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雾之咏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3 05:16:0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有效教学达标定级新授课教案

《雾之咏》教学设计

执教者:吕东娟0

9、

11、5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尝试背诵诗歌。

3、通过富有想象力、情趣的语言文字,感受山城雾景的奇幻。

4、感受诗歌想象、音韵、情趣等艺术形式,激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阅读兴趣。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三、教学难点:

结合文字展开想象,感受山城雾景的奇幻。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解释诗题。

1、趣味导入:这两天冷吗?哈,是大自然妈妈让气温陡降,来考验我们小朋友的。我们常见的雨、雾、霜、雪等自然现象也都是大自然妈妈的杰作。今天的语文课,我们一起去欣赏雾,欣赏雾中的景色。

2、板书“雾”,指导分析结构,利用形声字规律认读。

3、板书“之咏”,这又是什么意思呢?老师在《现代汉语词典》上查到了“咏”的意思。(出示“咏”的解释:用诗词等来叙述。)你知道了吗?课题告诉我们,这是一篇歌咏雾的诗歌。如果是“雪之咏”呢?

(二)指导初读,理解词义。

1、看课文内容,是诗歌吗?你怎么知道的?诗歌的特点之一就是“分行排列”。

2、那让我们一行一行地来读通它。指名读,纠正字音。

3、让我们把诗歌中的生字词也来读通,就能将整首诗读得很顺畅啦!(出示:帷幔、哒哒、枇杷、汹涌、奇幻、宫殿、灯笼、奇景、淡淡、缓缓、罩住、撒下、剩下、绘成、翻卷)指名读,正音。

4、理解部分词义(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理解的词语后,再酌情探讨)。

(1)帷幔,(出示“帷幔”的解释:挂在较大的屋子里或舞台上的遮挡用的幕布),简单一点说,就是遮挡用的布。找到带有“帷幔”的这句诗,什么像“仙女撒下的帷幔”?雾。又把什么给遮挡了呢?山城。(图)

(2)汹涌,(出示“汹涌”的解释:(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指导读词语解释,“水”加上括号,表示这个词大多用来描绘水的样子,但有时也可以指其他的事物像水一样汹涌。诗中写了什么汹涌?你能想象雾

汹涌的样子吗?雾很大,就像浪潮一样涌过来,上下翻动。(图)

(3)奇幻,(出示“奇幻”的两种解释:①奇异而虚幻:~的遐想;②奇异变化:景色~)你觉得诗歌中的“奇幻”该选哪个解释呢?雾是景色,当然选②。

5、总结词语解释的学法:我们刚才对词语的理解,借助了语文学习中很重要的一样工具——《现代汉语词典》。在词典中查到了词语的解释,不必照本宣科地死记硬背,可以结合上下文再来理解。(出示学习小贴士:解释词语,词典很重要,结合上下文也不可少。)

6、词语过关,让我们将诗歌连起来读一读。自由读,指读,齐读。

(三)理解诗意、想象诗境。

1、诗歌对雾进行了歌咏,写得是哪个地方的雾?山城。介绍“山城”:经常下大雾的山城是我国直辖市重庆。(出示:重庆,北部、东部及南部分别有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大娄山环绕,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倚山筑城,建筑层叠耸起,道路盘旋而上,故有“山城”之称。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重庆年平均雾日是104天,有世界雾都之称的英国伦敦年平均雾日不过只有94天,因此又被称为“雾重庆”。)

2、诗歌向我们介绍了山城雾的什么特点呢?诗中有一个词概括了,你能找到吗?板书:无比奇幻。无比奇幻是怎样的奇幻?特别的奇幻。你能读出这种特别奇幻的感觉吗?指读,放进第一段读。

3、“无比奇幻”后用了一个什么标点符号?破折号。知道用在这里有什么作用吗?解释说明,告诉我们下面的内容就是写山城的雾究竟怎样奇幻。原来标点符号也是隐形的文字啊!(出示学习小贴士:阅读,不仅读文字,还要读标点的含义。)

4、山城的雾奇幻在哪呢?(如果学生能自主阅读2至7段,就由孩子引着我分析想象,如果有难度,就按以下环节。

(1)看一看2至7段写了雾中的哪些事物?山城、太阳、车、行人、山顶电视塔……

(2)这些事物奇在哪儿呢?(或问,和以往有什么不一样?)

①这雾哪来的?板书:帷幔。作者认为像——天上的仙女撒下的帷幔,把山城遮住了,成了像谜一样的宫殿。谜,可是我们弄不明白的,宫殿里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猜不着,摸不透,你说奇不奇?真是——无比奇幻。读。

②你印象中的太阳是什么样?金光灿烂,耀眼,巨大无比。而现在?被罩住了,剩下一个淡淡的圆。为什么说淡淡的圆?光线不强烈,看不清了。那么大的太阳、那么亮的太阳,被雾罩得只剩下淡淡的圆,这雾也太——厉害、浓密、奇幻(让学生自己说。)真是——无比奇幻。读。

③车怎会提着红灯笼呢?又怎么像老爷爷走夜路呢?板书:老爷爷。雾太大,看不清,车辆就亮着灯,不敢开得太快。那作者不会就这样写嘛,简

洁明了。(出示:大车小车都亮着红红的灯,缓缓向前。)学生比较:写成老爷爷走夜路,很有意思,有趣味。读。

④听,远处“哒哒”,什么声音?脚步声。可看不清——行人的脸。让我们再往上看,枇杷山顶的红灯——看不见了;电视塔的塔尖——看不见了。那么高的地方都让雾侵占了,这雾——真是无比奇幻。

⑤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第6段的省略号,告诉我们什么?还有很多的看不见了。(出示组图)什么看不见了?说。

⑥ 这雾不仅很大,很浓密,像仙女的帷幔从天而降,遮挡了好多好多的东西,它还在不停地——翻卷,随着气流涌动。这样的一番情景,作者说像什么?板书:水漫金山。像神话故事《水漫金山》。听过吗?老师简述:故事讲的是千年蛇仙白素贞与书生许仙一见钟情,结为恩爱夫妻。法海和尚非要拆散他们,将许仙骗上金山。白娘子知道后赶到金山,好言向法海讨还许仙,却遭到拒绝。于是,白娘子施开法术引来洪水,向金山排山倒海地涌去,将整座金山全都淹了。为什么这雾会让作者作者觉得就像“水漫金山”?雾很大,不停地翻涌,就像白娘子召来的洪水淹了金山一样遮挡了整座山城。这雾,真是——无比奇幻(学生自由说)。读。

3、诗歌的2至7段为我们展现了山城雾气笼罩下奇幻的景象。从中选一个你喜欢的段读一读,好吗?读。读后奖励填空题,(出示:读了这一段,我觉得这是()的雾。浓密、流动、汹涌、巨大、神奇、美丽、好玩……)可以用书中的词,也希望能用上读完后根据感觉想到的词。口头填后板书。

(四)回归体裁,尝试创作。

1、整理学生的板书,总结:啊,这就是诗歌《雾之咏》让我们感受到的雾。这雾,让作者也觉得怎么都写不完,要——把它……

2、可老师觉得还是语言文字的力量最大,瞧瞧作者,把雾说成是“帷幔”、雾中的车像“走夜路的老爷爷”,多有意思,多么能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啊,所以我觉得还是要写!让我们接着帮作者写一写雾中的景象。

3、写之前先做一件事,请你圈出每段的最后一个字,读读,发现了什么?(出示:幻、殿、圆、前、脸、尖、山、面)押韵,也就是韵母相似或相同。(出示:ɑn)

4、介绍:押韵也是诗歌的特点之一,读起来特别顺口,音调优美。

5、看图,雾中还有哪些景象,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想象?说一说,老师帮助改动使之押韵。

6、我们同桌合作写一句,分两行,最后用上一个带“ɑn”韵的字。这字可以在屏幕上找。交流。(结合时间考虑实施。)

(五)练习背诵,描红生字。

1、多有意思、多富有想象力的《雾之咏》。我想,刚才说到的场景如果还记在你的脑海里,你一定能记住这首诗歌。我们试试看。老师引背。自由

试背。

2、指导“罩、雾”

(1)上下结构,上部扁,下部分几个部位也要紧凑。

(2)描红一遍,在下面写一遍。

五、板书设计:

雾之咏

帷幔

无比奇幻

老爷爷 水漫金山

《咏华山》教学设计

《咏华山》教学设计

咏鹅教学设计

《咏鹅》教学设计

《咏煤炭》教学设计

《咏鹅》教学设计

咏鹅教学设计

《花之咏》教学设计

咏华山教学设计

咏鹅教学设计

雾之咏教学设计
《雾之咏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