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形式逻辑复习资料

发布时间:2020-03-02 09:19:5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指出在下述案例中使用了什么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并写出该方法的特点和逻辑公式。

有两块土质、品种、耕种技术都相同的油菜田,其中一块利用蜜蜂帮助授粉,另外一块没有利用蜜蜂帮助授粉。结果有蜜蜂帮助授粉的田比没有蜜蜂帮助授粉的田油菜籽的单位面积产量增加37.5%。因此,蜜蜂授粉是油菜增产的原因。 答:求异法。 特点:同中求异。

求异法的逻辑公式如下: 场合相关因素被研究现象

(1)正面场合

ABCD

a (2)反面场合

BCD

无a 所以,A与a之间有因果联系。

2、简述概念和语词的联系和区别。

(一)概念与语词的联系

概念是语词的思维内容,语词是概念的表现形式。

(二)概念与语词的区别

(1)概念都要用语词表达,但有些语词不表达概念。 (2)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表达。 (3)同一个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第一单元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祖国的万里长城”作为定义,则(A) A、犯了“以比喻代定义”的逻辑错误; B、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C、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

D、遵守了各项定义规则,没有逻辑错误。

2、下列对概念的概括中,正确的是(B) A、把“律师”概括为“先进律师”; B、把“刑法”概括为“法律”;

C、把“中级人民法院”概括为“高级人民法院”; D、把“命题”概括为“推理”。

3、下列概念间的关系中,属于不相容关系的是(D)

A、交叉关系;B、全同关系;C、真包含关系;D、全异关系。

4、“所有的执法者都是公正的”和“有些执法者不是公正的”这两个命题间具有(C) A、反对关系;B、下反对关系;C、矛盾关系;D、差等关系。

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中“民”这个概念属于:(A) A、集合概念B、非集合概念

C、单独概念 D、负概念

6、“红”与“白”两个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是(D)

A、属种关系;B、交叉关系;C、矛盾关系;D、反对关系。

7、下列对概念的限制中,正确的是(B) A、把“民法”限制为“法律”; B、把“犯罪”限制为“故意犯罪”; C、把“法院”限制为“法官”; D、把“中国”限制为“北京”。

8、“物理学就是研究物理的科学”作为定义,犯的逻辑错误是:C A、定义过宽

B、定义过窄

C、同语反复 D、循环定义

9、“没有一个成功的人不是经过一番奋斗的”,这一判断的逻辑形式为( A )。 A、SAP B、SEP C、SIP D、SOP

10、“群众”这一概念属于是( C )。

A.集合概念、正概念、单独概念 B.单独概念、负概念、非集合概念 C.普遍概念、正概念、集合概念 D.非集合概念、正概念、普遍概念

11、“犯罪不是合法的行为”这一定义的逻辑错误是( C

) A、定义过宽

B、定义过窄 C、定义用否定联项

D、以比喻代定义

12、“西安人”与“在西安工作的人”这两个概念之间是:D A、全同关系

B、真包含关系C、真包含于关系D、交叉关系

13、历史上先后产生的国家有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产阶级国家、无产阶级国家,无论何种类型的国家都是阶级专政的工具。”这几个命题对“国家”这个概念是从(

D )来说明的。

A、仅从内涵方面

B、仅从外延方面 C、先从内涵,再从外延方面

D、先从外延,再从内涵方面

14、下列各组概念依据箭头所示的推演关系,属于正确限制的有(C) A、法院→刑事审判庭→法官;B、法官→刑事审判庭→法院; C、司法机关→法院→人民法院;D、人民法院→法院→司法机关

15、“不具有中国国籍的人不是中国公民”这一命题的逻辑形式是:()B A、SAP B、SEP C、SOP D、SIP

16、学生考试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和“学生补考成绩分为及格和不及格”这两个判断中,“及格”和“不及格”两个概念之间:D A、都是矛盾关系 B、都是反对关系 C、前者是矛盾关系,后者是反对关系 D、前者是反对关系,后者是矛盾关系

17、已知“这个班有的学员是法官”假,则在这个判断中主项与谓项的外延关系为(D) A、全同关系;B、真包含于关系;C、真包含关系;D、全异关系

二、双项选择

1、下列概念的限制,正确的是:CD A、“普遍概念”限制为“单独概念”

B、“中国”限制为“北京” C、“科学”限制为“自然科学”

D、“竞争”限制为“人才竞争”

2、“非诉讼法律事务”这一概念属于: BC A、肯定概念

B、负概念

C、非集合概念

D、单独概念

3、若概念S真包含概念P,则下列性质判断为真的是:CD A、SAP B、SEP C、SIP D、SOP

三、填空题

1、在“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这一定义中,被定义项是(刑法),种差是(规定犯罪和刑罚) ,邻近属概念是(法律)。

2、在“人不都是用手写字的”这一直言命题是(特称否定命题),量项是(有的),联项是(不是)。

3、划分的母项与子项在外延上具有(属种)关系;各子项在外延上具有(全异)关系。

4、直言命题AEIO中,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的是(特称肯定命题),主项谓项都周延的是(全称否定命题)。

第二单元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四班80%以上的同学都是共青团员”这一命题是( )。B A、全称命题

B、特称命题

C、单称命题

D、既可为全称命题又可为单称命题

2、“人固有一死”,这一句子所表达的命题属于()。A A、全称肯定命题

B、全称否定命题 C、特称肯定命题

D、特称否定命题

3、如果A、B两个命题不同真,可同假,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A、差等关系

B、矛盾关系 C、反对关系 D、下反对关系

)C

4、与“亚洲国家不都是发展中国家”有下反对关系的判断是(D)

A、亚洲所有的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B、亚洲有的国家不是发展中国家; C、亚洲所有的国家都不是发展中国家;D、亚洲有的国家是发展中国家。

5、下列判断形式中,主、谓项都周延的是( B

) A、所有的S是P

B、所有S不是P C、有S是P

D、有S不是P

6、下列直言命题变形推理中,错误的是( )。D A.SAP→PIS B.SEP→PES C.SIP→PIS D.SOP→POS

7、“货物可能在列车运行中被盗,也可能在列车停靠车站时被盗。经查,车厢是密封的,并且有粗铁丝加固车厢门,在列车运行中不可能被盗。显然,货物只可能在列车停靠车站时被盗。”这段议论运用了( )。B A、联言推理的组合式

B、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 C、联言推理的分解式

D、选言推理的肯定否定式

二、双项选择

1、设“王某是会制造炸药的”这一命题为假,“王某是本案同案犯”这一命题为真,则下述命题中必然为真的有:BD A、王某不仅是会制造炸药的人,而且他是本案的同案犯 B、如果王某是会制造炸药的人,那么他就是本案的同案犯 C、如果王某不是制造炸药的人,那么他就不是本案的同案犯 D、王某或者不是制造炸药的人,或者不是本案的同案犯

2、已知“凡是法律都有阶级性”为真时,可以推知命题为真的是:BD A、有的法律没有阶级性

B、没有一个法律没有阶级性 C、凡法律都没有阶级性

D、有的法律有阶级性

3、当命题p←→q为假时,则其肢判断真假情况是:AB A、p真q假B、p假q真C、p、q同真D、p、q同假

三、简答题

1、根据性质命题间的对当关系,已知“某些植物在地震前有异常反应”为真,根据性质命题间的对当关系,求出与其同素材的其余三种命题的真假情况。

2、下列命题属于何种类型的复合命题。

(1)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联言命题 (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第三单元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甲、乙二人中至少有一个人是本案的知情人”,这个语句所表达的命题,可用公式表示为( )。B A、p∧q B、p∨q C、p→q D、SIP

2、“~(p→(q∨r))”等值于( )。D A、(p∨(~q∨~r))

B、(p∧(~q∨~r)) C、(~p∨(q∨r))

D、(p∧(~q∧~r))

3、与“并非如果人多,就占有真理”这一判断具有等值关系的命题是(A) A、人多,但不占有真理;B、人多,并且占有真理; C、人不多,但占有真理;D、人不多,并且占有真理。

4、与“并非被告既收受贿赂,又玩忽职守”有等值关系的判断有( )。C A.被告既没有收受贿赂,也没有玩忽职守 B.被告或者收受贿赂或者玩忽职守

C.被告或者没有收受贿赂或者没有玩忽职守

D.如果被告没有收受贿赂,那他就是玩忽职守了

5、与“并非所有的被告都是有罪的”这一命题具有等值关系的命题是(C) A、所有的被告都是有罪的;B、所有的被告都不是有罪的; C、有的被告不是有罪的;D、有的被告是有罪的。

6、“并非该犯罪团伙的成员都是北方人并且都是惯犯”这个负命题等值于( )。D A、该犯罪团伙的成员都不是北方人,并且,该犯罪团伙的成员都不是惯犯 B、该犯罪团伙的成员都不是北方人,或者,该犯罪团伙的成员都不是惯犯 C、该犯罪团伙的成员不都是北方人,并且,该犯罪团伙的成员不都是惯犯 D、该犯罪团伙的成员不都是北方人,或者,该犯罪团伙的成员不都是惯犯

7、“p或q”这个相容选言判断的含义是(

B

)。

A、p或q之间只有一个真

B、p和q之间至少有一个真 C、p和q之间至多一个真

D、p真或q真,不能都真

8、已知P→q为假,则P和q的真值为(B)

A、P真并且q真

B、P真并且q假 C、P假并且q真

D、P假并且q假

9、若一个有两个肢判断的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则这两个肢判断具有( D )关系。 A、可以同真,可以同假

B、可以同真,不可同假 C、不可同真,可以同假

D、不可同真,不可同假

10、复合命题由(C)组成

A、主项和谓项

B、前件和后件

C、肢命题和联结项

D、关系项与关系者项

11、与“并非如果学好法律就能当法官”具有等值关系的是(C) A、学好法律且能当法官

B、没学好法律但能当法官 C、学好法律但没能当法官

D、没学好法律也没能当法官

12、与“并非只有贪污,才犯罪”这一判断具有等值关系的是(C) A、贪污,并且犯罪

B、贪污,并未犯罪 C、没贪污,却犯罪

D、没贪污,并且没犯罪

13、下列推理中有效的是(D)

A、如果贪污,那么犯法;某甲没贪污,所以他没犯法; B、如果贪污,那么犯法;某甲犯法,所以他贪污;

C、只有犯法,才应受法律制裁;某甲不应受法律制裁,所以他没有犯法; D、只有犯法,才应受法律制裁;某甲应受法律制裁,所以他犯法。

二、填空题 1.“如果没有他们的辛劳,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这些用石板砌成的阶梯,就没有脚下的路,也就没有游人的欢乐”,这个命题的结构形式可用公式表示为( )。 2.若用p表示“被告人口供”、q表示“有其他证据的”、r表示“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则“只有被告人口供而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这一语句符号公式表示为( )。

3.若用p、q、r等表示变项,则“如果你自己不督促自己,你自己不严格要求自己,那么即便请一百位老师来管束你,他们也是无能为力的”这一语句所表达的命题,可用符号公式表示为( )。 4.“甲、乙、丙三人中至少有一个人是知道本案案情的”这个语句所表达的命题,其逻辑常项是( )。

5.根据换位法规则,( )判断不能换位。 6.“如果我有一千万,我就能买一栋房子。我有一千万吗?没有。所以我仍然没有房子”,这段议论中包含有一个演绎推理,其推理形式可用公式表示为(

)。 7.语句“本案作案人不是王某,就是张某”表达的是一个( )命题。 8.“并非所有鸟都会飞”与“并非所有鸟都不会飞”,这两个命题之间的关系是( )关系。 9.若“黄××会驾驶汽车”这一命题为真,则“如果黄××不会驾驶汽车,黄××就不是作案人”这个命题的真假情况为( )。 10.对SEP进行换质位,正确结论是( )。

答案:

二、填空题 1.(~A∧~B)→(~C∧~D∧~E)

2.((p∧~q)→~r) 3.(~p∧~q)→(r→~s)

4.或者„„或者„„

5.特称否定

6.((p→q)∧~p)→~q 7.充分条件假言

8.下反对 9.必然真 10.﹁P IS

形式逻辑

形式逻辑

形式逻辑试题(A)

T01形式逻辑

形式逻辑复习题

形式逻辑论文

非形式逻辑浅析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形式逻辑》课程教学大纲

形式逻辑试题(B)

形式逻辑复习资料
《形式逻辑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