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美学简答

发布时间:2020-03-02 10:19: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德,美学之父:鲍姆嘉登。1735年,《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美学”。1750年,《美学》独立学科„埃斯特惕卡‟(Aesthetica)“感性学”。

心理活动:知(理性认识即逻辑)、情(感性认识即美学)、意(意志即伦理)。

2、美学三阶段: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独立学科。

3、审美意识两个特点:一是借助语言文字形式传播;二是美学思想具有理论形态。作为学科二个条件:一有专门的著作;二有独立研究对象和范围。

4、美学研究对象主要是艺术,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等。

5、马克思主义美学: a本质和起源:“劳动创造了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b美的规律:人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c异化劳动与审美活动相互关系:“(异化)劳动创造了宫殿,却为劳动者创造了贫民窟。劳动创造了美,却使劳动者成为畸形。”(4)艺术本质的理论。

6、马克思主义美学特点:1)美学与社会实践联系2)美的本质问题与人的本质紧密结合,人的本质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劳动。3)唯物的辩证地看待主客体关系。4)历史感,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的结合。

7、西方对美学本质问题的探讨: 1)事物的客观属性 。毕达哥拉斯:数的秩序。亚里士多德:形式。托马斯.阿奎那:恰当比例。达.芬奇:比例关系。 威廉.荷加斯:曲线、蛇形线。费希那:实验美学,黄金分割。2)客观的精神世界。 柏拉图:理念说。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3)主观的心意状态。 快感说:博克,康德,马歇尔,桑塔耶纳 。弗洛伊德:美的本质源泉是无意识的欲望,特别是性的欲望

4)事物之间的关系。 毕达哥拉斯:数的关系。苏哥拉底:效用之间的关系。文艺复兴后布鲁诺和笛卡尔。狄德罗“关系到我的美”:真实的美、相对的美、外在于我的美5)人类社会生活本身。 席勒:活的形象(感性)。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

6)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 康德:主观的合目的性。 马克思: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8、荣格心理结构:意识、个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

9、法.狄德罗:美在关系。是突破了过去把美当成某种单一的现象,而从自然和社会生活各种相互的关系中来理解美。缺点:较抽象、笼统,始终处于摸索阶段,始终没有讲得十分清楚。

10、英.布洛:心理距离说:人与现实之间产生心理距离而产生美感。

11、a美是主观,吕荧、高尔太b客观。蔡仪c主客观统一,朱光潜d客观性与社会统一,李泽厚

12、美的本质的集合化界定:人是世界的美(莎士比亚)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是自由的形象,美在创造中。

卡尔。波普尔认为美的创造是一种多层累的突创

13、美感:对美的感受、体验、欣赏及评价,以及由此而在内心生活中所引起的满足感、愉快感。是在人的自然禀赋的基础上经由社会历史实践的产物。

14、美感产生过程:源于动物本能,却超越了动物性的本能。历史起源是与人类的社会实践紧密相联。

a美感是适应人害社会实践的需要b审美实践活动不同于一般实践活动,体现为精神上的满足。c美感活动不断地扩大发展。d美感有起点,但没终点。

15、美感产生的逻辑:三种因素: 前提:审美能力的产生;基础:审美的心理存在;与审美态度密切相关;需要一定审美环境。

16、人的美感的生理机制与动物性感觉的区别: 人在感觉能力上并不一定超过动物,但人的感觉有动物没有的社会性特征;动物的感觉是一次性的,缺乏积累性,不能逐步完善,而人的感觉则有连续性和积累性,并在通过种族的遗传不断得到发展上

17、人的感觉能够产生美感的基本原因: 人的感觉特别是视听感觉,能够与对象保持相对自由的关系;是感性与生理性的统一,动物感觉是感性的;是一种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的感性活动;具有自由创造的想象力;经过长期的训练和锻炼,变得高度灵敏,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

18、感受:指人对事物的感觉。直觉: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不依赖概念和推理而对事物的直接观察。

19、美感的直觉性的特点:直接性、突然性、专注性、透明性

20、完形作用:又称格式塔心理学,就是整体在先,指人在知觉的瞬间把握客观事物完整的形象。选择作用:人的视觉有种主动选择性。意向作用:人的态度和人的心境与意向都有关系。

21、通感:器官相互转换,相互勾通的现象

22、美感欣赏活动深层心理特征:(1)生理与心理(2)个性与社会性(3)具象性与抽象性(4)功利性和非功利性。的矛盾的统一。

23、崇高: 毕达哥拉斯提出。 罗马,朗吉诺斯《论崇高》,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 。a庄严伟大的思想b慷慨激昂的感情c辞格的藻饰d高雅的措辞e尊严的结构 。 博克:从审美客体探讨崇高康德:a数学的崇高(体积的大) b力学的崇高(力量的大)

24、崇高特征: a对象往往体积巨大、威力巨大 b感受为极度的痛苦到极度的快感 c体现主体的精神和心灵的伟大

25、崇高(壮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经由对象的震撼和压抑而获得的显现。

26、悲剧性:是主人公由于坚持正义或积极进取,而与现实环境之间发生的冲突,冲突中主人公因感性生命遭到摧残和毁灭而成就了精神生命的永恒价值,从而激起悲壮之情而使人们的心灵得以净化,精神得以提升 鲁迅: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27、游戏说:康德,席勒、斯宾塞

42、有意味的形式说:英克莱夫。贝尔

28、符号说:苏珊。朗格: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

29、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区别: 是人工制品而非自然物;是精神产品而非物质产品(精神性);是意象思维的结晶而非抽象思维的成果(意象性)30、艺术品层次结构:(1)物质实在层(2)形式符号层(3)意象世界层(4)意境超验层

31、意象类型:1)仿象:注重外形仿真。2)兴象:是以客观现象的物象为引导,启动自内在的想象和情感、联想而产生的,是心中之想。3)喻象:是比喻性的,往往要用具体的物象,来比喻某种观念和某种情感,特点是带有明显的人工痕迹。4)抽象:是艺术意象的一种类型,指创作主体经过自己的头脑加工,将客体提炼、升华,舍弃具象而代用一些纯粹的形式符号来唤起读者审美情感的一种意象。

32、艺术品鉴赏过程:观(通过形式符号在直观层上初步感受和重建意象)、品(直观了解后,进一步展开与深化,使重建的意象得以实现)、悟(对艺术品的意象渐入佳境后,终于升华为对意境的感悟)

33、提出“寓教于乐”的人是“贺拉斯”。1

34、美学: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研究的是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35、崇高(壮美):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和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

36、上升的乘讹与下降的乘讹(康德,乘讹)。 英,斯宾塞。“乖讹”指不和谐或不协调,这是指由期待或预期落空而引人发笑的状况。前者指超乎期待之上,而引人惊喜的状况。后者指期待未能实现而引人发笑的状况。

37、美和美的东西有何差异(柏拉图): 1)美的东西只能说明它本身的美2)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3)美的东西即是漫无边际的,但是往往又自相矛盾的。4)美不是事物的某种物质属性,因而无法成为某种“东西”,无所不在,又无处存在。美虽然具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但美却不只是某种固定的物质条件。因此,美不是美的东西。(5)在现实生活中,美的东西还往往与可欲的东西混淆在一起,但仅仅是可欲绝对不能成为美。

38、有我之境与我无之境,意境的两种类型,王国维,《人间词话》 。无我之境:指创作主体的完全消失,隐在艺术意象的背后; 有我之境:„我‟则以强烈的主观色彩明显地渗透于艺术意象中。 艺术品中“有我”与“无我”,以各自独立又相互渗透的方式,创造着各种各样的艺术意境。西方物与我寻求对立,中国物与我交融。

39、谈谈艺术操作中技与道的关系: a“技”是指具体的艺术操作技能或技艺。“道”是指艺术意象创造与传达过程中自由无碍、充满生气的至高境界b关系:道借技现。c可以相互转化的,主体在技巧的操作中,是可以体悟把握„道‟并进而达到道的,技与道是相通的,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所以道可以通过技而体现出来,而技也可以在高度娴熟时达于道。40、美感作为一般感觉的特点: 美感是人们对美的感受、体验、欣赏及评价,以及由此而在内心生活中所引起的满足感、愉快感幸福感,外物的形式结构契合了内心结构所产生的和谐感,暂时摆脱了物质束缚后精神上获得的自由感。它是人类精神生活中所获得的最高享受,也是人类心灵所达到的最高境界。

特点:第一,美感由客观的美的刺激与主观对美的反映两方面构成.第二,美感离开不刺激感觉的形式因素,第三,美感体现了人在审美活动中的主导意象,那就是主观对美的反映。第四,感觉是美感的生理基础,生理刺激是美感的起点。第五,艺术家运用经过特别训练的感官来感受和描写世界的美。

41、„丑的如此精美‟的原因。(丑的美学意义或审美价值) :“丑得如此精美”法,罗丹《老妓》(欧米哀尔) 1)丑是一种否定性价值,是艺术美的对应面,其外在组织形式零乱,违背自身发展规律,使人产生厌恶或反感心理。2)丑作为一个审美范畴其美学意义:a以丑衬美b世界的发展依赖于丑的刺激c审丑历来是审美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d艺术可以化丑为美。3)a艺术的美与不美不在于生活是丑或美,而在于艺术的独特的审美创造b把生活丑改造成艺术美是把丑变得更典型c运用艺术手段去表现丑,有助于欣赏者明辩美丑,从而反过来产生美的感染力。

44、言说美的方式: a维特根斯坦(分析美学):家族相似性,相似但无共一点 b海德格尔:美存在但不可言说,一说就错 c巴尔塔萨:美在相遇,人与神的相遇

45、作为戏剧类型的悲剧演变: 命运悲剧:古希腊,与生俱来不可逃避的命运; 性格悲剧:性格缺陷; 社会悲剧:18.、19世纪,社会不合理 ;现代悲剧:西方现代生活方式

46、悲剧 :是对不能把握的、强大的敌对物

的一种抗争,抗争的结果是失败,通过失败

而产生一种思想的升华。 悲剧冲突的实质:

主体所代表的正义精神与永远不能满足的现

实时间发生了矛盾,最终精神取得胜利,即一般理解与审美活动中的理解的区别。 (1)审美中的理解,有助于领悟作品中的深层文化意蕴;(2)审美中的理解,与情感交融在一起; (3)审美中的理解,对对象进行抽象地处理,又作具体地呈现,是抽象与具象感性毁灭成就精神自我 。悲剧感经历了痛感的统一。

向快感转化的心理体验过程

47、悲剧理论: a亚里士多德,《诗学》,

奠基。悲剧是一个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

的摹仿,借引起怜悯恐惧使得灵魂净化。 b

黑格尔,永恒正义说,矛盾冲突。根源在于

两种具有合理性实体性伦理力量的冲突,结

果是这两种力量的毁灭达到正义的胜利,是

善与善的冲突。 c从人的生存角度: 叔本华:

悲剧的根源是人的生存本身即原罪,因而要

放弃人的生命意志。 尼采:悲剧是肯定生命

的最高艺术,向人们展示了世界人生的一切

斗争。痛苦和现象的毁灭不可避免,于是人

们可以正视个体生存的恐怖。 d马克思:悲

剧是历史的必然性和这种必然性不能够实现

的冲突

为什么说优美与崇高同属审美范畴?①从心

理反应方面看,虽然所引起的反应不同,但

两者都能给人以审美的愉快。②从对象的形

态看,崇高的对象与优美的对象都可看成是

美的,都让人心旷神怡③从人们的审美需要

看,人们既需要优美的对象,也同样需要崇

高的对象。④从创作的角度看,优美的作用

品与崇高的作品都能让人赏心悦目。⑤从艺

术的效果看,优美的作品与崇高的作品都能

寓教于乐,达到美的效果。⑥从美的反面看,

优美本身排除了丑崇高本身也未包含丑。

简述美与美的东西之间的基本差异。(1)

美的东西只能说明它本身的美,却不能说明

其他东西的美,而美则是从各种各样美的东

西占所总结出来的普遍规律。(2)美的东西

都是相对的,随着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

化而变化,我们很难把美的东西永远当成是

美的。(3)美的东西步仅是漫无边际的,而

且有时是自相矛盾的,不能形而上学地抓住

某一种美的东西,把它当成美,而把与之相

反的东西当成丑的 。(4)美不是事物的某

种物质属性,因而无法把美当成是某种美的

东西。(5)在现实生活中,美的东西往往与

可欲的东西混淆在一起,而美可能与可欲有

某种联系兴旺 却必须真如脱于可欲。

怎样理解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1)

人的本质力量包括自然的本质力量和精神的

本质力量; (2)\"对象化\"是人\"化\"到对象中

去然后再从对象中表现出来,使对象成为自

己的\"作品\"; (3)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关

系中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全面地在对象世界中

展现出来; (4)美离不开活的形象,美只

能是充满了生命力的活的本质力量的对象

化,而不可能是本质概念的对象化;(5)美

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人按照美的

规律,按照对象的性质和特征,在对象中进

行自我创造,从而把对象塑造成为美的形象。

审美人生观有何基本内容?为什么说在美的

问题上要以人生为本?(1)审美人生观的基

本内容: a.人生的意识。人的自下而上和生

活应当是一种有意识的自由的类的生活。b.

人生的反思和反悔。以艺术家的精神气度对

人生有所反思和反悔,创造出更为理想的、

带有普遍性的生活。c.人生的价值。美是人

生的最高价值之一,最理想的人生,应当是

最美的人生。

(2)在美的问题上以人生为本,这是因为:

a.美学研究的根本愈来愈在于提高整个人生

的境界;b.人的本质力量在审美关系中全面

展开的程度,在很大的意义上受制于人的自

下而上状况和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c.以人

生为本、并融入创造论的做法,有其巨大的

理论合理性。

美学概论 名词解释 简答论述 自我总结

美学

美学

美学

美学

美学

美学

简答

简答

简答

美学简答
《美学简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美学简答论述 美学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