生都参与了,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这只是成功的一小步,为了能取得更大的成功,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孩子的阅读量。

第一,我想谈谈校内阅读。首先要保证学生每天有半个小时以上的阅读时间,我还常常组织指导学生进行集中阅读课外读物,包括名人传记、天文地理、中小学生必读的世界名著、优秀作文书、杂志报刊等,这些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充学生的知识量,培养很好的语感。

第二,我还经常带领学生们去学校图书室读书、借书,他们都非常喜欢。借书时尽量做到每人一本,学生们自己选书。读完后要写读书笔记,交流心得体会。写作文时要用到所读的书中的优美的句子。

第三,鼓励每一名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书带到班级由语文学习委员保管,需要读的同学到语文学习委员手里借,每周一更换。这样能做到资源的共享,再进行读书交流活动时,孩子们的热情也非常高,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分享也是一种快乐。

1 还有,我还开展“师生阅读”活动,老师把自己喜欢的书与学生们一起分享,把自己的读书笔记和写的文章给学生看,这样一来,学生们的读书热情就会高涨,课下时间还可以和老师在一起交流读书心得,这样的活动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方面我再来谈谈课外阅读。

其实“语文就是社会”。语文课本里有着包罗万象、广阔丰富的有关社会、历史、地理、文学等各方面的知识。但基于小学生的知识经验与水平,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有些背景性知识根本不了解,对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缺乏感性经验,所以有必要利用丰富便捷的网络资源进行拓展性阅读。学生从网络上可以查找到更多的知识,对课文会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除此之外,我认为给孩子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家庭中,家长应该和孩子采取“亲子阅读”的形式,家长可以和孩子读一本书,家长看成人的书籍,孩子看自己的书籍,让家长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使孩子受到浓厚的熏陶,建设书香家庭。我相信,有了这样的家庭氛围,学生的阅读量一定会更加丰富。再有,我还经常通过“校讯通”推荐孩子和家长在双休日时,多去逛书店,让学生养成在书店看书的好习惯,书店内的书籍丰富,学生选择的面又较广,读书的氛围也非常安静。

最后,写好字也是培养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如今电子化产品已经占据了我们的生活,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电子产品。现在的人们越来越习惯手机打字,电脑打字,所以荒废了写字。对于学生来说,书写是一种最基础,最重要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上规定:小学生要能用硬笔正确、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初中生要能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能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为此,我常常和字写得好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其他学生练习钢笔字、粉笔字,每周评比一次,写得好的学生将获得书签作为鼓励, 2 他们乐此不疲。

我相信,这些多种的读书形式定会丰富孩子们的课余文化生活,让书籍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第16篇:我的语文教学叙事

我的语文教学故事

丹凤县武关中学

管书军

早上,我刚踏进教室就有学生一窝蜂地向我涌来并迫不及待地对我说:“老师,又被扣分了,杨琪又跟人打架了。”说完,这些学生仍是一脸的气愤。听到这个消息,我心中又充满了无尽的愤怒与无奈。虽然心里这么想,可还是尽量温和地询问:“今天,你怎么又犯错误了?”他高高地抬着头,果然不出我所料,仍然是老问题,仍然是老回答,仍然是老态度,我们班的绝大多数扣分单都是拜他所赐,我没少教育过他,也没少和他的家长联系,可丝毫不见成效,他仍然是让我最头疼的学生,他的问题一直缠绕着我的思绪,这样下去可不行啊,先不说他一个人学不好,单单影响我们班级的班风这一点来说,我再也不能姑息养奸了,我决定要再次找寻突破口,一定要把他这个顽固的堡垒攻下来。

上语文课时,我发现他总是习惯地趴在桌上,手中一直在摸索着什么东西,这样很自然的就不能集中精力听课,他的行为让我想到他那可怜的学习成绩,一直在及格线上波动,但是,只要我提醒他:“你应该挺起胸膛来认真听讲。”他也会回答出一两个像样的问题,虽然只是那么一刹那,这一点让我知道了他并不笨,他能学好。对,我发现了新的突破点,那就是我要让他一直挺起胸膛,认真听讲,首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然后才能提高学习成绩,学习成绩提高了自然对学习有了兴趣,这样就形成良性循环,他的成绩一定会逐步提高的。

晚上,我早已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急于要实施计划了。第一步,我给他的家长打电话,我早已深知他们特别溺爱他,我多次建议让他们对他的学习多关注一些,规范一下他的学习行为,从而使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都不肯对儿子进行一些劝阻,反而更加纵容。所以,这次我决定和他们进行迂回战术,我告诉他们为了他的形象问题,使他长得更加笔直,向他们提议给他买个背背佳。因为他们特别疼爱儿子,他们也怕身体长弯了,第二天就买了一个背背佳。我的第二步就该猛烈地开展了,刚上课,我就表扬他:“同学们,快看,他今天真精神,站得直,坐得正,腰杆挺得真直啊!”我带着满怀期待的目光对他接下去说:“我希望你能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踊跃地回答问题,争取能给自己加分。”我在班上开辟了“纪律行为”板块,根据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加分、减分。他听了,重重地点了点头。果然,在他刚穿上背背佳的兴头上,我又借机表扬了他,整堂课上他都很活跃,还积极地回答了两个问题,我趁机表扬他有进步并给他加了2分。他为自己第一次因为上课表现好加了2分,他兴奋啊,眼睛里迸射出喜悦的光芒。在课间,我惊喜地发现,他拿着书本去向同学虚心请教了,我看到他对学习有了兴趣,我的心高兴的像花儿一样。紧接着我的第三步开始了,在批改第三单元考试卷时,我把他的作文少扣了三分,这样他就有了良的好成绩,当发到考试卷时,他特别兴奋,还一个劲的问同学,他那里为什么错了,应该是怎样的呢?要求同学讲解。从课上和课间的表现都可以看出,他在

努力改变自己,他想成为一名经常受到老师表扬的好学生。我读出了他的心思,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进步的速度真快,从合格线上一下子就进入到了良好的行列。他不但学习成绩提高了,而且对学习也有了兴趣,他对我瞪着笑眯眯的眼睛,我从他的眼睛里看到了要坚持的信心。当天晚上,我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给他的家长打去电话,告诉他们这件事情的原委,并且希望他们一定要配合我一起鼓励他,让他勇追直上,千万不要松气,不要骄傲。

由“趴”到“直”让我看到了神奇的效果,我也要坚持不懈地帮助他实现良性循环,成绩逐步提高。我感受到了老师的工作就像一门艺术,要懂得心理的掌握与判断,有时候真觉得跟学生一起好像在斗智斗勇一样的有乐趣。我们要教会学生如何接受,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其实,学生也教会我们如何宽容,如何处事。我将遵循“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教学原则一直努力下去。

第17篇: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叙事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叙事

吴远琴

同学们,这个飘扬的‘扬’字应该这样写才好看,先看老师写……‛二(1)班的语文课上,我转过身在黑板上示范生字的写法,同学们也在仔细地观看、模仿,刚刚写了几笔,只听见教室后面传来一阵巨大的响声:‚咚咚咚,咚咚咚。‛是隔壁三(1)班在检修暖气片吧?我回头一看,几个学生立刻指出了肇事的‚罪魁祸首‛:‚老师,是孙志祥敲桌子!‛ 怎么,孙志祥是想故意捣乱吗?还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 ‚孙志祥,站起来!‛我不由分说地命令道。 孙志祥呆呆地站了起来,脸上带着笑,神情也有点惊慌。 这个孙志祥,说起来很有意思。他长的样子很像蜡笔小新,大大的脑袋,小小的眼睛,胖胖的脸蛋,说话慢吞吞的,样子很逗人,很搞笑。他写字特别慢,上课老是走神,有时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就高兴得东张西望、手舞足蹈。许多学生生字都写完了,他一节课却只能写几个生字。下课后,我要把他带到办公室去,你猜他会怎么做?他一屁股坐到地上耍起了赖皮,怎么拉都不去。 ‚上次的帐还没算,这次又捣乱了,刚才又想起鼓号队了吧?看我怎么收拾你!‛我心里想着。 ‚孙志祥,叫你家长今天晚上给我回个电话!‛ 家长晚上回了电话,在电话里不住地道歉,保证回家要加强教育,我只能无奈地说:‚孩子的学习习惯很不好,不好好听课,写字特别慢,这样下去会跟不上趟的!‛ 果然,第六单元测试,孙志祥只得了49分,这样的学生,要想转化,非要有十足的耐心和时间不可,只靠老师的工作是不好办的。 晚饭后,正在为班里几个落后生的转化一筹莫展的时候,电话铃响了,电话的另一头是孙志祥妈妈的声音:‚张老师在家吗?有时间的话我们过去跟您谈谈孩子的问题好吗?‛ ‚当然好了,您过来吧!‛我一听劲头就来了:有这么负责任的家长,孩子的进步肯定没问题!孩子的家长先来找我了,我为什么没能做到先去家访呢?虽然学校要求老师每学期都要家访,可是因为日常工作十分忙碌,有时候晚上也要备课、做课件,还要管孩子、做家务,真的很难做到家访,再说,家长们也很忙,有的住址离家也很远。现在的社会生活节奏加快,活着都很忙碌,都不容易啊!平时一般也就是打电话交流一下,要不就是把家长请到学校。 孩子的爸爸妈妈都来了,我把他们让到屋里,在沙发上坐下,然后给他们倒上一杯热茶,‚来,喝着茶慢慢聊吧!‛ 孙志祥的妈妈就慢慢地给我讲起了他的情况。因为自己忙于做生意,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孩子小时候总是跟着爷爷奶奶,早期教育没有搞好,家长是有责任的。 我赶紧安慰他们说:‚早期教育固然重要,但是现在再抓紧一些一点也不晚啊!有的孩子在一二年级的时候慢,到了三四年级却不慢了。孩子的学习,首先是做好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有了兴趣和好的习惯,学习不愁上不去!孩子的潜力都很大。现在来说,你们家长一定要靠上,我在课堂上也严要求,多鼓励,好吗?‛ 家长听了我的话也很高兴:‚有了张老师啊,我们就有信心了。老师你放心,下次考试绝对不会让他这样了!‛ 打铁要趁热。第二天上午大课间,我把孙志祥叫到办公室,跟他聊了起来。先不谈学习,估计现在上来就谈学习他会发蒙的。孩子们最爱自己的妈妈,先从他的妈妈谈起吧。 ‚孙志祥,我刚见过你的妈妈,你有一个很聪明的妈妈,有一个对你很负责任的妈妈,所以你很幸福啊!你妈妈对你的学习也非常关心,你想不想自己努努力,搞好学习,让妈妈高兴起来呀?‛ ‚想。‛ ‚那你想过没有,怎么才能搞好学习呢?上课要怎么做?作业要怎么做?‛ ‚老师,我一定要努力做好!‛ ‚你妈妈跟我说,她考大学的时候只差2.3分没考上,她对你希望很大啊!人们都说妈妈聪明,儿子也一定聪明。老师相信你会做到的!‛ 后来几天,陈小号上课的表现好多了,不再跟以前那样坐不住了。 这一天,我们正在学习《浅水洼里的小鱼》,我提出问题:‚小男孩为什么要‘不停地’捡,‘用力地’把一条条小鱼扔回大海呢?‛ 孙志祥举手了:‚因为小鱼在浅水洼里会干死,小男孩有爱心。‛ 回答得很好,能抓住要点了,这就是进步!我赶快奖励他一个笑脸贴画。我又告诉他,要向你的同桌学习,写字的时候你们比一比,看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期末考试马上要到了,我在考前给学生鼓劲:‚认真复习,充满自信;认真审题,仔细检查。‛孙志祥的妈妈晚上给我打来电话:‚孩子今天放学回来很高兴,说‘妈妈,我现在是充满自信啊!’‛ 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孙志祥这次得了86分,从49到86,这是多大的进步啊!虽然比起班里那些优秀的学生是还有一些差距,可是对孙志祥来说,我已经是非常满足了!我知道,这里边除了孩子自己的努力,老师的鼓励之外,很大一部分功劳,要归功于孩子的妈妈,她是那么负责,那么有耐性。 学校教育只有跟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家长耐心的指导和督促,就不会有陈小号今天的进步,那很可能是另一种结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从事脑力劳动所需要的力量,也是像这样各不相同的。一个学生对教材感知、理解、识记的快,在记忆中保持的长久而牢固;而另一个学生的脑力劳动进行的就完全不同:对教材的感知很慢,知识在记忆中保持的不久而且不牢固。虽然到后来(这是很常见的事),正是后一个学生在学习上、在智力发展上,比最初学习较好的那个学生取得了大得多的成就。‛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没准哪一天慢的孩子也会突然开窍,取得巨大的进步,让我们刮目相看的。爱因斯坦、牛顿小时候不也是被认为迟钝、呆子、糟糕吗?可是后来他们却都成了伟大的科学家,世界公认的最聪明的人。在他们小的时候,有谁能看得出来,有谁能想到呢?

第18篇: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叙事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叙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低年段的教学从一开始我就比较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特别是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要善于用农民工子女能接受的方式和语速来讲课,一步步很扎实。所以,永远不要被几个优秀学生的表现迷惑,充分考虑到全体学生的接受能力,用能使最差学生明白的话和语速来授课,才是明智之举。

象了解自己的右手一样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然后安排你的教学。一个班几十人,程度差别很大,但会有个平均植和共弱点,前者告诉你学生学习的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你的教学水平高低;后者则是你选择教学方式的依据。例如:期中考试后,我发现班里学生拼音巩固都不是很好,同时形近字、同音字也难以准确区分,相反,写话部分却表现出了他们灵活的思维能力,因此,考后的教学中就要有意识的加强拼音和生字教学,而训练学生写说的教学相应的就减少了。

让学生在读文中学会抓重点词,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乃至运用。虽然大纲中的低年级教学重点在生字词,老教师们也认为抓好生字是根本,但千万别把这作为放弃让学生解词的理由,否则吃亏的只能是学生和自己。借助字典中的解释来解词是比较傻的一种办法,除非碰上诸如“地质”一类很抽象很专业的词语,否则千万别指望字典中的饿解释能帮助二年级的学生理解这个词语,更别提记住和运用了。解词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根据上下文的情境、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其次可以造句、找同义词等。

朗读教学要在理解关键词的基础上激发学生与主人公或者作者的情感共鸣,切忌告诉学生或让学生说出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去读这一段,只要把重点词语理解到位,学生读懂了,再加上你的一点巧妙点拨和激情感染,自然会水到渠成。

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置要以能发展学生的思维为目标,不要问一些一眼就弱智问题。教学中,课本上能看到答案的问题不问,与课文毫无关联的问题不问,有重复嫌疑的问题不问;相反,能作为引起下文的问题要问,能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要问,能激发学生探讨兴趣的问题要问。这样班里的农民工子女成绩很优秀。

第19篇:我的语文教学叙事

我的语文教学叙事

作为一位平凡的小学语文教师,一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没有耀眼的光环,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令人称羡的待遇。纵观国家民族发展的历史,谁创新,谁就进步,就发展,谁不创新谁就倒退,就落后,最终不打自夸,可见创新教育非常重要,所以在教学中注重教育创新,培养学生学习意识,发现,挖掘学生潜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根椐本人数十年的教育经验,数十年的工作心得,我认为这是对神圣教育事业的负责,对个人教育工作的负责,对学生一生的负责,我曾经就有过一次深刻的亲身经历,感受到了实行新课程标准教学对学生的改变。对学生而言,语文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

语文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生活,生活的需要应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目标;同样,语文学习也不能离开生活实践,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不到生活的源头活水中去学语文,不为生活而学语文,语文就失去了生命力。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问”,一池死水,风平浪静,投去一石,碧波涟漪,可谓一石可击千层浪,在实行创新教育模式后,课堂内就不像以前那样呆板,纯粹的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甚至有时可能看到学生在睡觉的不协调现像,而现在课堂气氛热烈,学习氛围浓重。学生都愿意学习,都愿意共同探讨趣味十足的课本知识。

教师真挚、深厚的情感可以发出强大的爱流,有利于传导,教师把心里的情感用语言、行为表达出来,师生间通过精神的交流,达到思想感情上的联系和信赖,教师真挚的情感在学生的情绪上就会产生共鸣。我会全身心的地爱孩子,用爱撑起一片蓝天,驱逐孩子心头的阴霾,让每张笑脸在阳光下灿烂。——这是我多年的心愿,为了这个心愿我一直努力的,本人将继续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甘为人梯,愿“丹心化作春雨洒,换来桃李满园香。”

第20篇:我的语文教学叙事

我的语文教学叙事

我****年在沧州师范学校毕业,先是在本村小学教了一年多,后因成绩突出,被调到中学任教。二十几年来始终担任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这一段因浸透了汗水与欢笑而格外充实的时光,让我理解和感悟到颇多工作的拼搏与艰难,也有颇多成功的喜悦和真挚难忘的师生友情。我业已由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学生锻炼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骨干老师了,可我却清楚地知道,地上的路还很长很长。

我的工作的确很平凡,普通得像一条线,这线绝不是平直的,那上面有无数的回旋甚至断层。以下简单表述一下自己的本职工作和教育思想发展变化情况:

(一)青春如火,执著教学。

依稀记得自己第一次迈进教室,走上三尺讲台的时候,兴奋而又紧张,觉得眼前班级学生人数真多呀!话不知应该从哪说起,一节课的时间这么长啊„„我知道自己首先应该立即从一个学生转变为一个老师。还好这个过程没费太大的波折。我每天都跟着老教师一节不落的听课学习,明确课节中的重点与难点,注意研究课堂结构等每一处细节,同时也学到了很多处理各种课堂问题的宝贵经验。下课后自己再整理备课,最后去上课,课后亦及时反思和总结,“功夫不负有心人”,没多长时间便初步掌握了中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和特点,也渐渐理解和感悟到同学生在一起的无比快乐,同时也越来越觉得教师工作责任的重大,便时刻鞭策自己要积极向上,应该对得起每一个学生,这样我很快地适应了语文教师工作,且真正陶醉于教育教学工作中了。

(二)探索实践,继续研究

即使不是当语文老师的人也都会知道,语文教师自身业务能力是为师之本、执教之基。在初步适应语文教学工作后我就开始注意不断加强自己教育教学基本功的修养,经常听其他优秀老师的示范课,认真做好“听课笔记”,始终谦逊地坚持向每一位有着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老师学习,而且不仅局限在语文学科的范围内,也共同研究教学和学生。

我在虚心学习其他老师优点的同时,也注意自己主动性地涉猎。我在参加教学工作后不久,就觉得语文老师自身的知识也是应该不断更新和增长的。平时里我经常利用读书和剪报等多种形式,广泛接触语文教育教学相关信息,阅读了《中学语文教学方法》《课堂板书艺术》《中学教学全书(语文)》《教育观念转变与更新》《教师职业道德构建与修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心理素质与健康》等书籍,自修并达到了一定的电脑操作水平,这样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搜集有价值的练习,并在教学实践中贴近中考,不断完善补充。

事实胜于雄辩,课堂45分钟寸尺寸金,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果,优化教学程序可是达到理想教学目的的重点工程。我在这方面自然也下了大力气,备课不是简单的明确教学过程,而是尽可能细化当堂课知识的重点与难点,备了教材还要备学生,预测哪一层次的学生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疑惑和困难,制订德育目标和教学目标。语文课的特点是重积累,多阅读,巧写作。为了保证每堂课能顺利完成,课前我总是反复推敲,斟酌细节,目的是尽可能节约课上时间。总之,每节课前脑海里全是想着重点如何实出,难点如何突破,练习设置多少。课后我还有一个习惯就是专门有一个笔记本补写教学日记,把课堂的感悟、不足与设想都记下来,尽管是杂七杂八的,但我想对今后的教育教学肯定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

每个人性格不同,每位教师的教育教学风格也不会相同。我也在努力探索实践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给我感觉最深的是一句老话——“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我每接触一届新同学的时候都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同学生融合在一起。由于我自身的性格比较外向,课上喜欢多用形象的比喻来解决语文问题,课后也喜欢多与孩子们在一起进行讨论,绝少使用刺激性的语言批评学生,孩子们都喜欢听我的课,也都喜欢语文学科。当然严格的要求是始终不变的,经常是学生周一早读交的一百多本作文,周五我就已经全部批改完,甚至当面指出所出现的错误了,这样该同学再犯同样类型错误的比率便降低到了最小程度。每次正式的考试试卷批阅后,我一般都会在每位同学的卷头留下短言,针对这位同学的学习程度与性格特点,或表扬鼓励,或严格批评,或提出希望,其实让学生多得一两分并不是目的,关键是让他渐渐体验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并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可以说每一届学生和我都是课堂上的师生,生活中的朋友。我这样的工作方法一直得到学生与家长们的好评。班级转来新同学,我亲切询问学习进度,鼓励他(她)积极向上,补发考卷或每个同学已有的积累卡片,让其一来就在做人与求知上获益匪浅。我常常给学生讲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让他们养成勤勉、踏实的习惯,严于律已,力争上游。

(三)立足成人,着眼成才

蓦然回首,二十几年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惊奇与喜悦,也有感动与困惑,我深切地体验到,一个年轻教师要想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真的很难、很难,当然有自身的许多不足之处,也存在一些其它因素。总之,我非常珍惜我取得的每一点成绩,珍惜我的语文教师工作,面对新教材改革的二十一世纪对语文教师素质的新要求,我将一如继往地加强学习,勇于实践,争取更大的成绩。

班主任工作是这么多年中最值得一提的。喜怒哀乐尽在其中。做一个班主任最主要的是讲师德:师德是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延伸,是师爱、社会爱、事业爱的再现,"教师的天职是:以思维、思辨、思考之真,道德、道理、道义之善,文明、文化、文采之美来感染教育人。"所以"培养"不是"训养",良好的教育应该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之上,良好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之间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基于以上理念与思考,我不让任何一个需要我帮助的学生失望,我关心学生的衣食住行,更看重他们的身心健康,因为人与人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异,但这种很小的差异往往造成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与失败。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的困难不是没有发现前面的困难,而是没有发现我们内心世界不可估量的潜能,对学生也是一样,老师往往最关注他们的弱项而忽略了他们潜在的能量。给学生鼓励,给学生机会,说不定他会给你一个惊奇。

我研究班主任工作的几点原则是:(1)你应该是先进文化的引导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以人为本的"仁学者";(2)你要品德美、学识美、艺术修养美、领导艺术美;(3)做学生的知心朋友;(4)走出辛苦型,走进科学型;(5)做经师,更做人师;(6)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影响学生爱读书。 多少年的教书育人实践,我归纳了以下"四心原则":以慈心见严、以爱心见亲、以耐心见细、以童心见真;"五心教育":把忠心献给国家,把爱心献给社会,把关心献给他人,把孝心献给父母,把信心留给自己;"六个意识":独立意识、法律意识、欣赏意识、创新意识、家园意识、环保意识。以上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创造各种氛围,在班级、学校也带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我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播种思想,收获行为;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学生懂得了如果今天不活在将来,将来就活在过去。我的弟子能够做到成功时很冷静,失败时很从容,良好的心态、成熟的思想、健康的情感,助他们一路顺风走向对未来的憧憬。

我一直牢记美国心理学家吉诺特曾经说过的一段话:“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一个令人惊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教师,我是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和悲惨,我可以是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既然“我”那么重要,“我”一定要让我的孩子们在语文课堂上了乐学、善学、要学,激情满怀地投入语文的大海洋,享受学语文的愉悦,进入语文学习的欢乐谷。为了得到这个目的,我总是让自己拥有积极的情绪态度,只要走进课堂,就让自己有很强的感染力,以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对工作高度的责任感,对学生的一片爱心,对所教学科的深厚感情去感染、影响学生。让自己的教态亲切、热情、和蔼可亲。让自己的教学语言生动活泼、富有幽默感,真心地营造民主和谐宽松安全的氛围,让鼓励融入自己的血液中,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和蔼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孩子,即使他是成绩落后的孩子。这样做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开发。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改善,虽说自己二十几年的教学生涯,,老的教法已经轻车熟路,可自己依然不会被课改的步伐落下,不断学习、不断充实、不断完善。大量阅读有关教改的资料,听有关教改的新课,到沧州、石家庄、北京等地学习带回了许多先进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应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我把青春中最美好的一段岁月献给了神圣的教育事业,今后我仍将是奋战在教育战线的普通一兵,“迈上讲台,捧着一颗心来;走出教室,不带半根草去”,严谨治学,诚恳做人,兢兢业业,辛勤耕耘。

语文教学叙事范文
《语文教学叙事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