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最大的一件事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9-22 06:09:17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给我影响最大的一件事

给我影响最大的一件事

五甲班

覃慧怡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的,如果你能谦虚做人,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你就会受益匪浅。一句话,一句出自说的话,却是那么富有哲理,令我震撼,让我铭心刻骨,改变了人生观点。

那是一个下着淅淅沥沥小雨的下午,我的心情正如同这黑沉沉的天一般黯然失色。十一岁的我正值含苞待放的年龄。进入青春期的我情绪异常暴躁,常常无法控制情绪乱发脾气。那一天我的情绪本来就不好,再加上和朋友闹了矛盾,又有人故意搞恶作剧戏弄我。在回家的路上,不知什么原因,我满肚子的火气,一下子爆发了!一路上我见什么就砸什么,以发泄自己的厌烦愤怒之后,难过的表情又迅速在我的表情舞台上阵。。

与我同路的程姐姐见我这副伤心的表情,便关心地问道:“你怎么啦?谁又欺负你了?告诉我好吗?大家一起为你主持公道。”我当时正沉浸在自己的悲哀之中,对程姐姐的好意直接视而不见。程姐姐又说了一些安慰我的话,可还是不奏效。她便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不要难过了。有什么烦心事就说出来吧!你闷在心里也是不好的。你难过悲哀,这一天会过去;你快快乐乐的,这一天也会过去。与其选择难过不如选择快乐,不是吗……”

在程姐姐的开导下,我的心情渐渐平静了下来。不过程姐姐的话却给了我极深的感悟:是啊!时光在流逝,我为何不能快乐过好每一天呢?在这里空叹气不等于白白浪费时间了吗?从这以后,我每天早上梳妆照镜子都要笑一个,鼓励自己不要被困难吓倒,凡事都要笑着、努力走过!

这句话已经成了我的座右铭,在我成长中激励着我。有了这句话,我很快就成了一个不爱发脾气、性格很好的女孩。程姐姐说得没错,与其难过不如快乐过,我们应该快乐些,做事要坚持不懈,让自己快快乐乐地过好每一天!

推荐第2篇:对中国国家安全威胁最大的一件事

对中国国家安全威胁最大的一件事

在人类历史上,崛起的新兴大国和老牌强国间有两种关系模式,即热战和冷战。这两种模式都是对抗性的,必以一方失败,另一方胜利,并彻底改变利益格局而告终。冷战最后以华约集团的彻底解体、美国获得唯一的超级大国地位而降下帷幕。但美国作为全球首要大国的地位,随着新兴大国崛起和世界的多极化趋势,变得不再稳固。

在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全球和地缘形势复杂化的背景下,中国谋求更大国际话语权、影响力和国际事务参与权,构建国际新秩序,维护和保障自身国际贸易安全、国家发展和主权利益及\"政治安全\"的需求愈益强烈,与美国竭力维系国际霸权地位并尽其所能推动全球民主化的努力愈益自觉,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之一。

中国是从历史中寻找灵感,与志同道合者结成同盟,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进行一场热战或冷战,并吞其领土,或迫使对方放弃霸权,还是根据国际关系新特点和本国实际,谋求以不同于历史上的方式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是中国的国家领导者所必须正视和思考的重大战略课题。

在中共换届后,习近平成功改变了国家政治权力包括外交权力过于分散的格局,掌握了外交事务的最后拍板权。以此为前提,中国外交在邓小平提出\"韬光养晦\"根本准则以后,从理念到政策和执行,首次进行了重大的调整和转型。在这之中,习近平的个人作用不容低估,因此,我们把中国外交的这一套新体系命名为\"习近平主义\"。

中国外交的\"习近平主义\",就好比美国历史上的\"门罗主义\",是中国在国家转型关键期提出的对外方略体系的总和。它旨在打破历史上大国在崛起过程中对外交往的传统模式,探索并构建一套新范式、新路径和新方法,势必将对今后中国外交格局的演变和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合理运用国家实力和资源,通过一系列新的外交理念、战略和策略及新的全球和地缘布局,不是对现行国际体系进行\"外科手术\",而是以非对抗性、主要是外交的方式,另辟蹊径,自创体系,自成格局,对各国形成\"磁吸\"效应,在与原有国际霸权的竞争中击败对方,顺乎自然地终结西方主导国际秩序的局面,在不危及自身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提升本国在国际权力版图中的地位,维护国家安全、发展和政权利益,是习近平主义的战略选择。

理解和研判习近平主义要回答三个问题: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

首先要回答的是,为什么会出现习近平主义?

中共建政后,中国外交从毛泽东\"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到邓小平\"中国不当头\"的\"韬光养晦\"战略,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直到中共十八大前夕,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民主国家的相对强大、中国实力相对弱小和其他因素,中国的外交政策趋向保守,偏重于\"韬光养晦\",而\"有所作为\"不足。

不过,进入本世纪特别是近些年来,在经济规模逐步提升至全球第二的带动下,攸关中国海外贸易的国际战略通道安全、中国周边的领土主权争端、经济下行对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迫切需求、大国介入中国周边区域特别是美国推行\"重返亚太\"和\"亚洲再平衡战略\"、民主国家阵营和中国的互动趋于复杂、颜色革命对中共的潜在威胁等所有这些外部新情况新问题,在十八大前,中共最高层都没有提出超越\"韬光养晦\"既定战略的方略和对策,没有顺势营造有利于己的外交格局,对外疲于应付,屡次陷入被动,引发部分民族主义者的不满,致使中外矛盾日益复杂化、冲突化,中国经济也在困局中迷惘。

由此而生的危机感、焦虑感是习近平担任最高领导人后调整外交战略的内在动力。为此,对外交战略进行调整,根据新的形势制订清晰、明确、可操作的新外交理念、战略和策略。习近平主义由此应运而生。

其次要回答的是,习近平主义是什么?

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认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始终是地区形势主流,通过协商谈判处理分歧争端也是地区国家主要政策取向。这也就表明,中国共产党从总体上认为,以大国实力特别是核实力为后盾,世界大战、大国之间的战争打不起来。而在亚洲包括与中国存在领土和主权之争的东亚和南亚,这一情况同样很明显,鉴于中国的实力,日本、印度、越南、菲律宾都难以成为战争的挑起者。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握有主动权。

由此可以推论,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虽然成为一个局部挑战,从中长期来看也许存在危险因素,但在近期并不是最重要的任务。而不管是从世界范围内,还是亚洲区域看,作为共产党执政的国家,中国是硕果仅存者之一,颜色革命、美国在亚洲积极推动的价值观同盟,被视为直接威胁政权安全和内部稳定的因素。提出新的外交理念、战略和策略,全力构筑防御美国及整个西方的价值观进攻,防止颜色革命在中国发生,以及阻遏中国周边与中国存在领土争端的国家与美国的价值观攻势合流、互相结盟共同对付中国的趋势,确保政权安全和内部稳定,是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的当务之急。从这个起点出发,就能深刻理解和领悟习近平主义的内涵和意义。

新的国家安全学说是习近平主义的总纲。在2014年4月1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身兼主席一职的习近平首次提出了新的国家安全学说。该学说强调要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

中国新的国家安全学说全面深化了国家安全的内涵,拓展了其外延。新《国家安全法》草案具体描述了\"国家安全\"的内涵。它指出,\"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这种可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其中,最具\"中国特色\"的是,新国家安全学说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经济安全\"为基础,\"文化安全\"、\"社会安全\"为保障,并特别指出国家安全所涉要素\"不受内外威胁\"。这里所说的\"政治安全\",一般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权安全\",或者说是\"中国自主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发展道路安全\"。后者是中国主要领导人与重要外国领导人会见时经常要强调的重点。

众所周知,外交是内政的延伸。通过实施成功的外交政策,内促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促政权安全、社会稳定、文化不变色,外护国家主权独立、统一和完整,是习近平主义所要着力解决的中心问题,也是事关中共长期执政和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

以新的国家安全学说为依据和旨归,美国和日本,自然就成为中国潜在的主要对手乃至敌人。不过,美国、日本和中国彼此都是主要的经贸伙伴,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它们对于保证中国视为基础的经济安全和视为宗旨的人民福祉,至关重要。这也是中国在制定相关战略时需考量的重要因素。

菲律宾和越南这两个国家是南海主权的主要声索国,近年来与中国的矛盾不时激化,但它们不足以成为中国的对手,充其量只是疥癣之患。不过,对中国具有威胁性的是,美日菲越四国基于共同战略利益,形成针对中国的同盟。因此,为了避免四国形成这一关系,中国也应对它们区别对待。

俄罗斯早已不是一个超级大国,而且由于它的国际抱负,难以在本质上融入西方体系,近来更由于其扩张主义政策受到美国等西方的强力制裁,因此中短期内不光在战略上更需要中国,而且与中国在实现多极化国际秩序、终结美国的单一霸权、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扩大自身话语权等方面有诸多共同语言。

欧盟则远离中国本土,和中国没有重大矛盾和问题。它对亚洲也没有地缘野心,对中国雄心勃勃的地缘目标不太敏感。中欧在经贸、人文、旅游领域进行互利合作具有良好前景。

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与中国传统友好,周边国家的多数在经济发展方面对中国依赖性强,除俄罗斯之外的金砖国家也强烈需要与中国进行经济合作。

上述因素是中国实施\"习近平主义\"外交的多元背景和主要基础。

习近平主义中国外交的核心理念和目标是建设\"命运共同体\"。中共十八大首次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最早于2012年12月提到,\"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之后,在国内外各种场合,他频繁提到\"命运共同体\"概念。

需要特别提及的是,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将\"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作为大会主题。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致辞时系统阐述了\"命运共同体\"构想的具体内涵,即\"四个必须\"。

这是习近平主义中国外交将\"命运共同体\"上升为其核心理念和目标的明显信号。它们直接体现了\"命运共同体\"在习近平主义外交中的分量,体现了中国对人类未来世界的某种理想,体现了中国对国际和亚洲新秩序的\"顶层设计\"。就像中国古人将人类的理想社会描述为\"大同社会\",马克思主义将人类社会的理想状态描述为\"共产主义\"一样,习近平主义试图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期望在国与国之间构建命运相连、和谐共生的人类家园。

除了美国及其西方盟国之外,习近平反复倡导的\"命运共同体\"涵括了亚非拉几乎所有区域,不过新华社在报道李克强访欧行程时提出要推动亚欧命运共同体,联系到近日习近平在与普京会谈后提出要将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对接,而且在访问白俄罗斯期间致力于打通中国去往中东欧的路径,表明中国所主张的\"命运共同体\"一直要延伸到欧洲,至少要抵达苏联的原势力范围。尽管以美国为首的传统西方国家没有被正式列入中国的\"命运共同体\"范畴,但习近平也指出要实行开放的地区主义,最终中国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将会有志于将世界上的所有国家纳入\"命运共同体\"的体系中。

习近平主义的宏大理想和目标反映出中国重构亚洲乃至世界秩序,建立新体系,以抗衡美国目前领导的民主价值观同盟的勃勃雄心。同时也反映出,中国毫不动摇地期望在不改变自己所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政权的前提下实现国家发展,并反对别国干涉,在此基础上,不是以价值观、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来区别国与国关系,而是要消除它们以及各种文明之间的隔阂,构建各国和谐共生的命运共同体。这是与中国的新国家安全学说高度一致的。

为了实现这一长远战略目标,习近平主义将\"一带一路\"建设作为中国外交的核心战略,并辅之以新亚洲安全观和新亚洲安全体系建设、\"联俄、拉欧、稳美\"为基调的大国战略、\"以攻为守\"的军事战略、构筑融合中国传统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文化战略、亚太自贸区战略等五大重点战略,从而形成了完整的外交战略体系。

习近平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倡议,是实现\"命运共同体\"目标的核心战略。正因如此,它的范围也随着中国领导人将\"命运共同体\"涵盖范围不断扩大而扩大。在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上,习近平特别强调,\"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此论旨在打消一些国家和组织的顾虑。

习近平主义提出新亚洲安全观,并大力推动新亚洲安全体系建设,是中国外交的重点战略之一。习近平指出,应该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创新安全理念,搭建地区安全和合作的新架构,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

新亚洲安全观认为,安全应该是包容的,恪守尊重主权独立、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并照顾各国合理安全关切。强化针对第三方的军事同盟,不利于维护地区共同安全。习近平还在2014年亚信峰会上强调,亚洲的事情,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办。亚洲的问题,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来处理。亚洲的安全,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来维护。亚洲人民有能力、有智慧通过加强合作,来实现亚洲和平稳定。由此可以看出,新亚洲安全观直接指向的就是美国主导的价值观盟国政治,中国谋求在区域事务中以亚洲为主体,发挥亚洲成员国的主导作用,从而终结美国在亚洲的霸权。

具实质性的是,习近平主义将新亚洲安全观落实到具体体制机制的构建上,它推动亚信成为覆盖全亚洲的安全对话合作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建立地区安全合作新架构。

\"联俄、拉欧、稳美\"为基调的大国战略是仅次于\"一带一路\"战略,对习近平主义之国家安全、国家利益具有关键意义的战略重点之一。尽管中俄政治结盟没有写入双方公开文件,中美时有矛盾和冲突,欧洲也仍在总体上与美国保持一致,但中俄已经具备结盟的很多特征,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也在缓慢推进,中欧关系仍有大幅提升的空间,\"联俄\"、\"拉欧\"、\"稳美\"已经成为中国的外交实践。

俄罗斯是习近平主义中国外交的战略基石,\"联俄\",在中国外交棋局中占有关键地位。与俄罗斯的合作,既有针对美国的单一霸权,图谋重建国际新秩序的因素,也是将俄罗斯视为战略后援,因应亚洲日趋复杂的地缘形势,为周边发生不测事态、美国介入之状况未雨绸缪。

在与中国的关系问题上,欧洲越来越向着脱离跨大西洋联盟的原有轨道的方向迈进,特别是在参加亚投行问题上,它明显表现出与美国有着不同的诉求,中欧关系仍有大幅提升的可能性。这对在政治上陷于孤立之中的中国来说可谓意义重大。

但中国并不寻求敌视、对抗美国,或者与美国发生激烈冲突乃至战争。中国对美政策,集中体现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论中。它提出,中美双方要不断增进战略互信,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及时管控好分歧,做到不冲突、不对抗,实现合作共赢。习近平主义对美战略体现了实用主义一面,既要利用与美国的建设性伙伴关系发展自己,在全球维持战略平衡,依托其在亚洲管束那些蠢蠢欲动的势力,又要与美国的竞争中超越原有的国际体系,重建一个新的国际秩序。它是一项宏图伟业,成就它意味着中国的真正崛起:在竞争中美国落于下风,而中国影响力全面上升。

\"以攻为守\"的军事战略,顾名思义,就是在中国的军事战略中,以进攻作为防御的手段。舆论都注意到中国新一代领导人主政后,在应对各种外来挑战特别是周边领土主权争议中,较之以往,更显积极、主动和强硬,与中国一贯的\"韬光养晦\"做法大相径庭,种种现象都使中国的对外战略看上去富有进攻性,但总体来说,不管是从国家实力、政治稳定、军备水平,还是从地缘环境中的实际处境来看,中国都还没有实力与能力在区域实行强权政治,更不可能直接挑战美国霸权。在此情况下,中国实行的仍是防御性的军事战略,但中国军队初步具备了保障中国正在施行的一带一路战略的能力。事实上,\"带一路\"除了在经济和贸易等领域可能会给中国带来积极正面效益以外,也将增强中国在相关区域的军事政治影响力,这将更有利于中国整体防御能力建设。

构筑融合中国传统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文化战略,是习近平主义中国外交的重中之重之一。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开放以及互联网的勃兴,中共建政后广泛开展的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说教,越来越缺乏吸引力,在对外宣传中更是难以获得别国认同。为了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展开\"软实力\"竞争,中国不得不在文化战略领域下功夫,以对内增强说服力,扩大和维系民意支持基础,对外树立国家积极正面形象。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加上传统的儒家文明、民族主义,共同构成了中国新文化战略的主要内容,被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视为抵抗西方文化的堡垒。

亚太自贸区战略,原是由美国提出,但在实践中遭遇阻力未能进入实际日程,因而暂时搁置的一个战略目标。在2014年中国主办的APEC峰会上,习近平主动提出,要大力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明确目标、方向、路线图,尽早将愿景变成现实,实现横跨太平洋两岸高度开放的一体化安排。如在中国推动下早日形成亚太自贸区,更有利于推动亚洲区域以及东亚的自贸区进程,并与\"一带一路\"产生\"联动效应\",提高中国在其中的实际地位。

在战略层面之下,中国还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具体政策和策略措施,支撑命运共同体远景战略和五大重点战略。它们包括建设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银行、丝路基金、战略支点计划、双边经贸和投资政策、国家安全新体制新战略、中国主导的中外多边论坛等。

建设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是能让\"一带一路\"战略落地生根的关键。在习近平访问巴基斯坦期间,丝路基金已设立首个投资项目。

战略支点计划。和一带一路沿线处于战略枢纽位置的关键国家,建立更亲密的战略关系,利用其打通战略运输通道,在货物运输、投资贸易、施展地缘影响力乃至军事投射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比如中国现已与巴基斯坦和白俄罗斯达成共识,合作建设\"一带一路\",为中国更便捷地进入印度洋,开启前往欧盟的路径,提供了可行的选择。而远在非洲的吉布提,也将成为中国海军的首个海外军事基地。这是一个富有战略意义的变化。

双边经贸和投资政策依然是中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这一战略说到底需要大量具体的合作项目来支撑,它的目标能否实现,关键是能否得到沿线国家的支持,中国是否能与这些国家达成利于这个战略长久运行的合作协议。

中国国家安全新体制新政策是中国新国家安全学说的延伸,是跟中国的外交战略密切相关的。中国已经或计划创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国家安全法》、《国家安全战略纲要》,从国家政府体制、国家安全立法到国家安全政策,形成了三位一体的体制和政策体系。

中国主导的中外多边论坛也是中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政策性工具。迄今为止中国建立了与东盟、阿盟、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中东欧、非洲等多边对话平台和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外交工具。它们的组成国家都在一带一路沿线上。因此,这些机制将使中外交流更加便捷化和高效化。

习近平主义所勾画的中国一整套外交理念、战略和策略,是要适应中共执政新阶段的实际和中国内外环境的变化,最大程度地维护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的国家安全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核心内容的国家利益,最大程度地将党的执政利益、国家安全利益、国家发展利益和人民福祉结合起来。其主要着眼点是,立足于共同利益,通过成功实施外交战略和策略,实现本国安全和各国共同安全、本国发展和各国共同发展、本国繁荣和各国共同繁荣的高度统一。以此为目标,中国以经济合作和互利共赢为切入口,将本国命运融入周边、亚洲和世界的命运中,在不直接改变现存秩序和美国霸权的前提下,另起炉灶,自成体系,推动建立周边、亚洲和世界新秩序,不断提升和扩大自身影响力、对国际事务的话语权和参与权,最终朝着终结美国单一霸权和对国际体系的领导权的方向迈进。

第三个要回答的是,习近平主义会怎么样?

尽管习近平主义的中国外交以非对抗性色彩著称,并已积极付诸行动以实现自己的外交目标,呈现出盘活中国外交棋局、改善中国政治孤立的态势,但仍然存在不少潜在风险和挑战。中国要以无所不包的命运共同体来制衡西方经受历史考验的价值观同盟,以中西古今杂糅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对垒西方更简洁明了、富有现实活力的民主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以援助、经济合作铺路开展利益外交与西方的民主干预模式外交相竞争,孰优孰劣,孰最有效,有待实践检验。中国在实施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计划中,能否持续保持内政稳定和经济发展,能否长期拥有足够财力和资源支持计划,显然也需要时间进行回答。而亚洲和世界政治、文化的多样化,地缘关系之错综复杂,各国国内情况之层次不齐,以及中国视为外交战略基石的俄罗斯与中国的密切关系生变之可能性,都将对习近平主义中国外交的实施形成挑战。可以预见,中国外交之习近平主义在尝试成功的道路上将不会那么轻松。 (作者是中国独立政治评论员,独立智库丁咚外交与战略研究室负责人)

推荐第3篇: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模拟:影响最大的一件事

广西国考面试交流群334183122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备考系列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模拟:影响最大的一件事

谈谈对你影响最大的一件事。

【测评要素】综合分析能力

【答题要点】

(1)人生会经历过许多令人忘怀、影响一个人成长的事情,其中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情是:上小学的时候,在公交车上碰到几个小偷,爸爸勇敢地上前与小偷展开了搏斗并最终制服了小偷。

(2)这件事情虽然不大,但对我影响最大。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第一个也是最好的老师。父亲和犯罪分子勇敢地作斗争,不仅赢得了人们的赞许,也在我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了勇敢的种子。后来,见义勇为也逐渐成了我的座右铭;同坏人作斗争,也成了我不可推卸的责任。

推荐第4篇:最大特点

电话台灯 免电灯-不用付电费的灯

最大特点: 不用交电费,无停电之忧,插上电话线,即可照明。

无需电源: 本产品用电话线路电即可发出高亮度照明,适用于所有电话机线路。使用时不影响电话拨打,接听,

宽带和收发传真。

安全可靠:儿童卧室首选,采用进口超亮LED灯是真正的冷光源,所对小孩来说是绝对安全的,就算他把小手

伸到里边去也绝对无碍,安全可靠。晚上去卫生间,给小孩盖被,看书,写字,打电话,居家应急照明,使用方便。

省电实用: 电话灯可以小范围照明,读书看报,小孩学习,也可当作路灯和卫生间的长明灯,而不用担心耗电,更

适合那些不习惯随手关灯的人。

保护视力:为保护儿童视力在灯具内部使用了二次稳压限流电路,保证输出到高亮LED上的电压绝对的平直稳

定,使LED能够稳定发光,绝对不闪。

防雷功能:启用电话台灯等于安装了电话防雷器,能确保不再遭雷击,让用户彻底消除隐患,确保家庭人员和

通讯线路更安全。

来电闪烁:有来电时灯即闪烁,提醒及时接电话,更方便听力不好的老年人使用;也可把铃声调到最小,起到

防打扰的作用,相当于手机的震动功能。

防止盗打:别人从您家电话线接线盗打电话时,灯就会自动闪烁或熄灭。及时发现电话被他人盗打,防止不必

要的损失。

经济实惠:LED作光源,亮度高,寿命长,可连续使用10万小时(10年)以上,不需考虑更换灯泡的问题,

一次投资永远受益。

商品规格:

8088LED43×40×70 /120个批发价 5.5 元吸塑包装亮度一般 价格低 适合学生礼品市场 81212LED62×35×56 /30个批发价 14元彩盒包装台式夹灯 灯头铁壳 MR16灯杯 12LED 91212LED55×50×57/120个批发价 8元彩盒包装银白色 做工精细 12灯中价格最低 82424LED69×36.5×52/20个批发价 23元白盒包装散光亮度最好三档开关 不影响电话 81818LED72.5×38×46/20个批发价 22元白盒包装现主要生产夹式多功能 有四种颜色 4812 12LED9×36.5 ×52/20个批发价 17元白盒包装海豚 高48cm12颗LED 有3个颜色 3512 12LED69×36.5×52/20个 批发价 17元彩盒包装护眼灯造型,带插笔孔 三种颜色 60812LED62×35×56 /24个批发价 18元彩盒包装台灯 灯头铁壳 用PAR20灯杯 12LED 8077 LED59×50×41/120个批发价 7.0 元彩盒包装飞机灯 7个散光LED 底座有3种颜色 81010LED53×42×53/120个批发价 7.5 元彩盒包装有红 蓝 黄三色 灯头椭圆型 810C 10LED53×43×53/80 个批发价 10元彩盒包装用220v电源充电,充足电可照明5小时 810D 10LED53×43×53/80 个批发价 12元彩盒包装可电话电源 220v电充电 打电话时照亮 91010LED55×50×57/96 个批发价 9元白盒包装海豚造型 有粉红 浅蓝色

9088LED一件100 个批发价 8.0 元吸塑包装该款电话 电脑 电池三用型 需批量订做 1008 8 LED一件180 个批发价 7.5 元彩盒包装卡通灯 一个造型5种图案 8033 LED一件 200个批发价 4.5 元彩盒包装一条电话线可同时亮3-5台

以上报价为整件拿货价不含电话一转二0.6元或三通带1.2米线1.0元, 一次拿货有720元可以多个品种混配;另有电池台灯 USB电脑台灯 电池 电话两用灯或者3用灯,10LED充电灯10元,220V电源转换器4.0元/个外地客户可快递样板,收费260元,可递15款.包括快递费40元.

―――――――――――――――――――――――――――――――――― 生产工厂:中山旭日光电工艺厂 (广东中山市古镇古一市场旁)

网站:

Q Q:91801682288572阿里巴巴贸易通 xrlight

供货查询: 徐先生13085856375李先生13189289388

农行卡号:62284 8010 03917 85712罗鹏程

工行卡号:9558 8020 1110 2399347罗鹏程

邮政卡号:955100 6030000 461701罗鹏程 需传底单我们查询

推荐第5篇:童年一件事

童年趣事

童年就像一片海滩,里面有无数珍贵的贝壳。童年就像一个花园,里面有无数美丽的花朵。童年就像一个梦,里面有无数美好的回忆。现在我给你说个最有趣的童年故事吧!

那是我五六岁的时候,有一次,爷爷做饭。放多了盐,很咸。妈妈抿了一口,皱着眉头说,太咸了,就拿起水咕嘟咕嘟地喝了一大半瓶,我刚放学走进来,跟妈妈说,怎么啦,妈妈?妈妈耸了耸肩,苦笑了一声,说,你爷爷把卖盐的打死了。我心中一惊,想,爷爷怎么会呢?怎么会呢?可是要是是真的怎么样,老师说了要做个好孩子,犯了错就要承认,可是可是我不想父爷爷坐牢呀。但卖盐的家人一定很伤心,但是爷爷一定迫不得已的,可爷爷一定要做个好孩子呀。于是我拉拉妈妈的衣角说,妈妈,我们去自首吧!妈妈二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问我们为什么要去自首。我急了,声音提高了8度说,爷爷把卖盐的打死了,我们不去自首吗?妈妈想了好一会儿中终于想通了,妈妈捂着肚子哈哈大笑起来,现在轮到我不明白了,妈妈笑了好一会儿,终于对我说,把卖盐的打死了,只说爷爷放的盐太多啦!哦,是这样啊!我自己干笑了两声,便吃饭了。

这件事我现在还记得,每当想起这件事,我就会笑起来。

童年趣事

从小我就特别爱吃棒棒糖,每次去街上我总让妈妈买给我吃。

“小孩子是不能吃糖的,吃多了肚子里会有虫子的。”妈妈每 次都跟我这样说,可是对于我来说,糖的魅力太大了,我不 能没有糖吃。可是妈妈每次只买两根给我,我得想个办法, 能够多吃一些糖。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小时候的我总以为种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机会终于降临了。一天,奶奶在大棚里种青菜,奶奶边种边说:“看这菜多好,过几十天就可以吃到嫩嫩的青菜了。”奶奶的话触动了我,我想:要是我把棒棒糖种在地里,再些日子一定可以长出许多来的。那我不就可以 天天吃糖吗?想到这儿,我回家拿来了工具,拿出了一根棒 棒糖,学着奶奶的样子,把糖放在了我挖好的一个坑里,然 后,埋上土我给它浇了些水。

忙累了,我不由得坐下来用袖子擦了擦汗。“哎呀!我的小祖宗,你怎么这样啦?你干了些什么呀?快跟我回家。” 爸爸、妈妈不知什么时候来到了我的身后,他们抱起我。回到 家,我一看,自己的脸已经成了大花脸了。在爸爸、妈妈的追 问下,我说出了自己那项“伟大的工程”。爸爸、妈妈听了不 由得哈哈大笑。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丰富多彩的,当然我的童年也中另外。

童年趣事

童年是一本书,记录我们的点点滴滴;童年是一首歌,唱出我们的酸甜苦辣;童年是一幅画,渲染出了我们五彩缤纷的故事。

有一件事在脑海不可磨灭,至今想起来记忆犹新。那是在我五岁的时候,有一次,妈妈买回一些蔬菜。这是我在全神贯注地看书。妈妈和蔼可亲地说:你能帮妈妈洗一下菜吗?我听了之后心里想:这次我可以大显身手了。于是,我兴高采烈地说:“好啊!好啊!”妈妈买的菜真多啊!有绿如翡翠的白菜、有嫩生生的茄子、有身披红外衣的西红柿……这么多的蔬菜,怎么才能很快洗完呢?我眼前一亮,突发奇想。我小心翼翼地把菜放在洗衣机里。我坐在洗衣机旁边心里得意洋洋。洗衣机停了,我心花怒放地打开了洗衣机的盖子。呀!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白菜成了光杆司令,茄子千疮百孔,西红柿早已无影无终。我出了一声冷汗。我把蔬菜洗成这样,我后悔莫及。我明白了:做事不能异想天开,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童年,令人怀念的童年,天真无邪,令我在无忧无虑中走过了。童年啊童年,有了你是我一生更加精彩!

童年是每个人的美好回忆,相信大家在这个美好回忆中发生过许多趣事。现在,我就给大家讲讲我童年的趣事。

记得那时,我四岁。早上,爸爸忽然说想吃西瓜,我听了,来了兴趣,我问爸爸:“西瓜是怎么长出来的呀?”爸爸笑了笑说:“是平时吃西瓜时吐出来的子长的。”“哦!那把西瓜子吞到肚子里,它也会长出西瓜吗?”我好奇地问。只见爸爸看了我一眼,便神秘兮兮的说:“当然会啦,到时候你肚子也就会长出大西瓜,那我们就不用买西瓜啦!”我懵懵懂懂的说:“哦!看来我吃西瓜可不能猛吃啦!”晚上,爸爸切了个大西瓜吃,我一手抢了个大大的吃。我正津津有味的吃着,爸爸在一旁乐呵呵的问:“西瓜好吃吗?”“嗯,好吃!”话刚说完,一粒“顽皮”的西瓜子借机滑进了我的肚子里。啊!怎么办?我吃进了西瓜子!我大声咳漱了起来,想把西瓜子咳出来,可是咳了好久也没咳出来,还引得爸爸在一旁说“风凉话”“贪吃虫,慢点吃,又没人跟你抢!”晚上我躺在床上想:我要是喝水,不就是在给西瓜浇水吗?吃饭不就是在给它施肥吗?我最喜欢吃肉,吃下去的东西营养再一好,它不就长得更快了吗?睡着后我还做了一个梦,梦见西瓜发芽了,还从我嘴里钻了出来,后来我肚子里结了个大西瓜,把我的肚子给撑破了。这可把我给吓醒了,我摸摸肚子,肚子没有大起来。

早上起来后,妈妈喂我喝牛奶,我怕西瓜在肚子里长,就没喝。午饭也没吃。到了晚上,我连平时最爱吃的肉都没吃,只喝了点水勉勉强强吃了点饭,这回可把我给饿坏了。 晚上,我睡在床上,忽然肚子“咕噜”一声响,我还以为是西瓜子在发芽,就“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妈妈急忙跑过来问:“怎么了?哪里不舒服?”我哭着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妈妈,妈妈摸着我的头说:“小傻妞,爸爸是跟你开玩笑的,西瓜子已经被大便带出去了。”再看爸爸,他已在旁边笑弯了腰。我走过去在爸爸肚子上拍了一下,说:“你差点饿死我了!”

童年趣事欢乐多,还等什么呢?快把你的童年趣事秀出来吧

童年趣事

我们身边的趣事有很多,我身边的趣事就如同天空的星星一样多,其中有一件事让我至今难忘。

那是发生在下午上学的时候,我刚刚进去校门就看见同学们在打乒乓球,他们打的特别激烈,张骁弈一直在当皇帝总是下不了台,赵邝野带头冲锋,其他同学也跟着一起冲锋赵可野刚上台就来了个大刀,张骁弈见来势凶猛自己也做好了抵挡的准备。球过来了,张骁弈弯了一下手只见球又到了赵可野那里,赵可野也像张骁弈那样把手一弯,球直接从赵可野的手旁边跳了过去,赵可野下台了,后面的同学也都像赵可野那样一个个下了台,我是最后出场的,我上台就来了个扣球,球从张骁弈的手上跳了过去,张骁弈终于下了台。

这一件事是一件有趣又令我难忘的事!

推荐第6篇:难忘一件事

范文:

记事难忘2008

The year 2008 witneed a series of memorable events, such as the 2008 Olympic Games and the Wenchuan earthquake.A moving story happened during the earthquake leaves deepest impreion on me.

It is a story about a young mother and her newborn daughter.After the earthquake happened, both the mother and her daughter were under the ruins.Regardle of her own safety, the mother spared no effort in maintaining her baby’s temperature in order to save her baby’s life.Eventually the baby was saved at the cost of her mother’s life.The mother left her cherished baby nothing but a meage, reading “ I will love you for ever.”

Both the story and the love of mother moved me and shocked me.Mothers try their best to protect their children, asking for nothing.They act to the old saying that it is more bleed to give than to receive.The moving story can be an instructive leon to me.Never will I hurt my mother’s feelings.

记事难忘2008

There is no doubt that 2008 was an quite important year for all Chinese people.We suffered the sadne of the 5.12 earthquake, and also we witneed the succe of the 29th Olympic Games.Whether depreed or delightful, there were something in common that moved me a lot.

When all the buildings collapsed and people were buried under the debris, I just couldn’t help crying out when I saw the pictures on TV.Little could I do, we all – the whole nation were united together to help the suffers to rebuild their homes.Praying for the suffers, I finally realized what is so-called “nation pride” and human nature though we did not know each other.Speaking of the Olympic, what I want to mention id a failed hero __ LIuxiang, who unfortunately dropped the competition due to his injury.We didn’t blame him for not getting a medal for China.In contrast, we showed our care , our tolerance and our wishes to him because we believed that he had tried his best.And this kind of attitudes sports hero could hardly be found decades ago.

It is surely not the event that moved me, however it is the spirits the love, along with the attitudes we presented towards lives and failure that touched my inner feelings.

3.Looking back the past, I found many touching moments emerging from my memory which makes me understand the value of life.The flawle teacher is none other than Mr Jiang, whose way of English teaching like a light house, lighting my way of advance.

His last leon---composition writing----was informative, inviting and imposing.In that leon, Mr Jianggave us much information on composition writing, ranging over narrative writing, argumentative writing.Surprisingly, the examples covered the good compositions written by us students in the three years! How I wished one of my composition had been read in cla! Also, the cla attracted many teachers of other subjects besides the English teachers.Whenever group work started, they walked about to listen to our heated discuion.My.Jiang was all smiles at my designing of a topic sentence.Sometimes we almost died laughing.In addition, Mr.Jiang explained the complicated theory in simple terms.It suddenly occurred to me that composition writing was so easy and interesting.Not only did the top students

displayed their talents but also we under-achievers did a good job.Meanwhile, no sooner had Mr Jiang cited Francis Bacon——“reading makes a full man; confidence a ready man; and writing an exact man”---- than I found the last leon concluded.I was not a little disappointed at the bell1

What an unforgettable leon it is! So far the leon has been deep-rooted in my mind!

2.Looking back the past, there are numerous memorable moments emerging in my memory, which makes me understand the value of life.//While I was growing up, we led a poor life.However, my mom gave me a lot of affections and strength.Each night, she sat me on her lap and spoke the words that would change my life: “ Nancy, you are certain to be a great person and you can do anything in life if you work hard enough to make it.”When the great depreion struck, Mom lost her job.But she didn’t give up and she showed great enthusiasm in pursuing a new skill in order to be qualified for the new job.After six months’ calculating training, my mom eventually got her present occupation.She left a deep impreion on me that everything would be poible if efforts were made, so is in my study, I experienced a lot of failures and sufferings.Not surprisingly, mom was one of my strongest supporters.With my mother’s words deeply rooted in my soul, I never doubted that I would succeed in the end.//People often say that gold and silver are the most valuable things in the world.But I say that to be the daughter of my mom is more precious than everything else, because she gave me confidence and confidence gave me power.Remember you may not have started out life in the best situation.But if you have confidence in yourself and you can find a task in life worth working, for nothing can stop you.(顾菁)

写人高三(5)

Looking back the past, I found many touching moments emerging in my memory which makes me understand the value of life.In my life, there is a woman whom I admired most.I felt grateful to her because not only did she light up a love of Chinese but also she aroused me a sense of optimism towards failure..She is the head-teacher in my junior school, Mrs.Liu.//She showed great enthusiasm in purposing the new learning.Her cla was filled with knowledge apart from textbooks, which attracted each student to be buried in the cla.For example, she was willing to spend the whole cla in discuing what had happened in society recently instead of teaching us the way to writing alone.In addition, what impreed me most was her attitude towards the score we got in the exam.Generally speaking, teachers will lose temper once their students’ score are on the downside.In contrast to that, Mrs.liu never scolded us for a poor score.She would try to find where we had made progre and analyzed where we were still inadequate.Under the influence of her, I have developed a character that never be elated by succe for disturbed by failure.

In spite of the fact that I have graduated from my junior school,I always can‘t help gaze at the graduation photo hanging on my bedside.Not only has we developed a relationship of teacher and students, but also a relationship of life-long friends.( 董辰凡)

推荐第7篇:记一件事

《记一件事》作文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记一件事

记叙文是其他文体写作的基础,它可分为写人、记事、状物三种。记一件事是七年级写作课的开篇,学生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学写叙事性的记叙文。本单元的习作,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熟悉并使自己印象深刻的事,叙事要有真情实感;文章脉络要清晰;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渋及的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要交代清楚;中心要明确,事件组织始终围绕中心来取材;详略要得到,所叙的事情的关键部分要详写。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分享彼此成长的故事,把生活中感触最深的一件事记下来,写出真情实感。

2、注意交代清楚记叙的六要素,完整地写出一件事。

3、明确叙述中心,始终围绕中心来选材,记叙的详略要得当。

4、学会观察,注意细节的刻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深入生活把感触最深的一件事记下来,写出真情实感。

难点:中心要明确,材料要围绕中心来写。 四,教学策略

此次教学,主要立足于学生的心理、生活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引导学生到广阔的生活中去,使学生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热爱生活,把生活中感受最深刻的事件记录下来,在教学过程中,我立足于已学过的课文,并配于多媒体教学课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

五、教学设想

90分钟的作文课,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来感知、学习,把学与练相结合起来。整个过程主要是:唤醒动机---口头表述---模仿美文----下笔成文按这四个步骤来进行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再现生活

1、揭题。板书习作主题《记一件事》。看到这个题目,你有要提醒别人注意的地方吗?可以通过读表现出来。

评析:引导学生通过读分别强调“记”“一件”、“事”几个词,进行必要的审题训练。相对与第二学段,第三学段提出了“习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的新要求。

2、发散思维。师:在你的生活经历中,有哪些事曾经掀起你情感的波澜?这些事是让你感动不已,是让你羞愧难当,让你愤怒无比,还是让你感到神圣庄严,感到妙趣横生?现在,请同学们静静地思考一会儿,曾经的哪件事让你有过刻骨铭心的感受?

(板书:印象深刻感触最深的一件事)

(二)、我会选(选材) 师出示课件,提示选材

1、对别人有帮助,对自己有教育意义的事

2、父母亲人对我们的爱。

3、生活中同学之间的小摩擦。

4、自己受到表扬和批评的事。

5、操场上是否留下你做游戏时的快乐身影。

6、自己粗心大意,而错怪、冤枉别人的事。

7、自己看到或听到的有趣的事。

8、蕴含大道理,不引人注意的小事。

9、你学会了做什么,怎样学会的。

10,街头巷尾听到或者看到的让人感动的事 其它的……

通过回忆往日的一件件事,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为什么它让你忘不了?一两句话说下来。组织交流。

(三),我能说(说经过)

1、选择印象最深刻的一事,回忆事情的经过,试着自己说一说。

2,小组交流

要求: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即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都交代清楚。下面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在一个同学讲的时候,其他同学要认真听,看他有没有讲清楚事情的经过,有不清楚的可以适时提问。 小组内交流自由练说。 学生小组交流分享。

2、全班交流

师:谁愿意把印象深刻的事与全班同学分享?推荐同学说,师生认真听,及时提问,及时点评

(四)、完善提升,锦上添花

1、模仿美文 (1)、如何将一件事记叙的完整、具体、又生动呢?让我们看一段十分熟悉的文字。(多媒体展示)

《风筝》选段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的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这段文字朴实无华,却让我们心灵为之一颤,展示了“我”少年时对弟弟精神虐杀的一幕,心中油然升起了悲哀之感。

(2)、这篇文章为什么会如此深深地感染我们?(很详细,很真实)

(3)、作者抓住人物的什么来描写的?(动作、神态) (4)、同学们,回顾课文,作者回忆这件往事的时候,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沉重、后悔、自责…)

(5)、教师小结:这篇文章所叙述的都是自己亲身的生活经历,感情真挚,毫无半点虚假。作者细致回忆了当时弟弟的神态、动作,抓住了当时事件发生的每一个细节。所以,当我们看着些文字的时候,仿佛身临其境,亲眼目睹事情的发生一样。细节就渗透在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和神态中。所以我们写作文时要善于抓住人物形象做细腻逼真的描写,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不仅打动自己,还能打动读者。(教师板书 动作 语言 心理 神态 。。。。)

课件展示:生动描写 写事离不开写人,在记事过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细节描写示例

(一)

例:那天,爸爸生气了,打了我一顿。

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 。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

细节描写示例

(二)具体写出动作的过程 例:那天,他在雪地里罩住了一只小鸟。 他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捧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细节描写示例

(三)

把握外貌描写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年龄不大,长得很瘦,穿得也很差。 ①“小”到什么程度?②怎么个“瘦法”?③穿得有多“差”?

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

2,细节描写综合示例

(一) 扩写:她骂他混蛋。

1.尽你最大的努力,将这句话的内容充实起来。

2.运用你的想象,可恰当地添加动作、表情、神态、语言、心理、场景等。例添加“语言描写”她骂他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添加“动作描写”她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添加“肖像描写”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于是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添加“心理描写”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但她还是在不断地告诫自己:不要生气!不要失态!不要骂人!最终她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3、总结:充实、细致的描写可以使文章:从枯燥走向生动;从模糊走向真实;从平淡走向深刻。

(五) 确定题目,下笔成文

同学们,如果我们把发生的事情,内心的感触变成一行行的文字,便是一篇洋溢生命力的文章了,题目自拟,也可以参照教师给出的题目,字数500字左右

《让人______的一件事》《童年趣事》《一堂 的语文课》 《第一次 》《那一次,我真-----》(“高兴”、“后悔”、“激动”之类表示情感词,再作文)

注意习作要求; 1,要把事情发生的六要素交代清楚。即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都写清楚。

2,中心明确。动笔之前,要把文章的中心意思确定下来,并围绕中心意思选取材料,组织语言。在文中可以用一两句直接点名中心意思,例如,《山中避雨》就用乐以教和这一古语点名了中心意思。

3,详略得当。要把所写事件的各个环节按照他们同中心意思的关系写得有详有略。

4、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5,书写认真,字体规范,卷面整洁。

6,字数不少于500字,写完后举手示意,而后先自行修改。 常见的开头方式:

1.开门见山

2.设置悬念

3.渲染烘托(借助景物描写)

4.引用入题

5.场面描写

常见的结尾方式:

1.概括全文

2.水到渠成(如忆读书)

3.卒章显志(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如《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4.前后照应,照应前提(如《风筝》)

推荐第8篇:感人一件事

1、感人一件事

在我的记忆长河中,保存着许多令我感动的事。它们像闪烁在银河中的无数星晨,虽或明或暗,但都无比美丽多姿。其中,有一颗最璀璨的明星高高悬挂在我的脑海上空,现在,就让我把它摘下给你慢慢观赏。

记得我二年级的时候,在一个数九寒冬的早晨,我忘了带手套就去上学了。到了学校,我的一双小手已被冻得红通通的,可是,回去拿手套已经来不及了,我只好走进教室。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当我走进教室后不久,天空一下子灰暗了,“山雨欲来风满楼”,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压抑感。不一会儿,空中便飘起了雪花。雪越下越大,最后,如鹅毛一般在半空中纷纷扬扬……天气越来越冷了。

望着那鹅毛大雪,看着同学们都纷纷戴上手套,我却只好不住地往手心里呵着气,搓着手,祈盼天快点放晴。

可是,“天不随人愿”,渐渐地,天地间的一切都变得银装素裹,那该死的雪却还在不停地下!我的眼里不禁浮起一层蒙蒙的水雾。我不停地在心里斥问自己:你怎么这么粗心?这么冷的天怎么会忘记带手套?这下冷了吧!要是雪一直不停地下,手不冻坏才怪呢……

就在我自责且又后悔之时,一双手套映入了我的眼帘。“快戴上吧,要生冻疮的。”我诧异地抬头望去,是同桌李梅,她脱下了自己的手套。“那……你呢?”我犹豫地问道。在这一瞬间,我既想立刻接过那双手套,又在心里不住地遣责自己:你怎么那么自私?李梅就不会冷吗?难道只有你怕冷?

李梅似乎看穿了我内心的矛盾,一把拉起我的手,将手套放在了我的掌心,说:“没事,我的手可暖和了,不冷!”在那一刹那,李梅手心的温度一下子让我觉得无比温暖,暖得让我误以为已经来到了春天。我的鼻子酸酸的,忍着想要夺眶而出的泪水戴上了手套。李梅会心地笑了……

那一件事深深感动了我,在那一刻,李梅那甜美的笑容永远铭刻在我心中。虽然说,李梅将自己的手套让给我并不是一件所谓“惊天动地”的大事,不过,却很少有人会像李梅一样舍己为人。我相信,李梅的举动是发自她内心的善良,不然,她尽可“只扫自家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一支蜡烛不因点燃了另一支蜡烛而降低了自己的亮度,反而,在点燃的瞬间自己更加辉煌!在我们中华民族悠久而厚重的精神宝库中,助人为乐是一个熠熠闪光的瑰宝,李梅那舍己为人的精神感动了我,从她的笑容中,我读到了助人为乐的真谛。

2、感人的一件事

有一种久违的体验叫感动,有一种醉人的滋味叫感动。感动,无法预定也无法奢求,它总是在不经意的一瞬间,悄悄触动你的心灵。就是这轻轻的一触,让多少英雄落泪,让多少浪子回头;就是这轻轻的一触,才演绎出人世间如此之多的悲欢离合,铭心刻骨。

那是在暑假时,我独自一人去医院看病,在公共汽车上,车上人很多,我好不容易等到了座位,坐下之后,我正在看窗外的风景,突然,有一个老大爷颤颤巍巍上了车,仔细一看,只见老大爷年过花甲,老态龙钟,额上布满了皱纹,满头银发,身子十分瘦弱,手上拿了一根拐杖,行动缓慢。我正在犹豫该不该把座位让给老大爷,给吧,自己又没座位了,不给吧,老师不是说过要学习雷峰助人为乐的吗?当我正在胡思乱想的时候,有一个大哥哥站了起来,微笑的对老大爷说:“老大爷,您坐我的座位吧!小心别摔跤了。” 老大爷显得十分惊讶,但很快又回过神来,乐呵呵的对那位大哥哥边摆手边说:“还是你坐吧,你也别摔着了。”大哥哥听了好像不高兴了,对老大爷说:“大爷,我不坐可以,我还年轻的很呢!没关系。” 老大爷实在说不过只好坐下了。说道:“哎!现在的年轻人啊,越来越学习雷峰了。” 大哥哥听见后只是笑了笑,什么也没说。这时我发现全车的乘客都用一种敬佩的眼光看着那位大哥哥,随后脸上又浮现出略带一丝羞愧的表情。

看到这一幕,我不禁被大哥哥学习雷峰乐于助人的精神感动了,是呀!,现在这个年代,人们虽然都在说:“要学习雷峰!要学习雷峰!”,可又有几个人做到了?从大哥哥身上,我最感动的是他那说到做到、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的精神。我一定要学习大哥哥,争取当一个跟他一样的活雷峰!

3、感人的一件事

转眼间,童年的大门已徐徐向我关闭。回忆往事,有苦有乐,有开心,有生气……但有一件事让我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星期天上午,因为晚上有客人来,所以妈妈带我到农贸市场,市场上人山人海,由于我还要买钢笔。情急之下,我们来到了路边一个卖菜的小摊上买菜。摊主是一位老爷爷,一看就知道是位饱经风霜的地道老农民。

妈妈上前问了价钱,便开始与他谈判。可那卖菜的人斤斤计较,怎么也不肯降低半角钱。我在旁边不耐烦的催着妈妈,妈妈也着急了,便匆忙称上菜付上钱,急急火火地走了。谁知到了半路上,妈妈才发现钥匙不见了,怎么办?待会还有客人要来呢!想到这里,妈妈脸上露出了失望的表情。“肯定是忘在那摊子上了,丢了东西,谁会还给你,更别说那斤斤计较的老头了。你自认倒霉吧!”

经过一翻激烈的思想斗争,妈妈还是决定回去碰碰运气,于是我们又朝市场的方向奔去。

到那里时已经是傍晚时分了,市场上人不多了。在昏暗的灯光下,我们看到了那位老大爷还在那儿,眼睛向四处望着,像是在等人。我和妈妈走上去,老爷爷认出了我们,他用那长满老茧的手把钥匙递给妈妈,妈妈向他会心地点了头,我们三个都开心地笑了。

望着眼前着朴实的老大爷,我还能说些什么呢?一股愧疚感由然而生。祝愿老人一生平安!

4、感人的一件事

一遇到雨天,我就会想起我那亲爱的爷爷,想起令我最感动的一件事。

那天是星期五,不知道是谁招惹了老天爷,窗外的天空忽然阴暗了下来,下起了毛毛小雨。但谁料想得到,一到中午放学,毛毛小雨已经渐渐变成了倾盆大雨,我的心情也像天空一样,阴暗了许多。怎么办?怎么办?我没带雨伞也没跟家里人说来接我。望了望天,雨一时是停不了了。爸爸妈妈还在工作,爷爷奶奶的身体又不好,我也没带钱,我的心情真是糟透了。

看着同学们一个个的都走出了学校,我真是羡慕的很。正在这时,一声亲切和蔼的声音传入了我的耳朵“姜梦!”我回过头一看,“爷爷!”我激动的叫了出来,只见爷爷骑着自行车,穿着一身黑色的雨衣,但是这个小雨衣根本挡不住那成串的雨滴。我用书包盖住头,向爷爷跑了过去,爷爷赶快把伞撑开递给我。我发现座位被爷爷用塑料袋包着,他说怕在路上把座子淋湿了,我感动极了。“快坐上来吧!”爷爷说。“不用了,反正我也有伞了,我可以自己回去,您就别带我骑车了,这路多滑呀。”爷爷已经上了年纪,自己骑车都可能出危险,更别提下着雨带我骑了。爷爷忙说道:“没事没事,你自己大雨天回去我不放心,快走吧,一会儿雨更大了!”我只好答应了。

爷爷每骑一步都非常小心,风越来越大,我的伞反复被刮翻了好几次,爷爷索性就把我的雨伞收了,把他身上的雨衣披在我的身上。豆大的雨珠打在爷爷的身上、脸上,我执意要把雨衣还给爷爷,但都没成功。

终于到了家,爷爷的全身上下都是水,奶奶赶快拿来毛巾问我怎么回事,爷爷连忙插嘴说道:“没事,路上伞坏了,我把雨衣给她用,所以淋湿了,我去洗个澡。”爷爷刚转头进了浴室,我的眼泪就夺眶而出了。

这件事令我终身难忘,也让我知道了爷爷是多么爱我,我是多么爱爷爷。我为有这样的一个爷爷自豪,骄傲!

5、一件令人感动的事

在一次我看“中国骄傲”这个节目的时候,我看见里面讲了这样一件事,令我感动:

在冬天,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在河边玩,他看见河里的冰很厚,就跑到上面去玩。正在他玩得高兴的时候,前面有一个大窟窿,由于他滑的很快,所以没停下来,猛地一下就扎进了河里。

小男孩就在河里扑腾,岸上有很多人在看,但是却没有一个去救他,小男孩越漂越远,就在这时,有一个正在买冰棍的小伙子听见了人们的喧哗,急急忙忙跑了过去,他到河边毫不犹豫的跳了进去抢救那个孩子。这时,水流突然变猛了,而且就在小男孩的那个位置还形成了漩涡,这一幕,给在场的人们都带来了紧张的心情。小伙子加快速度,用尽全身的力量去拯救小男孩。快了,快到了,在人们心里悬着的石头落下了一半。可是,就在人们感到快要成功的时候,小伙子却被那个大漩涡卷了进去。但是他并没有放弃,他坚信着自己

一定能安全、顺利的和小男孩一起回到岸上。他向死神做了赌博,他游呀游,看见了小男孩的头,便说:“孩子,别害怕,我这就来救你!”小男孩却丝毫没有反应,他很担心小男孩会坚持不住。小伙子已经筋疲力尽了,再加上水的凉度,已经游了差不多一个小时,这给小伙子在救援的过程中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就在快要抓住孩子的时候,一股水流冲了上来,就像死神给小伙子来个下马威,孩子又漂远了,这时已经将近了一个钟头,人们看到这情况,便报了警。不到三分钟,救援人员就到了。他们了解了情况,立即下了水。水流让救援人员就像对付一头狮子一样,必须用他们的智勇营救。真是众人拾焰火焰高啊!居然在短短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里,救上了小男孩。就在这令人高兴、激动的时候,那个小伙子却消失在了水面上。于是,救援人员又展开搜索,营救小伙子。水流大的无法想象,经过三个小时的生死考验,还是没有小伙子的线索。

救援队长召集所有在场的工作人员,“大家分头寻找,一旦有了线索立即汇报!”他说。就在离漩涡大概100米的地方找到了一个被冰冻上的东西。大家团结一心,拉上来的居然是那位小伙子,他的身体早已冻僵了。当小伙子的尸体被送到岸上时,在场的人全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这真是一位英雄啊!”“为了救孩子,牺牲了自己的宝贵生命,真是太了不起了!”人们都议论着。

虽然小伙子没能生存下去,但是他的这种精神可加。我们一定要记住他、学习他,把他作为我们心目中的榜样!

6一件令人感动的事

在成长的历程中,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有高兴的、难过的、有趣的„„其中,有一件让我感动的事,我永远也不会忘记。

上周星期一,爸爸妈妈都去外地办事,只剩下我一个人。那天早上,阳光明媚,我只穿一件衬衫和校

服,就勿勿忙忙出门上学去。刚下楼梯,就碰上邻居的王阿姨。阿姨见我只穿了两件单薄衣,就劝告我:“昨天晚上天气预报说今天有冷空气到,而且会下雨。你应该要多穿一件毛衣,带上雨具去上学。”可是,我不听王阿姨的劝告,一溜烟似的跑向了学校。

刚上完第二节课,天空忽然电闪雷鸣。不一会儿下起了倾盆大雨,气温急速下降。我坐在教室里冷得

瑟瑟发抖。突然,我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 我仔细一看:哦,是邻居的王阿姨。王阿姨招手叫我出教室。我打量了一下王阿姨,只见王阿姨的衣服和头发都被雨水打湿了,嘴唇发紫,像一个“落汤鸡”。王阿姨从怀里拿出一件毛衣,王阿姨温和地说:“天气冷了,快穿上这件毛衣,这件毛衣是我儿子穿过的,希望请你不要嫌弃。”我穿上毛衣后,王阿姨从中袋里掏出了一个保温杯。递给我说:“快喝了这杯开水吧,身子会快暧些。我接保温杯时,发现王阿姨的手冷得发紫,而且还微微发抖。这时,我的眼睛模糊了。感激地说:“阿姨,我不冷了,这杯热开水您喝吧。”我心里十分后悔,没听阿姨的劝告,让王阿姨受苦了。

这一件让我感动的事,我永远也不会忘记。

7、令我最感动的一件事

时间匆匆而逝,很多的记忆已随日子的消失而褪色。但有一件事,让我历历在目,感动不已――那一份深沉的母爱。

那天早晨,我背着书包正要上学,妈妈递给我一把伞,说:“波波,天气预报今天有雨,还是带上伞好。”我抬头看看天空,万里晴空,怎么会下雨呢?我丢下伞,一溜烟跑出门去。

正当中午放学的时候,忽然电闪雷鸣,顷刻间暴雨骤然而下。带了雨具的同学都回家了,其他人也一个个被家长接走了。我爸爸在外地学校教书,中午从不回家。刚好,妈妈这几天正发着高烧打着点滴。我想不会有人来接我了。我一个人在教室里呆呆地坐着,又急又饿,望着窗外哗哗直下的大雨,我不由得哭了起来。

这时,大雨中出现了一个我熟悉的身影。哦,是妈妈!狂风夹着大雨好象要把妈妈吞没似的。妈妈挣扎着向我艰难地走来。

“波波,快过来,穿好雨衣。”妈妈边说边脱下身上的雨衣披在我身上。此时,雨越下越大。妈妈的头发,脸上,身上都被雨水淋透了。望着“落汤鸡”似的妈妈,望着她那青白着的脸,我不禁又哭了起来„„一把伞撑起一片天,妈妈爱的伞给我快乐和幸福。事情虽然过去了很久,但它时时感动着我,教我好好做人,好好读书„„

推荐第9篇:最大的书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会认读“质”等10个生字,会写“册”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体会川川对大自然充满兴趣的思想感情。

3.激发探索自然知识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师:上课前老师想和同学们分享一句话!(课件出示)请一生朗读。

师:读得真好,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它能带我们环游世界,能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今天,咱们要和一个叫川川的小朋友一起去读一本最大的书,书里藏着许多有趣的秘密呢!现在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19、最大的书) 板书;最大的书。(故意漏写双引号)

学生纠错:书没加双引号。

师顺势问:书为什么加引号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段落。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件)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师:刚才读书的时候,我看见同学们把生字都全圈出来了,古人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你们学习习惯真好!生词朋友排着队出来了,谁愿意把这些字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带读)

2、去掉了拼音这些词语你还能读准吗,真了不起,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3、生字宝宝真淘气,躲在苹果里了、谁能大声读出来,并给他找个朋友组词呢?读对发苹果!

4、大家摘苹果的速度真快,为了奖励大家,老师给你们猜个迷,(出示竹简图)猜猜它是今天学的哪一个字?对了,古时候没有纸,人们把字写在竹片上。再用绳子把它穿起来。慢慢的就演变成这样,我们的祖先根据事物的形象就造出了奇妙的汉字。这样的字就叫象形字

出示课件。演示册的变换。瞧,咱中国的汉字多有趣呀。指导写字:出示课件,田字格中的“册”字

今天我们就来写这个“册”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字,怎样才能把它写漂亮你想提醒大家什么。指生说第一笔起笔是竖,然后过渡撇,过渡要自然第二部分比第一部分要稍胖一些。左右要紧凑。横要从横中线起笔,要写长一些

师范写,小手举起来,跟老师一起写。

生练写,注意写字的姿势,头正身直足平臂开,在课后的田字格中认真地写一个。 点评:这位同学把撇写的很舒展。这位同学字的结构很匀称。

三、细读感悟

1、(课件)解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们通过读课文,知道了最大的书指的是岩石,这句话是说的?地质勘探队员是干什么的?(检测地质好换,探寻那里有宝藏的人) 课件出示句子: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谁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岩石图像。

对 他们多像啊,所以地质勘探员叔叔肯定的说岩石就是书,而且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谁来试着读一读叔叔肯定的语气。

比较句子(课件)

川川一共问了叔叔几个问题?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用横线画出来!(生汇报,课件出示)刚刚我们已经解决了两个?后面四个问题你能帮他解决那个呢?请同学们读课文5-12自然段。同桌之间互相说说

(2)汇报交流

这本厚厚的书上有什么呢?你来告诉大家。师:哪些句子告诉我们岩石书上有字呀?指生读。哦,雨痕,波痕,矿物就是字呀,他们是什么样的。我们来看看吧。

出示课件。相关句子。

师说:这圆圆的是雨点留下的脚印,雨痕,这是波浪的足迹波痕,这些闪光的,透明的是矿物。是呀,多神奇,多有趣呀。赶快读一读吧!(多有意思呀,还有同学想读) 师:不仅有奇妙的字,这本书上还有漂亮的图画呢?快点找一找有哪些漂亮的图画。有树叶、有贝壳、还有小鱼呢!同学们还想看看吗?

出示图片。

这些图画说明了什么呢?请你来读一读。师:啊,真么想到,这么神奇呀,谁还想来读读。配乐读。

3、这本岩石书可真有趣真神奇呀!读这本岩石书又有什么用呢!指生说。

在出示句子指名读:用处可大哩!它能告诉我们,哪里埋着煤炭,哪里藏着铁矿-----把这本书读懂,就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除了煤矿铁矿还有哪些宝藏呢?哪里藏着------哪里藏着------指生说。

这里面藏着一个多音字谁能找到他。 地球妈妈除了有煤矿铁矿还有哪些宝藏。

师:还远不止这些,像金矿、石油、镍矿这些都是宝藏。地球真是一个大宝库。读懂这本书用处原来这么大呀!板书:用处大。齐读!你觉得这本岩石书和我们平时读得书有什么不一样。这是一本神奇的特殊的书。怪不得课题要给书加上引号呢。

师:大家看,在这个故事中,川川问了这么多问题,你能从书中找到吗,读一读。(出示问题)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善于提问、打破砂锅问到底)这就是刨根问底。正是因为他刨根问底,所以他才获取了这么多知识。

川川学到了这些丰富的地质知识以后高兴地说,等我长大了,也要读懂这本最大的书!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

四、总结

其实,在大自然中,不仅岩石是一本书,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就是一本本神奇、有趣的书!大自然就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同学们,让我们走进大自然吧,相信我们会得到更多的乐趣,发现更多的秘密。同学们课下可以读一下《自然百科全书》。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推荐第10篇:《公因数最大公因数》说课稿

《最大公因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最大公因数》这个内容被安排在人教版版第十册,是在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因数的含义,初步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知道一个数因数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既是“数与代数”领域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进一步学习约分和分数四则计算的基础。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能说出什么是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能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三、说教学重、难点

新课标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经历探索的过程,根据教材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抽象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难点为: 能选择正确的思维方法快速的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四、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和记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本节课学生对因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教法和学法上,可以让学生在半独立的状态下进行自主学习、交流探索。而教师在交流过程中,主要是引导、组织学生抽象出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概念,让学生在经历、体验、探索中去归纳、总结,找出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这也是体现着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五、说教学设计

《新课标》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过程。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一)复习旧知,探究新知 独自写出8的因数和12的因数。。

让学生讨论为什么1,2,4会出现两次。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积极引导着学生进入今天的数学探究之中。

(二)自主探究,掌握方法

1、怎样求18和27最大公因数

出示课件之后,全班同学交流反馈。 “想想看,还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呢?”这一问题的提出,让所有的同学又陷入了惊讶的思考之中。学生本只是模仿老师的写法,罗列出两个数的因数,然后再找出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老师的这一问,让他们有极大地兴趣去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排列法、筛选法;

2,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短除法。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尝试运用多种角度思考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在学生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可由学生进行方法的优化。

(三)应用知识,巩固练习

1、找出18和30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小猫钓鱼:找到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用线连起来。

通过练习巩固了学习知识,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很快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设计意图】:教师在教学中能为学生创设这样的练习,让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

(四)反思回顾,提升认识

我们现在已经学习了因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你能说说三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吗?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们能用自已的语言非常清晰的总结出自已的收获,提高了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创设问题情景,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1、情境引入

教师通过一系列的谈话:“最近小明家买了新房子,这几天正忙着装修呢,他把师傅请到家里,帮助他装修,我们来看看,他们都说了些什么?”

“如果请你来设计,你觉得可以铺什么样的地砖呢?”

“听一听小明有什么要求?”

我们家贮藏室长 16 dm,宽 12 dm。如果要用边长是整分米数的正方形地砖把贮藏 室的地面铺满(使用的地砖都是整块)。可以选择边 长是几分米的地砖? 边长最大是几分米? 这一现实情景的对话设计,积极引导着学生进入今天的数学探究之中

(二)让学生主动探索,经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请同学们想一想,按小明的要求,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呢?...看来,一下子解决这个问题有些困难,我们可以借助学具来完成。”这一过渡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小组合作,动手摆一摆、画一画的探究之中,又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生成为课堂上学生能够学习解决的问题。

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汇报同学们找出了边长是1分米、2分米、和4分米的正方形地砖正好把贮藏室铺满,老师接着问,“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正方形的边长

1、

2、4和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从学生解决问题,发现规律的过程中,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

1、

2、4与16和12的关系。

过渡语: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里面有我们学过的因数的知识,要使正方形的地砖是整块的,它的边长必须既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下面,就让我们用因数的知识来研究为什么要用边长是1分米、2分米、和4分米的方砖,请同学们说,我来写:把16和12的因数,通过罗列的方法写在黑板上,同学们不难发现,1,2,4既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

“谁能用一句简洁的话来说说,他们是16和12的什么数呢?”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此时已经能总结出公因数的概念。

“如果现在让我们解决边长用几分米的地砖,我们还用不用再动手摆一摆、画一画了?可以怎么办?”这一有效问题的设计,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因数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真实应用。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求方砖的边长及最大值,抽象出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这一解决问题,引出概念的过程,使公因数、最大公因数这两个抽象的概念,变得非常具体、直观,学生摸得着,看得见。从而增强了感知

事实、建立概念的效果。

(七)加强应用,巩固练习1.有两根小棒,长分别是12厘米,18厘米,要把它们截成同样长的小棒,没有剩余,每根小棒最长有多少厘米? 2.王老师买来一些水果糖和棒棒糖分别平均分给一个组的同学,都正好分完。这个组最多可能有几位同学?每人得到几块水果糖,几块棒棒糖?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解决问题。

(七)全课小结:

教师总结;我们认识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还知道了怎样找两个数的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让学生汇报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六,说课稿总结

我仅从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这只是我预设的一种方案,但是课堂是千变万化的生成效果,最终还是要和学生、课堂、本班实际情况相结合。

第11篇:最大公因数教案

最大公因数教案

第一课时

最大公因数

(一)

教学内容

最大公因数

(一)

教材第7

9、80页的内容及第82页练习十五的第1题。

教学目标

.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方格纸(每人一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什么是因数?

2.写出16和12的所有因数。

提问:你是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的?

(二)教学实施

.出示例1。

(1)引导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在储藏室的长方形地面上铺正方形地砖。要求既要铺满,又要都用整块的方砖。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如何拼摆。

每组4人,在课前印好画有长方形的方格纸上,每人选择方砖的一种边长,试一试,只要画满一条长边,一条宽边就可以。

(3)多媒体演示拼摆过程,进一步验证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况。

(4)通过交流,得出结论:要使所用的正方形地砖都是整块的,地砖的边长必须既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

2.教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根据复习题中写出的16的因数、12的因数中找出公有因数,得出问题的答案,地砖的边长可以是1cm、2cm、4cm,最大的是4cm。

老师用多媒体演示集合图。

6的因数

2的因数

指出:

1、

2、4是16和12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其中,4是最大的公因数,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3.完成教材第80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在教材下面写一写,再说一说哪几个数写在左边,哪几个数写在右边,哪几个数写在中间。

4.完成教材第82页练习十五的第1题。

请学生填在教材上,说一说是怎样找的。

(四)思维训练

有三根小棒,分别长12厘米,18厘米,24厘米。要把它们都截成同样长的小棒,不许剩余,每根小棒最长能有多少厘米?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主要认识了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初步了解了它的应用价值。

第二课时

最大公因数

(二)

教学内容

最大公因数

(二)

教材第8

2、83页练习十五的第2一9题。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合作交流的能力,能用不同方法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

掌握找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完成教材第82页练习十五的第2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找最大公因数的经验,并将这8组数分为三类。

2.完成教材第82页练习十五的第3一5题。

学生独立填在课本上,集体交流。

3.完成教材第83页练习十五的第6题。

学生独立填写,集体交流,体会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的几种情况。

4.完成教材第83页练习十五的第7一11题。

学生独立审题,理解题意,然后试着解答,集体交流。

5.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3页的“你知道吗”。

请学生试着举例。提问:互质的两个数必须都是质数吗?你能举出两个合数互质的例子吗?

思维训练

.某服装厂的甲车间有42人,乙车间有48人。为了开展竞赛,把两个车间的工人分成人数相等的小组。每组最多有多少人?

2.有一个长方体,长70厘米,宽50厘米,高45厘米。如果要切成同样大的小正方体,这些小正方体的棱长最大可以是多少厘米?

3.把一块长8分米、宽6分米的铁皮切割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铁皮,如果没有剩余,正方形个数又要最少,那么可以切割成多少块?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掌握了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可以先分别写出这两个数的因数,再圈出相同的因数,从中找到最大公因数;也可以先找到一个数的因数,再从大到小,看看哪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因数,从而找到最大公因数。

后记:

第12篇:后藏最大寺院

后藏最大寺院

被称为“后藏布达拉宫”的扎什伦布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以西的尼玛山上。该寺最早由藏传佛教格鲁派始祖宗喀巴弟子根敦珠巴创建于1447年,100多年后又经大规模扩建,最兴盛时喇嘛达5000余人,成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在后藏地区的最大寺院。现扎什伦布寺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有大小金顶14座,扎仓4个,经堂57间,房屋3600间,寺僧800余名,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时200年,建成后藏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

史书记载,扎什伦布寺的建造者根敦珠巴是后藏萨迦人,也是把黄教传到后藏的第一人。根敦珠巴7岁时父亲去世,15岁时拜珠巴喜饶为师。1415年,他在扎西多喀首次拜见宗喀巴大师,之后到拉萨甘丹寺拜宗喀巴为师,成为宗喀巴大师最得力的弟子之一。宗喀巴圆寂后,根敦珠巴返回后藏。

1446年,根敦珠巴为纪念去世的经师喜饶僧格,聘请西藏、尼泊尔工匠在日喀则精制了一尊2.7米高的释迦牟尼镀金铜像。为安放这尊铜像,根敦珠巴在帕竹政权的资助下,于公元1447年9月开始修建寺院,历时12年,将所造之像置于该寺净室内。扎什伦布寺建成,根敦珠巴成为第一任住持。他在任25年,声名显赫,弟子众多。在扎什伦布寺最兴盛时,喇嘛多达5000余人,成为格鲁派在后藏地区最大的寺院。

1600年,罗桑却吉接任扎什伦布寺第16任法台。他效法大昭寺,创立了扎什伦布寺的传召大法会,还大量制作佛像,修建佛殿,新建僧舍,对寺院进行了大规模扩建。极盛时,扎什伦布寺房间总数达3000余间,下属寺庙50余座,有庄园牧场30余处。

1645年,掌控西藏的固始汗,尊四世*为“*博克多”,并划分后藏部分地区归其管辖,**转世系统正式建立。格鲁派确认罗桑却吉为第四世*,从此,扎什伦布寺成为历代*额尔德尼的驻锡地,成为后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的中心。1662年,罗桑却吉在扎什伦布寺圆寂,享年92岁。他不仅是一位功德无量的宗教领袖,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领袖。

扎什伦布寺的历世*,为维护祖国统一作出贡献

四世*罗桑却吉,是**系统得以建立、历世*在后藏得以立稳根基的第一人。从他以后,扎什伦布寺的历代*,除八世*因健康原因27岁去世之外,都是在佛教、政治方面很有作为的宗教领袖。

五世*罗桑意希师事五世*,主持了六世*的寻认、受戒及七世*进藏、坐床。1713年,康熙皇帝封他为“*额尔德尼”,授金印、金册,并加封以前各世*。自此,*与*地位同等,尤其在后藏政教方面的权力得到强化。

六世*是一位政治上非常成熟的高憎。177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与不丹发生战争,不丹国王请六世*出面调解,英国驻印总督派代表到扎什伦布寺会见六世*,提出种种无理要求,六世*一律给予坚决拒绝。

七世*在扎什伦布寺任期,经历了清朝4个皇帝,和76名清朝驻藏大臣、帮办共过事。他始终坚持西藏属于清朝中央,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朝廷对他非常信赖。

九世*是西藏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领袖人物。早期,他与十三世*共同投入抗英斗争,晚年积极从事抗日斗争。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十世*确吉坚赞,更是人们熟知的佛教领袖,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扎什伦布寺建筑群,堪称藏传佛教艺术宝库

扎什伦布寺的建筑,充分运用了藏族寺庙传统的建筑技艺,又合理融汇了汉族地区乃至印度、尼泊尔等国家的建筑技巧和风格。主建筑群为歇山式金顶,飞檐及其雕饰仿照了汉族宫殿样式。壁画的技法、色彩运用、佛像和塑造艺术,则受印度、尼泊尔等国影响,有些佛像和壁画还是由印度、尼泊尔的工匠直接塑绘。整个建筑群,如今成为令人震撼的藏传佛教艺术宝库和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位于寺院最西面的强巴大佛殿,供奉由九世*主持铸造的鎏金青铜强巴佛像。这尊强巴佛,身高22.4米,肩宽11.5米,脸长4.2米,脚长4.2米,共用黄金278公斤,紫铜11.5万公斤,珍珠300余粒,琥珀、珊瑚、松耳石等各种珍贵宝石1400多颗。仅镶嵌眉宇间的“白毫”,就用了1颗核桃大的钻石、30颗蚕豆大的钻石、300颗珍珠以及上千粒珊瑚、琥珀、绿松石。

从强巴佛殿往东,排列着“释颂南捷”、“曲康夏”、“扎什南捷”3座灵塔殿。“释颂南捷”是十世*的灵塔殿,又称*西陵。1989年1月28日,十世*在扎什伦布寺完成合葬五世至九世*的遗骨后,圆寂在这里。第3天,国务院便作出了为十世*修建灵塔和祀殿的决定,工程历经3年竣工。殿内灵塔安放着十世*的法体,还有格鲁派三大祖师的经典著作,历代*的经典著作等。“曲康夏”是四世*的灵塔殿。据说,塔内除四世*的肉身之外,还有释迦牟尼佛舍利、宗喀巴大师的一颗牙齿和二世*的一顶法帽。“扎什南捷”,是十世*为五世至九世*重新修建的合葬灵塔殿,殿内灵塔安放五世至九世*的遗骨。

扎什伦布寺汉佛堂“甲纳拉康”,是七世*为清乾隆皇帝所建。佛堂楼上有乾隆皇帝画像,有道光皇帝的“万岁”牌位。佛堂内陈列着历代皇帝封赐给历世*的金册金印、玉册玉印及各种礼品。佛堂内的偏殿,是清朝驻藏大臣同*会晤的客厅。佛堂还存有唐代的9尊青铜佛像,元代的1尊赤身女度母铜像,明永乐古瓷以及有罕见的贝叶经、用金粉书写的《甘珠尔》和《丹珠尔》等经书。

由汉佛堂往东的“*拉章”,也叫白宫,系六世*时期的建筑,是历世*在扎什伦布寺的行宫。

位于扎什伦布寺中心的措钦大殿,也称红宫,始建于1447年,是寺中最早的一个复合式建筑。大殿内的大经堂,由48根朱漆大柱承托殿顶,是进行法事活动的重要场所。大殿中央是*大师宝座,经堂悬挂近百幅唐卡,四周墙面有古老的壁画。在措钦大殿内,有释迦牟尼佛殿、强巴佛殿和度母殿。释迦牟尼佛殿主供释迦牟尼镀金佛像,由四世*为其师喜饶僧格而建。1461年兴建的强巴佛殿中央,供有一尊11米高的强巴佛立像,由藏族工匠和尼泊尔工匠所共同塑造。强巴佛像两旁是根敦珠巴亲自塑造的观音菩萨和文殊菩萨像,是扎什伦布寺最古老的塑像。度母殿中央供有一尊2米高的镀金白度母塑像。措钦大殿门外的回廊式院落,是扎什伦布寺的讲经场。

如今,每年藏历5月的展佛节,后藏各地的众多农牧民都会云集日喀则城,到扎什伦布寺礼佛。还有许多信徒、香客,从那曲、山南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的藏区专程赶来,无数帐篷汇集在扎什伦布寺周围安营扎寨,其景非常壮观。

第13篇:最大的麦穗

最大的麦穗

人们常说,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说的与《最大的麦穗》中苏格拉底告诉弟子的一样。古希腊大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摘麦地里最大的一个麦穗,只许进不许退,弟子们总认为机会还很多,不许过早定夺。结果,到了麦地尽头时,他们每个人都两手空空。文章最后一句话说: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读着读着,我联想到我的表哥。我表哥读完大学,考取了本科生。他那时二十多岁,正是志高气昂的时候,他准备以他寒窗苦读十多年学来的东西在社会上打拼出一片新天地。他积极地找工作、面试、他认为他是一个工程师,这门技巧可是很多人没有的,建筑公司抢着要呢!他总嫌人家待遇差,一连找了两年工作,面试了几十家公司,姨妈经常劝他说,找一份好一点的工作就算了,从低层开始,后来表哥终于开窍接受意见了,四年后的今天,他的年薪已是六位之数。做人和拾麦穗一样,机会便是其中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麦穗,就象做作业,做作业是见识试题的机会,看课外书是获得知识的机会,做家务是锻炼独立能力的机会……我们不能好高骛远,要懂得把握住眼前的机会,人生路的确很长,但是这是一条只进不退的路,路上的机会每个人均等,懂得珍惜机会的人才能大展鸿图。相反,那些不懂得把握时机的人只能在他没有珍惜的机会面前抱怨自己不幸运,没有机会。

谁动了我的奶酪》读后感

书中有4个”人物”———两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和两个小矮人”哼哼””唧唧”.他们生活在一个迷宫里,奶酪是他们要追寻的东西.有一天,他们同时发现了一个储量丰富的奶酪仓库,便在其周围构筑起自己的幸福生活.很久之后的某天,奶酪突然不见了!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使他们的心态暴露无疑:嗅嗅,匆匆随变化而动,立刻穿上始终挂在脖子上的鞋子,开始出去再寻找,并很快就找到了更新鲜更丰富的奶酪;两个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面对变化却犹豫不决,烦恼丛生,始终固守在已经消失的美好幻觉中追忆和抱怨,无法接受奶酪已经消失的残酷现实.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唧唧终于冲破了思想的束缚,穿上久置不用的跑鞋,重新进入漆黑的迷宫,并最终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哼哼却仍在对苍天的追问中郁郁寡欢…… ”奶酪”自然是个比喻,代表我们生命中的任何最想得到的东西,它可能是一份工作,也可能是金钱,爱情,幸福,健康或心灵的安宁等等.生活在这样一个快速,多变和危机的时代,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着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境遇,人们时常会感到自己的”奶酪”在变化.各种外在的强烈变化和内心的冲突相互作用,使人们在各种变化中茫然无措,先是追问———到底是谁动了”我的奶酪”?然后对新的生活状况无所适从,不能正确应对并陷入困惑之中难以自拔.如果你在各种突如其来的变化中,总耽于”失去”的痛苦,”决定”的两难,”失望”的无奈……那么生活本身就会成为一种障碍.生活的迷宫很大,你会滞留在其中一角安身立命,久了,年纪渐长,就”懒得变动”,或者是”没有勇气和激情”再去变动和追寻.我喜欢这本书,因为它是一个可爱的故事,轻松愉快地便澄明了混沌的生活.当一位被变化所困惑的人坐在一面肮脏的镜子前,希望看清自己的真面目而不得时,《谁动了我的奶酪?》就像一位智者,用一条白毛巾从容不迫地擦去镜子上的污迹,让困惑者真正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

第14篇:最大的麦穗

16、《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下梁中心校

王青霞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散文,叙述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本课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因此要通过反复地朗读课文,抓主要的问题去理解,在此基础上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语言材料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3、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感受。

4、联系实际谈谈学了课文的体会并试着写写自己的人生格言。

教学重点

紧紧抓住苏格拉底的三段话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教学难点

能够联系实际理解“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直奔主题

1、这节课我们继续快乐地行走在这块麦地中,聆听苏格拉底智慧的语言,去寻找那——齐读课题:

最大的麦穗

2、在弟子们寻找最大的麦穗的过程中苏格拉底说了三句话找出来读一读。投影出示

3、有人说哲学家的语言,是深邃的语言,是精辟的语言,是智慧的语言。今天我们就从这三句话入手去领略这位哲学大师的智慧。

二、解读第一句话 “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1、指名读

2、你们听懂苏格拉底的话了吗 ”只许进不许退” 背后有什么深意,用上所学的名言阐述你的理解。

3、苏格拉底会以怎样的语气跟弟子们说这一句话呢? 出示:

苏格拉底 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三、解读第二句话 “你们已经到头了。”

1、苏格拉底说这话时,弟子们完成任务了吗?他们表现如何

2、苏格拉底用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敲响了弟子的警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想象苏格拉底的心情。出示: 苏格拉底_________说“你们已经到头了。”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

3、弟子们如梦初醒说出

“ 如梦初醒”的近义词,想想弟子们明白了什么?

4、弟子们不能完成任务是因为他们没有认真对待吗 ? 投影出示: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5、这段话对弟子们进行了什么描写?仔细体会弟子们的表现揣摩弟子们的心理,呆会儿老师要进行现场采访。

6、采访不同表现的弟子体会抓住时机的重要。埋头前行的摘了又随手扔掉的光看光摇头的两手空空的

7、随机采访麦地里的小麦,强化抓住时机的重要性。颗粒饱满的、比较瘦小的、准备嘲笑的、摇晃脑袋的。

8、你能理解弟子们此刻的心情,他们“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固然我们可以像小麦一样嘲笑弟子们,但我觉得弟子们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善意的提醒,我们能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他们刚才的表现提一些建议吗

9、小结 :送上培根的名言:

人在开始做事前要像千眼神那样察视时机,而在进行时要像千手神那样抓住时机。

四、解读第三句话 “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1、苏格拉底是怎么对弟子们说的呢?投影出示,以不同的语气指名读

2、醉翁之意不在酒,苏格拉底仅仅在说“麦穗”吗?还在说什么 ?如果麦地是我们的人生,麦穗是机遇的话,苏格拉底的话还可以怎么说 ?

投影出示: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在______里肯定有_____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_________就是你们刚刚______的。”

3、现在你还认为弟子们走出麦地手中空空如也吗?

五、解读最后段落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齐读

2、体会分号的用法,麦穗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呢?体会双引号的作用

3、理解“最大的麦穗”、“饱满的麦穗”“眼前的一穗”不同含义。

4、再读几遍看看这里哪句话在你心中占据的分量越来越大 ?突出显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这样的道理苏格拉底直接跟弟子们说了吗?潜移默化间给弟子影响,这种教育方法可以用哪一句诗形容。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明白道理真是一个高明的老师。

5、老师示范理解: 我的追求是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今天对我来说,摘取最大的麦穗就是认真上好这堂课,只有上好每一节课,把握住身边的每一次机会,脚踏实地地干好每一件事,我才能离我的追求更近。 你能联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6、指名联系实际理解。教师点评

7、创设情境多反复诵读 “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8、苏格拉底教育他的学生,和其他的老师有什么不同呢?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

六、走出文本回味无穷

1、同学们走出那金灿灿的麦地,回首今天的快乐智慧之旅,想想自己的所得所获。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会怎么说?

2、积累诗句 :明日歌节选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3、写一段“与机会失之交臂”令自己遗憾深深的往事,细致刻画自己的心理活动。板书设计

16 最大的麦穗 眼前最大的 实实在在的

第15篇:《最大公约数》教案

《最大公约数》教案

教学目标:

(一)理解公约数,最大公约数和互质数的意义。

(二)会用排列约数的方法和集合圈的方法,找两个数的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渗透集合思想。

(三)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公约数、最大公约数、互质数的意义。(二)互质数与质数的区别。 教学用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提问:说出24的全部约数;请将24分解质因数。说一说24的约数与质因数有什么区别?(约数可以是质数也可以是合数,质因数必须是质数。) 教师:前面我们复习了找一个数的约数和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它们都是研究的一个数的约数,今天要研究两个数的约数。

(二)学习新课

1.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

(1)板书例1,8和12各有哪些约数,它们公有的约数是哪几个?最大的公有的约数是多少?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8的约数有(1,2,4,8)。

12的约数有(1,2,3,4,6,12)。 8和12公有的约数有(1,2,4)。 8和12的最大的公有的约数有(4)。

教师:下面用集合图表示。(出示活动抽拉投影片) (2)教师:第二幅中阴影部分表示什么?(8和12公有的约数,4是最大的。) 教师:1,2和4是8和12公有的约数,我们称它们是8和12的公约数,(板书:公约数)4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8和12的最大公约数。(板书:最大公约数。) 教师:说一说什么叫公约数?什么叫最大公约数?

学生口答后,教师针对上述概括中“两个数”提问;有时我们要找的不是两个数公有的约数,可能是三个数,四个数等,那怎么说更准确?(把“两个数”换为“几个数”。) 请学生再次口述什么是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老师把板书补充完整: 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教师:我们研究两个数的约数,主要研究它们的公约数,尤其是最大公约数。这节课的课题就是它。(板书课题:最大公约数。) 2.练习。 (1)口答填空:(投影片) 12的约数是(); 18的约数是();

12和18的公约数是(); 12和18的最大公约数是()。

(2)把15和18的约数、公约数分别填在下面的集合圈里,再找出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同学们填在书上66页,请一两位同学填在投影片上、集体订正。) 3.认识互质数。

(1)教师板书:请找出下面各组数的公约数: 5和7(1)8和9(1)1和12(1) 9和15(1,3)7和9(1)16和20(1,2,4) 学生口答后老师在每组后面标出公约数。

教师:观察板书,根据公约数的情况,可以把这几组数分几类?各类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口答,老师在公约数只有1的几组数下划上红线。并板书出:公约数只有1。

教师:(指着划上红线的几组数)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将前面板书补充完整)如7和9就是互质数。

教师:请说一说这几组数中谁与谁互质(或谁与谁是互质数)。 教师:请举出两组互质数。

(2)请同学们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①任意写两个质数,看它们是不是互质数?

②任意写出两个相邻的自然数,看它们是不是互质数? ③任意写一个自然数,看它与1是不是互质数?

学生讨论后,肯定上述三种条件下得出的都是互质数。

教师: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判定它们是互质数的?(要求说出自己的具体例子) 教师:你们所举的例子,都采用找它们的公约数的方法来判断它们是不是互质数。在今后的学习中,经常需要判断两个数是否互质,掌握了这三种情况下一定是互质数,就可以帮助我们很快作出判断。但是要注意,互质数不止这三种情况,如7和9,所以在作判断时最根本的方法是要看这两个数的公约数是不是只有1。

(3)想一想,以前学过的质数,与今天学习的互质数有什么区别?(质数所指是一个数,它的约数只有1和本身,互质数所指是指两个数,它们的公约数只有1。) 教师在板书“互质数”的“互”字下面标出红色的符号,问:这“互”字如何理解?

学生口答后,教师再次提示,说互质数一定要说出谁与谁互质。 (三)巩固反馈

1.口答填空:(投影片) 24的约数是(); 36的约数是(); 54的约数是();

24,36和54的公约数是(); 24,36和54的最大公约数是()。

2.直接说出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约数。 3和4 6和24 13和39 18和1 17和19 14和15 15和30 9和10 16和18 3.说出上题中哪几组是互质数。 (四)课堂总结与课后作业

1.公约数,最大公约数,互质数。

2.作业:课本69页练习十四1,2,3。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约数、质数、分解质因数等基础上进行的。公约数、最大公约数的概念,在学生通过排列约数的办法认识后,又用集合图来表示,这样既渗透了集合思想,同时又使学生加深了对公约数,最大公约数两个概念的理解。在学生掌握了这两个概念后,利用练习,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认识互质数的特点,采用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互质数中的最常见的三种情况,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互质数的理解,也提高了他们判断互质数的能力,最后安排了对容易混淆的质数与互质数进行对比区别,再次加深了对互质数概念的理解。

新课教学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学习公约数、最大公约数的意义,共分两层。通过排列约数和集合图,理解认识公约数,最大公约数的意义;归纳两个概念。

第二部分是练习巩固新学概念。

第三部分学习互质数。分三层。认识互质数;掌握常见的三种情况;区分质数与互质数。

板书设计

第16篇:最大的麦穗

《最大的麦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散文,富有哲理。叙述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课文叙事简洁,说理深刻,围绕“最大的麦穗”,按照“事情起因→经过结果→即事明理”的顺序安排结构。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本课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因此,要通过反复地朗读课文,抓主要的问题去理解,在此基础上,有效提取学生已由的经验,让孩子用自己的经验去兑换文中的道理。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垄”,理解“麦垄”、“定夺”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4、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识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识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垄”,理解“麦垄”、“定夺”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初步感知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学习事情的起因。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完成“预习导航”。

2、制作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从读过的关于苏格拉底的短文《最优秀的人是谁》谈话导入,出示苏格拉底的名言,齐读。

2、学生交流对苏格拉底的认识,出示幻灯片补充介绍。

3、揭示课题,齐读。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课件出示词串: 麦垄 沉甸甸 颗粒饱满

挑挑拣拣 两手空空

如梦初醒 不失时机

错失良机

2.分别指名读每一行的词语。评价、及时正音 (重点读准生字“垄”)

3.预习时,有没有碰到难理解的词呀?提出来

(1)理解词语“麦垄”

出示文中带有“麦垄”一词的句子。

课件出示“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为他们惋惜。”

读句子 ,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麦垄”就是指一行行麦子。

(2) 让我们一起来书写本课的生字“垄”。教师边书写汉字“垄”,边说出书写 “垄”字在田字格内的位置。学生描红。

(3)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同学之间相互说出意思,如“定夺”、“如梦初醒”等。

过渡:这些拦路虎扫除了,读起课文来就更顺畅了。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水平?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他读的是否正确。

(1)分别指6名学生读6个自然段。

(2)最后一段,谁想把握住机会?举手多,就集体读最后一节。

4.读完了课文,我们再来看这几组词语,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课件再次出示词串: 麦垄 沉甸甸 颗粒饱满

挑挑拣拣 两手空空

如梦初醒 不失时机 错失良机

有没有发现什么?教师相机板书: 弟子们 道理

(1)会读书的人可以把书读薄,谁能根据这组词串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谁还会结合老师的板书,用更简洁的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教师小结:苏格拉底通过让弟子们摘麦穗的事,让他们明白道理,这就叫借事说理。(板书:借事说理)

三、理清脉络,质疑问难。

1.教师提问: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是写事?哪些自然段是说理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答案。

2.师生交流。

3.齐读揭示道理的一段

师过渡:刚才我们概括了课文主要内容,理清了作者的思路,要想深入的理解课文,读出深刻的感受,必须能够提出具有价值的问题,预习时你提出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呢?

4.结合检查“预习导航”第二题,画了哪些句子?相机朗读句子,师生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

四、细读品析第一段,感悟苏格拉底的语言智慧。

1.自读第一自然段,出示要求。

2.指名读出语句。

课件出示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1)苏格拉底向弟子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只许进不许退”是什么意思? (2)说说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话的语气。

添加提示语练习:

课件出示: 苏格拉底( )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3)指导朗读。

五、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

在苏格拉底严格的要求下,他的弟子们表现如何?他们得到“最大的麦穗”了吗?这“最大的麦穗”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道理呢?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达到了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去学习。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16.最大的麦穗

苏格拉底 弟子 事

道理 说

第17篇:最大麦穗教案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及文中重点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中感悟的能力和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4、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领悟必须善于抓主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并能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与感悟。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想问你们你们最佩服哪位老师

2、、、、好,我也给大家介绍一位老师,一位我非常非常佩服的老师——苏格拉底

3、有谁认识他吗?简介苏格拉底———(西方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是和孔子齐名的,被并称为全人类的导师!他从不给学生现成的答案,善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特别强调教学方法不拘一格,他教书的时候,总是用反问反驳的方式,教授学生们接受他思想的影响!举例——有人问他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偷盗、说谎,你看,他从来不告诉他们答案,却让他们学会自己思考

4、我佩服他的原因,正在于他是一名出色的老师,善于结合身边的事物来启发学生,他很少像我们一样,坐在一起在课堂里上课,他经常带着他的弟子们周游世界,一个广场,一片田野,甚至是一条河流都可能成为他和弟子们的课堂,可以说他的课堂,是在太阳底下的,不像我们在天花板地下,话说呀,有一天他带着他的弟子们出去了,来到一块麦地边,于是这块麦地就成了他和弟子们的课堂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麦地呢!我们来读一读:、、、、、

二、品读交流,体验哲理。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

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品读第一句话。

“那正是大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

这就是读书的乐趣,就这么短短的一句话,好多同学抓住了那几个词儿,眼前就仿佛看到了一片金黄,看到了丰收,看到了农民伯伯的笑容和汗水!读书就要这样,语言文字能够让我们产生更多的想象。 ●品读第二句话。

“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1.谁想读第一句话。 2.指导朗读,评价朗读。

3.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苏格拉底向弟子们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摘一个最大的;二是只许进不许退。突出分析“只许进,不许退。”(要求弟子们一直往前走,没有回头重新选择的机会)

4.那让我们一起来把这句话读一下。 ●品读第三句话。

1.谁愿意来读一读苏格拉底说的第二句话呢?“你们已经到头了。”

2.指导朗读。(1)苏格拉底是怎么说这句话的呢?(2)你能试着说一下吗? 3.他的弟子是怎么走到尽头的呢?请同学们用心地朗读第

三、四自然段,动脑去思考,动手划出写弟子们摘麦穗时表现的词句, 4.那你们觉得他们的表现如何呢?从哪可以看出?

(“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态度犹豫,不能当机立断。同时也失去了很多的机会。)

(“弟子们问你埋头向前走”“„„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摘麦穗很认真,但眼光不够开阔。)

(“总认为„„总以为„„”——总把希望寄托在未来,不能立足眼前,把握住现在,在不知不觉中一再错失良机。)

5.有了刚才的理解,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在脑海里想象出弟子们摘麦穗的情景,让我们将弟子们的表现朗读出来。(指名读)

6.当你刚刚还在寻找麦穗时,突然听到“你们已经到头了”你们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7.齐读第5自然段,来感受一下弟子们的这种心情。(弟子们失去良机、一事无成,无比惋惜。)

8.弟子们如梦初醒,他们醒悟了什么呢?

过渡:面对两手空空的弟子,苏格拉底进行了开导,说了这样一段话(出示) ●品读第四句话。

“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1.愿意读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

2.请同学们自己再来认真地读一读这一句话,看看能读懂什么?

3.苏格拉底仅仅是在讲摘麦穗吗?师引说:他是在用麦地比作——(人生)麦穗比作——(机会)

4.那同学们能不能具体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呢?

5.那这里“有一穗是最大的”与“最大的一穗”是不是同一穗呢?

(第一个“最大的”指的是整个麦地里确实存在着一粒最大的麦穗,它是客观存在的,是绝对而言的;第二个“最大的”指的是弟子们在麦田里所能见到的,所能把握住的那粒最大的麦穗,它是主观感觉,在人们的头脑里,心里,是相对而言的) 6.指导朗读。这段话含义深刻,那么苏格拉底在说这段话时语气怎样呢?读一读体会一下,看看“说”字前可以加什么词? 7.齐读这一段话。

三、循循善诱,赏析文本

A“只许进不许退”——没有重新选择的机会。

B“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态度犹豫,不能当机立断。

C“„„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摘麦穗很认真,但眼光不够开阔。

其中:辨析“拣”和“捡”的区别

D“总认为„„总以为„„”——总把希望寄托在未来,不能立足眼前,首先抓住“现在”。

E“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读好这句话)弟子们失去良机、一事无成,无比惋惜。

F“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 „„

生:

1虽然弟子们两手空空,但从师傅的话中弟子们一定受到了教育。 在人生路上,即使错失了良机,我们也不应叹息。

2虽然麦地里有一穗是最大的,我们也应该追求,但未必马上能碰到它。 3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4“最大的”指远大的理想,我们应该追求。 5“眼前的一穗”指摆在眼前的机遇或任务。

6“实实在在”就是抓住眼前的机遇,完成当前的任务,才能不会错失良机。 7人的一生应该有远大的理想,当遇到机遇时就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这次机会,如果东张西望,就会错失良机。

重点讨论: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与体会。

师:是的,你很会概括!苏格拉底虽然只讲了三次话,但他讲得少、引得巧、点得妙,效果好。他不愧为一位大学者!请你们自由交流各自的读书体会,好吗?

生:我从中体会出一个道理:时间一去不回头,机会失去难挽留。我们要好好地把握每一次机会。

生:课文启示我们,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把握住现在,就掌握了未来。

师:你朴实的话语中蕴涵着深刻的道理。

生:人的一生仿佛是在麦地中行走,人人都在追求一个最高的理想,犹如在麦地中寻找那一株最大的麦穗。如果好高骛远,不能脚踏实地,到头来只会落得两手空空。

师:你的感受很深刻,语言很流畅!

生:我认为,人的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抓住面前的每一次机会却是最重要的。因为,通向理想的道路是眼前的每一次机会铺成的。

师:理想是需要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和现实的完美结合才是重要的„„

„„

四、总结课文,喜谈收获。

师:

1、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收获?

2、在座的各位同学肯定也有远大的目标,能把你们的目标告诉大家吗?

3、假如未能如你所愿,你该如何抉择呢?

4、齐读最后一句话。

5、人的生活态度决定了他的人生,相信同学们学完这篇课文,听了苏格拉底的话一定会有收获,让我们再来读一下这段话, „„

师:(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走进了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殿堂,聆听了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谆谆教诲,懂得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把握住现在,也就掌握了未来。人人都收获了一株“最大的麦穗”,咱们不虚此行!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好好利用它,记住,机会不会来敲第二次门。在此,老师送给大家两句名言,让我们共勉: (1)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达尔文)

(2)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巴尔扎克) (3)许多人对待机会,一如孩童在海滩那样:他们让小手握满了沙子,然后让沙粒掉下,一粒接一粒,直到全部落光。——托马斯·莫尔

五、选择练习,拓展思维。

1、把文中最喜欢的语段摘抄下来。

2、完成课后练习,背诵最后一段。

板书:

最大的麦穗 追求理想 把握机遇

第18篇:最大力度公开

“最大力度公开”给力“透明财政”

随着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在网上公开2013年决算,7月18日,2013年度中央部门决算公开集中亮相。本次决算涉及部门之多,公开程度之深,相关细节之全,为近年来鲜见。大力度的公开,回应了社会各方关切,更表明了中央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打造阳光财政的决心和勇气——

7月18日,2013年度中央部门决算公开如约而至。按年初报送全国人大审查的部门数量,本次决算公开涉及95个中央部门,而从公开细化程度上则堪称“史上最大力度”。空前力度表明了中央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打造“透明财政”的坚定决心。

查阅更加便捷、公开更加彻底、细节更加透明„„细看今年多个部门的决算报告,可谓亮点频频。这些变化如何回应群众关切,又有哪些深意?为此,《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进行解读。亮点一:

集中亮相查阅便捷

今年是中央各部门自2011年以来连续第四年向社会公开部门决算,同时,社会关注的各部门“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决算也一并公开。

记者从财政部了解到,此次中央部门决算公开力度空前。除公开范围、内容和格式上与3个月前的2014年度部门预算公开保持衔接外,

也更细化、人性化。比如,为方便媒体和公众查阅公开信息,在公开时间上,要求统一在7月18日。并明确要求,凡通过中央部门门户网站公开的,要求都在网站首页明显位置进行公开。

同时,记者还发现,决算一般分为四大部分,包括主要职能说明、决算表、决算情况说明和名词解释等。其中第二大部分是一系列详细表格,便于查阅和比对。

亮点二:

花多少怎么花全公开

为了能让公众更易看懂决算,决算在公开数字的同时,也对数字进行了解释。“某种程度上说,讲清楚原因比只公布数字本身重要得多。因为‘花多少钱’公众固然关心,但只有说明‘为啥花这么多钱’,才能真正发挥公众参与监督的作用。”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说。比如,在2013年度共青团中央部门决算中,外交支出175.86万元,较2012年增加90.63万元,增长106%。决算对钱花到哪、为何增长都做了解释。从中可以了解到,资金用于共青团中央承担的中国—东盟青年营、澜沧江—湄公河青年友好交流项目。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原计划在2012年开展的中国—东盟青年营部分活动推迟到2013年开展,相应增加了支出。

为了方便公众比对,并解释数字上升或下降的原因,在一些重点收支的公开,公众除了能看到2013年决算数,还会看到2012年决算数

和2013年年初预算数。专家表示,把决算和预算横向对比,如果决算低于预算就是好事,如果高了就要看部门解释是否合理。亮点三:

范围更“广”内容更细

今年中央部门决算公开范围也进一步扩大,从以往报送全国人大审查的部门,扩大到除涉密部门以外,所有使用财政拨款的部门和所有财政拨款安排“三公”经费的部门。

同时,今年中央部门决算公开的内容也更加细化,充分满足公众“晒细账”的要求。记者从财政部了解到,此次公开除涉密信息外,在2013年教育、科学、技术等7个重点支出细化公开到项级科目的基础上,中央部门决算全部公开到支出功能分类的项级科目。

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刘尚希解释说,所谓按功能分类划分支出科目就是要显示政府的钱都用来“干什么”,用在哪些方面。《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按功能分类共设置类、款、项三个层级科目。

比如水利部2013年公共决算财政拨款支出情况说明中,从科学技术这一大类中,分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条件与服务等5款。其中款级的应用研究财政拨款支出75188.12万元,包括机构运行、社会公益研究、其他应用研究支出3个项级公开到项级科目,意味着政府支出决算已经按照功能分类的最底层科目公开,更加体现中央政府打造阳光财政的力度和决心。

亮点四:

“三公”经费连年瘦身

记者查阅多个部门决算发现,2013年“三公”经费普遍下降。“一方面是因为去年开始实施八项规定。另一方面,中央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一般性支出压减5%,进一步压缩了‘三公’经费。”白景明说。比如,2013年水利部“三公”经费预算数为10365.04万元,决算数为9348.93万元,减少9.8%。再如,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三公”经费财政拨款决算数为399.48万元,比预算数减少40.52万元,下降

9.2%。

此次,“三公”经费公开,形式也会由文字说明改为表格,各部门增设一张《“三公”经费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按预算数和决算数分别列示,并将“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细化为“公务用车购置费”和“公务用车运行费”。

“把各部门购车花的钱和养车花的钱细分开来,这样公众就能更好地了解和监督各部门公务用车的具体情况。”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税收研究室主任张斌说。

近年来,在中央八项规定、预决算公开等制度约束下,中央“三公经费”连年瘦身。2013年中央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支出合计70.15亿元,比年初预算数减少9.54亿元,比2012年实际支出减少

4.1亿元。(经济日报 崔文苑)

第19篇:找最大公因数

《找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郝莉莉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3、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

(二)、情感目标:

1、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3、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三)、能力目标:

1、在探索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

2、学会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灵活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猜出生月份。让学生联系因数和倍数等方面的知识,给自己的出生月份设计一段“谜面”,让其他同学猜。如1月:“我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我是最小的奇数,也是所有自然数的一个因数。猜猜我是几月生的?”

一、创设情境(进行找因数活动)

1、开火车从1开始找因数。

2、张叔叔是位切割工,他想把长12米与18米的两根钢管切割成同样长的小段,而且没有剩余,他该怎样切割?至少可以切割成几段? 你会用什么数学知识帮张叔叔解决问题?

二、自主探索(交流总结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

1、认识公因数。从这两个数的因数中,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找出这两个数都有的因数吗?

(1)12=( )×( ) =( )×( ) =( )×( ) 18=( )×( ) =( )×( ) =( )×( ) 18的因数 12的因数

(2) 12和18公有的因数:

(2)12和18最大的因数: 两个数公有的因数是公因数 公因数中最大的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4)所以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

(5)因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有什么关系?

2、小结:

①先找出各个数的因数: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

②找出两个数公有的因数 ③确定最大公因数

3、分小组练一练(找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1)、8和16

4和8

9和3

28和7 观察每组数,我们发现:(

) (2)、5和7

2和5

11和19

3和7 观察每组数,我们发现:(

) (3)、8和9

15和 16

5和6

1和2

观察每组数,我们发现:(

4、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有:

1、一般数字的方法:①先找出各个数的因数 ②找出两个数公有的因数 ③确定最大公因数

2、特殊数的方法:①两数是倍数关系,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 ②两数是不相同的质数,最大公因数是1 ③两数是相邻的自然数(0除外),最大公因数是1

三、巩固拓展

1、我是小法官 (1) 两个数的公因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2)两个数的公因数一定小于这两个数

) (3)最大公因数是一的两个数一定都是质数

2、找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12和18

15和30

8和9

4和7

3、小试身手:张叔叔想把一张长45厘米,宽60厘米的铁皮,加工成正方形铁板,并且要使这张铁皮没有剩余,至少可以切割几张呢?

4、探索世界:用课本演示 【教学板书】

找最大公因数

12=( )×( ) =( )×( ) =( )×( ) 18=( )×( ) =( )×( ) =( )×( ) 两个数公有的因数是公因数 公因数中最大的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努力将找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教学课,设计成为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设计各个环节的教学流程,体现了教师是组织者——提供数学学习的材料;引导者——引导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找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讨规律。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真正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人,所以整堂课学生个性得到发挥,课堂成了学生学习的乐园。

第20篇:最大的成语

最大的成语

最大的嘴:气吞山河 最长的腿:一步登天

最高的人:顶天立地 最小的人:轻如鸿毛

最尖的针:无孔不入 最有价值的话:一诺千金

最贵重的话:金玉良言 最高的巨人:顶天立地

最多的颜色:万紫千红

最大的声响:惊天动地

最繁忙的季节:多事之秋

最宽阔的胸怀:胸怀若谷

最高明的医术:药到病除 最大的家:四海为家 最怪的动物:虎头蛇尾

最厉害的贼:偷天换日

最险的时候:千钧一发

最难的话:一言难尽 最大的变化:天翻地覆 最快的话:一言既出

驷马难追最快的速度:风驰电掣

最彻底的劳动:斩草除根 最大的被子:铺天盖地

最湍急的河流:一泻千里

最危险的差事:与虎谋皮

最宽的视野:一览无余

最宝贵的话:金玉良言 最大的本领:开天辟地

最公开的事情:尽人皆知

最诚的忠言:金玉良言 最惨的结局:一败涂地

最长的寿命:万寿无疆 最好的药方: 灵丹妙药 最荒的地方:不毛之地

最爱学习的人:如饥似渴

最宽的嘴巴:口若悬河 最长的棍子:一柱擎天

最昂贵的稿费:一字千金

最爱工作的人:废寝忘食 最小的邮筒:难以置信

最大的满足:天遂人愿 最准的话:一言为定 最高的个子:顶天立地 最大的眼:放眼世界

最大的窃案:偷天换日

最成功的经营:一本万利 最锋利的刀剑:削铁如泥 最坚固的建筑:铜墙铁壁 最神奇的魔术:海市蜃楼

最大的磨难:九死一生

最精湛的技术:鬼斧神工

最徒劳的工程:精卫填海

最反常的天气:晴天霹雳 最大的嘴:气吞山河

最远的邻居:天涯比邻 最粗的头发:千金一发 最短的季节:一日三秋 最难缝的衣:集腋成裘 最巧的裁缝:为人作嫁 最难治的病:肝肠寸断 最怕冷的人:不寒而栗 最贵的时间:一刻千金 最大的幸运:九死一生 最漂亮的帽子:冠冕堂皇 最难听的歌曲:陈词滥调 最高大的巨人:顶天立地 最悬殊的地方:天渊之别 最激烈的辩论:唇枪舌剑 最难做的饭:无米之炊 最贵重的话:金玉良言 最彻底的美容术:面目全非 最远的分离:天壤之别 最反常的气候:晴天霹雳 最贵的话语:一诺千金 最大的容器:包罗万象 最强的心脏:万众一心

最长的口水:垂涎三尺 最好的司机:驾轻就熟

最小的海洋:一衣带水

最大的手术:脱胎换骨 最遥远的地方:天涯海角 最好的箭术:一箭双雕 最难得的机遇:鬼使神差 最坚固的工事:众志成城 最尴尬的场面:理屈词穷 最大的容量:包罗万象

最好的司机:驾轻就熟

最艰难的争辩:理屈词穷 最宽的视野:一览无余

最大的被子:铺天盖地

最成功的战斗:一网打尽 最长的瀑布:一落千丈

2 最好的生意:一本万利 最神秘的行动:神出鬼没 最荒的地方:不毛之地

最有价值的话:一诺千金 最大的空间:无边无际

最大的进展:一步登天 最好的记忆:过目成诵 最高超的技术:鬼斧神工 最长的句子:文不加点

最大的冒险:孤注一掷

最大的树叶:一叶障目 最高明的指挥:一呼百应

最重的话:一言九鼎 最有学问的人:无所不知

最离奇的想法:异想天开

最吝啬的人:一毛不拔 最大的手:一手遮天

最宽的视野:一览无余

最长的文章:有头无尾 最珍贵的东西:凤毛麟角 最大的面积:无边无际

最大的资源:取之不尽 最大的工程:开山辟地

最安静的地方:万籁俱寂

最大的影集:包罗万象

最繁忙的机场:日理万机 最巧妙的贼:偷梁换柱 最大胆的构想:与虎谋皮

最宽阔的胸怀:虚怀若谷

最大的誓言:海枯石烂 最长的一天:度日如年

最宽阔的胸怀:胸怀若谷 最宽的视野:一览无余 最贵的话:一语千金 最宝贵的话:金玉良言

最大的地方:无边无际

最奇异的动物:狼心狗肺 最华丽的地方:琼楼玉宇 最高的稿费:一字千金 最高深的手艺:点石成金 最大的意志:愚公移山 最大的瀑布:一泻千里

最洁净的地方:一尘不染 最深的呼吸:气吞山河 最广的话:一言千里 最精明的扒手:凿壁偷光 最高贵的言语:孜孜珠玑

最有价值的话:一诺千金 3

最费时的工程:百年树人 最重的头发:千钧一发

最高的地方:九霄云外

最长的时间:千秋万代 最高超的技术:鬼斧神工

最怪的人:虎背熊腰 最错的追求:南辕北辙 最佳搭档:狼狈为奸 最荒凉的地方:不毛之地

最快的流水:一泻千里 最大的幸运:九死一生

最本分的人:安分守己

最无用的做法:捕风捉影 最新的时装表演:沐猴而冠 最坏的结局: 不得善终 最绝望的前途:山穷水尽 最干净的交情:君子之交 最大的谎言:弥天大谎 最韧的头发:千钧一发 最成功的地方: 不败之地

最大的一件事范文
《最大的一件事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