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美学复习资料

发布时间:2020-03-02 10:21:4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提出”美是生活”的美学家是(D.车尔尼雪夫斯基)。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探索途径(B.从政治领域探索美的本质

中国提出“里仁为美”的观念是(B.孔子 )提出来的。

中国美学界持“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C.李泽厚

下列选项不是美的特征的一项是A.美的主观情感性

被称为近代美学的哥白尼式革命的带头人是B.康德

采采流水,蓬蓬远春”是(C.优美

中国美学界持“美在心物之间”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D.朱光潜

艺术的( A.自由性)使其表现出突出的独创性、超越性。

人类最早的美学思想产生于(B.文明社会之初 )时代

把山水作为绘画、文学等艺术样式的题材,这标志着(A.人对自然审美意识开始觉醒)。

不属于美的形态但属于审美范畴的是(D.丑

中国当代美学界被称为“实践美学”的代表人物是(C.李泽厚

艺术是(C.现实美)和理想美的审美统一

《阿Q正传》是(B.悲剧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一说是( D.黑格尔)提出来的。

美学诞生之后,沿着(C.哲学美学 )的道路进行研究的美学家有康德、谢林、席勒、黑格尔、叔本华、克罗齐、杜威……

第一篇专门讨论美的本质的文章是(B.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

“春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是D.壮美

漫画《武大郎开店》是(C.喜剧

标志着美学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鲍姆嘉通的《美学》一书出版于(C.1750年 )。

美的最高形态是(D.艺术美

中国古代说“天地有大美”的人是

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在实际上的不可能实现之间,就构成了悲剧性的冲突。”是(C.恩格斯)说的。

B.建筑艺术)是一种三度空间艺术、静态表现艺术,具有内部和外部空间性

“载道说”界定艺术的角度是(C.艺术的功能)。 西方美学史上唯心主义美感论的代表人是(B.柏拉图D.夏夫滋博里)。

西方美学史上从精神意识上界定美的本质的美学家是(B.柏拉图D.康德)。

中国当代最有代表性的美论是A.主观论B.客观论D.主客观统一论E.客观性社会性统一论)。

西方哲学美学的重要代表有(C.弗罗伊德D.黑格尔E.荣格)。

下面属于悲剧美的有()。A.《欧米哀尔》》C.《拉奥孔》D.《祝福》

审美理想具有(B.形象性C.鼓舞性D.远景性

审美教育的特点主要是(A.形象性B.体验性C.社会性D.潜移默化。

主张美在于“自然无为”的人是(B.老子D.庄子 )。

属于唯心论美感论的是(A.迷狂说B.移情说C.第六感官说)。

西方心理学美学的重要代表有()。

西方哲学美学的重要代表有(A.康德B.谢林D.黑格尔

属于唯心论美感论的是(A.迷狂说B.移情说)。C.第六感官说

西方美学史上属于唯心主义美论阵线的美学家是(B.柏拉图D.康德)

B.华山之美C.《自由神引导人民前进》E.命运交响曲)的美是崇高美

下面属于喜剧美的有(B.《武大郎开店C.《钦差大臣》)。

审美意识的培养包括(A.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B.确立正确的审美观C.具有一定的审美文化修养)。 主张美在于“自然无为”的人是(B.老子D.庄子)

年,德国美学家鲍姆嘉敦出版了《美学》一书,这是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

2、关于美的本质,黑格尔的定义是: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而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

3、“里仁为美”是提出的美的观念;“充实之谓美”是

4、中国当代美学界对美的本质的认识主要有四派观点,分别是 主观论、客观论、主客观统一论、客观论社会论统一论。

5、一般说,审美心理的构成元素主要是 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理解。

解释

美学:指专门研究客观存在的美和人对客观美的反映和创造的学科。它以审美关系为研究中心,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

崇高:是一种与优美相对立的、从不和谐走向和谐的美。其感性特征是大、粗、刚、直、涩、动,其美感特征是:审美心态是动荡不安,心境复杂,情感波澜大起大落;想象和理解活动活跃;心理过程由推拒到吸引,从痛苦到愉快。

喜剧:是一种以丑为嘲弄、鞭挞、清算对象,以可笑性为基本特征的艺术形式。是一种撕破丑的假面具的审美形式。

美感:是一种对美的审美活动过程及由此引起的精神愉悦的心理状态。它根源于社会实践,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移情说:是一种解释美感本质的理论。代表人物是立普斯。它的主要内容是:人在审美活动中把自我的情感移注到非自我的对象中去,使对象具有人的情感,成为自我的象征,自我在欣赏对象过程中获得无限自由,从而产生愉快。这种理论,它把美感的根源归结为人的心理调节的作用,抹杀了美感的客观基础,因而是唯心主义的。

通感: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指审美活动中一个美的事物引起某一种感官的反应的同时也引起另外感官的反应的心理现象,也叫感觉的挪移。其心理机制是联想。

三、判断:

生活中的悲剧不能直接作为审美对象。

答:正确。因为生活中的悲剧跟人建立的关系是伦理关系,不是审美关系,所以它不能作为审美对象。 美感与理智不能共存。答:错误。美感过程虽然以情感活动为主,但理解如盐之于水,悄悄起作用,理解越深,美感越强烈,大量审美事实足以证明。

审美活动中,换一种情感便换一种意象。因此,美是飘拂不定的,随人心变化而变化的。

答:错误。因为美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虽然审美活动中意象可以随着人的感情变化而变化,但是意象不是客观的美的对象。

四、简答题

简述美感与生理快感的区别。

提示:答案请看讲稿。

比较雕塑与绘画的不同审美特征。

提示:答案请看讲稿。

五、论述与分析

举例论述悲剧的实质和审美意义。

提示:悲剧的实质主要讲清什么是悲剧,审美意义主要讲悲剧对人的教育意义和美感意义,具体请看讲稿。

2、一名美国军官在观看《奥赛罗》的演出中,当剧中人牙古(挑拨离间者)出场时,他开枪打死了牙古;接着又开枪自杀。人们为死者写了两块碑文,对扮演牙古的演员写的碑文是:“最优秀的演员”。对该军官

写的碑文是:“最优秀的观众”。

请运用学过的美学知识和理论谈谈你对后一快碑文的看法。

提示:我们不赞成后一块碑文的观点。解释这个问题必须从两个角度去展开:

一、审美距离说;

二、审美中情和理的关系。这位军官没有跟现实功利保持审美距离;没有以理节情。分析时要把上面两个理论的具体内容阐述清楚

3、阅读朱淑真词《生查子》并回答问题: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请回答:(1)审美联想有几种类型?如何理解其内涵?(2)这首词中运用了什么联想?为什么?

提示:关于第一题,请看讲稿。第二题提示:该词中至少有两种联想:

一、时空接近联想;

二、对比联想。今年元夜时和去年元夜时是时间接近,花市是空间接近,两者合起来就是时空接近引起的联想。今年元夜时与去年元夜时的情景完全相反,去年是人约黄昏后,今年是不见去年人,惟有泪湿春衫袖,这种由相反情景引起的联想,就是对比联想。

【判断题

自然美引起的崇高感不包含道德感答:正确。自然美引起的崇高感有没道德感,因为自然美本身不包含道德内容。

美感本质上是一种情感体验,因而美感是拒绝理性介入的答案:答:错误。审美活动中有理性活动,即理解,但美感中的理解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性存。理解作为美感心理结构元素之一,但它以积淀的形式隐藏于审美心理结构之中暗中起作用。

美不是形式,但美表现为形式。答:正确。美是有内容的,就是体现着人类的社会实践的内容,但其内容必须通过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被感受到,所以美表现为形式。如人的高尚道德必然通过言谈举止的形式表现出来。

凡是真的就是美的答:错误。真是事物的客观规律性。真本无所谓美与丑,但真是美的基础和前提。美所包含的生活内容、所体现的对实践的肯定,必须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性。但真不一定美,美不是真本身,真必须具有肯定性或积极性的生活内容才可能成为美的因素

自然美是人的意识加工的结果错误。自然美与人有关,但不是人主观意识加工的结果,而是人类长期社会实践的结果,即自然通过人类的实践,成为人化自然,成为对人的实践的肯定形式,具有社会内容之后才成为美。所以,美存在于人化自然之中。

现实美是最高形态的美。:答:错误。现实美是一个最广阔、最丰富的美的领域,但是,现实美有其局限性,比较分散,不够集中,不够完善和理想;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自然美的内容朦胧,不能直接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和思想感情。艺术美是对现实美的能动反映,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特殊的美,才是美的最高形态。

没有移情就没有美感。答:错误。美感的产生是建立在客观存在的审美对象上的,审美主体受到审美对象的美的刺激而产生美感,不一定主体移情才产生美感,移情仅是美感产生的一种方式,不能用局部现象概括全部。所以没有移情就没有美感的说法是错误的。

五星红旗的美是一种纯粹的形式美。错误。五星红旗的美表现为一种形式美,但它的形式美已被赋予一定的社会内容而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所以不是纯粹的形式美。

真的不就是美的,但真是美的基础。答:正确。真是美的基础和前提,但真不等于美。美所包含的生活内容、所体现的对实践的肯定,必须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性,真必须具有肯定性或积极性的生活内容才可能成为美的因素

自然美早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答:错误。自然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但自然美是在人类出现之后与人类发生了关系,经过人类长期社会实践而成为人化自然,成为对人的实践的肯定形式,具有社会内容之后才成为美

凡是崇高的都是令人恐惧的。答:错误。崇高的自然会令人恐惧,但崇高的人不会令人恐惧。

审美活动中如果产生联想就是心思旁迁从而必定破坏美感答:错误。这种观点都是片面的、绝对化的。审美活动并非一定要联想,但积极的联想有助于打开广阔的审美视界。虽然有的联想如涉及功利内容则会破坏审美的心态,但并非一切联想都如此。。

不同的人心中产生的月亮意象是不同的,这说明,月亮的美是因人而异的答:错误。美具有客观性,在审美活动中由于审美主体的主观作用,审美对象会在不同的审美主体的头脑中形成不同的审美意象,但作为审美对象的美具有客观性,不以审美主体的主观作用而改变,即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而转移。不同的人感受到的月亮的美不同,是月亮意象不同,但是月亮本身的美没变化,即不因人而异。

人类劳动都是美的。答:错误。人类劳动必须是自由自觉的,即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才是美的劳动,异化劳动就不美,因为它既不合规律,也不合目的,人在异化劳动中不感到愉快,而是感到痛苦。 美感是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的统一答:正确。美感活动中,审美主体对对象采取一种凝神静观的态度,即无实际功利追求、无欲望、无所为的态度。这就是美感的非功利性特征。但是,这种非功利是个人心理状况,其背后隐藏着社会功利内容,没有一定的社会功利内容为基础的事物是不会引起美感的。这就是美感的二重性。

美是生活答案:是一种对美的本质的看法,代表人物是车尔尼雪夫斯基,他针对唯心主义的美论,提出了“必须从社会生活出发去研究美”的原则,即“美是生活”的著名定义。他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从人类客观社会生活出发探索美的本质,把美的观念从天国拉回人间,具有重大的转折意义。但他的美学思想是以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为基础的;他对什么才是“美的生活”的理解也是模糊的;定义本身就过于宽泛和不确定。 意境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范畴。主要是指运用艺术意象,在主客体交融、物我两忘的基础上,将接受者引向一个超越现实时空,富有形上本体意味的境界中。

美学答案:是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的一门学科。它主要研究美、审美和艺术三部分,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优美是狭义的美,优美是以秀巧和温和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美的形象,其感性特征可以概括为:小、柔、曲、细、静、圆、滑,通常给人秀丽、幽雅、清新、柔和、轻盈、明媚的感受,如“采采流水,蓬蓬远春”。中国古代所谓“冲淡”、“秀巧”、“秀婉”就是指优美,也就是“阴柔之美”。

异化劳动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异化作为社会现象同阶级一起产生,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私有制是异化的主要根源,社会分工固定化是它的最终根源。异化概念所反映的,是人们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品反对人们自己的特殊性质和特殊关系。在异化活动中,人的能动性丧失了,遭到异己的物质力量或精神力量的奴役,从而使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只能片面发展,甚至畸形发展。

审美关系审美关系不同于人对现实的实践关系,也不同于人对现实的认识关系,审美关系是人以直觉形式和情感体验为特征而与外部世界发生的关系。情感是人审美地把握外部世界的中介,求美是审美主体的最终目的。

审美移情说认为美感是由于审美主体把自己的生命、感情移入到知觉对象中去而发生的。代表人物是立普斯。他认为,移情中审美主体使无生命、无感情的事物有了人的生命、感情,而有限的“自我”进入无限的“非自我”,自我自由伸张,物我同一,从而感到愉快

审美距离说是由英国心理学家布洛提出来的。他认为美感是由于主体与对象在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时产生的,即主体与现实功利目的保持距离,客体与其它事物的联系完全割断,是美感发生的根源。这个观点,就叫做“距离说”。距离说是从心理上解释美感产生的原因,即主体与客体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时,美感才能发生。

净化说西方美学理论之一。净化意为熏陶、宣泄。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出。认为悲剧可以唤起人们悲悯和畏惧之情,并使这类情感得以净化,获得无害的快感,从而达到某种道德教育的目的

喜剧作为美学范畴的喜剧,不仅包括了喜剧艺术,同时还包括了现实生活中的喜剧性现象。在人的情感上,

喜剧以“笑”为载体,还包括滑稽、讽刺、幽默等次等形态,它常常用于评价某一重大的社会历史现象,黑格尔认为,喜剧是“形象压倒观念”,因此表现了理性内容的虚无。喜剧感的笑由于包含着深刻的理性批判的内容和犀利的讽刺,因此是一种严肃的笑,所以高尚的喜剧往往是接近悲剧的。

丑丑首先是一个人类学范畴,其次是一个社会历史的范畴,再次才是美学范畴、审美形态。丑首先源于人们对丑的感受的形成,也就是说,人们在日常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形成了对丑的认知,丑的事物也就成为人们审视的对象,丑感也就形成了,经过逻辑总结成为丑的审美形态。丑的产生与人们对自然、社会的极度恐惧感相关。凶残的自然和作为对立力量的社会在早期人类的意识中,都是不和谐的、陌生的、给人以恶性的刺激。在原始巫术和神话世界中,这些异己的力量被描述成十分反常的形象,从而形成了人们恐惧的审美意象形态。这些意象形态进入到人们的潜意识中,成为人们的深层欲望,在审美活动中,则表现为对丑的事物的不和谐的意义。作为审美形态,丑揭示的现实生活中非人性的一面,体现的是一种负面的生存实践,在这种否定性的审美呈现中,肯定了正面的生存价值和审美意义。

美感答案:所谓美感,就是由美的事物所激起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表现为情感的激动和愉悦。也叫美感经验、审美经验或审美心理。美感根源于人类社会实践,其突出特征是情感性、直觉性、愉悦性和非功利性。

通感通感就是在对一事物的感觉中,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的现象。

审美对象指一切能引起人的美感的事物和具有审美价值的事物。

人化自然是马克思论述人与自然的关系时首先使用的术语,即客观的自然界不断进入人的活动的过程,由于人的实践活动使原生自然生态系统变为人的自然生态系统。“人化自然”是人类活动改变了的自然界,是打下了人类实践活动印记的自然,也叫做人的自然。自然的人化,或人化自然,是人类活动形成的自然界,人类创造的自然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本质力量越来越表现了自然界的对象化,自然界在越来越广泛的意义上成为人化自然。

美是关系从事物的关系中寻找美,结论是“美在关系”, 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狄德罗。他的“关系”有一种是与人无关的,是实实在在的客观事物的关系,另一种是被察知的物的关系。由此他提出有两种美:“实在美”和“相对美”。这种观点显然也有片面性和机械性。

审美理想审美理想即理想美的观念,是人们认为现实生活和审美对象应当如何的观念,即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从心理活动的实质说,美的理想是一种指向未来、指向人的生活远景的创造性想象。审美理想是在对现实中众多美的事物的集中、提炼的基础上形成的。美的理想贯穿于审美活动的全过程,是审美意识的灵魂,也是美的创造活动的灵魂。

艺术美艺术美是对现实美的能动反映,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特殊的美,是美的最高形态。艺术美就是艺术家在一定的美的理想和追求驱使下对现实的能动的审美创造,是对现实的理想化、典型化、审美化的活动产物。艺术美高于现实美。

悲剧悲剧是在人生存在实践中,由于人生与现实的矛盾而引起的冲突,从而体现出人的存在的力量、斗争、勇气等情感的艺术表现。它不同于一般日常生活中的悲悯、悲哀,而是有价值的事物在社会历史的冲突、毁灭中,让人体会到斗争的勇气和理想追求的力量感,引起激荡和振奋。

社会崇高:即社会事物的崇高。凡是体现着真与善高度统一的内容的,对社会实践或社会生活、社会历史发生了巨大影响和作用,强烈震撼人们心灵的社会事物,就是社会崇高。社会崇高偏于内容,偏于善,善在斗争中掌握了真而达到真美善的统一,才能构成社会崇高。社会崇高主要指人及其社会实践。

如何理解美感的特征答:(1)愉悦性。愉悦性是美感最基本的特征。不能引起人们的愉快感受(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的就不能称之为美,而美必然引起人的愉快感受。 (2)非功利性。美感活动中,审美主体对对象采取一种凝神静观的态度,即无实际功利追求、无欲望、无所为的态度。这就是美感的非功利性特征。 (3)直觉性。即不用通过概念、逻辑推理、理智思考就能从对象获得美感。这种现象叫做直觉性。唯物主义者认为它是一种有经验准备的、没有意识到的知识。 (4)情感性。美直接向人们提供形象,而美的形象具有娱乐的感染性,能打动人的感情,所以,一方面,美引起的美感反应主要是情感被打动,表现为动情心态;一方面,对美的把握主要通过情感去体验和品味,表现为以情揽物的心理活动形式。所

以,美感的愉悦性主要是情感的愉悦,比较优美的自然与崇高的自然的不同特征。答:优美的自然是以秀巧和温和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美的形象,其感性特征可以概括为:小、柔、曲、细、静、圆、滑,通常给人秀丽、幽雅、清新、柔和、轻盈、明媚的感受,给人一种和谐感。崇高的自然其感性特征可以概括为:巨大、刚硬、粗野、动荡不安,给人一种压抑感、恐怖感和心灵的震撼,是一种从不和谐走向和谐的美。简述并评价亚里斯多德的悲剧理论。答:亚里斯多德认为,悲剧描写“与我们相似的人”“遭受不应遭受的厄运”。因为“相似”,所以令人“恐怖”;因为“厄运”,所以令人“怜悯”。其悲剧观的核心是“好人受难”。他认为是个人的失误造成的悲剧。《俄狄浦斯王》和《美狄亚》中主人公的“悲剧”都是个人失误、犯错造成的。简述康德的崇高论答:康德认为崇高的本质特征是绝对大、无形式,粗野的自然就是崇高。有两种崇高形态:一是数量的崇高,一是力量的崇高。他认为崇高不在物本身,而在人自身的精神之中,是人的心理能力对对象的战胜,是理想恐怖感的克服,而理性是天赋的,这是典型的唯心主义。简述美感与生理快感的区别。答:愉悦性是美感最基本的特征。不能引起人们的愉快感受(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的就不能称之为美,而美必然引起人的愉快感受。但美感的愉悦性不同于快感,快感是由实用功利目的的满足所引起的生理性愉快,美感是由精神希求的满足所引起的心灵性愉快;前者是低级的愉快,后者是高级的愉快。生理快感的过程是先愉快后判断,美感是先判断后愉快;生理快感是在对象被消耗的过程中获得的,美感过程对象没有被消耗;生理快感是短暂的,美感是长久的。审美的愉快与生理的愉快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主要是:美感以生理快感为基础;生理快感可以强化美感。简述审美想象的类型和特点。答:审美想象的类型 (1)再造性审美想象:主要是对对象的知觉想象,不脱离知觉对象。 (2)创造性审美想象:由某一事物的触发引起对记忆中的各种表象的新的组合。为什么说优美是一种和谐美?答:优美是以秀巧和温和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美的形象,其感性特征可以概括为:小、柔、曲、细、静、圆、滑,通常给人秀丽、幽雅、清新、柔和、轻盈、明媚的感受。从实质上看,优美是一种真与善、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的美,因此,优美就是一种和谐美,它所引起的心理反应也是和谐的,适情顺性的,直接轻松愉快的,并且具有持久性,令人回味。艺术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艺术美是对现实美的能动反映,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特殊的美,是美的最高形态。艺术美就是艺术家在一定的美的理想和追求驱使下对现实的能动的审美创造,是对现实的理想化、典型化、审美化的活动产物。艺术既然是审美意识的集中和升华,是现实美和理想美的审美统一,艺术就是美的结晶,必须能给人以美的感受,这就是艺术的美感特征。美感特征是艺术的基本特征。现实事物不美并不丧失其本质,艺术不美就不成其为艺术。简述黑格尔的悲剧理论。答:黑格尔发展了悲剧理论,认为悲剧的产生是由不同的精神力量、伦理力量的矛盾冲突引起的,“在悲剧里,个人通过自己的真诚愿望和性格的片面性毁灭自己,或者,他被迫低头来接受他所反对的实体性的东西。”黑格尔在分析索福克勒斯的悲剧《安提戈涅》之后得出结论,悲剧是善与善的冲突,冲突双方由于各自的片面性引起冲突和毁灭,这就是悲剧;既然如此,必须和解。简述优美的感性特征和美感特征。答:优美是以秀巧和温和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美的形象,其感性特征可以概括为:小、柔、曲、细、静、圆、滑,通常给人秀丽、幽雅、清新、柔和、轻盈、明媚的感受。从实质上看,优美是一种真与善、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的美。因此,优美就是一种和谐美,它所引起的美感的也是和谐的,是适情顺性的,直接轻松愉快的,并且具有持久性,令人回味。简述美与真、善的关系答:真是事物的客观规律性。真本无所谓美与丑,但真是美的基础和前提。美所包含的生活内容、所体现的对实践的肯定,必须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性。但真不一定美,美不是真本身,真必须具有肯定性或积极性的生活内容才可能成为美的因素。其次,真本身是科学认识的对象,主要满足人的理性需要,而美是审美欣赏的对象,主要满足人的精神享受和情感需要。

美学复习资料

美学复习资料

美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云南艺术学院艺术美学考试复习资料

《美学原理》(叶朗)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自考文学类美学冲刺复习资料详解

美学

美学

美学

美学

美学复习资料
《美学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