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谈谈古诗词教学

发布时间:2020-03-02 22:47:1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谈谈古诗词教学

资中县水南镇中心学校 徐大容

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但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注重教师的讲解分析、细嚼后的强行灌输,此种做法不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积淀,训练学生的鉴赏能力,更不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面对传统教学,我采取批判吸收的态度,再溶于新课标主动探究等理念,以期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综合能力,故在诗歌教学中体会归纳以下四法:

一、积累、吟读

古人曾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得入情入理,不少学生现在首要的缺憾就是积累,文化积淀浅薄。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财富中最为宝贵、最为精彩的一部分,我们更应无条件的大量的去积累,内化为我们自身的财富。 同时,诗歌的学习如果缺少了朗读,就如同一部优美的舞剧缺少了音乐。因为诗歌具有极丰富的情感,通过朗读学生能初步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古人读书讲究吟诵之道,吟诵要口到,心到,情到。现在的诗歌朗读更应该保持这种吟诵情韵,要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出韵味。除了朗读外,还可以让学生采取默读、轻吟、诵读、配乐朗诵等形式进行阅读,最终达到熟练背诵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天净沙﹒秋思》时,我是这样指导学生朗读的:情感上,凄苦愁楚是《天净沙﹒秋思》的情感基调,总体要求是语速稍舒缓,音调低沉。在具体的朗读过程中要注意讲究情感的跌宕起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三句中九个词语均为偏正结构,“正”是叙述的事物,“偏”是对所叙述的事物加以了最简洁、最鲜明的描绘。这些有形可感的事物,为“断肠人”的出场营造出一种特定的环境、氛围。在朗读时,应强调后正的部分,适当延音。最后两句可说是把天涯沦落人的凄苦愁楚之情表达得淋漓

1 尽致。朗读时应注意体味这种情感的宣泄,音调要低沉,表达出愁苦之情。

通过朗读点拨后,学生有了丰富的朗读体验。然后进行多种方式的朗读练习。如个人朗读、齐读、示范朗读、跟读等。学生在朗读练习中,对课文的情感基调已经初步把握。

二、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典故、趣闻、轶事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在教李清照《醉花阴》这首词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为人,并对这首词发生兴趣,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李清照和他丈夫赵明诚打赌的故事:李清照写了这首《醉花阴》,寄给他的丈夫赵明诚,赵明诚觉得词写得太好了,自己写的不如妻子,但他不甘心,于是赵明诚废寝忘食想了三天三夜,写了十五首词,把李清照的《醉花阴》混杂在这十五首词中,然后拿给朋友看,要朋友评选哪首写得最好,朋友欣赏了半天,说道:“只有莫道不销魂三句绝佳”。学生听了这个故事都发出会心的微笑,不禁对这首词产生兴趣和期待,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该词的主动性,课堂效果显著增强。但是提高学生兴趣不过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关键是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方法。

三、创设意境

意境是中国古代美学和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衡量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古典诗歌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尤其是一些写景抒情的诗歌特别注重营造意境,那么到底什么是意境呢?所谓意境,是指作家的主观情思和所描写的富于特征性的客观景物浑融契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和氛围。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意境,通过意象的把玩,进入诗歌本身所营造的意境之中,从而把握诗歌所展示的意象与内在的意蕴,调动学生自身的生活积累与审美经验,通过艺术的联想与想象,完成诗歌意境的再现与再造。从而引导学生加强审美

2 体验,提高审美情趣。

1、组合意象

诗是由意象构成意境,再由意境体现诗情的。意象是诗的基础,意境是诗的画面,诗情是诗的内涵。鉴赏一首诗必须从意象着手分析意境,再由意境感悟诗情。“意象→意境→诗情”是鉴赏古诗从局部到整体的合理流程,不可倒置。

例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人在这首二十字的千古绝唱中,粗线条地描绘了落日、晚山、黄河、大海等意象,显示出登高远眺的特点,“落日”在西,“大海”在东,视野开阔。既有落日近山的奇异风光,又有千里黄河归大海的壮丽景象,甚至还有滔滔黄河水的声响,不仅可以使人们看到一幅登楼远眺的无限广阔的艺术图画,而且能够有力地激发人们“更上一层楼”的思想愿望,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

2、再现意境

诗是语言的艺术,其善用含蓄、精练的语言表露诗人的感情。好的诗词都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特点,故要欣赏诗歌,必须发挥想象、联想。让学生在品读诗歌、解析诗歌时将精练的诗歌,以诗般精美、流畅的语言,加以丰富的联想、想象,以多变的形式,去书写出一篇篇优美的文章。这样能整体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分析、写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并能将诗歌理解得更加透彻。如:赏析宋代名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时,老师将鉴赏诗歌的任务放手给学生后,引导大家可以从独特的视角以各种不同方法鉴赏此诗,稍加讨论研究后,学生们各抒己见,或多或少都谈出了自我独特的感受。有些学生也采用了意境想象再现法,他们中有人以第一人称角度写道:“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泪水已从脸颊滑落,窗外铅色的天空越发沉重了,天地昏暗一片,海上波涛如怒,浪头一个个掀上船板,我心也正如此水呀!山河已碎,我又身陷囫囵,孤苦伶仃,被缚于此,零丁洋啊!零丁洋!你是否为

3 我所生,忆少年豪气冲天,有青云之志,常吟咏岳飞那“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雄豪之句,亦高唱辛弃疾那“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忠信之言,可现在„„,哎,双眼已又朦胧,我该何去何从呢?是啊,“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司马迁说得多好啊,“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易安的这句又响彻耳边,哈哈哈„„,人生虽短,可我要将它变为永恒,“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再造意境

一些诗歌蕴含着丰富的意象,有着独特的意境,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启发学生在深刻理解本诗意境的基础上,利用多种艺术形式进行合理的发挥,再度创造优美的意境。

在教韦应物《滁州西涧》这首诗时,在分析了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意境,学生对此诗掌握差不多的时候,在课堂结尾,我来了个画蛇添足:请同学们拿起自己的彩笔以“野渡无人舟自横”为题,画一幅山水画,请同学们要把握意境,进行合理想像,画出自己的“野渡无人”图来。这一下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创作欲望被激发起来,课后他们交来很多作品:有画一只孤舟,一个渔人在上面抽烟的;有画一只船,船桨上停息一只小鸟的„„

通过再造意境法,学生对此诗感悟得非常深刻,而且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这无疑为他们提高欣赏水平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

四、类比迁移

每一篇古典诗歌,并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彼此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总是孤立的教某一篇古诗,要尽量进行类比迁移、纵横捭阖、加强比较,通过比较,寻找相似点、共通性;通过比较,体会差异性、多样化。以此来全面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文学修养。

1、同类比较

在进行诗歌教学时,我们可以把同一题材、同一风格的诗作摆在

4 一起,通过比较,让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更深刻、更全面,从而归纳出一定的规律。

在教李清照的《醉花阴》这首词时,我把他的另外一首词《武陵春》拿来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讨论,学生了解到这两首词的一些共同点:一是写法基本上相同,都是构思新颖,情景交融,写愁方法独特;二是思想内容也差不多,都是书写情愁;三是风格略有不同,前期清丽婉转,主要是书写闲愁、离愁;后期沉郁凄苦,主要抒发国恨家愁、浓愁、哀愁。通过这样的比较教学,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并不是一个个孤零零的个体,这样以点串线、由线到面,学生就可以总结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来。

2、异类比较

相同风格的诗歌可以摆在一起进行对比教学,其实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诗作也可以摆在一起进行对比教学,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古典诗歌的丰富多彩、千姿百态。

在教苏东坡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这首词时,我把他的另外一首《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拿来进行对比教学,通过引导、分析,学生很快就比较出两首词的不同点:一是内容上不同,第一首词抒发的是报国之志,第二首则是悼妻之作;二是写法上不同,第一首通过打猎场面的描绘以及典故的引用来表达作者希望得到朝庭重用的思想,而第二首则是通过景物的渲染、想像的设置来表达自己对亡妻思念之情的;三是风格上不同,前一首豪迈雄壮、意气风发,后一首缠绵悱恻、荡气回肠。通过这样的对比教学不仅让学生熟悉了这两首诗词,对苏东坡这个人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写法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总之,我们在中国古典诗歌教学上既要继承前人好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同时又要将一些灵活、实用的方法吸收过来,争取在每一堂课上都有不同的表现,让课堂充满生机,让古典诗歌焕发青春活力。

谈谈古诗词教学的审美教育

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教学

谈谈教学媒体

谈谈词语教学

谈谈教学幽默

古诗词教学之我见

谈谈古诗词教学
《谈谈古诗词教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