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美学复习资料

发布时间:2020-03-02 10:19:2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美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柏拉图在《大希庇亚篇》中批判了将_________________混同于美的具体事物的观念。

2.康德把审美定位于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____。

3.现代美学家__________________提出了境界说,成为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

4.古希腊_______________学派认为数是统一一切的本原,因此美是__________的和谐。

5.蔡元培提出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代宗教。

6.___________提出延异以区分词汇_________________。

7、李泽厚的美学,肯定了人对自然的主体地位,赞誉人开发自然的本质力量。

8._________________提出艺术即直觉、艺术即表现。

9.美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

10.分析美学代表人物“一切不能言说的都要保持沉默”,反对给美学下定义。

11.语言家将符号分成两面:能指与

12.美学之父_________________将美学定义为__________。

13.美学是__________________学科。。

14.杨春时认为审美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将人的冲动分为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英国人类学家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__》中提出了万物有灵论。

17.西方美学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康德认为审美属于_______________。

19.上世纪中国五十年代美学大讨论中,蔡仪认为美是____________,朱光潜认为美是__________与___________的统一。

20.索绪尔将符号分为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

21.英国人类学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区分了巫术与宗教,认为原始人的思维是巫术思维。

22.______________在解构结构主义符号观时,提出了_____________的概念,以区分结构主义符号观的“差异”概念。

二、问答题

1.西方美学与中国美学研究方法孰优孰劣

中国传统美学比较于西方传统美学的方法论优势

西方传统美学是形而上学方法,中国传统美学是体验——理解的方法。西方

美学的形而上学研究方法,把“美”作为客观的对象进行逻辑的推演或历史的考察,得出“美”的本质。这种外在的研究方法不能把握审美的性质,因为审美以及审美对象不是外在的客体,不能成为客观认识的对象。审美是内在于人的,是在审美体验——理解中存在的。因此,必须采用体验——理解的方法,才能把审美以及审美对象的意义。

现代中国美学研究方法的步骤。

首先是进入审美体验。

其次是转入审美理解。

再次是进入审美反思。

最后是逻辑——历史的证明。

2.审美与生存的关系

审美是自由的生存方式

首先,审美是独立的、完整的生存方式,具有非现实性。审美不同于抽象的思辨,不是片面的生存活动,是完整的精神生活;

其次,审美不依附于物质生产,是纯粹的“精神生产”。它只满足人的精神需要,而不是为了满足人的物质需要。是一种直觉、想象、情感活动,是充分的精神创造,具有充分的精神性;

审美的动机是自由的追求。在审美的精神生活中,排除了世俗的功利性,仅仅单纯地满足精神需求;

审美的过程也具有自由的性质。审美活动的结果也具有自由的性质。(p54)

二、论述题

1.对类似小悦悦事件,从本质、生存来说明为什么应该帮助她。人怎样活着才是人。(p41)

审美本质:

(1) 审美的自由性。

首先,自由必须超越实际欲望,达到超越的境界。审美活动作为一种情绪性的体验,是超功利的高峰体验。一般情绪体验总是带有直接的功利性。审美活动却没有任何直接的功利性,它不想索取什么,没有实际的需求,但是获得的是一种“高峰体验”,满足了人的最大需要—自由的需要。这种超功利性与高峰体验的统一,就是康德所说的审美是无利害的快感。

其次,自由必须是自我与世界之间对立的消除以及二者之间的充分和谐同一。审美活动小米了主体与客体的对立,进入了和谐自由的关系中。审美活动中没有把对象当做客体,而是把它当做与我一样的主体。

再次,自由是自我的解放,也是世界作为主体的解放。

最后,自由还意味着克服物质世界的时空限制。

(2) 审美的超越性。

审美是一种生存方式,而且是自由的生存方式。所谓超越是指一种本

真的生存体验状态,是对现实生存体验的局限的克服,从而达到对存在意义的领悟。

首先,审美具有超验性。所谓超验性是指对世界的超惊艳的把握,它创造了非现实的意义世界。

其次,审美具有终极的价值。审美是自由的生存方式,因此也具有最高的理想性,即最高的、终极的价值。人有最高价值的追求,它超越现实价值,审美价值是它的实现。审美体验使我们获得一种最高价值,获得最大的满足,因而具有至善性。审美超越了物质价值,超越了一般的精神价值,是对终极价值的追求。

再次,审美的超越性还体现为最高的真实性。哲学意义上的真实是对存在意义的揭示,而对存在意义的把握只有经过生存体验才能实现。因此,生存体验的真实就是对存在意义的真实把握。审美体验的真实性,一指审美体验作为生存体验本身的真实,二是指审美体验所揭示的意义的真实性。

最后,审美的最高理想性和最高的真实性的另一面就是彻底的否定性和批判性。审美不仅揭示现实表象的虚假和现实价值的无意义,也积极地批判现实。艺术总是站在人道的立场上,在讴歌理想的同时,也批判现实。

生存的方面见上。

2.马克思理论关于“人的存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的理论意义。举例论证。马克思将人与社会存在看作理想性的形态,认为人只有存在于历史的最高阶段才能克服异化,接近人的本真状态,也就是自由自觉的状态。马克思认为在现实领域,人与自然、社会对立,因而是异化的存在。但从本质上来说,人的存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人们通过集体实践发展自身,通过对异化的扬弃,将最终达到自由自觉的层次,获得充分解放,得到全面发展,形成真正的个性化的存在。

在马克思看来,规定人的本质,规定人的类特性的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就是劳动、实践;劳动、实践是属于人的最根本的生命活动。所以他强调劳动这种生命活动,并指出人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因而人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这不是人与之直接融为一体的那种规定性。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有意识的存在物。或者说,正因为人是类存在物,他才是有意识的存在物,也就是说,他自己的生活对他是对象。仅仅由于这一点,他的活动才是自由的活动。

劳动、实践这种自由的自觉的生命活动,是人按照理想的意图和目的改造现成世界、创造对象世界的活动。正是这种活动,生产着人的(物质的和精神的)生活,制约着人的生存和发展,规定着人的特性和本质。这是人的自由的自觉的生命活动的根本内涵和本质。由于人是类存在物,这种内涵和意义不仅与当下时间内生命活动的直接主体的生活、生存和发展。特性和本质相联系,而且共时态地和历时态地同类的生活、类的生存和发展以及类的特性和本质的演变相联系。这也是人的自由的自觉的生命活动同动物的自然生命活动的根本区别。

作为人的人生,马克思认为应该是一个以自然肉体生命为基础不断追求和实现理想、创造对象和对象世界、生产美好生活的奋斗与拼搏过程,这是真正属于人的自由的自觉的生命活动过程。其基本形式就是劳动、实践;而作为人的人生的意义则在于不断通过追求和实现理想的奋斗与拼搏,不断通过自由的自觉的生命活动来发展和丰富作为人的人的规定性。这是人创造价值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统一,也是作为人的最根本的人生意义。

美学复习资料

美学复习资料

美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云南艺术学院艺术美学考试复习资料

《美学原理》(叶朗)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自考文学类美学冲刺复习资料详解

美学

美学

美学

美学

美学复习资料
《美学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