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浮士德

发布时间:2020-03-02 23:29:3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浮士德》读书报告

由于老师在课堂上对《浮士德》这部作品的高度评价,引起了我的兴趣。然而,当我开始这部作品的阅读时,我才发现了难度之大,看着书后那么多的注释,才深深地感受到了自己知识的贫乏。在进行了两个多月的阅读之后,我才基本对这部书有了个大概的了解,必定有许多欠缺。

一.《浮士德》内容概要

浮士德是博览群书的老学者,认识到这些知识毫无用处。他痛苦得想要自杀。他从效外带回的卷毛犬化为书生,他就是魔鬼梅菲斯特。浮士德与魔鬼订立契约,带他重新开始人生的历程,灵魂便归魔鬼所有。 魔鬼使他变成了少年,让他与玛加蕾特相爱。浮士德无意中让玛加蕾特的母亲死去。她的哥哥又死在浮士德的剑下。玛加蕾特被判死刑。浮士德赶来营救,但她甘愿受刑。浮士德离去。上帝宽恕了玛加蕾特。 第二部中浮士德在大自然中治愈了心灵的创伤。这时王朝荒淫腐败。浮士德和魔鬼缓解了财政危机。皇帝又要求召来古海伦。浮士德对海伦一见倾心,浮士德触碰,浮士德昏倒在地,魔鬼驮起他溜出宫廷。 人造小人领浮士德到希腊寻找海伦。二人结合,生下一子,他生来喜爱高飞,不幸陨落。海伦悲痛欲绝,腾空飞去。浮士德对古典美的追求,又似幻灭而告终。

浮士德产生了征服大海的雄心,他帮助皇帝,得到一片海边的封地。按照浮士德的命令,魔鬼驱使百姓为他移山填海。此时,浮士德依约倒地而死,这时他见到了圣母和玛加蕾特。

二.谈浮士德精神

十九世纪德国的文化精神又称之为\"浮士德精神\"。

浮士德精神不是外在地追寻那个飘缈的绝对而失去自我,也不是沉溺于感性的享乐而不能自拔,纵使受魔鬼的诱惑,但他始终能够走回正道。在我看来,在现实的生活中,对自我的追求,完美塑造,对自我精神的寻求,才是真正的”浮士德精神”。也正是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痛苦悲伤之后,浮士德的精神世界才得以重建。在生命历程的展开和发展中,展现一个无限的精神世界。

浮士德不仅追求一个自由从横的精神世界,也有对现实物质世界美好憧憬。这或许也折射出歌德对于当时人的界定,允许有对现实物质的追求,但更重要的是需要有一个丰富而强有力的精神世界。由此更能看出“浮士德精神”是一种广阔而无羁绊的精神。

浮士德的精神同时也是伟大,勇敢的。浮士德一开始满足于短暂的物质诱惑,如一旦他说出“停留一会吧”这样的话,他就会陷入欲望的迷惑,堕入地狱。然而,正是对真知,对真善美的无限渴望,使他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迫切达到一种精神的高度。他勇于实践,积极进取,每次被现实打败,对现实失望的时候,他总能够从大自然中获得力量,他总是能够自我反省,自强不息,即使是成了百岁的老人,他依旧是充满雄心,积极向上,为自己从事于伟大的事业而感到满足。

在我看来,浮士德毫无疑问是一个精神的巨人!

三.由《浮士德》引发的感悟

在我们现代越来越贫乏的精神社会,更加需要像浮士德这样勇于追求精神世界充实的人。只有拥有一个强有力的精神后盾,才能让我们真正了解做人的真谛。

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满足于现实的物质生活,乃至将物质奉为最高准则,为了达到自己内心的欲望,而不惜做出伤害他人,牺牲人格的事情。虽然我们的世界不再是浮士德所在的那个混乱的世界,要和平,富裕,充实的多,但我们的精神世界却依旧乃至更加贫瘠。人与人心灵的距离也愈加遥远,隔阂,私欲,各种人性的不足正在不断显露。或许我们也需要再一次经历人性的启蒙,来去除我们内心各种冷漠、自私、庸俗、贪婪、慵懒的杂质。从而塑造一个更好的人,如同浮士德一般勇敢、坚定、拥有伟大抱负,敢于自我反省的人。

浮士德

浮士德

浮士德

浮士德 读后感

《浮士德》读后感

浮士德读后感

浮士德 读后感

浮士德读后感

浮士德读后感

浮士德读后感

浮士德
《浮士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新浮士德 浮士德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