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引导自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03-03 04:43: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引导自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学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化学计算”、“化学实验”专题时,场独立性学生的成绩高于场依存性学生,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在学习其他三个专题时,成绩差异不显著。

究其原因,学生在解答有关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化学计算及化学实验问题时,需要从所学的基础知识中提取出与解决问题有关的化学知识,并需要分析出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方能得出正确答案。

这与镶嵌图形测验中的去隐蔽能力有着相似之处。

场独立性学生克服隐蔽作用能力强,认知改组能力强,他们善于找到不同知识点间的关系,把握问题的关键,所以这部分成绩较好。而在解答金属、非金属、有机化学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等问题时,由于该部分知识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知识间的联系较有规律,它有利于场依存性学生的学习,因此,两类学生的成绩差异不大。

(2)在化学学习中,场独立性学生的总体成绩高于场依存性学生。

应当指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受学生、教师、学校、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认知方式的差异、学习内容的不同,仅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之一。

结论(1)在化学教学中,当采用相同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教学时,认知方式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不同类型化学知识时,学习的效果不同。一般说来,场独立性学生的学习成绩高于场依存性学生。

(2)对于学习抽象性的、需要认知改组的化学知识,场独立性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高于场依存性学生。对于学习偏重记忆的一般性化学知识,不同认知方式的学生学习效果差异不明显。

总之,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在认知方式上的不同特点,为教学方法的合理使用及因材施教提供了一定的心理学依据。本研究仅是抛砖引玉之举,如何有效地利用心理学依据,进一步优化教学,还需要广大教师在实践中继续摸索。

1 何谓“引导自学法”?

引导自学法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觉进28化学教学

2003年,第1期行学习,自主获取知识,自我提高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学生的学习行为由“带着教材走进教室”转变为“带着问题走向教师”。

1.1 教师引导实施引导自学http://www.daodoc.com/法,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是学生的前导者。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引导主要有四种方法:

其一,情景引导:教师创设情景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高中化学教学中创设的情景有问题情景、生活情景、实验情景等。

问题情景引导:如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镁等,工业上如何将它们分别提取出来?教师据此设置情景,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这两种物质在海水中的含量不同,因而提取时所用的方法不同。

生活情景引导:如节假日里,我们看到焰火闪闪,鞭炮声声。那么在鞭炮爆炸时,发生哪些化学反应呢?教师将这一类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含有化学知识的生活情景形象地描述给学生,把学生引入到思考的氛围中。

实验情景引导:教师在引出问题前,先做一个实验,然后请学生探究问题。如教师先做一个喷泉实验(不说明做喷泉实验所用的是何种气体),然后请学生探究形成喷泉的条件。学生往往根据喷泉实验所呈现的现象,争先恐后地作出种种假设或推测。

学生产生探究欲望,课堂里很快便会形成探究氛围。

二、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和学习活动中积累了大量的认识和经验,这些认识和经验都构成了学生再学习的背景知识,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用以引导学生学习的知识有化学知识、日常生活知识、其它学科知识及化学学习方法知识等。

化学知识引导:常见的医药的说明书上一般都标明药品的成份,化学结构式等,教师结合教学内容,选择

一、二份医药说明书,让学生通过已知的知识分析探究药品可能具有的性质,以此引导学生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之中。

日常生活知识引导:关于二氧化碳的一些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早已知道,教师利用这些知识,引导学生探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对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等,使学生认识到二氧化碳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有两重性,既能产生温室效应,也能增加光合作用而使农作物丰收。

其它学科知识引导:化学同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等其它学科一样,都属于自然科学,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其它学科知识,引导学生学习化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化学学习方法知识引导:关于学习方法的知识又称为元认知知识。教师运用化学学习方法知识引导学生学习化学,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极好方式。

如学习了氯的有关化学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用比较的方法去探究溴与碘的化学知识,学生在比较过程中,既会总结出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完整的知识网络结构,又拓展了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三、方法引导:教师通过方法引导,有利于学生运用方法独立地解决问题。如在学习金属镁的有关知识后,学生知道工业上提取镁的主要来源是海水,那么,海水中还能提取哪些物质呢?由于教材上没有这些知识内容,教师就引导学生通过查图书、上网等方法获取这方面的知识,并请一些同学汇总各自查找到的资料,出一期有关“海水里的化学资源”

专栏。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掌握了学习方法。

四、过程引导:学习过程引导,实际上是教师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的引导。教师在引导中,注意把问题按难易、深浅、先后、主次、大小等分解成若干个小课题,并将这些小课题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决小课题的过程,即学生的自学解疑过程。如有关浓硝酸与铜反应的知识,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探究下列小课题:①浓硝酸分解时生成什么物质?②硝酸分解的哪一产物能与铜反应?③氧化铜能否在硝酸中稳定存在?

④推断硝酸与铜反应的产物是什http://www.daodoc.com/jinronglw/么?⑤在铜与硝酸反应中,硝酸起了哪些作用?⑥写出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当这些小课题一一解决时,有关铜与硝酸反应的知识也就迎刃而解了。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常规过程也逐步掌握了。

1.2 自觉学习引导自学法的核心是学生自学,这种自学是学生在学习兴趣或志向激励下的自觉学习行为,因此是一种自觉学习,它包括自动选择、自动求助、自动探究。

首先是自动选择。指学生围绕教学课题,自动选择学习材料、自动选择问题,自动选择方法。如在演示氨气的喷泉实验时,烧瓶要不要干燥?对这一292003年,第1期

教师论坛问题进行探讨,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会自动选择与此相关的资料,去思考、去探究。有的学生认为烧瓶必须干燥,否则氨气已溶解于水,不能产生喷泉现象;有的学生认为不必干燥,理由是只要通入过量的氨气,烧瓶中照常充满氨气。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实验,学生根据问题自动设计实验方案,根据通入气体的量的不同分别进行实验,就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可见,学生自动选择就是能动地、自主地选择学习,有利于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

其次是自动求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碰到问题时要自动求助。教师引导学生自动求助书本、求助资料。在求助这些还不能达到目的时,再自动求助同学或老师。在求助老师时,为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求异性和发散性品质,师生要共同创设民主环境。师生互相尊重、互相探讨,学生心理轻松自在愉悦,各抒己见,敢于“异想天开”,教师正是在学生学习中发现,发现中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的的。

第三是自动探究。引导自学法注重教师指导下的自学,是一种自觉的学习,所以,还须引导学生自动探究。教师设疑或学生有疑时,学生不断尝试解疑释疑,具体表现为,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过自己的想象、分析、归纳、推理获取新的知识,或者实验、观察,认识化学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自动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以科学研究为方式进行学习的主人。

1.3 自主获取自主获取是学生自动学习后的一种收获,这种收获来自于自己学习中的习得和感悟,它不是教师的授予,而是自主的体悟和筛选,因而具有鲜明的自主性。

一是自主实验实践中获取:学生通过自主实验或实践获取新的知识,是化学学科教学的特征之一。

如电解饱和食盐水能产生氯气,原因在哪里?如果由此结果就认为氯离子失去电子的能力比氢氧根离子的失电子能力强,有什么不妥?学生很容易想到离子浓度的问题,由此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学生通过电解同浓度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发现在产生氯气的同时,也产生了氧气,由此得出“氯离子失去电子的能力不一定比氢氧根离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强”的结论。

二是自主分析中获取:用自己已有的知识,通过自己分析、归纳、想象和联想,获取新的知识,这就是自主分析中获取知识。如:①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盐酸,②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推理等加工手段,自己得出“氯气与碱反应生成的产物是次氯酸盐和盐酸盐”正确的认识。

三是自主批判中获取:教师在运用引导自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必须鼓励学生不唯书本,不唯老师,不唯权威,勇于向这些挑战。如书本上说“次氯酸钙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碳酸钙沉淀”,但次氯酸的酸性弱于碳酸而强于碳酸氢根离子,为什么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呢?学生对此会产生质疑,通过与同学、与老师探讨,经过实验证明,不会产生沉淀。老师对学生的答案要肯定,对这种自主批判中获取知识的科学精神更要肯定。

四是自主建构中获取:随着学生知识的增加,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获得的新知识自我纳入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去,经常性地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从而使自己获得的知识网络化、系列化。如学习了氯气、次氯酸、氯化钠、盐酸等内容后,引导学生构建有关氯元素的知识体系。在以后有机化学学习中,学习了卤http://www.daodoc.com/chengben/代烃与氯气取代、烯烃与氯加成,学生又将这些新知识纳入到原来构建的氯元素的知识体系中,完整了氯元素的知识体系。学生在建构知识体系中,一方面完成了知识体系的自我完善,另一方面获得了自我综合知识的能力。

1.4 自我提高实践能力学生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自我提高实践能力。如自我提升实践难度,自我拓展实践的广度,自我开拓实践的新领域。学生通过电解同浓度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后,知道了“氯离子的失去电子的能力不一定比氢氧根离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强”的结论。那么,如何确认哪一离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强呢?这一问拓展了问题的广度和深度,开拓了实践的新领域,学生自己把这一探究提高到了新的高度。

分层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电子白板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引导中教学

多媒体网络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探索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三段式教学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引导自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引导自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