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宁县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2 22:19: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宁县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2010/12/27

庆阳市科技局

一、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结构

1、学历和职称结构。2009年底,全县全民所有制涉农单位各种专业科技人员共有562人,大学本科占16.4%,大专占38.2%,中专以下占45.4%;具有高级职称的占全县农业科技服务人员总数的1.8%,中级占15.6%,初级以下占82.6%。

2、编制及从业人员结构。2009年底,全县全民所有制涉农单位共核定编制654人,实有从业科技人员562人,其中农业核定编制285人,从业人员234人,林业核定编制97人,从业人员96人,畜牧业核定编制114人,从业人员70人,水利水产业核定编制59,从业人员58人。

(二)管理体制及经费来源

根据调研,全县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基本上由三种类型构成。

一是政府主导服务型。以政府系列涉农部门构成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也是目前政府服务“三农”的主要载体,以公益性服务为主体,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乡镇机构改革前由县、乡两级农技、农经、农机、林业、水利、水保、畜牧等技术站组成,分别为各自主管部门管理。2002年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一级将农技、水保等站合并成立了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其人员和经费由乡镇政府管理,主管部门农牧局只负责业务指导和技术职称评审。林业、水产、畜牧在乡镇单独建站,人员、经费、业务指导由县级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农机部门类似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但属差额事业单位,从2007年开始,财政只负担人员工资的80%。这些推广机构,在全县农业、水利、农机、林业、畜牧、水产技术的开发、引进及推广应用,指导农户调整农业种养结构、发展特色农业、订单农业、外向农业,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培育龙头企业,提高农副产品的转化和附加值,创办经营服务实体,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开展退耕还林(草)、生态建设等科技推广服务方面,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为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较好作用。

二是政府引导服务型。主要是把县级科技推广单位具有一技之长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下派农业生产第一线,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科技“高位嫁接、重心下移”,形成科技人员基层创业,也就是科技特派员制度。全县目前已选派科技特派员148名,累计建立经济利益共同体35个,探索出了建立利益共同体等形式的运行机制。

三是自发组织合作型。主要是由民间各类农业专业技术协会、经济合作组织构成,其服务对内为会员实行非盈利性的有偿服务,对外则以市场为导向,为自身的积累和为会员谋取最大化利益的商业操作。全县目前获得认证的各类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合作社)已发展到81个,会员(社员)达14170多人,带动农户3.8万户,涉及种植、养殖、加工、农业机械等领域,协会对发展特色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直接起着作用。

二、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服务“三农”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也较多。

(一)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对“三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对加强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认识,一些乡村领导干部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农技推广时期,对农民迫切需要的良种、技术、信息、营销等问题,没有真正抓在手上,对农技推广服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二)管理体制不够理顺。据调研,近年来县级业务部门普遍对专业技术工作有所放松,每年引进和开展的试验,示范课题很少,加之没有形成一套激励机制,多数专业技术人员下不去,没有具体的任务去搞,广大人民群众迫切渴望技术指导。全县乡镇机构改革后组建了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其管理体制不够理顺,存在着管人与管事相分离的现状,县级业务主管部门不能有力地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进行管理和指导,乡镇安排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搞中心工作偏多,造成农技干部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位的现象比较严重,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形同虚设,没有真正发挥其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功能。

(三)推广经费不够落实。近年来,虽然各级财政不断加大对农业科技推广方面的投入,但相对于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仍然偏低。对新技术、新品种、新设备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等公益性服务的经费无保障,绝大多数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服务推广手段落后,设施落后,人心不安,队伍不稳,长期处于“只能养兵、无法打仗”的局面。

(四)队伍结构不够合理。从农技推广服务队伍结构上看,普遍存在学非所用,一线的农技人员偏少,各种专业人才比例不合理等问题。以农业部门为例,县乡两级农技推广人员编制285人,缺额51人,其中从事种植业编制的167人,在岗134人,而且工人占13%,管理人员占39.5%,非农专业人员占30.2%,专业人员“不专”的问题比较凸显。

(五)培训制度不够健全。由于受经费和体制的制约,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没有保障,农技推广队伍中高层次人员短缺、能力弱化、知识老化等问题十分严重。技术职称评聘制度也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三、对抓好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要进一步提高对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县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站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精神,研究制定我县关于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采取措施,切实把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及时解决改革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二)要进一步推进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体系改革。国务院、省政府和市政府对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文件,已明确了具体工作方案。建议县政府根据我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部门职责,组建工作班子,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底子,结合实际,认真做好县乡两级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机构的合理设置、职能科学界定、管理体制理顺、人员编制核定等工作,落实工作责任,认真组织实施,切实把我县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好、发挥好。

(三)要进一步创新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方式。要不断创新农业综合服务的体制和机制,努力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需要。要按照“提升县一级、强化乡一级、延伸村一级”的工作思路,提升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水平,利用农业科技项目建设一批示范基地,整合技术力量,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利用科技下乡、科技大集和科技流动服务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农业科技服务活动,把服务延伸到村、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到龙头企业、到专业大户,实现农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县级农技推广机构要加强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引进,开展同农业科技院校的交流合作,加快农作物、畜禽、动物防疾、农业机械化、果品良种选育、节约能源和防治污染技术的研发推广。县一级业务部门要调查研究生产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每年有目的的安排引进一些试验、示范项目。县乡两级业务部门都要把专业技术工作抓实抓具体,结合实际,制定出一些具有激励机制的政策措施,鼓励广大农技人员热情投身到生产第一线中去发挥作用。

(四)要进一步加大投入,确保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必要经费。县乡各级财政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科技推广经费的投入,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对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县、乡财政要在经费上予以保证。同时要积极稳妥地将一般性技术推广和经营性服务分离出去,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

(五)要进一步加强村级农业科技服务组织的建设。一是要积极发展壮大民间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县、乡两级要积极引导、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协会、行业协会、合作组织和农产品经纪人等民间服务组织的发展壮大,帮助他们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立服务组织与农户间的双赢服务机制,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龙头企业协会、“协会+农户+基地”的各类专业协会以及个体贩运户、经纪人等的服务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民间农业科技服务组织的指导,保障其规范、健康发展。二是要强化各村委会的服务职能,提高乡村技术能人和“大学生村官”的科技服务水平,通过“传帮带”和业务培训,提高其素质和能力,发挥技术“二传手”的作用。三是要整合各类农民科技服务能手资源,通过培训考核,颁发执业证书,提高服务技能水平。此外,建议对农作物种子进行专营,加大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确保农资供应安全。 推广良种是一项投入少、效益高、收效快的农业增产措施。县级良种推广体系直接面对农民、服务于农民,肩负着把良种送到千家万户的重任。然而由于众多的原因,原有的县级良种推广体系将面临新的形势和考验,如不通过改革建立新的良种推广体系,将直接影响和制约当前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效益农业。

一、县级良种推广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省大部份县级良种推广体系是以种子公司为龙头,乡(镇)农科站为桥梁,集引种、试验、示范、良种供应为一体的体制。这种体制在以往的良种推广事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功不可没。然而,随着《种子法》的实施和县、乡机构改革的推进,原有的良种推广体系将有可能面临“线断”、“网破”的境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体制上不适应:作为“龙头”种子公司是七十年代末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为行政、事业、经营三位一体的体制。存在着政、事、企不分、“划地为牢”和“皇帝女儿不愁嫁”的经营观念,人员多、负担重。随着机构改革的深入,种子公司将逐步走向企业化经营与管理,面临“脱钩”、“断奶”。作为一个企业,理所当然地要把企业的经济效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然而,推广优良品种是以社会效益为主的一项公益性事业,决定了其投资的主体是政府而不是企业。作为企业化经营的种子公司不可能有很多的资金投入到良种推广事业中去,存在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矛盾。

(二)《种子法》实施后种子公司为主体的县级良种推广体系将面临挑战:一是实行了种子市场准入制度,完全根据经营者的条件和资格取得种子经营权,开放了种子市场;二是明确和提高了申领“种子经营许可证”的条件,一批小规模的种子公司将失去经营权;三是种子经营打破行政区域后,更多的单位和个人参与种子市场竞争。由于竞争将直接影响到县级公司原有的种子销售市场,使利润和销售量大幅度减少,直接影响到种子公司的生存与发展,政府在良种推广方面缺少资金投入,制约了良种推广事业的发展。

(三)乡(镇)农科站的“桥梁”作用减弱;乡(镇)农科站是良种推广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产份,是连接种子公司与农户之间的桥梁。以往的新品种推广和良种供应,大部份通过乡(镇)农科站再到农民手中。乡(镇)农科站作为种子公司下伸点,代销种子公司种子,并从中得到一点手续费。《种子法》实施后,乡(镇)农科站受利益驱使,也可以自己经营或代销不再分装的包装种子,以获取更大的利益。如不处理好与乡(镇)农科站的责、权、利关系,其“桥梁”作用将会减弱,甚至出现“线断”、“网破”的局面。

(四)良种推广手段落后,与发展效益农业不相适应:近年来我国的农产品市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产品市场的主要矛盾不是数量上的短缺,而是结构不合理。但在良种推广上仍存在着重粮食作物、轻经济作物,重产量、轻品质的问题,与当前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效益农业不相适应。在良种推广手段上,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种子公司有什么、推广什么。甚至依靠行政命令推广良种,脱离市场需求。结果得到的是“事倍功半”的效果,甚至好心办坏事。

二、对县级良种推广体系建设的思考

良种推广体系主要由引种示范,良种供应和质量保证等环节组成。面对《种子法》的实施和机构改革的需要,县级良种推广体系出现的新形势、新要求,笔者认为应从体制改革、网络建设和手段创新三方面着手,建立和健全县级良种推广体系,以适应当前种植业结构调整,发展效益农业的需要。

(一)进行体制改革,改变目前这种“政”、“事”、“企”不分的体制。按照《种子法》的要求和当前县级良种推广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为“龙头”的种子公司,既搞管理,又搞推广和种子经营的政、事、企三位一体的体制,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革。

1.引种示范和推广工作:这项工作主要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公共性事业,其承担的主体只能是政府或由政府拨款的事业单位,而不是企业。此项工作可由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承担。其主要任务是:①征集并向农户提供有关新品种的信息;②负责进行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工作;③组织乡(镇)和农民对新品种进行参观、考察,指导农民因地制宜选用良种;④解决良种推广中的技术问题。使良种尽快转化为生产力,解决科研与生产脱节的问题。

2.良种供应工作:《种子法》实施后,种子经营和良种供应工作将全面放开。县级种子公司经过国家20多年的投资和自身建设,有了一定规模的仓贮、检验、加工等基础设施和有一支有一定技术水平和经营经验的专业技术队伍;国有种子公司供应的种子在质量上有保证,信誉较高,应成为良种供应的主渠道。同时国家也允许其它单位和个人经营(或代销)种子,参与种子市场竞争。种子放开经营后,对方便农民购种、降低种子价格、提高服务水平和加速新品种的应用都会带来好处,使农民得到实惠。但也要加强种子市场管理,防止假、冒、伪、劣种子坑农害农,使良种在效益农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3.质量保证工作:种子质量是直接关系到良种是否发挥正常的增产效益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大事。特别是种子经营放开后,农业部门更应加强种子质量的监督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经营单位和个人进行种子质量监督检查,对发现经营假、冒、伪、劣种子的单位和个人,要按《种子法》有关规定从严查处,以确保种子质量。为保证种子质量检验的客观公正,种子经营和质量监督工作必须彻底分开。此项工作可由县级种子管理部门或农业行政执法大队承担。

(二)建立健全良种推广网络:乡(镇)农科站是最基层的一级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直接面对广大农户,服务于农户。在县级良种推广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新《种子法》实施后,乡(镇)也可以从其它公司调入小包装种子进行代销或经营,所以县级良种推广部门、种子管理部门、种子经营部门要处理好与乡(镇)农科站的责、权、利关系,合理调整利益分配,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使乡(镇)农科站在良种推广体系中发挥应有的桥梁作用。

(三)良种推广手段要有创新:要根据当前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效益农业的新要求,改变目前这种重粮食作物,轻经济作物,重产量,轻品质,忽视市场需求的做法。加大蔬菜瓜果及名特优新品种的引种推广力度,使之与市场需求和发展效益农业相适应。从当前农产品市场需求来看,未来农产品市场的竞争,主要表现在品种上的竞争。谁手中有适合市场需求的新品种,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权。要改变原有的依靠行政手段推广良种的模式,按市场需求和农民需要推广新品种。推广部门和经营单位可以用建立“新品种展示区(点)”的形式,集新品种引种、试验、示范为一体,集中种植新品种,并组织乡(镇)干部和农民进行参观考察,使农民对新品种看得到、摸得着,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种植和市场需求的新品种,从而达到快速推广良种的目的。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262”目标和市政协主席会议精神,9月13日至22日,在市政协副主席孔繁喜带领下,科经委组织部分委员、有关部门的领导、总农艺师、总畜牧兽医师等专家组成专题调研小组,分别深入到5个市、县,采取听取情况介绍、座谈讨论、实地考察等形式,围绕我市“种子工程”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种子工程\"的现状

据调查,全市种子工作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靠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总体目标,以“积极引导,强化优种,全面服务\"为指导思想,积极稚进“种子工程”建设,对加速农业发展、振兴农村经济起到的促进作用,优种覆盖率位居全省前列,多次受到省有关部门的表彰。

1、优种覆盖率明显提高。按照全国种子工作会议关于“突出抓好‘种子工程’,加快良种培育、引进和推广\"的精神,我市把引进、培育、开发新品种放在重要位置,积极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新品种,使我市的五大主导产业的优种覆盖率明显提高。粮油主要农作物优种覆盖率达10。%粮食总产连续几年保持4.1%的年均递增速度,1998年达20·68亿公斤;油料去年播种面积43万亩,总产5400万公斤。林果业从1990年以后逐步加大了更新换代、嫁接改造力度;使用材林优种覆盖率达1 00%,果树优种覆盖率达96%1 998年总产达8.4亿斤。 瓜菜优种覆盖率达96%,种植面积由47.8万亩发展到80.7万亩,

保持了年均11%的递增速度,瓜年产量达到5.76亿公斤,蔬菜33.8亿公斤,产值达30亿元。畜禽业已基本建立分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良种体系;优种覆盖率分别达到:猪98.5%牛8 6·4%,羊69%,鸡、鸭1 00%。

花卉作为一项新产业,种植面积逐年扩大,1 998年达1.8万亩,优种覆盖率11 00%亩效益达6000元。由于优种覆盖率高,产品质量好,价格优,促进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拉动了农村经济。

2、优种的统供加工能力得到加强。目前全市有市级种子公司1个,从业人员95名,有种子精选包衣机2台,加工车间60平方米,优种包衣率达1 00%;有仓库5个,分客1 000平方米、90万公斤;有营业厅160平方米,

晾晒场地800平方米,种子质量检测设备14台件,年供种量70万公斤。县级种子公司9个,从业人员541名,有种子精选包及机11台,加工车闸2884平方米;有仓库49个,仓容1036平方米、1775万公斤,

营业厅3000平方米,

晾晒场地13400平方米,种子质量检测设备97台件,年供种1255百公斤。乡镇级站点86个,年供种390万公斤,

基本满足了九县(市、区)用种需求,且市县乡三级优种统供率均缺85%。

_

3、种子基地建设迅速发展。现有农作物一级繁育田2万亩,二级繁育田8万亩,年繁育种子2465万公斤,优种推广覆盖面积2605亩。现有种牛改良站点5个,购冻精1.6万粒,冷配改良母牛1。2万头,牛饲养量52.6王万头,其中存栏30·86万头,能繁母牛12,91万头。种猪存栏94.86万头,并建有省圾二元杂交母猪繁殖场2个,其中能繁母猪11.8万头。有纯种小尾寒羊2万只。种鸭存栏3.2万只,

存栏肉鸭1 8万只,出栏26万只。

4、种子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种子工作人员针对本市治种困难的实际,下大力走引种的道路。首先,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繁种基地建立长期稳固的业务关系,取得粮食瓜菜新品种的优先试验示范权,从中筛选出适宜品种和最佳栽培技术组合,可以及时准确地确定我市的当家品种,避免推广产品种决策的失误。其二,注重从国外引优种。我市与日本、荷兰、以色列、美国、法国等国建立了 业务关系,从而使我市的品种资源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每年引进国外优良品种近百个,使我市品种资源得到了较好地更换和补充,为“种子工程”顺利实施创造了良好条件。其三,在品种引进过程中,实行订单化管理,严把质量关,做到“四不进”,即不是正式繁育基地的种子不进,达不到国家种子质量标准的种子不进,无检验合格证的种子不进;调运手续不齐的种子不进,从而杜绝了人情种子、关系种子,确保了种子质量。

5、服务态度进一步改善。各种子公司一是推行了承诺制服务,确因种子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经专家鉴定凭购种发票种子公司负责赔偿,让农民买着放心,用着踏实.二是推行精选分级和小包装销售,并在包装袋上附有种子“质量卡片和品种介绍、栽培要点说明,使群众既买到放心种子,又学到了实用技术。三是搞好售后服务。种子一经卖出,服务紧紧跟上,及时为群众解疑答难和技术指导,

赢得了本市及周边县市广大农民的信赖。

二、存在的问题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市的“种子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调查中委员们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是.从全市“种子工程”建设的整体发展看,还存在着一些有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

(一)观念还比较落后,认识不够全面。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人们对主要农作物的种子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对于主要农作物的优种引进、推广、大面积种植中所带来的增产增收的经济效益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也肯于投入,变成了群众的自觉行动。但是在人们头脑中,对于大农业的种子工程的概念,即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或种植业、养殖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整体概念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还存有一些局限性、片面性,对于种子在品种的更新换代的速度上、品质的改良提高上、高科技含量上。高投入才能获得高效益,在实施跨世纪的科技兴农重要地位和作用上认识得还不够全面深透,种子作为特殊的生产资料来发展龙头产业,带动农业、畜牧业的大飞跃,进一步实施农业结构调整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的意识还不够强烈。

(二)种子工作管理不到位,存有薄弱环节。种子工作是实施种子工程具体运作的关键环节、服务和管理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我市在种子工作中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具体表现为:①在种子工作申存有投入少、引种乱、队伍散、素质差、管理水平低的现象。考虑眼前利益和部门利益多,长远利益少,必要的业务培训和知识更新没有跟上,有些乡镇技术人员少,从根本上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②在用种上存在着多、乱、杂等问题,存有一些盲目性,出现了一些优种不优,品质不高,有的甚至还没有完全摆脱农民自繁、自留、.自用的状态。③在经营中存在着小、全、散,真正高标准的种子

经营部门不多,有些种子公司、种子站相似,小打小闹,重复建设,没有特色,没有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经营集团。④仓贮面积小,设备落后,检测化验的仪器少且不配套,上下也没有形成网络化。⑤依法管理的力度不强,行政管理不够,执法不严。少数经营点,受利益驱动,还有销售假种子、劣种子的现象,坑农骗农事件时有发生。

(三)种子工程的体系不够完善。种子工程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有其自己的完整体系。充分利用现代快速的信息优势,在促进高科技成果的转化、先进设备的采用和手段的创新上进行大胆有效地尝试,在引、试、繁、如、推一体化下运行,是加速“种子工程”建设的重要一环。在这方面,我市的差距较大,种子工程体系还不够完善、也不配套。一是在引种上,大路货较多,高精尖名优新特转少,如小麦,高蛋白、高面筋的品种少,玉米、赖胺酸含量高、高油玉米少。这样就难以扭转增产快、增收慢的局面。二是在育、繁上措施不得力。全市主要农作物仅有一级繁育田2万亩,二级繁育田8万亩,远不能满足我市育种的需要。在试验筛选中全市没有建立起一块有比较价值的展示田。没有比较就很难鉴别种子的好求就很难确立自已的拳头产品和名牌种子,给推广工作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三是育、繁、推相脱节。育种考虑繁育不够,繁育考虑推产不够,三者形不成紧密的产业链条。四是缺乏一个强有力的组织协调领导机构。科研、农林、畜牧、蔬菜等部门都是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行使职能作用,各自为政缺乏一个强有力的协调统一,督查落实,有权威的领导规划、管理、执法的机构口

(四)资金最乏是实施种子工程的一大障碍。资金紧缺严重制约了引、育、繁、加、推一体化的发展。分析原因一是政府专项投入较少。政府没有单独划拨过实施种子工程的专项经费.所划拨的用于种子工程引进、科研、开发、推广的少量经费也都是与部门的办公经费一起划拨,由于单位机构、人员的超编等客观因素,所拨经费也就都被人头费占用了。即使有一些在科委授批立项的种子工程项目也很难争取到科研经费。二是前期投入资金短缺,从国外引种到示范推广需要大量资金,最简单的从国外引进一头种畜就需要一万甚至几万美元,群众在还没有认可的情况下不肯拿这部分钱,部门资金又不足,这就必然造成前期投入匮乏。三是流动资金有缺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给相对过剩,且今年猪、鸡的价格普遍下滑,而适应性较强,已形成种禽种畜良性循环的规模养殖场又需要有一定数量的资金来维持正常生产。自有资金不足,加之贷款偏紧,造成流动资金短缺。四是技术装备金少。种子工程是一项系统的配套工程,需要先进的技术装备,现代的检验监测手段来保证。目前我市存在着设备简陋陈旧、无钱更换,必需的先进设备无钱购买,限制了种子工程的建设速度,影响了种子工程的质量。

三、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委员们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充分认识良和的重要性。早在50年代,毛主席提出农业的“八”字宪法,就把种子作为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之一。80年代,邓小平同志又提出农业靠科学种田,要抓种子,要抓优良品种。江泽民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同时指出,现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把基因育种工程、信息互联网络等高新技术运用于农业,这里说的农业指的是大农业。科技兴农,种子先行。种子工程是实现农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人们的认识问题又是搞好种子工作,实施种子工程的前提和关键,所以要加强宣传宣传来提高认识。通过领导讲话、新闻媒体、录制专题片、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多渠道搞好宣传发动工作,使人们真正树立起大农业的种子工程概念,在全市范围内把种子工程的意识炒热,把人们的思想认识提到种子工程是实现农村稳定的关键所住,是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的客观需要,是实施跨世纪科技兴农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在提高认识的同时还要有组织保证。各级政府要真正把种子摆在农业、畜牧业生产的首位,建立起一个有权威的领导机构,加强规划,合理布局,协调关系,强化管理,督促检查,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使我市的种子工作在特色、规模、效益方面上新台阶,逐步实现良种的规范化、系列化、优质高效化,确保种子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加快制定出台我市种子工程的整体规划。从调查情况看,我市种子工程还缺乏总体规划、具体实施步骤和措施。目前农村经济面临结构调整的新形势,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多层次、优质化,对种子工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9月22日召开的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会议上,市委、政府又对全市农业结构调整作出了全面安排部署,落实好市里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会议精神,种子又是先行官。因为,

一个优良品种的突破,能产生一次大的飞跃,

一项种子工程可以成为一个龙头产业,也可以带动起一大批相关产业,有的还可以把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或拉紧,充分显示龙头产业的牵动力。形势的发展需要我们尽快研究制定出台我市的种子工程整体规划。在《廊坊市农业结构调整规划意见》、

《廊坊市关于大力发展蔬菜生产指导意见》、

《廊坊市加快畜牧水产监结构调整指导意见》3个文件基础上抓紧制定出台我市的种子工程规划。规划的制定要体现我市种子工程以市场为取向,以效益为核心,以科技为先导,以区位优势为发展优势,联系廊坊实际和土质,水利条件、自然资源等.与全国、省种子工程规划结台起来,长远目标和近期计划措施结合起来,与完善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结合起来,以便发挥出种子在科技兴农中的重要作用。

(三)加强种子工作的网络建设。古今中外从事农业生产者无不重视种子的改良、研究分推产。谁在良种上突破了,谁的产量、品质就上去了,效益也就提高了。农业、畜牧业的落后,主要是科学技术落后,最主要的还是种了落后。事实证明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过去还是将来,良种在农业生产中所起的作用是其他任何因素无法取代的良种已成为国际上农业、畜牧业竞争的焦点。抓农业畜牧业必须抓科学技术,抓科学技术首先要从种子抓起.抓

住了种子就抓住了关键,抓住了要害。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抓农业结构调整,不抓种子是不行的。良种的引进和供应是种子工作建设的突破口,网络建设是统一供种的重要手段,是种子工程全面发展和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要搞好统一供种必须走“上合下联”之路,形成市、县、镇三级联合的供种网络。市种子公司上与科研院所、有关部委保持紧密联系与合作,充分发挥技术、信息优势,负责引进。研制、试验、示范、筛选新优品种,建立展示田,先搞试验示范,进行鉴定比较,成功后再大面积推广,并为备县(市、区)提供原种;各县(市、区)种子公司发挥中间环节优势,负责扩繁,推广原种,为乡镇种子站提供原种;各乡镇种子站发挥基层优势,负责生产用种、扩繁,直接供应到户,服务到户,使全市种子供应上下连通,形成网络,既便于种子的管理,又有利于技术人员下乡包村到户进行技术指导,更有利于良种良法的普及推广应用,促进种子工程的深入发展。

(四)加快种子工程一体化进程。实现种子工程一体化,是种子产业化的必由之路.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千中子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科研、生产、推广、销售等部门联合为一体,有利于加快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有利于实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专业化,从而保证种子的品种和质量。因此要积极引导我市种子产业走引(引手中)、试(试验筛选)、繁(繁育)、加(精选加工)、推(推广)一体化道路。要把国内外高、精、尖、名、优、新、特、奇品种引进来,结合我市气候、土壤、水利自然条件进行试验,建立一定规模的实验田、展示田,对引进的优良品种的特性、品质作出进一步的比较、鉴定,再优中选萃,把适应我市自然条件的种子在基地扩大繁育,经过种子包衣、品牌包装、精选加工,尔后从品种特性、栽培要点、售后服务、技术指导,市场认可等多方面进行宣传和推广工作。首先,培育我市的龙头种子公司,扩大规范的繁种实验生产基地,创出我市种子行业的拳头产品、名牌种子。其次,尽快组建我市的种业集团,使种子公司直接和原种场以及科研育种企业联台,搞集团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不断壮大我市的种子产业。再次,实行种子专营制度。种子经营单位或部门一律由政府部门加强管理,统一发放经营许可证,严格检验监测手段.杜绝假冒伪劣种子流进我市和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同时如大执法力度,凡是没有准营证的不论是个人或部门,一经发现,严肃查处。

(五)如大投入力度,解决资金不足问题。实施种子工程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来保证。资金不足的问题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多元投入来解决。第一政府要增加和保证对种子产业的投入和优良品种的扶持资金。每年从财政支农专款资金中拿出一部分用于种子产业,科技三项费用中用于种子工程的部分不要低于科技三项费用的1 5—20%并努力增加用于种子产业方面的周转金和贷款。第二政府要制定出台配套政策和措施,鼓励支持多元投入。可采取种子公司与科研单位的联合,与企业大集团的联合来吸纳资金,或采取公司+科研+基地十农户的形式签定台同,风险共担,利益均沾,来增加种子科研开发推广的多元投入,多渠道地筹措资金,以加快我市种子工程建设的

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调查

国外先进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扫描

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农业科技推广管理制度

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合同书

巴中市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

科技推广体系建设

科技推广体系建设

监利支公司加强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的方案

安徽省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宁县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宁县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