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初中教学工作管理常规

发布时间:2020-03-03 03:26: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信阳市初中教学工作管理常规

为了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加强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促进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特制定本教学工作管理常规。

第一章

校本教研管理

一、全面执行课程计划。按照国家、省课程设置及要求,认真制订教学计划,科学安排时间,确保三级课程有效实施。

二、建立和谐教研组织。以学校、协作区、县区为单位,分层级建立和谐教研组织,构建教师研修教学专题、发现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沟通和交流教研工作、反思和共享教研成果的平台。

三、加强教研组建设。强化学校学科教研组织的职能,提高教研组长的能力,增强校本教研实效和水平。

四、建立分级负责的校本教研管理制度。突出制度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使之发挥凝聚教师、培养研究能力、提高教学技能、促进专业成长的作用。

五、科学规划校本教研工作。明确短期、中期、长期校本教研任务,科学安排校本教研工作,以教学工作为立足点,以教学问题为切入点,积极推进全员参与的校本项目研究,培养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能力,建立科研团队。

六、鼓励和倡导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根据教学要求,开展局域性博客交流、教研沙龙、师徒结对、名师工作室、走出去、请进来等教研活动,努力形成“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共同提高”的教研氛围。

七、深入开展“三课”系列教研活动。以课堂教学为重点,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广泛开展说课、授课、评课“三课系列教研活动”,健全“三课”活动过程管理,做到研究目标明确、研究主题突出、课题主持者责任落实、教研组全员主动参与。任课老师每学期参加“三课”活动不少于10次,校级领导不少于30次。

八、注重教师个人专业成长。合理确定教研任务,保障教师研修时间,创造教师成长环境,改进教师评价方法。考虑教师工作量和经验、能力等因素,在完成每期一次公开课、主持一次教研活动、撰写一篇教学文章,主办一次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研读一本教育教学著作基本任务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在探索教育规律、深化教学改革、开发教学资源、开展教育实验等方面多出成果。

九、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术。坚持结合教学和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师普通话教学水平、板书艺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及突出各学科特点的教学基本功与能力。

十、注重和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营造骨干教师成长的氛围,对骨干教师群体提出履行教学、教研、承担科研课题、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职责的要求,切实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第二章

备课管理

十一、个人备课。个人备课分集体备课前和集体备课后两段实施,前一段是集体备课的基础,后一段是适合自己教学的调整。

十二、个人备课需要把握的要素主要有:

(1)在把握集体备课各要素的基础上,侧重分析和把握自己教学的学情;

(2)确定适当的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或途径,精选适量的训练题目或项目;

(3)坚持自主和创新为主,科学借鉴为辅,反对抄袭;

(4)集体备课前形成草案。教师要在集体备课前,根据分工完成个人的第一次备课,形成草案(教学案)。其主要包括:教学目标,重点、分层次呈现的难点,预习导学,交流学习研讨,训练巩固及任务分配、反思和拓展延伸等基本环节。

十三、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每周不少于一次,具体次数以保证教学进度为准(所备课应较实际教学进度提前3-5天);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2课时;活动内容和形式由教研组长确定。

十四、集体备课的原则:

(1)坚持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主备人、定主题。

(2)坚持参与人员的全员性和全程性,在主备个案和组内教师共同参与基础上形成共案;

(3)坚持首创、革新、高效,密切联系校情、学情;

(4)坚持成果共享,倡导在应用中补充和完善。

十五、集体备课需要把握的要素:

(1)认真研读各学科《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与检测》和相关教学要求,掌握学科课程目标体系和课程内容体系。明确各章节(模块、话题、单元)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教材中有关内容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了解和掌握教学领域学科知识的发展动态;了解本教材编写特点。

(2)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和生活经验以及思想、心理状况,了解学校教学条件及教学能力,研究和选择高效而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研究当地教育资源的利用;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认真处理好教师、教材、学生之间的关系,科学制定教学计划。

(3)共案应具备基本统一的格式,从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使用的角度,预留可供教师结合自己的学情调节教学、学生能动参与教学活动并在活动中形成能力的空间。

(4)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十六、集体备课后形成个案。根据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融入个人的教学特色,在共案基础上形成个案,完成第二次备课,发学生预习使用。此过程中,须注意将学习任务按照难易兼顾、均衡分配的原则,分解若干组层次明确地分配到位。课堂教学结束后,每位教师需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施状况,对教学案进行修改或调整,并及时写好教后记。

十七、备课的管理。

(1)重视和发挥教学案的资源性作用。集体备课活动情况要有详细记录,并作为教师个人成长与和谐教研组织建设的备忘录。

(2)对于只有一名本学科教师的学校,可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与相近学科组成联合教研组,开展集体备课;也可采取协作区集体备课的方式进行。

(3)教学案是教师成长的阶梯,是教学改革实践的工具,也是同伴互助的帮手,个人和学校应做好此类资料的收集、保存和重复利用。

第三章

课堂教学管理

十八、课堂的基本结构。课堂教学以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合作交流、大胆展示和高效率、轻负担为标志。须具备下列基本结构:(1)预习自学;(2)小组合作学习研讨;(3)展示交流;(4)归纳、反思;(5)拓展、反馈等。

十九、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下几点:

(1)培养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注重预习时的指导;严格控制教师讲解的时间,保证学生自主学习和研讨的时间。

(2)培养和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恰当利用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健全学生个人评价和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组的建立,要考虑学生的智力、基础、学力等因素,定期交换组内分工,力求均衡和均等。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有机结合课堂教学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和帮助学生动脑、动手,在实验探究中形成知识和能力。

(4)确立面向全体的意识,关注课堂进展和不够积极的学生表现,积极运用鼓励与赞赏性评言,极大提高学生的参与面。

(5)树立效率意识,合理调配时间,积极调节课堂教学,恰当地做好点评、反馈、拓展和评价,努力发挥教师在学生为主体前提下的主导作用。

(6)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科规范的培养,确保课堂教学活动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7)正确处理学生的“错误”与“过失”,在坚持教育的严肃性的同时,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尊心。

(8)突出学科特点,注重本学科思想方法的培养和引导。

(9)注重发挥教师的良好示范作用,重视言传身教;有着装要求的按规定着装。

(10)杜绝歧视、嘲讽、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等行为。

十、坚持本学科教学的学科要求,突出学科教学特点。

(一)语言类学科教学:

(1)关注学生对文本理解的情感表现,启发和引导学生感悟文本本意。

(2)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有效训练,坚持在实践、探究和合作中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以及使用工具书的能力。

(3)坚持学科规范性要求,做好教师的示范引导,提倡“下水”示范。

(4)引导和鼓励在展示交流环节有机地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学习。

(二)理科教学:

(1)努力创造条件,认真完成课标规定的和教材呈现的实验。“活动与探究”涉及的实验,原则上以学生分组实验进行;演示实验和“活动与探究”开足率要达到100%;提倡和鼓励教师开展改进实验、替代实验和微型实验探索。

(2)重视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培养,鼓励学生开展家庭小实验。

(3)注重教师的表率,要做到实验操作准确、熟练、规范,对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有实验教学内容的课,课前教师必须做好各项准备,并做预演性实验;教学中使用的几何模型、仪器、实物、设备均需做好检查,确保正常使用。

(4)认真对待实验中的失误,没有达到预期目的,要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得出正确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坚决杜绝实验失败后不了了之的现象发生。 (5)加强实验教学中的安全、环保教育和良好的实验习惯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思想品德学科教学:

(1)引导学生关注新时期出现的新人物、新事件、新问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的意识。

(2)结合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学生心理、生理发展水平,因材施教。

(四)历史地理学科教学:

(1)加强学生应用地图等工具的能力训练,使之在以图释文、以文解图的学习过程中形成学科素养。

(2)重视培养学生理解历史发展间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因果联系、历史与现实等联系的能力。

(3)有效发挥“三板”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适当融入减灾防害知识。

(五)艺体类学科教学:

(1)突出审美意识培养,在体验、实践与创造中理解相关知识的社会价值、艺术价值,形成感受、鉴赏能力。

(2)最大限度的用好教学设备、器械、学具,遵循学科科学训练规律,展现学科特点。

(3)突出参与型、互动型、实践型作业和训练。

(4)师生着装规范。

(5)体育课注意做好安全保护工作。

(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

(1)坚持机上学习为主,学生上机时间不少于课时的85%。

(2)在合作学习中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

二十一、科学应用教学辅助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提倡有机地融合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防止盲目、表演或堆砌式的以影象代替探究活动及实验,以投影代替板书等行为。

二十二、室外教学活动需对教学设备、场地等进行检查,提前做好安全预案,严密组织,确保安全而高效。

二十三、按规定配备教学辅助人员。按照国家规定配备实验员等教辅人员,并按规定确定工作任务和工作量。

第四章

有效训练管理

二十四、明确训练的目的和任务。在课前预习、课堂练习与讨论、展示、课后反思与实践的基础上,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实现高效率、重体验、强能力、低负担的学生作业训练目标。

二十五、科学选择训练类型。课堂练习和课外书面作业,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学生实验,精心选择,梯度适当,利于检测和反馈。在目标明确、方案具体的原则下,鼓励教师开展多种作业形式或分层次布置作业的改革尝试;开展课外社会实践活动、调查、访谈等要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总结;培养和提高教师通过练习情况分析指导教学的能力。

二十六、严格控制作业训练数量。各学科作业训练项目,应在不低于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认真贯彻市政府有关规定,把作业训练的主要时间和作业量集中在课堂上;各科课外书面作业控制在15分钟以内。

二十七、切实保证训练和批改效果。凡是要求学生练习的作业或任务,教师必须先做,做到精选、精练、精批、精评;凡布置的课内外作业(包括操作类、实践类、实物类作业),必须全收全批或全部检查,并要抽取一定数量的面批;作文批改可精批与略批轮换进行。杜绝一“阅”了之和以对答案等形式代替批改的行为。

二十八、提高教师评价的即时性和及时性,加强学法指导。预习作业的反馈,可以适当集中进行,其他课外作业批改反馈的时间不能超过下次课后,检测、考试的反馈讲评不超过其后第2次课;在确保作业评价效果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基础上,开展互助式即时性作业评价训练。

二十九、加强学生总结反思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使用“纠错笔记”等方法,总结归纳学习知识的方法、技能以及发现错误纠正错误的方法和能力。

第五章 评价检测管理

十、按照规定和教学要求进行检测。检测是检验国家课程实施情况、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学科教师、学校和教学管理部门,应按照上级有关规定有计划地对教学进行检测。

三十

一、严格检测的组织和管理。检测类别上分即时性检测,单元检测和期中、期末检测、质量监测;即时性检测由任课教师视教学情况自行掌握,时间控制在5-10分钟以内;单元检测由教研组根据进度,按照教材的章节(模块、话题、单元等)设置,统一组织,学校备案,时间控制在半课时以内;期中检测由学校统一组织;期末检测由县区教研部门统一命题、学校组织实施,依中招考试时长安排;质量监测由县以上教育部门或教研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和工作要求组织实施。

三十

二、鼓励创新,丰富检测的形式。检测形式上可采用纸笔检测、实验操作和综合实践等形式。鼓励教师和学校结合教学开展包括口头类、操作类、实践类、展示类等多种形式的检测。倡导建立和运用“成长记录袋”,个性化地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使其成为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十

三、提高检测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所有检测都必须编制检测方案(目的、目标、内容、形式、难度等),学校及以上统一检测还须编制细目表。检测内容必须保证符合课标要求和课程改革方向,无科学性错误,针对性强,题量适当,结构合理,赋分恰当,无偏题怪题。

三十

四、确保检测活动的实效。所有检测活动,都必须进行质量分析,并作为教师成长和业绩考评的依据,以及学生综合评价的依据。切实促进以测查教、以测促学、以学评教。单元检测及其以上级别的检测,须形成文字归档,与方案、细目表一同保存备查。

三十

五、切实发挥检测的诊断、反馈、矫正功能。单元检测及其以上级别的测试,要及时做好测试情况反馈,有针对性的上好试卷讲评课;鼓励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共同分析,提高检测的诊断功能和反馈、矫正功能。

三十

六、坚持用素质教育要求指导测试活动。探索对学生公民素养、审美与艺术、运动与健康、劳动与技术、探究与实践方面的素质发展进行有效检测的方法,并使之成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身体素质、审美情趣和劳动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引导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三十

七、规范评价检测结果的应用。严格控制各类评价检测结果的应用,不得随意公开公布学生成绩,不得利用成绩对学生进行物质或变相物质刺激。

第六章

监督及管理

三十

八、健全教学常规管理机制。县区、学校应分层建立健全教学常规管理机制,纳入整体教育工作考评体系。具体办法由县区教育部门和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制定。

三十

九、明确学校责任。学校要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加强教学工作的管理:

(1)校长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教学常规管理负全责。

(2)教导(务)处是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职能部门,教导(务)处主任对具体管理工作负责。

(3)县区教研部门、乡镇中心学校是本县区、本乡镇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监督部门,对具体落实情况负责。

十、创新学校教学管理方法。学校应当加强与社区部门或学生家长联系,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教学管理,提高教学常规管理水平,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四十

一、注重发挥教研部门的作用。教研部门应当加强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及进准确掌握区域内整体教学情况和基层典型情况,抓好教学常规的落实,并为教育主管部门提供决策建议,当好参谋。

四十

二、本管理常规由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负责解释。

教学工作管理常规

烟台市初中教学工作常规

教学工作常规管理要求

宜宾县初中教学工作常规(试行)

教学工作常规

小学教学工作常规

中学教学工作常规

常规教学工作要求

小学教学工作常规

教学工作一日常规

初中教学工作管理常规
《初中教学工作管理常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