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芦花荡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7:05:0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芦花荡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

2了解小说中人物描写的方法,运用这些方法去分析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3揣摩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进而品味孙犁“荷花淀派”小说独特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全文,分析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

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文章的意蕴之美。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

1铁道游击队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它发生在齐鲁大地上,充满了传奇色彩。其实,在抗日战争时期,类似的传奇故事数也数不清。比如,在冀中平原,在美丽的白洋淀上,就有这么一个老头子,年龄将近六十岁了,可他仍像年轻人一样,毅然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去。并且以他的勇敢和智慧,狠狠地教训了敌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作家孙犁的一篇小说——《芦花荡》。

2出示学习目标

二、学 ﹙一﹚给生字注音

提防(

苇塘(

) 吆喝(

蹿

) 一梭机枪(

﹙二﹚自学深思

放录音,学生小声跟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复述故事内容。

2本文是哪种体裁?这种体裁的三要素是什么? 3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主人公的? 4你认为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三 教

﹙一﹚学生讨论后,教师点拨明确:

1抗日战争时期,一个老头子撑着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无数次地穿过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他不带一支枪,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从未发生一次意外,靠他游击队才维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但有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子夜间穿越封锁线时,遇到了敌人的小火轮,一个女孩子负了伤。这个打击差一点使他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力量,但他发誓要为女孩子复仇。第二天,他单身智斗敌人,一个个收拾了他们,为女孩子报了仇。

2小说。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3刻画手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4本文赞美了老艄公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英勇机智的革命精神。表现了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言之有理即可)

﹙二﹚精读课文,深层探究。

1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表现在什么地方?

表现在老英雄身上。老人年近六十,身体干瘦,却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苇塘中部队的供给,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就是因为他,敌人的阴谋始终不能得逞。

表现在老英雄的英雄行为上。老人手无寸铁,独自一人,竟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

2这篇小说是如何渲染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的?

(1)作者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一方面写条件。敌人的监视封锁非常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干瘦,而且不带一枝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精神:是那么悠闲自得,异常自信;业绩:使敌人的封锁全部落空,保证了塘内物质的充足与联络的通畅。两方面的巨大反差,使老英雄富有传奇色彩。

(2)“英雄的行为”更富有传奇色彩,作者主要用两个方法加以渲染。先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大菱受伤后,老人发誓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后来又说:“等到天明,你们看吧!”而女孩却一再怀疑,先不答话,后来竟说“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写女孩的怀疑,有衬托作用,显出了老头子英雄行为之奇。后来叙述打鬼子,也只交代打鬼子的过程,而不写他事先设好圈套。写打鬼子的过程,只写老人的行为,也不写其用意,写老人就在剥莲蓬、绕小船中,巧妙地痛击鬼子。让人读后才恍然大悟,越回味越感觉这场英雄行为富有传奇色彩。

练 给生字注音

提防(

苇塘(

) 吆喝(

蹿

) 一梭机枪(

第二课时

一 导

同学们,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你们一定对那位白洋淀里的抗日老英雄有了很深的印象吧!是啊,这得归功于孙犁,因为正是他的妙笔,才让我们结识了一位栩栩如生的人物。让我们再次走进白洋淀,再次走进《芦花荡》。 二 学

仔细品读课文,联系文本具体分析老头子的英雄性格,看谁说得又多又准。

以“我认为老头子具有________________(性格或品质),我从_____________(句子或段)看出。”为句式。

学生自由回答 三 教

小说的三要素分别是人物、情节和环境,其中人物是最主要的要素,小说创作最大的目的就是塑造人物形象,而编织故事情节、渲染环境描写的目的则是为更好地表现人物形象而服务的。那本文的环境描写有哪些呢?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1品读小说开头一段的景物描写。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例:“敌人”“炮楼”,点明了环境的气氛;而“星星也像浸在水里”,像“要滴落下来的样子”渲染了淀水的晶莹明澈;星星倒映在淀水里,随着微风的轻拂激起层层涟漪,使得星星也闪烁不定起来,因而给人以“要滴落下来”的幻觉。这样优美的自然环境,是多么令人赏心悦目啊! 2小说写两个女孩在革命队伍里逐渐成长的过程,也穿插不少景物描绘,同学们能否找出来,加以品析?

例句:“这是冀中区的女孩子们,大的不过十五,小的才十三。她们在家乡的道路上行军,眼望着天边的北斗。她们看着初夏的小麦黄梢,看着中秋的高粱晒米。雁在她们的头顶往南飞去,不久又向北飞来。她们长大成人了。”

例句品析:把女孩们的逐渐成长描述得多么富有生活韵味。庄稼的自然成熟,雁群的南飞北回,诗意盎然地暗喻着时光的流逝。在生活的道路上,由于“眼望着天边的北斗”,所以永远不会迷失方向。“北斗”,既是实在的景物,因为是在敌人的封锁下,所以多半是夜行军,但同时,它又是一种暗喻:党的光辉的指引。

3同学们在品析中找出例句,小组间相互品析。

(1)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写出了老头子的身轻如燕。)

(2)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环境宁静、优美。) (3)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以景写情,表现了老头子的沮丧。)

(4)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为下文鬼子出来洗澡,老人智斗鬼子做铺垫。)

(5)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以静写动。)

(6)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老头痛打鬼子,内心痛快,故眼中的花格外美。)

小结:从这篇小说的景物描写可以看出,孙犁笔下的景物,不单纯是一种点缀,而是蕴涵了深远的寄寓在内的。在他的小说里,景物描写起到了点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因而,它们决不是几颗游离的珍珠,而是作品内在气质的结晶。 四 练

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像?你还能想到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

联想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可以回忆课内外读过的文艺作品,答案不求一致。 五 作业布置

本文在结尾处写道:“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你能想象出当时二菱目睹老头儿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吗?补写出来。 六 板书设计

芦花荡教案

《芦花荡》教案

芦花荡教案

《芦花荡》教案

《芦花荡》教案

《芦花荡》教案

芦花荡教案

芦花荡 教案

芦花荡教案

《芦花荡》教案

芦花荡教案
《芦花荡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芦花荡教案1 芦花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