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读后感

形式逻辑读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2-09 08:32:52 来源: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形式逻辑

形式逻辑

所有爱斯基摩土著人都是穿黑衣服的;所有北婆罗洲土著人都是穿白衣服的;没有既穿白衣服,又穿黑衣服的人;H是穿白衣服的人。基于以上事实,下列判断中必为真的是(A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H不是爱斯基摩土著人

b.H是爱斯基摩土著人 c.H不是北婆罗洲土著人

d.H是北婆罗洲土著人

从“凡是正确的推理都是形式有效的推理”,可推出( C)。 选择一项:

a.形式有效的推理都不是正确的推理

b.形式有效的推理都是正确的推理

c.非形式有效的推理都不是正确的推理

d.不正确的推理都是非形式有效的推理

在⑴“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⑵“青年应当志存高远”中的“青年”(A ) 选择一项: a.⑴是集合概念⑵不是集合概念;

b.都是集合概念; c.都不是集合概念;

d.⑴不是集合概念⑵是集合概念。

下列限制和概括中有错误的是(A ) 选择一项:

a.“支判断”概括为“复合判断”

b.“不相容关系”限制为“反对关系” c.“单独概念”概括为“概念”

d.“必然性推理”限制为“假言推理”

当具有SIP形式的命题为真时,概念S与概念P的关系必然具有(A )关系。 选择一项:

a.非全异。 正确b.交叉;c.同一;d.属种;

下列属于逻辑划分的是(B ) 选择一项:

a.三段论分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b.思维形式分为概念、判断和推理;

c.关系命题分为关系项、关系者项和量项; d.定义分为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

古希腊柏拉图学院的门口竖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不懂几何者不得入内。” 这天,来了一群人,他们都是懂几何的人。如果牌子上的话得到准确的理解和严格的执行,那么,以下断定中为真的是( C) 选择一项:

a.他们一定不会被允许进入

b.他们一定会被允许进入 c.他们可能不会被允许进入

d.他们不可能不被允许进入

性质命题中,项的周延情况取决于( C)。 选择一项:

a.变项;b.思维内容。c.逻辑常项; d.语言形式; 若“有A是B”、“有A不是B”、“有B不是A”都真,则( A) 选择一项:

a.A与B都是普遍概念;

b.A是普遍概念B是单独概念。 c.A是单独概念B是普遍概念;

d.A与B都是单独概念;

“没有S是P”与“没有S不是P”这两个命题(B )。 选择一项:

a.质与量均相同; b.质不同但量相同; c.质相同但量不同; d.质与量均不同。

某厂办公室丢失空调遥控器一个。据厂办王秘书反映,有A、B、C、D、E五个调皮的小孩在丢失遥控器的当天到过办公室。于是把他们找来,分别进行询问。A说:它(指遥控器)是C拿的。B 说:它,要不是D拿的,就一定是C拿的。C说:它不是A拿的,就是B拿的。D说:它肯定不是E拿的。E说:它不是B拿的,也不是A拿的。事后证实,A、B、C、D、E中,只有一人反映的情况是符合事实的。问:这个遥控器至少可以肯定是谁拿的。 选择一项:E a.D

b.B

c.C

d.A

e.E

根据下列已知条件,请问:小张与小王谁的年龄大? (1)要么小张和小李同岁(p),要么小张比小李大(q)。(2)只有小李比小王大(r),小张才和小李同岁。(3)如果小张比小李大,则小赵比小李大(s)。(4)小赵不比小李大。 选择一项:

a.小张大 正确

b.小王大

推荐第2篇:形式逻辑

西方逻辑之父:亚里士多德

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

研究思维形式的结构及其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结构、规律、简单逻辑方法)

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属于感性认识阶段。而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属于理性认识阶段。

思维作为理性认识的过程,它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思维的概括性是指思维能反映同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间接性是指思维能认识感觉、知觉所不能直接提供的事物内在、本质的属性。

思维与语言:

语言:自然语言、人工语言。

在现代形式逻辑中,各种演算是用人工语言表述的,传统的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基本是用自然语言表述的。 思维:内容、结构。

思维内容是指思维所反映的特定对象及其属性。

思维形式的结构也称作思维的逻辑形式,是指思维内容不相同的各种判断、推理所具有的共同联系方式。 结构是指判断、推理之间的共同联系方式。

形式逻辑的结构:

任何逻辑形式都包含逻辑常项、变项。

研究的是制约思维逻辑形式真假的逻辑条件,即只研究形式,不研究内容。

形式逻辑的规律: 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

保证思维的确定性、一贯性、规定性。

形式逻辑的简单逻辑方法:

定义、划分、限制和概括、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论证。

形式逻辑的性质和作用: 性质:工具性、基础性的学科。

形式逻辑和语法的关系和区别:

形式逻辑的主要作用:

1、

2、

3、

4、

概念

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思维主题所能涉及的一切都可以为思维所反映; 思维对象:一切为人们思维所反映的事物和现象;

属性:对象自身的性质和对象间的关系,分为本质属性、非本质属性; 正确认识事物,探求知识; 正确表述和论证思想; 辩驳谬论,揭露诡辩;

社会文化功能,启发民智、转换观念。 概念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

概念的作用:科学认识一定阶段的总结、科学知识体系的组成要件、构成推理判断的基本要素; 概念舍弃了具体形象,只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 概念与语词的关系: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两个基本特征;

内涵—对象的本质属性,质的方面的规定性,表明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什么; 外延—概念的量的规定性,表明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有哪些;

概念的种类:单独和普遍概念、集合和非集合概念、正负概念、空概念。 任何一个概念都不只是属于某一个种类,而是可以分属于不同的种类。

概念间的关系: 全同关系、全异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交叉关系; 所有的甲都是乙,并且所有的乙都是甲。 所有的甲都不是乙,并且所有的乙都不是甲。 所有的乙都是甲,并且有的甲不是乙。 所有的甲都是乙,并且有的乙不是甲。

有的甲是乙,有的甲不是乙;有的乙是甲,有的乙不是甲。

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定义

揭示概念内涵的一种逻辑方法; 结构—Ds就是Dp;

方法--给概念下定义最常用的时属加种差的定义方法: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的属;

1、找出被定义概念邻近的属概念,确定其属于哪一类;

2、再和属中的其他种概念进行比较。找出种差,即种概念之间的差别。 定义的种差,是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 定义的分类:

1、真实定义:性质定义、功用定义、发生定义、关系定义。

2、语词定义:说明的语词、规定的语词。定义的规则:

1、定义与被定义概念的外延必须是全同关系。即,不重不漏;

2、定义概念中不应直接、间接地包含被定义概念。即,斥己;

3、定义一般用肯定语句形式。即,肯定;

4、定义必须清楚、确切。即,明善。

划分

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结构—划分的母项、划分的子项、划分的根据; 方法—一次划分、连续划分;

规则—

1、各子项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即,和全;

2、划分根据必须同一。即,根据;

3、划分的子项必须相斥。即,互斥。

限制和概括

根据属概念、种概念的内涵、外延的反变关系来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概念的限制 概念的概括

判断(上)

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特征:必须有所肯定或否定、有真假问题

判断与语句—

1、判断需要语句,语句不一定表达判断;

2、判断可以通过不同语句表达;

3、语句可以表达不同判断。

判断的分类:根据是否包含“模态概念”,判断分为:模态判断、非模态判断;

根据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非模态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复合判断;

根据判断断定的是关系还是性质,简单判断分为:关系判断、性质判断;

根据判断中关联词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负判断;

根据模态词的不同,模态判断分为:广义模态判断、狭义模态判断(仅指含必然、可能,分别为必然判断、可能判断)。

性质判断

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也称直言判断。 构成:主项、谓项、量项、联项;

联项分为肯定联项、否定联项;

量项分为全称量项、特称量项、单称量项;

种类:依据联项的不同(肯定、否定联项),分为肯定判断、否定判断;

依据量项的不同(全称、特称、单称),分为全称判断、特称判断、单称判断;

把以上两种分类依据合为一体,分为六种。 特称判断的量项的逻辑含义与日常用语存在不同之处:

1、特称量项,有的、有,表示至少存在,即为“存在量项”。表示至少有一个存在,或者部分或绝大部分以至全部存在;特称判断也称为存在判断。日常用语中,有的、有,只表示限于部分,不包含全部;

2、特称判断“有的甲是乙”只表示存在这种关系,不可推出“有的甲不是乙”,二者之间,未被断定的关系不可推论。

A\\E\\I\\O四种判断的真假关系

同一素材,四者之间的一种相互制约关系。(即在同一主项、同一谓项的前提下,不同联项、量项产生的不同判断)

性质判断断定的是主项概念的外延与谓项的外延之间的关系,即:主项是否具有谓项的性质。你看,性质判断是断定一个判断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意即断定主项、谓项之间是否有、有多少共同性质,而外延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量,通过比较外延即可知晓主项与谓项之间的性质的关系; 分类:全同关系、全异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交叉关系; 以“所有的晴天都会出太阳”为例。 主项:晴天; 谓项:太阳;

量项:所有(全称量项); 联项:都会出;

判断的种类:全同关系(所有的甲都是乙)--真;

所有的晴天都不会出太阳—全异关系—假; 有的晴天会出太阳—真包含关系

关系判断

对象之间还具有某种关系。 组成:关系者项、关系项、关系量项; 分类:关系量项分为:全称、单称、特称;

关系判断的逻辑性质:关系的对称性、关系的传递性;

模态判断

肯定模态判断—否定模态判断; 主观模态判断—客观模态判断; 简单模态判断—复合模态判断; 必然肯定--必然否定模态判断; 可能肯定—可能否定模态判断。 真假关系

同性质判断四种判断之间的关系。

联言判断

断定若干事物同时存在的判断; 联言判断的支判断叫做—联言支; 它的表达格式:甲并且乙;“合取”;

联言判断与联言支之间有一种真假值制约的关系:只有当若干个联言支均为真时,该判断才为真。只要有一个支判断为假,该联言判断就是假的。 选言判断

断定若干事物的情况,并且其中有些事物情况是存在的复合判断(结果具有选择性);

根据各选言支之间能否同时存在,分为:相容选言判断(“析取”)、不相容选言判断(“不相容析取”); 相容选言判断:至少有一个选言支为真,也允许其他各选言支同时为真。所以,一个相容选言判断只有当且仅当各选言支都是假的,它才是假的,在其他情况下都是真的。(判断标准:只需要一个选言支真,则整个相容选言判断真);

不相容选言判断:断定在几种事物情况中有且仅有一种情况存在的情况。意即断定有且只有一个选言支为真的判断。

联言判断和选言判断的区别;

1、

2、

假言判断

断定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的判断,或者说,它是一种有条件断定某一事物情况存在的判断; 组成:前件、联结项、后件;

依据假言判断所断定的条件关系的不同,分为:充分、必要、充要条件假言判断。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甲,那么乙;

其真假,决定于前件所断定的事物情况是否是后件所断定的事物情况的充分条件。即:前件与后件的关系是否为“有之则必然,无之未必然“;

只有当前件真、后件假时,它才是假的,在其他情况下都是真的。 必要条件选言判断-- 逻辑性质不同。 语言表达形式不同。

推荐第3篇:形式逻辑复习资料

1、指出在下述案例中使用了什么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并写出该方法的特点和逻辑公式。

有两块土质、品种、耕种技术都相同的油菜田,其中一块利用蜜蜂帮助授粉,另外一块没有利用蜜蜂帮助授粉。结果有蜜蜂帮助授粉的田比没有蜜蜂帮助授粉的田油菜籽的单位面积产量增加37.5%。因此,蜜蜂授粉是油菜增产的原因。 答:求异法。 特点:同中求异。

求异法的逻辑公式如下: 场合相关因素被研究现象

(1)正面场合

ABCD

a (2)反面场合

BCD

无a 所以,A与a之间有因果联系。

2、简述概念和语词的联系和区别。

(一)概念与语词的联系

概念是语词的思维内容,语词是概念的表现形式。

(二)概念与语词的区别

(1)概念都要用语词表达,但有些语词不表达概念。 (2)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表达。 (3)同一个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第一单元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祖国的万里长城”作为定义,则(A) A、犯了“以比喻代定义”的逻辑错误; B、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C、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

D、遵守了各项定义规则,没有逻辑错误。

2、下列对概念的概括中,正确的是(B) A、把“律师”概括为“先进律师”; B、把“刑法”概括为“法律”;

C、把“中级人民法院”概括为“高级人民法院”; D、把“命题”概括为“推理”。

3、下列概念间的关系中,属于不相容关系的是(D)

A、交叉关系;B、全同关系;C、真包含关系;D、全异关系。

4、“所有的执法者都是公正的”和“有些执法者不是公正的”这两个命题间具有(C) A、反对关系;B、下反对关系;C、矛盾关系;D、差等关系。

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中“民”这个概念属于:(A) A、集合概念B、非集合概念

C、单独概念 D、负概念

6、“红”与“白”两个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是(D)

A、属种关系;B、交叉关系;C、矛盾关系;D、反对关系。

7、下列对概念的限制中,正确的是(B) A、把“民法”限制为“法律”; B、把“犯罪”限制为“故意犯罪”; C、把“法院”限制为“法官”; D、把“中国”限制为“北京”。

8、“物理学就是研究物理的科学”作为定义,犯的逻辑错误是:C A、定义过宽

B、定义过窄

C、同语反复 D、循环定义

9、“没有一个成功的人不是经过一番奋斗的”,这一判断的逻辑形式为( A )。 A、SAP B、SEP C、SIP D、SOP

10、“群众”这一概念属于是( C )。

A.集合概念、正概念、单独概念 B.单独概念、负概念、非集合概念 C.普遍概念、正概念、集合概念 D.非集合概念、正概念、普遍概念

11、“犯罪不是合法的行为”这一定义的逻辑错误是( C

) A、定义过宽

B、定义过窄 C、定义用否定联项

D、以比喻代定义

12、“西安人”与“在西安工作的人”这两个概念之间是:D A、全同关系

B、真包含关系C、真包含于关系D、交叉关系

13、历史上先后产生的国家有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产阶级国家、无产阶级国家,无论何种类型的国家都是阶级专政的工具。”这几个命题对“国家”这个概念是从(

D )来说明的。

A、仅从内涵方面

B、仅从外延方面 C、先从内涵,再从外延方面

D、先从外延,再从内涵方面

14、下列各组概念依据箭头所示的推演关系,属于正确限制的有(C) A、法院→刑事审判庭→法官;B、法官→刑事审判庭→法院; C、司法机关→法院→人民法院;D、人民法院→法院→司法机关

15、“不具有中国国籍的人不是中国公民”这一命题的逻辑形式是:()B A、SAP B、SEP C、SOP D、SIP

16、学生考试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和“学生补考成绩分为及格和不及格”这两个判断中,“及格”和“不及格”两个概念之间:D A、都是矛盾关系 B、都是反对关系 C、前者是矛盾关系,后者是反对关系 D、前者是反对关系,后者是矛盾关系

17、已知“这个班有的学员是法官”假,则在这个判断中主项与谓项的外延关系为(D) A、全同关系;B、真包含于关系;C、真包含关系;D、全异关系

二、双项选择

1、下列概念的限制,正确的是:CD A、“普遍概念”限制为“单独概念”

B、“中国”限制为“北京” C、“科学”限制为“自然科学”

D、“竞争”限制为“人才竞争”

2、“非诉讼法律事务”这一概念属于: BC A、肯定概念

B、负概念

C、非集合概念

D、单独概念

3、若概念S真包含概念P,则下列性质判断为真的是:CD A、SAP B、SEP C、SIP D、SOP

三、填空题

1、在“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这一定义中,被定义项是(刑法),种差是(规定犯罪和刑罚) ,邻近属概念是(法律)。

2、在“人不都是用手写字的”这一直言命题是(特称否定命题),量项是(有的),联项是(不是)。

3、划分的母项与子项在外延上具有(属种)关系;各子项在外延上具有(全异)关系。

4、直言命题AEIO中,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的是(特称肯定命题),主项谓项都周延的是(全称否定命题)。

第二单元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四班80%以上的同学都是共青团员”这一命题是( )。B A、全称命题

B、特称命题

C、单称命题

D、既可为全称命题又可为单称命题

2、“人固有一死”,这一句子所表达的命题属于()。A A、全称肯定命题

B、全称否定命题 C、特称肯定命题

D、特称否定命题

3、如果A、B两个命题不同真,可同假,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A、差等关系

B、矛盾关系 C、反对关系 D、下反对关系

)C

4、与“亚洲国家不都是发展中国家”有下反对关系的判断是(D)

A、亚洲所有的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B、亚洲有的国家不是发展中国家; C、亚洲所有的国家都不是发展中国家;D、亚洲有的国家是发展中国家。

5、下列判断形式中,主、谓项都周延的是( B

) A、所有的S是P

B、所有S不是P C、有S是P

D、有S不是P

6、下列直言命题变形推理中,错误的是( )。D A.SAP→PIS B.SEP→PES C.SIP→PIS D.SOP→POS

7、“货物可能在列车运行中被盗,也可能在列车停靠车站时被盗。经查,车厢是密封的,并且有粗铁丝加固车厢门,在列车运行中不可能被盗。显然,货物只可能在列车停靠车站时被盗。”这段议论运用了( )。B A、联言推理的组合式

B、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 C、联言推理的分解式

D、选言推理的肯定否定式

二、双项选择

1、设“王某是会制造炸药的”这一命题为假,“王某是本案同案犯”这一命题为真,则下述命题中必然为真的有:BD A、王某不仅是会制造炸药的人,而且他是本案的同案犯 B、如果王某是会制造炸药的人,那么他就是本案的同案犯 C、如果王某不是制造炸药的人,那么他就不是本案的同案犯 D、王某或者不是制造炸药的人,或者不是本案的同案犯

2、已知“凡是法律都有阶级性”为真时,可以推知命题为真的是:BD A、有的法律没有阶级性

B、没有一个法律没有阶级性 C、凡法律都没有阶级性

D、有的法律有阶级性

3、当命题p←→q为假时,则其肢判断真假情况是:AB A、p真q假B、p假q真C、p、q同真D、p、q同假

三、简答题

1、根据性质命题间的对当关系,已知“某些植物在地震前有异常反应”为真,根据性质命题间的对当关系,求出与其同素材的其余三种命题的真假情况。

2、下列命题属于何种类型的复合命题。

(1)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联言命题 (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第三单元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甲、乙二人中至少有一个人是本案的知情人”,这个语句所表达的命题,可用公式表示为( )。B A、p∧q B、p∨q C、p→q D、SIP

2、“~(p→(q∨r))”等值于( )。D A、(p∨(~q∨~r))

B、(p∧(~q∨~r)) C、(~p∨(q∨r))

D、(p∧(~q∧~r))

3、与“并非如果人多,就占有真理”这一判断具有等值关系的命题是(A) A、人多,但不占有真理;B、人多,并且占有真理; C、人不多,但占有真理;D、人不多,并且占有真理。

4、与“并非被告既收受贿赂,又玩忽职守”有等值关系的判断有( )。C A.被告既没有收受贿赂,也没有玩忽职守 B.被告或者收受贿赂或者玩忽职守

C.被告或者没有收受贿赂或者没有玩忽职守

D.如果被告没有收受贿赂,那他就是玩忽职守了

5、与“并非所有的被告都是有罪的”这一命题具有等值关系的命题是(C) A、所有的被告都是有罪的;B、所有的被告都不是有罪的; C、有的被告不是有罪的;D、有的被告是有罪的。

6、“并非该犯罪团伙的成员都是北方人并且都是惯犯”这个负命题等值于( )。D A、该犯罪团伙的成员都不是北方人,并且,该犯罪团伙的成员都不是惯犯 B、该犯罪团伙的成员都不是北方人,或者,该犯罪团伙的成员都不是惯犯 C、该犯罪团伙的成员不都是北方人,并且,该犯罪团伙的成员不都是惯犯 D、该犯罪团伙的成员不都是北方人,或者,该犯罪团伙的成员不都是惯犯

7、“p或q”这个相容选言判断的含义是(

B

)。

A、p或q之间只有一个真

B、p和q之间至少有一个真 C、p和q之间至多一个真

D、p真或q真,不能都真

8、已知P→q为假,则P和q的真值为(B)

A、P真并且q真

B、P真并且q假 C、P假并且q真

D、P假并且q假

9、若一个有两个肢判断的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则这两个肢判断具有( D )关系。 A、可以同真,可以同假

B、可以同真,不可同假 C、不可同真,可以同假

D、不可同真,不可同假

10、复合命题由(C)组成

A、主项和谓项

B、前件和后件

C、肢命题和联结项

D、关系项与关系者项

11、与“并非如果学好法律就能当法官”具有等值关系的是(C) A、学好法律且能当法官

B、没学好法律但能当法官 C、学好法律但没能当法官

D、没学好法律也没能当法官

12、与“并非只有贪污,才犯罪”这一判断具有等值关系的是(C) A、贪污,并且犯罪

B、贪污,并未犯罪 C、没贪污,却犯罪

D、没贪污,并且没犯罪

13、下列推理中有效的是(D)

A、如果贪污,那么犯法;某甲没贪污,所以他没犯法; B、如果贪污,那么犯法;某甲犯法,所以他贪污;

C、只有犯法,才应受法律制裁;某甲不应受法律制裁,所以他没有犯法; D、只有犯法,才应受法律制裁;某甲应受法律制裁,所以他犯法。

二、填空题 1.“如果没有他们的辛劳,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这些用石板砌成的阶梯,就没有脚下的路,也就没有游人的欢乐”,这个命题的结构形式可用公式表示为( )。 2.若用p表示“被告人口供”、q表示“有其他证据的”、r表示“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则“只有被告人口供而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这一语句符号公式表示为( )。

3.若用p、q、r等表示变项,则“如果你自己不督促自己,你自己不严格要求自己,那么即便请一百位老师来管束你,他们也是无能为力的”这一语句所表达的命题,可用符号公式表示为( )。 4.“甲、乙、丙三人中至少有一个人是知道本案案情的”这个语句所表达的命题,其逻辑常项是( )。

5.根据换位法规则,( )判断不能换位。 6.“如果我有一千万,我就能买一栋房子。我有一千万吗?没有。所以我仍然没有房子”,这段议论中包含有一个演绎推理,其推理形式可用公式表示为(

)。 7.语句“本案作案人不是王某,就是张某”表达的是一个( )命题。 8.“并非所有鸟都会飞”与“并非所有鸟都不会飞”,这两个命题之间的关系是( )关系。 9.若“黄××会驾驶汽车”这一命题为真,则“如果黄××不会驾驶汽车,黄××就不是作案人”这个命题的真假情况为( )。 10.对SEP进行换质位,正确结论是( )。

答案:

二、填空题 1.(~A∧~B)→(~C∧~D∧~E)

2.((p∧~q)→~r) 3.(~p∧~q)→(r→~s)

4.或者„„或者„„

5.特称否定

6.((p→q)∧~p)→~q 7.充分条件假言

8.下反对 9.必然真 10.﹁P IS

推荐第4篇:形式逻辑试题(A)

《形式逻辑》模拟试题(A)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判断题(指出下列论断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写“对”,不正确的写“错”。每题1分,共10分)

1、“人民警察在人民群众中享受着崇高的威信,我要做一个合格的人民警察。” 这段议论中的两个“人民教师”都是集合概念。( )

2、“教师”和“干部”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矛盾关系。( )

3、概念的限制是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来实现的。( )

4、“朝大明不是犯罪分子”这个判断的主谓项都是周延的。( 1 )

5、如果一个相容选言判断选言支都是假的,那么这个相容就是假的。(1 )

6、“SOP”这个判断是不能换质位的 。 ( )

7、“李某反对赵某”中的“反对”是对称关系。( )

8、归纳推理是从一般原理推出个别结论的推理。( )

9、根据矛盾律,两个互相矛盾或互为反对的判断必然有一个是假的。(1 )

10、假言判断就是表示假设的判断。( )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的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10分)

1、概念具有两个基本的特征,其中一个是( 3 )。

A、真实性 B、必然性 C、内涵 D、实用性

2、“国家公务员”这个概念可以限制为( 1 )。

A、国家工作人员 B、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C、人民的勤务员 D、职员

3、“没有一个犯罪分子不是触犯刑律的”这个判断的逻辑形式是( 2 )。

A、特称判断 B、全称肯定判断 C、单称判断 D、全称否定判断

4、“长沙在广州的北面”和“长沙和广州都是省会城市。”这两个判断( 3 )。

A、都是关系判断 B、都是联言判断 C、前者是关系判断,后者是联言判断 D、前者是联言判断,后者是关系判断

5、已知“SEP”为假,可必然推出( 3 )。

A、SAP真 B、SOP 真 C、SIP 真 D、SAP假

6、“扬某喜欢王某”中的“喜欢”,属于( 3 )关系。

A、对称且传递 B、对称但反传递 C、非对称且非传递 D、对称但非传递

7、下列公式中正确表达了I与O真假关系的是( 4 )

A、不能同真,可以同假 B、不能同真,不能同假 C、不能同真,可以同假 D、可以同真,不能同假

8、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含义是( 1 )。

A、当前件存在时,后件一定存在 B、当前件存在时,后件一定不存在 C、当前件不存在时,后件一定不存在 D、当前件不存在时,后件一定存在

9、若“只有小刘是公务员,小刘才懂行政管理”为假,则( 4 A、如果小刘不是公务员,那么小刘不懂行政管理。 B、小刘是公务员,并且小刘不懂行政管理。

)为真。

C、小刘是公务员,并且小刘懂行政管理。 D、小刘不是公务员,或者小刘不懂行政管理。

10、“王某必然是犯罪分子”与“王某可能不是犯罪分子”之间具有(1 )。

A、不可能同真,也不可能同假 B、可以同真,也可能同假 C、不可同真,但可同假 D、可以同真,但不可同假

三、多项选择(在每题的五个备选的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每题2分,共10分)

1、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有( )。

A、定义 B、划分 C、分解D、限制 E概括

2、下列属于直言判断变形推理方法有( )。

A、换质法 B、归纳法 C、求异法D、换位法E、换质位法

3、下列具有相同的逻辑常项的判断形式组是( 235 )。

A、SAP与SEP B、SIP 与 PIS C、P←Т与F←Y D、SEP与 SOP E、P→R与Y→U

4、从“禁止警察酒后开车”,能必然推出( 345 )。

A、并非“禁止警察酒后开车” B、“警察可以酒后开车” C、“警察酒后不可以开车” D、“警察酒后不必须开车” E、“警察酒后可以不开车”

5、“李某某是犯了故意杀人罪,因为他有杀人的动机,并且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因此,应该受到刑法的惩罚。”这个证明是( 13 )。

A、直接证明 B、归纳证明 C、演绎证明 D、反证法 E、事实证明

四、简述题(指出下列推理是何种推理,并分析是否有效,写出其推理形式。(每题6分,共12题,60分)

1、朝大林既能言,又善辩。所以,朝大林善辩。

2、

1、联言推理。有效,因为联言推理的前提联言判断真,推出的结论必真。其推理形式是:P∧q→q

2、所有的犯罪分子都是违法,所以,所有的违法都是犯罪分分子。

2、换位推理。无效,因为违反了换位法推理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到结论中不得周延”的规则。其推理形式是:SAP→PAS

3、所有的公民都必须遵守法律,所以不允许公民不遵守法律。

3、规范判断对当关系推理。有效,因为规范判断对当关系推理矛盾关系可以由真推假。其推理形式是:必须P→不允许不P。

4、李比比揭露了谭可可的犯罪事实,所以,谭可可揭露了李比比的犯罪事实、关系推理。无效,因为“揭露”是非对称关系,推不出必然结论。其形式是:aRb→bRa。

5、

5、并非所有的青年都不是犯罪分子,有的犯罪分子是高级知识分子,所以,有的高级知识分子是青年。

三段论推理。无效,因为三段论推理两个特称的前提推不出结论。其形式是:POM,SIM→SEP

6、所有作案人都有作案时间,王欲长有作案时间,所以,王欲长是作案者。

三段论推理。无效,违反了三段论推理“中项必须周延一次”的规则,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其形式是:PAM,SAM→SAP

7、犯罪分子不可能不受到惩罚,所以,犯罪分子必然受到惩罚,。

模态对当关系推理。有效,因为模态对当关系推理矛盾关系可以由假推真,即知道一个判断真就可必然推出另一个判断假。其推理形式是:不可能不P→必然P

8、被害人或者被李勃勃所杀,或者是被周饽饽所杀;根据调查,被害人被周饽饽所杀,所以,被害人不是被李勃勃所杀。

相容选言推理。无效,因为违反了相容选言推理“肯定一个选言支,不能否定剩下的选言

__支”的规则。其推理形式是:(PVq)∧P→q。

9、只有年满18岁的公民,才有选举权;萧皮皮已满18岁。所以,萧皮皮有选举权。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无效,违反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的规则。其推理形式是:(Pq)∧ P→q。

10、如果甘堂堂的行为构成盗窃罪,那么他就秘密地窃取了娜娜的财物;甘堂堂并没有秘密地窃取娜娜的财物;由此可见,甘堂堂的行为不构成盗窃罪。

10、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有效,因为符合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的规则。其推理形式是:(P____→q)∧q→P。

五、分析题(10分)

某单位被盗窃人民币20000元,经过某局侦查人的员侦查,初步确定作案者可能是桃林、眈眈、翔翔、阔阔中的一个人。于是这四个人作为犯罪嫌疑人接受讯问。在讯问中这四个人的口供如下:

桃林:我没有作案时间,我不可能作案。

眈眈:阔阔是罪犯。

翔翔:阔阔盗窃了某单位的钱财。

阔阔:眈眈同我有仇,他在陷害我。

假定这四个人中只有一个说真话,请问罪犯是谁?谁说真话,谁说假话,并请写出分析证明的过程。

一、判断题(指出下列论断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写“对”,不正确的写“错”。每题1分,共10分)

1、错

2、错

3、错

4、对

5、对

6、错

7、错

8、错

9、对

10、错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的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10分)

1、C

2、A

3、B

4、C

5、C

6、C

7、D

8、CA

9、D

10、A

三、多项选择(在每题的五个备选的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每题2分,共10分)

1、A、B、D、E

2、A、D、E

3、B、C、E

4、C、D、E

5、A、C

四、简述题(指出下列推理是何种推理,并说明是否有效,写出其推理形式。(每题6分,共10题,60分)

(评分标准:指出推理形式1分,是否有效1分,写出推理形式1分,说明理由3分。)

1、联言推理。有效,因为联言推理的前提联言判断真,推出的结论必真。其推理形式是:P∧q→q

2、换位推理。无效,因为违反了换位法推理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到结论中不得周延”的规则。其推理形式是:SAP→PAS。

3、规范判断对当关系推理。有效,因为规范判断对当关系推理矛盾关系可以由真推假。其推理形式是:必须P→不允许不P。

4、关系推理。无效,因为“揭露”是非对称关系,推不出必然结论。其形式是:aRb→bRa。

5、三段论推理。无效,因为三段论推理两个特称的前提推不出结论。其形式是:POM,SIM→SEP。

6、三段论推理。无效,违反了三段论推理“中项必须周延一次”的规则,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其形式是:PAM,SAM→SAP。

7、模态对当关系推理。有效,因为模态对当关系推理矛盾关系可以由假推真,即知道一个判断真就可必然推出另一个判断假。其推理形式是:不可能不P→必然P

8、相容选言推理。无效,因为违反了相容选言推理“肯定一个选言支,不能否定剩下

__的选言支”的规则。其推理形式是:(PVq)∧P→q。

9、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无效,违反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的规则。其推理形式是:(Pq)∧ P→q。

10、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有效,因为符合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

__

__的规则。其推理形式是:(P→q)∧q→P。

五、分析题(10分。评分标准:指出说作案者桃林2分,说真话者阔阔2分;分析论证准确6分,比较准确4-5分,不够准确1-3分。)

桃林作案,阔阔说真话。分析论证如下:

根据排中律,两个互为矛盾的判断必有一真,由此断定说真话的人在眈眈和阔阔两人之中。由于说真话的在眈眈和阔阔两人之中,那么就可知道桃林和翔翔说的是假话。由于桃林说的是假话,根据排中律又可断定是桃林作案。 该案已断定是桃林作案,因此就可推知翔翔说的是假话,而苟林说的是真话。

推荐第5篇:T01形式逻辑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形式逻辑》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T01 科目名称:形式逻辑 参考书目:

第一部分 目标与基本要求

一、目标

普通逻辑主要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基本规律及一些简单的逻辑方法。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逻辑科学的基本知识,熟练运用逻辑工具去解决问题,以便培养和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运用基本的逻辑形式、基本规律及一些简单的逻辑方法去解决日常思维问题。

第二部分 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概念

1、识记概念的内涵及外延

2、理解概念的划分

3、掌握概念间的关系

4、掌握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5、理解概念的定义

6、掌握概念的划分 第二章 简单判断及其推理

1、识记判断及推理的基本内涵

2、掌握性质判断之间的对当关系

3、掌握直接推理

4、掌握三段论

5、理解模态判断及其对当关系 第三章 复合判断及其推理

1、识记复合判断的性质及划分

2、掌握联言判断及其推理

3、掌握选言判断及其推理

4、掌握假言判断及其推理

5、掌握负判断及其推理

6、掌握二难推理

7、掌握真值表方法。第四章 归纳推理

1、识记归纳推理的内涵及性质

2、理解完全归纳推理及不完全归纳推理的逻辑形式及性质

3、理解求因果联系的基本方法 第五章

类比推理

1、理解类比推理的涵义及逻辑性质

2、掌握类比推理的逻辑形式 第六章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1、掌握同一律的内容及形式

2、掌握矛盾律的内容及形式

3、掌握排中律的内容及形式 第七章

论证

1、识记论证的涵义及分类

2、理解证明的方式及方法

3、理解反驳的方式及方法

4、识记谬误的涵义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1、考试目标的能力层次的表述

本课程对各考核点的能力要求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用相关词语描述: 较低要求——识记,指对相关知识要点能够记住;

一般要求——理解,指对相关知识能做到比较透彻的了解; 较高要求——掌握,指能运用逻辑知识解决问题。

2、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课程的命题考试是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来确定的,根据本大纲规定的各种比例(每种比例规定可有3分以内的浮动幅度,来组配试卷,适当掌握试题的内容、覆盖面、能力层次和难易度)。 (2)各章考题所占分数大致如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10% 30% 30% 5% 第五章: 5% 第六章: 15% 第七章: 5% (3)其难易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级,每份试卷中四种难易度,试题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

(4)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识记”占10%,“理解”占30%,“掌握”占60%。

(5)主要题型有填空题、单向选择题、图表题、分析题、证明题、综合题等六种类型。 (6)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试题主要测验考生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7)题型举例

●填空题:如果SAP为真,则SEP为

●单向选择题:如果将A正确划分为B、C、D,则B与C之间存在(

)关系。

A.全同

B.反对

C.矛盾

D.交叉

E.真包含

●图表题(“图”指运用欧拉图表达概念间的关系,“表”指运用真值表方法解决问题):

1、用欧拉图表达下列概念间的关系:

判断(A)、三段论(B)、简单判断(C)、SAP(D)、归纳推理(E)。

2、设下列A、B、C三句话中一句为真,两句为假。请回答甲是不是工人,乙是不是营业员。

A:如果甲是工人,那么乙是营业员。

B:如果乙是营业员,那么甲是工人。

C:乙不是营业员。

(p表示“甲是工人”,q表示“乙是营业员”)

●分析题:一个正确的三段论,它的大项在前提中周延,但在结论中不周延,这个三段论的具体形式是怎样的?

●证明题:证明三段论第一格规则:小前提必肯定,大前提必全称。

●综合题:S先生去M国旅游,遇到三个M国人士,他们是琼斯、凯迪、彼得。聊天时,琼斯提醒S先生说:“凯迪和彼得都是说谎者。”凯迪坚决否认自己是说谎者。但是彼得对S先生说:“凯迪确实是个说谎者。”S先生知道:M国的居民确实只有两种,说谎者和说真话的人。请问,从以上的信息中,他如何确定这三个人中有几个人说谎?有几个人说真话?

推荐第6篇:形式逻辑复习题

形式逻辑复习题

1、“逻辑”在现代汉语中的含义

(1) “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这是自然界发展的逻辑。

(客观事物的规律)

(2) 有些所谓“偶像派”明星自我感觉良好,其言谈常常不合逻辑,这的确“非同一般”。

(思维的规律、规则)

(3) “属相相克”就不能婚配,这是什么逻辑!

(某种特别的理论、观点)

(4)有人认为,抽象的东西没有用,逻辑就是如此。难道有的科学不是抽象的?(逻辑学) (5)“捣蛋,失败,再捣蛋,再失败,直至灭亡——这是帝国主义和世界上一切反动派对待人民事业的逻辑。”(指客观事物的规律)

(6)写文章要讲逻辑。

(指思维的规律、规则)

(7)“侵略者奉行的是强盗逻辑”

(指某种特殊的理论、观点或看问题的方法) (8)概念要明确,判断要恰当,推理要合乎逻辑。

(指思维的规律、规则) (9)大学生要学点逻辑。

(指逻辑学这门科学)

一、请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逻辑”一词的涵义。

1、虽说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了《资本论》的“逻辑”……

2、写文章要讲逻辑

3、跨过战争的艰难路程之后,胜利的坦途就到来了,这是战争的自然逻辑。

4、艾其逊当面撒谎,将侵略写成了“友谊”……美国老爷的逻辑,就是这样。

答案:

1、逻辑学;客观规律。

2、思维规律。

3、客观规律。

4、某种理论、观点、看法。

二、单项选择

1、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

A、思维的内容

B、逻辑常项

C、逻辑变项

D、语言表达形式

2、“所有S是P”与“有的S不是P”(

A、逻辑常项相同但变项不同

B、逻辑常项不同但变项相同 C、逻辑常项与变项均不同

D、逻辑常项与变项相同

1、(b)。

2、(b)

3、所谓的麻醉就是麻醉剂起作用的结果。

下列哪项最恰当地指出了上述语句作为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

A、划分过宽

B、定义过宽

C、同语反复

D、循环定义(C)

4、什么是生命?生命是有机体的新陈代谢。什么是有机体?有机体是有生命的个体。 这个对“生命”的解释犯有什么逻辑错误? 循环定义

2、某家饭店中,一桌人边用餐边谈生意。其中,一个人是哈尔滨人,两个人是北方人,一个人是广东人;两个人只做电脑生意,三个人只做服装生意。

如果以上的介绍涉及这餐桌上所有的人,那么,这一餐桌上最少可能是几个人?最多可能是几个人?

A、最少可能是3人,最多可能是8人。B、最少可能是5人,最多可能是8人。 C、最少可能是5人,最多可能是9人。D、最少可能是3人,最多可能是9人。 E、无法确定

( B)

1、所有的赵庄人穿白衣服;所有的李庄人穿黑衣服。没有即穿白衣服又穿黑衣服的人。李四穿黑衣服。

如果上述是真的,以下哪项一定是真的?

A、李四是李庄人

B、李四不是李庄人C、李四是赵庄人

D、李四不是赵庄人

1、概念的基本逻辑特征是任何概念都有(

)和(

2、从概念的外延关系看,“教师”与”劳动模范“具有(

)关系,“陈述句”与“疑问句”具有(

)关系。

3、如果“凡A不是B”,那么A与B在外延间具有(

)关系;如果“凡A是B并且凡B是A”,那么A与B在外延间具有(

)关系。

4、一个定义项真包含于被定义项,则该定义犯的逻辑错误是(

) (1)“中国人是不怕死的,奈何以死惧之”中的“中国人”这一概念属于(

) A、集合概念

B、非集合概念C、普遍概念

D、负概念

A (2)如果(

),那么有的A是B,并且有的A不是B。

A、A与B全异

B、A与B同一 C、A与B交叉

D、A真包含于B C (3)学生考试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和“学生补考成绩分为及格和不及格”这两个判断中,“及格”和“不及格”两个概念之间(

)。

A、都是矛盾关系

B、都是反对关系

C、前者是矛盾关系,后者是反对关系 D、前者是反对关系,后者是矛盾关系

C 5.甲、乙、丙三人一起参加了物理和化学两门考试。三个人中,只有一个在考试中发挥正常。考试前,

甲说:“如果我在考试中发挥不正常,我将不能通过物理考试。如果我在考试中发挥正常,我将能通过化学考试。”

乙说:“如果我在考试中发挥不正常,我将不能通过化学考试。如果我在考试中发挥正常,我将能通过物理考试。”

丙说:“如果我在考试中发挥不正常,我将不能通过物理考试。如果我在考试中发挥正常,我将能通过物理考试。”

考试结束后,证明这三个人说的都是真话,并且,发挥正常的人是三人中惟一通过这两门科目中某门考试的人;发挥正常的人也是三人中惟一没有通过另一门考试的人。 从上述断定能推出以下哪项结论? A.甲是发挥正常的人。 B.乙是发挥正常的人。 C.丙是发挥正常的人。

D.题干中缺乏足够的条件来确定谁是发挥正常的人。 E.题干中包含互相矛盾的信息。

【答案】:B 如果你的笔记本电脑是1999年以后制造的,那么它就带有调制解调器。 上述断定可由以下哪个选项得出?(

B )

A、只有1999年以后的制造笔记本电脑才带有调制解调器。 B、所有1999年以后的制造笔记本电脑都带有调制解调器。 C、有些1999年以前制造的笔记本电脑也带有调制解调器。 D、所有1999年以前制造的笔记本电脑才带有调制解调器。

5、在某次税务检查后,四个工商管理人员有如下结论:

甲:所有的个体户都没有纳税。

乙:服装个体户陈老板没纳税。 丙:个体户不都没有纳税。

丁:有的个体户没纳税。 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个人断定属实,则以下哪项是真的?

A、甲断定属实,陈老板没有纳税。B、丙断定属实,陈老板纳了税。 C、丙断定属实,但陈老板没纳税。D、丁断定属实,陈老板没有纳税。(B)

6、四个小偷(每人各偷了一种东西)接受盘问。

甲说:每人只偷了一块表。

乙说:我只偷了一颗钻石。 丙说:我没偷表。

丁说:有些人没偷表。 经过警察的进一步调查,发现这次审问中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下列判断中,没有错误的是?

A、所有的人都偷了表

B、所有的人都没有偷表 C、有些人没有偷表

D、乙偷了一颗钻石(A)

7、桌子上有4个杯子,每个杯子上写着一句话: 第一个杯子:所有的杯子中都有水果糖 第二个杯子:本杯中有苹果

第三个杯子:本杯中没有巧克力

第四个杯子:有些杯子中没有水果糖。

如果其中只有一句话真,那么以下哪项为真?

A、所有的杯子都有水果糖。

B、所有的杯子都没有水果糖。 C、所有的杯子中都没有苹果。 D、第三个杯子中有巧克力。(D)

8、甲乙丙丁四个人在一起议论本班同学申请学生贷款的情况。甲说:我班所有同学都已申请了贷款

乙说:如果班长申请了贷款,那么学习委员就没有申请。 丙说:班长申请了贷款

丁说:我班有人没有申请贷款。

已知四人中只有一个人的话不属实,则可推出以下哪项结论?

A、甲的话不属实,班长没申请。

B、乙的话不属实,学习委员没申请。 C、丙的话不属实,班长没申请。 D、甲的话不属实,学习委员没申请。(D)

9、某仓库失盗,有四个犯罪嫌疑人被传讯。他们的供述如下: 甲:我们四个人都没有作案。

乙:我们四个人中有人作案。 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有作案。

丁:我没有作案。

如果四个人中,有两人说的是真话,有两人说的是假话,那么下列哪些判断成立? A、甲和丙说的是真话。B、甲和丁说的是真话 C、乙和丙说的是真话

D、乙和丁说的是真话 E、丙和丁说的是真话。

(C)甲是E判断,乙是I判断,两者必有一假。则丙与丁必有一真一假。如果丁真,则丙也真,有三句真话,不符合题意。得出,丁假。丁作案了,则甲是假的。

1、某公司财务部共有包括主任在内的8名职员。有关这8名职员,以下三个断定中,只有一个是真的:

(1)有人是广东人(2)有人不是广东人(3)主任不是广东人 以下哪项为真?

A、8名职员都是广东人。

B、8名职员都不是广东人 C、只有一个人不是广东人。 D、只有一个人是广东人。

2、某律师事务所共有12名工作人员。

(1)有人会使用计算机(2)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3)所长不会使用计算机。

这三个命题中只有一个是真的,以下哪项正确地表示了该律师事务所会使用计算机的人数?

A、12人都会使用计算机

B、12人没有人会使用计算机

C、仅有一人会使用计算机D、不能确定(A)

英语四级考试的成绩谓公布前,有消息说,在这次考试中:

(1)我们班有的及格了。

(2)有的没有及格(3)张三就没有及格。 当考试成绩公布后,证实上述消息的三句话中,有两句不符合事实。 下列哪一项正确地表示了全班这次英语四级考试成绩的真实情况?

A、全班至少有一个人没及格。 B、全班除了张三外,还有别人没有及格

C、全班没有一个人不及格

D、全班同学只有一个没有及格。 E、全班同学中只有张三及格了。

(C)

1、老师让A、B、C、D、E五个人都闭上眼睛,然后分别给他们头上都戴了一顶或白或黑的帽子。要求他们闭着眼睛先猜一下除了自己外,还有几顶白帽子和黑帽子;之后再根据第一次猜的结果,推导出自己头上所戴帽子的颜色。 第一次猜的结果为:

A:除我以外,有三顶白帽子和一顶黑帽子。 B:除我以外,有四顶黑帽子。

C:除我以外,有一顶白帽子和三顶黑帽子。 D:这次我先不猜。

E:除我以外,有四顶白帽子。

听了他们的回答,老师说:“这次猜的结果,正好是戴白帽子的人猜对了,而戴黑帽子的人则全猜错了。虽然有一个人没有猜,但大家还是依据第一次猜的结果,继续猜一下自己头上所戴帽子的颜色吧。”

结果是,第二次猜,所有人都正确地推导出了自己头上所戴帽子的颜色。

问:这五个人头上各自戴的是什么颜色的帽子。并且他们是怎样推导出所戴帽子的颜色。 答:A、B、E三人戴的是黑帽子,C、D戴的是白帽子。

一、下列命题属于何种复合命题?请写出其逻辑公式。

1、在努力学习逻辑知识的同时,我们还要努力学习其他知识。

2、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又要重视敌人。

3、没有文化,就学不好马克思主义。

4、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5、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6、液体沸腾或因温度升高,或因压强下降。

7、这次旅游他要么去泰山,要么去黄山。

8、只有会休息的人,才是会工作的人。

1、青年工人小白、小蓝和小黄是中学的好朋友。一天,他们同时到某高校报名,在报名处相会了。他们之中背黄书包的人说:“真是巧得很!我们三个人的书包一个是黄色的,一个是蓝色的,一个是白色的,但却没有一个人的书包和自己的姓氏所表示的颜色相同。”小蓝看了一下,表示赞同地说:“是呀!真是这样的!”

请问:这三个青年工人的书包各是什么颜色?并把你的推导过程简要的写出来

2、某个岛上的土著居民分为骑士和无赖两部分,骑士只讲真话,无赖只讲假话。甲和乙是该岛的两个土著居民,关于他俩,甲说了以下两句话: “或者我是无赖,或者乙是骑士。” 根据以下条件,可推出以下哪项结论。(

) A、甲和乙都是骑士。

B、甲和乙都是无赖。

C、甲是骑士,乙是无赖。

D、甲是无赖,乙是骑士

3、如果某人是杀人犯,那么案发现时他在现场。据此,可以推出:(

) A、张三案发时在现场,所以张三是杀人犯。 B、李四不是杀人犯,所以李四案发时不在现场。 C、王五案发时不在现场,所以王五不是杀人犯。 D、许六不在案发现场,但许六是杀人犯

4、下列各题有没有错误?如有错误,指出它违反了哪条逻辑规律的要求。

1、他在20世纪里活了100多岁。

2、我基本上完全同意他的意见。

3、价值规律是永恒的历史范畴。

4、南极海岸地带,鸟的种类虽然少,但鸟却很多。

5、我是不赞成背诵的,但也不赞成不背诵,我认为适当的背诵也是必要的。

6、这些出土陶器上的花纹,已具有文字的性质,但还不能算是文字。

7、如果大家都动手大搞卫生,那么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保障了。

8、鲁迅的小说不是一天能读完的,《祝福》是鲁迅的小说,所有《祝福》也不是一天能读完。

9、当有人说欧谛德谟说谎时,他狡辩说:“谁说谎,谁就是说不存在的东西,不存在的东西是无法说的,因此没有人说谎。

10、火星上或者有人类存在或者没有人类存在,但我们不能断定火星上有人类存在是真的,还是火星上没有人类存在是真的。

2、将下列命题进行换质,并用公式表示之。(1)有些战争是非正义战争。 (2)否定命题的谓项是周延的。 (3)有的作品不是现实主义作品。 (4)所有人都不是不犯错误的。

(1)有些战争不是正义战争。SIP → SOP (2)否定命题的谓项不是不周延的。SAP→SEP (3)有的作品是非现实主义作品。SOP →SEP (4)所有人都是会犯错误的。SEP →SAP

3、下列命题能否换位?若能,请用公式表示之。(1)有些战争是非正义战争。 (2)否定命题的谓项是周延的。 (3)有的作品不是现实主义作品。 (4)所有人都不是不犯错误的。

(1)SIP→PIS 非正义战争是(一些)战争。

(2)SAP →PIS 有些周延的谓项是否定命题的谓项。 (3)SOP 不能换位。

(4)SEP →PES 不犯错误的人不是人。

练习:将下列三段论的省略式补充成完整的形式。

1、我们的事业一定能够实现,因为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完整的三段论形式:

凡正义的事业是一定能够实现的; 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事业;

所以,我们的事业是一定能够实现的。

2、凡唯物主义者是实事求是的,所以,我们是实事求是的。完整的三段论形式:

凡唯物主义者是实事求是的; 我们是唯物主义者;

所以,我们是实事求是的。

3、凡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而我们的事业是新生事物。完整的三段论形式:

凡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我们的事业是新生事物; 所以,我们是不可战胜的。

1、试就下列判断进行换质和换位: (3)有判断的主项是周延的。 (4)有判断的谓项是不周延的。 (5)所有事物不是不运动的。

(3)有些判断的主项不是非周延的。(换质)有些周延的主项是有判断的。(换位) (4)有判断的谓项不是周延的。(换质)有些不周延的谓项是有判断的。(换位) (5)所有事物是运动的。(换质) 不运动的事物不是事物。(换位)

9.已知“没有政客是不说谎的”为真,请推出下述命题的真假: (1)美国总统克林顿说谎。 (2)政客并非都说谎。 (3)有的政客说谎。

(4)没有一个政客说谎。 (5)并非有政客不说谎。

(6)美国总统克林顿不说谎。

4.已知“猛张飞足智多谋”为假,请推出下述命题的真假: (1)所有的人都不足智多谋。 (2)诸葛亮足智多谋。

(3)并非所有人都足智多谋。 (4)有的人足智多谋。

(5)猛张飞并不足智多谋。 (6)难道有人不足智多谋吗?! 对下述命题换质、换位、换质位: (1)没有北大学生不聪明。 【解析】:该命题的标准形式为:所有北大学生都是聪明的。 换质:所有北大学生都不是不聪明的。 换位:有的聪明的是北大学生。

换质位:所有不聪明的都不是北大学生。 (2)所有成功人士都不是仅凭机遇的。 【解析】:该命题是一个标准形式的全称否定命题。 换质:所有成功人士都是不仅凭机遇的。 换位:所有仅凭机遇的都不是成功人士。 换质位:有的不仅凭机遇的是成功人士。

6、电冰箱的问世引起了冰市场的崩溃,以前人们用冰来保鲜食物,现在电冰箱替代了冰的作用。同样道理,由于生物工程的成果,研究出能抵抗害虫的农作物,则会引起什么后果?(

A、化学农药的需求减少 B、增加种子成本

C、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D、弄点的价值下降。

推荐第7篇:形式逻辑论文

浅谈普通逻辑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

大致阐述学逻辑学课程后的对逻辑学,一个整体上浅显的认识。浅谈逻辑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上的一些应用,给出自己较为具体的事例,和解决的办法以及总结,从中找到逻辑学的踪迹。通过这些事例的应用,浅谈自己对为什么要学习逻辑学。最后说说自己学习这门课程过程中的感想。

逻辑学是一门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在科学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普通逻辑作为逻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研究的逻辑规则和逻辑规律,是人们在实践中,在反复地反映事物最普遍,最普通关系的基础上总结概括出来的,它对任何人的思维都具有同样的规范性与指导性。故在日常生活学习普辑直接或间接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形式逻辑是关于思维形式、思维形式的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在开始学习形式逻辑的时候,我了解到了什么是概念?知道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概念和语词有密切联系。语词是概念的物质外壳。概念只有借助语词才能形成、存在和表达。概念是语词思想内容。表达一定概念的语词才有具体的含义。而且现在还知道了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两个逻辑特征。内涵,是反映在概念中的本质属性。外延,是概念中反映的对象的总和。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则他的外延越小;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少,则它的外延越大。

举例说明内涵与外延:企业管理是(企业为实现其一定目的,而合理地组织人与物的因素,有计划地指挥、调节和监督其经济活动的各种职能的总称),主要包括(计划、生产、技术、设备、物资、劳动、成本、财务等方面的管理)。第一个括号中的文字是“企业管理”的内涵,第二个括号中的文字是“企业管理”的外延。

根据外延的不同,概念可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根据内涵的不同,概念可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肯定概念与否定概念,实体概念和属性概念。

清朝有一个故事:有一次乾隆皇帝要将一批禁书焚毁,纪小岚因爱惜书籍想把他们保存下来,于是,他对乾隆说:“恳请皇上流下四本书,赐予我。”乾隆没多想,就答应了,问他要哪四本书。纪小岚不紧不慢地说:“《经》《史》《子》 1 《集》这四本书。”乾隆没办法只能将这些书都交给了他。纪小岚故意将“四本书”这个非集合概念说成“《经》《史》《子》《集》”这样的集合概念。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还有一个例子是:我国的高等院校是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北京大学是我国的高等院校,所以,北京大学也是分布在全国各地。这句话显然是错误的。“我国的高等院校是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中的“高等院校”是集合概念,“北京大学是我国的高等院校”中的“高等院校”是非集合概念。这里把同一语词表达的两个不同概念当作同一概念来使用,犯了混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错误。

还有概念外延间的关系可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两类。相容关系又可分为同一关系、属种关系、交叉关系。不相容关系又可分为全异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

举例如下:小说和剧本都是文学作品。“小说”和“剧本”是反对关系。“小说”和“剧本”与“文学作品”之间是属种关系。

另外形式逻辑的根本作用是帮助人们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由此形式逻辑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

1、有助于提高人们自觉的逻辑思维能力,正确的表达思维和进行论证,使思维准确严密。人们在社会实践生活中,获得新知识,有了正确思想后,还需要准确地把它们表达出来,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而如何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我们的思想,实质上是一个关乎逻辑的问题。我们中国人常说“吃食堂”,从逻辑上而言,此种表达是不符合逻辑的,“吃”后面应接一个表事物的名词,而“食堂’是一个处所名,其正确的表达方式应为“在食堂吃饭”,故而“吃食堂”就成了一个让外国人迷惑不解的词,因为他们用逻辑的方法来解释不符合逻辑的话语,从而产生了歧义。由此可见,学习和掌握普通逻辑知识,对人们正确地表达思想至关重要,不管是说话,还是写文章,贾岛“推敲”二字的由来是最好的明证:相传苦吟诗人贾岛一天想到一首诗,中有两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但又觉得“推”字可用“敲’字来替换,于是在大街上一直做推敲之状,而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韩愈听其原因后说“‘敲’字更好,因为不知门是否已关,‘敲’字更为有礼;其次可以动衬静,更加突出夜的静谧,从而使诗歌境界更上一层。韩愈的一番推理可谓合情合理,“敲”字更符合事实常态,更符合人情。由此可

2 见,明确的思想要有明确的表达方式,而明确的表达方式就是既合乎语法又合乎逻辑的。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具有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但水平有很大差异。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越强,对知识的理解越透,掌握的越牢固,运用得越灵活。因此,培养和提高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提高我们整个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方法。学习逻辑学可以使人们由自发地上升为自觉地运用逻辑形式进行思维活动,这对防止和纠正错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正确认识客观事物,获得新知。逻辑对人们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是隐形的,如一只拉着风筝的无形的手,牵引着人们思维的去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认为人类的一切活动归根到底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而认识世界则是改造世界的前提与基础,换言之,我们每天的学习、生活过程其实是一个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但无论是直接认识,还是间接认识,都要运用逻辑学中的概念来作判断,并进行推理,由已知到未知,不断探索新知识,发现新知识。海王星的发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Galle和d’Arrest在天王星被发现后,注意到它的轨道与根据牛顿理论所推知的并不一致,于是他们运用逻辑推导的办法预测存在另一颗遥远的行星在影响着天王星的轨道,从而发现了海王星。海王星的发现是科学史上一重大发现,它使我们的知识更进一层,让我们的学习更深入、准确,让我们更好地认识我们所处的世界。学习逻辑学,可以帮助人们根据来源于实践并经过实践检验过的真实知识,经过正确的推理,推出新知识,这是认识世界所不可缺乏的逻辑环节,是获取正确知识的必要条件。

3、有助于揭露谬论和驳斥诡辩。人们在日常论证过程中有时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故意违反逻辑规律或逻辑规则的要求使用诡辩。春秋战国时期的公孙龙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诡辩。公孙龙过关,关吏说:“按惯例,过关人可以,但马不行。”于是公孙龙就开始了一番论证:“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青工也,故白马非马。”公孙龙的意思是说“白”指马的颜色,“马”指马的形体。“白”是用来称呼马的颜色的,不能称呼马的形体,因此“白”与“马”两个概念合在一起就不是“马”了。从公孙龙的这种常识判断中可看出一种矛盾的东西,即判断与概念的矛盾。“白马”概念非常具体,“马”的概念非常抽象,然常识判断却非常矛盾。单从概念的角度而言,公孙龙的诡辩是忽略了概念的内涵,“白马”与“马”的内涵是一致的,都是一种供人使用的牲畜,而

3 概念的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而公孙龙仅从外延上来论辩,“白马”的外延指白色的马,“马”的外延比“白马”大,有马并不能说有白色的马。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碰到有关此类的问题,如作出这样的推理:“四川人喜欢吃辣椒,小张喜欢吃辣椒,所以,小张是四川人”,显然,这种推理是不对的,我们只要作出与此类似的推理形式即:“所有的鱼都生活在水中,鲸鱼生活在水中,所以,鲸鱼是鱼”,这一推理的谬误是明显的,这也足以说明第一个推理是不必然的,错误的。

总之,学习逻辑学有助于人们在较短的时间内综合分析大量材料,处理众多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 学习逻辑学的根本意义,是训练和提高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其自觉地运用逻辑知识,提高学习和工作的质量。

学习的课时是短暂的,但得到的东西却是较多的。希望老师能引导我们更深入的学习!

我觉得学习应该一方面涉猎古代,另一方面紧跟现代。因此我查了些论文给的现代逻辑学重点作为课外的了解。

①.常识推理中的某些弗协调、非单调和容错性因素。 ②.归纳以及其他不确定性推理。 ③.广义内涵逻辑。

④.对自然语言的逻辑研究。 希望以后能更深入的学习了解! 参考文献:

王雨田 著.归纳逻辑导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参考资料:

蔡贤浩 《形式逻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四版 参考网址 http://www.daodoc.com 4

推荐第8篇:非形式逻辑浅析

非形式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课程论文

非形式逻辑浅析

摘要:非形式逻辑是对形式逻辑应付日常论证的局限性的系统化反思,是从逻辑技术到逻辑认识的革命。在现代逻辑的典型——数理逻辑的艰深的符号化形式系统的影响下,逻辑似乎是专属于数学家的,这对一般的文科大学生涉猎逻辑领域是不利的。非形式逻辑是基于自然语言的论证系统,它的根本作用是培养和训练人的逻辑思维和理性思维能力。逻辑头脑的培养是掌握逻辑知识的基础,本文对非形式逻辑的产生、发展、研究对象以及它异于形式逻辑的相关方面做个浅析。

关键字:非形式逻辑 产生 研究对象 意义

逻辑只负责形式,不负责内容是逻辑一贯的追求,这也是现代逻辑的代表——数理逻辑的辉煌之处。数理逻辑符号化的严密的形式推理系统让一大部分逻辑爱好者望而却步。然而,人类的日常思维不可能建立在符号体系的逻辑推演上,它只能依靠自然语言的论证来表达和交流思想。非形式逻辑的产生与发展是人们对日常生活的回归,是在传统逻辑和数理逻辑之后产生出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的根本作用是培养和训练人的逻辑思维和理性思维能力。

美国的罗伯特•J•克雷切在《大学生逻辑学》一书“致学生”中的一段话说:“学习逻辑不只是一个专门技术问题,也是一个认识问题。鉴于今天许多逻辑著作只着重于它的符号方面,好象此外没有更要紧的东西这一事实,这个问题需要加以强调。存在着一种贬低逻辑在人类普通用途上(在批判性思考、解决问题和揭露谬误中)的价值的倾向。这种对逻辑作为一门特殊的人文学科的意义缺乏敏感,已经弄得许多年轻人对它起了反感。”

在逻辑形式化的热浪中,非形式逻辑的产生和发展是逻辑发展方向的重新界定。逻辑将不仅沿着形式方向,更要沿着非形式方向发展,但两者又互相汲取养料,促使逻辑健康全面地发展。

一、非形式逻辑的产生

斯蒂芬•图尔敏(Stephen Toulmin)在《论证之用》一书中对逻辑学研究的数学化、抽象化以及远离现实生活的倾向提出的尖锐批评是非形式逻辑产生的预见性著作。南佛罗里达大学的S.N.托马斯的《自然语言中的实际推理》(Practical Reasoning In Natural Language)被看成是非形式逻辑的奠基性著作,此书展示了分析、评估出现于自然语言语境如书、论文、随笔、演说、社论、交谈中的实际的推理或论证的技巧,分析了论证的结构、评估、语义分析、非形式谬误、决策与论证分析和哲学推理。

从地域上来讲的话,非形式逻辑在20世纪60~70年代在欧美兴起。加拿大温莎大学的拉尔夫•约翰逊(Ralph H.Johnson)和安东尼•布莱尔(J.Anthony Blair)的著作《逻辑的自我辩护》(Logical Self-Defence)是第一个强调非形式推理具体例子的导论性教科书之一。而且,在1978年6月26~28日,他们在温莎大学举行的“首届国际非形式逻辑研讨会”标志着非形式逻辑作为一门哲学学

Page 1 of 5

非形式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课程论文

科的正式诞生。随后由他们编辑的《非形式逻辑通讯》很快成为讨论、新闻和研究的一个焦点。二三十年来,《非形式逻辑杂志》一直是反映该领域状况和研究成果的最重要的出版物,研究主题包括论证理论、谬误分析和谬误理论、好论证的标准、合理性和论证、合情推理、科学推理、论辩心理学、批判思维理论、论辩教学、说服、修辞学与论辩、非形式逻辑和批判思维等。其它在非形式逻辑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杂志包括《论辩》、《修辞哲学》、《论辩和辩护》(以前是美国辩论协会杂志)以及《教学哲学》。1

二、非形式逻辑兴起之由

大致说来,逻辑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由亚里士多德所创立的传统逻辑,其主导地位持续了两千年之久;二是由弗雷格初步创立并由罗素加以全面系统化的“现代逻辑”,它空前地密切了逻辑与数学之间的联系,甚至给人造成了这两者本无二致的错觉。逻辑似乎从此与自然语言分了家,它的直接研究对象变成了人工语言;逻辑也不再对日常思维感兴趣,而只去关心应该如何建构形式系统,如何按照特定的规则来进行符号操作。这种逻辑的数学化也正应了罗伯特•J•克雷切所说的“反感”。非形式逻辑的兴起也就自然而然了。

导致非形式逻辑兴起的诸多因素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论证实践的需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效逻辑推理可能发生的条件及适用性十分有限。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并不关心论证和推理是否在逻辑上严格有效,而只是在乎前提能否对结论提供足够的支持。另一方面是由于现代逻辑的纯形式化特征使得它越来越不适宜满足日常思维的实际需求,符号系统或其他形式化系统丰富性、灵活性及实用性等方面与人们对自然语言的多样化运用相去甚远。

非形式逻辑的兴起也可以说是对传统逻辑的复归和改革。“逻辑学之父”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著作《工具论》中的非形式逻辑的内容要多于形式逻辑的内容,“对亚里士多德、阿奎那、笛卡尔、莱布尼茨、康德和黑格尔来说,逻辑学是哲学的逻辑,尤其要说的是,哲学中的语句和推理的句法是自然语言的句法。如果逻辑想要说明哲学中的推理,其句法必须是自然的。”2可见,传统逻辑也是倾向于自然语言的。但是,虽然非形式逻辑更趋向于使用传统逻辑的分析手段,但它不像传统逻辑那样为说明形式规则而“创造”事例,它研究的是实际生活中的论证。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是传统逻辑无法比拟的。

三、非形式逻辑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

正如逻辑学家们难以对什么是逻辑的本质给出一个没有争议的描述一样,要对非形式逻辑下一个简明的定义也是很难的。下面一些观点代表了非形式逻辑学家的一些共同立场:

①关注运用于现实公共生活的、真实的、基于自然语言的论证,这些论证往往具有天然的含混性、歧义性和不完备性。

②将论证看作是一种辩证过程、交互式文本,而不是命题语句之间静态的形式化关系。

③对是否仅靠演绎逻辑和标准的归纳逻辑就能充分地刻画所有的(甚至于 12 武宏志.“非形式逻辑” 与“论证逻辑”——兼评刘春杰的《论证逻辑研究》

转引自阮松“西方的非形式逻辑运动与我国逻辑学的走向”

Page 2 of 5

非形式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课程论文

主要的)合乎逻辑的论证模式持严厉的怀疑态度。

④一方面,认为评估与分析论证存在着一定的规范、标准,而这些规范和标准是逻辑性的,而不完全是修辞性的;另一方面,认为演绎有效性、归纳强度等形式逻辑的基本概念不足以刻画论证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⑤力求发展一种超越演绎逻辑与归纳逻辑的更加全面、完整的关于推理的理论。

⑥认为对各种非形式化谬误的研究应该是逻辑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一个关于论证本质的基本理论应该能够对理解各种非形式化的谬误提供合理的框架。

⑦不满于形式逻辑作为讲授分析、评估和建构论证的主要载体,认为逻辑学训练应该有助于培养人的批判性思维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更显著、更直接的影响。

⑧认为从非形式化方面对逻辑推理与论证进行理论探讨,对哲学的其他分

3支,如认识论、伦理学以及语言哲学等,具有积极的影响。

按《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的解释,非形式逻辑(informal logic)代表着“一种发展能够用于评估、分析和改进非形式推理的逻辑的尝试,而这些非形式推理不仅出现在人际交流、广告、政治辩论、法律论证之中,而且存在于报纸、电视、英特网和别的大众媒体所刊载的社会评论中。”4

从上面关于非形式逻辑的定义中可以总结出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普通人在现实生活中所使用的真实的论证。具体来说,包括论证类型新理论、论证分析新理论、论证评价新理论。 (1)论证分析新理论:相对于传统逻辑把推理分为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两种类型来说, 非形式逻辑提出了其他的推理方法:“假设推理”、“传导推理”、“似真推理”。这些推理方法是对经典的补充,使逻辑论证更能接近于现实生活。

(2)论证分析新理论:对简单论证进行分析当然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也许只需要通过演 绎有效性、归纳强度或者似真性就能直接进行分析和评价,但问题是日常生活中的论证往往都是冗长的、复杂的,因此,要分析起来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为此,图尔敏提出了一个模型来分析论证,这一模型变成了当今进行论证分析的一个基本模型。在图尔敏的模型中,他把论证分为支持、主张、资料、论证领域、理由、模态量词和可能的辩驳7个要素。,最基本的两个要素是理由与主张,它们分别相当于前提与结论。图尔敏模型毫无疑问是一个全新的论证分析理论。

(3)论证评价新理论:论证的价值至少要取决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前提的真假,二是前提对结论的支持度。关于前提的真假,非形式逻辑对论证评价的焦点导致了开拓者们思考前提的充足性标准。约翰逊和布莱尔提出了“相关性—充足性—可接受性”(RSA)三元组合评价模式。关于前提对结论的支持度,由于经典逻辑是基于语义和语形的分析,因此,某个具体推理的前提是否真实,它实际上是不关心的,只关心前提或者是真的或者是假的。然而,由于进行论证评价时必须考虑到语境问题,因此,前提的真实性是很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结论的可靠性。从语义和语形方面来讲,使用“有效性”来评价论证是非常必要的。归纳强 34 朱京“非形式逻辑的兴起和发展”

转引自晋荣东.“论非形式逻辑的现代性特征”

Page 3 of 5

非形式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课程论文

度是进行论证评价的另一种标准,但这还不够,因为有些论证既不是演绎的,也不是归纳的。因此,我们还需要引入“似真性”才能涵盖论证的语用评价。

四、非形式逻辑异于形式逻辑的社会意义

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的核心都是“论证”,在处理论证上面的差异是它们最鲜明的对比,也正好可以体现非形式逻辑的大众意义。

非形式逻辑同样研究论证和推理,但不同于形式逻辑所关注的人工语言论证和在推理方面构建的逻辑系统,它的侧重点在日常语言论证和自然语言论证。发展和研究非形式逻辑的主要目的是,发展一种能分析和评估出现于自然语言语境中的“非形式”推理的逻辑工具,这些非形式推理主要有政治论辩、法律诉讼、社会评论和大众媒体中的评判。作为逻辑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它在研究非形式推理的一般性理论的同时,研究不同领域中的非形式推理方法,将逻辑学研究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尽管形式化方法是众多的科学方法中很重要的一种,但这种方法毕竟是众多的科学方法中的一种,而不是全部。形式逻辑只能成为少数人的财富,相对于非形式逻辑来说,它的社会价值微乎其微。

事实上,非形式逻辑使得经典意义上的逻辑得以延续,在数理逻辑产生以前,尽管逻辑学家们对逻辑研究对象的认识不尽一致,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逻辑是指导人们认识事物和思维活动的一种工具。但是,这一工具的作用(尤其是在日常思维中)在数理逻辑产生之后却几乎没得到发挥。逻辑学的发展方向似乎正在日趋远离现实生活、远离普通人的生活诉求。形式化正在力求使逻辑成为一种自己自足的研究领域,就如同一些纯数学分支一样远离任何直接的现实考量。而非形式逻辑的出现基本弥补了数理逻辑在日常思维与形式研究方式之间不断加深的鸿沟,以自然语言和日常思维的论证为研究对象和中心内容的非形式逻辑由于能够融入现实生活,培养并提高人们的实际论证能力,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结语:

非形式逻辑强调日常推理的思维活动,并不意味着就无视“形式”,事实上,非形式逻辑也是运用“形式”来清楚地展示论证的过程。非形式逻辑强调日常推理的论证性,这并不意味着逻辑学还要研究思维内容,它只是告诉人们,日常思维的形式与内容本来就是浑然一体,不可分割的。对大学生的思维训练方面运用非形式逻辑将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参考资料:

Page 4 of 5

非形式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课程论文

[1](美)罗伯特•J•克雷切.《大学生逻辑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2]朱京.“非形式逻辑的兴起和发展”.《哲学动态》2003.No.1 [3]武宏志.“‘非形式逻辑’与‘论证逻辑’——兼评刘春杰的《论证逻辑研究》”.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 Vol.22 No.1 [4]阮松.“西方的非形式逻辑运动与我国逻辑学的走向”.南开学报 [5]张建军.“当代逻辑科学‘应用转向’探纲” [6]张世宁.“批判性思维培养与非形式逻辑发展”.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Vol.6 No.2 [7]王桂艳.“现代逻辑的发展与非形式逻辑的兴起”.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0.9 No.5 [8]晋荣东.“论非形式逻辑的现代性特征”.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Vol.28 No.3 [9]熊明辉.“非形式逻辑的对象及其发展趋势”.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No.2

Page 5 of 5

推荐第9篇: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的概述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各种思想逻辑形式的普遍规律,它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我们这里所说的基本规律是相对于特殊规律而言的。我们以前曾经讲过许多逻辑规则,例如定义规则、划分规则、三段论规则等等。这些逻辑规则相对于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这四条逻辑规律来说,都带有特殊性。它们只在特定的思想逻辑形式里有效。相对于这些逻辑规律来说,逻辑的基本规律则带有普遍性,是对这些规则的进一步概括。因而它们普遍地适用于各种思想形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形式逻辑把它们称为基本规律。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普遍有效性。逻辑规律是思维活动中的基本准则,对一切思维过程都有制约作用。任何正确的思想,无论是概念、命题还是推理,都必须具有确定性。有确定的内容,确定地反映客观对象,这是逻辑思维的基本特征。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正是从不同角度反映这一特征。

同一律提出任何思想与自身同一,矛盾律要求思想不自相矛盾,排中律则排除两个矛盾思想的中间可能性。遵守这三条规律是思想具有确定性的必要条件,违反了它们的要求,则势必犯逻辑错误。这是从逻辑规律在思维中的作用说的。

再者,充足理由律也是逻辑思维的必要条件,它是思想具有论证性的必要条件。违反了它的要求,同样犯逻辑错误。

1

二、客观必然性。逻辑规律不是客观事物的规律,而是思维自身的规律,因此有其主观性。但逻辑规律不是同客观事物毫无关系的纯思维的产物,它有其自身的客观基础,即一切客观事物在其存在时必须具有的规律。因为一切事物在其存在时只能是该事物而非他物;一切事物在其存在时不能是虚无;一切事物要么存在,要么不存在,二者必居其一;一切事物的存在必有其存在的理由。

三、逻辑思维具有确定性和论证性的特征。其中,思维的确定性又具体表现为思维的同一性、一贯性和明确性。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是有关思维具有确定性的规律,充足理由律是有关思维具有论证性的规律。任何思维活动如若违背了上述四条规律都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逻辑错误。

任何规律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作用。逻辑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同一思维过程,即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下针对同一对象的思维活动。

所谓“同一时间”,是指思想所涉及的对象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那段时间,在此时间内该对象的本质属性保持不变。思维过程中同一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思想所涉及对象相对稳定状态所持续时间的长短。

所谓“同一关系”,主要指对象的同一方面。任何对象都有许多方面,是多种本质属性的统一。例如“水”就起码有物理属性方面和化学属性方面。水的物理属性方面表明,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在一个大气压下气温摄氏零度时结冰,摄氏100度时沸腾;水的化学属性方面表明,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化合成一个水分子而构成的物质。因此,在不同的关系下,对同一对象可以有不同

2

的概括,这并没有违反逻辑规律的要求。

所谓“同一对象”,是指思维过程中保持不变的那个对象。任何事物在其以此事物而存在之时,只能是此事物而非彼事物。 总之,逻辑规律在“三同一”的条件下起作用,离开了这一条件,就不存在违反逻辑规律的要求的问题。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他将直接关系到如何理解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的问题。

同 一 律

先讲一则《旅行者》的故事:

有一个旅行者经过长途跋涉,又渴又讥,步履艰难地走进了一家酒店。“老板,请问夹肉面包多少钱一份?”“五先令一份,先生!”“请给我拿两份。”老板给了旅行者两份夹肉面包,旅行者又问:“请问,黑啤酒多少钱一瓶?”“十先令一瓶,先生!”“现在我感到渴比饿还厉害,我想用两份夹肉面包换一瓶黑啤酒,可以吗?老板!”“当然可以。”老板爽快地说。老板收起了面包,拿来一瓶黑啤酒,旅行者“咕嘟咕嘟”一饮而尽,嘴巴一擦,然后背起背包就要登程。老板急忙叫住他,客气地说:“先生„”旅行者打断了老板的话,不耐烦地说:“难道非要我在这里住下?”“不,先生,您还没有付啤酒钱呢?”“我不是用夹肉面包换的啤酒吗?”“可是面包钱您也未付啊,先生!”“我没有吃你的面包,为什么要我付面包钱啊?”“是啊,他没有吃我的面包。”老板想,一时竟找不出对方的差错,听任旅行者扬长而去。

3

在这段故事中,旅行者用了偷换概念的手法进行诡辩,使对方听起来似乎有理。旅行者在对话过程中,是把“没有付钱的夹肉面包”偷换为“已付钱的夹肉面包”。当老板指出旅行者面包钱也未付时,旅行者又把话题由“未付钱”转移到“没吃”,而由“没吃”又推出“不需付面包钱”。这一系列貌似有理的诡辩,都是违反同一律的。

一、什么是同一律

同一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何一种思想必然与其自身同一。其公式可以表示为:

A是A A→A(符号公式)

公式中“A”表示同一思维过程中的一个概念或命题。由于推理和论证都是由概念和命题组成的,因此,同一律是所有思想形式必须遵循的普遍规律。

在概念方面,同一律是说:一个概念的内容(内涵和外延)仅与其自身同一,而与其他概念相区别。亦即: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概念指涉什么对象,它就指涉什么对象;指称对象什么属性,它就指称对象什么属性;指称什么时间的对象属性,它就指称什么时间的对象属性。例如:“人民”和“敌人”两个概念,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它们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就是什么,是确定同一的。只有这样,才能确定哪些是人民,哪些是敌人,进而把人民和敌人区别开来。

在命题方面,同一律是说:一个命题陈述的内容是什么就是什么,其自身是同一的。亦即:同一思维过程中的一个命题,如果他陈述同一时间、同一对象的什么属性,那它就是陈述同一时间、同一对象的

4

什么属性;或者说,它肯定什么就肯定什么,否定什么就否定什么。若就真值而言,一个命题是真的,它就是真的;是假的,它就是假的。例如:

①瑞典首次颁发若贝尔奖的时间是1901年12月10日。

②教育必然是中国实现现代化事业的根本保证。

例①断定了瑞典首次颁发诺贝尔奖的时间,它是唯一的,不可能是其他的什么时间;例②断定了教育是中国实现现代化事业根本保证的必然性。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针对这一内容再有其他相反的断定,如不能用“可能”代替其中的“必然”,形成一个可能模态命题。

在语言表达方面,同一律是说:在既定的语境中,任何一个表达概念的语词或表达命题的语句,所表达的意义都应是同一的。亦即:如果一个语词表达某概念,那它就表达某概念;如果一个语句表达某命题,那它就表达某命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例如:“赤”这一语词,可以指比朱色稍暗的颜色,可以指空无所有,还可以只裸露等。但在特定语境下,它表达的是哪一概念,就表达哪一概念,不能随心所欲去规定或理解。语句也是这样,尽管同一语句有时可表达不同命题,但在特定语境中的一个语句表达的只能是某一确定命题。

客观事物的确定性是同一律的客观基础。

二、同一律的逻辑要求

根据同一律的基本内容,正确思维(思想)必须符合下述逻辑要求。

5

1.概念必须保持自身同一。

概念必须保持自身的同一。这是说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确定的,不能任意改变概念的内容或把不同概念的内容混淆起来。违反这一逻辑要求,就会犯“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混淆概念”就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把两个内涵和外延不同的概念当做同一个概念使用的逻辑错误。

它通常是由于人们缺乏对表面相似而内容不同的概念之间区别的明确把握,进而不自觉地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所产生的。例如:

③鲁迅在谈到当时国民党军队中一位排长时说:“他以为不抵抗将军下台,‘不抵抗’就一定跟着下台了。这是不懂逻辑:将军是一个人,而不抵抗是一种主义,人可以下台,主义却可以仍旧留在台上的。”

在这位国民党排长的思维中,就是把“不抵抗将军”和“不抵抗主义”两个不同的概念,当做相同概念来使用,进而犯了“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

“偷换概念”就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故意违反同一律的逻辑要求,用一个概念去代换另一个不同的概念,因而所产生的逻辑错误。如:

④司马光夫人说:“我要出去看花灯。”

司马光说:‘家中有这么多灯,何必出去看?” 司马光夫人说:“我还要看游人。”

6

司马光说:“家中有这么多人,何必出去看?”

司马光可能是不想让夫人出去看花灯,所以才用“灯”代替“花灯”,用“人”代替“游人”以编造所谓的理由。但从逻辑上看,这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2、命题必须保持自身的同一

命题必须保持自身的同一,这是说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何一个命题都有其确定的内容,不能任意改变其内容或把不同的命题相混淆。违反这一要求,就会犯“转移命题”或“偷换命题”的逻辑错误。

“转移命题”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自觉地把一个命题换成另一个命题。如:

⑤在某饭店,一位顾客对送鸡蛋汤的服务员说:“小姐,你的拇指泡到汤里去了!”服务员说:“不要紧,这汤不太烫。”这位顾客的本意是在提醒服务员“你要注意卫生”,而对方却把话扯到“这汤不太烫”上。从逻辑上分析,这位服务员犯“转移命题”的逻辑错误。

“偷换命题”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故意用另一个命题代替原命题。如:

⑥在一次宴会上,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身边坐着的一位富翁问海明威:“你能告诉我什么是最好的写作方式吗?”海明威说:“从左往右写”。

要遵守同一律,保证思想的正确性,就应做到两点:

第一、明确概念的含义。概念的含义就是已经形成的概念的内涵。要明确它,就要对其下定义。

7

二、确定命题的断定内容。一个命题断定的是思维对象的什么情况,在特定语境中是确定的。如果任意改变命题的断定内容或混淆不同命题的断定内容,必然导致转移或偷换命题的逻辑错误,妨害言语交际的准确性。

三、同一律的作用

1、同一律的根本作用在于保证思想具有同一性。思想只有具有同一性,才能正确地指涉客观事物,为言语交际奠定良好的基础。否则,如果违反同一律,所使用的概念或命题时而是这种内容,时而是另一种内容,势必会导致思想混乱。具体而言,一个理论体系如果违反了同一律,其中的概念或命题不确定,它就不会具有严密性和科学性。

2、同一律是驳斥诡辩的有力工具。诡辩论者经常使用“偷换概念”,“偷换论题”等手法,以达到把错误观点装扮成正确观点或者把正确的观点歪曲成错误观点的目的。同一律要求每一思想都应保持同一性,这就是为人们从思想确定性方面识破诡辩,维护真理提供了理论武器。

[逻辑案例1] 鱼之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倏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道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非鱼矣,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即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 有一天,庄周和惠施一同出游,到了濠水(在今安徽凤阳县)的一座桥上。庄周说:“倏 8

鱼在水中从容地游来游去,这鱼多么快乐啊!”惠施说:“您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快乐?!”庄周说:“您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您,固然是不知您;但是您不是鱼,您不知鱼快乐,那是确定无矣是了。”庄周说:“且慢,请想一想您开始是怎么说的?您说:‘您怎么知道鱼快乐’,您是已知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怎么知道,我是在桥上通过观看知道的。”

[逻辑案例分析] 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说,庄周的言论是不合乎逻辑的,具体地说,是不合乎同一律的逻辑要求的。同一律要求在论辩过程中,无论是论证自己的观点还是反驳对方的观点,都应保持论说观点的前后同一。庄周在和惠施的论辩过程中,显然歪曲了惠施的原意,偷换了惠施的论点。惠施说:“您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快乐?!”这句话的原意是否定庄周会知道鱼快乐。而在最后一段对话中,庄周却把惠施的话歪曲成两个意思:其一,惠施承认了庄周知道鱼快乐;其二,惠施问庄周在什么地方(以什么方式)知道鱼快乐的。在这两个意思中,第一个意思是庄周强加给惠施的,第二意思是偷换论题,即把惠施对庄周表示怀疑的问话:“怎么知道鱼快乐”,偷换为“您在什么地方(以什么方式)知道鱼快乐。”综上所述,在庄周与惠施的对话中,庄周违反了同一律,犯了“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

[逻辑案例2] 白马非马

《公孙龙子》白马论第二(节选) 曰:“白马非马”,可乎? 曰:可。 曰:何哉?

曰: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 曰:有白马不可谓无马也。不可谓无马者,非马也?„„

曰: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 马者,无去取于色,故黄、黑皆所以应;白马者,有去取于色,黄、黑马皆所以色去,故唯白马独可以应耳。無去者百有去也,故曰“白马非马”。

[译文] 客说:“白马不是马”,对吗? 主:对! 客:为什么?

主:“马”这个词,是用来称呼形体的;“白”这个词,是用来称呼颜色的。称呼颜色的词,不是称呼形体的。所以说:“白马不是马”。

客:“有白马,不可以说没有马吧!(那么,白马)不是马吗?„„

9

主:要一匹“马”,黄马、黑马都可以算数;要一匹“白马”,黄马、黑就可以算数了。„„ 本来意义上的的马,它没有有颜色上的规定,所以黄马、黑马都可以算数。而白马是有颜色规定的,黄马、黑马都因其颜色而被排斥,只有白马可以算数。没有颜色规定的,不同于有颜色规定的白马,所以我说:“白马不是马。”

[逻辑案例分析] “白马非马”是战国时期哲学家公孙龙的成名命题。公孙龙大胆用“白马非马”这一貌似诡辩的命题向“白马是马”这一常识命题挑战,阐明了个别和一般的区别。从这个角度讲,公孙龙的思维和判断是有效的。即断定“白马”就是“白马”,“马就是马”,表明了个别与一般二者不能混为一谈的逻辑立埸。但是,公孙龙的论述还是存在着问题。他说:“称呼颜色的词,不是称呼形体的,”在这里,我们可以同意公孙龙的观点:“白不是马”。而“白马”一词既称呼颜色,又称呼形体,“白马”就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白”了,可以说“白不是马”,但不能简单地说:“白马不是马”了。在这里,公孙龙有违反同一律之嫌。

10

矛 盾 律

一个青年人很想到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去搞科研。经过努力,他终于见到了他所敬仰的爱迪生,很高兴地说:“我想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世上的一切物品。”

爱迪生听后很惊奇地反问:“那么你想用什么容器来装这种液体呢?”你不是说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吗?”

青年人:“„„”

这位青年人之所以回答不出来,是因为他陷入自相矛盾。 自相矛盾又称为“逻辑矛盾”,“出尔反尔”,“模宁两可”,“自打嘴巴”,它的出现往往是因为说话者吹牛、说谎、搞诡辩、不讲信誉。从普遍逻辑学观点看,则是违背了矛盾律。

一、矛盾律

什么是矛盾律呢?它是人类思维的一个基本规律,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思想形式及其否定,不能都是真的,其中至少有一个是假的。这条规律是防止思维陷入自相矛盾的,所以又称为“不矛盾律。”

矛盾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其公式可以表示为:

A不是非A ¬(A∧¬A)(符号公式) 公式中的“A”表示同一思维过程中的一个概念或命题;“非A”表示与“A”相否定的另一个概念或命题。

注意:与“A”相否定的另一个概念或命题,可能与“A”相反对,也可能与“A”相矛盾。

11

在概念方面,矛盾律的体现有两点:

第一、两个具有矛盾或反对关系的概念不能同时用来指称同一对象。例如:“偶数”和“奇数” 是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概念,不能用来指称同一自然数;也不能用“男人”和“女人”同时指称一个人;不能用“真理”和“谬误”标志同一个理论。又如“牛”和“马”是具有反对关系的两个概念,不能用来指称同一种动物。因为,“马”属于“非牛”的种概念,或者“牛”属于“非马”的种概念,“牛”和“马”蕴涵矛盾关系。同理,不能用“清官”和“贪官”指称同一个官员。

二、同一概念中不能有相互否定的内容。例如:“圆而方的桌子”、“非物质的物质”等等,这些概念包含了两个互相否定的内容,而客观上根本不存在与这些概念相对应的具体对象。

在命题方面,矛盾律的体现有两点:

第一、互相矛盾的两个命题不能同真。例如: ①所有罪犯都应被判刑。

有的罪犯不应被判刑。

②如果他是大学生,他就是德才兼备的人。

他是大学生,但不是德才兼备的人。 ③今晚必然下雨。

今晚可能不下雨。

上述每组命题所包含的两个命题之间是不能同真的矛盾关系,其中必有一个假命题。

12

第二、互相反对的两个命题不能同真。这是因为具有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其中一个必须蕴涵与另一个具有矛盾关系的命题;而具有矛盾关系的命题中有一假。这样,根据蕴涵关系的特点,被蕴涵的命题假时,蕴涵它的命题必假。这也就表明,具有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以A命题与E命题为例。如果A命题真,根据矛盾关系,O命题必假。由于O命题蕴涵E命题,既然O命题假,那么E命题必假。这样,若A命题真E命题必假。反之亦然。如:

④所有国家都有核武器。 所有国家都没有核武器。 ⑤爱因斯坦是英国人。

爱因斯坦是法国人。

⑥这本书是逻辑学。

这本书是文学理论。

这三组命题中的每一组所包括的两个命题之间具有反对关系,其中有一命题真时,另一命题必假。因为矛盾关律决定了二者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同一律的公式是“A是A”,矛盾律的公式是“A不是非A”。显然,矛盾律是用否定的形式表达了同一律用肯定形式所表达的思想,或者说,矛盾律是同一律的进一步展开。二者都是关于思维确定性的逻辑规律。

二、矛盾律的逻辑要求

根据矛盾律的内容,可以对正确思维提出这样的逻辑要求:在同

13

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同时承认一个思想及其否定都是真的。违反这一要求,就会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思维中“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往往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形: 1.肯定地使用一个包含有相互否定内涵的概念。例如:

①可计数的无限序列 方方正正的足球 坚硬的液体

②永远不死的动物 铝合金制的塑料钢窗 这种逻辑错误往往表现为用具有矛盾性质或反对性质的语词来限制一个概念。

2.使用了一个包含互相否定内容的命题。例如:

③赵市长上任将近一年多时间,就为老百姓办了八件实事。

④中国有世界上所没有的万里长城。

⑤阵亡的战士躺在血泊里呻吟着。

这种逻辑错误往往表现为:在同一命题中包含有相互否定的概念。

3.对两个具有矛盾或反对关系的命题同时给以肯定。例如:

⑥早晨,校园里静悄悄的,只有几个同学在朗读外语。

⑦深夜,远望整个商业大楼漆黑一团,只有楼顶层东头的一个房间亮着微弱的灯光。

⑧有人对别人提出的意见表态说:“你的意见是正确的,我完全同意,不过有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商榷。”

⑨神仙谷这地方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老年人常说:“神仙谷从来没有人进去过,进去的人从来没有出得来的”。

14

⑩中国园林建筑始于汉唐宫室。

在实际思维中,像上述明显犯“自相矛盾”逻辑错误的情况比较少见。但是,通过上下文的语言表达,在意义上隐含“自相矛盾”错误的却并不少见,只是人们一般不易发现。只有揭示出语言表达的深层意义,才会发现其中存在的逻辑错误。

4.悖论。悖论是一种特殊的逻辑矛盾。它是指这样一种命题:由这命题的真,可以推出它是假的;由这一命题的假,可以推出他是真的。

“说谎者悖论”是一个著名的悖论。它通常表述为:“我正在说的这句话是假的。”由这句话便产生这样一个问题:“说自己正在说谎的人,他的这句话是不是假的,回答这个问题时便产生悖论:如果他(指说谎者)说的:“我正在说的这句话是假的”这句话是真的,那么可以推出这句话是假的;如果人(指说谎者)说的“我正在说的这句话是假的”是假的,那么可以推出这句话是真的。

西元前6世纪,克利特哲学家 埃庇米尼得斯 ( Epimenides )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所有克利特人都说谎。”

克里特人中的一个人,他们自己的一位先知曾这样说:「克里特人常是些说谎者,是些可恶的野兽,贪口腹的懒汉。」(弟铎书一:12)

“理发师悖论”是一个较通俗的悖论。在某个城市中有一位理发师,他的广告词是这样写的:“本人的理发技艺十分高超,誉满全城。我将为本城所有不给自己刮脸的人刮脸,我也只给这些人刮脸。我对各位表示热诚欢迎!”来找他刮脸的人络绎不绝,自然都是那些不给自己刮脸的人。可是,有一天,这位理发师从镜子里看见自己的胡子长了,他本能地抓起了剃刀,你们看他能不能给他自己刮脸呢?如果他不给自己刮脸,他就属于“不给自己刮脸的人”,他就要给自己刮

15

脸,而如果他给自己刮脸呢?他又属于“给自己刮脸的人”,他就不该给自己刮脸。

“外祖母悖论”是一个穿越时空的悖论。如果一个人真的“返回过去”,并且在其外祖母怀他母亲之前就杀死了自己的外祖母,那么这个跨时间旅行者本人还会不会存在呢?这个问题很明显,如果没有你的外祖母就没有你的母亲,如果没有你的母亲也就没有你,如果没有你,你怎么“返回过去”,并且在其外祖母怀他母亲之前就杀死了自己的外祖母。这就是“外祖母悖论”。

三、矛盾律的作用

矛盾律的根本作用在于保证思维过程的前后一贯性,无矛盾性。无论何时何地,如果思维违反矛盾律,产生了逻辑矛盾就会影响到对客观现实的正确认识,妨碍科学地分析问题和正确地解决问题。具体而言,矛盾律具有下述作用:

1.遵守矛盾律是一个问题具有意义的前提。美国著名科普作家阿西莫夫曾举例:如果有人问,当一个不可抗拒的力遇到一个什么都不能使之运动的物体时,将会发生什么情况?经分析,这个问题本身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因而成了一个包含逻辑矛盾的无意义问题。 2.遵守矛盾律是确立科学理论的必要条件。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应保持自身内容的无矛盾性。如果包含有逻辑矛盾,它就不可能成立或者至少它的可靠性令人怀疑。例如,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就是在发现亚里士多德落体学说包含有逻辑矛盾的基础上提出的。

3.矛盾律是人们驳斥谬误、揭露诡辩的有力武器。在辩论中,如果

16

一方能指出对方观点存在逻辑矛盾,也就意味着对方观点的逻辑支柱是靠不住的。这样,就可以运用矛盾律予以揭露,置对方于被动境地。

[逻辑案例3] 自相矛盾

《韩非子·势难》:人有鬻矛与盾者。誉其盾之坚:“物莫能陷也!”俄而又誉其矛,曰:“吾之矛之利,物莫不陷也!”人应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译文]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是说,有一个人既卖矛又卖盾。他先举起自己的盾,赞誉自己的盾非常坚固,他说:“我的盾任何东西都戳不穿它!”隔了一会儿,他又夸耀自己的矛非常锋利,他说:“我的矛太尖锐了,没有什么东西它不能穿透!”。这时,有人问他说:“用你的矛,戳你的盾,结果如何呢?”这个卖矛又卖盾的人张口结舌,无言以对了。

[逻辑案例分析] 这是一个违背逻辑规律的典型例子,具体地说,卖矛盾者违背了矛盾律。矛盾律的内容是说,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思想反其与之相否定的思想(概念、判断)不能同时成立,二者必有一假。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同时肯定两个相互否定的思想。违背了这一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自相矛盾”。韩非子寓言故事中的买矛盾者在同一语境中既赞自己的盾“无物能陷”,又誉自己的矛“无坚不摧”,同时肯定了两个相互否定的思想,从而“自相矛盾”。这样的思维是一种无效的思维,违背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 的错误逻辑。

17

排 中 律

一、排中律的内容

排中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其公式可以表示为:

A或者非A A∨¬A(符号公式)

公式中的“A”表示同一思维过程中的一个概念或命题;“非A 表示与“A”相否定的另一个概念或命题。

在概念方面,排中律是说:在同一论域中,指称某一对象时或者用A概念或者用非A概念,不能两者都不使用;并且A和非A中必然有一个是正确指称该对象的概念。例如,在学生这一论域中,某一学生或者是“大学生”或者是“非大学生”,二者必居其一。如果“大学生”没有概括该学生的本质属性,那么“非大学生”必能正确概括该学生的本质属性;反之亦然。但应指出,排中律制约的只是同一论域中的矛盾概念,不同论域的概念是不受这一逻辑规律约束的。例如:“大学生”与“大学教师”分别属于不同论域,二者之间就无所谓不能同假,必有一真的问题。

在命题方面,排中律是说:在同一思维过程中,“A”和“非A”两个互相矛盾或具有下反对关系的命题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如果“A”假,那么“非A”必真;如果“非A”假,那么“A”必真。如:

① 所有疾病都是能治愈的。

有的疾病不是能治愈的。

②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8

中国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③ 有的科学家是艺术家。

有的科学家不是艺术家。

例①和例②是两组具有矛盾关系的命题。例③是一组具有下反对关系的命题。它们都具有不能同假的特点,即如果每组命题中一个命题为假,另一个命题必真。

二、排中律的逻辑要求

根据排中律的基本内容正确思维必须遵循下述逻辑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A”和“非A”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都加以否定(即断定二者都是假的)。如果否定其中的一个,就应当肯定另一个。违反这一要求,就会犯“两不可”的逻辑错误。

“两不可”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A”和“非A”两个具有否定关系的思想同时加以否定,即否定“A”真,又否定“非A”真。它通常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况:

1.否定同一论域中两个具有矛盾关系的概念,杜撰出所谓的中间概念。

根据排中律的要求,如果“A”和“非A”是同一论域中两个互相矛盾的概念,那么,该论域中的任何对象如果不属于“A”概念的外延,就必然属于“非A”概念的外延,既不属于“A”概念的外延又不属于“非A”概念的外延的所谓中间对象是不存在的。这也就是说,所谓处于“A”和“非A”两个概念之间的中间概念是错误的。它们的提出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如:

19

④ 19世纪后半叶由马赫和阿芬那留斯所创立的经验批判主义学派,企图用“要素”这个“新”术语代替被他们认为过时的“物质”和“精神”两个“旧”术语。他们认为,这个“要素”既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而是超越二者的新东西;他们的哲学是超越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上的没有任何“片面性”的最新哲学。 2.对两个具有矛盾关系的命题同时加以否定。例如:

⑤ 在一次讨论世上有神还是无神的问题时,甲认为世上不存在神,乙认为世上有神存在。丙提出观点说:“我既不同意世上无神的观点,又不同意世上有神的观点。对这个问题应作具体分析。”

三、排中律的作用

排中律的作用在于保持思维具有明确性和鲜明性,而明确性和鲜明性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在具体认识过程中,如果思想含混不清,在是非问题面前态度暧昧、不置可否,就不可能得到明确的认识,更谈不上获取真理。

关于排中律的作用,以下三点要注意:

1.排中律只是要求对于思维中两个互相否定是思想做出非此即彼的抉择,并不否认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中间环境和第三种可能性。

2.当人们对某一问题尚未进行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时,对于是非问题不作二者择一的决断,即既不肯定“是”,又不肯定“非”,这并不违反排中律的要求。

3.对于隐含着某种错误预设的复杂问语,不简单地回答“是”

20

或“不是”,这是排中律许可的。因为,无论回答“是”或“不是”,都将意味着承认问话中所隐含的预设是事实。例如,有人问:“你现在戒毒了吗?”这就是一个复杂问语,其中隐含着预设“你曾经吸毒。”如果事实上你从来没有吸毒,就不能简单地回答“戒了”或者“没有戒”,因为这两种回答都将意味着你承认自己曾经吸过毒。所以,遇到“复杂问语”时应当认真分析,明确指出其中所暗含的预设是错误的。

四、排中律与矛盾律的区别

从根本上而言,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都是保证思想确定性的逻辑规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现在根据前面的介绍,把排中律和矛盾律之间的区别总结如下:

第一、基本内容不同。排中律是说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矛盾律则是说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第二、适用范围不同。排中律适用于具有矛盾关系或下反对关系的命题,而矛盾律适用于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命题。

第三、逻辑错误不同。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表现为“两不可”,即对具有矛盾关系或下反对关系的两个思想同时加以否定;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表现为“自相矛盾”,即对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两个思想同时加以肯定。

第四、具体作用不同。排中律的作用是保证思想具有明确性、鲜明性,矛盾律的作用是保证思想具有首尾一贯性、无矛盾性。

21

[逻辑案例4] 模棱两可

唐初有个苏味道,他的文章有点名气,和当时另一个文士李峤齐名,人称“苏李”。苏味道从小相当聪明,二十岁考上了“进士”,做官做到“吏部侍郎”,武则天执政时,他还担任过宰相。苏味道为人圆滑,遇事态度暧昧,往往这样也好,那样也行。《唐书·苏味道传》曾记录了他的一句话:“决事不欲明白,误则有悔,摸棱持两端可也。”这句话典型地道出了苏味道圆滑的处世哲学。棱,即多面体的边。用手摸住任何一条棱,可以同时摸到两个面,但又不肯定摸到哪一面,可以在两面中自由转换,所以“摸棱持两端可也”!由此,人们称苏味道为“苏摸棱”,“摸棱手”、“摸棱宰相”。“摸棱持两端可也”后来演化成“模棱两可”这个词语,形容那种骑墙居间,不置可否的态度。

[逻辑案例分析] 苏味道自以为聪明,其实他违背了逻辑规律,具体地说,违背了排中律的要求。排中律的内容是说,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二者必有一真。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必须肯定一个,而不能在孰真孰假的选择中去寻找根本不存在的第三者。苏味道“摸棱持两端可也”的如意算盘恰恰企图去寻找第三条道路,其结果是没做任何选择,是一种无效的思维。

22

充 足 理 由 律

一、充足理由律的内容

充足理由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一思想被确定为真必然有充足的理由。其公式可以表示为:

A真,因为B真,并且B能推出A 用符号表示:B∧(B→A)→A 公式中的“A”表示被确定为真的思想,可称为“论断”(又可称为“推断”);“B”表示用来确定“A”真的一个(或一些)真命题,可称为“理由”。“A真,因为B真并且由B真能推出A”,是说,在论证过程中,推断A为真,是因为有真实的理由B,并且由B真能必然推出A真。我们称B为A的充足理由。

从以上所述可知:在论证中,一个思想被确定为真,必须有充足理由;如果没有充足理由,则推断不能被确定为真。例如:

①铁是导电体(A),因为金属都是导电体(B),而铁是金属(B2)。

②地球是有尽头的(A)因为地球是平的(B)。

③他不会写小说(A),因为他不是学文学专业的(B)。

可以看出,例①中的推断是能够被确定为真的,因为这一推断有充足的理由,其中的B1,B2都是真的,并且从 B1,B2的真,能够推出A真。例②中的推断不能被认定为真,因为理由B本身就是假的。例③中的推断也不能被确定为真,因为它未能为这一推断提供充足理由,B虽然是真的,但从B真并不能推出A真。

充足理由律表明,任何一个被确定为真的论断,都必然存在着为

23

什么确定该论断为真的充足理由。这些充足理由表现为一个(或一些)命题,它们不仅是真的,而且从它们能推出被确定为真的论断。可见,用来确定某一论断为真的充足理由具有两个特征:第

一、理由由真命题组成;第

二、从理由为真足以推出论断为真。如:例① ,再如:

④我们必须抓住历史机遇,振兴教育事业。因为,如果不抓住历史机遇,振兴教育,那么,就不能完成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的两项根本任务,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文明程度也难有大的提高,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会有继续广大的危险。

上例为确定“我们必须抓住历史机遇,振兴教育事业”这一论断为真,提供了一系列的真实理由,并且由这些理由能必然地推出论断为真。

充足理由律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逻辑规律。具有而言,在实际思维中,人们提出一个新的真概念,做出一个新的真命题,都必须有充足理由;在推理时,要想必然推出真结论,就必须前提真实和推理形式有效;在论证时,要确定某一论题为真,必须论据真实并且能从论据的真推出论题成立。所以,任何被确定为真的思想都必然是有充足理由的。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充足理由,任何思想都是不能被确定为真的。但是,实际思维是复杂的。有的论断明明是真的,可人们一时还不可能把其之所以为真的充足理由揭示出来。对此,可以坚信随着认识的深化,人们终究会把握这些论断之所以为真的充足理由。

充足理由律作为逻辑基本规律,它是客观事物情况存在的原因和

24

条件在思维中的反映。在客观世界,任何事物情况的存在都不是无缘无故的,总是有一定的原因和条件。这些原因和条件组合起来,就形成该事物情况存在的充分条件。如果反映某一客观事物情况存在的命题为“A”,那么“A”真的充分条件命题“B”就是充足理由。一个命题“A”只要有充足理由“B”,就可以判定其为真;否则,不能确定其为真。例如,在客观上,存在着在压力不变的条件下,金属受到热后体积就会膨胀这一情况。这一情况反映在思维中,就会形成下述的论证:

⑤ 金属加热后体积会膨胀。因为,如果压力不变的话,金属加热后分子之间的距离会加大,而分子之间距离加大时体积就会膨胀。

在这一论证中,“因为”前面的话是被确定为真的论断,“因为”后面的话是为论断真所提供的充足理由。显然,这一论证中的充足理由是对客观事物情况的正确反映。

充足理由律是客观事物因果条件规律的反映。某一被断定为真的思想不仅通常与某一事物情况相对应,而且,它的充足理由与该事物情况存在的充分条件也往往是对应的。但是,不能把一定论断与其充足理由的关系和事物情况与其充分条件的关系混淆起来。这是因为:一方面,论断与其充足理由之间的关系属于意识领域的命题之间的关系;事物情况与其充分条件之间的关系则属于客观现实的对象或现象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逻辑论断的充足理由并非总是与客观的因果条件相对应的。如:“今天天气很冷,因为气温表的水银柱已降到零下10°c。在这句话里,“ 气温表的水银柱已降到零下10°c”

25

是“今天天气很冷”的充足理由,但是,“今天天气很冷”的客观原因和条件并非是“气温表的水银柱已降到零下10°c”。

二、充足理由律的逻辑要求

根据充足理由律的基本内容,可提出如下逻辑要求:在同一思维和论证过程中,如果确定某一思想为真,必须为之提供充足理由。具体要求有以下三点:①对所要求论证的观点必须给出理由;②给出的理由必须真实;③从给出的理由必须能够推出所要论证的论点。否则,就会犯“毫无理由”、“虚假理由”、“预期理由”和“退不出”的逻辑错误。

所谓“毫无理由”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仅断定某一命题为真,而并不为这一命题之所以为真提供理由的逻辑错误。例如,现实中有些人认为,某些思想,尤其是某些权威人士提出来的思想,其正确性无可置疑,无须为其提供任何理由。从逻辑上看,这就属于犯了“毫无理由”的逻辑错误。

所谓“虚假理由”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以虚假命题作为理由而犯的逻辑错误。也可说“虚假理由”是指在论证过程中以虚假命题作为论据而犯的逻辑错误。其中主要有两种情况:第

一、由于受认识水平的限制,在论证过程中误把虚假命题当做论据。例如,在科学发展史上,一些错误学说的提出和形成一般都是因为认识水平所限,根据虚假命题而造成的。如:“地球中心说”是以“太阳围绕地球转动”这一虚假命题为基本根据的,“燃素”说则是以主观想象中存在着“燃素”为依据的。第

二、为了达到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目的,在具体

26

论证中故意捏造虚假论据。例如,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守备队在沈阳北郊用炸药炸毁了南满铁路长沈线的一段路轨,但却反诬中国军队炸毁南满铁路和袭击日本守备队,并以此作为向我沈阳附近的北大营和沈阳市区发动进攻的理由。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以谎言为理由的做法,自然从根本上来说是由其反动的政治立场所决定的,但从逻辑上看,这也是不符合论证要求的,犯了“虚假理由”的逻辑错误。

“预期理由”是指在论证过程中引用真实性尚待证明的命题作为论据,进而所犯的逻辑错误。如有人提出:

⑥地球上出现的不明飞行物,是外星球上的宇宙人发射的,因为现代科学告诉人们,外星球可能存在着比地球人更高级的宇宙人。他们向地球发射宇宙飞行物是很自然的事情。

在例⑥这段议论中,论题是“地球上出现的不明飞行物,是外星球上的宇宙人发射的”。其论据是两个真实性尚未得到证实的命题,即“外星球存在着比地球人更高级的宇宙人”和“外星人向地球发射宇宙飞行物是很自然的事情”。由于论据本身的真实性是待证的,所以根本不可能由此确定论题的真实性。例⑥就犯了“预期理由” 的逻辑错误。

所谓“退不出”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理由与推断之间没有逻辑联系或它们之间没有关联而导致的错误。“退不出”有两种类型:一是形式的退不出;二是非形式的退不出。

形式的退不出是指从前提到结论的推理,违反推理的规则。例如:某女士被控告用砒霜在食物中下毒害死丈夫,指控的根据是“其丈夫

27

尸体中检验出砒霜成分”。有人指出该指控的推理形式有误:

⑦ 如果是食砒霜中毒而死,那么尸体中可检验出砒霜成分。

尸体中可检验出砒霜成分。

所以,是食砒霜中毒而死。

这个推理形式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由肯定后件到肯定前件的无效式,因而该指控违反充足理由律,犯了“退不出”的逻辑错误(后通过进一步检验死者棺材周围泥土中的砒霜成分,确认尸体中被检验出的砒霜成分是由周围泥土渗入)。

非形式的退不出有各种形式,如“理由不相干”、“夸大相关程度”等。

“理由不相干”是指用与论题无关的、退不出论题的论据进行牵强论证的错误。譬如你说某人偷了你的手机,你一定要拿出证据来。假如你说因为昨天晚上某人骂了他的老父,所以证明他偷了你的手机;这个证明就不能成立。因为骂老父与偷手机并没有关系。就算你修辞得再好,讲得天花乱坠,也是没有用的。因为不相干的证据不算是证据。

“夸大相关程度”:有些理由与论题虽有某种关联,但若“夸大相关程度”也会犯“退不出”的逻辑错误。有则电视新闻,报道东北某市环境卫生大队工人的生活,说该队工人,开始有“工资低、社会地位低、住房难、找对象难”等问题,后经领导组织学习,做思想工作,解决了这些问题。“经领导组织学习,做思想工作”这一理由,虽与结论“解决了工资、地位、住房、对象等问题”有较弱的相关程

28

度,但被夸大后,说仅靠“经领导组织学习,做思想工作”就“解决了工资、地位、住房、对象等问题”,显然犯了“退不出”的逻辑错误。

三、充足理由律的作用

充足理由律的主要作用在于保证思想的论证性。任何科学理论、科学论著或论文,它们的立论都必须有充分的根据,具有论证性,只有这样才能立得住,才能具有真正的说服力,使人心悦诚服。没有充分的根据,就不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就会使人对它的真实性发生怀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事物做出的判断,特别是重要的判断,也是应该有充分的根据的。如法院对案件的判决、政府部门对某项政策的决定、以至个人的一些观点、看法等等,都应该有充足的理由。

充足理由律是论证和反驳的逻辑基础。是否符合充足理由律,是决定论证与反驳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没有充足理由律,就很难说清楚论证与反驳所必须遵守的规则。

值得指出的是,理由必须真实,只是充足理由律提出的一种逻辑要求,而一个论断所依据的理由究竟是真是假,仅靠充足理由律是无法断定的。这样的问题归根到底是需要实践来加以解决的。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充足理由律的内容、要求和客观基础上,都与前三条规律有所不同。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在思维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是保证思想的确定性,充足理由律在思维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是保证思想的论证性。确定性的思想必须以充足理由为根据,思想的论证性以思想的确定性为基础,因而充足理由律与前三条规律也是有

29

联系的。

[逻辑案例5]莫须有

宋时,北方女真族的金国,大举南侵,黄河流域一带,全部沦陷。可是昏庸无能的朝廷,害怕战争,步步退让,而奸相秦桧,更主张妥协投降,卖国求荣。以岳飞为代表的抗战派,则积极抗战,他率领的部队,人称“岳家军”,以少胜多,打了很多胜仗,人们赞誉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在岳家军节节胜利的时候,以秦桧为首的卖国投降派,一面取得了糊涂皇帝宋元宗的宠信,一面勾结敌人,暗害岳飞。秦桧假传圣旨,连发十二道紧急金牌,解除岳飞的兵权,并最终杀害了岳飞。岳飞遇害后,人们纷纷责问秦桧,大将韩世忠质问秦桧:“岳飞究竞有什么罪?”秦桧竞无耻地答到:“莫须有!”一代名将岳飞就这样被“莫须有”的罪名害死了。

[逻辑案例分析] 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岳飞的故事,是违反逻辑规律的典型案例。在逻辑规律中,有一条规律叫“充足理由律”。这条规律的内容是说,一个思想被确定为真,要有充足理由。也就是说,要确定一个思想的真,必须要有理由,而且这个理由必须是真实的,并且从这个理由能够推出这个思想来。否则就会犯“没有理由”、“虚假理由”或“推不出”的逻辑错误。秦桧以“莫须有”为由给岳飞定罪,就违反了“充足理由律”,犯了“没有理由”的逻辑错误。

30

推荐第10篇:《形式逻辑》课程教学大纲

《形式逻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1、中文名称:形式逻辑

2、英文名称:formal logic

二、学时学分

总学时:54学时,其中讲授44学时,习题10学时。 学 分:3学分

三、开课学期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四、课程考核要求

课程考核要求:考试或考查

考试:以期末试卷成绩为准;考查:综合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试卷成绩(70%)。

五、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其目的和任务是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形式逻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进行逻辑思维训练,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水平,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逻辑力量,以求达到概念明确、命题恰当、推理有逻辑性、论证有说服力,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科学知识提供必要的逻辑工具。

六、适用专业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

七、课程教学要求和学时分配

(一)绪论(3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

引导和帮助学生了解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和性质以及学习形式逻辑的意义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该课程的具体知识奠定基础。

能够识别“逻辑”一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能够从各种具体的命题和推理中,概括出它们的逻辑形式,并指出其中的逻辑常项和变项等。

2、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和性质;难点是分析“逻辑”一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3、教学内容

(1)思维、语言和逻辑

思维和语言;逻辑和逻辑学。 (2)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和性质

1 什么是形式逻辑;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思维的逻辑形式、思维的逻辑规律和简单的逻辑方法;形式逻辑的基本性质。

(3)学习形式逻辑的意义和方法

学习形式逻辑的意义;学习形式逻辑的方法。 (二)概念(6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和掌握概念的特征、种类、外延间的关系以及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能够运用欧拉图表示概念间的关系;了解什么是逻辑限制和概括并能熟练运用;牢记定义和划分的规则及违反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并能用以检验具体定义或划分有无逻辑错误。

2、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概念的种类、概念间的关系并用欧拉图表示之,定义和划分的规则及违反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难点是事物类与整体的区别,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区别,分析具体定义或划分有无违反规则的情况。

3、教学内容 (1)概念概述

概念及其基本逻辑特征;概念和语词的联系和区别;事物的类和分子、整体和部分。

(2)概念的种类

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正概念和负概念;实概念和虚概念。

(3)概念间的关系

全同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 (4)定义

定义及其构成;定义的种类或方法;定义的规则;定义的作用。 (5)划分

划分及其构成;划分的种类或方法;划分的规则;划分的作用。 (6)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概念内涵和外延间的反变关系;概念的限制;概念的概括。 (三)简单命题(6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

理解和把握命题的基本逻辑特征,直言命题的种类、逻辑形式、真假条件、主谓项的周延情况和直言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关系命题中关系的逻辑特性。

2、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直言命题的真假条件,直言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关系命题中关系的逻辑特性;难点是对直言命题之间对当关系和直言命题主谓项周延情况的正确理解。

3、教学内容 (1)命题概述

命题及其逻辑特征;命题和语句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命题的分类。 (2)直言命题

直言命题及其构成;直言命题的种类;直言命题的真假条件;直言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直言命题主谓项周延性。

(3)关系命题

2 关系命题及其构成;关系的逻辑性质 (四)简单命题推理(7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

理解和掌握对当关系推理的有效形式,命题变形推理的基本方法和规则及有效形式,三段论的一般规则和前三个格的特殊规则,关系命题中关系的逻辑特性;能够比较熟练地分析各种具体的直言命题推理是否有效,能够将省略三段论恢复为完整形式并检验其是否有效。

2、重点和难点重点是题变形推理的基本方法、规则及有效形式,三段论的一般规则及前三个格的特殊规则;难点是命题变形推理的综合运用,三段论一般规则的理解和运用。

3、教学内容 (1)推理概述

什么是推理;推理的分类。 (2)直言直接推理

什么是直言直接推理;直言直接推理的种类:对当关系推理和命题变形推理。

(3)直言三段论

三段论及其构成;三段论公理;三段论的一般规则;三段论的格与式;三段论的省略形式。

(4)关系推理

什么是关系推理;关系推理的种类。 (五)复合命题(7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

理解和掌握各种复合命题的逻辑含义、逻辑形式、真值表、逻辑性质及各种负命题的等值命题;能熟练运用真值表方法判定复合命题间的关系,特别是等值关系和矛盾关系,能够判定某个真值形式的逻辑性质。

2、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各种复合命题的逻辑含义、逻辑形式、真值表及各种负复合命题的等值命题;难点是对各种复合命题的真值及各种负复合命题等值命题的理解和运用。

3、教学内容 (1)联言命题

什么是联言命题;联言命题的真值;正确运用联言命题。 (2)选言命题

什么是选言命题;选言命题的种类:相容选言命题和不相容选言命题;关于选言肢是否穷尽的问题。

(3)假言命题

假言命题及其构成;假言命题的种类: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和充要条件假言命题;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和必要条件假言命题间的等值转换。

(4)负命题

负命题及其真值;负命题的种类及其等值命题。 (5)真值表方法

什么是真值表方法;真值表方法的运用:判定真值形式的逻辑性质和不同

3 真值形式之间的关系。

(六)复合命题推理(7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

理解和掌握各种复合命题推理的规则和有效形式;能够较熟练地判定某一复合命题推理形式是否有效,并能综合运用各种复合命题推理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各种复合命题推理的规则及有效形式,特别是各种选言推理和假言推理的规则和有效形式;难点是各种选言、假言推理形式有效无效的理解和区别及综合运用各种复合命题推理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3、教学内容 (1)联言推理

什么是联言推理;联言推理的规则;联言推理的有效形式 (2)选言推理

什么是选言推理;选言推理的种类:相容选言推理和不相容选言推理。 (3)假言推理

什么是假言推理;假言推理的种类: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和充要条件假言推理。

(4)二难推理

什么是二难推理;二难推理的有效形式;驳斥错误二难推理的方法。 (5)复合命题的其他推理

假言易位推理;假言连锁推理;假言联言推理;负命题等值推理。 (七)模态命题及其推理(4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什么是模态命题;掌握真值模态命题的种类及它们之间的对当关系、真值模态推理的种类及其有效形式;掌握规范模态命题的种类及它们之间的对当关系、规范模态推理的种类及其有效形式。

2、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真值模态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对当关系真值模态推理的有效形式,规范模态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对当关系规范模态推理的有效形式;难点是真值模态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规范模态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

3、教学内容

(1)真值模态命题及其推理 (2)规范模态命题及其推理 (八)逻辑基本规律(5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什么是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及其客观基础,把握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的基本内容、逻辑要求及违反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能够识别实际思维中的逻辑错误,自觉地遵守逻辑思维规律,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水平。

2、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的基本内容、逻辑要求及违反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难点是正确理解“同一思维过程”及准确把握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区别。

3、教学内容

(1)逻辑基本规律概述

什么是逻辑规律;逻辑基本规律的客观基础;逻辑基本规律的强制性和规范性。

4 (2)同一律

同一律的基本内容;同一律的逻辑要求及违反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同一律的作用;正确理解和运用同一律。

(2)矛盾律

矛盾律的基本内容;矛盾律的逻辑要求及违反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矛盾律的作用;正确理解和运用矛盾律。

(3)排中律

排中律的基本内容;排中律的逻辑要求及违反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排中律的作用;正确理解和运用排中律;排中律和矛盾律的区别。

(九)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4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什么是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及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之间的关系,把握各种传统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的一般形式结构、特点及提高结论可靠程度的逻辑要求。

2、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各种传统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的一般形式结构和提高结论可靠程度的逻辑要求。

3、教学内容 (1)归纳推理概述

什么是归纳推理;归纳推理的种类;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 (2)传统归纳推理

完全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 (3)现代归纳推理

概率归纳推理;统计归纳推理 (4)类比推理

什么是类比推理;类比推理的客观基础及其结论的性质;类比推理的种类;④类比推理的基本逻辑要求;类比推理的作用

(十)论证(5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什么是论证,论证的结构和规则,证明和反驳的种类;掌握证明和反驳的基本逻辑方法;能够具体分析某一论证的逻辑结构及其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2、重点和难点重点是论证的结构及论证与推理的区别、论证的规则、证明和反驳的种类及方法;难点是正确理解独立证明反驳法与归谬法、反证法的区别和联系。

3、教学内容 (1)论证概述

论证及其种类;论证的构成;论证与推理和实践检验的关系;论证的作用。 (2)论证的规则

关于论题的规则;关于论据的规则;关于论证方式的规则。 (3)证明的种类

必然性证明和非必然性证明;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 (4)反驳的种类

反驳论题、反驳论据和反驳论证方式;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推荐教材 (1)《逻辑学》,姜全吉、迟维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 (2)《实用逻辑教程》,张绵厘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2、参考教材 (1)《形式逻辑》,蔡贤浩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 (2)《逻辑学》,徐锦中编著,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3)《逻辑学教程》,何向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 (4)《逻辑学》,楚明锟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 (5)《逻辑学》,南开大学哲学系逻辑学教研室编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 (6)《逻辑学》,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室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11月。

3、主要学习参考资料

(1)《普通形式逻辑理论与实践》,赵永振编著,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4月。

(2)《趣味逻辑新编》,彭漪涟、余式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 (3)《逻辑与智慧新编》,郑伟宏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 (4)《笑话、幽默与逻辑》,谭大容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

第11篇:形式逻辑试题(B)

《形式逻辑》试卷(B)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判断题(指出下列论断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写“对”,不正确的写“错”。每题1分,共10分)

1、“教师在人民群众中享受着崇高的威信,我要做一个合格的教师。” 这段议论中的两个“教师”都是集合概念。( )

2、“干部”和“农民”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矛盾关系。( )

3、概念的概括是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来实现的。( )

4、“所有的同学都不是不认真学习的”这个判断的主谓项都是周延的。( )

5、如果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所有的选言支是真的,那么这个不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 )

6、“SIP”换位简单换位,其换位后的判断是“PIS”。( )

7、定义就是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

8、演绎推理是以一般原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 )

9、根据矛盾律,两个互相反对的判断必然有一个是真的。( )

10、证明就是说明事物客观性的判断。( )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的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10分)

1、思维的结构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 )。

A、思维的内容 B、逻辑常项 C、变项 D、语言表达形式

2、“人民警察”这个概念可以概括为( )。

A、人民卫士 B、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C、公务员 D、职员

3、“没有一个犯罪分子不是危害社会的”这个判断的逻辑形式是( )。

A、特称判断 B、全称肯定判断 C、单称判断 D、全称否定判断

4、“北京在武汉的北面”和“北京和武汉都是大城市。”这两个判断( )。

A、都是关系判断 B、都是联言判断 C、前者是关系判断,后者是联言判断 D、前者是联言判断,后者是关系判断

5、已知“SEP”为假,可必然推出( )。

A、SAP真 B、SAP 假 C、SIP 真 D、SOP真

6、对于A.B两个概念,如果所有A都是B,并且有些B是A,那么A、B两个概念具有( )。

A、全同关系 B、真包含于关系 C、交叉关系 D、全异关系

7、“在铁铁欣赏弹弹”这个关系判断中,“欣赏”这一关系是( )。

A、对称关系B、非对称关系 C、反对关系 D、全异关系

8、“小王是转业军人”与“小王不是转业军人”,这两个性质判断( )。

A、不能同真,可以同假 B、不能同假,可以同真 C、既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 D、可以同真,也可以同假

9、“大学生必须遵守法律”为真,可必然推出( )。

A、“大学生必须不遵守法律”为真 B、“大学生可以遵守法律”为假

C、“大学生可以遵守法律”为真 D、“大学生可以不遵守法律”为真

10、以“大学毕业生都是高素质的人才”这个判断为真进行推理,可必然推出

A、“大学毕业生都不是高素质的人才”为真

B、“有些大学毕业生是高素质的人才”为假 C、“有些大学毕业生不是高素质的人才”为真 D、“有些大学生不是高素质的人才”为假

三、多项选择(在每题的五个备选的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每题2分,共10分)

1、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有( )。

A、定义 B、划分 C、分解 D、限制 E概括

2、直言判断的直接推理有( )。

A、判断对当关系推理 B、类比推理 C、间接推理 D、直言判断变形推理 E、假言推理

3、下列具有不相同的逻辑常项的判断形式组是( )。

A、SAP与SIP B、SIP 与 PIS C、P←Т与F←Y D、SEP与SOP E、P←R与Y~U

4、从“公民必须遵守纪律”,可必然推出( )。

A、并非“公民必须不遵守纪律” B、并非允许“公民遵守纪律” C、允许“公民遵守纪律 ” D、允许“公民不遵守纪律” E、并非允许“公民不遵守纪律”

5、“在性质判断中,主项和谓项都周延的判断有( )。

A、全称肯定判断 B、全称否定判断 C、特称肯定判断 D、特称否定判断 E、单称否定判断

四、简述题(指出下列推理是何种推理,并说明是否有效,写出其推理形式。(每题6分,共10题,60分)

1、犯罪分子的行为既是违法的,又是缺德的。所以犯罪分子的行为都是违法的。

2、所有的犯罪行为都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所以,所有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都是犯罪行为。

3、公民都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所以不允许公民不遵守国家法律。

4、刘一农揭发了王大山的犯罪事实,所以,王大山揭发了刘一农的犯罪事实。

5、并非所有违法者都是犯罪分子,并非有的犯罪分子不是危害社会的,所以,有的危害社会的不是违法者。

6、所有的大学生都是知识分子,王萧萧是知识分子,所以,王萧萧是大学生。

7、不讲道德不可能不损害他人利益,所以,不讲道德必然损害他人利益,,

8、此盗窃案要么是内盗,要么是外盗;根据调查此盗窃案不是外盗,所以,此盗窃案是内盗。

9、只有有伤害他人的故意,才会犯故意伤害罪;李某没有伤害他人的故意,所以,李某没有犯故意伤害罪。

10、如果大满的行为构成抢劫罪,那么他使用了暴力或暴力威胁夺走了他人财物。根据调查,大满没有使用暴力或暴力威胁夺走他人财物。由此可见,成大的行为不构成抢劫罪。

五、分析题(10分)

1.朝星贸易公司的保险柜被盗窃,经过公安局侦查人员的侦查,查明作案者是凛凛、统统、安安、絮絮中的一个人。于是这四个人作为犯罪嫌疑人接受讯问。在讯问中这四个人的口供如下:

凛凛:我没有作案时间,我不可能作案。

统统:絮絮是罪犯。

安安:是统统盗窃了公司的钱财。

絮絮:统统与我有仇,他在陷害我。

假定这四个人中只有一个说假话,请问罪犯是谁?并请写出分析证明的过程。

2.下列甲、乙、丙、丁的言论是否符合形式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如不符合,请指出违反哪条规律?犯什么逻辑错误?

在讨论某案的量刑时,甲说:“对该被告 既可以从轻处罚,也可以从重处罚。”乙说:“对该被告既不能从轻处罚,也不能从重处

罚。”丙说:“对该被告应判有期徒刑2年。”丁说:“该被告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人。”

3.甲、乙、丙、丁四人争夺围棋赛前四名。

赵、钱、孙、李对此预测如下:

赵认为:丁是第一名;钱认为:甲不是第一名,并且乙不是第二名;孙认为:如果乙是第二名,那么丙不是第三名;李认为:如果甲不是第一名,那么乙是第二名。结果表明,上述四人中只有一人的猜测正确。

请问:甲、乙、丙、丁各获第几名?写出推导过程。

《形式逻辑》试题(B)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指出下列论断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写“对”,不正确的写“错”。每题1分,共10分)

1、错

2、错

3、对

4、对

5、对

6、对

7、错

8、错

9、错

10、错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的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中。每小题2分,共10分)

1、C

2、C

3、B

4、C

5、C

6、B

7、B

8、C

9、C

10、D

三、多项选择(在每题的五个备选的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每题2分,共10分)

1、ABDE

2、AD

3、ADE

4、CE

5、BE

四、简述题(指出下列推理是何种推理,并说明是否有效,写出其推理形式。(每题6分,共10题,60分)

(评分标准:指出推理形式1分,是否有效1分,写出推理形式1分,说明是否有效的理由3分)

1、联言推理。有效,因为联言推理的前提联言判断真,推出的结论必真。其推理形式是 P∧q→q

2、换位法推理。无效,因为违反了换位法推理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到结论中不得周延”的规则。其推理形式是:SAP→PAS。

3、规范判断对当关系推理。有效,因为规范判断对当关系推理矛盾关系可以由真推假。其推理形式是:必须P→不允许不P。

4、关系推理。无效,因为“揭发”是非对称关系,推不出必然结论。其形式是:aRb→bRa。

5、三段论推理。无效,因为违反了三段论推理“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到结论中不得周延”的规则,犯了大项扩大周延的逻辑错误。其形式是:POM,MAS→SOP。

6、三段论推理。无效,违反了三段论推理“中项必须周延一次”的规则,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其形式是:PAM,SAM→SAP。

7、模态对当关系推理。有效,因为模态对当关系推理矛盾关系可以由假推真,即知道一个判断假就可必然推出另一个判断真。其推理形式是:必然不P→不可能P

8、不相容选言推理。有效,因为符合不相容选言推理“肯定一个选言支,就要否定剩下的选言支”的规则。其推理形式是:

要么P,要么q;

非q;

———————

所以P;

9、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有效,符合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前件,就可否定后件“的

__

__规则。其推理形式是:(P←q)∧ P→q。

10、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有效,因为符合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的规则。其推理形式是:

____ (P→q)∧q→P。

五、分析题(10分。评分标准:指出罪犯是统统,4分;分析论证全面准确6分;比较准确4—5分,不够准确1—3分)

罪犯是统统。分析论证如下:

根据矛盾律,可确定说假话人在统统和絮絮中。由于确定说假话的人在统统和絮絮中,可推知凛凛和安安说的是真话,由此又可推知,凛凛不是作案者,统统是作案者,因为安安说的是真话,从他的话中也推知统统是作案者。

第12篇:形式逻辑题库1

形式逻辑试题题库

一、填空题:

1、形式逻辑提出了许多关于思维形式的规律,其中( )、( )与( )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2、( )是反映事物的特有属性(固有属性或本质属性)形态。

3、语词是(

)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

)。

4、概念的( ),就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概念的( )就是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事物。

5、认知三角形的认知主体主由三个方面组成,分别是:( )、( )和( )。

6、( )是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即揭示概念所反映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方法。

7、下定义的一般方法是:( )+( )=被定义项,下定义时先概括,后限制。

8、( )就是断定事物情况的思维形态。

9、形式逻辑上分别有: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 特称肯定判断; 特称否定判断。它们分别用字母( )、( )、( )、( )替代。

10、由于大项、中项与小项在前提中位置不同而形成的各种不同的三段论形式,叫做三段论的( )。

11、(

)律即是事从同出,它的具体内容是:如果一个思想反映某客观对象,那么它就反映这个客观对象;如果一个思想是真的,那么它就是真的:如果它是假的,那么它就是假的;(

)律即是非真即假,它的具体的内容是:一个思想不能既反映某客观对象而又不反映这个客观对象;一个思想不能既是真的又是假的;(

)律即是就事论事,莫王顾左右而言它,它的具体内容是:一个思想或者反映某客观对象或者不反映这个客观对象;一个思想或者是真的,或者是假的。 概念是反映(

)的特有属性形态。

13、(

)就是事物的性质的(

)规定性。

14、概念的( ),就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概念的( )就是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事物。

15、逻辑学可分为三个不同类型,它们是:( )、( )和( )。

16、(

)又叫否定概念,是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如:“非学生”、“非本单位工作人员”、“不合理” 。

17、下定义的一般方法是:( )+( )=被定义项,下定义时先概括,后限制。

18、两个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部分重合的逻辑关系叫(

)关系。

19、形式逻辑上分别有: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 特称肯定判断; 特称否定判断。它们分别用字母( )、( )、( )、( )替代。

1 / 4

20、如果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同时包含于一个属概念之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恰好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这种关系被称为(

)。

21、形式逻辑中有一个“三段论”,其中( )、( )与( )是三段论的基本结构。

22、反映事物固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态的是(

)。

23、( )是概念的语言形式,(

)是语词的思想内容。

24、概念的( ),就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概念的( )就是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事物。

25、认知三角形的认知主体主由三个方面组成,分别是:( )、( )和( )。

26、(

)是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它的被认定的形式是属性+种差。

27、下定义的一般方法是:( )+( )=被定义项,下定义时先概括,后限制。

28、( )就是断定事物情况的思维形态。

29、形式逻辑上分别有:A、E、I、O、它们分别是指:(

); (

); (

); (

)。

30、由于大项、中项与小项在前提中位置不同而形成的各种不同的三段论形式,叫做三段论的( )。

31、定义是(

)的逻辑方法,定义是由(

)、(

)、(

)三部分组成的,下定义最常用的方法是(

)。

32、任何一个复合命题都包含有(

)和(

)两种成分,复合判断的逻辑性质是由(

)来决定的。

33、只有当假言判断的前件p(

)但后件q(

)时,“如果p,则q”这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才是假的。

34、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必须(

),不能(

),违反这一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做(

)或(

)。

35、任何逻辑形式都包含有(

)和(

)两个部分。

36、概念有(

)和(

)两个方面。

37、逻辑所研究的基本规律有三条,即(

)、(

)、(

)。

38、归纳推理可分为(

)归纳推理和(

)归纳推理两种。

39、关系判断的关系性质主要有(

)和(

)两种。

40、根据判断间的对当关系,已知A真,可以推知I(

),E (

),O (

)。

41、在直言三段论中,包含大项的前提叫做(

),包含小项的前提叫做(

),根据两个前提并通过中项推出的那个新判断称为(

)。

42、由两个(

)前提和一个(

)支选言命题作前提所构成的推理,叫做二难推理。

43、如果p是q的充分条件,那么,q就是p的(

)条件。

44、从词项的外延来看,“教师”与“青年”具有(

)关系,“男教师”与“女教师”具有(

)关系。

45、SIP与SOP具有(

)关系;SIP与SOP具有(

)关系。

46、在三段论形式中,结论总是特称的是(

)格,结论总是否定的是 2 / 4 (

)格。

47、根据形式逻辑的(

)律,若“王强是党员”为假,则“王强不是党员”为真;根据(

)律,若“王强是党员”为真,则“王强不是党员”为假。

48、若p∨q取值为假,则p取值为(

);若p←q取值为假,则p取值为(

),q取值为(

)。

49、一个有效的第一格三段论式,其结论若为SEP,则其大前提应为(

),小前提应为(

)。

50、在一个充要条件假言命题中,当前后件都为真或假时,该命题是(

) 的。

51、逻辑学作为一门大的学科知识分类有三大知识源泉:(

)、(

)和(

)。其中,古希腊形式逻辑的主要代表有(

)和(

)。

52、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一本西方逻辑学译本,是明末(

)与人合作翻译的(

);而“逻辑”一词,最早出现在清末(

)翻译的(

)一书。

53、亚里士多德建立起了一种“大逻辑”框架,就是后来一千多年里占统治地位的逻辑教学体系,这个框架的大致内容是:从概念开始——>(

)——>(

)——>(

),然后是谬误及其反驳,最后得到思维的基本规律。

54、逻辑学本质是一门与(

)有关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

)和(

),主要任务是(

),并教会人们正确地进行推理和论证。它是关于(

) 的培养和训练,有一种通俗的说法,就是“思维的语法”。

55、SIP换质后得到(

),SAP换位后得到(

),SOP换质位后得到(

)。

56、从概念外延间的关系来看,“医生”和“教师”具有(

)关系,“限制”和“概括”具有(

)关系。

57、三段论规定,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

);中项在前提中(

)。

58、“只有通过考试,才能毕业”转换为等值的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是(

)。

59、科学归纳法是在考察了对象与属性之间的(

)联系后作出结论的。

60、复合命题的逻辑性质是由(

)决定的。它是区别各种复合命题的(

),按照它的不同,复合命题可分为(

)、(

)、(

)、(

)负命题四种。

6

1、由前提“p或q,非q”可得出结论(

)。

6

2、英国逻辑学家密尔的五种探求因果联系的归纳方法分别是(

)、(

)、(

)、(

)、(

)。 6

3、在几种主要复合命题负命题的等值推理中,“并非(p并且q) ” 等值于(

), “并非(p或者q) ”等值于(

),“并非(如果p则q)” 等值于(

),“并非(只有p才q)”等值于(

),“并非(p当且仅当q) 等值于(

)。

3 / 4

参考答案:

1、同一率、矛盾率、排中率;

2、概念;

3、概念、语词;

4、内涵、外延;

5、概念、词语、对象;

6、定义;

7、属概念、种差;

8、判断;

9、A、E、I、O;

10、格;

11、同一率、矛盾率、排中率;

12、事物;

13、属性、内在;

14、内涵、外延;

15、形式逻辑、数理逻辑、辩证逻辑;

16、负概念;

17、属概念、种差;

18、全异;

19、A、E、I、O;20、矛盾;

21、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22、概念;

23、语词、概念;

24、内涵、外延;

25、概念、词语、对象;

26、定义;

27、属概念、种差;

28、判断;

29、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30、格;

31、明确概念内涵,定义项,被定义项,定义联项,属加种差法

32、支命题,联结词,联结词;

33、真,假

34、保持同一,任意变换,偷换(混淆)概念,偷换(混淆)论题;

35、逻辑常项,逻辑变项;

36、内涵,外延;

37、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

38、完全,不完全

39、对称性,传递性;40、真,假,假 ;

41、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42、假言命题,二

43、必要;

44、交叉,全异(矛盾)

45、下反对,蕴涵

46、第三,第二

47、排中,矛盾

48、假,假,真;

49、MEP,SAM50、真;

51、古希腊的形式逻辑,中国先秦的名辩学,古印度逻辑,亚里士多德的词项逻辑,斯多亚学派的命题逻辑;

52、李之藻,《名理探》,严复,《穆勒名学》;

53、判断,推理,论证;

54、人的思维,推理,论证,提供一种标准来识别有效的推理和论证与无效的推理和论证,理性精神;

55、SEP,PIS,PIS;

56、交叉,全异

57、也不能周延,必须至少周延一次;

58、如果要毕业,那么就要通过考试;

59、因果;60、联结词,根据,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 6

1、p;6

2、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共用法,剩余法,共变法 ;6

3、非p或者非q,非p并且非q,p并且非q,非p并且q,p且非q(或非p且q)

4 / 4

第13篇:形式逻辑第一讲

第一节 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

形式逻辑通常叫做“逻辑学”,简称“逻辑”。逻辑学是以思维形式,特别是推理形式为研究对象的基础性、工具性的科学。近一个世纪以来,逻辑学实现了从传统向现代的飞跃,从而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对社会进步产生了重要影响。由于逻辑学在现代教育、科学、文化发展中日益显现出它的重要性,197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地将逻辑科学与数学、物理、化学、天学、地学、生命科学一起列为现代七大基础学科之一。

“逻辑”这个词,在现代汉语里是多义词,在不同场合里有不同的含义。常见的含义有以下几种:

1、指客观事物的规律。

例如:“捣蛋,失败,再捣蛋,再失败,直至灭亡——这是帝国主义和世界上一切反动派对待人民事业的逻辑。”

2、指某种特殊的理论、观点或看问题的方法。例如:“侵略者奉行的是强盗逻辑”

3、指思维的规律、规则。

例如: “写文章要讲逻辑” , “概念要明确,判断要恰当,推理要合乎逻辑。”

4、指逻辑学这门科学。

例如:“大学生要学点逻辑”就是指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形式逻辑。

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因此,要说明形式逻辑的对象,就得说明什么是思维。 思维是在语言材料基础上,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思维属于认识过程的理性认识阶段,一般说来,思维具有以下的几个特点:

1. 间接性。思维的间接性表现在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它必须借助于感性材料,经过大脑的加工,才能取得对客观事物本质的认识;思维的间接性还表现在人在进行思维时,是间接地通过其他人过去所掌握的知识推导出新的知识。正因为如此,人们才有可能理解那些自己不能亲自感知的东西,才有可能理解那些没有引起人们感觉、知觉和表象的东西。

2. 概括性。思维的概括性表现在,它是从许多个别事物的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内在的、本质的属性。思维不是对个别事物的可感知的、非本质的特性的反映,而是对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性质的反映。“国家是阶

1 级统治的工具”这个思想,就是对国家概括的反映,它反映的不是个别国家的个别特点,而是从许多个别国家的各种不同的特性当中抽取出来的一般的、本质的性质。

3. 和语言密不可分。语言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往的工具,人们用语言来彼此交流各自的思想。同时,语言也是正常人用来进行思维的手段,一切掌握了语言的人都是用语言来思考问题的。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没有无思维的语言,也没有无语言的思维,不论人们在什么时候和什么情况下,产生什么样的思想,进行什么样的思考,都是离不开语言的。斯大林说:思维“只有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在语言的词和句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和存在。没有语言材料、没有语言的‘自然物质’的赤裸裸的思想,是不存在的。”

理性认识的形式或思维形式就是概念、判断和推理。思维形式总是和一定的语言形式相对应。

概念是由词组来表述的。如“线段”、“马克思主义”、“语言学”、“碳水化合物”等。从语言形式上看是词,而从逻辑上看则是概念。

判断是由句子来表述的。如“平行四边行对边是相等的”、“人是动物”、“商品都是有价值的”等等,从语言形式上看是句子,从逻辑上看是判断。

推理是由复合句或句群来表述的。例如:“金属都有光泽,铁是金属,所以,铁有光泽。”从语言上看是句群,而从逻辑上看是推理。

思维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但不能把思维和语言混为一谈。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语言的思想内容,属于逻辑范畴;语言是以人的生理器官所发出的声音去代表精神活动中所有思想的信号,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属于语言学范畴。所以,二者是有质的区别的。

综上所述,思维是在语言材料基础上,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 形式逻辑是一门关于思维的科学。它不研究思维的一切方面,也不研究思维的具体内容,而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

与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一样,思维有内容,也有形式。不同领域中的具体思维内容是不相同的。例如,哲学思维涉及的是物质、意识、真理、矛盾等特定的对象;物理学中涉及的是声、光、磁、电等内容。但是它们都要应用诸如“所有„„都是„„”、“如果„„那么„„”这些共同的思维的联系方式,或思维的形式结构,这就是思维的逻辑形式。

例如:

(1) 所有商品都是有价值的。

2 (2) 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这是两个具体判断。判断(1)属于政治经济学领域的具体思维,它涉及“商品”与“有价值的”这些特殊对象,是其思维内容。判断(2)属于数学领域中的具体思维,它所涉及的“三角形的内角和”与“180度”就是这个判断的思维内容。

“所有„„都是„„”是以上两个判断所拥有的共同因素,也是不同领域的具体思维需要应用的共同的思维联系方式,或共同的逻辑形式。我们用“S”与“P”来分别代表“所有”后面的“„„”与“都是”后面的“„„”。“S”叫做主项,“P”叫做谓项,它们称作变项,我们可以用任何具体概念去代换它们。“所有”、“都是”称作常项。上面两个判断所具有的逻辑形式就是:所有S都是P。

下面是两个有具体内容的推理。 (1)所有金属都是导电的;

所有铁都是金属; 所以,所有铁都是导电的。 (2)所有动物都是有死的;

所有人都是动物; 所以,所有人都是有死的。

我们研究一下这两个推理,就会发现,它们的具体内容虽然不同,但它们却采取共同的思维联系方式。它们都是由三个具有“所有„„都是„„”形式的判断组成的。而且,这三个判断都有这样的关系:第一个判断的主项和第二个判断的谓项是相同的概念,第一个判断的谓项和第三个判断的谓项是相同的概念,第二个判断的主项和第三个判断的主项是相同的概念。

如果我们用“M”、“P”、“S”去分别代表上述相同的概念,上面这两个推理的共同的联系形式就是:

所有M都是P; 所有S都是M; 所以,所有S是P。

这种共同思维联系形式,不仅为上述两个推理所运用,而且也为这类各种不同的思维内容所运用。因此,这种共同的思维联系方式就是上述推理的逻辑形式。

在思维中,概念是它的最小的单位和基本要素,它不具有象判断和推理那种类型的

3 逻辑形式,但对它仍然可以从另外的方面进行逻辑形式和逻辑关系的研究和分析,如概念的内涵、外延、种类、关系、定义、划分等。

形式逻辑研究没有任何具体性的一般的判断和推理,即从思维的逻辑形式方面研究思维及其真假对错关系。例如,当具有“所有S都是P”这样逻辑形式的思想(如“所有金属都导电”)是真的时候,具有“有的S不是P”逻辑形式的思想(如“有的金属不导电”)就是假的;当具有“所有M都是P”和“所有S都是M”这样逻辑形式的思想是真的时候,那么就必然可以得出具有“所有S是P”逻辑形式的思想也是真是,而不论它的具体内容如何。形式逻辑虽然运用真假这些概念,但它并不研究具有具体内容的思维的真假。

形式逻辑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还研究思维逻辑形式的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它们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同一律要求思维必须保持同一性,即确定性。矛盾律不容许思维论断中含有逻辑矛盾。排中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和论断中,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必有一真。充足理由律要求论断必须有充分根据。遵守这些规律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只有遵守了这些思维的逻辑规律,才能保证人们的思维具有确定性、首尾一贯性、明确性和论证性。相反,就会引起思维混乱,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和表达思想。

形式逻辑所研究的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是有客观根据的不是人们主观臆造的。它们是人类在长期实践活动中总结概括出来的,是人类长期抽象化的结果。它们虽然只在人们的主观思维中起作用,但是却有客观基础。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不是空洞的外壳,而是客观世界的反映。”

以上概括地说明了形式逻辑的基本内容。现在我们可以给形式逻辑下一个简要的定义:形式逻辑关于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同时也研究一些认识现实的简单的....................................逻辑方法。 ....第二节 逻辑学在生活的应用

形式逻辑存在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

事例一:

姐弟二人站在卧室门口玩耍,妈妈在做饭。姐六岁,弟四岁。不知为什么姐弟发生了矛盾。弟弟高喊:“妈妈,姐姐打我。”姐姐马上辩解说:“我没打他,我只用手‘扶’了他一下。”弟弟说:“不是扶,疼着呢!”

4 姐弟俩都是学龄前的儿童,根本不知道什么叫逻辑学。但姐姐却偷换概念的手法掩盖自己的错误。她把用手打弟弟,说成是用手“扶”了一下弟弟。“打”这个概念表示侵犯别人的不正当行为。“扶”这个概念表示帮助别人的正当行为。她为了逃避妈妈的指责,巧妙地运用了偷换概念的手法。所谓偷换概念,是故意用一个概念代替另一个不同的概念。弟弟才四岁,更不懂什么叫逻辑学,但他正在揭露姐姐的错误时,却使用了逻辑学上称之为“反驳”的手法。其推理过程是:

如果是扶我,那么就不疼

现在我感到疼

所以不是扶我

这是根据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来进行反驳。逻辑学神秘吗?连乳臭未干的孩子都在运用它呢! 事例二:

如果问什么是“概念的限制”?很多没学过逻辑学的人,可能张口结舌答不上来。但它作为明确概念的一种逻辑方法,大家天天都在用,当你走进百货大楼,就看到成千上万种商品。“商品”这个概念外延很宽,如果你不对它进行限制,你是无法买到自己所需的商品的。请看一个

六、七十岁的老太太是怎么运用这种方法去水果店买苹果的。

老太太走进水果店,看见货架上陈列着梨、桃、苹果、葡萄等各种水果;卖苹果的货架上又摆着国光苹果、红香蕉苹果、黄元帅苹果等各种苹果;国光苹果又分为大的、中的、小的三个等级。她走过来,细细瞧了一阵,就对售货员说:“同志,我要大的国光苹果。”

在这里老太太使用了“概念的限制”这种逻辑方法。她对“水果”这个概念逐级进行了三次限制:水果——苹果——国光苹果——大的国光苹果。越限制,概念的内涵越多,外延越小,她所想要的东西越具体。这种通过增加概念内涵来缩小其外演的方法,就叫概念的限制。只有通过这种方法,她才能从售货员就无所适从了。概念的限制神秘吗?商店柜台前每天不都重复千百次吗! 事例三:

这里讲的一个很不雅致的事例,但它能使你对选言推理留下极深刻的印象。两个小伙子坐在一起聊天,忽然他们俩同时闻到一股难闻的气味。其中一个人立即指责另一个人说:“你污染空气了”。另一个摇摇头,想否认。第一个说:“屋里就咱们两个人,不是我,当然是你。”他的推理过程是这样的:

污染空气的或者是你,或者是我

不是我

所以污染空气的是你

不少人在青少年时代似乎都发生过上面的经历,但是很多人意识到,当时你所运用的推理方法,正是形式逻辑课本上所讲的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呢!

在你的一生中,选言推理这种推理方式你可能使用过成千上万次,但当人们问起你什么叫选言推理时,你也许仍然感到迷惑不解呢!

5 事例之四:

初学形式逻辑的人,觉得二难推理比较复杂,它的四种不同的推理公式尤其难记。背了半天,勉强记住了,过不了十天半月就又全忘了。但在日常生活中,谁也不记什么公式不公式,无论大人孩子都会进行二难推理呢。请看:

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旁,看第十一届亚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冠亚军决赛,参加决赛的运动员是中国的邓亚平和陈子荷。

上大学的儿子说:“这场球赛甭看了,金牌肯定是中国的。” 爸爸说:“这一点连三岁的孩子都知道。不过我要问你,这中间是一个什么样的推理过程?”

儿子虽然学过形式逻辑,爸爸突然这么一回,仍然感到茫然。 爸爸接着说:

“如果邓亚平打胜了,金牌是中国的; 如果陈子荷打胜了,金牌是中国的; 或者邓亚平胜或者陈子荷胜 所以,金牌总是中国的。”

儿子一听,恍然大悟说: “如果P则R 如果Q则R P或Q 所以R 这是二难推理的简单构成式。” 爸爸说:

“你学的东西都是从老师那里趸来的,大部分还停留在书本上,还没有与实际结合在一起,还是一堆死知识啊。”

要把形式逻辑的死知识变成活知识,只有到生活和实践当中去。

第三节

逻辑学之用途

看了上述四个事例,一些同志可能打消了对形式逻辑学的神秘感,但也会产生一个新的误解:既然毛孩子都会运用一些逻辑知识,干吗浪费功夫去学逻辑学呢!不学语法,照样说话;不学逻辑学,不照样思考问题吗?

提到这个问题,使人很自然地想起了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的一段话:“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日常生活中不自觉地运用一些简单的逻辑知识,那只是来自直接经验的粗浅的感性认识,它有很大的局限性,遇到稍微复杂一些的问题,单凭生活经验就无能为力了。譬如,绝大多数没学过逻辑学的人都会进行下面这个三段论的推理:

6

金属都导电 铝是金属

所以铝也导电

这个三段论,前提是正确的,推出的结论也是正确的。

物质是不灭的 恐龙是物质

所以恐龙也是不灭的

这个三段论,前提是正确的,但推出的结论却是错误的。这两个三段论很相似,一个推出的结论是正确的,一个推出的结论是错误的,为什么?要弄清其中的奥妙,就要学习形式逻辑学,全面掌握直言三段论的推理规则。

所以,学习形式逻辑学的目的,是为了掌握思维规律和各种逻辑规则,更好地运用各种思维形式(概念、判断、推理),正确地进行思维活动,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以及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简洁地说,学习的目的,一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进行思维,二是准确地表达人们的思想。下面用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1)学习形式逻辑,可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指导人们正确地进行思维活动。 思维是人们形成概念、判断并运用概念判断进行推理和论证的过程。人们的思维要正确,首先要遵守思维规律和逻辑规则,这是进行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善于运用逻辑学的一些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情况,找到原因,解决问题。逻辑思维能力强的人,往往具有惊人的洞察力。《三国演义》中描述过这样一个故事。魏国的大将军司马懿派偏将郑文到诸葛亮那里去假投降,又怕诸葛亮识破,就又装模做样地派前将军“秦朗”去追杀郑文,结果还是弄巧成拙,被诸葛亮揭穿。故事的梗概如下:

诸葛亮坐在祁山大寨,忽听禀报说魏将郑文来降,就唤他进来问话。郑文说:“我乃魏之偏将,与秦朗同领兵马,不料司马懿偏听偏信,加封秦朗为前将军,视我为草芥,还想陷害我,所以来投降。”言未毕,又听禀报说魏将秦朗追来了,指名要与郑文交战。诸葛亮对郑文说:“你杀了秦朗,我就重用你。”郑文提刀上马,只一回合,就斩秦朗于马下,然后提着秦朗的首级来见诸葛亮。诸葛亮勃然大怒,喝令把郑文推出斩首。其部下都感到迷惑不解。诸葛亮说:“司马懿不轻易用人,若加封秦朗为前将军,他必武艺高强。与郑文交战,只一回合被斩,必不是真秦朗,因此是假投降。”

诸葛亮何以料敌如神?因为他善于进行逻辑推理。他的推理过程用逻辑竖式表示是这样的:

前将军秦朗是武艺高强的人

7 被杀的不是武艺高强的人,因为只一回合就被杀

所以被杀的不是前将军秦朗

这是直言三段论的第二格。第二格的推理规则是:大全称(大前提是全称判断);有一否(两个前提中有一个是否定判断),如果前提是真实的,按照这个规则进行推理,其结论必然是正确的。诸葛亮虽然没学过形式逻辑学,但他是按照直言三段论的逻辑规则进行推理的,所以他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

掌握逻辑推理不但可以从已知推出未知,还可以帮助你学会论证问题。 在中世纪的欧洲,“上帝是万能的”这种观点占绝对统治地位,为了驳倒这种观点,当时有人依据二难推理的规则,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上帝能否制造一块连他自己也举不起来的石头?对这个问题,不管你回答“能”或者“不能”,都能证明上帝不是万能的。这个推理按照逻辑竖式可以表示如下:

如果上帝能制造出一块连他自己也举不起来的石头,那么他不是万能的(因为有一块石头他举不起来);

如果上帝不能制造出一块连他自己也举不起来的石头,那么他也不是万能的(因为有一块石头他造不出来);

上帝或者能或者不能制造出这块石头; 总之,上帝都不是万能的。

中世纪用一个二难推理证明“上帝不是万能的”,令人赞叹不已。古希腊的伊壁鸠鲁用一个三难推理来证明“仁慈和万能的神是根本不存在的”,更令人拍案叫绝。他认为:如果仁慈和万能的神存在,人世间就不应该有罪恶和灾难存在;既然人世间有很多罪恶和灾难存在,就说明仁慈和万能的神是不存在的。他按照三难推理的规则(尽管是不自觉的),提出了三种假设,推出同一个结论——不存在。

论题:仁慈和万能的神是不存在的。 论据:人世间有罪恶和灾难存在。 证明:

如果神愿意,而没有能够除尽世间的罪恶和灾难,那么他就不是万能的。这表明仁慈和万能的神是不存在的。

如果神能够,而不愿意除尽世间的罪恶和灾难,那么他就不是仁慈的。这也表明仁慈和万能的神是不存在的。

如果神愿意而且能够除尽世间的罪恶和灾难,那么世间早就应当没有罪恶和灾难。实际上世间有很多罪恶和灾难,这也表明仁慈和万能的神是不存在的。

神或者愿意而不能够除尽世间的罪恶和灾难;或者能够而不愿意除尽世间的罪恶和

8 灾难;或者既愿意又能够除尽世间的罪恶和灾难;

所以仁慈和万能的神是不存在的。

用简单的推理来证明“神是不存在的”这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是一件很难办到的事情。而古希腊的伊壁鸠鲁,凭着惊人的智慧,用形式逻辑的办法做到了。这个天衣无缝、无懈可击的三难推理,充分地显示了形式逻辑作为一门科学所迸发出的真理的光芒。

(2)学习形式逻辑,有利于提高人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准确地交流和表达人们的思想。

要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从逻辑学的角度讲,就是要做到概念要明确、判断要恰当、推理要有逻辑性、论证要有说服力、布局谋篇逻辑层次要分明。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谈话时由于使用的概念含糊不清,谈话双方的理解完全不同,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古时候在一个小镇上住着一个教书先生。他左邻住着一个铜匠,右邻住着一个铁匠,整天叮叮当当,敲敲打打,影响他教书。有一天教书先生把铜匠和铁匠找去,对他们说:“我给你们每人一百元钱,限你们三天内搬家,怎么样?”铜匠和铁匠小声嘀咕了几句,就一口答应了。到了第四天头上,教书先生刚要上课,不想又听到叮当乱敲,禁不住火冒三丈,把铜匠铁匠二人找来,怒气冲冲地质问他们为什么不搬家?铜匠说:“谁说我们俩没搬家,我从你的左边搬到右边,他从你的右边搬到左边,都搬家了。”教书先生无言以对,过了三天,他只好自己搬走了。

为什么教书先生花了钱却没办成事呢?因为他使用的概念没有准确地表达出他的思想。他心里想的是让他们二人“搬走”,而嘴里说的是让他们“搬家”。“搬家”和“搬走”不是一对全同概念。由于用语含糊不清吃了大亏。如果他说“你们必须搬到不影响我教书的地方”,那就不会让人家钻空子了。

不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含糊不清容易引起误会;而且判断的断定范围含糊不清也容易引起误会。

有这样一段故事:

有个人请了四位客人到饭馆吃饭。到了约定的时间,来了三位客人,有一位没来,越等越着急,就自言自语地说:“该来的不来嘛!”已来的三人中,有一位听了很不痛快:“怎么?该来的不来?那我是不该来的呀!我走了。”说着拔腿走了。主人一看,更着急了,说:“唉,又走了一位,不该走的走啦。”留下的两位又嘀咕起来了:“什么,不该走的走了,这么说没诚意请我们俩呀!我们也是走呀。”结果已来的客人又全给气走了。

主人的话明明是好意,但客人听了心里不舒服。主人说话的毛病,在于他使用的判断,断定范围含混不清,引起了客人的误会。“该来的不来”这个判断断定范围就含糊不清。主人的原意,“该来的”包括已经来的人,而客人听了觉得“该来的”只是那个没来的人。“不该走的走了”,主人的原意“不该走的”包括没走的人,而客人听了觉得“不该走的”只包括“走了的人”,所以留下的也气走了。因此判断要恰当,判断的判定范围必须十分明确。断定范围含糊不清,你这样理解,他那样理解,就大相径庭了。而形式逻辑就要研究概念如何明确、判断如何恰当、说理如何才能透彻,论证如何才能严谨。

9 这一些都涉及到表达问题。总之,形式逻辑不但要研究如何正确地进行思维,还要研究如何准确地表达人们的思想。

第14篇:形式逻辑练习题(二)

形式逻辑练习题

(二)

一、填空题

1.当S与P的外延间具有真包含或反对关系时,并非SOP为________。2.科学归纳法是在考察了对象与属性之间的________联系后作出结论的。

3.在“[A()B]→B”的空括号内,填入逻辑常项符号________,可构成有效的推理式。4.若SEP为真,则SI________。

5.以“SIP或者SOP,并非SOP”为前提进行选言推理,可必然得出结论________。

6.如果有的a是b,有的b不是a,而且________,那么a与b之间在外延上的关系是交叉关系。

7.若一个有效三段论的大前提为MOP,则这个三段论属于第________格三段论。8.在论证中,若“论证过少”,那么就违反了普通逻辑的________规律的要求。

二、单项选择题

1.性质判断主项与谓项的周延情况,取决于( )。 A 逻辑常项 B 逻辑变项 C 语言形式 D 语言内容

2.从判断的形式结构看,“曹操与曹植不是兄弟”是( ) 。 A 性质判断 B 关系判断 C 联言判断 D 负判断

3.“一个推理只有形式正确,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这个推理结论不可靠,所以这个推理形式不正确。”这个假言推理使用了( )。 A 正确的否定后件式 B 错误的否定后件式 C 正确的否定前件式 D 错误的否定前件式

4.如同时否定“小周或小王独舞表演”和“小周与小王都不独舞表演”,则( )要求。 A 违反同一律 B 违反矛盾律 C 违反排中律

D 不违反逻辑规律

5.在“[p( )q]∧p→”的括号内,填入下列联结词,可使其成为有效的推理形式( )。 A ∨ B ∧ C → D ←

6.在假说形成的完成阶段,起主要作用的推理是( )。 A 类比推理 B 简单枚举法 C 二难推理 D 演绎推理

7.有效的换位法,其前提判断与结论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一定不能是( )关系。 A 等值 B 矛盾 C 蕴涵 D 不等值

8.一有效三段论的小前题是SOM,其大前提应是( )。 A MAP B MEP C PAM D PIM

9.完全归纳推理是( )的推理 A 一般到个别 B 个别到一般 C 一般到一般 D 个别到个别

10.如A是属加种差定义中的被定义项,则A通常不能是( )。 A 普遍概念 B 单独概念 C 正概念 D 负概念

11.如两个性质判断的变项完全相同,而常项完全不同,则这两个性质判断(A 可同真,可同假 B 可同真,不同假 C 不同真,可同假 D 不同真,不同假

12 推理(a)“SIP→SOP”与推理(b)“PIS→SOP”的有效情况是( )。 A 都有效 B 都无效

C(a)有效但(b)无效 D(a)无效但(b)有效

三、双项选择题

)1.已知“不可能P”为真,则下列为假的是( )( )。 A.可能P B.可能非P C.不必然P D.必然P E.必然非P

2.已知A是B的充要条件,则不能( )( )。 A.由A真推B真 B.由A假推B假 C.由B假推A真 D.由B真推A真 E.由A真推非B真

3.下列概念的限制,正确的是( )( )。 A.“普遍概念”限制为“单独概念” B.“中国”限制为“北京” C.“科学”限制为“自然科学” D.“论证”限制为“论据” E.“竞争”限制为“人才竞争”

4.在证明中运用反证法要借助于( )( )。 A.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 B.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前件式 C.二难推理肯定前件式 D.选言推理否定肯定式

E.不相容选言推理肯定否定式

5.在概念的下列五种关系中,( )( )是反对称的。A.同一关系 B.真包含于关系 C.真包含关系 D.交叉关系 E.全异关系

6.设SOP假,则下列为真的是( )( )。 A.SI B.SE C.SIP D.SA E.SEP

7.与“并非‘如果你来,他就不来’”等值的判断是(A.你来但他不来

( )。

) B.或者你来或者他不来

C.并非“只有你不来,他才来” D.只有你来,他才来 E.你来,他也来

8.下列逻辑错误中,违反同一律要求的是( )和( )。 A.偷换概念 B.转移论题 C.自相矛盾 D.模棱两可 E.推不出

9.“光是有质量的,因为光对它射到的物质产生了压力,而如果光没有质量,就不会产生这种压力”。这段论证用的是( )( )。 A.演绎推理 B.归纳论证 C.直接论证 D.反证法 E.选言论证

10.下列式子中,正确表达对当关系中I与O的关系的是( )( )。 A.I→O B.I∨O C.I∨O D.O→I E.I∨O

四、多项选择题

1.已知(p∧q)假,则( )为真。 A.p∧q B.p∨q C.p∨q D.p∨q E.p→q

2.类比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 )。 A.前提真时结论未必真 B.思维进程相同

C.并非由一个前提推出结论 D.结论是或然的 E.推理结构相同

3.以SAM与MAP为前提进行三段论推理,将所得结论作前提,再进行换质位法推理,能必然得出的结论是( ) A.A B.ES C.I D.OS E.SA

五、图解题

1.若MOP为假而SAM为真,请用欧拉图表示S与P可能有的各种外延关系。 2.设SAP假,试用欧拉图表示S与P可能有的各种外延关系。

六、表解题

列表说明,在大王与小李不同时上场比赛的条件下,(1)“如果大王不上场,那么小李上场比赛”与(2)“要么大王不上场比赛,要么小李不上场比赛”的真假情况是否相同。 p q

假 假

(p为“大王上场比赛”,q为“小李上场比赛”)

七、分析题

1.试分析:如同时肯定下列三个判断,是否违反逻辑基本规律? A:如果举行象棋比赛,那么不举行围棋比赛 B:举行象棋比赛 C:举行围棋比赛

2.“如果A真,则I真;如果A假,则O真;A真或A假,故I与O至少一真。”试分析该论证中的论题和推理形式,并说明该论证是否正确。

3.下列定义与划分是否正确?为什么?

“三段论是由两个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它分为第一格、第二格、第三格三段论。”

4.概念S与概念P的外延关系具有同一关系。试问:以S为主项、P为谓项的四个性质判断中哪几个为真?其中哪些可作换位推理?

5.指出下述反驳中被反驳的论题及反驳中所用的推理种类和反驳方法。

“有人说,生产关系就是阶级关系,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就不是阶级关系,而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也是生产关系呀!可见,有的生产关系不是阶级关系。”

八、证明题

试证明:如果同时肯定下列三个判断,则违反矛盾律的逻辑要求。 1.PES 2.MOP→SIP 3.SIM

九、综合题

设下列A、B、C、D四判断均真,那么小王学不好逻辑的原因是什么?写明推导过程。 A:如果小王基础好(p),学习又努力(q),而且方法对头(r),那么他就能学好逻辑()。 B:小王没学好逻辑。 C:小王的学习方法对头。

D:如果小王学习方法对头,那么小王基础好。

形式逻辑练习题

(二)参考答案

一、1.假 2.因果 3.∧ 4.真 5.SIP 6.有的a不是b 7.三 8.同一

二、1.A 2.B 3.B 4.C 5.A 6.D 7.B 8.C 9.B 10.B 11.D 12.B

三、1.AD 2.CE 3.CE 4.AD 5.BC 6.AB 7.CE 8.AB 9.AD 10.AC

四、1.ABCDE 2.ACD 3.ABCD

五、1.

2.

六、

(一)将条件与两判断分别符号化:

条件:(p∧q)p∨q

(1)p→q

(2)p∨q

(二)列真值表: p q

p∨q

p→q

p∧q

真 假

(三)由上表可知,当满足条件时,判断(1)和(2)是等值的,即是可同真同假的。

七、1.违反矛盾律。因为A与B组合可推出“不举行围棋比赛”,这与C“举行围棋比赛”相矛盾。也可由A与C组合推出“不举行象棋比赛”,这与B相矛盾。

2.论题是“I与O至少一真”。

推理形式为(p→q)∧(p→s)∧(p∨p)→(q∨s),有效。属于二难推理中的复杂构成式。

3.(一)定义与划分均不正确。

(二)“定义过宽”

(三)“划分不全”

4.

(一)SAP与SIP为真。

(二)SAP与SIP均可作换位推理。

5.

(一)被反驳的论题是:“生产关系都是阶级关系。

(二)所用的推理是三段论(或演绎推理)。

(三)所用的反驳方法是间接反驳。

八、

(一)由判断1.PES换位,可推出SEP;

(二)由

(一)的结论SEP()与判断2进行假言推理,可推出MAP;

(三)由

(二)的结论MAP与判断3进行三段论推理,可推出SIP;

(四)由

(一)推得的SEP与由

(三)推得的SIP相矛盾,不可同真;

(五)由上述

(一)—

(四)可见,如果同时肯定

1、

2、3三个判断,则违反矛盾律的逻辑要求。

九、1.(一)将A、B、C、D判断符号化为:

A:p∧q∧r→s B:s C:r D:r→p

(二)由A与B可推出p∨q∨r;

(三)由C与D可推出p;

(四)由

(二)、

(三)与C可推出q,即小王学习不努力。

(五)结论:小王学不好逻辑的原因是“小王学习不努力”。

第15篇:形式逻辑公式速查表

形式逻辑公式速查表 形式逻辑公式速查表 直言命题

全称肯定命题(SAP,以下简称A):所有S都是P; 全称否定命题(SEP,以下简称E):所有S都不是P; 特称肯定命题(SIP,以下简称I):有些S是P; 特称否定命题(SOP,以下简称O):有些S不是P; 单称肯定命题(记作a):张三是P; 单称否定命题(记作e):张三不是P。

直言命题的关系及规则

矛盾关系(A和O、E和I、a和e):既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必有一假;

反对关系(A和E):不能同真,可以同假; 下反对关系(I和O):可以同真,不能同假;

从属关系(A-a-I、E-e-O):全称真,则单称真,则特称真;特称假,则单称假,则全称假。

三段论常用规则 两特称不能得出结论; 两否定不能得出结论;

前提有否定,结论必为否定,反之亦然; 前提有特称,结论必为特称,反之未必。

模态命题的等价命题

不一定←→可能非,不可能←→必然非

复合命题的基本表达形式

联言命题:p∧q 相容选言命题:p∨q 不相容选言命题:p∨q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p→q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p←q 充要条件假言命题:p←→q

假言命题的有效推理形式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肯定前件式p→q,否定后件式¬q→¬p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否定前件式¬p→¬q,肯定后件式q→p

复合命题的负命题

联言命题的负命题:¬p∨¬q 相容选言命题的负命题:¬p∧¬q

不相容选言命题的负命题:(p∧q)∨(¬p∧¬q)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负命题:p∧¬q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负命题:¬p∧q 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负命题:p∨q

复合命题的等价命题

相容选言命题的等价命题:¬p→q、¬q→p

不相容选言命题的等价命题:¬p→q、¬q→p、p→¬q、q→¬p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等价命题:¬p∨q、¬q→¬p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等价命题: p∨¬q、¬p→¬q

反三段论

设(p∧q)→r,此时,若r假且p真,则q假;若r假且q真,则p假。

二难推理

若p→q、¬p→q同真,则q必真。

归谬法

若p→q、p→¬q同真,则p必假。

反证法

若¬p→q、¬p→¬q同真,则¬p必假,即p必真。

第16篇:形式逻辑课论文

人类思维的最高形式——“判断和推理”

文章摘要:“判断和推理”和我们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我们要掌握它,了解它,灵活的运用它,这样才能是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是我们更加进步。 关键词:判断,推理,观察,实践

我们都学过,人类思维的最高形式是判断和推理,而判断和推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尽管我们有时候没有意识,但在一些时候我们还是在运用判断和推理解决一些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事情,例如当我们看到乌云满天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即将下雨;当我们在晚上看到有灯光的时候,就知道那里有人;当有人说2012年地球将要毁灭时,我们就可以判断出那是在撒谎等等„„在这些细小的事之中,我们在无形之中就运用了判断和推理。因此,判断和推理在我们人类的生活中是重要的是不可缺少的,也是我们人类特有的优势。

通过这几节对形式逻辑的学习,我对“判断和推理”有了浅薄的理解,所谓“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一种思维形式。在我理解,就是说是对一件事物的一种理性认识。例如:

太阳是一个发光放热的恒星;

电脑在现在这个时代是方便的;

水是我们人类每天不可缺少的; „„

判断其实就是我们对于事物的一些性质,特征,作用等方面的认识。所谓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一致判断中推出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我认为,推理就是根据对一个事物的一些特征,形状,作用,运动等方面的观察,得到更深一层的性质,对它的理解,或者其他的信息。例如:

如果你没有偷看我写信,那么你就不会知道我写的内容;

正因为你酒后驾车,交警才能检查出你的酒精浓度很高;

一件事只有我和你知道,如果有第三个人知道,则不是我说的就是你说的;„„

推理在表面上说就是根据我们已经掌握的知识或线索,推出其他的知识或线索。

为了更好的证明“判断和推理”,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判断和推理”的分类情况,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判断的分类,判断大体上分为两类,分别是模态判断和非模态判 断,模态判断又包括必然判断和可能判断,而非模态判断包括简单判断(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和复合判断。推理大致包括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三大类,其中演绎推理包括直接推理(判断变形推理,逻辑方阵推理)和间接推理(三段论推理,关系推理,联言推理,选言推理,假言推理,二难推理),归纳推理包括完全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科学归纳推理,简单枚举推理)和求因果关系推理.在我们当今社会中, “判断和推理”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不仅我们的生活中要用到“判断和推理”,在工作和学习中,我们和“判断和推理”更加是密不可分。

如: “判断和推理”已经是公务员笔试中进行测试的一类题型。而且在有些大学还专门有关于“判断和推理”的专业课。因此我们要注重逻辑思维的观念,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才能更好的 运用“判断和推理”,之后我们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判断和推理”固然很重要,那么我们怎么操能做到更好的运用“判断和推理”呢?我认为首先我们要学会仔细认真的观察我们身边的每一样事物,人们在对象或现象的自然状态下,有目的地通过感官去研究对象或现象,这就叫做观察。要学会观察他们的细节,并且要会总结这些细节,从中得到想要的信息,为了使观察获得的材料比较可靠和比较准确,还应注意两个问题:1必须坚持观察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切忌主观的随意性和片面性。2尽可能地借助于有关的仪器设备来进行,以克服感觉器官认识的局限性。其次,我们还要不断地在实验中摸索,人们在控制对象或现象的条件下有目的地通过感官去认识对象或现象,就叫做实验。具体而言,实验是人们根据研究的目的,利用科学食品、设备,人为地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的条件,排除干扰因素,突出主要因素,在相对的纯粹状态下研究自然现象的认识活动。例如,要研究某一植物在某种条件下对具有一定酸碱度的土壤的适应情况,人们可以在实验室中,人为地控制大自然对植物生态的影响,只就酸碱度这一特定的因素进行考察。实验是自然科学研究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它和观察比较起来有以下优点:(1)实验可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使被研究的对象或现象在极其纯粹的状态下再现出来,并借助于人工的隔离条件,使其依照一定的顺序,不断地重复出现。这就便于人们观察某种对象或现象的发生过程以及对象或现象间的因果关系。例如,我们看见铁球与鸡毛从塔顶上同时往下落,在空气中它们下落的速度是不一样的。这与空气有关还是无关?这是由于空气的浮力作用还是由于地球的引力作用呢?在自然状态下,由于许许多多的对象或现象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我们是不能弄清楚这些问题的。为此,我们可以做\"自由落体\"的实验:把铁球和鸡毛都放在抽掉空气的圆筒形的透明容器中,看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的速度是否一样。这样,就容易发现铁球与鸡毛在空气中下落的速度不一样与空气浮力作用的关系。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人为地抽掉了空气这个因素,排除偶然因素的干扰,\"纯化\"了被研究的现象。(2)可以把容易消失的自然现象或在自然条件下不易出现的自然现象,人为地引发出来,并使之重复出现,以便于人们进行观察。例如,天空中的闪电,一闪即逝,不易观察出究竟来。我们在物理实验室里可以采取人工模拟的办法,引发闪电现象的重复出现,以便反复地进行观察。只要我们不断的观察,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事情的真相,我们就会更好的认识并利用逻辑中的“判断和推理”,更重要的是要二者结合运用。如果只重视观察而不重视实践,我们只能得到我们已知的信息,这些信息只局限于已存在的现在,而那些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知识或信息不能被挖掘出来,我们也只能局限于此。如果只注重实验而忽略观察,我们只能得到经验和很多知识,信息,而那些信息是有用的呢,哪些是对我们有益的呢,哪些是对我们有害的呢,我们则不得而知。我们只有全面的观察,再加上丰富的经验,才能很好的运用“判断和推理”。

在第二次数学危机上,无穷小量究竞是不是零?无穷小及其分析是否合理?这一问题,虽然微积分在各方面的运用都十分广泛,但缺少必要的逻辑基础,然后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基本上解决了矛盾,为数学分析奠定了一个严格的基础。这一事例就反映了“判断和推理”的重要作用,人类的不断观察,学习,从中发现了问题,但经过漫长的实践,积累经验,问题便解决了,而且还得到了跟多的知识和规律。

有句古话:强盗有强盗的逻辑。也就是说,强盗也要做适合强盗的逻辑,而不能做不适合强盗的逻辑。任何时候都有逻辑。但强盗的逻辑,正常人有正常人的逻辑,可谁对谁错呢?只有放在桌面上来,推敲。只有经得起推敲的,才是真实可信的,才是真实可行的。就是这样,“判断和推理”在生活中是非常普遍的,但有时候是正确的,有时候是错误的,如果产生了错误的判断,就会造成一些不好的结果,给他人带来不利。

“判断和推理”和我们息息相关,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甚至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用他们,它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我们不能脱离它,不但不能脱离,而且还要善用,这样,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方便,我们的只是会更加丰富,我们的社会会更加进步!

尾注:所写的是经过我上完形式逻辑的感受与所学到的东西,如有不准确的地方,还望老师指点。

第17篇:形式逻辑第四章题

第四章 复合命题及其推理(Ⅰ)

一、填空题

1.已知p→q为真,且p为真,则q的真值为( );p←q的真值为( )。 2.根据假言易位推理。从p→q可以推出( );从p←q 可以推出( )。 3.根据假言换质推理,从P→q可以推出( );从p←q可以推出( )。 根据假言易位换质推理,从p→q可以推出( );从P←q可以推出( )。 4.己知p ∨ q为假,可知p的值为( );q的值为( )。 5.如果p真q假,则p→q为( );p∨ q为( )。 6.已知

二、单项选择题

1.运用假言直接推理,由p→q可以推出( )。

2.运用假言直接推理,由p←q可以推出( )。 ;均真,则p取值为( ),q取值为( )。

3.已知p→q为假,则p和q的真值为( )。 A.p真q真 B.p真q假C.p假q真 D.p假q假 4.已知p←q为假,则p和q的真值为( )。 A.p真q真 B.p真q假C.p假q真 D,p假q假, 5.已知p→q为假,则p和q的真值为( )。 A.p真q真 B.p真q假C.p假q真 D, p假q假、6.已知p←q为假,则p和q的真值为( )。 A.p真q真 B.p真q假C.p假q真 D.p假q假

三、双项选择题 1.已知为假,则p和q的真值为( )。

A.p真q真 比p真q假C.p假q真 D.p假q假 2.已知a∧b和b∨ c均真,则( )。

A.a真c真 B.a真c假C.a假c真 D, a假c假 3.运用假言直接推理,由p→q,可以推出( )。

4.下列命题中具有\"p并且q\"形式的有( )。 A.小张和小李都是江苏人B.小张和小李是同乡 C.小张不是浙江人,就是江苏人 D.小张不是浙江人,而是江苏人

5.当p和q皆假时,下列命题形式中取值为真的有( )。 A.P∧q B.p∨q C.p→q D.p←→q 6.当p→q为假时,下列命题形式中取值为假的有 ( )。 A.P∧q B.p∨q C.p←q D.p←→q

7.以\"一个有效的三段论,或其大前提是肯定的,或其小前提是肯定的\"为一前提进行的选言推理,则另一前提可以是( )。

A.这个有效的三段论大前提是肯定的 B.这个有效的三段论大前提不是肯定的 C.这个有效的三段论小前提是肯定的 D.这个有效的三段论小前提不是肯定的

8.运用假言直接推理,从\"只有到分数线,才能被录取\",可以推出( )。 A.如果到分数线,就能被录取 B.如果没被录取,就不到分数线 C.如果被录取了,就到分数线了 D.如果不到分数线,就不能被录取

四、多项选择题

1.已知p∧q为假,则p和q的真值为( )。 A,p真q真 B.p真q假C.p假q真 D.p假q假 2.下列命题中具有\"如果p,那么q\"形式的有( )。 A.只要功夫深,铁杆磨成针

B.如果想得到艺术享受,就必须有艺术修养 C.只有会外语,才能当翻译 D.要是明天天气好,我就去世界公园

3.运用假言直接推理,从\"如果你去,那么我去\"可以推出( )。 A.如果你不去,那么我不去 B.如果我不去,那么你不去 C.只有我去,你才去 D.只有我不去,你才不去

五、简答题

1.\"小王学习成绩差,或是因学习不刻苦,或是因学习方法不得当;已知小王学习不刻苦,所以,小王学习成绩差,不是因学习方法不得当。”这个推理属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2、“一部较差的翻译作品,或因原作水平不高,或因译者翻译水平不高;这部较差的翻译作品原作的水平是高的,所以,这部较差的翻译作品的译者翻译水平不高。”这个推理属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3、“只有热爱本职工作,才能成为先进工作者;所以,如果不热爱本职工作,就不能成为先进工作者。\"这个推理属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结论是( )。

二、单项选择题

1.负特称否定命题的等值命题是( )。 A.SAP B.SEP C.SIP D.SoP 2.\"并非P并且q\"等值于( )。

A.p或者q B.p并且非q C.非p或者非q D,非p并且非q 3.\"并非如果受灾,就减产\"等值于( )。

A.受灾并且没减产 B.没受灾并且减产C.没受灾或者没减产 D.没受灾并且没减产 4.\"并非只有贪污,才犯罪\"等值于( )。

A.贪污并且没犯罪 B.没贪污并且犯罪C.没贪污或者没犯罪 D.没贪污并且没犯罪 5.\"并非如果学好外语,就能出国\"与下述( )具有等值关系。

A.学好外语且能出国 B.不学好外语但能出国c.学好外语而不能出国D.不学好外语也不能出国 6.下列假言三段论推理的有效式有( )。

三、双项选择题

1.下列各组命题中具有等值关系的有( )。

A.\"并非所有植物是绿色植物\"和\"有些植物不是绿色植物\"B.\"并非工厂都不是企业\"和\"工厂都是企业\'\' C.\"并非小张和小李都是工人\"和\"小张和小李都不是工人\" D.\"并非老马是江苏人或浙江人\"和\"老马既不是江苏人也不是浙江人\" 2.\"只有年满18岁,才有选举权\"的等值命题是( )。 A.如果不满18岁,就没有选举权 B.如果有选举权,就年满18岁 C.如果年满18岁,就有选举权 D.不满18岁,也有选举权

3.下列各组前提,能推出q的有( )。

4.当p←→q为真时;其肢命题的真假情况是( )。 A.p真,q真 B.p真,q假C.p假,q真 D.p假,q假 5;下列命题中与\"非p或非q\"等值的命题是( )。

A.并非(p并且q) B.并非<非p并且非q)C.如果P那么非q D.如果非p,那么q 6.由前提(p∧q)←r再加上前提( )或( ),可必然推出结论 。

四、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组前提,能推出q的有( )。

五、简答题

1.\"只有SIP是真的,SAP才是真的;SAP是假的,所以,SIP是假的。\"这个推理属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2.\"如果不重视顾客意见,就不会改善服务态度;这个商店没改善服务态度,所以,这个商店不重视顾客意见。\"这个推理属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3.\"并非如果你来,他就不来;所以,你不来,但是他来。\"这个推理属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4.\"并非只有天才,才能发明创造;所以,是天才,但没发明创造。\"这个推理属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5.\"如果两个命题是互相矛盾的,那么它们就不能同真;

这两个命题不是互相矛盾的,所以,这两个命题是伺真的。\"这个推理属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六、证明题

1.有一盗窃案件,据侦察;系工人作案,并初步认定A、B、C、D四人是嫌疑犯,而且查知以下情况:

①B只有在D参与时,才能作案; ②如果C作案,则A也是罪犯; ③D没有作案时间。

问:罪犯是谁?写出其推理过程。

2.甲、乙、丙、丁是某案的证人。法庭决定: ①只有当甲和乙出庭作证时,丙才出庭作证; ②如果乙出庭作证,那么丁不出庭作证。

试问:当丙出庭时,丁是否要出庭?请写出推理过程。 3.在某盗窃案的侦破过程中,甲、乙、丙、丁都有作案嫌疑,后来进一步查明: ①如果甲和乙都是作案人,则丙不是作案人; ②只有乙是作案人,丁才是作案人; ③甲和丙都是作案人。

问:乙和丁是否是作案人?试证明之。

4.某地发生一起凶杀案,经分析,凶手是两人合谋。又初步确定A、B、C、D、E五人是嫌疑犯,并了解如下情况:

①A、D二人中至少有一个人是凶手; ②如果D是凶手,E一定是凶手; ③B只有跟C在一起时,才参与作案; ④如果B不是凶手,那么A也不是凶手。 问:凶手是谁?请写出推理过程。

5.A、B、C三人从政法大学毕业后,一个当上了律师;一个当上了法官,一个当上了检察官。但谁担任什么工作,人们开始不清楚,于是作了如下猜测: 甲说:A当上了律师,B当上了法官。 乙说:A当上了法官,C当上了律师。 丙说:A当上了检察官,B当了律师;

后来证实:甲、乙、丙三人的猜测都只对了一半。 请问:A、B、C各担任什么司法工作?请写出推理过程。

八、表解题

1.用真值表方法判定A、B命题具有什么关系(反对、矛盾、等值)? A.如果犯罪,那么违法; B.并非犯罪却不违法。

2.用真值表方法判定A、B、C三命题间具有什么关系(反对、矛盾、等值)? A.人很多,但事情不好办。 B.只有人多,事情才好办。 C.并非如果人多,事情就好办。

3.下面是甲、乙、丙三位领导关于选派出国人员的意见,试问:是否存在一种选派方案,使甲、乙、丙三位领导的要求同时满足。(要求写出推理过程) 甲.如果不选派小方,那么不选派小王。 乙.如果不选派小王,那么选派小方。 丙.要么选派小王,要么选派小方。

4.用真值表回答,当下面A、B、C三个命题不同真时,是否可以断言小金能否当选班长?是否可以断言小赵能否当选学习委员? A.小金不当选班长或小赵当选学习委员;B.小赵当选学习委员; C.小金当选班长或小赵当选学习委员。

第18篇:形式逻辑课程心得体会

《形式逻辑与语言表交际》课程心得

一直对逻辑学没什么概念,直到大三的时候,外国文学史老师比较常说起,也很推荐我们学生要去了解和学习逻辑学。从唐圣老师的《美学》、蓝国桥老师的《中西美学》到张文举老师的《外国文学史》,可以感受到老师们的思维逻辑很强,课也因此讲得如此清晰、生动和有说服力。我想这和逻辑学应该有关系,老师们做了很好的榜样,做为文科生的自己,自知较感性,逻辑思维弱,当看到有开这门课时,心生欢喜,这是锻炼自己的一次机会,就很果断也很幸运选上了。

对逻辑学这门课的一些认识:

一、有趣:上课前大概在网上了解过这门课的大纲,很多专业术语,什么三段论、二难推理,各种关系和命题,但一点都不懂,也曾认为逻辑学是门理论性很强、会很枯燥的学科。但在第一堂课上,老师就用很有趣的例子:“白马非马”、“半费之讼”,来激起了我们对逻辑学学习的兴趣。这些看似很奇怪的例子,但经老师一分析,确实开始觉得逻辑学很神奇和有趣,在接下来的课堂中依旧如此,学习兴趣也油然而生!

二、很有用:学逻辑学不仅对提高人的思维能力有帮助,同时作为学科,我觉得它是一门基础,对学好其他学科很有帮助,例如哲学、美学和文学理论等。如果大一可以学到这门课,一定是受益匪浅!而且,逻辑学更是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像律师、外交官、辩论赛选手,逻辑思维不强必定难敌对手。同时,我们每个人都要说话,若不注意逻辑,当闹出笑话就出丑了。

学习逻辑学对我的一些改变:

一、更注重逻辑性和准确性。

自知自己思维简单、逻辑性差。在写论文时这个缺点更是明显,写出来的文章漏洞百出。学了词项这一节我才更深的知道自己错在哪。广义上词项是思维及语言表达中一种具有确定意义的基本单位。它是可以表达确定概念和逻辑性质的词语。词项都有确定的内涵和外延,种类繁多,关系复杂,同时确定词项的逻辑方法也有很多种,若不搞清词项各种种类、关系、逻辑方法,则会很容易犯错误。 例如:鲁迅的著作不是一天能读完的,《祝福》是鲁迅的著作,所以《祝福》也不是一天能够读完的。若不分清集合与非集合名词,则会混淆两个例子中的“著作”。若没有认识到词项这一特性,说话时便随便,为文时便随意,没有严谨意识。

学了逻辑学才知道,保证逻辑准确性、无矛盾性和明确性,就必须遵循一些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

同一律的逻辑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思想必须保持确定和同一。违反这一要求,就会犯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的错误。以前听过一个笑话:老师要求学生用“难过”一词造句,学生如是造“涨大水了,我家门前的河很难过。”这里学生的造句表面上看来符合语法习惯,语义也通顺,但是他违反了逻辑思维中同一律的规则,暗中偷换概念,“难过”本是用来形容人的思想感情,但“河难过”却是指“难以通过”,学生在无意间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同一律有助于我们正确地交流思想。在交际或交流思想过程中,必须准确地表达思想。思想模糊,概念混乱,就无法进行有效的思想交流。

而矛盾律的逻辑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同时肯定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违反这一要求就会犯自相矛盾的错误。例如某电站有一告示牌,上面赫然写着:严禁触摸,一触即死,违者法办。既然触电身亡,怎么法办死者?这就违反了矛盾律的规则了。

排中律的逻辑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同时否定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违反这一要求就会犯模棱两可的错误。例如:青年人有个人志向不好,没有个人志向也不好。不管回答是或者不是,它都违反了排中律的逻辑规则,排中律在于保证我们思想的的明确性,具有明确性,才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才便于被人们所理解和把握。

要判定论证是否有效就要理解和辨析各种命题:直言命题、负命题、联言命题、选言命题等,学会辨析这些命题,可以让我从理论上判定一个论证是否有效了。三段论,后否定式,前肯定式,都有助于我们判断真假和辨别诡辩谬论。我们的思维,我们的生活,真假同在,学习这些逻辑基本规律,可以帮助我更好的表达和辨析真假。

二、有兴趣深入学习

经李老师耐心的讲解和生动的举例,把我领进了逻辑学的大门,一学期过的很快,回想起当能跟上老师的思路,理解好概念,做得对练习时的那种上课的感觉,好喜欢,。深知自己学的很浅,离开课堂后,也会继续学习,因为逻辑学真的很有用,学好讲终身受益!

第19篇:形式逻辑试题(D)

形式逻辑试卷(D)

一、判断题(指出下列论断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写“对”,不正确的写“错”。每题1分,共10分)

1.“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这是个正确的划分。( )

2.“判断”和“推理”这两个概念之间具有反对关系。( ) 3.如果一个选言判断为假,则其肢判断均假。( )

4.“没有一个人是长生不老的”这个判断的主谓项均周延。( ) 5.“MAP , MAS → SAP”这是个正确的推理。( ) 6.“青年人应该奋发向上。”这个判断的主项是在集合意义上使用的。( )

7.“两不可”错误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认为两个互相矛

盾或互为下反对的思想都是正确的。( )

8.就三段论而言,两个否定前提推不出任何结论。( )

9.对概念进行限制和概括的逻辑依据是概念内涵与外延间的反变关系。( )

10.使人肢体残废或毁人容貌的是致人重伤,因此,仅是毁人容貌不是致人重伤。( )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里。每小题1分,共10分)

1.“p→q”与“p←q”这两个判断形式,它们含有( )。 A.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逻辑变项

B.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逻辑变项 C.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逻辑变项 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逻辑变项

2、“简单判断”这个概念可以限制为( )。 A.直言判断 B联言判断

C.假言肢 D .负判断

3、“羞耻之心,人皆有之“与“人不都有羞耻之心”这两个判断之间

的真假关系是( )。

A.可同真,可同假 B.可同真,不可同假

C.不可同真,可同假 D.不可同真,不可同假

4、下列属于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是( )。

A.共变法 B.划分 C.求异法 D.剩余法

5、桌子上摆着金匣子、银匣子和铜匣子。金匣子上写着一句话:“珠宝不在此匣中”,银匣子上写着一句话:“珠宝在金匣中”,铜匣子上写着一句话:“珠宝不在此匣中”。

现已知道,只有一个匣子里有珠宝,并且这三句话中, 只有一句话是真的,那么( )

A.珠宝在金匣中 。 B.珠宝在银匣中。

C.珠宝在铜匣中 。 D.推不出珠宝在那个匣中。

6、“如果把丈夫定义为妻子的爱人,那么妻子就是丈夫的爱人。

上述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

A.同语反复 B.定义含混 C.循环定义 D.定义过窄

7.“有的人是不喜欢跳舞的”这一判断的主谓项的周延性情况是( )。

A.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B.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C.主谓项都周延 D.主谓项都不周延 8.由并非SAP可推出SOP,其根据是逻辑方阵中的( )关系。

A.矛盾 B.反对 C.下反对 D.差等

9.B与C是A中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种概念,如果B是正概

念,那麽C是( )。

A. 一定是负概念 B.一定不是负概念 C.可能是负概念 D.不可能是负概念 10.“论题应当保持同一”这一命题的逻辑依据是( )

A.同一律 B.矛盾律 C.排中律 D.充足理由律

三、多项选择(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

填在括号内,错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有一个正确的三段论,其结论是O命题,因此( ) A.前提中必有一个O命题 B.前提中必有一个E命题 C.前提中不一定有E命题 D.前提中不一定有O命题 E.前提中必有一个否定命题

2.下列与“所有s都是p”这个命题,具有可同假但不同真的关系 的有( )

A.所有s不是p B.有些s是p C.所有s都不是p D.没有一个s是p E.有s不是p 3.断定一主项与谓项均周延的直言判断为真,则断定了该判断主项与谓项外延间具有( )关系或( )关系。

A.同一(全同) B.交叉

C.真包含 D.矛盾 E.反对 4以下各组推理中有效的是( )

A.他爱足球,不爱网球,所以,他爱足球不爱网球

B.要么他爱足球,要么他爱网球;他爱足球;所以他不爱网球 C.他爱足球或爱网球;他爱足球;所以,他不爱网球 D.若他爱足球,那么他爱网球;他爱网球;所以,他爱足球 E.只有他爱足球才爱网球;他爱网球;所以,他爱足球。 5.若“本案的投毒者既是本地人,又是成年人”这一判断为真,则下列复合判断中必然为真的是( ) A.本案的投毒者要么是本地人,要么是成年人。 B.本案的投毒者或者是本地人,或者是成年人。 C.如果本案的投毒者是本地人,那么他就是成年人。 D.只有本案的投毒者是本地人,他才是成年人。 E.当且仅当本案的投毒者是成年人,他才是本地人。

四.下列推理是何种推理?推理形式是否有效?若有效,请写出其推理

形式,若无效,请简述理由。(每小题5分,共50分) 1.或者甲不是小偷,或者乙不是小偷;事实上甲不是小偷;因

此,乙是小偷。

2.他不以权谋私,所以,不会犯错误。

3.只要受台风影响,气温就会下降;广州市昨天气温下降了;所 以,广州市昨天受到了台风的影响。

4 .只有认识错误,才能改正错误;甲没有改正错误;所以,甲没有认识错误。

5、经侦查,某案的作案者是一名外科医生;王某是一名外科医生;可见,王某是作案者。

6.狼是哺乳动物,鲸是哺乳动物;所以狼和鲸都是哺乳动物。

7.犯罪行为都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因此,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都是犯罪行为。

8.小明喜欢小红,所以,小红也一定喜欢小明。

9.所有演绎推理都是必然性推理,所以,并非有的演绎推理不是必

然性推理。

10.如果他是凶手,那么他有作案时间和到过现场;经查证,他

没有到过现场;所以,他不是凶手。

请问:甲、乙、丙、丁各获第几名?写出推导过程。

第20篇:论“非形式逻辑”

论“非形式逻辑”

逻辑学是研究“有效推论和证明的原则与标准”的一门学科。一般认为,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是逻辑学的创始人。但是由亚里士多德创造的这种逻辑类型,后来被康德称之为形式逻辑,只是康德却并未对此做出解释。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逻辑学逐渐产生了传统逻辑和数理逻辑两种类型。但是较多的逻辑学者还是倾向于把这两种由亚里士多德奠定基础的逻辑类型统一称为形式逻辑。

形式逻辑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单纯的形式逻辑已经不再适应新的形势,迫切需要进一步改革与研究,于是非形式逻辑应运而生。本文将在定义、出现的原因、重要研究著作等三方面对其进行简要介绍。

一、定义

著名逻辑学家拉尔夫·约翰逊和安东尼·布莱尔提出:“非形式逻辑是逻辑的一个分支,其任务是讲述日常生活中分析、解释、评价、批评和论证建构的非形式标准、尺度和程序”。这个定义被认为是当今流行的定义。他们认为,非形式逻辑之所以是“非形式的”,这主要是因为,它不依赖于形式逻辑的主要分析工具——逻辑形式的概念,也不依赖于形式逻辑的主要评价功能——有效性。非形式逻辑以实际论证分析与评估的非形式方法和规范为理论旨归。

二、出现的原因

毫无疑问,形式逻辑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与此同时,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维活动之间的距离却变得越来越疏远。

一直以来,形式逻辑把研究的中心放在推理上,其主要目的是揭示推理的有效性,即推理形式的有效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形式逻辑在确定推理的有效性方面是极为成功的。然而,一进入论证领域,其局限性就暴露无余,显得虚弱无力,甚至顾此失彼,难以自圆其说。虽然形式逻辑也需要涉及到论证,对论证的结构、方法、规则等进行了研究,但这些研究都是很简单、肤浅的。它关于论证的理论, 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关于概念、判断、推理和逻辑基本规律的理论的重复。

其次,形式逻辑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推理和论证的有效性,即在前提为真的条件下能够确保结论亦为真的推理模式,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效逻辑推理可能发生的条件及适用性十分有限。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并不关心论证和推理 是否在逻辑上严格有效,而只是关心在直观上是否合理,即前提能否对结论提供足够的支持。而千百年来,形式逻辑学家们却对此熟视无睹,逻辑学的发展方向是日趋远离现实生活、远离普通人,力求成为一种自主的研究领域。

所以,形式逻辑既不足以准确地刻画、涵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大量运用的推理和论证模式,也难以对普通人提高与改善分析、推理和论证的能力提供直接的帮助。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以芝诺悖论、休谟悖论为代表的若干无穷问题便是形式逻辑的死穴。所以说,形式逻辑已经不能继续适应人类社会的发展。新的时代背景迫切呼唤非形式逻辑的出现。

三、重要研究著作

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的S·N·托马斯的《自然语言中的实际推理》被看成是非形式逻辑的奠基性著作。他认为非形式逻辑是“自然逻辑”。在该书中,他指明了逻辑分析和批评如何能够不使用逻辑形式的标准概念而完成(如没有真值表、文恩图解等),而他提出的技术如何能被用于分析包括许多正面和反面的情景,识别那些出现于包括模糊的、复杂的或紊乱的推理的语篇中的论证。这是他的自然逻辑即非形式逻辑的精髓。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汉布林在《谬误》一书中指出,非形式逻辑是“谬误分析”。这部著作主要是批判自亚理士多德以来, 到20 世纪前半叶的谬误理论。他的许多批判被视为对重新开始研究谬误的本质和论辩理论中相关问题的一个挑战。它提供了对个体谬误的严格分析, 有助于使许多人相信, 谬误是探究的一个合法对象, 非形式逻辑家注意到可把谬误理论用作一种批判工具。

英国著名学者图尔敏《论证的运用》强调非形式逻辑是“应用认识论”。他提出了包括6个组成部分的结构模式用于分析论证:

1、论证主张,某人试图在论证中证明为正当的结论;

2、理由,论证的理由是作为论证基础的事实;

3、正当理由,它估定一个主张是否合法地基于理由;

4、支持,通过回答不同的疑问给正当理由提供附加的支持;

5、模式衡量,指示从资料到正当理由的跳跃的力量(强度)

6、辩驳,当从理由到主张的跳跃显得并不是合法时,辩驳就发生了。图尔敏还提出了合理性的进化理论。他相信理念被经常地创造,这些理念也经常地被争辩而且赢得论证的人劝服他人相信其信念。这样,新的理念也被不断地改进。

著名哲学家尼古拉斯·雷歇尔在其《哲学逻辑论集》中将非形式逻辑研究的内容列在了“逻辑语用学”之下,形式逻辑从论证的前提和结论的内容抽象出所谓的命题;非形式逻辑必须把这些命题解释为一个对话语境中的言语行为,把他们理解为“移动”;形式逻辑必须处理论证的形式(语法学)和真值(语义学);非形式逻辑(或更广阔地作为一个领域的论辩)必须处理在对话语境中的论辩型式(scheme)的使用,这本质上是一个语用学任务。

综上,它们的共同点是揭露形式化逻辑应付实际论证的不足,特别是“形式有效性”这一核心概念对自然语言论证的失效。这一关键的主张是贯穿迄今为止的所谓“非形式逻辑”运动的灵魂。

形式逻辑读后感
《形式逻辑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