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论变式教学的高效性

发布时间:2020-03-03 03:53: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论变式教学的高效性

摘要:“减负”的实施,让学生从大量的习题中解放出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所要追寻的最终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是多方位、多角度、多因素的。笔者认为,注重变式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种强有力的教学措施。变式教学是对数学中的问题进行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数学的本质,揭示不同知识点间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介绍了笔者在变式教学上的尝试,旨在与同仁一起交流分享。

关键词:变式教学;数学;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5-0102

题目: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点M是BC边(不含端点B、C)上任意一点,P是BC延长线上一点。N是∠DCP的平分线上一点.若∠AMN=90°,求证:AM=MN.

题目一抛出,思考片刻,有学生举手。

学生1:看到∠AMN=90°这个条件,我想到构造“一线三等角”模型(如图2)。过点N作NF⊥BP,易得∠1=∠2。再根据∠B=∠NFM=90°,得△ABM∽△MFN。

∵∠NCF=45°

∴设CF=NF=x,MC=y,BM=z,

由△ABM∽△MFN得:■=■,

∴■=■,化简得:x=z。

∴■=■=■=1即AM=MN

学生2:要证明AM=MN,我想到构造全等三角形。在AB边上截取AE=MC,连结EM。易得△EBM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AEM=∠MCN=135°,∵∠1=∠2,∴△AEM≌△MCN.∴AM=MN。

师:两位同学的建模构造得非常漂亮!现在老师再给它找个双胞胎兄弟。已知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ECGF如图4放置(B、C、G三点共线),连结AF、DG交于点O,求证:∠AOD=45°。

生思考片刻,没动静。师启发:45°角可以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要出现等腰三角形,我们同样可以去构造全等三角形。

温馨提示,可以参照图3的解法。

生3:老师,我做出来了。如图5,在BC边上截取BH=CG,连结AH、FH,FH交DG于点M。则BC=AB=HG,BH=GF,∠B=∠FCG=90°,∴△ABH≌△HGF。∴AH=HF,∠1=∠2。∵∠1+∠3=90°,∴∠2+∠3=90°,得△AFH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FH=45°。又∵AD∥HG,AD=BC=HG,∴四?形AHGD为平行四边形.∴HF⊥DG,∴∠AOD=∠FOM=45°。

话音刚落,其他学生忍不住为其鼓掌.多么敏捷的思维,多么严谨的语言。趁胜追击,笔者将题进一步变式:现在老师让调皮的小弟弟(小正方形ECGF)牵着哥哥的手(点C)旋转到某个位置(如图6),请问这时∠AOD还等于45°吗?

学生纷纷点头,嘴里嘀咕着:凭多年的解题经验∠AOD应该还是45°。

师:那我们能不能用类似的方法去解决这种情况呢?

有学生马上否定:肯定不是构造全等三角形了,因为此时点B、C、G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找不到刚才的那对全等三角形了。

师:哦,那我们要另寻方法了。构造不了等腰直角三角形,那我们想想,在正方形中,哪里可以找到45°的身影呢?

众生齐答:连结正方形的对角线,对角线平分直角。

师继续引导:所有的正方形都是相似图形,那我们能不能从相似三角形着手试试呢?

学生有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感,开始埋头尝试起来。

生4:老师,我真的解出来了。如图7,连结AC、CF,设AF与DC的交点为点H.∵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ECGF。∴■=■=■。又∵∠ACF=45°+∠DCE+45°=90°+∠DCE,∠DCG=90°+∠DCE,∴∠ACF=∠DCG。∴△ACF∽△DCG。∴∠1=∠2。又∵∠AHC=∠DHO。∴∠AOD=∠ACD=45°。

师:非常棒!以上的三个题,我们体验了根据题意出发,完美构造全等三角形和构造相似三角形,同时也体验了从图形特殊的位置(三点共线)到旋转至任意位置的解题策略。

现在老师暂且给类似图6的两个双胞胎(相似图形)的一个顶点重合在一起的两个图形称为“手牵手”型。刚才的两个双胞胎是正方形,老师在想,当双胞胎的形状发生改变时,不知还会不会有类似的结论。

这时,教室里开始一阵“骚动”,学生们开始跃跃欲试了。

生5:老师,我想到了最简单但又很美的图形――等腰直角三角形(该生边说边上台画出了图8的图形),然后自信满满地说:此时的∠AOC=45°。明白的同学请举手。

在座的学生先是愣了一下,随后不约而同地举起了双手!多么聪明的孩子啊,把正方形的另一半“抛弃”以后就成了这种“手牵手”型的,我不禁感叹学生的聪颖与睿智!

受到了这位同学的启发,其他学生也不甘落后,开始大胆猜测、验证。

生6:老师,我觉得还可以是两个等边三角形“手牵手”型.如图9,∵两个等边三角形相似,同理可得△ACE∽△BCD,∴∠1=∠2。又∵∠BHC=∠AHO。∴∠AOB=∠ACB=60°。

掌声响起了,那是源自学生内心深处的喜悦啊!

生7:老师,老师,我还有发现.我觉得只要两个顶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手牵手”,同理可得∠AOB=∠ACB,也就是∠AOB的度数等于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度数。

生8:老师,我还总结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手牵手”型的三角形全等或相似都是SAS型的,其中两边是两个相似图形的大边和小边,夹角是它们的相等的内角加上公共角。

这时,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所有的学生向生7和生8投去了“羡慕、嫉妒、恨”的目光。此刻学生的思维已经达到了质的飞跃,从正方形的“手牵手”型着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创造、概括,让学生经历了方法模型的过程,掌握了抓住基本图形的变化,体会变中不变的性质,笔者认为这肯定是传统课堂所严重缺失的部分。

“手牵手”型的变式历程,让笔者更加坚信变式教学的高效性,尤其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地对题目进行改编并进行解答,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变式训练中提高学生识别和运用基本模型的能力,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更高层次的提升,对学生思维发展提供知识再创造的过程,也使类比、转化、特殊与一般数学思想在变题、解题过程中自然、完美地进行渗透,真正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相信在变式的路上,抓住数学的本质,形散而神不散,一定会迎来繁花相送的美丽景象!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中心初级中学 315100)

变式教学

变式教学释义

2变式教学论文

变式教学读后感(推荐)

浅谈数学变式教学

数学变式教学(讲座)

高中数学变式教学有效性问卷调查

浅析初中数学变式教学

变式教学的参考书籍

数学变式思想

论变式教学的高效性
《论变式教学的高效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