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初中慎独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8-20 09:02:01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慎独

慎独

作为一种道德修养,“慎独”最早见于《礼记》,它说:“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东汉人郑玄曾注解说:“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对此,刘少奇同志曾解释说,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今天,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

“在无人注意的时候” “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这篇作文借话题向我们提出了灵魂的拷问。话题理解的关键是《辞海》中的解释“谨慎不苟”四个字,也就是说,即使在无人关注时,我们做事也要小心谨慎,一丝不苟。只有这样,我们的人格才是高的,我们才有可能做好每一件事。

再往深层看,“慎独”其实是道德修养范畴的问题,强调自我审视,一旦法律失去作用时,“慎独”对人格操守的净化作用更为强大。

1、慎独,人生的至境

2、千金难买是慎独

3、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

4、在无人的时候

5、慎始与慎终

6、为人“四慎”

7、慎独,检验修养的试金石

8、人在做,天在看

9、慎独助你成功

10、人前人后皆君子

11、慎独是人生的必修课

12、满城尽是电子眼

小议“慎独” 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

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君子慎独”。一个人越是在无人监督的时候,越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谨慎从事,不做违德背理之事,就越能接近自我完善的思想境界。

“慎独”还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

“慎独”更是社会生活的“净化器”。人一旦缺少了“慎独”精神,就会降低自己的道德水准,只顾个人利益而无视他人利益。可怕的是这种思想一旦“传染”开去,别人也会以他为“榜样”,如果人人效仿,久而久之,世风日下就成必然。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即无人在场和有人在场都是一个样,不让任何微小邪恶的念头萌发,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质日臻完善。

“慎独”离不开严格要求自己。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

2005年感动中国的王顺友,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就是当代恪守“慎独”的典范。他一十人20年走了26万多公里的寂寞邮路。尽管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他说:„„保证邮件送到,是我的责任。”在漫漫“孤独之旅”上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一个人的长征”中,他服务无数山里人的执著,为人类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慎独”也离不开自我反省。一个人要进步,就要经常地、认真地反省自己。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份量来报偿我所领受的、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

蜚声中外的医学院士吴阶平在年老时这样反思自己:“我自己认为,在1950—1960这十年里是取得了可喜成绩的,那时自己也的确十分勤奋,但这并不代表一生中都在坚持不懈地努力。自己在科学研究中锲而不舍的精神还远远不够, 自省也有偷懒、靠小聪明过关甚至是一知半解的地方。”科学家们这种勤于反思、严于自律的精神为我们做出了表率。

“慎独”是一面盾牌,可助你抵御各种各样的诱惑,防范各色各类的“糖弹”;“慎独”是一盏明灯,可帮你照亮前行之路,明辫是非曲直;.“慎独”是一剂良药,可使你内心清朗,精神昂然。那么.就让我们用“慎独”警示自己,鞭策自己,踏实做事。坦荡为人,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

小议慎独

慎独是一种情操,慎独是一种修养;慎独是一种自律;慎独是一种坦荡。所谓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的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和法律之事,这是进行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评定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关键环节。

“慎独”一词,出自《礼记》:“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故君子慎其独也。”东汉杨震:“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三国刘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无一不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

革命领袖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的修养》中引用了该词并赋予新意,他指出:对于认真进行道德修养的共产党员来说,“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无数革命前辈,由于地下工作需要常常独立作战,正是靠这种高度自觉的慎独精神,给后人留下“清白于世,忠诚一身”的光辉典范。

慎独修养离不开在实践基础上的内省自省,离不开严格的自我批评和积极的思想斗争,离不开经常的自我道德审视、评价和扬弃。

《论语》上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们都应该努力做到慎独,注意清理思想深处隐而不显的不健康因素,反省微小的事情暴露出来的错误观念.

“千里之行,溃于蚁穴。”有许多劳教人员因为缺乏慎独意识,在某些“无人之境”中,利令智昏,心存侥幸,做了不该做的事,从而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直到进了监狱才后悔不已。

同志们,慎独是悬挂在你心头一记警钟,慎独是阻止你陷入深渊的一道屏障,慎独是提升你自身修养去向一座完美殿堂的不二法门。而拒绝慎独,就像放任“病毒”在自己的体内蔓延滋长,最终结果就是毁灭自己。

因此,为人做事都应该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防微杜渐,警钟长鸣;不唯慎独,还要慎权、慎欲、慎微、慎众。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孤独中磨砺自我,在寂寞中成就学业,以逐步把自己培养成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并共同把我们全社会的道德水平推向更高境界。

善“慎”者胜

“慎”,是个老话题,但对同志们来讲,始终是个必修的新课题。因为在我们身边,屡有官员因为不慎中招落马;因为在我们周围,还会有人因为不慎重蹈覆辙。因此,做人做事善“慎”,意义重大。

老子云:“百事之成,必在慎之。”下棋打牌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做人做事一步不慎,终身悔恨……可以说,“慎”,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政治上的成熟和清醒。

既要“慎始”,也要“慎终”。考察一些腐败分子的堕落轨迹,不难看出,他们参加工作之初,大都能“慎始”——兢兢业业工作、诚实本分做人,但随着资历的增长、职位的提高,面对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让腐朽落后的东西在头脑中占了上风,以至于在糖衣炮弹面前缴械投降,最终成为党和人民的罪人。

大量案例警示我们,慎终如始,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用心算好政治、经济、名誉、家庭、亲情、自由和健康这“七笔账”,“思想上始终清醒、政治上始终坚定、作风上始终务实”,才能“无败事”。当在胡思乱想时,心态要平静;面对诱惑时,头脑要冷静;行使职权时,手脚要干净。

既要“慎独”,也要“慎聚”。生活中,人们强调“慎独”比较多。其实,“慎聚”也很重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告诉我们:与纯洁高尚者常聚,人会变得纯洁高尚;而与龌龊卑微者频聚,人就易变得龌龊卑微。与秉性端正的人相聚,人会变得积极向上;而与那些秉性不够端正的人聚几次,人可能就会逐渐“变形走样”。

因此,在强调“慎独”的同时,也要强调“慎聚”——不该聚的时候不聚,不该聚的地方不聚,不该聚的人不聚;聚时不该传的不传、不该信的不信、不该犯的规不犯。要多从工作出发、从事业出发,多先进模范、专家学者聚,多与道德纯洁的人、情操高尚的人、能帮助自己的人聚,不与贪名逐利、沽名钓誉、阿谀谄媚、两面三刀、趋炎附势、心怀叵测、见利忘义等类型的人聚。

既要“慎著”,也要“慎微”。生活中,有的党员干部在“大节”上还能清醒,但却被“行大事不拘小节”、“小节无伤大雅,何必小题大做”等思想迷失了方向。其实,一些腐败分子正是在这种小节无害的心理驱使下,渐渐放松自我约束,滋长了放任心理,于是,今天占一点,明天捞一点,后天又贪一点,最后越陷越深,难以自拔,结果“小节”不保,“大节”丧失!

可见,人们在重视大节的锤炼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小节的修养。要“去小恶以保本真,积小善以成大德”,不能以小节问题“不止我一个”来原谅自己;不能以在小节上犯错误“一次不要紧”来开脱自己;不能以小毛病“有一点无所谓”来放纵自己,真正做到大节不丧失、小节不缺失。

既要“慎险”,也要“慎平”。“险处”人们谨慎小心了就会安然无恙,而“平处”一旦麻痹松懈了也会出问题。正如《泾溪》诗所说的那样:“泾溪石险人兢慎,终日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沉痛的教训告诫我们,面临“关键时刻”是一种考验,而风平浪静的环境更是一种长期的考验。

因此,每个人不仅在“险处”要时刻保持警觉意识,而且在事业上比较顺利的时候,也要头脑清醒。要从“平流无石处”想到“泾溪石险”,及时发现“潜流暗礁”,身在“平流无石处”,保持警钟常鸣。

而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加强学习,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另一方面要珍惜手中的权力、珍惜自己的历史、珍惜社会给予的荣誉,搞好“自我保健”。

既要“慎言”,也要“慎行”。《荀子》中说:“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

作为正常公民,就是要遵守诺言,诚实守信,言必由衷,表里如一,不讲违心话;言必有据,讲有根有据的话、实事求是的话、能负责任的话、品德高尚的话、诚恳诚信的话,不讲空话、大话、假话、套话、泄气话、风凉话;言出必践,不说则已,说了就要做到。

总而言之,一时一域一事“慎”易,时时处处事事“慎”难。要坚守“慎”、践行“慎”,多想想那些至今衣食住行仍然有不少困难的人们,多比比那些任劳任怨辛勤工作的模范人物,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淡泊名利,克己奉公,努力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推荐第2篇:初中班主任经验交流材料慎独自律

班主任经验交流材料:

如何逐步教学生“慎独自律”

—— 强化制度建设 培养自律意识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能够通过学校审查参加班主任经验交流发言。自从接受安排以来,我诚惶诚恐,倍感压力,深怕辜负了领导给予的信任,我深知在领导的眼中我并不是一个勤奋的班主任,这几天将进入实验中学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所做所想所思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很多做法都很粗浅,不过在班级管理中本人觉得还是行之有效的,就权且认为是一点经验之谈吧。

我交流的主题是“如何逐步教学生慎独自律”,近年来校园内群殴、弑师、校闹事件频发,导致出现了安徽的“杨不管”,“困在厕所里的老师”。不论是社会问题还是体制问题都将老师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整天如履薄冰,身心疲惫。如何让学生“慎独自律”值得我们每位深思,从而更好地让学生成人成才,或者说至少能够保一班平安,自己平安。由于学生离“慎独”的要求还相距甚远,我重点汇报在“强化制度建设

培养自律意识”方面的点滴做法。

班级管理的三种模式:1.人治(靠盯管跟看)——尽责型(用力);

2.法治(靠规章制度)——智慧型(用脑);3.默化(靠个人魅力)——品质型(用心)。

我个人魅力有限,在担任八(9)班班主任后采用法治,制定了符合本班的奖惩制度。为了易于量化评定,我班的奖惩制度是在学校各处室对班级要求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化后由班委会制定的。基础分为60分,共分为职务类、成绩类、活动类、纪律类四大块。我认为对问题学生严惩等于没惩罚,会让他们“破罐子破摔”,容易导致工作陷入僵局。为了激发竞争,实施时我采用捆绑奖惩的方式,遵循重奖轻罚的原则。

职务类:为了激发班委会管理班级的积极性,设置班长1人(20分)、副班长2人(15分)、团支书1人(15分)、学习委员1人(15分)、生活委员1人(15分)、体育委员1人(15分)、各科课代表2人(10分)、卫生小组长5人(10分)、舍长6人(10分)。

成绩类(副班长和学习委员负责):为了激发好中差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学习,在每学期期中、期末考试后对级名次进步较大的学生给予加分。每次考试完对学生级名次进行统计,进入全级前100名学生每前进一个名次加1分,全级500名以后学生每前进一个名次加0.5分,中间的学生每前进一个名次加0.2分。学科成绩级名次每前进一个名次给正副课代表分别加2分、1分。若出现某门学科成绩偏低时,对该门功课进步的学生视成绩给予酌情加分,以防全班偏学科现象出现。

活动类(文体和生活委员负责):为了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增强班级凝聚力,对在学校各项文体活动、演讲比赛中只要积极报名就加1分,若在个人项目中取得校级

一、

二、三等奖分别加10分、8分、6分;在集体项目中获胜给组织者加4分,给全班同学加1分。

纪律类(班长和团支书负责):为了减少学生违纪,激起同学间良性竞争,在学案导学分组时我班的12个小组长不是本组成绩最好的,而是让上进心强,心理较天真,可塑性强的学生担任。若出现学习上,就餐、就寝中,卫生打扫中的违纪现象时对班委会成员加倍扣分。

初中生已经不是夸两句、戴个小红花就能哄高兴的年龄了,这就需要班主任动动脑筋,想想办法,连哄带吓,毕竟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孩子,不是四大皆空的圣人,每个人都有他最敏感的神经。因此,在实施过程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1.分数统计是一个系统的、漫长的过程,班主任要把自己解放出来。统计过程班主任绝对不要参与其中,平时让班委会成员核算,班主任只是像法官一样起监督作用,否则制度就成了一张废纸,从而树立班主任的权威性,班委会的公正性。

2.与综合素质评价等级相对接。虽然

七、八年级综合素质评价等级形同虚设,你可以采取“吓”的策略,向家长、学生说明A、B、C、D各等级的重要性,同时是九年级升学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3.与寄宿生补助相对接。评定时严格按照奖惩制度兑现,不要随意改动,否则就是自毁长城。若因某些主客观因素需要评定的同学,可事先安排担任小组长,副课代表等,应该可以确保如愿以偿。

4.运用好网络工具。我给本班家长建立了微信群,在上面多晒一些能体现本班正能量的图片、视频。如学生活动、学生内务、就餐情况、学习情况。尤其要关注一些双差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进行放大,让差生家长有面子,让学生有存在感,既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性,又拉近了家长之间,家长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即使出现矛盾时,处理时相互之间也能多一份理解与宽容。

总之,亲其师而信其道,只要我们在“哄、骗、吓”上讲求艺术,“哄”得学生上进,“骗”得学生心服,“吓”得学生自律,我想班主任工作也能减压添彩。谢谢大家!

班主任的三种境界:1.班主任不在,班级同样好;

2.班主任若在,班级会很好;3.班主任虽在,班级同样不好。

推荐第3篇:君子慎独

君子慎独

慎独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慎独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重个人品行的操守,是儒风的最高境界。对于其含义,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慎独是一种精神,它不同于外在的伪装,既然是独处,便没有外界的制约,这时候一个人是何去何从往往取决于它的内心,或者说是其品质高低。《大学》原文中,有这一段话是这么说的,“小人闲居为不善”,意思是小人平时喜欢做不好的事情,当他见到慎独的人后,却试图伪装自己,“掩其不善,而着其善。

”然而,人们的内心与外表往往是一致的,平时不好的意念、想法总能在行为中表现出来,“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勉强在形迹上伪装是伪装不了的,只有像慎独的人一样“诚于中”,才能“形于外”,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慎独。。失去慎独,都是伪君子。慎独,是一种操守,一种淡定。慎独的人每做一件事,每一起心,每一动念,都认为天知,地知,神知,我知。举头三尺有神明,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很多事,我们偷偷做了,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却一夜之间天下净知。刘向《说苑·敬慎》云: 存亡祸福,其要在身,圣人重诫,敬慎所忽。

慎独,在自觉的状态下,体会着生命本真的乐趣。心灵有序,天人合一。慎独可谓境界清明,大概也唯有情操高尚、坚守慎独才能有如此。生活坦然,心灵和谐,从容豁达,宽容大度。慎始敬终,默默无闻,无为而无不为。慎独的人纯洁而善良,真诚而守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任世界物欲泛滥,永远坚守内心的纯净与宁静。他们人性的最高处,向世人昭示了生命的本真与智慧。慎独就是挂在我们面前的一面镜子,时时提醒我们:不要因为别人看不见就干见不得人的事。

《淮南子·说山训》曰: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行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君子慎独,如兰生幽谷,舟行江海,无人也始终如一。只有独处,才见自己赤裸裸,没有虚伪的伪装,没有曲意的迎合。我们在此时,可以看见最真实的自我。当我们率意真诚,表里如一,也就做到超凡入圣的慎独。

慎独,这幽兰,即使地处深谷无人看见,也难以掩盖他的芳香。柳下惠坐怀不乱,许衡不吃无主之梨,杨震不收黑夜之金,许由清溪洗耳,屈原被流放仍然“沐后弹冠,浴后更衣”无不凝聚人性的光辉。

在静夜里关照内心,是否还有贪欲,是否还有淫念,是否还自私自利,有违道德。慎独穿透内心,让自己赤裸裸,全身心通透,成为一个水晶玻璃人。此时才是正真的你,而非彼时别人面前的那个他。

君子慎独,贵在严格自律,情操高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能防微杜渐、未雨绸缪,时刻不脱离道。君子慎独,贵在做人做事有持续性,守节不变,内心强大,坚定不移,始终如一,要能受得住诱惑,能耐得住寂寞。甘于清贫淡于富贵超然,有做事无愧于心的泰然,有得失任评说的淡然。

君子慎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与时俱进,天人合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推荐第4篇:慎独慎微

慎独慎微、廉洁自律

---学习薛小平先进事迹体会

昆仑燃气兰州公司董事长薛小平作为廉洁从业模范干部候选人,廉洁自律,清清白白干事。在其先进事迹学习材料中,我看到这样一句话,深有感触:做事要“四慎”:一慎权,做到权为民所用;二慎微,勿以恶小而为之;三慎欲,经得起各种诱惑;四慎独,加强自我监督。

《礼记.中庸》中孔子讲:“君子成慎乎其所不同者,恐惧乎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一个有道德的人,要做到在别人看不到的时候,能十分谨慎;在别人听不到的时候能十分警惕;不要以为隐蔽和微小的过失,就可以去做。慎独慎微这既是党员干部一种重要的修养方法,也是思想情操的一种更高境界,因为它标志着一个人修养达到高度的自觉程度。做到慎独慎微,这既是领导干部的为政之要,也是立身之本。

我深知,作为保定中石油昆仑液化气有限公司经理,虽然只是众多分公司中的一员, 但在这个公司里我们领导干部也是处于中心地位、公众人物,我们的举动和言行都影响着整个公司的形象。在公众场合,我们会做好表率,保持领导形象,但是,在自己认为员工看不到的时候能不能做到言行有度、严格要求自己呢?这就需要我们有较高的修养和定力。因此,我们必须做到慎

独慎微,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严守一个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应有的操守。按照习近平同志在2010年10月提出的“身下心下、多学多思、实干苦干、发扬团队精神、慎独慎微、淡泊名利”的“六点希望”,廉洁自律,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清清白白从政,踏踏实实干事,堂堂正正做人。

(保定公司蒋巍)

推荐第5篇:君子慎独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故需慎独,故需自强。而,慎独者始能自强。

以前并不太明白,古人修身为何必须要强调“慎独 慎微”。慎微是容易理解的,林黛玉进贾府般的“事事留心 时时在意”是慎微,“伴君如伴虎”亦是慎微。那么慎独呢?独,为独自一人处于一处。此时是否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呢?是否真的是天知地知我知你不知了呢?近日组织学习贪官警示录,郑少东之流无一不是人前为圣人,称“少帅”,人后呢?很容易就忘乎所以了。孔老夫子言“吾日三省吾身”,后人也有言“静坐常思己过”,又有几人能够真正做到?又有几人做到了还会犯人生的大错误?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读罢此句,方知儒家学说体系中的慎独,在于做一名诚意的君子。熊十力先生叹“为学不易,为人殊难”,也即指慎独诚意之难也。一个真正的君子是需要修炼的。而修炼之难不在人前,而在人后,人前人后皆为一人,是为真君子也。

在儒家的理念之中,人的修养与国家的治理是渐进而为一体的,所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也。诚意上承格物致知,下启正心,修身。当世之人都叹世风日下,又有几人把自己也当成世人的一份子,把自己的修身、正心、诚意也当成世风的一组成呢?又有几人能够时时能有一种道德之自律宛若明镜高悬?又有几人能慎独自省,敢于直面自己内心之阴晦?卢梭的《忏悔录》之所以震撼人心,便在于他的坦诚与省醒。

慎独者,可以诚意。可以有一颗安静的心灵,来格物,而致知;可以有一颗纯洁的心灵,来修习生命的每一份高贵,来感化教育家人,和衷共济相濡以沫;可以有一颗宽广的心灵,有一颗富于责任感的心灵来担当,来引导周围的人,用他的道德来感召和团结他的人民,为他的组织、集体、社会、国家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有一颗伟大的心灵,一颗博爱的心灵来对待世间的一切生命和事物,为着世界的美好和太平而竭心尽力。这样的一个人,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无比强大的人,一个君子、仁者,也往往被后人尊为圣人。虽然,他自己并不这么认为,只是认为他不过是世人中的一份子,是个匹夫有责的匹夫而已。

君子慎独

语最早出自《礼记·中庸》: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大体意思是:

“道,是不可分离的,而分离开来的东西,就不是道了。所以,君子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在别人听不到的时候,也要谨慎自己的言行。”

此语见于儒家经典《中庸》和《大学》之中,是儒家的道德观念和自我修养方法之一,而且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中庸》说:“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这里的“独”,指个人独处;“慎”指小人谨慎。大意是说:一个人独处,在无人看见的地方要警惕谨慎,在无人听到的时候要格外戒惧,因为不正当的情欲容易在隐晦之处表现出来,不好的意念在细微之时容易显露出来,所以君子更应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把不正当的欲望、意念在萌芽状态就克制了。要求人应戒慎自守,对不正当的情欲加以节制,自觉地遵从道德准则为人行事。

在《大学》中又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已,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大学》提出儒家道德修养的“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整统一八个步骤。在解释“诚意”一词含义时,用了上述的那段引文。大意是说:君子应内外一致,不自欺欺人。对于坏的东西要像厌恶腐臭那样,将其除掉,对待好的事物要像喜欢美丽的颜色那样,力求得到。而小人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什么坏事都敢干。一旦见到有道德的君子在旁边,马上遮掩,伪装良善。这样表里不一,毫无益处。人应该意诚在内心,显像在外表,所以君子务必在任何时候都谨慎地严格地要求自己,形成自觉的高尚的品质。这大概就是孔子所说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自觉地按照礼义的要求来指导自己的行动。

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庸》中强调“慎独”,用自我道德修养方法对不正当的行为意念加以节制。而在《大学》中,则将“慎独”道德规范推进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不仅仅是在无人监视的情况下,能克制住不良的思想与行动,坚持做好事,不做坏事,而是把自己的思想提纯到全无邪念,自觉自愿地做好事而不做坏事,使思想信念与行为举止纯然一体了。

从《中庸》到《大学》对“慎独”的认识,正是一个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思想与实践辩证的历程。

儒家的道德修养规范,一直是二千多年间历朝历代知识分子奉行的道德法典,而说之者极多,真正实践者甚少。其中有二人的事迹比较突出: 其一,东汉人杨震。据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震传》记载,杨震字伯起,陕西华阴县人。少好学,博览经籍。五十岁以后才仕进,后来官居过司徒、太尉之要职。因遭小人诬陷,免官自杀。在他从荆州刺史迁为东莱太守时,路过昌邑县,“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遣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他一生“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也不为治“产业”,他认为“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这种遗产,最丰“厚”。“四知”和杨震却金,成为千古佳话。他儿子杨秉、孙杨赐、曾孙杨彪都官居太尉,被曹操杀的杨修,是他玄孙。 其二,元初许衡。据明宋濂等撰《元史·许衡传》记载:许衡字仲平,河南沁阳县人,任过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领太史院事,为中央最高级的学官。他是元代三大理学家之一。他早年“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糠 菜茹,处之泰然”。他“尝暑中过河阳,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仍坚决不吃无主之梨。后来,他“财有余,即以分诸族人及诸生之贫者。人有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他一生清廉自守,堪为楷模。 杨震与许衡,一为千年前的古人,一为六百年前的古人,他们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坚持操守,自觉地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确实是难能可贵的。近几年来,我从各种报纸上见到被揭发出来的大大小小贪官墨吏,怵目惊心。其中还有不少属于“社鼠”,仗势作恶的人,危害极大,根除极难,此种现象很值得深思。近年来社会中忽然起了儒学热,似乎孔老夫子的话又句句是真理了,我这有些太过,过犹不及,都是不符合中庸之道的。不过,儒家的有些言行,迄今仍有教育意义,仍可发扬光大。如许衡心中有“主”,杨震愿“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的高洁言行,还是值得继承发扬的,尤其应成为做官者的座右铭,在无人监控的情况下,仍能“君子慎其独也”。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原文,还是不甚理解,我们来看看朱熹是怎么说的吧。

现在的《中庸》包括两个部分:

从第二章(以朱熹《集注》本为准,下同)到第二十章上半段“所以行之者一也”为一个部分,第一章以及第二十章“凡事豫则立”以下为另一部分。

前一部分主要谈论中庸,后一部分主要谈论诚明,它们被编纂一起乃是后来的事情。所以第一章“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的“道”,不应是第二章以下的内容,而应是第二十章以下所谈论的道,也即是第二十章“诚者,天之道”的道,是第二十一章“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的道,是指诚而言。“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就是要时时保持内心的诚,它与《大学》的“诚其意”实际是一个意思。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一点了吧?这里所讲的“慎其独”,就是要保持内心的诚。可是,又该诚于谁呢?

暂放一边,我们来看看弗洛伊德对于“我”的分析: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这句话很有意思。超我是规范,本我是目的,自我是行动,而“慎其独”所讲的也无非就是君子言行必在规范下行动逐其目的,特别是一个人独处的时候。

所以,日行事必切记心须诚于己,诚于人,诚于境,方可为人也。

后记:最近看书,提到了“君子慎独”,于是翻看了许多资料,想弄明白它的意思。可是,看了很多之后,发觉心里更乱了。这四个字,道可说,佛可释,官可解,民可评,且各有其因。我就明白了一点点,就是,无论在什么时候,为人的心须诚才行。好像简帛版《五行》里面又是另外一种说法,建华研究一下吧^_^

君子慎独,且说慎独,我觉得说其意指言行没有错,但生活中理解来说,更有另一层意思,慎独 把独理解为自己一个人,也就是说当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要慎,思想上莫有邪念,精神上不要松懈。21世纪生活动很多诱惑,而这些诱惑大部分在自己“独”的时候更有魔力。试想一下自己是否有时候很希望自己一个人,是否是为了某些邪念的方便才希望是一个人?答案是肯定的,所以说君子慎独,告诫我们,当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切勿肆无忌惮的泄欲或邪念横生。记着这四个字:君子慎独。自己一个人的时候 默念。尤其癖好很多的人。

君子慎独

刘荫柏

人民日报 《大地》杂志 ( 2007-08-01 第15期 ) 【字号 大 小】【打印】【关闭】

此语见于儒家经典《中庸》和《大学》之中,是儒家的道德观念和自我修养方法之一,而且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中庸》说:“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这里的“独”,指个人独处;“慎”指小人谨慎。大意是说:一个人独处,在无人看见的地方要警惕谨慎,在无人听到的时候要格外戒惧,因为不正当的情欲容易在隐晦之处表现出来,不好的意念在细微之时容易显露出来,所以君子更应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把不正当的欲望、意念在萌芽状态就克制了。要求人应戒慎自守,对不正当的情欲加以节制,自觉地遵从道德准则为人行事。在《大学》中又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已,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提出儒家道德修养的“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整统一八个步骤。在解释“诚意”一词含义时,用了上述的那段引文。大意是说:君子应内外一致,不自欺欺人。对于坏的东西要像厌恶腐臭那样,将其除掉,对待好的事物要像喜欢美丽的颜色那样,力求得到。而小人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什么坏事都敢干。一旦见到有道德的君子在旁边,马上遮掩,伪装良善。这样表里不一,毫无益处。人应该意诚在内心,显像在外表,所以君子务必在任何时候都谨慎地严格地要求自己,形成自觉的高尚的品质。这大概就是孔子所说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自觉地按照礼义的要求来指导自己的行动。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庸》中强调“慎独”,用自我道德修养方法对不正当的行为意念加以节制。而在《大学》中,则将“慎独”道德规范推进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不仅仅是在无人监视的情况下,能克制住不良的思想与行动,坚持做好事,不做坏事,而是把自己的思想提纯到全无邪念,自觉自愿地做好事而不做坏事,使思想信念与行为举止纯然一体了。从《中庸》到《大学》对“慎独”的认识,正是一个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思想与实践辩证的历程。

儒家的道德修养规范,一直是二千多年间历朝历代知识分子奉行的道德法典,而说之者极多,真正实践者甚少。其中有二人的事迹比较突出:

其一,东汉人杨震。据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震传》记载,杨震字伯起,陕西华阴县人。少好学,博览经籍。五十岁以后才仕进,后来官居过司徒、太尉之要职。因遭小人诬陷,免官自杀。在他从荆州刺史迁为东莱太守时,路过昌邑县,“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遣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他一生“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也不为治“产业”,他认为“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这种遗产,最丰“厚”。“四知”和杨震却金,成为千古佳话。他儿子杨秉、孙杨赐、曾孙杨彪都官居太尉,被曹操杀的杨修,是他玄孙。

其二,元初许衡。据明宋濂等撰《元史·许衡传》记载:许衡字仲平,河南沁阳县人,任过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领太史院事,为中央最高级的学官。他是元代三大理学家之一。他早年“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糠 菜茹,处之泰然”。他“尝暑中过河阳,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仍坚决不吃无主之梨。后来,他“财有余,即以分诸族人及诸生之贫者。人有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他一生清廉自守,堪为楷模。

杨震与许衡,一为千年前的古人,一为六百年前的古人,他们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坚持操守,自觉地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确实是难能可贵的。近几年来,我从各种报纸上见到被揭发出来的大大小小贪官墨吏,怵目惊心。其中还有不少属于“社鼠”,仗势作恶的人,危害极大,根除极难,此种现象很值得深思。

近年来社会中忽然起了儒学热,似乎孔老夫子的话又句句是真理了,我这有些太过,过犹不及,都是不符合中庸之道的。不过,儒家的有些言行,迄今仍有教育意义,仍可发扬光大。如许衡心中有“主”,杨震愿“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的高洁言行,还是值得继承发扬的,尤其应成为做官者的座右铭,在无人监控的情况下,仍能“君子慎其独也”。

人民日报 ( 2007-08-01 第15期 ) 《大地》杂志

推荐第6篇:慎独_作文

话题作文“慎独”

【写作指导】

慎独是儒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内容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源》。

慎独,其实就是“慎心”,要诚其意,在各种物欲的诱惑面前,靠“心”把持住自己——不管是酒色财气,总归“吾心有主”,不为所动。

写作时可能会出现的不足:

审题时可能会因为对“慎独”理解错误而导致跑题,例如将“慎独”理解为“独处”、“独自反省”等等。“独处”只是一种背景,而“慎独”重点是要谈处于这种背景之下要“谨慎不苟”;“独自反省”是“慎独”的一个方面,但重心是言行要“谨慎不苟”,而不仅仅是“反省”。

【思路点拨】

写议论文:

递进结构

可以“小议慎独”为题:引论:由常有一些社会现象引出本文的论点: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本论:为什么要慎独?从4点分析:

慎独让人得以自我完善。

②慎独让社会公德得以净化。

③慎独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疑,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冷漠。

④假如没有了慎独,人和人之间少了诚信。假如没有了慎独,人和人之间少了关爱。 结论: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

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

②“慎独”慎独离不开自重自律。

③“慎独”也离不开自我反省。

④慎独离不开坦荡为人。

⑤慎独离不开诚实守信。(选择其中的两三个内容为分论点)

那么,就让我们用“慎独”警示自己,鞭策自己,坦荡为人,踏实做事,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

2.可以“什么是慎独”为题:

什么是慎独?《辞海》称:“儒家用语。谓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也就是说,不论何时何地,或明或暗,或在人群,或单身独处,都要小心谨慎,不可在思想和言行上稍微离“道”。

为什么要“慎独”:①慎独是一种情操;②慎独是一种修养;③慎独是一种自律;④慎独是一种坦荡。怎样才能“慎独”。

那么,该怎样慎独呢?①要让所有的角色身份都保持一致,不自欺,亦不欺人。②对自己要严格要求,不能原谅自己。③要“慎一”,否则会在权钱交易、权物交易、权色交易之类的泥坑中难以自拔。

并列结构:

可以“慎独之美”为题:文章应围绕慎独之“美”从三个方面“横向”展开论述:1

慎独成就了大自然的有序与和谐;

慎独闪耀着崇高修养与人性的光辉;

慎独为充满智慧的人们另辟蹊径。

以此结构谋篇,文章层次清晰,做到了议论文论述应有的宽度。

【拟题参考】

1.慎独,人生的至境;

2.千金难买是慎独;

3.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4.在无人的时候;

5.也说“慎独”;

6.慎独•慎始•慎终;

7.满城尽是电子眼。

8.做“真实的自己”,你能吗?

9.慎独是检验一个人修身养性的试金石;

10.人在做,天在看;

11.难得“慎独”

12.慎独伴随你成功;

13.人前人后我们都能是君子;

14.为“以不贪宝”叫好;

15.慎独是人生的必修课;

【素材连接】

1.柳下惠的节操鲁国人柳下惠,姓展名禽。相传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柳下惠宿于郭门。有一个没有住处的妇子来投宿,柳下惠恐她冻死,叫她坐在怀里,解开外衣把她裹紧,同坐了一夜,一直到第二天天亮并没发生非礼行为。于是柳下惠就被誉为“坐怀(槐)不乱”的正人君子。

2.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壁,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左传·襄公十五年》)

3.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因为天气炎热,口渴难耐。正好路边有一棵梨树,行人们纷纷去摘梨解渴,只有许衡一个人不为所动。这时候有人就问他:“为什么你不摘梨呢?”许衡就说了:“不是自己的梨,怎么可以随便乱摘呢?”那人就笑他迂腐:“世道这么乱,管它是谁的梨。”许衡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4.道光年间的刑部官员冯志圻有收藏碑帖字画之好。一个下属寻得一帧宋拓名碑,用古锦包好送冯志。冯连看也没看就当即退还。有人劝冯志看看无妨。冯志说:“一看恐怕就不想退了,而接受它就难免为送礼者所利用”。此乃慎始之举,守住第一次,就没有第二次了。(《清朝野史大观》)

5.据一则“轿夫湿鞋”的民间故事说:一个轿夫雨后穿新鞋抬轿。开始抬腿迈步十分小心,专拣干处走,生怕湿了鞋。后来一不小心脚踏泥水,弄脏了鞋,就再也不管了,干处湿处随便落脚。这说明轿夫虽“慎始”,但坚持时间不长,自然就没有“慎终”之说了。

6.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也对慎独做了通俗的解释: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不做坏事,这就叫慎独。

【范文】小议“慎独”

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

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君子慎独”。一个人越是在无人监督的时候,越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谨慎从事,不做违德背理之事,就越能接近自我完善的思想境界。

“慎独”还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后汉书•杨震传》有一则“暮夜无知”的故事:杨震赴任东莱太守时途经昌邑,被他推荐为昌邑县令的王密夜晚拜见,想送他十斤黄金,杨震拒绝了。王密说:“暮夜无知。”杨震义正词严:“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返。同是暮夜无人时,同样面对十斤黄金,杨震、王密二人的道德修养,就高下分明了。

“慎独”更是社会生活的“净化器”。人一旦缺少了“慎独”精神,就会降低自己的道德水准,只顾个人利益而无视他人利益。可怕的是这种思想一旦“传染”开去,别人也会以他为“榜样”,如果人人效仿,久而久之,世风日下就成必然。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即无人在场和有人在场都是一个样,不让任何微小邪恶的念头萌发,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质日臻完善。“慎独”离不开严格要求自己。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2005年感动中国的王顺友,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就是当代恪守“慎独”的典范。他一个人20年走了26万多公里的寂寞邮路。尽管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他说:“保证邮件送到,是我的责任。”在漫漫“孤独之旅”上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一个人的长征”中,他服务无数山里人的执著,为人类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慎独”也离不开自我反省。一个人要进步,就要经常地、认真地反省自己。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份量来报偿我所领受的、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蜚声中外的医学院士吴阶平在年老时这样反思自己:“我自己认为,在1950—1960这十年里是取得了可喜成绩的,那时自己也的确十分勤奋,但这并不代表一生中都在坚持不懈地努力。自己在科学研究中锲而不舍的精神还远远不够,自己也有偷懒、靠小聪明过关甚至是一知半解的地方。”科学家们这种勤于反思、严于自律的精神为我们做出了表率。

“慎独”是一面盾牌,可助你抵御各种各样的诱惑,防范各色各类的“糖弹”;“慎独”是一盏明灯,可帮你照亮前行之路,明辨是非曲直;“慎独”是一剂良药,可使你内心清朗,精神昂然。那么,就让我们用“慎独”警示自己,鞭策自己,坦荡为人,踏实做事,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

【简评】

这是一篇说理透彻的议论文。

从身边的种种“摆平”现象入手,很自然的引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接着,用三个自然段阐述了“慎独”的内涵,即“慎独是什么?”每段开头都以一个形象的比喻句作为本段的论点,三句构成排比,结构严谨、思路清晰。把“慎独”比作“自我完善的必修课”、“道德品质的试金石,”、“社会生活的净化器”。从个人上升到社会,三个比喻句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这是本文的一大亮色,作者在这里可谓“颇具匠心”!

接下来,提出了一个观点: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这个观点把“慎独”这个观点诠释得“入木三分”!

紧接着,又提出慎独的方法:①严格要求自己;②自我反省:举了2005年感动人物:王顺友的事例,贴进社会生活,紧跟着时代的步伐,给文章注以“新鲜的血液”,使论据充分,有说服力。结尾更是本文的“一道风景”,一组排比句中又含有耐人寻味的比喻,清新自然、文采飞扬!

【例文2】

君子慎独

毛主席曾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那么同样的,一个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做一个君子不难,难的是独处时也做君子。

“慎独”是一种高境界的道德修养。我国古代的贤者很早就明白:君子处世,所慎在独。早在《礼记》中就有记载:“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历览前贤,历史上道德彰显之人莫不慎独。圣人孔子,不仅在朝堂之上严遵“君君臣臣”之仪,在颠沛流离之途也坚守君子之礼,席不正不坐,语非礼不言。诗人屈原,虽身处浊世,惨遭罢黜流放,仍能“沐后弹冠,浴后更衣”。四知堂上那一声断喝:“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人知!”令污者抱头鼠窜,令美德彪炳千古,从而成为“君子慎独”的最好注脚。

“君子慎独”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诚实。一个人只有对自己诚实,方能对他人守信。《五元灯会》上曾载有这样一则故事:由于战乱,普陀寺的众禅者决定迁移庙址。在迁徙途中,只有豫通大师一人坚持早课,从不荒废。有人劝曰:“此处无佛,大师可不必如此。”豫通大师答一偈子曰:“此处无佛,我心有佛。既诚我心,是诚我佛。”好一个“既诚我心,是诚我佛”!其实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尊佛——自己的良心。大庭广众之下的君子是众人的君子,只有独处一室之时的君子,才是自我的君子。君子慎独,对自己诚实,就像是空谷中的幽兰,即使无人知晓,也始终散发清香;而那些不懂得“慎独”之人,徒然地欺骗着自己的良心,内心最终会成为一间臭不可闻的鲍鱼之肆!

“君子慎独”还是一种对自己的审视。每当夜深人静、独处一室之时,当颜面亿代未易的星图高悬头顶,你能够因为无须顾及旁人而放纵身心吗?不,灿烂的星空遥望着你,皎洁的月亮守望着你。隐隐地,有一种声音,仿佛是灵魂对自己的拷问,在这独处的静谧里。君子慎独,他的灵魂始终谨慎不苟。

当一轮新月升起,照在空寂的幽谷里,有一株独生的兰花,冰清玉洁,直立在自己的芬芳中。就在这独处的正直中,他赢得了满天星光。

【简评】

中学生对“慎独”一般不大容易写好。本文能准确理解题意,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谋篇。主体部分从 “慎独是一种高境界的道德修养”,“慎独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诚实”,“慎独是一种对自己的审视”展开论述,论述中事实论据的运用和对所用材料的理解准确到位。作文结构、材料虽不新颖,但显示了作者的文化和思想的积淀。

推荐第7篇:何为慎独

何为慎独

慎独,最早见于《大学·礼记》,“莫见于隐,莫显于微,故君子慎独戒乎。”历代仁人志士、数不尽的文人骚客都热衷于将“慎独慎微”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坚守道德底线,立志修身之道,给我们留下了众多珍贵的文化瑰宝。在中国古文化中,君子尤为崇尚“梅兰竹菊”,赞美梅花之傲立冰雪,兰花之空谷幽香,惊叹青竹之四季常青,冬菊之凌霜自行。

斗转星移,历史的长河大浪淘沙,洗尽了多少铅华,却毅然保留着“慎独”这一流金铄石。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慎独”已然成为一种可贵的自律精神,人常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就是告诫我们在一人独处的时候更要保持坐怀不乱的姿态,更要独享“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那份豪情,越是无人监管,无人知晓时,越要做到问天问地都无愧于心。《后汉书·杨震传》就记载了一则杨震坚守慎独精神的范例。话说杨震在荆州刺史任内,举荐了王密为昌邑县令。王密为了报知遇之恩,送杨震“金十斤”。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以为杨震怕人知晓而不敢接受,于是劝道:“暮夜无知者。”杨震严肃地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闻言十分羞愧,遂携金而返。唐宋六大家之一的曾巩歌颂他:“自重肯悲三献玉,不欺常慎四知金。”

慎独还是一种高雅的道德境界,宋朝朱淑真那句“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缓缓道出了慎独的道德韵味,“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就是赤裸裸的和封建官场阿谀奉承之风的宣战,“岁寒三友”成为不屈权威,不惧困境的代名词,依然深深地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俗语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但为人之道,唯独缺的就是常在河边走却不湿鞋的勇气,智慧和人格魄力。面对金钱的考验,面对权势的挤压,愈加要岿然不动,愈加要保持内心的纯净。

慎独也可以是一种不惊的处世哲学,尘世之中有这许许多多的纷纷扰扰,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有时让人无法安静面对。选择慎独,崇尚简单的生活,对工作或事业努力着,但却不忘乎所以,因为人生需要执着,但更需要原则;选择慎独,拒绝练就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厚黑之能,像秋叶的静美,淡淡地来,淡淡地去,给人以宁静,给人以淡淡的欲望,即使活得简单却有韵味。在世事的牵累、终日的忙碌中,偷出空闲,滋养自己,白日的尘埃落定,在灯下读点书,修复日渐粗粝的灵魂,使自己依然温婉和悦。江湖之中,放达宽厚,修炼从容的心态、健康的心智,用不争、不屑、不悲、不喜去呵护心灵,远离喧嚣。

慎独更是一种静默的自我升华,是一种使自己心灵更加强大,道德更加纯洁的一种修炼方法。在静夜里,试着照照内心,是否还有对贪欲的执着,是否还有喜怒的偏执,是否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去穿透内心吧,让自己赤裸裸,全身心通透,成为一个透明的水晶玻璃人,在有窟窿的地方赶紧补一补。当然,慎独绝不是所谓的孤独求败,不是把自己封闭起来,认为周遭之人皆是小人唯独自己君子,或自认为才高八斗,不屑于他人共处共事。恰恰相反,践行慎独,必须要有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的心态。

然人非圣贤,反观自己,亦时常犯有小恶,但仍敬大德,对待仁义礼智信,坚守慎独慎微,足矣。

(陈小密)

推荐第8篇:青年人慎独

青年人慎独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6月20日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中讲到“党团干部必须锤炼优良作风,既要有干事创业的激情,更要有脚踏实地的作为。要深刻领会中央八项规定过的精神实质,养成慎始、慎独、慎微的意识,走好人生每一步”。此项讲话主要时要求党员干部要严格要求自身,不要被外界所诱惑。

何为慎独呢?慎独是指一个人在独自活动时,仍能谨慎自律,严格要求自己,没有任何有违法律或有悖道德的行为。只有做到慎独,严以律己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一般说来,在众人的眼皮子底下,在组织和领导的监督之下,每个人都能注意自己的言行。但在无人监督之处,却容易放松自己,甚至做一些为人所不齿的事。

为什么要做到慎独呢?慎独是让人保持清醒上升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家的发展建设的离不开党团干部,他们是国家建设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党团时刻保持慎独的意识,严格要求自己,国家才能发展建设得更好。除此之位,我们青年人作为祖国未来的支柱,慎独对我们来说也至关重要。对于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而言,内在追求尚未完全确定,而外在得诱惑却比比皆是,如无法做到严以律己,则很容易在追梦得过程中迷失方向,忘记初衷,而一步步误入歧途,这如同政治上的贪腐,一时贪欲导致梦想的破碎。

对于青年人来说,小的一方面是如何充分利用工作间隙、休闲之余,不至于因沉迷于游戏、视频、小说等而忘却自己的目标,忘记生活的重点,最终碌碌无为度过一生,追悔莫及。大的方面是在追梦的路上,因无法做到慎独而被外界快速致富、美人享乐、致富捷径、歪门邪道吸引,分不清生活的真谛,为一时的享乐,放弃自己原本的理想,偏离目标的航向,纵然得到一时的幸运,却在更长的生命中饱受迷失空虚的痛苦,甚至因违法而毁去生命重要的时光。

慎独谈起来容易,但执行时却千难万难,这就是为什么有人同样是党员其思想境界只保留在一般群众的水平,有人在其仕途的高峰落马,而有人却逐步向更高山顶攀爬,最终引领所有党员建设党。

那么,如何做到慎独呢? 个人认为,做到慎独首先要有个人信仰。这里得信仰不仅指得宗教信仰,而是指得一种精神寄托,能时刻给人无尽得动力。信仰就像人生得灯塔,照亮前进得方向。当具有个人信仰时,做任何事情能让人充满激情与动力,即使独自一人也不会觉得孤单。其次需要明确个人目标,.合理规划到达目标的方法途径.生活目标就是指引个人前行的明灯,让人在黑夜里始终知晓前进的方向;达到目标的规划合理性则是鼓舞人不放弃,不迷失的重要手段,只有清晰合理的规划,才能让青年人既知道自己离目标的距离及现阶段达到的成就,同时也不会因离目标太远、太长时间未达到目标而丧失信心,转而偏离通往目标明灯的路。只有清晰明白自己的目标及规划到达目标方法的人,拥有智慧的人,才不至于在生活中迷失自己。

在青年时期保持慎独,能够达到目标,承担重任;成为干部后继续保持慎独,则能紧跟共产主义道路上越走越远

慎独是避免为时间黑洞吞噬个人能力、个人光明梦想的法宝;保持慎独,坚守住本心,不断进步,到达梦想的彼岸。

推荐第9篇:静静的慎独

陈 静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这是我们都很熟悉的一句彦语,那么大家知道这句话的典故吗?这句话是出自《杨震却金》历史故事。

在东汉的时候,有一个人名叫杨震,当他在做荆州刺史时推荐了秀才王密做昌邑县令。后来来杨震离开荆州去东莱赴任太守时途经昌邑,王密得知后,就在晚上,在怀中揣了十斤金子去拜见杨震,要把金子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这是怎么回事呢?”王密以为是杨震不敢收,便说“暮夜无知者”( 意思就是“这么晚了,没有人能知道这件事。” ),杨震却说:“天知道,神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王密羞愧地退出去了。此后,“四知”的名言和“杨震却金”的故事就成为了千古佳话。在杨震却金的故事中最重要的不是“却金”而是“暮夜”二字,在众人眼前,人总是会有意无意地给自己戴一个体面的面具,而在独处时就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谨慎自己的行为,甚至会作出不光彩的事来,也许基督徒都会拒绝这种来路不明的钱财,但在知道完全不会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能否拒绝所有的诱惑呢?杨震在明知无人会知的情况下的坚持自己的德行,这种“暮夜”时“却金”的行为就是慎独精神,“慎独”就是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慎独一词出自《中庸.礼记》的“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即是自律,是封建士大夫的道德至高道德标准,简单的说,慎独就是指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能模范地遵守道德规范,做到言行一致,人前人后都是君子。中国历代各个学派对慎独的观念都很看重,我们现在就来看看圣经对于慎独之道有什么教训。 我们首先一起读一处经文:

诗139:2-3我坐下,我起来,你都晓得。你从远处知道我的意念。我行路,我躺卧,你都细察,你也深知我一切所行的。 我们看第一种慎独:一个人的慎独

说到慎独,在旧约中,就有一个我们十分熟悉并喜爱的人物,他在慎独为我们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在创世纪39章我们看到当约瑟被波提乏的妻子引诱的时候,三番几次,旁无别人,但约瑟有敬畏神的心,明处暗处言行一致,坚持自己所坚持的,他知道得罪女主人的结果是什么,但仍然不肯做这大恶得罪神,他说: “我怎能做这大恶呢,得罪神呢?”(创39:9)他胜过了这个极大的试探。

像是这样的试探,我们在一生的年月中不知要遇到多少回,各式各样,千变万化。以扫一碗红豆汤就卖了自己的长子名分,犹大三十块钱买了自己的救主,其实他们的堕落我们现在看来根本无法理解,因为仇敌是很狡猾的,撒旦就是会趁着我们最软弱之时,攻击我们生命中最软弱之处。仇敌要引我们犯罪,他还会特别为我们“考虑”,为我们精心地挑选一个众人眼光触及不到的情况下,让我们可以完全地放松地,无拘无束地释放自己里面的罪性,就像夏娃一样,如果当时多一个人在身边,即便是自己的丈夫,也会在自己所要做的事情上拘束一些。那么我们怎样做到慎独呢,首先坚定地相信真的有上帝,并且相信那是一位以马内利的神,在这里说这个话似乎有些太不必要了,不信神也不会来这里,那么,各位笃信上帝的弟兄姊妹,你们有不可告人的行为吗,你们完全的光明磊落吗,你们心里想的和说出口的一样吗,你们人前人后是同样一张脸吗?如果以上问题中有一个答案是no的话,那么在以马内利这个问题上还需要更多的进深,我们都在喜欢以马内利的福气,当你完全笃信以马内利的时候就是你得到以马内利的时候。要做到慎独,在我们确信了以马内利后,还要从因惧怕惩罚而慎独转变为以慎独为喜乐。怎么理解呢?就像我们所读的经文,诗139:2:“我坐下,我起来,你都晓得。你从远处知道我的意念”,诗人在说这话的时候并不是以一种被神紧紧盯着害怕的心情说的,而是一种完全信赖交托的喜乐心情。也就是说真正的慎独,不是因为你知道神正在察看着你的一举一动而谨慎言行,仅仅因为惧怕是不能战胜罪性的,难道犹大不害怕吗,他明明知道耶稣是神子,难道以扫不害怕吗,他只是轻看长子名分,在那样的大家庭里长大,他受了很好的家庭教育,他知道失去长子名分意味着什么,但是人的贪念是可以战胜恐惧的,就像那个掉进海里还不愿意解开身上的钱袋子的水手一样,难道约瑟不知道拒绝女主人的后果吗?他知道,但他不害怕,因为相信神察看他的一言一行,神是公义的,不仅看见人的罪,也看见人的无辜,林前4:5“只等主来,他要照出暗中的隐情,显明人心的意念。那时各人要从神那里得着称赞。”约瑟就是以慎独为乐的人,他就是那成全律法,活在律法之上的人,记得小时候的那首儿歌,“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他交到警察叔叔手里面”,中国恐怕是最早对孩子进行慎独教育的国家了,如同孩子的天真纯洁一样,我们抵挡诱惑的慎独生活就是要像把捡到的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一样自然。 第二大点 众人之中的慎独

基督徒中做各样工作的都有,士工农商,各个工作岗位各个社会阶层的都有,因为当今中国基督教的发展纬度有限,所以当我们出了教堂门以后,无论我们是什么人做什么工作,包括传道人,我们在我们所处的那个环境中总是相对独立的一群人,是“局外人”,我们的道德观、价值观、金钱观、世界观,都和他们不一样,其实也不是说中国人素质有多差,只是按着圣经的标准,我们的言行在外邦人当中肯定是鹤立鸡群的。古代的修道士要在远离尘世的地方过修道生活就是因为人太容易受外界的影响了,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那么当我们在教会范围内已经可以做到人前或独居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时,当我们来到外邦人之中的时候,我们能否不被朱墨所染呢?能否更进深一步地做到“出淤泥而不染”的慎独呢?那是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境界,其实仔细想想,基督徒本就是在这世界上“独醒”着的这么一批人,前面说了,基督徒中士农工商都有,各个行业都有一些潜规则,这些潜规则之中肯定是又和圣经相违背的,不钻牛角尖,一些得过且过的问题我们都会“难得糊涂”地让它过去,这是实话,那么遇到了不能忽视的问题呢?当官的有人贿赂你或是你要贿赂人才能过那个坎,经商的,如果你不发挥“无商不奸”的传统品质,你很可能就会在你的同行中被淘汰,农民是我很尊敬的一类人,但是现在给番茄用催红剂为了更快的上市,给作物不断地打农药为了得到更多的产量,民工是我最尊敬的一批人,但现在“瘦身钢筋”“泡沫地板”的新闻也是屡见不鲜,有的时候不是我们不想坚守自己,但当身边的人都是这么做,到了现今这个时代一些不合真理的行为已经被当作了理所当然,你不和众人一样你就是不识时务,你就是异类,甚至你的“不染淤泥”是遭敌视的遭受攻击的,在这种状况下,我们该怎么样呢?挪亚和我们的状况是一样的,在创世纪6章9节说“挪亚是个义人,在当时的时代是个完全人”,11节又说“世界在神面前败坏,地上满了强暴”,圣经上没有说挪亚遭受了什么,但我们合理想象一下,完全可以感受到他受了多么大的压力,人类总是可以原谅别人的错误,但却不能轻易原谅别人的正确,因为承认别人的正确就是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自己身上的黑色在别人白色的映衬下会更明显,如果大家在黑暗中,那无所谓,但当有光明来到的时候,就会觉得刺眼,就像约1:5所记“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但是挪亚坚持了,很明显他虽然遭受舆论,遭受压力甚至有各种攻击,也许还包括家人的不理解,但是他坚持做到了众人之中的慎独,他在罪恶的时代中分别为圣,做了拿细耳人,最终他得了最大的奖赏,创世纪6:8“唯有挪亚在耶和华面前蒙恩”,6:13“神就对挪亚说:‘凡有血气的人,他的尽头已经来到我们的面前,因为地上满了他的强暴,我要把他们和地一并毁灭’”,7:1“耶和华对挪亚说:‘你和你的全家都要进入方舟,因为在这世代中,我见你在我面前是义人’”。弟兄姊妹们,每当我们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想要稍微妥协一下的时候,请千万坚持不要放弃,请莫以恶小而为之,古语有训“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堤溃蚁孔,气泄针芒,是以明者慎微”。我们一起恒心慎独,忍受苦难,相信神不亏待人,神的眼目察看我们的罪也察看我们的义,我们恒心慎独,最后必然会被神带入方舟之中。 第三大点 众人之上的慎独

也许对于基督徒来说,在人前做的漂亮是很简单的事,因为托圣经教诲的福,我们虽然做不到,却知道怎么做是能得人赞赏的,特别是传道人,在教会里已经习惯了集众人的目光于一身,时间长了,我们就像是那些天天在镁光灯下生活的偶像明星一看见镜头就会自动给出最合适的笑容,我们在信众面前也可以做到条件反射似的扮演成圣洁亲切的牧人形象,这并不是在说我们的工作是作假的,但在人前戴面具是人的本能,并且不得不承认有的时候我们的面具也是有很大的积极作用的,最近我和身边的同学渐渐领悟到一件事,如果你想长期的尊敬一个人,那么请远离的TA的生活,不要靠得太近,人都是不经看的,我们也是一样,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可以在众人面前说造就人的话做造就人的事,我们的面具也能短暂地给人安慰和带领,但隐藏的东西总是要显露出来的。有一个说法,说世界上有两件事情是怎么也掩藏不住的,一个是打喷嚏,还有一件就是爱。爱是藏不住的,不爱也是藏不住的,教会的领导阶层若是没有谨慎自守的心,那么工龄不会长,即使靠着一些旁门左道的方法可以继续上升,在上帝面前的无爱的工作也是算不上“工龄”的,并且最后的审判的是绝对躲不过的。如果要把这份工作真的做好,真的做得有价值,不能只在乎外表的装饰工夫,要从里到外的改变,首先要从内心的自律开始,对于传道人,我们不仅是要独自的时候谨慎,也不仅是在众人之中要慎独,更重要的是做到众人之上的慎独。我们回到教会后,肯定是做领头的工作的,即使不是马上,总有一天在教会之中总会达到“众人之上”的地位,那个第一把交椅上没有和我们一起,没有人约束我们,教会的负责人一方面很孤独,相反的一方面也很自由,我们所做的一切没人知道,我们的工作时间非常有弹性,除了该讲的几堂课,剩下的所有时间都是自己做主,负责的传道人很忙,不负责的则可以很悠闲,有真爱心的传道人会让信徒感受到基督大家庭里的温暖,若只是假意地对信徒嘘寒问暖,那不仅不能带领生命,可能还会绊倒人。在教会里面,谈到负责人管理的问题,最敏感的就是财务,因为现在大多教会的财产管理都没有那么系统化,出入帐不透明,进出账多少信徒都不知道,说的直白一点,传道人想从奉献款里拿钱,动一点小脑筋就可以了,而偏偏我们传道人的工资还是那么低,若生活中正好出现了大的经济困难,那张小小的教会存折就会变成传道人心里的一个大妖怪。除了钱财教会里的诱惑有很多,用传道人的身份想从弟兄姊妹那里得到一些东西,是轻而易举的,那么我们如何抵抗保守我心呢?在周恩来总理百年诞辰的时候有人对他评价,说他“以倾国之权坚守平民之德”,我们也许只是一个小教会的负责人,但从某个角度思想,我不觉得,传道人的权利小,因为神给我们的责任是要我们改变人心,给我们责任同时神也赐下了权柄,还有比人心更大的国家吗?“以倾国之权坚守平民之德”也是我们应该拥有的品质。如果觉得很难,那就看看我们的主耶稣吧,主耶稣在任何事上都是我们的榜样,在慎独的功课上也是。主耶稣的权柄何止是倾国之权啊,他也不仅是坚守自己,而是降卑,从至高圣洁的宝座上下来,和我们这些肮脏的人类同居,那样圣洁的神在这污秽的尘世中,他没有被污染,在客西马尼园的那个他独自祷告的晚上,他知道他将要面对什么,他知道那痛苦是何等的大,那虽是天父的旨意,但他是可以选择的,并且那真真正正是众人之上的慎独,没有人可以控制他要求他,一切全在他自己的选择,是近是退,全在他的一念之间,最后他为我们作出了慎独的最高表率,他甘愿被钉十架,甘愿流血救赎,因着主耶稣的慎独,因着他的被举高在十架上,我们才从粪堆被高举。

主耶稣的慎独言行不但在他在世时,直至今日,直至万代都会一直拯救人类的心灵。有一个很著名的布道家带着他的学生去一个村庄上传福音,他们很和蔼地和村庄上的村民交谈,亲切地和小孩子做游戏,到了傍晚的时候,他就带着他的学生回了隐修院.他的学生很好奇,问道:“我们今天不是出去传道的吗,为什么什么都没有做呢?”那位布道家就对他的学生说:“我们做的没一件事,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一篇讲章。”是的,弟兄姊妹,行动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虽然我们的力量没有耶稣那么伟大,但靠着耶稣基督对我们的帮助,让我们在慎独功课上不断地进深和操练。虽然是慎独在暗处,但上帝总要叫事实在人前显明,我们暗中的慎独也可在人前显出上帝的荣耀。

无论是个人的慎独,众人之中的慎独或是众人之上的慎独都要坚持,坚持地很辛苦的时候,可以心中默默地念“我坐下,我起来,你都晓得。你从远处知道我的意念。我行路,我躺卧,你都细察,你也深知我一切所行的”。

我们从不孤独,也不缺乏力量,因为神在我们前面引导我们,神在我们后面看顾我们,神在我们上面拯救我们,神在我们下面托住我们,神在我们里面帮助我们。

愿神祝福。

推荐第10篇:严于律己 慎独慎微

严于律己 慎独慎微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为“官”者必须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时刻注意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在道德修养方面成为民众的表率。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做到慎独慎微,勤于自省,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水平。

所谓“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不做有违道德和法律的事情。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是“入德之方”。曾国藩告诫子孙说:“慎独则心安。”慎独是修身律己的理想境界,是道德评判的重要标准,也是党员干部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指出,对于认真进行道德修养的共产党员来说,“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

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慎独”意味着要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有无监督一个样,“八小时”内外一个样。而有些领导干部恰恰因为做不到这一点,成为“两面人”,最终沦为“监狱人”。“让廉政在全省高速公路上延伸”曾是河南省原交通厅厅长张昆桐的名言,而他却因受贿100多万元被判处无期徒刑;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以“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的条幅来自省,却以受贿500多万元被判处死刑。一些干部手握权力,如稍有不慎,就会被拖下泥潭。因此,党员干部必须学会在诱惑面前不以物惑,不以情移,自觉自律,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慎独修正身,慎微走正道。“慎微”的意思是要重视和正确处理细小的事情。一个在小节、小事上过不了关的人,也很难在大节、大事上过得硬。从被查处的腐败分子来看,几乎都是从“笑纳”一条烟、一瓶酒,“帮忙”签个字、批个条子等“小事”开始的,却最终一发不可收拾地滑向了罪恶的深渊。黑龙江省绥化市原市委书记马德在忏悔时说:“我收一个人的,就能收两个人的,今天能收一万,明天就能收两万,这样,越收越多,越收越大。”这种“小节无所谓”的思想实在是贻害无穷,正所谓“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慎独慎微离不开自省。大千世界,物欲横流,面对各种诱惑,要做到慎独慎微,不使人生之船偏离正确的航道,就需时时自省。《论语》有云:“吾日三省吾身。”作为手握权柄的领导干部,更应该时常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党和人民的利益要求。当有利可图时,须慎重考虑该不该得;当情面难却时,须明白社会正义大于私情;当挥霍浪费时,须想想还有未脱贫的群众。党员干部只有常怀律己之心,常思百姓之苦,常修为政之德,才能做到君子坦荡荡,从容天地间,才能无愧于百姓的殷切期盼,无愧于党和国家的重托。

第11篇:浅谈君子慎独

浅谈君子慎独

人生就应该活得风生水起,就应该有一种精神与信念让自己燃烧与沸腾 。慎独是一种最好的体现方式。君子慎独一词最早出自【礼记中庸】,字典上是这样解释的:指人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为。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这是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评定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关键性环节。 慎独是一种品德,一种精神,一种坦荡,一种伟岸。

说起慎独,不仅是先哲们追求的目标,就是今天处在喧嚣复杂、物欲横流社会里的人们,慎独也是人人努力追求的思想境界。

慎独是一种智慧,一种谦虚,一种淡定。一种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渴望。

慎独就是在默默无闻和无私奉献中,体会着生命的乐趣。而不是在张扬下吹嘘着自己,贬低着他人。慎独是心灵的井然有序,只有这样的生命才是美丽与永恒的。 雷锋叔叔用平凡的善举诠释了慎独精神丰富的意蕴和内涵,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一座精神的丰碑。深山信使王顺友,心系山民,20年如一日,上高山,下深谷,冒严寒,顶酷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面对获奖他是这样说的:自己的头脑要清醒,绝不能轻飘飘的。作家最重要的还是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写作。家乡为其修造故居。遭到了他的拒绝。香港教育界的传奇——钟期荣和胡鸿烈夫妇,为创办树仁大学奉上毕生积蓄4至5亿元。真正的优秀者都是慎独和谦虚的。他们慎始敬终。不遗余力,默默无闻却又积极有为。让我们相信慎独能改变社会,而他们为慎独做出楷模。我们敬畏的不仅仅是他们做人所坚守的诚实与善良。更有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与豪迈。他们已经站在了灵魂与智慧的高处,向世人昭示了生命的雄奇与伟岸。他们生命的质量对于世人总是充满着魅力与诱惑。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人们的心田。鼓舞着人们正心诚意、身体力行的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

慎独是一种境界,一种情操。感受慎独这份情怀,人生的苦恼都会被抛到九霄云外。我们都会在自我陶醉中得之坦然,失之泰然。并且感受生命的恬然。只有具有慎独精神,才有宽容与礼让。才有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正是由于缺乏对于生命价值的思考,有人用自己的灵魂和人格作抵押而求一劳永逸。却不愿意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进行创造性的投资,获得属于自己的财富。也正是由于没有慎独的境界。于是有了贪官污吏,有了以下嚣张的几句话:我爸爸是李刚。我是县委书记。更有了那不知廉耻的一句:宁愿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在自行车上笑。于是乎人前是人,背后是鬼。人前不说,背后乱说。搅得局面一团糟的现象应有尽有。 慎独就是挂在我们头上的一面镜子,时时为我们敲响警钟:不要因为别人看不见就放松对于自己的要求。要知道, 张扬的日子永远不会有收获,让我们学会慎独。尽心尽力的实干,踏踏实实的奋斗。即便忙忙碌碌,默默无闻。也会感到充实与幸福。

第12篇:话题作文_慎独

话题作文“慎独”导写及例文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所谓“慎独”,是指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即使没有人监督,也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道德准则,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慎独,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的试金石。一个人在公共场合不做坏事比较容易,而在独处时也能一样不做违反道德准则的事,则需要有很高的道德修养。据《后汉书•杨震传》记载,一次,昌邑官员王密带十金黄金,深夜去拜访杨震,并说:“暮夜无人知。”杨震严词拒绝了这份厚礼,回答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人知?”王密惭愧而归。这个历史故事体现了“慎独”的真实含义,为我们树立了“慎独”的典范。可以说,杨震的道德修养已经达到了“慎独”的境界。

这则材料中所谈的“慎独”能引发你想些什么?请以“慎独”为话题,自定立意,自定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慎独”的范围之内。 【写作指导】

慎独是儒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内容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源》。

慎独,其实就是“慎心”,要诚其意,在各种物欲的诱惑面前,靠“心”把持住自己——不管是酒色财气,总归“吾心有主”,不为所动。

慎独,其实就是“慎始”,做任何事从开头就要十分谨慎,如果开始时就不谨慎,还怎么能保证有好的结局呢?

慎独,其实就是“慎终”,“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意思是说,当事情结束时,要像开头一样慎重对待。

慎独还需用礼来约束自己,就不会离经叛道,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慎独还需克服源自动物性的“利己”性。

写作时可能会出现的不足:

审题时可能会因为对“慎独”理解错误而导致跑题,例如将“慎独”理解为“独处”、“独自反省”等等。“独处”只是一种背景,而“慎独”重点是要谈处于这种背景之下要“谨慎不苟”;“独自反省”是“慎独”的一个方面,但重心是言行要“谨慎不苟”,而不仅仅是“反省”。

【典型事例】 ◇

曾子“一日三省”的名言:《论语·学而》中记载曾子的言论: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后汉书•杨震传》有一则“暮夜无知”的故事:杨震赴任东莱太守时途经昌邑,被他推荐为昌邑县令的王密夜晚泉拜见,想送他十斤黄金,杨震拒绝了。王密说:“暮夜无知。”杨震义正词严:“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返。同是暮夜无人时,同样面对十斤黄金,杨震慎独自律,不为金钱所动,从而留下千古美谈。

秀才慎独的故事。从前,有个又饥又渴的赶考秀才,路过一片熟透的桃林,虽然他对桃子充满了渴望,但最终他只是咽了咽口水,便继续低头匆匆赶路。别人问他为什么不摘个桃子解解渴,他回答道:„桃李无主,我心有主。‟”

2005年感动中国的王顺友,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就是当代恪守“慎独”的典范。他一个人20年走了26万多公里的寂寞邮路。尽管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他说:“保证邮件送到,是我的责任。”在漫漫“孤独之旅”上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一个人的长征”中,他服务无数山里人的执著,为人类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精彩文段】

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慎独”乃人生的至高境界。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无私才能无畏,无畏才能无为,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甚至无所不为!才能坦然面对一切世间沉浮荣枯!我们的内心世界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就好象“一粒沙里有一个世界”一样,当我们在无拘无束无人管制的时候,往往会产生一种放纵的情绪,这种巨大的内在力量,很有可能会驱使我们去为所欲为。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便是考验他修养是否高深的时候;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便是考验他立场是否坚定的时候;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便是考验他能力是否强大的时候。

“慎独”是一面盾牌,可助我们抵御各种各样的诱惑,防范各色各类的“糖弹”“慎独”是一条忠犬,可帮你避开处处陷阱,躲开种种是非;“慎独”是一剂良方,可使你内心清爽,外形昂然。对我们而言,无论是对前程、对事业,也无论是对时下、对将来,“慎独”都是十分必要的,一刻都不可疏忽。我们时刻都要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所谓清醒,也就是“慎独”。

人生如酒,或可口,或浓烈,或芳香,有了慎独,它可以变得更醇厚;

人生如画,或素雅,或黯淡,或明丽,有了慎独,它可以变得更美丽;

人生如歌,或悲戚,或低沉,或高昂,有了慎独,它可以变得更动听

写议论文:

纵向结构

1.可以“小议慎独”为题:引论:由常有一些社会现象引出本文的论点: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本论:为什么要慎独?从4点分析:①慎独让人得以自我完善。②慎独让社会公德得以净化。③慎独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疑,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冷漠。④假如没有了慎独,人和人之间少了诚信。假如没有了慎独,人和人之间少了关爱。结论: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①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②“慎独”慎独离不开自重自律。③“慎独”也离不开自我反省。④慎独离不开坦荡为人。⑤慎独离不开诚实守信。(选择其中的两三个内容为分论点)⑥那么,就让我们用“慎独”警示自己,鞭策自己,坦荡为人,踏实做事,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

2.可以“什么是慎独”为题:可按层进式展开:什么是慎独?《辞海》称:“儒家用语。谓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也就是说,不论何时何地,或明或暗,或在人群,或单身独处,都要小心谨慎,不可在思想和言行上稍微离“道”。为什么要“慎独”:①慎独是一种情操;②慎独是一种修养;③慎独是一种自律;④慎独是一种坦荡。怎样才能“慎独”。那么,该怎样慎独呢?①要让所有的角色身份都保持一致,不自欺,亦不欺人。②对自己要严格要求,不能原谅自己。③要“慎一”,否则会在权钱交易、权物交易、权色交易之类的泥坑中难以自拔。

横向结构:

3.可以“慎独之美”为题:文章应围绕慎独之“美”从三个方面“横向”展开论述:慎独成就了大自然的有序与和谐;慎独闪耀着崇高修养与人性的光辉;慎独为充满智慧的人们另辟蹊径。以此结构谋篇,文章层次清晰,做到了议论文论述应有的宽度。

写记叙文:

4.可以“书记的后悔”为题,编写故事,以小见大,通过现实生活中某些领导台上君子、台后小人,因不能“慎独”,在权钱交易、权物交易、权色交易之类的泥坑中难以自拔,最终锒铛入狱,成为阶下囚的故事,表现防微杜渐、拒腐防变的主旨。

5.可以“在无人的时候”为题,构想一个“无人”的场景,设置与“慎独”相关的情节,描写人物与“慎独”相关的言行。无论是歌颂正面典型,还是鞭挞反面人物,都要围绕“慎独”做文章,并通过逼真的细节来表现。但情节一定要有波澜。

写短剧:

6.可以“‘慎独永驻’三幕剧”为题,把古今常见的材料组织到一块,选取三个具有典型性的“慎独”片段,从“守住慎独”的角度谋篇,组成三幕短剧,表现人应该“慎独”,不然会遗憾终生,抓住历史与现实中的典型的人和事,按时间顺序紧扣话题来写。 【拟题参考】

1.慎独,人生的至境;2.千金难买是慎独;3.梨虽无主,我心有主;4.在无人的时候;5.也说“慎独”;6.慎独•慎始•慎终;7.为官要“四慎”;8.做“真实的自己”,你能吗?9.慎独是检验一个人修身养性的试金石;10.人在做,天在看;11.人生第一要义;12.慎独伴随你成功;13.人前人后我们都能是君子;14.为“以不贪宝”叫好;15.作一棵在孤寂夜空下看守心灵月亮的树;16.慎独是人生的必修课;17.拒绝第一回;18.难得“慎独”19.书记的后悔20.满城尽是电子眼。

【素材连接】

1.柳下惠的节操 鲁国人柳下惠,姓展名禽。相传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柳下惠宿于郭门。有一个没有住处的妇子来投宿,柳下惠恐她冻死,叫她坐在怀里,解开外衣把她裹紧,同坐了一夜,一直到第二天天亮并没发生非礼行为。于是柳下惠就被誉为“坐怀(槐)不乱”的正人君子。

2.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壁,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左传·襄公十五年》)

3.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因为天气炎热,口渴难耐。正好路边有一棵梨树,行人们纷纷去摘梨解渴,只有许衡一个人不为所动。这时候有人就问他:“为什么你不摘梨呢?”许衡就说了:“不是自己的梨,怎么可以随便乱摘呢?”那人就笑他迂腐:“世道这么乱,管它是谁的梨。”许衡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4.道光年间的刑部官员冯志圻有收藏碑帖字画之好。一个下属寻得一帧宋拓名碑,用古锦包好送冯志。冯连看也没看就当即退还。有人劝冯志看看无妨。冯志说:“一看恐怕就不想退了,而接受它就难免为送礼者所利用”。此乃慎始之举,守住第一次,就没有第二次了。(《清朝野史大观》)

5.据一则“轿夫湿鞋”的民间故事说:一个轿夫雨后穿新鞋抬轿。开始抬腿迈步十分小心,专拣干处走,生怕湿了鞋。后来一不小心脚踏泥水,弄脏了鞋,就再也不管了,干处湿处随便落脚。这说明轿夫虽“慎始”,但坚持时间不长,自然就没有“慎终”之说了。 6.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也对慎独做了通俗的解释: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不做坏事,这就叫慎独。

【针刺文】

小议“慎独”

佚名

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

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君子慎独”。一个人越是在无人监督的时候,越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谨慎从事,不做违德背理之事,就越能接近自我完善的思想境界。

“慎独”还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后汉书•杨震传》有一则“暮夜无知”的故事:杨震赴任东莱太守时途经昌邑,被他推荐为昌邑县令的王密夜晚拜见,想送他十斤黄金,杨震拒绝了。王密说:“暮夜无知。”杨震义正词严:“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返。同是暮夜无人时,同样面对十斤黄金,杨震、王密二人的道德修养,就高下分明了。

“慎独”更是社会生活的“净化器”。人一旦缺少了“慎独”精神,就会降低自己的道德水准,只顾个人利益而无视他人利益。可怕的是这种思想一旦“传染”开去,别人也会以他为“榜样”,如果人人效仿,久而久之,世风日下就成必然。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即无人在场和有人在场都是一个样,不让任何微小邪恶的念头萌发,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质日臻完善。

“慎独”离不开严格要求自己。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2005年感动中国的王顺友,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就是当代恪守“慎独”的典范。他一个人20年走了26万多公里的寂寞邮路。尽管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他说:“保证邮件送到,是我的责任。”在漫漫“孤独之旅”上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一个人的长征”中,他服务无数山里人的执著,为人类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慎独”也离不开自我反省。一个人要进步,就要经常地、认真地反省自己。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份量来报偿我所领受的、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蜚声中外的医学院士吴阶平在年老时这样反思自己:“我自己认为,在1950—1960这十年里是取得了可喜成绩的,那时自己也的确十分勤奋,但这并不代表一生中都在坚持不懈地努力。自己在科学研究中锲而不舍的精神还远远不够,自己也有偷懒、靠小聪明过关甚至是一知半解的地方。”科学家们这种勤于反思、严于自律的精神为我们做出了表率。

“慎独”是一面盾牌,可助你抵御各种各样的诱惑,防范各色各类的“糖弹”;“慎独”是一盏明灯,可帮你照亮前行之路,明辨是非曲直;“慎独”是一剂良药,可使你内心清朗,精神昂然。那么,就让我们用“慎独”警示自己,鞭策自己,坦荡为人,踏实做事,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摘自《高中议论文阅读训练》)

【简评】

这是一篇说理透彻的议论文。

从身边的种种“摆平”现象入手,很自然的引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接着,用三个自然段阐述了“慎独”的内涵,即“慎独是什么?”每段开头都以一个形象的比喻句作为本段的论点,三句构成排比,结构严谨、思路清晰。把“慎独”比作“自我完善的必修课”、“道德品质的试金石,”、“社会生活的净化器”。从个人上升到社会,三个比喻句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这是本文的一大亮色,作者在这里可谓“颇具匠心”!接下来,提出了一个观点: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这个观点把“慎独”这个观点诠释得“入木三分”!紧接着,又提出慎独的方法:①严格要求自己;②自我反省:举了2005年感动人物:王顺友的事例,贴进社会生活,紧跟着时代的步伐,给文章注以“新鲜的血液”,使论据充分,有说服力。结尾更是本文的“一道风景”,一组排比句中又含有耐人寻味的比喻,清新自然、文采飞扬!(高星云

持守

智者说“一花一世界。”佛家云:“一叶一菩提。”人生本来是个奇迹,身处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太需要有心的宁静,去持守一种道德的高尚、精神的富有。

都市繁华,浮生若梦,灯红酒绿,此刻,让我们的心灵回归,屏弃浮生的嘈杂,淡远逐利的喧嚣。或许没有人会给你特别的束缚,而我们应当有自觉的谨慎和人格的守候,生活并不从此就自由放任。

古语有“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有时会妨碍我们在社会中正确的辨识。在无人监督的时候,罔顾王法,伸出手去,拿自己不该拿,得自己不当得,古今中外,子孙不绝,大有人在。虽说伸手之时,的确没有人知,但心灵的尺度失去把持,道德的堤防已经坍塌。

东汉人杨震往东莱郡赴任,路经昌邑县,遇先前己所推荐秀才,现任昌邑县令的王密,夜拒所赠十斤重金。王密说:“暮夜无知者。”杨震说:“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面对利益的诱惑,杨震算是持守了高岸的人格,他做了千古慎独的榜样。

生活中,赠金的事,并非总在发生。但这样那样的让我们有所迷失的事儿,是无所不遇。少了父母师长的监管,我们会耐不住寂寞,去打开电脑,在网上作百无聊赖的神聊;我们会守不住清素,去牟取小利,哪怕是不择手段……

有一位心理学教授做了一个试验:事先在礼堂内藏了录音机,老师领着100多名学生进来坐下,礼堂里十分安静。当所有的老师借故离开后,礼堂里马上沸腾起来。十分钟后,老师返回,打开录音,录音机里充斥着不堪入耳的脏话、粗话!这当然不是说孩子品德有多坏,但至少说明同学们缺乏心灵的持守。

人的故事都是自己来写,这就像掌纹,故事虽然曲折,可终究一度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清代礼部尚书张伯行说:“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他随处随时都看重名节,做了一个很能掌握自己的人。我们都有离开父母的那一天,谨慎不苟便是我们人生的标竿。树立人生的标竿,我们才能无时无处不持守。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做人的标准或尺度并不是全由别人来限制你的。它其实是一种来自心灵的自我鞭策。无论尘世喧嚣、也无论人生孤寂,我们都不妨谛听自己心跳的声音,或许,我们不能成为大圣者,但毕竟,可以无悔此生!这样,在世人面前,我们有的,不是欺于暗室的不择手段,也不是乐于苟且的一味钻营;而是一份开朗豁达,一种宁静致远。做定慎独的人生,无怨无

君子慎独 湖南师大附中 张乔

毛主席曾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同样,一个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做君子不难,难的是独处时也做君子。 “慎独”是一种高境界的道德修养。《礼记》中记载:“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历览前贤,莫不慎独。圣人孔子,不仅在朝堂之上严遵“君君臣臣”之仪,在颠沛流离之途也坚守君子之礼,席不正不坐,语非礼不言。诗人屈原,虽身处浊世,惨遭罢黜流放,仍能“沐后弹冠,浴后更衣”。四知堂上杨震那一声断喝:“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人知!”令其美德彪炳千古,成为“君子慎独”的最好注脚。

“慎独”是对自己的诚实。一个人只有对自己诚实,方能对他人守信。《五元灯会》上载有这样一个故事:由于战乱,普陀寺的众禅师决定迁往别处。在迁移途中,只有豫通大师一人坚持早课,从不荒废。有人劝他说:“此处无佛,大师可不必如此。”豫通大师答一偈子曰:“此处无佛,我心有佛。既诚我心,是诚我佛。”好一个“既诚我心,是诚我佛”!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尊佛——自己的良心。大庭广众之下的君子是众人的君子,只有独处一室之时的君子,才是自我的君子。君子慎独,对自己诚实,就像是空谷中的幽兰,即使无人知晓,也始终散发清香;而那些不懂得“慎独”之人,欺骗自己的良心,内心最终会成为臭不可闻的鲍鱼之肆!

“慎独”是一种对自己的审视。每当夜深人静、独处一室之时,你能够因为无须顾及旁人而放纵身心吗?不,灿烂的星空遥望着你,皎洁的月亮守望着你。隐约地,有一种声音,仿佛是灵魂对自己的拷问,在这独处的静谧里。君子慎独,他的灵魂始终谨慎不苟。

当一轮新月升起,空寂的幽谷中,有一株独生的兰花,冰清玉洁,挺立在自己的芬芳中。就在这独处的正直中,它赢得了满天星光。

【简 评】

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谋篇,条理清晰。主体部分从 “慎独是一种高境界的道德修养”,“慎独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诚实”,“慎独是一种对自己的审视”展开论述,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第13篇:慎独、慎微、慎思

慎独、慎微、慎思

一个人在什么时候才算的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成熟,回想自己走过的这些路,从无知的孩提时代无所畏惧的漫天空想到现如今所要承担的各种各样约束自我的责任,有时羡慕旁边周围人与物所拥有的那些所得,有时感叹自身前途时运,有时被喧嚣社会环境所逼迫的无奈,有时偶尔也庆幸自己经过努力和运气所换来的个人微小成功。独处的时候思维难免会走到过去,多年的时间仿佛是流星一瞬间的滑过。真的感觉人的一生确实是一场戏,导演和演员都是自己,这场戏中所留下的怀念是唯一永恒的东西。闲暇时看一看历史变迁,读一读孔孟之道,想一想人生哲学,参一参工作思路,悟一悟自我得失。 保留自己心中的那一份静谧的田地,给自己灵魂留一份升华的空间。

自己身处军营,在这个环境领域中有着自己本身的特点,条例条令规章制度,坚决服从令行禁止,一横一竖都体现着部队整齐划一,强化着战斗力模式统一。每天的生活都好像被编辑了程序一样,按照时间节点一步一步的运行。然而部队里的每个人又都是来自繁杂的社会,偶尔和地方的亲戚朋友的谈话交流又会让营墙里面的人产生一种彷徨。在各种各样潜在规则的范围内,现实套路和实际运行中的各种“累”也难免会让人的心境发生紊乱,加之自身的实力付出与期望的收获回报之间的落差更容易让人身心疲惫。这就是每个人在大家面前是成功快乐的,而在自己独处的时候却是失败悲观的。在前进的道路上缺少真正的引导,害怕独处,不敢正视自己,直接导致自己失去自我,精神上崩溃,缺乏真正的价值成绩感。时而盲目跟随,时而逆来顺受,时而自暴自弃。内心的想法不能找到正确的方法去表露,稍不留心也会引来不必要的误会,更何谈工作,何谈理想。对上级交给的任务亦是力不从心,草草应付。军营是一个集体,这里有很多人,有很多事,因此,自己身在集体的大环境中一定要正确把握自己,在集体中自我独处的时候一定要做到:“慎独”。不能让自己迷失在各种各样的潮流中,眼光不能局限在那些狭小的利益中。人应当有大的胸怀和更高的境界,时刻保持自己最初的那一份理想,不卑不躁;时刻提醒自己前进的方向,不迷不弃;时刻回忆自己的那些珍惜,不虚不贫。

部队的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事业,有大的方针做指引,“责任奉献”意识时时铭记。但凡是大事业都是一些小事情所构建的。时常会听到这样一句口话:一天过去了,都干了些什么。这和大的时代紧迫感有些格格不入,很容易将自己置于之外。大事业与自己无关的思想定位,导致忽略了小事情的存在价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貌似这样平静的生活也是一种惬意,但正是这种惬意往往就是巨大的灾难。有这样一个小实验:把一只青蛙放在水杯中慢慢地加热,水温从室温逐渐升高,观察青蛙的反应。水中的青蛙很是惬意,全然不觉察周围生存环境的致命变化,慢慢的水温到达几乎沸腾的阶段,青蛙表情依旧是安逸,青蛙的生命不知在什么时候就已经结束。但是如果把一只青蛙投入到一杯沸水当中时,青蛙根据自身本能,迅速跳跃逃离,虽然身体受些伤但依旧是活着的。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关乎自身的一些小变化小事情虽然在短时间内不会起到质的影响,但如果不引起注意,这些小事量的积累就会引起质的飞跃。小到影响个人的前途发展,大到让整个军队国家产生变故。有人说部队是一个磨人的地方,身处在部队的营墙之中,如果不时刻警惕自己做到“慎微”不仅仅是慢慢的颓废,更进一步就是变废了。“磨人”的事情只是自身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是自己把这些构建大事业的小事情给忽略了。就对个人而言,千里大堤溃于蚁穴的道理同样存在,一个人在工作中刚开始的尽心尽力,然而在马上要成功的时候却因为一件小事儿功亏一篑。一个人无论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色,然而就是一个小举止就让领导对其失去信任。就如常言: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所以说,自己在任何时候都要做到“慎微”,重视每一件小事,每一项任务。不要像那只青蛙一样,安逸的生活环境只会让自己忘记跳跃求生的本能。

就结合自我而言,从明事之时起就步入学校,寒窗苦读几十年,学习各种各样文化知识。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需要学的东西更加繁多。自古孔子有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之前学校所接触的是为工作而奠定的基础,工作之后的思考更是工作的重要内容。

部队中每一项任务都有它的特殊缘由,都有其来因后果,然而在工作中所经历的人、事、物都是不同的。其思考的重要性尤为显现。一个人成熟的一项标志就是看他会不会思考,做事情有没有自己的思路。大的事情上讲究原则,小的事情上合乎情理。对待取得的成就保持一种宽广的心态,对于自身侥幸心理的缺点正确认识改正。一切从工作出发,一切以事业为重,与其说这是在思考工作,这也是学会思考自己的人生。现如今,社会处于一种大的格局变化时期,军队也处在一种变革时期,社会中各种各样的思潮不断涌入部队,注入我们每个人的脑海之中。很多的“功利思想”不断冲击着每个人,做一件工作,完成一项任务,不去看在这一过程当中工作和任务的本身价值所在,而是首先看自己能从中得到什么,只顾眼前的所得,更不用说是自身的成长。很多人都说这是一种“现实”,但这种扭曲的短浅目光会直接漠视我们正确的思考价值取向。久而久之,放在眼前磨练的机会就被错误的价值思考所失去,那么,什么时候去成长,什么时候才成熟。因此,面对物欲横流的环境,要保持自己的那一份谨慎的思考,做到“慎思”。不要被表面的所得影响了让自己把握发展的机会的流失,毕竟机会是有限的,同样机会也是给有准备的人的。不论是否成功,是否有价值,是否犯错,重要的是个人自身的成长。

慎独、慎微、慎思。让自己真正安下心来,没有时间去抱怨,也没有机会去等待。身处部队军营也好,将来步入社会也罢,留住自身心灵的那一份缓存空间,把握住自己,进而去成长自己。

第14篇:小学慎独演讲稿

慎独 2018.05 慎独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重个人品行的操守,是个人风范的最高境界。它可以理解为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

从古到今,慎独的精神无处不在,春秋时的曾子做到了“一日三省”:“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而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王顺友,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就是当代恪守“慎独”的典范。他一个人20年走了26万多公里的寂寞邮路。尽管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他说:“保证邮件送到,是我的责任。”在漫漫“孤独之旅”上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一个人的长征”中,他服务无数山里人的执著,为人类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如今的我们应铭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把“慎独”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第15篇:话题作文_慎独

话题作文“慎独”导写及例文

【写作指导】

慎独是儒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内容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源》。

慎独,其实就是“慎心”,要诚其意,在各种物欲的诱惑面前,靠“心”把持住自己——不管是酒色财气,总归“吾心有主”,不为所动。

慎独,其实就是“慎始”,做任何事从开头就要十分谨慎,如果开始时就不谨慎,还怎么能保证有好的结局呢?

慎独,其实就是“慎终”,“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意思是说,当事情结束时,要像开头一样慎重对待。

慎独还需用礼来约束自己,就不会离经叛道,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慎独还需克服源自动物性的“利己”性。

写作时出现的不足:

审题时可能会因为对“慎独”理解错误而导致跑题,例如将“慎独”理解为“独处”、“独自反省”等等。“独处”只是一种背景,而“慎独”重点是要谈处于这种背景之下要“谨慎不苟”;“独自反省”是“慎独”的一个方面,但重心是言行要“谨慎不苟”,而不仅仅是“反省”。、【思路点拨】 纵向结构

1.可以“小议慎独”为题:引论:由常有一些社会现象引出本文的论点: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本论:为什么要慎独?从4点分析:①慎独让人得以自我完善。②慎独让社会公德得以净化。③慎独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疑,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冷漠。④假如没有了慎独,人和人之间少了诚信。假如没有了慎独,人和人之间少了关爱。结论: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①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②“慎独”慎独离不开自重自律。③“慎独”也离不开自我反省。④慎独离不开坦荡为人。⑤慎独离不开诚实守信。(选择其中的两三个内容为分论点)⑥那么,就让我们用“慎独”警示自己,鞭策自己,坦荡为人,踏实做事,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

2.可以“什么是慎独”为题:可按层进式展开:什么是慎独?《辞海》称:“儒家用语。谓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也就是说,不论何时何地,或明或暗,或在人群,或单身独处,都要小心谨慎,不可在思想和言行上稍微离“道”。为什么要“慎独”:①慎独是一种情操;②慎独是一种修养;③慎独是一种自律;④慎独是一种坦荡。怎样才能“慎独”。那么,该怎样慎独呢?①要让所有的角色身份都保持一致,不自欺,亦不欺人。②对自己要严格要求,不能原谅自己。③要“慎一”,否则会在权钱交易、权物交易、权色交易之类的泥坑中难以自拔。

横向结构:

3.可以“慎独之美”为题:文章应围绕慎独之“美”从三个方面“横向”展开论述:慎独成就了大自然的有序与和谐;慎独闪耀着崇高修养与人性的光辉;慎独为充满智慧的人们另辟蹊径。以此结构谋篇,文章层次清晰,做到了议论文论述应有的宽度。

【拟题参考】

1.慎独,人生的至境;2.千金难买是慎独;3.梨虽无主,我心有主;4.在无人的时候;5.也说“慎独”;6.慎独•慎始•慎终;7.为官要“四慎”;8.做“真实的自己”,你能吗?9.慎独是检验一个人修身养性的试金石;10.人在做,天在看;11.人生第一要义;12.慎独伴随你成功;13.人前人后我们都能是君子;14.为“以不贪宝”叫好;15.作一棵在孤寂夜空下看守心灵月亮的树;16.慎独是人生的必修课;17.拒绝第一回;18.难得“慎独”19.书记的后悔20.满城尽是电子眼。

【素材连接】

1.柳下惠的节操

鲁国人柳下惠,姓展名禽。相传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柳下惠宿于郭门。有一个没有住处的妇子来投宿,柳下惠恐她冻死,叫她坐在怀里,解开外衣把她裹紧,同坐了一夜,一直到第二天天亮并没发生非礼行为。于是柳下惠就被誉为“坐怀(槐)不乱”的正人君子。

2.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壁,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左传·襄公十五年》)

3.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因为天气炎热,口渴难耐。正好路边有一棵梨树,行人们纷纷去摘梨解渴,只有许衡一个人不为所动。这时候有人就问他:“为什么你不摘梨呢?”许衡就说了:“不是自己的梨,怎么可以随便乱摘呢?”那人就笑他迂腐:“世道这么乱,管它是谁的梨。”许衡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4.道光年间的刑部官员冯志圻有收藏碑帖字画之好。一个下属寻得一帧宋拓名碑,用古锦包好送冯志。冯连看也没看就当即退还。有人劝冯志看看无妨。冯志说:“一看恐怕就不想退了,而接受它就难免为送礼者所利用”。此乃慎始之举,守住第一次,就没有第二次了。(《清朝野史大观》)

5.据一则“轿夫湿鞋”的民间故事说:一个轿夫雨后穿新鞋抬轿。开始抬腿迈步十分小心,专拣干处走,生怕湿了鞋。后来一不小心脚踏泥水,弄脏了鞋,就再也不管了,干处湿处随便落脚。这说明轿夫虽“慎始”,但坚持时间不长,自然就没有“慎终”之说了。

6.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也对慎独做了通俗的解释: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不做坏事,这就叫慎独。

【针刺文】

小议“慎独”

佚名

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

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君子慎独”。一个人越是在无人监督的时候,越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谨慎从事,不做违德背理之事,就越能接近自我完善的思想境界。

“慎独”还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后汉书•杨震传》有一则“暮夜无知”的故事:杨震赴任东莱太守时途经昌邑,被他推荐为昌邑县令的王密夜晚拜见,想送他十斤黄金,杨震拒绝了。王密说:“暮夜无知。”杨震义正词严:“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返。同是暮夜无人时,同样面对十斤黄金,杨震、王密二人的道德修养,就高下分明了。

“慎独”更是社会生活的“净化器”。人一旦缺少了“慎独”精神,就会降低自己的道德水准,只顾个人利益而无视他人利益。可怕的是这种思想一旦“传染”开去,别人也会以他为“榜样”,如果人人效仿,久而久之,世风日下就成必然。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即无人在场和有人在场都是一个样,不让任何微小邪恶的念头萌发,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质日臻完善。

“慎独”离不开严格要求自己。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2005年感动中国的王顺友,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就是当代恪守“慎独”的典范。他一个人20年走了26万多公里的寂寞邮路。尽管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他说:“保证邮件送到,是我的责任。”在漫漫“孤独之旅”上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一个人的长征”中,他服务无数山里人的执著,为人类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慎独”也离不开自我反省。一个人要进步,就要经常地、认真地反省自己。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份量来报偿我所领受的、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蜚声中外的医学院士吴阶平在年老时这样反思自己:“我自己认为,在1950—1960这十年里是取得了可喜成绩的,那时自己也的确十分勤奋,但这并不代表一生中都在坚持不懈地努力。自己在科学研究中锲而不舍的精神还远远不够,自己也有偷懒、靠小聪明过关甚至是一知半解的地方。”科学家们这种勤于反思、严于自律的精神为我们做出了表率。

“慎独”是一面盾牌,可助你抵御各种各样的诱惑,防范各色各类的“糖弹”;“慎独”是一盏明灯,可帮你照亮前行之路,明辨是非曲直;“慎独”是一剂良药,可使你内心清朗,精神昂然。那么,就让我们用“慎独”警示自己,鞭策自己,坦荡为人,踏实做事,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摘自《高中议论文阅读训练》)

【简评】

这是一篇说理透彻的议论文。

从身边的种种“摆平”现象入手,很自然的引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接着,用三个自然段阐述了“慎独”的内涵,即“慎独是什么?”每段开头都以一个形象的比喻句作为本段的论点,三句构成排比,结构严谨、思路清晰。把“慎独”比作“自我完善的必修课”、“道德品质的试金石,”、“社会生活的净化器”。从个人上升到社会,三个比喻句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这是本文的一大亮色,作者在这里可谓“颇具匠心”!接下来,提出了一个观点: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这个观点把“慎独”这个观点诠释得“入木三分”!紧接着,又提出慎独的方法:①严格要求自己;②自我反省:举了2005年感动人物:王顺友的事例,贴进社会生活,紧跟着时代的步伐,给文章注以“新鲜的血液”,使论据充分,有说服力。结尾更是本文的“一道风景”,一组排比句中又含有耐人寻味的比喻,清新自然、文采飞扬!

第16篇:慎独之古今

慎独之古今

古书《大学》中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修养步骤,修身而后齐家,家齐则国治,国治则天下平,修身是根本,是前提,是首要目的。那么如何修身呢?《中庸》里给了我们答案: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君子慎独,这句话流传了上千年,被历代大儒所推崇,然而什么是慎独呢?《辞海》解释为“在独处无人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源》中解释为“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简而言之,慎独即自律,是封建士大夫的至高道德标准,具体指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能遵守道德规范,做到言行一致,人前人后都是君子。

慎独这一道德修养方法是不分派别,不分国别,不分时间的。除了儒家,佛家亦是如此。《五元灯会》中有一则故事:由于战乱,普陀寺的僧人决定迁移庙址。在迁徙途中,只有豫通大师一人坚持做早课,从不荒废。有人对他说:“此处无佛,大师可不必如此。”豫通大师用一偈子回答:“此处无佛,我心有佛。既诚我心,是诚佛心。”不仅中国如此,外国的大贤也有这样的言论。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曾说过:“不论在别人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劣的事情,最要紧的是自尊。”

明白了慎独的意思还只是表面的,关键在于如何做到它。古之大贤皆以此为修身准则,晚清大员曾国藩也十分推崇这一点,他总结自己一生的处世经验,写了著名的“日课四条”,即“慎独、立敬、求仁、习劳”这四条。慎独是根本,是“体”,其他三条是枝叶,是“用”。但这不仅是封建时代的独有产物,刘少奇同志曾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中写道: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坚督时,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而不做坏事,这就叫做“慎独”。由此可见,“慎独”作为自我修身方法,在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仍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有句老话叫“举头三尺有神明”,这不是迷信,也不是恐吓,而是提醒人们要注意“慎独”,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现今虽是法制社会,但法制仍不健全,法律与道德之间仍有很大的空隙,这时就需要人们做到“慎独”。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习与处世都很重要。处世慎独自是应该,学习方面较之中学时代最大的不同在于自学为主,没有人督促时,就需要我们自觉学习,也就是慎独。 最后,让我以康德的一句话结束本文:有两样东西,愈是经常和持久地思考它们,对它们日久弥新和不断增长之魅力以及崇敬之情就愈加充实着心灵:我头顶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

第17篇:慎独 骆浩

慎独

荣成六中骆浩

即使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要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

——题记

“我们心中有眼睛。”一句话,道尽慎独的含义。慎独,不因是否有人监督,有人关注而做有违本心之事,坚持原则,恪守信仰。慎独,应是我们终生奉行的原则。

坚守慎独之道,彰显清正廉洁。面对昌邑令王密的十斤黄金,面对暮夜无知的“绝佳环境”,杨震坚守慎独之道,发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的义正言辞。坚守慎独之道,让道心永存。普陀寺迁址途中,众僧皆不复早课,唯有豫通大师坚守慎独之道,发出“此处无佛,我心有佛,既诚我心,是诚我佛”的铿锵话语。

坚守慎独之道,突显责任辉煌。26万里的长征路,普通邮递员王顺友坚守慎独之道,100%的准确投递率是对他事业的肯定,更是对他慎独之道的赞扬。“这是我的责任,”是他对慎独之道最直白的实践。

如绝世佳人,无论人前人后,都保持端庄的姿态。他们坚守慎独之道,慎独之道让他们内心晴朗,让他们的灵魂始终谨慎不苟。他们在实践中践行着慎独之道,时刻不忘慎独之道,终站在人性和品格的巅峰,青史留名。

当利益至上的思想充斥着人们的神经,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慎独之道却显得如此的不堪一击。从陈良宇到王宝森,再到黄胜。面对金钱诱惑,他们不再坚守慎独之道,终难逃法网,纷纷落马。从双汇到蒙牛,这两个国内巨头品牌却屡出问题,瘦肉精,黄曲霉素接连撼动国人的神经。是利益让他们做出违法犯罪之事,让企业蒙羞,让国人不耻。在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我们悉心寻找着那深藏心中的慎独之道。为官者,以人为本,造福百姓;为民者,真诚待人,以心换心;为商者,信誉至上,开诚布公,便利人民。如此为之,方为坚守慎独之道,才能坚持本心,以慎独之道涤荡心胸。

曾国藩对于人生经验的总结中,将慎独居于首位,可见慎独之重要。坚守慎独之道,坚守本心,让内心永远保持清明,淡定。

第18篇:慎独_作文[1]

话题作文“慎独”

【写作指导】

慎独是儒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内容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源》。

慎独,其实就是“慎心”,要诚其意,在各种物欲的诱惑面前,靠“心”把持住自己——不管是酒色财气,总归“吾心有主”,不为所动。

写作时可能会出现的不足:

审题时可能会因为对“慎独”理解错误而导致跑题,例如将“慎独”理解为“独处”、“独自反省”等等。“独处”只是一种背景,而“慎独”重点是要谈处于这种背景之下要“谨慎不苟”;“独自反省”是“慎独”的一个方面,但重心是言行要“谨慎不苟”,而不仅仅是“反省”。

【思路点拨】

(一)写议论文:

递进结构

可以“小议慎独”为题:引论:由常有一些社会现象引出本文的论点: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本论:为什么要慎独?从4点分析:

慎独让人得以自我完善。

②慎独让社会公德得以净化。

③慎独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疑,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冷漠。

④假如没有了慎独,人和人之间少了诚信。假如没有了慎独,人和人之间少了关爱。 结论: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

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

②“慎独”慎独离不开自重自律。

③“慎独”也离不开自我反省。

④慎独离不开坦荡为人。

⑤慎独离不开诚实守信。(选择其中的两三个内容为分论点)

那么,就让我们用“慎独”警示自己,鞭策自己,坦荡为人,踏实做事,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

2.可以“什么是慎独”为题:

什么是慎独?《辞海》称:“儒家用语。谓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也就是说,不论何时何地,或明或暗,或在人群,或单身独处,都要小心谨慎,不可在思想和言行上稍微离“道”。

为什么要“慎独”:①慎独是一种情操;②慎独是一种修养;③慎独是一种自律;④慎独是一种坦荡。怎样才能“慎独”。

那么,该怎样慎独呢?①要让所有的角色身份都保持一致,不自欺,亦不欺人。②对自己要严格要求,不能原谅自己。③要“慎一”,否则会在权钱交易、权物交易、权色交易之类的泥坑中难以自拔。

并列结构:

可以“慎独之美”为题:文章应围绕慎独之“美”从三个方面“横向”展开论述: 慎独成就了大自然的有序与和谐;

慎独闪耀着崇高修养与人性的光辉;

慎独为充满智慧的人们另辟蹊径。

以此结构谋篇,文章层次清晰,做到了议论文论述应有的宽度。

(二)写记叙文:

1.可以“书记的后悔”为题,编写故事,以小见大,通过现实生活中某些领导台上君子、台后小人,因不能“慎独”,在权钱交易、权物交易、权色交易之类的泥坑中难以自拔,最终锒铛入狱,成为阶下囚的故事,表现防微杜渐、拒腐防变的主旨。

2.可以“在无人的时候”为题,构想一个“无人”的场景,设置与“慎独”相关的情节,描写人物与“慎独”相关的言行。无论是歌颂正面典型,还是鞭挞反面人物,都要围绕“慎独”做文章,并通过逼真的细节来表现。但情节一定要有波澜。

(三)写短剧:

可以“‘慎独永驻’三幕剧”为题,把古今常见的材料组织到一块,选取三个具有典型性的“慎独”片段,从“守住慎独”的角度谋篇,组成三幕短剧,表现人应该“慎独”,不然会遗憾终生,抓住历史与现实中的典型的人和事,按时间顺序紧扣话题来写。

【拟题参考】

1.慎独,人生的至境;

2.千金难买是慎独;

3.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4.在无人的时候;

5.也说“慎独”;

6.慎独•慎始•慎终;

7.满城尽是电子眼。

8.做“真实的自己”,你能吗?

9.慎独是检验一个人修身养性的试金石;

10.人在做,天在看;

11.难得“慎独”

12.慎独伴随你成功;

13.人前人后我们都能是君子;

14.为“以不贪宝”叫好;

15.慎独是人生的必修课;

【素材连接】

1.柳下惠的节操鲁国人柳下惠,姓展名禽。相传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柳下惠宿于郭门。有一个没有住处的妇子来投宿,柳下惠恐她冻死,叫她坐在怀里,解开外衣把她裹紧,同坐了一夜,一直到第二天天亮并没发生非礼行为。于是柳下惠就被誉为“坐怀(槐)不乱”的正人君子。

2.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

告曰:“小人怀壁,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左传·襄公十五年》)

3.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因为天气炎热,口渴难耐。正好路边有一棵梨树,行人们纷纷去摘梨解渴,只有许衡一个人不为所动。这时候有人就问他:“为什么你不摘梨呢?”许衡就说了:“不是自己的梨,怎么可以随便乱摘呢?”那人就笑他迂腐:“世道这么乱,管它是谁的梨。”许衡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4.道光年间的刑部官员冯志圻有收藏碑帖字画之好。一个下属寻得一帧宋拓名碑,用古锦包好送冯志。冯连看也没看就当即退还。有人劝冯志看看无妨。冯志说:“一看恐怕就不想退了,而接受它就难免为送礼者所利用”。此乃慎始之举,守住第一次,就没有第二次了。(《清朝野史大观》)

5.据一则“轿夫湿鞋”的民间故事说:一个轿夫雨后穿新鞋抬轿。开始抬腿迈步十分小心,专拣干处走,生怕湿了鞋。后来一不小心脚踏泥水,弄脏了鞋,就再也不管了,干处湿处随便落脚。这说明轿夫虽“慎始”,但坚持时间不长,自然就没有“慎终”之说了。

6.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也对慎独做了通俗的解释: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不做坏事,这就叫慎独。

【范文】小议“慎独”

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

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君子慎独”。一个人越是在无人监督的时候,越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谨慎从事,不做违德背理之事,就越能接近自我完善的思想境界。

“慎独”还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后汉书•杨震传》有一则“暮夜无知”的故事:杨震赴任东莱太守时途经昌邑,被他推荐为昌邑县令的王密夜晚拜见,想送他十斤黄金,杨震拒绝了。王密说:“暮夜无知。”杨震义正词严:“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返。同是暮夜无人时,同样面对十斤黄金,杨震、王密二人的道德修养,就高下分明了。

“慎独”更是社会生活的“净化器”。人一旦缺少了“慎独”精神,就会降低自己的道德水准,只顾个人利益而无视他人利益。可怕的是这种思想一旦“传染”开去,别人也会以他为“榜样”,如果人人效仿,久而久之,世风日下就成必然。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即无人在场和有人在场都是一个样,不让任何微小邪恶的念头萌发,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质日臻完善。“慎独”离不开严格要求自己。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2005年感动中国的王顺友,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就是当代恪守“慎独”的典范。他一个人20年走了26万多公里的寂寞邮路。尽管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他说:“保证邮件送到,是我的责任。”在漫漫“孤独之旅”上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一个人的长征”中,他服务无数山里人的执著,为人类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慎独”也离不开自我反省。一个人要进步,就要经常地、认真地反省自己。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份量来报偿我所领受的、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蜚声中外的医学

院士吴阶平在年老时这样反思自己:“我自己认为,在1950—1960这十年里是取得了可喜成绩的,那时自己也的确十分勤奋,但这并不代表一生中都在坚持不懈地努力。自己在科学研究中锲而不舍的精神还远远不够,自己也有偷懒、靠小聪明过关甚至是一知半解的地方。”科学家们这种勤于反思、严于自律的精神为我们做出了表率。

“慎独”是一面盾牌,可助你抵御各种各样的诱惑,防范各色各类的“糖弹”;“慎独”是一盏明灯,可帮你照亮前行之路,明辨是非曲直;“慎独”是一剂良药,可使你内心清朗,精神昂然。那么,就让我们用“慎独”警示自己,鞭策自己,坦荡为人,踏实做事,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

【简评】

这是一篇说理透彻的议论文。

从身边的种种“摆平”现象入手,很自然的引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接着,用三个自然段阐述了“慎独”的内涵,即“慎独是什么?”每段开头都以一个形象的比喻句作为本段的论点,三句构成排比,结构严谨、思路清晰。把“慎独”比作“自我完善的必修课”、“道德品质的试金石,”、“社会生活的净化器”。从个人上升到社会,三个比喻句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这是本文的一大亮色,作者在这里可谓“颇具匠心”!

接下来,提出了一个观点: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这个观点把“慎独”这个观点诠释得“入木三分”!

紧接着,又提出慎独的方法:①严格要求自己;②自我反省:举了2005年感动人物:王顺友的事例,贴进社会生活,紧跟着时代的步伐,给文章注以“新鲜的血液”,使论据充分,有说服力。结尾更是本文的“一道风景”,一组排比句中又含有耐人寻味的比喻,清新自然、文采飞扬!

【例文】

人生不能没有慎独

第一幕

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地点:鲁国郭门里

内容概要:在一个天寒地冻的夜晚,柳下惠宿于郭门。有一个没有住处的美貌女子来投宿,柳下惠恐她冻死,叫她坐在怀里,解开外衣把她裹紧,同坐了一夜,一直到第二天天亮并没发生非礼行为。

画外音:柳下惠之所以被誉为“坐怀不乱”的正人君子,是因他能够坚守慎独。深更半夜,面对楚楚动人的美女毫不动心,能挑战自我,战胜色欲,表现出读书人的高尚人生修养。 第二幕

时间:宋朝

地点:子罕家中

内容概要:宋国有个人给大夫子罕送来了一块好玉,子罕却不肯收。送玉者误以为他嫌玉的质地不好,急忙解释它是块经玉匠断定的宝玉。岂料子罕却说:“我把不贪图别人的财物当作‘宝’,而你把这块宝玉当作‘宝’,如果你把它给了我,那么我们都丧失了自己的‘宝’。还是让我们各自守住自己的‘宝’吧!”

画外音:子罕“以不贪宝”,被誉为千古美谈。他身居高位,却能两袖清风,面对价值连城的美玉,能挑战自我,战胜物欲,坚持操守,毫不动心,表现出为官者的高尚道德情操。

第三幕

时间:元代战乱的某个夏日

地点:大梨树旁边

内容概要: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因为天气炎热,口渴难耐。正好路边有一棵梨树,行人们纷纷去摘梨解渴,只有许衡一个人不为所动。这时候有人就问他:“为什么你不摘梨呢?”许衡就说了:“不是自己的梨,怎么可以随便乱摘呢?”那人就笑他迂腐:“世道这么乱,管它是谁的梨。”许衡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画外音:“梨虽无主,我心有主”。言约意丰!它充分显示了许衡的高尚情操,更重要的是,它向我们揭示了一个做人的道理:做人就要咬定做人的崇高准则,不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都要时时牢记心中有主,不随波逐流,挑战自我,战胜口欲,恪守慎独。

第四幕

时间: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

地点:云南马班邮路

内容概要: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20年来一个人、一匹马,走在一条路的艰苦而寂寞的邮路上。他冒着生命危险跋涉在人迹罕至的高寒深山:摔倒了,爬起来;口渴了,喝口泉水;肚饿了,吃点干粮;天雨了,躲进帐篷。马驮人送,走村串户。深山独行53万里。尽管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他说:“保证邮件送到,是我的责任。”

画外音:“保证邮件送到,是我的责任。” “深山信使”王顺友心系山民,20年如一日,上高山,下深谷,冒严寒,顶酷暑,行行重行行,严格要求自己,恪守慎独,堪称典范。结束语:柳下惠坐怀不乱,宋子罕以不贪宝,许衡不食无主梨,王顺友认真送信:同样的慎独,不一样的表达。人间慎独,时时处处闪光。

【简评】

构思新颖,层次清晰地以四幕剧形式,概述了人生中时时处处应坚守慎独,绝不可错过,不然会遗憾终生,抓住历史与现实中的人与事,按照时间顺序紧紧扣住话题,意义深远。文章总体上是分——总的结构,而中间部分,采用内容“概要+评价”的方式,十分新奇,足见作者对文章的把握。文章通体明亮,夺人眼球;古今结合,辐射性强。

【例文2】

君子慎独

毛主席曾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那么同样的,一个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做一个君子不难,难的是独处时也做君子。

“慎独”是一种高境界的道德修养。我国古代的贤者很早就明白:君子处世,所慎在独。早在《礼记》中就有记载:“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历览前贤,历史上道德彰显之人莫不慎独。圣人孔子,不仅在朝堂之上严遵“君君臣臣”之仪,在颠沛流离之途也坚守君子之礼,席不正不坐,语非礼不言。诗人屈原,虽身处浊世,惨遭罢黜流放,仍能“沐后弹冠,浴后更衣”。四知堂上那一声断喝:“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人知!”令污者抱头鼠窜,令美德彪炳千古,从而成为“君子慎独”的最好注脚。

“君子慎独”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诚实。一个人只有对自己诚实,方能对他人守信。《五元灯会》上曾载有这样一则故事:由于战乱,普陀寺的众禅者决定迁移庙址。在迁徙途中,只有豫通大师一人坚持早课,从不荒废。有人劝曰:“此处无佛,大师可不必如此。”豫通大师答一偈子曰:“此处无佛,我心有佛。既诚我心,是诚我佛。”好一个“既诚我心,是诚我佛”!其实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尊佛——自己的良心。大庭广众之下的君子是众人的君子,只有

独处一室之时的君子,才是自我的君子。君子慎独,对自己诚实,就像是空谷中的幽兰,即使无人知晓,也始终散发清香;而那些不懂得“慎独”之人,徒然地欺骗着自己的良心,内心最终会成为一间臭不可闻的鲍鱼之肆!

“君子慎独”还是一种对自己的审视。每当夜深人静、独处一室之时,当颜面亿代未易的星图高悬头顶,你能够因为无须顾及旁人而放纵身心吗?不,灿烂的星空遥望着你,皎洁的月亮守望着你。隐隐地,有一种声音,仿佛是灵魂对自己的拷问,在这独处的静谧里。君子慎独,他的灵魂始终谨慎不苟。

当一轮新月升起,照在空寂的幽谷里,有一株独生的兰花,冰清玉洁,直立在自己的芬芳中。就在这独处的正直中,他赢得了满天星光。

【简评】

中学生对“慎独”一般不大容易写好。本文能准确理解题意,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谋篇。主体部分从 “慎独是一种高境界的道德修养”,“慎独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诚实”,“慎独是一种对自己的审视”展开论述,论述中事实论据的运用和对所用材料的理解准确到位。作文结构、材料虽不新颖,但显示了作者的文化和思想的积淀。

第19篇:做人要慎独

做人要慎独

所谓“慎独”,是指一个人在独身自处无人注意时,也能够谨慎律己,不苟从事。“慎独”,既是一种道德修养原则,又是一种自我修养方法

古今中外,先哲贤人们都十分重视“慎独”。我国古代儒家在《礼记。中庸》中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季思),意思是说,一个人只要他内心有了不好的念头,尽管很隐蔽,很细微,没有不显露出来的。所以,当“君子”独身自处之时,所想所为是应该十分谨慎的。二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也说过:“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身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慎独”,是衡量一个人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高低的试金石。

在实际生活中,常常有这种情况:我们有些人在单位里,在上司面前,或在群众的监督下,常常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办事认真,吃苦在前,严守纪律,讲究文明等等,让人看着象那么一回事;可是,一旦换了一种环境,当上司不在场的时候,当与周围的人不相识,或独处时,其表现与前者却相差甚远。诸如:对待工作拈轻怕重,马虎从事;纪律松弛,自由散漫;在日常生活中,乘车抢坐,买票插队,遇见坏人坏事绕道走;甚至以权谋私,贪污受贿,敲诈勒索,做出违法乱纪,丧失国格人格的事情来。对于这些人前一副样子,人后另一副样子的人来说,加强“慎独”修养是十分必要、非常重要的。

一个人在公共场合,在社会和他人的监督下,能够严格自律,检点自己的言行,固然是好事,但在独处时,当着外部的约束放松,就更应该加强自我约束,增强自制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窃以为:一要自律。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在本地区、本单位,还是在外地、外单位,无论是处于有形监督之下,还是处于无形监督的特殊环境中,一个人都要时刻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二要自省。自省是提高慎独修养的重要方法。贤者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说:“我经常在晚上发现,自己早上以为满不坏,因而自视甚高的看法,其实是错的。”自省才能自悟,自悟才能自责,从而激励鞭策自我。三要自爱。爱护自己的人格,做一个襟怀坦白,光明磊落,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当独身自处时,所想所为,是好是坏,是美是丑,就象有十只眼睛在注视自己,十只手在指着自己一样。只有这样,从一点一滴做起,于“无人见处”下功夫,经过长期艰苦的自我表现锻炼,积极的实现自我表现反思,自我克制、自我完善,才能够达到“慎独”的境界,做一个纯粹的人,高尚的人。

领导干部要“慎独”

“慎独”出自《礼记·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是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由于最隐蔽的地方也最能看见人的品质,最微小的事情也能显示出人的灵魂,所以,当君子单人独处无人监督的时候,总是小心谨慎地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对领导干部来说,“慎独”是加强自我修养的一个重要要求,应把“慎独”作为人生的重要信条,终生坚持。领导干部做人行事,就应该“事无不可对人言”,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做老实人,不给党和人民的事业抹黑,不做不该做的事,不伸不该伸的手,不拿不该拿的物,不说不该说的话,不去不该去的地,不吃不该吃的饭,八小时之内和之外一个样,在家在外一个,对熟悉的不熟悉的一个样,对老弱病残一个样,对党员群众一个样,对领导下属一个样„„.慎独以存志,志高方长远,长远方成事。领导干部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做出对党和人民信赖的业绩,唯有慎独修身养性。

首先,要在小事上下功夫。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代表党的形象,主要任务是为人

民服务。小善一着,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完全可以提高自身修养,树立自身形象。“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那些违法犯罪者中,许多是从不拘小节开始的。“细微之处见精神”。领导干部慎独就要始终坚持从小事、小节入手,在一点一滴中加强修养,提高素质。

其次,要在“隐”字上下功夫。领导干部要努力做到在无人知晓、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依靠自身的信念和毅力,自觉加强素质修养。“入暗室而不欺”,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不做亏心事、不做昧良心的事。领导干部作为公众的焦点,备受瞩目,就要做到有人无人一个样,暗室明室一个样,豁达干事,从容待人,手不伸、嘴不张,让温暖的阳光照亮心房的每一个角落。

再次,要在恒字上下功夫。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人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领导干部要提高素质,加强修养,务必要有持之以恒的信心和决心。无论春夏秋冬、刮风下雨,万事一个标尺,万理一个口径,像雷锋、郭明义那样,几十年如一日,不因身体不好找借口,不因事情太小找托词,不因事情难做找退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二十四个小时,从早到晚,都要在做好事中、在为人民服务中度过,做一名真正的布什维克似的钢铁战士。

(学与思)领导干部贵在慎独

(作者系中共淳安县委副书记)

如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笔者认为,领导干部都应从自身做起,贵在慎独。 思想道德的防线,是慎独的第一防线。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坚定建设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扬好“两个务必”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转变作风,做实事、做好事。具体着重做到:“慎初”,把好了第一次大关,掌握抵制各种腐蚀诱惑的主动权;“慎微”,加强自身修养,从小事做起,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慎恒”,要经历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在思根源上牢固确立第一防线。通过后天不断地加强理论及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增加积累,磨砺党性,达到具有守身如玉的高尚情操,坚定不移的政治信念,刚正不阿的凛然正气的目的。

勤于实践、勇于实践,在实践中磨砺修养,使慎独在实践中得到升华。

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指出:“革命者要改造和提高自己,必须要参加革命的实践,绝不能离开革命的实践;同时,也离不开自己在实践中的主观努力,离不开在实践中的自我修养和学习。”“必须注意在革命斗争中的锻炼和修养”。领导干部的实践必须是“为民”的实践,要在行动上树立起“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权力观”,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领导干部手中或多或少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要在实践中保持警惕,就必须正确对待和使用权力,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来自于人民,必须要用人民给的权力为人民谋利益,绝不能有谋私利的权力,这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实践“为民、务实、清廉”的根本要求。只有正确认识了权力是为民的,才会做到“慎权”,处理问题、运用权力时才会为民着想、不存私心,才会真正做成大事、做成有益于人民的事。

领导干部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有人监督与无人监督时一个样,才是慎

独的境界。特别在八小时以外的生活中要增强自律性,时刻警钟长鸣、木鱼常

敲。在生活中要注意做到:“慎章”,领导干部在无他人监督或社会舆论压力的情况下,要经常想想党的纪律,严格遵守党纪国法,自觉加强纪律约束;“慎情”,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分得清黑白,辨得出真伪,看得见是非,正确对待朋友圈、亲人圈、社交圈,不为亲眷、朋友、身边的人所左右;“慎欲”,要时时刻刻抵制外界形形色色的诱惑,理性地克制自己的私欲,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如果利欲膨胀、利欲熏心,就难免要摔跟头,节制自己的欲望,面对权利的诱惑不失志,面对利益的引诱不动心,克己自律,严于自察,就能永葆领导干部的清白本色,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为人民服务当中去,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领导干部要慎情

为官从政要保持清正廉洁,必须注意“慎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党员领导干部也是人,有常人的七情六欲,同样会动感情,对亲人满怀深情。但对于手握公权力、掌握公共资源的领导干部来说,必须慎重对待感情,学会用理智驾驭感情,不困于情、不徇私情、不滥用情,切实过好“情”字这一关。

慎亲情。共产党人也重亲情,但怎样对待亲情,不少违纪违法者留下了深刻教训。少数腐败分子在“官本位”思想的驱使下,大搞“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为亲属子女的位子、票子、房子四处奔波,滥用手中权力,不惜以身试法,最终落得个自毁家毁的可悲下场。元代官员徐元瑞说过,“修身正家,然后可以治人;居家理,然后可以长官”。亲情再深亦应有度,个人利益再高,也不能超越党和人民的利益,突破法律与道德的屏障。领导干部要在管好自己的基础上,教育和管好自己的配偶、子女和亲属,决不允许他们利用自己的职权或职务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领导干部应当用自己的清廉行动,感染家人和亲友,带出良好的家风,这样才能清廉一辈子、幸福一家人。

慎人情。我国是一个重“人情”的社会,有“人情大如天”、“人情大于债”的说法。这就能解释为什么一些平日能坚持原则的领导干部,一旦有恩与己的老上级、老朋友、老同事有求于己时,便很容易在人情关上败下阵来。于是乎人情代替了党性原则、纪律和法律,不该说的话说了,不该写的条子写了,不该办的事办了,在“人情偿还”过程中,不自觉地进行以权谋私,助长了不正之风。对自己有恩的人,领导干部应当心存报恩之念,不忘人家的恩情,尽力去回报人家、帮助人家。但不能牺牲原则,不能损害国家和大众的利益,不能用公权去报私恩。领导干部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不仅回报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而且回报其他需要帮助的人,回报社会,造福社会。

慎情欲。权力一旦与金钱交易,金钱一旦与女色为伍,其祸莫大焉。领导干部如果不严格要求自己,很容易沦为情欲的囚徒,玩火自焚。为了玩弄女色、包养情妇,葬送自己的美好前程和人生,孰轻孰重,领导干部应静下心来细算这笔帐。要过好“美色关”,就要培养健康高尚的生活情趣,用“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约束自己的生活作风,保持思想作风的纯净和精神生活的高尚,自觉抵御女色的诱惑;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全身心扑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上,把精力和情感倾注在本职工作上,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落实,也就没有兴趣、时间和精力去玩弄女色了。关键是管住自己的心,学会慎独自守,做到有人知道与无人知道一个样,有人监督与无人监督一个样,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把握住自己,战胜物欲,遇情不滥,见色不迷,洁身自好。

为官从政要保持清正廉洁,必须注意“慎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党员领导干部也是人,有常人的七情六欲,同样会动感情,对亲人满怀深情。但对于手握公权力、掌握公共资源的领导干部来说,必须慎重对待感情,学会用理智驾驭感情,不困于情、不徇私情、不滥用情,切实过好“情”字这一关。

慎亲情。共产党人也重亲情,但怎样对待亲情,不少违纪违法者留下了深刻教训。少数腐败分子在“官本位”思想的驱使下,大搞“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为亲属子女的位子、票子、房子四处奔波,滥用手中权力,不惜以身试法,最终落得个自毁家毁的可悲下场。元代官员徐元瑞说过,“修身正家,然后可以治人;居家理,然后可以长官”。亲情再深亦应有度,个人利益再高,也不能超越党和人民的利益,突破法律与道德的屏障。领导干部要在管好自己的基础上,教育和管好自己的配偶、子女和亲属,决不允许他们利用自己的职权或职务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领导干部应当用自己的清廉行动,感染家人和亲友,带出良好的家风,这样才能清廉一辈子、幸福一家人。

慎人情。我国是一个重“人情”的社会,有“人情大如天”、“人情大于债”的说法。这就能解释为什么一些平日能坚持原则的领导干部,一旦有恩与己的老上级、老朋友、老同事有求于己时,便很容易在人情关上败下阵来。于是乎人情代替了党性原则、纪律和法律,不该说的话说了,不该写的条子写了,不该办的事办了,在“人情偿还”过程中,不自觉地进行以权谋私,助长了不正之风。对自己有恩的人,领导干部应当心存报恩之念,不忘人家的恩情,尽力去回报人家、帮助人家。但不能牺牲原则,不能损害国家和大众的利益,不能用公权去报私恩。领导干部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不仅回报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而且回报其他需要帮助的人,回报社会,造福社会。

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要“慎”

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要努力做到慎微、慎独、慎初、慎欲、慎权、慎钱、慎交友、慎待亲人、慎露个人爱好、慎终。

“慎微”。 我国古代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名言警句,有唐朝宰相陆贽、宋朝宰相范质戒奢的历史佳话,也有“库吏被斩”的历史典故,更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廉洁自律的典范,我们当今的领导干部应该从中受到启迪,时时处处既重大节又注小节,以免误人误己误家庭误事业误党误国。就拿一些领导干部受贿犯罪来说,你“不以礼小(少)而收之”,慢慢就会就敢收大礼、常收礼,从“小贪”变成“中贪”、“大贪”、“巨贪”。成克杰、胡长清、刘方仁、田凤山、韩桂芝等人也是从小贪而逐渐蜕化成巨贪的,不是与生巨来就是巨贪。何况“小礼”与“大礼”、“薄礼”与“重礼”,虽有数量之别,但没有十分明显的界限,而且性质是完全一样的。收“小礼”,必定慢慢收“大礼”;小贪不戒,终成大贪,这是千古不变的法则,更是历史为我们敲响的警钟。

“慎独”。领导干部外出参观、学习、考察、开会、检查等独处的时间、单放的机会比较多,独处时能不能严于律己,能不能“慎独”,是检验领导干部个人修养、品质、觉悟、党性、能力等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尺度;是验证一个领导干部在离开组织、脱离监督的情况下,能不能表里如

一、做老实人的重要方面;也是体现领导干部对组织负责、对组织关心信任回报的一个重要时机。因此,领导干部要摒弃侥幸心理,遇事多想要求,办事多想影响,

处事多想后果,要有强烈的自律意识。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将慎独作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有效形式和最高境界加以提倡:“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

“慎欲”。 俗语说:“无欲则刚”。 古人又云:“ 弱水三千,取饮一瓢;广厦千间,夜卧六尺;良田万顷,日食三餐”、“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领导干部要谨防个人情趣成为人生的陷阱,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正确选择个人爱好,明辨是非、克己慎行,敦方正直、清廉洁白,淡泊名利、宁静致远,耐得住名利、金钱、美色的诱惑,努力制欲戒贪,不为“位子、车子、房子、票子、妻子、儿子”所烦所忧所累所困,避免重蹈落马贪官污吏的可耻下场。

“慎权”。 领导干部的权力是党和人民所赋予的,是公权而不是私权,应当“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代表党和人民正确行使权力,振兴党的伟大事业,造福于人民,造福于社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权力又是一把“双刃剑”。“失去制约的权力必然产生绝对的权力,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这是一个社会、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出现腐败现象的最基本规律。不给权力“上铐”,很容易产生绝对权力,导致权力“横着使”,权大于法, 权力就会成为个人炫耀的资本,进行权权交易、权色交易、权钱交易的工具和手段,极容易使人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路,给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造成极坏影响和巨大损失。胡长清临刑前有个反思,说自己官越来越大,权力也越来越大,肆意妄为,组织、领导、制度、媒体、人民群众对他的监督根本起不了多大作用。此类因权力失去监督制约搞腐败落马的贪官污吏,不胜枚举。

“慎交友”。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朋友,要择善而交,多交一些益友、诤友,而不是酒肉朋友。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多同普通群众交朋友,多同基层干部交朋友,多同先进模范交朋友,多同专家学者交朋友”。如果多交不以名利为目的的益友、诤友,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会给你不少的意见、建议、提醒、批评、鼓励、表扬、支持和帮助;如果多交“酒肉朋友”,对生活和工作有百害而无一益。许多领导干部堕落腐败,往往是交友不慎,特别是“傍大款”,在不慎交往中耳濡目染、逐步变质的。被赖昌星腐蚀拉拢的那些贪官污吏就是活生生的例子。特别是在经济工作中,领导干部要注意分寸,慎同餐、慎同行、慎同事、慎“八辈子打不着的亲戚”,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领导干部要学会拒绝,抵制诱惑,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出污泥而不染”,“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慎初”。 古人云:“守身如玉当慎初”。“初”就是第一次,刚开始的意思。所谓慎初,就是把好“第一次”, 万事皆有初,无数事实证明,不少违法犯罪行为无一不与当初不慎的“第一次”有直接关系。腐败分子也是从“一”开始的,从某种意义上讲,“第一次”,就是关隘,就是“缺口”,如果不很好地守住“初”字,就极可能被“初恶”所误,导致终生悔叹。领导干部要视“初”为“高压线”,“不越雷池半步”, 要克服侥幸心理,不搞“下不为例” ,死守自己的第一道防线,做到言正行廉,永葆共产党员和人民公仆的本色。“慎钱”。 有人说:“金钱象鞋子,大了不跟脚,小了会挤脚,合适就最好。”这就是说金钱对每一个人来说固然重要,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追求金钱一定要适度,如果见钱眼开、贪婪无度、唯利是图,就会掉入“拜金主义”的泥沆,就会不择手段,就会被人利用。成克杰伙同情妇李平疯狂敛财几千万元,“一想起广西还有几百万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我这个当主席的就睡不着觉”只不过是掩人耳目的弥天大谎。“卖官书记”马德贪污受贿的数字是日进万金,他的家成了“汇丰银行”,是普通老百姓根本无法想象的。贪官胡建学可是深刻地意识到了对金钱过度贪婪所带来的恶果,他惨痛地说:“钱是什么,钱就是两个持戈的士兵守着金库,伸手就要被捉。”可见,别人的钱和国家的钱是不能随便揣错地方的,如果将别人的钱和

国家的钱随便揣进了自己的腰包,疯狂“拜金”,迟早将会被钱所害,走进“铁窗”、走上“断头台”的。

“慎待亲友”。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种封建残余思想在今天的官场还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朝中有人好做官”,也是很多领导干部的亲友所信奉的“真理”。一个领导干部到了某一个地方,总会有“七大姑八大姨”什么的亲戚找上门来,求着办点私事、开点后门等等。因此,领导干部一定要把握好党性和原则,不能为“亲情”和“人情”所惑、所累、所困、所烦、所扰。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管好自己,而且要管好自己的配偶、子女、亲友和身边工作人员。因为,凡想拉拢腐蚀领导的“别有用心”之人,往往会采取“迂回”战术,收买和拉拢领导的家人和身边人。“枕边风”腐败和“秘书”腐败已经越来越成为领导干部腐败的帮凶和罪魁祸首。成克杰、陈良宇案等就是最鲜活的例子。所以,领导干部一定要提高警惕,严格加强对家人以及身边人的教育和管理,不给腐败留下隐患。

“慎露个人爱好”。领导干部的爱好很容易产生示范、导向作用,也很容易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所以,领导干部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慎露个人爱好。领导干部 慎露个人爱好,培养良好的生活作风,一要管好自己的脑,从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钢铁长城,做到警钟长鸣;二要管好自己的嘴,把好“进口关”,不要谁请都吃、谁请都喝,败坏了党风、损害了形象;三要管好自己的眼,不要被形形色色的东西和表面现象所迷惑,更不要眼睛总是盯着名、利、财、色、权;四要管好自己的耳,不偏听偏信,听得进“逆耳”忠言;五要管好自己的心,做到心胸开阔,具有容人容事的宽广情怀;六要管好自己的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用权、怎样用好权的问题,做到放权不失控,用权不越位;七要管好自己的脚,就是要多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疾苦,反映群众呼声,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进的门不进;八要管好手,手不乱伸乱拿,拿人家的手短。

“慎终”。一些领导干部在临近退休前产生了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私”字逐步露头了,认为自己辛辛苦苦一生,再不捞就没有机会了;其次是荣辱观颠倒,面对灯红酒绿的“精彩世界”,比出了“吃亏心理”,想在退休前捞一把;再次就是侥幸心理,认为自己在即将退休的时候干些违纪违法的事,组织上会从轻发落或免于处理,最终保不住晚节,“一失足成千古恨”。在近年来查处的违法乱纪案件中“59岁现象”不少见。 古人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的领导干部应多些“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心态,正确对待手中掌握的或即将离开的权力,时刻提醒自己“慎终如初”,“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多为党和人民谋事、干事、干成事、干好事、干实事、多干事,流芳百世;切不可因一着不“慎”而满盘皆输,遗臭万年。

第20篇:慎 独慎独

慎 独

慎独,语出《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大体意思是:“道,是不可分离的,而分离开来的东西,就不是道了。所以,君子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在别人听不到的时候,也要谨慎自己的言行。慎独是一种情操,一种修养,一种自律,一种坦荡。它是指人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为。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这是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评定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关键性环节。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慎独。只有慎独,才能成为真君子。失去慎独,都是伪君子。慎独,是一种操守,一种淡定。慎独的人每做一件事,每一起心,每一动念,都认为天知,地知,神知,我知。举头三尺有神明,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很多事,我们偷偷做了,以

为神不知鬼不觉,却一夜之间天下净知。

慎独,在自觉的状态下,体会着生命本真的乐趣。慎独是心灵的自然有序,是自觉的天人合一。慎独是一种清明的境界,一种高尚的情操。坚守慎独,感受纯真。生命恬然,生活坦然,心灵和谐,从容豁达,宽容大度。慎始敬终,默默无闻,无为而无不为。慎独的人纯洁而善良,真诚而守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任世界物欲泛滥,永远坚守内心的纯净与宁静。他们人性的最高处,向世人昭示了生命的本真与智慧。慎独就是挂在我们面前的一面镜子,时时提醒我们:不要因为别人看不见就干见不得人的事。

史上某宰相供公职,夜间,在家处理公务,点朝廷供应的蜡烛。夜深了,公务理毕,转入私人读书时间,则吹灭朝廷供的蜡烛,转而点用私家蜡烛。家人曰:夜深人息,何必如此,又没人看见。此公曰:君子当慎独也,人此一生,所作所为,不为做给别人看,是为对自己有所要求、有个交代。君子修身,贵在慎独!

《五元灯会》上曾载有这样一则故事:由于战乱,普陀寺的众禅者决定迁移庙址。在迁徙途中,只有豫通大师一人坚持早课,从不荒废。有人劝曰:“此处无佛,大师可不必如此。”豫通大师答一偈子曰:“此处无佛,我心有佛。既诚我心,是诚我佛。”做人做事贵在自觉。

慎独,是深谷幽兰,是夜空星辰,是云外明月,不会因为没为深处幽谷而不芬芳,不会因为没人看见而不散发它的光芒。柳下惠坐怀不乱,许衡不吃无主之梨,杨震不收黑夜之金,许由清溪洗耳,屈原被流放仍然“沐后弹冠,浴后更衣”无不凝聚人性的光辉。

《淮南子·说山训》曰: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行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君子慎独,如兰生幽谷,舟

1 行江海,无人也始终如一。只有独处,才见自己赤裸裸,没有虚伪的伪装,没有曲意的迎合。我们在此时,可以看见最真实的自我。当我们率意真诚,人前人后一个样,也就做到超凡入圣的慎独。

慎独是一种使自己心灵更加强大,道德更加纯洁的一种修炼。慎独是在静夜里关照内心,是否还有贪欲,是否还有淫念,是否还自私自利,有违道德。慎独,是穿透内心,让自己赤裸裸,全身心通透,成为一个水晶玻璃人。

君子慎独,要有严格自律,有良好的道德修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防微杜渐、未雨绸缪,时刻不脱离道。

君子慎独,做人做事要有持续性,守节不变,内心强大,坚定不移,始终如一,要能受得住诱惑,能耐得住寂寞。

君子慎独,要有坚定的意志品质,高尚的人格,有甘于清贫淡于富贵超然,有做事无愧于心的泰然,有得失任评说的淡然。

君子慎独,做人要忠厚,处世要率真。让真诚是自内至外的,让言行自然流露。要无愧于天,无愧于心,无愧于人。要做真人,做老实人,办实事,办真事。

君子慎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与时俱进,天人合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用一颗宁静的心来关照内心。 用一颗宽容的心来包容世界。 用一颗富于责任感的心来担当。 用一颗淡泊的心来明志。 用一颗感恩的心来生活。 用一颗敬畏的心来善待生命。

一位智者说:“当我打开的时候,就是我锋芒毕露的时候,需要我去表现自己,展现自己的能力,无需谦虚。当我闭合的时候,也是我掩其锋芒的时候,慎独慎行。”

这是一种多么坦荡的胸怀!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境界!

在慎独慎行中,即使寂寞也温柔,即使贫穷也富有。一个人漫步自然,聆听鸟鸣,嗅着花香;如果再来一杯香茗,坐在宁静的时光中,慢慢解读生活,放逐心灵,让自己汇化为空灵。

把自己放在心湖边,让身心默默放飞。点燃一缕心香,品一盏香茗,

2 听一曲天籁之音,阅读一段优美的文字,心情豁然开朗,似乎在岁月的怀抱中寻找到了生命的厚度。不经意间,抬头看到红豆在枝头摇曳,像一个小小的音符在心湖上缓缓地划出一圈一圈的涟漪。

在不知不觉间,灵魂轻轻穿越红尘,飘落在你的心海,萦绕在你的心空,寻找那一片火红的枫叶,因为那里面有一片是你殷红的真心。在大雪到来之前,找到你。如果风雪阻隔了通往你的方向,谁会把思绪沉入心底,再在心上开一扇窗,等待阳光的到来,等待五彩缤纷的风景重现。

这时的独处,是生命的豁达;这时的独处,是生命的淡然;这时的独处,是生命最真实的美丽。

谁会把岁月的痕迹刻在路上,时常感悟,时常铭记。谁选择了生活,生活也会选择了谁,谁会与生活很好的对话,谁会用心感悟生命的坚强,谁会用灵体会生活的冷艳与华美,守候着一份澄明的心境。

再忙,也要抬头看看天空,淡淡的天空很蓝很高;再累,也要欣赏身边的风景,淡淡的花很香很鲜;再烦,也要诚心拥抱生活,淡淡的生活很纯很清。再痛,也要装作若无其事;再苦,也要满面春风。因为淡淡的微笑很醇很美,淡淡的友情很真很诚。

生活像一条河,左岸是无法忘却的回忆,右岸是紧握的璀璨年华,中间是飞速流淌的欢愉与感伤。我们倾其一生的精力来应对这一场聚散,我们倾尽所有的才情来演泽这一场人生大戏,直到落幕,有的圆满,有的遗憾,有的优雅,有的落寞,有的悲壮,有的凄凉。

人生不尽是繁华,鲜花,荣誉,掌声的包围,当一切华丽转身以后,长久陪伴着自己的是更大的落寞和空虚,这时候的你,需要的是慎独慎行。而慎独恰恰是人生中必要的一种情操;慎独是人生中必要的一种修养;慎独是人生中必要的一种自律。

慎独也是一种坦荡,慎独更是人生中最珍贵的品德。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义不容辞的完成这一场盛大的人生演出,因为生命对于我们来说只有一次,不管结局如何,只要你曾经用心努力过。怎么样的活出一份洒脱?怎么样的活出一份从容?怎么样的活出一份轻松?就看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抉择,就看你的人生价值取向。

如果想永葆一颗清灵净透的灵魂,就要始终微笑着善待生命,享受生命,珍惜生命,超越生命!在岁月的风霜雨雪中,默默地感受生命的醇厚绵长,让心境坦然,让生命淡然!

领导干部贵在“慎独”

“慎独”是我国古代儒家创造出来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几千年来,这种修身的方法,对我国人民修身养性、人格铸造、提高道德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慎独”文化是中华传统道德中的精髓,党的领导干部作为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中坚力量,应该做“慎独”的模范。

“慎独”一词,最早出自《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君子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和道德分离,否则就不是真正有道德的人。君子要时刻检点自己的行为,警惕有什么不妥的言行而自己没有看到,害怕别人对自己有什么意见而自己没有听到。没有不可以从隐蔽的地方看出一个人的,没有不可以从微小的事情上显露出一个 3 人的,所以,君子在独处、无人注意的时候,也要小心谨慎,严格要求自己,不做违背道德的事。

历史上有很多“慎独”的生动例证。东汉时,有“关西孔子”之称的杨震,以其“性公廉,不受私谒”著称,留下了“清廉诫四知”的典故。明代曹鼎在山东任泰和典吏时,曾押解一名绝色女贼,因来不及赶回县衙,共宿荒山野庙。入夜后,那女贼频频色诱曹鼎。曹情急之下,用纸写下“曹鼎不可”四字贴在墙上,不为所动。

在中国历史上,“慎独”是先贤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自我约束方法之一,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人格品质在社会生活中的显现,是一种趋近完美的道德修养境界。在新的文化历史背景下,“慎独”应该成为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一种美德。领导干部能否时时刻刻做到“慎独”,是衡量其是否具备“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觉性的标尺。

在我党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能够“慎独”自律的好干部。像毕生严于律己,始终克己奉公的周恩来;于艰难竭蹶之中,经手巨量公款,个人分毫不沾的方志敏;厚德待人,把宽敞房子和高级轿车让给其他领导的项南;不拿公家一草一木,坚持不给女儿转正的谷文昌。还有党的好干部牛玉儒,曾向机关各部门宣布:有事找他,不论公事私事一律办公室谈,家门免进。在他的追悼会上,很多干部和企业家才第一次见到他的妻子。这样的领导干部之所以能够做到一尘不染、两袖清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都能够始终坚守“慎独”的道德准则。

领导干部要达到“慎独”的精神境界,首先要增强塑造自身高尚道德人格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在修身中每日三省,自觉解剖自己,不断清除有悖于社会伦常的东西,逐渐使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内化为个人的道德修养,才能“从心所欲,不逾矩”。既要学习贤人的高风亮节,又要吸取贪官身败名裂的教训,做到“四常”,即“常修从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要甘于清贫、耐住寂寞,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时时处处昭示“人民公仆天下为公”的高尚情怀。

其次要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做到十慎:一是慎始,把好“第一次”关口,具备果断拒绝诱惑的毅力,防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二是慎终,做到精神支柱不倒、“59岁”现象不出、权力期权不用,防止晚节不保;三是慎权,防止滥用权力,以权谋私、买官卖官、弄权误身;四是慎欲,不被权、钱、色、名等欲望俘获,处理好民欲与官欲的关系,做到“体民之情,遂民之欲”;五是慎内,管好自己的配偶子女,防止“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六是慎友,交有德之朋,绝无义之友,防止被损友“拉下水”;七是慎微,做到“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防止小节上的蜕变;八是慎言,说话要注意政治、利于团结,防止口无遮拦;九是慎断,要深入调研,科学决策,防止违背规律、主观武断、误国误民;十是慎威,领会好领导权威的实质,做到恩威并用,不滥施威,不压制民主,不压制人才。要善于纳谏、激发下属的潜能、塑造团队精神,以“厚德载物”的宽广胸怀共谋发展。

习近平谈党员干部要慎独: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

重温习近平谈官员慎独的相关论断。

【一】追求“慎独”的高境界

(二00七年三月二十五日)

《礼记》有云:“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党员干部要“慎独”。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手中往往掌握一定的权力,不仅要主动接受组织、制度的监督,而且还要不断加强自律,

4 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尤其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更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

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就将“慎独”作为党性修养的有效形式和最高境界加以提倡,他说;“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党员干部都要努力做到“慎独”。

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明确的政治方向,遵守鲜明的政治原则,珍惜个人的政治生命,以形成内在的“定力”。

其次,要时刻反躬自省,就像古人讲的“吾日三省吾身”,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洁身自好,存正祛邪,注重修身养德,增强防腐拒变的“免疫力”。

同时,还要办事公开透明。党员干部也是普通的人,难免存在各种弱点,会犯各种错误,而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只要办事讲民主、讲程序、讲纪律,避免暗箱操作、上下其手,就能减少各种诱惑的“渗透力”,防腐拒变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摘自《之江新语》

【二】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

(二00四年三月二十日)

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微处也见品德。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人品,反映作风。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

古人云:“堤溃蚁穴,气泄针芒”,“巴豆虽小坏肠胃,酒杯不深淹死人”。这揭示了由量变到质变的深刻哲理,也是一些腐败分子带给我们的深刻教训。大多数腐败分子是从不注意小事小节逐步走到腐化堕落境地的。在推杯换盏中放松了警惕,在小恩小惠面前丢掉了原则,在轻歌曼舞中丧失了人格,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

“小事当慎,小节当拘”,确是对领导干部的金玉良言。每个领导干部都应慎独慎微,从小事小节上加强自身修养,从一点一滴中自觉完善自己,懂得是非明于学习、境界升于自省、名节源于修养、腐败止于正气的道理,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

浙江民营经济比较发达,各级领导干部一方面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要亲商、富商、安商;另一方面,同企业家打交道一定要掌握分寸,公私分明,君子之交淡如水。千万不要在这个问题上摔跟头,这方面的教训太多了。

所以,各级领导干部要注重加强自身修养,慎小事,拘小节,防微杜渐,两袖清风,筑牢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

摘自《之江新语》

【三】不刻意“慎独”非栽跟斗不可

为官之德在于清廉。为官一场最起码应留个清名。持身必须以清廉为准则,凡利禄名誉“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当官做领导,手中握有一定的权力,因此在钱财、名利问题上犯错误的可能性总会比一般人大。如果平时不刻意“慎独”,不注意防范“找上门来”的错误,老是怀着侥幸心理去为不可为之事,非栽跟斗不可。

摘自《摆脱贫困》之《从政杂谈》(一九九O年三月)

【四】要慎权慎独自警自励

谦虚是一种传统美德,是人的一种胸襟,是接受新事物、求得新发展的精神状态。谨慎是一条重要的为政之道。古人云,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对于共产党人来说,谨慎是一种责任心,用权时要如临如履,小心翼翼;是一种作风,要多做少说,敏于事而慎于言;是一种能力,要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也是一种品格,要慎权慎独,自警自励。保持谨慎,决不是因循守旧,谨小慎微,而是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谨言细致,慎终如始。

摘自2003年7月10日习近平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作报告时的插话

【五】慎独慎微勤于自省

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

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

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

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

创业要实,就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断取得作风建设新成效。

摘自《人民日报》2014年3月10日第1版,习近平在参加全国人大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

【六】慎独慎初慎微,防微杜渐

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抓作风建设,就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重点突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加强道德修养。

习近平为此提出4点要求:一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人际关系,做到既有人情味又按原则办,特别是当个人感情同党性原则、私人关系同人民利益相抵触时,必须毫不犹豫站稳党性立场,坚定不移维护人民利益。

二是下决心减少应酬,保持健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多学习充电、消化政策,多下基层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情况,多系统思考和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自觉远离那些庸俗的东西。

三是实实在在做人做事,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堂堂正正、光明磊落,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不搞“假大空”。

四是对一切腐蚀诱惑保持高度警惕,慎独慎初慎微,做到防微杜渐。

摘自《人民日报》2014年3月19日第1版,习近平在调研指导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继续推动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生活中的慎独老百姓生活中的慎独其实就是一种自我约束,对自我行为的约束,\"慎\"就是谨慎;\"独\"就是单独,也就是突出,出头;自古就有\"枪打出头鸟\"的说法,慎独是融合在老百姓生活中的中庸之道,要谨慎做\"出头鸟\",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最突出的事情就是在一个单位中做事情不能超过领导,甚至不能跟领导平起平坐,生活中的慎独基本是流行的潜规则,是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的,也是国人的一种处世哲学..慎独、慎微、慎初,党员干部当如是

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很多腐败问题,往往是从不讲规矩开始的。几顿饭、几杯酒,温水煮青蛙,不知不觉,失足成恨。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不断增强纪律、规矩意识,防微杜渐、慎初慎微,做到不该吃的坚决不吃、不该喝的坚决不喝、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不给因利益交换而起的“随茶便饭”丝毫空间,严防酒杯端起来、原则放下去的问题出现。

往事不堪回首,几乎每一个身陷囹圄的官员,在回首过往的时候,都会对自己的“第一次”痛心疾首。因为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从“第一次”的作风失范,进入温水煮青蛙的陷阱,碰触纪律的高压线,从此走向对贪腐的迟钝,在享受权力和追捧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人都有贪图安逸的弱点,特别是当权力赋予纵容弱点的条件时。因此,严于律己成为了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与自我思想薄弱处做斗争的过程。以坚定地卡住第一次,卡住“下不为例”,卡住贪腐之心尤为重要。

从众多已经查处的贪腐案件可以看出,人前讲清廉不难,难的是在离开了监督之后,于人后有放纵的机会时还能慎独、慎微。难的是始终保持对事业的热情、对人民的热爱,真正珍惜自己的政治生命,保持抗拒诱惑的意志力。

以重庆巫溪县官员一顿饭吃掉“管帽”来说,也许他们只是把这一顿饭简简单单的当做了一次私人的聚餐,饭后的娱乐也根本没有当做一回事。习惯了,往往也就无所谓了,以前做这种事情从来没有出过问题,就满心以为这些事情就是合理、合法的,忘记了在用权的道路上丁点的小差错往往会形成一辈子的大悲剧。

人们常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但是我们却不能“既然湿了鞋,不如洗洗脚;既然洗了脚,干脆洗个澡。”惯性的力量是可怕的,“吾日而三省吾身”在平常人的生活中不可缺少,在党员干部的生活中更是要纳入到生活和工作的基本规则上来。

有道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不能在平常的“随茶便饭”中管住自己,习惯于聚会上的“标准套路”,追求聚会后的“常规动作”,忘记了“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的警示格言,终归会因记不住慎独、慎微、慎初而将小错酿成大错,将小恶酿成大恶。

初中慎独范文
《初中慎独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