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课内比教学

发布时间:2020-03-02 20:30:3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全面开展以来,襄阳一中制定了《“课内比教学”活动实施方案》,以教研组、年级组和备课组为单位,深入扎实地开展了“课内比教学”活动暨“评课、备课、说课、讲课、反思”教学活动,扎实开展高效课堂建设。

经过几个月的稳步推进,襄阳一中“课内比教学”活动精彩纷呈,教师专业素养得到大提升,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逐步推向高潮,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

课前编案 课中互评

比教学活动中,襄阳一中的老师们上课前自觉查找相关的资料,有效整合资源,自己制作课件,精心编制导学案。如此,彻底改变了以往“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三个一”模式,为高效课堂的创建奠定了基础。

随机抽看襄阳一中教师备课手册,笔者发现高三数学组康艳华老师将备课预习细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学生自主学习。要领:出示学习目标,提出学习要求。方式:1.学生预习,根据教材编写“导学案”,选择恰当时机安排学生预习(含课前预习、复习、课前准备)。2.自主学习:根据“导学案”,安排学生自主学习(含阅读教材、动脑思考、动笔练习等)。3.合作学习:内容较难,需要合作,有所创新,分组学习,成立“互帮互学”小组。

襄阳一中以“比教学”活动为载体,引导教师把精力集中到改进课堂教学上,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业务交流与切磋,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该校高二生物组自“比教学”活动以来积极尝试进行高效课堂研究,积极边探索边实践高效课堂模式。他们坚持学案导学,并集体研制具有生物学科特色的问题串式导学案;坚持一节内容一集体研讨,说课者定学案,根据生物学科特点,学案注意以问题串引领学生层层深入思考,解决问题;坚持循环听课、评课活动,每一节课内容均由主讲人先讲一节,组内评议后其他老师再讲,每节内容都体现集体智慧。他们注重引领学生开展广泛的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还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合作探究,并对活动成果进行评比并给予奖励,大大激发了学生创造的积极性。

典型引路 授人以渔

活动中,襄阳一中通过“比”来打破平衡、引入竞争,充分展示个人教学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该校注重通过树立典型,引导教师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知识”,从“授之以鱼”向“授之以渔”转变。

数学组黄汉桥老师精心钻研教材,挖掘《新课程标准》中对《曲线与方程》的相关部分要求,从前面学习的内容启发到这部分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问题驱动课堂。在授课中,充分暴露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疑问,让学生展示经历和体验教学过程,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英语组陈莉老师的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互助、热烈讨论、自信展示,在陈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和求知欲被有效地激发。政治组李艳明教师,课堂模式新颖,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老师为主导,以小组合作为支撑,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勤动脑,勤动手,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历史组王琛老师以前从未有过新课程教材教学的经验,但该老师积极地向组内各位老师学习借鉴,在较短的时间里把握住了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精髓。在“比教学”中,王琛老师的导学案设计结构合理,能够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实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体现了新课程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同时,王琛老师作为一名班主任,也积极地进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他在全年级率先进行学生互助学习小组的建设,为年级其他班级“高效课堂”自主互动建设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经验。

比出特色 留足空间

襄阳一中通过“比”,教师的观念得以转变,实现了课堂角色转换,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有效。在“比教学”课堂中,许多老师克服了以往那种“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师角色从“演员”转变为“导演”,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体现,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和展示自我的机会,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生动、快乐、高效的课堂。

物理组刘煜老师和杜娟老师在“比教学”活动中,改变了以前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备课、说课”中,她们说教材、说教法、备学情,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年龄特征,预想实现教学目标的多种可能途径。在上课的过程中由学生的状态来灵活选择讲授思路,所以她们的课堂“动”起来了,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中营造共识、共享、共进的局面,形成一个互励、互助、互惠的氛围。

刘煜老师的关于自感现象的教学中,首先做了一个断电自感的小实验,用二节干电池仅三伏的电压却“电”到了三名同学,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接着做好演示实验,由学生观察现象,并由学习的电磁感应理论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在断电自感现象的分析中,使用问题链的方式,以学生自主思考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渐深入,从而自然地得到自感现象的原因分析,使学生对知识的获得既是水到渠成的,也是有成功感的,并促进学生对电磁感应知识的更进一步理解。

语文组彭洲老师课前备课精心,准备充分;课中引导得法,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边学边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理念。语文组徐晓玲老师在此次“比教学”的课堂中,树立了“以生为本”的思想,改变了教师的满堂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由一味地听变成思考、探究、领悟。高三地理备课组组长陈静老师评价贺杰老师说,地理学科的重要特点是许多重要知识内容以图表形式呈现,贺老师在课堂中非常重视教材图表,设计成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围绕主题找话题,围绕话题觅案例,围绕案例设问题,围绕问题去探究,是一节很成功的课。

新课堂提倡探究式学习,要求教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必须有效利用课堂 40分钟,以学定教,打造高效课堂,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比教学”,新课程的理念逐步深入到襄阳一中的教师心中,老师们在思想上明确感受到新课改就是要让学生动起来,身动、心动、神动,乐学、会学、善学,让老师从教学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挑刺”促进步,“点睛”出高效

——南漳一中“比教学”活动小记

四月初的一天,南漳一中教研室气氛热烈,语文教研组正在评课。老师们对三位老师的课见仁见智,各抒己见,态度诚恳,既“点睛”又“挑刺”。

青年女教师杨群说:“我讲《祝福》,自以为导入、展开、收束,合作探究,环环相扣,课堂流程如行云流水,但总觉得学生没有走进文本,没有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觉得有缺憾,但又不知问题出在哪儿。经过评审小组一点睛,一挑刺,按照点拨去组织另一个班的教学,整个课堂一下子就有了神,有了魂,活了起来。”高二老教师张启说:“教了二十多年书,自我感觉良好,总在挑别人的刺;但所带班级成绩不理想,却缺乏反思,没去找原因,真是身处庐山,当局者迷;经大家开诚布公一挑刺,顿感拨云见日,豁然醒悟。”

点睛、挑刺是南漳一中结合“比教学”的精神而出的创新之举,各分二步、两种境界。

点睛第一步:教师“画龙”,评审小组点睛。评审小组通过听课,在关键点、着力处给讲课教师恰当点拨,教师按照评审小组点睛意见组织教学,以求达到课堂灵动高效这一境界。点睛第二步:教师“画龙”,教师点睛。点睛之笔之法就是教师自觉运用新课程理念,巧妙导学,恰当激趣,培养习惯,融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于一炉,达到学生素质全面提升这一境界。

挑刺第一步:别人挑。评课者不护短,一针见血;被挑者如坐针毡却能坦然正视,不捂不盖,不讳疾忌医,不觉有损面子、有失斯文,达到知不足而后进的境界。挑刺第二步:请人挑。讲课者站在虚心求教的高度上诚恳请人吹毛求疵以求完美,挑者知无不言,被挑者闻过则喜,从“挑”如流;这样做有利于变换角度认清自己,有利于扬长避短,克服个性不足、教法不足,有利于促进教师刻苦磨砺,提高专业素质。

潮起海天阔 砥砺奋飞时

——襄阳三中“课内比教学”活动掀起学研新高潮

春光明媚,绿意葱茏。伴随着新课改浪潮涌起、“比教学”蓬勃开展,襄阳三中的校园里越发呈现出一派激情四射、生机盎然的景象。

2月25日,省教育厅基教处领导对三中依托“课内比教学”平台深化课程改革的举措予以了高度评价;4月2日,在“课内比教学”市级比武半决赛中,袁先全、苏春艳、魏立荣、严晓青、郭廖丽、张瑛、姜利梅、胡才东、杨道义、李静、李随楼、孙跃武等12名教师脱颖而出,分别代表11个学科入围决赛,标志着三中“比教学”活动全面开花;截至目前,全校所有学科教师全部参与了“比教学”活动并在此基础上掀起了学研新高潮……

春风引路,砥砺奋飞。当笔者缓步走进校园的时候,看到的便是这种令人眼前一亮的新气象。

“强己行动”

引领教师主动发展

三中的“强己行动”,源于温总理的一句教育名言——“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为了实现真正的“强己”,三中结合“比教学”活动做了许多扎实的努力。

走出小天地,提升新境界。“比教学”活动开展前后,是三中“走出去”学习最活跃的时期。之前,三赴河北衡水认真考察,思索“素质教育也能提高升学率”的办学理念;之后,分期分批安排教师189人次到宁夏、山东以及湖北武汉、荆门等地10多所名校学习、观摩新课改、新高考的实施情况。新的一年,三中教师不断地将新的教学元素注入课堂,实现高效,这正是境界提升的表现。

比教先比学,主动谋发展。“比教学,光看到„比教‟是不行的,归根结底还要重视„比学‟。”三中党委书记李明凯如是说。在他的倡导下,三中制定了“强己行动”教师发展规划,采用“过关荣誉”加量化考核的评价体系,引领教师主动发展。市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苏春艳老师,每天坚持“听一节,讲一节,议一节”的学习方式受到青年教师们的推崇,他们主动地掀起了“拜师学艺”的热潮;梁志杰老师已是市级骨干,年级主任,仍勤学不辍。读物理论文、写教学心得,是他的生活常态。

同中找差距,反思出神采。三中的学科中心,在“比教学”活动中想出了新招——“同上一节课”。统一内容、节次,鼓励教法创新,推行“同课异构”,一时间,教师们热情高涨,课堂上异彩纷呈,比超赶学蔚然成风,校园里好不热闹。写教学反思,是三中教师自我提升的一项传统,“比教学”活动开展以来,也有了新特点——反思入驻QQ群。困惑发到群里,大家都来出出新点子;经验贴在共享,大家一起来分享……教师群频频闪动,思想在这里碰撞,神采从这里飞扬。

“弄潮工程”

推动学校科研改革

新课改是大势所趋,“比教学”是潮流引领。潮流带动,天遥海阔,三中人眼界为之一开,风气为之一新。

制度创新是先声。让教师去弄潮,去站在科研改革的最前列,必须得有制度的保障。在“比教学”活动中,三中最重要的举措之一,就是提升科研的地位。撤销教研组,成立学科中心,成为学校中层科研机构。全校公开竞聘学科中心主任、副主任,给予中层干部待遇。同时,健全完善科研落实的机制。这一举措,如流星坠湖,撼动了全体教师的心——科研不是闲事,是发展腾飞的基石。

紧扣课改是要义。三中教导主任何志平介绍说,“三中科研的方向就是全面落实新课改。为此,做了以下改革:一是落实思想转变,在每期简报上增加课改思想普及内容,要求每课比照课改思想检查落实与否;二是落实„学生主体‟,变教案为学案,变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三是强调过程与方法,变传授知识为创设情境,变满堂灌为分组研讨,变结果预设为多元肯定。这些改革,目前已初步取得成效:各学科中心纷纷拟定出了新的学科规范,作为„比教学‟的细化标准;姜利梅、杨道义、李随楼等部分教师借鉴„高效课堂‟新课型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多赢策略”

实现“比教”最优效益

三中副校长吴兴兰阐释“学”、“研”、“比”的关系的话,给笔者很深的启发,“学是基础,研是提升,比是展示。三者绝不孤立,„比教学‟最大的效益应是学中有研有比,比中再学再研。”

袁先全老师的《长亭送别》说课稿,写得很精美,高二语文组专门开个研讨会,分析优缺点,“研”中学一学,对照自己比一比,教师都有新感触;

刘常洪老师、郭廖丽老师“同课异构”,都讲《气体摩尔体积》,前者语言形象,巧妙激发学生兴趣,分组活动讨论热烈;后者课件引导,善设情境,学生焕发主体意识,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两位教师砥砺切磋,比中互学,均有发展。

2011年11月至12月,“比教学”进入“比讲课”阶段,全校教师掀起了“走班听课”的高潮。每天,宣传栏上公布“比讲课”信息,教师们自主选择,同学科、不同学科都可听课;讲得精彩的课,可以换班再讲,可以观摩视频录像,反复揣摩。整整两个月,校园内,这种“比中有学”精神已化为了浓郁的学术氛围:向前辈学习的青年教师总是亦步亦趋地追随着长者的脚步,办公室、学科中心热情的讨论、激烈的辩论随时可见,摊开书边走边谈、手舞足蹈的探讨情景已成为校园一角美丽的剪影……

三中“比中有学”的多赢策略,使每位教师的专业素质都有发展,实现了“比教学”最优效益。

潮起海天阔,砥砺奋飞时。省教育厅的“比教学”活动,是催发教师学研意识的春风,是号令学校落实课改的号角。笔者相信,襄阳三中将会融“比教学”精神入她的发展理念,永举教育改革的大旗冲向腾飞的新高地。

文化引领打造“四个一流”中国名校

——襄阳四中“课内比教学”活动侧记

近日,由清华大学领衔的“华约”七校自主招生联考笔试成绩公布,襄阳四中高三年级“钱学森理科实验班”15岁学生马春玄获得我省理科第一名。在北大清华自主招生名额大幅削减的情况下,该校“钱学森理科实验班”和“诸葛亮人文实验班”共有6名同学通过清华北大自主招生考试笔试和面试,通过人数名列全省第二,仅次于华师一附中。

在此之前,襄阳四中免试保送北大、清华的学生郭兆珩、李官涛、滕续聪,以及清华“领军计划”人选苏君梓和北大校长实名推荐人选吴子衿,截至目前有望今秋进入北大、清华的襄阳四中学子已达11人。

作为襄阳教育界“龙头”的襄阳四中,多年来,一直以雄厚的师资、先进的设施、优美的校园、文明的校风,成就了襄阳四中的卓越,使襄阳四中成为鄂西北的教育品牌,被誉为鄂西北人才的摇篮。

的确,身为中国百强中学,湖北省重点中学,湖北省示范学校,襄阳四中在基础教育领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大成绩,省市状元成群、文理体艺齐飞,综合办学实力稳居全省重点中学前列,被凤凰网等媒体评为全国重点中学综合实力第6位。这与襄阳四中多年来注重校园教学文化的营造,并以此引领和促进学校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自2011年10月中旬以来,湖北省教育厅大力推动“课内比教学”活动,襄阳四中更是积极响应,大力推进名师工程建设,全力打造高效课堂,再获丰硕成果。

教学文化之“新”助力高精尖人才成长

为了使创新人才、拔尖人才、领军人才和特殊人才在中学阶段能够脱颖而出,襄阳四中努力创新“课内比教学”的形式,给力高精尖人才培养。

在襄阳四中人看来,“课内比教学”不是一个在自己校园小圈子里玩的游戏,必须要有开阔的视野,更高的标杆。学生的竞争是在全省甚至全国全世界范围内的,那么“课内比教学”活动就不能仅仅是在校内的“小打小闹”,必须站在更高的制高点上思考问题,才能帮助我们的学生在任何情况下的竞争中都能够脱颖而出。基于此,襄阳四中在2012届高三年级创造性地开设“诸葛亮人文实验班”和“钱学森科学实验班”,实施“奥赛金牌”、“奥运金牌”和“拔尖领军人才”培养战略,提升学生竞争力。创新的举措目前已初具成效,有望今秋进入北大、清华的11名学生均来自“钱学森科学实验班”和“诸葛亮人文实验班”。

教学文化之“竞”坚持教学比武常态化

“课内比教学”的侧重点在一个“比”字。“比”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横向,也可以纵向;可以竞赛,也可以常态。省教育厅要求开展的“课内比教学”活动在襄阳四中看似平淡,却又轰轰烈烈。平淡之处在于,教学大比武活动已是襄阳四中教学管理的“常规节目”;轰轰烈烈之处在于,比教学是全员参与,从资深专家、特教高级教师到刚刚踏上讲台的青年才俊,课堂大开放,观念大碰撞,技能大切磋,德艺大提升。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青年教师用自己的崭新理念“倒逼”资深专家、特级高级教师们更新观念;资深专家、特级高级教师们则又用自己的经验阅历帮助青年教师把握好前进方向。整个备课组、教研组常态教学呈现出一幅“比、学、赶、帮”欣欣向荣景象。

这,也许只是“竞”字在襄阳四中的表象反映,更深层次的是根植于每位四中人心中的那种“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追求卓越,崇尚一流”的进取意识和“发展竞争就是和平年代的战争”的忧患心态,“竞”“比”已融入每一位四中人的血液。

教学文化之“优”坚持开放课堂促沟通

讲台上,教师激情飞扬;讲台下,学生积极踊跃;教室后半部,却坐满了一群特殊的学生,有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老奶奶,有携妻带子的中年汉子,有慕名而来的外校高中生,还有稚气未脱的小学生……这是襄阳四中校园开放日中课堂展示现场的热闹情景。

开放课堂是襄阳四中今年推出的“新节目”,这是在充分考虑社会各界需求的基础上做出的决定。襄阳四中不仅风景如画美,学校更是中国名校。这样,社会各界来襄阳四中不仅仅是休闲之旅,更是文化教育之旅。据此,襄阳四中开放了课堂,在校园开放日,各界人士随时可进入课堂听课!

据负责课堂开放日的教务处负责人介绍,襄阳四中有一个高素质的教育家集群,在全省示范学校的评估中,襄阳四中的师资力量仅次于华师一附中,名列全省第二位。教务处从高一高二年级随机抽取了十位教师在至善楼一楼多媒体教室进行课堂展示,抽取科目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历史等多个学科,主讲教师既有工作多年的资深专家、特级教师,也有初出茅庐的青年才俊。

化学特级教师李先军一节有关乙醇的化学课上,学生积极参与,做实验,答问题,师生互动,气氛热烈。青年教师曹可钦关于税收的经济常识课让不少听课的人士也点头称是。生物郝洪涛老师关于基因、转基因的知识讲授更是吸引了对食品安全非常关注的听课者。还有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不管能否听懂,但学生的反应、教师的激情是明显可以感觉到的,教室里的“编外学生”总是熙熙攘攘。

“受益匪浅,如沐春风。”一名来自外校的张姓学子在四中“蹭”了两天课后作出了如此评价。来自市物价局的老领导对四中开放课堂的举措赞不绝口,认为这样有效架起了学校与社会沟通的桥梁,让市民真切感知学校的教育教学风格、特色、成就。对开放的课堂,老领导给予高度评价:“四中教师很牛,名不虚传;四中教得最好,实至名归。四中是当之无愧的襄阳名片、中国名校!”

教学文化之“师”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

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师,是学校之灵魂。正是一大批优秀的、杰出的、教育家式的名师大师构建了学校的品位,引领了时代的风潮,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襄阳四中积极推动“课内比教学”活动并将这一活动丰富化:学校创建“名师工作室”并出台政策,鼓励教师成名师成大家;学校推行“名师课堂视导”制度,深入观察、积极诊断课堂现状并提出改进优化意见;学校搭建岗位大练兵平台,引导教师积极参与竞赛,探讨课堂教学规律,钻研教材教法,打造激情课堂、高效课堂。

通过多年努力,襄阳四中已建成一支素质优良、经验丰富、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稳定和谐、团结奋进的教师队伍。高中部现有特级教师9人,高级教师160人,有硕士研究生学历者近百人,获得国家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者50人。近年来,先后有100多名教师获得国家、省级表彰奖励,100多名教师成长为襄阳市各学科教协会的主要负责人、市骨干教师和教学标兵。在近两年的全省优质课大赛中,襄阳四中教师几乎囊括全省各学科竞赛一等奖,位列全省重点中学第一名。最优秀的师资队伍已构成襄阳四中这所中国名校最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

灾难无情、人间有爱

——校领导、八年级教师慰问探望学生家庭

3月1日晚6点,初中教务处李运书主任和八年级刚上完课的老师们一行4人驱车赶往隆中隆林三组的一位学生家中,看望慰问刚失去父亲的八(1)班学生尚天羽一家,并送上老师们自己准备的慰问金。得知这个消息后,尚天羽的同学们也在周五纷纷结伴去安慰他们的小伙伴。

2月28日,一个噩耗传来,八(1)班学生尚天羽的父亲在工地上意外摔下来,不幸去世。对于一个13岁的女孩,这是一个多么沉重的打击!班主任张陈伟老师听到这个消息也为之痛心不已,他说之前曾与她父亲见过好多次,深知他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视,与女儿的关系融洽度也曾让张老师羡慕不已,真不知尚天羽能怎么承受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但让老师们意外的是,就在尚天羽回家的第二天,她就又来到了学校,她说,这次她恐怕要耽误好几天课,到学校拿几本书回去,免得功课拉下来,她还担心错过了月考。看着这样一个懂事的孩子,张老师感动的不知说些什么,只好对她说:“这些你都不用担心,送好你父亲最后一程,坚强一些。”纯朴的尚天羽却回答道:“老师,没事,我父亲虽走了,但他会在天上继续保佑我的,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我能考上一个好的高中,我会好好完成他的心愿的。”多么质朴的话语,多么坚强的孩子!

送走了学生,八年级的老师们不禁又为之担心起来,因为这个家里的主劳力不在了,那就等于天塌了,今后她和母亲能怎么生活,大家都替她们捏一把汗。于是带着担心和牵挂,大家决定实地探望一下,于是下午6点上完课的李主任、张老师、何老师一行几人驱车赶往远在隆中的学生家里。看到大老远赶来的老师们,尚天羽终于忍不住哭了。在她家里老师们还看到了她79岁的奶奶,躺在床上憔悴不堪的母亲,老师们只能不断的安慰,不断的劝解,不断的宽心„„

灾难无情,人间有爱。“天要塌了”自有真情来撑起,八年级的老师们相信在这样的变故中学生能读懂坚强,读懂感恩,读懂大爱!(

农村家庭教育让人忧

我校小学部虽然在大学校园里,由于多种原因,学院的子弟却很少。就拿现在的一年级来说吧,一年级现有学生57人,学院子弟只有4人,有53名学生来自周边的农村。通过观察和走访,农村的家庭教育很是让人担忧。

小学阶段主要是习惯的养成,老师们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光靠学校力量还是有些单薄,只有家校形成合力,才能更有效地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好孩子,特别是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家庭教育可能还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可农村孩子的家长为了多挣钱而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

在访万家活动中,我看到农村的大变化,住房变大了、变高了、变宽敞明亮了,却没有孩子固定写作业的地方,孩子写作业很随意,很将就,或趴在一张很不协调的板凳上写,或在没擦干净的饭桌上写,或在门外边看风景边写,或边看电视边写,等等。我认为孩子在家写作业应有一处固定的安静的地方,这样能让孩子养成专心学习、不磨蹭的好习惯。

在同农村孩子家长的交流中,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老师的事,不重视家庭教育,这种想法很片面,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言行在家长面前流露的还多一些,有心的家长就在孩子的一言一行中教育了孩子,并且是一对一或多对一的,这样教育孩子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所以家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缺少方法,态度简单粗暴;不能够持之以恒,想起来一阵;仍然存在重物质轻精神,重智轻德现象。

农村留守孩子越来越多,一年级57人中有10人是留守孩子,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更是缺失的。

作为一名教师,我很担忧目前我班农村孩子的家庭教育,我也会努力的想办法通过开家长会、家访、打电话等形式做好家长的工作,积极主动地和家长携起手来共同教育好孩子。

刘晓涵同学取得湖北省2012年美术统考全省第

三、我市第一的优异成绩(现已考入211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的我校徐星星同学为上届第一名),200分以上二十七人。本科过188分省线达70%,专科过169分的达93%.我校应届美术生集最高分、优生率、过线率均居市直学校之首。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届高三学生,有12名同学执意要在校外参加培训,其本科过线率只有25%,专科过线率只有58%;另有假期参加校外补课的5名同学,本次考试,全部未过,浪费了时间,耽误了学习,失去了机会。

我校美术专业教学在针对本届学生入学时文化底子较弱,学习主动性不够的实际情况,开展了高一开学的美术兴趣教学到专业入门和牢固基础,高二的提高、深化与强化复习,采用了分组教学、单元循环、多媒体同步示范教学和多渠道的思想教育鼓动工作,认真研究考试形式,真正做到“基础”与“信息”两手抓。

罗志真、乔安宁二位同学是2011年9月才转入美术专业学习,经过我们针对性教学,加之她们的不懈努力,最终分别取得221分和198分的理想成绩。

袁寒同学自入学以来,美术教师都一直开展不懈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从不放弃,并以上届陈胜强同学的成功例子开展面对面的针对性教育,最终在2011年9月开始醒悟,并积极配合专业教师的教学,最终取得197分的满意成绩。

针对如刘晓涵这类优生,除正常教学外,教师在开展强化复式教学过程中,积极进行拓展与深化辅导,让他们积极实现自我超越,起到带动作用。

今年暑假期间,我校组织专业骨干教师,利用早自习、上午、下午和晚自习开展了美术第一轮小结和第二轮强化,有三位同学擅自选择校外的美术培训班补习,最终考试成绩十分遗憾。

“第二十八届全国高中物理竞赛”湖北赛区预赛。 2011年12月初,竞赛结果揭晓。经过激烈角逐,我校高中部共8名参赛学生中有3名学生获得湖北省赛区的三个奖项:

吕坤同学(男)参加第28届全国高中物理竞赛,获湖北省贰等奖 张瑞林同学(女)参加第28届全国高中物理竞赛,获湖北省叁等奖 徐欧同学(男)参加第28届全国高中物理竞赛,获湖北省叁等奖

为了深入探讨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导学案的价值,《中国教师报·现代课堂周刊》决定在全国范围内举办优质导学案评选活动,我校研究决定组织全体教师集体参加这次比赛,并就此项工作下发专门文件布置安排。

学校指定教学校长负总责,教科室牵头,各教务处负责组织实施,教研组落实,要求全体教师于2011年10月15日前提交自己最佳导学案一篇,参加学校组织的初评,学校于10月30日前将优秀作品寄送《中国教师报·现代课堂周刊》。

据悉此次评选标准重点要突出“六性”:学科性( 依标参本,重点突出; 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目标明确具体,体现三维; 容量适中,难易适度) ;人文性( 情趣化; 生活化);引导性(预习课(环节),创设情境,给出材料,设计问题,分析解决重点,突出难点,总结规律,习得方法,掌握技巧;展示课(环节)展示汇报精品,质疑解惑,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多元性(学习内容有层次性,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研究不同层次的问题;同一问题,多元理解,独特见解,奇异思维);拓展性(从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发散性设计;体现学科特色,学科融合); 启发性(启发思考,深入思考;启迪心灵,增长智慧);高效性(问题“精”而“典”,又好又快达标)。

8月20日,湖北省第十一届青少年体育舞蹈锦标赛在华中师范大学体育馆华丽开场,数千名体育舞蹈爱好者齐聚一堂,共享体育舞蹈带来的快乐。

我校十六名学生参赛,其中王子悦和闫羽荣获第五名,李志涛和刘梦荣获第六名,李详生和刘晨路荣获第七名。这是我校去年底恢复组建学校体育舞蹈队之后第一次参加大型比赛并取得的第一次好成绩,这些成绩不仅为这些学生一年后参加普通高考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更重要的是,他还标志着学校艺术教育又有了新的拓展,实现了新的突破。

由湖北省社会体育管理中心主办,湖北省体育舞蹈协会承办的,湖北省第十一届青少年体育舞蹈锦标赛开幕式,在华中师范大学体育馆举行,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蒋大国出席了本次开幕式。本届赛事吸引了湖北省各地区近百支代表队伍共两千余人参加比赛,比赛分为精英组、业余组、女子六人组等系列,比赛时间为两天半。

在这里,没有年龄的差异,只要你热爱舞蹈,善于舞蹈,就能走上这个舞台。比赛中最小年级的选手群体不满六岁,虽然年级小,但是个个都是舞林高手,一上场便很快进入角色。拉丁舞跳来也是有板有眼,引来观众掌声不断。华丽优雅的华尔兹,激情四射的探戈,动感十足的恰恰,这些都被身着华丽服装的专业组选手们演绎得淋漓尽致,舞者们优雅的舞步、曼妙的身姿使得体育场瞬间变成一场盛大的舞会。

选手们精彩的发挥让现场高潮迭起。观众们在欣赏精彩比赛的同时,也领略到了体育舞蹈的独特魅力。

日前获悉,在不久前结束的第三届沈阳吉他艺术节暨全国吉他邀请赛上,我市高三学生王立鹏获得古典吉他青年组第一名,这也是我省在该项赛事中取得的最好成绩。

我市著名吉他教师刘胜带领4名学生参加了本届艺术节。王立鹏是襄樊学院附属中学高三学生,年仅18岁的他学习吉他已有12年,先后多次获奖。刘胜介绍,本次比赛复赛时,王立鹏还落后第一名6分。决赛中,王立鹏选择了难度较大的《天秤座小奏鸣曲》,三个乐章一气呵成,最终征服了评委。据了解,沈阳吉他艺术节是全国顶级吉他赛事,高中生获第一名尚属首次。

我校教务处组织83名学生参加了由湖北教育学会组织的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NEPC),并有8名同学参加了在市二实小举行的复赛。其中陈冠蓉、周艺彬两位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脱颖而出,分获国家级

二、三等奖,另有潘婧涵获得省级一等奖,贺伟臻、高恩泽、许淑允获得省级二等奖,徐思睿、宋博文等6位同学获得市级

一、二等奖。

本次活动能取得如此多的成果与小学部领导的高度重视分不开,,从活动方案的制定到实施,都全程参与,石琼老师自接到通知就开始积极备赛,除了要上好4个年级的英语课,还开展了有针对性的辅导、培训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才使得这8位同学不负众望,获得佳绩。同时也充分展现了我校多年来英语教学水平和学生英语能力的逐步提升,我们有信心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培养出更多在英语学习方面的优秀人才。

次活动让我看到一群勤钻苦研、敬业乐业的同行。靳老师的政治课结合当前时事热点,谈卡扎菲、奥巴马,学生的学习热情马上被调动起来。在她那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和点拨下,学生在轻松自如的学习氛围中汲取更多知识。她没有一直高高站在讲台上,而是常常深入学生中,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充满了对学生的爱。张老师的课循序渐进,条理清晰,板书规范合理。姜老师站在讲台上特有范儿,一看就是位经验丰富的教师,整堂课上,目标定位准确,换换相扣,有条不紊。

总之,这次“课内比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一次活动,更让我从中汲取了各位教师的优秀教学经验,促使我在专业上迅速成长。

高中文综组

李露露

课内比教学

课内比教学

课内比教学

课内比教学

课内比教学

课内比教学

课内比教学

课内比教学

课内比教学

课内比教学

课内比教学
《课内比教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