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国际税收调研

发布时间:2020-03-03 00:26: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目录

一、大企业税源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2

1.大企业的主体地位 ...........................................................................................................2 2.税源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3

二、大企业税源管理信息化的阶段性成果 ...........................................................................3

1.应用系统基础建设快速发展 ...........................................................................................3 2.税源信息监控能力稳步提升 ...........................................................................................5 3.信息化服务水平显著加强 ...............................................................................................6 4.信息集中和共享程度不断提高 .......................................................................................7

三、国际大企业税源管理现状 ...............................................................................................8

1.美国的大企业税源监控经验 ...........................................................................................8 2.澳大利亚的大企业税源监控经验 .................................................................................10

四、我国大企业税源管理信息化的不足 .............................................................................11 1.税收信息化管理体系不完善 .........................................................................................11 2.信息化网络建设不健全 .................................................................................................12 3.数据采集及应用质量不高 .............................................................................................12 4.专业人才缺口较大 .........................................................................................................13

五、加强我国大企业税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13 1.健全税收信息化管理体系,完善顶层设计 .................................................................13 2.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打破信息孤岛 .............................................................................14 3.重视应用系统的数据问题 .............................................................................................15 4.组建税收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 .....................................................................................16 参考文献 ........................................................................................................................................18

中国大企业税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

现状研究和国际比较

摘要:现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要在国际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依托国家财政税收收入,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税源管理的作用日渐凸显。其中,大企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标尺和强劲推力,是税源管理的重中之重,包括我国在内,很多国家的税务机关已成立专门的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对其进行重点管理。税源管理信息化能极大地帮助税务机关对大企业进行税务监管,实现全社会范围内的税源信息共享,提高监管效率和效果。本文通过详细阐述我国大企业税源管理信息化发展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与国外的发展现状相对比,进一步剖析我国信息化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我国的大企业税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有所贡献。

关键词:税源管理 大企业 信息化

一、大企业税源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1.大企业的主体地位

大企业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大企业的生产规模、员工数量、资产总额通常较大,生产经营复杂性、发展速度、信用水平也相应大于其他类型企业。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到:由于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的出现,企业规模呈不断扩大的趋势,有

利于提高劳动生产力。2015年,中国企业500强上榜公司的门槛提升至年收入84亿元,总收入达到了30.4万亿元,较去年增长5%;利润达到2.7万亿元,增长6%。从世界企业500强排行榜中也可以看出,上榜企业数量与国家经济发达程度基本成正比,另外,美国大企业占比随国家经济优势地位逐年下降,欧盟、中国、日本、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则处于强劲增长的势头。这表明大企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支柱作用,对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主导作用,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展示平台之一。

大企业在所处国家或地区内普遍具有巨大的规模和影响力,但其认定门槛根据国家和地区不同,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我国内部的衡量标准也因行业、股权、销售额、纳税额等结合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2.税源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税源管理信息化以控制管理税源为目的,依靠设立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信息数据处理中心,构建覆盖税务系统和其他部门的信息采集平台,再由专设的税源管理机构进行整合分析,运用到税收管理乃至国家经济领域。大企业的税源信息数据较为繁琐庞杂,提高税源信息化管理水平能更加实时、准确、全面反映其税收状况,从而有效提高对大企业进行税源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水平。

二、大企业税源管理信息化的阶段性成果

1.应用系统基础建设快速发展

国税系统广域网运行顺畅,各省市地税局全部与总局联网,大部分地税局开通运行了广域网,硬件配备满足工作要求。2013年2月22日,重庆市地方税务局作为全国首家金税三期试点单位,成功在全市范围内实现金税三期主要征管应用系统的单轨运行。此后,金税工程三期优化版陆续上线各省市,并不断优化升级,实现了税收征管业务在线上的顺利运行。金税工程三期在业务重组、优化的基础上,建立了业务范围覆盖税收征管、出口退税等所有税收业务,满足省局集中的数据分布模式,以及支持多种数据库的税收征管信息系统。综合征管信息系统作为核心业务系统,功能涵盖了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缴款入库、发票管理、稽查管理、会计统计等税收主要环节,应用范围覆盖各级的国税局、地税局。所有办理税务登记的大企业和由税务部门组织的税收收入均已纳入该系统管理,逐步建立了事前控制、事中监控和事后核查三大环节紧密相扣的征管数据质量监控体系,为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管理决策等提供了可靠的信息资源。同时进一步构建了覆盖全国税务系统的行政管理系统,加强了国、地税局和与其他各部门的信息合作。

在人员素质方面上,经过多年的引进和培养,信息化人才队伍规模逐步扩大。税务系统人员计算机应用技能普遍提高,几十

万工作人员通过了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一批税务干部在学习和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增长了信息应用和管理的才干。国家税务总局于2013年9月制定《全国税务领军人才培养规划

(2013-2022年)》,强调培养全国税务领军人才是党和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税收工作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的重要战略工程。再次督促各级税务机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认真做好税务领军人才培养有关工作。 2.税源信息监控能力稳步提升

税收管理核心业务子系统进一步细分和强化。出口退税管理信息系统纳入了税务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在大企业跨国税收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将各海关取得的出口报关单数据实时传送到海关总署,海关总署通过电子口岸中心实时将报关单数据传输到税务总局,税务总局再将收到的报关单信息实时逐级下发到各地的退税部门。此过程全程依靠计算机和网络自动实现,保证了税收数据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及时性。通过实行出口退税的计算机管理,出口退税管理工作信息共享基础上的专业化分工得到加强,各岗位之间能够相互制约和监督,减少了执法的随意性,提高了退税的规范性、严谨性、科学性,工作效率大大提升。2014年,增值税发票管理新系统开发完成并试点成功,便民办税信息化的新举措促进了税务人和纳税人双减负、征管与服务双增效,营改增等税收改革任务得到有效保障并顺利实施。大企业税收征管规范编制取得明显进展,内部管理信息化程度大幅提升等,为打响金税三期工程建设总攻战役打下了良好基础。此外,各个应用系统都采取了防火墙、数据备份等措施,税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正在不断加强。

对大企业税源的行政管理也依托信息技术得到了优化。如税收宏观经济分析系统的建立,将整合的各类税收数据应用于税收经济分析,为决策及时提供参考。在实施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增值税转型、消费税改革等措施时,应用该系统进行测算评估,确保了税制改革和政策调整的科学准确。 3.信息化服务水平显著加强

目前,我国税务系统对纳税人信息资料实行“一户式”储存管理,网上办税成为纳税人主要的办税方式。部分数据实行总局和省级集中后,加强了数据综合分析和整合利用;积极推行电话申报、网上申报等多种方式,大力推广使用银行卡、电子结算等多种缴款方式。有些地方还探索实现了税库银联网,推行申报缴款同步模式;推进了与有关部门的信息联系,探索企业基础信息的交换与共享;加强税务网站、12366纳税服务热线建设,使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纳税咨询辅导水平。我国税务系统正在努力把实体办税服务厅主业务移植到网上,用快递将纳税人网上购领或代开的发票寄至指定地点,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纳税人足不出户就能办理涉税业务,征纳双方不用见面就能征收缴纳税款,不仅缓解办税前台压力,降低了办公成本,也为偏远地区纳税人提供了方便。

北京市国税局于2015年7月22日首次对全市159户大企业推出“票E送”发票领用便民服务,提供“纳税人网上申领、云平台自动处理、物流限时配送上门”的一条龙发票领用服务,省

去了更多物流配送、人工处理的成本;武汉市“税企通”掌上办税平台,已让11.67万户纳税人轻松自主享受服务;苏州市纳税人有拍照认证、“扫码秒杀”网上零申报、网购发票签收等业务;广州市国税局全功能电子税务局每年减少纳税人上门1000万户次,办税服务厅流量减少80% ,纸张减少2000多万张;青岛市地税局研发在线社会媒体涉税信息监控平台,自动抓取散落于互联网的异地法院拍卖、土地招拍挂、产权交易、上市公司股票减持等涉税信息,上半年采集信息上万条,入库税款7亿元;而重庆市地税为大企业设立的税企QQ群等得到了良好反响,地税局“电子税务局”一期工程已于9月1日在5个试点局成功运行,为“互联网+税务”时代的开启奠定了基础。大部分地区地税局已经或计划开通官方微博、微信,方便为纳税人辅导答疑;推出了税务APP,供纳税人足不出户办理纳税;同城通办服务,使纳税人自由选择办税服务厅办理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等事项。无纸化、自动化办公流程提升了管理效率,各地信息化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征管资源更加合理有效配置,大企业税源管理更加方便迅速。

4.信息集中和共享程度不断提高

全国省级国税局已全部实现以省级集中模式运行综合征管系统,统一版本、统一推广、统一应用、统一维护。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稽核协查系统等主体应用系统的省级集中与之同步开展,预警分析、纳税评估等系统也普遍投入运行。税收主体应用

系统省级集中格局的形成,为税源管理信息化的统一规范和全面提高提供了有力支持,实现了省局对基层税收征管状况及时有效地监控。与此同时,推广使用数据集中管理系统,直接将数据从省级系统抽取到国家税务总局数据库,部分核心征管数据还实现了实时集中,数据集中的效率、质量大幅提高。国家税务总局与各省国税局、地税局之间的信息交换不断深化,促进了跨地区的税收信息共享,实现了局部信息向全局信息的转变。

三、国际大企业税源管理现状

1.美国的大企业税源监控经验

美国的信息技术一直位居世界之首,因此,美国也较早的将信息技术运用到税收监管中来,于上世纪60年代组建开始建成并运用税收征管网络。有数据显示,美国82%的税收是通过网络信息系统征收的,成为美国税收监管的重要组成。到目前为止,美国共建立10个数据处理中心,该信息中心可处理至少13亿条信息,足见美国税源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强大。

不仅如此,美国还具有发达的社会监控网络。该社会监控系统是由1.8万名具有很高权威的税务专家和数据库专业顾问为管理中心的团队组成,同时该网络信息与银行、社保局、人口普查等部分信息共享,以获得更多的纳税人相关信息,以监管纳税人的违法信息。现在,美国又采用“信息挖掘”技术的新征管软件,这种新的征管软件可以在录入时就发现有问题的纳税申报数据

并由此发现纳税违法人,从一开始就发现问题所在,提高税务违法行为人的查处率。美国联邦税务局还有一套“货币——银行——企业”的检查系统,这套检查系统包含了银行、企业和货币使用者的资金流动信息,一旦出现高额(目前美国使用1万美金)资金流,相关专业人员必须填写纳税表格,否则储存的信息就会检测到相关税务违法行为,并为执法人员提供证据,进行处罚。在这样严密的机制下,民众想要偷税漏税很难实际实施,保障了政府的税收收入。

在具有相关机制的同时,需要法律法规来保证该机制的正常运行。美国作为判例法国家,经过几十年的相关判例,已形成比较完成的法律体系,辅之与发达的信用管理机制,建立了完善的信用制度。美国法律规定,银行、社会保障部门等相关政府部门、社会机构的相关资料不能对税务部门保密,税务部门可以查看纳税人的相关资金信息,并具有执法权,从机构权力上保证了税务部门的权威。因此,美国人民不仅具有很强的信用意识,而且在严密的经济监控之下,一旦留下不良的信用记录,以后的社会生活将会寸步难行,这也促使美国的税务监管的有效实施。

从以上可以看出,美国在税源监控上,一方面通过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利用其他组织信息提高纳税人资金信息监控和权威的税务机构、严密的法律保障,另一方面通过美国人民很强的信用意识,两者相辅相成,形成了良好的税务监管系统,有效减少了民众的偷税漏税行为。

2.澳大利亚的大企业税源监控经验

澳大利亚税务局的信息化税收征管水平较为高超,以E-tax系统为基础,依托风险管理系统、审计支持系统、欠税处理系统、遵从情报系统和报告系统等,建立了健全的信息化征管体系。

大企业税源管理在澳大利亚又被称为“复杂监控”,有专门设立的管理机构对其实施重点监控。澳大利亚税务局为大企业量身定做优质的纳税咨询、风险评估服务,相应的,也要求大企业必须准确提供税源信息,实施更严格的监控标准。税务机关每年派出高级官员到排名靠前的大企业进行经营和税收方面的沟通交流,同时定期邀请行业专家、经济学家参与税源管理工作,提高官员对大企业所处行业和经济环境的认知,从而增强税源管理能力。对跨国大企业,更是双管齐下,对海内外的资金收入和经营贸易都实施严格监控,一旦发现偷税避税行为严惩不贷。

除此之外,澳大利亚还有一系列制度做支撑基础,例如统一税务号码制度和信息服务体系等。统一税务号码制度要求每个纳税人获取一个固定、唯一的税务号码,办理各项涉税业务需提供该税务号码,大大提高涉税信息的采集效率;信息服务体系不仅涵盖了税务、保险、金融、法庭、行政等各个领域,也提供电话、互联网、文字出版物等多种信息获取渠道,甚至囊括了包括中文在内的多种语言以方便纳税人获取信息。此外,专业的数据处理、审计、财务服务等系统也丰富了澳大利亚的征管体系,为大企业提供专业的财务管理,也更好地将企业的财务管理与税收管理相衔接,为据实纳税提供了保障。

四、我国大企业税源管理信息化的不足

尽管我国税收管理信息化发展势头良好,阶段性成果捷报频传,我们仍应看到其中的不足之处。大企业信息化税收管理普遍存在重操作、轻管理、轻数据建设和应用等问题,特别是大数据技术应用仍不成熟,智能化计算机处理和分析能力相对较弱,难以满足大企业的纳税需求。具体说来,我国针对大企业税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不足主要体现在:

1.税收信息化管理体系不完善

我国的税收信息化管理体系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各自为政现象较为普遍,难以相互协调,缺乏统一性,造成浅层工作过剩而深层挖掘严重不足。 (1) 组织机构冗杂

我国现行税务机关的组织结构是四级垂直管理的“金字塔”式职能导向型结构,导致管理层级较多,信息传达不畅通,上传下达流程复杂,影响建设效率。此外,我国现行的是国地税分设,地税与国税的分离难免造成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的分立,尽管金税三期的上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各自为政的问题,但仍难以形成一体化管理。 (2) 金税三期尚不成熟

由于上线时间不长,金税三期系统仍处于完善改良阶段,只上线

了一部分功能,且系统的使用受到征管机构改革不同步、基础数据缺失等因素制约,导致金税三期系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与征管业务不匹配、稳定性不足等问题,如出现系统登陆不上、操作页面不响应、流程说明不明确等现象,给实际操作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2.信息化网络建设不健全

仅仅是税务系统的信息共享还远远不够。我国涉税信息管理制度的缺失已经成为阻碍当前税收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掣肘因素,特别是大企业纳税人往往同时涉及工商、银行、海关、公安等多个部门,信息网络的不畅通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税源的监控和征收。各部门之间的系统封闭、系统不兼容等问题,造成严重的“信息孤岛”,税务机关无权查询企业的存款账户等涉税信息,无法获知纳税人的真实情况,不但会使得税务机关征税能力大打折扣,还会使某些新税种面临难以开征的尴尬局面。

3.数据采集及应用质量不高

数据采集是税务机关征税的依据和基础,也是信息化建设最基础的部分。然而目前我国税务机关的数据采集工作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一方面,税务机关用于分析和计税的原始数据大部分来源于纳税人的自主报送,囿于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以及一些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控制不到位、存在税收不遵从行为等,使得数据分析工作受到局限,无法提供更全面、更完善的深层税收服务。另一方面,一些企业纳税人和基层税收人员等信息录入人员在录入第一手数据时难免会产生失误,在校验程序不够严密的情况下往往会造成数据的失效,影响数据

质量。此外,数据的笼统、滞后、丢失等问题,也会给数据采集带来相当的困难,拖慢整个数据采集工作的进度。

数据应用方面,一方面,数据采集工作的步履维艰使得数据应用的优势无法完全发挥,影响税务机关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分析和应用的积极性,而数据应用功能的缺失也会反过来造成对数据采集工作的轻视,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另一方面,数据应用空间的开拓不足,一些部门对于数据的应用仅限于登记、申报、开票、发票管理等简单的基础性工作,而对于数据的整合和分析远远不够,大数据技术对大企业纳税人的管理、监控甚至寻规预测等功能都尚未发挥完全。 4.专业人才缺口较大

在税务机关内部,既精通计算机技术又熟悉税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稀少,大部分工作人员只掌握其中一种知识,容易产生知识壁垒,使得技术与业务无法很好的协调和融合,这就对信息化的普及和发展造成一定阻碍。此外,税务人员思想和知识的更新往往滞后于技术的发展,影响了信息技术优势的充分发挥。

五、加强我国大企业税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1.健全税收信息化管理体系,完善顶层设计

成熟健全的管理体系架构是实现税收管理信息化的基石,因此必须不断探索完善税收信息化管理体系。 (1) 不断加强国地税的合作,推动国地税合并

近年来,国地税即将合并的消息一直不绝于耳,诸多专家学者也

认为国地税分设已不再适应目前我国的发展需要。国地税合并一方面能够精简办事机构,提高办事效率;另一方面也降低了企业的纳税成本,不需要跑两个地方,不需要研究两个税务局的政策,不需要接待两个税务局的检查,不需要接受两个税务局的培训等等。对于信息化建设来说也有相当大的推动作用,国地税合并有利于形成统一的管理、流程,建立统一的操作系统,从而促进信息的交换,切实提高办事效率,让各为其政的问题得到解决。 (2) 进一步完善金税三期系统

金税三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信息化的发展,但仍有一些瑕疵等待完善。一方面,要尽快实现金三系统的应用整合,实现应用程序的一体化管理,同时加快所有模块的上线进度;另一方面,也要尽快完善软件功能,例如完善和规范操作流程,统一信息数据口径,强化核查功能,使得系统操作更便利、更专业。 2.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打破信息孤岛

信息壁垒是阻碍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打破信息壁垒需要建立内部外部双效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平台,促进信息的自由交换和流动,实现信息管税。

(1) 对内,应加快建立涉税信息采集平台

一方面,坚持应用统一税号,方便采集大企业纳税人的各项涉税信息,不仅能够提升纳税信息的质量,保证其真实性,更使得“灰色地带”无所遁形,提高税务机关的稽查和风险控制能力。

另一方面,在金税工程内增加一个功能强大的第三方信息收集平

台,科学归纳和整理全社会范围内的涉税信息,并将海量的涉税信息分析处理为有指向性的税源信息,从而打破信息不对称的局面,实现涉税信息的有效整合。

(2) 对外,应完善信息传递机制,打破信息壁垒

税务机关可以乘着我国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东风,积极争取政府支持,由政府牵头督促工商、国土、社保、民政、法院、公安等部门加快信息化建设,加强税务与银行、保险、证券等行业的合作,在全社会范围内联合建立一个跨部门跨行业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交换、资源共享。 3.重视应用系统的数据问题

解决数据问题,主要是依托金税三期系统,做好数据的录入和应用工作,既要尽可能导入和补足历史数据,又要保证以后数据录入的数量和质量,还要尽可能将数据用起来、活起来、新起来。 (1) 要做好数据录入工作,不断规范和拓展数据来源

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可导入系统的历史数据往往残缺不全或真实性存疑,严重影响了数据库发挥应有的作用,制约了税收信息化的进一步建设。为了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一是要尽可能的还原历史数据,通过查阅备份数据、计算得出数据等等方式补足历史数据,同时检验数据真实性,宁缺毋滥,打好数据库的基础。二是要规范数据录入,强化数据真实性的逻辑性核查,增设审核程序,防止人为录入信息错误;对大企业纳税人设计有针对性的申报表,增设行业信息、关联信息等信息要求;同时引入第三方信息平台,对涉税信息进行采集

和验证。

(2) 要创新数据应用技术,完善数据应用机制

信息化建设重在数据的处理和应用,不断提升数据应用深度,拓展广度。通过对税收的宏观分析、区域分析、征管现状分析等,明确把握税收质量情况、行业税源分布、总体风险情况等等,掌握税收基本规律。并通过建立税源信息库及预警机制,对大企业的纳税行为进行自动监测、评估和预警,进行反避税监控,实现“问题找人”、“数据找人”,实现智能化管理,切实提升管理水平。 4.组建税收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

信息化建设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人如何作为,要通过各种手段组建一批税收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优化人员分配,使人力资源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着力实现人才强税。 (1) 强化“选人”

即今后在人员的选拔上,要更加注重人才的专业性和复合性,把好入口关。要不断拓展人才引进渠道,不仅是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中引进,还要从企业、从海外引进,特别应将留学归国人员作为人才引进的重点。一方面可在公开招聘公务员的环节设立针对计算机的专业岗位,在全社会范围内招聘计算机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人才引进计划,从各行各业引入既精通计算机技术又精通税收知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作为骨干;此外,公务员内部的人才流动也是补充人

才队伍的重要途径,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部门引入相关人才来充实专业人才队伍。 (2) 强化“育人”

即不断提高税务工作者的专业素养,提升工作能力。要建立一套生机勃勃、行之有效的人才培育机制,针对不同的人才采用不同的专业培训方式,长期与短期相结合,脱产与在岗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鼓励税务工作者参加各类职业资格考试,提高自身业务能力。要以中青年人为主要培养对象,切实抓好三个方面的人才培育:一是着力培养领导管理人才队伍,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意识的领袖是信息化建设的要件;二是要大力培养一般性人才队伍,专业素质过硬、服务意识到位的人才是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力量;三是重点培养特殊人才队伍,对于一些具备特殊专业能力的人才,要开通“绿色通道”,使之成为信息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3) 强化“用人”

即激发专业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活力,发挥最大个人潜能。选人、育人的目的在于用人,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着力构建绩效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将用人纳入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一是要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机制,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年终考核,细分为信息录入、数据更新与维护、信息技术使用率、纳税人满意度等子项进行分别考核,并与年终奖金、评优等相挂钩,提高税务工作者的重视程度。二是建立激励机制,实行特殊岗位的津补贴,及时维修更新

设备以改善信息技术人员的工作环境,在评优评奖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提高技术干部各项待遇,同时,在重大决策上听取信息技术人员的意见建议,给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平台,着力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意气风发走进“云时代”——2015年税务工作半年报之一[N].2015-07-28.http://www.daodoc.com/ [2]童光辉,朱志钢.我国税收信息化的成效、问题与建议[J].中国财政.2013,(12).[3]朱广俊,张林海,张景华.税收现代化目标体系建设研究[J].税收经济研究.2015,(03).[4]李智敏.中国大企业的税务管理[J].西江月.2012,(21).[5]何乐.信息化:大企业税收管理的方向与保障[N].中国税务报.2014-04-25.[6]吴洁蕙.澳大利亚税源管理及对我国的启示[J].涉外税务.2007,(3)

国际税收

国际税收

国际税收考题

国际税收论文

国际税收补充

国际税收论文

国际税收工作总结

国际税收论文

税收调研

国际税收亮点工作

国际税收调研
《国际税收调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国际税收答案 税收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