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非形式逻辑浅析

发布时间:2020-03-03 03:24:1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非形式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课程论文

非形式逻辑浅析

摘要:非形式逻辑是对形式逻辑应付日常论证的局限性的系统化反思,是从逻辑技术到逻辑认识的革命。在现代逻辑的典型——数理逻辑的艰深的符号化形式系统的影响下,逻辑似乎是专属于数学家的,这对一般的文科大学生涉猎逻辑领域是不利的。非形式逻辑是基于自然语言的论证系统,它的根本作用是培养和训练人的逻辑思维和理性思维能力。逻辑头脑的培养是掌握逻辑知识的基础,本文对非形式逻辑的产生、发展、研究对象以及它异于形式逻辑的相关方面做个浅析。

关键字:非形式逻辑 产生 研究对象 意义

逻辑只负责形式,不负责内容是逻辑一贯的追求,这也是现代逻辑的代表——数理逻辑的辉煌之处。数理逻辑符号化的严密的形式推理系统让一大部分逻辑爱好者望而却步。然而,人类的日常思维不可能建立在符号体系的逻辑推演上,它只能依靠自然语言的论证来表达和交流思想。非形式逻辑的产生与发展是人们对日常生活的回归,是在传统逻辑和数理逻辑之后产生出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的根本作用是培养和训练人的逻辑思维和理性思维能力。

美国的罗伯特•J•克雷切在《大学生逻辑学》一书“致学生”中的一段话说:“学习逻辑不只是一个专门技术问题,也是一个认识问题。鉴于今天许多逻辑著作只着重于它的符号方面,好象此外没有更要紧的东西这一事实,这个问题需要加以强调。存在着一种贬低逻辑在人类普通用途上(在批判性思考、解决问题和揭露谬误中)的价值的倾向。这种对逻辑作为一门特殊的人文学科的意义缺乏敏感,已经弄得许多年轻人对它起了反感。”

在逻辑形式化的热浪中,非形式逻辑的产生和发展是逻辑发展方向的重新界定。逻辑将不仅沿着形式方向,更要沿着非形式方向发展,但两者又互相汲取养料,促使逻辑健康全面地发展。

一、非形式逻辑的产生

斯蒂芬•图尔敏(Stephen Toulmin)在《论证之用》一书中对逻辑学研究的数学化、抽象化以及远离现实生活的倾向提出的尖锐批评是非形式逻辑产生的预见性著作。南佛罗里达大学的S.N.托马斯的《自然语言中的实际推理》(Practical Reasoning In Natural Language)被看成是非形式逻辑的奠基性著作,此书展示了分析、评估出现于自然语言语境如书、论文、随笔、演说、社论、交谈中的实际的推理或论证的技巧,分析了论证的结构、评估、语义分析、非形式谬误、决策与论证分析和哲学推理。

从地域上来讲的话,非形式逻辑在20世纪60~70年代在欧美兴起。加拿大温莎大学的拉尔夫•约翰逊(Ralph H.Johnson)和安东尼•布莱尔(J.Anthony Blair)的著作《逻辑的自我辩护》(Logical Self-Defence)是第一个强调非形式推理具体例子的导论性教科书之一。而且,在1978年6月26~28日,他们在温莎大学举行的“首届国际非形式逻辑研讨会”标志着非形式逻辑作为一门哲学学

Page 1 of 5

非形式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课程论文

科的正式诞生。随后由他们编辑的《非形式逻辑通讯》很快成为讨论、新闻和研究的一个焦点。二三十年来,《非形式逻辑杂志》一直是反映该领域状况和研究成果的最重要的出版物,研究主题包括论证理论、谬误分析和谬误理论、好论证的标准、合理性和论证、合情推理、科学推理、论辩心理学、批判思维理论、论辩教学、说服、修辞学与论辩、非形式逻辑和批判思维等。其它在非形式逻辑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杂志包括《论辩》、《修辞哲学》、《论辩和辩护》(以前是美国辩论协会杂志)以及《教学哲学》。1

二、非形式逻辑兴起之由

大致说来,逻辑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由亚里士多德所创立的传统逻辑,其主导地位持续了两千年之久;二是由弗雷格初步创立并由罗素加以全面系统化的“现代逻辑”,它空前地密切了逻辑与数学之间的联系,甚至给人造成了这两者本无二致的错觉。逻辑似乎从此与自然语言分了家,它的直接研究对象变成了人工语言;逻辑也不再对日常思维感兴趣,而只去关心应该如何建构形式系统,如何按照特定的规则来进行符号操作。这种逻辑的数学化也正应了罗伯特•J•克雷切所说的“反感”。非形式逻辑的兴起也就自然而然了。

导致非形式逻辑兴起的诸多因素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论证实践的需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效逻辑推理可能发生的条件及适用性十分有限。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并不关心论证和推理是否在逻辑上严格有效,而只是在乎前提能否对结论提供足够的支持。另一方面是由于现代逻辑的纯形式化特征使得它越来越不适宜满足日常思维的实际需求,符号系统或其他形式化系统丰富性、灵活性及实用性等方面与人们对自然语言的多样化运用相去甚远。

非形式逻辑的兴起也可以说是对传统逻辑的复归和改革。“逻辑学之父”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著作《工具论》中的非形式逻辑的内容要多于形式逻辑的内容,“对亚里士多德、阿奎那、笛卡尔、莱布尼茨、康德和黑格尔来说,逻辑学是哲学的逻辑,尤其要说的是,哲学中的语句和推理的句法是自然语言的句法。如果逻辑想要说明哲学中的推理,其句法必须是自然的。”2可见,传统逻辑也是倾向于自然语言的。但是,虽然非形式逻辑更趋向于使用传统逻辑的分析手段,但它不像传统逻辑那样为说明形式规则而“创造”事例,它研究的是实际生活中的论证。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是传统逻辑无法比拟的。

三、非形式逻辑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

正如逻辑学家们难以对什么是逻辑的本质给出一个没有争议的描述一样,要对非形式逻辑下一个简明的定义也是很难的。下面一些观点代表了非形式逻辑学家的一些共同立场:

①关注运用于现实公共生活的、真实的、基于自然语言的论证,这些论证往往具有天然的含混性、歧义性和不完备性。

②将论证看作是一种辩证过程、交互式文本,而不是命题语句之间静态的形式化关系。

③对是否仅靠演绎逻辑和标准的归纳逻辑就能充分地刻画所有的(甚至于 12 武宏志.“非形式逻辑” 与“论证逻辑”——兼评刘春杰的《论证逻辑研究》

转引自阮松“西方的非形式逻辑运动与我国逻辑学的走向”

Page 2 of 5

非形式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课程论文

主要的)合乎逻辑的论证模式持严厉的怀疑态度。

④一方面,认为评估与分析论证存在着一定的规范、标准,而这些规范和标准是逻辑性的,而不完全是修辞性的;另一方面,认为演绎有效性、归纳强度等形式逻辑的基本概念不足以刻画论证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⑤力求发展一种超越演绎逻辑与归纳逻辑的更加全面、完整的关于推理的理论。

⑥认为对各种非形式化谬误的研究应该是逻辑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一个关于论证本质的基本理论应该能够对理解各种非形式化的谬误提供合理的框架。

⑦不满于形式逻辑作为讲授分析、评估和建构论证的主要载体,认为逻辑学训练应该有助于培养人的批判性思维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更显著、更直接的影响。

⑧认为从非形式化方面对逻辑推理与论证进行理论探讨,对哲学的其他分

3支,如认识论、伦理学以及语言哲学等,具有积极的影响。

按《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的解释,非形式逻辑(informal logic)代表着“一种发展能够用于评估、分析和改进非形式推理的逻辑的尝试,而这些非形式推理不仅出现在人际交流、广告、政治辩论、法律论证之中,而且存在于报纸、电视、英特网和别的大众媒体所刊载的社会评论中。”4

从上面关于非形式逻辑的定义中可以总结出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普通人在现实生活中所使用的真实的论证。具体来说,包括论证类型新理论、论证分析新理论、论证评价新理论。 (1)论证分析新理论:相对于传统逻辑把推理分为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两种类型来说, 非形式逻辑提出了其他的推理方法:“假设推理”、“传导推理”、“似真推理”。这些推理方法是对经典的补充,使逻辑论证更能接近于现实生活。

(2)论证分析新理论:对简单论证进行分析当然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也许只需要通过演 绎有效性、归纳强度或者似真性就能直接进行分析和评价,但问题是日常生活中的论证往往都是冗长的、复杂的,因此,要分析起来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为此,图尔敏提出了一个模型来分析论证,这一模型变成了当今进行论证分析的一个基本模型。在图尔敏的模型中,他把论证分为支持、主张、资料、论证领域、理由、模态量词和可能的辩驳7个要素。,最基本的两个要素是理由与主张,它们分别相当于前提与结论。图尔敏模型毫无疑问是一个全新的论证分析理论。

(3)论证评价新理论:论证的价值至少要取决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前提的真假,二是前提对结论的支持度。关于前提的真假,非形式逻辑对论证评价的焦点导致了开拓者们思考前提的充足性标准。约翰逊和布莱尔提出了“相关性—充足性—可接受性”(RSA)三元组合评价模式。关于前提对结论的支持度,由于经典逻辑是基于语义和语形的分析,因此,某个具体推理的前提是否真实,它实际上是不关心的,只关心前提或者是真的或者是假的。然而,由于进行论证评价时必须考虑到语境问题,因此,前提的真实性是很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结论的可靠性。从语义和语形方面来讲,使用“有效性”来评价论证是非常必要的。归纳强 34 朱京“非形式逻辑的兴起和发展”

转引自晋荣东.“论非形式逻辑的现代性特征”

Page 3 of 5

非形式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课程论文

度是进行论证评价的另一种标准,但这还不够,因为有些论证既不是演绎的,也不是归纳的。因此,我们还需要引入“似真性”才能涵盖论证的语用评价。

四、非形式逻辑异于形式逻辑的社会意义

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的核心都是“论证”,在处理论证上面的差异是它们最鲜明的对比,也正好可以体现非形式逻辑的大众意义。

非形式逻辑同样研究论证和推理,但不同于形式逻辑所关注的人工语言论证和在推理方面构建的逻辑系统,它的侧重点在日常语言论证和自然语言论证。发展和研究非形式逻辑的主要目的是,发展一种能分析和评估出现于自然语言语境中的“非形式”推理的逻辑工具,这些非形式推理主要有政治论辩、法律诉讼、社会评论和大众媒体中的评判。作为逻辑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它在研究非形式推理的一般性理论的同时,研究不同领域中的非形式推理方法,将逻辑学研究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尽管形式化方法是众多的科学方法中很重要的一种,但这种方法毕竟是众多的科学方法中的一种,而不是全部。形式逻辑只能成为少数人的财富,相对于非形式逻辑来说,它的社会价值微乎其微。

事实上,非形式逻辑使得经典意义上的逻辑得以延续,在数理逻辑产生以前,尽管逻辑学家们对逻辑研究对象的认识不尽一致,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逻辑是指导人们认识事物和思维活动的一种工具。但是,这一工具的作用(尤其是在日常思维中)在数理逻辑产生之后却几乎没得到发挥。逻辑学的发展方向似乎正在日趋远离现实生活、远离普通人的生活诉求。形式化正在力求使逻辑成为一种自己自足的研究领域,就如同一些纯数学分支一样远离任何直接的现实考量。而非形式逻辑的出现基本弥补了数理逻辑在日常思维与形式研究方式之间不断加深的鸿沟,以自然语言和日常思维的论证为研究对象和中心内容的非形式逻辑由于能够融入现实生活,培养并提高人们的实际论证能力,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结语:

非形式逻辑强调日常推理的思维活动,并不意味着就无视“形式”,事实上,非形式逻辑也是运用“形式”来清楚地展示论证的过程。非形式逻辑强调日常推理的论证性,这并不意味着逻辑学还要研究思维内容,它只是告诉人们,日常思维的形式与内容本来就是浑然一体,不可分割的。对大学生的思维训练方面运用非形式逻辑将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参考资料:

Page 4 of 5

非形式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课程论文

[1](美)罗伯特•J•克雷切.《大学生逻辑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2]朱京.“非形式逻辑的兴起和发展”.《哲学动态》2003.No.1 [3]武宏志.“‘非形式逻辑’与‘论证逻辑’——兼评刘春杰的《论证逻辑研究》”.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 Vol.22 No.1 [4]阮松.“西方的非形式逻辑运动与我国逻辑学的走向”.南开学报 [5]张建军.“当代逻辑科学‘应用转向’探纲” [6]张世宁.“批判性思维培养与非形式逻辑发展”.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Vol.6 No.2 [7]王桂艳.“现代逻辑的发展与非形式逻辑的兴起”.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0.9 No.5 [8]晋荣东.“论非形式逻辑的现代性特征”.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Vol.28 No.3 [9]熊明辉.“非形式逻辑的对象及其发展趋势”.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No.2

Page 5 of 5

论“非形式逻辑”

形式逻辑与非形式谬误

形式逻辑

形式逻辑

形式逻辑复习资料

形式逻辑试题(A)

T01形式逻辑

形式逻辑复习题

形式逻辑论文

MBA非形式逻辑与分析推理课后练习50题

非形式逻辑浅析
《非形式逻辑浅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