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唯一与集体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9-03 18:09:02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集体备课《唯一的听众》说课稿

集体备课《老人与海鸥》说课稿

海虹宇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老人与海鸥》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位普通的老人与海鸥之间建立起来的深厚情谊。文章虽篇幅较长,但结构清晰,课文所展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两幅动人的画面,更是那无限的真情和真情背后的感动。

本单元的文章主要从不同的角度写了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感人的故事,《老人与海鸥》这篇文章是本单元的首篇课文,它起着领航作用,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领悟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感情,同时还要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为后面课文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与海鸥对老人的感情。

2、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三)教学重难点: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情的把握,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通过朗读、想象,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情谊。

(四)教学难点:揣摩作者是如何将海鸥与老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

二、説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理解课文的能力,掌握了一些阅读的方法。我班学生有的思维较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课堂上能发表个人的见解。课文和学生的生活很贴近,利用学生的已知和生活经验,从学生的读书感受出发,长文短教,懂得人应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谐相处。

三、说教法和学法

现代教育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学法上我设计整合全文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生用质疑法阅读课文,运用勾画、批注、圈化、朗读、想象的方法,品味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走进自主探究的境界,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感受人与动物的亲情,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之美,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对知识的接受,点燃他们热情的火花。

本篇课文感情真挚,文字流畅,课文中描写老人、海鸥的句子写得非常生动传神,特别适合学生读中感悟,因此在教法上我采用以读带讲法、以读悟情的方法,将朗读和体会结合起来,在学生品味理解课文后适时指导学生朗读。写应成为阅读教学中不该淡出的环节,读写应有机结合。因此,我在教学中趁热打铁,

进行了读写结合,在学生充分品读感悟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小练笔。让学生把在学文中的真情流露记录下来。又配合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来渲染气氛,让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画面体会出老人与海鸥的深厚感情,激发学生读文时的感情的表达。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上的是《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为了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的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奠定情感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2.认读词语,能用上其中的几个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以复习导入的方式进入新课,开门见山,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进入课文,收效良好。

(二)品读课文,感悟深情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采取了以读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方法。

1、我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要求,带着要求快速浏览课文,找到课文中描写老人与海鸥关系的句子,写下自己的感受。

2、研读第一部分,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从以下几方面去体会: (1)老人喂海鸥的细节描写,引导学生能够抓住老人和海鸥的动作的词语来体会,在感悟中,注重读议结合,要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让学生真切地体会老人对海鸥的情感,老人与海鸥之间的默契。从而落实了教学目标,突出了教学重点。

(2)老人呼唤海鸥、谈海鸥的句子,让学生能够抓住老人的神态、语言来体会,体会老人对海鸥的爱 。

(3)老人的外貌描写的句子,教师补充材料,让学生体会到老人对海鸥那种无私的爱。让学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动人情景。

3、研读第二部分,感受海鸥对老人的情。

重点研读描写海鸥的三处句子:思考:海鸥们在干什么?它们为什

么会这样做?

这一部分学习,老师无需做多大讲解,因为学生们早已了解老人与海鸥之间建立了深情厚谊。感受海鸥的灵性。当老人每天都来照顾它们时,它们对老人产生了感激之情,当老人去世时,它们是多么的不舍,它们为老人举行葬礼,为老人送行,正是这些海鸥们悲痛的表现。重点是指导读出感情。

设计意图:本篇课文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教学中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在生生交流的思维碰撞中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及海鸥回报以老人的爱,在引导交流体会的同时,相机指导学生读好有关的句子和段落。说感悟和朗读有机结合,读体现悟,悟促进读。

三、想象写话——深入品味老人与海鸥至死不渝的亲情

(1)假如你是一只老人曾经喂养过的海鸥,面对天堂里的亲人——老人,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2)假如你是天堂里的老人,回忆与“儿女们”海鸥相伴的一幕幕,面对悲痛欲绝的海鸥,你会对它们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同时升华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让学生读懂作品,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主旨,领悟真谛,通过超越文本的读书让学生变得智慧、变得美丽。

四、总结话和谐,激发和谐情

1、想一想,作者是如何围绕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情谊写具体的? 2.学

了课文,大家悟出了一点什么小道理?

五、作业检测 拓展延伸

1、把自己认为值得积累的词句摘抄下来。

2、课外阅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军犬黑子》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设计意在使学生用心灵颂读,用心灵倾听,用心体验,用心灵表达,“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使学生们带着收获,带着思考,带着信心,走向新的课堂,开始新的探索。

六、板书设计

21 老人与海鸥

老人喂海鸥 情深深 老人谈海鸥 情浓浓 海鸥送老人 情切切

设计意图:本板书设计彰显了行文思路,凸现了文章主旨,画龙点睛地浓缩了文章的内容。

推荐第2篇:唯一

唯一

人生有多少东西多少人是唯一的呢?我觉得除了父母和孩子,没有任何人任何物可以称作是唯一!也许会有好多的唯一但是唯一不能丢掉和舍去就是孩子和父母!

当我还是孩童时,总是盼着自己快点长大,那样就不会有父母和老师的管教和束缚,什么事情就可以自己做主自己说了算了,可当我第一次离开家去外面上学的时候,当自己第一次睡在宿舍的时候,晚上睡觉居然想家自己偷偷的哭了,好不容易熬了一周,到了周日仅有的半天假我不管老师允不允许都一如反顾的回了家!后来时间慢慢过去,我也渐渐的适应了集体的生活,就不再像以前那样想家了。上了大学,每当到了暑假该回家的时候,往往都不愿意回去了,觉得回家有什么意思呀!但毕竟离开家半年了,不回肯定不行。回去以后往往刚过了几天就开始盼望着开学了!

时间就是这样的快,转眼我都是孩子的妈妈了。当我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孩子出生,一种莫有的成就感和使命感也都随之而来。第一次觉得妈妈原来是这么的伟大和辛苦。以后我就在这种辛苦和伟大中生活着,累并快乐着!现在每年的暑假都是我盼望回家的时候,回家看看自己的爸爸妈妈,就那样看着老去的他们,多长时间也觉得是那样的短暂!希望永远的陪着他们!

今年孩子十岁了,我每天重复的生活着,越发的觉得父母的不易。我开始一点点的懂得了孝顺。其实自己一直都是个自私的人,因为是家里的老小,所以觉得大家对我好是应该的,所以也慢慢适应这种好,当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事物的变迁,我才知道无论是朋友,亲人或是父母他们对你好是对你的爱,而我在享受这种爱的同时却忘记了回报,因为每个人都会因为这种爱而感动,幸福!那么我也应该让爱我的人而有这种感动和幸福的滋味,不是吗?

而就当自己觉悟自己应该多关心家人的时候,再次看到听到那种不孝的行为时,突然觉得那简直不是人应该做的事,真是深恶痛绝!每个人只有一个父母,他们是人世间的唯一,他们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来,无论你是怎么样的一个人都是不能够不去关爱你的父母,甚至丢弃他们!朋友对你不好你可以丢弃,爱人对你不好你可以放弃,你心爱的东西你都可以不要,哪怕他们身价不菲,你都可以丢弃。只有父母孩子是一辈子不能丢弃的!因为他们是你的唯一!

当你还是小孩,父母把最好的留给你了,当父母老的时候,你是不是能把最好的都留给他们呢?想想他们一天一天的老去,和你在一起的时间可能越来越少,你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下让他们能像他们爱我们那样的爱他们一回呢?

去爱他们吧,去珍惜他们吧,不要让那些不孝的行为每天都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因为当你老去的一天,你也是每天都盼着自己孩子会孝顺自己,不是吗?如果你希望当你老去的时候有爱你的孩子陪在你的身边,那现在就去爱你的父母包括他她的父母!让我们唯一的父母和孩子都能幸福!行动起来吧,用你的行动和你的语言!

推荐第3篇:惟一与唯一的区别

“唯一”VS“惟一”

有人说

“唯一”跟“惟一”意思完全一样,是一对异形词。都可以使用。

《辞海》和《现代汉语小词典》对“唯”的解释是“同‘惟’”。“唯”与“惟”都包含“独、只有”的意思。在实际应用方面,《古文观止·游黄山日记(后)》中有:“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澄源寻视其侧,得级,扶予以登。”(令怡按:此处的“惟一”是两个词儿)现代文学大师鲁迅先生在《为了忘却的记念》和《出卖灵魂的秘诀》中分别用了“惟一”和“唯一”。如:“但那时我在上海,也有一个惟一的不但敢于随便谈笑,而且还敢于托他办点私事的人,那就是送书去给白莽的柔石。”“这据说是‘征服中国’的唯一方法。”另一位现代文学大师老舍先生在《骆驼祥子》中用的也是“唯一”。如:“村中的唯一的一条大道上„„”“唯”“惟”二字,自古以来都是通用并存的。比如成语“惟利是图”(原作“惟利是视”“惟利是求”),《左传》《三国志》和沈约的《奏弹王源》等均作“唯利是视”或“唯利是求”;而《抱朴子》《初刻拍案惊奇》则都作“惟利是图”。“惟一”和“唯一”的应用情况也相仿,你有“惟一”,我用“唯一”,都无不可,甚至同一作家此文中用“惟一”、彼文中用“唯一”的现象也有,文友谊老师已为我们找到了例证。文友谊老师的“惟一”是正选词、“唯一”是异形词的结论是有根据的。如果说,《现代汉语词典》的意见还只是代表专家的观点,那么,《现代汉语规范字典》(国家“八五”规划重点图书)的意见,就代表了国家语委的观点,该字典在“唯”“惟”二字的处理上跟《现代汉语词典》完全一致。

但也有人说

一般我们所常用的是“唯一”,有排它的意思。“惟一”的意思同“唯一”不同。有专一的意思。(个人赞同我们学生记忆这种)

【唯一】唯独;独一无二。 汉 王充 《论衡·言毒》:“物为靡屑者多,唯一火最烈,火气所燥也。” 鲁迅 《呐喊·鸭的喜剧》:“有一匹还成了 爱罗先珂 君在 北京 所作唯一的小说《小鸡的悲剧》里的主人公。” 巴金 《随想录·文学的作用》:“生活的确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而且是唯一的源泉。”

【惟一】1.专一。 唐 李邕 《春赋》:“迈惟一之德,究吹万之性。”参见“ 惟精惟一 ”。2.独一无二,只有一个。《梁书·儒林传·范缜》:“人体惟一,神何得二?”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八:“ 汉 惟一 赵充国 , 唐 惟一 王忠嗣 ,本朝惟一 曹彬 ,有三代将帅气象。” 柔石 《人间杂记》:“但又有一位矮胖的男人,好似他自己是惟一的慈善家。”

(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于2001年12月发布了推荐性试行规范《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共收338组。每组推荐一个规范词形,只可惜在整理表中没有查找到“惟一”和“唯一”、“林阴道”和“林荫道”等一些异形字)

推荐第4篇:惟一与唯一的区别

“唯一”VS“惟一”

有人说

“唯一”跟“惟一”意思完全一样,是一对异形词。都可以使用。

《辞海》和《现代汉语小词典》对“唯”的解释是“同‘惟’”。“唯”与“惟”都包含“独、只有”的意思。在实际应用方面,《古文观止·游黄山日记(后)》中有:“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澄源寻视其侧,得级,扶予以登。”(令怡按:此处的“惟一”是两个词儿)现代文学大师鲁迅先生在《为了忘却的记念》和《出卖灵魂的秘诀》中分别用了“惟一”和“唯一”。如:“但那时我在上海,也有一个惟一的不但敢于随便谈笑,而且还敢于托他办点私事的人,那就是送书去给白莽的柔石。”“这据说是‘征服中国’的唯一方法。”另一位现代文学大师老舍先生在《骆驼祥子》中用的也是“唯一”。如:“村中的唯一的一条大道上„„”“唯”“惟”二字,自古以来都是通用并存的。比如成语“惟利是图”(原作“惟利是视”“惟利是求”),《左传》《三国志》和沈约的《奏弹王源》等均作“唯利是视”或“唯利是求”;而《抱朴子》《初刻拍案惊奇》则都作“惟利是图”。“惟一”和“唯一”的应用情况也相仿,你有“惟一”,我用“唯一”,都无不可,甚至同一作家此文中用“惟一”、彼文中用“唯一”的现象也有,文友谊老师已为我们找到了例证。文友谊老师的“惟一”是正选词、“唯一”是异形词的结论是有根据的。如果说,《现代汉语词典》的意见还只是代表专家的观点,那么,《现代汉语规范字典》(国家“八五”规划重点图书)的意见,就代表了国家语委的观点,该字典在“唯”“惟”二字的处理上跟《现代汉语词典》完全一致。

但也有人说

一般我们所常用的是“唯一”,有排它的意思。“惟一”的意思同“唯一”不同。有专一的意思。(个人赞同我们学生记忆这种)

【唯一】唯独;独一无二。 汉 王充 《论衡·言毒》:“物为靡屑者多,唯一火最烈,火气所燥也。” 鲁迅 《呐喊·鸭的喜剧》:“有一匹还成了 爱罗先珂 君在 北京 所作唯一的小说《小鸡的悲剧》里的主人公。” 巴金 《随想录·文学的作用》:“生活的确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而且是唯一的源泉。”

【惟一】1.专一。 唐 李邕 《春赋》:“迈惟一之德,究吹万之性。”参见“ 惟精惟一 ”。2.独一无二,只有一个。《梁书·儒林传·范缜》:“人体惟一,神何得二?”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八:“ 汉 惟一 赵充国 , 唐 惟一 王忠嗣 ,本朝惟一 曹彬 ,有三代将帅气象。” 柔石 《人间杂记》:“但又有一位矮胖的男人,好似他自己是惟一的慈善家。”

(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于2001年12月发布了推荐性试行规范《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共收338组。每组推荐一个规范词形,只可惜在整理表中没有查找到“惟一”和“唯一”、“林阴道”和“林荫道”等一些异形字)

推荐第5篇:个人与集体

个人与集体

亲爱的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我是来自******的**,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一个老话题。话题虽老,意义却常新。纵观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在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问题上,我们时而偏“左”,时而偏“右”。结果,个人与集体都受到过本来可以避免或减轻的损失。我认为,集体和个人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个人是集体的组成,集体是个人的保障。

一、集体是由个人组成,集体离不开个人。

个人是集体的最小构成单位,没有个人的存在,也就无所谓集体和集体的一切。没有个人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动活动,也就无所谓社会生活和社会进步。因此,集体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个人的存在和发展。

下面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一个人想知道天堂和地狱的人各是怎样生活的。上帝满足了他的愿望。在地狱,他看到人们一个个饿的皮包骨,但是,饭桌上并不是没有吃的东西,而是因为他们拿着一米长的筷子,拼命往自己嘴里拈,然而还没喂到嘴里,菜就掉了。在天堂,他看到人们过得富足而快乐,但饭桌上的菜肴和地狱并没有两样,他们也拿着一米长的筷子,所不同的是他们所夹的菜,不是喂自己,而是喂对方。

我觉得这就是我们的现实。天堂就是一个完美的集体,而地狱则是一个失败的集体。究其根本,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集体的好坏并非完全在于外部条件。也就是说,当集体提供给个人相同的环境条件时,集体的走向就已不再是由集体本身所决定的了,而是改由组成集体的个体分子决定。当集体中的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为他人、为集体付出、奉献时,集体就会是天堂,而当集体中的所有人都只想着自己,只是抱有个人主义是,集体也就变成了地狱。

个人主义又称利己主义,是以个人私利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的思想体系和道德原则。其特征是:把个人价值看得高于一切,把个人的特殊利益凌驾于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之上,为达到个人目的,甚至不惜损害和牺牲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如果集体中的所有人,哪怕只是大部分人都是抱有个人主义思想,想必集体的发展必然是会受阻的。怀有个人主义思想的个人的所有目的都只以自身发展为中心,集体利益就会让步于其个人利益。甚至会出现为了某些个人利益而牺牲集体利益的现象。试问,如果集体中的个人都是这样的,那么有何存集体之说,或者集体又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

作为一名发展对象,我们不仅是社会的个体,也是党集体的个体,所以我们必须时刻提醒自己以身作则,贡献集体、服务社会,履行党员 “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的义务。

二、集体是个人的保障,个人离不开集体。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的、集体的,集体中的个人客观上都与其所在的集体息息相关,受这一集体的规约,承担这一集体所赋予的职责、使命,并在这一集体中活动。作为社会的个人不可能失却一定的社会关系而离群索居,那种孤立的、绝对的洛根丁式的“一个人”是不可能存在的。任何人只有同社会集体相结合,方可能获得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动力和条件,“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这种个人的集体性质,要求个人主观上必须具有集体主义思想和集体使命感,勇于担当一定的社会责任,使个人强烈地感到自己的生命血肉与集体的不可分离性。

集体主义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内容之一,是调节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原则。指一切言行以合乎无产阶级及其广大人民群众集体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思想。集体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它同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是根本对立的,是共产主义道德区别于一切旧道德的本质特征。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个人只有依靠集体的智慧,才能获得个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和手段。那么,支持与发展集体利益就势必成为个人自由与进步的必然途径。现实中,一些人只讲对社会和他人的索取,而不讲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义务与职责,不懂得只有承担社会责任才能发展个人自由,只有对社会负责方能对自己负责,只有实现社会价值才能实现个人价值。

下面我和大家分享另外一个故事。大雁迁徙时往往排成“人”字型或“一”字型,前面大雁的飞行可以掀起一股向上的气流,从而减少了后面大雁的空气阻力,当领头雁飞累了的时候就会发出信息,队列中的另一只强壮的大雁就会自觉地飞上去替补,有人甚至做过这样的试验:用枪射杀第一只大雁后,队型依然会保持原状不变,动物学家们的试验表明,大雁长距离结队飞行的速度是单只大雁飞行速度的1.73倍。正是这样一种善于奉献、团结合作的精神,使得大雁能够冬去春来,长途迁徙数千里。

一滴水很快就会干枯,它只有投入到大海的怀抱,才能永久地存在。同理,个体也只有和团队结为一体,才能获得无穷的力量。只有团队成长了,我们个人才可能有发展的空间。美国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圣吉也曾说过:“不管你个人多么强大,你的成就多么辉煌,你只有保持你与他人之间的合作关系,这一切才会有现实意义。”因此,作为社会一分子的我们,无论是在学习、生活还是工作,都离不开集体这坚实的后盾。

今天,我发表了自己关于“个人与集体”的感悟,也许会有不足,希望大家指正。同时,我相信只有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集体才会有更好的发展,也只有在集体的支持下,我们才能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谢谢!

推荐第6篇:集体与个人

个人与集体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集体之中,每天都能遇到一个问题,这就是:如何出来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呢?

曾有人问一位哲学家:“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哲学家回答说:“把它放到大海里去。”这简短的对话接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个人离不开集体。个人只有投入到集体中,才会有无穷的力量;反之,个人一旦离开了集体,即使有再大的力量,也会枯竭。

人们都很羡慕球星,球星在一个求队里作用可谓大矣!但是,离开了球队,他们又将怎样呢?美国大名鼎鼎的“篮球飞人”乔丹率公牛队四夺总决赛冠军,人们都说是“飞人”乔丹造就公牛队,乔丹却说:“不,是公牛队造就了我。”是啊,离开了球队,球星不仅不能发挥作用,而且依然就不能成为球星了。纵观古今,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集体的力量。智勇双全的张良,若不是投靠了刘邦起义军,只凭单枪匹马的行刺,能实现宏图大志吗?离开了卡笛儿的启示和普利斯特里等人的研究成果,牛顿能提出“牛顿第一定理”吗?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个人只有融入集体之中,才能实现其价值。

今天,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一个组、一个班、一个学校就是一个集体,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这个集体,让我们都来关心这个集体,把个人更充分地“溶解”到集体之中吧!展望明天,我们是跨世纪的人才,是建设祖国的生力军,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化作一滴水投入到建设祖国的滚滚洪流中去实现个人的价值把!

集体与个人

集体与个人是有着不同的定义,如果我们假定把集体比做“大团体”,而个人比做“小团体”的话,从这两个“团体”的角度分别来看问题,如处理得当,则两者相互交溶。反之,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另一种结果。

什么是“个人”,我们会想?它代表什么?这种“个人”的泛指到底是好是坏?“个人”顾名思义,是这个团体中的一份子,也就是说,不管你做得如何,对这个团体的来讲会关系到它的荣耀或耻辱。不管你对“某件事”的看法如何,它只代表你个人的想法和意见。

那相对而言,“集体”就比较好理解它的含义了,它代表着不是一个,而是一群。用书本上的话来讲:“这是一个由许多人合起来的,有组织的整个”。在这个团体中,讲究的不仅是个人的荣耀,因为他还关系到这个集体。任何“个人”所取得的荣誉,它也是属于这个团体中的所有人的。大家还必须有团队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为这个集体赢得荣耀。

就拿一个公司来说吧!在这个大集体里,每个员工都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让这个集体做得更好。可有些人,对现状一点也不满意。他就会慢慢地变成一个“小团体”。这样的话,这个公司就会变得四分五裂,那该怎么办呢?个人的贪婪和不满,会直接影响到这个集体。如果多想想集体的荣誉,才能使个人融入到集体里去,也不会到将来后悔莫及了。

同样是一个班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不管是普通的一员,还是班干部,都有自己的职责需要完成。每个人都要做好自己份内的事。这样,这个集体就会变得井然有序,每个人虽然忙忙碌碌的,但都会很快乐!如果有个人取代了你的位子,而你又很想干下去的话,那么,你必须用脑子好好想一想,为什么同学们选择他,而不是我?为什么老师也信赖他,是不是有什么地方做错了?想到了就要及时改正。想不到,可以去请教老师和同学,这样的话,才能进步!

个人与集体,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在集体之下,个人的作用就显得渺小。如何处理好相互间的关系,那就要看你怎样去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了!

推荐第7篇:挠痒痒与集体按摩

挠痒痒与集体按摩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老愚 【作者微博】

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一个治国招数,便是以“民主生活会”的形式,解决官员工作状态问题。在倡导者习近平河北亲力示范之后,各地纷纷效仿,产生了一批“工作总结”。这些总结乍看似乎各有心得,放在一起,就不免令人发笑:他们好像孪生兄弟,令人难以分辨。

避重就轻,轻描淡写,煞有介事,认认真真走过场。解决形式主义的利器,打到自己头上,演变成一出轰轰烈烈的形式主义秀。这恐怕是观者最直接的感受。

各地的总结陈词甚至衍生出一种“总结体”:比如章立凡先生的四大名著生活会,不妨欣赏一下他的“西游生活会”:

悟空:取经心切见妖怪就打,有个人英雄主义。

八戒:哥哥简单粗暴,打死恁多美女,毫不顾及俺的感受。 悟空:老猪贪吃好色,要注意影响。

沙僧:低头挑担不抬头看路,工作中有盲目性。

白龙马:你们的个人财物,我心中有数不说,是温情主义。 唐僧点评总结:看来紧箍咒只给悟空带,有失公平„„

惟妙惟肖,画出一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绝妙漫画,令人忍俊不禁。 慕容雪村的“梁山民主生活会”,则机锋更甚: 林冲道:公明哥哥哪都好,就是太不好色了。

武松道:哥哥对人太热情,难免受奸人之欺,望今后改正。 鲁智深沉默良久,道:这头把交椅你坐了这么久,是不是该换人了?

宋江不语,对李逵施了个眼色。那黑厮一跃而起,道:贼和尚,你骂我公明哥哥,便是梁山叛徒,来来来,先吃我三板斧!

有网友评说,大家挠痒痒,也就一乐罢了。

一场轰轰烈烈的群众路线运动,就这样被机智的“群众”轻松消解掉了。 在硬性规定的政治任务面前,无法选择的官员若不如此又能如何呢?

运动发起者捡起“灵魂深处爆发革命”的药方,期望借助毛式思想斗争方法帮助官员觉悟,进而完成灵魂的自我净化,成为合格的党的干部。

这注定是一场尴尬的游戏。试想,本应是上下级工作关系的一帮人坐在一起,突然要面对面进行自我剖析,并要勇敢地指出别人的毛病,他们该如何在完成任务和不伤人之间取得平衡?他们内心该有多么惶恐和无助?在自上而下授受的权力结构中,一把手拥有绝对的权威,他是辖区内所有官员的主宰,作为下级,对他能说什么?同级之间其实也很难说什么。大家心照不宣,互不揭底,协助主事的捧逗一番,就算功德圆满。唯一可能的是,上级对下级说几句狠话,下级也不以为忤。 只要由权力构建的尊卑秩序在,平等批评云云就是一句空话。

一把手掌舵的会场,本身就是一个权力显形的舞台,发言者恐怕极难有畅所欲言的心境。他们如何在打哈哈之外找到一条话语通道呢?既要诚恳地坦白自己的问题,又要真诚地指出别人的缺点,让自己过关,还要放别人过桥,其间的拿捏颇费踌躇,腾挪空间其实也很有限,但宦海沉浮练就的生存智慧及时发挥作用,生出了活色生香的“总结体”。

有网友给出了“民主生活会总结体”的修辞套路: 谈形式主义:走马观花,文山会海,不求实效; 谈官僚主义:官本位,脱离群众,政绩观有偏差;

谈享乐主义:艰苦奋斗精神消退,或有所淡化,或有所减弱; 谈奢靡之风:对铺张浪费较真不够,入乡随俗讲排场、追求奢华。

自我批评常用说法:不够深入,不到位,有待提高,急于求成,经验主义,怕得罪人等等。表达决心要用如下词语:坚定不移,牢固树立,抓铁有痕,忠实践行。

这便是“挠痒痒”,既要假装用力,又要拿捏揉搓,让人舒服。

问题在于,只要有一个人被中纪委带走,这戏就演砸了。南京市长季建业在民主生活会后被双规,便是非常滑稽的一幕。以大拆大建闻名的季前不久刚刚“深入查找了自身存在的问题”:“严于律己有所松懈,不能时时刻刻做到慎微慎独”。他轻盈地过了民主生活会那一关,却未能逃过冥冥中的劫难。

以此来看新近发布的北京市委的总结,就饶有趣味了。

市委书记郭金龙先报告在“四风”方面存在22个问题,数字吓人,令人充满期待,但等其一一罗列之后,你就不觉得是什么了不起的问题:

“在形式主义方面,主要是调查研究不够深入,抓工作落实不够,各类考核评比检查过多;在官僚主义方面,主要是对事关首都发展的人口、资源、环境、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问题重视研究不够,对首都快速转型发展中面临的治理交通拥堵、中心城文物保护、城乡结合部建设等城市管理难点问题解决力度不够;在享乐主义方面,主要是对少数干部存在的庸、懒、散现象要求管理不严,对出国团组审批管理失之于宽;在奢靡之风方面,主要是对外接待工作存在讲规格、讲排场问题,节庆论坛展会等活动存在铺张浪费现象,存在部门之间相互吃请现象等等。”

在自我肯定前提下的所谓错误,其实都不是什么错误,放在谁身上都可以,谁当官都不可避免。无具体事情、无法量化的错误,都是可原谅和可理解的。罗列的效果无非表达诚恳与态度——我们认真地找了,而且找到了一堆“真问题”。

再看看他们诚恳的反省:“有的同志说,自己平时调研的形式大于内容,调研和考察没有区分,有时为了调研而调研,调研时随同人员多,事后的新闻报道多。有的同志说,感觉自己身上锐意进取和敢于担当的精神不够,存在着求稳怕乱的思想,对解决工作中难题的决心不够大。”这几乎相当于自我表扬了,不能不让人有“言者谆谆听者藐藐”之感。

“各位常委也开展了积极健康的相互批评,开门见山、动真碰硬地指出了其他同志存在的作风问题,如有的在工作中存在着经验主义、凭经验办事,想当然,脱离实际;有的与同志交流时存在急躁情绪,不能耐心听取意见,工作方法简单;有的在工作中回避矛盾,怕得罪人,顾虑过多,拍板不果断等。大家普遍感到,相互批评没有讲官话套话,没有搞你好、我好、大家好,而是真提意见、提真意见,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互相帮助整改提高的决心。”这样的陈词让人有误入共产主义伊甸园之感,纯洁,高尚,和谐,几乎一切完美的形容词都可以献给他们。 再看看一把手坚定的自我表扬:“一是坚持把自己摆进去,直面问题、不躲不绕、实实在在;二是注重从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性修养、政治纪律上找差距,深挖了‘四风’问题产生的根源;三是顾大局、敢担当,既查摆剖析在分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又积极分担班子问题的责任;四是既有红红脸、出出汗的紧张和严肃,又有加加油、鼓鼓劲的宽松与和谐;五是针对自身问题,明确了整改方向和措施。” 然后是医生开具验收合格书:“中央第八督导组组长金炳华对北京市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给予充分肯定,认为会议准备充分、气氛融洽、质量较高,达到了红红脸、出出汗的效果。”

民主生活会的正能量或许是,在短时期形成一种威慑气氛,令官员们在进行贪腐作业时产生某种不安全感。但可以想见的是,他们会采取更隐蔽的操作策略。

不言而喻,官场将会产生更多的伪善人格。相互猜忌,进而相互掣肘。

党政不分的结果是,党纪先于且高于国法,对党组织的忠诚与对法律的忠诚不能两全。而且,党员干部似乎获得了某种法律豁免权,成为事实上的特殊公民。党要管党,正确的解读应该是,执政党首先必须将自己置于法律的监督之下,在此前提下管理自己的党员;党员应该比其他公民接受更严苛的纪律约束:在国法之外还有党规。如此,中共进行群众路线教育,那只是自己的家事,国家得按照法律运行,人民因为有法律的庇护而拥有尊严,并永享自由与安宁。

推荐第8篇:个人与集体测试题

(五)集体帮我实现目标

某中学八(6)班在假期组织爬山活动,活动前班主任强调要同学们团结协作、注意安全、听从指挥,而此时班里的体育健将张震却认为:班主任真是多此一举,自己身体这么强壮,还让别人照顾?大家一起爬多慢呀,自己一定要第一个爬到山顶。于是,当班主任下令开始爬山时,张震就偷偷地脱离大部队,一个人跑向山顶。由于张震只注意赶路,快到山顶时却把脚崴了。就在剧痛让他无法动弹时,班主任带着几名同学找到了他,大家伸出援助之手。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张震和所有同学都爬到了山顶,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1.张震为什么要脱离集体单独行动?最后他是怎样爬上山顶的? 2.他的经历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六)关心国家大事

三峡库区城镇搬迁自1993年全面展开以来,新城建设进度达到了预定目标。因兴建三峡工程,万县市需要移民近80万人,搬迁1座中等城市、5座县城及955个工矿企业,各项实物主要淹没指标占整个库区2/3左右。面对大局,万县市人民毫无怨言,甘愿为三峡工程建设作出必要的牺牲。在移民工作中,部分群众虽然受到利益损失,但他们都能舍小家为大家,愉快搬迁,保证了三峡搬迁工作的顺利进行。10多年来,三峡库区累计搬迁安置移民70多万人,没有发生1起暴力冲突事件。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1.在移民工作中,部分群众的利益虽然受到损失,但他们是怎样处理的?

2.三峡人民的做法对你有什么启发? 3.在你的生活中,有过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的事情吗?请举两个例子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 (一)辨别正误题

1.X 2.√ 3.X 4.√ 5.√ 6.√ (二)单项选择题

1.A 2.D 3.C 4.C 5.D 6.D (三)不定项选择题

1.AB 2.ABCD 3.ABC 4.ABD 5.ACD 6.ABD (四)立足现实,落实行动

1.我会尽自己的全力,因为个人是组成集体的细胞,集体的发展离不开每个 成员的努力。

2.我会先参加集体活动,因为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和保障,集体利益 高于个人利益。

3.我会积极制止,因为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还体现在当集体荣誉和利益受 到损害时,要敢于积极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4.我会保持肃静、立正、行注目礼、高唱国歌,因为国家利益是全国人民共同 利益的集中体现,因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五)集体帮我实现目标

1.张震之所以脱离集体而单独行动,是因为他认为自己身体强壮,和其他同 学一起走会阻碍自己前进的脚步。最后他还是在班主任、同学的帮助下爬上了山 顶,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2.张震的经历告诉我们:集体是个人生存的依靠,是个人成长的园地,个人的 生活、学习和工作都离不开集体。所以,我们应珍视集体的团结,努力为集体添光 彩,做到:(1)应该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2)将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落 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3)在当集体荣誉和利益受到损害时,敢于积极维护集 体的荣誉和利益。 (六)关心国家大事

1.在移民工作中,当个人的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他们自觉服从集体 利益,以集体利益为重,必要时不惜牺牲个人利益。

2.那些以大局为重、自觉服从集体利益的人值得我们敬佩和尊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充分认识到: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集体利益至高无上。 3.(1)在周日,学校有集体活动,我自己有事,仍积极参加厂活动。(2)有一次 老师布置了很多作业,尽管我休息得很晚,但坚持完成了作业、

(六)分析说明:帮助我们的同学

(材料一)八年级学生小薇是一个典型的超女迷,她不仅在发型、服饰上模仿超女,染七彩头发,穿所谓“张扬个性”的怪装,而且热心探听模仿超女的各种生活细节,课上、课余也哼唱超女歌曲,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材料二)初中生小赵一直是班级中的活跃分子,性格开朗,自尊心强。因为笑容整日挂在脸上,同学们都说他是真正的“阳光男孩”。可是,突然之间,小赵变了,不爱说话了,不与同学交流了,笑容也没有了,整日自己一个人愁眉苦脸,学习成绩不断下降。一个偶然的机会,细心的你从他邻居那里得知他的父亲下岗了,母亲又得了病,家庭生活一下子全变了。

1.请运用思想品德课知识简要评析材料一中小薇的行为。请你告诉小薇怎样做一个理智的社会成员。

2.根据材料二说说你打算怎么帮助小赵(请写出3条),在帮助他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六)分析说明:帮助我们的同学

1.小薇的行为是盲目从众行为。盲目从众容易使人接受社会环境的消极影 响,助长社会生活中的歪风邪气。

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自我控制能力;要紧随社会的主旋律,与时俱 进;要抗拒外界的压力和诱惑,坚持自己的正确立场,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学习做 一个理智的社会成员。

2.在物质上尽力帮助他:与班委讨论,在班级中捐款等;在思想上开导、安慰 他:邀请他参加班级的文体活动;在学习上辅导他:组成学习小组,帮助他。(开放 性问题,答案只要合理即可酌情给分,3个方面即可。)

由于小赵自尊心强,所以帮助他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在帮助过程中维护 他的自尊,否则有可能变成一种伤害。

第11课 关心社会 亲近社会 (一)辨别正误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1.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充分说明我国已经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

2.外面的世界虽然很精彩,但也存在很多危险。青少年自我保护能力差,所

以最好还是不要参与社会生活。(

)

3.总起来讲,我们的生活是美好的,但有时也是复杂的,因此我们要学会正确 地认识社会。(

)

4.“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帮助他人时,我们也会感到由衷的幸福和快乐。(

) 5.“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句话告诉我们青少年应该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

(

)

6.虽然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但只要自己的行为有利于社会,就是在奉献。

(

)

(二)单项选择题

1.胡锦涛总书记在代表党中央、国务院给第四次全国少代会祝词中寄语当代

少年儿童“你们一定能行”、“新世纪我能行”。他提倡开展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

规律的、具有少年儿童情趣和时代气息的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质。这句

话告诉我们(

)。

A、要重视书本知识

B.纸上谈兵也很有道理

C.要重视亲身实践,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D.要非常重视理论

2.下列属于热心公益事业、体现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是(

)。

①小东积极向“希望工程”捐款,帮助失学儿童

②小李经常帮助妈妈做一些

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③小华向市政府提出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合理化建

④小宁迷恋网络游戏,经常带同学去网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近来,在青少年中兴起一股“超女热”。受其影响,许多中学生仿效超女的 发型、衣着、说话语气„„面对这股“超女热”,我们中学生应该(

)。

A、超女现象说明社会生活是复杂的

B.从众心理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C.追求时尚,尽快赶上,以免落伍

D.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不盲目效仿追随

4.下列行为中,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

A.小军在公交车上发现有人偷窃,立刻拨打“110'’电话报警

B.城市广场的菊花刚刚摆好,便有市民将花偷偷搬回家中观赏

C.某司机酒后驾车,将一行人撞伤,并驾车逃逸

D.某食品厂将过期肉制品重新加工包装后再销售

5.某校学生在学雷锋活动中,知道学校有个瘫痪学生王春明,家庭也很困难, 更把自己平时省下来的零花钱捐给她,帮助这位确实有困难的同学。据了解,共 收到捐款上千元。在这项活动过程中,学生体验了助人为乐的乐趣。活动后,他 们纷纷表示说:“帮助他人,自己也很快乐。”下列做法中,帮助他人的正确方法有 (

) 。

A.小强发现有人落水,不顾自己是否会游泳,跳入水中抢救落水者

B.考试时,邻桌的同学请求帮助,小娟便将自己的答案偷偷传给他看

c.得知小玲家庭困难,班长不征得她本人同意,就发动全班同学为她捐款

D.每逢礼拜天,小芳总是为孤寡老人王大娘买米买面

6.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谦让。这是因为(

)。

A.谦让有利于形成和谐的社会秩序、文明的社会风气

B.谦让表现在能妥善处理与他人的矛盾和冲突

C.谦让首先要做到为人谦逊、礼貌待人

D.谦让突出地表现为在荣誉、利益面前不争名夺利。

(三)不定项选择题

1.商人哈默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顿生怜悯之情。把一元钱放进

推销员的手中,随后他又觉得不妥,连忙返回,从推销员那里取出几支铅笔说:“你

和我都是商人,都有东西要卖,而且上面有标价。”这件事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

中,助人要做到(

)。

A.真诚,不要考虑有没有回报

B.注意帮助他人的方式

C.注意维护受助人的自尊

D.注意受帮助者的心理感受

2.华益慰一生做过手术数千例,没有出现过1次医疗事故和差错;他拒收红

包,被患者誉为“值得托付生命的人”。华益慰的事迹体现了(

)。

A、分享和谦让的美德

B、爱岗敬业的精神

C.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D.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品质

3.青岛市文明办向全市各行各业和广大市民发出倡议,请大家积极参与优雅

行动、普及行动、微笑行动、志愿行动和清洁行动“五大行动”。我们应该(

)。

A、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素质,讲普通话,注重仪表

B.节假日走上街头,向市民宣传奥运知识

D.参与公益活动,积极参加奥运志愿者活动

D.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

4.在社会生活中学会分享,我们应该做到(

)。

A、和同学一起交流学习经验、共享学习资料

B.在参与班集体的各项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C.当朋友遇到挫折时倾听他的诉说。分担他的痛苦

D.在郊游途中和同学分享一杯水

5.歌手丛飞10年来倾其所有,累计捐款捐物300多万元,资助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超过150人,自己却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即使在重病期间,他也没有忘记捐助别人。他成为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我们的感动是因为他(

)。

A、热心公益、扶贫帮困的崇高精神

B.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精神

C.珍爱他人生命,轻视自己的生命

D。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6.作为奥运伙伴城市,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青岛市登山协会倡导保护

环境、热爱自然、美化崂山的良好市民意识,号召更多市民参与环保志愿者的行

列。青岛市组织了环保志愿者前往崂山捡垃圾。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我们要关心身边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积极为解决这些问题献计献策

B.我们要关心城市的发展和建设,自觉地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C.我们现在年龄还小,国家的事、城市的事是大人们的事,与我们无关

D.积极参与社会调查,才能发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四)填表:看看问题——想想做法——说说理由

最近八年级学生王帆遇到了一系列烦心事,请你帮助他写出一个正确做法

(要求做到合情、合理、合法、切实有效),并运用思想品德课的知识说明这样做的理由。

题 正确做法 理

1.王帆买了一本有意义的崭新的课外书,自己刚看完,同位小吴就提出要借看,王帆很犹豫。 (1)

(2)

2.王帆正犹豫着,好朋友明明也提出借阅要求,为此和小吴发生争执。 (1) (2)

3.星期天上午,学校组织同学到广场、街道清除非法小广告,王帆的作业还没写完,他很犹豫。 (1)

(2)

(五)该帮?不该帮?

2006年8月13日中午,沈阳市皇姑区北行商场门前,一群人围住一个乞讨者议论纷纷。记者走上前去,只见一个戴着眼镜的男子跪在地上,神色黯然,但文质彬彬,颇有书生气。“真可怜啊,这孩子没钱念书。”“是啊,为了上学,大热天跪在这里乞讨。”“应该帮帮他!”围观的人群中有人掏出5元、10元,放在这个年轻人面前。记者随即问身边的一个路人:“怎么能肯定他是学生呢?”“应该没错,你看他长得多文静。”„„

1.请你分别对行人和记者的行为进行评价。 2.假如你也在场,你会怎么做? 3.你从这件事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六)分析说明:帮助我们的同学

(材料一)八年级学生小薇是一个典型的超女迷,她不仅在发型、服饰上模仿超女,染七彩头发,穿所谓“张扬个性”的怪装,而且热心探听模仿超女的各种生活细节,课上、课余也哼唱超女歌曲,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材料二)初中生小赵一直是班级中的活跃分子,性格开朗,自尊心强。因为笑容整日挂在脸上,同学们都说他是真正的“阳光男孩”。可是,突然之间,小赵变了,不爱说话了,不与同学交流了,笑容也没有了,整日自己一个人愁眉苦脸,学习成绩不断下降。一个偶然的机会,细心的你从他邻居那里得知他的父亲下岗了,母亲又得了病,家庭生活一下子全变了。

1.请运用思想品德课知识简要评析材料一中小薇的行为。请你告诉小薇怎样做一个理智的社会成员。

2.根据材料二说说你打算怎么帮助小赵(请写出3条),在帮助他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参考答案] (一)辨别正误题

1.X

2.X

3.√

4.√

5.√

6.√ (二)单项选择题

1.C

2.C

3.D

4.A

5.D

6.A (三)不定项选择题

1.ABCD

2.BCD

3.ABCD

4.ABCD

5.ABD

6.ABD (四)填表:看看问题——想想做法——说说理由 问

题 正确做法 理

1.王帆买了一本有意义的崭新的课外书,自己刚看完,同位小吴就提出要借看,王帆很犹豫。 (1)王帆应该将课外书借给同位看。 (2)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分享。(或:分享就是把自己有价值的东西提供给别人,与他人共同拥有和享受。或:学会分享,你会体会到更多的幸福,得到更多的信任和友情,有新的提高和收获。) 2.王帆正犹豫着,好朋友明明也提出借阅要求,为此和小吴发生争执。 (1)劝说两人互相谦让。(或:劝说明明让小吴先看。) (2)在社会生活中要学会谦让。(或: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要求人们谦逊有礼。) 3.星期天上午,学校组织同学到广场、街道清除非法小广告,王帆的作业还没写完,他很犹豫。 (1)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作业可以放到下午或晚上做。 (2)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或:我们要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参加公益活动可以进一步了解社会,增进关心社会的情感。)

(五)该帮?不该帮?

1.行人热心助人,但防范意识较差,容易上当受骗,使坏人的阴谋得逞。记者 防范意识强,有一定的敏锐性,但这样做有可能伤害到求助者的自尊心。

2.(1)找当地民政部门寻求帮助。(2)拨打110请求警察帮助解决。(3)请 求新闻媒体帮助,借助社会的力量。(符合题意即可。)

3.帮助他人首先要真诚,还要注意方式和方法。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 在帮助过程中可以借助别人和社会的力量;有时帮助他人可能会有一定的危险, 在帮助过程中要注意自身的安全;在帮助过程中要注意维护他人的自尊,千万不 要把帮助当成一种施舍,否则帮助就有可能变成一种伤害。

(六)分析说明:帮助我们的同学

1.小薇的行为是盲目从众行为。盲目从众容易使人接受社会环境的消极影 响,助长社会生活中的歪风邪气。

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自我控制能力;要紧随社会的主旋律,与时俱 进;要抗拒外界的压力和诱惑,坚持自己的正确立场,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学习做 一个理智的社会成员。

2.在物质上尽力帮助他:与班委讨论,在班级中捐款等;在思想上开导、安慰 他:邀请他参加班级的文体活动;在学习上辅导他:组成学习小组,帮助他。(开放 性问题,答案只要合理即可酌情给分,3个方面即可。)

由于小赵自尊心强,所以帮助他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在帮助过程中维护 他的自尊,否则有可能变成一种伤害。

推荐第9篇:《个人与集体》说课稿

干方来

一、教材分析:

《个人与集体》处于浙江省编写的义务教材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议论的方式和方法”中第二课《小驳论两则》的第二则。

第四册是整套教材“总-分-总”的最后一册“分”,侧重于议论文的教学。第四册相对集中地编排了两个议论文单元,即第

一、三单元。第三单元从议论文的方式方法入手,让学生懂得议论的主要方式和议论的基本方法,并能在听说读写中初步学会运用。该单元的第一篇《反对自由主义》是立论,了解立论的特点、立论文的结构及论证方法。本文是驳论,要求在学习立论的基础上了解驳论的特点、驳论文的结构及批驳方法。因本课处于小驳论的第二则,要求巩固驳论的特点,进一步理解驳论文的结构及批驳方法,并区别立论和驳论的差异。 教学目标:

一、认识“人人为自己,也就是人人为大家”的错误,树立集体主义的观念。

二、回顾驳论的特点,理清本文的层次,进一步理解驳论文的结构及批驳方法。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驳论文的结构及批驳方法。 教学难点:

二、学情学法:

初二学生有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也接触过不少议论文,但大多学的是立论文,即用论据来论证论点的正确性。对驳论文还是初次接触,虽在前一则已学过驳论的概念,初步了解了驳论文的结构及简单的批驳方法,对驳论方法之一--驳论点有所了解。但因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强,所以学习本课可教给学生比较分析的方法,即通过与第一则比较的方法学习本篇课文。这样既可降低教学难度,也巩固了前一则学过的方法,又学会了本篇课文的批驳方法。最后通过与立论文的比较,全面掌握议论的方式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本人的特长,教学本课宜采用讨论法。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分析。在讨论中,教师及时给予启发、引导。这种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符合当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四、教学程序设计:

本文的教学时数为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新课导入。回顾上一课时的内容。复习驳论文“树靶--批驳--结论”的基本结构,复习驳论文驳论方法之一--驳论点,补充介绍驳论的另外两种方法--驳论据、驳论证。复习的目的是与遗忘作斗争。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要巩固第一天所学的知识,第二天就应及时复习,使记忆内容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不致遗忘。另外,复习上篇的内容使学习本篇有了自然的引导,为本课的比较分析作了铺垫。

2、分析讨论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层次。教师可设计下列问题供学生讨论:

⑴文章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持这一论点的人有什么理由?这个观点的实质是什么? ⑵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注意与上文比较异同。

通过讨论、分析,学习驳论据这个驳论方法,进一步掌握驳论文的结构,落实教学目标。

推荐第10篇:团结与集体力量

团结与集体力量——主题班会

一、班会对象:小学六年级

二、班会时间:40分钟

三、班会背景:

今天的少年儿童是跨世纪的一代,是21世纪的主人,是人类的未来。但随着我国社会逐渐以独生子女家庭为主要结构的发展,学生在家庭、学校都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许多行为,缺乏团结意识,忽视集体力量的重要性。

四、班会目的:

通过活动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让他们在活动中体会“团结就是力量”,珍惜集体的团结,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

五、班会准备:

1、提前安排主持人,布置活动步骤。

2、提前安排小品演员和讲故事的内容。

3、准备好游戏奖品。

4、布置好班级的桌椅的摆放。

六、班会过程

(一)程序

1、教师导语,主持人出场主持班会

2、小品演出《三个和尚》

3、举行“小小故事会”

4、游戏——体现团结的力量

5、歌曲熏陶——《团结就是力量》

6、老师总结

(二)活动纪实

1、教师导语: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融进集体,才能展现他的才华和生命的价值。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上一节主题班会课,让我们发挥自己的力量,发挥我们集体的力量,努力的去思考,认真的去总结,让我们体会到“集体的凝聚力”是多么的重要。

下面就请 * * , * * 两名同学来主持这节班会课。

2、主持人:

男:古人说:团结力量大。

女:是呀,在社会生活中,许多事情都需要人们团结合作。 男:流沙不能聚集成塔;

女:建材的团结却能建立起巍峨的大厦;

合:这种力量就叫做凝聚力。

3、欣赏小品

女:俗话说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牢牢抱成团。

男:有一个古老的故事——《三个和尚》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下面请欣赏小品《三个和尚》。

小品一:《三个和尚》:(道具:水桶扁担脸盆)

一个和尚挑水吃

两个和尚抬水吃

三个和尚没水吃

着火合力救火

团结共同生活

男:三个和尚知道了团结的力量,自此以后,团结合作,过上了轻松安闲的生活。 女:下面请大家再看看小品《两个乞丐》。

小品二:《两个乞丐》:(道具:鱼杆水桶一袋食物)

第一场:

两个乞丐快要饿死了,一位老人给了两个乞丐一袋食物和一根鱼杆及一个水桶,一个乞丐要了食物,吃完饿死了,另一个乞丐要了鱼杆和水桶,走向大海去钓鱼,没有走到大海也饿死了。

女:小品演完了,请大家想一下,这两个乞丐怎样做才不会被饿死? ( 找两名同学回答)

男:好,这两名同学说的对,只要这两个乞丐团结合作,就不会被饿死,还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不信,请看续集《两个乞丐》

第二场:

两个乞丐快要饿死了,一位老人给了两个乞丐一袋食物和一根鱼杆及一个水桶,他们两人共同向大海走去,路上省吃俭用,走到大海边,共同钓鱼、卖鱼,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女:小品《两个乞丐》使我们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团结合作力量大。那么,在我们实际生活中,应该怎样做到团结合作呢?

(分组讨论后谈自己的见解)

男:同学们的发言使我们知道,在同学们的生活学习过程中,时时刻刻、处处都离不开团结合作,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多奇迹。现在让我们进行一个小小故事会:

4、小小故事会

女:《小水珠》

有一滴小水珠,从来没有离开过大海他*的怀抱。它对外面的世界非常好奇。一次偶然的机会,它被抛到了高处,刚被抛到高处时还有些害怕,但渐渐地,它就被眼前的情景吸引住了。炫目的阳光、亮丽的彩虹、湛蓝的大海,它陶醉了,没想到空中的景色这么美!小水珠在微风的吹拂下飘呀飘呀,忘却了一切。这时,传来了海妈妈焦急的声音:“小水珠,快回来,太阳会把你晒干的!”小水珠满不在乎地回答:“妈妈,我再玩会,这儿太美了……”可还没等它说完,一束强烈的阳光照过来,小水珠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提出问题:

1、为什么小水珠离开大海他*的怀抱后,会马上消失?

2、如果小水珠不想在这个世界上消失,它该怎么办?

分析:小水珠的力量单薄,无法抵御强烈的太阳光,很容易被蒸发掉。但回到大海就不一样了。那里有无数的小水珠,它们紧紧团结在一起,共同抵御太阳光,所以没有那么容易被蒸发掉。由这个故事了联想到人类自身,我们个人与班集体

的关系是不是也像小水珠与大海他*的关系一样呢?

男:《故事老鼠偷油》

有一只老鼠一块去偷油喝,可是油缸非常深,油在缸底,它们只能闻到油的香味,根本就喝不到油,愈闻愈垂涎。喝不到油的痛苦令它们十分焦急,但焦急又解决不了问题,所以它们就静下心来集思广益,终于想到了一个很棒的办法,就是一只老鼠咬着另一只老鼠的尾巴,吊下缸底去喝油,它们取得一致的共识:大家轮流喝油,有福同享,谁也不可以有自私独享的念头。

第一只老鼠最先吊下去喝油,它想:油就只有这么一点点,大家轮流喝,一点也不过瘾,今天算我运气好,不如自己痛快喝个饱。夹在中间的第二只老鼠也在想:下面的油没多少,万一让第一只老鼠喝光了,那我岂不要喝西北风吗?我干吗这么辛苦地吊在中间让第一只老鼠独自享受一切呢?我看还是把它放了,干脆自己跳下去喝个痛快淋漓!第三只老鼠则在上面想着:油那么少,等它们两个吃饱喝足,哪里还有我的份,倒不如趁这个时候把它们放了,自己跳到罐底饱喝一顿,一解嘴馋。

于是第二只老鼠放了第一只的尾巴,第三只也迅速放了第二只的尾巴,它们争先恐后地跳到缸里头去,浑身湿透,一副狼狈不堪的样子,加上脚滑缸深,它们从此再也逃不出油缸,最后都死在油缸里了。

【提问】你从这样故事中感受到什么?(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团结协作。班集体同样如此)

5、游戏:“旱地龙舟赛”游戏

女:通过小品、故事,让我们明白了团结力量的重要性,现在我们通过一个游戏让大家亲身感受一下团结的力量。

(1)把同学们分成小组,每组选六人,每个队员左脚向后曲,后面的同学用左手提起前一位同学的左脚,右手搭在前一位同学的肩上,如此成一长龙舟。在行走过程,左脚不能点地,“龙舟”不能断。以最快到达终点站为第一。

(2)组织同学谈心得

①获胜小组谈心得;

②输的小组谈心得;

③给获胜小组发奖品。

6、合唱歌曲:《团结就是力量》

男:游戏之后,让我们把感受通过歌声唱出来吧!

全班合唱《团结就是力量》。

7、总结:

(1)主持人:

男:有人把班集体比喻为一个大熔炉,班里的同学则像一块块的煤炭。

女:大家想要得到温暖,就必须把自己点燃,放进去,煤块越多,烧得越旺,那么我们的班集体也就越温暖。

男:我们要记住,温暖的班集体不是别人给予的,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合:它是全班同学的热情和爱汇聚起来的。

女:下面欢迎老师对我们的这次班会进行点评。

(2)师:集体就像汪洋大海,个人就是其中的一朵浪花。有了大海的宽阔,才有浪花的多姿多彩;也正是因为有了壮美的千万朵浪花,才为大海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一个只强调自我,只强调个性的人,是很难有合作精神的。要认识到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个人的本领无论有多么大,离开了集体,就像离开大海的一滴水,不久就会消亡。

最后,我们全体同学共同演唱《真心英雄》这首歌,与大家共勉,希望大家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处处团结合作,为我们心中的理想去努力、去奋斗、去拼搏。

第11篇:集体备课与资源共享

集体备课与资源共享

重峪口小学胡玉柱

集体备课是新形势下发展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法。集体备课最突出的功能是凝聚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一)集体备课的作用 1.集思广益,凝聚集体智慧

2.整合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3.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

4.改革创新,提高教学效果。

(二)集体备课的操作程序和基本流程:

1、定量主备:每位老师在备课组讨论分工中确认本册教材的备课任务,投入全部精力查找参考相关资料、学习新课标、研究学生、钻研教材,整合相关教学资源,发挥创造性,高质量完成备课基础工作。

2、集体评议:备课组长组织同组教师集体备课,主备人汇报交流设计方案及意图及相关课件素材的搜集情况,大家民主评议,提出修改意见,做好详细记录。

3、完善共享:主备老师将评议后的教案打印后分发给其他老师,让同年级的老师共享。

4、复案补改:每位教师将共享的教案在课前认真复案,并结合本人教学风格及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在旁边的补充修改栏里进行修改调整。并将目标、主要教学过程及重难点关键处等记录在教科书上,把自己的书变“厚”。

5、教后反馈:在集中年级组集体智慧与使用本人个性化教学策略后,实际效果如何,每个教师都进行深入反思,做好后记,并在集体备课中加以交流。集体备课,是一种创新,有利于营造自主、合作、创新的教研氛围,拓展教师视野,提高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有利于教学资源的积累和共享,减少无效劳动;也有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

第12篇:个体与集体美文

有一种鸥鸟,常数万只聚在一起飞行,而它们飞行的步调惊人的一致,好像有一个总指挥在指挥着它们。其实,每一只鸥鸟是通过观察身边几只鸥鸟行动的变化而随时调整自己的飞行姿态。

每一只鸥鸟都影响着身边鸥鸟,就像在生活中,影响着你的是你身边的人,你同时也影响着你身边的人。好的影响会给这个团队带来力量,而不好的影响会使这个团队的力量削弱,甚至崩溃。一个好的团队总有强大的震撼力,而这也离不开每一个队员对这个团队的重视,对自己负责。

没有人可以脱离团队独自生存。

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答案是:把它放进大海里。是的,一滴水可以闪闪发光,晶莹剔透,但是经不起风吹日晒,不到片刻,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所以一个人只有融入到集体中才能更有力量,

古代有一个国王,临死前把他的几个儿子叫到一起,先分别给他们一人一根筷子让他们折,几个人一折就断,后国王又给他们一人一把筷子,没有谁折得断。可见,个人的力量永远不及团队的力量。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一个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而一个团结的团队是无敌的。

团结就是力量,一个优秀的团队必然是个团结的团队。每位队员会观察周围队友的行为,调整自己的步调,做好自己的事,这就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团队负责。这种团结精神对于一个人,一个家,一个民族,以及一个国家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充分发挥这种作用,那么这个国家也会变得更加强大。

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伟大,与一个集体比起来,也将是微不足道。个体的力量是弱小的,而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而这强大的力量其实就是由一个个弱小的力量凝聚而成的。一块砖砌在墙里,没有人可以搬动它,但是一块砖放在街道上,任谁也可以将它移走。这就是个体的力量与集体的力量的区别。奥斯特洛夫斯基也这样说过:”谁若离开了集体,谁的命运就悲哀。“

马云先生说过,什么是团队?团队就是不要让团队任何一人失败。队友相互依靠,相互信任,相互勉励,

有一个企业招聘职员,董事长让前六名应聘者拿着15元到街上吃饭,并且保证每个人都吃到饭。六个人到一家餐厅,每份的价格最低也要3元,但有六个人,无法保证每人一份,于是,他们垂头丧气的离开了。董事长问明原因后说:”对不起,虽然你们都很有学问,但不适合在这里工作。”原来那家餐厅,若有五个或五个以上的人去吃可以加送一份,而他们却只想到自己,没有聚集成为一个团队。一个团队没有团队合作精神,又有什么发展前途?

所以在这个社会中,力量最薄弱的是个体,比个体更强大的是集体,而一个团结合作的集体才拥有无穷力量。

第13篇:集体商标与证明商标

集体商标,证明商标

1、定义:

(1)集体商标,是指以团体、协会或者其他组织名义注册,专供该组织成员在商事活动中使用,以表明使用者在该组织中的成员资格的标志。 (2)证明商标,由对某种商品或服务具有检测和监督能力的组织所控制,而由其以外的人使用在商品或服务上,以证明商品或服务的产地、原料、制造方法、质量、精确度或其他特定品质的标志。

2、

集体商标特征:

(1)集体商标不属于单个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即属于由多个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组成的社团组织,即表明商品或服务来源自某一集体组织,这一集体可以是某一特定的行会、商会等工商业团体或其他集体组织,具体的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以集体成员的身份隐退在集体的背后。体现了其“共有”和“共用”的特点;(2)集体商标是以各成员组成的集体名义申请注册和所有,由各成员共同使用的一项集体性权利,反映在集体商标的申请注册上,即要求只有具有法人资格的集体组织才可以提出申请,因为只有具有法人资格的集体组织才能以其集体的独立名义拥有商标权;(3)集体商标反映在商标的使用上,表现为,集体组织通常不使用该集体商标,而由该组织的成员共同使用;不是该组织的成员不能使用;每个成员都有平等使用的权力,成员间不存在隶属关系;同时又必须对其集体成员的使用进行监督,并对违反使用规则的成员进行处理;(4)集体商标的注册、使用及管理均应制定统一的规则,详细说明成员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以及管理费用的数额和用途并将之公诸于众,集体成员应相互遵守并受到公众的监督;(5)集体商标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得转让;(6)当集体商标受到侵害而请求赔偿损失时,应包括集体组织成员所受的损失在内;7)当某成员退出该集体时,他就不能再使用该集体商标,当某一新成员加入时,他就可以因获得成员的身份而使用该集体商标了,这种成员身份是不可以转让的,以这种身份关系为基础的商标使用权也不得转让;(8)地理标志可以作为集体商标注册。以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注册的 集体商标注册新闻发布会,其商品符合使用该地理标志条件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要求参加以该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注册的团体、协会或者其他组织,该团体、协会或者其他组织应当依据其章程接纳为会员;不要求参加以该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注册的团体、协会或者其他组织的,也可以正当使用该地理标志,该团体、协会或者其他组织无权禁止。

3、证明商标特征:

(1)地理标志,原产地名称在一定情况下也可以作为证明商标注册,因此,证明商标有原产地证明商标和品质证明商标两种类型;(2)证明商标应是由某个具有检测和监督能力的组织注册和控制,由注册人以外的其他人使用,注册人自己不能使用该注册的证明商标;(3)证明商标不是表示商品或服务来源于某个经营者,而是用以证明商品或服务本身出自某原产地,或具有某种特定品质的标志;(4)证明商标的准许使用程序是一个公平开放的程序,只要当事人提供的商品或服务达到证明商标所要求的标准,履行了必要的手续之后,就可以使用该证明商标,证明商标所有人无权拒绝;(5)证明商标是由多个人共同使用的商标,其注册、使用及管理必须制定统一的管理规则并将之公诸于众,让社会各界共同监督,以保护商品与服务的特定品质,保障消费者利益;(6)在商标的转让上证明商标有着自己独特之处,其所有权可以转让给具有相应检测和监督能力的法人;(7)以地理标志作为证明商标注册的,其商品符合使用该地理标志条件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要求使用该证明商标,控制该证明商标的组织应当允许。

4、集体商标举例:

(1)莆田市荔城区米粉协会申请的在米粉产品上使用的第8295676号图形(壶兰+HULAN及图型)商标获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兴化米粉是源自宋代的特色传统食品加工产业,年生产米粉5.8万吨,产值2.7亿元,有米粉加工专业户300多户,从业人员2000多人,其中黄石镇西洪村的“阿树米粉”、“来康家米粉”和新度镇土坂村的“阿頭米粉”这三个龙头企业年产值达0.4亿元。兴化米粉销往全国各地,还漂洋过海,销往日本、新加坡、美国和非洲一些国家。);

(2)广东中山古镇正式启用“古镇灯饰”集体商标(古镇早在2000年就注册了“古镇灯饰”商标,2006年已获得广东省著名商标称号,并将申请国家驰名商标。去年古镇开始大力开展商标的推广工作,目标是于未来5年在全国开30家“古镇灯饰”专卖商场。去年该镇还出台了《古镇镇优质标志商标推广使用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把 “古镇灯饰”商标作为古镇镇优质标志的方式授权给管理规范,产品质量过硬的企业使用。); (3)安徽淮南“淮南牛肉汤”集体商标;

(4)余杭集体商标:“余杭家纺”(余杭家纺产业协会在工商余杭分局帮助指导下,成功注册“余杭家纺”集体商标,供余杭家纺154家会员企业在24类纺织品、20类垫枕袋两大商品类别23个品种上使用。)

“本”牌鳖(目前协会有会员257名,养殖基地146个,养殖面积达1.1万亩,前年商品鳖产量约3200吨,总销售额达1.2亿元,去年产量和销售额比前年增长20%左右,被列为国家级万亩中华鳖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级无公害基地。)

“百丈”竹制品(百丈镇是浙江省毛竹之乡,素有“十里竹海”之誉,毛竹资源丰富。该镇农民利用毛竹资源加工各类竹制品,并形成百丈镇乃至余杭区的一大特色产业,在余杭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竹制产品远销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德国、新西兰和南非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余杭工商分局积极帮助指导其实施品牌战略,经过不到两年的努力,终于成功注册“百丈”竹制品集体商标,为进一步打造百丈竹制品产业又添一个重重的砝码。);

(5)吴江市集体商标:“震泽蚕丝被”( “震泽蚕丝被”集体商标的正式获得核准,使震泽蚕丝被同业公会的100多户会员企业共享了这一商标)

“盛泽织造”、“绸都染整” (“盛泽织造”、“绸都染整”两个集体商标是全国纺织行业织物类产品及服务的首个集体商标。两个集体商标具有浓郁的地域特征,旨在通过集体商标的使用,使盛泽的纺织企业形成品牌的合力,进一步提升区域品牌形象,提升区域特色产业的形象,同时也共享区域品牌的巨大成果。 盛泽镇是中国的绸都,早在明清时期就以“日出万绸,衣被天下”而闻名于世。盛泽现有纺织企业约2000家,拥有年产涤纶长丝200万吨、纺织面料60亿米、成为中国纺织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出口基地和产品集散基地。盛泽的纺织品织造业和染整业在中国具有独特的地位,“盛泽”与“绸都”几乎成为织造业和染整业的代名词,“盛泽织造”、“绸都染整”早已成为质量和信誉的保证,也成为业内最具号召力的品牌。);

(6)浙江缙云第一个集体商标——“壶镇锯床”商标(壶镇有带锯床生产企业30多家,配套企业100多家,占据全国70%以上的带锯床生产总量,成为中国最大的带锯床生产基地。去年,缙云带锯床和特色机械装备产业被列入全省21个块状产业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为壶镇锯床行业转型升级赢得了难得的机遇。参加协会的23家企业都可统一使用“壶镇锯床”商标,这将为提升区域品牌的影响力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协会将加强行业自律,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维护集体商标的信誉。); (7)其它集体商标:尤溪绿茶(尤溪县是“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县”、福建省十大产茶县之一,也是福建省重点扶持的15个茶叶优势区域县之一,是财政部扶持的“现代茶业生产发展项目县”之一。全县250个村中,适宜种茶的有156个村,山地面积20万亩以上。目前,全县茶园总面积8.53万亩,其中绿茶6.7万亩,通过有机、绿色、无公害认证的企业有11家、产品15个,去年茶叶总产量达到8283吨,总产值1.87亿元,其中名优茶产量5928吨,产值1.55亿元,跨入福建省名优茶生产大县行列。)、

焦作怀药(河南省焦作市南濒临黄河,北依太行,特殊的气候和地质环境,使这里盛产久负盛名的四大怀药(即中药)——地黄、山药、菊花、牛膝,主要产于焦作市辖区温县、武陟、博爱、沁阳等地,在这些地方种植和经营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明朝时因这一地区属怀庆府管辖,故称“四大怀药”。)

新郑红枣、镇湖苏绣、佛山陶瓷、扬州炒饭等。

(8)镇江香醋:镇江香醋创于1840年,是江苏著名的特产。去年一名韩国人向韩国特许厅提交了“镇江香醋”中文、韩文商标注册申请,如果注册成功了,中国的镇江香醋就无法在韩国销售,一场商标保卫战就这样打响了。在镇江市工商部门与镇江醋业协会负责人的努力下,国家工商局积极与韩国特使厅长官协商,终于在11月26日,韩国特使厅驳回了申请请求,这是中国第一个通过国际合作机构解决商标纠纷的案例,意义重大。

5、证明商标举例:

(1)新疆库尔勒鸭梨(库尔勒香梨在维吾尔语中叫奶西姆提,以贮藏后香味独特而得名。新疆地区的香梨已有1500多年的栽培历史,库尔勒地区的香梨以产量大、质量好而成为新疆香梨的代表。1996年11月,“库尔勒香梨”证明商标通过国家工商局商标局的核准,成为我国第一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余姚杨梅(余姚是我国杨梅的发源地之一,据考证,早在七千年前就有杨梅原种存在,人工栽培历史也有两千余年。1995年,余姚被命名为“全国杨梅之乡”,现有杨梅栽培面积8.3万亩,常年产量2万余吨,重点分布在姚江两岸低山缓坡地带,余姚杨梅曾先后获得国家银质奖、省十大精品杨梅等荣誉。) 新会陈皮(新会陈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人民政府《关于建议划定新会陈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新府报[2006]8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办、大泽镇、司前镇、罗坑镇、双水镇、崖门镇、沙堆镇、古井镇、三江镇、睦洲镇、大螯镇等11个街道办事处、镇和围垦指挥部所辖行政区域。) 宜兴紫砂(宜兴市企业和个人已申请紫砂类商标244件.2003年,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申报“宜兴紫砂”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近日,“宜兴紫砂”正式注册成功,成为宜兴紫砂行业的“集体商标”。) 绍兴黄酒(具有黄酒第一品牌之称的绍兴黄酒正式获得浙江省著名商标和原产地保护商标,目前正全力以赴想第三块含金量最高的“奖牌”冲刺。绍兴黄酒历史悠久,具有悠久的历史。)

安溪铁观音(2005年茗山茶被评为“福建省优质茶”并荣膺中国三绿工程“放心茶”,并获得了使用“中国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和“安溪铁观音”证明商标。)

三门青蟹、舟山带鱼、普洱茶等。

(2)已注册证明商标的药材有: 四川川芎、云南白药、贵州天麻、浙江贝母、慈溪浙麦冬、桐乡杭白菊、盘安白术、元胡

河南的四大怀药(“怀山药、怀菊花、怀地黄、怀牛膝”四大怀药蜚声中外,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在众多中草药中,独享有“华药”的美誉,而由之产生、发展成怀药文化、怀商文化) 福建太子参、石柱黄连

吉林长白山人参(长白山人参证明商标于2009年10月获得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批准注册,用于证明“长白山人参”的特定品质。2010年省里组织了“长白山人参”品产品首批生产企业和产品评选工作,批准了13户企业的71种产品为首批“长白山人参”产品,经过几年努力,长白山人参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等; (3)山西老陈醋:2009年6月2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山西老陈醋”专用标志开始使用,这意味着太原市9家企业17种商标的老陈醋才可以叫山西老陈醋,这些商标包括国家和地区。2003年还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标准。东湖,水塔,紫林,来福,笑星,渊源,罗贯中等.(4)莆田市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度尾文旦柚”、“兴化桂圆”、“莆田枇杷”、“南日鲍” ;

(5)信阳证明商标:“商城黑猪”( 黑猪养殖在商城县由来已久,该县南部山区居民自古以来就有饲养黑猪的习惯。由于山清水秀,没有污染,加上黑猪养殖采用传统的野菜、糠麸熟食喂养,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造就了商城黑猪生长周期长、肉质好、味道香、营养丰富等独有的地方品质 。)

“信阳毛尖”( 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批准信阳毛尖为证明商标,信阳市茶叶协会受信阳市政府委托,成为信阳毛尖的注册人。 该证明商标规定:信阳毛尖证明商标的使用范围必须是东至固始县泉河流域、西至桐柏山大别山交界处、北到淮河沿线、南至大别山北侧信阳市行政区域内符合信阳毛尖品质特点和加工工艺的茶叶。)

“固始鸡”、“固始云雾”;

(6)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酉州乌羊”、“麻旺鸭” “酉阳青蒿”、“酉州乌羊”、“麻旺鸭”;

(7)辽宁 省兴城市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兴城苹果”( 兴城市有果树40万亩、1300万株,果树种植历史悠久。兴城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生态条件优于美国华盛顿州,远超过日本、韩国。独特的水土条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兴城苹果”独特的品质,使兴城苹果独具了色泽鲜、果形正、果面光、皮薄肉脆、风味香甜、汁多爽口的六大特点。)等; (8)成都证明商标:蒲江县“蒲江猕猴桃”、蒲江雀舌、龙泉水蜜桃、新都柚子、新都泡菜、郫县豆瓣等;

(9)重庆市永川区证明商标:“永川秀芽”( 注册人:永川区茶叶行业协会)等; (10)醴陵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醴陵花炮”、“醴陵烟花”,”“醴陵鞭炮”,“醴陵陶瓷”、“醴陵釉下五彩瓷”、“醴陵红瓷”; (11)淮安市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盱眙龙虾”、“淮安大米”、“淮安黑猪”、“淮安红椒”、“金湖大米”; (12)广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苍溪雪梨,广元橄榄油,剑门关土鸡、苍溪红心猕猴桃,紫云猕猴桃,朝天核桃,麻柳刺绣,剑门豆腐,元坝生猪,青川黑木耳。

第14篇: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与反思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共同解决疑难。

3.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一、揭题设疑

1、在优美的乐曲《月光奏鸣曲》伴奏下,教师激情导入

你们听,多么优美的旋律,多么娴熟的弹奏技巧啊!在每次演奏的时候,作者都会念念不忘一个人,一个他心存感激的人——就是他练琴时的“唯一的听众”。

二.紧扣主线,研读课文。

(一)、理解唯一的听众的真正身份。1.这唯一的听众的真正身份是什么?请在文中找出一个句子说明。 2.出示句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 (1)这个句子的关键词是什么?(最有声望、首席) (2)“首席”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3)老人之所以成为“最有声望”的教授是因为什么?可用一个什么成语来形容?(德才兼备)

(二)默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1.正因为这位老教授德才兼备,才会在我灰心丧气的时候及时给予我真诚的什么呢?相机板书:鼓励关爱欣赏是的,我从一个音乐白痴走向了成功,这一切的变化都缘自老人的影响。

那么老人主要是用什么来影响“我”的呢?(语言,神态)

三、研读课文 ,感受鼓励与尊重

1、默读课文2-8自然段,画出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并想想她都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1)句子一:

老人叫住了我,说:“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坐一会儿。” “我猜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你不在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看出“我”很尴尬、缺乏自信的时候。)比较句子: A、你拉得非常好,如果不在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B、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在意我在场,请继续吧。假如你就是那位教授你会用怎样的语气说呢?请你来读一读。

(2)句子二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

在作者看来,这是什么样的语言?请你试试读出诗一样的韵味,能行吗? 老人诗一般的语言对“我”使我产生了哪些变化?对应读: 出示幻灯片(2组对比读)

1、老妇人这样说: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

2、小伙子这样做: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从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我被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羞愧起来,(同时有了几分兴奋。嘿,毕竟有人夸我了,尽管她是一个聋子。)我心里暗暗有了几分信心,“每天清晨”我在老人的陪伴下每天

坚持练琴。每当我停下来时,老人都会说:

(3)句子三:

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从老人的语言中你读懂了什么?(小伙子每天坚持练习,琴艺有了进步,鼓励小伙子)这句话让我心中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你知道这感觉是什么吗?(自信)老人的话有这么大的精神力量。那么请你也读读这句话吧。老人的鼓励让我充满了信心。(4)句子四:

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改为直述句:有一次,她说:“你的琴声能给我带来快乐和幸福。”

老人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你体会到了什么?过渡:老人的语言是真诚的,作为一个自称耳聋的音乐教授,她鼓励我的另外一种形式就是平静的眼神,也就是神态描写。快速浏览课文,请用~~~画出来这样的句子,体会句子含义?。 出示: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著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著我。

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1)当我拉出像锯床腿的声音时,她的平静,给我勇气和力量,让我毫无顾忌的大胆练习.

2)当我有了几分信心,每天去练琴.她的平静,鼓励我不断努力.

3)当我渐感奏出了真正的音乐,她的平静,体现了对我更高的要求,告诉我不要满足,继续提高.过渡:老人有声的语言让我信心倍增,专心练琴;老人无声的语言向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在成百上千的观众面前演出时,总是忘不了那——唯一的观众。四 .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一).同学们,你喜欢这样的老人吗?

(二)正是这样的一位老人对我循循善诱。积极鼓励,真诚无私的帮助,才使我树立信心,刻苦练习,让我最终爱上了小提琴,站在万众瞩目的舞台中央,演绎了自己精彩的人生。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呢?请完成小练笔:(播放《感恩的心》音乐)此时此刻,我想对老教授说:“你真是高明的教育家。” 也想对小提琴手说:“你真幸运,遇到了伯乐。”更想对自己说:“我要努力,做事相信自己,努力做到最好。”(三)作为教师,我更加感到自己也要做一个这样的听众,不吝啬自己的鼓励和关爱,让你们从我这里得到自信,快乐地成长!同学们。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做一个懂爱之人,有爱之人,爱人之人,让世界充满爱,是我们共同的追求。四.布置作业 (一)作业超市。(请选择一至两题完成)

1、把你读完课文后所获得的感悟写成一句格言。

2、为你身边的人做一件好事,奉献你的爱心。3.推荐阅读《我看见了大海》、《平分生命》。

板书:

11 唯一的听众

鼓励关爱欣赏成功

教学反思

《唯一的听众》是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根据本文的教材特点和学习重点,我在教学这一课时,主要是采用抓重点语句描写来感悟人物内心的方法。对于学生的学法指导上,主要采取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讨论交流的方式。教学时,我努力抓住课文的两条线索,以学习老教授的描写为主,联系“我”的心理行动变化描写为辅,力求把这两条线恰当地揉和起来,以便使学生更深刻地

体会到老教授的爱护和鼓励对年轻人产生了多么大的影响。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地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机会,通过听一听、问一问、想一想、画一画、论一论等多渠道学习与训练,

这篇课文写了“我”——一个琴艺糟糕、丧失自信的年轻人成长为一名成功的小提琴手的历程。而创造这奇迹的幕后高手是一位耳“聋”的老人,她的真实身份是音乐学院的教授,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她以一个美丽的谎言,在不知不觉中给予了作者真诚无私的帮助。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全文围绕这两条线索展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而课文的理解重点就是通过老妇人的语言神态描写和“我”的心理行动变化描写感受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材的美德。

第15篇:《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与反思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录印象深刻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3.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给“我”带来的变化,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小提琴曲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常听音乐吗?今天,老师请你们欣赏一段音乐。这是一段小提琴曲,希望你们能用心去感受它的美。(课前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请学生欣赏。)

有这样一位音乐家,对音乐有着执着的爱,对拉小提琴有着无法割舍的爱,在各种文艺晚会上,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拉小提琴,赢得阵阵掌声。可是有谁知道这位音乐领域的骄子,小时候曾是一个音乐白痴。他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改变?是谁给了他动力和帮助呢?今天我们就怀着一颗虔诚的心走进那美丽的早晨,走进他那唯一的神秘听众。

板书课题:唯一的听众。

二、学习课文1和11自然段

1.让学生分别读课文的第一和第十一自然段,看看我在学琴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2.学生质疑(我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带着心中的疑问去文中寻找答案。)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全文,特别关注描写老人的句子,找出来认真读一读,在你有所感悟的地方写上旁注,一会儿交流。(交流读书收获)

四、深入阅读,品悟佳句。感悟一:老人的语言

请同学们划出老人鼓励、关切的话语,细细读读,看看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一)(出示多媒体)

“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1.喜欢读哪一句,就读哪一句。把你刚才所有的感悟通过读表达出来。(师适时引导学生感悟句子,并指导朗读。) 2.指导学生用 “鼓励、关爱、欣赏”的语气来读读老教授的话。 3.师生合作读:教师读引语。(配乐)

4.理解句子: 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如果你们就是这位初学拉小提琴的人,在这时候听到这样鼓励的话,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呀?(温暖,有一种成就感,有信心)

因为我拉的琴声实在是太难听了,所以这时候,我心中是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就像你们说的,是一种喜悦的感觉、兴奋的感觉、温暖的感觉、快乐的感觉,是不是呀?短短一句话包含了这么丰富的内容,读出来好吗? 全体学生齐读

5.孩子们,这样的语言不单单给我带来快乐的情感体验,还有着其他很大的作用呢!课文有一段就集中描写了。这个作用是通过什么写出来的?(变化)(出示文字段)指名读

在老人这样鼓励的语言下,我有了怎样的变化呢?(生交流后,用排比句再来说一说:我变得怎样了?) 感悟二:老人的眼神

1.课件出示三组句子,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2.平静的神态背后,老人在想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描写一段老人当时的心理活动,可选一两处写。

幻灯出示:

当我沮丧地想离开小树林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每天去小树林拉琴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渐渐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3.交流所写的内容,简单评议。 4.引读:(课件出示三组句子)(配乐)

是啊,当我拉出像锯床腿一样的声音时,一位极瘦—— 当我有了几份信心,每天去练琴,她看到了,也是一直—— 当我渐渐奏出了真正的音乐,她还是用她慈祥——

她的平静给了我力量,还给了我——(勇气,动力,奋斗的目标)

5.小结:是呀,老人的鼓励、关爱,都蕴含在她的眼神里了。此刻的沉默,胜过千言万语。让我们把这些深刻的含义都朗读出来。(请同学们挑选一句有感情地再读读吧!)

五、回顾板书,总结全文

孩子们,一个人的成功,既离不开别人的鼓励、欣赏,也离不开自信、努力。只有在爱的土壤里,只有在汗水的浇灌下,人生才会开出美丽的花朵来,这是老师在读文后的一些感悟。

请同学们拿起笔,也将你们的感悟写下!(生写感悟)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

《唯一的听众》讲述的是一个被家人称作是音乐白痴的人,虽极大打击了他的自尊心,但是并没有泯灭他对小提琴的爱好。他躲到树林里练习拉琴,幸运地是他遇到了一位自称是聋子的老妇人,给予了无私的真诚的鼓励和肯定,消除了作者的顾虑,重拾了自信,经过一番努力之后,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小提琴手。课文情节很有戏剧性,极具感染力,孩子们都很感兴趣,而且这个善意而美丽的语言,也感动了每一位学生。

这篇课文有两条主线,以老教授为主,“我”的变化为辅,两条主线截然分开不可取,但又不能混为一谈。于是,我引导学生以老人为主,以“我”的变化为辅,这样一主一次,一明一暗,既突出了重点,又无遗漏,学生也有的放矢,汇报起来也就顺畅。

回顾课堂的四十分钟,我觉得在以下方面还可圈可点。

1.围绕着主线,紧紧抓住老教授的语言神态,以及“我”的心理描写的语句,两者一主一次,一暗一明,学生在发言过程中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进行对比等多种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在品词析句中老妇人的形象逐渐丰满起来。

2.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一开始,在优美的《梁祝》伴奏下,揭题。把学生一下子带入到文章的情境之中。自读课文时,给与充分的时间朗读,同时写写批注。在巡视中,我发现有些同学的批注还相当精彩。在课堂上,限于时间,也因为事先未预设好而未亮相,现在想来真是一大遗憾。有的针对文章当中的环境描写写道:环境的幽静,为我能鼓起勇气练琴作了铺垫。有的针对文末“耳聋”的老妇人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为什么这儿要加上引号?难道老妇人不是真正的耳聋?”通过阅读,学生很敏感地感受到老妇人不是真正的耳聋,而是一个善意的谎言。有的对“平静的望着”写出了自己的感受,“老妇人平静的眼神让我感受到了无穷的力量。”„„现在回想一下,课堂应该是展示学生学习心得的舞台,课堂上未展示这一点,实在有些遗憾。

3.巧妙的教材处理,适时地出现引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当学生谈到我的琴声让老妇人感受到无比的快乐和幸福这句话时,我适时提问,对此你有什么疑问吗?老妇人是不是真的是 “耳聋”的呢?一下子众说纷纭。我出示课文中的一段话。在音乐的伴奏下,在老师的激情朗读下,学生的心灵被震撼了。当我读完这一段,我分明感受到同学们震撼,一个个眼睛睁得大大的,似乎还不相信眼前的一切。“你此时最想说什么?”一生说:“老教授分明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音乐教授,首席演奏家,她听惯了高水平的演奏,怎么能够忍受这锯床腿般的声音,而且坚持天天去听,表现出来的神态还是那么平静。”“老教授为什么一定要说自己是聋子,而不教一些拉琴的技法呢?”有人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老教授作为一名首席小提琴手,居然天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拉琴,真是太伟大了!”有人在发出自己的感概。这些精彩的话语净在文章中的“„„”。这个补白自己赞一下,还是相当成功的。

这样一篇课文,我用一个教时就完成了,容量是相当大的。可能会有一部分学生因预习未到位,对文章的内容还一知半解,长期以往,可能这部分学生就会掉队。但是由于是公开课,不把课文中最重要的最精彩的部分讲到,又会显得平乏无味。因此,第一课时究竟怎么上?还待进一步思考。

其次,课堂上的语文味的体现。虽然课堂上,我一直引领学生朗读品悟,但练习不够。虽说课堂上,我安排了一个练笔,但是由于课堂容量较大,学生动手写了却没汇报,匆匆走一过场,这一工具性体现的就不够。

第16篇:《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与反思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的】

1.“听众”形象与心理的评析与探究;

2.对本文揭示的人生哲理的深层领悟;

3.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慰、学会宽容、学会忍耐,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教学重点】

“听众”形象与心理的评析与探究;对本文揭示的人生哲理的深层领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慰、学会宽容、学会忍耐,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父亲和妹妹认为男孩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因为他拉出的小夜曲听起来就像是锯桌腿的声音,可是有一天锯桌腿的声音变成了真正的音乐,这究竟缘于何人?让我们一起走进《唯一的听众》。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文章层次,并思考:

1.说一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文章通过一个音乐白痴成长为能奏出真正音乐的小提琴手的故事,告诉我们:

A.默默的关怀、真诚的帮助、持久的关注、热情的鼓励,能够

帮助一个孩子树立起自信心。

B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刻苦学习,一定能获得成功。

2.文章层次

①家中练琴遭冷遇

②林中练琴遇知音

③舞台演琴生感慨

3.在遇到老妇人之前,别人对“男孩”的评价是这样的?男孩的心情有是怎样的?

别人对“男孩”的评价: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拉出的小夜曲听起来就像是锯桌腿的声音。 三.深入阅读课文,并思考

1.唯一的“听众”是何时进入我的眼帘的?“听众”来林中的前后目的是否一致?因何而改变?

(我独自来林中拉琴,正感到懊恼,不由得诅咒自己的时候发现了老人。“听众”来林中的前后目的不一致,之前是为了到林中坐一会儿,之后是为了帮助我,因帮我而改变。)

2.“听众”的语言随着听琴的时间推移,其内在含义是怎样变化的?

第一段话是当“我”为在树林里也拉不好小提琴而感到懊恼,认为这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林中和谐的美,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在幽静树林里的平静心情,深感内疚、抱歉地冲老人笑笑,准备溜走时,老妇人对我“讲”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坐一会儿。这句话中老妇人自己承担责任,“是我打搅了你”,让“我”

不要过意不去,老妇人并表示她每天早晨在这儿坐一会儿,可不是今天特地打搅“我”说得非常客气。接着老妇人又讲:“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你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这是老妇人在鼓励“我”,让“我”不要再懊恼,灰心,并打消我的顾虑不要在意她在场,拉好拉坏她都听不见,对她不会造成任何干忧,让“我”毫无顾忌地大胆练习。老妇人给了“我”勇气和力量。

第二段话是当“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我”拉不好时,老妇人说:“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这又是老妇人在鼓励“我”,不管“我”拉成什么样,老妇人耳朵听不见,但心里却能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她愿意每天都来做“我”的听众,目的是让“我”树立信心,坚持每天面对自己的听众来练琴,“我”一定会越练越来劲。

第三段话是以后每天清晨,“我”都会到小树林面对“我”惟一的听众练琴。每天“我”停下来,老妇人都会说:“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这是老妇人不断地对“我”进行肯定,鼓励“我”不断努力,继续练下去,使“我”开始有了信心。

第四段话是在以后每天清晨,“我”都要全力以赴去面对早早坐在木椅上等“我”的惟一听众--老妇人练琴时,有一次她竟说:“你的琴声能给我带来欢乐和幸福。”这又是老妇人再次给我信心和力量,她的话使“我”感到:只要刻苦练习,琴声能给耳聋人带来快乐和幸福。老妇人是在鼓励“我”继续苦练下去。

3.“听众”的关注、鼓励、帮助、宽慰对我的心理变化作用如何?

使我有了信心勇气和毅力:暗暗有了几分信心、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的感觉、一种力量在我身上潜滋暗长、我渐渐感觉我奏出了真正的音乐。 四.开动脑筋想一想

1.当“我”初次遇到“老妇人”时,如果老妇人告诉“我”她是音乐学院教授的话,“我”的情形将怎样?

2.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想像一下老人想帮“我”时和看到“我”成功时的心理活动?(可以做适当的艺术加工)。

3.文中妹妹这一角色可以删去吗?你的理由是什么?

4.从老人平静的眼神中,你品味出了哪些内容? 五.生活故事

在你的的生活中,是否也遇见过这样一位能理解你、关爱你、宽慰你的“听众”,使你摆脱了困难、困境、困惑,请你以“经历”为题,把它记述下来,讲给大家听。 【教学反思】

当我第一次读《唯一的听众》这篇课文时,开使茫然不知其味,但当读到结尾时,激动的情感在心中涌动,我被这个故事深深的打动了,被文中那位可敬的老人所打动!对文中初学小提琴的我来说,一位每天按时来听自己的拉琴的听众是一种莫大的安慰与鼓舞,尽管她说自己是“聋子”,但我感觉不到,我每天用心拉着难听的琴声,她每天用心聆听“美妙”的音乐!当我最终取得好的成绩时,才知道,

那位每天听我拉琴的头发花白的唯一的听众竟然是音乐学院的著名的教授!老人的美好心灵怎不让人感动!于是我不禁思绪起伏„„本以为这节课没问题,如此感人的文章,孩子会和我一样感动,而且文中也没有什么难懂的地方,语言流畅,教学应该得心应手!于是很容易的设计出了我的教学思路: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先提出文章哪里让你感动?然后说说自己感动的理由。这样,来展开对文章中心的挖掘与对人物美好心灵的探索!

第17篇:唯一情感美文

如果说生命是美丽的遇见

那么我和你就是最美丽的遇见

缘分冥冥中早已注定

没有人比我更适合你

也没有人比你更适合我

就像茶杯与茶盖

都是彼此的唯一

而我们就是彼此的那个唯一

或许生活中难免有些许磕磕绊绊

但谁也不希望彼此受伤

只要其中一个受伤,便不再完整

我在爱你的时候,你也一定在爱我

我在伤害你的时候,也一定会伤害到我自己

漫漫人生路上

我感恩有你

无论路有多长

我愿做你的茶盖

我选择轻轻落下

因为我不想把你碰伤

我爱护你

就像你爱护我一样

唯有如此

才能泡出茶最美的清香

愿这份清香

常伴随你我身旁

写给我的先生

第18篇:唯一的听众

唯一的听众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抓住描写作者心理变化的句子,思考变化的原因。

2.抓住描写老人语言、神态的句子,感受老人对作者的爱护、鼓励,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人物情感,感受作者对老人的敬佩、感激之情。

4.理解“沮丧”一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体会状语后置句式和省略号、感叹号等标点符号的表达效果与作用。

一、读题初探,统揽梳理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来,齐读课题。

2.课文预习了吗?打开书,看课文,几个自然段?哪一段比较特殊?有什么疑问吗?(第11段为什么单独成段?省略号单独成段有什么作用?)后面的学习我们就会揭晓答案。3.快速浏览全文,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汇报。

预设一: 学生概括精炼,教师表扬。 【第一步】表扬:“你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真不错!”

【第二步】概括小标题:遭打击、受鼓励、获成功(师指导第一个,引导概括后两个)

【第三步】其实我们还可以借助小标题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谁来试一试?(再指名说 预设二:学生概括不精炼,教师鼓励。 【第一步】提醒:“如果你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就好了!”

【第二步】顺势概括小标题:遭打击、受鼓励、获成功(师指导第一个,引导概括后两个)。 【第三步】现在大家能否借助小标题,用简练的语言再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再指一名说) 5.课文围绕课题讲了“家中练琴遭打击、林中练琴受鼓励、得知真相获成功”三方面的内容。

二、引发质疑,感悟“我”心理变化

1.作者练琴的过程,其实也是一段个人成长的心路历程! 出示:

这些话使我感到十分沮丧,我不敢在家里练琴了。

但我很快又沮丧起来,我觉得自己似乎又把锯子带到了树林里。

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

我被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羞愧起来,同时有了几分兴奋。

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你们看,这些都是描写作者心理的句子,快速读一读,有什么发现?(心情发生变化)引导:

(1)先看前三处,什么心情?有一个词语作者连用两次。(沮丧)“沮丧”是什么意思?(灰心失望)大家思考一下,作者两次“沮丧”的原因一样吗?程度一样吗?(不一样。第一个是因为家人;第二个是因为自己。第二个失望的程度更重,可谓是沮丧至极!)

(2)后来呢?看第四处。(既感动、又羞愧、还兴奋)

(3)最后呢?看第五处。(找到自信)

你们看,作者的心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2.这么一颗沮丧至极的心灵,后来居然找到了从未有过的自信,此时你有什么疑问吗?(作者如此大变化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下面我们就走进课文,寻找答案。

三、重点深究语言、神态描写,感受老人的关怀鼓励 1.自学要求:

下面请大家快速——出示: 自学要求:

默读课文3-8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老人神态的句子。 (1)学生迅速画句子。

(2)汇报:你都画了哪些句子?(学生汇报)

2.交流语言描写:

下面我们先来聚焦老人的语言。出示:

“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坐一会儿。”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1)同学们,全文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就这么四处,数量虽然不多,但句句都包含着真情。我们应该怎样读才能把这些句子读好,读出老人的感情呢? (2)指导朗读

A. 谁读前两处?(找一位读得好的读)你觉得自己读出了怎样的感情?引导:真的耳聋了吗?为什么要谎称自己耳聋?(保护自尊,消除顾虑)老人就好像明白作者的心思一样。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善解人意)齐读,读出善解人意。

B. 再读第三处?

a.用“用心”指导读出关心鼓励。(用什么感受?而非用耳朵感受,这关心、这鼓励都在这“用心”之中。再读。齐读。)

b.插入出示对比句。

“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我能每天早晨做你的听众吗?”

老人为什么这样表达,而没有那样表达?

预设一:学生如果答不上来。教师引导: 【第一步】两句不一样在哪里?(“每天早晨”的位置不同) 【第二步】老人为什么把“每天早晨”放在后面?让我们一起读读第一句。有什么用意?(1.友好提醒;2.达成约定;3.发出邀请)“每天早晨”中都包含着老人对小伙子的一份提醒、一份约定、一份邀请!为了帮助作者练好小提琴,老人真可谓用心良苦啊! 【第三步】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不同,表达的感情也不一样!读出用心良苦。

预设二:学生如果回答出来。教师要及时表扬,并深入引导:

【第一步】让我们再来反复读读第一句。体会出“每天早晨”放在后面表示什么? (1.友好提醒;2.达成约定;3.发出邀请)

【第二步】为了帮助作者练好小提琴,老人真可谓用心良苦啊!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不同,表达的感情也不一样!读出用心良苦。

C. 谁读第四处?体会出什么?(道谢、加油、鼓劲)

(3)下面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老人的这些话吧,体会她对作者的那份关爱!(音乐响起,师生读)

师:清晨,我在树林里练琴时,遇到了一位老人,她对我说——(生读第一处) 师: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满头银丝上,她又对我说——(生读第二处) 师:我指了指琴,告诉她我拉不好,她又说——(生读第三处)

师:我被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于是天天来练琴,她总是不忘告诉我——(生读第四处)

(4)形象提升:此时此刻,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

(彬彬有礼、善解人意、和蔼可亲、真诚善良、用心良苦、懂得赏识„„)看来同学们都被老人那颗真诚善良的心打动了。 3.交流神态描写:

(1)此情此景与其说老人感谢作者,倒不如该说作者感谢老人。老人句句鼓励的话语如同一付付灵丹妙药,慢慢地抚平了作者那颗受伤的心灵。作者不光被老人的语言所感动,还被她的神态所感动。(板书:神态)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大家还找了许多描写老人神态的句子,自己再来读一读,看看又有什么发现?(连用三个“平静地望着我”)

(2)老人一次又一次地望着我,虽然不是那么起眼,但是里面也包含着老人浓浓的情意。它都在向作者传达怎样的信息呢?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出示:

当我因为琴声刺耳感到沮丧时,老人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刻苦练琴汗水浸透衣衫时,老人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一曲结束,我脸上漾起微笑时,老人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请同学们任选一个情景,展开想象写下来,时间三分钟。(自由写) (3)找三位学生读一读(配乐:音乐响起时,请带着感情把自己的想象读出来)。

四、领会标点的作用,体会人物的感情

1、无声的陪伴,默默的鼓励,老人给予了作者极大的信心与力量。作者一直把它当做秘密珍藏在心中,直到有一天妹妹告诉了作者真相!——出示:

“聋子?”妹妹惊叫起来,“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你竟说她是聋子!”

指读,作者在标点运用上有什么特点?(连用了四个感叹号和一个问号)体会出什么?(妹妹的吃惊、诧异)指导读出来。

2、妹妹虽然说出了真相,但是作者却沉默了、无语了,只留下一个耐人寻味的省略号。

“聋子?”妹妹惊叫起来,“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你竟说她是聋子!”

„„

这小小的省略号啊,里面都藏着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的感受呢?

预设一:学生答出来,且答案比较好。

【第一步】你说得真好!好像走进了作者心里,读懂了作者的心!

【第二步】省略号虽小,但是却让我们体会出了作者那么多的感情,产生出那么多的想象。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这就是省略号“单独成段”的原因。

设二:学生只说出一层,谈不到更深的层次。教师要引导: 【第一步】想一想,当得别人为你倾注了如此大的心血,内心一定要表示对别人的什么?(感激)得知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必定会充满怎样的的感情?(恍然大悟、感动、感激、敬佩„„)

【第二步】省略号虽小,但是却让我们体会出了作者那么多的感情,产生出那么多的想象。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这就是省略号“单独成段”的原因。

五、总结点题,拓展延伸

1、总结点题

现在的作者再不是那个沮丧至极、无比自卑的音乐白痴了,他可以面对着成百上千名听众熟练地演奏小提琴。但在如此众多的听众里面,作者最不能忘记、最无法割舍的只有一位,谁?在作者的心目,老人一定占据最崇高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是无人替代的,是作者心目中的“唯一的听众”!(再读课题)

2、拓展延伸

课文到这儿就接近尾声了,能否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自己内心的感受?(爱、心、美„„)出示:

美丽的清晨

美丽的谎言

美好的心灵

优美的音乐

美丽的故事

课下请用上这些词组,写一段话表达内心感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对比《穷人》和《唯一的听众》两课中的有关句子,领悟环境描写的表达效果,并尝试进行运用。

2.通过对比拓展阅读,体会同类文章在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上的异同,巩固本课学习效果。

一、复习导入,回忆旧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唯一的听众》一课,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在语文学习上,你都有哪些收获?

2.自由汇报。

3.教师小结:

课文中的老人与作者虽然素昧平生,却用不多的语言和平静的神态给予无尽的鼓励与关怀,体现着一位长者对年轻人的殷殷期待。作者就是通过对老人的语言、神态描写将老人的这份鼓励与关怀表现出来的。除了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方法之外,还有什么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掌握呢?

二、对比学习,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1.回忆旧知,体会环境描写的好处

在第9课《穷人》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见到过这样的句子。出示:

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

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门突然开了,一股清新的海风冲进屋子。

(1)你有什么发现?(都是环境描写的句子,分别写了天气情况和桑娜、西蒙家的陈设情况)

(2)思考:托尔斯泰写这些环境描写对表现文章主题有什么作用? (3)小组合作讨论。 (4)汇报。

(5)小结:这些环境描写起到了烘托作用,更加突出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2. 知识迁移,体会本课环境描写的作用。

运用好环境描写,可以更好地体现主题、表达中心,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1)看看第11课里面有没有这样的句子,快点找出来画在书上,并在旁边做好批注,写一下你的想法。写完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2)自由读课文,画句子,做批注,学习小组里互相交流。

(3)汇报交流,出示:

我发现了一个练琴的好地方,楼区后面的小山上有一片树林,地上铺满了落叶。

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

(4)小结:这些句子都写出了树林清幽的环境,突出了人物愉悦的心情,也为整个故事营造了一个温馨的氛围,更体现出老人美好的品质。希望大家以后习作时也能运用环境描写。

三、进行练笔,实践运用

1.下面我们来实际练习一下。教师出示两个情景。出示:

今天,学校要组织春游,我的心里别提多高兴啦。走在去学校的路上„„

语文期末考试的成绩出来了,王明只考了65分,他的心里七上八下的。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

2.请大家从两个情境中任选其一,展开想象,写一段环境描写,来突出人物的心情。

3.学生自由写作。

4.汇报交流

四、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1.教师发下阅读材料《善意的谎言》,学生自由阅读。

2.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的感想吗?与《唯一的听众》相比较,有没有发现两篇文章有什么相同、不同之处? 3.汇报交流。总结:

相同之处:

(1)题材上都是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感情的;

(2)都通过安排善意的谎言的情节来反映的;

不同之处:

(1)《唯一的听众》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来写老人,《善意的谎言》则通过人物的动作、心理和语言来写鲁兹太太;

(2)《唯一的听众》有对环境的描写,《善意的谎言》则没有环境描写的烘托。

4.布置作业:

(1)写一篇读后感。

(2)推荐阅读美国作家欧亨利短篇小说——《最后一片叶子》。出示:

介绍:《最后一片叶子》,译字《最后的常春藤叶》,主人公是琼西、苏、贝尔曼。文中作者着力挖掘和赞美小人物的伟大人格和高尚品德,展示他们向往人性世界的美好愿望。最后一片叶子”的故事,让我们着实为琼西的命运紧张了一番,为苏的友谊感叹了一回,为贝尔曼的博爱震撼了一次。

第19篇:等待唯一(10)

等待唯一(10)

关于书与失落的爱情(4)

介绍一本高一时读的好书《花田半亩》,作者是一名叫田维的23岁可爱女孩,她在狮子座流星雨的呵护下永远的睡着。她写的书激励了无数人,包括我。面对死亡时的那一份宁静以及对美好未来的追求,让我自愧不如。我承认,我害怕死亡,害怕什么都没做就离开了,那该是一种怎样的悲伤。我拒绝一切的狼狈,匆忙地逃出死亡边界。田维花季一般的少女,在花田里抒写着她的故事以及她寂静的文字,她出生于绿树红花的春天,病痛折磨她大半生,她咬紧嘴唇穿梭于医院,学校,家三点一线,青春里的痕迹几乎是惨淡,她的右眼下一颗痣,那是一颗会使人流泪的痣,可她却用明媚的微笑迎接不明确的未来。人的一生终会归于尘土,归于雨露,她是个坚强美丽的女孩,指尖滑过不仅是她那短短的23年载,她把匆忙的生命照的雪亮,在人生的舞台上,她哭过笑过,如果说,生命是一块纯白的空地,孤独的人们彷徨在空地上,当一切繁华远去之时,田维你的心是否已经安宁?

田维喜欢龙胆花,它有紫一般的印象,绚烂的颜色,孤独,宁静的开放,就跟她一样在极限的生命独自开放在花田里……

晋江二中高二:许思华

第20篇:唯一的听众

1、课件播放小提琴演奏的乐曲

教师:曲子听完了,谁知道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听完曲子你有什么想说的,谁来分享一下? 学生:给人美的享受。 学生:让人心情好。

教师:好的音乐会给人以美的享受,好的小提琴曲更是受人青睐,所以一位娴熟的小提琴手,他一定会拥有—— 学生:成百上千的观众、鲜花、掌声。(ppt)

教师:是啊,簇拥他的一定是美丽的鲜花,热烈的掌声。同学们,人世间最动听的是关爱的话语,最感人的是真情故事,最伟大的力量是爱的力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一个令人心动的故事。唯一的听众。(板书,齐读) 教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这些生字词谁来读?领读,个别读(ppt)齐读 教师:生字词解决完了,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课文讲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 教师:概括得真好。

教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47页,我们先听一听课文的主人公,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向我们诉说了什么?,请你读第一段。请你读最后一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开始。(ppt)

学生: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这是他们在经受了我数次“折磨”之后下的结论。在他们听来,我拉小夜曲就像在锯床腿。这些话使我感到十分沮丧,我不敢在家里练琴了。我发现了一个练琴的好地方,楼区后面的小山上,有一片树林,地上铺满了落叶。

学生:后来,拉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我能熟练地拉许多曲子。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我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那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教师:谁发现课文首尾的特点了?

学生:通过刚才两个同学的读,我发现第一自然段讲的是:以前作者拉小提琴特别不好,但是经过他唯一的听众给予他自信之后,他的小提琴曲拉得特别好了,而且已经可以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演奏了。

教师:很好!也就是说,首尾两段内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学们,咱们师生合作通过读句子,来看看形成了怎样鲜明的对比,那我先说:“开始,作者拉琴很生疏。后来……”学生:后来,拉小提琴成了作者无法割舍的爱好,并且拉得非常熟练。

教师:开始,作者连一支曲子都拉不好。后来…… 学生:后来,作者能熟练地拉许多曲子。 教师:开始,作者害怕拉小提琴。后来…… 学生:拉小提琴成了作者无法割舍的爱好。

教师:开始,作者被家人称为音乐白痴。后来…… 学生:后来,他成为了拉小提琴拉得非常好的一个人。

教师:后来作者能当着成百上千的人演奏小提琴,成了小提琴演奏家。,这一切都总是使作者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ppt:老人的形象),那清晨里── 全体学生:唯一的听众。

教师:你能不能根据课文首尾两段的内容,提出一些问题呢?

学生:为什么作者在之前是个音乐方面的白痴,但后来,就能当着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 教师:你的意思是说,为什么作者能有这么大的进步?这个问题提得好。 学生:为什么那个“耳聋”打了引号。

学生:那位老人都给了作者怎样的帮助,使他从一个“音乐白痴”成了一个“小提琴演奏家”?(板书)

二、

教师:好,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细读课文。请同学们自己默读第二至第六自然段。一边用心地默读,一边思考:作者和老人是怎样相识的?(ppt:加上作者拉琴的形象)他从老人那里,获得了什么?开始 教师作者和老人是怎样相识的?

学生:作者先是去林子里练琴,发现了一位老人坐在那里,他就准备溜走,老人就说她耳聋了,听不见,就做他的听众。 学生:作者到树林子里拉琴,发现背后有一位老人。作者想逃走,这位老人却声称自己是聋子,想做作者的听众。 教师:作者不敢在家里拉琴,来到小树林里练琴,就与这位老人相识了。

教师:好,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老人的语言的句子。想一想,老人在什么情况下,对作者说了些什么?为什么这样说?小组内交流,并写下批注。 教师:谁来说?你找到老人的语言有哪些?

学生:我找到了这些, 第四自然段:“是我打扰你了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ppt) 教师: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些话? 学生:在作者想溜走的时候说的

教师:同桌合作来读:一人读在什么情况下,另一个同学读她说了些什么?(出示句子)

学生:“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 教师:老人怎么说?

学生:“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你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同桌合作读书)

教师:原来作者的心情怎样? 学生:沮丧(2段中的一个词语)

教师:现在听来,此时老人说的话像什么一样? 全体学生:像诗一样。

教师:齐读这像诗一般语言。 教师:老人为什么这么说呀?(ppt) 学生:老人听到在作者的琴声中没有自信,所以老人非常想鼓励(板书)这位作者。所以她说,“我的耳朵聋了”。她想给他自信心。(板书)

学生:当作者发现这位老人的时候,老人从作者的眼中看出他想溜走,老人并不希望这位作者中断拉琴,希望他一直坚持下去。所以她就用这些话来鼓励他。 教师:谁还找了其他句子

ppt:第六自然段:“也许我会用心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教师:每天早晨,意思是让他干什么啊? 全体学生:坚持练琴

教师:给他信心,维护他的自尊心。带着体会读。 教师:谁还画了其他句子

学生:第七自然段:“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ppt) 教师:同学们想一想,老人为什么这么说?

学生:是为了鼓励他,老人觉得如果每天对作者说上这么一句话,会使作者非常自信。

教师:是啊,在老人的鼓励下,我每天清晨,都到小树林去练琴,我唯一的听众,那位耳聋的老人,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齐读):“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教师:同学们这样的话产生了什么作用?用文中的话说一说(ppt) 学生:“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教师:如果你们就是这位初学拉小提琴的人,在这时候听到这样鼓励的话,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呀? 学生:我觉得心里很温暖,很感激这位老人。

学生:我心里会有一中成就感,因为老人鼓励、赞扬、所以我觉得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学生:喜悦、兴奋、温暖、快乐(带体会读)

教师:在老人的鼓励下,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把有关句子画下来(ppt)

“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来基本练习曲的乐声,我站的很直。两臂累的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衫。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琴的,同时,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生读) 教师: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在老人这样鼓励的语言下,作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琴的,而现在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来基本练习曲的乐声。我站在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衫。 教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出示文字齐读)

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他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的望着我,像深深地潭水〃〃〃〃〃〃 教师:为什么我常常忘了她是一个聋子?(ppt)

教师:刚才我们理解了老人的语言,课文还有几处写到老人眼神的,请找一找画出一会我们交流。 教师:课文几次写到老人的眼神?生找 学生:一共三次写到老人的眼神,第一次是“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一张木椅上,她双眼平静地望着我。”第二次是“她一直很平静地望著我。”第三次是: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著我,像深深的潭水……(ppt)

(生读句子)

教师:你们觉得老人用平静的眼神望着作者,有什么含义?

学生:老人平静地望着作者,是希望作者消除紧张的心理,能继续演奏 学生:平静的望着他,是让作者能够专心的练琴、自信的练琴。

教师:同学们,作者为什么感觉老人的眼神像深深地潭水?作者从老人的眼中读出来什么? 学生:我觉得他读出了对自己的鼓励。 学生:我觉得他读出了老人对作者的期盼。 学生:我觉得他读出了老人对他的肯定。

学生:我觉得他读出了老人对他的赞许。

教师: 是呀,老人的鼓励、关爱、都蕴含在他的眼神里,所以看上 去像深深地潭水。说明作者读懂了老人的眼神。

教师:平静的神态背后,老人在想些什么呢?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描写一段老人当时的心里活动,可选一两处写。(ppt)

当我沮丧地离开小树林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每天去小树林拉琴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渐渐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交流所写的内容,简单评议)

教师:如果说老教授善解人意的语言是有声的鼓励,那么她平静的神态,特别是每天早晨做“我”唯一的忠实听众的举动,就是无声的鼓励,从而使“我”最终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 那双眼睛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那双眼睛使“我”战胜了自卑,重树信心。

教师:请默读:

9、10自然段,想想从这两段话里面,作者知道了什么?

学生:他知道这位老人,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聋子,而是音乐学院的最有声望的教授,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 教师:是教授,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老人为什么要自称是“聋子”? 学生:因为老人想给予作者鼓励,不想让作者灰心、失望。

教师:老人给作者信心,带领他度过了练琴起始的艰难阶段,老人给他鼓励,带领他体验练琴中的下成功的喜悦。老人带给他享受,带领他走向音乐的美好境界。 想一想“唯一的听众”是怎样的一位听众呢? 学生:她是一个有美好心灵的听众。

学生:她是一个给予人精神上鼓励的听众。

教师:对,她是一个“以美好的心灵鼓励青年人成才”的听众。

教师: 齐读文章最后一段:(ppt)“后来,拉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我能熟练地拉许多曲子。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我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那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四、课外拓展、形成能力

教师:读到这儿,如果你是文中的我,面对上千人演奏,回忆起以前情景,你会对那位老人说些什么?

教师:课文学完了,老师有两段话送给大家: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我们每个人都有要感谢的人,他们不仅包括物质上给予我们帮助的,而且也包括精神上支持我们的人。对很多给予者来说,也许这种给予是微不足道的,可起到的作用却往往难以估量。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尽自己所能,给予别人。

唯一与集体范文
《唯一与集体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