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对新疆县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0-03-03 21:55: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对新疆县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思考

2010-06-17

摘 要:县域经济是指县域范围内以城镇为中心,以农村为基础,由各种经济成分有机构成的一种区域性经济。它既是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结合体,又是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的交汇点,是国民经济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历史原因和种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新疆县域经济同全国特别是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本文通过分析新疆县域经济发展差距,提出新疆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新疆,县域经济,发展差距

新疆地域辽阔,共有98个县级行政单位,包括11个市辖区、19个县级市、62个县和6个少数民族自治县。除了乌鲁木齐市辖酌7个区、克拉玛依市辖的4个区,以及自治区直辖的4个县级市外,其余的83个县(市)均为本文研究的范围,这些县市约占全疆国土面积的91%,居住着87%以上的人口。本文把全疆划分为北疆、东疆、南疆三部分,其中,北疆包括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昌吉回族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州和乌鲁木齐市的乌鲁木齐县,共8市27县;南疆包括喀什地区、和田地区、阿克苏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共5市37县;东疆包括哈密地区和吐鲁番地区,共2市4县。

2007年,新疆县域实现生产总值1998.74亿元,占全疆生产总值3523.16亿元的56.73%。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种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新疆县域经济同全国特别是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县域经济不发达直接影响着新疆经济整体竞争力以及居民的收入水平。在“第八届中国百强县(市)”名单中,新疆仅有库尔勒市人选,排名第39位。

县域是新疆少数民族人口的主要分布区,县域经济与民族经济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县域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并有利于提高农牧民的收入。

一、新疆县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由于地域辽阔,新疆县域间自然条件、区位、资源禀赋等差异较大,发展不平衡,在人均GDP、产业结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财政收支以及城市化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一)县域少数民族人口比重分布的差异

在83个县(市)中,有57个县(市)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0%以上。其中,4个县(市)在东疆地区,17个县(市)在北疆地区,36个县(市)在南疆地区。南疆地区少数民族人口比重高于其他两个地区。

在东疆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6.24%,其中,少数民族人口比重最大的县(市)是托克逊县,为84.01%,少数民族人口比重最小的县(市)是哈密市,为31.13%;在北疆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7.75%,其中,少数民族人口比重最大的县(市)是伊宁县,为81.76%,少数民族人口比重最小的县(市)是奎屯市,为5.14%;在南疆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3.89%,其中,少数民族人口比重最大的县(市)是和田县,为99.50%,少数民族人口比重最小的县(市)是尉犁县,为28.61%。

(二)人均GDP差距

人均GDP是衡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指标之一。新疆各县域间这一指标差距较大,其中,东疆2市4县,人均GDP为22158.50元;北疆8市27县,人均GDP为14973.11元;南疆5市37县,人均GDP为11009.62元。南疆明显落后于其他两个地区。

在83个县(市)中人均GDP排前10位的,除库尔勒市在南疆外,其余均在北疆和东疆(见表1)。

(三)产业结构差异显著

产业结构反应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2007年新疆县域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24.83:43.71:31.45,属于“二三一”型,与全国及全疆平均水平相比,第一产业比重高,第二产业比重偏低。

东疆、北疆、南疆县域产业结构构成差异较大。东疆地区三次产业比重为11.72:56.37:31.9l,产业结构屑于“二三一”型;北疆地区三次产业比重为29.69:34.26:36.06,产业结构属于“三二一”型;南疆地区三次产业比重为23.39:50.84:25.77,产业结构属于“二三一”型。

从各县(市)具体情况来看,产业结构有六种组合方式,如表2所示。

第一,有7个县(市)呈“三二一”结构,其中,有2个属于东疆,分别是吐鲁番市和哈密市;有3个属于北疆,分别是昌吉市、伊宁市和布尔津县;有2个属于南疆,分别是乌恰县和和田市。

第二,有9个县(市)呈“二三一”结构,其中,有2个属于东疆,分别是鄯善县和托克逊县;有4个属于北疆,分别是阜康市、奎屯市、托里县和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有3个属于南疆,分别是库尔勒市、库车县和拜城县。

第三,有15个县(市)是“三一二”结构,其中,有2个属于东疆,分别是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和伊吾县;有6个属于北疆,分别是乌鲁木齐县、塔城市、阿勒泰市、青河县、吉木乃县和博乐市;有7个属于南疆,分别是阿克苏市、柯坪县、阿图什市、阿克陶县、阿和奇县、策勒县和民丰县。

第四,有5个县(市)是“一二三”结构,全部分布在北疆,分别是呼图壁县、玛纳斯县、乌苏市、沙湾县和福海县。

第五,有28个县市是“一三二”结构,其中,12个属于北疆,分别是齐台县、吉木萨

尔县、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霍城县、巩留县、昭苏县、特克斯县、额敏县、裕民县、精河县和温泉县;有16个属于南疆,分别是尉犁县、且末县、焉耆回族自治县、和静县、和硕县、博湖县、温宿县、沙雅县、新和县、乌什县、阿瓦提县、和田县、墨玉县、皮山县、洛浦县和于田县。

第六,有7个县市是“二一三”结构,其中,有5个属于北疆,分别是伊宁县、新源县、尼勒克县、富蕴县和哈巴河县;有2个属于南疆,分别是轮台县和若羌县。

(四)县域农牧业产值比重高,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差距较大

2007年,83个县(市)的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均在70%以上。在东疆,各县(市)的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平均为96.26%;在北疆,各县(市)的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平均为95.53%;在南疆,各县(市)的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平均为90.69%。

在83个县(市)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最高的县(市)是沙湾县,为263515万元。东疆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平均为71074万元;北疆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平均为98756万元南疆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平均为102977万元。可以看出,南疆县城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地区的县域。各地区内部之间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差距也较大。在东疆,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最高的县(市)是吐鲁番市,为108652万元,最低的县(市)是伊吾县,为25384万元;之间相差83268万元;在北疆,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最高的县(市)是沙湾县,为263515万元,最低的县(市)是奎屯市,为4828万元,之间相差258687万元;在南疆,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最高的县(市)是库尔勒市,为250116万元,最低的县(市)是阿合奇县,为8722万元,之间相差241394万元。

(五)县域之间财政收支悬殊

2007年,83个县(市)全都是赤字财政。东疆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平均规模为1298.89元,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平均规模为3456.72元,赤字达2157.82元,其中赤字最大的县(市)是伊吾县,为6681.85元;北疆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平均规模为1013.41元,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平均规模为2805.68元,赤字达1792.22元,其中赤字最高的县(市)是吉木乃县,为4401.79元;南疆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平均规模为646.62元,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平均规模为2448.24元,赤字达1801.63元,其中,赤字最大的县(市)是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为5403.04元。

各地区县(市)之间财力差距悬殊,其中,东疆各县(市)中,最高的鄯善县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2507.33元,最低的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477.15元,之间相差2030.18元;北疆各县(市)中,最高的和布克赛尔蒙古族自治县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12884.92元,最低的昭苏县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153.02元,之间相差12731.9元;南疆各县(市)中,最高的轮台县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4536.73元,最低的英吉沙县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64.24元,之间相差4472.49元。

(六)城镇化水平差距较明显

2007年,新疆城市化率为39.64%,县域城市化率为36.28%。83个县(市)中有47个县(市)高于县域城市化平均水平,其中,东疆有1个、北疆有13个、南疆有22个。同时,各地区内部县域之间城市化水平差距较大,东疆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县(市)是吐鲁番市,城市化率为100%;城市化水平最低的县(市)是托克逊县,城市化率为19.51%。北疆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县(市)是昌吉市、伊宁市、奎屯市、塔城市、阿勒泰市、博乐市,城市化率均为100%;城市化水平最低的县(市)是昭苏县,城市化率为15.57%。南疆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县(市)是库尔勒市、阿克苏市、阿图什市、和田市、喀什市,城市化率均为100%;城市化水平最低的县(市)是疏附县,城市化率为9.68%。

二、对新疆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根据新疆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可以看出,各县域之间的差距较为明显。因此,实现各县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现提出以下建议: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做好县域经济的定位

根据各县域的比较优势,探索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如资源转换型、农牧业产业化型、工业优化型、旅游资源型、市场带动型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等。

与此同时,发展小城镇可以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各县域应当走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建设之路。以工业型为主的小城镇,主要是建立工业园区;以旅游开发型为主的小城镇,主要是凭借其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及相关服务业;以农牧业产业化型为主的小城镇,主要是形成以农牧产品加工为主体的产业链;以市场带动型为主的小城镇,主要是建立特色资源产品的交易市场。目前,应以县域、中心城镇、位于交通枢纽上和边贸城镇的建设为主,增强其经济辐射力,使之成为重要的增长极,成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促进城乡之间各种要素的交流与合作,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二)为经济水平较低的县筹措发展资金

县域发展资金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依靠县域的自我积累;二是依靠外部资本的注入。新疆经济水平较低的县应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多方面、多渠道筹措县域经济发展资金。

首先,加大金融对县域的支持力度,切实解决县域融资困难。对于贫困县的农牧民,根据其生产生活的需要,发放小额信贷,让农牧民在贷款的帮助下自力更生,提高收入。

其次,提高地方财政收入。目前,财政出现造血不足的问题,为了扭转财政困难的局面,除了积极争取国家进一步扶持和帮助外,更主要的是要靠自己,采取更有效的培养财源和增收节支措施来渡过难关。

再次,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吸取外资。改革开放之初,新疆的利用外资项目主要是一般加工业项目和旅游设施项目。1992年以后,新疆利用外资向农业开发、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基础设施等方面拓展。如联合国粮食组织无偿援助的阿勒泰“2817”工程。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新疆经济水平较低的县应当制定各种优惠政策,改善投资软、硬环境,积极吸引外资。

(三)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内生增长能力

新疆欠发达县产业结构普遍存在层次较低、增长能力弱的问题,这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一方面,欠发达县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另一方面,自治区政府要运用产业政策进行引导和推动,培养其内生发展机制,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这样既有利于近期缓解各县域经济差距扩大的趋势,又有利于远期实现缩小县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目的。

农牧业是新疆欠发达县的基础性产业和优势产业,但是发展传统农牧业是没有出路的,应加大对传统农牧业的改造和升级,把重点放在农牧业产业化上。目前,和硕县、博湖县、英吉沙县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迅速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同时,推进县域工业化进程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库车县、鄯善县、哈密县能够进入第七届中国西部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县,主要得益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提高。欠发达县域的工业虽然不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但是工业化是欠发达县域富民强区的重要途径。如北疆的精河县给广大欠发达县做出了典范,精河县利用中国最大的枸杞种植基地的资源优势,以专业化生产基地为依托,以新疆万利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开发枸杞干果出口新、马、泰及港台地区,建立枸杞保健食品厂,开发出一批保健食品、饮料,其模式值得其他欠发达县学习和借鉴。

(四)保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新疆大多数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也是新疆的贫困地区,如和田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等。新疆的县域开发和建设不可避免地会给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影响。因此,要维护生态功能,把开发控制在生态环境可以承受和自我恢复的范围内。

除了注重生态效益外,社会效益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主要是加强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在社会保障方面,加大医疗保险、失业、养老保障制度改革,扩大县域社会保障覆盖面。尤其是南疆贫困县,建立和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不仅是缩小各县域之间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径,也是稳定民族团结的有利措施。在社会福利方面,主要是重视教育。一方面,坚持“科教兴新”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办好各类学校,抓好实用技术推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科技在新疆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另一方面,加强少数民族教育,在保证少数民族学生学好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达到双语兼通,培养少数民族人才,促进县域的经济社会发展。

对永德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县域经济发展之思考

对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对凤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与探索

对巧家县域经济发展的调查和思考(整理)

关于对我州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县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思考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加强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对新疆县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思考
《对新疆县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