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要点总结(山大双学位)

发布时间:2020-03-02 21:46:5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什么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的性质。

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一)商业银行的经济性质: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特殊的金融企业。

1、商业银行首先具备一般的企业特征

2、商业银行不是一般的企业:如资本构成资本比率、经营对象等。

3、商业银行不同于其他金融机构,是特殊的银行。

(二)商业银行的法律性质:

1、商业银行的成立实行特许制。值得一提的是,特许批准的权力完全属于国家,符合成立商业银行的各项条件也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取得经营许可证。2.商业银行是企业法人,商业银行具有企业性质,拥有法人地位。企业是经济组织,以营利为目的。

(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的特殊性质:

1、风险的审核与控制对于商业银行的治理意义重大。

2、商业银行具有更加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网。

3、商业银行的治理缺少外部债权的专家式监督。

4、对商业银行实施的一些外部治理可能导致巨大的治理成本(主要是社会震荡)。

5、存款保险制度的负激励。

6、制度性风险对于经济转轨期国家的商业银行的治理改革具有特殊意义。

2、商业银行的功能和地位。

功能:

1、充当信用中介

2、充当支付中介

3、信用创造职能

4、金融服务职能

5、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传导者和作用对象(经济调节功能)

地位:

1、是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中枢

2、对全社会的货币供给具有重要影响

3、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中心

4、是国家实施宏观政策的重要途径和基础

5、是社会资本运动的中心

3、商业银行组织结构的设计原则、内容、形式。

(〇)商业银行创立的条件

1、经济条件;(1)当地的人口(2)当地的工商业(3)生产力发展水平(4)地理位置;

2、金融条件。(1)当地已经开设的银行(2)来自邻近地区的竞争。

(一)设计银行内部组织结构应遵循的原则

1、效能、效率、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2、精干合理原则

3、统一指挥原则

4、分工协调原则

5、权责对应原则

(二)商业银行内部组织结构形式

一般而言,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是高度部门化的。部门化的程度随着银行规模的不同而变动。银行组织结构的形式可划分为直线型、职能型、直线与职能结合型。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结构一般都包括决策系统、执行系统、监督系统、管理系统等几个部分。以三会制度为核心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的股东会或股东大会是权力机构,董事会是公司重大的决策机构,监事会(美国等称审计监督)针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决策依据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进行监督,以维护公司和股东的正当权益。

4、商业银行的制度(概念、原则、类型) 商业银行制度,是一个国家用法律形式所确定的该国商业银行银行体系、结构及组成这一体系的原则的总和。

一、建立商业银行制度的基本原则

1、竞争原则

2、安全原则

3、规模原则

二、商业银行体系及其主要类型:

1、按资本所有权划分:国有控股、企业集团所有、股份公司制。

2、按业务覆盖地域划分:区域性、全国性和国际性银行。

3、按能否从事证券业务划分

4、按组织形式划分:单元制银行、分行制银行、持股公司制银行。

5、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原则。

商业银行的经营一般至少应当遵守下列原则:

一、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原则。

2、依法独立自主经营的原则。这是商业银行作为企业法人的具体体现,也是市场经济机制运行的必然要求。

3、保护存款人利益原则。

4、自愿、平等,诚实信用原则。

6、银行资本金的含义和构成。

银行资本的含义:资本,也称资本金,是商业银行在建立之初由投资者投入的资金,以及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税后留存收益和银行借入的次级长期债务用来转增资本的资金,它代表着投资者对商业银行的所有者权益。

资本构成

1、股权资本(equity capital) 普通股累积优先股优先股非累积优先股2、资本公积(surplus)股本溢价资产重估增值捐赠

3、留存收益 (retained earnings)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4、资本债券 (capital notes and debentures)

5、损失准备金(provision)

7、银行资本充足性及其意义、测定指标。

银行资本充足性及其意义银行资本充足性是指银行资本数量必须超过金融管理当局所规定的能够保障正常营业并足以维持充分信誉的最低限度;同时,银行现有资本或新增资本的构成,应该符合银行总体经营目标或所需增资本的具体目的。 因此银行资本的充足性有数量和结构两个层面的内容。资本数量的充足性:对商业银行来说,如果资本不足,意味着将承担很大的风险。但如果资本过多,又会增加商业银行的成本。所以,对商业银行来说,资本充足的确切含义是资本适度,而不是资本多多益善。资本结构的合理性:银行资本结构的合理性是指银行各项资本应在资本总额中占有合理的比重。

银行资本充足性的测定:测定指标

1、资本与存款比率;

2、资本与总资产比率

3、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率。测定方法

1、纽约公式(分类比率法)

2、综合分析法

3、《巴塞尔协议》法。(PPT 第二章70)

8、银行并购的原因和影响。

(一)逐利性商业动机分析:因为通过并购,可以:

1、降低市场进入成本.2、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3、追求竞争优势的转移。

(二)化解危机性动机分析:

(三)代理人个人动机分析.银行并购的成本分析

(一)微观成本,即并购银行本身为并购所付出的代价

1.直接的并购支出。2.各种市场中介费用。3.整合成本。4.并购失败风险

(二)社会成本1.过分垄断可能损害消费者的利益。2.超大规模带来的经营风险3.金融监管困难4.并购带来的大幅度裁员问题

银行并购的收益效应1.扩大规模,占领市场。2.降低成本,实现规模效益。3.互补优势,实现协同效益。一是地区性互补。二是业务互补。三是产品交叉销售。

4、改善银行经营管理水平。

9、银行负债的作用及构成。

银行负债是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尚未偿还的经济义务。银行负债的作用

1、负债对银行来说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是银行经营的先决条件。

2、银行负债是保持银行流动性的手段。

3、商业银行通过负债业务把社会各方面的闲置资金集中起来,形成一股巨大的资金力量,能在社会资金存量不变的情况下扩大社会资金总量。

4、银行负债构成社会流通中的货币量。

5、负债是银行同社会各界联系的主要渠道。 银行负债的构成

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主要由存款、借入款和其他负债三个方面的内容所组成。

10、银行的借款形式。

一、同业借款;

二、向中央银行借款;

三、再购回协议;

四、发行金融债券——向社会借款;

五、境外借款——即向国际金融市场借款。

11、银行选择非存款性资金来源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需要考虑以下五种因素:

1、各种非存款性资金来源筹资的相对成本;

2、每种资金来源的风险(波动性及依存度);

3、所需资金的时间长短(期限);

4、需要非存款资金的银行的规模;

5、限制使用各种资金来源的法规。

12、现金资产的构成、概念和作用。

现金资产是商业银行所拥有的库存现金以及与现金等同的可随时用于支付的银行资产。 是银行流动性最强、盈利能力最低的资产。

一般由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存款、存放同业存款和在途资金等四项构成。

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角度看,现金资产的作用可归纳为两点:一是保持商业银行的清偿力;二是保持足够的资产流动性。

13、资金头寸的构成及其预测。

商业银行的资金头寸是指商业银行能够运用的资金。商业银行的头寸根据层次来划分,可分为基础头寸和可用头寸。基础头寸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可用头寸指商业银行可以动用的全部可用资金,包括基础头寸和同业存款。 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管理的核心任务是保证银行经营过程中的适度流动性,也就是说,银行一方面要保证其现金资产能够足以满足各种情况下的现金需要,另一方面又要追求利润最大化。所以准确地计算和预测资金头寸,为流动性管理提供可靠的资料是银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对银行资金头寸的预测,实际上就是对银行流动性需要量的预测。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银行的现金会随时发生变化, 流动性需求的预测方法

(1)因素法:是指对影响银行流动性的各种因素展开分析,并据此判断预测期内流动性的需要量。其中,存贷业务的变化是影响银行流动性的主要因素。

(2)资金结构法:是指通过分析存贷款资金结构及其变化趋势来预测未来的流动性需求。 (3)流动性指标法:是指银行通过对比分析自身的流动性指标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来估算其流动性的需求

银行头寸预测=存款变化-贷款变化-准备金变化

14、银行头寸调度的主要渠道。

商业银行头寸调度的主要渠道有以下几方面: 1.同业拆借

2.短期证券回购及商业票据交易 3.总行与分支行之间的资金调度 4.通过中央银行融通资金 5.出售中长期证券 6.出售贷款和固定资产

15、贷款种类的划分。

各项贷款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产业务,也是商业银行取得收益的主要手段。贷款的种类很多,按照银监会2004年的《贷款通则》,贷款种类可作以下划分:

(一)按贷款期限划分,可分为短期贷款(指期限在一年以内的贷款);中期贷款(期限在一年以上五年以下的贷款);长期贷款(指期限在五年以上的贷款)。

(二)按有无担保划分,可分为信用贷款(根据借款人的信誉发放的贷款);担保贷款(可分为保证贷款、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票据贴现。

(三)按贷款人是否承担风险划分,可分为自营贷款、委托贷款、特定贷款。

(四)按贷款的风险程度可分属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贷款五种类型。

16、影响贷款政策的因素。

1、商业银行自身对待风险的态度

2、资本的充足性。贷款政策应对银行资本状况有所反映。

3、存款状况。存款是商业银行贷款的基础。

4、其他的获取收益的机会。

5、商业银行自身的业务习惯和特点。

6、宏观经济状况。

7、市场利率状况。

8、地区经济环境。

17、贷款的程序。

根据《贷款通则》的有关规定,贷款程序如下:

(一)贷款申请

(二)对借款人的信用等级进行评估

(三)贷款调查

(四)贷款审批

(五)签定借款合同

(六)贷款发放。

(七)贷后检查。

(八)贷款归还。

18、贷款定价的内容、原则和因素。

一、贷款价格的内容

1、贷款利率。

2、承诺费

3、补偿存款

4、隐含价格

二、货款定价应考虑的因素

1、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基本客户—价格最低;

2、借款人与银行的关系:亲密关系客户—价格次之;

3、借款人的盈利能力和筹资能力:最有价值客户—价格最高。

三、贷款定价原则

(一)利润最大化原则。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是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贷款定价应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

(二)扩大市场份额原则。贷款价格应适度,有利于商业银行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竞争优势。

(三)保证贷款安全原则贷款的安全性是商业银行获取收益、扩大市场份额的基础和前提,所以贷款定价应有助于确保贷款的安全性。

(四)维护银行形象原则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在社会和公众中的信誉,是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所以贷款定价时应注意维护商业银行的形象,不搞恶性竞争,维护国家金融秩序,维护社会整体利益。

19、信用分析的6C分析法。

国际上通行一种评价借款人信誉状况的原则,即“6C”原则。 这是指品德(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抵押品(collateral)、经营环境(condition)和事业的连续性(continuity)。 20、五级风险贷款的概念(重要)

正常贷款: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关注贷款: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次级贷款: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可疑贷款: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损失贷款: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21、贷款管理责任制与贷款过程控制

一、贷款管理责任制

商业银行应按照《贷款通则》的规定,建立贷款管理责任制。包括以下内容:

(一)实行行长(经理、主任)负责制

(二)建立贷款审查委员会(小组)

(三)建立审贷分离制度

(四)建立贷款分级审批制度

(五)岗位责任制

(六)驻厂信贷员制度

(七)离职审计制

二、贷款过程控制

1、贷款三查制度

(1)贷前调查:借款人的信用等级、借款的合法性、安全性、效益性、核实抵押物、质物、保证人情况,测定风险度。

(2)贷时审查:每一笔贷款发放是否合理,有无风险。要独立审贷、客观公正,充分、准确地揭示业务风险,提出降低风险的对策。

(3)贷后检查:对借款人执行贷款合同的情况及借款人的经营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和分析。

2、贷款管理

(1)审贷分离制度

如美国(信誉部、审查部、贷款部,分别承担对贷款的调查、审查、管理职能) (2)贷款分级审批制度 在美国称为集体审贷制度。(对个人在贷款审批中的权利进行限制,成立集体审批机构。)

22、现代租赁的性质、特征、功能

(一)现代租赁的性质

现代租赁是以商品资金形式表现的借贷资金运动形式,兼有商品信贷和资金信贷的两重性。其运动过程为:

G—W—W—P—W’—G’—G’。

即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出租人通过出租设备商品的方式,向承租人提供了信贷便利;而承租人直接借入了设备商品,取得了设备商品的使用权,这实际上是获得了一笔资金信贷,并生产经营过程中,创造出了新的价值。现代租赁的这种两重性,使它把融资与融物结合为一体,既是以融通设备的形式表现其融资方式,又是提供资金信贷的贸易方式。

(二)现代租赁的特征

1、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

2、租金的分期归流。

3、资金运动与物资运动结合在一起。

4、至少涉及三个方面的关系,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合同。三方面的关系,即出租人、承租人和供货人之间的关系;两个合同是指承租人与出租人的租赁合同,出租人与供货人之间的合同,有时还会有出租人与银行的贷款合同。

5、承租人对设备和供货人具有选择的权利和责任。

6、不可撤消性;期满后可留购、续租或退租;一般情况下承租人需承担保养、维修、保险等责任。

(四)现代租赁经济功能 A、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

1、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

2、有利于缓解国内资金不足,引进技术设备。

3、既可以刺激投资,又可以抑制投资膨胀 B、从微观经济的角度而言:

1、有利于企业引进设备,加速技术改造,提高生产力;

2、有利于企业调整其资金和技术结构,适应生产需求的变化;

3、有利于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合理安排资金

4、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增加企业自身积累。

5、有利于抵消信用紧缩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6、有利于企业推销设备及产品,有利于企业加强设备管理。

23、融资性租赁的概念和程序。 作为现代租赁的融资性租赁,是以商品资金形式表现的借贷资金运动形式,是集融资与融物为一体的信用方式,兼有商品信贷和资金信贷的双重特征。在这个运动过程中,出租人通过出租设备商品的形式向承租人提供了信贷便利;而承租人直接借入设备商品,取得了设备商品的使用权,这实际上是获得了一笔信贷资金,并在从事生产经营过程中创造出新的价值。 一般说来,融资租赁的程序大体上可分为几个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

作好三个选择:一是采取什么方式技改;二是采用国产设备还是进口设备;三是选择租赁公司。

2、委托租赁阶段:

向租赁公司提出租赁申请,填写租赁委托书。有关内容:

3、对外谈判阶段:

租赁公司接受委托后,与设备生产者进行谈判,需要与承租人合作进行谈判。包括:技术谈判(可以承租人为主,租赁公司协助)、商务谈判(租赁公司为主,承租人协助)。

4、签订合同阶段:

签订购货合同、租赁合同

5、引进设备阶段

在合同签订后,租赁就需要组织进货,向承租人提供。

承租人需要注意:第一,减免税及报关等事宜;第二,租赁设备的验收事宜;第三,租赁设备的保险事宜。

6、支付租金阶段

承租人在设备的租赁期间内需要根据合同的规定向租赁公司支付租金。

7、期满后设备的处理阶段 处理方式:留购、退还租赁公司、续租。就融资租赁而言,一般都在期满后,由承租人留购。

24、表外业务的含义及其发展的原因

一、表外业务的涵义

表外业务,即OBS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改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 表外业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我们通常所说的表外业务主要指狭义的表外业务。主要包括:①贷款承诺;②担保;③金融衍生工具;④投资银行业务

二、表外业务发展的原因

(一)规避资本管制,增加盈利来源

(二)为了适应金融环境的变化

(三)为了转移和分散风险

(四)为了适应客户对银行服务多样化的需要

(五)银行自身拥有的有利条件促使银行发展表外业务

(六)科技进步推动了银行表外业务

25、互换业务的概念和例子(重要) 互换,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交易对手方根据预先制定的规则,在一段时期内交换一系列款项的支付活动。这些款项有本金、利息、收益和价格支付流等,可以是一项,也可以是多项,以达到多方互利的目的。 商业银行从事的互换交易类型

(一)货币互换:举例

(二)利率互换:举例

1、利率互换: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的互换 假设:甲可获得固定利率为12%的英镑借款和利率为LIBOR的浮动利率英镑借款,而乙只能获得固定利率为13%的英镑借款和利率为LIBOR+0.25%的英镑借款。可见甲的借款成本低于乙,而乙又有浮动利率借款的比较优势,从而可以进行利率互换。 操作过程:

甲应借取12%的固定利率借款,通过中介人将其换成LIBOR-0.25%的浮动利率借款,中介人为其支付12%的规定利率。

乙借取LIBOR+0.25%的浮动利率借款,通过同一中介人将其换成12.5%的固定利率借款,中介人为其支付LIBOR的浮动利率。 结果:

利率互换利用了(13%-12%)-(LIBOR+0.25-LIBOR)= 0.75%的套利机会(即固定利率之差减浮动利率之差),三者都得到了0.25%。 甲:在浮动利率借款上赚0.25%; 乙:在固定利率借款上赚0.25%;

中介人:在固定利率上赚0.5%,在浮动利率上赔0.25%,净赚0.25%

2、货币互换

实际上是不同货币之间的利率互换,即同类利率下的不同货币的互换。

例:甲可获得固定利率为9%的5年期瑞士法郎借款和固定利率为15%的5年期美元借款,乙可获得9.5%的瑞士法郎借款和16.5%的美元借款。可见甲的借款成本低于乙,而乙又有瑞士法郎借款的比较优势,于是可进行互换。 操作过程:

甲借利率为15%的美元,通过经纪人换成利率为8.5%的瑞士法郎,经纪人为其支付15%的美元利率;

乙借利率为9.5%的瑞士法郎,通过同一经纪人换成利率为16.25%的美元,经纪人为其支付9.5%的瑞士法郎利率。

结果:货币互换产生了(16.5%-15%)-(9.5%-9%)=1%的总收益(即美元利率差额减瑞士法郎利率差额)。

甲:在瑞士法郎借款上获利(降低成本)

9%-8.5%=0.5% 乙:在美元借款上获利(降低成本)

16.5%-16.25%=0.25% 中介人:美元赚:16.25%-15%=1.25% 瑞士法郎赔:9.5%-8.5%=1% 二者相抵:1.25%-1%=0.25%

26、表外业务的特点及风险

一、表外业务的特点

(一)灵活性大;

(二)规模庞大;

(三)交易集中;

(四)盈亏巨大;

(五)透明度低。

二、表外业务的风险

(一)信用风险;

(二)市场风险;

(三)国家风险;

(四)流动性风险;

(五)筹资风险;

(六)结算风险;

(七)运作风险;

(八)定价风险;

(九)经营风险;

(十)信息风险。

27、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管理策略

资产负债联合管理理论也称为相机抉择资金管理理论,该理论认为:单纯依靠资产管理或负债管理,都难以形成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统一和协调,商业银行只有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变化,通过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的共同调整,通过资产负债两方面统一协调,才能较好地实现经营目标。

管理方法

1、利率敏感性缺口(第二节)

2、流动性缺口(第四章)

3、期限匹配和利差管理

4、金融衍生工具交易

5、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28、融资缺口模型 PPT第十一章79-87

29、银行风险与风险管理的概念

商业银行的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单一或综合影响,使商业银行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商业银行的风险含义涉及4个基本因素,即: 商业银行风险承受者、收益与风险的相关度、不确定性因素、风险度量。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指商业银行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处理等方法,预防、回避、分散、转移、补偿经营中的风险,从而减少或避免经济损失,保证资金安全运营的行为或管理过程。

包含以下要素:

风险管理主体、风险管理方法、风险管理手段、风险管理过程、风险管理目标 30、银行风险的基本特征与来源 银行风险的基本特性 损失性

风险是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损失可能表现为盈利受损、资产受损、银行价值受损(包括商誉)、不能支付、破产等不同程度。 不确定性

损失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损失程度也是不一定的。损失一定不会发生就不是风险,损失铁定要发生也不是风险(如已进入损失类或已核销的资产)。 可测性

损失不确定,并不意味没有规律。正是因为风险有规律,才有研究价值,才使风险管理成为一门科学。

商业银行风险的来源

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过程来看,风险来源于其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因素。

(一)外部因素。即外部经济因素的变化给商业银行造成的风险。

1、宏观经济状况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指经济周期。在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同周期阶段,复苏、高涨、萧条、危机四个时期,由于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银行的存贷款的情况会发生重大变化,对银行经营管理影响较大。 2、经济生活中各种要素价格的变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商品价格、工资、利率等变化,会影响借款人的经济效益。 3、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货币政策的变化影响货币供应量、利率,也会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即会直接和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 4、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5、客户的违规、违法行为以及法制观念的淡薄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违规、违法使用贷款、逃废银行债务。

6、各级政府的不适当的行政干预。 7、同业竞争引起的风险。客户流失、成本提高、收益减少、负债来源减少、资产质量下降等。

8、金融市场价格的变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利率、资金供求、有价证券价格等。 9、自然因素引起的风险。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

(二)内部因素。即由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不善引起的风险。

1、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职工法制观念淡薄,违规、违法操作,违法行为。 2、银行的经营观念、经营思想、经营方针的确立和实施不当和错误。

3、业务结构比例状况失衡。资产、负债、中间三大业务之间的比例、资产负债各种之间的期限、利率结构等。

31、银行风险的类型

银行业是一种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按诱发风险的原因,巴塞尔委员会将商业银行风险划分为八大类:

即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含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价格风险和商品风险)、国家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及战略风险。

32、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 PPT 第十三章52-59

33、西方商业银行加强贷款风险管理的经验 1、审贷分离制度。(信誉部、审查部、贷款部,分别承担对贷款的调查、审查、管理职能) 2、集体审贷制度。(对个人在贷款审批中的权利进行限制,成立集体审批机构。)

3、贷款跟踪检查制度。对贷款的质量状况进行跟踪检查,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个风险级别。

4、建立信贷风险电脑管理系统

5、贷款风险评级制度。一般评为10个级别:

34、风险管理的策略与方法

1、建立、完善内部控制机制,避免风险。

2、准备策略,预防风险。即对风险设置多层预防线的办法。如充实资本金、提取各种准备金。

3、分散风险。对难以回避的风险采取分散策略。如资产结构多样化、授信对象多样化。 4、规避风险。主要方法有:(1)避重就轻的投资选择原则;(2)“收硬付软”、“借软贷硬”的币种选择原则;(3)债权互换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即商业银行之间利用各自不同的相对优势,将不同期限、利率或币种的债权互换,彼此取长补短、各得其所地避开风险;(4)资产短期化策略。

5、风险转嫁。如保险制度。 6、消缩策略(风险)。(1)套头交易;(2)期货交易;(3)期权交易等。

7、风险抑制。承担风险后,要加强对风险的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减少损失。主要方法有:(1)向借款人派驻专门人员;(2)发现借款人财务问题,立即停止新贷款,并想法收回原有贷款;(3)追加担保人和担保金额;(4)追加资产抵押。 8、补偿策略。如担保贷款、司法手段等。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考题要点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复习总结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完结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答案..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期末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试题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作业

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要点总结(山大双学位)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要点总结(山大双学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