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七颗钻石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4 02:19: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背景:

《七颗钻石》是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十七课,较之传统教材有更多可供师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这则童话是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它讲述了一个善良的小女孩,因为充满了爱心而得到了生活的巨大回报的故事。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爱自己的父母、家人,还要爱周围的人,爱每一个需要你帮助的人和动物,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好。 教材分析:

《七颗钻石》是语文出版社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中的一篇童话,它是根据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故事改写的。文中的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变成了七颗星星,告诉我们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

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里强调:阅读教学应重视主体阅读感受和体验,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根据这点本设计抓住让学生感悟爱心的神奇力量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两个重点,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爱心,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2、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关心他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阅读、了解一些关于“爱心”的故事。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启动感情

同学们!你知道有关一些星星的秘密或者故事吗?请看大屏幕,这是什么?(北斗七星)今天学的课文与北斗七星有关系。让我们一起走进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的童话《七颗钻石》,去了解它神奇的来历。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8段)

2、指名读第一段。

师:这个故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了什大旱灾)板书起因 旱灾 师:旱灾严重到什么程度?

花儿都凋谢了,草木都枯黄了,许多人和动物因焦渴而死去。

师:什么是凋谢、枯黄和焦渴?再读这几个词。(演示渴字) 师:你看这个干旱大不大?请你们齐读第一自然段。(演示旱情图片)

3、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再这滴水如金的时候,小姑娘为了生病的母亲是怎么做的指读第二段

师: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找水的辛苦?朗读第二句。 她找哇,找哇,终于在一座山上找到了一个很小的泉眼。 ........师: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水的珍贵?反复读3,4句。理解小心翼翼。

小姑娘小心翼翼地端着水罐,一滴一滴地接着水,很久才接满....一罐。

师:从中我们体会出小姑娘找水的艰难。

4、终于找来了一罐水,小姑娘多么开心,她忘记了疲劳,连忙往家走,这下妈妈和她都有水喝了。然而到最后小姑娘喝到水了吗?这是为什么呢?(自由读3——8段)

师:小姑娘喝到水了吗?(没有)她把水都送给谁了?

汇报交流:第一次送给小狗 第二次:送给母亲

第三次:送给过路人

板书送(给小狗 送给母亲 送给过路人)

三、品读句段,读中悟情。

1、哪几段介绍了小姑娘把水送给了小狗?(3-4)

谁来读?

师:哪句话写出了狗非常的口渴?

小狗躺在地上,伸着舌头,呼呼地喘着粗气。

师:此时此刻小姑娘干了什么?找一找动词。(演示舔字)?这时候,出现了什么神奇的变化?(板书木水罐会变成银水罐)

师:为什么木水罐会变成银水罐?(小姑娘对动物有爱心。)

2、小姑娘把水送给了母亲是第几段?(4段)谁来读?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是什么?理解“捧”“一瞬间”,

师:一起来读。这时候,又出现了什么神奇的变化?(板书银水罐变成了金水罐。)

师:为什么银水罐会变成金水罐?(小姑娘对母亲的爱。) 3小姑娘把水送给了过路人是从第六段开始读到哪里为止?(6-8)谁来读?分角色朗读课文

那几个词写出了过路人非常的口渴? 脸色苍白 有气无力 ........师:此时此刻,小姑娘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好哇!你比我更需要水,把它全都喝了吧。”说着,小姑娘把金水罐递给了过路人。

师: 这时候,又出现了哪些神奇的变化?(板书金水罐变成泉眼,跳出钻石升上天空,变成星星)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神奇的变化?(小姑娘对他人的爱心。)

4、小女孩的水罐是神奇的,神奇在哪里?是什么力量使水罐有这样神奇的变化?

师:托尔斯泰运用丰富的想象,将北斗七星赋予了这样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表达了他希望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永远普照人间的美好愿望。我想你一定有很多的话想说,同学们你们想说点什么呢?你从前是怎么对待别人的?学完这一课后有什么想法?

四、引导想象,丰富情节。

师:你觉得课文中最让你感动的情节是什么?假如这位小姑娘来到你的身边,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2、对比第一段想象: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清澈的水流,大地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如果有了水,人们会说什么?动物会说什么?花草树木会说什么?

五、延伸文本,扩大感悟。

既然是“爱”让这个水罐这么神奇,那么,你们身边肯定也有许多充满爱心的人,许多充满爱心的事,请把你知道的有关爱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好吗?再想想,怎样做才能是一个有爱心的人呢? ,老师明白你一定更深的感悟到课文。看这首小诗: 爱 爱是什么?

爱是付出,不求回报。 爱是什么?

爱是坚强,不会软弱。

爱是什么?

爱是伟大,绝不渺小。 爱是什么? 爱充满世界,

永远在我们的身边围绕。

总结:有一首歌“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爱自己的父母、家人,还要爱周围的人,爱每一个需要你帮助的人和动物,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好。

六、自主作业,拓展感悟。 1.发挥想象,续编故事。

2.制作爱心贺卡,送给你周围有爱心的人。

附:板书设计: 17 七颗钻石

给小狗喝 变成银水罐

给妈妈喝 变成金水罐

一木水罐水 变成泉眼 爱心 给过路人喝 跳出钻石升上天空, 七颗钻石变成大熊星座

教学反思:今天我教学的《七颗钻石》这篇课文对我来说可谓喜忧参半:

一、喜的是 :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这篇童话与“大熊星座”有关,我首先广泛让学生收集有星星或星座的故事和资料等,学生积极参与,从各种渠道收集到资料。学生的经验是一种资源,也是我们教学的起点。我查阅了许多相关资料,上课时来了个资料共享。这样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上课一开始我就充分利用学生对星星或自己星座故事的兴趣,导入时说:“你知道有关一些星星的秘密或者故事吗?”学生积极举手,跃跃欲试,赢得个开门红!接着我(出示大熊星座的投影片)说:在那正北方,有排列成斗形的七颗星,闪闪发光,这就是大熊星座,又叫北斗七星。同学们,你们可知道这七颗晶亮的,玲珑剔透的星星是怎样来的吗?这更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有挑战性,让许多同学能成功,这是开发学生的兴趣“资源”,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要使学生乐有所获,老师便要善于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多方面的兴趣激励学生自主探究,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忧的是:不能降低教师姿态,课堂上没能造出“高潮”。

这篇童话的重点在于感悟爱心的伟大,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在探究 “你觉得最让你感动的情节是什么?你从中悟出了什么?”这一话题时引起了激烈的讨论,出现认为“爱母亲不算什么?爱陌生人才是真正的爱!”、“不能把水给小狗喝!应该先给人喝!”、“关爱人,也要关爱动物”等等观点。学生纷纷发表各自看法,而我怕时间不够匆忙作了总结:(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爱自己的父母、家人,也要爱周围的人,爱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和动物,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美好),然后板书(让世界充满爱)过度到下一教学环节“大胆想象”。

相信这里的原因很复杂。据我十分有限的课堂阅历看来,教师的教学姿势应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从前的课堂里,教师似乎无所不知,授课成了呈显才学的机会,是居高临下式的;现在学生主体以后,许多教师便煞费苦心地将课堂设计成娱乐板块,自己成为节目主持人,还是那种“快乐大本营”式的。

而我这堂课在此的表现无疑就是一‘主持人’的形象, 我深深感受到 :教师要作为一个真正的“学习者”身份出现在课堂上,面对文本,他必须有一种“初读”时的新鲜感。只有这样,他才能容许学生的阅读活动作为一种“真实的阅读”来发生,而不是教学程序的一个点缀。教师只有是“学习者”、“初读者”,才会遭遇真问题,在问题面前发愁伤脑筋,和学生一起去探究,去完成一次真实的探究。

试想如若我与学生一起去完成这一真实的探究,我们不难发现

《七颗钻石》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真正目的,也不难发现作者不仅仅在倡导孩子们要有爱心,更是在教会他们怎样去爱。另外,作者在文末让跳出的七颗钻石变成北斗七星,意图也很明显,那是他在启示人们爱的方向,要大家怎样走出一条正确的爱之路。 这样的一翻探究定会掀起课堂的“高潮”。

总之,在教学中只有真正做到与学生“同甘共苦”,才会有意外的收获。

《七颗钻石》教案

《七颗钻石》教案

《七颗钻石》教案

七颗钻石教案

七颗钻石教案

《七颗钻石》教案

七颗钻石(教案)

《七颗钻石》教案

七颗钻石教案

七颗钻石教案

七颗钻石教案

七颗钻石教案
《七颗钻石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教案七颗钻石 教案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