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小学教学技能

发布时间:2020-03-03 18:11:4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现代远程教育

《小学教学技能》

课 程 学习指 导 书

作者:刘兴杰 2007年12月

1 课程指导书模版

课程学习方法指导

本课程是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课程,学员要在系统学习讲授内容的基础上,加强实践训练,完成训练任务并结合实际工作进行全面的训练。

课程学习进度安排与课时分配

章 目 课 题 讲授课时 训练课时 第一章 绪论

4课时

2课时 第二章 教学设计技能

6课时

6课时 第三章 教学表达技能

4课时

6课时 第四章 教学操作技能

10课时

16课时 第五章 教学控制技能

6课时

6课时

第一章 绪论

一、章节学习目标

1.理解教学技能的概念及其解释。

2.熟练掌握教学技能的分类,教学技能训练的意义、理论基础、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微格教学的训练方法进行教学技能训练。

二、章节重点、要点

第一节

教学技能的概念和分类

一、教学技能的基本概念

2 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经过练习形成的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行为方式。

二、教学技能的解释

1.教学技能是一种技能

技能是经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顺利完成任务的行为方式。 2.教学技能是一种交际技能

技能按照其影响方式分为动作技能、心智技能和交际技能。教学技能与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有关,但它主要是在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之间的交往中实现的。

3.教学技能是一种职业技能

技能按照其适用范围分为一般技能和职业技能。

一般技能是各种职业技能的共同构成要素;职业技能既是一般技能在职业活动中的运用,又有职业的特殊要素。教学技能是教师职业的一种技能。

4.教学技能是教师职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的主要职业任务是教学,教学技能是教师职业技能的核心。

三、教学技能的分类

1.教学技能分类的意义

有利于训练,有利于训练效果的反馈激励。 2.教学技能分类的原则 实用性、简明性、系统性。 3.教学技能分类的方法

3 逐级划分,选择重点。 4.教学技能的基本划分 教学设计技能 教学表达技能 教学操作技能 教学控制技能

四、教学技能研究动态

1.国外的研究与发展 2.国内的研究与发展

第二节

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意义与方法

一、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意义 1.它是实现教学行为的重要条件 2.它可以优化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 3.它可以提高教学艺术,减少教师精力消耗 4.它可以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发展

二、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理论基础

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技能训练,需要多方面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心理学、教育学、信息学等方面。这里主要介绍心理学方面的一些主要理论基础。

1.技能形成过程阶段的理论

技能的形成,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掌握局部技能阶段、初步掌握完整技能阶段和技能协调完善阶段。教学技能训练要由局部到整体。

4 2.技能形成的有效条件的理论

明确练习目标、掌握练习方法、了解练习结果、适当分配练习时间。 3.技能相互作用的理论

技能的迁移与干扰。促进迁移防止干扰的条件: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已掌握技能的巩固与熟练,提高分析概括能力,正确的训练方法。 4.技能形成的特征与标准的理论

局部动作联合成为完整系统,多余动作和紧张状态消失,意识控制作用减弱,实现行为方式灵活性提高。

三、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原则和方法 1.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原则

目的原则、分解原则、实践原则、示范原则、反馈原则。 2.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一般程序

学习理论、寻求示范、教学设计、自我练习、实际训练、效果评价。 3.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方法

书面作业、观摩模仿、对镜练习、录音录象、模拟训练、介入教学、微格教学。

四、微格教学简介

1.微格教学的概念

微格教学是美国斯坦福大学1963年推出的一种训练教师基本教学技能的方法,它是以掌握某一特定教学技能为目标,通过5-15分钟的微型课练习以形成教学技能的训练系统。

2.微格教学的特点

训练单元微小,反馈及时准确,训练程序合理,对教学无干扰,利于综合创新。

3.微格教学的一般程序

学习理论、观摩示范、教学设计、自我练习、实际训练、反馈评价。

三、章节考试大纲

教学技能的概念及其解释;教学技能的分类,教学技能训练的意义、理论基础、原则和方法;微格教学的训练方法及其训练程序。

四、章节练习题

1.名词解释:教学技能、微格教学

2.简答:教学技能的解释;教学技能的分类;教学技能训练的意义、理论基础、原则和方法;微格教学的特点和训练程序。

3.应用:微格教学的训练程序。

第二章 教学设计技能

一、章节学习目标

1.理解教学设计技能的概念、任务和要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结果的含义。

2.熟练掌握编制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教学内容设计的过程与方法;教学方法设计的内容和依据;教学过程设计的内容。 3.能运用编制教学进度设计方案的程序和要求;能运用教案的结构、形式和编制的要求编制教案。

二、章节重点、要点

6 第一节

教学设计技能概述

一、教学设计技能的概念

教学设计是教师为了上好具体的课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技能是教师为上好课做准备的教学行为方式。

教学设计与备课的联系与区别。

二、教学设计的任务

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规划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预测教学结果。

三、教学设计的要求 全面、实用、针对性。

四、教学设计技能的理论基础

1.心理学基础:学生年龄和个性心理特点,学生认知心理规律等。

2.教育学基础:课程与教学理论。

3.其他:信息传递理论、系统结构理论等。

第二节

教学设计技能的内容与方法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及其方法

1.教学目标的概念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预期要达到的学生身心诸方面的积极变化。教学目标具有全面性、整体性和层次性的特点。

2.教学目标的分类 (1)教学目标分类的意义 明确标准,便于操作和评价。

7 (2)教学目标分类的理论 ①前苏联的理论

凯洛夫:教育、教学、教养;巴班斯基:教养、教育、发展。 ②我国传统的理论

“五育”,教学任务的理论等。

③我国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中小学课程的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评价:全面而笼统。 ④布卢姆的分类理论

三个领域: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逐级划分:

层次要求:认知领域的六个层次是知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其他两个领域的层次。

评价:具体而烦琐。 3.编制教学目标的要求

明确性、整体性、针对性、可接受性。 4.教学目标的陈述方法

(1)认知式陈述:主要用表示内部心理活动结果的动词来表述。 (2)行为式陈述:主要用表示外部行为活动过程的动词来表述。也称ABCD模式,即依照对象、行为、条件、标准的方式来表述。

(3)综合式陈述:内外兼顾。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及其方法

8 1.教学内容的概念和范围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基本材料,教学就是通过教学内容的传递和掌握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内容主要反映在教材之中,教学内容的体系及其实施就是课程。

教材包括基本教材和辅助教材两部分。基本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两种形式。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中小学各科教学的基本要求,规范教学的基本内容范围和深度及其实施的基本过程。教科书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学的基本材料,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基本依据。辅助教材是基本教材的补充和扩展,也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教学参考资料、阅读资料、活动指导书、教学音像资料、教学图表、网络信息资料等。

2.教学内容设计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内容设计就是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选择和安排教学的具体内容范围和深度。在此,教师主要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

教材的知识结构是指该学科的概念、原理、法则、方法及其相互关系。教师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是初步掌握教材,设计教学进度方案的依据。

教师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是通过研读基本教材实现的。一要细致研读课程标准,包括本学科本阶段的课程标准和相关的课程标准,掌握教学的基本内容范围、深度和要求,并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二要研读教科书,掌握教材的内容体系及其分布。

9 教师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要进行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划分教材的基本要素;二是确定各个基本要素的层次和类型;三是构建各个要素的内在联系。这也就是进行教学内容体系的设计。具体操作方法:纲目分析式、列表归类式等。

(2)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的含义。区别与联系。教师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是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的延续和发展,可以进一步明确教学的进度安排。

教师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主要是通过进一步研读教科书实现的。教师要在掌握教材的内容体系及其分布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读教科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部分,把握其重要所在。同时还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重点、难点和关键的具体要点。

(3)把握教材的认知程序

教材的认知程序是根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所确定的学习顺序。把握教材的认知程序是教师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执行方案的依据。

教材编写顺序、教师认知顺序、学生认知顺序的联系与区别。教师因把教材编写顺序通过自己的认知,转化为学生的认知顺序既教学的过程安排。

学生认知顺序的特点:心理学有关研究。例:概念的掌握一般要通过复习相关知识、教师讲解原理、例证说明、推理论证、练习巩固、测验反馈、复习总结等一系列教学环节才能实现。

教师把握教材的认知程序,要在进一步熟悉教科书和其他教材的

10 基础上,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案的设计安排。

(4)体验教材的思想情境

教材的思想情境是蕴涵于教材内容中的教育因素。它主要包括政治思想、道德观念、意识倾向、情感态度、价值观念、艺术修养、社会背景、行为方式等,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体验教材的思想情境,是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执行方案的扩展和补充。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必须自己首先深刻体验教材的思想情境。

教师体验教材的思想情境,要在精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真正把教材内容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

三、教学方法的设计及其方法 1.教学方法设计的范围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任务的手段。广义的教学方法设计包括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的方式方法和教学设备的使用等方面的设计。

2.教学方法设计的内容

(1)设计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与其他活动的结构。 (2)设计教学方式方法:主导方法,各种方法的结合等。 (3)设计教学设备使用:主要是现代教学设备的使用。 3.教学方法设计的依据

学科内容的需要,学生的特点,教师的特点,学校的条件等。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及其方法

11 1.教学过程设计的内容

(1)教学信息的转换和扩展:转换即把教科书文本表达转换成教学表达;扩展即挖掘教材内涵,扩大信息容量,加深理解掌握。 (2)规划学生学习活动:接受、思考、体验、咨询、训练、操作、预习、复习等。

(3)设计课堂结构程序:师生活动流程安排及其结构。 (4)设计板书或制作课件 (5)设计学生课后作业和活动 2.教学过程设计的依据和方法(略)

五、教学结果的设计及其方法

教学结果即教学工作预期实现的目标。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根据设计的教学目标,预期检验和预测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是否符合其要求,能否实现以及是否有多余。

第三节

教学设计方案的编制

一、教学进度设计方案的编制

教学进度设计方案可以分为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设计方案和单元教学进度设计方案两种,一般以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设计方案为主,单元教学进度设计方案只不过是其细化。

1.教学进度设计方案的格式和内容

教学进度设计方案一般分为说明和教学进度表两部分。 说明一般以文字叙述的形式表达,主要内容有:(1)标题;(2)学生情况分析;(3)教材分析;(4)学科或单元教学目标和要求;(5)

12 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6)主要的教学改革与实验;(7)所需特殊教学条件和设备等。

教学进度表一般以表格的形式表达,主要项目有:周次、课题、教学时数、教学活动、作业及其它、特殊教学设备、备注等,其中重点是按照课题安排教学时数。

2.编制教学进度设计方案的程序 (1)明确培养目标和学校工作计划; (2)了解班级学生情况;

(3)钻研教学标准,确定教学范围和深度要求; (4)阅读教科书,把握内容结构体系; (5)划分重点、难点和关键; (6)设计教学主要措施及其改革: (7)分配课时;

(8)安排教学辅助活动及教学设备。 3.编制教学进度设计方案的要求 (1)教学措施要明确具体,切实可行; (2)课时分配既要充分安排又要留有余地。

二、教学执行设计方案的编制

教学执行设计方案一般简称教案,是教学的具体设计方案,要具体规划一个课题或课时的教学工作流程。 1.教案的结构

(1)概况(案头):标题和说明。说明的重点是教学目标和教学

13 重点难点。

(2)教学过程(案身):具体规划师生活动流程。 (3)板书或课件(案附): (4)教学后记(案尾): 2.教案的形式

讲义式、纲目式、程序式、表格式、组合式等。 3.编写教案的要求

科学性、适用性、简明性、灵活性。

三、章节考试大纲

教学设计技能的概念、任务和要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结果的含义;编制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教学内容设计的过程与方法;教学方法设计的内容和依据;教学过程设计的内容;编制教学进度设计方案的程序和要求;运用教案的结构、形式和编制的要求编制教案。

四、章节练习题

1.名词解释:教学设计技能、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结果。

2.简答:教学设计技能的任务和要求;编制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教学内容设计的过程与方法;教学方法设计的内容和依据;教学过程设计的内容。

3.论述:编制教学进度设计方案的程序和要求;教案的结构、形式和编制的要求。

14 4.应用:运用教案的结构、形式和编制的要求编制教案。

第三章

教学表达技能

一、章节学习目标

1.理解教学表达技能的概念、任务、要素、要求和分类;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的概念。

2.熟练掌握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的作用、信息载体和要求、优点和局限。

3.能运用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的表达方式进行教学。

二、章节重点、要点

第一节

教学表达技能概述

一、教学表达技能的概念

教学表达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语言系统表达信息的行为方式。

二、教学表达技能的任务

表达是信息传递的信源,即信息的发出,它是信息交流的起源。 教学表达技能的任务是保证信息交流的高质量、高效率。

三、教学信息表达的要素和要求

要素:信源(主要指教师)、信道(教学环境和设备)、信宿(主要指学生)。

要求:信道畅通(清楚)、信源编码和信宿解码的一致性(明白)。

四、教学表达技能的分类

15 口语表达、书面表达、体态表达

五、教学表达技能的理论基础

1.心理学基础:学生认知心理规律,社会心理中关于人际关系的理论,学生年龄和个性心理特点等。

2.教育学基础:课程与教学理论。

3.其他:信息传递理论等。

第二节

口头语言与教学口语表达技能

一、口头语言概述

1.口头语言的概念

口头语言是人们在信息交流过程中,运用声带发出语音信息,经过空气传递到接受者的听觉系统,以传递信息的符号系统。

2.口头语言的作用

它是人类最典型的基本语言系统,是人类交际中最主要的信息交流方式,同时也是人类思维等认识过程的主要工具。

3.口头语言的信息载体和要求

口头语言的信息载体是语音。信源:信息发出者声带发出的语音符号。信道:空气。信宿:信息接受者听觉系统。

提高交流效果的要求和条件:

(1)清楚:语音能够被准确而容易地接收。条件:适宜的刺激量;畅通而无干扰的传播渠道;清晰的语素。

(2)明白:语音信息编码与解码的高度一致性。条件:母语;推广普通话;语言规范;通俗;语句简单。

16 4.口头语言的优点 (1)表达速率快而准; (2)表现力强; (3)机动性强。

5.口头语言的局限:转瞬即逝,不易保留。

二、教学口语的特点 1.职业性 2.专业性 3.规范性

4.严肃性与趣味性统一 5.教育性 6.低速性

三、教学口语的功能 1.传递知识信息的主要手段 2.进行课堂组织调度的主要工具

3.引导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的主要方式 4.培养学生思想情感的主要途径 5.提高师生语言素养的主要方法

四、教学口语表达的要素分析 1.基本要素

(1)语音;(2)词汇;(3)语法。 2.修饰要素

17 (1)语速;节奏;(3)声调;(4)轻重;(5)停顿与沉默 3.器官功能

(1)呼吸;(2)共鸣;(3)口齿灵活性;(4)听力。

五、教学口语的种类 1.独白语言 2.对话语言 3.朗诵语言

六、教学口语的训练(略)

第三节

书面语言与板书技能

一、书面语言概述 1.书面语言的概念

书面语言是人们在信息交流过程中,运用视觉符号传递信息的符号系统。

2.书面语言的作用

它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是人类信息交流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人类保存和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

3.书面语言的信息载体和要求

书面语言的信息载体是视觉符号及其结构规则。信源:信息发出者发出的视觉符号。信道:视觉符号载体发出的光波与光线。信宿:信息接受者视觉系统。

提高交流效果的要求和条件:

(1)清楚:视觉符号能够被准确而容易地接收。条件:光线适

18 宜;反差明显;视角合适;距离与符号大小等。

(2)明白:符号信息编码与解码的高度一致性。条件:简化汉字;字体规范;无语病;非文字符号意义明确等。

4.书面语言的优点 (1)形象性; (2)可保留性; (3)示范性; (4)理解性。 5.书面语言的局限 (1)表达速度低; (2)需要一定条件。

二、书面表达的要素分析

1.视觉符号:包括文字、符号、图形、表格等。 2.结构规则:包括拼写、语法、行文款式、图表规范等。

三、板书表达技能的特点 1.内容的概括性 2.表达的直观性 3.信息可保留性 4.呈示的低速性

四、板书技能的功能 1.提示 2.强化

19 3.示范 4.解析 5.总结 6.直观

五、板书表达的内容 1.逻辑结构 2.重点难点 3.补充说明

六、板书表达的分类和格式

1.文字板书的种类和格式:提纲式、重点词语式、结构式、对比式、论证式、演算式等。

2.图画板书的种类和格式:简笔画、示意图、几何图、地图等。 3.表格板书的种类和格式:列表归类式、统计图表式等。 4.综合板书(略)

七、板书表达的布局 主板书和副板书。

八、板书表达技能的要求 1.内容精练,重点突出 2.语言科学,表达准确; 3.条理清晰,布局合理; 4.形式多样,启发思维; 5.是写规范,示范性强;

20 6.目的明确,把握时机; 7.板书与讲解相结合。

九、板书表达技能训练(略)

第四节

体态语言与教学体态表达技能

一、体态语言概述 1.体态语言的概念

体态语言是人们在信息交流过程中,运用身体的形态及其变化以传递信息的符号系统。

2.体态语言的信息载体和要求

体态语言的信息载体是视觉形象。信源:信息发出者发出的视觉形象。信道:视觉形象发出的光波与光线。信宿:信息接受者视觉系统。

提高交流效果的要求和条件: (1) 清楚明白 (2) 自然大方

二、体态语言表达的特点 1.生动的形象性 2.丰富的表现力 3.较强的感染力 4.表意的模糊性

三、体态语言表达技能的功能 1.言语表达

21 2.情绪渲染 3.指示控制 4.直观形象 5.辅助强化 6.反馈调节

四、体态语言表达技能的要素分析 1.位置:距离、关系、区域。 2.姿势:头部、坐卧、站立、走动等。 3.手势:手及上肢动作。 4.表情:面部器官及肌肉运动。 5.眼神:眼与其“神”。 6.修饰:服装、仪表、装扮等。

五、体态语言表达技能的一般要求 1.自然大方 2.表意一致 3.强弱适度 4.内部协调 5.时间恰当

六、体态语言表达技能训练(略)

三、章节考试大纲

教学表达技能的概念、任务、要素、要求和分类;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的概念;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的作用、信息

22 载体和要求、优点和局限;能运用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的表达方式进行教学。

四、章节练习题

1.名词解释:教学表达技能、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 2.简答:教学表达技能的任务、要素、要求和分类;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的作用、信息载体和要求、优点和局限;教学口语的特点、功能、表达要素和种类;板书的特点、功能和要求;体态表达特点、功能、要素和要求。

3.论述:教学口语、板书和体态表达的要求。

4.应用:运用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的表达方式进行教学。

第四章

教学操作技能

一、章节学习目标

1.理解教学操作技能的概念、任务、分类和要求;演示技能、实验技能、活动技能、研究技能的相关内容。

2.熟练掌握讲授技能和提问技能的概念、特点、功能、类型和要求。 3.能运用讲授技能和提问技能进行实际训练和教学。

二、章节重点、要点

第一节

教学操作技能概述

一、教学操作技能的概念

教学操作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教学实际工作的基本行为方式。

教学操作技能是教学工作的基本技能,教学工作主要是通过教学

23 操作进行的。

二、教学操作技能的任务

教学操作要完成教学工作的基本任务,教学操作技能的任务就是全面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学操作技能的分类 1.讲授技能 2.提问技能 3.演示技能 4.实验技能 5.活动技能 6.研究技能

四、教学操作技能的一般要求 1.方法多样,相互配合 2.传授知识,培养能力 3.优化过程,掌握方法

4.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五、教学操作技能的理论基础

1.心理学基础:学生学习心理,学生年龄和个性心理特点等。

2.教育学基础:课程与教学理论。

3.其他:信息传递理论、系统结构理论等。

第二节

讲授技能

一、讲授技能的概念

24 讲授技能是教师把教材内容进行加工处理,以口语表达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接受全面教育的教学行为方式。

讲授技能是教师在教学操作中最经常使用的教学行为方式。这里主要指教师系统的讲授,即教师运用独白语言进行的教学。

二、讲授技能的特点 1.教学内容的系统性 2.时间运用的高效性 3.信息传递的单向性

三、讲授技能的功能

1.高效率地传递知识信息,使知识系统化 2.加强知识信息的理解掌握,启发思维,发展智力 3.指导学生学习,掌握学习方法 4.培养正确的思想观念,进行全面的教育 5.进行课堂调度,引导学习过程

四、讲授技能的运用过程 起:内容开始; 承:内容发展; 转:内容转折; 合:内容总结。

五、讲授技能的类型 1.讲述技能

讲述技能是传授基本事实材料的教学行为方式。其特点在于表述

25 事实本身。它可以分为描述和叙述两种方式。

描述是静态的述,主要用于表述事物的外貌、结构、特征等,主要要求是明确具体、形象生动。

叙述是动态的述,主要用于表述事物的发展过程、前因后果、相互关系等,主要要求是系统条理、结构清楚。

2.讲解技能

讲解技能是传授基本事理的教学行为方式。其特点在于表述事实所包含的道理或其他材料。

讲解技能一般要经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过程,运用方式也比较复杂,主要有:解说(说明、注释、翻译等)、解析(定义、分析、综合、归纳、演绎、反证、驳斥等)、解答(比较、引证、推理、运算等)。

定义的方式:揭示内涵式(属概念加种差)和揭示外延式(子项之和)。

讲解技能的常用方法:实例解说法、对比求异法、引经据典法、逻辑推理法、层层剥笋法等。

讲解技能的要求:概念准确、判断恰当、推理严密、结论简明、容易接受。

3.讲演技能

讲演技能是就一个中心问题,充分进行发挥,以阐明观点的教学行为方式。

4.讲读技能

26 讲读技能,顾名思义,是讲与读结合的教学行为方式。它在语言教学中最常用。

讲读技能的运用方式:范读评点式、词句串讲式、讨论归纳式、比较对照式、辐射聚合式等。

讲读的基本方法:先叙后议法、由表及里法、词句推敲法、标点分析法、抒情表意法、提纲挈领法、以争求真法、读写结合法。

5.讲评技能

讲评技能是讲与评(评价)结合的教学行为方式。它主要用于讲授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疑点。

六、讲授技能的一般要求 1.语言要清楚、准确、生动 2.讲求科学性 3.要有针对性 4.要有启发性和主体性 5.要有艺术性和灵活性 6.要有情感性 7.要有拓展性和创新性 8.以板书和体态相配合

七、讲授技能训练

每人自选一个课题教学中的重点问题,按照教学设计的要求写一个5-10分钟的教学片段的教案,要求采用讲述和讲解的方法进行教学;以4-6人的自由结合的小组为单位,每人进行1-2次试讲,同组

27 评议,个人修改后上交教案。教案后要附上本组试讲情况:时间、地点、参加人员、试讲评议过程和内容等。上交教案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依据。

第三节

提问技能

一、提问技能的概念

提问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中介进行师生对话,促进学生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教学行为方式。

二、提问技能的特点 1.教学内容的深刻性 2.信息传递的多向性 3.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时间利用的低速性和不易控制性

三、提问技能的功能 1.集中注意,激发兴趣 2.启发思维,加深理解 3.巩固知识,培养能力 4.反馈评价,调控教学 5.提供机会,发展表达 6.成功体验,激励进步 7.互动合作,共同提高

四、提问的类型 1.知识提问

28 2.理解提问 3.应用提问 4.分析提问 5.综合提问 6.评价提问

五、提问的过程 1.拟题 2.引入 3.列题 4.指问 5.启发 6.总结 7.评价

六、提问技能的要求

1.设问精当:目的性、科学性、简明性、启发性、顺序性、针对性、趣味性、多样性

2.发问巧妙:表述清晰、循序渐进、面向全体、启发思考、适当停顿、富于变化

3.指问合适:鼓励答问、面向全体、明确对象、照顾个别 4.启发引导:把握时机、化难为易、提供范例、提示思路、变换方式、反问追问、创设情境、尊重学生

5.总结评价:总结收获、系统条理、强调要点、鼓励学生

29

七、提问技能训练

每人自选一个课题教学中的重点问题,按照教学设计的要求写一个5-10分钟的教学片段的教案,要求采用提问为主的方法进行教学,要体现启发引导的过程;以4-6人的自由结合的小组为单位,每人进行1-2次试讲,同组评议,个人修改后上交教案。教案后要附上本组试讲情况:时间、地点、参加人员、试讲评议过程和内容等。上交教案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依据。

第四节

演示技能

一、演示技能的概念

演示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供直观形象以增加感性经验的教学行为方式。

二、演示技能的功能 1.提供感性材料 2.培养观察能力 3.形成清晰表象 4.激发学习动机

三、演示技能的过程 1.呈示操作 2.指导观察 3.总结收获

四、演示技能的种类 1.动作示范

30 2.情景再现 3.直观教具 4.实物演示 5.实验演示

五、演示技能的要求 1.把握时机,适时呈现 2.形象生动,激发兴趣 3.指导观察,抓住实质 4.结合课文,提高认识 5.熟练操作,注意安全

六、演示技能训练(略) 附:实验技能(略)

第五节

活动技能

一、活动技能的概念

活动技能是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教学活动的教学行为方式。

二、活动技能的功能 1.进行活动设计 2.加强活动组织 3.指导活动开展 4.培养兴趣能力 5.保障活动安全

三、课外教学活动的特点、要素、类型、组织形式和要求

31 1.特点:自主性、灵活性、开放性

2.要素:活动的对象、内容、方法、场地、辅导者、组织者、参加者等。

3.类型: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知识竞赛活动、读书报告活动、参观访问活动、科技制作活动、文艺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

4.组织形式: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

5.一般要求:目的明确、计划周密、内容丰富、形式生动、学生为主、指导适当、保证安全。

四、活动方案设计技能

1.活动方案的构成:标题、目的、对象、内容、方式、程序、场地与器材、成果等。

2.活动方案设计的要求:精心设计活动标题、明确活动目的要求、创新活动内容方式、合理安排活动程序、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注意学生活动安全、认真对待活动成果等。

第六节

研究技能

一、研究技能的概念

研究技能是指教师运用科学方法研究教学问题,凝练教学经验的行为方式。

二、研究技能的特点和功能 1.特点:创新性、实践性、应用性

2.功能:提高教师思想境界、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总结教师教学经验、推广教师教学成果

32

三、研究技能的步骤 1.选择研究课题 2.搜集研究资料 3.制定研究计划 4.实施研究过程 5.撰写研究报告 6.推广研究成果

四、教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1.观察法 2.调查法 3.实验法 4.经验总结法 5.个案研究法 6.行动研究法

五、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要求(略)

三、章节考试大纲

教学操作技能的概念、任务、分类和要求;演示技能、实验技能、活动技能、研究技能的相关内容;讲授技能和提问技能的概念、特点、功能、类型和要求;运用讲授技能和提问技能进行实际训练和教学。

四、章节练习题

1.名词解释:教学操作技能、讲授技能、提问技能、演示技能、实验技能、活动技能、研究技能。

33 2.简答:教学操作技能的任务、分类和要求;讲授技能和提问技能的概念、特点、功能、类型和要求;演示技能、实验技能、活动技能、研究技能的要求。

3.论述:讲授技能和提问技能的类型和要求。

4.应用:运用讲授技能和提问技能进行实际训练和教学。

第五章

教学控制技能

一、章节学习目标

1.理解教学控制技能的概念、任务、分类和要求;导入技能、组织技能、结束技能、强化技能、变化技能和反馈技能的概念。 2.熟练掌握导入技能、组织技能、结束技能、强化技能、变化技能和反馈技能的功能、类型和要求。

3.能运用导入技能的类型和要求进行新课的导入。

二、章节重点、要点

第一节

教学控制技能概述

一、教学控制技能的概念

教学控制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优化教学结构,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行为方式。

教学控制技能是教学工作的辅助技能,但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

二、教学控制技能的任务 1.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2.优化方法内容,增强教学效果

34

三、教学控制技能的分类

1.优化教学结构的技能:包括导入技能、组织技能和结束技能。 2.优化方法内容的技能:包括强化技能、变化技能和反馈技能。

四、教学控制技能的一般要求

1.教学结构为教学效率服务,发挥教学时间效益 2.方法内容为教学效果服务,提高教学质量效益

五、教学控制技能的理论基础

1.心理学基础:学生学习心理,学生年龄和个性心理特点等。

2.教育学基础:课程与教学理论。

3.其他:信息传递理论、系统结构理论等。

第二节

导入技能

一、导入技能的概念

导入技能是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境的教学行为方式。

二、导入技能的功能

1.基本功能:集中注意、激发兴趣、进入情境。 2.特殊功能:联结知识、明确目的、沟通情感。

三、导入技能的基本过程 1.组织教学 2.激发兴趣 3.启动思维 4.明确目的

35 5.进入课题

四、导入技能的类型 1.衔接导入

(1)特点: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旧知识引出新知识。 (2)方式:复习导入、练习导入、提问导入、对比导入等。 (3)要求: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巧设契机,搭桥铺路。 2.悬念导入

(1)特点:精心构思,巧布悬念,激发好奇,催人思维。 (2)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巧妙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兴趣。 3.尝试导入

(1)特点:提出疑难任务,引出新课内容。

(2)要求:精选任务,激发兴趣;难度适当,鼓励尝试;积极引导,进入新课。

4.情境导入

(1)特点:创设情境,诱导思维,辅助学习。 (2)要求:精心创设情境,加强启发诱导。 5.疑问导入

(1)特点:利用问题,产生疑问,激发思维。

(2)要求:巧妙设置疑问,激发学生思维,善于引导学生。 6.其他导入

演示导入、实验导入、实例导入、故事导入、序言导入等。

五、导入技能的一般要求

36 1.目的性 2.启发性 3.迁移性 4.趣味性 5.多样性

六、导入技能训练

每人自选一个课题,设计3个不同的导入语;以4-6人的自由结合的小组为单位,每人进行1-2次试讲,同组评议,个人修改后上交教案。教案后要附上本组试讲情况:时间、地点、参加人员、试讲评议过程和内容等。上交教案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依据。

第三节

组织技能

一、组织技能的概念

组织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协调教与学的关系,以保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行为方式。

二、组织技能的功能 1.激励功能 2.约束功能 3.调控功能

三、组织技能的类型和方式 1.课堂常规的组织 (1)建立常规上课程序 (2)严格执行上课纪律

37 (3)灵活传递组织信息 (4)合理安排教学节奏 2.激励的组织 (1)情绪渲染激励 (2)气氛渲染激励 (3)成功体验激励 (4)奖赏鼓励激励 (5)适当焦虑激励 3.指挥调度的组织 (1)口头指挥调度 (2)符号指挥调度 (3)体态指挥调度 4.应变的组织 (1)调整性应变 (2)劝告性应变 (3)安抚性应变 (4)鼓励性应变

四、组织技能的一般要求 1.服务教学目标 2.关心尊重学生 3.讲究策略艺术

第四节 38

结束技能

一、结束技能的概念

结束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结束时,通过总结概括等巩固学习成果的教学行为方式。

二、结束技能的功能

1.检查教学效果,弥补知识缺陷 2.形成知识体系,改善认知结构 3.巩固知识技能,提高运用能力 4.承上启下,激发求知欲望

三、结束技能的类型和方式 1.总结结束 (1)口头总结 (2)板书总结 (3)图表总结 (4)纲要信号总结 2.复述结束 (1)概括复述 (2)扩展复述 (3)变换复述 3.谈话结束 (1)问答式谈话 (2)咨询式谈话 (3)讨论式谈话

39 4.比较辨析结束 (1)并列式比较 (2)核心式比较 (3)辨析式比较

五、结束技能的一般要求 1.紧扣教学内容和目标 2.选用方式要有针对性 3.运用方法要有启发性 4.知识结构要有系统性 5.知识内容要有巩固性

第五节

强化技能

一、强化技能的概念

强化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手段加强学生对知识内容和行为方式的理解和掌握的教学行为方式。

二、强化技能的功能 1.形成深刻印象 2.加深理解掌握 3.巩固知识行为 4.进行效果反馈

三、强化技能的类型 1.口语强化 2.书面强化

40 3.体态强化 4.活动强化

四、强化技能的一般要求 1.适度性 2.目的性 3.及时性 4.多样性 5.激励性

第六节

变化技能

一、变化技能的概念

变化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改变教学要素及其组合方式,以合理调节教学活动,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行为方式。

二、变化技能的功能 1.引起和保持学生的注意 2.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3.调节课堂教学活动气氛 4.改善课堂教学活动结构

三、教学信息传递的要素及其变化类型

1.要素:信源(教师、教材、教具等)、信宿(学生)、信道(视、听等)和环境(物资的、心理的)。

2.变化类型:传递要素变化,要素组合变化,刺激能量变化等。

四、变化技能的一般要求

41 1.目的性 2.互补性 3.适度性 4.灵活性 5.抑制干扰

第七节

反馈技能

一、反馈技能的概念

反馈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吸收各方面的信息,以调整和改进教学的教学行为方式。

二、反馈技能的功能 1.及时了解教学效果 2.不断调整改进教学

三、反馈技能的类型

1.教学观察(课堂观察、学习观察、活动观察等) 2.作业分析(包括对学生的一切作业和作品的分析) 3.问卷调查(专题性、一般性) 4.学业考核(诊断性、形成性、终结性) 5.谈话和家访

四、反馈技能的一般要求 1.目的明确 2.改进为主 3.客观公正

42 4.科学分析 5.鼓励学生

三、章节考试大纲

教学控制技能的概念、任务、分类和要求;导入技能、组织技能、结束技能、强化技能、变化技能和反馈技能的概念;导入技能、组织技能、结束技能、强化技能、变化技能和反馈技能的功能、类型和要求;运用导入技能的类型和要求进行新课的导入。

四、章节练习题

1.名词解释:教学控制技能、导入技能、组织技能、结束技能、强化技能、变化技能、反馈技能。

2.简答:教学控制技能的概念、任务、分类和要求;导入技能、组织技能、结束技能、强化技能、变化技能和反馈技能的功能、类型和要求。3.论述:导入技能的类型和要求。

4.应用:运用导入技能的类型和要求进行新课的导入。 注:练习题答案请参见本指导书和讲课录象。

43

小学教学技能

小学语文教学技能

概论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技能

小学语文教学技能训练

教学技能

《小学英语技能教学》学习小结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技能

关于小学英语口语技能教学[优秀]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方案

教学反思技能

小学教学技能
《小学教学技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