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都江堰》说课稿

发布时间:2020-03-03 17:29:0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都江堰》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都江堰》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辅助教学、教学程序、板书设计等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都江堰》是鲁教版必修第三册第四单元的讲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文明的踪迹”,旨在引导学生走进历史,体悟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走出过去,走不出历史;走进现代,走进另一种文明作者余秋雨是一位富有使命感的文化旅行学者他穿行于历史文化的时空隧道,在探寻中遴选,在遴选中观照,在观照中体悟,在体悟中传达,在传达中反思一项跨越千年的水利工程,余秋雨先生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出文化精义贴近苍生,造福万民 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和新课标理念,我确立以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记识作家及主要作品,了解都江堰历史文化;掌握对比手法

2、过程与方法:理解文本通过写都江堰来写李冰、写文化精义的启示与反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李冰的精魂所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及确定依据】

教学重、难点:理解余秋雨文化散文的语言特点, 体悟都江堰所体现的文化精义 确定依据:

新课标提出,建设高中语文课程,应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促使学生养成高尚的审美理想和高雅的艺术趣味 这篇散文主要是通过历史遗迹来反思文化及现实,有许多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的句子,透露出深厚的人文精神,结合学生的特点及新课标理念我确立以上教学重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以自主探究——合作释疑为基本教学模式,以文本为载体,立足诵读和语言的体味,借助想象和联想,灵活地诱引学生用心领悟散文语言,深入思考文化的精义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和个性化解读,以学生为主体,以文为本,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我主要采用“对话体悟法”、“点拨讨论法”两种方法,让学生真正“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三、说教学辅助

用多媒体播放音乐《好一个都江堰》,创设情境导入;幻灯片展示都江堰相关图片,让学生视觉感知厚重之美的同时,心灵也为之震撼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用多媒体播放音乐《好一个都江堰》,创设情境:(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

那也不是传说那也不是梦幻/那是真实的神话 那是人间的奇迹 那就是千秋都江堰/都江的水静静地流流过岁月流过沧桑 /都江的水 滚滚地流奔向大海 奔向未来 /都江的水 长长地流 流过昨天流向明天/ 都江的水汩汩地流 润了中华 润了希望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余秋雨先生的《都江堰》,领略天府之国自然的神奇,体悟她文化的神秘,追寻文明的踪迹,涤荡我们的心灵 (二)预习反馈:

1、明确学习目标(详见学案)

2、掌握文章重点字词,扫除朗读障碍 (三)初读感知,走进都江堰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引导学生重点掌握对比手法;通过抓关键语句来概括文意

中间穿插这通过课件展示都江堰水景图,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

在概括文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讨本文的写作重点在哪里,并阐述原因 (四)合作释疑:精读品味,感受李冰精魂,实现对重点的把握,难点的突破 第

一、引导学生品读文章第三部分,深刻体会李冰精神的内涵

主要让学生结合语境、主旨,紧扣关键词,理解品味蕴含着理性思考的三个关键语句(课件展示)(学生分组讨论思考)

1、这里明显地出现了两种判然不同的政治走向,在李冰看来,政治的含义是浚理,是消灾,是滋润,是濡养,它要实施的事儿,既具体又质朴 “两种判然不同的政治走向”指什么?李冰政治的本质是什么?

2、他大愚,又大智他大拙,又大巧他以田间老农的思维,进入了最澄彻的人类学的思考(“大愚”“大拙”指什么?“大智”“大巧”指什么?)

3、他是郡守,手握一把长锸,站在滔滔的江边,完成了一个’守’字的原始造型那把长锸,千年来始终与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反复辩论他失败了,终究又胜利了(“长锸”代指什么? “金杖玉玺、铁戟钢锤”代指什么?) 在讨论过程中中,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与疑问,鼓励学生自发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存在疑问的地方,老师引导共同解决对这些句子的理解与探讨可以加强对李冰这一人物精神内涵的理解,加深对历史文化的反思 第

二、学生概括李冰精神的内涵:(老师给予总结)

课件展示总结内容:贴近苍生,造福百姓,求真务实,淡泊名利

李冰作为一郡之守在这里为我们大大的书写了一个“官”字,通过这个官位,他贴近苍生,造福百姓,为天下守住了“民”心,他大愚又大智,大拙又大巧,践行执政为民,完成了一个“守”字的原始造型,最终守住了天下,守住了民族精神

(五)拓展延伸(对李冰精魂进行拓展延伸)

李冰任蜀郡守,这一毫不起眼的任命,却足以使“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这句话即使在灾后也是属实的,因为历经2000多年,都江堰依然经受住了8.0级的地震,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是什么使都江堰在8.0级的地震后依旧安然无恙,在千年后的今天依然安详地端坐在此,庇护濡养着中国?是什么创造了在废墟中被困几天几夜,但心脏还在跳动的生命奇迹?又是什么使千千万万的灾民从容乐观地站在死亡深渊的边缘? 那就是“即便在都江堰的河水里都遥远得看不出面影的李冰”,带给我们的驯服大自然的那份自信与坚持那么,由李冰我们会想到那些人呢?(学生思考,并口头表达自己的的崇高敬意)

例:古代:包拯、白居易、苏轼、林则徐等

当代: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任长霞、温家宝总理、沈浩等 (课件展示示范语段,学生齐读,感受其中蕴涵的崇高的情怀)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在因虎门销烟被贬到伊犁戈壁黄沙、朔风漫天日子里,在最倒霉的时刻,在最倒霉的地点,在最倒霉的情况下,顶着最倒霉的屈辱,干着最普通、最费力、最不易露脸的事,领导百姓兴修水利,引天山雪水浇灌农田他修成的水渠到现在已有150多年了,依然清流滚滚!

※蜀道践行“执政为民”的 “平民总理”温家宝

在四川汶川大地震这一特大灾难面前,有一个人,事发后两小时内就踏上了赶往震中的飞机六小时内便抵达余震不断的都江堰,二十四时内便相继出现在德阳、绵阳、北川等地,他用喇叭喊话,他鼓励孤儿,他为悲惨的场面落泪,他为救灾面临的困难发火,他用熟悉而坚定的声音让受灾群众保持镇静„„,他,就是我们的好总理温家宝他,年过花甲却前后奔波,没有丝毫停顿;他,深深打动着每一个中国人,也给灾难面前的人们带去了无限的勇气和安慰!

(六)课堂总结: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然而都江堰依旧,李冰的精魂依旧,历经时间长河的洗刷,那些以民为天,造福百姓的先人注定在我们心中永驻,不仅如此,他们与自然抗衡的执著坚毅的精神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无价的精神财富 所以,当我们面临难以逾越的鸿沟时,当我们处于山重水复的境地时,当我们当陷入凄风苦雨的低谷时,请记住精神力量与我们同在,精神力量与我们同行!让我们在阴霾的天空下依然激情似火,让我们在激情的岁月里尽情绽放自己的光彩!

都江堰说课稿 2

都江堰

都江堰

都江堰

都江堰

都江堰

都江堰

都江堰

都江堰学案

都江堰教案

《都江堰》说课稿
《《都江堰》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