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都江堰说课稿 2

发布时间:2020-03-01 19:30:0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都江堰》说课稿

一、教材与学情《都江堰》是高中必修三第四单元的一篇必读文本,是余秋雨大文化散文的佳作,是一片通过历史遗迹来反思现实的文章。该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解读历史并了解前人在历史中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在审视历史中吸收和借鉴,提高自身的认识和思辨能力。这篇文章看似游记,其实表现的是作者深沉的历史感悟和深刻的世事洞察;看似叙写一个古代工程建筑,其实在评价李冰的人格魅力。现代社会需要创新精神,更需要对社会人生的辨别思考能力,这些需要都可以围绕教材和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实践。因此,抓住这一契机,运用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把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

二、教学目标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掌握字词,识记作家作品,了解余秋雨大文化散文的特点,了解与都江堰有关的科学文化知识。这些是打好基础,扩展知识面的重要途径。

2、能力目标:概括三部分大意,赏析都江堰水的特点及写作用意,评价李冰精神。这是本文的重点目标。目的是让学生读文本,通文意,品文情。为提高语文素养服务。

3、情感目标:通过认识李冰的精魂,启示学生如何做人。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由于现代社会物质在膨胀,精神在萎缩,自然在失落。高中生的身心发展尤其值得关注。有必要用本文的人文精神来引导,让学生体会李冰的精魂所在,从而使他们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三、教法与学法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老师的点拨是必要的。这节课施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采用诵读法、讨论法,并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总体思路:本课的教学安排是利用课下自读文本,解决字词,通过学案提供材料了解有关作者、都江堰、李冰的知识;用一课时训练思维和表达,陶冶情操,启迪思想。

第一个环节 ,导入:在人类发展的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曾经有无数的辉煌文明与不朽文化。从尼罗河畔巍峨庄严地大金字塔到神圣的雅典卫城,这些都令人慨叹不已又激动万分。然而,“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大多数的奇迹今天只剩下了一副躯壳,成为闻名的标本。而在中国四川一座不起眼的小城里,有这样一座了不起的水利工程,他以其汩汩清流,源源不绝地滋润着成都平原、四川盆地乃至整个的中华民族。他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余秋雨先生笔下的《都江堰》。这个导语,通过对比,凸显都江堰的无穷魅力,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第二个环节,解读文本:活动一:整体感知在学习小组内检查字词、作家作品的掌握,然后给文章的三部分各加一个小标题。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整体把握文意。

活动二:局部探究

探究第一部分:都江堰的价值。

我用这样几句话引导探究:要说“都江堰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水利工程”,我们都会点头称是,但是如果有人把都江堰的地位抬高到历来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长城之上,恐怕会有许多人不敢苟同。可是余秋雨先生在开篇就语惊四座。他说:“我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为什么余秋雨先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如此断言呢?请同学们带着这样一个问题重新看一下文章的第一部分。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5分钟后请学生回答,目的是通过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口头表达。这一环节的文本价值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写长城是为了写都江堰”的写作用意。

探究第二部分:都江堰的水势

都江堰有这样的价值,又是一座水利工程,我首先给学生看三幅水流图片,三幅图片分别展示出水的翻卷咆哮、驯顺、规整,这样就给学生留下了直观的印象,为下文的活动渲染了气氛。

文章当中对水的描写都集中在第二部分,首先让学生齐读,看一看余秋雨先生笔下是怎样描写水的?这个问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理解水流特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的变化体现出什么,从而理解写水是为了写李冰。

学生交流,根据交流的情况,教师评价、订正并板书。

然后小结:都江堰的水,从狂野不羁、改恶从善为驯顺规整,功劳应归功于李冰父子。水有了改变是因为有了都江堰,而李冰父子是都江堰工程最伟大的设计者、建造者。李冰是何其人也?对此,余秋雨先生写得更加感性,更加富有自己的情感色彩。找一下,作者是怎样评价李冰的?

活动三:感知评价。请学生带着这样一个问题浏览第三部分,从课文中寻找文句来回答。提示学生从文章中划出有关词句加以归纳。然后再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特别重要的一句话“活着或者死了应该站在那里?”目的是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用理性从生命的意义来思考李冰,认识到李冰的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精神的脊梁。为突破教学的难点,先给学生朗读臧克家的《有的人》,再向学生推荐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之中的一段话。

这些内容通过课件展示,学生齐读。

李冰不期留名却流芳千古原因是什么?李冰从物质到精神给后世留下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展开讨论,最后小结这一部分:都江堰是朴实的,象乡间母亲一样;李冰是求真务实的,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心系民众的人,有了这样一份踏实执著的作风,才有了都江堰的汩汩清流,文明千年而下,得以延续。时至今日,中国仍在发展,我们的文明不断的前行,没有任何一个人能阻挡他的脚步,我们每个渺小的人又应该为这份文明做些什么呢?这个环节在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人。

五、布置作业:参观禹王亭,瞻仰大禹像,了解大禹治水的传说和故事,探寻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仿照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结构(历史遗迹+历史人物+故事+文化精义)写一篇短文,与同学交流。人们都喜欢游览名胜古迹,是风景的吸引,更多的是当地的美丽的传说与相关的故事,而在所有这些后面,都寄托着一种精神,都蕴含着一种文化。探寻禹王亭背后的文化,大禹治水的精神,从而将课内思考引向课外,从家乡故园中获得更加真实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

都江堰的价值

最激动人心的工程 都江堰的水势

壮丽的驯顺

工程艰险

治水人的气度不凡

评价李冰

求真务实

板书设计展示出文章的脉络结构,反映出学生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力求简洁、直观。

《都江堰》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本课是余秋雨“大文化散文”的代表作,文章看似游记,其实表现的是作者深沉的历史感悟和深刻的世事洞察。看似叙写一个古代工程建筑,其实是在评价李冰的人格魅力。

2、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都江堰》这篇课文,入编鲁人版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确切地说,本文是通过都江堰工程来审视李冰,通过李冰来体悟文化精义。余秋雨先生用浓郁的抒情笔调传达深沉的历史感悟,使我们在读文章时如同在欣赏气势恢宏的交响乐,如同在聆听浑厚而深情的恋歌。

二、学生情况分析

高二学生在此前已学习了不少散文,对散文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知识的深度、广度和对知识的运用、迁移上还有待加强。加之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不在散文形式的学习上。所以对散文文体的理论学习我采取够用的原则和淡化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和依据:基于新大纲的要求,中学语文散文阅读、鉴赏重点是在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尤其在强调人才知识、能力综合性和实用性的当今社会,中学教学中的语文教学更应该注重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本篇文章的教学设计分为二个课时,分别采取粗读和精读的方式实现教学目标。第一课时粗读,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教师适当的提供信息,引导并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在协作与会话中,把对本文内容和精神的理解结合到导游词的写作中。新课标中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自然、关注人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本课内容和特点,我确立了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现代社会,物质在膨胀,精神在萎缩,社会在发展,自然在失落,事物两极正日益失去和谐统一。受此影响,高中生的身心发展尤值得关注。对他们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期,教师有必要用本文的人文精神来引导和熏陶,让学生体会李冰的精魂所在,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从而使他们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2、知识能力:整体感知课文,抓住主要信息,认识都江堰的伟大景观和把握其内涵,理解作品中具有现实意义的评价

3、过程方法:组织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进行讨论和交流,然后再围绕某个主题进行意义建构。强调培养学习者的主动“建构”能力。让学生创造他们自己的知识,用他们自己的创造力去研究并向他人表达信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达到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4、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本课题散文自身的特点及新课标强调对学生进行能力和思维的训练与培养,故确立:

A、重点:梳理文章;提炼信息。 B、难点:体会都江堰和李冰的精魂所在。

四、说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 :自读品味法、讨论交流法 。学法设计: 研究讨论——分析归纳。

五、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读课文,了解内容。

(1)正字音

颓壁残垣 (yuán)

惊悸 (jì)庇护(bì) 修缮(shàn)卑处一隅(yú)

魅力(mâi)

强悍 (qiáng hàn) 铁戟 (jǐ)遴选(lín)

韬略 (tāo)

怦然心动(pēng)

诘问(jiã) 傩戏(nuó)

衮衮(gǔn)诸公

(2)积累词语

众目睽睽:

大家的眼睛都注视这。

膜拜:跪在地上举两手虔诚地行礼。

圭臬:

指圭表,比喻准则或法度。

焕然:形容有光彩,如焕然一新。

涣然:形容嫌隙、疑虑、误会等完全消除,如涣然冰释。

2、梳理文章脉络 本文篇幅较长,但却以标题形式将文本划为三大部分,请同学们浏览各部分内容,划出各部分的中心句,然后给每部分加上一个小标题。

(本文篇幅较长,但却以标题形式将文本划为四大部分,在整体把握文意时应先了解标题的作用,并逐个概括标题大内容,从而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特点。)

第一部分: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第二部分: 这里的水却不同,„„但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踊跃着喧嚣的生命。这种比赛又极有规矩,„„也许水流对自己的驯顺有点恼怒了,突然撒起野来,猛地翻卷咆哮,但越是这样越是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

第三部分:但因有过他,中国也就有过了一种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只要都江堰不坍,李冰的精魂就不会消散,李冰的儿子会代代繁衍。轰鸣的江水便是至圣至善的遗言。

标题:

一、都江堰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工程。

二、都江堰强悍,规整而又驯顺的水。

三、都江堰修建者李冰的精魂。

六、课堂小结: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通过写自己游览都江堰和二王庙表达作者深刻的历史反思和文化反思,对李冰精魂、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感悟,也体现了作者对承传这种精神的乐观和对膜拜这种精义的欣慰。分类作业 A类:熟读课文,探究都江堰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

B类:

分析李冰的形象。板书设计

一、都江堰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工程。

二、都江堰强悍,规整而又驯顺的水。

三、都江堰修建者李冰的精魂。 课后反思

《都江堰》说课稿

都江堰

都江堰

都江堰

都江堰

都江堰

都江堰

都江堰

都江堰古城区开发策划方案 2

都江堰学案

都江堰说课稿 2
《都江堰说课稿 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