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文论专题课程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20-03-02 05:02:0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文论专题课程教学大纲

中央电大教务处 教学管理科 2008年03月19日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任务

“文论专题”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层次学生设计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这门课程是传统意义上的大学本科的“文艺学”课程,是专科阶段“文学概论”或“文学原理”课程的延展与拓宽,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论”和“西方文论”两门重要课程的集合。这门课程理论性较强,它对于文学类课程的学习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初步掌握文学的基本理论,对文学现象、文学语言、文学写作、文学阅读等问题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更加完整、准确地理解并掌握有关文艺理论知识,并对文学基本理论的产生、发展的脉络有较为清晰的了解。通过学习,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加强理论修养,从而扩展知识,培养能力。它的主要任务是,引领学生按照文学的基本规律和自身特征,对文学理论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增强学生学习理论和研究文学的兴趣,为大量文学类课程的学习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也提供一些学习方法。

本课程课内学时72,共4学分,开设一学期。

二、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分为中国文论、西方文论和文学原理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相对独立,但又彼此相关。教学上有如下要求:

(一)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这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课程讲授离不开大量的文学实践,教学应能重点围绕文学实践予以理论展开,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也应能够紧密结合文学实践,因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要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

(二)多种媒体互动原则。

从教学手段上,采取文字教材音像教材互动,实时在线学习与非实时讨论结合,主教材与参考资料互为补充的原则。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教学内容伸缩余地大,内容难度也偏大,教学组织与实施最好的途径就是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从不同层面展开理论研讨,可以使理论的解析从不同的层面展开。

(三)比较学习研究原则。

中国文论与西方文论是两大重要的理论分支,彼此之间有联系但更有区别,教学要注意两大理论体系的共性问题,但更应该将不同予以比较分析。讲授应注意方法和各自理论体系的核心问题比较,着重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研究能力的培养,以此深化理论学习。

第二部分 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

一、教学媒体的使用

(一)文字教材的使用

本课程以武汉大学教授唐铁会先生主编的《文论专题》为主教材。文字教材依据本教学大纲进行编写,它是教学大纲的具体体现,也是组织教学和各种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教材的编写分为上下两编,共十八讲内容(详见教学内容)。每讲编写均设计为思考题、教学内容等部分。

(二)音像教材的使用

录像课为专题讲授性质类型,共设计为20讲。即对应于文字教材的各讲,另有两讲分别为中国古典文论和西方文论分述。每部分都按照教师讲授、配合字幕,穿插音像资料、适当配置动画参与表现。影音资料主要采集一些根据电影文学、电视文学、戏剧文学、戏曲文学等改编的片段,利用多种艺术的图片资料配合教学。音像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为辅导教师提供教学的基本思路,帮助同学理清学习线索,将知识点串

联起来,同时把各章节的内部关系进行有机的整合。为配合教学活动,拟制作10讲IP课件,作为录像教材的重要补充,主要目的是,案例讲解,对重难点问题进行实例分析。

(三)辅助教学资料的使用

文论专题涉及较多的历史典故、历史名人、重要概念,大量中国古典文论和西方文论的经典内容,主教材难以包容。拟将相关内容作为参考资料用文字或网上文本形式传给学生。

二、教学建议

教师应利用多种形式,传授文学理论,要紧密结合文学的实践,引导学生阅读文论的有关原文,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要积极组织学生多参加理论研讨活动,让学生自觉自愿地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完成相关练习题和综合测试,促进学生认真思考,并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文论专题》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上编 中国文论

第一讲 孔子的“兴观群怨”说

一、教学内容:

1.孔子的“仁学”思想及其“诗教”文艺观

2.“兴观群怨”:孔子“诗教”文艺观的代表

3.孔子“兴观群怨”说对后世中国文论的影响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兴观群怨”的含义。

2.了解中国文论中对文学的社会作用认识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

3.理解文学的社会作用的主要意义。

三、思考题:

1.孔子的“诗教”文艺观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内容?

2.“兴观群怨”说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3.如何理解文艺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第二讲 庄子的“言不尽意”说

一、教学内容

1. 庄子的文艺观概述

2.“言不尽意”:庄子的文学言意观

3.庄子“言不尽意”说对后世中国文论的影响

二、教学要求:

1.准确理解“言不尽意”的含义。

2.了解道家思想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3.弄清文学与理论的基本区别。

三、思考题:

1.儒家文艺观和道家文艺观有些什么不同?

2.庄子是怎样看待“言”与“意”的关系的?

3.庄子思想对后世中国文艺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

第三讲 刘勰的《通变》篇

一、教学内容

1.刘勰的文论思想概述

2.“通变”:刘勰的文学发展观

3.刘勰“通变”说对文章写作学的几点启迪

二、教学要求:

1.理解《通变》的内容。

2.了解刘勰的文学发展观。

3.弄清文学发展的继承与革新的辩证关系。

三、思考题:

1.刘勰《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由哪些部分构成?

2.“通变”说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3.如何理解文学的发展问题?

第四讲 司空图的“韵味”说

一、教学内容

1.司空图的生平与思想概述。

2.“韵味”:司空图的诗境特征论。

3.司空图“韵味”说对后世中国文论的影响

二、教学要求

1.理解“韵味”说的内涵。

2.了解司空图“韵味”说产生的背景。

3.基本弄清韵味说对中国文论的影响。

思考题:

一、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提出了怎样的文艺思想?

二、“韵味”说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三、“韵味”说对后世中国文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第五讲 严羽的“妙悟”说

一、教学内容

1. 严羽的文论思想概述

2.“妙悟”:严羽的诗歌创作论

3.严羽“妙悟”说与克罗齐“直觉”说的比较

二、教学要求

1.了解“妙悟”说的基本概念。

2.理解严羽的诗歌创作论。

3.基本了解严羽“妙悟”说与克罗齐“直觉”说的相似与差异。

三、思考题:

1.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了哪些独特的文论观点?

2.“妙悟”说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3.严羽“妙悟”说与克罗齐“直觉”说有哪些相似和不同?

第六讲 叶燮的“才胆识力”说

一、教学内容

1. 叶燮的文论思想概述

2.“才胆识力”:叶燮的作家个性心理论

3.叶燮“才胆识力”说对后世的启迪意义

二、教学要求

1.了解叶燮文论思想的概貌。

2.基本掌握“才胆识力”说的内涵特征及相互关系。

3.理解叶燮“才胆识力”说对后世的影响。

三、思考题:

1.叶燮在《原诗》中提出了哪些有创见的文艺思想?

2.“才胆识力”说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3.“才胆识力”说对后世有何启迪意义?

第七讲 金圣叹的“因文生事”说

一、教学内容

1. 金圣叹的文论思想概述

2.“因文生事”:金圣叹的小说特质观

3.金圣叹的“因文生事”说与“历史小说”问题

二、教学要求

1.了解金圣叹文论思想的基本线索。

2.基本掌握“因文生事”说的内涵。

3.基本掌握金圣叹人物性格理论的主张。

4.理解“因文生事”说和历史小说的关系。

三、思考题:

1.金圣叹的小说评点对中国古代文论的贡献表现在哪些方面?

2.“因文生事”说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3.如何理解历史小说的真实性问题?

第八讲 李渔的“浅处见才”说

一、教学内容

1. 李渔的文论思想概述

2.“浅处见才”:李渔的戏曲雅俗观

3.李渔“浅处见才”说对后世的启迪意义

二、教学要求

1.了解李渔文论思想概貌。

2.重点掌握李渔的戏曲雅俗观。

3.理解李渔“浅处见才”说对后世文论思想的影响。

三、思考题:

1.李渔的戏曲理论具有怎样鲜明的特点?

2.“浅处见才”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3.如何认识和评价文学的通俗化问题?

第九讲 王国维的“境界”说

一、教学内容

1. 新旧中西思想的融会与王国维的文艺美学理论

2.“境界”:王国维的文学意境论

3.王国维“境界”说与民族文化心理

二、教学要求

1.了解新旧中西思想对王国维文艺美学理论的影响作用。

2.理解“境界”说产生的背景与根源。

3.理解“境界”说的本质特征。

4.了解王国维“境界”说与民族文化心理的关系。

三、思考题:

1.王国维在中国美学与文论发展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

2.“境界”说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3.中国古典意境理论大体经历了怎样一个发展历程?

下编

西方文论

第十讲 亚里士多德的文艺摹仿说

一、教学内容

1. 文艺本质论

2.文艺价值论

3.悲剧论

二、教学要求

1.了解亚里士多德文艺观的基本主张。

2.理解亚里士多德文艺价值观。

3.基本理解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

三、思考题:

1.亚里士多德认为文艺摹仿与历史和哲学的差别是什么?

2.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文艺具有什么价值?

3.亚里士多德如何说明“情节”在悲剧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十一讲 布瓦洛的诗学原则

一、教学内容

1. 理性至上

2.摹仿自然

3.效法古典

二、教学要求

1.了解布瓦洛的文艺理论基本主张。

2.理解布瓦洛文艺理论中“自然”所指。

3.理解布瓦洛提出的“三一律”基本原则。

三、思考题:

1.布瓦洛所说的“自然”是指什么事物?

2.何谓“三一律”?

3.布瓦洛认为艺术创作能获得成功的途径是什么?

第十二讲 康德的审美艺术理论

一、教学内容

1.审美鉴赏论

2.艺术本质论

3.艺术分类论

二、教学要求

1.了解康德审美鉴赏“质、量、关系、情状”的阐述原理。

2.理解康德“美的艺术”的“天才”论。

3.了解康德的艺术分类理论。

三、思考题:

1.康德如何认识“鉴赏判断”?

2.解释“天才为艺术制定法则”的含义?

3.康德为什么说“没有关于美和艺术的科学”?

第十三讲 黑格尔的艺术哲学

一、教学内容

1. 艺术本质论

2.艺术分类论

3.悲剧冲突论

二、教学要求

1.了解黑格尔艺术表达的“理念”。

2.理解黑格尔“理想性格”的基本特性。

3.理解黑格尔的悲剧冲突理论。

三、思考题:

1.在黑格尔,艺术表达的“理念”是一种什么事物?

2.黑格尔所说的“理想性格”有那些特性?

黑格尔如何看待悲剧的冲突3.黑格尔如何看待悲剧的冲突?

第十四讲 泰纳的实证主义艺术观

一、教学内容

1. 艺术本质论

2.艺术构成论

3.文学发展论

二、教学要求

1.了解泰纳文艺理论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

2.理解泰纳对艺术与科学关系的基本观点。

3.理解泰纳关于艺术构成要素的基本论点。

三、思考题:

1.泰纳如何看待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2.泰纳认为艺术的构成有哪些基本因素?

3.泰纳关于文学的发展有什么样的看法认识?

第十五讲 克罗齐的直觉主义艺术论

一、教学内容

1. 艺术即直觉论

2.艺术的地位与作用论

3.艺术批评论

二、教学要求

1.了解克罗齐“直觉”说的基本观点。

2.理解克罗齐艺术创作和欣赏是同一性质活动的基本认识。

3.了解克罗齐关于艺术所具有的社会地位及作用的基本看法。

三、思考题:

1.克罗齐所说的“直觉”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心理活动?

2.克罗齐为什么认为艺术创作和欣赏是同一性质的活动?

3.在克罗齐,艺术具有什么样的社会地位及作用?

第十六讲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文艺观

一、教学内容:

1.意识及人格结构论

2.艺术原动力论

3.文学创作论

二、教学要求:

1.了解弗洛伊德艺术创作本质的基本观点。

2.理解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对文艺研究的意义。

三、思考题:

1.弗洛伊德如何看待艺术创作的本质?

2.什么是“俄狄浦斯情结”?

3.简论精神分析学说对文艺研究的意义。

第十七讲 韦勒克、沃伦的新批评派文学理论

一、教学内容:

1. 文学本质论

2.文学构成论

3.文学批评论

二、教学要求:

1.理解韦勒克、沃伦关于文学语言与科学和日常语言区别的理论主张。

2.了解韦勒克、沃伦关于文学作品层面的主要观点。

3.理解韦勒克、沃伦关于文学批评的基本标准。

三、思考题:

1.韦勒克、沃伦认为文学语言与科学和日常语言有何区别?

2.在韦勒克、沃伦看来,文学作品有哪些层面?

3.文学批评的标准在韦勒克、沃伦有哪些内容?

第十八讲 伊瑟尔的审美反应理论

一、教学内容

1. 潜在本文论

2. 阅读过程论

3. 文学交流论

二、教学要求

1. 了解伊瑟尔的本文“空白”理论。

2. 理解阅读过程中的几个主要概念性问题。

三、思考题:

1.伊瑟尔所说的“想象性客体”是指什么?

2.本文的“剧目”由哪些因素所构成?

3.何为本文的“空白”?

西方文论教学大纲

《西方文论》教学大纲(单)

中国古代文论课程总结

古代文论课程体会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

《CADCAM》课程教学大纲

概率论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

文论专题课程教学大纲
《文论专题课程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